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的技巧与方式实用13篇

配音的技巧与方式
配音的技巧与方式篇1

一、动漫配音课程起步较晚,涉及面广

从动漫配音课程的教学实践来看,动漫配音对高校教师和学生同时提出了高要求,熟悉动画的专业知识是基础,在实际配音学习中,要熟练运用播音技巧,才能使二者相得益彰。但全国高校动漫配音课程的现实是,动漫配音课程的开设起步较晚,发展快,但整体水平提升较慢,这一客观现实的制约使得高校的动漫配音教学难以较快地打破教育坚冰,真正打开教学局面。同时,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不仅个人思想素质、专业素质、人文素养、教育背景、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心理素质等因素制约着学生认知框架的构成,而且必须熟练运用播音知识和技巧,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动漫配音课程的“教”与“学”。而这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配音技巧以播音专业技巧为基础,这些知识都是经过日积月累而形成的,难以一蹴而就。只有全面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开展动漫配音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改革并不仅仅是授课形式的改变、教学模式的创新,授课形式及教学模式转变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动漫配音课程的教学,提高课程含金量,培养出对于动漫配音有领悟、有研究、有技巧的学生。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以提高动漫及配音的整体水平为基础的。

二、动漫配音师资知识结构较单一

动漫配音课程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是语言能力和专业技巧,还包括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呈现,包含内在的动画、播音专业知识以及外在的播音技巧两个方面,因此需要进行全方面的研究。对于配音能力,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均制约着他的认知框架的构成,影响着他对于配音情感的表达和配音技巧的运用,决定着其配音的质量与品格。而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是丰厚的人文修养、练达的表达能力、独特的个人领悟的外在显现。在师资方面,动漫配音由于课程所属专业的模糊性,教师基本是动画专业或是播音主持专业科班出身,很难二者兼顾。这种单一的师资知识构成反映在实际教学中很容易“顾此失彼”,对学生产生“偏科”的不利影响。不仅如此,教师的知识构成单一,也会使动漫课程的教学深入度不够,课程教学也会陷入不求甚解的尴尬境地。长此以往,则会使提高动漫配音课程的含金量以及提高动漫配音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成为空谈。

三、动漫配音课程设置随意,教学缺乏活力

在实践教学中,动漫配音课程设置较为随意,没有系统的知识教学体系,甚至出现了“因人设课”的现象。高校处于摸索阶段,没有形成具有本校特色和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这种随意性致使该课程难以总结规范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这也使教改“创新教学模式”的口号实践难度增加,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工作岗位的要求。由于课程设置的不规范性,也使得课程教学缺乏新意,一味地采取传统模式,不敢进行创新,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社会实践要求脱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缺乏活力。教学改革是为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真正提高课堂质量,完善“教”与“学”的道路,而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完善的课程知识结构是实现教学改革的基础和重中之重。

动漫配音如何突破教学改革瓶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高校应加大对动漫配音课程的重视和扶持力度。艺术教育是高成本教育,需要给予更大的投资。动漫配音作为一门起步较晚、知识面广的新兴艺术课程种类,更加需要高校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上的重视。这种重视体现在动漫配音具体教学上,就是要加大对于该课程的财政投入与扶持,保证课程教学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动漫课程教学改革的开展提供优越的硬件配备。

第二,高校应健全动漫配音教师培养机制,不断拓展该课程教师的知识构成。动漫配音作为一门年轻的艺术课程,在知识含金量方面毫不逊色于其他学科,这使其对于师资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紧扣时代脉搏,了解动漫配音专业现状,全面掌握最新的动漫配音技巧。对于高校来说,要重视该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对后备优秀教师的培养工作,为动漫配音课程教学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师资基础。

第三,高校要不断完善动漫配音课程设置。要以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技能型动漫配音艺术人才为最终目标,不断完善课程及专业设置,使动漫配音课堂具有规范性和全面性,保证动漫配音课程教学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配合下有计划地开展。在重点强调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要给予教师足够的自由和扶持,使之不断摸索创新出更加合理、科学、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灵活调整课时数量和实践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在实际教学当中实现课程改革,优化课程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动漫配音专业人才的培养。

结语

动漫配音作为一门年轻的兼具动画文化与播音技巧的艺术课程,其注重的不仅是语言能力和技巧,还包含内在的动画、播音专业知识以及外在的播音技巧两个方面。只有全面提高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开展动漫配音课程的教学改革,真正为社会、为企业培养出优秀的专业配音人才。

注释:

①引自中国传媒大学丁俊杰教授在中国高教学会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筹)第一届理事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参考文献:

配音的技巧与方式篇2

一. 左手的姿势

在进行左手技巧的训练之前,要先弄清楚左手的正确姿势。很多学琴者之所以没办法完成左手的技巧(特别是快速把位的移动),主要原因在于左手的姿势不正确。左手正确的姿势是:拇指一般放在琵琶背上,食、中、无名、小指放在面板的相品处,手心向内,手背向外,虎口悬靠或者倚靠在琵琶的边侧处。肘部在按奏相位、品位第一把、第二把时作下垂状,在按奏品位第三、第四把位时作平行状。在演奏时,不要刻意去把身体挺直,应该是把肩膀放松、放平,以自身觉得最自然松弛的姿势去演奏。

左手手腕的姿势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腕部具有调节臂部与手部位置、角度关系的功能。在左手系统中最主要的功能,是给予手部动作以位置和框架的支持。手部在按音时的变化,须在腕部的灵活配合下才能够实现。左手的手腕在把位的移动过程中应当保持平稳。

二. 左手变位技巧的训练

变位技巧是左手的两个不同的音位之间的移动方式,主要由移位、换位、跳位三种基本的技巧构成。变位技巧考验的是演奏者的肩部、肘部、腕部关节相互协调的能力。在变位技巧的训练中,琴体重心的稳定性起着基础作用,人与琴体之间形成动态的协调关系。很多初学者在练习变位技巧时,容易产生肩部跟随臂部位置变化的情况,这样的姿势是不正确的。变位过程中,肩部应始终保持自然松弛状态,为左手提供稳定的支撑。变位时,左手移动的速度必须与旋律进行的速度保持一致,因此需要合理地设计左手按音的指序,左手手指应尽可能保持在弦上移动。其中,拇指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应配合其他手指的变位保持轻巧灵活的移动能力。

移位是指相同弦序的三度音程以内(包含三度),同一手指在两个音位之间的一次性垂直移动。左手手指与琴弦的距离影响着移动的速度,所以在移位技巧的训练中关键是采用手指贴弦移动的方式,灵活地上下滑动。此技巧的训练可自己随意搭配指序进行各个把位的移位练习。

换位是指同一手指一次性四度音程距离的上下移动。食指在换位技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最常用的换位手指。当食指贴弦移动的时候,其他手指的按音动作要同时进行,以增加换位动作的平稳性和准确性。

跳位是同一手指的按音动作一次性大于四度音程的上下移动。跳位动作的指序设计应考虑到速度和动作衔接的流畅性,尽可能避免采用同一手指跳位。

变位技巧的训练可以根据不同种类进行音阶、琶音、不同度数音程的练习。练习中应做到心中有数,动作轻巧而果断,保持手指的均衡用力,声音清晰,保证音乐的连贯。

三. 左手发音技巧的训练

左手发音技巧分为基本发音和腔韵润音两种。它们之间是互相支撑的关系。

左手的基本发音动作由实音、虚音、独立发音构成。

实音动作时左手技术构成的基本条件,是其他发音体系的动作基础。实音技巧中关键是手指的抬起和落下。左手手指的触弦位置一般采用指腹,但通常食指采用指腹上侧,小指采用指腹下侧。手指应自然抬起和落下,而不是刻意抬高。其中拇指的实音技巧较有难度。拇指单音一般以手指侧面约在指甲二分之一触弦,并注意保持肩部的平稳。

虚音技巧主要包括泛音和浮按虚滑,其独特的音色具有独立的表现功能。泛音分为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泛音有它独特的音色,在乐曲中适当地运用,可使乐曲的色彩更为丰富多样。泛音被广泛运用于抒情写意的文曲中。自然泛音是将左手手指浮点在泛音音位处的弦身上,同时右手指甲弹弦。左手手指的姿势犹如蜻蜓尾巴点水的样子,触弦轻巧。人工泛音是右手采用小指在左手发音音位下方的八度音品上,与弦体轻触,并采用食指中关节的屈伸方式拨弦发音。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双手离弦速度的一致性。浮按虚滑技巧的演奏过程中没有严格的要求,带有很大的即兴性,随音乐的发展而添加。

独立发音技巧包括打、带、擞。这三个技巧具有动态、音色、律动和意境方面的表现功能。在传统音乐作品的文曲中,它们是最常用的表现手段之一。打音注重的是落下,带音注重的是抬起,擞音注重的是经过。这三种发音技巧具有独特的音响效果,可以为旋律增添意境的趣味,产生音色的对比和色彩的变化。

腔韵润音技巧包括吟、揉、猱、推、拉、扭、绰、注、压、撞等。腔韵润音技巧的训练要注意依据不同作品的风格作变化。比如在《春雨》中,具有浓厚的江南地域色彩,在润音的发音上要注意柔缓,不宜幅度过大。腔韵技巧是通过手指对弦体张力变化的控制,传递出作品的细腻情感。

琵琶左手的技巧十分丰富,其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左手要熟悉各个把位,做到心中有琴,并加强音阶的练习,换把、跳把、快速活指的练习,让左手更加灵活准确。随之增加润音腔音的练习,提高乐曲韵味的表现。琵琶学习者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应注重左手技巧的训练,根据自己的弱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日后在演奏乐曲中将会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配音的技巧与方式篇3

“模仿”在辞海里是这样解释的:“依照一定的榜样,做出类似动作和行为的过程。人在掌握语言和各种技能的过程中,以及艺术习作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笔者认为模仿在配音技巧学习中不是惰性、机械性的学习方法,而是一种积极诚实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在初学阶段应予提倡与引导,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入门,更快地掌握基础知识,从模仿开始,走向传承发展,提高创新。模仿教学的几个步骤如下:

1在模仿中入门,解放天性,学习配音的贴合技巧、表演技巧、用声技巧;

2在模仿中找准自我,熟悉和发现自己的音型并学会控制;

3在模仿中巩固和学习为不同类型人物和作品配音的不同用声技巧;

4在模仿中发展完善自己的技能并且在实战中创新使用学到的技能。

二、案例模仿教学法导入配音课程中

《影视配音艺术》这门课程除了配音发展历程、配音佳作赏析、配音环节和基本技巧讲解之外,还有实训操作部分,在这部分中学生需要亲自实践影视剧人物配音、各类电视片配音以及广告作品的配音等。这些从案例模仿入手是最可行也最有收效的教学方法。

1基本思路:在《影视配音艺术》这门课的教学中,不再缩手缩脚地操作实践环节,大大方方地从模仿入手,先是大量模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音型的最佳表现方面,最后在创新实践中大胆尝试各种新的作品。

2模仿的过程中选择优秀的案例作品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优秀案例种类和风格是不尽相同的,同学们可以在练习中可以拓展自己的音域和控制,也能找到自己更能把握的风格。

3案例作品仔细讲解后,交给学生选择性地模仿练习。接下来的点评指导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与赏析的经验,加上对学生专业基础的了解,对他们的练习作品给予最合适最有效的分析与指导,甚至示范。

4最后一个环节是回课环节。多数初次的配音作品不够理想,经过分析讲解示范练习之后,学生会有激情再重新配音制作,吸取了老师的教导之后,通常会有长足的进步。这个回课环节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设置为两次、三次或者更多。

5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通过配音和制作,学生对音视频制作环节的知识掌握不少,Edius,cooledit,moviemaker,等软件的操作也逐渐熟练。

三、《影视配音艺术》具体操作实践方案

1、课时具体分配方案和教学组织形式

将总课时48节分为24节理论大课和24节实训课。理论大课的内容主要为配音艺术发展历程、五大环节、优秀译制片、电视片、广告的案例分析与技巧讲解。实训课程内容为影视剧人物(含动画美术片)、电视专题片与广告配音练习与回课。

2、教材与教学资源介绍

本课程配套使用的教材是施玲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十月版的《电影电视配音艺术》。本书翔实介绍和分析了传播学中影视传播分支下的影视配音艺术的相关知识和创作技巧,第一编概述篇:分析声音及其在电影中的表现与作用,回顾影视配音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第二编赏析篇:精选十部优秀译制片,将影片背景、译制艺术特色评析、演员配音表演艺术分析等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介绍;第三编创作篇:详尽阐述了影视剧配音、电视片及广告配音的创作基础、创作环节和方法、技巧等。

本教材配套的经典译制作品、电视片和广告配音片段DVD以及台词,方便学生练习。第一部分:影视剧片段(含19部影片中的48个片段):1爱德华大夫;2霸王别姬;3办公室的故事;4悲惨世界;5西游记;6哪吒闹海;7宝莲灯;8国王与小鸟;9红楼梦;10虎口脱险;11魂断蓝桥;12简爱;13流浪者;14尼罗河上的惨案;15牛虻;16狮子王;17王子复仇记;18追捕;19佐罗第二部分:电视片解说片段(含六大类型10部电视片片段):1复活的军团;2草莓的种植;3动物世界;4江南;5走近;6鲁豫有约――背景资料解说;7电影传奇――背景资料解说;8苏州园林;9主食的故事;10龙游石窟。第三部分:广告词文字(含广告角色配音与旁白五类风格配音的17个片段):1.IMB援救中心广告之货车篇;2英特尔全新超级本电视广告――埃及篇;3范冰冰--诺基亚N9广告;4聚美优品广告;5上海通用五菱;6利群广告片;7央视公益广告――打包篇;8央视皮革城广告片;9哈尔冰啤酒1;10哈尔冰啤酒2;11泸州老窖国窖1573广告历史篇;12.创意家电;13梦之蓝;14可伶可俐升级控油洗面乳;15张子宣――美宝莲广告;16.杜蕾斯;17 上海大众――常回家看看

3、案例模仿教学环节的精华案例:电视片解说类型与实训的示范授课内容:

电视片内容包罗万象,现实中的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表现对象。因此,电视片的解说在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根据其表现形式的主要特征,大致可以分为议论型、讲解型、抒写型、白描型、陈述型和悬疑型等等。本节出现的实训1-10的视频范例收录于本书所附数据DVD中,以便大家练习。

1.议论型

这种解说样式往往出现在以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等为题材的政论片中。解说往往是站在有一定高度的视角上,整体听来严肃、庄重、大气。声音上以实声为主,力度较强,吐字圆润集中,节奏多凝重或高亢。在解说中,这种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片子风格以及解说者自身嗓音条件的不同做调整。不能一味地拔高调,政论片也有解说平实、相对客观、语势较平缓的。

实训一:复活的军团 解说(节选)

四千多年前,文明的曙光开始照耀中国大地,在黄河流域的原始部落中,第一个国家―― 夏 诞生了。

500多年后,商取代了夏。(……文字略)

实训提示:本段是大型历史纪录片《复活的军团》的解说词节选。基调是苍凉、厚重、富有历史感的。练习时注意这样类型段落的用声状态和重音处理以及与画面的融合。

2.讲解型

这种解说样式多出现在以介绍科技、卫生、文体等领域知识为内容的科教片中,这类电视片所讲述的内容很多都是观众所不了解或者不熟悉的知识,所以,解说主要承担的是讲解说明的任务,解说中,用声适当、语言质朴、节奏平缓、需要耐心、热情、内行,不一定让观众听来觉得解说者是所讲述内容方面的专家,但至少是懂得其中知识的。

实训二:科教电视片 《草莓的种植》

草莓种植新技术――温室无土栽培

草莓属蔷薇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果实色艳形美,酸甜适度,营养丰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在胶东半岛,草莓保护地栽培已成为主要栽培方式,约占栽培面积的60%。(……文字略)

实训三 动物世界

动物世界 野性澳大利亚 南方的海洋(下)

澳大利亚大陆东南角附近更为寒冷的海洋,也在波涛下面孕育着生命。海水冰冷刺骨,但比起澳大利亚大海湾来说,这里无异于天堂,仿佛天门洞开,生命如潮水般蜂拥而出,光是海藻就有一千多种。

(……文字略)

实训提示:科技知识类的解说要多从受众的角度考虑,节奏要适当,耐心讲解,遇到专有名词或生活中不常出现的词汇要适当减慢节奏,吐字清楚。《动物世界》也属于讲解式的配音,由于内容的独特它显得更加轻松愉快和有趣。并且由于赵忠祥老师多年一贯的独特的配音风格的呈现,有些自成一体的感觉。大家可以在这个视频的鉴赏中从基调把握、吐词方式、用声用气、声画融合等多个角度来揣摩一个配音员独特风格的形成。

……

四、考核与总结

1实训考核方式的改革

学生上交四份配音音视频作业,考核与点评结合,提高学生技巧。核分形式如下:影视剧人物配音作业(25%)+动画片配音(25%)+电视专题片配音(20%)+广告(20%)+考勤10%=100分

这样的核分方式比较科学和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在配音技巧的方方面面呈现出的实力。而且由于考查项目分得比较细致,并且穿插有回课程序,学生可以最后上交自己反复锤炼过的作品,这精益求精的过程便是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2、考核存档形式

配音的技巧与方式篇4

在我国古典民族乐器中,琵琶具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它拥有多变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和多样的演奏手法,表现力极为丰富,被誉为“弹拨乐器之王”。琵琶从秦朝出现起一直发展到现在,其演奏技巧有了长足的变化和拓展。据统计,传统琵琶的演奏技巧目前已有五十多种。虽然琵琶演奏技巧已经极其丰富,但其最基本的弹奏技巧――弹挑技巧、按弦技巧、揉弦技巧,始终发挥着其他演奏技巧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弹挑技巧

在传统琵琶演奏中,最基本的演奏技巧就是弹、挑,弹和挑也是在传统琵琶演奏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弹挑技巧发展到现在,经过不断的组合和修改,已经逐渐演变出了双弹、双挑、夹弹、划、勾抹等演奏技巧。弹和挑都是在正确的持琵琶姿势下完成的。弹,就是用右手食指指甲端的部位向外侧弹出;挑,就是用右手大拇指指甲端向内侧挑起。通过深入研究弹挑技巧可以发现,弹挑技巧有“龙凤”之说,即按弹挑的手型分为“龙眼”和“凤眼”。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点、面、速、力、肉彼此配合的弹挑技巧。点,弹奏部位与缚手之间的距离。面,弹奏时入弦的深度。速,弹弦的速度。力,大臂、小臂、腕和手指的重量与加速度之间的乘积;肉,指甲和琵琶弦接触时的角度和所有指峰之间的不同。

琵琶弹奏是人体的生理、物理以及古典音乐艺术的相互结合,需要人体各方面相互协调。在学习琵琶弹奏技巧时,首先要对琵琶弹奏有个好的理解,然后进行系统、全面练习,只有熟练掌握了基本的弹奏技巧,才能在实际演奏中做到灵活运用。

二、按弦技巧

按弦也是传y琵琶演奏最重要的演奏技巧之一,按弦的基本要领很重要,也很多,一定要谨记。在演奏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需要掌握“抬指”的技巧。抬指,就是以指根关节为基点,迅速抬起按指,当达到一定高度后再用向下垂直的力打在弦上,将弦按实的指被称为落指。在这一过程中,要求落指落在弦上的位置必须精准。按照弹奏的要领,落指的位置一般要求在紧挨着相和品的上方。如果距离比较远,就会造成按弦不实,音准、音色都会受到影响;如果落指的位置在相和品的下方,就会发出噪音。除了落指的位置有严格要求外,按弦的力度要求也非常严格。如果力度不够,就会导致按弦不实,弦与相和品接触不当会产生噪音。如果力度过重,就会使弦与相和品的接触力过大,导致弦离开原来的位置或是弦向内侧“纵起”。不管是哪一种,弦音都会高于正常演奏,导致乐音不准,影响演奏效果。

三、揉弦技法

揉弦也是传统琵琶在演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法。使用揉弦技法时,要根据作品的意境以及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这是揉弦技巧运用的基本原则。按照传统琵琶的演奏,在乐曲方面主要有古典和近代之分。古典主要分为武曲和文曲。武曲的演奏气势一般比较恢宏庞大,曲调较为激烈,能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武曲偏向写实,在演奏过程中较多运用扫拂等右手技法。所以,在运用揉弦的技法时,应注意恰当地运用压揉的方法,才能够表现出武曲才有的跌宕与刚劲、粗犷与高亢的特点。文曲的旋律一般较优美动人,表现自然风景或人物的内心情感等,文曲偏向抒情,在演奏过程中以运用揉弦拉弦等左手技法为主。文曲曲调相对舒缓、节奏比较缓慢,内容配合舞蹈的意境表现丰富而含蓄,这样才能很好地配合舞者表现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与思想。当使用传统琵琶演奏近代曲目时,应采用多种揉弦方式交替使用,因为近代乐曲的构曲以及音色变化都要比古代复杂一些,只有多种揉弦技巧交替运用,才能够增强演奏的表现力度,达到理想的演奏效果。

四、结语

结合上面所述,传统琵琶中的弹挑、按弦、揉弦等演奏技巧是演奏的基础,同时也是演奏的升华方式。琵琶的演奏技巧能够反映出一个演奏者的演奏功底,也能衡量出一个演奏者的演奏水平。所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琵琶演奏者,就必须要熟练掌握琵琶的弹挑、按弦与揉弦技巧,并不断进行完善和提高,以求精益求精,逐渐成长为一个高水平的琵琶演奏家,为传统琵琶艺术的发扬与继承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孟璐.琵琶曲《龙船》运用的演奏技法分析(上)――琵琶曲《龙船》三个版本中运用的基本演奏技法分析[J].北方音乐,2009(03).

[2]王范地.王范地琵琶演奏谱[M].伟确华粹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126.

[3]孙丽伟.传统琵琶乐曲中的文曲、武曲、文武曲[J].音乐研究,2001(01).

配音的技巧与方式篇5

小提琴音域广远,音色优美婉转,演奏技巧丰富多变,既可以在乐队中表演合奏,也可以由演奏者独奏,是人们热爱的乐器之一。小提琴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要求较高,需要演奏者手指灵活敏捷,对音准精确把握,才能缓缓流露出动听的音乐。二十世纪中期出现的“连顿弓”,演奏者能在一个分弓中连续快速地演奏出许多断开的顿弓,一度被视为神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高超的技艺也是练习者从基本技巧开始挥洒汗水逐步熟练掌握的,下面本文对如何掌握小提琴基本技巧展开探讨,以使学习者更好地练习小提琴。

一、持琴的正确姿势

持琴是演奏小提琴最基本的步骤,良好的持琴姿势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发挥演奏能力,对于学习者演奏小提琴的长久技术发展和潜力发挥有着重要意义。

小提琴的持琴姿势分为站姿和坐姿,站姿采取两腿分开站立,双脚分开距离基本与肩同宽,挺胸直背,头部略抬高,全身放松,身体重心由双脚平均分配或交替分配。坐姿采取坐于椅子的前方1/2处,腰背挺直,全身放松,双腿自然打开,左脚向琴方向自然放于地面,右脚于其右后方,只用前脚掌着地即可。要注意右腿位置以在演奏E弦上半弓时弓尾不会碰到为准。

二、小提琴演奏运弓的技巧

运弓是小提琴演奏中重要的技巧之一,千变万化的乐曲从小提琴中流淌出来都是演奏者熟练的运弓技巧的功劳。运弓是小提琴演奏基本技巧中最重要的一个学习内容,所以小提琴演奏也被称为“运弓的艺术”。小提琴演奏的弓法繁多,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连弓:是指一弓中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音;②分弓:每一弓只拉一个音;③波弓:一弓演奏多个波型分弓(波型分弓:相连几个音持续没有停顿地逐渐膨胀而后逐渐减弱);④冲弓:是所有弓法中最基本的一种弓法,对右手技巧的作用很大,有利于分弓的演奏;⑤顿弓:顿弓是指演奏中各音符间有明显的分离,声音短促且干脆,有如敲钟;⑥跳弓:跳弓与顿弓一样,用于演奏短促分明的音乐,不同处在于跳弓是弓毛与琴弦摩擦所发出的声音,利用弓子的弹性使琴弦振动发出铿锵的声音。由于演奏者的右臂随着拉奏各琴弦时的活动角度不同,所以在拉G弦时大臂应与肩同高,肘部不高于手腕部。运功时手指应灵活把握,指根部掌握好手指力度,中指配合食指活动,各种运弓动作自然放松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和谐的配合,才能使演奏出来的乐曲流畅优美。

三、勤于练习基础音阶

美妙乐曲的陶冶能舒缓人的紧张情绪,调节人的生活节奏,使人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音阶是组成乐曲的重要部分,音阶练习能协调学习者手指的配合能力,锻炼手指的灵活度,使演奏者熟练把握手指的力度、角度,手臂抬起的高度等,小提琴演奏者熟练掌握音阶的演奏是至关重要的。

四、小提琴演奏中的揉弦技巧

揉弦是小提琴演奏中重要的一项基本技巧,揉弦在不同历史背景、不同音乐文化思想中呈现着不同的特征,作为小提琴演奏的重要表现形式,它的意义在于充分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通过揉弦技巧的应用,使乐曲的风格得到更好地呈现。十七世纪,奥地利小提琴家莫扎特之父莱奥伯德・莫扎特在他的著述中将揉弦称为“震音”,将其解释为小提琴上的自然振动,充满着古典主义理想。揉弦有利于歌唱性的表现,美妙动听的旋律有助于作曲家和演奏者的情感表达,揉弦技巧不会掩盖原曲的风格,能较好地表达和发展作者的心声,所以,在小提琴演奏中适当运用揉弦技巧是演奏者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揉弦技巧对于小提琴演奏来说至关重要。揉弦根据身体部位的弹奏可分为手腕揉弦和肘臂揉弦,根据弹奏动作可分为滚揉、滑揉、垫指滑揉等多种类型。不同的揉弦方式弹奏出的音色不尽相同。

1、好的揉弦动作应是娴熟而流畅的,这就需要演奏者勤于练习,熟练掌握揉弦的理论和基本技巧。揉弦时应以按压琴弦的指腹为中轴,根据乐曲进展随时调整手腕与按压指的位置,使手腕与手指尽量垂直接近中轴。要获得好的揉弦效果,应合理调整食指、中指、无名指与小指的距离,使它们分别与手腕的轴心构成不同角度,及时调整不同的揉弦方法。

2、食指揉弦的方式比所有揉弦都使用无名指发出的音色更丰富多样,用食指揉弦时应将食指稍微放平,将手指根部作为琴颈上的支撑点,其余四根手指自然摇摆,从而弹奏出动听的揉弦效果。

五、结语

音乐是一种超越不同语言文字,直接与听者情感沟通的艺术形式。音乐可以通过动人的旋律向听众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听者与作者在不同时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小提琴演奏在音乐表现中发挥着缺之不可的作用,是美妙乐曲的创造者和发展者。演奏好小提琴不仅使学习者自身受到熏陶和感染,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更通过旋律向听者传达着美好的希冀。

配音的技巧与方式篇6

所谓钢琴即兴伴奏,就是用钢琴为歌曲或乐曲进行快速而有效的伴奏。即兴伴奏,一般都是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是一种瞬间的艺术再创造。即兴伴奏要给演唱者在音高、节奏、节拍、力度、速度等方面以提示或引导,在歌曲情绪上起到烘托作用,以达到准确表达歌曲意境的目的。中学音乐教师在课程教学特别是在校内外组织的许多文艺活动中经常需要进行钢琴即兴伴奏。教师的演奏水准和现场发挥情况,对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音乐爱好并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包括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都至关重要。因此,钢琴即兴伴奏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受到广泛重视,相关课程已被列为专业主干课。

钢琴即兴伴奏对于完美表达一个作品的内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要求伴奏者应有较高的钢琴演奏技能、技巧,要求具备比较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能够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和风格、调式,要求伴奏者具有一定的即兴创作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钢琴即兴伴奏应有的功能和魅力。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对学生钢琴即兴伴奏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应设计教学目标,制订培训计划,保证学生通过课程教学和系统训练,培养能够具备娴熟的钢琴演奏技巧,并较好地掌握和声知识,具备对音乐作品准确感知、理解、分析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要培训学生综合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无捷径可走,必须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让他们在实践中去体味、感悟、总结演奏知识,并使伴奏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钢琴伴奏是一门综合艺术,钢琴即兴伴奏则是该门艺术中进行瞬间创作的一门演奏方式。

一、钢琴技巧

钢琴即兴伴奏的基础条件是钢琴技巧,钢琴技巧绝不等于伴奏技巧,它是以机械练习为主来再现乐谱内容的,而伴奏技巧则是以创造性劳动来完成歌曲伴奏任务,使之成为与歌曲相辅相成的整体。要把钢琴技巧升华为伴奏技巧需要进行大量综合性的实践训练。正确良好的弹奏方法,富于层次感的触键方式,较好的音阶、琶音、和弦、八度技术以及钢琴踏板的合理使用,构成了伴奏技巧的基础,培训可以分三个层次进行。

首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因为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弹奏技巧是在各自技能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因此,不必做大量的机械性技巧练习,功夫主要用在练习大脑的反应、反复思考配弹方案、在内心视觉的键盘上配弹、感受品味配弹的音响上面,最后上琴检验配弹效果就是了。

其次,加强视奏训练。训练养成键盘的直觉感,使眼前始终有个键盘,看谱上的音符时视线在前,手指弹第一个小节时,眼睛保证已看到第二三个小节。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谱习惯,保证看谱弹奏时仔细看清楚谱号、调号、音符位置、节奏及变音记号、力度记号等。

最后,指导学生做移调练习。一首短小的歌曲移到七个常用调上配弹。练习可以从最简单的音阶开始,逐步熟练掌握七个常用调的基本和弦配置,建立键盘上牢固的调性思维,削弱固定位置的弹奏概念。

钢琴技巧的训练要耐心。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运用钢琴技巧训练伴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长期坚持艰苦训练才能不断完善。

二、歌曲分析

钢琴即兴伴奏者拿到一首歌曲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视唱了解歌曲的调式、思想内涵、基本情绪、体裁形式,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恰当选择和声、伴奏音型。就和声而言,调性的明确,半终止、终止的确定及和弦结构、和声效果,也是通过对歌曲的分析来确定的。

对歌曲正确的分析和把握,是建立在扎实、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的。要在注意加强学生音乐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结合典型作品分析,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形成歌曲分析能力。

三、和声基础

钢琴伴奏属多声部内容的范畴。伴奏者必须具有很好的和声基础。和声在即兴伴奏中的选择与应用要根据具体作品需要来考虑,和声本身的功能与色彩同旋律相结合,使之既符合和声进行逻辑,又有色彩的变化。要处理好排列法、连接法、省略音、节奏感、功能性、色彩性、表现力及弦外音、和声风格的关系,使钢琴即兴伴奏真正达到良好的整体效果。要指导学生按固定规则进行大量练习,打好和声基础的底子,保证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得心应手,能灵活处理实际问题。

四、伴奏音型

根据旋律的内容、情绪等选择适当的伴奏音型是即兴伴奏成功与否的关键。伴奏音型就是和声基础应用到具体作品中有规律的陈述形式。伴奏者必须掌握各种情绪和较多类型的伴奏音型,分别在坚定有力、欢快跳跃、抒情流畅的乐曲伴奏中使用。创造性地选择、设计好的伴奏音型是弹好即兴伴奏必不可少的。培养学生选择伴奏音型的能力,教师应拿典型作品进行示范,要引导学生在实练中反复训练,在不同选择中进行比较,培养学生对伴奏音型进行系统归纳、整体设计及灵活转化的技能。

五、心理素质

钢琴即兴伴奏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它不仅需要伴奏者有娴熟的弹奏技巧,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对于有些本来水平很高但上台即兴伴奏效果不佳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所谓“艺高人胆大”,学生提高技艺是基础,有自信心是前提,反复训练在一定规模场合“即兴伴奏”就是资本。

配音的技巧与方式篇7

分析原作 这是最基本的一个环节。通过分析理解深入体会和感受,达到准确掌握语言含义,清晰把握语言链条,动真心,动真情,由衷地,发自内心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主题。这里理解文稿是第一位的。一部专题片的解说词,往往倾注了创作者的大量心血,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可能蕴含着深刻的内涵,配音人员如果没有很好的分析理解,就不能将其圆满地表达出来。同样,如果对解说词没有充分的分析理解,解说的二度创作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可能使原片得到升华,甚至无法使原片的内容,主题得到充分的表达。对于电视片来说,分析解说词首先就要分析主题,找到统帅全片的主线。同时要准确把握片子的思想脉搏。这两个方面是解说的二度创作中最基本的步骤,其它的各个环节都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另外,还要对解说话的语言特色、结构特点,内在节奏等做全面分析。这样,才能使下一步的创作有的放矢。

确定基调 在电视片解说中,确定基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基调是指解说的基本感彩和份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片子的宣传效果和宣传力度。播音的基调,实际上是种态度――配音者的态度。态――状态:是积极的?消极的?赞成的?反对的?歌颂的?贬斥的等等。很多失败的解说,就是因为基调把握不准,不合适。确定解说的基调,首先要分析解说词的风格。一般来讲,二者是基本统一的。电视片的解说词风格多样,或庄重,或诙谐,或质朴,或华丽,或清新,或典雅,或细腻,或浑厚。解说的基调一般要与解说词的风格相统一。当然,依照解说词风格,确定解说基调只是一个方面,有许多影片只从解说词本身看不出风格所在,这要求配音解说对整部片子做全面分析,从片子类型中把握基调。比如《让历史告诉未来》,这是部史诗般的巨片方明,林如赋予该片解说以一种雄浑、宏大的基调,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上影厂配音演员李梓作风稳重,踏实,不显山,不露水,不张扬,好像也不是很会说话。但配出来的人物却很贴切。配《猜一猜谁来赴晚宴》时就像个老年知识妇女,配《叶塞尼亚》时就像个带着一股野性的吉普赛女郎,而配《啊,野麦岭》时就像个农村小丫头,她配的《音乐之声》中的玛利亚,原片的唱和李梓配的对白衔接得那么天衣无缝,好像就是李梓自己在那里又说又唱,非常精彩。

配音的技巧与方式篇8

一、大提琴演奏中的手型技巧与运用

演奏者弹奏大提琴乐器时,手型的技巧与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相比于其他乐器,大提琴的手型技巧更为复杂。在实践中,大多数演奏者在手型的转换过程中,虽然关注了左手和右手的配合对演奏效果的影响,但由于演奏者的右手比较灵活,更加习惯右手的弹奏,左手的技巧则相对较差。针对以上问题,要想提高大提琴的演奏效果,演奏者要重视左手手型的训练和把握,保证左手姿势的准确,进而弹奏出完美的音乐作品。大提琴演奏中,左手动作更加复杂,在不同的把位上,左手姿势应始终保持弧形,这样能够减少左手手指的动作范围,进而提高左手的按弦速度和音准的正确性。“航式动作”是演奏者常用的手型技巧,演奏者为了保持弧形的左手手型,左臂的弯曲要先转化到把位或弦的对应位置。演奏者要熟练掌握左手的弧形技巧和左臂的弯曲技巧,主要包括三度双音练习、六度双音练习等,是手型技巧在大提琴演奏中运用的有效载体。

二、大提琴演奏中的换把技巧与运用

换把是指不同乐句演奏时,手指手型组合的换动。大提琴演奏乐曲的音域广阔,是这种乐器的特色,受到听众的青睐。也正是由于音域的广阔,决定了大提琴换把技巧的难度较大。作为大提琴演奏中的关键技巧,演奏者必须熟练掌握换把的应用。大提琴的换把主要与左手技巧紧密相连,对乐曲的连贯、音准的正确以及音节合拍等有很高的要求。在实际中,演奏者要做好换把前的腕部准备工作,换把的距离越远,对演奏者的换把技巧要求越高,需要更加自然的将手指、手臂的动作配合。换把的成败与按弦的力度也有关系,如果用力过度,会导致换把的失败。大提琴初学者进行换把训练,要以准确性为训练目标,应注意换把的速度,轻轻的按弦,不能急躁,保证换把的流畅性和演奏的音准,为后期的大提琴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大提琴演奏中的换把,作为换把的辅助力量,手指要始终维持在弦上。演奏者左手的换把,需要与右手的动作相配合,避免左右手不协调的问题,防止演奏中出现滑音。

三、大提琴演奏中的揉弦技巧与运用

揉弦是大提琴演奏所掌握的最具表现力的技巧之一,其要点是怎样找到手的最佳动作,用速度快慢、揉弦宽窄来演奏出每一个乐段独特的风格和特征。在大提琴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于乐句适当的地方配合适当的揉弦,可增加乐音的生动性,更加有利于乐曲的情感表达。手指的运动、手臂的颤动是影响揉弦的重要因素,而组成揉弦的基本动作是揉弦技巧的核心。演奏者要认识到手指对揉弦的作用,合理把握演奏过程中手指的位置,并注意手指的力度。如果演奏者过于紧张或放松,揉弦的演奏效果就会变成难听的颤抖或震音。演奏过程中,要协调好揉弦的速度,注重换音时要继续弹奏揉弦,保证乐曲的连贯性,为听众弹奏出舒服、愉悦的乐曲。进行揉弦的训练时,应对左右手的动作一起研究。通常情况下,弓子靠近琴码时,放慢拉弓的速度,琴弦可拉出强有力的音色;较快的弓速,则可以发出柔和的声音。演奏者运用揉弦时,手腕要放在中间的位置,便于向前或向后移动,进而有效控制揉弦的频率,提高揉弦的演奏效果。揉弦的动作和技巧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够将揉弦技巧较好运用于演奏中。

四、大提琴演奏中的音准技巧与运用

音准对于大提琴演奏是非常重要的,音准的把握是演奏者关注的重点技能,需要借助专业的训练提高音准的技巧。未经训练的演奏者,单靠自然的耳朵是无法准确掌握音准的。音准不仅仅与听觉有关,还需与手型技巧相结合,通过手指将听觉转换成姿势,其中更重要的是与左手姿势的配合,只有在舒适状态下展现出来的音准才是完美的。不同的演奏者,感知音准的能力有所差异,要加强左手姿势的训练,进而更好地掌握音准。需要注意的是,演奏者一定不能将琴颈沉落在左右的拇指与食指中间位置,这样会使演奏者的手指长度和手指按弦改变,影响演奏的音准效果。此外,大提琴演奏中的音准还与把位及音色有关。通常情况下,把位不同,则手指尖距离不同。演奏者要掌握每个把位的音准,通过反复的联系,提高牢固的把位感觉和更换把位的能力。在把位观念建立后,演奏者就能够解决音准的问题。演奏者表现出的富有情感的音色,是发自他们内心的,能够跟随他们的思想而发生变化。音色直接影响音准的效果,只有具备了丰富的音色和纯正的音准,才能够演绎出动人的音节。

五、演奏者艺术表现力技巧的运用

要想演奏出优美的乐曲,大提琴演奏者要合理运用演奏技巧和手法,同时还要求演奏者具备良好的艺术表现力,装饰演奏乐曲,强化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演奏者的艺术表现力技巧要培养良好的乐感和旋律感,准确控制乐曲的力度、节奏、音高和情感,演奏出乐曲要表达的艺术风格和精髓。同时,要对演奏作品进行创新,演奏者要融入自己的风格,这就要求演奏者具备一定的意境想象力,将情感和思维置于音乐作品表达的场景中,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听众可以感受到演奏者构建的场景中,引起听众的共鸣,提高乐曲的感染力,是高水平大提琴演奏者所必备的演奏技巧。

六、结语

配音的技巧与方式篇9

笙是我国古老的民族簧管器鸣乐器,它历史悠远,结构科学,品种繁多,音色恬静、优美,技巧多样,极富表现力,能奏和声。它以簧、管配合振动发音,簧片能在簧框中自由振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

远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有了笙的雏型。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记载。“和”即是后世小笙的前身。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6支战国初期的古匏笙,均残,但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笙,笙斗用葫芦制作,笙嘴为木制、圆箭形,笙苗的排列呈前方后圆卫列式,在笙斗和笙苗上,都有黑漆朱描图案,虽历2400多年,但仍清晰可见。簧片为竹制,其形状、制作和调音方法,与今日的铜簧片完全一样,簧数与早已发现的及古籍中所载的笙的簧数不同,为研究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二、笙的特性

笙是我国极其古老的一种管乐器,其历史悠久,在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笙的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笙在民间甚是流行。

笙是唯一一种靠吹吸气就可以发声的管乐器,不仅可以展现单线旋律的艺术魅力,也是为数不多可以演奏和声或和弦的管乐器。在音响效果上,声音的力度、强度、等音效的控制会极其方便自如;在音色效果上,与其他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相比,声音优美,极似人声,个性较少,融合性较强。故在豫剧形成之初的乐队中便使用了笙。它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笙不仅可以作为独奏乐器登上舞台,而且作为伴奏乐器,也具有着其他乐器没有的优越性。在豫剧民族弦乐队的伴奏中,笙极为完善的控制力也使得演奏效果格外细腻,增加对音乐的表现力,而且对乐队音响效果的产生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笙的发音原理

笙利用两种振动的巧妙配合而发出优美的乐音:一种是有一定大小和一定厚薄的簧片的振动;一种是有一定长度和一定直径的管中空气的振动,这在科学上叫做“配合系”的振动,吹奏者将气流吹入笙斗,通过笙管是笙簧振动而发音。笙是一种和声乐器,除装有簧片的笙苗能发出固定的音以外,按传统习惯,音阶中的每个音,都是由一套固定的和声配合而成的,能同时发出双音、3个音、4个音,有的笙最多到9个音,当然也可以吹出单音。演奏笙时,两手手掌将笙斗托住,右手中指和无名指笙苗的马蹄形缝隙中,用7个手指按孔。每个手指兼管几个按孔,手指动作要灵敏,按孔要严密。

笙的演奏技巧分为手指技巧和口内技巧,可奏出单音、和弦、抹音、滑音、顿音、花舌、呼舌、揉音和喉音等技巧,在笙上吹奏颤音是比较困难的。笙斗有方形、圆形两种,上插笙管,并通吹口。笙的最初形式,同排箫相似,既没有簧片,也没有笙斗,是用绳子或木框把一些发音不同的竹管编排在一起的乐器,后来才逐渐增加了竹质簧片和匏质(葫芦)笙斗。 古代的笙,用葫芦作笙斗,后来吹奏者觉得笙斗体大、质脆,吹奏费气,于唐代以后改为木制,经过世代的流传,最后铜斗又取代了木斗。

四、乐队用笙

在豫剧形成之际的乐队中便有着“一把笙,十把嗡”的说法,这不仅是因为上述提到的笙的特点,而是笙的大音量可以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更值得一提的是,笙是一种调和剂。其自身优美和谐的音效能将板胡噪音较大及其他民族乐器个性较强的音效柔和在一起。著名的豫剧大师常香玉先生在恢复其“红,白,花”作品时曾提出:“笙是一件好乐器,如果乐队如果没有笙,我听着就不舒服,有找不到音的感觉。”通过这一例子的例证,充分展现笙这一乐器在豫剧伴奏音乐中的伴奏地位。

在豫剧伴奏音乐中,方笙的存在是普遍存在的。据记载:方笙大约出现在清末明初,由圆笙发展而来,流行范围甚广,也有着“河南方笙”的美誉。因其声音洪亮,指法方便等优势。早期的方笙为14苗,12簧,音域只有一个八度加纯四度。通过这些年的实践积累,笔者也对方笙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良。例如:增加笙苗、笙键、共鸣管等。不仅扩大了音量,音域,完善了笙的音色均衡,而且极大限度的提升了笙的艺术表现力。

五、伴奏方法与技巧

乐曲的伴奏部分是作品不可缺少的有机结合体,笙伴奏如何去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巧都成为影响作品音乐表现力的关键问题。方法和技巧的选择是直接影响到作品音乐形象的完美表现。

(一)选择方法

托――描绘意境、烘托背景,为音乐旋律做好铺垫。

带――引发演奏者和观众的情绪,使之更容易进入旋律音乐的意境。

推――给音乐情绪的发展添加动力,加强音乐的流动性以歌唱性。

调――根据作品要求的艺术特征的处理可给予适当的调整。

跟――时刻关注旋律的走向,拯救舞台上出现的各种突况。

掩――扬长避短。

(二)演奏技巧

常用的伴奏技巧如下:

平吹:平吹是最基本的演奏技巧之一,采用胸腹式呼吸法,换气均匀自然是该技巧的要求前提。通过对吸气呼气的掌握运用保证音乐线条的连贯性。

和音:笙不H仅能够演奏单音旋律,还能同时吹奏和声及和弦。因其发声丰满和谐的音效主要是依靠上方纯五度及纯八度音程做支撑,同时下基本音下面采用下方纯四度音程,使得音线更加清晰明了。在西洋和声体系及奏法的影响下,在传统和音的基础上又引出了现代和音,添加了对三度、六度及三和弦七和弦的使用。

吐音:吐音是笙演奏法中重要的口内技巧,包含多种技巧方法,其中包括:单吐、双吐、三吐、软吐等。这充分要求演奏员要做到气息、舌、手指之间的密切协调。不仅仅要吹奏的结实有力,清楚富有弹性,而且要演奏出戏曲音乐的情绪特征。通过笔者多年的学习实践,没有连线标记的方可使用吐音,柔情抒情的旋律情绪应当吐的柔软一些,热烈奔放的旋律情绪则应硬些。在豫剧的伴奏中,使用单吐的机会较多,随之还会伴随着打音技巧。

花舌:通过气息流动使舌头震动产生碎音的声响效果。一般在音乐表达粗矿或细腻优美的场景情绪中使用。

呼舌:通过舌根带动整个舌头悬空来回抽动,从而发出均匀颤动的碎音效果。一般使用于散板及缓慢的音乐情绪,这也是笙的特有技巧。

六、笙伴奏的责任

配音的技巧与方式篇10

一、气息技巧及其情感表现

“正常的情况下,一个成年人一分钟呼吸次数为16-18次,对于空气的吞吐量也不是很大”,但是在吹管乐器的演奏过程当中,由于乐曲的情感需要,普通呼吸所用的节奏和吞吐量就改变了。这一改变,同时也就带动了演奏者呼吸途径和方法的改变。

一般情况下,呼吸是靠鼻腔吸气,靠鼻腔吐气,然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在一些快速的旋律或者悠扬慢速的旋律运行时,就不能只靠鼻腔来吸收足够的气,所以要适当地运用到口腔,要口鼻同时吸气。呼吸方法基本上有三种,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法。顾名思义,胸式呼吸的特点是主要在胸部进行;腹式呼吸主要在腹部,有横膈膜的参与,所以也叫横隔膜式。在自由呼吸或者睡眠中,就是运用的这种呼吸方法;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法就是我们吹管乐器演奏所提倡的呼吸方法,它综合了以上两种呼吸方法的优点,也大大加大了气息存储量,但笔者觉得这种呼吸方法消耗体力比较多,平时呼吸也用不到,所以要慢慢训练才能养成习惯。著名演奏家林克仁的研究认为:“吹奏过程中,遇到不太长,音量不太响的乐句,还是运用腹式呼吸比较好”。在此,笔者认为也不全无道理,但是在耗气量大的乐句中运用胸腹式呼吸法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在吹奏的同时,要选择呼吸的深浅以及方法,才能更好更省力地表达乐曲的情感与意境。

气息技巧中,腹震音又可以称作气震音。“气震音是修饰音色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提高音乐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这一技巧主要依靠腹部收缩力量引起的气流颤动而产生。腹震音有大、小,快、慢之分,它与弦乐器,弹拨乐器的揉弦效果和声乐演员歌唱时所产生的颤吟效果(指极微细的音高波动)具有同样的作用。腹震音可在保证音准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要求均匀流畅,一般是运用在长音的基础上,根据乐曲内容和情感的需要而定。

还有一种气息技巧就是循环吸气。它是民间艺人在演奏时摸索出来的技巧,“曾令外国吹管专家惊叹不已,并习之。它使音色连绵不绝,长久不息,它的原理就是在吹奏的时候,在用掉了2/3气的时候,再用腮帮将口腔里的气逼进吹孔,而与此同时,鼻子尽快吸气。从辩证分析问题而言,一方面,它使得气息更绵长,使得一些要急于一口气表达出来的音乐内涵有了更大的长度空间来表达,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用真实的声音来刻画余音缭绕,三日不绝于耳的感官感受;另一方面,它不符合正常的呼吸规律,因为在葫芦丝演奏的时候,听众的耳朵和感觉是跟着演奏者一起同步呼吸的,而循环吸气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的技巧,听众在听的时候,会和音乐一起呼吸,音乐不断,听众的呼吸也不断,这样便导致了听众呼吸不畅的感觉,从生理机制的不适应再到情感的不适应。一件事物的存在,就会有存在的价值,我们能做的,就是用辩证的角度去看待,就像鲜花一样,它是生命,它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是花店将它采摘,采取冷冻或者制止其开放来保存更长的时间,很明显,违背了自然规律,但这种做法,让人们能够更长时间享受鲜花的美,我们就不能简单地说摘鲜花不好或摘鲜花好。

二、舌头技巧及其情感表现

“舌”,在众多吹管乐器表现音乐风格以及表情特点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部葫芦丝作品,如果没有了舌头的技巧,那就宛如炒菜不放油盐酱醋,让人吃得索然无味。

“在吹奏一般乐曲时,常用连音和断音两种方法,吐音主要是用来解决断音问题,这个动作主要靠舌头来完成。”例如单吐、双吐、花舌等都始于近代,在抒情乐句的每一个音的开头,也是用舌头轻轻吐出。在一些北方的作品中,倚音,厉音等,开头也需要舌头轻点下。单吐,顾名思义,就是吐单音。一般在学习的时候是最先学到的吐音技巧,较简单。但是要对速度有要求的话,一般会有双吐,而有些特有的节奏,比如前八后十六或者前十六后八等,就会运用到三吐。

三、指法技巧及其情感表现

一般来说,指法技巧和上面说的“气”、“舌”是分不开的。那么在拥有灵活的手指以后,运用上述这些技巧时也要注意和气,舌的紧密配合一定要保持同步。下面,笔者就简单介绍一下葫芦丝演奏的指法技巧。

倚音是葫芦丝演奏中常用的装饰音之一,没有地域风格之分,一般有单倚音和复倚音两种。可以举的例子很多,很多乐曲都有倚音的存在,主要是来增加乐曲的味道。

如果想让乐曲变得更柔,或者更能表现其内涵,不妨试试运用滑音技巧。滑音能使乐器更加华丽、流畅并富有色彩,滑音有“指滑音”和“气滑音”两种。指滑音是用手指在按音孔上渐按或渐开而发出的滑音效果。气滑音是通过气息的控制,例如口风的强弱、急缓、风门的大小及位置的变化而发出的滑音效果。演奏滑音时,一般都用这两种滑音方法互相结合,也就是在手指渐按或渐开的同时,配合气息的控制和风门位置的移动来造成滑音效果。在乐曲中,由一个较低的音向上滑到另一个音,叫“上滑音”;由一个较高的音向下滑至另一个音,叫“下滑音”。

总之,不管是气息技巧也好,舌头技巧或指法技巧也罢,都是为音乐的意象或是内容来服务的。音乐是非物质的,音乐研究的对象就是怎样演奏并表现音乐的内涵。“可以说,演奏音乐作品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表现是音乐的最终目标,也是它的目的。因此光掌握技巧是不行的,关键是怎样通过技巧来达到表现作品的目的,因此要准确了解作品的内涵,加上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情感,从而达到传神的境界。

参考文献:

配音的技巧与方式篇11

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是手风琴伴奏形式中一种最实际、最常用、最快捷的演奏技能。它要求伴奏者将手风琴演奏技巧、键盘和声手法、作曲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在旋律的限制下,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瞬间的艺术再创作。它是一门集技艺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基础课。因此演奏者对键盘技能与作曲技法应用的高低好坏,对演奏水平能达到何种程度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特征

歌曲手风琴即必伴奏由于事先毫无准备,好象“即兴发言”或“即兴演讲”。所以一般说来,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不大可能完全采用歌曲的伴奏谱所采用的那样复杂的表现手法与技巧,而更具有实用性、即时性、灵活性等特点。这就需要伴奏者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和较好的键盘弹奏能力。

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这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手法的处理问题,还应从作品的内容和整体结构出发,经过精心的艺术构思。激情地将它表现出来。所以必须具备敏捷的创作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是音乐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虽以“伴”为主,但它与其伴奏对象共同塑造了一个完美的音乐形象。但是毕竟是“伴”,所以必须要注意以“伴”为主,不能“喧宾夺主”。

综上所述,歌曲手风琴即兴伴奏是手风琴艺术综合能力的反应。它不仅需要伴奏者具有敏捷的思维、灵活的手指能力、熟练掌握和声编配的理论知识,也将丰富的伴奏音型、织体及各种表现手法储存在大脑中。在键盘上正确的弹奏方法、设计合适的指法、在各常用调上移调弹奏等综合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

二、歌曲手风琴伴奏的技能、技巧

手风琴既是一件和声性很强的乐器,同时也是一件富于歌唱性的乐器,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使其歌唱。你除了要有一双聪明灵巧的手和一个优秀的头脑,还要拥有坚实的基本练习基础。手型非常重要,它不但利于完成乐曲,而且利于表演和谐统一。手型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乐曲的本身也是高低起伏、强弱变化的。手型的原则应是尽力发挥手的积极性,培养指尖弹奏的准确性。要编配好的伴奏,首先要对这首乐曲进行全方面准确的分析研究,然后才能将各种技法使用得恰到好处。

(一)分析歌曲的内容,体裁、调式、调性以及曲式结构的特点

任何歌曲都有自己的音乐内容,它不仅仅体现在旋律中也体现在歌词当中。因此。在为歌曲编配伴奏时,应要先熟悉乐谱,通过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来确定歌曲的题材、体裁以及调式调性、速度力度等诸多因素,从而来设计伴奏的手法与和声的织体。

(二)配置和弦

和弦的配置是重要的环节之一。不同的和弦连接可以表现不同的思想内容,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在开始时,可以先学用I、IV、V级三个正三和弦,慢慢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可以逐步扩大和弦的选择。编配和弦最重要的一点是强调歌曲的调式调性。开头和结尾和弦大多数是主和弦,这样才能够明显地体现出歌曲是大调、小调或民族调式。结尾部分往往是正格、变格等终止形式。歌曲的中间部分或一个乐段结尾处常常有半终止的出现,这时往往落在属和弦、下属和弦等。和弦确定下来后,接下来就是琴上实际弹奏,根据弹奏的效果改变部分不协和的和弦。为旋律配置和弦时更换和弦的频率要由歌曲的性质来决定,比如:活泼的、节奏轻快的歌曲和声较疏,几个小节配一个和弦。慢速抒情的歌曲,可以一个小节配一个或两个和弦。总的来说,和弦的使用要以“少而精”为主要原则。

(三)确定伴奏音型

伴奏音型是即兴伴奏中和声进行的具体形态。音型是和弦的形态,和弦是音型的灵魂。所以,必须从和弦的角度去归纳音型的基本型态。柱式和弦的音型使用无论是在传统艺术歌曲,还是在现代通俗歌曲中都广为应用,在不同的类型、速度的歌曲中所造成的意境也迥然不同。如《掌声响起》的第一乐段仅用几个柱式和弦便造成一种轻静抒怀的味道。同样是柱式和弦如果用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国际歌》等歌曲中,就会使这些进行曲式的歌曲更为有力度,共产党的光辉形象就生动地树立起来,也有了震撼人心的内在力量。

因此,在选用音型时,一定要从充分表现音乐内容的前提出发,充分发挥每种伴奏手法的内涵表现力量。

(四)歌曲的前奏、间奏与尾声

许多歌曲都有前奏、间奏和尾声,用以补充、发展或是烘托歌曲的内容与感情,成为整个歌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效果也非常显著。

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处理歌曲的前奏、间奏与尾声呢?

1、前奏是乐曲的序幕、开场白,它应该造成听众的期待心理。前奏一般应该是短小精练、个性鲜明的。

1 提示主旋律材料的前奏

以歌曲的末一句作为前奏的较为多见。由于首尾相通,可以自然地引进主旋律。乐曲结束句的和声进行大多都有终止式进行,用在前奏中能充分地揭示出调式的和声功能,肯定调性。同时,还可以将主旋律中节奏型、音调等最有个性的句子或片段抽出来作为前奏。这种手法可以使一首乐曲的精华部分更加醒目、难忘。

2 用新旋律材料写成的前奏

用不同于主旋律的曲调做为前奏可以增加变化。它受主旋律的限制比较少,创造性想象的余地就更广阔。不过也不能随心所欲,可以是旋律型节奏型和主旋律类似,也可以是风格意境与主旋律融合。比如《我们的明天比蜜甜》,就是用主旋律的片段加装饰变化和紧缩的反复手法写成的,左手与右形成二声部模仿。

2、间奏与乐曲高潮的处理

间奏是指歌曲中长音或休止符以及乐段之间的伴奏处理。它的作用是为了更鲜明地衬托出音乐的情绪发展,伴奏可根据歌曲或乐曲的性质采用一些适当的手法来使音乐更加流畅、完整。

1 节奏性的填补;当主旋律声部是长音或休止时,伴奏中持续着特性的节奏律动。

2 音型性填补:将乐曲的主要旋律音调与和弦音进行有机的组合,写成具有一定规律的音型进行填补。比如《军港之夜》。

3 尾声的处理

尾声是指在歌曲主体部分结尾以后,或是在最后的结束音上弹奏的那一部分旋律。它可以使歌曲的主体更加突出、集中,并达到更高的境界。同时也使演唱者的情绪随着尾声的进行推向高潮或渐渐平息。手风琴可以奏出持续且渐强的音响,因此当歌曲的结尾是在激情中结束时。用震音式最恰当,特别是在震音后再用和弦做结束更显得整齐有力。

三、嘉庆视奏能力的训练,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

手风琴是一种技艺性很强的乐器。正确良好的弹奏方法、富于层次感的触键方式、较好的音阶、和弦技术,都是弹好歌曲手风琴伴奏的基础。

从弹奏技巧来说,技巧不等于伴奏技巧,二者有本质区别。前者是以机械练习为主来再现乐谱的,而后者是以创造性的劳动完成歌曲伴奏的伴奏任务,使之成为与歌曲相辅相成的整体。因此不必作大量的机械性技巧练习。但要练习脑的反应,不论何时何地,反复思考弹配方案,在内心视觉的“键盘”上配弹,用心听觉感觉、感受配弹的音响,最后上琴检验配弹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要坚持做移调练习,熟练掌握常用调的基本和弦配置,建立起键盘上的牢固的调性思维。所谓“台上有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掌握正确的弹奏技巧是需要长期艰苦、坚持不懈的努力方能巩固和完善。

配音的技巧与方式篇12

正如前面所说,长笛演奏技巧可称得上是木管乐器中最灵活最全面的,各种乐句、调式音节等都能比较灵活的吹奏出来。正因如此,其在影片《料理鼠王》中的应用可谓既广泛又深刻。《料理鼠王》虽然是传统意义上的迪士尼动画影片,相应的音乐也应当与剧情相符,但由于音乐创作人对长笛的理解与准确把握,使世俗的和神圣的音乐在长笛上达到交融、古典的和现代的音乐在长笛上共鸣。

(一)《料理鼠王》中长笛演奏的总体原则

1.演奏技术精妙。《料理鼠王》全剧贯穿了长笛演奏作为配乐,并对长笛配乐演奏进行了精细加工,无论在呼吸技法还是吐音、颤音等技术方面,都体现出了演奏者精妙的技术。演奏者在对这些技术进行精雕细琢时,充分考虑到了演奏方式与剧情内容的契合,从音强、音准方面都给予了适度的刻画。2.演奏技巧创新独特。在对演奏技术进行精妙改进的同时,《料理鼠王》的长笛配乐演奏者在演奏技巧方面也进行了创新———在剧情允许的范围内扩大或缩小原本规范的音色范围;在吐音、颤音的合理呼吸运用基础上开创了半吐、半颤音等,这些创新不仅有效的推动了影片情节的发展,更对影视音乐发展起到了借鉴作用。

(二)长笛演奏在《料理鼠王》中的具体应用及表现

正是鉴于上述原则,长笛演奏在影片《料理鼠王》中得到了十分有效且适当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气息和呼吸的适度转化应用长笛作为吹奏乐器,在演奏时需要大量气息的运用,尤其是在以情节为主的影视剧音乐中,对气息和呼吸的把握应用更需适当。在《料理鼠王》中,主人公小米的命运是跌宕起伏的,这就决定了在演奏中演奏者的气息和呼吸运用一定不会是从一而终平缓的,需要演奏者根据剧情配乐的需要适度转化气息和呼吸运用:当小米的语言、行为散发出对烹饪的情感、对厨王之子的帮助时,长笛演奏定会适时出现,同时运用大量调性的转换,较大尺度的突出气息的铺垫和呼吸的程度技巧;小米每次在老板的打击下由安转危或是由危转安,长笛演奏都会变换演奏音彩,将气息轻重加以转换,时而将呼吸改换方式及频率,以形成气息与呼吸搭配剧情的新体系,突出小米这一角色的形象及性格特征。

2.规范吐音与颤音吹奏的有效穿插吐音是长笛吹奏时的一种典型且重要的吹奏方式,它在《料理鼠王》中也有着不少应用。当小米的命运得到转折,尤其是由悲开始转喜时,长笛配乐就会出现吐音的元素,演奏者往往将较为欢快的乐曲配以相应的吐音,以配合小米命运的跳跃,让观众听众在看到剧情的同时伴随着听觉的协调搭配,真正达到全方位多立体的观赏效果;同时,颤音总是伴随在《料理鼠王》吐音的左右,小米每次眼看就要历险,长笛配乐就会出现些许的类似波浪形的声音,这些声音既以其自然柔美使听者感受到影片中的音乐美,更带有着俏皮的元素让观众对小米这一角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音色的自由转换在旋律方面,长笛之所以能够成为《料理鼠王》中最主要的配乐乐器,主要就在于其好听的音色效果上。长笛的音色有时就在于其不仅不受以往诸如钢琴之类的主流乐器所受的“修辞学”般的规范和约束,更有助于利用自身的旋律跳跃性对主题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保证配乐的连贯性。在《料理鼠王》中,长笛的旋律之所以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正是由于其音色的灵活自由转换能够使配乐与剧情的搭配契合感空前的加强,不仅能是剧情得以凸显,又融合了较强的即兴性,改变了以往影片音乐中往往以动机展开方式为基础的器乐性旋律的面貌。尤其是在小米一次一次受到打击,由一次一次坚强应对,最终实现了自己烹饪梦想的过程中,音乐创作者们将配乐的力度、速度等方面与音色的自由转换有机结合,进行了精心布局,使每首舒缓柔情的名曲在长笛的演奏下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极度抒发了小米这一主人公不同时期分明的各类情感。

配音的技巧与方式篇13

一、声乐技巧的含义以及重要意义

声音技巧的训练和运用是前辈们不断研究的课题。声乐是人声的音乐,它跟器乐相比较,有着它最显著的特点:我们人体所固有的发声器官发声产生声乐;然而器乐则依赖于各种各样材质制成的乐器,人的声音本身只是一种生理现象,一种人类能够进行语言交流的工具,它并没有审美实质的精神内涵。但是将人声带入声乐艺术的时候,声乐训练的目的是使其所蕴含的生命力和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辉能够满足我们最普遍的审美观,与我们进行情感交流。因此,我们通过技能技巧的训练来掌握声乐表演的正确方法就成为了我们能够使声乐艺术得到传承和更好发展的重要任务。

声乐技巧主要包括演唱者的发声、音色、咬字、情感的把握以及气息的掌握技巧等,这些都是在合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合唱艺术中每一个演唱者都能够很好的把握歌曲的情感以及声乐技巧,那么在合唱中就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演唱效果。除此之外,声乐技巧还要求表演者能够选择合适的形式去展现歌曲的感情与内涵,在每一次的表演之前,表演者都需要对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思想去揣测和理解。在艺术作品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所以在进行表演时表演者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来对作品进行诠释,展现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用声乐技巧来表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演唱技巧。

声乐技巧在合唱艺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首先它能够充分的展现出一首歌曲的情感,使听众与合唱者产生共鸣。在进行合唱时如果能够将歌曲的感情完美的展现出来,那么这次的合唱就是一次成功的合唱。高超的声乐技巧是展现歌曲情感的重要基石,它能够使听众感受到演唱者内心真实的想法,能够理解演唱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与演唱者达成共鸣,将合唱艺术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最终达到合唱的目的和效果。

二、声乐技巧在合唱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1、更好地表达歌曲艺术情感

音乐的魅力与其他形式的艺术有所不同,它需要声乐技巧的充分表达才能够更好的展现自身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尤其是在合唱艺术中只有每一个演唱者将声乐技巧充分的应用于合唱,才能够是整体的合唱艺术有更加真实的情感,从而与听众达成情感上的共鸣。歌唱形式的艺术主要是通过传达歌曲创作者的真实情感,表达创作者的心声。在合唱中不仅需要演唱者与创作者之间进行心灵的交流,还需要演唱者与同伴之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实现歌曲的共鸣。我们一般都知道一位优秀的演唱者不适用嗓子在唱歌而是用情感在唱歌,所以只有将歌曲唱出感情,才能够得到更多听众的认可,才能够更好的展现歌曲艺术的魅力。所以声乐技巧非常重要,它是演唱者进行感情演唱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好的声乐技巧,再优美、再动听的音乐也就让人觉得乏味无趣。一首歌曲如果不能够将其情感充分的融入,将会大大降低歌曲的艺术价值,影响歌曲的创作意图。所以说高超的声乐技巧能够更好的实现合唱艺术的情感,展现合唱艺术的魅力。

2、更好地体现歌曲的风格

每一首歌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同样也具有自身的风格,而歌曲风格的体现同样需要声乐技巧来进行展现。对于合唱艺术来说更是如此,要想体现歌曲的不同风格就要采用不同的声乐技巧从而提高歌曲的情感内容,实现歌曲的创作目的。世界上存在不同的民族,所以也就存在不同风格的歌曲,每一个民族都有自身特有的歌曲风格,而合唱者在进行合唱表演时必须要用不同的技巧,通过发声的不同,唱腔的长短以及语气语调的变换来体现风格的不同,体现一个民族和国家特有的文化音乐气息。比如说中国南北方歌曲就存在一定的风格差异。北方的歌曲风格比较粗犷,声音干净利落,而且歌曲的节奏起伏波动较大;但是南方的歌曲相对来说节奏变化较小,比较平缓,而演唱时声音比较细腻甜美,所以南方的唱腔一般会给人一种婉约之美。除此之外,民族之间的曲调风格也不同。比如说蒙古族的在进行演唱时比较善于运用颤音来拖腔;而藏族的歌曲在进行演唱时则比较倾向于高亢嘹亮的嗓音以及大幅度的声线摆动来给人以辽阔的感觉。又比如国外是意大利歌曲一般声音比较圆润浑厚,在风格上展现意大利的独特音乐之美以及他们国家的民族音乐特色。

3、展现歌曲中所描绘的艺术形象

在合唱艺术中,每一首歌曲都有自身的特色也有自己所要描绘的艺术形象。所以说在进行合唱时每一个合唱者如果能够根据自身的声音特色来进行演唱就能够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从而给听众带来不同的听觉效果。比如在合唱时如果要想表现深沉、悲伤的情感可以让低音合唱者进行合唱,而在表达比较欢快、愉悦的音乐时则可以让声音高亢的歌者进行演唱。尤其是在合唱这样的艺术形式中,只有将各个演唱者的声音特色搭配好才能够更好的展现歌曲的内容,表达出不同的乐曲风格,体现不同的思想情感。在合唱中还可以运用多种声乐技巧来提高音乐的魅力,达到合唱的效果。比如在《走向复兴》歌曲的合唱中不仅要体现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还应该体现中国人民不断奋斗,充满激情的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决心和毅力。所以该歌曲在进行演唱时要搭配高低中音来进行,男音的浑厚有力体现中国奋斗复兴的决心,女生嘹亮高亢则体现中国人民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所以说声乐技巧的运用与合理搭配可以更好的展现出歌曲描绘的艺术形象。

合唱艺术只有更好的搭配不同的演唱者,不断提高演唱者的声乐技巧才能够更好的展现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艺术内涵。同样在进行歌曲的演唱之前,每一位合唱者还应该有自己对歌曲的见解,形成自身的独特演唱风格,进而在演唱中发挥出自身的特色,将歌曲的艺术性更好的展现给听众,达到与听众共鸣的良好效果,从而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演唱声乐技巧。

参考文献

[1]刘韧.合唱艺术的声音训练[J].飞天,2010,6(8):6-7

[2]骆宗勤.声乐理论与声乐技巧焦点问题探讨[J].大家.2010,5(5):29-30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