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实用13篇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篇1

Key words: building electrical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new energy; new technology

1.冰蓄冷空调电气节能技术

冰蓄冷空调电气节能技术原理,是在电力负荷较低的夜间,利用“低谷”区的电能资源采用制冷机进行制冷,将电能转换为冷量,然后利用冰的潜热特性,利用相应储存容量将冷量储存起来。而在电力负荷较高的白天电能需求高峰期,把冰中所储存的冷量有机释放出来,以满足建筑物制冷空调系统或其它制冷生产工艺的需求,从而达到添补高峰电能供应不足、利用峰谷电价差节省电费、以及降低空调设备容量等目的。高层楼宇建筑中广泛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主要是利用水-冰-水转换变成中伴随着热量迁移的功能特性,尽可能利用夜间电力负荷低谷区的廉价电能资源,让制冷机在最优工况条件下运转制冰,将楼宇制冷空调系统所需全部或部分冷源以潜热形式储存于固态或结晶状冰体中,这样当空调系统出现过负荷工况时,冰就会自动吸收相应热量融化,以低温能量水提供空调系统运转所需的冷源,从而实现将低谷电能资源向高峰电能资源转换的目的,达到电能能源的充分利用,提高空调制冷设备的综合利用率。在现代分时电价的广泛实施过程中,有效将低谷廉价电能资源转换到高峰时利用,将会取得非常显著的节约电费的经济效益。冰蓄冷空调电气节能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优点:

(1)有利于电网峰谷电力负荷调节,减缓电厂和供配电设施的供电压力;

(2)利用冰蓄能技术,在空调过负荷期间,将冷量水提供给制冷主机,从而减少了制冷主机容量,同时减少空调系统相应的配套系统增容费用,减少了空调系统综合投资;

(3)将低谷期的电能资源有效储存起来,利用电网峰谷荷电价差额,降低空调系统在高峰期的电能消耗,减少了高层楼宇建筑的空调运行费用;

(4)冷冻水温度可以降到1-4℃,从而实现了高层楼宇大温差、低温送风空调系统的构造,同时节省了水、风输送系统的综合投资和系统能耗;

(5)冰蓄冷空调相对湿度较低,空调制冷品质得到有效提高,可有效防止常规中央空调综合症,增强空调系统的人性化服务水平;

(6)冰蓄冷空调系统为高层楼宇空调系统提供了一个应急冷源,从而提高了空调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7)冰蓄冷空调冷量全年均按一对一配置,系统电能资源综合利用率较高,节约空调系统综合能耗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冰蓄冷空调电气节能技术是高层楼宇建筑削峰填谷、缓解供配电系统电能供应压力和新增用电点矛盾的有效解决节能降耗解决途径,在建筑电气节能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有效推动着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2.冷热电联产电气节能技术

冷、热、电联产(BCHP)技术是一种建立在能源梯级综合利用理念的基础上,集制冷、供热(建筑物采暖与供热水)、以及发电三个过程为一体的多联产能量综合分配利用高效系统,与远程单独送电工程相比,使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据大量文献资料和实际工作经验可知,大型发电厂的能源综合利用发电效率仅有30%~55%,扣除厂用电和电能输送线损率,到达终端的能源利用效率大约只有35%~47%,而BCHP三联产技术其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大约可达80%~90%,且由于三联产工程耗能用户通常较近,几乎没有任何电能输送损耗。对于热电联供系统而言,如果向系统输入100个单位的能量,则一般可以获得30个单位的电能输出,也就是发电效率为30%;但同时还可以收获50单位的热量资源,即获得50%的热量,这样整个系统能量转化率可以高达80%,总能量的损失率大约只有20%。对于常规独立能量供应系统而言,如果需要30个单位的电能输出,如果按照能量转换效率为35%计算,则需要85个单位的能量输入,总损失能量为55个单位;同理如果要获得50个单位热量,按照锅炉能量转换效率为90%计算,则需要大概56个单位的能量输入,热转换损失能量约为6个单位。这样同样获得30个单位电能和50个单位热量,热电联产需要100个单位热量,而独立供应系统则需要141个热量,比热电联产供应系统多消耗41个单位的能童,总的能源利用效率也只有57%,比起热电产系统的80%要低23个百分点。冷热电三联产能源供应系统与大型热电联产能源供应系统相比,热电联产能源转换效率也没有冷热电三联产能源转换率高,而且大型热电联产能源供应网络还存在输电线路和供热管网等能量损失,而冷热电三联产供应系统由于能源采用能源就地使用原则,可以减大大减少电能输配电系统和热能供热管网的投资及相应能源传输损耗,无论从减少综合投资成本还是从节能环保等方面来讲,冷热电三联产系统均是十分有利的。有关专家对冷热电三联产作了一些节能估算,如果我国从2000年起每年有4%的楼宇建筑的供电、供暖、以及供冷采用BCHP冷热电三联产供应系统,从2005年起有25%的新建楼宇建筑到2050年起有50%的新建建筑采用冷热电三联产系统进行能量供应的话,则到2020年我国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将减少19%,若将现有建筑实施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比例从4%提高到8%的话,则我国到2020年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将减少30%,也就是说冷热电三联产系统不仅节能效果十分明显,而且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效果也十分明显。

对用于高层楼宇建筑物的BCHP冷热电三联产系统而言,由于冷暖空调系统的负荷变动较大,系统不可避免会有相当大比例的时间内运行在较低负荷工况区,因此在进行BCHP冷热电三联产系统设计或改造时,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例如增加蓄热装置或适当蒸汽回注等技术措施),无论从系统节能还是经济运行角度均十分必要。BCHP尤其适应于一幢楼宇或一个小区的集中冷热电联供,因此,对于高层楼宇建筑而言具有非常强大的节能经济效益。上海中心大厦也采用了2.2MW的热、电、冷三联供系统,其详细分析见第五章。

3.风能太阳能新能源电气节能技术

在进行新能源电气节能系统设计时,需要注意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与建筑功能结构的一体化设计。

3.1太阳能电气节能技术

太阳能热水和采暖电气节能技术目前在建筑中已经得到广泛推广使用,并获得较大的节能效果。由于高层楼宇建筑中光热利用对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角度、采集面积、以及周围的遮挡物等因素有十分严格要求,因此在进行太阳能热水和采暖系统设计时,应考虑采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方案,实现太阳能集热系统与建筑功能结构间完美结合。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太阳能热水和采暖系统的光热采集装置可以考虑安装在建筑物坡屋面上,利用楼宇建筑屋顶面积可以解决整个楼宇一部分热水供应需求。

3.2风力发电电气节能技术

开发可再生绿色能源是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风能作为一种新型可再生能源,已称为建筑电气节能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建筑环境中利用风能不仅具有免于输送的优点,所产生的风力电能资源可以直接用于高层楼宇建筑本身,而且其具有节能环保等特性,有望成为一个城市的节能环保工作开展的标志性景观,有效增强市民节能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篇2

    1、建筑节能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发展。当今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能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从建材生产,建筑施工直到建筑物的使用无时不在消耗着能源,资料统计表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1/3左右,我国也占到25%以上。因此在建筑中推广节能技术势在必行。

    2、建筑节能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我们现在应用的能源主要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不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二氧化碳、硫、氮氧化合物等),是造成大气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倡建筑节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是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3、建筑节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更加舒适的建筑生活环境。冬季采暖,夏季空调都需要能源的供应。而在当前能源十分紧张的状况下,节约建筑能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建筑节能设计是建立在满足合理的舒适要求前提下,通过技术减少建筑能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

    二、我国在建筑节能方面的概况:

    1、我国建筑能耗概况: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8%.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呈现夏热冬冷的特点,因此我国的建筑耗能量巨大,燃煤排放了大量有害物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据统计1999年我国排放CO26.67亿吨,居世界第二位,其中85%是由燃煤排放的,2000年我国排放SO21995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其中90%是由燃煤排放的,由于污染物的排放造成57%的城市颗粒物超过国家标准,48个城市SO2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种种数据表明建筑节能在我国的推广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2、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概述: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始于80年代初期,通过各方积极努力,到1995年末,全国建成的节能建筑面积已达4700万平方米,到1998年节能建筑面积达到1亿平方米。各地相继建成一些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如北京安苑北里小区、周庄小区、卧龙小区、天津倚华里小区、甘肃建筑科学研究院宿舍等,这些工程在节能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全面推广节能设计,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建筑节能管理规定》等。相信随着建筑节能法规和标准的逐步完善,我国的建筑节能事业将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和推广。

    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新能源的含义和分类: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概念是1981年联合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的能源会议上确定的。它不同于目前使用的传统能源,具有丰富的来源,几乎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对环境的污染很小,是一种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清洁能源。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目前将新能源分为三类:

    (1)大中型水电。

    (2)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

    (3)传统生物质能。转贴于

    2、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地球上不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将进一步的减少直至枯竭。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在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必须要开发和利用绿色环保并可再生的新能源。根据专家预测,到206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用量将发展到能源总用量的50%以上,成为未来能源结构的主要部分。采用新能源是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措施。

    3、将新能源技术应用于建筑的意义和未来展望:

    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把节能、绿色环保、生态技术应用于工程是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在建筑上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代替资源有限的传统能源,而且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它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意义。我国具有丰富的新能源资源,目前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发展迅速,太阳能电池发电技术在建筑上大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用量也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率将达到25%,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拥有量将达到320MW.另外像风能、地热能等方面的开发研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预计新能源必将在我国的建筑事业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四、生态节能技术和新能源在建筑设计上的实际应用:

    在设计中采用生态节能技术的实例很多,像张家港生态农宅设计、清华大学建筑设计中心大楼设计、济南高等交通专科学校图书馆等。在北京工业大学高技术能源实验楼的设计中就采用了多项节能和新能源利用技术。根据校园总体规划,高技术能源实验楼拟建在北京工业大学校园北区的东南角,南面正对校园东西中轴路“北工大南路”,北面是北京工业大学科技实验区,西面是学校运动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建设场地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5米,南北宽约35米,总用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拟建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根据基地特点,整幢建筑采用“一”字型布局,主入口朝南面对中轴路,将内燃机实验室的实验车辆入口及次要入口布置在北面,这种形式既方便了对外联系,又避免了互相的干扰。将建筑整体向北退后红线10米,留出主入口前广场和室外停车场,并布置绿化和地面铺装,从而形成良好的室外空间环境。另外建筑物耗热量指标随着体形系数的增长而增长。实验楼简单规整的建筑型体由于外表面积较少,体形系数较小,所以能够有效地减少建筑能耗,对于实现建筑的节能要求非常有利。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篇3

论文摘要:本文综述了节水灌溉技术内涵、体系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4点政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 节水灌溉;技术,趋势,建议 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不仅是节水的需要,也是农业现展的需要。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就我国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作一探讨。 1. 节水灌溉技术含义及体系 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直接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 。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 2. 节水灌溉新技术 目前,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是:(1)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作物调控灌溉技术。 就是从作物生理角度出发,在一定时期主动施加一定程度有益的亏水度,使作物经历有益的亏水锻炼,改善品质,控制上部旺长,实现矮化密植,到达节水增产的目的。 (2)应用3S技术的精细灌溉技术。就是运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时获取农用小区作物生长实际需求的信息,通过信息处理与分析,按需给作物进行施水的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的产业率。T是农田灌溉学科发展的热点和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 (3) 智能化节水灌溉装备技术。就是把生物学、自动控制、微电子、人工智能、信息科学等高新技术集成节水灌溉机械与设备,适时地检测土壤和作物的水分,按照作物不同的需水要求来实施变量施水,达到最优的节水增产效果。 3. 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喷灌技术仍为大田农作物机械化节水灌溉的主要技术,其研究方向是进一步节能及综合利用。不同喷灌机型有各自的优缺点,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软管卷盘式喷灌机及人工移动式喷灌机比较适合我国国情。(2)地下灌溉已被世人公认是一种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应用推广速度较慢,但随着关键技术的解决,今后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3)地面灌溉仍是当今世界占主导地位的灌水技术。随着高效田间灌水技术的成熟,输配水有低压管道化方向发展的趋势。(4)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管理水平越来越高。应用专家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资源数据库、模拟模型等技术的集成,达到时,空、量、质上的精确灌水,是今后攻关的重点。(5)节水综合技术的开发利用,是提高水分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节水灌溉发展的方向。 4. 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1)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只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灌溉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对发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2)形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通过制定和运用好水价、水权这些经济手段,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削弱低效益膨胀型的用水需求,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农业用水的需求,从而推进节约灌溉技术发展。 (3)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要符合农村实际。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不仅是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还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节水灌溉技术如果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篇4

二、加强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与示范

(一)节能技术。加强流程工业能源综合利用、重大节能机电产品、建筑节能、绿色再制造、能源节约和替代、能量梯级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以及节能监测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大力支持高新节能技术的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煤炭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废弃物能源资源化等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加强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开展有关生物质燃料的研究与开发,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程度。加强秸秆、粪便等农业废弃物和垃圾、工矿业废气、废渣等工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搞好示范带动,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和循环经济技术。

(二)节水技术。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废水资源回收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水资源替代技术等开展攻关研究。筛选和推广农业高效用水、节水、雨水利用、旱地水肥优化利用与调控、污水净化利用等节水技术和设备,在城市用水中大力推广节水技术与器具,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快电力、造纸、钢铁、化工、纺织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开展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强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研究利用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超采区地下水的智能管理。研究水污染防治技术,缓解水质性缺水。加强多种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优化配置技术研究,特别对劣质水、海水、废污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更好地节约淡水资源。

(三)节材技术。加强原材料消耗大、利用率低的重点行业的产品生态设计技术、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关键技术、提高材料强度和使用寿命关键技术、再生材料替代技术、可回收利用材料和回收拆解技术、木材综合利用及节约替代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引进、推广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等关键技术与装备。加强再生金属、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利用和生活垃圾、污泥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加强以节肥、节药、节种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节本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四)节地技术。加强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挖掘土地生产潜力,搞好土地集约利用、耕地资源替代、农业结构优化调整与产业布局、城镇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等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组织开发和示范有重大推广意义的立体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等模式和技术。大力研发、筛选和推广一批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的设施、设备和技术,包括果蔬、园艺花卉林木、畜禽、水产等高效设施栽培、种植、养殖、无土栽培、工厂化生产及自动控制设施、设备及技术。加强农田、林草地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技术的推广。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塌陷地复垦、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恢复模式与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加强城市及农村节地建设规划和建筑设计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五)节矿技术。积极引进和研究开发采、选、冶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有效降低采矿贫化率,不断提高采矿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加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技术研发,重点研究开发二次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无尾矿及少尾矿综合利用技术,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积极开展矿山“三废”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努力做到矿山尾矿、废水的“资源化”和“无害化”。

(六)循环生产技术。以钢铁、造纸、化工、纺织、建材、电力、食品发酵等行业的资源依赖型企业和现代制造企业为重点,合理设计产业链,实现企业、行业、园区内外结合相互承接的资源循环利用,形成生态工业链网。重点研究、引进化工、电力、造纸、医药、食品、机械与装备制造业等工业循环经济中的关键技术、各行业间循环产业链接的关键技术、绿色化工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

研究推广生物降解、过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及设备,脱硫、除尘、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环保监测设备、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设备、资源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以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理等清洁生产技术和成套设备。

研究推广非木材纤维资源的应用以及高技术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技术。应用新型耐磨材料、高速轴承和自控技术,开发新型机器。应用低能耗、少污染染整技术和服装CAD技术,对现有纺织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重点推广新型农用塑料、工程塑料、塑料建材等新型塑料材料的利用和更新换代。改造现有化肥生产装置,研究、引进、推广关键科技成果,发展生物肥、高浓度复合肥等新型肥料,加强重要有机中间体清洁工艺技术的引进推广。

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发展新型生态化养殖模式,减少污染,提高对养殖业生产废弃物中生物质能源的利用率,改变“饲料与环境资源—畜产品—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线形模式,建立“饲料与环境资源—清洁化生产—畜产品—再生资源”生产模式,实现养殖生产过程中能源与物质的低投入和高效利用,减少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实现清洁化、资源化生产。

三、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

(一)加大市县(市、区)两级政府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的研究开发投入。在市科技发展计划中,设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专项,支持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节矿和循环生产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研发与科技工程示范。引导各企业根据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强对节约型技术的研发;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投放结构,将资金更多地向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项目倾斜,在全社会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统筹的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形成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各县市区(开发区)要设立相应的应用技术开发专项或奖励经费,为当地建设节约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撑。

(二)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重点行业选择一批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将节约型社会技术创新作为其主要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为企业开展资源节约技术创新活动创造良好环境,鼓励企业加大对资源节约技术的开发投入,支持企业加强同国内外、省内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联系和合作,联合建立技术研发机构,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市里重点抓好以下机构的建设:以柴动力、中微光电子、北汽福田、赛普电气、华特磁电等为重点的节能产品及装备研发机构,以海化、钢铁、晨鸣纸业、景芝酒业、奥宝化工等企业为重点的节约生产和循环生产技术研发机构,以天元光电、宏力空调、中云机器等为重点的新能源技术研发机构,以发电厂、热力公司等为重点的节煤和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机构。各县市区(开发区)也要根据各自实际建立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

(三)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整合全市科技资源,借助国内外科研机构、院校的科研力量,在工业、农业、社会发展等领域建立资源节约研发机构和可持续发展中心,使其成为全市资源节约科技研发的重要平台。建立资源节约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市内外的科研机构、院校和科技人员在我市创办和领办资源节约型技术推广和中介服务机构,鼓励资源节约型科技力量向有条件的开发区聚集,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在有条件的开发区建立资源节约技术孵化器,推动园区资源节约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

(四)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示范体系。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篇5

一、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作用和意义

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节能材料的应用,提高了建筑的保温和隔热,性能更佳,更符合人们的生活所需。节能技术的应用和管理,削弱了民用建筑对常规能源的依赖,减少了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改善了生态环境,扭转了能源损耗极为严重的现状,为生态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充分良好的发展空间。提高建筑施工节能技术水平,强化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管理,不仅是建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此外,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管理,涉及施工建设的各个方面,对科学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侧面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二、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建筑节能技术应用认识不足

当前,我国民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节能技术的应用认知不到位,宣传不足,达不到既定的节能标准。很多民用建筑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专业技能缺失,整个施工团队节能技术管理不到位,导致整个团队对于节能减排没有足够的意识和正确的处理方法,使得节能技术应用的管理力度不够。此外,很多地方领导对于节能技术的管理也缺乏支持和鼓励,不能有效贯彻节能施工标准和法则,甚至对民用建筑的施工管理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节能技术应用滞后或停滞不前,影响了节能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二)节能技术应用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法规约束

当前,我国节能技术管理中,虽然制定了一些应用标准和规则,但是,体系不完善,标准制定的执行力不够,很多缺乏实践依据,对节能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缺乏必要的权威性。很多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缺乏相关的管理和监督部门,对于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和纰漏达不到有效的管控和处理,使得问题一再搁置,影响了节能技术的有效应用。民用建筑的施工,需要各个部门联合起来,将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冲突降低到最小,保证施工进度。此外,专项管理机构的缺失,使得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面临极大的压力和挑战,成为我国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国家对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创新支持不够

我国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顺利推广,离不开国家的创新支持和成熟的技术保障。但是当前,我国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管理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国家对于节能技术的管理力度不到位,技术支持远远滞后于实际应用。国家对于建筑产业的管理和支持,缺乏必要的创新产品力,节能建材的质量往往出现不达标的情况,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疏漏,使得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推广速度缓慢。

三、提高我国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一)强化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管理宣传教育

当前,我国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前期宣传力度远远不足,导致很多人对此认识不充分。对此,要强化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管理宣传教育,各政府各部分要积极开展知识宣传教育,并进行节能技术讲座和引导,建立节能建筑施工示范工程,并针对示范区进行讲解和总结,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优点,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推动建筑节能工程的有序进行。对于示范区的施工成果,要强化新技术、新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对于不适应当前社会实际的技术方法和措施,要敢于抛弃和淘汰,并积极引入新的施工技术,强化建筑宣传,选拔专业节能技术管理人才,实现全方位的建设施工节能技术培训,为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管理的顺利推广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条件。

(二)完善节能技术管理法规体制

节能技术管理涉及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强化技术管理力度,才能使民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有法可依,为具体的施工建设提供充分的法规保障。实现施工过程的有力监督,将每一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使施工团队严格依照法规有序进行,强化节能设计标准和节能施工技术,保证良好的建设施工质量。不同组织单位,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保证岗位工作的有序进行,并协调好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为施工的有序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对民用建筑施工,要形成质量评估系统,以对项目及时进行评估,排除可能性的失误和风险,真正实现节能技术应用。

(三)创新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

当前民用建筑施工中,革新节能技术,推进技术应用,势在必行。首先,对于墙体、门窗材料的选择,要践行废物的回收和综合利用,以技术实力提炼出能源消耗少、材料稳定性强的新型材料。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民用建筑施工对于传统能源资源的利用和依赖,以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浪费与消耗,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和推广,并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力量,保证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提高民用建筑施工水平和施工效果。

总之,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建筑行业的日新月异,对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应用愈发重视。当前,我国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主要涉及建筑的墙体、门窗等建筑部分的节能。作为建筑施工中比较复杂的技术部分,民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应用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以达到资源、能源的充分利用,提高节能效果,达到既定的节能标准。当前,我国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只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并选取专业的技术管理人才,加强对民用建筑施工技术应用的管理,才能不断地积累施工经验,推动节能技术的普及,强化建筑节能技术应用,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篇6

    (2)组织健全专业的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实施监督管理单位。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单位是进行机械工业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推广的行政支持。这种机构利用观测研究,能够迅速充分的了解机械工业的现状和污染程度及来源,并有效的实施相应的办法与整救措施,预防或降低污染与环境破坏的后果。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篇7

1 节能的基本内涵

所谓的节能是指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量,生产出与原来同样质量、同样数量的产品,或以原来生产同样数量产品所用的能源消耗量,生产出比原来数量更多或数量相等的、质量更好的产品。而根据世界能源委员会于1979年提出的节能含义,认为节能的内涵是指通过采取技术上可行的、经济上合理的、环境与社会可接受的、有效的一切节能技术措施,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创新理念,其中技术上可行是指可以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具有可操作性;经济上合理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要合适恰当;环境可接受是指一切节能技术措施要保护环境,达到环保要求,减少环境污染;而社会认可接受是指节能技术措施不影响社会的正常生产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的有效性是指要降低能源资源的损失与浪费。而在经济生产、技术管理中,节能又是采取可行的有效的节能技术措施,有效减少能源生产、能源消耗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要科学合理利用能源资源,减少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总之,节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因此,在建筑行业等众多领域中要重视节能环保,从而获取经济利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均衡。

2 节能要求概述

2.1 节能技术要求

基于节能措施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节能要求包含技术要求,而节能技术是指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来实现节约能源资源、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而根据不同的能源类型采取不同的节能技术,节能技术主要包括节电技术、节煤技术、节油技术、节水技术、节气技术和工艺改造节能技术,其中节电技术包含功率因素补偿技术、闭环控制技术、能量回馈技术,以及相空调供技术、稳压调流技术、电能质量治理技术;节煤技术主要包括水煤浆技术、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节能助燃剂技术;而节油技术有锅炉节油技术、柴油机节油技术、发电机节油技术,以及汽车节油技术、航空航天节油技术;节水技术包括工业节水技术、农业节水技术、服务业节水技术以及城镇居民生活节水技术;节气技术主要包括民用节气技术、锅炉节气技术以及油田集输系统;而工艺改造节能技术是指通过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造,来实现节约耗能目的的技术。由于节能技术分类的广泛性和科学性,已经广泛应用到家庭耗能节能、工业耗能节能、大型建筑节能,以及市政设施节能、交通运输节能等众多领域中,并在技术改良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2.2 节能政策要求

2.2.1 由于节能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因而节能要求还包括国家的政策要求,而节能政策是指国家为了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控制能源消耗以及减少污染环境排放量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节能政策要求加强技术的节能改良,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与新材料,不断调整高耗能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节能产业,从而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保护环境。国家的节能政策要求主要有节能减排要求和节能环保要求。

2.2.2 节能减排政策要求是要节约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降低能源消耗量,减少废弃物,减少污染环境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以及噪音、有害物的排放,从而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等环境污染。节能减排政策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均衡,主要包括节能和减排技术两方面,要求节能和减排同时进行,以避免因过于达到减排结果而造成能源的损失与浪费,其中节能要求合理利用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也要求节约利用电、气、水等自然资源,还要求合理利用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而减排要求要求降低能源消耗率,减少碳排放量直至零排放,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业结构,减少环境污染。而实现节能减排的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满足人们需求;加大科技创新,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的研究与推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淘汰落后的技术、设备、工艺等,提高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第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发展和推广生态产业园和清洁生产,从而减少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碳、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直至“零减排”,减少环境污染。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篇8

Key words: the new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in civi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TU20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作为人类人工的产品,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气候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外延生活手段。随着当前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了实现技术要求更高的室内的热舒适程度的要求,我们人类对于人工设备等人工技术力量产生了不可避免的依赖性,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较高的能源消耗和对自然生态的十分严重的破坏。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均能源比重偏低,所以相对而言仍然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但是工民建方面的能耗却是相同的气候条件下西方发达国家的2倍到3倍。高能耗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不利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对工民建新型能源技术重新进行研究,充分、全面的挖掘工民建新能源技术的巨大潜力。

一、工民建节能技术的含义

为推动我国新型节能技术进步,提高新型能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我国节约能源和工业产业结构能够优化升级,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国家发改委颁布了《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于2006年)明确指出,节能技术就是指提高能源的利用开发的效益和效率、尽可能的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接力遏制能源和资源的浪费的相关技术的泛滥。工民建节能技术是一门跨行业、跨学科、应用性、广泛性和综合性十分强的技术,它集成了我国的城乡规划、设备、建筑学及土木、机电、环境、材料、热能、信息、电子、生态等工民建工程学科的相关专业体系和知识,同时,又与技术经济、行为科学和社会学等人类社会学和人文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工民建节能技术的基础是建筑节能科学,这就需要以不影响我们人类对于生活舒适程度的需求为大前提的情况下,包含建筑、采暖、施工、通风、空调、照明、建材、电器、能源、热工、检测、计算机应用、环境、管理等诸多领域和具有全方位综合一体性的技术。就当前而言,我国的工民建的节能技术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集中表现,即建筑供热和制冷体系、建筑的外层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还有就是建筑设备的节能技术和可以再生的能源在我国工民建节能技术中的广泛应用。

二、工民建节能技术的选择标准

工民建节能技术的评价是节能的主题,能够选择合适的相关节能技术是十分重要的保障,也是我国政府在制定工民建节能技术的相关政策的时候的基础和依据,是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的途径。为了能够确保对工民建进行评价的适用性、可操作性和可靠性,对工民建节能技术进行评价必须有效遵从以下的相关基本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2. 动态性原则

3. 客观性原则

4. 经济和技术相统一的原则

5. 创新型技术的先进性和适用性相统一的原则

技术的选择和技术的评价是一个需要相互融合的完整的过程,但是他们彼此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技术选择是在技术评价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技术经济学里面有对技术选择明确的定义,即技术的选择是工民建的决策人希望能够实现他们既定的社会目标以及经济技术,因此对多种技术路线、技术的方针、技术的措施以及技术的方案进行合理的比较,从中选取最适合的方案的这个过程。

工民建节能技术的选择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产生变化、工民建节能技术选择的各种制约因素之间的不同、工民建技能技术选择的主体之间,这些都是能够引起选择标准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工民建节能技术选择是在技术力量、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以及环境要求之间寻找一个能够达成所有因素平衡的支点。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达到节约能源,减少工民建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为目的。技术节能量、技术增量成本和工民建的技术收益等都是工民建节能技术选择应当关注的重中之重和核心问题。

建筑的节能性能需要现场检验,其中包括围护结构的节能性能检验以及系统功能检验:

1.围护结构的节能性能检测,它的主要检测项目包括:墙体、屋面的传热系数、隔热性能测定;幕墙气密性测定;外窗气密性以及传热系数测定。

2.采暖、照明、设备、空调、配电、监测与控制的系统功能检验。它的主要项目包括:换热器效率;冷、热管网输送的效率或损耗;供冷、热水系统补水率;循环水泵单位输冷、热耗电量;保温风管和冷、热水的管道外表面温度;平均照度与照明功率的密度等项目。

依据实际检测的数据,再结合工民建节能设计标准,评价建筑是否达到工民建节能要求。即评价工民建现阶段的综合性指标是否可以达到了国家或者地区所要求的工民建节能设计标准。

三、工民建建筑新型节能技术内容

工民建的建筑的建筑节能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的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建筑的供热和制冷的系统和建筑的相关设备的节能技术、可以再生的能源在工民建的建筑中的应用技术。

建筑的护结构的节能技术内容主要是涉及到:外墙的保温和隔热技术、门窗节能技术、楼板和楼梯的间隔墙技术、屋面的节能技术和地面的节能技术、建筑遮阳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手段。

建筑的供热和制冷的系统和建筑的相关设备的节能技术内容主要涉及到:供热系统的温控和热计量技术、热电冷联产的技术、空调蓄冷技术、空调系统的变频控制技术以及热回收技术。

可以再生的能源在工民建的建筑中的应用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包括光热、光电)、浅层地热源泵(这其中包括地下水源、土壤源、淡水源、海水源、污水源等)、太阳能源的热泵技术在工民建中的应用。

四、新型节能方案设计

工民建的节能设计方案是将由建筑节能的专业人员积极的参与到工民建建筑方案设计工作当中,促使设计方案是在满足标准规定的合理的舒适度的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创新型节能技术手段尽可能的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满足工民建节能要求。同时,还需在计算机的模拟计算量化的能耗状况的基础之上确保使用节能技术和措施的效果是否达到显著效果,计算初投资的预期回收期,确定节能方案可行。

工民建节能设计和改造的主要内容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设计:通过对环境的指标进行调整,比如绿化率,硬化路面分布和路面遮阳技术等技术手段,减小热岛效应,降低既有工民建环境问题所带来的能耗;

2.围护结构设计:针对现有墙体、屋面、窗户等的围护结构现状,从隔热、保温、遮阳等各个方面着手进行研究改造方案;

3.设备系统设计:提高空调的设备和系统、照明的设备及系统和其它设备的相应的能效比;

4.可以再生的能源的利用:太阳能、风能、地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工民建节能设计需要一定系统优化的思路,最优化的设计方案应该是能源效率高、社会成本低、又满足相关需求的节能方案。因此,需要对新建建筑进行有效的工民建新型节能设计,或者对既有的建筑设计节能改造方案,并且针对每个项目仍需提出多个行之有效的优化方案,以此进行比较,对各个方案的改造之后的节能效果和这个方案投资金额做出实用的准确的评估,在考虑到综合性的基础上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总结:面对工民建过程中能耗占据我国总能耗相对较大的情况,我国工民建的新型节能技术的开发和研究日渐提上日程,在确保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能够稳步的可持续的发展,构建新能源创新型社会主义的基础上,通过建筑设计、细节构造设计和对环境控制设备和环境控制系统相关设计的三个工民建新型节能技术设计的策略,将自然能充分的利用起来,尽量降低和缩减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和消耗。

[1]孟文强. 低碳住区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 中国房地产,2011(02)

[2]赵刚. 建筑节能技术选择若干问题探讨[J]. 山西建筑,2009(27)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篇9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新时期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建筑行业迅速崛起。然而,经济发展与建筑行业的崛起需要的代价是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使我国面临者严峻的资源形式和环境危机。为缓解资源紧张的局面,国家大力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环保技术的出现使得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成为现实,它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随着节能环保技术的深入以及工民建施工的广泛运用,资源浪费情况大大减少,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2.节能环保技术

2.1 节能环保技术的概况

节能环保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节能环保技术在逐步深入发展。建筑企业可以根据使用能源情况,采取相应的节能技术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当前,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建筑的采暖、空调等方面,能耗较大,节能环保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城市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状况。

2.2 节能环保技术的重要性

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施工成本,较大程度提升建筑质量。第一,节约施工成本。建筑行业的节能意识随着社会节能减排意识的不断发展而发展,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突破了传统建筑材料的限制,可以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与传统材料相比,新型建筑材料成本相对较低,质量较好,利用率较高,进而大幅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二,提升建筑质量。新型建筑材料要求节能、环保、耐用,它的出现将各个施工环节环环相扣,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实现能源材料的高效利用,大大提升建筑质量。总之,节能环保技术的广泛应用存在着诸多意义。

3.节能环保技术在工民建施工的运用

节能技术在工民建施工中被广泛运用,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建筑的节能型、绿色性、环保性,因此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应坚持几点原则。

3.1 节能环保技术在工民建施工的运用原则

首先,节能建筑在施工前要综合考虑与环境的协调性。注重施工地区周围的环境、地质等因素,使节能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显得和谐。

其次,对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选择新型的节能建筑人才,确保设计过程和施工过程的节能、环保要求,将节能环保理念落到实处。

最后,选用节能环保型材料。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选用节能型环保材料很关键,节能技术贯穿整个运输和加工环节,实现材料的循环利用。

3.2 节能环保技术在工民建施工的运用重要性

目前,我国能源形势较严峻,能源需求远远大于能源的供给。特别是建筑行业,工民建施工需要消耗诸多能源,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节能减排,在工民建施工采取节能环保技术以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第一,节能环保技术在工民建施工广泛运用,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新型节能材料可以循环利用而且成本较低,节能技术的利用还可以促使施工技术进步,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缩短施工周期。

第二,节能环保技术在工民建施工广泛运用,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节能技术可以节约能源,减少能源的浪费,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与此同时,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促使相关单位研发新型能源,促进绿色、环保的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第三,节能环保技术在工民建施工广泛运用,可以有效推动节能技术在其他行业的普及与发展。建筑行业涉及的领域跨度较大,在工民建施工运用节能技术有利于该技术的推广,逐渐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3.3 节能环保技术的具体运用

节能环保技术在工民建施工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种:太阳能技术、采暖节能技术、采光节能技术等。

太阳能集热器技术即太阳能节能技术,太阳能具有无限的能量,是发现最大的能源。太阳能技术已经基本普及,该技术主要是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供需要的物体使用。工民建施工采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就是运用该技术,大大降低了人们对传统能源天然气的需求。

采暖节能技术是工民建施工常用的技术措施,可以运用水源热泵系统,将外界的热能引入室内或者加入控制阀,实现能源的节约。在北方建筑中,供暖通常采用依靠热力供应的集中供暖与多样供暖,但是这种方式存在诸多问题,采暖节能技术的应用恰好能达到采暖、节能的目的。

采光节能技术就是利用光能,将光能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能源。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它可以突破侧面采光的限制,大范围的进行采光,提高采光的质量和效果充分利用太阳光。

4.结语

把节能技术运用在工民建施工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浪费的情况,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节能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提高工民建施工的整体水平。节能技术在工民建施工的运用要求相关行业引进和培养新型节能型人才,加强与其他行业、其他领域、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发新能源,促进新型节能能源的普及与运用,适应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范吉,沈中林,试析现代工民建节能施工技术.《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年4期.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篇10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近年来, 工民建设计施工中广泛地应用了新技术和新材料,进行了节能改革。国内的工民建设计施工技术正逐步向着科学、 智能、 节能的方向发展。以往多年形成的传统施工技术正日益被新技术和新材料所取代,节能让现代建筑施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能源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节能降耗问题一直是全世界、全人类关注的焦点。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对能源的消耗也占着极大的比重,因此,实施基于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势在必行。

一、工民建施工节能的意义

目前的工民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已经被立法的形式强制执行,节能减排的概念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建筑节能是目前政府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与鼓励的项目,所以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是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全球一体化经济模式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提高,能源的消耗量也越来越大,时常有报道称某处能源危机,引发了什么后果。现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能源就是石油、煤炭、天然气、核裂变等。 经济发展的基础就是能源的供应。日渐枯竭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危机正威胁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世界各国都在为节能而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节约能源的消耗。建筑节能比之其他行业的节能还要复杂,它是一门跨学科、跨行业、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技术,从建设规划、土木工程学、机电设备到环保、 热能、电子信息、生态工程等学科领域无所不包,还涉及到经济技术和行为科学及人文科学等内容。因此说工民建筑中节能措施应用的意义非常重大,创新和推动了建筑工程行业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建筑工程行业技术应用水平的整体提升。实现建筑节能,也就实现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筑科学技术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筑节能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建筑的结构变化。建筑节能提出了新的需求,带动了下游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墙体保温、温床保温及空调采暖的节能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节能错施强调节约利用传统能源,广泛应用太阳能、自然光线、天然材料等无污染的可循环资源。建筑中节能施工利国、利民、利环保,必须要大力发展。

二、工民建施工节能降耗的特点分析

通常情况下,在工民建整个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科学地制定避免环境污染及能源损耗过度的计划。从工程施工前的材料采集、运输、项目选址、项目规划、项目设计、项目施工以及工程完成后的垃圾回收方面,避免工民建施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及影响,所以,要积极地将节能降耗技术运用到工民建施工中。工民建施工节能降耗是指在保证工民建使用者正常居住生活及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关于节能建筑的强制性条文及硬性标准,并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水能源、太阳能、建筑材料等能源,避免资源浪费及能源过度消耗。同时,应积极的发展各项施工建设中的新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工民建施工节能降耗的工作中。基于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最大限度的实现了能源节约及环境保护,对建筑行业积极、健康的发展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的应用问题分析

1、太阳能节能技术。太阳能节能技术,通过在工民建楼顶安装太阳能系统,将太阳辐射的热能转换成电能,从而实现工业与民用建筑内部的电力使用。我国北方天气寒冷、冬天漫长,将太阳能节能技术运用在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中会增强建筑的保温性,更好的实现采暖供暖,节省建筑使用者的用电量,节省电力能源;我国南方天气炎热、夏季漫长,太阳能节能技术的应用会使工民建通风技术与遮阳技术得到改善,减小了建筑使用者使用空调的频率,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太阳能能源纯净无污染、不消耗能源、没有使用限制,同时又方便安装及维修,是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的重要措施。

2、水资源节能技术。由于我国水资源匮乏,而建筑行业用水量极大,实施工民建施工节水技术意义重大。在工民建施工中,由于建筑工程量大、工期长,对水的使用量大,尤其是混凝土的搅拌与养护工作,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不仅造价不菲,而且对能源消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基于节能降耗下工民建节水技术的应用,不论是对建筑业本身造价的节省还是对环境的保护及能源的节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土地资源节能技术。我国是农业大国且人口多,造成建筑用地的土地资源紧缺。为了保证工民建建筑质量同时保护生活环境不受影响,土地资源节能技术的应用十分关键。例如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对于临时设施及施工地段的科学分配及控制,尽可能的缩减用地规模,最大限度的利用土地资源,对节约土地资源做出一份贡献。

4、充分利用能源的节能技术。基于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不能仅仅停留在某一单体建筑上,而是要将节能降耗及利用可再生资源的观念充分应用到整个工民建行业的施工中,使建筑采暖供暖、建筑保温、建筑照明、建筑通风及遮阳等节能技术更广泛的运用与实现。对于现阶段工民建节能降耗技术的运用主要是降低能源的损耗同时最大限度的使用能源。而未来,基于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将朝着实现能量的转换及对可再生资源的使用的方向发展。基于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将为建筑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四、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的要求与未来发展

1、基于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的要求。我国明令禁止在工民建节能降耗施工过程中使用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施工设备及建筑材料,应选择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与要求的无污染低损耗的建筑节能材料进行工民建节能施工。同时应注意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要符合设计方案的标准,禁止出现实际节能施工与原设计方案不符合的现象。

2、基于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的规定。企业应选择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施工人员进行工民建节能施工具体工作,同时对于工民建节能施工人员要进行施工前的培训,进行技术交底,对于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采取基本的培训。企业内部应建立工民建节能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及相关管理部门,对工民建节能施工现场的质量以及节能技术的运用加以控制,并采取填写质检报告的形式,对工民建节能施工的质量提供保障。同时,为了确保工民建节能施工质量及投入运营后的正常使用,在进行工民建节能施工的过程中,应注意施工的自然环境和客观条件。选择合适的气候季节进行施工,避免在恶劣天气情况下进行施工。

3、基于节能降耗下的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的发展前景。目前,“节能降耗”理念在工民建施工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了使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应加强理论研究、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经验,在学习外国先进技术的过程中,注意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适合我国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发展的技术与材料,从而使我国工民建施工节能技术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五、结语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篇11

1.1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指围绕建筑所做的一切工作。设计工作涉及建筑学、结构学及排水、供水、供暖、电气、防火、消防、燃气、自动化控制管理、建筑光学、建筑声学、建筑热工学、园林绿化等方面,满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空间的合理安排,解决了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在的艺术效果,建筑与建构等问题。建筑设计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实践性、复杂性、创新性、时代性等特点。

1.2新材料

建筑新材料是指除传统的瓦、砖、砂、灰、石之外的,己应用于建筑工程实践的,并代表建筑材料发展方向的,具有低碳、环保属性建筑材料,既包括新原料与制品,也包括原有材料的新制品。建筑新材料具有节能性、环保性、美观性、安全性、舒适性及耐久性等特点。建筑新材料的分类可根据建筑材料的不同用途及材质作一下划分。(1)按照建筑新材料的用途,可分为墙体材料、屋面材料、保温绝热材料、建筑防水材料、门外窗、五金灯具、外装饰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外墙隔断、卫生设备及其他新材料。(2)按照建筑新材料的材质,可分为新型水泥制品、新型玻璃制品、新型木材、新型石材、玻璃纤维制品、新型混凝土、铝合金及其制品、玻璃钢制品等其他新材料。

1.3新技术

建筑新技术是指建筑行业随环保意识与新材料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各项技术,包括地下空间工程技术、混凝土技术、钢筋及预应力技术、模板及脚手架技术、钢结构技术、机电安装工程技术、绿色施工技术、防水技术、抗震加固与检测技术、信息化应用技术等。

2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新型墙体材料

新型墙体材料属于节能建材,主要以粉煤灰、石粉、炉渣、竹炭等为主要原料,制成建筑材料主要包括非粘土砖、粘土空心砖、加气混凝土、复合板材等。新型墙体材料的优点在于质轻,保温隔热,隔声,环保,无污染,且装配简单快捷,加固墙体并节省空间。新型墙体材料不但解决了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还因其是工业废弃物(如煤矸石、粉煤灰等)的回收利用,低碳节能。国家与政府对新型墙体材料予以越来越多的重视,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用先进的技术改传统方式,提升建筑材料的质量。与此同时近年来建筑业城乡住宅需求量增大,为新型墙体材料带来新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2.2保温隔热材料

保温材料与隔热材料又称绝热材料,包括矿物棉、玻璃棉、岩棉、泡沫塑料及多空聚合物,膨胀珍珠岩及其制品、硅酸钙绝热制品、各种复合保温隔热材料等。其可减少建筑室内向外环境的热损失,降低建筑空调负荷和空调耗能,是构建节能建筑的重要环节。保温隔热材料主要用于建筑物墙体与屋面的保温绝热,热工设备、热力管道的保温,冷藏室及冷藏设备。部分保温隔热材料存在防火性和防水性方面的缺陷,加之部分材料成本较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但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使其优越的保温隔热与吸声减震的性能具有广大的应用潜力,如在气凝胶节能窗、屋面太阳能集热器等发挥节能减排作用,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2.3防水密封材料

防水密封材料必须具有较强的粘结性,较强的水密性与气密性,较强的耐高低温性和耐老化性,在具体的建筑工程中根据建筑物品材质与性质选择不同性质的密封材料。目前常见的防水密封材料有丙烯酸类密封膏、塑料油膏、聚氯乙烯接缝膏、聚硫密封膏、沥青嵌缝油膏、硅酮密封膏、聚氛酷密封膏等。防水密封材料是建筑行业重要的功能材料,是建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应用于连接建材,作为“桥梁”,发挥其防水、密封作用,一般在迎水面使用,以防止其渗透。防水密封材料的使用方法分两种,一种为嵌入接缝,另一种为覆盖接缝。嵌入接缝方式要保证密封材料的嵌入深度低于接缝表面l ̄2mm,适用于防水砂浆间、防水混凝土间及防水砂浆(或防水混凝土)、金属(或塑料)构件间的密封。覆盖接缝方式要使密封材料粘结于接缝两侧之上,适用于卷材间、卷材与金属(或塑料)构件间的接缝密封。

2.4节能门窗和节能玻璃

节能门窗与节能玻璃对建筑物热交换、热传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热力最活跃、最敏感的设计,其节能约占建筑节能的40%左右。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节能门窗主要有塑钢门窗、木质门窗、铝合金门窗等。塑钢门窗在防火性与保温性方面不断改进一既在门窗材质中加入不同物质提高其阻燃性,又通过发泡材料填充减少空气对流,大幅提高门窗耐高温性。木质门窗融合了欧洲先进技术与装备,力学强度高,导热系数低,且木质门窗环保,但生产成本高。铝合金门窗通过断桥技术弥补了其导热系数高的不足,提升其节能型与保温性,得到了广泛应用。节能玻璃按照不同的性能可分为吸热玻璃、阳光控制镀膜玻璃、低辐射玻璃、中空玻璃、夹层玻璃、真空玻璃等,其大幅提高了玻璃的吸热功能、阳光控制性能、低辐射性能、安全性能>噪声控制性能〇节能门窗与节能玻璃的选择与使用应基于隔热保温与能源节省,根据建筑朝向、气候特征等选择经济环保、功能性强的建材。

2.5太阳能综合利用

太阳能作为可再生的清洁新能源,蕴含巨大能量。我国太阳能资源辐射总量约为3.3X103 ̄8.4X106kJ/(m2?a),全国2/3以上地区年日照射数大于2000h。有效利用太阳能,既能缓解我国能源短缺现状,又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将太阳能的集热利用、热力发电等综合技术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结合,充分利用丰富、洁净、理想的能源,实现热、电、光的能源转换。在建筑设计中结合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建筑的智能化与节能环保,即通过设置太阳能采暖、热水、发电及风力发电装置,其可大大降低生活用水、夏季空调、冬季供暖、采光照明、通风换气方面的能耗,打造“绿色节能建筑”。

3新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1节能新技术

建筑节能新技术是在提倡绿色低碳建筑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能源节约、土地资源节约、水资源节约、建筑材料节约。能源节约通过建筑设计使用高能效采暖空调设备和新型墙体材料,减少能耗,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利用率,具体方法如下。

3.1.1土地资源节约

通过地下空间工程技术、混凝土技术、绿色施工技术等新技术手段实现,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可有目的地重置和搬运地表土,做好绿化,合理利用土地。

3.1.2水资源节约

主要通过中水回用技术实现水资源回收利用,将生活用水如厨房排水、洗浴排水、洗衣排水、冷却排水、洗漱排水等废水通过技术处理后,变为生活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再次利用,如厕所冲洗、灌溉草坪、洗车、工业循环水等。

3.1.3建筑材料节约

在充分了解建材性能基础上,合理利用以达到节约目的,同时也可通过利用其他资源实现建筑材料的新建与改造,如利用废弃植物纤维,如废弃竹子、废弃木质材料、农作物秸秆等,实现建筑材料的新建与使用,可利用江河淤泥改造成为新型墙体材料,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节约资源。

3.2信息化技术

信息时代,通过智能化设备及技术优化设备运行,实现建筑设计对于能源节约,提高能效具有重要意义,如通过智能化太阳能产品实现建筑制冷与供暖;通过微波传感器产品的报警功能,为建筑提供安全保障;通过防风雨传感器,实现窗户的智能关闭功能,防止雨水滴入室内。小区智能化系统也是信息化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通过智能化系统集成管理网络平台,控制网络与信息,达到安全防范、设备管理和信息管理的目的。小区智能化系统具有集成、扩展、操作、维修的功能,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子系统设备、功能与信息的管理集成,减少资源浪费与硬件设备的重复投入,实现居住建筑片区的安全、方便、可靠、实用。此外,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是近年来新兴的实现安装配置式建筑产业化发展的结晶一BIM技术将建筑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项目参与者置于同一平台上,共同分享建筑信息,实现信息的可视性与协调性。

3.3排水新技术

建筑排水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排水技术与水资源节约及再利用紧密相连,通过一系列新技术如设置地漏、吸气阀产品、排水管材等,运用压力排水、真空排水、同层排水技术,屋面雨水技术,实现建筑排水的科学性。(1)地漏功能在于排除地面积水,到现在已发展出多种功能,如洗衣机插口地漏、多通道地漏、带网框地漏、密封性地漏等。相关标准规定了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等,对地漏的排水量、自清能力、水封稳定性等方面给出量化指标,规范了地漏产品市场标准。(2)排水管材如离心铸铁管,连接采用密封圈,法兰压盖接头,柔性接口,达到降噪、抗震功能,同时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3)同层排水技术通过同楼层排水支管与主排水管在不穿越楼板的情况下,在同楼层内连接到主排水立管上。同层排水系统由HDPE管道系统、隐蔽式系统安装组件、存水弯、配套的卫生器具组成。同层排水技术不但实现了独立、自由的房型设计与室内空间布置,并且具有隔声、节水功能,并通过墙前安装方式,起到隔声和增强视觉效果的作用。通过HDPE管道及独特的水箱设计,提高了系统的排水效果,实现了节水功能。(4)真空排水技术利用真空管道把生活污水收集到密封罐中,采用真空坐便器、真空控制技术、真空泵、罐,将污水通过污水泵送至室外污水管网。其管道敷设灵活,排水管径小,有良好的节水效果,但其投资费用高,真正推广与应用在目前尚存在一定困难。(5)屋面雨水技术现如今己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屋面工程中,如虹吸式雨水系统,通过不同高度的势能差在管道内部形成局部真空,从而利用虹吸作用达到快速排放雨水的目的。

4结束语

Ifi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将建筑设计中新材料与新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中,不但能提髙建筑工程质量,还能有效促进行业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绿色、低碳、环保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松伟,赵夏昱.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0(1).

[2]宋宜海.浅谈新建筑材料及新技术在民间建筑项目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6.

[3]李岚.建筑新材料及新技术在居住建筑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4(4).

[4]荆可歆.建筑新技术分类体系及应用研宄[J].建筑设计管理,2014(8).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篇12

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现代化的建筑发展模式下,节能技术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去,可以说已成为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建筑企业而言,节能技术的有效使用,不但能够推进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实际的施工建设当中,很多企业能够以科学的方式将节能技术运用到建设当中去,但是有些企业也存在对节能技术不够重视的现象,因此为推动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好对节能技术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2建筑节能的定义及意义

建筑节能指的是在建筑施工中利用有限的资源以及最小的投入来最大程度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说,建筑节能是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的发展趋势。从现代日常生活资源的需求进行分析,对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建筑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还能推动我国节能环保事业的发展。建筑节能新技术的应用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2.1提高施工水平,推动行业发展

在当今建筑施工过程中,合理的利用节能技术不但可以实现对能源的有效节约,而且还可以起到推动施工水平的进步的作用。在新的节能技术以及节能材料的影响下,原先的一些比较复杂的施工环节开始变得比较简单易操作,以往比较笨重的施工材料也逐渐的被许多新型的节能环保材料所代替,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建筑施工的难度,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水平。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建筑行业的发展,施工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才是建筑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建筑节能技术的创新发展对推动建筑行业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2.2加强资源保护,缓解能源危机

对发展建筑施工中节能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行业资源的有效保护,能够使建筑行业从一个资源消耗以及浪费的形象转变为一个节约资源的角色,从而使建筑行业像绿色行业方向发展。当今社会,能源危机越来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建筑行业在传统观念上作为一个资源、能源消耗的大行业,进行节能减排工作可以有效地缓解在资源和能源方面的需求,而且这也对缓解能源危机贡献一份力量。

2.3实现资源节约,促进经济发展

研究建筑节能技术的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为了能够实现对资源的有效节约。随着社会发展,人口增长,生活需求的加大,资源能源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建筑行业作为资源消耗的大型行业,其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节能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可以有效的转变建筑行业在现代社会资源使用环节中的地位,将其从“能源消耗大户”转变为“能源节约大户”,这不但提升了建筑行业的经济效益,和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将节约出来的资源投入到其它的行业中去,为建设社会主义做出更大的贡献。

2.4推动环境保护,提高生活质量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在现代社会工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而且已经严重的危及到了人类的生活。作为社会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节能发展帮助建筑行业从污染严重的行业中分化出来,成为环境保护产业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环境保护也是刻不容缓,建筑行业的节能技术发展是人类社会节能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3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3.1外墙保温技术

建筑外墙的保温是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体现。以往的建筑外墙的保温是通过增加墙体的厚度来实现的,这种保温方法不仅浪费很多的建筑材料,而且保温效果还不是很理想。根据建筑外墙的实际情况现在节能保温技术在在原先外墙保温方式中蜕变出来,主要的方式有以下三种:外墙内保温技术、外墙夹心保温技术以及外墙外保温技术。3.1.1外墙夹心保温技术外墙夹心保温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在墙体外层和内层之间放置保温材料,从而达到保温效果。目前市场上较流行的保温材料主要有矿渣棉和玻璃棉等。应用外墙夹心保温技术必须要保证内外墙材料的一致性,一般都是采用的混凝土空心砌块。但是由于外墙夹心保温技术的建筑墙体分层因此抗震性能较差,所以在推广和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3.1.2外墙外保温技术外墙外保温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在外墙上涂抹保温层,从而达到保温效果。一方面外墙外保温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外界温度对室内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建筑的主体结构进行有效的保护,是现在市场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保温技术。从现在外墙保温需求以及实际施工技术角度考虑,玻璃纤维以及膨胀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是当下最理想的保温材料。3.1.3外墙内保温技术外墙内保温技术是通过在外墙内侧安装保温材料,因此来达到保温节能的目的。由于外墙内保温技术在室内施工,不受环境干扰的限制,因此应用范围也是比较广泛。现在,比较流行的内保温材料主要有苯板、挤塑聚乙烯板保温砂浆。

3.2门窗节能技术

据有关资料显示,建筑能量有一半以上的消耗来自于门窗,门窗在建筑中起着通风、保温的作用,所以在门窗中做好节能技术的应用有着很大的意义。从门窗实际的功能性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想要在门窗中提高节能技术的应用就必须提高门窗的密封性以及门窗材料的隔热性,从而起到保护建筑能量的目的。门窗保温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增加玻璃间的空气层来达到保温效果的。选择门窗材料时,我们应该首要选择像UPVC塑料材料、铝木复合材料和铝合金断热材料等的这类材料,因为这类材料具有导热系数小、选择污染小、以及密闭性良好的优点。对于玻璃材料的选择,应主要选择那种透光效果好以及隔热性好的材料,比如镀膜玻璃等。在选择密闭材料时要选择弹性不易发生变形以及高粘结性好的密闭材料,保证门窗的密闭性,达到节能的效果。材料例如聚硫橡胶和聚氨酯等。

3.3屋面节能技术

屋面作为建筑结构的外部是直接承受阳关照射的部分,因此屋面的温度比室内温度要高2~4℃,在这种前提下,对屋面的节能研究也是有着很大的作用。当下常见的屋面节能技术主要有倒置式节能技术、绿化技术等。倒置式屋面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将屋顶结构防水层和保温层的位置进行交换,以此来实现对屋面能源的有效解决。在采取这种技术的时候,对保温材料具有一定的要求,吸水性要强、导热系数要高,比如水泥蛭石等。倒置式屋面技能技术由于具有施工简单、隔热效果好以及对屋面结构造成负荷小的优势的优点,目前在建筑屋面节能环节中被广泛应用。绿化技术主要是在建筑物的顶部种植一些植被,这样在美化环境的同时,又能够对建筑物顶部进行降温和散热。但这采用这种技术的时候,要尤其注意屋面的防水工程,要避免在给植被进行浇水的时候而影响了建筑物功能的发挥。

4实例分析

我们以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改扩建项目为例进行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的的分析。

4.1节能技术应用情况

4.1.1低能耗围护结构节能技术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对节能保温效果影响明显,此次工程针对扩建工程以及新建工程的门窗、外墙以及屋面等结构采用增加隔热层、保温层、冷桥特殊处理以及屋面隔热绿化等措施来进行节能技术应用的介绍。外窗:对原有的建筑中单层普通玻璃铝合金窗更换为隔热性能优良的单层(部分中空)涂膜玻璃铝合金窗;对新建的建筑物均采用后一种铝合金窗。外墙:在原先的建筑外墙表面覆盖20mm厚的聚苯颗粒保温砂浆,新建的建筑物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以及外墙厚20mm的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屋面:采用了绿化技术,首先在原先的建筑屋面上增加了30mm厚的,然后再种植500mm厚的绿色植物;对于新建建筑屋面类似于原先的建筑屋面,只是挤塑型聚苯乙烯板隔热层的厚度25mm就足够了。对于不能进行绿化的部位,可以使用复合泡沫板,其主要的保温隔热材料为厚度达35mm的聚苯乙烯泡沫。图书馆大楼集展览、办公书库储藏以及借阅于一体,建筑形式复杂多样。在进行能耗预测时,为了让计算结果最大程度的符合实际的运行状况,我们使用了清华大学的建筑能耗模拟分析软件DEST对建筑的办公区、书库区以及办公区分别进行建模,以满足设计要求。

4.2太阳能光伏系统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作为国家在“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推广技术,是国家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大力支持的项目。在建筑物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图书馆扩建项目进行严格的论证以及分析,此次在新建的建筑物上安装峰值功率达到181kW的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这个系统通过太阳能光伏组件把太阳能转变成直流电能,然后再经过并网逆变器把直流电逆变成230V/50Hz的单相交流电或者是400V/50Hz的三相交流电。逆变器的输出端通过配电柜与变电所内的变压器低压侧并联,实现低压并网。表1为光伏系统电池组件选型和参数。并网逆变器具有雷电保护、输入过载保护、输入接反保护、输出短路保护以及输入欠/过压保护等保护功能,而且效率不低于92%。确保了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配有RS485/RS232通讯接口和计算机进行连接,对数据进行长期采集并时刻进行记录当前的发电总量以及电流。电压和输出功率情况以及二氧化钛减少量等指标。

5小结

从目前我国的建筑水平和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不单单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同时也是和谐的社会环境对建筑行业的一个基本的要求,所以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的扩建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建筑物区域有着不同的节能技术。建筑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施工区域对节能技术进行开发和研究,为建设环保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沈连红.论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J].科技创业,2013(6):53.

[2]王贵贤.略论现代建筑工程的节能技术应用[J].建筑科学,2015(14):218.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篇13

全面推进的能源节约措施

节约能源,是我国缓解资源约束的现实选择。我国坚持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基础、企业为主体,在全社会共同参与下,全面推进能源节约。

――推进结构调整。长期以来能源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耗能产业比重过高。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作为能源节约的战略重点,努力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严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

――加强工业节能。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工业整体水平。重点加强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支持一批节能降耗的重大及示范项目,带动工业提高能效水平。进一步完善工业行业能效标准和规范,强制淘汰落后的高耗能产品,完善能效市场准入制度。

――实施节能工程。我国正在实施节约替代石油、热电联产、余热利用、建筑节能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支持节能重点及示范项目建设,鼓励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广泛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科学发展替代燃料。加快淘汰老旧汽车、船舶,积极发展公共交通,限制高油耗汽车,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加快燃煤工业锅(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和余热余压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电机节能和能源系统优化,提高电机运行和能源系统效率。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加快推广高效电器应用。加快推广农村省柴节煤炉灶、节能房屋技术,淘汰高耗能老旧农机、渔船,推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加强政府机构节能,发挥政府对社会节能的带动作用。加快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强化节能监测,创新服务平台。

――加强管理节能。我国政府建立了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积极推进优先采购节能(包括节水)产品,选择部分节能效果显著、性能比较成熟的产品予以强制采购。积极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作用,带动社会生产和使用节能产品。研究制定鼓励节能的财税政策,实施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多渠道的节能融资机制。深化能源价格改革,形成有利于节能的价格形成机制。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核制度,严把能耗增长的源头。建立企业节能新机制,实施能效标识管理,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自愿协议。建立健全节能法律法规,依法强化节能管理。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

――倡导社会节能。我国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全民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倡导能源节约文化,努力形成健康、文明、节约的消费模式。把节约能源纳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利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和普及节能知识。

提高能源供给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本国能源资源发展经济,能源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远远高于多数发达国家。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将首先立足于国内能源资源,着重优化能源结构,努力提高供应能力。

我国能源资源的开发潜力较大。煤炭已发现的资源量仅占资源蕴藏量的13%,可采储量占已发现资源量的40%。水力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仅为20%。石油资源探明程度为33%,开始进入勘探中期,仍有较大潜力。天然气资源探明程度为14%,处于勘探早期,资源前景广阔。非常规能源资源尚处于开发利用初期,开发潜力较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刚刚起步,发展空间很大。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好的前景。

我国提高能源供应能力的部分措施: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中国能源优先发展的领域。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是解决能源供需矛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中国已经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优先上网、全额收购、价格优惠及社会公摊的政策。建立了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资源调查、技术研发、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的发展目标。我国将推进水电流域梯级综合开发,加快大型水电建设,因地制宜开发中小型水电,适当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推广太阳能热利用、沼气等成熟技术,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推进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发电等利用技术,将建设若干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以规模化带动产业化。积极落实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扶持和配套政策,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和市场及服务体系,促进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我国有7.5亿人口生活在农村,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的一个特殊问题。我国政府坚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农村能源建设。通过实施“光明工程”、“农网改造”、“水电农村电气化”和“送电到乡”,同时充分利用小水电、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用能条件,解决了3000多万农村无电人口及偏远无电地区的用电问题,基本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我国将继续积极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生物质能利用、太阳能热利用等,为农村地区提供清洁的生活能源。继续推广应用省柴节能灶炕、小风电、微水电等农村小型能源设施。继续增加农村优质化石能源的供应,提高农村商品能源的消费比重。积极开展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加快推进能源技术进步

我国遵循科技发展规律和特点,积极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

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为能源技术进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逐步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组织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加强能源科技人才培养,注重完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为能源技术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大力推广节能技术。我国把节能技术作为能源技术发展的优先主题,重点攻克高耗能领域的节能关键技术,大力提高一次能源和终端能源利用效率。实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引导社会投资节能技术应用。重点研究开发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设备,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节能建材等应用技术。加强能源计量、控制、监督与管理,积极培育节能技术服务体系。

――推进关键技术创新。我国鼓励发展洁净煤技术,推进煤炭气化及加工转化等先进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超(超)临界、大型循环流化床等先进发电技术,发展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技术。重点掌握第三代大型压水堆核电技术,攻克高温气冷堆工业实验技术。积极发展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低品位油气资源高效开发技术。鼓励发展替代能源技术,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技术。稳步推进正负800千伏直流输电和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电技术,以及增强电网安全技术。

――提升装备制造水平。装备制造业是能源技术发展的基础。鼓励发展煤矿综合采掘设备,研制大型煤炭井下综合采掘、提升、运输和洗选设备,以及大型露天矿设备。鼓励发展大型煤化工成套设备,研制煤炭液化和气化、煤制烯烃等成套设备。鼓励发展大型高效清洁发电装备,发展煤电高效发电机组、大型水电及抽水蓄能机组、重型燃气轮机、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等,以及特高压输变电设备。鼓励发展石油天然气勘探、钻采装备,支持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设备、30万吨原油运输船、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及大功率柴油机等配套设备。

――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前沿技术是能源发展的潜力,能够引领能源产业和能源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重点研究化石能源、生物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制氢、经济高效储氢及输配技术,研究燃料电池基础关键部件制备及电堆集成、燃料电池发电及车用动力系统集成技术等。研究突破化石能源微小型燃气轮机等终端能源转换、储能及热电冷三联产技术。加快研发气冷快堆设计及核心技术。积极研究磁约束核聚变和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

――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基础研究是自主创新的源头,决定能源发展的实力和后劲。重点研究化石能源高效洁净利用与转化的基础理论,高性能热功转换、高效节能储能的关键原理,规模化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基础技术,规模利用核能、氢能技术等基础理论。

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改善发展环境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稳步推进能源体制改革,促进能源事业发展。1998年实现了石油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建立了上下游一体化的新型石油工业管理体制。2002年按照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电力工业实现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煤炭工业市场化改革后,2005年又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化改革和发展。我国正在按照观念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提高能源市场化程度,完善能源宏观调控体系,不断改善能源发展环境。

――加强能源立法。完善能源法律制度,为增加能源供应、规范能源市场、优化能源结构、维护能源安全提供法律保障,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必然要求。《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已经颁布实施,配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修订后的《节约能源法》已经公布;《能源法》、《循环经济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及《建筑节能条例》正在抓紧制订;《矿产资源法》、《煤炭法》和《电力法》正在抓紧修订。同时,也正在积极着手研究石油天然气、原油市场和原子能等能源领域的立法。

――完善应急体系。能源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实行电力统一调度、分级管理、分区运行,统筹安排电网运行。建立了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和电力企业分工负责的安全责任体系,电网和发电企业建立应对大规模突发事故的应急预案。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扩大石油储备能力。逐步建立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应急保障体系,确保供应安全。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