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财务基本理论论文

摘要:在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筹资、投资活动与日俱增,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不断。目前,理论界在企业理财的主体、目标、内容等方面已基本上达成共识,但对财务基本理论的构成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纵览财务管理的有关文献,笔者认为迄今止,企业筹资、投资决策中所涉及的重大问题的解签,大多是建立在以下六个基本理论之上的。
财务基本理论论文

财务基本理论论文:关于财务政策选择的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论文关键词:财务;政策;选择;外部;影响;因素

论文摘要:上市公司要建立健全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 ,选择合适企业发展的财务政策,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从企业财务政策概念及内涵出发,分析财务政策选择的外部影响因素。

1 企业财务政策概念及内涵

财务政策一般指财务主体利用一定的办法有意识地改变财务对象,以达到企业理财目标的指针。

就国家主体而言,财务政策是国家以财务规则、制度等形式对企业财务方面所作的规范,它是一种强制执行性的财务政策。其基本目标是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配合,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规范和限制。从财务政策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资本金的来源形式和管理的规定、现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规定、成本开支范围和标准的规定、利润及其分配政策的规定等;从财务政策的表现形式上看,主要是《企业财务规则》和各行业的财务制度。

就企业主体而言,财务政策是企业在国家财务政策的指导下,根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和现实要求所制定或选择的一套自主的理财行动指南,它是一种自主选择性的财务政策。其基本目标是配合企业经营政策,调整企业财务活动和协调企业财务关系,力求提高企业财务效率。从财务政策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风险管理政策、信用管理政策、融资管理政策、营支资金管理政策、投资管理政策和股利管理政策等;从财务政策的表现形式上看,它是一套自主的、灵活的内部财务制度。

2 财务政策选择的外部影响因素

(1)经济周期因素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作为市场经济主题的公司被推向市场,不仅要自主经营,同时要承担盈亏责任。市场经济不同于以往计划经济,她有着一定的周期性,即必然要经历复苏、繁荣、衰退、萧条这四个阶段的循环。与此相对应,上市公司在不同阶段所选择的财务政策也不同。一般来说,在繁荣期,市场需求旺盛,市场供给也成上升趋势,投资政策选择上应增加投资以扩大生产,同时要在短期内筹集资金来满足投资需要;在萧条期,由于整个宏观环境不景气,市场需求减少,可能给上市公司造成大量产品库存,企业现金流不畅,并且难以找到新的可行性投资项目,促使企业采取紧缩的财务政策。

(2)产业政策因素的影响。

产业政策是国家制定的关于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方针和策略。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上市公司要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这就加快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原有一些受政府保护的传统产业受到冲击,而依靠新技术优势发展起来的高新企业日益壮大,这种产业结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资源的转移,毫无疑问,不同的上市公司面对这些政策性导向,会选择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财务政策。一般来说,对于受政府保护的传统行业,它们积聚了大量国有资本,在政府逐步放开管制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融资、投资、资金营运都应采取较为谨慎的财务政策,以便成功适应转轨时期,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减少经营风险;而对于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品质企业,应顺应国际形势,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寻找突破点,合理选择各项财务政策。

(3)金融环境因素的影响。

随着政府行为的减少,外资金融机构准入限制的逐步开放,上市公司融资渠道、方式呈现多样化,金融市场,金融货币政策、金融体制等金融环境的变化,制约着企业投融资政策的选择。如作为企业投融资场所的金融市场,其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的逐步完善,为企业投融资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组合方式,上市公司不仅可以在国内市场上融资,也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融资,融资工具的日益丰富,既可以单独选择股权融资或负债融资,也可两种融资方式并用。相应的,这就加大了金融风险,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一般来说,上市公司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对不同的融资方式所产生的资金成本进行比较,选择资金成本较低的渠道来融资。当然。除了资金成本外,还应考虑融资渠道的资金潜力、约束条件、风险率的大小以及公司本身的资金结构、投资方向,不要从事高风险的投融资事宜,以免公司资不低债,甚至破产。 (4)财税政策的影响。

财税政策作为收入分配政策,对上市公司资金供应和税收负担以及生产经营和财务效益有着重要影响,若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税赋增加,其利润必然减少,因此财务政策的选择离不开财税政策的影响。一般来说,当国家紧张时,有可能会增加税收,公司就应当采取适当的投资方式和规模,由于无论投资什么形式的公司或是何种项目及业务,都不可避免的要面临不同的税收政策,这时上市公司可以选择投资国债,因为购买国债的利息可以免税,在融资政策上,可以采取负债融资,因为负债融资的利息费用可以税前扣除,在股利分配政策上,应处理好积累和分配的关系,既要满足再生产的需要,又能保障股东的基本利益;而当国家财政宽松时,税收的减少使公司财务政策选择更为灵活。此外,应根据国家财税作好纳税筹划,这有利于选择出的融资方案、投资方案、资金营运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

(5)法律环境因素的影响。

法律环境主要是指影响企业理财的各种法律因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依法治国的思想逐步形成,国家对企业的干预由原来的行政手段转变为经济、法律手段,特别是法律手段正不断增强。如今,我国已制定了很多经济法规,从各个方面对企业财务行为进行了规范,同时也为企业正常的理财活动提供保障。因此,在这样一个法制环境中生存的上市公司,其财务政策的选择必然受到影响。一般来说,只有充分认识法律环境,在法律容许的范围内从事理财活动,避免一些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才能使上市公司持续发展。比如税法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公司地处不同的地区,经营不同的产品,属于不同行业,其承担税赋各不相同,如何通过各项融资、投资、利润分配组合以达到企业税赋最轻,是进行财务政策选择时需要研究的。此外,还应不断增强财务政策选择过程中法律、法规意识,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其利益。

(6)外部利益相关者因素的影响。

①政府。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和公共

规划、提供优化信息指导、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公共设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支持,这就要从企业的剩余中获得税收。不可否认,政府是影响企业财务政策选择的最重要的外部利益相关者。一般来说,企业在选择财务政策时,除了要实现企业自身的经营目标,还应关注企业的社会效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②债权人。债权人向企业投入了债权性资本,也要从企业剩余中获得利息。但与股东相比,债权人对企业剩余的要求权是固定的,具有定期、定额和定率的特点。尽管如此,由于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目标不一致性,信息不对称性和风险偏好不平等性以及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就会使债权人也存在着收不到本息的风险,因此,企业财务政策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债权人的利益,保持适当的资产负债率,采取较为稳健的财务政策,以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③竞争者。竞争者是指生产和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根据市场占有率为标志可分为领导者、挑战者、追随者和拾遗补缺者。企业从事的经营或是财务活动,一旦其行为影响到了竞争者的利益,竞争者就会做出相应的决策来应付,这些决策所产生的后果,常常会间接的影响和作用于企业。因此,企业在选择财务政策时,要先分析竞争者的政策取向、经营策略,以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财务基本理论论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

在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筹资、投资活动与日俱增,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不断。目前,理论界在企业理财的主体、目标、内容等方面已基本上达成共识,但对财务基本理论的构成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纵览财务管理的有关文献,笔者认为迄今止,企业筹资、投资决策中所涉及的重大问题的解签,大多是建立在以下六个基本理论之上的。

一、效率市场假说(The 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简称EMH)

效率市场假说这一理论认为:股票市价反映了现时与股票相关的各方面信息,股价总是处于均衡状态,任何证券的出售者或购买者均无法持续获得超常利润。效率市场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弱式效率性,股票的现行市价包含了过去股价变动的全部信息;(2)次强式效率性,股票市价不仅包含了过去价格的信息,而且也包含了所有已公开的其它信息;(3)强式效率性,股票的现行市价已反映了所有已公开的或未公开的信息。

效率市场假说经历了长期的检验。在所有完善的资本市场或股票市场中,都具有高度的弱式效率性,以及相当程度的次强式效率性。研究效率市场假说对企业财务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证券市场反映了全部已公司的市场信息,故大多数股票的价格都是公平合理的,即给所有投资者以均等机会的价格,投资收益的大小只取决于所承担风险的大小;由于在股票价格中包含的信息非常多,因而股票指数可作为市场状况的主要指数,这对于那些与发行、出售股票、股票回购和偿还债券等有关财务决策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效率市场假说这一概念已深入到投资实践并成为政府制定有关证券市场法规的依据。

二、现值分析理论(Present Value Analysis Theory)

现值分析理论是贯穿现代财务管理的一条红线,它是基于货币的时间价值原理,对企业未来的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贴现分析,以便正确地衡量投资收益、计算筹资成本、评价企业价值。

企业经营活动的现值分析一般包含三个要素:企业投资或筹资活动的有效期,即现金流量的时间域;发生在各个时点的现金流量,即每一时点的现金流入或流出量;以及平衡不同点现金流量的投资收益率(为个收益率或称贴现率能正确地反映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以及相应于其它投资机会的机会成本)。这三个要素缺一均不能进行现值分析。利用现值分析进行财务决策的标准是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大于现金流出量的现值,即净现值大于零时才值得去投资或筹资。在通常的情况下,企业资产的净现值越大,企业的价值就越大。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几乎所有的财务决策都涉及到未来现金流量,都需要决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时价值,因此,现值分析是企业进行投资或筹资决策基本准则之一。

三、风险收益权衡理论(Pisk and Peturn trade-off Theory)

风险与收益是一切财务决策的共同标准,现代财务领域中有关风险和收益权稀理论主要包括: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学说、套利定价理论。

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是由美国的著名学者马科维兹(Markovitz)提出,并由夏普(Sharpe)等人加以完善发展的。投资组合是由一种以上的证券或资产构成的组合,投资组合的收益是投资组合中单项资产预期收益的加权平均数;而投资组合的风险却并非单项资产或证券标准差的加权平均数,它是通过协方差和相关系数来衡量的。随着投资组合中包含资产的数目增加,单个资产的方差对投资组合总体方差形成的影响程度会越来越小,而资产与资产之间的协方差形成的影响程度将越来越大。这表明通过多种投资组合,可使隐含在单个资产中的风险得以分散,从而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资产之间的协动关系也可以用相关系数来度量。是协方差与标准差积的比值,即标准楷的协方差,用于在同等水平对事物进行比较。

研究投资组合理论旨在投资决策中,寻求一种的投资组合。按照马科维兹的观点,有效投资组合是一种具有预期收益水平下的最小风险或一定风险水平下的较大预期收益的投资组合。掌握投资组合理论,对于企业进行多角化投资,分散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具有重要作用。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特瑞诺尔(Treynor)、夏普等人于60年代在马科维兹资产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s Pricing Model-简记CAPM),这一模型揭示了多样化投资组合中资产的风险和所需要的收益之间的关系。CAPM的基本模型为:

Rj=Rf+βj×(Rm-Rf)

式中:Rj-第j种证券的必要收益率;Rf-无风险利率,通常以政府债券利率表示;βj-第j种证券的贝他系数;Rm-市场证券组合必要收益率;(Rm-Rf)-市场证券风险溢酬;βj×(Rm-Rf)-第j种证券的风险溢酬。

上述公式表明,任何风险性资产的必要收益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加上风险溢酬,市场风险溢酬决定于投资者的风险回避程度。CAPM简明易懂,目前仍是财务分析的核心理论。

套利定价理论 美国学者罗斯(Ross)在1976年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简记APT),它是对CAPM的进一步扩展。这一理论认为:风险性资产的收益率不只是同单一的共同因素之间具有线性关系,而是同多个共同因素之间具有线性关系,从而从单因素模式发展成多因素模式,以期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经济生活的复杂情况。按照这一理论,证券或资产i的预期收益率为

Ri=Rf=bi1(Rf1-Rf)=bi2(Rf2-Rf)+…bin(Rfn-Rf)

式中bi1,bi2,…bin-第i种资产的收益率对因素的敏感度;

(Rf-Rf),(Rf2-Rf),…(Rfn-Rf)各种因素的风险溢酬。

套利定价理论与酱资产定价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CAPM确定的风险因素是市场证券组合的随机收益,而APT则事先不确定风险因素,它可以包括若干个风险因素,诸如行业生产力水平、通货膨胀、长期和短期政府债券收益差异、债券风险报酬等。因此,可以把CAPM看作APT的特例,只是APT比CAPM考虑的因素较多。

四、总价值理论(Total Value Theory)

总价值理论主要是探讨企业能否通过改变资本结构或股利政策以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价值=股票市场价值+负债市场价值)。

美国的Modigliani和Miller(简称MM)两教授于1958年首次提出了资本结构无关系论。这一理论主要包括:(1)无论是负债经营不是无负债经营,任何企业的价值等于其预期息税前利润除以适用于其风险等级的资本成本率;(2)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等于同一风险等级无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加上风险溢酬。由于市场套利机制的作用,随着企业负债的啬,2股本成本也增加,因此,在无赋税的条件下,企业的资本结构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和资本成本。

M&M于1963年将公司税引入企业价值中,提出负债会因利息是可减税支出而增加企业价值。主要包括:(1)负债企业的价值等

于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赋税节余的价值,后者等于公司税率乘以负债额。当引入公司税后,负债企业的价值会超过无负债企业的价值。负债越多,这个差异越大,当负债达到时企业价值较大;(2)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等于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价值加上无负债企业的股本和负债成本之差以及负债额和公司税率决定的风险报酬率。

米勒模型(Miller Model)。米勒教授于1977年再,探讨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同时存在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根据米勒模型,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赋税节余,而赋税节余的多少视公司所得税、股票所得税和利息所得税的大小而定。权衡模型(Trade-off Model)。MM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地修正和拓展。当引入财务危机成本和代表成本时,企业价值及负债杠杆之间的MM关系可表示如下:

负债企业价值=无负债企业价值+赋税节余现值-财务危机成本现值-成本现值

等式右边前两项为MM理论,减去后两项即为权衡模型。根据权稀模型,当减税利益与负债的财务危机成本和成本相互平衡时,即成本和利益相互抵消时即可确定资本结构。

M&M于1961年提出股利政策不会影响公司的价值。M&M认为在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存在着一种套利机制,通过这一机制使支付股利与外部筹资这两项经济业务所产生的效益与成本刚好相互抵消,因而股利政策并不能增加股东的现金流。根据这一理论,公司的价值取决于投资决策所决定的获利能力,而非决定于公司盈利或现金流的分割方式(即股利政策)。因此,单就股利政策而言,无所谓,也无所谓最次。

如果说现金流的分割方式不能增加公司价值,那么,将不同的现金流合并也不能增加公司的价值。这表明单纯为了多角化经营而将不同的公司合并起来的做法对公司价值不产生任何影响。

尽管上述理论是建立许多假设基础上的,但它为管理者进行财务决策提供了某种思路或启发,特别是关于资本结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使现代财务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五、期权估价理论(Option Pricing Theory)

期权或称选择权是一种衍生金融工具。其基本特征是:期权持有人(其权购买者)具有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某个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金融资产(或称标的资产)的权利;期权立约人(期权出售者)则负有按约定卖出或买进一定数量金融资产的义务。其权是一种不对称合约,给予期权买方随时履约的权利但并不要求其必须履约,期权的卖方则负有责任,只要飞翔方行使权利,卖方就必须履约,若买方认为行使期权对其不利,卖方无权要求对方履约。在期权交易中,期权买方的风险是可预见的、有限的(其较大损失是为拥有选择权而支付给卖方的权利金),而获得收益的可能性却是不可预见的、相当大的;期权卖方的风险是不可预见的、无限的,而获得收益的可能性是可预见的、有限的(较大收益是承担履约义务而向期权买方收取的权利金)。期权交易的较大特点就是给予期权持有者一种决策弹性,使其可以灵活利用金融市场各种变化的可能性,在较大的限度控制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的同时,又不丧失获得可能出现的获利机会,因此,期权已成为进行金融风险控制与投资的重要工具。

自从期权交易兴起以来,有关期权价格(权利金)的计算模型有很多种,其中最著名和最常用的模型是由美国人费谢尔·布莱克和迈伦·期考尔于1973年推出的期权价格模型。在不考虑股票派息影响的情况下,布莱克—斯考尔模型(简称B—S)由五个变量组成:

N(d1),N(d2)分别是)d1和d2的正态分布函数值;C和P分别为股票看涨和看跌期权价格;S为股票市场价格;K为股票期权合约的敲定价格;r为无风险利率(按连续利率计算);δ为股票价格波动率;T为股票期权合约的到期日;t为到期日前的某一时间。

虽然严格地说,B—S模型只适用于计算在无派息条件下的欧式股票期权的理论价格,但在进行必要的修正之后,试模型也可用于估算其它类型的期权价格的理论值(如债券期权、外汇期权等)。

在现代财务管理中,研究和运用期权估价理论,不仅因为它是金融资产交易的一种方式,而且是因为企业许多投资和筹资决策都隐含着期权问题。例如,在不确定性投资项目分析中,如果未来的投资是否执行要视一个先期投资是否成功,则后者可视为一个选择权或期权。未来投资的风险越大,它的期权越有价值。又如,企业发行的许多证券都包含着期权:申请破产的权利为公司提供了不履行其所发行债券债务的一种隐含选择权;认股权证是以股票或其它某种类型证券为标的资产的买方期权;可转换债券给予投资者以一定面值的债券按即定的转换价格或比例转换公司股票的权利,它相当于纯债券(非转换债券)加上投资者的买方期权;可赎回债券则是给予发行公司(而不是投资者)的一种买方期权,它相当于纯债券(不可赎回债券)加上发行公司的买方期权等。根据期权理论,有限公司的股权资本(普通股)实际上是以负债现值为履约价(K),公司资产为标的资产(S),负债到期日为执行日(T)的一种买方期权。因此,企业股权资本(对应于股票的价值)可以用期权定价模型来估计。期权估价模型,不仅可用于选择投资方案、确定症券价值,还可广泛用于建立目标资本结构,规避财务风险以及确立股利政策和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理论界认为,期权估价模型将同资本资产估价模型一样,在企业的财务决策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六、学说(Agency Theory)

本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詹森和威廉·麦克林在其合著的论文中对学说作了系统的描述。他们认为:现代企业的关系可以定义为一种契约或合同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一个或多个人(委托人)雇佣其他人(人),授与其一定的决策权,使其代替雇主的利益从事某种活动。在公司制下,关系一方面表现为资源的提供者(股东和债权人,即主人或委托人)与资源的使用者(管理当局,即人)之间以资源的筹集和运用为核心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公司内部高层经理与中层经理、中层经理与基层经理、经理与雇员之间(在这里,上一层经理既作为人又表现为下一层的委托人)以财产经营管理责任为核心的关系。关系的本质体现为各方经济利益关系,委托人和人之间各有不同的“个人利益”,他们受个人利益的驱动,从市场进入企业,以谋求个人利益较大化。由于关系人各方目标不一致,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各方利益的相互冲突,解决这一冲突的有效方法就是由关系人各方共同订立各种形式契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司在本质上是由若干个人之间的一组相互重叠的“契约关系的综合”。现代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和关系复杂性,决定了契约各方存在着利益不均衡性、信息不对称性和风险不平等性等,由此决定了契约的监督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系列沟通、激励、协调关系的管理机制,促使人采取适当的行动,较大限度地增加委托人的利益。

学说对现代企业财务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这一理论提供的思路,可以正确处理股东与经理之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债权人与经理之间以及公司内部之间的关系。例如,股东对公司经理采取各种监督与激励政策,促使经理按照股东利益较大化从事经营活动,以保持资本完整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公司经理的双重身份(同是股东和债权人的人)要求他们必须兼顾股东和债权的利益,遵守债务契约,确保长期稳定的资本来源;公司管理当局通过各种经营管理责任制,协调各部门责权利关系,使之始终与公司目标或利益保持一致。

上述六个基本理论

模式虽各有侧重,但也相互联系。如将MM理论与CAPM相结合,可导出负债企业股本成本率等于无风险利率、经营风险报酬率、财务风险报酬率三者之和的计算模式;利用期权估价模型设计债券契约以减少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矛盾等;现值分析理论、风险收益权衡理论寓于其它理论之中;市场效率假说则是建立CAPM、MM、OPM模型的基础理论。这些理论产生于发达的资本市场,虽然直接应用到我国财务管理的实务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但一旦较为完整地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对于适应错综复杂而又处于迅速变动的资本市场,对于正确地进行财务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财务基本理论论文:简论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结构

会计基本理论研究和说明会计最核心的概念和原理,财务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受制于会计实务的发展水平和会计理论工作者的认识水平。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结构应包括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准则、会计要素、会计环境等内容。

美国会计学会1966年的《论会计基本理论》提出,会计理论研究可以起到四个方面的作用:确定会计的范围,以便提出会计的概念,有可能建立会计理论;建立会计准则来判断、评价会计信息;指明会计实务中有可能改进的一些方面;为会计研究人员寻求扩大会计应用范围以及由于社会发展而需要扩展会计学科的范围时,提供一个有用的框架。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个国家以及一些会计国际组织开始研究并且制定、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理论工作者希望会计理论能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起引导或指导作用。目前,国内外会计学界讨论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的说法不一,大部分采用了理论结构概念框架的方法,即按照会计假设、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准则、会计要素、会计环境、会计程序等构成来进行研究。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初探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初探

一、引言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1989年美国审计总署和总统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对联邦政府的“高风险”项目进行研究,识别出多达78个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潜在的联邦政府债务达到数千亿美元。为解决上述问题,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首席财务官法案》,目的在于提高联邦政府的财务管理水平。我国近些年来审计署披露的中央、地方政府部门及某些高校、基金会的违规违纪案件更是令人触目惊心。人们不禁要问这些过去的“清水衙门”为何成了事故频发区,它们到底是怎么管理的,违规违纪案件为何屡禁不止?

在这一背景下,理论界对公共组织财务管理问题展开了研究。英国学者john.j.green出版的《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一书中,以英国为例对公共部门的财政控制、预算等问题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我国学者李建发对公共组织财务与会计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在其发表的论文“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规范”,“公共财务管理与政府报告改革”等研究成果中对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性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强公共组织财务管理若干建议。姜宏青在“公共部门理财学科的兴起与建设”一文中从学科建设角度分析了建立公共部门理财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公共部门理财学科的构建设想。这些研究无疑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但总体来说,我国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刚刚起步,现有研究成果中就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某一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的比较多,探讨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理论问题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基于此,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着对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内涵、特征、目标及内容进行探讨。

二、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也称为公共部门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财务管理或公共财务管理,是指公共组织(或部门)组织本单位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一)公共组织

社会组织按组织目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为组织成员及利益相关者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营利性组织,一般称为私人组织,包括私人、家庭、企业及其它经营机构等;另一类是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非营利组织,一般称为公共组织,包括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

在我国公共组织主要指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从理论上讲,国有企业也属于公共组织,但由于其运行和管理方式比较特殊,一般不把其包括在公共组织中进行研究。

公共组织具有组织目标的非营利性和多样性,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非竞争性,行为活动的规则导向性以及通过行使公共权力来管理公共事务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公共组织的财务活动明显区别于私人组织。

(二)公共组织财务的特点

公共组织财务包括财务活动的组织及其所形成的财务关系的处理,其中财务活动主要指围绕组织资金的流入、流出所进行的组织、计划、控制、协调等活动。公共组织财务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财政性。公共组织的资金运营与财政资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大部分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于财政资金。(2)由于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是公共财政的具体实施者,因此公共组织财务活动就是财政政策的具体执行和体现。(3)公共组织财务活动的结果和效率直接影响到财政目标的实现。

2.限制性。公共组织是用别人的钱给别人办事,缺乏责任约束和激励机制,为防止公共组织滥用公共资源,各国政府对公共组织的资金管理一般较为严格。与私人组织相比,公共组织在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上受到较多的限制。(1)公共组织资金的筹集、使用方向和金额应严格以部门预算为基础,并非组织自主决定。(2)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部门)在资金管理权限上受到限制,如我国政府采购制度规定,政府部门采购大宗商品和劳务的活动要由财政部门代为进行,政府部门在资金管理权限上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3.财务监督弱化。私人组织的财务活动一般会受到来自产品市场、资本市场、投资者、债权人、社会中介等多方面的约束和监督,与私人组织相比,公共组织由于来自所有者和市场的监督弱化,导致其财务监督弱化。(1)资金提供者监督弱化。公共组织的非营利性决定了公共组织资金的提供者不能从组织的运营中获得经济上的收益,他们既不享有经营管理权,也不享有收益分配权,这样公共组织就缺乏最终委托人的人,不存在“剩余索取权”的激励机制。因此,与企业投资者相比,公共组织资金提供者对组织的经营和财务活动情况关注度较低,对组织运营的监督相对弱化。(2)市场监督弱化。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如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等往往具有垄断性,一般不需要由具有竞争性的市场来评价其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公共产品市场的这种非竞争性,使得公共组织缺乏来自市场的竞争和监督,这也是造成公共组织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4.财务关系复杂。公共组织财务活动涉及面广,影响大,所体现的财务关系也比私人组织复杂。(1)利益相关者众多。公共组织在组织资金运动,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既涉及到与财政部门及其它职能部门的关系也涉及到与供应商、金融机构及社会公众等关系,利益相关者众多。(2)既存在经济关系又存在政治关系。私人组织财务活动体现的是市场规则下的经济关系,而公共组织财务活动所体现的既是经济关系又是政治关系。公共组织的资金从根本上是来源于纳税人等社会公众,其产品也是服务于社会大众,其财务活动的背后反映的是政府的政策选择,体现着政府的意图。因此公共组织资金的流动和分配就不仅仅体现着经济关系还体现着一种政治关系。

(三)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特点

1.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在本质上,公共组织是受公众的委托利用公共资源来提供公共服务,但它缺乏利润等明确的指标来反映公共组织委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通过预算模拟市场机制来组织、指挥公共事务活动,通过预算将公共组织所承担的受托责任具体化、数量化、货币化,使之成为人的具体目标和委托人控制的具体标准。预算管理是公共组织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必然也是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中心。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就是围绕着预算的编制、执行、检查、考核进行的,公共组织的资产管理、收入支出管理、绩效考核等都是以预算为基础展开的。

2.兼顾效率和公平。财务管理的本质是提高资金效率,实现价值增值。虽然公共组织开展业务活动的目的是执行或提供社会管理或公益职能,没有直接经济目的,但公共组织同样需要讲求效率,追求费用低化、回报较高化以及正的净现值等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公共资源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当然,公共组织的效率目标可能会与公共组织的其他目标产生矛盾。因此,公共组织在确定财务管理目标,进行财务决策时要兼顾效率和公平。

3.微观性。由于公共组织资金具有一定的财政性,因此人们常常将公共财政与公共财务混为一谈,用公共财政代替公共财务。虽然公共财政与财务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是为本单位开展各项业务活动服务的,侧重于公共组织单位微观的财务活动。而公共财政是为保障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服务的,侧重于政府的宏观财政收支等活动。

4.手段的多样性。企业财务管理主要通过经济手段实现管理目标,而公共组织实现目标的手段更加多样化,既可借助其公共权力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实施管理如预算管理、目标管理等手段,又可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借助经济手段如政府采购过程中的招标,公共投资项目决策中成本效益分析等手段。

三、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

公共组织是以实现社会公益而不是追逐利润较大化为宗旨的非营利组织,其财务管理目标应服从于组织宗旨。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价值管理保障组织资源的安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物质保障,实现组织宗旨。因此,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目标是在保障社会公益目标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有效地筹集、运用和分配组织的公共资源,实现公共组织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

(一)保障公共资源的安全完整

这是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初级目标。与企业相比,公共组织缺乏责任约束和激励机制,财务监督弱化,容易造成公共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初级目标就是保障公共资源的安全完整即通过科学编制政府公共部门的预算,统筹安排、节约使用各项资金,建立、健全政府公共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资产管理,保障预算的严格执行,防止资产流失和无效投资。只有保障公共资源的安全完整才能为公共组织实现社会公益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

(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这是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中级目标。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就是要通过绩效管理、成本控制、资产管理等手段,帮助公共组织科学决策,合理配置使用资源,注重资源的投入产出分析,提高公共组织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这是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高级目标。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财务管理活动帮助公共组织科学有效地组织分配财务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四、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围绕着资金运动而展开,主要内容包括筹集、投资、运营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由于公共组织财务活动的特殊性,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具有更为广泛的内容,不仅包括对公共资金的管理还包括对各种公共资源的管理以及公共组织绩效管理。主要内容如下:

(一)预算管理

预算是公共组织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集中反映了公共组织资金的收支规模、业务活动范围和方向,是其财务工作的综合反映。预算管理是对公共组织进行财务监管所使用的主要手段,通过预算编制可以提高公共组织对未来事务的预见性、计划性,规范公共组织财务收支活动。预算审批特别是政府部门的公共预算审批实质是民主参与公共资源分配决策,提高公共财务透明度的一种形式,是对公共组织财务活动的一种事前控制。

1.公共组织预算与公共预算的关系。公共预算(也称政府预算)是综合反映一级政府年度收支的计划,是政策性的,反映的是政府的意图,体现的是公平。公共预算主要用于配置资源,分配收益和成本。公共组织预算是执行性的,是具体部门的年度收支计划,反映的是公共资源使用的效率。

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预算是政府预算的基础,公共预算由各具体的政府部门预算和事业单位预算构成。公共组织预算是在公共预算的框架下编制和实施的。

2.公共组织预算管理的内容。从预算管理的流程看,公共组织预算管理主要包括:(1)预算基础信息管理。公共组织预算是在充分分析组织相关信息如人员数量、各级别人员工资福利标准、工作职能、业务量、业务物耗标准等基础上编制的,基础信息的、是预算编制科学性的重要保障。在相关信息中定员定额信息是最重要的基础信息,定员定额是确定公共部门人员编制额度和计算经费预算中有关费用额度标准的合称,是公共部门预算编制的依据和财务管理的基础,也是最主要的单位管理规范。受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影响,近年来政府机构撤销、增设、合并频繁,政府部门原有的定员定额标准已不符合实际情况,迫切需要重新制定科学合理的定员定额标准。另外,还应建立相关的统计分析和预测模型,对部门收支进行科学的预测,提高预算与实际的符合度,便于预算的执行和考核。(2)预算编制。预算编制管理的核心是预算编制、审批程序的设计和预算编制方法的选择。(3)预算执行。预算执行环节的管理主要是加强预算执行的严肃性,规范预算调整行为,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控制。(4)预算绩效考核。将预算执行结果与业绩评价结合起来。

(二)收入与支出管理

公共组织收入一般是指公共组织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完成公共任务依法获取的非偿还性资金。公共组织支出一般是指公共组织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完成公共任务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与设施。

企业的收支活动都是通过市场竞争实现的,所以,只要符合国家法律和企业战略要求其收入越多越好,并且收入与支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配比关系。公共组织的收入大多是靠公共权力强制获得,支出与收益也不存在明显的配比关系。这样,作为公共组织的管理者有可能存在道德风险,为了部门或个人利益滥用公共权力“自立规章,自收自支”各种收费、罚款、集资、摊派,损害公共利益。因此,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应更加关注组织收入与支出活动,其目的是合理确定收入规模,规范收入来源,优化收入结构,正确界定公共支出范围,规范支出活动,建立合理的理财制度。

公共组织收支财务管理制度一般有:

1.内部控制制度。在公共组织内部科学设置职务和岗位,使得不相容的职务和岗位分离,形成部门和人员间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机制,防范公共组织在资金收支活动中的资金流失、被侵占、挪用、转移和贪污等问题的发生。

2.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建立健全公共组织财务审批制度是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只有这样才可能保障公共组织收支规范化。

3.内部稽核制度。公共组织要建立内部监督审查制度,定期对组织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行监督审查,及时发现问题,防止资金管理方面的漏洞。

(三)成本管理

由于公共组织的公共特性,长期以来我国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部门只问产出,不问投入;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以致行政成本总量偏高、投入与产出明显不对等,这种情况在事业单位和一些民间非营利组织中同样存在。

虽然公共组织主要目的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但并不是不讲成本与效益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摆脱财政困境与新公共管理思潮的驱动,西方各国政府已把注意力从资源分配转移到成本核算和控制。

公共组织成本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

1.综合成本计算。寻找成本驱动因素,按驱动率分配管理费,并归集到相应的职能、规划、项目和任务中,以便在资源成本率分配管理费用,和资源用途之间、以及成本和业绩之间构建联系,从而明确各自责任。

2.活动分析和成本趋势分析。对政府项目和流程进行分析,寻找较低成本的项目和能减少执行特定任务的成本途径。

3.目标成本管理,即恰当的制定和公正地实施支出上限,合理控制业务成本。

4.将成本同绩效管理目标联系起来,实施绩效预算和业绩计量。

(四)投资管理

公共组织投资主要指由政府或其它公共组织投资形成资本的活动。公共组织投资包括政府组织投资和非营利组织投资。其中政府的投资项目往往集中在为社会公众服务,非营利的公益性项目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具有投资金额高,风险大,影响广等特点。非营利组织投资主要指非营利组织的对外投资。

公共组织投资活动的财务管理主要侧重于:

1.对投资项目进行的成本—效益分析和风险分析,为公共组织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政府投资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要综合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健全相关制度提高投资金使用效率。如采用招投标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建立科学的核算制度,提供清晰完整的投资项目及其收益的财务信息。

(五)债务管理

公共组织债务是指以公共组织为主体所承担的需要以公共资源偿还的债务。目前,在我国比较突出的公共组织债务是高校在扩建中大量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债务。

有些学者将政府债务管理纳入到公共组织财务管理中,本文认为是不妥的。因为大部分的政府债务如债券、借款等是由政府承担的并未具体到某个行政单位,行政单位的债务主要是一些往来业务形成的且一般数量并不大。政府债务应属于财政管理的范畴,行政单位的债务管理属于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范畴。

从财务管理角度实施公共组织债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1.建立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合理控制负债规模,降低债务风险。公共组织为解决资金短缺或扩大业务规模,可以适度举债。但由于公共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偿债能力有限。因此,建立财务风险评估体系,根据组织的偿债能力,合理控制负债规模,降低债务风险。

2.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避免债务危机。

3.建立科学的核算制度,系统地反映公共组织债务状况。

(六)资产管理

公共组织资产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基本物质保障,然而由于公共组织资产的取得和使用主要靠行政手段,随意性较大。目前我国公共组织间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使用效率低,资产处置不规范等现象较多。

从财务管理角度实施公共组织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1.编制资产预算表。公共组织在编制预算的同时应编制资产预算表,说明组织资产存量及其使用状况,新增资产的用途、预期效果等,便于预算审核部门了解公共组织资产状况,对资产配置做出科学决策。

2.建立健全资产登记、验收、保管、领用、维护、处置等规章制度,防止资产流失。

3.建立公共资产共享制度,提高公共资产利用效果。

4.完善资产核算和信息披露,反映公共组织资产信息。

(七)绩效管理

建立高效政府、强化公共组织绩效管理是各国公共管理的目标。绩效管理重视公共资金效率,将公共资金投入与办事效果的比较,促进公共组织讲究效率,是实现公共组织社会目标,建设廉洁高效公共组织的必要条件。

从公共组织财务管理角度看,主要是把绩效管理同预算管理、公共支出管理等内容结合起来。

1.建立以绩效为基础的预算制度,将绩效与预算拨款挂钩。

2.建立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制度。

3.在会计报告中增加年度绩效报告。

4.开展绩效审计,进行有效监督。

财务基本理论论文:关于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构成的探索

.yin169 { display:none; } 关于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构成的探索 

在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筹资、投资活动与日俱增,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不断。目前,理论界在财务管理的主体、目标、内容等方面已基本上达成共识,但对财务基本理论的构成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大多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基本理论之上的。

一、效率市场假说

效率市场假说这一理论认为:股票市价反映了现时与股票相关的各方面信息,股价总是处于均衡状态,任何证券的出售者或购买者均无法持续获得超常利润。效率市场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弱式效率性,股票的现行市价包含了过去股价变动的全部信息;(2)次强式效率性,股票市价不仅包含了过去价格的信息,而且也包含了所有已公开的其它信息;(3)强式效率性,股票的现行市价已反映了所有已公开的或未公开的信息。

效率市场假说经历了长期的检验。在所有完善的资本市场或股票市场中,都具有高度的弱式效率性,以及相当程度的次强式效率性。研究效率市场假说对企业财务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证券市场反映了全部已公司的市场信息,故大多数股票的价格都是公平合理的,即给所有投资者以均等机会的价格,投资收益的大小只取决于所承担风险的大小;由于在股票价格中包含的信息非常多,因而股票指数可作为市场状况的主要指数,这对于那些与发行、出售股票、股票回购和偿还债券等有关财务决策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效率市场假说这一概念已深入到投资实践并成为政府制定有关证券市场法规的依据。 

二、现值分析理论

现值分析理论是贯穿现代财务管理的一条红线,它是基于货币的时间价值原理,对企业未来的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贴现分析,以便正确地衡量投资收益、计算筹资成本、评价企业价值。

企业经营活动的现值分析一般包含三个要素:企业投资或筹资活动的有效期,即现金流量的时间域;发生在各个时点的现金流量,即每一时点的现金流入或流出量;以及平衡不同点现金流量的投资收益率(为个收益率或称贴现率能正确地反映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以及相应于其它投资机会的机会成本)。这三个要素缺一均不能进行现值分析。利用现值分析进行财务决策的标准是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大于现金流出量的现值,即净现值大于零时才值得去投资或筹资。在通常的情况下,企业资产的净现值越大,企业的价值就越大。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几乎所有的财务决策都涉及到未来现金流量,都需要决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时价值,因此,现值分析是企业进行投资或筹资决策基本准则之一。

三、总价值理论

美国的modigliani和miller两教授于1958年首次提出了资本结构无关系论。这一理论主要包括:(1)无论是负债经营不是无负债经营,任何企业的价值等于其预期息税前利润除以适用于其风险等级的资本成本率;(2)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等于同一风险等级无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加上风险溢酬。由于市场套利机制的作用,随着企业负债的啬,2股本成本也增加,因此,在无赋税的条件下,企业的资本结构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和资本成本。 

m&m于1963年将公司税引入企业价值中,提出负债会因利息是可减税支出而增加企业价值。主要包括:(1)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赋税节余的价值,后者等于公司税率乘以负债额。当引入公司税后,负债企业的价值会超过无负债企业的价值。负债越多,这个差异越大,当负债达到时企业价值较大;(2)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等于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价值加上无负债企业的股本和负债成本之差以及负债额和公司税率决定的风险报酬率。

四、期权估价理论

期权或称选择权是一种衍生金融工具。其基本特征是:期权持有人具有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某个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金融资产的权利;期权立约人(期权出售者)则负有按约定卖出或买进一定数量金融资产的义务。其权是一种不对称合约,给予期权买方随时履约的权利但并不要求其必须履约,期权的卖方则负有责任,只要飞翔方行使权利,卖方就必须履约,若买方认为行使期权对其不利,卖方无权要求对方履约。在期权交易中,期权买方的风险是可预见的、有限的(其较大损失是为拥有选择权而支付给卖方的权利金),而获得收益的可能性却是不可预见的、相当大的;期权卖方的风险是不可预见的、无限的,而获得收益的可能性是可预见的、有限的。期权交易的较大特点就是给予期权持有者一种决策弹性,使其可以灵活利用金融市场各种变化的可能性,在较大的限度控制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的同时,又不丧失获得可能出现的获利机会,因此,期权已成为进行金融风险控制与投资的重要工具。 论文网 //

五、学说

本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詹森和威廉·麦克林在其合著的论文中对学说作了系统的描述。他们认为:现代企业的关系可以定义为一种契约或合同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一个或多个人雇佣其他人,授与其一定的决策权,使其代替雇主的利益从事某种活动。在公司制下,关系一方面表现为资源的提供者与资源的使用者之间以资源的筹集和运用为核心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表现论文联盟为公司内部高层经理与中层经理、中层经理与基层经理、经理与雇员之间(在这里,上一层经理既作为人又表现为下一层的委托人)以财产经营管理责任为核心的关系。关系的本质体现为各方经济利益关系,委托人和人之间各有不同的“个人利益”,他们受个人利益的驱动,从市场进入企业,以谋求个人利益较大化。由于关系人各方目标不一致,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各方利益的相互冲突,解决这一冲突的有效方法就是由关系人各方共同订立各种形式契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司在本质上是由若干个人之间的一组相互重叠的“契约关系的综合”。现代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和关系复杂性,决定了契约各方存在着利益不均衡性、信息不对称性和风险不平等性等,由此决定了契约的监督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系列沟通、激励、协调关系的管理机制,促使人采取适当的行动,较大限度地增加委托人的利益。 

财务基本理论论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探索

在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筹资、投资活动与日俱增,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不断。目前,理论界在企业理财的主体、目标、内容等方面已基本上达成共识,但对财务基本理论的构成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纵览财务管理的有关文献,笔者认为迄今止,企业筹资、投资决策中所涉及的重大问题的解签,大多是建立在以下六个基本理论之上的。?

一、效率市场假说(the 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简称emh)?

效率市场假说这一理论认为:股票市价反映了现时与股票相关的各方面信息,股价总是处于均衡状态,任何证券的出售者或购买者均无法持续获得超常利润。效率市场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弱式效率性,股票的现行市价包含了过去股价变动的全部信息;(2)次强式效率性,股票市价不仅包含了过去价格的信息,而且也包含了所有已公开的其它信息;(3)强式效率性,股票的现行市价已反映了所有已公开的或未公开的信息。?

效率市场假说经历了长期的检验。在所有完善的资本市场或股票市场中,都具有高度的弱式效率性,以及相当程度的次强式效率性。研究效率市场假说对企业财务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证券市场反映了全部已公司的市场信息,故大多数股票的价格都是公平合理的,即给所有投资者以均等机会的价格,投资收益的大小只取决于所承担风险的大小;由于在股票价格中包含的信息非常多,因而股票指数可作为市场状况的主要指数,这对于那些与发行、出售股票、股票回购和偿还债券等有关财务决策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效率市场假说这一概念已深入到投资实践并成为政府制定有关证券市场法规的依据。?

二、现值分析理论(present value analysis theory)?

现值分析理论是贯穿现代财务管理的一条红线,它是基于货币的时间价值原理,对企业未来的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贴现分析,以便正确地衡量投资收益、计算筹资成本、评价企业价值。?

企业经营活动的现值分析一般包含三个要素:企业投资或筹资活动的有效期,即现金流量的时间域;发生在各个时点的现金流量,即每一时点的现金流入或流出量;以及平衡不同点现金流量的投资收益率(为个收益率或称贴现率能正确地反映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以及相应于其它投资机会的机会成本)。这三个要素缺一均不能进行现值分析。利用现值分析进行财务决策的标准是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大于现金流出量的现值,即净现值大于零时才值得去投资或筹资。在通常的情况下,企业资产的净现值越大,企业的价值就越大。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几乎所有的财务决策都涉及到未来现金流量,都需要决定未来现金流量的现时价值,因此,现值分析是企业进行投资或筹资决策基本准则之一。?

三、风险收益权衡理论(pisk and peturn trade-off theory)?

风险与收益是一切财务决策的共同标准,现代财务领域中有关风险和收益权稀理论主要包括: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学说、套利定价理论。?

投资组合理论(portfolio theory)是由美国的著名学者马科维兹(markovitz)提出,并由夏普(sharpe)等人加以完善发展的。投资组合是由一种以上的证券或资产构成的组合,投资组合的收益是投资组合中单项资产预期收益的加权平均数;而投资组合的风险却并非单项资产或证券标准差的加权平均数,它是通过协方差和相关系数来衡量的。随着投资组合中包含资产的数目增加,单个资产的方差对投资组合总体方差形成的影响程度会越来越小,而资产与资产之间的协方差形成的影响程度将越来越大。这表明通过多种投资组合,可使隐含在单个资产中的风险得以分散,从而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水平。资产之间的协动关系也可以用相关系数来度量。是协方差与标准差积的比值,即标准楷的协方差,用于在同等水平对事物进行比较。?

研究投资组合理论旨在投资决策中,寻求一种的投资组合。按照马科维兹的观点,有效投资组合是一种具有预期收益水平下的最小风险或一定风险水平下的较大预期收益的投资组合。掌握投资组合理论,对于企业进行多角化投资,分散风险,提高投资收益具有重要作用。?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特瑞诺尔(treynor)、夏普等人于60年代在马科维兹资产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s pricing model-简记capm),这一模型揭示了多样化投资组合中资产的风险和所需要的收益之间的关系。capm的基本模型为:?

rj=rf+βj×(rm-rf)?

式中:rj-第j种证券的必要收益率;rf-无风险利率,通常以政府债券利率表示;βj-第j种证券的贝他系数;rm-市场证券组合必要收益率;(rm-rf)-市场证券风险溢酬;βj×(rm-rf)-第j种证券的风险溢酬。?

上述公式表明,任何风险性资产的必要收益率等于无风险收益率加上风险溢酬,市场风险溢酬决定于投资者的风险回避程度。capm简明易懂,目前仍是财务分析的核心理论。?

套利定价理论 美国学者罗斯(ross)在1976年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 pricing theory-简记apt),它是对capm的进一步扩展。这一理论认为:风险性资产的收益率不只是同单一的共同因素之间具有线性关系,而是同多个共同因素之间具有线性关系,从而从单因素模式发展成多因素模式,以期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经济生活的复杂情况。按照这一理论,证券或资产i的预期收益率为?

ri=rf=bi1(rf1-rf)=bi2(rf2-rf)+…bin(rfn-rf)?

式中bi1,bi2,…bin-第i种资产的收益率对因素的敏感度;?

(rf-rf),(rf2-rf),…(rfn-rf)各种因素的风险溢酬。?

套利定价理论与酱资产定价模型的主要区别在于:capm确定的风险因素是市场证券组合的随机收益,而apt则事先不确定风险因素,它可以包括若干个风险因素,诸如行业生产力水平、通货膨胀、长期和短期政府债券收益差异、债券风险报酬等。因此,可以把capm看作apt的特例,只是apt比capm考虑的因素较多。?

四、总价值理论(total value theory)?

总价值理论主要是探讨企业能否通过改变资本结构或股利政策以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价值=股票市场价值+负债市场价值)。?

美国的modigliani和miller(简称mm)两教授于1958年首次提出了资本结构无关系论。这一理论主要包括:(1)无论是负债经营不是无负债经营,任何企业的价值等于其预期息税前利润除以适用于其风险等级的资本成本率;(2)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等于同一风险等级无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加上风险溢酬。由于市场套利机制的作用,随着企业负债的啬,2股本成本也增加,因此,在无赋税的条件下,企业的资本结构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和资本成本。?

m&m于1963年将公司税引入企业价值中,提出负债会因利息是可减税支出而增加企业价值。主要包括:(1)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赋税节余的价值,后者等于公司税率乘以负债额。当引入公司税后,负债企业的价值会超过无负债企业的价值。负债越多,这个差异越大,当负债达到时企业价值较大;(2)负债企业的股本成本等于相同风险等级的无负债企业价值加上无负债企业的股本和负债成本之差以及负债额和公司税率决定的风险报酬率。?

米勒模型(miller model)。米勒教授于1977年再,探讨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同时存在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根据米勒模型,负债企业的价值等于无负债企业的价值加上赋税节余,而赋税节余的多少视公司所得税、股票所得税和利息所得税的大小而定。权衡模型(trade-off model)。mm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地修正和拓展。当引入财务危机成本和代表成本时,企业价值及负债杠杆之间的mm关系可表示如下:?

负债企业价值=无负债企业价值+赋税节余现值-财务危机成本现值-成本现值?

等式右边前两项为mm理论,减去后两项即为权衡模型。根据权稀模型,当减税利益与负债的财务危机成本和成本相互平衡时,即成本和利益相互抵消时即可确定资本结构。?

m&m于1961年提出股利政策不会影响公司的价值。m&m认为在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存在着一种套利机制,通过这一机制使支付股利与外部筹资这两项经济业务所产生的效益与成本刚好相互抵消,因而股利政策并不能增加股东的现金流。根据这一理论,公司的价值取决于投资决策所决定的获利能力,而非决定于公司盈利或现金流的分割方式(即股利政策)。因此,单就股利政策而言,无所谓,也无所谓最次。?

如果说现金流的分割方式不能增加公司价值,那么,将不同的现金流合并也不能增加公司的价值。这表明单纯为了多角化经营而将不同的公司合并起来的做法对公司价值不产生任何影响。?

尽管上述理论是建立许多假设基础上的,但它为管理者进行财务决策提供了某种思路或启发,特别是关于资本结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使现代财务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五、期权估价理论(option pricing theory)?

期权或称选择权是一种衍生金融工具。其基本特征是:期权持有人(其权购买者)具有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某个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金融资产(或称标的资产)的权利;期权立约人(期权出售者)则负有按约定卖出或买进一定数量金融资产的义务。其权是一种不对称合约,给予期权买方随时履约的权利但并不要求其必须履约,期权的卖方则负有责任,只要飞翔方行使权利,卖方就必须履约,若买方认为行使期权对其不利,卖方无权要求对方履约。在期权交易中,期权买方的风险是可预见的、有限的(其较大损失是为拥有选择权而支付给卖方的权利金),而获得收益的可能性却是不可预见的、相当大的;期权卖方的风险是不可预见的、无限的,而获得收益的可能性是可预见的、有限的(较大收益是承担履约义务而向期权买方收取的权利金)。期权交易的较大特点就是给予期权持有者一种决策弹性,使其可以灵活利用金融市场各种变化的可能性,在较大的限度控制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的同时,又不丧失获得可能出现的获利机会,因此,期权已成为进行金融风险控制与投资的重要工具。?

自从期权交易兴起以来,有关期权价格(权利金)的计算模型有很多种,其中最著名和最常用的模型是由美国人费谢尔·布莱克和迈伦·期考尔于1973年推出的期权价格模型。在不考虑股票派息影响的情况下,布莱克—斯考尔模型(简称b—s)由五个变量组成:?

n(d1),n(d2)分别是)d1和d2的正态分布函数值;c和p分别为股票看涨和看跌期权价格;s为股票市场价格;k为股票期权合约的敲定价格;r为无风险利率(按连续利率计算);δ为股票价格波动率;t为股票期权合约的到期日;t为到期日前的某一时间。?

虽然严格地说,b—s模型只适用于计算在无派息条件下的欧式股票期权的理论价格,但在进行必要的修正之后,试模型也可用于估算其它类型的期权价格的理论值(如债券期权、外汇期权等)。?

在现代财务管理中,研究和运用期权估价理论,不仅因为它是金融资产交易的一种方式,而且是因为企业许多投资和筹资决策都隐含着期权问题。例如,在不确定性投资项目分析中,如果未来的投资是否执行要视一个先期投资是否成功,则后者可视为一个选择权或期权。未来投资的风险越大,它的期权越有价值。又如,企业发行的许多证券都包含着期权:申请破产的权利为公司提供了不履行其所发行债券债务的一种隐含选择权;认股权证是以股票或其它某种类型证券为标的资产的买方期权;可转换债券给予投资者以一定面值的债券按即定的转换价格或比例转换公司股票的权利,它相当于纯债券(非转换债券)加上投资者的买方期权;可赎回债券则是给予发行公司(而不是投资者)的一种买方期权,它相当于纯债券(不可赎回债券)加上发行公司的买方期权等。根据期权理论,有限公司的股权资本(普通股)实际上是以负债现值为履约价(k),公司资产为标的资产(s),负债到期日为执行日(t)的一种买方期权。因此,企业股权资本(对应于股票的价值)可以用期权定价模型来估计。期权估价模型,不仅可用于选择投资方案、确定症券价值,还可广泛用于建立目标资本结构,规避财务风险以及确立股利政策和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理论界认为,期权估价模型将同资本资产估价模型一样,在企业的财务决策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六、学说(agency theory)?

本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詹森和威廉·麦克林在其合著的论文中对学说作了系统的描述。他们认为:现代企业的关系可以定义为一种契约或合同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一个或多个人(委托人)雇佣其他人(人),授与其一定的决策权,使其代替雇主的利益从事某种活动。在公司制下,关系一方面表现为资源的提供者(股东和债权人,即主人或委托人)与资源的使用者(管理当局,即人)之间以资源的筹集和运用为核心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公司内部高层经理与中层经理、中层经理与基层经理、经理与雇员之间(在这里,上一层经理既作为人又表现为下一层的委托人)以财产经营管理责任为核心的关系。关系的本质体现为各方经济利益关系,委托人和人之间各有不同的“个人利益”,他们受个人利益的驱动,从市场进入企业,以谋求个人利益较大化。由于关系人各方目标不一致,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各方利益的相互冲突,解决这一冲突的有效方法就是由关系人各方共同订立各种形式契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司在本质上是由若干个人之间的一组相互重叠的“契约关系的综合”。现代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和关系复杂性,决定了契约各方存在着利益不均衡性、信息不对称性和风险不平等性等,由此决定了契约的监督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系列沟通、激励、协调关系的管理机制,促使人采取适当的行动,较大限度地增加委托人的利益。?

学说对现代企业财务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这一理论提供的思路,可以正确处理股东与经理之间、股东与债权人之间、债权人与经理之间以及公司内部之间的关系。例如,股东对公司经理采取各种监督与激励政策,促使经理按照股东利益较大化从事经营活动,以保持资本完整和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公司经理的双重身份(同是股东和债权人的人)要求他们必须兼顾股东和债权的利益,遵守债务契约,确保长期稳定的资本来源;公司管理当局通过各种经营管理责任制,协调各部门责权利关系,使之始终与公司目标或利益保持一致。?

上述六个基本理论模式虽各有侧重,但也相互联系。如将mm理论与capm相结合,可导出负债企业股本成本率等于无风险利率、经营风险报酬率、财务风险报酬率三者之和的计算模式;利用期权估价模型设计债券契约以减少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矛盾等;现值分析理论、风险收益权衡理论寓于其它理论之中;市场效率假说则是建立capm、mm、opm模型的基础理论。这些理论产生于发达的资本市场,虽然直接应用到我国财务管理的实务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但一旦较为完整地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对于适应错综复杂而又处于迅速变动的资本市场,对于正确地进行财务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财务基本理论论文:财务职能基本理论及其拓展分析

作者:左桂云 张瑞芳 戴雪梅

[摘要] 企业财务随着环境的变化,内容不断扩充、体制日益完善、职能渐渐拓展。本文通过企业财务职能的归纳分析,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展望。

[关键词] 财务 财务职能 财务本质 财务目标

一、企业财务及财务职能

财务,也即财务活动,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产生的特定经济关系的统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是财务活动的基本细胞,企业资金从货币资金开始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不断循环往复,包括资金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及分配五个方面的经济内容。同时在复杂而规律的运转过程中也形成了企业与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等的各种财务关系。财务职能是指企业财务在运行中所固有的功能。财务的职能源于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表现为筹资、用资、耗资、分配等过程中的管理职能,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传统的财务职能理论在引入产权思想后,以财务分层理论为基础,从财务管理主体(所有者和经营者)角度来研究财务职能更具科学性。从该角度定义的财务职能更倾向于使所有者和经营者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共同进行的财务管理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把所有者的财务职能定义为决策、监督、调控,经营者的财务职能为组织、协调和控制。 “二权分立”更好地使财务职能得以迅速实现,提高了效率。

二、财务职能及相关概念

1.财务本质及财务职能。财务本质是关于财务工作实践具有根本规定性的范畴,是对财务对象、财务属性、财务职能、财务特征的高度概括。财务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的资金如何运动,如何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经济关系。财务本质和职能有机联系在一起。财务本质决定财务职能,财务职能是财务本质的具体体现。

2.财务目标与财务职能。财务目标是财务管理活动的起点和终点,它不仅统领财务应用理论,而且还是联系财务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纽带。而财务职能是由财务本质所决定的,其内涵是如何实施财务管理,高效地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财务管理达到其目标的前提,有了明确的职能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

3.财务环境与财务职能。财务环境是企业从事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所处的特定时间和空间。财务环境既包括企业理财所面临的政治、经济、法律和社会文化等宏观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管理体制、经营组织形式、生产经营规模、内部管理水平等微观环境。就所有企业来说,其宏观财务环境是相同的,但每一个企业的微观财务环境则是千差万别。企业财务职能的发挥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并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对于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也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三、企业财务职能拓展

财务职能与财务本质、财务环境、财务目标等均属财务基础理论问题。因此伴随着财务环境的变化、内涵的丰富和目标管理、价值管理等管理理论的发展,财务的职能在决策、监督、调控、组织、协调和控制基础上,必然要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使财务的职能完成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由生产管理转向风险管理、由面向过去转变为面向未来,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1.资本运营、资源配置职能。资本运营、资源配置职能是伴随企业的宏观管理理念而出现的,通常和企业的战略管理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可以通过资本运营,将本企业的各类资本和资源与其它企业的资本进行流动与重组,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重组,使企业的运行处于状态,提高资本运营效率的目标,实现自有资本的不断增值。比如,通过资产和债务重组、资产股权置换,以及资产剥离等形式,盘活不良资产,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产质量;通过买壳上市达到整合企业资源、降低成本、迅速上市筹集资金等目的。企业还可以进行并购重组,壮大公司的规模和实力,实现产业结构的日趋合理;或进入新兴行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或达到规模经营,实现经营协同、管理协同、财务协同和价值协同共赢。

2.财务分析预测职能。现有的财务分析职能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合理运用各种财务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去分析公司财务报表中的有关资料并得到相关结论。经过扩展的财务职能需要企业从两个方面进行财务预测分析,一方面运用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了解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成长能力等;另一方面运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等进行企业综合财务分析,运用计量学和模糊数学的思想工具,综合剖析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提出确实可行的弥补措施,减少企业的风险。财务预测分析除了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了解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外,更主要是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降低决策的盲目性,提高数据的性,为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提供保障。

3.财务信息服务职能。信息时代,客观上要求企业的财务职能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储备、处理和服务职能。目前,国内许多企业信息化管理落后,财务部门不能及时地为管理者提供的决策支持,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加。此外,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也导致了虚假信息大量泛滥,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保障有价值的信息能在系统内部实现资源共享,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支撑和服务。

4.财务风险管理职能。财务风险是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在行使财务风险控制职能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笔者认为,企业应该依托财务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模型,通过对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复合杠杆系数等预警指标的计算、分析和识别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投资风险等,恰当评估所面临风险的发生概率、风险强度、风险分布、将来可能造成的损失,积极构想回避、转移或分散风险等风险防范和控制方案,加强风险防范,将可能遭受的损失降到低限度,达到以最小的成本来保障较大收益的目的,增强企业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价值较大化。

财务职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对财务职能的研究应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多方位、多角度去把握,把它和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联系起来,和财务的其他基本理论联系起来,这样财务职能界定才会更科学、更有利于它的创新与发展!

财务基本理论论文:合并财务报表基本理论研究

【摘要】

现如今,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方面的基本理论有三种。因为在公司集团单一会计主体的规定时这三种理论的界限不同,从而导致了这三种合并理论之间差异的产生。在我国,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时候,修正的母公司理论应该被拿来使用,也就是说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母公司,并且使用实体理论全部抵消的方式来编制抵消分录,这样就可以把编表工作尽量简化。

【关键词】

母公司理论;所有权理论;实体理论;合并财务报表;方法

一、合并财务报表的三种基本理论

(一)实体理论美国的莫雷斯毛尼兹教授是把实体理论提出来的人。公司集团中的全部企业是这个理论所侧重的,控股公司股东的权益并不是它所过分强调的。在它看来,一个公司它所控制的负债以及资产是不可相互分割的,一定要以同样重要的地位来对待那些拥有公司所有权的股东,不管他们究竟是属于少数股权亦或是属于多数股权。所以,站在实体理论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用整个合并实体的观念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站在实体理论的角度来说,合并实体总净利的分配也就是所谓的少数股权净利,那么合并实体的股东权益中的一部分就是所谓的少数股权。我们应该用全体股东的观念来衡量子公司的股东权益以及净利,这样的话用一样的方法把子公司的股东权益以及净利分配给所有的股东就非常方便了。

(二)所有权理论(修正的母公司理论)所谓的所有权理论,它既不属于实体理论的概念,也不属于母公司理论的概念。站在这个理论的角度来说,当用一个经济实体来看待整个公司集团的时候,它的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是合并会计报表所反映。在这个角度之下,所有的事项必须被公司集团的财务报表一致地处理。那些是属于几个集团的抑或只是部分属于某个集团的公司企业就非常适合这个理论。这个理论,即使少数股权不复存在,也不会使单一的母公司形成;既不使单一的经济主体存在,也使法定支配权不复存在。能对财务以及经济上的决策产生比较重大影响的可能性的所有权是它仅仅所强调的。在合并报表当中,母公司它所取得的少数股权的比例股份以及全部的负债和资产都应该用公平价值的方式来处理以及反映是这个理论所要求的,在这一点上它和实体理论是一样的,稍微有些不同的地方就是它们对商誉的处理。站在所有权理论的角度,我们认为母公司它所取得的无形资产就是商誉,母公司它所支付出去的价款就是它的价值,商誉不能够让少数股权来承担。

(三)母公司理论现如今被应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合并报表的基本理论就是母公司理论。站在这个理论的角度,我们认为母公司财务报表的扩展以及延伸就是所谓的合并报表,控股公司或者母公司的股东在合并的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中所占有的比例份额是它所重点反映的,少数股东的权益以及利益并不是它所关心和注重的。由此可见,对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的修正其实就是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实质,它在调整子公司相关的负债以及资产的时候是用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来调整的,而母公司股东的净损益的形成情况的相关报告就是合并损益表,也就是说母公司从子公司那儿获得的投资收益被子公司的费用项目以及营业收入所替代。所以,占有统治地位的股权才是在母公司理论下的合并报表的重点,而母公司理论下的合并报表的次要目标就是少数股权。

二、合并财务报表的方法研究

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已经指出,在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直接使用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上来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是被这个准则所允许的,但是,应该怎么样在对长期股权投资使用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上来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却并未提及。所以我给大家介绍的方法就是不用权益法调整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而是在长期股权投资直接使用成本法核算的基础上来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的方法,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的负担给减小一些。把长期股权投资使用成本法核算作为基础来直接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这个方式的中心思想就是:编制抵消分录时要以少数股东以及母公司的不一样的角度来进行分别编制,把长期股权投资使用成本法核算作为基础来看,长期股权投资不被母公司用权益法来进行调整,而是把子公司的报表金额、项目以及母公司相应的因为用成本法核算所形成的报表金额、项目直接作了抵消处理。权益法核算的思路依然被少数股东作为依据,把被投资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的个别财务报表用来作为依据,然后再在确认少数股东损益以及权益的时候以少数股东所应该享受的被投资单位的损益以及权益的比例份额作为依据,来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这样就不需要再编制调整分录了,会方便许多。对这个方法的具体介绍如下:

(一)在子公司利润分配项目和投资收益方面的抵消处理用母公司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因为母公司是使用成本法核算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所以只有在利润或者现金股利被被投资单位宣告给予分派的时候,母公司才能够用应该享受的比例份额作为基础来投资收益的确认。由此可见,依然是把使用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来作为基础然后把子公司的利润分配项目以及母公司的投资收益项目直接抵消掉来进行处理的。抵消处理的具体操作是:用母公司被子公司宣告分派的利润或者现金股利的数额作为基础,把子公司的利润分配项目以及母公司的投资收益项目给抵消掉,假设当年母公司没有被子公司分派股利,那么就没有必要抵消母公司。在给合并工作打底稿的时候,用母公司被子公司所宣告分派的利润或者现金股利的数额作为依据,先是借记投资收益项目,然后再贷记股东或者所有者的分配项目。

(二)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以及长期股权投资方面的抵消处理用母公司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因为在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之下,对于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一般使用成本法来进行核算,而子公司的投资成本也就是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的一种体现。由此可见,对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以及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所做的抵消处理就是,用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成本数额作为依据,把子公司的实收股本或者资本以及母公司所相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来进行直接抵消,并且以后的每一年都保持不变,假设实收资本和投资成本不一样的话,那么它们之间的差额就用来抵消资本公积。在给合并工作打底稿的时候,要用母公司给子公司的投资成本的数额作为依据,首先借记实收股本或者资本项目,然后借记或者贷记资本公积项目,再贷记长期股权投资项目。

三、总结

以上全部就是我个人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基本理论以及方法的研究。显而易见,在我们国家,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需要选择基本理论的时候应该要做到在实务方面简单易做以及合理先进。为了能够使国家在公司集团中的权益得到很好的维护和反映,在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时应该使用所有权理论,通俗地说就是要以母公司理论为主,以实体理论为辅,主要服务对象是母公司,要使用实体理论全部抵消的方法来进行抵消分录的编制,这样就可以把编表工作给简化。长此以往,我国在合并财务报表方面一定会做得越来越好的。

作者:蔡文奇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财务基本理论论文:财务会计基本理论构造思索

会计的基本理论是指构成会计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论,它是研究和说明会计活动的理论,也是研究人们如何认识和反映客观经济活动的理论。会计理论一般应包括财务会计理论、管理会计理论和审计理论等内容。从会计历史发展过程来看,财务会计历史最悠久,会计理论的研究也是从其开始的。财务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受制于会计实务的发展水平和会计理论工作者的认识水平。由于会计理论研究人员使用规范研究的方法,使得会计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

美国会计学会1966年的《论会计基本理论》提出,会计理论研究可以起到四个方面的作用:确定会计的范围,以便提出会计的概念,有可能建立会计理论;建立会计准则来判断、评价会计信息;指明会计实务中有可能改进的一些方面;为会计研究人员寻求扩大会计应用范围以及由于社会发展而需要扩展会计学科的范围时,提供一个有用的框架。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个国家以及一些会计国际组织开始研究并且制定、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理论工作者希望会计理论能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起引导或指导作用。目前,国内外会计学界讨论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的说法不一,大部分采用了理论结构概念框架的方法,即按照会计假设、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准则、会计要素、会计环境、会计程序等构成来进行研究。

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是对财务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所作的合理假定。它是根据会计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和要求提出的,为进一步研究财务会计理论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由于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较为复杂,会计核算的基础条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给会计确认和计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不加以假定,企业的会计工作将无法正常进行。会计假设对于进行科学的会计理论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规定了会计理论的外延,也是建立科学的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但在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没有使用会计假设的概念,而是采用了会计基本前提的概念。一般地说,前提偏重于公认的真理,假设则注重于合理的假定,所以应采用会计假设更为合理。

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往往有相当多的经济业务会脱离会计基本假设,这就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特殊的处理。如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并没有遵循会计主体假设,企业破产清算时显然与持续经营假设相背,短期经营行为就不需要对经营活动进行会计分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会计假设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曾经是美国会计理论界的主要特点,认为会计假设应该是会计理论的较高层次,它应该能够指导会计原则的制定,并且对会计实务有相应的影响。但其存在的问题是,究竟需要设定多少条假设才是科学的,至今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

财务会计的客观内涵——会计职能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和能发挥的作用,它是会计的客观内涵。会计职能是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会计的要求密切相关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范围不断扩大,会计职能也将不断增多。我国会计职能的研究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受马克思关于“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论述的影响,对会计职能基本倾向于“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到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从“一职能说”、“二职能说”直到“八职能说”以至“全职能说”并存的局面。但这些研究始终以马克思对簿记的论述为基础进行,没有考虑会计实践的发展,因此不利于会计理论结构内容的完善。

从现代会计发展趋势来看,会计的职能应总结为“反映”和“管理”两大职能比较合适。反映职能是指将会计信息向使用者进行充分的揭示和披露;管理职能是指会计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会计反映职能和管理职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反映职能是管理职能的基础,为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服务,管理职能是会计的固有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实践证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越高,对会计与管理结合的要求也越高,会计管理职能也就发挥得越充分。不同会计人员由于其岗位责职不同,一般地应分别发挥不同的职能,这就为监事会和会计委派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财务会计的工作要求——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工作总的目的性要求,它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往往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由于会计目标和会计职能的内在联系,西方会计学界强调会计目标,我国会计学界则强调会计职能,这是由于对财务会计体系运行的目的不同造成的,是期望达到主观要求还是发挥客观功能。目前会计界普遍接受会计目标的概念,但不同学派对会计目标的理解也有不同。如“决策有用性学派”认为,会计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经济责任学派”则认为,会计目标是反映和报告受托经济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我国会计准则中会计目标的定义是:为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外部投资者以及内部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信息。目前,世界各国大多采用决策有用性观点,笔者也倾向于这种观点。原因在于,财务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的研究应具有前瞻性,应该从长远观点出发,以确保其框架的稳定和适用。

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不同的国家和机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是不同的。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表述为:相关性与重要性、形式与实质、性、避免偏向性、可比性、一贯性、可理解性。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则强调相关性和性。笔者认为,既然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用的信息,那么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应该是:相关性、性和一贯性。相关性是决策有用性的最重要质量特征,能保障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的是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性能保障信息使用者获得的信息,避免虚假和误导,以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一贯性能使信息具有可比性,保障多个会计数据具有相同的基础。

财务会计的技术规范——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从专业技术的角度对财务会计进行业务处理提出的规范要求和判断标准,是财务会计的一种技术规范。会计准则是会计实践工作经验的抽象和总结,它又反过来指导和规范会计实践,为会计人员处理具体业务提供操作规则。对于一个成熟的社会来说,会计准则不仅是技术标准,在其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带有经济性和政治性。美国的会计准则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资本市场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由会计学界开始明确提出会计准则的概念,为行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国际会计协调确立依据。我国的会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基本准则对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具体准则就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和特殊行业的会计核算作出了规定。

从理论上看,会计准则体系是一个较完整的体系,但其相互之间还存在需要协调的矛盾。如真实性原则与谨慎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有用性原则之间都有需要协调的问题。

财务会计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按照经济特性对经济业务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它是财务会计具体内容的基本分类。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经济管理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不同国家的会计要素项目是不同的。会计要素的划分应充分考虑项目内容的基本特征,即项目的同质性、独立性和系统性。这是因为只有根据同型内容和同质特征进行分类才能够对财务会计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的分类核算;而各会计要素在其本质特征上又应该区别于其他会计要素,这样才有其独立设置的意义;同时各个会计要素之间应存在十分严密的逻辑关系,能充分体现会计等式的内在联系。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特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六项,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为静态要素(又称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为动态要素(又称利润表要素)。只有明确规定了会计要素的内容,才能规范会计实务,会计人员才可能在极其复杂的会计实务中得心应手地进行业务处理。

财务会计的社会背景——会计环境

会计环境是指会计所处的各种客观条件,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会计有其不同的环境状况。会计环境对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组织、会计实务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会计发展史上历次重大的变革和创新均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而会计的发展对会计环境也具有很大的反作用,它往往对社会经济秩序的维持,经济资源的配置,财经法规的实施等起重要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各国会计学家都非常重视会计环境的研究,往往将其作为会计问题研究的出发点。

会计界一般认为,会计环境包括生产力环境、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三类因素。在会计环境各因素中,对会计影响较大的是生产力环境,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直接决定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水平。其次是经济环境,包括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组织形式、所有制形式等,它决定会计的研究方向。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上层建筑对财务会计实务和会计准则的确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充分体现不同上层建筑的意志和思想。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无不与会计环境相关。会计基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又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演进。会计与会计环境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作用关系,一方面,随着会计环境的发展,会计也日益发展和成熟;另一方面,新的会计方法也可以促进或阻碍相应会计环境的改变,进而能动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财务会计的处理技术——会计程序

会计程序是指会计处理会计业务、生成会计数据和信息的具体步骤,包括记录、分类、汇总、报告、分析等,它是会计业务处理的技术方法。会计程序的研究往往不被人们重视,这是因为它涉及的是会计的最基本内容,会计凭证、账簿组织、报表体系、会计分工等。其实,在实务工作中,会计程序关系到会计实体各职能部门对经济业务的反映过程和联系机制,会计程序的研究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合理的会计处理程序,不仅能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会计控制的质量,而且能加强整个企业的经营协同能力和信息传递速度,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财务基本理论论文:公司财务控制基本理论概述

摘 要 财务控制是指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及收益过程和结果进行衡量与校正,目的是确保企业目标以及为达到此,财务控制目标所制定的财务计划得以实现。内部财务务控制的本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交易成本的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是学术界、职业组织、大型企业及政府组织共同推动作用的结果。此外,内部控制领域的发展历程显示,一些影响巨大的公司经营失败或舞弊事件的发生,往往加速了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应用的发展进程,并催生了一些里程碑式的文献和立法规定。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经历了由小到大的快速成长期。对于小型公司而言,创建者的个人控制往往非常有效。而所谓财务控制环境,是批对财务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建立、加强和有效实施产生影响的各种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关键词 财务控制 财务控制目标 财务控制本质

财务控制是指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及收益过程和结果进行衡量与校正,目的是确保企业目标以及为达到此目标所制定的财务计划得以实现。现代财务理论认为企业理财的目标以及它所反映的企业目标是股东财富较大化(在一定条件下也就是企业价值较大化)。财务控制总体目标是在确保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的基础上,优化企业整体资源综合配置效益,厘定资本保值和增值的委托责任目标与其他各项绩效考核标准来制定财务控制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的关键环节,也是确保实现理财目标的根本保障,所以财务控制将服务于企业的理财目标。从工业化国家发展的经验来看,企业的财务控制存在着宏观和微观两种不同模式。其中财务的宏观控制主要借助于金融、证券或资本市场对被投资企业直接实施影响来完成,或者通过委托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实施审计来进行,前者主要反映公司治理制度、资本结构以及市场竞争等对企业的影响,后者实际是外部审计控制,而我们本文的主要聚焦点在于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

内部财务务控制的本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交易成本的控制活动。现代产权经济学指出,现代企业是一系列委托关系的组织,即契约的结合体。从委托的角度进行分析,内部财务控制是以一定的市场经济博弈规则来约束和规范企业行为的,这个博弈规则就是市场经济参与者共同遵守和不断创新的委托合约。以现代股份制公司为例,股东是委托人,管理者是人,由于委托人和人的目标往往并不一致,经营者可能作出违背所有者利益的事情;另外由于信息非对称性的存在,人就可以利用这种非对称性信息损害所有者利益,因而产生了高昂的成本。内部财务控制从根本上说就是协调权利各方的利益,以降低交易成本,使企业价值达到较大化的控制活动。

财务控制的特征有:以价值形式为控制手段;以不同岗位、部门和层次的不同经济业务为综合控制对象;以控制日常现金流量为主要内容。

财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内部控制在资金和价值方面的体现。从工业化国家发展的经验来看,企业的财务控制存在着宏观和微观两种不同模式。其中财务的宏观控制主要借助于金融、证券或资本市场对被投资企业直接实施影响来完成,或者通过委托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实施审计来进行,前者主要反映公司治理制度、资本结构以及市场竞争等对企业的影响,后者实际是外部审计控制。

内部财务控制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根据公司治理结构的需要和生产经营活动特征而设计的、用于维持公司治理结构中相关利益主体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其基本功能是限制委托人和人之间财务信息不对称性、财务契约不性和财务责任不对等性,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限制财务信息不对称性、财务契约不性和财务责任的不对等性,分散委托人的风险,维护委托人的监督权;二是通过限制财务信息不对称性、财务契约不性和财务责任不对等性,维护管理者的控制权;三是有效实现对人的经营业绩考核,解决对人的激励问题。由此可见,内部财务控制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基础。

财务控制主要是指在董事会、经理层和有关责任人中建立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这种控制体系应该明确界定企业内部各种权利的分割,同时还应该明确规定:(1)对企业的每一个下属部门和每一个决策人的绩效度量和评价体系;以及(2)与个人绩效相联系的奖励和惩罚体系,包括建立作为绩效度量体系的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确定预算在绩效度量中的作用和建立个人绩效的度量、奖励及惩罚制度 。如果缺乏健全的内部财务控制,公司治理机制就推动其存在在前提,因而不会有效地发挥作用,就有可能出现所有者被架空的问题;如果缺乏健全的内部财务控制,公司治理机制也会推动其在维护企业价值较大化上的有效性,美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德姆色茨(H.Demsetz)和肯尼斯•莱恩(K.Lehn)(1975)所作的所有权集中与企业特定风险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越不稳定,就越需要内部财务控制。

可见,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问题能够通过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活动来解决健全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应该能够保障财务信息的可信性,可以弥补财务契约的不性和财务责任的不对等性。从机制的角度分析,一个健全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实际上是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的体现,反过来,内部财务控制的深化也将促进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作用。

财务基本理论论文:论现代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

摘要:财务活动是伴随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财务管理是财务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财务管理理论是研究人类各种财务活动的普遍规律以及财务管理规律的理论学科,财务管理理论从诞生到现在仅有一百余年的历史,还处于成长阶段,还有很多需要充实和补充的内容,本文将就现代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展开系统讨论。

关键词:现代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理论 问题 措施

一、引言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理论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还有很多需要充实和丰满的地方,笔者将结合工作实际,就现代财务管理基本理论进行讨论和分析,当前财务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提出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设计措施。

二、当前财务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概念不规范

当前很多财务管理学教材以及其他相关出版物对于财务管理相关概念的命名和阐述各不相同。由于我国对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比较晚,很大成分上借鉴西方成熟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过程中需要翻译大量的外文文献,造成很多专业名词在命名上差异。很多词汇尽管翻译不同,但是财务管理人员结合工作实际能够轻松明白所要表达的意思,不影响阅读。但是,也有很多专业词汇属于不常见词汇,专业性很强,而且与很多词汇在大方向上表意相同,仅仅在细节部分不一样,这样的词汇的翻译工作的性就十分重要,财务管理概念规范化建设十分必要和重要。

2、部分财务管理理论欠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资本市场日益繁荣,资产交易更是家常便饭,然而还有很多财务管理出版物中缺乏资产评估理论;市场经济是典型的短缺经济,在短缺经济环境下,对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十分重要,同样的,很多相关书籍中缺少这一概念的研究。当前,部分资产管理理论欠缺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与我国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实格格不入,实践探索的高度与理论研究的缺乏的矛盾日益尖锐。

三、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设计

1、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内容

及时、财务管理要素和相关概念。现代财务管理是相关工作人员在企业这一特定环境下,运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结合企业财务活动实践,对资金运动进行有效管理,以实现企业效益较大化的活动。要按照这一概念规范好财务管理的各项要素和概念。

第二、财务管理的任务和职能。财务管理的职能在于企业在聚财方面、用财方面、生财方面、监督方面以及综合平衡方面等。而财务管理的任务是评判财务工作成果的标尺。

第三、财务管理环境理论。要充分研究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并分析环境对理财的影响,并研究应对措施。

第四、财务管理假设。财务管理假设是从事财务管理相关研究工作的前提,主要涉及:财务个体假设部分,持续经营、奋起管理假设部分;自主理财假设部分;特定环境假设部分以及消息假设部分几个内容。

第五、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原则是财务管理人员从事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范和行动准则,是有效实行财务管理的保障。

第六、资本时间价值理论。对于资本时间价值的研究十分重要,在资本管理理论研究领域也是如此。

第七、资产结构理论。资产结构论是研究企业内部各种资产构成的理论,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配置。

第八、投资理论。投资理论是研究各种不同类型投资的相关特点和规律的理论,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投资的优化组合,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利润的较大化。

第九、资产评估理论。资产评估理论是资产管理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按照科学而固定的评估原则以及相关程序对待评估资产进行价值上的评定和估算,为企业在特定资产业务上提供价值标尺。

第十、资本运筹论。资本运筹对企业资产管理十分重要,涉及到资金的筹集、调用等方面。资本运筹论主要内容涉及资本运动理论、资本筹集理论以及资本运用理论等。

2、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要求

及时、概念。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严肃性要求基本理论概念性和规范性,要充分保障专业词汇、专业概念表意的性、性。

第二、内容。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要充分考虑到内容的性,与此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前经济飞速发展、财务管理工作日新月异的现实状况,及时更新和补充必要内容。

第三、结构完整,内部联系完整合理。财务管理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理论,必须充分考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要能够反映各个理论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财务管理要素之间要基于财务管理信息的不同,合理选用财务方法实现有效管理。此外,做好现代财务管理工作,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四、结语

财务管理理论是研究人类各种财务活动的普遍规律以及财务管理规律的理论学科,财务管理理论从诞生到现在仅有一百余年的历史,还处于成长阶段,还有很多需要充实和补充的内容。本文分析了当前财务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探究了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设计方面内容。

财务基本理论论文: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分析与探讨

摘要:财务会计理论框架是构建会计理论体系和指导会计实践的基础。财务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受制于会计实务的发展水平和会计理论工作者的认识水平,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结构应包括会计职能、会计准则、会计目标、会计要素、会计环境等内容。

关键词:会计理论;会计准则;会计环境

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个国家以及一些会计国际组织开始研究并且制定、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理论工作者希望会计理论能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起引导或指导作用。目前,国内外会计学界讨论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的说法不一,大部分采用了理论结构概念框架的方法,即按照会计假设、会计职能、会计准则、会计目标、会计要素、会计环境、会计程序等构成来进行研究。

一、财务会计的客观内涵――会计职能

从现代会计发展趋势来看,会计的职能应总结为“反映”和“管理”两大职能比较合适。反映职能是指将会计信息向使用者进行充分的揭示和披露;管理职能是指会计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反映职能是管理职能的基础,为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服务,管理职能是会计的固有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不同会计人员由于其岗位责职不同,一般地应分别发挥不同的职能,这就为监事会和会计委派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和能发挥的作用,它是会计的客观内涵。会计职能是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会计的要求密切相关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范围不断扩大,会计职能也将不断增多。我国会计职能的研究是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受马克思关于“作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簿记”论述的影响,对会计职能基本倾向于“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到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从“一职能说”、“二职能说”直到“八职能说”以至“全职能说”并存的局面。但这些研究始终以马克思对簿记的论述为基础进行,没有考虑会计实践的发展,因此不利于会计理论结构内容的完善。

二、财务会计的技术规范――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从专业技术的角度对财务会计进行业务处理提出的规范要求和判断标准,是财务会计的一种技术规范。会计准则是会计实践工作经验的抽象和总结,它又反过来指导和规范会计实践,为会计人员处理具体业务提供操作规则。对于一个成熟的社会来说,会计准则不仅是技术标准,在其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带有经济性和政治性。美国的会计准则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资本市场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由会计学界开始明确提出会计准则的概念,为行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国际会计协调确立依据。我国的会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基本准则对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具体准则就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和特殊行业的会计核算作出了规定。从理论上看,会计准则体系是一个较完整的体系,但其相互之间还存在需要协调的矛盾。如真实性原则与谨慎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有用性原则之间都有需要协调的问题。

三、财务会计的工作要求――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工作总的目的性要求,它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往往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由于会计目标和会计职能的内在联系,西方会计学界强调会计目标,我国会计学界则强调会计职能,这是由于对财务会计体系运行的目的不同造成的,是期望达到主观要求还是发挥客观功能。目前会计界普遍接受会计目标的概念,但不同学派对会计目标的理解也有不同。如“决策有用性学派”认为,会计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我国会计准则中会计目标的定义是:为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外部投资者以及内部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信息。笔者也倾向于这种观点。原因在于,财务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的研究应具有前瞻性。

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不同的国家和机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是不同的。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表述为:相关性与重要性、形式与实质、性、避免偏向性、可比性、一贯性、可理解性。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则强调相关性和性。笔者认为,既然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用的信息,那么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应该是:相关性、性和一贯性。相关性是决策有用性的最重要质量特征,能保障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的是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性能保障信息使用者获得的信息,避免虚假和误导;一贯性能使信息具有可比性,保障多个会计数据具有相同的基础。

四、财务会计的具体内容――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按照经济特性对经济业务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它是财务会计具体内容的基本分类。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经济管理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不同国家的会计要素项目是不同的。会计要素的划分应充分考虑项目内容的基本特征,即项目的同质性、独立性和系统性。这是因为只有根据同型内容和同质特征进行分类才能够对财务会计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的分类核算;而各会计要素在其本质特征上又应该区别于其他会计要素,这样才有其独立设置的意义;同时各个会计要素之间应存在十分严密的逻辑关系,能充分体现会计等式的内在联系。根据我国的社会经济特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六项,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为静态要素(又称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为动态要素(又称利润表要素)。只有明确规定了会计要素的内容,才能规范会计实务,会计人员才可能在极其复杂的会计实务中得心应手地进行业务处理。

五、财务会计的社会背景――会计环境

会计环境是指会计所处的各种客观条件,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会计有其不同的环境状况。会计环境对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组织、会计实务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会计发展史上历次重大的变革和创新均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而会计的发展对会计环境也具有很大的反作用,它往往对社会经济秩序的维持,经济资源的配置,财经法规的实施等起重要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各国会计学家都非常重视会计环境的研究,往往将其作为会计问题研究的出发点。

会计界一般认为,会计环境包括生产力环境、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三类因素。在会计环境各因素中,对会计影响较大的是生产力环境,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直接决定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水平。其次是经济环境,包括经济管理体制、企业组织形式、所有制形式等,它决定会计的研究方向。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上层建筑对财务会计实务和会计准则的确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充分体现不同上层建筑的意志和思想。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无不与会计环境相关。会计基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又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而演进。会计与会计环境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作用关系,一方面,随着会计环境的发展,会计也日益发展和成熟;另一方面,新的会计方法也可以促进或阻碍相应会计环境的改变,进而能动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财务基本理论论文:对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热点问题的思考

“会计不是一门艺术,而是一门社会科学”,这个观点现今已经被大多数会计学者所接受,既然视为一门科学,会计学者通过大量的实践所产生的会计现象(行为)概括凝练出一系列完整的、逻辑性的概念和原则,构成了我们常说的会计基本理论。作为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会计,同样也有着反映自身特点和本质的基本理论体系,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基本假设、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以及计量、财务会计报告的列报等,这些理论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实践的日益复杂也在不断地发展,对它们的认识在不同的经济阶段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体会。

一、 对财务会计(财务报告)目标的再认识

在财务会计理论结构中,会计目标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会计理论体系基础。会计目标虽然是人们主观认识的结果,但它并不是一个纯主观的范畴,会受到特定历史条件下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并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当前比较流行的财务会计目标主要有两派,即“受托责任派”和“决策有用派”。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是以适当的方式有效反映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因此受托责任学派更强调信息的性,它在重视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上格外重视损益表。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决策有用学派更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即要求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更关注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有关的信息。笔者认为,决策有用和受托责任二者其实是互相关联的会计目标,受托责任是实质,决策有用是形式,受托责任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提供反映受托责任的信息是会计的根本目标。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笔者认为我国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更适合定位于决策有用性,具体来说引用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老师的观点“(1)对国有企业来说,必须满足国家企业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监督企业的需要;(2)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有义务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的需要。”

二、 对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新思考

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是会计的基本前提,是财务会计特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从客观经济环境中抽象而得的,其本质上应该是客观的,但同时它也是会计理论研究者对客观经济环境进行总结而得出的结论,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随着会计环境的变迁,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地对会计基本假设进行重新的认识和思考。

过去传统的、国际公认的四个基本假设即“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发展到至今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除了这四项基本假设外,还应结合市场特点增添新的必要的补充假设,尤其关于确认基础与计量属性方面的假设,来保障财务会计能够顺利、及时地提供有用的信息。APB Statement No.4 的观点更是开创性把会计基本假设具体化和扩展为财务会计的13项基本特征,以更的概括经济环境对财务会计程序的影响,13项基本特征中除了4个公认基本假设外,还包括:经济资源与义务的计量、权责发生制即应计制、交换价格、估算、判断、通用的财务信息、基本相关的财务报表、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等9个方面。结合我国的国情,政府对市场干预的经常性和具有很大的力度,因此除共有的基本假设外,还产生了我国特有的基本假设内容即“宏观调控”,这项基本假设决定了我国的财务会计既应为微观经济管理服务,又应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由此,会计基本假设理论的发展到今天,内容已得到大大的丰富和扩充,更清晰地更深刻地阐述了财务会计与经济环境之间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影响。

三、 对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总结和分析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使会计信息成为有用信息的各种特征,是为会计目标服务的,是为达到决策有用性和反映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而对会计信息所作的约束性和规范性要求。

以美国FASB第2号概念公告为代表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最为详尽,它把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特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财务报表内容的质量,另一类是财务报表表述和在其他财务报告中披露的质量。关于及时类,性与相关性是主要的质量,可比性(含一致性)是次要质量。不论主要或次要质量都要具有可理解性。重要性是有用质量的前提,效益大于成本是选择信息的约束条件。第二类信息的特征包括完整性、充分披露、实质胜于形式、谨慎和透明度。完整性说明无论表内表外,不应遗漏按照准则制度必须列报的所有项目;充分披露说明虽然未曾违反准则和制度隐瞒列报该列报的项目,仍需尽可能披露对使用者决策有用、并非法定披露的其他事项和情况;实质重于形式说明必须反映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不能只反映其法律形式而导致错报、误报;谨慎性说明在准则或制度允许的前提下,宁可多报可能的损失,而不可多报可能的收益;透明度是总体质量信息。此外,美国、英国、IASC、加拿大、澳大利亚的CF中所认可的主要质量并不相同,但有一共同点,即把相关性列在性之前。而在我国理论界,更主张把性列在相关性之前,即在性的前提下,选择最相关的信息。因为现阶段,我国会计信息的性问题比相关性更为突出,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最重要的标准,多年来会计信息失真总是困扰着各方面的信息使用者,尤其是近年来美国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欺诈案件给予我们的深刻教训,更加促使我们认识到财务报告的改进应以提高性为主,应反映经济业务的真实性,不的信息对信息使用者来说不仅是误导,甚至会带来风险和灾难。

四、 关于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探讨

财务会计的属性,按照由经济环境决定的基本假设,其计量属性的基础应是市场价格,其中应用最广的是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历史成本是财务会计传统的计量属性,而公允价值则是近年来越来越被FASB所极力倡导和推广的计量属性。这两种计量属性孰优孰劣?我们不能抽象地进行断定,计量属性的应用必须针对各种计量对象的不同性质和特点来考虑。

历史成本较大的优点是性,可以尽可能避免人为的主观估计与判断,同时也能大大节约交易成本;但历史成本也有不容忽视的局限性,其较大局限性在于它面向的是过去,对未来的决策缺乏足够的相关性。公允价值则被认为是用来弥补历史成本而面向未来的一种计量属性,它采用的是在缺少真实交易的情况下,交易双方意欲发生而尚未发生的估计价格,依靠的是估计与判断(选择),因此性就难免令人担忧。从财务会计的本质来看,当性与相关性发生矛盾时,应当从具有性的计量属性中选取最相关的属性。因此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根据其优缺点来选择,其各有其适用性。历史成本可以应用于已完成交易或事项的资产与负债的计量,而公允价值更适用于以不可改变的契约为基础的、尚在进行交易之中,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和风险的衍生金融工具中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计量。在我国,公允价值的应用更是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公允价值主要应用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许多企业运用公允价值的条件还不成熟,相关法律的监管力度和人员素质等也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若不加限制的允许企业采用公允价值会计,很可能管理层就将其演变为“合法合理”操纵利润或计提秘密准备的工具,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丧失真实性与性,与公允价值计量原则的目的背道而驰。因此在当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已跃升为与历史成本并驾齐驱的计量属性情况下,我国仍实行以历史成本为主,其他计量属性为辅的计量原则,是与我国国情相符的。总之,公允价值的出现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它是历史成本会计的延续和发展,代表了财务会计未来的发展方向,起到了连接会计过去和未来的桥梁作用,它的应用必将使财务会计信息更具有价值,为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更加直接的帮助。

财务基本理论论文: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

[摘 要] 目前,国内外会计学界讨论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的说法不一,大部分采用了理论结构概念框架的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个国家以及一些会计国际组织开始研究并且制定、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实务的发展水平和会计理论工作者的认识水平逐渐完善。财务会计基本理论按照会计假设、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准则、会计要素、会计环境、会计程序等构成来研究。

[关键词] 会计假设;会计职能;会计目标

从会计历史发展过程来看,财务会计历史最悠久,会计理论的研究也是从其开始的。财务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受限于会计实务的发展水平和会计理论工作者的认识水平。由于会计理论研究人员使用规范研究的方法,使得会计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

1 会计假设

会计假设是对财务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所作的合理假定。也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逻辑思维方式,它是通过建立会计建设,确定财务会计确认计量的前提条件,也是构造一个理想客体,根据会计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和要求提出的,为进一步研究财务会计理论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会计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才加以确认、计量、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只有那些影响企业本身的经济利益的各项交易或事项才能加以确认、计量、报告。在会计假设中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事项区分开来。例如,企业所有者的经济交易或者事项是属于企业所有者主体所发生的,不应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但是企业所有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或者企业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则属于企业主体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纳入企业会计核算范围。我们再来看会计假设中的持续经营,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在会计原则、会计方法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别。明确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会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例如,判断企业是否会持续经营,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成长发挥作用,并且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折旧的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如果一个企业在不能持续经营还假定企业持续经营,依然按照持续经营基本假设选择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的方法,就不会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今流量,会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根据持续经营假设,一个企业将按当期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无论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还是投资者、债权人等的决策都是需要及时的信息的,都需要企业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分期确认、计量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明确会计分期假设意义重大,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础,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货币为计量基础是货币本身属性决定的。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要想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在量上无法进行比较只有选择货币尺度计量,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所以基本准则规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选择货币为计量基础。总之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较为复杂,会计核算的基础条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给会计确认和计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不加以假定,企业的会计工作将无法正常进行。会计假设对于进行科学的会计理论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规定了会计理论的外延,也是建立科学的会计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

2 会计职能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以及发挥的作用,它是会计的客观内涵。会计职能是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会计的要求密切相关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在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范围不断扩大,会计职能也将不断增多。同时会计职能也是会计工作本身所固有的,客观存在的一种功能,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从目前来讲人们对其内涵的认识还没有一个的概念和一致的认识标准,从现代经济管理对会计所提出的要求来看,市场经济下会计所担负的主要经济责任与我们认为的现代会计的基本职能有所差异。因此,为了达到反应与控制的目的,现代科技在发展中逐步构建了它的工作体系。

从现代会计发展趋势来看,会计的职能应总结为“反映”和“管理”两大职能比较合适。反映职能是指将会计信息向使用者进行充分的揭示和披露;管理职能是指会计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会计反映职能和管理职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反映职能是管理职能的基础,为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服务,管理职能是会计的固有职能,是会计的首要职能。实践证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越高,对会计与管理结合的要求也越高,会计管理职能也就发挥得越充分。不同会计人员由于其岗位责职不同,一般地应分别发挥不同的职能,这就为监事会和会计委派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3 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从专业技术的角度对财务会计进行业务处理提出的规范要求和判断标准,是财务会计的一种技术规范。会计准则是会计实践工作经验的抽象和总结,它又反过来指导和规范会计实践,为会计人员处理具体业务提供操作规则。对于一个成熟的社会来说,会计准则不仅是技术标准,在其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带有经济性和政治性。美国的会计准则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资本市场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国从20世纪80 年代初由会计学界开始明确提出会计准则的概念,为行业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国际会计协调确立依据。我国的会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基本准则对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具体准则就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和特殊行业的会计核算作出了规定。从理论上看,会计准则体系是一个较完整的体系,但其相互之间还存在需要协调的矛盾。如真实性原则与谨慎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有用性原则之间都有需要协调的问题。

4 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又称为财务报表或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孤傲与会计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的抽象范畴,它在会计准则的基本概念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会计目标也是财务会计工作总的目的性要求,它是会计职能的具体化,往往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由于会计目标和会计职能的内在联系,西方会计学界强调会计目标,我国会计学界则强调会计职能,这是由于对财务会计体系运行的目的不同造成的,是期望达到主观要求还是发挥客观功能。目前会计界普遍接受会计目标的概念,但不同学派对会计目标的理解也有不同。如“决策有用性学派”认为,会计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经济责任学派”则认为,会计目标是反映和报告受托经济责任及其履行情况。我国会计准则中会计目标的定义是:为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外部投资者以及内部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信息。目前,世界各国大多采用决策有用性观点,笔者也倾向于这种观点。原因在于,财务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的研究应具有前瞻性,应该从长远观点出发,以确保其框架的稳定和适用。

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不同的国家和机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是不同的。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表述为:相关性与重要性、形式与实质、性、避免偏向性、可比性、一贯性、可理解性。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则强调相关性和性。笔者认为,既然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有用的信息,那么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应该是:相关性、性和一贯性。相关性是决策有用性的最重要质量特征,能保障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的是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性能保障信息使用者获得的信息,避免虚假和误导,以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一贯性能使信息具有可比性,保障多个会计数据具有相同的基础。

财务基本理论论文:社会责任对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影响

摘要: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成员,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对于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工作者来说,也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近些年来我国企业更加关注社会责任为导向的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研究,并由此激发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本文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几点分析研究。

关键词:社会责任;财务会计理论;影响

通过财务会计基本理论提升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热情,激发企业员工对自身责任以及职能的关注以及认识,这样才能够帮助企业更加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并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主体,其必须要认清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与责任,通过参与和谐社会构建活动,实现自身的职能,履行自己的义务。我国社会开发程度不断加深,经济发展也非常快速,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多的企业加入到经济建设的队伍中,但是盲目的扩大经营规模与经济效益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参与社会活动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与资源问题,在职工生活、职工责任以及产品质量方面不够重视,进而产生了很多社会责任问题,这些问题极大的阻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非常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如果坚持原有的会计体系原则,是无法发现这些问题的,面对更加迫切的社会需求,会计工作理论必须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应该基于社会责任的角度,不断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情况,增加企业存于社会活动的频率,促进企业社会职能的发挥。在社会中,不管是什么企业,都无法离开其他社会个体而独立存在,也不可能离开各方利益主体而进行经济活动,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同时也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企业的发展也离不来各方利益主体的资金投入,这些利益主体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以及员工等,同时也包括客户供应商以及自然环境,企业在社会中进行经济活动,必须要考虑到这些主体因素,受这些因素的约束,因此企业必须要与这些利益主体监理良好的关系,实现企业的产出消化,形成良性循环。特别实在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公司资源急需优化配置的时期,市场稳定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使得企业的责任性更加凸显。企业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去承担社会责任,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实现经济增长与贡献社会的双赢。

二、引入社会责任对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在进行各种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接触到其他利益主体,而这个时候企业应该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积极与其他主体进行沟通合作,建立良性的社会关系,这个观念同样适用于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财务会计作为企业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人员必须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做到利己利人,下面针对社会责任对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影响进行几点分析:

(一)对财务会计目标的影响

在企业内部引入社会责任的理念,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对财务会计目标的影响,现阶段在我国最为普遍的一种观点有两个方面,分别为受托责任观以及决策有用观,然而不管是其中哪一种观点,一旦社会责任被引入,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如果从受托责任观的角度来看,引入社会责任之后,委托方则是才能够单一的股东转变成了企业所有资源的提供者,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有很多方面,比如员工福利待遇、产品质量以及政府税收等各个方面。而为了能够与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相匹配,会计也必须要向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的相关者转变。如果从决策有用观的角度看,在社会责任引入之后,信息使用的范围就被扩大了,同时其很多潜在投资者,债务人也逐渐浮现出来,很多社会民众都能够成为企业信息的使用者,并且社会信息化,使得人民对于社会信息质量要求也更高,企业会计必须要不断挖掘自身实力,不断完善与改革自己的工作方式与理念,为使用者提供更加的信息。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受到社会责任的影响,其在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方面也必然会向着综合效益的方向发展,进而推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相互融合。

(二)对财务会计要素的影响

依据利益的相关理论解释,各方利益相关者不断是在投入还是付出方面的资源,都被定义为资产,具体来说它包括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等等,并且都被纳入了企业资产会计核算的范围。在引入了社会责任之后,资产的范围被扩充,并且其利益相关者理论基础上的利润反映出来是企业生产活动所带来的总体价值,而不仅仅是政治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也就是说企业增加价值中既包括了股东、债权人,又包括员工的个人利益以及政府的公共利益,另外企业在进行所有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带来的效益,也被视为增值效益。由此可知,在社会责任引入之后,“利润”这个会计要素直接受到了影响,企业的负债、收入和费用等会计要素的外延也会扩展或进一步细化。

(三)对财务会计假设的影响

在引入了社会责任理念之后,企业内部会计主体的范围会发生变化,这个变化是范围的逐渐扩大,新的核算范围中引入了很多非经济效益影响类的因素,并且需要一一进行记录、确认以及报告,因此企业财务会计主体必然会有所增加。另外企业面临新的社会需求,其目前现行的货币以及计量形式也应该有所完善,必须要从社会效益以及社会成本等方面进行考量,并使用普遍化的劳动量度与计量形式。同时环境价值假设被引入,由于传统会计核算体系中企业在付费方面只针对直接消耗的生产进行核算,可是在社会责任引入之后,间接消耗的环境资产也被纳入了核算范围,并且还不必须要建立在承认环境资源固有价值的基础之上。

(四)对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影响

调查分析法。指通过对那些享受了企业效益或者承担了社会成本的个人或组织进行调查,搜集有关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来确定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数额;替代品评价法。当某项社会成本或社会效益无法直接决定时,可以通过估计替代品(某些与所要估计的项目大致具有相等效用或牺牲的项目)的价值来确定;历史成本法。是按取得某项资产时实际支付的现金数额或其等值来计量该资产的价值;复原或避免成本法。是指根据恢复原状或预防损害所需的成本进行估计的方法。

(五)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影响

基于前面的变化,引入社会责任必然、对会计报告产生相应的影响。例如:由于利润要素的拓宽,企业必须单独反映其社会收入、社会支出和社会净收益,或者改进现有的利润表,增加反映这些内容的项目;又如:资产和负债要素的扩大,至少要求在原有的资产负债表中增加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等项目。

总而言之,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在运用会计基本理论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社会责任的影响,这个时候会计财务而能源应该充分的掌握以上所阐述的五点内容,意识到社会责任给会计理论所带来的影响与制约,这样才能够在满足经济活动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三、公司治理机制重塑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企业内部首先应该进行股权结构的优化,改变以往一股独大的局面,一股独大导致权利过于集中,并且难以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因此改变股权结构的优化非常重要。其次,要合理的完善董事会结构,为了各方利益的保障,以及责任的发挥,必须要构建新的董事会结构。另外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以及考核机制的构建也非常必要,员工的工作得到认可,并获得相应的鼓励,其参与社会活动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要强化企业责任信息的披露,会逐渐缩小小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不对称问题,促进其更好的参与企业经济决策,并降低各种成本。

(一)针对企业一股独大的局面进行改革,由于一股独大的问题,使得大股东在很多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比如地位、权利以及财产等等,这样的竞争手段是片面的,并且无法估计其他利益主体。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应该转变这样的模式,尽可能实现股东之间的协调和制约。

(二)要不断完善和优化董事会结构,突破以往以股东至上的观念,倡导股东与各方利益之间的评分与优化,监理联合治理机制,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权利分摊以及利益分摊,照顾到其他利益主体的感受,在企业内部各方利益主体在进行相关事件研究的时候,通过独立懂事以及民间组织的形式进行参与和决策。

(三)要针对企业内步现有的考核体制以及激励政策进行改革和完善,在企业中员工以及管理人员都需要一定的激励政策获得相应的回报,考核体系是确保员工工作质量的关键,针对现有的考核体制和激励机制进行细化,在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以及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制定社会责任指标,并建立长期激励和短期激励相结合的机制,鼓励企业管理当局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财务会计理论进行了分析,并将其必要性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所助力。

财务基本理论论文: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初探

摘 要:文章从分析公共组织及其财务特征出发,探讨了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内涵、特征,提出了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目标及其内容。

关键词:公共组织 财务管理 理论

一、引言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1989年美国审计总署和总统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对联邦政府的“高风险”项目进行研究,识别出多达78个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潜在的联邦政府债务达到数千亿美元。为解决上述问题,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首席财务官法案》,目的在于提高联邦政府的财务管理水平。我国近些年来审计署披露的中央、地方政府部门及某些高校、基金会的违规违纪案件更是令人触目惊心。人们不禁要问这些过去的“清水衙门”为何成了事故频发区,它们到底是怎么管理的,违规违纪案件为何屡禁不止?

在这一背景下,理论界对公共组织财务管理问题展开了研究。英国学者John.J.Green出版的《公共部门财务管理》一书中,以英国为例对公共部门的财政控制、预算等问题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我国学者李建发对公共组织财务与会计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在其发表的论文“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规范”,“公共财务管理与政府报告改革”等研究成果中对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性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强公共组织财务管理若干建议。姜宏青在“公共部门理财学科的兴起与建设”一文中从学科建设角度分析了建立公共部门理财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公共部门理财学科的构建设想。这些研究无疑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但总体来说,我国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刚刚起步,现有研究成果中就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某一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的比较多,探讨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理论问题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基于此,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着对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内涵、特征、目标及内容进行探讨。

二、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也称为公共部门财务管理或公共财务管理,是指公共组织(或部门)组织本单位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一)公共组织

社会组织按组织目标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为组织成员及利益相关者谋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营利性组织,一般称为私人组织,包括私人、家庭、企业及其它经营机构等;另一类是以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非营利组织,一般称为公共组织,包括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

在我国公共组织主要指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从理论上讲,国有企业也属于公共组织,但由于其运行和管理方式比较特殊,一般不把其包括在公共组织中进行研究。

公共组织具有组织目标的非营利性和多样性,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非竞争性,行为活动的规则导向性以及通过行使公共权力来管理公共事务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公共组织的财务活动明显区别于私人组织。

(二)公共组织财务的特点

公共组织财务包括财务活动的组织及其所形成的财务关系的处理,其中财务活动主要指围绕组织资金的流入、流出所进行的组织、计划、控制、协调等活动。公共组织财务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财政性。公共组织的资金运营与财政资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大部分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于财政资金。(2)由于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是公共财政的具体实施者,因此公共组织财务活动就是财政政策的具体执行和体现。(3)公共组织财务活动的结果和效率直接影响到财政目标的实现。

2.限制性。公共组织是用别人的钱给别人办事,缺乏责任约束和激励机制,为防止公共组织滥用公共资源,各国政府对公共组织的资金管理一般较为严格。与私人组织相比,公共组织在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上受到较多的限制。(1)公共组织资金的筹集、使用方向和金额应严格以部门预算为基础,并非组织自主决定。(2)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部门)在资金管理权限上受到限制,如我国政府采购制度规定,政府部门采购大宗商品和劳务的活动要由财政部门代为进行,政府部门在资金管理权限上受到相当大的限制。

3.财务监督弱化。私人组织的财务活动一般会受到来自产品市场、资本市场、投资者、债权人、社会中介等多方面的约束和监督,与私人组织相比,公共组织由于来自所有者和市场的监督弱化,导致其财务监督弱化。(1)资金提供者监督弱化。公共组织的非营利性决定了公共组织资金的提供者不能从组织的运营中获得经济上的收益,他们既不享有经营管理权,也不享有收益分配权,这样公共组织就缺乏最终委托人的人,不存在“剩余索取权”的激励机制。因此,与企业投资者相比,公共组织资金提供者对组织的经营和财务活动情况关注度较低,对组织运营的监督相对弱化。(2)市场监督弱化。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如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等往往具有垄断性,一般不需要由具有竞争性的市场来评价其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公共产品市场的这种非竞争性,使得公共组织缺乏来自市场的竞争和监督,这也是造成公共组织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4.财务关系复杂。公共组织财务活动涉及面广,影响大,所体现的财务关系也比私人组织复杂。(1)利益相关者众多。公共组织在组织资金运动,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既涉及到与财政部门及其它职能部门的关系也涉及到与供应商、金融机构及社会公众等关系,利益相关者众多。(2)既存在经济关系又存在政治关系。私人组织财务活动体现的是市场规则下的经济关系,而公共组织财务活动所体现的既是经济关系又是政治关系。公共组织的资金从根本上是来源于纳税人等社会公众,其产品也是服务于社会大众,其财务活动的背后反映的是政府的政策选择,体现着政府的意图。因此公共组织资金的流动和分配就不仅仅体现着经济关系还体现着一种政治关系。

(三)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特点

1.以预算管理为中心。在本质上,公共组织是受公众的委托利用公共资源来提供公共服务,但它缺乏利润等明确的指标来反映公共组织委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通过预算模拟市场机制来组织、指挥公共事务活动,通过预算将公共组织所承担的受托责任具体化、数量化、货币化,使之成为人的具体目标和委托人控制的具体标准。预算管理是公共组织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必然也是公共组织财务管理的中心。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就是围绕着预算的编制、执行、检查、考核进行的,公共组织的资产管理、收入支出管理、绩效考核等都是以预算为基础展开的。

财务基本理论论文:财务管理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

摘 要:财务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财务管理的理论出发,主要分析了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的目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财务管理 企业管理 基本理论

一、财务管理的内容

财务管理的本质就是反映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价值的运动以及这一过程中特定的经济关系,具体而言,财务管理其实就是资本价值的管理和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精神方面的管理。在企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既要反映其资本价值的运动,又要反映非价值方面的情况;另一方面,既要揭示微观价值活动与非价值活动,还要揭示宏观价值活动。

二、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事业单位的理财目标既是财务管理的基础,也是财务管理理论与财务管理实践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及时个方面的目标是管理环节目标,第二个方面的目标是工作目标。

(一)管理环节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1)企业筹资管理目标;

(2)企业投资管理目标;

(3)企业成本管理目标 ;

(4)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目标 ;

(5)企业利润分配管理目标。

(二)工作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1)协助管理当局确定经营目标;

(2)协助管理当局编制经营规划;

(3)协助管理当局实施经营规划;

(4)协助管理当局评价经营管理业绩。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质量难以保障

有效的财务管理必须依靠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作为基础,在较为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完成,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环境显然难以达到这个标准。当前,我国市场环境制度规范不够完善、竞争不够合理、金融工具的市场化水平相对较低,除此之外,财务管理自身的灵活性以及市场的不确定性,就容易导致财务管理人员在获取与确认财务信息时会出现一定的误差。

(二)信息成本相对较高

相比较于其他的管理而言,财务管理在信息的搜集、处理、分析、报告等方面的信息成本要高出许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在对于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以及各种综合因素进行的分析,然后编制出财务报表。这个过程的信息成本相对较高,而当成本高于收益时,就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基本原则。因此,提高信息质量,降低信息成本,是企业使用财务管理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

(三)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在企业中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既需要相关部门公平、公正,又需要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才能胜任。即使外部市场环境与制度相对完善,如果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也会阻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然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都有待提高。

四、提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保障财务信息质量

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无法处理大规模的财务信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软件的大量开发与应用,就能完成大规模的数据计算与处理,因此也能降低甚至杜绝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随着电脑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信息的传递也较为便捷。

(二)运用合理手段降低财务信息成本

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财务信息成本,因此可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建立健全公司内部信息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公开,逐步降低信息的搜集成本、处理成本、分析成本、报告成本。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促进财务信息与其他部门信息的交换共享。其次,保障财务信息的质量,保障信息的公开、透明、完整。可在企业中成立专门的小组或者部门来处理各种财务信息,选取与财务管理相关的各类信息以及信息使用者关注的信息。

(三)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如上文所述,在企业中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才能胜任。财务管理的规程较为复杂,因此只有综合素质较高的财务管理人员才能较好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制出质量较高的财务信息。由于我国现阶段财务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与指南,不少企业的相关人员不具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知识储备与业务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实践中,只有使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才能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