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与“互动阅读课堂”的有机结合,给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能充分发挥农村小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农村学生创新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环境,这也是创建新型教学模式所必不可少的。只要我们注意在运用中克服农村教学环境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其长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大全

关键词:阅读;习作;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任务做了清晰地阐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向“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四个能力的培养,在不同的学段应有所侧重。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更强调指出: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也就是要求教师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一方面要关注文本“写什么”;另一方面更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文本“怎么写”,关注这样的内容是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上下功夫,活用教材,将两者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通过阅读课文的学习,掌握习作的方法与技巧,并引导学生将习得的方法迁移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最终实现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双轨并行,两者交相辉映,让习作指导不再成为阅读教学的附属。

在第三学段教学实践中,我采取“五个融合”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把“感悟内容”与“习作选材”巧妙融合

“习作选材”是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难题。很多学生提到写作文就头疼,因为他们不懂选择习作素材,不知道要写什么,可以写些什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内容”的同时,有意识地融进作者的选材意识──从哪个角度来写,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素材来写?

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描绘的一幅幅北京春节民风民俗画面的同时,有意识地辅以板书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老舍先生文章的表达顺序(既按时间顺序,从过小年到正月十五一路写下来)。并着重引导对老舍先生素材选择技巧的理解与感悟──文章对所描写节日习俗进行了详略处理,引导学生关注老舍先生特别详细介绍的三大节庆习俗:除夕吃年夜饭、大年初一拜大年、正月十五闹元宵。通过这三大节庆习俗向读者充分展现了老北京过年的年味儿。

接着,我顺水推舟引入课后“阅读链接”:梁实秋的《过年》和斯妤的《除夕》。他们的文章跟《北京的春节》一样,都是以春节为题材,都是以回忆的形式记录了童年过年的情景,但是写作的角度,选取的素材又各有不同。梁实秋不喜欢过年,他选取了年头年尾一些琐碎小事,如守岁、拿压岁钱、吃杂拌儿、吃剩饭菜等来表达自己对“过年”的感受。而斯妤喜欢过年,她描绘了闽南老家在大年二十九当天和除夕围炉忙碌的场景,喜庆又热闹。

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组“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将你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写成一篇习作”,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角度作为切入点,去搜集素材。如不少学生选择以“服饰”为切入点,介绍各个民族的特点,但构思却五花八门。有的专门介绍某个民族男女老少服饰的特点;有的对比各个民族不同的服饰特点;有的则专门介绍民族服饰的工艺等。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习作梯度就降低了,既不会无从入手,习作思路也大大得到了拓宽。

二、把“学习语言”与“积累表达”巧妙融合

学习语言就要积累语言,而积累语言则要从积累常用的句式开始。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文本内容,机敏地捕捉,睿智地把握习作的触发点,有意识地将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别出心裁地开展拓展、练笔。

1.读后仿写。

细读我们的文本,会有意外的发现,文章的构段和文本的表达常有精妙之处,可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去模仿,去创编,不断积累,慢慢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朱自清的《匆匆》,文章用了鲜明的句式“……的时候,日子……”具体描述了日子来去的匆匆,在这里结合小练笔,引导学生模仿句式再写一写,十分具有代表性,又容易被学生喜爱和接受。

2.读后续写。

续写是活跃思维,激发想象力的一种练笔小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挑选一些有趣的故事或富有哲理的文章,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情节续写或故事补全。在续写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参照和回顾原文,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运用文本中的一些表达法,减少表达的障碍。同时,读后续写也有助于强化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强化语言表达和文本之间的协同,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把握文本的思想情感,又有助于学生建构情境模式,发挥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学会自主建构语言。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凡卡》一文的教学中,以问题:“凡卡的爷爷会收到他的信吗?如果收到信,会来接他吗?”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续写。在文章中,并没有详细交代事情的结尾,只是写凡卡将信寄给爷爷后,梦见爷爷收到了他的信。学生能根据文本提供的阅读材料加以分析,创编故事,且情节曲折又合情理。在学生的练笔中再现了小凡卡的不幸遭遇,表达了对小凡卡的同情,体现了对小凡卡艰难处境无可奈何的感叹。

三、把“习得写法”与“实践运用”巧妙融合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应立足文本内容,善于捕捉文章中写作技巧的精妙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悟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丛的村落》,这是一篇散文,在表达上颇有特色。作者充分发挥想象,并运用了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丛的微观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如作者看到一只小甲虫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将它想象成一位英勇的“游侠”;又将一群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想象成“南国少女”;还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草虫生活的地方比作“村落”,赋予他们人的生活形态,视角独特,描写生动有趣。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学习借鉴作者独到的写作手法,同时借鉴法布尔《昆虫记》写实描写的风格,再结合自己观察后的独特感受,融会贯通,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完成课后小练笔:“请你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通过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小练笔中都能自觉地运用联想和想象、比喻、拟人等写作手法,

文章的感染力大大增强了,学生习作的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四、把“分析结构”与“谋篇布局”巧妙融合

教师要学会巧妙利用文本丰富、多元的结构特点,培养谋篇布局的能力。阅读教学中在渗透文本谋篇布局优点的同时可以布置相应的小练笔,让学生理解、吸收这类文本谋篇布局的方式;还可以拿文体相同而谋篇布局不同的阅读教学文本,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自主去揣摩它们各自不同的方法、特点,再引导学生练习写同文体同题材而谋篇布局不同的作文,从而使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不同谋篇布局的写作技巧。

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一夜的工作》都属于回忆性叙事文体。《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采用及时人称倒叙方式,以“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也忘不了那24小时”为切入点,首尾照应。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表达对父亲的深切怀念;《灯光》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采用倒叙的手法对往事进行回忆,不同的是以天安门广场上观灯者的一句赞叹“多好啊!”作为切入点,引出对那年那人的回忆。在第十自然段中又加入了一段插叙,交代郝副营长牺牲的原因,结构十分有特色;《一夜的工作》也是回忆录,以一夜工作的时间顺序记叙下来,文章笔墨集中,中心突出,凡与中心无关的枝节,作者都尽量压缩,做到了有详有略。三篇文章同为回忆录,写作思路却不尽相同,十分具有代表性。阅读教学时应该充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清文本结构,掌握文本写作的思路,融会贯通,在习作中学会合理建构与布局。

五、把“专题回顾”与“习作指导”巧妙融合

人教版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以先阅读后习作的框架组织教学。这种结构既明确了阅读与作文的关系,也为教师更好地驾驭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教材从五年级开始,每个专题都安排了《回顾·拓展》环节,对每一个专题内容进行复习回顾的同时在原有知识层面上进行拓展与创新,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习得学习方法,掌握表达方法,积累拓宽语文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应充分明确编者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每个单元的习作指导服务。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七》,主要引导学生回顾本组课文刻画的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正面的、反面的等。作者运用了多种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等。教师在具体操作中不妨将这部分内容往前挪,先上《回顾·拓展》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相关专题的“习作”指导: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在具体鲜活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习得的表达方法进行习作实践,使单元组的整体教学功能独放异彩,为学生习作打下更扎实的基础,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结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语文素养,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积累、练说、写作,用读为写服务,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提高,同时也使我们的阅读教学讲出新意,讲出精彩,讲出实效。

一、“原阅读”的提出

时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师研究教材多,考虑学生少,课堂上环环相扣,层层讲练,句句提及,老师们最担心的是文本中的哪个点掉了,哪个点没做闪亮。这些想法自然没错,但老师们却很少去考虑我们的学生是否有兴趣。反复讲练的课堂上,文本容易支离破碎,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消失殆尽。这种阅读教学着力点在教师,关键点在讲练。

基于此,“原阅读”进行了方向性的改变。原为“源”的古字,本义就是“源泉”。学生阅读的源泉为文本,学生阅读的根基为自身对文本的理解。阅读教学的原点从学生起,终点还是至学生终。“原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在学生,关键点在自主习得。

2011年,在美国各地兴起了“翻转课堂”,课堂上互动交流的时间大大增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原阅读”正好似“翻转阅读”,它是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提前阅读,同时将所获展现于课堂,老师抓住学生的疑惑以及文本中的兴趣点、关键点、延展点进行阅读指导,助力学生终身阅读。

二、“原阅读”的特点与构成

教学是教与学协同发展的过程。原阅读打破传统阅读只重课堂,只重教师的不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从自主阅读时就已经进入了教学的及时步。

1.学生层面:螺旋反复的上升过程。从上图可以看出,“原阅读”注重让学生走过阅读教学的全部过程,而不是局部;它注重完善知识能力的累积过程,注重完善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过程。对学生而言,这是一个螺旋反复的上升过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教师层面:回归本位的扶助过程。以上环节让我们看到,在“原阅读”教学中,教师实施行为是与学生一一对应的,教师“搭建平台”“构建环节”“创设情境”都是为学生学习创造条件,教师“布置指导”“组织反馈”是对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和检查督促,所以教师的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回归本位的扶助过程。《论语》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原阅读”同样是基于学生积极思考后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在老师的扶助激励下,自主爱上阅读,创造阅读成果,享受阅读体验。学生在老师帮助下的自学、互学、展学;这个过程中学习是起点,也是归宿点,它将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阅读动力,从而达到乐读、能读、会读。三、“原阅读”的实施策略(一)先读为本策略据调查,在每学一篇新课文之前,95%的学生已读过该文本。原阅读要做的是不只是读,而是重点地读、有指导地读、有成效地读,要让学生从能读走向会读。1.能读的准备。当前,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及对文本的理解力,已达到一个较高水平。但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主阅读,单元集中识词是一种较好的辅助先读方式。用一节课的时间去完成一个单元的字词及日积月累的教学,将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必备条件。老师可以落实了五个确定。让学生在文中勾画字词,确定点;在课堂上读词正音;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多种方式理解,确定义;用词造句或说话,确定用;听写词语,确定形。2.会读的扶助。一是注意时间的把控。在实施初期,若每日自主阅读时间为四十分钟,宜在校内并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待学生养成自我阅读习惯以后,逐步将自我阅读放在家里完成。二是注意内容的把控。原阅读与其他阅读不同在于不是“你今天读了多少遍”,而是读后的收获要让学生呈现出来。我们确定了自主阅读的六个方向,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呈现出来。这六方面内容是:文题作者、文本主旨、好词积累、佳句理解、我会质疑、我会创编。其中“好词积累”是学生在自主阅读后认为需要掌握的词语,可以写一遍,也可以多写几遍;“我会创编”更要注意分层要求:学生根据文本中的相关信息,可以仿写、续写、写剧本、写读后感、写诗,可以选词造句,甚至可以画画,只要能表达阅读所得,皆可。当看到“我会创编”中的那些创新火花,我们时有“误入藕花深处”的快乐,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三是注意质量的把控。只有真正落实了内容,才能让学生实施真正的阅读。老师对孩子们这一过程的把控在于及时评价、及时展示。老师可以口头表扬,也可以收录作品,特别是与学生一道进行作品展示与鉴赏,都能大大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二)以读定教策略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基于此,以文本为载体的原阅读教学,必须基于学生读的程度开始。教师在对学生自主阅读成果的检视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及成功之处。教师将这些因素植入课堂,作为教学重点与突破点,阅读教学才真正有效。以读定教策略要求教师对学生一读就懂的内容,不必花过多时间去条缕分析,费时、费力、费心。以读定教,更多的在于关注学生自读后的收获与疑惑,将收获与疑惑作为课堂的起点,在课堂中呈现收获解决疑惑。(三)专题阅读策略“原阅读”不支持阅读教学指导只停留于教材。“原阅读”的始是自主阅读,终同样是自主阅读。专题阅读是学生文本阅读后的自然延伸,其内容一定是名家经典或适合儿童心智的文章或书籍,也可以是对教材中选编文本的拓展阅读。如学完萧红的《祖父的园子》后,让孩子们读《呼兰河传》。孩子们既有了阅读兴趣,又有了较深刻的感悟。专题阅读贵在“专”,一是要做好阅读内容的专门推介,二是要在学生自主主阅读后开展专门的阅读交流。老师可以将语文课上节约的时间改设为专门的读写课,为学生搭建展示自读收获的平台,或者创建相应情境,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感悟文本内容,激发进一步的阅读兴趣。四、“原阅 读”课堂高效的三个度如何去管理好四十分钟的课堂,是语文老师的责任。“原阅读”课堂,应该把握一些什么度,课才精彩呢?1.课堂的能见度要高。“原阅读”的课堂追求秋高气爽,追求云淡风轻,能见度一定要高。具体体现是教学环节清晰,教学目标明确。能见度的把控在于教师。教师要捋清教学材料,让它们能有序有效呈现;要确定课堂画面主体,以主体吸引学生眼球。教师的作用就是在学生已有阅读基础上拨云见日,抓住重点,设计出简洁、清晰的教学思路。其中取舍能力是老师实施“原阅读”教学最重要的能力。我们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取新颖的、重要的、有趣的、可供示范的材料来探讨学习。至于学生早就能明白的知识,坚决不纳入教学环节。2.学生的参与度要强。在“原阅读”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组织学生通过展示、讨论、拓展,让学生自主发现,获得阅读成功体验。学生参与度的高低是课堂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课堂中,教师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要营造良好环境让学生敢说敢问敢想,同时要为学生搭建展现自主阅读收获的平台,在宣讲、体悟、借鉴中互助提高。3.阅读的延展度要适中。我们认为,文本只是一个载体。从文本中走出去,我们可以看见书本里面很精彩,文本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借助文本议辩和理解文本创编都是较好的方法。如教学《白杨》时设计辩点:边疆建设者有一句豪言壮语“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你是同意这种观点还是认为这观点有问题?学生就此问题进行思辨的效果很好。延展度要适中,就必须要求学生必须要对文本的了解达到一定高度,才能激发学生后期创编热情,才能对文本深入学习,从而反作用于阅读能力的提升。五、实施“原阅读”教学的认识与体会教育的本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是绿色的,可持续的。它不仅指向学生当下的发展,更指向学生未来的发展。“原阅读”的实施,就是基于这种思想。教师在“原阅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面对学生的不同层次与差异,老师要区别对待,最重要的是要付出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热情。师生相互讨论和诘问,相互启发和鼓舞;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独特的阅读理解不硬性加以干涉,充分鼓励孩子,给予阅读写作的成就感。“原阅读”的实施,还应该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特别是让家庭参与进来,成为督导孩子阅读的推动力。总之,“原阅读”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阅读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认知体系中,建立了新的自主阅读意识与方法。这种新的认知结构,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时空,激发和爱护学生的阅读热情,也将为终身阅读奠定基础。英国作家罗伯特·斯蒂文森在《点灯的人》中写到:“李利呵,我愿意跟你去巡夜,把一盏盏街灯点燃!”我们的语文老师也要做一个点灯的人,照亮孩子的阅读方向,让他们在阅读中润泽生命茁壮成长,让他们在我们的目光里展翅飞翔。摘要:现在的教育,新理念层出不穷,需要农村教师不断学习、借鉴。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低”下身子跟他们谈心,关爱他们,了解他们,因材施教。近几年发现,孩子越来越聪明,可是他们越来越不想学习,学习效果不理想。我们困惑了,于是组织部分教师对本乡的兄弟学校及邻近乡镇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找到了存在相类似的问题:语文学习比较随意,没有形成良好的读、说、写的习惯,语文基础相对薄弱。所以,我们应该加强读、说、写的指导、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说、写习惯。最终让学生在读、说、写方面有“质”的飞跃!

关键词:“读中感悟,说中拓展,写中积累”

随着新课程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接触和接受,现在的课堂伴着信息技术元素的添加,不时闪烁着新理念亮丽的火花。这种现象在农村的教学公开课、观摩课自然生成,那种人人参与、组织互动、竞争合作常常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切实给人以享受和启迪。这几年,我听了不少的公开课、品质课,积极与我们一线教师交流,发现新课标思潮下的“阅读教学”过程拘于形式,过于放任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在课堂上跟着学生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明明答案错的教师也没有及时纠正,美其名曰:“别伤自尊!”教师该指导的没有,该纠正的没有,含蓄委婉地说:“把学习还给孩子,让孩子自主发挥!”即使是高水平的品质课,也是在专家的精心辅导下磨出来给大家看的“艺术品”。这种“艺术品”在我们农村的教师觉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就是说,我们农村一线老师根本不可能每一节都上这样的课。所以,我觉得应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尽量利用好信息资源,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继承好的传统,发挥新元素的作用,扬长避短,在“读、说、写”上狠下苦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十几年来,历经“应试教育”“愉快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的洗礼,如今又出现“翻转课堂”。不同机会的培训、学习,给我的启示非常深刻,尤其是与市普教室的胡和春大师的多次交流,让我受益匪浅。胡老师温馨的微笑,温和的话语,温暖的教导,仿佛春风拂面,清脑醒目,贯穿心耳,久久回味。他曾经语重深长地对我说:“语文教学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会听、会读、会说、会写”。这四个“会’需要我们教师好好学习,用心琢磨,细心体会,真心实践,根据自身条件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连续担任小学六年级毕业班语文的教学十多年,我发现有一部分孩子们越来越不喜欢课外阅读,更喜欢沉迷网络游戏或“悦读”网,甚者变成“低头族”,一放学玩起手机;在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愿与同学交流,说话结结巴巴,语序颠三倒四;习作时,懒得动脑,随手仿抄作文选,即使没有仿写,内容也空洞无物。老师习作指导时,他们总心不在焉。今天,我们的农村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很有必要“老调重弹”,尤其是在“读、说、写”指导与养成方面,需要我们教师耐心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读、说、写”习惯。

下面就以四年级的《桂林山水》为例,谈谈自己“读、说、写”方面的教学感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及时组课文导语:“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腾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远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一起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语句表达情意的。”

及时组的《桂林山水》,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就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从文本优美的语段中用心感受大自然的活力和灵气,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

一、加强“读”与“说”的指导,培养兴趣,养成习惯

(一)仔细观察,用心感受

充分利用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看,用自己敏锐、聪慧的双眼欣赏桂林美丽的风景,并与同学交流自己观看后的感受。如我们组织学生到阶梯教室上课,播放“桂林”优美的风景,让学生抓住主要的段落自由说说自己欣赏到美景时的感受。如读到“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赞叹:“那里的风景太美了,我真想去看看呀!”有的学生沉浸在美景中,两手划呀划:“漓江的水好凉呀,好清澈,鱼儿在身边优哉游哉!我真想变成一条鱼,游荡在漓江里呀!”再如读到桂林的山时,“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有的学生说:“去攀这样的山,肯定很刺激,很好玩”……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是多么五彩缤纷。

(二)结合文本,“说”中拓展

学生初读课文,细细理解课文。学生自己提出疑惑的问题:(1)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桂林的风景,它们有什么特点?(2)这些风景跟我们家乡的风景有哪些相同点、

不同点?(3)读了课文后,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根据问题,自主理解,互动交流,把学习心得写在书上。还有疑惑的,再次朗读课文,从文本中思考解答。(1)作者陈淼运用生动形象的笔触向我们介绍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山水相拥”。(2)我们观赏了桂林优美的风景,那里山美水更美。我们的家乡山虽然绿了,可是“水”不容乐观。家家户户的污水、废水一个劲往河里流,垃圾成堆往河里倒。虽然村里有垃圾池,老一辈的还在发扬传统──垃圾顺手一扔,飞进河中央。学生结合家乡的生态环境大胆说说自己合理的整治办法,从日常宣传做起,从自己做起,做一名的“环保小卫士”。

学生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读说与交流,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品味;通过语文学习培养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从而激发自己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美丽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联系生活,积累素材,“写”中提高

教学完《桂林山水》,趁着同学们热情高涨,我引导大家说说家乡的美丽风景:谁能用美的话语介绍自己的家乡?比一比,谁说得最精彩、最仔细、最真实?(可按桂林的“山”“水”的顺序引导,亦可以抓住一处自己认为最独特、美的地方或景点展开叙述。)大家踊跃发言,激情四射,说出了家乡许多令人惊叹的风景点。有的说古竹及时名山──南华山:山青水甜、鸟语花香、绿竹拂人、香烟袅袅、神光普照,几百座神灵错落有致,置身其中犹如天上仙境,久久不舍。有的说寨下水库“夕阳西下风景独好”:碧波荡漾,群鱼跳跃,斜阳倒映在水中,宛如长虹贯日,激起七色彩虹掩青山,微风乍起,翠竹飘摇,如仙女在灵霄宝殿翩翩起舞,唤出“彩云追月”之天籁!有的说:我们的学校很美,香樟挺拔,细榕低垂,红豆吐绿,桂花飘香,溪水伴着我们的书声,夹杂着小鸟的呼朋引伴,组成一首和谐的校园交响曲。你听,读书亭里的小夜莺在莺莺细语,仿佛告诉我们秋天季节,人们准备忙着收割庄稼;科技楼中的小麻雀在叽叽喳喳,倾诉着秋天里小虫子侵蚀成果,得赶紧消灭它们……

我沉迷于他们娓娓动听的描绘,陶醉得不能自拔。

“孩子们,赶紧写下自己最精彩的美景吧!”

“写完后,读一读,议一议,改一改,装进自己的文库吧!”

原来,孩子们是多么的细心,多么有洞察力。在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了许许多多非常美丽的东西,我们没有让他们充分地大胆说一说、写一写。我们扼杀了他们最真最美最动人的东西。

小学课文里有很多课文是描写风景的。我们要多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多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及时把自己的感受记载下来。

我想对农村的孩子们说,平时要多读书,品味其中的“髓”;平时要多同学们交流,多练写生活日记、周记。只有平时多读书,多交流,多练写,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佛山市第九小学 黄艳碧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

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是,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如教《一分试验田》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谁种一分试验田?为什么要种一分试验田?一分试验田有多大?怎样种?种的结果怎样?”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和题目中的“飞”,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起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梅雨潭》《桂林山水》《可爱的草塘》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配乐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

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树立自学的信心 [ 论文网在线]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教给自学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如《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我设计了多种练习,让学生边读边想边做练习,通过外貌看特点,理解语言知特点,分析动作抓特点,体会心理明特点,对比之中想特点,归纳出:闰土是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在此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归纳读写人文章时,抓住人物特点的方法: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来抓住人物的特点。

对《飞夺泸定桥》一文的教学,则让学生围绕“怎样飞”“怎样夺”这两个重点去读课文,了解事情的经过,读懂课文。凭借这课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写事的文章时,应住抓事情的经过这一重点去品词品句,精读有关片段,弄懂课文。

有的课文各段内容的写作方法相似,就精讲一段,启发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去自学其它各段,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对《蛇与庄稼》一文的教学,先精讲及时段,让学生了解蛇与庄稼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运用分析“蛇与庄稼”的关系的方法自学第二段,老师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弄清楚猫与苜蓿之间的复杂关系,放手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独立自学第三段,弄明白随地吐痰与人生病的复杂关系。在引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得到的知识,举了不少例子。可见,学生对某些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指导学生读书,他们的自学能力又有了提高。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外,还教学生通过对重点词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还教会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还教会学生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

方法是能力核心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培养自学的习惯

大纲指出:“教师要按照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预习和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和检查作业的习惯,看书报和听广播的习惯,勤动笔的习惯。

因此,我常跟学生讲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好处,让他们明确要培养哪此好的自学习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听说读写训练之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细心培养并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养成好的自学习惯。

如为了培养学生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读书时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手到”则要求学生勤查工具书,边读书边圈圈点点,写写划划,作摘抄或做笔记等。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指导学生去认真读书,边读边想。教《我的战友》一文时,突出抓好描写“我”的内心及的外表这两个重点片段的教学。在学习“我”的内心这一片段时,让学边读边思考:敌人采用“火力警戒”后,我闻到什么?看见什么?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学生通过看图,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议论、回答问题,深入到课文中,与作者想在一起,逐步体会到“我”当时的内心的焦急、矛盾、难受、痛苦。从“我的这一系列的内心活动中了解到的处境的危险。然后让学生细读课文后回答:在这生死关头,只有21岁的年轻的的表现怎样?为什么他能这样呢?让学生各抒已见,从的外表去了解其内心活动——他当时想的只是战友,战斗的全局,为了战斗的胜利,他宁可牺牲自己。通过教学,的光辉形象在学生中深深扎了下了根,不权使学生受到教育,受到感染,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读写人记的事文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读书方法——一边读,一边想,通过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任何的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强化训练。所以,我坚持引导学生在语文园地里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此外,还经常表扬有良好自学习惯的同学,让他们介绍自己的做法,使同学的学有榜样,赶有对象,从而促进同学们良好自学习惯的形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一、调动学生强烈的互动交流欲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互动阅读教学有声有色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知识的动力。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冲动。比如,在阅读《美丽的珊瑚》一文时,主要从颜色、形状、家族、种类、体积、繁殖等方面介绍了珊瑚的情况。对于从没见过真珊瑚的学生来说,很难想象珊瑚的样子。于是,我借助多媒体的辅助作用,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多形式向学生展示海底珊瑚。随着画面的出现和音乐的响起,播音员的配乐朗诵,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当教师提问短文从哪些方面介绍珊瑚时,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得、完整、科学。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声画并茂、视听并举的方法,为学生创设科学的学习情境,使互动阅读课堂活跃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信息技术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呢?怎能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又怎能不乐于去学习呢?信息技术走进小学语文互动阅读课堂,使学生和多媒体互动起来,推动了学生的主动阅读,使阅读教学有声有色。

二、通过各种互动活动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化难为易

,综合提高语文互动阅读教学效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的主要途径,更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理解、思考和感悟能力的切入点。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推进学生互动阅读,能有效增强学生的互动阅读、交流效果。比如,对于《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我利用“互动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把学生带进电子阅览室,让学生搜集网页上有关的文字、视频等材料,然后让学生通过网络相互交流阅读心得。这样,学生对“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巨大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的损失”这一中心句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且不需要教师的强调和解释。这样,学生在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中,体验到了互动阅读的愉悦,享受到了阅读的成功感。这些,就是“互动阅读”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有效优化。信息技术突破了课堂上难用语言解释的难题,使学生在互动中“活”起来,综合提高语文互动阅读教学效率。

三、让学生在互动中拓展阅读空间,培养

农村小学生的交流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在互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天地。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要妙用信息技术手段多角度训练学生,伸展学生的思维,开拓思路。每一篇读文、每一部适宜学生看的影片,都有深刻的教育思想。对此,教师可从读、观、思、写等角度启发学生思索:文中、片中的哪个人物、哪句言语、哪个情节打动了你的心?你想到了什么?通过启迪,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使他们沿着各自不同的思路,酝酿各自不同的感受。比如,在阅读《三顾茅庐》这篇文章时,我首先播放三国中有关片段,从刘备、孔明的人物性格特点入手,让学生结合自己发表感受。然后,我向学生介绍三国演义的故事,推荐阅读这本书。我还让他们想想在自己所积累的诗句中,哪些是表现忧国忧民的诗句,来个小组背诗竞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个故事设计问题。我这样引导学生:你一定想了解他的前因后果,请你围绕这个故事,至少提出有助于阅读这部书的三个问题。这样教学,有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所以,出一些趣味性强、想象空间大、符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题目,并结合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能有效丰富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四、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互动阅读课堂”的有机结合,给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能充分发挥农村小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农村学生创新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环境,这也是创建新型教学模式所必不可少的。只要我们注意在运用中克服农村教学环境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其长处,相信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巧妙结合,必将对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为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农村小学生的阅读互动起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杨春侠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扣庄乡任庄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整体意识下阅读教学论文

一、当前高年段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它在教学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该尽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情感活动与思维活动中。但是事实上,进入高年段的学生越来越不爱在课堂上展现自我。大部分情况是,极个别学生很活跃,部分学生一直处于梦游状态。很多老师反映:高年段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很沉闷,很难让学生全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另外,学生思维欠深入也是制约阅读教学的一大问题,每到体悟、体会环节,很多学生都在等待他人汇报。

2.学生阅读水平不一。

之所以在小学开展阅读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概括要点、把握文义、感受作品、探究内容等能力。但是,在一个班集体,由于学生智力、生活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同,部分学生在读两三遍后就能明白大意,在老师的引导下基本了解文章;但是也有一些学生不能读透、只能读懂,甚至部分学生连读通都存在问题。

3.教学方式异化。

在现行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的目标意识有待提升,教学方式随意。在课堂教学中,部分老师让学生自学,有的则是按照课件讲解,也有部分老师钟情于拓展,在脱离文本,盲目追求目标生成的情况下,也有部分老师喜爱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入探究。从语文教学标准来看:阅读是文本、师生交流对话的过程。但是实质上,当下的阅读教学并不是目标清晰的对话,很多小学的高年段阅读教学并没有潜心进行对话式阅读。

二、强化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篇章意识”的方法

1.掌握事件概括,明确表达顺序。

在《课标》中明确指出:5-6年级的阅读目标是“明确作品事件,掌握故事梗概,并且在阅读中领会作品表达方式”,它鲜明的指出高年段阅读教学必须以文本整体阅读为基础,这样才能清楚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在《课标》中,它要求紧抓阅读文章的重点,这也展现了高年段整体把握的要求。例如:在学习《船长》一课时,必须是在通读整篇课文的基础上,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熟悉整个事件的经过、起因与结果,总结表达顺序,引领学生利用自身语言概括相关内容。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课文标题,找出游览景点,再画出景区游览图,帮助学生明确表达顺序与写作思路。但是从课堂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并不是每个老师都会注重该点,特别是在观摩、展示课上,很多老师都会将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分析表达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意识把握太史迎春(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镇镇郊中心小学校,吉林梨树136502)摘要:文字作为生命烘炉的徐徐炊烟,很多书籍都是作者从内心唱出的歌,安慰着每个不安的心灵,并让其得到升华。本文结合小学高年段的阅读教学,对怎样展现“篇章意识”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关键字:高年段;阅读教学;篇章意识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5)03-0157-01式、掌握故事发展上,根本不能凸显文章精妙,彰显不出课堂教学的科学理念,造成教学目标偏移。事实上,当前很多高年段学生都未能很好的掌握语言,在清晰概括文章内容上还很欠缺。这也告诫我们必须在高年段阅读教学中,必须舍得下功夫、花精力,并且不遗余力的完成教学目标。

2.注重关联,带动整体性感悟。

从文章内容安排来看:每篇文章的情感、意蕴都是前后贯通的,并不是孤立的。如果只注重点,却忽略了面,就会在体悟与理解上造成偏颇与困难。特别是高年段学生,在文本深度不断增加的同时,要求我们利用更多的整体意识将文本贯穿,以提高整体感悟。如:在《天游峰的扫路人》中,理解老人的“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在理解该句时,就必须引导学生讲课文的第7与第2自然段联系起来,通过领会天游峰的险、高、玄与游客登山的艰难,帮助学生领会老人每天扫山的劳累。又如:在《轮椅上的霍金》,为了领会霍金这位科学家的伟大,需要以整体意识来贯彻文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先通过霍金的非凡成就,从文本语言中领略霍金的顽强生命力、悲惨命运和好学的科研精神,再回头来审视霍金取得的成绩,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体会到霍金的非凡。

三、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高年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篇章意识。篇章意识作为小学高年段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而高年段学生又面临着与初中教学的有效衔接。因此,在高年段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情感、思想、信念的连贯,通过树立整体意识,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培养整体思维,落实阅读教学。

作者:太史迎春 单位: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镇镇郊中心小学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论文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现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学手段的单一化。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到的信息冲击也越来越大,对信息敏感程度正处于不断麻木的过程中,小学生也不例外。加上现在小学生通识的意识不断增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挑战也相应增大。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本是一门信息含量十分丰富的课程,并且也有一定的吸收新教学内容的空间与条件。但是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一味地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设计,整个过程都是词语教学、段落归纳总结,不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针对这样的内容,如果再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手段,势必造成整个教学氛围的呆板与沉闷,教师教学吃力,学生吸收费劲。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小学语文传统阅读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利用时代新元素,实现个性化教学模式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必经之路。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及策略

个性化的含义,即量身定做,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阶段特性及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兼顾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内容来看,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充分利用,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一些简单有趣的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奇的天性,通过画面、声音的多方面刺激,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对语文课程的好感。比如《小壁虎借尾巴》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还原这一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小壁虎借尾巴的生动场景;再如《司马光》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安排情景表演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同时,加深对整篇课文脉络的印象与了解。

(二)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平衡度与量的关系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现还讲究一个“度”。在教学手段单一的条件下,如果安排大量的知识让学生学习和吸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倍感压力,事倍功半,形成语文课程学习的恶性循环。基于这一现状,建议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知识的量,在充分考虑小学生能力条件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较大吸收量进行科学分析,争取在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保障学生对知识的良好吸收和消化。

就《王二小》这一教学内容的开展来说,它本身是故事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整个教学过程中都采用一板一眼的教学方式,仅注重学生对故事节点的把握以及对文章精髓进行理解的话,在造成学生理解缺失的同时还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人性化阅读教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度与量二者关系:在及时课时,教师只需用一些简单有趣的内容进行导入,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一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然后,结合学生的具体兴趣倾向及理解层次,逐层进行文章剖析。此外,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中,还应充分利用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为学生创造个性发挥的空间,为学生创造足够的空间进行知识的回顾与练习,增进学生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同时,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三、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更是培养学生基础语文素养及基本理解、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措施与手段。从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现,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实现的重要组织者与引导者,教育工作者应从小学生天性与阶段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能力层次及知识构成,对阅读教学的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探索性,将学生性格中的劣势转化为个性化教学的优势,争取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创造条件,为学生综合发展的实现奠定基础。

作者:袁胜菊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南石门镇中心学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观念

阅读教学由于其自身特点,很难通过教师在讲台上授课提升学生的能力,只有将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因此,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应该将学生当成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前进行自主预习。

二、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互动

对比改编之前的教材,新型的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彼此之间加强沟通交流,提高学习效率。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存在疑问时,可以主动向教师提问,表述自己的观点,并对课文的内容或是理解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给这样的学生以一定的鼓励和表扬,对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要给予勇气,并在保障课堂教学课程进度的同时,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理解与表达。除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有所加强以外,学生之间交流在新的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有所加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所有的学生分成几个教学小组,选出组长,由组长带领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虽然每个小组的具体学习方法并不相同,但是相同点就是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教师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要适当给予指导并认真倾听,并在学习结束后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三、创建活跃性的教学舞台

小学语文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以外,还在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课堂上单纯的阅读、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虽然方法众多,但是画面感并不强烈,教学也不够直观。课改后的苏教版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教师又提出了创建活跃性教学课堂的要求,建立情景教学模式,构建画面式教学。

四、加强课后的拓展知识积累

语文阅读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知识储蓄量逐日上涨,并不能一蹴而就。所以,除了学生的课前阅读预习、课堂教学以外,学生在课后还需要自行积累,包括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除了课后的阅读任务布置,教师还应该为学生适当布置一些阅读练笔任务,鼓励学生在阅读之后将自身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结语

新课改以后,苏教版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采用了教学四重奏的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规律,应该予以推广。

作者:宋玉媛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新区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小学语文传统阅读教学论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语文教学教师的语文阅读教学能力限制,比如理论教学基础知识掌握不足或者不牢固,导致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盲目性。

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直忽视阅读教学,不怎么重视这个项目,近些年,随着教学的改革虽然把阅读教学提高到重视程度,但是实际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只是单纯的为了实验改革教学方法,导致语文阅读教学理论基础的长期缺乏,没有形成一套可行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才会出现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盲目性。因此,长期依赖教师的教学,学生逐渐对语文阅读学习没有了兴趣,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2.语文教学教师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中对阅读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因而也就没有按目标制定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教学的过程的首要任务,是整个教学的核心部分。如果一个教学过程,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那么它的教学任务根本不可能顺利完成。然而,在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根据教学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发挥,随想随讲,随意性很强。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非常被动,因为在没有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最终会致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水平低下。

3.传统的阅读教学都是教师是主体,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主动参与很少,因而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主动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历来都是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作用,而学生的主体性常被忽视,即便是在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大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就不让广大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学习兴趣,又导致整个教学效果不理想。

4.科学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评价标准体系的缺失,导致不能对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估。

一直以来,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科学地评价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教学教师就是在这种教学环境下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难免会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想到哪里就讲哪里的随意教学。这种教学始终是教师本位,学生依然是很被动,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始终都不理想。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有效措施

1.一定要明白确定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重点抓在阅读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我们之所以重视阅读教学,就是引文它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的阅读能力和运用所学文字知识的能力,能够达到教学计划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效果。所以,在以后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一定要把阅读的实际效果当做首要任务,围绕教学的实际效果这个目标,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真正注重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不能以阅读是否通畅和速度是否快速为评价标准,我们应该关注学生是否通过阅读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能够通过阅读得来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语文阅读教学才可能真正收到实际效果。

2.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学生要做好预习工作,双管齐下,两手都要抓。

我们都知道,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实际效果,一方面依赖于老师的备课,这是关键的步骤,老师在课前应当做好相关工作,明确教学目标,制定详细地教学计划,做到有备无患;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进行自主思维的预先理解和学习,为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可是现阶段,一些语文备课工作流于形式,备课没有实效性,所以课堂教学就不能顺利完成,也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重视备课和预习工作,同时明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合理把控教学内容、得当分配课时。这就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提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备课和布置预习工作,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堂实际对阅读教学进行综合把握。

及时,依托课本,认真学习讲授,挖掘课本里知识魅力,让学生充分吸收这“养分”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以提高自身的语文知识素养和水平,为后面的深层次阅读教学打下奠定基础。第二,结合学生和课堂的实际,改变一成不变的单一授课模式,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教学。在课堂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学习并掌握课文的字、词、句里的知识,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对文句的阅读、感知和理解能力。进而提高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4.为了保障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提高和教学方式进步,一定要建立相关的评价机制。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考机制,通过该考评的标准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估,找出成功和不足,对于不足之处就要积极思考,做出转变教学思路,调整或改变教学方式,来促进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进步,提升小学生语文知识阅读和运用能力。

作者:司秀华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及时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论文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内容

(一)拓展阅读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生拓展阅读训练的重要材料,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以教材内容为主体,以与之相关的课外阅读内容为辅助开展拓展性阅读,将课内阅读内容与课外阅读内容结合。

(二)拓展阅读的空间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拓展阅读时间,充分挖掘和利用阅读资源,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容量,引导小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阅读,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拓展阅读的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使阅读内容能够更加的直观而生动,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创建轻松、愉快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课堂教学氛围。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灵活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拓展阅读的内容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语文教材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再根据小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因素,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推荐。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狐狸与乌鸦》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课文阅读,在课文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书籍进行阅读,这些故事集与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联系,而且能够满足小学生喜欢故事的心理特点,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小学生能够主动阅读,扩展小学生的视野。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生动的课堂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对《母亲》这本书籍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你们的母亲吗?在你眼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带动课堂教学氛围,引发小学生积极回答的欲望。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母亲”的电影、视频片段,使小学生直观的感受母亲的伟大之处。教师可以通过“:今天老师就为大家介绍一本书,名字叫《母亲》,希望你们能喜欢,并通过阅读,从中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更加热爱你们的母亲。”

(三)创建读书交流活动,展现阅读的乐趣

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将每一个学生喜欢的书籍、能够学习到知识的书籍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展现阅读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将4-8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坐在一起进行读书交流,分享读书中所学习的知识和读书的乐趣,互相展示阅读的成果和阅读的心得,比如“最近我阅读了《母亲》,我从书中学习到了……”,真正展现“以书会友”,增进小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方式能够在不断丰富小学生语文阅读积累量,增添小学生拓展阅读热情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小学生思想素质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学的内容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相结合,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现代教育观念灵活融入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积累量,为小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凌伶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经济开发区树人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新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一、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的重要性

1.情境创设的艺术性和实效性的内涵

情境创设的艺术性,是指通过老师们运用丰富、美感的语言、形象的肢体动作以及利用其它凭借来给学生营造美的感觉,美的情感陶冶以及思想意境。而情感创设的实效性是指老师们在营造情境时,能够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更好地掌握课文里的知识,达到应有的教学成效。

2.达到教学目标与提高学生兴趣的统一

在情境创设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与假设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多媒体、朗读以及表演讨论等活动带动学生进入到课文所要传达的意境之中,这是情境创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将所要表达的文章主旨、思想等教学目标穿插进去。

3.陶冶学生情操与语言文字知识的掌握

情境创设的艺术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性情,陶冶情操,有助于学生体会中文的博大精深。而实效性可以将具体的知识点、文字语言艺术以及文章情感等融入到情境创设过程中。艺术性与实效性的结合避免了情境创设的空泛、乏味以及知识培养的缺乏。

二、提升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的方法

1.围绕文章主旨进行情境创设

文章的主旨是作者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只有围绕文章主旨进行的情境创设才会让学生领悟到作者的意境、文章的美感以及思想。这样不单给学生带来了兴趣同时也传授学生以知识,完成了教育目标。例如,在课文《望庐山瀑布》中,老师们根据文章的主旨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古代大诗人的广阔胸襟时,也感受到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学生们通过老师优美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唯美的语言来感受文章所要营造的情境。

2.根据文章题材不同选择不同的情境创设

如果所有的题材都采用相同模式的情境创设,不仅让学生对上课产生厌烦,同时也不利于知识的传授。应该根据不同的题材选择不同的情境创设,例如寓言童话类,记叙类以及古诗类题材的文章,应该选用不同角度,不同类型的情境创设。比如,寓言童话类可以通过阅读课文之前提出问题,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还可以通过表演等形式,加强学生对寓言童话主旨的理解,而像记叙类文章,老师们可以联系学生生活、身边的人或事,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文章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3.定期对老师开展专业培训

老师们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定期开展情境创设相关内容的专业培训非常有必要。老师们掌握情境创设的专业知识后,可以带领学生更好地学习,同时也提高了情境创设的质量,有利于老师们抓住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的结合。

三、结语

总之,情境创设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而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是关系到情境创设质量好坏的关键,因此明确情境创设艺术性与实效性的重要性以及提高艺术性与实效性显得非常有必要。需要不断改进情境创设的方法与技术,将教学目标与陶冶学生性情结合在一起。

作者:张丽辉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第二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语言表达阅读教学论文

1新课标施行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偏重阅读理解训练,忽略语言表达训练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加上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泛化的阅读教学方法必然导致重点不突出、难点不清楚,难以夯实学生语文基础。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就教育方式与模式提出了一众观点,其中就语文学习而言,他认为“思想是一方面,表达思想内容的工具又是一方面”。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还要明白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一言蔽之即要知道作者写的是什么,又要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然而,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度倚重对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甚至将语言表达训练作为一种独立的技能进行孤立地训练,脱离了课程内容和文本语境,导致出现了阅读教学和语言表达训练脱节,或是阅读课和作文课分离等现象,全然忽视了语言表达方式方法的训练。借用崔峦先生的话说,就是“得意而忘言”了。

2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

2.1放飞阅读思维———巧妙设计问题

通过层层巧妙的提问设计,课文的脉络能够清晰的呈现,作者的写作思路也能有所显露,在此情境下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对接下来展开的深入分析大有助益。此外,疑问的设计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萌生求知欲,充分发挥小学生尚未束缚的想象力。至于如何设计问题的内容,教师应事先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问题的难易度,与此同时还应紧扣阅读教材特点来设置有针对性的细节问题,或是开放式问题,让学生能够较大限度的发散思维,跳出既定思维局限。

2.2推开阅读视野———拓展课后实践

在学生掌握一定阅读基础和技巧后,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他们进行拓展阅读训练与体验。按照具体年龄体征及心理特点来推荐图书,通过课后阅读量的长期积累,能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及语文素养。比如,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推荐《中国孩子最想知道的100个问题》、《科普的故事》、《101个科幻故事》、《我们爱科学》、《小朋友的中国寓言》、《寓言大全》、《绿野仙踪》、《阿拉丁神灯》等;中、高年级的则可以推荐《百科全书》、《黑龙号失踪》、《闹鬼的航天服》、《爪王》、《巨鸟岛》、《寓言100篇》、《小学生谚语词典》、《小学生格言词典》,等等。阅读课程的课后实践,主要以阅读课外书籍为主,藉此作为通向世界的窗口,为学生开阔视域。

2.3根植阅读兴趣———创设阅读情境

新课标倡导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对阅读萌生好感。同时,小学生正处于身体与心理发育的初级阶段,对周遭一切充满好奇,但对事物的认知度则仍停留在表层,要想引起他们的兴趣,并保持这种兴趣就需要教师细心安排、认真对待。首先,应当革新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并根据具体生情从“视觉”与“听觉”等感官感受入手,给学生带来新奇的体验,引导他们主动开展阅读活动。例如,学习描写祖国秀丽河山的课文时,多数学生还未有机会去亲身体验青山绿水的实景震撼,由此缺少对课文的感性认识。此时再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播放祖国山峦实景视频,配以舒缓音乐,影音结合的动态呈现,使得学生阅读兴趣在潜移默化之中得以充分培养。

2.4挖掘阅读方法———增进互动交流

教师与学生间的阅读交流主要通过阅读方法上的沟通、指导,比如速度法、批注法、精读法等常用阅读法。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所以每个人的阅读方法也各有差异,通过上述常用阅读法进行频密的互动交流能够交互心得,取长补短,不仅有助阅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也将更为和谐。然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可以成就的,需要教师悉心的指导与学生自身的反复实践,在长期阅读交流中慢慢积累。同时,实现交流的前提还得依靠教师的正确引导与组织,让学生结合个人阅读过程讲述心得体会,各自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结束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应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所以,对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不应仅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还应包括学习方法的传授。

作者:胡中萍单位:吉林省吉林市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情境阅读教学论文

1以导入艺术创设良好情境

儿童阶段的小学生注意力难于集中,缺乏持久耐力,语文教师导入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学生才能形成长久的阅读兴趣。而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生成有效教学情境,通过情境能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幻灯、图片制造一个美妙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求知兴趣。例如,在讲授《黄山奇石》一文时,教师可先向学生呈现一幅《黄山飞来石》的图片,学生一定会被图片吸引住。教师可借此提问:“你们谁知道这块石头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地方的?”这样导入,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转移到图片上来。他们一边看图,一边讨论、猜测,在争辩的过程中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可以说,这样艺术性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不知不觉中进入课文佳境。

2以游戏教学创设生动情境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那么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来促使学生获取阅读知识。在阅读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并在“动”的过程中创设生动情境。让学生通过一定的角色扮演(编演课本剧)等游戏化形式,参与创设阅读情境。通过游戏教学,能够有效促使学生与课文中人物交流和沟通,使语文阅读文本内容快速有效的形成表象,而且能深入的理解作品人物心理,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进入情境,将自我角色对象化,获得主观感知的愉悦,使其对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产生亲切感,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心理。如在讲授《小英雄雨来》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表演,安排学生扮演雨来、李大叔、鬼子军官、鬼子、村民,要求他们根据课文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表演使学生迅速进入情境,更深刻的体验课文的思想内涵,而且在表演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3以朗读手段营造良好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是学生感知阅读文本内容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体验文本的音韵、情感魅力的重要方式。相对于无声的文字,有声的语言可以使学生对课文中描绘的意境、主人公的情感或者作者的创作思想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感受。朗读能够使学生的精神集中在课文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课文的意境中,更好地品位文本中蕴含的感情,帮助学生提升自我的修养和情操。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对文本的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有完整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桂林山水》充满了对山水景色的喜爱之情,那种如诗如画境界通过文字得以展现。学生在朗读时如果能够融入感情,就能够体会到桂林“甲天下”的秀美景色,同时也能读出作者那种热爱生活的人生趣味,培养起学生较强的审美情操和艺术气质。

4以多媒体方式创设有效情境

多媒体由于在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能力,运用于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在关键处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变抽象的语文知识为直观认识,让学生从生活过渡到语文学习过程中,为知识构建奠定坚实基础。如在讲授《鲸》这一教学内容时,要引导学生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单凭文字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而借助多媒体呈现鲸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观察中进入文本阅读,辅以问题,学生的认知面得到了拓展,观看中了解了更多关于鲸的知识,阅读也就更轻松了。又如在《月光曲》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月光曲》的音乐片段,学生欣赏后让学生抒发感慨,顺势引入盲姑娘,从而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阅读中,同时也为阅读中的联想奠定了基础。

5以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情境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看法或心理感受,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对于学生错误的理解和看法教师要耐心的指导和纠正,而不是轻易的指责。通过和谐关系的建立,教师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从而相互沟通、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语文教师除了利用课上、课下和同学面对面的交流之外,还可让学生写小文章谈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给老师提建议、指错误等形式来加强师生交流沟通。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师的亲和力,从而因为喜欢语文教师而喜欢语文这门课,达到利用师生和谐关系来使情境创设得以顺利进行,并为学生所接受的教学效果。

总之,情境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应该得到教育者的充分重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思考小学语文阅读的情境化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使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李一惠单位:重庆市荣昌县远觉镇中心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现代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论文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内容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主要分为拓展阅读的内容、拓展阅读的空间和拓展阅读的方式三个方面,以下为具体论述。

(一)拓展阅读的内容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生拓展阅读训练的重要材料,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以教材内容为主体,以与之相关的课外阅读内容为辅助开展拓展性阅读,将课内阅读内容与课外阅读内容结合。

(二)拓展阅读的空间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留给学生更多的拓展阅读时间,充分挖掘和利用阅读资源,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容量,引导小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阅读,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拓展阅读的方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使阅读内容能够更加的直观而生动,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创建轻松、愉快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课堂教学氛围。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灵活开展拓展阅读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拓展阅读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语文教材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再根据小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因素,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推荐。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狐狸与乌鸦》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课文阅读,在课文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书籍进行阅读,这些故事集与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联系,而且能够满足小学生喜欢故事的心理特点,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小学生能够主动阅读,扩展小学生的视野。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建生动的课堂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热情,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指导小学生对《母亲》这本书籍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你们的母亲吗?在你眼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带动课堂教学氛围,引发小学生积极回答的欲望。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有关“母亲”的电影、视频片段,使小学生直观的感受母亲的伟大之处。教师可以通过“:今天老师就为大家介绍一本书,名字叫《母亲》,希望你们能喜欢,并通过阅读,从中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更加热爱你们的母亲。”

(三)创建读书交流活动,展现阅读的乐趣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阅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将每一个学生喜欢的书籍、能够学习到知识的书籍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展现阅读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将4-8个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坐在一起进行读书交流,分享读书中所学习的知识和读书的乐趣,互相展示阅读的成果和阅读的心得,比如“最近我阅读了《母亲》,我从书中学习到了……”,真正展现“以书会友”,增进小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这种方式能够在不断丰富小学生语文阅读积累量,增添小学生拓展阅读热情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小学生思想素质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学的内容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相结合,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现代教育观念灵活融入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断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积累量,为小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凌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小学语文读写互动阅读教学论文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具备了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不仅仅是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写作的必备前提。必须要抓住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将读与写进行有机的结合,激发阅读课堂的生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是学生、教师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的过程,应该将读写互动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读写互动之阅读与写作关系密切

(一)阅读与写作同为语文教学支柱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支柱,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内容。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将读与写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要正确的理解阅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将阅读与写作进行结合,进而达到激活阅读教学活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

(二)阅读与写作两者之间相互促进

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从阅读之中学生能够获得许多东西,例如最基本的是字、词,然后就是思维与表达的方法,甚至是各种做人的道理。写作则是表达,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在阅读过程中所获取的各种新字词、观察、思维与表达方法。通过运用,学生将能够获得更深层次的体会。因此,阅读是写作的重要基础,而写作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体现,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如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比重也变得较高。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已经成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通过书籍、字词将外界的各种知识录入到内心;而写作则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它是将内心所想通过文字表现出来。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小学生各种习惯都还没有成型,正是培养他们阅读与写作良好习惯的时期,让他们通过广泛的阅读,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三)文章理解有深意

文章是有许多的词与句所组成的,理解文章的基础就是对词与句的理解。但是对词与句的理解并不是单纯的认得出、读得准、知道表面意思,这些只是表面的理解。懂得意思也是有着不同层次的,首先是知道说的是什么,其次是对于有些句子不仅仅要知道说的是什么,还需要知道具体指的是什么与为什么这样说。学生学会了字、词就能够一句一句的念下去,但是却并不一定能够理解,不能够理解就不能够算真正的会读书。

二、读写互动之读中积累带动写作

(一)阅读中感悟

1、课内阅读感悟

课内阅读感悟重在对教材的利用。教材之中的内容都是通过精挑细选的,从教材中能够挖掘出许多值得学生去阅读、学习的内容。通过课内阅读的感悟可以有效的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谴词造句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同时这种知识能力的积累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内阅读感悟帮助学生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沉淀审美体验。如《神笔马良》,这是一篇享誉世界的经典文学名著,是中国儿童文学的瑰宝。虽然这是选读课文,但是其所蕴含的感情是三年级的学生能够体会的。整篇文章虽然有着很多的生字、生词,但是这也是学生们积累字词的一个机会。而且《神笔马良》中的主人公马良的好学、勇敢、善良的品质都是小学生所应该学习的。不仅如此还要启发学生们主动的从文中发现马良的这些品质,例如“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供马良画画,但是他仍然不灰心,而是仍坚持用小木棍在山坡上和小溪旁画画”这表明了马良什么样的品质等等。通过对《神笔马良》的阅读,在学生们心目中树立起一个光明正直的学习形象。

课内阅读感悟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的思想能够在自由的天空中自由的翱翔。思维的拓展对学生协作的构思、立意等环节也至关重要,让他们知道写作时应该从何处下手。例如在《给予树》中,金吉娅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但是却只给家人买了棒棒糖,这是为何呢?这个现象值得孩子们去思考、去探索。还有文中有一句“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此时则可以引导孩子们去思考为何金吉娅会“沉默不语”,接着引导学生去联系前后文进行思考,孩子们通过前后文的阅读很容易就能找出答案。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孩子们能够明白,有很多问题的答案就在身边,通过多角度的判断和理解,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写作中的不少问题。

2、课外阅读中感悟

要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思考、积累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阅读能够帮助学生们丰富知识、博采众家之长、增加积累素材,这样学生们在写作的过程中才能够有充足的素材来进行输出,正所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指的这个道理。对与小学中段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所掌握的字词有限,因此,他们的积累也就不可能很多,他们有的最多的是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是此时的他们也开始有了对外界的朦胧认识,为此应该让他们去接触更多的课外读物,让他们对社会、对世界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

阅读需要有一定的方法,更加需要一定的激情与感动,但是小学生们却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的花在一件事上,但是如果他们对某件事很感兴趣,却又会主动的全身心投入进去。因此,必须要调动学生们全情投入。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更应该如此。因此应该想学生们推荐一些优良的课外读物来供他们阅读感悟,例如《爱的教育》、《会飞的教室》、《鲁宾逊漂流记》、《所罗门宝藏》等等。

(二)发展性仿写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只集中在“输入”这一个环节上,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信息加工、输出”的指导,这样学生只知道如何从书籍中获取信息,却不知道如何将这些信息转化自己所需要的表达出来,同时这样的阅读课堂也会缺乏生机活力,学生也很难获取到更多的知识。

发展性仿写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发展性仿写能够解决学生将自己所的信息进行输出的问题。写作是对生活的纪实、想象、加工、提炼、组合、浓缩、创造。因此,写作离开生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虽然仿写让学生的写作有“来源”但是控制不当却容易进入误区,特别是对于经验较少的小学生。

在进行仿写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是同龄人的作品。例如在阅读课上可以先为学生朗读一些的同龄人作品,然后让学生们去进行仿写,例如《运动会见闻》,基本每个学生都写过,因为每年都会举行运动会,而老师都会让学生写,但是学生往往写不好。这时就可以挑选了一篇的学生习作让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学习,再来写作,就能写出比较好的文章。

可以提供一些有针对性、有过人之处的范文共学生仿写。发展性仿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是在阅读课堂上写作时间本就较少,因此应该提供一些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文章来供学生们进行仿写。例如在教学《荷花》之后,就可以以荷花为例来让学生们进行仿写。《荷花》的提纲为:(1)总起,(2)荷花的叶,(3)荷花的花。然后引导学生去思考写其他的花朵时是否也可以这样写作,例如花名、全貌、花瓣的形状、花的姿态等等。

(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就应该积极的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首先评价必须要改变只重阅读与写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考核的现象,而应尝试从知、情、意、行各方面来进行考核。知指语文阅读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情指学生通过语文阅读所获得的道德情操的陶冶,价值观、人生观的取向。意指阅读的态度、意志、毅力等。行包括语文阅读的实践活动和阅读常规习惯等。

其次是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实现全员评价,例如同桌之间的评价、自我评价等等。要将语文将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基本能力分解成若干个项目分散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如课堂问答、小组合作交流、朗读、演讲、口语交际、以及写作等,这样才能够辩证地评价学生的语文阅读与写作状况。将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与班级同学的相互评价、教师的评价三者有机结合,形成学生自身、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三维立体的评价反馈系统,促进教学中主客体相互转换,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是注重评价的广泛性。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该构建家校合一的评价方式,这样不管是对于学生的阅读还是写作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意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作业质量五项指标包括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公共方面。当家长作为教学评价中的一部分,能够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写作情况进行评价,这样能够有效的将课内与课外的评价进行结合,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在课外则主要是对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态度、习惯、效果等进行评价,这样能激发出家长主动参与的热情,让他们能够长时间感觉到自身的责任,进而会更加主动的去帮助孩子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

三、读与写不能简单互动

读与写不能够简单互动指的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虽然应该积极的互动,但是仍然有着各自的区别与侧重点,需要注意的问题有许多。

(一)教学的主体与学习的主体要注意区分

教学开展的主体是教师,正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才能够有效地让阅读与作文进行互动,能否让阅读与作文有效的互动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因此,必须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的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要求教师要能够不断地为自己充电,广泛地进行阅读,同时还要能够坚持写作,通过自己的行动去真正地理解阅读与作文互动的内涵,并能够在实践中去实施与完善。

(二)借鉴与单纯模仿要注意区分

阅读与写作互动会涉及到一些“写作借鉴”,必须要明白这并不等同于“写作模仿”。这两者的区别主要就在于有没有创造性,有创造性的“模仿”才是真正的“借鉴”,否则,就只是单纯的模仿。要让阅读与作文互动,就必须要提倡“写作借鉴”,而不是单纯的“写作模仿”。虽然对于小学生来说仿写时要有创造性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必须要善于发现他们在这方面的闪光点,发现之后及时的表扬,通过鼓励来让他们的思维飞得更远,仿写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文章。例如上文中所说的发展性仿写,让学生仿写同龄人的文章与《荷花》都指的是借鉴这些文中的有用的东西,如《荷花》中借鉴的是文章的结构与写花的方法。而如果只是一味的纠缠于“别人如何写我就该如何写”,这种仿写态度是不可取的。

(三)注重内容的选取

阅读与作文互动时,阅读教学不仅仅要担当起相应的阅读教学任务,还必须要担当一定的作文教学任务。阅读教学中所选用的材料、组材及作者观点与思想倾向的表达来自社会、生活、个人气质、知识水平等,这些都会对小学生产生影响,但是阅读教学的影响并不是的影响。例如向学生推荐的仿写材料以及阅读材料都应该尽可能的积极向上。

(四)“写作”不可喧宾夺主

阅读教学的主题是“阅读”,而并非是“写作”,因为阅读课并不是写作课。因此,要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互动就要把握好这个度。虽然阅读有着“为写作”的目的,但这并不是全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有着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自我建构,这也是不能够忽视的内容。同时阅读教学是文本、生活与人的心灵之间的一道桥梁。课堂上,教师应把爱心、微笑、激励感受给学生,营造一种配合、民主、愉悦的氛围,变苦学为乐学、趣学。如果将重心放在了写作之上,那么这道“桥梁”也就不能改发挥其作用了。例如在阅读《荷花》时,虽然让学生进行仿写是必须的内容,但是却不能够让仿写占去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而忽视了对《荷花》的其他内容的教学。

总之,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如果真的能够让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真正的互动起来,将会使得学生的阅读学习和写作学习将相得益彰,也能够有效的拓展语文教材的利用空间,提高语文教材的利用率,从而能够互动偶尔一个高效的课堂教学和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论文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自然就联系到了阅读,两者是息息相关的。新课标的实行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小学语文教学也逐渐在探索中实行课程教育的理念改革,作为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阅读,正在灵活的、有效的改革着阅读的基础能力。

一、阅读解决学习困难,激发阅读积极性

作为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学生语文学习的原动力来源于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遇到的问题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正如那敏感度低的底片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曝光一样,存在困难的学生也需要知识之光的照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补课就能完成的;也不是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是需要对语文的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真正的将书读“进”去,才能将学习成绩提上去,才能在阅读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2]。例如《让我们荡起双桨》这一文中,首先是学生自由阅读,如遇到难理解与比较困难的地方多阅读几篇,知道理解其义为止,这样不仅弥补了学生之间阅读能力的优劣,也给予了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提高了阅读的质量、效率,最重要得还是学生的自我学习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之后,可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片段为大家朗读,让他说说喜欢这一片段的原因,教师也要及时的给予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语文阅读的海洋中,领略到文字的魅力,真正的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二、课程引导,加深阅读体会

在2011近期颁布的《小学语文新课标》一书中指出:独立的语文课文阅读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并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对课文、作品进行初步的理解与鉴赏,也能在阅读中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展示自身个性,丰富精神海洋。所以,小学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堂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利用多元化的阅读方式教学,在阅读中领悟、在朗读中体会,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1]。

阅读首先是大致的读。这要求学生应做好课前准备,了解课本的大体意思,对自己不能理解的难点做出标记,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其次就是精读、细读,这点主要是由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性阅读。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课文脉络、分析课文精辟段落、找出文章生字以及理解生词意思。

在小学语文教材的《北大荒的秋天》,而《北大荒的秋天》中所表达的秋天到来的景象是什么?不同的学生,有着不一样的阅读理解能力,感受与体悟自然也不同。在学生明白了自己在此文中的体会时,在读到第二节时,出示各种流云的图片,让学生想象下流云会变成什么样子?读好“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针对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选择朗读的阅读方式。朗读可以分为分段式、角色扮演、集体朗读等形式。教师在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差异和课堂发挥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选择朗读方法。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有《李广射虎》一文,其中有一句话“那白羽箭深深地扎进了石头里,任将士们怎么拔也拔不出来。”在分段的朗读中,在前一段搭箭射虎,需要学生读出李广射虎的从容。而读到射中的是石头时,需要学生读出将士们的震惊和对李广将军的佩服之情。(前段的学习需要读出拔箭就射那种“斩钉截铁”的语气,后面得石中拔箭则是佩服与激动)

三、读写结合,拓展写作

小学的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通俗易懂切不失优美文雅的语句。针对特色段落,让学生精读、细读,再配合教师的引导读写,必定会让读写练习事半功倍。

在小学语文《西湖》一文中,在第四段中月光下的西湖又是别样的景象。从白日“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到“夜幕初垂,明月东升”从夜晚的美丽景象,再到优美的琴声、华灯的倒影,琴声与华灯溶化在月色里,其景当真美不胜收。在将学生带入夜后的情境中时,鼓励学生选择某一种事物进行阅读后的写作(如琴声、湖上泛舟)。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方法,也能更好的将这种方法融入到自身的写作中去,真正的感受到西湖这一人间天堂。

综上所述,不论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教学的结果的检验方面都能看出,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都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也是每一个关心孩子学习的教师、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小学语文简而有效阅读教学论文

语文究竟该怎么教,才是较大限度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收获较大的实效,依然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在跟随着语文教学喧闹、华丽的大潮流走了一程之后,我逐渐意识到,剔除了表面的热闹与华丽,回归简约自然的语文课堂同样精彩纷呈,品质而不失实效。“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小语会崔峦。我们可以凭借课文的例子,抛却令人眼花缭乱的形式,选准教学突破口,切入,精当提问,引导学生直面文本,品读感悟,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本色、本真、本体的语文课,走一条语言教学“返璞归真”的“致简大道”。

一、教学重难点应切入而简

任何一堂成功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一定有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这是执教者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明晰的教学思路。但凡不成功的课堂教学往往会平均用力,多重点而无重点,主线不明的特点。因此,教师紧扣教材,选准教学突破口切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分别以课题、文章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句、过渡句(过渡段)、课文插图、文章脉络……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切入,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有条有理,环环相扣,而且重点突出、精彩纷呈。我在教学《舍身炸暗堡》一课时就紧扣“舍身”这一题眼来设计。在读题后,引导学生质疑,大家各抒己见:为什么要舍身炸暗堡?难道就没有更好的两全其美的办法了吗?是怎样炸暗堡的?在这个过程中,他怕不怕?暗堡被炸毁了吗?随后,我鼓励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在认真的、细致的阅读中找答案。这样,选择了恰当的切入点,阅读教学就可以长驱直入,深入文本的内核,教学的重难点便可以有的放矢轻易突破。

二、教学框架的建构应紧扣教材,精当提问而简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考,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深入地钻研教材,紧扣文本阅读理解的关键,在初读、精读、熟读的每个阶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巧设疑点,彰显特点、凸现亮点、填补空白点,通过精当的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往往能简化教学过程,使教学环节简洁,同时在不经意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收获学生精彩纷呈的回答,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时,我首先让学生看书中的插图问学生:跪在小提琴前面的人是谁?在学生回答后,我追问:扬科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带着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学习课文及时部分,了解到扬科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他酷爱音乐,大自然的一切声响在他听来都是美妙的音乐。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回答到插图上,问:扬科为什么跪在小提琴前?这把小提琴是他的吗?他把双手伸向小提琴想干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师生共同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在与文本的深层对话后,学生不但找到了答案,还带着对扬科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我又引导学生回到图中,问:为什么扬科仅仅摸了摸小提琴,就挨了一次又一次毒打?扬科的悲惨结局说明了什么?这样,学生就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课文的难点:是剥削制度的不公造成了扬科的悲剧。

三、教学方法因品读感悟而简

曾几何时,我们紧跟着语文教学的潮流走,倾情于组合各种流行元素,满足于那种肤浅的热闹与快乐,把语文课堂主要应当学会什么问题置之脑后。课堂上那些事倍功半的活动,华而不实的形式多了起来,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诵读、理解、揣摩和语言文字的训练、运用。如此进行语文教学,效率可想而知。毋庸置疑,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活灵活现的动画课件适时、适度地使用。的确可以扩充课堂容量,化抽象为直观,激发起学生的兴趣,令语文教学更加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然而在经济落后的农村学校,还远远无法实现多媒体电教设备进入每一间教室,但这并不意味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就一定相应大大滞后。其实,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没有使用多媒体的家常课同样也能上得很精彩。因为语文课归根结底就是在教师循学而导下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尤其是阅读教学,其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就是让学生直面文本、诵读文本、感悟文本,进而实现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深层次对话,以获取真知。

四、教学资源的开掘因循学而导、互动生成而简

学习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教师、文本、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是课堂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新课标也要求现代课堂应该是互动生成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在互动中不断生成资源、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在一个开放的教学生态环境中,师生平等对话,互教互学,能够有效促进教学资源、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的生成。有一位教师在导读《北京亮起来》一课的教学片段这样展开:师:刚才,我们尽情地朗读全文,细细地欣赏了短片中北京的夜景。现在,你能用几句话说说北京的夜景吗?生:北京的夜景真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生:北京的夜晚,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金碧辉煌”。师:是的,北京的夜很美,课文也写得很美,真是赏心悦目……生:老师,你不是说现在国家能源紧张,要节约用电吗?我们这儿经常停电,大街上好多路灯都不亮了,但是北京为什么还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那不是太浪费了吗?师:是啊,我们提倡节约用电,那不禁要想:北京的夜晚是否太铺张了,“限电”与“北京亮起来了”真的矛盾吗?请你静静思考,然后再听听小组里别人的意见,好吗?生:我认为不矛盾。听我爸爸说,限电是有地区差别的,比如,农村停电较多,我们城市相对少……简单语文的最终目的归根结底是训练语言,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简约课堂在简明的教学电目标、简结的框架、简便的方法中实现学生投入语文学习情感、丰富经验、深刻理解和发展言语,从而形成与发展最基本的语文素养。

作者:杨云彬 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东新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合作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一、精心选择和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实践中,老师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导学单”、“导航单”、“活动单”等方式,为孩子们制定了“合作学习”的内容。其中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是:设计的内容必须紧扣文本,具有必要性、可探性、激励性和趣味性,减少随意性。学生自己能学懂的,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无需安排合作学习;独立解决有困难的,学生最想表现的,容易引起歧义的,“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可以即时安排合作学习。“相异构想数越多的问题越适合合作学习。”《秦兵马俑》一文语言优美,描写入神,条理清晰。笔者抓住兵马俑个性鲜明、神态栩栩如生的特点,将第3~10自然段,放手给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在比较宽裕的时间里,要求各小组用“说、读、演、画”的不同形式尽情讨论发挥,老师则从旁参与、引导。笔者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顿时被调动起来。之后,根植于小组合作探究的全班汇报展示,学生择其所爱,大胆表现,显得十分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注入了丰富的情感。这样的合作学习设计,既激发了孩子求知的欲望,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发散了思维,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当众表演能力,丰富了情感。

二、巧妙设计和安排合作学习的梯度

形式在课内,功夫在课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尽量做足“功课”,包括充分占有与文本有关的大量资料,细心遴选文中需要合作学习的“点”,提前考虑每个“点”合作学习需要的“序”和达到的“度”,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撞击的“火花”,如何通过“二度合作”将课文学习引向深入等等。备课充分了,才可能让一堂课宝贵的时间产生较大的效益。笔者曾有幸观摩了一堂古诗词《村居》的合作教学尝试,执教者整堂课设计了“初见村居、走进村居、亲近村居”三个合作学习的“点”,让学生从小组自学诗词,读通诗词,提出困惑,从畅谈对村居的及时感觉开始,接着在小组中通过集体反复诵读讨论,厘清幽美的环境、人物的关系及各自特点,继而让学生与词中的人物“零距离”接触,感悟人物内心。这三个“合作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紧扣,水到渠成,学生始终兴趣盎然,全班孩子的感情都融入到诗词的意境之中,一个“醉”字自然脱口而出。当叫孩子扮作辛弃疾面对“村居”吟诵这首词时,让观摩者油然有了身临其境之感,也不禁被感染了。可见,课前这位老师对本文合作学习的考虑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三、努力具备指导合作学习的良好素养

有人说,“合作学习让我觉得课难教了”。是的,它无疑向习惯于传统教学、局限于固有经验的我们提出了挑战。在当今信息社会,世界距离、古今距离变近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多了,独立自学的能力变强了,他们已不满足于教师的“老生常谈”,不满足于老师当“传道者”,更希望老师是一个学习道路上的引航者,是共同探究真知的朋友。因此,教师的知识量储备、角色转换、学会平等和尊重、学会倾听、培养教学机敏乃至加强人格修养等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合作学习”时,教师如何巡回组织指导,迅速掌握“合作信息”,在学生踊跃展示时,如何把握契机,运用教学机智,相机点拨,让学生始终保持探究进取的积极心态,都是值得认真对待,深入思考,不断学习提升的。“打铁还得自身硬”,教师的教育思想真正转变了,素质提高了,指导“合作学习”才会越来越有创意,越来越得心应手,越来越有成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要我们敢于实践,坚持不懈,必定会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小学语文教改新路!

作者:陆颖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1.优化小学生阅读环境。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教育投入,切实改变农村教育设施落后局面,贯彻落实城乡教师交流,做到师资均衡发展,鼓励家庭经济好的同学多买书、买好书,带到班上,与同学交流共享;号召社会力量捐书、捐物,或者筹集善款修缮阅览室或建设网络电脑室;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杜绝重考试成绩忽视阅读课的现象。加强学校软环境建设,可以在校园和教室墙壁上,张贴或悬挂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使学生幼小心灵受到启迪,产生读书欲望。教师理应要做好读书的表率,提倡师生一起读书,互相交流,答疑解惑,从而影响学生读书,激发阅读兴趣。

2.发挥教师在“教”的主导性。⑴优化美读策略。“美读”不同于一般的“读”,它是读者通过口、眼、心、耳等感官进入文本,把作者的情感用声音、表情、肢体语言表达出来,进而激发审美创造,陶冶心志的一种审美阅读活动。⑵知识拓展策略。现行的教材,课后的基础练习很少,主要的作业是学生的阅读和积累,要求学生查找相关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和书籍。因此教师要把课外阅读拓展练习的设计当成教学设计的一部分,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去查阅相关的知识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⑶个性开发策略。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而不是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是对不同学生个体的不同知识、经验基础的承认和尊重。鼓励学生在阅读时个性化理解,多元性理解,在考试评卷时,不要一味追求标准答案。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批判性思维,形成个性化理解,在批判中感悟人生经验。

3.发挥学生在“学”的主体性。⑴习惯培养策略。习惯是一种养成教育,习惯培养对低年级小学生尤其重要。首先是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肩平、足安”;其次是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了兴趣,就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⑵程序设计策略。也就是设计自主学习的程序,教师根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把阅读过程科学地变为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使学生明晰阅读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过程,引导学生按程序去阅读、思考和钻研,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程序设计同时要考虑提高阅读技巧,注重培养语感。⑶课堂调整策略。大胆改革传统阅读和课堂模型,探索自主学习的课堂类型和课堂结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杜绝课堂是以“听讲”为主现象,强化教师在关键问题的点拨,把阅读权利、时间和过程还给学生。⑷鼓励质疑策略。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质疑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善于把握学生特点,把疑问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倡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从合作学习中获得答案,这样也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阅读教学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授之以“渔”。

只有认清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深入学习、把握课标新理念和新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努力付诸于阅读教学实践,就一定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使他们受益终身。

作者:吴娟兰单位:福建省长乐市文岭中心小学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