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及防范实用13篇

安全风险及防范
安全风险及防范篇1

制冷冻结在施工中使用最主要的一种危险化学物品是液氨,今年以来发生两起非常严重的液氨事故:吉林省德惠市“6.3”液氨泄漏引发爆炸发生火灾,事故造成120人死亡,70余人受伤;上海市宝山区“8.31”液氨泄漏事故,造成15人死亡,8人重伤,17人轻伤。虽然两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不同,但是却同时暴露出安全风险认识不到位,安全管控措施落实不力的深层次问题。通过施工全过程安全风险分析、评估,确认存在的各类风险,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是降低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

1 制冷冻结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1.1 制冷冻结施工过程。现场勘察基础施工设备进场、卸车、就位冻结站安装(设备安装、管路安装、刷漆保温、环形沟槽施工、供电系统安装、冻结站验收)充氨、化盐冻结站运转冻结站拆除冻结孔回填竣工验收。

1.2 安全风险辨识及分析。制冷冻结施工中用的制冷剂是氨,氨泄漏易造成中毒、火灾爆炸事故;冻结站管路、设备安装、拆除等易造成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事故;用电设备、设施供电系统的过载、过流以及电缆老化、操作不当易造成电气及触电和火灾等事故。冻结站氨使用量一般在10吨以上,按照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构成重大危险源,一但发生氨泄漏,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安装拆除和机电设备事故有可能会造成个别人员伤害;所以制冷冻结安全风险防范重点是氨泄漏、高处坠落、机电设备事故,而防氨泄漏事故是安全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

1.3 氨的危害性。氨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中压中温制冷剂。氨有较强的毒性和可燃性。氨对人体具有较大的毒性,氨会刺激人的眼睛和上呼吸器官,氨液飞溅到人体皮肤会引起肿胀以致烫伤;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个小时即可中毒,人呼吸后会窒息、昏迷以至死亡,达到11%~13%时即可点燃,达到16%~25%时遇明火就会爆炸。

1.4 氨泄漏易发生部位。发生氨泄露事故的部位主要有:冻结站内氨管路、中冷器、蒸发器;冻结站外贮液筒、冷凝器及氨管路。发生原因主要有:阀芯松动、焊缝开裂、安全阀动作、检修设备、管路锈蚀老化。

2 氨泄漏防范措施

2.1 定期进行危险源的排查,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落实部门、人员、责任,切实加强危险源的管理工作。

2.2 定期对氨循环系统及安全设施等进行检查和检验,加强便携式氨浓度检测仪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并灵敏可靠。

2.3 岗位操作人员应加强氨循环系统各种工作压力、温度等工艺参数的监控,保证其控制在工艺指标范围内,防止误操作引发的事故。

2.4 在重大危险源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定期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估,对安全检查和安全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进行整改。

2.5 加强安全培训,从业人员应熟悉危险源的危害特性,掌握岗位安全操作技能、现场应急处置和防护措施,能够正确使用应急救援器材和装备。

2.6 安全检查人员应跟班巡回检查,技术人员及作业人员等必须进行日常监控。

2.7 严格执行氨使用安全技术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加强氨气监测管理,落实氨气泄漏各项措施。

2.8 冷冻设备的基础必须坚固、平整,安装好后的各种设备必须水平、稳固,氨管路必须有牢固的支撑点,氨管路支撑点距离一般不大于6m。

2.9 压力容器必须按规定检验,取得合格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2.10 氨管路的焊接焊缝必须符合标准要求;氨阀在安装前应进行打压试验,达到开启灵活,关闭严密,不滴、不渗、不漏。

2.11 各种设备、管路安装好后,进行打压试漏。整体打压试漏的压降必须符合规定数值。

2.12 充液氨时,工作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运输车辆停到合适位置,卸液氨时20m以外设警戒线,非工作人员不得靠近。

2.13 冻结站内的大型设备启动柜必须设在配电室内,冻结站内不得安装使用可能产生电火花的开关。

2.14 严禁带烟火进入冻结站内,严禁动用明火。若站房必须动火时,必须编制专项措施。

2.15 冻结站内必须配备防毒面具、手套、口罩、毛巾、柠檬酸等防护用品,配备消防水带、消防水龙头、消防水池等各种消防器材,消防、防护用品应置于明显位置。

2.16 冷冻设备开启前,应先启动局扇进行通风来降低空气中氨气的浓度,从而减少工作人员受氨气危害。

2.17 正常运转的冻结站内,按每班四次检测冻结站内空气中的氨含量,氨气标准浓度为≤40ppm。

2.18 工程施工结束后,首先应将设备中的液氨全部回收,残余氨气排放到专用水池内。排放前应做好安全准备工作,排放场所周围应设警戒线。下风头应设专人监管,排放操作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

2.19 拆除管路时,首先将各种阀门打开,让有害物质得到充分散发,然后再用氧气切割。

2.20 冻结站建立有氨监测监控和报警系统,加强个人安全防护,定期检修各种安全装置和安全设施,并做好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安全装置和安全设施可靠运行。

3 氨泄漏安全风险控制

3.1 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防止氨泄漏事故。对冻结站液氨危险源进行辨识、登记、建档,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使危险源始终处在有效监控之下,及时发现解决现场隐患和问题,有效地防范事故发生。

3.2 坚持开展安全风险评估预警。以安全风险预警预控为手段,开展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和班组危险预知,及时安全生产预警信息,分级进行监控,降低安全风险。

3.3 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围绕防范重点编制安全隐患排查表,认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整改和控制。

3.4 隐患闭环管理。查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有整改人、复查人共同签字留档,每次检查先查上次检查整改落实情况,若整改不彻底或反复出现,必须严格问责。

3.5 强化应急救援管理。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及风险评估、预案演练等工作,发生突发事件,能做到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使事态在初期或影响不大时及时消除,有效避免或减小事故损失。

4 加强安全风险控制的思考

4.1 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是控制安全风险要点。

4.2 作业行为标准化是控制安全风险的基本要求。

4.3 不断提高全员素质是控制安全风险的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AQ 1083-2011,煤矿建设安全规范[S].

安全风险及防范篇2

一、企业安全管理的意义

1.企业安全管理有助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

假如企业忽略安全管理,一旦发生灾害,企业就会产生严重的经济损失或者人员伤亡,这将导致企业长久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以此来达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企业正常运作,保证企业实现相应的经济效益。

2.企业安全管理有助于保持企业的综合实力

企业的安全工作的好环,是影响企业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基础因素,如果做好安全工作,事故发生的几率就会得到降低,从而保证企业正常运转。而具有安全管理的企业也更受员工欢迎,其能让员工打消自身安全方面的顾虑,这能够帮助企业在行业中招收人才时占据优势。

3.安全管理工作能够营造对企业有利的社会环境

一个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企业的运行,但是一旦企业因为安全管理的不到位而引起安全事故,将会使企业的形象与声誉受损,导致产生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所以,企业应该重视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来营造对自身有利的社会环境。

二、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1.安全管理意识薄弱,思想麻痹

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领导在都比较忽视安全意识,在企业管理中对其并不注重。而还有部分企业领导为了使经济利益更大化,思想麻痹,无视安全隐患。这些都会为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

2.企业员工素质整体较差,忽略安全问题

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很多企业雇佣了许多农民工来做事。这些工人的工资比较低,使企业在工资方面降低了成本,但是由于他们没有接受系统化的教育,完全没有安全意识。所以在实际工作流程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3.尚未建立完善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为了加大在行业中的竞争筹码,往往会减少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投入来保证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投入和生产投入。安全管理的投入少,会造成没有完整的管理制度,从而阻碍了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使得企业安全管理存在风险。

三、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1.风险的回避

在企业安全管理中我们可以采用风险回避的方法来减少风险的产生。而风险回避的方法具体有两个方面:首先,企业应该取消特定的风险方案,比如,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危险,而不去生产具有危险的物品或不去开发某个危险项目;再来,企业在中途放弃特定的风险项目,比如,对危险性比较大、容易产生事故的某些项目或者生产线,采用停产转产的方式来避免其所产生的损失。回避风险虽然是一个很好的防范危险的选择,但是对企业来说却是一种很消极的方法。在企业发展和生存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风险是不可回避的。因此,这种防范方式对于特定的某些项目、环节或者风险单位有使用价值。

2.风险的转移

企业安全管理中出现风险也可以采用风险的转移来进行防范。风险的转移即为风险转嫁,是风险策略中核心思路之一,参加保险是它的主要方法。一旦企业发生灾害,将由保险公司来承担赔偿造成的经济损失,使企业因为各种灾害造成的风险损失能够得到转移。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由于企业灾害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但保险金额是确定的,所以很多时候,并没有产生灾害损失,可是却投入了保险资金,这在一定程度加重企业成本。而且,就算发生了灾害,保险理赔也要经过严格的审理程序,灾害所产生的损失是否能够完全得到弥补,也需要取决于灾害具体情况所对应的相关保险条例。因此,企业在投保时应该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企业是否具有安全防范能力,保险只是作为对安全防范能力不足时而备用的一种补偿措施;二是综合评估各种风险对策,除去安全防范能力外,在决定投保之前需要想想是否有更加合适的防范对策;三是灾害造成的损失程度与保险金额的关系。企业可以根据风险事故性质、损失形态、风险单位来进行投保;四是企业在产生灾害后的损失承受能力有多少。

3.损失的控制

在面对一些企业无可回避也不想转嫁的风险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望使其损失的幅度与频率得到降低。损失控制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分为损失预防与损失抑制这两种方法。损失预防是预防将要产生的损失,使损失降低到最小化。在采用损失预防时,企业加强对每个部门安全检查的频率,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培养员工安全意识,使安全事故得到防止或者减少。损失抑制是为了缩小风险所产生的损失幅度,可以通过工作场所里安装大量的警报安全监控设备,提前制定事故紧急处理的方案,平时训练员工对各种灾害事故发生时应该怎样做来避免危险产生,比如进行消防演习,提高在发生火灾时的应变能力,从而降低火灾产生成的损失和生命危险。除了这些,损失抑制还可以使用分散风险、风险缩小的方式。比如分散风险就可以将公司贵重物资、机密的商业文件、危险物品等分散保管,这样就算发生事故,也能够使损失得到降低。风险缩小可以用于财务方面,只在企业保险柜里存放少量的现金,而大笔的现金直接及时的存放到银行里,使风险损失的幅度缩小。

四、结束语

安全管理对于企业经营发展有着很大的意义,作为企业的安全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时发现企业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及时的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来避免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作者:王生林 单位: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参考文献:

安全风险及防范篇3

引言

配网的安全运行不仅关系到居民的正常生活,稍有不慎还容易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进而对居民的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对于配网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评价以及管理体系的完善迫在眉睫。本文主要通过配网巡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故障为基本出发点结合配网运行异常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对方式配网故障的出现以及安全运行体系进行讨论。

1 配网运行的安全风险

1.1 配网硬件的安全风险

配网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电流的电阻发热效应以及电磁化效应会对线路自身造成一定的损害,这种损害主要表现为对线路以及配套基础设施的损害方面。输电线由于温度过高以及风力、降雨等自然因素问题,在使用一定时间之后,容易出现导线的断股、部分损股、烧灼、脱离等问题。并且由于安装过程中的不遵从现象以及鸟类、重力作用的原因对接头部分造成应的影响。严重直接导致了线路的断电以及火花的形成。以上两种均会对当地居民以及配网线路造成一定的影响。

1.2 配网巡视的风险

由于配网关系到电力的输送以及人们生活生产的开展,需要经常对配网线路进行巡视。通过不断的巡视来掌握配网的运行状态,并降低其不遵从的概率,进而保障了工业与居民用电系统的可靠性。

在巡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巡视过程中无意触电、配网地理环境造成的巡视风险、巡视中的坠落以及空间掉落物伤人等风险。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此类风险的存在往往是由于恶劣的天气状况以及复杂的地理环境以及不合规操作造成的。主要表现为巡视人员在对配网的巡视过程中出现坠落,落石,大雨,闪电等原因,进而对巡视人员造成伤害。增加了巡视过程中的风险的存在。

1.3 配网施工的风险

对于配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在配网的架势过程中即首次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此部分的风险主要是通过施工过程中的不遵从以及施工人员对质量以及施工现成的安全把握不足而造成的。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在杆体的假设过程中由于地基的不牢固造成的杆体倒塌,杆体附着物坠落等问题造成的人员伤亡。在线路的假设过程中施工人员由于安全意识不强,施工安全措施保护不利等问题而导致的施工人员受伤等问题。

另一方面配网施工风险则表现为在配网的正常损耗配件的更换以及维修方面存在的风险。此部分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在针对线路的维修过程中由于混淆带电操作以及非带电操作的操作规程。而使得施工人员触电、在针对其他附属物的施工维修过程中除了触电风险之外,还存在附属物脱落,施工人员固定缺失等问题。在针对配电箱以及变压器的施工过程中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则分为了三点:

首先,在开关柜开启的过程中:存在带电合地刀(挂接地线)、带地刀(接地线)合开关,发生三相接地短路,产生爆炸以及人员电弧烧伤;存在带负荷拉刀闸,造成电弧放电;存在打开带电的电缆室门,并进入工作,造成触电事故;存在误碰设备,造成误分、合闸。

其次,在杆体上开关的过程中:杆体上开关没有安装接地刀闸,但杆体上开关的下一级如果接入开关柜,如果开关柜合上接地开关,则会出现带地刀合开关的风险。

最后,在母联方式的电源施工过程中:双电源设计的站点正常运行时,不允许两路电源合环运行,可以一条线路带两段母线的负荷,母联开关合闸运行; 或两路电源分别带一段母线运行,母联开关分闸。假如开关全部合闸,风险跟联络开关分析一致。

2 配网运行的风险防范对策

配网的运行风险防范对策同样分为三个方面:配网设备硬件的风险防范对策、配网设备巡察的风险防范对策以及配网设备维护的风险防范对策

2.1 配网设备硬件的风险防范对策

对于配网设备硬件的风险防范对策主要集中对设备安全系数的鉴定以及对硬件运行状况的检测。对于对硬件安全系数的鉴定需要严格的按照国家的配网施工原则与标准进行,针对不同种类的配网硬件设施按照执行规范进行风险的评估。比如对于变压器的使用过程中其散热装置的自然老化,线路的自然风险等问题均需要计入风险评价体系中去。对于存在较大运行风险的硬件设备应当予以及时的更换与维修,进而保障其安全的运行。对于硬件状况的检测则需要通过加强对配网线路及其附属硬件的检测,采用定期检测,重点排查的方式进行,来保证设备运行的低风险性。

2.2 配网设备巡察的风险防范对策

配网设备巡察的风险主要出现在排查人员的操作失误方面。因此对于风险的防范主要通过对巡察人员的行为规范以及技能培训方面,具体分为如下几点:

首先,需要对排查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并具备一定的排查与施工经验。进而降低排查过程中出现的人为影响。

其次,在排查的过程中采用多人小组的模式进行,避免单独人员的排查工作,一方面通过相互监督的方式降低了不合规的风险,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紧急问题的处理方面可以多人配合协调工作,降低了在排查过程中的风险。

最后,明确排查工作的工作目的,排除工作仅需对配网的线路进行检测以及必要的原因判断,而不需要进行现场的施工。由于排查人员与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领域以及配套工作与安全防护体系不同,进而贸然施工的话会增加风险系数。通过这种方式,在遇到问题的情况下及时的向相关部门反映而非强行施工,进而降低了在排除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2.3 配网设备维护的风险防范对策

对于配网施工的防范风险则主要表现为施工的安全标准以及现场监督管理体制的健全方面。具体的对策如下:

首先,确保施工的执行标准与安全控制。在施工前应该对相应的施工设备与施工材料进行检测,避免由于设备损坏等问题造成的施工风险。此外,尤其是需要对施工环境进行反复确认,如是否带电,天气情况等因素。

其次,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按照施工的质量标准去进行,比如对于配网杆体的架设过程中应该严格的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地基的铺设等问题。

最后,加强施工的过程中现场监管体系,尤其是对安全施工的体系的监管与评价,通过培训、宣传等手段增加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总结

配网的运行安全风险主要来源于三部分:配网的硬件运行风险,配网线路的检测风险以及配网线路的施工风险。本文通过对前人研究结论的总结以及相关的工作经验。对如上三个问题进行分析,找到了存在风险的主要依据以及造成的危害。并从原因出发为风险的防范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今后的配网运行安全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倪展.配网作业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开发及应用[J].电力信息化,2006,(7).65-67

安全风险及防范篇4

一、网上银行存在的安全风险

(1)用户安全风险意识薄弱。网上银行使用用户安全意识差是影响网上银行安全交易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虚幻的互联网世界中许多用户由于个人安全意识较差致使个人的秘密资料丢失,而这些资料很有可能是被盗窃者利用网上银行的漏洞转移走的[1]。现阶段,大部分用上银行用户安全防范意识弱,这体现在:对银行卡密码设置相对简单,不能对个人的银行账号以及密码等各种私人信息进行保密,没有注意到个人电脑使用时的安全环境,对个人电脑是否中病毒等不关心,更有甚者用户在公共场合登录网上银行进行跨行转账、消费等等,这样做很容易被隐藏在公共电脑上面的病毒、木马等利用键盘记录工具盗取密码。

(2)严重的网络技术风险。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开放式结构,并且在安全性方面具有先天性缺陷,而其技术风险是网上银行风险的主要内容,通常是指由于网络技术方面的原因,网站不能够提供让用户满意的服务,或网络防火墙设置水平很低,致使网络很容易受到“电脑黑客”的攻击。其次,电脑发生故障、操作人员的失误都会对电脑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构成重大的威胁。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银行出现技术性风险的概率越来越大,且高于其他各种风险的发生概率,所以网上银行的首要关注风险对象就是技术性风险[2]。黑客一般都对瞄准银行用户端的系统,利用漏洞扫描、恶意代码、数据包嗅探等手段入侵客户端PC,进而切勿用户的密码,或者修改用户和银行之间的通信数据,实施黑客攻击。

二、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1)提高网上银行用户的风险防范意识。鉴于我国的网上银行业务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许多用户对网上银行市场的认知度和电子支付的相关知识认知程度有限,银行应该对用户大力宣传网上银行安全方面的知识,提高用户的风险意识。首先,要求用户安装防火墙以及其它防病毒的软件,并且经常进行升级;定时对网络操作系统进行修补,及时更新有关电脑软件,有效预防软件漏洞的出现。提醒用户不要下载不明确的程序,不要随意打开来路不明的邮件,尤其是邮件的附件,以防止让木马等电脑病毒直接入侵[3]。其次,让用户明白不要爱公共场所使用网上银行的重要性,因为动态口令在公共场合很容易被他人拍照。当用户进行在线交易操作时,一定要反复确认,在按“确定”键之前,一定要反复确认自己的交易数目,并且要警惕电脑浏览器地址栏和弹出窗口内的各项细节信息,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交易。

(2)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充分利用防火墙与其它先进的入侵检测技术,以有效阻挡网络外部的不安全因素,防止外部网络用户在未经授权的条件下,进行非法访问。网上银行的防火墙是指在网上银行与其它外部网络接口位置成立的安全系统,主要由软件和硬件组成,可以对进出网上银行的数据进行适时检查控制,把网络外部的威胁隔离在外,进而保护网络系统不会免受不法分子的入侵[4]。其次,采用入侵检测技术,一方面通过及时的监控、报警以及主动对网路漏洞进行检测,拦截黑客入侵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要设置伪装的安全陷阱,搜捕到黑客对电脑系统进行攻击的有力证据。最后,将防火墙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结合,进行优点互补,加强网上银行用户端口的安全防范。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网上银行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银行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的在银行办理业务方面的广泛应用,不仅大大降低了银行的运行成本,还拓展了银行的业务范畴。但是网上交易安全问题仍旧是银行不可小觑的一个重要问题,网上银行只有利用更加先进的网络技术,有效解决各种复杂的安全问题,给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高效服务,网上银行也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参 考 文 献

[1] 何朝阳. 网络银行发展问题及对策探析[J]. 现代经济信息. 2008(04)

安全风险及防范篇5

安全事故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所致,这些因素的存在就是安全风险、就是事故隐患。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分析、辨识和控制这些隐患和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失控导致事故发生。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预控机制,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规避和化解安全事故风险、提升企业安全工作水平的根本途径。

2开展安全风险管理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应做好教育培训。教育培训是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重要内容。通过培训使各级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弄懂学会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解风险管理的意义、作用、内容和流程,提高自身安全风险分析和识别能力。

应开展作业风险辨识。以防控人身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误操作等典型事故风险为重点,组织开展输电、变电、配电和调度等专业领域典型作业项目的危险因素边式,通过建立静态风险数据库、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库和编制标准化监督检查表,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静态风险识别是指设备及工具材料、工况环境方面的危险因素,一般变动不太频繁,相对于人的作业行为而言是静态的,可以进行系统的辨识,并建立风险库进行动态维护,此风险库的建立,为具体作业前辨识作业环境、机具与防护存在的风险提供基础资料。

态风险库”框架。输配电检修、运行按每条线路建立“设备与环境风险库”;变电检修、运行按照每座变电站、每个设备间隔分专业建立;工器机具、防护设施按照保管单位建立。

识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库。辨识范本是反映各专业某项作业涵盖作业准备及作业过程可能存在的所有危险因素及其对应典型控制措施的文本,采用表格形式。作业风险辨识项目和辨识内容分公共部分和作业部分,公共部分主要辨识人员素质、作业组织、工期因素、气象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危害因素,制订典型控制措施;作业部分以作业流程为主线,辨识作业中各流程存在的危害因素,制订典型控制措施。

编制现场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现场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主要针对现场作业管理、防止各种事故发生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作业现场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的运用,为管理人员开展作业现场标准化的安全监督检查提供基础资料,减小不同人员检查效果的差异。

应开展风险评估、预警及干预,改进风险管理工作。

“风险评估”是对企业整体、局部的风险程度做定量或者定性的估测,评价风险等级,确定可接受的风险等级标准,为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3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在作业现场中的运用年,奎屯电业局按照新疆电力公司的工作思路,成立了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组织,制定了安全风险管理总体方案和工作计划,将作业控制作为开展安全风险管理的切入点,以作业现场为核心,针对作业过程中人身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风险,深入开展作业安全风险辨识和防范工作。以防控人身触电、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误操作等典型事故风险为重点,使风险控制工作与已执行的“两票”、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安全、施工方案等各种风险控制手段有机结合,按照“突出现场作业、强化班组应用”的原则,在变电检修、变电运行、输电检修、输电运行、配电检修、配电运行个专业开展了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

稳步推进风险管理工作。奎屯电业局通过召开次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推进会及次风险管理系统培训,各单位、工区利于安全日活动或召开安全风险专题会,组织本工区、班组员工对辨识手册进行培训,通过各级培训,使各级员工正确处理好风险管理与现有危险点分析、标准化作业、安全性评价等之间的关系,结合日常安全工作,学会自觉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达到发现危害、控制风险、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的目的;个专业建立了静态风险库、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库和标准化监督检查表库。每次工作选取典型作业风险辨识范本中典型控制措施,调用相应的静态风险数据库控制措施,对措施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控制时段,形成作业风险分析表。对风险数据库未形成或某项静态风险存在尚不清楚时,通过补充现场勘察等手段进行辨识,采取控制措施进行补充。根据“作业风险分析及控制表”中的控制时段要求,各责任人在开工前一天落实完成准备阶段的控制措施;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与现场作业息息相关,按照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作业现场到岗到位管理规定的要求,针对到位监督的作业项目,到位人员对照“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进行监督检查,并记录监督情况。通过对每个作业项目不断积累经验,动态维护,推动安全监督工作。

整合常规安全管理工作。风险管理是在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分析预控基础上的拓展、改进和整合。奎屯电业局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同时,结合“三个不发生”百日安全活动、反违章斗争、隐患排查及安全大检查活动,把具体要求融入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中,通过自查、专项检查,不断总结持续改进;将风险管理和标准化体系管理结合起来,结合该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不断细化风险管理规范,学结风险管理先进经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p#分页标题#e#

开展风险管理必须结合生产一线实际。只有与生产实际、一线实际相结合,将安全科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经验教训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安全问题,取得实效。在编制辨识范本和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采纳一线管理者和生产者的意见、建议,吸取以往事故案例的宝贵经验教训,注重作业现场和过程管理与作业方式、事故类型等实际情况相结合。

开展风险管理必须注重实用、简便、高效。复杂繁琐的过程和方法,不但不会有助于安全工作,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走向形式主义的极端。在开展风险管理试点工作中,把设备自身健康交由生产保证体系完成,安全监督体系则集中精力做好人身安全防范;提供参考标准,避免由于工作负责人业务水平不高、现场经验不足或工作疏忽而造成的重要危险因素遗漏、控制措施不到位;开发运用系统软件取代传统的现场书面化勾打分,始终强调作业前风险评估的结果,即重要危险点的控制措施落到实处并加以监控。

安全风险及防范篇6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海量的信息资源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信息需求,但同时也给网络用户带来了信息安全问题。网络的开放性使得其在安全性上存在病毒入侵、信息泄露等安全风险,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平均每20秒就会发生一次网络安全事件;我国超过90%的网络管理系统都遭到过黑客攻击或病毒入侵。尽管完全遏制网络攻击几乎是不可能的,任一组织的网络系统都不可能是真正的“金刚”之身,可以说网络安全是网络时代的永恒任务。

1 大型国企的主要网络安全风险

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已普遍建立了统一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平台,由于生产、管理数据集中于一个平台上,一损俱损,因而对网络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目前我国大型国企的网络安全现状来看,其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以下方面:(1)内网威胁。有调查显示约有七成的网络安全威胁来自于企业内部,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内部人员的非法操作或误操作对企业的危害是极大的。这些威胁主要表现为:内部人员无意或有意的泄露、盗取企业信息,滥用或误用内部敏感、关键数据等。尽管目前我国大型国企虽然内部T工的网络隐患防范意识正在逐步提高,但这些安全威胁仍然普遍存在的现实情况。(2)外网威胁。在当前这个信息互联的时代,几乎任何国有企业的局域网都实现是与外网互联。在复杂的网络系统中,可能每一天都有入侵者试图闯入网络节点。一旦有员工主机受到网络攻击或感染病毒,就有可能影响整个企业的网络系统,甚至还可能影响到与企业网络系统有链接的其它单位网络。(3)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包括,操作系统风险与应用系统风险两大类。目前没有安全漏洞的操作系统是不存在的,当企业网络连上外网之后,必然存在非法入侵的可能。如果大型国有企业操作系统没有采用较高安全级别的系统配置与系统应用,就很容易被人侵入,给企业带来网络安全风险。应用系统的安全风险则更为复杂,因为应用系统是动态的。对于大型国企而言,应用系统的风险主要包括:1)服务器风险。大型国有企业的网络应用多为共享资源,员工有意或无意将硬盘中的信息共享,并长期暴露在网络邻居上的现象是很常见的,这些信息很容易被泄露出去,影响企业的信息安全。2)数据库风险。包括猜测或盗取口令访问、非授权用户的访问、攻击数据库漏洞等风险。当然,因意外导致数据库信息丢失,造成的安全问题也不应该被忽视。3)病毒侵害。通常病毒程序会通过网上下载、人为投放、电子邮件等途径潜入企业内部网络系统。由于大型国企的网络平台是统一的,因此一旦有一台主机感染病毒,就可能迅速影响整个企业内部网络,造成信息泄露、死机、文件数据丢失等安全隐患。4)数据传送风险。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而言,数据安全尤为重要,数据在公网传输过程中也可能被人非法窃取、删改,一些与竞争对手可能通过技术手段给传送线路上的信息做手脚,造成数据受损或泄露。(4)管理风险。网络管理是大型国有企业网络安全防范中的重要内容,是必要的部分,对降低企业网络安全风险作用重大。其主要包括:1)责任不清,权限管理混乱,致使信息泄露,且出现问题后,追责也较为困难;2)内部不满员工也可能导致信息泄露;3)为了省事或便于记忆,有些大型国有企业设置的登录口令过于简单,导致极易破解,造成网络安全风险等。

2 确保大型国企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所谓网络安全技术,即解决介入控制及确保数据传输安全的技术手段。目前主要的网络安全技术有:(1)网络防火墙技术。作为一种加强网络间访问控制,阻止外网非法入侵的技术手段,网络防火墙技术对保护大型国企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维护网络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按照一定得安全策略检测网络间得通信许可,并监视系统的网络运行情况。防火墙负责网络的安全认证,是整个网络安全体系中的最底一层。现代防火墙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已开始向网络层之外的其他安全层级延伸,不再只是单纯的安全过滤,还可以向网络应用提供一定的安全服务,有一些防火墙产品甚至可以提供数据安全、病毒防御、用户认证等多种安全服务。(2)安全隔离。从安全风险来看,基于网络层与基于应用层的攻击较多,难以防范。几年来兴起了一种全新安全防护技术――安全隔离技术。它的目标是,在确保把有害攻击隔离在可信网络之外,并保证可信网络内部信息不外泄的前提下,完成信息的安全交换。(3)网络防毒及防蠕虫技术。蠕虫病毒与普通病毒不同,这类病毒通常可以单独安装到系统中,可以独立运行――这也是蠕虫病毒与普通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区别。目前,蠕虫病毒越来越多,隐蔽性也越来越强,很难被用户发现,因此危害极大。控制普通病毒的方法是搭建全网终端的集中式防病毒系统;而控制蠕虫病毒需要“阻断”其传播途径,构建邮件防御、漏洞防御、共享防御等立体式的防病毒系统。(4)加密技术。加密技术可分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即对信息的加密和解密都使用相同的钥,该方法可简化加密处理过程,信息交换双方都不必彼此研究和交换钥的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即将密钥被分解公钥和私有密钥。这对密钥中任何一把都可以作为公钥(加密密钥)通过非加密方式向他人公开,而另一把作为私有密钥(解密密钥)加以保存。

3 大型国企网络安全风险的防范措施

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而言,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直接关系到其内部各项业务的运行,如果出现安全问题,轻则影响其网络的正常使用,重则导致整个网络平台瘫痪,数据丢失,信息外泄,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应根据大型国企的实际情况制定安全防范措施,确保网络安全。

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而言,网络安全管理特别重要,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网络安全问题出现在组织资源管理上。大型国有企业,可在遵循网络安全多人负责、职责分离、任期有限制的原则下,根据企业需要,制定与企业安防重点、工作环境、业务流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降低网络安全风险。第一,加强口令安全管理。所有企业内部员工必须对自己的工号或上机口令保密,并定期更改,以防被盗用,尤其是要加强对超级用户的口令保密。为了确保超级用户口令安全,超级用户或系统管理员应只在中心机房登陆,减少密码口令被盗风险。第二,建立严格的设备维护制度。设备安全是其他安全性措施的前提。除了要做好计算机的防火、防雷、防水、防盗等物理设备安全外,还应在不同地点,采用多介质备份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系统,以防因设备问题导致数据、信息丢失。此外,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而言,还应编制网络系统的运行记录,以便及时掌握全网运行状态。第三,构建病毒立体防御管理机制。包括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查毒、杀毒、升级杀毒程序;对员工进行防病毒教育;严谨在生产机器上安全与业务无关的软件等。通过安全管理,可使大型国企员工充分意识到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病毒与黑客技术也发展很快,且种类很多,因此,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充分利用、发展现代安防技术,构建立w防御体系也是极为必要的。第一,划分并隔离不同安全域。以大型国有企业的安全需求划分、隔离不同的安全域,防止误操作域无权访问。第二,建立防火墙系统。对网络接口、网络拨号接口、数据库、PC终端、DMZ等建立防火墙系统,并有针对性的进行防火墙隔离。第三,防范病毒和外部入侵。大型国企网管可以在CISCO路由设备中设置用户口令及EN―ABLE口令,解决网络层的安全问题;可以利用UNIX系统的安全机制,保证用户身份、用户授权和基于授权的系统的安全;对各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设立访问权限,以防非法用户使用TELNET、FTP等远程登录工具非法入侵。第四,加密、认证技术。加密技术主要用于网络安全传输、公文安全传输、桌面安全防护等方面;采取信息侦听的方式寻找未授权的网络访问尝试和违规行为,从而发现系统遭受的攻击伤害。第五,PKI体系。公钥基础设施(PKI)是通过使用公钥技术和数字证书来确保系统网络安全并负责验证数字证书持有者身份的一种体系。PKI可以提供的服务包括:认证服务,保密(加密),完整,安全通信,安全时间戳,不可否认服务(抗抵赖服务),特权管理,密钥管理等。总之,大型国企的网络安全管理,其重要在于关键点管理,企业应在可以接受的成本范围内对症下药,通过“整体防御+重点保护”相结合,维护网络安全。

安全风险及防范篇7

所谓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其内容主要包括管理方面的网络安全和技术方面的网络安全。目前,由于互联网发展迅速,相应的网络攻击手段与行为也呈病毒式增长,黑客猖獗,病毒繁多,漏洞不断,用户的信息被泄露和更改,危及到了整个网络系统。我们研究网络安全风险,就是为了规避风险,构建安全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那么,究竟什么是网络安全呢?它包括什么内容,又该如何保障呢?

1 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安全的定义可以从狭义与广义两个方面来讲。

首先,狭义上来看,狭义方面,网络安全包括硬件安全、软件安全和数据安全。因此网络安全就是指网络信息的安全,指对网络系统中软件、硬件和数据的保护,保护其不受恶意程序侵袭,免于遭受破坏、更改和泄露,使网络系统可以得以正常运行。我们该文中提到的网络安全主要是从狭义方面来进行研究的。

其次,从广义上看,只要涉及到了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领域。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重视“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2 网络安全的内容

网络安全包括硬件软件、软件安全和数据安全。

硬件安全是指网络硬件、存储媒体的安全。

软件安全是指网络软件的安全,及软件不被破坏,不被篡改,不被非法操作和非法复制,其功能不会失效。

数据安全是指网络中存储及流通数据的安全。要保护网络中的数据不被篡改、非法增删、复制、解密、显示、使用等。数据也就是信息,因此数据安全是保障网络安全最根本的目的。

3 造成网络安全风险的因素

3.1 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

3.1.1 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隐患

网络系统存在两种安全方面潜在的问题,其一为网络结构设备;其二为网络系统本身的问题。线型、星型等各类结构结合而成的综合性结构在网络结构中使用较多。充分使用路由器、集线器以及交换机等设备安置于各节点处,由于设备自身的限制,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由于设备本身限制,会相应的带来安全方面的问题。此外,网络技术比网络系统的优势突出的体现在信息开放和资源共享上。与此同时,世界互联网也由于这一点,更易成为侵袭的对象,并且计算机网络协议也在安全方面存在潜在的问题。

3.1.2 病毒安全风险

现在,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计算机病毒。它是由网络黑客编写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代码,能够对计算机中的数据产生破坏作用。按照摧毁数据的力度划分,包括优良性和恶性两种计算机病毒,它的特征表现在传染快速、容易寄生、不易发现、触发性强且极具摧毁能力,还可以自行复制。在当今计算机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病毒也通过网络更为广泛的传播,通过网络的使用,在浏览网页、邮件、获取信息等过程中都可能遭遇病毒的传播和攻击。计算机内部的程序和系统由于受到计算机病毒的攻击而瘫痪。举例而言,在2007年就发生过一次名为“熊猫烧香”的计算机病毒,其产生的原因为资料下载,该病毒产生后迅速在局域网内传播,短时间就会对几千台计算机产生破坏,并且在广泛的范围内传播,涵盖了企业和政府机关单位等内部计算机系统,严重影响了国际的网络信息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影响。

3.2 政府监管方面

3.2.1 互联网管理缺乏相应法律约束

我国经过数年的经验积累,已经逐步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做出不懈努力,致力于增强信息安全防御能力,加强建设网络信息安全法律管理体系,可是当前法律法规的发展仍然赶不上日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虽然现在已经出台相关法律规章,但贯彻落实的力度依然不够,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为了更好的解决网络技术发展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亟待加强法制体系的建立,努力营造法制氛围,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提供保障。

3.2.2 互联网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早期国际互联网还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和用户上,因为没有重视和预测计算机网络技术潜在的风险,我国亦是如此,因而缺乏在该方面的资金投入,基础性管理工作水平较低。当今社会的长治久安离不开稳定安全的网络信息,如果网络信息安全出现问题,互联网产业也会相应滞后,对社会信息化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强化网络信息安全方面我们仍需加大管理力度,安全和发展协调发展,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处,最关键的就是要以网络和信息安全为核心,以预防和防御为指导,努力构建行政监管和建设技术平台,构建全面、科学、高效、安全的体系,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将网络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充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稳步发展。

3.3 用户方面

如果用户对于网络安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不去看非法网站,不去下载不安全的内容,经常查杀病毒,设置安全的防火墙和安保软件,那么就会使病毒与黑客难以下手。但是恰恰相反,互联网用户看不到病毒,因此缺乏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他们在畅游网络时,只看到了网络为其带来的便利,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娱乐、教育与生活便捷功能,却忽略了潜藏的安全问题。还有些用户随意泄露自己的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了互联网诈骗。

4 加强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网络安全是动态发展的,是一个整体的系统性工程,不仅涉及到了网络系统,政府监管,还涉及到了用户的使用,因此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防范,就必须从多角度、全方位入手,进行风险防范。具体而言,应有如下举措。

4.1 网络技术方面

4.1.1 积极研发、应用新技术

网络系统是以技术致胜的,不仅攻击网络系统需要黑客技术,维护网络安全也一样需要相应的网络技术手段。因此,要想规避网络安全风险,就应该对症下药,从技术方面加大力度,开发和应用新软件,维护网络安全。这些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实现。例如美国开发出一种名为“食肉猛兽”(Carnivore)的系统,根据需要阅读网上发送的邮件;日本通产省与NEC公司共同开发过滤系统,防堵犯罪、色情与暴力网站等。这些技术性网络安全软件可以使部分网络系统处于相对安全状态,提升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4.1.2 建立防御体系

应对网络安全风险,可以通过建立防御体系来完成。具体而言,可以有三种方式。

(1)建立防火墙。

防火墙对于网络黑客的防范可以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可以通过建立防火墙的方式来限制访问人群和访问方式,隔绝可疑用户与数据,有利于起到维护网络安全,防范黑客的作用。

(2)进行入侵检测。

对于一些不希望出现的活动,用户利用入侵检测可以识别出并加以限制,从而使计算机系统原理这些活动,维护安全。最好采用混合入侵检测,在网络中同时采用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则会构架成一套完整立体的主动防御体系。

(3)经常性地进行安全扫描。

安全扫描相对于以上两种方式来说比较简单,容易操作,用户可以经常性地进行安全扫描,通过扫描来确定可疑程序,消除安全风险,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4.1.3 使用安全路由器以及虚拟专用网技术

安全路由器,能为计算机网络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建设虚拟专用网是在区域网中将若干个区域网络实体利用隧道技术连接成各虚拟的独立网络,网络中的数据利用加/解密算法进行加密封装后,通过虚拟的公网隧道在各网络实体间传输,从而可以防止未授权用户窃取、篡改信息。利用安全路由器和虚拟专用网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网络安全风险,防止用户信息被篡改与攻击。

4.2 政府方面

政府对于网络的监管,是维护互联网信息安全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途径。政府加强监管,可以使互联网产业发展得更为健康和快速。为此,政府方面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4.2.1 加强网络资源管理

网络资源管理可以说是互联网管理内容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是关系到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以前,我国政府对于互联网资源缺乏有效管理,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都无法落实到位,因此导致网络风险骤增,互联网呈无法预料的形势发展。为此,信息产业部门于2004年建立了全国域名信息数据库、IP地址使用信息数据库和ICP信息数据库。今后的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应及时反思,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且积极采用相关的技术管理手段,强化对于信息产业的管理与监督,充分利用信息产业部门的这些成果,进一步健全和优化互联网资源申请和分配机制,有效地提高互联网资源的利用率。

4.2.2 成立相关机构及时防范互联网犯罪,处理网络安全事件

对于已经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国家也应建立相应的应急组织。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应急组织经验,如新加坡政府最近成立了“国家网络威胁监控中心”,以保护其电子网络免受黑客和的威胁。同时,一些国家以立法形式授权警察和安全部门监控各种网站和电子邮件,对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煽动和诱导犯罪、损毁他人名誉、欺诈侵权、黑客攻击、传播色情信息等违法行为加以严惩。比如,德国内政部就抽调专业人员和技术力量成立“信息和通信技术服务中心”,印度警方也调集精英组建网络警察局,系统地跟踪、分析互联网上的可疑情况,严厉打击网络犯罪活动。我国在此方面相对来说没有做到最好,为此今后可以多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成立相关机构及时防范互联网犯罪,处理网络安全事件,维持互联网世界的安宁与稳定。

4.3 用户方面

互联网用户包括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用户,在互联网安全风险防范中都必须起到一个终极的作用,用户的安全意识和病毒扫描、查杀环节的行为都可以对互联网的安全风险起到一个重要的拦截作用。为此,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用户,都应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的同时认清楚互联网可能存在的潜在威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对于不明来历的网址保持警惕,对于非法网站不去点击,可疑文件不去下载,及时查杀病毒,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与健康发展。

5 结语

互联网是时代的产物,是为服务用户而衍生的,它可以迅速改变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它对于人们的财产与信息安全有可能会产生无法消除的影响。因此,网络安全是一项十分复杂、任重道远的工程,其涉及众多,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政府部门和用户的共同努力,综合考虑各项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互联网的安全与健康,维持互联网的政策秩序。这不仅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互联网时代从始至终都要着重注意的问题,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今后的网络环境会越来越纯净!

参考文献

[1] 彭B,高B.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

(1):121-124,178.

[2] 王小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技术及策略[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5):78-80.

[3] 李飞.网络加密安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3(12):86-88.

[4] 赵红言,许柯,许杰,等.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技术[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80-82.

[5] 韦嗣超.海洋工程调载驳船作业控制系统[J].船舶,2008(6):31-33.

安全风险及防范篇8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小区在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变化。小区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其舒适度、环境是评价其优劣的标准。伴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居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小区作为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对于群众和社会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保障居民小区的安全,对于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时期居民小区的安全风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居民小区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大规模的复杂聚居群体,而这类小区在引领主流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安全风险。

1、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发展时期,城市社会的内部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和分裂,城乡之间的差距一天天增大,这些现象使得城市面临着很大的风险。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贫富悬殊也在不断地扩大当中,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日益走向多元化,致使社会犯罪现象频频发生。除此之外,非传统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威胁。

2、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改变,加快了人口流动速度,人口的集中居住与人口流动速度加快的矛盾不断增加,从而使得居民小区的人员结构变得复杂,打破了以往的固有形态。一方面,小区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条件参差不齐,安全意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小区内的人员不仅仅只有住户,同时还有物业服务人员以及其它组织机构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自身的素质和安全意识也不是很高,而且在入职时也没有经过严格的调查和审核,给小区的管理工作和安全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此外,现代化的生活状态下,小区之间住户的交流比较少,邻里之间缺少沟通和帮助,于是这种天然的安全屏障就被无形的破坏掉,给居民小区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3、居民小区的辅配套设施比较多,公共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比较多。现代住宅小区与普通的院落式住宅不一样,它环境复杂、面积比较大,楼和楼之间的道路错综复杂,有些小区为了优化环境,还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搭建休闲的凉亭,这样反而使小区的环境趋于复杂,形成安全死角,给犯罪分子提供了活动的空间。所以说,这些辅的配套设施在美化环境方便居民的同时也给小区带来了安全隐患。

4、事故与伤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们已经奔向了小康生活,家家有轿车,这就给居民小区的停车和交通带来很多不便,居民小区因为车道宽度有限、车库有限,有些人会因为停车而发生争吵甚至打架斗殴等人生伤害事件或其他交通事故。另外,小区的建设、维修等工程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居民小区内来来往往的人比较多,建筑过程中很容易因为建筑物的倒塌、坠落等造成意外事故。家庭伤害和事故,如火灾、触电、中毒、刺伤、摔伤、疾病等,虽属个体范畴,但具有恶性的联动效应。

5、小区内高危人群、弱势群体的安全问题。近些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独居老人及留守儿童都得不到妥善的安置,再加上社会福利失衡,贫富悬殊,矛盾激化等因素,居民小区内的高危人群和弱势群体逐渐被边缘化,当遭受疾病、失业、失意等生活不幸时,容易走向极端,发生刑事犯罪。

二、居民小区安全防范的建议

明确职责,不断强化源头监管

居民小区安全防范工程是一项基础的系统性工程,需要社区、物业、公安、居民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居民小区安全防范工作涉及到的范围也比较广,如人、财、物等,因此,一定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住建部门在最初的小区规划工作中纳入安全防范,坚持规划、施工、验收同时性原则,从源头着手抓好管理;公安部门做好居民小区的防范指导工作,建立专门的安保组织,健全相关的值守、巡逻制度和奖惩机制,加强考核;社区街道加强对小区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的指导,组织小区居民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多种公共活动,建立起良好的互助小组,加强邻里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物业公司要想办法将居民小区的治安盲点消除。保卫部门要及时协调物业公司安保人员的工作,对于年龄偏大的要进行撤换,缺乏责任心、素质低下的要加大教育和培训的力度。

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物防、技防水平

公安部门要联合街道、社区监督物业部门,使其实行封闭式的管理,充分考虑小区行人和车辆进出规律。实行定时开关门制度,夜晚尽量不开大门;不定时的检查小区的电子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等设备的使用情况;物业部门一定要加大必要的经费投入,加强技防建设力度,改造已有的低端的监控设备,尽量安装高清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摄像头,从而达到与警方积极合作,震慑犯罪分子的效果。

加强宣传,提高居民防范意识

对于居民小区的治安形势要进行仔细分析,物业、社区等部门应该定时召开联席会议、警民恳谈会,找出居民小区风险防治工作的薄弱环节。社区民警要结合小区的案发特点、嫌疑人的体貌特征等证据,采用宣传、走访等多种形式对小区居民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并且传授一些实用的安全防范技能,指导居民对防盗门进行安装或者加固,培养居民养成入库停车的好习惯,一旦发现可疑人员应该及时报警。

强力打击,以打击促防范

目前。居民小区的案件主要是入室盗窃等侵财性案件,作为公安部门首先要对案件的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然后再重拳出击,以打促防。治安部门和刑侦部门要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深入居民小区掌握第一手信息,以现有的信息资源为依托,加强对信息的判别,加大对犯罪案件的侦办力度。尽可能的遏制案件的多发势头,提升居民小区业主的满意度和安全度,为居民小区的生活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五)应急与响应机制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组织机构与职责,应急管理组由管理者、社区成员、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志愿者组成,建立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制定能够长期、持续、有效进行的事故与伤害预防和风险控制计划,尤其是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问题的安全促进计划,针对潜在危险,进行辨识、预防和后果预测,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程序。物业管理部门组织培训实施、演练、评价,重视加强日常管理,有效落实预防和应急响应措施,开展中期评估,落实纠正措施,持续改进,最大程度地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六)建立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居民小区应该围绕组织共建、资源共享、要事共商、活动共办四方面建立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首先要以居民区为主建立居民联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原则上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居民工作联席会议,居民区党支部书记牵头,联动工作组联络员、信息员参加,互相交流在居民思想动态、社区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共同处理居民小区的复杂问题。对于居民小区的弱势困难群体,建立关爱制度,定期组织联谊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密切党群关系。

结束语

由于居民小区集中了多方面因素,因此很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涉猎目标,再加上居民小区在规划建设以及管理上本来就存在一定的不足,居民小区的安全防范意识也比较淡薄,这更使得居民小区面临很大的安全风险。因此,从最初的规划建设开始就得抓好风险管理工作,降低风险的发生率,同时还应该从思想、行为、制度等多方面加强小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于剩余的风险要进行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总而言之,居民小区的安全必须通过管理来保障,风险管理引入到居民小区安全防范中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一定要在节约成本的前提下,为居民小区建设安全、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安全风险及防范篇9

(一)业务风险

网络金融建立于网络传输的高效、便捷的基础之上,互联网的金融服务因为其快捷的交易方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网络去联系交易方,有一定的虚拟性,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也加大了交易者身份的验证难度,无法避免出现交易者身份证明的交易误差,且信用评价不够透明,进一步增大了网络金融的使用风险。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交易的信息风险,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传递信息的滞后性以及网络时代的信息污染,进一步对信息造成了影响。互联网金融作用于虚拟网络中,很多信息都是通过网上的数据进行的,比以往的传统金融业务方式更具有便捷的方式,同时也会随着用户的激增,带来大量的垃圾广告,影响到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息传递,最终带来信息风险。

(二)管理风险

目前我国缺乏独立自主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所使用的配套硬件、软件系统都是来源于发达国家,从本质上来看,我们缺乏对信息系统的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这就使得一些国外的不法分子很容易利用自身先进的技术侵入我国的金融系统当中。网络安全当下是金融行业发展遇到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引进国内的同时,我们还会受到网络病毒的干扰,进而对网络的使用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当下我过已经有了自主研发的原生态系统,但因为技术尚不成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和不稳定因素,这些都会威胁到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网络金融在良好的发展势头下没有成熟的技术支持,是当下其发展一个重要的问题。网络金融建立于互联网上,互联网本身的安全性和用户的操作规范有着较强的关联性,具体的风险可能因为系统的不完善以及有关产品设计的缺漏等等,会对自身的运营造成威胁。

二、网络金融安全的防范措施

(一)业务风险防范

任何事情在未到来前就要做好应对的准备,对于金融行业的风险防范更是如此。通常情况下,金融行业的事故之所以会发生,会造成大范围的影响,都是因为应急措施不够到位,在处理体系的设置上存在漏洞。所以,要想竭力避免有关的金融事故,就需要从根源降低业务处理的风险,建立健全系统处理机制,当下我国的业务风险防范主要从完善信用审核制度入手。近些年来,个人信用征信制度的投入使用使得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空白得到了弥补。在我国快速发展的金融行业,建立健全个人和企业的征信体系,更有助于促进网络金融行业的发展。这可以进一步降低网络金融的虚拟性问题,减少法律调节的障碍和成本。利用个人、企业的信用调查、认证、评级等服务,逐步实现征信的透明化,让一些信用不好的企业和个人,在互联网金融中难以立足,减少信用的使用风险。

(二)管理风险防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的拓展规模越来越大,其管理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庞大的信息体系让我们感到无所适从,从传统的管理方式来看,一些管理方法和管理思路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大数据时代,海量的银行交易数据,再加上产品的功能和系统是金融行业处理风险的重要掌控点,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工作人员需要有谨慎的工作态度,避免出现工作的事物。企业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提升功能和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配备上强有力的监控系统,使得整个互联网金融可以得到正常的运行。金融软件的开发设计上,需要工作人员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企业管理者要严格控制工作人员的开发产品质量,从而使其更好地投入运营和使用当中。大数据时代的特征为金融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电子数据的高度集合化,使得金融行业的传统模式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金融工作的数量巨大,数字信息并不利于金融从业人员寻找重点,以此影响到金融从业人员的判断。数据结构的多样复杂性,使得数据内涵并不能再短时间内为金融工作者所理解和掌握,数据类型的多样性,使得金融从业人员的非结构化采集能力、分析能力都有待提升。

加大互联网的支付风险防范控制力度,因为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防范的重要环节,所以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计算机的防火技术,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和专人管理。掌握核心的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电子信息产品的开发。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也在不断践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在网络时代,金融的安全问题成为我们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网络具有较强的破坏力,比以往的呆账、烂账的危害更大,一旦出现了不可控的风险,则对于金融行业的打击是具有毁灭性的。所以,网络时代,金融行业要更加重视自身的安全防范体系构建,只有将其控制在手中,才能够更稳健地推进有关工作。

参考文献:

安全风险及防范篇10

现代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电能的使用,为了保障人们能够安全稳定的用到电能,做好相应的电力调度工作非常的重要。电能能够被正常运输到百姓的家中以及工作单位,这其中所涉及的环节内容非常的多,整个环节的维护内容都是电力的调度工作。电力的调度工作在实际的操作中具有一定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不能够被忽视,否则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需要对电力调度工作加强认识,并采取相关的措施做好安全防范。

2、安全风险管理定义分析

所谓的安全管理实际上就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对企业、工程中存在的安全和隐患,对危险和隐患的过程进行确认,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从而有效的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用科学的方法避免可以预见的损失,保证电网能够正常运行。

3、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分析

电网实现安全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系统运行可能出现的风险,提高安全级别。在进行电力调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较多的安全风险。所以加强安全风险的运行管理意义重大。安全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将各个电力系统、单位和建设过程在运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最后判断和评价安全隐患,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尽可能的降低风险的出现、保障人们的安全。

4、判别电力调度的风险并作出相应评价

4.1判别风险

在电网正常运行时,人的行为举动会对电网的运行起到关键性运用。国家针对生产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的相关规定中,就明确对此划分成六种。电力调度工作可能出现的危险很大程度是因为人造成的,具体包括:在指挥过程中出现错误或是违章,工作人员工作时错误的操作或是违章作业。

4.2风险评价机制

所谓的风险评价是指采用安全技术,对运行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调查研究,据此正确的分析出系统中的安全隐患和危害程度。较常采用的风险评估法是金尼法。该方法是将系统中可能会引起隐患的三大重要因素在指标中的数值相乘,相乘后得到的结果即安全隐患发生概率的大小,三大重要因素分别是:缺乏安全保证的环境的条件下,人体暴露次数的多少;安全隐患出现造成的损失;风险等级的划分。安全隐患出现的概率最小为零点零一,最大为十,其他在他们的区间范围内波动。安全隐患带来的损失,轻微的需要救护的损失为一,产生多人死亡的则为一百,其他在他们的区间范围内波动。按照长期的工作经验,风险等级一般被划分为五个。

5、运行电力调动的积极意义

电力调度是保证电网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且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他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对于电力的安全和可靠有了更好要求;其次,在运行时,要对电网的实际情况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并且进行协调指挥,当电网出现故障时能够尽快解决,恢复供电,尽可能减少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负面的影响;最后,要合理利用和调配能源,有利于环保建设。目前的调度一直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对调度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水平,而且还要有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这样如果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才会不慌不忙,妥善的解决。

6、电力调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隐患问题

6.1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完善。调度员没有明确分工,彼此交接的条例不清晰,虽然有相关的制度,但是实际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

6.2缺乏学习主动性。如今科技迅猛发展,任何工作都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电力的调度人员更应如此,不然难以适应时展的需要,严重时会造成整个电网运营困难。

6.3意识淡薄。部分调度员会因为较重的工作压力和个人原因造成命令出错,缺乏整体和安全意识。

6.4业务不熟练。在送电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该送电时未送上,都有可能造成重大事故。

7、避免在电力调度过程中出现错误采取的措施

电力调度工作能够安全稳定的进行,这需要调度人们在操作过程能够做好相应的安全隐患的排除。调度人员应该认识到工作应负的责任,要认真对待操作的每个环节。为了避免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的情况,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7.1在进行电力调度工作之前,我们的调度人员可能会根据检修停电申请书来了解一些基本的情况。因此,这个申请书应该要认真的对待。首先,整个申请书的字迹要干净工整,其次是对于电力调度人员具体的操作内容要具有详细的说明,包括操作的时间以及个人的岗位编号等。这都是为了后期排查时节省时间,能够清楚明确的了解到问题的所在。

7.2在了解里停电的基本情况之后,电力调度人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得电力恢复正常。措施采取实施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根据操作指令进行详细实际的操作。因此,这个操作指令的填写需要由经验丰富的电力调度人员执行。为了保证所下达的指令准确无误,填写操作指令的调度人员需要再次确认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将主要的内容填写在操作指令上。

7.3操作指令的下达效果世界影响着电力系统的恢复情况,如果操作指令下达出现了问题势必会影响电力恢复的时间。因此,下达操作指令的调度人员应该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且调度员本身要对当地的电网非常的熟悉,同时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作为背景。指令中需要将注意事项都标清楚。

7.4在进行电力调度的员工应该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因为,一般出现断电的环境都是非常恶劣的。调度人员需要打起百分之百的工作状态做好操作指令,避免出现错误的操作。在进行电力调度操作时,要根据当时的环境来选择,例如一些特殊的季节和时间段,店里的使用负荷就会增大,因此,需要错开来。电力调度操作之前,调度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电网事故的处理情况,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操作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指令来进行,不能够有私自行动的现象。在任务结束之后,需要将机电设备调节到能够工作的状态,并及时同时各部门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事项。

8、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研究讨论,我们了解到,电力调度工作的开展对于保证电力系统正常的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电力的调度工作是对电力系统运行环节中的全部内容进行检查分析,以便发现电网在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因为,电能的输送原本就具有危险性,所以这种电力的调度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为了避免调度工作中危险因素的发生,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相关的电力调度部门应该重视这个问题的实施,做好电力安全生产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何锦飞.浅议电网电力调度安全管理[J].科学之友.2014.

[2]李泽群.当前电力调度安全风险管理与评估研究 [J].城市建设理 论研究.2013.

[3]郑宇鹏,刘勇.电力调度安全风险及防 范措施[J].湖北电力,2013.

安全风险及防范篇11

当前我国各家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正在快速发展,不少银行相继成立了电子银行部,把电子银行业务作为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电子银行业务是一种新型的银行服务方式或渠道,客户不需要到银行网点,只要通过电脑、电话、手机、 ATM 、 POS 等电子终端,就可以方便地获得账户查询、转账汇款、缴费、网上购物、外汇买卖、国债、基金、保险、股票等等多方位的金融服务,目前已在我国商业银行各项业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以建设银行为例,今年上半年,电子银行业务共实现电子银行交易额29.2万亿元,其中网上银行交易额28.8万亿元,电子银行与柜面业务交易量之比为120%。然而,随着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其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短信诈骗、黑客入侵、病毒爆发、内控漏洞等问题使电子银行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一、电子银行业务具有如下特点

(一)“3A”式服务(3A=Anytime+Anywhere+Anyway)

全天候(Anytime)电子银行全天候24小时连续运行,对其使用可以不分昼夜,摆脱了传统银行上下班时间的限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电子银行的使用同样可以不受全球时区的限制。在任意地方获得(Anywhere)只要拥有合适的工具(电话、电脑、手机、ATM等),客户所处的地域就无关紧要,随时随地都能获得银行的服务,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访问自己的开户银行。多种方式提供(Anyway)客户将不仅仅通过银行柜台才能办理银行业务,而是可以通过电脑终端、手机、ATM、电话等多种方式享受各种银行产品和服务。

(二)以人为本的服务

电子银行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尤其体现在网上银行。它不仅可以同传统银行一样提供各种服务,还可以推出一些人性化的新产品和服务,这些业务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个人情况单独设计。比如网上银行可以实现服务使用界面的个性化,根据个人喜好定制页面内容和色彩等等。通过电子银行,银行还可以以各种方式积极与客户联系并获取反馈意见,如通过电子邮件、自动电话调查、ATM提示等,按照客户的要求及时增进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

(三)综合性的服务

客户通过电子银行提供的服务,除了全面了解自己的账户信息,还可以了解银行提供的相关信息,如证券信息、保险信息等等。随着银行业分业经营界限的慢慢打破,这种综合功能将越来越强大,银行客户通过电子银行享受“一站式”金融服务不再是梦想。

(四)高度程序化的服务

与传统银行提供的面对面客户服务相比,电子银行能应对的业务复杂程度显然有限。一般而言,电子银行常常充分发挥信息技术高效处理的优势,低成本地提供程序化的、可以自动完成的常规业务,如信息查询、转账服务、修改密码等。而高附加值的、非程序化的企业客户服务往往需要在网下通过客户经理开展。

二、电子银行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

商业银行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目的是通过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实现业务再造,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增值服务,进而推进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然而,电子技术的应用在降低商业银行经营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包括技术漏洞风险、系统设计风险和恶意攻击风险等等。技术漏洞风险主要指商业银行在进行业务改造时所选择的信息技术还不够成熟、完善,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从而会极大地影响计算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致使各项金融业务难以正常开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信誉或实际的损害。系统设计风险是指在设计电子银行系统时,所选用的软件或硬件不匹配,存在缺陷或冲突,导致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中断所造成的损失。恶意攻击风险是指电子银行系统受到外部的恶意攻击,如计算机病毒发作、电脑黑客入侵等,造成系统瘫痪或机密信息失窃,是电子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技术风险。

(二)业务风险

电子银行的业务风险主要包括客户操作风险和内部控制风险。由于电子银行的很多业务都需要使用者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如果客户操作不熟练,就有可能产生误操作,产生操作风险;还有一些客户的安全意识不强,将自己的银行卡账号和密码告诉他人,或在ATM机上取款后,随处丢弃回单,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更严重的是不少犯罪分子利用短信、邮件、假银行网站等方式骗取客户的银行卡信息,盗取客户资金,给客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内部控制风险是指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滞后于金融电子化的发展,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基本框架、管理机制、策略方法和工作流程还不完善,一些制度得不到认真执行,导致银行内部人员违规操作或伺机作案,给电子银行安全运行造成风险。

(三)客户流失风险

对电子银行客户售后服务不到位,市场培育力度差,缺乏有效的跟踪和售后服务。相当一部分客户在初次使用电子银行产品的时候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存在疑惑,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往往不得其门而入,这会极大地挫伤客户的使用热情。而开户以后再放弃使用网络银行,不是一个简单增加睡眠户的问题。在越来越强调量本利分析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这不仅造成银行系统资源的无端浪费,更为银行激活和催醒这些客户带来更大的成本负担。从另一个角度讲,由于来自客户的声音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或及时收到效果,也使得产品调整因缺少市场依据而失去针对性。长此以往,必然制约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

三、防范电子银行安全风险的主要措施

通过分析电子银行面临的各种安全风险,商业银行可以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尽可能避免电子银行风险的发生。同时,国家也应加快电子银行方面立法,加大对高科技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为电子银行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商业银行应制定正确的电子银行技术风险管理策略,对建设电子银行的技术方案进行科学论证,确保信息技术安全可靠,电子银行系统设计严密、功能完善、运行稳定。其次应加大电子银行安全技术投入,提高通信网络带宽,建立灾难备份与恢复系统,增强电子银行抵御灾难和意外事故的能力。第三,应积极引进一些高效的安全产品和安全技术,如将指纹识别技术与银行卡结合起来,以指纹密码代替数字密码,提高客户取款的安全性,目前美国已经开始在ATM机上使用指纹识别系统。第四,应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病毒和黑客的攻击,及时更新、升级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提高计算机系统抵御外部网络攻击和抗病毒侵扰的能力,增强电子银行系统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二)强化客户安全意识

提高客户安全意识是防范电子银行风险的有效途径。首先,银行要加强对客户的安全教育,在客户办理银行卡时,重点介绍安全使用银行卡的知识,提醒客户及时更改原始密码,并在营业网点和自助服务设备上张贴风险防范告示,提示客户保管好各种相关凭证。其次,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对电子银行安全风险进行宣传报道,向公众介绍犯罪分子利用电子银行盗取客户资金的各种手段,提高客户识别真伪、防范风险的能力。

(三)健全营销机制,构建立体营销格局

一是建立专业营销队伍,丰富营销手段。对不同的客户实施不同的营销策略,确立以差别化产品和差异化服务为高端客户提供贵宾化服务,为中端客户提供特色服务,为低端客户提供便民服务的营销策略。二是以阵地营销、媒体营销、交互式营销、户外营销、广告招贴等方式,构成立体营销格局,以不断丰实的营销手段,使电子银行产品深入人心。三是完善售后服务,做好市场培育。首先把服务放在第一位,通过多种形式的优质服务,唤醒睡眠客户,激活盲点客户,努力减少客户流失。四是对客户指定专人负责,提供客户随叫随到的跟进式服务,妥善解决客户在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通过与客户的紧密接触,贴近用户,查找问题,改进产品,完善功能,树立品牌,培育市场。

(四)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建立滚动式开发机制

作为一个业务创新平台,电子银行业务的生命力就在于滚动开发,推陈出新。创新是电子银行业务乃至全行整体业务的立身之本,发展之源。因此,要充分发挥电子银行优势,不断创新,从不同层面上推进业务整合,形成具有电子银行特色的产品,提供优于传统方式的综合服务。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保持电子银行系统的先进性;重点实行业务创新,通过对传统业务流程的组织和重构,利用电子银行渠道优势弥补传统业务不足,结合电子银行渠道优势提供增值服务形成新产品;大力开拓服务创新,通过多渠道相互配合和优势互补整合形成新型的、更有价值的银行服务产品,将电子银行服务提升到更高水平。

(五)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对犯罪分子打击力度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电子银行法律体系。健全的法律体系是防范和化解电子银行风险的重要手段,虽然目前我国已出台了电子签名法,但还远没有形成体系,因此我国应加快立法进程,尽快构筑完善的电子银行法律体系,给电子银行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其次,应加大对金融犯罪的打击力度。我国公安部门要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提高对高科技犯罪的侦破能力,同时电信、金融行业要主动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料,积极配合公安部门侦破犯罪案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对电子银行盗窃案件的查处力度,从严从重打击犯罪分子。

参考文献:

安全风险及防范篇12

[中图分类号] TN929.53;TP30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158- 03

0 引 言

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应用已达到普及,据相关数据显示,手机网民近几年持续增长,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已达6.95亿。手机在工作、娱乐、社交、网购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大,深受用户青睐的手机支付除了网上支付,也逐步向线下领域渗透。智能手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用安全愈发重要,由于操作系统的漏洞或人为的不当使用,智能手机有很大的安全风险,目前,智能手机主流的操作系统是Andriod、iOS操作系统,这两个操作系统都有很大的漏洞和缺陷,Andriod操作系统的开放性使得手机应用可以获取的权限较多;iOS操作系统云端存在着使用者信息保密的漏洞,也存在很多系统“后门”,这些漏洞和缺陷给病毒入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给智能手机造成了重大的安全隐患。另外,有的用户使用手机的习惯差、密码设置简单、常点击不明链接等操作容易造成信息泄露,甚至会导致手机恶意消费资费、网银被盗刷等。

1 智能手机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

1.1 电话或短信骚扰,电信诈骗

据360手机卫士数据显示,近年来骚扰电话、垃圾短信等持续增多,2016年的手机骚扰电话拦截量创新高,主要为广告推销和诈骗电话。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很多电信诈骗案,犯罪分子利用电话、网络和短信等方式,设置骗局,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给用户带来财产损失。

1.2 手机木马病毒

手机支付方便快捷,但是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手机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都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缺陷,黑客利用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漏洞向手机植入木马病毒,手机感染木马病毒后,可能会有资费消耗、恶意扣费、系统破坏、窃取隐私、远程控制等风险,其中,远程控制和隐私窃取可能泄露用户的短信、电话、微信、银行转账等信息,这些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后对用户实施诈骗,盗走用户网银等。

1.3 网络钓鱼

近几年,手机端的钓鱼网站明显增多,利用网络钓鱼诈骗有几个常规步骤:诱导用户点击陌生链接然后跳转至钓鱼网站,得到个人关键信息、银行卡账号和密码,再通过木马拦截用户动态验证码及消费提示进行盗刷,陌生链接一般通过短信、即时通信软件和电子邮件传播,其中最常见的是通过伪基站的方式进行短信群发,伪造银行网站,利用中奖、积分兑换等各种手段诱骗用户登录钓鱼网站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查询密码、预留手机号等个人信息,获得用户重要信息后,对用户实施诈骗,盗取财产。

1.4 个人信息泄露

个人信息泄露在我国属于普遍现象,网络支付诈骗早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黑产业链,在这条黑产业链的源头就是个人信息的泄露,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明码标价卖给不法分子,盗取网民财产,信息泄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在虚假或钓鱼网站上填写的个人信息导致的泄露;②手机上的木马APP导致个人信息泄露;③在公共场所连接了一些没有密码的钓鱼WiFi,用户手机的上传下载的数据可能被窃取;④有的不法分子在二维码里植入木马、钓鱼网站,盗取用户信息。

2 智能手机安全问题的防范措施

(1)开启系统自动检测更新设置,及时更新操作系统,修补漏洞能降低手机的安全隐患,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漏洞和缺陷众多,Andriod、iOS等主流操作系统用一段时间后会升级,时刻关注自己手机的官方网站的更新信息,及时更新操作系统、修补漏洞。

(2)从正规的应用商店下载官方版支付、工具、游戏类手机APP,以确保下载的APP安全可靠,在安装应用时要留意系统提示的权限种类,对一些与应用无关的权限要保持警惕。

(3)重视手机支付安全,手机支付方便快捷,备受人们青睐,犯罪分子瞄准移动支付领域,盗取用户钱财。手机支付安全要警惕泄密和中木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保护手机支付安全:①养成良好习惯,不进行不当操作,设置安全合理的密码;在公共场所上网尤其是涉及金融支付时,不要连接公共的不明来源的免费WiFi,以免数据被窃走;区分钓鱼网站与官网的异同,陌生链接不要轻易点开,不在安全性未知的网站界面填写个人信息;谨防二维码附带有恶意软件;在不同的地方设置不同的密码,并定期修改社交账号密码以防“撞库”;设置网银、手机银行单日转账额度上限,减少损失。②安装并及时更新安全防护软件,比如腾讯手机管家、360安全卫士等,开启骚扰拦截功能,有效拦截垃圾信息,开启金融保护和账号保护功能,定期查杀病毒并清理垃圾,及时将手机安全管理软件升级到最新版本。

(4)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选购手机时选择口碑好的品牌,这些品牌拥有较完备的安全防护体系,拒绝山寨机;手机使用时要进行开机、锁屏的密码设置,维修手机要全程监管,防止被人安装窃密硬件和软件;合理使用云服务,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不要上传至云平台,上传的数据进行加密确保信息丢失后不会被轻易破解;不需要定位服务时关闭手机的地理定位功能。

3 结 语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日趋强大,相当于一台移动的PC机,存储了个人的大量重要信息,手机丢失或者数据泄密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用户要提高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避免信息泄露,减少财产的损失。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勇,廖志孟.智能手机的信息安全问题探讨[J].科技广场,2015(11):50-60.

[2]李维华.智能手机风险分析与安全防护[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9):79-80.

安全风险及防范篇13

2.1计算机病毒攻击的防范

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关键是制作杀毒软件,病毒程序都需要修改中断向量表,以便在检查中断向量表中发现病毒程序的存在,然后进行剖析和进行针对性的防治。其次是利用计算机启动过程进入内存,计算机病毒的防御手段是不断发展的,要在关键技术环节上实施跟踪研究。

2.2合理配置

操作系统是最重要的系统软件。目前,个人用户只要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被检测出了有恶意插件通过一键还原精灵被病毒修改等,即可以确保计算机系统安全。由于操作系统安装后,对系统进行Ghost的镜像备份,这样的备份可以放心使用。

(1)数据备份。数据备份就是将硬盘上的有用的文件拷贝到另外的地方如移动硬盘等,这样即使被攻击破坏也不用担心,这种方法是解决数据安全问题的最直接与最有效措施之一。

(2)物理隔离网闸。物理隔离网闸是连接两个独立主机系统的信息安全设备。由于不存在通信的物理连和协议的信息包转发,所以只要从物理上隔离就可以直接阻断具有潜在攻击可能的一切连接,使‘黑客’无法攻击和破坏。

(3)信息加密。个人计算机网络的复杂性和自身缺陷会造成信息数据泄露,信息加密技术是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设置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这样在运行过程中都是以密文形式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安全。也可以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及时扫描,快速修复系统漏洞,有效增强了信息的安全保障能力,降低了个人计算机网络安全风险,提高了网络安全技术

2.3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虽然杀毒软件和防火墙面临的风险大,杀毒软件是计算机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户可以自由选择安装。杀毒软件并不一定能够清除掉所有的病毒,所以利用防火墙来阻断来自外部的威胁与入侵,防止外网用户通过外网进入内网。“防火墙”技术是通过对网络作拓扑结构来加强网络安全的一种手段,对接收数据首先确认其来源及去处,根据用户的规则传送或阻止数据,按照不同要求组成配置功能各异的防火墙。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