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实用13篇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篇1

高校的勤服务是高校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为使高校正常运转,充分发挥教学和科研功能、实现社会服务功能并确保师生正常工作学习有序进行而提供的物质、服务、技术、管理等保障。

2.高校后勤管理

高校后勤管理是高等院校后勤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运用管理学、教育学等原理和科学方法、手段,通过管理行为、管理活动有效地完成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充分调动高校后勤管理和参与人员积极性和能动性,建立正规的高校后勤活动秩序,创造有利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保证高校培养目标实现,达到后勤工作目标的过程。

二、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的沿革及现状

我国高校后勤是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发展。

1.高校后勤管理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髙校后勤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计划经济下的传统后勤阶段(20世纪年代中期以前)、为缓解后勤服务主要矛盾而进行的机制改革阶段(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1999年)、旨在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和转换运行机制而进行的社会化改革阶段(1999年至今)。不同时期的高校后勤与当时历史阶段相匹配、相适应。都为中国高等教育做出过卓著贡献。

2.高校后勤管理现状

随着现代大学教育体制管理改革的深入,在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促进下,新时期后勤管理范围打破传统模式,已进入自我调节完善的平稳期。后勤管理趋向社会化、复杂化、一体化、信息化。后勤管理体现出很多特色和亮点,同时仍旧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问题1,粗放式管理制约执行力的贯穿进行,忽视沟通致使后勤管理主观化目前尽管高校后勤的工作程序、工作标准、管理制度都在逐步细化、完善、规范,但粗放的管理现象仍然在后勤工作中存在。执行力是后勤管理成败的关键,强有力的执行力无法持续贯穿在后勤工作的始终,制约着后勤服务水平的提高。高校后勤努力拓展服务项目、调整管理模式、提高服务保障水平,但由于忽略服务对象的困惑和困难。忽视服务内容缺乏针对性、目的性。服务双方的沟通渠道不畅通、不及时、不深入。未能建立起多方位的稳定、、便利、及时的沟通渠道。因而在日常后勤保障过程中仍存在着服务对象对后勤服务效果和保障水平不满意的现象。

问题2,人员结构不合理是队伍建设提升的掣肘在后勤管理队伍建设中存在四个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障碍,使得后勤无法形成高效、科学的管理梯队:第一是管理人员学历层次不高;第二、高校管理者对后勤工作的认识高度不够,致使后勤人员补给不及时,长期不进新人;第三、思想观念认识上的误区,加上后勤内部发展空间不足,使得高素质的人才看不到在后勤的发展空间,难以留在后勤,造成了后勤“引不到、留不住”学校有能力的人才;第四、后勤队伍老龄化严重而派生的思想保守,长期以来满足现状,缺乏竞争意识,观念和素质不能与时俱进。后勤队伍建设的薄弱严重制约了高校后勤组织整体的发展水平。

问题3,后勤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无法最大化调动后勤人员积极性后勤组织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高校后勤的长远发展和学校的建设发展。但制约后勤人员积极性的因素很多。第一:后勤管理工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虽然后勤社会化改革促使后勤管理模式的转变-即由“办后勤”过渡到“管后勤”,但后勤组织的管理职能显现不明显,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始终被认为是单纯的简单体力劳动,忽略了后勤部门的管理职能。第二:职称上评定限制,后勤人员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同时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教育培训机制,无法调动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了后勤的改革进程。

三、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建议与对策

1.强化过程管理

执行力,促使沟通服务畅通有序高校后勤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关注战略计划、组织设置、人员配备等要素的同时,着重关注执行环节控制,紧抓执行指令、执行跟踪、执行纠偏,将执行力的理念融汇到日常管理工作中。通过日常工作管理过程中强化执行力,达到最终实现“让制度指导工作流程、规范服务质量、落实监管效力”的目的。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是高校后勤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

2.优化人员结构,加强后勤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是高校后勤发展的重要资源。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事关高校后勤部门的生存与发展,更是高校后勤长久发展的战略性基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可从三方面进行。第一、增强竞争意识,优化人员结构。通过全员竞聘、双向选择、择优竞争上岗等措施,增强职工对岗位职能认识。同时要通过出台新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实后勤队伍。第二、加强职工在职培训、全面的提高后勤现有人员的素质。通过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可转变观念、改变高校后勤职工的工作态度,提升工作绩效。第三、增强后勤职工对岗位的认同感。

3.营造良好内部环境,提升职工对后勤部门的依赖感

从薪酬福利、激励机制、职业规划等方面营造良好内部环境,提升后勤职工对后勤组织的依赖感。针对薪酬福利,后勤可采取各种措施(如根据工龄或参照管理或教师职称,实现职工工资待遇上的晋升),稳定职工队伍。理性分析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篇2

一、高职院校后勤服务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后勤服务与学校期望之间存在差距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高等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展,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超过了2000万人,中国正在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例,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在校学生规模就占到了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一半,院校数量达到了1168所(高职高专)。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后勤员工认识上的不充分和基础工作的薄弱,使后勤服务与学校的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如,在工作中对全面质量管理所提出的程序化要求认识不到位,觉得后勤服务工作能把事情做好就行,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盲目行事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工作的效果不理想。

(二)后勤服务与师生期望之间存在差距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关键力量,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其生命力在于优秀的教师队伍。许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在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础上升格的,在办学中最缺少的是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如何使在示范院校工作的教师得到示范校建设中一流的服务,对后勤工作提出新的课题。同时,示范建设中所要求的各建设院校必须保证足够数额的外省学生入学的要求,使学校后勤对学生的服务范围更广,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学生其服务需要是不同的,后勤服务如何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对后勤工作是一种新的挑战。同时,服务工作的过程监控与持续改进能力不强,工作的效果与效率不高,整体服务工作与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还有差距。

二、提高高职院校后勤服务质量

(一)服务以教育教学为中心

学校后勤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必须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必须为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师生提供优良的教育教学条件,添置必备的生活设施等。这些是总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抓好各个时期的主要工作。在春、冬季节,主要抓防冻保温工作,提前做好供暖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修工作,还要做好对师生的防冻教育工作。夏、秋季节,提前做好防暑降温、防汛、防食物中毒的教育工作和防控措施;特别在春夏之交,对空调、风扇等降温设施、排水设施等,进行检查、维修、调整。每个学期开学前,对常规的教育教学设施、教学仪器、生活设施、办公用品、进行补给、维修、调整;开学后,深入各办公室、教室、调查征求师生的意见,对影响教育教学的设施,及时整改,保障教学工作。

(二)规范服务理念,强化服务职能

在制定后勤管理制度时,依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管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后勤人员努力做到: “师生困我帮,师生求我办,师生需我做”,规范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强化后勤人员的管理职能,包括对人和对物的管理。对物的管理有:财务管理、财产管理、生活管理、校舍管理、校园环境管理。对人的管理:一靠教育;二靠制度;三靠率先垂范。其次强化后勤人员的服务职能,服务职能是管理职能的具体表现,包括师生餐饮、学生宿舍管理、校园保洁保绿、校园保安、物业维修、接待会务、交通服务、医疗服务、教材供应、设备物资采购、图书资料文印、信报收发、水电管理等等,服务门类众多,所属行业范围广,而且各种服务内容之间的关联性相对较小、跨度大。

三、强化财务管理,确保高职院校后勤改革健康发展

(一)切实加强资产管理工作,防止后勤原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流失

后勤的资产是在过去办学过程中,通过国家拨款购置形成,或利用学校提供条件取得,均属于非经营性资产。为做好产权制度的明晰,将后勤资产从高校中划分出来后,校财务部门要会同有关单位对后勤资产进行清理、评估和界定。首先,要对后勤改革前的设备资产进行认真全面的清查核对,核实后勤经济实体各项设备资产的种类、数量、价值,作好财产登记,并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按照评估后后勤经济实体占有资产的实际价值办理资产转移手续、进行产权界定、按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明晰产权关系,签订国有资产租赁合同。其次,对后勤经济实体使用学校的房产和土地按有关规定进行价值评估,可将此作为学校对后勤实体的投入,按双方合同以租赁关系给后勤实体使用。

(二)积极指导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后勤实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后,学校财务部门应从过去对后勤财务的直接管理中脱离出来,转变为对其进行宏观上的业务指导。现阶段,学校财务部门应履行学校支持后勤经济实体的责任,指导帮助后勤经济实体做好基础工作:首先,学校财务部门应积极主动的帮助后勤经济实体建立适应现代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岗位责任制,使后勤经济实体的财务活动科学、规范。其次,高校财务部门应指导后勤经济实体的会计核算业务,帮助其建立科学的会计核算体系,执行国家规定的会计科目,编制符合国家要求的会计报表,并对其定期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在具体业务上经常进行督促检查,提高后勤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

(三)认真实行成本植算,提高后勤实体的经济效益

高校后勤是从高校这个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的,因此成本观念淡薄,长期以来,高校后勤的所谓成本是不真实的,他所占用的大量资产是无偿使用,不付使用费,也不计提折旧,特别是一些地方性高职院校在改革之后,还有相当多的行管人员甚至固定临时工的工资和待遇仍由学校拨付。因比,校财务部门首先要帮助后勤实体建立成本核算体系。后勤改革之后的后勤实体,应实行企业化管理,严格按会计制度要求规范会计行为,实行全面成本核算。在收入方面,财务部门要帮助后勤实体积极组织收入,转变经营服务观念,转换经营服务机制,努力增加收入,并把住收入源头,防止收入流失。

(四)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帮助后勤实体尽快适应市场经济

在后勤改革的过渡时期,后勤财务仍是学校的二级单位,这个时期学校应继续执行财务监督职能,校级财务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后勤实体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正建议,督促后勤实体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完善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体系,逐渐向完全企业化管理过渡。学校的审计部门在这一时期也应加强对后勤实体的审计监督,对其会计账目、会计核算、会计报表、使用学校财政补助情况等进行审计,这种审计是对后勤实体财务的一种监督体制,不是对其经营方式和内部管理的干预,其目的是了解发现后勤经营活动中存在问题,帮助后勤实体尽快适应市场经济。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现行高校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出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定要正确处理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和支持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关系。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办法,保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向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促进高校后勤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实现高校后勤的真正社会化。

参考文献:

1.林莉 浅谈高职院校后勤服务质量的提高 《营销学苑》 2010年8期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篇3

服务外包缘起于西方企业生产流程优化,随着它的发展和成熟,以及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突破,逐渐被引入到了高校后勤服务工作中。

服务外包在给高校后勤改革带来突破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服务外包使学校对于外包业务的控制力弱化;学校难以全面了解外包服务商的信息;服务外包商具有追求利润的属性,与高校福利性会产生冲突。因此,做好服务外包的风险管理工作,对于高校后勤工作的进步至关重要。

1.相关概念

1.1后勤与高校后勤

后勤是从英文“logistics”翻译过来的,意思为“计算的科学”1。原意是军队中“后方勤务”的简称,现在外延扩展到了生产和事业的一切领域。

高校后勤,由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的讲话中:我愿做科技和教育战线的“后勤部长”所引申而来。指高等学校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提供不同种类物质条件的工作,通常也称为“总务工作”2。

1.2服务外包

服务外包,是指服务品生产过程中部分流程或制造品生产中劳务流程从特定企业内部转到外部去完成。如果外包的对象是属于服务业内部的一个区段、环节、流程,则属于服务外包。如果制造业的服务流程(如财会管理、人事管理或者售后服务)包出去,也叫服务外包。

1.3风险管理

风险(Risk)一词源于法文,最早出现在保险交易中。一般意义上的“风险”是指“其损益结局具有不确定性的活动”。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是指通过对风险识别、评估、决策和效果评价等基本环节,以最小的费用支出达到最大限度地分散、转移、消除风险,实现保障企业(或个人)经济利益和社会稳定的目的。

2.高校后勤服务外包中所存在的风险

高校后勤服务的外包为社会企业进入校园提供了机会,也为高校后勤服务的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优势,但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共存的,服务外包也有弊端和潜在风险。比如,失去控制、道德风险和一些政策法律方面的问题等3。

2.1失去控制的风险

高校后勤服务外包所引发的失控问题是最主要和最突出的。一旦学校将后勤业务(如餐饮、物业管理、宿舍管理等)委托给外部的服务商,学校将很难对外包的内容进行直接控制,也无法得到外包服务商工作人员的直接报告,失去控制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下降、服务需求的变化、潜在的费用增加等。

当广大师生对外包商的服务不满意,甚至产生矛盾与冲突时,他们的矛头将直接指向学校;高校主管部门及相关政府部门也不会因为学校将这些业务外包给社会了而免除学校的责任。

2.2社会道德的风险

一方面,当学校将后勤服务工作外包出去后,将无法观察到服务商的某些行为,服务商可能利用契约保障的条件采取不利于学校的一些行为,比如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偷工减料、胡乱收费、随意损坏学校资产等,从而损害学校和师生的利益。另一方面,由于外包服务商的专业化水平较高,会对原有的校园服务系统带来冲击,同时,外包行为增加了校园的商业气息和赢利性氛围,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这些都会给校园安稳工作带来极大的风险。

有学者针对高校后勤业务属性与外包程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后勤服务项目的稳定性和赢利性是影响外包决策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尤其体现在食堂和宿舍管理方面4。可见,在我们现有国情和教育管理体制的框架下,校园安稳对于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3合同的不完整引发法律纠纷

合同本来是规范学校和外包服务商行为的法律依据,但是合同也会使双方产生法律纠纷。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市场是有波动性的,而高校后勤服务外包是相对长期的(一般是1年以上),故而,在合同期内就会有市场的变动(如地方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等),这时就需要双方进行合同的协商和补充。再从合同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的合同是不完整的,缺少前瞻性的,对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如产品定价,服务的费用、质量和水平等)没有明确的解决方式。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受众的满意度,而且还可能由争议上升为诉讼,使学校深陷其中5。

3.高校后勤服务外包风险管理的模式

学校对于后勤服务外包风险管理工作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个人认为,具体管理方式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3.1对服务外包进行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是做好服务外包的前提条件,它决定了后勤业务是否可以外包。学校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方式进行可行性论证。“请进来”就是邀请社会的行业专家来进行指导;“走出去”就是组织人员到兄弟院校或者社会企业中进行调研,学习经验。

3.2审慎选择外包服务商。外包服务商是服务外包的利益相关者之一,故而对它的选择至关重要。首先,在服务外包项目公开招标前,需要详细了解外包项目的社会行业情况,制定规范合理的招标要求;其次,对于入围的外包服务商进行全面考察,包括公司资质、规模、信誉、技术水平、业绩情况、发展理念,以及在其它单位实际服务情况等;最后,通过评审专家组的独立打分,根据综合得分决定外包服务商。

3.3设计规范、严谨的合约。服务外包是一种契约行为,合约是规范发包方和接包方权利义务以及解决纠纷的法律依据。在双方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根据招标要求和接包方在投标时的附加承诺(如果有的话),设计一份尽可能规范、详细的合约。合约内容应包括:双方的基本权利义务,硬件设施的所有权、使用和维保要求,接包方的服务标准,发包方的监督考核标准,经费结算方式,违约责任和处罚措施,纠纷解决方式等。

3.4建立监督、考评机制。监督和考评是督促接包方有效履行合约的一种措施,也是对它们进行奖惩的依据之一。学校成立专门的机构履行此项职能,制定一系列监督内容和考评标准。主要监督内容包括:工作人员到岗情况、仪容仪态,食品价格、数量、卫生状况,安全生产执行情况,报修响应速度和完成率等;考评方式有日常记录和定期的第三方测评。

3.5加强资金的管理。外包服务商是一个企业,企业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有效控制好资金状况,在对于服务商管理上就占据了主动权。比如,对于食堂的承包商,学校实行“校方统收统结”模式,即先由学校作为中间方收取消费者的支付费用,然后,定期根据承包商结算申请单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将款项拨付给承包商。从而,规范了资金的流转,也对承包商起到了监督管理作用。

3.6要有激励机制。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两个方面。正激励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学校每年根据考评等级给外包服务商发放现金奖励,精神激励有重大节假日、高温时节领导慰问;负激励就是对于考评不合格或者日常工作中出现重大错误的外包服务商,学校根据相关约定进行处罚。

3.7学校给予政策辅助。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外包服务商一定的政策辅助,给服务商提供一定的办公环境(如办公用房、设备等),对食堂承包商实行租金全免、水电煤费用减半等优惠,还帮助承包商充分争取和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间接的给予承包商资金补贴。

3.8文化融合。学校将外包服务商当作学校的职能部门之一,对它们的员工给予学校教职工同样的关心,使他们尽可能融入校园的文化中,从而树立主人翁的意识。还比如,邀请外包服务商的负责人参加学校的各类会议,一方面使其有归属感,另一方面使其能更多的了解学校动态信息,从而更好的做好服务工作。

4.结语

风险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时间、空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所以,风险管理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风险的变迁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没有一个风险管理模式可以一劳永逸,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发现,不断的进行修正和更新。高校后勤服务外包的风险管理也是如此,要通过不断的发现、评估所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地更新风险管理模式,从而把高校后勤服务外包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降到最低,使高校后勤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

参考文献:

1.白振刚.后勤一词的由来.中国机关后勤,1997,1:45

2.薛沛建.高等学校后勤管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3~5

3.彭说龙.高校后勤业务的战略性外包――中国大学公共管理创新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6,(9):127

4.彭说龙.高校后勤业务属性与外包程度的关系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73

5.刘景江,刘桂华.浅论我国企业外包的障碍与对策.经济问题,2004,(2):32~36

注 释:

1.白振刚.后勤一词的由来.中国机关后勤,1997,1:45

2.薛沛建.高等学校后勤管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3~5

3.彭说龙.高校后勤业务的战略性外包――中国大学公共管理创新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6,(9):127

4.彭说龙.高校后勤业务属性与外包程度的关系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73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篇4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后勤改革也必须同步推进以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整体需要。从实现中来看,高校后勤服务的改革必须要做到加强管理力度、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激励机制和优化软环境建设同步推进。第一,加强后勤管理领导,理顺管理体制。应实行后勤管理工作会议制度,学校领导班子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后勤工作专题会议,及时、有效解决后勤所涉的各项重大问题或事项。同时要完善后勤管理结构,充实后勤管理队伍,增加后勤部门的领导人数和及时调整后勤管理机构、补充后勤管理人员。第二,加强后勤人员培训教育,优化后勤软环境建设。后勤软环境建设是一个直接关系到后勤管理档次、质量和成效,后勤管理人员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的关键和首要问题,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素质和水平显得既重要又紧迫。为此,要通过定期不定期举行培训班的形式,组织后勤管理人员学习法律常识、高校后勤管理要领、后勤管理与现代科学技术、学校规划、基建管理常识、后勤管理基本程序、学校水电管理与维修常识、经济和食堂经营管理常识、后勤财务管理及报批程序等知识,逐步提高后勤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以适应学校升格后勤管理的需要。需要注意的是,后勤管理人员的学习还要坚持法制纪律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相互融合,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社会公德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家庭美德意识,并结合后勤不同行业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加强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增强后勤干部职工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意识。第三,落实责任,强化监督,增强后勤管理成效。安全问题是后勤管理工作中最根本和最基础的问题,而防火、防毒和防盗又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应通过实行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的方式来落实。

二、利用校外和社会资金,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资金困乏是众多地方性高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和普遍性问题,也是制约学校发展强大的障碍和瓶颈。高校后勤承担着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为全校师生提供公共服务等重任,上述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在高校资金有限的背景下,通过学校自有资金解决后勤管理中的所有项目显得并不现实。为此,引进、利用校外和社会资金就成为了必然,而且经过一些高校的实践也取得了较大成效。我们可以通过引进校外商家和社会资金参与学校建设的方式解决学生公寓建设、学生饮用水、学生公寓热开水供应系统和医疗服务系统等问题。

三、深化以人为本理念,为学校师生提供全面、高效服务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党中央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而且《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还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并要求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并努力使其能够制度化为一种社会规定,用来指导中国“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巫文强,2011)。由此可见,保障和改善民生已经成为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食品安全应该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作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主力军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地方,是人口高度集中的区域,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不但会危及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更为严重的是会在社会造成一系列难以消除的影响,尽两年在部分学校发生的学生中毒事件就足以证明了这点。为此,加强高校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高校师生饮食卫生健康应该提升到与高校教学管理及科研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把此项工作作为高校落实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落实。为此,高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改善师生的教学、学习和生活条件,保证饮食卫生安全等作为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而后勤管理部门作为学校师生服务的最主要的供应主体,更要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各项工作中。

首先,要保证食堂食品卫生安全,提高食堂服务管理水平。学校如何改变过去发包承包方式带来的诸如食堂与食堂之间没法形成竞争、各食堂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对饮食卫生安全重视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服务质量不高和监督乏力等问题就成为食堂管理首位要解决的难题。鉴于此,最关键的就是要把食堂收回由学校对所有食堂实行统一管理,通过完善食堂经营管理机制、调动食堂管理、工作人员积极性等措施,提高食堂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具体而言就是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加强食堂的硬件设施建设,制定了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并实行全员聘任制与食堂所有的工作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此外还可以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争先创优等活动契机,通过召开动员讲座会、现场分析会、整改提高会、督促检查和经验总结会等形式组织开展了以强化“主人翁意识” 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以后勤各行业为单位开展自查自检和互检互查,严格厉行后勤管理所有规章制度和自我规范约束奖惩机制的专项行动;在后勤各部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后勤管理干部和广大员工认识到强化“主人翁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增强后勤管理部门尤其一线后勤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集体荣誉感和工作责任感,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服务积极性,形成了人人争当先进、优秀后勤服务员工的良好氛围,促进学院后勤管理的人性化、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

其次,推进校园环境整治工作,竭力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高校的迅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增多和学生数量的急剧增长,必然会带来校园环境的清洁卫生和环境整治难度的增大,这也是诸多高校面临的而且亟需解决的难题。这就要求各高校在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的基础上,要加大该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要注意调动学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和青年志愿者的等生力军力量,号召人人动手,个个都以主人翁姿态参与校园环境卫生清洁和整治工作,并配置以周密详尽的卫生责任划分区,把责任落到单位,落实到人,形成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激励机制。

再次,要规范后勤管理服务流程。高校后勤管理部门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教师以及学生,应实行人性化管理,把教师和学生的满意度作为后勤管理工作质量的衡量标准,规范管理后勤事务的各项操作程序、办事程序以及服务程序,使管理工作变得简便快捷,并且易于操作,为服务对象提供周到、贴心服务。如在管理学生公寓时,应当将学生作为中心,坚持依靠、帮助、教育、关爱以及尊重学生为基本原则,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后勤事务的管理问题,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为其提供周到服务。如果一些高校学生在生活上确实遇到了困难,则要以学生实际的情况作为依据,为他们提供校内或校外的勤工助学岗位;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高校学生得到实践经验,而且又能让他们受到教育,并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的关怀与呵护。此外,在管理后勤服务时,应注重对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能够实现自我教育以及自我管理等。

四、推进高校后勤事务管理实现社会化

后勤服务企业是在高校改革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产物,后勤服务企业长期受到特有文化环境以及文化知识的熏陶,从而逐渐形成文化特色。因此,在改革高校教育体系的过程中,要使后勤事务的管理与服务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后勤部门应努力构建出与师生文化需求相符的,并具备后勤服务特色的高校企业文化。总的来说,在高校当中,后勤服务企业能够为师生提供多项综合性后勤服务,是组成后勤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后勤服务企业的宗旨是服务,生存的手段是各类经营活动,企业经营的目的在于获得效益,所以后勤服务企业具备经营性质与服务职能,同时还具备一定管理职能。在新时期的环境条件下,管理与服务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商品,同时也是有偿的劳动,应加快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进程,在企业进驻校园的过程中,建立起相关收费机制。对于教工以及教师的生活区来说,分摊物业管理费用时应将物业产权作为收费依据,并实现合理化收费;对于教学区以及学生的生活区来说,在收取特殊物业服务费用以及管理费用时,也应依照相关标准合理进行,从而让服务企业能够实现自我补血以及以业养业的目的。此外,对于提供后勤管理服务的高校企业来说,应实现自主运作以及合法化经营,在进驻校园时应遵守相关程序,并接受相关机构的监督,从而让提供管理服务的相关企业能够依法经营,在收取费用时,依照相关标准。后勤服务企业应将多种经营方式运用到后勤服务当中,并立足于新时期下高校当中的服务市场,在为师生提供舒适服务的过程中谋求自我发展。管理后勤事务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高等教育,应积极探索与新时期下高校教育特征以及中国特色相符的管理方式,建立起与实际状况相符的后勤管理体系。具体而言就是,在改革后勤管理方式时,应认真完善每一项管理环节,深化改革服务方式,创新后勤服务手段,让高校当中后勤事务的服务真正成为社会化的劳动产品,从而不再让后勤服务成为新时期下高校的一个负担,让后勤服务可以充分实现社会化。(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学院综合管理处饮食中心)

参考文献:

[1]王政贵,郭志德,朱晓梅.应用ISO国际质量标准思想构建不完全竞争业服务质量监控评价体系[J].商场现代化, 2010,25(17):9831-9832.

[2]肖志成,蒋琛.以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控体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21):517-518.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篇5

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外包契约型管理模式是通过学校与中标的餐饮公司签订相应的履行合同,按照签订的履行合同,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代表学校(甲方)对其餐饮公司(乙方)进行契约式的管理模式。

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外包契约型管理模式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履行合同,明确了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2)甲方对乙方实行绩效管理的内容,通过制定明确的绩效评价标准来规范乙方的运营行为,做到赏罚分明,从而保证正常的伙食供应和服务的质量。

二、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外包契约型管理模式的实践

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外包契约型管理模式可以理解为后勤餐饮服务通过一定的招标形式确定餐饮服务的实体,通过契约的形式为高校提供餐饮服务,实体内部实行公司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我发展。

高校是契约关系的甲方,中标的餐饮公司是契约关系的乙方。甲方拥有基础设施的所有权,为乙方提供必须的设备设施,学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作为学校的职能管理部门,代表学校行使监督职能,负责协调双方的各项事宜,并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保障学校和广大师生的切实利益,促进后勤餐饮企业规范化运营。乙方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内部实行公司化管理,按照合同履行契约责任,实行经营权自主化,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为学校提供优质的餐饮服务保障。

三、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外包契约型管理模式的意义

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外包服务实行契约式的管理模式有着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甲乙双方的工作职责的明确,进一步理顺双方的关系

学校依据相关的法律、内部的规章制度以及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服务实体(中标的餐饮公司)签订契约式的合同,可以理顺甲乙双方的关系,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为高校后勤餐饮规范化的管理奠定了基础。甲方的职责是代表学校依据服务协议和绩效管理的内容对乙方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及时受理师生对乙方的投诉意见;对乙方违约行为进行处罚;协调好学校其他部门、师生和乙方之间各方关系。乙方的职责: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做好餐饮服务和保障工作;积极处理师生对服务外包服务商的投诉和解决服务外包服务商的合理诉求;针对餐饮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按照甲方要求进行整改并落实改进措施。

(2)有利于餐饮管理服务的规范,更加注重餐饮服务的实效

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外包服务实行契约式的管理使学校的后勤职能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经营与管理一体的模式转变为经营与管理的分离,学校后勤部门专门行使监督和管理的职责,经营权交由服务外包单位进行。这种创新型的管理模式不仅减少了学校后勤的人工成本,而且后勤餐饮服务工作更具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餐饮服务质量更具实效。

(3)有利于获得更专业化、更高水平的服务

高校后勤餐饮服务外包服务实行契约式的管理模式使随高校餐服务外包业务流程优化、创新、完善,这种管理模式更加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工作效率的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餐饮服务外包的承接商一般是这个领域专业水平较高的,往往具有接包服务的优势,专业化较强的技能,更优质的服务质量和更高的服务水平。餐饮服务外包的承接商通常是在该行业具备专业人才储备雄厚,工作效率高,服务专业化程度更高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提供的服务,可以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4)有利于高校提高核心竞争力,赢取竞争优势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篇6

1、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的人事结构现状

要加强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人事管理首先要对后勤团队的组成人员及其组成人员的特点有清楚的认识。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的人事结构主要包括人员构成、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技术结构四个方面。民办高校后勤服务人员构成复杂,学历结构成分复杂,年龄相对差距大,趋于年轻化。认识和了解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的人事结构有利于把握其不同层次的职业需求、心理需求,制定目标性明确的绩效管理激励机制。

2、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管理人员的人事结构

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管理人员是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管理的核心,一个团队的管理人员能力直接关系到一个团队是否可以达到多方利益的最大化。 民办高校作为独立于国办高校的一种特殊的办学形式,其资金来源、办学条件、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受市场化以及投资集团的影响很大。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管理人员人事结构从其运行模式来看,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规模较小的民办高校,其后勤服务团队采取行政部门直接管辖的方式,其资金支持来源于学校的专门性拨款,管理人员构成比较单一,主要是学院传统的管理人员。另一类民办高校采用的是将后勤集团完全剥离出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盈利性后勤集团公司独立运行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的管理人员是分为监督管理人员以及后勤企业管理人员。第三类是基于这两者中间,学校保留极少的后勤机构,将其作为企业与社会进行竞争,这种运行模式的管理人员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复杂性。

二、民办高校后勤团队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

民办高校后勤团队人事管理在市场化浪潮的冲击下,显现出了一些问题。人事管理观念决定着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管理制度的最终取向,制约着管理体系的框架结构。人事管理过程中竞争与激励机制的成熟与完善程度代表着一个团队的活力与竞争力。民办高校后勤服务团队在构建管理体系时,在人事管理观念以及人事管理的竞争激励机制运用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人事管理观念陈旧

民办高校后勤服务集团社会化改革不断增强,但人事管理理念仍然落后于其实体的改革步伐。人事管理人员无法从传统的行政管理角色中剥离,将自身真正地投入到社会化市场化的管理模式当中。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无法将人的管理作为一种资本来运行。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最为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人力资本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可以通过一定的投入得到一定的产出。将后勤服务人员作为一项人力资本来运行,是后勤服务团体人事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人事管理缺乏必要的竞争激励机制

工资制度是最能体现激励作用的方式之一。后勤服务团队人事管理往往采用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缺乏应有的竞争性和激励性。民办高校建立一个低成本、高效的后勤服务团队是要建立在充分竞争基础上的。缺乏竞争性的后勤服务团队工作活力差、经济效益低、消极怠工情况严重。

三、优化民办高校后勤团队人事管理的途径

优化民办高校的后勤团队人事管理,要基于市场化的导向,以民办高校实际的办学条件为基础,建立一个高效率化、低成本化的后勤服务团队。

1、树立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坚持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就是要在实际的管理活动过程中突出人力资本的引导性作用。民办高校的后勤服务团队人事管理要将人作为一项人力资本来进行运营,注重人员的培训,增强其作为资本创造更多经济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的能力。民办高校的后勤团队人事管理以人为本理念的本质就是将人与经济效益最大程度上实现结合,将经济价值与教育价值作为人事管理的内生性追求目标。

2、建立成本运营管理机制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篇7

一、高等教育院校后勤服务管理

(一)后勤管理的定义

后勤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手段,通过特定的系列管理行为和领导活动,让全部成员努力工作,达到后勤工作目标的过程。作为管理形式的一种,是后勤管理中一般本质管理的表现,后勤工作部门是一个为单位职能活动提供物资保障的机构,以为职能活动服务为任务。所以,后勤管理的任务就是通过各种管理手段,经过组织、指挥和协调后勤职工的活动,创造后勤保障力量,保证后勤工作任务高效率和高质量地完成,顺利促进单位职能工作的开展。

(二)后勤管理的内容

后勤管理包括财务管理、伙食管理、财产物资管理、房产管理及维修、医疗卫生管理、水暖电气管理、汽车运输管理、基本建设管理、其他服务管理和后勤服务经营实体管理。

(三)后勤管理的特点

后勤管理根据各单位中履行的服务职能,拥有这些方面的特点:

(1)社会性。后勤管理社会性包括后勤管理的内容、后勤管理与社会上的联系和后勤管理发展的方向。后勤服务正在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后勤服务数量、范围广泛,社会的进步可以实现社会化。改变封闭式的后勤管理,要求后勤管理人员根据社会性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力所能及地为社会服务。

(2)经济性。后勤工作是行政和经济的结合,后勤服务劳动属于商品经济范畴,工作的实质是通过市场经济手段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进行高效的后勤资源配置,完成后勤工作经济核算的重要内容。

(3)时间性。职能活动是一个有严密组织、严格程序的过程,职能活动服务的后勤工作必须按照程序的要求进行管理。因为职能活动的需要,要求每项服务工作都有确定的时间,决定了后勤管理时间性强的特点。

(4)复杂性。复杂性的主要特点是后勤管理工作繁重,任务较多。复杂性的另一个特点是政策性很强。后勤管理部门必须按既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办事,不能随意而行。涉及面广,内外关系多,要完成全面的主体服务,既要与每个单位职工打交道,还要与有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

(四)后勤管理的作用

后勤管理的作用是由后勤管理的基本职能所决定的,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2)可以提高利用率,提高职能工作效率。

(3)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调动职工积极性。

(4)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稳定职工队伍和生活秩序。

二、高等教育院校服务管理工作的转型

(一)运行体制的转变

不断深入的改革开放和不断推进的高等教育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暴露了传统后勤管理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现为计划体制限量的可分配物资与师生服务需求产生了矛盾,无法在旧体制内得到解决。

高等教育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后勤服务项目和数量增多,传统管理体制效率低下,计划体制已经不适应高等教育院校后勤服务管理的发展需要。为了适应高校的发展形势,应该实现后勤服务管理运行体制由计划制向市场制的转变。

(二)工作重心的转变

在高校后勤的传统工作模式中,管理是工作的重心,是学校物资资源分配的核心地位,自上而下的开展工作。根据高校发展形势,实现后勤工作重心由管理向服务的转移,变后勤服务和师生上下不对等关系为平等关系,在履行监管职能的同时,提供企业正常经营的必要服务。

(三)职能定位的转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中,高校后勤部门负责高校后勤的一切事务,在进行了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后,实现做好后勤具体事务到监管服务的转变。对职能进行定位,准确确立关系,打破旧体制,加强监管职能定位,做好对企业经营的监管工作。

(四)经营方式的转变

高校传统的后勤管理服务由学校后勤管理机构决定服务内容和形式,具有极强的垄断性。随着竞争机制的深入,高校后勤服务管理也采用了竞争机制,实现了垄断性模式到竞争性模式的转变。竞争机制的引用,提高了高校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竞争机制给高校带来了深刻、积极和决定性的变化,也容易产生程序简单、破坏公平和影响和谐的问题。因此,经营方式的转变需要循序渐进,对市场竞争体制采取特殊的政策和措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三、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也得到更多的重视,做好高等教育院校后勤管理工作,是保障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之一。确定后勤管理的定义,明白后勤管理的工作内容,根据社会发展做好后勤管理工作的调整和转型,与时俱进的发展高等教育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更好地为高等教育院校服务。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篇8

一、关于高校后勤饮食鼓舞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概述

精细化管理是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能够通过思想理念、模式的改变最大化的减少管理过程中所需要消耗的资源与成本,与推进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密切相关,是不可不扣的科学管理方法,将其引入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管理将取得积极效果。

在高校后勤饮食成本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实行责任具体化制度,明确饮食成本管理中的不同岗位、不同环节、不同业务的成本核算管理,最终有效的提高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水平。同时要求在进行成本精细化管理时要确保专业化、系统化和数据化,只有具备高超管理能力和素养的人员才能将精细化成本管理这一系统工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具体落实到位,并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成本核算管理[2]。这是高校后勤饮食服务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需求,能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便宜、健康、安全的饮食服务,满足经济实惠的要求。

二、加强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指导策略

饮食服务可以说是高校后勤的基础、保障性工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实现了大规模的扩招,让高校后勤饮食服务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即:物价攀升、人力成本增加、设备设施老化、市场竞争激烈、饮食要求提高等[3]。如何科学应对这些问题,提高高校后勤饮食管理的水平与效益,成为高校饮食管理者需要面对解决的重要课题,从精细化管理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建立健全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核算管理制度

高校的饮食服务都需要经过食品采购、验收、保管、出库、加工、出售、结算等环节,为了尽可能的从每一个环节降低成本支出,确保高校后勤饮食服务的效益最大化,就必须制定严格的流程和制度,从每个环节加强成本核算管理[4]。

首先,在食品采购环节中,为了避免采购人员从中谋取私利,确保价格公正、食品新鲜安全,用最低的价格为高校采购到最好的饮食材料,可以组织进行饮食材料公开招标活动。面对广大市场进行招标,并对供应商的饮食材料进行全面评价,包括价格、质量、供货能力等,舞弊确保做到饮食材料物美价廉,从众多的竞标商家中选择资质优良的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并制定相应的资料数据信息管理库,以便今后参考对比。同时,还需要安排专门人员对饮食材料价格进行询价、报价、调价等工作,收集每天饮食材料的价格变动情况,结合对大型农贸市场价格以及供应商食材质量等的考察综合定出最合理的价格,以确定调价方案。

其次,加强对饮食材料验收、入库、出库等的管理制度。在高校饮食安全的相关制度指导下,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仓储部,加强对饮食材料的管理。对于采购的饮食材料要进行验收,物流部、保管员和核算员三方对准备入库的饮食材料进行质量、数量等的验收,符合要求后才能入库,并建立相应的数据登记统计资料库,以便S时查核。当然在食物材料出库时,也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流程,申请、审批,再由保管员根据领用单情况发送,核算员要再次复核材料数量,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这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最后,还要建立全员参与的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运行机制以及科学的核算分配制度,这样才能按照规定更换陈旧、老化、耗能大的设备设施,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和节能产品,以提高高校食堂生产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当然,还需高校领导层带头将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理念贯彻始终,并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每一位食堂工作人员的心中,并按照岗位职责的不同,将具体的成本费用核算准确,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成本控制。这样能让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为饮食服务管理提供正确、科学的指导。

2.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健全精细化管理队伍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日臻成熟,被广泛的应用到各大领域。在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中也需要引入最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支持辅助高校完成饮食成本精细化管理工作[5]。

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构建饮食服务精细化管理网络平台,确保食堂实现日核算,并根据食堂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物流系统,将所有的饮食材料按照种类的差别分为粮食、蔬菜、禽蛋、肉类、水产类等进行记录,便于高校领导层随时掌握饮食成本具体情况,使得分析管理更具实效性,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当然在成本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离不开相关人员的参与,因此也需要加大核算管理队伍的建设,提升核算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并组织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提高精细化核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将管理服务理念深入人心,提升综合管理分析能力与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对于整个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也能更好的为全校师生提供全面的饮食服务,满足师生的饮食需求,在激烈的市场中提高综合竞争力,确保高校饮食的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伟,王帆,程亮.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238-239.

[2] 闫书军.高校后勤饮食服务管理现状与思考[J].高校后勤研究,2015(6):58-60.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篇9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控制团队是由形象战略工程最初参与人员、形象战略建设专业公司、后勤服务中心、专家顾问等几个方面的成员共同组成。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实施控制团队是负责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塑造的关键机构,不仅具有权威性,而且更具有协调性。由于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实施控制团队对形象战略的推导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团队要由特定的个人或单位来担任,最好由以下4种人组成。

(1)后勤服务中心高层主管与部门负责人的加盟可以取得行政方面的支持。

形象的塑造上工项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上至下的发动和从下至上的响应,既有待理性安排,又有待炽情的推动。

(2)外聘形象战略问题专家的加盟取得智力方面的支持。

形象战略问题专家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拥有丰厚的实践经验,一旦取得他们的加盟,形象塑造就可以得到系统的专业指导和咨询监督,显然由第三方组成的“局外人”专家的介入对于后勤服务形象的塑造必将更加客观和中肯。

(3)专业公司人员。

形象战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其策划与实施必须有一个高水平的专业策划公司来辅助配合。委托专业公司参与企业的形象战略计划,不仅是导入形象战略的需要,更是形象战略可持续推进的重要协作者。

(4)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服务对象———教职员工。

长期以来,由于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人事、财务、经营都隶属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但目前后勤队伍建设明显滞后于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智力资源,把高职院校中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的师生吸纳到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中去指导和创新形象塑造,进而实现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与人才教育创新的双赢。

3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实施控制的内容

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其形象战略的实施控制不要仅仅理解为战略在制定后的贯彻过程中的管理,而是从形象调研、战略制定到战略实施和日常维护等过程中的整体管理和控制,所以形象战略实施控制包括实施前的控制、实施过程中的控制和实施后的控制,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建设前期调研的控制。

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建设前期调研的结果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决策的准确性、科学性和适宜性。因此,在调研的过程中,要对调研实践的深度、宽度、调研的手段和方法以及调研成员的搭配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严密的管理和控制,力求调研所得到的数据和信息真实、客观和全面,为得出正确的分析结果和做出科学的战略决策做准备。

(2)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决策过程的控制。

对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决策过程的控制主要是为了得出科学的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和适宜具体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执行的战略方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控制的内容有:决策成员的选择、决策输入信息的管理、决策方法和决策结果的科学选择、决策结果的评审(包括对决策执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等方面。

(3)高职院校后勤形象战略方案贯彻过程中的管理控制。

高职院校后勤形象战略方案贯彻过程中的管理控制主要是为了高效贯彻执行形象战略,这个环节是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系统工程的主要环节。无论调研分析结果多么正确、决策方案多么可行,如果不全面、持续的贯彻下来,形象战略工程最多只能使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高层管理人员的幻想罢了。在这个控制过程中,应主要从视觉识别、理念识别和行为层面进行管理,力争使后勤服务中心全体员工的行为、动作、言语都能反映出员工对后勤服务中心企业形象战略的理解和贯彻,保证集团所做出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向社会公众投射出良好的形象地举动。因此,这个过程的控制和管理,不仅仅是整个系统工程控制的主体,也是最不容易控制和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他需要后勤服务中心管理层的正确领导、全体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形象战略执行部门的严密控制来进行。

(4)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日常维护过程中的控制。

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管理不仅仅是指在集团形象战略的导入和执行的过程中加以控制,还应该包括集团形象的日常维护过程中的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日常维护过程中的控制主要是为了保证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在日常运营中能够持续的执行形象战略,在员工出现背离后勤服务中心形象要求的行为时,在集团遭遇影响公众对后勤服务中心形象认知的危机事件时,在集团内外部发生影响形象战略实施的因素时,形象战略控制团队能够快速做出反应,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4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的更新

高职院校后勤形象战略工程并不是靠一次战略实施就可以完成的,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后勤服务中心应在第一次实施形象战略的基础上,吸收反馈信息,再投入到第二次形象战略工程中,如此反复,使后勤服务中心形象通过一次次的实施和管理,不断获得提高和发展。在后勤服务中心战略已经确定并加以实施时,往往会遇到既定形象战略与变化着的环境之间产生矛盾,其结果会导致战略实施的结果偏离原定的战略目标。形象战略的更新就是指在后勤服务中心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或者在集团形象战略实施过程中发生重大的、能够影响战略实施效果的严重问题时,其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战略所做出的调整和改进。形象战略更新也就是形象战略的重新设计,因此,也要对形象战略的根新进行严密的控制,以保证形象战略的实施是一个持续改进、循环的系统过程。

5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日常维护的标志

(1)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的产品和服务已形成系列,有主导获利产品、有名牌产品,并具有雄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产品在高职院校后勤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量。产品质量过关,有一套质量保证、监控体系。

(2)高职院校后勤形象在国内或者一定得区域内有一定的影响力,高职院校后勤服务中心形象的无形价值已至较高层次,在社会公众中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和满意度。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篇10

在高校后勤饮食成本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实行责任具体化制度,明确饮食成本管理中的不同岗位、不同环节、不同业务的成本核算管理,最终有效的提高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水平。同时要求在进行成本精细化管理时要确保专业化、系统化和数据化,只有具备高超管理能力和素养的人员才能将精细化成本管理这一系统工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具体落实到位,并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成本核算管理[2]。这是高校后勤饮食服务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需求,能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便宜、健康、安全的饮食服务,满足经济实惠的要求。

二、加强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指导策略

饮食服务可以说是高校后勤的基础、保障性工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实现了大规模的扩招,让高校后勤饮食服务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即:物价攀升、人力成本增加、设备设施老化、市场竞争激烈、饮食要求提高等[3]。如何科学应对这些问题,提高高校后勤饮食管理的水平与效益,成为高校饮食管理者需要面对解决的重要课题,从精细化管理角度出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建立健全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核算管理制度

高校的饮食服务都需要经过食品采购、验收、保管、出库、加工、出售、结算等环节,为了尽可能的从每一个环节降低成本支出,确保高校后勤饮食服务的效益最大化,就必须制定严格的流程和制度,从每个环节加强成本核算管理[4]。

首先,在食品采购环节中,为了避免采购人员从中谋取私利,确保价格公正、食品新鲜安全,用最低的价格为高校采购到最好的饮食材料,可以组织进行饮食材料公开招标活动。面对广大市场进行招标,并对供应商的饮食材料进行全面评价,包括价格、质量、供货能力等,舞弊确保做到饮食材料物美价廉,从众多的竞标商家中选择资质优良的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并制定相应的资料数据信息管理库,以便今后参考对比。同时,还需要安排专门人员对饮食材料价格进行询价、报价、调价等工作,收集每天饮食材料的价格变动情况,结合对大型农贸市场价格以及供应商食材质量等的考察综合定出最合理的价格,以确定调价方案。

其次,加强对饮食材料验收、入库、出库等的管理制度。在高校饮食安全的相关制度指导下,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仓储部,加强对饮食材料的管理。对于采购的饮食材料要进行验收,物流部、保管员和核算员三方对准备入库的饮食材料进行质量、数量等的验收,符合要求后才能入库,并建立相应的数据登记统计资料库,以便?S时查核。当然在食物材料出库时,也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流程,申请、审批,再由保管员根据领用单情况发送,核算员要再次复核材料数量,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这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最后,还要建立全员参与的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运行机制以及科学的核算分配制度,这样才能按照规定更换陈旧、老化、耗能大的设备设施,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和节能产品,以提高高校食堂生产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当然,还需高校领导层带头将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理念贯彻始终,并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每一位食堂工作人员的心中,并按照岗位职责的不同,将具体的成本费用核算准确,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成本控制。这样能让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为饮食服务管理提供正确、科学的指导。

2.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健全精细化管理队伍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日臻成熟,被广泛的应用到各大领域。在高校后勤饮食服务成本精细化管理中也需要引入最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支持辅助高校完成饮食成本精细化管理工作[5]。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篇11

Zhang Yong1,Zhang Yue-mei2

(2.Hospital of Taishan Medical College;2.Taishan Medical College Offi ce of General Servies 271000)

Abstract:with information at the core of the new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is having a huge impact on human society.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pport, PC and smart phones as tools, mobile or handheld logistics logistics logistics model as the main form of efficient digital management of teachers and healt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n the rise, through which management can dynamically learn daily health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and propose specifi c countermeasures. Practice shows that: Effective School Health Digital Management allow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ir own situation situation, strengthening the effort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gular physical examination, phys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using the system locate digitized effective monitoring, in order to provide logistical digital management new ideas.

Key words: IT digital management;examination results; logistics services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服务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问题。诸多研究更多地集中在高校后勤制度、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现代大学生体质下的高校后勤等方面。但是,大学制度改革下高校师生健康问题研究相对较少。数字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量化管理对象与管理行为,实现计划、组织、协调、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智能化管理的总称。数字化管理和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具有集成性、系统性等[1]。目前,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运用较多,涉及档案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以及校园网络系统等。本文将以数字化管理为起点,分析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师生健康中的运用及作用,现综述如下。

一、后勤数字化管理基本概念

后勤数字化管理是利用数字技术使后勤管理实现现代化,利用数字技术选择后勤企业发展战略,大大拓宽了选择范围,实现选择的最优化。后勤数字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员运用数字技术为客户和后勤员工设计全新的价值理念,实现后勤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体现后勤数字化管理的独特性[2]。而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则是运用现代技术动态的掌握或了解全校师生的健康状况,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的是服务于师生问题,它能建立独特的价值理念,发挥后勤员工的积极性,动态了解全新的师生健康情况,促进高校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服务中的运用

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动态了解师生健康状况,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更加有利于高校资源的利用和整合,促进师生健康。

(一)高校医院

高校医院在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对高校师生的健康体检、健康分层、健康评估以及健康干预和健康教育进行有效的支持。根据高校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内容将其分为教职工和学生健康数据管理两部分。教职工健康数据主要采集学校定期组织的健康体检结果,并与往年结果进行比较,实现不同教职工健康情况进行分层和跟踪管理。而大学生健康数据主要通过入学健康体检和学期体质测试获取,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不同大学生体质和身体状况进行健康信息咨询和教育[3]。

(二)高校体育教师

高校体育教师在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中能够改善师生健康状况。高校体育教师能根据学校师生健康管理情况加强学生健康干预,如:运动技能培训、运动方案的制定、健康咨询等。学校定期组织体育老师对师生的运动状况进行测评,为制定相应的方案提供数据支持,形成高校数字化管理的数据库[4]。同时,高效体育教师应该加强监督、制定运动方案的实施,使得采集的数据更加科学化。

(三)高校心理咨询中心

根据教育部要求,高校均配备心理咨询中心,它对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咨询中心能够针对高校师生进行相应的心理评估、心理调查等,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加强其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师运用专业的方法对高校师生心理状况、情绪、人际交往、生活质量等进行测评,建立心理测量、心理调查等相关信息,保证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信息能全面、连续、动态并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同时,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够为高校师生提供定期、不定期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普查。

三、完善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对策

为了进一步完善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提高师生健康水平,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保证实施健康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整合资源

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够实现对全校师生健康的动态了解,根据师生身体状况加强健康锻炼。为了进一步提高实施健康数字化管理效果,学校应该将不同部门、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功效。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属于后勤管理的一部分,通过学校医院、学校体育院系以及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进行整合,以充分利用健康监测、评估等相关资源,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5]。

(二)提高对师生健康服务的功能

师生健康数字化平台在高校教职工及学生的身体健康数据的采集,建立相应的电子健康档案,根据师生实际需要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同时,高校后勤部通过对师生进行动态监督,能为疾病的防治奠定基础。同时,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满足高校后勤管理的基本要求,满足体育、医学预防保健、心理指导,对师生健康指导、健康信息等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完善的保障,为社会健康管理方面输送专门人才[6]。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在高校后勤服务中能够满足后勤管理的基本需要,动态了解全校实施的健康体检状况,将高校内有关健康部门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能够为高校大学生、教职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健康干预和健康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师生健康数字化管理功能,对师生的健身进行科学的指导,能够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促进师生身心健康,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德才兼备身体健康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赛迪智库软件与信息服务研究所.美国将发展大数据提升到战略层面[N].中国电子报,2012-07-17(3):90-93.

[2] 王武海.高校供暖能源浪费问题与管理节能探索[J].中国科技纵横,2011,24(4):28-30.

[3] 范,姜群瑛.现代大学制度:我国高校后勤改革的新视野[J].中国高教研究,2013,18(9):90-93.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篇12

一、大学中后勤的管理系统

现在的大学后勤管理系统是相对完善的,但是有一些工作还是存在职责模糊、任务不明的情况,最主要的就是没有做到科学合理的管理,大学的后勤虽然是学校的一部分,但管理系统应该是相对独立的,比如,应该有专门的管理人,为后勤制订相关的管理规定,另外要对后勤的工作人员有一个明确的掌控,包括什么工作安排多少人,每个人的工作是什么,管理人都应该有较为清晰的安排。比如,大学宿舍后勤部门应该保证每个星期有人对各个宿舍的基础设施进行检查,有损坏的问题时及时对其进行维修,保证不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生活。针对学校中的卫生管理,后勤应该将其分为两个部分:室内以及室外,但无论室内、室外,都应该是划分区域的责任,保证每个人头上都有任务,并合理地利用工作人员,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二、大学中后勤的管理内容

(一)最舒适的休息环境———宿舍

对于大学生来讲宿舍就是他们大学四年的家,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地方,因此,需要相对全面的设施为他们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后勤在宿舍的管理中,主要的管理内容应该包括两方面,即卫生以及基础设施的管理。长春某大学对于宿舍的卫生管理体系相对完整,给每个清扫工作人员安排两个楼层的清扫工作,主要负责洗漱间、卫生间以及走廊的清扫,洗漱间以及卫生间的清扫应该在学生起床之前,走廊的打扫在学生上课之后,保证清扫的有效性,定期检查,对清扫力度不够的楼层予以一定的惩罚。

(二)最安全的饮食管理———食堂

对于食堂的管理重点在于食物的安全性,后勤部门应该对食堂每天的采购数量以及采购种类进行仔细的比对,避免出现食堂工作人员借机谋取私利。另外,要对食堂后厨的卫生定期进行检查,保证学生吃到的都是干净安全的食物,降低隔夜食物的出现率,确保食物的安全性以及质量。

(三)最干净的学习环境———教学

楼上文提到过教室的卫生应该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但也应该有不同的工作分配。长春理工大学对于教学楼的环境管理大致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就是教室,需要注意的是大学中学生已经没有固定的教室,因此,保洁人员应该对管理区域的教室使用情况有一个明确的掌握,自己规划好清扫教室的准确时间;楼道的清扫应该选在学生上课时进行,避免学生来回走动影响工作效率;关于卫生间的清扫是相对灵活的,只要保证卫生间的清洁就可以。

(四)需求量最大的设施———电路

电是学校中最基础同时也是需求量比较大的设施,后勤部门对于学校中的电路管理应该是很重视的,应该做好应急预防措施,如果因为意外导致学校停电,后勤部门应该有相对应的应急措施,比如,自备发电机或者对电路及时进行抢修等,后勤部门对于学校中的电路应该有明确的管理,在现代化的影响下,将电路管理和计算机技术联系在一起,只要校园中的某一部分电路出现问题,应该有预警提醒工作人员。

三、现在大学后勤管理漏洞

经过调查可以发现现在绝大多数大学后勤工作开展得不够好,一方面是学生的配合程度不高,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后勤管理想要进展得顺利,应该适当在校园里开展后勤管理的一些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后勤部门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增强他们的日常配合度。另外,在选拔后勤工作人员时,应该注重选拔一些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并且不定期地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抽查,后勤人员的工作态度要保持良好。另外,工作时面对学生以及教师也应该保持较好的态度,避免与他们发生冲突,营造良好的合作关系。综上所述,后勤管理在大学的生活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只有将后勤的工作规划得很好,才能够保证大学生的生活正常进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后勤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离不开学生以及教师的配合,营造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学生以及后勤工作人员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春阳,胡勇军,黄书诗.大学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研究[J].高教探索,2014(6):26-28,70.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篇13

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导致办学规模逐渐扩大,物业服务面积不断增加,伴随而来的是管理任务的增加、管理难度的加大,这必然会牵扯高校在教学科研等主要工作的精力。而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高校物业社会化指出一条新路。首先社会化服务平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提供服务、解决问题。高校师生是高知群体,具有互联网使用意识和技能,当需要物业服务时,他们能及时通过网络平台与物业服务部门沟通,而在另一端的信息接收者——物业单位也能及时了解详细情况,避免了因沟通不畅带来的工作效率的低下。其次社会化服务平台能够节约物业管理的成本。通过物业平台的沟通功能,使消费群体——高校师生能够点对点的找到相关责任人,减少了诸多中间环节,进而节约了人力成本和物质成本。最后社会化服务平台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全面的信息,帮助加强物业管理。通过对后台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够得出很多有用的信息,如:故障率最多的设备,快递收发最频繁的地点,学生购买行为最密集的时间等。在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加强设备的维护、设置自助快递终端的规模、增强销售网点的针对性。

二、高校物业社会化的含义

高校物业管理不同于其他类别的物业管理,其服务对象是高校全体师生并对高校物资财产的维护和管理,服务群体成员关系密切,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较为一致的工作生活习惯。这就决定了物业管理服务特点鲜明。首先高校物业社会化要具有服务功能。通过提供优质的物业服务,良好的物业环境,高效的物业效率,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坚实的后盾和保障,这是高校物业管理的中心和重点。其次高校物业社会化要具有育人功能。学生作为高校教育对象,接受到的教育不仅来源于课堂,良好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心情舒畅,激发对美的欣赏与追求。而物业管理人员在管理中的一言一行、精神面貌,对学生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通过对不良行为习惯的劝导,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再次高校物业社会化还具有社会政治性。由于高校的社会地位特殊,受关注度较高,做好物业管理工作关系到高校的社会影响力、物业单位的社会评价。是否能妥善处理与高校、师生的关系是高校物业社会化的难点。综合以上解释,可将高校物业社会化作以下界定“高校物业社会化,是将高校物业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高校现有的事业管理体系中的服务经营活动,从学校的职能中分离出来,建立由政府主导、高校参加、社会参与的满足学校办学需要的、融入社会第三产业的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而服务平台是包括线上、线下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线上包括以公众号、APP等为形式的服务板块,如教学科研设备报修、宿舍报修、卫生保洁、安全保卫等;线下包括快递终端、资源回收终端、服务体验终端等。还包括物业管理内部使用的维修设备采购及库存管理系统、远程监控系统、集中呼叫服务中心、大数据分析系统等网络技术软件。

三、高校物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

当前,以东部高校为主体的平台建设初见成效,有些高等院校物业服务企业还建立了高等院校物业服务网站,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服务体系,经营模式和服务内容也较普通物业服务企业有所改进和拓展。但总体来说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高校物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人力资源薄弱。对于平台的技术维护和使用需要专业技术性强的人员,对于服务主体需要较高素质、较强服务意识的专门人才。而物业从业者没有正确看待师生群体的特殊性,往往抱着“替公家做事不用太认真”的态度,有的甚至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学生,直接造成了物业公司跟师生乃至学校关系紧张。高校物业从业者无论从年龄、学历、素质等各方面和其他物业相比都基本雷同,没有体现出高校环境育人的特殊性。其次,高校物业社会化盈利能力差。虽然高校的性质是非营利性的,但作为高校物业社会化的主体——外包物业企业,不可能完全不考虑盈利能力。而目前多数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都是来源于学校拨付的物业管理费和其他服务性收费。作为高校的物业工作,无论工作强度、工作难度都不比其他物业管理工作小,所以物业服务的支出额较大。这就造成了高校物业社会化进程缓慢。再次,高校物业社会化缺乏与高校实际情况的结合。高校物业社会化的前提是针对高校服务的物业,而目前为高校提供的所有物业服务都完全按照物业行业标准,对高校的特殊性考虑不足。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具有高校特色的物业服务还是按照既定标准管理,没有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针对性管理,当然不能满足不同的功能性管理需求。同时,个别物业公司会以此为借口,降低服务质量,影响服务效果。最后,高校物业社会化监管难度大。高校物业社会化是通过与物业公司签订合同来实现的。高校物业服务千头万绪,涉及范围广、细节多,在合同里订立的时候不可能每个条款都极为详尽。这类商业合同一旦生效,是无法随时调整修改的。物业公司一旦在履约的的过程中,受到利益的趋势,在执行合同中以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在行业规范的指引下进行服务标准和服务人员的调整,高校面对这种企业内部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对策,这无疑会加大高校的监管难度。此外,企业为降低成本可能会出现一些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例如雇佣超龄或低龄劳动人员,不为员工购买职工保险等,一旦出现意外情况,高校难免会被卷入其中。

四、高校物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的解决对策

1、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升服务人员素质。物业服务人员队伍结构和总体素质决定了物业社会化服务质量。首先,物业公司应按照高校的特殊性选拔具有文化素养、工作能力及相关经验的员工,并根据其经验、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将其安排在适合的岗位,使其才尽其用,还能发挥在工作岗位的能动性。在队伍建设方面要本着取长补短的原则,使专业能力、工作阅历、年龄结构协调互补。针对整个物业队伍偏老化的问题,应采用老带新、新扶老、新老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新技术、旧观念、经验少的平衡。其次,利用校园优势聘请学者做专业服务培训,提升服务意识,掌握服务技巧。这既能达到提升服务人员素质的目的,也能沟通与服务对象——教师的关系。再次,对人员的考评也可使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法,采用网上投票和师生代表座谈会的形式开展,也可在网络平台开展优秀员工的评比,这样可以做到激励和监督的作用。2、开源节流,提供自愿消费型特色化服务。首先,在网络平台的建设中利用高校的科研能力和人才优势进行开发和维护,通过设置维修设备采购及库存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合理控制采购量、库存量,并根据数据分析出有形资产的提前维护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分析监控系统的数据,能准确了解人流量大的地点,及时布置人员维持秩序。高校物业的业主是教职工和在校大学生,均是高层次的知识人群,具有先进的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技术的最忠实的消费者。可以说,物业服务企业一手掌握了市场,一手拥有对了客源,同时掌握了买卖双方。关键就要看物业公司如何打造好服务产品实现盈利。比如物业服务企业可以根据学校服务的项目,服务标准的要求,以及师生员工的消费层次,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经营服务。3、高校、企业双向沟通,制定符合高校特色的服务监管标准。高校的日常工作包括教学和科研,对于不同的物业单元承载的服务要求也是不同的。对于这种性质的服务,就需要物业企业在高校专门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而高校也应成立专门的部门和物业企业及时对接、积极沟通,形成一套全面的、行之有效的、人性化服务标准。在合同中应明确权利与责任,防止权责不清导致的推诿、扯皮现象,妨碍教学科研的有序进行。4、建立以高校为监管主体,采用多种考评方法的监管机制。正因为高校是物业服务的对象,因此要坚持高校为监管主体的中心不动摇,最终的评价和监管权归高校所有。但高校单方面监管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这就需要采用多种监管考评机制。首先,通过成立物业监管委员会,吸纳包括学生、教师、职能部门、相关部门负责人等,不定期开展物业管理座谈会,及时沟通,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其次,通过网络平台、电话、物业反馈信箱等多种渠道收集广大师生的各种建议,定期汇总,合理必要的纳入物业服务监督考评标准中。也可通过网上报修等服务的反馈意见表所得分数,计入总体考评成绩中。最后,可以聘请物业协会的专家综合师生意见和物业企业的表现,给与指导。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