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设计毕业论文

摘要:首先将毕业论文每个环节均纳入评价,运用设计毕业论文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再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将教师的定性评价(,良好,中,合格)转化为定量评价(百分制分数),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按照学校规定的比例,对学生成绩进行分等列出。这一方法评价系统、、合理、有效、公正、简便。
设计毕业论文

设计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摘 要:本文通过深入教务部门和教学单位进行仔细调研,按照毕业论文开展的阶段分析了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然后划分了系统用户的角色并基于这些角色完成了系统的用例分析,分析了系统的核心业务流程,得出系统功能的框架设计。

关键词:功能性需求分析;非功能性需求分析;业务里程分析

1 概述

作为大学本科生必须完成的一门课程,毕业论文具备了其它课程所没有的典型特征:①由于毕业论文的宗旨是考查学生对本专业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其完成过程中将会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与实际研究对象进行结合。②参与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对象多,不仅包括学生和指导教师,还包括负责毕业论文的系主任、主管教学的分院领导和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科的工作人员,管理层次多,职能划分详细。③耗时长。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毕业论文从开始选题到的答辩,总共耗时将近半年的时间,期间学生可以采取在校完成或者外出完成的形式进行毕业论文。以上特点决定了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复杂性,不同的高校对该教学任务采取了不同的形式,以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成效的目的。

2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主要围绕用例分析、业务流程分析和非功能性需求三个角度来开展。

2.1 用例分析

用例分析主要分析系统中各类角色对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权限。根据前期调研结果的分析,本系统的用户可以分为系统管理员、教务部门工作人员、教师、专业负责人、分院领导和学生共六种角色。系统用例分析就是分析这六种角色在系统中可以操作的应用场景。

2.1.1 系统管理员用例分析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管理员只负责本系统运行相关的支撑数据,即系统管理和基础数据两个模块中的功能。通常,系统管理模块包括部门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菜单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管理、日志管理;基础数据包括专业设置、班级设置、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教室管理。其中,部门管理是管理高校现有的教学单位和与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角色管理是管理系统用户的分类信息,以便为系统的权限分配提供基础;菜单管理是管理系统可以操作的模块以及模块的层次结构;权限管理是将菜单的操作权限分配给每类角色,从而确保系统操作和数据浏览的安全性;数据管理是对系统的数据库进行管理,包括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日志管理是管理系统操作的日志,以便系统出现问题时,可根据系统寻找发生故障的原因;专业设置是按照高校现有的专业结构和隶属关系完成专业信息的管理;班级设置是负责按照专业设置学生所在的班级;教师管理是管理高校教师的基本信息;学生管理是管理在校毕业班学生的基本信息;教室管理是管理目前学校可供使用的教室,为答辩安排提供基础数据。

2.1.2 教务部门工作人员用例分析

教务部门工作人员在系统中主要负责三个方面的工作,分别是基础数据中关于时间的设置、答辩安排审核和答辩结果审核。其中,基础数据中的时间设置包括学期的设置、选题时间设置和过程时间设置。选题时间设置主要设置学生选题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过程时间设置包括指导记录时间的设置、中期检查时间的设置和答辩时间的设置。

2.1.3 教师用例分析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中具有操作权限的教师主要包括指导教师和交叉评阅教师以及答辩教师。教师在系统中可以操作的用例包括出题、审批开题报告、指导记录、答辩申请审批、交叉评阅和答辩结果登记。其中,出题只有被专业负责人指定为指导教师的教师才具有该权限,交叉评阅也只有被专业负责人指定为交叉评阅的教师才具有操作权限;答辩结果登记通常由答辩小组组长来完成。

2.1.4 专业负责人用例分析

专业负责人在系统中主要负责安排工作,包括教师安排和答辩安排。其中,教师安排主要安排指导教师、交叉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的人选;答辩安排则负责安排答辩教师的分组、参加答辩的学生分组以及教室和具体的答辩时间。

2.1.5 分院领导用例分析

分院领导在系统中主要负责两类信息的审核,分别是出题的审核和答辩安排的审核。

2.1.6 学生用例分析

学生是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主体,在该系统中可以操作的用例包括选题、开题报告撰写、指导记录、中期检查、答辩申请、答辩安排和答辩结果。

2.2 业务流程分析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包含的核心流程包括撰写开题报告和答辩安排两个核心流程。

2.2.1 开题报告流程分析

参与开题报告工作的主体包括学生、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和分院领导,其流程如下:首先,学生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并提交给系统验证,验证通过后保存信息,并转交给指导教师审批,审批通过后转交给专业负责人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再转交给分院领导进行的审核,并将的审核意见反馈给学生。

2.2.2 答辩安排流程分析

参与答辩安排的主体包括专业负责人、分院领导和教务部门工作人员,其流程大致如下:首先,专业负责人在答辩安排页面完成答辩安排的信息,然后提交给系统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再将安排转交给分院领导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转交给教务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再将最终的审核结果反馈给专业负责人,并最终显示给学生和教师查看。

2.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与功能性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非功能性需求分析更注重的是系统的整体性能要求,是衡量系统整体质量的依据。根据本系统的特点,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主要包括稳定性、性、安全性、易用性和可移植性。

3 系统设计

根据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的结果并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总结出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系统的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

图1中的系统管理通常负责管理一般系统运行所需的支撑数据。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系统管理由部门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菜单管理、权限管理、数据管理和日志管理共七个模块组成。

4 结束语

代码开发仅仅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中的系统实现的主要任务,在此之前需经历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两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得出了高校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需求,并对这些需求进行整理后,完成了系统功能框架的设计,为下一步系统开发搭建系统应用程序架构提供了直接依据。

设计毕业论文:关于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设计)的几点探索

摘 要: 本文以周口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为例,介绍了该学院对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探究和摸索,通过毕业论文(设计)提前进行和毕业论文(设计)与实习相结合的探究,有效缓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以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关键词: 化学化工 毕业论文(设计) 高校转型发展

在当前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实践教学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作为综合性实践教学中最重要一环的毕业论文,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及训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然而,现阶段高校的毕业论文都安排在学生毕业前的―个学期,时间短、任务重,并且与考研及就业冲突,严重影响毕业论文质量。为此,我们对2011级和2012级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取得了―些卓有成效的效果。

一、目前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有些指导教师自身科研实力突出,学生选题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可扩展性,有些教师有较深的工科背景及横向研究经历,学生选题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和深入研究的潜力。毕业论文(设计)所在的第八学期恰恰是学生联系就业的关键时间,学生往往忙于就业,无心论文,时间短、任务重,并且与考研复试、资格证考试、公务员考试冲突[2]。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往往依托实验,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支撑,实验实践时间需求较大,导致很多课题刚刚获得突破就急于结题,有些课题还未优化结果就要撰写最终结论,一些很有潜力的课题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就随着毕业而被束之高阁。学生为了突击应付毕业论文工作,只好假题假做,甚至有些学生进行网上抄袭或者使用百度百科等网络文章拼凑成论文,有的学生找人论文,还有的学生直接改用本专业往届学长的合格毕业论文上交等[2]。这些做法不但使得学校安排学生写作毕业论文(设计)的培养计划失去应该的作用和意义,还浪费稀缺的教育资源,败坏学术风气。

二、针对毕业论文(设计)存在问题所做的探索

针对目前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所面临的困境,我院经过大量研讨和调查后,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了探究。

1.毕业论文(设计)提前进行的探索

因为毕业论文环节放在第八学期,就业等原因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进度、质量,所以我院尝试对毕业论文(设计)灵活化处理,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第六学期结束的暑期至第七学期开学前三周的时间段内申请提前选题,部分学生暑假即可开始进行毕业论文相关工作。考研深造的学生可以利用长达一年的毕业论文系统的进行系统的学术训练,化工设计类的学生可以将毕业论文工作和化工设计竞赛的准备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对于就业的学生则避开联系就业的关键时间。

在第六学期结束时,化学专业的学生已经修读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及相应的化学实验,已经基本具备处理化学问题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3];文献检索、专业英语、毕业论文写作及学年论文更是为毕业论文工作的提前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第六学期结束时,学生提前进行毕业论文具备实现的基础。

2.毕业论文(设计)与实习相结合的探究

高校本科实习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将毕业论文(设计)时间提前至第六学期结束的暑期的话与实习工作并无太大冲突,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提前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时间是第七学期开始,同时是本科实习开始的时间。这得益于我院的另一项探索即毕业论文(设计)与实习相结合的探究。我院与实习单位达成校外毕业论文(设计)合作教育协议,针对确定从事该行业的同学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合作培养,共同指导学生的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学生可以在实习单位参与一线生产的同时,完成第七、第八学期的相关学业。

三、毕业论文(设计)所取得的成效以及问题

针对毕业论文(设计)施行的一系列的举措,我院很好地缓解了毕业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毕业论文期间本科生参与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2011级和2012级毕业生共有241名成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李全良老师等指导的毕业生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荣获二等奖,两届所有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均取得合格以上的成绩。

总之,根据化学化工学院的实际情况,毕业论文(设计)提前进行的探索和毕业论文(设计)与实习相结合的探究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缓解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较明显地提升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设计毕业论文: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中的应用探索

摘要:传统的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方法存在着诸多弊端,通过将层次分析方法引入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体系克服了传统方法中的指标不易量化、相互关联性差、决策困难等问题。分析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下的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方法,既便于操作,又突出专业特色,为毕业生评奖评优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层次分析法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环节,也是极为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工作技能和论文的撰写方法。同时,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工作也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毕业和授予相应的学位,而且对保持学习热情和培养科研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现状

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的增加,既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同时也为高校毕业设计考核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庞大的毕业生队伍相比,参与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评阅、考核工作的教师人数却相对较少,再加上相关制度的不够完善,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工作往往落到个别教师的肩膀上,一个教师往往要负责十几甚至几十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评阅工作,面对巨大的工作量,工作难免流于形式,重复设计、相似设计、纯理论化脱离实际的设计大量出现。毕业论文答辩时,答辩人数多、答辩时间短,答辩小组成员还没有细看毕业论文内容,学生就已经论述结束了。对于同一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不同评阅小组,给出的分数往往差异较大,使毕业论文设计有失真实性和客观性。另外,由于就业形势紧张,学生就业压力大,用人单位往往通过学生在校时获奖的多少来判断学生是否。因此,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的公平性与科学性对学生就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存在的问题

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1.考核标准设计简单,缺乏专业特色。考核多套用学校统一标准,但实际上,不同专业的毕业论文内容差异很大,采用统一标准,既偏离专业实际,也丧失学科特色。工科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求较高,在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中加大对设计内容的考核,能够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重视度。

2.考核标准层次不清晰。考核标准缺少细化评价等级,往往仅给出一个总分来表示某个评价项目的所有要求,标准可操作性差,使考核教师在论文水平相当的情况下难以给出评分值。

3.考核内容不细化,学生认识模糊。多数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前只知道主题,不了解考核具体要求,在老师的安排下进行工作,学生普遍缺乏目标性,主动性差。

三、量化考核在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中的应用

(一)量化考核的基本原理

量化考核,实质上就是用量化的数据、指标反映工作业绩的一种表现形式。量化考核的方法较多,其中层次分析法就是将复杂的工作问题层次化,形成一个阶梯型的有序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后计算每项的相对权重。该方法将评价指标进行细化,使得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及答辩小组教师具有各自特有的评价指标,互不干扰,评分操作简单客观。考核结果中,学生哪一项比较突出,哪一项比较弱,一目了然,更有利于后期学生对毕业论文进行修改。

(二)层次分析法在毕业论文设计考核中的应用――以工科专业为例

1.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在咨询某高校工科专业教师、学科带头人及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特点,将工科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的总成绩A分为基础能力B1、设计能力B2、答辩情况B3三部分(准则层),每个部分含有多个细化的考核项目(方案层)。

基础能力部分主要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度出发,其考核由指导老师负责;设计能力部分主要考虑的是毕业论文设计本身的质量,由评阅老师负责;答辩情况由答辩委员会老师负责。

2.比较判断矩阵的构造及各项目权重的确定。

a.比较判断矩阵中各元素的确定。采用定性分析中的专家咨询法将准则层、方案层的各因素两两构建比较判断矩阵,并确定每个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引入层次分析法中应用广泛的Thomas L.SAATY九级比例标度方法,对比较结果加以量化,如表1所示。

若元素i和元素j的重要性之比为aij,那么元素j与元素i的重要性之比为aji=1/aij。

b.比较判断矩阵的构建及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①准则层比较判断矩阵的构建及权重。

计算得出比较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为:0.0825(

②方案层比较判断矩阵的构建及权重。

系统根据方案层中各因素两两间的重要程度取值,构建比较判断矩阵。仅列出方案层中基础能力B1比较判断矩阵及权重,如表3所示。

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最终结果分析。通过调查得出影响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的各因素所占考核总成绩的权重,各考核指标重要性排序前三位为(由高到低):工作作风、创新意识或设计独到性、团队协作能力。可以看出工作作风的总权重是较大的,体现了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对合作及设计创新能力的高要求。回答问题度及深度和图表、图纸规范度的总权重比较接近(相差不大于0.002),同样独立查阅文献能力和思路、概念清晰度也是比较接近的(相差不大于0.001),所以它们的区分度较低,容易产生人为误差,采用层次分析法将每位学生的各项具体分数输入后,系统按照权重比例分别相乘再相加后得最终成绩,结果明了,便于操作,得出的成绩更具有说服力,更客观。

四、结论与展望

针对目前高校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将量化考核方法引入工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考核。该方法是基于层次分析法下的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法,特别适用于人的活动的定性判断。用YAAHP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简单、实用,使毕业论文的考核、评价工作更加合理化、规范化,为毕业论文设计考核结果计量提供方法。

设计毕业论文:论本科生考研与毕业论文/设计冲突及对策

摘要:分析高校本科毕业生考研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冲突,特别是时间冲突、内容冲突和要求冲突等相关内容,并结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实践,提出应对的策略和模式,为高校面对类似问题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考研;本科毕业;冲突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现更名为“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自2008年成立至今,一直遵循内蒙古大学“求真务实”校训,秉承内蒙古大学“开放、开门、开明”的办学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为鄂尔多斯及内蒙古地区培养了大量本科人才,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近来经济形势的突变,煤炭和煤化工发展受限,本科生面临越来越紧张的就业形势,学生考研的热情高涨,不可避免的与本科生正常教学产生时间、内容及培养要求等各方面的冲突。这一现象在大部分地方普通院校呈蔓延之势,除了影响本科教学外,对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冲突尤为明显,导致毕业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不高、投入不足和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下降[1],甚至引起一些取消毕业论文/设计的议论[2]。大量对策建议加强本科科研训练、提供经费支持、提高过程监管、提前加强设计和工作后考研等措施[3,4],在一定上提高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然而存在治标不治本的问题,还需进一步的统筹规划,结合考研与毕业论文/设计要求,找到标本兼治的办法。

一、时间冲突

以2016年考研为例,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15年12月26日至12月28日。2016年2月中旬,各院校陆续公布初试成绩。3月上旬,34所高校自划线公布。3月底至4月上旬,34所自划线院校复试。4月上旬至4月底,国家线院校陆续开始复试。因此,考研学生的只有在2016年1月至3月上旬的时间较为充裕,可以准备考研之外的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事宜,而这段时间正是学期期未和寒假时间。内蒙古各大学研究生复试名单公示日期为2016年03月22日,复试考试时间为4月1-2日,在此期间,研究生考试过线考研生则要准备复试考试,即4月份以后才有时间准备毕业论文事宜。

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化学工程工艺专业本科生在3月10日完成毕业实习,3月11日开始毕业论文/设计,4月20日提交毕业论文/设计。综合考虑可知,考研学生以读研为主要要务,在复试之前都需集中精力准备复试,只有4月3-20日共约18日的时间准备毕业论文/设计。考研生根据现实一般都选择做毕业论文,而没有参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也只能选择让学生做综述论文。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本科生需要做好文献资料整理、撰写内容提纲和组织综述内容等,并确保格式无误,重复率较低,时间上不够充足。

二、内容冲突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化学专业考试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化学专业综合一和化学专业综合二,部分专业需考数学和相应专业课程。研究生复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科目为外国语、专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面试内容由学院老师指定。研究生招生考试主要在选拔政治、英语和专业各方面成绩发展的学生,因此考研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政治、外语和数学等非专业课程。特别是外语考试内容没有结合专业外语内容来考试,导致考研生在进入研究生学习以后,阅读和撰写英文文献遇到较大的阻碍。

而毕业论文需要学生独立完成文献查阅、论文框架的构建、论证材料的选择和形成论文初稿,实验论文还需要准备实验方案、实验材料、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等内容。毕业设计要求完成课题背景及意义、设计技术参数、目标、主要内容、基本原理及技术方案、可行性分析、技术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技术路线和参考文献等内容。特别是重点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都紧密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工作,实验经费充足,仪器设备集全,在读硕士和博士较多,这些资源都给本校的本科考研生或保研生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使这些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经历了完整的科研训练和教育,大大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总之,考研与复试的内容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由于目的不同,导致两者内容相差较大,而本科生由于时间有限,无法兼顾。而且在大多情形下,考研的学生都是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准备研究生选拔考试和复试上,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准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必然导致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低下。

三、要求冲突

研究生考试与复试的目的主要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筛选一批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和专业基础扎实的本科生,通过进一步专业学习,培养成具有一定科研素养或工程试验能力的硕士研究生。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进行一次的考核。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及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生选拔考试和复试偏重于各科目基础知识的性和性,对科研方面能力要求体现较少。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对本科生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次检验,同时,能锻炼学生独立完成科研工作的能力。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要求与研究生培养要求具有一致的地方,然而,这一点要求在研究生选拔考试和复试中体现较少。

四、对策思考

由于考研学生忽视了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导致部分重点高校通过提高本校免试和复试成绩比例,来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然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为一项而完整的科研训练工作,其本身就具有为研究生学习打下基础的作用,这一点是研究生指导老师希望录取生重点加强的部分,这个目标上所有高校老师的目标是一致。正因为如此,提出如下建议:

1.将毕业实习时间安排在大四上学期,本科毕业课题在大四上学期就可确定。这样毕业生可以早点准备,考研生也可以在入学考试完后全身心投入相关工作。

2.改革研究生复试内容,增加毕业论文/设计相关内容的考察。由于外语、数学和政治等科目的考试在入学考试中已考察过,复试考试内容有重复之嫌。而对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的了解程度,更能体现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

3.合理控制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学生比例。由于研究生指导老师一般要求录取生参与毕业论文实验,普通高校应该控制一定的论文与设计学生比例,以提高部分毕业生科研经验和素质。

总之,通过上述考研与毕业论文/设计冲突的分析,提出的建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合考研和毕业论文/设计上的部分矛盾。然而,具有如何操作以保障研究生录取工作和本科生毕业工作的协调性,还需进一步在制度上提供保障。

设计毕业论文:面向智能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模式探析

摘要:针对智能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面向能力培养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改革,从毕业设计时间和选题要求等方面,具体阐述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并以南开大学为例说明改革效果。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系统

1智能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背景

智能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在学科建设上各高校百花齐放、各有特色,但目前国内高校的智能专业本科教学普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㈣。

(1)专业课程过于庞杂。专业课程设置重叠较大,本来的出发点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由于学时有限,过多的课程反而影响了专业特色。

(2)培养模式落后。缺乏学科交叉,且“教师一学生”的单一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3)专业培养缺乏目标导向与社会定位。学生缺乏对智能学科的系统化理解,很难培养其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沿用传统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模式和时间分配方案,以通常的论文撰写和答辩为基本考评方式,效果并不理想。

2智能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思想

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育成果的收官之作,对学生进入社会或继续深造都有重要的过渡作用,需特别重视。通过面向能力培养的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智能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在遵循《南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手册》的基础上,主要强调以下3个方面。

(1)学生应结合课程学习情况、今后拟就业方向、个人兴趣、继续深造方向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和毕业设计题目,而非功种性地选择难度低、给分高、容易过的题目。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涉及的核心课程知识点再做温习,与指导教师积极沟通,与团队成员经常讨论。

(2)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方面应注重与前沿技术的相关度,可将在研项目、子课题、甚至技术点中的一些工作作为本科生毕业设计题目,鼓励教师多出题目。教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应给予参考文献、参考书目建议,并根据项目情况提供之前的项目文档,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撰写项目文档的能力。

(3)论文撰写符合南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内容、格式规范,做好论文答辩的各项准备。

为了贯彻智能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思想,使毕业设计工作顺利推进,智能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正式开展前要经过两个层次的动员工作,一方面由学院教学领导班子动员毕业设计导师,另一方面,学院组织学生集中召开毕业设计动员大会。

3智能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内容和过程

3.1毕业论文(设计)前导课程

为了使毕业论文(设计)实现更好的效果,学校首先在毕业论文选题前一学年就开设综合课程设计课程,该课程可以分为春、秋两个学期(即第五、六学期),分别为综合课程设计2-1和综合课程设计2-2。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项目或教授课程给出1~3个题目,将智能学科核心课程(如智能工程、机器视觉、现代控制论、过程控制、电路基础、计算机基础等)之间的关联性通过恰当的选题体现出来。学生在自由选择一个题目后,像研究生一样进入实验室,跟随导师完成题目,并做定期进度汇报。

该课程近两年开始实施,效果比较显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合理弥补了本科生毕业设计时间不足的问题,真正的毕业设计过程在大四学期才刚刚开始,而该阶段的学生一般忙于找工作、考研、出国等事务,很难集中全部精力和在校时间投入毕业设计中。尤其工科类的题目需要经过实际调试和设计才能完成,很多学生由于时间所限草草应付。前导课程设置在大三学年,学生就有充沛的时间,有较稳定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二是使学生提前进入科研环境,熟悉基本的科研条件和论文写作技能,对知识结构做进一步的整理和温习,并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初步认识,也能较早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在后期真正开展毕业设计时选题更、进入研究状态更快、论文(设计)质量更好。

3.2时间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2周,不设上限,充足的工作时间是保障质量的重要前提。学校安排学生在大四上学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动员、选题、导师确定、文献查阅等工作;在大四下学期集中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实验(调研)、撰写、答辩等环节。大三学年(上下两个学期)开设毕业设计前导课程,客观上也为毕业设计增加了更多时间。

3.3选题要求

(1)以培养智能专业毕业生为目标,充分体现专业特点。同时,鼓励学生选择以本专业为主的交叉学科课题,如近两年有不少学生将机器视觉、图像处理等技术与生物、法语、环境等学科的实际问题结合,做出了有应用价值的毕业设计。

(2)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考虑选题,不要随意或者盲目。前文提到的毕业设计前导课程为学生达到此要求提供了帮助。

(3)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或实践价值,本科毕业设计应有1~2个创新点。

(4)学生可选择指导教师提供的题目,也可自拟题目。学院采取开题报告的形式审核全体学生的选题,并填写《智能专业开题报告审查表》,经导师、院主管本科教学副院长签字备案。如题目更改,学生需填写《智能专业本科毕业题目变更审查表》,同样经签字后备案。其中,学院会选拔5~10名学生面向整个专业的师生举行示范性开题报告。

(5)学生选题原则上要求每人1题。但由于智能专业很多题目需团队协作完成,因此规定若2人(或2人以上)合作课题,毕业论文(设计)必须分开撰写,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重点阐述本人独立完成的部分,并明确说明本人在课题研究中完成的内容对整个课题的贡献。

3.4资料查阅、实验设计及数据整理

智能专业本科生如同其他工科学生一样,往往直接着手解决具体问题,而忽略了问题背后的理论意义。因此,学生应进行一定量的文献阅读工作,在开展毕业设计前广泛收集资料,以便了解目前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做好记录。同时,要求学生将课题的研究背景、资料查阅情况、文献阅读心得进行归纳总结,并在初期进行一次详尽汇报。导师对该汇报评价满意后,学生继续进行实验设计和后继答辩工作,若不符合要求则需重新汇报直到符合要求为止。我们要让学生懂得:只有通过丰富翔实的前期调研,才能了解理论界对自己拟研究问题的研究状况,避免低水平重复性工作,也防止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这对学生今后的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3.5编写提纲和撰写毕业论文(设计)

根据智能专业特点,撰写论文的时间为4周,在撰写前应与指导教师讨论三级目录。学生应主动找导师指导毕业论文(设计),每周至少一次,总次数不少于10次。这里特别强调,如学生没有按要求完成之前的环节,而直接提交论文,则不准许答辩,亦不能获得相应学分。

3.6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与检查

指导教师应按学校要求对学生进行定期指导,同时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进度、质量、出勤等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如实填写《智能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审查表》《智能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智能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进度检查表》等表格。

3.7利用网络系统完成全过程质量控制

良好的改革方案,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机制。在该方面,南开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利用学科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开发了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用于管理本科生毕业设计全过程。学生可以在综合课程设计(前导课程,如图1)和智能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如图2)分别使用系统完成填报志愿、导师双向选择、开题报告提交、中期检查等步骤。相应地,导师可以通过该系统完成题目布置、开题报告审核、中期检查等工作。学科主管教学工作领导也可借助该系统,通过高权限访问,评阅和批示教师及学生的论文进度和质量。

4结语

针对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本科毕业设计方面的问题,根据本学科的积累和建设,我们提出了面向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改革思路并进行尝试。该方案通过在南开大学智能专业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效果,对其他高校的智能学科教学建设有一定参考价值。毕业设计管理包含前导课程、时间要求、选题要求、资料查阅、实验设计及数据整理、编写提纲和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与检查等各个方面。其中两点较有特色: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开设综合课程设计课程作为毕业设计前导课程,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通过网络系统完成全过程质量控制,使各阶段易于实施。

设计毕业论文:基于Android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摘 要:针对传统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中存在的交流不便的问题,设计一个基于Android平台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用以提高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实时交互性和使用简便性,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师生。

关键词:Android,MVC,毕业论文管理系统

面对Android手机如此迅速发展的今天,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等类似的软件出现在手机终端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多,同时其发展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作为传统WEB应用,也必将在手机客户端上得到应用。

一、构建系统的整体框架

(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技术手段:系统采用C/S结构,MVC软件开发模式,前台使用Eclipse开发,后台服务器使用Servlet编写服务器,同时用Tomcat作为服务器,前台客户端环境使用的是Android控件[2]。通过JDBC来调用Mysql数据库,来实现手机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数据传输。数据传输的采取的技术是JSON技术,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JSON是独立的文本格式,而且还使用了一个语言习惯类似C家族(包括C,C+ +,C#,Java中的JavaScript,Perl,Python和等)。这些特性使JSON成为理想的数据交换语言。易于读取和写入,也易于机器解析和生成。

研究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

1.问卷调查法。采取发放问卷的方式,了解系统应该实现哪些功能以及后续的系统的完善等。

2.资料和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解决系统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

3.科学实验法。用黑盒和白盒的方式对系统的整体性能进行测试。

(二)整体框架。

本系统采用MVC框架,该框架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便于后续的扩展和修改,细化的结构分支为:

1.用户管理:添加用户,用户信息修改。

2.论题管理:上传题目,修改题目,审核题目,选择题目。

3.论文管理:论文上传,论文下载,论文审核。

系统框架图如下图所示:

二、数据库设计

系统运行的核心是一个稳定运行的数据库,数据库设计的优良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运行状况[3]。

(一)数据库需求分析

本系统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用户管理、论题管理、论文管理上。因此,需要设计一个满足要求并且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存储的数据库。总结得出基于Android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要满足如下数据库需求:

该系统的用户有:管理员、学生、教师。其中教师和学生用户的编号都要能标识出人物身份。管理员、教师和学生用户的姓名都应该是一个非空集合。论题和论文中必须还有教师的外键约束。

(二) 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

根据上述数据库需求分析,可知本系统的实体有管理员实体、普通用户实体、论文实体。

E-R模型的组成包含三个元素:实体、属性、联系。E-R模型用E-R图表示。实体是用户工作环境中所涉及的事务,属性是对实体特征的描述。

从数据需求分析中得出系统的实体属性图,遵循三范式原则,对实体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了整合,得出E-R图。

(三)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数据库结构设计之后,就要将上面的数据库概念模型转化成数据库系统所支持的实际数据模型,也就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本系统采用的是MySQL数据库,定义管理员表、普通用户表、论文表、题目表和选择表,具体表的设计这里不再详述。

三、各模块的设计

(一)用户管理模块的设计

用户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包含了用户的添加及删除、基本资料修改和个人信息主页,也是对本系统用户的信息的统一管理,实现登录等操作的必备模块。

系统将根据登录用户角色的不同为用户分配相应的功能。本系统的所有角色都是采用的登录名+密码的方式进行登录。管理员,学生,老师都通过用户名+密码的方式验证登陆。

Android登录界面采用的是线性布局LinearLayout,需要设计本界面按取登陆按键需要跳转到论题信息模块,本系统编程时是用setContentView的方法实现的页面跳转。

(二)论题管理模块的设计

论题信息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包含有论文题目的申报、论文题目修改、论文题目审核、学生选题。是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中,选题环节的关键。当老师通过该系统发表课题,课题通过审核后,学生用户可以选择课题

选题界面的布局采用的是LinearLayout中包含RelativeLayout布局文件本界面需注意选择论文后跳转到申请提交界面页面跳转同样采用setContentView方法[4]。

(三)论文管理模块的设计

论文管理模块:主要包含有:论文上传、论文下载和论文审核。是实现师生间相互传送文件的基础。该模块布局文件同样是采用的LinearLayout

以上三个模块设计好后,接下来需要实现数据库的连接,这里主要用到数据库连接类DBConnection.java 来实现,其中主要是字符串url、user、password作为参数,然后再去调用DriverManager类的getConnection方法[5]。最终返回一个数据库连接对象,实现数据库的连接。使用工具类DAO来实现对数据库数据进行增删查。

四、系统测试

这个系统的测试使用了白盒测试,黑盒测试两种测试方法,主要采用的是黑盒测试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下列试验的目的:

(1)系统整体功能测试:检查各个功能模块是有遗漏的功能。

(2)接口检查:检查输入输出的信息是否符合规范。

(3)数据检查:检查数据结构是否正确并且对外部信息的访问进行验证。

(4)性能检查:检查性能要求可不可以得到满足。

五、结束语

智能手机的各种app已经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更多的各类管理系统都已经从WEB端拓展到了移动设备终端上了。相信在今后,基于Android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将在高校中有其一席之地。

设计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摘 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多年指导毕业生论文的经验,提出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毕业论文;科研工作;改革

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现状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在大学四年级的一个学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本科生四年教学培养计划的一个环节,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达到让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进行大幅扩招学生,在校本科生人数逐年增加,导致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有些学校的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学资源呈现紧张局面,学生就业压力增大,这些都会导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1]。对于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已有部分报道[2-4]。本文根据自己作为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体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方面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1)论文题目空泛。有些指导老师给出的论文题目过空、过大、过泛,如永磁材料的发展现状研究,学生选择这样的论文题目,只能漫无边际的抄写,结果达不到综述论文的要求。2)论文抄袭现象严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很容易就能从网络资源中获取资料,一些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直接将网上搜索到的资料进行拼凑整合,结果其论文主题不明,内容零乱,甚至有的学生是全文抄袭。3)论文内容缺乏逻辑性。学生在撰写论文时,缺乏对论文内容的整体规划,以至于整篇文章结构错乱、逻辑混乱,甚至出现自相矛盾的内容。4)学生缺乏论文修改意识。学生在写完论文后就感觉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工作很了,不愿再进行修改。岂不知一篇达标的论文是要经过多次精心修改才能完成的。5)论文写作格式不规范。一般学校都会提供论文模板供学生参考,但有些学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不按模板要求完成,自己随意规定格式,结果出现各种格式上的不规范,如论文各级标题没有区别、论文内容行距不相等、参考文献格式不一致等。

2 改革方案

我校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高等学校,致力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学校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教学环节。然而上述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改革势在必行。具体措施如下: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和开题模式的改革

目前,我校年轻教师大都从事科研工作,因此,使教学与科研在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活动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促进科教研工作的开展。依托科研课题开展本科毕业设计,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有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同时避免了论文题目出现过空,过大,过泛等问题。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实施和考核机制的改革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可以实现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的良好结合。指导教师在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我校部分专业师生比例失调,很多老师指导十多名毕业生的论文设计,老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没有精力对每篇论文都多次修改,这是提升论文质量的一个重大障碍。另一方面,有些指导老师也存在由于工作任务繁重而产生了厌教心理。因此,学校除了对教师的职称、科研教学经验、科研成果方面等学术素养做出要求的同时,还要在协作能力、责任心等非学术素养方面进行考查,同时适当提高论文指导津贴,使教师指导落到实处[5]。此外,依照培养计划,四年级的一个学期要进行毕业设计,然而由于近几年来学生就业压力逐渐加大,很多学生要利用这段时间找工作,因此不少学生很难安心做毕业设计。这也成为论文质量提升的绊脚石。针对这一矛盾,指导教师可在早期将毕业设计题目提前拟好并交予学生,使学生有机会提早进入毕业设计工作。在前三年的教学环节中,也应当加强学习小论文的指导工作,使得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具备了撰写论文的基本素质。

(3)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评价机制的健全

针对我校各学科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学科本专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将权利下放,由导师并负责规章制度的贯彻与实施,学校负责制定全校统一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和评优细则,强化其质量检查和评估功能,实施对本科生教育和毕业论文质量的监督和控制。

3 结语

通过让学生参与科研进行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充分调动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又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一举两得。

设计毕业论文:集成电路设计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教学计划中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性环节,是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检验和衡量。本文结合集成电路设计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实践情况,提出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各环节中担任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提高本科生论文质量的探讨与思考。

关键词:集成电路;毕业论文指导;实践教学

本科毕业论文是目前高校考察学生专业基础和基本技能的一个综合性实践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科毕业论文将大学生四年的学习进行深化和升华,最终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

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高校教师,指导了多届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在实际的教学指导实践过程中,结合工科类专业特点以及毕业论文工作的各个环节,对于如何提高工科类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出如下的一些思考和探讨。

一、 论文选题与资料查阅

论文题目选定是整个论文工作开始的及时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指导教师应根据集成电路专业特点,结合相关学科前沿、热点问题、实际教学情况及软硬件的实践条件,制定出具有一定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的课题,使得学生在论文工作中体会到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乐趣,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同时,指导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将所承担的科研课题提出相应的子课题供学生选择,对于即将读研的学生则是今后学习和科研工作的一个简单借鉴和延续。我校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本科生人数众多,指导教师在模拟、数字、射频集成电路设计等多个领域制定题目的同时,需考虑选择制定不同难易程度的毕业课题,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选题需求,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较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能力,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工作。

其次,学生应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在充分理解论文题目的实际意义和课题内容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可以按时地独立完成。因此,文献查阅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不容忽视。而一些学生意识不到其重要性,盲目草率地进行选择,致使超出个人理解和实践的能力范围,无法保障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和论文质量。还有一些学生,文献检索能力不强,不知道如何利用科技文献检索工具来获得自己需要的文献。因此,指导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此方面的能力,指导学生选择正确的检索工具,学习掌握检索技巧,提高工作效率。

所以,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进行合理选题,是确保论文质量及论文工作顺利完成的首要步骤。

二、 论文开题

学生围绕选定的论文课题,借助图书馆、网络信息库、教科书及参考书籍等多方途径查阅理解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独立拟定合理的工作方案及工作进度安排,与指导教师讨论开展毕业论文工作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开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专业的论文开题工作是由多名专业指导教师参与完成的。通过听取每位学生的开题汇报,了解学生对论文课题理解掌握情况、工作内容的难易程度和饱满程度、工作进度安排情况、论文成果的检验形式等情况,给出合理意见,避免出现理解偏颇或不符合毕业论文要求的情形。所以,论文开题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可只是走走形式过场,而忽略该环节对于论文把关的重要性以及各位指导教师给出宝贵意见的机会。

三、 论文工作开展过程

论文工作的开展过程是整个论文工作的主体部分,也是历时最长的一个阶段。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工作进度及拟定的工作方案,按期完成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同时,指导学生做好实验数据、实验图片等的记录与存储,并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相关数据反映的问题;通过数据对比,引导学生去探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真正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论文撰写及答辩做好准备。

指导过程中应因材施教,对于能力稍弱的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能力;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用讨论提问的方式,鼓励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在过程中不断抛出技术要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毕业论文工作得到适当的锻炼和提高,较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为今后的就业和科研工作等积累良好的经验和基础。

某些学生在毕业论文过程中,也会存在着因修补学分、找工作、实习、考研或其他原因而出现论文工作迟滞或停顿的情况。因此,在指导毕业论文工作的同时,也需要完善指导教师对于学生的管理制度。除经常组织小组会议,进行工作进展汇报外,还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实时交流;在实现灵活管理的同时,能够有效进行师生沟通,及时解决各阶段遇到的问题并修正偏差,确保论文工作按时完成。近两年,本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开展过程中,我们实施了毕业论文师生见面记录工作,督促教师和学生顺利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效果较好。

四、 毕业论文撰写

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是让学生对课题的背景意义、工作原理、实验内容及方法、实验数据及结论等各个方面进行整理和撰写,并为答辩做准备。指导教师须在此阶段进行严格把关,对论文结构的合理性、论文内容的丰富性、论文格式排版的规范性等方面给予合理的指导,同时对于写作语言的表达、专业词汇的合理运用、数据结果详细的分析说明、图表表格的清晰表达等多方面进行审核监督,以帮助学生达到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引导学生实事求是、严谨务实,坚决杜绝伪造数据、编造结果等虚假投机的行为,让学生明白诚实的重要性。良好的诚信度将是他们今后走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具备的非常贵重的品质。

近两年,我们在本专业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中实施了“导师互审”环节。在答辩前,将不同指导教师的学生论文送至其他指导教师处进行审核批阅,在进行相互监督的同时为学生从不同角度更地提出合理指导意见,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和提高论文的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 毕业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整个毕业论文工作的一个环节,关系到最终的论文成绩,须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答辩前,学生应与指导教师沟通答辩重点和要点,以便答辩过程简洁扼要、突出重点。论文答辩不是演讲比赛也不是辩论赛,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情况各有不同。答辩委员会将通过学生答辩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判断学生是否掌握原理知识、是否独立完成实验方案、是否采取有效的方法获得正确结果、是否具有创新性或实用性。鉴于以上诸多方面的判断,结合论文撰写质量,再根据课题难易程度进行综合评定,给予合理成绩。因此,学生在答辩前须要做好充分的答辩准备。

六、 结论

为确保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须加强本科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同时强调指导教师的关键作用,教师在以身作则的同时科学引导学生,达到提高本科生论文质量的目的。

设计毕业论文:煤及煤层气工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本文针对“煤及煤层气工程”的专业特点,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报告、中期筛选、论文(设计)撰写及毕业答辩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存在着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进一步完善、改进、提高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体系及论文质量。

关键词:煤及煤层气;毕业论文(设计);存在问题;对策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为一种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检验;也是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独立工作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特点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是我国高等学校近年新设教学研究方向,其设置符合我国煤矿瓦斯灾害治理及煤层气开发利用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是一个要求理论基础宽厚,偏重实践的专业,其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能力。随着国家能源政策尤其是煤矿整合治理的进行及煤层气商业化的实现,对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的学生需求量很大,煤及煤层气专业学生刚读大四已与用人单位签约,且毕业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需求。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具有以下特点:

1.选题范围广。由于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在本科期间开设了钻井工程、完井工程、煤层气排采、井下瓦斯抽采、采煤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煤层气地质学、矿井地质学、瓦斯地质学等学科课程,毕业后,既可从事地面煤层气勘探开发,又可以从事煤矿井下瓦斯灾害治理,因此,煤及煤层气学生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广泛,涵盖了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物探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

2.紧密联系实际。煤及煤层气工程属于工科专业,绝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将在煤矿生产企业、煤层气勘探开发公司从事技术工作,怎么样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熟练掌握并在自己的技术岗位上能够有所创新,本科期间的教师的教学至关重要,好的教学,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思维方法。本科煤及煤层气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是对其所学知识的融合,同时,也要紧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因此,要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使毕业课题的选取与现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紧密联系,对于的学生,要通过实习,能够发现、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综合考察性强。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涉及课程门类多、跨越大但又不失专业性。既要懂得井下的安全生产,又要明白地面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既要能看懂机械图纸,又要会土木实施;能测量会勘查……总而言之,为掌握煤层瓦斯的赋存、运移、产出规律,与之相关的巷道部署、设备选型、施工作业、测绘测量等等都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将所学能所用。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对综合能力考察能力强。

二、煤及煤层气工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问题

1.选题存在一定的盲目及随意性。统计分析河南理工大学2009―2013年煤及煤层气专业毕业生去向主要有三类:及时类是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占26.4%,第二类是在相关的煤层气开发公司就业,从事地面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占24%,第三类是从事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及安全管理工作,占41.6%,其余占8%。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选题之前个人毕业去向已经确定,但在选题过程中,往往选择难度较小的毕业课题,管理较为宽松的指导教师,甚至有少数同学认为无所谓,做什么课题都可以,并没有与自己的以后相关工作进行关联,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学生实习落实考核不到位。毕业实习作为毕业论文(设计)必不可少的一环节,为毕业论文(设计)提供素材及支撑,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但限于近些年煤炭行业整体不景气,用人单位出于安全考虑并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尤其是煤矿井下,往往即使同意到矿实习,也难以实现井下学习的目的。单靠指导教师的推荐能获取实习机会的学生人数有限;同时,少数学生在联系实习时,害怕被拒绝,害怕和人沟通,甚至是由于惰性不愿意深入现场进行实习;学校对毕业生实习尽管采取抽查等形式,但也不能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及实习效果进行考核。

3.重答辩结果轻过程管理。本科毕业答辩不仅仅是对学生论文(设计)的一个展示和体现,更是对其本科四年学习的一个总结合凝练。但答辩过程中,往往侧重于对论文(设计)本身的就事论事,而弱化了论文(设计)之外的相关专业理论,对其实习、选题、开题、中期等各环节缺乏有效的考察,并且在的答辩过程中也难以体现。而过程往往决定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水平,防止了少数学生在极短时间内粘贴融合成最终论文(设计)却能取得不错的答辩成绩的弊端。

三、解决对策

1.端正态度,明确职责。(1)指导教师负责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所承担的毕业论文或设计课题,对论文的选题方向、思想观点、结构格式及文字质量负指导责任,并对学生的论文成果及表现做出评价。(2)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正确理解和应用,综合分析能力,测试、计算及编图的基本技能,文字表达能力,正确的思维,优良的学风及专业外语阅读能力等方面。(3)贯彻“因材施教”的精神,应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综合分析和独立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差别,在确定选题、论文的内容要求、指导方案等方面区别对待。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指定阅读有关的中文资料及与论文有关的外文阅读材料,供学生编写论文参考。(4)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指导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分析研究过程中的独创精神,加以正确引导。(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告诫学生在论文中引用别人成果及观点时应注明来源,尊重他人成果。

2.联系实际,认真选题。毕业实习是本科生在经过三年半的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设计以及各种教学实习之后,在毕业论文(设计)之前,到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等单位进行的综合实习,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学习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毕业实习,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了解煤及煤层气资源勘探、煤层气开发领域的现状,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的程度。但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时,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素质、个人兴趣、毕业实习情况、已签约工作性质等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进行布置,使学生能够在众多课题可选范围之内,选择出具有一定挑战性、对工作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做出相关的设计或毕业论文。

3.考察效果,注重过程。毕业论文(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是在现场(野外)调研、测试分析、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整理和分析各种实际资料,编制各种图件,分析和论证有关煤及煤层气勘探、煤层气开发等问题,提出个人的认识和见解。因此,在答辩过程中,问题设置不应仅仅局限于论文(设计)结果本身,更应该侧重对于论文(设计)的整个过程的提问。同时,要加强教师在毕业实习、选题、开题、中期报告、论文(设计)终稿、汇报PPT等环节的考察和监督,从而提高最终的论文(设计)质量。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一个实践环节,是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集中展现,在分析研究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特点的基础上,查找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提高煤及煤层气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水平,相信只要端正态度、明确职责、扎实落实、细化管理、注重过程、精心指导、监控、科学评价,就一定可以把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设计毕业论文: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典型模式研究

摘 要: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在培养目标、选题、指导、管理、评价等方面均需要进行观念上的更新,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我们在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改革实施方案推出前后,通过对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大量实际案例及其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典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园林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典型模式

1.产学研互动式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特征在于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即是导师的科研项目,有具体的实际工程应用背景,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互促进,教学质量有保障,又能促进科技进步、服务生产及时线,创造实际效益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为:该模式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具有前沿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型,有利于保障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成果的先进性。在教学经费上相对充足,有利于安排学生到工程实际现场进行调研实习,以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实际科研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训练比较充分。实施该模式的导师大多有立项的科研项目,一般教学科研能力较强,层次较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布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和内容时,使学生了解科研项目全貌的同时,将项目进行合理的分解,形成独立的研究小组,使每个学生承担各自毕业设计的任务和内容,分工协作。对于理论基础好、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

2.面向市场的短、平、快课题教学模式

此种园林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模式的特点是,题目内容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强,一般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选择一些小的、较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设计项目,寻求与中小型企业合作,开发横向课题,将其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通过此类训练,学生全过程参与项目的完成,并取得有效成果。

该模式可以从企业处获得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需要指导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组织好学生与公司企业间的技术交流沟通。由于要求产生实用性成果,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设计更要严格把关,甚至亲自参与研究设计,做到心中有数。而学生实习调研充分,项目全过程参与和具体研究成果的取得,会促使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升。该模式通常工作量饱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较高。

3.“双导师制”教学模式

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完成一个课题需要多学科专业知识的参与,采取“双导师制”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只有一名教师单独指导的情况,可以弥补单个指导教师知识和能力结构的不足,尤其是老教师与年轻教师、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优势互补,对学生的指导更为有利,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

这种模式不局限于同一学科、同一专业有助于形成一个很好的互动局面,客观上每位学生更容易随时随地得到不同教师的指导,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更为有利。此外,该模式还有利于学校指导教师水平的提高,也确保了每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4.学生自选课题教学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专业高等教育愈加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愈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这些年来学生自选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的想法比以往更加强烈,人数逐年增多,目前已成为主流趋势。该模式的特点是:

学生自选课题,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与实习工作相结合,兴趣高,投入精力大,容易出成果。但是学生自选的课题需要进行严格的把关和筛选。教师与学生间需要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

学生自选课题模式更应注重指导教师与学生间的双向选择;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但也正是由于学生自选课题,指导教师缺乏一定的准备,因此,指导教师除指导学生拓宽工作思路和提供方法引导外,也应该亲自参与课题的研究,充分掌握学生研究设计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设计毕业论文:材料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毕业论文(设计)是普通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材料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出现的时间冲突、学生兴趣不高、学术不端、过程难于管理、评价片面等问题进行深层次探讨,提出延伸毕业论文时间、建立师生双向拟题与选题机制、引入系统、创建网络交流平台、构建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等措施,以期解决上述矛盾。这不仅能保障毕业论文顺利开展,促进毕业论文质量提高,还可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材料类;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对策

毕业论文(设计)是普通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文)》明确提出:“毕业设计(论文)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毕业论文(设计)对大学生将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实际生产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尝试从事科学研究,探索新知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3]。它对大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或者顺利开展科学研究都有直接影响。一所高校本科教学整体水平如何,毕业论文质量也是一个关键评价因素[3]。然而不能否认的是,近年来,我国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呈现出整体下滑趋势,甚至出现了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之争[4,5]。在这种形势下,笔者对长沙理工大学材料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的分析,并结合材料类专业的特点探索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一、材料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及考研与毕业论文(设计)存在冲突,影响了毕业论文的顺利开展

进入大四及时学期,学生们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找工作或者复习考研上,这使得他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进入一学期,未找到工作的学生继续找工作,部分找到工作的学生被就业单位要求去实习,考研通过初试的学生要继续准备复试,未通过初试的学生转而把精力放到找工作上,这就导致就业及考研与毕业论文(设计)发生冲突,使得毕业论文的时间得不到充分保障[2-6]。

(二)毕业论文选题与学生就业、读研方向脱钩,学生兴趣不高

材料类专业实践性要求高,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能尽快胜任担负的工作。学生迫切希望毕业论文选题能与其将从事的工作相结合,以便能顺利过渡到工作岗位。另外,考研的学生也希望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能与其选择的读研方向相结合,为今后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但目前采用的选题方式都是单向方式,即由导师拟题,学生网上选题,学生在拟题上没有参与权,这就使得毕业论文选题与学生就业、读研方向脱钩,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部分毕业论文存在诚信缺失,学术不端现象

近些年来,社会急功近利思想严重、诚信意识淡薄,大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的学术不端现象也日趋严重,主要体现在剽窃抄袭,数据造假,等方面。学术不端现象不仅有违学术精神,还败坏学习学术风气,同时扼杀了学术的公信力和创造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种很大的伤害[6]。

(四)师生交流不畅,毕业论文过程难于管理

随着近年来学校提出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专业教师自身的压力不断增大,不仅承担繁重的课堂教学工作,还要开展课题研究,完成一定量的科研任务,而指导毕业生数量常在5~8人,一些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难免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选题机制后,部分学生会去就业单位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大部分时间在校外,这也造成师生交流不畅。

(五)毕业论文评价体系片面,客观性不强

尽管笔者所在学校的毕业论文评定中存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几个等级,也有相应的评定细则,但存在指标体系不够,重结果轻过程,操作性不强,在实际操作中容易被人扭曲,产生很多不合理的问题。如论文及格率过高,不及格者几乎为零;评定老师自由裁量的弹性度太大,出现了许多人情分等。这都影响了评价的性和客观性。

二、提高材料类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对策

(一)延伸毕业论文时间,缓解毕业论文与择业及考研在时间上的冲突

近年来,长沙理工大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开展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生课外科技立项”、“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并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校企联合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材料类专业可以以这些课题和科技活动为依托,将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与之相结合,让学生在大二或者大三就进行与毕业论文相关的科学研究并完成一部分工作,从而解决大四因考研或择业导致毕业论文安排时间不充裕的问题。

(二)建立“师生协商拟题”的毕业论文选题机制,提高学生的自主性

改革仅由导师拟题的单一选题机制,实行“师生协商拟题”机制并行。笔者所在材料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及读研方向与专业方向基本一致,学生在拟题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就业、读研的需要与本方向的指导教师进行协商,拟出双方都满意的论文题目,再由教师编写选题审批表提交学院,由学院组织的专家审定小组评审下达。这种方式,由于学生参与了拟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热情。

(三)引入论文重复率检测系统,严格毕业论文质量出口管理

为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营造学术诚信氛围,长沙理工大学自2013年起,对应届全部本科毕业论文采用“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具体要求为:(1)理工科R(文字重复率)≤30%,文科R≤40%,通过检测,是否修改由指导教师或学生自定。(2)理工科30%70%,疑似有严重抄袭行为,学院确定三人专家组进行鉴定。如确认毕业设计(论文)不存在严重抄袭行为,按B类处理;如确认毕业设计(论文)存在严重抄袭行为,专家组写出鉴定意见,学院签署意见后,报校教务处备案,同时取消答辩资格,成绩计“不及格”,学生需在一年内重修毕业设计(论文)。

(四)借助互联网工具,建立毕业论文师生沟通平台

以QQ群、微信群等为纽带,以指导老师为单元,建立毕业论文师生沟通平台,指导教师和学生不用面对面也能进行顺畅交流。师生沟通平台涉及信息、实验数据上传,进度汇报,疑难解答、资料共享、网上评阅、语音或视频在线群组讨论与交流等。指导教师可以基于群记录对学生论文进度进行考核。

(五)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毕业论文模糊综合评价系统

毕业论文的评价体系涉及选题质量、文献查阅与综合能力、论文工作状况、基础知识水平、知识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论文写作水平等一系列指标的考核。它实际上是一个而系统的考核体系,它的建立需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进行。荆宁宁[7]、曹柬[8]提出的基于层次分析法(AHP法)的毕业论文模糊综合评价系统,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修正后可用于材料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价。首先将毕业论文每个环节均纳入评价,运用设计毕业论文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再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将教师的定性评价(,良好,中,合格)转化为定量评价(百分制分数),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按照学校规定的比例,对学生成绩进行分等列出。这一方法评价系统、、合理、有效、公正、简便。

三、结语

笔者在长沙理工大学开展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和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项目(湘教通[2015]291号第150项)时发现,学生在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时,可以实实在在地从事科研活动,将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综合运用于实际生产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延伸毕业论文时间、建立师生双向拟题与选题机制、引入系统、创建网络交流平台、构建模糊综合评价系统,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改革创新工作,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设计毕业论文:高职院校“渐进式+导师制”毕业论文设计创新模式的探讨

【摘 要】本文针对以往高职院校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设计)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渐进式+导师制”毕业论文(设计)的创新模式,以改革传统的毕业论文(设计)在时间安排上出现的不合理情况、与其他教育教学环节相分离以及教师指导不力的问题,以期改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是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关键词】导师制;渐进式;毕业论文(设计);创新模式

我校作为近几年来新成立的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特色高职院校,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各项教育教学制度正在不断的推进并日趋完善。而毕业论文(设计)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一个重要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的实践性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在校期间所掌握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来对实际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设计,同样也是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一种综合训练,其在高职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论文(设计)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1 传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不足

通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设计)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的主观问题,当然也存在一些客观问题。

1.1 主观方面

及时,学生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对待毕业论文(设计)时存在应付心理,敷衍了事,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网上随便找些资料,不加研究体会,随便粘贴复制,不管有用与否都胡乱拼凑到自己的文章中,根本认识不到完成一篇好的毕业论文是提高自身各项能力的一次机遇。

第二,写作水平较低。由于高职学生在入校时,文化知识参差不齐,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薄弱,此外高职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过于强调动手操作能力,学生的大部分精力都倾斜到掌握一技之长上,使得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文章写作能力,出现了论文结构错位、杂乱无序的现象。

第三,计算机操作不熟练。计算机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查阅资料还是构思,甚至选题、撰写,都需要借助计算机。然而,很多学生使用计算机大多是上网、聊天、玩游戏,并没有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学习、办公等方面优势,不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如Word,造成在文章写作过程中连最基本的文章排版都做不好,跟不要说一些基本的收发邮件操作了[1]。

1.2 客观方面

及时,论文时间安排不合宜。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设计)一般从第六学期开始实施,但第六学期往往学生又面临就业、升学等的压力,对毕业论文(设计)在没有一点经验和准备的基础上,仓促上阵,很难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毕业论文(设计)。

第二,导师思想上不够重视。部分教师在指导观念上,只追求完成任务,对待学生论文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还有部分教师或是由于缺少研究和实践背景或是教学和科研任务较重,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使得指导效果较差。

第三,教育教学资源不足。图书馆资料有限,实践场所紧张,仪器设备无法满足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水平的提高[2]。

2 改革和探索

针对以往高职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不足,为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使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能够真正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综合技能,最终实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升,使毕业论文(设计)成为学生顺利毕业、就业的台阶,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论文创新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并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课题对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创新模式提出了新的改革目标,即通过“导师制”的监控和“渐进式”的训练,最终形成“渐进式+导师制”的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创新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论文质量和水平。

2.1 “导师制”监控

导师一般是在教学和科研上有专攻的人,能够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合理地制订学习计划,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科研以及与人相处,并不时地进行检查落实,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题所提出的导师制是参照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将学生分配到各个指导老师的名下,让参与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导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与其毕业论文(设计)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科研工创新氛围进而拥有广阔的视野及综合能力[3]。

2.2 “渐进式”训练

传统的毕业论文(设计)写作都集中在一个学期,这在时间、内容和实践环节上与其他教学环节存在着相分割的缺陷,而一学期学生往往又面临就业、升学等的压力,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在参加招聘会,准备升学考试上,对毕业论文(设计)在没有一点经验和准备的基础上,仓促上阵,定会导致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下滑。

“渐进式”训练即将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需要的知识、素质、能力分解到高职教育全过程中,即把部分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的考核方式改为“课程论文(设计)”的形式,通过这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且在设置“课程论文(设计)”时采用先易后难的渐进式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4]。

2.3 二者有机结合

通过将“导师制”监控和“渐进式”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中,从新生入校开始将学生划分小组分给不同的导师来指导,导师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要重点强调毕业论文(设计)在整个学业及今后就业中的重要地位,使学生刚入学就形成一种认真对待毕业论文(设计)的意识;及时学年导师在学生完成相关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文献整理能力等论文写作基本功,并以简单的课程论文的形式验收成果;第二学年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入指导老师的办公室、实验室,教师结合自身科研工作,提出一定的适合高职学生发展现状的科研课题,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优势与能力提出申请,通过双向选择,参与到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中来,掌握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在第三学年,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都逐渐倾向于某一专业技术领域,借助此基上,导师可以鼓励并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科技创新活动,例如,高职学生科研立项活动、各类学科竞赛、学科竞赛等等。通过参加这些实践创新活动,能使学生获得更多参与专业实践活动的机会,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必然要经历一些前期调研、翻阅资料、撰写报告、设计方案、答辩以及产品制作等过程,相当于一次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的模拟训练,为最终毕业论文(设计)的出色完成奠定良好的知识和实践基础。

3 具体意义

本课题通过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改革,构建高职院校“渐进式+导师制”的毕业论文(设计)创新模式,以期达到从根本上扭转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写得不好,老师指导不利的局面,从而探索出一条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所涉及的能力寓于导师的课题和各阶段的学习中,使得其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基础,从中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的提高[5]。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