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高中化学论文

摘要:高中化学对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难度.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融合社会生活知识,归纳经验,让学生去感知抽象化的化学方程式.高中化学教师必须顺应新课程的要求,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不断从生活中去得到启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才能促进高中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中化学论文

高中化学论文:高中化学教学论文:流芳百世的化学家

化学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走到了今天,我们很难得知世界上有多少热衷于化学的科学家们历尽的艰辛、付出的代价。如:开创化学发展新纪元的拉瓦锡;创立分子学说的阿佛加德罗;电离学说的创立者阿累尼乌斯;提出科学原子论的道尔顿;电磁学和电化学的奠基人法拉弟;有机结构理论的奠基人凯库勒;发现元素周期律的门捷列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侯氏制碱法的创造者侯德榜。

在许多工业部门,尤其是纺织、肥皂、造纸。玻璃、火药等行业都需要大量用碱。古代那种从草木灰中提取碱液,从盐湖水中取得天然碱的方法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为此,1775年法国科学院用10万法郎的悬赏征求可工业化的制碱方法。1788年,勒布兰提出了以氯化钠为原料的制碱法,经过4年的努力,得到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流程。到了1862年,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实现了氨碱法的工业化。由于这种新方法能连续生产,产量大,质量高,省劳动力,废物容易处理,成本低廉,它很快取代了勒布兰法。 掌握索尔维制碱法的资本家为了独享此项技术成果,他们采取了严密的保密措施,使外人对此新技术一无所知。一些技术专家想探索此项技术秘密,大都以失败告终。不料这一秘密竞被一个中国人运用智慧摸索出来了。

这个人就是侯德榜,他1890年8月生于福建农村。少年时他学习十分刻苦,就是伏在水车上双脚不停地车水时,仍能捧着书本认真读书。后来在姑母的资助下,他单身来到福州英华书院读书。毕业后曾在津浦铁路符离集车站做过工程练习生。在工作之余,他抓紧时间学习,1911年考人清华留美预备学校。经过3年的努力,他以10门功课1000分的优异成绩被保送到美国留学。1921年取得博士学位。在国外留学时,他时刻怀念祖国,惦记着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苦难同胞。这时候,在纽约他遇到了赴美考察的陈调甫先生。陈受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委托,为在中国兴办碱业特地到美国来物色人才。当陈先生介绍帝国主义国家不仅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而且利用我国缺碱而卡我国民族工业的脖子的情况时,具有强烈爱国心的侯德榜马上表示,“可以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立即返回祖国,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 1921年10月侯德榜回国后,出任范旭东创办的永利碱业公司的技师长(即总工程师)。他深刻地体会到创业之艰难。要创业首先需要实干的精神。他脱下了白领西服,换上了蓝布工作服和胶鞋,身先士卒,同工人们一起操作。哪里出现问题,他就出现在哪里。在他的带领下,技师、工人们团结一心,为建成中国自己的碱厂而奋战。虽然索尔维制碱法的原理很简单:先把氨气通入食盐水,然后向氨盐水中通二氧化碳,生产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再将碳酸氢钠过滤出来,经焙烧得到纯净洁白的碳酸钠。但是具体的生产工艺却为外国公司所垄断,所以侯德榜要掌握此法制碱,得靠自己进行摸索,困难是很多的。从工艺设计、材料选择、设备的挑选和安装等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经过紧张而又辛苦的几个寒暑的奋战,侯德榜终于掌握了索尔维制碱法的各项技术要领。

1924年8月,日产180吨纯碱的永利碱厂终于矗立在中国大地上。1926年,永利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减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了金质奖章。这一袋袋的纯碱是中华民族的骄做,它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志气和智慧。摸索到素尔维制碱法的奥秘,本可以高价出售其专利而大发其财,但是侯德榜主张把这一奥秘公布于众,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这一科技成果。为此侯德榜继续努力工作,把制碱法的全部技术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专着《制碱》于1932年在美国以英文出版。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就是这样披露了素尔维制碱法的奥秘。1937年。日本侵华的战火伸向上海、南京。位于南京的硫酸铵厂作为亚洲及时流的化工厂,令日本侵略者垂涎三尺,日本侵略者看到永利公司的军事价值,年产一万吨硝酸,可以制造几万吨烈性炸药。他们派人企图收买范旭东和侯德榜。但他们明确表示:“宁肯给工厂开追悼会,也决不与侵略者合作”。

1938年,侯德榜率全部员工西迁,在四川岷江岸边的五通桥建设永利川西化工厂。在新厂,侯德榜创造性地设计了联合制碱新工艺。这个新工艺是把氨厂和碱厂建在一起,联合生产。在抗日战争的艰苦环境中,在侯德榜的严格指导下,经过了500多次循环试验,分析了2000多个样品后,才把具体工艺流程定下来,这个新工艺使食盐利用率从70%一下子提高到96%,也使原来无用的氯化钙转化成化肥氯化铵。这个方法把世界制碱技术水平推向了一个新高度,赢得了国际化工界的极高评价。

1943年,中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一致同意将这一新的联合制碱法命名为“侯氏联合制碱法”。新中国即将成立的1949年初,侯德榜还在印度指导工作,当他得到友人转来的给他的信后,他立即克服了种种阻挠,于1949年7月回到了气象更新的祖国,作为科学家的代表参加了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从此他开始投入到恢复、发展新中国化学工业的崭新工作。1960年前后,为适应我国农业生产的需要,侯德榜不顾自己已是70高龄,和技术人员一道共同设计了碳化法制造碳酸氢铵的新工艺,为我国的化肥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侯德榜先生对科学的态度一贯是严肃认真的。在研究联合制碱的过程中,他要求每个试验都得做30多遍才行。开始时有些人不理解,以为这是浪费时间和耗费精力,多此一举。后来的事实证明,多数试验在进行了20多次以后,数据才稳定下来,这样得到的数据资料才是的,人们这才真正认识到侯德榜这种细致周密、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是多么难能可贵。

高中化学论文: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高中化学教学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较大化,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一重要途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可以采用兴趣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 信息化教学, 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高中化学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较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这是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它倡导教学是一种教师个性化的、没有公共的方法的行为,一种凭良心行事的、约定俗成的行为,主张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学结果是丰富的,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但是,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

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

1、教学有效性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学有效与否,要通过学生来表现。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要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要以教师自身的发展为基础。教师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师对教学批判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4、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条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学习,使学生有效学习,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5、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障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掌握教学设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阶段的一系列策略性的知识。

二、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往我们的教学也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但是受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的现实,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由此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和家长不得不靠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来弥补课堂教学没有完成的任务,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这种发展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被动发展的结果是:⑴造成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一些适应被动发展的学生受到教师的关注,一些不适应的学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⑵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制,缺少学习的主动性;⑶以学生的片面发展代替学生的发展;⑷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经历和体验。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3、师生互动性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实现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交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是单向的,即教师——学生。它的一个弊端是忽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它使本来应该鲜活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死板。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单向互动向多向互动的转换是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4、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学习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一些教师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学方式。我们并不认为传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就是低效或者是无效的,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有效的,但我们认为,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

5、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采用,无论是从学生的学习 方式,还是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方面都是一个重大的变革。然而在现实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师在教学中,大都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教学热热闹闹。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教师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究其根本的原因,一是教师没有真正掌握它的理论精髓。二是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搞形式主义。而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缺乏教学有效性的观念。

三、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合理性建构

1、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交流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联系与能动的反映,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彼此交流情感、体验,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了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1)“互动”是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流”互动。“交流”不是形式上的交流,而是师生间相互理解与交流的“主体间性”的打造,是师与生,师生与教材间的双向理解、问题解决的活动,是形成共识的共创共生活动。教学中的有效交流要体现“三个有效”,即尊重客观事物的真理性,社会规律的正当性和“捧一颗心来”的真诚性,课堂教学强调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

(2)互动的多元性与教育性。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是多元的,是多情况、多内容、多难度、多形成的互动体。在情境上既有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还有融洽和谐的人文环境,发人深省的问题背景;内容上不仅是课本知识的学习,还有生活经验的积淀,生命意义的领悟;师生关系上,既有师与生,还有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个体与群体,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对话与沟通。

2、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自身发展是有规律的。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的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的确都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性差异性,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解决。

学生是独特的人。首先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不是单纯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有效教学活动中,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发展个性力量的舞台。其次是每个学生都有独特性,学生由于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均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好恶、情感、价值取向和知识基础,教师只能激发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受事务,自主观察、分析及思考,自主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3、“以学论教”,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民主、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一方面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以活动促发展,以效益促效果”“以学论教”,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师生共创共生、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使整个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充满主动学习的气息,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与交往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在平等尊重的气氛中形成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教师的教学是课程的创设与开发。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中,课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理念决定教学理念,教师与学生均处在课程中,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建者,他们共同参与积极开发,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

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致力于教学中。“行动研究”是以行动而进行的研究,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在研究中的行动,是对行动的研究。教师在有效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极的经验进行总结,建构理解与反思间的对话,使其形成规范性的认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过程教学、强化学生体验。过程教学包括知识发生过程和知识发展过程的教学。知识发生过程教学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结论,知识发展过程教学是在结论的指导下的运用,两个阶段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充足的感性认识,提供有结构的研究素材,概括上升,抽象出概念,适时强化,通过复试练习和建构型复习,促使学生多角度审视结论,并把结论纳入认识结论中使之内化,并为下次新授课做铺垫。

4、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系统,构建课程整合网上协作教学模式。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提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同时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各种传统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把握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实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四、新课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1、兴趣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3)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化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1)要进行角色转换,重新给教师和学生定位,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

(2)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后进生,要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

3、信息化教学策略

当今社会下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而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1)内容不再只局限化学生课本内容,要紧跟化学发展研究的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的成果。

(2)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辨证、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等等,这些形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而且能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

(3)授课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的人都可以给学生作专题报告,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4、探究性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通过实验亲身经历和体会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要注意以下五点:

(1)树立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

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人们的教育观念,明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科学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学习目标。进行探究性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利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规律。

化学反应规律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的科学结论,教学时如果不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空洞洞的几个结论如何能让学生记住呢?即使学生机械地记住了也不能运用,要让学生经历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思维和推理中诱导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

(3)在实验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体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实验产物也不相同,如果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现研究,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发挥学生潜能,进一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能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而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心理特征、知识层次和能力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空间。

(5)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专题研讨式教学,体现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实践性特点。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新颖、活泼、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学、讨论、查阅资料,提问、质疑和尝试解决问题,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并且答案是开放式的而不。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高中化学论文:高中化学环境教育论文

1高中化学教学中加强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1.1渗透环境教育符合新课改和考试大纲要求: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必修课程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实验,要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在《必修化学》等多种教材处都体现了环境教育的内容,酸雨的防治和无磷洗涤剂等一系列的规定,都体现了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了关于氟里昂和N0x对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光化学烟雾、含铅汽油对大气的污染等环保试题,但由于这类题目取材新,学生感到陌生,往往得分率低,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渗透环保知识的教学。

1.2加强环境教育可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当前,很多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不是很好。如光化学烟雾、世界八大公害、近几年在我国各海域都曾发生过的赤潮等常识都不甚清楚,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教学中此内容涉及的很少。因此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必要加强和重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2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2.1据教材内容确定好结合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机渗透:

高中教材中有许多环境教育的素材,教师可以把这些内容有机地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学习NOx时,可按介绍NOx的性质介绍其毒性和对人类及环境产生的危害,介绍吸收防治方法(NH3吸收法及碱液吸收法)的步骤有机渗透。使有毒的NOx转化为无毒或毒性较少的物质,为人类所利用。这样学生不但学习了化学专业知识,同时也受到了良好的环境教育。

2.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法制教育: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全民普法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昀要求。一般的渗透方法是讲解某类物质或操作方法对环境的危菩,再提出相关的法律制裁条款,给出防治方法,例如学习SO2:时介绍煤和石油的燃烧、金属矿石冶炼等产生SO2导致大气巧染,进而产生酸雨,教师在介绍酸雨危害的同时,引入《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关于禁止向大气中排放有毒气体的规定,介绍防治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和环保知识,更进一步了解了环保法制知识,增强了环保法制观念,

2.3结合化学实验渗透环境教育

及时,改进实验方法。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很多实验内容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环境,同时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在平时教学中,教师需注意改进实验操作、装置等,尽量做到有毒气体不外泄,提高尾气的吸收量,向绿色化学方向发展。如铜与浓硫酸反应中产生的SO2气体,可以依次通过石蕊试液→品红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NaOH溶液,这样既可以验证产物SO2的性质又吸收了SO2,不污染环境。

第二,发展微型实验。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和改进各种实验为微型实验,如教材中氢气与氯气混合气体在光照下反应,改成在小青霉素瓶中完成该实验,效果也很好。利用这些微型实验用量小、污染小等特点,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效果更好。

第三,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可在平时教学中利用研究性学习课渗透环保教育。如高一讲授环境保护内容时,可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几个课题组,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通过上网查询、社会调查等手段去研究大气污染、水污染、食品、固体废弃物等几个大方面中的个别子课题去研究。如蔬菜杀虫剂的危害及合理使用、市内垃圾种类及处理、废旧电池的污染等。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成果,这样方式学生积极性很高,有数据、有事实、有图片、有调查报告、课件等,形象生动,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与环保知识充分联系,加深印象。

第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的结合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教师可将做不了的实验制成课件进行播放,既生动、又环保。如利用视频资料为学生播放塑料加工中的污染、小白鼠在Cl2中中毒死亡,还可利用网上和一些书中下载、扫描的图片播放给学生看,这些都是重要的素材。通过播放有关环境教育内容,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切身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美丽与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了解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方法等,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五,在化学习题中充分体现“绿色化学”及环境保护的意识教育。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多注意收集各种资料,把有关环保内容的习题集中起来。在平时检测和练习题中逐渐渗透。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可作为专题教给学生,特别是有关国内新闻报道的热门环保话题更应多予注意,因为它常常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

3结语

总之,人类借助于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及其他手段在改造自然、发展经济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日益围困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教育是预防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途径。而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环境问题联系更为紧密,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渗透环境教育。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开展环境教育工作,教响应提高对环境教育的认识,明确自己肩上的责任,通过各种途经加强理论学习,如查阅有关书籍和报刊杂志、在互联网上查找环境教育的资料和信息、教师互相交流等方式,学习环境教育的规律,提高教师开展环境教育的水平。同时,还应多注意对环境教有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扩大知识面,在教学中能更好、更有效地开展环境教育,避免随意性、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勇于实践和创新,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摸索出适合本地文、本校实际的环境教育的新思路,总结出新方法,把环境教育推向深入,以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

作者:张世界 单位:贵州省铜仁一中

高中化学论文: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论文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些说法都说明了生活与教学的密切关系,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生活化教学的实际运用意义。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高中化学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不管是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还是在教学过程中,都将重点放在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上,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应用能力却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导致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实践渐行渐远。在这种态势下,教师为了教学而教学,学生为了练习而练习,教师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联系,不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实际运用,当学生遇到与实际生活相关系的问题时就会不知所措。对此,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有深刻而又清醒的认识,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化学知识也是如此,教学过程实际上是还原生活的一个过程。因此,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要在教学实践中针对具体的化学理论联系相对应的实际运用实例,让学生通过学习实现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加深对化学知识实用性的认识。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知识,以方便我们的生活。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才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归宿,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化学学科的特点,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贴紧,实现生活中的知识与化学课本知识的密切联系,让高中化学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二、课堂实验生活化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比较多,通过做化学实验,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可以对各种化学理论加深理解,体验各种化学现象,锻炼形象思维和化学逻辑抽象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感悟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性。高中化学教师要重视课堂实验的生活化,要注重生活化化学实验的科学合理安排,在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对身边的化学现象进行感知,更深刻地认识化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生活中选择材料进行自制简易电池的实验,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化学实验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或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化学问题进行解释和解决。这样,教师不仅可以很好地拓展教学内容,增强化学实验的功能,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应用能力。

三、课外作业生活化

教师布置课外作为的目的是为了延伸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实现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提升能力。所以,高中化学教师要重视化学课外作业的布置,切忌将作业内容局限于教科书范围内,要让作业起到服务课堂内容的作用,要力求实现课外作业的生活化,以此来促进学生更好更多地接社会生活。高中化学教师应该认识到化学课外作业的纽带作用,其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很好地连接化学知识和现实生活。高中化学教师要多布置生活化的化学课外作业,力求通过有效的形式实现生活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的相互融合。而且,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也证明,生活化课外作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和学习兴趣。

四、课外实践活动生活化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教师要通过化学教学使学生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在此要求下,高中化学教师就要重视化学课外实践活动的生活化,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学生通过实践可以实现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高中化学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进行课外实践,而且力求实现课外实践的生活化,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生活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如在讲完氯气的用途后,教师可结合学生关心的氯气杀菌消毒的问题给学生布置一道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咨询等方式,写一篇关于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杀菌消毒剂的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不同杀菌消毒剂功效和成分的比较。学生通过生活实践会学习到更深、更广的化学知识,还可以提升参与化学科技实践活动的热情。

五、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和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自然地将教学目标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更好地生活,促进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者:焦宁 单位:河北省辛集市育才中学

高中化学论文:学生绿色化学与高中化学论文

一、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

1.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

在传统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普通存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对环境影响也很大.教师应该采用微型的化学实验,在药品用量上进行控制,尽可能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情况,这样节约了成本,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实验中来,激发了他们对实验的兴趣.

2.实验药品使用后妥善处理,并替换有毒有害物

有些化学工作人员十分不负责,把剩余的实验化学品直接冲洗后排放到了下水道,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会随着下水道影响到周围的水源,所以必须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妥善处理好过剩的化学品.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可以替代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学品来做实验.

3.改良实验室的仪器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规模也日益壮大,而这些实验产生的废物和有毒物质,加速了污染环境.而很多的实验可选择不同的仪器完成,做到以绿色为前提,所以在做实验前,要选择合适仪器.

4.运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

传统的化学实验中消耗了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苯、苯酚和其他重金属等,在实验过程中排放了许多的有毒有害物质,给师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也严重污染了环境,这些都违背了绿色化学的原则和目标.为了避免实验对人体的危害和环境的污染,有些实验可以运用计算机模拟完成.这种模拟实验,节省了购买化学品的费用,而且保障了实验的质量和安全.

二、在实验中培养绿色化学观

在以绿色化学为背景的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实验课程内容中也体现了绿色化学观.如,在实验中介绍特殊的试剂,要有特别的使用方法和保存方式等,强调了实验中要有应急措施及应急预案.遇到危害的化学实验,必须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在特定的实验室里完成,推行了化学微型的实验操作模式,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1.培养正确的环保意识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以绿色化学为指导,加深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认识,规范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从而实现教学的绿色化.教师应该抛弃传统教学观念,以身作则,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观.

2.规范化学实验的操作

在做实验时,教师要合理安排实验的内容,要做到健康、安全、环保等,如尾气的处理办法则是安排氯气、氯化氢等实验.在操作前,要掌握好操作的先后顺序,特别是要注意细节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和改正操作时的错误.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渣等都需要排放,而绿色化学就是要收集和处理、回收这些物质,如用剩的铁、铜等金属片要进行回收再利用,避免浪费和污染的产生.

3.串联及合并实验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许多实验操作是可以相关联的,就是常说的串联实验.这样节省了很多的化学原料,使它们能得到合理的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实验的时间,减少重复实验的操作,也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真正实现了绿色化实验.

4.开展绿色化学的活动

为了使学生深刻了解绿色化学,可以开展一些与绿色化学相关的活动.如,环境保护、硫酸工业等.也可以开展一些绿色化学的专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如知识讲座和竞赛活动等.化学是一门与社会活动息息相关的课程,让学生走出课堂,从而深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利用活动和实践来培养绿色化学观.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学习课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投入到实践中,亲身调查,实地观察,深刻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

三、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污染越来越多,环境问题已经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发展绿色化学教学,是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和谐的基础,是整个化学教育必须探究的课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学生要充分认识到绿色化学对环境的影响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周丽娟 单位:江苏阜宁县东沟中学

高中化学论文:生活化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一、利用生活常识引导化学学习

在人类社会的生活中,化学现象无时无刻在上演着,高中教师应把这些生活常识教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学习,使一些并不起眼的生活现象转化为高中化学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提升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兴趣,并且让学生不断思考,发现化学的魅力.例如,在讲“臭氧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现象,让学生感知和了解,暴雨过后,如果去嗅闻空气,就会感觉到无比清香.这个例子,会让学生感知到化学存在于简单的生活中,教师再加以引导,为学生解答疑惑,雨水会让空气得到净化,空气中的粉尘会下沉,闪电过后,周围的氧气会有部分产生臭氧,臭氧可以消灭空气中的细菌,空气的质量就会提高.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更容易理解化学的变化.

二、生活化的化学概念探究

化学学科的概念比较抽象,很难理解,这是学生学习化学学科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想让学生掌握一些很难理解的化学反应,化学教师就应该运用一些生活常识巧妙地结合知识点丰富化学概念.例如,氧化的概念,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教授化学式,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困难.这个时候,教师要运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物品进行实验,如可以用真空包装铁粉,再用网包包装铁粉,这样是为了证明铁粉在真空下不易被氧化,铁粉如果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接触,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生生锈现象.这样的解释,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效果.

三、化学实验生活化

高中化学课程需要大量的化学实验进行教学,这些实验好从生活中去获取,进行生活化教学.通过日常可以见到的物品进行化学实验,不仅可以节约化学实验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真切感知化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例如,在做化学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去搜集化学物品,让学生去挖一些泥土,让学生做水果电池,让学生用纯碱和泡打粉蒸馒头.教师要充分了解生活中的化学反应,注重生活细节,观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高中化学结合起来.生活化化学教学,由于是从日常生活中进行学习,学生对化学实验不会产生畏惧感,化学知识容易被学生接受.通过这样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认知生活中化学的能力.

四、作业趋于生活化

每个学科都会有相应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去做,化学课程也一样.作业和习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促进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所以,化学教师应该让课后习题回归于生活,让学生在家运用生活物品去做化学实验,撰写化学实验报告,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沉淀现象”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实验沉淀现象.这样的学习具有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作业趋于生活化,从生活中得到真知,有利于学生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学生对化学的领悟能力,对化学方程式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生活本来就是一个大课堂,等着我们去发现.将生活中的现象运用到化学教学中,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由此可知,高中化学对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难度.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融合社会生活知识,归纳经验,让学生去感知抽象化的化学方程式.高中化学教师必须顺应新课程的要求,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不断从生活中去得到启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才能促进高中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必须以生活化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把抽象化的变成具象化的,让学生能够感觉到,看到.

作者:穆姿秀 单位:甘肃金昌市及时中学

高中化学论文:课堂教学下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纵观当前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仍旧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始终无法脱离教师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领头羊”,教师掌控着课堂活动中的一切,忽略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意愿。无论是在教学问题上,还是在解决教学问题的数据上,都是由教师直接提供,学生无自由选择的权利。在这种缺乏民主性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缺乏交互式交往,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对弱化,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给化学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阻碍了素质型学生的培养与发展。

二、素质教学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可行性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所谓情境创设教学法,是指教师有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环境、教材内容和学生心境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得到共鸣,进而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我要学、我想学”的情感感染下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与知识内容相关的情境,使教材内容知识以真实情景的方式重现,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不但丰富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情感体验,更是让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生命化”,让学生如临其境,通过对知识情景的感悟,对化学学科产生亲切感,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学习“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蛋白质”一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早餐进行回忆,回忆自己早餐当中的食物有哪些,这时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牛奶、面包、鸡蛋……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此时的积极性,对食物进行解读:牛奶和鸡蛋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而面包的主要营养物质是糖类,通过学生对生活食物的疑惑,引入课堂学习内容———蛋白质。就这样,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景中,学生产生学习蛋白质知识的兴趣,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思考,与教师一起共同探讨蛋白质世界的奥秘。

(二)营造气氛,培养情感

高中化学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重视课堂氛围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作用,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知识交流与情感交流,进而培养学生爱化学学科的情感。因此,及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智力水平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设计教学任务,建立多方位的教学互动平台。第二,营造友爱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影响作用,教师一个善意而理解的笑容,一句生动、充满激情的语言都能给学生带来希望,成为他们爱上化学学科,学习化学的催化剂,进而萌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师生互动,增强能力

素质教育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其中创新能力是指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活动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发挥自身主动性,启动接受知识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因此,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色上思考问题,加强师生关系的互动,实施互动式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譬如说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可给予他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倘若他们真的一时无法回答,也可向他们提供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帮助他们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在体验成功之后加强学习,以达到增强能力的目的。此外,在学生合作交流这一环节中,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也应实行“赏识教育”,适当评价与鼓励,积极引导,适时点拨。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达到增强创新能力的目的。立足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其所沿用的教学模式明显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通过反思,以学生为实践主体,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作者:李福娟 单位:内蒙古牙克石市第二高级中学

高中化学论文:学生主体下高中化学论文

一、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和主动学习的热情

陶行知说:“千千万万发明的起点在于疑问.”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来源于惊讶和疑问.”由此可见,问题是促使学生展开所有行为活动的内驱力.但是,在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按部就班地一点点地将化学知识呈现并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会导致课堂呈现出一种枯燥压抑、死气沉沉的氛围,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时候创设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问题情境,从而促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探索化学知识.例如,在讲“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时,笔者先给学生讲一段历史:德国与法国在及时次世界大战中展开了激战,德军停止炮轰之后,法国士兵冲出战壕希望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然而,他们看见的只有黄绿色的烟雾,接着,他们就有一种难以喘气、无法睁开眼睛的感觉.过了几分钟,就有一万多人中毒……学生在听完这一历史故事之后,就表现出一种极为惊讶又充满疑惑的神态.接着,笔者提出疑问:“黄绿色的烟雾究竟是什么物质;它们具备了怎样的性质;法国士兵在闻过这些烟雾之后出现中毒现象的原因……”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笔者没有将问题的答案立即呈现给学生,而是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和分析,并从旁给予相应的指导.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优化化学课堂教学,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常规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都是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对学生灌输化学知识,学生努力记笔记或者是对相关的知识点加以记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弱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同时难以促使化学教学的实效性得到增强.所以,要将以学生为主体的化学课堂有效地构建出来,就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形式进行灵活选择,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都必须围绕学生这一主体.例如,在讲“钠的化合物”时,笔者根据班里的人数进行分组,平均每四人为一组,之后将金属钠的相关知识作为学习线索,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技术或者通过查阅资料来展开相关知识的探索.探索的内容主要有:金属钠的化学性质、用途以及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所起的重要作用等,然后整理和总结搜集到的资料,并将其制作成详细课件,各个小组在课堂上要轮流上讲台对自己的课件展开演示和讲解.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前对纳这种金属化合物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并且也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三、开展实验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验对于化学这门自然学科来说是基础,很大程度上,化学教学质量的好差都会受到实验教学成功有效性的决定.但是,在如今的化学实验课堂中,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较少,因为课堂上的大量时间被教师用来演示实验,这样一来,就难以充分展示和体现化学实验的多元化功能.所以,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将实验功能发挥出来,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参与实验活动的机会,促使学生能够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题号自己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这对于构建学生主体的高中化学课堂而言也是一种重要体现.例如,在做“溶液浓度配置”实验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并介绍实验需要的仪器、原理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然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学习相关的实验技能,在实验完成之后,让学生共同沟通并讨论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控制实验条件以及设计实验方案的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配置溶液浓度的方法和技能,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为了满足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提出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主体这一原则,平等、民主地对待每个学生,促使学生发展。

作者:严娟 单位:江苏省亭湖高级中学

高中化学论文:学生元认知监控高中化学论文

一、教师参与复习提升的元认知监控

1.活动前的准备

首先将近年的学业水平测试试题进行训练并进行订正,然后将错误题目涉及的内容进行分类,探讨错误题目的规律.我们发现,有些得分不高的学生主要是基础题失分较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所致.而有些冲A有困难的学生往往是计算和实验部分经常失分.在找到原因后,我先选取其中的两个问题作为元认知监控训练的对象,把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分在一组,把冲A的学生中计算题有困难的分在另一组,分别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计划.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认为,他们应该多做多练多总结,计划每日练习一套选择题,另加框图推断,我同意了他们的决定.而计算题有困难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产生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多练,有的学生认为应该让老师多讲,经过多次讨论,决定先由老师讲解计算题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方法,然后对每种题型进行每日一练.通过让学生参与计划的制定过程,让学生知道活动如何准备以及计划的重要性.

2.计划的执行

以一个星期为一个阶段,检测学生的计划执行的效果,完成计划的总时间为一个月.令人惊讶的是,及时次检测的结果差距很大.在基础题训练组,只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有进步,另一半学生收效甚微,而计算题训练的这一组几乎都有进步,只是进步大小不同而已.对于基础题训练的这一组学生进行了坦诚的组内交流,最终发现大部分没有取得进步的学生,在执行的环节上打了折扣,主要是意志力薄弱和没有良好的整理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习惯,而取得进步的学生,有一个好的做法,就是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能相互监督和鼓励,于是为了更好地执行计划,将基础题训练组进步的学生和未取得进步的学生再次进行重新组合,形成若干个更小的学习单位,组内相互监督、鼓励,组间相互竞争,希望借此来增强学生的斗志,通过相互学习来改变他们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从第二阶段的检测结果看,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知道怎样来克服执行过程中的困难,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效果检测与反馈

在计划完成后,为了检测学生的水平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要对不同组学生进行最终的效果检测.结果表明,进行基础题突破的学生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在进行计算题突破提升的学生中出现了提升效果不稳定的情况,经过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解题思路,我发现如果当遇到的计算题只用到一种计算思想或方法时,学生就能顺利解答出来,但是涉及多种方法同时运用的综合计算题,学生往往就比较困难了,这说明问题出在原来计划中缺少综合计算题的训练,因此对存在以上问题的学生循序渐进地增加了综合计算题的训练,最终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这一措施是要告诉学生,任何一个计划不一定,要达到理想的效果需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调整或弥补计划中的不足.

二、独立自主复习提升的元认知监控

以实验的复习提升为载体训练学生元认知监控能力.活动由学生自己准备、设计和自我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一个观察者,只做好学生活动过程的记录和评价,不参与学生的活动.等到学生的计划完成后,对学生的活动效果进行检测,结果是有些学生的进步并不大,结合对其活动过程的记录,发现主要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在准备环节,分析自身不够,造成活动的效率低下

例如,有些学生在复习时将所有实验基础知识都复习一遍,其实他只是分离提纯部分的结晶和蒸馏的操作使用的范围不明确,其他基本实验知识掌握得还是较好的.

2.计划执行阶段,合作意识薄弱

虽然在教师的干预下,学生能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在没有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学生主动形成小组合作的意识薄弱,单打独斗的情况普遍存在.

3.由题目提升到方法的能力偏弱

在订正题目时,学生就题目本身涉及的知识点订正得较多,提炼题型的解题方法的能力还不足.

三、结语

总之,教师要懂得元认知监控能力的重要性,并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感知、理解,直至最终学会运用元认知监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好指导者而不是领导者.只有坚持长期科学的训练,才能使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作者:许波荣 单位:江苏如皋市第二中学

高中化学论文:素质教育改革下高中化学论文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纵观当前高中化学教学课堂,仍旧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始终无法脱离教师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领头羊”,教师掌控着课堂活动中的一切,忽略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意愿。无论是在教学问题上,还是在解决教学问题的数据上,都是由教师直接提供,学生无自由选择的权利。在这种缺乏民主性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缺乏交互式交往,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对弱化,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给化学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阻碍了素质型学生的培养与发展。

二、素质教学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可行性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所谓情境创设教学法,是指教师有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环境、教材内容和学生心境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得到共鸣,进而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我要学、我想学”的情感感染下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与知识内容相关的情境,使教材内容知识以真实情景的方式重现,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不但丰富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情感体验,更是让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生命化”,让学生如临其境,通过对知识情景的感悟,对化学学科产生亲切感,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学习“提供能量与营养的食物———蛋白质”一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早餐进行回忆,回忆自己早餐当中的食物有哪些,这时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牛奶、面包、鸡蛋……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此时的积极性,对食物进行解读:牛奶和鸡蛋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而面包的主要营养物质是糖类,通过学生对生活食物的疑惑,引入课堂学习内容———蛋白质。就这样,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景中,学生产生学习蛋白质知识的兴趣,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思考,与教师一起共同探讨蛋白质世界的奥秘。

(二)营造气氛,培养情感

高中化学教师在实施教学活动时,要重视课堂氛围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作用,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知识交流与情感交流,进而培养学生爱化学学科的情感。因此,及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智力水平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设计教学任务,建立多方位的教学互动平台。第二,营造友爱的学习氛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影响作用,教师一个善意而理解的笑容,一句生动、充满激情的语言都能给学生带来希望,成为他们爱上化学学科,学习化学的催化剂,进而萌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师生互动,增强能力

素质教育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其中创新能力是指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活动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发挥自身主动性,启动接受知识能力,进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因此,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色上思考问题,加强师生关系的互动,实施互动式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譬如说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可给予他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倘若他们真的一时无法回答,也可向他们提供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帮助他们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自信,让他们在体验成功之后加强学习,以达到增强能力的目的。此外,在学生合作交流这一环节中,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也应实行“赏识教育”,适当评价与鼓励,积极引导,适时点拨。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达到增强创新能力的目的。立足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其所沿用的教学模式明显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通过反思,以学生为实践主体,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作者:李福娟 单位:内蒙古牙克石市第二高级中学

高中化学论文:差异性高中化学论文

一、理解内涵,掌握差异性教学的实质

1.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对学生自发分化。这是由学生自身的能力决定的,谁学得快谁就应该获取更多的知识。

2.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掌握情况,给予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速度与内容。

3.诱导挖掘学生的优势,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差异性”教学在课堂堂中的实施,有效贯彻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出发点,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构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高效课堂。

二、课堂实施,构建差异性教学的生成

1.课前诊断,差异性教学实施的前提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上课之前没有老师的认真预备课和批改作业后了解各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不能清晰某些知识点在讲授过程中的障碍,那么这堂课就会出现满锅烧的现象,就会出现基础好的同学吃不饱,基础薄弱的同学吃噎着的状况,这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大忌,所以没有诊断,差异教学将无法有效地实施,课前的诊断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可以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在课堂上实施有差异性的教学。

2.独立思考,差异性地掌握学生情况

“差异性”教学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结合,充分结合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建立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可以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跳一跳,够得着,再跳一跳,争够着”,将学生内心战斗的欲望激发出来。同时,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在认知上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性教学。学生积极调动自己对原电池的理解,很快写出了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利用双线桥法分析出了其中氢气失去电子应该做原电池的负极,氧气得到电子应该做原电池的正极。然而学生在书写电极反应时,却认为氢气失去电子应该生成氢离子,氧气得到电子应该生成氧二负离子,教师就可以针对学生的认知及时给予引导,让学生思考氢氧化钾溶液的环境下,这些离子是否共存,应该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与反应,这一点拨为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使他们对相关原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独立思考不仅使学生找到了知识点的理解瓶颈,也使教师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结合学生认知进行点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突破。

3.合作交流,差异性地进行思维互补

使每个学生能有所提高、收获,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要改变过去的“一言堂”模式,组织学生进行积极表达,利用学生之间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思维进行碰撞,给学生留出充足的交流空间,鼓励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避免部分学生做课堂的“旁观者”,使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提高。例如,在学习“同分异构体”时,作为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学生往往不能形成清晰的思路,不是漏掉就是重复出现,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利用学生不同的思维角度综合攻克,从而得出“同分异构体”科学的判断方法。教师引导:刚才学生对C6H14的同分异构体进行了查找,下面进行小组内展示交流,查看一下自己答案是否正确,总结查找同分异构体数目的方法。学生向小组成员展示自己的答案、方法,阐述自己的方法如何科学、、系统,并对不同的结果进行积极的讨论,将自己漏掉的补上、重复的删掉,相互学习优点、借鉴好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完善和修复。教师要积极鼓励思维敏捷的,帮助思维薄弱的,在师生、生生的共同努力下,总结出了“缩减碳链法”,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提高,对知识都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合作交流中,每个学生都想积极地表现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技巧,每个学生都非常积极地开动大脑、建言献策,有效实现了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4.即时生成,差异性地引导能力运用

“差异性”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成,认真地对待每个学生的问题,真正地做到了平等交流。面对课堂上学生的错误生成,教师不能急切地给学生讲解或者答案,要能够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角度出发,逐步从质疑走向释疑,利用学生之间的不同角度、不同思维进行分析问题、探讨问题,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身思维的突破,做到知识能力的灵活运用。例如在学习“乙醇的性质”时,学生对乙醇的结构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就可以从结构上引入对性质的学习,然而有的学生在分析结构时,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学生疑问:乙醇分子中有六个氢原子,我认为乙醇应该是酸性的?学生的疑问代表了一部分学生的心声,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思考,而不能直接对学生说“不是”,这无疑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乙醇的酸性,其中六个氢原子的性质是否相同?学生从各自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究,利用指示剂来验证其酸碱性,利用乙醇与钠的反应,来建立乙醇与氢气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得出乙醇中较活泼的氢为羟基上的氢,对乙醇的性质有了更深的理解,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即时生成正是学生“差异性”所诞生出的课堂资源,唯有正确的引导才是对学生差异性的尊重,才能真正做到从学生的不同观点出发,帮助学生打开心结、提升能力。

5.变量练习,差异性巩固教学效果

对于化学的学习,必要的考试或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在考试中应该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不能一个标准,统一要求。这样的考试应以考试大纲为主要参考,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考核,在同一份试卷也可拟定出一些不同层次的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不同层次的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

三、反思整合,总结差异性教学的经验

“差异性”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只要我们及时总结、认真钻研,就可以将“差异性”教学方式融入到课堂中来,积极地发挥出自身的教育作用。教师首先要从备课、上课、课后作业、考试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差异性”的预设,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应当给予不同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使学生时时处于挑战又可以通过努力完成任务的状态,在不断进取中获取快乐,从而能够持续、稳定的坚持学习;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够灵活地为学生提供各种不同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具体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欠缺点,以便对症下药;另外,要尊重和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从学生的思维症结出发来解决问题,利用自己的学生资源,探索适合自己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教学模式,和谐顺利地组织好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突破,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使课堂教学仅限于模仿。可见,“差异性”教学的开发与提高,还需要经历不断的磨练和努力,需要教师加大难度、增加工作量,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最终达到课堂的和谐、自然、高效,实现师生的共同提高。

四、结语

总之,“差异性”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不是简单的一两节课就能够实现的,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长时间的磨合,相互之间了解、彼此默契,才能真正地将“差异性”运用在课堂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使“差异性”教学真正做到有侧重点、有针对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根本上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绽放课堂花朵的万紫千红。

作者:陈松平 单位:如皋市搬经中学

高中化学论文:教材章首页中高中化学论文

一、章首页的分析

(一)插图设计解析

化学教材章首页的插图内容离不开生产生活、实验研究和化学史这三个方面。

1.生产生活

化学被广泛地应用在生产生活中,为了使化学更接近生活,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感悟到化学原理的存在,章首页作为新一章的开始,其插图充分体现了化学与生产生活间的密切关系。高中生已经对社会生产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中的生产操作原理还处于好奇的阶段,章首页贴近于生活的图片自然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必修1模块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首页的背景图为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群山中,可以看到金色光束。此图所对应的知识内容是本章及时节物质的分类中所涉及的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胶体是学生继溶液后学习的第二个分散系,学生对胶体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而章首页这幅图片却可以拉近胶体与学生的距离。还未学习本章知识的学生看到此图时,首先是图片中的自然现象给予的神奇视觉冲击,其次学生会根据本章题目联想这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与化学有什么关系,由此激发学习动机。必修2模块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章首页的较大插图是钢铁产业的车间操作图,画面中熔融态的金属倾倒,发出耀眼的光芒并且火花四射。该图呈现的内容直接与本章的题目相呼应,揭示本章的核心。学生看到熔化的金属,会根据原有的认知得知化学与热量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会对化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可以产生多大的能量,以及化学在钢铁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2.科技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实验既是教学手段,又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既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章首页的插图附带化学实验图片,充分展示化学实验的魅力,如药品的缤纷颜色、实验的神奇现象、仪器的各类形状,这些图片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视觉冲击,凸显化学的精密严谨。必修1模块及时章从实验学化学章首页的整体插图均是化学实验室照片,图中各类化学实验用品整齐地摆放在实验台上,这首先给学生的及时印象是化学实验不容马虎,即药品仪器不能随便摆放。图中穿实验服并带防护眼镜的学生在做实验,这恰到好处地提示学生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同时与及时章及时节化学实验安全的内容相呼应。另外,还可以从中看到量筒、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等初中常见的实验器材,这会给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一种熟悉感,化学对于他们来说还不陌生。

3.化学史

在化学课堂中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化学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发展历程,还可以使学生从化学家的故事中体会化学的科研精神以及一些研究规律。章首页的插图中展现了早期的物品或化学家的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化学并非现代化的产物,而是化学前辈经过数百年的研究才取得的成就。必修1模块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章首页的一幅插图为,1869年门捷列夫发表的及时张元素周期表,这幅插图与本章及时节物质的分类及时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有关。多数学生在未学习该节内容时,并不了解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或化学研究中的用途。殊不知伟大的化学家正是利用科学的分类方法,在卡片上分别填写上元素名称、原子量以及主要性质,然后将那些性质相似和原子量接近的元素卡片分为一组,最终总结出元素周期律。这个化学史故事不仅突出了分类方法的重要性,还可以使学生得到关于化学的情感体会,进一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二)引言设计解析

章引言是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领到新一章的过渡文字,它简略介绍本章内容、本章内容与已学知识的关系,以及本章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1.凸显本章核心

各章章引言或利用学生认知规律或利用其他学科知识或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叙述表达,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排除对本章内容的陌生感,从而介绍本章的核心主题。它与教师的导课语相似,引领学生熟悉主要内容,并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章引言及时句:“在已经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外,非金属元素只有十多种,它们大都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右上部。”这句话简单明了地介绍非金属元素,学生立刻会了解本章内容是围绕非金属元素展开的。与一百多种元素相比较,非金属元素数量之少,会使学生感觉到它们的珍贵,同时会认为这一章内容会较容易学习。本章章引言的后续四句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两种元素是氧和硅,它们构成了地壳的基本骨架。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和氧,它们是地球生命的重要元素之一。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大气质量的气态氧化物主要是非金属氧化物,如SO2、NO2和CO等。人体生理必须的食用盐———NaCl中含有氯元素。”简略的三句话却有三个作用:及时,学生早已学习过氧元素,这更加明显地表示本章将要学习硅、氮、硫和氯元素的性质;第二,通过阅读,学生已对这四种元素有了初步的了解,如硅的地壳含量排位及原因;第三,这三句话的介绍无一不与生活相关联,可以增加学生对于非金属元素的亲切感。

2.承接新旧知识

高中化学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各模块之间并非独立的,各个模块中的每一章内容也相互关联,所以为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了解新学内容与已学知识间的关系,各章引言中均会设计承接新旧知识的话语。必修2模块及时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章引言如下:“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这些元素有着不同的性质,如有的元素性质活泼,可以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有的元素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等等。面对这么多不同的元素,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它们呢?”学生知道物质是宏观的,元素是微观的,根据初中所接触的原子结构,他们不免会产生疑问:元素之间是通过什么方式组成物质的呢?这就与本章化学键内容相关了。有的元素化学性质活泼,学生立刻会想到必修1模块中所学的金属钠,有的元素性质不活泼,学生就会想起氮。根据元素性质的活泼与否,面对众多元素如何学习,学生便会想到物质的分类方法,进而教师就可以介绍元素周期律。可见化学学习中,新旧知识不仅相互联系,并且可以相互作用。

二、章首页的使用

(一)正确认识章首页

教材是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最基本材料,它作为媒介建立起学生与教师间教与学的桥梁,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材各结构单元的作用。章首页在教材篇幅上占有较大的比重,其表达内容虽不涉及详细的教学内容,但它是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前首先注意的部分,即学生首先通过章首页的图文了解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了解本章的学习任务,了解本章的知识分布,以及会根据章首页信息对自己本章的学习结果做出预期判断。教师则应该加大对章首页的重视程度,在引领学生学习时,必须挖掘教材,紧扣文本,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开发利用章首页使教学顺利开展。

(二)利用章首页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学习的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章首页的图片多数贴近生产生活与现代科学技术,并与本章内容息息相关。学生学习开始时的心理活动特征是好奇,要求解惑的心情急迫。在学习新章节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章首页图片,利用本章相关知识进行简要解释,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可以借助学生产生的学习兴趣,介绍本章的基本内容及相关的实际应用。教师也可以在备课时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状态,选择其他相关图片补充介绍本章的重要知识内容,使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引起他们的兴趣,消除枯燥乏味的情绪,激发学习的欲望。

(三)延伸章首页引言,完善学习结构

教材的结构是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的。各章章首页引言均是对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做简要介绍和引领,其文字叙述手法减少了化学知识的理性,更多的是柔和的贴合实际的陈述,这样的语言更为学生所接受。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到新旧知识的前后衔接,即纵向联系,而且也要注意知识结构内部的横向联系。教师既可以延伸章引言,层层递进地归纳本章的内容,提炼出本章知识内容的学习顺序,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前做好心理准备,了解本章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也可以利用章引言,提示学生学习本章内容的学习方法,这可以使学生更快地适应并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

作者:朱琳琳 季春阳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高中化学论文:有效性高中化学论文

一、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高中化学教材做深入的研究。新的课程改革使得高中化学课本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改动,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深刻理解新的课程标准,并且结合新的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仔细阅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对对新的化学教材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才能对新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内在联系更加熟悉,以便于更好地把握各章节内容的重难点,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选择更加贴切的教学方法、对课堂内容做更有效的教学设计。其次,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对高中化学教材有了较好的把握后,教师还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已有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了解学生对要学习的化学内容的了解程度。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而且,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教材内容更加有深度,在这些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学生的配合,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这些教学环节,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哪些知识内容有质疑,可以将这些内容作为重难点,在下次课中为学生们做很好的分析,并且加以解决。再次,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的准备和设计。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最核心环节,它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起着关键性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一定要精心准备教学设计。高中化学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以学生为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遵循教学客观规律,找准教学的起点,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以便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课堂上力求实现因材施教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自我和个性发展。所以,高中化学教师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中化学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情况,力求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化学课堂上有所收获,都能够通过化学课堂教学过程提升化学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要想实现这个教学目标,高中化学教师就要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每个高中学生不管是心理成熟程度,还是智力发展水平,都不尽相同。而且,每个高中生的学习方式、习惯以及思维方式也都各有差异。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切忌对所有学生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导致生和中等生学不到想要学习的知识、学困生学起来觉得有困难。高中化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力求实现因材施教,要照顾到学习水平不同的全体同学,使得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都能通过化学课堂教学有所收获、得到相应的提高,通过化学学习体验成就感,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三、课后作业要做到有效布置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需要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课后作业布置的有效性。然而,传统的高中化学作业布置以操作简便、考查学生知识技能为主,应试色彩浓厚,不仅机械重复,而且缺少创新活动和思维训练。高中化学教师让学生以练为主,以练促教。教师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化学知识掌握情况,并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强调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点。这种传统的作业模式单一、枯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主动性,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倡导下,高中化学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作业布置模式,要力求通过作业布置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自主参与化学学习,并且乐于探究化学基本规律,在此基础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及时,教师要针对化学知识点适量精选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试题,以便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新知识,在练习中能将化学知识举一反三地运用。第二,教师要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如布置家庭小实验作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布置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第三,教师要及时批阅学生的作业,及时反馈,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教师通过作业的有效布置可以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得到有效锻炼。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化和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当下,高中化学教师不仅要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养,还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力求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

作者:李会双 单位:河北冀州市中学

高中化学论文:实验引导下高中化学论文

一、创设实验情境,启发学习思维

直观形象的实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感性认识的启发下顺利的进入理性的探究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在创设情景中,实验是好的素材,学生被鲜明的实验现象所吸引,从而顺利地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使学生在探究中获取新知、提升能力.例如在学习有关“氯水的性质”时,可以先让学生对氯水的成份和性质进行猜想,学生们都一致认为有酸性,教师就可以顺势利用紫色石蕊试液进行检验,从而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感到惊奇的是,学生不仅看到了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还会逐渐褪色,学生纷纷询问:为什么会褪色?针对学生的这个疑问,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猜想,有的同学认为氯水中的氯气具有漂白性;有的同学认为生成的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学生们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各持一词各不相让,这时就有同学提出利用实验来进行验证,转而让学生讨论怎样设计科学严谨的实验来进行验证.在学生们的积极讨论下,学生细致的研究了实验的各个环节,最终设计出先让干燥的氯气通如干燥的有色布条中,再接着通入湿润的有色布条中,学生对这个实验都认可,从而积极地进行了学生实验,在鲜明的现象面前,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氯水的性质.通过这样的情景建立,使学生在实验情景中找到了“疑点”,顺利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来进行思考探究,使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发挥实验引导,渗透科学方法

学习的目的不单单是知识的掌握,更是方法的提炼和思想的领悟.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实验进行引导,使学生在探究中逐步的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技巧,使学生的思维层面获得提升,真正实现“启发-探究”的教育价值.例如在学习有关“溴苯的制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规范认真地对实验进行操作,在实验获得成功的情况下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激励学生说出自己藏在心中的疑问,学生就会调动自己的思维来解释实验的各个环节,将自己无法解释的问题表达出来:生成的溴苯中的溴单质如何除去?为什么说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针对这些问题的提出,教师就要进行分类整合,将其写在黑板上,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在学生的逐级讨论中,其思维得到了螺旋式的上升,认识到了溴苯中溴单质除去的方法和步骤:水洗、加氢氧化钠溶液、水洗、分液、蒸发;学生对这个方法的掌握还可以延伸到硝基苯中二氧化氮的除去,使学生掌握了其中的方法.在验证反应的类型上,学生根据在导管口看到有“白雾”生成,而采用了验证产物的方法,利用硝酸银溶液来验证生成的产物为溴化氢,得到了该反应为取代而不是加成.通过这样的实验引导,根据学生对实验中问题的发现来诱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在学生深层的探究中获取了学习化学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体验实验操作,发挥学生自主

实验具有很强吸引力和说服力.在化学教学中,学生都非常喜欢实验课,在操作中也会非常的积极主动,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个优势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进行体验,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发现问题、点出疑点,从而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例如在学习有关“银镜反应”的实验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生实验,利用学生的亲手操作来思考实验中细节的重要性,学生在经过了银氨溶液的配制以后,了解到了其中的“沉淀恰好溶解”;然而在接下来的制备银镜中,有的学生却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纷纷思考其中的为什么?在学生的逐渐讨论中,了解到了“银氨溶液要新制,不可久放”,同时还注意到了“试管要洁净”、“实验过程中试管不可震荡”,正是学生对这些细节的思考和总结,学生才会看到自己制备出的光亮的银镜,学生们顿时欢呼了起来,纷纷相互击掌庆贺.在实验结束后,兴奋的学生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做完银镜的试管怎么才能清洗干净呢?学生就会从这是什么开始思考,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讨论怎么将银单质除去,在学生的逐一排除和方法整合中,采用了稀硝酸来清洗试管.通过这样的实验,激发了学生想要成功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讨论每一个细节,使学生的操作更为规范,更深层地理解了实验原理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改进实验创新,实现能力升华

实验的启发往往使学生产生更多的奇思妙想,印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传统的实验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利用学生的原有认知、方法和经验,来对实验进行改进,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氢氧化亚铁”的制备时,传统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观察到的时间太短,不能满足学生的观察要求,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怎样才能观察到持久的氢氧化亚铁沉淀,诱导学生从原理进行探究,使学生了解到沉淀的关键在于:未被氧化的氯化亚铁溶液和不溶有氧气的氢氧化钠溶液,并且在制备后也不要与氧气接触.学生在对原理有了深层的分析后,开始讨论如何不让氯化亚铁溶液被氧化?如何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氧气?如何巧妙地避免与氧气接触?学生积极地进行了讨论交流,从而选择了利用铁粉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硫酸亚铁,利用生成的气体将硫酸亚铁压进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试管上层用植物油液封.学生对实验的创新,使得学生很直观地看到了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每个学生都很兴奋.通过这样的实验创新,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巧妙地利用了物质的性质,领悟到了实验成功的精髓,是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创新的快乐,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实现了学生能力的飞跃.

五、结语

总之,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只要教师将“启发-探究”式教学灵活地运用到实验之中,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深入探究、勇于创新的进取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实验素养.

作者:陆亚萍 单位: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高中化学论文:思维导图高中化学论文

一、构建思维框架,提高课堂效率

在学生对其中的一些概念进行回顾理解的基础上,利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强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加深学生对“微弱电离”的理解,从而得出弱电解质的电离都是可逆的;在“逆”中进一步推导可逆的过程中必然有电离平衡的存在,学生就会自主地对“电离平衡状态”进行分析,在“等、动、定”中体会电离平衡状态的判定标志;学生在领会“变”的含义中,顺利将思维引向对“电离平衡影响因素”的探究学习.顺应学生的思维,教师就可以利用板书在黑板上构建知识框架,灵活地将各种概念进行串联,利用概念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来逐层进行延伸和学习,在学生的探究学习中不断地对框架进行丰满,从而建立一个“有血有肉”的高效课堂.通过这样思维框架的构建,结合学生的生成顺利的形成“思维导图”,使得课堂教学上不仅仅是“形似”,更从本质上达到了“神似”,灵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了解到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关联性,从根本上提高了高中化学的课堂效率.

二、突破思维模式,引申探究效率

学生的学习就是一个层层递进,逐步突破的过程.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化学的学科特点,利用实验探究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突破,在学生对现象、数据进行整理的过程中,逐步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核心讨论点上,在对重点的攻克中使学生对化学原理更为清晰,从而得到完善、严密的思维导图.例如在学习有关“原电池的形成条件”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在初中物理中学过的电学知识,利用“电子转移”来联系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使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使电子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而产生电能?”这样的问题,在学生的积极讨论下,学生逐步地将问题集中在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形成电流的问题上,这一问题让学生们很是兴奋,都想利用这一原理来制造电池.学生主动地对氧化还原反应进行了分析,通过其中的电子流向确定了正、负极,开始尝试选择相应的电极材料,使用导线将正、负极进行连接,不断地进行连接尝试各种不同思维的实验.在学生坚持不懈的努力中,终于看到了电路中所连接的“二极管”发亮了,顿时一片欢呼声.通过这样对一个“中心点”的研究,在学生心中绘制了一张“原电池”的电路图,非常清楚的理解了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并在学生的实验中得到了完善和修复,使得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清晰,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效率.

三、共建思维导图,推进合作效率

“集思广益”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更广、更具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小组的形式,让大家相互之间配合协作,对学生之间的信息进行有效地聚合和整合,使学生的思维、认识和经验得到共享,实现学生能力的较大化,以此来共同努力来建立思维导图.例如在学习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分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讨论“如何使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这个问题,学生就会从反应的原理出发,建立氢氧化钠和盐酸的物质的量相等的关系式,顺利的得出c(NaOH)V(NaOH)=c(HCl)V(HCl)这样的实验原理,从而顺利的得出计算未知盐酸浓度的公式,然而在仪器的选择和重点的判断上又出现了困难,教师要及时地给学生提供相应的仪器和指示剂,学生在认识仪器的同时对整个实验的设计产生一定的启示,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最终学生得出了“检漏、洗涤、润洗、装液、读数、滴定、读数”等一系列的实验步骤,整个实验框架也在学生们的齐心协力下逐渐地清晰,使得后面的小组合作实验操作变得水到渠成.通过这样的集体构思,使学生们共同搭建来实验的框架,相互之间取长去短、相互评价、相互借鉴,共同打造了思维导图,不但体验了合作学习的快乐,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小组合作的学习默契和效率.

四、整合思维反思,提高学习效率

反思是学生记忆、思考、接受的一种升华,而其中的思维导图不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还有效地帮助学生将书本由“厚”变“薄”,有助于学生对关键点、重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一张白纸上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来建立简单的思维导图,将其中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使用不同的线条将其标出来,新奇的学习方法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的学习变得富有生机、很充实.学生在标注“钠及其化合物”时,遇到了钠盐之间相互转换的困难,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参与讨论和引导,启发学生对“碳酸钠与盐酸之间的互滴检验”,讨论“碳酸氢钠与盐酸、氢氧化钠之间的反应实质”,学生很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突破了自己的原有认知,建立了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学生在对物质之间的联系进行搭建时,意识到了自己在反应方程式上的遗漏和不足,纷纷的将自己的思维导图与同学或老师的思维导图进行比较,不断的借鉴彼此的优点,起到了很好的“补漏查缺”的作用,使一张清晰的思维导图呈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这样的反思式的思维导图,促使学生建立了严密的科学知识体系,学生不但在知识上构建了纵横式的网络,也使的学生的思维可以纵横式的发展,不但达到了巩固和复习的作用,还轻松地突破了在新课讲授时那种顺向思维,建立了逆向、混合向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学效率.

五、结语

总之,“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尊重了学生的认知个性,在学生的积极思考、认真分析中,建立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模式图,实现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只要我们深层的了解学生、钻研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方向和实际教学相结合,才能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相互融合,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缪俊明 单位: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高中化学论文:中学生自主管理下高中化学论文

1.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内涵及意义

1.1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含义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高中化学的教学活动中更好、更多地学习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通过自主管理的方式来获得所需要的技能。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评价、自主反思、自主决策、自主调控、自主监督的能力,并将这些能力都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生整体管理能力。

1.2学生自主管理的界定

自主管理的学生可以是一个集体,也可以是独立的个体,换而言之,也就是以班级集体为单位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自主管理。

1.3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高中化学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对于学生而言,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来正确认识化学教学活动、正确认识自己,也有利于及时解决疑惑,实现自我的发展,使他们能够真正成为二十一世纪自主创新型人才。对于教师而言,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能够有利于建立起更加和谐、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大幅度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2.高中化学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方式

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之前就提前制定好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平衡发展学生的化学知识学习与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不可偏废其一,二者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2.1以小组或者班级为单位的自主管理

高中化学教师应该选出具备管理素质、化学成绩优异、与其他同学关系良好、有较强沟通交流能力的同学来担任化学课代表,让化学课代表来帮助教师大力开展学生自主管理工作,教师要学会放权给化学课代表,由化学课代表来组织管理班级的化学课程学习,同时,化学课代表也可以适当给各小组长下放权力,进而形成以小组合作为基础的相互管理。

2.2以个人为单位的自主管理

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将每个学生都视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都能够从内心认可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老师的帮助下,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基于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高中化学学习计划,实行以个人为单位的自主管理、自我监督,以便更好地发挥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

2.3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注意事项

(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创设自主管理氛围高中学生虽然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仅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很难实施学生自主管理,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引导、及时帮助学生创设自主管理的气氛。但教师切忌不可放任自流,或者包办代替,既不利于建设一个自主管理型班级,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2)分清主次,明确自主管理理念高中化学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是指学生基于班级日常管理制度、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任务,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逐步在管理过程、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自主管理能力。无论如何培养,都不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都离不开以学习高中化学知识为基础。

(3)尊重学生自主管理的权利高中化学教师要学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发现、去总结,要学会将权力下放给学生,给他们创造锻炼管理能力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表达方式来开展高中化学学习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作者:赵娜 单位:西藏日喀则地区及时高级中学

高中化学论文:基于理科综合的高中化学论文

一、涉及理科综合性考试内涵机理的科学认证

理科基础考试活动具体是为了迎合毕业综合素质检测要求,从而展现高考对基础课程设置的引导功效。接受高考挑战的学生应该具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应用性解答潜质,其间人文情怀体系修缮工作也不可或缺。所以,目前这类考试活动不会产生过分偏激的难度效应,最终成绩波动效果也就不太显著。其与文理综合考试存在一定区别形式,由于文理综合需要吸纳更多科目精华之所在,包括物理、政治等六项科目,重点指标在于考察应试者在异质化科目领域中实际掌握的知识分析与问题应对能力。具体来讲,文理综合手段更多地彰显学生综合素质形态,而理科综合考试与其相比,涉及内容格式已经搭建难度都要略微复杂一些,相对地更能精准检验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技巧。另一方面,化学考试需要满足一定的界定要求与规律准则,呈现高中创新课程改革的集中性思想,考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由此绽放,相对地普及了我国目前教学方案的调试功效与存在价值。对于理科综合考试来讲,细致内容应该围绕课程实施标准的整体性特征拓展,实际操作能力关注力度较大,在验证学生对基础技能掌握熟练程度的前提条件下,挖掘学生更多的自由渗入思想。所以,此类考试模式相对地更能选出富有创新潜能的合格新生。依照高考方案设计质量与考试前景观察,创新理科综合考试应对与往常文理综合等格式大有区别。传统理科基础考试动机指标在于验证学生在毕业合格端口的通过要求,主观思想在于传承高考对中学基础课程的引导以及总结功效。总的来说,目前理科综合考试应该适当保留异质化学科显著性特征元素,体现综合学科识别能力要求;难度相应地降低,具体注重理科的协调性发展实效,将组卷考试的选拔功能发挥到极限状态。

二、理科综合考试的细致变化规则以及影响效应研究

(一)辅导学生群体规模格局扩张理科综合考试需要面临大众学习个体实施统一验证、考察,化学整体成绩下降结果已在预料之中。所以,在应对实际备考工作上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身心状况进行节奏调试,争取迎合所有学生需求指标;并且,临届生面域急剧壮大,异质化层次学生辅导工作正反效应百般交错。

(二)各类学科之间的协调

自从我国实施理科综合考试方案之后,单位课程分配便成为首要面临的技术难题,包括细致化难度以及评价工作都要尽量协调统一。在课时分配层面上,应该尽量扼制学科重要性单方面考虑习惯,并且要立足于学生本身身心特征制定日常教学计划。这类考试特征仍旧遗留内容繁多、教学紧张等隐患特征,异质化科目之间有必要定期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做好日常沟通与合作,准备实施团队应对策略。

三、理科综合考试背景下高中化学的合理教学手段分析

(一)整编高中化学模块教学内容

高中化学集合必修、选修模块,教师有义务从中做出有效梳理。由于文理分班具体从高二阶段开始,高一化学教学需要得到完整性衔接,后期整合思想便不可或缺。具体思路形式表现为:高一阶段具体完成化学完整体系的修缮工作,高二便将任务集中设定在思想整合层面之上,借助各类实验渗透手段,将化学与生活深度结合。只有在这种尝试性的探索工作范围下,高中化学阶段教学特征才能清晰呈现,相对地更加突出教学质量效应,得到更多学生与家长的支持。

(二)高考背景下化学阶段训练题的设计

新课程学习资料的匹配一直作为一线教师的研究重点,虽说市面上各类教辅资料广布,但始终缺乏一定的现实应对功效。尤其在创新高考方案实施后期,试题设计格式与方向都产生急剧变化,包括双向选择题以及单位题目难度增加现象等,单纯依照传统训练手段是不够科学的。因此,教职人员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全新高考动向研究工作中去,联合地区表现形式进行系统特征以及需求的掌控,将各类试题实施精准摘取与改造调试,最终形成高考训练题设计的全新思路,真正提升学生备考的有效性。

(三)关注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特征

理科综合考试强调彰显三维渗透考察目标,内在知识需要经过科学衔接,为理论实际交接疏通不必要的限制因素,其间学科综合发展与生态环境、经济能效协调应对。具体来讲,此时化学教学应该保留一定的时代性与实践性特征,注意在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学生在熟悉情境之中发挥创新应对精神意志,使得情感熏陶效应立即激活并扩散开来。综上所述,新高考背景下的化学教学方案需要借助一切探索、积累活动吸纳调试经验,使得内部规范架构逐渐成型;最终动机指标不单单在于成绩提升,更重要的是令学科整体样式变得丰富起来,为素质化教学成果抹上一道绚丽光彩。

作者:李彦国 单位:宁夏育才中学

高中化学论文: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化学论文

一、多元化智能理论下的课堂教学设计

以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教学设计的背景下,其具体安排可以首先明确此节课重点出于培养学生哪项智能,进而将此节课的大多时间指向这部分智能的训练与启发,而教学设计的思路也主要是为了培养这部分智能的活动方式进行展开.以智能为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其主要设计内涵主要为了给予智能结构不尽相同的学生对自身职能实施充分发挥与运用的学习过程.对传统意义上教学中存在的“整齐划一”的单方面聆听式教学进行改革,使得学生可以有公共机会,在课堂上或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展示智能强项的一面,并且用最为擅长的方式去完成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1.实验法

众所周知,化学如果一旦离开了实验的辅助,则极容易导致学生知识的杂乱无章,造成“死记硬背”的错误教学.而倘若在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实验作为直观的教学方法,能够极大的使学生更加积极的面对化学,因为观察本身就属于学生的特长,而化学实验正最注重于观察的力量.从而也可以让学生的对化学实验中的物质与其反应规律进行很好的认识.实验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思维能力,助其充分在理解知识的形成,较大程度上发掘学生的空间智能以及对自然规律的观察智能.例如在进行氯气的实验中,引导学生描述出氯原子的结构图,观察氯原子结构分布后,判定氯气可能发生的化学性质,通过进行分组实验,得出氯气性质.

2.阅读法

阅读能够让学生发现化学与社会、环境、科技的紧密联系,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科学精神,让学生关注周边环境与能源等现代科技与化学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实施“二氧化硫污染”教学时,通过相关读物阅读结合课本实验的手段,制订学生写出二氧化硫污染防治的文章,以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言语表述智能.

3.范例法

教师在进行化学计算教学以及化学用语教学时,无疑都是在化学概念与原理的理解下成为教学基础的,属于新课程“三维目标”当中的“知识和技能”范畴,其本质上是明显的技能教学.教师在设计化学课堂教学中更加要注重“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采取范例法进行讲授教学.例如在进行化学教学中的“守恒法”计算技巧时,教师可以根据范例进行分析,方可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前后的物质量的等价关系.

4.归纳法

化学课堂实施归纳法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逻辑推断方面的智能,而其主要分为概念形成与概念通化.所谓“概念形成”是学生依靠对同类事物的大量观察,辨别出食物的本质属性,其例证概括抽象形成的重点在于“大量”;而“概念同化”是指学生通过自身认知结构中的“概念形成”来更迭新的概念,教师要保障学生在新的概念认知结构具备同化新概念的原始结构.

5.讨论法

问题讨论法出于加强学生互动交流沟通的基础,属于能够为学生之间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机会方法,并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以此来观察学生在人际关系上的智能体现.例如在进行“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对lmol在固、液体与气体的体积数据进行,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发现问题,例如温度对于体积的影响.

三、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智能的意义

化学属于以实验为教学基础的一门学科,其教学目的并非单纯的让学生具备理论下的化学知识以及在进行实验时的操作技能,而是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的进行,学会对实验进行中的状态观察、对实验所发生的化学现象进行记录,并且对所见的宏观化学现象实施微观层面的解释与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化学独有的符号、组合,把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清晰精准地进行表述,在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知识时,根据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对比、归纳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清楚化学的变化规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境界.

四、结束语

教师所期望的化学教学目标一般是通过课程目标来进行具体体现,化学新课程主要以“三维目标”来培养与提高学生在个性、能力方面的发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除了传统的四种能力,即观察、实验、思维、自学之外,教师还必须通过对学生特长与其各方面的潜能观察,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如今,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实施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了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教学需要。

作者:邱冬华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及时中学

高中化学论文:合作学习教学中高中化学论文

1如何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1.1倾听

和别人进行合作学习,就必须知道别人在说什么,重点是什么。因此倾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交流的过程中,倾听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因此,必须让学生明白认真听别人发言,不仅仅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素质、懂不懂礼貌,同时还能够学习他人的优点与自己的缺点,用自己的语言帮助他人弥补不足,这样,你的发言就是最完善、好的。

1.2善于交流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真理。通过交流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具有更加广阔的视野。但是交流是一个平等交互的过程,只有勇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才能够让别人帮助自己发现缺点并获得进步。所以,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将自己所发现的事物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对不同的观点进行不同的探讨,从而发现不同的思路。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老师应该在不同的程度上鼓励学生发言,使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对小组的合作学习充满信心。

2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合作学习

课改提出已经不是24小时两天了,但是有很多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都是流于形式,所以,应该避免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现象的发生。那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又该怎样有效的进行合作学习,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呢?

2.1探究的目标任务设置要合理

要让合作学习能够进行下去,并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效果,就必须选择学生认知的、并有利探究的目标任务。学生的能力与知识水平都在不断的增长之中,但是对于高中阶段的他们来说,能力还有限,所以任务的设置就成了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因此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必须考虑学生认知目标任务的重难点。例如在对“金属钠”进行教学的时候,Na和H2O的反应实验中现象的探究与Na与CuSO4溶液反应现象的探究,其中的哪一种可以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目标呢?这就需要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最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体现在学生对Na和水反应的合作实验上,并对Na和CuSO4溶液反应实验现象进行推测和验证并加以解释,分析钠分别与水和酸反应的实质及剧烈程度,并在课后完成小组实验报告。

2.2教师必须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

在合作学习过程实践中,学生对教师给予的目标任务就行操作实践,通过分析、讨论、推导、实验的流程而得出目标任务结论,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老师应给予帮助。如笔者在执教“乙烯的制取及性质”实验,在操作过程中对两位操作能力差的学生交待简单任务,一位看温度计,一到170℃后马上报告;另一位验证乙烯通入KMnO4和溴水的试管中引起的变化。教师有意把本实验中最重要且简单的实践环节让他们亲手操作,使他们认识到:实验操作这么“简单”,“轻易”就能成功。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增强了信心,而且还对实验产生浓厚兴趣。

2.3课内课外是一体

在化学中有很多现象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只注意到课堂中的化学知识,而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处理,例如将课堂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这样做既能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的开动脑筋勤动手,还对于培养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性的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例如:在讲授有关酸雨的知识时,多数学生不甚了解本地是否存在酸雨现象,于是教师结合实际联系,布置对本地雨水PH值测定的任务。在某段时间下雨后让学生交上测定报告,举行实验报告会,让各小组的组长阐述他们每个小组的实验方案,怎样分工合作进行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和对实验活动的体验,深受学生欢迎。

2.4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交流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提出各种问题来让学生进行作答,以此来考察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同时还必须给予学生适当的积极的评价,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有一点成功,就表扬一点;有一步创新,就表扬一步。例如在“卤素”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新制热氯水中存在哪些微粒、什么时候考虑到什么粒子参加反应”这一问题,学生们一直都比较困惑,因此将该问题设计为探究性课题---“用实验证明新制氯水的成分”,提供相应的药品,让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学生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比较快地设计出了实验方案,用现有仪器和试剂进行实验,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然后教师在对学生们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并请优胜者说明实验原理和操作,展览正确的实验结论的实验记录。

3结论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既是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挑战,也是对学生传统学习方式的挑战。但是不可否认,这种方式更加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对学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可以互相取长补短,通过学生自己自动手操作获取化学知识的原理、结论的实验,既提升学生在学习上、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创新、探究的意识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