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小学生自我管理研究

摘要:,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应该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
小学生自我管理研究

小学生自我管理研究:浅论小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自我管理及相互管理

摘 要: 在现代教育中,班级管理模式较多地采用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方式。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优化环境中学习、成长,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所以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教师单方面的管理,关键是要引导和教育学生,提高其主动性和方法性,使其自我管理和相互管理,使小学生做到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

关键词: 小学生 自我管理 相互管理

重视人的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实行素质教育,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塑造学生完整人格,是班主任肩负的重任。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教师单方面的管理,关键是要引导和教育学生,提高其主动性和方法性,使其自我管理和相互管理,使小学生做到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

一、学生管理及相互管理的意义

教育必须从学习者出发,必须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将受教育的人变成他自己的人,将别人的教育变成这个人自己的教育,教育活动才能取得较大成效[1]。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激发自我管理和相互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小学生管理及相互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及面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主动、积极性行为。实行小学生自我管理及相互管理的目的在于完善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模式,以达到三方面的目标:一是建立班内集体主义的责任依从关系,提高班集体自主性水平;二是班集体与班级每一个成员的个性协调发展,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三是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补充。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1.实行小学生自我管理及相互管理是班集体教学的基本要求。自我管理及相互管理有效提高了小学教育效率,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节约了一定的人力资源。它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在管理上的不足。引导全班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个个都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班集体方可能成为健康完整的有机体。

2.实行小学生自我管理,既可以提高自我学习和管理能力,又可提高老师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认知。陶行知先生让我们“认识到小孩子有力量”。小孩子不仅有力量,而且有创造力。我们只有钻进小孩子队伍里才能有新认识和新发现。从前晓庄学校停办的时候,不得已,学生自己组织起来,推举同学做校长,当教员,自己教,自己学,自己办,并称为自动学校[2]。

3.实行小学生之间的相互管理,可以提高学生处理事情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孩子不仅不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不迷信书本,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

二、使学生管理及相互管理所采取的方法

“学校”是什么?我认为孩子在学校的大环境下可以学到更多社会性技能,因为有了老师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实践;因为有同学的竞争与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比较、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因为在班级之中,学生还可以培养更大的应变能力。老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及相互管理。

1.让学生吸收充分的营养,强化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把学生视为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人,是新课程对老师的要求。我们要基于这种理念教育学生,与他们沟通,与他们做朋友。告诉他们,使他们能自己正确分析、认识问题,自我管理,最终学会做人。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一方面,我们要对孩子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晨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班主任应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障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要保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冰心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每个孩子都很乐于帮助别人,更容易受到鼓励,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比如,在日常学习中,学生有了进步就要表扬,让他产生自信,更加努力。所以说正面地引导孩子,表扬孩子是很有效果的,一下子就变被动为主动了。

2.不要轻易对孩子说“NO”,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件事情都要靠自己学习,你不给他这样的机会,最终他就不会有这样的本领。如果我们一味地孩子说“不”,那么,孩子对一切就只会缩手缩脚,最终形成一种消极人格[3]。例如;在中国父母往往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生怕孩子受到伤害。而在美国的夫妇大胆地让孩子自己去触摸,尝试各种体验,却不加阻拦。孩子成长以后,后者明显更加自信,拥有创造力。引导自我管理,那么除了要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以外,还要大胆放开手让他们自主体验,才能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相互管理。孩子们非常喜欢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就成为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

让孩子相互管理,即是形成以班团干部为中心的学生骨干力量。处理好能力的锻炼与为同学服务的关系,处理好干部与学生的关系。同时在学习、生活上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建设的排头兵。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应该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能力,让他们从被动地听老师的指挥到主动进行管理,同学间相互监督,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一味用“压”的手段让学生悄无声息,安分守己,表面上是平静的,但是涌动在学生心中的不满一朝爆发就似火山般难以遏制,更不利于学校管理;同时学生受到了伤害,不利于其健康发展。因此,我提倡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小学生自我管理研究:浅析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摘 要:每一位老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是不是都会有这样的疑惑,每天早来晚走可谓兢兢业业、不辞劳苦,结果却不如人意。学生们是大事没有,小事不断。班主任特别是小学班主任每天像一个保姆似的寸步不离的跟着学生,生怕出现问题。学生在老师面前一个样,老师不在时又是另一个样子。老师们付出很多,耗费了时间和精力,到头来学生没管理好,自己却身心疲惫。这是不是老师管得太细了,过多地强调了班主任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淡化了学生对班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窒息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呢?

关键词:小学生;自我管理;方法与措施

对班级管理而言,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班集体,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实际上,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要想成功,必须能够自我管理。只有具备了自我管理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人,才能取得好的成绩,才能事业有成。早在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就说过:“记住,你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培养一个会自我管理的人,而不是一个靠别人来管理的人”。其次,有关研究表明:班级管理方式对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和直接的影响,是发展学生个性、主体性的舞台。因此,如何根据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水平和需要,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小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实行小学生自我管理是班集体教学的基本要求

自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以来,世界各国的各类教学活动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形式。集体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其不足之处是难以顾及到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自我管理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可以说,班集体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小学生的自我管理。几十名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师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引导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个个都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班集体方可能成为健康完整的有机体。

2.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从根本上说,儿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3.引导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儿童独立的个性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合格二字有着无比深广的含义。怎样才算是合格人才呢?那就是具备现代化的、合理的智能结构,还应该具备独立完善的个性的人才。"独立"不仅指不依赖父母,有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指不迷信书本,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行自我管理,有利于儿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培养"社会化"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

班主任除了要锻炼自己的班级管理能力外,还应该善于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强化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接班初便依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礼仪常规》,从学习、纪律、卫生、礼仪等几个方面制定了一套《学生自主管理细则》,做到学生有章可循。老师、学生依据细则要求,采用加分、减分的办法记录自己24小时的表现情况,每一周进行一次小结,评选出本周的“学生”。同时,还指导学生每人制作一个“保障纸鹤”,写下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或自己要改正的缺点,挂在班上,让它时时提醒着自己,如果违反时,就拿下来看一看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就这样坚持不懈的规矩约束,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有利于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我们要对"小太阳"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班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障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我又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那么究竟该如何调动积极性呢?基本的途径是给予正面强化。例如我实行了每周两天的"无批评日"制度,使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巩固了进行自我管理的意识。

2.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鱼"给他们,即通常所说的"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正式的课堂教学一般不包含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要求,于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首先要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要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只能给予学生一定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应该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要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致使其长期发挥效力。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应该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

小学生自我管理研究:班级部门管理有效提高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摘 要: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离不开班级,在班级中实施部门管理,分工明确,管理民主,充分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学生分层参与的自主管理,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班级部门 有效提高 小学生 自我管理能力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经常用道德和礼制的标准检视自已的思想和行为,严格自律,这样的人就会很少有过失。在班级管理中要培养小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行习惯,就必须让他们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一、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离不开班级

每一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班级,但建设一个的班级并要每一位学生都成长得优异,仅靠班主任老师的严格管理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因为小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自我管理能力发展很不均衡,不仅差异大,在自我管理方面难免还会有一定的障碍,不能和正确地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随着年级的增加在班级中认识自我显得越来越重要。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只有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营造一个自信、快乐、和谐、民主的班级,才能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的能力,进而使他在班级中成为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热爱班级的发展的孩子。

二、班级部门管理有效提高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实践

传统的以个别委员为主的班干部机制僵化落后,明显不能适应当下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需求,打破传统推进班级管理创新,让他们更好地与人相处,更好地完善自我,建立民主的全员充分参与的班级部门管理来积极培养每位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势在必行。

(一)分工明确,各部门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内容清晰

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设置学生管理部门,各部门分工具体如下:

班长部:协调处理班级同学疑难和投诉问题,组织开展学校和班级重大活动,联系老师汇报班级动态,积极关心帮助其他部门开展日常工作。

学习部:负责班级学习,组织同学们开展好晨读、预习、作业本收发、学习用品收纳摆放、午间书法活动。组建学习帮扶小组,关心孩子们学习动态,帮扶学习困难的同学,反馈同学们对教师学科教学的建议。

纪律部:负责班级同学们在校纪律常规和整队放学,帮助违反班级纪律的同学改正错误,维护好课堂和活动次序,保障同学们的安全。

生活部:负责开展晨间和午间检查,午餐和牛奶的分发,检查红领巾(队徽)佩戴,书柜书包水杯摆放,洗手喝水习惯养成,关心受伤生病同学。

劳动部:负责班级的清洁卫生安排和检查,包括中午扫除、下午扫除、个人卫生、活动卫生、餐车卫生,以及教室消毒和劳动用具摆放。

宣传部:负责班级教室内外布置和漂书台的管理,收发各类回执单,组织孩子们进行晨读“每日播报”,组织孩子们多看有益的课外书,收集班级新闻,制作班级海报和农场牌,组织学校各项活动比赛报名。

文体部:负责班级学生文化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具体为晨间活动(晨跑、跳绳)、课间操、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文体节目排练,运动会项目训练。

综合部:负责所有部门中没有包含到的临时工作内容,是班级部门管理的坚强的储备力量,也是通往其他部门的中转站。

(二)管理民主,充分关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需要

部门组建时为每一位同学提供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机会,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加入到自己喜欢的部门中。部门根据需要设定人数,一般情况全班每一位同学都将全部分别加入到不同的部门中,成员人数按班级总数除以部门数所得的平均数为基数作浮动。

各部设组长一名,按自愿报名竞争上岗的原则,每学期初开展岗位竞职演说后全班投票公开民主的选出同学担任小组长。工作中每个部门都有专门的工作记录本,部内成员们轮流保管,及时记录部门的工作动态,不定期将工作记录本公开展示,让全班同学监督评价部门工作情况。组织部门一起制定《班级公约》,《部门管理工作制度》,《奖惩积分制度》,形成有章可循的工作规范。部门间定期召开交流会,互相交流本部工作动态。为保障交流会的质量,交流会可以由各部组长轮流担任主持。各个部门也要在组长的组织下不定期的开展内部交流会,一起为部门负责的工作出谋划策,齐心协力的来为班级服务,尽可能的关注每一位成员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需要。既锻炼了每位同学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识。

(三)角色转变,积极助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班主任老师也需要与时俱进。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教师要放下身段,扮演的角色也一定要转变,必须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主要是为班级部门管理做好保障服务。要放手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彻底改变过去班主任一手遮天和设置少数学生为委员参与班级管理的弊端。班主任要以参与者的身份经常的参加部门的交流会,要和他们一起商量部门工作,多倾听同学们的想法,做他们成长的知心朋友,必要时给他们的提供一些可行的意见。有的时候部门成员如果遇到了实际的困难,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的沟通疏导。部门成员对本部成员或其他组长工作难免会有异议,如果班长部协调解决不了的时候,班主任也要及时跟进给予帮助。班主任老师一定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要鼓励他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方法,这样在管理别人的同时,对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班级部门管理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协作意识,实现了学生分层参与的自主管理,充分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有效的提高了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生自我管理研究:家校合作提高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

摘 要: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往往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关注, 但是在关心之余需要两者联合起来, 共同培养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小学生只有掌握自我管理的能力, 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较大限度地发挥自主性, 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本文主要讨论一些关于家校合作、 提升小学生自主管理的措施, 希望抛砖引玉能为广大教师及学生家长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校合作;自主管理能力;措施

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需要逐步建立起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但是如果缺乏教师或者家长的指导往往很难最快速形成,这也导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家长应与学校合力,争取尽早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帮助小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好,确保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稳健提升。因此,探寻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转变小学生观念,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生因为年龄的问题会导致他们养成在家靠父母、在校靠教师的习惯,所以家校联合培养小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措施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在小学生心目中要树立一个“自主”的观念,让他们先转变“依靠”管理的思想,将“家校联合管理约束我”转变为“我要自己管理自己”。让小学生懂得自律的重要,以及自尊的自我意识。比如家长与学校应该让小学生知道自己尊重自己是获得别人尊重的首要前提,能够培养自尊、自爱是健全人格的及时步。小学生与家长、教师一样也希望获得来自同学与外界的尊重与认可,家长与教师就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来帮助小学生认识到自尊的建立,激发他们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在班会上树立意识,借助名人或同龄人的榜样作用,或者大力表扬具有自主管理能力的行为,以自主管理为荣,以过度依赖他人为耻。这样,让小学生感受到尊重,让他们成为“主体”,能很好地发挥他们主体地位,不仅学会自我尊重,而且对他们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有帮助。其次,还需要让小学生体会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小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升素养、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便于在未来适应社会的竞争。所以自我价值非常重要,要让小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就会明白自己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主体,只能通过自己管理自己,才能将自我价值充分发挥,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这一点教师和家长应该从小事出发,不能溺爱小学生。例如在班级集体活动中,教师适当组织一些课外生活,让每个小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并让每个小学生负责不同的事务,诸如进入敬老院关爱老人、以小组长为纽带带领其他同学扫大街做好事等,让小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一步步地获得成就感,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不仅是为了学习,还要平衡生活。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也要有意识让小学生意识到自我价值的重要,充分尊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充足的空间和信任引导小学生自我发现、自己实践、自我质疑、自我纠正、自我成长。这种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就感将成为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内在驱动力,从树立意识的层面这一根源着手,为接下来的培养举措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提倡自主化管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生自我管理观念形成后,家长与学校就需要适当放开手脚让小学生进行自主化管理,进一步培养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让每位小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中来,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发挥出每位小学生管理的天赋,为他们设立岗位,让小学生上岗“施政”,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例如,在班级中设立“班级之星”、“学习之星”、“成长之星”等荣誉称号,让小学生通过良性的竞争,增强自我管理的决心,发挥自我管理的热情。“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全心全意为班级成员服务的过程中,小学生也无形加强自己管理自己的意识与能力,一旦形成,小学生的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就会突飞猛进,教师自然也就喜笑颜开。在家里,家长要密切配合教师的方法,让小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一部分家务活,比如周末可以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一顿饭、一次清洁等小事。同时,家长还应当让小学生自己进行叠被子、洗衣服等事务。不仅是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历练,而且对小学生在生活中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至关重要。只有让他们从小事做起,他们才能体会到事无巨细;只有让他们亲自做,才能体会到其中艰难。这样,才能让他们更懂得自我约束与管理的重要,也能提升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创建民主管理氛围,加强自我管理力度

在小学生进一步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要为他们创造更广阔的管理氛围,让他们不断实践自我管理的能力,最终发展为从自律走向自觉的终极自律形态。通过前面的措施,学生已经从心理以及行为上认可和实践了自我管理,所以紧接着就要进一步加大小学生自我管理的力度,让他们自我管理没有极限,只能越做越好,越管理,越成功。在班级换届选举以及重大事务决策时,教师应该“撒手不管”,让小学生自己探索实践。班级事务人人参与,自己的事自己做。小学生从班干部选举,到管理班级日常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增强自己责任感,而且在管理中学会自我管理,提升自我管理。每人负责关灯、关窗、班级值日,每组一周卫生打扫,在这些自我约束、同学监督的历练之下,小学生自然会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与责任,不断提升自我管理的水平与能力。而家长也应该在家庭生活中让孩子参与家庭建设,比如在重大事项讨论时要让孩子参与,这样既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民主与开明,而且也能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与义务,更能促进他们自我能力的形成与提高。通过家长与学校共同的努力与配合,运用恰当的方法与措施,定能让小学生转变自我管理的意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完善自我管理的能力,让他们未来更有信心与能力,也更出色。因此,家长必须要格外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更好地帮助小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学校也不仅仅要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更应该从多个方面来确保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得到保障。

小学生自我管理研究:浅谈培养小学生班级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

摘 要:班级管理的较高教境界就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而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关系着整个小学阶段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探讨加强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显得尤为关键。基于此,本文就以小学生班级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对加强小学班级自我管理的意义、理论依据以及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班级管理;自我管理;加强;策略

小学阶段的教育则是教育的基础与关键阶段。而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良好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小学班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每个小学生不仅仅是管理的客体,更应该是管理的主体,所以,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来,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目前我国小学班级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本文通过详细的分析与探讨,试图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开创自主育德的新局面。

一、小学生班级自我管理的内涵

所谓“小学生班级自我管理”,是指把班级还给学生,将班集体的教育要求转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和习惯、将班级管理的整体目标内化为学生的个体自我约束的目标。

小学生班级自我管理涵盖两个层面:一是指班干部充分发挥班级管理中中坚力量的作用,相互监督、相互协调,自觉组织和完成大部分班级任务的过程;二是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通过不断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指导能力,积极参与班级建设的过程。

二、加强小学班级自我管理的意义

1.加强小学生班级自我管理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小学是人生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小学教育关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是强大的,但自我管理是不随时代洪流摇摆的“静态管理”。

21世纪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人才空前需要的时代,时代赋予了新世纪新的要求,知识与技能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全方面多领域健全发展的人才,他不但要具有充实的学识,熟练的工作技能,还要求要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自我规划与自我管理的能力。

随着我国入世,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我国的社会进入多方位多领域发展阶段,我国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难免会有摸索前进的情况,所以,此时,时代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执行命令的人,更需要自觉,自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

2.加强小学生班级自我管理能力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随着时展的步伐,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从某些层面上说,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人发展的核心和根本特征。它要求在施教育的过程中,重视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学生的优良个性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小学教育阶段正处在素质教育的基础期、关键期。只有在这一时期,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努力培养他们的主动参与性,才能使学生成为成长的主人,去自主成长。

三、加强小学生班级自我管理能力的理论依据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亚拉伯罕・马斯洛在1943年《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人类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氛围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在现阶段,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通过外部条件,绝大多数人都已获得满足,但是,获得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却需要通过内部因素作用和外部环境影响等等条件才能实现,这导致人们前行在并一直前行在,努力获得认可、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

尤其面对小学生,他们的自我需求刚刚萌芽,自我意识刚刚发展。他们渴望获得尊重,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和学习。他们主要的需求阶段是较高层次的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最有效的激励方法,使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的需求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2.人本主义管理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作为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深远地影响了整个世界教育改革。人本主义的核心是自我实现,它关注学习这个人的直觉、情感、意图和信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建构学习场景;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以发展人性;主张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环境,让他们基于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去理解世界,最终达到实现自我的目标。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体现在把学生放在首位,教师应该提供相应的手段和学习方法,激发其积极性,使之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都获发展;理解和尊重学生,让他们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一切管理活动都要有学生的参与、认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从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现每个学生的价值,挖掘他们的潜能,唤醒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目标管理理论。目标管理理论是由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根据目标设置理论提出的目标激励方案,强调组织群体共同参与。目标管理可分为四个步骤:建立目标―明确责任―组织实施―评价绩效。目标管理的关键在于用“自我控制管理”取代“专制性管理”。同样,在小学班级自主管理中,班主任权力下放,让学生共同参与并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来发展自我。根据目标管理理论,我们可以把班级内学生所确定的目标具体化,并检查落实情况,评价结果。通过学生的小目标来促使班级大目标的实现,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实现自我的最终目标。

四、加强小学生班级自我管理能力的策略

小学生班级管理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万万不可急功近利,一蹴而就。大体应经历3个阶段:首先,是教师主导。班级的规章制度由教师单方面制定,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执行与被动的规范之中。其次,是师生共处阶段。在其阶段,教师选拔一部分学习、纪律等各个方面具有榜样作用的同学担任班级的班干部,由他们替老师完成部分工作,班级的秩序是由老师和少部分学生代表共同制定与监督完成的。,是学生共管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自主性较高,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能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人人是班级主人的阶段。由此,为了实现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班级自我管理能力,笔者提出若干策略措施。

1.精心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实现学生代表的初步自我管理。班干部是班级管理中的骨干力量,起到带头和表率的作用。班级管理中先培养一部分人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意识及能力,再引导带动大家管理自己、共同管理班级。

(1)班干部的任命。班干部的任命可以通过竞争上岗或者民主选举的方式完成。及时组织全班同学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探讨和总结,对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并且实行定期轮岗制度,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

(2)班干部的培养。要明确班干部的首要职责,是模范带头作用,首先,要规范班干部的一言一行,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要在班级中产生良好的影响。其次,要明确班干部的身份,班干部首先还是学生,并不是同学的“号令者”,相反,要做到虚心向同学学习,认真为同学解决问题,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量体裁衣,制定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促进班级管理的自主化。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班集体的形成,离不开一定规范的制约。

首先,每个学生要职责明确、分工合作,力求做到班级管理不留白,时时、处处、事事有人管。

其次,有快速的反馈机制,能及时合理的处理班级日常事务和偶发、突发事件,并及时做出奖惩。

再次,要有严格合理的监督机制,以确保班级大小事务的公开透明,确保班级管理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充分发扬民主。完善合理的班级制度是应该由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得出的,它不仅仅是教育者管理同学的依据,更是同学自己制定,自己维护的准则。

在此,笔者着重要强调一点,外部的规范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是管理有序的代表,可是对于真正的自我管理,更应该是内化的准则,是学生在自己心中已经既定的规范与认知,他不需要他人的奖罚,而是对于自我的真正塑造。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小学阶段真是基础与萌芽的时期,教育者应该予以重视。

3.明确班级建设目标,是班级共同进取的不竭动力。目标,是凝聚力,是进步的动力。而在班级管理中,班级的建设目标,是班级有效管理的重点。期望理论认为,人只有在预期自己的行动有助于达到某一目标的情况下,他的行硬呕岬玫匠浞值募だ。

首先,要确立与内化班级建设目标。可以组织集体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针对性的发言,提出问题、看法和要求,从而把班级目标的预设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需求。

其次,班级目标的制定要有从小到大、从易到难的过程,有近景目标和远景目标的系统规划。这样,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前行的动力,从而把个人行为、班级行为、社会行为融为一体。

,通过做好班级目标工作设想,充分的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性,有效的管理好班级各项活动,为良好有序的班集体建设打好铺路石。

责任制的实行并使班级事事都有人“管”,可是“管”的目的是为了“不管”。“事事有人管”只是一个过度,当习惯与规范形成,并被同学熟识内化,管的事情就在逐步减少,内容也逐步宏观,变成长期的规划与指导,最终实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教师只是起到了宏观把握,观察指导的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对于他们今后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的提高,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应该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在班级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其主体性,实行师生双向交往的方式,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