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职业总结实用13篇

自我职业总结
自我职业总结篇1

过对这次师德师风的各种形式的学习,让我感慨颇深。我对自我的过去做了深刻反省,深入反思。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

在师德师风推进年整改活动中,认真做好师德心得体会、学习阶段总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到学以致用,用理论指导自我工作。并认真对照自我的言行,进行了深入的自查自纠,从根本上杜绝严重损害师德师风的行为,树立起良好师表形象和教育形象。然而,在师德师风方面仍然存在着缺陷和不足:1.专业知识不够完善,教育技术技能依然需要继续学习改善。2.教育事业不够坚定,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放手地开展工作。3.对学生的思想及原有素质等动态了解得还不够,所以在解决学生的一些问题上不能得心应手。4.加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还不够。5.进一步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即自身的素质建设。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针对以上不足,仔细审视、深刻反思,究其原因。我认为应当归结为:在教学活动中缺乏自主创新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在以往的学习和实践中轻视政治理论学习,在生活与事业中缺乏梦想信念,没有过多强调道德修养与品行陶冶等问题,虽然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个人认为不够坚定。

三、整改措施

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的要求,特为自我拟定以下整改措施:

1.专业知识和教育技术技能方面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树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反展步伐。要做好这一点,我必将要不断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不断强化自我的专业知识,将教育技术与专业课程更好的整合在一齐,让学生能从身边、从生活中学习,并且教会他们如何更好的学以致用。

2.教育思想方面

在开展师德师风推进年活动之前,我对教育事业认识的不够彻底,思想意志不够坚定,可能会存在“教书匠”的自我称谓。既然学习了教师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我就应当有了新的认识,所以在今后的教育事业中,我必须会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坚守岗位,尽心竭力,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会锲而不舍,执著追求,锐意创新,一丝不苟,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进一步培养强烈的社会职责感和使命感,敬重自我从事的事业,专心致力于事业,千方百计将事情办好。

3.师生情感方面

一位成功的教师更多的是注重与学生情感的融合。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更加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克服自我的不良情绪、杜绝不良的行为。对学生的人格坚持尊重,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学生进取主动的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平时注重心灵的沟通,让我和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身心愉悦、心灵舒展。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会时刻做到关心学生,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因材施教。

4.自身方面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精湛的业务素质,“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具有一桶水”。业务不精的教师只能是误人子弟。所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和实践中,我会进一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展自我的视野,完善自我的知识结构,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看待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学高为师,终身学习,时刻受教。

5.“德”“风”方面

教师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身正品端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对一个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教师的思想、意识、品德、行为仪表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在今后的教育事业当中,我会注重自我的素质培养,真正做好学生的楷模。时刻注意自我的一言一行,做到内外在兼修,努力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师。

总的来说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把学生、学校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在平时生活中,坚持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端正的行为作风,给学生、给社会做个良好的典范。

教师职业道德自我反思总结二

经过《教师职业道德》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资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师德师风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教师不仅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教师首先自我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此我就我个人在师德师风学习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做自我剖析,尽量做到:优良的得以发扬,失误、过失毫不遮掩.

个人以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资料,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资料,此刻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梦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教师具有必须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注入新的内涵: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孩子的此刻,要像邓--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此刻的学生;第三,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景而把教学具体化。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当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齐的。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教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当是一样的,但此刻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此刻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提高。所以,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我从教二十几年,认真研究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自我充电,因材施教。

本人还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只停留在表象上,没有从实质上深入研究,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困惑,甚至对某些教育政策的出台持观望的态度.其根源于本人主观上思想怠惰,不思进取,客观上理论修养不够.

(二)业务有待提高,本人多年从事初中历史教学,教材变动过几次,似乎是对教材很熟悉了,其实只是很肤浅地照本宣科而已,不能动态地了解历史,不能与时俱进,其根源于思想僵化.

(三)教研力度不够,多年来担任历史教学任务,只抓课堂教学,没有把教学经验总结下来,很少写教研论文;只做井底之蛙,没有走出学习,究其原因,教学任务重,时间少,写作水平低,不善于积累.

(四)不擅于使用多媒体教学,跟不上时代步伐,有现实条件的限制,也有个人因素。

(五)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有时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得还不够,所以解决学生的思想上的问题常常不能得心应手。

今后的改善方向:

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我的工作职责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我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教师职业道德自我反思总结三

过去的一年,我能做到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一致。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教师之间不耻下问,取长补短,做到了互帮互学、团结协作。履行了我的诺言——扎扎实实地工作,坦坦荡荡地做人。

二、主要成绩

过去的一年,我认为我收获有两点:

(一)班主任工作。具体表此刻:1、安全方面。我的具休做法是把安全区域分成四大块,即:教室、学校、楼梯道、回家的路上。这每一大块里都有一个负总责的安全队长,由他们负责监控,如果发现问题,他们能处理的就负责处理,不能处理的交给安全大队长或直接交给教师处理。一年下来,安全上没有出现大的事故,因为每时每段负责监控人的职责十分到位,就连打闹的人也少多了;2、卫生方面。我把教室、清洁区的卫生分成若干份,承包到人,然后分别由2个负总责的人监督,要求是无论何时都要坚持干净,我不要求学生硬是要等到学校检查时再去做,凡是我一进内院、走进教室发现有问题我就要追查职责。这样严格要求,学生都能很自觉地把任务完成好,那里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师也要为学生做表率。要求学生讲卫生、你也要带头为他做个榜样。如用过的粉笔头不能随地扔,他没摆好的笤帚你帮他摆好,你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二)教学教研方面

本学年我虚心向年轻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好的教学方法,请他们教我在网上搜集资料。今年上学期把9册教材中的名篇全部在远程资料中,亲自听专家们讲课,一边听一边学一边教,在学习过程中,我深钻教材,摸仿专家们的思路,我又重新备课,然后再上课,收获良好,教师教得简便,学生学的欢乐,此刻细细想来,要是能早些年多听这些课该多好!

三、存在的问题

自我职业总结篇2

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缺少前进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人生规划在考上大学以后就结束了,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职业需求不匹配,大学生个人的性格特征、能力水平与职业需求不匹配。为了就业,很多大学生不得不放弃四年的学习成果,重新投入到一个全新的行业,或者忽略个人的爱好和能力,这都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本浪费。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在高中阶段,没有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具体而言,在高中阶段他们不能适时地觉察自己的人格特征和能力倾向,不能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导致在大学选择专业时没有认真地思考、比较而选错专业。因此,为了避免以上现象的发生,在高中必须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干预,提高其职业成熟度。研究者也逐渐开始关注和研究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因素,其中自我概念就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

自我概念是个人对自己所有方面的主观知觉,是影响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当个体随着自我概念中的某些元素与职业方面的认同相联系而开始接受时,职业的选择过程就开始了[1]。Super 指出自我概念对生涯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于1990年综合所有可能影响个人生涯发展的因素,建立以自我概念为中心的生命发展拱门模型理论。同时认为发展的过程旨在发展与实践自我概念,在这调和的过程中,自我概念来自性向、观察和角色扮演的机会,以及长辈和同学对角色的评估等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2]。因此青少年及成人的生涯发展就是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不断调整自我概念,实现职业自我概念的历程。当青少年在面临生涯抉择时只有对自我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不断努力实践自我与稳定自我现状,才能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并完整地完成生涯发展计划。当生涯决定受到阻碍时,往往是因为存在有问题的自我概念,如低度自我肯定、或不明确、冲突、非现实、过于简化的自我概念等。

由此可见,自我概念对生涯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西方很多学者从理论上提出了自我概念在生涯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西方和我国台湾一些学者也研究证实了自我概念对生涯发展的影响,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研究成果,但关于自我概念对高中生职业成熟度影响的研究还没有。因此,有必要在我国文化背景下开展自我概念对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研究。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选取陕西省部分城市的普通高中生,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城市、学校、年级抽取了宝鸡、渭南、咸阳、西安、汉中、延安等各城市的一所重点和一所非重点高中,重点高中6所,非重点高中6所。调查发放问卷1200份,有效回收问卷1060份。其中男生520名;女生540名;高一学生391名,高二学生383名,高三学生286名。

(二)研究工具

1.中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

采用西南师范大学刘慧所编制的《中学生职业成熟度问卷》,该问卷由30道题目组成,采用五级评分制。经检验,问卷的同质信度为 0.870,重测信度为 0.741,可见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该问卷有两个维度:职业决策知识和职业决策态度。其中职业决策知识包括两个方面:职业自我知识,指个体对自己的职业能力、气质、性格、兴趣、价值观等的了解程度;职业世界知识,指个体对职业的意义、职业的发展前景、从业要求、实现途径、工作职责、社会地位等的了解程度。职业决策态度包括五个方面:主动性,即个体积极参与职业决策过程的程度;独立性,即不盲目依赖他人而独立做出职业决策的程度;稳定性,即不同时期个体将来想从事职业领域的一致性程度;功利性,是指个体根据自身特点还是根据待遇收入等功利性因素来选择职业的程度;自信心,即对自己职业决策知识与能力的信心程度。

2.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该量表共有 70 个自我描述的句子,采用五级评分制。包含五维度和综合状况两个因子,即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总分与自我批评。前六个因子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积极,而自我批评得分越高,自我概念则越消极。

(三)实测过程

采用统一书面指导语,集体施测,问卷当场收回。为了提高问卷的有效率和获得真实的数据,在问卷发放过程中送给接受该问卷调查者所喜欢的礼物,使用SPSS13.0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自我概念与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

将高中生在职业成熟度量表上的总分及各分量表上的得分与其在自我概念量表上的总分及各分量表的得分作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从表1可见,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总体水平与其在自我概念总量表及各分量表上的得分呈正相关,与自我批评呈显著的负相关,并均达到极为显著性水平。除功利性、独立性维度外,职业成熟度的其他维度与自我概念总体水平及各具体维度的相关呈显著的正相关,与自我批评呈显著的负相关。而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功利性、独立性维度与家庭自我相关不显著。上述说明高中生自我概念总体水平与其职业成熟度总体水平及其在各具体维度上的发展水平存在高度相关,高中生自我概念各具体维度的发展水平与其职业成熟度各具体维度上的发展水平也呈现极为显著的相关。

(二)自我概念对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自我概念对高中生职业成熟度总体水平及各因素的影响,我们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首先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自我概念总体水平对高中生职业成熟度总体水平及各具体维度的影响程度。然后,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考察在自我概念五个维度中对高中生职业成熟度总体水平及其各具体维度真正起影响作用的是哪几项,并进一步确定它们的影响力度。

1.自我概念总体水平对高中生职业成熟度总体水平及各具体维度影响程度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为确定自我概念总体水平对高中生职业成熟度总体水平及各具体维度的影响程度,以自我概念总分为自变量,以职业成熟度总分及各具体维度的得分为因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自我概念总体水平对高中生职业成熟度总体水平及各维度具有预测力,其中自我概念总体水平与职业成熟度总体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453,前者可解释后者变异量为20.3%。自我概念总体水平对职业态度和职业知识的解释量分别为18.2%和16.2%。自我概念总体水平对职业成熟度中的自信心、职业自我知识、职业世界知识、主动性、稳定性等维度的影响预测力相对较高,自我概念总体水平对他们的解释变异量分别为18%、13.7%、12%、10%、9.4%。这说明自我概念总体水平对高中生职业成熟度某些维度具有一定的影响和预测力。

2.自我概念各具体维度对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自我概念各维度为自变量,分别以高中生职业成熟度各个维度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一是无论是职业成熟度总体水平还是职业成熟度的各具体维度,都至少可以由自我概念的1个指标来预测。二是自我概念中的心理自我、社会自我、道德自我成为高中生职业成熟度总体状况和各具体维度上发展状况的预测源。三是在所有考察的指标中,除功利性维度外,心理自我进入了所有的回归方程,且在各个方程中对因变量的解释力均较强;除功利性、独立性、稳定性维度外,社会自我进入了所有的回归方程,且在各个方程中对因变量的解释力均较强。而生理自我和家庭自我各进入了一个方程,但它们在各个方程中的解释力均较弱。这些结果说明对高中生职业成熟度影响起作用的主要是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且心理自我对大学生生涯发展的影响最大,社会自我次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讨论

自我概念与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相关研究发现,自我概念总体水平与高中生职业成熟度总体水平及其在各具体维度上的发展水平都存在高度的正相关。这说明高中生自我概念总体水平越高,职业成熟度总体水平及其各具体维度的发展水平都越成熟。以自我概念总体水平为自变量,以高中生职业成熟度总体水平及各具体维度的得分为因变量作一元回归分析发现,自我概念总体水平可解释解释职业态度和职业知识两方面的变异量分别为18.2%和16.2%,可解释职业成熟度某些维度的变异量分别为:自信心18%,职业自我知识13.7%,职业世界知识12%,主动性103%,稳定性9.4%,功利性2.7%,独立性2.5%。这说明自我概念总体水平对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各个具体维度都有一定的影响和预测力。由研究结果可知,自我概念对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具体维度中,以自信心的预测力最高。这可能是因为自我概念为个体对自己的看法,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而自信心的高低就来源于个体对自己的看法,对自我的看法越积极,自信心就越高。而自我概念对独立性和功利性的预测力最低,这是因为自我概念为个体对自己的看法,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及自己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而独立性主要指不盲目依赖他人而独立做出职业决策的程度;功利性是指个体根据自身特点和待遇收入等功利性因素来选择职业的程度。因此自我概念分别和独立性、功利性的意义差别较大。

自我概念各具体维度对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及其程度如何,对我们正确认识自我概念在高中生职业成熟度中的作用,以及有效开展生涯教育和指导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概念的不同维度对高中生生涯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影响不同,影响力也存在很大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心理自我对高中生职业成熟度的影响最大,社会自我仅次之。这与高中生自我概念发展特点刚好吻合。这再次表明,自我概念与高中生职业成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启示我们在职业生涯教育或职业指导中,要加强职业中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尤其是心理自我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占颖玉. 自我概念对大学生生涯发展影响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12(1):79-81.

[2]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4.

[3]苏钰婷.在学青少年生涯发展之相关因素研究[D].硕士论文,国立成功大学教育研究所,2002.

自我职业总结篇3

职业锚理论是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职业锚的测定不仅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确定目标”和“职业定位”两个关键步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朝着科学化、专业化和专家化发展的有力辅助工具。

1 施测对象

本量表施测对象是河南教育学院本科三年级的60名学生,其中男女生各30名,被试年龄在19岁——23岁之间。共发放问卷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为100%。

2 研究方法

2.1 量表的项目编制

测量项目的编写依据职业锚理论,按照职业锚测定的项目目标,参考相关职业锚测量工具的编写方案进行编制。首先根据职业锚理论提出的五种类型:自主型职业锚、创业型职业锚、管理能力型职业锚、技术职能型职业锚、安全型职业锚为量表的基本维度,又依据现当代社会发展,根据现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状况,将量表维度定为:技术型职业锚、管理型职业锚、安全型职业锚、创业型职业锚、服务型职业锚、挑战型职业锚六个维度。

量表项目从六个维度出发,由86道问题中筛选并编写出18个项目,每个维度由三个题目组成,此量表中1、7、13项为技术性职业锚测试题目,2、8、14项为管理型职业锚测试题目,3、9、15项为安全型职业锚测试题目,4、10、16为创业型职业锚测试题目,5、11、17项为服务型职业锚测试题目,6、12、18项为挑战型职业锚测试题目。每个项目又依与被试的适合程度定了“1.从不2.偶尔3.有时4.经常5.频繁6.总是”六级程度选项,依据对每个维度3个测试的适合程度将被试选择程度所代表的数字相加,算出每个维度的得分并选取最高得分两项给定职业锚倾向分析。

3 大学生职业锚测定量表信度和效度检验

3.1 信度分析

本量表采用的信度分析是由克朗巴哈α系数来计算完成。SPSS技术在信度分析中的应用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Analyze Scale Reliability Reliability Analysis命令。2.把左侧列表框中将相关的变量加入到右侧Item的列表框中,在Model中选择Alpha选项。在Model下拉列表中,有五种信度分析的项目模式可以选择,通常我们使用默认的Alpha(Cronbach’s Alpha 模式),其他四个模式分别为:Split-half(Spearman-Brown和Guttman折半系数模式,即将全部项目折为相等的两半,再期两部分的可信度系数),Guttman(此模式可估计真可信度的下界),Parllel(平行模式,即平行假设的最大似然可信度估计)以及Strict parallel(严格平行模式,即严格平行假设下最大似然可信度估计)。3.单击Statistics按钮,选中Scale if item deleted复选框(项目被删除后,所剩项目的各种统计量),单击Continue按钮和OK按钮,即可得到如下表所示的结果:?

Reliability Statistics

Cronbach's Alpha

Cronbach's Alpha Based on Standardized Items

N of Items

.569

.572

18

(注:若Cronbach Alpha值<0.35为低信度,0.35≤Cronbach Alpha值<0.7则尚可,若Cronbach Alpha值≥0.7则属于高信度。)此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尚可。

3.2 效度分析

效度分为三种类型:内容效度、准则效度和结构效度。效度分析有多种方法,其测量结果反映效度的不同方面。对于本量表所做的是结构效度的分析。

结构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体现出来的某种结构与测值之间的对应程度。结构效度分析所采用的方法是因子分析。效度分析最理想的方法是利用因子分析测量量表或整个问卷的结构效度。因子分析的主要功能是从量表全部变量(题项)中提取一些公因子,各公因子分别与某一群特定变量高度关联,这些公因子即代表了量表的基本结构。通过因子分析可以考察问卷是否能够测量出研究者设计问卷时假设的某种结构。在因子分析的结果中,用于评价结构效度的主要指标有累积贡献率、共同度和因子负荷。累积贡献率反映公因子对量表或问卷的累积有效程度,共同度反映由公因子解释原变量的有效程度,因子负荷反映原变量与某个公因子的相关程度。此量表的结构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KMO and Bartlett's Test

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

.610

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

Approx. Chi-Square

289.455

df

153

Sig.

.000

经检验KMO为0.610,Bartlett’s球形检验为289.455(自由度为153).根据专家Kaiser(1974)观点,KMO的值小于0.5时较不适宜做因素分析,此处的KMO值为0.610,表明适合因素分析。此外,从Bartlett’s球形检验值为289.455,自由度为153,达到显著,代表群体的相关矩阵中有共同因素存在,表示适合因素分析。

4 讨论

本次量表编制应用心理测量编制原理与技术,编制了“大学生职业锚测定量表”。该量表分为技术型职业锚、管理型职业锚、安全型职业锚、创业型职业锚、服务型职业锚、挑战型职业锚6个基本职业锚倾向维度,采用SPSS统计系统对其进行检验分析 ,证实了量表的结构相对合理,也表明信度和效度尚可,各测试指标稳定。但一个合理量表的产生是在实践中不断反复使用和修改的,本问卷的编制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 下面我们要做一份与职业倾向性相关的问卷。请依据下列陈述适合你的程度做出相应选择(完成时间10——15分钟): 【1】 如果频繁接受不属于我专业领域的工作,我宁愿离开单位。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2】 当我成为公司的总经理后,我才认为我的职业生涯是成功的。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3】 对我而言,工作的稳定性比自由和自主更重要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4】 我一直在寻找可以让我创立自己事业的创意或点子。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5】 我认为只有对社会做出真正贡献的职业才算是成功的职业。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6】 我认为职业的成就感来自于克服自己面临的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7】 对我而言,在我喜欢的专业领域做资深专家比总经理更具有吸引力。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8】 作一个全面管理者比在我喜欢的领域做资深专家更使我有工作积极性。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9】 如果工作的结果使我丧失了自己在组织中的安全稳定感,我宁愿离开这个工作岗位。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10】 对我而言,创办自己的公司比在其他的公司中争取一个高的管理位置更有意义。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11】 我的职业满足来自于我可以用自己的才能去为他人提供服务。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12】 我希望工作中有很多的机会,可以不断挑战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竞争力 。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13】 如果在工作中能经常用到我专长的技巧和才能,我会感到很有成就感。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14】 我离开管理层的工作时会丧失工作的成就感。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15】 我希望有一份让我有安全感和稳定感的工作。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16】 在我职业生涯中,如果我能成功地开发完全属于自己的产品或创意,我会感到非常成功。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17】 对我而言,通过自己的才能使这个世界变得更适合生活或居住,比争取一个高的管理职位更重要。

1.从不 2.偶尔 3.有时 4.经常 5.频繁 6.总是

【18】 解决那些几乎无法解决的难题,比获得一个高的管理职位更有意义。

1.从不 2.偶尔 3.有时 4.经常 5.频繁 6.总是

·技术性:

1. 如果频繁接受不属于我专业领域的工作,我您远离开单位。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7. 对我而言,在我喜欢的专业领域做资深专家比总经理更具有吸引力。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13. 如果在工作中能经常用到我专长的技巧和才能,我会感到很有成就感。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管理型:

2. 当我成为公司的总经理后,我才认为我的职业生涯是成功的。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8. 对我而言,作一个全面管理者比在我喜欢的领域做资深专家更有吸引力。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14. 我离开管理层的工作时会丧失工作的成就感。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安全型:

3. 对我而言,安定与稳定比自由和自主更重要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9. 如果工作的结果使我丧失了自己在组织中的安全稳定感,我宁愿离开这个工作岗位。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15 .我希望有一份让我有安全感和稳定感的工作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创业型:

4. 我一直在寻找可以让我创立自己事业( 公司) 的创意( 点子) 。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10. 对我而言,创办自己的公司比在其他的公司中争取一个高的管理位置更有意义。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16. 在我职业生涯中,如果我能成功地创造或实现完全属于自己的产品或点子,我会感到非常成功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服务型:

5. 我认为只有对社会做出真正贡献的职业才算是成功的职业。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11. 我的职业满足来自于我可以用自己的才能去为他人提供服务。

1.从不 2.偶尔 3.有时 4.经常 5.频繁 6.总是

17. 对我而言,利用自己的才能使这个世界变得更适合生活或居住,比争取一个高的管理职位更重要。

1.从不 2.偶尔 3.有时 4.经常 5.频繁 6.总是

·挑战型:

6. 我认为职业的成就感来自于克服自己面临的非常有挑战性的困难。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12. 我希望工作中有很多的机会,可以不断挑战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或竞争力) 。

1. 从不 2. 偶尔 3. 有时 4. 经常 5. 频繁 6. 总是

18. 去解决那些几乎无法解决的难题,比获得一个高的管理职位更有意义.

1.从不 2.偶尔 3.有时 4.经常 5.频繁 6.总是

1. 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具有较强的技术或专业能力型职业锚的人往往不愿意选择那些带有传统管理性质的职业。相反,他们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保证自己专业才能在专业领域中不断发展并得到应用的的职业。

2.管理型职业锚:有些人则表现出成为管理人员的强烈动机,承担较高责任的管理职位是这些人的最终目标。当追问他们为什么相信自己具备获得这些职位所必需的技能的时候,许多人回答说,他们之所以认为自己有资格获得管理职位,是由于他们认为自己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1)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完全以及不确定的情况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人际沟通能力(在各种层次上影响、监督、领导、操纵以及控制他人的能力); (3)情感能力(在情感和人际危机面前只会受到激励而不会受其困扰和削弱的能力以及在较高的责任压力下不会变得无所作为的能力)

3. 安全型职业锚:还有一部分毕业生极为重视长期的职业稳定和工作的保障,他们似乎比较愿意去从事这样一类职业:这些职业应当能够提供有保障的工作、体面的收入以及可靠的未来生活。这种可靠的未来生活通常是由良好的退休计划和较高的退休金来保证的。对于那些对地理安全性更感兴趣的人来说,如果追求更为优越的职业,意味着将要在他们的生活中注入一种不稳定或保障较差的地域因素的话,那么他们会觉得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维持一种稳定的、有保障的职业对他们来说是更为重要的。对于另外一些追求安全型职业锚的人来说,安全则是意味着所依托的组织的安全性。他们可能优先选择到政府机关工作,因为政府公务员看来还是一种终身性的职业。这些人显然更愿意让他们的雇主来决定他们去从事何种职业。

自我职业总结篇4

一、问题提出

职业认同是主体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正性评价,它是激励该主体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内在心理因素;它也是主体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一种看法,包括从事该职业能达到的目标、该职业所能产生的社会价值、社会舆论对该职业的认可程度所带来的正性或负性情感状态等。结合各学者对此概念的剖析,职业认同更应该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动态包含了主体从自身职业经历中不断发展,确定和修正自己职业角色的过程。静态包含了主体对自身职业角色的认可和不断对当前职业现状进行的反思,而这也是职业认同最大的优势即通过不断反思,促进主体职业发展。职业认同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与基础,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特别是对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重视,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迎来了新的机遇。而我国成人教育的蓬勃发展,使成人教育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为幼儿教师的重要后备力量。近几年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是不少学生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比较模糊,甚至有些学生缺乏职业认同感。

成人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其群体的特殊性,他们中有已经有过教学经验或其他工作经验的个体,也有没有工作经验的高中毕业或肄业生;学习形式也相对灵活。因此该群体在知识基础、专业理论和实践学习、职业情感、社会地位、工资待遇、自我职业能力的评价等方面比其他全日制统招学前教育学生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危机。而他们却是目前普惠性学前教育中重要的师资力量。该群体的职业认同感高低关系到他们是否热爱工作,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上岗前的职业认同感就成为成人教育中的一个紧迫且重要的任务,也是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新课题。研究以职业认同为切入点,探究成人教育中幼儿教师的培养模式,将有利于该群体学生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价值观的培养,提高该群体的职业认同感,促进专业化发展和提高师资质量;同时可以完善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培养模式,为将来的幼儿教师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自编《学前教育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首先,该问卷在查阅和参考大量国内外关于职业认同感研究的基础上,特别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方面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基本的理论构想,建立了现有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维度指标;其次,通过对5名在职幼儿教师和随机抽取的50名成人教育中学前教育学生的访谈,修改和确定了成人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维度指标,并编制问卷。此种编制问卷的过程保证了该问卷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问卷共33个题目,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调查,包括8个题目。主要涉及年级、生源类型、报考意愿、毕业后的打算等。第二部分是职业认同感调查,也是此次调查的核心,包括25个题目。主要涉及专业认同(9个题目)、职业认知(6个题目)、职业情感(4个题目)和自我职业效能感(6个题目)四大维度。

问卷计分方式分为两种。问卷第一部分采用百分数和质性的分析方法进行统计。问卷第二部分25个题目全部为正向选择题,采用李克特式5点计分法,采用EXCEL和SPSS19.0相结合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经过预测结果显示,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32,说明该问卷的信度较好,符合测量学的标准,可以作为调查的可靠工具。受客观现实和研究能力的限制,本研究的范围为四川师范大学成人教育中专科学前教育学生的培养。研究中所使用的学前教育学生的培养是指职前培养,主要指在校学习的培养方式,不包括函授、自考和在职进修的培养方式。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学前教育专业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成教学生共356人进行现场测试,实际发放问卷352份,收回有效问卷329份,剔除未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多选、漏选、波浪形作答、同一性作答等无效问卷23份,有效回收率为93.4%。

三、研究结果

1.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问卷第一部分基本情况的分析结果如下。生源类型中,高中起点学生人数为235人,占总人数71.53%;中职起点学生人数为83人,占总人数25.23%,其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61人,占总人数18.54%,其他专业(包含汽修、计算机、舞蹈、旅游管理、护理、电子电器和会计等专业)学生22人,占总人数6.67%;工作后来就读的学生11人,占总人数3.34%,他们的职业包括幼儿教师、前台、文员、公司业务员等。一年级学生282人,占总人数85.71%,二年级学生47人,占总人数14.29%。对自己专业和就业出路的分析中,307人占总人数93.31%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是出于将来做幼儿教师的考虑;310人占总人数94.22%打算毕业后选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186人占总人数56.53%打算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是为了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75人占总人数22.79%是为了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打算从事幼儿教育工作;293人占总人数89.06%的学生打算毕业后到公立幼儿园或私立幼儿园就职。

2.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的总体特征

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的总体状况较好,但学生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存在较大差异。在每个维度上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异中,最大的分值差在专业认同维度上达到了18分,而职业认知和自我职业效能感维度上的分值差也分别达到了17分和16分。不同年级学生在职业认同上的情况不同,其中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随着年级的增长,职业认同四个维度的分数都有所提高;二是,专业认同和自我职业效能感两个维度的分数随着年级的升高增长相对较快。不同生源类型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不同,其中较突出的是在自我职业效能感维度上。该维度上高中起点(平均分20.11)和工作起点(平均分21.76)的学生得分远低于中职起点(平均分28.24)的学生。对于将来就业方向的不同,学生在职业认同四个维度上的差异不同。四个维度中职业情感和自我职业效能感的差异较显著,毕业后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学生分数分别高于毕业后不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学生2.14和2.02,而在专业认同和职业认知上两者的差异不大。

四、分析与讨论

1.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的特点

从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到,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的总体状况是较好的。与王艳玲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职业认同的研究相比,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的职业认同更加积极和正面,在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上也更加清晰和明确。这应该是源于学生在填报专业志愿时的抉择有关。本科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就读学前教育专业是非第一志愿录取,有的甚至是被调剂后录取的,因此部分就读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对学前教育了解不多,专业学习很被动。甚至有学生不认可该专业的情况,他们认为本科生教幼儿园是大材小用,实现不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成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范围较广,通常是结合家人、朋友和自身的特点深思熟虑的结果。因此他们在专业选择上有了更多主动的思考。调查结果显示93.31%的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是出于将来做幼儿教师的考虑,94.22%的学生打算毕业后选择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这显示出成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认知更加明晰。

2.辨清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和激发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体现出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因年级、生源类型和对将来职业选择上的不同对自身职业认同感所带来的不同效应。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体现出职业认同感的稳步增加,且专业认同和自我职业效能增长较快的趋势。这与王杰等对学前教育本科学生职业认同的研究结果相似。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接受的专业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越来越多,越来越明确,同时各个专业课老师的引导和专业学习的氛围融入,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提高做了很大贡献。但结果显示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的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的提高程度有限,这提示我们尽管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对专业更加熟悉和认可,对自己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把控有了更多自信,但是学生的职业兴趣和对自己职业未来发展的期望并未提高。这对成人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议题,既如何增强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期望。

在不同生源类型上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状况也出现其独有的特征。即是中职起点的学生在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得分上远高于高中起点和工作后就学的学生,在其他维度上三者的差异不大。这与宋妍萍的研究结果有共通之处,她指出:不同生源类型的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生的职业价值观有显著差异。分析中职起点的学生成分发现中职起点的学生中(共83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居多(共61人),这足以可见个中缘由。中职就读学前教育的学生,在参加成人教育前就早已接触学前教育多年,也进行过多种学前教育技能的训练。因此他们在专业知识水平、教学技巧、组织一日活动和琴棋书画等方面优于其他两个群体。

对将来职业的选择上,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出现差异。毕业后打算从事幼儿教育的学生在职业认同感得分上高于毕业后不从事幼儿教师的学生。其中专业认同和职业认知上两者的差异不大,在职业情感和自我职业效能感上的差异更大。这应该归因于毕业后不打算从事幼儿教师的学生对专业的理性抉择,在调查和访谈中了解到这部分学生通常认为,虽然我不喜欢这个专业,也不太喜欢小朋友,但是学这个专业比较容易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所以,他们在专业认同和职业认知上是认可学前教育专业的,但是对职业的兴趣和喜爱,以及对职业的自我效能感则较差一些。

本研究显示出年级、生源类型以及将来职业选择上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职业认同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教育职业的认同是将来作为幼儿教师情感最持久的原动力,是从事幼教职业的基本心理准备。职业认同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规划,甚至还会影响到未来部分幼教师资队伍的质量和稳定性。因此,根据此次研究的结果,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匹配等从各方面激发学前教育专业成教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同时,这也是本研究下一步深入探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艳玲.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职业认同:困境与消解[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2]王杰,薛钰川.学前教育本科生职业认同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1

自我职业总结篇5

近年来,人格与职业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引人注目。羞怯是人际情境下的不舒适和/或抑制.这种不舒适和/或抑制会阻碍一个人对人际目标和职业目标的追求(lynnehenderson&zimbardo,2001)。因为羞怯可以通过外在行为的长期观察加以鉴定,有其生理基础fhenderson&zimbardo,1998;schmidt,fox,rubin,hu&hamer,2002,与其它特质相互独立(paulhus&trapnell,1998),并可以用连续的尺度加以度量fchavira,stein&malcarne,2002).因而有学者认为羞怯可以作为一种人格特质加以研究(杨勋,2006)。

羞怯不仅能单独反映在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方面.更多时候是各个方面的综合表现(hendersonl,1994)。王倩倩(2007)修订了henderson(大学生羞怯量表》,发现中国大学生的羞怯包含四个方面:寻求赞成、自责、对拒绝的恐惧和表达的自我限制。羞怯是一种逃避反应,阻碍个体潜能的开发。个体的羞怯程度越高,对于生活和职业发展的影响就越严重。

基于羞怯与职业发展的诸多联系,一些研究者曾对二者关系进行了探索susand.phillips和monroea.bruch(1988)。。发现,羞怯与人际表达、职业信息获取频率、职业信念、面试自信呈负相关。羞怯程度不同的个体在职业兴趣取向、找寻职业信息的行为次数、确定职业的程序方面有显著差异,羞怯个体在职业策略的运用上与普通个体也明显不同(鸥淑芬,1990)。但是,以往的研究缺少对于羞怯与职业探索、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关系的关注。super的职业发展阶段理论非常强调职业探索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在职业决策之前必须有探索。对于尚处于求学阶段的大学生来说,职业探索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能代表其职业心理发展状况。因此,本研究将从职业探索、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两方面考察羞怯与职业心理发展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人格理论与职业发展理论的融合。为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和职业发展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支持。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在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山东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00份,回收率90.0%,其中有效问卷813份,有效率为90.3%。被试分布情况见表1。

2.2研究工具

2.2.1 henderson大学生羞怯量表(shyq)采用王倩倩(2007)修订的henderson大学生羞怯量表。共有17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从四个方面评价个体羞怯:寻求赞成、自责、对拒绝的恐惧、表达的自我限制。无反向计分题目,总分越高,羞怯程度越高。原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l,解释率为55.58%。在本研究中,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o.8225、0.7215、0.7256、0.6867。

2.2.2职业探索问卷(ces)

职业探索问卷(careerexplorationscale,ces)由stumpf等)~(1983)e编制而成,包括职业探索信念、探索活动、情感反映三大部分,本研究采用许存(2008),修订的职业探索活动问卷。该问卷测查的是个体在过去3个月时间内的职业探索活动,共18个项目,4个维度:环境探索、自我探索、目的一系统探索和信息数量。问卷形式为likert式5级计分。1~5分别表示“很少”到“经常”。得分越高,表明探索积极性越高ces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该职业探索问卷在国内外应用非常广泛,其信效度也已被很好证明。本研究中职业探索问卷总体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达到0.8780,其中环境探索维度为0.8367,自我探索维度为0.7428,目的一系统探索维度为0.7230.信息数量维度为0.7501。

2.2.3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问卷(cdmse)

此问卷系彭永新、龙立荣(2001)eⅲ参考betz和taylor的“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问卷”并依据对学生的访谈资料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结果修订而来,共有39个项目,由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等五个维度构成。问卷在各个因素上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6774—0.8098之间。总问卷的cronbach仅系数为0.9366,各个因素的重测信度均在0.51i~0.601之间,总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656。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2—0.81之间。

3结果分析

3.1羞怯与职业探索之间的关系

3.1.1羞怯与职业探索之间的相关分析

通过羞怯总分和职业探索总分的皮尔逊相关分析,发现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一0.119,p<0.01)。进一步对羞怯各维度与职业探索各维度的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见表2),羞怯的对拒绝的恐惧和自责两维度与职业探索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表达的自我限制与自我探索和信息数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寻求赞成与目的系统探索显著负相关。

3.1.2不同羞怯程度的大学生职业探索的比较

按照羞怯程度高低将被试分为三组:高羞怯组、低羞怯组和中间组。以职业探索的4个维度为因变量,以羞怯程度分组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多元方差分析(见表3)。

结果表明,羞怯程度的多元主效应非常显著,f(2.801)=9.824,p<0.01。对比分析显示,低羞怯组的职业探索水平显著高于中间组和高羞怯组,高羞怯组与中间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一致性子集检验结果也表明.在职业探索水平上,低羞怯组于其它两组应归为不同子集.其均值显著不同。随后进行的单变量f检验表明.在职业探索的4个维度上低羞怯组与其它两组的差异都非常显著。事后平均数检验tamhane’st2)发现,在环境探索方面低羞怯组得分显著高于中间组。在自我探索、目的系统探索以及信息数量方面低羞怯组得分显著高于其它两组。可以看出.羞怯水平低者其职业探索水平高。

3.2羞怯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

3.2.1羞怯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相关分析

通过羞怯总分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的皮尔逊相关分析,发现两者呈显著负相关(r=-0.151,p<0.01)。这一结果与舒春永(2008)h的一致。进一步对羞怯各维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各维度的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见表4),羞怯的自责、对拒绝的恐惧和表达的自我限制三个维度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寻求赞成与其各维度无关。

3.2.2不同羞怯程度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比较

以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5个维度为因变量,以羞怯程度分组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多元方差分析(见表3)结果表明,羞怯程度的多元主效应非常显著,f(2,794)=14.809,p<0.01。对比分析显示,低羞怯组的职业探索水平显著高于中间组和高羞怯组,高羞怯组与中间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一致性子集检验结果也表明,在职业探索水平上,低羞怯组与其它两组应分别归为两个子集,其均值显著不同。随后进行的单变量f检验表明,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5个维度上低羞怯组与其它两组的差异都非常显著。事后平均数检验(lsd)同样表明.在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各个维度低羞怯组得分显著高于其它两组。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羞怯水平低者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高。

4讨论

本研究尝试探讨了羞怯与职业探索、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羞怯与与职业探索、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显著负相关,由此可以推论羞怯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的职业心理发展,即羞怯水平低的个体其职业探索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较高。

从羞怯与职业探索的关系可以看出,低羞怯个体敢于面对失败,愿意向他人敞开心扉,能够从他人那里获取帮助或者尝试各种工作角色,因此他们拥有的就业信息数量大,对职业世界和自我的认识较为充分。恐惧遭受他人拒绝的个体则不愿或不敢从他人那里获取各类就业信息或者尝试各种工作角色以获得对职业世界和自我的认识.因而他们的就业信息数量较少。羞怯的个体往往对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个人特点缺乏深入反省,遭到拒绝往往认为是自己不好,动辄责备自己,而不是分析原因、改进自己,这难免对其职业探索活动造成消极影响。缺乏自知,就容易妄自菲薄,这样在别人试图了解该个体时,他常常会感到焦虑.限制其自我表达;而这种自我限制反过来又会阻碍其职业探索的各个方面。过于关注他人想法或赞同,可能会缩小个体职业探索的范围,对于职业发展同样不利。

由此不难理解羞怯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低羞怯者有勇气通过各种方式考察自己的能力以及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职业。有信心搜集相关信息,甚至主动找老师或从事其所感兴趣的职业的人交谈,得到切实的指导后,就能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此制定规划。在这一过程中,低羞怯者同样会遭到拒绝和失败,但是他们对于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满怀信心。相反,害怕遭到拒绝、自我表达受限或者陷于自责之中的个体。常常感到难以对自身能力作出全面评价,查找职业信息似乎也力不从心,对目前或未来某职业的就业趋势及工作事务一片茫然,在这种情况下难免缺乏确定职业发展目标以及为该目标制定规划的信心,他们遇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总之,我们认为,低羞怯大学生的职业心理比较成熟,其职业探索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较高,更有希望放下虚荣心,采取适当的自我展示策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应该积极开展对于学生社交技巧、情绪控制的引导和训练,以提高学生职业探索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水平。

当然,本研究仍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本项研究主要用了相关分析方法,所以无法推断出因果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实验室的情景研究。以得到更为明确的结论。

同时,也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羞怯与职业探索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内在过程的研究,考察在此过程中起中介作用的其它社会认知变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向来主张内敛持重,认为“满招损,谦受益”,不过度地自我表现才能“明哲保身”。所以羞怯并不一味是消极的。但是本研究所采用的henderson羞怯定义强调的是对于消极评估的恐惧,伴随情绪上的沮丧或抑制,会显著影响对期望活动的参与行为或者对个体和职业目标的追求行为。显然,这与中国文化提倡的谦虚忍让的品格——发自内心的自知和自尊的“羞怯”相去甚远。这就是羞怯的跨文化差异。

自我职业总结篇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自我概念对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影响的研究”(编号:HB12JY004;主持人:李松艳)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5-0082-03

目前,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现象比较突出,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冲击,作为决定高职院校发展命脉的学生就业工作,其经受的冲击和面临的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激烈和严峻。为提高学生职场竞争力,各学校对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短短十年间,无论是就业制度还是相关指导理论、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提供了大量可以借鉴和学习的成果。然而,作为一门新兴科学的职业指导工作,尤其是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蔚然成风的社会支撑环境,同时,受管理体制、师资水平等的限制,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指导教育理念还不够清晰,目标还不够明确;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1],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操作性差、指导效果苍白无力”[2]。而教育性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特殊意义所在,必须避免简单化、模式化,必须将个体的自我发展目标和自我发展进程密切结合起来。即,它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的就业,还要把如何稳定性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关注点。可以说,大学期间的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应该是促进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精神素养养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应该从学生终生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看待。为此,探索多个途径、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从而实现个性化、专业化、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辅导,满足学生需求,提升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可持续性,是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的艰巨任务。

一、研究现状

面对日益复杂的就业形势,高校应该通过对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的培养,提升大学生职场竞争能力,进而促进职业生涯发展水平,从而来提高职业生涯辅导的实效性。本文在借鉴众多学者相关研究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之上,发现普专与高职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各影响因素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本研究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源结构复杂、文化功底浅显、专业理论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缺乏、自我认识不足、职业胜任力不强、社会适应能力欠佳等特殊性,提出高职大学生自我概念对其职业生涯发展影响的研究,研究自我概念对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对此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出提高职业生涯辅导实效性的途径,明确职业生涯辅导的目的不能仅停留在选择和从事一份工作上,而应协助个人建立并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并能够将此概念应用在职业选择与生活方式上,完成个人生涯发展目标,同时适应社会需要。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者在充分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实际状况的基础上,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生源结构、不同年级等方面的差异性,调查的方法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分别选取了文史类和理工类学生相对集中的四个系,从08、09、10三个年级各抽取一个班的学生,组成本研究的被试样本。文史类学生相对集中的系有旅游管理系和会计系,理工类学生相对集中的系有机械电子系和园艺系。共发出调查问卷565份,回收有效问卷515份。

(二)研究方法

1.个案访谈与现场观察法相结合。作者利用工作之便,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充分利用课堂、个体咨询、QQ咨询、集体活动及社团活动等机会对学生进行涉及自我概念各维度、影响职业生涯发展的因素和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辅导现状等各方面进行访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人生观、价值观及职业价值取向等方面情况有较翔实的了解。其中既包括学生本人对自己行为的描述,也包括对他人行为的描述,还包括老师、家长、实习单位领导同事等的评价,使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从而使研究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增强。同时,还注重对学生上课情况、学习成绩、业余生活、人际交往、兴趣爱好及社团活动参与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观察,尽量采用第一手资料来说明当今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

2.问卷调查法。在测试中,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量表》。所有数据全部采用SPSS 16.0 for windows进行统计处理,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进而理清高职大学生自我概念与职业生涯发展之间的关系。

3.文献比较分析法。在广泛搜集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合比较研究和同行研究的异同,从而为研究得出可靠的结论打下基础。

三、调查数据描述及分析

(一)高职生自我概念的整体发展水平分析

从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整体水平数据分析看出,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概念每题均值为3.86分,说明高职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总体水平偏低。其中,各因子从内容维度上看,其平均分依次为:道德自我(4.29分)、家庭自我(4.24分)、心理自我(3.78分)、生理自我(3.75分)、社会自我(3.71分);从结构维度上看,其低于平均分的依次为自我行动(3.82分)、自我满意(3.76分)。但通过对自我批评(3.20分)与自我总水平(3.86分)得分相比较,可以看出当前高职大学生自我概念还是比较积极的。

(二)高职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整体状况分析

从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整体状况数据分析看出,高职学生生涯成熟值为3.00来看,说明他们的生涯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其中生涯感受(3.25分)、生涯信念(3.30分)和生涯计划(3.10分)这三个维度高于生涯成熟平均值,而生涯探索(2.49分)明显低于生涯成熟平均值;这说明高职学生生涯态度比较明确,但生涯行动力不强。

(三)自我概念对职业生涯发展状况的影响分析

根据对测试数据的统计分析,从总水平角度看,大学生生涯发展各维度及总分与其自我概念总分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生涯成熟与自我概念总分的相关系数为.848**),并均达到极其显著性水平,且二者均成显著性正相关。

(四)自我概念与生涯发展之间的回归分析

上述数据分析表明,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其自我概念在总体水平和各因素上均呈现高度正相关。我们首先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来进一步考证二者之间的影响程度,确定二者在总体水平及其各具体维度方面的影响程度,然后再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考察在自我概念内容维度和结构维度方面对大学生生涯发展影响作用最大的因素,藉此来更好的探索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得方法与途径。

(五)自我概念总体水平对高职生生涯发展总体水平及各维度影响程度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首先在总体水平及其具体维度方面研究自我概念的影响程度。建立以自我概念的总分为自变量,以生涯发展总分及各具体维度的得分为因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在总体水平及各维度方面,高职学生自我概念对其生涯发展具有较强的预测力。其中,二者在总体水平上的相关系数0.848,前者可解释后者的变异量为71.9%。这说明,在总体水平方面,高职学生自我概念对其生涯发展具有较强的影响和预测力。其影响和预测力的强弱顺序依次为:生涯态度;生涯行动;生涯感受;生涯信念;生涯计划;生涯探索。自我概念总体水平对它们的解释变异量分别为:53.9%、46.7%、34.9%、34.8%、31.2%、20.2%。

对数据作进一步分析表明,自我概念对高职大学生生涯发展的各具体维度的影响中,预测力最高的是生涯态度,这可能正如我们前面所分析的自我概念与生涯态度均有了解自己特质的观念想法。因此,造成自我概念对生涯态度的影响预测力最高。至于自我概念对高职大学生生涯探索的影响预测力最低,则可能是因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的主观知觉,是心理层面的状况;而生涯探索是要付诸实际行动的具体行为,是实践层面的状况。两者处于不同层面,要实现从认识到探索行为的转化还有距离,尤其是针对高职学生的生涯主动探索能力更弱的状况而言,这个距离就更显漫长。

四、提高高职生职业生涯辅导实效性的建议

(一)更新观念,把职业生涯辅导明确建立在积极自我概念养成的基础上

根据大学生自我概念总体水平与大学生生涯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结合当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教育的现状,不难得出“生涯辅导”一词的出现完全是就业指导与职业指导深层次发展的结果[2],也是评估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从单向关注学生的就业率向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有力措施。即,生涯辅导是从发展的角度看待个体一生,以自我了解、自我接受和自我发展为主题,强化个人生涯发展的观念、知识和技能培养,促进大学生生涯成熟[3]。可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否具有实效性,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大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基础上。

(一)深化认识,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积极自我概念

生涯发展理论专家舒伯提出(1957),职业发展是一种终身的历程,因为自我概念的发展是终身的[4]。而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涯观念和感受都处于发展阶段,生涯成熟程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自我概念还不稳定,尤其是他们的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往往摇摆不定,直接影响了职业生涯教育的成效。实践告诉我们,教育的结果不能仅靠外界的说教和灌输来提高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不能仅靠学校和教师的“外力”,它还需要社会环境、个体意志等,生涯辅导教育不能仅仅开两门课程、办几个讲座、搞几次活动、做一些咨询万事大吉。因此,高职院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过程中,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积极自我概念。主动让教师和生涯辅导人员成为学生自我成长和成熟的引导者和领路人。

(三)强化领导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积极自我概念的养成不会一蹴而就,它往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涯辅导教育是一个漫长、系统、细致和具有较高要求的过程。这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能力、有智慧、有热情的辅导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同时,要求学校管理者充分认识为生涯辅导对高职院校的决定性作用,加大投入,一方面要广招人才,聘请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人才加入到生涯辅导的师资队伍中,另一方面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在职辅导教师进修学习,同时,还应当创造条件,支持生涯辅导教师进行理论研究和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鼓励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从而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进而达到提高高校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实效性的目的。

(四)与时俱进,构建基于积极自我概念的全方位的生涯辅导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在积极自我概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建构全方位的职业生涯辅导体系[5],有效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切实帮助学生发展职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所谓的全方位,应当包括:

1.构建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核心,以求职择业技巧及各类职业能力拓展训练为重点,以专家讲座为辅助的课堂教育体系;2.开展各种职业角色模拟训练、拓展训练、生涯规划主题活动、赛事举办及生涯人物联谊访谈等,构建生涯辅导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3.结合社区实践和学生实习,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体系;4.建立院、系、辅导员三级咨询体系和辅导体系[5];5.充分重视和利用团委会、学生会、学联、各种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建立更广泛的学生干部培养锻炼和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赖勇强.自我概念中自我认知的最初发展[J].红河学院学报,2006(04).

[2]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4~16.

自我职业总结篇7

为了进一步了解创业课程教育对中职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实际影响,笔者以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关于创业课程教育干预影响的实证研究,探索具有推广价值的中职学生创业教育方案,为今后政府部门、中职学校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实证结论。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运用整群抽样法在宁波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随机抽取4个班级,选取2个班级的75名中职学生作为实验组被试进行创业课程教育,学习创业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创业思维以及训练创业能力,每天上3节课,连续2周;另外2个班级的75名学生作为对照组被试不进行任何操作。

2.研究工具

采用严建雯等编制的创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共包括五个维度27个项目,此量表采用Likert5点计分,有“非常不符合”“有点不符合”“不确定”“符合”“非常符合”五种回答,分别记5、4、3、2、1分,所有项目得分之和为创业自我效能感总分。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36。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3.实验设计

本研究为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是否进行创业课堂教学,因变量是中职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其5个维度的得分。具体的实验流程可见下表1。

实施流程:培训主试,根据统一的指导语在教学课堂上实施问卷测量,完成后统一收回。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测分别发放问卷75份,全部收回,筛选后得到实验组有效问卷69份,对照组68份。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后测分别发放问卷75份,因其他因素影响,只回收了部分问卷,经过筛选后得到实验组有效问卷51份,对照组63份。

二、研究结果

根据表2的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中职学生被试在创业教育前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总分与其5个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换言之就是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是同质的,这也为后续的创业课程教育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准备基础。

对实验组的前后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见表3),实验组中职学生进行创业课程教育前后在创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和情绪调控效能感、机会识别效能感、创业学习效能感、创新效能感四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说明经过创业教育的课程干预后,实验组中职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根据对照组的前后测数据统计分析发现(见表4),对照组中职学生的前后测之间在创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和其五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

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后测结果的差异检验可知(见表5),对照组、实验组中职学生在协调管理能力和创业学习效能感上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在创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和其他几个S度上均有提升。

三、讨论

1.实验组、对照组中职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总分特点

本研究在创业课程教育干预之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中职学生进行差异性检验,得到的结果显示两组被试的前测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即实验所选取的4个班级的中职学生被试在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其5个维度上是同质的,不存在根本性的区别,因此可以进行之后的干预研究。在创业课程教育结束时,实验组中职学生接受创业教育后在创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和情绪调控、机会识别、创业学习和创新效能感等四个维度上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确认创业课程教育确实对中职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起到了积极提升的作用,本研究紧接着将对照组后测得分与前测得分进行了差异性检验,结果表明对照组前后测在创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其5个维度上差异均不显著。

2.实验组、对照组中职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五个维度的变化

研究发现,在进行创业课程教育的干预操作之后,实验组中职学生在创业学习、情绪调节、创新和机会识别效能感这4个维度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协调管理创业效能感上并无显著差异。经过数据对比发现,实验组中职学生在协调管理创业效能感上,前测分值比较高,经过创业教育后,学生协调管理创业效能感有所提升,但在得分上差异并不显著。为了进一步了解实验组中职学生在这4个维度上的差异变化的原因,即是创业课程教育造成的影响,还是中职学生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等自身成长造成的结果。笔者仔细研究了对照组前后测的差异和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的差异的具体状况。通过统计分析,得知对照组中职学生的前后测在各维度上的变化并不明显。这说明创业教育对中职学生的创业效能感的提升具有显著的影响。

总的来说,创业教育课程干预对中职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较好的实证效果。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立可以让中职学生进一步了解创业,学习并掌握创业必备知识,不断强化自身创业能力,让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看法以及自身是否有机会亲身参与到创新创业中去的可能性有所改变,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对将来可能自主创业的自信心。根据研究者的后续追踪调查,发现很多经过创业课程教育的学生对创业相关类实践活动更为积极主动,有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并在比赛中获奖的同学,也有一部分项目优秀的同学进入学校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创业实践。

参考文献:

[1]严建雯.大学生创业心理研究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向辉.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2).

自我职业总结篇8

职业成熟度的研究在海外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我国大陆尚处于对西方成果介绍、量表修订和运用的初始阶段,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细化研究尚不多见。[1]其中针对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广泛调查、细化研究还不多,目前,仅对上海三所高职院校、广州市高职院校,江西、浙江两地高职生的职业成熟度做过整体的调查研究、性别差异研究和分年级的纵向实证调查。了解当前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总体现状和不同类别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水平的差异,能为高职院校开展学业与职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

2010年2月至4月,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科类学生)中进行取样,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89份,有效问卷595份,有效率为86.4%。同时样本还按照性别、专业、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兼职、兼职与专业相关情况等分类,详见表1。

表1 不同类别样本的总体情况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台湾孙仲山等编制的《职业成熟度问卷》为研究工具[2]。该问卷共51项题目,归纳为信息应用、职业认知、自我认知、个人调适、职业态度、价值观念、职业选择、条件评估8个维度。问卷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施测时间不限。问卷采用Liker 5点计分方式,统计、分析工具为Excel和SPSS 13.0软件,统计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和t值检验。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总体特征

职业成熟度总体水平及各维度的平均分最低为1,最高为5,一般而言,低于3,就是欠成熟的,高于3则是较成熟的。据本次研究的测定结果,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水平为3.57,属于较成熟水平。其中信息应用的分值达到了3.89,而职业态度、职业选择的分值太低,不足3.50。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信息应用>个人调试>价值观念>条件评估>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职业态度>职业选择。本次研究的学生对象分别为07、08、09年入校的高职学生,这部分学生在经济飞速发展、信息畅通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较早地接触和了解到各种社会现象,作为成年人,他们的心智已比较成熟,加上高职院校学生本身对职业的定位很明确,因此职业成熟度的总体水平还是较高的。

(二)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的人口统计学差异检验

1.女生职业成熟度总体水平高于男生。

本次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式对高职生职业成熟度在不同性别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女生的职业成熟度水平总体比男生要高(女生:M=3.6,SD=0.31;男生:M=3.54,SD=0.31),两者存在着显著差异(t=2.11,p

这个结果与上海市三所高职院校的学生中男生的职业成熟度总体上高于女生[3]不一致,但与广州市高职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的职业成熟度显著高于男生[4]是一致的。

2.不同专业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结果表明:制药系学生比建工系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总体水平要高,两者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t=4.04p

3.职业成熟度随年级递增呈现正向发展,个别数据有差异。

结果表明:总体水平上,大二、大三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大一学生。从各个维度来看,在信息应用和职业认知、个人调试三个维度上,大三学生的得分极其显著地高于大一、大二学生,且大二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同时在自我认知维度上,大二、大三学生也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呈现出正向发展。但是在职业态度、职业选择维度上,大一、大二学生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大三学生。

4.独生子女的职业成熟度总体水平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的职业成熟度。

结果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职业成熟度上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t=2.62,p<0.01),非独生子女的职业成熟度水平明显地高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M=3.60,SD=0.32;独生子女:M=3.53,SD=0.30)。

5.兼职经历对学生职业成熟度有显著性影响,但兼职经历的专业对口度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较小。

有兼职经验的学生在成熟度水平和各个维度上得分均表现得比无兼职经验的学生成熟,除了职业态度这一维度。在成熟度总体水平、信息应用维度、个人调试维度、价值观念维度和条件评估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职业认知维度上差异非常显著,在自我认知、职业态度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兼职经历的专业对口度对职业成熟度的影响较小,两者差异不显著。

四、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的建议

总的来说,高职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总体水平较高,但在个别维度上还不是很成熟,如职业选择独立性差、职业态度不够端正。不同类别的高职学生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这些都会给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我建议采用以下方法来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成熟度。

(一)定期开展科学的职业生涯辅导

通过定期开展职业辅导,帮助高职学生学会制定职业目标,进行职业规划,引导其实现职业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消除学业和职业上的困惑,同时有利于职业成熟度的发展。尤其重视三年级学生进入职场前的实战训练,完成学生向职业人的顺利转变。

(二)加强学生职业态度的养成教育

学院要协助学生个人尤其是男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培养职业道德,了解各种职业数据,对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未来工作世界有清楚的了解。

(三)增加学生兼职经历

兼职能增强高职学生职业自我知识和职业世界知识,弥补自身不足,完善自我,培养各种能力,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发展。高职院校应该加大校企合作,让课程设置贴近企业的实际需要,增加学生下厂实践的经历;开拓社会实践基地;增加勤工俭学的岗位等。

参考文献:

[1]刘红霞.大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性别差异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7):88.

[2]孙仲山,刘金泉,田福连.职业学生职业成熟度[J].教育研究信息,2001,(2).

自我职业总结篇9

一、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本文试图了解山西省高校在校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性别、生源地、文理科和是否为学生干部方面的差异情况,为高校就业指导提供借鉴。

2.研究对象

选取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大同大学4所学校,随机抽取1至4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332人,其中男生173人,女生159人;城镇学生159人,农村学生173人;文史类学生151人,理工类学生181人;学生干部232人,不是学生干部的100人。

3.测量工具

采用彭永新、龙立荣参照的Bezt和Taylor“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以对学生进行的访谈资料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为据,编制出的CDMSE中文版量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进行调查研究,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656,5个维度的一致性系数为0.937,该量表具有较强的辨别维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该量表共有39个项目,5个维度,分别是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职业规划和问题解决,其中自我评价项目为:1、6、16、21、24、31;收集信息项目为:2、7、11、17、22、25、28、32、34;选择目标的项目为:3、8、12、13、18、26、29、33、37;制定规划的项目为:4、9、14、19、27、30、36、38;问题解决的项目为:5、10、15、20、23、35、39。

4.数据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方法。

二、研究结果

1.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不同性别上差异检验

在性别维度上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

从对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进行T检验结果看出: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性别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男、女大学生在决策效能总分及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职业规划和问题解决5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2.不同生源地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差异检验

在生源地维度上对城镇、农村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

上表T检验结果表明:来自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效能决策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职业规划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问题解决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3.不同专业类别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差异检验

在文史类、理工类不同专业类别维度上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

上表结果表明: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不同专业类别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文、理科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在决策效能总分及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职业规划和问题解决5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4.有无兼职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

在是否曾经担任过学生干部的维度上,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4:

据上表结果表明:曾经担任过学生干部和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及制定规划这4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问题解决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三、讨论

1.男、女不同性别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差异分析

从性别维度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所进行的T检验的结果看出,男、女生在大学生职业抉择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及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5个维度上均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男生在这几方面均普遍高于女生,尤其在收集信息方面,男生的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女生。

原因在于:1.无论在学校、社会还是家庭,对于男、女不同性别的学生始终存在着差异明显的刻板印象,大家对男生和女生始终抱有不同水平的期望,家长期望男生事业有成,女生只要安定平顺就好,加之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无论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存在着客观差异,不可否认,这些对于学生自我能力的感知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很多用人单位始终存在性别歧视现象,这就使得广大女生在求职时困难重重,在进行职业决策时信心不足。2.男、女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是否为个人期望存在着明显差异,男生通常更看重未来的长远发展,女生则对于事业追求的期望值不高,她们在职业决策时通常更看重工作的稳定性,这说明,女生普遍在问题解决方面存在不足,原因在于女生在社会实践方面欠缺经验,欠缺对复杂社会现实的深入认识,故而缺乏从容应对各种现实问题的自信和相关经验。男生通常社会实践机会充足,在实践中能不断摸索并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不同生源地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差异分析

该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来自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在自我评价、信息收集、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可见,地域差异也是最终导致心理差异的原因之一。

城乡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是导致二者在信息收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之前不同的文化环境使得城乡大学生在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始终形式多样,富有变化,时代感强烈,这使得城镇大学生在信息来源的宽广度及时效性等方面占有着显著优势。

除此之外,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由于其父母在专业知识结构、职场工作经验等方面比较欠缺,家长在选择目标、制定计划方面能给予大学生的帮助十分有限,这导致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时更多的自衡决策、社会支持系统范围较窄、信息来源渠道有限,造成农村大学生在职业决策总体水平上低于城镇大学生。随着计算机及网路的普及,利用网络资源寻求职业信息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职业信息的主要来源,城镇大学生因使用计算机频率较高于农村大学生,其技能技巧娴熟,农村大学生多要从使用方法开始学起,这造成城乡大学生在职业信息资源方面有着必然的差异。

3.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差异分析

据调查结果表明:文史类、理工类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总体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5个维度上也都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理工类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明显高于文史类学生,原因在于各大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上,理科专业明显多于文科,加之如今在人力资源市场中对理工类学生的需求也明显高于文史类,因而在就业机会方面理工类学生明显多于文史类学生,这就导致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不同,文史类的大学生承受的就业压力更大一些。

4.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差异分析

据调查结果显示:曾担任过学生干部与不曾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4个维度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曾经担任过学生干部与不曾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在问题解决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可见,学生干部的工作使得大学生在问题解决、人际交往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学生干部的工作经历能够使大学生在实践中累积经验、提升个人能力,为未来的职场工作打基础,同时提升个人对自身能力的信心程度,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上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四、研究结论

1.男、女生在大学生职业抉择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及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上均存在着显著差异;

2.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自我评价、信息收集、选择目标、制定规划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3.文、理科大学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问题解决5个维度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

4.有学生干部任职经历的大学生和没有过任职经历的大学生在自我评价、收集信息、选择目标、制定规划上不存明显差异,但在问题解决维度上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张杉杉,郑日昌.507名理工科大学生职业效能感现状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2002,16(11).

[2]李莉,马剑虹.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及其归因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3(4).

[3]李杨,张进辅.职业自我效能感测量研究述评[A].职业圈,2007,24(76).

自我职业总结篇10

职业价值观在个体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不断积淀并最终定格,它是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一种厚积薄发的理念,职业价值观必然深刻体现在职业选择的具体细节之中。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将金盛华等[}t}编制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和笔者自编的“职业选择问卷”作为测量工具,使用SPSS 12.0软件对施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卷”分成目的性和工具性2个取向,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内隐的动机性标准,手段性职业价值观指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外显的条件性标准。前者包括家庭维护、地位追求、成就实现和社会促进4个维度,后者包括轻松稳定、兴趣性格、规范道德、薪酬声望、职业前景和福利待遇6个维度。“职业选择问卷”由笔者根据事实编制的客观选择题构成。

(二)被试

笔者以分层随机抽样方式,从苏州市3所高职院校的12个专业选取7so名高职生作为被试,以专业为单位组织了12次集体施测。正式施测共发放问卷780份,回收问卷中无效问卷24份,有效问卷756份,有效率96.9%a

三、结果

(一)高职生职业选择的理想工作与职业价值观

1.高职生职业选择的理想工作性质与职业价值观。

统计高职生择业性质各选项的选择频率,确定各选项的优先排序。结果表明,苏州市高职生在选择具体职业时最期望的工作性质依次是外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集体企业、农民。

分别计算选择不同性质工作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对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存在显著差异的维度或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多重比较(选择后4种工作性质的高职生人数较少,未将后4项纳人差异检验)。结果表明,选择不同性质工作的高职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成就实现>家庭维护>社会促进>地位追求;选择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高职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职业前景>规范道德>兴趣性格>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选择机关事业单位的高职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是:职业前景>兴趣性格>规范道德>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肯德尔((Kendall, M. G.)和谐系数W=0.975(P < 0.05);选择不同性质工作的高职生在地位追求维度的平均分存在显著差异(F=3.998 , P < 0.05,外企、机关事业>国企),在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总分的平均分存在显著差异(F=3.123 , P国企)。

2.高职生职业选择的理想工作所属行业与职业价值观。

统计高职生择业行业各选项的选择频率,确定各选项的优先排序。结果表明,苏州市高职生在选择具体职业时最青睐的工作所属行业依次是商业服务业、政府机关、科教文卫、工业、金融保险、建筑房产、农林牧副渔、邮电通讯、能源交通、军队。

分别计算选择不同行业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对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存在显著差异的维度或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多重比较(选择后5种工作行业的高职生人数较少,未将后5项纳人差异检验)。结果表明,选择商业服务业、政府机关和工业的高职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成就实现>家庭维护>社会促进>地位追求,选择科教文卫的高职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是:成就实现>社会促进>家庭维护>地位追求,选择金融保险的高职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是:成就实现>家庭维护>地位追求>社会促进,肯德尔和谐系数W=0.856田< 0.01);选择商业服务业、科教文卫和工业的高职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职业前景>规范道德>兴趣性格>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选择政府机关和金融保险的高职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职业前景>兴趣性格>规范道德>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肯德尔和谐系数W=0.973少< 0.001);选择不同行业的高职生在轻松稳定维度的平均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F=5.284 , P < 0.001,商业服务

(二)高职生职业选择的自主性与职业价值观

高职生在选择职业时倾向于采纳谁的意见,是相信自己还是听命他人,这些都集中反映了高职生择业的自主性。统计高职生择业意见来源各选项的选择频率,确定各选项的优先排序。结果表明,苏州市高职生在选择具体职业时最倾向于听自己意见的占42.7% ,听父母意见的占22.2%,听老师意见的占12.6%,听朋友意见的占13.9%,听媒体意见的占3.4%。由此可见,苏州市高职生的择业自主性比较高。

分别计算选择不同择业意见来源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对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存在显著差异的维度或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多重比较(择业意见来源选择“媒体”选项的高职生人数较少,未将此项纳人差异检验)。结果表明,选择不同择业意见来源的高职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成就实现>家庭维护>社会促进>地位追求;选择自己作为择业意见来源的高职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是:职业前景>兴趣性格>规范道德>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选择父母、老师和朋友作为择业意见来源的高职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职业前景>规范道德>兴趣性格>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肯德尔和谐系数W=0.979田< 0.01);选择不同择业意见来源的高职生在成就实现维度的平均分存在显著差异(F=3.658 , P < 0.05,自己>父母)。

(三)高职生职业选择的自信心与职业价值观

择业信心是高职生对毕业后找到满意工作的能力的自我估计。统计高职生择业信心各选项的选择频率,确定各选项的优先排序。结果表明,苏州市高职生择业信心很高的占8.1%,较高的占30.0%,一般的占50.0%,较低的占10.1%,很低的占1.9%;择业信心平均分2.6759,介于一般与较高之间。由此可见,苏州市高职生择业信心总体水平不高。

分别计算择业信心不同的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对各维度及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存在显著差异的维度或总分的平均分进行多重比较(择业信心选择“很高”或“很低”选项的高职生人数较少,将“很高”和“较高”两项合并为“偏高”选项,将“很低”和“较低”两项合并为“偏低”选项进行差异检验)。结果表明,择业信心不同的高职生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成就实现>家庭维护>社会促进>地位追求;择业信心偏高的高职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是:职业前景>兴趣性格>规范道德>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择业信心一般和偏低的高职生手段性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平均分从高到低的顺序都是:职业前景>规范道德>兴趣性格>福利待遇>轻松稳定>薪酬声望,肯德尔和谐系数WHO.975少< 0.05);择业信心不同的高职生在地位追求维度的平均分存在显著差异(F=3.589 , P一般),在成就实现维度的平均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F=10.480 , P < 0.001,偏高>一般、偏低),在社会促进维度的平均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F=8.236 , P 一般、偏低),在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总分的平均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F=8.838 , P < 0.001,偏高>一般、偏低),在薪酬声望维度的平均分存在显著差异(F=3.636 , P一般)。

四、讨论

(一)高职生职业选择的特点

就工作性质而言,第一,苏州地区合理依托长三角区域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外资企业以先进的经营理念、成熟的管理模式、独特的企业文化、优厚的福利待遇而成为高职生择业的最爱;第二,苏州地区社会竞争激烈,市场风险增加,机关事业单位以良好的社会声望、可靠的职业前景、稳定的工资收人、完善的劳动保障而受到高职生的青睐;第三,随着我国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快转变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国有企业激活了内部潜力,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了一定的比较优势,从而赢得了高职生的欢迎,而相当一部分私营、个体和集体企业规模小、基础弱、收人低、风险高,逐步丧失了对高职生的吸引力;第四,苏州地区城市化进程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农业发展受到较大的冲击,加之社会对传统农业的偏见,农民职业自然受到高职生的冷落,笔者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筑以及高效、外向、生态、品牌农业的发展,高职生将最终转变对农业的认识。

就工作所属行业而言,第一,姑苏城自古就是人文荟萃、商贾云集、物产丰富的江南水乡,如今更是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的繁华都市,苏州地区商业服务业的就业机会多,就业门槛低,就业前景好,从而成为高职生择业的首选;第二,与前文所述机关事业单位受到高职生青睐的原因相似,政府机关、科教文卫等行业受到高职生喜爱的主要原因也是回避风险、追求稳定,同时也可能与苏州地区重文尚教的文化传统有关;第三,苏州地区充分利用“苏州一新加坡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两大平台,加快引进国际资本和跨国公司,全面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工业作为其中的主导行业必然要吸纳大批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当然,笔者认为根据一次调查的结果很难对其余每个行业的排序都给出合理的解释,与其牵强附会,不如留待读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高职生择业自主性较高可能与自我意识的发展和传统观念的转变有关。一方面,随着自我意识的日渐成熟,高职生开始独立思考择业问题,不再简单认同他人的观点;另一方面,随着平等观念和民主意识的增强,家长和老师倍加尊重个人意愿,不再横加干涉高职生的择业自由。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高职生的择业自主性自然普遍提高。本研究的结论与龚惠香(1999、崔栋成(2001 ) }’}、喻永红(2003 ) }’}研究的结论是比较一致的。

高职生择业信心不高可能与目前的宏观就业形势和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程度有关。首先,随着高校的连续扩招,毕业生总数年年攀升,人才竞争愈演愈烈,目前的宏观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其次,受传统错误观念的影响,我国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程度不高,不少用人单位脱离实际需要,片面追求高学历,在人才招聘中排挤高职生。因此,高职生在选择职业时往往显得信心不足。本研究的结论与喻永红(2003究的结论是相当一致的。

从总体来看,本研究的结论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与地方经济发展现状比较吻合,与社会演变趋势基本一致,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本次调查结果的客观性。

(二)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中的体现

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选择不同工作性质和工作所属行业的高职生,还是具有不同择业自主性和择业信心的高职生,对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重视程度排序总体上都是比较一致的。由此可见,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超越了职业选择的具体情境,在职业选择的诸方面体现出比较高的同质性和稳定性。

研究结果也表明,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个别维度在职业选择的诸方面体现出显著差异。例如,选择外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高职生比选择国有企业的高职生更加重视地位追求,选择外资企业的高职生比选择国有企业的高职生更加重视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总体;选择政府机关和科教文卫的高职生比选择商业服务业的高职生更加重视轻松稳定,选择政府机关的高职生比选择工业的高职生更加重视薪酬声望;择业意见来源选择自己的高职生比选择父母的高职生更加重视成就实现;高职生的择业信心越高越重视地位追求、成就实现、社会促进、目的性职业价值观总体和薪酬声望。这些差异大多可以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深人的分析和思考。

第一,很多外资企业隶属于跨国公司,拥有知名国际品牌,享有良好社会声誉,成为企业员工本身就意味着阶段性的成功和身价地位的提升。因此,选择外资企业的高职生往往更加重视地位追求等目的性职业价值观维度。当然,这也提醒我们要注重培养高职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合理引导高职生关心本土企业和民族经济的发展。

自我职业总结篇11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究其原因,除了客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自身存在的职业定位不清、职业决策不当、对职场及职业了解不足、不具备岗位要求的某些基本素质能力等问题更是其就业难的关键原因。

职业决策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必要环节。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相当多的大学生在做出职业决策时出现困难,影响了顺利就业。同时,面对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就业环境,无论是对应聘单位、应聘方式、甚至是应聘结果,大学生都有很大的自由选择权,还可以采取一系列主动行为来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就业难的现状要求大学生更具主动性,从而积极创造自己的就业机会。

主动性人格(pr0active pers0nality)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具预测力的人格特质。$ateman和crant (1993)认为〔z7:主动性人格作为一种倾向性的特质结构,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个体采取行动改变环境的过程。主动性个体主动改变环境,较少受环境约束;他们能识别有利机会,并采取一系列主动行为,直到能带来有意义的改变。相对而言,不主动的个体表现了相反特征:他们被动地对环境做出反应,消极适应环境,甚至为环境所塑造;他们无法识别机会,更不用说抓住机会来做出改变。

职业决策困难(career decisi0n-making difficulties)是职业心理学领域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杜睿(2006)提出了我国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四因素结构:职业信息探索是指个体主动获取信息,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职业自我探索是指个体主动探索自我,多种渠道探索自我;职业规划探索是指个体主动寻求职业决策、职业规划的信息;职业目标确定是指个体对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的确定程度。本研究中的“职业决策困难”涉及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困难。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对解决他们的职业决策困难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我国对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对于主动性人格及其与职业决策困难关系的研究更是非常困乏。鉴于此,在我国文化背景下,基于就业难的社会间题,针对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和所有大学生都不可避免出现的职业决策困难,研究二者的内涵及其之间的关系,十分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2.研究设计

2.1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结合,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bateman, crant( 1993)编制的“主动性人格问卷(pps)”和杜睿(2006)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2个量表作为研究工具。为保证样本更具代表性,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男、女生比例,随机抽取大一至研二的学生,学科覆盖管理、工科、理科和文科。第二阶段采用访谈法对问卷法的研究结果予以支持和补充。访谈提纲根据第一阶段问卷法量化分析的结果设计,选取北航大一至研二的30名学生,其中每个年级5名学生,包含3名男生和2名女生。

对回收的有效数据用spss1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访谈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结合量化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

2.2量化研究工具

“主动性人格量表”是单一维度,包含17个项目,采用likert7级量表计分,从1到7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较高,则代表具有典型的主动性人格。在本研究中,此量表的。系数为0.902。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由职业信息探索、职业自我探索、职业规划探索和职业目标确定4个维度构成,包含16个项目,采用likert5级量表计分,从1到5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说明职业决策困难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系数为0.906 , 4个分量表的。系数分别为0.747 , 0.656 ,0.623和0.700。

3.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03份,有效回收率86.6%。其中,男、女生人数比例约为7:3,管理、文科、理科和工科人数比例约为z:i:2:2,本科、硕士人数比例为3.7:1,农村、小城镇和大中城市生源人数比例约为5:5:4。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将不罗列数据处理过程。

3.1主动性人格

被试总体主动性人格的均值为79.267,标准差为15.672;男生均值为79.488,标准差为15.401;女生均值为78.744,标准差为16.371。男、女生在主动性人格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平均水平上,男生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人格。不同学科类别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存在显著差异(p=0.00l )0用sidak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管理学科学生显著高于文科生、理科生和工科生(p1=0.023 ,p 2=0.018 ,p 3=0.003 ),文科生、理科生和工科生无显著差异。本科生的主动性人格显著低于硕士生(p=0.009 )。来自不同家庭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存在显著差异(p=0.0414 )。用sidak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农村生源显著低于大中城市生源(p =0.0350 ),小城镇生源与大中城市生源无显著差异。

3.2职业决策困难

女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伽1=0.004,p2=0.012,p3=0.008,p4=0.029 ,户=0.005 )。不同学科类别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1=0.00l ,p2 =0.0l0,p3 =0.005 ,p4 =0.010 ,p5 =0.000 )。用sidak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在总分上,文科生显著高于理、工科生(p 1=0.007 ,p2=0.003 ) ;在职业信息探索维度上,文科生显著高于理、工科生(p 1=0.013,p2=0.025 );在职业自我探索维度上,工科生显著低于管理、文科生(p l =0.026,p2=0.011);在职业规划探索维度上,文科生显著高于工科生(p=0.032 ) ;在职业目标确定维度上,管理学科学生显著高于理科生(p=0.029 ),文科生显著高于理、工科生如1=0.00l ,p2=0.002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 1-5=0.000 )。用sidak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在总分上,大一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如1=0.00l ,p2 , 3=0.000 ),大二显著低于大三、大四、研一和研二如1 =0.00l,p2,4=0.000,p3=0.004 );在职业信息探索维度上,大一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伽1=0.041, p 2=0.004 , p 3 =0.000 ) ,大二显著低于大三、大四、研一和研二(p1,2,4=0.000,p3=0.003 );在职业自我探索维度上,大一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p 1=0.003 ,p2=0.002,p 3 =0.000 ),大二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p1,2,3=0.000);在职业规划探索维度上,大一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1, 2=0.000,p3=0.001) ,大二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p1,2 , 3=0.000 ) ;在职业目标确定维度上,大一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如1, 2=0.0l0,p3=0.000 ),大二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p1,2, 3=0:000 )。在总分、职业信 息探索和职业自我探索维度上,本科生显著低于 硕士生((p1=0.014,p2=0.00s,p3=0.040);在职业规 划探索和职业目标确定维度上,本科生和硕士生 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总分、职业信息探索、职业自 我探索和职业目标确定维度上,来自不同家庭的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如1, 2=0.00l ,p3=0.007 ,p4=0.003 )。用sidak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在 总分、职业信息探索和职业自我探索维度上,农村生源显著高于小城镇生源(p 1=0.002,p2=0.001,p3=0.009 ) ;在职业目标确定维度上,农村生源显著高于小城镇和大中城市生源(p1=0.007 ,p 2 =0.022 ) 。

3.3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困难

不同程度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在总分和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 1-5=0.000 )。用sidak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在总分上,高者显著高于中等和低者(p 1, 2=0.000 ),中等者显著高于低者(p=0.033 );在职业信息探索维度上,高者显著高于中等和低者(p1=0.001,p2=0.000 ),中等者显著高于低者(p=0.015 );在职业自我探索维度上,高者显著高于中等和低者(p1,2=0.000 );在职业规划探索维度上,高者显著高于中等和低者(p 1=0.004 ,p2=0.000 );在职业目标确定维度上,高者显著高于中等和低者(p 1=0.007 ,p2=0.000)。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四维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20.327,0.3000.252和0.259。因此,以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为自变量,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四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主动性人格对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四维度的预测效率较高(r 1=0.322, r2=0.327 , r3=0.300, r4=0.252, rs =0.259,p1=0.243,p2 =0.084 ,p3=0.060,p4=0.043 ,p5=0.055 ),回归方程有效(p1 =0.000,p2 =0.000,p3 -0.000,p4 =0.000,p5=0.000 );以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四维度为自变量,主动性人格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职业决策困难四维度对主动性人格的预测效率较高(r1=0.016, r2=0.274, r3 =0.537,r4 =0.648,β1=0.951,β2 =0.521, (β3 =0.305 ,p4=0.213 ),回归方程有效(p=0.000 ) 。

4.讨论

根据量化分析和访谈的结果,分别对大学生 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困难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展 开探讨。

4.1主动性人格

随着社会进步,社会分工的性别界限日益模糊。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的独立意识和主动意识 日益增强,不甘落后于男性。高校教育对于男、女生具有同等期待,不会歧视女生,也不会对她们降低标准。因此,男、女生在主动性人格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管理学科学生的主动性人格显著高于其它学科的学生。一方面是由管理学科的专业性质、毕业后的工作性质等因素决定的;另一方面,管理学科学生的就业去向更广、更灵活,这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和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便寻找一份更理想的工作。而文、理和工科生,可能就算采取更多的主动行为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就业去向。

硕士生的就业需求比本科生更强烈,因为不少本科生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硕士生的经历普遍比本科生更多,具有更细致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更强的目的性,可能惰性相对弱并更能发现采取主动行为给自身发展带来的好处。所以本科生的主动性人格显著低于硕士生。

农村生源的学生普遍毕业后不愿意回农村工作,努力改变命运的信念很强,所以主动性人格较强。此外,农村、小城镇和大中城市生源的学生,在家庭条件、成长环境上依次更优越。优越可能使人享受安逸、养成惰性,从而降低主动性人格。

4.2职业决策困难

男、女生生理条件有差异且社会角色不同,使社会和家庭对女生的期望相对低,使女生在求职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因而使女生在面临职业决策时很可能降低自我效能、影响对胜任某一岗位的信心。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知识女性走向职场并获得成功。虽然女生存在更大的职业决策困难,但是并没有使她们甘于落后,反而使她们更加努力。

理、工科专业性很强,专业和岗位对应性明显,一般都是技术岗,所以其学生在做职业决策时方向较明确。管理学科专业性较强,其中一些专业兼具文、理科性质,就业去向较广和灵活,虽然这是一个优势,但也是一个劣势。文科的专业性最弱,职业决策的目标最不明确。所以,职业决策困难是存在学科差异的。

大一学生刚进人学校,主要任务是完成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以适应大学生活,对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都不甚了解、且也不急于了解。大二学生已经逐渐熟悉大学生活,专业学习也逐渐步人正规,开始有了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但缺乏科学和系统的辅导。大三学生会主动考虑职业选择问题,开始考虑求职或者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两难选择,其职业决策意识显著增强。大四学生面临毕业,职业决策意识更强,从而职业决策困难也更大。研一学生步人新的学习阶段,职业决策意识比大三、大四学生有所降低。研二学生再次面临毕业,普遍选择求职,少数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且一般而言,研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最充分,职业决策意识最强,从而职业决策困难也最大。在访谈中发现,不少大学生对职业决策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职业决策是临近毕业时的事情”,并不把职业决策看成是持续终生的人生规划。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性。

学历是求职的拍门砖之一。争取更理想的职业是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硕士生比本科生具有更强的职业决策意识,从而导致更大的职业决策困难。此外,虽然硕士生的就业面可能比本科生更广,但他们的就业需求却更迫切。

相对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被家庭包办的更多,成长环境更优越和安逸。农村中独生子女较少,所以农村生源的学生从小就有更多的决策机会。考上大学,农村生源的学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在职业决策的过程中,他们同样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4.3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困难

自我职业总结篇12

(1)自我性

总结是对自身社会实践进行回顾的产物,它以自身工作实践为材料,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其中的成绩、做法、经验、教训等,都有自指性的特征。

(2)回顾性

这一点总结与计划正好相反。计划是预想未来,对将要开展的工作进行安排。总结是回顾过去,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检验,但目的还是为了做好下一段的工作。所以总结和计划这两种文体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计划是总结的标准和依据,另一方面,总结又是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的重要参考。

(3)客观性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它是以自身的实践活动为依据的,所列举的事例和数据都必须完全可靠,确凿无误,任何夸大、缩小、随意杜撰、歪曲事实的做法都会使总结失去应有的价值。

(4)经验性

总结还必须从理论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凡是正确的实践活动,总会产生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成果。作为精神成果的经验教训,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物质成果更宝贵,因为它对今后的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特性要求总结必须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原则,去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找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得出规律性认识,这样 才能达到总结的目的。

二、 关于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写作的中心思想

写什么文章都要有一个中心思想,有一个写作目的。所以,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写作也有一个中心思想,就是通过技术总结反映出本人已经达到或接近所要申报晋升的专业技术职务标准要求。说明在资历上、学历上、业绩上、技术水平上等几个方面符合自己要申报的专业技术职务标准要求。如果把这些方面阐述清楚了,就达到要求,就说明这篇总结是合格的,否则这篇总结应当重写或修改。

劳动部门对职业资格证书各个等级的职业(工种)都有明文的标准。考生要申报晋升什么职务,必须要将这个职业技术标准搞清,(这个标准就是我们的《国家职业标准》)明白达到什么条件才可晋升,衡量自己条件是否具备,具备条件的要通过总结反映出来。6

三、 关于撰写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的材料准备

在撰写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之前,需要进行材料的准备和内容的构思,最好按年度列出专业技术工作项目清单以及论文篇目清单(选择技术含量高的工作项目和论文)。这个清单做为技术总结的一份素材,然后再分门别类地组织到总结之中。总结材料来源于个人的工作经历,所以材料的积累应该在准备申报晋升之前。平时考生要对照申报的职业技术标准,查漏补缺,及早准备。在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多干一些技术性强的业务工作,如果平时不努力,申报时才准备,那就晚了。

四、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的写法

关于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的写法,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据自己的风格组织材料,但是也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以借鉴。一般有按时间顺序写法;有按工作类别或工作部门写法;也有按申报技术职务要求的标准,列小标题写法。对于工作时间较短,工作经历简单,专业技术材料不多的人员,一般按时间顺序写,按年或按月写个人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企业参加技师考评的同志,一般是工作多年的职工,工作经历复杂,就应该按申报技术职务标准列小标题写了。如选择这种写法的好处是,给人感觉层次清楚,内容丰富,条理性强。另外自己在填写评审申报表或材料摘录表时便于摘录。尤其是申报较高技术职务时,建议应用这种写法格式。

五、 关于撰写专业技术工作总结的注意事项

自我职业总结篇13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究其原因,除了客观的社会环境,大学生自身存在的职业定位不清、职业决策不当、对职场及职业了解不足、不具备岗位要求的某些基本素质能力等问题更是其就业难的关键原因。

职业决策是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必要环节。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相当多的大学生在做出职业决策时出现困难,影响了顺利就业。同时,面对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就业环境,无论是对应聘单位、应聘方式、甚至是应聘结果,大学生都有很大的自由选择权,还可以采取一系列主动行为来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就业难的现状要求大学生更具主动性,从而积极创造自己的就业机会。

主动性人格(Pr0active Pers0nality)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具预测力的人格特质。$ateman和Crant (1993)认为〔z7:主动性人格作为一种倾向性的特质结构,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个体采取行动改变环境的过程。主动性个体主动改变环境,较少受环境约束;他们能识别有利机会,并采取一系列主动行为,直到能带来有意义的改变。相对而言,不主动的个体表现了相反特征:他们被动地对环境做出反应,消极适应环境,甚至为环境所塑造;他们无法识别机会,更不用说抓住机会来做出改变。

职业决策困难(career decisi0n-making difficulties)是职业心理学领域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杜睿(2006)提出了我国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四因素结构:职业信息探索是指个体主动获取信息,多种渠道获取信息;职业自我探索是指个体主动探索自我,多种渠道探索自我;职业规划探索是指个体主动寻求职业决策、职业规划的信息;职业目标确定是指个体对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的确定程度。本研究中的“职业决策困难”涉及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困难。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对解决他们的职业决策困难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我国对于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对于主动性人格及其与职业决策困难关系的研究更是非常困乏。鉴于此,在我国文化背景下,基于就业难的社会间题,针对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和所有大学生都不可避免出现的职业决策困难,研究二者的内涵及其之间的关系,十分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2.研究设计

2.1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问卷法与访谈法相结合,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Bateman, Crant( 1993)编制的“主动性人格问卷(PPS)”和杜睿(2006)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2个量表作为研究工具。为保证样本更具代表性,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男、女生比例,随机抽取大一至研二的学生,学科覆盖管理、工科、理科和文科。第二阶段采用访谈法对问卷法的研究结果予以支持和补充。访谈提纲根据第一阶段问卷法量化分析的结果设计,选取北航大一至研二的30名学生,其中每个年级5名学生,包含3名男生和2名女生。

对回收的有效数据用SPSS1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访谈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结合量化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

2.2量化研究工具

“主动性人格量表”是单一维度,包含17个项目,采用Likert7级量表计分,从1到7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得分较高,则代表具有典型的主动性人格。在本研究中,此量表的。系数为0.902。

“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由职业信息探索、职业自我探索、职业规划探索和职业目标确定4个维度构成,包含16个项目,采用Likert5级量表计分,从1到5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说明职业决策困难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系数为0.906 , 4个分量表的。系数分别为0.747 , 0.656 ,0.623和0.700。

3.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03份,有效回收率86.6%。其中,男、女生人数比例约为7:3,管理、文科、理科和工科人数比例约为Z:i:2:2,本科、硕士人数比例为3.7:1,农村、小城镇和大中城市生源人数比例约为5:5:4。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将不罗列数据处理过程。

3.1主动性人格

被试总体主动性人格的均值为79.267,标准差为15.672;男生均值为79.488,标准差为15.401;女生均值为78.744,标准差为16.371。男、女生在主动性人格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平均水平上,男生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人格。不同学科类别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存在显著差异(p=0.00l )0用Sidak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管理学科学生显著高于文科生、理科生和工科生(p1=0.023 ,p 2=0.018 ,p 3=0.003 ),文科生、理科生和工科生无显著差异。本科生的主动性人格显著低于硕士生(p=0.009 )。来自不同家庭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存在显著差异(p=0.0414 )。用Sidak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农村生源显著低于大中城市生源(p =0.0350 ),小城镇生源与大中城市生源无显著差异。

3.2职业决策困难

女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伽1=0.004,p2=0.012,p3=0.008,p4=0.029 ,户=0.005 )。不同学科类别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1=0.00l ,p2 =0.0l0,p3 =0.005 ,p4 =0.010 ,p5 =0.000 )。用Sidak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在总分上,文科生显著高于理、工科生(p 1=0.007 ,p2=0.003 ) ;在职业信息探索维度上,文科生显著高于理、工科生(p 1=0.013,p2=0.025 );在职业自我探索维度上,工科生显著低于管理、文科生(p l =0.026,p2=0.011);在职业规划探索维度上,文科生显著高于工科生(p=0.032 ) ;在职业目标确定维度上,管理学科学生显著高于理科生(p=0.029 ),文科生显著高于理、工科生如1=0.00l ,p2=0.002 )。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 1-5=0.000 )。用Sidak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在总分上,大一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如1=0.00l ,p2 , 3=0.000 ),大二显著低于大三、大四、研一和研二如1 =0.00l,p2,4=0.000,p3=0.004 );在职业信息探索维度上,大一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伽1=0.041, p 2=0.004 , p 3 =0.000 ) ,大二显著低于大三、大四、研一和研二(p1,2,4=0.000,p3=0.003 );在职业自我探索维度上,大一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p 1=0.003 ,p2=0.002,p 3 =0.000 ),大二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p1,2,3=0.000);在职业规划探索维度上,大一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1, 2=0.000,p3=0.001) ,大二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p1,2 , 3=0.000 ) ;在职业目标确定维度上,大一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如1, 2=0.0l0,p3=0.000 ),大二显著低于大三、大四和研二(p1,2, 3=0:000 )。在总分、职业信 息探索和职业自我探索维度上,本科生显著低于 硕士生((p1=0.014,p2=0.00S,p3=0.040);在职业规 划探索和职业目标确定维度上,本科生和硕士生 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总分、职业信息探索、职业自 我探索和职业目标确定维度上,来自不同家庭的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如1, 2=0.00l ,p3=0.007 ,p4=0.003 )。用Sidak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在 总分、职业信息探索和职业自我探索维度上,农村生源显著高于小城镇生源(p 1=0.002,p2=0.001,p3=0.009 ) ;在职业目标确定维度上,农村生源显著高于小城镇和大中城市生源(p1=0.007 ,p 2 =0.022 ) 。

3.3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困难

不同程度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在总分和各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 1-5=0.000 )。用Sidak法进行两两比较的结果显示,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在总分上,高者显著高于中等和低者(p 1, 2=0.000 ),中等者显著高于低者(p=0.033 );在职业信息探索维度上,高者显著高于中等和低者(p1=0.001,p2=0.000 ),中等者显著高于低者(p=0.015 );在职业自我探索维度上,高者显著高于中等和低者(p1,2=0.000 );在职业规划探索维度上,高者显著高于中等和低者(p 1=0.004 ,p2=0.000 );在职业目标确定维度上,高者显著高于中等和低者(p 1=0.007 ,p2=0.000)。

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四维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20.327,0.3000.252和0.259。因此,以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为自变量,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四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主动性人格对职业决策困难总分、四维度的预测效率较高(R 1=0.322, R2=0.327 , R3=0.300, R4=0.252, RS =0.259,p1=0.243,p2 =0.084 ,p3=0.060,p4=0.043 ,p5=0.055 ),回归方程有效(p1 =0.000,p2 =0.000,p3 -0.000,p4 =0.000,p5=0.000 );以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四维度为自变量,主动性人格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职业决策困难四维度对主动性人格的预测效率较高(R1=0.016, R2=0.274, R3 =0.537,R4 =0.648,β1=0.951,β2 =0.521, (β3 =0.305 ,p4=0.213 ),回归方程有效(p=0.000 ) 。

4.讨论

根据量化分析和访谈的结果,分别对大学生 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困难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展 开探讨。

4.1主动性人格

随着社会进步,社会分工的性别界限日益模糊。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的独立意识和主动意识 日益增强,不甘落后于男性。高校教育对于男、女生具有同等期待,不会歧视女生,也不会对她们降低标准。因此,男、女生在主动性人格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管理学科学生的主动性人格显著高于其它学科的学生。一方面是由管理学科的专业性质、毕业后的工作性质等因素决定的;另一方面,管理学科学生的就业去向更广、更灵活,这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和更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便寻找一份更理想的工作。而文、理和工科生,可能就算采取更多的主动行为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就业去向。

硕士生的就业需求比本科生更强烈,因为不少本科生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硕士生的经历普遍比本科生更多,具有更细致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更强的目的性,可能惰性相对弱并更能发现采取主动行为给自身发展带来的好处。所以本科生的主动性人格显著低于硕士生。

农村生源的学生普遍毕业后不愿意回农村工作,努力改变命运的信念很强,所以主动性人格较强。此外,农村、小城镇和大中城市生源的学生,在家庭条件、成长环境上依次更优越。优越可能使人享受安逸、养成惰性,从而降低主动性人格。

4.2职业决策困难

男、女生生理条件有差异且社会角色不同,使社会和家庭对女生的期望相对低,使女生在求职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性别歧视,因而使女生在面临职业决策时很可能降低自我效能、影响对胜任某一岗位的信心。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知识女性走向职场并获得成功。虽然女生存在更大的职业决策困难,但是并没有使她们甘于落后,反而使她们更加努力。

理、工科专业性很强,专业和岗位对应性明显,一般都是技术岗,所以其学生在做职业决策时方向较明确。管理学科专业性较强,其中一些专业兼具文、理科性质,就业去向较广和灵活,虽然这是一个优势,但也是一个劣势。文科的专业性最弱,职业决策的目标最不明确。所以,职业决策困难是存在学科差异的。

大一学生刚进人学校,主要任务是完成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换以适应大学生活,对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都不甚了解、且也不急于了解。大二学生已经逐渐熟悉大学生活,专业学习也逐渐步人正规,开始有了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但缺乏科学和系统的辅导。大三学生会主动考虑职业选择问题,开始考虑求职或者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两难选择,其职业决策意识显著增强。大四学生面临毕业,职业决策意识更强,从而职业决策困难也更大。研一学生步人新的学习阶段,职业决策意识比大三、大四学生有所降低。研二学生再次面临毕业,普遍选择求职,少数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且一般而言,研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最充分,职业决策意识最强,从而职业决策困难也最大。在访谈中发现,不少大学生对职业决策的理解,还仅仅停留在“职业决策是临近毕业时的事情”,并不把职业决策看成是持续终生的人生规划。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性。

学历是求职的拍门砖之一。争取更理想的职业是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硕士生比本科生具有更强的职业决策意识,从而导致更大的职业决策困难。此外,虽然硕士生的就业面可能比本科生更广,但他们的就业需求却更迫切。

相对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被家庭包办的更多,成长环境更优越和安逸。农村中独生子女较少,所以农村生源的学生从小就有更多的决策机会。考上大学,农村生源的学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在职业决策的过程中,他们同样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4.3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困难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