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施工设计实用13篇

房屋建筑施工设计
房屋建筑施工设计篇1

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建筑空间,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一定保障。建筑长时间应用过程中,在众多因素影响下结构可能出现材质脱落或裂缝问题,从而影响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需要及时房屋建筑进行维修和改造,从而有优化房屋建筑结构的使用性能,延长房屋建筑应用年限。本文从多角度对房屋建筑结构加固和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启示,促进我国房屋建筑领域发展。

1房屋建筑结构加固的重要性

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处理,不仅可以保证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完好性,同时还可以有效延长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应用年限,消除以往地基沉降、地震灾害对房屋建筑结构的损害情况。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实质就是提高结构的稳定性与应用安全性,优化建筑结构综合性能。房屋建筑结构加固不仅可以应用于老旧、结构损害严重建筑中,在一些新建设的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也同样适用。在新建设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可以避免一些不良因素对房屋建筑结构应用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缩减房屋建筑结构的损耗层度,有效强化房屋建筑的耐久性和应用安全性。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加固,还可以提升房屋建筑对不良灾害的抵御能力,给予房屋建筑应用者更好的安全保障。

2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和施工现状分析

2.1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较为落后

现阶段,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建设风格、规模都发生了较大程度改变,所以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模式也需要进行转变,这样才能为房屋建筑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是笔者实际调查了解到,现阶段房屋建筑很多施工技术比较落后,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阶段没有注重技术创新,这一点在房屋建筑结构加固处理中更为突出。房屋建筑加固处理中施工人员一直沿用传统老旧的加固施工方法,没有注重加固施工技术的创新和优化,更没有树立良好的行业发展思路。房屋建筑结构加固工程建设中考虑的不够全面、细致,很多有关结构功能性内容缺失严重,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水平提高受到了较大限制。从中也可以看出,一定要注重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技术创新,这对于促进我国房屋建筑领域进一步发展将起到关键作用。

2.2建筑结构加固施工管理存在缺陷

针对目前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和施工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到,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管理存在严重缺陷。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监督、领导人员对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管理缺乏全面性的思考,而且没有注重新型房屋建筑加固施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管理体制没有转变,对新型加固施工技术推广和应用也造成了较大限制,最终导致我国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水平较低,技术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施工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中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创造更多经济效益,施工管理考虑内容过于片面化。想要推行新型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方案,使得新型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得到实际应用,就必须要对加固工程建设施工管理理念进行转变,保证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效率的同时强化施工安全,提高房屋建筑结构加固工程建设综合效益。

3不同类型加固方法和加固工程分析

3.1增加钢筋截面法

增加钢筋截面法与应用混凝土材料加固方式相类似,混凝土材料加固方式是加强混凝土结构截面尺寸,而钢筋截面法则是增加钢筋的截面面积,这种加固方式在房屋建筑加固工程建设中有着广泛应用,技术比较成熟,实际应用中也取得了良好成效。这种加固技术与以往混凝土材料加固技术进行综合比较,技术应用操作便捷,加固施工周期较短,而且不会对房屋建筑应用造成任何负面影响。增加钢筋截面法也存在着一定不足,应用这种加固技术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后,房屋建筑室内净空间面积会有所缩减,但缩减比例较小。在该情况影响下,增加钢筋截面加固技术通常被设计和施工人员应用到混凝土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结构加固处理中去。

3.2黏贴钢板加固法

黏贴钢板加固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加固方法,这种方法在房屋建筑结构加固处理中也有着比较广泛应用。对于具备钢筋材料的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而言,加固施工技术人员不需要预先对结构进行加湿处理,而且加固施工周期较短,不会影响房屋建筑应用人员的正常生活。黏贴钢板加固技术不会使房屋建筑造型发生变化,也不会缩减原有使用空间。需要明确的是该加固技术并非是完美无缺的,加固技术应用中钢板粘结程度与结构加固成效有着直接影响,加固结果很难得到全面、有效控制,所以这种加固方法更多的被技术人员应用与静态建筑结构构件加固处理中。

3.3外包钢加固方法

外包钢加固方法可以概括性的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干式、湿式。干式外包方法具体为应用混凝土材料将型钢与房屋建筑待加固结构进行粘结,这种加固方法的缺陷在于结合面不能保证剪力和拉力的有效传递。房屋建筑原构件与型钢的整体性很难得到保障,只能单独性承受应力。干式、湿式外包钢加固方法存在的差异性在于粘结材料应用,干式应用的是混凝土材料实现型钢与原构件的粘结,湿式应用的是乳胶水泥和环氧树脂实现型钢与原构件的粘结。湿式与干式外包钢加固方法进行比较,湿式外包钢加固方法更为优越,可以使型钢与原构件成为一个整体,保证了剪力和拉力的有效传递,但加固方法操作较为复杂,施工周期性较长。

4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和施工前,设计人员与施工技术人员都需要对待加固结构进行检查,以往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中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都忽略了这一环节。设计人员应严格依据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取样,并且对样品进行试验检测,得到权威的检验报告,将其作为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的依据。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中应用的所有原材料都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由专业操作能力较强、施工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承担焊接工作。房屋建筑结构中存在的旧钢结构,技术人员应落实除锈工作,对旧钢结构表面的锈蚀物彻底清除干净,并分析旧钢结构的损坏程度和基础性能,经过精密计算后最终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旧钢结构加固施工方案。若检查中发现旧钢结构存在连续性的锈蚀情况,技术人员不仅需要对旧钢表面进行有效处理,同时还需要结合专业设备对锈蚀进行彻底清除。锈蚀严重部位应考虑通过人工操作方式进行修补,应用锤子和砂轮设备对旧钢结构进行打磨。

5结语

总而言之,在对房屋建筑结构进行加固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做出较为理想化的设计内容,在不破坏原有建筑外观的同时,也要尽可能的将加固改造的经济成本考虑进来,对房屋结构的稳定性做出合理保证,延长房屋建筑的使用年限,这样才能使民众收获更为惬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胡琴.简论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及施工技术应用[J].安徽建筑,2016(05):185-186.

房屋建筑施工设计篇2

随着各方面的提升,对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以及施工技术的要求也逐渐提升。为了提升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减少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我们应该对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进行改进,改良房屋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

一、房屋建筑结构施工中的问题

1、房屋建筑结构施工的设计不合理

房屋建筑结构施工要想提高质量,按时竣工,就必须依靠作为建筑工程灵魂的工程设计。周密合理的工程设计是建筑施工的首要因素。建筑施工工作能否按期正常进行,施工质量质量能否提高,都必须以建筑施工的工程设计作为先决条件。在建筑施工过程,有关技术人员对建筑工程性质和内容了解不够深入和透彻,也未到建筑工地进行考察,和相关工作人员及时进行交流和讨论,导致设计出的建筑方案不切实际,如同废纸一张,不能很好地对建筑工程进行指导。这使得建筑工程从根本上就存在问题,对大到建筑的内部结构和装修风格,小到建筑材料,施工场地等带来很严重的后果,极大的减慢了工程的进度,导致建筑工作中诸多问题的出现,影响建筑施工质量。

2、房屋建筑结构施工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素质不高

在建筑施工时,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当大,因此,施工人员的技术和素质问题是影响建筑施工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建筑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是否精湛,综合素质是否重影响着建筑施工质量。然而,由于聘用的劳动力需求很大,因此在技术和质量方面难免会有所差别。再加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就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了,但是施工单位并不能达到社会所要求的那样,这就造成了相关技术人员并不能充分了解有关施工设计的要求,对选用的建筑施工新材料的材质和使用方法了解也不够,更有甚者完全不了解新兴的建筑施工技术,其低下的建筑施工技术严重推迟了建筑施工的工程进度,给建筑施工的后续工作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另外,有些技术人员虽然技术很好,但对建筑施工工作的责任心不够,在施工中偷工减料,询私舞弊,对建筑施工质量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是建筑结构施工首先应该关注的问题。

3、房屋建筑结构中所使用的钢结构设计不合理

在房屋建筑结构施工中通常会采用钢结构,这是由钢结构的特殊特点所决定的。在对钢结构进行设计时,对于钢结构的选型以及布置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分析难以精确的内容以及对没有规范过的问题进行规范时,更应该加强重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相关的力学关系以及出现的破坏机理或试验现象去构思新的设计。

二、房屋建筑结构比较常见的一些加固技术

(1)增加钢筋截面法

类似于混凝土的加固方法,以增加了截面积的方式来加强房屋的坚固度,此应用己经非常成熟,适应范围广,具体操作方面也是必较容易的。但是,更换混凝土加固方法,操作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此外,这种加固方法后,建筑物内的净空面积会有所缩小。此方法适用于一般混凝土结构的建筑。

(2)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加固作用,建筑的优点就是施工的环节相对较少,由于这种方法对钢筋的需求量太大,导致更高的成本和费用。因此不适合使用在加固一般的建筑物上,主要用于结构强度高的建筑物,同时需要被加强的区域不能扩展等的建筑上。使用钢板的缘故,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加固高温场所的建筑结构。

(3)粘贴纤维加强塑料加固法

钢筋加固法顾名思义与粘贴有关,与粘贴钢板加固的方法有些许类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主要是材料方面。用于进一步加固材料是塑料的,所以不用担心相对湿度和腐蚀性,由于材料本身重量比较轻,而且成本比钢低得多。然而,塑料材料具有明显的缺点,温度不能太高,容易出现火灾。因此,使用过程中这个方法应该使结构坚固并妥善处理高温易燃的问题。

三、实施中的施工技术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就可以考虑施工时到底该做些什么了。工程实施中也要有很多的注意点,要掌握技术要点和施工方法。

(1)对原有旧钢结构考察、取样、实验、评定,这些工作看起来简单,其实非常的重要,所以这个工作一定要认真的对待,尽量做的细致一些。而且必须要有专业的实验室对原旧钢结构以及新钢材进行取样实验,出具权威评定报告,明确出符合条件的原料、需采购新钢材、焊条规格型号、焊接连接工艺的技术。

(2)对原旧钢结构进行喷砂除锈、除去在旧钢表面残留下来的所有氧化层和渣物,然后根据这些钢结构的使用年限和损毁程度,与设计一起研究,通过一系列专业的计算和讨论,整理出切合实际并且能够实施的处理、加固方案。

(3)原有旧钢结构只要生锈或者有一定的残渣等就会逐渐的被破坏下去,所以一定要将钢锈及在旧钢表层残留的腐蚀氧化层及渣物清除干净,用空压机连接专用的喷砂除锈机来进行彻底的清除工作,个别腐蚀严重的部位要提高警惕,必要的话可以投入相应的劳动力,人工用工具进行凿、磨工作。此外用来喷砂除锈的砂子应采用中细黄砂,并且在施工前一定要晒干。

四、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时应注意的问题

(1)尽量减少破坏原有结构,充分利用原有结构的承载能力。在建设工程设计制造时应充分考虑钢筋目前的情况,确定钢筋加固方案,尽量保留建筑的原有结构,以尽量减少损失和伤害,尽量减少甚至取消拆除,这更适合原配的就是最好的这一原则。应该认真分析和探索现有的结构应,经过适当的测试和结构可靠性分析测试,准确判断原有房屋的结构和承载能力,以尽可能保持原貌或者保留它不应该忘记的地方,尽量按照原来的工程设定加固的特点,不要使得新旧之间有很大差距。

(2)加强改造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加固连接技术的是植筋和锚栓技术,这种技术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来说简单而有效的。按照《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明确规定,对于一般的梁柱等构件,难以满足的锚所需要的厚度宽度长度,采用植筋锚栓技术时需要注意最小边距和最小距离,还要注意的是原有构件钢筋密集部位钻孔和定位的可能性,尽量小心,不要损坏原来的截断和构件。

(3)在前期工作在,需要认真调查,检测,分析工程设计的细节,并与施工单位积极协调和配合,共同设计出实惠,安全,合理,可行的和适当的加固方案,并选择可行的替代品,以避免重复设计,加强监督检查工程,加强执行力度,并消除任何风险,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五、结束语

综合全文来说,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本文中讲到的是加固方法、设计及施工技术方面。除此之外还应该从根本上找问题,加强施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也是可以有效避免损坏的发生。总之,在正常情况下建筑都会老化,在自然灾害的影响下会造成有较高程度的破坏,尤其是在多地震的国家,因此,加强房屋和其他建筑物的稳定性显得十分重要。加固住房的结构,需要高技术,只有居住在稳定性好的住宅内,确保住房建设安全性,才能真正促进中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房屋建筑施工设计篇3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物数量越来越多,其建设高度也越来越高,高层建筑中所对应的地下室及地下车库也随之增加,其对地下空间的使用需求也有所提高。对此,需要对地下室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将地下空间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1、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地下室工程涉及到的专业领域非常广泛、专业知识相对复杂。在对建筑工程的地下室进行结构设计时,要综合考量到使用功能、防火功能、人防需要,还要顾及到管道、通风、给水、采光等各个专业的相互联系配合。对于拥有大底盘的建筑群体来说,一般来讲,在塔楼部分的使用时期,基本不会发生抗浮问题。但是地下室以及裙房部位却会有抗浮不能满足实际要求的毛病。

1.1、抗浮、抗渗问题分析

针对地下室的抗浮问题,要设定科学合理的抗浮设防水位,根据具体的地下水水位要求进行研究和实时勘查,采用平板式筏板基础、增加地下室的重量、设置抗浮桩等方式方法去解决地下室的抗浮问题。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通常带裂缝工作,要达到抗渗目的,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钢筋混凝土的抗拉能力。混凝土应考虑增加抗变形钢筋,如侧壁增加水平温度筋,在混凝土面层起强化作用;侧壁受底板和顶板的约束,混凝土胀缩不一致,可在墙体中部设置一道水平暗梁来抵抗拉力。当然,在采取以上措施时,同时要注意混凝土的养护。(2)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掺微膨胀剂,以混凝土的膨胀值抵消混凝土的最终收缩值。当其差值大于或等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时,即可控制裂缝。

1.2、不均匀沉降问题分析

地下室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可以采用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去降低地基处理的程度,主体结构采用桩基础、主体结构部分采用整体基础也能达到较小的最终沉降量,还能充分发挥不同基础形式的作用和优势,有利于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计算,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法。

1.3、人防地下室的问题分析

对于人防地下室的结构设计要特别注意人防构件的最小截面尺寸取值问题,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设计,使顶板的最小防护厚度、混凝土厚度都能实现建筑面层的防护作用。此外,人防构件的荷载取值问题、人防底板的荷载控制问题也是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设计问题。在考虑防空地下室在核爆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分析时要采用等效静荷载法进行计算,人防地下室的设计还需要考虑人防底板的荷载起控制作用。

2、地下室结构的设计要点

2.1、荷载计算

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荷载压力较大,在进行其荷载需求设计时,需要从人防工程、建筑自重、土体压力及水体压力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地下室荷载总量及分布情况。地下室设计相关规范中对地下室各个部位的荷载值给出了具体要求,在进行地下室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建筑的实际使用需要对地下室的荷载能力进行设计。

(1)地下室顶板能达到承受核爆动荷载标准值的要求;

(2)地下室外墙的荷载需要考虑到顶板向下传递荷载的标准值以及建筑物和外墙各自的自重标准值的组合情况;

(3)地下室的内承重墙需要考虑顶板向下传递的荷载、建筑物自重标准值及内承重墙自重标准值的组合情况,在选择顶板传递荷载时,要将核爆动荷载标准值与正常活动荷载标准值进行对比,选择较大的荷载值;

(4)地下室的底板需要考虑到建筑物地上空间及地下空间的整体荷载。

在进行地下室荷载组合设计的过程中,难点在于计算地下室在承受核爆动荷载的情况下需要承受的静荷载标准值。

2.2、顶板

在顶板作为地下室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其侧向刚度的大小决定了其嵌固作用的大小。因此,在进行地下室顶板结构的设计时,需根据相关规范进行设计,地下室顶板的厚度一般应达到180mm以上。同时还应根据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特点,适量增加顶板的厚度,以保证顶板具有充足的承载能力。

在地下室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建筑地上结构嵌固端时,需要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具体要求,对楼板的厚度、混凝土的强度等参数做出特定的要求,以保证顶板的嵌固稳定性。同时在该条件下,楼层的顶楼楼盖应采取现浇梁板结构施工。上述因素对地下室的总体深度存在较大的影响。在进行荷载计算的过程中,应该由上往下计算楼层数量,以满足嵌固端要求;另外在对剪力墙底部加强区进行层数计算时,需由地面往上进行计算,计算中加入地下室层数。

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则不能利用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进行嵌固:

(1)当地下室的顶板与室外地坪的高度差超过地下室层高的1/3时;

(2)地下室顶板内外板面错层,且未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时;

(3)顶板为无梁结构,或者是在屋面开有打洞时。

2.3、外墙

在地下室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如果要计算外墙结构,首先需要对弯矩幅度进行调整并以地下室底部结构作为外墙的嵌固端,同时还要考虑外墙的荷载分项系数。如果地下高度较大,需要进行多层建设时,还应按照多跨连续计算,保证地下室外墙底部的弯矩与其相邻底板的弯矩值相同。另外,当以底板作为外墙嵌固端时,对底板的抗弯能力要求较高,且需要大于外墙的抗弯能力。在地面结构物楼板支撑的部位,如楼梯口等位置,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结构模型以及实际配筋量,保证地面结构的稳定性。如果地下室有与外墙相邻的车道并且车道底板处于外墙中部时,需要考虑车道底板集中应力对外墙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处理。上述情况中,由于外墙的支撑条件不同,因此,需要结合实际计算和设计外墙的结构及相关参数。另外,当各部位顶板的标高处于不同水平时,还应该采取措施对外墙上方支座水平方向应力的传递进行处理,以保证外墙顶部各个部位的受力均衡。

在进行地下室外墙结构配筋量计算时,除垂直于外墙方向且以钢筋混凝土内隔墙进行连接的外墙板块以及扶壁柱截面面积较大的外墙板块外,之间的外墙板块的配筋量需要以双向板配筋量的计算标准进行计算,其余的外墙结构配筋量均按照竖向单向板配筋量计算标准进行计算。当外墙扶壁柱的竖向荷载较小时,需要对其内外侧主筋进行适当加强,同时还要根据外墙扶壁柱的截面面积对水平筋进行适量调整。另外,外墙水平筋必须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以保证特殊情况下外墙结构的稳定性。除上述因素外,还要求地下室外墙结构的裂缝宽度小于0.2mm,且不能出现连续裂缝,以免影响地下室外墙结构的稳定性。

2.4、底板

底板的设计除了需要考虑荷载问题外,还要考虑抗渗、防水方面的要求。这也对地下室底板的厚度及配筋量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其厚度应在50cm左右,配筋率保持在0.25%左右。另外,根据地下室底板的实际标高变化情况进行梁的设置,梁的宽度应大于底板厚度,同时还要考虑底板支座弯矩传递,并在梁中加入适量的抗扭钢筋。如果地下室底板为桩箱、桩筏基础,则还应该考虑冲切、剪切、弯拉等方面的应力。

3、施工方法

不同结构的地下室设计其施工方法也不同。在设计方面,由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理论与规范的成熟,建筑物的高度、混凝土用量、建筑面积都越来越大。施工质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在现有场地、工期等条件的限制下,通常采用逆作法施工。逆作法施工技术是高层建筑物目前最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法。

所谓的“逆作法”即先沿建筑物地下室轴线或周围施工地下连续墙或其他支护结构,同时建筑物内部的有关位置浇筑或打下中间支承桩和柱,作为施工期间于底板封底之前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撑。然后施工地面一层的梁板楼面结构,作为地下连续墙刚度很大的支撑,随后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和浇筑各层地下结构,直至底板封底。同时,由于地面一层的楼面结构已完成,为上部结构施工创造了条件,所以可以同时向上逐层进行地上结构的施工。如此地面上、下同时进行施工,直至工程结束。逆作法可以分为全逆作法、半逆作法、部分逆作法、分层逆作法。逆作法施工可使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施工和地下基础结构施工平行立体作业,在建筑规模大、上下层次多时,大约可节省工时1/3;减小对邻近建筑的影响;最大限度利用地下空间,扩大地下室建筑面积等优点。

4、结束语

地下室结构施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该根据相关规范进行严格的施工,对每个施工过程均要细心检测以及仔细落实,确保地下室结构的施工能够获得较为满意以及安全的效果。

参考文献

房屋建筑施工设计篇4

(1)人的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的第一因素。

做为工程建设主体之一的决策者、管理者、指挥者和施工操作者是影响工程质量的第一要素。在工程建设中,把人做为控制对象,是为了避免产生失误;把人做为控制的动力,是为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人员的素质,将直接和间接地对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包含了个人执业资格及单位的从业资质两方面内容。严格执行经营资质管理和各类专业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是保证人员素质的重要管理措施。

(2) 材料的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基础因素。

材料是指投入工程建设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及水电暖通设备等。工程的特点是:上道工序将被下道工序所覆盖,其间的质量问题难以被发现,如果质量问题有所表现,则往往是较为严重且难于补救,或产生费用过高。工程材料将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结构刚度和强度,影响工程外表及观感,影响工程的使用功能,影响工程的使用安全。在材料上首先选择质优价廉、信誉高的生产厂家和供货方;其次是加强对材料检查验收,严把进场关;第三是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特别应该优先选择通过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材料和厂家,落实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推行的建设工业产品准用证制度。第四是对材料质量进行跟踪,避免造成更大的浪费和损失。

(3)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之一的“方法”。

方法指工程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施工工艺、组织措施、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工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工艺对质量有重大的影响。如钢筋的连接,以前有搭接,后来出现了焊接,大大地提高了质量。混凝土现场搅拌,质量离散性大。采用集中搅拌站(或是商品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大大提高。而且施工性能发生极大的改变。结合每一个工程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工艺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大力推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是保证工程质量稳定提高的重要因素。

(4)施工机械和施工机具是影响工程质量不可疏忽的因素。

施工机械设备的型号、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以及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技术,是质量控制应该考虑的必要条件。当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大、技术新、精度高,必须依靠先进的施工机械才有可能进行施工,有些工程项目要借助专业化的设备,否则很难胜任和开展此项工作,更不要说保证质量。

二、设计方面的原因及对策

在屋面防水的设计中,带女儿墙的屋面,发现有局部泛水檐高度不够;也有伸缩缝出屋面墙压顶设计不合理;自由排水的屋面上,檐部不作铁皮泛水檐,而且卷材没有探出挑檐的边沿等。另外有的厨房和卫生间设计选用空心楼板,且不作防水层;上下水管道穿越楼板不加套管,这些都是渗漏的隐患。

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对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如果属于设计欠周造成的,应通过改进设计方案来治理。当施工图完成之后,应详细地向施工人员作好技术交底工作,听取他们的意见,修改设计中欠周之处,为了使设计切合实际和避免差错,设计人员不仅要经常去现场参加实践,积累设计经验外,还应学习有关施工验收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设计人员应考虑业主投资的综合效益,如果设计考虑周到,即使建造工程的造价难以降低,也可以有效地减少质量问题,建成之后减少维修费用。

三、 材料选用方面的原因及对策

由于材料选用方面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也比较常见。例如防水卷材的质量和品种,预制楼板灌缝时所选用碎石的粒度大小,抹灰用砂含泥量的控制等,都对工程质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再如某工程刚刚竣工,防水工程采用瓦屋面直接在挂瓦条上挂瓦,没考虑风的影响致使平瓦被风吹起;由于内墙装饰涂料质量不过关,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出现变色、脱皮等情况;有的饰面砖由于吸水率过大(>10%)及外形规格不整齐,马虎施工,致使有不少新建成的工程,外墙饰面砖釉面爆皮、空鼓、脱落及灰缝不均匀等质量通病,造成外墙渗水;有的石膏板质量低劣,在空气中容易吸湿受潮,因此形成石膏板顶棚出现变形,板块中间出现下垂、板块翘角等质量通病;结构板面在施工中,在提升架口部位的板面浇筑马虎,没有注意板负筋位置,造成提升架口部分板面出现不必要的结构裂缝。由于材料及设置质量低劣而造成的质量通病比较普遍,造成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

所以要重点把好材料、制品及设备质量关,材料使用前严格遵守“先检后用”的原则择优选购,不要采购生产厂家不清、质量不明的建筑材料、制品或设备。购入的材料、制品在使用前,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质量检验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一些性能尚未完全过关的新材料,要慎重使用。对于地方生产的建筑材料,制品及设备应该加强质量管理,实施生产许可证和质量认证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的产品流入社会。

四、施工方面的原因及对策

工程施工队伍素质过低。各施工企业内部新工人比较多,技术培训跟不上,工人技术素质较低,甚至个别工人对本身所施工部位在整体建筑物中所起的作用都不了解,操作时不按规程顺序进行,这就很难达到质量标准。尤其是许多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农民工涌入建筑行业,导致了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下降很快。用这些农民工可以使房屋建筑中的人工造价降低,可其技术水平也很低。不少建筑企业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无法按照设计与施工图纸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房屋建筑工程的规范性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工序与工序,工种与工种之间没有严格的交接措施,前道工序留下的隐患,后道工序施工者不但不及时处理,甚至蓄意隐蔽。施工管理混乱。针对这个通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一方面要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素质,改进施工工艺,提高质量意识据统计。我国由于施工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占所有质量问题的80%左右,因此提高施工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减少困施工不当造成的质量问题至关重要,可以提高施工企业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熟练掌握工程质量问题形成的规律并具有预防工程质量问题的技能,有效地指导本企业施工技术工作。改进施工操作工艺,对一些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工艺要加以改进。对某些容易形成工程质量问题的部位或工艺要加大管理力度,以预防工程质量问题形成。加强施工技术人员对规范、规程的学习,认真组织施工,倡导优质服务,建立有效的奖罚机制。对违反规范、规程施工造成质量问题的予以严惩,对能按质按量,有效消除工程质量问题的技术人员作出奖励。对治理难度大的质量问题,要组织科研力量研究攻关;对不配套,不成熟的施工技术,应制止推广对于一些治理难度大的工程质量问题,应动用科研力量来攻关,有关管理部门应有足够的重视,增加科研投入,鼓励推广使用产生实效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但有的新技术、新工艺不成熟,尚未达到推广使用阶段,就不能盲目上马,一些质量问题就是由于采用了不成熟、不配套的技术或工艺形成的。如某种高分子防水卷材,自身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和耐久性,但其粘合剂还不成熟,使用之后仍然会出现渗漏现象。

五、现场监理不到位原因及对策

房屋建筑施工设计篇5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伴随对房屋建筑的要求条件越来越高,一般既要具备基本的设施功能,又要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并能抵御一些自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显然,对房屋建筑结构加固就要更加科学、合理了。

房屋建筑结构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因素,即台风、地震、洪水、雷电等;二是主观因素,即建筑施工材料质量没有达到建筑设计标准,施工前未重视地质勘察工作、建筑设计不符合规定标准、施工程序不规范、施工技术方案不合理等。两种因素都能对房屋建筑结构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以至于房屋建筑墙体出现裂开、降低结构稳定性等,严重时甚至导致整栋房屋建筑倾斜,这就造成了房屋建筑无法继续正常使用。因此来说,保证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稳定性非常重要。为尽量消除和避免这种潜在的安全隐患,建筑企业采取加固房屋建筑结构方式较妥。因该方式可以有效增强房屋建筑结构的韧性和刚性,并能提高耐久度,进而可延长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又安全可靠。

1 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方法

在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中,这则是前提。加固设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程度,以确保结构加固设计万无一失。为此,这就需要切实注重以下几个要点。1)重视房屋建筑所在环境。对于不同房屋建筑结构的加固,也各有不同,弄清房屋建筑所在环境,了解地形地势,才便于具体设计房屋建筑加固方案。比如因超载、火灾或地基不稳而导致的结构受损;增加房屋面积或在原建筑上加层要求加固;为符合相关规定实行抗震加固等,这都是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所要考虑的因素。2)注重设计与施工的关系。设计时为使方案符合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应尽可能与施工单位沟通,听取意见,完善设计方案。当时不能沟通交流的,则应在设计完成后立即与确定的施工单位交流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修改与调整,以尽可能确保施工质量;实行改造加固设计之后,要由担任该任务的设计单位对房屋建筑结构的耐久度与稳定性负全责,未参与改造加固设计的设计单位就不再负责了。最好选择具有一定资质的设计单位参与房屋建筑结构的改造加固设计。 3)重视房屋建筑的鉴定与检测。该工作则是了解和认识房屋建筑结构耐久度、稳定性与适用性的主要之手段。这样也可获取房屋建筑结构的有关数据,并明确其各方面数值是否达到施工要求,进而对该建筑的可靠性给予准确的评价。该工作由具有一定资质的单位来做较好,以房屋结构的现场情况和特点为根据,能明确施工的重点(如混凝土碳化程度及强度等级、蜂窝结构缺陷、开裂情况等)。

2 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方案分析

就房屋建筑加固施工来说,加固设计和加固施工方案则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为保证加固顺利,应根据每座房屋建筑物的特征,制定出符合该房屋建筑物要求的加固设计方案。在此,首先还要考虑方案是否具有良好的施工性。如果缺乏施工性,方案即便再好,因施工难度大、安全系数低、劳动需求大等现实原因影响,建筑加固的施工也难以实行,并影响到加固的成效。当前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方式主要采用直接加固法和间接加固法。在设计时,设计人员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案。

常用的几种加固技术方法主要有:①截面扩大加固法。这种施工技术具有适应性高、施工工艺简单等特点。该技术发展时间较长,有诸多施工经验与完善的设计方案可供参考。通过在钢筋混凝土抗弯构件受压区添加混凝土现浇层,可显著扩大截面面积,增加截面高度,进而可从抗剪、抗弯和刚性等三个方面来提升构件性能。另外,主筋面积的扩大还可使旧构件的正截面抗弯承受力在正截面筋率低下的状态下得到增强。在钢筋可承受范围下,随着钢筋面积与强度的扩大,混凝土弯变构件正截面承受力也随之增强了。该法适合于加固墙、柱、板、梁等构造物,但因湿作业,耗费时间长,并减小了房屋建筑净空,所以施工前应考虑多项影响因素。②预应力加固法。通过对混凝土受弯构件的预应力水平拉杆实行加固施工,可促使构件形成偏心受压作用。这种作用一是降低了外荷载效应,使构件的抗弯能力得到增强,二是使构件裂缝的扩大问题在压力作用的制约下得到控制,继而提高斜截面剪的承受力。③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它适合存在较大缺陷或受压区混凝土强度较低的混凝土承载构件的加固。优势与截面扩大法大同小异,不会导致房屋建筑净空减小,但在湿作业方面仍然与截面扩大法存在相同问题。④增补受拉钢筋加固法。对部分存在受力过大情况的结构,采用该加固法可对其受力拉钢进行增补。通过实施该法,既可提高房梁的抗压能力,又可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继而提升房屋建筑的稳定性,达到加固目的。该法近年来以其优势受到广大建筑企业的欢迎,被广泛应用。该法在短期内也延伸出诸多极具价值的施工技术与工艺。⑤更改承重体加固法。上述加固法中,唯有该法是最主要的手段之一,它通过将托梁与托架增加到房屋建筑结构中,实现建筑结构抗压能力的提高。施工时,应先对各个分类元素进行详细分析,而后根据结果的不同进行分类。将受力点分为刚性支点与弹性支点两类,按照受力情况的不同,又将支撑形式分非预应力与预应力支撑两种。预应力则是通过在支撑杆基础上提高预应力,进而实现房屋建筑结构预应力的增强。再者,虽然该法可明显提高房屋建筑的承载力,但会对建筑外观产生影响,所以采用前应先征询建筑持有人意见。

3 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方式、方法

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时,需注重以下三个施工问题:①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结构构件轻度裂开与变形是可接受的,一旦超出该范围,将可对建筑结构产生影响。所以若发现该类情况,应尽早派专人调查并记录进展情况,然后由具备资质的危险房屋鉴定单位对该房屋建筑结构进行鉴定并作出结论,以对房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进行明确。②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不可避免的要进行高空作业,若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不仅会埋下安全隐患,还会提高安全事故发生率,同时施工时引起的大量粉尘与颗粒也会向外扩散,并对周边环境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为此,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彻底落实好每一项安全措施,且施工前还必须搭建好环境保护设施。③结合建筑旧钢结构上氧化层、锈迹及渣物情况,要运用专门的喷砂除锈机与空压机连接后实行清除,对部分腐蚀情况较严重的区域,应该以人工方式采用榔头、钢凿、砂轮机等工具进行彻底清除,保持构件清洁、干净。

结束语

对于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来说,其作为一整套的系统工程,要确保施工质量,不仅需要掌握施工技术要点,更需要制定完善的加固设计方案和施工措施,还需要从根本上做好设计施工过程中的每一点、每个环节的工作,要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施工质量,确保被加固建筑结构质量可靠、安全稳定,并能耐久使用。

参考文献

[1]梅全亭,李建.房屋抗震加固与维修[J].中国建筑工业2009,1.

[2]抗震加固研究会译.(日)图解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加固技术[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l0,1.

房屋建筑施工设计篇6

一、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技术概述

结构加固技术,即在建筑工程中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提高建筑物可靠性,让建筑工程满足建筑设计所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与适用性。提高建筑结构或建筑构件强度、刚度、稳定性、减少事故隐患,提高建筑应用年限是建筑工程结构加固技术应用的主要目的。建筑结构加固的意义体现在:满足建筑结构强度要求。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规范,建筑物设计应按照极限状态设计,混凝土结构需要满足结构应用要求,保证其刚度、强度与耐久性符合设计要求。然而在建筑应用中,可能会改变建筑功能,导致其荷载分布及和荷载值变化与设计冲突,导致建筑结构所具备的刚度与强度无法满足其应用要求,或建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质量未达到设计图纸要求,存在着安全隐患;在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下,容易导致建筑结构损坏,造成财产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为此,需要采取建筑加固措施满足其强度需求。此外,应用结构加固技术,可以满足建筑功能需要。

二、房屋建筑结构的加固设计

1、对房屋建筑加固与拆除重建的经济性分析

房屋建筑物在自然条件下,因长期受到阳光的照射和雨水的淋湿容易出现承重墙变形、墙面开裂、老化、楼板裂缝等现象,所以需要对建筑物做及时的加固,避免发生意外。针对这些现象,问题比较轻的只需要简单的维修,但若是年久失修的建筑出现的问题则需要重新做设计和制定新的加固施工方案。在做加固设计前,房屋的改建者需要考虑修复加固的费用是否合算,修复之后是否能恢复使用功能。所以,房屋建筑物的加固设计在施工之前要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分析。

2、对需加固建筑的历史设计、施工及使用现状的了解

房屋建筑物的原施工单位比较了解和熟悉其结构,尤其是隐蔽工程的施工。当建筑物的隐蔽工程出现问题或是所需要加固的部位与隐蔽部位相连接,又因为房屋的基本结构已经定型,所以在做加固施工和修建之前最好寻找原来的施工单位来施工,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对原建筑结构的破坏,并在最大程度上能够保留原来的承载能力。若是原来的设计单位因某些原因不能给予加固意见则可以让新的设计施工单位与原单位进行沟通,通过新单位与原来单位的沟通,使得新单位更加的了解房屋的结构设计,从而能够根据了解到的设计、施工信息对建筑物加固施工或是拆除重建做出更合理的判断,同时对加固设计提供更合理的前期设计信息,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单位进行认真的检测和分析,将没必要拆除或加固的原始结构构件尽量保留,并做好需要加固部位的过度工作。

三、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遵循的原则

1、保证建筑材料一致性

房屋建筑加固时还应该保证建筑材料的一致性,尽量应用原有的材料和构件。在原来的建筑结构中,一些建筑构件虽然有一定的破损,但是它仍然还是有一定的承载力,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如果改变原有的材料或者构件,可能就会降低建筑物的承载力,最终会影响到建筑的正常使用,不能够达到加固修复飞良好效果。所以在进行建筑物修复时,施工单位以及施工人员要尽量保持施工材料与原有建筑材料的一致性,尽量减少加固过程中对原有材料的破坏。从而提高建筑物的修复加固质量,提高建筑物的承载力,真正起到加固的效果。除此之外,在进行房屋建筑的加固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设计时既要保证方案的可实施性,又要保证建筑环境的一致性,减少因加固对建筑物周边使用环境以及相邻建筑物的影响,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安全。

2、先检测后加固

在进行房屋加固的建设中,应该对房屋质量进行相应的检测。所以在尽心加固时应该遵循选检测后加固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可以先对加固的房屋结构以及构件进行检测,找到房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对建筑进行加固。同时在检测时还应该全面的了解建筑的构成材料,了解建筑的结构以及奇特的结构体系,找到建筑结构损害较严重的地方,在施工时要循序渐进,针对性的设计出相应的施工方案,最终提高建筑加固的质量,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

四、常用的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分析

1、扩大截面加固技术

扩大截面加固技术是在混凝土受弯结构受压区浇筑混凝土层,实现增加截面高度、增大截面面积的效果,以此提高混凝土结构斜截面刚度和抗剪能力,以及增强正截面的抗弯能力,以此起到加固补强的作用。通过在混凝土截面的受拉区现浇混凝土,通过原结构和新加结构的协同作用,能够有效的改善混凝土结构的性能,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并且该种加固技术的适用性强、工艺简单,并且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许多的设计与施工经验,该种加固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现代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加固中。

2、粘钢加固技术

粘钢加固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合理应用胶粘剂的方式,在需要进行加固的建筑物结构构件外部粘贴钢板,通过钢板粘接的方式,达到加固房屋建筑整体结构的目的。此项技术主要适用范围有三个方面:首先,建筑物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至少需要在C15等级以上;其次,所粘接钢板的使用环境温度应当在5.0~60.0℃区间内,且相对湿度应当在70.0%以内,若无法满足此条件,则还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最后,本方法可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的一般受拉以及受弯构件。在具体施工中,遵循以下操作流程:粘贴面预处理-加压固定以及卸荷系统准备-配置胶粘剂-胶粘剂涂抹-钢板粘贴-固化、卸加压固定系统-检验-维护。

3、预应力加固法

此方法是采用加预应力的钢拉杆、钢铰线或型钢支撑来提高结构构件承载力的方法,是卸载、加固及改变结构受力三合一的加固方法。主要是由于预应力与荷载的双重作用,导致拉杆产生了轴向的拉力加固过程中预应力产生了偏心受压,进而增加了构件的抗弯能力,减少了外荷载的效应,最终缓解和控制了结构受弯变形的程度,与此同时使得构件斜截面的承载力也被大幅度提高。其缺点是加固施工需要专门的预应力施工工序及机具备,且要求的使用环境温度不得超过600C,否则必须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 4、注浆加固技术

注浆加固技术广泛的应用在现代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注浆技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经过不断的实践以及技术革新,现代注浆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该技术主要是应用低压的形式进行连续灌浆,保证浆液灌注到裂缝的细微处,以此起到加固的作用。该种加固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技术手段科学合理、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5、外包型钢加固法

该方法主要是用型钢外包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四角(或两角、四周),使得原结构构件在截面增加不多的情况下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分干式外包法和湿式外包法两种,一般建筑物的加固设计多建议采用湿式外包型钢法,可以更有效的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外包型钢加固法受力可靠、施工简便且工期短,但钢材用量较大,加固施工及维护成本较高,所以,对于一般房屋建筑的加固和高温场所的结构加固不适合运用这种方法,主要运用的建筑物的梁、柱及屋架、桥架上。

6、碳纤维加固法

此方法是用树脂胶结合材料将碳纤维布或碳纤维板粘贴在结构表面,从面提高结构承载力的方法,其主要优点表现在材料重量小、强度高,无需担心结构腐蚀,施工方便且适用面广,施工成本及材料价格都比较低,是现代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施工中最常用的方法。但其耐高温性能较差,要求的使用环境温度不得超过60度,否则必须采用相应的保护措施。

7、增补受拉钢筋技术

房屋建筑施工设计篇7

1 后浇带的分类

由于作用目的的不同,后浇带共可分为三类:

(1)沉降后浇带: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

(2)温度后浇带: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

(3)伸缩后浇带:为防止因建筑面积过大,结构因温度变化,砼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

2 后浇带的作用

后浇带共有解决沉降差和减小温度收缩影响两种作用。

2.1 解决沉降差

高层建筑和裙房的结构及基础设计成整体,但在施工时用后浇带把两部分暂时断开,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已完成大部分沉降量(50%以上)以后再浇灌连接部分的混凝土,将高低层连成整体,设计是基础应考虑两个阶段不同的受力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校核。连成整体后的计算应当考虑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这种做法要求地基土较好,房屋的沉降能在施工期间内基本完成。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调整措施:

(1)调压力差。主楼荷载打,采用整体基础降低土压力,并加大埋深,减少附加压力;低层部分采用较浅的十字交叉梁基础,增加土压力,使高低层沉降接近。

(2)调时间差。先施工主楼,待其基本建成,沉降基本稳定,再施工裙房,是后期沉降基本相近。

(3)调标高差。经沉降计算,把主楼标高定的稍低,预留两者沉降差,使最后两者实际标高相一致。

2.2 减小温度收缩影响

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收缩,已建成的结构遇热膨胀,受冷收缩。混凝土的硬结收缩大部分将在施工后的1~2个月完成,而温度变化对结构的作用则是经常的。当其变形受到约束时,在结构内部就产生了温度应力,严重时就会在构件中出现裂缝。

在施工中设后浇带,是在过长的建筑物中,每隔30m到40m设宽度为700~1000毫米的缝,缝内钢筋采用搭接或直接加弯做法。留出后浇带后,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缩,从而大大减少了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可以大部分用来抵抗温度应力,提高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后浇带保留时间一般不少于一个月,期间,收缩变形可完成30%~40%。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但应为正温度)时,后浇带混凝土采用比设计强度等级提高一级微膨胀混凝土浇灌密实并加强养护,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

3 后浇带的设计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前都要进行工程设计工作,这当然也包括了后浇带施工的设计。科学合理的设计工作,是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前提,为具体的施工提供技术依据。

3.1 后浇带的设计要求

(1)后浇带的留置宽度一般为700~1000mm,现常见的有800mm、1000mnm、1200mm三种。

(2)后浇带的接缝形式有平直缝、阶梯缝、槽口缝和X形缝四种形式。

(3)后浇带内的钢筋,有全断开再搭接,有不断开另设附加筋的规定。

(4)后浇带砼的补浇时间,有的规定不少于14天,有的规定不少于42天,有的规定不少于60天,有的规定封顶后28天。“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是14天,60天。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规定是28天。

(5)后浇带的砼配置及强度,有的要求原砼提高一级强度等级,也有的要求同等级或提高一级的无收缩砼浇筑。

(6)养护时间规定不一致,有7天、14天或28天等几种时间要求。

上述差异的存在给施工带来了许多不便,有很大的可伸缩性,所以只要认真理解各专业的规范的不同和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性质,灵活可靠地应用规范规定,才能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

3.2 后浇带的设计方法

(1)在建筑结构中,若其平面尺寸大于规定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时,应考虑通过后浇带施工的方式进行伸缩缝间距的增大,由于地上结构易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不能太超过混凝土规范值,期间做好屋面的保温隔热工作,外墙外保温要高效可靠,并且要适当地提供屋面、外纵墙等较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

而有些地上结构因为防震方面的考虑会设置防震缝,这时伸缩缝的宽度要符合防震缝的宽度需求。而对于地下室,由于其结构超长,只有地下室的顶板与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而地下室内部与基础结构则基本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所以地下室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收缩应力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注意,对于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问题,可以由后浇带解决,但对于因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的问题,则无法有后浇带解决,只能使用伸缩缝,不能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看做等同,这是每一个结构设计者都应注意的问题。

(2)在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的情况下,使用后浇带施工的方法不能有效地解决混凝土收缩和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问题,这时可采用在适当的位置设置膨胀土加强带,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方法。这样,不但能够以膨胀加强带代替后浇带,而且可以实现混凝土连续浇筑也就是无缝施工。

(3)根据地基持力层土质状况、形式和建筑上部结构布置等来确定在高层建筑主体和裙房见是否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或设置永久变形缝。

在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的情况下,由于建筑沉降变形量小,可采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的方法,是裙房基础或地下室与高层建筑连为一体。而在地基持力层厚度较大且压缩性较高的情况下,因为高层建筑与裙房间高度上差距很大,建筑负荷较大,这时应设置永久变形缝将两者分开。

4 后浇带的施工

(1)按照工程施工方案,根据设计的分块图划分好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层段进行支设模板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沿后浇带方向在后浇带两侧设置模板带和独立支撑,等到后浇带混凝土凝结达到符合工程需求的强度后,将两者与后浇带模板一块拆除。在保证结构构件安全的同时又不会影响其他的模板和支撑的周转。

(2)在浇筑混凝土时,为防止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或者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的现象,要保证在后浇带的周边区域其混凝土有良好的浇筑质量。使用钢筋支架钢丝网在后浇带两旁进行隔断,有结构设计人员深化设计断面形式。

(3)做好后浇带区域进行封闭浇筑施工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清理干净施工区域内的各种杂物,其次做好铺设钢筋的除锈工作,进行对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的凿毛并涂刷界面剂。

(4)确认后浇带施工的封闭时间。对沉降后浇带,要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进行浇筑工作,而对于收缩后浇带,在混凝土浇筑后两个月可认为完成了60%以上的收缩变形,可以进行后浇带封闭浇筑施工工作。

(5)在后浇带两侧50cm处,使用砂浆为材料建出高5~10cm、宽5cm的挡水带,以防止施工用水或雨水流入后浇带中;在基础后浇带两端设置高于底板得 临时挡水墙,防止地下水侵入基础底板后浇带。

5 结束语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后浇带的使用,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后浇带的位置、施工技术,做好后浇带的防护工作,保证后浇带施工的圆满完成,维护整个建筑施工的良好质量。

房屋建筑施工设计篇8

1 后浇带法的设计

1)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一般地上结构由于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伸缩缝最大间距不宜超过混凝土规范限值过多,同时应注意加强屋面保温隔热,采用可靠的、高效的外墙外保温,并适当提高外纵墙、山墙、屋面等重要部位的纵向钢筋配筋率。

当地上结构由于抗震设计需要而设置了防震缝时,伸缩缝宽度应满足防震缝宽度的要求。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地下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

必须指出的是,后浇带只能解决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自收缩,它不能解决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替代伸缩缝。有一些结构设计者将后浇带和伸缩缝等同起来的看法是错误的,因为两者的作用并不相同。

2)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以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施工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

3)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情况、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综合确定。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或采用桩基时,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或地下室) 连成整体。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高差悬殊较大,高层建筑荷载较大时,则由于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量较大,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下,还是以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彻底脱开为好。

2 后浇带法的施工

1)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止漏浆或混凝土疏松。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钢丝网隔断,并由结构设计人员确定两侧断面形式,当地下室有防水要求时,地下室后浇带不宜留成直槎。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持后浇带内的清洁,防止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或钢筋被压弯、踩弯。

2)在封闭施工后浇带之前,应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并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涂刷界面剂,后浇带混凝土应比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大一级,并且采用掺加了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

3)施工后浇带的封闭时间。一般来讲,对于收缩后浇带,不宜少于两个月,通常认为这时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已经完成60 %以上;对于沉降后浇带,应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即要求高层建筑先施工、先沉降,以释放一部分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或者根据沉降观测,当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若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预估高层与裙房之间产生的差异沉降量处在控制范围之内时,亦可以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

4)在封闭后浇带之前,结构设计者应在图纸上明确提出后浇带附近一定范围内不允许堆放施工材料,限制施工荷载,并做好后浇带两侧的临时支护。特别是目前很多工程中,施工采用快拆体系的模板,这时更要注意后浇带附近的支护质量,防止在拆除模板过程中,由于支撑松动、移位等造成结构开裂。

5)底板后浇带施工。底板后浇带采用钢筋作骨架,铺设3 层钢丝网作侧模支护。有些工程则采用快易收口网代替钢丝网,但浇灌硅时,同样要防止大量漏浆影响硅质量的问题。为保证结构施工质量,后浇带钢筋骨架不得焊于底板钢筋上。后浇带放置期间,为防止被水浸泡并便于清除杂物,浇筑底板时在后浇带处浇一条硷带。底板后浇带放置期间,为防止杂物污水进入,可采取临时保护措施:在底板后浇带两侧砌筑12 cm宽、12 cm 高的砖带;砖为MU10 ,砂浆用M5 ;砖带与底板面转角处用1∶2 水泥砂浆抹成圆弧,上部用胶合板封闭。

3 后浇带施工流程中的一些具体要求

3.1 对后浇带混凝土及施工的要求

1)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应使用无收缩的混凝土灌实。无收缩混凝土可以采用膨胀水泥拌制,也可以采用掺加具有膨胀作用的外加剂与普通水泥拌制。混凝土的强度至少与先浇混凝土相同或提高一级。2)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的浇灌时间,应采取不同类型的后浇带采用不同的浇灌时间。伸缩后浇带根据先浇灌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时间而定。沉降后浇带一般宜在建筑物沉降稳定后,再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

3.2 对施工后浇带的具体要求

1)后浇带的接缝形式,必需严格按施工图施工,施工缝施工时要用堵头板,根据接口形式在堵头板上装凸条。在后浇混凝土前要进行认真清理、洗刷、凿毛,对该处的混凝土一定要振捣密实,以使混凝土达到设计的强度等级标准。2)后浇带的先浇混凝土完成后,应进行设法防护,顶部应遮盖,四周用临时栏杆或围护砌体围护,防止后浇带内垃圾堆积、难以清理,在施工过程中钢筋被污染、踩踏。3)后浇带后浇部分混凝土一定要用无收缩混凝土,有条件的最好掺入一些早强减水剂,施工前应试配比,拌制要认真,精心浇捣密实,事后还要注意浇水养护。4)后浇带跨内的梁板在后浇混凝土尚未浇筑前,两侧结构长期处于悬臂受力状态,在施工期间本跨内的模板和支撑不能拆除,必须待后浇混凝土设计强度达到其强度值的75 %后,按由上往下的顺序进行拆除。在后浇带浇筑混凝土后,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监测,并将数据同整个沉降观测记录在案。

4 后浇带施工注意事项

1)后浇带接缝形式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图施工,施工时宜用堵头板上装凸条。2)后浇带两侧硅浇筑后,应进行防护,局部应覆盖,四周用临时栏杆围护,防止施工过程中钢筋被污染,保证钢筋不被踩踏。有些工地后浇带不设围护,致使钢筋被严重踩弯、钢筋杂乱、建筑垃圾较多,不易清理。3)在后浇带浇筑硷前,需将两侧硅凿毛,清除浮动石子,浇水冲刷干净,并保持湿润。4)后浇带后浇硅要求用无收缩硅,掺用微膨胀剂,精心振捣密实,注意浇水养护。5)后浇带跨内的梁板在后浇带硅浇筑前,两侧结构长期处于悬臂受力状态,在施工期间,本跨内的模板和支撑不能拆除,必须在后浇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值的75 %以上后,方可按由上向下的顺序拆除。

总之,后浇带的设计、施工是保证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要根据不同的工程性质、特点、作用,认真设计,精心施工,才能保证每个工程项目的整体性、完美性和使用性,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杨滔.房屋建筑工程[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房屋建筑施工设计篇9

1.结构加固方法以及相关的技术分析

进行加固施工时,其加固施工及加固计划的拟定尤为重要,对于需要加固的构筑物,应根据构筑物的不一样状况拟定不一样的加固计划。

加固工程方案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是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技术顺利实施的为要前提,没有良好的施工方案是阻碍加固工程施工重要因素。有的加固方案固然具有解决问题的可行性,但是,因为其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增加了一定的施工难度,而造成施工工期长、劳动用工大、安全系数低的弊端,结果必将影响到加固质量。

2.房屋建筑结构的常用加固技术

2.1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

(1)增加钢筋截面法类似于混凝土的加固办法,以增加了截面积的办法来加强房屋的巩固度,此运用己经非常老练,习惯规模广,建造起来也对比简单,更换混凝土加固办法,操作需要很长的时刻,所以影响修建物的运用此外,这种加固办法后,修建物内的净空面积会有所减小,此办法合适用于通常混凝土构造的修建。

(2)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加固作用,建筑的有点就是施工的环节相对较少,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钢筋,导致更高的本钱,因此不适合使用在加固一般的建筑物上,主要用于结构强度高的建筑物,同时需要被加强的区域不能扩展等的建筑上。使用钢板的缘故,这种方法并不合用于加固高温场所的建筑结构。

(3)粘贴钢板加固法。在该过程中使用粘贴板,对于建筑钢筋结构来说,不需要加湿,并有一个相对短的时间来施工,这将不会对用户和工作的日常生活产生明显影响,除此之外,该方法不会导致建筑物外观的损害,也不会导致降低使用的空间。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是粘合加固来加强效果,因此粘合的水平对加固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从而不易控制加固效果因此,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补强加固静态前提下的构件。

(4)张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钢筋加固法,望文生义与张贴有关,类似于张贴钢板加固的办法,但也存在一些区别,主要是资料方面用于进一步加固资料是塑料的,所以不必忧虑相对湿度和侵蚀性,由于资料自身重量比较轻,并且本钱比钢低得多,但是,塑料资料具有明显的缺陷,温度不能太高,容易泛起火灾因而,使用过程中这个办法应当使构造巩固并妥善处理高温易燃的问题。

2.2与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配套使用的技术

(1)关于托换技能。系托梁拆柱、托梁接柱和托梁换柱等技能的概称属于一种综合性技能,由有关构造加固、上部构造顶升与复位以及抛弃构件撤除等技能构成。合用于己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

(2)关于植筋技能。系一项对混凝土结构较简捷、有效的衔接与锚固技能。可植入一般钢筋,也可植入螺栓式锚筋;己广泛应用于己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工程中。

(3)关于外包钢加固技能。外包钢加固法分为湿式与干式两种状况湿式外包钢法,在原有构件和型钢之间,使用环氧树脂或许乳胶水泥等粘结,将新旧资料之间进行有用协同,保证工作全体性,可是具有着比较大的工作强度,干式外包钢法,即原有构件和型钢之间没有任何粘结效果,当然有时候以水泥砂浆添补,可是并不能完成联系面拉力与剪力的传递,难以保障原构件和型钢的全体工作,只能完成独自受力这种方法根本对原构造构件的截面尺度更改不大,仅是前进构件承载力,添加刚度与延性,一般在屋架、砖窗间墙、梁、混凝土柱等构造构件、构筑物加固中使用广泛。

3.实施中的施工技术

做好前期的设计和预备工作后,进入正规的实施阶段,工程实施中也要有良多的留意点,要把握技术要点和施工方法

(1)对原有旧钢结构考察、取样、实验、评定,这些工作看起来简朴,实在非常的重要,所以这个工作一定要当真的对待,尽量做的细致一些。而且必需要有专业的实验室对原旧钢结构以及加固用的新钢材进行取样实验,出具权势巨子评定讲演,明确出符合前提的原料、需采购新钢材、焊条规格型号、焊接连接工艺的技术。

(2)对原旧钢结构进行喷砂除锈,清除表面笼盖的所有侵蚀的氧化层及渣物,然后根据这些钢结构的使用年限和损毁程度,与设计一起研究,通过一系列专业的计算和讨沦,确定实用可靠的处理、加固、改造方案。

(3)原有旧钢结构只需生锈或者有必定的残渣等就会逐步的被破坏下去,所以必定要将钢锈、外表笼盖的腐蚀氧化层及渣物完全铲除,用空压机连接专用的喷砂除锈机来进行完全的铲除作业,单个腐蚀严峻的部位要前进警惕,必要的话能够投入相应的劳动力,人工用钢凿、榔头、砂轮机来进行凿、磨作业。喷砂除锈的砂子选用中细黄砂,必定要提早晾干。

4.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时应留意的问题

(1)尽量削减破坏原有构造,充分利用原有构造的承载才能。在建造工程设计制作时应充分考虑钢筋目前的状况,断定钢筋加固计划,尽量留存修建的原有构造,以尽量削减损失和损伤,尽量削减乃至取消撤除,这更适合原配的即是最佳的这一原则应当确实剖析和探究现有的构造应,经由恰当的测验和构造可靠性剖析测验,准确断定原有房子的构造和承载才能,以尽可能坚持原貌或许留存它不应当健忘的当地,尽量依照本来的工程设定加固的特色,不要使得新旧之间有很大距离。

(2)加强改造过程中,常常使用的加固连接技术的是植筋和锚栓技术,这种技术对于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来说简朴而有效的。现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与《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关于锚固长度区别很大,而且按照《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划定,对于常规的梁柱等构件,难以满足的锚所需要的厚度宽度长度,在一定程度上采用植筋锚栓技术时需要留意最小边距和最小间隔,特别需要留意原有构件钢筋密集部位钻孔和定位的可能性,尽量小心,不要损坏原来的截断和构件。

(3)在房屋建筑结构加固和施工的前期,需要当真调查,检测,分析工程设计的细节,并与施工单位积极协调和配合,共同设计出经济,安全,公道,可行的和适当的加固方案,并选择可行的替换品,以避免重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监视检查工程,加强执行力度,进一步消除风险,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总结:总而言之,在正常情况下会老化建筑物,自然灾害的影响下会致使更高程度的损坏,尤其是在开展我国家,很多地震,因而,加强了房子和其他建筑物的稳定性在必定程度上是非常重要的。加强房子结构,需求高技术,只要在稳定性好房子内进行寓居,才能够进一步的保证房子建造的安全,才能在必定程度上真正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以及可持续的开展。

参考文献:

房屋建筑施工设计篇10

1.轻钢结构配件制作工厂化和机械化程度高,商品 化程度高。

2.现场施工速度快,主要为干作业,有利于文明施工。

3.钢结构建筑是环保型的可持续 发展产品。

4.自重轻,抗震性能好。

5.综合经济指标不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二、结构体系选型

1.冷弯薄壁型钢体系

构件用薄钢板冷弯成C形、Z形构件,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杆件间连接采用自攻螺钉。这种体系节点刚性不易保证,抗侧能力较差,一般只用于1~2层住宅或别墅。

2.框架的选择

现阶段,在多层钢结构房屋建筑中这种体系的应用相对较广,在纵横向位置都设置为钢框架,门窗的设置有一定的灵活性存在,能够对较大的开间进行提供,为用户二次设计提供便利,与各种生活需求相满足。钢框架与楼盖的组合作用进行考虑,在低多层住宅中应用时,通常能与抗侧要求相满足。由于现阶段框架结构大多数为H型钢,很难对弱轴方向柱梁连接的刚度进行保障,所以在设计施工时应进行合理操作。

3.框架支撑体系

对于加大风载或地震作用的区域,为了使体系的抗侧刚度得到提升,对轴交支撑或偏交支撑提升的效果较好,该体系属于多重抗侧体系,而且可以将梁柱节点及柱脚节点设计成半刚接、胶接形式,存在简单的施工构造,基础对轴力进行承受,存在较小的提醒,因此被人们所广泛接受。

4.框架剪力墙体系

在低多层住宅工程中,能够对传统的剪力墙体系进行应用,例如钢板剪力墙、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目前正在研发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抗侧结构则是空腔结构板,作为一种新型的轻质板材,运用黄纸制成的具有众多等边空腔结构的板状基架,通过浸渍逐渐形成。该板材能够与钢框架实施可靠连接,从而产生新型剪力墙。

三、多层轻钢结构的设计

在多层轻钢结构房屋的设计中,主要结构体系一般有四种:冷弯薄壁型钢体系、框架结构体系,框架支撑体系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由于框架结构体系可提供较大空间、门窗设置灵活、受力简洁易形成纵横框架,并且框架可与楼盖组合共同抵抗水平荷载作用,因而,在多层轻钢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楼层可采用主次梁体系及压型钢板组合楼盖。在组合楼盖中,楼板与钢梁间要设置抗剪连接件,以提高结构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抗剪连接件有抗剪栓钉、抗剪槽钢和抗剪弯筋等,但常用抗剪栓钉,栓钉的大小和配置数量应根据规程计算确定,并要满足相应的构造要求;为保证钢板与混凝土结合面上能可靠传递梁内的纵向剪力,对无痕开口式压型钢板,根据计算设置剪力钢筋并要满足相应的构造要求。

四、设计及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

1.设计中的问题

多层轻钢结构的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关技术规范、规程还在完善之中,设计、构造和施工仍存在着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多层轻钢结构承重结构体系、施工和安装技术、新型维护结构体系、承重与维护结构的连接方法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的设计问题都在研究之中,其中在设计杆件节点和组合楼盖方面的出现的问题较普遍。

(1)支座的计算简图。通常对于框架结构的支座设计应为固端连接,在实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很容易有固端连接出现,而对于一般的钢结构则不太确定,由于腐蚀钢材的现象无法避免,在地基内对钢柱实施锚入的难度较大,一般采用锚栓将钢柱与高出地面的混凝土基础上进行连接,该处理方法很难达到固端连接的作用。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锚栓安装存在误差、混凝土浇筑及养护不当以及基础存在的不均匀沉降等都会导致柱基节点的固结无法实现。

(2)设计压型钢板和混凝土组合楼盖。与施工规程要求相结合,在组合楼盖中,在对痕、加劲肋或冲孔的压型钢板进行运用时,可无需对剪力连接钢筋进行设置,通过这些刻痕,叠合面上的纵向剪力会进行传递,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钢板具有不透水性及防腐层,使得接触面的结合作用得到大大削弱,而该位置的混凝土由于局部存在的高水灰比会使得强度出现下降。其次,与组合楼板的优点之一相结合,可以在施工中对压型钢板进行运用,使其发挥永久模板的作用。因此,压型钢板的运用总是采用模板,达到一材两用的效果。

2.施工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1)构件节点的施工,包括框架柱、主梁与连续次梁节点施工。根据设计意图,这些节点为刚性连接,如果设计时选用了焊接与高强螺栓连接的过渡间接连接节点,焊缝可在工厂进行,工地只进行螺栓连接,连接质量得到了保证。多层轻钢结构跨度不是很大(一般6D9米),出于经济的考虑往往采用直接焊接,即组合工字梁上下翼缘直接焊在H型钢或组合工字主梁上,腹板采用过渡板配以安装螺栓孔,由于下料误差、放线偏差等原因被焊母材间隙过大,冀缘焊缝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出现堆焊、虚焊、夹渣等焊接缺陷,致使次节点形不成刚接,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可靠,为此,要严格施工管理,保证各构件准确就位

(2)抗剪栓钉的施工。栓钉的施工应按“栓焊施工技术规定”来实施,正确选择焊接电流和焊接时间,调整栓钉伸出瓷环长度和栓钉的提升高度等,经严格检验后,可保证栓钉的焊接质量。如果操作上产生偏差一般会出现未焊透压型钢板或焊穿压型钢板使孔直径大于挤出的焊脚等焊接问题,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栓钉、压型钢板和钢梁三者的有效熔合。应合理选择焊接参数,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经试验、检验合格后再进行施焊。

一旦这些问题出现,应运用补救措施进行解决。应打掉未焊接的栓钉重新施焊电流,提升焊钉高度,确保施焊面应处于光洁平整状态。但存在凹坑时,应采用手工焊的方式进行填平。应在核定的时间对完成施焊,与压型钢板焊穿,使得构成的孔直径应超过挤出焊脚的焊接问题出现,其原因是由于电流过大、焊接时间过长导致在挤压钢板的焊钉之前会有较大的熔孔出现,一旦有该情况发生,会影响到组合板端部的锚栓,钢板的清微滑移会在后期施工及使用中产生不利影响,应通过仔细检查,当有上述问题出现时及时进行处理。通过在钢梁或压型钢板之间进行补焊的方式进行操作。

五、结语

在我国房屋建筑中,轻型结构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多层房屋中的应用相对较多,应通过研究、分析及经验总结,促使建筑和结构设计、制作及安装等技术都会有出现显著发展,使得我国轻钢结构技术与国际发展水平相接近。

房屋建筑施工设计篇11

一、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我们在对混凝土后浇带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设计后浇带。具体来说,在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建筑主体与裙房中的后浇带设计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如果房屋地基的持力层中的土质比较好,建筑的沉降变形比较小,我们就可以在建筑主体和裙房中设置后浇带,从而是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反之,如果房屋地基的持久层比较高,房屋建筑的主体和裙房的高差比较大,这时它们之间的沉降也相对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宜设置后浇带,可以设置一个永久的变形缝,把房屋建筑中的主体部分和裙房隔离开来。

2、地上结构后浇带设计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对于地上结构,如果房屋建筑中的平面尺寸比混凝土所规定的伸缩缝的最大的间距还要大,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后浇带来扩大伸缩缝的距离。在具体的应用中,由于房屋建筑中的地上结构很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伸缩缝的间离最好不要超过混泥土所规定的数值太多。另外,如果房屋建筑中的地上结构为了达到防震的目的设了防震缝,那么这时我们再设置伸缩缝的时候,要使所设置伸缩缝的具体宽度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3、地下室后浇带设计

对于房屋建筑中的地下室,如果地下室的结构比较长,我们只设后浇带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建筑中温度变化的影响和混凝土的收缩等问题,这时。我们可以在地下室的合适位置增加一个膨胀加强带。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达到扩大建筑中伸缩缝间距的目的,而且利用膨胀加强带代替了一部分后浇带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建筑混凝土的无缝施工。

二、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1、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的具体施工

1.1 后浇带的施工过程

在后浇带的施工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进行后浇带施工的时候,我们需要使用钢丝网把后浇带的两侧进行隔开,同时由相关设计人员对后浇带两侧的断面的形式进行确定。第二,在对后浇带两侧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时候,要确保混凝土浇筑时的质量,避免出现漏浆等问题。第三,在后浇带施工中,还需要由工作人员加强对后浇带的管理,保证后浇带内的清洁,避免后浇带中的钢筋被弄弯或者被锈蚀等问题。

1.2 封闭后浇带之前的施工

在封闭后浇带之前,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在封闭施工房屋建筑中的后浇带之前,我们需要把其中的一些杂物清除干净,比如,对后浇带中的钢筋进行除锈,对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进行凿毛等。第二,在封闭后房屋建筑中的后浇带之前,应注意在后浇带施工附近不要放置相关的施工材料,同时要做好后浇带施工中的临时支护工作,保证临时支护的质量。第三,后浇带施工的封闭时间。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对于不同的后浇带,其施工后浇带的封闭时间也不一样,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后浇带,把握好后浇带施工的封闭时间。比如,对于伸缩后浇带,后浇带施工封闭的时间不能低于两个月;而对于建筑主体和裙房之间的沉降型后浇带,需要在房屋建筑的主体结构在封顶之后对后浇带进行混凝土浇筑。

1.3 地板后浇带的施工

在对地板后浇带进行施工的时候,一方面,我们需要使用钢筋作为骨架,并且钢筋骨架不要和地板上的钢筋进行焊接,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还要设置一个拥有三层的钢丝网作为它的侧模支护。另一方面,在后浇带进行放置时期,我们要做好防护措施,比如,我们可以在地板后浇带的两侧砌筑一个砖带,这样可以避免污水或者杂物的进入。

2、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要求

2.1 混凝土方面的要求

在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中,在混凝土方面,我们需要主要两个问题,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第一,混凝土的质量。对于后浇带中的混凝土,我们要使用没有收缩的混凝土,并且后浇带中的混凝土在强度方面要和以前浇筑的混凝土的强度相同或者比它的强度还高。第二,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在混凝土浇筑时间方面,不同的后浇带类型,其浇筑时间也不相同,比如,对于沉降型的后浇带,需要在建筑物沉降稳定以后,在对其进行浇筑;而对于伸缩型的后浇带,我们需要依据先浇筑的混凝土的伸缩情况进行浇筑。

2.2 后浇带施工的要求

在对后浇带进行施工的时候,需要达到以下施工要求。第一,对于后浇带的接缝处理上,接缝的形式要依照施工图纸对其进行施工。第二,在对后浇带的两侧进行浇筑之后,我们需要及时采取一些措施对其进行防护,比如,它的四周设置一些临时的栏杆进行防护。第三,对于后浇带跨内的一些梁板,由于它的两侧长期是悬臂受力,因此,在对其进行浇筑的时候,跨内的一些模板和支撑不能立刻拆除,要在它达到一定强度之后再进行拆除。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后浇带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具体的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不同的后浇带类型,并把握好各个施工环节,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施工质量,使它更好地在房屋建筑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吕保军.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9,06(13):79-80.

[2]刘瑶琪.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J].建设科技,2009,12(17):146-147.

房屋建筑施工设计篇12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居住需要,建筑行业进行了技术改革以调整施工方案,对于现有的房屋建筑结构添加了相应的框架结构作为支撑,不断更新房屋建筑的使用方案。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框架套建增层操作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此次选择的建筑结构形式为内置H型钢混凝土组合的框架梁,而新型钢骨混凝土框架结构选择了角钢混凝土柱,根据工程状况能向框架梁添加一定的压力。此框架结构在施工阶段能自己承担压力,对于预应力筋的布筋和张锚等操作也较为方便,在各种形式的房屋建设中运用较广。此外,该新型框架结构也在新建工程与巨型框架结构里运用较广,对于城市建设中的各类结构都比较适用。笔者根据自己的施工经验,对这类结构形式深入分析处理,保证了整体结构的有序进行。

1结构设计要求

1.1整体原则

对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框架套建增层结构实施设计时,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建筑施工标准操作,通过先进的施工技术来维持正常的工程项目质量,这样可以让项目工程达到理想的要求。设计结构时需要遵循的总原则包括:①在房屋内部结构改造过程中,应该确保套建增层施工过程中原房屋的准确运用。②对既有房屋实施套建增层改造,则要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完成。③对于套建增层加以更新之后,要保证房屋的现有结构在安全性、耐久性上达到使用要求。④对既有房屋实施套建增层改造要保证整体受力情况的一致性。

1.2结构型式

(1)套建增层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框架柱多数使用了角钢混凝土框架柱。

(2)套建增层结构一层顶框架梁则使用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构成的框架梁,利用H型钢下侧挂底模,然后将底模当成支承设置侧模,这样可以满足混凝土浇注施工的相关要求,使得H型钢承担梁自重以及荷载。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值超过75%之后,需要保证张拉梁体内曲线布置的合理性,形成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构建出框架梁。

(3)选择内置H型钢混凝土组合梁作为套建增层结构一层顶的次梁。经过在H型钢下侧挂底模,可以让施工人员利用H型钢来承担次梁自重和施工荷载完成操作,然后结合阶段内置H型钢与其钢筋混凝土以组合梁的状况持续操作。

(4)板选择常规形式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垂直在次梁内置H型钢焊接槽钢作主楞,在主楞上布置木方设计次楞,在次楞上铺放板底模,可以让施工产生的不同负荷传输到次梁上。

2材料设计

(1)对套建增层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施工时,通常工程人员在材料选择上和正常的混凝土结构无差异,只要对材料的质量严格把握。

(2)新增套建增层结构一层顶的内置H型钢、焊缝用焊条与连接用螺栓要与建筑施工项目的材料标准一致,避免使用这类构件引起质量问题。

3抗震构造与梁板截面尺寸

(1)针对套建增层框架具体情况,要关注抗震等级、构造分类等方面的问题,这些也应该和新建房屋用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框架保持一样。而遇到8度抗震设防区处于Ⅱ、Ⅲ类场地土的套建增层预应力钢骨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时,底层结构层的高控制在7 m,增层层数则是2~4层的原二级抗震框架,对结构实施抗震性能设计时按一级抗震框架对待。

(2)对角钢混凝土框架柱上、下端加密区钢板箍的配置则根据建筑行业普遍采用的混凝土结构标准执行,以此满足建筑内部性能要求。

(3)梁板尺寸运用和新建房屋结构一样的尺寸,不得随意变动尺寸。

4梁、柱设计及节点组成

(1)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梁必须要保证相关组成的尺寸标准,通常正截面承载力最大裂缝宽度要按照混凝土标准设计,将型钢翼缘当成纵向受力钢筋,同时要顾及到梁受拉侧1/4梁高范围内的型钢腹板和预应力筋的影响。计算时要按照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完成,最大裂缝宽度的限值也必须控制在建筑标准范围里。此外,对于钢骨、预应力筋、挠度等参数指标的控制,也应该做好各种计算设计。

(2)斜截面承载力根据结构设计需要确定,保证承载能力大小符合实际情况。

(3)框架节点构造把伸入柱中的H型钢与其上下两侧的钢板之间相互连接,这样才能做好区域之间的配合调整。考虑到防止节点区的钢板箍穿越梁H型钢的腹板,在梁两侧把钢板截断,焊到设置在支座处梁钢骨两侧的加劲肋板上;为避免梁中普通钢筋穿越柱中角钢和横向钢板箍,梁中布置的普通筋在梁端截断,焊到柱角钢之间的横向钢板箍上;为防止节点处钢梁在混凝土中滑移,在节点处H型钢上下垂直设置工字钢。

5其他

(1)在设计内置H型钢预应力混凝土组合框架梁和内置H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时,要合理考虑型钢的两阶段受力。

(2)次梁的内置H型钢通过连接加劲肋与框架梁应有可靠的连接。

(3)框架梁的内置H型钢及次梁的内置H型钢的安装就位应符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的要求。

6结束语

房屋建筑施工设计篇13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设置后浇带的目的就是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衡残余应力。按后浇带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种: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沉降后浇带;为防止因建筑面积过大,结构因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为伸缩后浇带;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温度后浇带。

1、后浇带的设计1)当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的方法来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地下室结构超长的情况较为常见,除地下室顶板和处于室外地面以上的地下室外墙受温度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外,地下室内部和基础结构在使用阶段受室内外温度变化影响较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混凝土收缩应力对结构的影响。

2)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该位置虽弯矩大,但剪力很小。

3)后浇带钢筋是否断开,主要由后浇带的类型来决定。沉降后浇带的钢筋应贯通,伸缩后浇带钢筋应断开,梁板结构的板筋应断开,但梁筋贯通,若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砼收缩将受到较大制约,产生拉应力开裂,从而降低了结构抵抗温度应力的能力。

4)当地下室结构超长过多,单靠设置后浇带不足以解决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问题时,可考虑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适当位置设置膨胀加强带。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进一步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而且可以用膨胀加强带取代部分后浇带,从而实现混凝土的连续浇筑即无缝施工。

5)对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是设置永久变形缝,还是在施工阶段设置沉降后浇带,应该根据建筑场地地基持力层土质、基础形式、上部结构布置等条件计算和确定。当地基持力层土质较好或采用桩基时,高层建筑沉降变形量较小,此时可考虑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基础(或地下室)连成整体。当地基持力层压缩性较高且厚度较大,高层建筑主体与裙房之间的高差悬殊较大,高层建筑荷载远大于裙房,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沉降差较大时,在采用天然地基的情况下,还是以设置永久变形缝将高层建筑与裙房彻底分开为好。

6)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现设计院设计的后浇带施工图不尽相同,规范及不同版本的建筑结构构造图,对后浇带的要求都有详细的规定。但由于这些规范、标准由不同专家组编写,所以内容和要求不尽相同,各有偏重,存在一些差异,比如:

(1)后浇带的留置宽度一般700-1000mm,常见的有800mm、1000mm、1200mm三种;

(2)后浇带内的钢筋,有全断开再搭接,有不断开另设附加筋的规定;

(3)后浇带砼的补浇时间,有的规定不少于14天,有的规定不少于42天,有的规定不少于60天,有的规定封顶后28天。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是14天,60天)。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规定是28天。

(4)后浇带的砼配制及强度,有的要求原砼提高一级强度等级,也有的要求用同等级或提高一级的无收缩砼浇筑。

(5)养护时间规定不一致,有7天、14天或28天等几种时间要求。

上述差异有很大的可伸缩性,也给施工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只有认真理解各专业的规范的不同和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性质,灵活可靠地应用规范规定,才能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 2、后浇带的施工

1)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止漏浆或混凝土疏松。后浇带两侧支模应采用堵头板或钢丝网隔断,接缝接口形式在板上装凸条,由结构设计人员确定两侧断面形式。对地下室有防水抗渗要求的还应留设止水带或作企口模板,以防后浇带处渗水。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持后浇带内的清洁,防止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或钢筋被压弯、踩弯。

2)后浇带处第一次浇筑留设后,应采取保护性措施,顶部遮盖,四周用临时栏杆或围护砌体围护,防止缝内进入垃圾、防止被水浸饱、钢筋污染、踩踏变形,给清理带来困难。

3)在封闭施工后浇带之前,应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并将两侧混凝土剔凿出毛面、清除浮动石子,浇水冲刷干净,并保持湿润。接槎处涂刷界面剂,移位的钢筋要复位。

4)混凝土浇筑一定要振捣密实,后浇带混凝土应至少同原浇筑砼相同或提高一个级别,一般应使用无收缩砼浇筑,可以采用膨胀水泥也可采用掺和膨胀剂与普通水泥拌制。有条件的最好掺入一些早强减水剂,施工前应试配比,拌制要认真,事后还要注意浇水养护。特别是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更应认真处理,以提高其自身防水能力。

5)混凝土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器距钢丝网模板的距离。为防止混凝土振捣中水泥浆流失严重,应限制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为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6)施工后浇带的封闭时间。一般来讲,不同类型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不同。伸缩后浇带视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完成情况而定,一般为施工后60天。沉降后浇带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进行,可以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即要求高层建筑先施工、先沉降,以释放一部分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或者根据沉降观测,当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若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预估高层与裙房之间产生的差异沉降量处在控制范围之内时,亦可以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在一些工程中,设计单位对后浇带的保留时间有特殊要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浇筑。

7)结构设计者应在图纸上明确后浇带封闭前,其附近一定范围内不允许堆放施工材料,限制施工荷载。后浇带部位宜采用独立支护体系,并保证支护质量,以避免后浇带封闭前,两侧拆模时造成的支撑松动、移位以及结构开裂。

8)底板后浇带施工。底板后浇带采用钢筋作骨架,铺设3层钢丝网作侧模支护。有些工程则采用快易收口网代替钢丝网,但浇灌混凝土时,同样要防止大量漏浆影响质量的问题。为保证结构施工质量,后浇带钢筋骨架不得焊于底板钢筋上。

9)后浇带跨内的梁板在后浇混凝土尚未浇筑前,两侧结构长期处于悬臂受力状态,在施工期间本跨内的模板和支撑不能拆除,必须待后浇混凝土设计强度达到其强度值的85%以上后,按由上往下的顺序一同进行拆除。在后浇带浇筑混凝土后,要注意保护,并且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监测,并将数据同整个沉降观测记录在案。

3、结论

总之,后浇带的设计、施工是保证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要有机地结合规范、图集,并且根据不同的工程性质、特点、作用,认真设计,精心施工,才能保证每个工程项目的整体性、和使用性,真正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