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心理教育论文

摘要:对心理教育的角色认识有助于教师提高对自身完善紧迫性的认识。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不亦乐乎。现今的教师首先要构建内心世界,树立适应时代的、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这样才能教育学生修身,使其心理健康。教师要扮演好心理教育的角色,就要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充分认识自己。
心理教育论文

心理教育论文:幼儿心理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一、必要性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长。在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大纲中,已明确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门德育课程,并规定该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意识的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其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特殊性,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的大多数是女性,心理发展具有其独特性,对她们进行心理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将来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幼儿的成长。据了解,随着国家近年来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幼儿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幼儿教师虐童事件时有发生,这说明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应了解和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而且自身还应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品质。然而,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各类课程设置比例失调,实践课程附属理论课程上的传统教学,同时课程设置又过于单一且交叉重复,职业技能培养不够。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都注重开设多媒体教学和双语教学等,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课程以计算机、英语等技能课程为主,而对于幼儿心理学等课程的课时设置比例不多,使得学生对于如何开展和设计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更是无法把握到位。此外,大多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行2+1模式,所以,在目前中职的教学计划中,另外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困难较大,并且效益不高,很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此,我们认为应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心理学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处理好两方面的问题:1)如何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体系;2)如何解决教学内容增加而课时有限的问题。而在幼儿心理学课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可能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确定为:使学生学会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培养自己的积极情感,能进行自我心理矫治,以适应校园生活,为参与社会工作奠定基础。对于课时紧张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应用投影、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精讲、自学、讨论、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人的心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的心理问题常常涉及到认知、情意、人格等心理结构的各方面,但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们采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来解决教学内容的安排问题,即结合幼儿心理学基础知识章节教学,侧重解决某一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结合认知过程,强化“学习动机,学习技能”的教育,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在情绪教学中,学生了解觉察情绪的方法和理解“释放压力,调节情绪”的方法技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情绪压力;结合社会化教学,讲授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评价;结合个性心理阐明,重视“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强化“排除自卑,树立自信”教育,激发学生的自信感;在讲授婴幼儿心理健康时,重点讲授心理健康的调节,注重“适应社会,职业心理”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规划和人生选择。

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结合章节教学讲授心理健康知识。例如,在《绪论》中学习心理的实质,同时使学生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以获得健康的心理。例如,本校面积比较小且教学楼宿舍比较老旧,外观不美,新生到校后心理反差很大,难以适应新环境。鉴于此现状,笔者结合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从教学设备齐全、学校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教学质量高、艰苦的住宿环境可以锻炼和提高意志力等方面进行思考,从而降低学生的心理落差,以尽快适应新环境。2)结合幼儿的认知,通过案例分析学习多通道感知,学生学会使用多通道来学习技能和知识;以茱莉?安德鲁斯和罗琳等名人为例学习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学习动机,提高自我效能感;通过实验理解记忆的规律,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学会学习。3)结合幼儿情绪和情感的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学生能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合理宣泄消极情绪,掌握获得更多积极情绪的方法。4)结合幼儿社会化的学习,通过分析自身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学生懂得与父母和同伴交往的正确方法,并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5)结合幼儿个性的学习,通过问卷测验和案例分析学习性格和气质,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性格、气质等个性特征,并采用取长补短的方法,使自己拥有良好的个性特征,提高人格魅力,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做准备。例如,通过设置“一顶帽子”的问题情境和分析《红楼梦》、《水浒传》等经典影视作品人物的个性特征,尝试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中积极和消极的一面,并谈今后该如何取长补短,从而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准备。6)结合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学习,通过制作心理健康手抄报,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课外知识,争做健康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规划职业人生道路。

四、小结

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我们用多媒体配合讲授和小组讨论,展示各种图片资料,既增加了说服力,又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而讲授、讨论的内容与学生自身发展密切结合,学生接触和分析了许多实际问题,学习劲头大,锻炼了应用能力,同时,使教学内容充实生动,应用性突出,提高了学生对幼儿心理学课程的兴趣,反过来又促进了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得到提高。

作者:杨贤娣 单位:湛江市教师进修学校

心理教育论文:历史教育论文:人文学科心理教育思考

本文作者:袁丰华 单位:江西省新余市及时中学

历史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座历史知识的同时,应进一步挖掘、提升历史教育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同时,历史学科中蕴含的教学内容也非常丰富,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等生存环境能力,预防和矫正各种错误的心理和行为,消除心理和行为障碍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如:历史教材中众多名人言行、杰出人物成就的取得、重大历史转折的成功等等史学知识对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教师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心理,努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历史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前提。一个心理健康的历史教师,性格上应该是开朗、乐观、有朝气、有毅力、有恒心,敢于面对各种挑战,能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情绪上遇到挫折能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情绪稳定,不浮躁;生活和工作上能以身作则,任劳任怨,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觉防止和克服各种不良嗜好,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担任了班主任工作的历史教师,就更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品德越高尚,学识越渊博,身心越健康,教师人格魅力就越大,教师对学生的吸引力也越强。

教学过程中应以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主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历史人物为榜样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教学内容,并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结合起来,使其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从而使历史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历史课教学内容中有很多伟大饿历史人物及其成功的事迹,这些具体生动人物和事迹能极大教育和感染学生,对学生意志的培养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的张载等。

通过历史教师课堂上的讲解,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思考,从内心迸发出对这些人物由衷的钦佩,产生对真善美高尚情操的向往和追求。他们有的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如东晋著名大书法家王曦之,废寝忘食,苦练书法,不管是酷暑盛夏,还是三九严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决不半途而废,“工夫不负有心人”,王曦之终于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他们有的不怕困难、性格坚毅,如司马光耗费大量心血,十九年才写成《资治通鉴》;司马迁受尽非人折磨,著《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鉴真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李时珍历尽千辛万苦,经过27年写成《本草纲目》,为人类的医学事业作出重大贡献。通过在课堂上讲述这些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要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执着追求科学和真理精神,学习他们在逆境中坚定信念和理想,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中以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为主线,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现在的中学生,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变化,绝大多数是独生子,一部分人以自我为中心,冷漠、狭隘,缺乏竞争意识,克服困难的能力差,表现出明显的人格适应不良。那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呢?这主要是通过历史教材中蕴含的强烈竞争意识的历史史实来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如春秋争霸、战国争雄、楚汉之争、玄武门之变、靖难之役等都是历史上竞争的结果。

这些竞争充分体现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理念,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如:中国历史上及时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鼎盛局面———汉朝;唐朝的李世民登上皇位施展雄才大略,呈现了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的繁荣局面。通过这些史实,增强培养学生敢于承担风险,敢于参与竞争的意识,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克服困难的能力。同时历史新教材增加了许多活动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活动,模拟场景,给学生创造更多体现合作精神的机会,使学生在竞争中学会真诚待人,宽厚待人,学会与人合作。

心理教育论文:心理教育论文:初探情商教育的实用性

作者:黄维亚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情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智商”培养的同时,应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于学生“情商”的培养.“情商”的内涵实际上包括这五个方面:即:自我觉察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冲动控制能力;人际技巧.这五个方面大体相当于我们平常所说的非智力因素.不少科学家甚至说成功者20%是靠智商,80%是靠情商.可见其重要地位.

“情商教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和教育实践,对学生进行“情商”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比如:我们班这一学年获得了全校文艺演出一等奖、团支部和校运会男、女团体优胜奖,黑板报比赛第二名,获奖学金的学生占全班总人数的70%.我班里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五个地区,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怎样才能把这样一群语言差异大,生活习惯不同,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的学生管理好,使他们适应这里的生活、学习和语言环境,顺利完成三年的学习任务,成为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合格毕业生.“情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针对我们班里的学生,结合他们的特殊情况,进行“情商”内心思想的表露.因为环境变了,能否适应学院的学习规律和教学方法,这一点对于每个问学都很重要.及时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障碍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做好了这些方面的工作,对稳定学生的思想情绪,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和学习、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非常重要.在人际交往方面,情绪比较燥动;自控能力特别差,而且不能经受一点打击;什么事情总想以“我”为中心画圆.这些特点,在我班上的学生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所表现.

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商”

“情商”的核心包括三个主要部分,即信心、自控力和人际交往技巧.首先树立自信心是成就任何一件事情的前提.如何树立自己的信心呢?让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明白:首先要认识自我,要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同样一个年龄段的人其智商并无太大的差别.每个人只要认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去发展它,总会做出一番事业.智商较高,对数理化又特别有兴趣的学生固然可以当科学家、工程师.那些热爱人文科学,偏爱政治、语文、外语的同学经过不懈的努力也可以成为政治家、领袖人物、编辑、记者、翻译等.信心和能力是相互依存的.因此,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和集体活动中主动积极地参与,通过实践不断增强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是必要的.有一位姓张的同学,及时学期考试四门功课不极格,成绩全班最差.第二学期开学以后,找他谈话,发现这个学生的自信心特别差.原因有二,一是来自家庭的压力.他的母亲生病在家,失去了工作,有一段时间他父亲的工作也不稳定.与同班同学相比,经济状况较差.这样在经济上失去了自信.二是在学习上环境变了,学习节奏比上中学时要快得多,一时还适应不过来.再加上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好,所以在学习上也失去了信心.针对这些情况,经过全班同学同意,就免去了他的班费.我找他谈话时明确告诉他:你的智商并不比其他问学差,他们能学好,相信你也能学好.同时选择一些与“情商”有关的文章,在开班会时,念给全班同学听.帮助这些自信心较差的同学,树立起信心来.这个同学通过一学期的情绪和学习方法的调整,在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中,各门功课全部及格.其次是加强自控能力的培养自控能力是用理智战胜情绪冲动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情绪智商即情商的核心.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有理性,能够用理智去控制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古人云:“人不可无欲,欲不能逾矩.”自控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情商高低和成熟与否的标志,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我班上还有一位学生干部,及时学期他毛遂自荐,要当班长.为了不刺伤他的积极性,我想如果他确实是一个好苗子,给他一个机会展示自己,何尚不可?就同意了.在这个学生身上有许多优点;工作能力强、聪明、人际关系好.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以后,发现这个学生非常自负、任性,自控能力特别差,不容易听取别人的意见,所以在班上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反感,经常与同学发生争吵.而且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失去了同学们的信任.于是在开展班集体活动的时候,他的工作就得不到大多数同学的支持,工作始终搞不好.因为班上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在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带有较强的地域性色彩,团结成了我们班的头等大事.如何把他们团结在一起,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非常重要.通过调查,班级凝聚力较差,主要是班干部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班支委的团结没有搞好,影响到全班同学的团结.而有些方面,班长起了负面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我找他谈话,但效果都不好,甚至产生了对班主任的逆反心理,总觉得班主任跟他过不去,没有一视同仁.于是就主动提出要辞去班长的工作,为了达到教育他的目的,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反省,我就顺势同意了他的要求.之后我又找他语重心长地谈话,尽量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交谈,但是效果都不是很好.根据他比较好胜的特点,我就明确要求他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期末争取考进前十名.我的这个条件他接受了,而且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冷处理他,看得出来,他有一种失落感.经过一学期的冷静思考和反省,在期末时他给我写了一篇很长的思想汇报.他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表明要改掉任性的毛病,特别要克服控制能力差的缺点.通过自己的努力,他的成绩也名列全班第四.他在同学中的威信也提高了,在第四学期班支委改选时,他又赢得了同学们的支持,被选为班支委.我决定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担任了班长.这次我对他的要求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信任他能够干好这份工作.实践证明,他确实没有辜负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希望,班集体的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情商教育”应有情

总之,如何加强自控力的培养?关键是加强自我修养,加强学习.勤奋工作的人暂时可能受挫,被人视为“傻子”,甚至受到误解或挖苦.但是长此下去,他们学有所得,劳有所获,会受到他人赞赏,而那些自以为当前活得潇洒、学得轻松、玩得过瘾、得过且过,今日有酒今朝醉的人却会被“聪明误”,永远不会受到社会的认可、领导的青睐,人民的赞扬.第三,提高人际交流技巧.大家知道:人是作为社会的一员存在的,社会是以人为本的.人离开了集体、离开了社会将一事无成.有些人,智商很高,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就是孤芳自傲,文人相轻,在一个单位不受欢迎,以为怀才不遇,调到另一个单位也遭到同样命运..说明这个人处理人际关系不当,或者说情商比较差.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就要从大处着眼,不怕吃亏,不斤斤计较.此外,在待人接物上要谦虚,在非原则问题上要谦让,要有大家风度,要“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样,在一个集体里时间长了,人们对你认识了,关系也就会好起来.

心理教育论文:急诊患者心理护理教育论文

1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

1.1恐惧心理

肢体突然受到意外创伤,缺乏思想准备,超出了常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产生极端恐惧心理,表现为烦躁、紧张,痛苦,易暴易怒,哭闹喊叫,难以自控等,而且疾病本身对患者也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如血气胸患者可产生极度的胸闷窒息感、呼吸困难,休克患者胸闷、气短、创伤性疼痛等都会产生恐惧心理。患者外伤出血,紧张不安,多见于年老者;害怕缝针带来的疼痛,以女性居多;患儿看到家长紧张,容易造成恐惧心理。

1.2焦虑心理

疾病是躯体与精神的双重负担,突如其来的打击,患者不了解病情与预后会产生期待性焦虑,使患者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产生焦虑心理。(1)患病性焦虑:急诊患者对疾病的一种心理应激的反应。所有的急诊患者都担心清创后的后果而表现为精神不振,卧床不起、徽言、食欲差甚至拒食、失眠、暗中落泪。(2)分离性焦虑:急诊患者清创后离开与其所熟悉或所依赖的人和物。受伤后给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可能因此中断工作和学习。有的担心容貌变丑难以面人;还有的担心失去配偶或恋人。老年人则担心生活不能自理拖累儿女,因此这些急诊患者大多数拒绝清创治疗,情绪烦燥。(3)适应困难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急诊患者清创前后不适应病人角色和不适应新的生活规律和方式。

1.3抑郁心理

伤情已诊断明确,已脱离危险期,肢体及头、面部伤残已为患者了解。心理由恐惧转为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对周围事无兴趣,对手术效果持怀疑态度,顾虑重重等。

1.4失望心理

失望是个体处于主观认为可取的方案或个人的选择很有限或没有,以致不能为自己发挥力量的状态。此时肢体及面部伤残已成定局,即使医生妙手亦难恢复患者昔日风采,必然为以后的择业或婚恋等造成困难,使患者心灵再次受到打击,产生严重的失望感,表现为悲观绝望、孤独、冷漠、不配合治疗,自暴自弃,甚至萌发轻生念头等。常常表现为目光逼人,呐喊不止,拒绝与医护人员合作。

1.5过分紧张心理

这类创伤患者受的伤势并不重,但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事故发生的估计发生偏差及对疾病知识了解甚少而产生过度紧张心理,强烈要求医生作一些不必要的检查,有的还可产生激化性行为,情绪异常激烈,不能很好配合治疗,使抢救工作很被动。

2根据清创的不同时期进行心理护

2.1术前心理护理

创伤多是由意外事故造成的,所以起病急,病情重,患者面临着生与死,伤与残,多有恐惧感,不知所措,反应比较迟钝,甚至产生过激心态。应加强患者的心理观察及护理:(1)首先,向患者解释治疗效果,疾病预后等有效积极明确的信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2)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同情其感受,与其一起分析焦虑和恐惧产生的原因及不适,尽可能消除引起焦虑、恐惧的因素。向患者婉言说明焦虑对身心健康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3)争取其家属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使其解除因受伤后对社会地位、生活能力及经济状态等发生影响的后顾之忧。指导家属不要在病房谈及经济困难等类似问题。(4)帮助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应用松驰疗法如按摩、听音乐等。允许患者哭泣,以帮助其祛除肌肉紧张。(5)为患者创造安静、无刺激的环境,限制其与具有焦虑情绪的患者及亲友接触。指导家属对患者做一些理解、安慰开导及积极的心理安抚帮助患者总结以往对付挫折的经验,鼓励其积极、健康的处事方式及行为。对患者的合作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6)正确引导患者正视伤残现实,与其共同探讨人生目标,使之身残志坚,稳定患者情绪,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术中心理护理

病人一旦进人清创室,便感到孤立无援,患者往往表现很敏感,容易猜疑,对生、死、伤、残猜想的很多。特别是在手术当中对医务人员的动作、表情甚至走路速度也特别注意。所以护士不能离开其身旁。(1)协助病人处在一个既舒适又利于手术的体位,同时给病人保暖,避免不必要的暴露;(2)告诉病人手术中不会感到疼痛,使其放松。(3)手术进行中,要密切观察病人,重视其心态,关心其感受。如病人感到孤独和紧张时,要嘱其放松,并教其深呼吸;病人感到口唇干燥时,用湿棉球湿润其口唇以缓解不适之感;心理暗示止痛和采用抚摸、与病人交谈、欣赏音乐等转移注意力,降低痛感。如果非必要,则不要先给病人打上输液针,以免增加其心理负担。让病人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体贴,使他们有温暖、亲切的感觉,产生安全感,从而缓解紧张、孤独的情绪。(4)手术中所有人员要表情如常,集中精力配合手术,动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金属器械的碰撞声,也不要说使患者产生误解的话,以缓和紧张、恐惧的气氛,保障手术顺利的进行。

2.3术后心理护理

清创手术后,要进行适当的术后心理护理:(1)患者关心较多的是手术成功与失败,是否影响今后工作、生活、家庭和事业等。忧虑重重,思想压力很大,尤其是多处外伤、骨折的患者,很关心创伤处功能的恢复。特别是术后疗效进展缓慢者,值班护士应多巡回病房。根据不同年龄,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和所受教育不同的心理微环境,了解病情及时综合分析,做出判断,主动协助患者排忧解难。(2)由于术后部分患者伤口疼痛难忍,表现烦躁不安,精神紧张,此时护理人员给患者讲解此手术正常反应的表现,消除患者的顾虑,并给予关心照顾,使其有充分的休息,促进伤口的早日愈合。(3)术后康复指导,适当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向患者讲解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适当活动关节,动作要轻柔,以不使切口疼痛加重为原则。分类指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对在校学生,伤口未愈合前勿剧烈运动;对老人要强调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随时有人陪护,特别要注意直接涉及切口位置的运动。(4)护理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的护患关系,并取得家属配合,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因素,从而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

3结语

总之,急诊患者的清创术前、术中和术后心理护理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为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调动患者内在的心理因素,使心理护理真正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必须要做到:(1)配备专人进行心理护理,要求责任护士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关心、同情患者,让其感觉到责任护士就象她的亲人一样,和蔼可亲。(2)心理护理要求责任护士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且对语言表达有一定的技巧要求:①用安慰性语言;②鼓励性和积极暗示性语言;③劝说性语言。(3)最终达到调节和疏导患者的心情,消除消极、错误的思维,面对现实,增强和巩固对现实环境和对挫折的耐受性及适应能力。

心理教育论文:中职学生心理教育论文

一、中职学生心理问题探究

1.产生厌学心理

据调查,目前31.7%的中职学生都存在厌学情况。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及时,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方面没有自信;第二,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同时对学习的认识不足,认为学习是老师和自己以后的发展没有任何关系,自己处于被动地位,被老师和家长强迫学习。

2.自身心理矛盾

有很多中职学生学习成绩落后,表现差,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被父母和老师忽视、训斥、责备,这使得学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变的自卑,同时也会出现自傲的心理,处于青春期的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叛逆心理强,而且很多学生都不注意自己的心理变化情况。

3.情感变化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因为长期处于被忽视的环境中,情绪波动比较大,而自控能力比较薄弱,抗压能力差,并且社会性的的情感突出的表现为冷漠。

4.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中职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表现的比较敏感,对异性产生好奇心理,缺乏与父母教师进行良性正常的沟通交流,网络交往不正常。

5.个性强烈,问题重重

中职学生个性比较强烈,对自己的成长问题没有过多的关注,也没有很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自律能力比较差,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比较薄弱,很容易走上歧途,性格会发生很大变化,很容易沉迷于网络当中,比如:手机,电脑游戏,不良网络信息浏览,不能够正确使用电子产品。中职学生在青春期的这个阶段有很多心理问题,主要有厌学问题、自身心理矛盾问题、情感问题、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个性强烈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有很好的解决策略,那么让我来具体看看有哪些策略。

二、中职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策略探究

1.建立心理档案,做好管理工作

要解决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那么首先学校要建立心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对心理咨询的管理,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运转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对新生做好心理档案,每学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检测,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在班级中挑选合适的人选为心理委员,并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充分发挥同龄人心理辅导作用。

2.借助媒体做好宣传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运转,需要向老师和学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让老师和学生都认识心理健康知识,认识到心理健康问题。那么,这就需要充分地发挥媒体的力量,积极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节目,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设计大赛,在学校网站上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探讨,利用学校宣传橱窗,适时设计宣传专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活动,团结和组织学生创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气氛,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快乐和重要性。

3.举办心理辅导讲座,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是提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效率的有效方法,要充分了解中职学生现阶段的年龄和身心特点,针对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时间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比如:学校可以开展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教育活动,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身这一阶段的心理变化和生理变化,让他们学会如何积极的处理这一方面的问题。还可以开展中职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讲座,如何正确上网讲座,对自己未来的规划讲座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心理讲座,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让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4.开展集体活动,注重心理训练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要结合中职学生教育技能的培养特点来进行,要积极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心理教育主题活动,开展有效的心理训练。提高中职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展开不同的心理辅导活动。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心理设计大赛、心理游戏比赛,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心理教育活动,从而使得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也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和同龄人交流的过程中,促进自己的成长。

三、结语

中职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要特殊对待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的解决不容忽视。其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容乐观,教师要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变化,充分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效组织心理教育活动,探索解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要坚持不懈地探索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作者:丁穗 单位:福建省民政学校

心理教育论文:中考前学生心理教育论文

一、平常训练,不破常规

首先,教师要制订训练计划。俗话说,万事要三思而后行,做事情之前也需要制订详细、周密的计划。如学生必考什么、选考什么,相配套的基本功是什么;白天可布置哪些训练项目,晚上可以要求学生做哪些训练,空闲时又可以做什么训练;三月主攻哪几个项目,四月主攻哪些项目,五月又集中训练哪几个项目。教师只有做到心里有数,才能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次,教师要保障训练时间。一周两节体育课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后训练。如在每天早读课前,学生可以练习高抬腿和长跑项目;上午的课间操时间,学生可以练习高抬腿、跳绳、短跑或引体向上项目;晚上洗澡前,学生可以练习高抬腿和长跑项目。,教师要注意训练技巧。《中考体育说明》明确了必考各项的得分、选考的项目,所以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考试项目。对于自己的弱项且必考的项目,学生必须加强训练;对于稍强的项目,学生也不能松懈,要勤加练习,以确保得满分。此外,学生要定期检测自己的进步状态,以便清楚自己要突击训练哪几个项目。不过,考试前三四天,学生应当适当地减轻训练的强度,因为过度疲劳或超负荷运动是考试的大忌。

二、调整心态,转移压力

越临近中考,有些学生就越紧张,主要表现为:训练时手脚僵硬,不听使唤;不相信自己,极度自卑;头脑混乱,失眠多梦,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让学生明白开设体育科目的初衷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强身健体,健康及时”的观念深入人心。其次,教师应该根据中考体育的得分要求,分析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告诉他们只要发挥正常即可,不要有太大的压力,乐观面对一切,化压力为动力,查漏补缺,进行有效的体育训练,就能取得理想的体育成绩。,2015年中考体育有必考题和选考题,选考题包括耐力跑、投铅球和引体向上或仰卧起坐。学生应该放弃自己的弱项,选择自己的优势项目。

三、考前放松,及时应对

首先,父母关心于无声处。家长不要过多地问前问后,否则容易增加考生的思想压力。家长可以悄悄地为孩子准备合体、舒适的运动衣和运动鞋。短跑是中考体育必考项目,而一双合脚、舒适的鞋子,能提高学生的得分。至于饮食方面,笔者建议考生不要在考试期间吃油腻的东西,适当的瘦肉和蔬菜即可。其次,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摆正心态。临考前,教师不要过分地关心学生,或者故意冷落他们,而应该努力调节气氛,为学生减压。如教师可以播放轻松的乐曲,或者让学生做广播体操等运动量不大的锻炼,或者让学生讲故事、说笑话,使学生轻松心情……,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提前组织学生看考场,以便学生熟悉考场和考试流程。

四、灵活机智,应对突变

每年的中考体育总有特殊情况发生,要么有人摔伤,要么有人扭伤。当出现各种特殊情况时,一方面,教师要疏导和关心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通知家长和有关部门,办好缓考或免考手续,不能束手无策。考试年年有,分数年年变。体育教师一定要调整教学策略,努力疏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多方配合,尽教师的较大努力,才能让考生在体育考试中做到零失误。“养兵千日,用在一时”,让学生在中考体育的道路上无忧地纵横驰骋吧!

作者:李剑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豫东学校

心理教育论文:残疾儿童心理教育论文

一、努力克服,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

残疾学生因为生理上的缺陷,在家中往往事事都由家长代劳,在学校中教师出于对残疾学生的“照顾”,往往也是尽可能地不让残疾学生从事过大的活动,久而久之就容易培养起学生的依赖心理,有些学生甚至会因为自身的生理问题而养成消极懒惰的毛病。针对这一心理问题:①教师首先要明确教育思想,关心爱护残疾学生不等同于事事亲历,不让学生参加任何有“难度”的活动;②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在残疾学生的日后发展中,独立自主能力都是支撑他们生活的重要基础,教师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例如,班级扫除中要让残疾学生自己收拾自己的位置,同时教育要延伸到生活中,洗手、洗脸、吃饭、穿脱衣服鞋袜等都要由学生自己完成,以此消除其依赖心理,培养其独立精神;③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教师发现学生在处理某项问题时有难度,不要急于帮助他解决,而是要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解决,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任务情境等。

二、培养自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

残疾的学生对于美好生活都有着强烈的渴望,正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残疾儿童要比一般的学生有着更为强烈的自尊心,有时这种自尊过于强烈,使其无法接受失败。做好残疾儿童的自尊心理转化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针对这一心理问题:①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的自尊,帮助学生将这种自尊心转化为拼搏成功的动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名人事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把张海迪、霍金、海伦凯勒等中外名人的成功案例作为教育素材,让学生明白即使生理上有着缺陷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成功;②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参与体验成功,特别要注意对于残疾学生的挫折教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或是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成功。例如,班级在举办“新年晚会”时,教师就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位上肢残疾的学生担任主持人,即使该名残疾学生在主持时有些许的紧张,但所有学生竟不约而同的进行全力配合,晚会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该名残疾学生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综上所述,残疾儿童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教师要通过积极的教育引导来帮助残疾学生树立健康心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通过相关的教育经验我们可以发现,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正视现实,从培养学生自信,消除学生依赖,让学生体验成功三个方面,对残疾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相信随着教育工作开展的不断深入,残疾儿童心理教育工作的发展将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安丽

心理教育论文:普通心理学心理教育论文

一、科学精神与专业兴趣的矛盾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填报心理学专业。兴许在他们看来,心理学在未来会受到更多的重视,发展前景也是一片光明。而且大多数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也是十分强烈。根据调查可以知道,大多数学生对心理学有一种“朦胧的神秘感”,在这种色彩的笼罩下,学生对心理学的期待自然更高,神秘而玄妙的东西被称为心理学,而科学和理性的东西则被头脑所排斥,不能被人接受。如果硬是改变学生的这种看法,必然造成学生的失落情绪。如何让学生们接受心理学的理念,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探讨的主要问题。

二、普通心理学的教学改革措施

1)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目标

在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之前,任课教师就应该先跟学生讲述这门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明确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心理有个大概的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清楚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为今后学习效果的检测提供依据。

2)以问题为主线进行启发式教学

在课堂上提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认真备课,做好充足的准备,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提问题的时候先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再请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再进行补充,通过设置问题和讲解问题,很自然地将教学内容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问题式”的课堂也是师生共同参与互动的一个过程。比如教师提出“为什么有些人在别人看来已经很瘦了却还是一个劲地减肥”,这种减肥问题是生活中聊得比较多的话题,学生们自然有自己的不同理解。每个人对瘦的定义不同,每个人对审美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每个人的追求也会有所不同。在讲述视觉后像时可以探讨医生在手术室里面穿的衣服的颜色是青绿色的原因;讲述情绪时以“汶川最牛校长叶志平”为案例讲述应激的负面作用;讲想象的时候以“潜伏”里面的人物原型来阐述,让学生更加清楚的明白大多数的想象都是来源于生活。课堂上探讨这种问题,进而引出问题的本质,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3)增加课堂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

增加课堂的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自己设计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实践活动。比如常见的“测试你的左右脑”、“河内塔实验”、“视觉后像实验”、“错觉小测验”、“注意分配实验”、“短时记忆广度实验”等活动。在开展这些小活动时,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参与。不仅动手又要动脑,多方面拓宽学生的思维。一般学生对这种实践性的活动都比较感兴趣,所以参与的积极度很高。而且这种实践性的小活动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只需要短短的几分钟,就当是缓解学习压力,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解压方式。

4)适当的课后习题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课后习题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课后习题的量要适当,一次性最多就出三道题,差不多一周一次或两周一次。通过对课后习题的检查,教师可以比较清楚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与此同时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心理学知识的重要性。除了布置相应的练习题,在每章节讲完之后,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框图建立本章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批改完之后可以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一些错误率较高的问题。全部内容讲解完之后,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5)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普通心理教育注重的不只是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对于学生平常的课堂表现也是十分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回答问题情况、课堂积极性等方面,都是学习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作为平时成绩的主体。与此同时,可以适当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所占比例,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这样做有助于学生更加重视课堂表现,促进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从而强化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三、结语

普通心理学是一门既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的一门基础课程,两者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可以充分调动老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一步步提高普通心理学的教学效果。

作者:敖雅梵 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心理教育论文:体育教师心理教育论文

1.体育教师心理教育的角色认识

对心理教育的角色认识有助于教师提高对自身完善紧迫性的认识。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不亦乐乎。现今的教师首先要构建内心世界,树立适应时代的、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这样才能教育学生修身,使其心理健康。教师要扮演好心理教育的角色,就要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充分认识自己。即完善自己的道德观念体系和认识结构,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自己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在教学工作中学会用别人的眼光看世界,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此外,体育教师还要有全新的教学工作模式。

20世纪90年代美国一位教育学家认为,学校教育要促进学生发展,对学生进行“3R”(读写算)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他又新增了“2R”(尊严与负责)教育———善行教育、人格教育。由此可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先教会学生做人(如何尊重别人,爱护集体和行为规范),再教会学生做事(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这应是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思路,也是教师应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只有教师认清了心理教育对学生健康发展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把握了正确的教学工作模式,才能真正理解心理教育角色的内涵。

2.体育教师心理教育的角色行为

真正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这是体育教师角色行为的正确体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之前,需要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也就是要清楚地认识和理解学生有哪些心理需求和心理障碍。这样就容易掌握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缘由,就能真正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体育运动中,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需求,渴求友谊,希望在集体中占有一席之地,得到别人的尊重,但往往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或认识上存在偏差,对于自我表现受到别人非议等。这样就造成学生心里矛盾重重,对其成长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从心理发展上说,此时的学生特别需要教师帮助,直至他们走出误区。作为扮演心理教育角色的体育教师来说,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矛盾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在深层次上帮助学生扫除心理障碍,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实践证明,要使体育教师心理教育的角色行为具有正确的导向,教师就要增强心理健康意识,用敏锐的智慧和温暖的爱心,在学生出现学习困难、产生烦恼或挫折、情绪低落的时候,及时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方法,给予有效的指导。从另一个角度看,学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更需要教师挖掘出心理问题的深层缘由,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消除心理障碍。通过对自身心理教育角色客观、科学的认识和角色行为模式的正确合理运用,体育教师就会很好地履行心理教育的角色,人们会承认他们在担任心理教育角色中的地位与作用。

作者:黄旭 单位:湖南警察学院

心理教育论文:贫困大学生心理教育论文

一、孤僻抑郁

由于在内心上一直处在不自信状态,贫困生总是觉得自己不如身边的人,自卑的想法总是环绕自己的内心,在实际交往中,对别人的情绪以及行为过分关注,并且总将这些与自己扯上关系,生怕别人知道自己的贫困,逐渐的将自己关在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狭小空间之中,拒绝与外界的人与物进行情感交流,发展成自我孤僻的状态。据有关专家研究,利用层次理论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显示其实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与别人交流,人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必须生活在以人群为单位的集体之中,而贫困大学生就是因为“贫困”处处需要遮挡自己的这个短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不能过多的与其他人进行接触,而这又与心理上急求需要与外界进行交往的需求相矛盾,同事实际生活的贫困状态,让他们的内心备受煎熬,郁郁寡欢的状态总是伴随他们的心里。长时间的这种状态,逐渐将他们推向了不自信以及对未来生活产生茫然情绪的状态,甚至有些人会觉得社会极度不公平,对社会产生一种畸形的看法。在这样的状态下,长时间的不自信逐渐将贫困大学生推向了郁郁寡欢的深渊。

二、内向和不稳定

因为贫困的事实导致了贫困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中缺乏信心,不断给自己内心施加压力,总是认为这种现实是社会的不公造成的,内心变得极度敏感,情绪上缺乏稳定性,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思维容易偏激,造成冲动的行为,而实际上,自己的内心并不强大,脆弱的非常容易受到伤害,长时间如此,极有可能导致一些不为常人所理解的行为。

三、自卑

根据心里学家的解释,自卑实际上就是一个人胸怀不够宽广,过分计较自己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的得失成败,并将不好结果的原因归结到个人的能力不足,进而转化对自己进行否定、不满的情绪。贫困学生,在大学之前的中学以及小学生活阶段,因为相对封闭,对学生的评判标准更多的来源于学习成绩好坏,经济上的差距还没有体现的那么明显,因此,在那阶段中自己能够得到同学与老师的认可。在进入大学之后,因为比较开放,大学生能够非常自由的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进行装扮自己,经济上的差距非常明显体现出来,而学习成绩的好坏已经显得没有中学时那么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贫困大学生觉得自己身无长处,与自己身边经济优越的同学比较,自己简直没有可比之处,自己身上没有闪光的地方。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自我否定情绪的影响之下,不能够真正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总是选择逃避,生怕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困难之处,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因为根据马斯洛理论,人都是需要自尊的需求。贫困大学生的敏感内心促使了自尊对自己更加重要,过分的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与同学,老师的交往中,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烈,总是逃避与别人的正常交往。平困大学生的这种经济的匮乏、特殊的心里、环境的反差,非常容易造成他们心里上的不适应,最终导致非常严重的自卑心里。

四、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教育。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发奋图强,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毅力考取理想的学府,变成了贫困的大学生。随着大学生队伍的壮大,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也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放在贫困大学生身上。高校通过思想教育课程,大学阶段个人视野、个人品德的形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大学生不要盲目沉浸在物质生活世界中,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高校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优化校园环境。大学生之间应该相互有爱,和平共处,不要因为自己是城里人就有良好的优越感,不要因为自己是农村人就有自卑感,努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价值观,培养珍视同窗情。高校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开展各种各样的心理讲座,对心理自卑的贫困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梳理和开导,消除因自身家庭贫困,自己穿得土里土气所产生的心理落差感,培养贫困大学生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意识,自觉克服自卑意识,培养贫困大学生的挫折调整能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复杂,一般性的心理教育对他们效果不明显,加之他们又非常敏感,所以必须对他们施以特殊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引导。(2)完善社会对贫困大学生的救助制度。经济上的贫富差距是导致贫困大学生存在心里问题的重要原因。国家政府为了缩小贫富间的差距,高度重视农村大学生的教育问题,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向大学生提供了无偿贷款,大学生工作四年内可以还清贷款。贷款对贫困山区的大学生无疑是雪中送炭,是贫困大学生开启人生新航程的引路者。但是,国家贷款每年为6000元,刚好够高校的学费。贫困生的生活费仍然需要家庭和自己支出。由于学生分布在全省各地,学校在短期内也不可能真正了解学生实际家庭状况,但是由于大学生众多,高校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排查,自尊心特别强的贫困生不愿意说自己贫穷,反而家庭相对可以的大学生得到了助学金,高校需要及时更新了解学生生活动态,解决监督漏洞。一般贫困大学生都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学校直接给相对贫困的大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容易引起周围同学的不满和激起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心。高校一般通过提供多样的勤工助学岗位,让贫困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应得的报酬,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但是目前高校提供的助学岗位,一般都是比较简单机械的,希望高校可以多提供一些具有组织性的岗位,让贫困大学生走出自己的生活圈子,逐渐走出自卑抑郁的阴霾。同时也锻炼了贫困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有利于贫困大学生拓宽自己的就业渠道。

作者:王钧永

心理教育论文:师生协作与互动心理教育论文

1高校心理教育中师生协作需要加强的方面

1.1心理教育中师生关系被淡化

在我国目前许多高校建设中,对于心理教育的管理和建设都是比较片面的,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核心被曲解,教学内容被片面性选择,学生在学习心理教学课程时也主要关注的是考核制度和考核内容,而不是因为心理教育本身去关注其教学内容。这样的恶性循环就逐渐增加了学生对于课程的不重视态度,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不得不以学生考核为主要目标,这样的教学就忽略了课程中的师生协作与沟通,所产生的师生关系只是在考核问题上建立的,这样的关系不仅对学生没有多大帮助,而且还在侧面助长学生在大学期间对考核制度的变向理解。如果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降低心理教育的不完整性,让学生从根本上重视心理教学,那么就有可能在高校建设中重新建立起心理教育的核心价值和核心内容。

1.2心理教育的规范化和教学不达标

高校教学中对于心理教育课程的工作人员安排大多数是敷衍了事,并不是专业的心理教育工作人员,这样的非专业型人才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大多只是进行读教材工作,这样的教学内容就很容易让心理教育课程成为学生敷衍的课程。这样不规范化的高校心理教学是不符合国家教育标准的。

1.3高校心理教学思路不正确

大学生心理教育从根本来说是主要以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但是我国目前的高校心理教学思路是比较片面的。如果教师在进行心理教学时可以将教学思路端正,以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就可以将心理教学课程在高校更好地建设起来。在进行高校心理教学建设时,首先要确保心理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协作力度,这样不仅可以通过教师的教学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心理教学课程的建设。

1.4教学团队不够优良

心理教学在高校教学中是需要教师有高度专业知识基础的,从心理教育的本质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保持高度人性化而不是以传统教学的态度来进行授课,这项工作目前在我国高校的建设过程中不够完善,许多心理教师大多没有教学基础和教学经验,对于这项工作的态度也比较片面,不能从根本认识心理教学在高校中的价值,这样不仅不能促进高校心理教学内容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阻碍高校的整体建设。对于心理教学在高校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1.5高校对于心理教学的关注态度不正确

大学生阶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比较关键的,通过大学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这样特殊的教学环境中,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每一门课程,不应该将高校心理学进行冷处理。从高校心理教学的本质来说,可以带领学生正确对待自身心理状况,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高校目前的建设程度不够完善,对于心理教学方面的建设更是起步阶段,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加以重视。

2高校心理教育中师生协作与互动的建设途径

2.1创新情景模式,提高师生互动的积极性

在现在的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相当重要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目前在课堂上有许多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差,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这就严重地影响教学的质量。解决学生心理素质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积极的和教师交流沟通,提高师生互动的积极性。教师要创新教学情境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的融入进来,在活动中与教师交流沟通,一起体验活动的乐趣,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会不断的提高,而且还能增进师生关系,多方面的对学生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面对当前我国的高校心理教学建设程度,要想在教学课程中有效创新情景教学模式,就必须将心理教学课程进行正确的安排,把高校心理教学的教学目标引入全新的教学理念,并且不断改善高校心理教学课程的实际效率和实际价值。教师在这样的课程基础上才能有效的创新课堂内容,比如对心理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模拟建设,通过有效的实际生活联系,才能将学生的心理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渗透。

2.2调动师生问题的协作效果

在前文的基础上,不断扩大高校心理学教学课程的建设程度,由此开展新型的心理学教学课程,为之后增加师生协作的效果和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心理课程安排上要努力做到多元化科学化,并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在课程中尽可能的保持师生之间的沟通协作频率,由此来促进师生之间的协作关系。在整个高校心理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协作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如果可以有效增大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和问题交流,由此展开多元化的互动环节来培养学生在高校心理教学中的学习自主性,就可以从根本上提升高校心理教学课程的建设程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把握学生的学习思维,只有有效保障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有机会创造更多的师生协作机会。在高校心理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发散性思维类型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提问机会和回答机会,这样就从课堂内容中增加了师生的协作关系。

2.3改变师生感情增加师生协作途径

在高校心理教学的课程安排中,师生协作关系的发展还比较简单,在师生协作互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占有比较高的主动权,而且影响师生协作关系的主要因素也是教师的教学态度。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好课堂教学内容,保障教学中的质量效率以及基本的公平公正等,在教学方式上要不断实践改善,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努力突出自身的教学特点,这样就可以为之后的师生协作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此基础上就要努力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协调好教师与学生之间单纯的传统师生关系,尽可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定的友谊,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所产生的师生合作就不仅仅是教学方面的价值,还包括师生情感价值,从总体来说教师应该首先建立起良好的教学环境,由此发展师生关系,努力创造课程中的师生协作活动,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高校心理教学中师生协作的效果和价值。

3总结

高校心理教育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而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如果可以有效地提高师生之间的协作关系,不断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就可以从根本上促进高校心理教育的建设程度,对于高校的发展以及高校心理学的发展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为高校心理教育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作者:张伟玲 单位:吉林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心理教育论文: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教育论文

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主观层次上对主观体验的积极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对幸福、满足、乐观、快乐等方面进行研究,重点在于使人们满意自己过去的生活,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幸福,对未来保持乐观的态度,主要是对人类主观上的幸福感的研究;二是对个人层次方面的个人特点进行研究,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工作能力、勇气以及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技巧,对美丽事物的感知能力,做事的毅力,处理事情的宽容,发明创造的能力,洞察力以及个人的才能和智慧等等,想要培养或加强这些方面,必须具备来自个体的积极情绪;三是对群体层次组织系统积极方面的研究。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积极社会、学校、家庭的建立,从而达到提高群众美德、增强群众责任感、提升职业道德的目的。积极心理学是根据消极心理学而产生的,保留了消极心理学好的方面,舍弃了消极心理学不好的方面,对消极心理学进行批判的同时,应用消极心理学大部分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对人类积极心理的研究,对人类的优点和价值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采取的方法更加科学,使心理学家更容易挖掘人的潜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人类的活力。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使人们对生活的信念更加坚定,帮助人们寻找获得幸福生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在消极心理学影响下大学生心理教育出现的问题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误解来自于消极的态度

一直以来,我国心理学始终采取消极的取向来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研究的对象是非健康的或者是病态的,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操作性定义为测量有没有具体的精神疾病,致使理论学者和理论实践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误解,他们基本都认为只要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说明心理不会有任何的问题,也就是说没有任何的心理疾病。这种对心理的理解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对当代大学生的潜能意识的开发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的核心目标,这就使得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都集中在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处理方面上。使人们对大学生积极良好的心理教育培养缺乏应有的标准和内涵。

(二)因过于关注大学生心理的消极方面而忽视了积极方面的培养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遵循以往的教育方式,过分注重消极方面,具体就是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这种消极心理学的教育模式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大学生通常被老师当作是问题的根本来源,教育者常常觉得大学生存在某些心理方面的问题,或是将消除心理缺陷或弱点当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长此以往,容易使心理没有问题的大学生也开始关注自身的消极方面,从而忽视自身的积极品质。所谓的消极心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就是忽略帮助大学生开发潜能、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三)因过分关注大学生心理的消极方面而削弱了教育的功效

在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中普遍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例如,人与人交往的问题、培养意志力的问题以及良好的行为等等,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前先要把大学生工作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列举出来,然后加以分析,研究如何克服该问题,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意见、对策,并且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心理问题为重点内容,进行相互讨论。在心理教育中常常采用心理测试的手段去判断学生的心理是否存在问题。这种教育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了解决心理问题上,导致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就是由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组成的,甚至错误地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了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准备的,认为心理就是不健康的代表。心理健康教育过分注重心理问题,从而忽略了潜力的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也是个体发展中最重要的部分和最积极的方面,因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始终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三、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所谓的积极心理学就是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因素进行研究,以发现人类本身存在的积极力量和良好品质,并通过这些进一步深入挖掘人类的无限潜力,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积极心理学为我国大学生心理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界定心理健康

以往的心理教育取向模式往往都是消极的,研究的重点放在了非健康或心理有问题的方面,把所谓的心理健康定义为没有精神疾病。很显然,这既不又不科学。心理健康存在两个方面的标准:一是主观,心理健康在于自身的主观体验,影响主观因素的潜在因素只能作为客观条件。二是积极层面,所谓健康心理不是指心理的消极方面少,而是积极的方面比较多。

(二)关注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

积极心理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并且应当有着积极的理想和追求,涉及到积极的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积极心理的重点需要放在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上,如积极向上的思维、积极的心态、积极的生活方式等。

(三)通过积极心理学教育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大多数来咨询心理问题的学生都是问题学生,因而大学生与心理学教师处于对立的状态。虽然在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主流观念中,也时刻强调不要使大学生与心理教育教师的关系处于对立状态,他们之间应该相对平等,因为良好的咨询关系,更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过程中,应该做到熟练运用解决心理问题的沟通方式,但这仅仅是我们的美好愿望和原则。在咨询者,即问题学生观念的影响下,这些都形同虚设,只是我们美好的愿望,实际情况很容易导致教育对象和教育者相对立。教育者没有把自己融合在心理健康教育里,而是将自己放在教育者的位置上,把大学生即被教育者放在问题学生的位置上,使大学生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认为自己的心理是有问题的,这样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潜意识,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排斥及高度警惕,使学生和老师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小心翼翼地生怕因为过多的接触心理教育老师或心理室,而令同学感觉自己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四)重视积极心理教育方面的教育资源

在心理健康的教育中缺乏积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以心理问题为重点,只关注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层面,这样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工作常常处于校园其他工作之外,往往被看成是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所开的一门学科,或者,只是为了应付学校开展的心理活动。甚至有的学校还把心理教育与其他的学科划分开来,好像大学生心理教育课只是心理辅导和咨询者的工作,别的老师与心理教育没有关系,这必然导致大学生心理教育缺少有效的组织和健全系统的支持,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四、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了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本文的分析和阐述我们还可以了解到积极心理学的实际概念,积极心理学不仅仅在于如何治疗心理疾病和保护人类心理健康的研究,还是研究人类面对生活的态度和乐观的心态的一门心理学科学。积极心理学要求,每一位心理学家都要以一种极其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审视人类的潜力、目的以及能力等等。基于原来较为完善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的技术,对积极心理学中人类的力量和人类的美德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达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的心理教育的最终目的。

作者:汪大伟 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心理教育论文:青春前期心理教育论文

一、合班上课,传递正常的信息

过去,男女生分班上课,内容无非就是青春前期发育的第二性征以及保健常识。然而那种神神秘秘的形式,一是会引起学生对异性的好奇心,格外关注异性的相关性知识;二是会增强一种“性是见不得人”的羞耻感。他们会觉得,老师都不让他们坐在一起听,那肯定是不好的事情。所以,分班上课可能会埋下对异性的性发育好奇和对自己的性发育羞耻的种子。公开学习,传递正能量心理健康教育中“青春期的性心理教育”这部分内容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是被忽略的。教师面对这类内容,常常会让学生“回家自学”。学生可能就会觉得“性”是令人羞耻的,所以老师不愿意讲解。于是,学生不敢在学校查阅有关知识,反而通过其他途径偷偷看,又因缺乏成年人的解释和引导,不但看得云里雾里,还可能产生性知识认知上的偏差。

二、通过恰当合理的授课内容,传授“性很正常”的理念

1.导入要新颖别致

课堂伊始,我用姚明由幼儿成长到极有魅力的男子汉的一组照片,激发男生向往、倾慕的情绪。然后话锋一转,告诉学生,要想成长为正常的、有魅力男性女性,就必须经历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其实,课本上的导入方式是朗诵一首赞美青春的诗歌,但是读诗节奏较慢,学生兴致不高。而我采用的这种导入方式则比较直观,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入题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另外,首先选择男性作为例子,我也是有一定考虑的:男生往往比女生会起哄,很可能一下子就破坏了教师为这堂课营造的氛围。所以,教师可以先抓住男生的心,这样就能更好地掌握课堂的气氛。

2.内容比例要恰当

身体发育和心理变化的讲解内容的比例要把握好。身体变化是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感知到的,而身体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化对学生而言才是抽象的。所以,教师应该明确所执教的课程是心理健康课,在一节课只有35~40分钟的情况下,教师应多和学生谈一谈不同发育时期心理上的变化,而不要一味讲生理变化,将这堂课上成“生理卫生课”。

3.内容深浅要谨慎

其实,小学阶段对生理发育的教育到青春前期的生理变化即可,也不必讲得太深。有这么一则笑话:孩子从幼儿园回来,问道:“我从哪里来啊?”爸爸有些尴尬地说:“问你妈!”而妈妈结结巴巴解释了半天,从小蝌蚪竞争讲到母亲受孕,可孩子却失去了耐心:“幼儿园的东东说他是从江西来的,我怎么会来自这么多地方?”其实,做家长、做老师的除了要克服自身的对“性”的恐惧心理外,也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对学生的性心理的教育也要遵循这一规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循序渐进,不能苛求在小学阶段就完成所有的性教育教学,比如交配、生育等问题就可以留到学生进入中学后,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4.突破点要找准

很多学生是发育早了害羞,发育晚了焦虑。所以“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培养淡定从容心态”是这个课程的教学难点。我采用曲线图的方式直观地告诉学生,人一生有两次发育高峰,第二次是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爬坡”,到大学“下坡”。有的同学先“上坡”,已经开始发育,有的后“上坡”,发育较晚。但是先“上坡”的发育速度也可能渐渐慢下来,后“上坡”的也可能“后来者居上”。当学生看懂这个曲线图之后,心理负担便会大大减轻了,有关“每个人的发育有早有晚”的认知形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与学生大方谈“性”,增强学生的安全感

1.教师要有提前的知识储备和心理预设

教师首先要做好相关的性知识的准备,才能在及时时间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给予快速的应答。其次,教师要做好心理预设,要提前对学生进行了解,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有一定的掌控,才会知道学生的问题范围,引导的时候才能“因材施教”,在课堂上才能处变不惊。从而让学生有一种我们可以很从容大方、安全自然地谈“性”的感觉。

2.教师要有“化险为夷”的课堂调控经验

曾有一个男生问我:“是不是每个男生都要割包皮?”霎时间全班都安静了,庆幸的是没有人笑。我愣了一下,马上镇定地说:“因人而异,医生说了算。”他点点头,坐下了。看来,不论问题多么隐私,只要教师沉得住气,用温和的微笑、清澈的眼神回应学生,学生就能够从这样的言传身教中感受“性,很正常”的正确态度。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开展青春前期的性教育课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件极有意义,也极有价值的事。

作者:张艳红 单位:厦门实验小学

心理教育论文:高中语文之心理教育论文

一、在课堂活动的开展中渗透心理教育

(一)课文角色扮演中发现学生的内心世界

学生的内心世界是需要教师自已去观察和慢慢感受的,所以教师要学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的内心差异,而在课堂上及时运用课文进行角色扮演就可以收到这样的效果。例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一课中就可以模拟马丁•路德•金当时的演说,通过这个活动去观察哪些学生善于表达,哪些学生不善于表达,哪些学生在演讲时有情绪的激昂等一系列的学情。而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教师慢慢摸索出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在对学生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更加具有针对性。

(二)讨论式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处世心理

课堂不能死气沉沉,否则学生的个性就无法展现。要想在课堂中渗透心理教育就需要让课堂活泼起来,而讨论往往是好的方式。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是非常值得讨论的一课,文中主人公所讲述的战俘遭遇与卫国战争的大时代是存在巨大差异的。通过学生发表的不同看法就可以看出学生面对不同遭遇的处世心理,学生时期遭遇到不公平待遇往往会产生极端思想,而通过这一课的讨论去解决他们的差异,释放他们的压抑有利于消除他们的极端思想。所以在讨论式的课堂中慢慢渗透正确的处世心理,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他们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处世观。

二、在课外实践中磨砺学生的品质

(一)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彼此的内心

其实高中语文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课外实践活动对心理教育的渗透更加效果显著。例如,举行一些文人故里的踏访活动,有利于他们感受贤人的成长过程。同时一些心理教育之类的实践活动就更有助于学生了解彼此的内心,以及发现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假如他们在活动中诉说出了自己的烦恼,那么他们的内心世界就打开了,这样就有利于教师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而且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彼此之间也可以加深了解,拉近他们之间彼此的感情,有利于他们和谐相处。这样的活动就是真正将心理教育融入到了实践活动中。

(二)让学生在合作中交融彼此的思想

青年时期最需要大家彼此思想的交融,了解别人的看法就不容易让自我仅仅局限在自己的世界,所以我们说合作促使融合。高中语文教育中不仅仅需要渗透心理教育,更要让学生彼此的思想得到汇总。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需要协作才能够完成的活动,让他们通过协作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发表看法,然后总结出一套最有效果的方案。组织这样类似的活动有利于他们将各自的看法展现出来。一个能够展现自我内心想法的人,其心理肯定是开朗的。所以这些活动能够真正帮助他们健全内心世界。总之,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够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因此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方式将心理教育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去。

作者:简娟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中学

心理教育论文:初中英语学困生心理教育论文

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的技术的飞速传播,英语一直是国际通用最重要的语言,而且也是现在经济社会人才的工作资源和经济资源,社会各界对英语的要求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高。所以教育部门特别重视英语教学改革,整个社会都在呼吁学习英语,从幼儿园就开设了英语课程。很多学生在刚接触到英语是觉得很新奇,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都很高。但由于课程不断增加难度,导致很多学生慢慢的不喜欢英语课了。面对这样层出不穷的局面,如何拯救初中英语学困生群体就是所面临很严峻的问题了。下面是笔者从初中英语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然后用爱和赞赏的方式,主要从其心理教育来拯救初中英语学困生。

一、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成因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学生自身、教师、家庭与社会)分别阐述

(一)学生自身对英语教学没有兴趣

对于很多初中学生来说,英语是一门全新的语言。初中英语,是对学生英语教学的进一步提高,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通常存在一定的规模化,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带来的没有过多的新鲜感。况且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生没有特定的语言环境,自然而然就对这门学科没有兴趣,不喜欢这门学科的枯燥教学,他们很容易对英语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几次被老师提问而“出丑”和几次考试不理想后,他们就会觉得英语是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于是便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他们不想记单词,一听到“听写”就感到恐惧;更不愿背诵课文,觉得这是一件烦人的差事。久而久之,他们的“欠债”越来越多。结果有一部分学生面对英语课本就如同看到“天书”一样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的学生在老师报单词时就拿出本子接受惩罚,他们宁愿一遍又一遍地被罚抄单词,也不想提前记忆。所以针对初中英语教学,需要英语教师改变教学模式,尽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英语教学的吸引力。

(二)英语教师的影响,让学生失去信心

大多数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重点关注传授知识的方面,针对难点、热点、重点进行解决,注重根据教学本质内容去改进教学方法,而忽视了英语带给学生的巨大压力。这是传统英语教学带来的弊端,长期的学习压力逐渐让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家庭的过高期望,让学生负担沉重

在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因为英语学习成绩差,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多次使父母对自己感到失望,久而久之自己就缺乏信心;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属于班级的特殊群体(学习成绩差),就不会得到老师的重视,同学们排挤他们等等情况。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有开始的成绩差导致后来根本跟不上,更甚者让学生产生了抵制和畏惧的心理。怕上英语课,怕接触到与英语有关的东西,更不用说考试,逐渐在学习行为上转变成远离学习的活动倾向,然后累计下来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导致他们失去对英语的兴趣,厌学情绪和抵制情绪日益严重,导致他们从正常的学习群体转变到了学困生的行列。

(四)社会的不断发展,让学生学习英语的压力更大

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生成绩不好,并非都是智力上的原因,如果只着眼从智力方面入手,提高学生英语成绩都得不到理想的效果,必须要从智力因素以外的方面入手,逐渐降低非智力因素上的不良影响,才能促进他们的原本智力优势得以更好的发挥。大部分英语学困生,不是一开始学习英语能力就很差,而是在后来由于不良的因素的影响所以才会越来越来差,平常接触英语的机会很少,讲英语的机会更少,在当今社会下初中时期学习环境严重缺乏英语因素的熏陶。社会的不断发展,父母也开始逐渐重视英语的作用和前景,所以也引起对子女学习英语的要求非常高,传统意识上认为只有学好英语才能有出路。

二、初中英语学困生心理教育的对策

(一)信任从关爱开始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相辅相成的过程,而英语教学作为一门外语学科,需要有教师的信任和关怀,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氛围和重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摆脱厌学的心里影响。根据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我个人认为身为初中英语教师,首先要以学生心理为出发点,多给这些学生关爱,精心呵护他们的心灵,有利于消除不良心理因数而产生的不良学习品质。曾经有人说过:“教师的一句话,就可能促成一个奇迹的出现;教师的眼神和态度,或许就会抹灭一个人才的出现。”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多与学生进行心理上的交流和沟通,用教师的爱为你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教师,应该及时、的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特别是学困生的心理思想动态,并及时了解展开与他们进行真诚交流的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想他们所想,学困生若是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赞赏,就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还要在学习上多帮助他们,在教学方法上要及时改进,提高学习兴趣,激励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还需要特别关心他们,为他们设立一个专有的学习环境,消除他们学习中的种种障碍,可以帮助他们思想稳定健康;与此同时建立了联系,定期的加强指导训练和巩固练习,稳定心理,尽力不让他们重新走上“厌学”之路。

(二)自信从赏识开始

初中生由于自身的身心还没有成熟,他们对于一个比较陌生,又不容易接受的学科教学,很容易丧失自身的信心,而从笔者英语教师的角度来看,增强初中生自信的方法就是多给学生一些赏识,多重视他们一些。在课堂上为他们创设温馨安全的气氛,使其学生的心理氛围感受到安全,在逐步设计一些可以使学困生能有机会回答的问题,通过回答问题获得成功的优越感,让他们心理不在有忐忑不安,在他们英语课堂上能放心、舒心和安心,促进他们在英语课堂得到成功的感觉。例如:学习英语形容词的时候,我会通过设计一些符合主题的活动,在配合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如在请班上个子不同的三个学生参与活动,然后配合问题是:whoisthetallestboyofthethree,A,BorC?这么简单的问题,是为了根据学困生的特点而设计的,但这其中所带来的自信和成功的力量是不能忽视的。

(三)进步从坚强意志开始

整个班级的学生的差异是必然存在的,教师要关注并承认这种差异,谨遵以生为本,因材试教的原则来进行英语教学。可以容许有些学生学得相对慢些,效率低些。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应该善于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要适当的对英语学困生做知识的调整,使其他们在课堂上尽较大的努力去掌握知识,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感受机会。在课后练习题的设计上也要针对他们的特点,尽力使他们独自完成有兴趣的作业,逐渐降低他们惧怕英语作业的心理,又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教师作出适当的评价的时候,将学困生又向英语的教学活动拉近了一点,让学生慢慢的爱上了英语。

(四)成功从良好习惯开始

很多学困生都会把自己当作一个特殊的群体,会主观的认为老师对他们有偏见,嫌弃他们,所以一般情况是不会主动去请教教师的。在教师的平常工作中,要关注偏爱那些学困生,对他们给与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比如,因为他们的学习基础不好,接受知识的的速度会相对慢点,达不到教学效果,对于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多为他们进行课外针对性辅导,检测知识的掌握程度。整个教育的技巧应该以关爱学生和欣赏学生为重点,长辈由衷的欣赏对学生来说是非常之重要的。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善于对学生进行欣赏,要明白运用鼓励性的评价对学困生的优越性,要多多应用欣赏的艺术,使学生在不断的感受成功之中获得自信。尽可能保障他们不掉队,即使他们只有一点点进步,也要给与他们肯定和赞赏。也要让其他学生去肯定他们的成果,尊重和鼓励他们,让全班同学团结互助,互帮互学,相互相成,逐渐就能使学生获得自信,积极参与英语教学,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三、小结

人性最深刻的渴望就是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赏识。基于这个心理特点,初中英语教师,对于英语学困生的心理教育,要保持真诚,用爱去消除英语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用适当的评价去鼓励他们去满足他们成功的欲望,基于自信心的基础上,适当的加大对他们的严格程度,促进他们学习英语和善于应用英语。事实证明,作为教师只要保持真诚的爱心,持之以恒的去教导和开导他们,因此我相信,这样才能实质意义上减少学困生的出现,才会培养出更多的英语的学生。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