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服装设计论文

摘要:现代的舞台服装设计更加关注美学艺术,它是一个交叉性和综合性都较强的学科,从一定程度上继承传统风奠基现代的服装设计。舞台的服装设计涵盖了不同时期的精神意境以及文化背景,舞台艺术的表现力为服装设计提供了辅助展现作用,这一环节是为了剧情需要、气氛营造以及角色塑造而服务的,能进一步展现舞台服装的艺术美感。
服装设计论文

服装设计论文:现代舞台服装设计论文精选

一、舞台服装色彩可营造舞台的气氛

舞台服装是舞台表演者重要的语言表达符号,舞台演员可借助繁杂的服装张显不同角色的表演,设计师应对重点掌控服装的颜色。在日常的生活中进行服装设计,可以采用不同的色彩来展现舞台演员的喜好、性格以及审美情趣,可进一步依靠色彩不同的搭配来展现人们的修养与情感。另外,还应和人物性格所处环境匹配,而且还应兼顾美观和舞台功能的需要,舞台的色彩其决定性作用的是灯光和布景,服饰是细节,舞台主题、色彩风格都可通过服装来体现,服装作为一种流动式色彩板块,能很好的营造气氛。以舞台作为特色的表现手法,颜色搭配应根据不同的主题变化来决定,如冷色调的赈灾晚会;暖色调的国庆晚会,两种主题采用的基调和风格是不同的,舞台服装色彩的饱和度以及明暗度都是为了舞台画面背景而服务的。

二、舞台服装应选择合适的面料

舞台服装面料在选择上也较为讲究,一般选择吸收光源能力较强的面料,一般以棉、麻、丝、缎为面料。并要求结合不同的工艺来进行选择,也可以把材料进行二度的制作,以达到展现更多材质肌理的目的。为了满足舞台的演员角色表演的目的需求,面料选材具有相当高的要求,材料的厚薄、轻重、密透、光亚、垂挺、软硬以及弹性的高低等都是面料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它们必须依靠服装来展现效果、表演方式以及角色动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舞台负责的材料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例如金属、塑料制品以及丝织品等都可以用来制作材料。

三、审美基础是精湛的工艺技巧

服装工艺的划分主要包括制作和裁剪,精湛的裁剪手法能创造出合身的服装进而展现出更加自如的形体美。每一种舞台艺术的表现过程都无法离开服装的辅助表现,舞台人物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肢体动作、音乐唱歌等的不相同的艺术表现的形式来塑造主角特征。另外,角色的性格和特色是通过把舞台服装当成是一种外表的符号来展示的,这起到有效塑造人物的作用。设计师在设计时应把握好分割线与结构设计,舞蹈服装增加舒适感必须兼顾运动和表演两个方面,舞蹈艺术作为重要表现形式的舞台上,对服装的舒适度显得更加注重。舞剧是集时间、空间以及综合因素为一体具有动态性的艺术的表演,舞剧演员一般通过夸大肢体的动作来展现任务的特征。

在舞台上服装设计中用得较多的还有立体裁剪方法和平面裁剪方法,设计师在裁剪时都是将人体结构排在及时位的,需贴近人体的不同部位进行裁剪,并尽量做到和细致。实用性较强的服装一般缝制工艺的手法和结构设计都是固定的,舞台服装应打破这种束缚,为设计出与演员气质和身体相协调且符合舞台需要的服装,应注重裁剪手法,缝制工艺以及结构设计等方面,以求不断创新,推动舞台服装艺术的快速发展。

四、结语

现代的舞台服装设计更加关注美学艺术,它是一个交叉性和综合性都较强的学科,从一定程度上继承传统风奠基现代的服装设计。舞台的服装设计涵盖了不同时期的精神意境以及文化背景,舞台艺术的表现力为服装设计提供了辅助展现作用,这一环节是为了剧情需要、气氛营造以及角色塑造而服务的,能进一步展现舞台服装的艺术美感。

服装设计论文:关于少数民族服装设计论文

一、注重对民族服饰图案借鉴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中的互动

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多种多样,如何借鉴民族服饰图案来增加服装设计的艺术感和价值,是教师在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拥有了较高的借鉴能力就能根据自己设计的服装灵活地应用不同类型的民族服饰图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指导的作用,让学生对借鉴这个行为有正确的认识,严禁直接将服饰图案应用到设计中。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服饰图案进行相应的加工和创新,再加入现代的设计手法,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民族服饰图案的作用。

服装设计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借鉴能力。教师可以采用谈论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借鉴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还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民族元素。让学生在互动谈论的过程中认识到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中的深刻含义,从而提高设计能力。

二、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少数民族背景文化的学习是学生有效应用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基础和前提,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有了相关的学习和认识,才能真正理解服饰图案上表达的意思,学生通过这些背景文化与自己设计的服装结合在一起,增添服装的艺术含义。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背景文化:首先是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对少数民族服饰图案有大致的了解,再展示国内知名设计师应用民族服饰图案的例子;其次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到云南、甘肃、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亲身感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可以加深学生对服饰图案背景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是增设理论课程,服装设计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但是也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在服装设计作品中体现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魅力。

三、营造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氛围

学生要想真正灵活应用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图案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实现,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无时不刻处在少数民族文化的氛围中,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民族文化。教师可以在《图案设计》等基础课程中,让学生对原本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进行创新。学生首先收集各种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分析研究之后确定自己的设计思路,再利用变形、提炼等方式进行再创造,是将创新过后的服饰图案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学生在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创新、以及应用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提高了自己的借鉴能力以及设计能力。教师还可以设立一个主题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加入到服装设计中,鼓励学生在原本民族服饰图案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学生在平时的设计中加强民族服饰图案的应用,才能提高借鉴能力和设计能力。

四、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受到国内外服装设计师的欢迎,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应用民族服饰图案必要,但是要想利用民族元素提高学生服装设计的艺术感,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让学生对于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借鉴有正确的认识,严禁直接应用,学生必须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民族服饰图案的础上进行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民族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作用。

服装设计论文:服装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导语】 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下面关于服装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祝您生活愉快!

一、选题依据

(一) 设计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背景

也许很少人会把服装当成艺术,因为人们对日常生活总是熟视无睹,岂知,服装不仅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年轮,纪录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身体诉求,包装着人们的身体曲线。它是人类最温暖的记忆,可它却处于最边缘的记忆中。

随着科学与文明的进步,人类的艺术设计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信息时代,人类的文化传播方式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严格的行业之间的界限正在淡化。服装设计师的想象力迅速冲破意识形态的禁锢,以千姿百态的形式释放出来。新奇的、诡谲的、抽象的视觉形象,极端的色彩出现在令人诧异的对比中,于是不得不开始调整我们的眼睛以适应新的风景。服装设计既要有很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既然设计出来的衣服是要在生活中穿的,既要美观时尚,又要低调优雅,使服装永远不会落后,所以一个设计者在设计服装的过程中要忘掉自己是自己,而是在设计你所想表达的意向。当然,对于设计来说,最重要的不单是把握当下的流行趋势,而且要灵活运用我们本身固有的民族的或传统的特色,做出更具有意义的服装。

2.意义

通过对《那些年》这一主题的设计,来表达服装现阶段简单化的风格,看似简单大方,实则结构及分割都非常特别。运用挺括中不失柔软,朴实中又不失时尚的面料来表达本设计简单硬朗的效果。另外结合纹理的细节处理来增加服装古典的韵味,达到既有特色又不失时尚的目的,进而形成一系列简单而不失细节具有潜力的服装。

(二)研究内容所属领域、研究范围

本次设计围绕休闲装进行创意设计,对当下对休闲装的要求和所处的环境分析,结合现代休闲装的流行趋势及流行元素,完成创意设计。此次的消费人群主要为追求视觉、刺激、时尚、享受自然给于的多彩、美妙的生活,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的男女青年,研究领域强调设计理念和设计情感,突出设计,紧跟时尚,具有现代风格的创意设计作品。

本次的服装设计,来源于生活的灵感,却又比生活更具有艺术。采用分割、撞色,镂空的手法来表达创意理念,来满足青春时尚的消费者。

1.历史发展

服饰,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不像饮食那样出于维系生命的本能,也不是像居住那样出于防身之必需,而是一开始就是一种带有浪漫色彩的文化创造。

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我们的 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批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一个物质文明。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休闲化,休闲装的兴起及发展较为迅速。都市里的人们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心里、生理的压力都很大。压力越大,人们越是希望用更多的时间进行休闲消遣。利用各种方式来调节释放压力。休闲装的发展,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繁荣起来的。在日常生活中休闲装是针对正装而言的,即非正式服装。

休闲装,越来越成为现代都市生活的衣装。敏感的服装界,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名牌休闲装。由于休闲装概念广泛、内涵的丰富,它已被演绎成诸多风格、种类的日常装。青春风格的休闲装,通常设计新颖、造型简洁,有粗犷的形象,塑造强烈的个性。典雅型休闲装,追求绅士般的悠闲生活情趣,服饰轻松、高雅,富有情趣。

2.服装的作用

服装既作为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象征,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一个民族对服装来说,是随着民族文化的延续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它不仅具体地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形式和生活水平,而且形象地体现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升华。

(1)服装,过去、现在,将来仍将是心灵与外界对话的形式。 服装通过不同的设计语言塑造、润色和装饰着人类的生活。为了取暖和遮羞,人类的祖先开始用衣服来遮盖身体,但也就在那时,装饰作用也同时成了服装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群体里,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外界的压力都影响着人们对装饰方式的选择。今天,虽然人们穿戴衣物的基本原因还是为了取暖、消暑和遮羞,但更重要的原因已经是为了更好地装扮自己。因为人类是社会群体,服装也具有一种社会化特征。

(2)随着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不仅仅是思想开放了,更注重个性化,时代概念在整体服装上早已不再是一个虚有的名词。本系列服装给人一种个性、干练、时尚、简约、舒适的感觉。在反应国际流行趋势的同时,又蕴含了本民族的传统特色,像是那些年我们或稚嫩、或叛逆、或青涩、或成熟的青春时代,需要人们慢慢的去品味。

3.服装的功能

综合来说,服装有保健和装饰、工业用途三方面作用:

(1)保健:服装能保护人体,维持人体的热平衡,以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服装在穿着中要使人有舒适感,影响舒适的因素主要是用料中纤维性质、纱线规格、坯布组织结构、厚度以及缝制技术等。

(2)装饰:表现在服装的美观性,满足人们精神上美的享受。影响美观性的主要因素是纺织品的质地、色彩、花纹图案、坯布组织、形态保持性、悬垂性、弹性、防皱性、服装款式等。

(3)工业用途:防静电服装是防止衣服的静电积聚,用防静电织物为面料而缝制的,适用于对静电敏感场所或火灾或爆炸危险场所穿用。使用的防静电织物的制作工艺主要是在纺织时,大致等间隔或均匀地混入全部或部分使用金属或有机物的导电材料制成的防静电纤维或防静电合成纤维,或者两者混合交织而成。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及难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服装脱离了原本复杂的形式,变得越来越简约。无论是廓形上,还是设计上,都十分的大气,使男性变得更加阳刚,女性更加柔美。配上纹样的设计,来表现中国古老文化的精髓。时尚与文化艺术相结合,别有一番滋味。

1.此设计是按照社会或自然事物的剪影来创意,廓形比较夸张,结构分割的也十分的巧妙,表达出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概念。

2.运用面料再造,做出镂空的花样,露出的面料颜色与外部面料颜色相撞,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

3.注重饰品的搭配与服装的整体风格相符合,细节设计与整体廓形相匹配,做到和谐统一,达到好的效果。

(二)重点与难点

要做出简约的服装,一定就不能就简单而做,否侧会显得十分笨重。在整个过程中,服装的廓形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面料的选择也就非常的重要,一旦选错面料,就会影响整个服装挺括的效果。在结构分割上要做的巧,做出的服装不仅要有创意时尚的感觉,而且要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内涵,要更加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情调。

通过对面料的二次再造手法,来表现镂空,在技术上就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还要在颜色上做出对比,撞色等,处理不好,便会变得非常的庸俗,所以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学会各种搭配,来表现这种设计的想法,使服装更加的协调与。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

(一)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资料分析。

2.市场调研法: 通过实地市场调研,寻找灵感来源,进而确定本次设计方向。

3.归纳总结法: 根据之前的资料和市场调查,总结归纳,得出设计方案。

4.对比法: 运用对比手法来强调突出本次设计的创新与新颖之处,突出设计亮点。

5.借鉴法:从采集来的资料中,借鉴与我本设计相关的设计点,进行创意设计。

(二)研究路线

1. 根据市场调研信息与近期流行趋势,提取相关流行元素与设计相结合,确定设计主题。

2. 依据设计主题,绘制设计草图,对服装进行初步创意设计。

3. 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完善,绘制平面款式图、1:100样板及设计效果图。

4. 结合当今流行趋势、设计风格选择所需的色彩与面料,运用多种工艺手法进行面料再造设计,使其与服装造型紧密融合,打造出具特色的创意服装。

5. 完成成衣制作,对服装整体进行协调,使服饰的搭配更加新颖、完整,成衣效果更加理想。

四、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条件

在书籍、电脑上查找与我设计相关资料,学校提供人台、平缝机、裁剪案台、熨斗等一些机械设备和一个宽敞的做作场地,在商场可实地购买一些与我设计所需的一些配饰品等。

(二)可能存在的问题

在此次制作中服装的廓形有些难于表达,而再加上镂空的设计,在有些特殊的部位的立体效果和结构设计往往很难表现效果图之上的感觉,就会使得整个服装显得熟气而呆板。再加上要运用撞色的手法来体现青春的潇洒与不羁,又增加了整个设计的难度,处理不当色彩的问题,就会让服装的整体变得不和谐,甚至失败。

(三)解决措施

在制作的时候,要注重时尚与文化的结合,细节方面一定要着重处理。颜色的搭配既然是撞色,要掌握颜色面积的合理度,不能随意的分配颜色块面。在制作过程中往往很难把握立体与平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面料之间的配合程度,有的需要对面料进行二次处理来表现所需要的效果。,要选择合适的配饰来搭配服装,使整体的效果更加趋向于舒适美观。

五、预期要取得的成果及成果的学术或应用价值

(一)预期成果

1. 此次以《那些年》为主题的创意装制作3~5套,根据已确定方案采购面料、辅料,并结合设计主题进行创意装设计;

2. 完成设计说明、设计效果图、平面款式图、结构图、工艺流程图、以及设计报告书;

3.依据设计效果图制作成衣造型新颖、结构合理,工艺精细,服饰品搭配

完整,展现强烈的视觉效果、整体感强。

(二)应用价值

服装最初是人类用来取暖和遮盖作用的,在人类不断地进化与演变过程中随着经济与时代的发展,服装的应用价值也在不断的提升。在现代服装不再是一种只能穿着的衣服而已,而是作为一种时尚的艺术品,它的欣赏价值和文化底蕴,同样也是存在于的价值标准。

六、进度计划

(一)及时阶段

通过对休闲装的市场调研,撰写调研报告,确定选题,撰写开题报进行开题答辩。

(二) 第二阶段

1.根据自己的设计定位和市场调研,撰写设计过程与方案。

2.整理流行趋势,撰写设计构思与设计方案,并绘制草图、色彩稿、平面款式图、结构图、工艺流程图等。

3.制作服装设计静态展板并结合服装的款式和风格选择材料并进行整体制作和搭配。

(三) 第三阶段

服装的制作,根据自己所确定的方案采购面料、辅料并进行打板实裁(1:1)并完成服装的整体制作。

(四)第四阶段

试穿、彩排、服装动态展示,设计作品打印装订成册,撰写设计报告,多媒体演示制作。

(五)第五阶段

准备毕业答辩及进行毕业答辩

服装设计论文:多元视域下服装设计论文

1“以人为本”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内涵

服装设计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设计师将人作为设计的核心,进行设计创作。为了人类能够长久地发展下去,必须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随着高科技的飞快发展,服装在选材上的范围日渐增多,设计师在服装设计选材上应该尽可能地使用环保材料,也可以将废弃的材料进行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使得服装设计原材料能够可持续发展。服装设计的主题,可以是利用废物进行服装设计,将生活中旧的物品加以利用,展现服装的独特魅力。服装设计源于生活,更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设计师应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找寻创作灵感,设计思维的创新能够更好地展现服装作品。文化和服装是无法分离的,服装是人类文化进步的一种体现,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中,设计师通过设计的服装诠释设计的理念,设计来源于生活,同样也能改善生活,服装设计师为人类能够更好地生活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人类对于服装的低碳环保的要求,也逐渐被服装设计师所知晓。如今,环保成为时尚界最时髦的事,人类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保护动物协会倡导“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人类开始不再穿皮草,而是人造毛,为了表达环保的重要意义,明星们也通过公益活动参与到其中,体现了服装产业如今的发展趋势,即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

2“以人为本”可持续服装设计的表现形式

2.1年轻风暴

具有时代特色的服装设计理念,突破传统的束缚,寻求新的设计理念,用特殊的视角打造属于特殊年代的特殊产物。“年轻风暴”是对传统服装设计思维定式的一种创新,展现了年轻人的自由奔放,使得“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能够引领潮流。

2.2DIY潮流

DIY可以理解为“自己动手做”,也可以理解为“自己动手设计”。英文全拼为“DoItYourself”或“DesignItYourself”。DIY的设计理念,是通过消费者的亲身体验,将服装产品赋予新的灵魂与内涵,使设计在环保的前提下能够“可持续发展”。服装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由设计师完成一半的设计,根据消费者的个人偏好来完成另一半的设计。

2.3多任务时装

服装具有多种穿法成为引领潮流的手段,吸引着大量的年轻人。同样一件服装,具有多功能、多变化,能够促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例如,一件衣服两面穿、一件斗篷变背包等,大大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2.4有机绿色再生设计

用可降解的材料进行服装设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再生”本着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将废物进行再利用,旧衣服进行重新改造。服装再生所运用的原材料,可以是生活中的任何物品。例如,胶皮手套、扑克牌、手纸等。服装艺术的体现就是新、特、奇,敢于用创新的思维设计服装,赋予服装新的内涵与意义,越是特别的东西,越是能够吸引人的目光,在国外这种“再生”的服装店,经营得都非常好,吸引着社会不同层次的人,人们喜欢通过特别的服装来展现自己独特魅力。

3服装设计可持续存在的误区

3.1配套服务的忽视

由于商家营销方式的多种多样,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在不断增强,在服装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市场需求,消费者的需求。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会忽略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商家在打广告时,并没有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和后期服务保障,使得商业运作本身就存在着不可持续的因素。如果服装企业能够重视可持续设计理念,并且提倡服装设计“以人为本”,将可持续的设计理念融入服装产品本身和配套的服务中,就能促进服装行业稳定发展。

3.2合理功能的忽视

“可持续设计”讲究绿色和环保,这在服装设计中,是最容易实现的。可持续设计主要应用在服装生产上,采用可降解的环保材料或者天然的植物作为生产服装的原材料。例如,被大家熟知的棉麻丝毛,还有正在研发的一些纤维材料,结合衣服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面料,实现服装与功能的结合。

3.3长期影响的忽视

服装设计师价值的体现在于,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也满足了商家的需要。商业环境中商家的目的是盈利。因此,需要通过服装来吸引消费,并引导其进行消费,服装设计师就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商业主义,早已将设计创造价值这套理念抛诸脑后。商家不应该将环保作为宣传的手段,而是切实地将可持续的理念灌输到服装设计当中,当消费者拿着带有环保标签的衣服时,能够自豪地认可自己的消费行为,从长远角度来说,这是一种企业文化,也是企业价值的体现。

3.4系统科学的忽视

我国目前的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服装设计师可持续设计的理念还不够科学,经常是靠感觉进行创作。消费者对于面料的了解还不够,只是单纯地认为纯天然的棉麻丝毛就是最环保、最健康的。然而这种纯天然制作衣服的原材料,在生长初期都会受到人为的污染,制作服装的过程中还会被化学物质污染,如果不能妥善地处理衣服的原材料,很可能对人造成伤害,因此建立良好的可持续设计系统很有必要。

4服装设计可持续提出的解决策略

4.1全新创造

服装产品的全新创造,对于服装设计师的技术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其掌握计算机几何图案的设计,利用高科技赋予服装新的生命力,在计算机中实现将平面的图案立体地呈现出来,需要设计师的智慧与创造力,才能体现服装的价值。

4.2一衣多穿

“一衣多穿”的例子在生活中很常见,现如今流行的就是围巾的多种穿法,除了围巾的多种系法,又能当披肩,还能当裙子等,实现一件衣服能够在不同的场合穿。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可持续设计的理念,还赋予了服装生命力。

4.3循环使用

服装从一开始被消费者挑选,再到使用、消耗,被销毁,在这些环节中服装被消费者一步步地考察、衡量,在使用的过程中服装的价值才会被体现出来。设计师在设计之初需要考虑服装产品的品质和功能,确保服装有较高的舒适度,并且不易被损毁,避免产品成为“快时尚”。同时,将可持续的消费理念通过服装产品传达给消费者,帮助消费者建立良好的消费观念。对于产品功能的开发,要坚持循环性和可持续性,让服装产品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充分地发挥它的用途。(1)旧衣改造。大部分人家中都有堆积如山的衣服,觉得丢掉可惜却也不会再穿,可能并不是坏了,仅仅是衣服过时了。对于这些衣物的处理方法,除了捐赠,还有一个被推崇的方法就是将旧物改造,可以将长裤变短裤,半袖变背心,或者直接将衣物DIY成其他艺术品。网站上对于衣服以旧换新的点子,被大多数人所喜爱,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这点子是可行的,这种服装设计理念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2)拼布的艺术。拼布艺术越来越被大家所喜爱,将一块块的布重新组合,颜色的鲜明对比更能凸显艺术的气息,很多经典的图案都是通过拼布艺术得以传承的。如今拼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艺术体现形式,装饰画就是利用废弃衣物的布、纽扣、拉链等旧物进行的艺术创作,这体现了服装的可持续性。

4.4创造可持续非物质性产品

如今可持续的概念不仅仅是资源,还包含文化的可持续。因此,服装设计的可持续,不仅仅是服装产品本身,还包含用户体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可持续。人们对于服装的消费是持续不断的,服装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服装的选择上,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难题,因为如今服装行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在不断增强,一件纯手工的衣服,也可以通过流水线完成,针对这种情况服装设计师应该以用户的体验为核心进行服装设计,设计师应该让消费者明白购买服装看得不仅仅是价格,而更应该注重每次穿着衣服的成本价格,一件几百块钱的衣服,如果质量好能穿几十次,用价格除以穿着的次数,平均下来也就十几块钱,如果是一件质量差的衣服可能穿一次就压箱底了。因此,想要使服装能够物有所值,就要尽可能将着装次数较大化,这将成为可持续设计的发展趋势。不难看出“可持续设计”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众所周知,明星在红毯上争奇斗艳都是通过服装,为了避免红毯效应产生不良的影响,明星并没有选择品牌的服装赞助商,而是自己找设计师设计低碳环保的礼服。对于可持续设计理念,大多数的设计师的想法是对旧物进行再创造,但消费者并没有养成这样的消费习惯,对于设计师的良苦用心根本视而不见,导致设计师为了市场需求不再进行可持续设计。可持续设计理念经常被企业作为一种宣传手段,而不是一种企业文化。其实一个成功的服装品牌,应该掌握可持续之道,拥有自己的品牌文化,这也是企业价值的体现。很多企业只顾眼前的利益,其实从长远利益来看,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效果远大于广告制作,这不仅仅是在做宣传,而是在培养潜在的用户,通过服装设计可持续理念传递一种生活理念。

5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无法满足于普通的服装设计,他们需要更能够展现他们个性特点的服装。在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同时,服装可持续设计理念,需要设计师用可持续设计的思想,通过服装作品传递给消费者,引导其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使人类与经济能够和谐稳定的发展。

作者:冯艳红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服装设计论文:现代多元化服装设计论文

一、引言

关于“gothic”是个很特殊的、很矛盾的字眼,始于12世纪欧洲法国的哥特式艺术,其艺术特点是流动状态的,表现出全新的思维模式,或者说是生活在中世纪的人们对经过漫长岁月的精神禁锢所产生的人生思考,体现了一种“虽然真理不可得,但仍然要追求不息”的精神。并不是现代大多数人认为的阴暗情调,这种阴暗情节,源自英国的维多利亚时期,一批作家所创作的恐怖小说以阴暗的、恐怖的、难以理解的,有些神经质的“哥特”味道为代表,甚至成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寻求破坏和掠夺为乐的朋克运动这种萎靡文化的代名词。

二、现代服装设计中哥特式风格的再现与演艺

对于哥特式的服饰文化常见的说法是:“秉承中世纪宗教思想的严谨与禁锢、对称结构的艺术造型,讲究强壮身体,曲线的线条,添加看破一切的朋克运动批判的思想,一切皆为黑夜,哥特服饰以永恒的黑色或是暗色系列服饰,冷漠的个性,不善交际,不带任何喜怒哀乐的表情,每天都在改变自己的信仰,可时时刻刻都表现出热忱崇拜的信仰情谊。反对金首饰,佩戴显眼的宗教金属制品饰物,特立独行的脐环、耳环等,在身体上到处打钉,时刻将颓废、叛逆进行到底。”TomFord的时装会上,模特们身穿黑色束腰缎子外套、长袍,挂上夸张的黑色十字架或黑色宽领带,呈现精心装扮的优雅盛装,既性感又神秘;RalphLauren更是带领我们走进黑色的海洋,夸张的长宽牧师披风、拖地鱼尾裙配上黑色丝带把肌肤映衬得洁白如雪,哥特式的菱形耳环在行走中摇曳生辉,显示出一股中古世纪的神秘感,浪漫而富有韵味。

三、哥特式服装风格的设计

(一)风格特点

哥特式服饰文化受到哥特式建筑艺术的深远影响,总体风格注重廓形的和谐统一,从稳重庄严的宏厚逐渐转移至耸高林立的尖顶造型,人们对尖形或锯齿造型的喜爱超乎寻常。纵向的服装造型拉长了穿着者的身高比例,有着高挑、挺立、修长的视觉感,高耸的尖帽和尖鞋,添加了轻盈、飘逸的装饰性感觉。受到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服饰的形式法则表现为追求造型平衡、对称,侧重统一表现,整体人物造型无论是表情、款式、妆容,有种机械复制、反复的统一感。把理性和禁锢的思想提到服装理念的首位,以严谨又不失高雅庄重的造型塑造外表的浮雕效果和线条的理想形象。现代“新哥特式”服装风格保留了传统的具有合理、简洁、结构明确的基本规律的同时,在融入70—80年代所提倡的否定之否定的理论下创造了一种扭曲艺术形式的朋克文化,打破僵硬的教条主义,冲破思想的禁锢,带有强烈的革命情节反叛传统、反叛碌碌无为和毫无激情的枯燥生活,用前所未有的强烈的摇滚音乐演绎着独具魅力的黑暗骑士风范。

(二)款式特点

“哥特式”作为“复古”一词随着新时代多元化服装设计理念闯入人们的视野中,尖尖的锐角肩部造型,修长合体的袖子,腰线合乎人体曲线美,尖皮靴和大量银饰,让“省道”这一服装结构遇到高耸的哥特式建筑美学,造就了全新的服饰文化的语言。哥特式服饰结构不像洛可可服饰、巴洛克服饰一样有着统一的服饰概念,洛可可服饰被称为行走的花园,巴洛克服饰被称为豪华的古典主义,哥特式服饰既可以使独特的锐角造型鹤立鸡群,也可以与浪漫的洛丽塔风格、古典奢华的巴洛克风格混搭在一起,2011年Burberry在北京举行的现场直播活动,当晚范冰冰哥特式的妖冶的深色唇装和厚重的眼线造型,与夺目的青草色闪亮珠片风衣搭配,再次让我们领略了冷艳的女王路线。

(三)色彩特点

哥特式服饰色彩强调魅惑的暗色调,不以纯度高的艳丽取胜,尤其是柔美的高明度低纯度的粉彩色系列,一向不是哥特服饰色彩的性格,与浪漫多情的柔美色相比较,更钟情于神秘,对性感和高贵的黑色情有独钟,其次选用暗红色系、茄紫色、墨绿、湖蓝以及灰色与黑色搭配使用。自我束缚的装饰和有着恋物癖的哥特式文化标志性的紧身皮裤和黑衣,红或紫色的头发,有时也会是极浅的金色,皮肤苍白无血色,打上黑色或褐色的烟熏妆,涂抹黑唇膏,神秘性感的网眼丝袜、冷酷屌丝的太阳镜等像商标一样注册了哥特式服饰。经过时代的洗礼,越来越多的有心人将哥特式色彩丰富起来,不再是黑色独揽大局,一些如暗红、深棕、宝蓝等浓郁华贵的颜色开始步入哥特式色彩的领地,如珠光质地的金色,奢华高贵,大肆渲染的墨绿色与大片的金色拼接,粉色的出现降低了哥特式色彩的犀利感,呈现出丛林妖姬的甜美的气息,这些惊艳无疑是哥特式艺术再次打造魔界般的视觉神话,呈现时代新时尚的精彩蜕变。

(四)面料特点

1.镂空的蕾丝与层叠的面料营造神秘

性感的哥特式服饰效果。重重包裹中隐藏着的白皙皮肤,从暗色的花纹网眼中隐隐透露出来,神秘中略带着令人向往、渴望的性感的视觉感受。

2.人造皮革、漆皮、软羊皮、弹力棉

都是哥特式服饰的钟爱,嵌以硬朗的金属制品,如拉链、铆钉、铁链、搭扣,配以雪纺、绸缎、羽毛等,朋克服饰与中世纪的复古服饰混搭感油然而生。有时,破碎的彩色钻石、玛瑙的镶嵌,让我们一刻都没有忘记嵌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彩色玻璃。

3.贵族的奢华,面料的考究并没有远

离哥特式服饰,不会被黑暗埋没在阴暗、死亡、荒诞中。轻盈的雪纺纱、柔软的锦缎、蕾丝花边和奢华的皮革,十足的女性特质充满了维多利亚时代性感优雅的女性形象。我们不会忘记AbbeyLee曾经被Versace打造成性感女神,裙边高开叉的不同面料的拼接处理,半透面料带来的一丝神秘,臀围两侧编排有致的三角形小拼接,丰富细节以多变效果散发出回味不尽的女人味儿。

(五)服饰特点

哥特式风格是多变的,新概念的实用功能结合夸张的舞台效果,只为强调一种感觉——哥特式的神秘感觉。它可以是轻柔婉约的雪纺,宛若从地狱飘来的邪恶天使,让人渴望却遥不可及;它可以是华丽的绸缎拼接皮与帆布,充满了统治者的风范,刚强与坚韧;带有自虐色彩的漆皮,金属打造的捆绑式装束虽然压迫女性的肉体,却不能捆绑住女性对纤细腰肢的激动渴望;夸大的褶皱堆砌出的层叠效果的荷叶门襟唤起18世纪没落贵族华丽的颓废,与小窄的、简约的、细线条的高垫肩裁剪呈现明显的纵向拉伸效果。

四、结语

“哥特”多面性格的双子座特性,华丽高雅的背后的黑暗,阴冷低调的奢华,在颓废、阴暗的外表下有着一种热忱顽强的生命力。时至今日,它无可避免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驻扎在时尚宠儿的心中。“哥特”融合多元素,成为现代设计师们纷纷推崇的服装设计风格,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在时尚的历史舞台上。

作者:李琳琳 单位:江西服装学院

服装设计论文:现代装饰艺术服装设计论文

一、装饰艺术与服装设计的概念及关联

1.装饰艺术概述

装饰一词泛指艺术修饰,在西方,装饰一词起源于17世纪中期,而在中国,这个词的出现更为久远,早在5世纪到6世纪,对于依附于某一主体的绘画或雕塑工艺,统称为装饰。这一艺术形式不仅仅包含追求形式美感的装饰艺术,也包括了抽象性和象征性的因素。这是比较广义的概念划分,对于装饰一词的狭义定义是指一件事物按照形式美的规律来对艺术对象进行抽象、变形或者加工整理,从而使其产生形式美的一种艺术风格,其中,这些艺术加工运用到了平衡、秩序、韵律、节奏、统一等的形式法则。

2.服装设计概述

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了美学、心理学、材料学、市场学、工程学、文化学以及色彩学等。服装设计是一项系统的过程,从对设计对象的构思到实际图像的绘制,再到效果图的完成,到服装的剪裁、缝纫等一系列的流程,都是服装设计里面的范畴。其中最重要的是,服装设计不等同于普通衣物的制作,它在实用性的基础上要求个性化,要求设计者设计出集实用、美观与个性化于一体的服装。

3.装饰艺术与服装设计的关系

装饰艺术在某种程度上依附于服装设计,因为它要依靠服装这个载体来展现自己的美感,如新时期时期彩陶器上面的装饰都是经过夸张变形之后的图形,这些装饰艺术为彩陶器增添了艺术美,在服饰的装饰上亦是如此,特别是发展到现代,装饰艺术与服饰设计更加密不可分,服饰脱离不了艺术装饰。

二、装饰艺术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1.装饰艺术对服装设计观念的影响

艺术家在创造作品时,先是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进行加工制作,完成艺术或文学形象的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所动用的思维活动则是形象思维的活动过程,在人类历史千百年的流变中,服装设计的灵感来源丰富多样,有生物学的因素,也有传统民族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缩影,因此,装饰艺术对现代服饰设计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包括一些夸张的造型、艳丽的色彩、环保理念等现代思维方式。

2.装饰艺术对服装设计实践的影响

现代服装设计师在灵感的来源上不再局限于自然事物和传统抽象思维,在实践过程中,更多的是运用装饰艺术中的灵感,比如中国的龙图腾、摩洛哥的靠垫、巴布亚的屏风,这些意象直接成为现代服装设计师的取材来源,这种直接现实性也是现代服装设计的一大特点,但是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装饰艺术的发展充分成熟,灵感的来源能够直接作用到服装设计中,在当下大热的豹纹图案、复古军用鞋上面,设计师们在用装饰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三、装饰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实际应用

1.装饰艺术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对人的感官影响直接而鲜明,因此在服装设计中对色彩的运用于把握是一项重大的课题。色彩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其自然属性比较固定,因为基于人类的生理属性,在对颜色的反馈上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但是其社会属性则会随着历史文化的变迁而被赋予不同的内涵,甚至在不同的地域间,其意义也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色彩在装饰艺术运用上的丰富性,特别是在服装设计上,色彩的运用影响到了服饰的视觉效果、心理效果和文化特征。

2.装饰艺术材料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服饰的材料选择上面也在不断出现新变化。从最初的动物皮毛、树叶草皮等就地取材的原料选择,到如今的棉、麻、丝绸、雪纺、牛仔、呢绒、皮革等等材料,这极大地丰富了服装设计的选择性,而装饰艺术上的材料也发展为金属、石器、木材、贝壳、绳索等,这些材料因为自身天然属性的特征,在装饰艺术中呈现出诸如透明、粗糙、莹润、奢华、细腻等视觉效果,通过装饰艺术对现代服装设计的思维进行重组,创造出富有个性和时代感的作品。

3.装饰艺术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广义图案是指某种器物的造型样式、结构色彩,而在服装设计中,图案则专指设计艺术中的装饰纹样,它包括了几何图形、人像、花卉、动物、风景以及其他抽象的图形,这些图案以或规律或杂乱的形式布局在衣物上,造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特殊的艺术魅力。得益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服装设计中对于图案的应用技巧更为灵活方便,由此衍生出多种多样的服装图案,为现代服饰文化增加了丰富性。

四、结语

服饰的设计与时代的气息紧密融合,从服饰的特征可以窥见一个时代的经济状况、文明程度、生活习惯、科技水平等,如西方文化的开放性和可塑性,与中国文化的保守性和礼仪性,这些文化因素呈现在服饰上时,则呈现出迥然的差异,因此,研究服饰与装饰艺术的关系不仅仅是艺术门类的课题,更是对人类文明演变的流程的探究,它带我们更真切地接触每个历史时期的个性,窥见到隐藏在冰冷文字与文物之下的更为鲜活的精神血脉。

作者:佟子健 单位: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服装设计论文:解构主义下服装设计论文

一、解构主义在服装造型方面的应用

造型,即服装的外部轮廓,它对整体的服装款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服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首要考虑的因素。服装的造型设计是在遵循人体的基本形态特征以及活动状态的基础之上,依据人体结构原理和运动规律而形成的,并在此基础之上赋予服装形式美感。在当代解构主义的影响之下,服装造型的原有结构被打破,呈现出了一种颠倒错位的逆向组合形态。在具体的服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常常对服装的原有造型进行大胆的改造,先把服装原有的结构进行拆散分解,然后进行创新性的组合,以形成一种充满视觉张力和吸引力的复杂造型结构。具体而言,解构主义在服装造型方面的应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其一,打破服装原有的结构。在现代服装造型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严格遵守解构主义的设计理念,对传统的服装造型以及外部轮廓进行大胆的改造,并通过拼贴、重组等手法设计出一种全新的造型,从而使服装造型既鲜活明确又严肃庄重。以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的“一块布”服装作品为例,该服装在造型上打破了原有的服装结构,就像是一块披在肩膀的毯子,只有极少的几处开剪衔接处,并且整个服装设计中没有一处省道。可以说,这是对传统服装结构的突破,是对传统意义上借助不同位置的收省处理方法来塑造人体线条的服装造型设计概念的一次强有力的挑战。其二,颠倒错位的逆向组合。颠倒错位的逆向组合是解构主义设计大师最常用的一种设计手法,也是解构主义理论的主要特征,其恰好为服装设计师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设计空间。这种逆向思维方式摒弃了传统的形式美法则,否定了对称、均衡等常规性的设计原则,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服装造型会呈现出一种奇形怪状的视觉效果,细细品味又会发现其蕴含着独特的形式美感和神奇魅力,可谓是“看似无形,却疏而不散”。如英国时装设计师维维安•韦斯特伍德就经常采用颠倒错位的逆向组合来设计服装造型,他所设计的1988年春夏女款中的一款就是将女性衬衣中的领口处替换为男性的尖角领,衬衣门禁也随意敞开,胸部再配以一只看似无意之中塞入的方形手帕,从而带给人一种毫无逻辑的颠倒错位之感。

二、解构主义在服装色彩方面的应用

在所有的视觉要素中,色彩是最直接的视觉传统方式之一,它能够赋予人们不同的视觉影像和心理感知能力,服装设计也不例外。现代服装设计就十分注重服装色彩的表现力,并将具有现代感的解构主义巧妙地融合到了服装设计过程中,从而创作出了一种全新的服装色彩形象。保尔•西涅克说过“色的分解是为了赋予色彩较大限度的光亮,并通过相互排列的色点在眼睛里产生一种色彩的光、大自然的光以及色的灿烂。”在服装设计过程中,色彩的解构主要包括“结构色彩”与“重构色彩”两个过程。结构色彩是一个集采集、过滤与选择为一体的初始阶段,是对色彩的分解;重构色彩则是将初始阶段的色彩进行归纳总结,以形成新的色彩形式。下面我们就将针对这两个过程对服装色彩设计中解构主义的应用做一个详细的说明。其一,归纳解构。从具体的服装设计及其操作角度来讲,归纳解构可以理解为对色彩的分解,即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对原有色彩的色调、色相、色块面积等进行统一的分解,然后重点采集其中具典型性或是个性的色彩,将分解出来的色彩正式应用到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去,包括抽取与支解两种不同的方式。这是一个分解、发现、过滤和选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服装设计师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也具有解构价值的色彩素材。如服装设计大师胡塞因•查拉扬在2002年春夏装会上对分解色彩的运用就十分成功,他借鉴了我国少数民族服装,并对色彩进行支解,重点提取其中的黑色,削弱原有的高明度与高纯度的色彩,成功演绎了对我国少数民族服装中五彩缤纷色彩的解构设计。其二,创意重构。色彩的创意重构是建立在归纳解构基础之上的,是按照不同的构成原则将原来不同物象中的不同色彩注入到新的组织中去,以重组产生一种新的色彩形象,这是更高层次方面的色彩分解,需要设计师对色彩有敏感的感知度和操作力。色彩的创意重构有利于打破服装色彩的单一化和沉闷化,实现传统服装设计和现代前卫化的服装设计之间的平衡。以色彩大师MarcJacobs的05春夏服装为例,其在不同明度与纯度的蓝色色块中加入了橙色以及黄色两种颜色,从而打破了原有色彩的和谐,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

三、解构主义在服装材料方面的应用

服装材料是服装设计的载体和物质基础,无论何种款式、何种色彩的服装都需要借助服装材料表现出来。解构主义影响之下的服装材料打破了传统服装面料和组合方式的限制,对于材料的解构和利用到了一种无所不能及的地步。一般来说,解构主义服装设计常利用消解、否定或颠覆等手段来作用于服装面料,改变服装面料固有的样式和形态,以产生全新的视觉效果。服装材料在解构主义的修饰之下则会呈现出一种新的风格特征,或是富丽堂皇、或是清新质朴,亦或是浪漫唯美,从而满足不同受众的审美需求。具体而言,解构主义在服装材料方面的应用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表现出来。其一,拼贴与堆砌。拼贴与堆砌是指设计师按照一定的形式美法则,将不同质地、色彩、纹样、手感的材料进行并置结合或是简单的重复叠加,以使人产生一种多元并存且具有不同起伏感和空间关系的视觉感受。这种解构方式具有很大的灵活自由性,并且会随着拼贴材料的摆放位置以及材料形状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其颠覆了传统服装材料的选用原则,赋予了服装材料新的肌理效果,同时也增加了服装的趣味性和装饰性。如张肇达时尚会上的时装就采用了这种拼贴堆砌的解构手法,其将不同质地和不同色彩的面料进行堆砌组合,或是层叠褶皱、或是流苏缠绕,将服装的妩媚妖娆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二,变异与夸张。变异与夸张是指对服装材料进行“创造性的损害”,通过改变原有材料的形体特征和动势特征来形成一种“新”的材料,刻意制造出一种残缺、模糊、夸大的异化效果,其常常应用于服装的局部设计。例如,Viktor&Rolf03-04秋冬成衣中一款大衣的脖领处采用的就是夸张变异的解构手法,其将原本由一层材料构成的脖领领面进行了夸大数倍的应用,设计出了8层领子,从而提升了该材质面料的挺括度和夸张度,产生了一种焕然一新的视觉效果。

四、结语

总之,作为一种独特而创新的设计理念,解构主义已经在服装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设计风格。对解构主义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不仅能够加深大众对解构主义的了解和认识,更是对服装设计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对此我们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作者:周振东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服装设计论文:面料再造艺术服装设计论文

一、面料再造艺术的设计原则

1功能性

服装面料再造艺术要严格遵循设计原则,以设计原则为重要评价标准,实现面料再造艺术的规范性与合理性。面料再造艺术应以功能性为主要设计原则,充分体现服装设计对人们体感的影响,根据季节、场合、人群等的不同,进行合理化的设计。例如,冬季毛呢应选择相对厚实、紧密的面料以达到保暖的效果;对于高级宴会的礼服应选择丝滑、垂感好的面料,以满足环境的需要。对于服装设计而言,面料再造艺术应以功能性为重要基础,在保障一定实用价值的基础上进行美感和艺术的体现是正确之选。

2艺术性

不同的面料具有不同的艺术用途和艺术气质,服装面料都具备一定的工艺特点,对面料设计工艺要求很高。在原有面料一次性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进行巧妙的设计和改造,能从中挖掘面料的深度艺术内涵,利用专业性的工艺技巧对服装的面料进行完善和创新,以增强艺术和视觉效果,是服装面料再造艺术成功的重要体现。服装面料的一次性设计相对简单,其修饰性相对较弱,对艺术性的表达也差强人意,面料再造艺术是对一次性设计的完善和创新,会让服装更具艺术色彩和美学效果,达到了服装设计的最终目的。

3协调性在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艺术要结合服装的整体效果或属性特点进行科学、合理化的设计,注重面料再造艺术与服装整体艺术效果的融合,要严格遵循协调性的原则,实现风格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若面料再造艺术与服装的整体设计格格不入,会导致无主次、风格混乱现象的发生,是协调性缺失的重要体现。面料再造艺术应将对面料的设计与整合风格特点相统一、协调,为凸显良好的服装整体效果而提供条件。

二、服装设计中的面料再造艺术的应用

1服装设计中的加减化设计

在服装设计中,面料再造艺术得到了充分体现,加减化设计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面料再造艺术中的加减化设计是在原有面料设计的基础上,加入或去除材质以更好地彰显服装的个性化和美学效果。加法性设计就是在一次性设计面料的基础上,再融入其他材质,并运用贴合、热压、缝等工艺手段对其进行面料再造,以增强服装的外观效果。例如,在服装的前襟右上方制作一个小花、挂饰或绣上一些标志性的图案等,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添加和改造,加入一定的时尚特色或点缀,使得服装的整体气质有所提升,有助于增强服装的魅力和生机。减法性设计就是对原面料进行减化设计,对服装面料进行镂空、雕琢、抽丝、磨砂等设计,使服装的面料不够完整,可彰显服装的个性化色彩。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穿的牛仔裤,破洞牛仔裤就是运用了面料再造艺术,对牛仔面料进行了破洞、磨砂等处理,将时代元素、潮流特色和个性化融为一体,受到了年轻人的广泛追捧,是面料再造艺术的典型代表。将服装设计进行加减化设计,其工艺相对简单,对服装的整体布局进行了设计和美化,在加法设计上增强了服装设计的立体感,在减法设计上增强了服装设计的残缺美和艺术感,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2服装设计中的立体化设计

服装面料再造的立体化设计是对原有的面料运用手工或平缝机等方式进行面料的加工与缝制,将缝制出的形态凸显在外,以增强服装的立体性效果。另外,也可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来进行面料再造,将面料的原有形态进行改变,将图案或标志设计成立体式或镶嵌式,以增强服装的立体效果,是个性化设计的重要体现。例如,日常生活中泡泡袖、荷叶裙等都是服装立体性设计的重要体现。服装的立体化设计主要表现在局部设计和整体性设计,局部设计是集中在服装设计的某个区域,对该区域进行针对性的立体化设计;整体设计是就服装整体而言,根据服装特点和流行元素,进行整体格局上的立体设计,以增强服装的表达效果。

3服装设计中的编绣、印刷设计

在服装设计中,服装编绣、印刷实为常见,也是面料再造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服装的编绣以纯手工居多,重在编绣工艺的展现,一般情况下纯手工的编绣作品都相对昂贵,相比其他投入的精力较多。手工编绣是典型的艺术品工艺,刺绣、编织的技巧要娴熟才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也是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充分体现。在我国,刺绣或编织特点的服装大都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艺术特点和民族特色。如今,在服装设计中对印刷技术的应用也相当广泛,以染色和印花为主,将传统技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蜡染、扎染、电脑喷涂、数码印花等属于服装印刷技术,是服装面料再造艺术开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结语

对于服装设计而言,面料在具有实用性价值的基础上,同时又具备高度的美学价值,能在原有面料的设计基础之上进行美化设计,充分体现了面料再造艺术的装饰性效果,已经成为现代服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立体化设计、破坏性设计、编绣印刷等都是面料再造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运用富有创意的手法对服装进行美化设计,增强服装款式的美感和个性化色彩,值得在服装设计行业中推广使用。

作者:雷兴武 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

服装设计论文:人才培养模式下服装设计论文

一、应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度,设计中高职衔接体系

近年来,湖南省教育厅实施了很多职业教育的重点项目,以服装专业为例,有中职教师培训与考核标准、高职技能抽查考试标准与题库、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专递课堂”资源等,而在组织以上项目开发时是单线开展的,很少有项目是中高职同步开发的。因此,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承接以上项目时,就自发地以中高职衔接为主线设计各类项目的内容。如,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标准在前期开发阶段就明确了中职和高职的教学内容。中职教学标准中的裙装设计、结构与工艺等核心课程又与“专递课堂”资源建设中的四门核心课程一致。又如,服装设计专业MOOC课程项目中的五门课程,也是结合了中职教学标准和“专递课堂”资源的课程进行有效衔接。这样的系统设计既使项目之间相互衔接,又避免了重复建设,做到项目资源共享、持续优化建设。

二、如何将中高职衔接做出亮点,做出特色,课程衔接是关键

及时,中高职课程衔接应从中高职的就业定位衔接出发,根据服装行业企业的需求,明确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定位,将服装设计定制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其中,本着“能力递进、由简入繁”的原则,以“素质的人才观、系统培养的现代职教观、能力递进的课程观、学以致用的教学观、第三方评价的质量评价观、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专业发展观”六个理念为核心,以“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的形式,系统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第二,将服装专业MOOC课程项目与中高职衔接项目“捆绑”建设。服装专业MOOC课程项目由设计色彩、时装画技法等五门课程构成,而这五门课程又正是中高职衔接项目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其中的服装制版与工艺、品牌产品企划还是名师课堂项目中的两门课程。MOOC课程群和名师课堂建设重点在应用,因此在中高职衔接项目建设中,一方面,让学生在中职3年阶段,通过MOOC课程群和名师课堂进行网络在线学习,考核合格后可以在升入高职2年阶段,免修该课程;另一方面,通过服装专业MOOC课程和名师课堂项目建设,带动其他专业的MOOC课程建设,中高职衔接班的学生可以通过MOOC课程选修第二专业。第三,要充分调研对接的四所中职学校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其实际情况,建设特色课程、亮点课程。如,隆回职业中专所在的邵阳地区,就有着花瑶挑花、滩头年画、蓝印花布、城步苗绣等丰富的非遗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隆回职中目前也开设了花瑶挑花、滩头年画的课程。在中高职衔接项目中与中职学校一起,共同建设花瑶挑花、蓝印花布、扎染蜡染等特色课程,并发展成为MOOC课程和名师课堂,既可以进行教学又可以面向社会培训。

三、调动中职学校的积极性,是中高职衔接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

要调动中职师生的积极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及时,从经费上保障。作为项目联合申报建设的共同体,项目资金的合理分配将能调动中职学校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第二,从专业上支持。支持中职服装专业进行重点项目申报与建设,指导中职服装教师提高专业技能,接受其来高院学校跟班听课,观摩高职教师MOOC课程教学;在课程建设资源上与中职教师共建共享,通过项目的联合开发,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项目研发能力。第三,从成效上奖励。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教学效果是重点。中职学生年龄较小、自律性与自学能力不强,没有中职教师的全程引导,MOOC课程教学在中高职衔接项目中很难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对于教学效果好的对口学校的教师应给予一定奖励。另外,要树立学生中的学习标兵与学习典型,采用激励的方式,以典型带动广大学生热爱MOOC课程学习。如,对于提前完成MOOC课程学习的中职生,成绩排名前5%的学生减免部分学费,或者设立奖学金,调动其积极性。服装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重点是通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系统构建内容完善、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服装设计专业中高职衔接双证融通、岗位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以“学分银行”为核心,运用空间课程、MOOC课程、同步课堂等创新教学手段,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质量评价、教学管理五个方面,多方位创新紧密衔接的开放型教学过程,实现专业、教师、基地、资源的共建共享。

作者:张继荣 李洁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服装设计论文:高职院校服装设计论文

一、高职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课程观念落后

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由过去的中专或专科学校升级的,高职院校的成立门槛是非常低的,因此高职的教学质量上自然不会很高。但是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的实践性非常强,由于受到了许多现实条件的约束,使得服装设计专业设置课程很难与社会需求做到的结合,一方面社会上的民众对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及教学情况并不是很了解,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所设置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这两者的严重脱节也导致了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在课程改革上无法形成与时俱进的观念和思想。

(二)课程考核与行业需要脱节

目前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考核标准与服装行业的实际需要之间没有形成密切的联系,甚至出现了脱节的现象,这是由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在课程改革中,没有创新改革标准,仍然采用的是最初的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过去的考核标准是非常重视理论知识的,而忽视了对实践性岗位的考虑,而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考核主要是由当地的劳动主管部门负责,因此在考核标准上没有针对服装行业进行,形式主义非常严重,没有切实考虑到服装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因此导致了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无法胜任工作岗位,出现束手无策的现象,实践经验很缺乏。

二、服装设计专业进行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科学设置教学进程

创新服装设计课程改革一定要在教学进程上作出合理的安排,进行科学的设置。教学进程对于课程改革是十分重要的,要合理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进程。目前高职院校服装设计在教学改革中已经将教学时间三个学期缩短成两个学期,教学时间大大缩短,因此要合理"科学地安排专业课程的教学,根据学生在每个不同学期的专业学习情况,由浅入深地安排教学进程,应该首先对学生安排基础课程,然后逐渐转向专业知识过渡,一年的学习时间里高职院校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实习动手的机会,促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服装设计的工作当中,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科学规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对于每一个专业课程来说都具有核心地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合理规划好教学内容,在高职院校所有专业的总体学时减少的现实情况下,将过去的传统教学内容合理化和精简化,学校要针对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浓缩部分理论课程,拓展实践课程,合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合理归纳和取舍有效的教学内容,尽量将服装设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补充到教学过程中,让服装设计充分满足社会服装市场的需要,从而大大地提高教学的空间。

(三)科学调整课时安排

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的改革中要有意识的增加服装设计的实践课程,在缩短了教学课时之后,要适当增加实践课,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好服装设计的多种技能,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安排更多的实践课机会。另外,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在课程中还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障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训课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学时缩短"内容增加的趋势下,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可以更多的将实训课程安排在课外,并且指派专门的教师进行课外指导,服装设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实践性人才,因此仅仅依靠专业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四)科学培养师范队伍

高职在对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了对专业服装设计教师的培养,必须选派一批具有深厚专业理论和较强的服装设计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师来担任教学工作,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布置服装设计任务的教学形式来帮助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理论,同时在设计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收集以及分析的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服装市场需求的设计人才。

作者:史安华 单位: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服装设计论文:课程教学下针织服装设计论文

1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针织服装设计课程在针织工艺与针织服装专业第4学期开设,在此之前学生已有针织技术、针织组织纬、针织组织经等课程基础,对针织面料种类及性能具有较的了解,但对服装设计与制作了解甚少,因此,在课程内容安排时需兼顾服装理论知识基础、样板设计、裁剪、缝制等内容。教学中为了做到面面俱到,只能在各个知识点上浅尝辄止,导致不少学生反映进度快、跟不上;在服装理论知识讲述中,学生反映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积极性不高;样板设计教学中存在方法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服装制作过程虽然有趣,但因课时安排有限,学生无法得到系统的锻炼,而只能靠课后独立安排的两周实训,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2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思考,以寻求课程改革之道。

2.1课程内容的改革

课程内容的设计很大程度取决于所选用的教材,目前针对针织服装设计课程能够选择的教材比较少,也不能适应不同专业教学需要。笔者先后尝试了《针织服装设计与生产》、《针织服装设计与生产实训教程》两本教材,发现都不能适应针织专业课程教学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国际上近期的针织面料、服装设计方法和流行趋势瞬息万变,现有教材的不少内容已经明显跟不上形势。因此笔者尝试跳出教材的限制,根据教学专业特点规划教学内容。针织工艺与针织服装专业侧重生产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且该专业学生也没有艺术设计基础,因此在课程内容规划上更倾向于针织服装生产技术的掌握。

2.2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我们在该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扩大学生收集资料的范围,拓展学生个性化发展空间,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多,逐渐巩固其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了一套比较稳固的针对学习动机的教学方案。课程教学与绍兴莱诗秀制衣有限公司合作,根据教学计划内容,结合针织工艺与针织服装专业特点,共同设计针织服装设计开发项目,以及项目实施的方法及流程。通过共同协商,制定教学的课程项目包括:(1)针织服装缝制基础练习;(2)针织内衣设计与制作;(3)针织外衣仿制设计与制作;(4)针织服装创意设计与制作。

2.3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针织服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让学生熟悉相关的设备操作及整个针织服装生产的工艺流程。首先应配备必要的缝制设备,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学习条件。其次将原来独立的实训周融入到课程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运用任务驱动模式,在任务教学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操作中学技能,不断提高职业素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严格按照“项目调研→项目确定→项目实施→评价→展示成果”进行实施,由浅入深,从最基本的背心短裤入手,从款式设计,到打版缝制,边学边做。使学生既能了解针织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又能从实训项目中找到基本理论的落脚点,可以做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初见成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有了明显增加。

3结语

针织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摸索和探讨。作为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积极关注行业动向,增强专业实践经验,成为有效的知识建构者。而学校需加强硬件设施建设,提供相应的教学条件。有效解决针织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对于推动和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玉红 陈绍芳 单位: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服装设计论文:半长形男士灯笼裤服装设计论文

1半长形男士灯笼裤的起源与流行

半长形灯笼裤是以苏格兰贵族领地为背景的田园生活的产物。制作半长形灯笼裤的面料主要是粗花呢或法兰绒,根据文献[1]的叙述,这种半长形灯笼裤于1863年左右开始出现,其设计灵感来自于当时的来复枪队义勇兵所穿的裤子。在《西洋服装史》中,将半长形灯笼裤的灵感归因于及时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禁卫旅的军官们所穿的独特马裤,战争结束之后,这种宽松风格的裤子开始流行。不久,一种新的及膝裤出现,在军官马裤的基础上加长了10cm左右,并迅速在英国风靡开来。虽然这些关于起源的说法现已无从考证,但是半长形男士灯笼裤似乎与军队有着不解之缘。甚至有服装研究家还写到,将维多利亚王朝的细长形裤改良并制成半长形灯笼裤,成为了及时次世界大战中裁缝店的代表性工作,可见这种形制的裤子在20世纪初的影响力之大。根据低垂程度的不同,半长形灯笼裤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加5cm”“加10cm”“加20cm”等。流行的是“加10cm”,即长度为从膝盖往下10cm的裤子,从1921年至1938年,流行了十几年。传统半长形男士灯笼裤如今只出现于英国某些运动场或者野外等特殊场合,局限在功能性要求较高的运动类服装中,如高尔夫套装、狩猎套装等,极少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其身影。目前,这种经典的男装制式在英国的地位已衰退,也未引入到中国的服装设计浪潮中来。

2半长形男士灯笼裤的构成元素

半长形男士灯笼裤的构成元素主要有造型、面料、结构、功能性等方面。造型上不同于传统的及膝中分裤,这种半长形灯笼裤的长度一般在膝盖以下约10cm,膝盖下有吊袜带将裤口固定住,这10cm的多余面料会被这条带子兜住,在腿与面料之间形成一个足够宽松的空间,形成整体宽松如布袋的形制。半长形男士灯笼裤采用的是具有英国特色的标准粗花呢或者法兰绒面料。其结构很独特,前片的腰部一般会有为了增加活动量而设计的活褶,后片通常设计的比前片要深一些,尤其当面料很厚的时候,这个深度要更大。与普通裤子较大的区别在于腿部空间更加饱满和臀部有足够多的松量。

3半长形男士灯笼裤型的设计新思路

自辛亥革命之后,西方的服饰形态和服饰文化深刻影响和冲击了中国的审美和着装观念。服装设计者需要拓宽思路,巧妙地借用外来的服饰文化,使其焕发出新的东方色彩,为传统的中国服饰带来新鲜的气息。

3.1造型设计及应用

半长形男士灯笼裤夸张且独特的造型很难融入中国当今的服装市场,但是近几年中国哈伦裤的快速流行给半长形灯笼裤型的借用提供了较好的契机。现代的哈伦裤型来自一种短裙和瘦牛仔裤的交叉运用。典型的式样是裤管从膝盖上开始有宽松下垂的分叉,上部像裙子,下部裤腿收紧又像裤子,深受年轻人的青睐。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男性标识着叛逆,女性向往着自由。然而半长形灯笼裤在中国服装界很少见,女装中基本都是长及脚踝的,男装中几乎没有见过。为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传统半长形灯笼裤需要做一些与时俱进的本土化创新设计:在造型上可突破原有的袋装型,通过不同部位的放量形成多种不同的形状,迎合流行和个性的需求。单就造型来说,可向葫芦形发展,即上部稍微紧身,加大下部脚口兜住的空间,裤口的卡夫可直接采用有伸缩性的宽橡筋而省去附加吊袜带以及束口处的扣袢,使外观更加时尚,穿着更加简单。

3.2面料选用

半长型男士灯笼裤采用的面料具有较浓的英国特色。厚重的粗花呢和法兰绒都是几乎没有弹性的冬季面料,其活动的空间主要在于面料兜起而产生的裤腿松量,而非借助于面料本身的性能,所以,半长形灯笼裤其实可由多种面料甚至是夏季面料来缝制,不会影响它的功能性,只是不会显得那么英式了。故可打破其英式传统的面料特点,采用适应当下流行的面料,使其在面料质地、厚度、弹性等方面都加以改变,减少它对面料和季节的依赖性。如哈伦裤的面料一般都很薄,垂感很好,适合春秋和夏季穿着,一旦换上厚重的面料,其收紧的裤腿就会严重影响到活动,而且无法下垂的裤裆也失去了裙子的影子,所以它对面料和季节的要求是比较苛刻的。相信将半长形灯笼裤的面料换上适于夏季的苎麻织物、丝绸或者薄型棉织物,一定会为清凉的夏季服饰增添更多款型。

3.3结构设计及应用

半长型男士灯笼裤(加长10cm)的结构设计纸样如图3所示。传统半长形男士灯笼裤腰围的松量约为8cm,前片的褶量和后片的省量在满足腰围松量的情况下达到平衡,即褶量与省量之差要在腰围松量的控制之下。随着面料本身的改变,整体松量会随之改变,也可根据各自运动量的需求加大或者缩小。松量是个可控值,可根据面料厚度、个人体型及穿着爱好来设定,面料越薄松量可相对设小,对应的褶量也要相应减小,使得前后片内外缝的形态保持平衡,确保控制裤子的外形,所以褶量和省量的设定要以裤子的形态为最终考核点,一般可供设计的范围极其有限,这就形成了结构上的另外一个创新设计点,即褶量和省量的平衡关系。因臀围比腰围有更多施展设计的空间,褶量同时给臀围也放出了一定的量,且随着褶的打开和闭合,臀围会产生不同的松量空间。另外大裆、小裆的尺寸也会影响到臀围的松量,这些都是可设计之处。膝盖到脚口的长度决定了面料形成的空间大小,距离越长,空间越大,所以调节这个距离以及束口的位置都会改变灯笼裤的形态结构。

3.4功能性的发挥与应用

半长形灯笼裤独特的空间设计是保障其功能性的关键因素,使其在各种运动、休闲场合穿着具有舒适性和易活动性。鉴于这些特点,通过改进设计可以将这种男装文化延续和发展。文献[9]显示,当时高尔夫球手的标准装束就是一款肥大及膝的灯笼裤。这种装扮在徒步旅行者和其他一些户外运动者中也很流行,引领了一时的运动风尚。高尔夫这项运动已经盛行了好几个世纪,但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才正式拉开了高尔夫时尚的序幕。高尔夫运动员不仅为了自己的球技好,同时也希望自己的穿着看上去时髦和潇洒。当时的半长形灯笼裤之所以被大众接受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功能性。相比于传统裤装,灯笼裤在膝下所增加的10cm长度刚好为运动员的活动提供了更加充足的空间,将裤腿长出的部分扎到高尔夫球手的长袜里,这样他们运动起来会更灵活,不过现在很少见到这种装束搭配了。当高尔夫运动逐渐平民化时,适用于休闲时间穿着的高尔夫服饰也会开始普及,然而遗憾的是,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在中国的高尔夫服装市场里,欧、美、日、韩的产品占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国内企业主要是以代加工为主,缺少国产的高尔夫服饰产品和设计,今后急需在这个领域开发新的品类。

4结语

全球化拉近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促进了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正是在这种融合之下,促进了人们不断学习与进步。在以西方时尚潮流为文化认同的当下,怎样开拓中国自己的服装设计领域,是每个服装人士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引用的男士灯笼裤,仅仅是众多西方服饰产物的一个代表,希望借此为服装设计领域的创新应用途径提供灵感和思路。

作者:丁英翘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

服装设计论文:高中服装设计论文

1服装设计在高中教育中的定位困惑

高中美术课第二单元产品设计中的第三课“你能让我满意吗”,有关于服装设计的一些讲解,教师可以此为基础对服装的发展概况、审美和穿着品味进行一定的简介。在有条件开设高中通用技术选修服装及其设计课的学校,教师可以在美术课的服装简介的基础上给学生以更广泛的讲述。同为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在高中阶段却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划分在美术和通用技术两个学科中,并形成了美术学科的美术课和通用技术选修服装及其设计课,但两个课程部分内容又彼此交融,处于两个学科的中间地带,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陷入表现形式的片面性。可以通过“服装设计”这个模块内容,将高中美术与通用技术两个学科中涉及的内容进行整合,突出专业性,弱化学科性。这样即使有学科的分化也不会割舍知识的连贯性,更不会割裂学生的结合体验。将高中新课程美术课与通用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模块教学相结合进行研究,形成学科整合,能够减少学习的时间成本,提高专业知识的渗透力,为学生接触材料、提高设计、增强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提供一些专业支持。

2学科整合,知识连贯

高等教育的服装专业是科学技术和艺术设计相结合的交叉学科,衍生出艺术学设计类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和工学纺织类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个学科。两个学科虽有不同的侧重,但相互交融都涉及到美学、文化学、心理学、材料学、工程学、市场学、色彩学等要素。可以说,服装设计就是“根据设计对象的要求进行构思,并绘制出效果图、平面图,再根据图纸进行制作,达到完成设计的全过程”。笔者认为,应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加大关于服装的审美和品味教育,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对自己的兴趣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避免高考后填报志愿时的盲目,进入大学后也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和知识储备,还可以树立青年正确的价值观。具体如下:首先,大多数的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两个专业大一新生在入学时几乎对服装一无所知,这就使得大学的服装专业必须从基础的服装艺术教育开始,进而再进行服装技术(技能)教育。基础的服装艺术教育势必会挤压一部分技术(技能)教育的课时。由于到大学阶段(18岁后)已经过了培养审美的时期了,这时再进行服装艺术教育可谓事倍功半。笔者认为,可以提早至高中实际进行初步的服装审美和拼配的熏陶,使学生进大学后有一定的基础,那么大学的服装教育从形式美的法则开始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后,可快速地进入服装技术(技能)教育。将服装的基础知识下沉至高中完成,则大学教育可从一个较高的起点继续进行,节约了基础教育的时间,增加了技术(技能)教育的课时,从而更加从容地提高了职业教育品质。其次,现在我国青年的整体品味和审美不是很高。青年人中“颓废”“邋遢”“不修边幅”“个性(非主流)”的现象常常见于报端。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其青春期时段,我们的审美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并没有被重视。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属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着力学生的审美培养,可以事半功倍地帮助学生树立高品位的审美。无论学生在大学选择何种专业以及毕业后选择什么工作,高品味的审美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气质和形象,也容易在社会中形成正确的主流价值观。

3注重实践,从做中学

现今无论高中教育还是大学教育都提倡实践教学,高中美术课或大学服装专业亦不能例外。

3.1高中时期:服装设计的艺术与技术之结合

以同一个主题、高中阶段的学生作品来做分析,总结归纳出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然后策划一组可行的活动方案,争取以动态服装秀来展示成果,形成专题化的教学模式:1)灵感源的寻找,帮助学生发现细微之处的美妙,城市排水管道中的闪烁物质都可以让设计师产生设计的灵感;2)款式设计,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服装款式类型,拓展轮廓的造型线;3)笔者设计,体验设计师的感觉,统筹兼顾,提高鉴赏和动手操作能力;4)市场反馈,让学生们形成一个选购团体,得票最多的就是具有市场性的服饰,其初步设想,可以调整和改变。项目组结合专业特点,将高中新课程美术课与通用技术服装及其设计模块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不仅尝试了学科整合的研究,同时将各学科之间的优势突出并形成互补。曾做过“寻找设计灵感源”“服装外轮廓设计”“服装再造设计”区级观摩课、校创优课;在授课中进行一定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充分体验效果图的绘制、立体纸模的制作、服装再设计(改制设计)、主题的综合设计。例如,在《寻找设计灵感源》这部分内容中,前四节课让学生学会如何寻找灵感源,再结合所给设计元素完成一款服装的设计。这样,做出的服装可能会有些粗糙或不成熟,但是对于以了解和提高审美品味为主要目的的高中美术教育显然是可以接受的,且可以使得学生体验跨学科教学之互补、优势、专业技能等方面之美,降低因学科区分而带来的专业弱化之困。

3.2大学时期:服装设计的艺术与技术之结合

大学的服装专业教学,可以采取课堂理论教育与课外实践(实习)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展开。课堂理论主要进行服装设计的艺术教育和一定的服装工艺制作技术教育,而由于服装专业的特点,课外各种实践(实习)活动对学生的专业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体验专业的魅力。因而,大学服装教育应该是课堂讲授艺术理论基础、实践教学提高技术的模式。一个专业会有若干个不同的就业方向,增加时间会对他们未来的就业选择有一些引导。让大学生“动”起来,参与到教学和学习活动中来,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进行专业实践;使学生能够恰当地使用设计或工艺的术语,从功能和审美的角度,以自己的观点评论和设计作品;灵活选用身边的材料,运用各种工具和加工方法,根据功能和审美要求,有创意地完成一件设计作品。这样,才是国家大力提倡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精髓和实施方案。

4结语

就现实情况看,不同教育阶段的服装设计类教育相衔接与贯通不仅要综合考虑高中美术和通用技术课程的融合,更要考虑到高中阶段与大学阶段服装设计教学的不同目标、定位。还应积极与教师、在校学生和毕业生取得联系,听取他们对课程设置的反馈意见和改进方案,真正把衔接和贯通的功效做到较大化。

作者:刘慧 刘天蓬 单位:天津市微山路中学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

服装设计论文:服装设计课程中形象设计论文

一、形象设计概念

1.课程定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形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意味着人物形象设计行业将得到飞速发展,相关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会大量增长。在目前教育机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形象设计被纳入教学体系。该课程的开设目的是运用化妆造型结合服装搭配,以及仪态语言培训等手段,为不同层次的社会角色设计出与之相符的人物形象。从根本上讲,就是在人物原有形象上取长补短,将不足之处重新构建,由里至外进行包装的过程,塑造的人物形象,全方面体现个人风采风貌。形象设计的发展与综合人才的培养,对社会各领域,尤其是服装设计领域具有非凡的意义。课程定位是独立开设形象设计专业,与服装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相结合,学习方向侧重于人物整体造型与服装设计、搭配,教学内容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审美习惯与自我创造性思维为主,发展服装专业学生心、眼、手的协调与统一。

2.课程内容

根据课程改革需求,形象设计可包含六个模块:形象设计概论、面部化妆造型、发型设计、仪态与礼仪、整体形象塑造。其中形象设计概论可划分为国内外形象设计发展溯源、近代形象设计概况;面部化妆造型可分为美容化妆基本知识、化妆技巧以等;发型设计可分为三种:头发护理,发型与脸型的关系、基本手法变坏与创新。仪态与礼仪主要以商务礼仪为主,一个整体形象塑造则是将前面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将人物从服饰、妆容、仪表等多方面进行塑造,使学生的综合技能得到总结和提高。由此看来,服装设计专业课程中加入形象设计课程的设置,是顺应时展需求。

二、服装设计与形象设计

服装设计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与核心课程。结合现代设计的特点,服装设计的包装对象为人体,根据人体基本特征与社会角色的转换,构思服装并进行形态化创作。人物形象设计与服装设计的构成形式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分别对人体修饰的部位具有差异性。形象设计使服装设计更具有性和整体性,因此,两者皆是服装专业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缺少任何一部分,设计出来的人物形象都具有一定的残缺性、不。

1.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

针对服装设计师而言,对设计对象进行综合分析是设计工作的重要前提。除了要考虑服装穿着的人物身份、场合、时间以及目的因素外,还要对设计主体的体貌特征具有充分的了解与掌握。换言之,就是设计师在具备对服装色彩、面料与款式分析能力的同时,还需具备对设计对象的肤质、脸型以及发型等基本特征的分析能力,这样才能有助于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例如,在参加某个主题服装设计大赛中,有一个由模特展示成衣的重要环节。在此环境下,则需设计师对模特进行发型设计与化妆,以达到地突出服装设计的主体。由此看来,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服装设计要素,还需掌握形象设计要素,在形象设计技巧的作用下,塑造出人物形象。由此可见,同时掌握形象设计基础与专业素养是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提高设计能力的重要前提。无论是在专业方面,还是非专业方面,形象设计课程都是服装设计专业得以完善的依据,形象设计服务与服装设计,只有在这种相互补充,和谐统一的情况下,才能设计出的人物形象。又如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穿着很严谨得体,发型却设计得很前卫另类,妆面夸张浓艳,明显与人物、场合、服装不搭调,造成整体性的脱节,严重影响了人物形象的体现。由此可见,服装设计与形象设计具有互补关系,缺一不可,形象设计的知识的掌握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2.形象设计是服装设计的人性化体现

人是群居于社会的生物,在社会里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身份以及相应的位置,充当某一角色,分担某一种任务。为了使人物行为、社会规范以及社会角色保持一致,在穿着方面则应充分符合人物身份,所谓“什么马配什么鞍”,因此,除了服饰的选择,人物发型、妆容与气质修养等方面也需要保持相对统一。区别于其他艺术学科,形象设计艺术的特点是审美主体与客体具有统一性。因此,人性化设计是服装专业所追求的目标。无论是服装设计,还是形象设计最终都离不开人的因素,换句话讲,服装设计与形象设计工作作用下,才能塑造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两者不可分割。

三、教学目的与教学需求

形象设计课程以面部妆容、发型搭配、仪态与礼仪等基本技巧为内容,以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熟练掌握为教学目的,以培养学生对服装与形象设计关系的认识为任务,提高学生对时尚的理解,提高对人物形象的整体设计能力,以便为之后的服装专业课程打好扎实基础。为达到教学目的,获得理想的教学成果,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整体的设计思维,摆脱单纯的服装设计教学的局限性,在服装设计的课程中,加入形象设计类课程,在进入大三之后的课程应设立针对服装与形象设计的综合运用课程,要求学生在设计服装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人物形象进行整体的塑造,这不仅有利于实现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有利于实现形象设计方面的教学目标,二者相辅相成。总之,仅依靠服装语言是有局限性的。学生应具有丰富的形象知识积累,并对这些知识熟练掌握,才能把整体设计继续深化。在服装设计教学中,仅具有脑海影像,没有扎实的人物形象设计知识作为补充,是难以实现设计的。

四、结语

从人物整体形象的包装角度来看,服装设计和形象设计为互相补充,相依相存的关系。形象设计知识是服装设计专业的重要补充,是服装设计课程开展的前提。以此,为使服装设计专业课程的建设得到完善与健全,服装院校应对形象设计予以充分重视。

作者:雷甜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