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国防教育课教案实用13篇

国防教育课教案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1

地理新课程的教学基本理念重在“指导学生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研读《自然灾害与防治》课程标准,具体要求:以一二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成就;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避害趋利的远景。活动建议:围绕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开展一次研究性活动。收集本地有关自然灾害前兆的谚语,以及防灾减灾的有效方法,在全班进行交流。结合实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收集近年来我国某种自然灾害的资料,绘制其地理分布简图,解释其形成原因,并说出我国已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模拟以某自然灾害为背景的援救演习。配合“世界防灾日”,出一期板报。组织以“自然灾害与我们”(或“自然灾害与环境”、“自然灾害与高科技”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地理新课程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分析课题研究活动的主要形式:教育科学的观察、实验、调查等研究方法。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恰好可以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得到体现,因此将课题研究活动渗透于选修教学,能更有效的完成地理选修教学。

二、确立“中小学防灾减灾体系”课题研究活动的载体作用

我国设立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目的是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全民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能力,学校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的体系研究”课题研究活动,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在课题研究活动过程中,深入调研当前中小学防灾减灾教育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中小学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编制适合各校的防灾减灾教育读本;收集、整理防灾减灾教育的相关活动案例,并提炼出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和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在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及时总结演练经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使预案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最终形成中小学防灾减灾教育的体系。

自然而然,“中小学防灾减灾的体系研究”课题作为“自然灾害与防治”地理选修教学的载体,共同承担中小学校防灾减灾教育的任务,对于深化生命教育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选取作为地理选修载体的四项子课题,分别是:“长乐沿海农村中小学防台教育的研究”(长乐文岭中学);“中小学防台风教育的状况及对策研究”(福州外国语学校);“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策略研究”(永泰三中);“中小学防震教育研究”(福清上苍中学),以实际课题研究活动案例,探讨以“中小学防灾减灾的体系研究”课题研究活动为载体的“自然灾害与防治”地理选修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融课题研究活动的地理选修课有效教学

选修教学体现个性与特色,应该充分落实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强调学生“学”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咨询、查阅、走访等途径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通过调查周边环境获得答案,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开拓思路,通过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深入探究。

课题研究活动恰好符合新课标“重实践活动”的宗旨,将选修教学与课题研究活动有机融合,使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地理选修的有效教学依托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研究活动融入地理选修教学彰显实践性。

1.灵活运用案例,激活课堂教学氛围

选修课程在课标中明确要求“运用资料分析,举例说明,结合实例比较……”,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中大量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案例教学强调“教”与“学”的双向过程。以“案例”为中心,通过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形成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灵活运用案例,往往可以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中小学防台风教育的状况及对策研究”,结合刚刚过境的“鲇鱼”台风为案例,全校各班级都开设了一次以“防台风”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通过猜谜、知识竞猜、观看实况录像等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防台教育,而且在中学地理课的相关章节中也注意渗透讲解传授台风的知识,并告诉学生防台减灾的基本措施。

“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策略研究”,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教育点,以地震生还案例(常备地震应急包;就近躲避伏地待定等),编写防震减灾校本教材,融合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邀请有关专家把关,在全校进行以防震减灾为内容的校本教育。

“长乐沿海农村中小学防台教育的研究”,通过2008年“凤凰”、2009年“莫拉克”到2010年“莫兰蒂”等强台风案例开展防台风知识普及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并及时总结演练经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使预案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中小学防震教育研究”明确指出:“有对自然灾害知识的了解作为基础,地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难度小的防震减灾常识。”

2.依托研究性学习,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地理选修教学可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结合选修课程中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设计研究课题,组织学生分组调查,既可以拓展学生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小组互助的学习氛围。活动形式可多种多样:举行防灾减灾的知识竞赛、专题班会、避难训练、夏令营活动,通过板报、广播电视多媒体、互联网等进行宣传教育,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去观察和调查、要求学生撰写总结或调查报告,并提出建议。

“长乐沿海农村中小学防台教育的研究”,组织“追风”活动。每天在学校广播电台对台风及防台风知识进行宣传;通过印制发放宣传资料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台风及防台风知识宣传,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防台风知识宣讲;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对天气进行跟踪记录,在台风来临之前,学生在家里对家长和邻居进行防台风知识说明,准备必要防台物资;在台风过境后,对减灾自救工作情况进行总结。

“中小学防震减灾教育策略研究”,重视开展防震减灾实践活动,使防震减灾教育不断延伸。通过问卷调查、专题讲座、专题广播、班刊、校刊、播放录像、开展逃生演练与救援演练,组织学生上街下村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号召学生制作宣传板报,配合社区科普宣传活动,充分扩大防震减灾的社会影响力。

“中小学防震教育研究”,组织防震自救兴趣小组,成立专门地震救援志愿者活动室,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图书资料、向有关专家请教等多种方式收集防震减灾、互助自救的相关知识。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有针对性的组织紧急避震、疏散演练,运用防震减灾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救自护意识及紧急应变能力。

3.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增强开放式学习

高中地理选修课程跨度广、深度大,教学活动不应仅局限课堂,要多采用开放性学习方式,合理开发校内外丰富资源,包括气象台、天文馆、博物馆、科技馆、主题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科研单位等,通过对校内外资源的有效利用,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

“中小学防台教育的状况及对策研究”,引入“学生的自主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防台减灾教育体系。学校注意加强对校园硬件设施的检查工作,加强防汛防台知识宣传和教育,强化组织领导。学校以问题质疑、专家详解、特别提示等图文并茂的形式,编印防台风教育宣传材料,进行《防台防汛暑期安全教育》专题培训。同时加强家校联系,学校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学校安全协议书》以及《告家长书》)、开家长会、建家校联系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防台风知识,让家长参与到防台风教育中,共同搞好学生的安全教育与防范工作。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2

军事理论与训练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的实训装备,摸索和实践具有大学课程特色和课程特点的军事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正面讲学为主,不要另类。交替采用课堂教学、军事训练、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结合课外国防教育辅导等教学手段。通过实施项目导向教学、问题探究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建立高校学生特点、以能力为中心的军事教学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了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的课程评价体系。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讨论、作业、训练、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军事技能测试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做到教、学、练、训、评一体化。

为了适应大学“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有效实施“教、学训、评一体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本课程建设探索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的创新。

1.专业导向教学法

以学生所学专业为载体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将军事训练、素质拓展,定向运动,自卫防身等教学,按照不同专业特点明确具体任务。实施步骤如下:

掌握技术:通过任务的完成,学生经反复训练和练习,熟练地掌握了技术动作。

技术研讨: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对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军事技能。

团队合作:在综合素质训练过程中,学生被划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将根据训练内容和教官及教师的安排,通过对所学技术动作的讨论后,进一步演练以增加团队合作精神。

2.演示教学法

通过讲解与示范结合影像教学,采用系统操作演示法,对学生有全方位、立体化的感染刺激效应,激发其积极主动思考、探索。

3.问题探究教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比如中国南海被瓜分的现状,中国综合国力强大了才不被欺负,由此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竞赛教学法

在上课的班级中开展军事常识知识竞赛。由任课教师编写知识题库,组织两个对抗的红蓝阵营。设置抢答、必答、观众题等,提高大家对军事知识的兴趣。开展军事辩论活动,比如:军事化管理对人才培养是否利大于弊,武器给人类带来了战争还是和平等。通^辩论无论是辩手还是观众都会对所辩论的问题有更深的认识。国防知识演讲比赛等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5.案例教学法

比如在综合训练的教学中我们引用了一个案例,让学生积极参与,消化所学的知识和关于野外生存的知识。我们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学生们必须在15分钟内,通过小组讨论完成选择,然后由1名代表发言,并阐述理由。

案例教学没有标准答案。正确答案就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

另外还邀请部队兼职教师和军事教育专家,共同研究讨论军事理论教学方案,融入“健康第一”的思想,注重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对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进行新一轮修改。军事教育不仅是传授军事知识与进行军事训练,也应包括身体、心理训练。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军事理论课程更加注重大学生国防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入一些适合校园特色和学生喜欢的内容,如安全自救、自卫防身、野外生存等一些体育项目用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内容,全面树立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使体育的增强体质、勇敢顽强等功能得到延伸和扩展,达到军体合一目的。

在军事理论这门课上积极进行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以下特色:

1.课程设计新颖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以理论教学、技能训练、素质拓展紧密结合的新型模块化体系,将体育课程延伸到军事理论与训练课程当中,达到军体合一。

2.教学内容丰富

以国防教育课程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尤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在现有的军事训练基础上积极开展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拓展训练。提高学生职业特殊身体素质,以培养学生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别需要具备的克服外界环境的应变能力。

如:避险自救、抗自然危害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挑战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的能力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如:素质拓展、自我生存与发展.

3.教材建设突出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省统编教材和本土自编教材以及辅助资料,现已出版教材10多本,课题20多项,其中军事教材2本。另有82本军事书籍,84种328集军事视频资料,各种多媒体课件42章,极大地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

4.教育娱乐并重

本课程设计独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户外活动,通过团队和个人的场地体验式拓展项目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升团结合作、勇敢顽强、创新精神等非智力因素,以激发学生的潜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达到寓教于乐的功能。

5.高校资源共享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3

以“构筑中国梦”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全民国防教育大纲》,以“关心国家安全,维护海洋权益”为主题,宣传普及国防知识,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调动和发挥好公民参与国防建设的积极性,为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成立国防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冯英建

副组长:王少华

成员:各班主任

三、活动安排

1.广泛宣传,营造国防教育氛围。利用例会向教师宣传《国防教育法》、《小学、初中国防教育纲要》。利用宣传橱窗,开设国防教育专栏,举办国防教育图片展览。

2.举行一次“全民国防教育日”国旗下讲话,对师生进行国防教育和宣传动员。(9月17日)

3.各班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开展国防教育主题班会。(9月18日)

4.组织全校学生收看国防教育影视片。

5.五、六年级举行一次进行国防知识竞赛活动。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4

一、初中艾滋病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初中艾滋病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1.中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对中国2009年艾滋病疫情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估计中国目前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约7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为10.5万人;估计2009年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万人。目前,中国艾滋病性传播持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间的传播,上升速度明显,并且全国艾滋病受影响人群增多,流行模式多样化,我国艾滋病的年龄分布具有年轻化的特点。

2.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由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特点可以看出,患艾滋病的人群集中在20~49岁,如果减去艾滋病的潜伏期7~10年,那么这些患者感染艾滋病的年龄最低是10岁。这说明艾滋病的传播具有低龄化的特点。同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由于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产生一些迷茫,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又由于现代社会的多元化,文化的多元化,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以及青少年不能认清与艾滋病的关系等都导致了青少年成为艾滋病易感人群。

因此,在青春期开展艾滋病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又由于青春期的孩子,还处于接受中学教育阶段,因此,在学校开展艾滋病教育对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3.国家对艾滋病教育的要求

国家对于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给予了重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的意见》(教体艺8号),对初中以上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02年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教体艺[2002]5号)对学校艾滋病教育提出了更为详尽的要求,并附上了《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基本要求》,在要求中规定了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还附加了一些教学资源。

2003年3月教育部正式下发了《中小学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规定从2003春季开学起,在中小学开设预防艾滋病的专题教育课,艾滋病教育的课程主要在初一到高二年级进行,按照平均每学年2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因此,初中总计6课时,高中总计4课时。为了进一步做好针对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工作,卫生部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于2007年下发了“关于印发《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7]92号)。

(二)初中艾滋病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由于不同地方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同,面临的艾滋病流行的形式和特点不同,面临的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挑战不同,因此,将艾滋病教育纳入统一的国家课程可操作性不强。同时,不同的学校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同,获得艾滋病相关信息的途径不同,进行青春期教育、性教育、预防教育等健康教育的程度不同,因此,各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艾滋病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二、当前学校教育中的艾滋病教育现状

尽管很多研究都表明开展艾滋病教育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但学校对于预防艾滋病的教育意识比较淡薄,教育的形式单调,教育方式比较乏味,教育人员单一,学生对于艾滋病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状况不很理想。

对北京部分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技能行为现状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知道艾滋病传播的三个途径,但是对于哪些日常生活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没有清楚的认识,在态度和行为技能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研究表明,中学生对于基本的常识问题回答正确率较高,但是稍微深入的问题例如蚊子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程度不高。在云南的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还认为日常的生活行为就会传染艾滋病。中学生普遍存在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和对艾滋病病人的歧视态度,并且中学生中存在着多种危险行为,如抽烟、喝酒等,因此在中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促进危险行为的转化是非常迫切和重要的。

中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得到有效的加强。调查显示在中学时期受过艾滋病教育的高校学生在UNGASS指标知晓情况调查中得分明显高于中学时期未受过相关教育的学生。越早的接受预防艾滋病知识,就越有可能在早期预防危险行为的发生,并促进健康相关行为的形成。

三、艾滋病教育校本课程的理论基础

知识、动机、行为技巧模式(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s,IMB)是由Fisher J.D.和Fisher W.A.于1992年针对艾滋病预防提出的一个行为干预模式,这个模式认为影响人采纳预防艾滋病的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知识因素:主要是指使教育对象获得与艾滋病传播和预防相关的知识。(2)动机因素:是指教育对象产生改变艾滋病高危行为的动机。这个因素与人对待预防艾滋病的态度(个人动机)以及对预防艾滋病行为的主观道德判断(社会动机)有关。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动机,比如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感受到HIV的易感性,预期采纳预防艾滋病行为的价值和收益所在等,对于一些特定的人群如性工作者,也会影响其动机。(3)行为技巧因素:主要是指有效实施预防艾滋病行为的客观技能,如拒绝不安全的能力、躲避危险行为的能力等。

IMB模式指出(见图1),知识和动机之间会相互影响,只有获得了知识才能使人对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及预防艾滋病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社会道德判断从而提高预防艾滋病的动机,当人们预防艾滋病的动机提高的时候就会促使其去学习更多关于艾滋病传播和预防的知识。当人们知识水平和动机都提高的时候,可以通过已有的行为技能来实现预防艾滋病,在一些情况下知识和动机也可以直接影响艾滋病预防行为,例如如果一个禁欲者则不需要与伴侣讨论安全的技能也能做到预防艾滋病。

四、初中艾滋病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目标

艾滋病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获得与艾滋病相关的知识,进而形成预防艾滋病的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关爱艾滋病病人及病毒感染者。由IMB模式可知,这三方面的目标之间是互相联系的。知识是基础,学生只有获得了艾滋病相关的知识,才能对生活中的行为或者发生的事件进行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形成对艾滋病、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者级艾滋病高危行为的正确态度,提高其预防艾滋病的动机和意识,继而才能形成预防艾滋病的行为习惯。因此,笔者根据大纲,为本课程设定了以下课程目标(见表1)。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笔者以Fisher J.D.和Fisher W.A.于1992年针对艾滋病预防提出知识、动机、行为技巧模式为理论基础,以我国教育部于2003年3月正式下发的《中小学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为依据,根据实验学校的基本情况,设计了初中艾滋病教育校本课程的框架(见图2)。

笔者参考马迎华编写的《预防艾滋病学校健康教育教学方法》、齐建国和马迎华主编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教程》、张伯源和周子军主编的《初中健康教育教学参考书(第二册)》以及WHO编写的《School Health Education to Prevent AIDS and STD――A resource package for curriculum planners》,设计了“初中预防艾滋病教育校本课程”(见表2)。

(三)实施

笔者设计的课程除了运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以外,还采用了游戏/活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以及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形式,旨在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讲授

在涉及知识方面的教学内容时,多采用讲授式教学,穿插其他教学方式。例如,在“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这堂课中,就用讲授式教学对艾滋病、艾滋病病毒进行讲解,同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游戏/活动

笔者设计游戏/活动教学是希望学生能在参与到课堂中时,能通过自身的体会来改变态度,提高预防艾滋病的动机。本课程中所用到的游戏/活动有的是借鉴的已有的运用于艾滋病教育的经典游戏方案,有的是借用的心理学上的游戏,有的游戏是自创的。

野火游戏就是艾滋病教育中比较经典的游戏方案,此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艾滋病病人可能与常人看起来一样,如果不注意预防随时都可能感染上艾滋病病毒,而且艾滋病传播速度很快。

生命链游戏就是一个心理游戏,旨在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学会做选择,类似的心理游戏还有拍卖游戏等。这个心理游戏是放在“拒绝”和“拒绝过早”两个内容之后的,是对前面两个内容的一个总结,希望学生能通过探寻自己的内心来学会如何做决定。

在第一次课中团结起来预防艾滋病的游戏灵感来源于杀人游戏,笔者将其改编后运用到教学中,旨在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要预防艾滋病需要大家团结起来。

除了游戏以外,课程还设计了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增加对艾滋病病人的关爱之心。例如,在心系红丝带这堂课中,教师在介绍了社会各界对艾滋病病人的关爱,世界艾滋病日的由来以及我国的“四免一关怀”政策后,让学生参与一个“我的世界艾滋病日”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世界艾滋病日的海报和口号,最后上台展示。

3.案例

案例教学主要是用于“拒绝”和“拒绝过早”这两部分内容中,旨在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意识到吸毒和过早可能带来的危害,提高学生拒绝和过早的动机。此处的危害不仅仅是指可能感染上艾滋病,同时也指这些行为可能给青少年的身体带来的其他的危害。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均来源于网络。

4.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基本贯穿于整个课程中,很多教学内容均需要用PowerPoint进行展示,另外在教学中给学生放映了关于艾滋病的公益宣传片《爱在阳光下》。这个公益片是在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的教学已经完成之后播放的,让学生回顾相关知识的同时,也为后面一节课“正视艾滋病,远离歧视”做铺垫。

5.小组合作

在“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危害”、“心系红丝带”等主题中,运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旨在让学生通过交流学习,提高预防艾滋病的意识,也让学生产生对艾滋病病人的关爱之心。

6.模拟实验

由于学生对于献血知识不太了解,而要讲清楚献血知识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因此,就用了一个模拟实验的方式来为学生展示非法采血站采血的过程,解释这样的采血形式可能引发艾滋病大范围感染的原因。果汁模拟实验是参考的一个氢氧化钠的模拟实验,由于氢氧化钠具有危险性以及载玻片检验不易于展示,因此笔者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

(四)评价

在进行了13课时的艾滋病教育课程之后,对参与课程的12名学生进行了访谈。

1.课时安排

对于课时,有的学生表示课时偏多,这可能是因为每周只上一个课时,导致一学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关于艾滋病教育的内容,学生觉得偏多。也有学生表示觉得课时少,至于原因学生没有说,当问及课程内容还应该增加些什么时,学生表示还想了解艾滋病的起源,还想增加一下急救的知识以及青春期的知识特别是青春期心理变化方面的知识。

2.教学内容

在访谈过程中,学生表示对教学内容整体而言比较满意,印象最深的部分是关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部分,以及播放的艾滋病宣传公益片《爱在阳光下》和案例。有一名女生同时表示对在急救的时候如何保护自己那部分内容印象最深。对于内容中涉及到性的部分,大部分学生表示不会觉得尴尬,仅有2个女生表示有男生在会觉得尴尬。对于教学内容的难度而言,八年级学生普遍反映没有问题,有1个七年级的学生表示在病毒传染部分觉得有点难,这与学生是否掌握了生物学课程中病毒相关的知识有关。

3.教学形式

关于教学形式,学生表示喜欢游戏(特别是心理游戏)、案例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也有个别学生表示喜欢老师讲授,不喜欢小组合作学习,这也能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看出来。在做“生命链”游戏的时候,几乎每个学生都很专注,似乎每一次的选择都是一次真实的人生抉择,同时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会说“老师给我们讲故事吧”,对于播放的艾滋病公益宣传片《爱在阳光下》学生曾多次要求再看一遍。但是,在“艾滋病的流行趋势与危害”这一节课中,学生则表现出对于材料以及小组学习不感兴趣,组内几乎没有进行讨论。

4.课程意义及其他建议

访谈中,很多学生均表示参与课程的收获在于知道了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知道了如何预防,以及如何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还一个学生表示在课程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越来越喜欢生物学课程。

除了上述学生对于本课程的评价和建议外,有一名学生表示应该将艾滋病教育课程推广开来。

参考文献:

[1]UNAIDS,AIDS epidemic update.2009.

[2]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中国艾滋病预防联合评估报告.2007.

[3]张小凤.在青少年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重要性.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1):77.

[4]王士国.谈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教育的迫切性.中国学校卫生,2000,21(3):176.

[5]张润.开展青少年预防艾滋病教育的迫切性.中华临床新医学,2004,4(2):186-187.

[6]胥光勇,论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国性科学,2007,16(4):3-5.

[7]王超等.北京市部分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技能行为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309-311.

[8]马迎华,陈以晨,李含硕,孙江平,董建群.云南省中学生与教师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中国公共卫生,1999,15(6):541-544.

[9]马迎华,季成叶,张芯.UNGASS指标在全国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评估中的应用.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215-216.

[10]黄静.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高危行为教育及效果评价.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30~31.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5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作为安全教育理论的直接体现之一,对于大学生安全意识树立,增强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含义,不同的学者认识侧重点不同。陈明乐认为,“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安全责任、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入学教育、课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等多种途径,使在校大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全面系统地掌握安全知识,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今后走向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教育”[1],就是大学生安全教育。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时间比较晚,对于课程设置以及内容的研究资料相应显得比较欠缺。所以,需要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以全新的视角来研究,通过实践不断进行科学论证,真正实现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管理层在安全教育方面的协调统一。对于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的问题,如何认知并解决?主要是将学校日常安全行为规范同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有机统一,在实践中对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不断地解决问题并加以构建科学评估体系,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评估体系。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构建

1.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开设情况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原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自2011年秋季开始,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相关规定,在学校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实际的安全教育,并且将此门课程贯穿学生在校期间的所有学期。课程设置安排主要是集中在寒暑假放假前一周以及放假后第一周进行。学时安排,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共计36学时,学时安排分散在各个学期完成,修满该课,可以获得1个学分。师资力量方面,主要是学校保卫处、学工处联合承办,由保卫处专业教师以及经过培训的高校辅导员老师兼职。课程设置当中规定了课程的考核主要是以考查的形式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估。2.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主要使用的教材是由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莫锦荣主编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结合其他高校的安全教育读本。理论教学方面主要是依靠教材以及相关现实案例开展,主要包括国家安全、心理安全、人身安全以及财务、交通安全等,对于防灾避险能力以及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重点针对消防安全以及防灾避险等内容,开展消防宣传进校园活动,组织学生模拟疏散演练,在模拟实践练习中,学生们的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在其他方面的实践教育内容比较欠缺,因此,进一步地完善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内容也是当前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1)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显性课程。在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课程模块划分为四部分,主要体现如下:第一个部分:安全知识教育。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国家安全、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以及食品安全、网络社交安全。对于大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安全问题的能力。第二个部分:安全技能培训。从理论讲解到实践训练,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在要求,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技能。主要技能培训包括:自救、互救以及提升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能力。第三个部分:心理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健康人格教育、心理疾病防治教育、挫折教育以及针对人际关系交往开展的教育等。编排此章节的目标主要是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第四个部分:安全行为教育。主要是对国家安全法规以及基本的法律常识进行学生规范教育。学习的版块内容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知识教育”,主要是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手段解决或者应对突发性事故。(2)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指的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2]所融入的内容主要是校园文化或者社会教育文化,范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涵盖范围广泛。包括形式或者内容:学校环境、学校保卫、学校规章制度、师生安全意识以及学校的建筑以及活动场所、设施等。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组织实施

1.根据显性和隐性的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不断提高安全意识为目的。而最希望取得的效果是“预防为主,防微杜渐”。需要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做,“一是,努力学习安全相关理论知识;二是,培养学生从安全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教学内容的编排也应该运用学生喜闻乐见并且具有针对性的内容并且采取相应的形式来开展。2.改变教学方法(1)实践性教学法。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才是最终学习的目的。将所学到的安全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才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开设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依靠安全知识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指导,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在讲解消防安全知识的时候,有条件的可以联合当地消防部门,进行消防知识讲座以及开展演练活动,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具体地了解消防知识。只有亲自参与,才会更加明确自己面对火灾的时候,如何正确自救和逃生。(2)案例教学法。案例学习也是较为直观的感受,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或者类似环境下的典型案例进行知识讲解,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授课,让学生从案例中去分析、评价以及总结。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发挥其积极引导作用,加深同学们对于案例发生的原因分析以及学会如何积极规避类似问题的发生,对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意义。(3)多媒体引导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是当代重要的教学方式,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播放相关案例视频、展示图片以及制作漫画的形式,将较为枯燥的理论学习转变为直观的感受,更加容易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实用性的知识囿于条件限制不能够实际操作的,可以通过视频收看专业人员的讲解和示范,可以更好地达到学习安全技能的目的。3.开展课程实操训练(1)常见安全防范能力训练。容易发生在大学校园或者大学生容易受到侵害的安全隐患主要有盗窃、诈骗、抢劫、火灾、触电以及自然灾害等。加强防范以上安全问题,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常规内容。大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可以认识到上述隐患发生的状态或者多境,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2)学生自律能力训练。在学生自律方面,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觉。通过学习安全理论知识,加强分辨是非、辨别安全隐患的能力,使得学生自觉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遵纪守法、预防犯罪,大幅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保护能力。(3)应急能力训练。应急能力训练主要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行模拟演练,训练学生面对灾害时的心理应急反应能力,强化消防演练以及应急疏散能力演练,提高学生对安全隐患的发现能力、对自然灾害以及火灾避险能力。

四、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评估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开设以及实施,需要借助一定的评估方法进行效果检查。经常性使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定量评估,以及针对结果的评估、过程评估,综合性评估和单项评估等。为了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估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需要结合以上几种评估方法,对于特定环节单独采用某类方法。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评估,可以注重定性评估,主要操作方法是通过调查学生的上课体验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分析大学生通过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所取得的成绩或者改变,所讲授的内容是否符合实际,能否真正达到大学生安全能力提升的需求。对于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评估,主要是加强过程评估,从管理的计划、实施以及检查和总结各个阶段都进行评估,对每个环节的价值是否达到预期做出科学判断。

五、结论

根据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针对评估效果,在开展过程中对于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整改和解决,对于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探索、改善和提高。另外,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只有达到这种效果,才会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6

一 现行高校国防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军事理论教学方法缺乏个性化、军事技能训练方法一直比较单一。目前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主要是以灌输式的讲授形式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内容陈旧单薄、授课艺术差、照本宣科者多、缺乏情感交流等问题,照本宣科、平淡无奇的陈旧知识讲授。这必然使学生感到单调;其教学内容也主要是单方面的灌输爱国思想,学生感到枯燥也是难免的,难以突出主体意识和个性,不仅学生难以听下去,更不能主动投入到课程中来。另外,降低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有时还会产生副作用。

2.高校的国防教育的教学过程相对独立,没有与其他学们相融合。很多学生认为军事理论课的学习就应该是老师讲,没有什么需要学生去思考的。大学生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内容丰富新颖,从而将灌输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教案内容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3.传统国防教育教学方法下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不高。国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在军事上可转化为战斗力上。这就需要有与国防相适应的一种行为观念,即提倡以维护国家根本利益为标志的群众行为观念。在政治上可转化为向心力和凝聚力,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国防意识的强弱,也是更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在被动地接受教育。

二 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教学方法亟待改革与创新

1.我认为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中军事理论教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除了是如何确保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外,还要增强军事理论和教学的学科意识以及国防精神的培养等等。从高层到低层,从领导到执教者,都要要提高对军事理论课的意义及认识的。重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面对军事理论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从高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高度层面来分析军事理论教学,对于教学管理也要有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强。军事理论教学作为确定的高等学校一门必修课,要有一套完整的高质量的军事理论教材。在多媒体的教学中以其题材的丰富形象、形式的新颖、大信息量的课堂、减少教学时间等的优势,来结合一些战例而进行了阐述。

2.积极推进大学生军训基地化进程,对保障大学生军训工作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军训基地化,能够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施力度,从物质上保障国防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组训机构,有利于形成工作的良性循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这里要有助于培养团队的意识和要增进互相的交流。

3.加强国防心理方面的教育。高校的国防教育是和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之间有关系的。提出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发现了很少有把国防的教育和心理学两者相结合起来的有关研究。把大学生国防意识形成的心理过程,运用高校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把高校的国防教育和心理学理论相结合,是作为国防教育的效益中的关键以及重要组成部分

三 引入新型教学方法推进传统教学改革

1.情境模拟教学法。

国防教育的情境模拟教学法是在做模拟的作战训练时,是采用三维技术虚拟出战场中的场景,并在训练教学中都的融入进交互性、自主性的一些情境状态,这些技术从实战上就保障到了在虚拟的现实总让学生以及其自然的视、听、触觉等感觉器官去感受在三维中的环境,并使学生要有亲临现场的感受,这样就能完整的、现实的反映出各种信息,就是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方法的模拟教学法也已经在我国的国防教育中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了。

2.案例分析教学法。

所谓案例是一个决策人要对面临的问题,是用来提供给学生分析、讨论并研究解决办法的。在案例教学中,实践性的案例教学要对教学内容有相对较强的针对性。利于积极调动生员的学习热情,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个人水平,转化个别老师墨守成规,冥顽不灵的死脑筋,让他们理论与现实想结合,进一步提高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反思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与紧张逼真的实际模拟训练方法相结合,让学生感受生动活泼的每一课。从理论知识角度出发,铸剑转变为实际应用。

3.研究性学习教学法。

研究性学习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教学法获得研究性学习成果。研究性学习以问题的提出和求解为中心,而关键在于提出新颖的、有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的国防教育问题。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过程,既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处理问题。提出国防教育问题的原始概念,确定国防教育研究性学习问题,用明确的课题计划确定下来,然后老师、学生一起来理解问题的内容,分析问题的价值,了解处理问题的可能性,进行"模糊思考"。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7

一、自卫防身术课程开设现状

在现行高校体育教学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安全教育的方方面面体现人文精神,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大势所趋。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做好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和对新兴、传统体育项目的利用,开发运动项目资源。作为新兴体育项目,自卫防身术以其特色鲜明的实用功能、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独特的风格,较强的思想性、趣味性,集实用、健身、娱乐等为一体的活动方式深受大学生欢迎,具备在普通高校开展的现实可行性。基于国家指导性文件、安全教学研究与体育课程发展趋势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外部环境,依据教育学、体育学、法律学、行为学、心理学等有关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自卫防身术选项课的开展情况、现任和潜在课程师资的整体情况、学生对课程 的期望视野、评价以及建议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对策,旨在为普通高校自卫防身术选项课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现行刑法扩大了正当防卫的权限,同时减少了防卫过当的认定,进一步鼓励公民勇于同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进行斗争,积极实施正当防卫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个体,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可能遇上各种形式的暴力犯罪,在普通高校开设自卫防身术选项课已具备国家政策倡导、师资队伍齐全、场地器材充分、 学生兴趣浓厚等基本条件,可行性和必要性较强。同时,自卫防身术教育的受益者不应该仅限于女生。2、目前普通高校自卫防身术选项课总体开课率不高,存在教材匮乏、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保守、师资力量有待整合等问题。

二、改进“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的相关措施

(一)课程设置更加规范

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就必须认真研究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大纲,使课程设置更加系统、完整和明确。重点关注大学生活适应性、网络安全和信仰等安全教育,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就业安全、廉政教育等多方面教育。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年级特点,课程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学习期间。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保证此课程的课时量,而不能让课程论为形式,因此,教务在课程安排时,保证“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具有足够的课时。

(二)教学内容应该更加全面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来讲授不同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应该更加丰富

当前高校大学生基本都是“95后”,在网络时代和新媒体环境下,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吸收就显得格外重要。“安全教育”课程教学中可以运用的新方法有以下几种1、实践性教学法。2、案例教学法。3、新媒体教学法。

(四)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1、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和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推动自卫防身术选项课在普通高校的全面普及;2、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完善职后教育机制,廓清师资培训和交流渠道,形成良好的技能交流、互补与整合态势, 提升师资整体实力;3、总结经验,设计方案,有针对性地化解不利因素的干扰,完善教学内容体系;4、集思广益,修订教学文件,博采众长,编写高质量的教材;5、针对自卫防身术选项课学生突出的防身动机,应结合课程特点,适当多选用实战训练法、案例分析法、模拟场景法等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教学;6、在对学生的考试评价上仍应 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基于发展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健身习惯、最大程度地获得自卫防身能力来构建科学的考评体系等建议。

三、结语

“生命健康权”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人身安全是人们生活安康最基本的条件。即使在和平时期,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等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也随处可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校园暴力事件及各种刑事案件频频发生,即将步入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是极易受害的群体。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自卫防身术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卫防身术顺应大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它的特点是运用反常思维和超常规手段,以最少的力量,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和最简单的武器,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创侵害者和施暴者,而保全自己。

参考文献: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8

1 独立学院的基本情况

1.1 基本特征

按照新机制和模式运行的独立学院具有三大特征:

⑴ 采用民办机制,办学经费的投入以民办机制筹措,多数省份在本三招生,学费在每年一万以上;

⑵ 实行新的办学模式,重点突出一个“独”字,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的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招生,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⑶ 实施新的管理体制,独立学院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办法由申请者和合作者共同商定。

1.2 学生特点

独立学院实行的是本科层次的教学,从而也使其学生既有一般大学生的共性,同时,又有诸多的特殊性具体特点表现入下:

⑴ 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独立学院的招生大多安排在本三批次,学生的入学成绩较低,入学后,学习困难,导致其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加之社会对民办教育的认可度不高,有些学生又因为各方面的压力勉强就读,导致了他们产生了低人一等的感觉,更加缺乏自信心和恒心。

⑵ 学生热衷第二课堂活动,兴趣广泛且多才多艺。独立学院学生对学生会、科协和社团的竞选表现出浓厚的参与热情,并且有意愿在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文艺活动和社团表演中展现自己的才艺,表现出比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个性比较张扬。

⑶ 家庭经济状况差别较大,由于独立学院学费较高,入读的大都是家庭条件较优越的学生,但也有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生”,这就形成了一条无形的经济鸿沟,造成学生之间差别化比较严重。

⑷ 自控能力较差,纪律观念淡薄。独立学院学生入学后,逐步认识到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加之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可度和学业和就业的压力与迷茫,使他们丧失了信心,在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里放松了自己,丧失了自控能力,陷入了生活方式的自由散漫,从此起居不定时,学习无规律,花钱无节制。

2 独立学院国防教育现状

近年来,独立学院的国防教育发展迅速,部分院校已经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展了相关课程的教学,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防教育模式,很多高校将军事理论课列为必修课,有些开设了军事理论的选修课,军事理论的教学逐渐呈现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特色,开展以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为主的国防教育,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国防教育的理解不到位、重视不够

这个问题在公办院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独立学院更为明显,这一方面是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使国民的国防意识逐渐淡化,学校的管理者、师生乃至社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对国防教育认识的偏差,认为在高校特别是独立学院开设国防教育课可有可无;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教育功利化思想泛滥,学生及其家长认为国防教育是浪费时间,甚至有的认为国防教育是国家的事情,与学校无关,与学生无关。

2.2 国防教育的建设投入不足,发展严重滞后

独立学院作为民办为主体的院校,教育成本问题一直是学院关注的重点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对国防教育建设的重视不够,人、财、物的投入不足,与自己的实际需求严重不足,比如师资不足,使国防教学难以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水平阶段。

2.3 国防教育与人才培养脱节,结合不好

目前,由于没有认识到国防教育在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各院校没有完全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更多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理论化严重,内容空洞,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2.4 国防教育的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不足

许多独立学院在国防教育方面没有一个统一的严密规划,有的院校军事理论教研室挂靠在学工处,没有常设机构,大多国防教师是兼职人员,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与国防教育的规范化、经常化的要求有着极大的差距,严重制约着国防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发展和提高。

3 关于独立学院开展国防教育的几点对策思考

3.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将国防教育渗透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去

首先,要正确认识国防教育的地位,国防教育是对全体公民进行的一项基本教育,具有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地位,独立学院要从学院领导者、教师、学生和家长转变观念,认识到国防教育在学生整个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其次,要正确认识国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要认识到国防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属于素质教育范畴,加强国防教育可以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提升独立学院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同时促进独立学院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3.2 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创新机制,保证国防教育有效实施

构建适应新形势和独立学院需要的国防教育课程体系,是国防教育顺利健康开展的前提,这就需要将其列入学校的工作和人才培养方案中,摆脱目前单一军事理论课、军训为主的课程体系,开设一些选修和辅修课,向学生介绍军事动态、军事形势的发展和军事科技发展动向等,从独立学院自身的实际出发建立起高效的国防教育实践体系。

3.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防教育质量的优劣,要想提高国防教育的水平必须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这就需要完善教研室的建设,依托教研室定期开展教学讨论,通过集中培训和示范课的形式为各位教师增加互相学习的机会,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而且,要有意识地建立案例素材库,时机成熟可以建立自己的国防教育网站,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开展教育。

总之,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一方面可以使独立学院提升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独立学院的国防建设,是发展独立需要教育的重要而有效途径,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因此,为迎合新时期国防建设的需要,提高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学水平势在必行。(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参考文献: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9

(3)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安全稳定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蔓延,并对大学校园的生活、学习造成一定冲击,给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确保大学生自身及学校的安全与稳定,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为更好地做好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在做好自身安全防范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中,这一点,对促进学校安全与稳定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2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1)国家安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意识、国家安全观念、国家安全知识和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随着高校改革开放的深入,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使高校的国家安全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要抓好《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守法意识。

(2)网络安全教育。网络与大学生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网络在带给人们学习、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产生诸多不良影响。黄毒赌、教唆犯罪、反动言论等也通过网络进入大学校园,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并成为一个不得不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管理,更加重视网络安全教育。

(3)消防安全教育。现今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普遍较弱,遇到发生火灾时,不知道如何使用消防器材,不知道如何报警,不知道如何自救,因缺乏自防自救的知识和能力,丧失了逃生的最佳时间,在一片混乱中,小火酿成大灾。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通过系统的消防知识教育,防患于未然,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

(4)防盗窃教育。通过对学校安全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宿舍盗窃案件呈上升趋势。随着社会发展,学生所拥有的在校学习、生活物品价值也越来越高,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的发生,不仅学生遭受物质损失,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找出失窃的共同原因和防范措施,加强大学生防范意识教育,从而减少盗窃案件的发生。

(5)反传销、防诈骗安全教育。近几年,传销、诈骗“黑手”频频伸向在校大学生,由于在校学生涉世未深,思想比较单纯,识别能力较弱,对社会经验掌握充满渴望与期待,而传销组织通过大肆鼓吹“锻炼人”、“轻易赚大钱”的宣传,迎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再通过严密的组织控制,将大学生拉入到传销队伍不能自拔,最终沦为非法传销组织的敛财工具。因此学校要做好大学生的传销诈骗安全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传销的危害、防范传销的基本知识及打击传销的政策与法律法规。

(6)心理安全教育。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激烈的竞争机制也引入到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而引发的校园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必须及时加以积极疏导,才能舒缓学生心理压力。通过大学生中的自杀、打架斗殴、偷盗等行为的分析发现,不良行为多数是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引导而发生的。因此,学校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

3 发挥课堂教学优势,普及大学生安全知识

现如今各高校的安全教育多属于抓重点的安全教育,而要做到全面普及安全教育,只有通过把安全教育入课堂,做好完备的教学计划,系统的讲解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全面掌握安全知识。

(1)完善整个课程的统筹规划。从课程计划、备课、课程讲授、考勤、课程实践、考核、给予学分、总结等环节入手,进一步借鉴学校比较完善的其它必选课的做法,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各个环节,使之成为常设性的、确实对学生有用的课程。首先,将课程纳入学校的统一安排,使课程能在开学前就进入教学计划中,进一步明确上课时间、考核时间,课程实践时间等细节,这样可以省去诸多协调环节,也能使授课教师更加从容。其次,鼓励授课教师提升自身层次。要求授课老师参与学校的岗前培训。

(2)将课程分解并落实到个人,挑选多年高校保卫工作经验和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讲授。大学生安全课程应选择一本权威性的《大学生安全知识》为蓝本,将内容分解为教育动员及课程绪论、高校治安形势与大学生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及人身财产安全的维护、防止网络侵害及社会实践安全、防火安全与交通安全、大学生预防违法犯罪、心理安全及维护国家安全等几个方面。

(3)精心制作课件,抓住当代大学生学习、求知的特点,多方收集资料,充分应用近年来发生的与大学生有关的安全案例,以案例现身说法,让课程变得有趣以外,还能引发学生思考;根据讲授内容的不同,制作不同特色的课件,在课件中充分发挥PPT的动画、视频功能,使课件能吸引学生。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增强师生互动性。在课堂讲授过程中,利用提问、留思考题、课堂趣味测试等方式增强课堂互动。以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4)严格考勤,严肃考试。在课堂讲授中,安排学生干部组织考勤,保证学生的出勤率。另外按照学校必选课考试的要求组织考试,每班两名监考老师进行监考,统一判卷。从考勤和考试环节保证学生的参与率,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5)加强课程实践。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将课程的实践环节也纳入教学内容,例如在课堂讲授完有关逃生疏散内容后,以课堂为疏散地点,在下课后进行逃生疏散的演练;或者是结合学生寝室宿舍楼群的特点,开展宿舍消防逃生演习。

参考文献

[1] 刘伟辉.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企业导报,2009(3).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10

国防生军政训练是国防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国防生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的重要手段,是保证国防生毕业后尽快适应、胜任部队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一、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要掌握的基本情况

一是摸清当前入学国防生的政治素质基础,在高中和大学阶段地方组织的军训基本情况,以此为起点,决定军政培训方案的起点。

二是了解在校国防生的学习管理模式和特点,以此为依据来设计军政培训的内容和结构。

三是明确毕业后用人单位对军政训练的需求,结合毕业后生长干部任职培训军政训练的情况,规划军政训练的目标和方向。

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以充分调研在校国防生军政基础为工作起点,以方便签约院校实施教学、方便集训单位的暑期集中军训为工作思路,以达到军人所具备的基本军政素质为培养目标。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实施方案的设置思路

(一)、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目标。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目标是使国防生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养,为其毕业后尽快适应任职岗位需要奠定基础。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国防生,通过实施军事、政治的基础训练,应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和军队干部素养,从而为培养合格军队干部奠定基础[2]。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政治素质:用本文由收集整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军魂意识;熟悉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及职能使命、光荣传统,树立献身国防和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信念,具备良好的军人思想品德修养和较强的法纪观念。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军事素质:打好军事共同基础,初步掌握中国现代军事思想和一定的军事理论基础知识、技能,具备一定的军人气质和作风;了解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了解总装部队各主干专业的总体知识及基本特点;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在校的国防生应具备的身心素质:身体强健,精力充沛,达到规定的体能标准;心理健康,冷静理智,乐观自信,不怕艰难困苦,能够经受紧张、艰苦军事工作的考验,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二)、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内容。军政训练纳入各签约高校教学内容,作为国防生必修课或必选课计算学分。国防生军政训练成绩记入学生成绩档案,毕业时应达到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在校日常军政训练主要进行军政理论课程教学和体能训练。军政理论课程包括人民军队导论、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与心理品质修养、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总装部队光荣传统、军事高科技专题讲座等。

暑期集中军政训练重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条令学习训练、军事技能训练、部队概况、科研试验技术讲座、基层连队认识实习、参观见学等内容。

军政训练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将人们军队光荣传统教育、使命任务等特色内容有机融入国防生军政训练中,增强针对性,提高国防生投身武器装备建设事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国防生军政训练的组织与实施。在校日常军政训练应当贯穿于国防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军政理论课程教学主要以讲座和自学的形式开展,军事训练中《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由各签约高校组织实施,体能训练结合体育课、晨练或体育活动进行,军事高科技专题讲座主要由部队协调安排。暑期集中军政训练安排在国防生的第二个暑假,为期三周。

组织国防生军政训练应当因人施教、循序渐进、科学施训、形式灵活,确保训练人员、内容、时间、质量落实。

要坚持对国防生军政训练进行考评,以考促训,以考促管。考评未通过者,应随下一年级国防生进行重修,重修仍未通过的,按有关规定处理。注重探索、创新考评模式,提高考评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国防生军政训练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地方签约院校教学计划与军政训练计划的关系;要考虑签约院校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的教学计划相结合。签约高校的国防生是与其他学生统一管理的,人员分散在各个专业之中,并没有单独的教学培养计划。如果这个关系处理不好,签约高校就很难实施军政训练计划。这个关系处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国防生军政训练的实施效果。因此,这是国防生军政训练工作的核心问题。

二是处理好日常军政训练与集中军政训练的关系;要体现部队的特色;讲座与讲授相结合。军事技能训练、集中军政训练为主,签约高校的国防生日常训练为辅,利用集中军政训练的时间,使国防生了解、体验部队的一日生活制度。并利用这段时间走进、了解部队,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做好扎根部队,奉献国防的心里准备。同时,把不便于在签约高校内学习的内容在集中军政训练时间内完成。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11

1.成立了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学校主要领导是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并切实开展工作。

2.制定有学校禁毒教学计划,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皆正常开展专题研究禁毒预防教育工作会议记录。

3.成立了禁毒志愿者组织,师生员工加入禁毒志愿者的比例达85%以上。

4.制定有师学生涉毒行为处置预案及帮教方案。

二、基础设施方面

1.学校内建有80平方米的禁毒教育基地并面向全校师生员工全天候免费开放,基地内配置有供学生集中观看禁毒教育专题片的多媒体设备及禁毒知识展示固定设施。

2.毒品预防教育组织机构及制度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监督。

3.学校内广泛设置明显的禁毒宣传标志。

4.小学五、六年级学生配备人手一册专门的禁毒教育教材。

5.学校及班级建有“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档案”。

三、教学及师资队伍方面

1.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足毒品预防教育课时,从小学五年级以上每学年安排了4课时以上进行教育,课时由学校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或班会、团队会中进行安排;按规定配备了1名兼职禁毒教育课教师。

2.禁毒教师均接受过毒品预防教育培训,熟练掌握禁毒教育业务;骨干禁毒教育教师有完整的教案。

3.在安全教育、政治、体育等科目教学及其他教学活动中融入禁毒知识。

4.聘请有专业禁毒工作者担任禁毒教育副校长并开展工作。

四、目标及效果方面

1.学校师生接受毒品预防教育率均达达到100%。

2.学校师生均无涉毒违法和犯罪行为。

3.学校积极参加“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教育活动以及政府禁毒和教育部门组织的其他集中禁毒预防宣传教育活动,社会反响良好;积极组织师生员工参加各类禁毒赛事。

4.每学期开展一次以禁毒教育为主题的校内或校外课外活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5.校内建成“毒品预防教育示范班级(少先队中队)”。

6.学校教职员工、使用手机的学生、学生家长通过手机关注“中国禁毒”、“贵州禁毒宣传” 禁毒微信公众平台人数在总人数的60%以上,关注“七星禁毒” 禁毒微信公众平台人数在总人数的80%以上;教师、学生点击互联网“中国禁毒展览馆” 接受教育率达70%以上。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12

一、活动主题

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

二、活动时间

2017年6月-7月

三、活动内容

(一)看一场毒品预防教育专题片。本学期放假前,各学校集中组织学生观看一场毒品预防教育专题片,初中高年级和高中学校集中组织观看学校毒品预防教育专题片《致青春(15-18岁版)》,小学高年级、初中低年级集中组织观看学校毒品预防教育专题片《致青春(12-14岁版)》,相关视频资源可通过互联网搜索下载。

(二)上一节毒品预防教育专题课。各学校要认真落实《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规划(2017-2018)》毒品预防专题教育课时要求,在禁毒宣传月期间集中为学生开设1-2节毒品预防教育专题课。专题课开设年级为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专题课内容可参考《全国毒品预防教育读本》相关版本,相关授课资料可参考山东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制作发放的《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资料盘》有关内容。

(三)去一次禁毒预防教育基地。6月底,淄博市禁毒预防教育基地正式开馆。6月26日至6月30日,在基地开展“禁毒预防宣传教育体验周”活动。各学校要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我县毒品预防教育基地(唐山派出所),到教育基地接受直观教育。

(四)参加一天禁毒志愿服务活动。各学校要积极组织引导广大中学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响应全市《禁毒志愿者倡议书》号召,积极参加禁毒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以在校园内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宣传活动或参加所在社区、村居毒品预防教育宣传活动为主要内容,以学生社团集体组织开展或家委会自发组织开展为主要形式。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对保护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遏制和减少新吸毒人员滋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好禁毒主题教育活动,确保活动收到预期效果。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学校要加强对禁毒宣传月和国际禁毒日主题教育活动的宣传,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LED屏等校内宣传阵地,营造浓厚的毒品预防教育氛围(设立毒品预防宣传专栏);积极向各级新闻媒体、各级教育信息网报送活动信息,营造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禁毒人民战争的舆论氛围,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毒品预防教育活动的大力支持。

国防教育课教案篇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8.073

大学生群体处在校园生活向复杂社会生活过渡时期,具有青春、灵动、富有探索性与求知欲特点,虽然高校改革以后人们对“象牙塔”这个称呼已经渐渐的示弱,但是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以及社会的发展与时代变迁给这个时期的大学生的期望并未减弱,所以大学生依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同时因为高校周边环境相对于中小学更加开放,在逐渐成年而心智又未完全成熟的年纪,注定了这个群体要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利、害双重影响,因此高校不仅要负责学生学术上的教育,还要体现安全管理育人职责。

高校安全管理任务不仅仅是体现在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还需要从育人的角度让学生终生受益,教会学生必要的安全知识与避险技能以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这项工作任重道远,也是学校责无旁贷的责任。目前高校普遍进行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大多从宣教层面进行,成效固然有,但未能真正达到形成“入脑入心”的目的。我校结合多年平安校园建设与安全管理工作经验,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选修课程,迈出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第一步,笔者也从就学生安全教育进行了调研,以真实了解学生对安全的需求以及大学生安全知识掌握现实情况与薄弱环节,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教育提供借鉴。

1 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

1.1 缺乏国家层面法律支撑

《高等教育法》规定了高校有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义务和权利,但是并未明确规定高校如何进行,教育部虽然积极推进大学生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落实学分”的工作,但由于地方区域性经济特点,各个地区高校对这项工作的推动与支持也很不平衡,落实情况不乐观。据相关学者对17所高校进行的“三进”落实调查统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戏剧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南开大学、扬州大学、云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重庆大学),实现安全教育情况“进课堂”的不足60%,“进教材”的不倒40%,“进学分”的只有10%左右。

浙江省教育厅也把大学生安全教育列入了“平安校园”考核指标,且规定安全教育有教材,进课堂,各校对这项工作相对较重视并积极的开展这项工作,从全国范围来看属于走在前列的,即便如此,依然未能如教学任务一样未明确要求落实学分制度,这就体现出了法律与地方性政策对工作促进作用不同。

1.2 重宣而轻教的局面

多数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基本是在“宣传”层面,例如使用板报、警示窗、网站、短信息平台等形式以及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的确呈现了形式“多样化”局面,即时通讯的确发挥了一定应急警示功能,但这些形式从根本上也属于宣传,其弊端也不是没有,如果学生对新媒体或者板报等形式不去关注,那么宣传工作效果就大打折扣。对安全工作重视的学校还会安排在学生入学时进行统一安全讲座,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高校发生侵财、重大恶性案件的当事人的事后反馈信息来看,这样的一堂安全宣讲课,非常容易被学生淡忘;教育,必须是全面而系统的,学校层面按照教学任务进行的教育规划,宣传与教育二者必须相辅相成,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的。

2 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素质调查分析

2.1 调查方法

笔者选取了在校大学生四个年级的4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对象随机不记名形式,消除被访人员顾虑以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共收回问卷365份(回收率91.25%)。

2.2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设置分为大学生校园基本生活安全防范关注冷热点、校外安全事故易发环节、公共安全、人身安全防范应对、财产安全防护、安全防范基本素养与常识六个方面,题目依据高校共性特点及周边环境特殊性设置。

2.3 调查结果分析

2.3.1 大学生基本生活安全防范关注冷热点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实验、参与运动、毕业实习实训几个环节的安全意识相对较高,而对于课堂教学、勤工俭学、娱乐活动、社团活动等环节的安全意识就比较差了,这也反映出了学校在实验、运动、毕业实践动员等环节的安全宣传工作力度相对较大,学生也具备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但课堂教学、勤工助学、娱乐活动、社团活动等大学生主要生活环节就有些忽视了,具备安全防范意识的最高仅为25%左右(图例1)。

2.3.2 校外安全事故易发环节调查

对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勤工俭学、求职及临时打工环节调查发现,三分之二的学生具有安全防范意识,而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未曾具有防范意识,这部分不设防的学生,往往会成为不法分子关注的重点(图例2)。

2.3.3 公共安全防范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经常使用网络安全关注相对较高,但对于校园宗教活动、国家安全方面就相对较弱,在当前敌对势力、宗教狂热分子日益猖獗的大背景下,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急需要加强大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普及(图例3)。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主要生活场所,防范火灾是一项重要工作,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严重危及到宿舍公共安全,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有过违规行为,甚至有14%学生将常见违规行为都有违反过(图4)。

2.3.4 人身安全防范应对调查

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对打架斗殴、两抢防范的意识相对较强,但对于、绑架、传销几个方面的防范较弱(图例5);此外对于出行交通习惯上也呈现新的特点,在传统的交通陋习高发基础上,利用网络平台约车、包车行为开始占较大比重,约63%的学生已经养成使用网络平台约车习惯(图例6)。

2.3.5 财产安全防范调查

学生侵财案件在高校呈现高发、多发性特点,案件涉及金额也越来越高,调查显示约有89%的学生在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的意识较差,而其中大约10%的学生基本不设防;而在诈骗案件中中介求职、电信诈骗所占比重最高,有37%的学生遇到过诈骗(图例7、8)。

2.3.6 安全防范基本素养与常识重点、薄弱点调查

结果显示,学生在自然灾害应对、急救知识、性安全常识、网络犯罪几个方面相对欠缺,而在游泳、观潮安全、饮食安全、报警求助等方面知识掌握的也仅为70%左右(图例9)。

3 安全教育进课堂教学探讨

3.1 课程定位设计

安全教育课的定位应该体现“防为上”的理念,安全防范工作走在受侵害事件的前面,才能体现安全教育课的价值。

目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有国家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防盗窃安全教育、反传销、防诈骗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等。这个课程基本设定是根据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特点而来的,具有一定借鉴价值,但是授课者在实际工作中还因根据地方性特点以及现实中高校安全管理进行分析,准确定位,制定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大纲与教案。

3.2 课堂教育突出敏感点、薄弱点

通过对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需要涉及到常见的安全知识,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知识与技能,这是基本前提;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必须有针对性的发现敏感点、薄弱点,例如在前文调查结果分析中体现的公共安全、人身安全、财产侵害防范意识较弱的地方,就需要列为重点,窃以为在教育阶段的“缺什么就补什么”是属于积极的行为。

3.3 课堂教育形式多样性是重点

传统的安全教育,基本集中在新生报到后前几周,由学校保卫部门、学工部门进行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讲座与报告,相关人员投入了很大心血,但由于未能深入学生、贴近学生,这也使得这种集中教育很难保证学生能留下深刻印象,继而达到理想效果。体现继承与创新,吸取传统安全教育优秀的精华,利用安全教育进课堂的契机,精心组织,从几个方面入手,让课堂教育形式多样性,激发学生安全知识学习掌握的兴趣。

首先,需要正确认识安全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区别,安全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学习”,属于意识教育范畴,因而它的重点在于是否愿意去掌握;其次,讲求互动,课程的设计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授课者不一定要照本宣科,巧妙利用学生主动心态,安全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一半。例如在课堂上,可以根据一些案例,设定一定的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换位思考”,更能身临其境的领会到一些典型案例作案手法虽然不算高明,但是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学生“前仆后继”的成为受害者,授课者在最后再进行点评,如此一来,学生肯定记忆深刻。

3.4 摒弃传统课堂限制,达到辐射效果

安全教育课作为选修课,学时较少,必须注重实效性。所以作为授课者在分析高校安全形势与现实案例的同时,还需要真正的走道学生中间去,准确的了解学生生活状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受课堂教学人数限制,不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某一次课程,这也是安全教育课区别于其他专业知识课的另一个方面,所以安全课的目的是通过一个人,影响一片人,传递到所有人的辐射效应。所以,学校安全教育课可以摒弃传统课堂限制,开展典型案例讨论环节,发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达到入脑入心,以点带面的目的。

4 结语

安全教育课“三进”工作的推进,既是积极响应教育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举措,也是学校以人为本的教学育人观念体现,在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应用技术性本科学院建设的道路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必然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安全教育工作不能局限于某一部门孤军奋战,有了多部门的参与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成效必将更加的显著。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