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地域性实用13篇

茶文化的地域性
茶文化的地域性篇1

1我国茶文化旅游概述

我国祖先以种植茶叶为生,并积极向全世界传播我国的茶文化、茶叶种植技术等。古语道:“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在古代,茶文化是上层文化,但在当代中国,茶文化是大众文化[1]。茶文化是在与茶有关的一切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学、茶艺等等。茶文化起源于中国,我国人民自古至今都有以茶代礼的朴实风俗。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茶文化蕴含内容极为丰富,是包括教育、文学、艺术、保健、历史、经济旅游等等方面的综合内容。参观茶叶制作全过程中,能够体会茶的文化性所带来的独特情境,茶的鉴赏既是品茶也是赏茶,是二者的结合。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来实现,整个品茶过程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茶文化便是在品茶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2]。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其文化底蕴深厚。茶文化经过历史的历练,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独具中国特色的茶文化。

1.1茶文化与旅游文化的结缘

茶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作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经济增长点,茶文化蕴含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是开发重点。底蕴深厚的茶文化是现代重要的旅游资源。我国茶叶种类繁多,能够声名鹊起并流传至今,主要原因在于茶本身的品质好。我国地大物博,具有地形地貌多样性,动植物的种类数量繁多,不同产区的茶叶具有不同功效和文化,具有地域性和文化独特性,产自我国江苏太湖的碧螺春、产自我国湖南岳阳君山的君山毛尖等等,茶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不仅仅是由于茶叶产地的地域文化,茶叶的种植历史,还有茶叶独有的地理地貌。还在于茶的山水人文历史渊源,比如杭州的龙井茶和福建的武夷岩茶。茶文化与旅游的结缘,首先是茶产地的名胜古迹、茶文化的历史渊源和茶区的美好风光以及独特的气候环境。其次,有些茶叶的制作过程具有观赏价值,其茶采制技巧可以当作茶艺表演。比如:客家“擂茶”、西湖龙井茶的手工炒制[3]。再次是以茶文化为内容的旅游活动,比较出名的有浙江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昆明世博会茶园等有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区。我国旅游业应更新观念,为茶文化旅游开发创造条件,丰富茶文化旅游项目,加强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使茶文化元素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创造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茶文化旅游

茶文化旅游,即旅游者参加以茶文化元素为核心的旅游活动,旅游活动主要是和茶文化元素的有关的所有活动。旅游者能够观看茶叶的种植、茶叶的采摘、茶叶的制作工艺、茶叶的鉴赏,并且可以亲身体验,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全程参与,这样的旅游形式能够陶冶旅游者身心,是一种以茶文化为主要旅游内容的特色旅游项目。茶文化旅游是传统茶叶与旅游行业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新式的旅游开发项目。茶元素旅游开发项目包含有对茶叶种植园的观赏、对茶采摘过程的参与、对茶制作过程的体验、对成品茶叶的品尝等等,形成从茶种植到茶成品,再到销售的旅游经济链。通过将茶文化元素与我国旅游业的完美融合,使我国传统茶文化得以继承与发展,带动我国旅游业与以旅游业为生的周边产业成长。将茶文化元素融入我国旅游行业发展,不仅能够带动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全域性,还能够间接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4]。

2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旅游成为了当下我国民众首选的娱乐休闲方式。在旅游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茶文化旅游是发展旅游经济的新贵。茶文化最开始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茶文化全域旅游经济,茶文化对与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带动全域旅游的发展和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2.1我国茶文化元素

在旅游行业中的现状众所周知,茶叶的发源地是中国,茶文化经过四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和不断继承、创造,茶文化内涵得以不断丰富,形成了我国现如今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包括茶艺、茶道、茶学等等,这些茶文化不仅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具有深远影响,也对东南亚国家的茶文化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茶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茶文化的内涵,不仅仅包含茶这单一概念,还包括诗词、文学、戏曲等多方面文化内涵,因此茶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多彩[5]。我国古代文人关于茶和旅游的诗词屡见不鲜,体现了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积淀为我国发展茶文化旅游提供了珍贵参考。

2.2我国茶文化旅游特点

1)大众化:当前,茶已经被世界范围内所认同,我国茶文化已经享誉全球,茶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茶文化旅游这种新型旅游形式,也被大众广泛接受。

2)全域性:茶文化是区域经济的产物,但茶文化来自于区域经济,但却超越区域经济,走向全域旅游。茶文化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旅游的全局性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3)多样化:茶文化包含内容丰富,为茶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多种资源,茶文化资源的多样组合也为茶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多种形式。

4)传承发展性:茶文化的延续,是不断传承和发展的结果。茶文化究其根本是从茶中体悟出人与自然相互联系和永恒发展,茶文化旅游能够有效促进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茶文化元素与现代旅游理念相融合,不断传承、发展茶文化旅游。

5)体验性:茶文化重在体验[6]。茶文化旅游是体验式旅游,而非购物型旅游,茶文化旅游重在体验茶文化带来的身心放松,游客通过对茶艺、茶道、茶的制作过程等等茶文化的一切环节,感受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获得精神愉悦的美好享受。

3茶文化元素发展与全域旅游发展的融合

3.1突出茶文化旅游的茶文化元素

不断从广度和深度挖掘茶文化,进行更有深度的研究,提高茶文化价值,突出茶文化的旅游属性和价值,将茶元素作为茶文化旅游的重点内容,突出茶文化元素在全域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茶文化旅游中,注重突出茶文化元素的内涵。深入挖掘茶文化元素的丰富内涵,增加茶文化元素的文化性和人文性,增加游客的精神愉悦,增加茶文化旅游中茶文化元素的吸引力。茶文化元素的丰富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实现茶文化元素与旅游发展的有效融合。

3.2开发茶文化元素旅游纪念品

国人旅游基本走不出三件事:吃、喝、购物,这三件事也是旅游的重要组成。当今旅游行业中,不仅茶宴在游客中备受欢迎,以茶作为原材料的食物和饮品也日益受到追捧,就连茶具、茶叶等都是人们在旅游中争相购买的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开发者,应该满足这种购物需求,开发更多以茶作为原材料的茶文化元素旅游纪念品。设计精美的包装、质量上乘的茶文化产品,将茶文化元素融合与旅游产品中,扩大茶文化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增加更多收入,助推旅游全域性发展。

3.3以茶叶博览会等节庆为载体,提高全域旅游知名度

茶叶博览会这样的大型活动,是宣传茶文化的良好契机,对于推动茶文化的广泛传播具有积极意义。关于茶文化的大型活动,不仅可以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此旅游,推进茶文化旅游的不断发展,还可以提高旅游知名度[7]。我国茶博览会的成功举行,将我国茶叶及周边产品远销海内外,不仅扩大了茶叶产品的销路,还扩大了博览会的影响力,提高了本地知名度,助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原来的区域旅游发展成为全域旅游。在博览会期间,参展和观展人数过百万人次,实现盈利十余亿,推动了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茶文化元素发展和全域旅游发展的融合,是茶文化与旅游的有效结合,是茶文化旅游进行广度开发和深度开发的新形式,是以茶文化身心体验为核心的旅游经济。我国民众讲究养生保健,追求返璞归真。

茶文化旅游因为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底蕴,满足了当今民众的迫切需求。茶文化旅游带动了茶叶产业的发展,让茶叶行业不仅仅具有效益,还具有文化价值,增加了茶农的收入,增加了茶叶的附加值,推动了整个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茶文化作为区域现象,它的发展与全域旅游发展的融合,大力推动了我国茶文化和茶文化旅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茶文化元素发展与全域旅游发展的融合将是未来旅游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张鸿霞.加强特色文化与旅游融合促进城口全域旅游发展[J].现代商贸工业,2016(11):21-22.

[2]杨甜,胡永红.全域旅游导向下许昌市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J].华中建筑,2016(8):109-113.

[3]王磊,刘家明.宁夏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6(4):123-127.

[4]窦梓雯.客栈发展与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融合的路径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6(12):151-152.

[5]马勇,刘军.丝绸之路旅游文化经济带全球发展战略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4(2):151-158.

茶文化的地域性篇2

桐城地域文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独特性,唯一性。桐城小花是桐城的地方特产,历史悠久,馨香四溢,为明清贡品,声名远播。桐城虽然文化气息浓厚,但却没有将这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桐城小花茶叶相联系,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小花茶的营销停止不前。本文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解析桐城的地域文化,研究地域文化在桐城小花茶的营销中的植入问题,明确其现状与不足,通过实证分析为桐城小花及我国其他各个地区的土特产营销提出建议。

二、地域文化与土特产营销理论分析

1.地域文化的特征

地域文化具备地域性、丰富性、稳定性三个基本特征。从本质上来讲,不管是哪种每种文化的特点跟其地域性相关,由于每种文化都有其固定的影响范围和其地域性特点。地域的文化特征是其自身独有的或者是独创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独特性并且与其他地域文化特征有着比较大的区别。

地域文化的地域性是人们在该地域生产、生活、劳作,以及社会历史环境的演变中不断积累而成的。不管是历史古迹、地方文化传说,还是当地风俗、思维习惯、道德传统和价值观等,无一不渗透着浓烈的地域文化色彩。

地域文化的丰富性体现在不同地域文化多具有的多样性、层次性和整体性上,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可以使不同地域的人在交流时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经过交流与碰撞,形成文化的交融,能够更高效的地解决当地文化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地域文化的层次性可以使地域文化按照不同的等级形成多种地域文化系统,按照等级层次由高到低进行细分,地域文化的种类由少到多,层次分得越细,地域文化的特征越具体。地域文化整体性是地域文化的丰富性的另一种表现,许多当地的地域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多种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影响着当地社会整体的发展。地域文化是地域特征鲜明的文化单元,其有比较完整的体系。

2.地域文化与当地特产营销理论分析

当地土特产市场的发展需要当地地域文化作为动力,既要具备土特产自身的商品效应,又要通过土特产将当地地域文化传承下去,因此,在土特产品外披上地域文化这件外衣对当地土特产市场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土特产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根据当地的的文化,并收集土特产的相关资料,例如民俗风俗、古老传说和名胜古迹、历史名人等等。产品的的文化特色都必须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展现出来。产品展现出的地域特色都是以文化元素为基础的。同时,产品包装在设计的过程中,所贯穿的设计思路也是以土特产产地的地域文化为基础,包装能展现当地的历史,民俗风情等等。一般地方的土特产大多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民族文化气息浓郁。如果在包装设计方面能恰当地运用这些地域文化元素,不但可以突显土特产的特色,还可以体现出包装的文化价值。

地域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土特产包装的设计可以从中选取各种各样的文化素材。比如,中国的传统元素一般分为“形”“意”“神”三个方面:“形”是指形状、结构、色彩;“意”指这些形状、结构、色彩所代表的寓意,“神”是指当地文化的内涵。土特产包装设计中融入地域传统文化元素,可以达到引起消费者注意,激发消费者消费欲望的效果。

3.地域文化对土特产营销的影响

(1)特产产地文化对土特产营销的影响

特产文化,将美食特产与地域文化联系起来,利用民众唯特产是宝的心理,展示其独特诱人之处,故而消费者趋之若鹜。特产市场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其包含的文化因素作用越来越大。特产在销售的过程中,其提高特产自身的文化附加值,可以让消费者认可,使得该类特产在同类的产品中,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特产文化的核心是特产,突破点是文化。挖掘特产自身所蕴含的文化信息,将其所蕴的流行文化、文化理论、区域文化、文化遗产、传统文化、文化场馆及文化产业等相关信息充分挖掘。对于充分发挥特产资源优势,树立地区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销售地消费文化对土特产营销的影响

地方特产营销离不开当地消费文化,地方特产区域的选择是营销的首要考虑,需要考虑其有关系的文化面,是否有冲突。文化的不同决定了当地百姓对该产品的接受程度的不同。并且消费能力也是其当地消费能力的组成部分,因此土特产在营销的过程中,合理的定位对土特产营销十分重要,不仅如此,土特产营销时还要考虑其潜在的消费对象。

三、桐城小花营销的现状分析

2014年桐城现有茶园总面积4.45万亩,根据调查显示,今年桐城采摘园面积约4.05万亩,与去年相比增长4.7%,农户茶叶总产值达1.5亿元,茶业产业链上总产值将超2.9亿元。目前,桐城的茶叶多是当地消费,城市区居民茶叶消费人数最多,达到90%以上,山区农户茶叶消费人数为60%以上,郊区农户茶叶消费人数为50%以上。

四、桐城市小花茶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龙头生产企业少而弱,整体生产效率低下

在桐城市现有的小花茶叶生产企业中,虽然数量众多,但是真正具有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很少。在桐城市的200多加小花茶叶生产加工厂中大部分是家庭作坊式的,不仅加工工艺不够规范、品质得不到保证外,年加工量也不及大规模企业的一半。不仅如此,小规模的小花茶叶加工厂其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没有能够延长茶叶生产的产业链。这样往往会出现产业产能低下的情况,茶叶的高额利润被其他公司所获取。

2.缺少有影响力的大品牌,品牌资源整合不够

同时,小规模的企业众多必然导致小花茶叶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品牌,加之对外宣传力度的不够,这些种种原因必然导致小花茶叶的知名度不够,很难做到“走出去”,对外的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开辟。如果不加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品牌质量,小花茶叶的销量很难有质的突破。

3.对外宣传不够,缺乏营销力度

桐城市虽然在茶叶资源和茶叶品质等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由于过去的封闭环境以及当今的对外宣传力度不够,这就造成了生产的茶叶大部分是在市内自产自销。不仅是宣传力度不够,桐城市的市场销售体系也不够健全,很容易导致销售混乱的情况发生。部分厂家仍然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观念,原地待售,不愿意主动“走出去”开拓市场,从全国各大销售市场来看,很少能在常见的人口流动性强的场所见到桐城市茶叶的宣传广告和销售窗口。如果桐城市茶叶的发展还在局限于市内销售,不有所动作的话,其发展令人堪忧。

五、桐城小花文化营销的建议

1.发展经营体系,完善营销网络

在桐城市本地建立专业的茶叶批发市场,构建网络电子商务平台,方便各地客商与游客的商贸洽谈与选购;在各中心城市,可设立桐城市茶叶的品牌专营店和展示厅;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较大的站点,通过媒体广告和海报等方式加强宣传,并设立不同层次的专柜,构建销售网络;鉴于超市的巨大辐射力,应积极推动茶产品进入超市设立专柜,以满足不同层面的消费需求;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即将成型的便利交通网,打入全国各主要茶叶批发市场,提高桐城市茶叶的知名度,完善销售网络。由于旅游已成为桐城市的朝阳产业,可结合旅游的发展进行茶叶宣传与销售,如建立品茶园,发展采茶游等,让游客在逐步了解中认可桐城市茶叶。

2.积极弘扬桐城的茶文化

龙井、普洱、铁观音、碧螺春等名茶,都因为赋予了文化的性情而深受消费者喜爱。铁观音代表的是“功夫茶文化”,龙井、碧螺春代表的是“江南文人文化”,普洱茶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的马帮文化,是茶马古道的精髓。至今普洱茶任然保留了茶饼、茶挂饰等传统茶。其独特的形式,都是其古老茶文化的象征。因此桐城在开拓桐城小花的过程中必须先把桐城的茶文化打出去,将其茶文化知名度提高之后,茶的销量也会有相应的提高。将“六尺巷”之中的君子风范进行现代化释义―礼让的君子。因此,当地政府在进行茶文化推广的过程中不应当仅仅只是唱白话,如:领导重视,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管理等等。作为公众都关注的部门,当地政府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体现君子风范,让大众看到一个君子风范的政府的形象。

3.注重桐城小花包装设计

茶叶发展到今天,已然不是单独供人饮用那么简单,中国茶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人们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许多爱茶人士都会相互赠送茶叶来表达彼此之间的友谊,赠送亲朋好友固然包装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桐城小花也需要拥有独特有意义的包装。

利用现代设计手段,演绎桐城小花包装,并不是简单的将传统元素进行组合,而是给这些元素添加新的意义,把它变的时尚而又不失当地传统文化特性。人们都会喜欢一些有创意的设计,将传统进行创新,桐城小花包装设计才会有新的生命力。目前桐城小花品包装,工艺简单,没有新意。因此,在桐城小花的包装上应改革创新工艺、引进现代技术,使产品重焕光芒,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

参考文献:

[1]池宗宪.普洱茶[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123-125.

[2]王建民.企业文化营销策略研究论文题目[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78-80.

茶文化的地域性篇3

从神农时代到春秋前,人们大都把茶叶用做祭品。西周后,茶不仅作为药用、祭品,还开始被人们饮用,之后又被食用。唐朝饮茶趋于大众化和生活化,开始流传于各个阶层,而茶文化的载体茶馆也在唐朝应运而生。并且,唐代茶馆以卖茶为主。[1]

1.2发展变迁

宋代茶馆卖茶叶之外,兼营其他生意,酒馆、面食店也有茶水出售,注重摆设,讲究茶馆文化装饰,营造品饮优美环境。[2]明清时期,茶馆饮茶更为雅致,讲究茶、水、器的精致,讲究氛围、情趣、意境的营造。清朝末年至民国时期,由于政治动乱,经济衰退,茶馆业大也走向衰败。20世纪80年代人们经济水平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改善,茶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茶馆业复兴。同时,茶艺馆诞生。当代茶艺馆除了经营茶水、茶具、茶叶等,还经常举办茶艺讲座、开展茶文化活动。

2江南地方性元素的运用

地域文化是指具体差异的地域自然条件下,通过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人文。这种人文文化反映人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因而突出了地域特征。[4]在进行茶馆设计的时候,会将茶文化与地域文化进行综合性的运用,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加以创新。

2.1空间布局

建筑的空间布局与当地的气候、文化、习俗及建筑本身的功能等相关。[5]在江南古典园林基础上发展的园林式茶馆,具有园林院落的布局,一步一景,小中见大。如苏州私家园林中的茶馆,由于商业化及茶馆的复兴,将园林中原来的住宅建筑直接布置为向广大游客开放的商业性茶馆。

2.2室内色彩

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特性,含蓄的江南人民多爱黑白灰的冷色调,粉墙黛瓦的建筑,小桥流水人家,静然美好。江南茶馆室内多选用黑白灰为基调,配以柔和的灯光,点缀不多的跳跃色彩,一派江南园林的素雅古朴,在其中喝茶听曲,怡然自得。

2.3室内材质

不同地区、民族对材质有各自的喜好,通过材质的肌理、颜色等可反映他们的性格特色。当然,材质的选择也与当地木头或砖石的资源有关。[6]但是,现代材质的地域性差异越来越小,且一般的建筑多用砖石垒砌水泥混凝土贴砖。而江南茶馆的材料选择,配合茶馆主题,以砖石搭配木头、竹子等使用,体现材质本身质朴的特点,再结合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营造闲适的氛围。

2.4家具与陈设

具有江南特色的茶馆,多选择木色古雅的硬木家具,如红木、花梨等高档木料,以及资金有限时多用仿红木。采用明式桌椅,但不一定要照搬古家具样式,在体现地域性的同时,显示其现代化特点。用中国书画为壁饰,屏风作为隔断,辅以插花、盆景等。壁架空心雕刻或立体浮雕,上置花瓶、茶叶罐、绿植等,壁上悬挂各种与茶馆情景相关的茶联、字画。

2.5绿植

茶馆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地域性、功能性、美观等方面特点,南北方气候、土壤等环境的差异,导致植物品种的不同。室内盆栽可塑性稍微大些,但局限性也很明显,除了特定主题的茶馆,江南茶馆多选择本土植物。植物的选择要符合主题,除了具有观赏性外,其形、色、香也当与整体室内环境相协调,并且可于壁架、屏风等相衬,营造清新的茶馆空间。[7]植物既可以自成一景,也可与家具陈设相呼应,营造自然轻松的环境。

3意境美的营造

3.1意境美含义

茶馆设计满足物质功能的同时,要注重与人精神层面的共鸣。茶馆精神功能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美感、气氛、意境。[4]美感是茶馆室内环境的审美属性,让人产生愉悦的心理状态。气氛主要是茶馆的环境给人的一种总体印象,江南茶馆的气氛多宁静、淡雅,充满茶文化与地域文化氛围。意境是茶馆室内环境形象所要集中体现的某种情趣、意图、主题思想。这三者虽然有层次上的差别,但总体相辅相成,使得整个茶馆空间充满意境美。

3.2意境美营造

意境美的营造可通过象征、比喻的手法来实现。[4]对室内环境进行渲染,对家具、陈设、植物的造型及摆放进行处理,来触发人们的情感,进而产生联想,通过近似、类似、对比的手法引起共识。如在江南茶馆内摆放花瓶和镜子,使人想到传统民居中的“平静”含义,寓意人淡泊名利,追求闲适自然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陈文华.中国茶文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9.

[2]连振娟.茶文化博览•中国茶馆[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11.

[3]柏凡.茶文化博览•中国茶饮[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11.

[4]张倩.基于地域文化的茶馆室内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

[5]石洁琼.江南茶馆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

茶文化的地域性篇4

Keywords: regional culture puer tea tea hous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文化是有地域性的,地域赋予了文化基本的底色,形成文化最初的积淀。所谓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域条件下,如海洋、山脉、河流以及气候特点乃至独有的人文精神等等,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云南是个旅游非常发达的地区,再加上有26个少数民族,这些精彩纷呈的民族性展现了优秀的民族茶文化。鉴于此,云南的茶馆设计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我们知道茶馆是休闲娱乐的第三空间,它为现代人的精神需要提供一个休息的驿站,在茶馆里可以拥有个人的自由时间,也可以在品茶中体会生活的乐趣。另外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和地域特色,特别像云南这样的旅游大省,地域特色的东西尤其突出,再加上普洱茶在云南的突出地位,云南茶馆的设计也从云南的地域文化中吸取营养,在推广云南茶文化的同时结合云南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吸引前来旅游的游客,感受不同地区的品茗文化和地域风情。而茶馆要在保持中国传统和西化中求生存,必须要在茶馆设计中顺应时展。设计茶馆就是在设计环境、氛围和情调。所有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目的都要围绕着如何营造令人舒适、满意的茶馆气氛。茶馆是饮茶消遣之地以及私密性较强的会友和商务会谈,它追求轻松,具有个性和隐秘性的气氛。茶馆的设计应该层次分明,丰富而不繁琐,既有交流的开敞处,又有尊重私密的玲珑角度,音乐轻松自在,色彩柔和,灯光设计偏于幽暗。茶馆设计的意境和气氛是十分重要的,顾客常常看重的是茶馆的氛围。茶馆设计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茶馆的区域设计,另外就是茶馆的环境氛围设计。

一般茶馆的面积在70―500之间。当然也有一些1000左右的茶馆。不管多少面积的茶馆所要进行设计的区域都相同,主要有六个区域:门厅设计、内部空间设计、吧台区域设计、餐桌区设计、后勤区与卫生间的设计。

1、茶馆的门厅设计

门面是第一印象,吸引消费者进来的首先是门面。茶馆的风格和主题可以从门面上一目了然。设计的关键是提高消费者进来的兴趣,创造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同时也是展现这座城市地域特色的重要途径。 门厅是交通枢纽中兴,比起其他地方,会使人们对茶馆有先入为主的印象。规范的入口门厅从主入口就开始延伸,一进门就会看到吧台。门厅本身又具备一种宣传作用,外观上应非常吸引人。门厅一般都有交通、服务和休息这几种功能,它是消费者产生最初印象的重要空间,而且是多功能的共享空间,也是形成格调的地方,消费者对茶馆氛围的感受及定位常基本都是从门厅开始的,是设计者需要重点进行装饰陈设的空间。另外门厅的设计要根据茶馆的大小、家具装饰色彩选用合适的植物和容器。云南茶馆的门厅基本都有水的存在,或用石头盛放,也或做成小的喷泉池,也或用一精致的容器盛放水,放在厅的什么位置则是根据老板的命运卜算的。另外云南茶馆门厅运用最多的是与佛教有关的佛祖神像,看来茶文化与佛教源远流长。另外都设置了神龛以求财运亨通,同时还有云南特色的高大的葫芦型的饼茶摆放。总之,门厅内陈设宜采用大效果观赏性的艺术陈设。与门厅相协调并同样重要的是外部招牌及标志的设置,是吸引消费者最重要的部分。

图一自拍图二自拍

2、茶馆的内部空间设计

茶馆内部空间设计是茶馆设计中最根本内容。结构和材料构成空间,采光和照明展示空间,装饰为空间增色。不同的空间形式具有不同的格调和氛围,让人产生不同的精神感受。在考虑和选择空间时,就要把空间的功能、使用要求和整体氛围统一起来。一颗印是云南特有的建筑空间形式,云南唐先生茶馆的内部空间是按照一颗印的形式展开设计的。在考虑茶馆空间设计的所有因素中,中心的问题是必须针对本茶馆经营的特点、经营的中心意图及目标消费群的特点来进行设计。总之,一流的空间设计是精神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在布局、材料、用色上大胆而个性。

图三自拍图四自拍

3、茶馆的吧台区设计

吧台可以说是茶馆设计的中心,选料上乘、工艺精湛。是所置空间的焦点,吧台用料有大理石、花岗岩、木质等,并与时下的先进材料协调构成。云南是大理石的出场地,同时云南也盛产木头。再加上普洱茶能制成各种各样形状的特点,所以云南茶馆的吧台的陈设是非常丰富与独特的。另外,云南的好多茶是属于功夫茶,一般都在粗大的木桩雕刻的茶席上摆弄茶艺别有一番风味。云南茶馆的吧台基本都是开放式的,以展现琳琅满目的云南茶叶。

图五自拍图六自拍

4、餐桌区设计

云南茶馆通常都会设计不同的角落,让消费者感觉每次的体验都不一样。

5、后勤区设计

后勤区主要是指厨房、员工服务柜台、收银台、办公室。茶馆的厨房设计不同于一般餐厅,茶馆是以茶为主饮。

6、卫生间设计

茶馆卫生间的设计业很重要,与茶馆的风格要向一致,通过卫生间表现出茶馆的个性,有时卫生间的设计可以为整个茶馆的设计加分。云南茶馆的好多卫生间都有焚香一事,使得环境清醒些。

茶文化的地域性篇5

1当前尤溪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分析

1.1深厚的文化积淀

千年古县尤溪,也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茶园焕发着勃勃生机,其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建的尤溪县,迄今已逾千年,是一个环境优美且建筑文化、理学文化、茶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等交相辉映的多元文化集合地,更是具有“朱子文化”特色。建炎四年(1130年)九月十五日午时,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于南剑州尤溪县城青印溪南的郑氏馆舍诞生。朱熹的许多理学思想与文学灵感皆来自于茶,晚年取雅号“茶仙”。自古诗家多茶客,茶客少有留诗名,朱熹的一生不仅爱好品茶论茶,而且喜爱种茶、制茶、煮茶、宴茶、斗茶、咏茶,有着许多令后世传诵的茶诗茶联。“仙翁遗灶石,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茗饮瀹甘寒,抖擞神气增。顿觉尘虑空,豁然悦心目。”“携篓北岭西,采撷供茗饮。一啜夜窗寒,跏趺谢衾枕。”“客至莫嫌茶当酒,山居偏与竹当酒。”等,都蕴含着丰富的茶文化。此外,尤溪还流传着一些关于茶的故事。在汤川乡普济寺周边种着普济茶,又以苦竹林下最优,亦称其为苦竹茶。朱熹游学至家乡时,曾对苦竹茶赞不绝口,至同安上任期间常托人买苦竹茶饮之。传说元代溪滨村林真人化身成佛前,为报答素喜饮茶的契母赤墓村张家祖母傅八娘恩德,在普济寺周围种下茶籽,供其享用。而相传很早之前,客人路过际头村向一户陈姓人家讨茶解渴,这户人家没有茶,就将米酒赠予其饮用。感动的客人临走时对主人说:“你屋后山上有茶可采。”主人一看,果真满山是茶,人们认为是仙人所赐,故名谙头山仙茶。

1.2美丽的茶乡风光

尤溪地处闽中,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森林覆盖率达到71.9%。尤溪产茶区域辽阔,有14个乡镇产茶,其茶叶适生区域超过1.3万hm2,拥有适宜茶叶生长的地理、气候以及土壤条件,具有特早春名优茶与生态茶叶生产的优势。目前涌现出了许多茶园建设观景台、休闲木屋等旅游设施。正如许多茶区一样,尤溪风光秀丽、气候怡人。有云雾缭绕的蓬莱山、雄居一隅的白岩山、险峻迷人的倒排岩、山清水秀的九阜山、气势雄伟的罗汉山、神奇秀丽的枕头山、婉若仙境的联合梯田风光、龙门场古银杏群以及广袤大气的街面水库,还有古韵丰厚、保存完整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桂峰明清古民居等。这些山川景观和文化资源,都可以成为旅游业界的亮点,同时这些旅游佳地中的茶园,多数环境较好,云雾缭绕且气候怡人[1]。

1.3精湛的加工工艺

本着“稳定绿茶、创新红茶、发展乌龙茶”齐头并进的思路,尤溪县致力于建成福建省中部名优茶生产基地,发展标准化生态茶园。尤溪茶叶品种丰富,制作技艺纯熟,也有着悠久历史传承,其中尤溪红、尤溪绿茶等更是在省内外名优茶评比中崭露头角,品质独特且风味佳,是重要的茶文化旅游商品,这些主要是建立在系统精湛的加工工艺以及长期的历史进步形成的文化积淀之上的[2]。

1.4延袭的生活习惯

尤溪自古有着制茶饮茶之传统,现在除了茶农家中之外,一些普通人家中仍然有着清明炒茶、客来敬茶、自家饮茶等生活习惯与方式。

2尤溪茶文化旅游资源呈现出的特性分析

2.1大众化

茶已融入生活,茶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众,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3]。当前尤溪县致力于打造生态观光旅游,建有生态观光茶园,并将茶文化融入生态观光游中,茶文化旅游已逐渐成为了大众工作学习之余休闲生活的好去处。

2.2区域性

茶文化是有地域性的,地域文化的差别形成了茶区间互异的茶文化特色,地域文化的互异性可以满足游客感受不同地区茶文化的要求[4]。尤溪是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且文化底蕴深厚,又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茶与生活相互碰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风茶俗。加之其宜人气候与环境,造就了尤溪红以及尤溪绿茶等茶叶的发展,使尤溪的区域茶文化充满生命力。

2.3多样性

尤溪有着包含茶景区、茶艺茶道、当地茶俗、茶文学等在内的一系列内涵深厚、品位高雅且内容多样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其多样性是尤溪茶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的基础。

2.4历史性

尤溪从宋代便已大面积种植茶叶,至今已逾千年。历史的发展,文化的积淀,造就了尤溪茶文化旅游的历史性特色,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成就了尤溪独特的茶文化旅游资源。

3尤溪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思路

3.1完善服务,提升质量

尤溪茶文化旅游应朝着高效率、优质量、低耗能的方向发展,不断发展符合尤溪茶产业现状的茶文化旅游特色服务体制,并且完善茶文化旅游服务设施[5],培养服务人员个人及行业素质,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从而使尤溪茶文化旅游更具有竞争力。

3.2挖掘地方特色,建立茶文化

博物馆地方特色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应进一步深入挖掘尤溪地方文化特色,突出茶文化内涵,发掘茶文化民俗风情资源,打造融合尤溪的历史、文学、音乐、书法、绘画、茶具、艺术为一体且传播性强的茶文化博物馆,使游客不仅品到尤溪茶,还能深入地感受和了解尤溪茶文化。[6]

3.3加强茶文化旅游景观

建设可设计茶文化旅游路线,在各景区内适当融入茶文化特色主题区,形成富有地域、自然与人文特色的茶文化景观风采。在旅游线路设立茶馆茶亭供游客休息并品茗尤溪茶。打造“茶—文化—旅游”协同且与尤溪茶乡特色相吻合的茶文化旅游景区。

3.4加强宣传力度

通过策划,确立“朱子故里,绿色佳茗”的形象地位,打造“闽中茶文化旅游精品”,充分应用杂志、报刊、电台电视等媒体以及相关大中型活动等平台,也可进一步通过拍摄电影、广告以及组织茶乡摄影采风等形式,扩大宣传范围、形式。

3.5推广茶文化VR体验

当前,新兴的VR技术在不断进步且推广。可对尤溪特色茶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以VR的形式将尤溪茶文化在各大旅游景区、商场以及茶文化博物馆等地点进行宣传推广。也可以将尤溪特色茶文化以VR形式带到中小学课堂,不仅能够提高趣味性,还能够增加当地学生茶文化认知,做到“尤溪娃知尤溪茶”,使尤溪茶文化资源不断传承与创新。

3.6研发不同类型

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尤溪茶文化旅游新产品,就应该从消费者与茶的角度直观地进行分析[7]。在原有茶叶产品优质生产的基础上,应积极创新研发具有特色的尤溪茶旅游产品,同时要注意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消费水平游客的需要,研发包括茶文化产品、茶乡特色产品以及茶保健产品等,既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而且能够宣传推介尤溪茶文化,从而带动茶业经济的发展。

3.7加强茶乡小镇茶文化节建设

每年在尤溪举办的“茶乡小镇茶文化节”已初具成效,可在原有项目的基础上丰富茶文化节内容与形式,将茶俗、茶艺表演、茶谜、茶歌、茶戏、茶宴等相结合[8],加深趣味性以及游客体验度。同时加大宣传,提高各项茶文化活动知名度,树立尤溪特色茶旅游品牌、提升尤溪整体茶文化旅游形象及魅力。

3.8倡导保护

优先且开发合理应倡导“保护优先、开发合理”的原则,致力于保护茶园及其周边生态环境,加强环境监测,做到合理而不盲目地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9]。

3.9推动区域茶文化旅游协作发展

尤溪地处闽中腹地,素有“闽中明珠”之称,连接着福州、泉州、南平、三明四大地级市。国省道的不断升级以及高铁的建成,缩短了尤溪与沿海及大中城市的距离[10]。尤溪与福建省各产茶区距离相近且交通便利,可推动区域茶文化旅游协作,加强文化交流、推广沿线茶文化旅游活动,实现区域间的茶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互补,综合发展[11]。

3.10茶文化旅游人才培养

茶文化旅游人才是茶文化与游客沟通的纽带,只有对游客进行准确而全面地讲解,才能使游客深刻地感悟茶文化旅游的精神内涵和魅力所在。培养人才是尤溪开展茶文化旅游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林朝赐,张文文,刘玉芳,等.茶文化旅游与茶业经济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8(2):385~388.

[2]沈学政,苏祝成.具有文化特质功能型农业的发展模式:以茶文化与茶产业为例[J].浙江农业学报,2012,24(1):145~149.

[3]朱飞燕.试论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特性和开发策略[J].福建茶叶,2016(4):173~174.

[4]朱世桂,房婉萍,张彩丽.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特性及开发思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6~41.

[5]阚文文.泰山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与路径[J].泰山学院学报,2012(5):67~71.

[6]朱海燕,朱桅帆,刘蓉,等.安化黑茶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模式探研[J].中国农学通报,2010(13):426~430.

[7]郭雅玲,冯会,郑明芬,等.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与产品发展探讨[J].福建茶叶,2011(2):43~47.

[8]田亚平,周喜娟,李国兵.湖南省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对策[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124~128.

[9]胡赛强.安溪茶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及开发策略[J].茶叶科学技术,2010(3):45~49.

[10]林兴土.促进尤溪县茶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建议[J].福建茶叶,2013(2):41~43.

茶文化的地域性篇6

1 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金山翠芽的物质载体

优质农产品是基础物质载体品牌,是特定区域内人文历史、特殊地理环境、生产加工工艺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产品地理标志金山翠芽茶正是由这些因素赋予的区域特色而天然孕育了差异性及相对的资源稀缺性,使镇江丘陵地区所产的金山翠芽茶叶与其它地区的绿茶产品相比具有独特的特征,形成了相对比较优势,其品质优异,连续多次获得全国“中茶杯”评比金奖、银奖、特等奖,并两次位居同类榜首。自1985年金山翠芽茶被评为农业部优质农产品以来,在国内外各类重大茶叶展示评比中屡获金奖,如在2011年全国“中茶杯”评比中,获得6个特等奖,其中金奖、银奖各2个,获奖率和获奖数均居全省首位,在2012年江苏省“陆羽杯”名特茶评比中,夺得4个特等奖,3个一等奖。

1.1 特定的历史渊源

镇江产茶历史悠久,且是南北方气候、文化过渡地带,给镇江茶文化留下了诸多遗产。唐代陆羽《茶经》就有润州产茶记载,将润州(镇江)列“八道四十三州”之一。明清《丹徒县志》记载:徒邑迤西渚山产茶,五洲山产之云雾茶品质尤佳,此茶作贡品进京。清乾隆年间,全国榷茶2400万缗,其中镇江400万缗,占1/6。唐代张又新《煎茶水记》列扬子江中泠泉为“天下第一泉”,金山翠芽茶产自“天下第一泉”和千年古刹“金山寺”周边诸山,得道于名山名泉,是我国炒青绿茶中的珍品。

1.2 特殊的地理环境

金山翠芽茶是利用大叶多毫茶树品种的单芽原料制成,产区是该茶树品种分布的北缘地带,其独特的品质风格与镇江的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相关。一是地貌明显,镇江境内丘陵山峰主要由古生代石灰岩、砂岩、页岩组成,最高峰海拔370m,为苏南第一高峰。二是气候适宜,金山翠芽茶产区年平均气温15.2℃,春季降水25%左右,无霜期238天,接近乔木型大叶种茶树低温极限;丘陵山区小气候条件多样,长江水体对环境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三是土壤特征适合,呈南北过渡带特性,黄棕壤为主,酸碱度pH值5.1~6.0,蓄水保肥性能好,有机质、氮素水平适宜。《中国茶经》318页“茶园土壤”记录黄棕壤上生产的茶叶,属绿茶之上乘并历来是出名茶、出贡茶的好地方。

1.3 特殊的生产方式

1.3.1 严格的栽培管理。金山翠芽茶独特的品质风格,不但需要特殊的自然生长环境,而且对茶树的种植管理有严格的要求。一是品种的适制性,选择多毫、芽重型大叶无性系良种茶树品种为原料,现在主要选用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2个品种,其原料茸毛特多而粗,毫香纯正,百芽重可达104g,每1kg干茶单芽数7.2万个,仅为小叶品种茶树嫩芽的一半左右。二是建园选址,茶园选择土层深厚的黄棕壤,坡度小于15°的山间隙地,茶园周边种植乡土树种,营造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三是定植管理,镇江地区栽植茶树以秋分至立冬或雨水至春分间为宜,要求低沟深植,全园覆盖,秋肥夏施。四是特殊的立体采摘面,低定短放,夏剪秋养。

1.3.2 特殊的采制工艺。茶叶采制是金山翠芽茶生产的最重要过程之一,直接决定了茶叶的品质的优劣。一是原料采摘,适时嫩采,时间在3月下旬至谷雨前后,选择芽长相近,饱满肥壮的芽苞,这时芽叶内含物最丰富;二是鲜叶处理,低温高湿,薄摊长放;三是杀青,高温快杀,透杀匀杀;四是理条整形,快理凉软,恒温轻压,从理杀整形到辉锅过程中,要保持茶叶温度在40℃左右;五是辉锅干燥,平滑挺锅,足干提香,要手捻茶叶成粉末,水分在6.0%以下即可。六是手工精制,金山翠芽茶精制以手工为主,用风选或手工簸,除去片、断碎茶叶,筛去茶末,即可包装。

1.4 独具一格的品质特性

金山翠芽茶外形扁平挺削匀整,色翠显毫,滋味鲜浓、汤色翠绿明亮,香高持久、叶底嫩匀肥壮是其品质风格。一般多毫类茶树品种的氨基酸含量为3.5%、水浸出物小于35%,而在镇江地区种植的金山翠芽茶原料氨基酸含量4.3%,水浸出物高达40%以上,酚氨比明显下降,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绿茶。我国著名茶学家安徽农业大学陈橼教授评价称:“此茶全芽制成,产自镇江,形似镇江金山寺宝塔,色泽翠绿,称镇江金山翠芽茶名符其实”。

2 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金山翠芽的管理载体

组织形式与机制是管理载体品牌,是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成功的关键点。农产品地理标志金山翠芽茶实行的是“政府+协会+企业/合作社”模式,是一种既有现实基础又有较强生命力的模式,通过由政府主导打响品牌战略,再通过区域品牌标志的授权使用,将与区域内种植金山翠芽茶原料有效组织起来,统筹生产经营行为,迅速形成了规模和区域优势。

2.1 政府引导基础性建设,助力产业发展

金山翠芽茶是江苏省首批新创名茶,1985年通过产品鉴定,并在农业部组织的全国名茶展评会上以其“品质优异,风格独特”被专家委员会评为全国十大名茶,成为省内重点发展的名茶品牌之一。1996年开始大面积建原料基地,并引进名特茶微型加工机械,在省内率先完成了名特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研究,使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2004年制定了金山翠芽茶省级地方标准,建立了省级标准化示范区;2004年镇江市推出五年茶叶良种发展补贴政策,补贴700元/667m2,到2009年金山翠芽原料基地面积增加一倍多,生产加工企业全部通过了QS认证;2011年镇江市政府启动了部级茶叶(金山翠芽)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金山翠芽茶示范推广提供了后援保障。通过镇江市重点农业项目、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设施农业项目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和扶持,金山翠芽茶原料基地面积在逐年增长,路、涵、沟、桥、渠等基础设施、防灾减灾性保护设施和茶园绿化及生态环境都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2012年全市有金山翠芽茶优质原料基地366.7hm2,清洁化加工设备26套,专用加工机具200多台套,已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认定的产地32个,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有26个、绿色食品认证的34个,年产量24000kg,产值5700万元,单位亩产量和产值分别较“十一五”期间增加了0.5 kg和1200元。

2.2 行业协会落实监管措施,产品品质大幅度提高

为保障金山翠芽茶生产者及消费者的利益,管理和保护好金山翠芽品牌,2008年,镇江市人民政府授权镇江市茶业协会为金山翠芽品牌的唯一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人,并承担金山翠芽茶的品牌建设与保护工作。镇江市茶业协会采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企业商标”双标识方法管理金山翠芽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的总体思路。首先从5个方面进行制度监管,即质量可追溯制度,要求企业对鲜叶原料来源、加工过程、成品质量、入库数量等生产情况和贮藏保管、检验出库、销售数量、包装使用情况等进行登记,并每天留样备查;产销定报制度,规定每旬将产销进度等报送协会备案;监督监管制度,协调组织多部门进行联合监管;消费维权制度,设监督举报电话,统一提供对产品、地标的咨询服务;专人专管制度,组织专业队伍负责监管。其次强化了全程质量控制管理,必须经过原料产地、逐块登记、GPS定位、加工环境设备现场考查、企业自主申报、协会核实、授权使用等程序。这种做法使得茶叶生产企业主动扩大适制品种种植面积,提高了金山翠芽茶标准化生产水平。

3 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金山翠芽的推介载体

传播运营模式是推介载体品牌,是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价值构建主要措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金山翠芽茶采用“七个统一”模式,即统一产地登记、统一包装设计、统一定点印刷、统一授权使用、统一核发标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品牌宣传的模式,形成合力,将其生产力的三要素人、工具、对象等信息联合起来推介。2007年和2009年镇江市举办了两届金山翠芽茶叶节,举办了镇江茶叶品牌发展高层论坛,邀请了国内茶业界知名专家学者,举办了《地理标志保护提升农产品形象》等报告会;2010年3月,镇江市政府召开新闻会,专题了正式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金山翠芽;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媒体推介,让茶农学习标准化种植技术,让市民认识和了解农产品地理标志,如送科技下乡、持证农民培训、茶艺师培训等,每年有2000多人次受益,编印和发放技术资料和宣传手册3000多份;2011年江苏教育电视台还播出了“金山翠芽茶”专题宣传片。2011年3月,应邀参加了农业部“中国—欧盟地理标志研讨会”,“金山翠芽”作为中国唯一地方代表出席并作了大会交流发言;2012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金山翠芽茶品牌价值升至7.38亿元人民币,比2010年的4.43亿元增加66.6%,连续3年获得提升。

4 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金山翠芽存在问题

4.1 产品原料短缺与市场需求不平衡

金山翠芽茶属于高档消费品,目前主要销往省内以及华东、东北主要省市,并且需求量呈逐年递增态势,而产品原料基地仅366.7hm2,年产量24000kg,远远小于市场需求,供需严重失衡,不仅不利于扩大市场占有率,而且在利益驱动下,出现仿制的劣质“金山翠芽”茶,使得本地生产比较效益逐步下降,市场声誉也严重受损。

4.2 品牌保护意识未达成共识

金山翠芽茶是镇江区域公用品牌,价值逐年提升,知名度不断提高,但品牌保护未形成合力,由于供需矛盾大,对市场上的假冒“金山翠芽”茶监管缺失;商家和少数生产企业以短期利益为重,对公用品牌保护则事不关已,各自为战,包装不断变化,种类繁多,不利于金山翠芽茶叶品牌声誉。

4.3 技术不适应标准化生产需要

茶业是一个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金山翠芽茶生产企业现有的各类茶叶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面积在3.3hm2以下的尤为突出,持有茶园管理工、制茶工、茶艺师、评茶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人员比重也很低;大多数生产企业一线职工中熟练采茶、制茶工严重缺乏,这不仅影响采茶、制茶质量的提高,也制约了企业的规模化发展。随着茶叶生产规范化、标准化进程的加快,茶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科技文化知识需要加快更新。

4.4 体制与机制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

金山翠芽茶主要生产企业多数老企业是由国有、集体茶场经过改制、承包经营而发展起来的,由于部分茶园承包期偏短、企业投入机制不完善,茶园、茶机、茶厂、品牌等资产产权不清,影响了茶企业的投入、改造与发展,制约了经营者投入的积极性。特别是一些国营和集体茶场,由于改革不彻底、配套不到位、产权主体不明确、经营期偏短,企业负责人任命制等计划经济时代管理模式,不仅阻碍了茶园投入积极性,还造成了企业的干部职工产生小富即安、得过且过的思想,给进一步扩大原料基地、茶园的更新改造、茶企业做大做强带来了体制与机制上的限制。

5 品牌建设及产业发展建议

5.1 扩大原料基地规模,提高原料利用率

优质充足的原料是保证茶叶市场供给的关键因素,原料的综合利用率是茶农增收有效途径之一。金山翠芽茶规模基地建设刻不容缓,当地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成方连片发展种植金山翠芽茶原料基地的企业、合作社和个人,把扩大金山翠芽茶原料基地规模、提高种植和加工水平列入到农业扶持政策中去,在资金和项目上予以重点支持,力争用3~5年时间,把金山翠芽茶原料基地扩大到666.7hm2以上;金山翠芽茶生产企业应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研制鲜叶原料1芽1叶、1芽2叶绿茶或红茶的加工工艺,以及利用夏、秋茶开发茶多酚、抹茶、茶饮料等茶食品、茶制品,为金山翠芽茶推出系列产品打下基础。

5.2 规范市场行为,努力保护区域品牌

规范市场行为是保护好区域茶叶品牌的重要环节,金山翠芽生产企业要有保护意识,特别是获准使用地理标志金山翠芽的企业,应带头使用和保护区域品牌,诚信经营,维护好地方经营市场秩序。监督监管制度要落到实处,金山翠芽管理部门应会同质监、工商等有关部门组织不定期的市场检查,引导和指导茶叶营销企业,规范市场秩序;金山翠芽茶要成为农业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力抓手之一,必要时运用知识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力武器维护好区域品牌。

5.3 引进专业化人才,开展技能化培训

任何行业都不可缺少专业人才,茶业是一个系统行业,更是如此。应实施全市茶叶从业人员全员技能化定向培训计划,首先通过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从农业高等院校招聘一批茶叶相关专业大学生补充农技推广队伍,提高技术指导与为农服务水平;其次帮助茶叶专业合作社制订相关培训计划、确定培训重点、编印培训材料、聘请外地专家等;再次坚持政府扶持、多方培训的原则,根据农事和营销特点,专业化定向跟踪培训,培养职业农民。

5.4 创新灵活机制,做大做强区域品牌

灵活的管理机制,是应对市场不断变化的有效手段。首先要充分发挥好现有的种植基地和茶叶加工龙头的作用;其次要走联合之路,把分散茶农组织起来,推进区域范围内的专业合作联合经营,通过合作社、合作联社等方式,将分散农户手上的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再次要充分利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金山翠芽区域品牌优势,集中宣传、统一打造,引导消费者、约束生产经营者,体现公共性、公益性,分级销售、优质优价,努力提高品牌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做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清洁化加工、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

5.5 注重茶文化建设,做到可持续发展

茶文化的地域性篇7

农产品区域品牌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产业集群中的大中型企业品牌实力强大,生产工艺水平高,产品质量可靠,则该区域品牌效应越大。湖北宜昌地区成就了一批湖北名优品牌,宜昌市采花毛尖获得“湖北十大农产品品牌”称号,萧氏茶叶、屈乡丝绵茶、昭君白茶获“湖北优秀农产品品牌”称号。但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都希望借助区域品牌来提高影响力和开拓市场。提升宜昌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走农业的品牌化发展之路,是提升宜昌优势农产品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宜昌市茶叶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茶叶品牌多,地理标志性不强

宜昌市茶叶小众品牌多,难以突破名茶的品牌围攻。农产品很难在同一区域推出两大品牌,其原因在于其消费者本身是大量“小众化”的集合体,他们选择农产品时更多注重产品的地域特色,一旦特色过多,就显得没有特色,比如鹿苑茶、昭君以及“采花毛尖”“萧氏茶叶”等名茶下面的小众品牌。

(二)茶叶生产标准化程度抑制了区域品牌建设

茶叶生产与建设过程较为分散,茶叶加工能力薄弱、精细化程度不高、研发能力滞后,抑制了区域品牌建设。第一,农户长期自行种植,即使形成专业合作社,因地理条件限制使得生产管理粗放,效益差,降低了茶叶的溢价性能。第二,分散化的种植和采摘,无法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茶叶生产质量产生较大影响。第三,茶资源利用率低,精深加工产品少。导致全区过于重视春季名优绿茶生产,忽视夏秋茶的加工利用。

(三)区域品牌建设中人才匮乏

许多企业中的中层管理干部是从熟练工人中提拔的,他们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激励机制的缺失,高层次的区域经济学、金融学、法律、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的缺乏成为宜昌市茶叶产业区域品牌建设的障碍。

(四)区域品牌建设没有很好地融入区域文化

宜昌市茶叶产业区域品牌建设还没有充分挖掘三峡地区的地理人文特征,没有很好地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从而影响到区域品牌的延伸与传播。

二、宜昌市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对策探讨

(一)重塑茶叶区域品牌建设理念

目前宜昌有茶叶产业协会、宜昌茶叶网等平台,应联合茶叶企业,重塑茶叶区域品牌建设理念。首先,价值导向,共同关注茶叶的健康作用和食品安全问题。重视产品和服务质量,控制好产品的成本,培育企业可持续的竞争力。建立起质量规范体系,建立食品安全通报、监督、追溯体系,茶叶加工企业要通过ISO9000认证、HACCP认证等,出口的茶叶企业要获取欧盟、美国、日本等的有机茶体系认证。加强行业自律,企业要减少过度包装、杜绝虚假宣传,真正提高茶叶的品质。其次,重视从“名茶”到“名牌”的建设。这需要茶叶企业、行业协会、政府主管单位在突破区域品牌的建设过程中,共同突出地域概念,这也是当前宜昌区域茶品牌建设的关键所在。

(二)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名牌产品,优化产业结构

政府必须下大力培育和引进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引导企业搞好技术升级、新产品开发,尽快进入新一轮成长期;对开始进入成长期、自身有一定融资能力但规模偏小的企业,重点引导其做强做大,扩大市场份额;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极具成长潜力的企业,协助其解决资金困难、提高融资能力。同时,要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力争创造更多的部级、省级名牌产品,政府对评选为部级及省级名牌产品企业,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奖励。在公共资源的投放上,加大地域品牌的保护力度,加强商标管理,加强对非法盗用知名品牌商标的稽查力度,在这一过程中重点突出茶叶的宜昌品牌效应。

(三)全面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

规范茶叶园区建设和茶叶加工厂建设。推进现代高效茶园建设,鼓励支持茶叶企业在核心基地建立茶叶质量全程追溯体系,培育一批规模型、带动型、现代型、科技型茶叶企业。对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建设给予补助,对茶叶加工企业实行能源补贴,落实茶叶机采补贴政策,鼓励支持合作社、龙头企业、服务公司等企业设立茶树病虫统防统治试点,增设病虫害统防统治创建奖,促进茶业产业提档升级,从而促进区域品牌健康发展。

(四)建立“政、产、学、研”互动机制,促进区域品牌的健康发展

产业集群中以农业活动为中心的企业和相关机构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相关产业的高度集中,从而为“政、产、学、研”互动机制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宜昌市五峰县围绕“采花毛尖”品牌,夷陵区围绕“萧氏茶”品牌等,与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广泛合作,引入智力资源,解决了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推进科技创新,联合打造品牌,推动产业发展。

(五)深度挖掘区域文化内涵,利用新媒体扩大品牌宣传

宜昌市可通过弘扬茶文化,对历史资源、民族特色、地方民俗等进一步挖掘,将区域文化更深地融入到茶叶品牌中去,提升茶品牌的竞争力。如夷陵区可发挥千年茶文化历史和三峡地区地理、区位优势,大力开展人文兴茶、节庆兴茶活动,进一步提升茶市场的文化附加值;整合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品牌传播。近几年,宜昌通过举办名优茶品鉴会、茶叶博览会、展销会、斗茶大赛、茶艺表演以及邀请著名影星为产品代言等方式,注重全方位宣传品牌,塑造了鲜明的区域品牌个性形象,扩大了区域品牌影响力,进而提高公众舆论对区域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认同度与美誉度。

(六)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进区域品牌发展

区域品牌的产权主体可以是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家联盟、龙头企业。其中,行业协会在充当区域品牌主体上具有更多的优势。随着区域产业规模的日趋壮大以及区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区域品牌影响范围将越来越广泛,这时便需要一个机构组织如茶叶行业协会,集群企业力量适时推动茶叶区域品牌扩张,从区域品牌到全国品牌,这是一个关键的转折。

茶叶产品区域品牌的建立与维护需要以企业为主体、科技为先导、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推动,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利用资源、实施名牌战略,从而实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集群与区域品牌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区域品牌价值全面提升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茶文化的地域性篇8

1相关概念概述

美学与人类的审美密切相关,可以说审美就是美学的核心内容。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就是在人的审美的基础上,用艺术加工的手段去迎合各类人群的审美。现今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已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但在某些方面依旧不如人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对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的内涵没有更为细致深刻的理解。

1.1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的现状

最初的茶叶包装,更为注重其实用性,仅以纸张包裹即可,随着全球化大浪潮的席卷,这种简陋包装方式已逐渐被摒弃,在茶叶包装的材质方面有了更为多样化的选择,同一种茶叶为面向不同的消费人群甚至有纸盒装,铁盒装,礼盒装等各式各样的包装[1]。此外,在茶叶包装的配色和图案方面也较之前精美了很多,最常见的就是以中国水墨画中的山水画元素和书法中的各种字体,这些精美的茶叶包装给茶叶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和更为广阔的市场,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各类消费者的审美,具有了最基本的美学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就此止步,而是为茶叶包装更高的艺术性迈出了第一步。

1.2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的内涵

自从认识到茶叶包装的重要性以后,就开启了茶叶包装改革的大门,一次又一次对茶叶包装的改进使中国的茶叶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升,甚至一度成为了中国的代名词。美学的流行使茶叶包装开始逐渐认识到了茶叶包装的内涵,和其内在的艺术性。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指的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依据茶叶的性质对茶叶包装进行艺术加工,使其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此外,茶叶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同样也承载的中国的文化,因此,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也拥有更为深层的内涵,即在进行包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中国的文化,将中国的文化和茶叶包装进行完美的结合,使茶叶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同时也是一种承载着文化的艺术品[2]。

2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艺术设计的特征

茶叶包装自茶叶走进世界市场以来,就在不停地发展和进步中。茶叶包装的改进使茶叶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一隅之地,将美学与茶叶包装相结合的艺术设计方法将对茶叶的市场扩大产生深远的影响。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的艺术设计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以简约为美,以传统为美,以文化为美,只有对这些特征有充分的了解才能真正让茶叶包装成为一种艺术。

2.1以简约为美

“简约”并不意味着简陋。最初那种以纸包裹,辅以麻绳的包装方式谓之“简陋”,而非“简约”。在茶叶包装发展伊始,茶叶包装运用色彩繁杂,将多种内容堆砌与茶叶的包装上,这样的包装给人以繁重的感觉[3]。近几年来,简约被美学普遍接受,形成了一种以简约为美的社会氛围,简约追求的是以最简单的一些元素去诠释复杂的东西。对茶叶包装的简约,并不意味着简单和简陋,而是更高程度地追求精简的美。

2.2以传统为美

中国历来有“茶之故乡”的美称,茶叶自出现到如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几千年的历史给茶叶打上了中国传统的印记,因此,茶叶不单单是一种商品,同时也是一种传统,其更是和中国的瓷器一同被当做中国传统的最高形式。美学视角下的茶叶包装,已不仅仅是为了茶叶的实用和好看而设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要表现出中国的传统内容。我国茶叶的包装,在色彩的运用上,多以绿色为主,图案的选择上多以中国古老的神兽和如意图案为主,我国茶叶包装大同小异,没有很好地和各种茶叶的传统特色和地域性相结合。此外,中国的茶道有“清”“静”“雅”三部分内容,这是在茶叶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内涵,代表着茶文化传统中最核心的内容,茶叶的包装也应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诠释,力求把茶叶最传统的内容和形式表现在包装上[4]。

2.3以文化为美

中国是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中国茶叶自神农时代就已有记载,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千年而不衰,并由茶叶为核心发展起来一门独立的文化形式———茶文化。茶文化为茶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为其加入了文化的内涵。从现代审美的角度出发,拥有文化底蕴的物质就是最美的,把茶叶的包装作为茶文化的有效载体,不仅能大力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更能把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的瑰丽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中国文化的魅丽。中国的水墨画、中国的毛笔字、中国的传统图形等都是中国文化中的精华,这些元素充分的运用于茶叶的包装中,将会使中国的茶叶获得更多世界人民的喜爱。

3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艺术设计方法

茶叶包装是茶叶进行信息传输的媒介,对茶叶市场扩大和文化输出的作用已是不言而喻。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设计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实用和有效的有三种,第一,以茶叶为基础进行原创设计;第二,以地域为特征进行艺术加工;第三,以文化为内涵进行文化包装。

3.1以茶叶为基础进行原创设计

茶叶发展至此,其包装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但纵观整个茶叶市场,茶叶包装的色彩单一,多以绿色为主,选用绿色虽能体现出茶叶清新淡雅的特性,但茶叶包装单纯的选用绿色很难以将各种茶叶的特性表现出来[5]。另外,大部分的茶叶包装均采用长方体的铁盒或纸盒装,形状较为简单统一,这样的茶叶包装仅仅是以吉祥的寓意为特征,但忘却了茶叶包装的主题内容———茶叶。粗略估计,中国有几千种茶叶,每种茶叶都有其不同于其他茶叶的特征,想要表现出茶叶的一些特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在美学视角下,紧紧结合茶叶的特性进行包装的原创设计。譬如安化的黑茶,是六大茶系之一,其泡出的茶乌黑油润。由于其黑茶的特性,在茶叶包装的设计中,采用了黑白相间的设计方案,牢牢的抓住了黑茶的特性,更是加入了清清白白做人的寓意,把中国文化中的清白二字体现的淋漓尽致。

3.2以地域为特征进行艺术加工

中国的茶叶多种多样,拥有几千种种类,每一种茶叶都分布于中国的不同地区,地域的不同造就了它们不同的特性。茶叶产地的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形式,有的甚至依托于茶产地和地区文化形成了茶文化旅游区,这说明了茶叶的地域性对茶叶本身有着巨大的影响。茶叶的地域性囊括了这个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形式,在茶叶包装中加入地域性的元素,毫无疑问是给茶叶打上了区域文化的符号。譬如西湖的龙井茶,盛产与杭州西湖,是绿茶中较为有名的品种,在龙井的包装设计中,主要以翠绿色为基调,背景辅以西湖断桥的形象,这二者正是对茶叶特性和地域性的完美诠释。在美学的视角下,有特色的物质归根结底都是一种艺术形式[6]。茶叶包装以地域性为特征进行艺术加工不仅仅是给茶叶包装的原创设计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更是为茶叶市场的扩大和文化的传播作出的巨大的贡献。

3.3以文化为内涵进行文化包装

文化,是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由此可见,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族精神生生不息。茶作为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文化的一种物质,其包装对我国优秀文化弘扬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茶叶的包装上凸显文化的内容,首先可以将中国优秀的文化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充分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其次,把茶叶打造成有文化内涵的一种商品;同时,也更符合现今社会文化为美的社会势态。中国的文化形式多种多样,把中国水墨画中的山水画,中国书法,中国图腾等内容用于茶叶的包装均是对茶叶的文化包装,但前提是要在地域性和茶叶特性的基础上进行包装设计。如信阳毛尖包装上运用的隶书,西湖龙井包装上运用的西湖的水墨画等都是文化与茶叶包装的完美结合。

4结语

全球化的进程,给茶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生命力,美学视角下茶叶包装的设计就是给茶叶注入新的力量的过程,在美学的指导下,在茶叶包装中加入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文化,和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大大增加了我国茶叶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和其文化传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英.绘画元素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5):187-188.

[2]王素洁.浅析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6(3):103.

[3]高语泽.美学视角下摄影艺术的探究[J].大众文艺,2014(18):172.

[4]刘琪.美学视角下的现代报纸排版设计探究[J].中国报业,2011(24):46-47.

茶文化的地域性篇9

1互联网与茶叶文化旅游结合的优势

1.1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开放性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是高度开放的,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国家的都不再是一个闭塞的地方,只要有互联网的存在,各种信息都会传递到各个地方中去。互联网的资源的开放性,为我们打开了世界的大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的特点,了解世界各个地区的文化和经济。同时,也使我们自己文化走出去成为可能。中国的茶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具有灿烂的文化,中国的茶叶文化具有一定地域性,这就是茶叶旅游成为一个产业的基础。同时互联网的资源的开放性,不仅可以让我们的茶叶文化旅游传播到世界各地,使得有对中国茶叶文化旅游有兴趣的世界各地的人来中国参观,也使得中国的茶叶旅游和茶叶文化通过互联网这种方式传播的世界各个地方。

1.2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资源是高度共享的,人与人之间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微博、微信以及各种朋友圈可以将自己手中的资源与大家进行分享。这就使得世界不再是一个孤独的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是灵活的,是高度交流存在的。在这种高度灵活的信息共享的互联网的资源模式下,中国的茶叶文化旅游可以通过相关的互联网平台、微信、微博传播到世界各个地方中去[1]。在信息资源共享的环境里,人们对于一种好的资源都愿意进行分享,这种以一传百的方式可以使得一种优质的文化资源更快更好地传播出去,从而带动整个茶叶旅游文化经济的发展。大家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不仅可以在线享受到茶叶旅游的视觉效应,也为实体的旅游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1.3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便利性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信息资源是十分便捷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互联网上迅速获得想要得到的信息和资源,这也就加快了信息的传播流动的速度。信息资源的便利性是不言而喻的,这种便利性使得茶叶文化旅游的得以迅速的发展。信息资源的便利性为茶叶文化旅游提供了相应的可能,网上查阅路线、网上预订酒店以及网上的旅游景点咨询,这些都是互联网给我们茶叶文化旅游带来的巨大的优势。

2茶叶文化旅游的特点

2.1茶叶文化旅游的地域性

茶叶文化旅游必然是与茶叶文化相关的旅游文化的活动,我国的茶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的特点,相应的茶叶文化旅游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的特色。一些茶叶旅游的集中地区无疑主要集中在一些茶叶的产地[2]。茶叶旅游的形式也大多是茶叶景区的观赏,茶叶的品尝文化。这些文化都是伴随着茶叶文化的地域性相至而来的。茶叶文化旅游的发展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个大的平台,突破茶叶文化旅游传播的地域性的局限性,不仅可以实现实体的旅游方式,也可以实现在线的茶叶旅游方式的推广。而茶叶旅游的在线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茶叶旅游的迅速的发展。

2.2茶叶文化旅游的季节性

茶叶的生长是具有明显的季节的特点的,因此,茶叶旅游也是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们的茶叶文化旅游大多是在产茶或者是茶叶的生长的季节。这种季节性的特点往往使得茶叶文化旅游的发展存在明显的缺陷。但是互联网的视域下,我们可以突破这种茶叶旅游的季节上的限制,通过线上的视觉的享受,发展相应的茶叶文化经济。

2.3茶叶文化旅游的人文性

茶叶文化旅游无疑是茶叶热爱者的舞台,茶叶文化旅游是具有十分鲜明的人文色彩气息的旅游方式。这种人文气息十分浓烈的环境下,会使得旅游文化的传播成为一种可能。同时,互联网这个大的平台又使得茶叶文化旅游的传播有了更好的平台,大家在互联网平台上面进行茶叶文化的交流,茶叶文化的探讨,同时也可以带动身边那些对茶叶文化有潜在爱好的人投身到茶叶旅游和文化的宣传和追随的队伍中来。

3利用互联网发展茶文化旅游的策略

3.1利用互联网对茶文化旅游的线上推广作用

3.1.1利用互联网平台大力宣传茶叶旅游

互联网平台是一个大的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面,整个世界是一个整体,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进行着信息的交流。利用互联网这个大的平台,可以通过构建网站,微信、微博、朋友圈等方式将茶叶文化旅游的信息传播到世界的各个地方中去,从而实现一种资源的共享和互动[3]。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茶叶文化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带来了一个有利的条件。我们可以建立特有的网站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相应的公众号进行推介,实现茶叶文化旅游文化的迅速的传播。

3.1.2利用互联网形成茶叶文化旅游群体

旅游通常是人的活动,人的群体性的活动,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茶叶的文化的旅游具有更强的团体性。大家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茶叶文化旅游的宣传,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茶叶爱好者和茶叶文化的爱好者的向往,大家往往更加热衷于茶叶文化旅游的集体性,从而促使了一些集体性的网上团购方式的旅游的出现。这种方式可以极大地带动潜在茶叶文化旅游爱好者的加入,从而使得更多的人了解茶文化,参与到茶叶文化旅游中来。

3.1.3利用互联网带动跨境茶叶文化旅游

互联网的宣传推广作用不仅可以渗透到国内的每个角落里,同时茶叶文化也会传播到世界的其他各个地方和国家,利用好茶叶文化的互联网的推广作用,可以让世界上其他的国家热爱中国茶叶文化的人参与到中国茶叶文化旅游的活动中来,这样使得中国的茶叶文化旅游走出国门,吸引了更多的人,为中国的茶叶文化旅游的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3.2利用好互联网对茶文化旅游的服务功能

3.2.1茶叶文化旅游的网上线路查询

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使得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相互连接的整体,也使得信息变得更加的流畅,以前的旅游大多是旅行社进行的团体性的活动,而如今的互联网下的旅游方式,则为茶叶文化旅游提供了方便和可能。茶叶爱好者可以利用好互联网的平台,选择自己想要去的茶叶旅游的地区,然后选择相应的路线,选择住宿的方式,使得茶叶文化旅游完全成为一种自助文化旅游。

3.2.2茶叶文化旅游的网上订购服务

茶叶文化旅游由于存在着地域性,一些茶叶的产地往往是一些山区和少数民族的区域,这些区域的旅游的承载量不高,旅游文化的基础设施不够全。利用互联网充分实现信息的交互,将茶叶文化旅游的地点、酒店、旅游的行程通过互联网进行相应的订购服务,提前预约、提前对接,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各种服务需求,也可以节约旅游者的大量时间,提高茶叶文化旅游的满意度[4]。

4互联网下茶叶旅游文化更当注意的问题

4.1注重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维护

利用互联网推广茶叶文化的旅游,一定要注意和关注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利用更多的互联网媒介进行茶叶文化旅游的推广,使得茶叶文化的推广传播到世界的各个地方中去。茶叶文化旅游的推广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因此,日常的平台的维护,以及与时代同步的互联网的手段和方式都要跟上,这样才能吸纳更方面的信息,实现平台资源的共享,推动茶叶文化旅游更好的发展。

4.2注重诚信和大众口碑的宣传作用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大众传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种大众传媒和大众传播的视域下,大众的口碑已经变得日益重要[5]。这就使得我们要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茶叶旅游文化的宣传和推广的时候,一定要更加注重诚信的建立。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对于茶叶文化旅游的正面的推介作用,从而形成更好的宣传和传播效应。

4.3注重互联网宣传的创新性

茶文化的地域性篇10

1对茶室展销体验空间的认识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其进行认识:

1.1空间的休闲方面

作为与度假旅游区相配套的茶室展销体验空间设计,首先需要突出空间的休闲功能。在以巴蜀文化为背景的茶室建设而言,这种休闲功能需要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凸显出来:第一,茶室能够向游客提供短暂休憩的场所;第二,茶室能够向游客提供自助饮茶服务;第三,茶室能向游客提供聊天的场所。那么而在生态视角下,这样的功能定位便需要追求空间在设计上与当地人文环境的融合性,以及在空间感官上能够给予游客一种良好的体验。

1.2空间的文化方面

空间的文化必然与当地的茶文化相联系,而这又是向游客提供体验的重要载体。对于茶文化而言,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即有形文化类型和无形文化类型。有形文化类型则主要以茶具、茶器等饰品存在着,进而就构成了茶室展销空间中的重要点缀。而且,从这些茶具和茶器的功能和形态来看,其深刻反映出当地茶文化的民俗性,以及反映出当地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可见,空间的文化方面便能为茶室展销空间设计提供差异性元素。

1.3空间的营销方面

从营销角度来看待茶室展销空间设计,其中还存在着销售需求。具体而言,茶室在茶叶制品的销售上,应起到展示和营销职能。那么如何引导游客的消费偏好呢。不难看出,以新奇性和参与性为特色的空间设计,将能激发起游客的消费意愿。这里的“参与性”主要指向了游客参与到茶叶的制作中来。不难理解,利用传统制茶技术,这本身就体现了生态特征。

2基于生态与营销角度的设计原则

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茶叶展销体验空间设计原则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2.1人性化原则

人性化原则构成了空间设计的首要原则。这也是满足空间休闲职能的原则导向。由于前往度假旅游区的游客大多以家庭为单位,所以这里的人性化原则便从:营造家的温馨感觉,以及保障游客的私密性等多个方面来展开。而且,休闲职能的发挥需要配合以一种环境和氛围来烘托,所以在空间色彩的搭配上应进行考究。另外,休闲区与展销区、体验区之间的空间搭配,也需要从便利性的视角进行设计。总之,人性化原则的实施应被认真遵循。2.2内涵化原则实现空间设计的内涵化,其目的在于迎合当前游客的需求偏好。众所周知,当前我国游客群体的文化水平显著提升,而且在“互联网+”时代下各地的旅游项目也能在线上进行查阅。这就意味着,若是仍然以过度商业化开发模式来面对广大游客,则将使游客无法充分体验到当地文化的差异性,进而也就对旅游的体验大打折扣。那么内涵化原则又如何得到体现呢。关于这一点,首先可以借助茶文化的显性要件来给予配合,再者在墙壁文案设计中应植入巴蜀茶文化元素。2.3经营性原则回归空间设计的本质追求,需要将茶室展销体验空间经营起来,进而以品牌的形式来打造当地的度假旅游区。那么如何更好的去完成盈利性活动呢。从上文所呈现出的逻辑可知,通过引导游客参与茶叶制作,来激发他们的购买意愿,并同时对茶具和茶器进行购买。那么,这种营销模式就与传统旅游产品销售不同,它能突出游客的个体体验感。

3设计思路

具体而言,设计思路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3.1空间的区位选择

在生态角度来考察茶室展销体验空间的区位选择,其首先应从度假旅游区的整体上进行布局。这里需要剖析生态角度的内在要求:第一,区位选择应不破坏度假旅游区的整体格局;第二,区位选择应与旅游区其它项目形成共生关系;第三,区域选择应能便利游客的行程等。基于以上三点,在空间的区位选择上可位于度假旅游区的几何中心地带。这里的思路在于,该区域可以便利游客整装待发,也有助于淡化茶室对整个旅游景区的冲击。

3.2功能区域的布局

从茶室展销体验空间内部入手,其内部的功能区域需要得到优化布局,这样才能避免各功能区之间的相互干扰。由于空间内部的功能区包括:休息区、茶品展示区、茶文化体验区、茶叶销售区。那么这里需要遵循的原则便是,非盈利性的功能区应靠近入口,这样不仅能为游客提供选择的余地,同时也能避免对接下来的功能区产生干扰。再者,盈利性越强的功能区应靠近出口。这就意味着,茶叶销售窗口可开在出口之处。

3.3各区域色调选择

巴蜀文化下的茶室体验空间,各个功能区域的色调选择尤为重要。这里笔者建议,其主色调应以土黄色为基调。首先这一色调植根于巴蜀大地的农垦文化之中;再者,包括茶具、茶器等色调也与之相近。这样一来,就能给予游客一种想象空间,使其在深色调下享受安宁时光的同时,也能激发起对当地茶文化的兴趣。在各个功能区域还需要用具有本土特色的茶器、茶具作为点缀。

4实施方案

根据以上所述,实施方案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4.1确定空间设计的功能定位

之所以强调要事先确定空间设计的功能定位,归因于前文所提到的“应防止过度商业化”。众所周知,丽江因过度商业化开发,使得其域外声誉度大不如从前。因此,在生态和营销的角度出发,应着重形成二者之间的平衡,并以生态效益来促进商业效应的实现。为此,确定空间设计的功能可定位于:形成景区内的景观建筑,并作为品牌建设的有形元素而存在。在内部功能设计中,也应突出以游客参与来带动茶叶制品的销售。

4.2形成范围经济下区位选择

范围经济效应是经济学原理中的重要概念,其是指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以及通过对资源进行整合来获得更好的经济价值。那么在这里的空间设计中,则主要追求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前面已经指出,空间的区位选择应放置在几何中心位置。对此的解释为:位于几何中心,能够便利游客休息和整装待发。同时,在空间内通过参与茶叶制作和购买茶叶制品,来吸引沿途游客的眼神。这样一来,就能够通过示范效应来促进经济效益的实现。

4.3多元角度下打造功能区域

这里的多元角度主要指向生态和营销角度,而在形成与景区相融合的关系下,则需要突出在生态角度下来打造功能区域。这里的难点和重点是茶叶制作体验区域的打造,因为这里涉及到设备的安装、人员秩序的维护,以及游客的安全保护工作等。在打造这一功能区域时,可以以“演示+体验”的方式来进行,即由专业制茶人为游客进行演示,然后再由游客排号进行体验。最后,已经制作好的茶叶可以作为销售品来卖给游客。

4.4合理装饰茶室空间的墙体

对茶室空间的墙体进行装饰可以采取两个途径:第一,在墙体上进行绘画;第二,在墙体上悬挂壁画。笔者建议,可以增大墙体壁画的权重。理由是,第二种方法能够较为灵活的调整墙壁装饰物,进而能够根据游客的反馈进行调试。在巴蜀文化背景下,壁画可以反映农垦时代种茶和制茶的情景,还可以反映植根于巴蜀大地的坝坝茶、盖碗茶场景等。

5展望

中国传统风格式茶室所表现出的古色古香韵味无比精深,采用多种不同的设计手法,从室内空间上进行合理分配与规划,室内景观设计以及色彩搭配都是体现茶室设计艺术风格的重要途径,它是一种反应空间意义和古典色彩的渲染过程。可见,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针对茶室设计中古色古香韵味的传承进行深入浅出的探讨与研究。另外,随着全域旅游项目在各个地区逐步涌现,探索茶室展销体验空间与当地居民户之间的合作管理关系,则成为了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此,笔者与同行一道就以上课题进行探讨。

6小结

本文认为,当前需要做好茶室展销体验空间设计工作。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结论,归因于:第一,茶室建设在于满足消费者休闲娱乐的需要。第二,茶室建设还在于将茶文化衬托出来。第三,茶室建设还在于推动当地茶叶产品的销售。作为与度假旅游区相配套的茶室展销体验空间设计,首先需要突出空间的休闲功能。实现空间设计的内涵化,其目的在于迎合当前游客的需求偏好。回归空间设计的本质追求,需要将茶室展销体验空间经营起来,进而以品牌的形式来打造当地的度假旅游区。以巴蜀文化作为文化背景的空间设计的实施方案包括:确定空间设计的功能定位、形成范围经济下区位选择、多元角度下打造功能区域、合理装饰茶室空间的墙体等四个方面构成。

参考文献

[1]王建超.探究设计实践中建筑设计方法论与设计工作的关系[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4):29-29.

[2]秋静.基于休闲理念的茶室设计初探[J].福建茶叶,2016(3):109-110.

[3]杨磊洁.茶室设计中对古色古香韵味的传承研究[J].福建茶叶,2016(3):114-115.

茶文化的地域性篇11

前言

农产品的品牌构建,既是当前农产品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要求,农产品品牌构建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2005年至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连续体现农产品品牌构建重要性,近年来,浙江全省全面贯彻两创总战略;浙江省财政厅、农业厅等各部门地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农产品品牌构建的思路与途径,“培育知名品牌”、“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等。浙江茶叶作为十大主导产业之一,取得了显著发展,浙江绿茶产业已成为浙江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茶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全省通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378个、绿色食品1081个。

为了调研我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运营管理的具体情况,分析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应用条件和效果,本文以浙江绿茶的“母子商标”模式为例,组团赴浙江省11个市县农业局、供销社、茶叶协会、专业合作社、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公司、农业企业等单位及生产基地等地方深入调研我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运营管理,在分析区域公共品牌现状的基础上,概括地提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四位一体联动管理模式。

一、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涵义及优劣势

目前,浙江省乃至全国农产品品牌运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区域公共品牌模式;一是企业商品品牌模式。

1.区域公共品牌模式

区域公共品牌模式是指某一个行政地理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生产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以及影响力的产业产品,形成以生产区域地址为名的品牌。它主要包括两个要素,一是区域性,带有很强的地域特点;二是品牌效应,它往往代表着一个地方产业产品的主体和形象,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能形成具有价值的区域资源优势,如浙江安吉白茶。

区域公共品牌具有农产品生产的规模优势和质量信誉保证。品牌管理者通过品牌战略打响品牌后,分散农户能够以最少的成本共享公共品牌资源,促进农民增收。

区域公共品牌的劣势在于品牌的使用和维护。区域公共品牌指向的是千家万户分散生产的生产者,分散使用品牌如何有效管理,容易出现一盘散沙、形不成拳头的局面,因此,行为自律就成为保护区域公共品牌的最根本办法。

二、浙江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现状

(一)农产品品牌运营模式的现状

以茶叶为例,浙江是我国茶叶生产、加工和出口大省,茶业经济具有相当的发展优势。从茶叶生产水平看,浙江茶树良种化、每亩效益、机采机制、茶厂改造、茶叶品牌、茶农组织化程度等产业化水平居全国领先;从茶叶生产能力看,浙江占了全国20%产值;从茶叶出口创汇看,占全国绿茶出口总量的70%,年创汇3亿美元;从经济结构看,浙江绿茶中名优茶占绝对主导地位;从品牌建设看,浙江省2001年提出实施茶叶名牌战略,2004年,浙江省又推出十大名茶评选,把品牌整合推向了高潮,全省现拥有省级名牌茶叶36个,对产业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二)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问题

茶叶区域品牌在整合品牌资源,联合小规模生产的力量,在政府的推动下迅速形成生产规模和一个区域的茶叶强势品牌等方面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区域品牌的不断发展,其深层次的问题也日益显现,主要可能有四大问题。

1.品牌的指向问题。所谓区域品牌模式,大多实行的是大品牌下(区域品牌)冠名生产主体各自小品牌的“母子商标”形式。这种形式在实际市场行为中,各生产主体借助区域品牌,能以最小的成本迅速扩大市场,但是也会在市场行为中强调白己企业的“小品牌”(子商标),“母子商标”模式实质是一个商品有两个品牌。因此,很容易造成商品品牌指向的模糊,从而进一步造成消费者在品牌认知上的混乱,更为严重的是,长此以往会淡化区域品牌的概念。最终使得辛苦创立的区域品牌可能沦落为某一区域名茶的代名词,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最典型的就是浙江省的龙井茶。

2.“公地悲剧”问题。“公地悲剧”核心是公共资源的自由使用会毁灭所有的公共资源。就茶叶区域品牌而言,由于品牌的使用者不是品牌的所有者,其结果会出现“人人所有、人人没有,谁都应负责任,谁都不负责任”的状况,因而会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品牌使用者对品牌不爱护,使用不负责任,不计后果。二是短期行为,竭泽而渔,谁都想从这个品牌中得到利益,而谁也不愿为之付出的心态最终导致“公地悲剧”。

3.“柠檬市场”问题。茶叶质量鉴定的专业性很强,一般消费者很难辨别茶叶的好坏,因此在生产者和购买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在所有共享区域品牌的生产经营者中,如果缺乏强有力的管制措施,往往会有一些经营者向市场提供劣质茶叶产品,采取低价策略来吸引消费者。由于消费者难以在高质量产品与低质量产品之间作出判别,于是消费者就倾向以较低价格去购买低质量产品,而使用同一区域品牌的高质量茶叶产品由于价格高就难以售出。久而久之,市场上就充斥大量的低质量茶叶,从而产生“柠檬市场”效应。这种现象的存在将使优质茶叶的市场难以扩大,茶叶质量难以提高,从而导致区域品牌形象提升成为一个难题。

4.龙头企业的壮大问题。龙头企业是品牌的实施主体,这一点毫无疑问。一个品牌能取得成功必然有一个龙头企业在支撑。然而区域品牌由于品牌资源的共享性决定了品牌的市场具有分割性,这种市场的不断分割直接导致龙头企业发展非常缓慢。因此说,区域品牌难以形成大的龙头企业。这从浙江省茶叶企业的现状可见一斑,浙江省名茶品牌很多,但缺乏大的茶叶企业,浙江有十大名茶,但消费者对茶叶企业却印象模糊。

三、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构建“四位一体”联动管理模式运作机制

(一)什么是四位一体联动管理模式

以浙江绿茶“母子商标”模式为例,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实际运作过程中,本文归纳提出由政府部门、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农业龙头企业等品牌培育主体组成的“四位一体”联动运作模式。

各类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都是农产品品牌战略的主体,这些主体为农产品品牌发展起着龙头的作用。合作社是生产前沿阵地,是品牌建设的基础,而龙头企业则是品牌建设的桥梁、纽带,是构建品牌的核心。行业协会在品牌整合、行业服务、行业协调、行业自律和行业代表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政府是农产品品牌发展的推进者。政府为农产品品牌发展构建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有关的法规制度,加强以知名品牌、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为核心的品牌商标保护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和健全市场秩序,完善市场体系,为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为自主品牌的创建和发展提供支持。

(二)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的实施条件:以浙江绿茶为例

茶叶区域品牌是目前全国各地普遍采取的一种茶叶品牌产业化发展模式,是各地政府实施茶叶品牌战略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种有效形式和手段。茶叶区域品牌的快速发展,究其原因是茶叶产品自身存在的一些客观因素。

1.茶叶品质特征的区域性。茶叶生产对自然条件和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茶叶品质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不同的自然条件如土壤、气候、栽培方式等因素,会形成具有特有品质特征的茶叶产品,从而形成茶叶品质鲜明的区域特征。从目前已有的茶叶区域品牌看,其品牌价值往往与该品牌的生产地点密不可分。区域品牌包涵了这个地方的地理特征、资源优势和悠久的人文历史等内涵。脱离了特定的区域,这些产品就会失去原有的特色和品牌价值。如浙江的龙井茶、安溪的铁观音等,一提起这些品牌就会使人联想到这些品牌的地理条件、人文历史、品质特征等因素。因此,茶叶品质的区域性对形成茶叶区域品牌具有必然性。

2.茶叶生产经营的分散性。目前,我国的茶叶生产经营同其他农产品一样,仍然处于小规模分散性生产的格局,农户和从事茶叶批发零售的个体户仍然是目前我国茶叶经营活动的主体。这些非企业化的小规模经营主体,要承担品牌建设的主体,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经济效益上也是不划算的。这就要求在同一区域条件下,茶叶生产经营主体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共同的区域品牌成为分散经营主体的共同选择。

3.建立茶叶产品消费认知的需要。茶叶产品的品质很大程度上依靠感官来评定,专业性很强。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要在购买茶叶产品时,判定其品质的好坏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消费者是认品牌、认地域来购买。对茶叶这种品质特征隐蔽性很强的产品,必须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品牌,使得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有一个概念上的认知,而区域品牌更能使消费者联想起茶叶产地的自然条件、人文历史等因素。因此,对茶叶这种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又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产品来说,区域品牌就成了茶叶产品实施品牌战略的一种共同趋向。

结论

本文提出和论证的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培育的“四位一体”联动管理模式对于浙江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具有比较强的指导作用,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创新性,特别是通过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指导价格使得区域公共品牌发展,促进浙江农业产业化发展。今后将进一步深入调研和验证除了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在其他农产品应用“四位一体”联动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叶培群(1976-),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专业老师。

茶文化的地域性篇12

1.2地域性室内设计

地域性室内设计同样切合实际,所谓室内设计中的地域性既强调地域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也强调地区文化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这要求在设计过程中汲取当地文化印记,提取设计元素,并在室内的不同空间中具象或抽象地反复体现。这不仅将某一地区的时间和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还充满地域化的意境之美。

2茶马古道的地域性文化特征分析

2.1物质文化特征

“茶马古道”是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一条古代商道。人们带着货物,赶着马匹,穿梭于藏、川、滇横断山脉地区中,它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其连片的古茶树群落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同时茶马古道沿线的建筑也呈现出丰富的建筑类型,就项目所在的丽江而言,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民族繁多、历史悠久,且历来都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这里的建筑是纳西族建筑艺术和风格的集中体现。它在纳西族井干式木楞房形式的基础上吸收汉、白、藏、彝族等民族建筑的优点而形成,呈现出各异的风格和形态。

2.2非物质文化特征

茶马古道不仅仅只是一条商业交流的古道,更是一条民族交融、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这其中包含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顽强生命力的马帮文化;以茶为信、以茶待客、以茶祭祖的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承载30多个民族的中原文化和雪域文化等多种地域文化。多元的文化特征造就了茶马古道独特的吸引力。

3“茶马驿舍”地域性室内设计策略

对茶马古道地域性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呈现是本案着力解决的设计问题,具体设计时,作者结合丽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底蕴,从多个层面进行诠释。

3.1鲜明的功能分区

项目平面面积两千平方,一条曲折的走廊连接门厅、中庭、外摆,以及茶室、包厢、散座等各个功能区域,中间围合出几个庭院,在处理好各个功能分区的流线和节奏感的同时,将“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筑形式融入其中)。在设计走廊时已经将客人主流线考虑在内,所以走廊贯穿前厅与庭院,而将厨房设置在中央景观区的后方,也是为了将服务流线与用餐流线相互分离,互不干扰(图2)。餐厅独立区域分为茶室与包厢也是为了将动静分区,空间上将功能划分得更为清晰。

3.2厚重的色彩与肌理

色彩由于地域的不同呈现出各异的文化内涵,可以说色彩在室内设计要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符合地域性视觉感染力的色彩对餐厅室内的空间感、舒适度以及人的心理感受都有一定的直接影响。茶马驿舍的室内主体色彩浓重,这也是茶马驿舍的灵魂色彩。为了表达马帮淳朴、坚韧的怀旧气息,空间中大量使用原木材质,其粗糙的肌理表面,给人统一的、完整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印象;背景色彩多为灰色调,冷灰色的地砖、仿动物皮毛的地毯、浅色的窗帘都透露出马帮生活方式的缩影;点缀色彩分为热烈红色和忧郁的蓝绿色,包厢吊灯红色的帆布以及走廊吊顶上木梁包裹着的红色布条都体现出马帮的热情,同时桌面上蓝色的桌旗以及地面上蓝色的地毯也在暗示着马帮生活的艰难与辛苦。

3.3寓意深远的设计元素

作者在茶马古道上众多的文化元素中,选取了“经幡”作为贯穿整个设计作品的元素,经幡经过变形、提炼、转化,作为吊灯造型进行体现。之所以选择经幡作为设计元素,是因为在当地经幡上印有佛经,随风而舞的经幡象征着不停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护,可以说经幡成为神与人的纽带,经幡所在即意味着神灵所在,也意味着人们对神灵的祈求所在。所以作者将这一象征着人们美好愿望的元素运用到门厅、包厢、散客区等不同空间,其轻盈的造型与整体厚重的环境氛围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了一起。同时火盆、锅炉、木头的点缀既点明了餐厅主题,又多了一份异域情调。

3.4融汇多元化的建筑语言

茶马古道沿线有着丰富的建筑类型,作者设计时汲取本地建筑语言符号的精髓,并对其进行提炼升华、分析归纳,应用到“茶马驿舍”的建筑设计中。以写意的手法来展现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使人获得愉悦的自然归属感和超乎想象的环境体验。而建筑设计语言中人工建造与环境氛围的相互融合,试图将形似升华为神似。本案的建筑中使用现代手法演绎丽江的本地建筑的屋顶,保留的坡顶形式与远处的高山相得益彰;将藏式建筑的屋檐演变为了天窗,大面积的落地窗的设计是借自然之景为我享用,将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不留痕迹。石头台阶、院前木门等符号的应用,既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融合,同时满足现代的审美及功能,充分体现了地域意境。

茶文化的地域性篇13

1我国茶叶包装设计的发展现状

在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下,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也日渐频繁,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迁。茶叶包装设计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茶叶包装设计相融合,既体现出中国茶产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貌,同时也能够迎合时展需要,促进中国茶文化的推广与传承,对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来说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从当前我国的茶叶包装设计现状来看,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反复使用,茶叶包装设计缺少地域性和文化内涵,中国绘画元素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虽然在茶叶包装设计中运用得并不广泛,但由于设计水平与效果还有所欠缺,因此并没有真正体现出茶叶包装设计的审美特色,也无法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制约了茶产品的推广与销售。在大部分茶叶包装设计中,色彩主要以绿色为主,意在体现其清新自然,造型也多以如意纹等图案为主,茶叶包装以茶盒为主,这些茶叶包装设计并没有真正体现出茶产品的地域特色,使人难以对茶叶品牌进行区分判断,也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由于不同民族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通过对其文化的了解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民族的艺术特色。茶叶包装设计要体现出地域性和文化内涵,就要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中国绘画元素是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通过中国绘画元素与地域文化特色的融合,能够提升茶叶包装的品质和审美价值。当前茶叶市场上的茶叶包装设计之所以出现无法识别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设计师受到了传统思想的禁锢,由于文化的雷同造成了设计的雷同,这种现象并不是某一个时期或某一个设计师造成的,而是由于长期的文化影响所形成的。传统的中国绘画主要包括人物和山水花鸟等,画面主要体现意境之美,展现不同的思想情感。这种传统的审美价值和文化背景影响了绘画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使茶叶包装设计更趋于雷同性,缺少创新性,难以有大的突破。对于茶叶包装设计师来说,茶叶包装设计要以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和依托,但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使茶叶包装设计更具独特性。例如可以将茶叶原产地的自然风光和标志性建筑作为茶叶包装中的主要元素,或者根据茶叶的特性来选择中国画的类别,使茶产品与绘画风格相一致,产生别样的艺术效果,茶叶包装设计也能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

2我国茶叶包装设计的审美特点

茶叶包装设计不仅是向消费者传达茶叶信息,同时也对树立茶叶品牌,推广茶产品销售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成功的茶叶包装设计能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使他们从中获得情感的共鸣,进而实现消费。中国传统文化与茶叶包装设计的融合,可以从中国绘画元素中找到一定的灵感,以获得更有效的设计效果。在茶叶市场上,也有一些较为成功的茶叶包装设计作品,例如一款茶叶包装中,运用了青竹和青花瓷的图案,青花瓷本身有蓝白相间的色彩搭配,而且造型十分精美,青竹与茶叶色彩一致,绿色与蓝白色都属于冷色系,这种色彩与造型的搭配,生动地体现了茶叶十足的韵味与浓厚的文化气息,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厚重感。在茶叶包装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所运用的图案是否产于当地,如果是当地特产,则能更好地与文化相融合,体现出茶叶浓郁的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中国绘画元素中的色彩是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而色彩在茶叶包装设计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不仅能够产生更直观的视觉效果,而且可以传达出更浓厚的文化气息,使消费者产生丰富的审美体验。例如武夷山大红袍,这类茶叶具有极强的地域色彩,在包装设计中就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可以运用红色打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之意。同时也可以搭配黄色,这两种颜色都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够给消费者更直观的视觉刺激,同时与红茶浓郁的茶性特点相一致,具有很好的寓意,因此也是茶叶包装设计中运用较多的色彩。充分考虑茶叶包装设计中的色彩,不仅是中国绘画元素的展现,也是茶文化与茶道精神的体现与延伸,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展现茶叶包装设计的审美价值。

3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中国绘画元素的运用

3.1设计理念

中国绘画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也是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主要元素,要让传统文化得到长远的传承与发展,不能固步自封,一成不变,而要迎合时展需要,与现代审美艺术相融合,呈现出更具时代风貌的艺术价值。茶叶包装设计要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理念,使茶叶包装设计得到有效发展。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发展,中西文化之间的融合越来越紧密,西方文化也不断渗透到国内的文化设计领域中来。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如果能够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融入西方的设计理念,将西方的设计精华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来,则能够使茶叶包装设计更体现出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的融合,使茶叶包装设计更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特色和审美价值,不仅与时展步伐相一致,也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例如有一款茶叶包装设计就极具特色,它以扇形纸盒作为茶叶包装造型,不仅打破了传统的茶叶包装盒的造型模式,而且在茶盒上面装饰了红色的中国结造型,这种造型寓示着团结幸福,不仅做工精美,而且有很强的民族特色,使整个茶盒更加灵动别致。此外,在茶盒中的每个茶包都单独置于一个特别设计的凹处,茶盒上再以中国画作装饰,整个茶盒的画面充满了意蕴之美。这种设计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而且也更符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更有利于茶产品的推广与销售。

3.2设计元素

我国的茶叶种类丰富多样,茶性特点也各不相同。茶叶包装设计要体现传统文化特色,就要对茶叶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选择更恰当的设计元素。中国绘画元素中的色彩对茶叶包装设计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通过色彩的合理搭配,能够使茶叶包装更具视觉冲击力,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对于茶叶包装设计师来说,无论是原创设计还是其它设计,都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和前提,充分体现其中的色彩寓意,可以根据茶叶的特点和消费者的喜爱进行茶叶包装设计,将中国绘画元素与地域性相融合,使茶叶包装的风格与内涵更体现文化内涵,以满足消费者需求。3.3设计风格成功的茶叶包装设计作品不仅能够提升茶产品的文化审美价值,而且更能够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树立良好的茶叶品牌,促进茶产品的推广和销售,进一步促进茶文化的传承发展。茶叶包装设计中的中国绘画元素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田园画的运用。在一些茶叶包装设计中,田园画的运用并不少见,这类画的风格清新淡雅,能够突出茶产品高雅的品质。田园画与西方艺术的融合,不仅能使传统茶叶包装造型得以突破,而且能够体现出灵动性和人性化,既反映了茶叶包装的原创特性,同时也更符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其次是山水画的运用。目前茶叶市场上有许多茶叶包装设计都运用到山水画的设计,但是由于大部分茶叶包装缺少时代特色,也导致了色彩缺乏灵动性和创新性,无法有效区分茶叶品牌。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极具创意的作品,例如一款西湖龙井的茶叶包装设计就很有特点,它采用了杉木的材质制成茶叶包装盒,采用中间圆形配合两边的镂空窗格的造型,再配以西湖山水画,整个造型图案都极具地域特色,这种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的设计方式给人以亲近感,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喜爱。最后是花鸟画的运用。这种绘画元素也是最具生动性与趣味性的设计,不仅能够使茶叶包装设计更具人性化,也提升了茶叶包装的艺术性。

4结束语

中国绘画元素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在茶叶包装设计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不仅能够丰富茶叶包装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审美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茶叶包装是集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的设计,只有真正以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础和依托,同时融合现代艺术理念,才能迎合时展潮流,促进茶产品的发展与进步,提升茶文化的审美性和影响力。

作者:夏云峰 单位:西华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莉,范胜男,肖继彬等.浅谈茶文化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和意义[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5):45-46.

[2]肖丹,汪德智.浅析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J].才智,2009,36:31-34.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