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选修课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计算机网络选修课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计算机网络选修课

篇1

一、课程开展现状及分析

1.课程开展现状。尽管从学校、教师、学生各个层面都意识到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重要性,但从各高校公选课开设的实际情况来看,计算机网络课的状况并不容乐观。以天津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南昌大学三所高校为例,这三所高校2010年到2011年第一学期所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中计算机类课程共有39门,计算机网络课程仅有4门,比例不足10%。

2.原因分析。计算机网络课程占据比例过低,与其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实际地位是极不相称的。通过对授课教师、学生进行调查,同时结合笔者的授课体验,将原因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专业基础较弱,许多选课学生对课程内容毫不了解甚至有误解;②授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难度太大,涉及网络协议、网络拓扑与学生实际接触范围较远;③高校尤其是非重点高校对选修课支持不足,尤其是硬件环境很难提供,通常只能由教师课堂演示而学生课后自行模拟操作,难度较大;④教学内容滞后,不能结合最新的计算机发展潮流,难以吸引学生兴趣;⑤考查方式仍以笔试为主,作为一门实践性的选修课程不仅不能真正考查到学生能力,还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随着课程的进展,学生的学习期望和教师的讲授距离逐渐拉大,学生的缺课率、缺考率都有明显上升。

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根据教学对象特点修正教学内容。作为一门面向非计算机学生、以知识普及为目的的公共选修课,首先,在内容上应当降低难度,增加宽度,提高教学实用性。可利用课堂问卷、学生谈话调查等方式关注学生兴趣所在,选择计算机网络知识浅显实用部分,如网络安全、计算机简单组网等,知识深入度不宜过大,如子网掩码计算,只需掌握常见的24位和25位掩码即可。其次,应增加互联网方面的知识,尤其像电商、团购网站这些非计算机学生潜在就业方向方面的内容,剖析其网络结构特点、盈利模式,讨论其发展趋势,对学生将来择业、投资都有很大帮助。第三,应当适当增加互联网发展历史、公司或企业家逸趣等内容,如思科、华为发展历程等,对于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都有很大推动作用。

2.根据课程特点改进教学方式。计算机网络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作为选修课来说更注重的是其常见应用,如中小型网络的组建以及常见网络故障的排查、解决等。在教学中可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学期之初让学生提出自己想解决的主要网络问题,由教师对问题进行筛查,最终得到几个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问题并由学生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课程目标;接下来分析完成该目标需了解什么概念、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在每次课的教师讲解、案例学习中逐步解决问题;最后提供一个应用环境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以此作为学生考核的主要内容。整个环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发系统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

3.结合实际应用加深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应用性比较强,但理论知识相对深奥、枯燥,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难度比较大,因此教师应注重结合实际应用或与原理相近的日常知识类比以加深学生理解。如讲解网络延迟率、ARP这些大家常见但并不完全了解的网络概念时要结合校园网、电信或联通的实际情况;将计算机网络和手机网络进行类比,将网络分层和邮政系统中邮件分发进行类比,从相对直观易懂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三、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采用一些教学技巧。第一,应充分重视第一次课,纠正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错误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第二,要注意知识屏蔽,对专业程度太深、理论性太强且又无关整体理解的知识尽量少讲,否则容易让学生觉得知识太深,毫无目标;第三,结合网络操作引入批处理等简单编程,在扩展学生能力的同时,对增强学生自我成就感,激发学生主动性非常有效。

2.学校应鼓励信息化工作人员参与教学。第一,信息化工作与计算机网络息息相关,从业人员应用实践性更强,且更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二,信息化工作人员控制着较多的计算机网络资源,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大型设备演示和网络操作环境;第三,学生通过课程对校园网络的反馈和建议相对而言更加及时和准确,对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大有裨益。

笔者在课程教学中实施以上策略之后,较之以往学生积极性有明显提升,课堂发言率、作业质量等均有明显提高;此外学生对校园网如网络状况、网络应用、网络服务方面提供了大量意见,不但发现了很多缺陷,也扩展了网络管理者的思路。从实践效果来看,该改革是有效可行的,可以为相关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篇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发展规划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经费安排

二,表格

安徽省高等学校设置专业的基本情况简表

专业教师及教辅人员简明表

专业建设带头人简明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表

专业教学周分配表

校(院)审议意见表

高等学校专业评议委员会评审意见表

一,关于设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论证报告返回

为了满足滁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根据我校的办学条件及师资队伍情况,拟在我校开办三年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及较强的应用能力的计算机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主要培养方向为计算机软件设计及网络管理与维护,毕业学生至少具备该两方面中的一方面的应用能力.

1.设置本专业的必要性

⑴从全国范围的人才需求情况分析,设置本专业是必要的

目前,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人才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紧缺人才.根据今年全国各人才市场的统计数据,计算机专业人才在各人才市场的需求量均占前三位,而其中又以软件及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最为强劲,在未来五年中,我国每年需要近百万这方面的技术人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各方面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中,大量的是从事基础性技术工作,维护工作的专业人员,而并不全是高学历人才.例如,一般的程序设计人员,即所谓的程序员或软件蓝领,软件工人,未来五年这方面的需求量约25~30万人/年,国家教育部也针对这方面的需求专门推出了建立软件学院的计划以培养各种层次的软件专业人才.而就网络方面而言,从全国范围讲,电子政务, 根据滁州市经

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为了充分了解市场对计算机与网络方面的人才需求情况,我们对滁州市计划发展委员会,经济贸易委员会,人事局等政府部门及扬子集团,安康集团,全柴集团,天大集团等大企业进行了调查访问,同时也对数十家中小企业进行了访问.调查表明,在未来的五年中,每年约有300多家中小企业拟开展 另外还有部分教师参加了国外的认证培训与考试.

进制我们还聘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中心主任杨寿保教授为我校客座教授,在杨教授的指导下,在办学思路及教学科研方面,我校均有了一定的提高.

这方面工作的开展,为我校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准备好了一支胜任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队伍.

⑶实验设备及图书准备情况

目前,我校信息中心有专门供学生上机实习用机房5个,微机310台.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有微机80台.

我校于1998年建成校园网,投入运行以来,对教学和科研发挥了重大作用.

另外我校物理系还建设有专门的电路技术实验室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室.

以上各方面的实验室为我校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提供了物质保障.

我校图书馆现有计算机类图书近4万册,中外文计算机类期刊近百种.另外,我校还新建了电子阅览室,其中计算机类电子读物近2万种.

⑷实习基地准备情况

我校与滁州市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为本专业的学生实习提供了保障.目前联系的实习基地共有三个,分别是滁州市国税局,滁州市信息中心,滁州市电信局数据分局.

综上所述,我校已具备了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本条件.

3.本专业的特色

本专业从计算机学科的基本要求出发,本着理论够用,实践加强的原则,特别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认真总结了我校信息中心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多年的办学经验,同时结合国外先进的IT教学模式,将注重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加大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力度.本专业的

主要特色应该有以下几点:

⑴厚基础:为了保证培养人才的规格及适应能力,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如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厚实的数学与英语基础;

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本专业的学生在面向市场,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及应用能力,因此在课程设计及教学方面,我们将特别注意加大实践性环节的教学力度,适当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加学生的实验与实践时间,特别是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加大学生设计性实验的教学与实验时间;

⑶紧跟学科技术发展的最新方向:我们将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动态,及时调整应用性实践性课程的内容,保证学生学到的是最新的技术,用得上的技术.

⑷"双师型"教师:本专业现有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有丰富的应用开发经验,都有实际的应用项目开发经历,同时也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这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了保障,也符合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要求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师队伍应该向"双师型"方向发展的要求.

⑸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与培养模式:在本专业的教学中,拟借鉴国外IT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及教学方法方面做必要的改进,以保证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校已先后有4人次的教师接受了国外的认证培训.

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考虑,本专业侧重培养计算机软件编程及网络管理与维护方面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返回

1.培养模式

(1)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2)修业年限:三年.

(3)学历层次:专科

(4)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应用与开发能力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对象应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业务要求:本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另一方面,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最新应用技

术,如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网络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等.使得学生在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时,至少具备计算机软件编程或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②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具备一定的算法分析和编写应用程序的能力或者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

③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④对计算机与网络的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⑤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有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科研,教学和软件开发能力.

⑹就业方向与范围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适合从事一般性的程序设计或网络管理与维护工作.就业范围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以企业为主.本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进一步的发展,参加"专升本"的考试,进一步的参加本科段的学习.

2.本专业主干课程

围绕上述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我们设计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限选课程等几个方面,具体如表四所示,其中部分主干课程名称如下:

⑴高等数学

学时:168

⑵计算机导论

学时:90

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学时:108

⑷电路技术基础

学时:90

⑸数据结构

学时:108

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学时:108

⑺操作系统

学时:72

⑻计算机组成原理

学时:72

⑼微机原理

学时:72

⑽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学时:90

⑾计算机网络

学时:90

⑿多媒体技术

学时:54

3.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本专业的课程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公共基础课.这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与专业课.在本部分的课程学习中,要使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使学生对计算机有全面深入地理解,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对计算机网络有较好的理解,同时对计算机应用的其它方面也有初步的了解.

第三部分,选修课.通过本部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计算机软件编程或者网络技术方面掌握一定的应用能力.本部分课程为两个系列的选修课,学生必选其中之一.本部分课程强调紧密联系技术发展与应用实际.

详细课程安排参见表四.

4.教学时间体系结构

在安排教学时间体系结构方面,充分考虑专科层次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因此适当压缩了课堂教学时间,加大了实验教学的时间比例.

三,设置本专业的发展规划返回

1.专业的课程调整与发展计划

对本专业的课程调整我们拟遵循的原则是:尊重学科发展规律与教学规律,从实际需要出发,专业基础课程相对稳定,选修课程根据学科技术的发展及时调整.

按此原则,专业基础课程的调整周期相对较长一些,拟三至四年一次.选修课程,将不断淘汰落后的技术课程,紧密联系市场需求,每两年时间调整一次选修课程,以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在选修课程方面,拟开设两个方向(系列)的选修课程.一个方向是计算机软件编程方面,另一个方向是网络管理与维护方面.

本专业的建设目标是向省级重点专业努力,争取将其中的二至三门课程申报为省级重点课程,五至八门课程申报为校级重点课程.未来我校升本后,争取开设本科的相应专业.

2.教师的配备与培训计划

我校一向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了办好本专业,并保证本专业有较好的发展势头,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积极引进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加大本校现有教师的培养力度,为本校年青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与锻炼机

会等.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目前已初步具备了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有关这方面的详细情况请见附表.为了保证本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学校拟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进一步采取如下措施.

(1)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拟订今后每年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一批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充实本专业的教师队伍.在引进时特别注重本专业教师人员结构和整体知识结构,注意学历梯度,职称梯度和年龄梯度.学校已制订了专门的人才引进计划与措施.

(3)聘请校外专家为兼职教授.考虑到我校的实际情况,拟聘请国内知名大学的专家担任我校的兼职教授.担任或指导部分选修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对我校教师进行指导,以便更快地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加强与兄弟院校的合作交流.拟与省内的其它高校合作开展横向的科研项目,以便拓宽本专业教师的知识视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实验条件的配备与建设计划

我校现已基本具备了开设本专业所需的实验条件.信息中心现有微机310台及多媒体教室8个,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现有微机80台.物理系有电路技术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我校1998年建成校园网.我们将从校内资源共享的角度考虑,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实验室,发挥其效益.

同时,为了进一步地做好本专业的教学工作,学校计划投资如下:

2003/2004学年度投入40万元,新建一个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2004/2005学年度再投入30万元,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计算机应用实验室.

四,本专业所需经费安排计划返回

为了搞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确保其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和本专业的健康发展,在近三年内计划投入110万元资金用于本专业的建设,具体安排如下

: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40万元;

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室:30万元;

篇3

塔里木大学原名塔里木农垦大学,位于塔里木河畔的阿拉尔市,创建于1958年,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塔里木大学。塔里木大学原为农业部直属院校,现为中央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3年9月,现有教职工76人,专任教师65人,副高以上职称占17%,硕士学位的教师占64%。学院包括5个教研室: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研室、计算机软件教研室、计算机硬件教研室、通信工程教研室、数学教研室以及1个计算机实验室。目前该学院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通信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通信工程本科专业于2009年开始招生,每届两个班,每班30余人,该专业现有专业任课教师7人。

一、专业课程设置

1.专业必修课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设置的专业必修课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现代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微波技术与天线、信息论与编码技术、单片机与外围电路、计算机网络、数字信号处理、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等。

与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2010年版)相比,其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有大学计算机基础(由于中央民族大学生源较好,因此没必要开设该门课程)。中央民族大学按照专业选修课开设、塔里木大学按照专业必修课开设的课程有:计算机网络、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等(由于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是按照两个主要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即无线通信和通信网络,因此这种设置是合理的)。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未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有:机械制图、数学物理方法、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网理论基础等。

2.专业选修课

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大一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信工程专业导论。大二?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数据库原理。大二下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信仿真技术EDA。大三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MATLAB及仿真应用、综合布线技术。大三下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Web系统与开发技术、现代传输技术、DSP原理与应用。大四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通信工程专业英语、多媒体通信技术、前沿技术专题讲座、宽带无线通信、图像处理与通信。四学年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共计13门。

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分布如下:大二下学期开设专业选修课3门,大三上学期开设专业选修课5门,大三下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8门,大四上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16门(由于大部分学生专业选修课的学分在前三学年已选够,且到了大四很多学生要考研究生、找工作、忙着联系出国等,故大四上学期能够真正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寥寥无几)。四学年开设专业选修课共计32门。

通过以上数据可看出,中央民族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数量远远多于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数量。但在塔里木大学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中也不乏颇具特色的课程,如综合布线技术就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转贴于

二、其他专业教学环节

1.实验与实践教学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验教学楼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拥有10个多媒体教室、10个公共机房和8个专业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通信工程、数学建模、计算机创新)。通信工程专业所开设的实验课有:电路分析实验、现代电子技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单片机与外围电路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MATLAB及应用实验、数据库原理实验、通信仿真技术实验、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光纤通信实验、移动通信系统实验、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实验等。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现代电子技术课程设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专业认知实习、计算机网络实习等。

2.专业实习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暑假进行,时间为8周(4学分)。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专业实习,为学生联系了多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通信工程专业有关的实习单位,如新疆阿克苏移动通信公司在通信工程专业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师实践锻炼、实验通信机房建设等方面都给予了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大力支持。为了保证专业实习的效果及真实性,每个实习点都有学院专业教师带队,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并保持和学院的经常联系。这种保质保量的专业实习为学生们毕业后走向社会并尽快融入企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毕业设计

塔里木大学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时间为12周(6学分)。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严把开题关,提倡毕业设计内容与实际工程相联系,避免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弄虚作假。为了鼓励教师搞好毕业设计工作,带一个本科生毕业设计给10个课时的工作量;若所带的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优秀,则工作量加倍。为了使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公平、公正,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程序与标准。

4.学科竞赛

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非常鼓励与支持学生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全国举办的各项学科竞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在2011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通信工程专业有两名同学分别获得了国家的二等奖,一名同学获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等奖,三名同学分别获得了自治区的二等奖,还有两名同学获得了自治区的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是教育部重点支持的全国大学生四大竞赛之一,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作为创办时间很短的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能在这样的大赛上取得如此成绩实为不易。

此外,为了使学生能够较早地对所从事职业有所认知并做好就业准备,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学生还安排有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

篇4

作为计算机网络的后续课程,如何引导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网络规划设计方法,熟悉网络建设实施相关工程标准,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要避免重复的基础理论灌输,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就成为该课程区别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关键。

从2007年开始,我校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四上学期或大三下学期开设此选修课,作者从课程设立初始即从事该课的教学工作。

1教学内容安排

与软件工程课程类似,网络规划与设计课也应首先介绍方法论,即网络规划步骤、设计模型等,其次针对每一步细节具体展开。目前相关教材大致分为宽泛型和细节型两类。

宽泛型教材与计算机网络教材类似,从基本的OSI、TCP/IP模型讲起,再分层介绍,更像是计算机网络教材的翻版,更适合非计算机专业采用;细节型教材往往针对某个方面单独成书,如网络管理、综合布线系统等,细节描述清楚,但不适合普通计算机专业本科生选修。

笔者认为,选择以设计方法论为主体的书籍为教材更合适,并最终选取《园区网络设计》作为课程教材。此书的目标读者是从事网络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内容简单明了,没有重复介绍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虽然工程标准内容欠缺,但关键方法论均包含其中,其他内容可补充。

选修课的学时较少,笔者所在学校将该课程设计成2学分、32学时(24学时理论教学、8学时实践教学)的考查课。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1) 网络设计方法(3学时);

2) 局域网设计(4学时);

3)Internet接入技术(1学时);

4) 路由设计(4学时);

5) 无线局域网设计(3学时);

6) 网络安全设计(2学时);

7) 服务质量QoS(2学时);

8) 网络管理设计(2学时);

9) 网络应用服务设计(2学时);

10) 网络调试运行和验收(1学时)。

从表面上看,24学时的课程内容安排较多,但很多基础知识点学生已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学习过,教师可以减少讲解时间,在有限的课时中主要介绍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方法论、实现技术,避免重复。

此外,该课配套了8学时实验课,可用于实践教学,教师安排学生使用网络设备搭建配置实验网络,建立实际网络与理论模型之间的联系认知;利用工具制作网线、信息插座,对实际网络布线获得感性认识;利用编程再现网络通信过程、Internet服务,深刻理解网络服务与协议实现方法。

8学时的实验课对达成本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鼓励学生以课外作业的方式完成课堂讨论准备、课程设计等实践作业,将作为平时成绩考核指标。在这种教学安排下,如何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是保证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1-2]。

2实践教学设计

基于教学内容安排,既要保证学生对理论方法的理解掌握,又要培养学生实际网络设计实现的能力,利用有限学时安排有价值的实践教学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笔者尽量多角度设计问题与案例,以课堂讨论、实验课、课外作业的形式完成实践教学。

2.1网络设计方法

网络设计方法是本课第一个重点,是网络设计与实施的方法论和指导。抽象的模型理论仅仅是网络设计的基础,与网络工程人员的实际设计能力之间还存在巨大差异。我们虽然不能直接培养出一名经验丰富的网络设计师,但至少应让学生了解实际网络规划设计的工作方法。实践教学对这个知识点尤为重要。

此部分的实践教学主要以课外作业加课堂讨论方式进行。作业分成课程作业和小作业两种,鼓励学生利用课堂讨论时间展示介绍自己的作业,并和大家讨论,案例如下。

2.1.1小作业:设计用户需求调研问卷

网络设计与实施首先需要确定用户需求,然后进行逻辑网络设计与物理网络设计,最后部署施工。如何设计全面的需求调查表,引导用户清晰合理描述出最终的网络需求,是决定下一步成败的关键。

从理论上说,用户需求分析应确定如下问题:网络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互联网连通性要求、地址限制、网络上运行的协议、布线要求、冗余备份要求、私有设备和协议的使用、必须支持的现有设备、用户要求的网络服务、安全因素、网络解决方案、网络管理、对现有应用的支持、网络可用带宽[3]。但在实际需求调研中,用户往往不是专业网络技术人员,上述问题都应以选择题形式提问,而不能设计简单的问答题。因此,问卷设计者不仅要考虑所有相关问题,还要了解当前主流的设计解决方案。

这个小作业是学生的第一次作业,虽然难度偏大,但是要求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文献,有助于他们产生兴趣。此外,此作业直接参考资料很少,也避免了学生抄袭。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还为学生提供一些软件需求调研问卷参考,学生可借鉴格式和方法,明白软件工程与网络工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从作业情况统计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把握需求调研问卷的关键点,作业基本合格。难得的是少数学生的问卷表设计得十分专业,甚至可以用于实际网络工程实施的需求分析阶段,这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难能可贵。

2.1.2课程作业:设计大型公司/大学网络建设项目书

该作业包涵了整个课程的所有知识点,需要学生将技术与方法融会贯通,完成一个体系化可实施的项目书。要求学生在考试前提交,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考核内容之一。在每一章课程结束后,学生可根据本章内容补充项目书,并在课堂讨论时展现,参与课堂讨论也是平时成绩的考核指标之一。

由于课程作业工作量较大,教师应鼓励学生分组完成,每组2~3人。从历年考核情况来看,课程作业的水平差距很大:水平较好的项目书包含了完整的逻辑网络设计方案和物理网络实施细则,提供了路由规划、网络安全等配置策略,体现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水平差的作业也存在设计思路不清、缺乏关键要素的问题。少量优秀学生自行以项目管理方式协同完成此课程作业,使用了一些项目管理软件、网络设计辅助软件,远远超出了预期效果。

2.2Internet服务配置与管理

狭义的计算机网络仅仅指网络基础设施,但广义的网络工程还包括上层的网络应用服务、各种信息系统、网络管理策略、安全设施等。因此,常用Internet服务的配置与管理也是本课不可缺少的环节。以纯理论教学方式讲授较为枯燥,不如采用实践教学方式,让学生实际动手加深理解。具体实践教学内容如下。

2.2.1验证性实验:搭建DNS服务器(E-mail服务器、FTP服务器、WWW服务器等)

实验是让学生熟悉某种服务的安装、配置和管理。为了与实践结合,教师先鼓励学生查阅资料,确定当前Internet上某种服务使用率最高的开源软件,然后下载较新版本安装,最后配置并使其正常工作。

以搭建DNS服务器为例,很多ISP均使用BIND软件包,学生在主页上了解软件信息,下载较新版本,解压安装。在小型实验网络环境下配置DNS服务,为不同主机建立域名解析,测试是否畅通。使用这种实际占用率高的软件进行实验,学生的经验一步到位,将来搭建真正的DNS服务器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2.2.2编程实验:使用Socket编程实现某种Internet服务器程序(如E-mail服务器、FTP服务器等)

验证性实验只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明白“怎么用”,作为专业人员来说,不仅要知道“怎么用”,更要知道“为何这样用”。该程序要求学生任选一种Internet服务,通过查阅RFC文档了解相关协议内容,使用Socket编程,从底层实现该服务。

以编程实现E-mail服务器为例,学生至少需要清楚SMTP和POP3协议,并编程实现。如实现SMTP协议,程序需监听25号端口,随时准备接收邮件;当发送邮件时,与其他E-mail服务器的25号端口建立连接,严格按照SMTP命令原语发送邮件。通过编程实现,学生彻底了解了该服务器的工作原理,并深刻理解了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所介绍的服务、协议、端口等抽象概念。

3教学效果总结

网络规划与设计课程的首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设计、实施大型计算机网络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理论与技术的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设计课堂讨论题目、课外作业、实验课题等,供学生选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思考如何将所学理论与技术和实际网络工程实践相结合。

在这套教学方式下,我们的考核标准也作了相应调整,增加了平时成绩比例。期末考试仍然采用闭卷考试,题目除了对关键知识点、基本题型的考察以外,增加了路由规划、设计方案分析等大题,鼓励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在总成绩构成中,平时成绩比例达到50%,平时成绩包括基本作业、考勤考核,还加大课程作业、课堂讨论、实验评分的比例。

这样的考核标准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热情,学生一致反馈该课程“难度”低于计算机网络课,但知识面更广。在2010年教务管理系统对该课程的无记名评分中,该课程获92分,大幅度超出了平均分数,也从侧面证明了实践教学的引入获得了学生认可。

4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网络的规划设计、布线实施、安全防范、服务搭建等方面,社会越来越需要既具备理论基础、又掌握实践方法的专业网络技术人员。网络规划与设计课程的开设无疑是适应该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开端,该课的内容与实践教学方法也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革新,满足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最终要求。

参考文献:

篇5

经过多年教学探索与实践,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大专)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形成了一套可行的方法,有效保证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在网络方面的专业素质也有了较大提高。

1 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笔者调研,如果不考虑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本科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以讲解计算机网络原理为主,实验内容也大多为验证性实验。而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则注重学生网络应用能力的培养,但学生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我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网络课程虽为大专层次教学,但综合了其他院校网络教学的优点,在一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既打牢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又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发展后劲。

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网络理论基础,熟悉因特网的各种协议;掌握网络规划与设计、综合布线技能;熟练掌握各种网络服务器的架设和交换设备的配置;掌握套接字编程及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熟练掌握网络维护、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技能;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教学内容及教材选择

我校直接面向公安边防部队培养学生。为了使学生能够胜任边防信息技术岗位,同时也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重点突出计算机网络原理,还要根据边防网络应用情况,增加无线网络(包含无线局域网、蜂窝通信网、卫星网、短波组网、超短波组网、集群网、无线图传等),多媒体通信网络(重点掌握VOIP、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网络安全(重点掌握数字信封、数字证书、PKI基础设施、防火墙、网络攻防等),网络管理(掌握网络测试、网络优化、设备维护、故障排除等)以及网络规划设计等内容。

为了改革课程教学,我们参考了大量网络教材,最后选中了陈鸣教授翻译的教材《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选择这本教材主要基于以下四点原因:一是理论体系完整,其体系结构基本符合课程教学的内容要求;二是原理讲解透彻,大量采用了类比、幽默和实际的例子来讲解复杂的网络原理;三是采用了新颖的教学法,突出了网络应用和因特网协议的教学,符合网络教学的发展趋势;四是内容编排科学、环环相扣,将各部分网络知识有机地融合到一起,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紧密,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试用了两年《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与Internet特色》教材,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使教材更有针对性,更加贴合边防网络实际,我们在借鉴这本网络教材创新思想的基础上,编写了《边防网络原理与应用》教材。此外,为了配合理论教学,我们还编写了网络实验指导书,实验内容的选择和顺序与理论教材的教学进度保持一致。

3师资力量培养

在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办法。为了解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需求,增强课程教学针对性,我们制定计划,定期组织任课教师到边防部队调研,了解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人才需求;积极与上级机关沟通,组织教师参加边防部队的信息技术培训,以了解部队采用的最新设备和技术;定期派遣教师到地方IT培训机构学习,以了解他们的课程设置,学习他们的培训技巧和方法,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此外,我们还经常邀请边防部队主管信息技术的机关领导或业务骨干到学院讲课,给学生介绍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信息技术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等。这样既使学生明确了学习方向,增强了学习动力,又使任课教师明晰了教学重点和教学目的。我们还邀请IT公司的业务主管讲解最新的网络设备及其性能,使教师了解最新技术的发展。

为了推动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笔者还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学院教改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促进课程教学,主讲网络的教师们的整体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此外,在学院的校园网升级改造、教学指挥中心建设、网络实验室设计建设等工程中,学院也号召和带领主讲教师全程参与,大大提高了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

4实验环境建设

在前期缺乏网络专门实验室的情况下,通过不断探索,我们将虚拟实验平台引入到教学中,解决了在普通计算机机房中部分网络实验不好做、做不了的难题。主要做法如下:

1) 在普通计算机上安装VMware虚拟机和Ethereal软件。这样就可以把一台计算机虚拟成多台逻辑相联的计算机,实际每台计算机自身就构成了一个网络环境。学生既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进行网络实验,又可以与机房中的其他计算机联通进行实验,每台计算机还具备网络协议分析功能,因此实验环境大大改善。

2) 安装网络设备仿真软件。通过使用Boson、DynamipsSee和Packet Tracer等网络设备仿真软件,就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各种类型的网络交换设备操作,还可以开展VLAN配置、三层交换机实验、路由协议配置、防火墙设置和复杂组网等重要网络实验。通过精心设计,目前大多数网络实验都可以在虚拟实验平台上实现。我们还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在自己的个人计算机上安装这些实验环境,以便在课下进行更多的训练[2]。

虚拟实验平台的使用提高了网络实验课的质量。但由于处于虚拟仿真环境中,网络实验的拓扑图相对比较抽象,因此对于那些抽象思维较差的学生,实作进入情况较慢,实验效果打了折扣。2010年,我院建立了专门的网络实验室,学生可以全面、直观地观察到整个网络并可以实际操作所有设备。目前,我们在计算机网络专用实验室也安装了虚拟实验平台,主要用于学生的平时训练,最大程度地发挥专用实验室的优势,提高实验效率和质量。

5教学实施

根据教学大纲,我校大专层次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总课时为80学时,其中理论为50课时,实际操作为30课时。在课时量少、教学内容多、要求高的情况下,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实施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5.1改进教学方法

在授课方法上,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转变。教师们大量采用启发式、联想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习惯。为了提高理论课教学效果,教师经常联系生活事例讲解复杂和抽象的网络原理。比如,将路由器的工作过程比喻成收费站的处理,讲解了传输时延和传播时延的区别;将TCP传输比喻成一本书分成一页页纸,再包上信封进行传输,到达对方后,用一个记账本(类似于窗口概念)登记失序信件,待到顺序页到达后,才能按照正确顺序向使用者交付。

在授课思路上,我们注重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国内不少教师是按照数据通信技术、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的顺序讲解网络课程的。而笔者认为,TCP/IP网络体系结构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以此为框架分层次讲解更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在教学顺序上,按照自顶向下的思路,从与用户交互最广、学生体验最多的应用层讲起,比如Web网页浏览等。这样,学习网络复杂协议的过程变成了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由应用到原理,充满了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探索历程。除了教学内容是从应用层到物理层外,教师对整个课程和每一章节的内容均按照先总后分、先轮廓后细节的原则讲解,这符合大多数人的学习习惯,也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

在网络课程的教学安排方面,我们将实作课与理论课交叉设置。理论讲到哪儿,实验就做到哪儿,这样可以保持实验课与理论课的进度一致,使教与学能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5.2合理设置选修课

在课堂教学中,尽管我们采取了很多新方法,但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很难真正解决。为了提高网络课程教学效果,我们把课堂上难以解决的、对学生又非常重要的内容放在选修课中教学。选修课的设置与时间安排要与本专业其他课程通盘考虑,做到选修课与专业主课的最佳配合。近年来,我们陆续开设了Linux操作系统与服务器的配置、网络数据库的操作与配置、网络交换设备的高级操作、.NET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网络攻防等选修课程,有效配合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

5.3建立教学互动平台

为了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我们建立了网络课程教学互动平台。互动平台上既有课程教学大纲、教案、电子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料,还有每次课程的教学重点、课后作业以及下次课的预习内容等。对于每一阶段的教学,网络平台上都有相应的课程练习和自我测试题目,并且能够自动给出评价。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平台上还有课程学习的高阶要求及相应的指导材料。此外,学生还可实现学习心得交流、学习资料共享、网上答疑等功能。教学互动平台解决了军校学生因岗哨勤务缺席课程的补课问题,为他们的自学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学习平台,也为分层次教学提供了空间。同时也增强了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强化了教师对学生的网上指导。

5.4重视实作教学环节

网络实作课质量直接决定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每次实作课前,教师都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详细了解实作课内容、程序和实验难点,清楚每次实验要达到的技能要求。实作课上,要求指导教师脱离PPT演示稿,能够在记事本软件上边讲边写,能够结合设备仪器现场写代码,敲命令,手把手带领学生一步步完成实验。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操作过程写出实验报告和心得体会。实验报告、实作课表现及实作考试成绩记入实作课总成绩,在课程期末总成绩中占有30%的比重。

5.5注重教学反馈环节

教学改革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其中做好课程教学的跟踪与反馈是保证教学改革方向的一个重要举措。在实践中,我们主要做到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每学期坚持开好3次教学座谈会。在课程开始前、学期中段、课程结束后,分别召集学生代表进行座谈,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效果,听取学生对任课教师和课程教学的意见建议等。平时,主要发挥课代表的桥梁作用,每次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情况,提供给教师。此外,任课教师还要负责管理网络互动平台,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了解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质量。

二是学生毕业后,坚持长期跟踪反馈,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能否适应岗位的工作需要。其中,尤其要虚心听取毕业学生所在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情况和意见建议,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针对性。

6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网络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在课程时间少、内容多、要求高的情况下坚持教学改革,既增强了学生的第一任职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又打牢了学生的理论基础,增强了学生的发展后劲。当然,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是一个贯穿教学周期全过程的课题,需要网络教学工作者不断认真地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袁志祥,秦锋,郑啸,等.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0(5):70.

[2] 冯永利.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8):5003.

Training Qualified Network Talents by Reforming Computer Network

FENG Yong-li ,WEN Yu-cang

篇6

Abstract Computer network is a practical and highly technical computer course. In view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institut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ublic elective course "computer network" and does some research in aspects of teaching goal,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content, evaluation method and so on.

Key words Computer Network; public elective course; teaching research

0 引言

随着大数据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前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他们既应该具有扎实的本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胜任工作的专业性需求,也应该具有互联网思维,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能够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在大学期间学习并掌握一些计算机类的网络专业知识,是相当有必要的。目前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已经被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列为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六门核心课程之一。①在这种背景下,有必要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讨论,只有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验教学、改革考核方式等多方面入手,各个环节都可以研究改进,才能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常州工学院是一所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贡献地方”是我校办学的根本使命。为了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掌握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秉持着”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我校开设了这门计算机网络公选课课程。该门课程是我校基于社会对“互联网+”人才的迫切需要,为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面向全校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开设的跨学科、跨专业的公共选修课程。该门课程的开展是恰当而必要的。

1 课程现状

公选课在我校属于通识选修课程,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获得规定的通识选修学分才能毕业和申请学位。为了适应信息社会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每学期我校都会有新的公选课课程开出来,供学生学习提高。它们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加知识、训练思维、提升实践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素质。

为了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每学期都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再结合个人教学经历和期末学生评价信息汇总分析,发现该门公选课存在一些问题值得研究改进。

1.1 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差别大

公选课学生来源于全校不同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计算机基础能力差别较大,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学习环境,不同成长经历,带来的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不同,还有思维方式的差别。同样的内容,有的学生一教就懂、一听就会。而有的学生思维反应较慢,再加上计算机网络知识本身就比较抽象,因此更是听得云里雾里、稀里糊涂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差别都比较大。但大家处于同一课堂,接受相同教学,教师授课要考虑所有学生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学难度相对较大。

1.2 学生学习积极性各不相同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选课存在着消极、盲目、被动等特点。有的学生纯粹是为了混学分而来,他们看到哪门课程有空余名额就报哪门,并不是按照自己兴趣选择。他们上课时不认真听讲,做实验时也只看不做,最后只想交份论文拿到学分了事。但有的学生不是为学分而来,而是真正想学点知识。这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主观能动性高,理论及实践都能充分投入,教学效果就比较好。还有个别学生是过来旁听的,他们虽然拿不到学分,但一心为知识而来,且计算机基础都较好,具有最高的学习积极性。

1.3 课时数较少

由于是公选课,因此按学校规定都只有30课时。但“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理论知识相对深奥难懂,且需要大量时间去实践验证,光靠30课时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1.4 教学方法古板、内容陈旧

公选课的教学由于历史的原因,往往不被重视,教学资源建设上、教学手段研究上都显不足。②而计算机网络软件硬件发展速度都很快,教材内容的更新往往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有的老师还遵循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法,内容枯燥乏味,且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数严重不足。另外,由于经费等条件的限制,实验设备只能做到保证完好率,并不能及时更新换代,导致有些实验无法开展。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需要对“计算机网络”这门公选课课程教学进行量身定制。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做出改进,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达到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 教学设计

2.1 教学目标

“计算机网络”公选课是针对我校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选修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组成、特点和工作原理,能够独立制作网线和组建局域网,了解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掌握WEB服务器、FTP服务器等各种服务器软件的配置方法,具有一定的网络故障排除能力。

2.2 先修课程

由于公选课课时较少,为保证教学质量,学生在选修之前最好先学过大学计算机信息基础或计算机导论等计算机类基础课程。

2.3 教学方法改进

该门公选课面向的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以普及网络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为主。因此,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上都应做相应的调整。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学校软硬件条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

在理论教学方面,采用小班化教学,限制人数为30人,选择我校秋白楼B820数字媒体实验室作为教学场所。采用Top2000极域电子教室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讲解,在讲解时注重实物演示,加深学生印象。如讲到网络操作系统时,利用虚拟机技术VMWARE进行装机演示;讲到网络线缆时,拿来各种实物如同轴电缆、各类双绞线、光纤等,详细讲解区别;讲到组建局域网时,现场进行演示:利用1根网线实现两台电脑互联,利用2根网线,2台电脑,1台交换机简单组网;讲到路由器及复杂网络时,使用Boson Netsim网络仿真软件演示。讲课时注意学生反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增加认知能力;碰到难点适当开展小组讨论,激发求知欲;课后通过微信、QQ等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在实验室随时等候过来提问题的学生,进行答疑。③拷贝各种电子参考书籍和教学视频给学生,让其课余时间自学。

在实践教学部分,选择秋白楼B601网络技术实验室作为实践场所。该实验室配有联想ThinkCentre计算机30台,华为系列交换机、路由器,实验管理防火墙,安全基础支撑实验平台,安全网络隔离实验平台,安全检测防护实验平台等多种实验设备,能够满足学生实验需求。在实践中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实践效果。如采用分组教学法,挑选工科类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作为组长,把组长教会后再让其带领组员一起实践;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和实际硬件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理解;充分利用我校开放实验室便利条件,让学生空余时间利用虚拟技术VMWARE及Boson Netsim上机实践,并在旁进行实际指导。

2.4 教学内容设计

计算机网络知识更新很快,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也应及时更新调整。本课程面向的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结合公选课10次课每次3课时的时间安排,精心编写讲稿和实践内容。去除专业程度太深、理论性太强的内容,选择浅显易懂部分,且加强实践实验环节。前4次课程安排在多媒体机房,主要讲解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及配置、VMWARE及Boson Netsim的使用、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网络安全技术等。后6次课程均为实践课程,安排在网络技术实验室。实验教学是理论知识的升华和应用,科学安排实验内容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面向的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因此实验内容的设计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编写提供实验详细步骤的实验指导书,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内容。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就可以直接动手操作,且能看到相应结果,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实践效果。实验主要内容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网线制作及局域网组建;Web服务器及Ftp服务器配置;常用网络命令及简单无线路由器的配置;网络常见故障分析处理;个人网页制作与;网络搜索和常用网络软件的使用等。

2.5 考核方式改进④

一般公选课通过让学生上交论文作为考核主要依据。但该门课程应用性较强,因此考核应以实践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平时成绩占20%,实践成绩占60%,理论知识考核占20%。平时成绩考核学生出勤率和平时表现,学生课后上机实践,也计入平时成绩,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实践成绩考核学生动手能力,重点实验项目如网线制作与组网,分组考核,逐一过关;理论知识考核时内容应浅而广。

3 结束语

通过以上一系列改革,强化了实践环节,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更新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调整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相应教学效果和目标,真正做到“教会,学成”,为学校和社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供帮助。

注释

① 强振平,李彤.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J].大学教育,2014(11):119-120.

篇7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纵观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计算机网络:以熟练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为主.掌握综合布线及网络构建应用技术,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2.平面图像处理:以熟练掌握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操作能力为主,来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设计技术员。

3.办公自动化:以熟练掌握文字处理及表格处理软件操作能力为主,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员。

4.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nash、JavaScript、Access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网站制作员。

5.多媒体技术: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软件制作员。

二、教学计划的改革

新的教学计划应以技能培养为主。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求“专”而不求“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

以三年制网页制作专业为例,在前两学年,每学期用3至4周时间在机房进行网页制作发展方向的专门化训练,最后一个学期对学生进行提高训练,使每个学生在网页制作方向上有自己的特长。具体安排为:

第一学期,进行WindowsXP应用基础教程、中英文打字、五笔字型录入的强化训练,使其打字速度达到每分钟60字以上。

第二学期,用Dreamweaver软件制作静态网页,并对办公软件Office和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加强提高,使其在做静态网页时,用更多的软件来美化网页。

第三学期.进行网页制作的重点突破,学习基本的VBScript语言来制作动态网页,并开设VB程序设计等课程来加强学生学习编程的能力。

第四学期.在这个在校学习的最后~个学期里,主要是加强学生制作动态网页的能力,也就是深入学习VBScript语言。在最后用4个周的时间,学生分小组在机房制作一个完整的、专业化的网站,最终上交的这个网站就是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最后一学年学生到企业、公司进行顶岗实习,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课程的改革

长期以来.包括计算机专业在内的中职课程体系较深地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如: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采用统编教材甚至组织统一考试等等。随着社会对中职生尤其是计算机等专业的中职生的培养要求越来越讲求实用和应用,必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应大胆舍弃《汇编语言》、(Qbasic语言程序设计》、《组成原理》、《磁盘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等“重理论、深分析”的纯理论型课程,开设《网页设计》、(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制作》、(Flash动画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综合布线及网络构建应用技术》等面向市场、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战型课程。这样学生毕业后可立即适应市场的需求。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建立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由于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教学讲求直观、便捷,这些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因此,视频教学是每个计算机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的教学手段。

3.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三,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其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显然.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熟练地、广泛地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之中。

4.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

应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如:开设网上选修课,进行网上考试,等等。开设网上选修课,可扩大选修课的覆盖面,学生不但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进行选修,且不受时间限制。这种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受选修人数的限制,学校可以集中优秀教师主要放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或对网上辅导作补充等等。学生每修完一科,可在指定时间到网上参加考试,如获通过则取得相应的学分。

五、考核方法的改革

由于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按照现有的考核办法。必定会出现大面积不及格。这势必冲击整个教学计划的完成,进一步打击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之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笔试考核方式无法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因此。考核方法要进行重新设计。

1.采用灵活的考核方法。如果这门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那就考核成绩就是以考技能为主,平时技能考核占60%.期末技能考核占40%。如果这门课程是理念性比较强的课程,那就考核成绩就是以考理论为主,平时表现和作业总评占60%,期末理论考核占40%。如果这门课程是理念加实践的课程。那就考核成绩就以技能考核为主,平时表现和作业总评占20%.平时技能总评和技能考核占60%.期末理论考核占20%。

篇8

The Effective Convergence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Courses

Li Man

(Shanghai Technical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Information,Shanghai201411,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ocational curriculum,combined with computer science vocational curriculum content exists in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a computer professional course of optimization,convergence issue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Vocational;Curriculum;Convergence

一、前言

2010年年初,教育部提出中高职升学的指导意见,将有助于中高职对接的建立。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从宏观的角度,对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实践,摸索出了许多有益经验。高职课程不该是本科学科式教育“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简单压缩。那么,在计算机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中有一部分重叠,两者如何衔接?高职院校如何做好课程内容的衔接工作,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这一系列问题促使我们去探索课程体系的衔接问题。中职与高职区别主要在于:(1)培养目标不同:中职旨在培养实用性中级技术人才;高职以培养实用性与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2)高职的生源多样性:普高生源专业基础薄弱,但文化基础扎实;中职生源文化基础需要强化,在已有专业的基础上提升专业知识。(3)管理脱节:中、高职相互独立,彼此之间互不了解,互不交往,缺乏合作与交流。

二、现状

通过对上海市职教集团计算机专委会下属中专校相关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研,对本校计算机相关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分析,对主要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在中、高职教学中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分析。这里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比较中职与高职的课程设置。

表1:上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分制教学指导方案

表2: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进程表

表1

课程

分类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

时 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

1 2 3 4 5 6

18 18 17 16 18 20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专 语文 6 108 3 3

数学 6 108 3 3

英语 6 108 3 3

信息技术基础 6 108 6

职业生涯规划(选) 2 36 2

德育 10 174 2 2 2 2 2

体育 15 261 3 3 3 3 3

业核心课 网页设计与制作 6 108 6

局域网组建 6 102 6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4 68 4

网络管理 6 96 6

数据库管理 6 96 6

网络工程施工 4 64 4

动态网页技术应用 4 72 4

网站系统维护 6 108 6

网络产品销售与服务 4 72 4

综合实训 计算机安装调试维修员(五级) 1 30 1周

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四级) 3 60 2周

岗位实习 34 600 20周

限定选修课 其他课程 30 543 8 8 9 3 3

任意选修课 二选一 1 语文 18 102 2 2 2

数学 102 2 2 2

英语 102 2 2 2

2 其他课程 18 306 6 6 6

其他课程 6 108 2 2 2

合 计 189 3336 30 30 30 30 30 30

表2

课程

分类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各学期周数、学分分配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6 16 16 16 16 16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通识教育课程 理论 4 2 2 毕业(顶岗)实习

思想道德修养 3 3

数学应用(1) 4 4

实用英语(1~4) 12 4 4 2 2

体育(1~2) 4 2 2

计算机信息基础 4 4

军事理论 2 2

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 2 1 1

形势与政策 1 0.25 0.25 0.25 0.25

心理健康教育 1 0.5 0.5

企业文化与职业素养(社会调查) 2 1 1

数学应用(2) 2 2

体育(3) 2 2

应用文写作 2 2

职业教育课程 计算机系统配置 4 4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4 4

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应用 6 6

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管理与应用(考查) 6 6

网络设备管理与应用 8 8

LINUX操作系统 4 4

数据库管理与应用 6 6

网络安全管理(考查) 4 4

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考查) 2 2

C语言基础 4 4

C#编程技术(考查) 6 6

网页设计 4 4

职业拓展课程 平面图像处理(PS)(考查) 4 4

AutoCAD应用(考查) 4 4

计算机专业英语(考查) 2 2

Java语言 3 3

新技术讲座(考查) 1 1

校外专家讲座(考查) 1 0.25 0.25 0.25 0.25

Flash应用 2 2

数据结构(考查) 3 3

综合能力训练 2 2

统计 学期学分数 29 24.5 25.5 24.75 12.25 24

毕业学分 140

仅就中职的专业核心课与高职的职业教育课程做简单对比,可以看到两者有4-5门课程或课程内容上有所覆盖,一方面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如果能够合理建立中高职的衔接,可以利用在校的有效时间提升一部分有专业基础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经验

国外课程衔接的经验:

德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主要是“双元制”课程模式,融合了职业性方案的规范性与模块式课程灵活性的特点。所有课程分为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三个层次,且呈阶梯式上升。专业课程由专业理论、专业制图、专业计算构成。课程的特点是面向一个职业群,以宽厚的基础、宽广的知识技能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

法国规定高职院校不设入学考试,凡是有普通高中、技术高中、职业高中等毕业会考文凭的均享有接受上高职院校的入学资格。其对于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做法是,将中职按行业、职业分为17类,每一类都有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高职各专业分别对口其中某一类,以该类的课程标准为基础设计高职课程,从而实现中高职课程设置上的衔接。

美国实行的是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中后技术准备教育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教育体制,兵统一制定出中高职相衔接的教学大纲,采用以应用为导向的综合课程的中高职衔接模式。

四、课程衔接的建议

目前,高职课程的设置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岗位需求为驱动”,在教学中提倡项目化,推行校企合作,力求让学生的在校学习与毕业后的工作更好地接轨。

与众多中职院校教师交流后,大家一致认为推行中高职的衔接势在必行,升学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有益,同时对于中职的招生也是一种促进。以下是对于课程衔接的几点建议:(1)从校实际出发,制定两套分别适合高中生源和中职校生源的课程计划,进行分别教学,减少或者避免课程重复或脱节。此举为了让不同生源的学生达到平衡,例如,普通高中生源应减少文化基础课程,增加专业基础课程;中职生源减少专业基础课程,增加文化基础课程,以此来弥补各自的不足。(2)可以考虑学分互认,学时承认制度,对于中职生源学生,其中职阶段的学分可以按比例转换到高职阶段教育中。(3)如果没有专门为两种生源分别设置的课程计划的话,可以考虑参照德国的“双元制”课程模式,以模块形式设置统一的课程计划,这样学生在选课的时候余地大一些,主张“宽基础,宽技能”。

参考文献:

篇9

篇10

在高校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课程的安排中,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尤其是在课程的安排上,因为高校专业众多,课程门数较多,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使得不同专业的课程安排都可以直观、有效的完成,同时也有助于随时进行修正和调整。此外,在选修课程的选择上,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选修课管理系统,在学期初选择自己喜欢的选修课程。进而使得课程的安排井然有序。最后,在教材的征订、教学改革的进行中计算机技术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2计算机技术在高校考务管理中的应用

在高校考务管理系统中,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首先,考务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试卷题库对试卷进行随机抽取,进而确定考试试卷。其次,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计算机上直接进行考试,学生的考试数据都保存到了计算机上,整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文/张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在课程管理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督导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更是极大的促进了高校教学管理的效率的提升,有效的促进了高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摘要个阅卷的过程也由计算机完成,不但节约了资源也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可以学生能够在考完试以后不久就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有助于他们及时的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进而更好的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再次,教师可以计算机存储的成绩进行客观的分析,从整体上来分析学生的考试状况,以及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试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而为今后教学中及时的进行调整奠定基础。

1.3计算机技术在高校学生成绩管理中的应用

从整体上而言,对学生成绩的管理主要是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存储、搜索、增加和删除,并记录平时的表现状况。在高校中,学生专业众多,课程五花八门,如果用手工进行记录、存储任务量不仅非常的大,而且在查找起来也非常的费力,工作难度不言自明。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工作人员只要在学期末将相关的数据信息录入学生成绩数据库中就可以进行存储、汇总、筛选和分析。不但可以方便查找每门课程的成绩,同时在查找每名学生的所有科目成绩以及班级的成绩等等都非常的便利。

1.4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质量督导中的应用

教学质量如何对于学校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因此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就一定要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督导的监督和指导。通过在降雪质量督导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但能够对不同的科目的教师进行质量评价,同时还可以借助计算机的优势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这不仅可以随时的了解学期的质量评价结果,同时也可以使教师随时的了解自身的评价结果而不断的完善自己。

1.5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日常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日常教学管理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通常来说,在高校的日常管理中主要包括对教师和教室的管理,以及教学规范标准的管理两大方面。首先,在教师课程管理中的应用。通常来说,高校教师都具有较大的自由,除了课时不多外,在课下时间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行为。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为高校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交流手段,教学管理人员将相关的通知、文件以及信息到了学校的教学网站上,而教师只要通过上网就能够了解学校教学管理中的种种要求,这不但降低了纸质通知、要求的浪费,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便利。其次,利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的对教室的管理、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有更好的了解,进而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对教室的管理,包括教室的使用时间、教室的容量以及多媒体是否正常等等方面。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时教学管理人员可以更好的对教室的使用情况有个实时的了解,便进而更好的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调配。

2完善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用的建议

2.1教学管理理念的转变

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不仅仅是要实现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的转变,更主要的是管理理念的转变。所以,要促进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就要在工作过程中创新管理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

2.2强化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建设

要促进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充分的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来实现高效教学管理,就要强化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不但要提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还应该促进其专业素质的提升,管理理念的转变,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了解以及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创新能力。

2.3要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篇11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纵观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计算机网络:以熟练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为主.掌握综合布线及网络构建应用技术,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2.平面图像处理:以熟练掌握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操作能力为主,来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设计技术员。

3.办公自动化:以熟练掌握文字处理及表格处理软件操作能力为主,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员。

4.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nash、JavaScript、Access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网站制作员。

5.多媒体技术: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软件制作员。

二、教学计划的改革

新的教学计划应以技能培养为主。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求“专”而不求“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

以三年制网页制作专业为例,在前两学年,每学期用3至4周时间在机房进行网页制作发展方向的专门化训练,最后一个学期对学生进行提高训练,使每个学生在网页制作方向上有自己的特长。具体安排为:

第一学期,进行WindowsXP应用基础教程、中英文打字、五笔字型录入的强化训练,使其打字速度达到每分钟60字以上。

第二学期,用Dreamweaver软件制作静态网页,并对办公软件Office和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加强提高,使其在做静态网页时,用更多的软件来美化网页。

第三学期.进行网页制作的重点突破,学习基本的VBScript语言来制作动态网页,并开设VB程序设计等课程来加强学生学习编程的能力。

第四学期.在这个在校学习的最后~个学期里,主要是加强学生制作动态网页的能力,也就是深入学习VBScript语言。在最后用4个周的时间,学生分小组在机房制作一个完整的、专业化的网站,最终上交的这个网站就是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最后一学年学生到企业、公司进行顶岗实习,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课程的改革

长期以来.包括计算机专业在内的中职课程体系较深地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

如: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采用统编教材甚至组织统一考试等等。随着社会对中职生尤其是计算机等专业的中职生的培养要求越来越讲求实用和应用,必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应大胆舍弃《汇编语言》、(Qbasic语言程序设计》、《组成原理》、《磁盘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等“重理论、深分析”的纯理论型课程,开设《网页设计》、(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制作》、(Flash动画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综合布线及网络构建应用技术》等面向市场、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战型课程。这样学生毕业后可立即适应市场的需求。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建立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由于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教学讲求直观、便捷,这些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因此,视频教学是每个计算机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的教学手段。

3.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三,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其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显然.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熟练地、广泛地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之中。

4.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

应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如:开设网上选修课,进行网上考试,等等。开设网上选修课,可扩大选修课的覆盖面,学生不但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进行选修,且不受时间限制。这种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受选修人数的限制,学校可以集中优秀教师主要放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或对网上辅导作补充等等。学生每修完一科,可在指定时间到网上参加考试,如获通过则取得相应的学分。

五、考核方法的改革

由于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按照现有的考核办法。必定会出现大面积不及格。这势必冲击整个教学计划的完成,进一步打击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之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笔试考核方式无法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因此。考核方法要进行重新设计。

1.采用灵活的考核方法。如果这门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那就考核成绩就是以考技能为主,平时技能考核占60%.期末技能考核占40%。如果这门课程是理念性比较强的课程,那就考核成绩就是以考理论为主,平时表现和作业总评占60%,期末理论考核占40%。如果这门课程是理念加实践的课程。那就考核成绩就以技能考核为主,平时表现和作业总评占20%.平时技能总评和技能考核占60%.期末理论考核占20%。

2.采用弹性学制考核制度。在弹性学制考核制度下只要学生修完学分,就可以提前毕业,如果学生在三年在校学习期间没有修够学分,也可以在外工作期间回校补修,只有修够学分任何时候都可以拿到毕业证。在弹性学制下学生学习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必须要学习的一些公共课和专业课.而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选自己学习的课程,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来获得学分。这种考核制度充分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着想的教学方针。

3.采用多渠道的学分来源。学生不仅通过学习来获得学分。而且还可以通过其它渠道得到学分。比如说:获得“优生优干”、在全国、全区比赛中获得名次等等,这些都可以获得学分奖励。这样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各种比赛、各种活动的积极性.能够使同学们有一种争优、创优的良好学风。

总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是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且大有文章可做。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也只是教育教学研究的一部分,要想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必须相互配合。只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才能结出丰硕果实,中职计算机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只有我们认识了自己。认识的市场,认识了学生,我们才会给自己找到一条成功之路.才能让我们的计算机专业也真正的热起来。

参考文献

[1]胡铮.《网络与信息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尚小航.郭正昊,《网络管理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

篇12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纵观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计算机网络:以熟练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为主.掌握综合布线及网络构建应用技术,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2.平面图像处理:以熟练掌握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操作能力为主,来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设计技术员。 

        3.办公自动化:以熟练掌握文字处理及表格处理软件操作能力为主,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员。 

        4.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nash、javascript、access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网站制作员。 

        5.多媒体技术: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处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软件制作员。 

        二、教学计划的改革 

        新的教学计划应以技能培养为主。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求“专”而不求“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 

        以三年制网页制作专业为例,在前两学年,每学期用3至4周时间在机房进行网页制作发展方向的专门化训练,最后一个学期对学生进行提高训练,使每个学生在网页制作方向上有自己的特长。具体安排为: 

        第一学期,进行windowsxp应用基础教程、中英文打字、五笔字型录入的强化训练,使其打字速度达到每分钟60字以上。 

        第二学期,用dreamweaver软件制作静态网页,并对办公软件office和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加强提高,使其在做静态网页时,用更多的软件来美化网页。 

        第三学期.进行网页制作的重点突破,学习基本的vbscript语言来制作动态网页,并开设vb程序设计等课程来加强学生学习编程的能力。 

        第四学期.在这个在校学习的最后~个学期里,主要是加强学生制作动态网页的能力,也就是深入学习vbscript语言。在最后用4个周的时间,学生分小组在机房制作一个完整的、专业化的网站,最终上交的这个网站就是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最后一学年学生到企业、公司进行顶岗实习,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课程的改革 

        长期以来.包括计算机专业在内的中职课程体系较深地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

如: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采用统编教材甚至组织统一考试等等。随着社会对中职生尤其是计算机等专业的中职生的培养要求越来越讲求实用和应用,必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应大胆舍弃《汇编语言》、(qbasic语言程序设计》、《组成原理》、《磁盘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等“重理论、深分析”的纯理论型课程,开设《网页设计》、(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制作》、(flash动画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综合布线及网络构建应用技术》等面向市场、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战型课程。这样学生毕业后可立即适应市场的需求。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建立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由于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教学讲求直观、便捷,这些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因此,视频教学是每个计算机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的教学手段。

        3.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三,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其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显然.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熟练地、广泛地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之中。 

        4.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 

        应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如:开设网上选修课,进行网上考试,等等。开设网上选修课,可扩大选修课的覆盖面,学生不但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进行选修,且不受时间限制。这种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受选修人数的限制,学校可以集中优秀教师主要放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或对网上辅导作补充等等。学生每修完一科,可在指定时间到网上参加考试,如获通过则取得相应的学分。 

        五、考核方法的改革 

        由于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按照现有的考核办法。必定会出现大面积不及格。这势必冲击整个教学计划的完成,进一步打击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之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笔试考核方式无法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因此。考核方法要进行重新设计。 

        1.采用灵活的考核方法。如果这门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那就考核成绩就是以考技能为主,平时技能考核占60%.期末技能考核占40%。如果这门课程是理念性比较强的课程,那就考核成绩就是以考理论为主,平时表现和作业总评占60%,期末理论考核占40%。如果这门课程是理念加实践的课程。那就考核成绩就以技能考核为主,平时表现和作业总评占20%.平时技能总评和技能考核占60%.期末理论考核占20%。 

        2.采用弹性学制考核制度。在弹性学制考核制度下只要学生修完学分,就可以提前毕业,如果学生在三年在校学习期间没有修够学分,也可以在外工作期间回校补修,只有修够学分任何时候都可以拿到毕业证。在弹性学制下学生学习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必须要学习的一些公共课和专业课.而选修课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来选自己学习的课程,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来获得学分。这种考核制度充分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着想的教学方针。 

        3.采用多渠道的学分来源。学生不仅通过学习来获得学分。而且还可以通过其它渠道得到学分。比如说:获得“优生优干”、在全国、全区比赛中获得名次等等,这些都可以获得学分奖励。这样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各种比赛、各种活动的积极性.能够使同学们有一种争优、创优的良好学风。 

        总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是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且大有文章可做。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也只是教育教学研究的一部分,要想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必须相互配合。只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才能结出丰硕果实,中职计算机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只有我们认识了自己。认识的市场,认识了学生,我们才会给自己找到一条成功之路.才能让我们的计算机专业也真正的热起来。

参考文献:

[1]胡铮.《网络与信息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2]尚小航.郭正昊,《网络管理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 

篇13

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五年制高职)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或分段教学的高等职业教育,它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整体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统筹安排相关的课程体系。在五年时间里,它既保证了高职教育的文化素质要求,又达到了国际上培养同类人才专业技术课程有效学时三年以上的要求,因此深受社会欢迎。由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其专业建设也不能完全照搬三年制高职的模式,它应该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下面笔者以自己所负责的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评为校级重点专业)为例,来谈谈五年制高职的专业建设问题

1 专业建设思路

需要充分结合五年一贯制教育的特点,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统筹考虑课程设置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构造与专业技术实际紧密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立并完善职业能力分阶段培养的教育过程。

在理论教学方面把握“必需、够用”原则,实践教学重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技能。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各类实验实训条件,并与相关的专业技术证书培训相结合,努力构建技能应用型的高职人才培养机制。

2 人才培养目标

五年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的系统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规划、设计和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能力以及后续的网络维护和管理的能力,具备网站的构建、维护、运营以及相关应用程序的开发能力等。

3 课程体系结构

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兼顾职业认证需求。在理论知识方面把握“必需、够用”原则,重在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整个课程体系由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构成,其中必修课又包括文化基础课与基本技能课、职业技术基础课及职业技术技能课;选修课一般成对列出,要求学生在课时相同的课程间二选一;实践课一般安排在期末集中训练。

4 专业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按照相关素质教育和通用能力培养方案,设立统一的通用能力培养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充分发挥五年一贯制教育的时间优势,并结合学生实际,统筹考虑课程设置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综合化,努力构建职业能力分阶段发展的教育过程。

2)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鉴于五年高职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学生层次低,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教学方面以专业基本知识的教学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体,以做代学,以做代考、工学结合,全面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

瞄准专业技术在相关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利用实践教学周,集中进行计算机拆装、办公软件应用、网络组建,网页制作、数据库软件应用等实训。

5 教学管理

1)依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实习实训课程教学大纲,并组织任课教师研究、讨论教学大纲、教材以及教学参考资料,依据大纲编写课程授课计划、教学进程表、教案与“实验实习指导书”;

2)选聘有水平、有责任心、教学经验丰富的校内外教师任课,每学期期中都要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对教师进行监督指导,期末举行师生座谈会,总结教学效果。

3)制定辅导、答疑制度。要求任课教师定时定点对学生进行指导。

4)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讲课比赛”、“教学课件比赛”、“说课”及“课堂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5)不定期举行教师专业技术讲座,扩大教师知识面,全面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水平。

6)每学期都开展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教、专家评教,成绩纳入教师测评体系。

6 实习实训情况

6.1 专业实验室建设

1)建立了专业技术专用机房:机房配置优良,性能卓越,且外联入网。该机房除承担本专业微机组装与维护、局域网组建与管理、操作系统应用、办公自动化、数据库、高级语言编程、网页制作等专业教学任务外,还承担了其他各专业办公自动化、微机实训任务。

2)建立了计算机拆装实验室:收集了大量的废旧电脑供学生练习拆装,又购买了网线钳、测线仪、剥线器、万用表、交换机、网线及水晶头等设备器材供实训使用,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创造条件,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6.2 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1)与多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进行学生的生产实习。

2)将一些企业发展成为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而学校又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基地,这样校企之间互惠互利,关系也更加稳固。

7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是在学生教育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不仅要对学生加强纪律约束和日常管理,还要积极进行思想引导,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设置亦要侧重实用性、易操作性和趣味性,保证学生能够学会并产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专业培养的顺利进行。

二是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科研能力,虽然五年高职学院的专业师资比较单薄,但可以通过与其他分院合作甚至校外合作的方式参与科研项目,通过搞科研来提升自身水平,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另外,教师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专业进修,紧跟技术前沿,不断给自己充电,以适应本专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

以上就是笔者所负责的五年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方面的一个总体构想,希望能以此为例对五年制高职的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自立项以来,我们在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断总结,再接再厉,力争创造出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