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分析实用13篇

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篇1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报告》2015年10月所的预计来看,全球经济增长今年和明年分别为3.1%和3.6%,分别是低于的该报告在4月和7月所预计的数据,根据数据推测,世界经济增长趋势呈现下行。

要分析国际和国内的经济形势,主要就是分析仪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在此,就主要是分析美国的经济形势与我国国内的经济发展趋势,以此为我国的后期发展提高理论和指导。

(一)美国的经济形势呈现下行趋势

根据国际货币经济组织的调查数据:美国在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比例为1.8%,根据2015年4月的预测为3.1%,2015年9月预测2015年9月为2.6%,而2016年则为2.8%,相对于的全球和其他经济发达体,可见美国经济在2015年为下行形势,美国经济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意义和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在贸易、金融以及在货币政策方面对全球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然而根据数据可知,美国依然还在金融危机中,多多少少仍然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且美国的经济走向高增长在目前也是困难重重的,美国经济处于重要阶段,但是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速度和趋势也是不可阻挡的,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对美国经济发展一集经济高增长产生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与美国在市场份额上进行竞争,影响美国的经济发展。就比如在技术方面,中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全球各国对中国设备需求量的增加就必然会对美国产生影响。

(二)中国的经济形势分析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占全球化的比重已经达到13.5%。在贸易方面:贸易规模已经成为全球第一。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就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和国家政策的相应调节,中国的实体经济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已经到达顶峰阶段,产能和供给已经趋向绝对的过剩。根据近几年数据显示,已经有在很多产业和行业已经出现了绝对的过剩情况。2014年中国铁矿石的产量近15亿吨,进口9.33亿吨,在全球进口中所占比重很大,已接近70%左右,因此,中国的需求对于全球的产品销售贡献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市场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很多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政策的制定。如果中国的需求下降,则全球的经济势必会受到影响,在目前,中国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是不会减退的,并且就目前这一趋势也是不会改变的。

二、经济政策及措施分析

(一)制度性经济政策

第一,改革激罨制是保证人民建设积极性的根本举措

首先,激励国有企业的创新;国有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主导地位,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始终突不破体制的限制、思想的限制等。

其次,激励科研创新;激励科研,保护产权。积极提高人们的创作积极性,激励奖励制度的创新;

再次,激励举报,保护举报者。对于经济发展中的经济违法行为,政府要从奖励制度创新方面出发,积极激励大家的监督与举报。

第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首先,保护个人的合法收入,增加地方税。个人税可以实行全国联网,这样有利于消除个人收入的巨大差距;其次就是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尤其注重打击非法收入,加强法律制定,人民监督。

第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经济建设解决后顾之忧

尤其是人们退休后的经济收入保障制度;解决退休员工的收入保障,保证人们工作积极性,以及全身心投入到经济建设过程中,因此,这对于我国经济建设有十分重要作用。

面的目前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的发展,采取向相相应的措施来应对经济形势。

(二)非制度性的经济措施

第一,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互联网、大数据等基础设施建设。当前的社会发展已经在朝向的科技社会、知识社会。因此就要加强互联网等的建设。提高服务业的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以此推动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以及管理创新。加大互联网与大数据的联系与融合。

第二,政府加强经济监督;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市场调节为主,国家宏观调控为辅,但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就要退出这个领域了,而是要把各种手段综合运用,充分发挥政府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首先,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与运行的监督,确保政策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其次,在国家关键领域的发展中,政府在放权中要注重度和分寸的把握。但并不是全盘不管,也不是全盘监管,要根据时展特点充分的运用各种手段,充分发挥在经济背后的作用;然后,就是加大惩罚力度,对经济欺诈,及商业犯罪要加大惩罚力度。让经济犯罪,经济欺诈毫无生存余地;最后,加强对全体公民的意识教育,加强权利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等,充分发挥公民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再次,加强欠发达地区经济建设,尤其是西部经济建设。首先,加大资金投入,为西部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资本;其次,加强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后续力;然后,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尤其注重网络交通的建立,加强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达地区甚至是与国际社会的联系。

如今的经济形势变化只在一瞬间,面对极速变化的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我们要对经济形势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在正确判断之后又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制定出相应的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篇2

一、多种学科资源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石。作为校内公共必修课,每一位学生在讲座中感受到当前丰富而多变的国内形势与国际形势,也会体会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而做出的政策选择。形势与政策课程使大学生从当前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现实责任感。

1.形势教学的时代性需要多学科资源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有着自身的鲜明特色,分为形势教学和政策教学两个密切联系的部分。形势与政策课没有固定教材,源于国内和国际的形势一直处于变化当中。教育部社科司每个学期都会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例如,2013年上半年教育教学要点就以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会议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分别列出国内和国际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国内和国际教学要点,都包含多个层面的热点问题。国内教学要点有:学习十精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2013年经济工作的要求和任务等。2013年上半年国内形势政策教学要点,包涵了经济部分、政治部分、社会管理部分等,涉及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在教学中深入浅出的讲好这些专题,必须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功底。2013年上半年国际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有:认识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学习十报告关于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的阐述等。这些国际要点涵盖了国际贸易、国际政治等相关学科。

每一期国内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包括经济形势、政治形势、社会形势等,基本涵盖当前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五位一体”的布局。每一期国际形势政策要点,包涵国际经济形势、国际政治形势等,基本涵盖国际经济规则、国际政治规则的不断调整和变化的态势。这反映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每学期都会讲述国际经济形势,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决定了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大国关系的调整、国际军事布局的变化。通过单个经济专题的讲述,使学生明晰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的大致走向和趋势。在此基础上,需要分专题、分模块具体分析各个经济、政治、文化等国内外形势的现状和走势。形势教学的时代性决定了多学科资源在形势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2.政策教学的时效性需要多学科资源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需要在形势阐述的基础上,明晰党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和对国际形势做出的政策部署。讲述在党和政府在形势基础上的政策等一系列抉择,是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衔接性环节。政策既包括原则性、理论性的大政方针,如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党的十精神要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点等,也包括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形势做出的具体阶段性政策措施。

二、多学科资源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专业结构的单一性与形势教学内容多样性的矛盾

形势与政策课程有自身的特点,形势内容讲授的多样性和政策内涵的深入性共同构成了课程教学的特色。形势讲述涉及国内和国际的经济形势、政治形势、文化形势、社会形势等多方面。形势内容讲述的多样性,要求教师能够把握好所讲的形势热点难点专题。

2.教师教学水平与政策教学深入浅出的矛盾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包括形势教学和政策教学两大部分。政策教学是形势与政策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使大学生明晰当前国家政策的选择、变化和走向趋势,能够使学生形成对政策变化的初步分析,而不是停留在政策变化的表面简单现象。进入新世纪,在新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当前经济、政治、社会政策的变化、选择和走势。

三、以多学科资源推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提升的路径

1.整合多学科资源,扩展多学科教师结构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需要不断整合多学科资源,拓展多学科教师结构,适应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特点,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队伍,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虽然有多个学科的教师授课,但是整体而言,教师专业结构显得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形势教学内容多样性需求,也不能满足政策教学深入浅出的需要。高校要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水平,必须整合多学科资源,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科资源投入,吸纳多元化专业教师成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专职和兼职教师。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专业结构应该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国际政治学等学科。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多样性特点非常鲜明,不同的专题体现不同的专业特色。国内经济形势和特征专题,应当体现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分析模式。

2.加强教师自我提升与培训,提高形势政策教学质量

除了高校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多学科资源的投入之外,现有形势与政策教师队伍的自我提升也非常重要。现有形势与政策专职教师,从事形势与政策教学实际工作,其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不断增强。一方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可以按照不同教师的专业特色进行加强。教师讲授专题可以根据自身专长进行划分,然后长期从事某一方面的专题讲授。这样以来,长期的教学实践会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也使教师不断加强某个方面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形势与政策课程所属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当重视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的培训。积极参加国家教育部举办的全国普通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班,参与全国、各省组织的学术理论研讨会等,以此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授课水平,特别是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专职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以此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实效性。

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篇3

《这个冬天有多长――2009・中国企业外部环境》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企业家年度问卷调查报告。

2008年8月至10月,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了第16次全国范围内有5920位企业法人代表参与的年度问卷跟踪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2008・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形势及改革热点的判断、评价与建议》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企业景气状态、企业家对未来预期、企业家对相关热点问题的判断、企业家对宏观调控和改革的评价及建议等五个方面,客观反映了企业家对宏观经济形势、改革热点的判断与建议,反映了他们对当前中国企业宏观经济环境的认知,是国内首份详尽了解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程度的调查报告。

2009年3月23日~4月10日,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织实施了“2009年千户企业经营状况快速调查”,并完成了《企业经营者对一季度企业经营状况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评价和建议》调查报告。报告从2009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状况、企业经营面临的具体挑战与转机、对未来前景的预期几个方面,反映了企业家对2009年企业宏观环境的判断。这份报告反映出当前企业家对经济走势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但对前景仍看好,严峻考验中也有不少商机和转机。这对了解当前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状况,增强信心有着相当难得的参考价值。

第二部分,专家学者访谈。

本书约请了来自政府、大学、企业的八位专家,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不同的专业领域,对国内外社会、经济、文化及企业发展和企业家成长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前瞻性判断。

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篇4

一、我国宏观经济概括。

从宏观环境来看,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实现平稳增长的关键时期。由于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胀压力较大,并且调整经济结构的难度日益增加,因此中国将稳增长、抑通胀和调结构确定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与之相适应,中国需要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上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积极的改革,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在2010年逐步消除全球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并实现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发展,具体表现为:首先,中国的宏观经济由低谷转入回升阶段,并驶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其次,内生性的增长机制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三,2010年中国出口的增长势头有所恢复。这些经济发展成果的取得,是促进今后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基础条件。二是中国经济处于“十二五”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当前及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的基础及优势。其次,我国的经济发展当前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那就是“十二五”开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具体来说在“十二五”规划中有以下几个方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十二五”规划中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可以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二是“十二五”规划中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布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三是逐步拓宽了民间投资领域逐,对投资环境进行了不断优化;四是收入分配改革为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提供了体制性保障;五是就业的增加和收入分配的改善为我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繁荣稳定提供了保障。

(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与矛盾。

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显著的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及发展不可持续的矛盾。首先就是我国的通胀预期还存在,通胀压力甚至有增强的趋势。虽然说当前的总体物价基本平稳,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诸多抑制和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在2011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中仍然还是存在。其次,令世人瞩目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在去年2011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相继推出后,市场上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有走向平稳的趋势,但是随后的房地产市场又有了继续反弹上涨的态势。出现这样的情况的一方面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发展长效调控机制缺失,另外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房地产的过分依赖,这就导致了房地产调控目前来看还主要依靠的是短期的行政措施,所以调控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最后,信贷高增长的同时,贷款难问题也同时存在。当前的货币信贷增长可以说还是非常迅猛,一直都运行在高位。但是我们又看到很多的中小企业发展又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这样就出现了一方面信贷宽松,另外一方面贷款又难同时存在的问题。所以当前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有很大的阻力和困难。

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路径的选择。

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当前必须在保持中国宏观经济运转相对稳定的同时大力推行更多的合理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首要任务就是要继续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首先,当前必须要大力扶持农业生产,确保粮食供应充足,要对农业产品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规则加以大力监管,以便防止炒作投机,同时避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快速上涨,确保价格稳定,另外还要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及农产品等价格变动高度关注,以便能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缓解输入型通胀带来的压力。其次就是要适度提高存款利率,要对信贷规模进行合理控制,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合理均衡汇率的形成。最后就是要通过采取法律及必要的强制行政手段来积极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对市场过度投机行为加大打击和监管力度。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为了确保我国的经济发展平稳,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通过优化财政支出可以保障投资规模合理快速的增长。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合理的完善和管理,对于可能出现的国际金融危机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其次要通过努力优化投资结构来严格限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同时对于代表了高科技的新能源及新材料要给予大力资金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除此之外,政府还要逐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加大投资倾斜力度。

(三)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推行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以便能有效解决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深层次问题。

具体来说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除了要调控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还要加快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调整步伐。积极构建包括煤、电价、天然气及成品油等在内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价,彻底来改变资源要素价格长期不合理的情况。二是要不断加快垄断行业及部分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可以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来在国有企业内部推行公司治理制度,还可以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能够进入到部分垄断行业的领域中来。三是在我国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不够强大和世界经济复苏不到位的大形势下,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要过早停止,相反还要继续采取更多的必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当前的经济发展,以确保我国的经济能保持持续回升的发展态势,同时能有效缓解经济发展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杨晓光。2011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01.

[2]耿庆峰。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宏观调控对策研究。现代金融,2008-05.

[3]王月。对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观点综述。银行家,2011-02.

[4]王延南。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前瞻。中国货币市场,2011-01.

[5]王小广。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企业管理,2011-01.

[6]刘伟。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企业经济,2010-03.

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篇5

从宏观环境来看,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实现平稳增长的关键时期。由于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胀压力较大,并且调整经济结构的难度日益增加,因此中国将稳增长、抑通胀和调结构确定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与之相适应,中国需要在维护宏观经济稳定的基础上对宏观调控政策进行积极的改革,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在2010年逐步消除全球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并实现了较为显著的经济发展,具体表现为:首先,中国的宏观经济由低谷转入回升阶段,并驶入稳定发展的轨道。其次,内生性的增长机制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三,2010年中国出口的增长势头有所恢复。这些经济发展成果的取得,是促进今后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基础条件。二是中国经济处于“十二五”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当前及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的基础及优势。其次,我国的经济发展当前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遇,那就是“十二五”开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具体来说在“十二五”规划中有以下几个方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十二五”规划中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可以进一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二是“十二五”规划中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布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实现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三是逐步拓宽了民间投资领域逐,对投资环境进行了不断优化;四是收入分配改革为居民收入增长加快提供了体制性保障;五是就业的增加和收入分配的改善为我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繁荣稳定提供了保障。

(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与矛盾。

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显著的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协调及发展不可持续的矛盾。首先就是我国的通胀预期还存在,通胀压力甚至有增强的趋势。虽然说当前的总体物价基本平稳,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下,诸多抑制和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在2011年的中国经济发展中仍然还是存在。其次,令世人瞩目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在去年2011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相继推出后,市场上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有走向平稳的趋势,但是随后的房地产市场又有了继续反弹上涨的态势。出现这样的情况的一方面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发展长效调控机制缺失,另外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对房地产的过分依赖,这就导致了房地产调控目前来看还主要依靠的是短期的行政措施,所以调控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最后,信贷高增长的同时,贷款难问题也同时存在。当前的货币信贷增长可以说还是非常迅猛,一直都运行在高位。但是我们又看到很多的中小企业发展又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这样就出现了一方面信贷宽松,另外一方面贷款又难同时存在的问题。所以当前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有很大的阻力和困难。

二、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路径的选择。

为了保持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当前必须在保持中国宏观经济运转相对稳定的同时大力推行更多的合理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一)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首要任务就是要继续加强通胀预期管理。

首先,当前必须要大力扶持农业生产,确保粮食供应充足,要对农业产品市场运行机制和市场规则加以大力监管,以便防止炒作投机,同时避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快速上涨,确保价格稳定,另外还要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及农产品等价格变动高度关注,以便能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缓解输入型通胀带来的压力。其次就是要适度提高存款利率,要对信贷规模进行合理控制,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合理均衡汇率的形成。最后就是要通过采取法律及必要的强制行政手段来积极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对市场过度投机行为加大打击和监管力度。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我国经济稳定增长。

为了确保我国的经济发展平稳,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通过优化财政支出可以保障投资规模合理快速的增长。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合理的完善和管理,对于可能出现的国际金融危机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其次要通过努力优化投资结构来严格限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同时对于代表了高科技的新能源及新材料要给予大力资金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亮点。除此之外,政府还要逐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加大投资倾斜力度。

(三)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推行市场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以便能有效解决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深层次问题。

具体来说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除了要调控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还要加快对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调整步伐。积极构建包括煤、电价、天然气及成品油等在内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价,彻底来改变资源要素价格长期不合理的情况。二是要不断加快垄断行业及部分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可以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来在国有企业内部推行公司治理制度,还可以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能够进入到部分垄断行业的领域中来。三是在我国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不够强大和世界经济复苏不到位的大形势下,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要过早停止,相反还要继续采取更多的必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当前的经济发展,以确保我国的经济能保持持续回升的发展态势,同时能有效缓解经济发展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杨晓光。2011年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01.

[2]耿庆峰。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宏观调控对策研究。现代金融,2008-05.

[3]王月。对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观点综述。银行家,2011-02.

[4]王延南。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前瞻。中国货币市场,2011-01.

[5]王小广。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企业管理,2011-01.

[6]刘伟。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企业经济,2010-03.

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篇6

关键词 :经济金融;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226-02

在当前比较复杂的国内环境下,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是良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逐年增加,201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比2013年增长了10.3个百分点,并且增长速度和上一年相比也增加1.1个百分点。在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方面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是,在当今的后危机时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依然在经济金融运行中存在,金融业面临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需要不断进行深化改革、提高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一、对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

(一)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市场生机不足,但是经济增长计划的色彩比较浓厚。在1977至1981之间,经济周期位势仅为8%,非常低。从1982年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从而使得生产力得到了相应解放,同时也逐渐理顺生产关系,到1990年经济周期的位势已经上升到9.8%。自1991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市场活力不断增强,这主要源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到1999年经济周期位势已经上升到10.7百分点。2000至2009年期间在房产业以及外需的推动下,经济发展也非常迅猛,但是在此期间发生了经济危机,因此也导致经济周期位势产生回落到10.3个百分点。在2010年我国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促使经济有所反弹,但在2011至2012年,由于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经济周期位势有所下降,但当时的增长速度为8.1的百分点,这从世界范围的角度看,其增长速度已经相当快,另外,当时经济的适度回落对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也是有所缓解的。从2012年到至今,我国经济基本已经从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中走了出来,并呈现出稳定、健康的发展趋势。货币条件得到控制,工业品、农产品供应也较充分,物价总体上比较平稳。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全面,充分考虑国际、国内两方面因素。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是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尤其是出口形势,另外,地产行业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处于控制的关键阶段。

(二)金融业发展中面临的难点问题

1.金融业发展内外部环境发生新变化

从国际的角度看,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的,之后发展的几年中,致使发达国家以及一些新兴市场金融发展模式发生转变,在金融政策、货币政策方面的协调难度提高。对我国近些年发展的影响,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提高,人口红利开始逐渐减少,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我国仅有7%的耕地以及6%的水资源,但是却要养活占13亿人口,从而,调结构、保增长、控通胀难度。

2.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挑战

就目前各类涨价因素判断,在近时期内,通胀压力将会有所下降,但是对物价的波动还是要提高警惕。从当前国内情况来看,在资源性产品上以及劳动力产品上都处在一个上升的趋势。在最近一段时期内外汇资金仍然会保持净流入的格局,其主要是在预期汇兑收益、经济基本面以及利差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从国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国家经济已经基本复苏,但是美国高赤字的问题依然存在着,债务主权问题依然在欧洲发酵,财政赤字问题日本依然没有全部解决,国际上各种大商品价格依然还不是很稳定。在此种状态下,要想改变当前非常宽松的国际货币条件是非常困难的,将会有大量资金流向新兴经济体。

3.金融机制发展中面临防范风险和转型等问题

当今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补充以及盈利等等方面都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发生此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金融脱媒、加大流动性控制、利率市场化的共同推动。我国的监管部门针对于非系统重要性银行以及系统重要银行的规定与要求是,其资本充足率不得小于10.5个百分点,和11.5个百分点。从目前银行所公布的再融资计划来看,已经基本达到六百亿的规模,另外将去年积压的融资算在内,融资规模已经基本达到两千亿。2014年1到3月份,国内16家上市银行其净利差基本达到1.2万亿,在营业总收入中占80%。从国际的角度看,1%是国外银行维持的贷款利差,3%是国内银行维持的利差。我们国内银行对于存贷款利差的依赖性是非常大的,因此银行放贷冲动是非常大的。

4.金融结构不合理和金融体系不健全

就目前的来讲,我国股票市场全球排名第三,债券市场位于世界第五,期货市场的排名也位于世界前列。但是我国还是以银行信贷服务为融资的主体。2014年只有百分之二十的资金是从证券市场中筹措的。55万亿是贷款的总余额,而其中只有26万亿余额贷款是从债券公司以及股票市场中得到的金融机构中,有百分之九十二的资产来自于银行,只有百分之八的资产是来自于证券基金和保险业。虽然资本市场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发展是完全不平衡。

5.人民生活水平和金融服务发展不相适应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区域金融、城乡金融发展是不协调的,有百分之六十贷款余额都是来自于东部地区。急、频、小、短是我国小企业融资的最主要特点,这种情况国有商业银行是很难满足的。精简业务人员、撤并县域这是当前四大银行的发展战略,在转向城市的信贷业务中,其中有一部分是来自农村金融机构,但是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才刚开始,作用非常有限。信用贷款在农户中的比例非常低,更多是担保贷款以及抵押贷款,这对提高农户贷款增长是严重制约的。

二、针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提高财务政策的建议

(一)加强维护金融稳定和宏观调控

1.金融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构建

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的稳定这就是宏观审慎政策的最终目标,体现逆周期性、更强大是宏观审慎政策体系的主要特征。

(1)在稳定金融方面、维护宏观经济方面中央银行必须要强化自身的职责。要明确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方面中央银行作用是最重要的。在这一方面欧盟的相关政策,宏观审慎管理委员会必须由财政部门,保、政、银监管机构以及中央银行共同参与,其中由中央银行担任主席。其主要负责的内容是推进宏观审慎管理、评估系统性风险等等。

(2)对于审慎工具要逐步采取使用,其中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率、贷款数量控制、资产风险权重、拨备、流动性、杠杆率、资本充足率等工具进行衍生产品交易的集中清单以及逆周期调控等等。

(3)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规则,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

2.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1)若想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委员会在货币政策调整与制定的参谋与咨询的作用,那么货币政策调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就显得至关重要。要想对货币政策目标体系有所优化,那么对于整体价格的稳定就要更加关注,对于资产价格、金融市场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也应该更加关注。

(2)若想增强货币信贷的汇率、利率等价格杠杆在推动经济调整中的重大作用,那么就必须针对货币信贷的方式与手段进行完善。若想充分的发挥存款准备工具以及再贴现的作用,那么就必须针对公开市场的操作方式、工具进行完善。以经济金融形式变化为依据,对政策工具组合要合理安排、各项工具之间要协调配合,提高流动性管理。针对信贷结构要进一步优化、不合理的信贷政策要及时改进。另外,提高对金融机构定价能力的评估,使其利率定价机制不断得到完善,使其风险定价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深化银行业改革和加快发展

就当今这个阶段,以及今后的一个阶段,在金融发展与改革方面,除了要考虑金融机构本身的需求之外,针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客观上的需求也要进行考虑。促进经济社会与银行业进行科学的、有效的、良性的互动。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和质量,促使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提高。

1.对现代银行组织体系进行有效的改革。不断强化组织体系建设,建立以大银行为主,大、中、小银行并存,多元化、多层次的银行体系。推动促使地方中小性银行、股份制的商业性银行、国际性质的大银行、政策性银行等等金融性机构科学合理的布局、分层配置。促进地方性中小银行的快速进步与发展,提高中小型产业发展和结构性调整。不断建设、健全农村、社区金融服务组织体系。

2.针对银行机制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在公司治理要不断完善,强化、明确董事会、股东责任。建立激励机制,此证机制必须要与风险责任相挂钩。建设内部管控长效机制,此种机制必须以风险管理、资本约束为核心,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银行抵御风险以及管理水平的能力。推动金融机构综合经营试点的开展,但是要在具有科学有效防范风险以及详细综合经营战略规划的前提下。政策性银行运营必须要在健全的、完善的法制环境下进行,界定、明确政策性银行的相关业务范围。

3.针对银行的对外开放政策要进一步扩大。为了提高我国银行的管理经营水平,要不断引进吸取管理技术、方法、理念。对于国外战略投资者要积极的引进。实施走出去的金融机构政策。针对资本输出和相关产品的金融服务要不断完善改进,推动贸易金融服务向着投资金融服务的方向转变。金融机构要建立差异化的海外发展战略,不断拓展国际业务,但是一定要在保障风险的前提下。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贮备、吸纳金融行业方面的人才。

三、结语

针对我国经济金融形势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其直接关乎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并且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最终成果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从针对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出发,再针对经济金融形势提高财务政策的建议进行研究探讨,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汤涌江.关于目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与政策建议[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5):6.

[2] 马静懿.关于目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与政策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2(5):12.

[3] 刘向耘.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与政策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0(10):8-11.

[4] 张俊峰.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3(2):107.

[5] 李振华.关于目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分析与政策建议[J].商,2013(8):115.

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篇7

1 电网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主要内容

1.1 外部环境

宜包括宏观经济环境、地区经济及工业发展情况和电力市场环境等。

宏观经济对地区经济有重大影响,只有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发展,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地分析好地区经济和售电市场变化的原因。

地区经济及工业发展对电网企业售电市场有决定性的影响,宜从地区经济及工业发展的总体增速、经济结构变化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市场消费、对外贸易、物价稳定、重大经济政策和事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电力市场环境主要由电力市场需求、电力供应情况、电力供需平衡情况、新能源并网和消纳情况等组成。宜对全社会用电情况、发电总装机、水火电装机占比、发电量、平均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电力总体供需形势、用电负荷、发电厂储水蓄煤情况、外购外送情况、需求侧管理措施及效果、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1.2 经济运行情况

宜包括内售电市场特点及其走势、区内购电情况及其结构、区外购售电情况、市场占有率情况、线损率完成情况、节能减排情况、电网基建及各专项投资投入情况、物资供应情况等。

区内售电情况及其走势:区内售电市场特点及其走势是电网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核心,宜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从售电市场总体情况、各细分市场变化特点、分时间段的市场情况及走势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其中:工业售电市场基本决定了区内售电市场完成情况及走势,因此工业售电市场分析尤显重要,一般大型电网企业宜于着重对重点行业和高耗能行业进行逐项分析,中小电网企业宜于着重对大型点负荷进行逐个分析。其余细分市场宜分别对走势进行分析。

区内购电情况及其结构:一般电网企业供电量来源以区内购电为主,区内购水电、火电和其他电源的单价往往有较大差别。因此,优化区内购电结构能够直接降低总购电成本,宜从区内总购电情况以及购水电、火电或其他电量的比例对购电情况进行分析。

区外购售电分析:区外购售电是区内购售电的重要补充,同时关系到电力电量平衡。不同区域的区外购售电的单价、输电线损率也有差别,宜单独进行分析。

售电市场拓展是电网企业市场增长的主要来源,因此,只有分析好售电市场拓展情况,才能更好地定量分析售电市场变化情况及趋势。不同时期,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同一细分市场的报装量差别较大,因此,宜重点分析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响应的走势变化。不同细分市场,由于用电特性差别较大,相同的报装容量往往带来不同的售电量增长,因此,宜分别进行分析。

市场占有率情况反映电网企业区内电力市场竞争的态势,也是反映电网企业营销水平的重要指标,宜对市场占有率及变化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线损率指标直接关系到电网经营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线损率,能直接降低电网企业购电成本。影响线损率的主要因素有电网结构、售电结构、营销管理等,宜分别分析以上因素对线损率的影响。另外,线损率还可进行分区、分压、分线分析。

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符合国家能源政策,也是电网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宜从节能发电调度情况、需求侧管理节电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电网基建及各专项投资投入资情况关系到电网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和电网企业的长期发展能力。因此,宜对电网基建及各专项投投入资情况分类别逐个进行分析,一是分析完成进度情况,二是分析存在的困难、措施及成效,三是分析今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其中电网基建宜作为重点,从前期工作(包括项目核准、项目可研等)、投资完成、工程开竣工、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物资供应对电网建设和资金使用效率有较大影响,宜从合同管理情况、履约交货情况、物资库存情况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1.3 经营情况

经营情况是电网各项经济活动的集中和最终的反映,宜于围绕财务“三张表”,从总体经营情况及特点、收入完成情况、成本、利润、税费、资产质量、资金运营情况、购售电价格、电费回收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中:总体经营情况及特点宜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特点进行简要分析,重点突出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收入完成情况、成本、利润、税费宜于分细项、分区域进行分析,其中重点对主要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资产质量宜对资产负债率、资产来源、资产质量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异变情况及原因。资金运营情况宜对资金流入、资金流出、现金流量等方面进行分析。购售电价格宜于从购售电结构变化、国家电价政策影响等方面对区内外购电均价、售电均价、购售电价差进行分析。电费回收宜于针对当年电费回收率、用户电费余额占比等方面进行分析,重点分析采取的措施及成效、当前电费回收存在的困难、问题及下一步采取的措施等。

1.4 人力资源情况

人力资源是电网企业重要的财富,长期培养起来的优质员工更是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和完成好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保证。人力资源宜于从员工人数、用工规模、全员劳动生产率、人才当量密度及培训情况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1.5 农电管理情况

农电市场发展也是售电市场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同时农村客户也应享受到电网企业普遍提供的可靠电能和优秀服务,加强农电管理极为重要。农电市场管理宜于从农网工程情况、农电企业管理和农电体制改革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

1.6 优质服务分析

优质服务不仅是提升电网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电网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电网企业不仅应该提供优质的电能,还应同时提供优质的服务。宜于从电网频率合格率完成情况、供电电压合格率完成情况、城农网可靠率完成情况、供电服务“十项承诺”履行情况、调度交易“十项措施”执行情况、舆情等方面进行分析。

1.7 安全生产分析

安全生产是电网企业的“基础”,同时对企业经济活动也有重要影响,宜于从安全生产总体情况以及安全事件造成的经济影响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1.8 审计监督

审核监督是确保电网合法经营的重要手段。宜于从审计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发现的问题以下一步应采取的措施方面进行分析。

1.9 当前经济形势和主要问题

作为带有普遍服务性质的国有基础性能源企业,电网企业的经济活动成效和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对电网企业当前经济活动成效有重大影响。目前,经济形势判断和预测观点较多,各种判断和预测不尽一致,甚至还会发生根本性冲突,宜全面收集参考各方面的观点和判断,充分利用电网企业相关专业人员的经验,并结合售电市场近期走势,综合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对电网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存在的主要问题宜充分利用经济活动分析其他部分的分析成果,从异常数据出发,追根朔源,同时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对电网企业经济活动影响的预测资料,及时发现影响电网企业经济活动成效的重大问题。

1.10 工作重点和措施建议

工作重点和措施建议是针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影响和主要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提出下一步工作重点和措施建议是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根本意义所在。

工作重点和措施建议应注意可行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可行性就是注意排除过于复杂、实施难度过大甚至不具备实施条件的解决办法;准确性就是提出促使存在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符合国家法律和政策、负面影响较小的措施办法;及时性就是急事急办,同时合理确定措施办法完成时间、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安排。

2 电网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组织

经济活动分析应当涉及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才能全面真实地分析和研究好企业经济活动。另外作为带有普遍服务职能的国有企业,电网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还需分析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及其影响。因此,电网企业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组织宜于由电网企业综合管理部门牵头协调,在横向组织同级专业部门分别分析相关内容,在纵向上组织下级单位对本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分析。

各相关部门提供的分析资料,由于观察重点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以及横向沟通不足,观点和判断容易发生差异。对于差异的观点和判断,宜由电网企业综合管理部门汇总并组织讨论,力求达成共视,促使整个经济活动分析观点一致,同时更好地促进各专业部门工作的开展。

3 提高电网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质量

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篇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在各方面加强了同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其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冲击和不良影响。如全球性的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都严重受创,我国经济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影响,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呈现缓慢趋势,这也意味着大学生就业机会日趋减少[1]。另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入大学校门,大学生毕业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他们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

二、当前中国就业环境的分析

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在加快,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和通货紧缩压力持续,我国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作为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成员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也非常高。因此,我国在这场危机中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这场危机的出现也导致如今我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2]。同时,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其发展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会对就业形势造成影响。如我国当前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减少,这必然导致社会经济发展中各个行业发展缓慢,对劳动力需求不大。另外,中国出口近年来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也影响着中国的就业形势。总之,中国当前的就业环境是充满各种问题的,就业形势是极其严峻的。

三、适应当前就业环境,选择合理的就业方向

(一)依据就业形势,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大学生就业观念对其就业方向的选择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大学生在就业之前,要对当前的经济发展态势及就业形势进行分析,认清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树立正确的就I观和竞争观[3]。例如,在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就可以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进行调查分析。如果本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就可以选择进行自我创业,要广开思路,不能把自己的就业仅仅局限于一个方面。在面临激烈竞争的时候,要树立自己敢于竞争和大胆竞争的观念,勇于去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为自己的就业打好基础。

(二)确定目标,定位准确

目标是一个人努力的方向,只有树立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并为之努力,才能把握住来之不易的机会。大学生在就业之前,就应该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确定合理的目标。进行自我定位之后,就可以为自己做一个短期和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实现自我目标的过程中,不能固步自封,要依据社会的发展及就业形势的变化适当做出调整,并就当前的就业政策,为自己的目标定位努力。例如,大学生可以为自己做一个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自己的就业方向及就业观念等进行规划,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目标,才有助于去实现目标。

(三)依据自身特点,采取科学的就业选择方法

当前的就业形势是不容乐观的,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选择也是纷繁复杂的,导致学生在面临就业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针对这一问题,大学生首先要对自我有清醒的认识,并结合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选择更为科学的、适合自己的职业。例如,学生可以通过SWOT分析或者是双向对比法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并结合现阶段国家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政策,选择自己最适合且满意的岗位[4]。毫无疑问,在复杂的就业形势面前,认清自我是非常重要的,切忌在就业过程中眼高手低,一定要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结合自身特点,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四、结语

教育体制的改革,导致大学生毕业人数增长迅速,且就业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公平的问题。同时,经济发展形势也是非常严峻的,这些现实问题都导致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我国大学生当前面临的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才能提高就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郑杭生. 改革开放 30 年:快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从社会学视角看中国社会的几个显著特点[J]. 社会科学研究, 2014(04):45-46.

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篇9

《中国证券报》是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全国性证券专业日报,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披露上市公司信息的报纸,报纸以证券、金融报道为中心,报道国内外经济大势,报道证券市场,关注货币、保险、基金、期货、房地产、外汇、黄金等相邻市场,在更加广阔的财经领域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中国经营报》是中国最早发行的经济类报刊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是目前国内领先的综合财经资讯供应商。在内容上侧重于政策法规阐释、热点行业动态和经营战略与战术分析,新闻视角独特,报道深入透彻。

本次研究中,主要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报纸进行选择,对《中国证券报》和《中国经营报》都抽取10份样本进行分析。主要对报纸版面、报道主题、报道题材、稿件来源进行分析解读。

分析结果

1.版面设置

专业化程度极高的《中国证券报》始终关注证券市场,所选中的10个样本的内容全部都是当时最重要的经济新闻内容,对证券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有70%的内容直接涉及到证券市场动态,30%的内容涉及到经济热门话题,对股票市场也有很大的影响。

作为综合类的经济周报,《中国经营报》的关注范围较为广泛,以深度报道为特色,对一些热点的新闻事件做深度剖析,其中也开辟了专门的栏目对当前的股票形势进行分析。

2.稿件来源

稿件来源是判断一份报纸真实性和权威性的有效工具,权威的稿件来源可以有效衡量一份报纸的可信度,也是一份报纸地位的有效证明。通过对20个样本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中国证券报》和《中国经营报》的大部分稿件都为本报记者采写,或者引用新华社等权威机构的稿件进行评论与采写。除此之外,《中国证券报》还开辟了《金牛理财周刊》,通过对期货股票市场的分析,对读者的投资理财做一些正确的引导。其引用的内容也都出自专家学者,有一定的权威性。

3.报道形式

通过对样本的阅读可以看出,《中国证券报》主要是对当时的股指进行分析,报纸分为股票类新闻、市场投资、公司产业和专门的信息披露,信息丰富。尤其是其信息披露专版,非常适合证券投资者及时搜集信息。通过统计,样本中信息披露的版数从20版到100版不等,都是权威的信息披露,内容吸引受众。

《中国经营报》主要是综合类的经济信息,《中国经营报》在内容构成上主要有评论、财经、产经、商业新知、第一招商等版面,每期版数并不固定,强调实用性和深度。通过采访业界专家,对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对于证券类新闻,常常对证监会等专业性机构进行采访。与此同时,采用评论的方式,对当下的证券走势作出分析。

4.报道内容特点

《中国证券报》由于是每天发行的日报,其新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新鲜性。其目标是要做高水准的财经报纸,以证券、金融报道为中心,报道国内外经济大势、宏观经济政策;报道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等专业领域;关注货币、保险、基金、期货等相邻市场。大都是独家新闻、深度报道和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分析评论,影响人们对证券市场、金融形势和经济走势的看法,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投资参考,有很强的实用性。

《中国经营报》致力于在深度报道和新闻背景上做文章,追求热点、焦点,讲究分析和观点。它以对商业实务和市场动态的把握见长,在报道内容上侧重政策法规阐释、热点行业动态和经营战略与战术分析,从相对微观的新闻视角入手,以小博大,在深刻、全面的同时追求精彩、生动。

5.广告投放

通过对样本的广告进行整合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经营报》的广告商较为广泛,与经济相关的行业都是其广告客户。以2011年5月9日为例,其广告有交通银行、厦门建发集团等,其中涉及到股票类的只有一家,占9%。而《中国证券报》的广告客户类型较为集中,都为与股票紧密相关的客户,如中证手机报、各种类型的基金股票和投资类的企业,专业性很强。

分析结论

1.《中国证券报》和《中国经营报》作为经济类的报纸,其内容都涉及到了证券类的经济新闻,尤其是当前最新的股票行情、股指期货信息。对于国家新出台的相关经济政策,都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分析。通过不同的角度分析CPI和GDP的增长等。

2.在证券新闻的报道方面,两家报纸都十分注重权威性。两份报纸对经济发展趋势分析的预测性报道,对于服务政府和企业的决策,帮助百姓把握经济走势,理性地进行投资、理财和消费等发挥着重要的“经济预报”功能。通过采访权威人士,围绕核心议题进行评价,从而增加报道的分量,也提高了新闻的参考价值。

3. 《中国证券报》和《中国经营报》都注重贴近普通消费者。以往我们对于证券新闻的印象往往是文章晦涩、难懂,专业词汇较多,从而使得普通的股民“望而却步”。但是通过对此次样本的阅读发现,证券新闻已经越来越向普通的消费者靠拢。

4. 《中国证券报》和《中国经营报》在内容报道上也有一定的区别。内容的选择上,《中国证券报》的内容分析更为专业,受众群较为狭窄。《中国经营报》则选择受众较为感兴趣的经济话题进行报道,如揭露行业内幕、某只股票的问题等。

可见,两家报纸的定位不同,导致了其在证券新闻的报道形式、报道内容等方面的不同媒介表现,也使得两家报纸有着明显的区分性。

启示与思考

1.证券新闻信息要注重及时性、真实性、可靠性。证券新闻与其他新闻不同,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如对上市公司一些重大信息的就有明确的时间要求:招股说明书在发股前2~5日,上市公告书在上市前3日,公司年度报告在财政年度结束后120天内公告等。可见证券新闻的技术性很高,只有认真地了解了这个领域的知识,深入挖掘,才能进行好的报道。

2.新闻报道要符合报纸的定位。《中国证券报》和《中国经营报》都属于全国性的大报,刊登的证券新闻都是从全球视野出发的。其他类经济报纸也应当明确定位,明确受众群,以更好地服务于受众。

参考文献:

①梁惠元:《试析证券新闻的特征》,《新闻业务研究》[J],1998年6月

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篇10

一、《形势与政策》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国际和国内形势不断发生深刻而又复杂的变化,使《形势与政策》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极大的机遇。当今社会,新闻娱乐化和网络庸俗化的风气甚嚣尘上。网络中充斥着海量信息,难辨真伪。在西方多元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下,某些腐朽没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仰缺失、理想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和信奉享乐主义等问题。当代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形势与政策》教学担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引导。假如我们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工作做好了,就有利于抵制国内外敌对势力对下一代的思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假如我们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工作没有做好,势必会影响到国家的安定、社会的团结、学校的稳定以及个人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教学工作是一项极为紧迫的政治任务。

《形势与政策》教学不仅国家重视、学校重视,大学生也很感兴趣。《形势与政策》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党的方针、政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思想做到“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所以,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深入推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形势观教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针对性和政策导向性的《形势与政策》教学,也是学校宣传教育工作的职责所在。要真正在校园实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使得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开展《形势与政策》教学需要遵循的原则

1.全局性和系统性的把握

总的来说,《形势与政策》教学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形势与政策》教学的针对性。要从宏观的角度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总体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等。《形势与政策》教学应系统地根据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教育和综述性专题来开展教学,基本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方法论教育,基本知识教育即基本国情和当前政策教育,综合性专题即当前形势与政策及热点问题教育(分为国内和国际两大部分)。

2.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形势与政策》教学应实现“三结合”,即与专业相结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思想实际相结合。课程教育需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常识,比如,“能对治国和战略起帮助作用的”地缘政治学说。哈·麦金德将欧亚大陆比喻为“世界岛”,进而指出中亚—中东地区就是世界岛的“心脏地带”,并提出“谁统治了心脏地带,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了全世界”。由此我们可以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围绕中东问题,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该地区的博弈以及冷战后美国为控制这一地区发动的一系列战争。1970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中指出:“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每个成员的生活;谁控制了货币,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全球竞争的制高点,占据了国际关系的有利地位。因此我们看到,中东最具战略地位的石油资源,是大国争相夺取和支配的目标所在,也是导致冷战后该地区不稳定的因素之一。我们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国际关系经典著作,把它们看做是理解当前国际冲突的方法和手段,还要使学生对其中的观点有一个正确和客观的判断。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使当代大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还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3.讲究效果和方法的综合作用

《形势与政策》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联。要避免过去那种 “填鸭式”理论授课模式,可以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式实现双向互动;或者听取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进行“点菜式”的专题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多采取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增强《形势与政策》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另外,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的45分钟,可以将课堂授课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座谈会、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广泛参与,深入探讨。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邀请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讲学,或者带领学生到社会上进行参观学习,让他们深入一线,了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

当然,方法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要去引导学生了解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还体现在要教会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将个人的主观臆想过分夸大,切忌不要随意预测某一事件的发生及结果。在涉及国与国之间的纷争探讨时,我们可以采取层次分析法,从个人、政党、社会、国家和国际等层次来分析问题,同时做到换位思考,使大学生对国际问题的复杂性有清醒的认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三、《形势与政策》教学方法

1.用辩证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形势与政策》教学要坚持用经济和政治的辩证关系来分析和认识世界。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缓慢,一些国家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缓解,世界总体经济形势相当严峻,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我国周边国家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有所抬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对外贸易将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世界经济与政治是密切联系的,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而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世界经济形势的不景气肯定会给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交往带来负面影响,进而不断出现许多贸易纠纷和政治争端,如中美之间的贸易和汇率之争、南海问题等。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学生用矛盾和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和认识世界。我们要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学生,全面分析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要让学生坚信我们的党和政府有能力及时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有效防范各种潜在风险,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让学生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能够处理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贸易纠纷和领土争端分歧,继续同世界其他国家深化发展友好关系,通过互利合作,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问题

国家利益是指国家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和本民族免受外来侵害的一些基本原则,它是国家制定对外目标的重要依据和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表现为四个等级:根本利益、极端重要利益、重要利益和次要利益。国家的根本利益,即核心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延续的基本条件。我们要教育学生坚决维护包括国家与国家安全、领土完整与国家统一、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等在内的核心利益。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密切结合起来,致力于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同各国、各地区建立并发展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利益共同体,推动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及共享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了解到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就会明白为什么在与其他国家交往时,我们总是强调、问题及领土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不容外国势力干涉和侵犯,因为这些核心利益关系到中国的领土安全和尊严,也深刻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大局和发展方向。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形势与政策》教学其实就是要把握两个内容,一是形势,二是政策,让两者内容紧密结合,使课堂所讲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学生普遍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与政策、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及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与社会建设最感兴趣。就《形势与政策》教学的实际而言,可以推荐或给学生播放中央电视台制作的《新闻调查》《世界周刊》《深度国际》等节目,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及其发展趋向。通过教学实践的总结可以看到,相比课程讲授、专题报告及社会实践与考察,观看相关视频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效果也更为直接和形象。比如,在讲到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时,通过放映中央电视台《深度国际》节目制作的《欧元的麻烦》这一视频片段,学生深入了解目前欧债危机下仍在发酵的美元与欧元之争以及中国和美国就美元地位与人民币升值展开的争论。经过教学意见回馈,学生普遍反映良好,认为该节目制作精良、分析到位、很受启发。

总的来说,《形势与政策》教学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形势与政策》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针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国际形势,开展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而又丰富多样、具有实效的《形势与政策》教学是每一位从事此项教学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我们要真正作为国家政策的宣传者和解读者,努力做到大学生的同心人、知心人和贴心人,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强引导、互动和沟通,实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更好的结合,不断提升《形势与政策》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05—05.

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篇11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历程,大同市的各项事业发展也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的每一点变迁,每一个经济事件的发生都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心理、心态与价值观念,因而,作为新闻报道,一定要正确地引导舆论,应当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新闻报道方式。在这种新形势下,笔者认为,对经济领域内的新闻采取分析性报道这种形式十分有益。

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一场关系到国家和城市命运的极其深刻全面的社会变革。这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平面动态式的报道,已远远反映不出当今改革开放大潮的波澜壮阔和多姿多彩。多出一些有深度、有力度的分析性新闻,这是新时代的需要。

所谓分析性新闻,就是全面深刻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对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复杂性进行充分阐述的一种报道形式,其在活跃人们思维、拓宽人们思路方面有着其他新闻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相较于其他新闻表现方式,分析性新闻更侧重于通过运用综合分析、解释、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多方面,对事物给以立体性报道,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又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和发展趋向,使人从总体联系上把握事物。它既有新闻述评的透彻犀利,又兼新闻综述的全景式勾勒,也具思辨性新闻的深度,而又不失其客观性。

一、解读:表达媒体思考

正确解读经济事件是做好分析性新闻报道的基础。

通常每一项经济政策出台,每一个经济事件发生,每一种经济现象流行,媒体就此作些背景或者条文解读,分析一下事情的成因或来龙去脉,以让公众获得更详细、更清晰的信息。但笔者认为,让公众“知道”仅是解读的第一层面,仅仅是一般信息提供层面。真正成功的解读,必须有第二个层面,即在解读中,更多地体现媒体的思考,并表达这种思考,进而让受众自己进行“思考”。通过这种自我思考,提升受众对经济事件、现象、政策的判断和认知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各种经济政策、经济现象,形成共鸣和合力,同时也达到了分析性新闻的初衷。

2006年三四月份,配合税收宣传月活动,大同县国税局联合大同日报共同开展了“农民税负调查新视角”主题策划活动,聚焦大同县农业、农村、农民的减负状况,倾听农民及基层干部对税费改革后有关问题的反映和思索。那段时间,笔者一直在大同县农村进行农民税负调查,了解到了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益处,但同时也得以较长时段地观察税费改革给农村建设带来的挑战及当前农村基层管理所面临的困境。之后,笔者以《农民税负调查新视角——大同县国税局税收宣传月主题策划报道》为题,对大同县自2004年进行农村税费改革以来的农村变化作了一个初步总结和思考。文章以税费改革对“三农”的影响为切入点,通过层层剖析后指出惠农政策确实让农民受到了实惠,但同时也理性地分析了减税对农民增收影响不大,特别是在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大增的背景下,税费改革政策可以说政治效果大于经济效果。此外,文章详尽分析了当前农村基层管理所面临的诸如农村基层政权濒于瘫痪、教育欠账、乡村公用建设缺乏资源等困境,并在结尾处指出,“无论是为农民减负,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即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发展生产。”

二、理性: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新的形势下,“理性”正在成为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报道的思想方法。坦率地讲,做经济新闻报道时常会面对很多诱惑,坚守理性意味着经常要舍弃浮夸的噱头,远离无聊的炒作,能从纷繁芜杂的新闻事件表象中找到内在脉络,更看重的是长远的社会的利益而不是只顾眼前,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而对新闻的原则态度和客观公正的立场就是坚持理性的基点。

在工作实践中,笔者以为要想使新闻报道充满理性而非凭感性认知,大量占有原始材料和第一手资料至关重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被媒体形容为2008年度经济金融界的一次“海啸”。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势必会对地方经济产生影响,那么其对大同的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一时间关心经济金融的人士众说纷纭,不少企业界尤其是中小企业主看到南方不少厂家破产,心内也充满狐疑。面对这种情况,记者及时采写了《全球金融动荡对我市经济影响有限》一文,文章始终坚持以数字说话、以事实说话的新闻准则,站在理性、客观的角度上层层分析,通过对2008年前3季度大同市主要经济指标、主要行业价格运行指数、外贸进出口总额、金融形势等考核经济的主要数据的举证和剖析,最后指明,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虽然对大同市煤炭、钢材、冶金等行业都受到一定影响,但总的来说影响不大。不过随着金融风暴向实体经济蔓延趋势的进一步加剧,必然会对已全面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内经济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必然会对大同市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面对当前经济波动、投资下滑、外需下降等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央及时提出了以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宏观调控目标逐步转向,下调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通过减免税费等适当宽松的财政政策为企业减负等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将陆续推出,大同市要在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各项政策的同时,未雨绸缪,及早防范,避免金融动荡对我市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篇报道在《大同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刊发后,引起很大的反响,也显示了分析性报道在经济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各领域的日渐深入,经济报道的外延愈来愈广,超越经济做经济报道正是现时经济报道的内涵所在。现在的经济活动已不再狭隘地局限于工业、商贸或者是农业活动,而已成为一种包含各种经济因素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像文化可称为经济,教育也可称为产业,分析性经济报道已不能只采用纯粹经济的视角,而是要综合运用人文的、法律的、社会学等多种视角加以阐述,需具一种大经济观,如此才能更好地体现分析性经济报道为区域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服务的意义。

【参考文献】

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篇12

1.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主要指经济增长速度、货币供应量情况、物价波动情况等。

2.国际利率变化的影响,主要是美国的利率水平对我国的利率产生影响。

3.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一些非经济因素对国家货币政策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现阶段影响我国利率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1.从国内经济形势看

据7月24日“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数据表明,国家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1)货币供应量增速较低。从近年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看,目前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也是偏低的,难以满足经济增长所增加的货币需求;6月份,我国的贷款投放力度明显增大,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加2929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097亿元,这是近几年从未有过的积极变化。

【分析】货币供应量增速在低位徘徊与经济回升之间形成了明显的背离走势,这是我国经济回升走势难以持续的根本原因所在。由于贷款是增加我国货币供应的有效途径,因此如果这种变化能够持续,将是带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回升的巨大动能。

(2)工业增长速度出现回落。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增幅比上年四季度提高3.2个百分点,但6月份的增速已出现回落,比5月份低0.5个百分点。

【分析】尽管工业增长速度的回落有可能是上升过程中的波动,但考虑到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先行回落,出口增速的上升动力也已明显减弱,因此基本上可看作是工业增长速度见顶或即将见顶的标志。

(3)物价水平下降。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8%,降幅比上年四季度增大0.7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下降0.6%,二季度下降1.1%。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走势与此相似,上半年比上年同期下降1.6%。

【分析】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仍是困扰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一个问题。应用治理通缩的手段,如降低利率、增加货币发行量、加快社会保障改革步伐等来综合治理。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稳定。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6%,增幅比上年四季度下降1.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0.1%。从其今年以来走势看,基本上维持在略高于8%的水平,波动幅度很小。

【分析】说明社会消费是平稳的,没有受其他因素影响。

(5)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长。上半年,金融机构中的居民储蓄存款增加8034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710亿元,增长50.9%。在新增居民储蓄存款中,储蓄存款的活期化倾向仍很明显。造成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长的原因有: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上半年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6.6%;股票市场的走势偏弱,对储蓄的分流作用明显下降。

【分析】我国正处于社会保障体系转轨与保障制度重建的特殊时期,养老、医疗、就业、教育、住房等多项制度改革,使得人们要通过储蓄应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百姓选择储蓄,其实是将银行当成了“保险柜”而不是作为一项投资。要从根本上解决体制性的紧缩、物价的持续下滑,最重要的是获得新的改革动力,使人们对未来有乐观的心态,不用畏惧养老、医疗等。

从以上数据、分析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分析:

在年初第八次降息后,我国1年期存款名义利率为1.98%,加上通缩率1.3%,实际存款利率应该是3.28%。贷款名义利率5.31%,考虑通缩因素实际利率达6%以上,这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来说都是较高的,较高的实际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的启动和经济的活跃。因此,人民币利率仍有下降空间。

另一组统计数据表明,从2001年9月份以来至5月底,我国物价水平一直下滑。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自2001年11月份以来出现负增长,1-5月累计平均同比下降0.8%,至6月份仍在下跌。同时,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减缓,一季度收入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24.5%,为近年来的最低点;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从去年以来一直保持10%—12%的较低增幅,而居民储蓄率却居高不下,5月末居民储蓄突破8万亿元大关。所有这些指标都在说明:我国就业和消费需求情况没有改善,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依然存在,通货紧缩的压力正日趋加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徐宏源日前表示,要改变目前通货紧缩的趋势,必须措施有力,应该再降一次息。该中心的朱明也认为,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目前的宏观形势下仍然有“保守”嫌疑,央行选择再次降息也许是明智的选择。

金融政策已经成为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从一段时期来看,利率是调控经济的杠杆而不是市场参数,前者是央行调控市场的工具,后者是市场形成的结果。利率市场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充分有效的监管、稳定的宏观经济、完善的微观基础和金融市场作为保证。有一点是肯定的,即面对国际资本市场投资与投机的激烈竞争,利率变化的趋势与利率水平的差异将会对投资效益、资金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2.从美国经济形势看

从利率和汇率的关系来看,利率和汇率都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和政策手段。利率是货币资金的对内价格,利率的调整直接影响该国的投资、消费、储蓄、社会总需求及国民生产总值;汇率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关系,其中任何一个国家货币政策发生变动,或两个国家的货币政策的变动方向不一致,或者方向一致但程度不同,它们之间的汇率都会受到影响。版权所有

从短期来看,按照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对汇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套利资本流动的影响来实现的,一个国家货币供给的增加或减少,会通过利率直接影响它的汇率。在温和的通货膨胀下,一个国家利率的下跌会引起它的货币贬值;利率上升,会引起它的货币升值。

从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看,外贸出口的地位和作用是内需所无法替代的。根据目前的国际市场形势,在周边国家汇率贬值条件下,客观上要求人民币贬值以保持国际竞争能力,若坐视人民币升值必将给外贸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压力。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将目前的人民币汇率下调,则又会引起另外一系列不利的连锁反应。因此,政府关于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的政策在中短期内不会轻易改变。

照此思路,若名义汇率不动,就需要实际汇率进行补偿性贬值。在当前物价水平持续走低的情况下,下调人民币利率进行预防性降息将是促使实际汇率贬值的一种途径。因此,尽管我国利率水平已经很低,但在中短期内提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反而在客观上仍将有可能进一步降低。这就迫使人民币利率只能进一步下调到国际正水平(2.5-4%)以后,才能更好地刺激出口,带动经济增长。

我国实行是联系美元汇率制,美元利率的升跌对人民币利率的影响较大。美国早于去年就发生了经济衰退。虽然去年美国GDP只下降了0.25%,然而去年美国出口下降,事实上增大了GDP。看清这一点,我们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去年美国有那么多公司出现创纪录亏损和180万人失去工作了。由于近阶段美国造假丑闻,必然对美国经济产生三大不利:其一是极大地打击了投资人的信心,投资者必然在是否投资(撤资)、在哪里投资、投资多少等许多重大问题上作出选择,部分美国股市投资者抱着“拿回多少是多少”的想法抛售股票就是投资者失去信心的一个例证。其二是一些造假的大公司相继破产,安然已经进入破产程序,世界通信已经向法院提出了破产保护,接下来花旗集团与JP摩根的日子也不会好过。美国政府规定,8月14日是宽限的截止日,限令各公司自查上报结果,相信还将有不少“马脚”要露出来。这对于9•11以来的美国经济又是伤口上的一把盐。其三是自此以后的财务报告会真实很多,但肯定缩水很多,仅此一项,可使美国全年经济增长更为降低。

基于此种情形,降息刺激经济将是美国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一个筹码。美国降息,必定对人民币利率产生压力。

3.从近期决策层态度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利用财政金融政策调控经济的手法已经日臻成熟,但政治决定、影响经济的例子还是常见的,股市“政策市”就是例证。揣摩近几年货币政策的基调是以稳定为主,而不像财政冲锋在前。不到万不得已,官方也不愿意轻易改变汇率和利率。从此分析可以得出,虽然经济上有压力,政府不会马上作出调整。最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指标是符合政府预期的。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日前发表了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看法,他说,全年7%的目标还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总体上将大致维持去年7.3或是略高于7.3的发展态势。加之他对未来形势的判断是“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这很可能就是在暗示:目前根本没有降息的必要。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务院经济顾问樊纲也认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处于理想的状态。

然而,今年经济出现回升,是相对于去年三、四季度的经济增长而言的,去年第四季度仅增长6.6%。即使今年经济增长率能达到7.5%,其与一般认为的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9%-10%相比,仍然偏低近2个百分点;而与宏观经济出现重要转机的2000年相比,也有一定距离。因此,我们只能判断当前经济增长出现良好的回升态势,还不能由此断定经济增长已经扭转了长期性调整趋势,更不能认为已经实现了高增长。对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回升,不能估计过高,内需自主增长机制还没有形成,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必须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把增加就业和刺激消费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今年上半年财政已经将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提前完成(1500亿元),下半年财政投资拉动的效应将大大降低。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将弱于上半年。

三、结论

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分析篇13

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因素众多,其一,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仍然是利大于弊[1]。其二,世界经济管理逐渐回归到旧体系和旧模式,现阶段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导致多元化的运行未能获得全面运用。其三,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冲击了其经济发展一体化,虽然使其面临着新的挑战,但是也为其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中国现阶段对人民币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大,建立了以人民币为核心的经济体系,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模式。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种形式,第一,三期的叠加,指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潜在增值逐渐降低,致使人口红利有所降低,并且在我国老龄化形势逐渐加重的背景下,生态问题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使经济增长受到制约[2]。而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新常态的影响将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第二,经济结构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促使消费能力得到了逐渐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其处于主导地位,对社会各行各业的生产结构产生了较大影响,使其发生改变。第三,改革工作的稳定开展,在各领域改革的形势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清晰、明朗,而为了实现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的目标,就应当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的问题,注重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努力缩减城乡差距。在这样的形势下,稳定的经济结构就得到了建立。

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与国外经济发展情况之间的差异分析

在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从专业相关理论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主要是在经济发展某个阶段,长时间出现的情况以及对历史特征的现实描述和理论刻画[3]。纵观经济发展新常态可知,国内和国外对其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关键战略机遇阶段,应当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适应新常态为目的,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当具有信心,在战略实施中保持平常心态。这是我国领导对国家经济做出的准确判断。而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国外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理解是在经济风暴席卷全球后,经济呈现出一定的新特征,即低增长、高失业、投资回报低。综上所述可以分析,经济发展新常态在世界范围内的定义较为模糊不清,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在新常态和就常态的理解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情况尤为特殊。若想对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作出准确的定位和判断,就应当结合当前有利的因素,充分发挥其优势,克服难点,消除经济发展阻碍。另外,还应当将传统与创新进行有机结合,在融合国外和国内经济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特点,继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增长方式。

三、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未来趋势

1.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机遇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国内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应当抓住新机遇,借助城市普遍化带来的力量,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国内市场为市场消费的升级产生了较为有利的影响,推动了技术的创新发展。并且随着国内市场的潜力逐渐被开发、挖掘,我国经济的全面改革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4]。除此之外,在市场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的多元化特点,为其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加强对经济发展途径的扩展能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变化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所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国内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化,相较于企业过去的经营管理模式,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更具有环境优势,对国内企业的转型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促使其逐渐走向科技含量高、劳动成本低的发展道路。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企业纷纷开始加强对科技的研究开发与创新,促使企业自身获得了新的活力[5]。然而,机遇与风险总是相伴而生,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国内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的背景下,企业运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升高,而企业若想生存和发展,也只能“咬牙坚持”,所以获得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少,业内竞争形势愈演愈烈,加大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难度。对此,国家需要加强对自身宏观调控的创新,对经济发展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借助科学技术创新带来的力量,重视“高、精、尖”领域,以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在新时期,创新是各领域发展的关键,因此,应当加强对各领域的创新,促使其与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

3.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