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实用13篇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1

3月28日至29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的2015-2016年度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英语教师信息化微课设计大赛决赛,在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隆重举行。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王璐璐、邱燕群两位老师代表广东省参赛,荣获全国一等奖。

本次大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97名选手参加。决赛分“网络展评”和“现场决赛”两阶段进行。“网络展评”阶段,参赛选手登录大赛决赛专题网页,注册并上传微课视频、教学设计方案及辅助资料,在网上进行公开展示,并接受专家网上评审。“现场决赛”阶段分为两个环节,即“说微课”和“现场上课”,从第一环节比赛各组中选取前10%的选手参加第二环节比赛。选手根据本人的微课教学设计,现场展示该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经过激烈的递进式决赛环节,珠海一职校王璐璐、邱燕群两位老师凭借出色的教学设计和优秀的现场发挥,获得评委一致肯定,取得全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同时珠海一职校校还获得本次大赛的“优秀组织奖”。

本次比赛旨在深入推进外语教学改革,探索外语课堂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外语教学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外语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解决教育需求多样性、资源便捷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促进职业院校外语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搭建外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和教学风采展示平台,积极推动数字化外语教学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充分实现竞赛在学术交流和专业培养方面的有效作用充分实现竞赛在学术交流和专业培养方面的有效作用,以充分展示全国外语教师的风采及课程建设成果。

近年来,珠海一职校紧跟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教师们在省市各类说课和教学设计和微课设计信息化比赛中屡获佳绩,反映了珠海一职校教师们教学基本功扎实、信息化应用能力强,课堂上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师们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大胆尝试,通过任务引领,项目实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训练”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2

一、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

在地球因全球化的加剧而得名“地球村”的今天,英语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国际舞台上学术思想的语言、科学研究的语言、技术发展的语言、国际贸易的语言以及各种娱乐和消遣的语言,是地地道道的国际通用语。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试用“流利或合理的”英语的人口已多达十几亿,占了全世界人口的1/5以上。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英语已不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的专有话语,而是已经成为了全球化下的国际通用语。然而,当我们在借助英语了解外部世界的璀璨之时,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作为华夏子孙的年轻的我们肩上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把中国,一个具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的世界文明古国的优秀灿烂的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来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推动中外交流的脚步,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的指导思想是紧跟时展的,是与时俱进的,附和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利益的。建立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交流大使选拔赛的目标也就成了: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优秀的有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新人;选拔出一批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以增进中外了解和友谊为使命的新人。其终极目标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凭借英语语言的优势,汲取其他文化的精髓,丰富、充实本民族文化,即达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故为今用、洋为中用;通过交流,让不同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互相包容、相互学习、和平共处、共同繁荣,从而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

二、灵活多样的题型、丰富多彩的内容

(一)、灵活多样的题型

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题型灵活多样,有:即兴演讲(impromptu speech)、看图说话(picture description)、听力题(listening comprehension)、影视配音(dub for movie or television),和写作(writing)等。题型设置可以说是包含了听、说、读、写、译等五大技能的检测,能全面考察参赛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精神,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促进其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各赛区的选拔赛可根据自身的特点、不同的赛程对其提供的题型进行筛选、改动。在云南赛区各高校组织的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中,昆明学院和昆明理工大学两所高校的赛事受到了云南省教育厅的表彰。下表是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云南赛区昆明学院选拔赛的题型。

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云南赛区选拔赛(昆明学院赛区)

 

比赛项目(Items)

时间(Time)

要求(Requirement)

分值(Points)

得分 (Score)

1.自我介绍

Self-

introduction

1 minute

选手表现大方,介绍方式有特色、有创意

(natural and creative)

10分

10 points

 

2.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Questions & Answers

2 minutes

选手所答信息准确、全面(precise and comprehensive)

30分30 points

 

3.即兴演讲

Impromptu Speech

3 minutes

选手审题准确,语言表达流畅、有条理、有见解;肢体语言运用恰当

(fluent, well-organized, with proper body language)

40分

40 points

 

4.才艺表演

Talent Show

1-2 minutes

选手表演到位,台风自然,有民族特色

(natural,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3

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在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的形式下,由国际英语大赛组委会和英语沙龙杂志社在全国发起的一项赛事。其涉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不亚于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ational English Contest for College Students 简称NECCS)和全国CCTV大赛。因而此赛事受到了全民的关注,尤其是全国各高校的大学生的重视。其宗旨不仅仅是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优秀的有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新人,更多的是想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以增进中外了解和友谊为使命的新人。正如大学生英语竞赛一样,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不干扰正常教学,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它是作为一种积极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的,对英语教学起着一种良好的促进作用(李树德,2009)。总体而言,此类赛事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升。此赛事包括大学组和成人组。下面,笔者就大学组的赛事做一评述。

一、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

在地球因全球化的加剧而得名“地球村”的今天,英语已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国际舞台上学术思想的语言、科学研究的语言、技术发展的语言、国际贸易的语言以及各种娱乐和消遣的语言,是地地道道的国际通用语。据统计,目前全世界试用“流利或合理的”英语的人口已多达十几亿与时俱进,占了全世界人口的1/5以上。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英语已不再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的专有话语,而是已经成为了全球化下的国际通用语。然而,当我们在借助英语了解外部世界的璀璨之时,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作为华夏子孙的年轻的我们肩上有着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把中国,一个具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民族的世界文明古国的优秀灿烂的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来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从而推动中外交流的脚步,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的指导思想是紧跟时展的,是与时俱进的,附和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利益的论文格式。建立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交流大使选拔赛的目标也就成了:通过大赛,选拔出一批优秀的有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新人;选拔出一批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以增进中外了解和友谊为使命的新人。其终极目标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凭借英语语言的优势,汲取其他文化的精髓,丰富、充实本民族文化,即达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故为今用、洋为中用;通过交流,让不同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互相包容、相互学习、和平共处、共同繁荣,从而创造出更加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

二、灵活多样的题型、丰富多彩的内容

1. 灵活多样的题型

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题型灵活多样,有:即兴演讲(impromptu speech)、看图说话(picture description)、听力题(listening comprehension)、影视配音(dub for movie or television),和写作(writing)等。题型设置可以说是包含了听、说、读、写、译等五大技能的检测,能全面考察参赛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精神,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促进其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各赛区的选拔赛可根据自身的特点、不同的赛程对其提供的题型进行筛选、改动。在云南赛区各高校组织的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选拔赛中,昆明学院和昆明理工大学两所高校的赛事受到了云南省教育厅的表彰。下表是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云南赛区昆明学院选拔赛的题型。

国际英语大赛文化交流大使云南赛区选拔赛(昆明学院赛区)

 

比赛项目(Items)

时间(Time)

要求(Requirement)

分值(Points)

得分 (Score)

1.自我介绍

Self-

introduction

1 minute

选手表现大方,介绍方式有特色、有创意

(natural and creative)

10分

10 points

 

2.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Questions & Answers

2 minutes

选手所答信息准确、全面(precise and comprehensive)

30分30 points

 

3.即兴演讲

Impromptu Speech

3 minutes

选手审题准确与时俱进,语言表达流畅、有条理、有见解;肢体语言运用恰当

(fluent, well-organized, with proper body language)

40分

40 points

 

4.才艺表演

Talent Show

1-2 minutes

选手表演到位,台风自然,有民族特色

(natural, with national characteristic)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4

当前国内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仅体现在转变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上,更体现在转变教学理念上。从根本意义上讲,它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语言习得有赖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但对于处于非英语环境下的学习者而言,除了在正式的英语教学环境里有意识地进行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及训练外,第二课堂的学习活动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英语第二课堂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迎合了现代高职英语教育的需要,从而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性英语人才的重要途径。将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开放、灵活和广泛的优势特点,发挥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进一步巩固第一课堂的教学成果,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是高职院校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育环节。

当前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普遍性突出问题是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尤其是听说实际应用能力更差。由于基础较差,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热情,缺乏钻研精神,学习英语成了应付、被动的学习,自主学习等各项综合能力也就得不到相应的提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很多高职院校都以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来弥补、丰富学生英语第一课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目前很多高校都有英语社团,各种活动也都丰富多彩,轰轰烈烈,会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实际活动,如英语书法比赛、英文歌曲大赛、手抄报比赛等,但普遍现状是这些活动很多是个别英语老师或学生自发组织的,多数院校缺少专门机构或职员对活动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指导,活动没有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因此这些活动学生参与面小、受益面不大, 活动也流于表面形式,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达不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二、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和创新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外语”“外贸”为特色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以培养“外语应用熟练,职业能力较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作为担任学院公共英语教学的公共外语部,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公共英语大赛和专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在山东省及全国的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全国职业院校外贸技能大赛中成绩斐然,连年夺得特等奖或一等奖的殊荣,在省内乃至全国兄弟院校中名列前茅,所取得的佳绩得到了来自社会极高的评价。课赛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和成就感,为学院取得了荣誉,也彰显了本院公共英语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与我们多年来努力地开展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分不开的。

公共外语部多年来一直注重开展学生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初期有英语学习经验交流会、英语角、英语周,中期有英语项目展示大赛、英语诵读比赛、“外研社杯”听力大赛及口语大赛、周末英语电影、发射台英语广播,但都没有形成一定的品牌和制度。2009年4月,部门举办的首届英语文化节吸引了全院数千名同学参与其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各项活动使同学们不仅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本领,而且体会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增强了学习英语的热情。在结合以往第二课堂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文化节工作进行了总结,发现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同学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了整合活动资源,使活动的影响力和成效愈久弥新,开展了以下实践和创新:

1.成立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教研室和学生英语社团。社团分为话剧社、主持社、合唱社、疯狂英语社,主要由第二课堂活动教研室优秀的青年教师招募选拔热爱学习英语、组织能力强、积极肯干的学生组成并担任指导教师,各个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和开展日常活动;各项活动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地有秩序进行,改变了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原来单一、零散的状况;各项活动的计划、总结、学生参与情况与成绩等各项材料及时归档,在不断积累经验中逐步完善活动。

2.致力打造“每每英语”活动品牌。“每每英语”第二课堂系列活动包括:每天播放英语广播(教材听力、四六级听力、英语美文、英文歌曲等),每周举办英语角或英语沙龙、播放英文电影,每月举办英语讲座,每学期举行英语跳蚤市场以及每学年举办英语文化节。活动内容从少到多,从简单到丰富,从零散到系列,其中一年一度的英语文化节把学院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推向高潮。英语文化节于每年的三月底或四月初举行,以“让语言更生动,使文化更精彩”为主题,力求激发同学们的英语学习热情,做到“全员参与”,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英语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英语文化节包含“金牌挑战系列”(“金手笔”英语墙报比赛/手抄报比赛和英语写作大赛暨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选拔赛、“金耳朵”英语听力比赛、“金才艺”英语风采大赛、“金口才”口语大赛暨山东省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选拔赛、“金脑子”词汇大赛)、“超级视听说系列”(英语讲座之夜、英文电影之夜)、“英语文化体验之旅-英语跳蚤市场暨大型英语角”和“英语文化节闭幕演出暨颁奖典礼”四大系列活动,每个系列活动内容充实丰富,小到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大到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了多模态的语言环境,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学习和运用英语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中得到快乐,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张扬个性、展现才华的舞台,在进一步打造“每每英语”第二课堂品牌的同时,将学院的外语特色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3.实践英语,服务社会。我们积极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如给奥帆赛、残奥帆赛、国际帆船赛、国际海洋节、亚欧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提供英语口语接待、礼仪、颁奖等服务,志愿者们充分展现了高职院校学生的风采,社会效果和反映较好。

三、结语

传统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缺乏严格的组织形式和系统性,多是流于表面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和综合素质作用有限,而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这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在不增加第一课堂课时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固定的师资和学生社团力量,组织并指导学生全力打造“每每英语”品牌,使各项活动丰富化、普及化、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品牌营造了浓厚持久的英语学习氛围和学院文化氛围,彰显了学院的外语特色,已经成为学院公共英语教学实践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和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相互促进、相互推动,成为第一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全员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得到了自我展示的平台,语言技能训练和实践综合应用相结合,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有了进一步提高,其英语交际能力、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得到了提升。

1.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优化了校园英语学习环境。学生接触到各种反映英语历史文化、社会习惯、传统风俗和价值观念等内容的学习资源,拓宽了文化视野和知识面,积累了很多课外文化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第一课堂中教材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局限,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第二课堂活动注重实际问题的搜集、处理、分析和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健康个性,提高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配合高职学院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2.以人为本,彰显个性化教学原则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5

同往届的比赛一样,参赛者通过全国创新英语网(省略)在线考试系统查看作文题目,并在比赛截止时间前提交作文,作文一经提交不可更改。每阶段成绩全国排名前30%和分赛区排名前30%的选手进入复赛。

据了解,第十一届大赛在全国设立八个分赛区,每个分赛区将在1至3个城市设置复赛赛点,进入复赛的选手可就近选择赛点参加比赛。更多相关信息,可以登录全国创新英语网了解。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由《高校招生》杂志社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数十所名牌高校联合举办。从2003年到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自创办以来,大赛一直致力于积极为具有良好英语素质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向高校展示自己才华的良好平台,得到了高校和参赛选手的广泛认同和盛评。(本刊记者)

风采展示:

上一届比赛激烈竞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参赛选手留下的欢声和记忆却依旧历历在目。这里,我们选取了4位第十届全国创新英语大赛20强选手的一些感悟。透过他们的笔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选手们在这个舞台上,经历过什么?学到了什么?领悟到什么?

南京外国语学校罗时颖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自己要上讲台做个课前演讲,看到下面并不算多的几十个朝夕相处的人,腿抖得厉害,声音哆哆嗦嗦地打起颤来。

对于我这样一个胆子如此之小的人,报名参加创新英语大赛,实在是一个“冒险”。但内心深处,我是愿意去试试的,因为我需要战胜自己。

一路来到总决赛,看到宽敞而旷大的礼堂和下面密密麻麻的红色座位,害怕的情绪又难以抑制地往外冒起来。陌生的观众,闪亮的灯光,忙碌的摄影人员和一堆堆的机器。脑中准备的知识变得一片空白。时间的沙漏就像卡住了,滴得特别特别慢,可那一刻总还是要到来。

舞台很高,我也走得很慢,上去后我深呼吸口气,鼓起勇气睁大眼睛,环绕大厅看了大大一圈。我看到了另一番天地――观众静静地坐着,聆听着,评委脸上挂着浅浅的微笑,四处转动的摄像机镜头也似乎在向我点头而变得可爱起来。演讲越来越顺畅,脑袋里的知识不断往外涌,想起来要加上手势了,想起来要挂上笑容了,想起来要目视观众了......当我鞠躬谢幕时,如潮的掌声让我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我沉浸在战胜自我的感动和激动中。

成都外国语学校梁津晶

哈哈,参加创新英语大赛决赛可是打破了我人生中多个第一: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第一次到北京;第一次在这样一个全国性的大舞台上获得不错的成绩。

在到北京第一天晚上的联欢会上,我见识到了大家的多才多艺,全场嗨翻了天,让我也坐不住要上台献丑。表演什么呢?那就表演“间谍”吧。嘻嘻!在我的“挑唆”下,不少人都被鼓捣到台上去了。

口语、听力、词汇量、个人表达能力......我们经历了“魔鬼式”的训练和考验。在那样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我们依旧无私地为“对手”而呐喊,依旧在闲暇时互相调侃。呵呵!最后,我很幸运地进入前二十强,进入了最终激动人心的决赛。

在故事接龙环节,要求我们要在很短的时间里了解队友,和队友在思路上达成默契。这让每个人心里都敲起了小鼓。前面的队友说得很快,我还没反应过来话筒就已经递到面前。我只能一知半解地接着她的话讲,结果发现牛头对在了马嘴上,弄得所有人笑得前合后仰。哈哈哈哈!好在我前面几项的成绩还算不错(小小骄傲一下),呼呼!成功晋级六强。尽管最后遗憾地错过了冠亚季军,但我仍然很高兴,很满足。这次比赛让我见到了许多优秀选手,并和他们结成了朋友,也算收获颇丰吧,不是吗?嘿嘿。

山东省实验中学李岱璇

没想到初识大赛,就是与之奋斗四个月征程的开始。期间我也踌躇过好几次。现在回想起来,我庆幸自己当初没有选择放弃,假使与你擦肩而过,我将失去一抹缤纷多姿的七色彩虹。

你是一次珍贵的经历。在这里,有每轮比赛紧张的准备和获求知识的充实,有发挥失常的伤心沮丧和尽情表达的酣畅淋漓,有权衡利弊的果敢和思念远方父母的脆弱。短短的时间那么多欢笑苦累纠缠在一起,弥足珍惜。

你是一个全新的大课堂。接受新知识的途径,不再是传统的讲解,更多是通过演讲、故事接龙、辩论以及与全国各地英语高手相互交流而获得。内容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是英语,更是课本上难以学到的东西。你教会我如何选择,如何合作,教我在领略他人风采的同时,也反思自己的种种不足。

你是一个收获真情的平台。你让原本来自四面八方,原本不相识的我们,结交到以往不可能结交到的新朋友。那晨间摇醒舍友的一个小动作,还有“战友”间相互的祝福和拥抱,还有爸妈从远方发来的温情短信,你让那时的一切都令我泪水滴落,都是那么幸福,你就是逐梦者前方的一抹绚丽彩虹!

长沙市长郡中学周雅瑜

“每位选手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自己部分的故事接龙,且故事要新颖”,在大赛的一项竞赛安排上这样写着。而我的题目是:你漫步在秋日丰收的果园里,突然脚下踩到了什么?

果实?落叶?抑或别的?很多种方案,却被纷纷否决掉,原因只有一个:不新颖。我知道,在强手如林的大赛中,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只有想出新颖的回答才能胜利。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十分钟后时间到了,最后结果很不尽如人意。比赛结束,这台上漫长的十分钟在却台下延续着......

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很久没有思考了!也不知从何时起,那个曾经酷爱思考的我,渐行渐远。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6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脚步的日趋加快,英语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而英语公共演讲能力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能否成功的重要核心竞争力之一。英语公共演说、答辩、即兴演讲等频频出现在招生面试、招聘、教学竞赛等场合,形式有所不同,但往往是必要环节,这些形式涉及英语演讲能力的方方面面,要求当事人具备良好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为了适应新时代社会的要求,高校学生,除了掌握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以外,更应该从与英语演讲相关的培训与训练中有效促进思辨能力、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等综合技能。

近年来由国家教育部、中央电视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等单位面向全国举办英语竞赛活动。其中以口语形式为主尤其是英语公共演讲的赛事由于其集挑战性,受众广泛,娱乐性等特点,经过宣传,媒体,网络等报道,在国内外往往产生广泛的影响。对参加赛事的高等学校,院系或学生个人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与发展作用。

笔者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青海师范大学设立了“大学生英语竞赛与口语培训”项目,为我校学生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以参加国内省内各类英语竞赛。该项目对学生英语素质及英语公共演讲能力的提高都有重大的意义。该培训项目自实施以来,经过项目培训的学生往往在校级和省级比赛中脱颖而出,代表学校和我省参加由中央电视台和外研社举办的部级英语演讲比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得学校在省内国内的知名度得到提升;同时也为参赛学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另外由于近年来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及教师招聘考试也加入了即兴演讲环节,由此使得英语演讲比赛培训具有了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二、培训模式的目的、意义和原则

(一)培训模式的目的

探索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选手培训模式旨在设立优秀英语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储备人才库,形成良性循环的培训机制和人才流动选拔机制,以随时准备推荐优秀选手参加省内及国内的各类英语口语类竞赛,改变过去每次英语演讲大赛前临时指派指导教师、临时组织学生参赛、比赛成绩欠佳的多年被动模式,避免国内大赛前临阵磨枪,优秀人才不足的困局。实践证明该培养模式确实为我校学生在全国演讲大赛的表现带来了质的改变。

该培训实践具有长期性,流动性(学生入学,毕业)和前瞻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优秀英语口语人才匮乏的问题、同时培养具有思辨能力,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优秀英语人才,并且使英语教学更加切合实际,贴近学校和学生的需要。该培训模式在青海省内为首创,适合以我校为试点,在培训项目成功后可在省内推广。

(二)培训模式的意义

首先,教育部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尽管大多数学生都有说一口流利英语的意愿,却苦于课时少班级人数多等难以突破的障碍,无法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口语训练。除了少数基础好、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外,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表达词汇局限、结构松散、内容浅显,从质和量两方面来看,语言运用的深度和广度都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从而难有明显的提高。课后由于缺乏语伴,缺少指导,自己主动进行的口语训练计划也难以实施下去。因而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成为语言学习的瓶颈始终难以得到提高。而针对竞赛的口语培训重在信息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浅层次的口语交流,就某一话题进行挖掘阐述。通过真实的有准备的语言实践和语言输出,英语学习者有机会真正盘活所学的词汇、句法,把消极易忘的语言知识内化为语言技能,从而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另外,国外高校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提出新鲜的观点一般都是以鼓励为主。为培养有创造力的人才,作为语言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发大脑,养成认真、多角度、多层次深入思考的习惯,苦思多疑,多提问题,并学会推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到演讲实践的语言活动中,要做到吸引听众,就必须有新鲜的见解或有独特的表达方式, 因此有必要提醒学生在准备演讲时避免人云亦云,空发议论,不具体,无例证的思维习惯,在选择话题或表述方式时要有独立性思考。口语培训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组织得体的语言。要提供能够吸引听众注意力的语言材料,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必然要深入思考,发掘新鲜的内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要让听众听懂且印象深刻,还需要学生选择合适的语体并对重点信息的适当重复。整个过程都需要积极思考,如对听众的需求分析,内容安排,组织结构等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习拓展思维能力、搜索及整合信息的能力及其它在实际工作中有重要价值的各种素质。

(三)培训模式的原则

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培训模式应遵循英语口语教学的原则。首先,增强学生适应语境的能力,重新激起他们练习口语的积极性,营造综合运用语音的交际环境,鼓励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增强其自信心。在具体的操作中,训练学生在不同语境中对不同话题的反应, 提高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判断能力,增加语言练习的机会,提高谈话质量。其次,克服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的困难,鼓励大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努力增加信息的输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广泛涉足英文报纸、新闻、电视节目等,紧扣时代脉搏,同时又吸取各家之言,拓宽眼界,学习从多方面、多角度看待事物。信息的积累和丰富能够增加学生的谈资,使其有感而发,言之有物, 言之有理。再者, 在不断积累扩大词汇量的同时, 突破纯语言形式的操练, 将词汇运用到具体的语境中, 自行发觉总结词汇的使用规律。并且, 应该进一步了解目标语的文化背景和行为习惯, 努力摆脱母语的思维惯性和表达方式对目标语使用的影响, 尽量采用适合于目的语语境的语言形式。

三、符合现状的培训模式:长期培训+赛前集训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与实践,笔者采用将开设英语公共演讲课与演讲团队集训相结合模式,为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培训人才并取得一定成绩。实践证明:该培训模式是目前适用于我校及我省的有效培训模式。

(一)长期培训:开设英语公共演讲课

英语公共演讲课的设立在青海高校属首创,在全国高校英语教学中也处于探索性阶段。目前国内试开设本课的学校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等少数高校。笔者在青海师范大学开设“英语公共演讲”的全校公选课,旨在促进我校英语口语教学的长期发展和增加大学生参加英语竞赛的实力。传统的口语教学由于长期只重视语言形式的操练和语境教学的导入流于表面化,造成学生在学习英语多年后仍然开口困难,该课程的设立帮助学生英语口语交流突破基本的会话层面、培养其在公共场合连续发言的能力。培养具备高综合素养的外语人才。如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注重逻辑思维力、组织构架、自信心的培养等。提高了学生社交能力,为学生今后求职打下基础,使我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英语公共演讲课是英语口语教学新课型,同时旨在突破传统口语教学单纯语言训练队的模式,在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已扎实的前提下运用语境教学,以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能力、进行有效交际、成为成功的交流者作为最终训练目标。以2013年为例,选修该课的学生人数达到99人,另有未能选修此课,前来旁听的学生合计人数为106人。学生出勤率较好,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一些学生在完成必要的任务以外,还积极主动地要求在全班演讲,并请老师和同学们给予反馈意见。该课程的设立为我校培养了优秀的外语毕业生人才,也为我省培养了优秀的具有过硬语言能力、胜任多种语境的立体型外语人才。

(二)长期培训: 建立演讲团队

该演讲团队培训对象为全校范围内的优秀英语演讲人才,主要为全国各类英语演讲赛事及教师技能大赛选拔,培养,储备人才。鉴于演讲团队英语授课和培训的性质,对入选学生要求较为严格。学生需要良好的综合素质及出色的英语基础,要求学生至少通过国家公共外语四级考试。在经过自我测评、教师评估等环节后,第一轮入选演讲队的选手应按要求选修或旁听英语公共演讲课。在进行几周教学课后,笔者会通过平时课堂观察和学生表现,第二轮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演讲大赛集训团队,该团队成员人数固定在5-6名,实行末尾淘汰制。以每周二次实践课的形式授课,上课期间采取高强度、反复操练、定期内部比赛的模式,在全国演讲比赛前三到四个月确定最终的2-3名种子选手,再进行赛前突击培训。

(三)赛前集训

赛前集训即为比赛前三到四个月对种子选手进行的强化训练。培训主要分为单独培训与团体培训两种方式。单独培训即根据每个参赛选手的特点,指导教师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为选手量身定做赛前准备进度、听说读写任务及与指导教师赛前演练时间。团体培训即请各位种子选手到场,根据比赛流程模拟比赛,各选手参加每一环节并在每一比赛环节结束后互相点评,最后由指导教师总结点评,团体培训的目的为集思广益,共同成长。两种培训模式结合,使赛前培训的节奏紧张有序、选手能合理安排赛前宝贵时间。实践证明该模式效果良好,帮助选手从容应战并且捷报频传。

四、培训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一)课堂应用与实践

近年来笔者为青海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开设英语公共演讲公选课,具体操作如下:本人在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担任专业课的任教,同时担任英语公共演讲课的教学。公共演讲课程是面向全校的公共选修课。主要教材是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同时应用的其他教材有:《英语演讲选评100篇》、《英语演讲实训指南》和《英语演讲比赛参赛指南》。此课程主要由两种形式组成,一种教学课,一种实践课。公共演讲的教学课是这样进行的:开始上课时,请学生就上次布置的演讲题目进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教师及同学给予点评和反馈,内容包括语言特色、礼仪知识,着装要求等知识。上课开始向学生发放讲义,这部分内容主要来自于课本和补充材料,目的是为学生演讲准备和演讲技巧提供基本指导。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演讲范例(主要来自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和《英语演讲选评100篇》两书的配套光盘),进一步为学生解释讲义内容要点。教师以双向交流的形式与学生对观看的演讲视频进行点评、并介绍与之有关的演讲技巧,如身体语言、语言表达等。教师布置即兴演讲题目,请学生就题目准备两分钟后上台来演讲,教师做总结性点评。

(二)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应用与实践

这种以上教学课为基本形式,辅助以团队集训并层层选拔的比赛选手培训教学模式,在近几年内为我校培养了多名优秀的演讲大赛参赛选手。未能入选集训队的同学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对英语公共演讲的极大热情,并且以优秀选手为榜样,激励自己更加勤奋地学习。该培训模式成功地将我校学生推向全省乃至全国的英语演讲舞台,历年来青海师范大学学生在英语演讲大赛中屡屡获得省级一等奖及二等奖,并分别在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分别取得了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的好成绩。笔者也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全国二等奖的成绩。该培训模式的实践和对学生的培养在全国英语竞技舞台上大大提高了青海师范大学的知名度,提升了青海省英语口语教学的形象。同时我们培养的参赛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竞争中,常以良好的综合素质为自己争取到好的工作,历届获奖选手纷纷以自身过硬的综合素质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全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名列前茅,目前均就职于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

五、结语

总之,“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和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自创办以来,已成为两项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英语演讲赛事,也成为竞争最为激烈的英语能力大赛。而在全国范围内,我省的学生起点较低,从资讯、能力、学习外语环境方面与省外学生有差距,在全国大赛中很快显露出不足。由此培养并提高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应变能力,不断完善并实践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选手培训模式,力争我们的选手在全国比赛中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将是一个长期且极具意义的目标。

参考文献:

[1]Lucas,S.E. 2010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10th Ed)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李少红.论大学生英语口语技能的多途径培养[J].丽水学院学报,2008,(8).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7

我校在继1999年推行分级分班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强第二课堂课程建设,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英语创新教学研究,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英语环境,创造更多的运用英语的机会从而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第二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延伸。

一、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理论基础

英语第二课堂是指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以外,围绕英语学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各项课外活动。第二课堂是整个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大学英语这门实践为主的学科,第二课堂显得尤其重要。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D.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认为,学习第二语言的最好环境是在语言环境之中,即学生接触到的真实或自然的语言。克拉申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得的只是显性的语言知识,而很难自然地过渡到正常交际中所需要的隐性的语言知识。克拉申还把语言学习过程分为输入和输出两部分。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师生比例失调,教学学时有限,使课堂教学大多都是用来进行输入,而对于同等重要的输出部分却无暇顾及。据国家教委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1至4级教学阶段,“课内外时数的比例不低于1∶2”。这就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在第二课堂活动过程中,由于不受教学时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学习环境,学生没有任何精神压力和负担,学得轻松,效果显著。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t Learning)是在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维特罗克等早期建构主义思想发展起来的学习理论。它从学习的目标、内容过程、控制、社会性、物理情景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学习的基本特征,即深层理解、通过思维构造实现意义建构、自我监控与反思性学习、充分地沟通、合作以及在真实的学习任务之中的学习。建构主义的理论对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有很好的指导价值。它强调以“学”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主要起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同时,它也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认为利用情景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英语第二课堂组织计划

我校英语第二课堂的组织和实施都由学校训练部教务处、基础部组织,由外语教研室负责牵头实施。大学英语教师直接对第二课堂学习进行指导,它避免了第二课堂中盲目性、无组织性、缺乏系统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之初就对第二课堂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按各个学期的教学段有计划地实施。同时,我们还把第二课堂的教学和活动列入了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体系,把第二课堂作为课程来加强建设,使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的必要的补充和延伸,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

通过第二课堂课程建设,我们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兴趣、增加实践、锻炼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内外相结合的全新的、系统的教学理念。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一些课外知识,了解英语语言的风俗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第二课堂具有时间空间选择上的自由和方式灵活多样等优越性,它通过提供大量实践的机会,使学生接近自然语言环境,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三、英语第二课堂的实施情况

1.原则

在第二课堂英语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主题为线索,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构想,把每个有理想、有抱负、乐于上进的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在各种英语活动中不断成长。因此我们在活动设计中遵循了下述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第二课堂大学英语教学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英语学习的各种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主人翁意识,参加各项活动。这些活动以主题统领学生英语活动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英语文化活动的愉悦,深度发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和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

(2)延伸和增强课堂教学活力的原则

第二课堂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延伸,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补充课堂教学时间,极大地促进班级内课堂教学的活力,满足不同需求。有的学生只是满足于考试,基础好的学生希望能够熟练地掌握英语,具备较高的语言交流能力。课堂大学英语教学要善于捕捉学生的这些英语学习需求,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服务。

(3)实践性原则

课堂教学由于种种因素,难以广泛开展深度语言交际活动。第二课堂英语教学活动要在形式上力求新颖,吸引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的各种活动,使不同年级、不同能力、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

(4)兴趣性的原则

大学英语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由于班级授课的约束,学生在课堂内只能体会到有限的趣味,而在第二课堂中,通过学生为主体,实践为主题,来激发保持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增强教学的效果,开阔视野,拓展能力。

2.主要实践内容和取得的成果

我校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在学校训练部教务处和基础部的支持下已成为固定的学习模式,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我们建设了一支责任心强、实力雄厚、各有专长的师资队伍并制定了规范的外出学习和匹配奖励制度;开设了文化类选修课、英语技能选修课和医学专业英语选修课,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技能培训和医学英语基础培养;结合医科院校专业特点,开展了SCI医学应与写作系列讲座及外请专家、外教讲座,极大地鼓舞了全校师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为推动学校英语学习再上新台阶;组建了写作、视听、书法、演讲、英语角等各类英语兴趣小组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组织了全校范围内的英语演讲比赛、朗诵比赛、书法大赛、戏剧小品大赛、英语歌曲比赛、英语DV大赛、配音大赛、短信大赛等,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展现自我的舞台;同时,所有比赛由师生共同策划、组织、实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极大地培养和锻炼了其创新意识与能力;通过经典英文电影周、英语文化节等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扩建了英语调频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进行节目编导、录制和播音。不仅培养了一大批英语播音员,还通过调频频率营造了英语学习氛围,使更多的人群能受益于英语学习,更加关注调频台这个英语学习的喉舌;在学员旅及各学员队成立了英语学习部,组织实施英语学习和各类比赛和活动,掀起了全校范围的英语学习热潮;挑选校级竞赛中的优秀苗子,对其学习策略,特别元认知策略进行重点强化培训,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全军、西南地区和重庆市各类竞赛获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从2005―2007年,由于注重第二课堂课程建设,我校学生在全国、西南地区和重庆市的英语各类比赛中成绩优异。累计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知识竞赛46个特等奖、65个一等奖;参加西南地区首届模拟联合国比赛获得最佳代表队、最佳代表奖和最佳演说奖;先后参加重庆市英语演讲比赛及“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重庆赛区选拔赛,获得6个一等奖,并连续三年冲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总决赛,获得去马来西亚等国参加亚洲英语辩论赛的资格;2006年参加重庆市政府和加拿大领事馆联合举办的“枫叶”杯英语演讲比赛第一名;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总决赛暨2007年全国大学生英语夏令营获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英语辩论赛第一名,等等。

学生在积极参与各类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信心,激发了兴趣,提高了实践能力,拓展了创新能力,形成了很好的大学英语学习氛围。

四、结语

我校在继续推行分级分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第二课堂课程建设,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英语创新教学研究。从第二课堂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得出两个富有启发意义的结论:(1)第二课堂活动是一种充满个性化的创造性很强的趣味性活动,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各种活动。在活动中,他们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不是被动地依赖于老师,而是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教师与学习者之间互动的一个过程,更是一个学习者自主学习、自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原则精神。(2)第二课堂活动能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课堂教学的有力延伸。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时间有限,听、说、读、写能力难以得到均衡的发展;二是教学内容有限,学习者语言知识的输入量不足,难以体现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和教育性特点;三是班级过大,不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学生不能发挥其个性和特长。针对这些情况,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使学习内容和方法有更大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使各类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加大了他们的英语实践量,从而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因此,第二课堂教学和课堂英语教学是一个教学体系的两个方面,是交际能力和语言知识教学的不同分工。课堂英语教学依托第二课堂大学英语教学,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学生通过“第二课堂”能够巩固和加深“第一课堂”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它极大地提高了英语教学的效率,使英语教学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移到以校园为主的英语学习的大课堂。

参考文献:

[1]Jonassen,D.Learning with Technology:A Constructive Perspective.NJ:Prentice-Hall,1999.

[2]H.Douglas Brown.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Prentice Hall Inc.,1987.

[3]Krashen,S.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Pergamon,1982.

[4]周淑珍.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外语的能力[J].高校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

[5]赵广平.如何搞好大学英语课外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

[6]高燕.开辟大学英语教学第二课堂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

[7]戴炜栋,刘春燕.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外国语,2004.3.

[8]孙云英.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课堂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0,(3).

[9]王湘玲,宁春岩.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主义教学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6.

[10]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

[11]陈永元.大学生课余学习心理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心理应用技术研究,2003.2.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8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起,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共同举办的一项全国性职业教育学生竞赛活动,经过多年努力,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积极参与,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联合主办部门最全的部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成为中国职教界的年度盛会。2012年新增竞赛项目“中餐主题宴会设计”比赛,2013年6月份将举办第二届比赛。此大赛旨在检验参赛选手的设计创新能力及专业操作能力,展示参赛队员在产品创新、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卫生安全操作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大赛在展现职教改革成果、凸显职业教育特色、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引领专业改革与建设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二、赛项设置与分析

“中餐宴会摆台”比赛是一个传统赛事,比赛内容分为英语口语测试、理论知识测试、仪容仪表和实际操作四个部分,满分120分,其中实际操作占得比重最大,达80分。英语口语测试主要考察选手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及专业英语水平。理论知识测试主要考察选手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及综合分析能力。仪容仪表部分考察选手的职业形象。实际操作部分包括中餐宴会摆台、餐巾折花、斟酒等内容,主要考察参赛选手专业技能操作的熟练性、规范性与卫生性等。

“中餐主题宴会设计”竞赛内容以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为主线,涵盖台面创意设计、菜单设计、餐巾折花、中餐宴会摆台、斟酒、英语口语、专业理论、现场分析等内容。2012年的比赛内容分为理论知识测试、现场专业技能比赛、英语口语测试三大部分。笔试主要考察选手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及综合分析能力。现场专业技能比赛主要考核:一是选手仪容仪表;二是现场操作,包括主题设计中心艺术品的现场制作、中餐宴会摆台、餐巾折花、斟酒,主题设计思想解析及菜单分析。主要考察选手操作的熟练性、规范性、美观性、实用性以及选手对中餐饮食文化的理解和对成本控制等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的掌握。三是现场互评,参赛选手现场操作结束后需通过抽签评价另外一名参赛选手的主题创意及菜单设计。该环节可以很好的考察选手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及其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英语口语测试部分主要考察选手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及专业英语水平。每位选手需回答五道题,其中中译英、英译中各两道,情景对话一道。2013年的比赛难度加大,将提交手写现场互评改为口头讲述,增加了职业形象展示中的“餐饮服务场境设计”这一环节,其它部分基本相同。下表是两个大赛在比赛内容方面的区别。

从上表可以看出以下区别:

1.两者难度系数不同。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在比赛内容上涵盖了中餐宴会摆台,台面中体现主题的中心装饰物需要在现场规定的时间内操作完成,并抽取其他选手的台面进行点评,难度系数较高。中餐宴会摆台的中心装饰物不需要现场制作,比赛中将提前准备好的物品摆上餐台即可,难度系数较小。

2.两者考察学生能力的侧重点不同。中餐主题宴会设计不仅考察学生对餐饮服务技能的熟练程度,更考察了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与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2013的大赛将考察学生书面评析台面的能力变化为考察学生的现场口头表达能力,这将对学生的考察从传统的“会做”提高到了“会写”与“会说”。中餐宴会摆台侧重于考察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即“会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场分析与处理能力等没有做考察。

3、两者的创新性不同。中餐宴会摆台比赛是一项传统比赛,不仅旅游院校举办此类比赛,酒店行业举办的技能大赛也以此比赛为主。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是2012年才新增的比赛,在赛项的设置上具有创新性,除了考察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之外,还考察了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现场应变能力,对理论水平及英语口语水平的测试方面也提高了要求。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目前只在院校中进行,酒店行业还没有涉足难度这么高的竞赛。

4、两者对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不同。中餐宴会摆台中实际操作得分高达80分,学生只需要在赛前刻苦训练技能就可以在比赛中获得高分。而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宴会摆台分值只占一小部分,中心装饰物的制作、现场互评等环节的分值较高,学生需要平时积累才能取得较好成绩。

5、两者所体现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中餐宴会摆台比赛比“技能”,培养技能熟练的基层员工。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比“创新”,旨在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能力的基层管理者。

三、对旅游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两个大赛都具有行业导向功能,在引导旅游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紧贴产业需求、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等方面具有异曲同工之效。但因两者在赛项设置与考核评价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各不相同。

(一)人才定位

旅游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定位一直是大家探讨的一个关键问题,人才定位与人才培养是否匹配也引起了专业人士深入的思考。

“中餐宴会摆台”比赛一直以来被旅游院校当作行业人才需求的“风向标”,并根据这个“风向标”来确定专业人才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技能熟练的基层员工。我国的中职旅游院校也有酒店管理专业,院校举办或行业组织的酒店技能大赛赛项之一也是“中餐宴会摆台”,按照中职的人才定位即“培养技能熟练的基层员工”而言,“中餐宴会摆台”比赛与中职的人才定位更匹配。

“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是一个新设的赛项,它更贴近这个时代行业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酒店职业经理人认为,技能对酒店来说很重要,但拥有技能的创新人才却是目前酒店所青睐的专业人才。 “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的举办,促使院校专业老师与行业专业人士对旅游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定位、以及人才定位与人才培养是否匹配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对于酒店而言,既需要基层一线员工,也需要层次较高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根据酒店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与能力要求,“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更能促进高等旅游院校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

2012年之前,与中餐服务相关的技能大赛基本上是“中餐宴会摆台”,比赛内容中虽然也有理论知识与英语的考核,但绝大部分的分值仍然被摆台操作所占据。各个旅游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只需开设一门相关的专业技能操作课就可以应对该项大赛,或者到实习单位顶岗实习一段时间也能达到熟能生巧。

2012年初次举办的“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让众多参赛院校深切感受到了比赛的综合性与创新性。如果院校没有开设《宴会设计与管理》之类的专业课,则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学生的中餐宴会主题创意、菜单及中心装饰物设计与制作等专业能力提升到能参加比赛并获得较好成绩的水平。“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促使旅游院校思考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发展性问题,引导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能培养行业需要的人才的一类课程,而不是根据院校的现状与师资的情况等来开设课程。

(三)师资配备

较多旅游院校因没有完善的实训条件,不能在校内训练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在实行“工学结合”后将学生的实训环节放在了实习酒店完成,在某种意义上,酒店员工实际充当了实训老师的角色。因为“中餐宴会摆台”只涉及摆台、折花、斟酒等技能方面内容,具有单一性,院校可以不配备专业老师,而是通过校企业合作的方式完成备赛与比赛。此大赛在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上起了积极的作用。

“中餐主题宴会设计”涉及到主题创意、菜单设计、中心装饰物的设计与制作、现场互评等环节,对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方面要求高,如果院校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学生单凭在实习酒店所获得的知识是很难完成此类大赛的。所以需要开设相关课程并配备相称的老师,通过日常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得到提高。针对此类大赛的备赛而言,需要组织一个指导老师团队,发挥各个老师的特长,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此大赛在促进师资的引进与组建指导老师教学团队方面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四)学生引导

技能大赛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方向与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起引导作用。

“中餐宴会摆台”侧重于引导学生“会做”,学生只要勤学苦练、埋头苦干就能熟练掌握技能,这对于培养行业需要的基层一线员工是非常有效的。

“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引导学生“做、写、说”,体现出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的提高, 这对学生的后续发展有较好的指引作用。曾在谷歌公司、微软公司担任重要职务的李开复博士在《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中提出,“在21世纪里,现代企业最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体上优秀,或只拥有某方面特质的“狭义”的人才,而是能够全面适应21世纪竞争需要的,在个人素质、学识和经验、合作与交流、创新与决策等不同方面都拥有足够潜力与修养的“广义”的人才。”参加大赛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与反思的过程,大赛会引导学生学习、创新、思考与尝试,并不断积累经验。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9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融入在了高校教育中。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确定了9所高校作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2015年7月30日,由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资委联合举办了“全国高校实践育人暨创新创业现场推进会”,首批有50家高校获得“全国高校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的授牌。截止2014年,有48万大学生通过“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创业,预计到2017年将有超过80万大学生加入创业队伍[1]。北京林业大学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院校,也在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创业教育和实践,在外语学院依托行业特点,建设富有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开展丰富的创业教育活动,使外语专业大学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创业教育实践活动。

二、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与相关研究

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高校创业教育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创业意向,并且会降低学生创业中的盲目和非理性因素,提升创业意向与所学专业的匹配程度(朱红和张优良,2014)[2],受过一年创业训练营培训的学生就业速率就要比其他学生快10%左右[3]。创业教育发展,最适合的道路应该是融入传统教育的各个专业,形成相互交织、补充和促进的关系,这样一种新的教学范式才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掘[3]。而且学生的个人特质(本研究采用前瞻性人格)对创业态度的影响显著,创业教育须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创业方面的人格特质;或者甄别出具有前瞻性人格特质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和教育(郭洪等,2009)[4]。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创业,许多高校采取措施积极措施推动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如福州大学将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每年投入60万元,开设创业基础班、提升班、精英班等,形成“创业通识-创业技能-创业实战”培训体系[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建立了云山咖啡屋、云山书屋、云山网球俱乐部、云山箭牌创业园等20多个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实体,现在校园创业营业额达1800万[6]。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与外语专业学习结合不够紧密,实习实训相对薄弱[1],以“听、说、读、写、译”等为主的专业技能培养、以外语文化节为主要依托的校园文化活动与创业教育脱节,创业活动明显缺乏创业相关行业知识的支撑,以翻译等技能训练为主的专业实践教学与创业课程及实践的整合欠缺(龚素瓅,2014)[7]。但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依托行业特点,发挥专业优势,将创业教育融入教学课程中,既发挥了外语专业特长,又彰显了北京林业大学在林业方面的行业特色,实现了以文化交流、翻译技能服务为主的专业特长与创业课程及实践的有效整合。

三、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的创业教育与创业活动

第一,创业教育实践的概况。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依托于商务英语专业,发挥商务英语“商务+语言”的双重优势,面向企业需求建设教学与培训课程,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寓创于教。将我校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请进”课堂,为学生讲授分享“一手”的商战实例,实现创业教育与课堂教学融合。为了支持专业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创业教育,学院成立了创业服务中心,投入办公场地建设创业交流空间。中心设立专家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分别负责技术支持和日常管理运行。实现创业辅导、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支持,为成熟的创业项目和团队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推动创业教育工作。机构保障:创业服务中心专家委员会由各学科专业负责人组成,根据不同项目和活动需求,委派专任教师做技术指导。管理委员会由学院负责就业创业的专职辅导员组成,负责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事务联络、组织和参与创业类竞赛、培育创业项目、协助创业教育活动的宣传推广、协调各学科专业教师和学生等事务。创业教育的开展。利用商务英语现有的商英交流、工商导论、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基础、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商法等课程,并设立了“创业”课程,开展“语泮未来”创业教育系列活动,打造“语泮未来”创业教育系列品牌;拓展教学实习就业实践基地,目前与学院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就业实践与教学实习基地主要分布在北京,便于师生近距离实践,如北京彼岸纵横翻译咨询有限公司、北京珠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英华博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国际合作部、北京市中西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北京拉维达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东方君泰(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尚城同力(Topline)国际品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在这些实训基地中,师生可以实地参观、考察甚至观摩部分商务项目的讨论,增强学生商务实战感知,打破“纸上谈兵”的局面,将创业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邀请创业人士做讲座,增强创业的技巧,包括创业机会的识别、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团队的建立、创业过程的实施和控制等,提升学生创业知识、增强创业技能。创业环境的塑造。中心积极帮助学生成立兴趣组织,指导开展培训、交流活动。指导学生成立创业类社团,鼓励学生参与创业类竞赛、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学院每位教师都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口译大赛、商英赛的经验。

以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为依托,学院还举办“语泮未来”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发掘创业人才,培育创业队伍,打造“商英赛精品团队”,并以赛代练,提高创业技能。全国有各类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其中以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声名为最。学院坚持“以赛代练”,积极发掘创业人才。2014年商英12级学生代表,首次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华北赛区)商英实践大赛,并获得二等奖,首战告捷。创业空间的建立。创客运动代表了公众参与创新的新趋向(徐思彦和李正风,2014)。学院申请专项经费在学生活动区建设创业交流中心,,供创业学生沟通交流,激荡创业思想,形成“创客空间”,必要的还提供创业工作室,为创业项目提供工作场地。创业辅导。为学生团队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创业项目和创业信息,邀请专业人士和创业者,对学生的创业想法进行整理,对创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疑问进行解答,全程辅导学生的创业活动。在创业辅导过程中,发掘创业人才,组建创业团队,培植可行的创业项目。在学校举办的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参赛团队从选项组队到策划分工,从报名到决赛,每一步都由相关人士予以指导。创业资金的支持。中心成立了“创业种子基金”,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路演的方式为项目筹集资金,也积极向企业和企业家募集资金,创业项目运营盈利的一部分作为种子基金,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创业活动,实现创业活动的良性循环。外语学院的学生可以首先申请学校创业项目立项,学生还可以申请在学院创业立项,获得相应的支持,帮助学生孵化创业梦想。支持创业团队结合校园主题举办各种推广活动,协助扩大宣传,协调资源。创业实践。依托学院的专业优势,以林学、林业产业经济学、动植物保护、风景园林等学科为特色,成立“口译同传小组”,加大“绿色口译同传”精品团队的支持,并积极承担相关国际会议的同传工作,如森林经理国际研讨会、鹤类保护和可持续农业发展国际研讨会、环渤海候鸟栖息地保护国际研讨会、国际绿色交流营等同传任务,鼓励学生成立基于环境保护的专业翻译公司。学生有任何创新创业的想法都可以从学院创新创业中心下载“立项申请书”,填写“”等内容,由创新创业中心邀请创业人士对项目进行审核,并组织学生答辩,最后确立拟资助项目。第二,创业教育实践的特色。外语的专业特点为非技术性,创业有很大难度,但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优势,整合资源,完备支撑体系,融创业教育与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团队围绕文化交流孵化创业项目,通过“商英赛精品团队”积极打造“翻译服务工作室”,并且以依托于北京林业大学的绿色经济与管理的鲜明优势和特色,建立了“绿色口译同传精品团队”。“翻译服务工作室”和“绿色口译同传精品团队”特色鲜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既发挥专业优势,也彰显了行业特色,不但成为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的创业教育与实践的最大亮点,而且带动了更多学生参与到创业实践活动中。

四、结束语

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大变革,对于学生创业与就业能力有重要意义。作为具有特色鲜明的行业特色院校,需要将作为创业教育的通识教育与专业特色教育相结合,提升创业知识和技能,形成“又红又专”的创业教育与实践体系。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开展创业教育时间不长,但能充分挖掘外语专业优势,立足于林业行业特色,并成立了创业服务中心,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包括创业环境塑造、创业空间建立、创业辅导、创业资金支持在内的创业教育与实践体系。目前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有四个创业团队,在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创业服务中心支持下,已经初显成效。

参考文献:

[1]程墨.创业教育要防止把学生培养成“旱鸭子”[N].中国教育报,2015年8月7日第001版.

[2]朱红,张优良.北京高校创业教育对本专科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基于学生参与视角的实证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6):100-107.

[3]罗娟.创业教育是让学生始终有梦想[N].工人日报,2013年6月4日第007版.

[4]郭洪,毛雨,白璇,曾峥.大学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软科学,2009(9):69-74.

[5]高建进.福州大学:创业教育成为学生发展助推器[N].光明日报,2014年12月10日第005版.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10

一、职业技能大赛影响下的商务英语专业改革

(一)改变不合理的课程结构,构建均衡的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在高职院校里是一个传统专业,但是很长一段时间这个专业的定位一直不够清晰。到底是姓“英”还是姓“商”?英语和商务两方面的课程各占多少比重?毋庸讳言,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从事商务英语教学工作者,严重影响了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英语本科专业的影响,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大量的精读、泛读、翻译、写作、听力、口语、报刊阅读等课程;与此同时,受专业名称商务英语中“商务”的限制,又开设大量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会展英语等系列课程。总而言之,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课程多且杂,缺乏有效整合。学生疲于应付过多的课时,老师疲于准备门类繁多的课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扎实,商务知识一知半解,技能薄弱。技能大赛项目设计要求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技能竞赛和教学改革相结合,引导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方向”[1]。这为商务英语专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不少高职院校根据这个原则对商务英语专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课程改革。商务英语专业设置了通识课程、职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四个模块。通识模块即一些公共基础课程;职业拓展模块都是选修课,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以后职业的发展方向选择课程;职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模块包括综合英语、商务英语、听力、口语、英语语音训练、商务英语写作、口译实训、商务英语翻译、阅读、国际贸易实务、外贸英语函电、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外贸单证实务、国际法等。通过科学的整合,商务英语专业逐步系统化,核心课程突出。首先,英语口语类课程比例增加了,课时比例也相应提高,这是各级各类商务英语口语大赛带来的效果;其次,写作课程的课时也相应提高了,这是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技能的需求。综合英语和商务英语双管齐下,为学生夯实了英语基础,扩充了商务知识;商务方向的课程则体现了商务英语的ESP特色。相反,一些不成体系且不利于集中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课程被取消了,如会展英语等。

(二)改变不合理的“理实”课程结构,增加实践课比例

高职商务英语在技能大赛务真求实的“指挥棒”作用下,在满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需要的基础上,把“理实”一体课程和纯实践课程加大了比例。首先,鉴于技能大赛暴露出来的学生英语语音不够标准的问题,商务英语专业对大一新生开设了纯粹的实践课程———英语语音训练,专门对学生的英语发音进行纠偏;其次,职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模块的课程全部设置为“理实”一体或纯实践课程,如口译实训、写作实训、外贸函电实训等课程为纯实践课程,综合英语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为“理实”一体,理论和实践各占50%的课时。通过课程结构的设置,加强学生的实训时间,增强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使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走出校门之后,能运用自己所学,与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精英语、通商务”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但是高职教育不需要高深的理论,理论知识够用即可,要多一些实践和实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加强实践教学,深化教学改革。

(三)改变实训基地匮乏状况,建设模拟、仿真实训基地

张小菊、鹿鹿、牛彦飞指出,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技能培养,是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点[2]。商务英语专业是纯文科专业,实训内容主要是听说读写,一般高职院校关于这个专业实训的资源相对有限,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在技能大赛的引导之下,有的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力建设模拟、仿真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让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工作。

二、职业技能大赛影响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

(一)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

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一般是按照工作岗位中的实际任务来设置的,对于商务英语专业而言,口语大赛、写作大赛、翻译大赛等各种比赛比的就是英语基本功,主要考察选手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的语言知识以及文化传授能否满足职业大赛和工作岗位的需求?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这些问题督促任课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专业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3]。在职业技能大赛的推动下,任务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更为任课教师所青睐。教师按照授课内容设置任务或项目,同时创造模拟或仿真的工作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调查研究、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不断寻求完成任务或项目的途径。在完成任务或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培养了团队精神。经过几年实践,发现这些教学法尤其适用于口语课程、写作课程和翻译课程,学生在完成教师所布置任务或项目的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职业技能大赛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老大难问题。李焦明研究的数据显示,只有6%的高职院校的老师从企业一线引进,86%左右的高职院校老师都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任教,教学模式还带着普通本科院校的浓厚的色彩[4]。尽管很多老师都进行了“双师”资格培训或进企业进行专业实践,但由于时间短或其他原因,效果不是太显著。技能大赛对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商务英语专业的技能大赛主要是听说读写译方面的比赛,每次每项大赛的题目都与当前的经济政治形势或时政热点或工作岗位密不可分。这个“指挥棒”督促老师走出课堂,跳出课本,去了解毕业生的工作岗位需求和行业发展状况,去其他院校或企业进行观摩交流,及时把握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新动向。这种锻炼来自于教师的专业需求,教师积极性高,接受新思维、新知识的速度非常快,所以比师资培训更有效果。技能大赛的指导教师一般都是“老中青”教师组成的指导团,大家抱着同一个目标,互相探讨,互相促进,专业研讨气氛浓厚,有助于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成长。

(三)职业技能大赛促进校企教材的开发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兴盛的时间并不长,专业设置以及教材建设一直处于摸索之中,尤其是教材建设,比较薄弱。在2010年之前,大部分高职教材都是本科院校的老师编写的,其理论性强,内容偏深,实践实训内容严重不足,形式单一老套,不符合高职教育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原则。高职院校的老师在编写教材时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从企业引进的老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理论知识欠缺;一直从事教学的教师有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技能大赛不仅促进了老师的成长,也促进了校企合作教材的开发。技能大赛项目设计一般紧扣社会人才需求,比赛项目也按照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设计,所以参加技能大赛的指导老师非常了解专业的发展动向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这就为高职院校老师编撰教材指明了方向。为实现毕业生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教师要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融合企业一线经验和书本的理论知识,开发出“实用、够用”的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材。商务英语专业的很多课程都适合开发项目化教材,如商务英语写作、口语等。

(四)职业技能大赛促进第二课堂的拓展

商务英语专业是“商务知识+英语知识”,该专业的学生要学大量的专业课程,内容多,而高职院校的学制只有三年,最后一个学期学生还要进行工作实习,所以有些传统的英语课程被迫取消。这就无法体现英语教学的人文性,语言知识的输入量也存在着不足的现象,而技能大赛的写作、翻译、口语等都要求学生有足够的人文底蕴。鉴于这种客观情况,借着技能大赛的东风,很多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开辟了“第二课堂”。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与传统普通高等院校的第二课堂有所不同,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可以说是课堂的延伸,既有文化知识的拓展,更兼具各种技能大赛项目的人才培养选拔任务。“英语角”“英语话剧节”“校园广播站”等都是锻炼学生、培养学生、选拔学生很好的途径。通过定期举办这些活动,学生们获取了人文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指导老师也能发现、培养一些好苗子,鼓励他们参与各种技能大赛,以取得更好的名次。

三、结语

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制度设计和创新,不仅检验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水准,也引领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从职业技能大赛的项目设定可以看出,商务英语专业要以英语为主,偏重于英语的听、说、读、写、译。这就为商务英语专业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商务英语专业要认真开展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注重课程体系的平衡,注重学生的实训,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技能大赛的指导精神下,探索“英语+商务”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曹庆旭,王贵生,吴文勇.关于职业技能大赛对课程改革的影响[J].职教论坛,2011(23):22-26.

[2]张小菊,鹿路,牛彦飞.浅议技能大赛对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J].教育探索,2008(2):37-38.

[3]李明宇,刘柏霞.基于职业技能大赛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8):33-35.

[4]李焦明.产业一线的技术性人才应成为高职院校师资来源的主渠道[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4-5.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126-02

一、英语口语技能大赛的概况

英语口语技能大赛是在2011年被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但其前身被冠名为“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大赛”早在2004年就开赛了,迄今为止已经成功地举行了9届。大赛旨在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在职场活动中能够熟练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引领其他专业向国际化领域输送高端技能人才,为培养国际型的人才提供人才储备,也为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与此同时也为从事英语教学改革的专家、学者和管理者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平台。

英语口语技能大赛环节包括“现场描述”“情景交流”“即席辩论(正反PK)”等环节,内容涉及行业业务发展或社会、经济等热点问题,在情景中进行角色扮演,主要考核参赛者英语日常交际能力和涉外业务交际能力。参赛者必须在现场抽签决定题目,根据题目要求在特定的场景中回答问题,并接受现场评委的提问。大赛除要求参赛者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掌握一定的行业知识,关心职业领域、社会和经济等热点问题,这样才能正确判断题目要求,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题目所设定的职场环境。

英语口语技能大赛是展现职业院校学生英语口语才能的平台,突出“职场实用口语”的特色。每一届英语口语技能大赛都是热烈而精彩纷呈的竞赛,每一届都涌现出一批英语口语流利、表现力强的学生,而且竞赛一届比一届出色。这也是“以赛带训、以赛带学”的结果。同时有力地证明了高职学生是可以学好英语口语的,有的学生还具有很好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二、英语口语技能大赛与高职英语教学要求的契合点

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规定:“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继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重视语言学习的规律,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目前要特别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①

由此可见,英语口语技能大赛旨在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目的正好与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相契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交流的范围日益扩大,行业、企业、社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英语口语技能大赛是高职英语教学的导向标,对高职英语教学起着积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英语技能大赛制度的建立,与英语教学形成“倒逼”机制,引领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

三、目前高职英语的教学现状

高职学生的生源来源于中专学校、技校、高中,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大多数高职院校重视专业课的教学,而将英语课时压缩,甚至每周的英语课时仅为2节。同时,很多学生由于在中专或高中阶段没有打好英语基础,对英语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不明确自己学习英语的目的;大多数学生的词汇量很少,在用英语沟通时想说却说不出口;学生们接触的口语情景都是诸如谈论天气、问路和指路这样的日常英语口语,与职场口语接触较少。部分学生英语学习一旦出现困难,就彻底放弃学习英语。以上状况严重影响了高职英语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很多同学除了畏惧各种英语考试,同时也对各种英语技能竞赛敬而远之。迄今为止,参加英语口语大赛的学生基本上是英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但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才是职业技能大赛的根本目的,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大赛中,使所有学生的英语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得到提升,普遍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各职业院校英语教师们要密切关注英语技能大赛,不断进行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更好地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变化,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策略

现阶段的英语口语技能大赛的实践性非常强,学生能够更好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有效地检验高职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整个竞赛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适应社会的要求和变化。

1.转变高职英语教学的理念,在有限的课时中注重英语听说的训练。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由于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极其不平衡,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许多高职院校分管教学的领导以及英语教学的教师们存在着对英语教学观念的错位以及认识上的偏颇,往往造成注重书本知识,轻视实际应用能力;重视考试分数,忽视灵活适用,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特征以及特殊性认识不够,加上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英语课时普遍压缩,导致不能适应现代高职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显然“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陈旧教学模式与现代口语技能大赛的宗旨是相悖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这些年来英语口语技能大赛的举办和发展,人们普遍认为一定要做到“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协调发展。因此,今天的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从始至终要注重英语听说的训练,有意识地去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学以致用,办出“职教特色”,彻底改变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2.及时调整教材内容,将授课内容与情景相结合。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参照物,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依据,是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最佳方式,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工具。英语口语技能大赛考核内容都与现阶段学生所学专业相关,都是与行业密切相关的主题,例如日程安排、接待来宾、酒店服务、景点介绍、产品介绍、市场行情变化介绍等,更接近于实践模拟,让学生们犹如身临其境。高职英语的教材设计不但要接近于生活,让学生们在感官上更易于接受和理解,也要包含学生们将来就业可能会接触到的行业知识。当然在具体的操作案例中,授课内容应该突出交际性和实用性。选用的语言材料要多样化、要内容生活化、趣味化、语言风格具有多样性。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情感和语言”多方位去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开展全英语讲课,为学生提供教学语言环境。聘请了外籍教师的高职院校,更应该由外教参与行业活动模拟,使学生们进入真实角色的状态,从而达到高职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的目的。当然这样的教学也对英语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较大的挑战。这必然要求英语教师对其所教授的班级学生的专业要有足够的认识,对学生们将来就业的行业时刻关注,不断去更新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的英语教学材料。

3.以能力本位为出发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英语技能大赛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检验,它不仅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还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在竞技活动中既考查选手的技能水平和应用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历练他们的心理素质。基于这一特定要求,职业院校在教学中应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恰当地去安排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比例。不仅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对他们专业方面培养的目标,我们不仅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口语能力,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去创新教学方法。当下各种先进的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如“任务驱动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模拟实情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更应该意识到任何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都存在优势和劣势,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能力目标建立学生能力本位教学观来开展英语教学活动。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由于在语言交流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更应该去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一些对于具体教学活动有帮助的教学科研成果,同时创新出一套适合本院校高职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当然,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事与愿违、力不从心,无奈只能采用部分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方法,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中心,积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再仅受限于单一的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开展互动模式,分成小组开展比赛,为学生营造一个舒适、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们对英语应用技能的兴趣。同时,可在教学过程中将比赛融入英语课程中,定期开展英语口语演讲、写作大赛,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竞赛项目中增强自信。

4.改进教学评价模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科学的考评模式具有正确的引导性、激励性和实效性;相反,落后不科学的考评模式则禁锢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发展,束缚了教学改革创新的步伐。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终结性的评价模式严重禁锢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检验不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必须摒弃这种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模式。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科学的英语教学评价模式,对高职英语教学考核的重点应从对纯知识性的考核转移到对英语运用能力的考核。英语口语技能大赛目前尽管只有一些英语口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参赛,但是从近几年来取得实际成果来看,英语口语技能大赛的举办大大提升了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我们应该去探究和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分阶段性的评价与日常性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相互评价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的、多元性的评价方式。评价过程中突出听说能力的考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5.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实践的环境。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其特点是实践性很强。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交流语言,本身的功用性要求突出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假若我们只知道学习它,而在生活中不能经常应用它,那永远也不会掌握好它。不管学习哪种语言,目的是要用其来交流。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语言得到应用或是在应用中去学习语言,学生就会提高学习兴趣,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不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改进方法,更应该创造条件开展第二课堂,为学生营造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学校可在英语教师的建议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意义的第二课堂,如英语口语比赛、英语角、听英语广播、看英文电影等。成立英语协会,聘请校内的英语教师作指点,由英语协会牵头组织各种英语活动,给学生的课余生活创造一个实践的语言环境。由于第二课堂的活动轻松愉悦,会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学习语言的兴趣更容易被激发出来,学习英语的效率更高。同时,在丰富的第二课堂中,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增多,学以致用更有成就感。

总而言之,英语口语技能大赛是对高职英语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其意义非凡,影响深远。广大的高职英语教育工作者,应该密切关注每一届英语口语技能大赛并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学习专业技能的热情,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和信心。先让一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英语口语技能大赛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共同提升英语口语技能,为我们国家建设发展培养综合型的人才才是我们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继续做好和开展全国英语口语技能大赛是今后高职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通过以赛带训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广大职业院校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奋斗方向。

[注释]

①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参考文献]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12

一、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课外活动研究的背景

笔者所在的学校自创办以来就非常注重英语特色学校的建设,一方面是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不断积累英语特色办学的经验。在十多年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各种有效的活动方式体现办学特色。尤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我校和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众多的课外实践活动中,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活动。自2011年7月我校开始筹备到进入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外语特色学校创建中的英语教学辅助活动研究”以来,我们对能提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几个行之有效的课外活动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

二、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课外活动的选择

根据近年来,学校的课堂教育中仍然存在只注重学生英语知识的输入而忽视学生英语能力输出的传统顽症,我们在课外活动的选择上更注重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为主的活动,同时顾及时间和场地的利用,学校、家庭及社会有关机构的合作等。所以我们选取的活动形式时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便于学校和家庭,以及社会合作机构的操作,二是既联系学生生活又促进学习,三是成为学生人生成长中的宝贵经历。我们选定两种主要的形式作为研究对象:一是英语演讲,二是涉外交流。

英语演讲最能体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口语交际能力,因此英语演讲是提高学生口语水平的新途径[2]。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间交往的日益频繁,高水准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成为人们在生存和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和“杀手锏”,较高水平的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项基本且重要的要求[3]。所以我们通过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校内外各种英语演讲比赛,促进学生主动加强听力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摆脱“哑巴”英语,努力学习“有声”英语,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涉外交流是我们在特色办学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影响更广的课外活动形式。涉外就是和外国人有交流,学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用英语,在我国长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中国学生几乎没有和外国人交流的经验。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国际的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单纯学习语言知识而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无法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4]。我们通过涉外交流活动,把外国专家、学者、学生、社团请进来,派遣我校老师、学生走进外国大学、中学、家庭体验外国文化,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课外活动的具体实践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已经固定下来并一直在实行的演讲活动有:校内演讲、校外演讲。涉外交流合作形式有:和英美中学结缔友好合作学校、访问英美文化夏令营、邀请英美学者来校讲学、邀请外国留学生举行英语座谈。

(一)英语演讲比赛活动具体实践。

1.举办英语演讲指导讲座。首先,通过学校英语俱乐部,组织主动积极参与英语演讲活动的学生在学校礼堂收看英语演讲视频,如《21世纪全国中学生英语演讲视频》、《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等,让学生在观看全国中学生演讲比赛视频的过程中产生参与英语演讲的热情。然后,学校教务处安排老师做专题讲座,从演讲稿的选题立意、论据收集、谋篇布局、措辞运用、语言修改、演讲道具到英语演讲中的语音语调、音高、语速、停顿、重音、声音的抑扬顿挫及节奏感的把握,再到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技巧的运用及情感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指导。

2.举办校内演讲比赛。每学期在学校内举行一次主题演讲比赛。学校教务处英语教科室结合学生的实际选定主题,如my home,school life,my problems等,给学生一周的时间,由英语老师指导修改演讲,在班级进行预备演讲和筛选,最终确定参与学校比赛的学生名单,一个班级一个名额。在全校演讲比赛的日子,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欣赏学生的精彩演讲。学校根据比赛成绩表彰奖励演讲优秀的学生。

3.组织校外演讲比赛。我校近年来与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中小学生演讲比赛江苏组委会合作,组织学生参加“21世纪杯”全国中小学生演讲比赛。学校在每年10月份接到比赛组委会演讲主题通知后,布置各英语老师在班上进行宣传,鼓励同学积极报名,自愿参与,并对本班同学的演讲稿认真筛选,确定本班参赛人员名单。教科室再统计全校参赛人数并进行核对,将参赛人的名单、联系方式、指导老师等资料统一打包上交大赛组委会。教师组织这些学生每周集中培训一次,不断提高演讲口语表达能力。每年我校有数十名学生进入复赛和数名同学进入江苏省决赛。

(二)涉外交流活动的具体实践。

根据交往的形式,我们将涉外交流活动分为单向型和双向型。单向型主要是由我校组织学生前往英美国家的文化单位学习,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或接受英美国家友好学校或其他团体来我校访问,传递我们的文化。双向型主要是我校和英美友好学校建立互助关系,互派学生交流学习。

1.单向型涉外交流的具体实践。

主要形式是夏令营这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涉外交流活动之一。每年暑假学校组织学生到英国和美国进行学习交流活动。学生居住在英国或美国家庭中,和家庭主人共同生活两周时间,在这两周的时间里,学生还走入社会,和当地居民交流,走访当地学校和文化单位,学习英美文化。通过夏令营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大大提高。

另外,邀请在国内的外籍学生和老师到本校和学生举行交流聚会。如2013年1月10日下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本纳-香槟分校师生一行18人来我校访问交流。在每学期两次的聚会中,学生大胆开口,尝试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了和外国友人交流。

2.双向型涉外交流的具体实践。

双向型的涉外交流活动主要是和联谊学校合作,互派交换学生。这是一种长期而有效的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式。2012年10月18日,我校与美国North Cross学校缔结成友好学校。双方都安排学生到对方学校学习,为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返回学校后的外派学生又促进本校同学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当然这样的活动不仅需要学校专项研究经费的支持,还需要本地经济实体的大力支持。

四、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课外活动的积极影响

有效组织英语演讲和涉外交流活动,有助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所以这两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积极影响:

(一)对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演讲比赛活动中,学生为了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加强训练,不断模仿和强化地道的英语口语表达习惯。通过视频观看,班级模拟练习,以及参赛者的集中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语境适应能力,调动了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同时增强了开口用英语表达的自信心。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学生表现得更为好奇和积极。为了能将自己所学的在英语环境中表达出来,和地道的英美人士进行实地交流,学生更加注意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现实交流中学生会碰到语言交流中的差异,在发现差异和适应差异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表达,从而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学生更加认识到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二)通过举办这些活动,促进了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英语演讲和涉外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创造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学生在英语演讲活动和涉外交流活动准备阶段,通过搜集整理有关资料,扩大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英语演讲和涉外交流活动进行中,通过大胆开口、积极思维,提高心理素质,发展批判性思维习惯的形成,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5],为学生终身发展积累一定的宝贵经验。

(三)通过组织这些活动,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建设。英语演讲和涉外交流活动是外语特色学校创办过程中所实施的课外教学辅助活动的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为学校营造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展示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凸显外语特色学校的特色,促进我校相关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同时在组织这些活动中,英语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质得到了提高,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在英语特色学校创办过程中,通过组织演讲比赛和涉外交流等课外活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方面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和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所都出的努力也有了很大收获,但是在今后的学校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还要不断优化此类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舞台,为以后跨文化交流打下基础;为教师提供专业提升机会,为教师拓宽教学视野;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更加宽广的道路,促进中西方学校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雷晓东.论高校开展英语公共演讲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3]Endicott F S.The Report[R].Chicago: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lacement Center,1980.

全国创新英语大赛篇13

随着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和学生都不再满足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自2006年起,我院英语教学在学院和系部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广大教师和学生都积极投入到丰富多彩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每学期教师都尝试利用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和交际的机会,整体收效甚好。现就如何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有哪些具体活动形式以及如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展开探讨。

改革的总体设想

(一)指导思想

推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化,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保证英语第一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将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开放、灵活和广泛的优势特点,调动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拓宽其知识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时间有限,听说读写能力难以得到均衡的发展;二是教学内容有限,学习者语言知识的输入量不足,难以体现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和教育性特点,不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学生不能发挥其个性和特长。而所有这些局限都可以在第二课堂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第二课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向学生提供比传统课堂教学丰富得多的学习手段和内容。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学生是活动的中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取向和兴趣爱好去选择参加不同的活动,而教师则可以因材施教,设计不同形式、不同难度的内容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二)改革的重点

(1)教学内容遵循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指导方针,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强调听说训练,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2)在教学中,强调以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思想,改变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和引导的作用,避免教师以灌输知识为主,片面强调知识传承的教学方式。

改革的实施过程

(一)学生的活动实践

外语教研室每年如期在全院举行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全国“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初赛、广西大学生“英语戏剧节”大赛初赛及广西英语翻译大赛初赛,学院英语角等活动。

学生实践活动的具体安排 (1)每年4~5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激发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促进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2)每年5月,组织学生参加广西高校大学生“英语戏剧节”大赛,给学生提供展现能力的平台,增添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3)每年10~11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4)每年12月,组织学生参加广西英语翻译大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读英语,说英语,记忆英语词汇及词组、句子的良好习惯,促进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5)2009年5月,我们组织了学院第四届大型英语角活动,邀请了附近十几所院校一百多名英语爱好者参加。活动以英语自由交流为主,并安排有英语戏剧“孔雀东南飞”表演以及英语歌曲独唱、猜谜等,晚会获得圆满成功。(6)2009年10月,为迎接我院30周年校庆,秉承我院学风建设的精神,积极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学院英语学习的氛围,增进英语学习趣味性,给学生创造竞技的舞台,比如组织一年级各系各班学生参加英语黑板报比赛。

具体活动方案 如大学生英语竞赛:由外语教研室主任组织,写活动策划方案,布置本届英语竞赛初赛的具体工作,安排活动实施过程,学院英语协会协助做好宣传工作。为了使参赛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中发挥出水平,了解和熟悉英语竞赛题型,取得优异成绩,每届竞赛都派教师对参赛学生进行辅导。赛场安排、初赛评卷工作以及决赛等一律按照全国竞赛组委会统一要求进行。又如广西大学生英语戏剧节:每年4月份开始,由教研室主任安排指导工作,负责人写活动策划方案,并安排我院参赛队伍展开预赛,最终选出最优秀的一组作为我院代表队。安排指导教师对该队进行辅导。辅导时间大概为两周,每天2小时。如若晋级,5月再进行深入的指导提高并派带队教师带领选手参加区级决赛。最后,根据学生参赛情况,写活动总结汇报。

(二)教师课堂实践

近年来,我院已经开展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有: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广西“英语戏剧节”大赛、广西英语翻译大赛、学院英语角活动、学院英语手抄报评比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能够多方面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特长的舞台。在各项英语活动中,学生尽情发挥,参加全区各种英语大赛硕果累累。那么,如何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丰富的创造力转化为英语学习的动力,如何将第二课堂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对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电力916班任课教师尝试以英语演讲比赛的形式进行课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具体做法为:简单理解课文后,给学生时间自己准备,然后每个学生就单元相关的话题展开演讲,由教师和其他4名学生评分。在演讲过程中,有些学生能较连贯进行,表达过程中词汇也较丰富,虽存在一些错误,但表达基本清晰流畅;而有些学生则频繁出现较长时间的停顿,存在较多的语言错误,只能用零星的词汇作简单回答,无法表达和传递信息;课文演讲结束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最后教师总结。实践调查证明,98%的学生认为以这种方式来学习课文既不烦闷,也能锻炼英语表达能力。其他教师则组织班级学生开展期末戏剧表演公开课,以英语戏剧表演方式、英语辩论赛等方法进行教学。显而易见,以第二课堂活动辅助第一课堂教学的形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动力,该教学模式推动了英语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带动了英语课程的建设。目前,我院在英语教学上已形成每学期都有教师进行以第二课堂活动为主题的尝试课,整体收效甚好。

(三)学生个人成绩对比分析

采用两种课堂教学形式相交融的教学体系,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得到了普遍提升,学习兴趣也更为浓厚。这可以通过学生前后两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对比和竞赛成绩来印证。对一些学生的调研结果如下:电力910班的一名学生,第一学期成绩75分,第二学期成绩85分,获得2009年全区“英语演讲大赛”二等奖,2010年全区“英语戏剧节”三等奖,2011年全区高职院校技能大赛“英语口语大赛”二等奖。电力806班的一名学生,第一学期成绩89分,第二学期成绩98分,获得2010年英语竞赛广西赛区一等奖。电力908班的一名学生,第一学期成绩90分,第二学期成绩94分,获得2009年全区“英语演讲大赛”优胜奖,2010年全区“英语戏剧节”比赛三等奖。管理803班的一名学生,第一学期成绩81分,第二学期成绩90分,获得2008年全区“英语演讲大赛”三等奖。

(四)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变

在教学上注重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的交融,在学业评价方式上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即应将第二课堂活动取得的实效化为分值或学分加入到第一课堂中考量。经过多方调研及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和学生支持以下考量方式:在学生总成绩中,第一课堂的期末考试分值占50%,第二课堂的分值占35%,平时成绩占15%。这样的评价方式,既可以保证高职学生的英语考试及格率,确保不挫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学生产生学业太难无法及格的消极想法,又可以通过分值的设定引起学生的重视,保证教师教学计划有序进行。具体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取得的成果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和挖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经过近几年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理论成果

一方面,通过对高职英语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实践进行探索,发现第二课堂活动的多元化开展,能促进英语教学改革,是对英语教学的有利补充。另一方面,通过总结本校开展多年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经验,提出了架构高职英语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交融的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还提出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交融的教学体系的评价方式。

(二)实践成果

通过英语教学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教师课堂实践、学生课外活动实践、学生个人成绩对比分析以及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改变等方面尝试了第二课堂活动对英语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目前,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与实际教学的有效结合,仍旧是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因此这项实践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深入改革的工作设想

(一)合理调整课程体系设置

在保持课程体系设置相对稳定,完成基础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结合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探索英语教学的新途径。加强外语教研室的建设,引进高学历的外语人才,给教师提供外出培训进修的机会,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二)加强校际交流

加强与其他院校及广西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研究会的联系,吸取先进经验,尝试与外校联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角、演讲比赛等,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创造英语环境和氛围,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能力全面提高。

总之,我们要积极地将英语教学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英语,营造全方位、多渠道说英语、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和氛围。英语第二课堂教育是一块尚未得到深入开发的沃土,它所涉及的科目及理论远非第一课堂所能涵盖。在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和探索过程中,应充分认识这块语言习得不可缺少的阵地,尝试组织更多教师和学生参与,在调整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改革,这将是一项十分有益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刘莹.开发建设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意义与途径[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3).

[4]李明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探讨[J].科技资讯,2007(35).

[5]王肖平.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英语潜能的激发力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10).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