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重点人员管控措施实用13篇

社区重点人员管控措施
社区重点人员管控措施篇1

一、强化常态化防控举措

(一)强化居民防护意识。坚持“三加强、三减少”,即加强个人防护、乡村管理、定点诊治,减少人员流动、人员聚集、旅途风险。通过异地商会、公告、微信群等多种开式,倡导我街道在外地尤其是中高风险地区经商、务工、上学人员在工作地、学校过节,确需返乡的要做好旅途防护并提前向目的地社区居委会报告。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严防农村地区聚集性疫情发生。社区居委会要利用多种途径,持续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将健康知识传播到每个家庭和个人,使居民充分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控要点,养成开窗通风、清洁消毒、佩截口罩、勤于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少聚集不扎堆等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增强居民防护意识和发热后第一时间报告、就诊意识。强化流感等多病共防措施,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二)强化疫情监测工作。一要切实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多点触发监测预警与报告处置工作,组织开展各类重点人员以及医疗机构、农贸市场环境和冷链食品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按规范落实“应检尽检”频次,提高早期发现能力。坚持“人”“物”“环 境”同防,规范做好直接接触进口物品人员的个人防护、日常监测和定期核酸检测,对涉及场所采取严格的环境监测和卫生措施。二要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并发挥“哨点”“探头”作用。辖区医疗单位、社区卫生所等要提高对新冠肺炎病例的发现、报告意识。禁止收治发热病人,发现发热病人要落实报告、转诊制度,由“120”指挥中心负责安排专人、专车及时将发热患者安全转运到设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不得让患者自行离开或任由其到其他医疗机构就诊。

(三)强化重点人群防控。各社区居委会要按照重点人群防范到位、过往人员检查到位、一般人员管控到位的原则实施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做到底数清、信息通、措施明、可追溯。要强化返乡人员(特别是从事进口冷链食品相关工作和边境地区返乡人员)、外来人员、来自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入境人员等重点人群的信息登记、摸排和日常健康监测工作,其中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和境外返晋入晋人员检测须“一人一管”,提倡国内低风险地区返乡、入晋人员在返晋入晋前 7 天内进行核酸检测; 对未持有 7 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建议返晋入晋后前往就近核酸检测机构进行核酸检测。街道防控办要通过各种途径对外公示核酸检测机构联络方式,畅通预约途径,方便返乡人员就近前往采样检测。发动居民群防群控,严厉打击走私、偷渡等犯罪活动。二要落实好居家医学观察对象防控措施。要严格落实通风消毒、“一人一间”、不外出、分餐制等防控措施,督促重点人群加强返乡 14 天内日常健康监测,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串门走动,强调出现发热等症状后的自我隔离和报告。同时,加强巡回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核实和报告。三要做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各社区居委会、市直驻街道有关单位要根据国家、省、市的统一部署,配合有关部门、单位动员发动辖区内重点人群,特别是重点岗位人员自愿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原则上除禁忌症外要做到“应种尽种”。

(四)强化重点场所防控。各社区居委会要落实属地防控责任,以企业、风景区、宾馆、餐馆、文化室(室、站)、养老院(福利院、老年人活动中心)、中小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农贸市场、商店超市、药店、公交车停靠点等为重点,督促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全面规范重点场所机构管理,严格做好人员佩戴口罩、体温检测、验码、定期消毒、人员限流等措施,储备必要防护物资。大型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等原则上一律不举办;节日祈福、庙会 灯会、宗亲祭祖、宗教集会等聚集性活动原则上一律不举办;婚丧活动一律从简,提倡“红事”缓办,“白事”简办,严格控制参与人数和人流密度。确需举办的参加人数 50 人以上的会议等活动,按照“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制定完整的防控预案,承担疫情防控主体责任,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五)强化爱国卫生运动。各社区居委会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突出结合部,加大环境卫生整治,突出清理卫生死角盲区,由室内环境卫生清洁向屋内庭院、周边环境拓展。严格落实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清洁、消毒和通风,把环境卫生治理措施落实到每个村居、单位和家庭,开展病媒生物防制,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消除“四害”危害,控制病媒生物密度。

(六)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各社区居委会充分发挥“大数据 +网格化”的精准防控作用,紧盯重点人群,做好外来人员排查、重点人员精准管控,发热病人信息排查、宣传引导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报。强化“八闽健康码”普遍应用。推行公共服务窗口、小区物业前台窗口等实行“先验码、后服务”,机关企事业单位要使用“八闽健康码”对内部人员健康核查和管理,外来人员凭“八闽健康码”“绿码”一码通行。加快应用智能测温等技防措施。加快智能安防小区、智能医院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小区、企事业单位、商超、人群聚集的公用场所、宾馆等引入人脸识别、遥感电子测温等智能设备进行识别把关。

(七)强化应急处置准备。各社区居委会要根据防控工作安排,储备好防疫物资,做好应急演练,提升防控能力。对春节期间的人员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发生疫情后的生产生活保障等做好应对准备工作。

二、及时规范有效处置疫情

(八)快速启动响应。一旦发现疫情苗头,各社区要立即上报街道防控指挥部,并在上级部门统一指挥下开展核酸检测、环境消杀、社区防控等疫情防控工作,以及做好居家隔离等应对工作。

(九)严格疫点管控。在疫情发生后,按划分风险等级区域,各社区居委会要严格落实封锁管控措施,中、高风险区人员原则不出行,低风险区人员“非必要不离村”,确需离开的须持 7 日内核酸检测证明出行。规范设置进社区检疫点,果断采取限制人员流动管理和聚集性活动封锁等措施,落实出入人员测温、询问、登记、扫码、 消毒等,加强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公共交通管理,视情依法依规按程序报批后采取交通管制、停工停业停学等措施,并提前做好隔离期间居民的物资供应和卫生保障工作。

(十)隔离医学观察。对 14 岁及以下儿童、孕产妇以及半自理或无自理能力等特殊人群可采取居家医学观察,社区居委会要做好保障工作,要落实居家隔离人员的跟踪管理,驻社区干部、社区两委和村医等工作专班要通过发放告知书,悬挂公示牌等措施,强化落实所包联隔离对象的居家隔离防控措施,并每日上门,强化落实单人单间隔离、体温监测等措施,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建立帮办制度,协助解决隔离人员困难。

(十一)快速核酸筛查。街道办事处要在市防控指挥部指挥下全面负责辖区人群核酸筛查工作,落实动员、组织、公告、采样送检等工作,以及现场采样组织工作。启动采样点,街道、社区采样点专班到位,按网格分片组织居民全员有序到指定采样点采样。各社区居委会要提前制定全体居民核酸检测预案,合理设置采样点,储备相应物资,提前采集录入居民信息,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十二)落实环境消杀。各社区要对农贸市场、文体活动中心、公厕等易出现疫情传播的重点公共场所,制定专门的消毒工作方案,设立专门值班员,负责消毒和秩序管理工作。对确诊和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行动轨迹进行全链条、彻底消杀。对生活垃圾应当消毒并外运集中处理,对隔离人员产生垃圾集中消毒、封存、处置。

三、强化各项保障措施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驻社区干部分包社区、社区两委分包片、社区网格员包户的三级网格分包体系,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制,强化冬春季、节假日等重点时段防控。压实属地责任、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单位主体责任、个人和家庭自我管理责任,推动各项防控措施在社区落地落实。街道防控指挥部成立农村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各社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专班,工作专班由一名社区主干任组长,社区两委按网格包干挂钩, 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社区疫情防控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强化社区卫生健康管理,组织居民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形成防控合力。

(十四)加强物资人员保障。各社区要落实好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的经费支持和物资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及时完善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加强对医务人员防控技术和提供社区工作者知识的支持,提高其做好一线防控工作的能力。

(十五)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各社区要结合晋江市和街道的各项防控要求,制定属地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细化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点环节防控措施和具体工作部署,统筹做好社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

(十六)加强督导检查。街道督查组要加强对社区督导检查,压实防控责任,及时发现和整改各类隐患,补齐防控短板、堵塞工作漏洞,督促各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社区重点人员管控措施篇2

(一)坚决防范和杜绝发生社区服刑人员参与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和大规模;

(二)坚决防范和杜绝社区服刑人员在“世博会”、“亚运会”开闭幕式、全国和省“两会”以及春节、国庆等重点时段、重大节日期间到世博会或其他现场进行“异常访”和从事其他捣乱破坏活动;

(三)坚决防范和杜绝社区服刑人员参与和发生严重暴力事件、较大规模、来省去沪进京“异常访”或从事其他扰乱社会秩序活动;

(四)坚决防范和杜绝社区服刑人员涉嫌严重犯罪、脱漏管、下落不明和擅自外出现象发生。

二、工作措施

(一)分阶段开展社区矫正大排查

第一阶段(今年1月—4月底):着重围绕春节、元宵节、“两会”等重点敏感时期的维稳工作要求,对本辖区内社区服刑人员布置护城河分阶段,滚动式大排查,重点排查和掌控人户分离、下落不明、外出就业和流动性大的对象;重点排查和掌控列为“严管级”的重点对象;重点排查和掌握原在上海、*工作生活过的、目前在上海临时居住的、有亲属在上海的、同案犯在上海的、有爆破作业等特殊技能的、有可能到世博会闹事的以及其他与伤害、*有特殊联系的社区服刑人员的情况,落实管控应急措施。

第二阶段(今年5月—7月底):重点排查和掌握社区服刑人员、归正人员与前往世博会参观人员或世博会工作人员以及与参加或参观世博会返乡人员交往等情况,进一步落实管控应急措施。

第三阶段(今年8月—10月底):重点排查和掌控有在犯罪倾向、思想行为表现异常、前7个月考核一般或差、离上海、广东较近或打工的社区服刑人员,根据排查情况,及时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法律、监管、教育等手段及措施进行管控和处置。

(二)开展重点时段执法排摸

社区矫正“护城河”工程实施期间,乡司法所将结合大排查工作,针对重点时期重点工作重点问题,协调组织开展执法排摸,提高指导检查频率,加强法律行政监督,切实保障各项监管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

(三)开展每周巡查工作

乡司法所加强与公安派出所的沟通协调,建立落实社区服刑人员“每周巡查”制度,通过上门走访、电话随访等方式每周对辖区内的社区服刑人员特别是重点对象进行巡查、考核和监督,了解和掌握社区服刑人员家庭情况、现实表现和心理状况,做好超前防范,加强源头管控。特别对学校实行日巡查制度,确保学校及周边无各不安定群体。

(四)实施“定人包案”制度

对排查中发现和掌握的重点对象、重点问题、重点隐患,由乡司法所组织牵头、各村具体负责,制订落实“一人一案、一事一策”的管控教育措施及其应急处置预案,并采取“定人包案”的方法,落实责任人和监管帮教力量,实施有效防控,开展攻坚克难,及时消除和化解难点、重点和热点问题。

(五)实施“管控升级”制度

按照“管控升级”要求,切实加强世博会及*亚运会期间社区服刑人员的管控工作,从严掌控社区服刑人员请假外出打工、就业等审批工作;从严掌握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奖惩标准和处遇等级调整问题。对目前列为“普管、二级宽管、一级宽管”的社区服刑人员,在内部管理上按照分别给予降低一个处遇等级的监管考核要求实施矫正,做到内紧外松、内外有别、把握有度;对“严管级”社区服刑人员,在严格执行“每半月交思想汇报一次;每周到司法所报到一次;司法所每半月家访和走访群众考察一次;必须参加司法所指定的学习教育活动和公益劳动;严格限定其活动区域”的规定同时,结合周巡查制度,加强跟踪管控力度,切实做到“三控”即“目视跟控”:落实“多帮一”监督考察措施,确保“严管级”社区服刑人员每日不脱离监督考察小组视线;“有线查控”:司法所至少每周一次用电话抽查等方式对“严管级”社区服刑人员实行跟踪监管,社区服刑人员必须用固定电话回复,以确认其当前所在位置;“无线遥控”:结合社区矫正信心化进程,充分运用手机定位技术,随时实地掌控“严管级”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动态及其行踪去向。

三、工作要求

社区重点人员管控措施篇3

二、维护本镇社会稳定

工作措施:深入开展突出问题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加强对各种不安定因素和重点上访人员的滚动排查,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疏导、化解工作,严防人民内部矛盾被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插手或炒作利用。加强“__功”等组织人员的教育转化和防范控制工作。在世博会举办前,对重点上访人员逐一开展法律告知,落实稳控措施,并做好非正常上访活动的现场处置和依法处理工作。

责任单位:综治办、办、辖区派出所共同组织实施。

三、组织开展打击整治攻坚战

工作措施:以严重暴力犯罪、多发财犯罪,经济、金融、涉世博知识产权领域突出犯罪以及街面突出治安问题为重点,组织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有效净化社会治安环境;组织开展对流散社会的非法枪支弹药、管制刀具的集中清查整治,严格落实防范管控措施,及时发现、消除危害社会治安的涉刀涉枪安全隐患。开展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危棚简屋等场所的消防隐患专项整治。加强“城中村”等治安混乱地区和治安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落实长效管理措施。

责任单位:综治办、规划建设办(安全)、辖区派出所共同组织实施。

四、加强社会面管控和巡逻守护

(一)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

工作措施:健全“三合一”联动救助工作机制,不间断地组织开展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全面清理和集中救助工作,确保世博会期间本镇主要景观道路和重点区域街面基本无流浪乞讨现象。加大对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两怀妇女”,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以及强讨恶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处置力度。做好对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流浪乞讨未成年人的收容抚养工作。

责任单位:社事办(民政、教育)、城管中心、综治办、辖区派出所共同组织实施。

(二)加强社会面巡逻和身份证照查验

工作措施:组织警力和各类群防群治队伍,加强街面、社区治安巡逻,由公安执勤民警负责有针对性地开展身份证照查验工作。协助公安特警在重点区域、重要部位、要害部位周边开展武装巡逻,严格落实供电、供水等重要设施的警戒守护措施。

责任单位:辖区派出所。

五、加强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

工作措施:严格执行国务院《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大检查督导力度,落实企事业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工作措施;严格落实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责任制,依法加大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治安保卫责任追究力度。

责任单位:辖区派出所。

六、加强公共场所经营管理

工作措施:组织开展对旅馆业单位、娱乐休闲服务场所、互联网服务场所、地下建筑经营场所及废旧收购、印刷等特种行业的专项检查整治,加强经营监管,依法从严查处违法违规经营单位。世博会举办期间,全镇旅馆业单位严格落实住宿实名登记等各项经营、安全管理制度。

责任单位:莘庄工商所、辖区派出所共同组织实施。

七、加强公共交通安全防范

工作措施:加大对主要交通枢纽、公交站点、人员集散地等区域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有效维护治安秩序。

责任单位:辖区派出所。

八、加强危险物品安全监管

工作措施: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从严落实责任制,加强对枪支弹药、爆炸、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生产、销售、运输、使用、储存、销毁等环节的安全监管。

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办(安全)、辖区派出所共同组织实施。

九、加强低空慢速小目标的排查管控和发现处置工作

工作措施:组织开展低空慢速小目标的全面排摸,逐一进行告知并签订禁飞承诺书,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加强社会

宣传和教育引导工作,动员广大群众自觉遵守并积极举报,坚决防止在禁飞区域和时限内升空。

责任单位:辖区派出所。

社区重点人员管控措施篇4

二、工作任务

把做好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坚决贯彻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市、区部署要求,充分认识疫情防控的极端严峻性、极端紧迫性、极端复杂性,切实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全力做好防控工作。

(一)不折不扣落实好“三防三查三加强”。不折不扣抓“三防”,确保防控措施联动到位、防止开展大型集会和人员密集活动的管控措施到位、防控意识宣传到位。到边到底抓“三查”,按照网格化、全覆盖要求,全面排查武汉市来芜人员、排查发热症状人员、排查需要重点关注的隐匿人员,确保不漏一户一人。从严从实抓“三加强”,做好做足应急准备,加强医疗救治,加强物资保障,加强舆论引导,确保疫情及时发现、有效处置,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二)实行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牵头,社区抓好落实,全社会动员参与防控活动,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建立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健全工作队伍,责任到人、联系到户,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切实落实、不留死角。

(三)加强人员追踪。细化社区网格,加强人员健康监测,摸排人员往来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重点追踪、督促来自疫情发生地区的人员居家医学观察14天,监测其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输入。利用一切手段,精准管理来自湖北的人员,确保追踪到位,实施医学观察,发挥街道、社区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合力,提高追踪的敏感性和精细化程度。

(四)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做好社区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现、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发动社区网格员、卫生服务站所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规范管理,配合疾控机构规范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落实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措施,及时按程序启动排查、诊断、隔离治疗等程序。

(五)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文明创建工作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果,加大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力度,严格对全街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和通风,特别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环境治理,把环境卫生治理措施落实到每个社区、单位和家庭,防止疾病传播。

(六)加强健康宣教。通过“一封信”、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小喇叭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病毒感染等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健康提示和就医指南,科学指导公众正确认识和预防疾病,引导公众规范防控行为,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减少大型公众聚集活动,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三、防控措施

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分为三个阶段。

(一)未发现病例时。

实施“外防输入”的策略,具体措施包括组织动员、健康教育、信息告知、疫区返回人员管理、环境卫生治理、物资准备等。

1.组织动员:建立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体系,以街道和社区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为主,鼓励居民和志愿者参与,依托“老营房”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应急保障分队等街道现有志愿组织,组成专兼职结合的工作队伍,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对社区、楼栋、家庭进行全覆盖,落实防控措施。

2.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多种手段,有针对性地开展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宣传,积极倡导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营造“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良好氛围。使群众充分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养成手卫生、多通风、保持清洁的良好习惯,减少出行。取消门民俗文化节、各社区春节及元宵集体活动,关闭社区文化站和活动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引导居民乘坐公共交通或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时做好防护,戴口罩等。

3.信息告知:向公众就诊信息,出现呼吸道症状无发热者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发热患者到市公布的发热门诊就诊,病毒感染者到定点医院(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就诊。每日上报本地及本社区疫情信息。

4.疫区返回人员管理:告示和“一封信”,要求从疫区返回人员应立即到所在社区登记,每天两次体检,同时主动自行隔离14天。所有疫区返乡的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者,及时就近就医排查,根据要求进行隔离;并根据要求做好密切接触者隔离工作。

5.环境卫生治理:开展以环境整治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病媒生物综合防治,落实垃圾分类,对居民小区、垃圾中转站、建筑工地等重点场所进行卫生清理,处理垃圾污物,消除鼠、蟑等病媒生物孳生环境。及时组织开展全面的病媒生物防制与消杀,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

6.物资准备:备置必需的防控物品和物资,如体温计、口罩、消毒用品等。

(二)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

采取“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策略,具体包括上述6项措施,以及密切接触者管理、加强消毒。

7.密切接触者管理: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社区干部等网格管理员的作用,对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排查并实施居家或集中医学观察,有条件的应明确集中观察场所。每日随访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指导观察对象更加灵敏的监测自身情况的变化,并随时做好记录。做好病人的隔离控制和转送定点医院等准备工作。

8.消毒:协助疾控机构,做好病例家庭、楼栋单元、单位办公室、会议室等疫点的消毒,以及公共场所清洁消

(三)社区传播疫情。

采取“内防蔓延、外防输出”的策略,具体包括上述8项措施,以及疫区封锁、限制人员聚集等2项措施。

9.疫区封锁:对划为疫区的社区,必要时可采取疫区封锁措施,限制人员进出,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等。

10.限制人员聚集:社区内停止集市、集会等人群聚集的活动,关闭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等公共场所。必要时停工、停业、停课。

四、责任分工

(一)党群工作办公室:组织指导新闻单位做好疫情防控信息和宣传报道工作;组织安排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情况的对外信息,必要时组织新闻会;跟踪处置境外舆情,主动引导舆论。做好网上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加强网上舆情监测,及时处置煸动性、行动性、谣言类不实信息。

(二)综合保障办公室:配合指挥部做好日常工作,负责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工作方案起草、工作信息报送等。负责组织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期间社会生活必需品供应,做好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药品、医疗器械相关必要保障。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协调采购相关应急药品和医疗器械。

(三)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配合上级环境质量监测与环境保护监督执法,维护环境。配合乘坐公路、水路交通工具的人员进行检疫、查验工作,防止传染病通过交通运输环节传播;协助交警部门做好疫区道路交通管理工作。负责家禽等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与人类接触密切的动物相关传染病的调查和应急处置等工作。按要求协助卫生健康部门做好旅游团队及人员宣传、登记、观察工作;负责活禽交易区场管理,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配合关停活禽交易区场的活禽交易等。

(四)经济发展办公室:保障疫情防控应急物资物价基本稳定。负责安排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药品、物资储备疫情防控人员补助等所需经费,做好经费和捐赠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解决困难病例医疗保障经费补助等。

(五)社会事务办公室: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配合区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实施各类学校、托幼机构疫情防控措施。按要求协助区卫生健康部门做好旅游团队及人员宣传、登记、观察工作;负责按照工伤保险政策有关规定,落实参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人员的工伤保险待遇。负责组织对疫情防控提供必要的人力和技术支持等。组织群众开展现场自救和互救;依法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提供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

(六)平安建设办公室:密切关注与疫情防控有关的社会治安动态,依法本处打击法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协助卫生健康部门依法做好强制隔离等相关应急处置工作。负责疫情防控工作中活禽交易、野生动物管控及疑似病例留置、确诊病例隔离等法律纠纷处置等。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全街上下要克服麻痹思想,讲政治、顾大局,从保护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高度,清醒认识当前防控形势,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强化责任意识、勇于担当作为,加强联防联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社区重点人员管控措施篇5

当前,随着疫情防控任务的变化,社会随访组改为村居防控组,组织部滕部长和我任组长,职能有增加,把村居、社区的防控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下步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要思想上更重视。当前疫情严峻,从中央到地方强调的非常严肃,市里也下发了实行“十个一律”加强村居疫情防控的通告,要求越来越高,措施越来越严,现在出现了麻痹松懈,侥幸心理,甚至出现聚众打牌的违纪问题,希望大家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思想认识上再重视再提高,做好打持久战的转呗,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更实的作风,更严格的措施抓好村居防控工作。

二要责任上更压实。各镇街要严格落实属地责任,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要落实包挂制度,街道干部包社区(村)、村居,“两委”干部包网格、党员包楼道(院落),干部下沉,定责定岗,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不留责任空挡。上级也派出机关干部帮助指导工作,下沉到社区,城区有社区的街道也要重点抓好社区防控,特别是无物业管理的开放小区、老旧小区,更要安排机关干部下沉到一线,责任到人,盯上靠上,确保不出问题。

三要措施上更严密。一是摸排要更加严密。从前期工作看,我们的摸排还存在不严不细不全的现象,下步要进行网格化、拉网式、地毯式的排查,对湖北及外省疫情高发区人员往来情况摸清摸准,要不漏村、不漏社区、不漏楼栋、不漏户、不漏人。另外,对拆迁在外租房情况,有务工人员居住的停工工地,出租屋的情况,也要掌握清除,确保不出现遗漏。对驻地企业返工、工地开工、以及下步大学城学校开学等,要建立联络员制度,单位负责人联系到位,对湖北及外省疫情高发区人员工作、流入、流出了解到位,防控措施到位。二是村居防控要更加严密。要充分发动群众,坚持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所有村居社区一律实行24小时封闭式管理,无物业管理的以网格为单位实行封闭式防控管理,外来人员和车辆严格控制进入,一律不串门、不聚集,外出必须戴口罩,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实行网格化管理、分类管理,要入网格、入楼、入户,确保落实到人、登记在册、社区村居管理、上门观察。要及时掌握省外来X人员,采取测温、医学观察等措施,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必须第一时间上报,一律安排到发热门诊就诊,严禁瞒报漏报迟报。

社区重点人员管控措施篇6

(三)社区流行:指在社区范围内,出现多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多例病人传播链不清楚,并且有持续传播现象。

二、职能分工

(一)政府。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领导辖区内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组织专家对疫情形势进行评估,并及时调整防控策略,提供防控专项经费和物资保障,督导检查各项防控工作落实情况。

(二)卫生部门。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督导医疗卫生机构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协调落实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发生社区流行时,负责调配辖区内医疗卫生资源。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辖区内疫情监测报告、病例诊治、流行病学调查、防病知识宣教等工作。

(三)相关部门根据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职责分工,做好相关防控工作。

三、社区暴发的防控措施

采取以传染源管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减缓疫情传播、控制疫情蔓延。发生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社区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一)专业措施。

1、加强和规范疫情报告制度,重点关注聚集情病例、住院病例和暴发事件的处置。

2、医疗机构启用红外体温监测,加强预检分诊,为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提供外科口罩等防护用品,加强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做好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3、开展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疫情波及范围,实施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管理,落实相应的防控措施。

4、开展并加强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病原学筛查工作。

5、开展学校、托幼机构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测,加强对养老院等重点场所的管理和流感样症状监测。

6、公共场所、交通工具、集体单位采取以环境清洁和开窗通风为主的卫生措施,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工作。

7、根据防控工作实际需要,对高感染风险的密切接触者及高危人群实施预防性用药和疫苗应急接种。

高感染风险的密切接触者包括:在防控工作中,近7天内在无有效防护的情况下,密切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医务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实验室和其他相关工作人员。

高危人群包括:5岁及以下儿童,尤其是2岁及以下的婴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妊娠妇女;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除外)、血液、神经、神经肌肉系统或者肾、肝、代谢、内分泌疾病患者,免疫功能抑制者(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者),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集体生活于养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人员。

(二)社区措施。

1、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动员社会力量,对疫点隔离措施提供保障,包括对医学观察人员的后勤供应等。

2、密切接触者实行集中医学观察或居家医学观察,医疗卫生机构每日对其实行随访、报告。

3、建议流感样症状的病人居家休息,避免外出,限制或减少不必要的公众集会和旅游等活动。

4、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建筑工地主动开展健康监测工作;提供社会基本服务、人员密集的企事业单位启动晨检制度。

5、及时公布疫情和防控措施信息,加强区域内的信息公布和通告工作。

6、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工作,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倡导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采取开窗通风等措施,消除公众恐慌情绪;做好媒体沟通工作,发挥媒体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四、社区流行的防控措施

对病例实行分类管理,采取以加强重症病例救治、降低病死率、减轻疫情危害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在社区暴发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发生甲型H1N1流感社区流行的地区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专业措施。

1、及时评估医疗卫生资源需求,一旦资源不足,应及时向上级政府提出申请,进行补充。

2、收集和报告流感样病例就诊数、住院病例数尤其是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情况,药品、疫苗和其他防控物资使用情况等。

3、对病例实行分类诊治与管理。重症病人由定点医院集中收治,较重病人由综合医院的感染疾病科负责收治,轻症病人鼓励居家或社区医疗机构收治。

4、医疗机构对到医院就诊的病人提供外科口罩等防护用品,做好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

5、启用后备医院,必要时设立临时医疗救治点。

6、加强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病原学和耐药性监测。

(二)社区措施。

1、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当地人民政府负责动员社会力量,对落实流感样病例居家治疗等措施提供保障。

2、采取减少或限制人员流动,娱乐场所停业,取消或推迟大型集会等措施。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可实行集中休假或轮休制度。

3、根据有关规定,采取学校、托幼机构停课措施。

4、提供社会基本服务、人员密集的企事业单位启动健康申报制度,对流动人口集中的单位和场所加强管理,建议流感样症状者居家休息治疗。

5、必要时对疫点进行隔离管制措施,疫区实施交通检疫。

6、加强志愿者培训,组织和鼓励志愿者参与防控活动。

社区重点人员管控措施篇7

二、工作原则

2

三、适用范围

3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4

五、分区分级风险等级判定与

4

六、不同风险等级的应急处置措施

6

七、工作评估

19

2020秋冬季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为积极有效应对秋冬季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提早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根据“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通过不同风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和应对措施,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提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各项配套工作方案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的要求,按照《XX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秋冬季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工作指引的通知》(省疫情防控办〔2020〕XX号)要求,结合XX实际,针对疫情传播的不同风险等级,确定分区分级标准,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和应急处置措施,进一步明确工作要点,实施精准防控,最大程度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保障全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

展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生命至上,预防为主。

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强监测、评估、预警,积极开展卫生应急准备,落实防范措施,做到有备无患。

(二)统一领导,联防联控。

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各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与市卫健、海关、市场监管、经信、财政、宣传、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工作。

(三)依法规范,措施果断。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及相关的技术要求,规范开展新冠肺炎应急处置工作,充分发挥专家指导作用,运用有效手段,果断处置新冠肺炎疫情。

(四)分区分级,精准施策。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不同环节、不同场所、不同地区特点,采取高中低风险差异化防控,及时启动和动态调整响应级别,做到精准施策,科学防控。

(五)平战结合,统筹兼顾。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科学应对,确保疫情及时控制,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六)加强宣教,社会参与。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及时、主动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积极组织、动员公众参与新冠肺炎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等活动。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指导本市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按照属地原则,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进一步完善XX市、各县(市、区)、XX湾新区(高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挥体系,负责组织实施辖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根据疫情防控需要适时调整成员单位和工作组。市、县(市、区)要进一步完善多部门多领域疫情防控专家团队,充分利用精密智控疫情防控指挥平台,构建决策服务平台,为指挥机构决策提供参谋意见。

各县(市、区)、XX湾新区(高新区)、各部门要按照“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强化监测预警、风险防范、防控救治、信息、心理干预等方面的工作职责;针对疫情的不同风险等级和响应级别,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措施。

五、分区分级风险等级判定与

(一)风险区域等级划分标准

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4号)、《XX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秋冬季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工作指引的通知》(省疫情防控办〔2020〕XX号)和XX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防控工作方案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划分为低、中、高三类风险等级。

风险区域等级划分标准(2020版)

风险等级

低风险

14天内,出现未闭环管理的市外输入的散发病例(包括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下同)1-4例。

中风险

14天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1.有2-3个乡镇(街道)发生未闭环管理的市外输入的散发病例、传染来源不明的病例、本地病例;

2.发生未闭环管理的市外输入的散发病例5-20例;

3.传染来源不明的病例或本地病例1-9例。

高风险

14天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1.有4个及以上乡镇(街道)发生未闭环管理的市外输入的散发病例、传染来源不明的病例、本地病例;

2.发生未闭环管理的市外输入的散发病例大于20例;

3.发生传染来源不明的病例或本地病例10例及以上;

4.发生持续性社区传播。

(二)风险区域等级的判定与

各县(市、区)的风险区域等级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按本方案进行判定,当日或次日向社会或一定范围内。根据防控政策、疫情发展形势等情况,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可以动态调整风险区域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确定一个风险区域等级后,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定期(一般是14天内)进行研判后作出调整或继续保持的意见,直至转为常态化。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在作出风险区域等级调整的当日或次日向社会或一定范围内

若国家、省疫情防控领导组织对我市及县(市、区)作出风险区域等级判定后,按国家、省疫情防控领导组织的意见实施。

六、不同风险等级的应急处置措施

根据疫情进展做到分级分类的及时科学响应,落实“四早”措施,坚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根据疫情形势,在采取对应等级的防控措施外,可采取更高等级的防控措施。

(一)低风险区域应急处置措施

在我市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做好以下措施:

1.传染源管理。医疗机构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最新版)》标准对病例明确诊断,发现的病例由诊断医疗机构在2小时内完成疫情报告;病例由当地120专车转至当地定点救治医院隔离治疗,重症病人集中收治至XX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隔离治疗;患者符合出院标准后,应由120专车转运回当地集中隔离点继续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

2.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对发现的病例应在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在县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组织下,组建由卫生健康、疾控、公安、通信、交通、大数据等部门相关人员的专班,按照专案的方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通过面对面、通讯、视频等方式完成初步信息收集,通过通讯、轨迹分析等方式核实、补充调查信息。全面排查接触者,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最新版)》判定密切接触者。快速开展疫情溯源,加强协同联动,由专案专班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精准流行病学调查,划定重点区域、重点人群范围进行核酸和血清学检测,尽可能查明传染来源、传播链和扩散范围。对于感染来源不明的病例,可采集病例标本送至有能力开展基因检测的实验室进行基因同源性分析,协助判断可能的感染来源。

3.接触者管理。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最新版)》进行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对判定为XX市内的密切接触者采取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由辖区乡镇(街道)安排专人对一般接触者进行登记、健康风险告知和随访。隔离医学观察对象、随访对象出现异常症状,按规定送定点医疗机构诊治,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与排查工作。对市外密切接触者开展跨区域协查,掌握市外密切接触者、一般接触者排查、管控结果。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最新版)》对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医学观察期满,无异常情况,按时解除医学观察。如密切接触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该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可立即解除隔离医学观察,无需至医学观察期满。疑似病例在排除后,其密切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即可解除医学观察。

4.疫点划分和处理。根据流调、通讯、轨迹排查等判定病人发病前3天、无症状感染者采样前3天的活动范围,经专家研判,科学、精准划定封控范围至最小单元。原则上,病人发病前3天、无症状感染者采样前3天至隔离治疗前所到过的场所,停留时间超过1小时、空间较小且通风不良的室内场所,均应列为疫点进行管理。根据患者的活动范围,将一个或若干个住户、办公室、教室,与患者出入口进出的楼层、楼道、电梯、单元和楼栋,同一病区或诊室,同一航班、列车车厢和船舶等划定为疫点,经专家研判,疫点可扩大至居民小区、自然村组等范围。同一病人、无症状感染者可划定一个或多个疫点。

对疫点实行封锁管理,在最后一例病例确诊后

14

天区域内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时,可解除封锁。疫点禁止人员进出,取消所有人员聚集活动,基本生活物资由当地乡镇(街道)、社区(村)通过无接触的方式配送。对疫点所在小区、单位开展逐户排查,对近

14

天内有发热、干咳、乏力、腹泻等症状者,按规定及时送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和诊治

疫点所在小区、单位出入口严格执行卡口、健康码查验、体温测量、佩戴口罩等措施,引导居民非必要不出门,禁止外来人员、车辆进入。疫点所在小区、单位范围外的区域继续采取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做好应急准备。

疫点确定后,应由辖区乡镇(街道)组织消杀队伍,及时开展卫生处理和终末消毒。乡镇(街道)组织环卫工人或卫生保洁人员做好社会面外环境消毒工作。应科学选用消杀药品、器械和消杀方法,开展消杀前后消毒效果评价,辖区疾控机构应做好技术指导。当地乡镇(街道)应为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提供漂白精片、免洗手消液、酒精等消毒药品,做好日常消毒和随时消毒方法指导和安全提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经含氯消毒剂处理后按一般生活垃圾处置。

5.核酸检测。对密切接触者纳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当天或次日开展第一次核酸检测,间隔1日和第14日期满时分别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核酸检测;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在隔离医学观察当日或次日进行一次核酸检测;3日内完成一般接触者、封控范围内最小单元的其他人员的核酸检测;对病例可能暴露场所的食品、环境、从业人员等标本应急开展核酸检测;根据专家研判,可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和对象。

6.开展应急监测。对密切接触者、境外入境人员、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口岸检疫和边防检查人员、监所工作人员、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和血清学筛查,做到“应检尽检”。其他人群实行“愿检尽检”。对农贸市场、冷链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餐饮和快递等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抽检。被划定管控的疫区停售退烧、止咳等相关药品。对病例暴露场所和单位的可疑物品、环境及相关生产和交易环节开展风险监测。

7.加强高风险人群管理。对入境人员、市外中高风险地区来台返台人员实行全程闭环式管理。按照我省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有关规定,对入境来台人员采取隔离、检测等管控措施

;市外中高风险地区来台返台人员需持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绿码”方可在市内有序流动。入境来台人员和市外中高风险地区来台返台人员任何一项检测呈阳性的,落实专车“点对点”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诊治。

8.全程心理疏导。落实完善康复和心理疏导机制,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疏导专家组,组建心理应急救援队伍。各乡镇(街道)明确1名领导负责相关工作;在社区设置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心理专干,在乡镇(街道)设置社会工作站,建立社区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队。各级医疗机构要做好对口指导,根据服务对象需求,提供相关服务和精神科转介服务。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对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心理专干等人员开展培训和督导

9.健康教育风险沟通。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大众传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宣传部门要组织动员当地新闻媒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短信、微博、微信等手段,建立权威可靠传播渠道,开展疫情防控和个人防护知识宣传,科学指导公众正确认识和预防疾病,提高防护意识和健康素养,持续推动出门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咳嗽礼仪、勤洗手、勤通风、使用公筷公勺等社会风尚,减少非必要聚集活动。加强舆情收集分析和研判处置,针对群众的误解和不实传言,及时组织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回应和澄清。

10.强化流感等秋冬季传染病防治。提高流感疫苗、b型嗜血杆菌疫苗(Hib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水痘疫苗和腮腺炎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减少流感等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将老年人、儿童、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作为优先接种对象,减少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避免造成医疗资源挤兑。

11.做好人员和物资储备。做好流调、检测、医疗救治等人力储备,加强培训和演练。在流行病学调查专班、流行病学调查行动小组的基础上,建立流行病学协查员队伍,各县(市、区)按照每村(社区)3-5人规模储备流行病学协查员。做好社区全员核酸筛查准备,制定大规模核酸检测方案,根据疫情发展及时启动社区全员核酸筛查。储备五合一混采检测、十合一混采检测物资和技术,建立完善辖区核酸检测调度和紧急动员机制。加强全市呼吸系统感染专业医务人员队伍能力建设

12.生产、生活运行保障准备。兼顾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需求的平衡,维持社会基本运行和社会秩序。各县(市、区)、XX湾新区(高新区)结合实际做好医疗物资生产、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关乎国计民生、城市安全等各类重点企业、行业的生产运行保障,储备必要的生产物资,确保供应链畅通。做好重点企业、行业在疫情持续严重状态下的人员和物资流通及生产环境安全保障预案,维持重点企业正常生产秩序。

13.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疫情防控准备。未发生疫情的学校、幼托机构、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贸市场、餐饮、超市、景区景点、影剧院、培训机构、室、游艺厅、网吧、舞厅、酒吧、KTV、室内游泳馆等公共场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流程,在做好进入人员测温、亮码、防护物资储备、宣传教育、流入物资生物安全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可以正常运行。

14.特殊场所管理。以县(市、区)为单位,辖区内一旦出现来源不明的病例或本地病例,辖区内所有的养老院、福利院、监狱、戒毒所、拘留所、精神病院等实行全封闭管理和全员核酸检测,禁止人员进出,暂停接收新进人员,停止家属探视活动。

15.储备并启用隔离场所。各县(市、区)、XX湾新区(高新区)要根据疫情形势,按照1∶100的比例做好隔离场所的准备(即1例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准备100个隔离房间),同时至少准备1处符合标准、可随时启用的集中隔离备用场所。每个隔离点足额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和设施设备,严格落实单人单间隔离措施。做好隔离点安全保卫和医疗废物处理工作。

16.医疗救治资源准备。实行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分级启动机制。XX省XX医院、XX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XX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市中心医院为市级定点救治医院,每个县(市、区)至少确定1家县级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定点医院名称、地址、联系电话要向社会公布。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均要确定1家后备医院和1家方舱医院,并做好相应救治团队组建,后备医院需做好必要设施设备改造,方舱医院需做好水、电、供气、排污等改造准备。一旦出现确诊病例,立即启用当地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轻症、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由各县(市、区)定点医院收治,重症病人集中收治市级定点救治医院。一旦出现两位数以上的确诊病例,48小时内迅速腾空1家定点医院(后备医院)或1个独立收治的院区,同时统筹区域内外资源,派驻高水平专业技术团队,为集中收治患者做好准备。辖区内定点医院及后备医院床位使用超过50%时,做好方舱医院启用准备。市级后备医院为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方舱医院设在

XX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全民健身馆1号馆和2号馆。

17.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组织开展清洁家园、除四害活动,减少疾病危害。

18.加强网络化管理。依靠社会力量,开展群防群控,做好社区管控措施,完善社区防控工作方案,加强网格化管理,健全区域一体化防控体系,严防疫情扩散。

19.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或专家组认为需要采取的其他措施。

(二)中风险区域应急处置措施

在低风险区域应急处置措施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

1.调整响应等级。县(市、区)达到中风险,所有工作组全面启动工作;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加大对发生疫情县(市、区)防控工作的指导力度,调配适当力量予以支援,指导其他县(市、区)做好应急准备,必要时,请求省级调配资源进行跨区域紧急支援。

2.疫区封控。以村(社区)为单位划分封控范围,实施封锁管理。疫点所在的所有村(社区)均为封控范围,经评估,必要时,可将疫点周边村(社区)划定为疫区进行封控管理。在封控范围内,以户为最小单位实施封控管理。对封控范围内所有小区、单位设置卡口,实行24小时值守,非隔离人员可凭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离开封控范围。

3.封控范围内重点场所防控措施

(1)利用全省统一的企业、生产经营单位开工和公共场所开放开业负面清单,评估、管理封控范围内的单位和公共场所。

(2)医疗机构管理。定点救治医院和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规范开展发热病人诊疗工作,加强发热门诊、呼吸内科、急诊等重点科室人员和设备配置,落实首诊负责制,建立发热病例快速排查和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对疑似病例的及时诊断和管理;非感染性疾病科室加强感染控制标准防护,提高医务人员对病例的发现意识;设置发热门诊(或诊室)和隔离病房留观室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专车转诊发热患者;其他未设有发热门诊或诊室的医疗机构一律不得接收发热病人。医疗机构严格落实医务人员全员核酸检测和症状监测,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全部开展核酸检测,实行医院主要负责人带队的院感防控日巡查制度,对重点部门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以及防控的基础设施、基本流程逐一梳理,排摸整治各类风险隐患。

(3)企事业单位管理。经评估,关闭列入负面清单的单位和公共场所;列入负面清单的企事业单位,经整改、评估合格后可复工复产;未列入负面清单的企事业单位不停工停产,落实防控措施;区域内各企事业单位减少人员进出,鼓励远程居家等弹性办公、错峰上下班。

(4)公共场所管理。暂停开放影剧院、室、游艺厅、网吧、舞厅、酒吧、KTV、室内游泳馆等密闭场所,停止培训机构开展线下服务;农贸市场、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场所及公园、景区景点实行分时段限流;餐饮店、理发店、超市、便利店根据公共场所开放开业负面清单评估情况缩短营业时间或停止营业。

(5)学校和托幼机构管理。学校、托幼机构,由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根据疫情程度、学校规模等采取学校停课、校区院系停课等紧急措施,学校场所和在校人员封闭管理。其他学校、托幼机构,可以上课,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做好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健康监测等工作,落实晨检、因病缺勤(课)等报告制度,实行健康监测“日报告”。

(6)公共交通管理:封控范围内公共交通停止运营。封控范围外落实交通运输工具通风消毒,乘坐率不超过70%,控制客

运车辆空调使用,乘客验码、测温后乘车,全程佩戴口罩。

4.封控范围外防控措施

封控范围以外的其他区域内的村(社区)、企业、生产经营单位、公共场所等须在落实好常态化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必要的限流限客措施;避免非必需的人群聚集活动,尽可能减少参加活动的人数,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5.开展核酸检测。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协调当地核酸检测力量,5-7天内完成疫点所在村(社区)全员核酸检测;同时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态势评估,统筹本辖区的核酸检测力量适时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可协调全市核酸检测资源予以支持。采样和检测应注意优先顺序:第一批为疑似病例、发热病人、密切接触者、共同暴露人员;第二批为疫点内其他人员及疫点周围人群,近期到访过病例活动场所的人员,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参与疫情防控的一线工作人员,交通运输、商场超市、餐饮企业、快递外卖等公共服务人员等;第三批为疫情重点区域社区居民;第四批为封控区域内其他所有应检人员。

6.应急接种。经过评估,根据疫苗研发供应进度和国家、省、市疫苗接种方案,开展疫苗应急接种。

7.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认为需要采取的其他措施。

(三)高风险区域应急处置措施

在中风险区域应急处置措施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

1.调整响应等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有序调配全市资源支援,必要时请求省级有关部门予以支持,全市进入疫情防控战时状态。

2.封控区域管控。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划分封控范围,疫点所在乡镇(街道)均为封控范围,经评估,必要时,可扩大至整个县(市、区)。封控范围内所有村(社区)均封锁管理,禁止人员、车辆进出。对封控范围内人员实行“非必要不出封控区域”的管控措施,非隔离人员确需离开的,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劝阻封控区域外人员“非必要不进封控区域”。

城市公交、轮渡、长途客运等暂停运营。严格落实交通卡口管控,在高速、国省道等主要交通干道入口设立检查卡点,禁止人员外流,劝阻外来人员进入。强化对外综合交通管控,机场、火车站等离城通道关闭。除医疗物资生产、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关乎国计民生、城市安全等各类重点企业、行业外,全面实行停工停产停学。

3.封控区域外管控措施。封控区域外所有单位、人员均应做好应急准备。学校、幼托机构、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贸市场、餐饮、超市、景区景点、影剧院、培训机构、室、游艺厅、网吧、舞厅、酒吧、

KTV、室内游泳馆等公共场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流程,对进出人员实施体温必查、口罩必戴和查验健康码方可进入,不举办大型聚集性活动,保持足够的社交距离。如疫情进一步发展,经评估可采取全面停工停产停学措施。

4.全员核酸检测。由所在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协调区域内核酸检测力量,5-7天内组织完成封控乡镇(街道)的全员核酸检测;必要时,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有序调配全市资源,甚至请求省级调配资源进行跨区域紧急支援,对全县(市、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筛查。

5.合理调度医疗资源。根据疫情发展情况,科学评估医疗资源,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必要时及时启动后备医院或搭建启用方舱医院收治轻症病例,按照中西医治疗和“四集中”原则,重症患者及时转诊至XX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隔离诊治。有计划地推迟或暂停非紧迫日常医疗服务,降低疫情传播速度,压低流行高峰,保障医疗服务秩序,减少生命损失。

6.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认为需要采取的其他措施。

(四)不同情景下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处置措施

社区重点人员管控措施篇8

离管控,拨打“120”急救电话,由“120”安排专人专车送至发热门诊就诊,市人民医院每天向卫生健康局医政医管科报告,形成“闭环式”管理。发热人员必须第一时间向社区(村屯)单位报告。

三、加强面对面流调。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在24小时内完成对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不能排除的发热病人、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等人员以面对面方式为主的流行病学调查,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配合,不得隐瞒病史、重点地区旅行史、密切接触史,不得逃避医学观察。拒不配合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加强协作,依法、依规、严谨、细致地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最大程度地扩大追踪调查范围,查找密切接触者,坚决切断疫情传播途径。

四、严防疫情输入。认真研判“带疫解封”和边境口岸开放可能带来的疫情输入风险,由派出所牵头,各村对全街旅居国(境)外人员进行排查,保持沟通联系,准确掌握情况,每日向领导小组报告情况。严格闭环转运。要根据本街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各村推送的信息,提前做好返(来)蛟人员接转准备工作,专人专车将各类境外返(来)蛟人员转运回目的地,做到“点对点接送,面对面交接”,全程录像管理,实现完整转运闭环,并按要求进行集中或居家隔离管控。严格隔离管理。对入境返(来)蛟人员闭环转运至集中隔离点,未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21天的,要补足集中隔离21天,解除集中隔离后继续居家单独隔离7天,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可继续集中隔离,隔离期间按规定进行核酸检测。口岸确诊病例治愈后,康复治疗未达到14天的,闭环转运至市人民医院继续康复治疗至14天,经“双法双测”,对不符合居家医学观察的,继续集中康复治疗;对符合居家医学观察的,安排专人专车接回,严格落实28天健康随访,避免外出活动。第2周和第4周到院随访、复诊。严格宣传教育。积极与境外人员家属沟通,广泛宣传国家、省、市疫情防控政策和返(来)蛟有关管控措施,加强风险预警和提示,积极倡导非必要不返蛟。同时,做好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和重点地区返(来)蛟人员管控工作,及时掌握风险等级动态调整情况,对中高风险地区和重点地区返(来)蛟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落实核酸检测和隔离管控措施,做到隔离到位、管控到位、监测到位。

五、强化重点人群管控。加强对确诊治愈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的日常管理。严格落实医学观察各项措施,切实做好健康随访登记,有效开展心理疏导,切实做到追踪随访到位、医学观察到位,记录登记到位。对各类养老机构、看守所、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等重点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落实人员进出管控、人员防护、健康监测、消毒等防控措施,新进入人员一律进行核酸检测。鼓励采取视频等非接触方式探视,确需见面的要做好个人防护。落实学校(托幼机构)封闭式管理,严把校园入口关,实行动态排查,精准掌握教职员工、学生及其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接触史、旅居史和健康状况,落实师生健康“日报告”“零报告”和“三检一追”制度。要加强对公园、广场等场所的严格管理,落实行业部门和属地责任,加强宣传引导,严防人员聚集,倡导保持安全距离。

六、强化社区(村屯)防控。进一步充实社区防控力量,配强配齐党员、社区工作者、基层医务人员、民警、志愿者、各类社区自治组织和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常态化防控工作队伍,在基层党组织的指挥调度下,落实各项防控要求。积极探索发挥“楼栋长”微信群作用,畅通信息管控渠道,进一步加强社区(村屯)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突出国(境)外来(返)蛟人员、国内重点地区来(返)蛟人员、发热人员、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员的排查管理。进一步健全社区(村屯)重点人员报告制度,实行登记造册分类管理,严格落实“五包一”责任,充分发动群众,设立公布举报电话。进一步加强小区(村屯)防控工作巡查督导,持续做好政策宣传、业务指导和问题督促整改,强化上下联动,守好社区(村屯)第一道防线。

七、强化复工复产疫情防控。一是按照国务院《病毒肺炎各类防控技术指南》、《全国不同风险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和省《机关企事业单位复工疫情防控指南(1.0版)》、《关于各类企业复工复产有关要求的通知》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贴近实战、易于操作、分工明确、衔接紧密的要求,科学制定本行业、本系统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作为常态化防控的强制性标准。各村负责制定村屯(社区)常态化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具体分工见附件)。各类《方案》和《应急预案》务于6月14日下班前报防控办。二是按照“谁经营谁负责、谁用人谁负责”的原则,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属地、部门和行业管理责任。三是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内部疫情防控体系、应急预案和管理制度,明确应急处置措施与流程。落实专人负责,有异常情况,核实后及时报告街道办事处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格落实体温检测、通风消毒、环境清理,做好个人防护。引导企业和个人严格规范使用“吉祥码”“健康码”,精准掌握人员流动及健康状况。因企制宜实行分区作业、分散错峰就餐,严控会议频次和规模,提倡视频或电话会议,减少人员聚集。按规定设立隔离观察区域,员工出现可疑症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专人专车送至发热门诊就诊。四是餐饮单位要按照国家行业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根据经营规模,制定完善预案,落实测温扫码、通风消毒、人员限流等防控措施。

八、强化物资保障。畅通常态化疫情防控物资来源渠道和经费保障,健全药品、防护用品医疗设备等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建立统一的防控物资应急协调调配机制,动态掌握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物资需求,强化重点防护物资日常储备,做好调配使用工作。

九、强化应急能力建设。根据前期疫情防控实际,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强化应急培训和演练。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能力,充分发挥发热门诊和各级医疗机构的“哨点”作用。不断加强卫生应急专业人才队伍、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公共卫生综合应急处置能力。

十、完善防控指挥体系。建立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组织机构,统筹全街疫情防控工作,推进疫情防控规范化、专业化和常态化。建立健全扁平化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和监测预警体系,坚持党政主要领导直接指挥、各条战线分兵把口,完善平战结合、快速响应、精准防控机制。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法律法规,依法履行疫情防控职责。科学精准防控,及时研判疫情形势和防控能力,因时因势科学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科学划定防控区域至最小单元,精准实施各项管控措施。

十一、严格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领导包保责任制。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联防联控,提升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常态化防控措施执行到位。落实部门和行业监管责任。坚持“管行业必管防疫”,将疫情防控工作纳入日常行业监管范畴,切实做好本行业、本系统的防控工作。加强联防联控、统筹调度,强化对基层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和支持。落实企事业单位主体责任。主动接受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建立健全防控工作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员工宣传教育和健康监测,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个人和家庭责任。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各项法律法规,做好个人防护,主动依法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十二、强化督查检查。落实包保制度。坚持分区域分战线领导包保机制,多方联动,统筹协调,推动防控责任落实、措施落实。实行定期调度和日报告制度。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情况,研判形势,作出部署。防控办每日调度重点人员排查、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并及时报领导小组。各部门、各乡镇街(区)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按照常态化防控规范和要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持之以恒抓好分管行业、分管领域疫情防控日常监管。建立健全督查检查机制。街道纪委监委会同防控办督查室建立工作专班,开展常态化督导督查工作,通过明查暗访、问题反馈、督促整改等方式强化防控,压实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原则,明确各级各类责任制,行业主管部门负监管责任,直接管理部门负主管责任。对疫情防控工作存在失职失责行为的,既追究直接责任,也追究分管责任,并视情况追究单位主要领导责任。

社区重点人员管控措施篇9

二、工作措施

(一)成立导航街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街道党工委书记负责疫情防控全面工作,街道主任牵头,各分管领导负责各包保的社区(村),各科室协同,各社区(村)具体负责疫情防控工作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事务办,负责传达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下发的文件精神,指导各社区、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汇总上报数据信息。

(二)健全应急指挥体系

坚持疫情防控领导体制、战时机制、指挥体系不变,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按照“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的要求完善应急指挥机制,

认真研判疫情防控风险,研究制定本辖区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强化监测预警、风险防范、防控救治、信息心理干预等方面的工作职能,为指挥机构决策提供参谋意见。

(三)完善监测预警机制

(1)加强宣传工作。利用LED、居民群、朋友圈等各种媒介宣传科学防疫知识,提高居民的防控水平和能力,动员社会各界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筑窂防控战线。

(2)强化主动排查。运用居民互查、亲友自查、单位排查、网格主查、行业补查、大数据核查、扫码筛查、机构补查、交通场站检查等方式,重点对境外返(来)柳人员、中高风险地区返(来)柳人员排全查准,同时要发挥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优势,发动群众,设立举报电话,避免漏管失控。

(3)强化社区(村屯)网格化管理、地毯式排查手段。城市推行“单元长+楼长+网格长+物业+社区”和乡村“十户联保+网格长+屯长+行政村”管控模式,动员网格内党员、退休干部、退役军人、“两代表一委员”、居民组长、志愿者等加防联控队伍,经培训后配合开展摸排、管控、宣传引导等工作。

(4)组建常态防控队伍。各社区(村)要建立和储备3-5人规模的防控工作分队,承担辖区内重点场所定期消刹、外来人员信息登记报送、健康监测、心理疏导等工作。

(5)社区监测报告。社区、小区要组织卫生服务机构,公安、物业、网格员等,主动巡查搜索,发现发热症状者,及时送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诊室)进行诊断排查,并报疫情防控指挥部。加强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提示辖区居民加强家庭个人的自我健康监测和报告。

(四)加强高风险人群管理,精准实施隔离管控。

(1)中高风险地区返(来)柳人员应主动向当地社区(村)登记报备,签订“疫情防控承诺书”和“告知书”,对持有到达目的地前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能够出示包含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健康通行码“绿码”的,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动。对无法出示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要12小时内完成核酸检测或接受14天隔离医学观察。各社区(村)要对检测结果阴性者跟踪健康随访满14天,并做好随访记录,在随访第7天、第14天开展两次核酸检测。

(2)低风险地区返(来)柳人员应主动向当地社区(村)登记报备,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可自由有序流动。

(3)境外返(来)柳人员。从俄罗斯返(来)柳人员执行21天集中单独隔离医学观察措施,隔离期满后再跟踪健康随访7天并做好随访记录,随访第7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从其他国家返(来)柳人员执行14天集中单独隔离医学观察措施,隔离期满后再跟踪健康随访14天并做好随访记录,随访第7天、第14天开展2次核酸检测。

(五)做好应对准备

1、流行病学调查和消杀队伍准备。联系县疾控中心组建流行病学调查和消杀队伍,加强对社区和村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做好消毒处置工作和配合县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2、全程心理疏导服务准备。落实完善康复和心理疏导机制,成立肺炎心理疏导工作组。搭建由街道和社区(村)工作人员、家庭医生、网格员等组成的基层服务团队。社区(村)安排1名“两委”成员负责心理疏导服务工作,组建社区心理疏导服务小分队。

3、深入推进爱国卫生工作。广泛宣传发动,进一步强化个人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让扫码测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成为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强化市场管理。

4、机关企事业单位疫情防控准备。由综合办公室进一步健全完善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流程,就近与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联系,做好疫情防控、防护物资储备、留观室设置、宣传教育等工作,严格做到“五有”:即有防护指南、防控管理有制度和责任人、防护物资设备有储备、医护力量有支持、留观室和转运有安排,

三、有效应对风险等级调整

(一)中风险地区防控措施

1、防控区域划定。将病例发生地所在的社区或行政村,及与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地区划定为中风险地区的防控区域。当发生散发病例时,将病例所在的楼栋或自然村(组)划定为疫点;当发生聚集性疫情时,将病例所在的小区或与其周边相邻较近的社区或村划定为疫点。

2、人员流动管理。疫点实行封控管理,禁止人员进出,取消所有聚集性活动,组织落实居民日常生活服务保障、健康监测、环境消毒等工作。中风险社区(村)人员减少外出和聚集。

3、社区管理。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发挥社区志愿者作用做好社区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治理、公共场所排查、外来人员管理等工作。有疫情的社区(村)所有小区设置卡口,实行24小时值守,出入口严格执行体温必测、口早必戴、扫码或持健康证明通行的要求,引导居民非必要不出门,外来人员及车辆禁止进入。

4、特殊机构防控。有疫情的社区(村)内养老院收新进人员,停止家属探视活动。对确有探视需求的,可向相关机构提出申请,视具体情况稳妥安排。

5、公共场所管理。有疫情的社区(村)暂停开放影剧院、室、游艺厅、网吧、舞厅、酒吧、KTV、培训机构、室内游泳馆(池)等密闭场所或利用地下空间等通风条件较差的体育场馆或体育场馆部分区城。图书馆、美术馆等室内公共场所及公园景区限流30%,实行分时段预约限流、远端疏导等防控措施。各类公共场所对进出人员实施体温必查、口罩必戴、扫码或查验健康证明方可进入,合理控制人流量和保持足够的社交距离。

6、医疗机构管理。疫情发生地的社区(村)内的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发热门诊管理,村卫生室配合社区开展发热病人排查,医疗机构严格落实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核酸检测制度,实行医院主要负责人带队的院感防控日巡查制度,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以及防控的基础设施基本流程逐一梳理,摸排整治各类风险隐患。

7、公共交通管理。疫情发生地的社区(村)内公共交通停止运营。其他区域落实客运场站和各类交通运输工具通风消毒、控制乘坐率(不超过70%)、客运车辆空调使用、留观区设置、发热乘客移交和信息登记等各项措施;乘客扫码、测温后乘车,全程佩戴口罩。

(二)高风险地区防控措施

在落实中风险地区各项防控措施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扩大防控区城范围。防控区城从有疫情的社区(村)扩大到街道。将疫点的防控范围扩大到社区(行政村),划为疫区进行管控。

2、人员流动管理。社区实行封闭管理,禁止人员进出。高风险地区人员整持“非必要不出区”,确需离开属地的,地、禁止非必要人员和车辆进出。

3、社区管理。辖区内所有小区实施管控措施,禁止非必要人员和车辆进出。

4、特殊机构防控。养老院、看守所人员一律不得进出,取消所有探视。

5、公共场所管理。餐饮服务单位停止堂食;暂停开放影剧院、室、游艺厅、网吧、舞斤、酒吧,KTV,培训机构,室内游泳馆(池)等密闭场所或利用地下空间等通风条件较差的体育场馆或体育场馆部分区域;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公共场所及公园景区限流50%。

社区重点人员管控措施篇10

二、切实落实监督管理措施。

认真做好矫正接收居住地审核、矫正小组建立和矫正宣告工作。严格落实日常报告、实地查访措施,严格控制社区服刑人员外出审批,加强重点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和防范。认真落实《社区矫正监管手册》管理制度。

三、积极创建“新生林”社区服务公益劳动基地。

为培养社区服刑人员的“创建国家森林城我支持、我行动”意识,履行法定植树义务,积极与镇政府、镇林业等部门,认领、认养一块相对固定的地块建立服刑人员“新生林”公益服务基地,并积极组织社区服刑人员进行公益劳动。

四、规范村、社区矫正工作站运行。

认真执行《社区矫正工作站运行指导意见》,促进村、社区矫正工作站规范运行。

五、加强社区矫正信息化工作。

在加强基础信息输入和系统运用的同时,加强手机定位和刷证报到管理。对重点监管的社区服刑人员落实手机定位,实施实时监控,对刷证报到的日常监管重要措施落实常态管理。

六、严格落实奖惩措施。

司法所对不服管理、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社区矫正人员,及时调查,给予警告,符合法定条件的,应提请治安管理处罚、撤销原裁定决定,收监执行,依法严厉惩处社区服刑人员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刑罚执行的严肃性。

七、加强社区矫正应急处置。

针对社区服刑人员脱离监管、参与、实施犯罪、非正常死亡等情形,分类健全和完善应急工作预案,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有关部门的协调联动,确保对突发事件防范有力,处置迅速、应对有效。

八、切实抓好教育帮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作用,切实加强社会适应性帮扶工作。

社区重点人员管控措施篇11

1、责任落实到位。各区县认真组织各镇(街道)及有关部门对从武汉返济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建立信息互通机制。有关部门、各镇(街道)按要求组织人员深入乡村、社区、宾馆、酒店等开展排查,切实查找和确定传染源,最大程度控制和减少传染源。对已在XX的重点地区来济人员,加强社区排摸,动员引导来济人员主动报告。加强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来济人员管理,严格实行居家或集中隔离观察14天的要求。

2、管控措施到位。各区县公安配合卫健委、交通等部门严格做好道口监测,在全市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及所有进入XX的公路道口,对重点地区来XX航班、车次及过往社会车辆所载人员开展体温测量及相关信息登记工作。各村委会普遍在出入口设立岗哨,24小时派人值班。对发热人员采取临时隔离、转送定点医院等措施。各区县发通知要求全部取消春节期间集体性活动,暂停畜禽交易、屠宰活动。

3、宣传动员到位。深入居委会、村委会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利用流动宣传车、电视台、广播、网络公众号、村委大喇叭等各种形式,加大对防疫知识宣传力度,引导居民科学防控。加大监管力度,及时处置不良舆情,防止不良炒作。普遍印发《致武汉返乡人员的一封信》等宣传材料,及时疫情现状,有效回应社会关切,科学引导社会舆论。指导开展疫情监测、病例排查等工作,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措施,防止疫情流入扩散。随访察看的XX街道院后村有两名武汉返乡人员,在村口和该村民家门口均悬挂醒目横幅进行提示,并有专业人员在该村街道上进行喷雾消毒,XX的检查员也对未佩戴口罩的居民进行提醒和劝告。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防护物资严重不足。各区县均反映工作人员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手套、消毒液、测温仪等防疫物资短缺,而且买不到。尤其是担负重要防控职责的卡口的工作人员缺少专业防护,一般只有一个口罩,存在感染风险。

2、人员摸查工作可能存在漏洞。对从湖北(武汉)地区进入人员信息摸查的渠道,现在主要是依靠公安系统查询身份证和村居上报的情况,有的区反映,摸查的xxx人中,公安渠道提供的仅为xxx人,其余都是村居上报,准确性和全面性难以保证。有的对全省防疫工作会议召开之前的返乡人员及密切接触者排查不严。在高速公路出入口管控上,有的对非湖北籍外来车辆没有实行严格管制。

3、专业知识和专业力量不足。部分区县反映专业疾控力量不足,社区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疾控专业知识和技能。部分市民自我防护意识和防疫措施不到位,虽然一些地区已采取防疫措施,但居民戴口罩的比例并不高。公共场所医疗废物收集箱和收集袋较少,处置各种医疗废物不规范。

4、基层防控工作不平衡。农村与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不平衡,普遍农村工作比较到位,有的社区工作不够到位。个别村镇因没有近期从武汉返回的人员,防疫措施不严格。在村居出入口管理上,有的比较严格,有的宽松,有的配备了温度计,有的则没有。

5、有的区反映警力不足。XX区反映高速路口和市际间交通路口较多,警力不够。巡防发现个别高速公路下口由于检查人员不足,检查相对缓慢,导致车辆积压严重。

6、部分市民存在心理恐慌。具体表现为囤积生活和医用物资。

7、专业指导上需要加强。如,对超过14天潜伏期的人员该如何管控,暂没有指导意见。

三、几点工作建议

1、加强物资供应,除做好防疫物资保障以外,加大生活物资保障供应力度,加强市场管控,对囤积居奇、造谣生事等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打击。

2、迅速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就诊医疗处置规范流程,立即下发各单位执行,组织专业力量指导医疗机构对发现的发热人员做好规范处理。

3、充分利用大数据功能与人工落实网格化管理和入户排查、登记等防控措施相结合,在防疫各环节实现大数据共享。充分发动人民群众,丰富疫情举报手段,更好发挥群众对疫情监督的主观能动作用,发起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社区重点人员管控措施篇12

通过努力,在全市建立起结构较为完备、机制健全、管理有效、保障有力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使全市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预防控制违法犯罪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能力明显提升,实现“全市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多发性案件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众安全感得到切实保障”的总目标。具体目标是: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总体框架设置严密,防控网络布局科学合理,防控力量、装备、措施、责任落实到位,防控工作规范有序,打防控一体化运行机制完善、科学、合理;

──治安防范力量比较充足、稳定;

──技术防范措施全面推广、普及;

──情报信息更加准确、迅捷;

──指挥调度确保灵敏、高效。

三、职责任务

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动员组织全社会力量,科学利用警力和社会资源,充分依靠综合信息系统和指挥中心平台,坚持人防、物防、技防、联防相结合,采取多种措施,攻坚克难,构建“十张治安防控网”,互相协调、互相联系、互相支撑,全面提升治安防控能力。

(一)构建社区治安防控网

从城市社区实际出发,以社区警务建设为龙头,着力构建社区防控网络。由各县区城关镇、居委会和公安派出所、社区民警负责。

1.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以人口管理为基础,以治安防范为重点,合理配置派出所警力,建设好社区警务室,不断探索完善社区警务运行机制和社区警务激励机制,保证社区民警下基层时间,确保社区警务正常运转。派出所和社区民警,要建立多种预警控制机制,掌握辖区内社情民意、治安状况、不稳定情报信息。城关派出所警力配置不能少于50人,城关派出所警力配置不能少于40人,城关派出所警力配置不能少于20人,其余各县城关派出所警力配置不能少于30人。

2以社区综治、警务室为平台,有效整合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力量,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区治保会、警务室、专(兼)职联防队、保安队、护楼守院等组织;重点抓好治保会、巡逻队的组织和制度建设,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根据新情况、新要求,不断探索基层治安防范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并赋予新的内容,使以治保会为骨干的群防群治队伍更好地发挥作用。城区治安联防人员按200人至300人配备,城区不少于50人,其余各县区城区不少于100人,社区联防人员不少于5人。建立健全社区巡逻队伍,封闭型小区必须配备值班保安,各社区组建一支5-10人的义务巡逻队,在社区内开展巡逻值守。

3.加强社区住宅小区规范化管理。对成规模和新开发的住宅小区,由市规划局牵头,建设局、公安局等部门拟定具体规定,落实封闭管理措施,实行物业管理;对其他住宅小区,要逐步实现封闭和半封闭管理,有条件的要实行物业管理。市建设局对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实行等级评定制度,将小区发案率作为小区等级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小区的等级与小区物业管理收费相挂钩。

4.深化社区综合治理创建活动。由综治部门牵头深入组织开展“文明社区”、“安全社区”、“无毒社区”、“平安社区”等各种创建活动。

(二)构建巡逻治安防控网

各县区都要组织公安巡警、交警、派出所民警以及武警多警种联合值巡,组织社区治安联防巡逻队等群防力量,对城市主要道路、重点要害部位、易发案的治安复杂区域、公共复杂场所等,采取徒步、机动车辆等多种方式,进行巡逻巡查,实施街面治安防范。充分发挥巡警在街面防控中的主力军作用,定岗、定人、定责,优化警力部署,创新勤务模式,将勤务模式由“局部巡逻”向“全方位巡逻”,“限时巡逻”向“全天候巡逻”转变,“定点巡逻”向“弹性巡逻”转变,既要在高发案时段、高发案地点投入警力、还要在防范薄弱的时段和盲点、死角加强巡逻防控,实现时间上的全天候和空间上的全覆盖,提高防范区域的“见警率”和“管事率”,保证社会面上防控网络的严密性,发挥最佳的防控效果。交警在实施交通管理的同时,积极承担道路治安管理任务,接受群众的报警求助,预防、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控制涉及机动车的违法犯罪行为。城市管理相关部门要将参与街面治安防范作为工作职责之一,并制定落实具体工作措施。要实现110、122、119三台合一,提高全市指挥调度能力,建立应急处理和快速反应机制,推行网格化布警,灵活机动快捷,提高动态社会治安环境下的防控能力。要加强巡(特)警建设和管理,积极争取解决巡逻车辆和装备配备,配齐集群通信设备及相应的武器装备,实行网格化巡逻防控方式,以巡(特)警为主,治安、交警、刑警、派出所民警配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巡逻守护活动。

要建立巡逻责任制。在现有“网格化”巡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治安巡逻机制。由巡警、交警、武警负责对主要街道和公路的治安巡逻。乡镇群防群治组织负责对城乡巷道的治安巡逻,组织沿街单位和商业网点建立联防组织,分片包干,开展治安联防。派出所负责辖区内街道的巡逻防范,指导和督促辖区防范工作。

(三)构建单位内部治安防控网

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全面贯彻《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单位负责、政府监管”治安保卫工作格局。全市企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是内部治安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高度重视,建立主要领导负责的治安安全防控机制,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安全保卫责任制,确保本系统、本单位治安防范取得明显实效。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各县区对行业、系统治安保卫工作加强检查监管。公安机关要切实加强指导、监督,建立以守控责任制为重点的内部单位治安防控体系。以综治组织进民营企业为突破口,逐步推进社会治安法人责任制,把治安防控体系延伸到新经济组织和社团组织等领域,不断扩大综治工作的覆盖面,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进一步加强内部单位保卫组织和保卫干部、经济护卫队的建设,加强对保卫干部和经济护卫队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素质,增强对内部单位的治安管理能力。市、县区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必须设置相应的保卫机构,配备相应的保卫力量,其他单位保卫干部按职工人员比例配足配强。原则上200人以上的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不少于3人的专门保卫科、股,聘用不少于3名专职保安;200人以下50人以上单位应设立专职保卫人员,聘用不少于3名专职保安;50人以下的单位要有兼职保卫人员;并建立一支3至5人的巡护队。单位内部必须安装视频监控、防盗门窗等技防、物防设施。乡镇综治办、派出所要指导辖区单位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各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主动与社区联系,形成相互依托的联动机制。

各企事业单位要对财务室、保密室、计算机中心、重要物资仓库等要害部位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定期开展以防火、防盗、防爆炸、防投毒、防重大安全事故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隐患;特别是要加强剧毒危化物品、放射性物品的管理,严防丢失、被盗而发生重大事故和案件。要经常排查内部不安定因素,做好疏导教育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加强对单位内部人员的法制教育,不断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和守法意识。学校除配齐配强保卫组织保安人员外,还要加强对校外租住学生的管理,要确定专人,逐人造册登记,与学生租住的房主签定安全协议,要建立定期互通信息制度;同时学校要强化对校外租住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安全教育,法制副校长要协助学校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措施和制度。公安机关要加大对违反《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规定、存在治安隐患单位的查处力度,该责令限期整改的要整改,该处罚的要处罚;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予以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构建社会面视频监控网

各级政府和公安、建设、电信等有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对街面的技术防范,对市区繁华地段、主要街道、要害部位、公共复杂场所、案件多发路段、城区重要出入口安装电视监控设施,全面推行电子监控系统,逐步完善多种形式的技防。指挥调度中心大厅,要完善图像监控系统,使消防交通控制中心与公安局指挥中心联网。实行人防、技防双轨并行,逐步建立全市“人技结合的保安技防系统”,组织保安企业为社会各用户单位提供有偿安全服务,并形成“区域联网、分级处警”的整体运作模式,做到及时、准确的接警、处警。

1.继续扩大技防覆盖面。各县区要制定完善技防设施建设规划,按照“经济、简便、适用、易行”原则,因地制宜地推进技术防范设施建设,加大支持、引导、推动力度,不断扩大城乡技防覆盖面。两年内,以市、县区两级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建设为平台,100%完成各县区城区视频动态监控系统和治安卡口建设;全市企事业单位内部技防覆盖率达到80%以上,农村技防覆盖面达到40%以上。通过网络化的监控系统、指挥系统和信息系统,实现对市、县区社会面治安的有效监控。

2.加强对技防资源的管理应用。对技防资源进行整合,做到科学布点,合理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实现公安指挥中心、城市监控系统、单位技防、小区技防、家庭技防和农村技防的有效整合,防止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政;力争将单位(商场、小区、银行、车站等)自建的监控系统,通过技术手段纳入公安监控网络,构筑覆盖全市多部门、多领域共享的治安动态网络监控平台,切实将该系统建成既具有治安、交通管理功能,又具有防范、打击违法犯罪功能的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以有效提高对社会面,特别是街面犯罪的打、防、管、控能力。同时,要配备好值班人员,建立健全值班和事态处置等规章制度,实现人技结合,真正发挥作用;加强对技防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维修,防止损坏、闲置,确保技防设施正常运行。

3.进一步落实有效防范设施的应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大型文体活动场所、居民住宅小区逐步安装使用技术防范设施,增强及时发现、控制、制止犯罪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各有关部门要加强要害部门、重点部位科技防范系统建设,积极推广安全防范自动报警装置和电子监控系统。切实加强居民住宅小区的技术防范能力建设,由市建设局牵头,市公安局等相关单位参与,制定《关于加强市区新建住宅技术防范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将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建设纳入住宅建设规划,进行配套设计,同步建设,同时交付使用,并把住宅技术防范设施建设作为住宅小区等级评定的标准之一;有条件的住宅小区要逐步推广电视监控系统等技防设施。在农村要大力推广重要农电设备防盗报警装置。加强运钞车技防建设,鼓励公务车辆和私家车辆、有条件的出租车、长途客运及其他社会车辆安装符合规定要求的防盗、防抢劫装置或卫星定位跟踪报警系统,提高技术防范的档次。

4.积极推行“平安家庭(商铺)”技防设施建设。要积极引导城乡家庭、商铺采取科技防范措施,推广家庭、商铺安装智能联网报警系统或简易电子防盗装置,保护家庭、商铺安全。在全市城乡家庭、商铺广泛推行“平安家庭、平安商铺技防建设工程”,即由电信、公安部门组织建设基于固定电话网和宽带网的家庭技防联网报警系统装置。以110指挥中心处警平台为依托,在基层派出所建设技防联网接处警中心,在规模小区、中心村居建立次级接处警点,防范入室盗窃和对家庭困难求助提供援助。到年底争取动员和组织城乡1-2万个家庭、商铺安装技防联网报警装置,年全面推动“技防村(社区)”和“平安家庭”建设活动。

(五)构建“虚拟社会”防控网

通过建立网上警务室、网络警察和警察微博等多种形式,创新互联网管理,构建网上主动管控机制。

1.加强互联网场所管理。市、县区两级公安机关要积极创造条件,组建网安机构,配备人员,负责网吧和农村信息服务站的日常管理工作。各基层所队要接入互联网,建立网评员队伍。公安机关要主动加强与文化、工商、教育、文明办等部门协作配合,加强网吧和农村信息服务站安防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实名制上网”和“零点断网”措施。

2.加强网上虚拟人员管理。实施网民户籍化管理,实现网上网下信息关联,提高虚拟社会的管控能力。

3.建立网上舆情引导机制。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发现苗头及时跟进,在主流和影响大的媒体上开展引导,建立网络新闻制度,营造网络主流舆论强势,掌握话语权,对网上各类负面舆情做到提前预警、及时研判、迅速处置。积极建立专门网上舆情队伍,加强正面引导。

(六)构建农村治安防控网

立足维护农村社会和治安稳定,解决农村社会矛盾和突出治安问题,大力推进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1.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治安防范网络。继续抓好农村警务室建设,推行治安中心户长、联户联防、治安有偿承包、挂牌巡逻等行之有效的防范形式。加强农村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农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水平。组织发动群众以村民小组、自然村为单位,以村治保会、厂矿和学校保卫组织为依托,组建乡镇治安巡逻队、组建护村(厂、校)巡逻队,分片分户,开展“联户联防”、“互助联防”,实行轮流巡逻、值班守护或邻里互相守护。推行“警治联勤”,充分发挥治保主任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安全防范工作。探索解决影响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特别是义务联防难以持久的问题,在经济条件较好的行政村,可引导村民对一定范围内的治安防范实行有偿承包,逐步将农村治安防范向自治化和市场化转变。建立乡镇、村、组治安信息员队伍,形成一张布局合理、覆盖面广、触角灵敏的情报信息网,及时掌握辖区内的各种治安信息和动态。

2.加强专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专职队伍的管理,建立严格的日常管理制度和经常性的督查考核奖惩工作机制,开展教育培训,把工作成效与工作报酬挂钩,切实做到管理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着力提高专职队伍整体素质和治安防范工作能力。在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志愿者和义务联防组织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专职群防群治队伍的数量,原则上一般乡镇政府所在地应组建10人以上联防队伍,重点乡镇政府所在地应组建20人以上联防队伍,人员由乡镇自行调剂或聘用。

3.大力加强农村民事调解工作。各级政府和司法行政部门要妥善处理农村在土地征用、环境保护、移民搬迁、集体资产处置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严防民间矛盾纠纷引发不稳定事件或严重治安问题,降低“民转刑”案件和农村命案。特别要把乡镇建成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第一道防线,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进一步拓宽农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防止问题积累激化;完善乡镇民事调解中心及村、社民事调解小组,健全基层民调组织网络,规范乡镇内部矛盾纠纷排查、报告、办理的具体办法;建设高素质的民事调解员队伍,经司法行政部门培训持证上岗;逐步推行民调工作经费筹措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巩固调解员队伍,提高调解工作水平。

4.推进乡镇综治中心建设。按照“主体不变、分工负责、联合运作、方便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要求,成立由乡镇综治办牵头,集司法所、办、治安联防队、流动人口管理办、警务室等为一体的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通过建立中心,有效整合综治、法庭、司法、公安、武装、民调、联防等各种基层综治力量,构筑乡镇群防群治工作平台,建立健全党政统一领导、综治部门牵头、指挥灵敏、协调有力的“联防、联调、联治、联勤、联创”工作机制,强化社会面管理。综治工作中心要建立“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限期办理”的工作机制,实行统一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和力量集中调配,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设立综治中心集中办公场所。要把乡镇综治工作中心建设成为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环节,成为开展综合治理、组织治安防范、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诉求的第一线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5.努力构建三级联防机制。初级联防即“户户联防”,在相邻的店铺或农户之间开展联防;二级联防为中级联防,由责任区民警分头负责,广泛开展村与村、厂矿与村、学校与村的联防机制;三级联防为周边联防,与毗邻的县乡等周边地区开展广泛而有针对性的治安联防协作机制,达到案件协查、信息共享、共同防控的目标。通过建立三级联防,使派出所对社会面的防控能力大大增强。

(七)构建重点人员及危险人员防控网

建立以居住地管理为主的重点及危险人员管理体系。

各级公安机关要针对城市人口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以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切实把辖区内的流动人口、归正人员、吸毒人员、违法青少年纳入管理范围。把重点人口作为管理控制着力点,建立和完善影响社会治安的高危人群为重点的实有人口管理防控系统。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各县区要建立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乡镇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村)、单位建立流动人口登记站。根据当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实际,以流动人口登记发证数为基数,按2000:1的比例配备一批协管员,协助公安机关做好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登记和日常管理工作,管理经费列入相应的财政预算。派出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抓好暂住登记、租赁房屋治安管理两个重要环节,严格落实申领暂住证和通报协查等管理制度,严防失控、失管。对违法犯罪可疑人员及在特殊岗位或重点部位工作的人员的办证、发函率达到100%。要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房主和用工单位的责任,签订治安责任书,实行治安连带责任制。创新出租屋、旅店业管理机制,特别是规范小旅店、出租屋、留宿洗浴场所管理,推行成立旅店业行业协会,依靠行业协会规范行为。

各级综治、公安、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归正人员、“五种对象”和重点人口的管理、帮教工作,掌握因政策调整或其他原因引发对社会不满人员的动态。及时发现、预防和控制辖区内的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社区内常住人口情况底数清、掌控有力,归正人员的安置率达到90%以上,帮教率达到95%以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5%以下,青少年犯罪率和未成年人犯罪率低于全省平均值。切实加强“社会人”的管理,避免“社会人”游离于传统的管理体制之外,成为管理的“空挡”和“盲点”。

(八)构建复杂场所和特行防控网

建立以预防和减少犯罪为目标的重点场所和危险物品的防控体系。公安、工商、文化出版、安监、人社、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职能,严格规章制度,加强行政管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要着力于加强行业场所管理,构建阵地控制网,抓好行业场所治安管理措施的落实。强化对旅店业、印章刻制业、金银加工摊点、典当业、网吧、旧货交易市场、劳动力中介市场、汽车租赁业、废旧物品收购业、二手手机市场、机动车修理和交易点以及歌舞厅、游戏厅、发廊等特种行业和娱乐场所的公开管理和日常督促检查,建立健全各项治安管理制度,堵塞犯罪空隙和销赃渠道,减少案件发生,探索建立对上述行业的长效管理机制,为有效预防、发现、控制违法犯罪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立推行旅店业、娱乐业积分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组织实施公共复杂场所技防建设工程。建设、公安等部门要合理布点,在人流密集场所、公共复杂场所建立与公安机关视频监控管理平网的视频监控,提高对公共复杂场所的防范控制水平。各重点场所(如宾馆、网吧、娱乐场所等)按照要求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年达到60%,年达到100%。年底前,完成机动车修理、二手车等特种行业、场所的信息网络和备案制度建设。

(九)构建危爆物品防控网

各级公安、安监部门要充分发挥危爆物品、枪支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民用爆炸物品、剧毒化学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等环节的检查管理,强化监督,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严防危险物品流散社会。对违法涉枪涉爆和涉及危险物品的单位和个人,要加大整治处罚力度,杜绝违规、违法行为。实行市区涉危案件和安全隐患信息研判季度通报制度。

(十)构建交通消防安全防控网

改革交警勤务制度,扩大交通控制面。以抓秩序、保畅通、防事故为中心任务,以发展完善现代交通技术管理为手段,腾出警力,强化非主要交通线路、区段的交通巡查,形成视频监控、信号指挥、民警巡逻的全方位的管理格局。把机动车停车场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统筹规划城市停车场,并根据城市开发建设规划分期实施建设;健全制度,严格管理,录(聘)用具备一定素质的专职看护人员,使停车场成为看护、巡查、堵截的防范阵地。要完善出租车治安管理机制,推行出租车登记服务站点的建设,进一步健全以公安机关为管理主体,以出城登记为主要手段,以从业人员为依靠对象,融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出租车治安管理工作机制,强化阵地控制措施,增强预防、打击犯罪的能力。

加强防火组织建设。建立防火安全委员会、防火安全领导小组;实行由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消防联席会议制度;落实防火工作三级管理体制和逐级防火安全承包责任制;消防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城镇建设同步发展;加强企(行)业性、群众性义务消防组织和义务消防力量建设。

四、工作创新

(一)创新动态控制防线建设,加强对社会面的动态控制。为了建立城区镇区、街面路面、农村全方位、全天候的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增强对社会面的动态控制,有力促进“十张”治安防控网的建设,由市、县区公安局、交通局、建设局、工商局和各企事业单位组织“三车三员”开展治安防范,“三车”即出租车、公交车、公路客运车辆;“三员”即环卫清扫人员、商铺从业人员、企事业单位内部保卫人员。

“三车”防由市、县区公安局牵头,交通管理部门配合,结合交通管理参加治安防范,实现交通秩序、治安防范双赢。市公安局要成立“车防办”,组织专人抓。把“三车”司售人员组织起来,成立联防组织,充分发挥他们接触社会面广的优势,主动及时向公安机关提供和举报违法犯罪线索,使“三车”成为公安机关的义务巡逻车和流动观察哨。

“三员”防由市、县区公安局牵头,城管、环卫、工商和企事业单位保卫处(科)协同配合。以县区为单位,对中心城镇现有“三员”情况进行逐人登记造册,并按辖区和行业进行分组分片,设立组长或队长等负责人,落实各自的职责,组织开展治安防范,形成行业网络体系,使他们在各自的职业岗位上能有效地发挥防范作用,积极为公安部门提供信息和线索,预防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二)创新管理方式,实现打击功能向预防功能转变,建立实用高效的运作机制。一是通过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和政绩考核机制,全面加强防控体系领导层面的责任性,加强协调整合能力,以提高防控体系的整体运作合力;二是在打击、控制刑事犯罪的方式上,实现从运动型、突出型逐渐向模式型、日常型转变;三是在打击控制刑事犯罪的态势上,逐步实现从被动遏制型向主动控制型转变;四是在防控资源调动上,从单靠警力资源向更多挖掘调动社会资源转变;五是在防控资源配置和使用上,实现从粗放型、人力型向经济效益型、科技型转变;六是在防控资金投入上,实现从单一的“县长模式”向“县长+市场”模式转变。通过成立“社会治安防控协会”,面向社会和爱心人士多方筹措资金,作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管控工作经费的补充。七是创新基层群防群治工作模式上,做大做强在公安机关指导下的联户联防、联村联防、治安防范承包、保安巡逻、邻里守望等群防群治工作;通过组建“社区警务议事会”、“平安协会”、“平安理事会”、治安志愿者队伍等,最大限度地将关心、支持治安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团结组织在一起,群策群力,形成维护社会治安的合力。

(三)创新维稳工作思路,构建矛盾化解机制。以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为工作目标,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纠纷,坚决遏制的发生。重点加强四项机制建设:一是建立大维稳工作格局。创新维稳工作理念,围绕信息、化解、控制、处置、网上等关键环节,建立各部门协作配合的大维稳、大化解工作机制。二是健全规范接待日制度。进一步畅通与基层群众的交流与沟通,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建立排查分析机制。综治、司法、检察、法院、公安等部门定期沟通,交换意见,集中组织开展不稳定因素的大排查、大摸底、大调处、大监控工作,对本地、各单位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可能引发、越级上访的苗头性事端,进行全面彻底的梳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由民事纠纷、小矛盾的积怨引发刑事案件、大矛盾。四是责任追究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责任制,对因措施不落实,而发生重大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部门和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四)创新健全高效统一的指挥决策体系,切实提高信息主导防控的水平。建立以市、县区两级指挥中心为龙头,以有线、无线、公安专网通讯联络为纽带,以信息流转为支撑,覆盖所有市、县区公安局、派出所和刑警、交警、巡警、消防,具有综合性、实战性的现代防控指挥系统,实行扁平化、网络化指挥,通过卫星定位、警用地理信息系统、门楼牌编号、电线杆编号等手段实现警情地点快速定位,对附近警力直接指挥,快速反应。同时,发挥发案预警、信息支持功能,通过警情,指导防控力量合理投入,精确防控,并为街面巡逻警力提供警用信息查询、比对服务。依托公安信息研判平台,处理海量信息,通过最大限度的信息共享及信息预警功能,服务实战应用。

五、工作措施

(一)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各县区和各单位、部门都要充分认识构建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意义,这是新形势下解决治安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实现社会治安长治久安,促进社会治安良性循环的根本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不能仅靠公安机关单打独斗,必须走专群结合的路子。公安机关也要打破那种重管理、重打击、轻防范的被动局面,科学配置,合理调整,多警联动,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在治安防控体系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加强领导,提供保障。各级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一方面认真安排部署,周密组织实施。另一方面要切实研究解决具体困难,加大投入,为治安防控工作提供经费和技术保障。通过采取财政分级承担、依托市场化运作、主动与其他重点项目“捆绑、搭车”等方式,多方落实建设经费。要协调综治、建设等部门,有效解决人防、技防、物防平台结构、建设模式、责任分工、政策优惠、运行管理等具体问题。

(三)强化预警,完善机制。市、县区公安机关要完善社会治安形势分析、预警机制。通过加强对各类情报信息的研究、分析和利用,建立科学的社会治安形势评估预警指标和检测通报网络,正确判断社会治安形势,把握犯罪发生变化的规律。通过建立治安防控信息研判机制,强化情报信息工作,实行“两会三通报”预警机制,即抓好每月警情分析会、季度治安形势分析会,实行每日接出警、每日发案、每日警情“三个一通报”,及时掌握各种治安动态。对多发性、可防性案(事)件,每月进行一次综合分析,分析其规律、特点,适时调整防控工作部署。建立治安预警信息制度。定期将治安状况、群众关注的治安热点问题等,以适当方式向社会,提醒群众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推行社区警情公示、播报制度,社区民警定期将社区的发案情况、特点、防范要点向社区居民公示、播报。

社区重点人员管控措施篇13

为了有效防控2020年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切实落实“四早”措施,压实“四方责任”,进一步强化常态化防控举措,我区采取了四项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意识。9月30日,区党工委召开了**区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传达了全市秋冬季节疫情防控工作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研究部署全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针对双节期间人流大规模流动聚集,疫情防控难度加大的情况,区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各级各部门时刻紧绷疫情防控这根弦,毫不松懈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要严格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认真做好双节期间重点场所消杀工作,对出入人员严格落实监测体温、督促佩戴口罩的防控措施。要加强健康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民群众科学佩戴口罩、减少人群聚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浓厚气氛。同时区防控办负责制定《**区秋冬季防控应急预案》和节假日应急值守制度,严格落实并责任到人,确保双节期间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不出现空挡、空转。

二、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网格化和责任管理体系。由区防控办组织对疫情进行监测、预警。社区防疫专干对区内境外返衡人员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摸排检测,实行台账式管理,切实做到情况明,对象清。区疾控中心(**医院)负责监测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和送检、疫情处置并对相关工作提供专业指导。区公安分局协助卫各级防控机构依法落实强制措施,协助做好集中隔离点、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的医疗秩序维护工作,防范和打击伤医、医闹等涉医违法犯罪活动。区财政局负责隔离点应急专项经费开支,保障物资到位。各方联动,全面摸底排查,做好疫情监测、上报、管控等工作。截止到2020年10月13日,我区境外入衡返衡总人数432人,目前境外入衡返衡人员尚在自我医学观察的共4人;武汉、北京、大连、新疆、云南、青岛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入衡返衡人员1071人,尚在隔离期青岛来衡人员8人。双节假期间,区防控办、街道、社区等防疫专干严格落实疫情上报工作,隔离点坚持有人员值守,对境外返衡人员做到及时管控,严格落实“14+7”、“7+14”隔离措施,实时检测管理人员健康状况,确保零输入病例。

三、强化督导检查,加大值班值守力度。为进一步压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贯彻落实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区防控办、各街道(办事处)、各职能部门联合对辖区内车站、商场、超市、学校、农贸市场、医疗机构全面开展秋冬季疫情防控督查,对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的进行现场指导并督促整治到位。9月19日,杉杉奥特莱斯开业现场,面对巨大防控压力,区防控办组织专班到现场督促指导防控工作,确保各项措施按防控方案要求落实落细。10月1日、10月6日,区党工委主要领导分别陪同市长**、市委书记**深入**区三泰农贸市场、恒大嘉凯影城和杉杉奥特莱斯购物广场视察国庆期间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按照领导要求,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不放松,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四、开展专项能力培训,提升防控水平。根据衡疫办发[2020]98号文件要求,为了全面适应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需要,加强新冠肺炎防控专业队伍建设,9月30日,区防控办、区疾控中心(**医院)组织全体疾控工作人员、街道社区卫健专干、医疗机构负责人、学校医务人员等共计112人进行新冠肺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和检测、消毒工作等能力培训,提升防控水平,为我区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技术保障。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