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实用13篇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篇1

例如,对企业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进行复核。由于材料成本差异核算具有连贯性,某一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的错误会影响到以后所有月份差异率的数值,若审计人员发现企业某一月的差异率有误,用手工的方式对以后月份的差异率作重新计算是非常繁琐的,而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只需输入当年年初的差异率和每月材料的借贷发生额(剔除每月材料所摊的差异),在Excel等应用软件的帮助下即可对企业全年每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和差异额进行重新复核,在企业将材料分类进行差异率核算的情况下,该方法正是“一劳永逸”,更显方便。

2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可帮助审计人员扩展审计的范围。目前企业会计电算化日趋普及,其所应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多种多样,根据国家有关法规规定,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并通过鉴定,但在实际应用上亦存在种种以书面资料为审计对象所无法解决的难题。例如,有的企业采用的是自行开发的或其他尚未通过鉴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其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缺陷,不能或不能充分以书面形式提供审计所需的资料,有的企业采用的软件虽然经过了鉴定,但在使用时由于操作或其他原因亦存在同样的问题。而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以直接对企业全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计,无论其资料是以书面形式保存还是储存在计算机系统的磁媒介或其他储存器中。由此,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使审计的范围由书面向其他媒介扩展。

3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具有相当大的机动灵活性。在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运用该技术能使微型计算机在一位审计人员的控制下就能对会计事项进行全面、迅速、经济、有效地分析。而目前便携式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应用软件的推陈出新更使计算机辅助审计如虎添翼,更灵活、方便地应用于各种场合、各种状况。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用的范围及方法

1评价企业采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内在风险

对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审计人员首先要评价软件的内在风险。目的在于确定审计人员依赖这些软件控制的程度,以减少为检验系统执行而进行数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经评价验证,在内在风险较低的情况下,更可缩短审计时间,减少审计成本。具体方法有:

A分析系统的方法。具体操作为:先剔除会计电算化软件中较多的数据库文件,仅对软件中的重要程序模块进行解剖,阅读数据处理的流程,分析程序的逻辑结构。目的在于确定程序是否能可靠、稳定地运行;程序的各种功能是否都能实现;程序的数据处理、数据生成是否正确;是否能满足会计处理的各种需要。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可发现软件本身存在的根本问题,可确定企业会计核算基础的可靠性,目前亦有众多的反编译工具或其他软件可帮助审计人员对程序进行分析研究,但其难度在于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且多数商品化会计电算化软件都经过各种方式的加密,这亦成为实施该方法的一大障碍。

B选样测试系统的方法。审计人员首先建立一包含一个月基本会计资料的数据库,然后输入到会计软件中,根据其核算处理后输出的结果判断软件的可靠性。当然该数据库中必须包含一系列的“错误”。“错误”是指不相关会计科目的分录(借贷双方为通常情况下不应有勾稽关系的会计科目,例如银行存款和盈余公积)、不可能的科目余额(例如至测试结束现金出现贷方余额)等。输入“错误”可测试出软件对“错误”是否识别、如何处理。

C评价数据安全性的方法。审计人员可对数据安全性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试。例如,软件中凭证的制作是否采用二次输入的方法以确保凭证输入的正确性;软件是否已设置在软件运行中,对已输入计算机的凭证不能直接进行修改,而应通过红冲等其他修订的方式;软件是否能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方式是否安全(备份的安全性主要指在存储媒介溢满的情况下,是否能提前向使用者发出提示)等。

通过数据测试及评价数据的安全性能直观地反映出该会计软件各方面的性能,更可判断出使用该软件的内在风险。使用该二种方法的主要障碍在于: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不断发展,更新升级,软件的内在风险也在不断降低之中,对于审计人员来讲,现被测试的计算机程序的版本是否与企业在前段时期内所使用的一致,这是很难检验出来的,这意味着审计人员较难确定前后软件版本内在风险的差异。另外,该方法对单机版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较为适用,对网络版软件来讲存在一定难度。

2验证会计资料总体的完整性

在企业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来验证会计资料总体的完整性。常规审计中极少对企业会计资料总体进行验证,至多对某一会计科目进行帐帐、帐表核对,而事实上该项工作同样重要。参见《上海审计》1997年第2期上《不应忽略对帐帐、帐表的核对》一文。该文作者对某企业的其他应收款的七、八十户明细帐户进行了汇总核对,工作量较大,而在一台486DX2-66的微型计算机上,汇总中型企业一个月全部的会计凭证资料仅需几十秒,对审计人员来讲,手工完成此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验证的具体方法为:

首先,根据企业年初或月初的会计科目余额,确定会计凭证总体的初始年、月初余额,并输入计算机中。

其次,将企业当年或当月的会计凭证库进行转化,将企业会计凭证库转化成审计人员熟悉并能操作的格式,目前有众多的应用软件都能达到这一目的,转化好的会计凭证库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整,仅保留需要的数据以加快运算速度。例如对会计凭证库中的一级科目名称、借方金额、贷方金额等予以保留,而剔除摘要、二级科目名称等。审计人员再进行汇总计算以得出当年或当月会计科目的发生额。

最后,将年、月初余额与发生额相累加并以报表的形式输出。由此,审计人员可与企业的年报或月报相核对,以验证总体的完整性。

3协助审计人员进行统计抽样

近年来,一种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已通过国际审计界广泛实践证明的以制度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已逐步应用于我们的审计之中。该方法在符合性、实质性测试中都运用到统计抽样,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正可在此领域大显身手,具体方面有:

A运用于审计日常抽样的

编码工作。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否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都可选取随机数(运用随机数表),再转化为审计总体的编码,但其工作量大而枯燥。而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仅需几秒即可完成随机数的产生及所有的编码工作。

B方便地运用于审计抽样。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决定恰当的抽样方法及规模、选择样本及评价方面都能使审计人员得到帮助。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对审计人员来讲最关键的是所有总体中的项目都能被客观地抽取,而采用恰当的统计抽样方法能避免抽取无代表性样本的风险。在统计抽样中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达到迅速、客观、公正的目的。

应用举例:在对某企业的审计中,笔者用Foxpro编制了一运用PPS抽样的程序,能自动地完成从数据编码转化、选择输出样本到分析判断的所有工作。程序运行中首先要求审计人员输入运行参数(可靠性程度、精确度上限和估计错误率),再读入所抽样的数据库并由审计人员确定抽样的字段,其余工作即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抽样的具体数据及结果详见《上海审计》1996年第六期《审计风险控制及审计抽样法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中的运用》一文。

4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的隔离

对企业而言,大量的会计处理是日常性的事务,如报销、成本结算、费用结转等,而审计人员所关心的是一些关键的会计处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能对企业的会计数据库进行分析,确认及打印出在某段时期内高价值的和关键的样本,人工分析并全部隔离出这些高风险的交易事项常常是不可能的。所谓的高价值及关键样本主要指不相关的会计科目;单笔金额超过审计人员预先设定数的样本,如单笔金额在一万元以上的现金收付;不常变动的会计科目,如资本公积等。审计人员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进行重点审计即可满足一般审计的需要。

5日常会计资料的分析及计算

现代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较多的分析,而这正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专长,例如对企业的应收帐款帐龄进行分析,当前众多企业的应收帐款金额居高不下,在企业应收帐款电算化的情况下,可以很简单地得到分析结果,而手工输入再由计算机汇总亦很方便,难以想象全部以手工方式来操作的难度;另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亦可运用于审计日常的计算工作,例如上文谈到的材料成本差异核算的复核。

6审计文书及审计项目管理

审计人员亦可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审计文书管理,如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档案均可由计算机协助处理,方便日后的查询及调阅。例如,在对某公司的审计中,我将全部的审计工作底稿均输入到计算机中,在编写审计报告时仅需调用底稿文件、稍加修改即可完成。而目前多媒体的应用、计算机外设的增多能使计算机将图象、声音、动画、视频等转化为数字处理并存储,由此满足了审计各种方式取证的要求,更为审计工作的无纸化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过程也是不断发展、完善自身的过程,笔者认为将来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将在以下方面得到推广及应用: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篇2

对采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审计人员首先要评价软件的内在风险。目的是为了确定审计人员依赖这些软件控制的程度,以减少数据的实质性测试的范围。经评价验证后,如果认为内在风险较低,则可缩短审计时间,减少审计成本。具体方法是:

1.分析系统的方法。首先对软件中的重要程序模块进行解剖,阅读数据处理的流程,分析程序的逻辑结构,以确定程序运行是否可靠、稳定,程序的各种功能是否都能实现,程序的数据处理、数据生成是否正确,是否能满足会计处理的各种需要。采用这种方法能发现软件本身存在的根本问题,确定被审计单位会计核算基础的可靠性。

2.选样测试系统的方法。审计人员首先建立一个包含一个月基本会计资料的数据库,然后输入到会计软件中,根据其核算处理后输出的结果判断软件的可靠性。

3.评价数据安全性的方法。审计人员可对数据安全性的各个方面进行测试。例如,软件中凭证的制作是否采用二次输入的方法,软件是否能对数据进行备份,备份的方式是否安全(备份的安全性主要指在存储媒介溢满的情况下,是否能提前向使用者发出提示)等。

通过数据测试及评价数据的安全性能直观地反映出该会计软件各方面的性能,更可判断出使用该软件的内在风险。对于审计人员来讲,要检验被测试的计算机程序的版本与企业在前段时期内所使用的是否一致是很难的,这意味着审计人员较难确定前后软件版本内在风险的差异。另外,该方法对单机版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较为适用,对网络版软件来讲存在一定难度。

(二)验证会计资料总体完整性

验证的具体方法是:首先,根据企业年初或月初的会计科目余额,确定会计凭证总体的初始年、月初余额,并输入计算机中。其次,将企业当年或当月的会计凭证库转化为审计人员熟悉并能操作的格式,目前商品化软件一般都能达到这一目的。转化后的会计凭证库需要作进一步的调整,仅保留需要的数据以加快运算速度。例如对会计凭证库中只保留一级科目名称、借方金额、贷方金额等,而剔除摘要、二级科目名称等,审计人员再进行汇总计算以得出当年或当月会计科目的发生额,最后,将年、月初余额与发生额相累计并以报表的形式输出,审计人员将其与企业的年报或月报相核对,以验证总体的完整性。

(三)协助审计人员进行统计抽样

近年来,一种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已通过国际审计界广泛实践证明的、以制度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已逐步应用于审计工作实践中。该方法在符合性、实质性测试中都运用到统计抽样,这正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大显身手的领域。具体有:一是运用于审计日常抽样的编码工作。二是方便地运用于审计抽样。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对审计人员来讲最关键的是所有总体中的项目都能被客观地抽取,而采用恰当的统计抽样方法能避免抽取无代表性样本的风险。在统计抽样中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达到迅速、客观、公正的目的。

(四)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的分离对企业而言,大量的会计处理是日常性的事务,而审计人员所关心的是一些关键的会计处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能对企业的会计数据库进行分析,确认及打印出在某段时期内高价值的和关键的样本,而靠人工是不可能做到的。所谓的高价值及关键样本主要指不相关的会计科目,单笔金额超过审计人员预先设定数的样本,不常变动的会计科目,如资本公积等。审计人员在对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样本及高价值样本进行重点审计即可满足一般审计的需要。

(五)日常会计资料的分析及计算现代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较多的分析,而这正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专长,例如对企业的应收账款账龄进行分析等。

(六)审计文书及审计项目管理

审计人员亦可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进行审计文书管理,如审计通知书、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审计计划、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档案等均可由计算机协助处理,方便日后的查询及调阅。而目前多媒体的应用、计算机外设的增多能使计算机将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转化为数字处理并存储,由此满足了审计各种方式取证的要求,更为审计工作的无纸化开创了广阔的前景。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过程是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并在以下方面得到推广及应用。

(一)对会计电算化软件采用预置审计程序的技术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篇3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政府会计概念下事业单位新内控制度建设研究(课题号:13CGLJ03)

如今,企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互联网+的概念不断得到深化,计算机技术已经几乎在所有企业得到普及,人们办公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在这个过程中,会计电算化使审计工作的对象、内容、方式以及范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节约企业的成本,帮助传统的企业朝着现代化企业迈进,享受互联网带来的改革红利。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我国应用面临的问题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不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借助互联网技术朝向纵深发展时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例如,目前最先进的平行模拟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成本高昂,操作难度巨大,需要极为专业的人员才能熟练操作,这对一些资金和人才实力不足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制度和立法缺乏统一性

虽然近些年我国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但是在计算机领域的相关立法却屈指可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直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也没有良好的行业标准可以参考,这就让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发展变成脱缰的野马,如不予以及时调控,在未来将面临非常大的风险。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审计报告多数是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均有固定的行业标准可以执行,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做出的报告是电子版的,在法律效力方面是不具备传统书面报告的优势。特别是对一些小企业,由于品牌实力不足,其的电子版审计报告不具备强有力的公信力,这对其后续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三)缺乏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全方位人才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需要专门的人才方可胜任,计算机审计技术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审计技术素养,同时要具备良好的计算机知识,这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员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在新型的现代化企业中,不仅需要员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还需要拥有创新精神、开拓的勇气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只有完全拥有了这些才能称之为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领域的全方位人才,而目前,市面上这类人才屈指可数。

二、如何推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一)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

现代的企业发展必须具备严密的内部控制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断地冲击着传统企业的运行模式,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正是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会计技术的结合。随着现代化企业的不断发展,这种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冲击会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当中举足轻重的大型国企,这些企业相比较现代化企业,内部的运作比较保守和传统,它们如果在朝着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对固有的传统的会计模式加以革新,不能积极的将计算机技术引进到现有的内部控制系统当中,将逐渐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冲击,甚至被消费者所淘汰。例如,中石油集团公司拥有上万亿资产,员工高达百万,其内部的审计都是借助互联网完成,中石油集团公司对各分公司、二级单位以及子公司的会计审计都是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来完成,这样的审计效率会更加的高效,也可以加强企业领导层对整个公司的控制。

(二)提高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任何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在未来会逐渐被社会所摒弃。企业应该致力于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专门聘请专业的计算机技术领域高水平人才,定期的开展信息技术相关培训。此外,会计信息化技术对于传统的会计从业人员是一大挑战,特别是企业当中年龄较大的会计从业人员,这些员工大多数缺乏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相关教育,很难有效的适应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因此,企业应当具备足够的耐心去指导曾对企业做出巨大的贡献的、年长的会计从业人员,帮助他们适应计算机和互联网带来的冲击,完成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的适应,逐步提升企业整体的信息技术水平。

(三)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

我国从新世纪起就逐步迈向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下,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加强企业内部员工对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而会计信息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面向现代化企业的制度,这个制度可以有效地对员工进行监督管理,而其监督和管理最根本的目的则在于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生产和创造,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只有当员工切身的感受到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发挥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快速地完成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让企业加速融入到互联网+的时代,最终拥有更多的发展动力。

(四)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工作效率和员工积极性的重要体现就是企业具备良好、完善的内部制度,尤其是大型企业的管理,更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例如,像中石化这样的“巨无霸企业”行业巨头,其拥有数百万员工,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如果不借助信息化系统,将会非常复杂,管理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非常多的问题,因此,现代化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将会是非常紧迫的任务。

(五)提高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需要极为专业的人员才能胜任,而管理这样的人员更需要具备专业的素养和超凡的领导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专业人才的能力,让其更好的为企业服务,让其发挥更大的价值。现代化企业应当不断地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除了聘请专业的管理人才,逐步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外,还需要对各级管理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

(六)加强信息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管

任何一个企业和组织的内部控制不可能仅限于内部的控制和约束,这永远都不可能达到目的。在信息系统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当积极引入外部的监督,外部的监督可以让企业不断地总结过去的得失,是企业不断进步的关键。特别是一些上市企业,需要定期的企业的财务报表、企业的预算和决算情况,供广大投资者以及社会人士监督,确保企业的内部管理和运行顺畅,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结束语

基于上述可知,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我国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分别是: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计算机辅助审计制度和立法缺乏统一性以及缺乏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全方位人才,而为了对症下药,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了六条可行性的办法,分别是:建立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建立健全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加强信息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管等。互联网改革是企业得以进步的动力来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作用,让审计工作得到很好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章亮. 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改进[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2]朱艳飞. 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篇4

一、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风险种类

1.来自计算机的风险

(1)系统控制风险。计算机系统所处的环境会引发一定的风险,与软件风险相较而言,系统控制风险更多是指一种硬件风险。这主要是因为计算机数据十分庞杂,文件记录以及系统操作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加之互联网的接入,系统本身存在漏洞,使病毒、黑客有可乘之机,从而威胁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

(2)审计软件风险。审计软件风险一般是由审计软件自身缺陷导致的。软件升级跟不上审计工作的步伐,或不够完善,运行不稳定,都会造成数据分析、计算存在偏差,影响审计质量和效率。另外,审计人员对软件使用不当、对审计业务不熟悉,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2.来自财务数据的风险

该风险多发于数据转换环节,在转换库、计算库、报表库及指标库中较为常见。

(1)数据真实性风险。审计线索的变化,使得电算化系统可以被人无痕地修改数据,包括公式定义、编制结果、打印格式乃至数据来源等机内文件,倘若有人蓄意改动公式,编写虚假的财务报表,再把公式还原,其他人将难以判断该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传统审计追踪审查中,审计人员更多是凭借个人经验和判断来入手,这就使电算化系统下真假数据的甄别具有很大的难度。

(2)数据客观性风险。在审计中,审计人员只有得到被审计单位的积极配合,才能达成审计目标。当审计人员取证时,被审计单位如果对一些重要资料有所保留,或刻意隐瞒会计程序变更、人员权限变更等变更事项,将会对审计证据、审计人员评价的客观性造成影响。

3.来自审计行为的风险

(1)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作为审计人员,仅仅掌握审计专业知识及简单的计算机知识是无法适应工作要求的。审计队伍结构老龄化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审计人员虽然经验丰富,专业基础知识也比较扎实,但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技能,这就导致审计人员的结论可能与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际情况不吻合。而一些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只局限于较浅的知识技能,达不到熟练分析系统结构的要求,从而产生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作为审计人员,必须对审计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并且时刻具备风险意识。如果审计人员、疏于防范,对审计过程抱以应付的态度,审计不认真,会使审计发生错误,造成严重的损失。

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风险规避策略

1.强化内控机制审计

会计电算化与其内部控制机制密不可分。作为审计人员,应严格审查该机制中业务事项的流向、业务处理范围的变更、业务控制的结构等电子数据;应明确特定业务与内部控制之间的联系,对内部控制如何确保业务数据的正确性、可靠性有较好的把握;应针对内控机制进行符合性测试,了解制约手续是否有制定的必要、必须的手续怎样办理以及谁来落实等几个关键问题,处理内控机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2.确保数据完整准确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注意对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相关信息的收集,包括计算机的硬件信息、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软件信息、人员构成信息及风险防范措施情况等,还要对审计单位出具的数据资料进行仔细核实,检查是否属于有效审计时间内的数据信息,是否属于结账后的财务数据,是否备有纸制账册和报表,是否由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现场备份财务数据得来,以确保审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规范审计制度建设

规范审计制度建设,可以为控制和规避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风险提供有力保障。纵观我国的审计制度建设,虽然包括《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办法》在内的一些审计准则相继出台,但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用于规范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制度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完善才能适应时势需要。只有对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程序做好规范,强化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制度建设,使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为因素对审计造成的风险。

4.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计算机辅助审计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审计人员的素质将对风险规避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应设立审计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为审计人员提供良好的后续教育,及时更新其知识结构,特别是强化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学习,提升业务水平,保持审计队伍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另外,还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审计制度学习,强化他们的风险意识,提高风险辨别能力,严格依照审计准则行事,降低审计风险。

三、结语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篇5

商业银行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计算机的高速、准确性的特点来辅助审计,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银行各类系统对所有业务记录均在系统中留下了电子记录,内部审计人员使用辅助审计系统,根据设定样本的条件由计算机进行自动判断,内部审计人员就可以掌握某笔业务的发生时间,操作柜员,会计分录,资金来源及流向,省去了调阅大量报表、传票的时间,从而使内部审计的效率大大提高。二是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可以直接对系统全部的会计资料进行审计,无论其资料是以书面形式保存还是储存在计算机系统的储存器中。三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具有相当大的机动灵活性。在银行系统采用会计电算化的情况下,运用该技术能使计算机在一位审计人员的控制下就能对会计事项进行全面、迅速、经济、有效的分析。四是能加强信息反馈,促进信息化建设。计算机辅助审计给审计信息的利用提供了极大的优势。例如,大量的审计信息、审计法规、被审单位基本情况都存储在计算机内,需要时可随时查阅,使资料的索取更加及时;利用计算机对审计的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和上报,将会大大加快信息的反馈,增强审计系统信息的反馈能力,这将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更多的、及时的有用信息,能有效地发挥审计对宏观调控的作用。五是能推动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通过计算机辅助管理,将文字处理、审计程序及审计工作底稿、电子表格等建立规范的模板,使审计工作实现规范化,审计手段实现现代化,审计工作迈向高科技领域。

三、商业银行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计算机审计准则和标准。我国制定了相对完善的审计法规,如审计人员标准、现场作业标准、审计报告标准、职业道德规范等。但是目前涉及到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的法规非常有限,在如何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空缺。商业银行的人员组织安排、管理模式、工作思路重点均不统一,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开展情况也不尽相同,存在各自为阵的情况。

2.数据的采集和应用成为制约计算机辅助审计运用的“瓶颈”。商业银行海量数据对开展计算机审计提出了存储介质和数据处理效率两个挑战。海量数据的增、删、修、查、存、统计、导入、导出、格式转换等对数据处理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无法处理庞大的数据库系统,技术工具的落后势必影响审计的广度和深度。数据关系复杂也给计算机辅助审计带来困难。

3.缺少审计分析模型。经验是审计工作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审计模型是审计经验和审计技巧的结晶。由于审计模型受数据源、数据质量以及编制人员审计经验的限制,它是一个不断被优化与深化的过程。目前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多是利用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计算机查询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进行审计,发现其中的异常情况。

4.审计方式有待转变。作为商业银行内控第三道防线的审计监督工作,目前在机制、手段、方式和方法等方面仍滞后于业务的发展和经营环境的变化,无法满足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监控职能的客观需要。尤其是在如何利用非现场审计监督方式,包括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对商业银行的风险与效益状况进行全面、客观、及时、有效的分析监测和评价预警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

5.缺乏复合型审计人才。开展计算机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既要掌握财会、审计知识,又要掌握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目前既精通计算机又熟悉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很少,这将制约着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四、商业银行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的问题解决路径探讨

1.加快制定计算机辅助审计准则、标准与规范。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和审计技术方法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已有的内部审计准则已经不能适应审计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实施,需要各商业银行总行从全行层面统一考虑,建立、完善统一的控制制度。同时,为了保障现阶段计算机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内部审计部门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一般性原则,结合商业银行的具体特点,制定具有可操作的计算机审计标准、规范,重点明确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计算机审计人员的资格条件、计算机审计过程、相关审计技术及审计证据收集等方面应遵循的规范。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篇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技术应用正逐渐向各个管理领域扩展,由于会计电算法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会计工作也在相应技术的发展之下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记账以及算法,通过计算机的应用实现了对会计算法记录进行收集社整理。审计工作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能有效实现会计电算法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实现电算法与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同步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能有效提高工作和信息处理的效率,从而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效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促进审计工作向规范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1 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对税收征管审计的影响 

1.1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了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应用扩展到了信息管理和交流的各个领域,电算法的普及和发展致使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应实现审计方式的创新,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审计效率的有效提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审计工作中的抽样检测、经济指标、经济定量的分析以及相应货币值的计算,而这些繁琐的计算过程在计算机辅助系统中得到了简化,通过计算机实现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1.2 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能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通过对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实现了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审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审计具有较广的工作范围,其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文件较广,内容复杂,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将耗费较多的时间在资料的查找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能建立规范的审计资料的组织,提高资料查找的效率,并且能通过各种考核和审计相关软件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计算,从而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也能建立有效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模式。 

1.3 优化审计步骤和审计方式 

传统审计内容基础之上,审计工作包括会计电算系统流程的优化和发展。审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能优化审计工作的流程步骤,以及对审计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审计工作应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建立不断发展和优化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模式,在建立了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基础之上实现了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也能有效拓宽审计工作的范围,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审计工作的范围,充实了审计工作的内容。实现了审计工作信息资料管理向信息系统安全性、整体系统性以及内部控制等管理方向的转变。 

2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内容 

2.1 基本审计业务处理 

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实现基本的审计业务的处理,包括Excel、Foxpro、Word等表格、数据库、文字等的处理和规范化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处理的基本审计功能。同时审计人员也可根据具体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对审计数据的处理,如计算、复核以及分析处理数据,从而建立高效的审计运行模式。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能实现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核对,如工资表的审核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材料成本差异等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通过办公文字处理软件建立了电子资料,建立了共享的信息和数据处理模式。从而能建立优化的 

2.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应用 

计算机审计业务的处理只能实现基本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然而相应软件的应用能实现深层的审计工作处理。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应用一方面为审计情况的汇总统计,也是指根据审计工作的方案,对审计工作单位的整体审计状况以及审计工作资料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汇总分析,最大限度防止错误和疏漏以及人为的更改,保证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当前审计软件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投入了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如计算机预算执行软件、预算执行审计软件、投资审计软件、银行审计软件、行政事业审计软件等,但仍未形成完善和成熟的统计软件,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发挥有限。 

3 计算机辅助审计

[1] [2] [3] 

的障碍和现状 

. 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的设计辅助仍出现初级发展阶段,计算机审计技术的优势和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现阶段,计算机辅助审计仍集中于数据的汇总、文字的处理以及表格的处理等方面,还仅仅处于审计工作的基本数据处理阶段,仍未实现审计资料统计分析、审计工作流程优化的深层次工作的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仍处于探索和试点的发展阶段。 

.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发展不足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发展和拓展较为迅速,然而计算机审计技术的相关软件发展不足,并不能满足计算机审计技术的深层次的发展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计算机审计事业的发展。当前存在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功能并不完善、种类较少,并且也未与单位的数据库进行连接、运行过程中错误较多等缺陷。当前相关单位的审计软件多针对某一特定的审计项目或是某种特定类型的审计需要,并未建立完善的计算机辅助审计项目,从而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难以得到深入的发展。

. 计算机硬件条件以及审计人员的素质障碍 

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对计算机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条件的落后致使审计工作的计算机审计工作难以建立高效的发展模式。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较为落后,从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功能和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相应单位经费的缺乏紧张,从而造成了计算机设备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也为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带来了障碍。相应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也造成了相应数据库的管理较为混乱,难以满足现代化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 建立不断发展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应建立不断发展和持续改进的审计工作发展体制,通过不断实践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优化发展。计算机辅助税收审计制度应建立持续改进和发展的体系。在不断的试点和发展过程中,通过由基本的业务管理发展到深层次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最终充分发挥出计算机审计辅助的作用。 

. 建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机制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关键在于人的管理和能力的持续改进,通过对人才的培养,提升了相应审计人员的创新和发展的能力,从而也在一的那个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审计辅助技术的创新发展。相关单位的审计人员培训和技能的提高培养应建立在本单位的发展实际基础之上,从而才能使培训真正由理论到实践,最终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测试水平较低的培训以介绍审计软件为主,使之建立高效的应用模式,提高审计效率,而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可通过对数据库的介绍,提高数据库的信息查询能力。人员的培养和技能的持续进步是计算机审计效率发挥的重要因素。 

.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在风险评价 

计算机辅助在税收征管的审计过程中的统计应先对软件的内在风险进行评判,同时对相应资料进行完整性评判,减少因检验系统执行而进行的数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在对具体的税务进行核算审计时,首先应对整体的系统进行了解额分析,由于前期的录入和自动汇总缓解的错弊性的概率较小,从而可重点抽取税种,并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税率的计算凡是,对对多个选择分支构建数学模型,对审计的业务结果进行复核,并且采用比较的方式进行审核,充分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在审查过程中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繁殖认为修改审查数据,剔除核算过程中的系统风险,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真实性。

. 建立信息数据的有效采集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能建立优化的信息数据的采集,信息数据的优化采集也就是对数控内容的选择性采集。在审计人员对相应信息的内在风险的了解基础之上,对预测的弱点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但由于各行业的审计软件以及经营的模式都不同,从而也难以对计算机审计的软件的统一,从而造成了软件系统差异较大,数据的格式各有不同的状况,从而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带来了难度。当前主流的财务软件系统,如用友财务系统、金碟财务系统等,其的数据格式都不尽相同。目前信息的优化收集可从单机系统和联机系统的信息收集两个层面的方式来实现: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篇7

Computer-assisted Audit in the Tax Collection and Audit Application

ZHANG Xiao-zhen

(Zhejiang Local Taxation Bureau Qingtian, Qingtian 323900, China)

Abstract: computer-assisted audit in the tax collection and audit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re convenient way of audit, tax collection and auditing to bring innovation and reform. Through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the tax audit in the necessity and advantages of an effective analysis. In the computer-aided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audit work based on specific and targeted measur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aided, for the eventual establishment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ax audit system and provide the conditions for the aircraft model.

Key words: computer; auxiliary; audit; tax collection; application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技术应用正逐渐向各个管理领域扩展,由于会计电算法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会计工作也在相应技术的发展之下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记账以及算法,通过计算机的应用实现了对会计算法记录进行收集社整理。审计工作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能有效实现会计电算法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实现电算法与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同步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能有效提高工作和信息处理的效率,从而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效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促进审计工作向规范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1 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对税收征管审计的影响

1.1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了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应用扩展到了信息管理和交流的各个领域,电算法的普及和发展致使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应实现审计方式的创新,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审计效率的有效提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审计工作中的抽样检测、经济指标、经济定量的分析以及相应货币值的计算,而这些繁琐的计算过程在计算机辅助系统中得到了简化,通过计算机实现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1.2 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能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通过对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实现了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审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审计具有较广的工作范围,其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文件较广,内容复杂,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将耗费较多的时间在资料的查找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能建立规范的审计资料的组织,提高资料查找的效率,并且能通过各种考核和审计相关软件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计算,从而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也能建立有效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模式。

1.3 优化审计步骤和审计方式

传统审计内容基础之上,审计工作包括会计电算系统流程的优化和发展。审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能优化审计工作的流程步骤,以及对审计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审计工作应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建立不断发展和优化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模式,在建立了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基础之上实现了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也能有效拓宽审计工作的范围,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审计工作的范围,充实了审计工作的内容。实现了审计工作信息资料管理向信息系统安全性、整体系统性以及内部控制等管理方向的转变。

2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内容

2.1 基本审计业务处理

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实现基本的审计业务的处理,包括Excel、Foxpro、Word等表格、数据库、文字等的处理和规范化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处理的基本审计功能。同时审计人员也可根据具体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对审计数据的处理,如计算、复核以及分析处理数据,从而建立高效的审计运行模式。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能实现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核对,如工资表的审核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材料成本差异等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通过办公文字处理软件建立了电子资料,建立了共享的信息和数据处理模式。从而能建立优化的

2.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应用

计算机审计业务的处理只能实现基本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然而相应软件的应用能实现深层的审计工作处理。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应用一方面为审计情况的汇总统计,也是指根据审计工作的方案,对审计工作单位的整体审计状况以及审计工作资料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汇总分析,最大限度防止错误和疏漏以及人为的更改,保证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当前审计软件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投入了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如计算机预算执行软件、预算执行审计软件、投资审计软件、银行审计软件、行政事业审计软件等,但仍未形成完善和成熟的统计软件,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发挥有限。

3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障碍和现状

3.1 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篇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技术应用正逐渐向各个管理领域扩展,由于会计电算法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会计工作也在相应技术的发展之下改变了传统的手工记账以及算法,通过计算机的应用实现了对会计算法记录进行收集社整理。审计工作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能有效实现会计电算法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实现电算法与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同步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能有效提高工作和信息处理的效率,从而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经营管理效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促进审计工作向规范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 

1 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对税收征管审计的影响 

1.1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了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应用扩展到了信息管理和交流的各个领域,电算法的普及和发展致使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应实现审计方式的创新,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审计效率的有效提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审计工作中的抽样检测、经济指标、经济定量的分析以及相应货币值的计算,而这些繁琐的计算过程在计算机辅助系统中得到了简化,通过计算机实现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1.2 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能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通过对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实现了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审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审计具有较广的工作范围,其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文件较广,内容复杂,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将耗费较多的时间在资料的查找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能建立规范的审计资料的组织,提高资料查找的效率,并且能通过各种考核和审计相关软件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计算,从而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也能建立有效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模式。 

1.3 优化审计步骤和审计方式 

传统审计内容基础之上,审计工作包括会计电算系统流程的优化和发展。审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能优化审计工作的流程步骤,以及对审计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审计工作应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建立不断发展和优化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模式,在建立了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基础之上实现了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也能有效拓宽审计工作的范围,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审计工作的范围,充实了审计工作的内容。实现了审计工作信息资料管理向信息系统安全性、整体系统性以及内部控制等管理方向的转变。 

2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内容 

2.1 基本审计业务处理 

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实现基本的审计业务的处理,包括Excel、Foxpro、Word等表格、数据库、文字等的处理和规范化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处理的基本审计功能。同时审计人员也可根据具体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对审计数据的处理,如计算、复核以及分析处理数据,从而建立高效的审计运行模式。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能实现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核对,如工资表的审核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材料成本差异等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通过办公文字处理软件建立了电子资料,建立了共享的信息和数据处理模式。从而能建立优化的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篇9

1.1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了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应用扩展到了信息管理和交流的各个领域,电算法的普及和发展致使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应实现审计方式的创新,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审计效率的有效提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审计工作中的抽样检测、经济指标、经济定量的分析以及相应货币值的计算,而这些繁琐的计算过程在计算机辅助系统中得到了简化,通过计算机实现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1.2 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能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通过对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实现了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审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审计具有较广的工作范围,其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文件较广,内容复杂,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将耗费较多的时间在资料的查找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能建立规范的审计资料的组织,提高资料查找的效率,并且能通过各种考核和审计相关软件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计算,从而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也能建立有效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模式。

1.3 优化审计步骤和审计方式

传统审计内容基础之上,审计工作包括会计电算系统流程的优化和发展。审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能优化审计工作的流程步骤,以及对审计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审计工作应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建立不断发展和优化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模式,在建立了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基础之上实现了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也能有效拓宽审计工作的范围,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审计工作的范围,充实了审计工作的内容。实现了审计工作信息资料管理向信息系统安全性、整体系统性以及内部控制等管理方向的转变。

2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内容

2.1 基本审计业务处理

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实现基本的审计业务的处理,包括excel、foxpro、word等表格、数据库、文字等的处理和规范化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处理的基本审计功能。同时审计人员也可根据具体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对审计数据的处理,如计算、复核以及分析处理数据,从而建立高效的审计运行模式。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能实现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核对,如工资表的审核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材料成本差异等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通过办公文字处理软件建立了电子资料,建立了共享的信息和数据处理模式。从而能建立优化的

2.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应用

计算机审计业务的处理只能实现基本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然而相应软件的应用能实现深层的审计工作处理。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应用一方面为审计情况的汇总统计,也是指根据审计工作的方案,对审计工作单位的整体审计状况以及审计工作资料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汇总分析,最大限度防止错误和疏漏以及人为的更改,保证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当前审计软件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投入了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如计算机预算执行软件、预算执行审计软件、投资审计软件、银行审计软件、行政事业审计软件等,但仍未形成完善和成熟的统计软件,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发挥有限。

3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障碍和现状

3.1 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的设计辅助仍出现初级发展阶段,计算机审计技术的优势和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现阶段,计算机辅助审计仍集中于数据的汇总、文字的处理以及表格的处理等方面,还仅仅处于审计工作的基本数据处理阶段,仍未实现审计资料统计分析、审计工作流程优化的深层次工作的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仍处于探索和试点的发展阶段。

3.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发展不足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发展和拓展较为迅速,然而计算机审计技术的相关软件发展不足,并不能满足计算机审计技术的深层次的发展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计算机审计事业的发展。当前存在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功能并不完善、种类较少,并且也未与单位的数据库进行连接、运行过程中错误较多等缺陷。当前相关单位的审计软件多针对某一特定的审计项目或是某种特定类型的审计需要,并未建立完善的计算机辅助审计项目,从而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难以得到深入的发展。

3.3 计算机硬件条件以及审计人员的素质障碍

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对计算机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条件的落后致使审计工作的计算机审计工作难以建立高效的发展模式。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较为落后,从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功能和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相应单位经费的缺乏紧张,从而造成了计算机设备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也为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带来了障碍。相应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也造成了相应数据库的管理较为混乱,难以满足现代化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

4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4.1 建立不断发展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应建立不断发展和持续改进的审计工作发展体制,通过不断实践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优化发展。计算机辅助税收审计制度应建立持续改进和发展的体系。在不断的试点和发展过程中,通过由基本的业务管理发展到深层次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最终充分发挥出计算机审计辅助的作用。

4.2 建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机制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关键在于人的管理和能力的持续改进,通过对人才的培养,提升了相应审计人员的创新和发展的能力,从而也在一的那个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审计辅助技术的创新发展。相关单位的审计人员培训和技能的提高培养应建立在本单位的发展实际基础之上,从而才能使培训真正由理论到实践,最终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测试水平较低的培训以介绍审计软件为主,使之建立高效的应用模式,提高审计效率,而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可通过对数据库的介绍,提高数据库的信息查询能力。人员的培养和技能的持续进步是计算机审计效率发挥的重要因素。

4.3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在风险评价

计算机辅助在税收征管的审计过程中的统计应先对软件的内在风险进行评判,同时对相应资料进行完整性评判,减少因检验系统执行而进行的数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在对具体的税务进行核算审计时,首先应对整体的系统进行了解额分析,由于前期的录入和自动汇总缓解的错弊性的概率较小,从而可重点抽取税种,并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税率的计算凡是,对对多个选择分支构建数学模型,对审计的业务结果进行复核,并且采用比较的方式进行审核,充分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在审查过程中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繁殖认为修改审查数据,剔除核算过程中的系统风险,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真实性。

4.4 建立信息数据的有效采集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能建立优化的信息数据的采集,信息数据的优化采集也就是对数控内容的选择性采集。在审计人员对相应信息的内在风险的了解基础之上,对预测的弱点进行信息的收集和,但由于各行业的审计软件以及经营的模式都不同,从而也难以对计算机审计的软件的统一,从而造成了软件系统差异较大,数据的格式各有不同的状况,从而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带来了难度。当前主流的财务软件系统,如用友财务系统、金碟财务系统等,其的数据格式都不尽相同。目前信息的优化收集可从单机系统和联机系统的信息收集两个层面的方式来实现:

无论运用哪种信息采集方式,都应对具体的审计单位的工作平台即相应单位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初步确定。当前一般dos环境、windows系列、unix系统三种系统环境,其中,windows系列应用最为广泛。并且应根据具体的系统类型选择适合的应对方式。

5 结束语

对于单机的系统,审计人员应对单位相应的财务软件系统程序运行方式以及程序模式之间的功能关联以及数据格式类型的存储、数据文件的存取位置以及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接口等事项进行了解,而后才能在相应的审计人员的配合之下实现对数据文件进行信息的优化采集,在具体采集过程中,若系统包含数据转换接口,在采集时则可直接转化为审计人员能系统分析处理的文件格式,如.dbf、.mdb等。单机系统的数据采集还可通过对审计软件以及相应工具提供的数据转换的接口,如通审软件系统中提供的用友和金碟财务系统的数据转换接口、ms-sql server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或是在不具备数据转换接口时,使用vb、vc等描述数据结构的编程语言,编写出相应的数据转换模块来完成数据的优化采集。

而网络型数据的收集和获取,不仅能通过单机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和优化整理,还能应用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连接)连接互联网上的数据源进行数据的转换。通过互联网上的开放数据库的连接,使用数据库中所提供的终端驱动程序实现了对互联网服务器数据库的直接连接和读取数据。互联网上的大型数据库一般拥有较为丰富的数据库驱动程序资源,能将所需类型的数据表转换为其它数据库格式文件。例如ms-sql server、oracle、sybase等,当前较为流行且功能较强大的大型数据库系统软件,通常拥有数量众多的数据库的驱动程度类型库。在具体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过程中,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常常是在进行了合理的选择性查询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数据格式转换,即先撰写sql语句制作审计专用视图,核查无误后,再进行实质上的存储并转换成所需要格式的数据表,从而能够大大地减少数据的采集量,以及避免了对原始数据的修改和产生不必要的冗余。

参考文献:

何媛.浅谈计算机辅助审计在税收征管审计中的应用[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6):91-92.

孙俪.论地税计算机辅助审计[j].理财,2011(1):169-171.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篇10

1 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对税收征管审计的影响

1.1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了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应用扩展到了信息管理和交流的各个领域,电算法的普及和发展致使传统的审计方法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应实现审计方式的创新,实现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审计效率的有效提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各种审计工作中的抽样检测、经济指标、经济定量的分析以及相应货币值的计算,而这些繁琐的计算过程在计算机辅助系统中得到了简化,通过计算机实现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1.2 促进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

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发展能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通过对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实现了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审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审计具有较广的工作范围,其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文件较广,内容复杂,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将耗费较多的时间在资料的查找上。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能建立规范的审计资料的组织,提高资料查找的效率,并且能通过各种考核和审计相关软件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计算,从而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也能建立有效的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模式。

1.3 优化审计步骤和审计方式

传统审计内容基础之上,审计工作包括会计电算系统流程的优化和发展。审计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能优化审计工作的流程步骤,以及对审计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发展。审计工作应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建立不断发展和优化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模式,在建立了规范化的审计工作基础之上实现了审计工作的持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也能有效拓宽审计工作的范围,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扩大了审计工作的范围,充实了审计工作的内容。实现了审计工作信息资料管理向信息系统安全性、整体系统性以及内部控制等管理方向的转变。

2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内容

2.1 基本审计业务处理

计算机辅助审计能实现基本的审计业务的处理,包括Excel、Foxpro、Word等表格、数据库、文字等的处理和规范化实现了基本的信息处理的基本审计功能。同时审计人员也可根据具体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对审计数据的处理,如计算、复核以及分析处理数据,从而建立高效的审计运行模式。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能实现简单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核对,如工资表的审核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材料成本差异等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通过办公文字处理软件建立了电子资料,建立了共享的信息和数据处理模式。从而能建立优化的

2.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应用

计算机审计业务的处理只能实现基本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然而相应软件的应用能实现深层的审计工作处理。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应用一方面为审计情况的汇总统计,也是指根据审计工作的方案,对审计工作单位的整体审计状况以及审计工作资料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汇总分析,最大限度防止错误和疏漏以及人为的更改,保证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当前审计软件根据审计工作的需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并投入了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如计算机预算执行软件、预算执行审计软件、投资审计软件、银行审计软件、行政事业审计软件等,但仍未形成完善和成熟的统计软件,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作用发挥有限。

3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障碍和现状

3.1 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我国的设计辅助仍出现初级发展阶段,计算机审计技术的优势和功能未得到有效发挥。现阶段,计算机辅助审计仍集中于数据的汇总、文字的处理以及表格的处理等方面,还仅仅处于审计工作的基本数据处理阶段,仍未实现审计资料统计分析、审计工作流程优化的深层次工作的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仍处于探索和试点的发展阶段。

3.2 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发展不足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发展和拓展较为迅速,然而计算机审计技术的相关软件发展不足,并不能满足计算机审计技术的深层次的发展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计算机审计事业的发展。当前存在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功能并不完善、种类较少,并且也未与单位的数据库进行连接、运行过程中错误较多等缺陷。当前相关单位的审计软件多针对某一特定的审计项目或是某种特定类型的审计需要,并未建立完善的计算机辅助审计项目,从而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工作中难以得到深入的发展。

3.3 计算机硬件条件以及审计人员的素质障碍

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和发展对计算机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条件的落后致使审计工作的计算机审计工作难以建立高效的发展模式。计算机的硬件设备较为落后,从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功能和作用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相应单位经费的缺乏紧张,从而造成了计算机设备难以满足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能力也为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带来了障碍。相应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也造成了相应数据库的管理较为混乱,难以满足现代化审计工作的发展需求。

4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4.1 建立不断发展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应建立不断发展和持续改进的审计工作发展体制,通过不断实践探索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优化发展。计算机辅助税收审计制度应建立持续改进和发展的体系。在不断的试点和发展过程中,通过由基本的业务管理发展到深层次的审计工作的发展,最终充分发挥出计算机审计辅助的作用。

4.2 建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机制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关键在于人的管理和能力的持续改进,通过对人才的培养,提升了相应审计人员的创新和发展的能力,从而也在一的那个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审计辅助技术的创新发展。相关单位的审计人员培训和技能的提高培养应建立在本单位的发展实际基础之上,从而才能使培训真正由理论到实践,最终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和持续进步。测试水平较低的培训以介绍审计软件为主,使之建立高效的应用模式,提高审计效率,而水平较高的审计人员可通过对数据库的介绍,提高数据库的信息查询能力。人员的培养和技能的持续进步是计算机审计效率发挥的重要因素。

4.3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在风险评价

计算机辅助在税收征管的审计过程中的统计应先对软件的内在风险进行评判,同时对相应资料进行完整性评判,减少因检验系统执行而进行的数据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在对具体的税务进行核算审计时,首先应对整体的系统进行了解额分析,由于前期的录入和自动汇总缓解的错弊性的概率较小,从而可重点抽取税种,并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税率的计算凡是,对对多个选择分支构建数学模型,对审计的业务结果进行复核,并且采用比较的方式进行审核,充分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在审查过程中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繁殖认为修改审查数据,剔除核算过程中的系统风险,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真实性。

4.4 建立信息数据的有效采集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能建立优化的信息数据的采集,信息数据的优化采集也就是对数控内容的选择性采集。在审计人员对相应信息的内在风险的了解基础之上,对预测的弱点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但由于各行业的审计软件以及经营的模式都不同,从而也难以对计算机审计的软件的统一,从而造成了软件系统差异较大,数据的格式各有不同的状况,从而对审计人员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带来了难度。当前主流的财务软件系统,如用友财务系统、金碟财务系统等,其的数据格式都不尽相同。目前信息的优化收集可从单机系统和联机系统的信息收集两个层面的方式来实现:

无论运用哪种信息采集方式,都应对具体的审计单位的工作平台即相应单位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初步确定。当前一般DOS环境、WINDOWS系列、UNIX系统三种系统环境,其中,WINDOWS系列应用最为广泛。并且应根据具体的系统类型选择适合的应对方式。

5 结束语

对于单机的系统,审计人员应对单位相应的财务软件系统程序运行方式以及程序模式之间的功能关联以及数据格式类型的存储、数据文件的存取位置以及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接口等事项进行了解,而后才能在相应的审计人员的配合之下实现对数据文件进行信息的优化采集,在具体采集过程中,若系统包含数据转换接口,在采集时则可直接转化为审计人员能系统分析处理的文件格式,如.DBF、.MDB等。单机系统的数据采集还可通过对审计软件以及相应工具提供的数据转换的接口,如通审软件系统中提供的用友和金碟财务系统的数据转换接口、MS-SQL Server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或是在不具备数据转换接口时,使用VB、VC等描述数据结构的编程语言,编写出相应的数据转换模块来完成数据的优化采集。

而网络型数据的收集和获取,不仅能通过单机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和优化整理,还能应用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开放数据库连接)连接互联网上的数据源进行数据的转换。通过互联网上的开放数据库的连接,使用数据库中所提供的终端驱动程序实现了对互联网服务器数据库的直接连接和读取数据。互联网上的大型数据库一般拥有较为丰富的数据库驱动程序资源,能将所需类型的数据表转换为其它数据库格式文件。例如MS-SQL Server、Oracle、Sybase等,当前较为流行且功能较强大的大型数据库系统软件,通常拥有数量众多的数据库的驱动程度类型库。在具体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过程中,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常常是在进行了合理的选择性查询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数据格式转换,即先撰写SQL语句制作审计专用视图,核查无误后,再进行实质上的存储并转换成所需要格式的数据表,从而能够大大地减少数据的采集量,以及避免了对原始数据的修改和产生不必要的冗余。

参考文献:

[1] 何媛.浅谈计算机辅助审计在税收征管审计中的应用[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6):91-92.

[2] 孙俪.论地税计算机辅助审计[J].理财,2011(1):169-171.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篇11

1.审前准备。在对被审计单位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前,审计人员应掌握组织内信息系统的分布和应用的总体情况。然后,根据审计的目的和信息系统的重要性确认深入调查的子系统,同时,提出可行的、满足审计需要的数据需求,并确定数据采集的对象及方式。最后还要选择适用性强的审计软件,制定审计方案、下发审计通知书等。

2.审计实施。审计的具体实施环节又可以细分为三个阶段: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审查取证。

数据采集 在审前调查提出数据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可行的信息技术手段,如直接下载、ODBC等数据库访问接口或直接访问被审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等方式,及时获取所需的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中的数据。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就是应用相关审计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筛选、归并、统计和分析判断,从中查找被审计单位管理中的疑点线索,发现违纪违规问题,汇总相关数据。

延伸查实和审计取证 通过对被审计数据进行分析,有可能直接发现、查实问题,也有可能只发现问题的线索。针对不同情况,在延伸时可以采取直接或间接核查的方式取证、验证和查实问题,生成审计底稿,以满足审计报告的需求。

3.审计报告。在传统手工审计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辅助审计将采集的数据,应用计算机进行结论性审计文档的处理,汇总结果,形成审计报告,出具审计决定、审计意见书等。

审计软件要跟进

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不断的提高,作为企业监督的审计部门应大力推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进程,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计中的利用效率,加大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程度和范围。具体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 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立规和理论研究。要加快计算机辅助审计立规进程,尽快出台关于计算机辅助审计的行业标准与实务指南,以规范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在准则上确定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有权审查被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与安全措施,有权利用网络和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同时,我们应不断总结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经验与做法,开拓理论研究的新领域,特别是对辅助审计的审计对象、审计方法、审计线索、审计技术的研究。

2. 促进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集成化、多元化。要推动计算机审计的发展,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要提高审计软件的质量和实用性。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猛,现代审计也在不断发展,我们要根据不同信息化系统,研制适合不同计算机平台和运行环境以及适合不同审计内容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特别是对ERP系统应进行专用审计软件的研制开发。

3. 创建审计分析数据仓库。数据仓库是进行多角度数据分析的基础,数据仓库中的数据结构是面向数据分析设计的,采用数据仓库技术能够从系统中获取关键业务数据,同时,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体系,可以辅助发现问题和锁定审计重点。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篇12

企业审计工作是企业正常运营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企业开展审计工作是以企业发展和管理工作为中心,做好监督与服务两项工作。实现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查错纠弊向积极增加企业价值和防范风险转变、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控制转变。立足纠弊功能、发挥监督作用;强化控制功能、发挥预防作用;体现评估功能、发挥防护作用;突出促进功能、发挥建设作用,切实肩负起保障企业健康运行“免疫系统”的重要防线作用。做好审计工作有助于企业管理,对收支情况规范性、业务活动真实性等进行监督和评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的审计工作更加显得重要,为了更好的开展审计工作,将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引入企业审计系统中,为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2 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优势

2.1 连接各个部门互相协调和监督工作

一般来说企业的审计工作很多都是由相关部门提供资料相互协作来完成的,但是要使得审计工作保质保量顺利的完成,就要求企业的相关各部门之间互相协调和配合工作。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应用可以将部门之间联系在一起,通过内部局域网传达相关的资讯信息。另外也能够对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监督,这给审计工作的顺利执行提供了保障。

2.2 更加高效地处理财务数据

在企业里每天都有经济往来,几乎每个操作流程都会和资金挂钩,这样一来每天审计系统里面就会有大量的数据需要财务进行处理。引入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后,对数据的处理效率就更加高效。比如在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中的Excel表格软件能够将各类数据分类汇总,然后进行有效的运算统计,再通过审计技术软件对各类数据进行整合,最终得到需要的处理结果。

3 计算机辅助审计在企业审计中的具体应用

3.1 对企业物料管理审计

企业审计部门在对物料管理进行审计的时候需要特别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检查企业物料采购是否按照企业的相关要求,企业采购的物料在招标目录内,录入中标物料的价格是否正确;另一方面主要是对物料的加成率进行审计。在物料管理审计中容易出现问题的主要体现在这两方面。在计算机辅助审计中可以采用一些case语句能够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重复核查,对企业的物料采购使用流程的规范有一定的监督作用。

3.2 对企业财务收入审计

对于企业而言,对财务收入的监督审计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用到企业审计中后首要做的工作就是对企业的财务收入流程进行核实,且需保证每一发生一笔财务收入就必须将其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之中。然后把审计的各类信息进行分类汇总,核实相关工作人员操作流程是否规范。通过对企业财务收入的审计对企业每一笔财务收入都起到了良好的监督作用。

3.3 对企业财务支出审计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企业会不定期的对其生产经营设备进行更新采购,企业环境建设也在不断的改善,基建及维修改造项目不断增加。这对企业来说都是一笔很大的支出,需要审计部门对这个过程实行监督,可以为企业节省很多的成本开支。当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应用到审计工作中,能够使采购的过程规范起来,保障采购流程能够顺利进行,这个流程需要在计算机系统中公示,这样能够使整个采购流程得到有效的监督。

4 计算机辅助审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给企业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多便利,也保证了审计工作高效率的能够顺利完成。但是辅助审计技术在审计工作中应用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问题是我们需要注意的。首先,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信息的安全问题。凡是设计的系统程序哪怕再完善也会有漏洞。网络上一些黑客可以借助这些漏洞窃取企业内网的一些信息和数据,这是一种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信息和数据泄露很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其次,需要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目前在企业的很多工作都使用计算机,但一些人又对计算机的相关程序操作不是很熟练,导致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效率低下,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在审计工作的作用。

5 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辅助审计在企业管理和物料管理、财务收入和财务支出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得出结果;通过局域网共享一些相关信息,对企业各部门之间实行有效的监督;让企业的信息公开透明化,使企业在公众面前提高了公信度。同时,我们不能忽视计算式辅助审计在使用的时候出现的一些问题,对网络维护要切实做到位,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这样计算机辅助审计才能更好服务企业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婉玲.利用通用审计软件辅助审计[J].财会月刊,2006,(01)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篇13

一、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起源

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计算机辅助设计源于计算机图形技术的产生,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构想发端于1950年,但使用计算机绘图的最早记录是在196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伊凡·苏泽兰在美国计算机联合会会议上发表了名为《画板》的博士论文,从而开始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历程。他从1950年开始着手开发通过图形技术来处理人与电脑交互对话的操作系统。1963年,这套以电脑主机、显示屏、光电笔和键盘为工具的图形画线系统得到实现。这套图形画线系统开发和引进了许多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思想和技术,使用户可以运用电脑画出直线、复杂曲线以及简单的标准部件。

最初cad被解释为“计算机辅助绘图”,由于当时计算机在设计上的作用是替代传统手工绘图的一种新工具,但随着后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cad的含义也在不断变化扩展,随着20世纪70年代像素的产生、80年代三维曲面造型系统的开发等,使电脑绘图从只能用“线”这一基本绘制元素发展到可以用点、面、体进行绘制计算机图形,从而使cad的含义也发展成现在人们比较熟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个概念了。1970年的威尼斯双年展首次接纳了计算机绘画作品,这也标志着新的视觉艺术形式的诞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我国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与国外计算机辅助设计发展的轨迹相似,国内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与应用基本上是从各高等院校发展起来的。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在环境艺术设计和创作领域,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

二、我国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重要的技术工具,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得到普遍应用。在20世纪90年代前,国内对环境艺术设计效果的表现是使用手工绘制的方法,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开始在我国建筑业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建筑设计表现领域以不可逆转的潮流迅速发展。尤其是到了20世纪末,计算机辅助设计逐渐成为建筑效果表现的主流。起初,设计师主要运用auto cad软件进行施工图的绘制,在方案阶段还以手绘为主。但随着相关专业软硬件的更新和进步,它自身的强大优势得以显示,同时对传统手绘表现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

随着近十几年来我国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计算机建筑效果表现的类型己经有了很细致的划分,可以分为:计算机建筑效果图、计算机建筑漫游动画和计算机建筑效果虚拟现实。计算机建筑效果图主要是通过3dsmax,lightscape,photoshop等计算机软件制作的静态的效果图。通过计算机三维软件从平面、立面数据中得到透视图,透视点位置及视点角度均可变换,然后再渲染出二维图像,这种方式是目前社会上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漫游动画是利用3dsmax软件的三维动画功能,在建筑物的室内或室外的设计阶段就能以可视的、动态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建筑物所处的地理环境、建筑物外貌和各种附属设施以及建筑物内部空间的效果,使人们能够在未来的建筑物中漫游,因而成为建筑设计方案及装修效果展示、建筑方案投标、论证、评审的有力工具。

三、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当前,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比如各种方案的汇报、投标以及招商广告中随处可见,从而出现了大量的绘图软件的教程以及在教学上更加重视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教学课程。人们更多的关注计算机技术,想方设法掌握各种绘图软件,在模型、材质、灯光以及各种渲染技法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忽略了最终的效果图的艺术性。计算机辅助设计是科学与艺术以及计算机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计算机辅助设计在视觉艺术创造规律、形式法则和审美方法与传统的艺术设计是相同的。所谓视觉艺术,是通过人的视觉感受而将客观内容纳入主观心灵并予以对象化呈现的艺术形态。一些美学研究者认为,从审美主体的角度来看,艺术离不开创造者和欣赏者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都要通过一定的感官和相应的感性物质媒介,前者创造出审美对象,后者达到审美愉悦。所以说,作为视觉艺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作品既要真实的描绘场景,又要使欣赏者达到审美偷悦。不可否认,人们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求新、求异的视觉口味也越来越高。这源于技术的发展、审美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和艺术创造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在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初级阶段,设计师的目标是使效果图具有真实感,能够模拟未来场景的真实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目前的计算机建筑效果图的风格单一,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不断提高的视觉口味。计算机建筑效果图既是表现的技术同时它又是视觉艺术。设计师创造出审美对象,筑物内部空间的效果,使人们能够在未来的建筑物中漫游,因而成为建筑设计方案及装修效果展示、建筑方案投标、论证、评审的有力工具。使用的软件有creator系列三维建模工具及vega场景管理软件。计算机建筑效果虚拟现实技术强调的是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采用的是人与人之间自然的交互方式。它可以实现逼真的、纯三维的场景,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完全由用户自由控制在场景中漫游。作为建筑师可以从多个角度观察建筑方案,所以说虚拟现实技术不仅可以使用于建筑表现,而且也是一种推敲方案的有利手段。vr技术在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将给环境艺术设计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设计师创造出审美对象,要使欣赏者达到审美愉悦而不是审美疲劳。为此,根据目前我国计算机辅助环境艺术的发展情况,未来计算机建筑效果图应呈现艺术化、人情化和多样化趋势。

参考文献:

[1]邓庆尧.环境艺术设计[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2]张绮曼.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室内设计的风格样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