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手术室压疮的护理措施实用13篇

手术室压疮的护理措施
手术室压疮的护理措施篇1

〖HJ1.4mm〗压疮是机体组织长时间受到压力而导致组织血液循环出现阻碍,局部组织出现持续缺血而引起组织细胞坏死或局部溃烂的情况,属于压力线溃疡。手术中患者在术后一周内会出现压疮,术后3天内出现压疮的情况比较多。和传统手术比较,腹腔镜的创伤小,患者疼痛感低,伤口易于愈合,手术恢复周期短,手术出血量少[1],所以腹腔镜手术受到了外科手术的亲睐,特别是妇科手术,目前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此次研究是根据2011年至2012年我院的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压疮护理进行探讨,寻找压疮的原因,为手术中的护理提供依据,向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降低手术过程中压疮的情况出现几率。此次研究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5月~2012年8月我院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180例;年龄30~63岁,平均(45.4±12.1)岁;体重43~86 kg,平均(56.4±9.9) kg;手术时间120~360 min,平均(240±90) min。所有腹腔镜手术中卵巢囊肿剥除术25例,子宫肌瘤剔除术36例,子宫肌瘤剔除术合并子宫动脉结扎术34例,全子宫切除术51例,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合并盆腔淋巴结清扫21例,其他33例。

1.2 入选标准:①年龄≥18岁;②术前未发生压疮;③无影响压疮评估的皮肤病;④预计手术时间≥2 h;⑤术后住院时间≥5 d;⑥美国麻醉学协会评分(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 Score)1~3级。⑦本人或者家属知情同意。

1.3 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和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进行从术前日至术后第3天为期5 d的观察。记录患者压疮发生和有关资料;术中资料由麻醉记录单和术中护理单获得。记录的相关内容包括:麻醉方式、ASA评分、术中、手术持续时间、术中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SaO2)、术中骶尾部皮肤有无液体浸润、术中低血压的持续时间。术中低血压的标准为:舒张压低于术前基础血压的20%,且维持血压低于60 mmHg≥20 min[2]。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应用χ2检验比较各类因素与压疮发生率的差异,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压疮发生情况:研究结果中表现为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术中术后压疮的有23例,发生率为11.5%。23例压疮患者中手术当天皮肤出现异常者有15例,术后第1天5例,术后第2天2例,术后第3天1例。Ⅰ期压疮20例,Ⅱ期压疮3例,Ⅲ期压疮0例。

3 讨论

3.1 护理策略

3.1.1减少手术床的压迫因素,选择舒适柔软,具有较好的吸水性床垫,将其铺设在手术床上,不要让床垫出现折痕。此外,患者受压力部位用高度适当的喱垫进行铺垫,缓解压力,术中对喱垫进行查看和调节。

3.1.2 手术摆放: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让患者自己调节,手术中帮助其微调,在保证手术视野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让患者处于最舒适的,等到患者将自己的调节完后,用束带将其进行固定,防止挪动。

3.1.3 保持皮肤干燥:用手术单将过多的消毒液进行擦拭,使用恰当的导尿管,避免漏尿,用导尿管和膀胱连接,往气囊注射生理盐水,当向外拉遇到阻力的时候停止[3]。 产生压疮的因素非常的复杂和多样,这些因素总的归纳起来无外乎是压力、剪切力、潮湿这几类[4]。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进行摆放的时候会受到压力、摩擦力和潮湿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容易出现压疮。腹腔镜手术应该要针对压疮进行预防性护理,这样能够尽可能的消除压疮,减少患者的痛苦,为术后进行预防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井辉. 低位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腹腔镜下应用双吻合器技术治疗体会[J].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6, 11(5):400-402.

手术室压疮的护理措施篇2

压疮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复合有剪切力或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1]。压疮护理是临床护理的主要内容,其效果是衡量护理标准的主要内容之一。林菊英[2]在医院管理年中提出,压疮的标准为0%时,尚有附加说明:不能翻身的特殊患者除外,一律不得发生压疮,带入院者不得扩大。骨科患者由于其专科特点,发生压疮的风险较大。因此,探寻压疮的影响因素、制订积极的预防措施对规避护理风险有重要意义。

1 压疮管理的影响因素

1.1 护士方面

1.1.1 临床护士对压疮风险的评估不足 科室采取了入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机制,对大部分患者进行了切实可行的压疮风险评估,并纳入压疮预防管理,但对以下几种人群的压疮评估存在缺陷:①对疼痛非常敏感的年轻骨折患者,因疼痛而不愿意翻身;②护士对下肢牵引患者的足跟及内、外踝部位压疮风险评估不足,压疮发生部位排序为骶尾部、足跟部、髂嵴[3];③手术时间>2 h的患者,往往容易被忽视,容易发生一期压疮。有研究表明,压疮在外科预防的重点人群为手术后卧床患者[3]。

1.1.2 手术室护士对术中压疮预防存在认识上的不足 术中压疮是指患者在手术中或手术结束后的几小时至3 d内发生的压疮。据报道[4],综合性医院的院内压疮发生率为3%~14%,其中23%与手术有关。压疮分为急性压疮和慢性压疮,手术患者是急性压疮的高危人群[5]。骨科中大部分患者的手术时间都较长,高龄患者较多,如不采取预防措施,易发生压疮,通过对手术室护士的调查显示,90%的护士术中压疮预防的意识不强,85%的护士认为术中压疮的预防不重要,操作有一定难度。因认识上的不足及术中无任何压疮预防的措施,导致手术>3 h的患者一期压疮的发生率较高。

1.1.3 护士相关知识缺乏 骨科患者应根据骨折部位、手术部位不同而确定不同的预防压疮的方法,如骨盆骨折患者不能翻身,采取睡气垫床、定时用手按压气垫床让患者骶尾受压部位减压、透气等措施。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抬臀法,颈椎、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轴线翻身法。全髋置换术后患者采取向健侧翻身,双下肢中间垫一个三角软枕,保持患肢的外展位。年轻护士或新入科护士相关知识缺乏,害怕不当的翻身方法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或术后关节脱位,危及患者的生命或影响手术效果,引发医疗纠纷,在压疮预防采取措施方面存有顾虑,措施落实不到位,影响预防压疮的效果。

1.1.4 护士对压疮预防意识不强 工作责任心不强也是导致压疮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重要因素:8:00~12:00是治疗高峰,护士忙于治疗而容易忽视落实预防措施;2:00~8:00夜班期间,护士处在比较疲倦的状态,工作缺乏督促,再加上会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睡眠,预防措施得不到很好落实,很多压疮发生在这个时间段。有研究表明,8:00~12:00和2:00~8:00是压疮重点预防时段[3]。

1.2 患者方面

患者多为高龄者,自身体质比较虚弱,外伤后担心增加子女的负担,对压疮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导致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与配合比较欠缺。

1.3 护理管理方面

未制订压疮预防管理流程,对护士压疮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不够重视,对压疮预防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缺乏严格的监督检查,无奖惩措施等也是造成压疮发生的重要因素。

2 对策

2.1 护理人员方面

2.1.1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 ①病房护士的培训内容:理论培训,如压疮概述及分期、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压疮的预防护理新进展及压疮相关制度的学习,学习不同骨科患者压疮预防的方法、与患者及其照顾者沟通的技巧、压疮发生的危害及后果、水垫的使用方法。技能操作培训,如全髋置换术后患者翻身方法、颈髓损伤患者的轴线翻身法。②手术室护士培训内容:术中压疮的国内外现状、术中压疮的影响因素、骨科各种手术的受压点,通过培训提高护士对压疮的认知度。

2.1.2 保证病房有相对充足的护理人员 增加易发时间段上班人员,让护士有时间来做好预防压疮的措施,丰富的医疗知识能提高护士对压疮的认识,但并不能预防压疮的发生,而护理措施的实施程度直接影响压疮预防的成效,如护理人员的配备不到位,护士在治疗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容易在压疮预防护理方面打折扣,甚至于完全或部分依赖于患者家属,各项护理措施很难落实到位。

2.2 患者方面

取得患者与照顾者的支持与配合,注重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告知陪护者压疮的危害及正确皮肤护理的方法,每2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等动作,提示患者家属注意事项,如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患者全身皮肤干洁、加强营养。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指导正确抬臀方法;对长期期卧床患者,叮嘱家属做好患者肢体的功能锻炼,以免肢体僵硬,造成翻身困难,增加患者的痛苦。

2.3 护理管理方面

2.3.1 制订压疮预防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指采用科学合理的步骤来开展工作,处理问题。①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在评估过程中,注意对疼痛耐受力差,手术时间>2 h,牵引患者的足跟及内、外踝部位的评估,纳入压疮发生危险人群,及时填写压疮预报申请,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应在24 h内上报护理部;②根据患者的情况,由责任护士及责任组长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白班由责任护士或代管的责任护士落实,晚班由值班护士落实;③严格执行患者受压部位皮肤情况的床头交接班。

2.3.2 加强四级监控管理 四级监控管理即责任护士自查、责任组长督查、护士长抽查的科室三级管控及护理部的监控管理。责任护士每天对所管压疮高危患者按照与责任组长共同制订的措施进行管理,对晚班护士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责任组长对责任护士的压疮预防措施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护士长。科室定每周四为压疮预防集中检查日,由两组责任护士对所有的高危患者进行评估并记录,如病情好转,评分未达到压疮预报分值者,给予停止高危管理,但应继续加强护理,以预防压疮。

2.3.3 引入绩效考核机制 奖罚分明,提高护士的积极性,对有压疮高危患者隐瞒不报,一旦发生压疮,进行扣罚,对难免压疮不扣奖,对高危患者,未落实切实有效的措施而发生压疮者进行扣罚。

2.3.4 做好术中压疮的预防管理 制订骨科常见手术摆放的标准流程,合理摆放。取适当的减压装置,使患者身体压力再分布,从而减轻局部持续受压,如使用床垫、垫、减压敷料等。

3 小结

压疮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发生压疮不但会加重患者的原发病病情,增加医疗保健资源消耗,而且将老年患者的死亡率提升至4倍以上[6]。美国每年有近250万患者需要治疗压疮,6万患者死于压疮相关并发症,每年用于压疮的费用约110亿美元[7]。英国每年用于治疗压疮的总成本为14~21亿英镑,占英国国民医疗服务总支出的4%,其中90%为护理时间成本[8]。因此,预防压疮被公认为是最经济、最高效的手段。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医院获得性压疮的发生率,节省额外的医疗开支[9]。建立科学的压疮防治管理制度及良好的质量管理文化氛围,是保证患者得到安全、高质量护理的前提。骨科是临床上压疮多发的科室,压疮预防是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对骨科压疮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压疮预防措施执行不到位是造成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而造成执行不到位的原因有来自护士、患者和护理管理方面的因素,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加大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①护士方面:要加强培训,使其知晓不同骨折术中及术后压疮预防的方法,并强化护士对压疮危险因素的认识,提高压疮的预防和护理能力。②患者及其家属方面:加强宣教与指导,使其了解压疮预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配合措施的落实。③护理管理方面:保证有一定数量的护理人员,加强压疮预防过程管理,制订压疮预防管理流程,使压疮预防措施环环相扣,能有效明确责任,避免因责任不清而造成措施执行打折扣的现象;完善压疮监控制度,建立压疮四级监控管理,使压疮的管理形成制度化、程序化,每一级监控人员对压疮高危患者的情况均要做到心中有数,提高护士共同参与压疮管理的意识;引入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骨科患者发生压疮。压疮预防重点是提高护士、患者及其家属对压疮的认识和各项护理措施能得到有效落实,此种方法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Black J,Baharestanim,Cuddigan J,et al.2007 national pressure ulcer staging definition[J]. Urol Nurs,2007,27(2):144-150.

[2] 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122.

[3] 蒋琪霞,管晓萍,苏纯音,等.综合性医院压疮现患率多中心联合调研[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26-30.

[4] 胡爱玲,郑美春,李伟娟.现代伤口与肠造口临床护理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

[5] 何晓珍,樊翌明.术中褥疮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1-7.

[6] Tannen A,Dassen T,Halfens R.Differences in prevalence of pressure ulcers between the Netherlands and Germany-associations between risk,prevention and occurrence of pressure ulcers in hospitals and nursing homes[J].J Clin Nurs,2008,17(9):1237-1244.

[7] Duncan KD.Preventing pressure ulcers:the goal is zero[J].Jt Comm J Qual Patient Saf,2007,33(10):605-610.

手术室压疮的护理措施篇3

doi:10.14033/ki.cfmr.2015.30.081

急性压疮是因身体局部短时间内过度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其发生是以压力为主、多种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Schoonhoven等[2]报道,手术压疮的发生率高达4.7%~66.0%。国内的研究显示,23%的院内压疮与手术有关[3]。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率是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手术室护理人员高度关注的一大护理问题。现通过查阅文献,以及结合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分析探讨术中急性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术中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1.1 手术因素

(1)手术中为充分暴露切口方便手术医师操作,需长时间采取被动,致使受压部位压力无法缓解,造成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缺血缺氧而最终导致压疮的发生。有研究认为手术时问>2.5 h是压疮危险因素,时间>4 h,每延长30 min会使压疮的危险性增加33%[4]。长达4 h的4.67 kPa以下的压力或不断变化的压力下即使25.3 kPa达1 h也不至出现组织改变,但是如果9.3 kPa的压力持续2 h就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细胞变化,从而产生组织损伤[5]。所以手术患者局部皮肤长时间持续受压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2)麻醉后由于药物的阻滞作用,使受阻滞部位以下的组织血管扩张,血流缓慢,受压部位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环,组织缺血缺氧加重,无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极易形成压疮。(3)麻醉后摆放时、术中牵引时、手术需要采取斜坡卧位时,患者皮肤与床垫或固定架之间因相互作用而产生摩擦力、剪切力,易导致皮肤或深部组织的损伤。(4)术中血液、冲洗液等难免会流至患者身下,造成潮湿、浸渍,增加了与床单之间的摩擦力,使皮肤的保护性油脂丢失,抵抗力下降。(5)术中出血量多时,机体处于低血压状态,组织血流灌注不足,过量失血时使得组织在压力解除后仍无法恢复有效灌注,造成术后皮肤损失持续进展[6]。(6)手术结束后,受压部位由缺血、缺氧状态转为短时间内快速充血,造成组织再灌注损伤,而这种损伤普遍被认为氧自由基大量产生是其主要机制之一[7]。

1.2 患者因素

(1)合并疾病:患有影响血液供应疾病如肺部疾患、糖尿病、贫血、血管疾病、皮肤干燥、组织营养状况不良等的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性增加[8]。(2)年龄因素:文献中报道,年龄>70岁时,术后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增加了2倍;霍春颖等[9]研究显示相同环境因素作用下,年龄越大,术中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婴幼儿皮肤娇嫩,手术时间稍长就易发生压疮[10]。(3)体重:压疮所承受的压力是自身体重,按力学原理,体重与压疮的受损程度成正比。但极度的消瘦或体弱,皮下无脂肪组织保护,加之全身营养较差,均是促使压疮发生的因素[10]。(4)营养状况:营养不良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营养摄入不足导致的低蛋白血症、贫血、肌肉萎缩等均被视为压疮的诱因[11]。等[6]研究发现患者术前血清总蛋白低与术后压疮发生显著相关。

1.3 护理人员因素

(1)手术室护士思想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手术固定是手术需要无法避免,手术时间长短取决于手术类型和手术医师的技术,非护理人员所能干预,工作中主动防范意识不强。(2)护理人员缺乏术中急性压疮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其相关风险因素认识不足,预防措施不到位。(3)部分年轻护理人员经验少,对手术时间、出血量预见不足,不能有效识别高危人群,导致术中采取措施不力或未采取措施。

2 护理对策

2.1 建立术中压疮预警体系

在压疮护理中预见性是第一位的,提高压疮护理预见性是压疮预防的关键[4]。为此,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在查阅文献与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术中压疮预警体系:(1)制定术中压疮风险评估表(图1):鉴于目前并无统一的针对手术患者的压疮风险评估表[12],笔者所在医院在Norton量表的基础上增加了手术患者特异性风险因素评估,并列出可采取的预防措施用于指导护理人员。此表由巡回护士填写,放于病历中随患者返回病房,便于病房护理人员了解术中患者受压部位与措施采取情况,以便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受压局部组织损伤的继续加重。(2)成立科室压疮预防指导小组,由各专业组长和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组成。对于压疮风险较高的手术患者,由小组成员现场指导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避免年轻护士因经验不足导致护理措施不到位的现象;对高风险手术患者定期追踪随访,以评估术中预防措施的效果,加强与病房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保证压疮预防措施的连贯性。(3)建立《术中压疮高危患者预警登记本》,用于汇总每月压疮高危患者例数和压疮发生率,分析术中压疮风险因素,评价采取的预防措施是否得当,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对术中压疮的预防能力。

2.2 加强培训

(1)理论培训,加强压疮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考核,使每一位护理人员都熟知压疮的分期、成因、高危因素、术中压疮的特点及预防要点等,从而在工作中能敏锐的判断出术中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2)技能培训,手术室要将手术摆放作为专科操作进行培训与考核,统一标准,规范摆放,人人掌握。以避免因摆放不当而导致患者皮肤损失的发生。

2.3 改进摆放用具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一直积极的改善各种摆放用具,增加患者术中舒适度,以降低术中压疮发生的风险。(1)高分子凝胶垫的使用。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压凝胶垫能很好地顺应身体,充分减少患者皮肤所受的压力和剪切力,还能够均匀地传导热,避免“热点”形成,充分驱散热气和湿气,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周爱玉等[13]研究表明,手术时间>3 h的侧卧位胸外科手术患者,联合使用3M透明敷贴加抗压凝胶垫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压疮的不良反应。张云凤等[14]研究表明,侧卧位手术患者使用医用高分子凝胶垫,可减少手术急性压疮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2)改良传统沙袋。沙袋一直是手术中必不可少的垫之一。传统沙袋质地较硬,不利于患者的皮肤保护,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采用外层皮料,中层海绵,内层荞麦的方式自行制作了各种型号的“沙袋”,这种新型的“沙袋”,既保留了传统沙袋可塑性强,承托性好的特点,又具备质地柔软,透气性好的优点,更有利于防止术中压疮的发生。(3)减压贴膜的使用。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减压贴膜种类较多,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使用的是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和美皮康贴膜。王汝娜[15]研究表明水胶体减压贴预防俯卧位全麻手术患者面部压疮,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实用的方法。汪琳[16]研究表明美皮康贴膜可有效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截石位患者骶尾部压疮的发生。

2.4 皮肤保护剂的使用

压疮的预防中除了针对外因积极的分散压力外,努力提高患者的皮肤抵抗力也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管晓萍等[17]研究表明赛肤润联合水胶体敷料用于骨隆突处(骶尾、足跟、肩胛、双侧踝部)预防压疮,取得较好的效果。张岭南等[18]研究表明液状石蜡涂抹于重大手术患者术中受压部位能预防术中压疮的发生。张惠英[19]研究表明使用凡士林油纱布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华靖等[20]应用自制瑰及乳膏(具有补血活血,生肌敛疮得功效)联合凝胶睹喱垫可有效预防侧卧位颅脑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发生。

2.5 关注细节

(1)在摆放过程中动作轻柔,禁止推拉、拖拽患者,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产生。(2)床整无皱褶,确保患者身下无硬物(衣服纽扣、尿管卡子等),各种导线及螺纹管等与患者皮肤接触部位均以棉垫隔开,动静脉通路处的三通下垫以纱布以防局部压伤。(3)防止皮肤浸渍的产生。消毒棉球饱和度适宜,避免消毒时流至身下,术中冲洗时及时清理干净,避免浸湿床单。手术间温湿度适宜,为患者保暖得当,以四肢温暖不出汗为宜,既要防止体温低导致的血液循环不良,又要避免出汗刺激造成浸渍降低皮肤抵抗力,增加压疮发生的风险。(4)每1~2 h轻轻活动患者肢体以变换受压部位。张兰梅等[21]研究表明在不影响手术医师操作的情况下,每小时调节手术床的角度(左倾、右倾、头高脚低、头低脚高),角度

2.6 严格交接班

将手术患者送回病房时与病房护士认真交接皮肤状况和术中采取措施。有研究指出,手术后立即出现的Ⅰ期压疮会快速进展至更为严重的压疮[22]。急性压疮发展不仅与压力损伤有关,还受到压力解除后组织再灌注损伤的影响[23]。提示病房护士在接收手术患者后应立即对各受压部位皮肤进行评估,一旦发现有压之不褪色红斑应采取重点预防措施,阻断压疮进一步发展。

压疮一旦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更增加经济上的负担。作为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人员一定要高度重视,不断完善压疮预防的相关制度流程,配备齐全的护理用具,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与考核。作为手术室的护士应熟知术中压疮的特点和风险因素,熟练掌握各种手术的摆放,工作中加强责任心,关注细节,严格交接班,确保每一名手术患者安全舒适的渡过围术期。

参考文献

[1] Aronovitch S A.Intraoperatively acquired 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A nationalstudy[J].J Wound Ostomy Continence Nurs,1999,26(3):130-136.

[2] Schoonhoven L,Defloor T,Gryrpdonck M H.Incidence of pressure ulcers due to surgery[J].J Clin Nuts,2002,11(4):479-487.

[3]胡爱玲,郑美春,李伟娟.现代伤口与肠造口临床护理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115.

[4]张雪燕,温秀芬,陈云超,等.压疮知情同意书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13-16.

[5]黎介寿,吴孟超,黄志强,手术学全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82-584.

[6],丁俊琴,孟稳利,等.肝移植患者急性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6):1916-1919.

[7]孙玉梅,张雪.手术压疮的护理研究与预防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05-307.

[8]谢小燕,刘雪琴.难免性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J].护理杂志,2005,22(9):57-58.

[9]霍春颖,李庆印.成人心血管手术中病人压疮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34):3608-3610.

[10]钟类,张军花,陶文涛.手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8):3458-3460.

[11]杨程显,李戈,张立颖.压疮营养支持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4,28(9):3075-3077.

[12]刘英,高兴莲.我国术中压疮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8):981-983.

[13]周爱玉,王秋明,庞子霞.不同护理用具用于术中压疮防护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19-1220.

[14]张云凤,宋思贤,梁亮芳.医用高分子凝胶垫在侧卧位手术中预防急性压疮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0):49-50.

[15]王汝娜.水胶体减压贴预防俯卧位手术患者面部压疮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1,26(16):56-57.

[16]汪琳.美皮康贴膜用于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中压疮的预防[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1,26(8):59-60.

[17]管晓萍,刘万芳,毛莎,等.赛肤润联合水胶体敷料对肝移植术患者压疮防治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2):2614-2616.

[18]张岭南,王h.液状石蜡预防重大手术患者术中压疮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7):809-810.

[19]张惠英.液袋与凡士林油纱布在颈椎后路术中预防头面部压疮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5):1381-1383.

[20]华靖,李霞,刘虹梅,等.瑰及乳膏预防侧卧位颅脑手术患者压疮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13,28(7):45-46.

[21]张兰梅,张秀平,吴贞华,等.定期调节手术床的状态预防术中压疮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40-41.

手术室压疮的护理措施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12月我院收治8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无压疮。男40例,女40例;年龄18~83岁,平均(43.8±2.41)岁;手术时间3~6h,平均手术时间(4.13±0.37)h;手术类型神经外科手术10例,骨科手术30例,普外科手术30例;胸外科手术5例,妇科手术5例。术中患者取平卧位50例,侧卧位15例,俯卧位5例。截石位10例。经综合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无压疮发生。

1.2护理对策

1.2.1术前访视评估 手术前访视患者,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向患者宣讲术中配合知识,进行心理疏导,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患者实际,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1.2.2及防护 术中患者的应便于手术操作,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必要时在患者的受压处、骨隆突及关节等部位涂上湿润烧伤膏或使用垫,以改善局部血供,减少刺激及局部压迫症状。

1.2.3规范操作 手术过程中操作者应严格规范操作流程。手术台上的手术巾要铺平整,硬膜外麻醉和腰麻患者等消毒液干透后再调整患者,手术切口处的引流袋要连接好,防止血液、体液及冲洗液外流引起皮肤潮湿刺激。

1.2.4注意保暖 保持干燥:压疮的发生和低温、潮湿密切相关。术中注意为患者保暖,减少皮肤在外,肢体末端注意覆盖,防止低温引起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继发压疮;手术医师及时用吸引器吸净术野处的血液和体液,减少体液外渗,减少潮湿刺激皮肤引发压疮。

1.2.5做好交接 手术后将患者送回病房,现场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告之麻醉方式、术式,观察患者皮肤并记录,对潜在的压疮,尽早处理和防范。

1.2.6保护好受压部位皮肤 术前可先试验一次,该手术要求摆放规范,画出手术时受压部位的范围,然后在画出的范围内的皮肤涂抹凡士林等滑润剂,在骨凸处、关节处再重点保护,如在骨凸处加软圈,在骨凸高处正好是软圈中心,保持皮肤的正常屏蔽功能。对解除压力约30~40min时,需观察皮肤是否已恢复正常,若已恢复正常,说明发红属皮肤正常保护性反应,若40min后发红持续不褪,则说明皮肤等软组织已有损伤,应重新做好皮肤保护,同时可用热敷等促进血液循环,但一般不采取按摩,考虑按摩有可能加重局部损伤。

1.3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压疮患者与非压疮患者年龄、是否合并疾病、体质指数、手术时间、卧位、麻醉方式之间的差异。

2 发生压疮原因分析

80例手术室患者中,其中年龄≥70岁,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水肿,体质指数≥25,手术时间≥2h,俯卧位,侧卧位、硬脊膜外腔麻醉,皮肤压红现象明显高于

3 讨论

临床实践中,压疮发生不可能避免。本文研究表明,手术压疮与患者自身状态有关,年龄≥70岁患者手术压疮发生率(1.59%)明显高于

麻醉及手术时间:主要起阻滞作用,麻醉范围内血流减慢,局部血液循环运行减速,导致该处的皮肤缺血缺氧,形成压疮[3]。大手术患者手术持续时间长,动辄4~6h,术中为了手术的需要,患者长时间保持一种和姿势,局部受压时间较久,加上麻醉的作用,患者知觉暂时障碍,引起局部皮肤发生压疮。本文研究表明,手术时间≥2.5h患者皮肤压红发生率(1.73%)远高于

经过分析手术室压疮相关因素后,采取积极的预防干预措施,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及评估,评估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术中协作患者取适宜的的同时,注意保护患者骨隆突和关节部位,减少局部的受压情况,术中提醒手术者及时清理血液及体液,减少低温及潮湿对皮肤的影响。

综上所述,手术患者压疮的发生与患者自身因素及手术特异性因素密切相关,加强对术前风险因素的评估,给予积极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

参考文献:

手术室压疮的护理措施篇5

自2006年初实施自带压疮上报管理后,经初步统计,2006年全院各科室合计上报31例自带压疮患者,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87岁,平均67岁,好转或治愈率为96.8%;2007年全院各科室合计上报自带压疮患者38例,其中男23例,女15例,年龄最小52岁,最大89岁,平均73岁,经报表统计好转或治愈率为97.4%;2008年上半年全院各科室合计上报26例自带压疮患者,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90岁,好转或治愈率为100%(半年统计);结论:自带压疮上报管理后好转及治愈率明显提高。

2 自带压疮上报的管理方法

2.1 完善压疮上报专项管理制度 现有住院患者出现皮肤受压处压疮(不论是院内发生或自带),过去,一直是护理质量上一票否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医学观念的更新和对压疮问题的科学认识,已对压疮的发生有了比较全面、客观的理解,“不可避免性压疮”概念的确定,减少了临床护理人员因逃避责任和恐惧而隐瞒漏报等问题。临床上,患者在院内发生的压疮一般医院的发生率为2.5%~8.8%,但因家庭护理不当,自带压疮的患者却出现了不断增加的现象。据有关资料报道,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的老年人死亡率增加4倍,如压疮不愈合,死亡率增加6倍。由于是患者从家所带,所以临床上往往重视不够,护理效果也不是很满意。为了加强压疮的管理,提高自带压疮患者的护理质量,近一年来,我们首先从制度上完善压疮上报管理的具体要求,并将相关制度下发到每个临床科室,把其作为护理系列关键性制度,列为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重点督察项目之一,让大家从学习、了解到人人掌握,使临床科室执行起来有依据,建立了严格的压疮上报管理制度。

2.2 监督指导压疮上报制度的落实 制度的执行是确保压疮护理质量落实的保证,为了确保此项制度落实到位,采取了以下管理手段:一是建立了皮肤压疮上报流程。在完善制度上报的基础上,通过取消、简化、合并、重组等手段制定了流程图,并将流程印发到每个科室,护士长利用晨会组织学习,并要求护士熟记流程的内容。二是设计了压疮上报管理的统一表格。表格内容分为患者的基本情况,压疮的发生日期、部位、面积、分期、创面情况、治疗方法及整个住院过程压疮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等。患者转科时,压疮上报表随同患者转入下一个科室,以保证护理措施的连续性。三是医护记录同时体现。科室收治自带压疮患者时,我们联合院医务科加大管理力度,规定医护要同时做好记录,要求24 h内上报护理部,护理部下发压疮上报表,并由当班护士按表格内容要求将项目填全。四是护理部核查、评估和指导。护理部接到压疮上报后,派专人到患者床前核查压疮的发生情况,评估患者的状态,了解科内预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护理计划,并拿出护理建议或恰当的护理指导。五是成立全院性压疮防治与护理指导会诊小组。在护理部到患者床前进行评估时或患者所在科室在执行护理措施时,确认为压疮护理存在技术难点或伴随疑难护理问题时,由护理部安排院压疮防治会诊小组成员,现场进行护理技术支持。管理者以建设性和帮助的姿态来对待下属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管理实效[1]。

2.3 对上报执行情况奖罚分明 自带压疮上报后,患者出院或死亡,护理部派专人再次到患者床前评估压疮的护理效果及愈合情况,并在“压疮登记表”上做出评价。对一些护理效果佳,愈合好的患者,定期由所在科室在《护理质控简报》、院内小报《医院之窗》、每月一次的多媒体学术讲座和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宣教,介绍她们的有效做法、典型病例或采用一些新的护理措施,让大家从中学到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也对很少发生压疮的科室起到了警示作用,提高了她们预防性的管理意识。对一些护理不当的患者,在平时质控中发现后要给予严肃处罚,并做到与效益工资、年终评先选优挂钩,以确保本项制度管理的落实。

3 自带压疮上报管理的体会

3.1 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通过压疮上报专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一方面促进了护士长对重患、卧床患者护理质量的管理,督促护理人员班班交接及翻身卡的正确使用,另一方面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得到纠正,从而促进了压疮的愈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3.2 保证压疮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护理 一些老年患者或卧床患者,由于合并症不断增加以及在一些平日很少见到压疮的科室,缺乏对压疮护理的责任意识及有效护理措施的执行。通过上报,护理部有针对性进行监督指导,增强了护士长的管理意识,同时护理部加强过程管理,不定时到科室检查措施的落实情况,协助调整护理方案,使护理措施不断完善[2]。提高大家对自带压疮护理的责任意识,保证自带压疮的护理质量,促进自带压疮的早日愈合或使原有的压疮面积缩小,变浅,不断好转。

3.3 促进了护理会诊活动的开展 压疮由于其发病的特殊性,常发生于神经内外科、重症监护室、骨科、呼吸内科等科室,所以这些科室在压疮防治和护理的过程中有一定经验和护理技术。但由于老年并发症的不断增多,往往患者所治的主病不在好发压疮的科室,使该科室缺乏对此病的重视与护理。如通过会诊应用外科系统对压疮患者创面的处理、新型敷料的使用和换药等技术,解决了在内科系统不常处理的护理问题等等。压疮专项上报制度的落实,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压疮护理问题的重视,因此,护理会诊是调动院内综合护理技术,对压疮患者进行有效护理的主要活动之一。院内、科内会诊共同商讨有效的护理措施,达到了护理技术的优势共享,促进了护理人员知识面的拓宽与更新,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总之,自带压疮上报制度的落实,由护理部专职人员对自带压疮护理前后进行评估与讲评,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对自带压疮患者护理工作的重视,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自带压疮患者的好转率与治愈率。同时,这项新的管理制度的实施,也为本院皮肤管理和护理质量的改进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改进路径及工作框架,为今后一系列的压疮护理质量的改进与提高奠定了基础。

手术室压疮的护理措施篇6

1 方法

1.1成立项目小组 成员有护理部人员、营养科人员、临床医生、病区护士长(神经内科、神经外科、ICU、手术室、肿瘤科、烧伤科)及科室骨干护士。

1.2制定压疮失效模式调查表 压疮失效模式调查表的内容为所有失效模式和潜在风险的原因,以及其严重度、失效模式出现的频度、检出率、事先风险数RPN值。

1.3风险评估 组织压疮FMEA小组成员共21人对压疮失效模式和潜在风险原因进行打分。

2 结果

小组成员根据自己临床经验列出压疮失效模式并找出所有可能的原因,共同计算出RPN值。通过评估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O)、被发现的可能性(D)、和严重性(S),计算RPN。分值1~10分,1分表示不可能发生,10分表示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依次类推。小组找出RPN排名前10位的失效模式见表1。

3 制定改进措施

按照压疮失效模式与潜在风险因素分别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责任落实到具体科室和个人,并规定落实时间。按照PDCA循环原理实施进度计划:P-计划(2012.5)修订压疮评估制定及评估标准、完善压疮评估表。D-实施(2012.6~2012.12)护士培训、对压疮风险患者评估上报。C和A-检查与改进(2013.1~2013.6)业务查房指导、检查制度落实情况、成立压疮小组、总结与分析。

4 改进措施的落实

4.1护理部实施 ①完善制度:压疮评估制度、护理交接班制度、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压疮上报制度;②培训:护士长例会及全院护士培训。每一个科室建立一名联络员,系统学习压疮相关护理理论知识,学习后进行现场案例考核,回科室后组织全科人员培训,同时负责科室压疮患者的管理;③临床应用与教学:每月对有压疮风险的人员进行检查,结合临床病例进行学习,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逐步提高压疮评估的准确性;④规范细化交接班流程,落实皮肤护理环节的细节管理,制定标准化交接本流程,护士长通过执行规范的交接班,将值班时间内患者皮肤的情况及患者动态变化交代给下一班,使皮肤护理落实更到位;⑤落实规范化健康教育,制定图文并茂的健教手册,针对患者的个性化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健康教育依从性及自我管理的效果和能力。

4.2临床科室实施 ①护士做好入院评估和再评估。提高压疮预防意识;重视患者营养状况、摩擦力和剪刀力、行动能力、潮湿刺激等情况;②对高风险患者及时上报;③出现压疮填写压疮报告、采取措施每天进行评估记录、详细交接班、加强翻身、注重患者教育、加强全身营养;④严格进行患者皮肤的交接;⑤建立床头翻身卡;成年人常规使用褥疮气垫床;⑥做好患者关节的活动,促进肌体的血液循环;⑦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⑧保持患者床单位清洁、干燥,尤其对大小便失禁、出汗及分泌物多得患者及时洗净、擦干,保持床铺、被服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无渣屑。

4.3手术室实施 ①对所有的手术患者评估手术受压部位皮肤,骶尾部使用气圈;②用一次性手套做成水囊保护患者臀部、脚踝等骨突部位。

5 结果

措施改进前后失效模式的RPN比较,P

6 讨论

6.1 FMEA与护理安全管理 FMEA是一种前瞻性的可评估高风险医疗护理流程,并找出矫正危险因子的风险管理方法。FMEA方法已经应用于医疗领域风险管理[2]。它强调事前预防,而非事后纠正,从而降低流程中风险事件发生[3,4]。FMEA是医疗安全管理一种有效的方法,主要特点为针对一种安全隐患或者发生频繁的不良事件,来确定项目,组织项目团队,分析并制定流程,分解各执行过程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计算RPN值,找出其危险因素,再进行结果评估,制定改进措施计划,实施并逐步完善。

6.2 FMEA在压疮预防中的应用 压疮FMEA的事先风险指数测算和排序分析提示,医疗过程的无压疮评估或评估不足、基础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护士交接班不认真、手术中无压疮预防性措施、家属对压疮认识不足等是造成压疮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得分较高的风险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压疮发生的风险。压疮事先风险指数(RPN)能够提示管理者和临床护理人员关注那些常被忽视,而实际上很重要的问题。如患者营养支持、护士预防压疮宣教的效果等,通过有针对性开展营养评估等知识的培训和规范护士健康教育的流程,有效地提高了护士在预防和护理压疮时对患者的关注度。

总之,应用FMEA对流程进行失效模式的分析,继而进行流程改造和整改,使压疮护理常规化、规范化,可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庄敏.FMEA模式在病区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0,21(11):119-122.

手术室压疮的护理措施篇7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一2012年10月在我院手术术前无压疮的病人3 600例,年龄22岁~ 88岁(50岁±14岁)。经积极的预防与护理,术后仅有31例发生压疮。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BMI异常(24.0 kg/m2)、合并疾病、不良心理反应、手术时间长短、不合理、体温下降、局部潮湿等可能影响因素的差异。

1.3统计学方法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年龄(58.67±14.03)岁、BMI异常比例48.00%、合并其他疾病38.00%、存在不良心理反应32.00%、手术时间平均(133.59±35.18)min、手术不合理24.00%、体温下降20.00%、局部潮湿58.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12±13.23)岁、22.00%、15.00%、1 5.00%、(98.43±20.43)min、10.00%、4.00%、21.00%(P

3护理对策

3.1手术前护理

①做好术前评估: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评估压疮危险因素,特别是对合并其他疾病、高龄、BMI异常患者重点评估,在定性、定量分析后,对高危患者实行重点预防,从而合理分配和利用医疗资源,减少工作盲目性,避免预防压疮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状况,同时加强对合并疾病的治疗,指导患者加强营养;

②实施心理支持:患者由于对病情、手术等多方面的担心,会有紧张和恐惧心理,手术前应给予患者抚摩、安慰、鼓励,加强心理支持,使患者以最佳心态配合手术;

③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手术室护理专科培训,提高配合质量,使医护密切配合,缩短手术时间。

3.2手术中护理

①正确放置患者、选用合理的护理器

②调整适宜的室温:注意为患者肢体保暖,除了对患者躯体进行保暖外,应对输注入患者体内的液体和冲洗液进行提前预热,输注的液体及血液应接近体温[1];

③巡回护士严密观察患者的和局部皮肤情况:及时发现和消除危险因素;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尽可能第2 h给受压部位按摩;

④保持受压局部皮肤干燥:受压部位皮肤使用安普贴或透明敷贴,可使皮肤不直接受压,又可直接阻碍外界水分和渗透液接触皮肤,保持皮肤干燥;也可使用赛肤润或凡士林,两者都能在受压皮肤上形成1层油性保护膜,从而保持皮肤正常屏障功能。同时,手术中要时刻保持手术巾的干燥,潮湿手术巾要及时更换。

3.3手术后护理

严格做好与病房护士的交接班,压疮的防护是个持续的过程,手术结束后仔细检查受压部位、骨骼隆突处,评估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若有异常,巡回护士应护送患者回病房,并就手术过程中的皮肤受压情况及相应护理措施与病房护士做好详细的交接,以使患者得到进一步的护理和治疗,确保整个护理过程的延续性。同时,术后进行回访,对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原因分析,以促使压疮预防措施的持续质量改进。

4讨论

压疮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其本身并不是手术过程中急性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原发疾病,而是因大多数原发疾病未经良好护理而造成的损伤,临床上多认为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患者易发生压疮,然而手术患者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加上重力学作用及组织再灌注障碍,故手术过程中急性压疮的发生也比较多见。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范围扩大,术中压疮的发生率随之升高,为4.7%~66.0%,显著高于综合医院1.0%~11.0%的压疮发生率,其影响因素较为复杂。

本研究分析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年龄大。压疮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老年人由于皮下脂肪和皮脂腺减少,表皮细胞再生缓慢,皮肤的营养供给不足和功能减退,血管硬化,末梢循环功能减退,局部受压后易发生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缺氧[2];

②合并疾病。患者因患有其他疾病而手术时,氧供减少、反应性充血延迟和血流闭塞

加快、神经丧失感觉、蛋白质合成不足等会引起压疮的发生;

③心理因素。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强烈的应激源,当患者处于负性心理状态时,易情绪低落,抑制免疫系统,增加压疮发生机会;

④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长的患者常采用一定的被动,使身体与手术床面呈点状接触,压力分布集中,大大增加了术中压疮的发生率;

⑤手术不科学。固定器压迫骨突处皮肤,手术床垫过硬,垫物安置不当,升降式器械台固定不紧,横杆下滑,对烦躁患者使用约束带过紧等情况都会使患者所承受的压力过大,造成局部皮肤缺氧[3],易于发生压疮;

⑥体温下降。低体温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影响组织灌注,不利于组织供氧,使机体整体抵抗力下降,导致产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增加;

⑦皮肤潮湿。潮湿可使皮肤处于异常脆弱的状态,浸渍状态下皮肤松软,弹性和光泽度下降,易受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所伤;

⑧BMI过高。BMI过高时可致压力增加,压疮所承受的压力是自身体质量,患者体质量与压疮受压程度成正比,而当患者BMI过低时皮下缺少脂肪组织的有效保护,也易发生压疮。

总之,压疮是手术中常见并发症,会影响疾病恢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护理质量,不过虽然压疮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但只要解除诱发因素、认真做好相应护理,是可以减少或避免压疮发生的,这就要求医护人员不仅有高度的技术水平,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并在围术期针对压疮的形成因素实施相应的措施。

参考文献

手术室压疮的护理措施篇8

【Key words】 liver transplant;pressure sore;preventive nursing

我院从2001年1月开始开展肝移植手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肝移植术患者在术后1天足跟压疮发生率较高。目前国内缺乏相关的研究报道。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肝移植患者足跟压疮发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对2003年4月~2004年6月的57例肝移植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1月~2004年6月于我院行肝移植手术患者122例,男98例,女24例;年龄13~68岁,平均44.5岁。肝豆状核病变4例,肝硬化73例,肝癌42例,多囊肝多囊肾3例。肝移植118例,肝、肾联合移植4例。其中2001年1月~2003年3月的肝移植患者65例,为历史对照组;2003年4月~2004年6月的肝移植患者57例,对其在移植手术过程中进行预防护理,为预防护理组。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3年3月65例肝移植患者足跟压疮的发生情况,将发生足跟压疮与未发生足跟压疮的患者进行比较,探讨压疮发生的原因。针对原因,对2003年4月~2004年6月的57例肝移植患者进行预防性处理,观察其压疮的发生率。

1.2.2 压疮的护理 2001年1月~2003年3月65例患者采用一般常规的保护措施,用棉垫、消毒巾包裹双脚以保暖,未给予针对性的压疮预防护理。2003年4月~2004年6月57例患者在双侧膝关节处垫一小软枕,在小腿腓肠肌处以软枕垫高10cm左右,使双足跟完全悬空,同样以棉垫、消毒巾包裹双脚保暖。两组患者在术前双足跟局部血供良好,皮肤均无异常。术中都采用平卧位。术中输液量由麻醉科医生根据病种以及患者的情况选择决定,液体在22℃~24℃室温中放置后输入。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1.01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方法采用One-Way ANOVA。

2 结果

2.1 历史对照组压疮发生的情况和原因分析 在历史对照组中,足跟发生水疱14例,发生率21.5%。以是否发生水疱分成两组进行One-Way ANOVA统计学分析,发现无肝期、白蛋白水平、年龄及性别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生水疱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水疱的患者,结合临床,认为手术时间长是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见表1。

2.2 预防护理组与历史对照组压疮发生率比较 两组之间的各项指标:手术时间、无肝期、白蛋白水平、年龄及性别,采用One-Way ANOVA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水疱的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进行预防护理后压疮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见表2。 3 讨论

3.1 肝移植术中压疮发生的原因 目前公认引起压疮发生主要有4种因素,即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并与持续的时间有关[1]。根据表1显示,历史对照组中引起患者肝移植手术后1天足跟发生水疱的主要原因为肝移植手术时足跟长时间受压。据报道:全身营养障碍、负氮平衡、皮肤干燥、弹性差者易发生压疮;输入大量液体导致体温下降,增加了受压部位形成压疮的机会[2]。这些情况在肝移植手术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但在本组数据中并未显示出来,也许与样本量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使用预防措施可明显降低肝移植手术中压疮的发生率 预防压疮的工作应为评估—预防—治疗,积极评估患者情况是预防压疮关键的一步,预防是避免压疮发生的主要手段。因此,在肝移植手术时要特别注意患者体位的放置,加强对患者身体受压部位的保护,特别是对容易被忽视的足跟部位的保护。根据表2显示,预防护理组采用完全悬空足跟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也可尝试用进口的充垫材料来保护足跟。采用带集液袋的手术薄膜巾,以保持床单的干燥。在手术过程中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患者的保暖,输入体内的液体最好能加温,患者全身可以用电热毯或暖风机保暖。

3.3 护理观察 接受肝移植者大部分是肝硬化患者,往往病情较重,全身情况较差,甚至有大量腹水。因此,术前对患者的全身情况,特别是皮肤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发现有高危因素或有压疮先兆要实行重点预防。手术结束后要检查患者全身皮肤,尤其是身体受压部位的皮肤。如有问题,要和监护室护士交班,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患者回到监护室,监护室的护士同样要检查患者的全身皮肤情况。一旦受压部位有红肿,术后马上解除受压,一般30~40min褪色,不会形成压疮[3]。

4 结论

近年来肝移植手术在我国迅速而普遍地开展,肝移植手术患者由于病情重、全身情况差,手术时间长,手术中发生压疮是较难避免的,但是压疮仍是可以预防的。本研究与文献报道都证明[4],只要及早发现压疮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可以将压疮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甚至降为零。

1 张水兰.压疮的护理进展.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1):60-61.

手术室压疮的护理措施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9年后实施压疮风险评估制度的198例压疮高危患者,共回访探视144例,未回访探视55例,其中院外带来压疮55例,院内压伤0例,男117例,女81例,年龄32~93岁。

1.2 评估方法 根据患者年龄、意识状态、运动功能、睡眠姿势、病史等指标,制订住院患者皮肤压伤预警报告表与皮肤压伤报告表,护士做好患者住院期间的动态护理评估及安全管理。

入院时作好如下评估,见表1。表1 评估卡表2 荣昌县人民医院患者翻身卡备注 A.平卧 B 右侧卧 C左侧卧 D俯卧 皮肤情况:A 正常 B 发红 C破溃 D结痂

(1)评估结果:①轻度风险≤18分;②中度风险 19~27分;③高度风险≥28分。(2)潜在危险:①糖尿病;②严重皮肤病;③严重贫血;④低氧血症;⑤皮肤脆弱;⑥卧床。(3)难免压伤:是(),否()。

采集分析患者的既往史,预警原因,做好患者住院期间的动态评估,制定翻身卡,如表2。

1.3 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的主要措施 压疮预报与报告控制制度。

1.3.1 院外发生压疮控制方法 凡在院外发生压疮的住院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压疮进行评估并做好护理记录。同时填写压疮报告表上报护理部存档,护理部将及时到科室核查患者、护理记录,并督促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和压疮预后。如院外发生压疮未及时上报,经护理部或质控组检查发现者,按院内发生压疮处理。

1.3.2 院内发生压疮控制方法 (1)凡住院患者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结果为中、重度危险者,科室应及时填写压疮预报表上报护理部存档,护理部及时核查并督促检查措施落实情况。(2)凡住院患者发生Ⅰ度压疮(包括手术患者术中压伤),科室必须电话报告并及时填写压疮报告表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将及时核查并督促检查措施落实情况。(3)对于高危患者发生难免性压疮(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结果为重度危险≥28分,科室已及时填写压疮预报表,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护理部已进行过核查),科室必须电话报告并及时填写压疮报告表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将及时到科室核查并督促检查措施落实,对压疮预后进行追踪,必要时护理部还将组织院内会诊。对难免性压疮不予追究责任。

1.3.3 处罚原则 对经质量检查、患者转科、或患者投诉发现住院患者院内发生压疮者,科室未及时填写压疮预报与报告表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核查,定性为院内发生压疮者,按护理奖惩制度执行。

2 护理

加强翻身,至少1次/2 h,并在翻身卡上记录翻身时间、卧位;卧气垫床;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每日行皮肤护理2次,加强营养的摄入。

3 结果

根据护理部存档资料统计:皮肤压伤与预警患者从2009年1月至10月上报198例,其中院外自带压疮55 例,治愈出院32 例,好转出院14 例,放弃治疗9例。统计数字显示,我院院外自带压疮患者的治愈率或好转率明显提高,院内不可避免性压疮发生率明显减少,可避免性压疮发生均为0。

4 讨论

(1)通过规范防治工作,提高了管理成效。管理者高度重视是预防压疮的保障[3]。护理部通过设计压疮上报管理流程,推广使用了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皮肤压伤预警报告表与皮肤压伤报告表,从而使压疮防治工作在护理部的支持与管理下逐步从经验管理过渡到了科学规范管理。院内压疮上报信息集中,护理部监控管理压疮的全部过程,院内压疮患者的防治护理情况,并经常深入病房访视,检查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集中商讨解决对策,使管理成效不断提高。目前,我院对压疮防治工作已基本形成了护理部、护士长、护士三级压疮监控网络,并已形成了从患者入院评估、制定计划、实施有效预防措施、评价护理效果到修正护理措施的管理流程。(2)组织全院学习了压疮形成原因及其需要采取的预防护理措施,并对护士进行了理论考核,确保压疮护理措施落实到位。2009年1月到10月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未再发生压疮,取得了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手术室压疮的护理措施篇10

1 资料与方法

通过选取2013年1月~6月心外科准备行心脏手术的患者46例,其中Braden评分小于18分的占70%,预计出院率小于1个月。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21~66岁,平均(51.31±8.64岁);入院诊断:室间隔缺损4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者7例,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的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19例,联合瓣膜病的3例,房间隔缺损的3列,复杂先心病的1例,其他的3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3例,试验组A组患者在术前,除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同时接受术前皮肤护理干预。对照组B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2]。两组性别、年龄、婚姻、文化程度、皮肤状况、经济状况、入院诊断,体重、职业等一般情况比较,见表1[3]。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术前护理,如强心,利尿,增强心功能,维持生命体征平稳,抗生素的应用,呼吸功能锻炼,鼻导管吸氧,营养支持,心理疏导,术前检查和完善术前准备等。两组入院当天,入院1w,入院3w入院4w进行自理能力评估表(ADL)、焦虑自评量表(SAS)、压疮危险因素评分表(Braden)、格拉斯昏迷评分表(GCS)测验,并将测验结果分别进行组间同期比较及各组内自身前后比较。

1.2.2试验组

1.2.2.1术前护理干预模式 结合术前护理的重点,我们在科室建立了一种集结科室护理文化、科研和实践为一身的术前护理小组,对试验组的人群进行了有效的术前护理干预,以科室压疮护理小组作为连接点,通过本科室护士和护理部压疮小组的共同配合、入院宣教、有效的皮肤评估、护理措施的干预和治疗等,形成试验组的术前护理干预。

1.2.2.2术前护理干预内容 给予皮肤的相关评估和指导:入院后即给予皮肤的评估(Braden评分法)评分

1.2.2.2.1入院时采用Braden评分,评分均在15~17分,根据个体发的差异性,在科室压疮督导小组的共同讨论下,给予相应的护理指导:定时翻身。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翻身1次/2h。R型垫的使用,科室R型垫给予患者,指导患者及其家属使用的方法,督促其正确使用。糜子垫的使用。保护性敷料。如患者×××,女,66岁,33kg,入院时给予压疮危险因素评分17分,术前给予定时协助翻身,告知家属糜子垫的使用方法,同时由伤口中心和科室压疮小组共同给予干预措施,水胶体敷料给予骶尾部保护性措施。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未发生压疮,住院周期是96d。

1.2.2.2.2观察指标:皮肤的术前干预情况及术后返回病房的情况;评估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情况,记录发生压疮患者的相关医疗费用,计算出平均每日医疗费用。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检验,检验水准为a=0.05。

2 结果

2.1干预前后本组术后皮肤压疮的比较 见表2。

干预后本组患者的皮肤状况,压疮的发生率,患者情绪,以及总的护患信任度,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开展术前护理干预的基本依据 压疮发生率是护理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压疮形成的因素多而复杂,美国的Braden认为褥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有6种:即身体活动的程度、改变和控制的能力、摩擦力与剪切力、感觉能力低下或丧失、潮湿、患者的营养状况等[4]。通过临床实践,主要措施应以预防为主,但有些疾病需要限制翻身,现有护理手段难以预防压疮发生,造成难免压疮。对于压疮的防治,应围绕以上因素进行管理和控制,因此及时预报、加强过程管理、保证制度落实、加强考核力度是压疮防治管理的有效手段,对压疮预防的管理可以更为广泛,如前伸到入院后的管理。有资料显示,在临床护理中,翻身方法不正确或便器使用不当,引起摩擦损伤皮肤是压疮的常见因素。由此可见,对术前存在的高危人群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以及护理干预,对原发病的康复过程进行控制,包括营养调节、功能锻炼、翻身方法、便器的使用、尿垫的品质等,能有效降低患者院前的压疮发生率。

总之,预防压疮的发生不是某个人的事,而必须是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患者及家属的支持与配合。美国调查显示:褥疮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对患者的关心,而这种忽视比任何一个高危因素都更重要[5]。可见,要从思想上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主动性。将预防压疮工作制度化、程序化,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最大地发挥护理管理效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张世民.压疮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5):193-195.

[2]杨莘,王祥.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手术室压疮的护理措施篇11

1.1人员因素:在手术室护理人员中不乏有责任心不强,专业技能不熟练,应变能力差者,这些都可能导致工作失误,且失误率较高。另一方面,有些护理人员对于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操作技术主动学习性差,致使在手术护理工作过程中无法独立的完成。如在手术中选择患者合适的或者使用气压止血带时,可能对患者造成压伤、挤压伤等。

1.2管理因素: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或者各项规章制度无法贯彻实施,没有得到落实。如在接送患者的过程中,不穿外用衣和鞋,参观新展开手术的人数较多,造成室内糟杂,室内菌落升高,影响手术操作者的正常发挥和增加病人发生感染的机会。

1.3执行的无菌技术操作标准不高:在手术室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其是防止患者手术室内发生感染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但是如果操作不当,如在无菌包打开后不执行无菌操作而直接敞开抖落器械,容易给患者造成感染。

2.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及其发生原因

2.1 压疮:在手术病人中,较容易发生压疮。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由于病人自身的身体状况,另一方面由于手术时间过长压迫而成,不仅给患者造成疼痛,还对手术护理工作和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不便,影响患者的正常恢复[2]。分析压疮发生的原因有几方面:(1)压力因素:受力面上的压力是导致压疮的重要因素,其与受压时间密切相关,因此手术时间越长越容易引发压疮。(2)剪切刀因素:剪切引起组织相对移动,阻断周围较大区域内的血流供应,造成组织受损形成压疮。(3)摩擦力因素:患者直接与床单接触直接产生的摩擦力可以诱导压疮形成。(4)体温因素:手术中患者处于低温麻醉中,低温下血液粘度增加,血流运行变慢,造成组织缺氧,机体抵抗力下降,增加压疮发生的几率。(5)患者的身体状况: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营养不良,使其身体各项机能下降,皮肤抵抗力也随之而下降,诱发压疮。

2.2输液液体外渗: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常常出现液体外渗的情况,其主要与药物、疾病、机械性损伤、年龄等因素有关。药物浓度高,输液速度快,血管硬化,同一部位多次穿刺,血管细,皮下脂肪层保护弱等原因都会引起液体外渗[3]。

2.3手术器械物品清点不清:护理人员在手术前中后清点器械物品不认真,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4电刀灼伤:在使用电刀过程中,由于患者体瘦,身体和电刀接触不良,或者是工作人员技术不熟练,工作不认真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患者灼伤。

3.防范措施

3.1预防压疮的措施: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要求,将手术室内的手术床进行改良,改制成高质量舒适度高的床,舒适的手术可以减少压疮的发生。另一方面,还要制定高效的手术配合流程,尽量的缩短手术持续时间,这样也可以避免或者减少压疮的发生。

3.2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定期给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每个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安排一定的时间给所有的护理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培养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提高其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通过多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证手术室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

3.3加强管理制度:完善手术室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还要贯彻落实。通过规章制度的规范作用,加强护理人员的认真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

3.4安全使用电刀:电刀要经常定期的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保证其自身的性能时刻处于安全状态;使用电刀的护理人员要经过电刀使用培训,熟悉电刀的使用手册,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其各项性能是否完好[4];术中使用时要严密观察患者和电刀之间的变化,尤其是在发生改变时要注意将电刀断电,防止意外发生。

总之,本文总结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较为常见的风险,并对护理中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议,保证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

参考文献

手术室压疮的护理措施篇12

1.3手术护理记录单内容描述含糊或与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有出入,少记、漏记、错记、涂改,甚至缺少某些记录单,都是引发手术室护理纠纷的隐患。

1.4语言行为不规范手术室应该是安静、严肃、认真的地方,有些手术室人员不注意自身形象和同事大声说笑或议论些损害他人的事,对患者冷漠、指责,甚至侮辱等行为,均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1.5手术的安置不当引起的并发症由于病人手术时间较长,肢体局部受压过久,血液循环受阻,引起局部组织压疮。肢体过度伸展、旋转导致神经损伤,或因衬垫不当引起呼吸困难等。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往往需要制动,手术室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种种预防压疮的措施,如手术床安置泡沫垫、小棉垫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让患者处于安全舒适的手术,避免压疮的发生。尽管通过以上措施,可避免绝大多数手术时间短、体质好的患者发生压疮,但是少部分患者,由于术前水肿,如低蛋白、恶病质,加上手术时间长、术中不能移动等原因,还是有发生压疮的可能。如何让医患双方对这类情况达到相互理解,是一个可以商量解决的问题。

2防范措施

2.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法律意识健全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护理操作常规,对预防医疗纠纷有重要作用,如交接班制度、清点制度等等,从病人进入手术室的那一刻起,每一步护理工作都必须做好查对。首先是查对病人的姓名、年龄、床号、科室、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再者是病人、病人的肌肤有无损伤;术前、术中、术后的器械敷料的查对,用药、输血的查对。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两人两次以上认真核对,无误后方能进行下一个环节。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行事,才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才能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并且要加强学习有关法律常识,这样既可为自己敲响警钟,也能使自己的工作更加严谨、规范。

2.2加强责任心,护理记录要规范重点记录术中所用无菌包是否消毒合格;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情况;术后患者标本留送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后的去向等。手术护理记录的内容有三不宜:(1)不宜过于详细地描述患者的手术过程,减少与医疗记录的重复和避免在书写过程中出现人为的差错;(2)不宜将麻醉医生观察患者的内容和麻醉医生已做记录的资料重复,过多的重复,容易出现人为的误差;(3)不宜将超出手术室护理工作范围以外的资料纳入。现医疗纠纷实行举证倒置,使医院陷入被动,但及时、完善、准确的记录是最有力的依据。

2.3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医院竞争的也是服务,首先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真诚、认真地对待每一位病人,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温馨的就医环境,这样就会拉近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距离,不易产生抵抗情绪,服务质量是患者就医的关键因素,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护理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这样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

2.4建立术前压疮评估记录对于术中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可建立一个由医患双方签字认可的术前评估记录单。由手术室的护士评估患者后,与患者共同签订一份关于“有压疮发生的可能”的术前评估单。如果患者对手术室的护士评估有疑问,可由医院的相关机构进行评估,如情况属实,患者应在签同意书后,方可进入手术室。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可避免的压疮而引发的护理纠纷。

2.5手术中病人的手术的安置以既符合手术操作要求又不过分妨碍病人的生理功能为原则。有些时候往往为了术野暴露,忽视了病人可能引起病人呼吸、循环、神经的损伤,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常常是手术室护士与医生协商的一个交点,但护士要坚持原则。

总之,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为防范护理纠纷,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高超的专业技能,并加强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手术室压疮的护理措施篇1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2012年7月随机选择手术患者312例,其中男200,女112例,年龄11—80岁,平均60岁;手术时间4—7小时,平均5.5小时;平卧位患者162例,侧卧位患者93例,俯卧位患者56例,坐卧位患者1例。

1.2 结果 1例神经外科手术脑胶质瘤切除术患者,尾骶部出现水泡;1例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左足跟部出现水泡;一例食道癌患者右侧髂脊出皮肤发红,经按摩处理后皮肤未发生破溃。

2 护 理

2.1 评估

2.1.1 病情评估 抽查病例中,60岁以上的病人78例,病人病情严重,多合并糖尿病和多脏器功能退。食道癌病人营养状况差,呈消瘦体质;而糖尿病或冠心病病人多为体胖。这些病人的内源性因素,极易导致手术中压疮的发生。

2.1.2 手术时间 分析抽查病例,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看出,发生压疮的3例手术患者中,脑胶质瘤切除术时间6.5小时,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6小时,食道癌根治术4.5小时。这些手术因为难度大,要求术者操作精细,手术时间一般较长。手术时间越长,局部组织灌注或缺血状态的时间就长。病人长时间取被动卧位,特别是骶尾部、肘部、足跟等部位容易形成压疮。

2.1.3 麻醉的作用 行麻醉下的患者,由于的作用,肌肉充分松弛,机体感觉阈降低,知觉消失,暂时丧失对身体某部位不适的反应,不能做出相应反应,导致组织缺氧而发生压疮。

2.1.4 皮肤抵抗力降低 手术过程中,血液、大量冲洗液造成液体外溢不可避免。如果麻醉阻滞不完全,患者大汗淋漓,使皮肤潮湿。对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术前大面积消毒,消毒液常浸湿病人的骶尾部和背部。心脏手术心脏复跳时给予温水时易造成手术切口周围的皮肤潮湿。潮湿使机体皮肤的抵抗力下降,引起水肿,发生压疮。

2.1.5 安置不合理 专科护士手术安置时,方法、要点掌握不熟练,选择不合理的用物。如床垫过硬,约束带过窄,受压部位未置软垫,引起局部血液回流受阻,组织缺氧、缺血坏死,发生压疮。据AORN1998年调查显示,因引起的压疮占手术安全隐患的第四位。

2.1.6 不当的护理 执行护理操作时,护士动作不轻柔或者使用不透气的敷料。如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患者,术前双腿消毒后,护士使用了一次性中单包裹双侧小腿,这是足跟部起水泡的主要原因。

2.2 护理措施

2.2.1 加强术前访视 术前1d至病房了解病人的病情和一般情况,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观察其皮肤情况,做全面评估,对于一些阳性体征要加以记录。了解患者的手术、麻醉方式,手术,预见手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异常变化。主动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容易发生压疮的风险,并制定护理计划配合做好预防措施。

2.2.2 合理放置 认真执行手术安置原则,避免摩擦力与剪切力的产生,防止肌肉包裹较少的骨骼过度牵拉,减少对皮肤的压力。使用合理的枕,合理放置衬垫物和支撑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不影响循环。床整、干燥、柔软。物品配套有专人保管,保持垫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2.2.3 术前了解手术,做好物品准备,特别是特殊用物的准备,检查仪器设备是否处于备用状态。器械护士要熟悉手术步骤,术中精力高度集中,密切注意手术的进程。传递器械力求稳、准、轻、快,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台下护士根据手术进程密切配合手术,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

2.2.4 规范护理操作 在进行摆放及其他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推、拉、拖。检查手术床的配件齐全,性能完好,合理调整手术床。如果手术时间过长者,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下,改变手术床的倾斜度以改变患者身体与床的着力点,减轻某点的皮肤受压。手术器械用后及时收回,不能堆放在患者身体上。定时观察受压部位和下肢温度。室温控制在22℃—25℃。巡回护士术中加强对患者皮肤颜色和温度的观察,正确使用电刀,防止电刀导电造成病人皮肤烧伤。术后检查有无压伤,回病房后,认真交接详细记录。

3 小 结

手术室护士通过术前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对手术过程中压疮的发生机制和原因分析,制定预防护理计划,采取保护性护理措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可以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