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分析实用13篇

环境保护分析
环境保护分析篇1

传统发展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严重破坏已经引起我国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走科学发展道路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生态环境破坏,还可以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寻找作出积极贡献。近几年,受全球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便是如何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这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会受到影响,还对全球生态环境现状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解决现有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势在必行了。

1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1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是我国公民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也没有引起广大民众的高度重视。为数不多的人甚至还认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其无关,认为没有必要对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措施,这些消极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严重束缚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以此同时,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相关常识也是造成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的一大重要原因,这些现象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部分地方官员为了在脱贫工作中能够取得显著成效,从而忽略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地方的经济增长建立在牺牲生态环境上。(2)很多人觉得生态环境保护不在他应尽的责任范围内,因此认为没有必要为生态环境保护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生态环境保护隐患不断累积下来,造成我国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影响人们生活环境的同时,还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发展。

1.2缺乏合理开发资源意识

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行被早期经济发展模式所遗留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所制约,尽管已经意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锁具有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导致不合理开采的事情经常发生。例如在有“工业元素”之称的稀土开采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前几年,部分企业由于稀土的价值较高便大量开发此类资源并出口国外,严重缺乏合理开发资源意识。工业所带来的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以此同时,还对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破坏。在资源紧缺的市场迫使下,部分稀有金属的价格成倍增长,部分商家被其丰厚的利润所吸引,从而对资源无节制的开采,这些都是我国不合理发展的最好体现。

1.3缺乏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

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的重视来源于生态环境被破坏后给其生活带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投入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处于相对劣势,投入根本不够从本质上解决生态环境严重被破坏的问题,所以做好全方位的投入也显得特别重要。领导层对环境保护这方面的重视度不高,对于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投入可以说是杯水车薪,挪用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也有发生,由于缺乏资金不能进行合理规划,导致后续的保护工作无法开展,生态环境所受到了严重污染将会是生态系统变得更加脆弱。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能够顺利实施,必须对现有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2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存在问题,相关部门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为我国实现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1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施科学治理

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造成我国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俗话说得好“治标先治本”,必须从根源下手才能过好的解决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并明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所存在的递进关系。合理规划工业、农业等产业并加大对其管理制度,多方面采取措施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从而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以此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人们充分了解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重要性,这在后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此外,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也要做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使居民或法人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科学合理化,对违法此法规的法人给予一定的处罚。

2.2科学治理

我国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现在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不牺牲环境的前提下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发展循环经济来减少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对于很多人来说循环经济是一个新定义,其主要提倡“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合理化”等先进环境保护理念,也就是循环利用资源进行高效生产,通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来改善生态环境现状。在循环经济的研究、资源再利用技术、利用程度等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因此,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时候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理论概念,争取能够早日实现资源的高利用和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量,让我国能在保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能够实现环境的有效保护。还可以以循环经济作为指导思想对久产业进行整改或创办符合当今发展趋势的新产业,促进我国可持续道理发展。

2.3加强景区环境的保护力度

我国最常见的现象之一便是旅游热,在我国现在的发展形式看旅游业可谓非常好。不少的旅游景点都是由原始森林开发而来,这些旅游景点尽管保留了原始森林的基本风貌但是被开发过后存在许许多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大量原始植被被砍伐、河流上飘满“白色垃圾”等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旅游景点开发阶段,大量污染物排放主要来源于施工方案缺乏科学性。与此同时,施工过程中所发出的噪音严重影响周围动物的正常生活,甚至有可能造成生物链不平衡,原始森林内食肉动物的减少致使食草动物数量急速增加,对景点内的植物进行啃食,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进一步加剧。对于旅游开发应该对其进行研究,合理开发旅游业有助我国经济增长,但是应该合理开发旅游项目,与旅游业有关的部门要严格监督旅游公司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协助资源部监管旅游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兼顾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

3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并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已经是大势所趋了。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治理环境污染、加大对景区环境的保护力度等都是比较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将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肖晓英.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创新性的策略分析[J].地球,2016(2)

2宋艳玲.浅析发展循环经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1)

3汪芳琳.皖江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生态补偿策略———以安徽池州市为例[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5(1)

环境保护分析篇2

1.2环境保护的意义

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一项巨大的挑战,它不仅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还关系到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否,同时也是人类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社会大背景下,实现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国家政策的要求,同时也是坚持人本主义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2影响环境保护的因素分析

环保问题是一项社会问题,影响环境保护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社会成员的参与度与环保意识、政治经济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否、科技手段是否先进等。

2.1环保意识与社会成员的参与度

环境是每个社会成员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环境问题与每一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去保护环境。社会成员的环保意识强弱及参与程度直接影响了环境保护的质量,同时也决定了国家环境政策是有效地执行下去。

2.2政治、经济、法律因素

由于环境保护问题是个社会问题,它受到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比如在政治方面,环境问题受到政策可接受性及相关政策的制约。从经济角度来说,市场竞争力、管理的可行性也影响了环境保护的进度和质量。从法律的角度上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同样成为了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环境保护的内容包括保护自然环境和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两个方面。必须首先寻求法律体系的支持,赋予政策合法地位。这种法律保障除了确认该政策的合法性之外,还要授权主管部门制定政策的实施细节和管理规定。

2.3科技手段

环境保护包括自然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两个方面,对后者而言,科技手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环境保护的进步和力度。在环境污染的治理上,科技手段非常重要,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治理污染的问题,从而保证自然环境得以有效的整治,促进自然和谐发展,从而为人类的生存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

3实现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方法

3.1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要想实现有效的环境保护,首先要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通过媒体、报纸、一系列的社会活动来进行环保宣传,通过电视新闻、电视广告等形式来进行,在社会上形成舆论效应和正能量,同时对社会成员提出倡议,提倡以身作则进行环境保护;此外,对于社会成员来说,应该提升个人的环境保护自觉性,从身边的小事一点点做起,不断地通过自己的言行来践行环境保护。

3.2实现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的结合

环境保护受到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要通过这些因素来实现对于环境的保护。重申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度,坚持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并将环境问题定为国家的基本国策,走政治制度路线;在经济方面,要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注重两者的制约关系;另外,还应该颁布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通过法律的制约来实现有效的环境保护。总之,只有实现政治、经济、法律的结合,才能够让环境保护问题受到足够的重视。

3.3通过科技的进步来实现环境保护

科技对于环境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应该重点鼓励科技创新,为有科技创新的人才提供专利及更好的服务,实现用科技来带动环境保护;同时国家应该给予环境保护科技创新一定的资金,提升相关的专家和人才的创新能力。另外,国家应该给企业拨款,在企业对污染的治理上使用最先进的科技设备,进而来实现有效的环境保护。只有通过科技来实现对于环境的保护,才能够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保证社会正常运行。

环境保护分析篇3

1.身份证号码612526198911021834 陕西省西安市 710077;2.身份证号码:610521199306082023 陕西省西安市 710077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环境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仅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也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因此,针对于环境污染问题应该加强重视,在能够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在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地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环境检测的作用与环境保护措施分析做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详情如下。

环境保护分析篇4

1.2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环境保护分析篇5

1网络媒体对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影响

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造成负面效应,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都存在同样的特点[1]。网络技术运用其庞大的数据库、应用程序等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在进行信息传播时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传播范围较广,覆盖面较广,为环境保护宣传工作带来机遇。但是,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环境中信息种类繁多,相对混杂,人们通过网络媒介会接触到不良信息,对人们的心理和思想构成消极影响。

1.1积极影响

网络媒体技术的应用更具实效性与高效性,其具有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网络宣传与推广平台众多,传播范围相对较广,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展开互动,将环境保护的相关信息至网络平台,人们在浏览网站或网页时,能够及时将环保信息进行推送,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度,相较于传统的环保宣传模式更具创新性与个性化。传统的环保宣传工作是通过人工贴条幅的形式,大都以环保标语的形式开展,如今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杂志以及报纸等都成为宣传的媒介,宣传质量大大提高[2]。凭借网络技术,在大型搜索引擎、微博或论坛上开展环境保护的投票,让用户全面的参与到环保宣传行列中来,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此外,网络环境下的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信息传播实现了全方位,不仅仅以文字形式,也彰显了现代媒体多元化的特点,可将文字、图片、视频等进行编排,运用多种媒体共同来实现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

1.2消极影响

网络技术为环保宣传工作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还存在多方面的不完善,网络信息的权威性、受众等都会影响环保宣传工作。在信息权威性问题,由于网络信息环境的复杂性,对信息的审核力度不够,对不良信息的过滤度低,会对人们的心理和思想产生消极影响,影响环保宣传质量。另外,由于运用网络技术的用户以青年、中年为主,受众群体相对单一,老年人对网络技术的应用与认知相对较差,网络环境下的环保宣传工作受到严重限制,不利于环保宣传工作的开展。此外,由于网络数据库相对复杂,诸多的新闻信息会不断置顶,将环保的相关内容会进行覆盖,环保宣传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

2网络环境下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开展策略

2.1借助网络媒体平台,拓宽宣传范围

新时代网络背景下,环保宣传工作迫在眉睫,通过宣传来强化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借助网络媒体平台来拓宽宣传范围,网站、微博、微信、论坛等多种宣传方式都可应用到环保宣传工作中去,对环保的相关知识添置在专题网站、新闻门户或社交网站中,通过微博分享、转播、刷话题等方式进行宣传,面对的群体范围相对较大,能够提高环保宣传工作的影响力。新时期,多种媒体发展的现代化时代,电视、网站、报刊、杂志、广播等多种形式共存,宣传媒体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受众,将所有媒体宣传效果的总和相加,环保宣传手段呈现多元化趋势,信息沟通渠道更加完善。

2.2规范新闻报道内容,增强环保意识

如今,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会报道诸多环境污染性案例,新闻报道一经播出,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媒体的宣传,关注度也会不断提高,政府相关部门应对新闻信息进行正确的引导,严谨出现不法分子借助媒体平台散播不实新闻,避免受众出现误解的现象。因此,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应保证污染事件发生的日期、地点、发生原因以及危害程度等的精确性,能够避免为不法分子提供违法操作的机会。例如,2013年雾霾天气污染现象相对严重,针对此问题,北京市环保宣传部门及时相关信息进行警报,凭借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向公众报道北京市的控制质量状况、雾霾污染指数以及污染特征等内容。同时,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媒体进行宣传,并严格规定相关信息禁止更改,必须保证污染新闻信息播报口径的一致性,以增强环保信息的真实性。在雾霾信息播报时,应对污染事件的发生原因、危害性等进行明确的阐述,并对未来环境污染状况进行预测,如,重度雾霾发生时,应从身体、心理、交通、区域气候变化等角度着手,对重度雾霾可能引发的鼻炎、支气管炎等疾病进行列举,以增强人们出行的警惕性。

3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宣传工作至关重要,网络环境下环境保护宣传工作的开展,应借助网络平台加大信息媒体的宣传力度,拍摄公益广告,拓宽广告宣传平台,强化对手机的运用,更能贴近人们生活,引起人们注意,可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环境保护分析篇6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频繁的活动已经对环境造成了过多的影响,为了协调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三者的关系,针对每个时期的现状,国家都对我国的环境保护现状进行了合理的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对人类的社会活动进行限制和计划,以便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具体的限制人类的社会活动包括工厂的节能减排,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实现资源能源的最大化,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环境保护作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已经被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具体分析,对环境保护进行合理规划对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具有导向指导意义。

一、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发展过程

环境保护现状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规划。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较晚,环境保护意识由淡薄到重视,环境保护规划也是从空白开始,历经了多个阶段。根据我国环境保护的变化,可以将环境保护规划分为四大阶段。下文将会详细的分析说明各个阶段的内容及其特点。

1.1 探索阶段

1973年到1982年,这段时期是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探索阶段。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大会对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进行了规范说明,这是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开端,意味着我国在这一方面不再是一片空白、零散的局面,开始总是走向正规化、系统化、全面化的道路。大会首次提出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总体指导思想,但是由于缺乏对环境保护规划的经验,对于一些复杂问题、偏远地区的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工作还无法详细、深入地进行。

1.2 研究阶段

1983年到1988年是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研究阶段。在本阶段,国家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环境保护提到工作日程,被归入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参考指标。国家政府部门和一些科研机构,开始着手对环境保护相关理论和知识的探究,并获得了众多的理论成果。

1.3 发展阶段

1989年到1995年是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发展阶段。在本阶段,已经意识到环境保护不是单一的工作活动,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本阶段从单一的环境保护开始向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源头进行控制,开始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发展模式,防治结合的指导思想。

1.4 深化阶段

1996年至今是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为深化阶段。在本阶段对于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开始对各个环节都进行合理的规范和计划,并且规划的可行性得到极大地提高,这使得对于环境的决策和管理越来越具有科学性。

二、我国环境保护规划所存在的问题

上文中对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随着环境保护进程的加快,在规划上也暴漏了一些问题。

2.1 环境保护规划还局限于对局部的研究

由于环境保护是一项全面、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我国的环境保护起步晚,对于环境保护规划还停留在对区域的局部化、问题的局部化、环节的局部化。首先,在规划的总体性上还无法与具体实施的地方规划相适应,在具体的实施时间和方向上存在一定的冲突。在国家具体的环境保护规划和基层的实施机构的采取的行动和手段衔接出现问题,在具体工作的重点和问题的划分无法做到统一,这使得国家制定环境保护的目标无法实现。

2.2 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决策支持系统尚不够完善

由于决策支持系统不健全,这使得环境保护的分区规划和分类指导无法得到最大的发挥。 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规划决策支持系统需要多方面的理论和数据支撑。首先,需要对收集环境保护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这些对环境统计的数据涵盖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影响政府部门对环境部门的据侧和规划,从而影响环境保护的进程。

2.3 环境保护规划具体的实施手段较少

由于现阶段的经济条件的限制、政府对环境保护的空间调控能力较弱,导致对环境保护规划采取的措施较为单一。我国的环境保护还局限于对环境污染的防治阶段,最对企业或者个人的行为只采取了禁止的行为,对企业和个人的具体要求较少,政府对于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和停留在积极引导和一些鼓励性措施上,对于这些措施具有规模小、力度低等局限性。

三 对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发展的建议

3.1 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规划的法律机制

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由于我国的相关立法时间较早,部分内容已经陈旧落后,迫切需要修订相关的法律制度,使得环境保护与相关的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等相协调。在修订法律的同时,还需要补充制定《环境规划法》、《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办法》等一些列的法律,以完善法律体系,确保它的法律地位。

3.2 设区的市编制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通过宏观的环境战略规划,进行谋篇布局,通过相关信息的反馈实现环境和城市发展以及土地使用的总体规划,缓解在环境保护中的经济增长与其相冲突的地方,对环境保护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制定。具体的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经过上一层政府机关的审批,便于对环境保护的整体规划和布局,更能适应区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的规划内容包括相关的文本,图等的说明,以便于完成相应的指标。

3.3 规定具体的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部门

首先对环境规划的实施部门进行职能定位,做到责任问责制,增加环境规划的可行性,使得相关规划的制定到具体实施可以做到职责分明,以便于具体的环境保护规划更好的执行。

四 展望

通过参考和借鉴的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结合中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实际情况,可以修正和指定相应的环境保护规划法律法规,进行设区的市编制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加强人民群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得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更加规范和科学,逐渐的走向全面化、系统化。

结束语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保护规划的一些问题展现在人们面前,例如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惩罚力度不够,污染处理的成本太高难以运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成为摆设,相关的法律规划的制定不合理、缺乏相应的法律地位等等。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健全法律管理机制,强化市级环境保护的总体规划,完善国家和具体环境规划的联系,强化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完善对环境保护的监督和管理。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管理制度,一定可使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更完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董伟;张勇;张令;阎振元;张晓光;何远光;严良政.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分析与展望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科学研究.2010(06).

[2] 於方,董战峰,过孝民,曹东.中国环境保护规划评估制度建设的主要问题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9(10).

环境保护分析篇7

1 环境检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1.1 环境检测为环保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环境保护工作所涵盖的面积很广,并且有诸多的影响因素,一些相关人员不仅面临着对水污染进行处理,而且还要解决大气污染,因此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有效的预防。环境检测属于一项系统化的工程,相关人员要采取系统化的处理措施来进行环保工作,而不是哪里受到污染就治哪里的解决手段。在环境检测工作开展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处理方案中所产生的不足,它能够对各种污染情况做出详细的研究,从而通过相应的数据可以对不同地区的污染状况做好恰当的反映,进而提高环保工作的整体水平,例如我国某些地区会出现沙尘暴,不但和大气污染存在一定的联系,而且还与开垦过度而密切相关。相关部门对某地区的沙城暴进行治理,倘若只对当地的污染情况进行预防,那么可想而知效果并不明显。与此同时,环境检测能够对各种阶段的时间污染情况进行掌握,同时能够对环境污染情况做出反映,进而给相关人员提供有效的方法。

1.2 环境检测为环保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依赖于环境保护标准的制定,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只有通过对某地区环境污染状况与环境保护标准进行比较,才能最终确定当地是否发生了污染物质超标的现象。环境检测在为环保工作顺利开展指明方向的同时,也为环保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依据。环保工作人员在环境检测工作中通过收集自然环境各方面的数据,对比分析相同时期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不同时期自然环境中各种污染物质含量,并综合考虑各地区、各时期人们身体状况等因素,从而为确定环境保护标准的具体参数提供信息支持。同时,环境检测也可以为环保标准的后续修订等工作提供信息反馈,进一步完善环保标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在噪声污染标准制定中,通过声级器、频谱分析等检测仪器对既定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测发现噪声污染治理情况不理想的情况时,环保工作人员则需要考虑进一步修订噪声污染标准以满足实际需求。

1.3 环境检测有利于促进市民参与环保工作。环境保护工作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治理自然环境中已存在的环境污染,更是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降低人为破坏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环境检测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增强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并促进人们积极投身于环保事业,拓宽环保事业的群众基础。以我国淡水资源为例,据住建部相关数据统计,我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属于联合国人居环境署评价标准的缺水城市,其中108个城市属于严重缺水城市。我国城市缺水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水污染严重,全国十大水系近半数存在水质污染问题,全国地下水近六成水质较差,不适宜人类直接接触,只能用于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环境检测部门的这些信息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水资源保护的全民大讨论,促使市民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工作。

2 环境检测在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2.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相关部门应当提高环保理念,并且能够充分的认识到污染所带来的危害,并且能够清楚的了解到环境检测对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相关部分应当对环境检测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并且投入一定的资金,确保检测单位能够顺利的工作,对有关单位所研发的新型检测技术给予适当的激励;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能够采取税收优惠的形式,来让民营资本也参与到环境检测中,进而促进环境产业的快速发展,将相应的投资渠道拓宽。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将宣传力度提高,增强人民保护环境的意识,采取宣讲会等方式,鼓舞人民能够加入到环境保护事业中去。

2.2 加强专业团队建设。环境检测工作最终需要环境检测人员身体力行,环境检测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环境检测工作质量,基于此,环境检测单位应当提高环境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环境检测单位可以通过提升环境检测人员薪资待遇水平、提高进入门槛等措施,积极吸引外部高素质环境检测人才为本单位服务;另一方面,环境检测单位也要加强对本单位现有环境检测人员的培训,定期举行环境检测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从业经验学习班,及时更新环境检测人员知识系统,提升环境检测人员专业素养,建立环境检测工作的专业化团队。同时,环境检测单位也要加强对环境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环境检测人员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促使环境检测人员树立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增强环境检测人员克服工作困难的决心。

2.3 创新环境检测技术。根据环境保护所发展的形势,一方面检测单位要对检测工作做好严格的监督,并且依据相关的标准要求来合理的制定相应的岗位,将人员工作有效的落实。检测单位还应当让工作内容做好具体化工作,从而有效的将可操作性不断你的提升,并且加强绩效考核来加大环境检测工作的力度,并且恰当的使用奖惩的手段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另一方面,检测单位还要做好资金的投入工作,让检测技术不断的创新。由于污染源存在诸多的因素,因此检测单位能够有效的对水污染、噪声污染等做好严格的监督,充分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而让环境检测系统具有一定的全面性。

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环境检测在环保工作中的重要性,并且能够给环保工作明确方向,提供合理化的建议,进而发挥出自身的作用,通过将资金投入提升,培养检测人员的整体品质等手段,能够加大环境监检测的力度,从而推动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晓飞.简述环境检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

[2]赵倩倩.浅谈环境检测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7).

环境保护分析篇8

1公路改扩建对环境影响评价

1.1扩建改造

第一,在设计期间公路扩建项目的路线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在使用当前绿化平台基础上,在进行双边扩建。当公路扩建经过风景名胜还有自然保护区,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路线选项规划带来的影响。

第二,施工期间。施工期间遇见的问题比较普遍,有生态环境问题,有声环境问题,水环境问题等等。第三,公路建设项目一般都是属于线性工程,会永久性的占用了大量的耕地面积,尤其是占据一些农田。在当前具备的建筑边沟还有绿化平台上进行拓展改造,不需要进行新增地。因为需要路基填筑,因此会借用大量的土石方,这样便会加剧对资源占用影响。

1.2占用耕地

施工现场禁止临时用料也会占用到耕地,避免农田的植被被破坏,在一些扰动区大量的植被被破坏,使得地面出来,使得土壤变得松弛。一旦雨水进行冲击之后,就会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出现。

另外,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占据地面,人员踩踏,这样会使得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在一定时间内会使得局部生态结构发生改变。

声环境指的是的施工中出现的噪音。在公路路基路面施工中,一些机械设备的使用,噪音非常大,这些噪音大大地影响了居民生活。而且材料使用、车辆运输带来的噪音,也是不可避免的带来影响。

1.3水污染

水污染指的是施工过程中机械受到雨水的冲刷之后,会有大量的油水污染出现,这些污水会渗入河流,还有农田使得水资源遭受污染。

施工之前,应该将会涉及到的文物保护地方作为重点位置,一旦发现经过文物地区,应该立即停工,上交到当地文物部门,及时进行处理。在进行公路修建过程中,还有会面对其他的保护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地区村庄的建设,应该做好合理规划,进行距离控制。如果在两侧位置时,需要尽量避免敏感点。

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污水问题,应该进行集中处理,将其使用于沿线灌溉。

另外,还有一些辅助的设施,应该选择使用清洁能源,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

生活垃圾也需要进行合理处理,做好妥善处理工作。

2公路改扩建对环境保护分析

2.1选线避绕敏感区

扩建公路建设项目路线的走向应该尽量避免自然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还有一些地质公园保护区等。这些都是敏感区,选线时尽量避免这些敏感区,降低环境问题出现。

另外,还需要最大限度的避开人口密集的地方,像学校、村庄或者医院等等。合理的进行避让,可以使得自然生态保护得以顺利进行,更好的降低干扰出现。合理的进行避让,不占用水资源,避免水质受到污染。

2.2生态保护

第一,在开工之前,应该在周边设立上专门的宣传牌,尽量将生态保护宣传知识展现出来,起到醒示作用。制定出相关的惩罚制度,严格的控制占地问题。

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严谨砍伐植被,将植被保护在合理的范围内。植被保护要注意植被所处的位置,像保护桥梁下的自然植被。这些植被在施工之后,需要补种回来,补种适量的当地乔木,降低人为的活动出现。使得一些杂草、灌木可以尽快恢复。

在取土段位置,严格控制取土的深度,取土之前要做好耕地保护,取土后再以表层土壤覆盖,及时设置排水沟、截水沟,取土时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及时恢复并进行景观再造。

2.3声环境保护

应该尽量使用低噪音,施工过程中做好设备维护工作,不使用一些性能比较差的设备,从源头上降低噪音出现。

施工场地应该远离敏感点,应该远离300m之外的距离。

材料运输时,最好安排在白天时间,选择周围敏感点比较的地方作为运输路线。

另外,当经过学校、医院等地方时,应该尽量慢行,静止鸣笛,这些车辆要进行严格管理,不能出现超载或者超速问题。

2.4水资源保护

桥梁施工尽量选择枯水期,在进行钻孔时,应该及时对废弃物进行清理,防止一些油料泄露。

施工材料使用,应该远离水体,应该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必要时候可以给这些材料设置上一定的护栏,还可以设置上防雨棚。一定要避免使用当地居民房,这样可以将一些废弃物合理处理掉,不会危害居民生活环境。

搅拌站的洗涤污水,这些水源应该将其设置成三级防护,进行集中的处理,将其设置在绿化边缘中,当这些物质沉淀下来时,就可以继续定期的清理。有些公路建设,还有遇见文物保护线路。

3结束语

众所周知,公路扩建工程涉及的问题比较广,涉及到的施工面也比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工艺比较复杂。因此,需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从大气环境问题、从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声环境问题着手处理。在公路扩建建设中,提升环境保护效益,使得公路建设水平提高同时,更好的保护的自然环境。这是一举多得的建设,在提升我国公路经济效率同时,也保护了环境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武锋.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的一些体会[J].广东省公路学会东路工程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

[2]陈济丁,孔亚.环长白山旅游公路改扩建对景观格局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ISTIC PKU -2010年12期-赵世元.

环境保护分析篇9

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是一项涉及范围广的系统式工作,该工作需要改变当下人们的活动环境,对生活环境作出合理规划,并科学安排各个空间的应用领域及范围,指导人们开展各项环境保护活动,规划内容主要包括改变错误的排污系统,根据目标及措施方案科学规划排污渠道,并约束当下人们错误的排污行为,通过与多个方面的协调来达成环境保护目的。当前,我国在环境保护规划上还面临重重阻碍,这些阻碍来自多个方面,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阻碍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顺利执行的首要任务。

1.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分析

1.1环境保护法律分析

虽然当前我国在环境保护上作出了相应规定,但这些规定大多都属于基本的原则程度,对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缺乏针对性及有效的约束力,因此在法律效力上还较为薄弱,从很大程度来说,对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带来了限制,也使得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缺乏权威性,使得环境保护规划工作难以得到有效执行。由于法律效力不足等因素,环境保护工作整体在切实执行过程中,相对于土地利用及城市规划制度则会处于弱势地位,同时,也由于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规划审批部门存在级别高低,使得环境保护在实施过程中容易遭遇重重困难,其实际操作也难以与城市的总体规划达到同步与协调,存在滞后现象。

1.2环境保护体系分析

从我国当前的环境保护规划体系来看,环境保护体系还有待加强完善,环境管理部门在职责划分工作上还存在混淆现象,并在规划监督上各个部门存在交叉监管现象,同时,由于环节保护规划范围涉及十分广泛,使得环境保护体系出现了横向与纵向无法协调等现象,工作衔接存在问题,使得环境保护规划在正式实施时面临重重阻碍,无法达成统一协调[1]。

1.3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分析

我国在环境保护规划的监管机制上还存在较多问题,其评估机制还有待完善与建立,使得我国当前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无法得到高效开展。以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来说,该工作是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直接取决于监管机制的约束力及监督力,若监管机制存在不完善现象,则会使得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无法得到切实操作[2]。

2.对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未来展望

2.1健全环境保护规划法律体系

法律作为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有效保障,我国需加强对当前环境保护规划法律的完善工作,并赋予环境保护规划一定的执行地位,根据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建立相应的法律体系,使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在项目规划、审批及实际实施等多个环节能够顺利与有效开展。同时,我国需加强对环节保护规划工作的重视,提高环节保护规划工作在城市总体规划及国家环境规划中的地位,在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纳入法律保障,使我国的环境保护规划工作能够得到法律的支持与约束,进一步加快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开展效率[3]。

2.2环境保护规划部门加强与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

对于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来说,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并非是一个独立的规划内容,其需要综合城市的各个建设及环境条件来综合规划,因此,在规划过程中,必然需要牵涉至城市各个区域的管理部门。为了使环境保护规划工作能够顺利执行,环境保护规划部门在进入规划阶段时,可与各个相关部门之间开展联席会议,与各个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范围,并综合各方意见与建议,合理安排规划工作,并使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能够与各个地区及城市的环境保护职能形成有效衔接,提高我国的环境保护执行效率。

2.3完善环境保护监管机制

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切实执行的有效保障来自于监管机制,监管机制不仅能够保障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得到全面落实,还能将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在落实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上级部门,通过完善评估机制来逐步探讨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的可实时性与机率,使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得到顺利进行。另外,我国在环境保护规划上需制定相应的问责制度,使各个环节保护规划执行部门能够明确相关责任与义务,加快环节保护规划方案的实施进度,杜绝妨碍环节保护规划执行行为,约束各个部门的不良行为,从整体提高环境保护规划的执行力度。

2.4开展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意味着需改变人们当前的生存环境,对人们的生活必然会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上,我国需加强对公众意见的重视,并提倡公众参与规划当中,广泛征求公众意见与建议,将其进行合理筛选,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规划内容,使其更具民主性,受到公众认可。对于环境保护规划这项工作来说,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必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而公众作为当下环境的居住人员,其对周围环境更为了解,因此,为了提高环节保护规划工作的科学性,我国在规划环节保护项目时,需将人民群众及专家都参与至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当中,使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在后期执行时任务得到高效开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环境问题开始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不仅关系着国家的整体发展,对人民的生存条件也有直接影响。面对当前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存在的种种弊端可以发现,我国在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体系及环境保护监管机制上都存在严重的不完善现象,这些制度条约的不完善也是阻碍我国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对此,我国需拿出行动,完善各项体制,加强对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监管,使环境保护规划工作得到全面落实。

参考文献:

[1]许力飞.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2014,11(05):133-135.

环境保护分析篇10

一、我国环境保护机制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而在此过程中环境也受到污染破坏。在我国,生活污染和生产污染,并列为对环境影响最大的两个主要问题。

(一)生活污染

随着国民GDP指数的上升,人们消费水平相比以前有了大幅的提高,正因如此,生活垃圾的产出量也大大上升。在农村,一些资源被不恰当的利用,比如秸秆、果皮等被用来当燃料直接使用,而这些现象在农村十分常见。在城市,超薄塑料袋的大量使用,使得其在掩埋处理过程中难以迅速降解,这就直接导致了土地污染。如采取燃烧的方法处理,后果更为严重。正是这些生活垃圾的产生和消耗不平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而生活垃圾的产量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年递增的,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恶性循环,从而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城乡的发展。

(二)生产污染

作为生产大国,我国在生产方面产生的垃圾量十分巨大。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生产以粗放型经营为主,在发展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例如,我国煤炭行业大多采取先开采后治理的方式经营,而开发之后,大多数都为了利益而把保护环境放在一边。农业方面,由于一昧的追求高产,人们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这就导致了土地干结,同时下雨过后会进一步对水源进行污染。生产污染大多是人们不经意之间造成的,而正是在不经意之间,对人们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危害。工业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而不治理,会直接影响到空气质量,进而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农业方面,使用化肥农药的蔬菜水果等食物,会直接或者间接通过食物链到达人体内,使人体聚集大量毒素,最终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因此生产污染造成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

二、优化环境保护机制必要性分析

(一)现阶段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生态环境具有脆弱的特点,因此必须完善环境保护机制。从我国现阶段的环境情况来看,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环境保护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最有效的就是对环境保护机制进行优化。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调查发现,我国环境保护机制仍然不够完善。环境污染不仅对人身体造成危害,同时还影响着我国政治、文化、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人们往往对那些潜在的污染源并不重视,看不到它们造成污染后的危害,然而量变引起质变,最终对人和社会造成危害。因此,我国环境保护机制的优化势在必行。

(二)造成的污染难以治理

从目前的环境污染来看,大多数环境污染难以治理。而这主要是因为污染物成分难以分析、污染时间长造成的。在我国,大多数环境问题做不到预防,只有在恶化之后才真正的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此时才开始治理为时晚矣。比如,一些工厂为了节省处理成本,把大量工业废品运输到荒郊野地进行填埋处理。早期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久而久之,污染量超过了土地所能处理的范围,土地逐渐板结,出现盐碱化现象,导致该片土地百年内都无法恢复原样。而这些正是因为环境污染发现的晚造成的。因而防患于未然,优化环境保护机制便显得十分重要。

三、如何优化环境保护机制

国家对工业进行合理的布局。在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与此同时农民不断涌入城市,加重了生活污染。因此这就需要采取合理的布局以解决这些问题。加大城市绿化投入,保证居民良好的生活环境;要有序有目的地发展,有计划地对土地进行占用,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国家加大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资金的投入,对环境治理采取积极的态度。自从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上的。因此在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国家理应对环境保护予以重视,出台相关政策,完善环境保护机制,适当的降低经济发展速度,投入大量资金支持环境的治理,使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企业是环境破坏的主体。一些企业违背法律道德,为了利益不惜破坏环境。因此保护环境,企业责无旁贷。企业应主动对环境进行保护,建立自己的环境保护机制,保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既快又好。同时企业也应该自觉及时上交环境保护责任险,并在环境治理方面,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这样才能顺应发展潮流,减少环境的污染。

四、结束语

在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的今天,环境保护机制的优化显得格外重要。这就要求国家和企业和个人对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加以重视,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措施,采取合理布局,对环境保护机制进行优化;企业需要主动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在发展过程中不忘保护环境;作为社会居民的我们,必须具备环境保护意识,从小事做起,不用超薄塑料袋,尽量少使用煤炭等传统能源。只有这样对环境保护机制进行优化,环境问题才能更快更好地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娅楠,唐敬丽.分析环境保护机制的优化探究[J].商,2014,(10).

[2]孙涛,郭文,陈晓慧.江苏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环境保护机制及其政策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3,(03).

环境保护分析篇11

第二章环境保护税费的相关理论分析

第一节环境税费的理论基础

外部性理论是环境保护税费的理论基础,外部性是指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产生的难以通过市场机制的价格体现出来的影响。根据其产生影响的不同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其中正外部性又称外部经济,是指个体的经济活动增加其他个体或社会的利益,而自己却得不到相应的利益补偿,即私人利益率小于社会利益率;负外部性又称外部不经济,是指个体的经济活动损害其他个体或社会的利益,而自己不用为此支付成本,即私人利益率大于社会利益率。负外部性理论是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同时也是环境税费的基础理论。环境负外部性表现在企业在生产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破坏环境的行为,同时企业不需要为此支付相关费用,即其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就会导致企业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润而选择在大于社会最优产量的产量下从事生产。负外部性的存在,使得企业在追求最大化利润的同时忽略了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二节税费关系理论

收费作为我国财政收入的另一种形式,也是税收不能替代的。收费具有灵活性、不稳定性、非普遍性。其中,灵活性是表现在形式上、时间上、标准上的灵活,可以为某一特定事项的需要而制定相应的过渡性的征收标准;不稳定性是指收费是针对特定的行为或特定的管理对象收取的费用,如果该行为或对象发生变化或消失则收费也会变化或消失;非普遍性是指付费者是特定的,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时,享用该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者应当付出费用,而未享用的群体不需要付费。税收和收费都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将税收与收费相比较,税收具有收入的稳定性、征收的强制性、征收对象广泛等优点。但是,收费的存在也有一定的必要性,主要在于:一是收费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存在特殊的作用。私人物品的提供由市场价格所决定,纯公共物品的提供采取税收的方式,准公共物品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采取收费和收税的方式提供。二是收费有利于提高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收费体现了谁受益谁支付的原则,合情合理,也吸收了价格机制的优点,至少要支付相当于成本水平的使用费,显示了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信息,有利于避免公共物品的过度需求,提高公用物品的配置效率。

第三章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收费制度分析.......13

第一节我国环境保护收费制度的现状.....13

第四章江苏省环境保护收费制度的实践及启示..........23

第一节江苏省基本情况分析.......23

一、江苏省自然环境特点..........23

二、江苏省社会环境特点..........23

第二节江苏省环境保护收费制度的分析......24

第五章环境保护税费比较与选择........28

第六章环境保护费改税的思路与制度设计

第一节环境保护费改税的指导原则

我国环境保护费改税应当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应当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税在我国的开征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针对性较强,有利于环境保护,但是由于环境保护税要求的专业技术较强、征管难度较大,幵征新的税种势必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当循序渐进的实施环境保护费改税,把对经济运行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因此针对我国目前的环境税费制度现状,可以先将较为成熟的排污收费项目实行“费改税”,并先进行试点,再逐步推进环境保护税的全国征收。

第二节环境保护费改税的总体思路

我国目前没有独立的专门针对环境保护的税种,只有在一些税种中涉及环境保护,如资源税、消费税等,在行政收费方面主要以征收排污费为主。通过前文分析,我国环境保护费改税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基础,对于具体的实施过程主要有两种改革方案:一是全面费改税。即把所有的环境保护收费改为环境保护税,取消相应的环境保护收费。其优点在于改革彻底、一步到位、导向明确,将所有排污行为纳入到征税范围;其缺点在于需要磨合的时间比较长,应对的挑战比较多,如污染物种类众多,污染源相当分散,在排污征收方面要求的技术性较强释。二是分步费改税。即以全面的费改税为总体改革目标,但具体分阶段实施。

环境保护分析篇12

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表明,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森林资源相对匮乏。在森林面积总量中,我国森林面积仅为全球人均面积总量的1/5,在森林储存量上,人均森林储存量仅为全球人均的1/10左右。这一数据清晰表明,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相对匮乏,这一实际情况的存在也为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相关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对策不健全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林业生态环境曾经遭受过十分严重的破坏,由于缺少足够的重视,致使林业生态环境破坏现象一直屡禁不止。当前,我国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上仍然存在法律政策不完善、生态环境投资不到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群体奖惩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致使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工作缺乏必要的法律政策保护,相关机制难以到位,保护与建设工作难以近一步开展

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待完善

当前,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为了实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我国采取了多种建设与保护措施,针对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采取了多种生态资源建设与保护措施,同时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实际出发,在获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仍然十分严峻,仍需要以最大的重视程度,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举措。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中,如树木种植结构与搭配种类不科学等问题都可能导致水土流失问题出现,进而影响到生态环境。

二、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

1.以发展的视角看待林业生态环境保护

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各类工程建设逐渐增多且建设时间长,对于地区的林业生态系统也造成了持续性的破坏,这类林业生态系统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恢复与发展。基于这一发展现状,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过程中,最基础的任务是要在人们心中树立长期的林业生态保护观念,以发展的视角看待林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从全局着手,对局部进行细致完善。在国家推出的林业保护政策指引下,循序渐进地开展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林业生态系统保护,完善林业生态环境。

2.完善林业生态保护建设与管理

在新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各部门应积极正视林业资源生态环境建设对于人类生活的直接影响,在各项工作开展中,积极合作配合,严格执行各项工作任务。此外,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各单位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进行评价。其次,在森林公园等林业生态区域,设立宣传看板,强调林业生态保护重要性,鼓励青少年学生开展生物调查,对林区生态系统进行观察与数据收集。发挥人们群众的力量,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到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中来,开展植树造林实践活动,加大造林宣传力度,对林区居民做到家家防火,人人守林,不断完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

3.对森林面积覆盖率进行扩大

针对当前我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林业资源持续缩减与退化问题,要科学合理地协调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问题。通过扩大森林面积覆盖率,积极宣传植物造林,定期巡视与检查森林资源火灾与病虫害状况,确保林业资源与经济建设需求相匹配。此外,我国政府应积极正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与完善,严厉制裁违反林木保护行业的行为,积极推进退耕还林与速生林工程建设过程,发展林业经济的同时,保护林业生态环境。

4.加大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与技术支持

政府的财政投入可以更好地实现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各级政府应正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在财务明细中明确林业生态环境的投资预算,并通过投资比例的适当调整,持续引入先进林业生态环境技术,如现代树木种植以及环境保护方面技术,扩宽生态保护渠道。增加技术支持与资金投入,提高林業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5.实施“科技兴林”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应用科学技术促进林业生产高速发展

实践证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林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强化“科技兴林”,加快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其能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各级各部门都应因地制宜认真抓好林木良种丰产栽培技术;名优特经济林良种栽培技术;节水和抗旱造林技术;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特别是应用生物及鸟类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技术,此项技术可以保护原有森林生态环境不受药物的污染。充分应用自然力促进天然林的迅速发展,最有效办法是大量开展封山育林,是短、平、快发展生态林业的最好办法。同时,对现有大量的针叶树低产林、老头林进行技术改造,强度或适度间伐,套种适宜的阔叶树种,改变单一的林分结构,促进生长,促使演化近似天然林。

三、结语

要使经济环境持续增长,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势在必行。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不断强化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引导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对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确保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关月,韩雨丝,王斌.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22:72-73.

[2]杜海峰.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分析[J].现代园艺,2016,12:140.

[3]张钟芳.基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林业经济发展浅析[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5(16).

环境保护分析篇13

一、概述

从我国政府管理模式来看,我国属于全能型的政府管理模式,政府承担着全部的社会管理责任,群众对政府治理有着严重的依赖心理。当前的国内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目前环境治理与保护的过程中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与更加切实的推广及应用。

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1、提高政府的决策质量

在公众参与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公众行为将民意切实的传达给政府,这些公众行为中反馈出的信息可以有效为政府的决策过程提供合理正确的意见参考,有助于政府政策实施实现正确性与公正性。公众在相应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号召下实现公众参与,可以增加政策的透明度,使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减少相应的冲突与摩擦,在真正意义上防止了“行政不作为”腐败行为的发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行政许可和执法的公正性与高效性。

2、促使政府和市场发挥环境保护正面功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环境问题上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情况屡见不鲜,对此我们自然应当从政府运作和市场运行的内在结构中去探索和构建制约“两种失灵”的机制。但是也不能忽视公众参与这一外部制约力量的重要地位。从世界上一些国家治理环境的成功经验来看,公众参与是克服两种“失灵’的有效机制。

3、降低环境管理的成本

由于我国仍旧处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在国家财力与城市建设上难免存在一些资金上的不足,我在环境保护上投入的资金力度只相当于发达国家投入资金的3%。根据有关数据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政府资金的投入与管理,成本的数额成为当下影响我国环境保护情况的重要因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作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途径,首先,促进公众参与使政府的环境政策更加符合民意,减少了政策运行过程中的阻碍,有效降低了政策实施成本;其次,公众的积极参与是一种零投资却能产生巨大效果的公众行为;再次,公众积极的参与环境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为政府分担了压力,减少了有关职能的运作压力。

三、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现状

随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近年来我国相应的出台了多项针对环境问题进行有效保护与改善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政策仍旧无法有效改善当下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民众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更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公众的环保意识较低,参与环境保护的主动性欠缺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程度上存在很大区别。学历高、文化层次高(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城市居民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比较强烈。而学历低、文化程度低(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居民所呈现的则是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过度依赖政府。由此可知,我国在环境保护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缺乏公众参与的情况,在实际的环境保护过程中无法形成全国性的民众号召响应,政策在贯彻的过程中往往无法有效落实,无法进行合理切实的政策宣传与环境保护的宣传。

2、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致使公众面临不同的现实问题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公众更多关心的是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等迫切问题,因而环境问题较难进入普通公众的视野,由此就大大降低了公众参与程度。在防止“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中往往还会出现片面强调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的负面参与。例如:公众为了个人的眼前利益或局部利益支持当地政府作出的明显有害于环境的决策或者纵容和支持企业领导为降低生产成本而采取的明显违反国家环保法律和政策的行为。公众的“负面参与”将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中长期面临的一个问题。

3、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遇到制度

在宪法层面上,环境权利缺失,宪法中未赋予公民环境权,各项单行法则无法据以制定有关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规定。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只有《环境影响评价法》配套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了具体可行的公众参与制度。环境保护的其他单行法仅规定了单位和个人检举和控告相关污染的权利。而这类规定也只是一种事后救济,并不是公众参与的首选。对于公众如何实施检举和控告的权利,还缺乏相关法律规定。

四、提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

1、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培育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首先,立足学校阵地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加强对在校学生的环保教育,通过培育在校学生环境保护意识,从而影响到家庭成员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在高校学生中深入传播环境保护知识,广泛宣传环境保护的有效路径和重要性。其次,立足社区平台开展经常性的环保宣传教育。街道及社区是公众经常聚集的平台,也是宣传践行环境保护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发挥基层环保干部及环保爱好者的作用,摆脱公众在环境保护上的“政府依赖性”。再次,立足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经常性长期性的宣传教育。另外,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环境保护宣传中的重要作用,强化各职能部门网站的宣传功能,也要充分发挥微博平台的作用。

2、通过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

公民通过各种形式包括参与环保活动的自我保护,也是使公民的环境权真正得到实现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可以进一步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和责任意,不再把环境问题完全推给政府。当公众的参与产生明显的效果,公民的环境权益受到切实保护的时,就能够进一步激发公众环境保护参与的热情,从而逐步实现使环保运动成为全社会共同事业的目标。

3、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

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我国制定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一般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往往存在过于原则化的情况,这就给我国环境保护造成了一定阻碍,也给我国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过程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所以,必须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立法,为我国公民参与各项政策活动提供有效的保障,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为公民参与进行完善化的管制与保护,进一步维护公民在参与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其次,通过将法律法规进行实体化建设,将各项环境管理制度中的具体规定通过合理的方式普及到每一位群众身上,让民众了解到这些法律法规的效用及重要性,从而形成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