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实用13篇

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
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篇1

总体目标

顺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和要求,需进一步探索该体系运行模式的总体目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是社会稳定,重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性案件得到控制并逐步有所下降,社会丑恶现象大大减少,治安混乱的地区和单位的面貌彻底改观,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③应当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变量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社会治安工作的客观规律、国家与社会对社会的防治能力等因素,认真分析治安形势及治安问题的成因,经过通盘考虑后,实事求是地确定这一目标的。因此,从总体目标而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既要有着眼未来的长远目标,又要有立足当下的现实目标。长远目标意味着违法犯罪现象被有效防控,社会治安秩序出现根本好转,人民群众的生活具有高度的安全感。然而也应当看到,社会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而社会治安状况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会相应地出现各种发展变化。所以希望通过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消除所有的违法犯罪现象,以求一劳永逸地使得社会治安秩序根本好转,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现阶段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现实目标应定位于满足社会公众基本的安全需求,即依托现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背景,准确把握当前违法犯罪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因时因地制宜,分重点、分阶段地实施防控。一方面继续依法从严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社区违法犯罪的控制和预防工作。同时各级地方政府还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层基础工作,才能降低违法犯罪现象大幅度上升的趋势,使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有相当的满意度,保持社会治安秩序的基本稳定。只有做到长远目标与现实目标的有机结合,才能确保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顺畅运行。

防控措施

为了实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所承载的上述目标,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正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本身所具有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特征所决定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运行模式中所要求的防控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刑罚措施

刑罚措施,是应对犯罪行为最严厉的强制性手段。刑事犯罪是导致社会秩序最大的“发生源”,因此,要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就必须重点治理刑事犯罪。当犯罪行为发生后,运用刑罚措施无疑是最有效的办法。“没有区别于其他制裁手段的刑罚,犯罪则将完全混同于其他违法行为而最终失去自身的存在。”[14]运用刑罚措施一定要注重打防结合,即不仅要对当前违法犯罪的客观形势作出判断,针对已经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犯罪适用刑罚,始终保持对犯罪的高压态势,而且要侧重于“以防为本”,即通过刑罚适用起到警戒和威慑的作用,最大程度地追求预防前置的效果,将可能引发犯罪的问题消灭在犯罪之前。总之,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刑罚措施是不可或缺的。

2.行政和经济措施

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篇2

这半年里,为了使社区内综治工作能真正做到实处,也为了使居民能有一个安居乐业.文明祥和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首先,我们调整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小组的组织机构,完善了调委会、中心户长、居民门店联防政度等六项制度。并分别与各驻地单位.中心户长.联防组长签订了和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书。从而做到了机构健全、人员落实、制度完善、责任明确。目前全区组建有治委会一个,调委会一个,中心户长15名,护校队三个,治安巡逻队五支,门店联防点20个,居民联防点327户,安全小区2个,单位内部联防12个。其次,我们利用社区街道悬挂宣传横幅2条,组织干部、中心户长、治安巡逻员上门宣讲13次,观看普法宣传电教片及文艺活动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次1000余份。通过我们多方位、多形式、多视角的宣传,为居民营造出浓厚的综治氛围,教育居民知法、懂法、守法,增强了群众的防范意识,提高了群众的法制观念,净化了社会风气。

二.加强网络建设、运行机制到位

根据社区综治工作管理机制的特点和治安现状,我们在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制度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相应的配套措施,强化了门店联防、居民联防和单位联防的管理措施,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制定了综治领导小组成员包建治安小区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切切实实把社区的综治工作纳入到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我们在每月的工作汇报会议上,与会人员都要汇报所包区域的综治工作,以便社区及时掌握了解社区动态,发现不良势头,立即进行预防控制。为了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和社会治安的稳定,我们把环卫工人、联防组长、中心户长确立为信息员和巡逻员,组成了社区巡逻队2个,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进行一周三次的值班巡逻,并做详细的巡逻记录。同时,我们将社区划分为四个安全小区。公路上:从城隍庙沟大桥(包括城隍庙沟)到信用联社巷道划分为永信安全小区,由信用联社负责;从联社巷到新华书店家属楼划分为军工安全小区,由县中队负责;公路下:从城隍庙沟大桥到工商局家属院划分为城建安全小区,由规划办负责;从工商局巷到西区家属楼划分为散居户安全小区,由xxx社区负责。经过社区干部、民警及各个组织的共同努力,目前社区社会治安状况良好。

三.加强重点整治、工作措施到位

为确保社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使创建“安全社区”真正得以落实,我们采取了上下联动,全面结合,重点整治的工作方法,落实专人,集中力量重点解决。特别是对违法青少年和吸毒人员制定了帮教计划和措施,有专人进行帮教,并定期回访。目前进展良好。

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篇3

二、强化和发展“联防联控”的长效机制,切实落实“四方责任”

(一)继续深化“联防联控”,建立应对疫情发展的长效防控机制

1.明确政府各部门职责,健全领导指挥体系

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健全以“*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为主体的领导指挥体系。明确和细化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做到“职责明确”;制订和完善工作方案和应对预案,做到“行为规范”;建立工作协商、信息通报、督办检查等工作机制,做到“运转有效”。区卫生局作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挥好指挥、协调和督办的工作职能;各指挥部成员单位要积极参与会商,主动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有效运转。

2.强化防控网络,健全预防控制体系

防控工作要按照“全面预防、有效控制”的原则,实施群防群控,在社会各个层面织密防控网络,确保防控工作不留死角。各相关部门要做好启动区级集中医学观察点的准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施“关口前移”,做好发热病人预检分诊,发挥疾病监测的前哨作用;社会各单位、团体和组织应当做好机构内部的宣传教育、病例发现和报告及人员的督促管理工作;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充分发挥村(社区)等基层自治组织和群众的主体作用,组织动员村(社区)的力量,参与群防群治。

3.发挥医疗卫生机构作用,健全医疗救治体系

卫生系统要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加强医疗救治的各项工作。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强化救治力量,认真做好人员、技术、设备、药品的保障工作;区120分中心和急救站点要加强院前急救能力,做好流感样病例和疑似病例的转运转诊工作;感染性疾病科要提高针对发热病人的接诊、筛查、隔离、救治能力,增加人员力量和收治床位,做好院感控制工作,使群众放心就医;后备定点医院要加快建设和改造,做好启用的各项准备工作,区卫生局组建进驻后备医院的医疗队伍,并加强培训和演练。

4.层层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监督管理体系

防控工作要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区政府与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与各村(社区),各职能主管部门与本行业、本系统单位均要签订防控工作责任书,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健全落实防控责任的监督管理体系,确保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对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相关职能部门的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卫生、教育、民政、旅游、建设等职能部门负责对本行业、本系统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对属地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督促村(社区)、未注册的民办学校、托幼机构,诊所、村卫生室、民办医院等医疗机构,社会旅馆和民俗旅游接待户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二)切实落实“四方责任”,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控工作

1.落实属地责任,健全辖区管理制度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防控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行政主要负责人负总责,在区政府的统一指挥下,认真履行属地防控职责,建立健全职责明确、行为规范、运转有效的防控工作体系。做好人员、技术、设施设备和物资保障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和应对预案,建立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实行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确保防控工作不留死角。

2.落实部门责任,强化行业、系统管理

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的人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做好本行业、本系统的防控工作。各部门的防控工作实行主要负责人负责制。

区卫生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防控协调和监督执法工作。督促检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监测、预警、疫情报告和疫情防控工作;督促指导医疗机构开展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信息报送工作;进一步抓好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的规范建设管理,防止出现实验室突发事件;继续做好后备医院准备工作,抓好抗病毒药物、疫苗和防护用品的采购、储备,确保满足医疗救治需要;组织技术力量对各有关部门、单位开展的宣传教育和防控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在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做好口岸与社区信息互通、防控对接工作,将有关信息及时通报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最大限度掌握来自疫病流行国家和地区入境人员的去向,切实加强对入境人员监测等工作。

区教委负责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和教育培训机构防控工作的行业管理,部署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严防甲型H1N1流感在学校、托幼机构和教育培训机构暴发。协助配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全区教育系统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

区建委负责全区建筑工地、物业服务企业防控工作的行业管理。区动监局负责全区生猪养殖等生产经营活动中防控工作的管理,督促有关责任人落实相应防护措施,加强对畜禽类动物流感病毒及其变异的跟踪监测工作。区林业局负责全区野生动物疫情的监测工作。区外事办负责对在昌外籍、港澳人员群体开展防控知识的宣传,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归国人员和入境人员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区商务局、工商*分局等部门负责全区物资储备和生活必需品供应管理,保持市场秩序稳定。旅游、文化、交通、环境保护、国有资产管理、市政、民政、质监等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行业、系统管理,做好全区范围内的防控工作。

3.强化单位责任,健全社会单元防控工作机制

全区行政区域内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北京市的有关法律、法规,其主要负责人负总责,严防甲型H1N1流感在本单位传播、暴发。建立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和管理制度,明确负责防控工作的具体责任人。保障防控工作经费,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设施。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落实区卫生局和各行业主管部门提出的各项防控措施。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健康监测,督促从疫情发生国家或者地区回昌的人员自行居家观察7日。建立健全传染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等风险管理制度。发现流感样病例及时报告,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本单位职工健康安全,工作安全,组织活动安全。

宾馆、饭店、旅店、文化娱乐场所、商业经营单位、公共交通工具等公共场所或者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应当落实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的消毒、通风等防控措施;对进入公共场所、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人员进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建筑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生活居住场所的防控管理,落实防控措施,严格人员登记。

组织国际交流、会议和承办大型活动的单位对防控工作负总责。组织国际交流、会议,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必须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和应对预案,组织大型会议和活动要做好场所消毒,活动场地入口要设置体温监测设备。发现发热等流感样症状的人员,应当告知其有关规定,拒绝其进入活动场所,并就地及时通知医疗急救机构提供医疗服务。

4.依法规范个人防控行为,强化社会责任

每个公民都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协助、配合、服从区政府各部门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的防控工作,做好自我防护,依法接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从有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国家或地区回昌的人员,应当按照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自行居家观察7日,并遵守相关规定,配合居住地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管理,配合医务人员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家庭随访或者电话询问等工作。

短期入境的旅游者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旅行社等中方接待单位应当对短期入境旅游者的出行情况、接触人员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记录,并告知其应当遵守的卫生规范。

甲型H1N1流感的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要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服从、配合区卫生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做好隔离治疗、排查工作。拒绝隔离治疗措施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可以由公安*分局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接受集中医学观察、居家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应当配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登记和确认工作;配合医务人员进行健康监测;遵守区卫生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的卫生规范。

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积极加强与被采取防控措施的人员所在单位的沟通工作,保障防控措施有效实施。

三、突出强化入境人员、社区、学校、医疗机构的防控工作,严防疫情暴发流行

区卫生局、公安*分局、区旅游局、区外事办、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社会各单位、团体、组织应当按照北京市对入境人员管理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入境人员筛查和健康监测。要利用多种渠道收集疫区来昌的入境人员信息,区卫生局要加强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信息沟通,及时掌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反馈的入境人员信息;公安*分局要及时收集出入境管理信息,筛检出的境外来昌人员要及时将有关信息通报区卫生局;区旅游局要及时收集入境游组团社、涉外接待的宾馆饭店接待的入境商旅人员信息并通报区卫生局;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发动社区群众力量,摸查在社区居住的入境人员信息,及时通报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各单位、团体、组织应当及时向区卫生局通报本机构涉外活动和入境人员信息。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入境人员防控知识和措施的宣传教育,对来自疫病流行国家和地区的入境人员,要严格实行居家7天的医学观察。区外事办要做好相关涉外事务的协调工作和语言服务工作。

各有关部门、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突出加强对社区防控工作的领导,完善应对预案和措施,加大社区防控力度。应当指导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作用,加强对归国人员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和健康状况的社区监测。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按照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部署积极做好防控宣传教育工作;组织村民(居民)参与传染病防控活动;积极收集、报送相关信息;配合相关部门为居家医学观察和自行居家观察的人员做好服务保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配合下,做好社区防控措施的落实工作和对归国人员健康状况的社区监测。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根据有关卫生管理的规定和物业管理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防控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责任,健全防控措施,加大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卫生清洁力度。

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和教育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市、区有关部门关于学校卫生管理和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规定,有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严格标准要求,开展晨午检,晨检要有体温测量记录。对缺课缺勤病因要追查询问,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加强日常健康巡视和检查。严格对出入校园外来人员的登记管理。开展集体活动应当符合防控工作要求;加强对学生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市、区两级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和应对预案设立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发热门诊,建立、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在门诊大厅、住院部等重要场所入口设置体温监测设备。加强对医务人员防治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培训,提高病原检测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加强疫情监测工作,及时准确上报疫情信息,不得迟报、瞒报和漏报。确保消毒、隔离和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做好医务人员的防护,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规定处置、管理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严禁医疗垃圾混入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

四、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防控管理规定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区政府将防控工作纳入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负责人职责绩效考核范围,实行责任追究制。各有关部门、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未按照规定履行传染病防治和保障职责的,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由区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因为未依法依规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而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规定履行防控责任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篇4

结论:对于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健康管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糖和血压的状况,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64-02

对于糖尿病是目前临床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治疗的核心主要是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因此,本文主要对我市2009年1月到2010年1月之间某社区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健康管理干预措施,观察其治疗的效果,具体的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试验主要研究的是我市某社区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其男性患者有41例,女性患者有31例,年龄为60-77岁(平均年龄为67.6±4.6岁),病程时间为3-24年(平均病程时间为17.5±4.3年),所有的患者均通过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将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36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分析无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将72例2型糖尿病社区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6例患者主要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健康指导,而观察组36例患者主要采取健康管理干预措施进行治疗。

1.2.1对照组方法。主要采取常规的药物疗法和进行一定的健康指导措施,并半年进行一次的随访。

1.2.2观察组方法。对于观察组的患者主要采取健康管理干预措施,其中具体的做法为[1]:①做好健康教育,对于患者进行定期开展糖尿病相关的防治知识,使患者认识糖尿病的治疗重要性;②对于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合理化,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采取合理化的饮食安排计划;③做好运动治疗的方案实施,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制定合理的运动治疗方案,增强患者的体质,及提高身体的肌能;④对于患者服用的药物进行有效的监督,尤其是患者经常服用的胰岛素药物,一般在服用出现不良的反应时,需要做好血糖的检测;⑤定期的进行做好血糖和血压水平以及胆固醇的含量测量。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取SPSS17.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而计量的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X±S)进行表示,同时采取t检验,而组间的数据对比分析主要采取X2进行检验,P

2结果

3讨论

对于2型糖尿病其治疗目前主要是以病情控制为主,其中健康管理在近年中对于防治糖尿病患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其中该管理措施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第一,计划性强、管理到位[3]。这个健康管理弥补了传统治疗和健康指导的不足,对于患者的治疗目标性更强,而且能够对患者的管理进行全面化。

第二,提高了患者的治疗认知度和满意度[4]。这个健康管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实施全面化的教育和管理,通过患者的生活饮食和用药以及运动与身体指标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得患者对治疗具有较大的信心和提高了治疗的满意度。

第三,增强了对患者的之间的交流。这种方法大大地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同时建立了一种良好的医患关系,使医师能够准确的了解患者的一切状况,同时也使患者增加治疗的信心。

总之,对于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健康管理干预措施具体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糖和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以及血压的水平,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也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满意度,这种健康管理干预措施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常仁翠,高辉,井月秋,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小组健康教育的作用[J].中国康复,2007,22(05):358-360

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篇5

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领导重要批示精神,并结合我区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到区政法部门干警和各乡镇、村社干部。这不仅是中央和省委领导的要求,也是全区社会治安客观形势的需要,更是保护民安、构建和谐金口河的一次重要机遇,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保一方平安的责任感。近年来,全区农村以平安建设为载体,深入开展以“打黑除恶”为重点的专项斗争,加强对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大力加强乡镇、村、社、院户“四级”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综合治理措施在农村的落实,有效维护了全区农村社会稳定和治安大局平稳,人民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有力促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在全区农村一些地方的治安问题仍然突出,盗窃、破坏电力、电信设施等案件时有发生;、封建迷信、活动屡禁不止;一些地方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治安防控措施不落实,农村治保会、调解和治安巡逻队等社会治安防范队伍有名无实,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农村社会稳定的形势依然严峻。

为此,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区政法部门、区级有关单位一定要立足大局,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正确把握形势,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金口河”的高度,从保民安、促民和、以民为本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集中开展整治农村治安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全面落实综合治理措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二、明确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安排,狠抓措施落实,务求整治实效

根据区委的要求,这次集中行动,要以整治农村突出治安问题为突破口,以平安建设为载体,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为重点,以维护民安、提升农村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为着眼点,达到“一防止、三减少、三遏制、四增强”的目标:“一防止”,即防止因刑事案件、治安问题引发。“三减少”,即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明显减少;侵害留守学生、老人、妇女的违法犯罪明显减少;民间纠纷引发的治安、刑事案件明显减少。“三遏制”,即盗窃、破坏电力、电信设施、农业生产资料等方面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吸毒贩毒、、封建迷信、和非法宗教活动得到有效遏制;杀人、抢劫、、诈骗和黑恶势力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四增强”,即农村社会管理和治安防范增强;农村群众法制意识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农村群众的安全感增强。

各乡镇和区级相关部门要围绕专项整治工作目标,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针对性强、措施有力的实施方案,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要坚持因地制宜,什么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什么犯罪突出就严厉打击什么犯罪,什么地方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什么地方,明确主攻方向,集中优势兵力,坚决把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坚决改变农村一些地方治安混乱的现状,务求整治实效,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安全感。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把开展集中整治农村突出治安问题、打黑除恶、开展平安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切实解决好整治农村突出治安问题和平安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区公安分局在平安建设中负有重要职责,要切实担负起打击刑事犯罪、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加强治安管理和防范的主要责任,发挥主力军作用。区政法各部门和教育、交通、农业、林业、文化、工商、民政、团委、妇联等综治成员单位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认真履行部门整治责任。为切实加强全区集中整治农村治安专项行动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先平任组长,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周碧洪任常务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单位的整治农村治安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综合协调,督促检查整治工作。

(二)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各乡镇、区级各部门要结合“联帮扶”工作,围绕集中整治行动、打黑除恶和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制定宣传方案,印发宣传资料,要多渠道、多形式、多途径、高密度、全方位开展宣传;要深入乡镇、村、组,宣传到千家万户,排查到户到人。充分动员广大群众参与整治、防范、教育、建设、管理、帮教、调解等各方面的工作。要开通举报电话,鼓励广大群众积极提供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线索,对提供重要线索,协助公安机关查破案件的有功人员,要按照本辖区治安信息员奖励办法进行奖励。

(三)落实工作方案,认真组织排查。区公安分局要抓紧制定全区“集中整治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工作方案”。方案要明确工作时段,落实工作目标、任务、责任,突出整治重点。区集中整治农村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将从政法各部门和综治成员单位抽调人员,对我区农村治安混乱地区、突出治安问题和不稳定因素进行全面排查。要以乡镇为主体,积极构建“大调解”格局,健全群众工作网络,搞好各类矛盾纠纷、治安突出问题的排查,在详细分类排查的基础上搞好大调解。抓住整治契机,健全乡镇、村(社)矛盾纠纷联动排查调处中心、站点等工作网络,做到机构、人员、工作三落实。整合各方力量,把群众、乡镇职能部门工作结合起来;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结合起来,实现联动联调。司法行政部门要大力实施“律师进千村奉献工程”等活动,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化解社会矛盾。要高度重视和解决农村因干群关系、农民负担、土地承包、土地征用、移民搬迁、医患纠纷、邻里纠纷、环境污染和宗族问题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要加强和改进工作,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努力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和减少因各种矛盾纠纷激化而引发越级上访事件、和“民转刑”案件。落实“重大专案攻坚”和“挂牌督办”措施。

(四)强力督促整治,切实落实各项整治措施。区公安分局对排查出的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要建立排查整治工作台帐,并向社会公开作出限期整治承诺。逐一制定整治方案,把整治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人员,实行基层平安建设包干治理,全力整治,限期改变面貌;对一些治安长期混乱、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地区,重点督促整治,实行上下联手,组织强有力的工作组联合攻坚,坚决改变治安混乱的局面。区公安分局要根据排查情况,确定我区挂牌整治的重点地区。区综治委要广泛组织辖区内各单位、各部门和基层组织积极参与,联动联治。区整治农村治安工作领导小组每个成员联系一个乡镇,具体指导、帮助联系乡镇开展农村治安重点整治工作。

(五)严格考核,确保整治实效。各乡镇、综治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区整治农村治安工作领导小组将组织工作组,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对各乡镇、区级各部门开展重点整治的实效进行检查,并纳入年度综治工作目标考核。凡整治不力、治安问题突出、群众对治安问题反映强烈、安全感不强的,综治工作一律不得评为先进,集中整治不得结束。对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未列入重点整治,或因整治措施不力,治安问题仍然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乡镇和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有关部门和领导的责任。

三、巩固整治成果,健全长效机制,增强农村平安建设实效

各乡镇、区级各部门要把集中整治农村突出治安问题行动与打黑除恶、两抢一盗、整治黄赌毒、队伍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建设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平安村社”、“平安家庭”、“平安学校”、“平安企业”、“平安乡镇”等基层创建活动,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增强平安建设实效。

(一)统一执法思想,提高执法能力。区政法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履行职能,坚持“严打”方针,依法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抢劫、盗窃、、杀人、爆炸等多发性犯罪,以及侵害未成年人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要将集中整治工作与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一并安排,一并部署,深入摸排黑恶势力线索,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具有黑恶势力性质的涉黑组织,决不让其形成气候。区委政法委要加强协调,确保区政法各部门认识统一,形成合力,做到快捕、快结、快诉、快判,提高整治效果。

(二)建立完善农村社会治安形势分析评估机制,及时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区公安分局要坚持每月对治安形势进行分析、研判,认真研究把握当前刑事犯罪的总体发展态势和具体犯罪活动的特点、规律,特别是要加强对苗头性治安隐患的排查和分析,对一些新型犯罪、新的犯罪动向和治安问题,要及时敏锐发现,研究对策措施,抓早抓小、露头就治,决不能任其发展,危害一方安宁,甚至危及社会稳定。要结合本辖区治安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及时解决影响农村稳定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

(三)加强社会管理,落实社会重点人群教育管理措施。区公安分局、教育、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要深入调查,摸清社会闲散青少年、流浪儿童、留守学生、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底数,建档立卡,落实教育、管理和服务措施。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的意见》(川委厅[*]22号),扎实推进“农村留守学生”关爱行动,落实帮扶、教育、管理和服务措施。要切实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法制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认真落实流入地、流出地双向管理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区司法、公安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农村刑释解教人员帮教措施,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区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农村场镇网吧、游戏室、录像厅、歌舞厅等场所的管理,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有关要求,坚持"预防

为主,村(居)委会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工作方针,规范和落实村(居)委会治安防范各项工作措施,努力营造更加安定、和谐的村(居)委会治安环境

,把邾城街建设成为"经济强街当龙头,商贸大街创特色,文明兴街争一流",提供有力保障。

二、成立村(居)委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村、社区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村(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并兼任治保民调主任。领导小组副组长由村副书记或副主任担任,小组成员可从该

村退休干部、退休老师、劳动模范、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治安积极分子、致富带头人、复退军人等人员中选配。小组人员原则上1000人以下的村按4-6人配

置,1000人以上的村按6-10人配置。村、社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街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本村、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任务、计划、实施方案和创建平安工作,并组织实

施。

2、领导和组织本村群众、社区居民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做好普法、治保、调解、帮教、消防、巡逻等日常工作,确保

本村社区稳定和安全。

3、宣传、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组织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增强村民、居民的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

4、协助公安、派出所、司法等机关做好对流动人口、暂住人口、重点人口、问题青少年的教育和“”人员的帮教、监督、管理工作,协助政法机关打击

违法犯罪分子。

5、对辖区内重点部位、地段、重要设施、要害场所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问题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6、每月定期向邾城街综治领导小组报告该村、社区社会治安工作情况,重大情况随时报告。

7、定期召开村(居)委会社会治安工作会议,分析情况,制定措施,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8、积极认真地完成上级交办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的工作任务和其他事宜。

三、村(居)委会建立“治安中心户”。

各村、社区按10-20户中选出一名治安中心户长,治安中心户长可以从退休干部、劳动模范、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复退军人、治安积极分子和致富带

头人中推荐。村、社区治安中心户长的职责:

1、警民联系:对群众的需要及时与派出所、村(社区)综治领导小组或治保民调会联系;

2、信息报告:一旦获取不安定因素、事故隐患、违法犯罪线索、辖区人员和大型财物等变动情况,迅速向管段民警、村(社区)综治领导小组或治保民调会报

告;

3、纠纷调解:对一些小的矛盾纠纷就地、及时调解,实现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减少民转刑案件发生;

4、法制宣传:利用红白喜事聚会、召开群众大会、调处民事纠纷等机会,向群众宣讲政策法规;

5、治安防范:组织农民、居民轮流开展巡逻打更、邻里关照、邻里守望等,预防和减少耕牛、农机具及农民、居民的其它财产被盗,防范各类治安灾害事故的

发生;

6、交通协管:登记掌握辖区机动车辆和机动车驾驶员底数,告诫本地机动车驾驶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督促办齐各种证照;

7、帮教转化:掌握辖区“两劳”释解人员和问题青少年底数,关注其思想动态,认真做好帮教转化工作;

8、权益维护:依法维护片区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工作目标

以创建平安新洲工程为载体,大力开展创建平安街,平安村(居)委会和平安小组,星级安全小区、星级楼栋等安全活动。在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

组的统一领导下,在公安派出所的具体指导下,全面加强村(居)委会社会治安群防群治体系建设,组织发动村、居民开展群防群治、全面落实村(居)委会基层

社会治安各项防范措施,建立以"技防为主导,物防为基础,人防为保障"的安全防范网络,做好以防火、防盗、防抢、防破坏、防毒、防爆、防治安灾害事故为主

要内容的安全防范工作,预防、控制和减少违法犯罪,创建平安街、村(居)委会、居民小组、村民小组,安全小区,创造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人民满意

的社会治安秩序。主要目标是:

1、全街各村(居)委会社会治安防范保卫工作分类管理。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要求,全街各村(居)委会要制

定治安工作计划、措施和实施方案,分一般和重点保卫单位,实行分类管理。

2、各村(居)委会治安责任区(单位)应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各村(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为第一治安责任人,负总责,实行目标管理责任

制,统筹安排部署,定期检查考核,每月专题研究一次。重大问题,第一治安责任人要亲自过问、亲自抓。

3、大力开展创建安全社区,星级安全小区,安全村(居)委会创建活动。“创安”面达到100%,确保辖区创安达标率不低于80%,深入推进烟草专卖社区化管

理,60%以上社区达到“三无”社区。

4、力争责任区(单位)内不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上访,集众闹事,对责任区内(单位)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的各种不安定因素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渠

道畅通,防控措施得力。把各种紧急事件和突发事件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突发事件发生,能依法及时果断处置,重大事件必须及时报告,不发生影

响全街、全区、全市稳定的重大事件。

5、坚持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坚持不懈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针对突出治安问题,重点部位地段,利用各种形式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打击流氓

恶势力,车匪路霸、村霸、湾霸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专项斗争,切实抓好学校企业财力治安环境以及交通要道和重点地区的整治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居

民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增强。

6、坚持“严防”、“严控”、“严管”与“严打”相结合。加强内部单位和城镇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提高社会防控能力,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刑事

案件发案数要比上年下降20%。力争刑事重特大案件,人口犯罪率稳中有降,破案率有所提高。

7、暂住人口、流动人口、重点人口、寄住人口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两劳”释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落实,安置帮教率不低于96%。三年内

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不超过4%,人口犯罪率控制在万分之三点五以内。

8、积极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完成“四五”普法年度计划,普法工作做到有计划、有骨干,有阵地,讲求针对性、实效性

,组织干部群众学法、懂法、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及时表彰奖励见义勇为维护社会有功人员,民事纠纷调处及时,调处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

达98%以上。非正常死亡和民转刑案件有所下降。

9、落实各项防火措施,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火灾发生和交通事故控制在区下达的目标管理规定之内。

10、教育本单位干部职工遵纪守法。不发生违法犯罪行为。干部职工违法犯罪率不超过本单位总人数的2%。

11、坚决制止公路打场晒粮。凡未达到禁止公路打场晒粮目标的单位,严格按责任书的条款进行处罚。

12、切实认真做好防范和处理“”问题工作,确保辖区内无“”违法犯罪活动,无进京赴省、市、区等上级机关滋事、闹事,无“”反动

宣传节目插播,无“”反动宣传标语、条幅。其清除、覆盖率为100%,监控率达100%,信息反馈率达100%。

五、工作措施及步骤

村(居)委会社会治安工作分二步实施时间从今年8月上旬开始,至9月25日结束。

(一)工作步骤

1、各村、社区于8月20日至9月10日建立“治安中心户”,报街综治办;

2、各村换届选举结束后(9月11日至20日),迅速成立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名单报街综治办;

3、各村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和“治安中心户”名单由街综治办发文确认;

4、制定本村(居)委会社会治安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以及重点,一般防范分类及管理办法。

(二)主要工作措施(9月1日至30日全面实施)

1、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建设。实行运用“四前四早”的方法。即超前掌握信息,做到问题苗头早发现;提前进行调解,做到矛盾纠纷早处理;事前开展教育

,做到重点对象早转化;靠前处置问题,做到平息事态早动手的方法。确保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8%以上。

2、强化村(居)委会防控体系建设。积极推行以“治安中心户”为载体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建立51个行政村(居)委会治安领导小组,建立“治安中心户长”约

3000户。挂牌服务,不计报酬。社区要加大物防、技防、人防措施,大力推广使用电子报警器,电子对讲防盗门。形成“七位一体”[即特派员、协管员、管段民警

、安保队员、治安志愿者、居民小组组长(治安中心户长)、低保对象]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分日排班,按时巡逻。

3、强化内部单位防控体系建设。按新城办[2005]48号文件执行。

4、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把治安防范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个人。广泛宣传,发动群众。运用广播、电视、宣传车、宣传标语、横幅、版权所有

专栏等多种形式,形成人人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新格局。

5、加强督查,实行奖惩。街综治办将定期、不定期地对各村(居)委会治安防范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并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对治安防范措施落实到位,治安秩

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篇7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研究和制定全国山洪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和对策措施.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我国山丘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原则。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山洪灾害的重要致灾因素之一,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也给人类自身安全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加强管理,规范人类活动,制止对河流行洪场所的侵占,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改变耕作方式等措施,改善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②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规划要求着重开展责任制组织体系、监测预警、预案等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及时预警,提前组织危险地区群众转移;通过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重点保护对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③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各山洪灾害区的特点,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做出全面的规划,并与改善生态与环境相结合,做到标本兼治。

④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部门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按轻重缓急要求,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实现近期和远期规划防治目标。

⑤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点多面广,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防治措施应因地制宜。既要重视应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也要充分考虑我国山丘区的现实状况,尽量采用经济、实用的设施、设备和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二、山洪灾害防治主要对策措施

山洪灾害来势猛、成灾快、历时短、范围小而散,但易造成人员伤亡。对山洪灾害威胁区内的人员和财产主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保护既不合理也不经济。山洪灾害防治要立足于采取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防御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

在研究山洪灾害分布、成因及特点的基础上。划分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措施。规划的主要对策措施有以下方面:

1.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落实责任制并编制预案、实施搬迁避让、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和防灾管理等。

(1)加强防灾知识的宣传培训

山洪灾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决定了防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和承担防灾工作。规划要求在全社会加强山洪灾害风险宣传培训,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使山洪灾害防治成为山丘区各级政府、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2)开展山洪灾害普查

规划要求大力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工作。研究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确定了灾害发生临界雨量的制定方法,为山洪灾害预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信息来源。根据临界雨量,通过分析,规划将降雨诱发的山洪灾害易发程度分为三级: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中国降雨诱发山洪灾害的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四川盆地西部和东北部、秦巴山地、湖南南部和西部、湖北西部、淮河上游山区、南岭山地、太行山、燕山、辽东半岛、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以及新疆的昆仑山、天山等地。但是,由于规划工作的局限性,大量的隐患点还没有被发现,同时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还可能造成一些新的隐患或灾害点出现。因此,需要不断加大普查力度,扩大普查范围,为防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建设监测预警系统

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实时的降雨和洪水过程、监视山洪灾害发生征兆.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并及时预警信息,这是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有效措施。监测系统包括气象、水文、滑坡、泥石流等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系统。规划新建自动气象站3886个,多普勒雷达站44个;新建自动雨量站8735个,水文站466个.人工简易观测站l2.5万个;布设泥石流专业监测站(点)1926个,滑坡专业监测站(点)2676个,泥石流、滑坡群测群防村组11880个。规划建设连接30955个监测站(点)的通信网络、1836个县级信息共享平台及警报传输通信设备、21193套乡镇警报传输通信设备.建设县级以上专业部门问网络互联,配置l2.5万套无线广播警报器以及锣、鼓、号等人工预警设备。开发气象、水文预报模型等。

(4)落实责任制并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建立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编制切实可行的预案,建立由各级政府部门负责的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在有山洪发生征兆和初发时就能做到快速、准确地通知可能受灾群众,并按照预案确定的路线和方法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规划明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特点.进行山洪灾害普查,划分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明确山洪灾害威胁范围与影响程度:建立山洪灾害防御领导、指挥及组织机构;确定避灾预警程序和临时转移人口的路线和地点;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制定救灾方案及救灾补偿措施等。

(5)实施搬迁避让

对处于山洪灾害危险区、生存条件恶劣、地势低洼而治理困难地方的居民规划拟采取永久搬迁的措施。要创造条件,政策引导,鼓励居住分散的居民结合移民建镇永久迁移。对移民新址、公共设施等建设用地须进行山洪灾害危害性评估.保障移民迁入安全地区,避免二次搬迁或造成新的山洪灾害。对难以治理的滑坡、难于防护的村镇,要求调整山洪易发区土地利用结构、村镇布局。在城镇及村镇建设、居民建房时应尽量避开灾害易发点。

(6)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篇8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研究和制定全国山洪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和对策措施.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我国山丘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原则。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山洪灾害的重要致灾因素之一,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也给人类自身安全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加强管理,规范人类活动,制止对河流行洪场所的侵占,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改变耕作方式等措施,改善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②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规划要求着重开展责任制组织体系、监测预警、预案等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及时预警,提前组织危险地区群众转移;通过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重点保护对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③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各山洪灾害区的特点,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做出全面的规划,并与改善生态与环境相结合,做到标本兼治。

④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部门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按轻重缓急要求,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实现近期和远期规划防治目标。

⑤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点多面广,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防治措施应因地制宜。既要重视应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也要充分考虑我国山丘区的现实状况,尽量采用经济、实用的设施、设备和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二、山洪灾害防治主要对策措施

山洪灾害来势猛、成灾快、历时短、范围小而散,但易造成人员伤亡。对山洪灾害威胁区内的人员和财产主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保护既不合理也不经济。山洪灾害防治要立足于采取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防御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

在研究山洪灾害分布、成因及特点的基础上。划分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措施。规划的主要对策措施有以下方面:

1.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落实责任制并编制预案、实施搬迁避让、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和防灾管理等。

(1)加强防灾知识的宣传培训

山洪灾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决定了防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和承担防灾工作。规划要求在全社会加强山洪灾害风险宣传培训,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使山洪灾害防治成为山丘区各级政府、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2)开展山洪灾害普查

规划要求大力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工作。研究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确定了灾害发生临界雨量的制定方法,为山洪灾害预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信息来源。根据临界雨量,通过分析,规划将降雨诱发的山洪灾害易发程度分为三级: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中国降雨诱发山洪灾害的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四川盆地西部和东北部、秦巴山地、湖南南部和西部、湖北西部、淮河上游山区、南岭山地、太行山、燕山、辽东半岛、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以及新疆的昆仑山、天山等地。但是,由于规划工作的局限性,大量的隐患点还没有被发现,同时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还可能造成一些新的隐患或灾害点出现。因此,需要不断加大普查力度,扩大普查范围,为防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建设监测预警系统

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实时的降雨和洪水过程、监视山洪灾害发生征兆.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并及时预警信息,这是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有效措施。监测系统包括气象、水文、滑坡、泥石流等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系统。规划新建自动气象站3886个,多普勒雷达站44个;新建自动雨量站8735个,水文站466个.人工简易观测站l2.5万个;布设泥石流专业监测站(点)1926个,滑坡专业监测站(点)2676个,泥石流、滑坡群测群防村组11880个。规划建设连接30955个监测站(点)的通信网络、1836个县级信息共享平台及警报传输通信设备、21193套乡镇警报传输通信设备.建设县级以上专业部门问网络互联,配置l2.5万套无线广播警报器以及锣、鼓、号等人工预警设备。开发气象、水文预报模型等。

(4)落实责任制并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建立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编制切实可行的预案,建立由各级政府部门负责的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在有山洪发生征兆和初发时就能做到快速、准确地通知可能受灾群众,并按照预案确定的路线和方法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规划明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特点.进行山洪灾害普查,划分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明确山洪灾害威胁范围与影响程度:建立山洪灾害防御领导、指挥及组织机构;确定避灾预警程序和临时转移人口的路线和地点;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制定救灾方案及救灾补偿措施等。

(5)实施搬迁避让

对处于山洪灾害危险区、生存条件恶劣、地势低洼而治理困难地方的居民规划拟采取永久搬迁的措施。要创造条件,政策引导,鼓励居住分散的居民结合移民建镇永久迁移。对移民新址、公共设施等建设用地须进行山洪灾害危害性评估.保障移民迁入安全地区,避免二次搬迁或造成新的山洪灾害。对难以治理的滑坡、难于防护的村镇,要求调整山洪易发区土地利用结构、村镇布局。在城镇及村镇建设、居民建房时应尽量避开灾害易发点。

(6)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与山洪灾害防治相配套的政策法规,是规范山丘区人类活动。保证山洪灾害防治措施顺利实施.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促进山丘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规划要求制定风险区控制政策法规,有效控制风险区人口增长、村镇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制定风险区管理政策法规,规范风险区日常防灾管理、山洪灾害地区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维护风险区防灾减灾设施功能,规范人类活动,有效减轻山洪灾害。

(7)加强防灾管理

山丘区资源无序开发、居民点选址不当、城镇不合理建设等人类活动往往加剧或导致山洪灾害的发生。规划要求加强防灾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社会生活、生产行为进行管理.以适应或规避山洪灾害风险。加强山洪易发区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与管理。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管理,对山洪易发区范围内的城镇、交通、厂矿及居民点等建设项目需进行防灾评估;加强河道、防灾设施的管理.以维护河道泄流能力,确保防灾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2.工程措施

对受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严重威胁的城镇、大型工矿企业或重要基础设施,通过经济技术比较,规划适当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保障重要防护对象的安全。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等。

1)山洪沟治理

对严重威胁村镇、县城、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大面积农田的山洪沟采取工程措施治理。山洪沟治理措施主要有护岸及堤防工程、沟道疏浚工程、排洪渠等。规划采取工程措施治理的山洪沟约18000条.需加固、新建护岸及堤防工程长度94710km.加固改造和新建排洪渠工程89650km,疏浚沟道8920km。

(2)泥石流沟治理

对保护对象重要、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泥石流沟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排导工程、拦挡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蓄水工程等。规划治理的泥石流沟共2462条.需修建拦挡工程13457座、排导工程8546km、停淤工程1480座。

(3)滑坡治理

根据滑坡危险性分类.对威胁到集镇、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不稳定滑坡。考虑治理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滑坡治理的措施主要要有:排水、削坡、减重反压、抗滑挡墙、抗滑桩、锚固、抗滑键等。规划治理的滑坡1391个.需修建截排水沟398400m.挡土墙904.5万m.抗滑桩679.1万m,锚索34.7万m,削坡减载8350万m3.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篇9

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反映山丘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存条件和环境保护不断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研究和制定全国山洪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和对策措施.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我国山丘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安全保障。《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遵循了以下原则:

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的原则。人类活动的负面效应已成为山洪灾害的重要致灾因素之一,不仅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也给人类自身安全带来严重影响。通过加强管理,规范人类活动,制止对河流行洪场所的侵占,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改变耕作方式等措施,改善生态与环境,保护水土资源。

②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和“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规划要求着重开展责任制组织体系、监测预警、预案等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及时预警,提前组织危险地区群众转移;通过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重点保护对象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必要的工程保护措施。

③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根据各山洪灾害区的特点,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各方面的要求。做出全面的规划,并与改善生态与环境相结合,做到标本兼治。

④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山洪灾害防治工作,要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部门实施,确保重点,兼顾一般。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按轻重缓急要求,逐步完善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实现近期和远期规划防治目标。

⑤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点多面广,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防治措施应因地制宜。既要重视应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也要充分考虑我国山丘区的现实状况,尽量采用经济、实用的设施、设备和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开展群测群防工作。

二、山洪灾害防治主要对策措施

山洪灾害来势猛、成灾快、历时短、范围小而散,但易造成人员伤亡。对山洪灾害威胁区内的人员和财产主要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保护既不合理也不经济。山洪灾害防治要立足于采取以非工程措施为主的综合防御措施,以减少人员伤亡为首要目标。

在研究山洪灾害分布、成因及特点的基础上。划分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地制定规划措施。规划的主要对策措施有以下方面:

1.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建设监测预警系统、落实责任制并编制预案、实施搬迁避让、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和防灾管理等。

(1)加强防灾知识的宣传培训

山洪灾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决定了防御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和承担防灾工作。规划要求在全社会加强山洪灾害风险宣传培训,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使山洪灾害防治成为山丘区各级政府、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2)开展山洪灾害普查

规划要求大力开展山洪灾害普查工作。研究山洪灾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确定了灾害发生临界雨量的制定方法,为山洪灾害预警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信息来源。根据临界雨量,通过分析,规划将降雨诱发的山洪灾害易发程度分为三级: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中国降雨诱发山洪灾害的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四川盆地西部和东北部、秦巴山地、湖南南部和西部、湖北西部、淮河上游山区、南岭山地、太行山、燕山、辽东半岛、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以及新疆的昆仑山、天山等地。但是,由于规划工作的局限性,大量的隐患点还没有被发现,同时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还可能造成一些新的隐患或灾害点出现。因此,需要不断加大普查力度,扩大普查范围,为防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建设监测预警系统

监测预警系统监测实时的降雨和洪水过程、监视山洪灾害发生征兆.预测山洪灾害的发生,并及时预警信息,这是减少或避免山洪灾害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有效措施。监测系统包括气象、水文、滑坡、泥石流等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监测系统。规划新建自动气象站3886个,多普勒雷达站44个;新建自动雨量站8735个,水文站466个.人工简易观测站l2.5万个;布设泥石流专业监测站(点)1926个,滑坡专业监测站(点)2676个,泥石流、滑坡群测群防村组11880个。规划建设连接30955个监测站(点)的通信网络、1836个县级信息共享平台及警报传输通信设备、21193套乡镇警报传输通信设备.建设县级以上专业部门问网络互联,配置l2.5万套无线广播警报器以及锣、鼓、号等人工预警设备。开发气象、水文预报模型等。

(4)落实责任制并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建立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编制切实可行的预案,建立由各级政府部门负责的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在有山洪发生征兆和初发时就能做到快速、准确地通知可能受灾群众,并按照预案确定的路线和方法及时转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规划明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特点.进行山洪灾害普查,划分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明确山洪灾害威胁范围与影响程度:建立山洪灾害防御领导、指挥及组织机构;确定避灾预警程序和临时转移人口的路线和地点;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制定救灾方案及救灾补偿措施等。

(5)实施搬迁避让

对处于山洪灾害危险区、生存条件恶劣、地势低洼而治理困难地方的居民规划拟采取永久搬迁的措施。要创造条件,政策引导,鼓励居住分散的居民结合移民建镇永久迁移。对移民新址、公共设施等建设用地须进行山洪灾害危害性评估.保障移民迁入安全地区,避免二次搬迁或造成新的山洪灾害。对难以治理的滑坡、难于防护的村镇,要求调整山洪易发区土地利用结构、村镇布局。在城镇及村镇建设、居民建房时应尽量避开灾害易发点。

(6)加强政策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与山洪灾害防治相配套的政策法规,是规范山丘区人类活动。保证山洪灾害防治措施顺利实施.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促进山丘区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规划要求制定风险区控制政策法规,有效控制风险区人口增长、村镇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制定风险区管理政策法规,规范风险区日常防灾管理、山洪灾害地区城乡规划建设的管理,维护风险区防灾减灾设施功能,规范人类活动,有效减轻山洪灾害。

(7)加强防灾管理

山丘区资源无序开发、居民点选址不当、城镇不合理建设等人类活动往往加剧或导致山洪灾害的发生。规划要求加强防灾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社会生活、生产行为进行管理.以适应或规避山洪灾害风险。加强山洪易发区的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与管理。加强对开发建设活动的管理,对山洪易发区范围内的城镇、交通、厂矿及居民点等建设项目需进行防灾评估;加强河道、防灾设施的管理.以维护河道泄流能力,确保防灾工程设施正常运行。

2.工程措施

对受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严重威胁的城镇、大型工矿企业或重要基础设施,通过经济技术比较,规划适当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保障重要防护对象的安全。工程措施对策主要包括山洪沟、泥石流沟及滑坡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等。

1)山洪沟治理

对严重威胁村镇、县城、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大面积农田的山洪沟采取工程措施治理。山洪沟治理措施主要有护岸及堤防工程、沟道疏浚工程、排洪渠等。规划采取工程措施治理的山洪沟约18000条.需加固、新建护岸及堤防工程长度94710km.加固改造和新建排洪渠工程89650km,疏浚沟道8920km。

(2)泥石流沟治理

对保护对象重要、危害严重的泥石流沟采取工程治理措施。泥石流沟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排导工程、拦挡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蓄水工程等。规划治理的泥石流沟共2462条.需修建拦挡工程13457座、排导工程8546km、停淤工程1480座。

(3)滑坡治理

根据滑坡危险性分类.对威胁到集镇、大型工矿企业、重要基础设施安全.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不稳定滑坡。考虑治理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进行治理滑坡治理的措施主要要有:排水、削坡、减重反压、抗滑挡墙、抗滑桩、锚固、抗滑键等。规划治理的滑坡1391个.需修建截排水沟398400m.挡土墙904.5万m.抗滑桩679.1万m,锚索34.7万m,削坡减载8350万m3.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篇10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该疾病一旦确诊通常需要接受终身治疗。随着人们对于糖尿病临床治疗和护理方法认识的不断深化,综合防治措施已经逐渐替代了传统单一的药物治疗措施,社区家庭也逐渐成为了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和护理单位,社区家庭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率、遵医率和知晓率。本次临床研究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责任制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以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在我镇社区建档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60例,女性4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40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13.5)岁,患者平均病程为(10.5±3.4)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所有患者均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社区家庭健康教育责任制护理,具体措施为:社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责任制护理人员每个月组织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健康咨询活动,向其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向糖尿病患者说明常见并发症类型和预防措施,以及糖尿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并向其说明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方法,嘱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使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说明糖尿病相关知识,并制作糖尿病健康手册,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运动、饮食和治疗方案。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血压、血糖监测方法,以及足部、皮肤护理方法和胰岛素注射方法。对于失去治疗信心的患者,对其实施心理干预护理,使其了解到健康教育对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重要作用。

1.3 观察指标 第一,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标准为:正常为空腹血糖在3.9至6.0mmol/L之间,较好为6.1至6.9mmol/L之间,不良为7.0mmol/L以上。第二,生活质量评分:使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的功能健全情况、情绪稳定情况、生理健康情况、家庭和社会健康情况以及附加内容进行评定,分数越低则表示受影响程度越重。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χ±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

2 结 果

2.1 生活质量评分 实验组患者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185.43±12.33)分,对照组患者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为(128.34±22.21)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

2.2 空腹血糖 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率为98%,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率为80%,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效果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不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糖尿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糖尿病是一种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患者一旦确诊则需要接受长时间的药物、饮食和运动治疗,且随着患者病程的不断发展,患者还可能发生各种临床并发症。合理治疗和早期诊断是糖尿病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关键,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自身的遵医行为,并积极主动地参与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1]。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护理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主要的临床治疗措施之一。糖尿病患者的合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遵医行为和疾病知识掌握率等因素都会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社区家庭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临床治疗单位,实施社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责任制后,护理人员会定期到患者家庭和社区为其提供糖尿病知识咨询和普及服务,并逐渐成为了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主体[2]。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接受社区家庭健康教育后,与接受常规临床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相比,其空腹血糖控制效果更加理想,且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表明其生活质量更高。由此可见,在糖尿病患者中实施社区家庭健康教育护理责任制,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助于其血糖控制,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3]。

参考文献

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篇11

“一二三四五”工程就是:

“一岗双责”抓稳定。我区把维护稳定、保一方平安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的政治责任,作为检验领导干部是否讲政治、讲大局,是否贯彻“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准,全面落实各级领导“一岗双责”制度,实施“一把手”工程,在全市率先聘任各派出所所长任所在街道(镇)的副主任或助理,做到领导力量、工作合力、经费投入、责任分解、检查督导“五个到位”,切实增强实效。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对综治工作做到“三舍得、四优先”:舍得派人、舍得拿钱、舍得出时间和精力,研究工作优先、解决问题优先、待遇保障优先,工作措施落实优先。区、街道(镇)财政每年都拿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专项经费,2005年我区仅专职联防队建设就投入100万元,为工作提供了较好的物质保障。综治委20余个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积极主动地参与全区综治工作的实施、研究、督查、指导,2005年仅冬旅会期间各成员单位参与维护治安和稳定的工作人员就达600余人次。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重大案件防范责任查究通报制度,实行可防性刑事案件的“倒查”制度,从领导机制上保证了各项平安创建措施的落实。

两措并举抓打防。我区始终坚持打防结合,以打开路,以防为主。把“严打”作为综治工作的首要环节,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立足治安形势,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把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区域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坚持滚动排查,滚动整治,抓反复,反复抓,落实长效管理措施,深入开展“打击两抢一盗”、“打击盗窃市政公用设施”等一系列专项斗争,在攀钢周边、渡口桥南、铁路沿线等地段进行重点整治和专项治理近百次,严厉打击突出刑事犯罪,切实改善治安混乱区域治安面貌,做到整治一点,平安一片。深入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全力抓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各街道(镇)10支专职治保巡逻队100余名,辖区58个社区均成立社区警务室,均组建社区治保巡逻队,均制定本社区实际的治安防控方案,部分社区还有党员义务巡逻队、老年义务巡逻队、治安积极分子巡逻队和文明劝导队,大力加强护厂护校、护楼守院、门岗值勤力量建设,不断督促有关单位、部门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形成专群结合、点面结合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网络,收到实效,2005年1-10月,我区“两抢一盗”刑事案件发案比2004年下降4.5%,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三级网络抓调处。在全区建立了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区级网络主要由区综治委牵头,20个有关部门参加,成立领导小组,抓好全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调度、协调,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公开接访制度、政法部门“四长”接待日制度等,解决重大和疑难矛盾纠纷;街道(镇)级网络主要是由各街道(镇)成立立调解领导小组,采取“民情日”、“干群对话日”、“民情调研”等方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发挥主阵地的作用,将主要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阶段;社区(村)级网络由各社区(村)、单位设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办公室,各责任区、住宅楼区、商业网点设立调解员,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到职工、群众家中,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将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化解在最初始状态。三级网络坚持区级每月、街道(镇)、社区(村)级每半月集中排查调处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保证了信息畅通,不出问题,从源头上巩固了防范机制。

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篇12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交流先进经验,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平安××”的任务和措施,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为推进全市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刚才,我们听取了基层单位的经验介绍,他们的做法各有特色,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市公安局、组织部、民政局、司法局也提出了很好意见,请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三个问题: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建设“平安××”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干事创业,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一系列指示精神,坚持重心下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狠抓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保持了社会政治稳定。今年以来,全市刑事发案与上年持平,突出治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没有发生大的,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各种不安定因素不断增加,滋生和诱发违法犯罪的因素还大量存在,维护稳定面临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敌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境内外敌对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组织的渗透、破坏和恐怖活动呈加剧趋势。二是刑事发案尽管增幅减缓,但仍在高位徘徊,尤其是抢劫、抢夺、盗窃等侵财性案件增多,暴力犯罪、团伙犯罪、流窜犯罪比较突出,有的区域、路段和场所治安秩序不好,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不安全感。三是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由于利益关系调整引发了一些矛盾纠纷,而且涉及领域在扩大,激烈程度在加剧,处理难度在增加,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四是基层基础工作相对薄弱,教育、管理、防范等方面漏洞较多,特别是政法机关在干警素质、工作机制、物质保障、执法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超前做好工作,争取工作主动。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推进各项措施的落实,根据省和(上级市)市的统一部署,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深入开展建设“平安××”工作。这是市委作出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推进全市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决策之后的一项重要举措,意义重大。第一,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发展、求安定是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建设“平安××”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才能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才能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落到实处。第二,这是巩固“严打”整治成果,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为期两年的“严打”整治斗争结束之后,首要的问题是如何巩固斗争成果,防止社会治安出现反弹。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严打”方针、建立“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的同时,构筑严密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抓好防范上,着重解决影响社会治安的深层次问题,切实做好教育、防范、管理、控制等工作,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社会长期稳定。第三,这是推进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社会秩序,安定的生活环境,是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开展建设“平安××”工作,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进一步落到实处,才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维护良好的治安秩序,为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建设“平安××”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指示精神上来,切实增强建设“平安××”的责任感和主动性,高度重视和自觉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努力实现社会长治久安。

二、重心下移,强化基层,扎实做好建设“平安××”的各项工作

建设“平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政法、综治战线的中心工作和总体要求。从现在开始到今年底,要在全市广泛深入地开展建设“平安××”工作,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社会稳定有明显进步,治安秩序有明显好转,投资环境有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有明显增强。具体工作中,要努力打造“六大体系”。

(一)健全完善基层组织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干。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建设“平安××”的基础工程。各乡镇(街道)、市直各部门要按照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的意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建设“平安××”的关键措施来抓,夯实建设“平安××”的根基。要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乡镇(街道)、大口综治委(办)建设,配齐配强专兼职干部,落实办公场所、必需的经费和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组织、协调作用。政法各部门要按照重心下移的要求,认真研究制定警力、工作、经费、装备和政策下移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进一步精简上层和机关,充实基层和实战单位,努力发挥基层政法单位“保一方平安”的战斗实体作用。要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和村庄的综治办建设,建立健全集治保、调解、巡逻、普法、帮教于一体的综合治理办公室,并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组织形式、工作机制和报酬待遇,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二)健全完善“严打”整治工作体系,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严打”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严打”方针,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要突出打击重点,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有组织犯罪,流窜犯罪,爆炸、杀人等严重暴力犯罪,抢劫、抢夺、盗窃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犯罪。同时,要防范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及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及时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要进一步深化刑侦体制改革,完善破案激励机制,提高侦查破案水平,把破案特别是破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作为考核公安机关的重要指标,鼓励干警快破案,多破案,破大案。要健全完善贯彻“严打”方针的经常性工作机制,把经常性打击与集中行动、专项斗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严打”的质量和水平。政法各部门要统一执法思想,认真贯彻依法从重从快的方针和“两个基本”的原则,并落实到办案的各个环节。同时,要坚持宽严相济,恩威并重,把办案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起来。要继续抓好重点整治,每年都要按照一定比例,排出重点整治的村庄、区域和单位,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参与,限期改变面貌,及时消除治安乱点。

(三)健全完善治安防控体系,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这是建设“平安××”,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中心环节。当前,刑事犯罪处在高发期,特别是盗窃和流窜犯罪比重较大,解决的关键在于狠抓防范。最近,市综治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推行治安防范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文件要求,通过落实治安防范责任制,努力建设全方位、多层次的治安防控新格局。要突出抓好社会面、社区、内部单位、农村四个重点,优化专职、义务、专群结合、治安承包四种模式。在城区社会面上,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骨干作用,优化警力配置,加强“”报警服务和巡逻队伍建设,深化派出所改革,大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立起“网格化”的治安巡逻机制,实行全天候、全覆盖防控,重点维护繁华街区、公共复杂场所、城郊结合部等区域的治安秩序,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在社区,要大力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从下岗职工中招聘人员,建立社区保安队伍,维护社区治安。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发动老党员、离退休人员和治安积极分子成立社区治安志愿者队伍,开展义务巡逻,看门望锁,联户联防。要大力加强社区防范设施建设,把治安防范设施建设同城市基本设施建设结合起来,重点抓好居民区停车棚、岗亭、铁门、窗棂、照明等“五小工程”建设,努力减少“三车”被盗、入室盗窃等可防性案件的发生。要大力推广楼宇对讲、家庭防盗系统、电视监控系统等技防设施建设,提高防范水平。在内部单位,要结合实际,全面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进一步健全保卫组织,充实保卫力量,落实值班巡逻制度,确保“看好自己的门”。特别要重点抓好党政首脑机关、金融网点、邮政电信部门、新闻单位以及供电、供气、供水等重点要害部位安全保卫措施的落实,切实提高自防能力。辖区派出所要高度重视这些单位和部位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经常性检查,确保万无一失。在农村,要根据村庄的不同情况,以强化人防为主,狠抓治安巡逻。有条件的村庄,可以建立专职巡逻队伍,也可采取村民排班的形式,由村干部带班,轮流开展义务巡逻。要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治安防范的新路子,通过签订治安防范合同,把村民自治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调动村民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健全完善排查调处体系,及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要建立健全排查调处组织网络。在充实加强村居和企业调解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司法调解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认真解决重大疑难纠纷。要在基层建立矛盾纠纷信息员,及时发现和调处矛盾纠纷。要严格执行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情况报告、协调处理、领导包案、考核奖惩等制度,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要注意排查调处涉及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多发性的民间纠纷,有效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要加快人民调解工作改革,实现人民调解与诉讼制度的有效衔接。要继续坚持政法机关联合接访制度,及时处理涉法案件。要建立健全的预警机制,完善处置预案,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要采取坚决果断措施,迅速控制局势,防止事态扩大。

(五)健全完善治安管理体系,堵塞违法犯罪空隙。要本着从严管理、依法办事、服务经济、预防犯罪的原则,重点加强四个方面的治安管理。一是加强对“两口一屋”的管理。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谁容留谁负责”的原则,搞好暂住人口规范化管理,切实做到底数清、去向明、管得住。要把出租房屋管理作为加强流动暂住人口管理的关键环节来抓,进一步强化对租赁房屋的清理整顿。通过签订责任书,实行责任追究和处罚,提高出租房主的责任意识,努力减少和堵塞犯罪漏洞。二是加强对枪弹和爆危物品的管理。要搞好对枪支弹药和爆炸危险物品的经常性监督检查,不间断地清理收缴非法枪支弹药和爆危物品,严防流散社会,危害治安。要重点加强对民用爆炸物品的管理,对使用爆炸物品的地方,要实行集中化管理、专业化服务。对非法生产、销售、储存、持有和使用爆危物品的,要依法查禁取缔,严厉打击。三是加强对特种行业和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要按照总量控制、布局合理、适应需求、规范管理的要求,严把审批关,依法进行管理,定期清理整顿,预防和减少治安问题。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教育,督促其合法经营、文明服务。继续抓好“扫黄打非”工作,坚决查禁“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同时,严格对废旧物品收购站点的管理,坚决堵住盗窃销赃的渠道。四是加强对“”顽固分子的管理。在继续抓好教育转化的同时,切实强化监控措施,固定专门力量,落实包靠责任制,严防其非法串联和外出滋事。

(六)健全完善法制道德教育体系,从根本上预防违法犯罪。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略,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努力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在全社会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风尚,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治安大环境。要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进一步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家庭、学校、社区、司法、社会“五道防线”,形成多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要继续抓好“警校共建”工作,落实政法部门包靠学校制度,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协助学校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要大力开展法制教育进课堂、开设模拟法庭和校外法制教育活动,推进在校生法制和道德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做好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避免其重新犯罪。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把建设“平安××”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建设“平安××”,是一项全局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单靠政法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发动全社会力量,上下齐动,左右协调,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各级各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平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执政为民的实事,列入议程,摆上位置,定期听取情况汇报,认真分析社会稳定形势和治安形势,加强领导,强化监查,确保落实。

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里的要求,把建设“平安××”的任务、措施和目标要求,逐项细化,层层分解,建立明确的目标责任体系,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督促一级落实。市里确定,建设“平安××”以三年为期,第一年打基础,第二年抓深化,第三年抓完善。要根据这个总体要求,统筹规划,精心组织,严格考核。对于工作扎实、长期未发生影响稳定和治安问题的地方和单位,要大力宣传表彰,对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给予必要的奖励;对因责任不落实,工作失职,发生重大刑事案件、治安灾害事故和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地方和单位,要进行责任查究,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社区治理措施和方法篇13

关键词 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预防措施;效果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多发病,治疗周期长,需终生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控制和治疗高血压的方法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研究表明,对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疾病实施分级管理和采取预防措施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这一方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社区内2011 年5 月至 2012 年11月收入并确诊的80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 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17 例,年龄在49-79岁之间,平均年龄(53.4±7.3)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 例,女性患者16 岁;年龄在50-78 岁,平均年龄为(61.8±2.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主要包括常规的血脂、血压、血糖的监测和心电图的监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分级管理的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一级管理,一级管理主要针对于单纯高血压无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每三个月进行一次随访,主要是非药物治疗和对病情进行监测,若治疗三个月后无效,则开始使用药物治疗。

(2)二级管理,一级高血压伴有1-2

个危险因素的患者或二级高血压伴有2 个一下危险因素,随访两个月进行一次,治疗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以用药指导为主。

(3)三级管理,一级高血压或二级高血压伴有3 个或以上的危险因素,随访每月进行一次,加强降压治疗,了解病情变化,观察药物作用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

1.3 评价标准

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情况。

(1)显效:全年有不少于九个月的时间血压处在140/90mmHg 以下。

(2)有效:血压处在140/90mmHg 以下的时间为六到九个月;3)无效:血压处在140/90mmHg 以下的时间为六个月或小于六个月。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均录入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40 例患者中显效20 例,有效16 例,总有效率达90%,对照组显效14 例,有效13 例,总有效率67.5%.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并采取预防措施后,总有效率为9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7.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可见,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实施分级管理并给予预防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