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实用13篇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篇1

1出室访视 了解需求

术前一天由担任本次手术的巡回护士对病人进行访视,按照制定的手术室护理记录单,向病人详细介绍手术室的有关情况及安全措施。在访视过程中,必须重视病人的心理需求,了解病人最担心、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再作耐心细致的解释安慰工作,减轻或解除病人的恐惧、焦虑情绪。

通过术前出室访视,并制定了一套规范化指导。实现对患者的心理调控及其心理支持,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播放音乐 松解情绪

音乐是种特殊的语言,美妙动听的乐曲不仅可以使人精神愉悦,而且在生理上产生良好的作用。手术等候期间及手术过程中,播放慢节奏、抒情、流畅的背景音乐,营造一种舒适、放松的环境和气氛,深受病人的欢迎。

3设立窗口 信息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篇2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500例,男938例,女562例;年龄16~78岁。病历选择:神志清醒的择期手术。

结 果

通过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效果良好。

术前访视:①信息了解:任何手术对患者来讲都是较强的一种紧张刺激。为了减低患者的紧张程度,手术前日巡回护士要仔细查看患者的病历,了解患者的相关病情,对于从病历上了解到的诊疗护理等相关信息,如病因、诊断、治疗、年龄、社会背景、文化层次等,需要护理人员根据了解到的相关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按照计划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②心理护理:术前谈话非常重要,充分与患者沟通不仅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还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心理素质[3]。护理人员根据所了解到的相关信息,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理解患者,表现出对患者患病的同情心和关心,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术前心理、生理均达到最佳状态以应对手术。③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患者掌握相关手术知识,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4]。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术前注意事项和术中配合;讲解镇痛与麻醉,手术患者术前最担心的就是术中和术后疼痛问题,此项要认真讲解,消除患者的顾虑;介绍手术目的、手术方法和术中;接受患者和家属咨询,对一些不便和患者直接交待的病情和手术的危险性,应详细地向患者亲属或患者单位领导说明,以取得理解。

术中护理:①患者的接送:接送患者时态度要和蔼,以主动沟通方式确认患者;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核查腕带标志;确认无误后方可接送。②术中护理:手术室的环境对于患者来说是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从患者进入手术室开始,他们就会把曾经和他们交流过的、熟悉的手术室护士当成“救命草”,这也是对我们充分信任的表现[5]。巡回护士要主动和患者沟通,关心患者,继续做好心理支持;做好必要的遮挡和保温;核对患者姓名、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遵医嘱开放静脉通路并进行约束固定,保障术中输液、输血的顺利进行;做好清点工作,准确及时记录手术台上物品、器械等。③术后随访:术后手术室巡回护士定期到病房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是否疼痛,主动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听取患者诉说,尊重其对疼痛的反应,教会有关疼痛知识,使之掌握自控能力,并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语言与举止支持患者,设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疼痛阈值[6];患者神志清醒和疼痛减轻后,最想了解的是手术是否成功,护士要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征求术后患者意见,征询护理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评估护理效果,针对问题和不足,制定措施,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打下基础。

讨 论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改变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迅猛增加。手术室延用多年的功能制的针对患者在实施手术的短暂时间内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也就是对各类手术在操作步骤上的配合的护理模式已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和医学模式的变革与进步。因此,手术室的护理活动范围要扩展、更新、完善,向整体护理迈进。手术室护理模式是以疾病为中心完成手术操作配合,克服工作被动、机械、封闭等。而新的护理模式则是在护“病”的基础上,增加护“心”。既更加注意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需求,又同时增加了工作的主动性。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工作对更新护士观念,促进护士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加强工作质量和病人安全管理、密切护患关系,协调与临床科室间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都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惧怕的事情,通过围手术期的护理,使患者和家属对护士信任度增加,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在正视自己疾病的基础上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术前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手术的过程及术中配合,为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术后随访的顺利开展,提高了患者对疼痛的阈值,有利于术后康复;有效沟通缩短了患者和护士之间的距离,为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打下了良好基础。所以,无论手术大小,围手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护士除了学会必要的护理操作技术以外,一定要学会沟通艺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患病种类不同,做好心理护理,最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手术治疗的顺利成功。

参考文献

1 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24.

2 朱丹,周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8.

3 陈晓华,李爱霞.急性硬膜外血肿延期钻孔引流术30例围手术期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8,5(8):1454.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篇3

1.2方法

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内容包括:①术前护理。术前1d下午由手术室护士进行访视,发放术前访视卡,使患者了解术前自身准备内容,术中配合方法及术后注意事项。同时,手术室护士术前阅读病历,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病情、健康状况、过敏史、术前准备情况及身体状况,以便充分做好准备,使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具有针对性和预见性。②术中护理。手术当日进行早会,访视护士汇报病历,并列出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准备膀胱镜、电切镜等常规器械,并提前温水加热冲洗液。术前与患者做好交流,适当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在手术过程中不谈论无关的话题及患者的病情,避免影响患者的自尊心或加重其疑心。在手术结束前认真清点纱布和器械,保管好手术切除标本等。③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后2~3d内,到病房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持续冲洗液颜色及进食情况等,交代术后注意事项,收集术中护理带来的后续效果信息,对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客观评估。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在入院时、进手术室后的心率、血压变化,术后出血等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与进手术室后心率、血压,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前、术中心率及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术中心率及血压相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为11.54%,与对照组21.15%相比更低,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越来越多的男性患者因排尿困难加重而接受TURP术,该手术本身技术成熟,应用普遍。由于此类患者一般年龄较大,为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给予一些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首先,尽管TURP术为经尿道的微创手术,但是手术失败所带来的真性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难免会引起男性患者的心理恐慌和焦虑,造成患者术前心理不同程度失衡,并产生一系列身心变化,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同时,经历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心理应激,且术后长达数日的膀胱冲洗及留置导尿,对患者来说耐受程度不一。患者术后拔除导尿管,多数伴有尿频、尿急等下尿路刺激症状,亦或下降,必要时需口服药物治疗。此时,术前、术后针对性的适当心理疏导以及护理指导尤为重要,若只给予常规护理,忽略了患者本身的感受,这些生理上的创伤与心理上的恐惧都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入院时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围术期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入手术室后的心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手术室护理干预,即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及术后随访,使患者减轻术前焦虑、恐惧的心理,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初步掌握一些围手术期的自护方法,从而降低其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使其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另外,可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手术室整体护理标准,使手术室护理有其独特的模式和规范,从而不断丰富手术室护士的理论知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身素质和沟通交流能力,逐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篇4

1 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目的

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蓬勃发展,如何满足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是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的课题之一。手术治疗对一般人是陌生的,在通常的情况下,手术可使受术者康复,但手术又可能有威胁生命的潜在危险,所以说手术治疗具有两重性。如果说手术的成败是显示手术医师技术高低的一把尺子,那么患者能否处于最佳身心状态去接受手术,和谐地配合手术,则是检验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客观标准。护理工作是一项十分精细的艺术,面对着千差万别的受术对象,要对每位患者进行精雕细刻般的正确的生理和心理护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但应具有较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必须具有严格性、协作性、主动性相统一的高尚道德情操,对工作认真负责,恪守规章,严于慎独。为此,我们从转变护士观念入手,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质量。

2 围手术期护理管理内容

2.1 手术前护理准备 手术前1 d,相关手术护士(巡回、司械护士),应当走访患者,先阅读病历,了解病情,手术方案及步骤,术中和特殊要求,仔细查阅护理病案,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找出问题,以护理程序为基础,做好术前心理护理。进入病房后,主动热情的向患者打招呼,先自我介绍,然后亲切交谈,通过了解患者的社会心理,心理状态,进行疏导和安抚,使患者减轻对手术和麻醉的疑虑和恐惧,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护患间的友谊及信任感。例如:患者确实存在担忧和恐惧心理时,护士要懂得,手术前的紧张、恐惧如果得不到适当的解决,将会影响到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因此,要进行宣传疾病的有关知识,介绍手术进行程序,耐心地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2.2 手术中护理 患者被接进手术室后,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仔细核对床号、姓名等。有了前一天的交谈,现在彼此不陌生了,巡回护士边做各项术前准备工作,边向患者说明术前准备的必要性,为术后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等做好宣传工作。

当患者进入麻醉状态时,巡回护士应给予更周到的护理,以防发生意外。例如:有生命体征改变的可能时,你要懂得患者受麻醉的影响,保护性反射消失,容易出现意外,这就要求我们的巡回护士时刻不得离开手术间,注意调节室温防止着凉,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备好抢救物品和吸引器等。

当手术结束时,如全麻患者,在苏醒过程中,常出现躁动或清醒延迟现象,巡回护士要以患者为中心,不要先急于做术后的清理工作,要守护在患者身旁,注意观察神态变化,观察尿液情况,待完全清醒后与术者及麻醉师共同护送回病房,并向其家属简单介绍术中安全的情况。临别时告诉患者及家属明天再来看望。

2.3 手术后护理 第二天下午,当你去看望另一个次日要手术的患者时,先去看望前一天巡回过的手术患者,表示慰问,言谈要和蔼,让患者更进一步感到护士的责任心强、素质高,体会到护士如家人。多数患者特别喜欢听他处于麻醉状态下的情况,同时就患者现有的不适,也应给予问候和疏导。

患者虽然手术顺利进行完毕,我们再去看望并指导他,使其感受到住院手术并不可怕,自然会产生安全感。每个环节中都有护理人员在关心他,这对他术中配合及术后康复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患者家属等待手术患者归来的焦急心情,我们十分理解,手术中间向等候的家属通报患者术中情况,这项工作至今深得患者家属的赞扬。

3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的评价

3.1 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目标 围手术期护理住院患者在术前就得到护士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消除了其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为顺利手术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手术各阶段的治疗、查对,规范了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之间的交接手续,使护理工作责任到人,有效地避免了围手术期的护理缺陷,保证了患者的手术安全。

3.2 提高了护士的素质 护士们在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和指导患者卫生保健的过程中,自觉学习的氛围越来越浓,努力拓展了业务知识。与此同时,护士们还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掌握交流技巧,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受到患者的尊重。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篇5

手术室是医院抢救患者对其实施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是一个需要紧密配合和高技术要求的场所[1]。在现代护理学的要求中,手术室护理要满足患者围手术期的需要,不能局限于单纯的手术配合[2]。亲情护理是指患者在准备接受手术前到术后康复阶段所实施的人性化护理模式,通过亲情护理可让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均处于较佳的状态,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3]。本文选取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50例在围手术期采用亲情护理,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49.25±5.22)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18~89岁;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0~80岁。排除心、肝、肾等器官疾病及呼吸、神经等系统疾病、精神疾病患者及妊娠期妇女。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亲情护理,具体如下。1.2.1术前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在术前一天上午8:30开始访视患者,安抚患者情绪,对待患者要如同对待家人般的关心。采用亲近的名字称呼患者,给患者留下较好的印象,缩短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告知患者整个治疗过程将由自己全程陪伴,在交流过程中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交流让患者和家属减轻心理压力,使其增加对手术的信任感,以平常心对待并主动接受手术。专心聆听患者的倾诉,及时解决患者的疑问。任何护理动作前都需要告知患者,让患者有心理准备,像患者表明手术是恢复健康的必要手段,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在手术当天护理人员要陪同患者进入手术室,对于患者的疑虑、恐惧和不安的情绪进行及时安抚。1.2.2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要全程陪伴,用语言安慰患者,让其放松心情。通过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和关爱。建立温馨、和谐的护理服务氛围,让患者的精神得到满足,能够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1.2.3术后护理术后疼痛是患者清醒后的第一反应,这时心理会产生较大的波动,护理人员需要立刻安抚患者,多与其沟通,舒缓焦虑心理。通过解释或安抚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患者多交谈或播放音乐来分散其注意力。和患者及家属及时进行沟通,并嘱咐其术后注意事项,检查患者服药情况,保持病房内的清洁及通风,让患者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内。对患者的身体恢复状况密切关注,并让患者保持轻松、良好的心态。1.3观察指标及护理满意度评定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患者通过填写满意度测评量表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3]。非常满意:评分≥90分;一般满意:80~89分;不满意:<8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一般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未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护理后,非常满意33例(66.00%),一般满意16例(32.00%),不满意1例(2.00%),总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出现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护理后,非常满意15例(30.00%),一般满意18例(36.00%),不满意17例(34.00%),总满意度为66.00%。观察组并发生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5.55±1.57)天,平均手术时间为(44.58±10.88)min;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8.81±1.27)天,平均手术时间为(60.08±11.18)min。观察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是需要在护士长的统一指导与各护理人员携手合作共同完成的,护理人员之间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对于工作上的缺陷和漏洞及时弥补,护士长作为各项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有其强化管理与有效监督的职责,还应定期安排护理人员接受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护理安全的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4-5]。亲情护理是一种能够拉近护理人员和患者距离的护理方法,可有效缓解护患关系,让患者充分相信护理人员,在提高疗效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5]。在围手术期对于患者进行亲情护理,让患者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得到悉心的照顾能够帮助患者克服手术的恐惧感,保持稳定的心情接受治疗,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加速患者的康复速度。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亲情护理,在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这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综上所述,对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亲情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护患关系,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静.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70-71.

[2]李珍珍.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3,(25):321-321.

[3]黄晓明,廖瑞熹,赖妮,等.围手术期亲情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4,(11):26-28.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篇6

1 术前护理

(1)认真做好术前防视,掌握产妇的一般情况。介绍有关麻醉方式和手术方法,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消除产妇恐惧心理,并告知其手术是在充分麻醉、无痛情况下进行的,使其增强对医护人员及麻醉师的信任感,更好的配合手术。(2)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消除顾虑。产妇家属的态度对产妇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影响,护士应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使家属理解并配合。对经济条件允许术后怕痛的产妇,护士可告知术后可用镇痛泵,使其顺利渡过术后二十四小时。

2 心理护理

2.1 由于产妇对手术缺乏正确的认识,惧怕疼痛,担心胎儿在手术中出现意外,麻药对胎儿智力的影响,胎儿是否会发育不良;部分患者对分娩过程中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滞产等原因需急症手术,缺乏思想准备;有的产妇担心腹部刀口瘢痕影响美观等因素,易使产妇造成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加之进入手术室后,与亲人分离,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以及手术器械的碰撞声,仪器的使用声等也会使产妇产生恐惧感和孤独感[1],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不良,导致术后大出血,甚至危急生命。

2.2 护理干预措施 对于择期手术的患者,手术室护士提前一天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利用15-20分钟的时间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讲解剖宫产手术的简单过程,介绍新式剖宫产的安全性和优越性,说明术中和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对于要求美观的患者告知伤口可以被内裤遮盖而不影响腹部整体美观;介绍手术医师和麻醉师的特点,使其增加信任感,更好地配合麻醉。对于急症患者,巡回护士应守在病人身边,不断地鼓励患者,并使用肢体语言如:握住产妇的手,宫缩时轻轻按摩腹部,使产妇在心理和精神上处于放松状态。术中牵拉脏器和胎儿取出时,及时告知产妇,并嘱其深呼吸,减轻不适。术中要注意态度和蔼,语言亲切,胎儿娩出后及时抱给产妇察看,并告知胎儿的性别,发育情况及出生的准确时间。术后,擦净身上血迹,垫好护垫,整理衣服,注意保暖,将产妇送回病房

3 手术中护理

3.1 保暖: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和术中失血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寒战现象,此时,产妇机体自行调节功能差,必须注意保暖,除必要的被褥、手术敷料外,室内温度控制在23~25℃〖4〗。巡回护士术中要注意观察产妇的四肢末梢循环情况。术中可用温盐水浸泡纱布、纱垫;冲洗液、静脉液等适当加热至37℃左右,减轻寒冷刺激。

3.2 输血期间的护理:如遇需输血的产妇,输血前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原则,应两人严格核对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交叉试验结果、血量及编号。输血前应先输入少量平衡盐水,给予抗过敏药物。输血应先慢后快。输血时血液管道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和液体,以防凝血或溶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以免出现输血反应,并应备好抢救药品,所用药品以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保留药瓶安瓿,以备查对。在输液输血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脉搏、血压、尿量、尿色,关注手术进展及术中出血量,及时准确报告麻醉医生及手术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

3.3 新生儿窒息的预防与护理:对疑有胎儿宫内窘迫的产妇人室后,常规立即吸氧;新生儿娩出前应准备好氧气、抢救台、复苏用品等,新生儿出头后擦净口鼻黏液,再娩出胎儿身体,以免误吸。胎儿娩出后立即取平卧位头后仰,用一次性吸痰管吸净口鼻咽部黏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尽快擦净皮肤。必要时行气管内吸引、插管辅助呼吸等新生儿复苏措施。情况允许的情况下行母婴皮肤接触,平复产妇情绪。并告知胎儿的性别、出生的准确时间,若为双胞胎则标记好大小。

4 术后护理

4.1 术后观察 产妇术后回到病房后,高度关注其一般生命体征;护理人员需按时测量产妇血压、体温、脉搏等指标,并记录清楚。

4.2 饮食护理 在产妇胃肠蠕动恢复之前禁止饮食,待肠道通气后,可以进食易消化的如稀粥、米汤等清淡的流质食物,禁食豆制品和牛奶;让产妇尽早下床走动,促进肠蠕动。

4.3 疼痛护理 因为术后子宫收缩,腹胀和伤口会导致产妇疼痛。对于腹胀导致疼痛者,让产妇适度活动来缓解;对于伤口导致疼痛者,可于术后遵医嘱24 h内肌注杜冷丁。观察切口有无渗出和红肿,及时更换敷料。

4.4 管道护理 将输液管和导尿管固定妥当,保证管道流畅。按时记录尿的颜色和量,出现导尿管正常尿量过少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每日常规尿道口护理2次,一般在术后12~24 h,患者情况正常情况下,可将导尿管拔出。

4.5 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感染是剖宫产手术主要的并发症,为产妇产后死亡的重要原因[4]。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和切口感染等。预防措施包括护理人员注意观察产妇病情和体温,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嘱产妇取半卧位,让炎症在盆腔局限,同时以便恶露排出;让产妇加强呼吸活动,有痰就用力咳出;按时尿道口消毒,使外阴保持清洁;切口处及时换药。

4.6 产后母乳喂养 因受限制以及术后疼痛的影响,部分产妇会出现乳汁分泌不足的情况,加上没有喂乳的心理准备,使产后母乳喂养受到影响[5]。护理人员应向产妇和家属宣教母乳喂养对孩子和产妇自己的好处,协助产妇掌握正确喂乳姿势,使更多婴儿获得母乳喂养。

结果

剖宫产是一种不经软产道的特殊分娩方式,已成为解决产科难题、挽救产妇和婴儿生命非常有效的手术]。但是,剖宫产也有其不足之处,剖腹手术毕竟是一次大型手术,对产妇会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创伤。剖宫产的婴儿因为没有经过产道挤压,没有接触产道细菌,直接与外界接触,自身免疫力会低于顺产婴儿,可能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因此,细心做好围术期产妇的护理工作,解答产妇对手术的疑问,舒缓其心理压力,认真做好术前准备,使手术顺利进行,对于产妇和婴儿的安全以及产妇术后的恢复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篇7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脑积水患者48例纳入本研究, 年龄19~75岁, 平均年龄(48.43±11.35)岁;体重48~78 kg, 平均体重(58.64±9.53)kg;其中男34例, 女14例;脑积水患者中包括颅脑肿瘤12例、急性颅脑损伤15例、自发性脑出血18例、先天性脑积水3例。所有患者均有呕吐、乏力、小便失禁、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 患者本人或其家属自愿接受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

1. 2 治疗和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状态下接受手术, 经额角穿刺置管, 将另一端经乳突后、颈部皮下经腹直肌旁切口引入腹腔。乳突后皮下放置可调压式分流管阀,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调整开放压, 每次调整不超过10~20 mm H2O。

术前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 做好心理护理。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术前各项准备工作的目的、手术过程、术后护理配合要点等, 以使患者了解手术的相关知识, 消除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 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操作。指导患者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以保障机体的营养需求,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1]。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术后3 d取平卧位或侧卧位, 之后可逐渐抬高床头以利于引流。避免突然坐起或站立, 防止颅内负压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翻身时由2人合作, 避免对分流管产生牵拉。

如患者主诉头痛、头晕、恶心、视力障碍, 或发生共济失调、烦躁不安、癫痫发作等异常症状, 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同时安抚患者, 嘱患者放松情绪, 防止因情绪剧烈波动加重脑水肿。

术后一旦排气即可进食, 从流质、半流质逐步过渡至普通饮食, 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为宜, 少量多餐。进食后勿立即翻身或变换, 以免引发呕吐。告知患者术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是常见的并发症, 因脑脊液对腹膜产生刺激所致, 一般无需特别处理, 一周左右可自行缓解,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对于呕吐频繁、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支持[2]。

出院前教会患者家属按压分流阀的正确方法, 遵医嘱定时按压分流阀。指导患者自我护理,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分流管所经的皮肤区域避免挤压、撞击。

1. 3 评价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情绪状态, SAS评分、SDS评分越高, 表示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患者情绪状态越差。

1. 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 数据处理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术后患者发生腹痛腹胀1例、恶心呕吐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 未发生颅脑出血、分离管堵塞等严重并发症。与干预前对比, 干预后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下降, 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

3 小结

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由于对手术的恐惧、预后的焦虑等, 常产生不良情绪, 不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术后由于并发症引起的恐慌也会影响手术效果和康复进程。因此在脑室腹腔分流术围术期加强护理对患者的预后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围手术期有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增加手术配合度, 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篇8

1.2方法 均在全麻下进行,均采用带有限压阀的分流装置。头部切口一般取非优势半球侧,颅骨钻孔,侧脑室穿刺,切开头皮埋分流泵,经耳后、颈部、胸部皮下隧道达腹壁,腹壁直切口将分流管放入腹腔,仅做腹膜固定,不做腹腔内固定。

2 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或家属对手术存在恐惧和焦虑心理,担心手术能否成功和治疗效果,产生消极情绪。我们要主动与其交谈,耐心地解释、关心、安慰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病种的术后患者现身说法效果更好。

2.1.2术前准备 术前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等以了解全身各脏器功能,术前1 d按开颅术常规剃头、洗头。由于脑室分流要经过皮隧道到达心房或腹腔,因此,皮肤的准备范围大。颈部于下唇至胸骨角,两侧至斜方肌前缘。脑室腹腔分流术胸部由锁骨上缘至耻骨联合。两侧均至腋后线,包括同侧上臂1/3和腋窝部。术前8~10 h禁食、禁水,交叉配血,导尿并留置尿管,术前30 min静脉给予抗生素。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 认真做好全麻后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注意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警惕颅内血肿征象。颅内出血可发生于脑室内、脑内、硬膜下、硬膜外,多发生在分流术后近期,一般认为与过度分流、颅内压过低有关。

2.2.2保持分流管通畅 抬高床头15°~20°,以利头部静脉回流,适当挤压分流管阀门,以保持分流管通畅。如果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血压升高、心率减慢、一侧瞳孔进行性扩大、频繁剧烈呕吐、体温升高,应急诊行CT检查排除颅内血肿,还应及时按压分流泵冲洗堵塞的分流管。分流系统阻塞是分流手术最常见并发症。

2.2.3切口护理 V-P分流术切口多,皮下隧道长,各种感染机会多,故术后尤其要注意切口局部保持清洁干燥,随时更换污染敷料。颅内感染是分流手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一般认为是术野皮肤感染或细菌穿过肠壁污染分流管导致颅内逆行性感染[2]。

2.2.4腹部症状的观察与护理 由于脑脊液成分同腹腔液成分不尽相同,加上分流管本身的刺激作用,患者1 w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腹部症状和胃肠道不适,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应嘱患者不必过度紧张,一般随着逐渐适应可自然缓解。为谨慎起见术后早期应禁食,1~2 d后开始给予流质、半流质并逐渐向正常饮食过度。对频繁喷射状呕吐者应复查CT以排除颅内血肿。

2.3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3.1感染 脑室腹腔分流术由于手术野较广。局部感染机会较多,除可引起脑室炎、脑膜炎等颅内感染外,也可发生腹膜炎、膈下脓肿或腹腔脓肿[3]等,可危及生命。故术后保持刀口敷料及床单元的整洁干燥,如有渗液要及时更换,并严格无菌操作。注意体温变化,若体温>40℃,呈持续性,疑是颅内感染,常规做脑脊液及血液培养,根据培养结果选用抗生素。注意观察用药的不良反应。加强营养,对营养状况较差,术后恶心.呕吐等症状较重者可给予静脉营养。

2.3.2分流管阻塞 分流管阻塞是V-P分流术后失败最常见的原因,表现为原有症状不改善或加重,按压阀门后不复原,复查颅脑CT示:脑室改变不明显,护士应密切观察,术后患者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增高症状时,经按压分流臂同门后症状未消失,应警惕分流管阻塞,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因此,术后应定期按压分流泵,3次/d,20下/次左右,注意按压时让分流泵充分弹起后再按压,用力均匀,观察切口及皮下隧道有无积液,并做好宣教,教会患者按压分流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嘱患者定期更换,分流管所经皮肤区域避免挤压撞伤。

2.3.3引流过度 观察患者有无头痛、恶心坐起时加重等低颅压表现,重的可引起硬膜下积液或慢性硬膜下血肿。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合适。

2.4出院指导 由于患者终身带管,出院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交代复查的目的、时间,指导按压分流泵、自我照顾的技巧,并及时电话回访。一般颅内压增高超过正常时,脑脊液可冲开分流泵自行引流。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时可自己按压分流泵以加快引流。如果分流泵按下不弹起或按不下,则表明分流管阻塞,应来院复诊。另外,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加强营养,促进身体康复;注意保护伤口引流管行区,身体活动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扭曲拉断分流管,6个月内不能做过重的体力劳动和运动,避免暴力撞击分流管所经皮肤区域及颈部剧烈活动,防止折断。分流管所经区域的皮肤感染要及时处理,防止感染。

3 讨论

由于脑室分流术分流管是植入体内,切口多,行径长并终身带管,因此对无菌技术要求严格。备皮面积大,特别是头部备皮要彻底,防止细菌侵入血道引起败血症;注意保持伤口及避免分流管行区受压和过度扭动,有精神症状的患者注意约束肢体,防止抓裂伤口和分流管行区的皮肤而引发感染。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求护士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早期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术前正确的心理疏导。术后密切观察颅内压的改变,保持分流管的通畅及伤口的清洁干燥,是防止并防症发生的重要措施。在患者要术后终身带管,故出院指导甚为重要。本组9例患者无1例发生感染及其他护理并发症。

参考文献: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篇9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男40例,女20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48岁。其中普外科手术30例,骨科手术19例,妇科手术11例。

1.2 方法 在患者手术前一天由手术室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通过查看病历了解病情、手术方式、术中和特殊要求;通过交谈和观察等方式,听取患者意见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记录,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特点,制定出护理方案,及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术后72 h评价效果总结分析。

2 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2.1 紧张、恐惧心理 急诊患者常因发病突然,疼痛严重或大量出血而产生紧张恐惧心理,这种紧张刺激可引起血压升高,呼吸、心率加快而加重出血甚至休克,不利于手术进行。

2.2 焦虑、抑郁心理 不论手术大小,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惧怕疼痛,担心手术是否成功,是否会有后遗症,而影响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因而常常会表现焦虑不安,患者的这种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切口愈合。

2.3 自卑心理 部分女性患者或生殖系统手术患者,由于担心手术给以后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产生自卑心理。也有部分患者由于术前或术后长时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或护理人员照顾,感觉自己生病给他人增添了许多麻烦,时间久了难免产生自卑心理,这均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3 护理措施

3.1 术前心理护理 手术前一天由巡回护士前往病房进行访视,收集患者资料,了解患者病情,并与其进行沟通,介绍手术室环境,术前准备项目及意义,麻醉的方法及配合等。在交谈中应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专心倾听患者所提出的问题,并耐心解答。了解患者某些方面的特殊要求,给予帮助,使患者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3.2 术中心理护理 术晨有巡回护士将患者推入手术室,按常规查对术前准备及患者睡眠情况,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接送途中注意患者安全及保暖。由于患者处于即将手术的紧张状态,术中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其目的是为减少不良刺激,使患者处于良好的应激状态。通过前一天的访视,患者与护士再次见面时有一定的亲切感,减轻了进入手术室后的陌生无助感。在进行每一项操作时,应向患者解释清楚,说明目的及可能出现的不适。正确使用非语言交流技巧,以示对患者的关爱和心理安慰,稳定其情绪,以便手术顺利进行。

3.3 术后心理护理

3.3.1 疼痛时术后护理的主要问题,护理人员应理解患者,耐心解释止痛药的作用,患者了解药物作用的利弊后能增强战胜疼痛的勇气,度过疼痛关。

3.3.2 术后尿潴留 术后护士应向患者介绍自行排尿的好处,建议其尽量自行排尿,避免因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其措施:(1)热水袋行下腹热敷;(2)轻轻按摩下腹部;(3)听流水声,或用热水冲洗会,诱导排尿,防止逆行感染。

3.3.3 克服患者的抑郁反应 根据手术患者的性格、年龄、体制的差异以及术前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主动地给予不同的心理援助,可以通过患者的语言,掌握他们的生理需要,合理及时给予解决。对于他们提出手术方面的问题,在治疗原则下,给予科学的解释,使他们正确认识疾病及术后一些不适感。消除一些不必要的疑虑,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术后治疗,坚定健康信念,争取早日痊愈出院。

3.3.4 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术后患者非常重视维护自己的治疗成效。积极避免出现新的意外。护理人员在各项工作中应满足其需要安全的心理,做到五心即热心、关心、精心、细心、耐心,以取得患者的信任。确保饮食富有营养,以保证体力,迅速恢复。

4 结论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选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例患者中男49例,女21例,年龄20-70岁,平均(35.2±4.9)岁,本组患者中手术类型为普外科30例、妇产科15例、骨科19例、泌尿科12例、耳鼻喉科4例;对照组(80例)患者中男48例,女22例,年龄18-70岁,平均(34.6±4.8)岁,本组患者中手术类型为普外科28例、妇产科16例、骨科20例、泌尿科12例、耳鼻喉科4例。将两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相互比较,其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病情检测、术中护理、术后康复、出院指导等多项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理护理措施,由护理人员判定患者当前是否存在心理不良情绪并给予交流、安慰。

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系统化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①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院必须加强对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宣传,强化护理人员心中以患者为本的护理理念,要求护理人员能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去观察、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以平等、宽容、尊重、关爱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过往病史、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社会信息等诸多内容,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以便后续护理内容的顺利展开;

②评定患者不良情绪程度:护理人员应该从患者的术前检查、手术准备、术中、术后锻炼等行为以及日常交流的语气、内容等多个方面判定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等各个时间段的心理状态,使用焦虑不良情绪测定量表测定患者当前不良情绪的严重程度,同时结合患者当前的生理状态、家庭背景以及交流内容确定患者心里不良情绪的具体原因,从而根据原因给予患者针对性的疏导;

③健康宣教及针对性疏导:不同患者在心理不良情绪的产生原因上存在诸多差异,护理人员应该依据自身良好的医患关系建立顺利交流的基础,通过言语交流、行为鼓励、放松指导、身体锻炼、满足需要等诸多方式给予患者不良情绪疏导,始终以真诚、关心、热情的态度去面对患者。护理人员在具体的心理疏导过程中必须全面、透彻、清晰的向患者讲解当前治疗、康复、准备措施的必要性以及安全性,使患者能够清楚当前治疗、护理措施对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作用,结合患者实际环境使其能够以坚持、积极的心态完成围手术期间各项准备、检测、锻炼工作;

④联合家属给予社会支持:护理人员还应该联合患者家属给予其生活、治疗过程中更多的关爱,确保护理工作的持续性与全面性,联合患者的家属、朋友、同事等不同的社会关系给予患者精神的鼓励和安慰,邀请过往病友对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并缓解其心中紧张、焦虑等诸多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2】

使用SAS焦虑量表测定患者术前、术后焦虑情绪。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处理,表达方式包括计量资料( ±s)与计数资料(%)两种类型,检验方式则分别为t检验和x2检验,若最终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S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

3 讨论

手术治疗均属于侵袭性、有创性操作,其虽然能治疗患者体内病灶,但不可避免的也会对患者机体、精神乃至心理造成一定的刺激,有刺激较为严重者甚至会由此产生严重的心理不良反应,对患者手术进行、术后康复都造成不利影响【3】。

以往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仅仅在术前执行,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患者手术治疗的顺利性,忽略了患者手术中以及术后康复时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常规心理护理也只是由护理人员进行简单的沟流交通,并不能彻底全面的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而系统化心理护理则规范了心理护理的具体步骤,通过良好的医患关系来了解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原因,进而联合患者的社会关系给予其更加全面、持续的关爱和鼓励,即使不同手术类型的患者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避免患者心理不良情绪不断复发的现象。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前、术后焦躁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篇11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255-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的不断发展,对手术室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士不再是单纯的台上的器械配合及台下的巡回,对麻醉工作的配合也是衡量手术室护士业务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已经成为麻醉及手术成功的必要前提。手术室护士在围麻醉期不仅要求掌握各种护理技术,做好麻醉前、中、后的准备及护理工作,而且要懂得麻醉基本知识、原理,以便更好地完成和麻醉医生的配合,协助麻醉医生处理麻醉过程出现的各种情况,保障患者安全,顺利完成麻醉手术工作。下面结合手术室工作多年的经验浅谈围术期麻醉护理体会:

1 麻醉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手术作为重大的心理性、躯体性应激源可通过心理上的疑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心理活动,从而造成心理和躯体的不适,甚至导致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1], 这些反应如过于强烈,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直接干扰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2]。 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前尤其是临近手术时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恐惧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麻醉前一日探望患者,巡回护士应认真阅读病历,了解病情、手术方案及步骤、术中和特殊要求,并主动到病房探视患者,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麻醉方法以及疾病种类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俗易懂地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的注意事项、麻醉的配合、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等,帮助患者了解麻醉及手术的过程,解答病人的各种疑问。对癌症患者应特别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和谈话技巧,避免使用引起患者不安的刺激性语言如:癌症、死亡等等;与患者交谈时要和蔼可亲、不厌其烦,通过这种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使患者对麻醉有初步认识,与病人建立和睦信任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对手术的顾虑,缓解其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迎接手术。

1.2 手术室的环境准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病人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室温过高、相对湿度过低时,患者可有口唇、呼吸道黏膜干燥,干渴难忍的感觉,同时明显增加不显性失水量。室温过低时,不仅引起寒战等不适,而且可造成凝血功能障碍、苏醒延迟、免疫功能下降、心律失常等,采用吸入麻醉后亦易并发肺部感染。故手术时护士应根据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做好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 一50%,所输液体尽量要经过加温处理,尤其儿童和老年人尽量常规下体温监测。

1.3 麻醉前用药及物品准备:麻醉前常用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麻醉性镇痛药、抗胆碱药等,其目的是为了使病人情绪安定、合作,减少恐惧,解除焦虑;减少某些的副作用,如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局麻药的毒性作用等;调整自在神经的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及缓解术前疼痛等[3] 。物品的准备包括根据病人的体质情况及不同的麻醉方法准备不同的物品,如连续硬膜外麻醉准备连硬穿刺包,脊髓麻醉准备蛛网膜下腔阻滞包,全身麻醉除准备准备呼吸机、吸入品、吸痰管及气管插管等物品。

2 麻醉中的护理

2.1 认真执行核对制度:麻醉前仔细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及手术名称。入手术室前去除所有佩戴的金属饰物如耳环、项链、戒指,以防术中电灼伤;清除面部、口唇、指甲等处化妆品,有利于术中观察患者肤色;全麻患者的义齿是否取出;是否禁食(尤其是婴幼儿应特别注意)禁饮;嘱病人排空膀胱。

2.2 建立和保持静脉通道通畅:麻醉患者由于术前禁饮禁食加之麻醉后被阻滞部位或者器官血管扩张,造成血容量相对不足,全麻患者的诱导维持及苏醒和急诊患者的病情紧迫,术前准备的不充分等都可导致病人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因此建立静脉通道和保持静脉通道的通畅是麻醉及手术给药、补液、输血及患者出现危症时抢救的基本保证。开放静脉通路一般为四肢静脉,必要时可行颈静脉,锁骨上、下静脉及股静脉穿刺,重症休克、严重骨盆骨折、后腹膜巨大血肿、门脉高压大出血等病人应以回流上腔静脉治疗效果更为确切。要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在穿刺前向患者解释其目的和必要性;操作时动作要轻捷、熟练、认真;严格掌握血管选择的原则、正确的持针方法、进针的角度力争做到一针见血,并妥善固定。

2.3 病人的摆放配合:患者入室后,手术室护士应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喧哗以及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不良刺激。麻醉实施前手术室护士应向患者解释并协助麻醉医生摆好实施麻醉的正确,以便于麻醉顺利进行,这是使麻醉及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患者麻醉后,由于全身或部分肌肉松弛,运动及感觉消失,保护性反射也已消失,患者失去自身调节能力,因此的变化可导致呼吸和循环等生理功能紊乱。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及脉搏等变化及时分析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动态随时配合麻醉医生做出相应的处理。此时根据麻醉师的要求帮患者摆放,以既符合手术操作需要,又不影响生理功能且舒适为原则,各种支撑物的安放位置、着力点和固定点,应不妨碍呼吸动作,不影响静脉回流,无软组织及神经受压或牵拉,同时保护好各关节部位。术中如果患者清醒,应经常询问患者的感觉,必要时调整患者肢置、按摩受压部位等。

2.4 注意保温:手术过程中,大约50%的手术病人中心体温低于36℃[4]. 全麻药抑制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干扰了中枢性体温调节,使代谢降低,产热减少,多数有血管扩张作用,致散热增加,手术时间长,手术切口大,胸腹腔脏器暴露时间长,使水分大量蒸发,也是重要的散热源,另外手术间的低温环境、大量输入室温下的液体或库存血以及用未加温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体腔等都可以导致病人术中体温下降[7].术中低体温可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如药物代谢减慢、凝血障碍、术后渗血量增多、伤口愈合时间延长、感染增加,还可引起严重的心肺疾患[5]等严重影响着病人的愈后。所以我们应十分重视术中病人低体温问题,应控制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 一50%,麻醉及手术前、后注意给病人盖好被单,尽量缩短皮肤的暴露时间,用输液恒温器对输入液体及血液进行加温,温盐水冲洗体腔等等。

2.5 密切配合抢救工作:手术室护士应密切配合麻醉师严密监护患者的血压、脉搏、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提醒麻醉师,以便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要善于观察和识别不同病情变化,一旦患者病情变化应迅速有序的协助麻醉师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因此手术室护士应掌握各种抢救药品的特点和使用剂量、给药方法,以便在抢救中及时准确的用药,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3 麻醉及手术后护理

手术虽已结束但麻醉对手术患者的生理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除,并且在这一恢复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麻醉结束应等麻醉医生护送患者离开手术室后再整理好麻醉物品等归还原位,切忌手术患者麻醉尚未完全苏醒即整理物品甚至离开患者整理其他物品,尤其是危急重患者麻醉尚未完全苏醒或病情极不稳定时更应特别认真负责。

3.1 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后或者麻醉中辅助药应用过多或用量过大均会导致病人苏醒延迟,为维持呼吸道通畅常将病人头侧向一侧以利于口腔、鼻腔内分泌物排出,必要时应进行吸痰处理。

3.2 确保病人安全:麻患者在术后苏醒过程中,都有交感神经兴奋性症状,同时绝大多数病人对气管导管的刺激不能耐受,而出现呛咳、

躁动、挣扎等痛苦表现。此时巡回护士要守护在病人身边,必要时正确使用束缚带固定病人的肢体,防止病人因躁动而导致坠床、导管脱出等不良后果,避免训斥或强行制止。待病人完全清醒后与术者、麻醉师共同护送回病房或ICU,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各种管道及生命体征的交接班,并告知患者家属术后及注意事项。

3.3 术后随访:手术后加强回访手术病人,了解是否出现麻醉护理的不良反应后果,听取患者及家属的意见,以改进麻醉护理配合,观察患者有无因摆放不当而引起的神经、肢体损伤,对术中实施的护理计划是否妥当进行评价,通过反馈来指导今后的工作。

4 小结

实践证明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的密切配合是确保手术麻醉工作顺利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手术室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娴熟的应急能力,随时和麻醉师一起积极地预防和正确地处理意外情况,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高效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滕兴玲,丁玉侠,潘桂云,等.术中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的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1,7(3):217-218.

[2] 王玲,王伟智.术前访视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53-54.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篇12

1.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普外科患者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11至69岁,平均年龄38.5岁。其中胆结石28例,阑尾炎20例,胃出血19例,肠梗阻16例,乳腺增生10例,疝气7例。

1.2方法

1.2.1转变对待病人的观念在旧的观念的中,手术室工作与其他科室的工作相比较为封闭,对手术室工作的要求就是做好隔离和消毒的管理,保证能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操作。但是随着医学模式不断进步,应该转变这样的观念,更加考虑人性化。医护人员应该与病人换位思考,多了解病人的心理和感受,还可以通过病人的亲朋好友去了解病人的想法和需求。

1.2.2了解病人的需求在手术前一日,负责手术的巡回护士要访视病人。根据手术室的护理记录单,护士先向病人自我介绍,然后再顺次介绍进入手术室的须知、手术室的环境、麻醉的方法和、手术的流程和花费的时间、皮肤准备、个人卫生等注意事项。还要向病人说明为了使病人的麻醉安全和财产安全得到保证,病人在进入手术室前不能佩戴首饰、手表、假牙等,请病人积极配合手术室安全措施。在访视病人的时候,护士还要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加以了解和重视,并针对具体的问题做相应的指导解释和安慰,缓解病人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并逐条记录,做出评估。

1.2.3舒缓病人的情绪为了舒缓病人在等待手术和手术中的紧张焦虑情绪,可以配合播放舒缓、轻柔、轻松的背景音乐,并且要注意控制音量,配合病人的意愿进行播放,给病人营造放松、舒适的氛围和环境,缓解病人情绪。具体操作方法为:在手术室里安装一台总控制台,总控制台包含切换机、收录机、CD机各一台,将线连接到每间手术室,每间手术室都安装两个挂壁式的微型喇叭和开关、音量控制器各一个。

1.2.4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始终与病人以及病人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在进行手术的时候,可以在手术室外的指定地点,用连接电脑的电视屏幕实时向家属传送手术的进程,并播放麻醉之后以及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的健康指导。

2结果

2.1术前的调查结果对病人进行手术前的心理护理之后,经过评估,有73例病患表示情绪明显好转,占比73%;19例表示情绪没有明显变化,占比19%;8例表示依然紧张,占比8%。调查反馈率达到98%,具有参考价值。

2.2术后的随访结果事先做好调查表,以调查表问卷的形式进行资料搜集。通过调查表的反馈,病患对手术室护理的反馈中,有3例患者表示术中的室温较低,其余都表示满意。而对术前心理护理的调查反映患者对背景音乐的播放满意度达到96.3%,总体满意度达到100%,需求率也为100%。

3讨论

3.1转变观念,以病人为中心手术室的护理人员改变传统观念和模式,以病人为中心进行护理是当前的大势所趋,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过对100例普外科病人的护理实践,我们认识到缓解病人焦虑和恐惧心理的重要性,加强围术期心理的护理工作有积极意义。医护人员应该更加意识到手术台上的是一个有感情有想法的人,医护人员不仅要重视如何对病人进行手术,更要重视病人在心理方面的变化和承受能力,缓解消除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而术后的随访也表明100%的病人都表示需要术前心理护理,应该推广和坚持。

3.2加强护患关系人们以往对手术室的想法就是感觉既神秘又害怕,有些病人家属甚至会在术前设法请人招呼医护人员多给病人安慰。而现在医护人员应该主动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在术前巡回护士要与病人接触认识,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第二天病人进手术室的时候,面对这位已经熟悉的护士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能得到稳定。而在术中,医护人员也应该换位思考,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样才能保证手术能够顺利地进行。

3.3通过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氛围音乐疗法在古今中外都应有。我国古代就有“以戏辅药”的疗法,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部的口腔科也在拔牙的时候用音乐的疗法,日本还有用音乐治疗失眠的例子。音乐以其舒缓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很容易缓解病人焦躁恐惧的情绪,营造出平和舒适的良好氛围。在术后的随访中也有高达96.3%的病人对这种音乐疗法感到满意。

3.4增进与病患家属的沟通病人家属对于面临手术的病人来说是最大的心理支柱,因此,应该让家属实时了解病人在手术时的情况。我院在指定的地点给病人家属提供了可以实时观看手术过程和对家属提供指导建议的平台,增进了与病人家属的沟通,让家属对手术更加放心,并可以更加有效地协助病人术后的恢复。

手术室围术期护理篇13

1.1 一般资料 128例中男80例,女48例;年龄2~19岁56例,20~39岁48例,40~59岁22例,60岁以上2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2岁。其中侧脑室肿瘤32例,三脑室肿瘤22例,均表现为头痛、呕吐症状,其中7例出现轻度意识障碍,四脑室肿瘤74例,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

1.2 结果 1995年以前未用显微镜和双极电灼情况下手术50例,术后死亡18例,死亡率高达36%。1995年开始应用显微镜技术切除肿瘤78例,并配合专科护理,术后死亡7例,死亡率8.97%。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根据脑室内肿瘤的解剖和生理特点,术前应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改变,观察其头痛的程度及呕吐的症状和呕吐物的性质,注意加强营养,不能进食的病人术前给予鼻饲营养。术前3天开始用抗生素预防性治疗避免肺部感染。术前除做好一般的常规准备外,对应用脱水剂的病人,要注意其电解质的变化。如有电解质紊乱,要及时纠正。另外,护理人员应在生活上给予病人以适当的照顾,加强基础护理,同时与病人多交谈,了解病人的心理障碍及反应,有针对性的给予解决,提高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同时应做好家属的工作,取得他们的配合。尽量减轻病人紧张、恐惧、焦虑心理,以坚定手术的决心。

2.2 术后监护 手术后造成脑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或反应性脑水肿,均可影响脑组织的功能而引起呼吸障碍,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或血压下降、心律不齐、吞咽困难、高热等并发症。针对这些并发症,我们做了如下的护理:

2.2.1 一般监护 术后即进入重症监护病房。给予持续吸氧,颅内压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生命监护仪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48~72h。麻醉未醒取健侧卧位,血压平稳后头部抬高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头部枕冰袋或放置冰块以降低脑耗氧量 [2] 。给病人更换时,注意不可只变动头部位置,以免引起脑疝而危及生命。

2.2.2 特殊护理 脑室肿瘤术后大部分行脑室封闭式外引流2~3天,其间注意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每日更换外引流装置,切口处更换敷料,同时观察引流出脑脊液的性质和引流量,对未引流的病人,术后第一天开始腰穿,每日一次,放出血性脑脊液8~30ml,至脑脊液变清为止,护士应做好腰穿后的常规护理,严格测定脑脊液压力,以免脑压过低而诱发并发症。

2.2.3 呼吸系统监护 呼吸障碍是脑病术后最常见和最 严重的并发症。所以,术后密切注意病人的呼吸频率、幅度及血氧饱和度是非常必要的 [2] 。如果术后呼吸不平衡可气管插管维持2~3天,直至病人呼吸平稳24h后再考虑拔管,必要时尽早行气管切开术,并做好手术后的呼吸道护理及气管内套管的煮沸消毒,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畅通,当自主呼吸频率低于10次/min,即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2.2.4 高热护理 脑室内肿瘤病人因下丘脑和脑干损伤及血性脑脊液刺激,术后不同程度均会出现发热反应。术后采用冰毯及冰帽等行物理降温,将体温控制在38.5℃以下,每小时监测体温一次,如术后第3~5天发热,注意切口、肺部或泌尿系有无感染,以区别中枢性高热和感染性高热。

2.2.5 消化系统的监护 由于手术后大量应用激素或下丘脑及脑干受损可反射性地引起胃粘膜糜烂、溃疡而容易发生应激性消化道出血,护士应严密观察病人大便的颜色、性质及次数,鼻饲患者进食前应先回抽胃液,发现有咖啡色胃液应及时通知医师,争取早期发现及确诊。如发现消化道出血立即禁食并及时用冰盐水洗胃,大量应用凝血酶等止血药。非禁食病人应注意营养及早放置胃管,给高蛋白、高热量流质饮食,以利病人早日康复。

2.2.6 循环系统监护 脑瘤术后的病人,术后3~7天为脑水肿的高峰期,其间加强脱水,限制水钠的入量,此时若不注意补充血容量,还可适量补充胶体液体,以预防血压下降和心率不齐的发生。

2.2.7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监护 脑室肿瘤病人术后常有下丘脑功能紊乱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应每日监测血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失衡状态。血气分析监测对及时发现和纠正酸碱失衡有很大帮助。

3 结论

脑室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应用显微镜技术成功切除脑室肿瘤的78例患者,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的实施,大大降低了死亡率,体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过硬的操作技术,严密地观察病情,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及时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采取有效的救护措施,就可以为病人争取抢救时间,提高治愈率,取得较满意疗效。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