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植物学论文

摘要:观赏植物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既要重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对生态旅游专业学生而言,要培养学生认识和讲解能力,并以新颖有效的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在具体实践中,理论知识做到“适度”“够用”,仅用6学时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点到为止。
植物学论文

植物学论文:观赏植物学生态旅游论文

一、观赏植物学在生态旅游专业的地位分析

观赏植物学是生态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植物学、生理学、树木学等课程关系密切。对于无上述基础的学生,若按传统教学方法,讲授观赏植物的分类、资源、园林应用等,很明显是不适用的。本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认识旅游中常见的观赏植物并能讲解相关文化知识,所以课程的重点在于观赏植物本身的特殊性、多样性及相关的花文化。通过《观赏植物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常见观赏植物特征、观赏特性等基本知识;掌握观赏植物相关文化,为导游基础、景区规划等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调整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

在该课程已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改造,弱化生物学相关理论的讲解,加强应用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的讲授,建立起适应生态旅游专业本身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1.课程框架体系的调整

传统的课程构架是按总论和各论讲解,各论是分科属讲述的,对种的特征和应用讲述较少,重点强调的是植物的科属特点。在课堂实践中发现,该教学法对于生态旅游专业学生来说,效果不好。根据生态旅游专业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而生物学基础薄弱的特点,弱化了植物所属的科属及其特征,仅需学生掌握该种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观赏特性。

2.教学内容的改进

观赏植物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既要重视基本理论的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对生态旅游专业学生而言,要培养学生认识和讲解能力,并以新颖有效的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在具体实践中,理论知识做到“适度”“够用”,仅用6学时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点到为止。将剩余的大部分学时放到植物种类的教学中,主要给学生介绍旅游中常见的观赏植物的种类、特征及相关的文化知识,并结合实习,使学生能掌握北方常见的观赏植物上百种,学会讲解该植物。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通过选择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拓宽知识面,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当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做到教学相长。

1.理论教学方面

(1)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中,通过形象的演示,加上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教师通过自己拍照、网络等方法积累教学材料,将图片、动画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植物的特殊性,对于形态特殊的观赏植物,一张图片就可以让学生深刻记忆,如黄栌、银杏等。

(2)利用启发式教学。观赏植物学不仅是自然科学,还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相关知识如诗词、典故、花语等的积累,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在课堂教学时,放一些植物图片,启发学生用专业的词汇去描述;采集相关的植物标本带到课堂,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每次课利用5-10分钟让学生讲解观赏植物的趣事及见过的有特色的植物,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且可以提高自信心及语言表达能力。

2.实践教学方面

(1)注重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实习3-4次,主要是常见树木和花卉的识别。秦皇岛市区各大景区有观赏植物上百种,从春天的迎春、玉兰,到夏天的荷花、合欢,到秋天的木槿、菊花,到冬天的腊梅等,再到四季常绿的松柏等。四季有景、四季有花,非常适合学生的实践教学。

(2)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要想让学生尽快掌握大量的树种识别知识,只有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学会归纳,善于总结,在对比的同时,可以更好地认识植物。在实践教学中,除了观赏植物的识别外,还要注重学生对观赏植物的讲解能力,让学生对各类植物进行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考核方法的改革

在成绩的考查方面采取:平时成绩(15%)+实习成绩(15%)+观赏植物的现场讲解(2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50%)。通过多年的实践检验,该考核方法设置合理,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点在哪里,激发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多方位提高个人素质,保障成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作者:鲁凤娟崔力拓单位: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植物学论文:药用植物学教学法论文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他专业课程如生药学、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的学习质量。药用植物学在药学专业和中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起着“桥梁”的作用。因此如何能够让学生学好药用植物学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药用植物学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认识绪论教学的重要性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和学习更是如此,每一个教师都有当学生的经验,回忆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基本上每门课程,在前五六个学时之后就已经确定了这门课是划入“真心想学”的范围,还是归入“及格就好”的领域。由此可见,绪论的教学有多重要,但往往很多教师认为绪论中的内容和书中其他内容比较无关紧要,没有必要花心思去讲授。教师应该认识到课程绪论的重要性,认真备课,精心组织药用植物学绪论课的教学,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该学科的发展历史、学习的内容、目的、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历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知识面,了解学科的背景知识;了解学习的内容能够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整体、总体的认识;学习目的是应该重点讲解的部分,知道了学科的作用及重要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主动地学习;教会学习方法是学好一门课的关键,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药用植物学有其特殊性,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该教会学生如何理论联系实践,多利用身边大量现成的学习材料。总之,最重要的是能够通过绪论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药用植物学的兴趣和热情,并对药用植物学一见钟情。

2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

校园是进行药用植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并且方便的场所,大部分高校都有较大的绿化面积,可以建议学校在美化校园、绿化环境的同时,尽量栽种一些有利于教学的植物,特别是一些代表性的常见植物、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并且给植物进行挂牌,标明植物的分类、名称、生活习性、特点、药用功效、药用部位等,让学生在平时的活动中便留下印象,在讲授到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及时的把“活体植物“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加深刻、更加直观的认识,也为其他专业的学生开拓了视野,增加了知识面。当课程结束时,带着学生环校游,检验一下自己掌握了多少身边药用植物学的知识。

3采用灵活多变的理论教学方法药

用植物学本身的内容比较枯燥,记忆的内容较多,教师的任务在于将枯燥无味的描述性文字转化为生动绚丽的植物形象,让学生记住,记准[1]。当今多媒体设备、网络传媒及摄影技术飞速发展,已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网上搜索下载、购买植物图片光碟、自己拍摄制作图片等途径获得图片,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着图片和文字描述一起学习,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根据笔者经验,让学生“教”比让学生“学”更加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甚至终生难忘。如当讲授到学生最难记忆的章节,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各小组负责讲授不同部分知识点,以课堂小测试的形式检验各组教学效果,知识点平均得分高的说明教学质量高,则对该小组进行一定程度的表扬和鼓励。这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自动自觉地课下充分准备、讨论,发挥集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备课,尽较大努力让其他同学记住自己所负责的知识点,此时本组同学已经掌握了所负责的教学内容,而在别组同学讲授时,学生们更会本能地认真听讲,与本组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此时别组同学所负责的知识点也很好地掌握了,,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点评。这种教学方法常常能够得到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年轻人思维活跃,具有创造性,还时常编出口诀和顺口溜帮助记忆。

4利用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手段

实验课是一种直观的实践教学手段,在药用植物学的教学中占很重要的比例。实验课能够验证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并且加深印象,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2]。此外,药用植物学实验培训也是掌握药用植物学研究所必须的操作方法和技术的必要手段。在每次实验过程中,教师全程跟踪,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操作方法及绘图方法等。每次实验课结束后,教师认真地评阅学生的实验报告,一一指出不足。在下一次的实验中集中进行总结和讲评,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参观标本馆,亲自动手制作标本也是实践教学手段之一,药用植物标本区的腊叶标本大多是按照恩格勒系统分类,有序地排列在标本柜中,分类方法与教材一致,对照课本进行观察学习,非常方便直观。我校新校区正在筹划建设200亩左右的药用植物园,届时将有3大区域,14个亚区的药用植物,满足教学需求,使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摆脱枯燥的宣讲、纸上谈兵的教学形式,在授课时,有条件可以将干、鲜标本同时摆上讲台直观教学,或是直接让学生走进药用植物园,在现场进行教学[3]。此外,常规的不少于一周的野外实习更是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十分期盼以及终生难忘的一次学习经历。我校地处秦岭脚下,离秦岭主峰太白山仅两三个小时车程,极大的方便了药用植物学的野外实习,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植物资源,激发了学生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让人十分满意。

5建立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药用植物学的成绩评定,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不能单一的以理论考试成绩为准,应该增加实验实习成绩、实验技能掌握、平时考勤、野外实习表现、辨认原植物及标本能力考核等。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很好的体现了药用植物学这门学科的实践性,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机会去熟悉药用植物,让学生从书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的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并学好这门课。

作者:杨倩 周暄宣 谢艳华 曹蔚 孙纪元 毕琳琳 汤海峰 王四旺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教研室

植物学论文: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

1植物学实验课现状

1.1准备不足

不少学生对实验课重视不够,课前没有充分预习理论知识,实验过程中不清楚实验内容.在显微镜下已经观察到却又不知道是什么结构的尴尬现象在植物学实验课上普遍存在.这类学生对于实验课很茫然,感觉无从下手,实验报告通常照抄教材上的内容.

1.2不愿参与

部分不愿动手操作的“看客式”学生常从事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如翻看手机或在实验室内走动等.当其他学生完成操作后立刻围拢过来凑热闹或直接抄录观察结果.这类学生可能会写出漂亮的实验报告,从而得到较高的实验成绩,但实际上没却有参与到实验中.

1.3考核方法不合理

当前多数教师以实验报告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指标,而植物学实验报告主要以绘图的形式完成.这通常导致没有准备甚至没有动手参与实验的学生抄袭教材或其他学生的实验结果获取了较好的成绩,部分动手能力很强但绘图能力一般的学生反而实验成绩较差的现象.实验考核方法的不完善,难以、公正和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性和真实水平.

1.4教学设备落后

植物学课程是传统学科,在学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设备更新缓慢,几台老式显微镜作为主要实验仪器的现象在不少地方院校植物学实验室还普遍存在.由于植物学实验是学生接触的及时门专业实践课,陈旧的设备通常会导致学生对大学教育产生失落感,进而对实验课失去兴趣.

2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2.1优化实验结构

植物学实验内容广、项目多,但课时有限,必须对传统的实验内容进行取舍.实验设置应按照“突出重点、压缩一般、删除重复、强化实验技能、加强综合性训练和设计性实验”的原则对内容进行改革,将单一性的验证性实验模式转变为验证性、技能性、综合性与设计性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如在形态解剖学部分,压缩显微镜使用、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种子萌发等与中学重复的实验,突出根、茎、叶的结构观察,并在实验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绘图和徒手切片等实验技能.同时需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有所创新的培养.如马铃薯淀粉粒的观察实验,通常是在马铃薯块茎上刮取少许汁液,做成涂片观察.有些学生将马铃薯条进行徒手切片,观察到每个细胞内分布有多个淀粉颗粒,这就加深了对淀粉粒是细胞内代谢产物的理解.在系统分类实验中关于植物科属特征,不拘泥于理论课的内容,可以根据当地植物的生长期有目的地将学生带到校园或郊区现场观察、总结.将实验课转移到实验室外,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2建全实验流程

实验前,让学生复习理论课中的相关章节,预习实验教材,熟悉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做到目的明确、原理清楚、做法明白.如在植物根的观察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机提问学生单子叶、双子叶根的初生结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差别等.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报告的完成质量及回答情况,对实验预习环节给予评分.实验中按“提问——观察——记录——给分”的基本程序完成工作.如教师提出某种植物根初生结构是几原型、初生木质部导管发育有何特征等问题,要求学生观察,然后点名回答并根据回答情况再次提出相关问题,进一步抽查部分学生到电视显微镜上显示自己观察的装片,指明相关结构的位置.根据每位学生的表现打分.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课前不预习、课堂不参与的状况,促进学生融入学习中.

2.3完善考评体系

实验是一项复杂的表现性活动,与之相适应的应该是明确的评定标准,灵活的评定方式以及有效的评定结果.成绩评价标准充分体现学生钻研精神、动手能力与创新素质的差异,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及时次实验课要向学生讲明考核制度和评分方法.合理的植物学实验考评体系应涵盖课前理论知识的预习准备、实验操作、发现与解决问题、实验报告和创新设计等内容.与理论课考试不同,植物学实验考核应注重学生每次实验的表现,在权重的分布上应侧重于平时成绩,最终实验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考核成绩(40%).平时考核不是单纯看实验报告书写得好坏,而且要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操作技能、实验结果及对所出现结果的合理分析.平时成绩=考勤及课堂纪律(10%)+预习准备(8%)+实验操作(12%)+发现与解决问题(5%)+实验报告(15%)+创新设计(10%).期末考核成绩(40%)=实验操作(25%)+实验理论(15%).期末考核实验操作可以是传统式的,如观察给定的材料或装片,绘出相应的结构;也鼓励开放式的,如提供一定的实验材料,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并完成报告,这类操作可以适当加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2.4更新实验设施植物学虽然是传统学科,但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应不断更新实验教具,有条件的应采用多媒体实验教学.在大学扩招、实验室超负荷的情况下,陈旧的实验器材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微观结构,无论教师如何描述,有些学生就是想不出它的形状结构,常常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理解,提早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技能,为将来做一个高素质的生物教师打好基础.快速涌现出来的先进的教学设备及实验平台,如数码显微交互教学系统打破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显微观察无法通过共有界面接受教师指导或相互讨论的局限,有效地实现了组织结构观察方面的互动教学.利用学生喜欢翻阅手机的习惯,建立植物学实验微信平台,上传每次实验涉及的显微图片,供学生预习和复习,同时还能根据浏览人数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

3结束语

植物学实验是一项复杂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而言,要在实验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实验中要认真操作和观察,实验后及时总结,这样才能真正学有所得.对于教师而言,要合理设置实验内容,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对于学校管理部门而言,提高对传统学科的重视程度,适应现代化教学的步伐,更新实验设备,提升实验课的质量.

作者:王长宝 刘德财 王仲 张守平 张海军 单位:佳木斯大学

植物学论文:药用植物学教学分析论文

1改进传统实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质量

1.1传统的实验教学

传统的药用植物学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一般是带教老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材料,按照实验内容、实验方法的描述验证学过的理论知识。虽然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对实验内容和方法己经有了较详细的了解,并在实验过程中对学生实验操作也有较详尽而规范的要求和不断的督导,但是学生因为缺少实验学习的能动性,在实验过程中大多敷衍了事、照本宣科,不去分析实验的机理,不去探讨实验中的问题,使实验教学的质量在教学活动中大打折扣。

1.2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改进为了配合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改革,对药用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进行一些必要改革。在实验内容方面,可以把实验内容分为四部分,即基本实验技术;基础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在实验教学方法方面:对于不同的实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通过实验课的学习获取知识[2,3]。

1.2.1基本实验技术基本实验技术是指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如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临时装片的制作、生物绘图技术、显微化学方法以及实验室常用药品、试剂、染液等的配制,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等等,这些基础性的实验技术,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熟练掌握,并在期末的实验考核中能有所反映。实验教学方法就采用传统的教师先讲授,然后学生进行验证的教学方法。

1.2.2基础的验证性实验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为目的,通过药用植物学中的经典实验和观察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植物细胞的基本形态与结构观察;植物组织的主要类型及结构观察;植物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结构观察等实验。这些实验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但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实验课显得枯燥,没有生机和活力。

如果我们尝试把“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索性”的实验,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如在实验教学方法上,采取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实验,上课时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对实验要点和实验注意事项简要提示,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然后通过相互讨论来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由教师做总结。对有些实验的材料,除了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外,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如细胞、植物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观察、分类学上的实验都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穿插徒手切片法、染色法、生物绘图法等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1.2.3综合性实验主要针对的是植物分类学的实验,以基本实验技术和基础的验证性实验的技能为基础,变实验室单一观察的方法为实验室与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把传统分类学实验设计为以比较解剖和野外资源调查为主的综合实验。比如,先通过学习让学生直观的认识不同类群的植物,总结各类植物的特征,然后带学生到野外进行对比和扩展实验,巩固理论知识。如对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常见重要类群的特征和分布特点;校园常见物种的鉴定,检索表的编制;某一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珍惜濒危植物的调查等均可设计为综合实验。

通过综合性的实验,使学生既了解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植物资源的丰富性,又增强学生保护植被,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

1.2.4探索性实验通过基本技能实验,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植物学基础知识、操作和动手能力,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确定几个研究方向,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经教师检查修改后,利用野外实习和课外假日时间来完成实验的题目。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和科研能力,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和将来的自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视野外实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6]

2.1对生态环境的观察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环境,药用植物也不例外。野外实习首先要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生态环境。指出各类生态环境的特点,尤其指出重点考查的药用植物的主要生态环境。

2.2对单株植物的观察在观察其形态后,要注重从植物的分类学特征上进行观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对于一些当地特产的药用植物要重点观察药用部分器官的形态特征。对于细部的观察可以在采集后整理标本时进行。

2.3培养学生的采集标本能力

2.3.1对采集标本的选择

药用植物的采集要特别注意其标本的典型性和完整性。所谓典型性是指所采标本要具有明显的分类特征,在同种植物中有较强的代表性。所谓完整性,是指整株标本的根、茎、叶、花、果俱全,尤其要采带花的,因为花是鉴定种类的主要依据。对于地下部分有突出特征的药用植物,如百合科、薯蓣科等,应注意采集这此植物的鳞茎、根茎等,它们也是鉴定物种的重要依据。遇到雌雄异株的植物,应分别采集雌、雄株。草木植物的茎生叶和基生叶不同时要注意采集基生叶,如茵陈、荠菜等。寄生植物采集时要把寄生全部或部分采下,并注明关系。

2.3.2采集的注意事项采集标本要注重质量,尽量减少野外采集的数量,对于植物的产地、生活环境、性状、花的颜色、采集日期等都要做详细记录,这对标本的鉴定和研究有很大帮助。一份没有记录的标本是没有科学价值的。

2.4培养学生的标本制作能力

2.4.1保障压制标本的质量

要指导学生做好药用植物标本,最初压制时,必须使标本舒展,叶片应有正面和反面两种叶子,为今后制作药用植物的腊叶标本做好准备。

2.4.2开展标本展评

在实习阶段,应组织学生随时进行采集制作标本的讲评话动,指导学生科学采集标本。野外实习结束后,可以进行以学生、小组或班级为单位的标本展评话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4.3留存标本把学生野外实习作为教学科研的一部分。教师应有针对性地采集、制作一批高质量药用植物标本,也可以选择学生制作精良的标本,充实学校的标本室和教学科研素材。

3建立自由开放型实验室,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药用植物学的主要培教学目标是讲授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通过反复实践是很难掌握的。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有限的课堂教授和实践时间内达不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为此,根据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进行实验改革,提出了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教学理念,在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的实验教学中进行了初步尝试。

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含义:其一是指一个单元的实验内容在一段时间内向学生自由开放,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学习、实践,给学生提供学习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其二是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自由,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项目、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实施开放式探究,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自由开放型实验主要安排在课余时间进行,一般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向学生开放两个星期,指定一位教师或实验员在实验室值班。这段时间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究学习,教师一般不给予辅导,让学生自己去摸索、设计、操作、得出结果。但实验准备所需用的仪器、药材标本、试剂要有充分的余地,比教学目标要求所规定的内容尽可能多,让学生自由选择,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自由的空间[7,8]。

总之,从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来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药用植物学试验教学、野外实习和自由开放型实验室的实施,有利于本门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乃至他们今后的发展均有促进作用。只有教会求学者会学,求学者能学,才能开拓,才能创新。

【摘要】对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改进传统验证性实验,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重视野外实习,并在实验教学中增加自由开放型实验,旨在提高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植物学论文:关于植物学课程教学的探讨

摘要:指出了植物学既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又是高等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针对天津农学院该课程教学现状,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植物学课程教学过程的基本思路,从采取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形式、充分利用校园植物、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等具体措施上进行了探讨,以有效提高W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植物学;课程;课堂教学

1 引言

植物学是高等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学生能否扎实地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及后续课程的学习。该课程是一门历史久远,课程体系完整,教学内容庞大的传统学科,实际教学过程中具有概念抽象,教学内容多,涉及植物种类多,地域性强,理论知识较难记忆而又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在当今各领域知识内容迅速膨胀的形势下,教师和学生都不堪重负,教学手段的更新和优化势在必行[1~3]。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针对天津农学院的植物学教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后,思考和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现归纳出来,以期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

2 植物学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新兴学科的发展,高校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中增设了许多新的课程,而学生总的学习年限及总的学时数却基本没变,这就使得像植物学这样的传统学科的教学时数不得不大幅度缩减。目前该校的植物学课程由形态解剖学和系统分类学两大部分组成,分两个学期讲授。一些专业的植物学课程学时数也大大缩减,如农学专业目前课时减少为植物形态解剖部分48学时,系统分类部分26学时,学校内各专业不同,学时数上有少许的变化。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是每位植物学教学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实验课能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验证理论知识,是理论课不能替代的。植物学实验一般不单独设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是先上理论课,再上实验课,而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时常会出现理论课和实验课脱节,失去了实验课最基本的验证性作用。另外受植物学课程总学时数的限制,目前实验课学时也在减少,导致实验内容大量压缩,真正给学生的锻炼机会越来越少,学生在有间内匆忙观察,大部分时间用在完成实验报告上,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本末倒置。植物学实验课教学如何调整,也是需要我们结合自身学校和专业特点进行探讨的问题。

野外实习是植物学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的升华和提高,是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其目的是使学生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与自然界中的实践联系起来[4]。通过实习学生对各类植物会有的认识,掌握植物界各大类的系统关系,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解决问题能力,团结互助精神。但由于实践教学受时间、地域条件的限制,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且随着物价不断上涨,交通工具等实习费用不断提高,多数高校面临着经费不足的困扰,所以一些高校不能保障足够的实践教学课时。目前该校同样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使得野外实践教学得不到实施,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3 适应新形势,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要阵地,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受课时数的限制,要注意内容的选择和讲解的详略程度,考虑到学生专业特点及学科间的交叉,合理删减课程间重复交叉内容。课堂讲授要精练,只讲授知识的精华部分,对中学课程中已学过的、教材中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不讲或一带而过,通过问题诱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示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上所讲授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结构,能够系统掌握植物学课程内容。如,在讲授植物的细胞一节时,我们只重点讲述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特点及主要功能;而植物繁殖方式时,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中学多已学过,我们只强调减数分裂在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意义。同时,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植物学领域的新概念、新理论、国内外植物学发展的新动态、植物研究的新热点,有效进行知识的拓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专业广泛联系实际,将植物学知识与常见的作物生长现象、农业措施结合起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如,在讲解“花芽分化及其调控”时,引入花器官发育的“ABC模型”,讲“种子和幼苗”时介绍“太空种子”等反映现代植物学科学的主要新成就和新发展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植物学及后续所学相关学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另外,在植物分类部分的教学中介绍被子植物各科的代表植物时,结合我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主要介绍天津地区特有的及常见的代表性植物,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突出地方特色,节省学时的同时提高了教学效率,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4 教学形式灵活运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马英姿等[5]提出,将理论课与实践课一体化的观念引入植物学的教学中。这种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的融合起来的一体化的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受学生的欢迎,可充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植物形态解剖学的部分教学中,可将一些验证性实验中观察植物切片的内容,拍成图片放在多媒体课件中,理论课上对照显微图片讲述植物的解剖结构,更生动直观,还可以缩短学生在实验课中观察切片的时间。同样,在学习果实的结构和类型时,可在实验室里上理论课,课上老师先将单果、聚花果、聚合果以及真果和假果的概念、果实的结构讲解清楚,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观察,从果实的外形观察到内部解剖结构的观察,通过实际观察让学生对给出的各种果实进行总结分类。还可以提出让学生对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果实进行列表分类总结,课下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另外,在分类学的教学中,大量的形态术语对被子植物分类学的学习特别重要,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内容多掌握困难。类似这样的内容老师会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放出一些真实图片,集中把关键的形态特征讲清楚,加深学生对这些形态术语的印象。后面接着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通过亲自动手解剖观察实际材料,有针对性的巩固加深对这些形态术语的认识。如讲述十字花科时,让学生观察解剖油菜的花序及花,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总状花序、十字形花冠、四体雄蕊等概念。这种方式直观而易于理解,打破理论课和实验课的严格界限,学生亲自参与,所以学起来更有兴趣,知识掌握得快且牢,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5 充分利用校园植物,重视实习,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天津农学院西校区校园植物很丰富,既有栽培植物,又有野生物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几百种。校园内的这些植物能基本反映天津地区的园林、庭院行道、花卉、观赏等绿化植物。而这些身边的植物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是好的植物学教学资源。学生们渴望知道这些植物的名字,知道他们的变化,为此在植物分类学部分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观察校园植物,鼓励学生拿起手机,拍摄感兴趣的植物形态照片,并利用专业术语讲解植物学形态学知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介绍“花的形态术语”一节时,各种类型的花序,如蒲公英的头状花序、荠菜的总状花序、覆地菜的单歧聚伞花序等,在校园内到处可见。在实物面前给学生们讲解其特征,激发学生对身边植物产生兴趣,这些校园内的植物也便于学生们每天反复的观察,加强记忆。通过这样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知识的兴趣。

野外实习是对植物学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可以激发学生更加积极、自主的W习,同时还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学校经费保障的前提下,科学、合理、讲求实效地安排植物学野外实习是非常必要的。

6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各大学里植物学教学评价仍主要采取以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通过笔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实际上考核的方式无非是一种手段,是检查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针对该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植物学的课程考核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例如,把学生平时课堂上的互动表现计入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布置一些小课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调研等解决问题;或要求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植物进行分类调查,利用植物分类检索表来查找其所在的科属特点,植物特征及功能等,写出总结调查报告。把学生的课堂表现、调查报告或论文都纳入考核成绩中,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期末的总评成绩中,并逐渐尝试适当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这样,不仅利于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7 结语

对于高等院校植物学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借鉴课程教学改革中好的经验,争取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植物学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与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效果相一致[6]。只有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使植物学的教学质量得到保障和提高。笔者在多年的植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从课程的教学内容、课堂的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不断进行尝试,以期在不断缩减的教学时数内,更好地完善植物学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激发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

植物学论文:概念模型在生物学竞赛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生物竞赛中,植物学作为生命科学中的传统学科,生物竞赛植物学与初高中生物学学习连接紧密,又有着注重观察、实验能力、贴近生活等特点,学好植物学,不仅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树立科学与进化的思想,更有助于培养爱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茎的解剖结构》专题,对于初学植物学的生物竞赛生,经常是个不易跨越的难点。此处知识结构略显零散,知识点极多,包括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根的此生结构、双子叶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单子叶植物根、茎的初生结构、裸子植物根、茎的次生结构这几大部分;同时出现了很多生僻且易于混淆的新名词,如:初生、次生、原生、后生、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等。所以,高中生在以常规方法学习本专题知识之后,经常会出现遗忘、混淆、知识结构模糊不清等情况。

一、知识框架主干的明确――主要模块的选择

本专题的知识模块极多,如果混杂在一起,会让学生觉得知识混乱,容易混淆、遗忘。因而本文作者在众多的知识模块中,选择了四个主要模块,作为本专题中,最为核心的知识框架主干:双子叶植物初生茎横切、双子叶植物初生根横切、双子叶植物次生茎横切、双子叶植物次生根横切。

这四部分的知识模块之前,关系联系非常紧密:

首先,选择自然界中最为典型的双子叶植物为例,让学生建立根与茎结构的基础模型,摒除其他类群的干扰。当学生的脑海中已经坚实的建立了基础模型之后,再陆续进行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三生结构等其他知识的学习,此时更加容易学生理解,方便其记忆,而且记忆效果良好,不会遗忘和混淆,这也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关于同化的理论相符合。

其次,横向的比较:根与茎作为植物的营养器官,在结构上是相联系的,也有着大量的相同结构与不同结构。在生物生物竞赛考试中,这四个主要模块中的细节经常被拿来相互对比。因此将四个模块并列排出,也便于学生进行教学章节之间的互相关联,对比其相同与不同点,从而在答题时更为得心应手。

,纵向比较:不论是根还是茎,其次生结构都是在初生结构的基础上,反分化而进行的。因此在“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的模块中间,便于学生加入“根与茎的次生生长”部分的知识,使得知识模块之间紧紧相连,融于一体。

二、主要模块中知识的呈现

对于四个主要模块,本文作者选择了手绘简图、文字共同构成图表的形式,以手绘简图作为概念图的核心。

1.核心――手绘图

在本专题中,本文作者选用手绘简图作为概念图的核心,以其原因是手绘简图有便于学生在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1)对实验能力的培养

绘制简图是一种传统的植物学研究方法。尝试观察植物组织切片的照片、手绘植物简图,相当于在植物理论课训练时,提早渗透植物实验的技巧,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经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培训之后,当生物竞赛学生通过联赛考试并且进入省队选拔阶段之后,接受生物竞赛植物实验训练时,他们会更为得心应手。

(2)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帮助

植物学是一门基于观察实验的传统科学。因此在理论学习阶段掌握一定的实验技巧,对植物学的整体学习很有帮助,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更为轻松的掌握植物学理论知识的记忆方法。

(3)对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让引入绘制简图的环节,很容易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画得像”,“画得简洁、清晰”之上。这就能够鼓励学集中注意力观察细节,的能培养学生去繁就简的能力,增进他们的表达能力。

2.辅助――文字描述为主,示意图为辅

在概念图的核心――手绘图之外,辅以文字表述。这些文字主要分为两方面的内容:

(1)图注结构名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手把手的指导学生,把重要的结构名称使用特殊颜色的彩色笔把结构名称标注出来。在本专题的学习中,根、茎横切面上的各部分结构及其特点都是重要的考点。而这些结构恰好能够通过图注的形式被标注在植物简图上,这样,在之后的复习中,学生也能够一目了然,直观地看到各部分结构的名称、位置以及特点。

(2)知识扩充

在课程开始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把他们觉得重要、有趣或者难以记住的细节知识点用能够擦除的铅笔标注在图注、结构周围。

(3)知识超链接

制作概念图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学习本专题之外,学生已经接触过很多的相关知识,比如在植物组织的章节中,学习过次生保护组织――周皮的形成^程。还有根茎过渡区、水分进入根初生结构中柱的两种路径、侧根的形成等等小块的知识。

通过概念图,能够让学生把那些零碎的知识与本概念图中的大框架有机结合起来,再与植物学组织解剖部分的其他大模块相互联系,这样不仅便于记忆,让学生不至于漏掉一些细小的知识点,还能够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完整的植物组织解剖学知识体系,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植物学学习主干。

植物学论文:城市高校植物学实践教学浅说

[摘 要]城市高校植物学实践教学具有独特的内容、目标。室内实践要掌握半长期制片的制作流程;室外进行植物鉴定实践,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和以城市公园、绿地与景区为基地的植物学实践教学;重点对热带园林植物、花卉及常见的草坪杂草的植物种类及其科属特征开展实践教学,充分利用热带园林植物、花卉的生物多样性特征,要求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知识,观察分析实践所见;实践中介绍一些热带名贵、珍稀植物和功能性的植物在热带城市公园、绿地和景区中的应用;提出实践教学的具体考核项目;指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植物学;实践教学;城市;高校

一、植物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植物学是许多综合性大学和农、林及师范院校的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也是我校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农学、资源环境、草业科学、园艺、园林和设施农业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植物学课程的设置分三部分:植物学理论课(40-32学时,2.5-2.0学分),实验课(32-16学时,1.0-0.5学分)和课程实践教学(1周学时,1.0学分)。

由于“植物学实践教学”强调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学生的协作精神,因而在相关的高校都受到重视。国内许多高校对植物学实践教学都有立项研究,针对植物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优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健全考核形式等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1][2]

我校一向强调并重视植物学的实践教学工作,植物学实践(实习)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也有近20个年头了,特别是近几年在海口的公园、绿地及周边景区进行的植物学实践教学,充分利用城市公园、绿地和周边景区现成的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其教学与学习优势有:1.实践教学植物材料丰富。城市公园、绿地和景区有丰富的植物种类,不仅有国内的许多植物,也有不少国外的奇花异草,是学生学习、识别植物极理想的场所。2.植物的配置优美。城市公园、绿地和景区的乔木、灌木及地被的植物配置是广大园林园艺工作者悉心培育的作品,有较高的观赏性和良好的防晒、水土保护、防噪音、防尘防火和抗污染等生态效果。3.植物生境多样,植物各具特色。从城市中心公园到滨海公园、海岸湿地,生境各异、植物奇特,对学生从实践中认识“植物多样性”和观察“热带雨林的生物学现象”是十分有利的。4.不仅可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锻练教师队伍,而且出行方便。5.教学经费支出大大降低。

二、教学目标、内容与要求

(一)室内实践操作

进行徒手切片,制作半长期制片,24小时时间;具体要求按照实践操作流程:切片-选片-脱水-番红-固绿对染-封片-贴标签。

(二)室外实践教学

1.植物检索,半天。

要求学生掌握植物检索表的类型,学会运用工具书对不认识的植物进行鉴定、识别。具体操作:老师讲解植物检索表的类型,由老师领查2种植物,让学生认识到植物花部的特征对于植物鉴定的重要性;然后由3-5人为一组检索3-5种植物(检索中若学生有观察不了的特征,老师可告知,例如心皮数、子房室数、胚珠数等)。大部分学生对植物的鉴定兴致很高。

2.植物D叶标本制作,2-3周的时间。

从取材、制作过程、上台纸到贴标签均须按照实践教学的操作流程与要求进行。室外实践教学完成后2-3周,每个学生上交一份植物腊叶标本。学生对自己制作的植物腊叶标本倾注了很高的热情。

3.校园与城市公园、绿地植物学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地点与学时:

(1)校园-绿地、花园,0.5天;(2)海口市白沙门公园或万绿园-城市海滨公园, 0.5天;(3)海口市金牛岭公园-城市热带园林与花卉公园,0.5天;(4)海口市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湿地公园,0.5天。

实践内容:

(1)识别常见花卉与园林植物及其科属重要特征

校园、城市绿地、公园有许多园林植物与花卉,是学习植物种类的最理想场所。运用课堂学习过的植物分类形态学知识,掌握常见的园林植物、花卉的35-45科或属(见附表1)的识别要点;掌握每一科或属的2-4种植物;能识别绿地、草坪主要的、危害性大的杂草。

(2)课堂知识温习与热带雨林生物学现象的观察

通过对植物形态,特别是茎、叶与花果形态特征的观察,使学生慢慢地学会认识植物,加深巩固课堂所学。观察炮仗花时,藤上的叶大多数是由2片小叶与顶部1卷须组成的复叶和极少数的三出复叶,由此可知“卷须从何而来”;在园艺植物与花卉中有常见的“重瓣现象”,如山茶花、扶桑、牡丹、玫瑰花、荷花与睡莲等,引导学生观察到“多余”的花瓣是由雄蕊退化来的,而且这些植物花的雄蕊也是多数。在海岸湿地可见到海桑、白骨壤与红树等植物众多而伸出水面的呼吸根,并观察呼吸根外表面粗大的皮孔,认识其作用和其根际环境。

在观察一些花草时,常常可见到一些“异形雄蕊”现象,如十字花科的“四强雄蕊”,唇形科的“二强雄蕊”以及猪屎豆属的“花药异形”、双荚决明“异形的发育雄蕊”与退化雄蕊,这些“异形雄蕊”往往是植物对传粉适应而分化出来的一种现象。海桑、无瓣海桑高高的花柱是为了避免自花传粉,龙眼、荔枝开花期,蜜蜂、苍蝇、蚂蚁都为它忙得不亦乐乎,可见其发达的花盘的分泌物之奇特,吸引了不同的访花者,可解说“有效访花”与“无效访花”之说。有些园艺植物在花葶或花序中有1至几株小苗或小芽,如德国鸢尾(鸢尾科)、黄花蔺(花蔺科),通过观察,发现光顾这些植物花的昆虫很少,无疑,这是植物为了确保繁殖成功的一种生殖策略:即使没有昆虫光顾,也能保障后代的繁殖成功。也可观察荔枝果实中有趣的“孪生果”现象,特别是无核荔枝果实中有相当多的“孪生果”,可让学生分析其成因。通常龙眼、荔枝的两个子房室中只有一个发育成熟(且为不均匀发育),这是植物的一个生殖策略――1个果实中拥有1个发育成熟的种子远比拥有多个发育不好的种子更为重要,这也是有花植物中很普遍的一个现象,如椰子树、假萍婆、八角和花椒等植物都有几个心皮停止发育成果实。实践中通过对这些“生物学”现象的观察与讲解,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植物学、传粉生物学、生殖生态学的兴趣与热情。

实践教学中,经常可见到公园、绿地中一些园林植物呈现的热带雨林的植物学特征:高山榕、小叶榕“独木成林”(如何形成的);“绞杀现象”中绞杀植物是如何杀死被绞杀植物;榄仁树、人面子、印度紫檀与重阳木、木棉树的“板根”的作用及其成因;菠萝蜜、可可树、对叶榕、大果榕、阳桃等“老茎生花”;滨海红树植物,如红树属、角果木属、秋茄属和木榄属植物的“胎生现象”,老师需解释其幼苗形态结构和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让学生了解长长的胚轴为“疏松”海绵状结构,可利于“幼苗”在海面上的漂浮与呼吸。同时,让学生分析一下胎生植物成熟种子是否有胚乳,是否需要胚乳,附生植物与被附着者的关系。

(3)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一些“功能性的植物”、热带珍稀名贵树木在热带植物景观中的运用

根据植物特征,讲解一些具有防尘、防火、隔音功能和抗污染植物在城市绿地与公园中的应用,以及驱赶蚊蝇的芳香类植物,如芸香、香茅、薰衣草、樟树等和一些珍稀名贵树木如黄花梨、沉香、柚木、海南粗榧、檀香木、青梅c坡垒等,以及做红木用的桃花心木和非洲楝在热带城市园林中的独特作用。

还可谈一谈椰子树、大王棕等“棕榈类”,香蕉、芭蕉、红花蕉等“芭蕉类”, 剑麻、龙舌兰类,仙人柱、仙人球、棒槌树等“有刺肉质类”;“天南星类”、“凤梨类”和“气根类”、“板根类”植物在营造热带植物氛围时有着怎样特别的,不可替代的效果。

通过实践,不仅温习了课堂所学,丰富了学生的植物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与研究植物学、生物科学的热情,提高了他们运用植物学知识的实际能力,为今后可能从事的园林、园艺、花卉、生物科学等相关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实践教学总结与考评

1.半长期制片:薄、匀称、完整性、着色情况以及标签是否规范为基本要求(20分)。

2.实践教学结束2-3周后,学生上交了台纸、贴有标签的植物腊叶标本一份。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要求:取材、材料的完整性,压制的质量,上台纸和贴标签要细心、(20分)。

3.植物检索:根据学生检索中的表现打分(15分)。

4.校园、城市公园绿地实践教学共三次,每次实践教学结束,随即上交当次的实习(践)记录报告,批阅后发还给学生(每次15分)。

四、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实践与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切片制作存在的问题

切片动作不得要领,甚至作“切菜状”;切片总体质量不高,切片厚薄不匀,不会挑选薄片。这问题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学生需要较多的时间练习方可。部分学生制片的标签不规范、粘贴不到位,这主要是不细心所致。

2.植物标本制作存在的问题

(1)小部分标本取材不理想,或者太肉质而不易压干,也有小部分标本长霉了,主要是压制过程中换纸不勤快,或压制的时间不够。

(2) 标本上台纸不规范,小部分标本没有按要求上台纸,主要是这些学生不够重视,不够认真。

(3)对标本的标签学生容易把植物的学名写错,大部分学生喜欢用手机上网查询,而非查阅相关工具书或向老师咨询;个别标签的粘贴随意。

3.植物鉴定存在的问题

对植物花部的特征不了解是一个十分普遍性的问题,如对花萼、花冠的排列方式,子房的位置,心皮数,子房室数与胚珠数等等不了解,主要原因是没有复习或预习相关知识,特别是植物花部的形态学知识。

4.校园、城市公园、绿地植物物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记录很多,观察不足。每次外出,平均每人记录的有100多种,对植物重要的识别特征把握不住,而真正能说出其科属特征的学生也极少,可能是野外实践的机会少,时间也少了一些,还有一点是考试很少用到植物的科属特征。

(2)不能解释植物生物学现象。在野外实践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植物的生物学现象,如红树的呼吸根与胎生现象、榕树的气根或一些大树的板根、老茎生花等,可能是学生对书本所学知识不熟悉而不知道如何解释。

(3)实践的学生班级人数偏多。有些班级有60人左右,实践中站在后面的学生不知道老师讲什么,因而影响学习效果。实际上20-30人的班级实践教学效果较好些,或老师配一个麦克风等扩音设备。

(4)学风问题。虽然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致都很高,但班委成员,特别是班长和学习委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督促能更好地促进班集体的向上和共同进步;相反,消极的班委或班长、学习委员确实会给班集体学习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学内容多,知识面广,确实有些老师在教学时有些吃力,特别是新来的或来校1-2年的老师困难更大一些。困难主要体现在校园、公园绿地和海滨湿地的野外实践教学。在野外会随时遇到形形色色的植物,这是老师所面临的实在问题,要切实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老师们更加努力,对实践教学基地的植物调查清楚,老师之间相互交流,研讨教学,共同进步。近10年来,教研室每年都抽出时间集体去西南、华南地区的植物园或海南中南部山区林场、森林公园、植物园调查学习,提高教师自身水平。

(三)实践教学经费问题

常言道“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可见,走出去,长见识、长学问是不言而喻的。我校在2000年初,植物学实践教学经费是80元/人,可以安排学生去海南中南部山区的林场、森林公园或热带花园开展植物学实践;而2007年以来,经费只有20元/人,我们只能充分利用海口市现有花卉公园、绿地与景区的园林植物、花卉开展植物学实践教学,以化解教学经费不足的问题。

植物学论文: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植物学兴趣

摘要: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的意向,它往往和人们的好奇心紧密相联。在中职植物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如何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植物学的热情,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植物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人,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植物学学习活动,是中等职业学校植物学教学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中职教育;植物学教育;中职学生兴趣培养;植物学兴趣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依靠课堂教学、课后习题,若只是传道授业还是可以的,但是想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比较困难了。并且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中等职业学校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长期以来,在中职院校植物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在v台上背汤头,学生则是在下面昏昏欲睡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想要培养中职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人手:一是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优化教学内容;二是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优化教学方式。

一、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一)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陛

中职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学生,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文化知识相对薄弱,对于植物学这样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就应该降低难度,增加实例,把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增加学生对于植物学的感性认识。并且在植物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应该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讲完一个基本理论知识,就应该提出相应的实例并延伸至相关知识点,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学生的知识脉络。

(二)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课外延伸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重视植物学的课外小组课题内容设置,以及组织中职学生参加植物学课外小组活动是一个可行有效的教学手段。当然,植物学的课外小组课题内容设置就需要植物学教师们多花心思,应该以学生感兴趣的植物学内容人手,中职学生知识面窄,感兴趣的事物比较简单,因此经常需要老师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例子,引入到植物学延伸课外学习课题里去。在重要知识点的教学中,采用生活中常见又比较有趣的植物现象及规律作为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导他们主动查阅文献资料、组织深入讨论,最终达到掌握知识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优化教学方式

(一)根据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学生即便是同一个班的学生,其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别。部分学生只要开始就接受了这门学科,便会越学越好,而有的学生即使对该项学科学习兴趣浓厚,但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止步不前。这种情况的产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并非每个同学都可以适应;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不恰当,这两方面的原因都学要教师用适当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植物学这门专业学科来说,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不能以偏概全,不能针对某一类学生进行教学,应该考虑听课同学的接受能力来调整课程进度及内容,同一个知识点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讲解模式。

(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植物学知识点根据研究成果的不断增多,但是植物学教学课时的不断减少,传统的教学手段已无法满足当下植物学教学的需求,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从而提高植物学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提高植物学教学效率的一个主要手段。自2005年开始,开展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植物学教学的整合和研究,其中包括植物学精品课程设置、植物学多媒体课件制作、植物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教学改革。因此植物学多媒体课件开始大量应用于教学中,其生动地展示过程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使植物学知识点更为简化让学生容易接受,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好评。

(三)在教学活动中活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主动地去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学科产生浓厚兴趣。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同时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充分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认知事物的规律,根据植物学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启发式教学,优化植物学课堂的教学方式。

例如:我们地处亚热带地区,对于学习植物学有良好的地理生物条件,植物标本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采到,这也对我们开展实验启发式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而植物学中的一些知识点可以采用比喻启发式教学方法等。除以上常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外,在植物学的教学中还可充分运用“质疑启发式教育”“分析启发式教育”“比较启发式教育”等方法开展教学。总之启发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在植物学的教学过程当中结合实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并加以活用,不仅实现教学目标,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中职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

三、结语

“兴趣是好的老师。”――这是任何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提高学习效率的主要手段。在当前中职的教育体制下,教师应该再占主导地位,学生才应该是教学的主体。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植物学热情,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植物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人,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植物学学习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和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植物学论文: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本文在分析传统植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解析了存在的问题,结合了本人的教学实践,根据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能力培养需求及对植物学的知识结构需求,对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从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

关键词: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风景园林专业

植物是风景园林设计的要素,掌握植物鉴赏和植物配置的知识是风景园林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因此植物学也成为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但因与农林类专业不同,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讲授内容应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应更强调植物的观赏性和应用性[1],而这一特点在传统的植物学教学中通常被忽视。因此,本文从风景园林专业角度入手,对植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比较,并对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力求使植物学课程符合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学习的要求。

一、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现状

植物学授课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两大模块。教学内容十分地、具体。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的授课内容基本上沿袭了传统植物学的授课内容。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手段多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生自主学习的极积性高[2]。例如,利用植物检索表、植物志、图鉴、网络鉴定植物,野外识别植物等。在野外实习中,大量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配备手提电脑和数码相机,现场利用摄影摄像,在实习基地利用电脑进行学习与交流,提高教学效果。通过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植物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等。

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继承了传统植物学教学中的优点,值得发扬光大。但是,在社会和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下也存在下列些许不足之处:

1.课时缩短以及学生专业体验缺乏。一般的现行高校植物学分类和系统课程总学时约为30或4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30学时,实践学时10―20学时[3]。实践课程相对较少,与理论课程不能相适应,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脱离实际。

2.教学内容与行业脱节。目前,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内容虽然,但主要偏重于植物形态解剖和植物系y分类这两大块知识体系,与风景园林相关行业严重脱节。为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在学习园林植物学后,掌握风景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园林植物材料的主要美学特性和生物学习性,以便在设计中能够自如和正确地运用这些植物材料。

二、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教学改革探讨

植物学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主干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如《园林树木与花卉》、《园林生态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主要从事以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为对象的岗位,所以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重点研究对象应是种子植物。此外,通过植物学课程学习,应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应明确植物学课程的实际需求,一是应满足对课程学习的需求,二是应满足对未来职业的岗位需求。

1.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改革。根据调研,结合风景园林专业设置与培养方向,在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建设中将对以下方面进行改革:(1)减少植物细胞、组织、植物根茎叶等内容,增加实用性实验内容;(2)将显微镜结构与原理内容并入相关微观观察的实验中;(3)增加植物形态教学内容;(4)增加植物结构与环境适应性内容;(5)在植物分类学知识讲解中,重点讲述高等植物,尤其增加被子植物的教学学时;(6)相应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和课时分配(表1)。

2.加大教学中实际感受环节。传统植物学教学中PPT图片形象演示环节虽然不缺,但如果依赖PPT,教学效果也不理想。需增大植物学实践的教学环节,在此环节中学生能非常近距离的感受实物,教学效果也会培增。这就要求开辟合适的实践教学场地,来增强学生对植物的感性认识。此外,在教学中应结合专业特点,增加植物应用性实例,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体验。

3.教学理念改进。专业教学与素质教育应并重,即在传授植物学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坚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引导、实用技能指导、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此外,还应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研态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许昌学院的一员,应牢记“崇德砺志,博学敬业”八个大字,笔者正是将其作为自己植物学课程教学理念的核心,坚持把事物的制约、适应、联系、变化、发展等辩证方法作为思维训练、思想教育的关键,以使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教学内涵更加丰富[4]。

三、结语

课程建设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也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培养质量,而后者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课程建设水平的高低[5]。许昌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近年来非常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倡课程建设和转型发展。植物学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风景园林专业建设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教学内容、课时分配、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上不断改革创新,植物学课程才能适应专业与学科的发展。在经历了三轮教学改革实践后,许昌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改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继续以学生为本,不断改革与创新,以期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简介:解丹丹(1983-),女(汉族),湖北沙洋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园林植物。

植物学论文:浅谈中职教育学校植物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植物学是理科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农学、园艺、环境、资源、林学等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本文分析目前中职教育学校植物学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课程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植物学;教学;课程;理论;实验

植物学课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界各大类群的特点及代表植物,植物界的演化规律,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等。是中职教育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植物学是一门内容广博的学科,中职教育学校都非常重视植物学教学工作。目前中职教育学校植物学课程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植物学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一、中职教育学校植物学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

1.对植物学课程重视不足

中职教育学校开设了植物学课,但是理论教学、实验教学、野外实习安排的课时和授课时间,都存在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分配上常常出现不尽合理的问题。更重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野外实习安排的时间不够,没有作为重点课程来培养,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兴趣。

2.植物学课程教学内容不丰富 ,课堂缺乏活力

植物学教学中基本知识及概念在课程中占的比重较大,虽然普通的多媒体课件比传统的教学有所改善,都是还是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中职教育学校在植物学教学中基本知识及概念,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按部就班的宣讲,课堂上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度低,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植物学课理论教学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出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3.讲授植物学课的老师整体专业水平不高

植物学课程涉及到植物生理学,植物分类学,形态解剖、植物学工程、遗传、免疫方面的内容等。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从目前中职教育学校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的理论知识并不缺乏,但动手能力不强,是薄弱环节,在日常的教学中重讲轻动手的现象还比较普遍,难提高植物学教学质量。

二、解决中职教育学校植物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理论联系实际

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植物学教学改革中,要重视理论联系实践,要重视从课堂理论、实验实习和课余兴趣入手, 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性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选好直观的教具,把课程设计好,采取理论课与实验课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设计好课外实践需要的材料、时间和观察实地等,帮助学生理解、验证、巩固和提高所学的植物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去指导实践。

2.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植物学是一门描述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植物学研究的对象种类繁多,而且形态结构和生态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历年来,植物学教学内容教材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植物学的知识更新缓慢, 教师们靠“板书+挂图”的教学手段来教学。针对植物学教学时间长、概念繁多、内容复杂、学生缺乏兴趣的现状,要重视从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探索。更新实验的设计理念、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实验内容、 实验设备等。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涉及到从宏观到微观的多个方面,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植物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要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录像、投影、幻灯片等方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合理设置课程

植物学教学完整的课程设置,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整个植物界的概况,植物主要类群的基本特征、常见种类、系统演化等,为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态学等打好基础。植物学教学要有创新教育思想,要运用好“理论―实践―运用―创新”的现代教学模式。课程内容的系统性要强,配套教材要新颖。通过设计合理的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中职教育学校植物学教学课程设置可以分为理论课、实验课、野外实习三部分。教学采取理论课和实验课相分离的方法,及时学期开设理论课,总学时为72学时,以教师讲授为主,运用现代技术教学,采用多媒体、网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实验课在第二学期开设,实验教学总学时为54学时,采用采集和观察、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等方式,开展实验课,通过实验课让学生掌握显微镜使用技能,对各科代表植物的植株外形,花、果形态等进行详细观察、记述,对常见树木和田园杂草进行观察、鉴定、采集和制作标本,进一步学习练习使用理论课程学习到的植物检索表、植物志等工具书鉴定植物,通过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三、结语

植物学课程是中职教育学校农学类和生物学类各本科专业(农学、植保、园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的骨干基础课程,通过植物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学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打好基础,对农学类和生物学类专门人才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学生今后从事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植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通过学习植物学能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意识,树立环境意识和自然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下必要的基础。

作者简介:王跃明,讲师八级,云南省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方向:@艺花卉、植物学、种植。

植物学论文: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心理学规律的科学。结合高校植物学教学特点,将教育心理学规律运用到植物学教学实践和改革中,τ诮立合理高效的授课方法,改进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具体分析了教育心理学规律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几个应用实例,为更科学地进行植物学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关键词:植物学教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

植物学是农学类和生物学类等专业的骨干基础课程,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系统进化过程以及高等植物分科基础知识,为后续植物生理学、植物资源学、生态学等课程的学习提供知识储备。由于植物学课程涉及的知识点较多,知识点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增加了学习难度,且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对相关知识遗忘较快。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知识点并减缓遗忘速度,使植物学知识能够与后续的课程学习顺利衔接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直接针对学校教育,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其研究课题、资料和数据也直接从学校教育实践中获得[1]。植物学教学是教学实践的一部分,必然要遵循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规律。本文结合作者自身教学实践,对教育心理学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一、提高教师威信,促进知识传输

教师威信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职业威信,二是教师的人格威信。职业威信的建立要求教师对植物学课程有深刻的理解,知识渊博,能结合课堂内容适当拓展,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刻苦钻研学科发展,能把近期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有较高的教学艺术,使课堂生动有趣。人格威信是学生对教师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尊敬和信赖。

二、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提高学生学习动机

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则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和维持现有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并促进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又可激发、增强甚至巩固学习动机。具体到植物学教学,只有首先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由被动地为了修完学分而学习,转变为主动地为了兴趣而学习,使学生觉得这门课程有趣有益,愿意花时间去钻研,才能使教学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动机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使学生明确本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很多情况下,学生对植物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学和怎样学,教师应在课程初期使学生明确植物学课程在整个生物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对后期植物生理学、植物资源学、植物分子生物学等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并结合生产实际,说明植物学课程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明确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使学生知道应该如何去学及达到何种学习效果。

2.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成功感。植物学课程知识点较多,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必须不断地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如引导他们进行一些植物的识别,设立问题情境然后引导他们进行解决等,对于完成任务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并给予适当的奖励。由于各个学生的生物学基础不同,个人的认知能力也不一样,所以教师要在施教过程中留心观察,任务难度要因人而异,避免使学生产生挫败感[2]。

3.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整个课程中的作用,明白自己是整个教学学习活动的主角,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

三、遵循感知规律,不同内容运用不同呈现方式

知识的学习过程,首先是知识的感知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本来枯燥的知识以更加容易被感知的形式呈现出来,简化知识理解的难度,提升知识传输的效率。感知规律主要包括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及对比律等,植物学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运用不同的感知规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高等植物雌雄蕊发育部分的讲解可以运用活动律,做成Flash动画的形式,在动画播放的过程中穿插讲解,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雌雄蕊的发育过程,识记各个结构的名称;讲解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时,可以运用对比律,引入对根结构的复习,把二者的结构图同时呈现,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茎结构的理解,也有利于他们在对比当中强化对根结构的认识;高等植物分科部分的讲解可运用组合律,把有共同识别要点的科放在一起进行讲解。如大部分唇形科植物及部分玄参科、马鞭草科、爵床科植物具有“茎四棱”的特点,可以把这些植物放在一起讲解,并结合它们叶序和花序等的不同,分别进行识记。

四、巧妙运用记忆策略,促进学生知识巩固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和回忆(再认或再现)等方式,在人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这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植物学教学应分别从识记、保持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入手,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巩固。识记是对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和转换,使之适合于记忆贮存的过程。植物学知识的编码最实用的方法是把其编制为口诀或顺口溜,既降低了学生记忆的难度又增加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对此前人已进行了合理的探索,如“十字花科蔬菜多,合生心皮假隔膜,雄蕊六枚四个长,关键一项看角果”[3],“枝有环痕雌雄多,聚合u木兰科;乳汁腺体花单性,花盘常在大戟科”等[4]。保持是识记过的知识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也就是信息的存储过程。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植物学教学过程中及时的复习尤为必要,复习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完成,如课后教学网络平台互动,课堂学生互问互答,定时的知识小竞赛等。回忆是记忆过程的阶段,是人脑对信息的再认和再现。对植物学教学而言,适时地进行实验操作和植物的野外识别是行之有效的“回忆”手段。植物学实验大多为验证性实验,是对课堂知识的再现,教师应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角,激发学生主动地回忆所学知识。野外植物识别时应合理安排实习形式和内容,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植物的形态学特征和部分器官的解剖实现知识的再认和再现过程[5]。

五、适当进行内容扩展,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学习迁移是指一N学习中得到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正面的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负面的干扰作用称为负迁移。大部分高校植物学课程在学生入学后的及时或第二学期开设,为后续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植物资源学等课程的学习进行知识储备。植物学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材重点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结构和知识框架,还要适当补充本学科相关领域的近期前沿进展,提高学生对整个课程体系的理解,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如高等植物分科部分可以结合植物的识别特征,介绍该植物在食用、药用、工业等方面的价值。细胞结构部分可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细胞凋亡对植物自身的生理作用及近期的研究进展。这样,既提高了课程学习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期望值。

六、结语

近年来,植物学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多媒体和网络互动平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多样化,学习方式灵活化,教学效果明显提高[6,7]。在植物学教学改革过程中,教育心理学是各项改革措施的重要依据,教学过程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将使改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植物学论文:应用生物科学专业植物学野外实习改革的探讨

【摘 要】针对应用生物科学专业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根据植物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生物科学的专业特点,结合近年来野外实习教学的验,提出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构建新型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体系。该体系有利于增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应用生物科学;植物学;野外实习

0 前言

应用生物科学专业是近几年教育部批准的一个特设专业,学科门类归于农学的植物生产类[1],是一个注重实践的多学科、宽口径的应用型专业。洛阳师范学院自2013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园艺花卉方向和水生生物方向,学制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2]。植物学野外实习是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植物学教学质量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野外实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植物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目前,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存在的问题较多。包括:(1)没有突出该专业“应用性”的专业特色,野外实习常常与生物科学专业一起进行,并未针对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特点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植物学野外实习体系。(2)实习多采用传统模式,教学方式单一。我校在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内拟定了4条不同生境的实习线路,主要进行植物种类识别和标本采集。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低,没有体现创新性,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实习教学手段落后,主要通过学生采集标本,教师讲解的方式,没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手机)。(4)考核方式以植物类群识别为主,方式单一,不能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的评价。

文献中对生物科学专业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多有探讨,而针对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实习体系探讨则少之又少。本文以洛阳师范学院应用生物科学专业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实习基地为例,探讨该专业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改革。

1 实习基地简介

实习基地植物资源丰富,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地处伏牛山腹地。伏牛山是中国重要自然地理过渡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分区线和中国动物区划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分界线,是黄河、淮河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因处在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地貌多样,因而汇集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公园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56科667属1961种4亚种128变种8变型,占河南植物总数的80.9%,其中蕨类植物20科47属127种7变种2变型,裸子植物6科9属11种1变型,被子植物130科611属1523种4亚种121变种5变型[3]。

其中有的具有园艺观赏价值,比如较为常见的有珍珠梅、南川绣线菊、中华常春藤、黄栌、铁筷子、铁木、膀胱果、青钱柳、红豆杉、米心水青岗、华山参、河南杜鹃、太白杜鹃、河南杜鹃、棣棠花、蝴蝶荚迷、猥实、五角枫、虎耳草、惠兰等;有的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如五味子、乌头、香附子、茵陈蒿、柴胡、薄荷、山楂、紫苏、荆介、野菊花等;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种类,如翠雀属、乌头属、风仙花属、四照花、紫斑风铃草等。此外还有用于园林搭配的芳香植物如松柏类、香附子、惠兰、望春玉兰、土荆介、野菊花等。

2 构建新型的野外实习教学体系

2.1 改革教学内容,体现专业“应用性”特征

教学内容应服务于教学对象。针对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应用性”特征,植物野外实习教学内容也必须做出改革。我校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园艺花卉方向和植物学野外实习联系紧密,在实习过程中要强化植物的园艺观赏价值,引导学习发掘不同植物类群的潜在园艺价值。实习过程中把具有园艺观赏价值的植物类群做为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重点,并要求学生对其园艺性状做初步的描述和评价。

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将野外植物按观花类植物、观叶类植物、观果类植物、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宿根植物等进行分类,进一步加深记忆。此外,根据不同植物生长的最适生境,将野外植物按阴生植物、阳生植物、耐旱植物、喜湿植物等进行归类,从而帮助学生熟悉野外植物在园艺种植中的应用。

植物学论文:网络背景下高级植物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为了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开展高级植物学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线,依托植物学精品课,针对高级植物学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网络背景;高级植物学;教学;探索

高级植物学是针对植物学科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学生从事植物相关科学研究的基础课程,是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一门课程。但随着新时代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突飞猛进,学生获取信息更加及时、方便、快捷,传统的教W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高效性,不仅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会造成学生学习无趣,效率低下甚至厌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理念及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完善,高级植物学课堂教学模式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在教学方法上,改变课堂的主体角色,从以教师为主体变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打破以往的灌输型课堂,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式课堂,把传统的“单口相声”式的一言堂变为“小品式”人人都能参与的讨论课堂,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实现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信息获取的多元化为高级植物学的教学提供了平台,经过几年的高级植物学教学实践与探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1 充分发挥MOOC 平台与微课优势,提高理论课教学效果

当今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飞速发展,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简称MOOC,音译为“慕课”)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对传统教育带来巨大冲击并成为教育界的焦点[1,2]。借鉴MOOC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建立植物学慕课平台,进一步丰富植物学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讲稿、课件等文字资料,完善课程教学视频和试题库,形成丰富多样的在线教学资源库。慕课的作业与测试功能可以及时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查缺补漏及不理解的内容,课堂上可以和老师探讨,也可用慕课的互动模块向老师提出问题,以便及时解决问题。通过促进慕课平台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现本校高级植物学课程品质教学资源的共享,为促进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和提供保障。

短小精悍、主题明确、使用方便、交互性强是微课的特点。将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拍摄成10分钟左右的简短视频,共享到MOOC平台上,学生学习时可以反复观摩、随时停进,便于学生学习和思考,既节省了学生查找的时间,又能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及时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利用网络和现代化电子设备,避免了学生边上课边将课件照下来,老师上课像开“记者招待会”一样的弊端。

2 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腾讯公司在2011年推出的智能终端服务免费应用程序――微信,为受众提供了即时通讯服务,2017年微信团队在微信公开课上的《2016微信数据报告》显示,平均日登录用户达到7.68亿人次,其中90后大学生占用户主体,这也加快了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只有适应大学生的方法和手段才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电子终端,可以随时随地拍照或录制视频上传到微信平台,既可制成实验教学的显微图像册,也可作为今后的教学资料[3],这些方便、快捷、即时的资源获取方式,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较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3 利用网络电子资源,提高实习实践效果

在高级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实习实践对于培养学生解决与植物有关的实际问题能力非常重要。包括校园实习和野外实习,校园实习主要包括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别和常见园林植物种的识别,野外实习内容主要包括种子植物野外调查方法、植物标本的制作技术、植物标本采集方法、植物科与种的识别技术等。要求学生在野外实习中有重点地收集植物材料,查阅文献资料,撰写实习报告并进行交流汇报。通过野外实习,培养了学生野外工作的经验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促使学生应用植物分类工具书,锻炼学生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达到与本专业后续课程密切衔接的目的。

通过给学生设立专题,引导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文献资料,查阅调查方法,参考文章的框架结构,然后对专项内容进行研究,获得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形成论文。

新媒体技术的革新,为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对于2000年前后出生的当代大学生,他们对自媒体和新技术的适应能力更强,如果在高级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合理运用这些新技术,如慕课、微课、精品课和直播等新工具,即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从处理资料、加强沟通、促进合作、提高学习能力等方面使学生得到锻炼,同时也能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利用角色变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采用角色变换教学,由教师有目的的选择课程教学主题,布置学生可以自主完成的任务,先让学生以相互查找参考资料、自学教材等方式来进行自学,要求学生将研究的结果自制成电子演讲稿,运用课堂学习或小组交流的形式和同学一起分享,然后组织同学讨论、分析和评价,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在给学生带来挑战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有成就感。这种角色变换的学习方式需要老师提前做一些指导和帮助工作,并在学生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效果才会更好。

当然在高级植物学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好现代化的网络信息平台也非易事,需要花费财力、物力和大量时间,需要教师统筹规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联手共建才能达到效果。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喧宾夺主,网络媒体只是教学手段,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最终是为实现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服务。总之,任何课程教学改革都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完善,在持续的坚持中提高,这需要教师、学生、院校共同努力,才能逐步提高教学效果,完成人才培养的重任。

植物学论文:高职中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为适应现阶段高职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本文介绍了药用植物学课程改革围绕“四改”进行的探索,分别是改教学内容、改教学方法、改教学手段、改考核评价机制。结果是学生在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 课程改革 高职

高职中药学专业的药用植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与后续的专业课如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衔接紧密。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但实际情况却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这种情况已不能适应现阶段高职教育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以此为宗旨,笔者学院对药用植物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课程改革探索,课改主要围绕以下“四改”分别展开,主要包括:改教学内容,改教学方法,改教学手段,改考核评价机制。

一、改教学内容

结合企业岗位要求,同时结合目前高职学生“以碎片化学习”为主的学习特点,打破药用植物学原有的系统教学内容,改为“碎片化教学”。即将原有的系统课程体系“打碎”成“四大碎片”,每一个碎片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最终将整个课程分为以下四个项目:药用植物形态认知项目、药用植物显微认知项目、药用植物显微技能实训项目、药用植物基源鉴别实训项目。理论和实训的课时数比例为1:1.5。理论内容适当精简,实训课程结合企业岗位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业道德与责任心。

二、改教学方法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开始。改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代之以较为先进、更适合学生学习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等。如在药用植物形态认知项目教学中,讲到根与根茎如何区别时,教师可采用设定情景及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拿出何首乌、大黄、白芷、天麻、生姜等原药材让学生去探究并解决问题,教师进行难点解答。教师从传统的主讲角色转变成主导角色,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课角色变为主动学习角色。这样,在教师新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主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均逐渐提升。

三、改教学手段

传统的一支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早已不能满足现代高职学生对课堂的需求,简单的PPT也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现代的学生在课上或课下需要更多的视觉冲击和互动。因此各种教学媒介应运而生,有基于QQ平台的腾讯课堂,有基于微信平台的雨课堂以及各种APP软件。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学习新的教学媒介,给学生呈现更具吸引力、更有效果的教学手段。

四、改考核评价机制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发生变化,考核评价机制必然要随之改变。考核评价机制的改变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改变考核时间。可以随堂测试,利用蓝墨云班课等APP软件,教师每堂课都可以进行测试;同时结合每个项目进行单元测试和期末综合测试。其次,改变考核方式。可有传统笔试,也可进行移动终端测试及现场面对面考核,可以采用学生自评、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考核机制。再次,改变考核内容。有传统理论考核,也有操作技能考核、实训结果考核、创新能力考核、职业素养考核等。例如,可以对学生进行“常用药用植物识别”考核,可以对学生徒手切片的技能进行考核,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制作成果、浸制标本制作成果的考核,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植物标本创意贴画考核等。通过改变考核评价机制,学生的动手能力、岗位操作能力、创新能力都不同程度得到提升。

五、小结

通过以上“四改”的不断推进,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发生改变: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都得到提升,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提升。

植物学论文:睡莲的植物学性状及其分类

摘要 睡莲自古以来中外皆视为名贵观赏植物,经过不断的改良,已产生具有各种优良特性的多个品种。本文介绍了睡莲的植物学性状和分类,对于今后睡莲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睡莲;植物学性状;分类

睡莲为睡莲科(Nymphaeaceae)睡莲属(Nymphaea)多年生水生植物,全球现有50多个原生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原产5种。现经过各国育种家长期的选育,至今睡莲已有品种上千个。其花色艳丽,姿态优美,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被誉为“花中睡美人”,是园林水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睡莲的根能吸收水中的铅、汞、苯酚等有毒物质,是难得的水体净化材料。此外,作为鲜切花和工艺干花进入宾馆和家庭,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已有研究发现,莲花可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多糖、黄酮等,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生理活性,其鲜花可供生食,亦可泡茶、浸酒等[1-2]。目前,台湾对其开发的较多,已有产品在市场上销售。

1 睡莲的植物学特性

1.1 根

睡莲属植物的成年植株均没有主根系,其主根只存在于种子发芽生长后的实生苗早期阶段。当实生苗长出第1片叶后,从胚轴与叶柄相接处的下方长出及时不定根,随着叶片、不定根的增多,须根系形成,初生根失去作用消失。

1.2 茎

睡莲的茎常短缩形成具有肉质地下茎的形态,这些变态茎主要用于贮藏碳水化合物,当季节干旱时或气候异常寒冷时,可用以抵抗不良环境,依据它们不同的形态和生长特点大致可分为6个类型。

1.2.1 Marliac型。具此类块茎的品种多为开紫红色花的耐寒睡莲。其块茎粗壮、组织坚实,水平延伸生长,沿块茎长出侧芽,侧茎与主茎组织连接紧密。此类型块茎能耐贮藏和长途运输,不宜腐烂。

1.2.2 香睡莲型(Odorata)。具此类块茎的种、变种和栽培品种多开粉红花。Odorata型块茎粗壮,形似短棒状,其组织近似海绵状,较为松软,水平生长,极为旺盛。具此类型块茎的品种,开花极多,群体花期也长,但不耐贮运[3]。

1.2.3 长棒型(Tuberosa)。此类块茎水平生长,沿着块茎可长出易掰离的芽球,繁殖系数大。

1.2.4 菠萝型块茎。具有此类块茎的主要是热带睡莲,有的品种可有性繁殖,有的可“胎生”繁殖,块茎较少有分生繁殖。

1.2.5 指型块茎。其只限于N.tetragona等极少数种或其衍生的杂交种。此类块茎不分生侧茎,因此不能无性繁殖,只能以种子繁殖,但老茎可以多年生。

1.2.6 地下走茎型。具此类走茎的种和品种仅限于墨西哥热带睡莲及其杂交所衍生的栽培品种。

1.3 叶

睡莲的叶片有沉水叶和浮水叶,叶片形状主要有圆形、肾心圆形、阔椭圆形或卵圆形。耐寒睡莲的叶缘为全缘平滑而无刻;热带睡莲则有锯齿状的叶缘。在某些睡莲的种及由其杂交育成的栽培品种中,其叶片除了正常的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外,还具有繁殖的功能――“胎生”。睡莲的叶柄有较强的可塑性,可随水体深度的加深而伸长,使叶片能保持在水面上。

1.4 花

睡莲的花为标准两性花,是较原始的形态。花朵自外向内依次为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大部分。睡莲花为上半位子房,各部区分明显。睡莲花形有星芒放射状和杯状,花色较为丰富,几乎涵盖了可见光谱中的各种颜色。

1.5 果实

睡莲果实属于浆果,其内部充实着胶纸物。果实成熟期为20~25 d,成熟裂开后,释放种子,每粒种子包藏在一个膜质囊内。其种子为圆形、椭圆形[4]。

2 分类

睡莲属植物全球有50多种,我国原产5种,经过长期人工杂交和选择,至今睡莲品种有上千个。目前,常用的分类系统是以植物形态学为基础的心皮是否离合为标准,而生态学作为辅助性的分类依据。

2.1 依心皮状况划分

2.1.1 离生心皮组(ApocarpIae)。其特征为心皮离生。这个组包括热带睡莲中白天开花晚上闭合的种类。按照心皮花柱的长短与有无,分为2个亚组:①Anecphya。为澳洲亚属(A-ustralian subgenera),缺少心皮花柱(carpellary styles);②Brachyceras。为广热带亚属(Pantropical subgenera),具明显呈三角形(几近三角锥)的心皮花柱。

2.1.2 聚合心皮组(Syncarpiae)。其特征为心皮合生。包括全部的耐寒睡莲种、变种、栽培品种及一部分热带睡莲种和品种。可分为3个亚组:①北温带亚组(Castalia)。本亚组包括全部耐寒种及品种和少数白天开花的热带品种,又分为3个小组,分别为热带黄花小组(包括热带开黄花的种)、耐寒矮睡莲小组(包括耐寒花浮水面的种和变种)、Eucastalia小M(包括耐寒睡莲中各大、中型开白、粉、红、橙色花的种、变种和栽培品种)。②新热带亚组(Hydrocallis)。包括晚上开花热带睡莲。③古热带亚组(Lotos)。包括晚上开花的所有热带睡莲种、变种和品种[5-9]。

2.2 依对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划分

可按如下进行分类:

睡莲属耐寒睡莲类Chamaenymphaea 组Eucastalia组Xanthantha组热带睡莲类白天开花组澳洲亚属广热带亚属晚上开花组新热带亚属古热带亚属

植物学论文:山药在植物学上的分类探讨

摘要:指出了从植物解剖学和形态学的角度来看,山药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既有双子叶植物的特征,又有单子叶的特征,是介于单子叶和双子叶之间的植物。单子叶植物是由双子叶植物演变而来,山药应该是还没有演变成单子叶植物的中间型植物。对山药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进行了结构解剖,综合探讨了其在植物学上的分类。

关键词:山药;植物学;分类;探讨

1 引言

山药是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中能够形成地下肉质块茎(根状茎)的栽培种(野生种)。为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在我国一般作为一年生蔬菜或中药材栽培,主要产品为肥大的肉质块茎(根块茎)。

山药在植物学的分类为:植物界(Regnum vegetabile)、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百合目(Liliales)。因此,拇统的植物学分类来看,山药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单子叶植物。从植物解剖学和形态学的角度来分析,山药既具有单子叶植物的某些特征,又具有双子叶植物的某些特征,把山药归到单子叶植物有些不妥,笔者认为山药是介于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之间的植物。下面从植物形态学和解剖学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2 根解剖结构

山药为须根系。山药的根的结构只有初生结构,没有次生结构,因此,山药的根不能增粗。纵向的从根尖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图1);横切面由外到内分为表皮、皮层、和中柱3个部分(图2)。表皮由一层体积较小、排列紧密的细胞组成,一部分表皮细胞向外凸出发育成根毛。皮层由许多体积较大、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中柱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和薄壁细胞组成。初生木质部成辐射状,一般排列成7束或9束。山药的根从形态和解剖结构上来看都与典型的单子叶相似。

3 山药茎的解剖结构

山药的茎有3种形态,分别为地上茎、块茎(根状茎)和珠芽(气生块茎)。种薯发芽后向上形成地上茎(藤蔓),向下生长形成块茎,当地上茎生长到一定时期后,在叶腋处形成珠芽。

3.1 地上茎

地上茎纵向解剖可分为生长区(生长点、顶端组织)、伸长区和成熟区3个部分,这一点与双子叶植物相似。

横向的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束柱(中柱)3部分(图3)。表皮位于最外层,是一层排列紧密整齐的细胞,表皮细胞的外壁有角质层。皮层由薄壁细胞组成,有7或9个由厚角组织组成的凸起,与根的7或9个原生木质部相对应,在凸起处间有叶迹维管束生长。维管束柱内有2轮楔形的外韧维管束,成环状排列(双子叶植物的特征),外边一轮有7或9个,与皮层的凸起相对应,是原生维束,里面的一轮也有7或9个,与原生维管束相间而生,是后生维管束。山药地上茎的解剖结构与典型的双子叶植物的初生结构相似。山药地上茎内与大多数单子叶植物一样没有形成层,因而不能形成次生结构,且地上不能增粗。

3.2 块茎

块茎是变态的茎,由基端分生组织向下分裂生长形成的,顶端有一个芽。山药的纵向结构与地上茎相似,分为茎冠区、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各部分(图4)。这些特征与双子叶植物相似。由于块茎生长在地下,与地上茎不同的是多了一个茎冠、成熟区生有根毛。

块茎的横切面由外向内分为表皮、皮层、薄壁组织和维管束4部分(图5)。表皮位于块茎的最外层,由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组成,生长中后期由于周皮的形成而脱落。皮层位于表皮的内侧,由数层薄壁细胞组成。外皮层在生长中后期,变成木栓形成层,有部分细胞分化成侧根;内皮层有分裂能力,能够分裂形成不定芽。皮层内部是薄壁组织,由大量薄壁细胞组成,是贮藏营养物质的地方。这些特征与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相似。在薄壁组织中散生着有限维管束,分布比较均匀(单子叶植物的特征)。由于山药块茎的维管束是有限维管束,在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没有形成层,不能形成次生结构,因此其块茎的增粗是靠基端分生细胞数量的增加和体积的增大来实现,当块茎增粗到一定值时,一般不再增加。山药块茎的这些特征与单子叶植物相似。

3.3 珠芽

山药的珠芽是气生块茎,是地上茎生长到一定节位后由主茎和侧枝的腋芽分化而成,是变态的茎。珠芽下端具有分裂能力,为基端分生组织,珠芽的生长和膨大由基端分生组织完成。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与块茎相似。

4 山药叶的解剖结构

山药的叶是由茎尖生长锥周围的叶原基分化而成。在叶形成初期,先由叶原基顶端的细胞分裂成锥状叶轴,再由叶轴分裂形成叶片和叶柄,这些特征与双子叶植物叶的形成非常相似。山药的叶脉为掌状网脉,由基出脉、支脉和细脉组成,基出脉(主脉)突出,支脉末梢是不封闭的,故有自由支脉末梢;而单子叶植物的多为平行脉或弧开脉,支脉末梢是封闭的,故无自由支脉末梢。

山药叶的横向结构由表皮组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脉4部分组成(图6)。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均由一层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表皮上有气孔,气孔由一对肾形保卫细胞构成,气孔的数量下表皮多于上表皮,这些都是典型的双子叶植物的特征。叶肉介于上下表皮之间,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组成。栅栏组织在上表皮的下方,由一层圆柱形薄壁细胞紧密排列成栅栏状。栅栏组织下方由许多不规则的薄壁细胞疏松的排列成海绵状,细胞间的间隙较大。这些也是典型的双子叶植物的结构特征。单子叶植物的表皮上气孔多由两个哑铃形保卫细胞组成,上下表皮的气孔的数量差别较小。

5 山药花、果实和种子的解剖结构

花、果实、种子是山药的生殖生长器官。山药的生殖器官等也具有典型的双子叶植物某些特征。

5.1 花

山药的花是变态的侧枝,由茎顶端的分生组织分化产生。当主茎生长发育到一定的节位后,在主茎和侧枝生长点下方叶腋中出现略有突起的花器原基和锥状突起,发育成花序,这些特征与双子叶植物相似。

山药雌雄异株,花单性,单生于花轴周围形成穗状花序或者组成总状、圆锥花序,单株花序数品种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从几十个到几百个不等,这些特征都与双子叶植物相似。雄花无梗或短梗,由苞片、花被和雄蕊三部分组成,有些种还存在着退化的雌蕊(D7),花被6片,雄蕊6枚。雌花由子房、花被和柱头组成,有些种还可以看到退化的雄蕊和苞片(图8),子房下位,子房3室,花被6片。双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5或4,而单子叶植物的花基数通常为3。因此山药的花具有单子叶植物的特征。

5.2 果实和种子

山药的果实为蒴果,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山药的子叶发育比较特殊,当受精卵进一步分化为合子,合子顶端产生子叶原基,由于子叶原基细胞分裂的不均衡性,山药的及时片子叶分裂较快,每二片子叶分裂较慢,被及时片子叶包围,在出苗时,及时片子叶留在种皮内,第二片子叶伸出地面。但从解剖结构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两片子叶,只是出苗时一片留在种皮内,一片出土。

6 综合分析

学界较为统一的观点认为双子叶植物出现早于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是从双子叶植物中演化而来,出现于8000万年~1.2亿年前之间。根据粗略的估计,已描述的双子叶植物大约有165000种,单子叶植物55000种,双子叶植物数量远远高出单子叶植物,从进化学的角度侧面证明双子叶植物的起源早于单子叶植物,在从双子叶植物向单子叶植物长期的演变过程中,除了双子叶和单子叶这两个类型外,是否还存在着中间类型,即介于双子叶和单子叶的植物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山药是一种古老的植物,这一点从它的世界性分布(世界范围内有3个起源中心)和遗传物质基础上可以看得出来。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山药的根和花在某些方面已经具有单子叶的特征。而其地上茎(气生块茎)、地下块茎、叶、花的形态、果实和种子还保留着双子叶植物的特征。因此,把山药归为双子叶或单子叶植物都不妥,山药应该是还没有演变成单子叶植物的中间型植物,在自然界中,相信像山药这样处于中间类的植物还是存在着的,山药应该不孤单的现象。

植物学论文:“田野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摘要:针对本校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的教学现状,笔者在教学创新和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包括开辟校内药用植物种植基地、借鉴PBL教学法对校内植物进行资源调查、举办药用植物摄影大赛、建立多样化的综合考核模式等,旨在提高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形态学内容为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器官形态、显微结构以及药用植物的分类等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中药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资源学等专业课的前提和基础,与药材的基源鉴定、品质鉴定、资源开发和临床药效评价等关系密切;是一门理论性、直观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一、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践教学包括实验课教学及野外见习两部分,一直是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我校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虽有开展,但仍存在很多不足:(1)实验课教学方法死板,教学内容陈旧。实验内容多为基本操作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教学。一般先由教师介绍当次实验的内容、材料和方法,讲解和演示实验内容,然后学生参照教师的方法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报告,仍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少主动去思考问题。(2)野外见习时间短、效果较差。见习仅为去广西药用植物园参观24小时,其间学生分组听取带教老师的介绍与讲解。学生不易留下深刻印象,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将野外见习当成外出游玩,学习态度不端正,有悖野外见习的初衷。另外,见习并未培养起鉴别药用植物的方法和能力,且药用植物园不能提供固定的经过培训的带教老师,造成授课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难以保障。(3)由于场地不足,我校目前尚无专门的药用植物园。

二、“田野教学法”的探索

纵观目前各院校对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改革,部分高校进行了理论课与实践课课程的整合,将实践课和理论课结合起来实施“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模式;部分高校在实验课上增加技能型、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抑或是改革实验考核体系,还有重视野外见习在实践课程中的作用。如何将实践教学内容与校园自有植物资源、周边植物园、山麓丰富物种资源、学生学习特点等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都是各高校面临的同样困难和挑战。[1]为进一步提升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教学质量,并结合我校药学专业认证的实际情况,本课题组对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体系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在校园内进行了一系列“田野教学法”的探索。[2]

1.开辟药用植物种植基地。由学生自行开辟校园药用植物种植基地,并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使校园成为药用植物鉴别技能实训基地。[3]本项探索首先在2012级中药资源专业学生中进行,目前已在校园内开辟药用植物种植基地,由学生全程参与园区规划建设、土壤改良、植物配置等。结合药用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及其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由学生自行确定药用植物栽培的物种。挖掘校园中适宜于教学的药用植物,根据教学进度随时进行野外观察,便于增强学习效果,激发学习积极性。

2.积极借鉴PBL教学手段,对校园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在2013―2014年下学期2012级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药用植物学教学中,挖掘适宜于教学的药用植物,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形成开放性实践课堂。校园植物资源调查见习采用PBL教学法。在见习前,教师详细介绍校园内的药用植物资源情况,据此按药用植物分布较多的科属确定选题,由学生带着兴趣和问题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并确定选择课题。学生在确定选题之后对各自收集的方向做出较为的了解认识,总结归纳所要收集的科属特征,在校园中选择标本,了解该科常见植物,自行观察、记录植物形态,查阅分析文献,真实地了解植物的生长状态和发育阶段,多方位、多角度地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生活习性、器官形态、药用部位等,增强对药用植物的印象。在见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合理进行任务分配,明确收集结果附数码照片,主要拍摄药用植物营养器官、生殖器官、药用部位。

3.多渠道加强互动式交流,举办药用植物摄影大赛。校内植物资源调查结束后,将各小组拍摄的药用植物照片按照科属或中药功效进行分类,并以展板形式在校园内展出。不仅能使学生巩固和提高药用植物物种和植物分类知识,也拓展其中药学知识,并能激发学习天然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将药用植物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标本的展览也可丰富校园文化,同时增强学生的自豪感。

4.培养合作意识与环保理念[4]。学生PBL教学中通力合作,一起学习探索,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小组成员确定课题,内部讨论,检索文献,见习过程中分工合作,得出结果,并请教师及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在见习教学前对学生进行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在教学中时刻贯穿环境保护的概念、目的、意义,保护好校园植被的质量,注重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教育。在拍摄植物的过程中,不允许随意踩踏植被。对所需标本不需采集,只需记录影像资料。

5.实践课程考核体系改革[5]。目前药用植物学实践课程考核体系单一,只是对学生每次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给予评分,再将所有实验报告的平均分作为实验成绩,按20%计入课程总评成绩。由于在总评中所占比例较低,学生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实验报告马虎、抄袭等现象屡见不鲜。药学专业认证提出了药学人才培养的新需要,引入更科学、更符合素质教育培养需要的考核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建立了多样性、规范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并重的考核方式。将实验基本操作规范程度、药用植物认知、实验报告的成绩、见习纪律等纳入实践课程考核,形成综合考核方法体系,并且适当提高实践课程成绩在总评中的比例。

三、结语

目前,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首先在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进行试行,取得效果之后再在药学专业进行推广,但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尤其是校园外的野外见习尚须大力加强。本课题组下一步的改革方向为在校园“田野教学法”取得初步成绩的同时,加强学生野外见习的能力,包括采集整理制作植物标本、编制药用植物物种名录等,使学生将药用植物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做到在实践中讲解理论知识,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改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真正提高学生应用知识鉴别药用植物的能力,把实践课作为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和激情。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