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认识实用13篇

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认识
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认识篇1

基金项目:本文系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71-02

一、专业定位和特色凝练

新疆是中国的干旱地区,属于灌溉农业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肩负着稳定边疆、建设边疆的艰巨任务,兵团的集约化农业是其经济的支柱,而且完全依赖于灌溉,没有灌溉就没有新疆和兵团的农业,也就没有新疆和兵团的经济,因此,农业水利人才的培养对于新疆和兵团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来说至关重要。

2007年8月总理视察新疆,进一步肯定了新疆农业水利建设工作,并强调了农业水利建设对新疆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明确指出:“要发挥兵团集约化生产的优势,抓好优质棉花基地和粮食基地建设,要努力构建成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基地和现代农业生产基地。”总理为新疆农业水利建设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同时,也为边疆高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发展提供了契机,专业建设目标更加明确,以满足我国节水灌溉农业对农业水利人才的需求为目的,以专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依托学校学科优势,大力培养具有吃苦精神、具有节水意识、实践能力强,既了解一定的农业种植知识,又掌握水利工程设计知识和建设技能的本科大学生,为新疆和兵团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培养出大量具有实践能力的农业水利人才。同时作为节水灌溉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对其他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专业建设与改革

1.建设思路

(1)利用高新技术提升建设传统专业,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结合农业水土开发及农业节水技术在干旱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中所反映的问题,对本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和重组。新课程体系既吸取了农业水利工程技术先进国家的优点,又结合了新疆和兵团农业水利发展的实际情况,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

(2)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加强实验、实习基地建设。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产创新能力,使学生学到较为完整、有实际用途的农业水利工程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强化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工程技能的教育。

(3)认真抓好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形成研究梯队,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发挥科研优势,以科研促进教学;积极与先进的水利企业联合,鼓励教师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结合具体企业、具体事项,达到理论和实践双赢互动,以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带动教育教学质量。

(4)控制专业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研究型与应用型兼顾的复合型人才,优化培养模式。实施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保证课堂和实验教学水平。

(5)依托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不断扩大精品课程数量,提高精品课程质量。

(6)结合兵团水利建设企业的服务内容向周边国家延伸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国际院校交流,尤其是节水灌溉技术方面的对外交流,培养国际型节水人才。

2.教学改革

(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新疆的农业是灌溉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田灌溉工程。根据社会的发展,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一系列修订:

根据新疆兵团农业水利工程发展特点,有目的增强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培养和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相关知识;掌握农业水利、水电、水保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实验研究的设计方法。

结合新疆目前水资源日益紧张及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增加了“节水灌溉技术”、“水土保持学”、“水利工程概算”、“工程监理”等一系列课程,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了学生节水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增加双语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国际水利工程学科、农业工程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针对新疆新老灌区出现的土地次生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以及灌区合理管理等问题增设了“渠道抗冻胀技术”、“农学概论”、“土壤与农作”、“盐碱地改良”等选修课程,使学生能够结合兵团实际情况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2)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涉及“建筑材料”、“水力学”、“土力学”、“测量学”、“工程力学”等基础课程,以及“灌溉排水工程学”、“水文学”、“地下水利用”、“水工建筑物”、“地下水利用”、“水工钢结构”等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近些年的课程改革与建设,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开设课程中有三门课程(“灌溉排水工程学”、“工程力学”、“水力学”)成为兵团精品课程,对该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中:“工程力学”(包括“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两门课程)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理论基础课程,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知识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对传统的经典内容加以精选,通过贯通、融合和相互渗透,减少两门课程之间的重叠以及每门课程内容的罗列现象。压缩了总学时,由过去的168学时减少到144学时。在讲课中注意引入反映近代科技成果的内容、涉及广泛工程领域的工程实例、密切联系实际的例题和习题;在保证基本训练的前提下逐步引入计算机分析,减少重复烦琐的数字运算,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此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使用自己开发的与教材配套的材料力学多媒体课件和理论力学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理论知识变得形象从而便于学生接受,教学效果良好。

“水力学”课程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水力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众多,经验公式和符号多,难以记忆;水流现象抽象、难懂。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辅助,通过视频、动画和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实验课和理论教学做好铺垫;为加深对抽象难懂部分的进一步理解,在理论课后都配有相应的实验,让学生能够及时以直观的感性认识来促进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还将教师的科研成果不断引入教学,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混凝土结构”课程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结构及构件的基本设计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结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在授课时,将工程实例引入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该领域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和方向;教师还举办学术讲座,对自己所从事的科研方向作深入浅出的讲解;通过加入计算机CAD技术的教学简化了含有大量的传统计算方法和计算技巧的内容。通过这些手段的实施使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要性有了正确的认识,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

完善了“节水灌溉技术”课程教学体系。“节水灌溉技术”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特色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组始终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开展教学,在课题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加大了课程设计比重(由原来1周增加为2周),加大了认识实习中节水灌溉工程的比重,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外科技的机会和条件。

明确了节水灌溉技术课程教学重点,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协调安排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理论、原理、方法、工程设计、应用条件及区域适应性的教学学时及侧重点。将节水灌溉技术和灌溉排水工程学两门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区分,灌溉排水工程学关于节水灌溉部分主要从宏观上介绍节水灌溉技术的种类和特点。节水灌溉技术则重点介绍节水灌溉技术的原理、设计方法等,特别是将膜下滴灌技术和喷灌技术(特别是新疆比较典型的自压喷灌)作为节水灌溉技术重点内容。目前课程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理论课、实验课和课程设计及第二课堂。

1)认识实习:一般安排在理论教学之前,实习过程中通过参观节水灌溉试验站、节水器材生产企业、团场农田,邀请技术人员现场做专题讲解,使学生对新疆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情况和工作原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学好理论课打下基础。

2)理论课:主要讲授滴灌、喷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的理论、原理、方法、工程设计、应用条件及区域适应性,使学生对各种典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建立起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

3)实验课:要求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并亲自完成实验,使学生掌握滴灌技术的工作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够对典型喷灌和滴灌技术进行规划设计,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奠定基础。

5)第二课堂:通过SRP、暑期三下乡、挑战杯、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第二课堂,为部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发挥创新能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

五个教学环节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形成一个较为缜密的教学体系。

通过以上代表性课程的改革与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农业水利工程其他相关课程的发展。

(3)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倡导“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努力营造和谐的师资队伍建设环境,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水平,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支数量满足需求、学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的师资队伍。

结合特色专业的实际情况,修订规范教学管理文件,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在教学管理上,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推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加快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完善教学运行规范,建立教学质量反馈监控体系,以现代化网络管理为手段,加强教学文件及档案的管理。制定各种管理政策,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将教学检查列为教学管理的日常工作,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等制度。依据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严把教学质量关。教学督导员以听课、参加专业评估、毕业论文质量检查等形式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对教学过程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健全和完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与运行,健全课堂教学、教材选用、实践教学、考试及成绩管理、毕业论文、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

(4)改革实践教学,推进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应用所学知识服务于生产劳动的重要环节。农业水利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因此实践教学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近些年由于灌溉技术迅速发展,喷灌、滴灌等灌水技术在农业生产得到广泛应用。为了便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先进灌水技术,在实践教学中先后增加了新疆天业集团实习基地、兵团灌溉实验总站实习基地(这些基地是国内知名的先进灌区、国内最大的节水设备生产企业、国内面积最大的省级灌溉试验站),学生(本科、研究生)通过在这些基地的认识实习拓宽了视野,丰富了专业知识,而且也掌握了许多生产技术与技能。

优化实践教学计划,制定多种实习方案。要建立实践教学新体系就必须彻底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明确实习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并对各项实践教学内容制订出具体量化指标。找出目前认识实习、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分析研究,同时收集资料、调查研究其他高校的做法,并根据实习目的(认识实习、毕业实习)制定适宜的实习方式(模式),包括实习内容、实习地点、实习时间、实习经费、实习考核指标等问题,不同的实习方式须涵盖水利工程、水电站工程、渠首工程、水库工程、大坝工程、渠道工程、田间工程、桥梁工程、水文站、水管所、灌溉排水工程、地质、自动化管理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制定方案。在应用中,根据实习效果及反馈信息不断修改并完善实习方案。

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认识篇2

依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按照财政资金和群众自筹可能,合理确定农田水利工程发展规模和建设速度,并采取积极措施,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扶持的基础上,动员广泛社会力量的参与,水利、农业、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协作,稳步推进,使农田水利建设成为全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全面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目标。

2、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从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用水、经济发展用水、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把广大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田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农田水利综合体系。

3、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根据全区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方论证,科学规划,慎重布局。统筹考虑防洪除涝、水资源配置与供给、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需求,协调城镇与农村、灌区与乡村、骨干工程与配套工程之间的关系,优先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更新改造与新建扩建并重,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重点,讲求效益。

4、农田水利工程得不到合理保护。

任何形式的工程不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护,都不能使得它发挥长久的效益。一旦工程不能很好的管护,则修缮的渠道会很快淤积,造成工程不能发挥自己的效益。农民会产生很大的抱怨,对于农业的正常生产产生巨大的影响。维护工程正常的长期的发挥效益的思想不能长久的贯穿在工程建设中,没有做好工程渠道的正常清理和农田林网的建设。植物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惨重。大量的水土流失使使得工程的寿命大大减少。

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思想认识是决定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成败的“指挥棒”。要使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大的改善,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变“大灾大干、小灾小干、无灾不干”为“有灾无灾一样干”,坚持不懈地大干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思想认识,全民是基础,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必须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放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级政府要立足大干、早干、干好,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科学决策,周密部署,舍得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搞好农田水利建设。要搞好宜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水患意识、水危机意识。应采取各种有效的宜传形式,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舆论工具进行广泛宣传,使社会各界和公众不断了解水资源家底,熟悉水法律法规,掌握科学的水知识,树立正确的水观念,增强水的忧患意识和防洪减灾意识,转变落后的用水观念和用水习惯。

2、政府财政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

在积极争取中央农村水利建设投资的同时,市财政应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加大对纯公益工程的投资额度。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国债资金、扶贫等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捆绑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应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宣传力度

一是宣传水资源观念,增强农民的水忧患意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改变旧的用水观念,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积极主动地配合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和解决好水利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二是宣传减轻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三是大力宣传《水法》,努力做到依法用水,依法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统一管理,防治水污染,加强监测,保证管好水、用好水。

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认识篇3

一、农业灌溉水费征收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对农业水费征收的正确认识

影响农业灌溉水费征收工作的首要原因,就是缺乏对水费征收工作的科学认识。一方面,农民群众对于缴纳水费的认识不充分,缴费积极性较差。很大一部分的农民群众认为,水利工程是农民群众投工投劳修建的,用水不需要交水费。然而农业生产用水属于生产性投入,是需要花成本的;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和管理需要大量投入资金,是需要成本补偿的。另一方面,基层干部对于水费征收工作不够重视,监督力度较差。许多村干部平时不重视宣传水费征收政策,不向农民群众讲明水费征收的目的意义;在征收水费工作中,缺乏责任心,导致水费征收率低,不能满足水利工程运行、维护以及管理的需要。

1.2 农业水费的计价与使用不够规范

近年来,农业水费的计价与征收都是采取委托代收方式,代收的水费经常无法足额及时地划拨给水利部门,阻碍了农业水费的计价与征收工作的正常进行。农业水费的计收与使用不够规范,已经严重影响水利工程事业的正常运行与管理。一方面,在水费计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终端收费混乱,缺少监督;农业用水普遍没有实行计量收费;按合同计收水费的意识不强等等。另一方面,在水费使用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平调、截留挪用水费现象严重;供水经营者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建立起节水效益补偿机制[等等。这些问题导致了很多不良后果的产生,比如水费收收取少、取率低,加上挪用水费,使水利工程无法正常运行;水利工程改造和维修费会增加财政和用水户的负担等等。

1.3 截留和挪用农业水费的现象严重

对于大多数的乡镇来说,截留和挪用水费的现象是十分严重的。基本上农业灌溉的水费都是由乡镇政府代收,收取的水费就有可能被截留和挪用。比如,对于财政收入较好的乡镇来说,大部分的水费是能够用于水利工程维修整治的;而对于财政紧张的乡镇来说,只有少部分的水费或者说根本没有水费能够用到水利工程的维修与管理当中,而是被挪用到了其他项目。

二、加强农业灌溉水费征收工作的对策

2.1提高思想认识,健全政策法规

加强农业灌溉水费征收工作的首要措施就是提高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思想认识,同时健全农业灌溉水费征收的相关政策法规。一方面,需要营造强烈的舆论氛围,使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中,合理的水价可以增强节水意识,提高用水效率,还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需要明确的法律法规来加以约束。比如,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改革农业水价的核定与水费计收、使用与管理;建立与完善灌溉水费管理的法规与制度等等。将农业灌溉水费的征收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上来,既能够体现出保护农民的利益,又能够要求农民和地方分担灌溉工程维护管理的义务,从而有利于水资源优化调度和开发利用。

2.2加快水管单位体制改革,降低管理成本

目前,大多数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工程都无力对工程进行维修,不利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灌溉工程是一项社会效益巨大的工程,其成本主要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水费收入补偿,另一部分是国家投资政策的倾斜。因而,加强农业灌溉水费征收工作就需要加快水管单位体制改革,按照分组管理、分组负责的原则界定地方和国家负担的范围,降低管理成本,进而促进水管单位良性运行。

2.3完善水费征收制度,提高水费实收率

由于水利工程的成本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农业灌溉水费的价格也需要不断调整,一般来讲,1-2年时需要调整一次的。加强农业灌溉水费征收工作还需要完善水费征收制度,提高水费实收率。首先,在水费代收过程中,有关部门需要制定相应政策,要求各级公开水费收缴工作情况,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保证水费收缴工作的正常进行。其次,改善水费的计量措施和征收方式。加大对计量设施建设的投入,分步实现干渠、支渠和田间计量供水,逐步实行按方收费。再次,采取多种征收途径,加大水费征收力度。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绝搭车收费现象,提高农民交纳水费的积极性。最后,要安排好水费自收的时序和工作内容,减少水费收缴的中间环节,降低征收成本,缩短收缴时间,提高水费实收率。

三、结语

总之,加强农业灌溉水费征收工作,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相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水费的征收工作,确保农业水费征收工作规范合理进行。 目前农业水费征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必须做出积极努力来改善这一状况,地方政府与农民群众都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为实现水费的科学化管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认识篇4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存的问题

目前,湘西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监理的问题日益严重,并且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施工监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建设单位缺乏监理意识或者监理意识淡薄,投入监理工作的成本过低并且监理人员数量不足,建设单位工程质量对监理依赖性太强等等。

(1)建设单位监理意识差。建设单位在监理意识上的缺乏和薄弱,直接阻碍了监理单位相关权利的行使和发挥。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监理人员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协调、管理和控制,因此监理工作与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大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单位在施工监理的作用和重要性方面缺乏认识或者深入了解。通常情况下,建设单位都会认为施工监理没有必要出现在工程建设活动中,对监理单位以及监理人员视而不见,甚至还无视监理人员的指令和指示,并且觉得施工监理只是一个形式,没有真正认识到施工监理实际的权利和责任,在很多问题上监理人员没有发言权,都是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决定,监理工作只是作为配合的形式出现。因此,要从意识上对建设单位进行改造,使其认真对待施工监理的权利和责任,认真执行监理人员的指令,切实把监理工作贯彻落实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2)监理成本低,人员不足。按照建设工程监理取费标准(发改价格[2007]670号),目前监理服务的收费标准比较高,但是湘西州普遍存在正式协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监理的合同时,大多数建设单位都没有重视此类工程的监理工作,并不认真对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并且认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理工作难度不大、不复杂,所以在收费标准上没有按照现行的标准进行计费,而是想方设法控制监理成本投资,不重视监理单位的资信与实际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缺乏对监理人员能力的考虑与核实。经费不足就直接导致了监理工作中人力和财力投入的不足,使得监理单位对工程监理工作的积极性降低,并且工作态度散漫,不能够科学有效地履行施工监理工作的职责,在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上起不到该有的监管作用。

(3)工程质量对监理依赖性过强。由于施工单位在技术力量上较为薄弱,因此工程质量管理对监理的依赖性很大。但是在我国许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项目中,常常出现现场人员与施工企业投标承诺不相符合的情况。究其原因,是由于监理单位为了降低投入的成本,在监理人员的招聘工作上没有严格的要求,通常都是雇佣一些技术职称低或者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新手作为施工监理人员,因此在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上无法满足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要求。除此之外,在施工工艺问题上,很多施工单位的重视程度不高,工程施工人员通常是一些文化水平很低的社会从业人员,这些人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就参与到工程的建设之中,在基本技术能力上达不到工程施工的标准要求。

3优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对策

(1)强化建设单位的施工监理意识。作为我国工程建设的一项强制性制度,施工监理在工程建设过程的作用不可忽视。受建设单位委托,监理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主要是控制工程施工的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等,同时还要管理合同与工程信息,协调各个参与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因此,湘西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单位要增强本单位人员的施工监理意识,深化其对施工监理的内容和重要性的认识,并明确监理的作用和意义。根据监理单位科学性、独立性、服务性和公正性等特征来看,为了保证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应该赋予监理单位一定的独立权限使其能够在权限范围内对相应的问题进行处理。这样一来,一方面减少了工程建设单位在项目管理中的困扰,另一方面还能在监理工作的监督下顺利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

(2)提高监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想要妥善解决监理方面资金和费用安排的问题,就必须深化对施工监理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在选择监理单位的时候,要从资信和技术力量等专业层面进行考虑,不能将控制资金投入作为出发点,以费用的高低作为监理单位选择的标准。另外,监理单位在进行人员安排的时候,应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覆盖面积广、建设地点多等特点作为基础,实现监理人员的合理配备。监理人员在为建设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应该坚持求真务实、严谨负责的态度,促进建设单位构建和完善施工质量的保证体系以及加强全面管理施工工作的力度。另外,对监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和考核,能够较好地促进监理人员对自身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监理工作的质量。监理人员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

(3)履行监理工作职责。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在湘西州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开始之后,监理单位有必要对施工单位现场的人员开展全面、严格的审查,并且加强对项目负责人员和主要工作人员出勤的考核力度,对不合格的施工班组进行调整或者更换,以确保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在合同项目开工之前,监理单位必须严格审查建设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对质检员、安全员、施工员等相关工作人员的及时到岗、到位工作进行监督。不断完善以施工单位自身的“三检制”为基础的工序报验制度,并将该制度的细节落实到位。全面改善监理单位独自管理工程质量的局面,提高湘西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一次报验的合格率。并且,监理单位要为单元工程质量建立完善的报验制度,对于质量不达到标准的工程坚决不予计量和支付,要求施工单位对不符合标准的工程进行返工,将工程质量提高到现行的标准水平。

(4)规范监理市场。规范监理市场的基础就是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因此,在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应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全面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开展监理工作。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必须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工程文件以及建设工程承包合同进行设计,全面负责建设单位的施工质量监理工作,并承担建设单位施工质量的监理责任。在监理单位实现监理工作的规范化时,必须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等相关条例,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监理工作的开展和进行,规范监理市场的不良行为,加强监督监理人员的上岗,将违法行为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通过对监理市场的规范化处理,不仅能减少了违法行为的发生,还能提高监理在工程施工中的地位,将监理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

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认识篇5

1.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思想认识是决定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成败的“指挥棒”。要使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大的改善,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变“大灾大干、小灾小干、无灾不干”为“有灾无灾一样干”,坚持不懈地大干农田水利建设。

提高思想认识,全民是基础,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必须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放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级政府要立足大干、早干、干好,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科学决策,周密部署,舍得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搞好农田水利建设。要搞好宜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水患意识、水危机意识。应采取各种有效的宜传形式,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舆论工具进行广泛宣传,使社会各界和公众不断了解水资源家底,熟悉水法律法规,掌握科学的水知识,树立正确的水观念,增强水的忧患意识和防洪减灾意识,转变落后的用水观念和用水习惯。

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新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

2.1加强领导,建立责任制

要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离不开各级政府的组织、协调和发动。各级部门应建立目标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将工作任务层层落实到各级干部身上,将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成效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2.2部门团结协作,密切配合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很多,除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之外,各级计划、财政、农业、林业、农机、电力、金融等有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团结协作、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水利部门要积极搞好服务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组织搞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其他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最大可能的支持和服务。

2.3转变组织方式,改进工作方法

新形势下,各级政府要转变角色,由从前的直接用行政手段组织农民搞农田水利的传统方式,转变到重点抓规划、管理、宣传发动、补助扶持、技术服务等,从单纯的行政命令转变到行政、法律、科技、民主、教育相结合,领导方式由过去的组织推动转变为政策引导、典型示范、优质服务。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等用水合作组织,承办较大的工程。

3.实行分类指导,推广新典型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复杂,各地的自然条件差别很大,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时,应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抓好分类指导,对各地涌现出来的好的典型应及时进行总结、推广,做好示范带动,以点促面。

首先要根据“先急后缓、长短结合”的原则,确定工程重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要干的工程很多,应根据不同对象、不同要求,选准合理的主攻方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先急后缓,长短结合,让群众见到实效。

其次是根据结构调整的要求,确定工程布局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农田水利建设在布局上,必须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高效优质农业的要求来考虑。

4.坚持依法治水,健全完善水利政策法规

要建立完善的水法规体系,用法律手段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在认真贯彻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加强配套法规政策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使水利建设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要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和打击水事违法案件,规范水事活动,保障水事秩序。依法足额征收各项水利规费。要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分级负担、受益负担、分级管理、收益补偿等政策,划分事权,明确责任,进行分类指导。要以水资源管理为重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注意加强质量管理,制定激励政策,开展评优创先活动,通过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政策,调动各级大干水利的积极性。继续发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组织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农田水利建设。

5.拓宽投资渠道,切实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

要适应新形势要求,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按照公益性的事情政府办、生产性的事情农民办、效益性的事情社会办的原则,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入机制,吸纳农田水利建设投入。

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是:(1)明确公益性的事情政府办、生产性的事情农民办、经营性的事情社会办的政策;(2)分别研究确定公益性项目、生产性项目以及上述两类项目中属于经营性项目的目录,每年调整;(3)落实公益性项目的政府投入,组织好经营性项目的推介。

6.深化水利改革,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坚持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利用市场手段,进行市场化操作,拓宽投融资渠道,是保持农田水利建设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措施。要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努力实现水务一体化,强化水利行业管理职能。农业水费改革必须解放思想,要跳出以往的农业供水水费完全应该由群众负担的老框框、老思路。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农业水价的改革要按照成本核算,群众负担,财政补助的原则,计算包括工程折旧、管理、运行、维修等费用在内的供水价格,根据农民的承受能力向用水户收取一定的水费,不足部分按照工程的管理权限,由同级财政承担,这样既减轻了农民负担,又能保证工程正常运行,同时又符合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关于农村的基本政策。

7.依靠科学进步,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认识篇6

我国要想发展农业必须扶持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不仅能帮助农民提高田地的产量,更能帮助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农村水利工程有的时候是提供全村人们水源的途径,是一项民生性和基础性的工程。并且农民是整个农村水利工程的重要基础和主体,开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时,要借助和依靠村民的力量,要遵循村民的意志,要把服务于农民的农业种植为主要目标。为提高工作效率,建设高标准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我们必须提供管理水平,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工程能够真正服务于民。

2、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特点

2.1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特别受到当地的重视,有着民生性和基础性的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对于比较缺水的地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可以称之为人们的命脉,它不仅关乎到村民的农业生产提高本地的粮食产量,还关乎着村民的经济收入生活质量,甚至关乎着全村人的饮用水源问题,因此有时也把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称之为生命工程,这种说法在某些地方实际上一点没有扩大。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有项重要工作是修葺完善农田的灌溉设施,为农田生产提供必要的应用环境。可是目前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存在建设周期比较长,前期投入特别多,因为人员复杂管理具有特别大的难度,直接经济效益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见到成效。

2.2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没有计划性,特别需要专业化的指导和高层次的规划,而且要联系群众的实际进行规划。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其群众性,要依托群众,服务于群众,基于此才能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和指导。一般来说技术对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来说是一件小事情,但是管理就不简单了,它涉及的方面比较多,比如资金,地质环境,水利条件等等。所以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进行管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遵循科学规律,施工前把调研工作做详细,确保在水利工程施工期间管理工作能做到高效科学,有条不紊的进行。

2.3因为我国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一项公益性的工程,特别需要政府资金对整个工程进行支援。一般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第一要为本村的农田种植业提供灌溉的水源,第二要为本村的居民提供生活用水,第三要具备一定的防洪防涝的功能。另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也要为本村的养殖业提供水源供给,保证养鸭和养鱼等养殖业能够获得生产条件,从而使村民获得经济收益。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因为其建设周期长,并且资金回笼速度较为缓慢,所以它是我国新一代的公益性工程,特别急需国家的大力扶植。

2.4做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一个大前提是要有配套的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众所周知,农村地区的地貌和自然环境复杂,而且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限制条件特别的多,许多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大都具备垄断的性质,很难发挥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作用。进行农田用水的水资源属于公共资源,录属于我们的国家资源,当地村民具备开发利用的权利。国家要对这些建在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在管理上实施科学地调控,让农村的水利管理可以在科学的调控之下合理合法的实施。

3、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对策

3.1提高对于水利工程管理改革的认识

现阶段,农民对于水资源的商品意识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相关水利管理部门对于水利工程管理改革认识不足,难以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宣传水资源的商品意识和知识,进而帮助农民形成良好的认识。只有真正的认识到水资源的商品价值,才可以更好的利用经济杠杆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而有效的发挥水利工程效益。只有真正的提高对于水资源商品价值的认识,才可以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

3.2完善现有水利工程管理体系

水利工程是地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根本,相关管理部门要从战略的眼光,看待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真正的将水利工程作为基础性产业来进行管理。政府要加强对于水利工程产业的引导,并且落实相关管理责任,按照经济规律进行管理措施的完善。对于各级管理部门的管理措施执行上,要做好调度农民参与水利工程管理的积极性。另外,还要积极的进行推广相关农业关键技术,对于现有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不足进行有效的改进。

3.3鼓励当地村民参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相关管理部门要积极的与相关用水组织进行合作,鼓励用水户参与到工程的管理当中,实现相关费用的自主管理与经营。对于用水户的合法地位进行明确,充分发挥用水户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作用。对于其他用水单位,要实行有效的管理工作,并且通过有效的经营与管理,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农民真正的参与到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当中,才能更好的将各项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执行,促使各项管理措施有效的落实。

3.4改革和创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思路

对于现有管理体制要进行合理的改革,并且利用创新的思路,全面的推进管理工作的发展。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深入的研究市场经济规律,并且结合水利发展的特点,完善对于水权、产权、水利投资等各方面的管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对于水水资源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地位的进行认识,并且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强化水资源管理的基石。管理工作既要重视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社会效益,还要强调生态效益,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全方位发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者要将创新理念进行不断的渗透,因地制宜的建立有效的管理水平,提高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思路的先进性。

3.5树立科学发展观,用企业化管理方式管理经营水利资产

要充分认识水作为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和有限再生性,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作为强化水资源管理的基石。管理工作既要重视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社会效益,还要强调生态效益。要科学制定管理和发展规划,争取有限的水利投资能够放到管理这个薄弱环节上来,强化配套设施建设以促进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进一步加快与水市场有关的各种配套体系建设,将市场经济中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合理地运用到水利工程的管理中来,要通过建立法律法规来规范水市场行为、保障水市场,以经济效益促进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

4、结束语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是地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管理内容,也是推进地方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水利工程,利国利民,其对于当地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具有自身独特的管理特点,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深入的结合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建立有效的管理措施,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切实的做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

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认识篇7

中图分类号: S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要以水资源管理为重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注意加强质量管理,制定激励政策,开展评优创先活动,通过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政策,调动各级大干水利的积极性。继续发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组织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农田水利建设。

一、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很多农田用大水漫灌的形式来进行灌溉工程,这样一方面不能使得有限的水资源获得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在一些地方造成了过度灌溉,甚至增加农田的水肥流失,不能发挥灌溉的效益。喷灌的形式要比漫灌节约数倍的水。在以色列的沙漠地区,应用的滴灌形式,要比漫灌的形式效率高上10倍。现在的农田一般要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大水漫灌之后,往往会影响农田里各种化学成飞的比例,过量的灌溉,会使农田的化肥和水一起进入到下游的河流湖泊之中,轻则造成下游的河流化学成分的变化,重则会造成水华,下游放浮游生物等因为河流的磷元素等的富集,疯狂的生长。特别是有些河流有阶段性的枯水期。对河流生态严重的影响。对水产业的正常生产,对下游的浅水动植物的正常生存产生巨大的影响。

2,农田水利工程得不到合理保护。

任何形式的工程不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护,都不能使得它发挥长久的效益。一旦工程不能很好的管护,则修缮的渠道会很快淤积,造成工程不能发挥自己的效益。农民会产生很大的抱怨,对于农业的正常生产产生巨大的影响。维护工程正常的长期的发挥效益的思想不能长久的贯穿在工程建设中,没有做好工程渠道的正常清理和农田林网的建设。植物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惨重。大量的水土流失使使得工程的寿命大大减少

二、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重点

1加强管理:通过深化改革,推广典型,健全制度,明确责任,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益,确保工程效益的长期发挥。

2完善政策:建立起完全与国际接轨的农田水利财政扶持体系、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有中国特色的组织领导体系。

3加强整治:首先是在地下水漏斗区和海水入侵区全面开展地下水禁

4加大投入:要适应新形势要求,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按照公益性的事情政府办、生产性的事情农民办、效益性的事情社会办的原则,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入机制,吸纳农田水利建设投入。

三农田水利建设的策略

1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思想认识是决定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成败的“指挥棒”。要使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大的改善,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变“大灾大干、小灾小干、无灾不干”为“有灾无灾一样干”,坚持不懈地大干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思想认识,全民是基础,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必须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放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级政府要立足大干、早干、干好,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科学决策,周密部署,舍得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搞好农田水利建设。要搞好宜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水患意识、水危机意识。应采取各种有效的宜传形式,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舆论工具进行广泛宣传,使社会各界和公众不断了解水资源家底,熟悉水法律法规,掌握科学的水知识,树立正确的水观念,增强水的忧患意识和防洪减灾意识,转变落后的用水观念和用水习惯。

2,建成以节水灌概为重点的较为完善的农业灌概体系:

(1)是加大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加大水源工程特别是地表小水源工程建设力度,实施“金盆致富”工程,不仅能有效利用洪水资源,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而且可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2)是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农业是用水大户,要坚持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要以国家节水示范项目和大型灌区节水续建配套改造为龙头,以点带面,加大节水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强化节水工作的宣传,推动节水灌溉发展,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灌溉支撑。

(3)是加大水网建设力度。

通过较为完善的区域水网,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和利用效率。鼓励建设地下水回灌补源工程建设,尽可能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3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田保护体系:

(1)是加快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大中小型病险水库对稳定农业生产能力已构成隐患,因此险水要全面完成除险加固任务。

(2)是田间除涝体系建设。田间除涝工程建设,田间排水沟渠或填或堵,一遇大的降雨,极易形成内涝。因此应完善田间除涝体系。

(3)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山丘区加大退耕还林和梯田建设力度,平原区加大风沙防护林网建设。四是加大防潮堤建设。在完善保护村镇防潮堤建设的同时,加大保护基本农田防潮堤建设,初步形成沿海基本农田防潮堤的保护体系。

4依靠科学进步,以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大力实施“科教兴水”战略,下大气力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性措施:

(1)是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先进的理念指导工作。要始终做到科学规划、科学决策,把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结合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结构调整,统筹考虑水的问题,制定和修改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确定农田水利建设重点,使之具有较强的宏观指导性和现实操作性。

(2)是加快科技攻关。积极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水土保持、节约用水、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利信息技术等方面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以节水、信息化、激光整平土地、遥感等为重点,积极引进应用高新技术。

参考文献:

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认识篇8

生态农业建设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生态农业建设,逐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实现生态农业建设快速稳健发展之路。

而水利工程建设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搞好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就在于必须利用好水资源、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保肥、保土、保水的作用,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一、搞好生态农业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尤为重要

(一)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需要加强水利建设

生态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概念,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农业。 它的内涵就是合理配置交通、水利等多种资源,能够使发展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全面协调,形成林木、果树、鱼类、畜禽、农作物和农产品加工良性循环发展的态势。

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于生态农业的作用极为重要。实现农田的有效排涝和有效灌溉,能够有效提高耕地产出率和水资源利用率。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是以运转协调、功能齐全的水利工程建设为基础的。只有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协调发展,才可以有效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比如以周至黑河引水工程为例,水利工程建设作为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生态农业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另外,实现农田的有效排涝和有效灌溉,能够有效提高耕地产出率和水资源利用率。所以我们认为,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基础是运转协调、功能齐全的水利工程建设。只有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这是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命脉。

(二)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有效改善农业的生态环境。周至西骆峪水库建设证明,如果没有健全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那么必然就会造成旱涝现象常发,洪涝灾害会造成降低土地利用率、传染病流行、粮食绝收等问题;干旱缺水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土地盐碱化严重、草原退化、树木干枯等问题。

因此,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力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洪涝灾害和干旱缺水的问题,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从根本上扭转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状,这一点无论从县域经济还是我国农业发展概莫能外。

(三)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和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善治国者必治水。水利工程建设,还能够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奋斗目标,提高耕地的产出效率,不断提高粮食的产量。同时,生态农业建设是以产出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产品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农民增收增产的法宝。因此,生态农业的标志就是通过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来体现,加强农产品加工、经济作物、粮食生产、水产、畜禽等一体化发展的绿色农业生产就极为重要。

例如周至县大力发展猕猴桃示范基地,加强绿色农业生产,那么水利工程建设就显得很有必要,它能够减轻农业用水污染,切实改善土地退化现象,有效避免土壤盐碱化及荒漠化,改善植被条件,有效避免水土流失,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生活的安全,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二、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需要抓好的工作环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兴水治旱、治水兴县”的执政理念,加大兴水治水力度,切实搞好抗旱水源工程、旱山村集雨节灌、水库灌区改造、渠系配套工程建设,增大工程蓄水,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耕者有其田,其田能浇灌。认真实施找水打井工程建设,切实加强以水池、水窖、水塘、水井“四水”工程为重点的户办抗旱水源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旱山村“饮水难”和农村饮水安全。加大病险工程整治力度,全面修复水毁水利设施,确保农业生产用水。做到办农民之所需,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用民主来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二)提高责任意识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一旦发展工程质量问题,应在第一时间内向水利局质监站或水利局主要领导汇报情况,及时制止和处理,减少损失,确保工程建设质量,防患于未然,便于今后工程移交当地站管理后少出问题,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凡是在各水利站所辖区内新建的水利工程,当地水利站所要无条件的协助施工队搞好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增强安全意识

充分认识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成立专项安全管理机构,认真对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中每个环节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忧患意识,坚决克服消极厌战情绪和轻视麻痹思想,努力探索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特点和规律,不断规范水利工程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

(四)按照合同施工

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认识篇9

对于我国经济建设而言,农业发展是最核心的经济基础,在农业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农田水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我国的发展现状而言,由于我国地域较为辽阔,水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是现阶段农业技术发展中重要的问题。虽然,在整个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农业设施的建设为整个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整个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制约性的因素。所以,在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的建立过程中,应该逐渐认识到水利系统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制定科学的解决措施,从而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农田水利建设服务农业生产的现状

1.1 对农田水利建设服务的认识不到位

虽然在现阶段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很多管理人员对于相关的系统并没有充分认识。随着农村经济化的逐渐改革,我国水利工程中农业水费的收取逐渐从行政事业型收费转变成经济性的收费,因此,其原有的思维也逐渐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改革过程中,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进行了相关的规定,水利工程水费主要是根据管理权以及使用权进行个人利益的收取,而由政府来收取相关的费用是不合理的。人们对于这些观点的看法都逐渐忽视了资金内容的投入。与此同时,在水利工程内容建立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农业粮食的生产、地区防洪、抗旱等问题的分析,这些项目的出现都需要收取工程水费,因此,在现阶段水利工程的建立过程中,就应该逐渐优化基本的改革理念,从而为水利工程的建立提供充分性的保证。

1.2 资金投入不足制约着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最核心性内容,但是,一些水利工程的建立却逐渐老化,甚至已经超出了使用的年限,而且,在一般情况下都应用于小型农场的水利工程建设,所以整个配套的效率相对较低。随着农业技术的逐渐发展,人口增多但是耕地却逐渐减少,要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性效率,就逐渐成为水利工程发展中十分困难的问题。因此,要想在根本上保证农业经济的逐渐发展,就应该提高农业技术的生产能力,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田的水利工程建设。在农业建筑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投入性内容的不同,就会使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应该逐渐优化农业建设的基本理念,从而为整个农业水利工程的建立提供充分保证。

2 优化农田水利建设服务的基本对策

2.1 强化农业水利服务的工程投入

在农业技术逐渐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三农”目标的建立,为我国小康社会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无论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强化水利资源实现生态化的环境,最终受益的都是农村的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的基本生活。对于国家以及地方政府而言,应该建立科学的发展观念,按照基本的发展理论,依据强化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资金内容的投入的根本意义,为整个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充分的保证,同时也为农村经济树立科学的发展方向。

2.2 强化水利工程管理及服务的创新性水平

在现阶段农业技术逐渐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逐渐强化组织内容的建立,实现专业化的农业技术运行,通过与群众管理内容的充分结合,应该建立科学化制度运行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也应该逐渐优化基本的市场运行机制,降低水利工程的成本运行,明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核心性内容,从而在根本意义上明确水利工程管理的权利以及基本的义务。在强化水利工程管理内容建立的同时,应该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通过市场化、专业化水利工程发展理念的建立,强化工程维修养护的基本体系,而且,也应该不断改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理念,强化专业人员的组建,优化基本的发展理念,从而为整个农业经济化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农业发展过程中,为了逐渐强化农业中水利工程的建设,就应该坚持以农业作为发展的基础,充分考虑现代化科技的发展需求,建立合理性的发展理念,从而在根本意义上展现农业技术的现展需求。与此同时,应该明确认识到农田水利的发展现状,组建专业化的水利工程队伍,强化工程维修的基本理念,在根本上保证农业事业建设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莉.农田水利建设服务农业生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

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认识篇10

一、当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田间“干、支、斗、农渠”、堤防、水闸、山塘水库、排灌泵站、箱涵、倒虹吸、渡槽等。其作用和功能又分为农村、农业的蓄水设施、引(提)水设施、输配水设施、防汛抗旱度汛设施等。这些小型水利工程的建成,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旱涝保收、农民增产、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社会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是“三农”工作的命脉工程、社会发展的立本之基。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现有的大多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当时的社会经济体制和技术条件限制,工程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快而差,“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配套不完善,形成“先天不足”。

2、经过40多年的长期运行,虽经逐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对当时背景以群众性运动而建成的工程设施虽多次维修只能说是治标不治本,今年修迎水坡,明年修背水坡,后年又得进行中间防渗,田间工程随着机械化的普及,受损严重。每年修复现象普遍,工程重复投资突出。

3、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经费不足。重建轻管又形成了后天失调,致使现今工程效益衰减.旱时灌不上,涝时排不出。关键时刻,组推村、村推镇、镇推区,呈混乱局面,

4、多年的人大、政协代表议案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是个热点。广大农民也深知建设、维修、管护以一人、一户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和改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管理问题存在的成因

1、认识和意识存在偏差。

首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和农村实行联产承包以前,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区大多在本受益区域,实行集体建设、集体管理、集体所有。每年冬春都有一个兴建水利工程的群众性运动。清沟理渠、投资或投劳加固堤坝,长期存在着自己建的工程农民无偿或低费用用水、观念根深蒂固,意识转变“无偿使用”变“有偿使用”难以开展。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模式。管理粗放,使建、管、用脱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2002年税费政策,农民土地承包期延长,逐步取消“两工”,大多数基层干部和农民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更加误会,认为取消“投工投劳,以资代劳”就是不再让农民出资出劳修建和管理水利工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费用还得财政投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如今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我要建设”变“要我建设”,“我要管理”变“要我管理”的怪象。工程进场的“三通一平”都得靠钱说话。政策处理费用占工程直接费的一半甚至超过。最后导致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耗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无论是镇村对水利工程建设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实施难度增大.

2、财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国家财政加大了对农民饮用水,病险水库加固强塘固塘,大中型灌区改造,城市防洪提升等骨干工程的投入,但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投入却一直不足,即使有也是通过层层争取,最后落的个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方法,使得工程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分散,多用于“卡脖子”工程,田间工程没有投资渠道,更谈不上管理、维护的投入了,以致造成现在的骨干工程改造显著,而田间工程建设明显滞后。也相应制约了建设效益的充分发挥。如今,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费用主要由镇、村二级负担。近几年的骨干工程建设地方配套任务重,更难出资金用于小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税费政策和取消“两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失去了农民投工投劳投资的支点,加上政府对工程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是受益范围内的一村、一组的工程,也要严格实行“一事一议”,不论投资大小,一律进行工程招投标制,建设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出工难,出资难,用地占地难,工程进场难,串地调地难等问题。一定程度上给农村小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农民的谁受益,谁负担,谁管理的意识淡薄,跨组、跨村和跨镇乡的工程建设管理更为困难,工程毁坏速度快,管理相互推卸,出资相互推托等已严重制约了当前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3、管理体制机制运转不畅

(1)、一方面是管理主体缺位,除大中型水利工程有专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落实,资金落实,职责落实外,大部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基本上是有人用,无人管,特别是实行农业联产承包以来,原已建成的小水工程存在着管理体制没理顺,产权归属不明确,国家、集体、受益户三者的职责和义务没界定,导致这些工程建,管,用脱节、责、权、利不清,今年建,明年坏,设备被盗,开机有人,关机没人,既造成水源浪费又增加电费开支,最常见的农田灌溉,上百亩的农田,一户农户的几亩田灌溉他只开机,不去关机,田里灌溉好后,只要无人要水,就顺渠而下,造成浪费现象普遍。

(2)在运行机制上不活。大多数水管单位性质不明,公益性工程缺乏财政支持,经营性工程又难以良性发展,造成工程建设维修资金难落实,效益难以正常发挥,加之现在各地普遍存在的重建轻管,重大轻小,重大中型枢纽建设,轻田间配套建设,致使农村田间小型水利工程成为“弃儿”,形成“国家管不到,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的局面。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小水工程管理、维护费用渠道不畅,有田间工程, 小型水利工程多的村那肯定是纯农业村,产粮区,村级集体资金肯定相对薄弱,纯农业村的农民收入也相对较低,加剧了工程损坏和无资金修复程度。

(3)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不稳,人员业务水平较低

乡镇水利站是最基层的水利工程管理组织,直接承担着农村小水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执法等重任,但由于随着农村经营体制的改变,工程建设主要靠村、组、农户的配合,但由于大多数农民的主观意识是工程需村、镇做,但无论碰到土地或地面作物都需用钱摆平,补偿费用逐年升高,如今已到了和工程建设直接费持平的状态,同时乡镇水利队伍不够稳定,配合的镇中心工作任务繁多,上级主管部门业务培训时间少,几年甚至多年不经业务培训,业务水平难以提高,手里掌管着镇属的水利建设管理、村级的田间小水工程根本无时间去管辖,而村一级又是最低层的一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又多无暇农民的田间塍头,遇事大多急事急办,办完疏管的现象普通。

三、当前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措施的几点建议

1、明确水利产业和工程设施的政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也应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明确公益性的有防洪排涝工程,农田灌排泵站和田间渠道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水资源工程等。而非公益性的设施点以经济效益为主,主要以有偿供水,水面养殖,水利综合经营等。农田排灌工程是农业生产性建设工程,农民应该成为建设、管理、维护等投入的主体。

2、强化认识,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的群众管理

对于加强农村小水工程的管理要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强化管理,各行政村应配套村级专管水务员,定员,定岗,定责,定报酬,组织落实1-2名专管员,村民小组落实好协管员负责本村本组的小水工程管理,维护和提出建设要求,真正体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谁受益,谁负担,谁管理”模式,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已建成的工程是自己的工程,管理维护的职责也是自己的义务。

3、加大基层水利(水务)技术人员的培训

要稳定技术人员的岗位,要有计划地加强乡镇水利员和村级水务员的工程建设,管理,维护,工程前期手续办理,工程招投标程序和新技术推广利用等方面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保值和增值。

4、转变工程管理意识

转变广大农民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意识,由“要我建设”变为“我要建设”,由“要我管理”变为“我要管理”,使人人树立工程建设为自己,建好管理靠自己,为自己的生产而得以改善的基础设施要乐于奉献,配合支持,全民参与的新境界,从而使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设施建设资金有保障,管理维护有落实,工程效益得体现,旱涝保收得提高。

5、要建立工程建设,管理、维护的资金筹措机制

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认识篇11

1、提高思想认识,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思想认识是决定农田水利建没工作成败的“指挥棒”。要使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大的改善,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变“大灾大干、小灾小干、无灾不干”为“有灾无灾一样干”,坚持不懈地大干农田水利建设。

提高思想认识,全民是基础,领导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必须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放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级政府要立足大干、早干干好,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科学决策,周密部署,舍得下大力气、花大功夫搞好农田水利建没。要搞好宜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水患意识、水危机意识。应采取各种有效的宜传形式,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舆论工具进行广泛宣传,使社会各界和公众不断了解水资源家底,熟悉水法律法规,掌握科学的水知识,树立正确的水观念,增强水的优患意识和防洪减灾意识,转变落后的用水观念和用水习惯。

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新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体制

2.1、强领导,建立责任制。要搞好农出水利基本建设离不开各级政府的组织、协调和发动。各级部门应建立目标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将工作任务层层落实到各级干部身上,将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成效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2.2 、门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农出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的部门很多,除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之外,各级汁划、财政、农业、林业、农机、电力、金融等有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团结协作、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水利部门要积极搞好服务工作,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组织搞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为各级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其他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最大可能的支持和服务。

2.3、变组织方式,改进工作方法。新形势下,各级政府要转变角色,由从前的直接用行政手段组织农民搞农田水利的传统方式.转变到重点抓规划、管理、宣传发动、补助扶持、技术服务等,从单纯的行政命令转变到行政、法律、科技、民主、教育相结合,领导方式由过去的组织推动转变为政策引导、典型示范、优质服务。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等用水合作组织,承力、较大的工程。

3、实行分类指导,推广新典型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复杂,各地的自然条件差别很大,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时,应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抓好分类指导,对各地涌现出来的好的典型应及时进行总结、推广,做好示范带动,以点促面。

首先要根据“先急后缓、长短结合”的原则,确定工程重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要干的工程很多,应根据不同对象、不同要求,选准合理的主攻方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先急后缓,长短结合,让群众见到实效。

其次是根据结构调整的要求,确定工程布局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农田水利建设在布局上,必须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按照高效优质农业的要求来考虑。

4、坚持依法治水,健全完善水利政策法规

要建立完善的水法规体系,用法律手段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在认真贯彻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加强配套法规政策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使水利建设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要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和打击水事违法案件,规范水事活动,保障水事秩序。依法足额征收各项水利规费。要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分级负担、受益负担、分级管理、收益补偿等政策,划分事权,明确责任,进行分类指导。要以水资源管理为重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注意加强质量管理,制定激励政策,开展评优创先活动,通过以奖代补、先干后补等政策,调动各级大干水利的积极性。继续发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组织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农田水利建设。

5、拓宽投资渠道,切实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

要适应新形势要求,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按照公益性的事情政府办、生产性的事情农民办、效益型的事情社会办的原则,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入机制,吸纳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是:(1)明确公益性的事情政府办、生产性的事情农民办、经营性的事情社会办的政策;(2)分别研究确定公益性项目、生产性项目以及上述两类项目中属于经营性项目的目录,每年调整;(3)落实公益}生项目的政府投入,组织好经营性项目的推介。

6、深化水利改革。增强水利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坚持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深化农村水利改革。利用市场手段,进行市场化操作,拓宽投融资渠道,是保持农田水利建设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措施。要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努力实现水务一体化,强化水利行业管理职能。农业水费改革必须解放思想,要跳出以往的农业供水水费完全应该由群众负担的老框框、老思路。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农业水价的改革要按照成本核算,群众负担,财政补助的原则,计算包括工程折旧、管理、运行、维修等费用在内的供水价格,根据农民的承受能力向用水户收取一定的水费,不足部分按照工程的管理权限,由同级财政承担,这样既减轻了农民负担,又能保证工程正常运行,同时又符合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关于农村的基本政策。

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认识篇12

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非常大,人均耕地面积很少的发展中国家,农业一直是我国的一个最为支柱才产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一个最为基本的基础保证。水利又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发展农业必须要大力进行水利建设。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也就特别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不断加强农田水利的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不断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我国的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央更是把加强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保证农村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党中央的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有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粮食的高产和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粮食产量的增加就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收入,这也就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2)农田水利建设改变了区域内的一些自然面貌,水利设施飞建设可以很好的去帮助农民缓解灾情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使得区域内基础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

(3)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会促使珍贵的水资源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合理和科学的利用,即极高了水的利用率又为农民的增收拓宽了渠道。

二、农田水利建设服务农业生产的现存问题分析

1.认识不到位

尽管农田水利的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很多的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还是不到位。在农村税费进行改革以后,我国的水利工程农业水费于是从行政事业性收费变为了经营性收费,收费的变化使得一些人的思维也跟着发生了转变。这些人们认为如果是国家兴建的公益性供水工程,对他们来说水资源费应该交纳。但是如果不是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公益性供水工程,那么人们就不应该去交纳工程水费。而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革在农村里不断的深入,依照水利建设的相关政策的规定:水利工程水费由享有管理权和使用权的个人来收取。因此对于那些以群众集资兴办为主和少量国家补助所建成的小型水利工程,由政府来收费是不合规定的。人们的这些看法和观念都忽略了国家投入的大量资金建设的水利工程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水利工程的建设涉及涉及到农民的粮食生产和一些地区防洪、除涝和抗旱等。这些都是需要来收取工程水费的,而且日常的管理和维护,也需要来收取工程水费。因此要继续推进水利的建设,需要改变人们的这种观念。

2.投入不足,是农田水利建设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农田水利建设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但是我国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大多是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建设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老化严重,甚至已经超过规划的使用年限。而且大部分是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因此其配套率低。在人口增加但耕地减少的形势下,需要不断是来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率,因此对水利工程的改造任务是十分艰巨的。要保障我国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生产的能力,需要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中。近年来国家总体上对直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不足,极大的限制了农田的水利建设。我国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总体上呈下滑趋势,在农村进行改革后已经取消农村义务工,地方政府受财力的限制对农田水利的投入不足。由于投入的不足,以前建设的水利工程现在不能得到很好的维护和改造,又没有足够的财力去修建新的农田水利工程,这已经成为一个很大的制约的因素。

3.农田水利建设相关规划不完善,技术人才缺乏

(1)水利规划不完善

农田水利的发展应该有一个完美和科学的规划,这样利于长期的发展。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做好的与规划相关的调查和衔接工作,也没有做好统筹的核心区建设规划。规划的不完善直接的结果就是对水利的建设没有一个明确和具体的目标,很容易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

(2)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且流失严重,整体素质不高

根据普查结果,现在的国有水管单位的四十二万的职工中,具有中高级技术的人员仅仅只有一万五千人,占职工总数的比例非常小,这就突出了技术人员不足的问题。例如在北京市水管单位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占到的比例也仅有百分之四而已,在经济不发达和落后的地区技术人员更缺乏。在河道的管理单位人才短缺的问题更是突出。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作条件艰苦和待遇偏低以等,使得专业人才流失相当严重,这就直接导致了农田水利建设技术力量了薄弱。因此职工整体素质的偏低,根本无法来满足先进和规范的技术管理需求,更无法去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三、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服务农业生产的对策

1.要清醒的认识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水利可以说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命脉。无论是在什么时候,如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农业的生产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人们对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的认识却在不断减弱。要扭转这种局面,人们就必须要认识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建设对农民脱贫和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行绩效考核制度。也就是要把关系到国民生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直接与地方官员的政绩联系起来。其次相关部门要认真制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规划,要提高科学和合理的规划来推进我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开展。最后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宣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加大农田水利服务农业生产的投入力度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目标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是努力使水资源向生态环境,最大的受益者都是农村和农民。在农业和农民遇见困难的时候,国家有责任将财政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工业和城市也应该大力去支持农业的发展。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要求,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只有加大对农田水利的投入,以前的那些问题才能够很好的解决,农业才能继续很好的去发展,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3.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加强技术培训

由于我国各地的自然和地理条件及农业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农田水利的基础建设必须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去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的去照搬其他地方的发展经验,要进行科学和合理的发展规划。各地要分阶段去制定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工作,规划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步实施和讲求实效。水利部门要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为基础,把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做为准则,充分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水等多种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此外各地区可以结合实际,采用试点的方式,然后再进行逐步推广。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要全面提高基层管理单位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去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才能不断的提高工程建设的水平。

4.深化水利改革,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

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认识篇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需要。特别是我国的地域广阔,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是一个旱涝灾害频发的一个国家,兴修水利是各个时期统治者高度关注的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极大程度提高了农田水利设施保障农业生产的能力,改变了一些区域的小气候条件,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策略。但是农田水利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于认识和解决,以期让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更好地保障农业生产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一、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生产方面获得的成就

我国是耕地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耕地资源很少的一个发展中国家,而农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障着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加之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自然灾害频发的特点,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是我国农业生产的极为重要的保障条件,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非常重视农田水利的发展,不断提高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水平,为保障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不断加大投入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极大程度上保障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总要农产品的高产和稳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产量的增加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收益,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2)农田水利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的特点,改善了部分区域内的小气候条件,改善了生产条件,调整了这些区域的种植结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和缓解了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水利设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水资源季节性和年度分布不平衡的特点,让农民能够在雨季时节和雨量丰沛年份多余的水储存起来以保障干旱季节和年份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保证珍贵的水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二、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农田水利建设获得一定的成就,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长远发展,进而削弱其保障农业生产发展作用的发挥。

(一)农民思想观念转变不到位

新世纪以来,国家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极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与此同时,也给农田水利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税费改革后,我国水利工程的农业水费从原来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转变为经营性收费,收费的变化使得一些农民的思想观念难于及时转变,这些人认为,如果是国家兴建的公益性供水工程,使用者就应该缴纳水费;但是如果不是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公益性供水工程,那么使用者就不需要交纳水费。随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革在农村里不断的深入,依照国家关于水利建设的政策规定:水利工程的水费由享有管理权和使用权的主体来收取。因此对于那些以群众集资兴办为主和少量的国家补助所建成的小型水利工程,由政府向使用者收取水费是不合理的。人们的这种观念往往都忽略了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水利工程除了保障农民的农业生产外,还涉及当地的防洪、除涝和抗旱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另外这些水利工程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还需要投入许多的费用,是需要向使用者收取费用的。因此,为了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的持续投入,农民的思想观念必须转变到位。

(二)农田水利投资不足

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不用为农村集体的建设项目投工投劳,加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有限,限制了其投资农田水利建设的能力,总体上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与农业生产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差距。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大多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兴建的,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水利设施已经严重老化或超过了规划的使用年限,其对水资源的调配能力,抗旱防涝能力都不同程度的下降,难于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战略实施以后,国家的财政主要向城市倾斜,加之大量农民工进城,农村开始出现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农业兼业化的“新三化”现象,一些落后农村地区的水利投资基本陷于停顿,许多老化的水利工程甚至已经开始成为一种隐患,时刻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最为突出的问题。

(三)缺乏农田水利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

农田水利建设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需要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但是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加之农村的改革在不断变化之中,难于有一个好的环境认真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展与规划有关的调研工作。没有规划或规划不完善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水利建设没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目标,没有短期目标之间顺利衔接。令人鼓舞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开始意识到水利投资的战略意义,2011年出台的一号文件强调,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在该文件出台以后,地方政府开始加快制定和出台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规划,为今后的水利发展事业形成科学的指引。

(四)缺乏专业技术人员

农田水利事业突显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乏人才,特别是中高级技术人才。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现有国营水利管理单位的四十多万职工中,具有中高级技术的人员不足两万人,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与其他行业比较显得非常小,暴露出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问题。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中西部农村地区,技术人员更是短缺。农田水利事业建设工作条件艰苦、工作待遇水平不高,难于吸引并留住人才,进行削弱了农田水利建设的技术力量水平,无法满足农田水利建设日益先进的技术水平和不断规范的管理水平,更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三、完善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生产发展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坚强的农业支撑必须依靠农业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必须毫不动摇。作为农业生产重要基础的农田水利建设必须始终重视,不能够因为有所放松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建国以来,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事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因为近年来农村改革带来的一些不利因素,对农田水利投资的重视程度有所放松,必须根本扭转这一局面,充分认识到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对保障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至关重要。各级政府和领导要把把关系到国民生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纳入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中来;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宣传农田水利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能够接受使用付费的新型农田水利事业,自觉参与和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的事业中来。

(二)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

在当前农村出现村庄空心化、农业兼业化、人口老龄化的现象的情况下,依靠农民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显然不太可能;农村税费改革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一时间也难于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因此,从国家层面上,应该逐步扭转财政投入向工业和城市倾斜的政策,逐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同时应该创新体制机制,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到农田水利建设中来,保障他们资金的安全与收益,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田水利投资不足的问题。

(三)制定科学中长期水利发展规划

由于我国各地的自然和地理条件及农业发展水平存在极大的差异,因此在国家层面制定一个农田水利建设基本规划的基础上,各地区还必须依据当地的自然和地理条件以及农业发展条件,科学制定适宜当地的农田水利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更好地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应该吸收水利科学中出现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保证农田水利建设有一定的科学水平,保障其今后一段时期内依然可以发挥良好作用。

(四)深化水利管理与服务的创新水平

加快建立政府部门牵头组织、专业化公司运营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运行管理体制机制。引入市场的竞争机制,降低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运营成本。明确各类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管理、使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激励有效的水利管理单位运行机制。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不断改善农田水利建设人才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水平,发展和壮大农田水利建设技术队伍。

总之,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实现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在农田水利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我们必清醒认识和解决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防止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再出放松甚至是倒退的势头,以保障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温铁军.从西南大旱反思我国农村水利投入方式[J].中国合作经济,2010(4):33-35.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