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产管理的建议实用13篇

对生产管理的建议
对生产管理的建议篇1

服装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解决大量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虽然我国劳动力资源很丰富,但是劳动者素质不是很高。这就决定了我国服装企业管理中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如自动化程度不高,劳动力素质较低,总体效率低下等。

2.我国服装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服装生产企业一般是采用流水线样的生产模式。随着服装生产行业竞争的加剧,接到的定单业务往往是在批量小,品种多。这就给服装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状来说,我国服装生产企业在管理中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组织机构不合理:大多数服装企业采用的是直线职能制的生产结构。虽然这种结构最能够体现适合服装生产企业的专业化特点,各职能部门能够帮助和指导生产部门。但是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各自为政的现象,不能协同一致并且缺乏有效地沟通。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2.2工时定额不准确:我国服装企业工时定额的制定主要依靠直觉和经验。由于工时定额不合理,从而使生产计划不能按均衡生产的方式进行安排。并导致考核机制无法真正体现公正,公平。工时定额不准确不仅浪费人力,使工时定额失去了指导生产的目的。而且使均衡生产成为泡影,不利于监督和反馈产品质量。

2.3生产任务安排不科学:不合理的安排生产任务,就会经常出现好单子抢着干,差点的单子不愿干的不良现象。生产任务安排的不能只计算所需要的机器台数,然后让各个生产部门自己上报生产任务。另外一点就是在各方无法合理安排的情况下,就以行政命令去解决生产矛盾。这样的生产任务安排方式对及时完成生产任务,充分发挥企业的生产能力是非常不利的。

2.4质量意识不高:许多中小型服装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过多强调产品的生产数量与速度,却不重视产品的质量。导致出厂产品质量不高,影响产品的出厂价格,减少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与利润。所以,中小型服装企业必须加强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只有好质量的产品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改进当前的生产管理方式的具体建议

3.1改进组织机构

要改进管理方式必须优化组织结构。制定出更加严谨,合理和具有一定可控制性的组织机构。这有利于均衡化的安排生产,减少在制品数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还要通过设置专门进行检验的部门或者人员来进行事前检验和事中检验,对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预判。这样才能全方面提高产品质量。而且服装企业还要进行准时生产制,这就要求服装企业要建立标准工时定额,这样才能够实现均衡生产。对于建立一个均衡生产的具体过程,服装生产企业应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在组织生产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及时的调整,使生产一直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关系中。以便更好的节约生产成本,最大化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利润水平;

3.2加强生产调度

要加强生产调度,第一要务就是要正确核算出企业产能的大小,然后才是根据产能准确的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并且在分配生产任务的时候,要根据实际的生产要求和各生产部门的技术水平。也就是说,具体到生产过程中,服装企业可以把不同的生产任务分配到合适的生产班组完成。这就有效地避免各生产班组的操作熟练程度不同带来的生产进度差异问题。可以利用看板生产管理制度及时调配生产的不平衡现象。为克服流水线生产的缺点可以建立单件流生产模式。不仅便于安排生产,有效掌控生产进度。而且还可以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生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减少了操作。有效地提升整体的生产效率。

3.3严格管理制度

中小型生产企业必须合理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并且做好员工的操作水平与设备性能操的匹配工作。服装企业也应实施更加全面的质量管理制度,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整烫包装出厂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另外服装企业还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用人制度。成立一个考核部门,对员工的业绩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并树立优秀员工的榜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与生产效率。才能帮助企业从上致下的进行改进,最终实现管理方式优化,生产方式与产品质量的协调发展。促进企业健康稳步发展。

3.4加强关键岗位人员培养

关键岗位人员的操作能力和责任意识是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保证,服装企业受旧模式和人员流动性大的制约,操作人员一上岗就进入实际操作工作。企业缺乏对关键岗位操作人员的资格认定和能力培养的程序,使不具备资格的人员进入关键岗位,造成操作人员不能按规定进行作业,造成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产生。所以选定关键人员,关键岗位。加强培训,提高工艺操作水平,提高产品质量。

4.总结

服装企业生产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方面。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中小型服装企业更要通过改进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改进生产组织结构,协调生产。加强生产调度,严格管理制度。加强培养关键岗位上的操作人员,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与工作热情。上下一心共同促进生产管理方式的优化,促进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更好的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

对生产管理的建议篇2

(1)做好“安全理念”的思想预防。生产过程中,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诸多事故的祸首。只有在思想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预防工作搞好,才能把事故后处理变为处理后无事故,避免企业因预防工作没做到位而造成事故,付出不可估量的代价。(2)做好“安全文化”的行为预防。要求在行动上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造成事故隐患。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3)做好“安全管理”的技术预防。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做好预防工作,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技术环节薄弱的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对安全法规、制度执行不力的,要敢于加大管理力度,设备有缺陷的要舍得投入资金进行革新改造。从设备质量、人员技术力量上做到预防。

二、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安全管理责任考核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在不断提高安全责任感的前提下,全矿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制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矿安全办公会具体负责全矿正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代表矿长行使监督权,考核权和处罚权。(2)建立实行管理人员下井现场留名制度。为严格落实管理人员下井现场检查责任,下井检查时,必须将到达现场时间、查出问题、处理情况、离开时间、人员姓名等内容记录在现场专用记录本上。(3)建立五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一是矿井重大隐患。每月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各专业根据现场生产安排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处理措施、落实责任人、完成时间。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二是专业隐患排查。每周对本专现场存在隐患进行排查,将排查出的隐患制定处理措施,在每周生产例会上通报。三是工区隐患排查。每天由工区对本单位范围内隐患进行排查,对排查的隐患落实责任人,认真处理。(4)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教会他们安全操作技能和建立健全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外,还要加强思想素质教育。

三、加大法律管理力度

用法律手段保障煤矿安全,是加强煤矿安全管理的强有力的方式。《煤矿安全规程》、《煤炭法》等等法雒的颁布,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有效约束作用。其中对煤矿开采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出明确规定——包括发生事故后处理项目等等。使得从事煤矿行业的劳动人员的切身利益都得到法律保障。

四、落实安全责任

煤矿工作开展之前,一定先要落实好安全责任工作。将责任进行分摊,落实到每一个人员的身上。出现问题直接由相关责任人承担。

五、加强对工序安全的管理

工序安全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基础。煤矿开采的过程是由一个个工作环节组织而成。加强对工序的管理,即管理好每一个开采施工环节。影响工序的因索很多,做好工序管理具体内容包括:及时检查煤矿开采使用机械设备使用状况,监督操作的方法是否正确,施工的环境是否有异常,施工人员身心状态是否正常。安全管理的过程既是使煤矿作业人员将煤矿开采操作规程向安全动机和安全需要进行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是将煤矿工作的计划,指挥和组织有效进行和谐统一的过程。

六、重视安全系统工程的运用

煤矿安全系统工程由三方面内容组成,即使用先进的科技技术。高科技技术手段降低煤矿开采对人数量的需求,却相应提高了煤矿开采的效率。规范施工操作,控制开采行为,也是对煤矿安全进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在井下作业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执行“五不准”井下作业制度,即不准损坏安全设施,不准在井内或井口拥挤和打闹;不准在井内明火取暖;不准从高处向下投掷物品;不准在电线及电气设备上放任何物品。

加强对员工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对幸存人员展开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很差。对他们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是当前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煤矿行业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在井下开展工作,受环境影响很大。与此同时还要对工作人员开展紧急情况下安全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锻炼,在危难时刻让其保持清醒的头脑,勇敢面对危机,急中生智度过危险。

参 考 文 献

对生产管理的建议篇3

    1.1 内部原因

    (1)自身特点。首先,衍生金融工具价格是由其基础产品价格变动引起的,因此比较传统金融工具对价格变动更敏感,风险更大。其次,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成本比较低,潜在亏损很大。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要求的初始净投资额很少,参与者只需少量保证金就能进行巨额交易。这种交易机制极大地放大了交易风险,一旦失利则损失惨重,甚至造成致命的打击。最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是一种未来交易,不确定因素影响大,很难准确判断基础工具价格走势。

    (2)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及执行情况。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在这里,我们主要指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会计监管与审计监督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以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银行为例,银行的内部控制是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动态纠错的过程和机制。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头寸不断变化,不能及时在银行的会计报表里得到反映,要监督防范这些风险,并及时分析风险的成因就必须尽力完善切实可行的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有效的手段建立风险的监测、监控和评价的系统达到稳健经营的目的。并且根据测定的风险、战略规划和政策,应将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纳入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管理。通过管理、控制目标等手段及时有效地处置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风险问题。

    1.2 外部原因

    (1)外部监管不力。从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过程来看,涉及证券监管部门、货币政策管理部门、外汇管理部门、财政部门以及交易所等。各个部门若从各自的部门利益出发,从而政策取向不一致,可能导致过度监管或监管不足,相对加大风险。

    从相关的监管法律法规来看,在国际上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主体包括金融机构、企业以及私人投资者,而我国将跨境交易的主体局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少数国有企业。自1995年以来,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有:1995年《人民银行法》(2003年修正)、《商业银行法》(2003年修正)、《票据法》、《保险法》(2002年修正),1997年《刑法》(涉及金融犯罪),1998年《证券法》,2001年《信托法》,2003年的《证券投资基金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但是这些法律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和监管几乎没有作出规定,由于其巨大的风险,有些条文甚至限制其发展。

    (2)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和审计问题研究滞后。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的角度来看,按照传统会计要素定义和会计核算模式,无法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等创新的经济业务一直不能纳入会计报表之中。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控制也只限于会计报表附注加以说明,市场信息的透明度较差,交易风险不能够直观把握,难以做到事前控制。

    (3)缺乏专业人才。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及其价格非常复杂,缺乏熟悉财经金融理论与实务专业人才。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交易营运风险。优秀的衍生金融工具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产品知识、计量统计技术、理解规则和监管、理解企业所面临的宏观与产业调控对行业景气供需、金融衍生工具价格起伏风险的知识等。要有较高的分析能力和逻辑能力,良好的前瞻决策判断力,能够在良好的风险决策基础上确立观点、依据,能够问合适的问题以完全理解产品内在风险、外在风险的因果关系等。如果缺乏这些基本素质就很难判断这些潜在的风险,从而可能以技术消息面盲从炒作、赌错方向,导致金融危机中兆亿元资金损失。另外,擅长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注册会计师也比较缺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

    2 完善风险管理的体系的建议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发展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如果因为其本身的风险性就限制它的发展,恐怕会阻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和国际市场的接轨。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市场价格风险、制度风险、外部性风险和交易营运风险等。

    2.1 改善定价方法,量化预警市场价格风险

    如果能够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准确可靠定价,自然能够对其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预警。目前使用的主要方法和模型主要有:

    (1)蒙地卡罗方法(Monte Carlo Simulation)。蒙地卡罗方法是一种高级而复杂的工具,利用电脑模拟成千上万种潜在的状况,进行单一的仿真,计算出可能的投资结果。蒙地卡罗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所有可能结果发生的概率,定义出一个概率密度函数。将此概率密度函数累加成累积概率函数,调整其值最大值为1,此称为归一化(Normalization)。这也将正确反映出所有事件出现的总概率为1的概率特性,这也为随机数取样与实际问题仿真建立起联结。也就是说我们将计算机所产生均匀分布于[0,1]之间的随机数,通过仿真的过程具有的概率分布函数,仿真出实际问题最可能结果。蒙地卡罗模拟法要求使用一些合理的假设、预期投资回报和通货膨胀率,但如果输入脱离现实的数据,得到的也只能是脱离现实的结果。

    (2)统计模型。目前专门针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建立预警模型的研究较少,一般选取静态财务指标建立统计模型,来预测公司未来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此模型有一个缺陷,就是统计模型往往建立在严格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但忽视现实宏观调控与产业经济供需及许多不确定因素对价格影响,例如经济结构、信用制度、特殊事件、国家风险以及不同经济区域风险的传递效应等,大多不可精确计量,但是如果忽略这些因素的影响,预测结果可能与现实背离,丧失预警的意义。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事件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2.2 建立并完善各种管理和监管制度,减少制度风险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公司治理。首先,严格执行授权批准制度。在进行衍生工具的交易时,必须执行分级授权的管理制度,任何重大的交易或新业务都应该得到董事会的批准,或者得到由董事会指定的高级管理层的同意。保证来自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充分监督,不能够越权交易和违规操作。同时也应执行不同岗位的分权制度。还应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不能将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或风险管理人员的工资与衍生金融工具的赢利简单挂钩,以免导致交易人员为追求自身利益而片面扩大风险。巴林银行就是将日经指数交易的赢利与交易员里森的薪酬联系在一起,使得里森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忌风险,造成巨额损失。另外,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人员可以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岗的制度,及时发现操作人员的舞弊或违规行为,防范风险。

    (2)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预警风险。首先,企业应该更新风险管理的理念。应该强化风险的防御功能,强调事前的防御和风险预警。企业在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时,确保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已经清楚地了解该种衍生金融工具的性质、特点和风险状况。从而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就要考虑银行或企业可以接受的风险是多大,怎样才能有效控制这些风险。可以聘请着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财务公司等,帮助其建立内部控制的制度框架,制定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其次,要做好风险评估。董事会应定期对现行的衍生产品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进行评价,确保其与机构的资本实力、管理水平一致。

    还要加强风险检查,建立风险反应机制、报告制度以及风险应对机制。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业务的风险进行检查监督,在市场条件变化或出现亏损可能时,要及时报告高级管理层和监管机构,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或损失降低到最小。

    (3)加强会计监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①会计确认、计量与财务报告。要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必须拓展传统会计要素的范畴,因为衍生金融工具本身是一种契约权利或义务,是一种未来的事项,需要涵盖于新的要素下,才能进行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不能按照历史成本原则来计量,初始投资时不需要或者仅仅要求很少的保证金,并且价格变化很大,需要依赖于公允价值。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财务报告,则要考虑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问题,确定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提供相关和可靠的会计信息。②会计信息披露。为弥补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报表披露的不足,我们要规范和完善表外披露的信息,帮助报表使用者评价企业各种的财务风险。IAS32和IAS39对此作了明确规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表外披露的信息应至少包含以下方面:关于金融衍生工具的范围和性质的资料,包括金额、时间以及一些重要条款;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采用的计量方法和重要假定;初始确认后,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这些资产被处置之前是否计入当期净利润(或亏损),或直接在权益中确认;描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和政策,包括其对主要的预期交易进行套期的政策。

对生产管理的建议篇4

1.1 内部原因

(1)自身特点。首先,衍生金融工具价格是由其基础产品价格变动引起的,因此比较传统金融工具对价格变动更敏感,风险更大。其次,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成本比较低,潜在亏损很大。衍生金融工具交易要求的初始净投资额很少,参与者只需少量保证金就能进行巨额交易。这种交易机制极大地放大了交易风险,一旦失利则损失惨重,甚至造成致命的打击。最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是一种未来交易,不确定因素影响大,很难准确判断基础工具价格走势。

(2)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及执行情况。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在这里,我们主要指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会计监管与审计监督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以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银行为例,银行的内部控制是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动态纠错的过程和机制。由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头寸不断变化,不能及时在银行的会计报表里得到反映,要监督防范这些风险,并及时分析风险的成因就必须尽力完善切实可行的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有效的手段建立风险的监测、监控和评价的系统达到稳健经营的目的。并且根据测定的风险、战略规划和政策,应将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纳入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管理。通过管理、控制目标等手段及时有效地处置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风险问题。

1.2 外部原因

(1)外部监管不力。从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过程来看,涉及证券监管部门、货币政策管理部门、外汇管理部门、财政部门以及交易所等。各个部门若从各自的部门利益出发,从而政策取向不一致,可能导致过度监管或监管不足,相对加大风险。

从相关的监管法律法规来看,在国际上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主体包括金融机构、企业以及私人投资者,而我国将跨境交易的主体局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少数国有企业。自1995年以来,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有:1995年《人民银行法》(2003年修正)、《商业银行法》(2003年修正)、《票据法》、《保险法》(2002年修正),1997年《刑法》(涉及金融犯罪),1998年《证券法》,2001年《信托法》,2003年的《证券投资基金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但是这些法律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和监管几乎没有作出规定,由于其巨大的风险,有些条文甚至限制其发展。

(2)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和审计问题研究滞后。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研究的角度来看,按照传统会计要/!/素定义和会计核算模式,无法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等创新的经济业务一直不能纳入会计报表之中。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控制也只限于会计报表附注加以说明,市场信息的透明度较差,交易风险不能够直观把握,难以做到事前控制。

(3)缺乏专业人才。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及其价格非常复杂,缺乏熟悉财经金融理论与实务专业人才。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交易营运风险。优秀的衍生金融工具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产品知识、计量统计技术、理解规则和监管、理解企业所面临的宏观与产业调控对行业景气供需、金融衍生工具价格起伏风险的知识等。要有较高的分析能力和逻辑能力,良好的前瞻决策判断力,能够在良好的风险决策基础上确立观点、依据,能够问合适的问题以完全理解产品内在风险、外在风险的因果关系等。如果缺乏这些基本素质就很难判断这些潜在的风险,从而可能以技术消息面盲从炒作、赌错方向,导致金融危机中兆亿元资金损失。另外,擅长衍生金融工具审计的注册会计师也比较缺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

2 完善风险管理的体系的建议

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发展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如果因为其本身的风险性就限制它的发展,恐怕会阻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和国际市场的接轨。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市场价格风险、制度风险、外部性风险和交易营运风险等。

2.1 改善定价方法,量化预警市场价格风险

如果能够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准确可靠定价,自然能够对其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预警。目前使用的主要方法和模型主要有:

(1)蒙地卡罗方法(Monte Carlo Simulation)。蒙地卡罗方法是一种高级而复杂的工具,利用电脑模拟成千上万种潜在的状况,进行单一的仿真,计算出可能的投资结果。蒙地卡罗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所有可能结果发生的概率,定义出一个概率密度函数。将此概率密度函数累加成累积概率函数,调整其值最大值为1,此称为归一化(Normalization)。这也将正确反映出所有事件出现的总概率为1的概率特性,这也为随机数取样与实际问题仿真建立起联结。也就是说我们将计算机所产生均匀分布于[0,1]之间的随机数,通过仿真的过程具有的概率分布函数,仿真出实际问题最可能结果。蒙地卡罗模拟法要求使用一些合理的假设、 预期投资回报和通货膨胀率,但如果输入脱离现实的数据,得到的也只能是脱离现实的结果。

(2)统计模型。目前专门针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建立预警模型的研究较少,一般选取静态财务指标建立统计模型,来预测公司未来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此模型有一个缺陷,就是统计模型往往建立在严格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但忽视现实宏观调控与产业经济供需及许多不确定因素对价格影响,例如经济结构、信用制度、特殊事件、国家风险以及不同经济区域风险的传递效应等,大多不可精确计量,但是如果忽略这些因素的影响,预测结果可能与现实背离,丧失预警的意义。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事件恰好说明了这一点。

2.2 建立并完善各种管理和监管制度,减少制度风险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公司治理。首先,严格执行授权批准制度。在进行衍生工具的交易时,必须执行分级授权的管理制度,任何重大的交易或新业务都应该得到董事会的批准,或者得到由董事会指定的高级管理层的同意。保证来自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充分监督,不能够越权交易和违规操作。同时也应执行不同岗位的分权制度。还应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不能将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或风险管理人员的工资与衍生金融工具的赢利简单挂钩,以免导致交易人员为追求自身利益而片面扩大风险。巴林银行就是将日经指数交易的赢利与交易员里森的薪酬联系在一起,使得里森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忌风险,造成巨额损失。另外,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人员可以实行定期或不定期轮岗的制度,及时发现操作人员的舞弊或违规行为,防范风险。

(2)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预警风险。首先,企业应该更新风险管理的理念。应该强化风险的防御功能,强调事前的防御和风险预警。企业在进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时,确保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已经清楚地了解该种衍生金融工具的性质、特点和风险状况。从而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就要考虑银行或企业可以接受的风险是多大,怎样才能有效控制这些风险。可以聘请着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财务公司等,帮助其建立内部控制的制度框架,制定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其次,要做好风险评估。董事会应定期对现行的衍生产品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进行评价,确保其与机构的资本实力、管理水平一致。

还要加强风险检查,建立风险反应机制、报告制度以及风险应对机制。要定期或不定期对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业务的风险进行检查监督,在市场条件变化或出现亏损可能时,要及时报告高级管理层和监管机构,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将风险或损失降低到最小。

(3)加强会计监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①会计确认、计量与财务报告。要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必须拓展传统会计要素的范畴,因为衍生金融工具本身是一种契约权利或义务,是一种未来的事项,需要涵盖于新的要素下,才能进行计量。衍生金融工具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不能按照历史成本原则来计量,初始投资时不需要或者仅仅要求很少的保证金,并且价格变化很大,需要依赖于公允价值。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财务报告,则要考虑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问题,确定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提供相关和可靠的会计信息。②会计信息披露。为弥补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报表披露的不足,我们要规范和完善表外披露的信息,帮助报表使用者评价企业各种的财务风险。IAS32和IAS39对此作了明确规定。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表外披露的信息应至少包含以下方面:关于金融衍生工具的范围和性质的资料,包括金额、时间以及一些重要条款;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采用的计量方法和重要假定;初始确认后,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这些资产被处置之前是否计入当期净利润(或亏损),或直接在权益中确认;描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和政策,包括其对主要的预期交易进行套期的政策。

(4)加强审计监督,做好风险审计与防范。①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监督主要包括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审计监督和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监督两个层次。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

作用就是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美国2002年通过的《萨班斯法案》规定,审计委员会应当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且至少一人是金融专家。也要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负责维持有效的财务报告和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遵守职业操守,并对违法违规的高管进行严厉惩罚。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审计的独立性,提高监督的效率和效果。内部审计部门应及时检查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风险状况,出具内部审计报告或风险报告。②发挥公众审计的作用。首先,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不断进行培训,以适应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审计人员首先要对企业涉及的衍生金融工具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掌握先进的风险计量方法和手段,才能识别其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提高审计质量。审计准则应该以风险控制为导向,借鉴国际先进的准则方法,结合现有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对建立我国的合理的衍生金融工具审计准则进行积极思考。

结合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的特点,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要先做好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与执行情况的调查,包括衍生工具交易是否经过审批授权、内部分工职责是否明晰、是否制定风险控制规章制度等。在符合性测试阶段,要判断衍生金融工具风险价值的评价方法是否适当、信息披露是否充分等。进入实质性测试阶段,注册会计师要考虑采用怎样合适的审计技术、运用怎样的审计方法和策略,发现衍生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存在的问题。

2.3 提高风险监测能力,防范外部性风险

对衍生产品交易风险缺乏足够的监测能力是积聚风险隐患的重要原因。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者应该建立相对敏捷和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制定新的合理指标,当指标出现异常时,及时预警。尤其对一些影响市场秩序的投机行为、严重扭曲市场价格的违规操作行为加强监测,提高市场价格信息的有用性。最大限度减少负面外部效应的发生。银行则可以采取“逐日盯市”原则对衍生产品敞口头寸进行市值重估,并建立衍生产品市值重估准备金。对在流动性不强的市场(如柜台交易市场)上创造和交易的衍生金融工具,更要对市值重估的频率和质量进行检查。

2.4 培养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人才,降低营运风险

我国能够从事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人才非常缺乏,我们要参与国际金融是市场的竞争,就要培养一大批熟悉国内国际交易标准和惯例,懂得国内国际资本市场规则和制度专业人才。一方面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成熟的培训教材和主要课程,建立多层次的培训学习体系,加强理论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设立相关的可操作的实践性课程,积累实战交易经验。同时也不能忽略法律意识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培训,提高其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参考文献:

对生产管理的建议篇5

1.广东省港口客运企业概况

广东水运资源得天独厚,江河航道四通八达,港口客运是构成广东省交通运输综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客运在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2年,广东省完成水路客运量2725万人次,同比增长5.05%;完成旅客周转量10.01 亿人公里,同比增长3.9%。港口旅客吞吐量完成2869 万人次,同比增长4.53%。根据《广东省2013年前三季度水运经济分析报告》,2013年1-9月我省规模以上港口共完成旅客吞吐量2006万人次,同比增长7.48%。主要客运港口中大部分港口保持增长趋势,湛江港完成947万人次,同比增长7.31%;珠海港完成453万人次、同比增长7.36%;深圳港完成359万人次,同比增长13.60%;佛山港与东莞港同比分别下跌17.34%与3.10%。各市港口旅客吞吐量情况详见下表1。

广东省港口客运企业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珠三角区域内约有港口客运企业18家,开通的航线超过三十条,主要分为境内客运和跨境客运,为连接珠江东、西两岸,以及促进粤、港、澳地区居民来往、经济活动、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港口客运企业安全生产的主要特点

2 . 1企业经营港航合一

相对于公路、航空运输行业,场站、运输分离独立营运的情况,大多数港口客运企业均沿用港航合一的经营模式,即企业既是港口的营运商也是水路客运的经营者,这大大增加了安全生产管理的复杂性。

2 . 2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繁多

港口客运企业生产环节较多,需遵守港口、水路客运、道路运输等行业安全管理规定,还涉及到如卫生、行李、职业病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此外,港口客运企业涉及跨境服务的,则还要受到境外目的地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如粤港航线服务应遵守香港特别行政区当地的法律法规。根据统计,现行的有关港口客运企业的法律法规(包括广东省的地方性法规)有130多个,而安全生产标准规范近70个,港口客运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涉及面广、跨度大,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大、要求非常高。2 . 3安全生产集中性明显难点突出

港口客运企业提供的是大众化的交通运输服务,客量高度集中在节假日或者特殊期间,与平常日客量的巨大反差,使安全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受到极大挑战。另一方面,港口客运企业基本以固定航班服务为主,安全生产的难点集中在旅客候船、上船、登岸等重要节点。

3.港口客运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总体上看,港口客运企业大体能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设置专职的管理机构,明确相应的管理责任主体,港口设施设备基本符合安全标准要求,同时也有应急管理预案,近年来,广东省港口客运行业整体安全态势稳定,没有发生特重大以上的安全事故,但根据调查发现仍存在相当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 . 1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普遍滞后

虽然港口客运企业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安全管理体系,但绝大多数是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创建,随着国家近年来不断制订出台新的法律法规,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重点推进交通行业安全标准化建设,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亟待更新完善。

以跨境客运为例,港口客运企业安全生产是遵照ISM体系要求运作多年,而根据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在今年颁布的《广东省港口客运(滚装码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要点评分细则》,港口客运企业安全生产共有16个要素、50个考评项目,企业现行的体系存在较大补充和完善空间。

3 . 2生产工具与设施设备亟待更新

近年来,交通运输工具的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特别是以高铁为标志的轨道运输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而作为传统运输的港口客运,在技术革新方面则明显落后于其它运输方式。如目前航行于粤港两地的高速客运船舶,船型为采用高速大马力柴油机推进的双体铝质客船,总长度多为40米,载客量平均每艘为340客位,航速在30~34节之间,船舶的性能、尺度和载客量都是根据八十年代粤港水路客运的需要建造,船龄绝大多数超过10年,而到2017年、2018年共有7艘要强制报废,船舶老旧化无疑给企业安全生产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

另一方面,广东省的港口客运企业均在改革开放初期建成,经过多年的运营,港口吞吐能力已难以满足高峰期、高密度的客运需求,出入境检查现场狭窄,部分客运口岸大楼年久失修,安全设施设备老旧,且技术手段落后,存在相当的安全隐患。

3 . 3人员队伍素质与行业发展不匹配

作为一项专业技能要求很高的工作,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其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实现安全生产。如果安全管理人员本身素质不高,对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性、重要性掌握的不够透彻,或者根本就不懂安全管理,那将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后果。

虽然各港口客运企业均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安全管理人员,但是普遍存在人员专业化素质不高、老龄化、职能兼任等现象,对新的管理模式,新的规章制度,新的行业标准,新的技术手段接受度不高,习惯用老经验、老办法来解决问题。在日常安全管理中,也存在个别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不高、相当一部分安全管理人员怕得罪人、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而这些往往是日后公司酿成事故的重要诱因。据有关资料显示,60%以上的生产安全事故都是由于思想麻痹、纪律松弛、自我规范意识差造成的。

3 . 4具有行业特色的安全文化与安全理念尚未形成

港口客运企业安全生产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而长期以来,企业只重视传统意义的安全管理,却忽视了安全文化和安全理念的建设,只采用安全检查、安全会议等传统方式让员工被动地接受安全理念,导致的后果是企业安全管理未能与行业实际情况有效结合、员工集体安全意识淡薄,员工对安全生产普遍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企业的安全活动得不到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企业的安全生产效果大打折扣,管理水平跟不上新规定、新形势的要求。

此外,企业在面对安全投入与经营效益产生矛盾时,也往往存在安全为经营让路、为经营牺牲安全的错误想法,没有树立安全是经营的基础、经营离不开安全的正确理念。

4.有关措施及建议

4 . 1以标准化达标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今年以来,国家部委、省级部门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推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粤交水[2013]1244号文明确规定:“力争从事旅客运输、客滚运输、液化危险品运输的水运企业在2013年底达标”,同时还必须“在2015年底前达到国家和交通运输部规定的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是水运企业在近期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港口客运企业而言,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主要工作包括:水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达标及港口客运(滚装码头)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如企业已实行DOC管理体系的则需补充安全责任体系、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资质部分)、安全投入、科技与信息化、职业健康、安全文化等六项内容。

日常工作开展中,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需要及时根据外部形势、法律法规要求的变化,结合企业经营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安全生产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方式,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企业安全生产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坚持安全生产始终保持与企业发展战略同步,形成企业持续完善、不断更新的安全管理体系。

4 . 2加大投入创新科技管理手段

首先,针对行业普遍存在的船舶运力老旧情况,目前市场上已经开发出节能环保的成熟新船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效益情况逐步更新淘汰船舶运力,形成运力更新的良性循环,彻底杜绝安全隐患根源。而对于船龄较小、适航能力较强的船舶,一方面是要做好船舶周期性维修保养,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技术更新改造的手段来改善船舶的安全状况。

其次,岸上联检大楼等基础设施要建立定期检查、检讨机制,确保安全可靠。同时要坚持可靠、灵敏、安全、高效的原则,运用先进的检测、探测设备设施与常规的检查手段相结合,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安全检查设备的效率。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移动终端等新科技手段,减少人工操作,来提高安全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最后,财政部颁布的财企〔2012〕16号明确规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客运企业要按以上年度实际营业收入的1.5%为计提依据提取安全费用。港口客运企业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加强安全生产费用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保障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维护企业、职工以及社会公共利益。

4 . 3提升素质强化安全生产队伍建设

第一,公司高层的重视态度一定程度决定了安全管理的实施力度。港口客运企业需确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公司“一把手”抓安全的职责,将安全责任提升到与企业经营一样重要的高度,坚持安全生产与经营管理两手抓,将安全生产融入到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实施中。

第二,安全管理人员是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力量,专业素质的高低能有效影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概率。对于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我们要把好几个关,一是从业资格关,安全管理人员务必具备岗位所需资质;二是再教育学习关,各港口客运企业要加大对安全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更新专业技能;三是梯队建设关,要做好安全管理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建立合理的岗位上升通道,吸引更多的年轻员工到安全管理岗位上来。

第三,通过专项的培训,提升全员应对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确保每一位员工在面对各类不同的突发事故时,懂得紧急应对的基本技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方法予以紧急处置,努力使事故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第四,建立安全责任效果的绩效考核体系,实行薪酬分配与安全责任挂钩,激发公司管理层、安全管理人员、全体员工对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 4建设具有港口客运特色的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建设是确保稳定生产、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一岗双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体系,让每一位员工在日常经营生产中自觉地为公司安全生产分担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安全工作,实现企业生产的本质安全。

对生产管理的建议篇6

二、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方针。草案第三条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有的地方和部门提出,中央和“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这是中央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方针的最新提法,建议条例予以体现。为此,建议在该条中增加“综合治理”的内容。(草案修改稿第三条)

三、关于各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职责。草案第五条、第七条、第三十四条分别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职责作了规定。有的委员和地方提出,为了促进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条例应当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主体,承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第一责任。为此,建议增加一款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草案修改稿第六条第一款)

同时,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财经委员会和一些委员、地方、部门提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了我省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构成了我省整个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基础。但是,由于安全生产法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权力赋予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部门,因此,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上存在着“有管理职责无管理权力”的问题,既增加了监督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影响了监督管理工作的效果。建议条例在进一步强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同时,赋予其相应的行政管理权和一定的行政处罚权。专家论证会上多数专家论证认为,根据宪法、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负有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务的行政职能,因此,赋予其一定的安全生产行政管理权是可行的。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派出机构,赋予其一定的安全生产行政管理权也是可行的。并且,符合省委、省政府有关农村综合改革的精神。但是,根据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在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已经法定的情况下,未经国务院决定或者授权,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定的行政机关实施,不宜授权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行使。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有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队、管理所、管理站等,可以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十八条、第十九条规定,通过法规授权委托的方式,授权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可以委托符合法定条件的事业单位行使一定的行政处罚权。为此,建议作如下修改:l、建议将草案第七条修改为第六条第三款,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或者确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2、建议将草案第三十四条修改为第三十五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时,可以行使安全生产检查权、责令改正违法行为权、责令排除事故隐患权、重大事故隐患采取应急措施权、行政处罚建议权等。3、建议增加一款,规定:“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委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十九条规定条件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实施行政处罚。”(草案修改稿第五十五条第二款)

四、关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草案第六条第一款规定,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财经委员会提出,根据省的“三定方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还直接负责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一些地方、部门提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是法定的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除法律、法规对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等另有规定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应当由其实施监督管理。为此,建议增加一项,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并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草案修改稿第七条第一款)

五、关于行业协会。有的委员和一些地方、企业提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带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应当充分利用各行业协会在人才、知识、服务、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发挥其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作用。为此,建议增加一条,规定:“行业协会应当对本行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技术咨询等服务,加强行业自律。”(草案修改稿第九条)

六、关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草案第十八条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业性质和从业人员的人数多少,共区分了十一种情况,对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规定了不同的要求。有的委员和一些地方、企业提出,安全生产法按照从业人员人数多少来确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本身就不够科学。条例再增加过多的档次划分,更增加了标准的不合理性。还有一些地方和企业提出,我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不多,草案规定一般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才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要求过低;也有意见认为,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增加了生产经营单位的运营成本,要考虑生产经营单位的承受能力。为此,法制委员会作了一些调查了解。据

省经贸委和工业普查办公室统计,我省现有企业,总数超过了五十三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产值五百万)的企业数量在四万一千家左右;从业人员在五十人以上的企业数量在四万二千家左右。另据省安全生产监管局统计,近几年来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占到工矿企业总数的80%以上。综合以上因素,以从业人员是否超过五十人为基础标准来确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配备,是比较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为此,建议修改为:“矿山、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使用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超过五十人的,应当配备不少于两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前款规定以外的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五十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超过五十人的,应当配备不少于一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超过三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不少于两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草案修改稿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二款)

七、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培训考核。草案对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做了规定,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未做规定。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财经委员会和一些委员、地方提出,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但是,在我省的生产经营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和法制意识淡漠,缺少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的问题,从而直接导致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条件没有保障、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违法生产与违规操作情况严重等一系列安全生产的隐患,是造成我省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建议条例对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考核作出规定。也有一些企业反映,安全生产培训确实帮助企业提高了安全生产意识和管理能力,但是,存在着多头培训、培训质量差、收费过高的现象。为此,建议增加一条,规定:“矿山、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和使用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以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经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考核不得收费。”“前款规定以外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并经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部门培训合格。培训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所需经费列入负责培训部门的预算,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省级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按照分级分类管理的原则,制定并公布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培训考核大纲,协调培训计划,规范培训行为,保证培训质量,避免重复培训和考核。”(草案修改稿第十九条)

八、关于“三同时”制度。草案第二十三条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作出了原则规定。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财经委员会和一些委员、地方、部门提出,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是保障安全生产,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的重要制度。矿山安全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已经对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高度危险行业的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作出了具体规定,实践中主要是执行的问题;而其他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由于缺少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难以界定安全设施的范围和具体的安全技术要求,执行情况一直不好。建议条例对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的实施作出进一步明确的要求,具体办法可授权省人民政府制定。为此,建议增加一款,规定:“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安全标准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并报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部门审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应当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施工;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和使用前,安全设施应当经负有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部门验收合格;未经验收合格,不得投入生产和使用。具体办法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草案修改稿第二十三条第二款)

九、关于企业注册安全主任制度。财经委员会和一些地方、部门提出,我省自2000年起推行企业注册安全主任制度,对于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体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建议条例对企业注册安全主任制度作出原则规定。专家论证会上多数专家论证认为,根据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企业注册安全主任制度属于应当由国家统一规定的资格、资质制度,地方立法不能涉及。建议现有企业注册安全主任纳入到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考虑到我省五十人以下的企业多达四十多万家,不可能每家企业都配备自己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且,我省现有具有国家规定资格的注册安全工程师只有八百多名,远远不能满足小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因此,建议增加一款,规定:“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或者具有相关专业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草案修改稿第十七条第三款)

十、关于烟花爆竹管理。草案第三十九条对烟花爆竹的管理作了规定。今年1月21日,国务院已经制定实施了《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为此,建议删除该条规定。

十一、关于法律责任。草案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五条对法律责任作了规定。有的委员和一些地方、部门提出,草案过多地引用了安全生产法的条款,可以简化。还有委员提出,条例应当注重规范和限制行政管理权力的行使,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应当作出明确规定。为此,草案修改稿删除了有关重复安全生产法处罚规定的内容,细化了有关国家工作人员、、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定(草案修改稿第四十九条),并对草案创设的法律责任作了修改与补充。

对生产管理的建议篇7

从立法调研及向社会征求意见过程中收集到的反馈来看,各方关注较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食品添加剂、集中消毒餐饮具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

食用农产品:是否规定?

膨胀西瓜、肥大猕猴桃等一系列事件的曝光,让人们对食用农产品问题深感忧虑,多次呼吁立法规范与部门监管。

省政府提请的草案专设了“食用农产品”一节。草案二次审议稿则在总则中规定:“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但是,制定有关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地方标准、公布本省食用农产品安全有关信息,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删去了“食用农产品”这一节。

在立法调研及向社会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门提出,食用农产品在食品安全监管链条中处于源头位置,加强监管非常重要,省政府提请的草案中关于食用农产品的规定不够全面,难以涵盖食用农产品监管中的各方面问题。鉴于食品安全法对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适用作了转致性规定,其监管适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因而不宜在本办法中加以规定。

省农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是两部并行的、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的法律,建议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另行制定专门的地方性法规。

绍兴市人大提出,应进一步明确食品与食用农产品的关系,鉴于草案中关于食用农产品的规定均源于上位法,未加细化和分解,没有必要,建议删去。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提出,鉴于食用农产品监管的相关内容较为复杂,建议由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办法另外规定,本办法中只需作衔接性的规定即可。

据悉,省人大常委会已将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作为2011年立法计划中的二类项目,有关部门正在抓紧进行草案的起草工作。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如何界定?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对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督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

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进行界定,是进行监督管理的前提。省政府提请的草案中没有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进行界定。草案二次审议稿专门在附则中增加了定义:“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指有固定生产加工场所,从业人员较少,生产加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单,从事传统、低风险食品生产加工活动的食品生产者。”

在立法调研及向社会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方多指出要明确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概念,以便加强监管。

网民温州市卫生局工作人员李川认为,草案规定了设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程序,但对于其应当如何定位,属于自然人还是组织未明确。

绍兴市人大、丽水市人大、舟山市普陀区人大、省卫生厅指出,为明确监管职责,防止监管漏洞,应当进一步明确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概念。

省人大常委会原委员李兰娟认为,要进一步界定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概念,对小作坊的设立条件特别是设备条件等进一步明确,增强操作性。常委会委员陈永昊提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要提高门槛,加强监管。

绍兴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指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界定应当以加工为主,因为关键环节在加工,食品安全隐患也在于加工这个主要环节。应当把前店后场式熟食卤味店、炒货店、面包店、糕饼店等都纳入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范围,由质检部门来统一监管。

丽水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指出,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未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等概念加以明确,导致许多业态难以用列举方式划定监管职责和范围,本办法应当明确相关概念,建议参照2009年全国食品安全管理技术标准化委员会(SAC/TC313)审查通过的概念,将小作坊定义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是指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从事食品生产,有固定生产场所,从业人员较少,规模较小,无预包装或者简易包装,销售范围固定的食品生产加工(不含现做现卖)的单位或个人。

省质监局建议,根据我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近几年监管和3年整规工作实践,建议在充分考虑其规模小、采用传统工艺等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定义。

省工商局与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需要对现场制售是否属于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予以进一步明晰。

食品摊贩:如何监管?

食品摊贩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也是部分群众就业谋生的手段。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对于食品摊贩的监督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本法制定”。

省政府提请的草案与草案二次审议稿中均单设一节规范“食品摊贩”。同时,草案二次审议稿贯彻了堵疏结合的方针,明确政府应规划确定临时经营场所,供食品摊贩经营。鉴于实践中各地情况差异较大,为便于基层政府对摊贩管理模式进行有益探索,草案二次审议稿还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采取提升改造、联合经营等多种方式,建立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食品摊贩管理模式。”

在立法调研及向社会征求意见的过程中,不少方面的意见建议提出,如何在允许设立的前提下,规范好食品摊贩以保证食品安全。

宁波市人大提出,草案中摊贩管理涉及多部门,职能还是不够明确。建议根据食品摊贩监管的综合性和特殊性要求,确定主管单位,授权城管部门或乡镇政府主管。

舟山市定海区食安办指出,草案对城市和镇的人民政府应当确定相应临时经营场所等规定相对明确,但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乡、村的食品流动摊贩快速增多且生产经营相对无序,更应落实监管部门和监管责任。

舟山市人大认为应当对食品摊贩实施许可。

杭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建议,增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划定一定的时间和区域作为食品摊贩临时经营场所的规定,加大对食品摊贩违法

行为的处罚力度。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省工商局建议,由于实践中食品摊贩的占道经营等问题由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已不再上街执法,建议将食品摊贩卫生状况不到位、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的监管也一并委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处理,以免重现多头管理的现象。

食品添加剂:怎么使用?

近期媒体曝光的染色馒头、牛肉膏等事件。反映了食品生产经营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问题比较突出。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发文对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进行了部署。

省政府提请的草案中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规定散见于各条文,并没有专门的规定。草案二次审议稿将“食品添加剂”专设一节,对食品生产者和餐饮服务提供者采购、保存和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同时增设了食品添加剂销售者应当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和销售记录制度,记录保存不得少于二年的规定。

在立法调研及向社会征求意见的过程中,不少观点认为,应当强化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特别是防止食品添加剂的滥用与非法添加行为。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吴顺江指出,有些添加剂本身是一种科研成果,但是过量使用是有害的,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让生产者真正了解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程度。常委会委员毛雪非提出,建议增加对添加剂生产的准入规定。常委会委员潘海天提出,建议增加禁止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或者非食用物质,以及生产以食品添加为目的的非食品添加剂并销售的行为,并增加相应的法律责任。

绍兴市人大提出,作为追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证据,应当增加规定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的最短保存期限。

地方立法网网民提出,建议将对食品添加剂使用者的行为规范扩大到“食品生产者、流通经营者、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所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范围。

此外,一些建议指出,目前出现的问题并不局限于添加剂本身,很大程度上是源于非法的添加行为,应当对非法的添加行为予以规制。

集中消毒餐饮具:如何规范?

集中消毒餐饮具作为一种食品相关产品,近年来发展迅速,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但经营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省政府提请的草案中对于集中消毒餐饮具的规定较为简单。草案二次审议稿将“餐饮具集中消毒”专设一节,对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经营者应当具备的条件、在开业前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监督审核、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互相通报以及餐饮服务提供者建立集中消毒餐饮具使用查验制度等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

在立法调研及向社会征求意见的过程中,不少观点认为集中消毒餐饮具为新兴行业,浙江范围内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经营单位数量较多,规模总体偏小,存在选址布局不合理、设备设施不齐备、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需要对其设立条件、经营规范等方面做较为全面的规定与监管。

针对省政府提请的草案中规定的《餐饮具集中消毒卫生许可证》,有的地方和部门提出,国务院2004年公布的第三批取消的行政许可事项中包含了消毒单位卫生许可证,因此地方立法不宜再对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经营者发放卫生许可证,但应设置相应的准入门槛。

绍兴市卫生局提出,老百姓很关心餐桌上餐饮具是否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后餐饮具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一次性餐饮具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对生产管理的建议篇8

合理化建议是对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的创新和应用,促进企业素质全面提高等方面的建议或改进;是对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技术、试验方法、计算技术、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劳动保护、运输及储藏等方面的改进或建议;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配方,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及开发新产品,节约原材料等;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和推行企业现代化管理,是企业革新挖潜、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我公司每年合理化建议月活动也是公司“员工安康和谐金牌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调动公司干部员工积极性,激发主人翁责任感,营造争金夺标氛围的重要措施。每位基层员工要发扬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投身公司的改革和发展,公司发展迈上新台阶的奋斗目标,还存在着电量增长总体趋缓,电网发展相对滞后,安全生产压力大,精益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等诸多困难,需要公司广大职工发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大力推进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积极做好基层合理化建议工作。

1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合理化建议

1.1建立基层合理化建议领导小组

在每年年初成立合理化建议活动领导小组和优秀合理化建议评审组,建立组织机构,并且基层领导要与各班班长、专责人签订每一年度的本单位本部门合理化建议目标责任书,严格按照创新工作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各项工作。

1.2制订基层合理化建议考核细则

要使广大基层职工发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大力推进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创新,需组织本单位认真学习上级部门下发合理化建议相关文件和标杆企业相关合理化建议考核办法,制订了本单位合理化建议考核细则。

1.3制订基层合理化建议实施 计划签订责任制

努力做好基层合理化建议工作,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全面提升基层组织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上级部门及同业标杆创新型企业建设要求,将上级部门及同业标杆本年度创新型企业指标,合理分解全年指标和任务,全面落实员工责任,基层领导与各班班长、专责人签订本年度本单位本部门合理化建议创新目标责任书。使合理化建议任务完成情况与各班组、技能人员绩效考核挂钩,做到“年度任务目标化、中间管理透明化” 。

1.4合理建议实行周汇报制度

对生产管理的建议篇9

二、合理化建议活动拓宽了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

目前,合理化建议活动已成为企业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也增进了企业与职工的相互信任和理解,给企业职工挥聪明才智提供了舞台。这是因为,一般的民主管理活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或是职别限制,或是时间限制,或是场合限制,或是自身条件限制,例如职工代表大会形式,就受到代表名额、时间、次数、场合等限制。而合理化建议活动则不分职级,不分岗位,不分文化高低,不分时间与场合,只要职工勤于思考,善于现,认为有必要改进的事物,就可以以建议的形式提交给企业。这就扩大了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面。当然,由于合理化建议来自不同层面的职工,职工文化素质不同,建议的水平会参差不齐。有的建议写的条条是道,认识事物全面,考虑问题超前,容易引人重视。有的建议人表达内心直言直语,甚至在建议中夹着不切实际的批评,让人听着不舒服。面对种种建议,组织者都必须正确对待,不管是顺耳的还是不顺耳的,不管是生产建议还是生活建议,都要认真分类处理,说明原因。同时,还要对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这项活动现职工的潜力和特长,从而有针对性地对职工进行培训、培养。让职工感觉到合理化建议活动不仅是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更是企业为职工搭建的一个展现管理能力、技术技能的平台,借助这一平台,企业与职工共同展,实现共赢。

三、合理化建议活动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积极地向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直接反映了职工对企业的热爱,反映了职工对企业管理的关心,也是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的一种良好体现。而落实好一个建议,不仅会使建议人感受到企业的对自己尊重,同时也会使周围的职工和参与落实建议的职工看到主人地位的真正实现。每次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工会都要把落实建议作为重要的环节抓细抓实,让职工看到合理化建议活动不是摆样子、走过场,而是通过职工的现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另外,还可以建立合理化建议的评价机制,让职工对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公开评价、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让职工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重视,增强自豪感。当然,企业和家庭一样,如果每个成员都能得到尊重,全家人就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反之,草率落实建议,职工看不到企业的真诚,是不可能挥工作积极性的。因此,建议的落实情况直接影响着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每一条建议都不能忽视。

对生产管理的建议篇10

一、强化红线意识,培养“我要安全”理念。

据统计分析,90%以上的安全事故源于员工的安全观念淡薄,不遵守规章制度,源于人们的麻痹大意,心存侥幸。我们不愿意因为一时疏忽铸成对生命永远的过错!对安全的重视,就是对生命的负责!只有时时处处注意安全,我们的生命和身体健康才能得到有效保障。全体员工是安全生产的参与者,也是直接受益者,要主动、认真学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培养“遵章光荣、违章可耻”的良好风尚,营造“自己不违章,身边无违章”的群众性反违章氛围。

二、树立安全风尚,提高“我会安全”技能。

各级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争做遵章守纪的带头人和安全标兵,立足本岗、爱岗敬业,带动周围员工学技巧、钻业务。全体员工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安全技能,严格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不违反劳动纪律,要有清醒的认识,杜绝骄傲自满、松懈麻痹的思想,坚决不做不懂安全知识的糊涂人、只知蛮干的鲁莽人、图省事怕麻烦的懒惰人、满不在乎的麻痹人和马虎大意的粗心人。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以铁的面孔、铁的手腕、铁的纪律,狠狠打击一切违章行为。

三、构建安全屏障,达到“我保安全”素质。

抓源头、抓治本、抓长效,深入贯彻落实安全隐患排查常态化机制建设,各车间、班组、岗位要全面做好自查,坚履行职责,搞好本岗的自保、联保、互保,及时报告并处理安全隐患,通过你们高度的责任心、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及时的反馈,让安全事故隐患降到最低点,用实际行动为轧钢厂的安全工作作出贡献。

安全无小事,安全连着你我他。为了创建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为了我们美满幸福的家庭,为了我们每个人都能够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请大家扎实工作,铭记安全倡议,以实际行动,用我们主人翁的双手共同托起轧钢厂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安全生产活动倡议书二:XXX年截止到12月1日集团共发生4起工亡事故,人生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生命。然而,当生命遭遇到无情的灾难或伤害时,又是那样的脆弱。翻开厚厚的事故案例记录,一幕幕悲剧无不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的震撼。回忆一起起因我们一念之差所酿成的事故,无不令人扼腕长叹。安全生产关系到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公司的发展与稳定。因此,牢记用无数鲜血和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为我们写就的事故教训,确保安全生产是我们每一个人履行对自己、对自己的家庭幸福、对公司负责的神圣职责。

为了迅速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营造安全和谐的生产经营环境,确保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公司的稳步发展,向全体党员干部员工发出如下倡议:

1、各级管理部门要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要从关爱员工开始;关爱员工必须从确保员工生命健康安全开始;确保员工生命健康安全必须从真抓实干安全工作开始。做到安全教育时时讲;安全隐患天天查;出现违章严厉罚。

2、各级管理人员和广大干部党员要以“上对公司发展稳定负责、下对员工生命健康安全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以杜绝安全事故为己任,吸取安全事故血的教训,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带头完成各项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的安全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倡安全管理主动、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反对消极、应付、弄虚作假的行为。

3、全体员工要从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后对本人、对家庭、对企业产生的严重后果,重新审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警醒,清醒地认识到安全隐患就在我们的周围,只要我们仍然视安全为儿戏,心存侥幸,各种事故随时都有发生的可能。因此,我们必须彻底消除麻痹侥幸心理,根治违章操作和不遵守安全管理制度的恶习,对安全生产引起足够的重视。迅速提高自己的安全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4、号召全体干部员工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觉戴安全帽做起,从主动扣紧衣扣、袖扣做起,从女工自动把长发盘于工作帽内做起,从自发岗位隐患自查做起,从主动参加安全培训做起,逐步转变自己的习惯和行为,自觉遵守各项安全规程和管理制度。杜绝“三违”(不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 ),做到“四步伤害”(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全体干部员工:安全无小事,安全连着你我他。有了安全,我们的企业才能发展壮大;有了安全,我们的家庭才能幸福安康、温馨快乐;有了安全,我们的生命才能放出光彩、延续不断。安全事故的悲剧再也不要重演,这是我们每一个员工及其家庭真诚的愿望!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美好工作生产环境 。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安全生产活动倡议书三:深圳地铁一号线续建工程安装装修2、3标和系统设备安装承包商:

今年是深圳地铁一号线续建工程安装装修标,西乡以东段开通建设的关键时期,是深圳地铁建设攻坚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工程建设实现安全、优质、按期完工、降低管理成本的各项目标,华铁设备监理部决定自20xx年5月初至20xx年9月初,开展深圳地铁一号线续建工程西乡以东段,安装装修以及系统设备安装安全生产无事故活动。在此期间,华铁设备监理部成立劳动竞赛领导组,并向各参建施工单位,提供工程(包括安全管理、技能方面)技术咨询服务。

安全生产无事故活动支持指导单位、部门,为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安质部,深圳地铁一号线建设分公司,深圳地铁公司设备部。

开展深圳地铁一号线续建工程西乡以东段,安装装修以及系统设备安装安全生产无事故劳动竞赛活动,以加强企业管理和安全生产为主要内容,华铁设备监理部在以下五个方面向参与建筑安装的安装装修2、3标和系统设备安装承包商发出倡议:

一、 倡议优化企业管理 发扬企业优良传统

参与建设的安装装修2、3标和系统设备安装承包商是深圳市地铁建筑施工招投标选拔的优秀企业,有着优良传统的施工队伍。我们倡议承包商发扬企业优良传统,优化企业管理;倡议承包商的上级机关关注这次活动,选派一名领导专职或兼职为本项目经理部的企业“大本营总顾问”,使本企业在这次开展的深圳地铁一号线续建工程西乡以东段,安装装修以及系统安装建设中再现辉煌。

二、倡议强化安全管理 安全到位提高功效

倡议参建施工企业强化安全管理,为西乡以东段大会战创造安全氛围;倡议各承包商以安全技术创新工艺,减轻作业人员劳动强度, 提高功效。倡议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实行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倡议加强全员安全教育实效,由强制施工作业人员做好安全防护,转变成为安全为我,我要安全理念。倡议企业决策层为企业长足发展,以安全生产为纲;倡议项目管理层加强对危险项目施工的安全防范与控制;做到有效落实;倡议生产作业班组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

三、倡议文明施工 争创优质工程

企业产品的优劣,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倡议各参建单位,以科学技术手段提高建筑安装技术管理水平。倡议以企业文化文明施工,人性化管理,争创优质工程。倡议施工细化管理;倡议承包商内部各专业、作业班组建立质检员进行分项检验;倡议承包商内部各专业、作业班组之间开展竞赛活动,进行经验交流;倡议各参建施工单位建立工程实施统计台帐,完善各类资料归档;倡议标准化、工厂化施工,文明施工,环境整洁施工。

四、倡议科学组织施工 按期完成结点工期

施工组织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管理工作,既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还关系到个人经济利益。倡议各参建施工单位科学合理组织施工,按期完成各结点工期。倡议总工期结合实际合理分解成各结点工期,建立工期预警机制。倡议不断加强各结点工期的施工调查,为施工组织做出可靠设计依据;倡议对施工过程不断进行检测,与施工组织设计进展可行性进行评估,既及时纠偏,还为今后施工提供依据;倡议各施工单位保障信息畅通机制,对检测到的工期完成进展信息情况及时通报监理和业主。

五、倡议精打细算重策划 降低工程各项成本费用

完善施工周密计划安排,加强施工管理运作策划,从而避免返工现象,降低工程造价成本和项目管理费用,是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倡议各施工单位,在每项分部工程开工前做详实工程调查,重计划,重事前预测,重管理,重各系统间协调沟通与配合,避免返工和相互制约,减少工程造价成本以及管理费用。倡议各施工单位加强参与建设施工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作业人员劳动技能功效;倡议各施工单位开展各类技能评比竞赛,经验交流活动,发挥生产作业人员聪明才智;倡议各施工单位从生产基础作业班组建立起完善统计、核算机制,为企业创收,提高企业员工经济收入。

对生产管理的建议篇11

引言:建筑工程发展到后期,工程基本上都已完成定型,这时的管理工作往往比较松懈,但这个时候又是工序交叉严重较复杂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安全问题往往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做好后期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一、造成建筑施工后期安全隐患

1、建设单位直接或间接将装饰装修、设备安装等分部分项工程分包肢解给多个施工单位施工,土建施工单位对这些直接与建设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发生经济往来的施工企业,一是没有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二是无法进行安全生产管理;三是建设单位的主要精力放在工程的进度和造价控制方面,对安全生产往往不够重视,安全意识淡薄,或疏于管理,或管理能力不足。

2、在施工后期,土建施工企业因主体工程已经施工完成,剩余工作量一般较少,本企业管理力量大部分陆续撤离施工现场,使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文明施工更为薄弱,许多方面基本上无人管理。

3、各参与建筑工程的企业之间安全责任不明确,对土建单位提供的脚手架、井架、施工升降机、电箱等只有使用的权利、没有维护管理的责任,多数情况在转包工程或分包工程时都没有设备及设施使用及维护责任。

4、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缺乏总体安全管理协调机制和体系,各参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为了各自的利益各自为政、管理无序,造成现场混乱、施工隐患增多,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且无人组织力量排除。

二、建筑工程施工后期安全管理对策

(1)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后期的总体协调。首先,应在交错复杂的施工现场建立一个多方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协调管理组织,由发包企业统一指挥施工现场施工进度、现场布置、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维护等现场安全协调管理工作。按照《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建筑工程施工实行施工总承包责任制,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

因此,必须大力推行施工总承包制。凡是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建筑施工工程,都必须由总承包企业负责召集各分包单位项目经理、专职安全生产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参加,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协调管理小组。未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自己应当主动负起现场安全生产协调管理的责任;第二是制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协调管理制度。包括:协调会议制度(应明确会议时间、出席对象、议事规则)、检查评比制度、奖惩制度、应急救援预案、缺席惩罚条例等;三是开展日常协调管理。包括组织召开协调会议、统筹安排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宜和组织检查落实情况、开展评比等两个方面。通过总召集协调会议解决下列问题:

①由总体协调机制统筹安排各方企业的施工进度,尽量避免立体交叉作业;

②加强施工现场平面管理,及时调整各作业区域的物料堆放与人员作业的关系,避免出现在禁火区域进行明火作业等多种危险因素的组合现象和潜在隐患控制;

③合理进行用电规划,避免出现个别电箱超负荷或线路负载不平衡现象和多个施工单位同时使用一个电箱而导致管理混乱;加强施工用电管理,避免出现违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JGJ46-2005)造成用电事故;

④协调施工现场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组织维护保养,落实维护保养经费和人员,保证使用安全。

⑤根据施工需要,及时落实作业部位的安全防护措施。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落实情况,必须由总承包单位专人组织、监理单位参加,对施工现场各工段的安全生产状况和协调会议决定的落实情况进行日常检查,督促相关单位认真落实。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比,好的表扬、差的批评,问题严重的应责令整改,对拒不整改的采取强制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2)强化落实安全责任首先是总承包企业应与各分包企业签订安全生产协议及行之有效的责任制,明确总、分包之间安全管理的权利、义务、责任,明确双方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负责人、联系人,明确施工现场施工设备、安全设施的交接、使用、管理、维护等环节的手续和安全责任;二是工程分包企业现场安全管理负责人、联系人应时时在岗在位,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接受现场安全生产协调小组的管理,贯彻协调会议精神;主动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协调处理生产安全事项;向现场安全协调小组提出需要协调解决的生产安全问题和现场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等问题;加强安全巡查,及时制止违章行为,消除事故隐患。三是要加强安全技术交底,向作业班组、操作工人讲清作业内容、作业条件和环境、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危险性和发生危险时的自救措施和报警方式。

(3)强化安全监控总承包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和分包企业现场安全员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实行分级管理,切实加强对施工现场实施严密的监督、检查、控制,确保协调会议决议的贯彻落实,及时制止违章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协商解决协调会议未尽事宜和突发事件;确保现场有序施工、安全施工。有条件的,可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及时掌握安全动态,实行远程控制,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安全管理的建议

1、杜绝擅自分解发包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花大力气推行建设工程施工总承包制,对建设单位擅自肢解发包工程的行为,要给予严肃的惩处,创造良好的施工安全管理环境。

2、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建设单位直接发包工程等行为进行明文规定,以此来约束和管理建设单位的行为。当前情况下,建设单位擅自直接发包分部分项工程的情况不少见,而《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仅对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的安全管理总体责任做出了规定,对由建设单位直接发包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管理总体责任未作规定,客观上形成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总体协调管理的盲区,对现场安全管理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后期阶段,要确保建筑施工后期的安全生产,必须在“全面推行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制”和“落实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总体协调责任”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在当前全面推行施工总承包制困难较大的情况下,采取后者较为现实。政府应当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按照“谁分包,谁负责协调”的原则,落实施工现场生产安全协调责任,促使建设单位加强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使建筑工程施工后期生产安全管理走向有序、规范,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对生产管理的建议篇12

一、对县农科局工作总体评价

评议调查组认为,近几年来,县农科局在局班子带领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县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改进作风、深入一线,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动植物疫病预防控制、农村科技推广等方面扎实开展工作,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抓产业发展项目,脱贫攻坚产业基础得到夯实。一是产业资金扶持力度明显加大。20x年至20xx年10月共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47个,涉及项目扶持资金7746.04万元,划拨7142.9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1572户48287人。

二是产业规模和效益明显提高。围绕今年人均收入3500元的脱贫标准,按照有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参与一项产业增收项目的目标,通过出台高峰牛、八宝米、油菜、茶叶等扶持政策,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

三是村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通过入股分红、自主发展、抱团发展等模式,按每个村投入30万元扶持资金,启动实施项目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四是农特产品企业结构趋于合理。截止20xx年10月,全县共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7户,通过认定各级农业龙头企业19家,其中省级5家,州级7家,县级7家;养殖类6家、加工类9家、种植类4家。

(二)抓农畜渔业监管,农业生产经营秩序得到规范。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明显加强。逐步建立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建立生产经营主体监管目录制度,全面推广农兽药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

二是农资市场得到有效监管。加大对农资市场整顿,查处违法违规种子、农药6起,查办畜牧兽医违法行政案件4起。三是动植物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加大对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治、防疫、检疫及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密度维持在90%以上,全县共举办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培训班43期,培训1525人次。四是农业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认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逐步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全县畜禽禁养区内15个养殖场(户)已全部完成关闭或搬迁,全面完成整改工作任务。

(三)抓农业科技推广,农村农业实用技术得到普及。一是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投资40万元,成立了广南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通过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协作、合作,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二是搭建农特品研发创新平台。申请发明专利3项,突破油茶、蒜头果育种、标准化种植及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同时培养了一批创新型育种人才,为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油茶和蒜头果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三是加大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围绕水稻、玉米、甘蔗、油菜、茶叶、病虫害防治、猪牛养殖技术和口蹄疫的防控技术等18个专业开展科技培训,完成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107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走访调查,对县农科局反映的意见主要表现为:

(一)抓拳头产品能力弱。一是产业散、小、弱,抗风险能力差,没有形成拳头性主导产业。二是产业政策变化快,没有统一、稳定、长远的产业发展规划,关于产业发展方案方面发文多,且一直在不断的修改变化。比如:要求合作社(种养大户)带动脱贫户发展年限原先为3年,后来变化为5年,再后来又变化为10年。三是借产业补助政策,各专业合作社遍地开花,但能赢利存活下来、能产生带动作用的少之又少,在扶贫产业上只考虑有没有的问题,没有突出“大”和“强”,产业的可持续性及经济效益很难顾及到,造成国家补助资金的浪费。

(二)工作统筹能力不足。县农科局由原农业局、科技局和畜牧局合并而来,所属的站所多、人员多,工作检查中存在到乡镇指导调研,这个组今天刚走,那个组明天又来,让乡镇疲于应付。同样差不多的数据,这个站刚要,过两天那个站又重新要上报,单位内部之间没有信息共享,工作统筹不够。

(三)农业执法力度不强。农资市场管理不完善,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等农资无证经营、以次充好及证照不全等问题时有发生。作为渔业管理的主管局,渔业执法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枯水季节和禁鱼期,渔业执法不容乐观,电鱼、炸鱼情况突出,甚至电鱼人把自己电死的事故近几年都在发生,全县的河流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状态,渔业生态环境遭到相当程度的破坏。

(四)建设项目管理缺位。14个乡镇农技站重建(或改造)项目,改造的补助19万元,重建的补助25万元,但目前建设规模最小的都在95万元以上,导致资金供应不上,部分项目停工形成烂尾楼,脚手架等建筑材料没有进行适当处理,给过路行人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县农科局与施工方矛盾突出。

(五)内部队伍管理混乱。由于农科局涉及业务多,项目多,工作量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在管理上比较混乱。农技人员在办公室看材料的多,深入实地察看调研少,提出的意见不切实际,甚至出现“专家不专业”的现象。特别是在产业发展项目评审中,程序多、速度慢,专家意见不统一,对乡镇上报需要修改的方案没有一次性告知,让乡镇往返跑,有些乡镇出现送了10多稿仍然没有通过评审的情况。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助推精准脱贫。综合我县的土壤、气候、海拔、资源等要素,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补短板、强弱项,对标对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规范发展,科学运作,重点抓出几个拳头性产品,促进农牧产业转型升级。

(二)进一步加强内部统筹协调,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内部分工管理机制,融合局机关与下属各站、所之间关系,加强沟通联系和统筹协调,明确工作职责,互通工作信息,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让农科局干部队伍成为我县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努力提高工作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

(三)进一步加大农业执法力度,提高监管水平。要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与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消除各种不安全的隐患。要加大对渔业、种植业、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四)进一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化解基层矛盾。积极与财政部门做好沟通协调,扩大资金筹措渠道,合理安排项目工程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认真处理好各乡镇农技站在建项目的后期工作,争取早日投入使用。

(五)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提升业务水平。要加强对专业人员的管理和指导,充分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研,准确掌握各乡镇、各村组的农业实情。同时,有计划地对农技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全面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产业项目评审的专业性和时效性,为更好的服务“三农”工作提供保证。

县人大常委会评议县农业局工作调查的意见和建议梳理

一、肯定方面(9条)

1.满意。(5条)

2.履职尽职尽责,总体评价满意。

3.对接到位,指导到位。

4.农科局对完成本职工作方面成绩是肯定的,队伍建设比较好。

5.工作很满意,领导组织安排合理,干部职工工作积极,下乡到户群众评议特别好,能了解民情,结合实际,指导带动贫困户充分发挥地方产业,指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

二、意见和建议方面(48条)

1.建议加强对队伍建设的管理。

2.结合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方向,根据我县实际,推动农业科技大发展。

3.加强科技工作。

4.建议加强与部门间的勾通交流,确保各项规划、项目实施顺利推进且不重叠。

5.建议加强在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方面与相关部门的勾通,防止项目规划重叠。

6.建议农科局和水务局在今后的业务往来中,加强交流,多配合,共同努力完成两家的各项工作任务。

7.工作到位,建议下步工作多在产业发展上下工夫。

8.建议加强审批后的事后监督。

9.完善对乡镇的年终考核责任书。

10.建议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技术人员到者太实地调查了解,根据地方因地制宜,适合发展什么产业就发展什么产业,让者太乡所有群众早日走出贫困线。(2条)

11.建议加大者太的农业产业,因土地扩包,也有部分农户自发产业也比较好,可以加大者太的产业发展(如沙糖桔)。

12.对乡农科站和畜牧站的职工安排要均衡。

13.建议对有茶叶的乡镇实施茶叶低改高项目。

14.建议及时化解乡级农技站大楼缺口资金。

15.帮助者太乡规划申报野生菌之乡。

16.加强对者太省级野生娃娃鱼种质资源保护区的保护、研究和开发。

17.希望主管部门或领导对测土配肥更加重视,加强对者太乡野生食用菌保护,做到一乡一品。

18.建议今后多下乡指导工作。

19.建议加强对新进年轻队伍的任用和培训。

20.对产业发展给予相关的技术指导。

21.做好产业方面的规划。

22.多互相交流学习。

23.加强对新兴产业的宣传和技术推广。

2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循环农业发展。

25.加强农产品检测及农机管理人员的合理调配。

26.希望农业局领导多检查指导。

27.材料发表少,经验交流不足。

28.调研指导有待加强;产业缺乏不敢大胆决策;评审专家不专业;产业发展资金划拨要快。

29.建议除了传统种养殖业外,如果发展新兴产业,要充分调查论证,先试点再铺开。为了发展一种产业成功一种产业,产业可以少点,规模可以小点,避免给国家造成人、财、物的浪费。

30.建议今后多多向基层群众培训,使老百姓懂技术会经营。

31.加强扶贫产业业务指导。

32.简化扶贫产业申报程序,加快资金拨付进度。

33.加强对乡镇产业发展和工作人员的培训。

34.因地制宜的指导发展当地优势产业。

35.加强涉农产业项目的指导和帮助。

36.加强指导培训,多培养一些农村技术人才。

37.加强农产品、种子疫苗的监督管理,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健康有序发展。

38.加强业务指导,特别是在产业发展方面,可组建指导组,实地到各乡镇调研指导,因地制宜的推广项目。

39.建议简化产业项目申报程序和评审程序。

40.建议加强产业项目规划、上报业务指导。

41.建议加快产业项目扶持资金划拨。(2条)

42.政策宣传不到位,结合实际不到位,产业评审较复杂。

43.总体工作基本满意,但工作效率急需提高,工作效能发挥不充分。

对生产管理的建议篇13

1、建设施工单位直接将装饰装修、设备安装等分部分项工程分包给多个施工单位施工。因为分包施工单位是和建设单位直接签订的合同和发生经济往来的施工企业,对现场的安全管理责任,二是土建施工单位也无法对他们进行管理;而建设单位主要精力多放在控制工程的进度和造价方面,往往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疏于管理或管理能力不足。

2、在施工后期,土建施工企业因主体工程已经施工完成,剩余工作量较少,管理力量大部分陆续撤离施工现场,使得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力量薄弱。

3、各参建单位没有明确的安全责任,对土建施工单位提供的脚手架、井架、升降机等只知使用,而不知维护和管理,导致责任分配不明确,人员懈怠。

4、施工现场缺乏总体协调,各参建单位各自为政、管理无序,造成现场混乱、施工隐患增多,且无人组织力量进行排除。

二、建筑工程施工后期安全管理主要是“加强总体协调、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监管”。

1、加强总体协调:第一,应在施工现场建立一个安全生产协调管理组织,统一指挥施工现场施工进度、现场布置、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维护等现场安全协调管理工作。按照《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建筑工程施工实行施工总承包责任制,由总承包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负总责。因此,必须大力推行施工总承包制。凡是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建筑施工工程,都必须由总承包企业负责召集各分包单位项目经理、专职安全生产负责人和监理工程师参加,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协调管理小组。未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工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自己应当主动负起现场安全生产协调管理的责任;第二是制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协调管理制度。包括:制定施工现场会议制度(如应明确会议时间、出席对象、议事规则)、检查评比制度、奖惩制度、应急救援预案等。第三是开展日常协调管理,包括组织召开协调会议,统筹安排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宜。

比如通过召开协调会议可解决下列问题:

①、统筹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尽量避免立体交叉作业;

②、加强施工平面管理,及时调整各作业区域的物料堆放与人员作业的关系,避免出现在禁火区域进行明火作业等多种危险因素的组合现象;

③、合理进行用电规划,避免出现个别电箱超负荷或线路负载不平衡现象和多个施工单位同时使用一个电箱而导致管理混乱;加强施工用电管理,避免出现违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JGJ46-2005),造成用电事故;

④、协调施工现场设备、设施的使用、管理,组织维护保养,落实维护保养经费和人员,保证使用安全。

⑤、根据施工需要,及时落实作业部位的安全防护措施到位。

第四是组织检查落实情况,开展评比。检查落实工作,应由总承包单位(或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单位参加,对施工现场各班组的安全生产状况和协调会议决定的落实情况进行日常检查,督促相关单位认真落实。并对检查情况进行评比,好的表扬,差的批评,问题严重的责令整改,对拒不整改的采取强制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2、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一是建设单位协调总承包单位与各分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协议协议,明确总、分包之间安全管理的权利、义务、责任,明确双方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负责人、联系人,明确施工现场施工设备、施工设施的交接、使用、管理、维护等环节的手续和安全责任。二是分包单位现场安全管理负责人、联系人应到岗到位,履行安全管理职责,接受现场安全生产协调小组的管理,贯彻协调会议精神;主动与相关单位取得联系,协调处理生产安全事项;向现场安全协调小组提出需要协调解决的安全问题和现场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等问题;加强安全巡查,及时制止违章行为,消除事故隐患。三是要加强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向作业班组、操作工人讲清作业内容、作业条件和环境,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危险性和发生危险时的自救措施和报警方式。

3、强化安全监控:总承包单位(或建设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分包单位现场安全员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实行分级管理,切实加强对施工现场实施严格的督察、检查、控制,确保协调会议决议的贯彻落实,及时制止违章行为、消除安全隐患;协商解决协调会议未尽事宜和突发事件;确保现场有序施工、安全施工。有条件的,可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及时掌握安全动态,实行远程控制,提高工作效率。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