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塑造其人格,使学生能够放飞想象的翅膀,回归音乐。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和自由性的特征,使人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来理解音乐,为音乐的再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音乐艺术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提高其音乐素养和丰富人格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塑造其人格,使学生能够放飞想象的翅膀,回归音乐。

关键词:小学音乐;培养;学习兴趣

前言

小学音乐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的发展具有多元化的作用和重要意义。而兴趣则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紧密相连,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条件。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转化为学习动机时,教师才能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回归音乐,感受音乐之美。《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体验、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强调对音乐兴趣、审美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培养”。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发展规律,将音乐情感体验作为载体,运用有效地教学策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以及多姿多彩的教学内容,来丰富学生对音乐情感的审美体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完善人格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1.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和教学环境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教学环境和氛围是紧密相连的。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良好的音乐氛围可以使学生沉醉在音乐美的熏陶中,教室的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浓厚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和活动,使学生时刻感受到艺术美。例如:教师可以在课间或者课余时间,为小学生播放的音乐作品;定期举办讲座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在教室的布置上体现温馨、优雅和艺术气息,可以运用乐器、歌片、图片等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受到熏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创设音乐情境,启发想象力

人们在欣赏、演奏或演唱音乐作品时,往往通过音乐想象来理解音乐形象,从而更加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达到审美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生理听觉为基础,以心理想象为出发点,有思考地欣赏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相协调,巧妙地运用各种暗示,如优美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形象的肢体表演等,启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感受音乐带来的丰富情感和震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想象中来,从而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音乐学习。

创设音乐情境,是激发学生想象力,插上音乐翅膀的重要手段。当音乐结束后,让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管是歌曲欣赏还是演奏歌唱,我都会让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所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在苏少版新课本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及时单元《七个小兄弟》一课的教学中,先放伴奏音乐,教师与学生一起跟随音乐律动身体,之后让学生表达听过歌曲及身体律动后对歌曲情绪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七个音符,一边听赏,一边表演,使学生得到直观、感性的认识,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得到很大提高。在学生学会歌曲之后,鼓励和帮助学生创造其他“乐器”给歌曲进行伴奏,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有的学生选择了一个瓷碗,用筷子敲出清脆的声音,有的串起一串酒瓶盖,摇出一片轻松的唰唰声;也的是把小石子装进易拉罐,摇动时沙沙作响,清脆入耳。学生用自制的乐器进行合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体验到创造的成功与愉悦,丰富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习兴趣。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启发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强调音乐教学的活动性和实践性,教师要改变以往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就要创造多姿多彩、趣味无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说过:“学习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不能墨守陈规,重点、难点要合理搭配,灵活多变,还要设计别具一格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我在教《我的家乡在日喀则》这首歌曲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美丽的草原风光,带领学生走进歌曲的情境之中,去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特色,激发学习兴趣。在歌曲学习之后,根据这首歌的歌谱,以《我的家乡》为歌名开展填词游戏,然后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填的受欢迎的。用此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家乡是同学们最熟悉的地方,每个人都能通过歌词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很快地完成歌词的创作,对作品进行表扬并让全体同学进行集体演唱。通过这种游戏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和游戏法的教学手段,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这个主体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身体动起来,思维更要动起来,在主动参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情感和审美能力,充分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

4.拓展课外音乐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后采用各种方式积极拓展课外音乐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虽然课堂教学是小学生获得音乐的主要渠道,但音乐课堂并不是音乐教学的途径。随着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开展音乐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音乐融入到学生的课外生活之中,充分利用网络等其他音乐资源,将音乐课堂延伸到每个角落,以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课外活动时间邀请知名音乐艺术家开展讲座、成立学校

合唱团、艺术社团、创办学校音乐网站,定期举办文艺汇演、进行校园好声音选拔赛等一系列音乐活动。在音乐教学中,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和人格的发展。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养老院、孤儿院等社会福利场所进行慰问演出,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敢于展示自我,大胆实践,塑造全新形象,为他人带去欢乐。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享受音乐的快乐,还能培养学生热爱公益,帮助他人的高尚品德,促进学生的发展,达到教学育人的最终目的。结论

音乐是所有教育中最富感染力的一门有声艺术。音乐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个性、认知规律和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意义,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较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音乐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强烈的心理状态下,参与学习,体验情感。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放飞想象的翅膀,回归音乐,真正做到通过音乐教育,让学生感悟艺术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发对美的爱好和追求,塑造健全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其和谐的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摘要:中小学音乐课本所选的歌曲一部分可取近年的流行歌曲,另一部分可保留现存音乐课本中的的歌曲。当代儿童歌曲的创作量不大,适合学生演唱曲目更是太少。现有音乐课本的理论等内容过于专业化,使学生不易接受。我们的教育应从单纯的唱走向多元化,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带给我们新的启发。21世纪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为现代音乐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切都要以务实求真为基础,我们的音乐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前言:21世纪已经不再允许我们使用过时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了,为了适应世界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变化,我们的音乐教学是否也应该发生某些变化呢?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们针对弊病作如何改进?音乐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乐。课堂是传授音乐的的地方,我们战斗在及时线上的老师们让孩子们乘着歌声的翅膀飞翔、飞翔……

关键词: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思考

今年亮相春晚的一首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让处在音乐干涸期的流行乐坛为之一震,成为此次春晚的一个亮点。《老鼠爱大米》以其诙谐、风趣的歌词和简单明朗的旋律走进了万户千家。而我们的音乐课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现在的学生所喜欢的呢?这也并不是说我们的课本过时了,也不是说让我们的课本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流行歌曲因其大众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乐专业的听众所接受。因此,选取近年的流行歌曲到中小学音乐课本是有必要的。而对于现存音乐课本中的的歌曲应予以保留,虽然这些歌曲离我们的生活渐渐变得遥远。但是,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是人类精神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有必要并且很有必要将传成下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下面再来谈谈关于音乐创作的问题。众所周知,儿童歌曲的创作后的利润是非常的低,而创作一首流行音乐,再经过包装,它的利润将成倍增长。因此,当今乐坛总趋势是创作儿童歌曲的作家越来越少,而创作流行音乐的作家却是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着“一切为了孩子们”的专家作何感想,连让孩子们唱的音乐都没有,还谈什么素质教育?现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歌曲竟然还是那些70-90年代的儿童歌曲,而近年的虽为数不多却也不乏的儿童歌曲却没有或几乎没有选入现在的教材,更别提音乐界的一些近期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歌曲的数量无法保障,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们的教材更新时间根本无法保障,造成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外部设施的缺乏,使我国的广大地区的音乐教育形同虚设。这是我国的各级官员们特别是打着“孩子至高”应旗号的人们应该认真检讨反思的。我们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当今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总体数量较多,而几乎每本教材都会谈到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等音乐专业课程,不是中小学音乐课就不该介绍这些内容,是在是因为其难度以靠近音乐专业本科教学难度。这一点似乎是受大浪潮(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们被填塞满了诸如音符、休止符、音阶、音程、和弦、调、调式、曲式以及数十种音乐记号,并视唱带有一个、二个、甚至三个升降号的曲调,听辨音程、和弦、调式,听写旋律,分析曲式等等。这种状况,使得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由于无法逾越“双基”高墙而面对音乐产生自卑与冷漠心态的失败者。我们进行中小学的音乐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却也很好回答的问题。为了孩子,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艺术素养。但是,通过这种填鸭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答案是否定的。孩子们爱音乐却不爱音乐课,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却又最伤悲的事了。那种先练打节奏,接着唱音符,然后读歌词,填歌词的老套教学法以不能再适应如今的音乐教学,老师一本正经的严肃认真的教学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机械、呆板的训练方式使如今的渐渐适应快餐文化的孩子们感到厌倦。因此,音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国的音乐教育是从学堂乐歌发展起来的,而当时的学歌的形式就是口传心授,这是由当时的教学环境所决定的,而如今,处于21世纪前沿的新一代的人民音乐教师还用这种老式的教学法那才是贻笑大方。首先,我们的了解音乐是一种怎样的艺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把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的艺术。既然它是听觉艺术,听也就是欣赏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们的课程教学方向应该逐渐转向以欣赏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也就是培养广大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风同志在其《音乐教育改革刍议》中提到的那样“当务之急首先要改变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学校的音乐教育的结构。改革‘以歌唱为中心,识谱为辅’,而代以欣赏、器乐、歌唱三者并重的音乐教育结构。尊重音乐教育艺术是以感受为特征的规律,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多听民族的乐曲,……从小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和爱好。特别要注意‘听比唱更重要的规律’。”

认识到了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后,我们的老师们应如何改良我们的音乐教学法呢?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1895-1982)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这种用音乐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新的形式,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具有以下几点: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从本土文化出发;

5、适于开端;

6、为所有人。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在现代化的今天,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影、幻灯、电脑多媒体等硬件,以及音像制品,载有各种教学资料的音像带、视听盘和各种电脑多媒体光盘、课件等软件,已成为教学媒体的主流,成为具有特色的现代音乐教学设施与手段。在现代音乐教学活动中,这些手段与设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育与社会的融会贯通,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其特点为:普及性强,信息量大,形象直观,具有很深的感染力。因此,多媒体的普及带给老师们的应该是教学上的多元化。在信息量猛增的21世纪,老师们的知识和教学法的更新或许才是培养下一代的至关重要的内在的条件。

改良当代中小学音乐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希望我国全体国民都真真切切的关心我们的下一代,务实或许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的途径和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小学音乐教学,是一种启蒙式的音乐教学。它通过特定的手段使学生与音乐相互作用,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以及心灵的净化,使他们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它注重在”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之间寻找到一个融汇点,通过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那么,如何将教育技术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尝试教育技术运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几点愚见。

提到媒体,很多人就会想到电脑和投影仪。随着教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逐渐步入音乐课堂。那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色彩鲜明的动态视觉,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让孩子们学得开心,老师们教的轻松。那么,是不是媒体越先进,教学效果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学媒体都是“辅助”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没有万能的媒体,只有最适合的媒体,只有我们使用起来比较顺手,并且能较大程度地配合课堂教学的媒体,才是好的教学媒体。

比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电脑播放音乐的效果就不比用录音机播放的效果好。在操作电脑播放的过程中,会增大学生的好奇心,导致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容易分心,不能很好地感受音乐的旋律与美感,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又如,在学生试唱的时候,教师用乐器伴奏的效果也要远比使用电脑伴奏的效果好。教师用乐器伴奏,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可通过展现自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我们通过分析,可以得知学生的现有能力、主要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从而确定教学难度和教学的速度,定制教学的目标;有针对性地激励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促进教学的进程;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也利于教师教学的进行。

结合当前课程内容,在学生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有目的地选择黑板、电脑、投影仪、手风琴等教学媒体,选择符号、图片、音乐、影视、课件等媒体素材,通过有效的组织与设计,形成初步的教学思路,再通过不断的修改完善,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

比如,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教学中,通过分析,学生都已参加过“六一”儿童节,都听过这首歌,部分学生已经成为少先队员,其他学生也渴望加入少先队,总体积极性非常高。教学重点是演唱和感受、体验歌曲富有朝气、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难点是背唱歌曲和感受歌曲中表现的少先队员喜悦、自豪、勇敢、坚定等不同的情绪,并用歌声和舞蹈进行情感表达。教师可根据需要采用播放视频、手风琴伴奏、少先队员领唱等方式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讲述生活经验等方式,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告知学生学习目标,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本节课的最终目的;通过复习以前的知识,顺利过渡到新的知识上。教师要引导课堂氛围,可以通过提问、分组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教学目标,课后要注意巩固训练以加深学生印象。

比如,歌曲《丢手绢》的教学中,通过提问“你们丢过手绢吗?”引起学生注意,通过回忆玩游戏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直接告知学生学习目标,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口语表达要尽量做到音调适中,抑扬顿挫,简短明快,生动活泼,力求做到精炼而不学术化,生活化而不枯燥。思路要清晰,语言前后要有逻辑性,尽量做到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可以通过有趣的生活经验,增强感染力,形象具体,不空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身体要不僵不散,手势传达的信息要与口语表达相结合。通过微笑,让学生感到有亲和力、易亲近。眼神可以关注某个学生,但不要盯着看,通过虚视让全班学生都可以感受到你的目光。若要书写,不能边写边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总结和探索,不断的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加以完善,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研究教育技术,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熟悉不同的教学媒体,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有机综合和优化处理,使其融为一体,去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下面是我们文秘站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供大家参阅!

内容摘要:曾经,各地“村小”林立,教师紧缺。小学音乐课作为“副科”,更是缺少专业教师,死板的教唱直接导致课堂枯燥无味,小学生对音乐课毫无兴趣。如今,信息化的普及率上升,专业教师人数增长。我们应该改变目前的这种教学形式,在音乐教学中融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兴趣是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说教。对比传统音乐课死板、单一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更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比如:《我的家在日喀则》这一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课堂设置成一次“朝圣”之旅。我设计的教学活动分为三大块:藏族的景,藏族的歌,藏族的舞。一开始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展示了迷人的景色,孩子们一起踏上“朝圣”之旅。在旅程中,我们欣赏了藏族的景、曲、舞,还学会了《我的家在日喀则》,还能跳简单的藏族舞步。以这样的方式,我们很欢快的度过了40分钟。每当我播放精美的多媒体,孩子们发出一阵阵的惊叹声。一个个睁着大眼睛,没有走神的学生,一堂课的效果自然很好。学生也表示喜欢这样的课堂。

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情况,使用多媒体创设音乐情境能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引进音乐课堂。充分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在学习《打麦号子》一课时,我在课前搜集了许多图片和视频,精心制作了课件。在课堂上,让学生融入那种劳动的场面,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情境,探求知识。整节课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充分演绎出了劳动号子该有那种热火朝天的场面。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音乐欣赏教学却是个冷门,我们甚至不敢去触碰。因为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兴致淡漠、不以为然,坐不住、听不进。跟很多前辈老师交流时也发现,这是一个“通病”。 大家也用过很多方法,比如编故事、讲解、提示等等。但是学生往往只能记住“非重点”,而对那些应该了解的知识却根本听不进去。这就直接导致很多的欣赏教学都是流于形式,最终造成无效环节。

多媒体的运用让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凸显。本来学生觉得很“枯燥”的曲子配上精美的图片、视频,乐曲变得形象化了。同时,也更容易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联系,增加课堂容量,拓宽了知识面,开阔音乐文化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因此,多媒体教学已成为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把聆听、观察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再加上简洁精辟的语言引导给学生以生动真挚的情境感染,乐曲的情感也能渲染的淋漓尽致,很快学生便融入到乐曲中来。像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大不相同。在《天鹅湖》选段的欣赏教学中,我以天鹅、神话这两个方面为切入点,通过图片欣赏,“天鹅”主题、“四小天鹅”主题芭蕾舞剧欣赏以及神话故事介绍,让学生更深切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向我们传达的情感。

多元化的音乐文化不仅是音乐旋律所具备的表现形式、演唱方法、创作手法等等,同时,每一首音乐作品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就像我们中国的民歌,56个民族拥有各不相同的礼仪文化、语言习惯、风俗习惯等等。民歌创作中渗透、融入了许多风土人情文化。

在民歌教学中,单纯的教唱、风土人情介绍、图片欣赏远远达不到目标,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而运用多媒体整合图片、音乐、视频等等,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去感受体会既真实又自然的民族风土人情,学生更乐意去学习。同时,大家的知识面也得到了扩展。在三上第二单元《阿西里西》一课的教学中,我将彝族的介绍视频、彝族的风光图片、歌曲的各种演唱视频等等加入到我的课件中,让学生充分了解了这样一个民族。在了解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学生的兴致更高了。

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音乐知识和基本功,还要掌握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将多媒体与音乐教学融合,创新教学理念,勇敢探索变革,将最美的课堂呈现给祖国的未来。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小学音乐课堂口风琴教学论文

一、利用口风琴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兴趣是学生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对新生事物有着独特的情感。口风琴的出现,就像枯燥音乐课中的一块磁石,牢牢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他们对口风琴真是爱不释手,摸着、敲着、鼓起腮帮子使劲地吹着,学生们一个个可爱的表情映入我的眼帘,真是觉得格外欣慰。如果此时教师再吹奏一曲学生喜欢的歌曲,那更是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表演会如魔术师般吸引住学生。比如在带领学生学唱《其多列》这首歌曲的时候,我并没有按照以往的传统模式进行,因为这样会让学生感觉非常枯燥,不能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更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我用口风琴的形式教唱,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到口风琴的优美旋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们不仅很好地学习了这首歌曲,还解决了在教唱中的一些音准问题。学生喜欢上了音乐课,爱上了口风琴,从而实现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生本教育”理念。由上可见,当一件乐器作为教学工具出现在课堂上时,学生们肯定会非常好奇。当他们拿到口风琴的时候,即使不知道口风琴的演奏原理,也会不约而同地吹奏。口风琴的出现,激起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了解它、使用它。学生因为兴趣去学习这首歌,效果一定会非常棒。

二、利用口风琴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听与教师唱是教学的老方式。自从口风琴出现在小学音乐课堂上之后,大大充实了课堂内容,学生除了听与唱,还可以进行演奏,使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口风琴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掌握音乐知识,提高节奏感与旋律感,让学生的视听与演奏能力都有所提升。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要充分利用口风琴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识谱、学唱、演奏等环节,更加深刻地认识这首歌曲。比如在教学《幽静的山谷》这首歌的时候,我就将口风琴教学融入到课堂之中。我先为学生播放了一遍歌曲,然后又用口风琴演奏了一遍歌曲,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在学唱的过程中,口风琴的演奏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的手、眼、口、耳并用。而且,我还让学生进行口风琴表演,让学生参与活动之中,在口风琴训练中,学生不仅学会这首歌曲,还对自身的音乐素养有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口风琴演奏与欣赏教学融合在一起,伴随着学生的听与看,还可以让学生演奏一番。让学生在愉悦的欣赏音乐中,亲身地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口风琴的融入,既丰富了音乐的课堂内容,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又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利用口风琴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无论是在学习与生活中,都不能缺少团结合作的意识。一个懂得合作的学生才会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取得更佳的成绩。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比较多,平时家长都比较娇惯,所以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比较严重,没有集体荣誉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通过口风琴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改变这种自私的意识,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所以,教师要在学生之间构建一种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相互鼓励,相互促进,共同享受成功的愉悦。比如在《小雪花》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就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共同合作的机会。我先让一部分学生演奏这首歌曲的主旋律,我则为这些学生演奏副旋律,让其他学生静静地聆听。当他们都熟悉以后,我会让学生两人一组,用口风琴进行合奏,接着将合作的感受转移到合唱之中。学生们轮流演唱与演奏,如果有一个同学做得不好,就会影响整个小组。这种合作式模式,不仅顺利地将歌曲中的难点解决了,学生们学唱效果也很好,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也更加强烈了。如此看来,口风琴教学与音乐课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起的作用是其它教学方式无法取代的。口风琴的使用,不仅让所学歌曲的表现形式变得更加丰富,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同时,合作意识在增强,团队精神在提高,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也正在逐步地改善,教学效果真是一举数得。

四、总结

总之,音乐教育是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既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口风琴的融入,让小学音乐课堂更加具有特色,口风琴与音乐教学的融合,是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它更直接地激发了学生的音乐情感,让学生更迅速地掌握了音乐知识。口风琴教学,给小学音乐课堂带来了活力,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

作者:钱淑萍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金港中心小学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互动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想要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能够积极的进行问题的回答,需要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才能够实现,并且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够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尊重和关爱,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开展好互动活动,不仅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要促进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能够加强和教师或者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并且将师生间存在的感情投入到课堂的音乐教学中,从而全心全意的进行学习。例如在讲到《小鞋匠》这首歌时,教师可以以“活泼”为主题来构建课堂氛围。“活泼”就要求学生能够主动的活跃起来,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走到讲台参与表演。课前的准备工作中,教师制作一顶“鞋匠”帽子、一个“绅士”帽,让学生在课堂上扮演被擦鞋的“绅士”,让带着鞋匠帽子的“鞋匠”来表演擦鞋。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更好地把握教师教学内容。

二、创设相关的音乐教学互动情景

(一)创设游戏情境

学生处于小学阶段的时候,往往都比较的好动和爱玩,对一些新鲜的事物和游戏比较的感兴趣。所以,音乐教师在开展互动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情况进行教学的开展,在教材的基础上合理的将相关的游戏活动引入到课堂中来,丰富课堂的互动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游戏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教学的乐趣,将单一的音乐课堂教学变得多样化,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的进行音乐的学习,还能够加强对音乐的掌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比较受小学生喜爱的游戏,如唱歌接力比赛,将学生进行分组,有教师布置相关的游戏内容和规则,让学生全部参加到游戏中来,对获胜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还要鼓励失败的同学。例如在《邮递马车》这首歌的教学中,歌曲欢快、速度较快。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音级变化,体会变化音对情感的表达。教师可以设计游戏为“骑着马车唱着歌”,在作骑马动作的同时唱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歌曲的快乐。

(二)提出问题情境

小学生处于小学阶段时,求知心和好奇心非常的强,音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种情况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问题情境来实现互动教学的开展。音乐教师需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问题情境的设计,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心,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使得互动教学的开展更加的顺利。例如,音乐教师在进行动物说话这一内容的授课时,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向学生进行“认识哪些小动物”的提问,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通过问题的创设引入新课。之后,教师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猜猜歌曲中都涉及了哪些小动物的名字。学生由于对问题存在好奇,就会对引入的歌曲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能够积极的参加到教师的互动活动中来,通过教学来寻找自己的答案。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使教学效果更加的明显。例如,音乐教师在进行《让我们荡起双桨》这节内容的讲课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向学生进行提问:小船儿是靠什么前行的呢?谁见到过生活中的船桨呢?有没有同学会摆桨呢?学生按照教师的问题层层引入,能够和教师进行更好的互动,从而将音乐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之后再进行内容的讲述,使得新课成功的得到优化,导入的更加顺利。互动教学法优化新课之后进行导入,能够很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开展合作情景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需要重点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组织学生演绎情景剧。通过学生之间的共同合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情景剧的演绎,教师为学生分配好相关的角色和剧本,让学生先进行小组内的交流,之后共同进行合作,将教师布置的互动任务完成好。学生通过合作,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合作意识,还能够提高音乐素养,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合作演绎情景剧是学生进行互动的有效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实现互动教学的开展。例如在学习《两只懒乌鸦》这首歌的时候,其歌词主旨是让学生们明白懒惰是不好的习惯,我们要做到珍惜时间,做一个勤劳的好孩子。歌曲的三个乐段主要表达的是惬意过活、懒惰推脱以及的自食恶果。三个乐段每段四句,四分休止符的应用更加增加了歌曲的幽默气息。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在进行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应该采用互动教学法进行教学,丰富音乐课堂的内容,活跃课堂的氛围。在进行互动教学法的应用时,音乐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运用互动教学法优化新课的导入,创设情境,进行合作学习组织学生演绎情景剧。互动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非常的重要,必须加强对该方法的应用研究.

作者:洪卫 单位:房村中心小学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一、彝族地区乡村音乐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与城市的孩子相比,彝族乡村孩子的审美能力还存在一定差距,原因在于:多年来,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重文化课轻艺术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音乐技能的培养,致使教育内容乏味;加之物质条件的限制,教学手段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都属于副科,不在考试范围内,学了反而是浪费时间与精力,所以很多学校和家长都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学好文化课才是硬道理。尤其是在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有时可能会迫于上级部门的监督,而开设音乐课,但往往只是敷衍了事,停留在“听—学”这一机械化的教学模式上,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热情,审美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二)重技能传授,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

少数民族地区,受地域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教育教学理念相对落后。在音乐教学中更多关注对音乐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忽视学生的兴趣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知识与技能的被动接受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音乐的解读也是如此。学生个体对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音乐传递的情感与内蕴,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用心揣摩与回味才能真正领悟,否则审美教育难以渗透到音乐教学之中。

(三)教育内容枯燥乏味,缺少民族性

当前的音乐教学内容多以经典歌曲为主。经典歌曲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内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学生无法理解,自然难以产生情感共鸣,不利于对音乐知识的学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对民族音乐资源的开发不足,教学内容缺乏民族性。彝族具有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利用好这些民族音乐资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作用。(四)硬件设施不完善,教学手段单一彝族地区乡村小学的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因此音乐教学设施的配备不完善。大多数小学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甚至没有可供上课的音乐器材,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施更是遥不可及。多元化的教学因素难以融入音乐教学,致使教学手段单一、机械,无法满足音乐教学的基本需求,不利于彝族地区小学生的发展,限制了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的发挥。

二、彝族乡村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路径

音乐是美的艺术,是通过乐谱的巧妙组合表现出来的。在音乐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是最基本因素,其审美教育是通过师生共同品味、表现和创造美的过程。基于彝族地区乡村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现状,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音乐审美教育的路径与方法。

(一)转变传统观念,提高重视程度

要提高彝族地区乡村小学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彻底转变传统观念,需从学校、家长、学生三方出发。学校方面要加强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必要性认识,按照音乐教学课程标准安排文化课与艺术课的比例,真正将音乐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来规划课程体系,决不能顾此失彼;在家长和学生中间进行音乐教育重要性的广泛宣传,转变他们对音乐教育的错误认识,从思想观念上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为音乐审美教育创造得以生长的土壤和空间。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音乐教学的软硬件条件

从音乐教学硬件方面看,物质条件是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先决条件,标准化、规范化音乐教育的建立以及先进音乐教学设施的完善,都需要有专项资金的支持。学校在提高对音乐教育重视程度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音乐教育设施,优化教学环境,让乡村的孩子们可以和城市孩子一样感受音乐之美,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另一方面,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离不开软件的支持,即乡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目前彝族地区大部分学校的音乐课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专业技能不足,音乐教师的匮乏限制了乡村音乐教育的发展。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吸引专业人才,需要提高专职音乐教师的物质待遇与生活条件,从而使更多的专业音乐教师能够扎根农村,为彝族地区音乐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同时对音乐教师要进行轮流培训,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保障乡村音乐教师能紧跟时代教育步伐。

(三)精选教学内容,传承民族文化

结合地区及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彝族地区独特的音乐教学资源,积极开发音乐校本课程,规避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独具特色的彝族音乐之美。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相辅相成,少数民族音乐是在特殊的社会形态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对少数民族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和资源。而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也少不了音乐教育,要通过教育这个载体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学生通过调动审美想象,将民族声音转化为客观世界的形象与意境,在民族音乐中获得审美欣赏。

(四)技能教学与审美教育并重,促进学生发展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能用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而丑化。”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方式是否适当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音乐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单纯的唱歌技能教学,让学生被动接受,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影响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发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要丰富音乐教学形式,结合彝族当地乡村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多让学生参与、体验,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技能教学与审美教育并重,充分发挥音乐在培养学生美好心灵上的作用,提高审美情操和审美趣味,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创设音乐情境,感受音乐之美

感受音乐之美,不仅靠听觉,更需要多感官的配合。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创设审美情境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增强学生音乐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发挥想象,由“境”到“形”,由“形”触“情”。这样充分调动学生感官,发挥主观能动性,营造轻松、美好的学习氛围,同时符合小学生心理及思维特点,使音乐课堂更加生动,激发学生的审美感受。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成为美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从而去体会音乐的真谛,感受音乐的魅力。音乐情境的创设可以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进行选择。彝族地区乡村小学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无法借助多媒体电教设备进行情境创设。我们发现大自然是一种最原始纯净的音乐情境,可以通过自然回归情境创设法,将学生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应的自然氛围中,感受音乐与自然相融合的美感,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课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多学科融合创设教学情境。如在进行音乐鉴赏学习时,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将听觉转化为视觉,实现音乐与美术双学科结合,让学生自己动手,将自己感悟到的画面付诸笔端,形成作品,并在班内进行交流。

三、小结

音乐课不是简单的歌唱教学,更应将其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审美能力,塑造美好情操和健全人格。彝族地区乡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现状虽不容乐观,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对少数民族乡村小学教学的政策倾斜,音乐教育状况一定会有所改善,越来越向着科学化和艺术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王涂伟 单位: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高卓营小学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新时期小学低年段音乐教学论文

1巧用图谱导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时期小学低年段学生的认知与行为特点为:自控力较弱,对直观、形象内容表现一定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设计直观的教学手段与方式,特别是对于抽象的音乐学习。教师在导入部分就要巧妙利用图谱,努力创设与乐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与氛围,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对歌曲的兴趣。传统歌唱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看歌词跟老师模唱。这种学习方式对于识字不多的低年段学生而言,歌词的理解有一定难度,体会意境也就无从谈起。为让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上歌唱,就得巧用图谱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歌唱兴趣。如在引导歌唱乐曲《大树妈妈》的学习时,教师可通过展示书中的图谱,让学生了解乐曲的意境与内容。当学生看到模拟人的手的大树妈妈托着小鸟睡觉的图像,就明白歌曲唱的是什么内容,用怎样的声音进行歌唱。让学生立刻联想到生活中的情景,这比教师具体讲述的效果好过多倍。

2妙用图谱展示,解决教学难点,提升学生能力

2.1在解决欣赏难点中有效运用图谱

新时期,音乐本身很抽象,让学生对抽象内容进行欣赏学习,常常让学生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欣赏音乐。为让学生处在视、听交融的一个音乐环境中,教师需妙用图谱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听乐曲、所见图谱进行乐曲学习。例如欣赏曲《铁匠波尔卡》,这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管弦乐曲,低年段学生对于铁匠这一名词比较陌生。根据乐曲的特点,笔者将书本中打铁图片与打铁的音乐同时展现。扇风音乐与图片相结合出现,一向对打铁没印象的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首乐曲所描绘的内容。欣赏教学中运用图谱,孩子们脑海里不再是一片混乱模糊的音响,而是结构清晰、有对比变化的美妙音乐。

2.2在解决歌唱难点中有效运用图谱

歌唱乐曲中会碰到旋律相似、节奏变化的乐句。这些相似的乐句、变化的节奏,往往会改变学生一贯的歌唱惯式,导致学生节奏混淆,旋律唱错。新时期小学低年段是培养乐感,建立音高的关键时期,在课堂中如果传授太多的理论知识必然会扼杀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而要将一首歌曲唱好、唱准,又需要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作支撑。所以,在低年段歌唱课堂中,我们需要借助图形谱来帮助孩子们唱好、唱准,如苏教版一年级歌曲《勤快人与懒惰人》,由于歌曲结尾处出现了相似的乐句,学生一不小心就会唱混。面对该情况,笔者通过图谱,把易混淆的两处音符用高低位置区分出来,让学生看图谱歌唱。图谱的使用调动了学生的感知通道,难点一下子就突破了。

2.3在解决器乐伴奏难点中有效运用图谱

图谱作为器乐伴奏训练的有效辅助手段,以音乐为主线,对解决伴奏教学的难点能起到重要作用。它能让学生感知音乐,同时更好的表现音乐。如在《萤火虫》器乐伴奏中,及时拍是碰铃,二三两拍是连贯的手串铃,表现了忽明忽暗的萤火虫。如果通过语言的讲述,及时拍碰铃演奏,二三拍手串铃演奏,学生会觉得很模糊。图谱的运用一下子解决了讲述不明确的难点。学生通过看书上的图谱,很快就明白及时个格敲碰铃,二三格手串铃演奏,在歌唱“萤火”时碰铃出现,在歌唱“虫”时,长拍的手串铃演奏。在没有乐器的伴奏时,乐曲表现的很平淡。当乐器伴奏出现,学生表现的萤火虫突然有了生命,灵活起来。在这边唱、边奏、边看中,手、眼、脑并用,发展了学生多方面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作者:徐玲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小学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新时期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论文

一、优化教学语言,达到简练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优美的语言能够传达有效的知识。在有限的课堂时空里,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为辅的阶段。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重视自身修养,规范语法,理清逻辑关系,用词,掌握知识,表达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及时的接收到信息。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有很多字义相似的术语,但是他们表达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如“节拍”与“节奏”,这两个词语在音乐教学中所代表的含义是不同的。这种时候,就要靠着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够使学生明确的分清这两个词语之间的异同点。另外,教师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教学,讲在点子上,紧扣教学目的,抓点带面,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保障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输送最有用的知识,增强知识传授的透明度,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接收到的知识。

二、多媒体与乐器想配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在经济与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已经能够普及到教学应用中,全国大部分的学校也能够用得起一些简单的乐器。教师要合理应用这样的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与乐器相配合,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多媒体的声音、影像、图片和文字等,通过听觉与视觉等感官的全方面刺激,都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教师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不能够喧宾夺主,教师应该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能够使学生过度依赖多媒体,受制于多媒体,这样反而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教师适当使用乐器配合教学,比如说钢琴、手风琴、笛子、口琴、吉他等,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学生实时的了解一些乐器的特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比如对于《金孔雀轻轻跳》的教学,教师可以引入傣族文化的相关知识,并采用葫芦丝演奏,同时,向学生普及关于葫芦丝该种乐器的起源、声色特点以及演奏方法等等。

三、鼓励学生自主创新,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性格和特点,给予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每一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这都是学生很宝贵的财富,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特质和优缺点,能够自主的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学习。教师要避免传统式的“生产线”培养,以培养出各种类型的新型人才。比如,在教授一首歌曲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喜欢哼唱,有的学生可能只喜欢唱谱,有的学生只喜欢唱歌词,这都只是学生对自己喜好的一种表现方式。教师应该要尊重学生的这种表现,对于喜欢谱学生,引导他去学习更多关于谱曲的知识,而对于喜欢歌词的学生,可以引导他去感受歌词中的美,并鼓励他能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兴趣爱好去尝试填词。更有一些学生喜欢用舞蹈去诠释自己喜欢的歌曲,教师也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跟着节拍跳舞。至于怎么跳,那是学生自主的想象空间,教师要以欣赏鼓励为主,只要在主要的关键点给予指导就行了。

四、总结

总而言之,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观察,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要敢于创新,敢于将新的教学方法实践到教学活动中,并善于自我总结,让学生从小就培养对艺术的喜爱,培养他们能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作者:吴秋月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培新小学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小学音乐乐器教学论文

一、乐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音乐是一种艺术的美,乐器教学应用于音乐教学,更能直观地反应出音乐的表现力和美育力。在中小学音乐教育领域中,提倡“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学习初步感受和表现音乐美是中小学音乐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小学生对美的感受与表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需要靠后天精心培养和练习才能获得。儿童时期是审美能力与个体情感从低级逐步走向高级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让中小学生参与极富情感色彩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欣赏、音乐表演、音乐创作),使其主动、愉悦地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妙感受,对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乐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乐器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

1.乐器练习

乐器引入音乐课堂,伴随乐器的出现,孩子们表现出与生俱来的好奇和探索心理,他们的注意力也被牢牢吸引,兴趣是好的老师,教师可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首先示范演奏一支学生熟悉的歌曲,使学生产生想学的欲望,再把乐器(竖笛)介绍给他们,让学生了解它(乐器的构造、发音、作用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也了解了关于某一乐竖笛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瞧吹一吹,体验吹出的声音所带来的喜悦。这时大家跃跃欲试,教师好充分的引导掌握乐器的演奏姿势、手行、吹奏方法与技巧等,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初学时,正确的姿势和正确的方法很重要。再让学生演奏一些简短的乐器《两只老虎》《布谷》等,练习时由易到难,层层推进,不断的产生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能吹出简单的曲子时,由衷产生的快乐和自豪感驱使他们喜欢乐器,喜欢音乐。另外,这样的练习,也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舞台,使每个学生有了发挥自己才能的天地,让他们的表现欲望较大限度地得到满足。使学生真正地从“被动”走向“主动”,让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2.乐器欣赏

为了营造良好的乐器学习氛围,音乐课堂上播放一些经典的乐器演奏片段,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各种乐器的体会和热爱。并在教学中介绍各种乐器的发展历史和由来,增强学生对乐理知识和乐器分类等知识的认知。通过欣赏的乐器演奏,让学生在愉快的欣赏活动中,全身心的体验、感受和理解音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了音乐视野,提高了音乐的感受、理解鉴赏能力,而且发展了想象力,丰富了感情,陶冶了情操。

3.乐器演奏

传统音乐教学中,“听”和“唱”是课堂的教学的主要方式,而乐器的加入大大地充实了音乐课堂,使其从“听”“唱”延伸到了“演”“奏”,课堂乐器的特点也决定了它的生命力在于表现力而不在于演奏技巧,而课堂上具表现力的演奏莫过于合奏了,所以可以适当选用技巧含量较低的合奏曲作练习曲。如三度合奏为主的《闪烁的小星》、德沃夏克的《念故乡》等。另外,也可让学生把课外听到的特别喜欢的歌曲用手中的乐器模仿演奏出来,然后到音乐课上交流。

像《大长今》《我和你》《菊花台》等,这些歌曲让学生唱,音域、歌词或有不适,但让学生演奏,用乐器表现出音乐应有的旋律美感,则不需这份担心,而学生肯定兴趣高涨。这样有选择的接纳流行音乐,既学习和巩固乐器的演奏,又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感觉,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引导和影响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既打破传统单调的老师弹琴领唱曲谱的方式,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作者:孟妍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实验小学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小学音乐知识教学论文

一、结合歌曲进行教学

在教学音乐知识之前,先教唱含有要教学的音乐知识的歌曲。教唱到音乐记号或符号时,暂时不告诉学生这些记号或符号的名称,而是先强调它的作用,并夸张它的作用。

如在教学强、弱、渐强、渐弱等力度记号时,先出示课前书写在小黑板上的曲谱,请同学们视唱;然后有老师教唱,教唱到力度记号时先稍夸张。教唱后老师问:“为什么要把第xx小节唱的那么强(弱)”了呢?或问:“为什么要把第xx小节到第xx小节唱的渐渐地强(弱)了呢?”同学们很快回答:“因为音符上有了一个记号。”这时老师随即用彩色粉笔板书各种力度记号,同时告诉同学各种记号的名称,并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到记有力度记号的歌曲视唱,在视唱中反复体会其作用,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力度记号的名称,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它的作用。

二、在实践中进行教学

音乐知识教学要加强实践性。教学时,除了教师必备的讲解和学生必须的阅读课本外,许多知识还需要在实践中获取。如教学有关打击乐器时,先请同学按老师所教的简单节奏给一段旋律配上伴奏,老师弹琴同学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老师抓住机遇,讲述要教的打击乐的名称、性能、作用以及演奏方法等知识。这样,同学们通过实践学习知识,就会对所学音乐知识留下深刻印象。

三、编故事进行教学

根据儿童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教学时把音乐知识编成故事给学生听,利于学生记忆,如在教学升记号时编这样一个小故事:“在音乐王国里,有两个亲兄弟,七个音符兄弟谁想升高一般,谁想降低一半,他们都会积极去帮助。”“你们知道这兄弟俩是谁吗?”同学们都急着想知道。这时老师板书“#”“b”符号,告诉学生“#”是升记号,“b”是降记号。同学们还要问怎么帮“七个音符兄弟”,老师再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带有升降记号的练习曲视唱,在视唱中体会和掌握升降号的作用。

四、总结

音乐知识的教学引入,还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利用挂图、卡片、组织学生游戏等。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不同的引入方式,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态中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

作者:张春荣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西实验小学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音乐魅力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综观当前复杂多样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音乐和它的整合在课堂中正运用得火热,有很多成功的教师把它们运用得淋漓尽致,实验出了一堂再一堂的美轮美奂的好课。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情感更加强烈语言性蕴涵丰富。新课开始时,教师就突出引题:“同样在北京的西北郊,我国还曾有过一座比颐和园美得多,辉煌得多的皇家园林,那就是圆明园。”圆明园多么辉煌的呢?请同学们都合上眼睛,随老师一同去浏览(师配乐读课文)。当同学们伴着优美的音乐听完后,都不约而同地说:“圆明园太美了!”之所以能教出这种效果,是因为教师抓住了学生很难由文字描述展开想象的原因,转而用音乐与课文描绘内容的结合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初次感悟中展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再由感性更加深入的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感悟。整堂授课中学生展现出很高的热情,极其投入,获得了强烈的双重感受,这种效果是靠单纯读书所达不到的。必然,学科整合的运用是必存在着诸多不足。有些老师盲目地运用或无序地使用,效果适得其反。学生不但没搞懂,最基本的学习任务也没完成,更何谈升华到另一个相当高的境界了。不合理的运用音乐便难以将学生带入美妙的课堂意境中,有时可能会误导学生对文章刻画等内容的理解,造成难以弥补的教育损失后果。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到底要注意哪些因素呢?

一、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要适度

不理性或过度地使用音乐,会引发学生对音乐的无意注意,会使得教学效果本末倒置;还有可能会造成学生对音乐的强烈反感,产生“怎么又是这”的感觉,从根本上达不到教学的良好效果,有的可能会出现负效应。课堂音乐原素的运用不只是为了让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花哨,而是为了让学生更有特别是地学习到语言,凸显语文教学的本位性质。所以,一节课的音乐和配乐不宜过多,要合理调配达到天衣无缝。

二、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要适时

要选择适当的时间播放音乐,这也更加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尤其不能脱离教学设计而胡乱配乐,要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月光曲》的教学考师在本课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让全班学生在《月光曲》的优美音乐中感性“触摸”。到一课结束前,老师又安排了听音乐写感受,首尾呼应,学生有心理上的准备与认同,做到有话可写,有章可循,才使得书面语言的运用落到了实处——这就很好地做到了在适当的时间当中做合理的配乐。在课堂开始部分要使用音乐,迁移导入,把学生引入意境,而在课后配乐朗读课文时既能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使学生保持了很好的学习状态,又能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同时也激励了学生实现口语交际的愿望,做到“课虽已毕,趣却犹存”。因此我们深刻领悟到音乐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把握这种教学设计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和搞好学科整合,服务好本学科的顺利教学。

(一)导入时的需要

教师在导入时可以配乐放音,可以先欣赏一段相关的音乐,也可以播放一段视频,用声图并茂的形式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

(二)读和背诵时的需要

学生在朗读或是背诵一篇课文时,老师可以播放课文的主题音乐,用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性。

(三)写作时的需要

习作课时教师为了扩展学生的思维可以播放与习作题目相匹配的音乐,亦可播放轻音乐,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她们都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一定不要播放有原唱的音乐和歌曲,那样会把学生的思维全部带入到丰富的歌曲内容当中,学生都无心习作而做无用之功。

(四)放松时的需要

在学习抒情散文和有名的古诗词时,播放一段优美的轻音乐即可放松心情,又能陶冶情操一举两得。

三、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整合更要适合

教师要选择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相关音乐,才能使学生的情感付出不至于步入误区。记得一堂语文课,一开始感觉这堂课还是很别出心裁的,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在一个关键环节中放的一段音乐却破灭了所有美好的东西。不是因为它播放过多少次,也不是因为它出现得不是时候。而是由于教师选择了不合理的音乐,让本来美好的氛围变得不再和谐。所以在这里强调我们要选择“适合”所教内容的音乐。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长江滚滚东逝,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江岸,澎湃的江流卷起千万堆雪浪的壮美画卷就可以选择气势奔放、雄壮豪迈的音乐来让学生产生这种意境,无疑会让学生领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超级震撼。合理音乐的选择可以把语文教材内容与音乐教材相联系。每个学科课程都具有彼此相通的地方。教师可在参透语文教材的同时更加领会一下音乐教材的内容,找到两者的相通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相应合理的音乐,学生学会在学习的音乐作品的相关知识中提取信息,自然而然与语文知识相联系,更容易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新课程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音乐教学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的整合还是一个初级探索的过程,关键是体现我们全体教师的感知、领悟是否客观深刻,内心能否接受得了震撼和领域提升。我们要在不断刻苦努力的反省中解开这个探索的奥秘。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在花中采蜜是蜜蜂的快乐,但将蜜汁送给蜜蜂也是花的快乐。”我们开拓中的新一代的教师要用音乐建立起和谐的课堂,组合起感性、灵性与悟性交融的课堂,让学生快乐地享受用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形成的语文天堂,让孩子们在其中快乐的自由翱翔。

作者:丁宁宁 单位:河北省景县青兰乡大神冢小学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情境交融,美在其中

当前音乐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较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形式和情景。可以这么说,适当的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条件。所谓情境,我认为是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激情的一个意境和环境。如果把学生比做演员的话,它就是一个供演员发挥想象,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师作为导演,就应千方百计地创设好这个“舞台”,因为这个“舞台”的作用实在是举足轻重。

一、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在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教学二年级教材《井底的小青蛙》这一课时,我运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动画:在一个美丽的大树林里,有只小青蛙住在一口水井里,成天嚷着说我的家比天还大。看了动画以后,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于是我就引导:“小青蛙的家真的比天还大吗?后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沿着树林的小路去青蛙家看看吧!”有了兴趣这位好老师,学生学习起来就投入多了。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是能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氛围、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课堂。

二、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的无穷想象。

由于音乐的抽象性,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展开想象的翅膀,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起伏,脑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断变幻。如果在一种刻板、枯燥的环境下,学生对音乐欣赏的想象力、创造力无法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营造一个与音乐形象相关连的意境,从而引导学生去想象。

我在刚教完歌曲《山谷静悄悄》后,引导学生:“我们走过这个幽静、美丽的山谷后,来到了——”然后直接播放《羊肠小道》这段音乐。通过制造一种神秘的情景,引发学生欣赏音乐,用心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意境。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和情绪的变化,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将学生的无穷想象创造性地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个学生听了音乐后,这样描述:在一个黑暗恐怖的大峡谷里,有一头驴妈妈正在寻找她那走失的孩子。在陡峭的小道上,一不小心就会摔下去,可驴妈妈坚信自己会找到自己的孩子,还是勇往直前。终于,她穿过了小道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树林里,那里……接着,驴妈妈在树林里的小木屋里累得睡着了,她梦见了自己与孩子团聚了。我终于相信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无穷的想象蕴含了无尽的创造。正如新大纲中指出:作为教师要能根据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为学生创设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

三、情境的创设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舒曼的钢琴曲《捉迷藏》是六年级上册的欣赏教学内容,仅仅通过一二遍的反复欣赏很难让学生听懂乐曲中表现的意境。我就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教学一开始我就带领学生做起了捉迷藏的游戏。玩过一阵后,我让学生说说捉迷藏社的心情如何,学生会说很兴奋、很愉快,但当自己快被抓住的时候又很紧张。于是我又让学生在《捉迷藏》的钢琴乐曲下来做这个游戏,并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描绘来做游戏,学生在游戏的实践活动中,通过音响的感知、情感的体验和表情的感受与分析,获得了感知音乐美和表现音乐美的能力。

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师要是能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美的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歌唱、欣赏、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中,学生就能感受和领悟音乐的美妙和音乐的力量。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自然、愉悦、美好的学习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如运用多媒体的视听、运用语言艺术的描绘、师生实践活动的创设、课堂中的问题情境等等,这种教学改变了以往刻板、机械的教学,只要教师遵循音乐作品的意境,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学生便会饶有趣味地学习音乐。真可谓:以境动情,情境交融,美在其中。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艺术来源于生活,取决于生活。”这决定了音乐课程的性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只有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才能获得对音乐的直接体验及丰富的情感体验,也只有通过参与这些实践活动,才能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新课标强调:“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创编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我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式的音乐实践活动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音乐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音乐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音乐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以实现学生自主的学,主动的学,创造性的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

如在教学《小白船》歌曲,3/4拍的节奏,动律感强,我抓住乐曲强弱弱规律,引导学生用身体律动、走三步舞曲步子、划三拍指挥手势来感受乐曲的动律感,三次体验活动下来,学生基本熟悉了乐曲旋律,再和学生一起跟着琴声小声唱歌词。在这过程当中,我没有教唱一句,我扮演的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们在参与式自主学习活动中轻松地学会了歌曲, 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又如,在教学《金孔雀轻轻跳》歌曲时,我以游戏的方式导入:“请你跟我这样做”,引导学生和我一起拍出乐曲2/4节奏,顺着学生的节奏,我及时弹出乐曲的旋律,钢琴流淌出来的旋律已初步进入学生心田;接着请学生模仿拍打傣族乐器---象脚鼓来给乐曲伴奏,学生们兴致勃勃的在凳子上模拟拍打,整齐的节奏响彻在教室;当我用葫芦丝吹奏出舒缓的乐曲时,学生们禁不住模仿我吹奏动作,嘴里还发出模仿葫芦丝的音乐声。几遍聆听体验,学生们已熟悉了乐曲旋律,之后很快的学会了歌曲。在学习体验中,学生们的态度是积极的,认真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这时也要及时,“你们今天表现真棒!”在这种积极的状态下,孩子的自信心得到提升,自主学习的兴趣得到延伸,对老师的依赖也相应的越来越少了。所以我觉得教师上课之前预设的活动非常重要,而且活动一定要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

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互相合作,扬长避短,增加信息交流量,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其资源得到共享。 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活动,增强小组合作的效果,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通过采取合作性音乐实践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体验,通过体验交流,丰富孩子对音乐内容的想象。如欣赏舞曲时,首先让学生学会和同桌一起跳舞,要求合上音乐节拍。在欣赏摇篮曲时,学生选择自己最要好的朋友来表演摇篮和宝宝。在欣赏有故事情节的音乐时,如《三只小猪》,要求学生能积极与其他小朋友分不同角色来合作表演:老大、老二、老三、农夫、猪妈妈、大灰狼等角色,分别让学生来担任,并负责表演好自己的角色。孩子们练习时,教师要巡回了解学生合作情况,并积极地指导。合作表演时,要求学生表演情绪到位,合作默契。在欣赏聆听二胡独奏曲《赛马》时,引导学生积极合作,用沙锤、响铃、响板、拍手等声音来表现马蹄声、马铃声、马鞭声、观众的喝彩声。先分小组练习,然后在老师指挥下四组进行合作表演。通过聆听和亲身实践感受赛马场欢快而激烈场景。

当学生合作完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积极评价学生的表情、表演技能、合作中的默契、富有想象的表演等,在表现好的小组成员的书本上贴上星星或富有童趣的评价,进一步鼓励、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基本上能与同桌或其他同学合作来欣赏音乐,学生的欣赏水平从中也得到了提高。

探究性学习能较大限度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更大程度上给学生的学习发挥自由空间,它能满足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践探究,延伸探究。

1、给歌曲设计不同演唱的形式。比如在二年级音乐课《两只老虎》中,学生在自主学习歌词之后,我让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于是有独唱的、分角色对唱的、领唱齐唱的、还有轮唱的,我都一一满足,直到下课学生仍兴高采烈的,一直唱着走出教室。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好奇心得到满足,唱歌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2、探究不同的声音节奏表现歌曲。如上《小雨沙沙》一课时,让孩子创编春天下雨的场面。有的组抖动塑料袋,编创了风吹动树叶的声音,2/4哗啦 哗啦∣哗啦 哗啦∣……;有的组搓揉大白纸,编创了下雨声,2/4沙沙 沙∣沙沙 沙∣……;有的组用手指甲轻叩桌子,编创了雨滴声,2/4滴答 滴答∣滴答 滴答∣……等等,个组看教师指挥合作表演,组成春天下雨的大自然景象。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综合素养也得到提升。

3、给歌曲编创舞蹈动作。《金孔雀轻轻跳》歌曲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分小组完成整首歌曲的舞蹈动作设计,一组设计一个动作,再整合动作集体表演。学生通过小组探讨设计了孔雀鹤立、展翅开屏、孔雀河边照镜子等动作来表现歌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歌学习前,我还布置学生课前预习,如查找歌曲的背景资料;曲作者生平的创作;演奏乐器的结构和发音原理;民族地方戏的发源地等等实践活动,将探究延伸到课外。只要老师用心对待学生就能发现很多方法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爱上音乐课!

新课标实施三年来,本人一直尝试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浓了,歌唱水平、欣赏水平、编创能力等均有了提高。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下面是我们文秘站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小学音乐教学论文供大家参阅!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过去很多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变得轻而易举,对于人们的思维模式、处事方式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思维同样对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从互联网教育改革的意义出发,以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为例重点阐述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环境;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措施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然来临。与此同时,互联网的概念在各行各业日益流行,如果谁能利用好互联网,对互联网的研究和理解更为透彻具体,谁就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有利位置。而且在互联网环境下,让过去很多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变得轻而易举,对于人们的思维模式、处事方式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小学音乐教育者来说,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教学工作也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互联网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进而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意义

及时,改革对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是为了教师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从而找到乐于被当代小学生接受音乐的教学方式,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陶冶审美情操,这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改革还有助于愉悦音乐教学的气氛。过去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被人诟病的总是死板和老套的教学模式,例如先去识谱,然后练谱的传统方式。而改革则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情况,使得他们都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充分享受到音乐带给人的美妙感觉。[1]

第三,改革还可以激起学生对于音乐的无限兴趣。当前环境和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学的改革是形势所需。小学阶段作为每个人学习的初始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事情都充满着好奇心,所以在这个阶段若能接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必然会对每个学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小学音乐改革将有助于营造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优良氛围,培养他们对于音乐的浓厚兴趣,对于每个学生的自身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2]

二、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变革

那么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我们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充分实现“以学生为本”,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所以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变得十分重要,然而如何了解每一个学生?一张试卷,它带给我们的数据是什么?可以是简简单单的一个90分。若我们在对待这些试卷时,具备足够的耐心与想象,那么还可以得出很多具有逻辑和规律的数据。而且不仅在考试中,日常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改变,在互联网环境下使得关注每个学生的细节成为可能——比如说某个学生在何时将书翻开,在听到老师讲授什么内容时产生共鸣,还有在课堂上开小差的平均次数一般是多少,等等。这些信息的有效整合能够解释怎样的师生互动方式受到欢迎?……而最为特别的是,这些数据一般都是在学生不知情的状况下被收集到的,因为只需要很简单的一些互联网技术的帮助,对于学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没有造成任何干扰,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提供给我们一个近距离接触发现学生的机会。互联网的环境下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育,让教育的对象从群体转变为个体。[3]

与此同时,互联网环境下更有利于对于学生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传统教育中通常都会布置一样的作业,比如完成哪几题,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传统教育的方式就是将相同年龄的学生聚在一起,讲授相同的知识,基本上就是给予同样的教育,从而可以大大节省教育的成本。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任何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更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将成为可能。[4]

三、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育改革措施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现在全世界都面临着一个全新的技术时代,则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就是互联网环境和小学音乐教育所产生的具体措施。

(一)翻转课堂触摸教育的未来

众所周知,在课堂上老师进行授课,然后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练习,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在上课之前学习相关的教学视频,课堂可以用来写作业或者进行讨论,当学生们做课堂作业遇到困难时,教师就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由此一来,课堂就会成为一个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场所,不仅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还可以为学生们答疑解惑,进而可以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该教学模式下,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发生情境出现了翻转,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翻转,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翻转。[5]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学习时,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自定学习进度,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方式或速度等,任意地倒退、暂停、快进和重复。当学生在课堂上做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学生的困惑,进而可以及时给予学生一对一的指导。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反映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在翻转课堂中,互联网对于促进信息化教学变革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二)微课程,回应翻转课堂

何谓“微课程”?它是指将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根据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短小,可以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通过利用微课程资源,学生在家可以自主的进行学习,要及时地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到学校后可以方便地获得教师的指导。近些年来,微课程迅速发展,其发展方向同互联网创新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对微课程实践的不断积累,可以促进形成微课程群,对微课程群的应用进而会产生新的应用数据,同时不断融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有针对的教学。

(三)实行个性化的教学过程

“人机一对一”是当下互联网教学的显著特征,只要课程的趣味性或重要性十足,在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课堂教学效果会更好。当今社会,身为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紧随社会变化,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要与时俱进,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服务。[6]所以,本人想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和微课程的理念,更好的呈现教学内容,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进而在课堂上,及时的帮同学们答

疑解惑并指导他们完成规定的任务,顺应互联网环境下的要求。例如在鉴赏《茉莉花》这一课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只是教师放放《茉莉花》的片段,再介绍这首曲子的背景,由学生谈谈感受。这种模式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形成真正的艺术鉴赏能力,也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所以本人根据翻转课堂的方式进行了以下实践。SHAPE \* MERGEFORMAT课后反思 课中交流 课前自学 课程资源 茉莉花微视频 教案和幻灯片 流程布置 学生交流 师生总结 资源优化

根据原有的教学环节,对现有的视频资源进行再加工,编辑微视频,以音频和视频的形式来增加学生对《茉莉花》的感受和理解。学生课前统一到机房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分别进行学习,课中再互相体验、交流,根据上课的情况看来,当学生进行“人机一对一”的学习时,注意力和思维力都灵活且较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通过前面的一些实践,我发现小学音乐课堂,真的能实现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下的项目驱动教学,也能让学生得到了在愉悦舒适的环境下学习的体验,这对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都是大有裨益的。当然,也不是每节课都适合采用这种方法,这需要我们认真去分析、探索。但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会加大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备课量,音乐教师除了传统的教学功底之外,还要求他们对互联网的常用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教育会发生巨大的变革,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效果更好,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