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法实用13篇

高中语文教法
高中语文教法篇1

(一)教学中偏重意义和内容的讲解,淡化语法知识的学习

纵观高中语法教学,我们看到教学中普遍纯在一种倾向,偏重内容与意义的理解。之所以偏重内容与意义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正因为此,往往在教学中忽视了形式也就是语法的学习。这就造成学生连最起码的实词和虚词都分不清楚,更无从谈及句子成分、句子之间的关系了。这种教学偏颇与中国文化文学的一个重视内容而轻视形式的传统是有紧密关系的。

此外,学生语法基础薄弱,教学参差不齐也是造成语法教学困难的原因。初中对语法的要求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主要文言句式,初步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却远远没有达到以上要求。由于语法知识的缺乏,学生到了高中阶段,教学尺度很难把控。语法讲授过难会戳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授简单又不受重视。因此,教学不在以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为目标,而是以立竿见影的快速提高成绩为宗旨。这就将授课的中心放在内容和意义讲解上,淡化了语法的学习。

(二)语法知识的缺乏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难以做到真正理解

在文言文教学中, 教师感觉难教, 学生感觉难学,除了基础薄弱原因外,主要问题语法知识薄弱。举例来说,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常见现象, 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这类词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临时性, 而这一点是受一定的语言环境限制的, 在分析时要注意活用词前后的修饰成分以及它们的结构关系。在《 劝学》 一文中,涉及“ 词类活用“ 非能水也” 一句中有特殊用法的词, 大部分学生能够找出“ 水” 属于特殊用法, 但再问是什么特殊用法时, 却很少有人能答出是词类活用, 更不要说是名词作动词了。 这说明学生的语法知识是何等欠缺, 他们不知道能愿动词不能单独作谓语, 必须和实义动词一起构成谓语, 所以学生不能判断出“ 水” 在这里已活用为动词。因此,在讲授的时候当时感觉明白了,可是在遇到同类问题时还是不知知道怎么去解释。其原因就是取法语法知识。

二、语法教学在文言文阅读中的作用

(一)分析字形结构

汉字是表意文字,字形和字义有着直接联系。虽然随着的变化汉字的形体和语素意义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许多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都还比较明显。通过分析字形结构,可以与现代汉字建立关联,提高文言文的分析能力。比如说,“贸籴粮食”一句的含义,首先弄清楚“籴”的含义。“籴”为会意字,根据它由“入”和“米”两部分组成,推断为“买进米一类的粮食”,联系上下文可以确定 “贸籴粮食”即为“购买粮食。同时,汉字中的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形声字一部分表音(被称为“音符”),一部分表意(被称为“义符”)。比如,“王”和“玉”旁的字,大多与玉有关;“绞丝旁”与丝帛和布料有关等。如果我们熟练掌握字形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我们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二)分析词或短语或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关系

在文言文中相似的语言结构、句式构成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相反,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正确理解。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以”字是很难理解的,但根据句式整齐的特点,借助“用”字,我们可以推断出“以”与“用”意义相同,再补出主语“屈平”,结合他的生平遭遇,就会弄清这两个词是被动用法,作“被任用”讲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典型语言构成和句式构成的学习,可以提高我们对一类文言文的分析能力。

(三)分析词语所在的句子的语法结构和功能

在文言文中经常有一个词语可能在不同的文章中有不同的词性,充当不同的成分,进而导致不同的词义。但一定词性的词或短语在句中的位置和功能是较为固定的,句子成分间的顺序也较为稳定。因此可以通过结构规律推断实词乃至虚词的含义。同时有助于判定句中是否有通假字、实词活用、省略成分、特殊句式等文言特殊现象。如果能熟练掌握语法结构和功能在应对文言文时可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四)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作用以及和实词的组合关系

在分析句型结构的时候,虚词、副词、介词、连词最易造成混乱。因此,要想获得争确的文言文解释,必须要明确这些此在句子中的位置、修饰关系、作用。通常来说,一个句子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组成。副词是常位于动词、形容词前,修饰说明动词、形容词的虚词;介词,与其宾语组合成介词结构(又称介宾短语),修饰动词;连词,用在两个语言单位(词、短语或分句)之间起连接作用。在明确以上内容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有效的判定词语间的关系,获得争取的句式解释。

三、关于做好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文言文毕竟离我们时代久远,词语构成灵活性多样,导致不易掌握使学生很难对其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教法要有变化,不死板,不照本宣科,尽量创设活、泼的课堂气氛。比如说,讲一些历史、幽默小故事、名人轶事等,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可以通过讲解、问答、练习、讨论、竞赛等提高同学的参与、探求的学习环境。培养同学自动自发的学习热情。

高中语文教法篇2

为了尽量避免传统的语法教学的弊端,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自如地进行语法学习,教师还可以在高中语法教学过程中利用现实中的真实情景来创设语法教学的语境,从而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习相关的语法知识,使学生能够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掌握语法。比如,在讲解高中英语中的一个重要语法点虚拟语气时,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虚拟语气的含义和用法,教师可以这样为学生设计语境:“Boysandgirls,now,let’simaginethatifyouwere80yearsold,whatwouldyouthinkanddo?”通过设置这一情景之后,学生便可以想象当自己80岁时的情景。由于这是一个虚拟的情景,因此,学生便可以利用虚拟语气来进行会话。在会话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理解虚拟语气的使用场景,还可以重点把握虚拟语气的有关法则,可谓是一举两得。

第三、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来创设语法教学的语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多媒体设备的广泛运用,教师在平时的高中语法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以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来创设语法教学的语境。这是因为,现代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文字、声音、图像的一体化,从而能够打破语法规则的枯燥性,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动态的环境中,不仅能够关注这些语法知识,还能掌握有关语法的用法。比如,在讲解情态动词can、could、may、might和must时,由于这几个情态动词都有表示可能性的意思,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设置几组简单的动画,并且每一个动画要展现不同的场景。在讲解must表示可能性的用法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动画场景:学生A准备去找学生B,正好发现学生B的家里的灯是亮着的,这时,学生A用情态动词must进行了表达:“Hemustbeathome.”通过这个场景的设置,学生便可以掌握在什么的情景下可以使用情态动词must,并且能明白must和其他几个情态动词在表示对某事的猜测时的区别。

高中语文教法篇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二、多写片段,化整为零

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大至对时政国事的抨击,小至遣词造句,不一而足。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三、组织活动,丰富生活

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学生作文难的又一原因。经验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师要抛弃那些组织学生搞活动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影响考试成绩的片面认识。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你成天在课堂讲怎样写作文,学生还是无事可写;要写,也是胡编乱造,缺乏真实感。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积极主动地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思想政治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还要舍得花一些语文课的教学时间精心组织一些与作文紧密联系的活动。生活丰富多彩作文就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也就不会一拿起笔来就感到无处下手了。

四、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五、鼓励创新,允许模仿

作文可不可以模仿?我认为可以。当然,我们首先要鼓励学生的作文要写得有新意有特色,但也允许适当地模仿别人的作文。写字,画画都有临贴、临摹这个阶段,作文也会有个先模仿的阶段。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教师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或学生习作,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这样,可以降低作文难度,先“扶”再“放”,不至于一开始就产生作文难的心理。

六、创设情境,激发灵感

作文练习时,让学生写看到过的、体体验过的、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他们会感觉作文离他们并不遥远。合理的情境创设能够使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氛围下很地进入写作状态。例如:亲情,谁都体验过,可是让学生写他们最熟悉的亲情类文章,他们也感觉无从下手。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体验亲情。如给学生先放歌曲《母亲》《父亲》之类歌曲,让学生深深陷入亲情之爱的氛围中,在感情上引起共鸣。进而让学生敞开心扉,谈谈父母或亲人给自己的一些看似平凡却让自己永记心弦的爱,你一点,我一滴,相互启发,使他们恍然惊诧到,自己原本生活在暖融融的爱当中,从而在作文中一吐为快。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借助讲故事、听音乐、看影视作品等多种手段来创设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七、灵活批改,训练能力

作文批改应针对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批改方式,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多次修改自己的作文,让他们自己学会修改作文。这一方面提供了学生对自己的作文重新认识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如此,学生下次作文时就会注意这些方面。再如抽组批改,将更快更有效的反映学生的作文水平,因为一个小组基本可以反映全班的学生在作文时出现的普遍问题。当然,作文批改方式有很多,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让他们真正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让他们自发的产生写作的欲望。

八、表扬强化,增强信心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能够强化学生正确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批改作文时要有一颗爱心,满腔热情。评语要用鼓励性语言,既要肯定点滴优点,又要诚恳地指出缺点和不足,还要介绍一些修改的具体方法。要用谈心式、讨论式的语气,让学生从教师评语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老师的殷切期望和一片爱心。事实证明,以情育人,肯定表扬比斥责批评效果更好。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表扬强化的重要作用,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优点和微小进步,哪怕是一个好句子一个用得合适的词语,一项新鲜的材料……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这样不断强化使优点巩固坚持,缺点就会相应减少,不仅使学生逐渐掌握作文的方法和技巧,而且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自尊心,为写好作文提供巨大的动力。

九、因人施教,分类指导

“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学生作文水平高低不平是一种正常现象。“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使好的吃不饱,差的吃不了,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产生消极心理和消极行为。教师要因人施教,按学生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的作文目的、作文要求、作文任务,分类进行指导。对好的学生,可适当提高要求,培养爱好,从作文的技巧、艺术性上提出要求和进行指导,组织他们参加课外写作小组,参加各种作文竞赛,积极向报刊投稿,以满足他们自我提高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设计坡度减少难度,分步实现作文目的,使他们能经过自己的努力每次作文达到一个小目标,有一点小进步,从而培养写作兴趣,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高中语文教法篇4

例如,我在教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记游散文时,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 阅读方面:了解课文所写景物的不同特点;体会文章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情趣和哲理;理解写景抒情散文融情于景、托物传情的特点;学习课文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拟人、引用、排比等修辞手法状物写景的方法。

2、 写作方面:学习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按游踪顺序状写较多的景物,学会写较复杂的游记。

3、 听说方面:能口头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地方、一处风景,突出特点,明确方位,仿到口齿清楚,表达明白。

对以上教学的总目标不仅教师要了然于胸,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了解。因此在开始教学之前,我首先将这一目标告诉学生,使学生心中有数,在学习过程中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二、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单元理论知识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四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所以在教学肘,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

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

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

3、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A、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B、情节曲折,故事完整。C、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D、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教读示范

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单元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单元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例如教读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两篇讲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以下问题:①两文抓住了景泰蓝和荔枝果实哪些特征来说明的。②理清两文的说明顺序。③分析两文综合运用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④分析两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科学小品兼用文艺笔调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实例,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研究;落实说明文的有关知识,教给学生读写说明文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就会自学说明文,能力得到提高。

四、自读深化叶圣陶指出“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

自读是学生由老师讲解到个人自学的过渡阶段。所谓白读深化,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师在教读课文中示范讲解的方法去自学单元自读课文。通过自读实践,使单元知识得以进一步的巩固深化,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达到不教自会的境界。这一步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作点拨提示,切忌越俎代庖。有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自读课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启发诱导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钻研课文。

例如,教学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的两篇白读课文《为了的嘱托……》和《火刑》,根据单元理论知识和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供学生思考:①两文表现了吴吉昌和布鲁诺两位科学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②两文各采用了什么样的线索来组织材料?③ 两文各按什么样的顺序记叙的?④两文各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以上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采用讨论的方式去完成。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巩固深化单元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高中语文教法篇5

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我们曰常生活中运用的最广泛的学科,我们的思维、说话方式都要受到语文学科的训练,语文是其它学科的言语表达的基础,也是一个学生内涵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们身边到处都是语文,正是如此,语文显得并不是那么地被学生重视,普遍的看法就是语文不用多下功夫学,这导致了对语文学科的普遍轻视。再者,语文考试的主观性比较强,学生普遍难以得到高分,在高考中,同学们的语文成绩并不能明显地拉开分数差距,这无形中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们产生了一种误会:语文课,没必要下功夫,就算下了功夫,也难以考高分。所以,在课堂上,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强调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比如,可以朗诵一段语言优美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可以选择讲一些书本上没有但与课文有关联的学生前所未闻的名人轶事,使学生慢慢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而不仅仅是就文论文,使学生感觉语文是枯燥的。

三、实现民主教学,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按部就班地讲授,学生被动听课,教师的形象高大威严,高于学生,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畏惧心理,有疑问也不敢站起来当堂提问,讲课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教师要与学生树立平等的关系,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疑问与意见。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鼓励他们的质疑精神,对每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认真对待。民主教学,可以在师生之间树立亲密的关系,师生的心融为一体,产生共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例如

学生在课下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或小组之间的和谐互动,在合作中共同达到某一预期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例如对于教师布置给某小组的一项试翻译《孔雀东南飞》前两段的任务,有给各个成员的具体负责翻译其中的几句,最后由组长整合在一起作为完整的翻译。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都会得到增强。长此以往在这种探索归纳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就慢慢地得到了培养。这些品质在教学中很容易被忽略,但是它给学生来说无疑是受益终生的东西,帮助学生形成走向现代社会后所必需的素质。

     五、语文教学还要结合情景

在一般条件下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图片、视频,加深学生的体会。当教师在上《宝玉挨打》这节课时可以播电视剧放红楼梦上的有关情节,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也可以带领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社会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本文字的理解远远没有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来的真实,社会实践,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的理解。在需要锻炼学生写作能力时候,可以带学生去某地,学生触景生情,会有感而发,这样有利于扩大学生的思维,同时对学生写作的表达形式要求应放宽,例如,诗歌、日记、散文、等体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写出有创造性的东西。

六、注意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

高中语文教法篇6

2.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化

2.1生动形象、富于直观的语文教学语言。语文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富有情趣,善于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风趣机敏的话,以增添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语文教学语言的形象性,要求语文教师表达时善于形容、比拟,绘声绘色,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感以唤起学生的表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最令人深思、最能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的语言,语文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就能使语言充满魅力、富有启发性;就能启迪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动脑去思考、动眼去观察、动口去表述,学会写作,从中获得知识。

2.2规范准确、富有科学性的语文教学语言。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必须借助于语言来表达,因此语文教学语言必须要做到规范和准确。语文教学语言的规范,要求语文教师讲课时发音要正确,语句要合乎语法修辞,用普通话;要求围绕中心,句句紧扣,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要求遵循规律,论证严密,立论有据,不以偏盖全。语文教学语言的准确,要求语文教师选字用词要科学无误,不含混、不糊涂、不模棱两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是否规范和准确,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规范准确、言简意赅的教学语言,才具有美感效果,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反之,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或障碍,妨碍学习的顺利进行。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剔除颠三倒四的罗嗦话、无关紧要的两可话、牵强附会的题外话、不着实际的空洞话、不合语法的半截子话。

3.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教师可以把自己定位为课堂的"导演"和"主持人",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而不是过去课堂的"主演",一讲到底。央视《实话实说》崔永元的连珠妙语,《艺术人生》朱军的微笑和真情,都给观众营造了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教师的语言需要具有启发性,富有智慧,最好有点幽默,"一石激起千层浪",像主持人一样,一句话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有一股说的欲望或冲动。作为"主持人",要给学生思考提供条件。教师要为学生"备知识",充分占有资料,备"知识的呈现形式"。这里的知识不能是孤立静态的知识,新课程标准"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课本中关于《左传》的背景及有关"文学常识"自然要备,但还可以涉及"春秋无义战""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等内容,谈写作手法、"皮里春秋"、处事方式、言语技巧等等。教师的丰厚底蕴以及备课深入挖掘,可以让学生有开阔的视野。这种辐射式甚至有点漫谈式的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聚焦式教学。长期的发散性思维必然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提高语文课的品位,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让学生们在求学的欲望中去探索、去获取知识、去创新、去实践,教师要做好课堂"主持人"。

4.要把基础教学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高中语文教法篇7

第二步:学习知识

学习知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理论知识。现行高中语文教材都是按文体划分单元来编排的,每一单元都由教学要点、课文和单元知识与训练组成。单元知识与课文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单元知识有统驭课文、帮助学生正确阅读理解课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课文之前,应指导学生学习单元知识短文,归纳知识要点,再运用单元理论知识去分析理解单元课文。如,教学高中语文古典小说时,因学生对古代小说的特点还较生疏,除了帮学生温习小说的三要素外,还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知识短文《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进而归纳出有关我国古代小说的知识要点:1、小说起源于劳动,古代神话传说可以说就是小说的渊源。2、古代小说的发展阶段:先秦两汉的萌芽状态--魏晋南北朝的笔记小说--唐传奇--宋“话本”--明“拟话--明清章回体小说。3、我国古代小说的特点:A、注意人物言行和细节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形象。B、情节曲折,故事完整。C、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流畅,富于个性化。D、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这样,通过学习知识短文,梳理知识要点,学生对我国古代小说的有关知识就有了明白、清晰的印象,这就为下一步古典小说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三步:教读示范+教读示范

教读示范+教读示范就是在教师带领下,依据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讲读课文,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阅读的具体实践活动。教读示范,实际上就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教学,教给学生一把分析、钻研同类课文的钥匙,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教读示范必须做到三点:(1)要突出重点,体现单元教学目标。(2)要落实知识,用课文印证单元理论知识,揭示知识的规律性。(3)要侧重指导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具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例如教读高中语文的两篇讲读课文《景泰蓝的制作》和《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引导学生着重分析、研究以下问题:①两文抓住了景泰蓝和荔枝果实哪些特征来说明的。②理清两文的说明顺序。③分析两文综合运用下定义、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④分析两文准确、简明的语言特色以及科学小品兼用文艺笔调的写作方法。

高中语文教法篇8

众所周知,汉语有别于英语等其他语种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标准汉语语法中,没有严格意义形态的变化。在名词上,主要体现为名词没有所有格的变化,也没有词性和数的区别。在动词上,则体现为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变化。这种特点,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语言学家认为汉语没有语法。经过漫长的发展,汉语语法的存在终于被世人认可,语法教学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但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汉语语法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没有得到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本文就汉语语法本身的特点,以及其对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教学的影响,对学生文学素养提高的作用等各个方面,综合论述汉语语法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不二地位。

一、为什么到了高中阶段依然重视语法教学

“语法”是语言表达的规则,是语言本身的结构规律。严格意义上系统的语法教学,是应该在初中语文中就完成的。但是在实践操作中,这无疑有相当的难度的。初中学生理解认知能力有限,而语法知识又是语文课程中较为晦涩难懂的环节。再者,现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其教育目的多以帮助学生通过考试为主,语法知识的考察在中学阶段基本是空白,这就造成了,在教学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多数语文教师会忽略对语法知识的教授,认为没有意义。但是到底有没有意义呢?从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语法教学的意义还是很重要的。就像学英语要学习语法知识一样,学汉语的语法知识也不容忽视。学生的语法水平提不上来,相应的其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乃至整体文学素养,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造成语文课程大家旗鼓相当,没有“建设性”语文人才的出现。这仅仅是忽视语法教学的一个弊端。

另一方面,长期的忽视语法教学,很难让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学习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以至于在必要的时机,教师教授一点语法知识,还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得不偿失。因此,在教师漫长的教授生涯,学生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应当把语法教学定义为和其它版块教学有同等地位的教学,并将其体制化,全方位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

二、语法教学在高中阶段的作用

(一)学习语法知识帮助学生突破文言文学习瓶颈

古代汉语当之无愧是语言文字学学习的“四大名捕”之首,其他三项分别是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现当代文学史。之所以有这样的“荣誉称号”,和它本身难度较大、晦涩难懂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文言文产生于几千年前,数千年的发展使其很多词语发生了各式各样的变化,如果不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变化的大致原因、发展过程,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是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的。而词汇何其多也,紧迫的高中语文教学课程是无法花时间把所有的词汇词源发展过程都一一分析到位的,这个时候,语法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虽然历经千年,但是现代汉语的语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古代汉语有相通之处的。结合高中古文献学习要求“理解并能运用常用文言诗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看似一句话,实则不然,词汇数量庞大,古汉语词汇变化多端,不联系语法教学,是无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联系现代与汉语语法知识,帮助学生把握汉语言中词性的分类,短语的类型,句子的成分,并带入文言文的学习中,只有将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分析清楚,才能分清文言实词、虚词及其意义和用法,才能辨析特殊的文言句式,进而结合语境翻译理解文章的内容。

高中语文教法篇9

一种语言里具体的词多如牛毛,由这些词组合而成的具体烦人的短语和句子更是难以计数,但是它内部的组合规则和格式是很有限的。而语法则可以描写、解释这些规则和格式。语法是从众多语法单位里抽象出来其中共同的作何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掌握了语法知识,能让我们更好地掌握一门语言。

掌握汉语语法首先得掌握词类的划分。照汉语语法的老传统,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可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等;虚词可分为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

词类的划分掌握了,我们就可以较详尽地讲解句法成分了。汉语句子的成分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例句:(全体)学生〔都〕完成〈了〉(语法)作业。在这句话里,主、谓、宾、定、状、补都体现得很清楚具体。

掌握了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我们在讲解古诗文和语言文字应用的时候,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大纲要求辨析并修改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其中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就是在直接考语法知识。在简介辨析并修改病句的有关策略中,语法分析就是一个最主要、最准确的方法。

对于古代诗文阅读,大纲的要求之一就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成分省略。没有现代汉语词法和句法知识,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主谓,什么是宾语、状语,省略的是哪个成分。依照现代汉语的语法,宾语是跟在动词或介词后面的,但是在古汉语里,有些宾语常出现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这种现象语法上称之为“宾语前置”。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而在古汉语里,常常出现定语在中心词后面的现象,这种现象语法上称之为“定语后置”。状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而在古汉语里,很多由介宾结构构成的状语出现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称之为“状语后置”。学生如果不了解现代汉语语法中句子成分的正确位置,不能正确划分句子成分,那么对文言倒装句式既无从判断,也无法理解,因为文言倒装句式本来就是相对于现代汉语正常语序而言。

我们的词类活用有名词用作动词、作状语、使动和意动,动词用作名词、使动和为动,形容词用作名词、作动词、使动和意动,数词用作动词、形容词。其中的名词直接作状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语法中“名词一般不直接作状语”的规则而言,所以视为词类活用。至于词性变化这几类更是以现代汉语语法中这些词的一般词性作为参照原点,这些词在文言语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常常也改变了功能),于是视为活用。由此可见,如果没有现代汉语语法中关于词语一般词性及其功能的规定作为参照,就无所谓文言词语的活用现象。可见,掌握文言词法和句法,须以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为基础和前提。

高中语文教法篇10

在新课改背景下,将问题式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立足于教材,针对教材内容,提出具有启发性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分析和思考,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

一、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高中学校中,语文教学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激情飞扬地讲解,学生毫无反应地听取,整个教学氛围沉重和压抑。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是整个语文教学课堂的掌控者,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与接受知识。在这种满堂灌的讲授方式下,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就更别提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极低。

2.师生互动性不强,教师很少提出问题

语文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在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让学生能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语文成绩,教师更加注重对重点知识点以及答题技巧的讲授,很少根据教材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自主寻找正确答案,甚至有很多教师认为在语文课上提问很浪费时间,会耽误教学任务,所以不愿意实施这种教学方法。久而久之,学生沦为学习的机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法的策略

1.设置情境,应用问题式教学法

高中生缺乏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是比较好玩,探索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比较重。如果语文教师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话,学生会觉得毫无新鲜感,甚至会觉得自己的个性被压抑,从而产生厌学的心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问题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设置情境,将学生带入问题的思考当中。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课文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设置情境,首先以“我有一个梦想”为主题制作一段精短视频,将一些影视明星、奥运健儿的梦想剪辑在一起,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对自己的梦想产生思考。在播放完视频后,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梦想是什么,为了实现梦想要付出什么。学生积极性很高,各抒己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讨论。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课文《宇宙的未来》时,教师在讲解课文之前,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请想象宇宙中会存在什么样的物体?在未来的一天,人类会不会去宇宙生活?如果有机会去宇宙生活,你是愿意生活在我们充满人情味的地球上还是充满神秘未知的宇宙中?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对宇宙展开无限的想象,也会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在思考之后给出自己的答案。当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时候,教师应该予以点评,无论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是否相同,都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愿意进行语文学习。

2.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提高问题式教学法的效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将问题式教学法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师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虽然应用问题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提问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进行启发式提问,将问题式教学法的最大作用发挥出来。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采用问题式教学法,这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课文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进行语文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在每堂课即将要结束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设置一到两道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查找资料,寻求答案,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问题式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语文教法篇11

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流和沟通工具之一,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高中语文教学应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字应用水平。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很吃力、对语文的兴趣并不高,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支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目标以及课堂教学的实际,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选择好的切入点,切实提升高中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一、高中语文新的教学理念

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了三条全新的基本理念:第一,新课标将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定位在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和对其的教导作用上;第二,新课标加强了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对高中生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均衡发展;第三,新课标注重以共同提高和多样选择相结合为原则,力争构建一个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可以看出,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传统的语文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和创新,它强调了对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生活中对语文的应用能力,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在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时,养成健康良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增强学生正确理解和表达、思维品质和文化品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等成为了目前高中教师的主要职责和目标。而要实现这些目标,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跟不上脚步了,因此,我们就有必要研究如何以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改变学生对语文学习枯燥无味的一贯认识的首要方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尽量运用生动、有启发意义的语言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中探索式的学习心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营造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老师高高在上,扮演的大都是“严师”的角色,在课堂内外要求学生要无条件的尊重老师,久而久之,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必要的的沟通、交流。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老师也不易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感受,因此,这也就使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枯燥无味,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等问题。同时,由于高中生学习负担的加大,学生的逆反心理较强,这也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会发生学生和老师相对抗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

因此,老师应该学会转变自己的角色,即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主导、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鼓励学生自主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使每一个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和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教学工作中建立双向互动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效率。

(三)合理安排教学结构

一般而言,由于高中学习时间的紧迫性,语文教学中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由多个知识点和内容的综合,因此,教师应注意教学结构的合理安排,巧妙融合各知识点,既要有知识的传达,又要有讨论和启发。在课堂设计中,教师应尽力设计一个合理流畅的教学结构,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巧妙的设计和安排,统筹布局和安排教学工作,使学生充分享受和喜欢语文学习的过程,并在过程中感悟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坚持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原则,应改变以往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增加学生的中心和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讲解和指导之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和练习,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而解决的问题、获得的知识往往比老师生硬的传授所达到的效果强很多。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语文学习中发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

(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语文老师应当在教学工作中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性,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师乐意根据世纪的教学任务,恰当运用多媒体,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文素质。比如在教授《雷雨》这篇经典戏剧的时候,教师就不用做长篇大论的分析,可以直接播放舞台话剧片段,让学生随着演员的精彩表演,走进喜剧的天地,深入揣摩人物的喜怒哀乐,进而更加合理地把握人物性格,对课文主题有更为深刻的感性认识。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有效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新颖性、形象性,通过声光电的物理展现,让学生的头脑全面激活,帮助他们更深入的领悟语文的神韵,在多媒体教学中吸引学生的观赏兴趣和学习兴趣。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需要加强师生合作能力,新课程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师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应当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支撑,不但要关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接受程度,更要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应当树立起以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立足点,将课堂教学变成师生之间的对话、合作,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的机会,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付书平,浅谈如何搞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青年文学家,2009年14期。

高中语文教法篇12

2.吟诵

吟诵是汉语诗词的传统诵读方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历史长河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绝大多数的诗词歌赋是使用吟诵的方式来进行创作的,想要更加深刻地体会这些诗词歌赋的精神内涵及其审美韵味也只能通过吟诵的方法。从本质上来说吟诵就是一种通过音乐节奏来进行唱读的方式。吟诵更是一种以声传情、以声动人的情感朗读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投入到文章当中,使学生在深刻的理解字词句篇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背诵

背诵是指仅仅凭借记忆而念出读过的文字的一种读书方法,它是读书的众多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我国传统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背诵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感悟、沉淀、熏陶,它能使背诵者主动置身在渲染文章的情景之中,直接获得文章的美感感知体验。背诵不但可以储备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并且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在进行背诵训练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点,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记忆,忌死记硬背。第二点,背诵要掌握好背诵方法,只有学会使用正确的背诵方法才能与书文意相连,血脉贯通,背诵一定要以“悟”为核心,以“读”为辅助手段,使学生可以声情并茂地将文章背诵出来。

二、诵读教学法的特征

1.音象性

诵读要具有形象、逼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要求诵读应具备音象性,也就是指声音的意境化与形象化。通过生动逼真的声音把语言内在的意义表达出来,透彻地分析作品,掌握语言所表达的内涵,比如某些附属内涵就需要从声音表达的形式上来分析从而可以找到一个相对比较合适的声音形式。

2.实践性

诵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诵读是由读者与听者共同进行听与读的动作,这就要求读者必须精准无误的掌握了解语言文字,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并对诵读这一教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锻炼,只有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可以真正了解诵读所带来的快乐。

3.规范性

诵读规范的作品有利于改正诵读不规范的问题,在诵读时必须使用有声的语言形式,这比仅仅看作品给人带来的印象更加深刻。因此,只有诵读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其实践性与音象性才能表现得更加准确。

三、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树立正确的诵读教学意识

诵读教学意识不仅仅停留在思想表面,更多的也会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例如经济条件的制约,结合本地现有经济条件开展一些适当的诵读教学,这是每个高中老师应有的教学意识。在这种科学诵读意识的引领下,高中语文不仅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改变,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也为高中教育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

2.正确认识诵读教学法

科学的认识诵读教学法,现如今,诵读教学法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已经达成高中教育界众多学者的共识。正确地认识诵读教学,并看清其对语文教育界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是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及时认识到的事实。应结合现有的教学内容适当的增加些诵读教学,推动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高中语文教法篇13

古人云:“言为心声”、“慧于心而秀于言”。优美而又精确的语言可以要使政治课洋溢着激情与活力,充满美感,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产生突出的教学效果。

首先,要用普通话授课,讲究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富于变化。“没有情感的语言是一杯水,而融进了情味之后,奔流的则是鲜红的血液,它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的共鸣,具有振魂摄魄的效果。”所以,政治课的教学语言就犹如写文章,有铺垫、有发展、有高潮、有低谷,这样才能引人人胜,勾起学生探究知识的强烈兴趣。

其次,借助修辞与文学增强政治课的美感。我国的古诗文名句、成语、典故不仅言语精辟,而且内容丰富。在政治课教学中恰当的引用一些诗词文赋,能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知识的深刻内涵。这一点在高二的哲学常识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譬如,用“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说明矛盾的特殊性;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发展的必然;用“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说明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等等。

再次,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幽默是一种智慧,更是一道兴奋剂。在政治教学中使用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笑话,普通话和地方方言甚至是英语的交叉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如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说成“如此easy的一个question”往往可以使学生倍感新奇。

二、用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来阐明政治概念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政治课中的概念是政治课中最抽象又最枯燥的一部分。而任何概念、原理,都是借助和依赖于一定的字、词、句,并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从而表达一层或几层明确的意思。运用语文知识将句子解构,还原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将定义分层理解,对概念的整体有更深层次的把握。例如“价值”一词的定义:“价值是指凝聚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从句子主干看,价值其实就是一种人类劳动,因而它是反映了商品的社会属性;从宾语“人类劳动”的两个限定语可以看出:1、“无差别的”说明这里的人类劳动是不是指具体劳动,而是指抽象劳动2、“凝聚在商品中”说明并非所有劳动都能形成价值,因而价值是商品的特性。学生记忆时可先记住句子主干,再根据理解为其加上定状补成分,一个定义就这样简单而又透彻的弄懂了。

与此类似,哲学和政治常识中的一些复杂的概念也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用划分段落层次的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对材料的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它可以使学生在对段落大意的把握和作者思路的扩展上都有更深的认识。在政治课教学中,也可适当运用此类方法。例如经济常识上册讲到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时,学生可将这一段话分成三层:第一句是总述“商品不是从来就有的。”接着课文通过三层递进的步骤证明了第一句的观点,阐明了从商品到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最后再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作为总结。一个总――分――总的层次,将商品经济的产生过程一览无余,清清楚楚。

层次分析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学生的答题过程。如四川09高考文综28题:2008年5月,居民徐某欲购摩托车,因在政府网站末查到养路纲征收标准和办理程序等相关资料,便以快递方式去函所在区交通局申请告知与购车相关的政府信息,并注明自己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该局签收后在法定期限内无回复。II为此,徐某向该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裁定该局“行政不作为”并诉求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法定责任。II区法院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最终判定被告行为违法,原告胜诉。II上述事例说明:

①政府严格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②司法机关公正执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③立机关严格立法程序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条件④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增强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该材料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分三个层次,共涉及到公民、政府、司法机关三大主体。第一层次:诉讼原因体现了政府过失,说明应做到依法行政;第二层:次徐某提起行政诉讼行为说明了公民意识增强;第三层次:裁定结果说明应做到公正司法,而立法机关未在材料中体现,且该项说法错误,故该题根据材料应选B。

总之,在中小学教育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原来各学科之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自我封闭状态都将被一一打破。合理的架起学科间相互沟通的桥梁,使各学科的知识、语言和教学方法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是非常重要而且必须的。当然,政治课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语文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为政治课教学服务的,切不可喧宾夺主,适得其反。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出一套更科学、更高效的教学方法,才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张耀山高等教育出版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