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常识实用13篇

古典文学常识
古典文学常识篇1

古典舞的教学方法可以让人们学习到非常合理科学的训练方法,同时可以培养运用该方法进行运用的习惯性训练。在学习了古典舞的教学方法后可以明确地了解到控制追求的目标不单单只有高度,更多的要求是规范、规格,具有相应的训练价值,并且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能力。由此可见,不管是在课堂中的训练控制或是在休息时间的练习都可以使个人养成良好的控制习惯,从而发挥自己的控制方面的能力,提高相应的控制水平。

1.2对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的把上控制认识有所加强

对于古典舞的教学方法的学习是可以加强对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把上控制的相应认识的。控制类的基础部分就是把上控制,同时也是学习控制的最开始的步骤。第一,在把杆上进行相应的训练可以帮助学员们更好的调整中心的感觉,以此来发挥更好的控制水平。第二,控制是对一个人柔韧度以及控制力的考验,是力度与韧度的融合,不可以只将把上控制简单的归于训练控制的力量能力,两者应该是统一存在的。

1.3训练了把上控制的辨别及编创能力

古典舞的教学方法的学习不仅可让人了解到什么是把上控制,如何科学的运用,更可以让人明白了对于把上控制的辨别以及编创的能力。把上控制的组合编创不是单独存在的,而应该是从组合是否有着训练的价值方面去考虑。

2关于古典舞教学法的相应介绍

2.1古典舞教学法的概念

简单来说,古典舞教学法就是在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中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古典并不是指“古老”或是“过去”“古代”的意思,而是代表着中国于古典舞所追求的发展与传承,它代表着中国古典舞一直以来的时代融合。而且古典舞的教学法所涵盖的内容也不是单个方面的,这种教学的方法除了包含着教师们的科学“教”法,同时也包含了学生们的科学“学”法。所以,在对待古典舞的教学法是需要用全面立体的、客观的眼光去看待。

2.2学习古典舞教学法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古典舞的教学法是中国的古典舞经过了数面年的发展而产生的智慧,它是对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动作与身体的韵律都在着非常强烈的讲解,而且从中又包括了最为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如果掌握了古典舞的教学法就可以站在另一个高度,为之后的舞蹈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掌握了古典教学法的知识就可以在今后的舞蹈事业中运用这一古典舞的课程,将最合理科学的训练方法传授给他人。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古典舞教学法来丰富自身的内涵,让自己可以成为一位专业能力过硬与理论知识丰富的舞者。

由此可见,学习古典舞教学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管是对于从事舞蹈专业的学生、演员还是教师而言,都需要对古典教学法有所掌握。因为也只有了解了这项内容才能更好地学习古典舞,所以,针对古典舞的教学法的学习一定要引起重视,并且可以真正地对它了解、认识并运用。

3关于古典舞教学法在古典舞基本功中的应用

3.1古典舞基本功与其教学法的联系

3.1.1古典舞基本功、古典舞教学法两者相互依托

根据哲学的思想可以看出,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对于中国古典舞和其教学方法而言更是一样,两着是相互存在的。这也就可以说明如果没有古典舞基本功的实际方面的教学,就不会出现后来关于古典舞教学法的理论;反之,如果没有古典舞教学法这样理论的存在,就没有任何参照作为古典舞基本菌实际的教学支持。由此可见古典舞基本功和古典舞的教学法两者互相依托存在的,不可以将两者单独分析。

3.1.2古典舞基本功、古典舞教学法两者共同作用

了解了古典舞基本功、古典舞教学法两者的关系后,还可以了解这两者间其实是具有共同的作用的。比如,一位非常著名的舞者如果已经认识并掌握了非常丰富的古典舞的教学法,那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这位舞者的舞蹈基本功也很好。这是因为古典舞教学法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思想,让人们学会科学的训练自己的身体。所以,舞者是会用自己的科学训练方法将自己身体的最大限度的潜能激发,达到自身舞蹈水平的高境界。同样的道理,作为一名优秀的舞者而言,一定会具有古典舞教学法的知识,原因就是古典舞的基本菌的教学产生了古典舞教学法方面的理论,在基本功的训练当中舞者应该是已把控了一定内容的古典舞教学法的相关知识,而且还可以从中对古典舞的感受。所以说古典舞基本功、古典舞教学法两者是共同作用的、相互促进并影响。

3.2古典舞基本功、古典舞教学法的不同点

(1)古典舞基本功、古典舞教学法是实际活动与理论方面的本质区别首先要明白的是古典舞的教学法是中国古典舞发展后才提取总结的,是一种理论的文献,但是古典舞的基本功是中国古典舞课堂中训练舞者身体素质并发挥其最大限度潜能的教学实际活动。两者在本质上就是不一样的,所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作为学生要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分别运用至自己的舞蹈学业中并体现在自身的舞蹈事业上。

(2)古典舞基本功、古典舞教学法意义、目的的不同点

1)古典舞基本功:通过对舞者的身体进行专业的能力训练,全方位的提升古典舞的专业训练水平。不停地发掘出舞者的身体潜力,提高身体的能力,让舞者可以更加完善的完成各种舞姿,以非常高的表演质量服务于每一位来欣赏的观众,为社会服务;古典舞基本功的意义就表现在对人物的诠释,展现捂着精湛的技艺,而且还可以非常准确地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控制。2)古典舞教学法:其目的是为了训练舞者的思维,加强其对古典舞的认识。它可以开拓舞者的视野,充分了解中国古典舞文化的知识,并且具有指导基本训练提高训练水平的重要意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古典教学法是一种理论,古典的基本功是一种实际的操作。应该可以利用古典舞教学法学到知识并指导古典舞基本功。从整体的角度考虑,古典舞教学法对于古典基本力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更应该学好古典教学法,让其成为古典舞基本功的动力。

古典文学常识篇2

二、我国高校的古典舞教学现状

我国高校古典舞教学中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果,优秀作品引起人们对古典舞的兴趣和关注。在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中,课时量时非常有限的,通常一周只有两个课时左右的学习时间,学生学习时间较少,虽然学生自觉学习意识较强,但课程紧张仍无法保证学习的质量。在古典舞教学中,教师水平也是影响学生古典舞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我国高校古典舞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这影响了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学活动效果的取得。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必须自身素质过硬,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开展教学。

三、高校古典舞教学的发展建议

(一)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古典舞教学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上下五千年的积累沉淀,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深厚。中国古典舞教学要依托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根据学校特色和地域特色,丰富古典舞教学内容。我国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以仁德孝和礼为内容,以中庸之道为基本方法。我国古代的祭孔乐舞就是儒家文化在古典舞中的具体表现,也是儒家精神的重要体现。古典舞训练中可以借助道具体现我国古典文化,展现物我合一,内外合一的审美规范;在舞蹈中培养学生平和静穆的心境,将课堂训练中的兴趣爱好转化为信仰,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舞的热情。

(二)加强古典舞学科交流活动

交流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如语言、文字、符号、动作等表达行为者的思想,是人类了解和进步的重要途径,也是古典舞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古典舞教学中的交流活动可以分为教学交流和学术交流。前者一般包括教学观摩课和演出实践等活动,后者一般包括学术会议、学术讲座、专题讨论、研讨会内容,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对古典舞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古典舞交流活动中,教学交流是师生间学习的最直观方式,师生从教学活动中不断审视他人和自我行为。学生在课堂内外可在教师和同学的知道下完善剧目,提高自己的能力,使得舞蹈情节和动作符合作品思想。教师在课堂上巧妙运用多维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实现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

(三)创作古典舞剧目,培养古典舞人才

古典文学常识篇3

    一、我国古典文学美的表现

    (一)人性美

    人性美属于向善美的一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永恒不变的主题。通过对古典文学人性美的感受,我们似乎能够找到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古典文学中体现出的思想不仅复杂而且丰富,诸如一些文学作品中透露出对不顾国家安危的达官贵人的憎恨,一些作品反映了对下层劳动人民遭遇的同情,还有一些作品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更有一些作品赞扬了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甚至还有的作品体现了作者积极进取、不畏困难的精神。当然,也有的文学作品体现出的是悲观的思想,诸如消极避世等。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古典文学作品,抒发的是怎样的情感思想,其都是文学家真情实感的表现,是人性美的具体体现。诸如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在整首诗的最后一段,将作者的内心矛盾充分地表现出来。乐极悲来、万事如流水是李白真情的自然表露,其对人生的伤感情绪,以及远离现实的态度都被传达出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感觉到李白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具有高度的人性美。

    (二)文字美

    文字是古典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我国古典美的欣赏,我们要能够采用训诂学的方法来进行文字美的展示。我国的汉文属于象形文字,具有独特的造字理据,将意美的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诸如文学文中实词的用法就可以形旁的方法来进行记忆。经历过几千年发展的中国古典文学,可以说已经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象征,体现出胸怀之豁达、思想之睿智,以及品性之修辞。在进行我国古典文学的欣赏过程中,我们的感情被逐渐丰富,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日益俊朗、日益雅致。对于我国古典文学的学习是提升自身鉴赏能力的好机会。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离我们的距离相对较远,同时含蓄的表意,在字句方面讲究较多,而且还运用典故,典故中的故事我们的了解少。因此,我们在欣赏古典文学的美时,必须要对文学作品的作者背景、作品内容,以及社会背景等详细的了解,在使得我们的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体会我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三)语言美

    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但凡是一些相对优秀的作品,都可以说是语言运用方面的典范。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任何一种美,都是通过语言来实现表达的。对于语言的欣赏是需要一个持续领悟、不断学习,以及积累的长期过程。诸如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这是一首意境非常美的诗,但是将我们把这首诗翻译成英文版本时,即“the bird have vanished into the sky,and now the last cloud drains away.we sit together ,the mountain and me ,until only the mountain remains”,我们都知道,语言是非常实用的,与我们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但也是非常唯美的,似乎离我们的距离时近时远我们的汉语言是非常有特色的,表达出的感情更是丰富多彩的。通过中文版与英文版的《独坐敬亭山》的对比,我们都能够感受到古诗本应该传达出的意境,英文版的表达一点感觉都没有了,古诗的味道甚少,古典美更是无稽之谈。

    (四)自然美

    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中,一些作品具有巧妙的构思、华丽的语言,以及炽烈的感情;一些作品则是对大自然的崇尚,通过平实的语言表现出淡雅的感情。就美学而言,浓妆与淡妆都是美,但是人们更喜欢淡妆美,更喜欢自然界的美。景物真切、感情真实的自然美更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自然美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是非常常见的。当面对着色彩缤纷的自然界时,诸多艺术家都被陶醉了。艺术家们通常都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然后在用自己的情志去赞美它,进而创作出一部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因此说,要想欣赏自然美,就必须要具备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生活情操,将对自然美的欣赏建立在自己的生活基础上,进而实现自然界对我们现实生活的积极影响。

    (五)对比美

    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对比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技法。在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时,文学家们常常会将黑白、深浅,以及悲喜等进行对比,进而衬托出文学艺术的美。比如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圆圈表示月亮,如果只是一个月亮,那么这个月亮是亮不起来的,但是如果在月亮的边上画一抹云彩,那么月亮的亮就被烘托出来,这边是对比技法的典型运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文学作品,既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也能够感受到丑,也就是说在作者的笔下不仅仅只有美丽的春天,更有寒冷的冬天。因此说,我们在对古典文学作品欣赏中,应该包括对美与丑、黑与白等对比美。

    (六)哲理美

    对于古典文学,不仅要具备感性的认识,更要有理性的认识,深入自身的情感,这样古典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美才足以让欣赏者折服的。诸如出自朱熹之手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欣赏者便能够理会到诸如只有思想活跃,才能心胸开阔等哲理。通过对古典文学作品的学习,我们能够将各种不同的思想融合,同时能够学习到相对鲜活的知识。再如出自陆游之手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对这篇古典文学作品的学习,我们能够体会到人不能够被挫折打倒,我们要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挫折,要有乐观的生活心态。对于古典文学美的欣赏,要培养意境意识,给欣赏者自由想象的空间。

    二、对我国古典文学美的欣赏

    (一)抛弃功利观念,彻身沉浸于古典文学

    审美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与现实生活绝缘的世界,审美世界中只有审美主体与对象两个部分。有人曾经形象地将戏票作为戏剧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隔板,从艺术的角度看这个说法是非常逼真的。因此,在对古典文学美进行欣赏时,必须要将现实中的功利观念,以及自私的想法彻底抛弃,要能够在古典文学艺术中沉淀自己,在文学美的氛围内陶冶自己的情操。对古典文学美的审美态度要求我们必须要能够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脱离出来,进入一种与世隔绝的审美意境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体会到古典文学真正的美。

    (二)充分发挥想象力

    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比较善于创造意境,简约的文字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我们通过想象自然就构造出一定的精神世界,把作者的精妙的构思体会到,同时完成良好的审美过程,而且在这一刻实现了作者与欣赏者在情感上的共鸣。诸如在《归园田居》中,陶渊明写道:“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从表面上看作者似乎描绘的是一些非常常见的事物,诸如土地、柳树、草房,以及炊烟等,但是却给人们一种愉快的感觉。陶渊明正是将这些看似简单的事物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自然清新的农村景象。这样恬静的农村生活无疑会对生活在城市中的作者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然,也正是这样的生活场景,将作者在弃官归隐之后的闲适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因此说,我们在对我国古典文学作品欣赏时,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参与文学作品的创作

    就对我国古典文学接受的个体来说,每一个审美主体都是有差别的,而且复杂多变。同时,每一个欣赏我国古典文学的人,都有着一定的生活阅历,有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各具天资,他们往往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念,自觉地参与到文学作品的创作之中。这些古典文学作品的欣赏者往往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将文学作品作者的写作意图表达出来,甚至能够将古典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跳跃式结构,以及逻辑缺陷等填补好,将不确定的区域充实起来,进而提高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欣赏高度,提出更出色的、不同的见解。这种对同一个古典文学作品提出各种不同理解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非常正确的。因此说,我国古典文学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局限在作者赋予它的意义,而且更具有欣赏者赋予它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古典文学作品的意义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与读者赋予它的意义的总和。与此同时,审美主体要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古典作品的创造活动中,进一步提升古典文学的艺术水平,展示古典文学的不朽魅力。我国的古典文学作品在经过了前人的欣赏之后,不仅表现出其本身蕴含的意义,而且还在逐渐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了艺术体系。

    三、总结

    对于我国古典文学美的研究,不仅需要强化人们的审美意识,而且需要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在进行古典文学的审美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要能够从文章描述的三个方面着手,提高自身文学欣赏水平,实现对古典文学美的科学欣赏。同时在欣赏古典文学美时要有针对性,要能够从人性美、自然美等不同方面进行欣赏。总之,对于我国古典文学美的研究是无止境的,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对古典文学美的探讨,进一步提升对古典文学美的鉴赏能力,最终实现古典文学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古典文学带来的美。

    参考文献:

古典文学常识篇4

一、小学语文古典诗词课程特色

古典诗词教学在我国义务教育基础阶段发挥重要的作用,新课改后,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小学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通常具有短小精悍、活泼生动、形象易懂的特点,能够有效启迪学生智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传统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有利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小学阶段的古诗通常有两大类,即叙事诗和抒情诗,古诗词言简义丰,通过有限的诗句表达丰富的情感,具有意美、语美、音美、形美的特点。

二、对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原则的思考

1、课堂传授与课余阅读相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限,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所以教师要做到正确的引导。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传授古诗词知识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即采取课堂传授与课余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本身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和课后作业的布置,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最大限度展现古典诗词的魅力;此外,还要注重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氛围。

2、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尚未成熟,针对其年龄的特殊性,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方法。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而且精力充沛,课堂上表现得活跃,注意力难集中,所以教师可采取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学生注意力,消除课堂上的恐惧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团结协作,在集体中共同进步。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学习新的古诗词时,鼓励学生自己理解诗的意思,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基础知识学习与人文素养提升相结合

小学生处于古典诗词的启蒙阶段,他们的直观思维比较强,对抽象的古诗词较为陌生,而且古典诗词的语言特色与学生日常语言存在一定差别,所以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对于以上问题,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耐心,科学的引导,关注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入情景教学,将学生引入古诗词美妙的意境中去,引导学生领会古典诗词蕴涵的美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对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方法的思考

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过程是一项创造性的艺术活动,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高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教学概念指导下,搭建美妙的古典诗词课堂。

1、指导学生朗读,咀嚼品味,让古典诗词课堂充满音韵美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古典诗词教学中最常见的训练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中再现诗的意境。教师给学生讲解诗词大意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在充分理解诗词意思的基础上,加强朗读,使学生主观理解,通过联想,将艺术的魅力内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读”历来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法宝在,是古典诗词教学的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重感情基调的控制,读出节奏、读出缓急、读出感情,指导学生如何处理重音与节奏。

2、斟词酌句,举一反三,让古典诗词的课堂充满语言美

古典诗词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艺术瑰宝,还有艺术和人生的魅力。但是由于升学竞争压力大,受应试教育关念的影响,教师们在进行古典诗词教学时,给学生介绍作者情况,讲解诗词大意,之后要求学生背诵默写,教师们注重分数而忽略了古诗词的美育、德育渗透,古典诗词游走在语文教学的边缘。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字斟句酌品出诗意和诗味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换字法

顾名思义,换字法是指通过替换诗词中的同义字,来比较换自后诗词表达的效果,让学生体会作者炼字的精准。

(2)描述法

教师创设一个诗词所描绘的情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诗词的画面。

(3)比较法

通过对同一作者不同诗词的比较,能够加深学生对作者和诗词的理解。

3、古今“穿越” ,融会贯通

古典诗词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展开互动式教学。在古典诗词的讲授时,打破时空的界限,不仅体会诗词中的音韵美和语言美,更要重视起诗人形象和情感的熏陶。由于古典诗词年代久远,格律严格,加之信息量较少,所以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挣脱时间、空间和情感的束缚,实现课内与课外的衔接,同时又完成阅读与写作的对接。这种开放的课堂能够拉近学生与诗人之间的距离,走进诗词这一体裁形式,同时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水平,消除学习古典诗词的畏惧情绪,在诗词学习中真正的有所感悟,有所思考,体会到古典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但是,古今的“穿越”需要老师的激情投入和知识储备,做到有理有据、对象具体,同时符合诗的意境。

结束语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璀璨文明的代表,它以丰厚的人文精神和思维情感,简练、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穿射出优美的意境,以简练的文字表达出作者深挚的情感,流传至今,脍炙人口。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教师要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去发现古典之美,丰厚学生们的人文素养。

古典文学常识篇5

一、中国古典舞教学的现状

虽然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针对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体系,但与当前的时展要求相比,古典舞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和思想潮流的影响下,学生缺乏对传统和古典的思想认识和了解,所以在古典舞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只是主动古典舞的形式,而并未领悟到古典舞的精髓。学生往往只是学会了古典舞的“形”,尽量模仿古典舞的肢体动作,掌握高难度的技巧,而并没有抓住古典舞的“灵魂”。出现这种误区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学生轻视古典舞的理论课,没有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做支撑,所做之舞难免会形似而无神。

(二)缺少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多数古典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照本宣科,古典舞的示范呆板、僵硬,缺乏激情,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更不利于学生对动作的领悟。古典舞的高度专业化要求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增进队伍内部的交流学习和密切配合。并且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丰富教学内容,形成多元化的训练方法和教学模式。以上都古典舞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古典舞教学存在急功近利的误区,而忽视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新力的培养,学生创作的欲望和创新的意识较低。舞蹈艺术要求的不仅仅表演者的 “复制”,还要求他们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大胆地创新。如果忽视了对学生想象力、创新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那么整个中国古典舞艺术也将停滞不前。

二、中国古典舞教学之基本功的训练

基本功的训练是中国古典舞教学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材涉猎广泛等特点。基本功的训练目标要求学生一方面能熟练掌握古典舞的技巧,另一方面又能将古典舞的神韵表现出来。它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培训,刚柔并进,训练以中段,即腰部运动为中心的基本动作,扩展古典舞的运动空间,使得中国古典舞在外形动作和内在神韵上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三、中国古典舞教学之身韵

在中国古典舞的最初发展阶段,舞蹈工作者不得不向借鉴戏曲和西方芭蕾舞的相关材料,但随着古典舞的创作、实践、理论研究以及教学的发展,老一辈的舞蹈家经过不断探索,走出了戏曲和芭蕾舞的桎梏,整理出了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的教材。

舞蹈是用肢体艺术来表达情感意志的,它这一性质决定了其训练功能不仅要体现在对舞蹈者基本素质的训练上,还要体现在对舞蹈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上。舞蹈的语言功能对于舞蹈艺术的展示非常重要,编舞者就是依靠这些“舞蹈语言”创造不同的舞蹈风格。中国古典舞的教学现状是课堂教学与舞台创作之间完全脱钩,舞蹈者很难形成自己的舞蹈风格。身韵教学法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身韵教学法具备多种舞蹈语言要素,主要的动律特征有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成为一套具有逻辑性的、可发展的语言结构、短句训练等,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古典舞的风格语言,创作出了更具古典舞典范的舞蹈动作,提高了中国古典舞的舞蹈表现力。

四、中国古典舞教学之示范

与其他舞蹈形式的教学相比,中国古典舞蹈的教学在示更为关注。在中国古典舞蹈的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示范应当贯穿于始终。古典舞的教学示范主要在以下三个时段进行。

(一)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舞蹈教师要完整的示范舞步的基本动作和完整的舞蹈。通常情况下,人们对新鲜事物会产生很强的记忆效果,所以舞蹈教师在示范古典舞时,应尽力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正确的、新颖的动作框架,要特别注重处理对整体带来影响的各个要素,例如着装、仪表、动作规范性、艺术性等,特别是动作的规范性与艺术性。同时,在榜样作用以及好奇心的驱使下,教师示范的影响力更加突出。

(二)在古典舞的教学过程之中更是少不了舞蹈教师示范。这一阶段的动作不再是对动作框架完整的示范,而是有针对性的对教学之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深入细致的示范。舞蹈教师除了要精通教学方法以外,还必须深入对古典舞专业领域和常识领域的了解。一味地联系舞蹈动作难免枯燥乏味,这时候舞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一些关于古典舞的故事传说,讲舞蹈动作与故事传说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和记忆,达到教学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在学生对古典舞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到一定程度后,舞蹈教师要对学生动作的规范性、艺术性、优美性以及把握节拍的准确性进行纠正,促进学生查漏补缺。在此阶段的示范重点在于对整套动作的连续性呈现,帮助学生领悟古典舞的内涵。

五、中国古典舞教学之即兴训练

即兴训练是编导课和现代舞课中常用的训练方法,但是也可以广泛应用于中国古典舞的教学训练中。即兴训练可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协调性,促进学生对古典舞基本技巧的掌握。使学生在熟练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技巧和神韵的同时,加入学生自己对音乐和舞蹈的感情和领悟,使舞蹈表演更加完美,学会对音乐和舞蹈作品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带有学生个人烙印的“二度创作”。

六、总结

虽然,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取得了客观的成就,但是还存在着一定不足。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古典舞知识的同时,一体多元,在牢牢抓住中国古典舞的“灵魂”的基础上 不断发展新的艺术风格,丰富新的内容,构建新的多元化的教学训练体系。

参考文献

[1]徐颖.中国古典舞的现代教学[J].大舞台,2011(12)

古典文学常识篇6

同时,不可否认,进入高中,古诗文的学习让学生望而生畏。使得古诗文教学举步维艰。究其原因,无外乎是由于古诗文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对学生来说太过于陌生。学生既没有文化底蕴,也没有知识基础,面对费解如天书一般的古诗文阅读,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

另外,在教学方式上,由于缺乏对学生古诗文阅读心理的研究,“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仍充斥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中,因而文言文教学低效是可想而知的。面对此种现象,语文教师们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古诗文阅读教学的观念和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探索研究出一些古诗文阅读的教学新方法,既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这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都具有实践意义。

国学经典的知识性可以增加古诗文阅读的底蕴,国学经典的趣味性可以增加古诗文阅读的理解基础。国学经典的长期诵读既增强了语感,又能提供孜孜不息的能力源泉。

我们应该明确,“古诗文阅读”这个概念是基于高考试卷中包括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在内的共35分的考试内容的总体提法。它所占分值,在高考试卷中几次与作文。那么怎么学好这部分内容,下面我们谈谈国学经典在其中能起到的作用。

一、国学经典之于文言文――润物细无声

任何一个教师和考生都知道2015年试卷中开始出现了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考试内容。2017年新修订的考试大纲更是很正常地明确了文学文化常识的“合法地位”。面对这部分内容,学生不可能大量背诵,而国学经典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真正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巨大作用。比如,国学知识讲座中提到的“弄璋”之喜,学生就可以很好的在文言文翻译中,把它理解成一个家庭喜得贵子,随便也能积累到,“弄瓦”之喜指的是生了个女儿的喜事。文学文化常识在不知不觉中就得到了很好的学习,学生能联系现实生活很接地气的学习,而不是死记硬背,况且还学会了举一反三。

另外,长期诵读国学经典篇目,其中语言形式,停顿规律,常用虚词的位置等会让学生形成很好的语感,这样语感很好地应用到了文言文考试内容的断句部分。断句固然有规律,但是,规律如果来源于学生自己亲身所得,效果一定更好。

二、国学经典之于古诗词――也无风雨也无情

国学经典无论是《论语》的智慧,还是《菜根谭》的豁达,抑或《道德经》的博大等等,其中无不蕴含着古人先贤的处世思想。而理解古代诗歌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知人论世”。只有知道了古人的思想轨迹,我们就不难理解《锦瑟》中李商隐的生命的纠结和痛苦。也更能理解李白和杜甫同是诗歌的先贤,同时有济世为民的追求,李白能洒脱如道家的无为,而杜甫却苦寒交迫,生活潦倒。

另外,国学经典大多数是文质兼美的古诗,其或句子错落,或语言整齐,或典故生动,或故事丰富,这本身就是难得的教材,我们可以因信手拈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t殆”,这可以让学生自然接受了很严格的平仄的规律。也可以因牢记《菜根谭》中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而明确了如何潇洒大度的过一生。

三、国学经典之于名句默写――只缘身在此山中

国学很丰富,国学经典很集中地出现在了初高中的课本中,学习经典本身,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上下句,现在的考查也是理解性的默写,所以,有了国学经典中的名句的理解,更能很好地把握古人的文化思维,让学生顺理成章地去体会出出题者的出题意图,而不至于在答题时张冠李戴。

为了能让国学经典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它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有哪些好的方法呢?

1.灵活生动的课前演讲

课前演讲活动主要形式是”我解名言”,也就是说,让学生通过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自己喜欢的国学经典名著。例如《论语》、《道德经》、《菜根谭》《庄子》等,这其中有许多名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从中找出对自己影响大,感悟深的句子,在语文课开始之前,先把名言写在黑板上,演讲者先解释名言的大意,然后讲解名言的适用场景和自己对名言的解读。积极进取的儒家,洒脱无为的道家,与世无争的佛学,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丰富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的成果来看,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热情,而且进行了很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的教育

2.形式多样的假期阅读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我提倡学生假期阅读《古文观止》,这不仅仅是对古诗文的一次深入探究,也是学生们培养对文言文的认知度,让枯燥的文言文成为“陌生的熟悉人”。为了推动这项活动的成效,在开学初,我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交流能互补缺漏,交流能增长智慧,交流也能让学生更自信更积极的投身到下一步的学习中去。

3.妙趣横生的竞赛活动

有竞争才有压力,为了推进国学经典与高中古诗文的学习进程,教师可以精心编排了一些试题,既体现高考的命题特点也结合国学知识中的经典。一是精心搜集一些有历史内涵的成语,如,破釜沉舟、东施效颦、草木皆兵、指鹿为马,共挽鹿车等成语,然后组织了一场成语大赛,效果特别好。二是,教师可以精心筹备古诗文默写大赛,大赛可分为几个阶段初赛和决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4.雅俗共赏的讲座辅导

古典文学常识篇7

二、情感启发,引导心灵共鸣

古典诗歌是一个时代独有的文化形式,是传统也是精髓;作为一种文学方式,古诗有其独特的表达形式与韵律,与当代文学表达习惯具有较大差异。心理学家指出,人的交往过程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其中包括了交往对象和交往情境。如果我们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处于对方的情绪状态中,悲喜同步,即建立了与他人共鸣的情境。这种现象就是“情境同一性”。古诗是古人在那时那景有感而发的文学结晶,一首古诗的字、词间不仅包括诗人的个人特色和喜好,更与诗人的背景、经历,以及诗人当时身处的社会特点等因素息息相关。运用好“情境同一性”原理,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启发,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起与古诗背景相一致的情境,使得学生能从诗人的角度出发,理解与诗人背景相匹配的行为模式,并由此而与诗人产生共鸣。例如,在《赤壁》一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中,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将古诗情感内化进而引起共鸣,教师可采用符合学生现阶段认识水平的策略,如“300字现代文重现历史”活动,使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设计情境,将自己与唐朝时杜牧的处境相结合置于杜牧的所见――折戟,顺着他的思绪又回顾更久远的历史,从而发出感叹。让每个学生都当一回“杜牧”,恰好将学生的感情与历史情境相结合,达到了情境同一性的要求,从而有效地引发了情感共鸣,完成情感启发。

三、创新鉴赏,延伸诗歌影响

创新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同样如此。古典诗歌虽然是传统的文化产物,但其形式、情感、所发挥的价值却是因人而具备与时俱进的特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完成知识的普及任务,还应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水平与创新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在古典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效利用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平成创新教学目的。例如,在上文提到的“300字现代文重现历史”活动中,教师可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收集评价,以班级或年纪等小范围可控群体为基础,建立微博、微信等平台或论坛讨论小组,并经学生同意将其作品进行在线共享,由此激发其创作热情;其次,在古诗的学习过程中及时开展话题讨论,邀请所有学生参与到学习与评价的过程中;当每一首古诗词的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相应总结,尤其对部分学生新奇、创新、有价值的想法进行点评与发展,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研究的信心与热情。创新需要以时代化工具为依托,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特征,才能获得与时俱进的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古典诗歌的学习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既要完成一般意义上的教学任务,更要为学生深层次的发展做努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结合古诗与学生的各自特色与契合点,尤其注重情感启发,从而达到在完成对学生的文化教育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素质教育以及审美教育的教学本质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向玲.探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8):370-371.

[2]涂汉明.对初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的尝试[J].读与写,2015(24):191-192.

古典文学常识篇8

首先,文学教育以现代文学教育为主。、新文化运动至期间,在中国知识分子心目中,只有以鲁迅为代表的的文学思想。直到1978年,内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恢复高考,才让中国古典文学教育重新回到教育的层面。但由于深受影响,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还是以“照本宣科”的教育理念为主。

其次,应试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以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为例,中国的高中教育,老师会给出文言文中高考的重点,而学生则根据重点去刻板的面对高考。从2002年开始,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的诗歌鉴赏考查由选择题型变为简答题型,改变了以往的诗歌鉴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转变为选项分析能力考查的状况。

第三,现代文学多元化的趋势对古典文学造成威胁。文化也是在时代中不断发展,特别是网络的发展,1998年,第一本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在网络上被疯狂转载,使台湾和内陆文学界掀起了一股网络文学的狂潮,此后的题材除了爱情,也有历史、武侠、恐怖、魔幻、侦探、悬疑、纪实等,拉开了一股“新新人类”的“新新文化运动”,人们更加愿意喜欢阅读新颖的题材类型。文化种类的增多,人们更愿意接受网络带给我们的快捷、娱乐化的信息,使得古典文学的地位更加削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古典文学的教育。

第四,古典文学的接触渠道较少。中国教育的模式普遍是填鸭式教育,这也让在校的学生能够接触到古典文学的机会只限在课堂。但书本上的文言文、古典相对于中国2500年的历史文化来说,只是凤毛麟角。同时由于古代文学在地域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中国疆域辽阔,地形复杂,人口繁密,民族众多,自古以来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使得学生在接受时有一定的难度。

三、如何面对古典文学教育存在的危机

首先,加强教师的职业知识素养。古典文学的传教,不一定要按严肃、古板的方法。而是要课内课外的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师也必须加强古典文学“深”度、“广”度,才能满足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需要。讲诗经侧重于艺术的角度,突出情感的渗透;讲唐宋文学,侧重想象力的发挥,扩散学生的思维;注重自己在各方面知识的扩展,不应只按教材式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将古典文学拓展到学生心理。

其次,通过多渠道传播学生宣传古典文学教育。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可以把古典文学上传到网上,让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快捷的阅读古典。老师经常带动学生到名胜古迹、博物馆等地进行交流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优美;不断拓展古典文学的传播渠道。

古典文学常识篇9

首先,文学教育以现代文学教育为主。、新文化运动至期间,在中国知识分子心目中,只有以鲁迅为代表的的文学思想。直到1978年,内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恢复高考,才让中国古典文学教育重新回到教育的层面。但由于深受影响,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还是以“照本宣科”的教育理念为主。

其次,应试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流。以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为例,中国的高中教育,老师会给出文言文中高考的重点,而学生则根据重点去刻板的面对高考。从2002年开始,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的诗歌鉴赏考查由选择题型变为简答题型,改变了以往的诗歌鉴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转变为选项分析能力考查的状况。

第三,现代文学多元化的趋势对古典文学造成威胁。文化也是在时代中不断发展,特别是网络的发展,1998年,第一本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在网络上被疯狂转载,使台湾和内陆文学界掀起了一股网络文学的狂潮,此后的题材除了爱情,也有历史、武侠、恐怖、魔幻、侦探、悬疑、纪实等,拉开了一股“新新人类”的“新新文化运动”,人们更加愿意喜欢阅读新颖的题材类型。文化种类的增多,人们更愿意接受网络带给我们的快捷、娱乐化的信息,使得古典文学的地位更加削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古典文学的教育。

第四,古典文学的接触渠道较少。中国教育的模式普遍是填鸭式教育,这也让在校的学生能够接触到古典文学的机会只限在课堂。但书本上的文言文、古典相对于中国2500年的历史文化来说,只是凤毛麟角。同时由于古代文学在地域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中国疆域辽阔,地形复杂,人口繁密,民族众多,自古以来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使得学生在接受时有一定的难度。

三、如何面对古典文学教育存在的危机

首先,加强教师的职业知识素养。古典文学的传教,不一定要按严肃、古板的方法。而是要课内课外的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教师也必须加强古典文学“深”度、“广”度,才能满足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需要。讲诗经侧重于艺术的角度,突出情感的渗透;讲唐宋文学,侧重想象力的发挥,扩散学生的思维;注重自己在各方面知识的扩展,不应只按教材式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将古典文学拓展到学生心理。

其次,通过多渠道传播学生宣传古典文学教育。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可以把古典文学上传到网上,让更多的人能够方便、快捷的阅读古典。老师经常带动学生到名胜古迹、博物馆等地进行交流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优美;不断拓展古典文学的传播渠道。

古典文学常识篇10

现代西方有识之士早就指出:欧洲力量的来源,常是透过古代文明的再发现和新认识而达至,中国要想真正崛起,为世人瞩目,也应如此,要对中国古代经典进行再发现和新认识。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也证明,文化的每一次进步和创新,都是以“复古”为名,借以对古代文明的新认识而达至。当代中国文化要充分发挥他宾的民族性和创造性,取得更大的辉煌和成就,就必需对古典文化进行再发现和新认识。

梁启超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学理论宝典”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也说:“无论研究何种学问,都要有目的。什么是历史的目的,简单一句话,历史的目的是在将过去的真实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这资鉴。”现代古典文化研究,背离了学术研究的目的。古代经典不是离民众越来越近,而是离民众越来越远,没有予以新意义和新价值,仍是照搬古代的经解,还堂而皇之地斥责古代经典有糟粕。所谓的“糟粕”,不过是不同时代的学者予以的新意义和新价值,用以服务当时的社会。现代社会,应该有新认识和再发现,予以的新意义和新价值。著名学者顾颉刚说:“不同时代对孔子思想的阐述都不一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孔子。”

经典该不该读,问题不是经典本身,而是对经典的注解。学生阅读古代经典的关键,是要对古代经典再发现和新认识,以现念重新解经。教育部指定的中学生课外必读书中,唯一的先秦经典是《论语》,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推荐本是徐志刚教授的《论语通译》。我们不敢说此书有什么不对,但可以肯定地说,此书只是延续了封建文人为当时朝代服务的认识,而没有用现念去再发现和新认识。让中学生读这样的注解经典,自然是不读为好。

我们完全可以再发现和新认识这本中国人心目中的圣书 ——《论语》。书中有一句话使人对孔子颇有微词: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历来认为这表明孔子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是典型的大汉族主义。现在,各民族和睦共处,这种歧视性的传统注解不利民族团结,只会助长大汉族主义。现在的读来自然不合时宜。

且不说孔子作为周的臣民,是否会冒杀头的危险把中原称为“诸夏”,但也没有必要沿用封建文人的注解。我们完全可以再发现和新认识,把这章断句为:“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说“夷狄都心中有君,不这样(爱君尊君),是夏朝的灭亡原因”。夏被臣国商所灭,商被臣国周所灭,是同样的以下犯上,但孔子作为周的臣民,不便指责周,故只言夏,也是讲得通的。后儒的解释,原因想必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是以下犯上取得天下,而不敢直解。

古典文学常识篇11

1 课堂传授与课余阅读相结合

现阶段,小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数学内容与教学时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坚持课堂传授与课余阅读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认真备课,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会古典诗词的巨大魅力: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对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寻找感兴趣的古典诗词进行阅读欣赏。课堂传授与课余阅读相结合,才可以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2 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小学生因其年龄的特殊性,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选用。小学生自制力差、精力充沛,上课很难做到长时间地集中精力,小动作不断、走神的现象在小学课堂中非常普遍。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坚持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通过集中教学。消除小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恐惧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集体的合作学习中,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对古典诗词学习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 基础知识学习与人文素养提升相结合

小学生处在古典诗词的启蒙阶段,直观思维比抽象思维发达,再加上古典诗词有自己的特色,语言、语法与日常语言有很大区别,学习的难度比较大。因此,小学生对古典诗词接受上存在困难。针对上述情况,教师授课时要热爱、关注学生,耐心地讲解知识。同时引入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古典诗词蕴涵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对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方法的思考

教学是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更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和教学环境,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意义重大。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诵读法”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带着思想感情对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反复地进行大声朗读,这是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经过大声诵读,直观地了解到诗词的内容,进而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更好地理解诗词表达的思想内涵。在诵读中强化创造性思维,通过小学生丰富的联想,将艺术的魅力内化:最后,通过有节奏地诵读可以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韵律美,使孩子们的情操得以陶冶。

2 鉴赏法

“鉴赏法”是指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增强对古典诗词之美的感悟和体会。在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从而获取审美上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学骆宾王《咏鹅》这一课,可以鼓励学生拿起画笔。描绘出诗中的意境,感悟画面美。古典诗词韵律整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诗词进行“古诗新唱”,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下,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美。

古典文学常识篇12

现代西方有识之士早就指出:欧洲力量的来源,常是透过古代文明的再发现和新认识而达至,中国要想真正崛起,为世人瞩目,也应如此,要对中国古代经典进行再发现和新认识。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也证明,文化的每一次进步和创新,都是以“复古”为名,借以对古代文明的新认识而达至。当代中国文化要充分发挥他宾的民族性和创造性,取得更大的辉煌和成就,就必需对古典文化进行再发现和新认识。

梁启超在被称为“中国近代史学理论宝典”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也说:“无论研究何种学问,都要有目的。什么是历史的目的,简单一句话,历史的目的是在将过去的真实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这资鉴。”现代古典文化研究,背离了学术研究的目的。古代经典不是离民众越来越近,而是离民众越来越远,没有予以新意义和新价值,仍是照搬古代的经解,还堂而皇之地斥责古代经典有糟粕。所谓的“糟粕”,不过是不同时代的学者予以的新意义和新价值,用以服务当时的社会。现代社会,应该有新认识和再发现,予以的新意义和新价值。著名学者顾颉刚说:“不同时代对孔子思想的阐述都不一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孔子。”

经典该不该读,问题不是经典本身,而是对经典的注解。学生阅读古代经典的关键,是要对古代经典再发现和新认识,以现念重新解经。教育部指定的中学生课外必读书中,唯一的先秦经典是《论语》,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推荐本是徐志刚教授的《论语通译》。我们不敢说此书有什么不对,但可以肯定地说,此书只是延续了封建文人为当时朝代服务的认识,而没有用现念去再发现和新认识。让中学生读这样的注解经典,自然是不读为好。

我们完全可以再发现和新认识这本中国人心目中的圣书 ——《论语》。书中有一句话使人对孔子颇有微词: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历来认为这表明孔子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是典型的大汉族主义。现在,各民族和睦共处,这种歧视性的传统注解不利民族团结,只会助长大汉族主义。现在的读来自然不合时宜。

且不说孔子作为周的臣民,是否会冒杀头的危险把中原称为“诸夏”,但也没有必要沿用封建文人的注解。我们完全可以再发现和新认识,把这章断句为:“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意思是说“夷狄都心中有君,不这样(爱君尊君),是夏朝的灭亡原因”。夏被臣国商所灭,商被臣国周所灭,是同样的以下犯上,但孔子作为周的臣民,不便指责周,故只言夏,也是讲得通的。后儒的解释,原因想必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是以下犯上取得天下,而不敢直解。

古典文学常识篇13

(一)古典诗词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有着灿烂的文化,古典诗词便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绚烂的瑰宝。泱泱古国,历史悠久,拥有灿若星辰的诗人、词人。如椽巨笔,历史的盛衰变迁在古典诗词中可以得到印证;斗转星移,诗人、词人对人生的深刻洞悟穿越时空依然引发回响。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中华古典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学习古典诗词从个人方面而言,可以陶冶情操,滋润心灵,提高人的文化素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社会角度而言,可以增强社会的文化底蕴,构建良好的文化气氛,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

(二)选文研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1、选文在语文教材编纂中的重要价值

南朝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八九百年间一百多位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它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选文标准,主要收录诗文辞赋,(除了少数赞、论、序、述被认为是文学作品外),有意识地把文学作品同学术著作、疏奏应用之文区别开来,这便是以选文为主体的中国现存编选最早的诗文总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是按学期分册,以不同的文体为依据,划分出相应的单元,选文是语文教科书组合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部分,语文教材的编纂经过实践检验,逐渐加入了导学、作业等环节,但选文在语文教材中的主体地位从未被撼动过,足以证明选文在语文教科书编纂中的重要价值,选文质量也成为决定语文教材质量的关键因素。

2、选文质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宋文翰在《一个改良中学国文教科书的意见》一文中说:“教材是用以达到目的的工具,其选择标准,应以儿童是否有兴趣与需要为定;因为兴趣与需要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增加教学的效能。”一本好的教科书应该是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从学生的角度来确定选文。当然,这并不是说要一味地迎合学生的趣味,而是强调要从成人立场走向学生立场,从学生的心理、趣味以及发展角度思考教材的选文意义和价值。毋庸置疑,语文教学在学校教学环境中一般而言是以教科书为主要依据,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语文教学的任务则主要通过对教科书中选文的教学来实现。高质量的教科书是以学生为立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古典诗词选文研究的必要性

通过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古典诗词选文数量、时代、单元排列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更加透彻的了解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古典诗词部分,用以指导学生提高古典诗词欣赏水平,传承中国古典文化,继而推动语文教育事业的有序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古典诗词选文分布情况

(一)古典诗词在各册中的分布状况

必修一共有12篇课文,没有安排古典诗词;必修二共有13篇课文,古典诗词安排在第二单元,共4篇,包含7首古典诗词;必修三共有14篇课文,古典诗词安排在第二单元,共4篇,包含7首古典诗词;必修四共有13篇课文,古典诗词安排在第二单元,共4篇,包含8首古典诗词;必修五共有13篇课文,没有安排古典诗词单元。我们可以看出袁行霈主编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古典诗词主要集中于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这3本教材,以下将着重从这三本教材入手进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古典诗词分析。

(二)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必修二、三、四中古典诗词选文的时代分布

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袁行霈主编的高中语文教材按时代先后来安排古典诗词在各册中的分布。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选入的是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必修三第二单元进行的是唐代诗歌的学习;必修四第二单元选入的皆是宋词。

三、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古典诗词选文基本向度

(一)文质兼美的选文标准

叶圣陶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有着七十余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他对语文教学有着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建树。1962年叶圣陶先生在写给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的书面指示中提到:“所选为语文教材,务求其文质兼美,堪为模式,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之增长确有助益。”至此“文质兼美”便成为了当代语文教材选文中一以贯之的标准。

叶圣陶认为,在语文教学中第一是要实现教材的“文质兼美,贴近对象”,好的教材能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力的保障,实现“和谐互动,万物皆书”的教学理想,进而教师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可以超越教材,变死教材为活教材,实现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以身作则,教学相长”。

(二)古典诗词选文的基本特点

1、文学性

高中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选文中“文学性”要求是指,语文教材选入的古典诗词应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又要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具体而言就是要具备文学美、人文美。

(1)文学美。古典诗词选文时注意选择“文质兼美”的经典诗词,让学生体会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产生认同感,进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具备了文学美的古典诗词选文教材才能够滋养学生的肌肉与骨骼,充盈学生的灵魂与血液,成为联系学生与教学环节的纽带。

(2)人文美。语文教学不仅承担着知识语言教学的重任,更是学生获得人生观、价值观启示的载体。高中语文教材编纂者旨在通过所选的古典诗词让学生领略关怀民生、忧国思家的情怀,体会至真至情、至爱至美的人性,收获解读人生、品味生活的哲理顿悟,感受坚忍顽强、浩然坦荡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充分感受那一道道超越时空、沟通心灵的人文景观,为学生勾画出一道生命的底线。

2、典范性

研究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选文,可以看出所选诗词皆具有典范性。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的古典诗词,或是在所处时代中具有恒久的示范性,亦或是知名诗人、词人作品中毋庸置疑的经典作品,无论是美学价值、审美意蕴,还是思想内核、文化内涵、情感精神都能历经时间检验依然熠熠生辉,具有共时性、恒常性和耐读性,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存在的价值。

3、渐进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古典诗词选文的编排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古典诗词选文的难度由低年级到高年级慢慢从易过渡到难。顾黄初先生说:“教材教材,是用来教学生的材料,而‘教’的规律是离不开教学双方的心理规律的,就以课文的选择为例,课文不仅是‘范例’,而且还应该是‘适例’,也就是说适宜于某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选文的分布情况来看,基本上是顺应了学生的年龄特征,难易适度,循序渐进,关照了学生不同年级的理解程度,如此分布与编排可以调动学生求知的热望和情感以及审美的期待,让学生减轻对教材的畏惧,产生出亲切感。

四、古典诗词部分教与考的联系

(一)古典诗词填空题

古典诗词填空题在高考试卷中表现为古典诗词中名篇名句默写,分析近年来的此类题型,高考对于该考点的考查具有以下特点:

1、考查形式稳定,以填空题为主。考试大纲将其考核目标定位为“A.识记”。试题选句有以下的四种情况:第一:揭示人类社会或其他事物发展规律的句子。第二:抒发爱国情怀、壮志理想的句子。第三:意境优美、艺术性强的句子。第四:宣扬传统美德的句子。

2、试题内容涉及广泛,重点选句。考查兼顾初中、高中篇目,其中《诗经》、唐诗、宋词,为名篇名句考查的重中之重。

本题型难度较低,学生在备考时需注意:

1、记忆问题。(1)学生在记忆此类知识点时应回归课本,课本作为最权威的版本,可以避免错漏。(2)注意篇、段、层、句的关系,在前后联系中背诵,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诗词,避免死记硬背。(3)理解句意、文意,先理解后背诵。(4)化整为零,分散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古典诗词背诵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诗词经验。

2、书写问题。(1)注意生僻难写字。在备考时学生应加强对生僻难写字的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强化记忆的目的。(2)注意同音异义和同义异形词。读音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语即同音异义,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中的“幽”常常会被望文生义的写成“忧”;意义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即同义异性,《论语》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中的“长”容易误写成“常”。这两类词是高考命题人设置陷阱的热点,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备考时教师应提高学生对该类型的重视性。(3)注意通假字。(4)留意虚词等细微处。

(二)古典诗词鉴赏题

分析近年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命题,表现出如下的特点:1.诗歌鉴赏题的选材,多源于很少有争议且传诵至今的古代诗歌,多为名家诗歌。2.选材形式多为唐诗,间或少量宋词。3.设置的考点为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