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实用13篇

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
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篇1

近日,浙江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国防教育条例(修订)》。新条例在具体内容上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调整和完善。

——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新条例对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进行了完善,明确了国防教育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实行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对象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分类组织实施。

——专职人员、专门办公。新条例明确省、设区的市、县(市、区)国防教育委员会的主要职责。考虑到国防教育委员会作为一个议事协调机构,有20多个成员单位,需要有一个具体的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新条例进一步明确:“国防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办公室设在同级军事机关,由军事机关、文化宣传、教育、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的人员组成。”“国防教育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应当建立健全定期例会、重大事项会商等工作制度。”此外,条例还对军事机关、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职责作了规定。

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篇2

一、心理防护的目标与原则

心理防护工作主要包括心理防护教育与测评、心理防护训练、心理调适训练、心理危机干预、心理疾病治疗等方面内容。本文认为其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维护防护对象的心理健康;二是培养防护对象心理素质;三是增强由防护对象构成的群体的凝聚力和士气。鉴于心理防护工作的对象主要由成长经历、受教育程度、个性特征、家庭环境、社会背景均有所不同的个体构成的特点,本文认为在开展社会群体心理防护工作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防护对象的主体地位,注重人文关怀,从而促进防护对象的心理健康与发展;二是讲求科学的原则,要遵循心理学原则,客观分析防护对象的心理状况,采取科学的方法手段开展防护工作;三是预防为主的原则,要把提高防护对象心理素质作为防护工作的重点来抓;四是贴近生活的原则,要把各项防护措施融入到防护对象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去以求实效。

二、心理防护机制的建立

心理教育训练机制。在社会群体中组织开展心理教育训练,应以提高防护对象心理素质为着力点,注重把握贴近生活的原则。在其体制建设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根据社会团体的性质,充分利用行政部门及民间团体的力量,建立健全心理防护的组织机构,确保心理教育训练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能够得到有力保障;二是制定符合教育、训练对象特点的教育计划;三是要突出教育内容的时效性、现实性特点,如在社区组织心理教育应着重以心理健康的预防,问题儿童教育等家庭生活的心理教育为主;在学校组织的心理教育中应突出以如何应对学习压力、如何克服青春期叛逆心理等内容为主;而心理训练应突出以社会能力或技能的训练为主,如儿童、青少年及成人社会技能的形成和培养等问题。

心理测量评估机制。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测量与评估,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各个社会群体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化情况,从而为心理防护工作者开展预测分析,并制定教育训练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特别是对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提供十分有价值的参考。建立心理测量评估机制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群体对心理服务具有正确客观认识的基础上,按照自愿的原则通过利用科学可靠的心理测量手段对心理防护对象进行全面的心理评估;二是由专业人员对心理测量结果进行正确的解释、整理及记录,并建立完备的心理档案;三是对同一群体应采取动态心理测量与评估、及时更新心理档案的策略,从而确保该群体心理防护实现全程跟踪,全域覆盖。

心理咨询疏导机制。心理咨询疏导主要是针对某个社会群体中少数或个体的不适应以及心理问题进行咨询服务。虽然其工作效率相对心理教育训练较低,但却是维护整个社会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心理咨询疏导机制应注意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如在社区开展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咨询,在军队开展克服心理应激的咨询与治疗,在学校开展学习行为障碍的诊断与辅导;二是切实把好心理防护专业人员的素质关,即要以专业咨询师作为技术骨干力量,从而确保防护对象能够得到专业化的心理服务;三是要对心理咨询疏导专业人员的资质认证、技术手段的选择、保密准则等形成制度化,切实提高社会群体心理咨询疏导的规范化水平。

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心理危机如若发生在群体中,尤其是由心理危机引起的社会攻击行为和自杀,对整个群体的负面心理影响以及群体安全将带来不可估量的隐患,因此,加强心理危机干预是十分有效的心理防护手段。其机制建设应注重加强以下内容:一是心理健康宣传。在社会群体中以心理健康的知识与理念为中心,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心理防护意识。二是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在团体中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协调顺畅的预警体系,并建立健全危机干预方案,从而实现对危机的发生能够尽早发现、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和快速控制;三是建立危机干预体系。根据各群体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包括心理支持、及时阻控、实时监护、心理咨询、紧急救助,以及对自杀未遂人员心理干预等各个环节的体系,确保危机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

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篇3

国防教育,是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有组织地在公民中灌输国防知识,培养国防意识,提高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各种素质的活动。加强国防教育,树立国防意识是关系到国家强弱和民族兴衰的大事。

1.国防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当今世界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地区不稳定因素层出不穷,南北世界的差异与不协调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中,还潜藏着战争的危险。中国的国力日益发展,中国的国际影响也日益增强,国际敌对势力不甘心看到中国的崛起与强大,正想方设法破坏中国和平建设的大环境。现如今,绝大多数的幼儿为独生子女,在较为优越的生活环境中成长,看到的多是城市的繁华似锦,在个性品质、独立性、坚强性格、牺牲精神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难以真正接受建设国防,保卫祖国的思想。因此,从小对幼儿进行国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国防教育是幼儿园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着重树立的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艰苦奋斗精神,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也是进行国家观、国家利益观、国家安全观的教育。通过实施国防教育,选择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方式,向幼儿进行国防史、国防知识与国防意识、精神教育,能够树立幼儿的国防意识,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精神及意志品质。因此,可以说国防教育是实现幼儿园德育目标最有力的手段,也是幼儿园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幼儿园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际上幼儿国防教育的现状。世界大国――美国突出表现为用法律手段来保证国防教育的实施,注重从幼儿时期开展寓国防教育于各种教育之中,让学生学习各种航海野外的训练,参观各种军事基地和军事武器,组织童子军,意在激发他们对现代国防的兴趣,培养有责任感并愿意为国牺牲的未来公民。日本针对国防教育从娃娃抓起,制作了漫画版形式的日本防卫白皮书,设计了让娃娃喜欢的电子国防游戏、玩具和影视剧等。根据2008年日本自卫队对1500名成年人问卷调查来看,表明日本国民对自卫队的印象好的比例由1991年的67.5%上升到如今的84.9%,从某种程度上说,日本的国防教育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与他们精密打造国防文化是分不开的。

2.我国幼儿国防教育的现状。我国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国防教育认识不足,表现为培养国防意识的淡薄,教师主要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组织相关的国防教育活动,停留在对国防教育认识的表层上,系统地目标性强地进行国防教育教学还没有提到议事的日程。由此看来,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国防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1)幼儿国防教育的现状。幼儿园国防教育的现状如何?幼儿眼中的国防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幼儿对国防教育中的经验有多少?为了了解这一问题,使幼儿园的国防教育更有针对性,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86位6岁幼儿进行了调查。

(2)幼儿国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幼儿在国防意识、德育、个性品质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①对军人牺牲精神的淡漠。对于军人的牺牲精神不了解,幼儿知道当兵苦、累,但不知道军人更需要具备为国牺牲的精神。②对祖国的知识欠缺。对祖国的了解显得单薄,在社会领域中爱祖国的教育主要局限在情感上,从科学领域中挖掘祖国的内涵严重不足,例如祖国有哪些邻国,祖国有着怎样悠久的文化历史等内容缺少了解。③对意志品质锻炼的缺失。锻炼壮实的体魄,增强不怕困难的精神需要在日常的活动中培养渗透。由问卷得知,有56%的幼儿生活的自理能力有待加强,幼儿觉得当叔叔很神气,就是太苦了,有畏难的情绪。④对于现代兵器的认识基本是处于零点的状态。幼儿对兵器的认识是属于科学的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应在体验发现的乐趣中培养对兵器的兴趣。

从幼儿国防教育的现状看来,与世界国防教育的距离相差甚远,为此,教师应当多一些紧迫感,需要在思想上重视对幼儿国防意识的培养,善于挖掘多种教育资源,为进行深层次的国防教育奠定基础。

三、幼儿园开展国防教育的实践探索

1.幼儿园国防教育内容及选择的原则。

(1)幼儿园国防教育的内容。

第一,针对国防需要可以选择这些内容:中国国防史的教育,包括八年抗战、抗美援朝和建国以后保卫祖国的著名战斗等,兵器知识的教育,国防人物的教育,国防制度的教育,了解我国一些粗浅的现有国防制度(如兵役制度、民兵制度、边防制度等),明确国防的重要性,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国防教育经验。

第二,针对德育需要可以选择这些内容:祖国伟大的历史和文化,著名的战斗英雄事迹,不怕困难的事迹等。

(2)幼儿园国防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

适宜性原则: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发展水平。

趣味性原则: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并注意内容蕴含教育目标以及具有可操作、可感受,能引发经验的迁移等特点。

情景性原则: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注意以能创设各种教育情境内容为主;在情景中让幼儿注意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通过语言与形象思维的联结与互动,促进良好的国防教育效果的取得。

整合性原则:国防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帮助幼儿树立国防意识和爱国意识,要注意社区资源、家长资源、教师资源的合理整合。

2.幼儿园国防教育的方法。单调的教学方法会使幼儿失去接受国防教育的兴趣。为此,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天性,精心挑选并运用适合幼儿天性的教学方法。

(1)故事教学法。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教学来完成教学和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可以调动师幼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将抽象的事物情景化、具体化。在运用故事教学法时,一般在选择故事的内容上,首先要采用选择已有的现成故事,其次要对故事内容进行改编加工,大量删减幼儿不能理解的情节,并使成人化的语言童趣化。

(2)移情训练法。移情训练的实质是从情感教育入手向幼儿进行德育,在此过程中,情理交融,情到理达,使幼儿产生正确的国防意识,并使幼儿练习积极的行动方式。作为学龄前的幼儿,应主要选择角色扮演法进行移情训练。移情角色的扮演对于抽象的国防教育中情感的教育,对于以直观动作思维为主的幼儿来说,教育的效果是显著的。

(3)情景学习法。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目标,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如“走进军营”就是再现军队真实情景的情景学习法:军队为幼儿组织了阅兵式、操炮表演、在登陆艇上观看升旗、军事体能训练、参观军队内务、军体拳表演、军乐队表演。这样,坐在空旷的军营的野战训练场里,聆听着激扬的军歌,看着一个个战士勇猛的搏击术,闻到实弹演习后空气中弥漫着的火药味,就会产生一种被带回战场的感觉,老师与幼儿就会被军人的使命感强烈的感染着。

(4)游戏学习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国防教育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会让幼儿获得快乐和主动的教育。比如结构游戏的“兵工厂”:幼儿将各种结构材料拼接成自己想象的各种兵器;角色游戏“军营一角”:幼儿通过布置军营,扮演战士、班长等角色表达他们对军营的理解;体育游戏中,幼儿身体的训练在游戏中实现增强幼儿体能的目标;每日的体育活动,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加以组织实施,如晨间户外的“插红旗”、“攻碉堡”、“钻地道”、“跨壕沟”、“走独木桥”、“送军粮”,早操中的“武术操”等与国防教育相呼应的体育游戏,让幼儿在练习走、跑、跳、平衡等军事基本动作和竞赛中,使军事体能得到锻炼。

3.幼儿园国防教育的途径。

(1)在各种活动中渗透国防教育。教师利用活动这个途径渗透国防教育的具体方式有:

升旗仪式和“国旗下演讲”活动。周一国旗下谈话,可以围绕国防教育的课题内容进行,例如抗日战争系列谈话《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南京大屠杀》;解放后的《珍宝岛战役》、《抗美援朝》以及《兵种介绍》和《兵器介绍》等。

时事评论活动。这是一种提高幼儿对国际形势分析能力的方法。每天的值日生播报新闻,报道有关国防方面的问题,教师及时引导幼儿了解相关情况,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展开讨论。

户外体育锻炼活动。就是将国防教育与幼儿的基本动作的训练结合起来:投掷活动设置“炸碉堡”;爬的活动设置军队训练中使用的“迷彩网”,练习匍匐前进;平衡动作设置过“封锁线”;早操活动以军队系列歌曲、武术操作为主旋律。

特色日周末活动。就是对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拓展,可以增加“兵器家族”、“最可爱的人”、“英雄在我心中”、“认识海陆空”等主题活动内容。

娱乐活动。结合春游到炮团看大炮、到团队看叔叔训练、与叔叔联欢、参观叔叔的生活区、听叔叔讲故事、小歌手军歌赛。

(2)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教师利用学科教学这个途径渗透国防教育的具体方式有:

区域活动。创建国防区域,提供幼儿阅读军事图书,以便了解武器玩具、国防标志符号、军装、各种兵器等等;幼儿还可根据个人的喜好选择活动材料进行活动。

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角色游戏模拟的生活;表演游戏赞美叔叔的军营生活;结构游戏建构各种兵器的兵工厂、军舰、坦克、阵地、飞机场等,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个性化地表现国防世界。

艺术活动。即通过绘画和名画欣赏,渗透国防教育的精神;通过音乐活动,学唱歌、学表演和欣赏与有关的歌曲,激发幼儿对军队生活的向往及对军队的热爱。

综合活动。把和国防教育有关的参观、看录像、语言、数学、想象、绘画、手工、体能等活动整合在一起,贯穿对国防教育经验的体验。

科学活动。开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活动,认识祖国的地理位置,邻国的发展情况,悠久的中华文化,保卫祖国的各种战役等。

主题活动。开展“飞扬的军事”主题活动,多方面挖掘国防教育资源,收集兵器资料,创设汶川赈灾中各兵种救护环境、奥运会军营区域环境、海陆空三军兵种特色的环境……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国地域辽阔,边界漫长,更需要一个稳固的安全形势,更需要我们教师继续探索一条适合幼儿进行国防教育的路子。只要教师不断努力,幼儿园实施国防教育就一定能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杨宁.皮亚杰的游戏理论[J].学前教育研究,1994,(1).

[2]雷杰能.打造国防教育的大课堂[J].江西教育(管理版),2007,(7).

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篇4

(二)预防正确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权力所能奏效。所以预防是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最有效的途径。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对人才的珍惜,是对社会的责任。每个大学生犯罪案件都是个人、家庭、学校或者社会等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体现。因此减少和预防大学生犯罪,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预防大学生犯罪与预防其他犯罪具有相似性,最根本的措施还在于防范于未然,针对其犯罪原因,实行综合治理,形成一种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才能收到治本的效果。1、首先,应加强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教育培养,增强其公德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杨叔子院士说“育人要育有人性的人”。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学期间对于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让大学生能够学到现代科学知识、技能和理论的同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教会他们为人之道,使他们真正成为心智与人格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材,是高校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2、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引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的特点,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机构,减少一些不必发生的悲剧。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当前尤为重要的是:A)引导大学生控制情绪,消除其人格障碍,学会宽容,提高大学生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B) 注意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要放弃偏激和自卑心理,笑面人生,热情生活,多交朋友,使自己的心理常常处于轻松愉快之中。C) 注意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与性问题。 当前在校的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应该以友情为重,不应过早确立恋爱关系。学校应该加强他们的性教育和性道德的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并利用它指导和帮助大学生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爱情,正视恋爱关系,保持稳定的情绪及健康的心理。3、多形式强化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全面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首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要从刚入校门着手,结合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教育,结合校园内的案例讲危害,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尤其是针对大学生中许多人不知法、不懂法、缺乏法律意识的现象,我们强调要强化法制教育,使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指导大学生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帮助大学生形成遵法守法、依法办事、同违反宪法、法律以及破坏法制的行为斗争的思想意识。4、加强校园内的内部管理。预防犯罪首先必须保证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保证校园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场所,切实抵制社会不良文化的进入。因此要加强和改进高校的学生管理,尤其是集体宿舍的管理,采取针对性措施健全管理约束机制,建立预防大学生犯罪的网络;配合有关执法部门综合整治,排除校园周围不健康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干预。通过建立一整套的安全防范管理体系,最终从体制上杜绝违法犯罪现象。5、司法机关的积极协助。司法机关对大学生犯罪应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法律效果为基础,以政治效果为原则,以社会效果为目的,采取人性化的帮教手段,挽救这些失足青年,使他们能够重新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对罪行并不严重的且有悔改之意的,应采取微罪不诉或建议法院单处罚金的方法,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司法机关也应该有重点地与大学定期联系,帮助学校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同时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6、家长有针对性的引导。学校对大学生的引导是整体上的、普遍性的引导,而对大学生有针对性、个别性的引导则要靠家长了。因此,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在配合学校教育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此外,政府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加强教育领导,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把大学生犯罪率降到最低限度。 劳动报,2008-06-09《大学生恶性犯罪事件频发 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文松辉,人民网,2002-03-09《育人要育有人性的人》,中国青年报-教科文,2002-03-22《天之骄子的素质教育》,查庆九,《法制日报》,2002-02-26《法律对大学生网开一面 培养“犯罪精英”?》,洪巧俊,北京娱乐信报,2008-04-01《大学生犯罪暂缓不起诉:法律比学校更宽容》,张济,中国青年报,2008-04-04《大学生犯罪 就业压力并非主要因素》,中国青年报-法治社会 ,2002-03-20《救救我们的“天之骄子”——关于大学生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沈义 殷文剑,正义网,2008-12-03《上海大学生犯罪猛增 “校园犯罪”亟需引起重视》,中国发展门户网-高等教育,2008-06-09转贴

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篇5

二、总体目标

经过一年的努力,使我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和办事机构进一步健全,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加强,群防群治形成网络并发挥作用,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更加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在基层全面落实,我乡治安形势持续稳定,重特大刑事案件和多发性案件得到有效控制,社会丑恶现象减少,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群众有安全感。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政统一领导的原则。乡直各单位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社会稳定形势,认真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对综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责任。

(二)坚持依法治理的原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相结合。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依法办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使综治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法制化。

(三)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服从乡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接受乡综治委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积极参与所在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单位内部治安管理和防范工作,防止违法犯罪案件发生。

(四)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各单位要各负其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加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动承担起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责任;认真抓好本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防止发生重大犯罪和重大治安问题。

四、打击犯罪

(一)坚持把依法从重从快方针贯穿到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各个环节,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打击合力,突出打击重点,加大打击力度,始终保持对各种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正确执行法律和政策,坚持“稳、准、狠”的原则,增强打击犯罪的效率。

(二)注意研究犯罪规律和动向,把握犯罪活动的动态变化。坚持把集中打击、专项整治和经常性打击紧密结合起来,解决突出治安问题,促进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五、加强防范。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机制,把集中排查调处与经常性排查调处结合起来,实行分级负责,归口调处,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六、加强法制和德育教育。按照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要求,认真实施“四五”普法规划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充分发挥舆论工具的作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提高全民的法律和道德素质。针对不同的群体因人施教,特别是加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道德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做好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管理和教育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七、加强管理。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体系,积极探索流动人员管理新办法,完善工作机制,做到管理、教育、服务相结合,充分发挥各部门和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加强对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防范和控制工作。加强对枪枝弹药、爆炸物品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严格落实责任制,严防危险物品,枪枝弹药丢失,被盗和流散社会。强化重点地区、要害部位,特种行业的治安管理和防范工作,减少违法犯罪空隙,维护正常治安秩序,突出公共娱乐服务场所、文化市场和出版物的管理,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篇6

1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所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增多趋势,并且出现了结伙型犯罪案件增多等特征。现阶段,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身原因。这种犯罪现象是主客观因素的结合,主要是由于个人膨胀的吃喝玩乐的享乐思想和脆弱的抗挫折能力造成的。(2)家庭和学校成长环境。据有关研究,残缺型家庭和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助长剂。除家庭外,学校也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最重要场所。如果学校不能长期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尤其不能对那些“问题青少年”进行及时教育转化工作,往往就会使未成年人偏离正常的发展路径,步入歧途。(3)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由于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但文化水平思想反而出现了后退。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逐商业利润,制假售假、欺骗诈骗现象,以及贩卖的录像、黄色书记等都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2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首先必须要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构筑预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线。这是因为,未成年人基本上是以家庭为中心进行活动的,为成年人的父母对其的影响至关重要,它是未成年人形成良好品行的基础,对其终生都将发生作用。其次,必须发挥学校对预防来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导作用学校是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二个主要场所,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的养成,良好品德的培养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与学校教育有关,因此,必须抓好学校的教育工作。除此之外,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全方位采取对策:

(1)建立少年法院,设置未成年人专职律师随着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日益突出,少年犯罪涉及抢劫、贩毒等多种严重刑事犯罪,出现了趋暴力化、智能化、低龄化和团伙作案等特征,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少年法庭难以适应现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要求每个成员国建立授权实施少年司法的机构和机关。所以建立专门的少年审判机构比如少年法院,集中审判涉少年案件,不仅能够有效发挥预防犯罪的功能,而且还能对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重要法律提供组织保障。成立少年法院,可以使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2)推行社区矫正,加强跟踪回访,避免重新犯罪。由于未成年人有自制力差、易受他人影响等特点,如果再次接触到诱发因素,就极易再犯,因而对那些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犯必须加强判后的回访帮教,建立周密的帮教网络,将他们的改造过程时刻纳入视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应与其原所在学校、单位、村街及家长签订帮教协议,落实帮教人员,坚持跟踪考察,听取思想汇报,有针对l生地进行帮教。社区矫正的推广有利于未成年犯的身心健康,可以通过社区矫正、社会帮教、规范工读学校或引进国外缓刑寄宿学校的做法,使其远离不良的社区环境,帮其完成社会化进步,从而有效地预防其再犯。

(3)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状况实行个体矫治。人的心理的发育程度和人格特征与其行为之间有密切联系,如果一个人的心理和人格发展明显偏离正常,就可能难以适应社会,并实施一定的行为。因此,要减少个体因素对犯罪的影响,还必须对人的有缺陷心理进行治疗,对病态的人格特征予以矫正。个体矫治是针对特定个人的不良心理和不良习性,运用引导、教育、治疗、矫正等措施消除不良心理,改善不良习惯以使其尽快“康复”的综合工作。个体矫治以具有不良心理或病态人格的特定个人为预防对象,目的是治疗、矫正个体的不良习惯、不良心理和不适应社会的个性特征。个体矫治包括预防性的矫治措施和改造性的矫治措施两方面。预防性的矫治措施以尚未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为对象,是针对某些特定个人的“危险信号”所采取的矫治工作。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分析,处境困难、环境不良、情绪障碍都是危险信号,对于这类人,社会,尤其是家长和老师要及早注意,及时加以教育和引导,以帮助其摆脱消极环境和不良思想的困扰,克服情绪障碍,最大限度地将犯罪倾向消灭于萌芽状态。改造性的矫治措施则以已有一定犯罪行为的人为对象,主要包括犯罪后的教育、处置及后续性的帮助、监督措施。对于犯罪人的教育、处置,要注意根据犯罪人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强制医疗、禁戒处分、运用刑罚措施、剥夺一定权利等等。

(4)强化刑罚效能,遏制侥幸心理的萌生。未成年人犯罪虽实行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但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不力,不仅使未成年犯罪人认识不到自己的行为给自己和社会带来的不利后果,反而强化了其犯罪动机和实施犯罪的心理,助长了一些人的侥幸心理。因此,在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下,对某类案件还应加大打击力度,确使犯罪的未成年人都受到及时、适当的惩治和处理,对于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和重新犯罪也十分必要。

(5)对个别屡教不改的未成年人,要注重依法办案。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条规定,进行刑事诉讼有关司法机关“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对办理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也不例外。但是,针对未成年犯的年龄特征,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综合具体案件应该有所区别。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6年12月28日出台了《人民检察院育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查批准逮捕、审查与出庭支持公诉、法律监督和刑事申诉检察都做出了特殊明确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并于2001年4月12日开始施行的《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者做了一些特殊规定,适应具体程序时应该遵守。关于在庭审教育阶段,在审理少年犯罪案件的整个庭审过程中,要认真注重强化庭审功能,认真实施“庭审前调查、庭中教育”的庭审模式。要坚决贯彻不公开审理案件的重要原则。

参考文献:

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篇7

关键词:青少年 犯罪 对策

一、我国青少年犯罪情况概要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在整个青少年犯罪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达80%以上。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中的热点问题。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寻觅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我国社会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多岔路口,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利益多元化、人的社会角色多样化等问题,使人们(尤其是成人)深刻感觉到了:社会不稳定了、社会规则和人的行为规范不断地受到挑战和冲击;因此也导致了人们行为的“失范”,即违规、越轨。从法治建设的角度讲,违规、越轨除了违反道德就是违法。违法的种类对普通公民而言,主要有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三种;与这三种违法相对应的法律责任就是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对成年人而言正确认识和承担法律责任尚有相当的难度,何况青少年,他们连什么是“行为规范”都未必清楚;对于用“降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的方式,以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看法,本文的基本观点是:

不能以降低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解决青少年的犯罪问题。因为这实质涉及的是关于法治建设中对人的态度问题。青少年是我们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必须积极地分析问题,帮助青少年走出误区,而不是将其推向我们的对立面。本人认为,刑事责任中的青少年具有违法犯罪行为人和受害人的双重身份和法律地位;因此,本文从这两方面分析“刑事责任中的青少年”的相关问题。

二、青少年的表现和特点

随着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增加见识的同时,因其生理、心理的不成熟,青少年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1、青少年犯罪动机具有贪利性特点,这实质是人类弱点的一种表现。就市场经济的共性而言,其消极因素对不知劳动创造财富、劳动的艰辛的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看到了成人对利益的追求的无节制,一些人为了获得利润,甚至不惜违法犯罪。青少年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影响,绝大多数为满足物质欲望的贪利性犯罪。这“贪利性”的犯罪动机,可以说是教育不到位的直接结果。

2、青少年犯罪行为的表现方式具有犯罪行严重,大要案多的特点。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又受到一些不健康的影视作品的不良影响,并且年少气盛,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中,不仅不计后果,且带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具体表现为:(1)行凶杀人、严重伤害。有的青少年谋财害命、焚尸灭迹;有的报复杀人,如北京一菜市中两户来京商户发生争执,大人被警察带走后,自认为无过错方的十三岁女孩将对方的两岁幼儿杀死;有的因早恋矛盾杀(害)死对方;有的因邻里矛盾打架斗殴,严重伤害他人;甚至家庭矛盾上升为暴力犯罪,如轰动一时的一高中生杀母案、一大学一年级学生杀父及杀祖母案;(2)暴力抢劫。近年来,青少年抢劫犯罪已由原来的随意性向特定性方向发展,犯罪手段由原来的仅仅凭借拳脚施暴、口头危胁转向使用武器,如手持匕首、棍棒、屠刀、抢支等作案,如中学生枪小学生的案件时有报道;(3)暴力强奸。这部分犯罪分子手段恶劣。如近年经常见瞩报端的中学生结伙拦截妇女的强奸轮奸案件等。

3、青少年犯罪的组织形式具有团伙性特点。渴望友情、乐于合群,是青少年的一种心理需求是独立意识的外在表现。青少年往往在到了心理断乳期,就容易在父母面前封闭自我,而更爱与年龄相仿、趣味想投的伙伴在一起,形成一群体。青少年违法犯罪也便多以团伙形式出现,这些犯罪团伙大小不一,少则三五人,多则上百人。由于青少年经验少,能力差,他们结伙作案,可以相互鼓励,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恐惧感和孤独感。特别是一些未成年犯罪人员往往是在校的双差生、辍学生、流失生。这些人往往是学校的落后群体或者是由于邻里关系,或者是结识于游戏机、录放厅等低游戏场所共同的失落感、消极心理和志趣,使他们聚合在一起。因此,团伙犯罪则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态,其社会危害性极大。据有关部门调查,在青少年犯罪案件中,约有60-70%属于团伙犯罪。如西安警方破获的一个以绑架、抢劫、伤害为手段连续作案的青少年黑社会团伙“山合社”;湖北恩施市公安局红土乡派出所捣毁的乡某民族中学具有黑恶性质的学生组织“太阳帮”,这个帮已成立一年多,其成员均是该校初中一、二、三年级的学生,有77人;据黑龙江省公安厅研究室对哈尔滨少管所700名在押犯调查,团伙犯罪占88.23%。其中杀人团伙占17.1%,抢劫团伙占43.75%,盗窃团伙占27.38%,强奸团伙占7.25%。在青少年团伙犯罪中,有些属于一般性结伙犯罪,但也有相当数量的犯罪团伙向犯罪集团发展,并且有的青少年犯罪团伙已经成为完整上意义的犯罪集团。从近几年青少年团伙犯罪发展趋势看,团伙作案惯做大案要案,一旦团伙中加入了“两劳人员”或“惯犯”、累犯等成员时,团伙便很快从一般性结伙犯罪发展成为有组织的犯罪团伙,甚至成为一种带有黑社会色彩的有组织犯罪集团。当前许多青少年犯罪团伙不仅有名称、有头目,而且有纪律,实施犯罪时有计划、有分工,大部分青少年犯罪团伙属于同性组成的团伙,但也有不少是男女青少年组成的混合型团伙。有的犯罪团伙实施特定的单一类型的犯罪,但也有不少犯罪团伙实施多种类型的犯罪。犯罪团伙的精神纽带主要是“哥们义气”和性格志趣的一致性及犯罪意识、犯罪利益的相联性。他们凭借人多势众,称霸一方,横行乡里,无恶不作,一般地说,大案要案均为青少年犯罪团伙所为。

4、从青少年犯罪的教育改造情况看,具有反复性特点。青少年思想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极易受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往往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易于接受教育改造。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反复性。例如,有的青少年犯过去只是“一面手”,从劳改、劳教农场出来后,则变成了“多面手”。根据研究资料,新中国成立后的十多年间,我国青少年重新犯罪率很低,一般不到5%;到了八十年代,重新犯罪率上升到100%左右。近些年来,青少年重新犯罪率不断增加,有些地方达到15%以上,甚至在20%左右。个别地区超过了30%以上。据调查,青少年重新犯罪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所犯新罪往往比以前犯罪的要严重得多,当前我国许多大案要案和恶性案件,多系重新犯罪分子所为。特别是一些青少年累犯、教唆犯及犯罪团伙头子,他们虽然经过多次处理和教育挽救,但是,由于他们多次作案强化了犯罪动机,已由初犯的恐惧,转为熟练,当他们的犯罪行为受到制裁或不切实际的需求受阻后,非但不思悔改,不予收敛,反而疯狂地报复社会,成为对社会治安极具危险的分子。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应采取的原则及对策

(一)青少年承担刑事责任的有关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刑法的上述规定告诉我们,犯罪时年满十六周岁的青少年,进入“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段;犯罪时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青少年,只有触犯了刑法规定的8种法定罪名的,才承担刑事责任,被称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段;犯罪时不满十四周岁的少年,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精神,为“完全无刑事责任”年龄段。

刑法的上述规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从追究刑事责任角度看,这个规定足以使未成年人在触犯法律后受到惩戒、教育了。因此家庭和学校必须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要等出了问题再指责“法律的不完备”、“孩子不听话”。

(二)预防青少年青少年犯罪的原则及对策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青少年犯罪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全社会应共同关注,具体应采取以下原则及对策:

1、应遵循的原则

(1)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和保护是相辅相成的,教育是为了保护,保护必须进行教育,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体现,也是一项符合未成年人成长特点的科学原则,它的确立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2)及时防治原则

及时防治原则可分为两个方面内容:一是采取积极预防的措施,整顿包围未成年人的不良社会环境,消除产生犯罪的原因和条件;二是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矫治。及时防治原则的积极意义在于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着眼点放在消除犯罪的原因和条件方面,放在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方面,从而使刑罚的目的由事后的消极惩罚转向事前的积极预防。这种抓早、抓小、抓苗头、抓原因的立法思想,有利于把未成年人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3)依法综合治理原则

犯罪,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犯罪的发生和变化,犯罪的原因和危害后果,均具有社会性、综合性,是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不良影响、恶劣环境等在未成年人身上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犯罪实际上是社会消极面的“综合症”。从未成年人犯罪的产生原因看,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就客观方面原因而言,有的是家庭方面的原因,如父母离异,教育、监护不力,父母、监护人有不良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有的是社会方面的原因,如不良书刊或含有渲染暴力、色情、、恐怖活动内容的影视作品和出版物的不良影响;有的是学校方面的原因,如政治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不力,片面追求升学率,疏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尤其是对“双差生”进行冷落或歧视等。由此可见,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是社会问题的综合反映。因此必须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通过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4)科学性原则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上,要求家长、学校了解掌握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规律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既不能采取“不打不成材”的粗暴式教育方法,也不能溺爱成灾。《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24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座谈、培训等活动,针对未成年人不同时期的生理、心理特点,介绍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导教师、未成年人的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有效地防止、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这表现在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处理上,要求必须与成年人区别开来,在侦查、起诉、审判以及施行强制措施、教育改造等各个环节上都要充分体现“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44条规定,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第46条规定,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2、预防青少年犯罪应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及学校周边环境,清除不良影响,使青少年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尤其家长要首先守法。

(2)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宣传教育,使青少年遵纪守法

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可利用各种传媒的方式,使宣传教育不再枯燥,更符合青少年的接受方式,包括使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青少年遵纪守法。

(3)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

学校教育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教师首先树立与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政治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法律素质,在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中以身作则,与学生平等相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司法机关和执法机关应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的方法,建立相应的制度教育和挽救犯罪的青少年

司法机关要广泛宣传: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的精神,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犯罪的青少年在侦查、起诉、审判、改造等环节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的方法,着眼于教育和挽救,以达到既治病又救人的目的。

执法机关要建立追踪回访考察制度,建立帮教体系,对判处刑罚的青少年采取确定专人帮教,定期考察,会同工、青、妇等单位与所在学校或村(居)委会、家庭密切配合共同帮教,同时对后进青年、轻微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做好教育挽救工作。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在法律责任上还无能力承担起刑事责任的压力;我们在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同时,必须从爱护“花朵”的角度出发,而不能像掐掉一朵被病、虫侵害了的花朵一样,抛弃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仅仅是追究犯罪的平等,受害人的保护也是平等的;刑事责任中的青少年具有违法犯罪行为人和受害人的双重身份和法律地位,因此必然平等地受法律保护。

参考文献

1、孙寿忠:《关于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查与建议》,《济南共青团》2004年第8期。

2、林明生--浅谈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团情快报》2004年第13期

3、(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调研报告论文集》2002-2004年)《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和预防措施》

4、袁 敏 殊 《市场经济条件下预防和惩治青少年犯罪的思考》

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篇8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使全体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初步的军事技能,不断增强国防观念,激发爱国拥军的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1、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行基本的国防理论教育。

2、学习国防地理,了解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及周边国家。

3、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过程和丰功伟绩,知道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

4、学习军体活动的技能,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坚韧不拔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三、工作内容和措施

(一)健全国防教育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和任务。

建立健全学校国防教育工作运行机制,形成由书记亲自带头抓,分管领导配合抓,中层干部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确定国防教育总体目标、主要工作、重要措施等,明确各部门工作任务,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以初一新生军训为契机,开展国防教育。

8月26日至31日聘请技工大队的教官对初一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

1、军训的目的:

⑴学习解放军的顽强作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坚强意志。

⑵掌握队列训练的基本动作和要领。

2、8月6日8时,军训启动仪式;

8月31日下午14时30分举行军训结业式。

3、军训结束后,德育处组织召开军训主题班会,要求每个学生写军训心得体会,在班会上进行交流。

把军训作为半学期学习和生活的强大动力。把解放军的好思想好作风带到学习中去。

三、积极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国防观念。

依据《国防教育法》及教育局工作要点,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全民“国防教育日”“拥军爱民月”时机,利用宣传专栏、标语等形式,加大国防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的国防教育观念。如:4月清明节到蛇山子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继承革命遗志;“五一”劳动节开展国防教育知识竞赛;庆祝“七一”建党90周年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开展创新组织生活,铭记党的宗旨,增强国防意识;“八一”建军节可组织职工到驻区部队开展主题为“热爱军队、情系国防”的宣传教育活动;9-10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参观革命烈士故里,重温革命光辉历史;11月庆祝“十月革命”,让每一位职工了解“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等等。

四、国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国防教育进课表、进课堂、进校园。发放《国防教育》教材和学校自编的校本教材,每月开设一节国防课,初中的语文、历史与社会、政治等学科也都是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渗透。

五、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国防教育

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活动中,突出把国防教育课渗透到体育课教学之中。一是把队形、队列训练。新生入校后,结合新生广播体操比赛,对学生进行两个月的队形、队列训练。二是把军事技能融入到体育教学内容中。把标枪作为体育课教学的一项内容,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把国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2021年中学国防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篇(二)为了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山西省国防教育实施方法》,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进一步推动我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现根据我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我校2021年国防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与教育目的:

国防教育是以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为根本目的和要求,通过一定的国家观、战争观、国防观、国防知识的学习和国防体育的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施以相应影响的一种活动,是国家教育事业和全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教育。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使全体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初步的军事技能,不断增强国防观念,激发爱国拥军的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国防教育原则:

1、国防教育必须在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与学校德育及其它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并注意发挥国防教育的特点;

2、利用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主渠道,结合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按照各级各类学校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安排教育活动。

三、工作重点:

1、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行基本的国防理论教育;

2、学习国防地理,了解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及周边国家;

3、学习《兵役法》等基本的国防法规,使学生了解公民应履行的国防义务;

4、了解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多次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史,知道林则徐、邓世昌等一批民族英雄的历史功绩

5、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过程和丰功伟绩,知道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

6、初步了解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国防建设的巨大作用;

7、了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8、根据解放军队列条令,组织队列训练;在学校重大活动中举行阅兵式、分列式,学习军人的仪表和作风;

9、学习投掷、越野等军体活动的技能,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坚韧不拔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四、国防教育主要形式:

结合开设专题教育课,进行课堂式国防教育;

结合中心工作进行穿插式国防教育;

结合文体活动,进行趣味式国防教育;

结合重点节日的纪念活动,进行随机式国防教育;

结合教育基地、人文景观,进行阵地式国防教育;

运用现代传媒,进行载体式国防教育;

运用国防知识竞赛,进行答辩式国防教育;

运用先进典型,进行激励式国防教育。

五、日程安排

9月制定计划,安排工作

国防知识学习讲座

观看国防教育影片

新生军训

10月国防教育月主题教育

国旗班规范教育

11-12月歌颂解放军征文比赛和演讲赛等活动

1月工作总结

2021年中学国防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篇(三)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国防与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息息相关。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上级教育部门提出的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的工作要求,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特制定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增强国防意识,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切实抓好国防教育工作。

二、工作目标

1、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初步的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初步基础。

2、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过程和丰功伟绩,知道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

3、培养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自强、自立、自理的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三、国防教育的原则

1、国防教育必须在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与学校德育及其他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并注意发挥国防教育的特点。

2、利用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主渠道,结合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按照各级各类学校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安排教育活动。

四、主要内容

1、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行基本的国防理论教育。

2、学习国防地理,了解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及周边国家。

3、学习《兵役法》等基本的国防法规,使学生了解公民应履行的国防义务。

4、初步了解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国防建设的巨大作用。

5、了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6、根据解放军队列条令,组织队列训练,在学校重大活动中举行阅兵式、分列式,学习军人的仪表和作风。

7、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坚忍不拔和不怕苦的精神。

五、国防教育的形式

1、开设专题教育课,开展课堂式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进课表,进课堂、进校园。发放《国防教育》教材,开设国防课,初中的语文、历史和政治等学科也都是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渗透。

2、利用学科渗透,开展穿插式国防教育

把国防知识渗透到学校文化课当中,使之水乳交融,达到自觉和不自觉的教育目的。这是开展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不占课时,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可渗透的课程多,范围广,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了解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

在体育活动中,突出把国防教育课渗透到体育课教学之中。一是结合广播体操对学生进行队形、队列训练。二是把军事技能融入到体育教学内容中。要求体育老师在教学中,把国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3、利用学生军训,开展专题式国防教育

学生军训就是为培养合格人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学生军训,除了学习士兵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外,还要进行政治教育,了解革命先驱奋斗的道路和英勇事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同党中央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保持一致的自觉性。

通过军姿、队列动作、国防知识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4、利用节假日、开展随机式国防教育

依据《国防教育法》及教育局工作要点,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全民“国防教育日”“拥军爱民月”时机,利用宣传专栏、标语等形式,加大国防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

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篇9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使全体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初步的军事技能,不断增强国防观念,激发爱国拥军的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1、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行基本的国防理论教育。

2、学习国防地理,了解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及周边国家。

3、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过程和丰功伟绩,知道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

4、学习军体活动的技能,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坚韧不拔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三、工作内容和措施

(一)健全国防教育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和任务。

建立健全学校国防教育工作运行机制,形成由书记亲自带头抓,分管领导配合抓,中层干部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确定国防教育总体目标、主要工作、重要措施等,明确各部门工作任务,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以初一新生军训为契机,开展国防教育。

8月26日至31日聘请技工大队的教官对初一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

1、军训的目的:

⑴学习解放军的顽强作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坚强意志。

⑵掌握队列训练的基本动作和要领。

2、8月6日8时,军训启动仪式;

8月31日下午14时30分举行军训结业式。

3、军训结束后,德育处组织召开军训主题班会,要求每个学生写军训心得体会,在班会上进行交流。

把军训作为半学期学习和生活的强大动力。把解放军的好思想好作风带到学习中去。

三、积极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增强国防观念。

依据《国防教育法》及教育局工作要点,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全民“国防教育日”“拥军爱民月”时机,利用宣传专栏、标语等形式,加大国防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的国防教育观念。如:4月清明节到蛇山子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继承革命遗志;“五一”劳动节开展国防教育知识竞赛;庆祝“七一”建党90周年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开展创新组织生活,铭记党的宗旨,增强国防意识;“八一”建军节可组织职工到驻区部队开展主题为“热爱军队、情系国防”的宣传教育活动;9-10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参观革命烈士故里,重温革命光辉历史;11月庆祝“十月革命”,让每一位职工了解“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等等。

四、国防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国防教育进课表、进课堂、进校园。发放《国防教育》教材和学校自编的校本教材,每月开设一节国防课,初中的语文、历史与社会、政治等学科也都是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渗透。

五、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国防教育

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活动中,突出把国防教育课渗透到体育课教学之中。一是把队形、队列训练。新生入校后,结合新生广播体操比赛,对学生进行两个月的队形、队列训练。二是把军事技能融入到体育教学内容中。把标枪作为体育课教学的一项内容,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把国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2021年中学国防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篇(二)为了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山西省国防教育实施方法》,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进一步推动我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现根据我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我校2021年国防教育工作计划如下:

一、国防教育指导思想与教育目的:

国防教育是以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为根本目的和要求,通过一定的国家观、战争观、国防观、国防知识的学习和国防体育的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施以相应影响的一种活动,是国家教育事业和全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教育。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活动,使全体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初步的军事技能,不断增强国防观念,激发爱国拥军的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逐步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国防教育原则:

1、国防教育必须在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与学校德育及其它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并注意发挥国防教育的特点;

2、利用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主渠道,结合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按照各级各类学校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安排教育活动。

三、工作重点:

1、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行基本的国防理论教育;

2、学习国防地理,了解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及周边国家;

3、学习《兵役法》等基本的国防法规,使学生了解公民应履行的国防义务;

4、了解近代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多次侵华战争和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史,知道林则徐、邓世昌等一批民族英雄的历史功绩

5、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过程和丰功伟绩,知道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

6、初步了解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国防建设的巨大作用;

7、了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8、根据解放军队列条令,组织队列训练;在学校重大活动中举行阅兵式、分列式,学习军人的仪表和作风;

9、学习投掷、越野等军体活动的技能,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坚韧不拔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四、国防教育主要形式:

结合开设专题教育课,进行课堂式国防教育;

结合中心工作进行穿插式国防教育;

结合文体活动,进行趣味式国防教育;

结合重点节日的纪念活动,进行随机式国防教育;

结合教育基地、人文景观,进行阵地式国防教育;

运用现代传媒,进行载体式国防教育;

运用国防知识竞赛,进行答辩式国防教育;

运用先进典型,进行激励式国防教育。

五、日程安排

9月制定计划,安排工作

国防知识学习讲座

观看国防教育影片

新生军训

10月国防教育月主题教育

国旗班规范教育

11-12月歌颂解放军征文比赛和演讲赛等活动

1月工作总结

2021年中学国防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篇(三)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国防与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息息相关。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上级教育部门提出的学校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的工作要求,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特制定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增强国防意识,提高身体素质为目标,切实抓好国防教育工作。

二、工作目标

1、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初步的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初步基础。

2、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长过程和丰功伟绩,知道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柱石。

3、培养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自强、自立、自理的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三、国防教育的原则

1、国防教育必须在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与学校德育及其他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并注意发挥国防教育的特点。

2、利用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主渠道,结合各科教学和课外活动,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按照各级各类学校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计划地安排教育活动。

四、主要内容

1、了解国防、国防教育、战争、和平的含义,国防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进行基本的国防理论教育。

2、学习国防地理,了解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及周边国家。

3、学习《兵役法》等基本的国防法规,使学生了解公民应履行的国防义务。

4、初步了解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对国防建设的巨大作用。

5、了解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6、根据解放军队列条令,组织队列训练,在学校重大活动中举行阅兵式、分列式,学习军人的仪表和作风。

7、培养学生机智勇敢、坚忍不拔和不怕苦的精神。

五、国防教育的形式

1、开设专题教育课,开展课堂式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进课表,进课堂、进校园。发放《国防教育》教材,开设国防课,初中的语文、历史和政治等学科也都是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渗透。

2、利用学科渗透,开展穿插式国防教育

把国防知识渗透到学校文化课当中,使之水乳交融,达到自觉和不自觉的教育目的。这是开展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不占课时,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可渗透的课程多,范围广,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了解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

在体育活动中,突出把国防教育课渗透到体育课教学之中。一是结合广播体操对学生进行队形、队列训练。二是把军事技能融入到体育教学内容中。要求体育老师在教学中,把国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3、利用学生军训,开展专题式国防教育

学生军训就是为培养合格人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学生军训,除了学习士兵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外,还要进行政治教育,了解革命先驱奋斗的道路和英勇事迹,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同党中央在思想上和政治上保持一致的自觉性。

通过军姿、队列动作、国防知识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4、利用节假日、开展随机式国防教育

依据《国防教育法》及教育局工作要点,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全民“国防教育日”“拥军爱民月”时机,利用宣传专栏、标语等形式,加大国防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

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篇10

在目前的研究中,一般性地讨论反腐败工作长期性、必要性的较多,讨论企业反腐败工作的对策、措施的比较多,而立足企业管理人员腐败行为特点及原因,对比国内外企业腐败预防方法来拓展现有防腐渠道、途径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如何从源头治理、真正达到实际效果的研究比较缺乏。那么,企业管理人员违纪违规行?橛惺裁刺氐悖课ゼ臀シㄐ形?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国内外腐败预防方法有什么异同?这对我国企业管理人员违纪违规行为预防有什么借鉴?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在分析企业管理人员违纪违规行为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比较了国内外企业预防腐败举措,以期为预防企业管理人员违纪违规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

2 企业管理人员违纪违规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企业管理人员违纪违规行为的特点

想要预防违规违纪行为,就必须要先掌握其特点。

一是作案主体多元化。从目前曝光的一系列违纪违法案件来看,作案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尤其是作案人员不再是单一的个人,而是向关联性的群体发展,集体腐败性案件增多。这类案件往往涉案人员众多,且作案主体多位高权重,如党政一把手、法人、领导干部、高管等。

二是侵害客体复杂多样。当前违法违纪现象不再是个别现象,而蔓延至社会各个领域。其所侵害的客体呈现多样化、复杂性的特点,包括了企业干部职工正常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秩序和企业声誉及形象、企业干部职工的权益、公共财物的所有权等。

三是违纪违规行为“合理”“合法”化。现在的企业管理人员多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专业性强。尤其是高新科技企业,其所从事的型号研制、生产经营等工作专业性强,这加大了监督部门监控的难度。违纪违法人员往往打着执行职务的借口骗取领导同事的支持,利用其职权地位的影响力,对抗组织调查,为其违纪违规违法行为做掩护,为自己开脱。

四是作案手法智能化、隐蔽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违纪违法案件的作案手法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作案人员往往熟悉电子信息技术,多利用本行业管理体制机制中的漏洞来规避法纪,作案方式趋向隐蔽化。

2.2 企业管理人员违纪违规行为的原因

企业管理人员之所以会发生违法违纪违规行为,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是制度的适应性不强。企业反腐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反腐败监督工作的需要,显得相对比较“鸡肋”和薄弱。主要表现在:规范性文件多,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指导性的制度文件少;宏观管理的文件规定较多,而针对具体工作领域、岗位的制度性文件较少;对宣传教育类的规定性文件较多,而针对前端监督惩戒的规定性文件较少;补漏型“事后弥补”的文件多,创新性、预见性“事前预防”的文件少。

二是监督管理尚显薄弱。监督的体系不严密,各企业建立了各种监督和制约机制,但是从近年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这些监督制约机制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且其多重视事后惩处,对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重视不足;监督的运行不顺畅,我国法律和制度规定的监督权利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很多困难,如同级监督、下级对上级的监督、群众监督等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发挥真正作用;监督的力量不紧密,多元化的监督力量目前是处于一种游离、分散的状态,彼此之间没有形成有机联系和配合的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三是宣传教育不到位。一方面,企业虽然开展了针对领导干部、中层管理人员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由于企业管理人员多为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普通的泛泛说教很难使党规党纪入脑会心。另一方面,目前企业开展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并未遍及全员,尤其是缺乏对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针对性教育。覆盖面不足、针对性不强,致使部分企业管理人员违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

四是价值认同的缺乏。违纪违法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缺乏价值认同。一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受到利润最大化、等价交换等市场原则的影响,在拥有一定地位、金钱或权势后,容易自我膨胀、价值观扭曲、信仰迷失、操守丧失、权力放纵,因而陷入损人利己即不讲良心的状态。

3 国内外腐败预防方法比较

3.1 国内预防腐败方法

目前对国内企业预防腐败方法的研究,可归结为三个角度,即:制度视角、监督视角和教育视角。

一是制度视角。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预防腐败要加强约束机制,在强化思想教育的同时,辅之以有效的制度约束和监督是防止和制约权力滥用的有效途径[2]。企业的反腐倡廉工作需要靠制度予以规范和保证。国有企业要想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就必须按制度办事,做到靠制度管人,坚持用制度管权[3]。有效的制度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中纪委五次全会以来,中共中央、中央纪委从行为规范、惩戒规范、监督保障规范等各方面都制定了《准则》《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制度,以其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成为了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的有力武器。各国有企业自身,也都根据国家和相关规定和要求,不断建立完善企业内部严格内控管理的文件制度,这都将对国有企业的反腐倡廉工作起到源头治理、预防为主的作用。

二是监督视角。有效监督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廉洁从业自觉性、堵塞企业经营管理漏洞的有效途径。要使反腐倡廉制度收到实际成效,必须凝聚纪检、人力、法律等部门的合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增强制度的约束力,使其真正成为不可触犯的“高压线”[4]。目前,舆论监督成为反腐的一大助力,其可以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反腐的积极性[5],对于反腐倡廉工作具有公开揭露、精神制约,迅速传播、调解疏导,以及震慑警戒、教育防范三大作用[6]。由于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广泛的公开性,舆论监督能够迅速将反腐败工作透明化、公开化,在威慑腐败分子的同时,还可以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从而引起政府高度关注,促使政府对腐败分子的依法惩处[7],推动反腐败工作更快更好的发展[8]。

三是教育视角。反腐败,关键在于教育。正如李荣融所说,预防企业管理人员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除了抓责任、抓制度、抓监督,还要抓教育[9]。完善反腐倡廉体系,需要将自律与他律有效结合。做到常规教育与现代手段结合,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书本教育与示范性教育结合,正面引导与警示教育结合[10]。通过宣传、教育,使企业管理人员真正能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教育工作要有的放矢。

3.2 国外预防腐败方法

西方主要国家十分重视腐败预防工作。

一是依法治企。国外始终将企业的经济伦理实践与社会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11]。实践中,欧洲国家更看重企业社会责任管理[12];美国则更注重企业的伦理管理,更强调通过完善立法框架来预防腐败[13]。如美国通过制定和实施《联邦反海外腐败法案》、《2002年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联邦组织判罚指南》逐步建立起他律机制[14],将社会责任或道德伦理的企业自律行为上升为企业实践中不可回避的议题[15]。再如,美国20世纪70年代颁布的《美国海外反腐败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16],1991年颁布的《组织判刑准则》[17],1992年颁布的《行政部门雇员道德行为准则》等无不体现了美国法律至上的市场运行机制[18]。

二是监督制约机制。美国重视对重大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对领导干部参与公开采购、招标、经商办企业、后就业等做了限制性的制度规定,如去职的政府官员在离职后一年内不得回原工作部门帮助他人从事游说活动等。另外,西方国家多通过信息公开制度,如美国1966年制定的《阳光下的政府》、韩国1996年制定的《公共机关情报公开法》、日本2000年颁布的《信息公开法》等来监督公共资金的支出,减少贪腐的可能性。

三是廉洁文化。斯图尔特?吉尔曼(Stuart Gilman)认为,制度在短期内遏制腐败比较有效,而长期预防腐败则离不开廉洁教育,并强调要通过伦理管理、伦理守则、奖励机制来构建长效机制[19]。Cintas公司主席也提出企业保廉管理体系建设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20]。Ian W.Jones和Michael G.Pollitt介绍了史克必成(SmithKline Beecham)公司通过将廉洁融入企业文化为其他公司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有意借鉴[21]。新加坡在廉洁文化中特别倡导高薪养廉,同时强调恩威并施,其会对腐败人员进行严惩,使其陷入无法安家立命、甚至老无所依的境地。而新加坡的保廉管理体系建设之所以做的成功,很重要一方面是提倡将清廉作为立国之本、执政之根的高度,强调清廉是为官的基本道德规范。德国公务员在任前也都要签订“保廉合约”,并在国旗下宣誓做到廉洁奉公,公私分明[22]。

4 企业管理人员违纪违规预防方法

基于对企业管理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影响因素及国内外腐败预防方法比较的研究,本文从制度完善、监管有效、宣传教育、文化感染等方面提出企业管理人员违纪违规行为预防方法。

4.1 多措并举提升制度的适应性

一是健全和完善举报机制。拓宽信访、电话、网络等举报渠道,建立企业自己的互联网宣传和监督举报系统,健全受理和举报人保护制度,坚持实事求是、依法依纪依规办案,坚决查处涉嫌违纪违规违法行为,澄清不实举报,依法追究诬告陷害行为。二是建立健全信息公开机制。梳理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廉洁风险点,将权力事项、廉洁风险表现形式、等级、防控措施等要素均曝于阳光之下,使权力在阳光下行使。三是建立健全轮岗机制。对关键敏感岗位人员实行定期轮岗交流,打断由于长期负责某些领域、某项业务而可能形成的利益链条,激发干部队伍的“精气神”,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员提供交流平台。四是完善惩处机制。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有效运用“四种形态”分类处置问题线索,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扎实做好线索处置工作,紧扣“六大纪律”,实施问题线索分类处置。紧盯“三类人”,严厉惩治“极极少数”,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

4.2 突出监管的针对性

一是深入开展廉洁风险排查工作,深化廉洁风险防控。排查应坚持三个延伸,即:在时间上应延伸到八小时之外;在行为上向可能产生廉洁风险的行为延伸;在业务范围上向业务操作细节延伸。二是实施有效监督,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打造立体化监督网络,对重点岗位管理人员实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三是创新监督手段,凝聚监督合力,通过建立纪委例会、访谈巡察、效能监察、专项检查、问题整改督办等工作机制和制度,使专责监督、职能监督、日常监督、民主监督有机结合,构建大监督格局。

4.3 扩大教育的覆盖面

一是从“点”上突破。紧盯关键岗位人员,对关键岗位人员多检查、多指导、多提醒。以党纪条规知识为基础开展教育,利用专家授课、支部上党课等有效平台,采用送教上门、集中学习、访谈、讨论交流和知识答题等方式强化学习效果。二是从“线”上延伸。把岗位教育的对象不断向有业务处置权的工艺员、采购员、业务员等岗位延伸。把握教育重点,根据不同对象分类施教,通过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规违纪典型案例展、举办知识竞赛等方式,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遵章守纪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三是从“面”上拓展。把廉洁教育的对象拓展到企业全体员工,充分利用报、刊、网、视、微信等多个平台,持续开展党章党规党纪的宣传教育;延伸教育触角,挖掘官德箴言精华,先进典型事迹等宣教材料,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党员干部向善向上,廉洁修身。

4.4 营造文化的影响力

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篇11

一、施工企业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现状剖析

由于施工单位行业的特殊性以及内外复杂环境,当前施工企业腐败滋生易发多发且势头高涨。今年4月,中央工程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20起工程腐败典型案件,充分表明了近年工程腐败的严峻形势,但这只是冰山之一角,工程建设腐败问题的严重性从下面的一组数据中可见一斑:资料显示,从2009年中央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始至今年4月底,纪检监察部门共受理违纪违法问题举报4.64万件。案件情况表明,腐败问题普遍存在于工程建设各重要环节。在严峻形势面前,施工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可谓任重道远。

针对腐败现象随施工建设发展而不断滋长蔓延的势头,近年来,施工企业持续深化反腐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为保障施工企业稳固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当前形势告诉我们,持续加强反腐倡廉工作仍然是我们当前阶段需要大力推进的重要工作。

二、施工企业腐败滋生症结所在剖析

找准问题脉搏,切实查找出症结所在,是对症下药,有效加强施工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造成工程腐败滋长的原因是多方面,本人以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市场供需不平衡,竞争无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规范和国家防治工程腐败力度的加强,工程建设市场不断趋于规范化,竞争激烈程度也日趋加剧。同时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当前我国施工企业及其繁多,生产能力明显过剩,市场普遍呈现供大于求的现状。面对供需失衡的市场形势,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施工企业往往为了赢取工程,展开无序竞争,钻空子、权钱交易、暗箱操作等现象频繁发生,恶劣的市场环境和秩序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观。

2.工程管理点多面广线长,管理环节多、涉及面复杂。施工企业活动涉及政府、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多个层面,包括立项审批、招标投标、验工计价、资金拨付、物资采购、变更设计、结算验收等诸多环节,涉及关系繁多而复杂。在已查典型案例中,腐败现象发生在招投标、物资采购、工程结算等多个环节,工程管理环节和管理层面的复杂性增加了工程廉政建设风险点。

3.工程资本密集也是重要因素。当前工程投资和标段划分越来越大,小则千万,大则数亿数十亿,资本相对比较密集,一些心存渔利之人面对诱惑铤而走险,容易发生腐败问题。同时巨额资金在环节繁多、涉及面复杂的情况下上也存在一定管理难度,“一着不慎,则满盘皆输”,极易出现问题。

4.队伍构成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腐败问题的出现,很重要一个因素出于人的主观原因,思想防线没有筑牢,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廉洁意识不强,防腐定力不够,往往在侥幸心里作祟和各种名利诱惑的攻击下,思想防线失守,逾越法纪,贪污腐化。

5.管理制度机制不够完善仍然是突出问题。近年来,施工企业领廉政建设不断发展,制约机制不断健全,但制约不够规范不够严格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也为腐败滋生提供了可能。

三、施工企业强化反腐倡廉建设的路径思考

针对工程建设特点和防腐工作现状,当前施工企业反腐倡廉工作应充分结合新条件、新形势、新特点,从加强思想防线、制度防线和执行力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探寻新形式、新方法、新措施,着力构筑防治腐败有效机制。

筑牢思想防线是基础。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行为源于意识,如何运用权力关键在于掌权之人的思想。因此,未雨绸缪,防微杜渐,不断强化廉洁教育,牢筑思想防线是一切防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思想教育针对性不够突出,教育形式比较单一等问题,抓好廉洁从业教育的关键在于:一是把握重点,从“三观”教育、党性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全面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内容,不断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影响力。二是与时俱进,积极寻求利用新载体,充分发挥现代新媒体平台的强大功能,丰富教育形式,同时在教育方式上多管齐下,专题教育和日常教育共同推动,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相互促进,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有效形式和方法措施,不断增强教育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健全制度防线是根本。“一切有权利的地方都有可能发生腐败。”在晓之以义的同时,束之以法才是治本之策。不间断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长期以来反腐倡廉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当前施工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现实需要。几年来,针对工程建设腐败问题问题,施工企业积极探索,制定了诸多有效制度。笔者以为仍需要在一下(下转第23页)(上接第21页)方面持续强化。

一是围绕干部权力运行加强制度建设。针对当前工程腐败问题更趋隐蔽化、复杂化的新特征,必须围绕干部权力运行,不断健全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廉政承诺、重大事项报告等自律性制度规定,不断健全完善诫勉谈话、述职述廉等他律性制度,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等民主机制,防止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

二是紧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制度建设。针对腐败易发高发的招标投标、分包管理、物资采购等重点环节,切实细化和规范管理制度,强化防止“权力寻租”有效机制,不断增进重大资金问题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客观性,防止出现回扣等不廉洁行为。

三是着眼强化监督效力加强制度建设。监督不力给腐败留下了空间,进一步强化监督机制是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首先,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监督责任制,深化监督责任;其次,进一步优化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体系,细化规章、严格程序,责任到人,违规必究;再次,进一步强化群众监督,加大企业事务公开性,提高重点环节如大宗物资采购等的运行透明度,扩大群众监督的范围。

强化执行力是关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制度完善的最终意义,在于制度实施产生的实际效果。制度创新是否成功,唯一的检验标准在于其效果,效果的呈现关键在于执行力。有法不依,法不成法,只是一纸空文。这就要求施工企业必须把执行力建设作为系统性工作和长期性工作,加强组织和规划。企业党政领导充分发挥“领路人”的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和引导广大员工树信心、强执行、竞作为、比贡献。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强化宣传教育,优化组织学习培训载体、形式、内容等,切实把制度转化为广大干部职工的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同时加强检查考核,把监督检查作为重要推动手段,奖优罚劣,确保制度不折不扣坚实落地。

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篇12

关键词:职务犯罪; 预防; 工作方法

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已经多年,虽然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公众的支持,但是预防工作方法缺乏理论支撑,对预防效果缺乏实证研究,不利于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水平的提升、预防效果的增强和预防工作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局。

1 文化预防

1.1 文化预防的功能。

中国自古就将德治作为主要的治国手段。追求社会道德的协调,利用道德的内在约束力,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统治者将道德与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许多道德行为规范同时又是政治信条,主要通过榜样示范、道德礼仪、教化活动、制定乡规民约和宗族家法、舆论褒贬等形式,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1如“明德慎罚”、“刑者德之辅”、“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等治国思想,主旨即是强调通过道德教化来唤醒官员的良知和责任感。

文化预防指的是通过传导道德理念、提升法律素养,把预防作为一种文化理念贯穿到每一个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消除犯罪产生的思想根源,建立由内而外的自我预防,同时,在全社会形成人人自发自觉的防范意识,将预防职务犯罪成为人们认同的社会风尚。

党中央提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基本方针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2笔者认为“标本兼治”中的“本”指意识形态。预防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作用和约束功能。其一,预防文化具有社会属性和导向功能,通过扩大其包含的理念、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利用各种形式弘扬主旋律,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开展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二,预防文化作为社会规范的手段,不同于法律,是一种非正式的控制手段,具有凝聚作用和约束功能。文化的软控制力发生作用是通过在社会上大力弘扬和树立相同的价值观将全体国家工作人员聚集起来,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再通过这种被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来约束和控制各自的思想和行为,引导人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1.2 文化预防的形式。

当前,警示宣传教育是检察机关开展文化预防的基本途径,利用将法制课、举办展览、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参观、建立警示教育基地、组织庭审旁听等多种方式方法,借助新闻媒体、文化载体和网络媒体等形式,达到宣传检察职能、普及职务犯罪知识、宣扬职务犯罪危害、提高思想认识等目的。一方面,借助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讲述成语、典故、诗歌、短文中美和善的情义,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触动权力行使者的内心,促使其巩固守法的意识,放弃萌生的犯罪恶念;另一方面,通过反面的案例,揭示职务犯罪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带来的危害,宣讲党的反腐倡廉政策,解释相关法律法规,促使职务犯罪人警醒,从善拒恶。

文化预防最大的优势是简便易行,成本小、收效大。打出一条涵义隽永的标语,播放一段虔诚忏悔的录像,宣讲一则防范犯罪的哲理,看似简单的细小片段,却能重重得敲响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心中的涟漪,产生心灵深处的震撼。其次,警示宣传教育形式灵活,针对性强。针对在职业特点、文化程度、级别职务、行业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的预防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才能切实发挥预防实效。同时,警示宣传教育还可以结合各地特色、各单位理念进行,构建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

文化预防也有自身的局限性。首先,文化预防毕竟是一种柔性的说教,缺乏刚性的制约,在现实巨大的利益面前,常常显得苍白。特别是对于掌握一定权力,心智均已成熟之国家工作人员,要通过外在的说教真正改造其世界观、道德观,很多时候难度极大。其次,文化预防的效果不好衡量。文化预防是否产生作用,什么情况下产生多大的作用,都是不好衡量的。第三,文化预防效果的显现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期,如果没有建立长效机制,没有形成人人抵制腐败的文化氛围,偶尔的警示教育仅在当时对受教育者起作用,事后在遇到物质诱惑时,之前的感触则很容易被遗忘。

在今后的预防工作中,文化预防仍将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但鉴于文化预防具有自身的局限性,检察机关开展文化预防,应当注重创新形式、完善内容,强化针对性、实效性。从人性善、宗法伦理、义利观念等方面论述道德教化的作用。

2 制度预防

2.1 制度预防的概念和分类。

所谓职务犯罪的制度预防,就是从机制体制制度方面查找职务犯罪的发生原因,并通过体制改革、机制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堵塞诱发职务犯罪的制度缺漏,防范职务犯罪的发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按照制度涵涉层面的不同,制度预防可分为宏观制度预防、中观制度预防、微观制度预防。宏观制度预防,主要是从一些深层次的政治体制方面加以改革,消除职务犯罪发生的深层根源。例如,民主制度的推进,法治秩序的建立,政治的形成。诸如这些宏大的、深层次的问题,虽然与职务犯罪的发生未必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既有的研究大都显示,民主、法治、与腐败之间存在一定的必要关联。因此,职务犯罪的制度预防,必须从深层次解决这些宏观制度运行的体制。中观层面的制度预防,则是要推进国家具体廉政制度的建立。在这方面,对当今廉政制度发达国家的研究借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一些特定的制度,已经被证明在预防腐败方面,具有普遍性的效果。职务犯罪的制度预防,必须抓紧建立健全这些具体可行的制度。例如,信息公开制度、财产申报制度、防治利益冲突制度,等等,都应一个个切实加以研究,寻找适当的时机,实现与中国社会的对接,在中国整个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中加以建构。微观层面的制度预防,则是要深入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系统,每一个行业,查找诱发职务犯罪的具体原因,提出建章立制,完善具体管理制度的建议,以求堵塞犯罪漏洞,减少职务犯罪的发案数量。例如,完善单位财务制度,严密单位物资采购制度等。

检察机关预防部门当前大有可为的,应当是微观层面的制度预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前,检察机关预防部门仍应当以细致、艰苦的工作,帮助、督促、劝诫一个个单位、系统、行业,完善制度管理,尽最大可能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逐步形成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和权力运行秩序,进而适时推动中观、宏观层面制度预防的进程。

2.2 制度预防的形式

2.2.1 预防调查。

检察机关开展职务犯罪预防调查是指为了准确把握职务犯罪的原因、条件、特点和规律,寻求有效治理对策,针对一定的领域、系统、单位和权力运行的危险环节而实施的实证研究、综合分析等有关工作方法和活动。通过积极开展预防调查,目的是及时发现导致职务犯罪发生的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监督方面的原因,把握职务犯罪的变化趋势和发案规律,加强对策研究,向有关领导机关和管理部门、单位提出改进建议和预防对策。

预防调查是开展预防工作的前置阶段,是提出预防对策和检察建议的基础。只有通过对某一领域调查研究的职务犯罪基础数据的采集,运用科学的实证研究和综合分析方法,才能得出科学合理的预防对策。预防调查是亡羊补牢和未雨绸缪并行,严密制度、健全机制的建设性工作。

人民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部门围绕可能引发职务犯罪的隐患、非规范职务行为,以及职务犯罪衍化的宏观和微观因素开展预防调查。宏观上针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和类案等宏观因素开展预防调查,如“对当前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和发生发展趋势及预防对策的调查分析”。微观上对某一领域、某一类主体、某一种现象开展调查,如“对医药卫生领域的职务犯罪分析”。

当前在开展调查中遇到一些困难,如仅仅依靠检察人员难以完成最前沿的信息采集工作。同时,检察人员一般仅能掌握和运用较为简单的调查方法,缺乏实证分析和量化分析的能力。今后有待进一步提高检察人员的研究能力,促进预防调查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

2.2.2 检察建议。

检察建议是指人民检察院为促进法律正确实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过程中,建议有关单位完善制度,加强内部制约、监督,正确实施法律法规,完善社会管理、服务,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一种重要方式。3

通过发放检察建议,一是向受建议单位通报职务犯罪发案情况,帮助其认清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的薄弱环节,查找制度漏洞,提供预防对策,并督促受建议单位整改落实;二是引起上级单位或政府职能部门从较大的层面、较高的层次关注引发职务犯罪的制度问题,从而调整政策,从根源上预防职务犯罪。

提出检察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结合案件分析提出检察建议,包括个案分析、类案分析和案件查办状况分析。如选择典型个案,通过走访发案单位,查阅案件材料,询问犯罪嫌疑人,研究致罪的主客观因素,针对引发职务犯罪的制度漏洞,向发案单位提出防范建议。又如开展类案分析,经过类案研究,从中查找发案单位和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预防建议并向行业主管部门通报。二是结合预防调查提出检察建议。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形成检察建议,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落实。如对北京市近十年间金融领域发生的职务犯罪情况进行预防调查,发现问题,向金融主管部门提出行业预防对策,使之在金融系统内进行整改。三是结合专项治理提出检察建议。如在工程质量安全治理专项工作中开展专项预防工作,查找风险点、就发现的问题向主管部门提出检察建议。

3 法律预防

3.1 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缺乏法律依据。

自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机构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专业化、规范化之路。但有关立法却一直滞后,虽然宪法明确赋予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者的地位,检察机关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其法律监督职能的本质要求,但这些都只是原则、抽象的赋予了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的职能。直到今天,宪法、法律也没有专门的规定来作为预防职务犯罪的法律依据,我们所能依据的只是《建立和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以及党和国家的有关职务犯罪的政策性规定。法律授权不明确,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机构只能是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摸着石头过河。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都明确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地位,检察机关进行事前防范和事后纠正是法律监督的本质要求,是维护法律统一正确实施所必须。但是这些都只是原则、抽象地赋予了检察机关预防犯罪的法律职责,对于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范围、职权、方式、程序等都没有明确规定。根据检察长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三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会议上指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职能定位: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建设总体格局的重要方面,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察机关惩治职务犯罪工作的必然延伸,是法律监督的重要内容。但这只是会议提出的一些原则性精神,没有成为法律文件中的内容。

所以说,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无论从职能权限、工作力度、深度和影响等方面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实践中,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常常处于尴尬地位。高检院、省检察院关于预防工作的规定,对检察机关以外的单位缺乏约束力,对执行预防措施不力者无权纠正,对敷衍塞责者无权督办,对故意抗拒者无权责罚。

在开展具体工作中,职务犯罪预防部门只能通过沟通协调来联系相关部门,通过联合发文的形式来开展工作,受到相关部门意志的影响,如果与相关部门协调不好,则工作无法开展。在通过检察建议进行个案预防,通过预防建议进行专项预防等工作中,检察建议和预防建议的法律强制性没有得到确立,往往都是通过协商沟通,请求相关单位重视,进行整改和回复,如果相关单位不配合,也没有相关措施。

3.2 完善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法律依据。

要强化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权威,就必须加快推进预防职务犯罪方面的立法。当前,《职务犯罪预防法》的出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法律中明确规定预防职务犯罪机构的相关权力和检察机关的职能定位。如预防调查权,检察建议权,预防教育权。预防调查权,即结合执法办案,围绕可能引发职务犯罪的隐患、非规范职务行为,以及职务犯罪衍化的宏观和微观因素开展预防调查,针对可能发生犯罪的症结,分析原因,提出预防对策。检察建议权是检察机关对于办案过程中发现的涉案单位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向有关单位、部门提出意见或建议。预防教育权是指应当运用预防调查和犯罪分析的成果,适时在一定区域、行业、单位开展警示教育和预防宣传。

4 社会预防

在职务犯罪预防过程中,包括检察院在内的各个机构,如党委、人大、政府共同构成了国家预防职务犯罪的主体,检察机关只是这个主体中的一员,预防职务犯罪只有在党委的领导下,各部门通力配合,齐抓共管,才能够发挥预防职务犯罪的作用。但是目前无论是党委、政府还是检察机关自身,都过分强调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部门在社会化大预防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凡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必定由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部门牵头,由检察机关召集,过于依赖检察机关。社会化大预防范畴内的市国资委网络预防组、区委办局预防网络的成立也似乎理所当然的是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部门的职责,各个网络组成员缺乏对自己在社会化预防工作中的定位。孤立的依赖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部门,对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走向专业化和规范化道路不利。

目前,社会化大预防机制只是搭起了一个预防职务犯罪的架子,属于松散性的机构,每年仅召开一到两次工作会议,操作性不强,同时预防缺乏针对性、专业性,影响了预防工作的实效性。要想发挥社会化预防的作用,就要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案件移送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等。目前这些制度均已建立,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不到位的情况。需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使检察机关在社会化大预防格局中发挥专业预防的优势。

参考文献

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篇13

2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中可行的措施

2.1强化思想认识首当其冲

人为的失误和不规范的操作会极大地影响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对实验室人员的防护效果[6]。因此,减少不恰当的实验室人为操作,是预防实验室感染、差错和事故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思想意识上引起重视首当其冲。医学院校的学生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往往对实验室尤其是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总觉得自己是医学背景出身,对实验室安全有着足够的认识。殊不知,越是大意越容易出现问题。因此,强化思想认识成为安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由于在实验室工作多年,部分人员往往安全意识逐渐淡薄,导致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疏于形式。要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督促带教教师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结合自身所在实验室情况,认真学习各类实验室安全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并结合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典型事例,使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并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以身作则,从我做起,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针对实验室新出现的问题,随时补充完善相关规定,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2规范准入规则尤为重要

在相关人员进入实验室工作之前,应组织实验室安全专题教育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应包括实验室安全的各个内容,确保相关人员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所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污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的发生等。同时在相关人员结束实验室安全专题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进入实验室后,该实验室的带教教师或工作人员应结合本实验室相关研究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个性化安全教育培训。比如,在使用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时,或使用有可能发生溅溢的试剂情况时,必须采用护目镜等个人防护措施;在使用锐利的针头时,事后必须谨慎处理针头等锐利物品;针对特定实验仪器的使用及维护,如超速离心机在离心时应保持合适的平衡等。在进入实验室工作初期,所有工作均应在高年资带教人员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操作复杂大型仪器。

2.3过程监管时刻不放松

实验室尤其是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涵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过程监管时刻不能放松。要从多环节入手,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2.3.1人员方面。明确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所有实验室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并考核通过方可进入实验室。进入实验室后,必须熟练掌握相关标准操作规程之后方可独立开展工作。

2.3.2实验室内从事活动方面。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熟悉实验室环境,养成在实验室时刻警惕安全事故的习惯。在实验工作区内禁止吸烟,不得喝水、吃饭等,同时注意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污染等。

2.3.3实验室仪器培训方面。对每件大型仪器设备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如离心机,PCR仪等,对新使用者进行操作示教,并指派专人维护,以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3.4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和消毒隔离制度培训方面。通过对实验室相关人员和学生进行教育培训,尽可能将操作、收集、处理废弃物的危险概率将至最低,进而将其对环境的有害作用减至最小,确保病原生物学实验室操作人员的安全,更好的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总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研究并建立具有实验室生物安全自身特点的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方法和体系,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工作提供相对统一的尺度和标准,为我国卫生事业,特别是重大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病疾病防治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和保障,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杨国威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参考文献:

[1]于敏,皮之军,李建海.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及事故预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207-209.

[2]周正统.医学实验室的几个生物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J].微生物与感染,2010,5(2):126-128.

[3]曲萍,刘利兵,陈健康,等.关于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84-86.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