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实用13篇

高中思想政治课
高中思想政治课篇1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阵地和基本途径。随着课改的推进,我县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有新的变化,但总体上尚未取得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进展。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普遍存在,整体情况还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具体而言,缺位现象与越位现象并存,课程理念落实尚不到位。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换汤不换药”,上课依然是“满堂灌”;大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的单一性 “接受性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就是用教师的思维束缚学生的大脑,占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长此以往易导致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被“真正”有效地调动起来。我们的课堂还不是高效课堂,低效甚至负效客观存在。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而高效地互动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课堂弊端的必由之路。

为了更好推进我县新课程改革,周至县教育局行政推进课堂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周至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一场革命和机遇!这为构建高效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其核心和灵魂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高效课堂的构建的关键是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全面发展。那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我们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研究的人们必须研究与探索的问题。

作为一名政治教研员,我深刻地意识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不断反思高效课堂构建中的成绩与问题。笔者通过跟踪周至县七所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改革,深入各校,听课、评课、教学反思、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教师指导等多种方式去调查研究。具体涉及到: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教学目标的落实、课堂教学评价、教学策略、教学资源的选取、教学反思等多个方面,及时反思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绩和不足,从而促进我县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为高效课堂在全县推广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支持。

2.课堂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

通过深入周至县七所高中一线调查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各校都在积极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虽有不同,但共同之处是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2.1 教师“变了”!教师由高高在上的“主宰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2.2 学生“动了”!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检测……

2.3 课堂“活了”!教师不再是填鸭式的教学,学生不再是被动式的接受性学习,而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主动性的自主学习;在平等、愉悦、和谐的氛围内,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其乐融融。

2.4 课堂上教师的评价方式“发展了”!由单一的知识性评价向综合性、发展性、激励性的过程性评价转化。

教学资源的开发“多元”化了!教师能不断挖掘自身资源;能灵活运用多媒体等信息资源;能不断挖掘本土资源……

2.5 教师更加注重“教科研”了!……各校都成立了自己的教研室、各学科组集体备课、进行教学研究……

3.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改革的程度效果不同,但课堂中暴露出的问题却有共同之处:

3.1 有不少教师的新课程理念滞后,综合素质差。对改革不理解、不支持,“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结果是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根本谈不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课堂低效、负效客观存在。

3.2 教师课前备课,单打独干,所编制的导学案不经思考,照搬照抄,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使学生的预打折扣,直接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3.3 相当教师课标意识淡薄。有些教师甚至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性质都搞不清,教学只强调知识,忽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4 有些教师过分关注教学模式,忽视课改实质。课堂看起来热闹,而实质学生的思维没有真正的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没有得到有效地发挥。

3.5 有的教师缺少教学策略,忽视教师主导,教师由“满堂灌”变为“满堂转”。结果是时间不够用,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3.6 小组建设不科学,不精细……导致优生更优,差生更差,直接挫伤了一些学生的学习热情,使部分学生被边缘化,这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本意相违背。

3.7 教学评价上存在的问题比较大。有些教师对回答错的同学讽刺挖苦,对答对的笼统说好;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做评价或评价不及时;有的教师只知道描述性的评价,而忽视当堂检测。

3.8 在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有的竟然还停留在教材上……

3.9 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不强,缺少必要地教学反思、团队合作意识。教研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目前各校都存在的突出问题……

4.对策及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要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笔者认为我们要做到:

4.1 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坚定不移地进行课堂改革。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课堂改革的必然性和紧迫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束缚和羁绊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必须改革!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高效互动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课堂弊端的出路。

4.2 立足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2.1 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在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此,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资培训,采取各种途径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4.2.2 教师必须用新课程理念武装自己,教学中切实落实“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转变自己的角色:由高高在上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向学生学习的学习者;转变自己的行为: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则强调合作。具体做到:

(1)研读课标,体认学科特点。加强教科研,坚持集体备课,精心设置每个教学环节。

(2)紧扣三维目标。把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统一起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始终都不能偏离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把坚持灌输论原则和坚持启发式方法统一起来。一方面既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时时处处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培养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的感情,另一方面教师精心设计,广泛收集、精心选择资料、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主动性,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辨别是非、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凸显自主合作探究。不论学校采取那种教学模式,必须体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此教师要真正学会教学。首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教后学”——以教导学; “温故知新” ——学会了才有兴趣。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方法,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和空间。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预习、自主合作探究、反馈相结合的原则。二是“三讲三不讲”原则,即学生已会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教师要集中力量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易混、易错、易漏点,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讲学生解决不了的;三是“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原则,即减少教师讲和学生被动听的时间,增加学生说、学生做、学生互动的时间;四是“删除无效环节,减少无效劳动”原则,即剔除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行为,如不必的讲解环节、问答环节、删除“假问题”、“死问题”,等。

在教学策略方面,教师要力戒由“满堂灌”变为“满堂转”,要注重落实让学生经历过程,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学以导为依托,主动发展;导以学为对象,促进发展。教师通过制定导学案、创设情境、分层达标等教学策略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创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探究代替说教,交流代替灌输、合作走向实效。合作一旦缺少指导、缺少训练就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在组织指导小组合作时应注意一下几点:一是选准合作题目,确需发挥学生之间优劣互补的问题才合作,确需面向全体、合作方能省时高效的才合作;二要营造氛围,激励合作兴趣;三是建全机制,保证人人参与,增强合作意识,促成组内“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四是适时引导,提高合作质量。总之,欲使学生真正喜欢学习,必先使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这样,才能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落到实处。

(4)注重运用激励、发展性课堂评价。要重视发展性、综合性评价、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主体的多元化,评价要及时、准确。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导向、诊断和激励作用,激励不能形式化,要具体诚恳,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和纠正。高中政治课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要放在突出位置。

(5)活用教学资源。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很强的时代性、现实性、开放性。只有不断挖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资源,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开发多种教学资源,特别是本土资源,恰当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资源的利用要做到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符合实际。

(6)注重教学反思。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对教学任务完成、目标达成情况、对教学策略的选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问题情境的创设等进行客观分析。课前反思中要追问教材吃透了吗?教学方式最佳吗?预设充分吗?课中反思要提醒如何调动学生情绪?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何对课堂中的人、事、物进行最佳管理?课后反思要不断思考哪些环节需要调整?哪些有了新的生成?还需做哪些努力?总之,只有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才会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高中思想政治课篇2

1.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专业的成长

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采取适当而有效的激励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极大考验。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运用激励手段时要明确激励的内涵、激励的原因、激励的时机与“火候”的把握,同时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状况及学习能力等问题。因此,善于巧妙运用激励的教师将会显著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有利于专业的成长。

1.3实现师生的角色转换,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师是主角,多数学生是观众,教学成为一种知识的灌输。教学激励能够有效实现课堂师生角色的转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当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时给予情感的激励,当学生学习取得进步时给予赞许的激励,当学生迷茫时给予目标的激励。

2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激励存在的问题

2.1教师对教学激励的认知不足

高中思想政治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哲学各领域的内容,要在45分钟内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迫使许多思想政治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对学生适时地表扬与鼓励。教师把激励仅仅看做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醒课堂溜号学生的一种手段,缺乏对激励理论的深入学习,片面地理解激励效应,导致课堂教学失效,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2教师对教学激励的时机把握不准

古人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掌握好时机,可以提高我们做事的效率,相反,错过时机,可能会使做事的效率大打折扣。[2]作为教师,要时刻洞察课堂上每名学生的不同反应,及时给予学生适时的激励。然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赶进度或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实施,忽视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导致延时激励或是零激励,这样会丧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有时甚至对教师感到失望。

2.3教师运用教学激励的方法不当

即使多数思想政治教师认识到激励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并且试图运用各种教学激励方法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但由于方式方法不当,最终导致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许多教师由于激励方法老套过时,学生对习以为常的激励方法缺少新鲜感;也有教师对学生缺少了解,已定的激励目标过低或过高,学生可能轻松达到或是尽管怎样努力也无法达到教师设定的目标,导致对课堂学习内容失去信心。

3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激励的对策

3.1情境激励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师应尽量将课本知识融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这样学生才不会对枯燥、难于理解的知识产生畏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情境中来,形式可以有一人的演说、两人的对话或者多人参与的小品表演。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喜欢在教师与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并得到表扬与关注,这是正常的心理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在课堂多安排活动让学生参与,只有当学生的正常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才会对学习感兴趣,由被动的“让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

3.2榜样激励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列举正面人物或宣传具有正能量的感人事迹,同时也应善于发现学生周围所能接触到的好人好事,让学生感受到榜样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自己严于律己,自己也是别人眼中的榜样。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选取榜样事迹时,应全面、客观,对于榜样人物的树立,应当鲜活,有感染力,这样才能提高榜样的可信度。其实,思想政治教师本身也应将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课堂教学中用自己的专业知能帮助学生取得进步,用高尚的师德感染每一位学生,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3.3兴趣激励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陶行知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3]。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愿学、乐学。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的内容时,要挖掘当前与教材所讲内容相符的时政新闻,就时政新闻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小组的激烈讨论会将学生学习欲望从一个高峰推向另一个高峰,如此反复,课堂教学效果就会显著提高。

高中思想政治课篇3

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教授在斯坦福大学会见中国科协代表团时说:“创新意识是最重要的,创新意识强而天资差一点的学生,往往比天资强而创新意识不足的学生更能取得伟大成就。”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观点,还要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适应高考命题思路的客观要求

面对高考文科综合主观性试题、参考答案以及评分标准,众口一词的看法是“太活了”。这就要求考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进行创新,只有把学过的政史地知识融会贯通、揉为一体,才能答好题。可见,从命题的思路中,体现出很强的灵活性与创新精神。

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策略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所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在教师。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教学方法愈灵活,愈有创造性,学生的创新意识愈能得到发展。

2.1 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轻能力教养;重灌输注入、轻探索创造;重理论、轻实践;重模式统一、轻个性发展等等,这和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格格不入的。一个人获得知识的能力远比知识本身更有意义,更富有创造性。

2.2 要善于设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思考欲望,创设问题情境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但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靠平时长期有意识地培养而形成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即创设一种以激趣为前提、以思考为核心、以获得知识并形成创造个性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氛围。

2.3 注重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去论证和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热点新问题

政治教师只有善于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寻找知识和实际的结合点,做到从实际中归纳理论,用理论来分析实际,从而达到感性熟悉和理性熟悉、学和用、知和行有机的统一,才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将2010年全国两会的内容与理论有机结合。

2.4 精心组织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新问题的能力

正在进行的高考改革,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不仅要在学科内进行综合,而且要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有必要精心设计每一道题目,使之具有全方位、多角度、跨学科的综合性特征,使学生在做好每一道题的过程中都能进行多元思维,全面把握,综合分析更多的知识点,从而培养知识迁移、灵活运用、全面把握,深刻理解、系统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习题难度要有差异。比如可以设置不同的星级题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能达到的等级要求解答不同的题目,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高中思想政治课篇4

一、开展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学生对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相对于高中阶段学生来说在实际生活中难以接触到,不能在生活中得到深刻认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意义是帮助高中阶段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对世界、政治的认知方向,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极大作用。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主要对国情、社会体制等进行讲授,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实现高效课堂构建,因此,高中政治教师需要发掘新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后茶馆式教学”等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手段建立高效课堂。

二、构建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的措施

(一)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因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多是经济、政治体制,对于这些课题,光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不具有高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授课之前对教学情境进行设计,理论结合实际,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影响。如讲授《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中的《民主选举》课题时,可以对学生进行设问:“班长是如何选定的?”学生的回答通常是选举产生,然后设问为何要选某某作为班长,学生会说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如“学习成绩好、人好、长得漂亮”等。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再对错误思想进行积极引导,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完成《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这个课题。

(二)课前精心设计导学案。

教师要按课程标准备好教材,研究教材,理顺教材脉络体系,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新知识之前,复习巩固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实现导学案准备好的知识记忆与理解学习目标。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自觉完成自我检测题。学生在学习中做预习笔记,把疑难问题勾出来,便于第二天小组间合作、交流。

如讲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用“中国梦――国家富强”邮票导入,形象地展示“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国人梦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思考实现中国梦需要什么条件,顺利导出本节课主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国梦实现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引导学生回顾市场经济的涵义,通过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涵义的比较,让学生自主得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点。

(三)提倡自主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1.合作自学,不议不讲。课堂上学生把已做的导学案拿出来互相交流、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面对面地讨论交流,由生生相互解答疑问,使全体学生基本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内容。对学生讨论不清、展示不到位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指导,教师巡视或抽查学生预习和交流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针对目标实现情况和学生活动情况,生成新的教学问题。

2.质疑展示,不展不讲。学生通过上台演板、讲解等形式展示教师设计的预设问题、课堂生成问题、小组未解决的问题,学生对有关问题进行质疑和合作探究,教师当堂进行点评,使学生对知识清晰而明确。

3.课堂检测,当堂反馈。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即测即改,也可以小组间对改,教师要收集问题,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参与当堂测评,让学生在测评中学习反思,让学生在评价中归纳总结,让效率在评价中提高。

政治课堂效率主要体现在老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相互配合,通过设置活动让每节课的重难点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完成,政治课不能成为说教课,老师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自主生成知识,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通过政治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如讲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三个基本特征――能实现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时,我运用时政热点让学生合作探究,先播放日本“3.11”地震两周年之后日本复兴之路仍漫漫,再通过《美好新家园》邮票展示我国汶川地震三周年灾后重建成果。这样自然而然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身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重难点问题在课堂上通过小组竞赛形式当堂检测,以便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政治老师不要讲得过多,而要通过老师的教学设计巧妙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合作,让学生自主生成知识,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三、课后巩固练习查找问题

学生做好“一个反馈,两个巩固”。及时查找未清问题,并向学科代表反馈,由学科代表向任课教师反馈。做好知识记忆与学习目标的复习巩固;做好技能应用与拓展、思维探究与创新、情感体验与感悟、学习目标的巩固练习。教师做好“两个反思,一个辅导”。即课堂之后反思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及时查找未落实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批阅作业之后反思学生理解巩固情况,及时查出须反复强化的问题。利用自习时间或者课外时间进行辅导,对未落实、落实不到位和必须反复强化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

四、改善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

在国家实行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难度相对未改之前有所降低,提高教材价值性,由于高中生在实际生活中难以接触社会,教材部分内容对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难以弄透彻,因此考试内容对学生而言颇有难度。目前,以分数高低作为评判标准,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对试卷进行策划时,需要与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相符,将打分评价标准转变为甲乙丙的评价方式,教师将学生平时表现与考试分数相结合评定,可能会收到一定成效。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目标的实现,需要高中政治教师涉猎广泛、知识渊博,尤其课堂以外的如国内外的大事要事、焦点事件,及时捕捉大量有效信息,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互信、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高中思想政治课篇5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概述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的特点

我国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在衔接上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已经形成多方重视的格局,除了颁布各种与两者相关的文件外,还形成了以中央德育研究室为主,各高等院校及各级教育局为辅的德育研究机构;第二,全国范围内的教师队伍素质得到了整体性的提高;第三,教学工作从整体上来看发展态势良好;第四,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接受基础较好。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缘由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衔接上存在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教学目标的设置不够科学,层次不清、条理不明,两者的教育目标从某一程度上来说基本是一致的,这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会导致德育的有效性不断降低;第二,教学内容过于重复,不具备渐进性,相似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内容的重复,而重复的教学内容所使用的自然就是相同的教学方法,这样一来感到疲劳的不仅是学生,就连老师都不会再有教学的心情;第三,教学方法无法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不具备衔接意识,两者的教学方法要么是一样的,要么就是截然不同的,在衔接上做的十分不到位;第四,单一的评价标准,和新课标的要求相去甚远。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的价值分析与理论基础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的价值分析

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间能够完美衔接的价值在于:第一,能够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顺利的进行改革;第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用提高方面有一定的帮助;第三,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增强有一定的帮助;第四,对大学生的综合性发展非常有利。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的理论基础

第一,人的主体性理论,又称自我意识,它指的是人可以对自身的行为与情感进行积极的认识与控制,让它朝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而教师与学生都是拥有主体性的能动主体,只有师生的主体性都充分的发挥出来,才能保证德育教育的顺利发展;第二,系统论理论,其核心概念就是系统的整体理念,它所强调的是由各部分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每一部分同时又是单独的个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就是这样两个相对独立有相互统一的个体,只有将两者有机的联系到一起,才能真正的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培养。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衔接对策分析

(一)明确课程目标

实现课程目标就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与前提。高中思想昂政治课的目标为:对中国共产党、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所了解,具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集体主义思想,基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则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为学生的发展指引方向。只有真正明确了两者的课程目标,才能真正掌握好两者间的衔接。

(二)树立整体意识

要想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上的重复问题,就需要树立起整体意识,一切从系统出发,对两者的教材体系进行优化,在编写教材时应该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在内容上应保证两者间的合理衔接。要想对两者进行改革,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把握好二者的课程目标与课程要求,要确保其的存在是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其次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重点,一定要明确哪些是学生必须应该有深刻理解的,哪些是需要进行简单接触的,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重复现象。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需要注意的有这样几点:第一,搞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第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第三,灵活运用角色转换法,让枯燥的政治课活跃起来。

(四)剖析教学对象

在医学上讲究的是“对症下药”,在教学上同样如此。不论是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还是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教师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了解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客观实际情况,只有对教学对象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才能做到“对症下药”。高中到大学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变化快,心理情绪起伏大的状态中,而思想政治教育

则正是针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的,因此教师就更有必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具体情况了。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上,重点一般应该放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政治素质的提高;第二,教师教学业务素质的提高;第三,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更新。

(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从我国目前现有的高校教学评价体系来看,其中存在着评价目的不清楚、指标不合理、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但阻碍着教育评价活动的开展,同时也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衔接,所以我们应该从教育评价的方法、渠道、反馈机制、标准要求等方面进行改革,最大程度上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高中思想政治课间的衔接问题,就需要我们从课程目标的确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评价体系的评价等方面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能够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思想政治课篇6

一、细心备课是高效教学的前提

备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基础,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上课的质量。实践证明,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成功地上好课。备什么,怎样备,这是每一个教师在备课前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那么面对新课程,政治教师该怎样备课呢?

1.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地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我们说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对教材价值的研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政治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研究教材还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新时政。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生活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在备课时要广泛阅读有关新闻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时政热点,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资源。

3.按新课程标准,备好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课堂上跃跃欲试,逆反心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上要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以往的知识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要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分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成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是关键

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达成思想政治课的有效互动。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要改变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空洞的现状,使之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就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达成有效互动。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常用的讲授法、课堂提问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外,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更要大量运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研究性学习既是教学内容也是教学模式,同时也是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每一单元的主题探究、每一课的情境问题,就是引领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在围绕主题探究或围绕情境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亲身体验的机会,培养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了解了科学对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学会了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三、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是高效教学的保证

当完成某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及时不断地反思:反思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又如何发展;反思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本班实际、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反思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恰当……反思的策略就是写本课教后小结,就一节课的内容安排、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活动设置、方法运用和即兴调控等方面记下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或理性思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写总体的成绩与收获,力求新颖有意义;写局部的做法与经验,力求独到而真实;写教学中的困惑与思考,力求解决而提高;写过程设计的缺陷与教训,力求深刻而警醒;写学生的创造智慧与评价,力求激励而发扬。要体现“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入手,点滴细节反思,切忌“好大喜功”、笼统反思、抽象而不着边际。通过这一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好形式,能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加强教学针对性,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

高中思想政治课篇7

对政治老师而言,固有的、传统的教学行为习惯依然存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很有市场,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背道而驰的。要打造政治“高效课堂”,必须摒弃这些制约因素。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提倡学生讨论,多采用互动式教学,甚至可以让学生去讲课,真正做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还要分层次教学,教师不能光顾着一些学习程度好学生,更应该倾斜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

2.精心备课,是高中思想政治高效教学的基础

高效教学的理念,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摒弃他们对政治课或隐或显的情感及精神上的漠然,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2.1 按课程标准,备好教材,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也是教材的研究者,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原理、观点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来讲的,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政治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研究教材还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2 按课程标准,备好时政热点。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生活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却是开放的。因此,在备课时要广泛阅读有关新闻、报刊杂志、时政热点,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新素材、新资源。

2.3 按课程标准,备好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课堂上跃跃欲势,逆反心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上要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根据学生在以往的知识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分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3.活跃的课堂状态是政治课高效教学的关键

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的课堂需求,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4.优化课堂结构是政治课高效教学的保证

4.1 探索有效的教法,精讲精练。

4.1.1 要坚持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方法、规律;已经教会的不讲,学生自己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讲的时候要注意语言力求做到精确、精炼、精彩。

4.1.2 要坚持五个让的施教习惯: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推导。

4.1.3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精、准。所谓精是指在教师充分关注学情之后,有针对性的设置作业,量要适中。所谓准是指作业题目要准确的反应教学重点,同时为突破巩固难点服务,坚决避免重复性作业。

4.2 要注重教学环节的有序性和波动性。

教学应像河流一样,有序性和波动性相结合,既百折不挠奔向大海,体现有序;又迂回曲折,体现波动性。有序使教学结构段落明确,但一种活动如果缺乏起落,给予学生的刺激便会减少。教学应避免平铺直叙,在教学过程中有矛盾冲突,有思维碰撞,有智慧启迪。教师讲述有行有止,有续有断,高低起伏,悠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学生学习有听有讲,有学有练,有张有弛,有商有量。整个教学过程犹如一台好戏,师生共同配合,有序与波动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共成长。

5.灵活的课堂问题设计是政治课高效教学的支撑

高中思想政治课篇8

“讨论”一词并不新鲜,却往往为人所忽视,课堂教学“讨论”必不可少。“讨论”是使学生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主动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其形成学习经验的有效方法,是合作学习、共同学习的最根本体现。唯有“讨论”才能形成同伴互相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班共同学习的动态组合网络结构;才能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思想交流中,使其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是共同体的一员,从而使其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做人。

1 目前思想政治课课堂讨论存在的问题

1.1 讨论的主题没有针对性,比较随意

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讨论专题的设计是要精心选择、深思熟虑的。然而在平时的课堂讨论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教师对选题不够重视,课前没有认真准备,缺乏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阅历的深入研究,探究性问题的提出显得很随意。有的讨论主题既不是重点,也不是难点:既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也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觉悟,缺乏讨论的“含金量”,致使课堂讨论有点“随意说说”的味道,整堂课事事讨论或即兴讨论,讨论到哪里就算哪里,最终使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就连讨论的方向也模糊了。尤其要正确对待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并不是有问必论,否则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

1.2 讨论的数量没有限制性,比较泛滥

老师们都认识到探究活动的设置与开支是新课程下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否则就无法体现学生的充分参与和合作对话。而且从新教材的内容组成看,每一框题都安排了一定量的情景材料和问题。那么作为政治教师如何来正确处理和安排这些探究性材料,是平均用力、面面俱到还是有所选择、把握重点呢?课堂讨论的展开,一般要经过情景设置、自由讨论、表述见解、师生总结四个阶段。学生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必须经过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没有充裕的时间独立思考,讨论充其量只能是“速战速决”,每种讨论总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有数量而没有质量。这就是说,教师迫不及待地想解决问题,但学生尚未进入状态,来不及调动自己的思维,多数情况下讨论要么是“随声附和”,要么就是“即兴胡言乱语”。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整节课变成了“问题课”,从开始导入到最后结束,都是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与探究,在中间插入了大量的课外材料,使学生疲于应付,根本谈不上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导致应该讨论的地方没充分展开,没必要花大力气的地方却大做文章。一节课下来,让大家明显感受到安排学生讨论的量太多了,片面地强调了讨论法的应用,让所有知识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去把握和理解,而忽视了如讲授法、分析法等传统教学方式的作用,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1.3 讨论过程的形式化

开展探究性学习往往是以问题解决的形式出现的,讨论问题出现之后,课堂教学的重点便是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讨论,寻求多渠道解决问题方案。但是在不少课堂上所谓课堂讨论无非就是教师先提出问题,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学生领旨后并迅速地交头接耳,叽叽喳喳几分钟过后,教师说停,学生嘎然而止;再由学生代表发言,最后教师公布标准答案,整个探究过程就这样匆匆结束,草草收场。这样的讨论几乎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优生表现,众人旁观,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和深入其中,热闹的是课堂气氛,冷却的是学生的热情,束缚的是学生的思维。

1.4 讨论中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些教师过高地估计学生的讨论探究能力,在小组讨论探究学习中,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没有明确讨论的目的、步骤,无法迅速、正确地把未知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旦学生进入了讨论这一环节后,很多教师确实也像蝴蝶般穿梭在每个小组之间,看似很忙,实际上没有真正深入下去;有的教师不知所措地站在讲台边等待;有的教师忙于准备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还有的教师象征性的这边插一言,那儿提一句,只待预先设定此环节所需时间一到,就迫不及待的命令“大家各就各位”。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和投入到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去,更没有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科学指导和合理调控。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和调控,课堂讨论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甚至盲目。

1.5 讨论结果的评价不到位

课堂讨论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所以,讨论结果的评估必须及时,且既要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意发展状况,着眼于学生的人格的健康发展。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某种良好的行为,如独到的见解,创新思维等,教师如能及时地给予相应地认可,就会使学生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和形成愉悦的心境,并能激发其讨论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要么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要么对小组学习汇报的评价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他说得不好。”这样,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偏重于对小组合作讨论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有些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这种不公平、不全面的评价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从教师的评价中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实效。

2 思想政治课开展课堂讨论的有效策略

2.1 精心设计讨论主题

设计讨论主题是有效组织课堂讨论的重要工作,也最能考验一位教师的功底。正如克林伯格所认为的“使课堂讨论产生效果的条件之一,就是提出能够真正抓住学生心思的发问和课题”。那么,怎样的议题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思呢?

首先,议题设计要恰当。要面向全体,精心设计,合理取舍,可要可不要的不安排,简单易行,一目了然的不安排,高深莫测,令人望而生畏、无从下手的不安排。把讨论的内容放在学习的重难点处,放在学生易混淆处,同时要做到难易适中,趣味度适宜,让学生在接受挑战的同时又有解决的思路,以便每位学生都有发表言论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

其次,议题设计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具有层次性和综合性。即能够引发多角度思考和论辩的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讨论。

最后,要注意对课堂生成性议题的讨论。讨论的问题除了课前教师精心准备之外,更要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一些生成性问题的讨论,这是学生对本课真正的兴趣所在,对知识的疑点所在,也真正体现课堂合作讨论的价值。

2.2 理性引导讨论进程

课堂讨论是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技巧,培养学生学会组织小组学习、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学会质疑他人观点、学会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已从传授学生知识、告诉学生“真理”,转向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做好顾问和参谋,做一位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在课堂讨论中,教师不应是“看客”和“局外人”,而自始至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要创设课堂讨论的心理情景和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愿望和动机,促成讨论状态的形成,并且还要把握好讨论的时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冒出一些教师未能预测的问题,对那些与学习主题无关的问题,教师既要巧妙地“忽略”过去,又要不“伤害”学生的情绪。对某些与学习主题有关的问题,教师则应调整教学预案,临时组织学生讨论。这样既帮助学生树立发现问题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并丰富了课外知识,拓展了视野。

2.3 正确评价讨论过程与结果

思想政治新课标倡导多元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变化,坚持将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创设“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所以,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激励性评价手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探究,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合作意识,积极主动地在小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干。教师对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的良好的行为要及时表扬,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互评和自我评价,并依据综合表现对全班情况进行总评。评价不仅要重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评价,激活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使其发挥更大的潜能和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之一,在实践中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障碍,只要我们教师真正运用好课堂讨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带给学生,它也必将成为学生进行探究获得发展的乐园。

参考文献

高中思想政治课篇9

在我省全面实行新课改三年来,从课堂教学形式到考试考查评价标准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使人困惑令人担忧的现象。究其根源应该是“人性教育”的缺失或淡化。教育被过多地功利化,人性教育的功能必将弱化,教育的最终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以下仅据个人教育教学实践,谈几点拙见。

一、关于人性的理论思考

所谓人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就是人的本质,即“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性除了人的自然属性外,更重要的还有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而当代人学家张荣寰2009年4月全新诠释了人性:人性是真理性在人身上的自由表达。当人理智的释放人性的自由时,自我的良心就给予意志上的平等,自我的欲望就回归到美善的表达,爱的情感随之产生,人就会在人格上得到某种满足,身体上的满足是快乐,心灵上的满足是欢喜,这种人格(身心)上满足就是幸福。

新课程背景下强化人性教育,就是要通过培养学生健全的理性、健康的情感,使学生快乐地成长,从而形成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提升他们的主体意识。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社会的人”,而不是单单的自然的个体。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核心和归宿。教育的最高境界,当是培养富有人性的创造者。高中思想政治课承担着思想道德教育这个核心目标和任务,所以在政治课堂教育教学中自始至终贯穿人性化教育是政治课老师要首先解决的观念问题。

二、对强化人性教育的迫切性和现实性的思考

新时代要求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的人才,在实际中社会、家庭、学校也付出了较大的培养成本,学生苦老师累,家长无所适从、拔苗助长……可我们千辛万苦培养出的“人才”有谁真正坐下来算算产出和投入的比重呢?其中不乏仅是“长大的人”而非“成熟的才”。开展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也有些年头了,可说句实在话我们还是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在进行应试教育,穿新鞋走老路,形式上的创新无益于内容上的变革。学生厌学厌世、冷漠无情、悲观颓废虽不是主流但绝不能小觑。要扭转这些人性的缺失只有强化人性教育,真正以人为本。

据我对身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由于人性教育的缺失主要的“后遗症”有:

第一,缺乏爱心。爱是教育的基础,爱也是人性教育的灵魂。如果把学生当成是经济功利、政治功利和一切有违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受众,那么培养出来的也将是自私、冷漠、虚伪、不善合作、不会交流、不懂创造的对什么都“不屑的孩子”。

第二,缺乏孝心。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中国父母亲骨子里的传统教育思想更多地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而往往忽视了孩子的情感精神世界。这直接导致很多孩子认为父母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缺乏感恩之心,自然对父母不够体贴孝顺,不愿沟通交流,叛逆等等。一个对父母不孝心的人很难想象他会对社会负多大的责任。

第三,缺乏信心。现在很多学生很脆弱,经不起一点磨炼和打击,遇事往往手足无措。当成绩不理想,学习压力过大时往往会自我否定,甚至走极端。

对这些“长不大的孩子”,只能是缺什么补什么,促成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在政治课教学中强化人性教育的几点尝试

(1)教师要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帮助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是将来面向社会的有能力不断发展的个体,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锻炼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成为课堂的最活跃积极的分子是对老师的新的考验和要求。要让政治课“活”起来,教师要多当听众,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探究、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进而转化成能力。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尊重人的本性和人的正常感情和理性,要让学知识技能和提高思想道德品质成为学生自觉接受主动感悟的过程,就要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向善向美的驱动力和兴趣。作为政治老师一定要避免生硬的说教,要采用适合学生实际的生动的个案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社会创造性和健全精神的人。

高中思想政治课篇10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性

1、高中政治课有效开展时政教育是加强高中德育工作的应有之义。

时下,不少青少年学生出现思想迷惘、道德滑坡等现象,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现实“一抹黑”,缺乏对现实全面、真实的了解和辩证认识。而通过对中学生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并将它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途径,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丰富的知识,同时还使学生受到生动有趣的思想和品德教育,既丰富了德育的内容,又提高了德育的实效。就能够极大地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井促使他们把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转化为扎实的学习行动。

2、高中政治课有效开展时政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

中学政治课由于其理论性和抽象概括性的特点,使中学生常常觉得学来枯燥,缺乏学习热情。而时政教育的内容由于多是发生在当前的具体事件,因而学生学来更觉得新鲜有趣。从而激发他们对政治课的喜爱之情,唤起他们对政治学科的浓厚兴趣。

3、高中政治课有效开展时政教育是适应素质教育下高考变化的需要。

随着高考制度的改革,近几年政治高考试题的时政性特点日益明显,几乎考卷的所有的题目都将时事热点材料与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命题方向的这种变化以及素质教育大潮的影响必将引领高中政治教师的平时教学。然而在升学的巨大压力下时事教育只能在艰难中前进,存在不少问题。

4、高中政治课有效开展时政教育能有效地弥补教材的滞后性。

现行教材与时展相比,教材材料有滞后性,时事资料不仅补充了这一缺点,而且能够对政治教材有诠释作用、辅读作用及证据功能,能使抽象的政治课教学情景化、形象化,从而方便学生理解。

二、高中政治课时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迫于升学竞争压力忽视时事教育

对于学校如何进行时事教育,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发文明确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时事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中时事课改用选修课和活动课时间进行。每学年的教学总量不少于17课时……”。但情况并非如此。大部分学校在课时安排时基本上只考虑到高考应试科目,几乎从不安排时事课。

2、学生对时政教育重视不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视网络已经十分普及,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较多,学生在学习之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时事。但事实是,因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并没有多少时间接触这些媒介,即使有些学校每天都有固定的一点看新闻时间,他们也是埋头写作业,无暇顾及新闻。

3、社会家庭对时事教育重视不够

现在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目标上是重智轻德,关心的重点是孩子能否考高分。家长们认识不到时事教育对孩子教育的作用,因此,为了让孩子语数外等一些“重要学科”考高分,就不让孩子看电视,看报纸,因此在家里,孩子基本失去接触时政的机会。

三、提高高中政治课时政教育有效性的主要对策

1、提高高中政治课时政教育有效性之教师因素的相关对策

(1)政治教师要及时转变课堂教学的理念

教师观念决定中教育的成败和教学的发展方向,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手段的运用。在不同的教育理念影响下,教师会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方式自然而然的受教育观念的支配和影响。

(2)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首先,要提高专业理论素养。政治教师除了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还需要加强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知识的学习。同时学校要争取机会组织教师“走出去”,到专门的研究机构学习,请专家讲学。

其次,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时政教育方法。具体有如下方法如:时事点评;利用时事导入;利用一则时政材料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等

(3)政治教师要提高对时政材料的把握能力

时政材料进入思想政治课堂,是提高高中政治课时政教育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而时事材料内容庞杂,覆盖面广,伸缩性强。在选材时,应根据课堂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有所侧重。为此,必须坚持突出重大性原则、坚持时效性原则、加强针对性原则。

2、提高高中政治课时政教育有效性之学生因素的相关对策

(1)要矫正学生对时政学习的观念和态度

部分学生认为时政没有作业,不必考试,因为轻松,所以喜欢。这是与时政教育的初衷相违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时政教育的作用和意义,它不是单纯通过考试来反映的,而主要是从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体现的;更为重要的,它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敏锐洞察力的一条极佳途径。

(2)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实施时政教育中,我们要做到“三放”。“一放”内容,时政课的内容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分析什么样的事件应由学生来决定,并由学生去组织查找相关背景材料和内容,通过这一放,可以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关注什么;“二放”时间,一方面,课堂时间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索;“三放”形式,时政课的课堂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由学生来主持、分析和讲解,可以是分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一起共同参与。

3、提高高中政治课时政教育有效性需要优化外部教学环境

对于高中政治课时政教育来说,要想提高其有效性,需要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家长的倾力配合,为时政教育的有效开展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高中思想政治课篇11

一、生活性特点突出

思想政治新课程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思想政治”新课程突破了“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它是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高中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高中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前,学生自己去观察、记录,对于“思想政治课”上所要讨论的问题了然于胸;课上,学生讨论交流的是自己或他人亲身经历的事情、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想;课后,学生在讲演、讨论、模仿等活动中深化了思想认识,有关道德信念通过生活深深地镌刻在心中。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地点冲出了小课堂,走向了大社会,时间也不再局限于45分钟,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似乎在不经意之间,学生都能受到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生活性鲜明地体现在新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设置上,特别是必修课强调的“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哲学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政治课的基本内容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这一改过去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的弊端。同时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二、实践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实践性”是在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开展高中政治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它“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一次体验胜过十次说教”,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遵循高中生活规律,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和源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课前、课后、课内、课外大量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感性知识积累,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自己感悟每一个生活体验。大量的实践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参与性极高,他们无拘无束地谈认识、谈感想,知识的多维性和立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有利于从行动到知识再由知识到行动的转化,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能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开放性作为备课和教学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新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都是开放性的,旨在努力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科书不是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因此,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活动内容是开放的,向学生自身开放,向学生身边的大自然开放,向学生生活的社会开放。

高中思想政治课篇12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氛围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和自身的角色定位,在政治课堂上更好的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更多的扮演组织者、设计者、顾问、朋友的角色,构建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更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在第一时间准备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同时,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应当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同步进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多质疑、积极回答问题,以及开展自主的交流,进一步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和思维的火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影响价格的因素”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分组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搜集生活中价格出现变化的消费品,如文具、电子产品、日常用品等,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展开深入讨论,积极寻找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纠正和完善。如此以来,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的激发,师生关系与课堂教学氛围得以改善,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和针对性。

二、重视课堂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

新的人教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已有的经验,从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和兴趣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所以说,现阶段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既不能脱离教材,也不能完全依赖教材,教师应当以教材为政治教学的着力点,对课内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延伸,实现课内教学资源与课外教学资源的有效融合,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课堂内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对高中政治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的教学中,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课堂外的热点问题,将其充实到课内教学的素材体系当中,实现对课内教学资源的有效补充,提高学生利用基础知识分析国内外形势以及党政国家路线的能力,这对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将是非常有利的。

三、实现政治教学的生活化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心智还未完全发育成熟,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对他们而言,是相对理论性和枯燥性的课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至关重要。正所谓知识来源于生活,所以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能够对高中课堂教学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生活化,拉近政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这对学生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将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文化塑造人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高中生的人生阅历相对较浅,如果单纯从字面上理解文化的重要性等问题,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和深入,但只要教学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紧密的相连,然后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名人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文化在人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性,此时的政治课堂教学显然更具针对性。因此,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政治教学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构建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课堂上,要想进一步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目标,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主动求变,通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增强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高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偏好,在生本理论的指导下积极打造生本课堂,构建高中思想政治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确立学生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要大力提倡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做思想政治课堂的“主人”,教师则主要是发挥引导性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变得更加主动,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对照、自我评价和主动进步。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中,不妨让学生指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然后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提高学生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演讲、辩论等多种活动,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高中政治教学不再完全局限于课堂,而且能够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开朗、活泼、积极向上的性格,这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

五、创新教学评价体现,重视对学生的激励

教学考评是对学生政治学习成果的评价,是衡量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高中思想政治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考评机制,但是仍旧存在很多亟待完善的环节。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学评价主要是以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为主,不太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评,忽略了即时考评与过程评价的重要性,忽略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之间的联系,这样不利于保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热情和勇气。以激励为主的教学考评模式的建立,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给学生在心理上更多的成功体验,减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负担。对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改变传统从严、过紧的评价方式,必须减少对学生的惩罚和过多的批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即时性的激励评价手段,时刻保持学生的学习与训练热情。

六、结语

综上所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思想政治教师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确保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课堂的知识容量,以及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趣味性、艺术性和时代性,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顺利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目标。

参考文献:

[1] 陈丽容. 对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快乐和谐高中政治课堂的探微[J]. 新课程学习(下), 2012,(02)

高中思想政治课篇13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宗旨是要学生学会思维。为此,教学过程中应以科学的教学理念为基本思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教师的创造型设计来创造性地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活动为主要形式,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会思考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课堂教学作为教学主阵地,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只有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熟练应用各种课堂教学技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近六成的学生对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不感兴趣,近两成的学生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一般,与其它学科一样。这八成学生都反映了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课堂如同一潭死水,波澜不惊。教与学严重脱钩,课堂上能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再加上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以及推理的严谨性、结论的针对性、思维的逻辑性等特点,知识点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导致学生越学越差,越学越怕,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往往成了无效教学。

怎样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技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学习意识,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要求呢?著名心理学家潘菽先生认为“学生在学习中智与能的增长和获得是由其心理的学习意向即注意、动机、意志来支配的,它们是学习的动力”。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学生的注意是学习与记忆产生的前提,本文就我自身的研究探讨和多年实践,谈谈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技艺方面的几点做法:

1 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从具体形象记忆为主向以抽象材料的记忆为主过渡,心理已经从幼稚趋向于半成熟,但因自身自控能力不强,教学难度较深,容易引发阶段性疲劳,注意力不稳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置实验情景、形象情景、问题情景、故事情景、对比情景、音乐情景以及寓言、笑话、名言、漫画等,通过具体生动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撞击学生思维,使枯燥的课堂活起来,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唤起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学习意识。如我在讲到《经济生活》财政收入内容的时候,为了撞击学生的思维,我问学生:“财政收入是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有的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越多越好”,有的学生则回答“越少越好”,我将学生分成正反方进行辩论,使学生在思考中逐步认识到财政收入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要综合考虑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的需要,从而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再比如我在讲“诚信原则”内容时,则布置学生收集素材并编成小品,由于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以及老师的指导,表演起来有声有色,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使课堂生动形象,达到对知识的感悟要求。这种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可以促使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从平静状态向活跃状态转化,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力。

2 教师要善于缬取经典案例

思想政治课中的案例教学法,就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把真实事例或虚拟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使学生通过自我研究和探讨的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同时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大多数知识学生吸收、掌握和应用较为困难,为此就要用案例进行教学来加以理解和巩固。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必须联系社会生活,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经常介绍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把课文中的抽象概念、观点和原理还原为具体生动的现实生活,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这是思想政治课的特点,也是优势。如我在讲解《生活与哲学》量变与质变关系内容时,就联系了2009年12月7日―18日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材料以及“北极熊减肥”的影像资料,布置思考题让学生在看完影像资料后,阅读教材,围绕问题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我再作适当点拨,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都是在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产生的,人类在满足自身生存需要的同时,应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作为学生更应该从生活中的节水、节电做起,为构建节约型社会作出努力。又如我在讲述民族团结原则时,就联系了中日两国在问题上的矛盾和分歧以及中国为维护国家与日本针锋相对的相关报道,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理论分析,使学生对维护国家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必要性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一来枯燥的理论与活生生的社会实际、学生实际联系起来,就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形象可感、有趣实用的材料,学生自然就会兴趣盎然,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还能让学生在思维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使全体学生都能活泼、健康、全面地得到和谐发展,提高整体素质。

3 教师要善于追溯源头活水

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正如《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过程,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只有对问题深入了解,思考、探索、归纳、总结,在大脑中构建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体系,形成独特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方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这个方面,我的做法是:结合教材的教学,及时引导学生关注鲜活的社会生活,并指导学生作一些课题探究。如我在进行《文化生活》我们的中华文化内容教学时,引导学生关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海世博会,从中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写出心得体会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进行文化生活中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学时,联系三鹿毒奶粉事件以及海尔集团诚信为本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利用节假日,布置一些探究课题,如《我心中的嫦娥三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年之我见》、《神舟号中的哲学》等,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角度撰写心得体会或小论文,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4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

探究学习的内涵及特点:所谓“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具有很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它要求学生在一种类似于学习研究的情境中,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调查、搜集和处理信息、表达及交流等探究活动,使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提升与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是指学生能够自己做主探索研究学习的过程。确立这种教学方法是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来定的,我校当前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些同学在初中时没有认真的学习导致成绩不理想而未能考上理想的高中,所以在他们的心中就有一种自卑的心理在作怪,他们认为自己哪个方面都不行,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用“自主探究法”。因为“自主探究法”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帮助他们慢慢改变他们的自卑心理,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的目的和动机。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价格与供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一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在当地建一个蔬菜超市为话题,如“你希望城市里有一个专营新鲜、健康、绿色的蔬菜超市吗?”、“新鲜、健康、绿色并且经过环保包装的蔬菜价格略高于市场价格你能接受吗?”、“你所能承受的心理价位是多少?”等一系列问题走进社区,问卷调查当地居民,调查结束后,每组汇总调查材料,写出简单的调查报告,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反馈、交流,这样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先生的任务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通过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也能够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这种教学方法延续下去一定会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宗旨。

总之,只有充分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技艺,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才能培养合格全面开拓创新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教育研究,1997.9

[2] 鲁新民.还政治课堂以生活本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9

[3] 孟宪英.巧用活动架构师生心灵的桥梁.思想政治课教学,2007.3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