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报告实用13篇

民政工作报告
民政工作报告篇1

刚才,XX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总结了去年的工作成绩,部署了今年的工作任务,讲得很好,很具体,很全面,我完全赞成。过去的一年,面临着突如其来的“禽流感”疫情,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和民政工作的重大改革,全县广大民政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忠实履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根本职责,坚定不移地落实上级主管局年初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沉着应对、迎难而上、求真务实,顺利地实现了五保供养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经费的封闭运行;全面地启动了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和农村特困户救助;全面推进了城区社区建设;高标准地完成了省委省政府“八件实事”及市委市政府“十件实事”所交办的创省达标敬老院5所和创市级达标社区8个的艰巨任务;启动了金峰长生陵园建设;有效地实施了自然灾害的救助;基本实现了城市贫困居民的“应保尽保”;探索了自谋职业、有偿转移的安置办法;加快了行业协会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发展步伐;电脑发行、福利企业产值再创新高。为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广大民政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致以崇高的敬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转变观念,创新思维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给民政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同时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打破过去“重物质、轻精神”、“重生存、轻发展”、“重管理、轻服务”的传统观念,树立“民政为民”的现代民政理念,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存权,落实好人民群众的发展权,保障好人民群众的民。要跳出传统的自我封闭的圈子,把全部业务工作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的重点问题、人民群众要求解决的热点问题和受各种条件制约的难点问题来展开民政工作。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现代民政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使民政工作在改革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完成量变的积累,实现从传统民政到现代民政质的飞跃。目前,值得我们引以为重视的问题很多;城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离退休干部、下岗职工和农村人口进入城区、城区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企业的社会职能将逐步移交社会,这种结构的变化和社会职能的转移,迫切要求我们去探索适应发展的社区管理模式;优抚对象,尤其是倒闭企业的优抚对象,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已成为了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这对我们传统的抚恤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企业自的增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爆满,城镇退役士兵指令性安置举步维艰;税费改革后,如何保证农村义务兵优待金、五保口粮及时到位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大胆探索解决的途径和方法。民政部门是政府的重要部门,要肩负时代赋予的光荣职责,广大民政工作者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构建和谐的社会”这一重任扛在肩上,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新的举措,努力探索民政事业的新发展,谋求民政工作的新突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二、突出重点、主攻难点、扎实工作

面对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任务和民政工作中呈现出的新情况,我们一定要有新的应对措施和新的工作思路,在纷繁复杂的民政工作中要突出重点、主攻难点、找准切入点、定好落脚点,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切实做好民政工作。后上同志在报告中就今年的工作作了详尽的安排,重点很突出。这里,我再强调几点:

第一,要从稳定社会大局这一目标出发,构建城乡救助一体化的基础框架。构建和谐的社会就是要防止两极分化、缩小收入差距,使社会分配不公转变为分配基本合理,达到大众认同。这一任务相当部分的担子落在我们民政人的肩上。我们务必审视民政工作的发展趋势,着眼于围绕城乡救助一体化构建,从现实出发,从县情出发,从每项工作做起,使救助工作由不公,逐步走向基本合理。现在城镇救助工作基本走上了正轨,下岗困难职工、特困居民都纳入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然而在农村,特困户的救助仍停留在临时救助的水平上,救助资金没有稳定的来源,救助标准偏低,诸如此类的现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有失公允。如何推进科学公正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如何推进科学公正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如何健全“民办公县”、“公办民营”机制,促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如何形成政府倡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营造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和舟共济的良好风尚?这些崭新的课题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去深入研究、去实践摸索。我县是一农业大县,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我认为,救助工作应把重点放在农村,一是要及时做好抗灾救灾工作,天有不测风云,气象变化万千,天灾时有降临的可能,各级民政部门一定要树立抗大灾的思想,立足于灾前重于防,灾中重于救,灾后重于济,认真做好抗大灾的物质资金准备工作,逐步建立全县救灾物质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救灾工作分级管理、资金分级负担体制。县、乡镇要有足额的救灾预算资金,确保救灾物质的及时到位,以提高抗灾救灾的快速反应能力。二是要做好五保供养工作。全县五保对象数以万计,是一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无儿无女,无依无靠,完全靠政府的救助和村民的帮扶过日子。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县五保供养工作曾挤身于全市先进行列。近几年来,尤其是税费改革以来,五保口粮、经费到位难成了制约民政工作一大顽疾,去年花了很大的努力,实现了五保供养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经费的封闭运行,五保生活困难有所缓解。然而五保口粮、地方五保经费到位难等问题还相当突出,各乡镇一定要加大改革力度,克服困难,再苦不能苦五保老人,再穷不能穷五保对象,千方百计、百计千方落实好五保口粮,优先保障五保经费及时到位,确保五保对象的吃、穿、住、医、葬。

第二,要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和村(居)民自治。社区建设,去年有一良好的开端,城区8个社区从一创立就达到了市级示范标准,推进了全县社区建设的快速、健康、稳步向前发展。第五届村委会任期届满,第六次村委会换届出选举即将举行,这一工作涉及全县757个村,范围广、任务重,各乡镇党委政府一定要切实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保证人力、财力、物力上的落实到位,严格依法开展换出选举工作,一定要做到程序依法,突出“民主”二字,切实落实民权,使全县选举一举成功,这一工作还要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这里不再多讲。村民自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事关农村基层稳定的工作,由于大家的努力,我县曾有过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的荣耀。现在这块牌子摘了,其原因很多,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没有把村务公开自始至终坚持下去,有的流于形式,有的应付检查,有的回避矛盾,真、假、伪都有。同志们,你们大多工作在基层,对村务公开的体验比我更深。村务公开是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是真?是假?是伪?群众看得非常清楚,心里装着一本帐,不需我们去下结论。但有一条,凡是群众意见大的村,凡是问题出得多的村,凡是工作难以开展的村,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实行村务公开。村级经费本身都较紧缺,开展工作,必须有些开销,这些钱用在什么地方,办了些什么事,只要用得正、用得好,对群众有利,相信老百姓是没有意见的,如果连这些小事都做不到,把群众想知道的事蒙在鼓里,这还有什么村民自治可言呢!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群众利益无小事”,各乡镇一定要把这一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抓住村委会换届选举这一契机,精心组织,集中力量抓落实,制定长效公开制度。审计、财政部门要对村级财务进行任期审计,纪监部门要从速查处违纪违规案件,民政部门要加强业务指导,使村务公开工作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第三,要适应“三个文明”的迫切要求,狠抓殡改工作。殡改工作是个难点,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土葬陋习根深蒂固。要转变丧葬观念,决非易事,需要一代、两代,甚至三代以上的人去做艰苦细致的工作。过去的一年,经过广大民政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引进了数千万外资,启动了金峰长生陵园建设项目,火化遗体再创新高,实现了殡改工作的重大突破。但是火化遗体存在严重不平衡的问题。好的乡镇大大地超过了目标任务,差的乡镇达不到目标任务的40%,这说明,关键在人,关键在于为与不为,也说明了一个基层民政工作者的作风深入不深入,创新思维与工作方法的差异!新的一年过去近两个月,县、乡镇两级民政干部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知难而进,敢于碰硬;要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改革土葬,实行火化的新风尚,做好正面的引导工作;要争取公安、工商、税务、国土、城管等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对非法营建公墓、活人墓,非法制造棺木、迷信丧葬用品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和坚决的取缔。各乡镇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殡改工作,把殡改工作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将殡改任务量化到村到居委会,建立激励机制,推进殡改工作向前发展,提升我县文明水平。

第四,要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切实履行民政职责。低保工作诞生于上个世纪末,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低保从无到有,发展到现有1万多人口的保障对象,把党的温暖送给了每个城镇贫困家庭,对促进我县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确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党分了忧,为民解了愁,功不可没。打“江山”难,坐稳“江山”更难,低保自身动态的特点、保障标准的千差万别,保障对象的不集中,难管理,是一不争的事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一定要把难事办好,把好事办实。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动态管理,坚持年检与深入调查相结合,根据保障对象的收入变化,应提标的提标,应减标的减标,应取消的取消,拒绝“人情保”和“关系保”。二是抓好低保公开,上下联动,建立低保公开栏,将保障对象保障标准一一公开,把评议权和监督权交给群众,不断增强低保工作的透明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难免产生贫富悬殊、待遇悬殊,这一现象的出现,导致了民政对象的频频上访,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各民政所一定要关注重点人员的思想动向,发现上访苗头,组织力量及时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解决职权范围内能够解决的实际困难,化解矛盾,消除隐患,把问题处理在基层,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一方平安。

三、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强化素质

民政部门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自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县乡镇两级民政部门一定要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努力的高民政队伍的自身建设。

(一)转变职能,依法行政。民政工作社会化是新时期民政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政部门的职责越来越多,民政人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这就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转变职能,跳出“小民政”的圈子,树立“大民政”的理念,建立社会参与的管理机制,打造社会参与的平台,实现管理方式由大包大揽向社会化、科学化、规范化转变,实现管制型行政向服务型行政转变,实现行政推动向政策引导转变。同时要从过去计划经济时期以权施政的工作方法当中解脱出来,变权字当头为职能优先,变长官意识为依法行政,变权大于法为以法治权,建立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强化依法行政意识,逐步建立依法行政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民政工作效率。

(二)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民政工作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而且大多是困难的群众,救灾救济、优抚安置、村民自治、五保、低保、老年工作无不同人民群众打交道,高高在上、指手划足、发号施令,都有悖于“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的。因此,各级民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执政为民,丰富为民感情,躬行为民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时刻把群众急、难、盼、愿挂在心上,真心实意地办好群众需要办的事,巩固和加强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基础。

民政工作报告篇2

1、结合省民委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我局积极响应号召,为迎接地区开发建设0周年迎庆活动,8月日,开展了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周活动。我们采取在新世纪广场及加格达奇区人民政府门前悬挂标语横幅并设立了宣传台,为了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我们还请来了老年秧歌队,协助宣传。在宣传游行过程中,由身穿民族服装的工作人员向过往行人发放宣传单,广大群众对我们的宣传形式十分关注,纷纷前来索要宣传单,我们共发放了5000余份宣传单。另外,我们还通过电视台和报社等新闻媒体对民族政策、法规进行宣传。并且,在宣传周期间,我们大意各县区的宣传活动进行了部署,各县区民族宗教局也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活动,形成了一个关注民族政策、法规内容,维护少数民族权益的良好局面。

2、协助省民委做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二十周年纪念活动,推荐个先进集体,名先进个人,同时完成了先进事迹材料的上报工作。根据省民委的工作要求,将《中华民族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宣传册发放至县区四大班子成员,县区有关单位,民族乡镇及有关单,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配合省民委开展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知识竞赛”活动,各县区民族宗教局均参加了这次答题活动。

(二)召开全区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议暨全区民族宗教工作会议

月6日,在党政办公大楼一楼会议室,召开了全区民族宗教工作会议暨全区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副地级以上领导、地林直和中省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各县(区、局)党委书记、主管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统战部部长、民族宗教局局长、宣传部部长及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代表和先进个人共0人参加了会议。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党政组织、有关部门和广大民族工作者,紧紧围绕新时期民族工作“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法规,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了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维护了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本次会议对这些在推进全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经过基层推荐先进名单报地委审批,最终经地委常委会研究通过,决定表彰先进集体5个、先进个人67名。在这次会议上,对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颁发了牌匾和荣誉证书,并且,由加格达奇区人民政府、中国人民6599部队代表在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黑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特地发来贺电表示祝贺,祝大会召开圆满成功。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林管局局长杨东奇同志在会议上作了重要的讲话,他总结了近年来我区民族工作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并就进一步抓好民族工作提出了要求。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民族工作者多年来的辛勤工作做出了肯定,通过对先进事迹的大力宣传和对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表彰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中扩大了知名度,使更多人来关心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

(三)指导了两个民族乡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协调林管局财务处为两县拨付鄂伦春族护林员工资,现已下拨到位。

1、会同地区财政局完成了向省财政厅、省民委申请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共为呼玛县、塔河县两个鄂伦春族乡申报发展资金项目8个,申报资金总额为0万元,现已拨付到位。

2、完成省下达的00——00兴边富民行动项目统计表、民族经济社会建设项目统计表、民族经济统计表等统计报表上报工作。

3、我局为使两个民族乡的经济快速发展,使鄂伦春族农民尽快脱贫致富,专门组织两个民族乡的鄂伦春族农民和畜牧养殖户,赴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和讷河兴旺鄂温克族乡考察学习了发展畜牧业的经验,并形成了考察报告。通过这样的考察学习,使鄂伦春族农民看到了其他地市的民族乡村是如何发展自己的长处致富奔小康的,从他们身上学习到经验和技能,回来后参加考察的养殖户表示,不但学习到了经验,更找到了发展的方向,也看到了努力发展好畜牧业的美好前景。

(四)认真作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调研工作

今年是省民委确定的调研年,我局认真研究我区民族工作面临的新特点和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了调研工作目标,并确定“关于地区医疗卫生现状的调研”和“当前影响我区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稳定的原因及对策”两个调研专题。九月份,我们深入到民族乡开展了针对性调研,并完成了调研报告。根据省民委工作统一部署,还完成了其他5个调研:

1、为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贫困入学困难的问题,开展了“少数民族边境县教育‘三免费’调研”,对塔河县、呼玛县、漠河县“三免费”调研中,对“普九”情况,“三免费”实施的范围、标准、师资力量、学生总数并对边境地区少数民族教育如何更好地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2、开展了“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调研”把鄂伦春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种类、开展情况和未能开展的原因形成了调查报告。

3、开展了“地区鄂伦春族医药费拖欠情况的调查”通过对地区鄂伦春族农民的医药费用,近十年间的数据进行了摸底调查,我们得知每年政府拨款情况、报销医药费情况和拖欠医药费的原因,找到了拖欠医药费的症结,为切实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为今后解决地区鄂伦春族医药费拖欠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4、根据省民委的工作安排,我们开展了《地区少数民族社会事业发展》调研,通过对我区少数民族各项事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了解了我区少数民族事业的基本情况,在我区今后选择重点发展哪一项少数民族事业的问题上提供了一手资料。

5、在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上成绩突出,根据省民为工作安排,形成了“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调研,全区少数民族干部的使用情况掌握了更新的数据,通过这次调查,使我们可以看到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为今后在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方面指明了工作方向。

(五)认真作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工作

1、为结合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加大力度的工作安排,协调地委组织部抽调地委党校的优秀教师,深入到两乡举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为今后在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任用等方面提供一个政治理论培训的基础;

2、通过过年的工作实践,我们体会到少数民族干部在解决民族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纽带,今年我们推荐塔河县和呼玛县各一名副县长,参加了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和国家民委主办的“边境县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班”。并推荐鄂伦春族副县长关金红到北京市丰台区挂职锻炼。

(六)认真作好各项临时性工作

1、完成了为民族宗教《年鉴》供稿工作;

2、推荐上报“民族教育”先进集体个,先进个人人,并撰写了先进事迹材料;

3、根据省民委工作部署,推荐上报了地区行署为国务院表彰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的相关材料;

4、完成国家民委、省民委“兴边富民行动”万里行工作组来我区检查的接待工作;

5、为能更好地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我局根据相关部门要求,组织人员参加了“行政许可法”培训,“公务员电子政务”培训并参加了人事局组织的专业考试。

(七)认真完成日常工作

1、少数民族成份变更工作。按照国家、省相关文件的规定,在经过严格审查的基础上,今年,共办理变更少数民族成份9份。

2、开据少数民族学生减免学杂费证明工作。为少数民族学生能享受规定的民族优惠政策,今年,共为少数民族学生开据少数民族学生减免学杂费证明0份。

3、少数民族初、高中学生考试享受优惠政策资格审核工作。,全区有名少数民族高考应考生,共涉及蒙古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回族、朝鲜族等9个少数民族,我们在考前对这些少数民族考生的民族成份进行了审核;全区共有00名中考生,共涉及蒙古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锡箔族、俄罗斯族等0个少数民族,我们在考前对这些少数民族考生的民族成份进行了审核。

二、工作思路在取得成绩基础上,,围绕地委、行署提出的“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以党的十七大四中全会为指导,着重作好民族经济和民族政策法规宣传工作,根据民族工作的实际,确定了民族科工作要点如下:

1、加大对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结合“四五”普法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法规,重点宣传《省民族乡条例》、《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等四个条例,及大发[00]号文件。、重点指导两个民族乡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民政工作报告篇3

2013年,我镇成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周月霞镇长担任组长,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全面工作,伍扶民组织委员、贾鹏宣传委员担任副组长,具体抓政府信息公开日常工作,各办公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并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主要负责全镇政府信息公开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推进工作。全镇上下一心,分工明确,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得到了贯彻执行。

(二)制定制度,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为规范我镇信息公开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府信息公开办法》及市政府督查室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文件的要求,参照《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制定了《育才镇人民政府信心公开工作制度》,对公开主体、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用于我镇规范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三)开展培训,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2013年,我镇积极派员参加各类相关培训,通过参加市政府督查室组织的“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培训”以及市科工信局组织的相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软件操作培训等一系列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截至到2013年12月31日,我镇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1件。其中,概况介绍14件,总结公报3件,法规公文9件,主要工作4件,人事信息4件,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1件,重大项目建设2件,民生建设(保障性住房)1件,办事指南1件,应急管理1件,其他1件,另外通过网站行政系统信息公开专栏收到政府公开信息申请1件。

民政工作报告篇4

(一)抓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城乡低保本着应保尽保的原则抓好落实,街道辖区总人口为25526人,其中城市人口为11610人,农村13916人。

1、认真落实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对我辖区的城乡低保进行全面重新核查,重新登记,重新申报,及时较好地完成低保核查任务。

2、我办现有城市低保226户610人(最高月每人补助260元,最低为105元),全年发放低保金1063860元,低保覆盖率为5.25%(城市低保指标2.6%)。

3、农村低保对象197户433人,其中五保户47户49人(月发放保障金每人160元),其他低保对象150户384人(最高月每人补助160元,最低为70元),计全年发放低保金370920元,低保覆盖率为3.12%(农村指标1.55%)。

城乡低保符合计生户158人,残疾人465人(其中重度残疾人108人)。

上述费款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已全面实行社会化发放,直接由银行到保障对象帐号。我们在做好城乡低保工作中,注重计生户、残疾人等对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入保。

(二)做好“双拥”落实工作。

1、做好优抚金兑现工作,保障社会政治稳定。

全年,共发放优抚定补经费218950元,享受对象43人。并做好特困户重点优抚对象优先列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享受双重保障(下黄村在乡老复退军人林和夫在月享受定补基础上每月发放160元)。

2、今年“八一”建军节,举行军民联欢晚会,街道主要领导率分管领导等人员深入驻地部队开展“双拥军民”共建工作,拨给部队节日慰问金3.5万元,今年以来共拨出6.5万元支援部队建设,帮助部队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强军民团结。

(三)做好救灾救济工作。

今年发放特大自然灾害救济款5.6万元(其中区民政局下拨4.6万元),救济贫困对象300多户近860人;拨给残疾人基金13000元。

(四)抓好殡葬改革工作。

1、加强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浓厚的殡改宣传氛围。

认真贯彻殡改有关“条例”和殡改规定,多次召开殡改专题会议,建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责任书,上宣传栏和墙报,利用“两节”开展殡改宣传月活动,定时不定时印发有关殡改的宣传材料到各村(居)和有关单位,加强宣传力度。今年1-12月份,出宣传墙报12期,包片工作队下乡入户分发和张贴宣传标语计10000张,出动宣传车3次,“两节”期间悬挂横幅标语16条,街道和各村(居)设立殡改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

2、狠抓整治工作,确保殡改工作顺利推进。

充分发挥村、居民政委员、殡改信息员及群众举报作用(各村居、街道全面启动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建立60岁以上老年、病弱和伤残人员台帐,采取事前报告、事中监督、事后跟踪管理等监管措施。今年1-12月共火化143具。

五、依法推进村(居)“四个民主”建设。

1、普遍地实行村(居)财务公开,推进社区建设,强化社区功能,逐步提高以社区居民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管理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

2、认真抓好基层班子组织建设,依法组织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为了提高民政工作队伍整体素质,除了积极参加办事处集体组织的每周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外,我们还坚持每月组织一次本部门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和民政职业道德建设规范以及政策法律法规等有关文件,以提高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提高思想素质和整体素质。

(七)其他综合工作。

1.扎实抓好下黄新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

2.认真做好各种来访和有关业务知识的法律咨询工作。

今年共接受有关婚姻法律和低保等咨询36人次,低保等其他业务咨询31人次。

3.努力完成年度民政杂志征订任务,积极完成街道领导交办的和上级部门的各项工作,并及时较好地完成。

二、存在问题

1、街道财政对救灾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由于自然、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街道农村贫困面大、部份对贫困程度深,因灾返贫现象严重。

2、由于片区改造和项目建设等原因,失地农民日益增加,农村低保急需扩面。

民政工作报告篇5

××县地处××东南部,××东北部,是千里赣江的发源地,因环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全县总面积为1581.53平方公里,辖5镇5乡131个行政村,9个城区居委会,总人口30.61万,其中农业人口25.9万,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山区农业县。1998年成立了慈善会, 12年来,累计接受县内外各方捐赠款物及慈善项目资金1498万余元,救助困难群众5万余人次,实施慈善项目36个,为慈善事业稳步发展夯实了基础,为××县经济社会的文秘杂烩网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和奖励,多年被评为省、市先进社会团体。2012年,××县慈善会刘水兰会长被中华慈善大会评为全国优秀慈善工作者,2012年8月××县慈善会再次被中华慈善总会评为先进单位。

二、成功经验

慈善工作是一项社会工作,要想起好步,开好头,必须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从而,才能推动慈善事业的长足发展。

(一)选一个好的“当家人”。××县的慈善会成立于1998年,慈善工作真正开展是从XX年开始的,当时,由县委、县政府领导出面请出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的退休县领导,担任慈善会会长。

(二)必须依靠行政推力。××县慈善会工作人员勤于向县领导汇报慈善工作,让县领导从层面上了解慈善、重视慈善、参与慈善。以政府名义下发有关慈善政策性文件,并通过媒体,报刊、电台、宣传慈善。

民政工作报告篇6

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在3%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化学需氧量减少4%,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4.2%。

由市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为民办好“十件实事”

(一)继续实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专用玉米良种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确保补贴总金额高于上年。由市财政局、农业局、劳动保障局、农机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解决20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沼气池5万座、集雨水窖1万个,实现1万人脱贫。

由市水利局、农业局、农开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三)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书作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为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更新配置课桌凳16万套。由市教育局、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四)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1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及时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

由市劳动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五)完成全市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改造,建设3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为全市1万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

由市卫生局、劳动保障局、残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六)进一步扩大农村广播电视和信息网络覆盖面,实现全市无线数字电视信号全覆盖,新建10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由市广电局、文化局、民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七)全市新建、扩建改造敬老院25所,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提高到40%。

由市民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八)完成森林生态城工程造林10万亩,中心城区新增绿地200万平方米,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不低于285天。

由市林业局、园林局、环保局,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九)新开工经济适用住房70万平方米,竣工70万平方米,市区廉租住房覆盖率达到符合条件“双困家庭”100%。

由市房管局负责落实。

(十)扩大城乡公共交通覆盖面,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

由市市政局、交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三、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不断增强工业发展竞争力

积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部工业投入突破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达到2800亿元。以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重点,做强做大汽车工业、装备制造业、铝工业、能源工业、重化工业、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生物化工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超硬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等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纺织、服装、建材等传统产业。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振兴中部老工业基地有关支持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促进我市老工业基地改造升级。继续推进扶优扶强工程,完善重点企业培育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宇通、豫联集团、三全等企业发展壮大,提升龙头骨干企业和优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3户。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突出抓好品牌园区、特色园区、重点园区建设。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力争再创一批部级名牌产品和在国际上有影响的知名品牌。

主要由市发展改革委、国资委、经委、商务局、农业局、科技局、财政局、工商局负责落实。

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积极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二七商圈、碧沙岗商圈的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圃田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国际航空保税物流中心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构建铁路、公路、航空、信息一体化物流体系;支持重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培育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推动会展业加快升级,不断完善会展硬件设施,提高办展办会水平。认真筹办好第二届中部贸易投资博览会、郑交会等重点展会,努力建设中部会展之都。打造商都文化苑、炎黄广场等旅游精品景区,培育郑汴洛、黄帝游、沿黄文化游等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发展具有中原特色的文化旅游业。

主要由市发展改革委、交通局、国税局、地税局、商务局、文化局、旅游局、航空港区管委会、供销社,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力发展优质、高效、专用农作物,逐步建立起各类具有区域化优势的产业化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以石榴为主的百里邙岭林果产业带。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力争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突破200家。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力争有3个园区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出口创汇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市建成300个规范合作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切实做好示范村、整治村建设,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工程,引导农村发展支柱产业,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现有公路改造升级,继续改造乡镇卫生院。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型农民。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积极推进贫困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主要由市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局、农业局、粮食局、科技局、财政局、交通局、卫生局、工商局、供销社、农开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六、突出抓好八项重点工程,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继续坚持以实施跨越式发展八项重点工程为抓手,统一认识、加强领导,不断完善机制、加强协调,把政府工作的主要精力放在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推进上,突出抓好对增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力求取得突破性进展。调整项目投资重点,加快项目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结构调整项目投资比重,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产业发展,支持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强化枢纽中心城市地位,加快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争取开工建设郑石、郑武铁路客运专线,抓好*黄河公铁两用大桥、*火车站西出口改造等项目建设。推进拓普轧钢、赵家寨煤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段等重大项目建设,做好国电荥阳2×60万千瓦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强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至石人山、登封至禹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完成登封铁路二期工程和新郑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西绕城公路、郑开大道与京珠高速互通立交等项目建设,做好*城市轻轨和郑汴城际轨道交通前期工作。

主要由市工程指挥部、发展改革委、建委、交通局、水利局、教育局、卫生局、市政局、经委、煤炭管理局、南水北调指挥部、电业局、航空港区管委会负责落实。

七、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一)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年”活动,加快城市建设重点工程进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城市人居环境。

主要由市建委、市政局、规划局、执法局,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继续抓好中心城区保护改造。以古都保护和建设宜居城市为重点,抓好商城遗址等文物古迹保护修缮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完成中州大道、中原路、花园路和省行政区道路等精品街区综合整治,完成秦岭路、郑新路南段、沈庄北路等续建项目,对郑邙公路、化工路等出入市口和城乡结合部道路进行改造;完善城市夜景照明系统,逐步形成片、线、点、环有机结合的城市夜景照明体系。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拓展公交线网覆盖面,搞好水电气暖供应,保障居民生活需求。加快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和公园、街头游园的升级改造。

主要由市建委、市政局、规划局、文化局、林业局、园林局负责落实。

(三)加快郑东新区建设。今年是郑东新区“五年成规模”的最后一年,要对照东区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突出抓好中央商务区、龙湖南区建设,完成河南艺术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会展宾馆,加快商业步行街建设。加快学校、医院、商业网点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不断聚集东区人气。加大金融单位、企业总部引进力度,打造中央商务区金融中心和企业总部基地,吸引国内外品牌企业竞相入驻。完善东区市政管理体制,推行精细化管理。

主要由郑东新区负责落实。

(四)带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加大卫星城市规划和建设力度,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增强服务功能,逐步建成与中心城区规划上衔接、功能上对接、产业上联接的中小城市群,努力构建大*都市圈。抓住郑汴一体化给中牟发展带来的机遇,充分发挥中牟在郑汴一体化发展中的战略支撑作用,加快推进中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搞好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加大资金、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市级重点镇建设。

主要由市建委、国土资源局、财政局、中牟县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五)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市、区双重管理体制,探索建立现代化的“大城管”管理体系,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制订和完善行业管理规范、标准,实现城市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巩固创卫成果,逐步建立市容环卫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确保年内通过建设部验收。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逐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将出入市口纳入城区统一管理,积极推进城中村、铁路沿线、老居民区、城郊结合部等区域的改造整治,深入开展户外广告、洗车行业、出租汽车行业专项治理活动,加强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有效治理城市环境中存在的脏、乱、差等突出问题。

主要由市建委、市政局、执法局、创建办、交通局、公安局、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八、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文化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加强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商城遗址保护工程及商都文化苑建设项目,抓好*歌舞剧院、*图书馆新馆等项目建设。继续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认真组织《洛神》等一批文艺精品的生产创作。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新农村书屋建设,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振兴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放开发展社会文化产业。整合古都文化资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好嵩山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着力壮大出版影视、广告会展、文化创意和动漫制作等产业,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培育一批知名文化品牌,发展壮大文化市场。强化文化市场监管,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抓好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和配套政策的落实,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豫剧院和*曲剧院合并,组建*戏曲艺术剧院,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深入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活动,办好第四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广泛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和文明村户创建活动。

主要由市文化局、广电局、旅游局、新闻出版局、发展改革委、规划局、工商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中小企业局、创建办负责落实。

九、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加强对高耗能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的监测管理,严格行业准入门槛,实行项目合理用能审查制度。加快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出台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措施。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大力推广使用多层标准厂房,继续推进“空心村”、工矿废弃地、粘土砖瓦窑场等土地“三项整治”,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主要由市发展改革委、环保局、科技局、国土资源局、土地储备中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坚持行业和区域并重,对煤炭、电力、水泥、化工等重污染行业进行综合整治,有效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开展区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城区河道生态水系建设,加大金水河、熊儿河、东风渠截污和整治力度,实现市区段河渠水通水清水美的目标。加快王新庄污水处理厂脱氮设施、马头岗污水处理厂、中牟县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开工建设五龙口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继续开展城区环境综合整治,逐步拆除城区10蒸吨以下燃煤大锅炉。加快森林生态城建设,实施黄河湿地恢复与保护工程。强力推进创模工作,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力争年内创建成功。

主要由市环保局、煤炭管理局、电业局、经委、市政局、水利局、河务局、林业局、创建办,市区人民政府、中牟县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抓好中原制药厂、*百文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市直单位所属企业改革任务。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引导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部分垄断行业。整合金融资源,加快组建金融控股集团等融资公司。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加快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扎实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文化、科技、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各项改革。

主要由市国资委、经委、中小企业局、农业局、民政局、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文化局、科技局、卫生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修订完善发展开放型经济奖励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改进招商方式,推进职业化招商。突出招商重点,引导和鼓励国内外资金投向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切实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大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大力推进食品和绿色农产品出口,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大力发展对外劳务合作,继续加强区域经济协作与联络。

主要由市发展改革委、商务局、农业局、工商局、经委、劳动保障局、经联办负责落实。

十一、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一)把扩大就业放在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重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加快农村人力资源中心市场建设,完善各级农村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逐步建立农民工培训基地,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转移就业能力。进一步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有效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主要由市劳动保障局、人事局、建委负责落实。

(二)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建设。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救助救济力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主要由市劳动保障局、卫生局、民政局负责落实。

(三)大力实施科教兴郑和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工程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促进教育公平。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和结构,着力解决好入学难问题。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规划建设职业教育基地,争创1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加强各类紧缺人才的培养、选拔和引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重点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快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七院迁建和市六院呼吸道病房楼建设,支持县级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改造。整顿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切实抓好食品放心工程,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争创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力争在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确保稳定低生育水平。

主要由市科技局、教育局、规划局、人事局、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物价局、工商局、民政局、体育局、人口计生委负责落实。

(四)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认真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排查各种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坚持依法治市,深入开展“五五”普法。继续深化“两严一创”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主要由市局、公安局、司法局、法制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落实。

(五)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促进宗教和谐。认真抓好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活动,积极支持部队和国防建设,再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继续做好统计、审计、外事、侨务、对台事务、社会科学、地方志、档案管理、人防、气象和地震监测等各项工作。

主要由市民委、民政局、统计局、审计局、外办、侨办、台办、地方志、档案局、人防办、气象局、地震局负责落实。

十二、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

(一)加快职能转变,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创新经济管理制度和方式,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服务各类市场主体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由市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劳动保障局、教育局、市政局、执法局、卫生局、物价局、公安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环保局等为重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合理界定政府决策权限,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等制度。凡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决策,必须坚持调查研究和集体决策制度,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凡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必须进行社会公示或者听证。各项决策都要尽可能符合实际,符合群众的意愿,有效避免决策失误。建立健全决策反馈纠偏机制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必须追究责任。

由市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三)切实依法行政,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认真落实监督法,主动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虚心听取各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强化社会监督,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实施监督的权利,高度重视舆论监督,强化政府内部的专门监督。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切实将政府管理经济社会行为纳入依法运转的轨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权限,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和补偿等制度,加大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力度,坚决克服多头执法、执法不公甚至执法违法等现象,努力维护社会公正,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民政工作报告篇7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和工作纪律,才能充分发挥激励导向作用。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制度的依托,没有纪律的约束,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只能是走走过场。我们必须严格按照绩效进行考核,对不满意的科室和个别人员不作为,乱作为进行排查和加强教育,严格效能建设工作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考核责任制和追究责任制,把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考核结果作为全体人员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认真对待区委区政府开展的千人评议机关活动,积极参加评议,形成政令畅通、责任明确、快捷高效、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二是,对照平向阳书记讲话,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了以下具体措施:

1、充分认识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一把手”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的重要性。坚决落实不抓机关作风就是失职,抓不好机关作风就是不称职的要求。成立人防办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担任组长,各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各负其责的工作机构。努力建设一支敢抓敢管,动真碰硬,不护短,勇于揭丑的干部队伍,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重点抓好本级、指导好下级,真正做到上下联动、条块结合、齐抓共管,推动人防办机关进一步形成“人人讲效能、处处抓效能、事事创效能”的生动局面。

2、对照平书记提出的思想解放不够,缺乏开拓精神;服务环境不优,行政审批不畅;政令不通,部门本位主义严重;工作作风不实效率低下;纪律不严,违规违纪时有发生等五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仔细排查,深刻认识,认真梳理。对本部门重点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进行迅速整改,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多年存在的痼疾。

3、加强学习。提高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高效廉洁机关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迫切要求的认识。把科学、依法执政,切实服务人民,提高工作效率,造就一支勤政、廉政、优政的干部职工队伍,纳入重要的管理目标,形成同心同德、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不断适应又好又快经济发展的要求。

民政工作报告篇8

(一)政工人事工作目标:制定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建立人才工作试点、开展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检查评估和示范窗口创建活动、举办一期社工培训、组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落实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截至12月,上述目标任务已完成。

(二)办公室工作目标:结案率、处理率、矛盾排查率、回复率要求达100%;90%的得到妥善处理,矛盾化解率要达85%;完成下达的信息报送任务,公文处理规范、政务公开及时、依法行政调解、按时报送统计报表。截至12月,我局结案率、处理率、矛盾排查纺、回复率、矛盾化解率均达100%。已完成信息报送任务、政务公开任务和统计报表任务。

(三)监察室目标任务:开展廉政防控机制建设,推进民政系统政风建设,巩固和扩大基层窗口单位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成果,有序开展民政窗口单位创先争优活动。到目前,我局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完善,窗口单位行风建设成果得到巩固,民政系统内未发生不正之风和不廉洁问题。

(四)救灾救济和社会福利工作目标任务: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新建爱心超市1个、创建省级养老服务示范社区1个;做好各项救灾救济工作。目前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省级养老服务示范社区、爱心超市建设均已完成。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仓库建设已竣工,各项救灾救济工作按时完成。

(五)社会救助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五保供养:分散供养金达200元,集中供养金在260元,已完成目标任务;

2.加强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已建立低保会审制度,严把低保审核审批程序,实行了“应保尽保、应退即退”动态管理。低保金的发放实现了社会化发放。

3.农村医疗救助实施了“一站式服务”,医疗救助水平逐步提高。

4.加强敬老院管理,各镇乡成立敬老院机构,完成事业单位法人登记。

5.完成0-14岁先心病儿童救治3名,救治率达20%,完成目标任务。

(六)社会组织管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依法做好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工作,出台文件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支持其发展,完成年检工作,合格率达100%。深入开展社会组织评估和创先争优活动。

(七)优抚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调整和兑现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实现金融机构发放,优抚政务公开面达100%;按规定上报评残资料,加强优抚经费的管理,做好涉军稳定工作。

(八)退役士兵安置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按时完成了年277名退伍士兵接收和档案审查工作,其中自主就业占243人,需地方政府安置工作14人,申请享受老政策20人。目前,我市农村退役士兵自主就业地方经济补助按省政府川府函〔〕218号文件足额兑现;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已上报市政府,待市政府审批后执行。积极开展争创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规范化建设”单位活动,落实军休干部政治、生活待遇和1-4批军休房改政策,为军休干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军休工作人员的素质,提高服务质量。

(九)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第八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成果得到巩固,村务公开全面落实,村监督委员会全面建立;社会管理创新,统筹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已完成农村社区建设任务28个。

(十)加强村居委会工作人员队伍的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工作措施、有工作总结。

(十一)社会事务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完成惠民殡葬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火化区火化率达100%,殡葬服务进一步规范,公墓年检合格,婚姻登记、收养登记合格率均达100%;流浪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实施了网格化管理。

(十二)区划地名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积极探索行政区划调整方式,开展镇乡行政区划调整的调研工作,开展了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完成《中国政区大典》篇的编撰工作。

(十三)社会福利生产管理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我市福利企业都按《劳动合同法》与残疾职工签订了用工合同,工资银行发放、购买五险一金都落到实处,福利企事业无不稳定因素,按要求完成了福利企业年检工作。

(十四)福彩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积极配合市福彩分中心完成福彩销售工作,对福彩公益金的使用完全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未出现差错及乱使用情况。

二、市下达的民生工程完成情况

(一)扶贫解工程

1.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全年城市医疗救助9988人次(其中资助困难群众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575人,资金88.5万元),累计支出医疗救助金406.3万元。按城市低保人员计算,人均救助达到229元(目标任务为160元/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3%;农村医疗救助实施了“一站式服务”,累计救助4454人次,救助金额410万元。按农村低保、五保人数计算,救助水平达195元(目标任务为160元/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2%;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1043人次,救助资金67.62万元。

2.爱心超市建设:今年我市在什地镇圣宫社区新建慈善爱心超市1个,完成了建设任务。

(二)社会保障工程

1.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金5686.02余万元。其中,城市低保12225户,19988人,低保资金3806.5万元,月人均补差达173元(考核目标为170元);农村低保16303户,17817人,低保资金1879.52余万元,月人均补差达73.6元(考核目标为73元)。

2.农村“五保”供养:全市3603名五保对象中,集中供养2346人,分散供养1257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5%(目标任务为62%);总床位4377张,集中供养床位3270张,集中供养床位床位率达到75%(目标任务为70%)。

3.社区养老工作:投资25万元在剑南镇玉马社区建立了老人日间照料中心,作为全市的省级养老服务示范社区,为社区内白天无人照顾的老人提供午餐、休息、娱乐、治病、锻炼身体等条件。目前,该社区已通过省级养老服务示范社区验收。

三、年民政特色亮点工作

(一)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建立了城乡低保实行多部门会审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即退,全年发放城乡低保金6675余万元,比去年增长1440万元。全市各镇乡敬老院获得市委编办批准成立为镇乡事业单位,分管领导为负责人,使五保供养责任明确,条件明显改善,集中供养率达65.1%;

(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大殡葬改革力度,落实殡葬惠民政策;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作用显现。成立了市婚姻登记处,为民政局下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婚姻登记建设逐步规范。

(三)社会管理不断创新。放宽社会组织登记条件,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发展;流浪人员救助实现网格化管理;建立日间照料中心,关爱社区空巢老人;开展灾害应急演练,查灾救灾、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

民政工作报告篇9

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和艰难繁重的发展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建设“三个强县”目标,牢牢把握“五大主攻方向”,全力推进“十件大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5亿元、增长8.2%,服务业增加值81.3亿元、增长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6.5亿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7亿元、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7亿元、增长13.5%,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增长1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30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40元、增长9.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3.0%左右。承办省市现场会4次,荣获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全民阅读先进县和全市林业建设、农机建设“甘露杯”等省市殊荣89项,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居全市第一。一年来,我们着重抓好了以下工作:

致力改革创新,发展动能更加强劲。坚持以改革为统领、以创新为动力、以项目为支撑,不断挖潜力、强动力。综合改革蹄疾步稳。出台专项改革方案15个,重点改革推进顺利。农村土地确权基本完成,工商资本进农业300余家,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同步推进。深化财税金融改革,“营改增”全面推进,“税金贷”顺利实施,综合治税平台日益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不断壮大,新增市场主体3000户。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实施,李馥、鹤林等5个乡撤乡建镇,公车改革稳步推进,不动产登记、养老保险、医药卫生、户籍管理改革等有序开展。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建院士工作站3个、省市级技术中心4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成长型”“小巨人”企业23家。推动“校企联盟”,宕府王、品信机械等5家企业与高等院校建成创新创业平台。“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加快推进,申请国家专利397件,实施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7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2%。项目建设强势推进。储备“十三五”重点项目720个,投资总额2320亿元。争取地方政府置换债券23.95亿元、新增债券2.72亿元、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6亿元。集中开工重大项目34个,完成投资125亿元。南达万高铁、亭子口灌区渠县段等28个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达营高速渠县段、中农联批发市场等48个项目开工建设,刘家拱桥水库、万隆锦绣等34个项目扎实推进,南大梁高速、川豹电缆等20个项目竣工投运。组团参加“西博会”“渝洽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重

大招商活动,成功引进项目22个,签约资金161.5亿元,香港盛大百货、文教设备产业园等产业项目先后落地。

致力转型升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三大提质工程,推动产业协调融合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6:39.5:34.5。工业经济后劲增强。主导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新开工工业项目9个、竣工投产5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1亿元、工业增加值45亿元。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大力支持电力、建材、盐化工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华西特驱、天通燃气等12家企业升规入统。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扎实推进3.7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特色产业基地6万亩、现代畜牧养殖小区55个。稳定粮食播面165万亩,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全力打造特色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园,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4家、家庭农场53个。第三产业提档升级。地旺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基本建成,华聪三材文化商贸物流园等加快推进。实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进农村”活动,建成乡镇电商服务站60个、村级服务点168个。鼓励支持本地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完成自营出口1792万美元。?人谷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南庭湘苑、碧瑶庄园等乡村旅游项目投入运营,实现旅游收入20.5亿元。

致力统筹协调,城乡面貌大幅跃升。着眼补短板、利长远,强基固本、宜居提质,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渠江三桥竣工投运,南大梁高速、渠汇路全线通车,改造县乡公路73公里,建成通村公路168公里。八?魃讲接蔚馈⑶???渡??踅?呃热?娼ǔ伞D铣怯∠蟆⒕?猛宓瓤?⑾钅拷?顾忱??瓿膳锘??脑?8万平方米。“全国重点镇”“百镇建设试点行动”扎实推进,区域中心场镇和特色小镇加快建设。完成土地整理2.3万亩,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9处,建成幸福美丽新村50个,创建省级“四好村”10个。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平方公里,大坡岭森林公园加快建设,柏水湖成功创建部级湿地公园,完成营造林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7%。实施“五治工程”,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打造“两江四岸”城市绿道,新增城市绿地27.6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9.2%。环境保护不断加强。从严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清理整顿环境违法项目221个,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成效明显,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79%以上,环境优良天数达283天,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渠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致力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坚持以民为本,全力解决民生难题,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归属感。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创新“六个一”社会帮扶、“九比九看”“农民夜校”等攻坚举措,开展“产业富民、电商扶贫、基础提升”三大行动。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3.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390余个,发展扶贫产业2500余亩。争取扶贫移民资金1.07亿元,评级授信小额信贷7.8亿元,发放到位1.05亿元,接受社会捐助1.69亿元。改造农村危旧房1449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176户。先后通过国家、省市10余次“大考”,圆满实现19个贫困村“摘帽”、2.088万人脱贫。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振兴渠县教育“三年提升行动”扎实推进,高考本科上线2380人、增长8.3%,承办市第3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全面二孩”政策稳妥实施。全民阅读、全民健身、“三下乡”等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城坝遗址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深入实施9项民生工程,办好18件民生实事,民生支出达37.7亿元。城镇新增就业6323人,“五项保险”覆盖125.5万人,建成保障性住房3599套,发放城乡低保金1.76亿元、医疗救助金3100万元,支付“新农合”补偿基金4.3亿元。社会治理规范有序。加强“诚信渠县”建设,启动“七五”普法,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35件,受援群众3080人次,挽回经济损失610余万元。集中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依法稳妥处置嘉隆国际、渠汇路二标段、“两类”公司、陈以朋诈骗案等突出问题。深化“平安渠县”建设,强化社会治安薄弱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整顿规范食品药品市场。开展“十个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致力作风转变,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坚持纠建并举、标本兼治,大力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效能。政务服务不断优化。健全效能督查长效机制,“庸懒散浮拖”现象有效遏制。四级政务服务体系日臻完善,行权平台规范运行,县政务中心办理事项20.3万件,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事项8.7万件,村级代办点代办事项17.5万件,办结率均为100%。法治建设不断强化。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建议139件、政协提案87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切实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不断强化行政执法监督,随意性执法问题有效改善。重大决策顾问团规范运行,财政资金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建设等全面公开。廉政建设取得实效。从严从实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全面实施惩防体系建设,压紧压实党风廉洁责任,从严从重查处违纪违规案件196件,行政效能告诫5人,纪律处分193人,移送司法机关12人。完成审计项目351项,投资项目审减资金1.16亿元,查出违规金额12.4亿元,移交案件线索2件,财政资金使用更加规范有效。

同时,我们扎实推进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积极做好人事、档案、气象、科协、外事、对台、侨务、县志、保密、民族宗教等工作,大力支持妇幼、老龄、残联、慈善等事业发展,各方面工作均取得新的进步。

特别报告的是,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十件大事”顺利推进。黄花大道、文峰山公园、渠城至渠县火车站快速通道、渠县实验学校等项目已开工建设;?人谷5A级旅游景区完成总体规划、提升规划和旅游度假区规划编制;渠江四桥、流江河北岸生态滨江走廊、渠城公共文化体育中心、医养教服务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已通过省级相关部门审查,报国家发改委待批。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大力支持,得益于150万渠县人民的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驻渠部队、武警消防官兵、政法干警,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渠县改革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人口多、底子薄、欠发达、不平衡的基本县情尚未根本改变,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发展速度不快、发展质量不优的问题依然突出;传统产业优势减弱、新兴产业培育不足、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缺乏,重大项目支撑乏力,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贫困人口量大面广、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欠账较多、民生改善与群众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少数政府工作人员作风不优、工作不实、落实不力,政务服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7年目标任务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我县全面打基础、重点求突破的关键之年,党的和省十一次党代会即将召开,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至关重要。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市委“12335”总体发展要求和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全面落实县十三届二次党代会重大决策,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奔康坚战、建设幸福美丽新渠县”的发展主题,坚持“夯实基础、重点突破、加快发展、脱贫奔康”的工作基调,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五大主攻方向”,持续推进“十件大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更加注重供需两侧发力,更加注重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注重全面改革创新,更加注重决胜脱贫攻坚,统筹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以上,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9.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着重把握以下方面:一是更加突出稳中有进基调。把握平衡点、找准着力点、严控风险点,发挥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作用,科技创新的引擎作用,园区经济的带动作用和金融的保障作用,为经济持续向好蓄能增势。二是更加突出质量效益中心。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转型升级的关系,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引导经济朝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三是更加突出改革创新引领。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发展新技术、新产业,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健康增长新动能。四是更加突出绿色发展方向。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推进绿色变革、绿色惠民,为群众提供更干净的水、更清新的空气、更安全的食品、更优美的环境。五是更加突出以民为本理念。最大力度汇聚民智,最大限度激发民力,最大程度保障民生,兜牢民生底线,增强民生底色,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六是更加突出强基利远导向。夯实发展基础、补齐发展短板、打牢发展根基,不求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把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写在宕渠大地上、印在群众心底里。

各位代表!上述目标,既充分考虑了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小康和稳定市场信心的需要,与中央、省、市经济工作部署相衔接,也充分考虑了外部经济发展环境和现实支撑条件,与全县“加快发展”、建设“三个强县”的要求相匹配,只要我们咬定目标,充分利用面临的新机遇和新优势,沉着应对挑战,聚力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在新的一年里创造新业绩、圆满实现既定目标!

三、2017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县乡集中换届运行的起步之年,也是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的一年,我们将按照县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和县人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深入实施“项目突破年”和“产业提升年”行动,抓环境、抓项目、抓落实,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努力开创全县改革发展新局面。

(一)实施“4+3”提质工程[1],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工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我们将深入实施“三大行动计划”[2]和“四大培育工程”[3],落实“工业强县”16条措施,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入库税金突破2亿元,从业人数突破2万人。

打造产业集群。坚持把集群发展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建立县级领导专项负责、生产要素集中投入等工作机制,

加快打造产业集群。依托华西特驱、通济油脂等企业,构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百亿产业集群,年内实现产值65亿元以上。依托乐仕达、德铭电子等企业,构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依托品信机械、金泰航空等企业,构建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8亿元以上。依托天渠盐化、川东农药等企业,构建化工产业集群,实现产值21亿元以上。同时,依托川东铸石、光亚塑胶等企业,构建战略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建成全市首条玄武岩纤维生产线,抢占产业高端。依托恒硕迪杰、嘉弘服装等企业,构建轻纺服装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依托聚元药业、精佳益模具等企业,培育生物科技、医药保健、工模具产业集群,力争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

加大企业培育。抓好优势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实施技术改造30家,引导企业技改投入56亿元,开发新产品21个以上。加大“百十亿”企业培育,新增亿元企业6家以上,力争培育5亿元企业1家、10亿元企业1家。发展“科技型”“成长型”企业,培育规上工业企业10家、超千万元“星火级”企业30家。鼓励企业创新工艺和技术,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省级技术中心2家,培育科技示范企业2家。实施质量强县战略,提振华橙酒业、三汇特醋、宕渠黄花等本地品牌,新培育省级名牌产品3个以上。

加快园区建设。优化主导园区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启动综合服务大楼、污水处理厂、消防特勤站等建设。引导优势产业向园区聚集,完成工业投资74.5亿元,新入园企业8家,标准化厂房入驻率95%以上,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争创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李渡园区建设,推动川东农药、丰乐化工退城入园。完成食品产业园前期工作,推进轻纺服装园和文教设备产业园建设,引进入园企业3-5家。启动建筑产业园建设,发展装配式建筑,力争建筑业增加值达12亿元以上,助力第二产业发展,为工业转型升级腾出时间和空间。

(二)实施“4+7”提质工程[4],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是经济增长和财税收入的爆发点。我们将着力强基础、扩规模、挖潜力、提质量、创品牌、优服务,力争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7亿元。

健全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盘活华电、物重储“铁路专线”,启动铁路物流园区规划编制,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加快中农联、长德商贸、汽车城、三材市场等商贸集聚区和地旺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打造万兴广场片区、志远街等特色商圈和专业街区,培育限额以上企业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家,力争引进五星级酒店1家和一批特色餐饮娱乐企业。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升级打造电商集聚区,加快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新增网商12家,电商交易额突破4亿元。引进四川天府银行在渠设立分支机构,确保县农商行挂牌运营,积极组建村镇银行,稳步发展保险业。抓好服务业基础工作,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大市场、大卖场,解决服务业漏项缺项短项问题。

推进消费升级。实施消费引领提升行动,举办汽车展、房交会、美食节等营销活动,搭建消费平台,制造消费热点。培育连锁、配送、家政、信息等新兴消费业态,扩大教育、康养、特色餐饮、电影院线等服务消费,增加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规范房地产市场,开发高品质宜居小区,合理引导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积极参加“川货全国行”“惠民购物全川行”等展销活动,鼓励企业“走出去”,提升“渠县造”市场占有率。

打造精品旅游。以“全域旅游”和“旅游+”理念为引领,落实县委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推进渠县旅游提升行动五年计划,加快“一心两廊五区”[5]建设,做靓“古?国都?悠然渠县”品牌。升级打造?人谷风景区,加快城坝遗址挖掘开发,充分利用渠县汉阙、中滩舍利塔等特色旅游资源,推动盐卤、地热等资源全产业链开发。加快打造精品线路、精品景区和特色景点,支持碧瑶庄园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乡镇或精品村寨3个、星级农家乐或乡村酒店4个。组建渠县旅游集团公司,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推进旅游企业全产业链运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和配套服务,整合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资源,全年实现旅游收入24亿元以上。

(三)实施“5+1”提质工程[6],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必须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道路。我们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力争实现农业产值104亿元,增长4.5%以上。

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农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刘家拱桥水库蓄水验收,推进大义中型水库建设前期工作,整治病险水库5座,新建微水工程[7]480处、配套渠系30公里,有效解决农村2.5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修便民道路400公里,实施土地综合整治6.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3.5平方公里,新建高标准农田5.5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3万亩,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扩大产业基地。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新建优质粮油高产高效示范片20万亩,稳定粮食播面165万亩,实现粮食总产量55.5万吨。加快“西部黄花产业带”建设,新植黄花2000亩。新发展柑橘(柠檬)8000亩、花椒和核桃1万亩,完善产业基地配套设施,争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启动1000头祖代种猪场建设,积极推广“德康模式”,新建现代畜牧养殖小区50个、规模养殖场95个以上,新增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以上。

做强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支撑托底作用,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贸易和冷链物流。引进花椒、核桃、柠檬等精深加工企业,力争天尚核桃等项目落地入园,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扶持宕府王、华橙酒业等企业技术创新,对黄花、柑橘等特色产业深度研发,新增市级以上农业品牌3个。严格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安全监管,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新认证“三品一标”4个以上,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深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六权同确”[8],加快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有效盘活农村资产资源。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和国有林场改革,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鼓励和规范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推广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快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探索运用出租、入股、分红等多种新型经营模式,创新利益联结分配机制,促进农民稳定增收。

(四)坚持区域协调,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我们将突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注重产城融合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完善交通网络。加快推进“一环四横四纵六联”[9]交通体系建设,做好平渠广高速、达渠快速通道、广安至渠县快速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临?快速通道、G318绕城快速通道、巴广渝高速新市连接线等项目,加快实施达营高速控制性工程。新建农村客运站8个,改善县乡道路320公里,80%的行政村通客运。配合做好渠江航道升级改造、风洞子航电枢纽、南阳滩船闸改建前期工作,启动通用机场项目规划论证,加快火车站升级改造,争取南达万高铁过境设站,打造川东北次级交通枢纽。

建设宜居渠县。围绕建成II型小城市目标,突出“生态滨江名城”发展定位,打造宜居城市。加强规划管控,抓好城市重要节点规划设计,塑造特色滨江城市风貌。加快文峰山公园建设,实施八?魃焦?奥袒?驶???温戆吧焦?爸鼙呋肪常?蛟炝鹘?颖卑渡??踅?呃龋?ㄉ韫?俺鞘小Q细窨刂评铣切陆ǎ?晟频叵鹿芾取⑼3党 ⒙痰芈痰赖扰涮咨枋??舳?鹘?颖卑镀??扰锘??脑旃こ獭8咂鸬愦蛟毂背切虑??畔冉??碳以啊⒀?R皆骸⒔鹑诨?购桶崆ㄏ钅坎季值奖背恰0凑章糜纬鞘斜曜迹?葱鲁鞘泄芾砗驮擞??凳?ldquo;三化”“五治”工程,重拳整治“两违”建筑,深入推进市政工程“建管分离”、市政设施维护市场化运作,加快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管理。

加快场镇和新村建设。完善23个乡镇规划编制,积极推进三汇、土溪、临巴3个“全国重点小城镇”和涌兴、清溪等5个区域中心场镇建设,提升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水平。找准定位、挖掘潜力、科学规划,打造神秘临巴、田园渠南、度假万寿等一批特色小镇。坚持“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理念,持续推进“三建”“五改”“四通”[10],建成幸福美丽新村60个,力争3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市级以上“四好村”。

(五)坚持内激外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我们将以深化改革创新和拓展开放合作来挖掘潜力、释放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向更广空间、更高水平发展。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按照“四个有利于”[11]要求,完善改革“四梁八柱”。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降低制度易成本、物流成本和增强要素保障“组合拳”,推行拆迁补偿货币化安置,运用市场化、法制化方式去库存、去产能。用好用活中小城市改革试点政策,创新城市发展“五大机制”[12],提高城市对人口的吸纳和承载能力。完成县属国企改革收尾工作,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升国有资产运营效益。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机制,按照“2+N”模式,健全投融资平台体系,推动投融资公司实体化运作。创新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大力推广PPP合作模式,确保一批重点项目纳入省PPP项目库。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用电、用气、融资等成本。密切关注统计制度改革,落实就地登记注册制度,做好“新经济”的谋划、发展和统计工作。推动符合条件的乡撤乡建镇,做好撤县设市准备工作。推进工商、司法、教育、医疗、养老、殡葬等领域改革,确保各项改革取得突破。

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进行管理、制度和技术创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中高端产品,力争申报国家专利200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2%以上。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宕渠护工”品牌建设,激励和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打造众创空间、双创基地。落实收益分配、股权激励、人才流动、兼职兼薪等政策措施,完善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制度,激发全社会“双创”活力,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至63%以上。

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加快城际间互联通道建设,深化与周边地区交流合作,推进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公共服务等方面互利共赢,打造周边市州“1小时”经济圈,全面融入全省全市开放合作大格局。积极与意大利切普拉诺市建立友好城市,深化国际开放合作。加强与中盐、华电等央企、省企的深度合作,推进能源、建材、盐卤、旅游资源综合利用。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大高端人才、先进技术、高新产业项目的引进力度。实行重大招商项目牵头领导主抓、落地单位主责、行业部门主谈、要素部门配合、投促部门统筹,分层分类、定点定向、精准招商。开展制造业招商突破年活动,制造业项目占招商项目的50%以上。实施“渠商回引”工程,办好渠商大会,建好“渠商家园”,发展总部经济。加大项目跟踪对接力度,做好项目落地服务工作,确保引进5亿元以上项目10个,签约资金160亿元,到位资金11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扶持德铭电子、恒硕迪杰等开拓境外市场,新增外贸获权企业1家,实现外贸出口1900万美元以上。

(六)坚持标本兼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建设既是重要民生,也是发展保障。我们将坚守生态红线,强化依法保护和综合治理,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实施绿化渠县行动。加快推进宜林荒山绿化,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抓好34.5万亩生态公益林管护,加快柏水湖部级湿地公园建设,申报?人谷部级森林公园。编制城乡绿化总体规划,扎实开展“绿化渠县”专项行动,完成道路绿化590公里,建立全民义务植树基地60个以上,完成义务植树260万株,森林覆盖率38%以上。

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扶持经济林种植、林下养殖、森林康养等产业。倡导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培育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启动环保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强化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实现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设备,严控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项目。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抓好工业废气排放监管,整治扬尘、尾气、油烟和秸杆、垃圾焚烧,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达80%以上。全面落实三级“河长制”,加强流江河、解放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加快东城及临巴、有庆、中滩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截污干管项目,启动涌兴、丰乐等污水处理厂建设。实现县城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渠江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III类以上。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加大垃圾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力度,强化农药、化肥、农膜等使用监管,推动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开展重点行业和小微企业清洁生产达标行动,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重拳整治环境违法行为。

(七)坚持人文立县,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对外开放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将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加快建设四川文化强县的决定,增强文化自信,推进实施“五大工程”[13],做响“五张文化名片”,加快构建“两大高地”[14],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推进文化惠民。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层综合文化中心建设,实施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等免费开放。大力开展“宕渠文化宣传月”和“全民阅读”活动,积极开展“杨牧诗歌奖”“渠江文艺奖”评选活动,加快推进“书香渠县”建设。实施全民健身战略,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举办县第十届运动会,积极筹办市第四届运动会。

培育文化产业。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策划包装一批文化项目,吸引文化产业投资,推进城坝遗址、渠县汉阙、渠县文庙保护利用。发展文艺演出、影视传媒、新闻出版、广告会展、竞技体育等文化产业,培育电子信息、数字出版、手机报刊等新兴文化业态。启动文化创意园区建设,支持刘氏竹编、宕府王呷酒等产业化发展。

塑造文化品牌。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做响?人、汉阙、竹编、诗歌等特色文化品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成立古?文化研究中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制城坝遗址、河东云峰塔等保护方案,做好“龙凤草编”“三汇特醋”市级保护项目申报。实施文艺精品战略,繁荣文艺创作,打造具有宕渠特色的文艺作品。建立文化艺术人才库,加强三汇彩亭会、刘氏竹编等民间文艺人才的传承培育。健全文化市场监管体系,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八)坚持精准发力,奋力决战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是最大政治任务,也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我们将因地制宜探索有效路径,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可持续致富的动力,确保35个贫困村“摘帽”、2.3万人脱贫。

着力改善基础条件。协同推进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农网改造、通讯网络等22个扶贫专项,重点抓好8741人易地扶贫搬迁,确保9月底前全部入住。完善贫困村文化室、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确保贫困村通村公路硬化、通讯网络全覆盖,贫困人口住房、饮水、用电、出行、就医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建成扶贫新村38个。

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推动特色产业基地向贫困村延伸,引导工商资本、龙头企业进入贫困村,促进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带动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用好用活“两个基金”[15],扩面小额信贷,推广龙头带动、入股分红、资产收益等增收模式,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至少有1个增收产业或1人就业。

切实保障重点人群。落实农村低保标准与国家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确保政策兜底贫困对象“不愁吃、不愁穿”。落实教育扶贫、医疗扶贫等特殊扶持政策,实施好“雨露计划”,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帮扶和救助力度,切实解决因灾致贫返贫、因病致贫返贫、因贫辍学等问题,阻隔贫困代际传递。

建立健全攻坚机制。落实乡镇主体责任和“5+1”帮扶责任,加强贫困户动态管理,分季度召开现场推进会,采取村必看、户必查的方式,进行会前评估、会中测评、会后督导。培育扶贫志愿者组织,广泛开展“六个一”爱心扶贫公益活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健全“统筹协调、多元投入、资源整合、宣传发动、示范引领、悬帽攻坚”等工作机制,长效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九)坚持共建共享,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我们将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提升社会治理水平,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持续强化社会保障。全力抓好基础性、兜底性、普惠性民生工作,扎实推进九项民生工程,全力办好民生实事,确保民生支出占比不低于70%。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保障重点人群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加大惠民帮扶力度,完善医疗和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水平,扩大困难群体“救急难”范围。加强对留守儿童、事实孤儿、留守妇女、空巢老人的关心关爱服务。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建立适度普惠型福利制度,保障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

繁荣教育卫计事业。实施振兴教育“三年提升行动”,优化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办学模式,组建教育集团,引进专业团队,创办优质义务教育、品牌高中和特色职业教育,打造川东北教育目的地。推进“健康渠县”建设,加快实施疾控中心、中医院、精神病医院等改扩建项目,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打造特色专科和品牌医院。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加强居民健康和生育服务,提高人口素质,争创“中国长寿之乡”。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推进“法治渠县”建设,深入实施“七五”普法,广泛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增强全民法治意识,不断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推进“诚信渠县”建设,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推进“平安渠县”建设,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严密防范社会风险,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开展外流贩毒“摘帽”攻坚专项行动。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隐患排查整治,开展食药监管“季风行动”,健全应急处突联动机制,提升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十)坚持重点突破,持续推进“十件大事”。“十件大事”是县委、县政府对全县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必须持续用力、抓紧办好。开工建设渠江四桥,力争完成路基工程的20%。加快推进黄花大道,力争完成路基、雨污水管网铺设及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推进2个火车站升级改造,渠城至渠县火车站快速通道竣工投入使用,渠县火车站完成30%的形象进度,土溪火车站站房改造主体工程完工、北广场开工。完成?人谷提升工程设计和招商方案,作好开工前期准备。加快文峰山公园建设,完成2条道路、3处大门和文峰塔工程建设。启动流江河景观桥及引道工程,完成流江河北岸生态滨江走廊步游道、绿化种植等建设任务。完成渠县实验学校一期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渠城公共文化体育中心体育馆主体工程50%,做好体育场、公共文化大楼、演艺中心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渠县医养教服务中心,建成医养大楼、中心敬老院、宕渠护工培训学校及养老服务设施。推动主导产业园区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力争成功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强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认真做好双拥共建、人民防空等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大力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红十字会等事业,认真做好民族、宗教、统计、气象、保密、档案、地方志、科协、对台、外事、侨务等工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牢记宗旨、忠诚为民,依法行政、民主施政,务实笃行、廉洁从政,始终与县委同心同向、步调一致,做县委决策最坚决的拥护者、最有力的执行者,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坚持与时俱进,建开拓进取的创新政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五大思维”[16],提升“五大能力”[17],用创新的思路谋发展、进取的思维破难题、务实的举措抓落实,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形成敢想、敢干、敢闯、敢担当的良好氛围,开创加快发展的崭新局面。

坚持依法行政,建行为规范的法治政府。忠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规范政府决策程序,发挥“宕渠智库”作用,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强化“规矩、规则、规范”意识,提升法治能力,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做到公正司法、文明执法。

坚持施政有效,建勤政务实的效能政府。持续简政放权,完善“三张清单”,实现“放管结合”。完善“4+N”政务服务体系,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打造智能便捷、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政务环境。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完善督查督办机制,优化目标绩效考核,推动工作部署落地见效。

民政工作报告篇10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实现新跨越,2017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党的十、十八届历次全会和精神为统揽,团结依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积极顺应新常态、主动谋求新作为,较好地完成了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预计,全县生产总值160.06亿元,增长8%;财政收入16.08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111亿元,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亿元,增长12%;外贸进出口总值1.42亿美元,增长21%;到位内资51亿元,增长18.6%;实际利用外资4936万美元,增长9.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1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41元,分别增长8.4%和9%。

——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三次产业稳健发展。围绕新型工业化和“旅游+”两条主线,强力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三次产业比重由12.0:49.1:38.9调整为10.9∶50.5∶38.6。工业经济势头良好。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和“点对点”帮扶,优选30户企业组建“甲级队”,引领工业加速转型升级。预计,全年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6亿元,增长10%;入库税收3.5亿元,增长10%;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税收超千万元企业8户。企业上市步伐加快,善孚新材料在“新三板”挂牌,明明德轴承、徽世林宝等5家企业在“四板”挂牌。支持企业加大创新力度,金马科技汽车智能人机交互平台荣获第四届安徽省工业设计大赛金奖,加佳荧光获第五届安徽省专利金奖。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省级备案众创空间2家。经济开发区首位产业发展规划完成编制,一期东区污水管网、布射二桥等工程基本完工,预计,园区实现产值206亿元,增长15%;上缴税收4.62亿元,增长10%。循环园污水处理厂改造升级基本完成,废气收集处理系统加快建设,首个院士工作站在徽梦科技挂牌成立。精致农业步伐加快。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新增高效生态茶园5980亩,改造低产茶园10000亩,建成观音山采摘园、龙潭湾泉水鱼等特色种养基地,珠兰花茶连续两年获北京国际茶展特别金奖。推进农旅深度融合,蓝田·桃源田园综合体、黄山(郑村)休闲农业产业园项目启动实施,培育千百渡农庄、佰胜山庄等休闲农庄15个。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新增林下种植面积20000亩。电子商务进农村成效显著,预计,全年电商交易额超10亿元。现代服务业渐具规模。举办新安江山水画廊国际马拉松、第十二届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等活动,推出《大徽州》《九砂晒秋》等特色项目,全域旅游发展势头良好。预计,全年接待游客8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亿元。荣获全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名县、安徽旅游强县称号。徽州历史博物馆选址确定,规划设计基本完成。文房四宝馆、徽剧馆、徽州故事馆等建成开放,徽州古城被评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和安徽省研学旅行基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颐科产业园、徽州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相继落地,徽州古城、问政山、南屏等民宿群渐成规模,徽墨技艺传承基地、友于里酒店等项目加快推进,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9.9亿元,增长8%。

——始终突出项目带动,有效投入逐步扩大。扎实开展“重点项目服务月”“百日攻坚”等活动,天香科技、博盛纺织等项目建成投产,南风汽配、宣宁黄天然气支线等项目加快推进。预计,全年26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0.3亿元。对上争取成效明显,预计,全年争取资金25亿元。积极破解土地要素制约,全年新增耕地1000亩,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1863亩,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300亩。紧盯金马股份资产重组、安徽华邦与德国古楼公司合资等机遇,扎实开展精准招商、以商引商和驻点招商,众泰汽车洽谈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华鑫北斗、富资里欢乐古镇等重大项目相继签约落地。全年引进各类项目13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4个。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减负2.1亿元。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全年销售商品房40.4万平方米,销售额18.6亿元,超额完成去库存任务。“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完成县乡公共服务清单、县级中介服务清单和政务服务指南编制。开发区、城管、安监、监察等政府机构改革扎实推进,教育、卫生计生、不动产登记等改革不断深入。城市公交体制和新一轮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县城司5亿元企业债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县林业局获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称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全年新增流转土地18.8万亩,流转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农村“三变”改革稳步推进,上丰乡霞江、长陔乡石门坑等23个村被列为中央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登记制度,市场活力有效激发,新增市场主体2610家。

——加快推进城乡统筹,人居环境日益优化。完成歙县空间规划(多规合一)、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和省级美丽乡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等规划评审、报批工作,城乡规划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严格落实《歙县徽州古城保护条例》,徽州古城核心保护区禁燃和车辆禁(限)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强力实施城建“工程”,完成投资30亿元,练江大桥扩建改造完成,歙黟一级公路、昌(溪)石(潭)公路等项目基本完工,S215线城区段改造提升、新安路改造、金山至县城公路改建等项目启动实施,二环路、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二期扩建等项目有序推进,新安江(街口)大桥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积极做好高铁建设地方工作,黄杭铁路三阳站完成规划调整并获批。启动7个片区、完成676户棚户区改造。完成老防疫站宿舍整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力做好工地扬尘、非煤矿山、挥发性有机物整治,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岔口镇荣获安徽省生态镇称号。严格按照中央和省环境保护督察要求,及时整改突出环境问题,162件交办件年底前全部办结。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基本完成“三区三线”划定。认真做好绿化造林工作,全年完成植树造林8450亩。县乡村三级“河长制”监管体系基本建立,河道巡管员试点启动实施。深入开展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整治沿江排放口25处,关停搬迁畜禽养殖场64户,新敷设污水管网8.8公里、改厕4020户,新安江干流非法捕捞和非法养殖联合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王村、北岸、武阳等6个乡镇“垃圾兑换超市”开业。加快推进深渡山水画廊特色小镇建设,新安路、洪济路、黄山大道改造提升项目全面展开,深渡老街综合整治等节点提升工作有序推进。组织璜田乡天堂、新溪口乡塔坑等205个村申报中国传统村落,瀹坑汪村入围安徽省传统村落示范工程,渔梁、石潭、瞻淇建成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继续抓好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域环境整治,蝉联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卖花渔村获评全国首批改善人居环境美丽乡村示范村。

——高度聚焦民生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持续推进脱贫攻坚“万名党员干部帮万户”和“百企帮百村”行动,驻村工作队实现村级全覆盖,预计贫困村出列25个、脱贫9500人。建成小川移民新村、霞坑新村、森村乡森村等15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点),完成搬迁258户767人。高标准实施省、市34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12.79亿元,其中县级配套2.67亿元。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全年发放惠农补贴3亿元。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新增就业4960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扩面工作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推进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完成雄村至王村公路、城许公路等改建项目,改造提升农村道路226.7公里。完成10处地质灾害点治理和42个村电网改造,解决8854人饮水安全问题。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完成搬迁1796户6600人。

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荣获第二届安徽省文明示范县、安徽省第三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县称号。深渡镇定潭村、溪头镇溪头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优化城区教育布局,丰乐示范幼儿园、丰乐小学和郑村小学迁建工程开工建设。完成农村学校“改薄”项目32个,启动学前教育三期项目建设。高度重视非遗传承,徽州剪纸、跳钟馗、许村大刀灯等6个项目被列入第五批省级非遗名录。3家企业入选全省民营文化企业100强,居全市首位。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有序推进,完成3个古村落整治、101处单体古建筑修缮。开展县域医共体和紧密型(托管型)县域医共体两项试点,建成县域卫生信息平台、一站式结算系统,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报。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荣获安徽省争创体育强县示范县称号。举办徽州百工技艺大赛,劳模和工匠精神得到广泛弘扬。圆满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高度重视积案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现期间“零进京”上访。歙县公安局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称号。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百日除患铸安”专项行动,成功举办皖南片突发性地质灾害和市、县危化品泄漏中毒事故应急演练,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扎实推进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和军民融合发展,人民防空工作不断加强。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气象、档案、农机、地方志、外事侨务、台湾事务、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持续加强自身建设,政府形象有效提升。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讲重作”专题警示教育,干部素养不断增强。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规范政府系统重大事项决策行为,实现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成“一网清”平台网格管理中心,开通10个社区及159个行政村“一站通”平台。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完善12345热线、县长信箱反映件办理机制,受理群众咨询、投诉2208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3%。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受理建议97件、提案140件,办复率100%、满意率达95%以上。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和审计监督,平台受理交易项目490个,节约财政资金2.29亿元;完成审计项目481个,核减工程造价7185万元。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持续开展“1+1+N”和扶贫领域突出问题等专项整治,今年以来,共立案216件、结案183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71人。县纪委(监察局)荣获2013—2017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各位代表,我们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委员,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军官兵、政法干警,向各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在歙县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向关心和支持歙县发展的驻歙单位、旅外人士及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工作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财政收入质量不优,少数工作未达预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后劲不足,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全面稳定脱贫任务繁重,生态保护工作任重道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面临不少难题;运用新发展理念创新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还不够高,工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中“庸懒散慢”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个别领域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县人民的期望与重托。

迈步新征程,全力做好2018年工作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更是全党全国人民在以同志为核心的第党中央领导下,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开局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必须坚持以党的精神为指引,拥抱新时代,迈步新征程,实现新作为。新征程孕育着新希望:中央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将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空间;国家和省、市将旅游业作为新常态下稳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对拥有众多旅游资源的我县而言,将有更多加快发展的机遇;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良好生态环境需求,我县的绿水青山生态优势,将加速向经济优势、竞争优势转化;中央把文化自信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徽州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必将成为支撑发展的重要软实力;我县毗邻江浙沪地区,综合交通体系日益完善,有望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辐射中获取更多动能。新征程也面临着新挑战: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市内各区县及周边市县竞相发展,容不得我们有半点松懈。我们必须将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转化为攻坚克难、比学赶超的实际行动,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奋力谱写新时代歙县发展新篇章。

根据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201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深入落实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政治保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和政府自身建设各项工作,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历史文化名城、徽州文化展示中心和安徽经济强县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8%,财政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目标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项目带动,持续扩大有效投入

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毫不松懈地抓紧、抓实、抓好,努力取得更大成效。

精准开展招商选资。强化产业链招商,探索联合基金招商,推进驻点和委托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契合度高、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优质项目,确保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0个。推进招大引强选优,强化“双向约束”,严格项目亩均投资、产出、税收标准,选好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基础好的项目。落实招商项目跟踪负责制,推行领导领衔服务、部门全程服务,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力争新签项目到位内资增长10%。实施“新徽商回归”工程,鼓励在外能人返乡创业。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瞄准国家政策导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投向,认真谋划一批高质量项目,积极开展对上争取,力争进入国家和省年度投资计划,确保重大项目库动态储备规模保持在650亿元以上。严格落实“四督四保”等制度,全力抓好35千伏金川输变电站、黄千高速、歙黟一级公路服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投资98亿元。坚持签约项目抓落地,做实做细前期工作,推动华鑫北斗、华邦数码介质等项目落地开工。坚持续建项目抓进度,加快城区备用水源、“欧洲之星”欢乐谷等续建项目建设步伐。坚持在建项目抓竣工,确保徽瑞智能、华金供热等项目建成投产,三阳高铁站场、丰乐河滨江路等项目投入使用。

扎实做好要素保障。健全国资监管体制机制,发挥投融资管理委员会作用,提高国有资本使用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着力推进PPP合作模式,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强力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增强用地保障,新增耕地500亩,力争盘活闲置低效土地900亩。落实常态化企业走访帮扶制度,扎实开展涉企政策宣讲、安全生产培训、用工招聘等活动。加强企业家培训,着力打造一支高层次企业家队伍。高度重视人才保障,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努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人才。

二、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实现工业提质增效

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三重一创”工程,进一步提升工业优势,提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壮大主导产业规模。巩固“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成果,持续开展“点对点”帮扶,助力企业“小升规”,力争全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税收均增长10%以上。突出产业特色,坚持集聚发展,加快打造新型工业产业体系。以众泰汽车投资项目落地为突破,壮大金马科技、盛锐精工等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规模,努力打造机械(汽车)电子首位产业;以东仁新材料、运佳装饰等为带动,延伸PVC装饰膜产业链,积极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新型材料产业基地;以博升、博鑫、博晶、博盛纺织为龙头,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

增强园区发展活力。实施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工程,推进县开发区产城旅一体规划编制,探索园区企业分类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全力抓好开发区经二纬八路、孵化基地等项目建设,同步推进供电、雨污管道、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打造现代产业新城。加快循环园“绿色园区”“平安园区”建设,强化水、气综合整治,提升安全环保水平。推进园区布局优化调整,形成以县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循环园、北岸工业园为补充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力争园区产值增长15%、税收增长10%以上,县经济开发区进入全省经济开发区综合竞争力30强,积极申报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深入实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创新要素加速聚集。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实施长命摩擦、鑫联精工等技改项目,力争技改投资增长10%。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加快产业关键技术攻坚,着力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户、省专精特新企业3户,争取发明专利授权20件。深入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件、安徽省著名商标3件、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个,成功创建省质量强县示范县。

三、深化“旅游+”战略,助推三产提档升级

依托优质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加强精品景区建设、特色线路打造、新型业态调整、旅游商品开发和领军企业培育,切实打响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品牌。实施景区提升工程,推进练江牧场4A、阳产土楼3A旅游景区创建,引进有实力的企业经营昌溪、搁船尖等景区,促进景区健康有序发展。继续推进新安江山水画廊、乡居新安江等项目建设,打造卖花渔村、石潭等7个乡村旅游特色村。加强与“同程”“去哪儿”等电商平台的战略合作,开展旅游品牌形象宣传,力争全年游客接待量增长11%、旅游综合收入增长13%以上。加快斗山街、打箍井街、十字街等徽州古城客栈和问政山、许村等民宿群建设,增强“徽州民宿”品牌影响力。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厕所革命”,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着力壮大现代服务业。推动生活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生产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层次提升,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开展新安江山水画廊旅游度假集聚区规划编制,推进徽州古城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申报省级示范园区,努力扩大集聚区影响力。启动徽州文化艺术中心、门球场等项目建设,加快丰乐河公园、颐科产业园等项目进程,确保县综合健身馆、歙州广场D区等项目投入使用。积极推动医旅结合、医养整合、多业融合,力争在引进优质健康养老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城区农贸市场规范化建设,新建城东、城西等“邻里中心”,进一步方便群众生活,繁荣消费市场。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程,力争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12亿元,积极争创省级电子商务发展先进县。

传承发扬徽州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强徽州文化传承,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加快推进徽州历史博物馆、程氏文化园等项目,完成徽墨技艺传承基地、徽州名人馆等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力争完成2个古村落、81处古建筑的保护利用。继续推进徽州古城城墙联合申遗。扎实做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和申报工作,高质量完成第三、四批保护项目建设,力争更多村落入围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留住乡愁记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4个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打造3个村级文化广场,进一步提升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水平。加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引进和对上争取力度,力争在培育规上文化企业上取得新突破。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着力建设幸福家园。

加快农业精致化发展。认真落实农业产业化“826”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加快茶叶、贡菊、蚕桑、果品等特色产业基地改造步伐,因地制宜发展泉水鱼、覆盆子等特色种养业,力争创建“三品”基地15个、认证产品20个,实现农业总产值28.5亿元。加大农业企业“甲级队”培育力度,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深入实施“精致农业+旅游”战略,扎实推进黄山(郑村)休闲农业产业园、省级大宗油料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争新增休闲农庄10个以上。加快蓝田·桃源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积极申报部级试点。探索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引导农民增强市场风险意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8个。鼓励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全年流转土地10万亩。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产业“特而强”、形态“精而美”、体制“活而新”定位,加快富资里欢乐古镇、望山生活、埃弗特网球培训基地等项目建设,力争成功申报2个以上市级特色小镇。推进深渡山水画廊特色小镇建设,在基础设施、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方面加大投入、形成特色,积极争创省级特色小镇,力争晋升第三批中国特色小镇。抓好中心集镇建设,支持富?臁⒅4濉⒐鹆帧⑼醮濉⑷?簟⑾?返认缯蜃鲇抛陨硖厣?⒋砦恍?鞣⒄埂?/p> 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目标,完成2017年度11个省级、4个市级中心村建设,启动2018年度中心村建设,打造一批省、市级先进中心村和示范村。深入推进农村“三大革命”,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完成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环境整治。探索“美丽乡村+”发展模式,强化“一村一品”建设,努力走出一条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之路。

扎实开展乡村治理。充分发挥农村优秀基层干部、乡村教师、退伍军人、文化能人、返乡创业人士等新乡贤作用,认真挖掘村志村史内涵,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深化殡葬管理整治,倡导科学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引导村民积极参与乡村事务管理,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五、优化功能布局,着力建设宜居城市

以建设“三宜”名城为目标,丰富城市内涵,完善城市功能,打造与经济发展相匹配、与群众期盼相适应的美丽城市。

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徽州古城保护配套制度,制定历史建筑保护修缮技术导则,启动中山巷整治、徽州路三线下地及徽州古城、徽园广场亮化提升工程,强化风貌、业态、秩序整治,不断提升古城保护利用水平。完成新安路拓宽及沿街立面改造,启动老汽车站、城东片、二中西侧等地块开发,开工建设布射大道、丰乐河大桥,着力完善新区城市功能。启动新一轮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改造提升三江口景观,完成4.2公里滨水慢行步道建设,打造优美舒适水岸环境。规划新建一批公共停车场,缓解城区停车难题。开展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防范和化解问题楼盘,科学编制用地供应计划,稳定商品房价格,培育住房租赁市场,确保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努力优化城市管理。适时开展城市总规修编,抓好城市风貌、地下空间、城区停车场等专业规划编制,启动府衙、斗山街两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及石头屋、黄梅剧团、渔梁老茶厂等片区修建性详规编制。强化数字化城管平台运用,完成古城消防一期建设,加强户外广告、门店牌匾管理。狠抓控违拆违,确保违章建筑“零增长”。稳步推进城市公交体制改革,开通高铁公交二号线等公交线路。持续开展三轮、四轮封闭式电动车专项整治,严格落实古城核心保护区禁燃和车辆禁(限)行规定。推进美丽社区建设,打造中和、新路、练江、开发区等4个美丽社区。强化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六、坚持改革开放,切实增强发展活力

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推进互联共享、互利共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升级权责清单,统一规范公共服务和中介服务清单,梳理编制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和实施清单。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抓好“多证合一”和“证照分离”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市场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加大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力度,整合行政执法力量,开展综合执法,完善监管执法体系。推进价格、统计、供销、住房和环保等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农村“三变”改革,力争年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村达50个。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深化区域合作交流,抓住黄杭铁路开通机遇,加速融入杭州都市圈,扩大与京津冀、珠三角的交流合作,拓宽发展空间。鼓励企业出口转自营,优化出口产品和市场结构,新增出口实绩企业5家,实现外贸进出口超1.5亿美元。加大外商直接投资引进力度,提升投资规模和质量,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100万美元以上。

七、优化生态环境,努力厚植发展优势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完善多元化补偿机制,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把污染源拒之门外。加强“低小乱污”企业治理,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严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少、质量不降。健全县级河长会议制度和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三级河长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林长制”,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计划,新增造林绿化2000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82.75%。持续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完善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执法和网格化监管机制,认真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交办件“回头看”工作,确保整治成果长效化。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建筑工地扬尘、道路运输抛洒、餐饮油烟、秸秆焚烧治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深入落实“土十条”,扎实推进“两治三改”,规范处置固体废弃物,加快老垃圾填埋场封场整治,建成建筑装潢垃圾消纳处置场,全面防治土壤污染。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完成5处地质灾害点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稳步推进农村“垃圾兑换超市”建设。严格落实“水十条”,依法逐步推进禁、限养区畜禽养殖场关停搬迁,加快农村垃圾污水治理PPP项目建设,确保水质优良。推进练江紫阳桥至浦口段治理工程,启动许村水系连通和桃源河、布射河小流域治理工程,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环境。

八、狠抓财税金融,巩固县域发展支撑

充分发挥财税政策激励导向作用,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创新,更好地支持和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提高财政运行质量。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全口径政府预算,严格预算执行监督,推进预决算信息全面、及时公开。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涉税服务,开征环境保护税。加大税源培植力度,着力形成一批稳定支柱税源。完善国地税征管体制,加强综合治税,确保应收尽收、及时足额入库。厉行勤俭节约,压缩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资金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财政资金使用问效机制,加强财政资金投资评审、日常检查和审计监督,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严格政府债务管理,加强风险防控和监测预警,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转。

强化金融服务工作。创新担保方式,推动银企有效对接,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力争全年发放“税融通”贷款1.5亿元以上、政银企对接落实金额增长10%以上。发挥产业基金杠杆作用,推动应急转贷资金扩面增资,确保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增幅达8%以上。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开展股权、债权融资,力争科宏生物、加佳荧光首发上市取得实质性进展,协同轴承、艾克瑞德等企业在“新三板”挂牌。鼓励保险业金融机构加快产品创新,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的对接合作,力争引进新的金融机构入驻我县。开展金融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确保金融市场稳定。

九、顺应群众期盼,做好富民惠民文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推进各项事业,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奋战脱贫攻坚,让贫困群众更有获得感。持续开展“万名党员干部帮万户”“百企帮百村”行动,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参与扶贫,提高脱贫攻坚的精准性、有效性,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巩固出列村脱贫成果,确保8300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继续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和动态监测,确保不落一户、不少一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推行“四带一自”模式,努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完善18个易扶搬迁安置区(点)配套设施,确保霞坑新村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安置点。

改善民计民生,让群众更有幸福感。持续加大社会民生领域投入,扎实实施省、市民生工程,进一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要求,着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城镇新增就业4500人。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完成三阳等16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改善4.5万人的饮水质量。稳步扩大公租房保障范围,继续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整治。加快完善交通体系,启动杞梓里水竹坑至绩溪大鄣山、许村跳石至徽州区呈坎等项目建设,推进新安江(街口)大桥、金山至县城公路改建等项目,完成S324三阳集镇外环段改建、S215界牌岭至徽州区段改造提升等项目,继续推进长陔岭隧道、王村二桥前期工作,努力开通歙县至坑口、狮石乡至淳安中洲等城乡公交,积极改善山区、库区群众出行条件。

发展社会事业,让群众更有认同感。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积极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县城)。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确保通过国家传统知识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县验收。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着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拓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有序推进长青中学搬迁,完成丰乐小学、丰乐示范幼儿园和郑村小学建设。推进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改善歙县中学和歙县二中教育教学条件,继续推进行知非遗技艺学院创建工作。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加强慢性病防治,落实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完成霞坑、三阳等6所卫生院改扩建,全力争创省级卫生县城和健康促进示范县。加快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实现行政村“一站通”平台全覆盖。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推进名镇名村名街及传统村落志修编,启动并完成《歙县年鉴》(2014—2017卷)编纂。举办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继续办好现有体育赛事。完成第四届社区居委会和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全面贯彻强军思想,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工作,加强人防、农机、外事侨务、台湾事务、民族宗教、老龄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加强社会治理,让群众更有安全感。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制度,深入开展“铸安行动”,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排查整改,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广泛开展“七五”普法,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公共安全网络及综合治理体系,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行为严打高压态势。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四个最严”,全面实施风险管理,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持续开展积案化解,努力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生态安全体系,切实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和气象、地震等防灾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牢记新使命,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建设美丽歙县,我们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把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从严治政之中,持续深入改进作风,大力推进服务创新,着力打造忠诚法治高效清廉政府。

坚持从严治政。完善政府党组学习制度,把学习宣传贯彻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决做到向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绝对看齐,坚决做到让党中央绝对放心。坚持在全局下定位、大局下行动,坚决贯彻落实上级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严格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定期向县委汇报政府工作,规范党内组织生活,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最大限度汇聚各方智慧,齐心协力攻坚克难。

坚持依法行政。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加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持重大决策出台前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与政协民主协商,广泛听取各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提高办理质量和满意度。完善政府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运行机制,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成效评估,确保决策程序规范、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民政工作报告篇11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6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6年是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困难挑战非常突出的一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依靠和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较好完成了县第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预计到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9.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6亿元,出口总额完成7000万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1万元,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119亿元。

(一)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工业经济结构日趋优化

扎实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年工作,累计“走请”92次,举办专题招商推介会20次,引进项目38个,域外资金到位额41.5亿元。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34个,亿元以上9个,其中10亿元以上2个。总投资11亿元的兴隆大家庭商贸综合体项目、总投资5.5亿元的禾丰集团肉鸡屠宰及深加工项目、总投资3.2亿元的中广核农光互补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投入使用,为我县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七里河经济开发区经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一区三园”新模式,发展态势良好,今年又争取到省农发行1.6亿元贷款,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工业经济在清理退出多家规模以上企业的情况下,积极调整结构,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全面落实“营改增”新税制,扶持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渤大化工被认定为部级高新技术企业,春光药装成功在新三板上市,有8家企业加入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列。

(二)现代农业步伐加快,“111工程”实现良好开局

全面实施农业“111工程”,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新增高效田2.9万亩,建成150亩以上裸地菜基地8个,高效农业小区12个,4000亩烟叶喜获丰收;新植果树3.6万亩,新建果树生产示范村2个,部级果树示范园2个,省级示范园1个,被确定为辽宁省优质梨生产基地示范县;新增规模养殖小区12个。同时,出台并落实了“111工程”鼓励支持政策。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新建果蔬冷鲜库36座。完成了52万亩农村承包土地确权实测任务,流转土地2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35家、家庭农场23家。农机总动力达到46.9万千瓦,全县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完成人工造林3.5万亩,封山育林5.3万亩,村屯绿化25个。认真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积极推进食品安全放心县建设,“舌尖上的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食品生产获省市名牌4件,省市著名商标8件。实施农业科技富民项目26个,带动生产基地15万亩。维修水利设施157处,新建方塘31座,抗旱备用水源37处,打井32眼,新增水浇地面积3.8万亩。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9.5万亩,连续3年夺得省农建“大禹杯”。气象服务和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加强,成功防御“7.20”和“7.25”两次强降水,取得了大汛零伤亡的成果。

(三)服务产业良性发展,新兴产业牵动作用凸显

积极打造“山水石城”旅游发展格局,全年旅游人数达到16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实现3600万元。大力宣传“辽西故道,神奇义县”旅游品牌,先后举办了奉国寺春节庙会、首届医巫闾山攀岩节等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大凌河湿地公园成功获批部级湿地公园,湿地生态保护、旅游开发有序推进,医巫闾山攀岩基地获评为2016年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服务业新兴产业加快成长,在与大型央企中国邮政锦州分公司签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成功共建义县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并投入运营,入园电商联盟企业26家。全县4G网络覆盖率达到97%以上,新增移动光宽带用户3000户。

(四)城乡面貌日益改观,基础设施改造力度加大

全面完成了义县历史上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利用世行贷款,总投资1.4亿元,对城区供热管网进行了改造升级,新建一级管网25公里,改造二级管网71公里,改造127个居民小区、31个换热站。改造后的供暖装备在锦州四个县市首屈一指,供暖质量明显提升。全年拆除118个燃煤小锅炉,减排二氧化硫327吨、烟尘98吨。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有关部门精心准备、通力配合,依法集中收缴了城区运营的三轮车、电动四轮车1186台,新增出租车200台,解决了困扰义县多年的城内交通难题。城东新区建设再添新成果,人社、司法等部门业务用房综合楼交付使用,兴隆大家庭商贸综合体项目正式奠基。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优惠政策,房地产投资额和销售额同比增长195%和211%,完成商品房销售14.5万平方米,去库存14万平方米。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垃圾收集、转运系统抓紧建设,宜居乡村建设工程累计投资1.05亿元。

(五)脱贫攻坚首战告捷,民生领域再添发展成果

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了全年2万贫困人口脱贫、40个贫困村销号的目标。建立完善了脱贫攻坚的“六种机制”,初步形成了产业扶贫的“十大模式”。省、市、县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817.4万元,省农发行贷款9.12亿元支持我县项目建设。出台了行业扶贫规划,低保兜底、医疗救助、教育助学、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等政策得到落实。扶贫工作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全省脱贫攻坚产业扶贫推进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扶贫局被评为全省唯一一个全国扶贫系统先进单位。

全面推进教育三通两平台”建设,校园网改造和光纤入校全部完成,宜州小学投入使用。县中医院综合楼破土动工,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完成选址。新建1000平方米以上农村文化广场55个,绘制文化墙1.3万延长米。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新增城镇就业2580人。完成农村精准扶贫道路144.3公里,“一事一议”村路150公里,稍石线北段路基改造30公里,新建农村客运候车亭22个,大凌河滨河路全线贯通。维修改造2所敬老院,实施21所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慈善防盲治盲“义县模式”在全省推广交流。老干部活动中心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淘汰黄标车447台,空气地面站建设有序推进。构建了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了“三空一地一网”五维防控网,在低空建设安装2237个高清探头、80处卡口抓拍,整合社会探头1750个,视频覆盖率达到90%,我县的成功做法在全省交流和推广,再次荣获省平安县称号。

(六)改革工作不断深入,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自觉履行“一岗双责”,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细则,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加强和改进政府系统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制度。完成了县政府组成部门“三定工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正在逐单位审核。向园区下放行政审批权30项,审批中心开通了公共服务中心网站,实现了网上审批。工商登记实行“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和“先照后证”制度。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和14家事业单位转企改革,实现了平稳运行。乡镇卫生院、防保站、计生服务站合并改革顺利完成。实施行政机关公车改革,取消、拍卖公务用车103辆。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整合畅通市民诉求渠道,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政务信息2200条,办理市民诉求537件,网络回应345件。强化政府督查,全年完成上级督查23件,自主督查17件。安全生产保持基本稳定,“四个清单”做法在全市推广。维稳、政府应急工作得到加强,修编了政府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了专项应急演练,成为省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示范县,连续4年被评为省卫生应急管理示范县。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源自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政协的大力支持,归功于全县45万人民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共同奋斗。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个领域的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界人士,向老干部、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义县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义县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一是受经济结构调整、“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综合影响,加之进一步坐实经济数据,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等个别经济指标未完成预期目标;二是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具有牵动力的大项目较少,市场活力不足,新的增长动能尚未形成;三是民生改善任务繁重,受资金不足困扰,有些问题一时很难得到解决;四是部分干部缺乏工作激情和改革创新锐气,责任担当意识不足。这些问题必须勇于面对,深刻剖析,对症施策,切实解决。

二、2017年政府工作目标和任务

各位代表,2017年是我们甩掉包袱、抢抓机遇、爬坡过坎、奋勇向前的一年,做好各项工作,对义县未来发展承前启后,非常重要。

2017年工作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为指导,贯彻好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新要求,全面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对接国务院支持东北振兴新政策,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不动摇,加快结构调整,倾力保障民生,夯实基础,深挖潜力,整合动力,激发活力,为建设“实力义县、活力义县、生态义县、道德义县、幸福义县”和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这些指标考虑了义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和良好发展机遇,总的原则是保持在全市应有地位,增幅不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着力做好七项重点工作。

(一)以工业“双十双百工程”为抓手,突出项目建设,推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抓住国务院支持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全面启动工业“双十双百工程”,即到“十三五”末,培育10家上市公司,引进10家上市公司,新建100个投资3千万元以上项目,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00家。

2017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求新突破。主动融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围绕新能源、再生资源、机电加工、健康食品等主导产业,主攻京津冀、巩固珠三角、拓展长三角,开展多种形式精准招商工作。全年新增3000万元以上项目30个,引进域外资金到位额实现40亿元。重点推进总投资15亿元的北方石英城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中广核风电项目,总投资7.7亿元的中节能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达产。进一步完善、充实项目库和客商资源库,扩大项目储备。继续落实重点项目县级领导包保推进、项目建设定期调度和跟踪督查制度,确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任务目标。

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加大对关停企业、资产闲置企业的关注力度,推动企业恢复生产及盘活转型。对符合规模企业标准的企业及时纳入,年内新增规模企业10家以上。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做好“三去一降一补”的同时,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促进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加快发展新能源、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大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扶持捷通铁路、富山密封等技术创新型企业在新三板上市。年内新增部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市级众创空间1家,组建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开展企业与大专院校技术对接10家以上。推进对外开放,大力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优势产业、骨干产品走出去,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做好外经外贸工作。

推动园区建设再上新台阶。七里河经济开发区力争列入《部级经济开发区目录》。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好农发行贷款资金,拓展2平方公里的土地平整和管网工程建设。推进PPP项目合作,实现垃圾、污水、供水、供暖、供气的集中配套。巩固扩大园区改革创新成果,深化管理和服务创新,开展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两个试点工作,运作好天成、明华等平台公司,营造一流的投资软环境。全面落实企业减负政策,不断完善优化金融服务,多方争取资金支持企业发展。

(二)以农业“111工程”为引领,突出结构调整,推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坚定不移地把实施“111工程”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

“111工程”再添新成果。进一步压缩玉米种植面积,全年新增高效田3.5万亩,新增设施蔬菜等规模以上高效小区10处以上,建设七里河千亩生态园;新植果树3万亩,建设千亩以上果树生产专业村5个、百亩以上标准果园10个、精品果园10个,改造老旧果园10个;新建肉鸡养殖小区17个,年出栏肉鸡新增1000万羽。

强化各项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农业“111工程”奖励办法,落实好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做好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万亩以上。鼓励支持农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以上。加大涉农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禾丰集团肉鸡屠宰及深加工、温氏集团养猪等重点项目建设,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县创建工作,强化农业的生态支撑,新增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面积20万亩。完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提高专业认证和产品认证率,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实施农业科技项目30项,培养各类农民技术员500人。完善气象信息化体系建设,提高预报预警和防灾抗灾能力。

加大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力度。完成农机深松整地15万亩,保护性耕作5万亩,深翻5万亩。加强农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发展节水灌溉面积8.4万亩,新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5处,在9个乡镇22个村屯新建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22处,治理小流域面积9.8万亩。完成三北防护林造林1.5万亩,退化林分修复1.5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飞播造林1万亩。

(三)以“一带四区”建设为主导,突出互联网+,推进现代服务业健康发展

发挥旅游业牵动作用,促进互联网+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努力构建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全面实施“一带四区”工程。“一带”就是以大凌河为轴线,将万佛堂、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头道河樱花园、大凌河国家湿地公园、奉国寺以及卧佛山温泉养生园区连成一体,建设大凌河文化旅游经济带。“四区”就是以瓦子峪攀岩小镇为主体的医巫闾山体育休闲旅游区;以七里河海尔物流园为依托的公路沿线仓储物流区;以高台子大牲畜交易为引领的腹地农副产品交易区;以城东新区兴隆大家庭商贸综合体为核心的现代商贸服务区。

继续完善“山水石城”旅游发展格局。大凌河国家湿地公园投入使用,国家地质公园启动建设。完善旅游交通道路建设,完成卧佛山至凌海交界30公里滨河路硬化工程。继续推进奉国寺申遗,及早筹划奉国寺千年庆典活动。开展腊八节、春节庙会、西迁节等民俗文化节系列活动,攀冰、攀岩、露营等体育休闲旅游系列活动,樱花节、荷花节、苹果节等乡村赏花采摘系列活动。

发展壮大以互联网+为方向的新兴产业。加强与邮政部门合作,做优做强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驻企业突破40家。大力发展连锁店、便利店,推进电子商务进街道、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加快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利用互联网+拓展我县农产品销售渠道,由“买全国”向“卖全国”转变。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中介、科技服务、健康养老、家政服务等新兴产业,积聚发展新动力。继续实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有关政策,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四)以城建“三大工程”为重点,打造宜居环境,推进宜居旅游城市健康发展

坚持从居民的需求出发,让城市各方面建设协调推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令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

全面提升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实施城市建设“三大工程”。一是老城区改造工程。主要是做好东北街和商业街小街小巷路面升级工程和西北街二期棚改工程,确保2017年底完工。二是现代商贸服务区建设工程。全力推进兴隆大家庭商贸综合体一期建设,争取2017年底主要工程完工。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着力解决城市排涝、排水、绿化、亮化问题,进一步强化公用事业管理,规范小区物业及供水、供暖和燃气工作,努力实现“上水足、下水畅、路灯亮、室内暖、秩序好、街面净、环境美”的目标。完成“锦阜高”铁路和锦承铁路扩能改造征拆迁工作。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完成农村D级危房改造300户。

继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巩固城内交通整治成果,保持道路通畅。全面清理非法广告,严格规范广告牌匾。继续大力整治校园周边、金三角、火车站等重点区域环境,保持安全有序。严厉打击店外经营、私搭乱建等“五乱”行为,规范城市秩序。

大力推进宜居示范乡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小街小巷小路建设,开展绿色村庄创建活动。巩固和完善农村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加强保洁员队伍建设,形成规范化运行体系。

(五)以“三保”为己任,强化税收征管,推进财源建设工作健康发展

紧紧围绕“保工资、保运转和保民生”做好财政工作,加强财源建设,提高保障能力。

以科学理财为引领,抓收入促增长,大力支持招商引资,支持企业上市,支持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夯实财源建设基础。强化社保基金征缴,开展以财产行为税为重点的各类税收清查,堵住“跑冒滴漏”,确保应征尽征。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脱贫攻坚及重点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落实好各项惠民惠农政策。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全面对接国务院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等相关政策,全力做好政策、项目和资金“三争”工作,为县域经济和民生事业发展赢得更多政策“红包”。

(六)以脱贫攻坚为核心,办好民生实事,推进民生事业健康发展

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坚决打赢2017年脱贫攻坚战。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让全县人民更多地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新成果。

继续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全年要实现1.8万贫困人口脱贫,35个贫困村销号。一要坚持产业扶贫主攻方向。全面推行政府主导、稳定增收、整村推进等行之有效的“十大”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确保村有脱贫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二要发挥扶贫资金推动作用。用好省、市、县各类扶贫资金和银行扶贫贷款,有效整合,及时下摆,实现扶贫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加大审计监督、监管力度,确保扶贫资金规范合理使用。三要凝聚行业扶贫强大合力。对接落实好上级各项扶贫政策,实施卫生、教育、民政、城建等行业扶贫规划,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因病、因学、因危房致贫问题。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开展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全面提升中小学基础建设水平,通过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验收。组织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完善新农合服务,实现就诊、监管、结算全方位信息化、规范化运行。进一步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实施文化素质提升、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大工程,完成有线电视双向网改造、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覆盖工程。新增城镇就业1400人。建设“一事一议”村路200公里。维修改造2所敬老院,建设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和日间照料服务中心项目。做好污染源、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和饮用水监测工作,坚决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系列平安创建活动,织密动态化、立体化巡防网络,增强驾驭复杂治安局势能力。坚持不懈打击暴力、侵财、涉毒等各类刑事犯罪及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做到大案快破、小案多破,确保百姓人身和财产安全。进一步做好维稳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2017年要全力办好10件民生实事。一是实施以东北街和商业街为主的小街小巷升级改造工程;二是在完成滨河路硬化25公里基础上,继续硬化30公里,实现全程通车;三是实施兴隆大家庭商贸综合体一期建设工程;四是实施西北街二期棚改工程,确保年底实现回迁;五是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实现1.8万贫困人口脱贫、35个贫困村摘帽;六是加快大凌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并争取投入使用;七是完成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系统投入运行;八是实施增建1.1万平方米高中食堂宿舍楼建设工程;九是完成中医院、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迁址建设项目并投入使用;十是教育“三通两平台”建设项目投入使用。

(七)以“放管服”改革为契机,加快职能转变,推进政府工作提质增效

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新要求,巩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牢固树立“四种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做好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落实工作,确保改革衔接顺畅、落实有力。全面推进“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优化办事流程,着力降低制度易成本。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便捷高效的网上审批平台,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加快推进事业单位转企、乡镇“一院两站”合并后运营管理、非税收入管理等各项改革工作。加强政府督查,做到专题督查、常态督查和随时督查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政府应急管理,依照政府总体预案抓紧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储备应急物资。畅通政民互通渠道,做到诉求有回应,问题能解决。进一步深化政务公开,及时做好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工作。

民政工作报告篇12

二、加强民政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

民政局结合业务工作实际,建立了法律、法规、规章学习宣传制度,建立健全了集体学法制度,每周五下午组织全局干部职工集体学习法律,并做到学法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建立了领导干部、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制度,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收养法》、《社团登记管理条例》、《优抚安置条例》、《省地名管理条例》等民政业务法律法规,促进行政执法人员学好法、用好法,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同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向行政管理相对人开展法律宣传工作,提供周到的咨询服务。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根据民政业务实际,依法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并建立健全行政许可监督、行政许可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及时为单位的11名行政执法人员办理了新的《省行政执法证》,做到了行政执法主体合法规范,执法人员全部持证上岗;严格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具体行政行为合法适当,按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从事执法活动,如果不遵守有关规定,谁出现问题就按照规定追究谁的责任。去年民政局有关的行政许可和执法情况合法、适当,没有罚款性执法。

三、积极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我们严格执行《县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在单位成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制定了去年民政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根据民政局的行政职能、法定职责,对民政部门所执行的法律、法规、规章等执法依据进行了全面梳理,形成了完整、准确的行政执法依据。并根据本部门内设执法岗位科学合理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将有关的执法依据汇编成册,下发相关执法机构执行。目前我局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共有14项,其中承诺件8项: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变更、注销;社会团体编制核定及会费标准核定备案;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审批;中国公民收养登记(华侨及港澳台地区除外);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成立、变更、注销;社会团体成立、变更、注销;建立公墓审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审批;上报件6项:申报革命烈士;社会福利企业认定;社会福利机构审批;残疾军人等级调整及评残;乡镇区域内村的分设、裁并、更名、迁移审批;自然村和村民委员会名称、城镇居民委员会名称确定。

在工作中,我们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规范行政执法程序,要求在具体的行政执法中,做到行政执法行为使用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正确、程序合法、手续规范。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严格执法队伍管理,行政执法人员、行政复议应诉人员、行政处罚听证主持人持证上岗,并按照规定及时办理了证件年检和换发工作。建立了行政执法案卷档案管理制度,各类执法文书达到了规范的要求。HTtP//:

四、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情况

认真对单位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加强对规范性文件执行的监督。建立健全了本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制发程序制度,严格执行部门法制机构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和集体审议、公开制度。按照规定要求及时审查、修订、定期清理和废止本部门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严格执行部门规范性文件向县政府备案审查制度,做到按规定要求一件一报,及时报备。单位规范性文件没有废止的。

民政工作报告篇13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2015年,是我县实现“争先晋位、富民强县”宏伟目标的“统筹之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打造“中原鞋都”为统揽,牢牢把握“持续求进、能快则快”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43.5亿元,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3.4亿元,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5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8亿元,增长13.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48亿元,增长13.2%;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3.8亿元,增长9.4%;各项贷款余额63亿元,增长24.1%。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17元,增长8.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33元,增长10%。

(一)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新建高标准粮田15万亩,机械化率达95%以上。全年粮食总产超过18亿斤,实现“十二连增”。土地流转14.07万亩,千亩以上种植大户9家,百亩以上161家,家庭农场达到6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96家。畜牧业产值突破20亿元,蝉联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解决10.56万农村居民和2.8万名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制鞋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产值102.2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55.41%。其中,制鞋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26亿元,增长10.66%。成功举办“2015年中国•睢县承接制鞋产业转移打造升级版产业基地高层论坛暨中原制鞋产业基地——河南睢县授牌仪式”活动。电子信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98亿元,增长18.97%。成功申报河南省名牌产品2个,河南省著名商标5个。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11家,其中商丘金振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实现税收7529.86万元。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7.87亿元,增长12.1%。商务中心区荣获第四届全省商务中心区建设金星奖。客货运物流中心、金亿国际车城、亿丰建材家居广场、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部分投入运营,丹尼斯城市广场、中央城市广场、企业总部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入驻阿里巴巴(商丘)产业带企业达到110家,建成电子商务运营中心1个,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7个,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点49个,发展实体企业102家,线上网店1389家,网络交易总额突破10亿元,成功入选河南省“宽带中原”示范试点县,被财政部、商务部确定为部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二)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产业集聚区建设加速推进。突出科学施策,规划建设了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公共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供排水、强弱电、绿化亮化、污水处理、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得到完善提升,承载能力日益增强。荣获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成功晋级星级产业集聚区。累计入驻工业企业129家,主导产业企业69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

开放招商力度加大。突出主导产业,坚持全产业链谋划,推动产业整体扎堆引进、抱团集群发展,与特步集团、广州新濠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意向,产业链条进一步延长、补齐,雁阵效应初步形成。全年共引进规模以上项目97个,合同金额110亿元。

项目建设成果丰硕。突出跟踪服务,严格落实“三大机制”和“一线工作法”。争取各类财政资金项目173个,总投资4.3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33个,完成投资75.2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03.8%。谋划“十三五”期间重大项目177个,总投资1089亿元。

(三)城乡统筹不断深化

城市建设扎实推进。睢县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完成。商登高速(睢县段)和复兴路建成通车,湖东路南延工程进展顺利,睢州大道西段改造升级全面完成,县城道路挖补罩面工程基本完成。护城河、利民河及睢中南渠引排水治理、老城区部分路段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顺利推进。污水管网、第一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升级改造。解放路、民主路等城区道路路灯和北湖景区亮化得到改造提升。袁家山透绿、世纪大道绿化、锦绣大道生态走廊等工程进展顺利。旧城片区和城中村改造工程有序推进。

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开展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8项专项治理,集中规范街头摊点,整治不规范户外广告300块,清理小广告2.4万张。依法拆除“双违”建筑979处、33500平方米,“双违”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控制,城乡管理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

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建设县乡道48公里,村道115公里,桥梁1054延米,有效改善了农村出行条件。扎实开展农村公路两侧违法占地、违法建筑治理,积极开展“美丽睢县•整洁村镇”活动,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先进县。平岗镇、匡城乡、董店乡等5个乡镇成功入选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乡镇。

生态建设持续加强。扎实开展“蓝天工程”、“碧水工程”、“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新增城市绿化面积40.02万平方米,完成生态造林18779亩,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良好率达91.3%。

(四)改革创新扎实推进

稳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工商、质监、药监等部门职责机构整合,事业单位分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展开。精简审批程序,减少行政审批项目47项,承接市政府下放管理层级行政许可项目24项。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场交易项目223场,总交易额16.73亿元。

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启动。不断完善预算制度,县乡两级实现了独立核算预算单位公务卡制度全覆盖,确保了“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公务用车改革稳步展开。积极推进“三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新增各类企业895户、个体工商户3137户。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推动关键领域科技创新,被认定部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5家。实施知识产权专项行动计划,帮助企业申请国家专利52项。

(五)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民生保障得到加强。办好民生“十件实事”。全年用于民生支出24.9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3.1%。城乡低保、五保等社会救助制度更加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贴标准提高到32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810套,成功举办两届房产交易博览会,交易住房604套。1.7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积极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职业教育成功入围第二批部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中医院新区投入使用,妇幼保健院新区进展顺利,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61所,城乡居民参合率达到98.54%。计划生育工作荣获全省先进县。开展“文化下乡”活动400余场次。成功举办2015年河南睢县全国铁人三项精英赛。开启中国流动科技馆河南巡展睢县站,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质科普服务。

社会治理不断创新。持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领导包案督办制度,社会治安秩序稳定。建立了“一体两翼”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形势持续好转。全市推进基层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现场会在睢县召开,被评为河南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对146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审定工程造价3.2亿元,审减3610万元。整顿和规范民间资本市场,预防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扎实有效。

安全生产持续稳定。深入开展建筑、交通、消防、食品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活动,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中趋好。

统计、气象、双拥、农业科研、民族宗教、保密档案、妇女儿童、地方史志、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均取得新的成绩。

(六)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依法治县深入推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圆满完成“六五”普法任务,被评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荣获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县。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积极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依法开展工作,认真执行人大各项决议决定,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81件,政协委员提案179件,办复率均为100%。行政监察、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监督进一步强化,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升。

作风建设不断加强。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三查三保三看”活动作为主线,贯穿政府工作始终,以严的标准、实的作风,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强化了各项工作落实,促进了机关效能提升。

廉政建设成效明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持不懈反对“”。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明察暗访56次,查处违反工作纪律案件47起,党政纪处理46人,组织处理26人。探索党风政风监督检查“三查一考”工作新机制,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强化权力监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2015年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的顺利实现。过去的五年,我们把握新理念,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传统产业得到提升,主导产业逐步明晰,重点工作深入开展,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五年来,综合实力持续增强。GDP由95.2亿元增加到143.5亿元,年均增长10.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1.44亿元增加到5.48亿元,年均增长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85亿元增加到180亿元,年均增长16.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8.4亿元增加到43.4亿元,年均增长18.8%。

五年来,城乡建设持续推进。围绕“中原水城”定位,“一城五区”建设全面推进。完成睢县城乡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规、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旅游规划等规划,城镇化率提高到43%,绿化覆盖率达40.25%,城区面积扩大到2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20万。北湖景区升级改造、恒山湖湿地公园、锦绣大道生态走廊等重点工程为“中原水城”添色加彩,城市品味进一步提升。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城区环境卫生等专项治理,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严控城乡“双违”,建管秩序逐步规范。

五年来,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稳步实施农业现代化,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制鞋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发展迅速,造纸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优化提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29.2:37.4:33.4,实现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

五年来,对外形象持续提升。北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部级生态水利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河南省卫生城市;成功申报中原水城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创建城市;荣获全省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先进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联合授予“中国制鞋产业基地”。睢县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

五年来,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坚持每年办好“十件实事”。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1.2%、12.2%。五年间,新增城镇就业3.1万人,7.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解决了2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城乡低保、五保等社会救助制度更加完善,标准逐年提高。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繁荣发展。建成一大批保障性住房。社会和谐稳定,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平安建设工作先进县。

各位代表!

“十二五”时期是睢县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务实重干、持续作为的五年。通过五年努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又迈上了新台阶、进入了新阶段、站在了新起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全县干群,向给予政府工作有效监督和热情支持的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睢武警消防官兵和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向在睢投资兴业、务工的朋友,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睢县建设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争先,善于借势,就一定能够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只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合力抓产业,聚力抓招商,全力抓项目,就一定能够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只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体察民情,改善民生,就一定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只要始终坚持务实重干,站位全局,科学运作,尽心竭力,就一定能够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谱写跨越发展新篇章!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新常态下,经济持续下行,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稳增长、调结构和持续发展压力不断加大。二是综合竞争力不强,经济总量小、质量效益低、内生动力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三是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不大。传统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城乡统筹发展任重道远,城镇公共设施滞后,城乡居民就医、就学、就业等公共服务方面的短板亟需补齐。五是要素保障趋紧,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瓶颈问题依然存在。非法集资和安全生产监管任务较重。六是作风建设仍需加强,一些干部领导方式、工作方法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部门工作作风不严不实等现象依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睢县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新型城镇化的加速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唯有把握大趋势、大方向,才能抢抓大机遇、赢得大发展。当前,全球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我县既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爬坡过坎的攻坚期,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变,新的发展动能正在加速孕育。我们要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和昂扬向上的士气,应时合势,精准发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坚定不移把睢县发展不断推向新的阶段。

“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争先晋位、富民强县”总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开放招商、创新驱动为突破口,以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新型城镇化四项任务为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活力睢县、富强睢县、宜居睢县、和谐睢县、幸福睢县。

战略定位是:建设商丘、开封、周口三市接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中原鞋都、中原水城、中原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原运动旅游休闲中心。

发展蓝图和愿景是: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全县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转型升级明显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23∶39∶38,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77%,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力争走在全市前列。

——改革开放明显突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基本形成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深入拓展,以中原鞋都、中原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承接产业转移建设成效显著扩大,参与经济合作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

——城乡面貌明显变化。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功能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接近或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具备条件的农村基本建成美丽乡村。努力创建河南省文明城市、部级生态县、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海绵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民生质量明显提升。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产总值同步增长,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2018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部级贫困县摘帽。

——社会事业明显发展。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覆盖全县。

——生态环境明显优化。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增强,主体功能布局基本形成。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重大突破,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土地、水等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坚持协调发展,构筑发展新格局;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新家园;坚持开放发展,拓展战略新空间;坚持共享发展,创造幸福新生活。

《睢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已印发各位代表,请一并审议。

各位代表!

未来五年,将是睢县大发展、大变化、大提升的五年。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有全县87万人民的团结拼搏,我县“十三五”发展的蓝图一定能够变成美好现实!

三、2016年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实现“争先晋位、富民强县”宏伟目标的拼搏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

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争先晋位、富民强县”总目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持续求进、能快则快”总基调,以承接产业转移建设“中原鞋都”为统揽,以“四项重点”、“四项任务”、“五区建设”为抓手,奋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起好步、开好局。

发展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控制性指标低于省市要求。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落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补齐短板、延展提升,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产业,突出转型优化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一是做大主导产业。进一步培育壮大制鞋、电子信息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西默科技、鼎能电子、腾润鞋业、鑫泰恒盛等在建项目建设,确保尽快建成投产;积极创造条件,确保协议项目早日落地建设。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扶持、鼓励制鞋企业创立、发展自主品牌。支持富士康科技集团(睢县)产业园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主动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重点,大力引进国内外智能终端设计、研发、制造、应用服务、系统集成企业。二是提升传统产业。坚持绿色安全、品牌提升,推动酿酒、酵母、食品加工等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原料基地、冷链物流、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加快构建产业链优势。依托龙源纸业、新浩纸业、新荣纸业等龙头企业,延长纸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强化企业服务。持续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严格执行县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题,做好项目服务工作,从企业落地、建设、运行等各个环节入手,定期不定期到分包企业了解情况,掌握动态,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营造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周到便捷的服务环境、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真正让企业在睢县舒心发展。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以“红旗渠精神杯”为载体,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整合涉农资金向项目区、规模经营区倾斜,重点实施百千万工程、新增千亿斤粮食、土地综合整治、小型农田水利、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力争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增”。积极申报淮河流域低洼地治理工程项目。二是培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放活土地经营权,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培育专业大户,力争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扎实推进20个一乡一业项目,着力培育具有睢县特色的农业产品和农业产业化集群,鼓励丰太食品、名宇食品等企业做大做强,拉长产业链条。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三是建设现代观光农业。依托樱桃、金果、葡萄、冬枣等优势产业,鼓励支持重点乡镇发展观光农业,倾力打造一批集生态绿化、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是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步伐。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程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研究出台奖励政策,提升业态模式,抢抓阿里巴巴(商丘)产业带发展机遇,吸引一批有实力、有前景的电商企业入驻我县,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二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完善北湖国家4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凤凰楼建成并对外开放,积极发展亲水游、红色游、工业游和乡村游。三是营造良好金融生态。严厉打击非法集资,不断优化金融环境。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构建互联网金融平台,满足小微企业、中低收入阶层投融资需求。发展互联网金融,形成集银行、保险、证券、融资担保、P2P等多门类、多层次的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

(二)抓载体,突出要素带动

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严格按照五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要求,完成睢县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完善集聚区功能规划、产业集群培育规划。夯实发展基础,打通断头路,修好断头桥,做好道路绿化亮化提升工作,加快完善污水管网的铺设。巩固扩大星级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电商产业及公共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平台,积极创建河南省知名品牌产业集聚区,申报河南省智慧园区试点建设。招引并落地制鞋、电子信息、传统优势产业项目30家以上。

加快商务中心区建设。完成睢县商务中心区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编审工作,完善商务中心区路网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企业总部中心、规划展览馆、档案馆、丹尼斯购物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加快凤栖苑安置区建设。启动建设旺角城商业街。

加快商贸物流区建设。编制商贸物流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园区建设、招商、运营等优惠政策,完善管网、电网布局,建成锦绣社区,亿丰建材家居广场项目年内全面投入运营。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仓储业,完善商贸物流区服务功能。

(三)抓城乡,突出统筹一体

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科学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实现控规全覆盖。推进城市设计,完成各专项规划的编制,提升城市建设科学化水平。完善城市路网体系建设,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提升文化路、复兴路、凤城大道西段及湖西路北段等城区道路。治理古襄路西侧水系。全面实施北湖景区四周弱电管网入地,逐步推进强电管网入地。启动城区集中供暖工程。完善污水管网,启动第三污水处理厂选址建设工作。出台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引导房地产业有序发展。对接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谋划城南临空经济区。

强化城市管理。研究出台网格化管理办法和“双违”治理责任追究办法,启动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持续开展交通秩序、户外广告等8项专项治理。加强老城区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管理,切实解决生活垃圾落地二次污染问题。强化恒山湖、凤凰湖等景区管理,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争创部级森林城市。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村镇体系规划,科学编制睢县新农村建设规划(2015—2030),落实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严控农村“双违”。按照“清垃圾、建机制、保生态”的要求,加快推进20个乡镇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集镇区建设“三场一街”,即一个集贸市场、一个垃圾处理场、一个居民活动场,一条品相街。示范村有特色、主次干道一眼净,使更多村庄成为宜居的美丽家园。重点抓好白庙、尤吉屯等乡镇河南省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建设。

(四)抓改革,突出活力释放

持续推进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完善财税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落实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破解制约瓶颈,建立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储备库,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力度,确保重大项目用地。着力完善金融体系,不断创新金融工具和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融资需求。发展壮大县发司、汇鑫担保公司,提高融资担保能力。严格落实招工奖惩措施,持续开展帮助产业集聚区企业招工工作,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

大力实施开放招商。一是明确招商任务。实施“东引西融”战略,扩大承接产业转移效应。锁定福建晋江、广东东莞、浙江温岭等地,重点加大制鞋企业招引力度;主动对接郑州航空港,招引电子信息产业。20个乡镇和30个重点局委年内招商引资工作在去年的基础上要有新突破。二是健全招商机制。建立招商引资评估机制,实施落地项目协作推进机制,项目引荐单位和项目服务单位可以联合服务招商项目,同奖同罚,确保项目落地投产。三是优化招商环境。厘清行政职权,落实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等制度,规范审批行为,严厉查处影响发展环境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行为,为企业落户睢县创造最佳投资环境。

聚力抓好重点项目。一是积极谋划项目。认真把握国家、省投资方向,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城乡发展、民生工程等方面,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把项目库做大做实。二是主动争取项目。主动对接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找准与睢县实际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筛选、论证、包装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促进产业升级的主导产业项目,使睢县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市投资计划,最大限度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三是认真实施项目。继续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和“1+X”工作法,切实解决项目在落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建立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衔接机制,提高招商项目的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今年共安排第一批重点项目136个,总投资159.4亿元,当年计划投资77.9亿元。

强力推动创业创新。加强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出台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和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支持产业集聚区骨干企业开发专利技术,推动产业集聚区成为创新策源地,开工建设河南蒙太奇科技企业孵化器项目。积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以电子商务为牵引,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培育新兴业态,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融合发展。

(五)抓生态,突出环境改善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开展“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及“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建设生态美丽睢县。科学编制城市生态系统、排水系统和水系规划,建设海绵城市。加大废气排放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城市施工和道路扬尘。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建设节水型社会。实施利民河城区段综合治理,扩大产业集聚区污水管网铺设面。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创建国家森林城为抓手,抓好廊道造林、防护林、广场绿地、城区内见缝插绿等项目建设,完成造林1.32万亩,新增绿地10万平方米,完善提升农田林网42.46万亩,强化对湿地、公园、绿地及生态廊道管护。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围绕纸、木材、食品加工等传统行业,实施清洁生产,探索建立固废循环利用、中水回用等资源再生利用体系。推进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水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之间的循环链接,切实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提高农业废弃物资利用水平。

加强环境监管。围绕主要减排任务的宏观把控,强化年度目标管理,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监管,落实污染物排放许可、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集中有限指标保障重点项目建设。

(六)抓民生,突出和谐幸福

实施精准扶贫。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抓手,统筹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投放,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采取“一户一策”、“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等模式,积极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手工业、农家乐、乡村游等,增加贫困人群收入。抓好联村驻村帮扶,启动“双千”扶贫产业项目计划,实施“百企帮百村”工程,发挥民政、社会保障等部门作用,进行兜底脱贫,把惠农补贴政策、公共服务向五保、低保户倾斜。强化政策支持,按照上级要求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贫困村建设。继续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安全饮水工程。

完善保障体系。优化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民生领域支出。加强技能培训,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继续加大社会保险征缴和争取力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确保城乡居民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县慈善总会职能作用,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水平,规范低保、五保等社会救助。

推进各项事业。全面实施农村教育“改薄”工程,启动实施第三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内涵发展,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争创部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举办河南省青少年公路自行车冠军赛,完成县体育会展中心选址设计工作。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00场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场所的建设与使用。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做好省级卫生县城复核,启动部级卫生县城创建工作。争创省级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完成4所乡镇卫生院门诊病房楼改造任务,打造健康睢县。落实“全面二孩”政策,强化计生优质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抓好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切实加强道路交通、消防、危爆物品等公共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强化食品药品监管,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维护大局稳定。健全工作机制,认真落实领导接访制度,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和问题,加大疑难积案化解力度,继续强化人民调解,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启动实施“七五”普法规划。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视频监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加强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预警、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强化社会危机管理,不断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加大对政策性投资、重点行业和重点部门的审计力度,全力推进公共气象服务,扎实开展双拥工作,继续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工商联等社会团体作用,认真做好统计、人民防空、地方史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

办好事关睢县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实事”:

1.建成商登高速东连接线(S214)10.09公里,建设商登高速西连接线(S211)25.2公里,完成商登高速(睢县段)生态廊道建设。

2.开工建设特步、多威、嘉晋鞋业二期、顿汉格力二期等一批主导产业项目。

3.企业总部中心、规划展览馆、档案馆、丹尼斯城市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金亿国际车城、亿丰建材家居广场全面投入运营,开工建设中原鞋博城、中原数码港。

4.全面治理城区三轮车、电动四轮车,改造提升老城区主要街道和排水管网。

5.实施精准扶贫,完成35个贫困村、22140人脱贫任务。

6.筹资2000万元,对农民和其他购房对象购买城区普通商品住房实施补贴。

7.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全面启用客货运物流中心,建设县乡道50公里,村道110公里。投放新能源公交车100辆,新设置公交站牌30个。启动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

8.中医院医养中心、妇幼保健院新址、中心敬老院和社会福利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开工建设县人民医院门诊楼、60所标准化村卫生室。

9.新建第二实验学校(含幼儿园、小学、初中)。

10.提高就业水平,购买公益性岗位150个,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00人,发放小额贷款3000万元。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打铁还需自身硬。睢县要实现更高质量、更好效益的发展,必须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揽,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秉承“说了就算、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务实清廉”的理念,持续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机制,认真履行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重大决策法定程序,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保障行政权力依法、公开、公正运行。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