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实用13篇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篇1

一、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到今天,仍然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包括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符的科技管理体制所需要的基本法律框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研院所的治理结构,社会力量的发挥,政府在国家科技发展中职能的定位,科技资源的使用和监督等,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仍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第二,科技创新的宏观决策体制机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宏观调控能力不足,科技管理体制官僚化,科技和经济在国家层次上的决策机制中存在许多弊端;缺乏高层次的科技决策咨询、评估、监督机构,不能就科技发展和科技体制的总体设计、战略重点提供政策建议与咨询意见。第三,各创新主体适应制度变革的基础薄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研院所的运行机制还不适应科研活动多样化的特点。科技管理僵化,人才活力难以激发,无法适应科技创新的规律。

分析我国目前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旧制度的问题和制度变迁引出的问题。只有逐步探索、研究和解决好这些科技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走一条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科技管理之路, 我国的科技发展才会有一个更健康、稳定的发展基础。

二、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发展方向

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主要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重建科技体系、促进科技自身的发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中国国情的科技管理体制,对科研活动分层次管理,以商业运作模式促进科研活动的发展应该成为未来改革的重点。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从其核心内容来讲,主要是设定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如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理清政府、市场和科技创新主体的定位与功能,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价值链,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分工合作、联系紧密的创新体系,构建具有灵活的、可调整的科技宏观管理的作用机制。

在确立新的科技管理体制中,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确立政府与市场在科技发展中的职能界限,通过立法维护科学技术活动的正常秩序,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引导科技发展方向及社会资源配置,确立国家在重大平台技术、共性技术、公共技术领域的供给作用,确立国家宏观科技管理制度,规范科研机构体系,建立起对科技计划、重大科技项目和研究单位进行监督和评估的制度。同时,动员社会资源发展科技,包括科学共同体或各级科协的作用,利用企业家和富有的个人的捐助资金作为科技投入的重要补充,鼓励非营利研究机构和民营科技单位从事科研。

在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中,人是主体、是最活跃的因素,让人实现“人尽其才”的和谐状态,也是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使命。适应体制完善、经济转型和新科技革命要求的科技管理体制, 在设定行为主体关系时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全面的覆盖性与强有力的粘合性、以及比较宽松、有容忍度、开放性等特征, 有助于加强科技创新与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机结合, 促进创新活力。

三、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信息化建设

目前的科技管理体系是基于传统的工业化时代的工作模式建立起来的,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发展,信息化是时代的发展趋势,在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大力推进信息化是必然选择。实行信息化管理后必然会由于手段的创新而有创新的科技管理方法,这将导致科技管理改革,提升相关部门的科技管理能力和水平。一个信息化的科技管理体制,既能实现对科研管理信息的高效、全面管理,满足决策者对科研信息的把握决策。同时又能了解掌握科技工作者的动态,提高科技竞争的能力。因此,科技管理信息化除了解决目前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解放科技人员生产力、提高行政能力以外,必将起到引领未来的作用。

信息化战略思维是推动科技管理创新,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也是实现科研机构高绩效的直接动力,为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增加了有效的手段。

综上所述,科技管理创新应遵从市场经济法则,包括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符的科技体制所需要的基本法律框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研院所的治理结构等。依靠市场导向,注重发挥社会力量,为科技与经济结合创造条件。在科技管理制度的创新方面,信息化构建了开放式的科技管理体系,也为科技管理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梁建伟 马文建:管理绩效与科技管理创新[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6,6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篇2

1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现代社会正逐步向信息化、数字化时代转变。科技档案在企业或公司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在经济技术的推动下,工作环境也变得日益复杂,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逐渐突出,尤其是科技档案管理。由于管理工作复杂,工作量多,加大了管理难度,在当前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必须引进信息化管理,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从而为公司企业管理提供依据。

2 科技档案和科技档案管理

2.1 科技档案

所谓科技档案,即是指与生产技术等相关的各种形式的资料,一般分有基建档案、农工生产技术档案、设备档案及科研医疗档案等。科技档案有其特殊性,可表现为以下几点:(1)和普通档案相比,科技档案专业性较强,主要体现在内容性质和形成领域等;(2)科技档案种类繁杂,特点显著,其多元性主要是因为生产活动的专业性造成的;(3)科技档案还具备成套性和实用性。在企业中,作为一种知识储备,科技档案能够为企业提供相关资料和情报,提升企业的生产力,进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2.2 科技档案管理

科技档案管理指的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模式对科技档案进行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性。科技档案管理通常包括以下几点:(1)收集。对科技生产中形成的资料进行采集,将其集中在专业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以便最终实现科学管理;(2)整理。对采集到的档案资料进行处理,按内容或形式特点将其分类,以便查阅;(3)鉴定。档案资料多种多样,层次有高有低,用途也不尽相同,应对其进行仔细鉴别,按照档案质量和保存价值划分保管等级,没有实际用处的,应处以销毁;(4)保管。主要是指借助一定的技术,运用合理的手段和方法,保护档案的安全和完整,尽量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5)统计。通过一系列相关参数对科技档案的数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统计,对其总的状况能够实时了解,起到监督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准确的数字依据;(6)提供利用。指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些科学合理的新方法,对科技档案信息进行深一步开发,以满足工作需求。

在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兴起,并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科技档案管理中,也开始引进信息技术,依靠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组成一个新的平台,为科技生产活动提供相应的技术条件,为组织管理工作提供信息依据,促进企业的综合发展,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 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繁重,且需细心,受诸多因素影响,管理中常会出现各种问题。

3.1 管理模式落后

档案管理有多种方法模式,虽然同是收集整理保管工作,但模式不同,取得的效果也各有所异。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许多企业还在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新技术有所忽视,虽然也能进行管理,但效率不高,浪费时间,还容易出现失误。若采取信息化管理,能够加快查阅速度,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3.2 服务手段滞后

计算机技术已遍布社会各个角落,还在继续发展,功能也越来越齐全,有些档案管理部门疏于更新,使用的计算机较老,只能做一些基础的简单处理,对于最新的计算机以及相关设备(如扫描仪等)则缺乏购置,不能及时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分享,不利于其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3.3 服务方式较为被动

档案管理部门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服务的,但方式过于被动,和外界交流不够,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以及方式范围等都比较狭隘。

3.4 信息开发力度不够

过于依赖档案的统计数据,而忽略了其实际作用,在查阅档案时,往往只是记录使用的目的,没有更深的解析,以致于良好的信息反馈机会错失。在引进实例时,没有将其进行汇编并重返社会,以致于边研工作跟不上,而信息是不断变化的,边研工作无法满足要求,在信息资源开发这方面,尚有欠缺。在新的形势下,档案管理部门要想提升管理效率,必须综合考虑,从思想、组织、管理、服务等多方面进行管理。

3.5 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在部分档案管理部门,有些管理员是兼职,由于缺乏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虽然很少犯大错误,但对一些细节往往处理得不够好。如图书馆档案管理室,多是由学生兼职,在管理中,由于长期借阅,或受档案室内环境影响,档案易出现损坏等现象,学生很少会因此而重视。另外,档案管理人员对实际的生产情况并不了解,再加上态度不认真,在进行采集的过程中,可能会漏掉,以致于资料残缺不全。

4 针对科技档案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4.1 转变观念

首先应对科技档案管理加以重视,尤其是领导阶层,务必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将其纳入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范围内,实行岗位负责制,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档案管理部门应转变思想,保证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以免出现混乱。相关建设经费应算入年度财务预算,并考虑增加档案的保管数量,引进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大成本投入,购置高性能的计算机,其他设备如扫描仪、服务器等设备也应配置齐全。

4.2 创新组织机构

档案管理需有专门的档案室和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同时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于档案管理人员,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考核,还应培养其综合能力,通过培训,保证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够对计算机有个深刻了解,并熟悉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并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实现手工型向技术型的转变,并进一步发展。

4.3 改变管理模式

为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便捷性,应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在本单位中,尽量实行宏观领导,对所属单位,主要起监督、检查作用,并予以一定的指导,防止出现档案散化管理的情况。在管理机制方面,总经理负责整个管理,总工程师分管,技术和档案部门齐抓共管,实行责任承担制,将责任真正落实。管理方式尤为重要,为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的效用,应实行科学化、标准化管理,积极引进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合理利用信息资源,从实体保管模式向数字化保管模式逐渐转变,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

4.4 改变管理方法

合理的方法在档案管理中起着异常关键的作用,在信息化科技档案管理中,首先应选择适宜的档案管理软件,不管是系统、数据库、管理模块,还是与办公自动化系数数据接口,都要达到规定标准。注意数据信息在数据库中的录入,做好目录检索,方便以后的查询维护工作,通过查找目录及扫描等方式,实现科技档案案卷、文件目录检索和全文查询,逐步完成信息化建设。

4.5 改变服务方式

手工式的管理方式显得比较被动,为实现主动服务,需对服务方式进行创新。互联网技术可以不受地域空间限制,同时开通在线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工作效率提升,使科技档案的保密性得到良好的保障,并可以随时进行交流,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主动服务。

4.6 做好档案保护工作

虽然信息化档案管理能够实现档案数字化,在线查阅,但有些档案以纸张或其他实体形式保管为佳。而纸张一旦受潮或其他原因影响,再加上频繁的借阅,容易出现破损,借阅者需小心谨慎,禁止乱涂乱画。如有破损,管理人员应尽量修复,并随时保证档案室的环境适合档案资料的保管。

5 结束语

科技档案对企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管理,可以进一步挖掘档案的价值,掌握其有用信息,并加以利用。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方式也应改进,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应引进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及互联网技术,逐渐实现信息化的科技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1] 闫宝霞.浅谈信息时代科技档案管理工作[J].黑河学刊,2013,28(2):182-184.

[2] 王丽娟.浅谈企业科技档案管理[J].民营科技,2012,30(12):231-234.

[3] 徐越.科技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2,26(10):170-172.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篇3

一、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目的是在项目进行中工作人员更好的管理知识系统,处理科学数据、信息,促进科技项目更好地进行管理与实施。知识管理系统是科技项目管理的有效途径,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它对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知识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知识管理系统的创新与开发可以有效地推进科学技术管理体系,更能系统地操作与管理。

二、目前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应用存在的问题

科学项目管理是由多个人多组织、不同层次相互协助共同管理的,管理过程所遇到的数据信息、知识信息与其他信息都需要系统的处理。知识系统与人员操作管理相结合才能更有利于科技项目的管理与发展。但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在目前应用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缺乏多重资源与创新意识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离不开多重信息的整合与重组,科学技术的落后导致了知识管理系统老旧,对数据信息、知识信息与其他信息收集的不完全无法有效地进行优化整合与管理。缺乏多重资源,包括信息资源、数据资源、人才资源和其他资源。无法对接受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优化,知识管理系统需要不断地输入与更新,才能与科技项目更加匹配。人工创新意识薄弱,传统思维意识占据主导地位,人才的选拔与储备需要更高层次管理。不断创新,对知识管理系统不断改进与完善,让知识管理系统更适合科技项目管理。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机制的不健全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管理机制不健全,我国还处于经济发展中,对科学技术发展处在不完善体制下,习惯用传统低效率的管理模式,思维落后,缺乏知识管理系统的内动力。这不仅影响管理效果,还无法对新知识进行优化与管理。

三、研究知识管理系统在科技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知识管理系统离不开对信息资源、数据资源的存储管理与整合优化。

(一)整合多重信息资源与共享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是遵循国家科技发展规律产生的,知识管理系统中整合多重信息资源,实现知识共享更有利于科技发展与管理。1.整合人工信息、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离不开人工信息、人才资源与信息资源,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存储,优化知识库资源,给有需要的科研项目提供信息基础。人才资源的选拔与储备很重要,只有不断地选拔高素质专业人才,不断地整合信息资源才能实现强大的知识库信息。2.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对文化知识信息、数据信息、员工信息、科技信息等进行收集整合与优化,形成知识库。该知识库实现共享机制,科研人员、部门、单位、专家及其他组织共同分享知识库中的信息。不断整合多样化信息资源,优化知识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更有利于科技项目的研发与管理。

(二)新知识系统取代旧知识系统科技项目管理中知识管理系统只有不断地研发更新,才能与时俱进。新知识系统取代旧知识系统在科技项目管理中是必然趋势。新知识管理系统不断地对信息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与输出,完善信息基础,科研人员不断获取先进知识,不断实现创新、创造,不断完善科技项目的研发才能取得科技项目的进步。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篇4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122-01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科技档案管理而言,不再只停留在保存原有资料的功能上,更重要的是依靠现代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和资源,利用信息化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成崭新平台,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运作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由此可见,信息化是科技档案管理的必由之路。作为企业的档案管理者,务必要树立起强烈的职业创新意识,以信息化建设推动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把建立企业档案信息网络,实现馆藏科技档案数字化、资源共享、服务对象与需求扩大化,当成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科技档案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型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其他特点为一般属性。因此,可将档案的定义简要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

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带等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事业单位中是一项技术基础工作。尽管档案管理历史悠久,而科技档案管理却诞生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的产物。科技档案对于企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进入现代化企业建设中,科技档案在科研、生产、企业科学管理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研发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许多新的研发成果不可能从零开始,更多的是要借鉴、吸收大量的前人成功经验,吸取大量的前人失败教训。科技档案利用价值是它本身固有的特点,使其变利用价值为使用价值,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在企业建设与发展中产生经济效益。

当今社会正步入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新时代,这些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应用于社会之中,势必带来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同样也会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柱之一。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利用,科学信息的交流、利用必将推动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所谓科技档案信息化,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一般而言,可以从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档案的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来说,由于原始档案经过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而信息化技术就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二、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能的改造,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供电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经历了IP市场风雨变换的考验,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口号,已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以辽宁省电力公司ERP项目为例,2008年9月26日全面启动,2009年6月25日成功上线,11家市级供电公司按照试点设计流程无差异推广,当年11月25日,ERP项目在14家市级供电公司全面推广。继后,2010年ERP在农电系统的71个县区上线。这说明了以ERP为核心的各信息系统深化应用为主线,为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尽快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同样,在供电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更多更快地收集、整理、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为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和领导决策服务,已成为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供电企业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纳入整体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通过长期的全方位地跟踪国内外本行业的科技动态、成果和进展水平,建设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这样才能为本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一般设置科技信息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电网技术进步与信息化;运用科技管理、计算机应用、信息化和技术监督等手段,提高本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管理的内容:一是负责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负责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包括科技项目计划,青年科技促进费项目计划等;二是负责科技管理成果,包括鉴定、申报、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技术市场等;三是负责专利管理,包括申报、统计、实施等;四是负责计量管理,包括计量升级、贯彻执行计量法、计量认证与认可、计量标准的建立与检定、计量站管理等;五是负责全质管理,包括全质管理成果的申报、评审、发表、奖励等;六是负责标准化管理,包括标准的制订、修订、标准化审查等;七是负责科技统计工作;八是负责信息化工作,包括信息规划、信息网的建设与维护、组织开发应用软件等。当然,供电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管理的内容并非仅仅以上八个方面,笔者之所以罗列出来,是说明科技信息绝非是档案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是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管理系统与科技数据库,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系统服务于全网的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在功能上覆盖运作层、运作管理层、战术管理层和战略管理层。通过集约化的共享数据库和发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沟通各层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全网科技管理工作(当然包括科技档案管理)的统一管理。

科技管理系统、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科技统计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系统以及科技评审专家库、科技成果专家评审系统等等,就为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提供了科技档案灵活、方便的查询、统计功能。

推进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是人才。举例来说,如由于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其中包括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能满足企业对科技档案的需求。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可能是档案部门力所能及的,也不是仅仅单凭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它固然需要所有科技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特别是依靠企业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四、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

1.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以辽宁省电力公司为例,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先进的三层体系结构(BAS),应用JAVA技术开发,符合J2EE标准的强大的企业级资源管理平台,是建立并实施ERP的核心。科技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基层、省公司和发供电企业的科技计划进行分类查询,按项目类别,负责单位对资金分配的统计,设备的购置计划,科技计划草稿,科技计划的上报等。该系统运行以来,通过信息网络完成计划上报与下达、项目申请若干个。

2.计量管理系统

计量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申报计量室认证资料、基层单位计量管理资料信息采集与查询等。

3.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

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行业标准维护、基层单位上报QC成果、QC成果评审结论及上报QC成果,企业标准化编写模板等。

4.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

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上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汇总维护、基层单位上报专利、筛选申报科技进步奖项目、基层单位返回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汇总上报科技进步奖推荐书、科技成果专利统计及收集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申请书等。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篇5

一、科技档案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型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其他特点为一般属性。因此,可将档案的定义简要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

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带等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事业单位中是一项技术基础工作。尽管档案管理历史悠久,而科技档案管理却诞生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的产物。科技档案对于企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进入现代化企业建设中,科技档案在科研、生产、企业科学管理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研发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许多新的研发成果不可能从零开始,更多的是要借鉴、吸收大量的前人成功经验,吸取大量的前人失败教训。科技档案利用价值是它本身固有的特点,使其变利用价值为使用价值,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在企业建设与发展中产生经济效益。

当今社会正步入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新时代,这些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应用于社会之中,势必带来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同样也会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柱之一。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利用,科学信息的交流、利用必将推动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所谓科技档案信息化,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一般而言,可以从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档案的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来说,由于原始档案经过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而信息化技术就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二、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能的改造,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供电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经历了ip市场风雨变换的考验,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口号,已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以辽宁省电力公司erp项目为例,2008年9月26日全面启动,2009年6月25日成功上线,11家市级供电公司按照试点设计流程无差异推广,当年11月25日,erp项目在14家市级供电公司全面推广。继后,2010年erp在农电系统的71个县区上线。这说明了以erp为核心的各信息系统深化应用为主线,为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尽快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同样,在供电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更多更快地收集、整理、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为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和领导决策服务,已成为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供电企业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纳入整体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通过长期的全方位地跟踪国内外本行业的科技动态、成果和进展水平,建设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这样才能为本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一般设置科技信息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电网技术进步与信息化;运用科技管理、计算机应用、信息化和技术监督等手段,提高本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管理的内容:一是负责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负责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包括科技项目计划,青年科技促进费项目计划等;二是负责科技管理成果,包括鉴定、申报、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技术市场等;三是负责专利管理,包括申报、统计、实施等;四是负责计量管理,包括计量升级、贯彻执行计量法、计量认证与认可、计量标准的建立与检定、计量站管理等;五是负责全质管理,包括全质管理成果的申报、评审、发表、奖励等;六是负责标准化管理,包括标准的制订、修订、标准化审查等;七是负责科技统计工作;八是负责信息化工作,包括信息规划、信息网的建设与维护、组织开发应用软件等。当然,供电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管理的内容并非仅仅以上八个方面,笔者之所以罗列出来,是说明科技信息绝非是档案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是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管理系统与科技数据库,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系统服务于全网的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在功能上覆盖运作层、运作管理层、战术管理层和战略管理层。通过集约化的共享数据库和发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沟通各层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全网科技管理工作(当然包括科技档案管理)的统一管理。

科技管理系统、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科技统计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系统以及科技评审专家库、科技成果专家评审系统等等,就为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提供了科技档案灵活、方便的查询、统计功能。

推进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是人才。举例来说,如由于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其中包括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能满足企业对科技档案的需求。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可能是档案部门力所能及的,也不是仅仅单凭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它固然需要所有科技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特别是依靠企业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四、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

1.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以辽宁省电力公司为例,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先进的三层体系结构(bas),应用java技术开发,符合j2ee标准的强大的企业级资源管理平台,是建立并实施erp的核心。科技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基层、省公司和发供电企业的科技计划进行分类查询,按项目类别,负责单位对资金分配的统计,设备的购置计划,科技计划草稿,科技计划的上报等。该系统运行以来,通过信息网络完成计划上报与下达、项目申请若干个。

2.计量管理系统

计量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申报计量室认证资料、基层单位计量管理资料信息采集与查询等。

3.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

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行业标准维护、基层单位上报qc成果、qc成果评审结论及上报qc成果,企业标准化编写模板等。

4.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

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上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汇总维护、基层单位上报专利、筛选申报科技进步奖项目、基层单位返回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汇总上报科技进步奖推荐书、科技成果专利统计及收集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申请书等。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篇6

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型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其他特点为一般属性。因此,可将档案的定义简要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

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带等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事业单位中是一项技术基础工作。尽管档案管理历史悠久,而科技档案管理却诞生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的产物。科技档案对于企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进入现代化企业建设中,科技档案在科研、生产、企业科学管理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研发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许多新的研发成果不可能从零开始,更多的是要借鉴、吸收大量的前人成功经验,吸取大量的前人失败教训。科技档案利用价值是它本身固有的特点,使其变利用价值为使用价值,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在企业建设与发展中产生经济效益。

当今社会正步入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新时代,这些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应用于社会之中,势必带来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同样也会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柱之一。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利用,科学信息的交流、利用必将推动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所谓科技档案信息化,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一般而言,可以从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档案的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来说,由于原始档案经过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而信息化技术就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二、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能的改造,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供电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经历了IP市场风雨变换的考验,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口号,已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以辽宁省电力公司ERP项目为例,2008年9月26日全面启动,2009年6月25日成功上线,11家市级供电公司按照试点设计流程无差异推广,当年11月25日,ERP项目在14家市级供电公司全面推广。继后,2010年ERP在农电系统的71个县区上线。这说明了以ERP为核心的各信息系统深化应用为主线,为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尽快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同样,在供电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更多更快地收集、整理、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为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和领导决策服务,已成为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供电企业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纳入整体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通过长期的全方位地跟踪国内外本行业的科技动态、成果和进展水平,建设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这样才能为本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一般设置科技信息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电网技术进步与信息化;运用科技管理、计算机应用、信息化和技术监督等手段,提高本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管理的内容:一是负责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负责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包括科技项目计划,青年科技促进费项目计划等;二是负责科技管理成果,包括鉴定、申报、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技术市场等;三是负责专利管理,包括申报、统计、实施等;四是负责计量管理,包括计量升级、贯彻执行计量法、计量认证与认可、计量标准的建立与检定、计量站管理等;五是负责全质管理,包括全质管理成果的申报、评审、发表、奖励等;六是负责标准化管理,包括标准的制订、修订、标准化审查等;七是负责科技统计工作;八是负责信息化工作,包括信息规划、信息网的建设与维护、组织开发应用软件等。当然,供电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管理的内容并非仅仅以上八个方面,笔者之所以罗列出来,是说明科技信息绝非是档案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是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管理系统与科技数据库,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系统服务于全网的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在功能上覆盖运作层、运作管理层、战术管理层和战略管理层。通过集约化的共享数据库和发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沟通各层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全网科技管理工作(当然包括科技档案管理)的统一管理。

科技管理系统、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科技统计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系统以及科技评审专家库、科技成果专家评审系统等等,就为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提供了科技档案灵活、方便的查询、统计功能。

推进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是人才。举例来说,如由于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其中包括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能满足企业对科技档案的需求。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可能是档案部门力所能及的,也不是仅仅单凭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它固然需要所有科技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特别是依靠企业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四、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

1.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以辽宁省电力公司为例,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先进的三层体系结构(BAS),应用JAVA技术开发,符合J2EE标准的强大的企业级资源管理平台,是建立并实施ERP的核心。科技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基层、省公司和发供电企业的科技计划进行分类查询,按项目类别,负责单位对资金分配的统计,设备的购置计划,科技计划草稿,科技计划的上报等。该系统运行以来,通过信息网络完成计划上报与下达、项目申请若干个。

2.计量管理系统

计量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申报计量室认证资料、基层单位计量管理资料信息采集与查询等。

3.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

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行业标准维护、基层单位上报QC成果、QC成果评审结论及上报QC成果,企业标准化编写模板等。

4.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

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上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汇总维护、基层单位上报专利、筛选申报科技进步奖项目、基层单位返回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汇总上报科技进步奖推荐书、科技成果专利统计及收集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申请书等。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篇7

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型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其他特点为一般属性。因此,可将档案的定义简要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

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带等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事业单位中是一项技术基础工作。尽管档案管理历史悠久,而科技档案管理却诞生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的产物。科技档案对于企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进入现代化企业建设中,科技档案在科研、生产、企业科学管理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研发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许多新的研发成果不可能从零开始,更多的是要借鉴、吸收大量的前人成功经验,吸取大量的前人失败教训。科技档案利用价值是它本身固有的特点,使其变利用价值为使用价值,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在企业建设与发展中产生经济效益。

当今社会正步入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新时代,这些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应用于社会之中,势必带来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同样也会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柱之一。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利用,科学信息的交流、利用必将推动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所谓科技档案信息化,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一般而言,可以从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档案的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来说,由于原始档案经过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而信息化技术就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二、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能的改造,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供电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经历了IP市场风雨变换的考验,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口号,已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以辽宁省电力公司ERP项目为例,2008年9月26日全面启动,2009年6月25日成功上线,11家市级供电公司按照试点设计流程无差异推广,当年11月25日,ERP项目在14家市级供电公司全面推广。继后,2010年ERP在农电系统的71个县区上线。这说明了以ERP为核心的各信息系统深化应用为主线,为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尽快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同样,在供电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也是如此。更多更快地收集、整理、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为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和领导决策服务,已成为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供电企业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档案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纳入整体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通过长期的全方位地跟踪国内外本行业的科技动态、成果和进展水平,建设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专题数据库,这样才能为本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科技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一般设置科技信息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需要,开展科技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电网技术进步与信息化;运用科技管理、计算机应用、信息化和技术监督等手段,提高本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管理的内容:一是负责制定科技发展规划,负责科技计划(资金)管理,包括科技项目计划,青年科技促进费项目计划等;二是负责科技管理成果,包括鉴定、申报、评审、奖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及推广应用、技术市场等;三是负责专利管理,包括申报、统计、实施等;四是负责计量管理,包括计量升级、贯彻执行计量法、计量认证与认可、计量标准的建立与检定、计量站管理等;五是负责全质管理,包括全质管理成果的申报、评审、发表、奖励等;六是负责标准化管理,包括标准的制订、修订、标准化审查等;七是负责科技统计工作;八是负责信息化工作,包括信息规划、信息网的建设与维护、组织开发应用软件等。当然,供电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管理的内容并非仅仅以上八个方面,笔者之所以罗列出来,是说明科技信息绝非是档案管理部门一家的事情,它是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技管理系统与科技数据库,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 供电企业科技管理系统服务于全网的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在功能上覆盖运作层、运作管理层、战术管理层和战略管理层。通过集约化的共享数据库和发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沟通各层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全网科技管理工作(当然包括科技档案管理)的统一管理。

科技管理系统、科技计划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科技统计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系统以及科技评审专家库、科技成果专家评审系统等等,就为科技档案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能力,提供了科技档案灵活、方便的查询、统计功能。

推进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关键是人才。举例来说,如由于科技档案的信息化,其中包括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文档处理的一体化,电子档案保存的技术化,开发利用形式的多样化,使得电子档案的管理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有着截然不同的方法,这就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人才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档案信息化建设符合正确的方向,才能最大限度地能满足企业对科技档案的需求。

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全面而又具体的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不可能是档案部门力所能及的,也不是仅仅单凭几个计算机技术人员,它固然需要所有科技档案人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企业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特别是依靠企业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所发挥的主导作用。

四、科技管理系统实现了科技档案现代化管理

1.科技计划管理系统

以辽宁省电力公司为例,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利用先进的三层体系结构(BAS),应用JAVA技术开发,符合J2EE标准的强大的企业级资源管理平台,是建立并实施ERP的核心。科技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包括:对基层、省公司和发供电企业的科技计划进行分类查询,按项目类别,负责单位对资金分配的统计,设备的购置计划,科技计划草稿,科技计划的上报等。该系统运行以来,通过信息网络完成计划上报与下达、项目申请若干个。

2.计量管理系统

计量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申报计量室认证资料、基层单位计量管理资料信息采集与查询等。

3.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

全质及标准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行业标准维护、基层单位上报QC成果、QC成果评审结论及上报QC成果,企业标准化编写模板等。

4.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

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主要包括:基层单位上报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汇总维护、基层单位上报专利、筛选申报科技进步奖项目、基层单位返回科技进步奖推荐书、汇总上报科技进步奖推荐书、科技成果专利统计及收集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申请书等。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篇8

2科技管理息化的作用

它的作用是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有助于实现管理规范和科学化,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还能节约成本。为追求科技的进步,各单位都要重视,怎样管理好这些项目是管理部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科技管理信息化成为了必然的信息要求,为其提供了新模式和新手段,这种改变模式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办事效果,更有利于提高行政能力。信息技术作为灵魂和手段,有规范工作的作用,大大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资源可以共享,间接地提高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科技管理信息化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各个部门都可以应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管理和流程的组合,从而提高了管理以及服务水平,提高了管理的效率,还能节约成本。

3科技管理建设存在问题

3.1对管理认识不足

有意识才会有行动,很多科技管理部门没有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所在,管理意识欠缺,管理部门对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全面,重视程度较轻,更加缺乏科学的规划,直接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3.2缺乏管理人才

科技管理信息化需要大量的管理人才才能使管理信息化更快的发展,但是现在管理部门远远缺少管理人才,虽然有对计算机精通的人,还不足以达到科技管理信息化水平,科技关系信息化无法正常进行就是缺少了这种人才。

3.3设施不齐全、软件开发力不够

科技管理信息化要有先进的配置和硬件设施,要提高软件的开发能力,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信息化人员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最终使设施不健全,不能开发出所需要的软件,使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能顺利的进行。

4转变管理意识

管理的意识可以推进科技化管理信息的发展。领导作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意识直接影响到了科技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由于信息化建设投入大,使领导对建设的热情度不高,重视度不够大,所以改变领导的管理意识,能提高对建设的重要程度,是顺利发展的前提。还要不断的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这需要管理人员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精通和掌握,要具备较强的写作水平,还会通过网上处理系统处理相关事物。还要积极地开展培训,让他们能更快的掌握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增强网上的处理能力,从而来提高综合素质。建设安全管理体系也是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当前已经解决了网络安全的问题,但是内部隐患还存在,这也影响了科技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系统,给科技管理信息化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避免了系统资源风险带来的一系列危害。

5结语

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信息技术所提出的重要要求。要不断地加强互动型合作,更快的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来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总之,树立现代化的办公理念可以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在管理时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深深体现管理的意识,才能更快的实现科技管理信息化。当今时代的产物是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这也是不可终结的潮流,需要科技人员在实践中研究进步,信息化建设是松散的,没有固定模式,建立高效的管理系统,来提升管理水平为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作者:冯笑 单位: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黄敏.浅谈科研机构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12).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篇9

1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和意义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现代信息理念、信息技术和信息规范的引导下,通过对管理过程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和集成,加速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从而实现了科研项目管理自动化和标准化,提高管理的运行效率。依托于网络和信息技术的科研项目管理,科学高效、规范有序,是高校科研工作综合协调作用的重要方面,也是检验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

1.1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起,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国内高校纷纷建立了局域网,并开发出一批MIS系统用于13常管理,拉开了“校园信息化”即所谓“数字化校园”的序幕。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模式: (1)自主开发,有的高校根据本校科研项目管理业务需求,集中技术力量进行自主产权的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如浙江师范大学,其科研处和计算机学院开发的科研项目成果量化统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2)联合开发,高校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如四川师范大学与平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校级科研项目管理系统; (3)引进与吸收相结合,有的高校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引进适合本校管理情况的其他高校或公司的成熟系统,再进行必要的二次开发,从而提高本校的信息化水平。应该指出无论采用哪种模式,只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适合本校特点,那么就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1.2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1)信息化可以规范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信息技术本身要求数据的规范化,不规范的数据难以实现计算机作业,通过人机界面的技术处理,可以有效地规范数据,使通过网络提交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符合设计要求,这一特点保证了数据质量,提高了信息加工处理和分析的效率。

同时,基于网络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本身是科研项目管理涉及的各个方面、过程有效规划整合的产物,通过它可进行项目申报、网络查询、科研信息和科研成果下载各种资料。从而实现网上信息交流,简化工作程序,促进了管理分工的集约化,加速了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过程,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信息化可以实现动态管理,缩短决策周期。随着学校的发展,科研项目来源13益增多,加之科研项目研究周期较长,其中某些信息具有不确定性,如每年科研项目的经费到款情况等,而人工管理条件下项目信息的存储秩序化程度低,因此影响了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的动态管理。

信息化科研项目管理以基于网络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为基础,项目信息以标准化形式存储,从而使管理的动态性和经常性成为可能,改变了常规以年度为单位的管理方式。

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能够即时获取和提供所需的信息,随时掌握最新数据,了解最新科研动态。提高了对决策、评估的信息支持能力,缩短决策周期。

(3)信息化可以加强交流,促进成果转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课题,也是世界经挤与科技、教育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科研成果信息通过网络媒体及时、生动展示,为创造新技术和研究成果的高校与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和工艺创新、并将科技成果商品化的企业,架起了合作创新的桥梁,有利于强化科研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有利于增强高校科技成果生产的目的性和方向性,从而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保证。这种互动的活动与超越时空的成果转化方式无疑是成果转化渠道上的革命。

2 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技术分析

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层面,这里仅从技术层面对其中几项关键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2.1 应用系统体系结构模型。

体系结构设计是应用系统软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直接与系统结构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软件部件的可重用性等多种技术性能指标相关。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处于异构的分布式环境中,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支持与已有系统,如办公、人事、财务、设备等其它业务系统的集成及互操作;同时,作为为高校内部及社会大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系统还必须具有较高的易用性、安全性和可伸缩性,因此选择良好的体系结构模型是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开发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中间件与Web技术的发展,多层分布式应用体系日益成熟,并已成为当前应用软件的主流。在这种体系结构中,数据服务层完成数据的定义、维护、访问与更新,以及管理并响应下层的数据请求;数据接口层需要了解数据服务器的类型和它的语义接口, 它对下层屏蔽具体数据的服务器的差异,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以便实现对多数据源的透明访问,从而提供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和适应性;应用服务层封装业务过程,并响应用户服务层发来的请求,通过数据接口层访问所需的数据,完成具体的应用功能;用户服务层为用户提供可视化界面,用来显示信息和收集数据,利用应用服务提供的功能完成用户请求;Web服务层基于Web信息服务器,利用应用服务层各种功能构件提供的功能,为基于测览器的前端客户提供网络应用服务。多层分布式应用体系结构是为克服传统C/S结构模式的诸多缺点而提出的,能使业务开发、运行、管理、连接等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系统以组件化、模块化的形式通过Internet/Intranet为用户提供各类服务,用户则可以通过网络门户等透明地使用整个网络资源。采用此结构将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提供合理的构架,有利于缩短软件开发周期,降低软件开发成本;同时,基于多层分布式应用体系结构模型的系统将具有客户端使用难度低、可移植性强、业务扩展方便、维护简单等多方面的优点。

2.2 软件开发平台。

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系统的开发具有相当难度。2O世纪9O年代以来,计算机应用不断深入,应用系统日益复杂,软件开发已从“算法+数据结构=程序” 逐步发展到了“设计模式+对象组件+开发工具=程序”,开发工具的选择,已成为软件开发成功的要素之一。可见,一个成熟、标准的企业平台对于简化和规范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部署,至关重要。

Microsoft公司的.NET和Sun公司的J2EE是目前建立和开发各种Web应用的两大主流平台。.NET和J2EE两大平台各有优势,同时都有广泛的厂商支持,前者包括分布式计算、XML、组件技术、即时编译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是一个基于Internet高度分布式计算环境、以简化应用程序开发为目的的全新计算平台。基于.NET的应用程序开发周期较短,应用程序运行和维护成本较低,伸缩能力强,但是.NET运行只能运行在Windows环境下,开放性较差。而J2EE技术诞生时间早,也较成熟,是一种利用Java2平台来简化诸多与多级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的复杂问题的构建框架和技术标准,它提供了多层的分布式应用模型,组件重用、一致化的安全模型以及灵活的事务控制,具有兼容性和跨平台的特性。J2EE仅支持JAVA语言,且需要较高的培训、开发、运行和维护成本。在开发平台的选择上,可以考虑他们各自的优点与缺点,结合自身现有应用系统特点与人力资源的能力,以及系统将来的需求等,作出适合自己的开发策略。一般认为,若高校后台系统主要使用Windows,可考虑采用.NET,但以前的应用软件需重新开发;而主要采用UNIX系统作后台系统的高校,或采用多种平台的高校,可考虑采用J2EE。

2.3 数据管理技术。

科学的管理必须依赖大量精确的信息,只有可靠的数据和资料才能为科研项目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支持。科研项目管理分为项目申报管理、在研项目管理、项目终结管理、完成项目跟踪管理四个阶段,涉及科研项目基本情况、历史数据、与科研项目有关的申报材料、评估结果、项目成果等大量数据信息。随着数据量的快速增长、查询复杂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如何正确处理各类信息,去除无用信息,提取有用信息,快速生成针对不同需求的主题信息,成为项目管理人员关注的问题。

数据管理技术不断发展,人们提出了数据仓库理论,它以用户数据库的大量业务数据为基础,通过基本的数据操作技术,如数据抽取、数据过滤技术和服务于高层数据处理的模型处理、数据挖掘和联机分析处理等技术,构建了一个面向领域的统一的、集成的数据平台, 并利用报表和图形等数据展现方式来分析结果,为用户管理决策提供灵活的信息。微软公司的SQLServer2000和甲骨文公司的Oracl eWarehouse是当前业界较具代表性的数据仓库产品。

数据仓库技术的出现和日臻成熟,为解决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数据丰富,信息贫乏”问题,进而为高校科研项目数据的有效管理、利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科研项目数据仓库的实现大致可分为(1)概念模型设计,在界定系统边界的基础上确定科研项目管理的基本主题;(2)逻辑模型设计,可采用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维表、事实表结构的多维表形式进行数据仓库数据组织,对基本主题包含的信息、事实表和维表的关系进行详细定义; (3)创建数据表,根据事先确定的主题,定义事实表和维表结构,事实表通过每一维的码值同维表联系在一起;数据抽取、清洗、装载,按统一定义的格式获取科研项目管理业务数据,经清洗、装载和整理程序进入数据仓库; (4)元数据管理,为了便于系统对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开发,还必须开发包括自动获得数据仓库的数据结构、定义从操作型数据库向数据仓库中导人数据的方法、定义进行OLAP分析的多维数据库结构、建立业务模型和数据仓库中数据物理的映射的元数据管理系统等几个主要步骤。

转贴于

3 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注重整体规划,分布实施。

实施信息化是实现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创新的核心支撑技术和手段,但如果脱离了学校的组织、过程、资源和人员的大环境,未与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信息化建设就可能走弯路,作为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其设计和实施就会缺乏前提和依据,就有可能成为“信息孤岛”。因此,必须克服“重实施、轻规划,重技术、轻管理” 的错误认识,组织有关信息技术、科研管理等人员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正确理解真实的管理需求,全面考虑3—5年后的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整体规划,在规划形成的框架指导下,采用有效的实施途径进行分步实施,从而保证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统一的信息标准和规范,能与学校其他各系统保持信息畅通、有效共享。

3.2 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结构呈星型分布,科研处是唯一中心,所有下行信息通过科研处向科研人员,上行信息通过科研处整理供上级和其他管理部门利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分布式结构的网络化管理模式出现,科研项目管理层次减少、人员规模削减,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紧凑而富有弹性。

科研处、各院系以及广大科研人员既是信息的者,又是信息的利用者, 只是权限有所差别。因此应充分重视和做好信息系统实施与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匹配工作,信息系统仅是内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在计算机环境中的载体,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严格执行,直接决定信息系统建设的成败。解决信息系统实施与运行管理脱节的问题,加速科研管理模式的转型,将科研管理部门从“收发室”工作中解放出来,把工作重心放在宏观管理上。

同时,管理信息化为科研管理人员的学习和提高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更大的空间和时间自由度、更灵活的方式,管理人员将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者转变为学习型管理者。管理人员的不断学习有助于改革组织本身,那就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建立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组织。

3.3 加快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培养。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篇10

2.1科技管理信息化的投入产出

任何一种新事物的诞生都需要忍受淘汰旧事物的阵痛、承受创建新事物的投入,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也不例外。传统的科技管理方法已经根深蒂固,尽管科技管理人员知道目前工作方法的种种弊端,但是改变固有的工作方法还会产生一系列的不适应,然而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科技管理工作方式的改变也是时代需求。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时间、资金、人力的投入。平台的搭建无论是作为科研项目的成果,还是财政拨款直接建设,科研机构上级行政部门都需要为此投入资金,根据各科研机构科技管理工作需求的差异以及信息化水平要求的高地,投入资金的规模也不一而同。除此之外,构建科技管理信息综合平台需要前期调研、系统设计、调试运行、使用培训和后期维护,这些工作需要耗费平台构建技术人员、科研机构各级领导、专家和科技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时间和人力是一种无形的投入成本。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产出包括很多方面。随着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科研工作者和科技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全面提高,科研机构的管理和监管大幅提升,实现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实施科研经费全程监督,便于科技信息汇总统计,利于领导监管决策。从而改善科研机构管理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力度、提升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机构整体实力。

2.2科技管理信息化的实际效用

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将改善科技管理工作流程,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效率;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可随时随地跟踪科研信息的最新进展,科研机构领导可实时查阅本单位科研信息整体情况,实现了信息的动态管理,便于及时决策;通过科技管理信息平台,一方面加强了科研人员之间以及科技管理人员之间信息的交互,另外通过信息平台可以实现科研信息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便于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动向,利于科研成果转化;科技管理信息平台不仅便于搜集处理信息,更便于科研人员查询、发表信息,提供透明的交互平台,构建开放的科技管理体系。

3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构想

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首先需要对科技管理业务进行抽象,然后应用信息技术构建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将抽象的科技管理业务重新展现,并且在构建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优化科技管理实际业务,打造一个集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梳理业务,找出科研机构共有的科技管理业务,结合本科研机构的实际业务需求,搭建一个集合多个子系统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包含如下4个子系统:

3.1科研项目管理系统

科研项目是每个科研机构的命脉,管理好科研项目,既可以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实施、多出成果,也可以促进科研机构的长远发展。每个科研项目通常都会经历申请、立项、拨款、研究、验收、鉴定和申报成果等过程,涉及科研机构各个部门的职能[3]。只有各职能部门与项目组之间信息交流通畅,才能保证上述科研过程的稳步进行。该子系统对科研项目的申请、立项、拨款、研究、验收、鉴定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对科研机构每个科研项目进行编号,项目组人员将项目进展情况实时录入系统,构建一个科研机构科技项目动态数据库。系统根据项目前期预期与项目实际进展情况,向项目组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发出通知,便于各部门对项目实施管理,项目组成员与科技管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实现高效沟通,最终实现科研项目的自动化管理。

3.2科技成果管理系统

科技成果是科研机构科技工作产出的总称,包含科技奖励、鉴定结果、、软件著作权、行业标准、成果专利等等。面对数量庞大且各具特点的科研成果,做好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具有一定难度。此科技成果管理系统涵盖科研机构所有科研成果的成果类型、获取时间、获得人员、对应项目等信息,根据不同成果类型,获取不同信息内容。实现对科研成果的自动分类、分析统计等功能,实现科技成果管理信息化。

3.3研究生管理系统

国内很多科研机构还承担着培养研究生的工作。研究生管理细致且复杂。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涉及研究生信息、研究生导师信息、研究生培养环节各项工作以及研究生培养信息管理等。针对研究生管理工作的以上特点,本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研究生信息管理、研究生导师信息管理、研究生培养管理、研究生答辩管理、研究生培养信息管理等功能。其中研究生培养管理又分研究生开题、中期管理。系统包含的范围广、内容细,需要梳理研究生培养的工作内容,探寻各项工作的逻辑关系,搭建科学合理的研究生管理信息子系统。

3.4外事管理系统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国内科研机构与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走出去”探索本领域最新科研动态,“引进来”获取本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对外合作已经成为国内科研机构打破固有格局,寻求重大突破的切入点。外事工作也越来越多得收到重视。外事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本科研机构外事信息的构建、管理、分析工作。需要科研机构项目组成员与外事管理人员合作,搭建本机构外事信息数据库,便于外事信息资料的查找、分析和利用。起到对本机构外事工作的辅助作用。、随着发展,科研工作也在实时变化,科技管理工作必须及时满足科研工作变化带来的新需求,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便于修改和更新,以便适应科技管理工作变化的动态需求。

4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4.1确定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范围可大可小、程度可深可浅、时间可长可短。不同科研机构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个目标,长期也好,短期也罢,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科研机构需要经过充分调研确定通过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达到的预期效果,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制定阶段性目标,各个击破,最终实现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4.2科技管理信息化数据库的建设

完善系统的科技信息室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数据是信息化建设的源头。不论是否开展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我们都需要加强对科研数据建设的重视。科研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不是所有数据信息都需要保存,根据科技管理对科技活动信息的需求,有取舍的保存这些数据信息,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信息数据库,为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4]。

4.3加强科技管理人员培训

科研机构科技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背景、文化水平各不相同。实现科技管理信息化最终还是需要科技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具体操作人员的总体知识构成也会影响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因此,在构建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同时,需要对科技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加强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科研项目管理和科技管理方法等内容的学习,扩大科技管理人员知识储备,适应科技管理系统实际操作需求。

4.4适应科技管理信息化的科技管理模式和科技管理规章制度

科技管理信息化建设必然会对传统科技管理带来改变,不论是内容、方法还是流程都会产生变化。针对科技管理系统带来的变化,对科技管理模式和科技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调整,以便于满足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需求,提高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提升科技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篇11

随着民办学校的不断发展,其科学研究工作在数量和水平上都得到不断提高,科研机构管理部门的工作量与责任日趋加重。科研项目、经费和成果的管理及大量科研信息的搜集、储存与筛选及判断等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传统的依赖手工或者借助Excel等办公软件所进行的科研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科研迅速发展的要求。如何高效有序地处理头绪繁杂的H常事务。如何方便科研人员快捷地获取、共享科研信息,一直是科研机构科技管理人员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当今信息和知识的时代。我们只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改变管理模式和手段,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才能高效地服务于日益发展的科学研究工作。因此,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信息人才为依托,充分挖掘信息资源,建立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平台,促进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势在必行。

一、影响科研管理信息化进程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问题

基于多方面的原因,一直而来,民办院校的教师科研意识相对较弱,学术交流少,成果层次普遍较低,学校的科研氛围不浓,教师还没有意识到教学科研工作对自身能力提高的重要性;个别教师存在功利思想,为职称晋升或成果奖励而写几篇论文,追求短期效应,缺乏持久性;还有部分教师对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心怀懈怠,一定程度上存在抵制情绪。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

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健康运行,需要众多配套制度的支持从一定程度上讲,没有严谨的规章制度约束系统的使用和运行,系统不仅起不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反而可能会使工作效率降低,数据更乱,从而导致领导质疑系统、职工不用系统的局面。加之学校各职能部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不一致,使用的管理软件版本普遍不统一,这就导致了缺乏通用的信息资源管理规范性标准,信息交互的实现还需要依靠人力,数据应用无法集成,既制约了信息化效用的发挥,也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信息处理。此问题突出体现在科研与人事、教务和财务的信息的难以共享。

(三)资金不足

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可能需要增加大量的软硬件,如果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科研管理信息化工作将会进展缓慢,甚至停止。因此,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而民办院校目前处于大发展的时期,各学校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上,相对而言,对于科研管理方面的投资不多。而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科研信息资料建设和科研信息化建设都是基本的前提条件。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的数字资源已经成为主流资源。,在先进的信息服务理念支撑下的丰富、完善、有机整合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是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无论是信息服务的理念,还是信息资源的建设,民办院校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

(四)管理队伍问题

一是民办院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大多机构小,人员少,经费紧张,难得有机会走出去与其他院校进行交流和研讨,眼界不够开阔,看不到当前科研发展的前沿动态,难以指导其他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二是目前大多民办学校没有实行真正意义的二级管理,在二级院系中没有设有专门的科研秘书,往往是由行政或者教学秘书兼任,而能兼有信息技术和科研管理经验的人员更加缺乏,对比近年民办院校的科研和科技服务发展普遍迅速的现状,面对较大工作量较大,较多基础数据以及实时控制等现实需要,人员技术配备显得捉襟见肘。三是部分科研管理人员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水平不高,仍然习惯于传统的科研管理模式,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缺乏管理信息化的系统知识。在具体操作中往往比较吃力。管理项目不规范,成效不显著。

(五)缺乏技术支持

科研管理信息化工作建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加强相关技术队伍的建设非常必要要保障系统不出现“时常出错、恢复时间长”的现象,否则可能会大大降低员工使用系统工作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系统的信赖度。

二、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议与思路

(一)转变思想观念,加快实现高校科研管理网络化

首先,学校和部门主管领导应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在机构设置、队伍建设以及建设经费上给予相应支持。具体地设立专门机构或指派专人负责信息工作;采取科技课题立项等形式对信息建设予以经费支持等措施。这是信息化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其次,要加强学习,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信息化水平。科研管理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努力。一要加强宣传,组织学习,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树立榜样,使其认识到教育科学研究对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的重要意义;二要健全教师科研考评制度,针对不同人群合理设定目标,在教师考核与职称评定等方面适当倾斜、强化激励,引导并培养教师的研究兴趣和研究习惯;三要组织开展培训、讲座和辅导等多种形式,快速提高教师的科研信息化水平,提升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统一规划,注重联系,分步实施,资源共享,合理投入

实施信息化是实现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创新的桉心支撑技术和手段,但如果脱离了学校的组织、过程、资源和人员的大环境,未与学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信息化建设就可能走弯路,作为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其设计和实施就会缺乏前提和依据,就有可能成为“信息孤岛”。因此,必须克服“重实施、轻规划,重技术、轻管理”的错误认识,组织有关信息技术、科研管理等人员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正确理解真实的管理需求,全面考虑3―5年后的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整体规划,在规划形成的框架指导下,采用有效的实施途径进行分步实施,从而保证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具有统一的信息标准和规范,能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各系统保持信息畅通、有效共享。

(三)建立适应信息化的高校科研管理模式

科研管理信息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融进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落后的管理方式、僵化的组织结构、低效的管理流程等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革,势必对现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等产生强烈的冲击。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在管理模式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对科研管理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改进原有管理系统中冗余的、不合理的工作流程,建立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相适应的组织模式与工作流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因此,只有充分重视和做好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的匹配适应工作,以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加速科研管理模式的转型,带动科研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促进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将科研管理部门从“收发室”工作中解放出来,把工作重心放在宏观管理上,创造更高的管理效率。同时,管理信息化为科研管理人员的学习和提高提供了更好的条件、更大的空间和时间自由度、更灵活的方式,管理人员将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者转变为学习型管理者,有助于改革组织本身,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建立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组织。

(四)加强组织和领导,完善管理制度

由于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量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领导的决策非常关键,有领导重视才能调动、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做好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激励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以推进信息化工作的进程。同时,实现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必须依靠严密、健全、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以有效规范管理业务流程,保障管理系统运行,这也是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步入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首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整体工作,涉及的部门比较多,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不是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这就需要各部门加强合作,增进沟通,相互协作。其次,由于网络系统具有开放性,人多手杂,造成数据质量的复杂性,如果不加强管理容易造成信息混乱,导致网络管理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应建立责任明确、分工合作的管理制度,逐级把关、责任到人,每一道程序都有人签字负责,以防管理中的相互推诿。

(五)加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

推进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管理人员是根本,在一定程度上,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及应用能力的高低是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能否落实的关键。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依赖于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管理队伍,只有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才能为科研管理信息化提供长期支持,使高校科研管理工作走向良性循环。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科研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应加强现代信息管理理论的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特性和管理信息化的新要求与新模式,认真研究在网络环境下高校科研工作的新特点、新方法,转变思想观念,增强现代管理意识,提高管理理论素养,使自己从经验式管理向科学管理发展,并不断更新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搞好信息管理,形成新的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现代化意识和管理水平、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应积极参加各种信息技术培训和训练等学习活动,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尽快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提高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提升信息素养,强化信息意识,增强信息敏锐性,从而成为具有良好信息意识、较高信息道德。

总结:民办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与普通高校一样,是一个需要不断摸索、总结和提高的过程,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不断提高信息化意识的基础上,根据科研工作的规律和本校实际,统一规划,协同工作,分步实施。才能真正实现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为学校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龙涛,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科研处,软件工程硕士,实验师。

参考文献:

[1]汪辉.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探析[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2):31―32.

[2]陶辉.高校科研管理网络化初探[J].武汉科研学院学报,2005(11):146―147.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篇12

科技进步离不开前人或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在科技发展中产生信息,信息掌握促进科技发展。

一、科技成果申报的科技信息服务

科研项目按计划逐步实施,取得的科技成果要进行验收,鉴定,评定成果的研究水平、适用范围及实用价值。我们可以将科技信息看作是成果评价的尺度和成果转化的媒介,以科技信息作为客观依据和评价尺度。科技成果管理部门,在科技成果的申报中,应做好以下科技信息服务工作。

1.协助科研人员做好科技成果的自我评价。科技成果鉴定前,科技成果管理部门在进行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应与研究人员一道分析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创新点,并列出检索用的主题词、关键词,供科技情报部门查新检索使用,方便科研人员对成果做出正确的比较,确定成果在其研究领域内所处的水平层次和技术状态,为专家评审、鉴定、以及主管单位的审查、奖励、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2.做好科技成果产生效益的反馈信息服务。科技成果的效益是指科技成果产业化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学术价值与意义以及其他潜在的效益等。反馈信息能反映成果被社会接受和认可以及在多大范围内被接受和认可等情况,是评价成果客观性的指标,是体现科技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小、促进科技进步作用的主要依据。

二、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信息服务

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促进企业经济建设和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公司拥有很多金元宝,有人才、技术、成果及信息。然而,成果转化率低、难以形成产业化是影响公司科技快速发展的瓶颈,其中推广手段薄弱、信息渠道不畅是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应提高信息交换的效率,如参加科技成果会、洽谈会,科技成果展览会,交换资料等,流通信息渠道。信息网络化则为技术成果的、技术投资、技术培训等开辟了新天地。一方面,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资源,为公司科技成果产业化搭建一个信息平台,将公司有推广价值或经济效益前景好的项目在网上和推广,内容包括科技成果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用范围、投资规模、前景分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信息,使公司的科技成果最大范围展示于社会面前。另一方面,科技成果管理部门还需要经常从信息网查阅科学发展动态、科技政策和社会需求等信息,将科技成果应用范围、市场前景、经济和社会效益等信息提供给产业部门,加快科技成果信息交换的速度,实现科研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提供和技术需求结合的良性循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三、科技成果信息数据库管理

公司拥有大量的科研成果,形成了内容繁多、价值可观的科技成果档案资料,随之也积累了丰富的科技信息。为了迅速掌握和利用这些科技信息,科技成果管理部门需要在计算机专家的帮助下,编制和建立公司成果管理数据库软件,将公司获得的各类奖励,部级奖励,省部级奖励,集团公司奖,民间奖,公司级奖励以及优秀专利奖,科技论文奖等信息全部编入数据库中,信息内容包含每一项成果的项目名称、获奖时间、主要完成人员、获奖级别、获奖单位、协作单位、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等,利用该系统能够方便地查询各种科技信息。利用此数据库的信息,还可以编制《XXX-XXX年获奖成果汇编》,编写公司所有获奖项目的题录(XXX-XXX年)。分析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了解公司所有科研人员的获奖情况,统计各种奖励,有选择性统计某位科研人员的获奖项目情况。这些信息为公司推荐申报上级单位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的选拔以及科研项目申报等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内容丰富、完整、准确的成果管理数据库,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四、科技档案资源开发利用

企业科技档案是科学技术的结晶,科技资料中储藏着无数的科学技术成果、技术秘密、原始数据、工艺方法等。充分发挥其作用,可使科研人员在科技创新活动中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研究效率。目前,公司在科技资料管理上局限于技术资料实体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对科技资料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涉及较少。作为成果管理部门,需要在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服务方式上加强科技档案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为科研、生产提供优质服务。

1.管理模式创新。在管理模式上,做好科技档案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大力加强科技资料信息化建设,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对资料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使科技档案管理模式由传统的实体资料保管,逐步转变为现代化的资料保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管理。

2.管理方法创新。建立科技资料数字化、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形成电子文件、电子资料管理和利用中心。通过局域网为科研人员提供技术资料查询服务。在公司内部信息网上建立“科技资料信息网”主页,用户可以通过科技资料管理软件系统查阅电子文档全文。还可以将图纸、照片、录音、录像等多媒体资料,通过网络传输到资料信息数据库中,实现电子文件的网络查询。通过局域网,我们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已经开放的资料和信息,实现科技资料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使科技档案的利用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

3.服务方式创新。传统的“重保管、轻利用”,导致科技档案管理长期处于被动状态,资料信息的共享也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需要企业科技管理工作者充分树立起主动服务意识。科技档案管理部门应积极主动地提供科技资料的利用,让信息服务工作处于最佳状态,实行微笑细致服务。要求要对其保管的资料内容了如指掌,让每一个利用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另外,还要实行上门服务,改善服务方式的单一性,改变“坐”、“等”现象,让科技档案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五、开展学术活动 促进科技信息交流

科技成果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出高水平的成果。在组织科研人员参加国际、国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的同时,我们应利用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公司访问的机会安排专题学术报告,在学术活动的内容方面,除主要涉及科研领域的学术问题外,还应增加举办科技管理方面的学术报告和涉及科研成果数据库管理等讲座。如邀请知名的科技管理专家介绍学科发展动态、科技政策、申报程序及具体要求,并通过答疑,减少了部分科研人员申报奖励的盲目性,对提高公司科研水平有很大帮助。

加强科技成果管理的科技信息服务,开拓科技信息服务领域,充分利用科技信息资源为科技成果管理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进企业科技发展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壁.加强企业科技管理 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管理].2006 (1)

[2]沈祖红.论企业科技档案资源开发利用.2009 (7)

科技与信息化管理篇13

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型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其他特点为一般属性。因此,可将档案的定义简要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

科技档案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形成的应该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照片、影片、录像带等科技文件材料。科技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企事业单位中是一项技术基础工作。尽管档案管理历史悠久,而科技档案管理却诞生在近代工业革命之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专业分工的产物。科技档案对于企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进入现代化企业建设中,科技档案在科研、生产、企业科学管理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相当高的经济价值。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研发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许多新的研发成果不可能从零开始,更多的是要借鉴、吸收大量的前人成功经验,吸取大量的前人失败教训。科技档案利用价值是它本身固有的特点,使其变利用价值为使用价值,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在企业建设与发展中产生经济效益。

当今社会正步入一个新的技术革命新时代,这些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应用于社会之中,势必带来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同样也会引起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尤其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已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柱之一。信息资源的利用就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利用,科学信息的交流、利用必将推动科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所谓科技档案信息化,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科技档案管理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一般而言,可以从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档案的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实现档案信息的高度共享,引发档案管理模式的变革。具体来说,由于原始档案经过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而信息化技术就彰显出独特的魅力,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实现科学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条件。

二、科技档案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企业信息化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能的改造,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供电企业在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经历了IP市场风雨变换的考验,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口号,已实现了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以辽宁省电力公司ERP项目为例,2008年9月26日全面启动,2009年6月25日成功上线,11家市级供电公司按照试点设计流程无差异推广,当年11月25日,ERP项目在14家市级供电公司全面推广。继后,2010年ERP在农电系统的71个县区上线。这说明了以ERP为核心的各信息系统深化应用为主线,为支撑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尽快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奠定了坚实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