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本知识实用13篇

管理学基本知识

篇1

1.表达层

表达层主要是用来负责知识的输出和输入,是知识管理系统的入口和接口,它的主要功能是负责连接系统和用户。一方面,表达层将知识存入知识管理系统中,它是整个学校知识管理系统的输入集,是整个知识管理活动的驱动力。另一方面,使用者也是通过表达层从知识管理系统中获取新的知识,即知识的检索。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往往缺少的不是知识,而是如何找到自身所需要的知识,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知识检索系统,也就无法实现知识的应用。而表达层为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知识检索平台,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获取最合适的知识。

2.知识逻辑层

知识逻辑层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知识管理的需要,对知识进行组织,它接受用户的请求,然后根据知识管理的需要对该请求作出反应。用户通过表达层将知识输入,到达知识逻辑层时对所有知识进行重新整理,摒弃无用的知识,并将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使之具有较强的柔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再存入数据层中。而从数据层提取知识时,同样要经过知识逻辑层的加工,将所用的相关知识加以解构和建构,建立一种新的核心知识体系,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3.数据层

数据层,简而言之就是负责学校知识的存储。完成知识的获取之后,要对所有知识进行分类编码以便知识存储,即将知识与知识源相分离,将所有知识进行整合然后根据其特性进行分类、编码,使其成为图文声像资料,并将其存入知识库中,这样便可以保证学校知识的继承,避免知识的流失。知识库则成为学校知识中最有价值的一系列知识的集成,为所有知识提供了储存的空间,具有动态的和深化的结构,关注知识的应用与创新,便于知识的管理和检索,为后来者的使用提供了方便。

二、学校知识管理的基本结构——活动观

1.基础管理

基础管理是实施学校知识管理活动的第一步,处于整个管理活动的外围,主要包括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组织文化、科技信息等。在组织结构上,学校应建立一种支持型的组织结构,有助于组织、个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知识分享、知识创新及团队间的合作。在组织制度上,建立一种规范的奖励制度。学校将个人、组织和团队激励有效结合,给予教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补偿和奖励,透过奖励来强化个体的知识分享和创新行为。在组织文化上,要形成一种共享型的组织文化。在整个知识管理过程中,与显性知识管理相比较,更多的是对隐性知识实施管理,而由于隐性知

识是教师个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东西,因此,培养共享型的组织文化方能促进学校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

2.人力资源管理

在学校知识管理活动中,尽管强调以知识的管理为主,但人是知识的有效载体,任何知识只有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才能发展成对组织有效的动力。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知识创造与创新的主体,因此,教师个体的知识是学校知识的基础和主要来源。学校知识管理非常重视教师的在职训练,加强教师进修学习,提升其专业能力并保障其专业自主权,不仅可以去除保守封闭的心态,更重要的是发挥其专业精神,确保教育质量。在学校知识资源的管理中,学生之间的知识分享亦受到重视,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和讨论的机会,并将学生的个人兴趣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所表现,激发其知识外显或创新表现。

知识管理要求学校管理者超越组织管理的层面,理解知识获取与管理的流程和职能之间的战略关系,推动教师获取和共享知识,组织教师不断开发知识,资助和支持对知识展开深化应用。这种领导必须认识到,学校是一个专业化的、由高智力、高成就动机的人们组成的组织。

篇2

1,校本教研有两条主线:“个体——群体——个体”。每一个教师不断把个人知识转变为群体的(也叫组织的)知识,又从不断扩大的组织知识中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再产生新知识,达到增加个人知识的结果;每一所学校都应当在组织内部储存和扩散知识,实现知识的内部化,然后以显性知识或隐性知识的形式把新知识通过每一个教师外化,实现学校管理的提升。学校对校本教研的管理,就是要形成一种有效的机制,来保证这个过程的运行流畅。

“隐性——显性——隐性。”每一个教师都分别把自己隐性的知识(包括经验)在组织里贡献、传播、交流、分享、共鸣,促进协作和持续学习,加快个人以及组织的知识更新,再把得到的新知识内化,成为教师个体的隐性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再创新知识。

2,在一所学校里,每一个教师和教师的知识是学校中最重要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开发、使用、发展这个资源是学校提高质量的关键。校本教研要从组织活动转向对教师的人力资源开发。

3,校本教研制度要从人事和技术管理转向知识管理。在学校中营造知识流动、激励知识流动的氛围,形成知识流,在知识流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播、交流、碰撞、共享、提升、创造。

4,教研组要努力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帮助教师共享信息,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达到提高业绩的目的。

二、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考

1,在对知识管理前提下的校本教研,首先要建立知识库。把每个教师和教师群体中的知识(包括信息、数据、文字等)归总、梳理,建立起全校教师的专业知识库。

2,要在学校营造知识流动和共享的氛围。一是要创设环境,保证教师能够彼此交流、分享各自经验的环境,促使教师群体知识共同化的实现。二是要有具体的途径、方式和机会,为教师提供、搭建舞台,让他们把自己的经验、秘诀、感受、体验等等表达出来,贡献出来,实现教师隐性知识的外显。三是要对教师个体的外显的优秀经验、研究成果等知识进行梳理、提炼、整合,努力成为有一定结构的知识或体系,存入学校的教师专业知识库,使得每一个教师的、零散的知识能够转变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知识体系,让全体教师能够随时享用。四要从发展人的角度制定一系列的评价和鼓励制度予以保障和支持,鼓励教师奉献自己的知识在学校中共享,鼓励教师将共享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更鼓励教师运用别人的知识,再创新的知识。

三、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校本教研制度可以包括:学习制度、反思制度、交流制度、检查制度、评价制度、课题生成制度等等,但其基本的要求应当是“如何实现从管人向做事转变”。

不同学校的教师具有主动求知精神和智慧发展的不同需求,因此制度应该是有本校的特色。同时,教师发展、教学研究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不同学校各有特点,其有效指标难有恒定和普遍适用的标准,而实施校本教研活动的具体实践更没有统一模式。

样例:教学问题累积制度

某学校规定教师要结合教材、教法与学法实际,每天至少提出一个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或提出一个具有见解性的问题进行积累;每周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或每月利用大学科教研活动时间,通过“问题悬挂”、“问题招标”的方式方法,组织教师一起讨论解决。对解决不了的重大困惑或疑难问题,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来校,通过报告、讲座及对话商榷的形式,进行解决。实施教学问题累积制度,有利于发掘教师的创新能力,更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转贴于

样例:上海团结路小学的校本研修——信息卡(关于现代信息技术教学)

发布信息 第一步,发布信息。校长请老师根据自己掌握多媒体、运用软件的情况,先填写一张“会”的信息卡,发布到信息栏上。

找老师,招伙伴 第二步,校长请全体老师浏览信息卡上的内容,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信息项目,在“信息栏”旁签上自己的名字。此举的目的是让“不会”的老师“找”到自己满意的培训老师,“会”的老师招到自己的共同的学习伙伴。

定计划 第三步,校长将从信息栏上招募到的老师组织起来,就本次培训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进度的安排、学习效果的评价等细节问题做详细的安排,组织具体的研修活动。

组织信息超市 第四步,研修之后,学校再组织教育信息超市活动,鼓励老师们用信息卡发布自身的困惑、经验,能或不能的做法,于是每张信息卡又会链上一串信息。

这样的研修活动,使得老师们在“找”和“招”的信息流动中,每个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有针对性的开展校本教研的途径,让教师的需求、研修目标有了外显的载体。

“让教师心里的想法流动起来”是分享的第一步,其关键是在坦率交流和相互帮助中,让教师个人的知识流淌出来,解决每个人面对的真正问题,进而在教师和教师之间建立起信任和互惠的关系。

在制度的建立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要充分从教师的需要出发,不能只向教师提要求,而要更多地考虑如何让教师在行使权力同时,自觉地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制度的制定要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地互动,要多听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尽力提高教师对制度的认同度;各项制度间应该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的,必须整体、统筹安排,只有相互一致和相互支持的制度才富有生命力和可维系性;在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正式制度,还要关注非正式制度,因为两者具备着同等的效力,非正式制度体现了教师对于遵守制度的态度、价值观和认同;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学校的发展、课程发展和教师专业化要求的发展,学校和教师会不断寻求一种有活力的新策略,替代旧策略,制度也就随之不断地演进和更新。

四、制度的建设的主要途径

1,鼓励、拉动教师参与学习管理。知识管理要求组织成员全面参与即普遍式参与,目的在于改进和提升组织效能。全体教师的参与决定,可以帮助学校的决策者更清楚地了解事物的复杂性和决定的可行性,同时可以统整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促使教师参与、支持,学校的决策才能获得共识。

2,确立学校的管理负责人。这个负责人的工作主要是设计、组织分享知识的工作,分管的校领导、教导主任都可以担任。这个人必须去推动组织学习计划实施,收集组织的知识,并组织、管理人员与网络信息设备。

3,规划学校知识地图。学校建立并不断发展的知识地图是学校知识资产的指南,它能协助使用者快速且准确地找到欲寻找的知识,再据此获得所需的知识。知识地图只是指出知识的所在位置或来源,并不包含知识的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包括了人员、程序、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知识地图的主要功能在于,当我们需要某项专业知识时,可以通过知识地图的指引,找到所需的知识。此知识地图必须是动态的,学校要派专人来负责知识地图的维护与更新,才能发挥知识地图的最大效益。

篇3

20世纪9O年代开始,受到知识经济有关研究的影响和推动,企业知识管理逐渐成为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

从企业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来看,当前的研究重点正由第一代知识管理向第二代知识管理转变,与第一代知识管理只强调知识集成不同,第二代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生成和知识集成,同时强调两者的平衡。从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进展看,英国石油公司、施乐公司、IBM公司和中国惠普公司、TCL公司等的知识管理实践是其中的代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我国的学术界和企业界更多地是把企业知识管理作为一种企业战略来对待。分析国内外知识管理战略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现状可以发现知识管理战略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战略管理中的资源观和市场观;知识管理战略划分为基于资源观的、基于市场观的以及基于流程导向的3个流派;知识管理战略的应用研究主要在企业中进行。在操作层面,可以在总结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类型、选择依据及评价要素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分析工具探讨企业知识管理的构架o

通过以上基本梳理,我们可以对企业知识管理研究有一个大致了解。为了进一步推动企业知识管理理论及实务研究,作者将在本文中对重要及新近的有关书籍、博士论文等重点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打下可靠基础,同时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2 12本重要著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的“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之知识管理》一书,是国际上知识管理乃至企业知识管理领域最重要的经典读物之一。该书包括了8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主题依次为知识型企业、知识创新型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个人的学习能力、组织整体的学习能力、学习型历史文献、再造公司的研究活动和专业智能的管理,作者对之的系统化概括见图1

概言之,知识型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学习,从而更好地存活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员工与整体的学习能力、知识管理工具、组织结构设计以及激励系统是四个重要的元素。简言之,学习能力、管理工具、组织设计、激励系统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四个重要维度,它们的互动,影响并不断改造着企业自身的结构,从而为其适应外部环境、赢得竞争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由此作者提出知识管理的四要素模型(图2)。

继续来看4本国外学者的研究著作。《智慧型组织:绩效、能力、知识一体化管理对领导层如何创建并发展一个适应未来的理想型组织做出了深入剖析。全书分为组织化学习、绩效管理、能力管理、知识管理和智慧型组织五个部分强调真正了解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指出绩效管理最重要的手段是围绕计划与发展展开的各项讨论;强调清晰认识组织能力管理基本概念的重要性;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创造获取、积累、分享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提供了一系列可操作的步骤和结构,以便通过评估组织现状来提高组织成员能力,达到造就智慧型组织的目标。而《知识管理:有效实施的蓝图》没有纠缠于学术理论重点关注了知识在提高组织绩效上的作用。本书对知识管理涉及的领域进行了广泛调查,从理论和战略到技术、工具和变革的环境,提供了建立和管理知识管理试点项目的方法,尤其要指出的是本书还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来指导如何利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改进组织能力、实现战略目标。《个人平衡记分卡》提出的个人平衡计分卡方法是作者所提出的全面绩效计分卡的一部分,包含了对自我认知、自我发现和自我控制的探讨。个人平衡计分卡提供了企业人员管理及改善企业战略、文化和效率的系统方法,能够改变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的自我意识、个人责任感和积极性,其本质就是“自我认识+自我学习+思考+行动+挑战+幸福感+个人抱负与个人道德行为及公共抱负匹配=个人和组织持续发展”。《大雁的力量:信任创造绩效》认为高信任是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本书将信任的概念引入现实的工作,其指引主要集中在四个原则上,即有能力、公开、可靠和公平,对应的实践包括八项,即选择合适的人果断地领导、告诉他们数字分值、行为正直、使他们负责、给予反馈、了解他们关心什么和不断学习。本书包含了很多案例研究和操作性指引,对企业组织的相关实践具有直接的借鉴价值。

再来看7本国内学者的研究著作。

(1)实务派。《知识管理:理论、技术与运营》一书的写作要旨在于:揭示知识管理的生命力所在;通过知识转化的规律来研究知识的运作机制;从管理科学角度,构建知识管理的理论体系;从管理实践角度,研究知识管理技术的基础理论;从知识管理到应用价值的实现角度,研究知识运营的相关理论;提供研究知识管理的知识资源。作者认为该书的框架有新意(图3),

内容虽较为庞杂,但在散乱处仍有思想的火花。《知识管理:正确概念与企业实务》作者陈柏村是台湾AmazonKnowledge On-demand Inc.的执行长,全书以知识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迷惑为出发点,从知识管理发展脉络、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剖析、知识策略规划以及知识管理导人流程与实务四个方面,系统论述了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该书内容涉及知识成长与学习发展动态模型、知识管理四大原理及若干智慧资本发展的实践经验与操作流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对企业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知识管理理论与实务全面总结了重要的知识管理理论,将知识管理的观点分为基本概念、策略、流程、科技、组织管理和实施六个方面,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介绍,通过入作者在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丰富案例,说明了知识管理理论如何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

(2)学院派。《:企业知识管理》的绪论很精彩,有“提纲挈领”之功用。虽然该书建立的研究框架 ‘的水平有失水准(图4),

但也构成一家之言。《企业知识管理方法论研究:利益协调软系统方法论的应用的突出特点在于,将利益协调软系统方法论纳入系统方法论,再结合企业知识管理本身的方法论,提出了企业知识管理的系统方法论。全书首先介绍了知识管理及其方法论、系统方法论新进展、行动研究范式等企业知识管理方法论的理论基础,然后对现有的企业知识管理理论进行整合,其中“多视角知识演化具有独创性。进一步该书提出了知识管理问题情景下的企业系统隐喻,并以一个实际企业为对象进行了检验。全书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基于行动研究的企业知识管理方法论的逻辑步骤与框架并对之进行检验。《企业知识资本管理及其绩效评价主要研究了企业知识资本管理的机理和绩效评价的方法论,具体内容包括¨从知识生产及消费的角度,分析知识商品化的条件及过程,进而得到知识转化为资本的一般路径;探讨了知识资本的生成、积累、扩张机理基本模式;分析了企业知识流动及显隐性知识转化的过程;建立企业知识资本的价值链,以之为基础分析企业知识资本绩效,并提出了基于实物期权的知识资本投资决策方法;从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的角度分析其与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联,给出了运营对策。教材《企业知识管理n的框架体系的逻辑性较好,但在具体章节内容的衔接及安排上不够紧密,其中“企业知识管理风险的预警~节很有新意,可对企业知识管理形成指导。

3  5篇博士论文

在作者研究过程中,通过查找中国期刊网,发现了5篇和“企业知识管理”直接相关的博士学位论文。考虑到博士论文研究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故在此按照一定的主题顺序,对这5篇文献中的有关内容进行综述。

(1)知识管理的历史发展

作为一个哲学或认识论上的概念,苏格拉底、柏拉图、苟子等对“什么是知识”进行过论述。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影响因素,则是从熊彼特、奈特、哈耶克等开始,历经德鲁克、马尔萨克、马克卢普、鲁宾、库帕、罗宾逊、泰勒、谢曼特、罗默等人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考察,揭示了知识在其中的作用,从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现代经济学关于企业本质的探讨和研究,逐步发展出以资源为基础的理论。它把企业视为各种有形、无形资源的集合,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企业所独有的宝贵资源。在它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将知识作为企业发展特有的资源。企业的资源观与经济学中对于知识作用研究的融合催生了知识经济理论的到来。

(2)知识管理及其主要学派

知识管理是通过获取、创造、选择、分享、应用和更新等活动来管理企业的知识,并实现将合适的知识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送到合适的人手中,以提升组织绩效和价值创造。EarlMichael基于他在案例研究、与20位知识首席执行官访谈、公司知识管理研讨会和专业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等四方面的资料,对知识管理的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将知识管理工作划分为系统、图解式、工程、商务、组织、空间、战略七个学派,其中前三个又划为“技术方法的,第四个为“经济学的”,后面三个称为“行为学的”。

(3)个人知识、组织知识及其相互转换和作用

关于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相互作用的研究,最著名的是Nonaka提出的SECI模型。这一工作基于Polanyl对知识的划分,即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Nonaka基于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及其相互作用和促进的深入认识,尤其是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在知识的转化、运用和创新中的相互联系,提出了SECI过程模型。将SECI动态过程与对应的创新活动的场所相联系,Nonaka又提出了创新活动相互作用的共享空间“吧”。

(4)企业知识管理理论

企业知识管理理论建立在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基础之上,以企业知识理论、知识资本理论和组织行为理论为核心。企业知识理论是一科新的管理思想,它是基于分析知识的基本特性如隐含性、实体性和共享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对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的基本特征和行为提出了全新的解释。知识资源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进行企业管理必须重视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知识资本理论是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指导理论,是现代经济增长方式条件下企业经营战略、企业能力及经营优势分析的新方法与新思想。知识资本理论为现代企业尤其是知识型企业的知识共享、交流、应用、创新和保护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根据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践,可以将知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市场资本、结构资本和知识产权四部分。组织行为理论是建立在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冶学等等多门行为科学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思想的结晶,它研究企业等组织中人的行为、态度、角色、取向以及组织动力、组织文化、组织设计和组织创新等等,为企业组织有效地实施知识管理指明了方向。

(5)企业知识管理的构架与流程

概要地说,企业知识管理的构架包括人力资本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信息技术管理、企业文化营造和合作网络管理,而企业知识管理的流程则包括知识的采集与编码、知识的积累与存储、知识的共享与交流以及知识的创新与增值。

(6)企业知识流管理

在研究过程中,作者还发现了l篇重要的期刊论文《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框架研究》,针对企业知识流管理,文章提出了企业“知识流小车”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因此在此进行转述。在企业知识流小车模型中,小车的最上部,企业和企业外部实体:之间形成一个知识流环;在小车的中间,员工个人知识和企业的公共知识库之间形成了第二个知识流环;在小车的底部,是三个“轮子”,分别是知识创新、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正是这三个轮子持续不停地运转,才保证了企业知识流系统正常的新陈代谢,推动了整个企业知识流的良性流动。

篇4

20世纪9O年代开始,受到知识经济有关研究的影响和推动,企业知识管理逐渐成为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

从企业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来看,当前的研究重点正由第一代知识管理向第二代知识管理转变,与第一代知识管理只强调知识集成不同,第二代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生成和知识集成,同时强调两者的平衡。从国内外企业知识管理实践的进展看,英国石油公司、施乐公司、IBM公司和中国惠普公司、TCL公司等的知识管理实践是其中的代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我国的学术界和企业界更多地是把企业知识管理作为一种企业战略来对待。分析国内外知识管理战略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现状可以发现知识管理战略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战略管理中的资源观和市场观;知识管理战略划分为基于资源观的、基于市场观的以及基于流程导向的3个流派;知识管理战略的应用研究主要在企业中进行。在操作层面,可以在总结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类型、选择依据及评价要素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分析工具探讨企业知识管理的构架。

通过以上基本梳理,我们可以对企业知识管理研究有一个大致了解。为了进一步推动企业知识管理理论及实务研究,作者将在本文中对重要及新近的有关书籍、博士论文等重点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打下可靠基础,同时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出版的“哈佛商业评论精粹译丛”之知识管理》一书,是国际上知识管理乃至企业知识管理领域最重要的经典读物之一。该书包括了8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主题依次为知识型企业、知识创新型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个人的学习能力、组织整体的学习能力、学习型历史文献、再造公司的研究活动和专业智能的管理,概言之,知识型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学习,从而更好地存活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员工与整体的学习能力、知识管理工具、组织结构设计以及激励系统是四个重要的元素。简言之,学习能力、管理工具、组织设计、激励系统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四个重要维度,它们的互动,影响并不断改造着企业自身的结构,从而为其适应外部环境、赢得竞争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由此作者提出知识管理的四要素。

2重要著作

继续来看4本国外学者的研究著作。《智慧型组织:绩效、能力、知识一体化管理对领导层如何创建并发展一个适应未来的理想型组织做出了深入剖析。全书分为组织化学习、绩效管理、能力管理、知识管理和智慧型组织五个部分强调真正了解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指出绩效管理最重要的手段是围绕计划与发展展开的各项讨论;强调清晰认识组织能力管理基本概念的重要性;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创造获取、积累、分享和应用知识的过程;提供了一系列可操作的步骤和结构,以便通过评估组织现状来提高组织成员能力,达到造就智慧型组织的目标。而《知识管理:有效实施的蓝图》没有纠缠于学术理论重点关注了知识在提高组织绩效上的作用。本书对知识管理涉及的领域进行了广泛调查,从理论和战略到技术、工具和变革的环境,提供了建立和管理知识管理试点项目的方法,尤其要指出的是本书还建立了一个理论框架来指导如何利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技术,改进组织能力、实现战略目标。《个人平衡记分卡》提出的个人平衡计分卡方法是作者所提出的全面绩效计分卡的一部分,包含了对自我认知、自我发现和自我控制的探讨。个人平衡计分卡提供了企业人员管理及改善企业战略、文化和效率的系统方法,能够改变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的自我意识、个人责任感和积极性,其本质就是“自我认识+自我学习+思考+行动+挑战+幸福感+个人抱负与个人道德行为及公共抱负匹配=个人和组织持续发展”。《大雁的力量:信任创造绩效》认为高信任是组织成功的重要因素。本书将信任的概念引入现实的工作,其指引主要集中在四个原则上,即有能力、公开、可靠和公平,对应的实践包括八项,即选择合适的人果断地领导、告诉他们数字分值、行为正直、使他们负责、给予反馈、了解他们关心什么和不断学习。本书包含了很多案例研究和操作性指引,对企业组织的相关实践具有直接的借鉴价值。

再来看7本国内学者的研究著作。

(1)实务派。《知识管理:理论、技术与运营》一书的写作要旨在于:揭示知识管理的生命力所在;通过知识转化的规律来研究知识的运作机制;从管理科学角度,构建知识管理的理论体系;从管理实践角度,研究知识管理技术的基础理论;从知识管理到应用价值的实现角度,研究知识运营的相关理论;提供研究知识管理的知识资源。内容虽较为庞杂,但在散乱处仍有思想的火花。《知识管理:正确概念与企业实务》作者陈柏村是台湾AmazonKnowledgeOn-demandInc.的执行长,全书以知识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迷惑为出发点,从知识管理发展脉络、知识管理原理与应用剖析、知识策略规划以及知识管理导人流程与实务四个方面,系统论述了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该书内容涉及知识成长与学习发展动态模型、知识管理四大原理及若干智慧资本发展的实践经验与操作流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对企业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知识管理理论与实务全面总结了重要的知识管理理论,将知识管理的观点分为基本概念、策略、流程、科技、组织管理和实施六个方面,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介绍,通过入作者在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丰富案例,说明了知识管理理论如何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

(2)学院派。《:企业知识管理》的绪论很精彩,有“提纲挈领”之功用。

但也构成一家之言。《企业知识管理方法论研究:利益协调软系统方法论的应用的突出特点在于,将利益协调软系统方法论纳入系统方法论,再结合企业知识管理本身的方法论,提出了企业知识管理的系统方法论。全书首先介绍了知识管理及其方法论、系统方法论新进展、行动研究范式等企业知识管理方法论的理论基础,然后对现有的企业知识管理理论进行整合,其中“多视角知识演化具有独创性。进一步该书提出了知识管理问题情景下的企业系统隐喻,并以一个实际企业为对象进行了检验。全书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基于行动研究的企业知识管理方法论的逻辑步骤与框架并对之进行检验。《企业知识资本管理及其绩效评价主要研究了企业知识资本管理的机理和绩效评价的方法论,具体内容包括¨从知识生产及消费的角度,分析知识商品化的条件及过程,进而得到知识转化为资本的一般路径;探讨了知识资本的生成、积累、扩张机理基本模式;分析了企业知识流动及显隐性知识转化的过程;建立企业知识资本的价值链,以之为基础分析企业知识资本绩效,并提出了基于实物期权的知识资本投资决策方法;从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的角度分析其与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联,给出了运营对策。教材《企业知识管理n的框架体系的逻辑性较好,但在具体章节内容的衔接及安排上不够紧密,其中“企业知识管理风险的预警~节很有新意,可对企业知识管理形成指导。

在作者研究过程中,通过查找中国期刊网,发现了5篇和“企业知识管理”直接相关的博士学位论文。考虑到博士论文研究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故在此按照一定的主题顺序,对这5篇文献中的有关内容进行综述。

3博士论文

(1)知识管理的历史发展

作为一个哲学或认识论上的概念,苏格拉底、柏拉图、苟子等对“什么是知识”进行过论述。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影响因素,则是从熊彼特、奈特、哈耶克等开始,历经德鲁克、马尔萨克、马克卢普、鲁宾、库帕、罗宾逊、泰勒、谢曼特、罗默等人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考察,揭示了知识在其中的作用,从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现代经济学关于企业本质的探讨和研究,逐步发展出以资源为基础的理论。它把企业视为各种有形、无形资源的集合,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企业所独有的宝贵资源。在它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理论,将知识作为企业发展特有的资源。企业的资源观与经济学中对于知识作用研究的融合催生了知识经济理论的到来。

(2)知识管理及其主要学派

知识管理是通过获取、创造、选择、分享、应用和更新等活动来管理企业的知识,并实现将合适的知识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表达方式传送到合适的人手中,以提升组织绩效和价值创造。EarlMichael基于他在案例研究、与20位知识首席执行官访谈、公司知识管理研讨会和专业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等四方面的资料,对知识管理的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将知识管理工作划分为系统、图解式、工程、商务、组织、空间、战略七个学派,其中前三个又划为“技术方法的,第四个为“经济学的”,后面三个称为“行为学的”。

(3)个人知识、组织知识及其相互转换和作用

关于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相互作用的研究,最著名的是Nonaka提出的SECI模型。这一工作基于Polanyl对知识的划分,即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Nonaka基于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及其相互作用和促进的深入认识,尤其是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在知识的转化、运用和创新中的相互联系,提出了SECI过程模型。将SECI动态过程与对应的创新活动的场所相联系,Nonaka又提出了创新活动相互作用的共享空间“吧”。

(4)企业知识管理理论

企业知识管理理论建立在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基础之上,以企业知识理论、知识资本理论和组织行为理论为核心。企业知识理论是一科新的管理思想,它是基于分析知识的基本特性如隐含性、实体性和共享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对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的基本特征和行为提出了全新的解释。知识资源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进行企业管理必须重视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知识资本理论是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指导理论,是现代经济增长方式条件下企业经营战略、企业能力及经营优势分析的新方法与新思想。知识资本理论为现代企业尤其是知识型企业的知识共享、交流、应用、创新和保护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根据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践,可以将知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本、市场资本、结构资本和知识产权四部分。组织行为理论是建立在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政冶学等等多门行为科学基础上的一种管理思想的结晶,它研究企业等组织中人的行为、态度、角色、取向以及组织动力、组织文化、组织设计和组织创新等等,为企业组织有效地实施知识管理指明了方向。:

(5)企业知识管理的构架与流程

概要地说,企业知识管理的构架包括人力资本管理、组织结构管理、信息技术管理、企业文化营造和合作网络管理,而企业知识管理的流程则包括知识的采集与编码、知识的积累与存储、知识的共享与交流以及知识的创新与增值。

(6)企业知识流管理

在研究过程中,作者还发现了l篇重要的期刊论文《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框架研究》,针对企业知识流管理,文章提出了企业“知识流小车”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因此在此进行转述。在企业知识流小车模型中,小车的最上部,企业和企业外部实体:之间形成一个知识流环;在小车的中间,员工个人知识和企业的公共知识库之间形成了第二个知识流环;在小车的底部,是三个“轮子”,分别是知识创新、知识共享和知识应用,正是这三个轮子持续不停地运转,才保证了企业知识流系统正常的新陈代谢,推动了整个企业知识流的良性流动。

篇5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management system of education knowledge based on Web2.0

Wang Lin1, Li Yinpin2

(1.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China;

2. Collage of Education, Ningxia University)

Abstract: Literature study,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are implemented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digital resource redundant and ineffective resources in the educational knowledge and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teachers' knowledge on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the status of obstacle factors are discussed. Based on educ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Web2.0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Web2.0 based educ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is designed and put into practice. The teachers can fully understand and master new technologies and new ideas in the educ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to enhanc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educ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Key words: educ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 Web2.0; system design; application effects

0 引言

伴随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教育知识化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教育资源大量涌现,传统的教育知识处理手段已不适应教育知识化的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简单的知识接收方式,期待向知识管理方面转变,促使教育知识管理不断发展,教育知识管理成为了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视角[1]。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从理论研究方面,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知识管理日益成熟[2]。新技术手段的出现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助力,也带来理念上的根本变革,以博客、威客、RSS、Web2.0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新时代的高新技术的应用,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笔者在从事教育知识类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在实验教学安排充分的情况下,学习者也时常会游离于正常的教学实验任务之外,流连于网络空间之中。教师精心准备了实验教学内容,但有些学习者还是会偏离正常的学习轨道。可以说教育知识化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同时也带来了数字资源的通病,冗余和无效资源难以识别。教育知识管理的引入是解决的方法之一,经过准确、有效、迅速地对大量教育知识进行科学、有效和富有个性化特点地加工、处理、组织、创造、挖掘隐藏在知识背后的知识,借助于教育知识管理将教育知识转化为知识,进而上升为智慧。笔者希望借助构建教育知识管理系统来推动教育知识管理在学校的有效应用。将知识管理技术应用于教育资源的管理之中,可以为教育资源提供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和支持技术,从而优化教育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开发过程[4]。

以博客(BLOG)、RSS、百科全书(Wiki)、网摘 、社会网络(Web2.0)、P2P、即时知识(IM)、Podcasting为代表的Web2.0新技术层出不穷。同时开源Web2.0技术的大量涌现,也大大降低了Web2.0系统的开发成本。笔者从事过部分知识系统的开发,其中包括部分Web2.0系统的二次开发,成为本研究实施的有利因素。

目前教育知识管理方面的文献还不多,说明该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教育知识管理有较大的空间可以去探索。Web2.0技术的运用[3],为教育知识管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同时,教育知识管理系统也期待通过精心设计应用案例,服务于学校教学实践,为教育知识管理实施提供借鉴,从而推动知识管理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深入。

1 基于Web2.0的教育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

结合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方法,分别对高校教师和学生应用Web2.0进行教育知识管理的基本状况、情感态度、障碍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得到师生应用Web2.0进行教育知识管理的预期意见和改进需求,为系统设计提供数据依据。考虑到教师开展基于Web2.0的教育知识管理的自知感不强,一方面在调查设计过程中尽量考虑使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另一方面,调查设计分别就基于Web2.0的具体应用和如何开展教育知识管理两个维度展开,在Web2.0的应用中筛选出开展教育知识管理的状况,通过对教育知识管理过程的应用到得Web2.0技术的综合分析。同时考虑到取样的难易程度,针对教师开展访谈分析,并针对学生进行问卷分析和访谈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设计了“宁夏大学学生应用Web2.0开展教育知识管理的调查问卷”和“宁夏大学师生应用Web2.0开展教育知识管理访谈提纲”,调查问卷采用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形式混合设计,访谈提纲采用半开放式设计。

1.1 数据样本

调查对象是宁夏大学教育技术学两个本科年级和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研究生班两个年级的教师及部分其他教师,针对16名教师和116名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118份,收回问卷109份,回收率92.4%。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教育技术学的教师和其他相关教师共11人进行访谈分析,整理记录,分析结论。基于上述数据统计结果,分别从基于Web2.0的教育知识管理实施中的积极因素和障碍因素两方面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说明。

1.2 基于Web2.0的教育知识管理实施中的积极因素

根据调查(如表1所示),100%的高校教师认为他们具备随时上网的条件,对学生的统计数据为92%;84%的高校教师认为上网条件良好,学生的统计数据为75%。另外,使用blog、wiki等Web2.0工具之一的学生比例达98%。可以看出:Web2.0的应用日益常态化。

表1 网络基础环境状况

[您觉得平时上网条件如何\&A很好\&B好\&C一般\&D比较差\&44%\&31%\&22%\&3%\&]

1.3 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学科研压力使教育知识管理成为一种现实需求

调查发现,82%高校教师认为网络在其学习和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40%的高校教师认为网络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87%的高校教师认为WEB2.0对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有较大影响;97%的高校教师认为需要对自己的网络学习进行知识管理[3]。可以说,教师角色转变与教学科研压力使教育知识管理成为一种现实需求。

1.4 学生学习环境变化,对知识管理的认识有所提升

有69%的高校学生认为知识管理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很有帮助,76%的高校学生认为自己并没有进行较好的知识管理。参考以往相关研究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伴随着网络环境的不断变化,学生对教育知识管理的认识和态度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高校学生的学都以自主学习为主和教师讲解和指导为辅,大部分情况下,学习路径自己选择,学习的结果和过程由高校学生自己负责。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决定了高校学生对其学习过程需要有较强的自我监控能力,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也是以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高校学生的知识学习和创新能力是持续发展的,所以高校学生进行知识管理是高校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控和知识与能力持续发展的需要。

2 基于Web2.0的教育知识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2.1 目标设计

在校园网络环境下,鉴于师生对Web2.0的应用日益成熟,对实施教育知识管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新系统突破现有基于Web2.0的教育知识管理系统的诸多困境,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新的基于Web2.0的教育知识管理平台。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基于Web2.0的教育知识管理系统中的核心内容,系统流程设计可以按照用户的使用划分为若干子模块:用户中心模块、知识社区模块、活动模块、结构化知识树模块等五个子模块。

2.2 开发工具

⑴ 基础开发环境(如表2所示)

表2 系统基础开发环境

[系统平台\&开源web2.0架构\&基础开发工具\&开发语言\&数据库\&Windows2003(iis6.0)\&CCASP Framework

Ver 2.0.1\&Dreamweaver、

Photoshop\&Asp\&MS Access2000\&]

⑵ 二次开发工具

该系统是建立在现有开源Web2.0系统架构基础上的二次开发。只有借助于特殊的辅助开发工具,系统的二次开发才能快捷高效。在该系统二次开发过程中,文档比较工具Araxis Merge起了重要作用。

⑶ 辅助开发工具(如表3所示)

表3 系统其他辅助工具

[工具名称\&工具基本功能简介\&Flash Intro and Banner Maker\&页面美化工具\&MiniRGB屏幕取色器\&平台色彩控制工具\&SmartCSS\&CSS样式控制工具\&MindManger\&思维凝聚与设计工具\&Subversion\&软件版本控制工具\&]

2.3 软件构架

系统采用MVC模式开发,设计方案立足先进技术,借鉴PHP,JAVA开发的MVC(Mode-View-Control)模式,将逻辑处理分为控制器,视图和模型三部分,摆脱了传统的Web编程方式将网页(html)和程序代码混合在一起的弊病,提高了代码的健壮性,可维护性。采用模块化设计原则,并为程序的扩展和升级预留了空间。新功能、新业务的增加能够在不影响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实现。同时,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这里的安全性指的是从程序方面,从多种角度保证不受到各种事故和恶意攻击的影响,主要考虑的是外部数据提交,多次反复访问,SQL注入,文件上传漏洞等的防范。并提供后台的数据库备份机制,直接从Web界面就能进行数据的备份,导入和导出。良好的用户操作界面,完备的帮助信息,系统参数的维护与管理通过操作界面实现。

2.4 教育知识管理通用框架模型

图1是基于Web2.0的个性化知识服务系统的基本框架。在此框架内,知识服务抽象了具体的应用情景。该框架共分为用户中心模块、群组模块、活动模块、结构化知识模块、知识互动模块五个核心内容;其中用户中心模块是Web2.0系统的基础功能模块,群组模块、活动模块、结构化知识模块和知识互动模块的知识服务内容都以动态推送的方式聚合至具体用户以满足个性化需求。本系统框架具有如下特点:

⑴ 以人为本,重视个体作为知识库建设主体的作用;

⑵ 以好友为基础,实现知识动态推送;

⑶ 关注知识分享和行为活动,强调知识的应用与创新;

⑷ 提供知识交流的环境,重视对隐性知识的挖掘。

图1 教育知识管理框架模型

3 系统框架应用示例

基于如图1所示的通用框架设计模型,在前期调查分析基础上,分别针对高校教师和学生群体的特定知识需求,完成了以高校研究人员为主要群体的基于Web2.0的教育知识管理系统。笔者认为将社会化网络平台作为研究人员知识管理的基础平台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积极意义。

3.1 系统概述

“学涯网”以相同研究主题和兴趣为基础建立不同的研究性群体,以群内讨论,群内学术活动,群内知识公告,群内知识留言等对话形式组织开展项目研究,增进研究人员的联络和交流,促进研究项目的不断完善。本系统具有以下方面的特点:

⑴ 以研究人员为中心的互动网络空间;

⑵ 以研究类知识的主动推送为主的知识传播模式;

⑶ 以共同研究主题和兴趣为基础的研究群组;

⑷ 以学术活动为粘合剂,推动研究行为的不断展开。

3.2 系统应用效果

基于Web2.0的教育知识管理系统试运行后,系统状态稳定。截止2012年9月30日,访问人次在800以上,创建了知识群组14个,注册用户123人。初步实现了服务教学科研的知识管理功能。

组织部分高校学生对基于Web2.0的教育知识管理系统进行试用。根据反馈,84%以上的高校学生认为此系统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管理的需。58%的高校学生认为基于微内容的知识交流模块(社群建立、讨论板和在线留言)有创意,能方便高校师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和知识创新。8%的高校学生对此系统提出改进意见,如系统细节内容不完善、界面不美观。根据实际使用评价,高校学生知识管理系统基本能满足高校学生对知识管理的需求。下一步我们将对系统细节内容进行完善,对界面进行美化。

4 结束语

本文从目前高校学生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讨论了知识管理在高校学生学习中应用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对高校学生知识管理的技术、工具、策略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高校学生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初步实现。在该方案中,考虑了技术、文化与组织三个要素,本研究主要关注知识管理的理论要素,知识管理系统部分实现作为知识管理理论的应用。

在研究过程中,从基本理论出发,以建构主义关于知识观与认识论为假设,分别在远程教育与知识管理两个领域中吸取各自的理论精华,在此基础上,对知识管理在高校学生个人网络学习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分析结果成为了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的理论基础。在系统的分析阶段,通过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对高校学生学习的特点、高校学生学习中知识管理工具、技术、策略和Web软件的应用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对高校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各个要素及现有的知识管理系统的现状和需求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和Web技术及理念,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学生网络知识管理系统,论述了知识管理系统的理论模式、功能框架和实现技术等。

社会需求对高校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管理在高校学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深入。本文仅在知识管理理论和系统设计层面上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限于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理论推理设计,在高校中的实际推广应用还不够深入,未来的研究重点将放在高校学生知识管理系统的全面实现和具体使用上,从而使本研究更具体,更具有应用价值。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它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实践发展的要求,在高等院校中运用和发展是必然的。在各行业知识化日益明显的今天,知识管理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将成为热门的前沿课题[5]。

参考文献:

[1] 马斯.达文波特.劳伦斯.普鲁萨克.营运知识[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2] 郭春侠,朱永.国内外知识管理教育发展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6:91-97

篇6

邱均平教授指出:最近几年来知识管理研究已开始拓展到图书情报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动向和趋势。不过,在当前知识管理研究热潮中,大部分是介绍和跟踪国外知识管理的理论进展或企业知识管理的,而对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互动的研究很少涉及。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促进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创新和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全面发展[1]。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论与图书馆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将从基本理论、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图书馆管理工作与图书馆文化5个方面创新图书馆管理。

1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基本理论的创新

1.1 基本理念的创新

图书馆管理是指应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动,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资源,发挥其最佳效率,达到预定目标和完成图书馆任务的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和发展了图书馆管理。什么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笔者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由此看来,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有如下不同:①理论基础不同。从上述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图书馆管理是以传统的管理学理论为基础,图书馆知识管理则是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②管理对象不同。图书馆管理对象是由人员、文献信息、建筑、设备、经费、技术方法等要素构成的图书馆系统;图书馆知识管理对象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它是由信息与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物资资源、技术与图书馆文化等要素组成。③侧重点不同。尽管图书馆管理的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但是在实践中,很少有图书馆贯彻了这一基本管理思想,而只是忙于一般的事务性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力资本管理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服务与知识创新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

1.2 管理内容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将实现图书馆管理中人事管理、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整合和创新,突出如下主要内容:①知识创新管理。它主要包括:图书馆学理论的创新研究,以“知识”为主要对象和核心概念,革新图书馆学的概念体系和理论基础等;图书馆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图书馆工作业务流程的创新研究,以“知识流”为主线,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与创新,探讨从文献采访过渡到知识采集、从文献组织过渡到知识组织、从文献服务过渡到知识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图书馆管理的创新研究,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研究。②知识应用管理。图书馆需要为企业、政府、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建立虚拟图书馆或信息中心;为用户开拓多样化、深层次服务;构建复合型图书馆。③知识传播管理。主要是为了促进知识寻求者与知识源之间、知识寻求者与知识提供者之间的及时准确的匹配和传送。④知识服务管理。图书馆应帮助用户开发知识和运用知识,使图书馆能在更高层次、更直接方式、更关键性活动和更全面过程中支持用户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⑤人力资本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十分重视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培养胜任知识管理的知识型馆员。⑥知识产权管理。图书馆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遇到的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和新办法。

1.3 管理职能的创新

篇7

从教育定义出发,教育指学校教育,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就是对学习对象和知识活动进行管理,从教育的定义可以知道“管理”在教育的界定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对教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将知识管理对教育的作用总结为以下几方面:(1)两者都体现出了“知识的价值”。谈到教育,我们会联想到教育资源,教育过程要对学习资源进行开发设计和评价,这样一来,就突出了知识的重要作用和价值。而知识管理包括很多基本环节,最终目的是实现知识的资本化和产品化。(2)教育与知识管理处理的都是与密集的知识相关的任务与活动。教育工作者应具有渊博的知识体系,是教育整体布局的思想者,能够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优良的设计,在研发产品中要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合理组织管理不同的知识类型。(3)教育活动严格来说,属于典型的知识管理活动,知识管理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为教育提供帮助与指导。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教育活动的良好运行,要求教育者拥有操纵全局的技能,这些技能包括一些策略和技术,相应的,这些策略和技术是知识管理在实践经验基础上不断形成和发展的,教育活动和知识管理有着相类似的背景,因此,可以互相借鉴和吸收学习。

3、知识管理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建议

(1)在设计教学目标中,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共享信息,共同进步。教学目标的设计最好先看看课程标准,把握基本要求和大致方向。结合知识管理定义,重点以人为中心,在目标设计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结合已有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处理信息,对所要接受的知识进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教学目标我们现在缺乏教学经验比较难把握,可以参考网上一些教学设计,但是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思路和学生情况。(2)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对信息资源进行动态管理,以便实现教学内容的传播和共享。以知识为基础,让学生在接受知识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掌握信息处理的能力,引导学生将知识创新与信息处理能力相结合起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可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的处理。对于知识结构,即知识的内在逻辑,在设计知识结构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才能轻松把握教学过程,自然过渡。其次,教学的各个知识点先梳理出来,然后根据每个知识点的特点和在教材中的地位来选择一定的教学素材(情境),将知识点与一定的生活情景或问题联系起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以便实现实现教学内容的传播和共享。

篇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教育服务体系,推进网络教学及教研,提高区域整体教育水平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网络教学可以通过网络化手段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教育服务,为学生提高知识素质、工作能力和学术水平创造条件。近年来,网络教学在我国高校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网络教学系统大多是将学习资源放在网上,学习者需自行进行学习。网络教学系统的最大难题在于无法实现积累、应用、共享、交流和创新知识的功能,尤其是缺乏学习者对隐性知识挖掘的支持。而且,网络教学应用研究与发展将受到新型网络服务体系结构的影响,网络教学应用中更为重要的是,应该挖掘知识背后的各种深层次应用模式和规律,并在模式及其建构的层次实现教学,以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引进知识管理的思路,设计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管理成为一个热门的前沿领域。由于知识管理是管理领域的新生事物,所以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定义。达文波特(davenport t指出:“知识管理真正的显著方面分为两个重要类别: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利用。”艾莉(verna allee)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和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自从w3c (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于2004年2月最终公布了关键技术标准,语义网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引发了业界人士广泛的探讨和尝试。在国外,semagix开发的freedom系统实现了基于语义关系的查询系统,帮助用户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和管理商业资料,通过本体内的语义联系把查询结果维持在问题域内。但是该系统没有把这种语义查询能力扩充到网络服务的层次[’]。stanford medical informatics的开源项目proteg‘实现了基于owl和rdf两种语言的可视化本体构建,配合racer systems gmbh&co. kg的racerpro可以充分支持包括反关系、owl推理在内的本体构建。

本文的研究工作集中在基于语义web的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web层、服务层、业务应用层、集成层和资源层多层架构的原型系统,其中涵盖了教学、档案管理、目标制定、进度管理等主要功能,本体库采用rdf语言简要描述了教学管理各个方面的语义关系。

2关键技术介绍

2. 1语义web技术

语义web的概念是由万维网的奠基人berners—lee在2000年12月的xml2000会议上提出的,目标是在计算机和人类理解的语义之间建立一种联系,用以满足智能软件对互联网上异构和分布信息的有效访问和检索。语义web是目前万维网的发展方向,语义web通过元数据和结构化的分类词汇来组织网络资源,并以分层的体系结构扩展了互联网的基本功能,为各种网络软件提供了智能化工作的环境。它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核心层次:

第一层是unicode和uri,它是整个语义网的基础,unicode(统一编码)处理资源的编码,uri(统一资源定位器)负责标识资源;第二层是xml+名空间十xml模式,用于表示数据的内容和结构;第三层是rdf + rdf模式,用于描述资源及其类型;第四层是本体词汇,用于描述各种资源之间的联系;第五层是逻辑,在下面四层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操作;第六层是验证,根据逻辑陈述进行验证以得出结论;第七层是信任,在用户间建立信任关系。

rdf ( 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是语义web的标准语言,它用计算机可以理解的方式表达了短语和概念的含义。rdf在句法中通常使用xml。

2. 2本体

本体(ontology)一词来源于语义学,它是一系列描述的集合,使用rdf, owl等标记语言写成,它定义了概念和相关逻辑规则之间的联系。由t. r. gruber提出、后经r.studer改进的定义:一个本体是一个概念体系的显示的形式化规范。这个定义包含四层含义:概念模型、明确、形式化和共享。一个典型的本体由有限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还包括属性、值约束、不相交描述和对象间逻辑关系的规定。本体提供了对给定领域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对于消除概念差别是必要的。本体通过信息内容及其语义的结合,将网络资源的处理从信息处理的层面提高到了知识处理的层面。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创建不同的本体,例如本体a可以把“矛盾”定义成包括内涵和外延的逻辑概念,本体b就可能把它定义成发生在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

3系统设计

3.1需求分析

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的角色包括:学生、教师、管理员。网络教学系统的用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

教学实践一方面包括课程浏览、学习、在线考试/练习等和在线学习直接相关的方面,还包括对知识库的扩充和管理,这一点指的是从电子课件管理、q&a(问答库)等非结构化数据来源中,通过基于本体的语义分析获取知识,形成结构化知识信息,最终这个教学知识库中的知识储备量将相当于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量,甚至超过教师。系统在不断的“答疑”过程中,能够把知识库中不存在的知识发给真正的教师,教师集中解答后的答案会自动地储备到知识库中,即知识库是动态更新的。系统用例图如下图1所示。

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结构化知识信息储备的累积,基于本体技术的搜索引擎依靠语义分析,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快捷的搜索结果。基于知识检索功能,系统还可以满足包括智能浏览、知识联系、导航、提醒等相关功能。

3. 2子系统设计

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包括如下面表1所示的几个子系统:

语义查询子系统位于整个系统的核心,因为rdql查询把一部分语义逻辑带到数据查询的过程中,所以语义查询子系统相对传统系统中的数据读取模块带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3. 3语义查询子系统的设计

本体库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的两大功能—知识获取和查询都是围绕着本体库的建设进行,知识获取是一个把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和现有结构化数据标准化处理后保存到本体库的过程。知识管理系统本身像是一副鱼骨架(framework ),自动分类程序把非结构化的数据,包括课件、作业、网页等等,源源不断的分析、追加到系统上来,摆在合适的位置。如下图2所示。

在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中,知识获取过程就是本体的设计、开发、集成、验证这样一个迭代和增量的过程,以便语义网根据生成的本体完成网络教学知识管理各项功能。

设计过程的主要任务是设定问题描述框架、定义范围、定义成功标准和最低标准、调查任务和商业目标以及用例分析。该环节的核心是分析试验,它把上文提到的邮件、课件等文本、图形形式的信息转化为结构化的分析报告。本体的开发是指对控制词表进行识别和提取,通过集成不同的关系形成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通过对属性和规则的扩充可以反映带有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特色的内容。本体集成是从每个个体“知识镜”的集成开始的,通过与其他的系统参与者广泛的交流意见,对现有模型进行修改和扩充,把计算性描述转化为rdf, xml或其他的程序化描述,使用owl,或是rdf应用整合lom。本体的开发是个迭代和增量的过程,系统使用中需要不断的完善和修改;换而言之,自动生成的教学本体数据会在使用中得到完善。

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采取了尽可能简单明了的类结构,个体(individual )之间关系体现在各种形式的属性( property)中,所以不需要复杂的推理,也不存在元类( meta一class,类的类),因此选择owl一dl作为本体描述语言,并可以通过prote驴等软件在owl和rdf之间自由切换。

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包含4个基础类(primitiveclass),即仅包含必要条件。在未来完整的教学本体库中,可能包含成百上千的学科,为每个学科建立定义类(defined class)是不明智的,因为它意味着本体库频繁、复杂的改动;该教学本体原型中,单独的学科被设计为cours。类的个体,或理解为它的实例。这四个基础类定义如下图3;

4实现技术及环境

4. 1本体的实现

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应用斯坦福大学开发的免费开源项目成果。protege是一个斯坦福大学开发的本体论编辑和知识获取软件,是完全使用java语言开发的开放源码软件。由于其设计优异、插件众多,prolege成为目前使用最广一泛的本体论编辑器之一。

goal类应根据教学计划添加不同的个体。如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中标题“广告制作”的学习目标通过hascovered属性与“理性思维基本规律”、“广告效果分析报告”、“计算机平面设计”三项课程建立联系,这就意味着学习目标相符的学员应完成上述三门课程。

profile类反映了用户档案,在hasgoal属性中添加完成的goal类个体。performance类是随教学过程由程序、教辅人员管理添加的,记录了不同档案学生课程进度等表现情况。

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采用开源的本体开发工具prolege构建,并采用了它的插件owl plug一in和owlviz完成基于owl—dl语言的本体编写。下图4演示了course类图形化界面下属性、约束的显示和对应owl代码。

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本体描述的owl版本采用了racer systems gmbh & co. kg racerpro 1. 9进行语义推理,推理结果表明在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的本体中并不存在语义冲突,是没有错误的。

4. 2实现环境

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的实现过程包括这些环节:jena把本体灌人数据库(选用mysql),数据库通过glassfish的jnki注册为jdbc数据源,通过bmp方式和ejb连接起来,进而完成一个包括教学、档案管理、目标制定、进度管理等方面的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系统的服务层可以选择为网络服务的形式,配合前端的web层和业务层形成一个j2ee技术支持下的完整系统。

篇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教育服务体系,推进网络教学及教研,提高区域整体教育水平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网络教学可以通过网络化手段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教育服务,为学生提高知识素质、工作能力和学术水平创造条件。近年来,网络教学在我国高校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网络教学系统大多是将学习资源放在网上,学习者需自行进行学习。网络教学系统的最大难题在于无法实现积累、应用、共享、交流和创新知识的功能,尤其是缺乏学习者对隐性知识挖掘的支持。而且,网络教学应用研究与发展将受到新型网络服务体系结构的影响,网络教学应用中更为重要的是,应该挖掘知识背后的各种深层次应用模式和规律,并在模式及其建构的层次实现教学,以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引进知识管理的思路,设计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管理成为一个热门的前沿领域。由于知识管理是管理领域的新生事物,所以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定义。达文波特(Davenport T指出:“知识管理真正的显著方面分为两个重要类别: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利用。”艾莉(Verna Allee)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和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自从W3C ( 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于2004年2月最终公布了关键技术标准,语义网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引发了业界人士广泛的探讨和尝试。在国外,Semagix开发的FREEDOM系统实现了基于语义关系的查询系统,帮助用户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和管理商业资料,通过本体内的语义联系把查询结果维持在问题域内。但是该系统没有把这种语义查询能力扩充到网络服务的层次[’]。Stanford Medical Informatics的开源项目Proteg‘实现了基于OWL和RDF两种语言的可视化本体构建,配合Racer Systems GmbH&Co. KG的RacerPro可以充分支持包括反关系、OWL推理在内的本体构建。

本文的研究工作集中在基于语义Web的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Web层、服务层、业务应用层、集成层和资源层多层架构的原型系统,其中涵盖了教学、档案管理、目标制定、进度管理等主要功能,本体库采用RDF语言简要描述了教学管理各个方面的语义关系。

2关键技术介绍

2. 1语义Web技术

语义Web的概念是由万维网的奠基人Berners—Lee在2000年12月的XML2000会议上提出的,目标是在计算机和人类理解的语义之间建立一种联系,用以满足智能软件代理对互联网上异构和分布信息的有效访问和检索。语义Web是目前万维网的发展方向,语义Web通过元数据和结构化的分类词汇来组织网络资源,并以分层的体系结构扩展了互联网的基本功能,为各种网络软件代理提供了智能化工作的环境。它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核心层次:

第一层是Unicode和URI,它是整个语义网的基础,Unicode(统一编码)处理资源的编码,URI(统一资源定位器)负责标识资源;第二层是XML+名空间十XML模式,用于表示数据的内容和结构;第三层是RDF + RDF模式,用于描述资源及其类型;第四层是本体词汇,用于描述各种资源之间的联系;第五层是逻辑,在下面四层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操作;第六层是验证,根据逻辑陈述进行验证以得出结论;第七层是信任,在用户间建立信任关系。

RDF ( 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是语义Web的标准语言,它用计算机可以理解的方式表达了短语和概念的含义。RDF在句法中通常使用XML。

2. 2本体

本体(Ontology)一词来源于语义学,它是一系列描述的集合,使用RDF, OWL等标记语言写成,它定义了概念和相关逻辑规则之间的联系。由T. R. Gruber提出、后经R.Studer改进的定义:一个本体是一个概念体系的显示的形式化规范。这个定义包含四层含义:概念模型、明确、形式化和共享。一个典型的本体由有限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还包括属性、值约束、不相交描述和对象间逻辑关系的规定。本体提供了对给定领域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对于消除概念差别是必要的。本体通过信息内容及其语义的结合,将网络资源的处理从信息处理的层面提高到了知识处理的层面。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创建不同的本体,例如本体A可以把“矛盾”定义成包括内涵和外延的逻辑概念,本体B就可能把它定义成发生在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

3系统设计

3.1需求分析

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的角色包括:学生、教师、管理员。网络教学系统的用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

教学实践一方面包括课程浏览、学习、在线考试/练习等和在线学习直接相关的方面,还包括对知识库的扩充和管理,这一点指的是从电子课件管理、Q&A(问答库)等非结构化数据来源中,通过基于本体的语义分析获取知识,形成结构化知识信息,最终这个教学知识库中的知识储备量将相当于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量,甚至超过教师。系统在不断的“答疑”过程中,能够把知识库中不存在的知识发给真正的教师,教师集中解答后的答案会自动地储备到知识库中,即知识库是动态更新的。系统用例图如下图1所示。

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结构化知识信息储备的累积,基于本体技术的搜索引擎依靠语义分析,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快捷的搜索结果。基于知识检索功能,系统还可以满足包括智能浏览、知识联系、导航、提醒等相关功能。

3. 2子系统设计

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包括如下面表1所示的几个子系统:

语义查询子系统位于整个系统的核心,因为RDQL查询把一部分语义逻辑带到数据查询的过程中,所以语义查询子系统相对传统系统中的数据读取模块带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3. 3语义查询子系统的设计

本体库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的两大功能—知识获取和查询都是围绕着本体库的建设进行,知识获取是一个把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和现有结构化数据标准化处理后保存到本体库的过程。知识管理系统本身像是一副鱼骨架(Framework ),自动分类程序把非结构化的数据,包括课件、作业、网页等等,源源不断的分析、追加到系统上来,摆在合适的位置。如下图2所示。

在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中,知识获取过程就是本体的设计、开发、集成、验证这样一个迭代和增量的过程,以便语义网根据生成的本体完成网络教学知识管理各项功能。

设计过程的主要任务是设定问题描述框架、定义范围、定义成功标准和最低标准、调查任务和商业目标以及用例分析。该环节的核心是分析试验,它把上文提到的邮件、课件等文本、图形形式的信息转化为结构化的分析报告。本体的开发是指对控制词表进行识别和提取,通过集成不同的关系形成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通过对属性和规则的扩充可以反映带有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特色的内容。本体集成是从每个个体“知识镜”的集成开始的,通过与其他的系统参与者广泛的交流意见,对现有模型进行修改和扩充,把计算性描述转化为RDF, XML或其他的程序化描述,使用OWL,或是RDF应用整合LOM。本体的开发是个迭代和增量的过程,系统使用中需要不断的完善和修改;换而言之,自动生成的教学本体数据会在使用中得到完善。

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采取了尽可能简单明了的类结构,个体(Inpidual )之间关系体现在各种形式的属性( Property)中,所以不需要复杂的推理,也不存在元类( Meta一Class,类的类),因此选择OWL一DL作为本体描述语言,并可以通过Prote驴等软件在OWL和RDF之间自由切换。

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包含4个基础类(PrimitiveClass),即仅包含必要条件。在未来完整的教学本体库中,可能包含成百上千的学科,为每个学科建立定义类(Defined Class)是不明智的,因为它意味着本体库频繁、复杂的改动;该教学本体原型中,单独的学科被设计为Cours。类的个体,或理解为它的实例。这四个基础类定义如下图3;

4实现技术及环境

4. 1本体的实现

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应用斯坦福大学开发的免费开源项目成果。Protege是一个斯坦福大学开发的本体论编辑和知识获取软件,是完全使用Java语言开发的开放源码软件。由于其设计优异、插件众多,Prolege成为目前使用最广一泛的本体论编辑器之一。

Goal类应根据教学计划添加不同的个体。如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中标题“广告制作”的学习目标通过hasCovered属性与“理性思维基本规律”、“广告效果分析报告”、“计算机平面设计”三项课程建立联系,这就意味着学习目标相符的学员应完成上述三门课程。

Profile类反映了用户档案,在hasGoal属性中添加完成的Goal类个体。Performance类是随教学过程由程序、教辅人员管理添加的,记录了不同档案学生课程进度等表现情况。

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采用开源的本体开发工具Prolege构建,并采用了它的插件OWL Plug一in和OWLViz完成基于OWL—DL语言的本体编写。下图4演示了Course类图形化界面下属性、约束的显示和对应OWL代码。

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本体描述的OWL版本采用了Racer Systems GmbH & Co. KG RacerPro 1. 9进行语义推理,推理结果表明在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的本体中并不存在语义冲突,是没有错误的。

4. 2实现环境

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的实现过程包括这些环节:Jena把本体灌人数据库(选用MySQL),数据库通过Glassfish的JNKI注册为jdbc数据源,通过BMP方式和EJB连接起来,进而完成一个包括教学、档案管理、目标制定、进度管理等方面的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系统的服务层可以选择发布为网络服务的形式,配合前端的Web层和业务层形成一个J2EE技术支持下的完整系统。

篇10

企业能力理论认为企业异质性是企业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产品创新、企业信仰及关键能力能更好的为前者打下坚实的基础[1-3],而企业异质性的核心是作为诸多层次竞争联系枢纽的企业内部知识能力。由此可见,知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唯一源泉。许多学者研究认为,柔性和成本管理一样可作为竞争的决定因素[4-6]。因此,本文首先基于资源观和环境观分析了知识管理系统的柔性内涵,在此基础上基于学习创新观阐明了知识管理系统柔性的真正本质。接着提出了知识管理系统柔性的六个维度及四个构成要素,研究指出了知识管理系统柔性的作用机理,并给出了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柔性特征构造的基本策略。

二、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柔性的内涵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柔性是指该系统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因素和激烈竞争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是一个持续学习创新、整合企业内外部知识资源的过程[7-8]。知识管理系统的柔性可以基于三个层面来理解:物质资源是知识管理系统柔性构建的基础,在此物质资源层面体现为知识管理中人、财、物的即时获取能力;在制度层面上,是指系统在知识获取、配置、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则保障;在文化层面上,是指企业及外部环境为知识管理系统的持续学习及创新所构建的文化氛围,它是知识管理系统是否能够具有柔性的深层次、最为关键的层面。这三个层面缺一不可,而且相辅相成,有机地形成知识管理系统柔性的整体[9-10]。

三、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柔性的维度及维度的构成要素

为了深刻理解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柔性概念内涵,本文从系统柔性的维度、要素构成来进行研究,提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柔性的六个维度和四个构成要素。

(一)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柔性的六个维度

虽然文献[11]对于知识管理系统的维度作了定义,但本文认为这些维度的定义具有抽象性,无法具体的让企业的管理决策者进行直观理解,特别是没有考虑学习创新对于知识管理系统柔性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柔性的六个维度:1.学习创新维:知识管理系统能够在支出较少的知识获取及知识创新成本的情况下,利用这些知识能够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的多少,所在主要层面为文化、制度、物质。2.知识获取维:在不花费太多知识获取成本的情况下,企业单位时间内获取知识的数量、种类的能力,所在主要层面为文化、制度、物质。3.知识产出维:在没有多大程度影响知识管理系统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改变整个系统知识产出水平的能力大小,所在主要层面物质、文化。4.协调维:在知识管理成本较低的情况下,能够对知识资源进行最优配置的能力大小,所在主要层面为文化、制度。5.信息技术维:在信息技术投入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可以提升知识管理水平的高低,所在主要层面为物质。6.知识转化维:在不花费太多转化成本的基础上,知识能够迅速物化于产品之中并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所在主要层面为文化、制度、物质。

(二)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柔性维度的四个构成要素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柔性在具有多维度的同时,每个维度同时可以由“维长”、“维宽”、“维的易变性”、“维的整体性”等四个要素来进行度量[12-13]。1.知识管理系统的维长:是指在某一具体柔性维度上,知识管理系统所能带来的收益、影响程度,例如在知识转化维上,知识转化于产品中所带来的效益的大小就是维长,且维长与知识管理系统的柔性成正相关关系。2.知识管理系统的维宽:是指在某一维度上,系统选择可以容忍的差异程度的高低,以知识的获取维为例,企业对于知识的获取种类的容许范围较大,例如可包含各类的知识,那么可以判定知识获取维的维宽较宽,那么知识管理系统的柔性则较高。3.知识管理系统的维的易变性:是指知识管理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的非平稳程度,该因素主要反映知识管理系统中不同维度之间或不同要素之间的可替代性及可转换性,对此可基于时间及成本两个层面来进行考虑。从时间层面来看,是指各个维度之间、要素之间如果发生替代效应需要的时间长短。如果时间较长,则维的易变性较差,继而知识管理系统的柔性程度较低。从成本层面来看,如果替代时成本支出较高,则知识管理系统的柔性较差。同时,时间及成本两个层面之间又存在对立和统一的关系。知识管理系统可用增加某个维度投资方法降低维变的时间,从而改善了某个维度的柔性。反过来,如果减少信息技术更新的资金投入,在节约了成本的同时但却延长了维变时间,因而降低了知识管理系统的柔性。4.知识管理系统维变的整体性:反映知识管理系统发生维变时,该系统整体功能的易变性及持续性,如果易变程度较高则整体性较差,因而也影响了功能的持续性。如果知识管理系统维变时给知识管理系统的功能带来较大的影响,且维度变化缺乏均衡性,此时我们称知识管理系统维变的整体性较低,系统可靠性较弱。

四、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柔性的作用机理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柔性是由六个维度、四个要素集成的复杂大系统,其在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作用时的机理非常复杂,而本文着重从系统各柔性维之间和各维的构成要素之间两个层面来探讨知识管理系统的柔性作用机理。

(一)基于系统柔性维之间的柔性作用机理分析

首先,为了完成系统的整体功能,因此各维之间必须共同协同,同时还可以在作用上进行相互替代、转化,以此来调节知识管理系统维度的柔性,使知识管理系统整体表现出柔性。例如,如果某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信息技术维的柔性较差,不能利用系统已有的信息技术平台来进行企业所需知识的大量获取,因而不能满足企业对于知识的强烈需求,但可以利用学习创新维的柔性来不断地进行知识的创新,这使得知识的数量、质量都能大幅度提高,并能产生针对企业特征的个性化知识。其次,知识管理系统中各柔性维之间可以相互促进,当提高某维柔性时可能增加其它维的柔性,使得系统的整体柔性提高。

(二)基于系统柔性维构成要素之间的柔性作用机理分析

由于知识管理系统各维都是由四个组成要素构成,因此各维之间的相互转换与替代,实际上是四要素之间的替代和转换的过程。不仅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各柔性维之间作用可相互替代,任一维度的四个要素之间也表现出作用上的替代性。这是知识管理系统柔性作用的内在机理,如果四个要素间缺乏替代效应,则这六个维度之间就无法相互促进,因此知识系统也就无法表现出柔性的特征。

五、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柔性的构建策略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柔性的构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柔性构建策略。

(一)构筑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柔性的基础平台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人机交互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其中,知识库交互系统、知识库后台管理系统、系统用户等都是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基础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14]。知识管理系统柔性程度的提高,首先依赖于这些基础平台组成部分功能的提高,以知识库为例:知识库是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按照一定的知识表示方法,如基于规则的知识表示、基于逻辑的知识表示等,知识库集中存放关于企业内部各专业领域的知识和与企业有关的外部环境的相关知识。为了提高知识管理系统柔性程度,完善知识库的功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企业应在基础平台上给予一定的投入,并且改造利用原有基础平台和引进新的技术要同时并进。

(二)树立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柔性系统观

知识管理系统柔性建设不单单要构建物质基础平台,还要树立系统观的思想来构建知识管理系统的柔性。按照从外到内的系统观的基本思想,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柔性构建首先要着眼于知识管理系统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对这些外部因素的状况要作全面深入地把握,并从内部资源整合的视角出发,最大限度地配置、优化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现有的资源和因素,以提高系统柔性。在基于系统的视角构建柔性的过程中,本着持续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原则来构建系统柔性是企业知识管理战略性的选择,这是系统观中最核心的东西,也只有据此才能使得知识管理系统具有较高的柔性。

(三)选择合理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柔性规模

知识管理系统柔性规模并非越大越好,柔性建设是为了确保知识管理系统面对环境不确定时具有动态可调整性,而在此过程中需综合考虑资金投入的时间价值和沉淀成本,如果知识管理系统的柔性规模越大则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就越多。知识管理系统的柔性规模较大时可能使得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实际功能下降,因为柔性规模的加大使得知识管理系统可能获取大量的、种类繁多的、难以分类的知识,这将会增加知识管理的成本,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实际上使得知识管理系统的效率下降。因此,企业应依据内外部环境的状况,适时控制知识管理系统的柔性规模。

(四)保持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柔性整体功能最优

在深刻理解知识管理系统柔性各维度和各要素之间的替代效应及促进效应的基础上,应通过给予各维的合理资源分配及各维重要性的适当权重分布,来使得知识管理系统柔性整体功能保持最优,特别要意识到学习创新维的柔性对于系统柔性整体功能保持最优的关键作用。知识管理系统不同于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收集客观世界中事物客观的属性信息,而知识管理系统必须要收集隐含于人的头脑之中的隐性知识,对这种知识必须进行学习与创新才能使其效用达到最大,因此学习创新维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柔的提高具有非常明显的重要作用。

(五)以知识联盟为主要形式来提高知识管理系统的柔性

知识管理系统柔性构建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尽可能的获取企业没有的知识,而知识联盟则能使联盟成员之间的知识资源互补,最终使得联盟伙伴共同受益。知识联盟是战略联盟的高级形式,是指企业为了能够获取其它组织的技术和能力、并且可供创新的知识而自愿达成的一种长期联盟方式[15]。知识联盟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企业间的合作来创造更多的内隐知识,而在此过程中又特别强调通过联盟从其它组织学习和吸收内隐知识。知识联盟的建立主要是基于组织资源、知识和能力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可弥补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在某方面的欠缺,因而能够加强知识管理系统处理不可预见状况的能力,这样实际上提高了知识管理系统的柔性。

篇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教育服务体系,推进网络教学及教研,提高区域整体教育水平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网络教学可以通过网络化手段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教育服务,为学生提高知识素质、工作能力和学术水平创造条件。近年来,网络教学在我国高校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网络教学系统大多是将学习资源放在网上,学习者需自行进行学习。网络教学系统的最大难题在于无法实现积累、应用、共享、交流和创新知识的功能,尤其是缺乏学习者对隐性知识挖掘的支持。而且,网络教学应用研究与发展将受到新型网络服务体系结构的影响,网络教学应用中更为重要的是,应该挖掘知识背后的各种深层次应用模式和规律,并在模式及其建构的层次实现教学,以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引进知识管理的思路,设计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管理成为一个热门的前沿领域。由于知识管理是管理领域的新生事物,所以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定义。达文波特(davenportt指出:“知识管理真正的显著方面分为两个重要类别: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利用。Www.133229.Com”艾莉(vernaallee)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和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自从w3c(worldwidewebconsortium)于2004年2月最终公布了关键技术标准,语义网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引发了业界人士广泛的探讨和尝试。在国外,semagix开发的freedom系统实现了基于语义关系的查询系统,帮助用户处理非结构化数据和管理商业资料,通过本体内的语义联系把查询结果维持在问题域内。但是该系统没有把这种语义查询能力扩充到网络服务的层次[’]。stanfordmedicalinformatics的开源项目proteg‘实现了基于owl和rdf两种语言的可视化本体构建,配合racersystemsgmbh&co.kg的racerpro可以充分支持包括反关系、owl推理在内的本体构建。

本文的研究工作集中在基于语义web的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web层、服务层、业务应用层、集成层和资源层多层架构的原型系统,其中涵盖了教学、档案管理、目标制定、进度管理等主要功能,本体库采用rdf语言简要描述了教学管理各个方面的语义关系。

2关键技术介绍

2.1语义web技术

语义web的概念是由万维网的奠基人berners—lee在2000年12月的xml2000会议上提出的,目标是在计算机和人类理解的语义之间建立一种联系,用以满足智能软件代理对互联网上异构和分布信息的有效访问和检索。语义web是目前万维网的发展方向,语义web通过元数据和结构化的分类词汇来组织网络资源,并以分层的体系结构扩展了互联网的基本功能,为各种网络软件代理提供了智能化工作的环境。它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核心层次:

第一层是unicode和uri,它是整个语义网的基础,unicode(统一编码)处理资源的编码,uri(统一资源定位器)负责标识资源;第二层是xml+名空间十xml模式,用于表示数据的内容和结构;第三层是rdf+rdf模式,用于描述资源及其类型;第四层是本体词汇,用于描述各种资源之间的联系;第五层是逻辑,在下面四层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操作;第六层是验证,根据逻辑陈述进行验证以得出结论;第七层是信任,在用户间建立信任关系。

rdf(resourcedescriptionframework)是语义web的标准语言,它用计算机可以理解的方式表达了短语和概念的含义。rdf在句法中通常使用xml。

2.2本体

本体(ontology)一词来源于语义学,它是一系列描述的集合,使用rdf,owl等标记语言写成,它定义了概念和相关逻辑规则之间的联系。由t.r.gruber提出、后经r.studer改进的定义:一个本体是一个概念体系的显示的形式化规范。这个定义包含四层含义:概念模型、明确、形式化和共享。一个典型的本体由有限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还包括属性、值约束、不相交描述和对象间逻辑关系的规定。本体提供了对给定领域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对于消除概念差别是必要的。本体通过信息内容及其语义的结合,将网络资源的处理从信息处理的层面提高到了知识处理的层面。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创建不同的本体,例如本体a可以把“矛盾”定义成包括内涵和外延的逻辑概念,本体b就可能把它定义成发生在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

3系统设计

3.1需求分析

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的角色包括:学生、教师、管理员。网络教学系统的用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型: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

教学实践一方面包括课程浏览、学习、在线考试/练习等和在线学习直接相关的方面,还包括对知识库的扩充和管理,这一点指的是从电子课件管理、q&a(问答库)等非结构化数据来源中,通过基于本体的语义分析获取知识,形成结构化知识信息,最终这个教学知识库中的知识储备量将相当于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量,甚至超过教师。系统在不断的“答疑”过程中,能够把知识库中不存在的知识发给真正的教师,教师集中解答后的答案会自动地储备到知识库中,即知识库是动态更新的。系统用例图如下图1所示。

在使用过程中随着结构化知识信息储备的累积,基于本体技术的搜索引擎依靠语义分析,可以提供更加准确快捷的搜索结果。基于知识检索功能,系统还可以满足包括智能浏览、知识联系、导航、提醒等相关功能。

3.2子系统设计

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包括如下面表1所示的几个子系统:

语义查询子系统位于整个系统的核心,因为rdql查询把一部分语义逻辑带到数据查询的过程中,所以语义查询子系统相对传统系统中的数据读取模块带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3.3语义查询子系统的设计

本体库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的两大功能—知识获取和查询都是围绕着本体库的建设进行,知识获取是一个把非结构化、半结构化和现有结构化数据标准化处理后保存到本体库的过程。知识管理系统本身像是一副鱼骨架(framework),自动分类程序把非结构化的数据,包括课件、作业、网页等等,源源不断的分析、追加到系统上来,摆在合适的位置。如下图2所示。

在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中,知识获取过程就是本体的设计、开发、集成、验证这样一个迭代和增量的过程,以便语义网根据生成的本体完成网络教学知识管理各项功能。

设计过程的主要任务是设定问题描述框架、定义范围、定义成功标准和最低标准、调查任务和商业目标以及用例分析。该环节的核心是分析试验,它把上文提到的邮件、课件等文本、图形形式的信息转化为结构化的分析报告。本体的开发是指对控制词表进行识别和提取,通过集成不同的关系形成概念模型(conceptualmodel)。通过对属性和规则的扩充可以反映带有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特色的内容。本体集成是从每个个体“知识镜”的集成开始的,通过与其他的系统参与者广泛的交流意见,对现有模型进行修改和扩充,把计算性描述转化为rdf,xml或其他的程序化描述,使用owl,或是rdf应用整合lom。本体的开发是个迭代和增量的过程,系统使用中需要不断的完善和修改;换而言之,自动生成的教学本体数据会在使用中得到完善。

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采取了尽可能简单明了的类结构,个体(individual)之间关系体现在各种形式的属性(property)中,所以不需要复杂的推理,也不存在元类(meta一class,类的类),因此选择owl一dl作为本体描述语言,并可以通过prote驴等软件在owl和rdf之间自由切换。

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包含4个基础类(primitiveclass),即仅包含必要条件。在未来完整的教学本体库中,可能包含成百上千的学科,为每个学科建立定义类(definedclass)是不明智的,因为它意味着本体库频繁、复杂的改动;该教学本体原型中,单独的学科被设计为cours。类的个体,或理解为它的实例。这四个基础类定义如下图3;

4实现技术及环境

4.1本体的实现

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应用斯坦福大学开发的免费开源项目成果。protege是一个斯坦福大学开发的本体论编辑和知识获取软件,是完全使用java语言开发的开放源码软件。由于其设计优异、插件众多,prolege成为目前使用最广一泛的本体论编辑器之一。

goal类应根据教学计划添加不同的个体。如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中标题“广告制作”的学习目标通过hascovered属性与“理性思维基本规律”、“广告效果分析报告”、“计算机平面设计”三项课程建立联系,这就意味着学习目标相符的学员应完成上述三门课程。

profile类反映了用户档案,在hasgoal属性中添加完成的goal类个体。performance类是随教学过程由程序、教辅人员管理添加的,记录了不同档案学生课程进度等表现情况。

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采用开源的本体开发工具prolege构建,并采用了它的插件owlplug一in和owlviz完成基于owl—dl语言的本体编写。下图4演示了course类图形化界面下属性、约束的显示和对应owl代码。

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本体描述的owl版本采用了racersystemsgmbh&co.kgracerpro1.9进行语义推理,推理结果表明在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的本体中并不存在语义冲突,是没有错误的。

4.2实现环境

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的实现过程包括这些环节:jena把本体灌人数据库(选用mysql),数据库通过glassfish的jnki注册为jdbc数据源,通过bmp方式和ejb连接起来,进而完成一个包括教学、档案管理、目标制定、进度管理等方面的网络教学知识管理系统,系统的服务层可以选择发布为网络服务的形式,配合前端的web层和业务层形成一个j2ee技术支持下的完整系统。

篇12

1、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掌握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社会学、地理学、环境学、生态学等基本知识;系统掌握绿色经济基本理论,绿色经济发展动因,国家绿色经济发展政策;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经济核算,社会调查等基本方法;具备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等等。

篇13

(三)指南性将工商管理知识与医学知识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医学知识在其已探明的领域一般可以精确到操作层面,即具体到诊疗规程。相比之下,工商管理知识不能精确到如此程度,只是指南性的。例如,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指出,管理者应制定定额、找出最佳的操作方法,至于定额是多少,最佳的操作方法是什么,都要靠管理者自己研究具体情况后得出答案。行动学习的提出者RegRevans认为管理知识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管理者洞察实际情况,摸清具体规律,然后找出对策。

二、工商管理本科教学目标

(一)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并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般表述为:“本专业培养具备经济、管理基础理论和知识,能在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上述表述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从知识学习到知识应用的脉络十分清晰。近来,有许多学者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如认为工商管理教育应突出知识的应用,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管理教育应以培养管理思维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清醒、细心、透彻的思维习惯。从工商管理知识的指南性来看,工商管理知识是不能直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强调知识的学习或者知识的应用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管理技能训练应比管理知识学习更为重要。但如果工商管理教学抛开知识学习,只进行技能训练是难以想象的。行动学习理论最初将知识学习撇开,后来还是逐渐认识到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从工商管理知识的系统性来看,工商管理知识是作为一个系统在发挥作用,零散的、没有内化的知识是不能有效指导管理实践的,否则,就会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顾此失彼等现象。

(二)以理论知识框架构建统一知识学习及技能训练既然工商管理知识是指南性的,那么,知识传授的目的就在于让大学生建立起思考管理问题的理论框架,作为管理实践的指南。管理思维的理论框架由管理的基本理念、原则以及解决管理问题的程序、方法构成。管理的基本理念、原则方面的知识收录在《管理学》教材之中。解决管理问题的程序与方法包含在《战略管理》、《营销管理》、《运营管理》、《新产品开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教材之中。工商管理传统教学在知识的讲解上花费了大量时间,这与工商管理知识的易懂性是相悖的。工商管理教学应在帮助大学生学习管理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将管理知识整合起来,形成框架。这样既学习了知识,也训练了技能。有此技能的支撑及理论知识的指导,大学生就能很好地胜任毕业后的工作。目前,注重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的大学生还不多。问卷调查中,当问及“学完一章之后,是否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总结”时,90名被调查者中回答完全没有的占7.8%,基本没有的占52.2%,偶尔做一做的占20%,基本上做了及认真做了的仅占20%。大学生平时不注重知识的总结,一方面,所学知识不能系统内化,另一方面,其概念技能也得不到经常性训练。

三、工商管理本科教学方法

(一)用案例还原工商管理知识工商管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由实践抽象而来。工商管理教学应该用案例对工商管理知识进行还原,便于大学生理解、记忆。鉴于工商管理知识大多易于理解,以教材为中心,“满堂灌”是没有意义的;另外,知识的长期记忆需要多次重复,也不可能通过一次细致的讲授就形成。讲授法目前依然是工商管理教学的主流方法,原因可能是教师已经习惯于将知识讲深、讲透,另外,还有不少学生依然期待教师将知识讲深讲透。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