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系统工程与管理实用13篇

系统工程与管理
系统工程与管理篇1

1工程管理系统思维

工程管理是对工程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的管理,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对整个工程的系统化的管理思维,它的整个思维过程包括:建筑工程设计之初的构思、构思完成正式立项、正式开始工程施工、施工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施工完成后的验收、验收完成后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的工程维护、再到后期的工程寿命的终结。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在现代的工程管理中具有很多传统管理方式所不具有的优势。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具有价值观念落后、管理理念难以全面反映工程要求、缺乏全局管理意识等问题。而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却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具体来说,在价值观念上,它能意识到传统管理理念意识不到的工程建设的整体性能,它不再只是单纯的关注工程的经济效益,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工程的整体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管理理念上,系统思维更加注重理念的整体性和包容性,它不再将工程管理分成小点进行单独管理,而是将工程的各个部分整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站在全局的理念上进行整体管理,保证整个工程的目标一致。总的来说,工程管理系统思维能够实现工程从设计到报废的整体管理,能够将设计者的要求更加合理的在工程施工中展现出来,能够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更加合理的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尽可能的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系统思维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贯穿了工程管理的始终,使得工程管理的效率更高,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施工中的资源浪费,节约了工程成本,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

2工程全寿命期管理

2.1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理论分析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系统思维在工程中的运用,为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创造了条件。系统思维要求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管理,而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便是这种管理思维的具体表现方式之一。它要求对工程从设计到报废都要进行系统的监管。

2.2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框架构建

我国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对传统的管理理念的一种变革。相较于传统的分割管理方式,全寿命期管理更注重对工程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它不仅包括对工程设计思路和理念的管理,也包括对工程的整体方案及实际施工过程的管理,同时还包括对施工完成后的工程维护及后期养护的管理,是真正的全寿命期的管理,包括了工程“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的管理。当然,工程的全寿命期管理,对工程的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对工程的质量也有着更高的要求。虽然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有着整体的统一的管理理念,但是在框架构建过程中,还是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要在保持整体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过程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方法,如在工程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运行、工程报废等不同的阶段,都要有具体的可操作的管理方法。但是实行这些管理方法的前提是要有统一的管理目标,要有整体的全过程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框架得以建立。

2.3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涉及面较广的管理工作,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协调工程的全寿命期管理工作,是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做好了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工程的全寿命期管理。在具体的协调工作中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对工程的整体性的协调。工程管理系统思维要求在工程管理中要将工程看作一个整体,对其进行全寿命期管理,因此,做好工程的整体性协调,使具体的各个阶段的管理都有着统一的管理目标,达到整体与部分的协调,是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内容之一;其二,工程目标的一致性的协调。所谓一致性,并不是指所有的阶段的管理方式的一致,而是指允许管理方式的差异性,只要求保证管理的整体目标的一致性。无论管理手段、管理方法多么不同,无论管理阶段的差异有多大,只要保证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部分的管理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一个整体管理目标,都运用了系统管理思维实现工程的全寿命期管理,达到了工程目标一致性的协调;其三,工程系统结构的协调。每一项整体的工程都有着系统结构,而系统结构是否合理影响着工程管理的效率。要做好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需要实现工程系统结构的协调。在保证工程整体目标的条件下,协调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整体与部分,尽可能使部分适应整体,整体决定部分,从而实现整体与部分结构的协调,最终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

3结束语

总之,在当下的工程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要提高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使其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还需要转变我国的工程管理理念,不断改进我国的工程管理方式,将系统思维运用到工程管理中去,对工程的决策阶段、运行阶段、验收阶段、收尾阶段进行系统化的管理。而要进行系统化的管理,目前的主要管理方式为工程的全寿命期管理。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要求对工程的各个管理阶段进行协调管理,做好部分管理与整体管理目标的协调工作,并且建立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框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系统思维运用到工程管理中去,实现工程的全寿命期管理,进而提高工程的质量,推进我国的建筑工程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莉,刘竞文.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方案浅析[J].城市建筑,2014(33).

系统工程与管理篇2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受到重视的程度逐年增加,是一个社会性的重要问题,涉及到国际的建设、投资体制、工程建设和运行、工程领域和工程专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避免了以往管理的核心内容中,把质量、进度、费用等方面的控制最为管理的重心、总结出工程的目标对工程的作用非常大。但是对工程寿命周期和基本实现规律等方面的认识都很浅,工程建设完成之后,价值变化、功能衰退的规律认识很高,没有科学性的研究,是盲目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1 以往工程管理思维系统存在的弊病

以往的工程管理思维是把工程建设管理做为重点,把质量、费用、进度的管理做为目标核心内容,把目标按照工程的实施阶段进行拆分和落实。把质量、进度做为主要管理内容,管理方式从工程的角度出发,采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能够满足建设管理要求,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管理重点使工程管理的核心工作为效率和效益的管理

以往的管理方式是把效益和效率做为工作的重点,导致工作过程不注意维护和要求,对工程的认识只是片面的认识,忽视了运行阶段的管理,对对运行阶段的功能和价值变化等方面的内容管理不周到,认识不到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特别在工程的拆除了维修阶段效果不明显。

(2)工程目标的包容性管理不强,没有反应工程发展的要求。工程的价值和效用等方面这只体现了工程管理阶段性的内容,割裂了工程的决策、设计、运行等方面的内容,致使工程的总目标不一致,工程管理人员只了工程某个阶段的内容,甚至为了达到局部的利益使工程放弃了寿命期和目标准则,使工程的价值也降低了很多,没有实现工程的总体目标。

(3)工程的建设管理和思维模式等方面也只是面向建设阶段,工程的定位管理、单一职能管理等方面都要明确其中的要求,工程的视觉性很低,没有站在更高层次上要求这些内容,使长时间跨度和系统思考等方面问题都没有全面的解决,与工程时间和承担的社会责任等方面不相符。

2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概述

所谓的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管理工程的过程,承担实现工程寿命契合整体最优化的组合,能够符合社会的要求,引领工程的价值关。因此这方面要树立在全新的角度和更大的视野中去考虑工程关系到的问题具有很高的思维层次。其中重点内容强调了研究对象的整体性,把思维成果更加系统化,具有形式多样、运用广泛、创造性强的特点。工程管理的系统性思维, 是工程管理殊的内容,要按照不同类类别系统,从工程的整体出发,使工程的整体和部分,部分和部分,系统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联系在一起,能够获得工程系统的全部寿命,是一种科学的思维管理方式,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一种长时间的思维结构,是全寿命系统的过程。具体流程见图1.

图1 工程全寿命期系统过程

工程管理系统做为全面开放的系统的一部分,充分研究内外部分的要求,在全寿命阶段和联系中能够相互作用,研究其中的要素要从工程的结构、环境、动态、发展等方面出发能够全面的揭示系统的全寿命和动态发展规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研究工具。

3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下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涉及的内容

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涉及到工程全寿命期系统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工程是人们为了改造自然、认识自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施工方式,建造出具有一定价值的人造系统,通过一定空间上的建筑结构和设备系统以及软件等要求,使工程技术指标能够达到一定的标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生都是一种开放交互系统。见图2.。

其中工程系统的边界条件是指全寿命期,对工程产生影响外部因素的总和,在任何工程系统中,都存在一定的系统环境中。在工程全寿命期中,一方面,工程系统需要系统环境提供各砖,另一方面,需要工程系统通过外界输出产品或者服务都要满足人们的要求,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关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架构需要结合工程管理理论和方法基础,从根本上以策划的形式对工程进行后期处和全部过程的管理,是一种全新高度和广度的管理方式。其中管理的结构框架见图3。工程寿命管理对工程系统的寿命期的基本规律进行管理,最后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工程技术的创实践,是推动工程进步与寿命期全面发展的根本。

图3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思维层级和内容框架

关于工程全寿命期的理念、理论和方法等方面是指在任何一个施工阶段中都要立足工程的全部寿命期。注意工程的建设期和工程的运行阶段,在施工过程中寿命期管理需要作为最优化的管理目标,需要保证工程全部寿命都要在可靠的形式下进行高效运行,注意资源的节约和费用的优化,实现环境和健康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集成的管理方式,形成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管理系统,使工程管理经得住社会和历史的考验。

工程系统的寿命和基本规律都体现在研究的层面,主要体现了哲学性的思维,贪多工程系统的规律,对工程全寿命系统的环境、健康、代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构建了寿命期价值管理的标准。在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这个层面,思维方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管理理论和方法,实现全面的寿命期管理,这些管理方式和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工程全寿命系统管理是从工程的整体出发,超越了其中的阶段性和系统性的内容,整合了与工程社会的权利和责任,超越了工程利益的管教角色,因此这种管理方式,能够使管理的实践。

4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

关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涉及的很多内容都是把管理和超越做为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怎样协调错综复杂的关系系统对实现工程全寿命管的关键目标,工程系统做为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强调了系统的差异性和关联性的分析,要满足这量方面的要求,才能达到一致性的结构,同时也能够解决工程系统中出现的协调优化方面的内容,很好的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关于,目标一致性的协调,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不一样的,目标系统是全部寿命期的总体体现,能够在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保证。在组织合理协调性这方面,把目标做为一至的基础内容,协调各个部分和整体环境方面的内容,还能够使内容相互的联系在一起,改善工程结构的合理性,内部或外部存在的障碍,形成一种高效运行的系统。

结束语: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重要内容,涉及的内容广,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还包括工程领域的内容,也是工程专业的新课程,这样的理性需求是工程管理者需要全面跳出系统工程思维,对工程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系统工程与管理篇3

传统的施工企业在工程管理方面一直采用纸质文件进行数据的记录与传递,这样一种管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其一是数据的传递比较费时,不能实时共享工程信息,其二是纸质文件容易丢失或损坏,不能很好的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而设计并开发一个施工工程管理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和web开发技术的日益成熟,B/S架构目前已经成为分布式计算处理的网络系统的主流,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将互联网与业务融合,提升经济生产力。

2系统结构设计

2.1基于B/S架构的系统功能架构设计本系统采用基于B/S架构的三层B/S架构,只需要在安装配置好服务器(Server)之后,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即可通过浏览器(Browser)输入网址使用系统。系统的功能架构设计图如图1所示。(1)表示层:直接跟用户交互,一般也就是指系统的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数据的录入、数据的查看等操作。(2)业务逻辑层:对用户输入数据做一些有效性的验证工作,以此保证程序能够更好运行,提高程序的健壮性。如不允许数据输入为空、不允许输入字符串中包含某个特殊字符等。(3)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负责的工作就是跟系统数据库打交道,完成数据的添加、删除、修改、更新等操作。2.2施工工程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施工工程管理系统用户分为普通图1施工工程管理系统功能架构设计图用户和管理员用户,管理员用户具有最高权限,可以查看、修改、删除和更新所有数据。普通用户又分为一线普通用户和后勤普通用户,一线普通用户只能查看当前所在工程信息,后勤普通用户可以查看所有工程信息。(1)工作平台模块中包含通知公告和待办工作两个子模块,通知公告子模块用于和显示公司公告新闻,待办工作子模块用于显示用户待办事项。(2)造价管理,该模块包含合同管理子模块,用于管理工程合同信息。(3)综合管理,该模块包含人员管理、培训管理和物资管理三个子模块,人员管理用于记录公司所有在职工的基本信息及个人所持资格证书等,培训管理用于记录施工人员参加培训记录,比如说技术交底、安全教育培训等。物资管理子模块用于统计工程所需物资。(4)项目管理,该模块主要用于记录项目部信息,工程概况,进度管理等。(5)安全管理,该模块用于记录工程分包商信息、进行安全考试、记录每个工厂风险种类及风险管控措施等。(6)质量管理,用于记录工程检验结果,工程存在问题等。(7)技术管理,用于管理工程施工措施、施工图纸和施工交底记录等。

3系统安全架构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颁布,信息安全显得愈加重要,为此,本系统主要通过以下几点防护措施来加强系统安全性。(1)物理安全,系统服务器部署于公司机房中心,通过VPN接入互联网。通过机房监控和报警管理保证网络系统的物理环境安全,防范因为物理介质、信号辐射等造成的安全风险,保证信号传输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靠性。(2)网络安全,通过设置防火墙、网络防病毒、网络入侵检测等安全防护措施使输变电工程管理系统的网络得到安全防护。(3)应用安全,一些高级安全可以通过系统利用密码功能来满足,包括但不限于:标识和鉴别,抗抵赖,可信路径,可信信道和数据分离。模块同时解决了密钥管理和密钥使用的问题。系统对用户密码规范的要求如下:(A)使用固定密码,(B)密码字符最少,(C)提高密码复杂性,(D)密码不能有明显规律,(E)定期更新密码。系统对输入或导入的数据进行合法性检验,将不合法的数据进行过滤,禁止输入模块。另外对内部输入、输出的数据、和用户直接相关的安全属性和存储期间的用户数据设置了保护,将输入框的长度和类型做了一些限制,常规业务数据直接存储在数据库中,对一些关键数据及敏感信息采用较复杂的加密方式存储。为防止SQL注入攻击,在访问数据库时应对特殊的字符进行过滤。限制输入内容长度及类型,过渡掉一些特殊的字符。通信使用SSL加密,在身份同步引擎(Metadiretory)与远程装载程序之间进行通信,以及在身份同步引擎(Meta-diretory)或远程装载程序与已连接系统之间进行通信。保证身份数据的安全传输及存储。通过SSL保证认证服务与客户端、应用、认证目录等的安全通信。

4关键技术

分布式多层体系结构具备很好的可升级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客户端采用浏览器访问系统,这样就避免了在客户端安装系统,操作简单,对于后期系统的升级和维护也带了方便。4.1面向切面编程技术面向切面编程(AOP=AspectOri-entedProgramming)是一种可以动态将代码切入到类的指定方法、指定位置上的编程技术,可通过预编译方式和运行期动态实现程序功能的统一维护。AOP可以实现事物处理、持久的性能优化、统一的日志记录、跟踪、优化和监控、资源池(如数据库连接池的管理)、权限管理、系统统一的认证等,应用系统的异常捕捉及处理,针对具体行业应用的横切行为。4.2组件注入技术组件注入基于InversionofControl控制反转,又称依赖注入(DI=Depend-enceInjection)。所有的组件都是被动的,容器负责所有组件的初始化和调用工作。容器中不同业务的组件程序之间的关系由容器统一负责管理。系统中的组件会通过业务逻辑来进行扩展,并在指定的格式中按规范开发业务逻辑组件配合文件中配置,组件容器自动加载业务逻辑组件,并且自动协调好组件与组合组件的关系。业务逻辑组件通过动态实现动态加载,将原有业务逻辑组件进行替换就可实现对业务逻辑组件进行新,即通过修改配置文件来重新组合组件依赖关系,同时可以通过AOP(AspectOrientedProgramming面向切面编程)方式对业务组件进行事物管理、权限控制、日志管理等统一的操作。4.3分布式缓存技术使用分布式缓存(CARP=CachingArrayRoutingProtocol)技术可以让多个缓存服务器如同一台,进而产生一种高效率无接缝式的缓存,使用上让多台缓存服务器形同一台,而且避免了数据重复存储情况。使用分布式缓存技术可以将系统中大量的配置信息进行存储,这样既节省了网络流量,又加快了程序对配置信息的访问速度。分布式缓存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如果一个服务器的缓存有变化时,其它缓存服务器也会跟着发生更新,这样就确保了系统的稳定与业务功能的正确运行。4.4动态表单技术表单生成的功能,可以通过模板配置技术,使用手工操作配置方法,自定义生成用户操作界面,这样既节省了模块的开发成本,又使系统更加人性化。通过系统提供的表单功能,在调整表单时只需修改数据显示与编辑属性就可以将页面升级,这样更加方便又快捷。配置后的表单会生成一个XML文件,然后系统对XML文件进行自动读取和解析,最后页面会生成详细、列表、表单。

5运行环境

5.1软件环境。5.1.1应用服务器软件环境。5.1.3客户端软件环境需要安装IE8.0或谷歌浏览器,操作系统使用WindowsXP或Windows7,软件需求如下:5.2.3客户端应用环境6结语施工工程管理系统的建设旨在帮助传统的施工企业提高工程管理效率,本系统基于主流的B/S架构,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单,且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应用安全三方面确保系统的数据安全,经过实际应用表明,系统简化了施工管理措施审批流程,切实提高了企业的工程管理效率。

作者:汪宏春 周浩 刘秀敏 单位:安徽送变电工程公司

参考文献:

系统工程与管理篇4

公用供排水工程可分为3个子系统: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供水系统主要包括高压消防给水管、生产生活给水管和泡沫消防管;排水系统主要包括生产污水排水管、生活污水管和雨水及清净下水排水管;循环系统主要包括循环冷却水给水管和循环冷却水回水管。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本文针对供排水工程管理中的3个阶段(准备、施工、试验与验收)分别进行阐述。

1前期施工准备

1.l 编制施工计划

根据总体工程“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原则。首先安排供排水工程开工,其目的是完成“三通一平”中的水通和场地平整,并使排水系统及早具备排水能力,为施工现场的防洪、排涝发挥作用,为主体工程施工创造条件。根据工程总体安排,在编制供排水工程详细施工计划时,应注意:

a、每条给水管线应在其服务的工号或装配试车之前完工;

b、排水系统优先安排,其施工顺序为:排水泵房—排水主管线—排水支管线;

c、凡是与混凝土水池相连接的各类管道,必须等待混凝土水池试水沉降合格后,再相互连接密封;

d、 在北方地区,非金属管道不宜于冬季施工。

1.2 划分施工任务

明确划分各施工区域界线,并以招投标方式确定各区域的施工单位。工程招投标书中对各区域内地下、地上工程由同一个单位施工,以利于地下与地上工程相互衔接性和提高施工场地利用率。因此,施工任务应按“区域自治”和“接口明确”原则划分。

1.3 会审施工图纸

施工前建设单位、总承包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共同审核施工图纸,应注意下列问题:

地下管线较多时要防止管线相撞和管线两者之间的间距不够的现象发生,同时还要保证排水管线具有足够的坡度。

供排水专业图纸与土建、设备、仪表、工艺管线等专业图纸相互衔接处,必须保持一致性。要逐个检查每个衔接部位的管径大小、空间位置与配管数量。

大口径地理的稳定性是由管道本身性质和土的变形模量共同确定的,当有可能出现失稳时,应采取措施避免。

1.4 编制质量计划

总承包单位质量管理部门依据国家、行业有关规范和设计文件,结合本行业与本单位以往供排水工程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教训,编制供排水工程质量计划、确定施工期间的检验程序;质量控制点及控制点等级;质量检验方式与方法;质量检验记录与质量检验报告的填写、传递、存档方法;历量事故处理制度。

1.5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总承包单位组织各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勘察施工现场,依据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和设计文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总承包单位编制全厂供排水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各施工单位应有完善的供排水施工组织设计并符合全厂供排水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相应的条文。

2 施工阶段

2.1 材料检验

首先依据有关施工规范和设计文件,进行材料的几何尺寸、强度和密封试验,杜绝使用劣质施工材料事件发生。其次对各类施工材料,按设计要求核对其材质、型号、规格,并进行外观检查。

2.2 施工现场管理

总承包单位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做到:

由总承包单位组织协调各施工单位对在相邻施工区分界处的同类管线碰头事宜,要具体落实施工日期、施工地点、施工人员、质量检等事项。

总承包单位对各施工单位施工进度统一协调指导,各施工单位在同一时期内在各自承担的施工区域内完成施工任务。必要时由总承包单位与各施工单位协商,调整部分施工任务,以达到准时完成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

总承包单位统一调度各施工单位用电、用水量,雨季施工对全厂统一安排防洪排涝措施,并且保障施工道路畅通。

2.3施工安全管理

对施工安全管理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施工期间到各施工单位施工现场检查指导,杜绝违章作业。

监督检查各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机构能否正常开展工作,施工前安全教育以及施工中各项安全措施是否已经全部落实。

各施工单位开挖管沟需要断路时,应提前上报总承包单位,总承包单位应根据施工道路布置条件,统一安排在同一时间内、同一条道路上,几个施工单位在若干处开挖管沟施工,限期完成施工并恢复道路交通。

凉水塔安装施工要以防火工作为重点,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使用电动工具时,对导线绝缘性和工具安全性进行检查,以防止电火花引起火灾。

总承包单位统一规划埋设临时施工用水管网,管线埋设在冰冻线以下,在施工用水主管网每l00m长度内应设置消火栓1个。

2.4 施工质量管理

总承包单位在工程施工中,应会同建设单位和各施工单位质量管理部门,按照质量管理计划,管理施工质量。

对工程施工全过程实行“停、检、检”制度,施工每到一个质量控制点后暂停施工,首先由施工单位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后通知总承包单位质量管理部门到施工现场联合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监督检查各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完善以及正常运转和施工单位能否在施工现场严格执行施工纪律,并且定期开展质量检验评比活动,使用经济手段奖优罚劣。

对供排水系统中易出现问题,造成损坏的部位,进行科学论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相应措施如下:

一是地下管网中非金属管道穿越公路管段,做C20混凝土浇筑360o包箍。

二是对已施工完毕的地下井,可在井口四周堆起土围墙,防止施工车辆碾压或撞坏和污水流入井内。对已施工完毕的非金属地下管线。应在管线回填土表面上,每间隔20m长度插立一块警示牌,严禁大型车辆碾压。

三是对已施工完毕的消防器材四周围设置临时护墙栏杆和一块警示牌,防止来往的施工车辆碰撞。

四是对地下管网中碳钢金属管道进行防腐作业,由总承包单位委托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防腐公司。进入施工现场。集中进行机械化批量防腐作业。总承包单位质及检验员每天到现场检验,既可提高管道防腐质量,又可以降低工程成本。

3 试验与验收管理

工程施工后期总承包单位应邀请建设单位有关人员积极参与工程收尾工作。

碳钢金属管道在分段进行强度、严密性试验合格后。管段与管段相互联结的焊口和管段与管网联结的焊口,在无法做强废、严密性试验时。必须进行焊缝无损探伤检验,以确保联结焊口的质量。

铸铁管道与非金属管道试验时。各施工单位在各自施工区分界线附近井下临时封闭管口。首先从排水管网中管底标高最高处井口注入水,打开相邻施工单位分界处井下被封闭的管口,使上游管段中的水向下游管段排放,直到排水管网全部试验合格为止。如果上游管段试验未合格,也同样向下游排放水,处理有问题的管段,重新从上游井口处注入水,直到合格为止。

各施工单位在管线试验期间,应设专职人员设置、记录和拆除管线临时盲板。

供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管网水冲洗。应与供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各种水泵试运转相结合。使两项工作同时进行。

排水管线冲洗时,在注水的排水井壁与井底水流冲击处用镀锌铁皮做好坊护。

循环水管道的大口径管段,在进行人工处理时。必须要有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并且不允许单人进人管道。

中间交接:试车阶段开始,总承包单位应邀请建设单位参与工程收尾工作。并且对工程质量、工程完工日期做相应的了解,试车合格后,由总承包单位组织按施工规范有关规定办理工程中间交接。

系统工程与管理篇5

1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的现状

当前,由于一些测绘工程单位基本上是自测自用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测绘产品与质量缺乏来自外部的监督制约,并逐渐形成了各自的行业习惯。虽然有的测绘工程单位建立起了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体系,但是依然还不够健全完善,仍缺乏对测绘工程的质量保证和控制措施。导致了测绘产品生产各环节间衔接与协调不好。有的纯粹没有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机构,即便是有也基本上是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有。基至有的测绘工程单位是从社会上招聘一些素质不高、没有相应资格条件等的人员来进行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工作,这样必然引起测绘工程单位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效率不好。实际上,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不好的问题,仅仅依靠测绘工程单位来完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来自测绘工程主管单位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等来进行管理、规范、监督与制约,不断促进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

2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的重要意义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不仅关系到测绘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而且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科学决策,还对顺利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不仅是促进我国信息化建设重大战略的基本保证,而且是提高测绘工程单位管理决策与控制能力的关键措施,更是实现测绘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此外,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作为测绘单位统一管理、统一监督、统一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测绘事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是《测绘法》赋予测绘工程生产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职责,也是测绘行业依法开展测绘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标准,还是提高测绘行业管理能力、控制能力、监督能力以及服务能力的重要条件。对此,测绘工程生产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要切实把测绘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作为加强测绘管理、监督、控制的重要内容,逐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管理与监督,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全面推进工作创新,强化测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测绘事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3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

随着工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逐渐从关心产品数量向关心产品质量转变,并注重了对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监督、检测与控制。《测绘法》明确指出:测绘工程质理管理就是指测绘工程单位承接任务、组织准备、技术设计、生产作业直至产品交付使用全过程实施的质量管理。对此,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必须贯彻“质量第一,统一控制,注重效益”的方针,要认真坚持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系统控制为抓手,以满足要求为目标,以监督监管为手段,全面推进测绘事业走优质、高效、服务的发展道路。质量管理是测绘事业的生命。只有测绘单位的质量效益提高了,才能真正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因此,测绘工程单位必须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测绘产品质量宣传教育。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组织开展测绘产品质量与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测绘管理人员以及广大群众的测绘产品质量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分批次地组织测绘管理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全面推进竞争上岗体制机制,为全面提升测绘工程产品的质量打好坚实的基础。此外,测绘工程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的系列规章制度,推进测绘工程管理有章可循,稳步提高。

4测绘工程的系统控制

所谓测绘工程的系统控制,就是在测绘工程范围内建立统一、协调的监督控制网络,以便统一、协调测绘工程各个部分的地形测量与质量控制等工作,使测绘工程的产品如地形地图能够相互拼接而构成有机整体,且要求精度比较高,力求均匀。实际上,我们可以根据测绘工程的需要选择一定的系统控制方法,比如可以确定是否与国家控制网,城市控制网联合测绘等,而在测绘过程中,系统的选择应以投影长度变形值小于2.5 cm/km为基本原则,并根据测绘区域地理位置和平均高程等具体确定。测绘工程的系统控制应坚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的原则,尽量可靠、控制方便、长期适用,不仅要满足当前测绘工程的需要,还要兼顾今后测绘事业的发展。

5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

5.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测绘工程单位必须在测绘工程开始以前,尽最大可能地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诸如做好工程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所需材料、设备选择等。在获取第一手资料以后,要结合实际编制测绘工程方案、计划及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严格把关,审查方案、计划是否切实可行,确保符合国家规定的测绘行业相关标准。同时,要根据测绘工程的特征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系统控制及检查验收制度,进一步落实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责任制,分工协作,分级负责,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保证整个测绘工程质量达到最终的要求。

5.2完善测绘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对测绘工作特别是测绘质量工作的立法十分重视,在先后颁布实施了《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和《测绘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基础上,又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和颁布实施了《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测绘产品质量临督检验管理办法》等法规以及相应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实施标准,进一步规范了我国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当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的法律法规体系。但是,针对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加上一些法律法规的立足点不同,导致了我国测绘工程的质量与系统控制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此,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抓紧研究制定有关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的法律法规,真正使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5.3健全质量管理机制

健全质量管理机制,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极为关键。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是一种测绘行业的管理控制,而测绘人员分布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各个部门,各有特点,差别很大。但是,从测绘行业的共性特征来看,都是为经济建设提供各种测绘信息与服务的。为了保证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顺利推进,就必须要建立健全起相应的质量管理机制,诸如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制约机制和检查机制等,实行测绘工程综合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达到预期的目的。此外,必须建立健全面向测绘行业和市场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资格审查认证和年检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测绘工程质量统检、定检及抽查制度,并将考评、统检及抽查结果作为测绘工程单位资格年检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建立测绘行业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统计表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其动态。全面推行资格认证的动态管理,认真掌握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的发展。加强对测绘工程产品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的抽查力度,进一步完善抽查程序与方法,逐步扩大对测绘产品抽查的数量与范围,统一标准,严格要求,抽查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

5.4强化测绘控制管理

系统工程与管理篇6

一、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的意义

通过对我国目前的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的探究可知,其控制技术与我国测绘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息息相关,还将是我国今后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的中坚力量。所以,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的有效控制,不仅保证了我国当代信息化建设的前进方向,还将提高测绘工程单位管理决策与控制的运作能力,符合当今测绘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同时,因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是《测绘法》赋予测绘工程相关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测绘行业依法开展测绘管理与控制的依据,还是提高测绘行业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的保障。所以,测绘工程相关单位要切实做好测绘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作工作,并逐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推进测绘工程工作的技术创新,加强测绘队伍力量的建设,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效发展提供软服务。

二、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的现状

从调查分析可知,目前我国尚有许多测绘工程单位基本上是自测自用的,所以使得他们的测绘产品与质量缺乏来自外部可靠的监督,导致了测绘产品生产各环节间衔接与协调不好,不利于我国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体系的逐步完善与发展。单位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效率不好。然而,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体系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仅仅依通过绘工程单位来完成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来自测绘工程主管单位的专业人员等到施工现场来进行规

范与监督,进而不断促进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三、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

1、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测绘工程开始之前,测绘工程单位必须要尽最大努力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例如,做好了解当地环境条件、准备材料以及设备的选择等各个工作步骤。只有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以后,才能开始下一步的工作。同时,要将具体的制测绘工程方案与当地特定的环境条件结合起来,严格做好每一个工序,保证所做工作以国家规定的测绘行业相关标准为前提。此外,要根据测绘工程的特征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质量管理、系统控制及检查验收制度,进一步落实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责任制,保证整个测绘工程能够有效进行,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2、完善相关测绘体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测绘工作的需求快速攀升,对其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质量法》、《计量法》和《测绘法》等一系列法律条文的同时,又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而颁布实施了《测绘产品质量临督检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将对我国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规范上升到法律层面。通过调查分析,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一部又一部的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缺乏相关测绘工程的经验,使得许多法律针对性并不强,缺乏实际的操作性,严重影响着我国测绘工程的质量与系统控制的发展与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相关政府部门只有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并制定相关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的法律法规,才能确保其健康、快速的发展,才使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强化测绘控制管理

若要强化测绘控制的管理,就必须健全测绘工程管理与控制制度,将加强对测绘工程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放在重要的位置,进而有效地提高测绘工程的效率与质量。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不仅可以很好地为社会提供测绘工程产品的管理与服务,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测绘工程生产单位的体制与提高其工作效率,进而确保测绘工程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与法律法规。对测绘工程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既可以了解测绘工程的具体生产过程,又可以发现其中的不足与亮点,便于给相应部门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整个测绘工程顺利推进。同时,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必须以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为依托,要善于吸取国内外先进测绘工程的管理控制措施和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建立起规范的测绘工程管理控制体系,从而保障我国测绘工程事业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4、质量的系统控制

质量管理,涉及质量、质量方针、质量环、质量控制、质量计划、质量保证以及质量审核等方面。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的因素,进而达到质量的技术标准,并获取经济效益所采用的各种技术与措施。同时,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是指为了达到和保持质量而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动

质量的系统控制中,系统思想使人们能够打破已有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系统工程是用科学方法规划和组织人力和物力等,通过最优途径的选择,使工作在一定时期中取得合理、有效的成果。本文中所涉及的科学方法是以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再经过全面的规划设计,进而合理安排整体中的每一目标,同时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使得整体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确保测绘工程质量的管理与系统控制能够真正服务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的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作体系的探究,发现其作为一项复杂且技术含量高的系统工程,还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国家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相关人员要切身做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提升到更有效的层面去,进而推动我国测绘工作的全面发展和完善。同时,要将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视作测绘工程单位的生命线,因为它保证了测绘工程产品质量的合格性要求。若要真正意义地提高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不仅需要提高专业人士的思想认识程度,还需要有可靠的技术和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与监督控制体系的法律法规为依托。所以,我们必须建立健全系列体制机制,切实加强测绘工程产品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使我国的测绘事业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并能更好地服务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玉杰. 浅谈质量管理体系在测绘生产单位中的应用[J]. 四川测绘, 2007(06) .

[2] 陈壁飞.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问题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02).

[3] 李光明.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探讨[J]. 煤炭技术, 2011(02).

系统工程与管理篇7

用户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中拥有账号的使用者,一个用户在平台里可以拥有多个角色,一个角色也可以拥有多个用户。同理,基本模型一个角色可以被赋予多项权限,一个权限可以被分配给不同种类的角色。基于这个特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采取对用户职务的不同,职务就代表了在建设工程工作中处理某项事务的权利,进而对角色分配也为之不同。这样设计的优点就是可以让用户所具有的角色权限来判断他所访问的系统里面资源,才能对该资源相对应的操作过程。把访问权限与角色进行相关联,然后给用户分配一定相关的角色使用户和访问权限有一定的必然关系,达到了用户与访问权限逻辑分离目的。

1.2角色分析

角色就是用户在系统与组织中参与执行的操作大集合,对一种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相同的用户实现其权限大小的唯一相同性,对权限分配中的重复性有减少作用,对权限分配的复杂性有降低作用。也可以理解为用户和权限的集合,执行这些操作时就代表着系统和组织的一个角色。

1.3权限分析

权限就是主体访问受系统保护客体时的认可,并且代表了主体能否进行对客体进行某一种操作。在中角色是用户与权限间的沟通桥梁,当某个用户的职能存在改变时只要将该用户从一个角色转变到另一个角色的过程,就能实现权限的协调转换,这样改变了以往在用户的职能改变后,使得直接相关联的用户与权限就要进行大量权限更改工作,而RBAC中发生职能性改变,只需对角色进行重新授权或者是取消其中的一些权限就可以使系统重新适应设计的需要,降低了权限管理与系统维护的复杂多样性。在权限管理中,用户在获取自己的权限后应该按照其所在项目部门的权限及所属角色的权限采取分配措施。对于分配系统权限,应该是把系统资源中的页面资源按不同的职能分配给不同项目部门和角色,最后是对每个页面中的按钮资源再分配给角色。系统管理员对系统中部门权限进行统一分配,并且对于角色权限的分配可以放给各个部门的管理员,然后再进行分配的过程。

2RBAC控制模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的应用分析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工期、质量、费用等方面的综合性管理,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中,就需用进行多用户性、复杂性、多功能性、安全性本系统的设计应用。

2.1用户权限设计

用户权限系统的核心设计主要包括三部分:创造权限、分配权限、使用权限。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中设计。在权限系统中(用户表)是保存用户信息的地方,(角色表)是用来保存角色信息的地方。(用户角色映射表)是保存用户与角色的对就关系,两者可以多对应多相关,同时,一个用户能对多个不同角色,以及不同的角色拥有一同的权限。权限表也就是不同的角色对多种不一样的权限,字段表示权限信息。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中用户权限系统的核心设计,首先是由创造权限,并且在存储过程中创建权限信息,指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模块具有哪些权限;其次,由系统管理进行创建用户与角色,并且指用户角色和角色权限的关联性。在存储过程中,具有创建用户信息、修改用户信息、创建角色信息、删除角色信息、删除用户和角色的关联关系等功能;最后,用户使用分配里的权限对各个系统模块的使用权限。

2.2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中角色添加

角色添加是在角色用户权限管理设计中添加和设置角色对应的功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主要由前期管理、合同项目管理、建设管理、招投标管理等业务子系统组成。每个模块系统分别相对应着查询浏览、录入修改、打印下载等基本的功能。如(管理员/用户)访问前期管理记录时,就需要读取该子系统访问的记录ID,再通过这个ID查询记录文档表获得前期管理记录,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系统就会通过保存在的用户ID查询管理或者用户表。通过分析比对,确定当前查询的用户是否是管理员/用户,并获得该查询用户在这机构的所有属性值,并且在角色权限表中,是通过属性值、ID值、-值来确定访问权限。

系统工程与管理篇8

1.2数据库引擎ADO.NET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审核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过程中,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时采用ADO.NET数据引擎,它功能强大,使用方便,作为NETFramework的重要组成部分。DataSet和NETFramework数据提供程序是ADO.NET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NETFramework的作用是连接系统的数据源、根据系统提出的要求执行相应的SQL命令,并完成相应的数据检索功能。DateSet是数据存储的对象,在NETFramework获取相应的数据后,需要将数据存入DateSet中,以供程序调用数据。

1.3CASE集成开发平台

本系统的开发采用了一种称之为CASE集成开发平台的工具,CASE是ComputerAidedSoftwareEngineering的缩写,意思是指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用于信息系统开发的综合型平台,它是由各个工具以及辅助软件构成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演化、不断发展,它现在也形成了一种开发思想。

2系统需求分析

2.1申报流程分析

1)申报条件是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项目申报的前期,只有当条件审批通过后,单位才能进行项目申报。申报条件是由施工单位按要求完成的,将自身的条件材料整理后,填写申报条件申请表后由当地的建设主管部门进行优先审批,审批通过后提交到当地的省级建筑业协会进行审批,通过后发到中国建筑业协会总部进行最后的审批。2)施工方填写示范工程项目申请表,经由财务部门对项目进行评审,评估项目的利益情况,然后由当地建筑业协会对项目的方案、质量以及技术等进行相关的审批,审批通过后发往建筑业协会总部进行最后的审批,审批都通过后总部对项目进行评分,对外公布以及发放相应的证书。

2.2功能需求分析

系统总体需要具备信息、申报管理、审核管理,审后管理,档案管理等五大部分功能,并由此五大功能延伸出七项次级功能,分别用于内部信息管理,对外信息,审前,审中,审后,档案管理全部流程,连同人员管理,权限管理,新技术管理,规章制度管理,规避风险管理,应急措施管理,分项列举管理,特色施工管理等功能,规范审核步骤,整理审核材料,提高审核效率,便于查询等功能,在更短的时间更好地完成整个审核流程,具有便于调档、便于纠错、便于研究等几大特点。

3系统总体设计

3.1软件相关设计

3.1.1系统目标

系统建立的目标是对中国建筑业协会关于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相关的业务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系统需要全覆盖协会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方面的所有业务,其中包括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申报,并能进行相关的审核,能收集档案建立与档案管理的信息,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申请单位进行全程监督,工程结束时进行验收考核等核心功能,还需要具备对系统的日常维护进行管理,例如权限、人员等进行管理。

3.1.2系统建设原则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遵循以下原则:①项目干系人是系统成功运用的关键。全员参与是系统成功运用的保障。②将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作为中国建筑业协会的一项战略目标。③充分考虑到系统与中国建筑业协会其他相关系统的数据通信。④系统建设的全生命周期应符合项目开发流程,同时符合协会有关规章制度。⑤以申报、审核、验收为主线,构建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⑥建立工程验收以及审后管理等各项指标数据库是本信息系统开发的重点和难点。

3.1.3软件支撑环境

服务器的运行环境为Windows2003/2008,硬件要求为10T的硬盘,4核CPU,8G及以上的内存空间。客户机硬件要求为普通家庭使用的PC均可满足,系统环境要求为Windows7或者XP均可。

3.2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在需求分析阶段,详细说明实现功能的描述,它是系统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基础。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就是基于该需求分析而设计的。系统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

3.3功能结构设计

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是依照系统功能的划分而确定,为了便于主系统设计实现,其各个子模块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信息管理、申报管理、审核管理、审后管理、档案管理、验收管理、新技术管理、系统维护等功能。其功能结构如图3所示。

3.4数据库表设计

本系统的数据库是以SQLserver为基础建立的,是根据系统功能以及数据存储结构而设计的,由于数据库表过多,不便于全部表现,数据库核心功能数据结构,以部分字段以及部分表格体现数据库的内部主体结构。

4.系统实现

4.1申报条件管理实现

申报条件管理起始是以申报单位整理单位申报条件的相关资料,然后填写申报条件申请表单,递交当地环保部门对材料中关于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等进行审批,然后交由当地建筑业协会进行项目技术以及单位资质等进行审批,最后由总部进行审批通过,审批过程中有一环节审批不通过该次申报打回申请单位。系统功能是由各种类相互组合而成,申报条件功能由两大部分构成,申报数据处理类、流程以及流程处理类等构成,用户填写完申报条件申请表单,启动流程、调用流程接口,整个申报条件的审批由流程审批处理类以及流程审批结果类等完成。

4.2申报管理实现

申报管理包含申报条件管理、申报优先管理、申报表格管理等3个部分,申报条件管理是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管理流程的第一步,集中了施工实施方案、施工规模、施工分类、施工手续、施工周期、施工投资、施工相关单位的支持与配合、施工条件与环境、施工特点、施工技术的攻关和创新等相关资料的上传与审核,这里的相关材料建议打包上传,分单位列出,并由专人负责申报条件的审核。由于其中资料繁杂、分类众多,不建议分类分单位地列出,否则不便于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单位的整体条件的审阅,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审核难度。由专人负责一个或者多个单位的申报条件审阅可以快速审核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单位的整体条件,并便于每个单位的专项查找和调阅信息,减少了审核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申报管理活动如下:申请表填写发起申请财务部审批当地建筑协会审批方案审批、质量审批、技术审批总部审批评分对外公布发放证书。申报管理类结构由申报申请类、财务审批类、申报流程类、方案审批类、质量审批类、技术审批类、申报评分类、证书类、信息类等构成。流程类又分为流程接口、审批状态类、审批流转类、审批结果类等组成。申报优先管理是在申报的各个项目中进行优先考核与审批,某些项目属于政府制定的急项目,需要优先进行考虑。主要衡量的标准是项目的单位与项目的大小等条件。在打包上传的所有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单位的资料中,通过工程开工时间,政府单位推荐,新技术开发,代表性工程等条件,优先审核,优先报批,做到方便与科学的分配审核时间,达到特事特办,急事先办的目的,并有效地回应各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单位。按照科学的顺序审核,做到有条不紊,提高工作效率。申报表管理即为申报的表单管理以及申报时需要提交的各项文档、图等资料的管理,在项目申报时申报单位需要提交各项信息以及申报项目的相关简介,附属需要条件相关的施工方案,施工的各项管理制度等。在申报表管理中,用户根据申报的表进行填写,到建筑业协会各个办事处进行填写以及提交相关材料。工作人员在接收到申报申请时,进行系统的申请。填写系统申报管理中所需的信息,以及将用户提交的电子材料以及纸质的材料进行封装、编码等操作,方便审批时进行对应的查阅。

4.3审后管理实现

在项目验收过程中,需要填写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提出的各项相关考核表单进行考核,实地考核需要计算机或者纸质的考核表,考核完成后将相关数据录入系统,经协会相关人员进行打分以及审核后验收完成。验收的主要内容分5个方面,包含环境评分、节材与材料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土地利用等。系统对于这5个方面进行了相关设计,系统功能实现如下。1)环境评分主要考核的是对周边环境污染情况,根据相关的各项检测数据对此项目开始检测的数据进行对比,考核出项目对环境的污染指数,在规定的范围内方可通过考核2)节材与材料利用率考核的指标为,各项材料的使用情况,根据项目申报时所填写的项目大小、项目的设计图纸等分析所得的数据对比。材料选择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并有实施记录;机械保养、限额领料、废弃物再生利用等制度健全,做到有据可查,有责可究系统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相关验收流程以及验收的各项表单,利用表单工具以及流程工具对此功能进行了设计,验收所得的分数,在第一次填写后不可修改,需要修改相关数据需提交相关的申请,申请通过后方可对数据进行修改。

4.4信息管理实现

信息分为两部分,内部信息以及对外的信息。内部信息主要是企业内部的通知、公告等,是由企业内部人员进行信息整理、然后在系统的信息页面上输入信息内容,最后由信息相关负责人进行核实信息然后。对外信息需要进行信息审核,信息审核是对信息正确的进一步确认,企业对外的信息一定要是真实、正确的信息,其关系到企业的形象。信息的类图分为内部与对外两部分,对内由内部信息输入类、信息复查类、内部核实类、信息类构成。对外信息由对外信息输入类、信息审批类、审批流程类、审批结果类以及对外类等构成。

4.5档案管理实现

档案管理主要有档案归档、资料管理以及查询等3大核心功能。定期或者当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申报完成后,工程资料需要进一步归档处理,由档案管理中心收集并整理这些档案,然后对档案进行分类,档案中心负责人对收集分类后的档案进行复查,确认是否可存档,如果不能需要重新整理,如果可以进行存档处理,进行资料存档。档案管理功能由档案收集类、档案分类类、档案复查类、档案复查结果类、资料归档类、资料查询类以及资料统计类等构成。

5系统测试

5.1测试流程

软件测试是系统建设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通过检测判断系统的性能是否达到了预期设定的要求。软件测试是伴随软件整个开发流程的,在软件开发设计阶段软件测试就已经开始了。在系统进入编码阶段以后,就要进行白盒测试,当功能模块完成以后,测试人员则会对该功能模块进行黑盒功能性测试。当系统开发完成以后则进行集成测试阶段,该阶段是整个测试环节的重要阶段。随后就会进入确认测试阶段、系统测试阶段。当系统上线以后进入安装测试阶段,进而会进入验收测试阶段。最后就是结项总结阶段。到此整个软件测试周期完成。测试的过程中,检查软件功能、性能是否符合系统需求,监测系统的并发,检测系统的安全性,验证系统的稳定性,验证数据的安全性,系统的应急预案是否正常。

5.2测试工具

本系统测试采用了LoadRunner工具,该工具能够满足各个不同测试用例的需求,测试出在各种网络环境中系统的各项峰值,帮助开发组找到系统中存在的各项问题,例如并发、响应时间、系统数据吞吐量、服务器资源利用率等。作为一种多样化性能测试工具,它的作用是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检查以及优化。

5.3测试环境

系统在测试过程中搭建的测试环境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与使用客户端计算机。

5.4测试策略

软件测试这项工作是伴随着整个系统产品的生产周期和投放试用过程而存在的,测试工作过程延续了整个系统的生命周期。在本系统的设计和研发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测试方法有:黑、白盒测试,性能测试以及安全测试。黑盒测试主要是对整个系统的表象以及实际用例来评判系统的综合稳定性和成功率。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测试人员对各页面的实际功能和输出的结果进行测试,从而发现系统软件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进而对这些问题进行修改和修复的一种方法。在本测试环节中,我们根据测试需求,在协会、企业内部专门为将使用本系统的测试人员进行了协调和部署,并联合开发本系统的专业测试工程师进行系统测试。分析报告所收集的抽象数据进行录入系统,通过系统的逻辑判断后所展现的结果进行比对。按照系统提供的数据模板或信息表项进行填写录入,然后通过系统界面将这些表项导入系统中,最后通过相关功能模块的操作进行测试和判断。白盒测试所涉及的工作比黑盒测试更加具体,例如在某个系统界面上,需要对该页面所有可执行的操作以及系统后台对所有人工操作和数据的处理流程、处理方法、传递方向等进行逐个分析,通过平台或相应页面进行抓取捕获数据,然后来判断所接收到的结果是否符合系统开发时所设计的预期结果。假如结果跟预期判断不一致时,需要对本界面的系统功能、逻辑方法、执行编码进行逐个分析查找,将所有动态传递和静态页面的链接走向进而达到设计需求,从而实现所有系统功能。我们对所有系统功能模块和环节都部署了专业的开发测试人员来进行测试和排查。安全性测试是任何信息化系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所涉及方面广泛,因此我们只能根据目前总结和应该遵循的方法来进行测试。首先是对系统的运行硬件环境做出严格的要求,承载和运行本系统的服务器、网络、电源、物理隔离等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以及最基本的防范措施———备份。我们需要测试网络环境是否具有单点故障,一旦网络中断,可采用双网卡和双线接入的方式来防止单点故障。供电设施的测试工作相对简单,本系统在原有的基础上,采用UPS即可实现供电单点故障的问题;其次是在系统内部和外部不同用户的访问以及恶意破坏的行为,我们将不同层次和级别的用户进行登录测试,试图在链接和传递参数,尤其对数据库操作的日志进行测试和检测。灾难性测试,可以通过不同程度的环境破坏、硬件更换或损坏等方式进行,这样可以对系统的容灾程度、可恢复性以及实用性等指标进行核准。对于安全性测试,普通用户一般情况下没有相应条件和意识,只能由熟悉和参与本系统的研发和相关技术人员来完成。性能测试主要分为兼容性测试、稳定性测试、可用性测试等。由于本系统采用的是B/S架构,所以本系统必须具有很好的兼容性,终端用户在登陆本系统时所用到的设备、操作系统、浏览器、功能插件千差万别,所以在测试时需要专门的测试人员使用不同的终端环境进行测试,然后对统计出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最终形成系统测试缺陷报告书。性能测试主要是对系统的负载、吞吐量、响应时长等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将通过压力测试软件、非同等级用户登陆等办法对其进行测试。可用性测试主要是UI的友好性、功能树结构的习惯性以及用户的体验程度进行调研和分析,尤其要尽量满足和符合不同层次的人员需求和习惯,进而到达通俗易懂。

5.5性能测试用例

系统测试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可通过测试用例来分析。测试用例是根据系统需求分析文档而建立的,测试的范围根据需求文档而确定,全覆盖是测试用例设计的基本要求。测试用例的设计需要参考测试说明书以及计划。系统测试的深度与测试用例的数目成正比,测试用例的数量决定了系统测试的横向与纵向的深度。系统的性能测试又包含压力测试、事务相应时间测试、服务器资源利用率测试以及服务器的数据吞吐量测试等,其中并发测试是压力测试的重要指标。以下仅以并发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机构的使用人数大致为500人左右,因此对同时在线并发要求不是很高。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在于用户并发量,当用户逐渐往上加时系统的响应速度及时间。根据当前的业务情况要求系统最大的并发数为300人同时在线,压力测试主要是以下方面:并发测试、服务器吞吐量、服务器工作负载等测试。

5.6测试结果分析

经过测试确认系统功能已满足需求说明的要求,已全覆盖系统需求,功能可以完成系统的全部业务要求,运行效率与稳定性经测试,确认系统功能已通过测试。通过性能测试,系统并发与事务响应时间等都达到需求说明的要求,本系统实现过程中运用了工作流引擎和报表工具,很好地满足了对数据的统计分析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

系统工程与管理篇9

Key words: information system; material management; ; SQL Server

中图分类号:F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前言

水电工程项目物资的管理种类繁多,在各部门物流进出频繁,目前,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工作中的信息管理仍采用人工的方式,要付出大量人力,填写各种表格、凭证、账册、卡片。由于信息是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的,各业务部门对信息的使用要求也各不相同,所以要按照不同的分类经常不断地汇总、统计,往往要做许多重复登记和转抄。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方式,不仅浪费人力,而且存在许多缺点:(1)处理速度慢,信息不及时。(2)易出现错误,影响信息精确性。(3)不便于查询。(4)缺乏综合性,不能起到控制作用。由于这些缺点,大大降低了信息的利用价值,显然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物资管理工作的需要。

作为物资管理者,希望能对物资的整个流程状态、库存状况了如指掌,并为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工作人员希望能够避免繁琐的手工操作,甩掉陈旧的手工记账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国内外同类成果现状

传统的物资管理体制往往重视的是物资的实物形态管理而忽视其价值形态的管理。很多企业单位没有专用的物资管理系统或者现有的物资管理系统达不到管理集成化、规范化、制度化等要求,各业务部门之间不能协同工作,数据不能共享和技术可扩展性差。物资成本动态变化状况的准确性和预见性较弱,缺乏高效的维护计划编制、反馈和控制手段;缺乏对物资使用的历史信息的跟踪管理;缺乏有效的定量化管理工具,不能实现库存结构的合理化。

国内虽然有很多物资管理软件,但由于水电建筑行业的特点及复杂性,水电行业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项目物资管理流程和标准,使得现有的物资软件不能和水电施工企业的管理现状结合起来。

水电建筑行业存在着物资采购成本难以控制、价格波动大、管理品种繁多、物品进出频繁、管理项目分散、人工处理比较困难等诸多特点。水电行业物资管理的发展将会依据行业特点,形成行业物资管理流程标准,结合设备资源、人力资源,最终形成工程项目的成本。通过与定额成本、计划成本的分析比较,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本系统对现代化管理基本原理的应用

为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进程,加强和规范全局各项目部的物资管理工作,在工程局现行的物资管理流程以及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研发这套物资管理系统,研发小组对系统需求分析进行了认真调研,规范了管理流程,做了系统规划、设计、测试、试运行和验收等几个阶段的工作,通过对系统的测试和几个在建工程项目的试运行,系统完全满足水电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使用。

这次研发的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系统,以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为中心,立足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物资管理工作,着眼于工程项目的物流成本分析和管理以及掌握分析物流成本的动态变化。从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的角度出发,针对水电施工行业的物资管理流程和工程局积累了多年物资管理的经验,实现了工程项目部的物资管理从记帐核算型到管理分析决策型软件的重大转变。包含了工程项目物资管理中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大型的网络化的集成软件。

3、系统设计思想和目标

3.1主要设计思想

3.1.1建立一套适合水电建筑行业在建项目物资管理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3.1.2把当前流行的先进的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思想与信息技术(IT)紧密结合起来。

3.2.系统设计目标

该系统尽量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改善原工作方式的不足,并力求加入新的更强大的功能。使流程更合理、数据通讯更加方便快捷、界面更加友好、操作更加方便。该物资管理系统达到的目标是要对物资管理部门实现:

3.2.1数据高度共享,提高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在物资管理的各部门设置终端,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3.2.2实施数据单次输入的原则,即只有在数据源发生的地方,有权输入数据。

3.2.3实现信息、物流、资金分流原则,实现无纸化管理。

3.2.4随时查询业务的历史记录,分析物资的使用动态,更好地掌握耗材动向。

3.2.5对物资保管、发放业务及进出帐务进行计算机同一管理,包括入库、领料、盘库、结算等。实现各种数据的分类汇总。报表自动生成。

3.2.6实现系统维护和各类代码维护。

4、系统总体结构及主要功能模块分析

物资管理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4.1、材料计划处理

各业务科室的业务员,把各生产厂队提交的年、月计划归并成符合条件的物资编码。输入计算机作为购买依据。如果在物资编码表中找不到申请计划的物资,就需要先添加物资编码,然后才能把申请计划登陆到计算机中,一旦把计划登录到计算机后,就可以打印给采购人员。

4.2、收发业务管理

收发业务管理是物资管理的基本事务处理。保证物资帐务相符,为各种用途的台帐查询提供及时准确的物资收发存信息。

4.3、周转材料处理

周转材料处理包括周转材料租出、返还、结算查询等功能,提高了周转材料的利用率。

4.4、综合查询

为了充分利用计算机容量大、速度快、信息共享的优点、在取消手工帐的情况下。系统提供了大量的查询功能。如按物资编码查询库存信息,还可以进行计划信息、库存综合信息。报表综合信息以及单据的查询,可查询各单位材料使用情况。

4.5、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包括帮助、修改口令、用户权限、物资代码等功能。设定用户权限,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并能对系统软件进行不断的升级。

5、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系统设计

操作系统:终端采用Microsoft公司的IE6.0以上;服务器也采用Microsoft公司的产品XP操作系统,其安全性、容错能力、兼容性都很好。

数据库管理系统:选用Microsoft公司开发的SQL Server2005,它在易用性、可伸缩性、可靠性以及数据仓库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并且SQL Server还是一种基于客户机/服务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开发工具:采用Microsoft公司,其特点是基于窗体和面向对象的方法,高速的编译器,强大的数据库支持、与WEB编程紧密结合,强大而成熟的组件技术。用开发软件,可以利用其内建的ADO直接存取数据库。

5.2、数据存取的主要技术

在建项目物资管理系统在架构上体现出分布式、综合化的特点,为了适用这种需要,系统在软件架构体系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根据用户及项目本身的特点,本管理系统拟采用基于Web的3层体系结构,从逻辑角度看,系统分成客户端浏览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对系统工作模式从逻辑上划分为四层:表现层(客户端)、业务逻辑层、业务平台层及数据层。表现层的应用程序与服务端的应用程序是相对独立的。表现层只负责发送服务请求,服务如何实现则完全由服务端负责,并且访问数据库的客户数量由服务端完全控制。这样一方面使得客户端和应用端的应用程序条理清晰,易于维护,同时也使数据库始终运行在最佳状态,同时通过将表现层与数据层相对隔开,最大限度地保护数据的安全。

5.2.1表现层:

管理界面、客户端、统计报表界面等。表现层将系统的操作界面与系统的功能实现分离开来。

5.2.2业务逻辑层:

应用系统的业务逻辑实现层,是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它接收来自表现层的功能请求,是实现各种业务功能的逻辑实体,这些逻辑实体在实现上表现为数据库的触发器及存储过程及各种功能组件。

5.2.3业务平台层:

业务平台层实现对业务逻辑层的底层支持,是业务逻辑层与数据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在业务平台层上实习具体的业务逻辑,保证系统的结构清晰,模块间耦合信降低、开发与维护相对简单。

5.2.4数据层:

存放并管理各种信息。由于应用系统的最终功能可上映射为对数据库中表和记录的操作,在设计中将这一层独立出来,实现对各种数据库和数据源的访问,并使得应用层的设计和实现更集中于系统本身的功能。数据层主要是封装对数据库的访问,但也是系统访问其它数据源的统一接口。客户管理和数据挖掘的应用,也通过这一层来访问数据库。

在建项目物资管理系统是基于.Net平台的,应用服务器采用Microsoft Windows Server内部包含Microsoft .Net框架及服务,所有的数据、功能模块和子系统使用同一个数据库服务器,以达到数据集中处理、信息共享和减少数据输入的目的。

6、可操作性及完善的查询功能

完好的操作接口:使用菜单方式与直观方式,操作简单,接口完好,功能完备,完全采用人机对话方式,交互性强。操作的简易性:简单易操作,多用鼠标操作,自动填充数据信息,减少原始输入错误,将键盘录入量减至最少。诸多的信息提示,容错处理,使输入变得轻松灵活,只需轻轻点击,工作都由系统来做,简便直观的操作完成复杂的功能。完善的查询功能:系统设置了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的方方面面的查询。例如:你可以按物资编码、物资名称、规格型号、物流和成本等一些情况查询,也可以查询入库出库时间等等。利用计算机对企业物资信息及档案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实现的优点。例如:它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特别是英特网应用发展迅速的今天,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查询、修改和已成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象征之一,也是企业科学化和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6、应用和推广情况

系统工程与管理篇10

管理系统工程属于应用科学层次,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管理系统工程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系统分析问题的思想体系,特别针对行业性发展的院校,重点造就学生基于行业问题导向的管理类的创新能力。该课程所提供的思维方法是管理专业后续课程的提高,所提供的技术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直接发挥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整体的课程体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基础作用,能较为长远的发挥作用。

1管理系统工程课程特点

中国石油大学管理系统工程是基于系统思想指导下研究现代优化理论与方法在石油工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一门现代管理决策技术,是研究实际运作过程中系统思想如何实现定量表示的技术方法,为培养学生在针对石油行业特色管理创新能力提供支撑的方法论课程。主要以建立系统的思想为基础,以模型方法及其预测功能、评价功能和仿真功能为主要内容,以定量模型建立、分析、评价的逻辑过程为思维路线,结合生产实际案例,较系统地阐明了系统工程方法在石油行业中应用,是一种对行业系统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我院开设的管理系统工程相关课程群,本着”能经营、善管理、懂石油、外向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一个中心、六个依靠、两个坚持”的工作基本准则,逐步构建起完整的系统科学学科体系和较为合理的师资结构,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树立并养成系统思考问题的习惯,掌握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学会在定性分析指导下进行石油发展过程中的定量分析的基本技术与方法,学会各种计算工具的使用,为正确地解决石油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奠定基础,为实现管理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

该课程理论教学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系统思维方法和系统工程处理问题的思路,包括系统科学方法论与系统、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模型化等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与方法,主要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思维方法服务。第二部分为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提供定量分析的技术措施。通过管理系统工程的教学培养,对于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还可以训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缜密清晰的逻辑思维,甚至于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是大有裨益。考虑到我院课程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笔者从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石油特色的原则出发,制定本实施方案。

2教学改革的形成

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提出了按社会对学生能力的基本需求,确定学生素质要求,再按学生素质要求提出学生学习的一体化知识体系,按照知识体系分层分类构建课程体系。为培养石油管理类学生管理创新能力,满足石油生产管理现代化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论,尤其是正确思路和数学方法与现代计算工具的支撑。

依据培养目标,我们重新确定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依托运筹学的方法方式,将系统工程与石油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原则,学生在管理系统工程之前学习过运筹学课程,已经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多的优化理论与方法,但运筹学会产生方法导向误导和理论太深,学生掌握比较困难,不利于行业应用类院校学生管理创新能力的形成,就重新制定教学大纲,按新大纲组织教学;充实师资力量,组建教学梯队,成立了以管理系统工程课程组为核心的,由相关教师参加的管理系统工程课程建设小组,教学中使用Lingo、Matlab、Project等软件;开展实践性课程教学;探讨考试方式的改革,为向理论考试加上机操作相结合方式转变做准备。

课程建设小组经过多年的建设,该课程已基本成熟,突出了行业特色,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树立系统思考奠定了基础。

3课程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考虑到学院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教学改革应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把优势做大、做强的原则。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

3.1以管理系统工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计为改革主线,理顺教学改革思路抓好经典管理定量方法教学内容的整合工作,强化基础理论部分的教学内容。在整合经典管理定量方法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突出石油管理的特色,将石油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对现实具有较好的解释力、分析力、综合力、预测力和决策力的案例、模型方法吸纳到教学内容体系中,更新与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在突出管理系统工程模型方法特色的同时,注意吸收相关学科的定量模型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实和完善本课程的内容体系;注重开发和设计与本课程教学、科研相关的辅助教学,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3.2以课程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强化课程组的团队学习能力,将系统工程课程的所有参与人员组成一个以负责人为核心的学习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优化教学的学习与创新团队,经常性的参与石油企业的科研任务,把生产实际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在学中教、在教中学,形成良好学习互动环境。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注重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设计主要以主讲教师自行把关,系课程小组集体备课把关、课程负责人总体把关的管理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针对考试考核问题,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向,科学合理的考试方法对于管理系统工程的教学影响举足轻重。在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中,课程小组非常重视考试方法的创新,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科学的、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例如针对函授、远程教育学生以思维方法为主,本科生以应用为主,研究生以方法论为主。实现考试成绩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的努力程度、本门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等多项内容结合,并且强调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3.3理论联系实际,重点抓好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工作以石油企业、地方政府、社会和生活各方面的典型模型、预测与决策等方面定量方法案例为背景,运用论坛、讨论、讲座、测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相关案例教学,一方面能够强化不同教学对象对课程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将实践知识上升到理论。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丰富,这些能够改善单纯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取得的良好效果,在这个基础上重视和加强相关案例教学讨论室、实验室的建设。

根据课程教学需要,编写相应的实习教学指导书。主要用于培养不同的受教体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思想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完成理论一实践一再理论一再实践的循环学习过程。

3.4将创新落到实处,重点抓好网络教学环境建设针对行业发展的特色,建成一种更加符合实际、人性化的,能够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的管理系统工程课程网络教学环境,运用网络教学,方便教学对象的学习;网络信息的丰富、网络教学设计的强大、实验与仿真功能,这些能够方便教师的教学准备和科学研究,为科研工作和教学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4.1加强课程教学团队的学习通过强化课程教师的团队学习能力,课程组就会组成一个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学习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优化教学的优秀团队,有利于形成良好教学环境。

4.2设计课程教学工作为保证良好教学效果,必须进行课程教学的设计。目前采用的方法是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的设计实行主讲教师自行决定、系课程组集体讨论的管理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4.3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拓宽教学渠道在管理系统工程教学中,要适当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多媒体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数量化、概念化的知识生动地传授给学生,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系统工程与管理篇11

一、引言

宝鸡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是“十五”后期规划的省级重点工程项目,该项目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量力而行、远近结合、留有余地”的原则,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实现制丝管控一体化、物流仓储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本次技术改造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以系统集成应用为目标,通过优化管理、资源整合,实现了核心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促进了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机集成,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建设按照“修路”、“建库”、“集成应用”思路出发,结合新厂区发展实际,将信息系统合理分解成五个子项目,进行新厂区信息系统工程建设。

二、信息系统工程姓名监理的意义

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监理是信息系统工程领域的一种社会治理结构,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为信息系统工程项目提供的规划与组织、协调与沟通、控制与管理、监督与评价方面的服务,其目的是支持与保证信息系统工程的成功实施。

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必须引进监理机制,这已经成为了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共识。信息系统项目监理已经得到了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重视,信息产业部、建设部等都已经启动了监理单位的资质认证以及相关标准化的工作。2002年,信息产业部正式颁布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其中规定投资在200万元以上的信息化项目必须有第三方的监理。这在制度上拉开了规范我国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序幕,不仅是提高信息化项目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而且对于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预防和规避信息化项目风险,无疑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息系统建设对每一个企业都是一种挑战,风险毋庸置疑。技术风险、服务商风险、过程风险、质量风险、进度风险等都存在于所有项目之中。如何避免并减少这些潜伏的危机,成了所有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负责人最关心的问题。于是在这种背景下,引入项目监理成为国内一些信息系统建设项目规避失控风险的一种尝试。

长期以来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我们多是强调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先进性和紧迫性,而忽视了信息系统建设的高风险性。国内外无数鲜活的案例说明: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中监理,对于规避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风险,加快信息系统的建设进程,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纯监理较难

现有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公司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先前做信息化系统集成的公司发展而来的,另一类是从事信息化咨询的咨询公司等,还有一小部分是有从事建筑工程监理的公司延伸而来的。不管其前身是什么,大部分的IT监理企业并没有放弃原有业务,很多是一个公司多个招牌。原本做信息化咨询的拿到监理资质之后仍然保留咨询业务,信息化系统集成的公司在接到系统集成项目也会毫不犹豫全力以赴。

但是,随着一些信息工程监理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人们期待的可喜局面并没有到来。一些信息化项目监理公司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遇到了诸多棘手问题。施工单位不拿监理公司当棵葱,是个较普遍的问题。

另外,许多业主单位,对于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如何引进监理机制,特别是如何在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怎样重视、发挥监理公司对工程项目的控制、管理和监督作用,也还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经常要面对“没完没了的ERP,不见不散的项目组”,却无动于衷,习以为常。

四、我厂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监管经验

我厂在易地技术改造过程中,由于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作用认识不足,综合布线工程、厂区网络工程、MES系统、ERP与MES接口程序、安全防范系统都未邀请监理单位。但是,我厂信息系统的各级管理人员高度重视本次信息系统建设,在易地技术改造伊始,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省工业公司的指导下,积极贯彻落实行业《数字烟草发展纲要》,并按照行业信息化建设“四统一”总体要求,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大力支持下,在技改办公室技术人员辛勤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易地技术改造信息系统建设任务。

4.1建立适合我厂实际的信息系统管理模式

我厂在前期调研和借鉴先进单位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在易地技改指挥部专门设立了信息工程组,由来自工厂信息管理部门精兵强将组成。他们肩负着建设新厂区通信网络系统、生产制造执行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工程,逐步建立企业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的重任。

4.2信息系统施工合同分类管理,各有侧重

我厂信息系统工程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属于建筑安装施工合同,如综合布线工程、厂区网络工程和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这三个合同,特点是项目中都含有设备安装、调试等。我们在签订这类合同时,充分与施工单位协商,选择固定单价、结算时按竣工图、现场实际情况按实结算的计价模式,有效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现场签证、设计变更等问题。

二是属于技术开发合同,如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软件项目、ERP与MES接口程序项目,都属于软件开发项目。这二个合同,特点是项目中都没有设备安装、调试等,主要涉及程序设计、开发、编码调试等工作。我们在签订这类合同时,充分与施工单位协商,选用固定总价的计价模式,有效解决了程序开发过程中使用需求不断变化等问题。

4.3强化基础管路预埋质量

我厂易地技术改造信息系统基础工程有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和安全防范系统,这三个系统管路预埋、桥架安装都是由各土建单位进行施工。在土建施工的前期阶段,我厂通过招投标方式引入第三方监理单位。监理单位不仅负责土建工程施工监理,而且负责弱电智能化系统管路预埋、孔洞预留、桥架安装等监督管理。通过第三方监理单位,强化了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进度和质量控制,为后期弱电系统线缆敷设、模块、机柜、摄像机等设备安装奠定了基础,减少了信息系统工程的施工风险。

4.4加强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管理

在综合布线工程、厂区网络工程和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施工过程中,因都属于建筑安装类施工合同,我们针对施工中出现的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都邀请设计单位充当工程监理的角色,发挥了事前监理、事中监理、事后监理的作用。

从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软件项目、ERP与MES接口程序项目签订合同时,技改办就邀请信息科共同参与这两个软件项目的实施管理,信息科专业技术人员就担当起软件工程监理的角色。从软件开发计划、需求调研、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软件测试、验收等方面,参与全过程管理,保障了软件项目的有效实施。

由于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性强,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实施的风险较大。因此,企业更应该重视信息系统建设,有必要邀请专业信息系统的监理单位,帮助企业做好信息系统建设的“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工作,保证信息系统工程的成功实施。

系统工程与管理篇12

1当前局势下,我国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现状及其主要问题

1.1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尚未健全

目前就我国信息化管理系统技术仅仅停留在如何进行网页数据采集方面。有关系统资源的使用和开放在某种程度上相比于其他国家来f比较封闭,工程造价方面有关从业人员没有形成有机结合和结轨模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造价信息管理的准确性。

1.2当前局势下,工程造价管理人员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就一般情况而言,我们一般工程造价的数据收集加工等一系列的系统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随着互联网被广泛运用,促使我们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编制越来越科学化和专业化。这一些系统的执行都需要配备更加专业的复合型工程造价人才,是由于我国的专业性人才资源不足。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有工程造价人员来充当的。

所以要想加强专业性信息管理,就要在一定程度上重点培养专业化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

1.3工程造价信息以及更新不能及时

由于我国信息网站和数据库没有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导致我国的信息网络没有达成统一性。各部门和各地区的信息都具有各方特色和地方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就产生了滞后性。这一缺陷的产生,不利于我们进行信息的采集。

2有关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基本步骤

2.1整体系统设计思路

就整体系统设计思路而言,就我国当前目标而言,是建立起一个以业务服务为主,并加强基础管理的系统性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当前手工操作现状进行了跨越式的改变。

2.2有关具体系统目标

在新时期,建立起一个集中属于自己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平台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并加快对于数据查询和控制的力度。充分考虑当前工程造价所需要的业务性以及业务处理流程并严格进行信息筛分。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建立起一个更加完整的信息系统并且进一步规范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工作效率。这些项目和措施的实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如何完善管理体质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3在进行管理系统推广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3.1系统数据资源信息的完善

一般来说在建设工程造价方面其主要系统的建立是很复杂的。它不仅仅是简单模块的建立和原始数据的采集,在某种程度上还要对其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度的加工和储存,以此来提高信息的利用率。政府要完善这一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能够将地方政府的,法律规范和相关政策与数据库有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此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对于工程造价信息方面的需求。

3.2对有关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操作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如何才能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紧密性呢?这就需要我们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和专业素养比较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十分有必要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可以通过进行短期培训和轮岗培训等方式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专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通过这支队伍的建立来促进工程造价系统的推广和应用。

4结语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践是一门既复杂又简单的艺术。要想建立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体系,就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强化系统各方面,又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其操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培养。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促进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全面发展。才能解决当前局势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促使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不落后于其他国家。

参考文献

系统工程与管理篇13

中图分类号:F2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测绘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的系统功能,在于沿着科学的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及时地获取各种应有的质量信息,进行判断、加工、储存、传送,最后以指令信息作为反馈加以输出,通过改善体系的要素,实现体系应有的控制状态,求得需要的质量保证。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要素有目标值系统,程序标准,工作标准,组织系统,管理点,信息管理,体系评价。

二、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要素

质量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称为质量管理系统要素。根据GB/T 19001-ISO9001标准提供的质量管理系统和质量保证的通用模式可以看到,质量管理系统包含四大过程要素,即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

三、质量的系统控制

质量管理是由一系列系统的特定的概念组成的一个合乎逻辑的理论的概念体系,它包括质量、质量环、质量方针、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审核、质量成本及质量体系等。

1、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

测绘工程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三个固定管理点:

第一、已知数据的检查;

第二、控制数据的检查;

第三、地形要素,图形,碎部数据的检查。

另外在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平差和地形要素的采集,图形编辑等过程中根据需要建立临时管理点。

2、测绘工程的数据检查

测绘工程数据的质量检查,是保证地形建模和数据库数据正确性的基础,这里的检查包括图形数据、属性数据、风格检查、拓扑检查这几个方面。

(1)图形检查

数据在整理,转换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悬点、缺边等),使得图形在进行拓扑运算的时候出现错误,所以必须进行图形检查。具体的图形检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错误图形记录检查:检查图层中是否存在如悬点、缺边等错误的图形记录;

第二、环状图形面积检查:检查图斑的面积和图斑与自身相交造成面积不等的情况;

第三、面积检查:检查每个行政区域内部图层的图斑面积与该行政区域面积之间的误差是否在容许范围之内;

第四,其它检查:如重叠检查、缝隙检查、自相交检查和线闭合检查等。

(2)风格检查

图形风格化问题即符号化问题,是数据转化过程中最再棘手的问题之一。不同绘图平台下图形数据的符号(如颜色、线宽、线型等)是不能兼容的,这是因为不同软件的符号库和符号化方式是不同的,所以要解决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转换中风格的丢失问题,只有通过要素编码将不同要素对应起来,也就是将符号库对应起来,才能实现风格的转换。风格检查也就是要素编码的检查。

(3)拓扑检查

一些数据模型支持拓扑关系(如Coverage),而另一些数据模型则不支持拓扑关系(如Shapefile),而且不同软件支持的拓扑关系也可能不一致。当从支持拓扑关系的数据模型向不支持拓扑关系的数据模型转入数据时,拓扑关系会丢失;当从不支持拓扑的数据模型向支持拓扑的数据模型转入数据时,必须重新建立拓扑关系。重建的拓扑关系是否正确,是否有所丢失,这些信息都要通过拓扑检查来获得。

3、测绘工程的过程控制

测绘工程中的各项任务都是一个过程,所以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关键是对测绘过程的控制。每个过程有三个阶段:输入、操作、输出。因此一个合理的质量管理就是输入无误、操作正确、输出合格。测绘工程必须遵照规程进行图根控制及碎部点数据的采集。在野外测绘过程中的原始记录应有操作人员签署,方为有效。测绘过程通过自查、校核、审查进行控制,消除测绘产品标识记录、数据输入、数据计算、数据输出和绘图中的差错,防止不合格品出现。所有《测绘记录》均应按照表格栏目规定执行。

控制测量中,输入的是起算数据和项目的各种参数指标要求。GPS控制测量输入的是已知起算点数据、坐标系、控制等级、测区中央子午线、独立基线边等;导线控制等常规控制测量输入的是己知起算点数据、坐标系、控制等级所要求的限差等;水准测量输入的是已知起算点高程、控制等级所要求的各种限差等。操作就是严格依照各项规程由操作员通过仪器设备对观测数据的采集过程。输出的是符合相应精度指标的控制点数据及控制网精度评定结果,包括闭合差、误差椭圆、最弱边相对中误差、最弱点中误差等。

碎部测量和线路测量中,输入的是控制测量中输出的控制点成果数据。操作是对碎部点数据的采集和属性信息获取的过程。输出的是合格的数据和信息。

施工放样中,输入的是控制测量中输出的控制点成果数据和放样点数据信息。操作是将放样点在实地标示的过程。输出的是放样点标示结果和复测数据及误差信息。

数据处理和绘图中,输入的是原始观测数据,操作是对原始数据的处理过程,输出的是成果数据或图形。

四、记录和标识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有关的记录应进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记录控制程序文件,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和处置。所有记录表格,包括操作记录、检查记录、质量管理记录、测量设备的测量能力和测量结果的记录均按统一规定的系统进行统一编号。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记录应由记录的部门或个人保存。记录的保存应按填写日期的顺序排列,需要时进行装订,便于以后检索。所有记录,特别是书面记录应确保记录不丢失、不受潮、不损坏,保证记录的完整和清晰。计算机硬盘和光盘贮存的记录在备份好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标识作为信息存在的一种方式,涉及多方面的内容。首先测量设备必须有计量确认状态标识,采用的标识可分为:合格标识(绿色)、不合格标识(红色)和准用标识(黄色)。其次是各种文件记录成果等要做好标识。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