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纺织工程论文

摘要:安全管理工作是无止尽的工作,对每个单位或部门来说都一样,只要工作持续24小时,安全问题就会存在24小时。安全教育更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而且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同时也是无法取代的。今后还需要尽力抓住机遇、创造条件,整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资源,将纺织工程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纺织工程论文

纺织工程论文:纺织工程实验室十化安全教育论文

1安全教育体系构架

1.1安全教育知识系统化。纺织实验中心安全教育的内容涵盖纺织实验室安全教育、轻化实验室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三部分。纺织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纺织企业常见的安全事故和高等学校常见的安全事故、纺织工程实验室中的危险设备、仪器设备的危险指数、典型的不规范操作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不规范操作引起的严重后果、实验室安全守则和道德守则等。轻化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事故危害及发生原因、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管理及其标识、实验室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其分类、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实验室安全防护(包括防中毒、防火、防爆、防灼伤、安全用电、使用高压容器的安全防护)、实验室常见事故应急处理办法等。

1.2安全教育手册标准化。国内不少高校都有安全管理方面的文件,这些材料虽然覆盖面广,但基本以通用型为主,并没有纺织工程领域方面的具体安全问题,因此对纺织实验中心的安全教育指导意义不大。另外,如果照搬纺织生产企业的安全教育资料,虽然基本内容对口,但纺织生产企业和高校纺织实验室差异较大,生搬硬套并不符合高校纺织实验室仪器设备种类多、数量少、小样机多、设备更新快的情况。因此,纺织工程实验室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安全教育材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编制系统实用的安全教育指导手册,方便学生自行查阅。

1.3安全教育标识规范化。在仪器设备的显著位置,摆放统一规范的安全标识牌。安全标识牌正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名称、用途、价值等基本信息。反面的内容则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基于仪器设备安全进行的提示,避免不规范的操作损害仪器设备;下半部分是基于人身安全进行的警示,避免不规范的操作对人体造成危害。

1.4安全教育内容可视化。对于每台仪器设备,录制正确、规范、安全的操作演示;另外,为真实地反映纺织工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以及不规范的操作导致的各种事故,在仪器设备运转的过程中,使用辅助道具如人台、假发等再现各种危险动作,录制视频,从一正一反两方面开展安全教育。视频经系统编排放在网站上,方便学生自行学习。

1.5安全教育讲座定期化。结合新生的专业导论课,安排2—4个学时的安全教育讲座,由纺织实验中心安全员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安全知识、规章制度、重点案例等,初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第二次安全教育讲座安排在第五个学期,学生们即将开展各种纺织专业的实习实验任务,还包括各类纺织品设计大赛和毕业设计,导致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非常高,尤其是一些常用的仪器设备,此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非常有必要在他们即将进入实验室开展实习实验之前,对他们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1.6安全教育资源网络化。纺织实验中心网站上的安全教育版块涵盖完整的安全教育资料,包括安全指导手册、仪器设备操作安全教育视频、纺织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课件、消防安全教育课件、安全教育讲座视频等,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看相关安全教育知识。

1.7安全教育测评制度化。在学生学习纺织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同时,建设相应的测评制度,规定每届学生进入纺织工程实验室之前必须在网上自行学习相关的安全教育资源,并进入相应的考试系统完成网上考核部分,只有通过测评考试才能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

1.8安全教育监督化。在各实验室覆盖监控系统,可以在控制人员进出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的预约使用、纠正仪器设备的不规范操作、追查物品丢失、监测实验室卫生状况等各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尤其对非工作时间、夜间、周末和节假日等以往实验室管理的时间盲区,通过监控系统的回放,使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掌握完整详细的视频信息,捕捉到各种直接的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因素,便于做出纠正和防范。同时,纺织实验中心还开通了“安全举报信箱”,对违反实验室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加强相互监督。

1.9安全教育宣传普及化。每学期由三年级学生参加完第二次的安全教育讲座后,负责开展全院的安全宣传日活动,以实验室安全教育为主题进行板报宣传,让学生自发组织、高度参与。另外,纺织实验中心还开展了安全知识问卷调查和意见征求活动,调查安全教育的效果,征集学生对安全标识、安全教育讲座、安全指导手册、安全教育视频、安全学习与考试系统的修改意见、合理化建议等。

1.10安全教育意识日常化。通过以上系统化的安全教育与考核监督,使学生不仅要“知”,熟悉并掌握预防事故的基本常识,而且要“会”,在“知”的基础上,逐渐掌握预防和处理事故的技能和方法,最终使大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高安全防范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形成了有效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2安全教育效果评价

通过实践发现,“十化”安全教育法具有如下特点:安全教育内容系统简洁,安全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安全教育各个环节相互促进,安全教育保障有效,安全教育意识深入人心。

3结束语

安全管理工作是无止尽的工作,对每个单位或部门来说都一样,只要工作持续24小时,安全问题就会存在24小时。安全教育更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而且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同时也是无法取代的。今后还需要尽力抓住机遇、创造条件,整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资源,将纺织工程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作者:陈守辉 王曦 单位: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纺织工程论文:纺织工程实践教学论文

1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多数纺织类高校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环节主要可以分成三大块:一是课程中安排的实验;二是集中性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大型综合实验;三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这三块实践性环节的安排穿插于本科教学的始终,包含了演示实验、认识实验、设计实验、少量的探索性实验及少量的工程设计训练。安排是比较合理的,但在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由于经费、实习单位生产、管理及安全方面的制约、企业愿不愿意接收、学生就业等问题基本上是名存实亡;二是由于时间的集中、学生的集中和实验场地的限制,很难保障教学效果;三是这些实践性环节多数是演示实验、认识实验和设计实验,培养的其实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对学生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此外,由于高校的扩招,很多青年教师进入高校,这些教师思维活跃,理论知识扎实,但由于是从学校到学校,普遍存在缺乏工程背景的问题,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2学院科研平台现状

学院现有安徽省纺织工程重点学科、安徽省纺织行业创新服务中心、安徽省纺织面料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纺织行业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及安徽省纺织科技创新团队等多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拥有大批大型分析测试仪器及小试生产设备。各科研平台设有专门负责人,下设3-5个研究室或实验室,研究室或实验室也设有专门负责人。依托这些科研平台,和大批省内外的纺织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密切的联系,很多企业也是平台的合作单位。

3科研平台在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

3.1为实践教学提供先进仪器设备

科研平台拥有大批先进的分析测试设备,将学生的实践环节从专业实验室引入各平台下设的研究室及企业,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3.2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科研指导

学院科研平台下设多个研究室和实验室,并形成各自的科研团队,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可以得到不同研究领域的老师的指导,这些指导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3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在校学生中,很多学生有厌学情绪,特别是对专业课的学习,更是如此,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不知道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当他们通过参与科研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得到一件新产品时的成就感会极大地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3.4毕业生更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通过科研平台的桥梁作用,学生更早地接触企业,特别是参与一些产学研项目,可以让学生明白企业到底需求什么样的人才,促使学生自觉地按照企业的要求来要求自己,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就业。

3.5促使教师提高科研水平和强化工程背景

本科生进入科研平台,可以增加科研平台的活力,本科生的思维更活跃、他们可能会提出各种各样不局限于常规思维模式的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指导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生产实践水平。

4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构建培养工程意识为主的工程感性认识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工程素质实践教学—培养解决工程问题和设计能力为主的工程能力实践教学这一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7]。

4.1培养工程意识为主的纺织工程感性认识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通过认识实习,以实验室和科研平台现有仪器设备、纺织企业的生产过程为依托,通过指导教师和工厂技术人员讲解、演示和操作,使学生对纺织生产系统、产品生产过程及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大致的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纺织工程”的概念。这个环节拟安排在大二开始至大三及时个学期结束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指导老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不能忽视,很多学校在这个环节安排的指导老师大都是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虽有高学历,但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与能力,不利于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为此,学院要求40岁以下青年教师结合产学研合作课题,每个学期至少要到科研平台合作企业工作两周以上,并要求企业对青年教师在企业工作期间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反馈,这样有利于青年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2培养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为主的工程素质实践教学环节

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环节,了解现代纺织工程的原料、工艺流程、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方式、生产管理及生产产品等,获得纺织工程基本技能和工艺平台的工程训练。该环节拟安排在大三第二学期和大四及时学期。该环节安排两个实践平台:纺织工程基本训练平台与纺织工程设计训练平台。4.2.1纺织工程基本训练平台包括纺织材料学、纺纱学、织造学及纺织品设计等主干课程的课程实验80-100学时;大型浆纱试验2周;梳棉机、细纱机及布机保全保养实习2周。这个环节拟安排在大三阶段。该平台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1)各种纤维、纱线与织物的测试仪器、测试方法及测试标准;(2)纺纱及织造的原料、工艺与设备;训练学生的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劳动纪律等工程基本素质。4.2.2纺织工程设计训练平台该平台主要通过大型试纺试织试验,让学生通过原料选择、纺织设备选择、纺织工艺设计、半成品检测、工艺调整等环节设计并织造出符合指定要求的织物。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的工作要求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主要训练学生的纺织设备和检测仪器的使用和进行工艺设计的工程设计能力。在这两个平台的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科研平台的大型仪器及设备。

4.3培养解决工程问题和创新能力为主的工程能力实践教学环节

该环节主要以锻炼专业技能、培养大工程观和解决工程综合问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目的。拟安排在大三以后进行,让学生结合所学过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开展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并通过并通过自主设计、制造,完成创新产品的开发,锻炼产品制造系统的总体意识和大工程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该环节安排三个实践平台:纺织工程系统训练平台、纺织工程创新训练平台及产学研合作平台。4.3.1纺织工程系统训练平台主要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熟悉工艺和产品设计的流程、掌握工程设计方法,树立大工程意识,锻炼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设计课题可以选择现代纺织工厂设计、纺织产品仿制及改进与创新、新型纺织产品开发等。毕业设计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总结和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训练,是对本科生进行工程能力系统训练的重要途径,在安排毕业设计时,教师要严格做到一人一题。4.3.2纺织工程创新训练平台利用科研平台优势,学院将开放实验室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如学校与芜湖市创新与专利发明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与面料设计大赛等)等结合,每年组织学生申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学生配备导师,导师指导学生撰写申请书、制定研究方案、完成研究内容、总结研究成果。学院要求各科研平台下属研究室的老师均要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大赛和项目的申报,并将指导学生的情况纳入学院的年终考核。近两年学院学生参加各种大赛获奖六十二项,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四十一项。4.3.3产学研合作平台利用大四前的暑假和大四的寒假,让学生参与教师的横向课题,并安排学生进入相关企业,参加实际顶岗生产实践活动。由于企业环境有学校实践环境无可比拟的优势,学生提早接触企业,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创新的潜能,有助于学生学会与人共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了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过渡期,同时也可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5结语

以科研平台为依托,构建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除了学院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外,还需要出台各项配套政策措施保障体系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科研平台的优势作用,对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活泼教学形式,培养创新性型应用人才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长龙孙妍妍徐珍珍单位: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纺织工程论文:纺织工程专业教学革新路径探索

学校教学单位重效益、重规模、轻质量,学生重学历文凭、轻水平能力,教师施教精力投入不足,考试浮于形式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国家提出的振兴纺织工业计划为纺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纺织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科技投入增加,新产品开发能力增强,科技和职工素质则成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在这种背景下,纺织企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由于新引进人才数量有限并且流动性较大,越来越多的纺织企业倾向委派在岗员工到学校学习深造。近年来我校成人教育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人数有所增加,其中企业委派前来进修学习的学生成为该专业学生的主体,他们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岗位针对性强,毕业后均在纺织企业的生产及时线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4]。因此,如何培养满足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成为学校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的课题。这就要求纺织工程专业成人高等教育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现实出发,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的探索、改革与实践,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在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学校根据自身教育资源的环境与条件,瞄准纺织行业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生教育背景与职业生涯规划需要,遵循成人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科学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做好人才培养的定位。首先,定位成人纺织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类型。根据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生产、管理和经营实际水平,对应人才类型需求的“研究(学术)型最少、知识型较少、应用型较多、技能型最多”的结构形态分布,并充分考虑纺织企业人才需求的行业特性,科学定位成人纺织教育人才培养类型:本科层次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兼顾职业型;专科层次以高技能型为主,强调职业型,培养重点是学生的基本技能、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其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本科层次培养具备纺织工程专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纺织企业等部门一线从事纺织品设计开发、工艺设计、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技术改造更新、企业计算机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及经营管理等方面业务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再次,定位专业的业务规格要求: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类型与培养目标,毕业生应掌握纺织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企业管理经营方面的基本知识、纺织品生产技术与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纺织品设计和纺织工艺设计的基本技能,熟悉纺织原料及纺织品性能与检测技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和信息查询方法,了解纺织行业发展动态,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纺织企业生产车间技术员岗位工作能力。

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成人教育纺织工程专业新型课程体系,坚持系统改革与整体建设、探索与实践、点面结合与有序推进。构建起以素质教育为载体,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关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体系“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高度融合,形成理论够用为度、专业面富有弹性、实践操作性强,以提高“能力与素质”为目标的新型课程体系。搭建“3+1+1”教育平台,其中“3”为人文管理教育平台、专业与工程教育平台、专业技术教育平台;及时个“1”为专业拓展教育平台,所配套课程系列模块仅作为选修课,供学生拓展专业面而自我选择学习(选与否,不影响毕业,合格者只记载课程成绩);第二个“1”为专业业务技能教育平台,分为棉纺织技术、毛纺织技术、针织技术、纺织品营销4个不同专业方向,以满足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需要。依据本科、专升本、专科以及业余和函授不同教育形式,对这5大平台对应开设课程系列进行统筹协调,并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与配套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修订

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修订本着“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精简内容,调整比重,对专业课程教学强化针对性、实用性[5]。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比重,以满足本地区纺织行业和纺织企业具体岗位要求,形成特色。此次修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在公共基础课中增加了计算机类课程。(2)加强纺织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增加“纺纱学”“机织学”“织物结构与设计”“针织学”等授课学时。(3)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学科基础课设置中增加了“纺织材料实验”等内容。(4)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将教学计划中专业方向限选课“纺织品经营”修改为“纺织品商检学”,另外增加了“纺织厂设计”,使专业课程设置更符合培养目标要求。(5)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增加了“专业课程设计与上机”环节。(6)修订了“纺纱学”“机织学”“织物结构与设计”“质量控制”“纺织品后整理”等多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等教学文件。优化后的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三部分组成。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计划合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衔接良好,专业教育中的实践环节得到充实和加强,教学效果良好,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教学内容的更新

由于纺织工程专业还没有针对成人高等教育的专用教材,因此我们选用了近期部级或部委级规划教材,或组织专家编写相关课程讲义。教学内容要体现基础理论“够用”,专业课内容要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专业课教学要紧跟行业新技术的发展,删除陈旧内容,新增与专业发展密切的内容。例如,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各种新型纺织技术不断涌现,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应重点讲授各种新型纺织原理、设备及工艺、新产品设计等内容。授课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适时融入自身的相关科研经历,将一些研究方法、体会和经典案例与学生分享;与学生探讨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考核办法的革新

为了体现成人教育特色,确保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改革中,结合成人学生的特点,在利用有间精讲内容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单向教学为双向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杜绝照本宣科或满堂灌。同时,尝试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开发网络教学平台和建设网络教育资源等,充分利用其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个别性的特点,逐步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且在导学、自学、答疑等阶段充分运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成人高等教育的“工学矛盾”,使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发生了重大变革,使教学更加灵活、有序和充满活力,大大降低了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弥补了传统成人教育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为成人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网络教学平台的具体内容有:(1)提供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电子教案、实验指导、实验大纲、作业习题等资料全部上网并及时更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进度以及自身学习基础,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实时上网查询调阅,便于对校内外教学点学生进行辅导。(2)提供非实时教学。学校按照教学计划的进度和要求,将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资料放在学校网络平台上,供学生调阅学习。(3)提供专用教学讨论区。通过开辟专用教学讨论区,供师生参加网上讨论,进行辅导答疑、教学效果评价,解决平时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等。考核的重点不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而是突出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实践环节的考核中,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考核。

建设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要确保教学改革获得成功,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我校由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牵头,与校内纺织学院等相关本科二级学院进行充分沟通,选配组建了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能解决实际生产难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包括部分退休教师和实验教学人员),不定期召开教学研讨座谈会,组织学习成人高等教育的文件精神,加深教师对成人教育规律和成人学生特点的理解和认识,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确保教学效果和质量。分批选派教师深入企业锻炼,进行产学研合作;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相关方面的学术会议与培训交流,开拓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受益。同时加大与省内外纺织企业的交流合作,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建立了一支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骨干协调合作的师资队伍。

纺织工程专业在我校办学多年,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有很好的软、硬件基础。本文所探讨的纺织工程专业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就是针对纺织企业的现状及需求以及当前纺织专业成人学生的特点而进行的,强调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偏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实用性和市场性都非常强。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受到了学生、授课教师和用人单位的好评。(本文作者:陈莉、刘玉森、张智荣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纺织工程论文:纺织工业工程师的培养路径探索

随着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深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纺织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师是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中取得优势的重要支柱和持久动力。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其实现在生态、经济及社会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工程师可以为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使企业发展由简单的引进技术、加工组装转变为自主创新、自主制造,甚至自主开拓全新的研究和生产领域。他们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实践能力强,能迅速地分析并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可减少生产事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纺织类本科专业是为纺织行业培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适应现代纺织加工生产需要,主要从事纤维材料及纺织品的研发、工艺设计、产品生产、质量检测、技术改造、贸易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较之传统的以工程技术能力为重心,兼顾管理与营销的纺织专业技术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培养模式,现代纺织企业对人才的专业素质、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将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作为纺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能力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工程师的实践创新能力决定了企业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目前专业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招聘人才时重点考虑的方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就业压力,纺织类工程师能否满足企业的需要,直面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竞争,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及实践能力。工程师不仅要明白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还必须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工程素质,以适应企业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需要。

工程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侧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

目前高校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则以课堂讲授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造成学生思维滞塞、缺乏质疑精神、不会变通。因此,必须实现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的能动建构者、成为学习主体的转变;实现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灌输者向引导式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的转变;实现从单纯传授知识向注重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技能、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教学观转变。为了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创新能力,学校应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典型宣传、创业校友讲座等途径进行创业意识培养。通过制订创新计划、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参加各项科技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2.实践教学环节过少

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工程师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虽然目前各学校都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但是整体上来说实践教学环节依然不足,且不能满足企业对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一方面学校要增加实践教学的频次、深度及广泛性;另一方面要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的效率。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毕业设计需要,鼓励或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提高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3.专业设施利用不合理

由于专业实验设施不全或缺乏,再加上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所以,学校应注意结合市场需求,加强学校与企业、研究所及测试中心的交流和合作,避免实践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更贴近企业要求的实验平台和实践条件。

4.企业实践积累过少

受到理论课程学习和考试压力等束缚,大多数学生极少去企业参加实践。虽然近年来很多高校增加了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但由于专业课任务繁重、时间有限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缺乏,很多学生对实际操作流程依然一知半解,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融会贯通,更不能用它来分析并解决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此外,虽然大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欲望,但是普遍缺乏进行创新的实践条件和经验。因此,学校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工程师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一个有力的平台。

工程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

1.以工程实践为主线,加大工程类课程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新技术为背景,积极把握学生心理特点,注重收集现代企业产品实样、样本和图片,利用多媒体演示和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科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可通过纺织、印染、服装等产品生产加工过程开展实践教学,并延伸到以产品功能化为目的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创意与市场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上来,在提升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及探索科学研究真谛的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2.开设学生自主创新实验

目前纺织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内容仍局限于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通常是在教师的安排下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安排,逐渐失去了实验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意识。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开设以学生为主的创新型开放式实验,让学生自己成为实验轴心。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设计,自己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此外,还可以综合考虑学生兴趣、企业需求,逐步增加实验的数量、深度和宽度。师生之间开展互动式教学,将学生分组,定时分配任务,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另外,也可将解决企业中纺织、印染和服装方面的实际生产问题作为创新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3]。当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将原有的经典实验与创新的开放实验相结合,构建“基础-综合-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分阶段、有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实验能力[4-5]。

3.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纺织工程是一个工程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授课时拘泥于课本专业知识的讲解,不仅使学生感到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导致他们对学习专业知识不感兴趣,更无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将课堂讲解跟企业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到校外生产基地进行实训或实习,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等方式,加大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度。这将增强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专业基本技能。只有充分利用企业工程资源,凭借企业实际技术装备,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生产工艺及实际生产操作中,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帮助学生实现由理论知识到实践工程再到创新能力的升华和转变[6],才能顺应企业需要,培养出具有丰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工程师。

4.加强在校生与毕业生的实践交流

为了使在校学生更加了解企业对本专业的需求情况,了解同专业毕业生的发展情况,可以建立一个跨年级分享工作经验的校友交流平台。通过互动,让在校学生了解学长在行业中的工作现状,分享他们在社会及企业中的成长经验。这不仅可以培养毕业生对母校的感情,还可以为在校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和企业牵线搭桥。学校还可以聘请毕业生、企业专家,组成联合指导小组,带领及指导在校学生提高创新实践能力,进一步缩短在校学生与社会、企业所需人才之间的差距。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整合大学生科技园和校友企业资源,从专业发展入手提高纺织类工程师的实践创新能力,推进学生创新实践工作的开展。

5.改进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引导作用,科学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现在的教学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过分注重考试成绩,虽然有利于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但缺乏对学生创新精神或创新能力的激励。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改变以往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机制。不但强调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突出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评价,这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将理论考试与实践创新能力考核相结合,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采用科研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方式,或者采用参与实验设计、科技竞赛表现等[7],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又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鼓励和肯定,还能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6.以比赛、竞赛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以所学专业为基础的各类比赛、竞赛,激发学生自我创新的积极性[8]。学校或学院可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到日常教学体系中,通过学生创新计划及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创新才能的舞台。比如,工科类学生可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省、市级学科竞赛等。此类科技竞赛活动不仅可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更可以让学生了解前沿的专业动态,开拓视野,为将来进一步创新创业奠定基础。(本文作者:王潮霞、王春莹、田安丽、付少海 单位: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纺织工程论文:纺织工业废水处理环境工程

[论文关键词]纺织工业废水处理

[论文摘要]染色废水属于典型的难生化降解废水,如何低成本、高效率的对其处理,且保障出水的稳定达标,一直是许多环境保护工作者的研究目标。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染色废水处理的技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综合概述,并对各类工艺进行了比较分析,归纳出一般染色废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技术路线。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纺织工业是我国的传统支柱工业之一,也是出口创汇较多的行业之一,目前我国占有15%左右的国际市场份额,是世界上较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经过多年建设,纺织工业基本成为一个门类较齐全、布局较合理、原料和设备基本立足于国内、生产技术达到一定水平的工业部门。产业综合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已形成棉、毛、丝、麻、化纤、服装、纺织机械等行业较为完整的系列体系。

纺织工业按加工的原料、产品的品种和产品的加工用途等不同,主要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类产业,纺织工业的上游产业主要指各类纤维生产和加工,如天然纤维的棉花、羊毛和各类化学纤维等生产领域;中游产业指纺纱、织布、染色等生产领域;下游产业主要指服装加工等生产领域。

染色行业作为纺织工业中的中游行业,在纺织工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即将各类纤维加工制造的坯布,通过染色和印花工艺生产出各类带色彩和图案的织物。在染色业中,棉纺染色业是较大的行业。染色行业作为湿法加工行业,其生产过程中用水量较大,据不统计。我国染色废水排放量约为每天300万~400万立方米,染色厂每加工100米织物,产生废水量3~5立方米。而且,染色废水成份复杂,含有的多种有机染料难降解,色度深,对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日益破坏着地球生物圈几亿年来形成的生态平衡,并对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存在威胁。由于逐渐加重的环境压力,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和各项有力的措施,我国作为世界大国,对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并向国际社会全球性环境保护公约作出了自己的保障。

二、废水处理方法分类

根据使用技术措施的作用原理和去除对象,废水处理法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三类。具体如下:

1.废水的物理处理法

利用物理作用进行废水处理,主要目的是分离去除废水中不溶性的悬浮颗粒物。主要工艺有:

(1)格栅和筛网格栅是一组平行金属栅条制成的有一定间隔的框架。把它竖直或倾斜放置在废水渠道上,用来去除废水里粗大的悬浮物和漂浮物,以免后面装置堵塞。筛网是穿孔滤板或金属网制成的过滤设备,用以去除较细小的悬浮物。

(2)沉淀法利用重力作用,使废水中比水重的固体物质下沉,与废水分离。主要用于(a)在尘砂池中除去无机砂粒(b)在初见沉淀中去除比水重的悬浮状有机物(c)在二次沉淀中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生物污泥(d)在混凝工艺以后去除混凝形成的絮状物(e)在污泥浓缩池中分离污泥中的水分,浓缩污泥。此法简单易行而且效果好。

(3)气浮法在废水中通入空气,产生细小气泡,附着在细微颗粒污染物上,形成密度小于水的浮体,上浮到水面。主要用来分离密度与水接近或比水小,靠重力无法沉淀的细微颗粒污染物。

(4)离心分离利用离心作用,使质量不同的悬浮物和水体分离。分离设备有施流分离器和离心机。

2.废水的化学处理法

(1)酸性废水的中和处理

酸性废水处理可以用投药中和法、天然水体及土壤碱度中和法、碱性废水和废渣中和法等。药剂有石灰乳、苛性钠、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等。他的优点是:可处理任何浓度、任何性质的酸性废水。废水中允许有较多的悬浮物,对水质水量的波动适用性强,中和剂利用率高,过程容易调节。缺点:劳动条件差、设备多、投资大、泥渣多且脱水难。天然水体及土壤碱度中和法采用时要慎重,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允许排入水体的酸性废水量应根据水体或土体的中和能力来确定。

(2)碱性废水和废渣中和法

投酸中和法可用药剂:硫酸、盐酸、及压缩二氧化碳(用二氧化碳做中和剂,由于PH值低于6,因此不需要PH值控制装置)酸性废水及废气中和法如烟道气中有高达24%的二氧化碳,可用来中和碱性废水。其优点可把废水处理与烟道气除尘结合起来,缺点是处理后的废水中硫化物、色度和耗氧量均有显著增加。清洗由污泥消化获得的沼气(含25%—35%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水也可用于中和碱废水。

3.生物处理法

利用微生物可以把有机物氧化分解为稳定的无机物的这一功能,经常采用一定人工措施大量繁殖微生物。

(1)好氧生物处理法

应用好氧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下,把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方法,主要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等,这种方法处理效率高,应用面广。

(2)厌氧生物处理法

应用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降解有机污染物,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等物质的方法。主要用于有机污泥、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的处理。如啤酒厂、屠宰厂。

(3)自然生物处理法

应用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处理废水的方法。工艺简单,建设费用和运行成本都比较低,但其净化功能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处理技术有稳定塘和土地处理法。

三、染色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

在染色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设计中往往遇到以下问题:(1)工程设计人员大都是仅仅了解废水水质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工程经验和直觉进行设计,这样往往造成工程缺陷,使建成的处理系统处理废水不能达标排放;(2)在有些设计中,因为对出水的达标要求严格,使设计出的工艺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偏高;(3)在许多现有的处理系统中,由于所要处理的水质发生改变,原有工艺不能针对目前的水质进行有效的处理。以上的这些都涉及到污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改造和优化管理运行问题。

如何优化污水处理工艺,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对于污水处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必须指出的是,染色废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改造是一个非常错综复杂的问题,从目的上它不仅要基于污水水质分析,按照技术和经济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利用各种方法,找出的设计工艺方案,并在设计工况条件下,找出的设施组合和工艺参数,而且还要在污水的成份和水量一定幅度变动的情况下,找出相应的优化运行措施和最少运行成本。而在各染色废水水质各异、水量大小不一的实际工况下,要求得到一个能严格意义上普遍性的染色废水优化处理系统是不可能的,某一污水处理系统可能对某企业的废水处理是,但它对其他的染色厂可能就并不能做到,因此本论文对染色废水处理系统优化研究只是为提出一个系统优化改造和优化运行的概念和思路,并不是要提出一个能对所有染色废水有处理效果的处理系统。

四、系统工艺改造的总体思路

污水处理厂废水的水质为含有一定量难生物降解物质和颜色的有机废水,各染色子行业排放的废水所含污染物质不同,其相应的治理工艺流程也不同。对染色废水处理,工程上一般用物化法和生化法或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处理方法。物化处理有见效快、水力停留时间短的优势,但其处理费用高、污泥产量大、污泥处理困难、存在二次污染的隐患。虽然臭氧氧化、活性碳吸附、电解等方法有较好的脱色效果,但它们较高的运行费用却使厂家无法承受。但前述的几种方法都具有稳定性好的特点。生物处理因具有处理成本较低,并能大幅度去处有机污染物和一定色度的特性使得染色废水治理采用生物治理作为主要治理单元己成为共识。但结合园区污水处理厂目前的运行现状及操作工人素质,为确保污水处理厂处理出水的稳定达标排放,因此改造扩建工艺的设计思想以强化物化处理的原则,以生物处理工艺为重心,尽量提高强化生物处理的作用。鉴于污水处理厂接受的染色废水综合性废水,是典型的难生化降解的有机废水,水质性质有其特殊性,而且各有关企业生产废水排放的水质水量的不稳定性,以及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及运行负荷。因此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废水处理工艺,才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在选择处理工艺前,应在分析废水水质及其组成及对废水所要求的处理程度的基础上,确定各单元处理方法和改造工艺流程,以验证改造工艺的有效性。

五、结论

印染生产废水可生化性差,原污水处理系统又存在着设计、施工不尽合理,管理水平落后等缺陷,从而造成了处理出水污染指标达不到排放标准,运行成本高等后果。染色废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改造本身就是一个非常错综复杂的问题,而作为集中式染色废水处理厂的优化就更加困难了。从目的上它不仅要在污水水质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技术和经济的要求,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利用各种方法,找出的设计工艺方案。并在设计工况条件下,找出的设施组合和工艺参数,而且,还要在污水的成份和水量大幅度变动的情况下,找出相应的优化运行措施和最少的运行成本。但由于客观条件的诸多限制,并且各种印染废水水质各异,水量大小不一的设计情况下,要求得到一个能严格意义上普遍性的染色废水优化方法十分困难,某一污水处理系统可能对某一区域内的废水处理是的,但它对其他的企业可能就并不能做到。因此,在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同时也要为保护我们仅有的水资源提高人类意识,转变观念,为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多做努力。

纺织工程论文: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建设

摘要:

调研和分析陕西省纺织行业发展现状、纺织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西安工程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专业办学中的不足,介绍借助学校优势教学资源,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确定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形成科学的建设思路,采取多项措施对纺织工程专业进行综合改革和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网络教学平台

2015年7月,我校(西安工程大学)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专业被批准为陕西省高等继续教育特色建设专业。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是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陕西省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也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拥有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已经积累了相当成熟的经验可供成人高等教育专业建设借鉴。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不能照搬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建设的做法,必须结合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来进行。我们对陕西省内纺织行业人才的现状及纺织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我校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现状、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专业学生的生源情况和就业需求等方面进行了的调研和分析,结合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实际,进行认真研讨,开展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专业建设工作。现将形成的思路和探索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的调研与分析

1.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

我们先后走访了西安纺织集团等西安、咸阳地区国有大中型纺织企业和民营纺织企业,发现受到地域限制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加上企业管理缺乏创新意识以及行业薪资待遇偏低等因素的影响,陕西省纺织企业普遍存在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的问题。同时,陕西省高校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少在省内就业,而且这种状况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也直接导致陕西省纺织企业人才储备存在很大缺口。具体来讲,目前比较缺乏的有产品研发人员、策划营销人员、精益生产管理人员等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2.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专业办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专业的教学存在如下问题:(1)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忽视了成人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2)教师不熟悉成人教育规律,按照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大纲、讲稿和授课方法授课;(3)授课基本使用国家或部委级规划的普通高等教育教材,不适合成人学生的需求;(4)教学计划和大纲修订周期长,且修订缺乏针对性,教学内容更新较慢,落后于社会发展实际;(5)实践教学环节偏少,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及成人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偏差;(6)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7)现代教学手段使用不足;(8)课程考核以考试为主,忽视了成人学生的特点,考核结果不尽如人意;(9)成人学生的自学效果差,面授学时偏少[1]。

3.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专业生源情况

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大致分为三类:(1)来自纺织企业的在职员工,由企业选送或者个人主动进修,约占30%。他们大多是企业生产一线的操作、技术指导、经营管理等岗位的业务骨干,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职业素养较高,学习认真,求学目标明确,主要是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拓宽专业视野,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这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异大,但实践经验与专业知识较为丰富。(2)纺织企业或地方政府委托培养的定向学生,约占60%。这部分学生多数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知识基础较薄弱,但学习的目的性很强,就业去向明确,学习主动积极。(3)其他学生,约占10%。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他们或是为了混个文凭,或是为了父母而学,或是随意上学,学习没有主动性,也没有压力和兴趣。这种“复合式”结构的学生具有基础不同、年龄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学习目的不同、学习主动性不同、工作经历不同,以及工作流动性大、集中学习时间不易保障等特点,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有较大差异,这也决定了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组织等应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

二、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国家提出的振兴纺织工业计划为纺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陕西省重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为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发挥我校普通高等教育纺织工程部级特色专业的优势教学资源的作用,通过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的建设,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纺织行业及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以及科学的专业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和网络教学资源,培养用人单位欢迎的应用型技能人才[2],满足地区纺织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全省乃至全国纺织工业的升级换代提供人才服务,是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

三、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做法

根据陕西省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我校目前生源的特点,主动适应当前纺织企业人力资源的需要,符合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以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对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专业进行多方位综合改革建设[3]。建设的基本思路为:纵向延伸专业,扩大专业覆盖面,拓展至服装、贸易、计算机、营销等领域;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专兼职师资队伍和实验室、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具体做法为: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对纺织工程专业现有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培养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突破口,结合专业特色和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应用能力。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校内外专家多次研讨,确立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宽口径、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思路。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纺织工程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纺织企业生产一线从事纺织品设计开发、工艺设计及其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具有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进取的应用型人才[4]。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为:学习纺织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纺织品设计、纺织工艺设计、计算机应用、英语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素质结构为:掌握纺织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纺织品生产加工技术,具有纺织品设计和纺织工艺设计的基本技能,了解纺织品国际贸易的基本常识,具备基础的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具有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

2.优化课程设置和专业方向设置

课程体系由四部分构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平台课、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同时,在宽口径专业教育的基础平台上,细分专业方向,根据陕西省纺织行业的现状和企业生产区域布局,拟开设棉纺织技术、毛纺织技术、针织技术和纺织品设计四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都有相匹配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以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

3.完善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创新意识培养

实践教学是影响特色专业建设效果及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教学环节,也是此次专业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践教学建设的内容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开放力度,完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重点突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充实毕业设计内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5]。专业教学实验以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为主,基础性实践教学环节在学校自建实践基地完成,专业应用性实践教学环节力争在校外实践基地完成。加大创新性实验以及创业实践的实施力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

4.修订专业教学计划

依据重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网络平台教学的特点,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的修订。此次修订主要体现在:提高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注重培养业务技能与职业能力,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比重,着重考虑满足本地区纺织行业和纺织企业具体岗位要求,真正服务于陕西省地方经济建设[5]。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和英语应用能力培养。在公共基础课中增加了计算机、英语课的学时数和上机环节。(2)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增设课程专题设计环节,增加纺纱学、机织学、染整工艺学等基础实验,修订后的课内实践教学总学时达到100学时。(3)拓展专业覆盖面。增加了纺织生产管理、纺织品贸易、纺织工艺与设备(双语课)等课程,使专业课程设置更符合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4)体现学校艺工结合的特色。增开艺术修养类课程,体现纺织行业技艺结合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5)新设专题讲座,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5.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

我校正在实施的特色学科群对接产业集群构建的“5+X”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省内外多家纺织企业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与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建立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以及校企合作纺织研究院,均为我校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在校内,积极推进学校实验室的重组和建设,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院士基地、陕西省纺织服装重点实验室、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大型研究基地,以及完善的实验室开放制度,满足成人学生课堂实验和实际生产测试的需要;学院积极与大中型纺织企业联系,力争与这些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同时选派专业教师在寒暑假到企业实践锻炼,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参与指导成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争取每个专业方向有1~2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6.开展专业课双语教学

纺织行业的国际化发展背景使企业对熟悉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因此,我们选定“纺织工艺与设备”课程进行双语教学。这是我校首次在成人教育中开设双语课程,也是我校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举措。

7.建设网络平台教学资源

目前泛雅网络平台已在我校普通高等教育中广泛使用,效果良好,很好地发挥了辅助传统教学的作用。我校纺织工程专业在两年前也开始尝试利用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辅助传统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以为本次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我校为成人高等教育开放了泛雅网络平台,并完善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1)充实网络教学资源。将修订后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程简介、实验指导、作业、动画演示等资料陆续更新上网[6],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工作安排进行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较好地实现对校内外成人学生的辅导任务。(2)目前正在有计划地将主讲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进行录制和编辑,完成后将放在学校泛雅网络平台上,方便学生自主非实时学习,形成面授教学和视频教学相辅相成的模式。(3)泛雅网络平台上的学科资源、精品课程、名师名教、学校人文资讯等丰富资料均可供成人高等教育学生调阅,可开拓他们的专业视野。

8.建设与落实管理制度

我校制定了保障教育教学改革及质量工程等项目顺利完成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如《西安工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以及从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践基地建设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等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制度,已经形成由学院院长领导、特色专业建设负责人组织实施的特色专业建设制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制订与修订每三年进行一次,参加修订的人员有学院正副院长、特色专业建设负责人、本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相关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和主要工程技术人员。由特色专业建设负责人组织本专业教师、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编写教学大纲,每三年审订一次。学校从政策和资金上鼓励教师开展成人高等教育教材编写工作,可作为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给予立项支持。

9.改进教学方法

鼓励教师利用有限的面授时间精讲内容,充分利用讨论式、案例教学、专题讲座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单向教学为双向教学。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使教学更有吸引力,更加灵活、有序和充满活力,提高专业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改变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果的做法,重视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10.建设专兼职教师队伍

我校纺织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非常雄厚,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使得教师投入到成人高等教育的精力十分有限,且普遍存在实践能力偏弱的问题。造成我校目前普通高等教育专业教师充足、成人高等教育教师不足的现象,因此补充一批从企业聘用的兼职教师是非常必要的。长远来看,还要加强对本校教师的培训力度,安排他们定期或不定期到实践基地或纺织生产企业进行锻炼或产学研合作,切实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兼职教师必须符合我校关于外聘教师的管理规定,且在学校备案方可开展工作。每年对外聘教师进行一次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确定解聘或续聘事项。

11.建设专业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也是特色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与专业培养方案一致,以纺织工程专业基础课为平台课程,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思想贯穿于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在改进教学方法、重组课程结构、充实课程内容、重视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强化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强大功能,逐步建设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专业系列精品课程。

四、结语

本次专业建设的探索是基于成人高等教育及我校纺织工程专业现状,紧密结合陕西省纺织行业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充分考虑了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需求,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借助我校普通高等教育纺织工程部级特色专业品质教学资源,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将函授教育传统资源与网络教育资源进行优化组合,积极探索适应当前新形势的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使我校的老牌和名牌专业在成人高等教育领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人高等教育纺织工程专业建设可为我校其他专业建设提供借鉴,为地方纺织企业培养急需的技能型人才,从而为陕西省纺织工业的振兴做出贡献。

作者:刘玉森 陈莉 马保科 张智荣 赵展谊 宋芝军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

纺织工程论文:纺织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纺织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引言

《工程化学》就是建立在化学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目的就在于将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一些新兴学科和应用学科的信息传授给学生。但是,工程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范畴,内容十分庞杂,这导致很多工科院校的工程化学教学存在着各种弊端,例如教学内容不够系统、知识点比较零散、不同的专业区分相对较小,缺少与专业的衔接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这门课程与自己的专业有什么关系,缺少学习动力等等,因此有必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建立一套符合实情的新的工程化学教学体系。针对此现象,作者对我校纺织工程专业的工程化学教学进行了改革。

1整合教学内容,做好衔接

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是浙江省重点专业,其目的在于培养纺织品设计、纺织技术与贸易相结合的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高级工程技术与贸易人才。该专业特点决定了学生们将来涉及较多的是有机材料,鉴于此,对工程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整改:选用李成琴等主编的《纺织有机化学》为教材,重点讲述与纺织专业关系密切的传统有机化合基础知识,以官能团为主线区分各类有机化合物,介绍其分类、命名、结构特点及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各种反应的发生机理和历程;增加物质结构基础知识,为随后的杂化轨道和电子效应的接受和理解打基础;将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增加表面活性剂、染料化学和高分子纤维等专业基础知识,介绍专业相关的表面活性剂、染料和高分子纤维的结构、性质及应用,以便于更好的与专业课相衔接;学习过程中引入有机化学史和人名反应及相关小故事,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对该反应的印象。另外,在对工程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中,要合理安排化学理论基础和工程技术在教学中所占比重,一方面,根据教学条件和专业实际,在理论基础教学内容上适当取舍;另一方面,联系工程实际,介绍现代有机化学在工程技术中的近期应用。

2与实际生产和科研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紧密,尤其是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果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实际生产联系起来,使学生们亲身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莫大的推动力。因此,在介绍到与课本相关内容时,可考虑引入一些实际生活或生产中的实例,例如在讲解氨基酸和蛋白质时,可以引入卤水点豆腐的机理和用鸡蛋清来减少汞吸收的生活小知识;在介绍到表面活性剂的时候联想到日常生活中去污清洁物质的使用等,使学生感到化学是一门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学科。

3丰富教学形式

由于工程技术的发展迅速,抽象的微观结构和近期的仪器设备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直观地表达和展示。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计划,又不降低教学要求,我们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大课堂的教学信息量,创造良好的授课环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卤代烃的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过程中的瓦尔登转化时,仅以板书或者口头讲解很难给出一个立体、形象的解释,而将该过程用多媒体形式演示出来,会帮助学生理解,加深记忆。但是我们又不能摒弃粉笔板书的教学形式。有机化学中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有很多,课堂讲解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展开,这时候采用板书形式将有利于所讲内容的逻辑组织和讲解速度的控制,帮助学生达到理解性记忆。

4开设实验环节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科学,其发展和对其反应机理的理解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因此,化学实验是每个学习工程化学的学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实践性环节。我们利用有限的学时,安排了蒸馏、萃取、精馏和重结晶等实验,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然后独立撰写实验报告,这一系统的工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论文联盟//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面对问题,独立思考、解决的科研能力,打破了化学学科的神秘感,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化学的本质和价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结语

工程化学是我校今年来开设的新课程,因其新,故有很多地方还不太成熟,有待于改革完善。在采取了整合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衔接和渗透,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加强实验环节等方法来对工程化学的教学进行整改后,学生们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大增,在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实验动手能力。而在教学的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有机化学学科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肩负的重任,这为我更加努力进行工程化学教学改革增加了信心。我相信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会日趋完善,对其进行的改革和实践研究还会取得更新的进展。

纺织工程论文:模糊数学在纺织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这篇文章首先介绍了模糊数学,接着对于模糊数学在纺织工程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重点探讨了模糊数学在纺织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模糊数学,纺织工程,应用

一、前言

大家为了把纺织生产实践的经历进行总结,并且升华为科学的理论以辅导新的生产实践,就要不断地对生产实践中呈现的各种表象和疑问加以剖析,使用模糊数学能够很好的对纺织工程进行剖析。

二、模糊数学的概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概念不外乎两类。一类是清晰的概念,对象是否属于这个概念是明确的。例如;人、自然数、正方形等等。要么是人,要么不是人、要么是自然数、要么不是自然数、要么是正方形,要么不是正方形。另一类概念对象从属的界限是模糊的,随判断人的思维而定。例如:美不美?早不早?“便宜不便宜?等等。西施是我国古代公认的美女,有道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就是说,在一些人看来未必那么美的人,在另一些人眼里,却美得可以与西施相比拟。可见,“美”与“不美”是不存在一个的界限的。再说“早”与“不早”,清晨五点,对于为都市“梳妆打扮”的清洁工人来说可能算是迟了,但对大多数小学生说,却是很早很早的。至于便宜不便宜,那更是随人的感觉而异了!在客观世界中,诸如上述的模糊概念要比清晰概念多得多。对于这类模糊现象,过去已有的数学模型难以适用,需要形成新的理论和方法,即在数学和模糊现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就是我们要讲的“模糊数学”。

三、模糊数学在纺织工程中的重要性

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授提出关于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的概念起,模糊数学(不确定性数学)就表现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力,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而兴起于美国、日本的模糊工程的应用,如家电、温度控制、设备控制都得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样,作为中国一个较大产业的纺织业,模糊数学及控制也得到了应用。纺织在发达国家属于技术性产业,而在中国,纺织是劳动密集性的产业,各种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少,造成纺织产业规模大而效益不高。由于纺织生产工艺流程长,分支较多,一些过程控制随意性较大,普通的定量控制已不能满足纺织生产的需要。而在纺织生产过程中控制又相当重要,纺织厂许多模糊性的东西是靠人为控制,由于人的能力的局限性,控制质量不是很高,产品质量较差。

四、模糊数学在纺织工程中的应用

原棉的各项品质指标的优劣很难协调统一,致使在配棉时往往顾此失彼,因此,生产实践迫切需要一种简便的原棉品质的综合定量分析方法,以指导配棉工作。

综合评判是对具有多种属性的事物,或者说其总体优劣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作出一个合理的综合这些属性或因素的总体评判。所谓对原棉品质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就是采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分等和隶属度的概念,对原棉主要品质指标进行总的评价的定量计算方法。它可以计算出原棉的综合评判指数,并可根据数值的大小,得到所有原棉优劣排列顺序。此外,还可根据计算结果,对各种原棉品质优劣的原因进行分析。这样,原棉品质的各项指标便统一于评判指数之中了。

原棉质量的指标众多,包括:上半部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反射率、黄色深度、成熟度指数、纤维棉结、短绒率等,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原棉的物理性能。当多种原棉混合后,对不同品种的成纱质量的影响各有不同的,在分析诸多因素时,应抓住主要因素,进行综合评判。在进行综合评判时,涉及到指标的权重,权重的确定应是动态的,即:同一原棉指标值,在不同品种、不同时期的成纱质量指标中的权重是不同的。评判指数反映了原棉的综合特性,对提高配棉精度,特别是处理接批棉有着积极的意义。

1、棉纤维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是研究事物的相互关系,测定它们联系的紧密程度,揭示其变化的具体形式和规律性的统计分析方法。

(一)、棉纤维长度

从理论上讲,棉纤维长度大,可增加成纱中纤维之间的搭接长度,纤维间抱合力增加,成纱强力大,当纱线受外力作用时,滑脱纤维根数减少,成纱强力差异变小,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纤维愈长,成纱质量愈高。棉纤维长度与成纱质量成正比。

(二)、马克隆值

马克隆是表示原棉品质的一个关键指标,马克隆值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实际上是纤维细度与成熟度对成纱质量的综合影响。对同一原棉品种,马克隆值过高时,纤维过成熟,纤维很粗,成棒状,扭曲较少,纺同样号纱时,纱线截面内纤维根数减少,纤维抱合力较差,成纱强力较低。马克隆值过小时,纤维很细,成熟很低,纤维卷曲少,成纱强力同样较低。马克隆值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是非线性的。

(三)、棉纤维整齐度

纤维整齐度对成纱品质的影响情况是;纤维愈整齐,短纤维含量愈低,成纱表面越光洁,纱的强度提高。纤维整齐度与成纱质量成正比。

(四)、棉纤维强度

棉纤维具备一定的强度,这是纤维具有纺纱性能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棉纤维在纺纱过程中,要不断的受到外力的作用,使其纺制成一定形状、一定粗细、一定强力的纱线。单纤维强度高,纤维本身断裂困难,则组成的纺纱质量高。单纤维强力低或强力不匀率大,成纱中弱环增多,成纱质量降低。棉纤维强度与成纱质量成正比。

2、原棉品质综合评判模型

对于原棉品质优劣评定这一问题,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整齐度指数。评定时先对每一个具体的影响因素评定等级,然后利用加权平均法进行综合。

3、配棉技术经济模型

(一)、人工选择配棉的主要步骤

人工选择配棉的主要步骤如下:对已检验的原棉分类排队;分析上期成纱质量,配棉成分,确定本期配棉标准;根据原棉品质、库存、当前生产等情况,确定本期配棉队数、主体成份,并相应地规定使用包数的上下限;先以棉台容量为约束条件(定值),组成初步配棉方案;根据经验,试算几项重要混棉指标,凭经验或运用经验公式预测成纱质量,若达不到要求再另选一方案.将几个方案综合比较后,择挑选择实施方案;按接批原则处理断批棉。

(二)、配棉技术经济模型的建立

所谓配棉数学模型,就是对配棉问题抽象化了的数学表述,即运用适当的数学语言定量化地描述配棉问题的内在规律,从整体结构上描述配棉过程中各相关因素的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

(1)、决策变量

决策变量是由决策者考虑和控制的因素,这是建立数学模型的首要问题,对同一个问题,决策变量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决策变量不同,数学描述就不同,控制过程的发展也不同。因此,选择哪因素作为决策变量,应从易于决策、易于控制、易于求解、符合实际等方面来确定,既要合理,又要可行。

(2)、约束条件

约束即规则和限制。约束条件反映了决策变量与参数之间的应遵循的规则、限制和范围,它是由所研究的问题的特点所确定的。配棉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必须抓主要条件,抓对分析问题起决定或直接作用的条件。当然,也必须考虑一些特定的条件,不仅要保障每个约束条件合理,而且能使整个约束条件统一协调。

(3)、目标函数

目标函数是决策者对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的函数描述,体现对目标的评价准则。目标的评价准则一般要求达到(较大或最小)、适中、满意等。目标函数往往表示成问题中各决策变量之间的线型或非线性的组合关系。配棉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其目标函数应能反映出配棉的综合技术经济效果。

4、配棉接批数学模型

配棉方案实施过程中,由于各队数使用的包数不尽相同,库存量也处于动态变化中。为连续生产的需要,当某一队数的原棉用完后,就要用另一队原棉接替,这队接替原棉称为接批棉,上一队原棉称为断批棉。

五、结束语

模糊数学在纺织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纺织工程中关于模糊数学的办法加以使用不光能够更好的剖析纺织工程中的疑问,还会使得剖析根据科学性和理性。

纺织工程论文:纺织工程实践教学培养目标探讨

[摘要]CDIO作为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的适应和生存能力为重点,注重知识传授、素质提高、能力培养的协调发展。以CDIO教学模式为导向,结合我国现代纺织工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确定了纺织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培养目标。

[关键词]CDIO 纺织工程 实践教学 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是纺织工程教育的重要环节,其作用不仅体现为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更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社会,了解自己专业与行业内在联系的机会。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纺织产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我国纺织产业已逐步由传统纺织转变为现代纺织。培养与国际接轨的纺织工程人才成为我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学科发展的新方向。针对目前纺织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面较a窄,实践能力相对较差的情况,纺织工程实践教学经过不断改革,并借鉴CDIO这一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模式,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确定了新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以实现对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CDIO国际工程教育模式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具体为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协作和交流;企业和社会的构思,设计,试试和运行系统。通过对CDIO培养大纲的学习,不难看出实践教学是最能够实现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的教学环节。以CDIO培养大纲为指导确定的纺织工程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将更加符合当代工程教育理念,培养能够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纺织工程人才。

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纺织工程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为人类生活提供必备物质的重要工程领域。中国是世界纺织大国,化纤产量占世界1/2(4121万吨),棉花产量占世界1/4(631万吨)。2013年中国纺织工业总产值为61278亿元,同比增长8.7%,利润超过3506亿元,同比增长15.78 %,出口创汇超过2920亿美元。

以上海为龙头的翼形产业带长三角和以香港为顶,深圳、广州为基础的珠三角集中了中国纺织服装工业近2/3的产能,是全国纺织服装产业最发达的两个地区, 是纺织服装业的两颗“钻石”。从资产上来看,长三角占全国纺织行业规模的38.7%,从出口来看,江浙沪占全国的47.6%,上海、江苏、浙江设备先进,具有相当大的优势。长三角的产业链比较完整,从纤维到的完整产品,拥有强大的纺织机械制造优势,还有一批全国知名度高的纺织服装企业,产业积聚度比较高。区域位置优势提供了持续增长的纺织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大市场。

进入21世纪,高新技术和新材料在纺织行业大量应用,纺织业的竞争转向以高新技术为导向,以品牌竞争为核心的更高层次的竞争。这需要以科技与时尚为引领,实现产业的创新发展,因此对高级纺织人才的需求会更加迫切。我校纺织工程专业的建设、人才培养主动服务于上海市和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纺织产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科技创新体系。

三、行业企业发展需求

现代纺织的特点集中体现在生产装备的自动化、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以及生产方式的多品种、小批量和快交货。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现代纺织不再是传统概念上的“纺纱”与“织布”,而是集材料、能源、信息、环保与一体,融汇了纤维、产品、管理、贸易、检验检测等多方面科学知识的综合学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纤维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各种高性能和功能性的化学纤维不断问世,纺织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纤维制品的加工设备日益高效化、精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使纺织制品也日趋多样化、功能化、健康化,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纺织制品与人体工程、环境保护及社会文化的关系日益密切,从而使纺织工程内涵大为扩展,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在不断提高。迫切要求纺织科学与数、理、化、生等基础科学紧密结合,与材料、信息、环境、自动化、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紧密结合,要求基础理论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因此,高等院校培养高水平的纺织专业技术复合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纺织工程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我校纺织工程专业紧贴上海现代都市产业及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需要,结合长三角地区对纺织品商检、生态纺织新技术、产业用纺织品专业人才的需求,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立足现代纺织科学与技术,注重纺织专业技术、管理与贸易知识的有机融合,培养掌握纺织材料、现代纺织加工流程、纺织品设计与产品检验等专业知识,熟悉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理论和操作技巧,具有较强计算机与英语运用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的纺织与贸易高级复合型人才。以CDIO培养大纲为指导,并经过大量调研,纺织工程实践教学在专业培养目标基础上还将具有:较强的动手和创造能力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向联系的能力;终身学习及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较好的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以及组织能力;工程系统认知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东华大学)

纺织工程论文:浅谈纺织工程本科专业工程师人才的培养

[摘要]“计划”是为社会培养造就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重大项目。本文围绕纺织工程本科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从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诉求、培养模式的更新、工程实践课程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各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工程师 纺织 工程实践 创新

2009年底,教育部计划在部分高校试点“工程师”培养工作。“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教育部率先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特点体现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纺织工程专业在工程师教育培养过程中,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特色培养方式,“理论+技术实践+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不断输送的应用型和设计型工程技术人才。应用型纺织工程人才在本科教育阶段培养,设计型纺织工程人才在硕士阶段培养。本文主要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进行讨论。

一、应用型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诉求

纺织工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或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从知识与能力结构看,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基础科学知识;(2)纺织核心工程基础知识;(3)纺织高级工程基础知识;(4)解决纺织专业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5)实验中探寻知识及文献查阅的能力;(6)创新精神与职业道德;(7)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的能力;(8)交流能力;(9)项目的构思、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上述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除学校内部所提供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外,很大程度上需要在现场真实环境下,通过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进行实战训练。必须分析和评价企业实践教育与传统校内教育的差异,提取和形成企业实践教育课程体系,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设计和创新能力。图1为纺织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获取路径。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

结合工程师的培养标准,传统的“基础课――专业课――工程实习”三段分割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代之以“专业能力进阶”的培养方式,多维度、交错融合、螺旋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这种培养模式以专业能力为导向,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进行高度融合。可根据每学年学生专业能力的不同,配套安排各类实践教学,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工程能力的培养。遵循纺织工程专业工程师的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将工程实践分为工程基础实践(及时学年)、工程专项实践(第二学年)、工程综合实践(第三学年)和工程创新实践(第四学年)4个阶段,各阶段逐年为难度和要求提升关系[1]。

三、工程实践课程的设置

在“专业能力进阶”模式下,实践课程的设置以时间为主线,在不同学年,根据校内课程教学学生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采用分散和集中两种方式进行。工程实践课程与校内课程之间存在明确的逻辑关系,相互衔接,彼此互补,不能逆向、重复和缺损,如图2所示。

四、师资队伍建设

“计划”以建设一支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为目标,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学校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同时,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或担任联合导师指导学生。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要加以改革,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2]。

五、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存在一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误区,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低于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水平低于学术型人才。此类的认识不仅存在于部分教师,也存在于部分学生,更有很大部分企业人员持类似的观点。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师生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认识和认同,真正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地位。

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中需要进一度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由于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企业出于市场竞争和自身核心利益的考虑,对每年长时间接收多名学生深入参与企业生产实际和产品设计开发存在顾虑。因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不一定会在相应实习过的企业工作,所以企业担心生产技术和产品秘密外流,而且,企业在该项目实施中基本上付出较多,收益较少,所以企业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所以,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应从税收政策的减免、高新企业的审批、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等政策方面对参与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的企业予以支持,同时强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以促进企业联合培养基地的真正有效落实。

除此之外,企业导师指导能力的认定存在难度和不确定性,在学生多、企业导师缺乏的大背景下,需要加强企业导师队伍的建设。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上海)

纺织工程论文:基于CDIO理念对纺织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CDIO教育理念是工科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先进模式及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题通过对纺织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修订,以CDIO理念着力推动基于问题和项目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计划项目加强指导,实行校企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改革考核方法,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对青年教师的工程教学能力加强实训等措施的实施,实现了提高学生的构思、设计、实施、操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关键词:CDIO理念;问题学习;项目学习;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是近年来国内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1]。CDIO教育理念是当前应用最多的一种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方式,它被誉为“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性改革”[2]。CDIO理念针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四个层次的教育结构。CDIO教育理念是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不仅获得工程基础知识,还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和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3]。该理念充分体现“做中学”、“通过实践来带动学习”、“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思想[4][5]。

我校纺织工程专业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提高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改革实践。训练学生学会纺织产品设计或技术创新构思,并完成的产品或技术的改进与测试,直至产品投产或技术实施,以期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以CDIO理念修订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

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根据CDIO理念修订了培养计划,调整课程体系,修改了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新的培养计划增加实践环节的比例,减少了理论学时比例,集中实践环节学分(每周1学分)由37学分改为43学分。使培养计划不仅有利于工程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新的课程体系保障了知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且紧密与实践环节相衔接。课程设置时进一步增加设计和综合试验的比例,课程大纲的制定和修改要主要考虑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注重学生的整体能力的提高。

二、以CDIO理念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和创业计划项目

为了提高学生的构思、设计、实施、运作能力,专业阶段实行全程导师制,使每位学生分别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课外实践,参与创新活动或参与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导师从资料查找、课题计划、内容设计、实施方案、结题报告均给予细致的指导。使学生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通过兴趣找到课题方向,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动手能力,并从课题中提高自我学习和团队交流能力。

举办纺织品设计大赛等活动,为学生参与竞赛活动提供平台,自2011年起连续举办了四届由大连东立艺术纺织品有限公司赞助的“东立杯”纺织品设计大赛,每年参赛作品超过50份以上,作品的设计制作水平逐年提高。纺织品大赛充分地展示了我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潜力,同时激发了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

纺织专业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近几年获批国家、省、校级项目多项,项目质量和项目数在校内首屈一指;参加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和创业竞赛获得过国家三等奖,省级特等奖、一等奖多项。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学生学会了查阅资料、思考问题、设计实验方法,提高了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相互沟通,集体查找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以CDIO理念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的工程性或创新性

通过校企联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将企业中的问题或新产品开发关键设立为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让学生进行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毕业设计内容的研究或设计,让学生到企业在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副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任务,锻炼他们的应用能力和水平。或教师将自己的科研课题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确定研究方向和内容、设计实验流程、采用的检测与表征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创建CDIO工程教育环境

学生的实践环境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多接触生产实践,才能使课堂上学习的内容紧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才能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产生创新。由此我们加强了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近两年来,我校纺织工程专业加大校内实验室改造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2013年和2014年共花费270多万元购买世界的纺织染设备供本科生实验、实习和创新实践使用。使学生能在校内学习先进纺织染全套系统的工艺流程和工艺设置方式、设备工作原理、设备的维修项目、生产操作方法,实现与纺织企业的生产紧密结合。

在已有校外实习基地基础上,我们继续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并将实习基地由省内向省外发展。我校纺织工程共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4家,这些企业包括纺织染不同类别。其所生产的品种包括纱线和织物,纱线从原料上分为棉毛丝麻化纤不同类别;织物又包括服用、装饰用、工业用等多品种。实习基地多次为学生提供了顶岗实习机会。除培养计划规定的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外,还推荐部分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实习基地进行就业见习活动,即到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间企业将大家分成不同小组,按专业方向和工艺流程由技术人员给予详细指导,使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学校学习不到的实践知识,深入了解纺织企业的工艺流程、设备运转情况以及产品质量和生产管理方法。通过实习学生学习了毛织物、棉织物和长丝织物,毛巾织物和毛毯织物,机织工业过滤布、无纺布等多品种的生产方法。增强了学生对纺织企业的了解,提高他们对生产实践的认识,为早日适应工程技术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纺织企业的工艺流程和设备情况,我们对部分实习基地的生产情况制作了教学短片,已完成大连一广毛巾有限公司和大连神州纺织有限公司两个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录像短片,作为课外专业知识学习资料。

五、改革考核方法,注重过程考核。

在课堂采用问题式学习方法的同时,我们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因为考核方式直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课程考核从原来的一张卷考核改为:(1)记载上课缺课与迟到表现赋给部分平时成绩;(2)考察试验预习、设计、动手、报告的数据分析、讨论等赋分;(3)实践环节主要考核实习或设计表现和动手能力以及设计创新性。其中实验从预习情况、实验动手能力、解决实验中突发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书写情况综合考核。另如专业实习由原来的考核出勤、试卷、实验报告三方面改为考核出勤、动手能力、实验报告三方面,并重点考核动手能力,包括机器部件的现场识别、设备运转原理、设备保全保养部件的安装等多段考核。即重点考核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实践能力。

六、以CDIO理念提高教师的工程教学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项目指导能力和实践能力。现在年轻博士教师具有较高的研究能力,但缺乏扎实的实践教学和指导能力,所以建设一支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较强实践工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关键。

为了提高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水平,加强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我校纺织工程专业制定了“纺织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案”并实施,其中规定“新入职博士学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完成本专业企业的生产及时线实践训练,实践时间最少不得少于3个月”。通过实践使青年教师真正了解本专业的工艺流程、设备工作原理、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质量分析和生产管理方法。使其真正适应本科实践教学需求,提高教学和实践指导能力。

总之,通过近几年以CDIO理念的建设与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果。为学生搭建了实践的平台,提升学生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专业方向整合和课程体系调整,持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以促进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工程与创新能力与时代接轨。

纺织工程论文: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纺织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已经逐渐完善,与此同时,教学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对于社会纺织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院校纺织工程专业教学还存在教学设备不足、课时有限与教学流程太长等问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及时优化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与方法,进一步提高纺织工程专业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社会合格人才。

[关键词]纺织;专业;问题;策略;改革

引言

纺织工程专业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随着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变化而发展,在纺织技术优化升级的今天,纺织行业所生产出的产品五花八门,大多数纺织企业都提高了自身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纺织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建立以棉纺织为主线,以棉麻纺织为辅的教学系统,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反思纺织工程专业教学现状,开发更多有意义的教学策略,才能推动纺织工程专业教育进步。

一、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是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高低的重要衡量标准。目前来看,纺织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大多数教师选择在讲台上消耗课堂时间,通过讲解向学生传递纺织专业知识。纺织工程课程的实践性强,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虽然能够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长时间的讲解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下降。

(二)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内容死板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纺织行业的进步,纺织产品正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社会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其对于纺织行业的要求也逐渐提升。绝大多数纺织企业都在积极更新纺织技术与生产设备,不断使用新的工艺与新的技术。在学校的纺织工程专业教学中,教师利用落后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单一的专业知识,这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培养出的学生也无法满足纺织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纺织工程专业的教材虽然有所更新,但内容并没有大的改动,教材中的内容与现代纺织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在教学中,教师只重视这些与脱离生产的教学内容的传播,不利于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三)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实践性不足

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纺织工程专业教学的实践性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实践教学活动,是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活动,对于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很有益处。就目前来看,大多数教师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为开展实践教学费时费力,不利于个人教学任务的完成。加之学校的实训基地建立不足,学生没有太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无法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缺少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过于抽象,感受不到理论知识的实用性。

二、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一) 积极改革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是让纺织专业课堂教学活动灵活起来的重要途径。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才能启发学生的专业思维,促进教学氛围的活跃化,让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纺织专业理论知识,调动起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是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法实施教学。像在讲解纺织产品设计与生产程序的知识时,要保障生产的质量,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到真正的企业车间进行参观,不再以单一的课堂讲解方法传递纺织知识。课堂中纺织知识的讲解过于理想化,在分析生产设备性能、生产原料性质问题时,课堂讲解过于,而在生产实践中,师生可以共同发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在企业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可以就发现的不稳定问题积极思考,发现更多先进的纺织产品生产方法与策略。改革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方法,积极引入企业的实践案例,利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竞赛法优化教学。在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活动中积极组织竞赛活动,让纺织专业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学习变得更有乐趣,有利于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好胜心,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找到学习基础知识的动力,在纺织生产与学习中发挥个人创造力。像在学习染整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小组抢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记忆课本理论知识。在知识应用方法,可以利用小组创作大赛促进学生活跃参与,让纺织工程专业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与乐趣的地方。

(二) 优化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是让学生眼前一亮的重要方法。一直以来,教师重视教材知识的讲解,忽视了课外知识的拓展以及实验内容的融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在纺织工程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主综合实验内容的开发,让学生成为纺织技术的设计者与研发者。从课本实验模块的基本思路出发,融入一些当代纺织工程专业关注的现代化问题,像纺织厂的污水处理问题,纺织品的化学加工实验等。从当前纺织企业存在的生产问题出发,对纺织工程专业实验内容进行优化,设定全新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让学生在纺织专业能力得到整体提高,在综合性训练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明确内容改革的方向。

(三) 重视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提高纺织工程专业教学的实践性,需要学校给予学生实践学习必要的支持。很多学校都有纺织工程专业学生专用的实验室,但这些实验室只有教师要组织实验教学时才开放,学生的实践学习时间被限制。除此之外,实验室的仪器与设备不足还是一个大问题。做好实践教学,需要学校加强实践教学资金支持,更要在政策上开放学校的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才能让学生在遇到学习问题时,有条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开放化的实验室,是学生熟悉与练习操作实践仪器的基础与保障。

除了校内实验室的开放,学校还要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的实践学习基地。给学生到企业实习的基础,通过校企联合让学生了解纺织品的生产流程,并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实的生产环境要优化开放的实验室,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会让学生将文字知识转变成为实践技能。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会让纺织工程专业课程的体系越来越科学,也能促进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学习思路的拓展。在学校教育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与学习思路,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更多学生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成为高素质的纺织专业人才。

纺织工程论文:纺织工程专业工程能力培养体系初探

摘要:纺织工程专业在工程师教育培养过程中,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特色培养方式,“理论+技术实践+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不断输送的应用型和设计型工程技术人才。本文对纺织工程专业工程能力培养体系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课程体系;工程能力;实践培养

0 引言

依据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市场化的特点,结合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特点,进行了大量的市场需求调研,开展教学研究与探索,制订出以制订出切实可行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为社会培养大批的纺织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存在一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误区,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低于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水平低于学术型人才。此类的认识不仅存在于部分教师,也存在于部分学生,更有很大部分企业人员持类似的观点。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师生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认识和认同,真正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地位。

1 整合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在构建理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按照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四个层次设置相关课程。公共基础模块所含的课程是每个工科专业必须开设的课程,主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数学、物理、外语及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专业模块由专业课、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中的理论课主要由科学技术类、人文社科类、审美艺术体卫类组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入纺织行业、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把握纺织专业的技术领域状况和发展趋势,确定专业服务面向,按照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总体要求,确定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有效地保障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2 注重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能力

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和发展的个性化需求,采用分级分层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中设置不同教学模块,在教学组织上体现因材施教,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品质服务。注重人才培养的多样性,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突出两“重”,彰显两“强”?,重视基础理论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注重课内授课学时和课外学习时间的均衡,合理安排自主学习课程和创新环节。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是纺织工程专业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周数,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硬件建设,提升了实验室的功能,较好地满足了基本技能培养和综合应用能力、设计能力培养的需要,并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组织纺工特色的学科竞赛,组织了针织品及服饰设计与制作竞赛、纺织品特种印花印染竞赛、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是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实训、组建实验实训设备、实施实验实训、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四是加强专业技能岗位培训,联合市劳动局技能培训中心,开展纺织纤维检验高级工技能培训。

3 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善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改善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纺织类实验教学中去,充分利用实物和图片样品库,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纺织类实验教学的实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教师讲授、师生互动及启发研究等,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纺织类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探索, 减少示范性、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特别是专业课的实验,要求学生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组织实验,使专业课更着重于训练学生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和科研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实验操作的综合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是加强校企结合,提高纺织专业实习质量。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带队指导;聘请企业专家做专题讲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由于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企业出于市场竞争和自身核心利益的考虑,对每年长时间接收多名学生深入参与企业生产实际和产品设计开发存在顾虑。因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不一定会在相应实习过的企业工作,所以企业担心生产技术和产品秘密外流,而且,企业在该项目实施中基本上付出较多,收益较少,所以企业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所以,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应从税收政策的减免、高新企业的审批、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等政策方面对参与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的企业予以支持,同时强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以促进企业联合培养基地的真正有效落实。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质量建设。以建设一支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为目标,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学校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同时,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或担任联合导师指导学生。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要加以改革,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

结语:综上,面对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等工程教育担负着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研究型”的人才,必须从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多元化、培养模式多样化、培养制度人性化、培养评价全程化的教育体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纺织工程论文:纺织工程专业能力培养浅析

摘要:纺织工程专业应根据社会与行业发展需求,确立纺织工程科技创新与纺织商贸实践能力综合培育的指导思想,本文围绕纺织工程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并结合行业与企业对用人的要求分析了本专业的就业领域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纺织工程;应用复合型人才;高技术;创新;就业需求

纺织工业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早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就提出纺织业发展要强调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也就是说,在今后纺织工业发展过程中要把精力和有限的资本投向科技和品牌,即通过调整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和资源结构来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而这些转变需要具有高技术和专业技能较高的人才[1]。我国是一个纺织工业大国,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提高本国的纺织企业力量,对高级纺织人才的需求会更加迫切,因此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为适应这些需求,纺织工程专业应确立纺织工程科技创新与纺织商贸实践能力综合培育的指导思想。专业应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纺织材料科学、现代纺织加工制造技术、纺织品设计与纺织产品检验等工程理论与实践知识,熟悉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与英语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组织管理能力,满足纺织生产一线和纺织贸易的岗位要求,从事纺织生产管理、纺织品设计与开发、纺织产品检验、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等工作的工程应用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的具体能力要求如下:

1.工程知识

具备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基础,掌握纺织品设计与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工程实践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纺织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纺织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掌握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知识、方法和技能,能够综合运用纺织专业知识分析纺织品检验、纺织贸易业务中的工程问题。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纺织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掌握纺织材料的性能及其测试方法,掌握纺织生产流程,掌握纺织品开发技术,具有纺织品工艺设计、纺织品产品设计、纺织产品检验和解决纺织品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创新的意识,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能够跟踪纺织工程领域近期技术发展趋势,提出解决纺织工程问题的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4.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纺织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能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

掌握数据处理技术和方法,能够针对纺织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纺织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

6.工程与社会

具有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经历;

熟悉与纺织工程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客观评价纺织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纺织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具有运用科学技术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

具有组织管理、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

能够就纺织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能够制定项目规划,并整合资源,组织实施。

12.终身学习

能够制定并实施自身职业发展计划,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在纺织工程学生培养过程中,应重视采取将校内学习和校外工作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及早接触社会提供机会,以便由此积累工作经验,为毕业后顺利就业做准备。

纺织工程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工学类中的轻工纺织食品类,其中轻工纺织食品类共15个专业,纺织工程专业在轻工纺织食品类专业中排名第3。纺织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可以在纺织企业的技术和业务管理部门从事工艺设计、生产管理、产品开发等工作,到经营和外贸等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和专业外贸等工作,也可以在科研单位、纺织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同时,由于专业调整,毕业生就业面更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其他行业大型公司就业,不少毕业生被合资、独资企业录用,部分毕业生被国外企业录用,直接到境外就业。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岗位主要有销售工程师、面料辅料采购、专业咨询技术人员、机械工程师、机电产品招标与进口业务经理、销售经理、储备干部、纺织助剂销售工程师、面料开发、产品检验工程师、验货员、研发工程师等[1]。据统计,纺织工程专业就业前景好的地区有:1、上海、2、广州、3、杭州、4、深圳、5、苏州、6、北京、7、东莞、8、宁波、9、青岛、10、南京。

纺织工程论文:纺织工程专业工程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摘要: 针对目前工程化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纺织工程专业的特点,作者采用整合教学内容,注重与专业基础课之间的衔接,加强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以及科学研究之间的联系,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教学,并开设实验环节等多种手段对工程化学的教学进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纺织工程;工程化学;教学改革

0引言

《工程化学》就是建立在化学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目的就在于将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一些新兴学科和应用学科的信息传授给学生。但是,工程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范畴,内容十分庞杂,这导致很多工科院校的工程化学教学存在着各种弊端,例如教学内容不够系统、知识点比较零散、不同的专业区分相对较小,缺少与专业的衔接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这门课程与自己的专业有什么关系,缺少学习动力等等,因此有必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建立一套符合实情的新的工程化学教学体系。针对此现象,作者对我校纺织工程专业的工程化学教学进行了改革。

1整合教学内容,做好衔接

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是浙江省重点专业,其目的在于培养纺织品设计、纺织技术与贸易相结合的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高级工程技术与贸易人才。该专业特点决定了学生们将来涉及较多的是有机材料,鉴于此,对工程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整改:选用李成琴等主编的《纺织有机化学》为教材,重点讲述与纺织专业关系密切的传统有机化合基础知识,以官能团为主线区分各类有机化合物,介绍其分类、命名、结构特点及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各种反应的发生机理和历程;增加物质结构基础知识,为随后的杂化轨道和电子效应的接受和理解打基础;将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增加表面活性剂、染料化学和高分子纤维等专业基础知识,介绍专业相关的表面活性剂、染料和高分子纤维的结构、性质及应用,以便于更好的与专业课相衔接;学习过程中引入有机化学史和人名反应及相关小故事,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对该反应的印象。另外,在对工程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中,要合理安排化学理论基础和工程技术在教学中所占比重,一方面,根据教学条件和专业实际,在理论基础教学内容上适当取舍;另一方面,联系工程实际,介绍现代有机化学在工程技术中的近期应用。

2与实际生产和科研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紧密,尤其是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果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实际生产联系起来,使学生们亲身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莫大的推动力。因此,在介绍到与课本相关内容时,可考虑引入一些实际生活或生产中的实例,例如在讲解氨基酸和蛋白质时,可以引入卤水点豆腐的机理和用鸡蛋清来减少汞吸收的生活小知识;在介绍到表面活性剂的时候联想到日常生活中去污清洁物质的使用等,使学生感到化学是一门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学科。

3丰富教学形式

由于工程技术的发展迅速,抽象的微观结构和近期的仪器设备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直观地表达和展示。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计划,又不降低教学要求,我们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大课堂的教学信息量,创造良好的授课环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卤代烃的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过程中的瓦尔登转化时,仅以板书或者口头讲解很难给出一个立体、形象的解释,而将该过程用多媒体形式演示出来,会帮助学生理解,加深记忆。但是我们又不能摒弃粉笔板书的教学形式。有机化学中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有很多,课堂讲解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展开,这时候采用板书形式将有利于所讲内容的逻辑组织和讲解速度的控制,帮助学生达到理解性记忆。

4开设实验环节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科学,其发展和对其反应机理的理解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因此,化学实验是每个学习工程化学的学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实践性环节。我们利用有限的学时,安排了蒸馏、萃取、精馏和重结晶等实验,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然后独立撰写实验报告,这一系统的工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面对问题,独立思考、解决的科研能力,打破了化学学科的神秘感,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化学的本质和价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结语

工程化学是我校今年来开设的新课程,因其新,故有很多地方还不太成熟,有待于改革完善。在采取了整合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衔接和渗透,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加强实验环节等方法来对工程化学的教学进行整改后,学生们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大增,在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实验动手能力。而在教学的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有机化学学科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肩负的重任,这为我更加努力进行工程化学教学改革增加了信心。我相信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会日趋完善,对其进行的改革和实践研究还会取得更新的进展。

纺织工程论文:浙江省纺织工程教育结构探析

摘要: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作为纺织工业后备人才培养的摇篮――纺织工程教育情况直接影响到该行业的振兴。本文从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对纺织大省――浙江省的纺织工程教育结构现状进行了相关探析。

关键词:纺织工程;教育;结构

0引言

浙江是我国主要的纺织品加工地区之一,也是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世界较大的化纤织造基地。纺织工业成为推进浙江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浙江地区纺织企业众多,仅萧山一地就有民营企业近4500家,人才需求量大。[1]浙江地区纺织工程教育的开展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地区纺织工业的发展。纺织工程教育结构决定了纺织人才队伍的层次结构及类型结构,同样影响着该地区纺织工业的产业升级与发展。

教育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教育总体的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及组织方式,一般可划分为层次结构与类型结构两大类。[2]层次结构是高等教育各层次间的组合比例关系,是一种纵向结构。[3]我国现行的教育层次结构基本分为四等七级,四等是指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七级是指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而教育类型则指的是基于相同教育特征的教育种类,主要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4]

1浙江省纺织工程教育层次结构

与其他众多行业人才需求模型相相似,纺织行业人才需求以“金字塔”型最为合理。模型层次以“高层次研究型人才――高层次研究、应用型人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中等层次应用型人才”为构架。根据这一模型,浙江省目前开设的纺织工程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博士、硕士)、本科教育、职业教育(高职高专、职高)。其中,开设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有一所,本科生教育的有四所,其中两所为独立学院。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有3所;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有两所。这其中,根据教育部的专业目录,“纺织工程”为本科及以上层次专业名称。而高职高专教育阶段,则以现代纺织技术代替;在中职教育阶段则以“纺织技术及营销”为专业名称。不同的专业名称体现了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

从总体上来说,纺织工程教育主要进行“研究纤维及其制品性能、纺和织的加工工艺、纺织制品质量检测及控制、纺织设备及其自动化以及纺织品生产与管理”人才的培养。随着全社会新技术出现频率的提高,在知识、技术创新过程中,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往往起到关键性作用,专业的建设从原来的“精、细”越来越向“广、泛”发展,例如:1998年国家教委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将原纺织工程、针织工程、纺织材料及纺织品设计专业合并为一个新专业――纺织工程[5],其涵盖的课程内容已远远超出原“纺织工程”专业。在纺织工程专业下高校可以根据办学情况选择开设相关专业方向。目前浙江省的纺织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纺织材料工程、纺织丝绸加工工程以及纺织复合材料,主要集中在纺织材料研究开发方面。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现代纺织技术、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现代纺织丝绸工程与技术;立体结构及织造技术以及纺织CAD技术研究及纺织计算机应用等,体现了产品开发及纺织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本科教育的培养方向有:纺织品设计与贸易方向:针织服装与CAD应用方向、纺织品与艺术设计方向,主要进行产品设计、开发、贸易等方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方向有:纺织工艺与贸易、纺织品设计、染整技术方向,主要进行工艺、设计等技术人才的培养。

从浙江省纺织工程教育的层次结构看,基本涵盖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但各层次的教育内容尚未满足纺织工程学科建设的需要。纺织工程学科群:以纤维与纤维集合体的加工及制品的结构与性能为学科群内涵。相关交叉学科有纺织材料与纺织产品、纺织机械、纺织化学、应用化学、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职业教育中缺少纺织机械、纺织化学等专业,不能满足一线技术人才的需求。

2浙江省纺织工程教育类型结构

浙江省纺织工程现行教育类型结构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社会教育为辅。学校教育中又以高等教育为重要教育形式。在高等教育中,除了全日制专科教育、全日制本科教育和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外,还有成人高等教育也开设有纺织工程相关教育项目。在社会教育中开设有纺织技能培训、考证等。尽管如此,普及的范围比较小,仅有浙江理工大学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有相关课程的成人教育,在自考、函授等教育模式中没有开设纺织工程教育。在社会培训、技能考核上,仅有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有相关技能鉴定,而后两者可鉴定的工种较为有限。相关培训工作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还非常有限。与其他纺织大省(市)相比,例如江苏,上海,还没有能够做到相关教育类型的互补,缺乏纺织工程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等模式,特别是相关社会培训机构的缺乏,是限制纺织人才继续教育的重要问题,这与纺织工程教育的投入有着必然联系。同样,在学校教育中,还需要对不同功能的各种教育类型实行统筹兼顾,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中的学术教育、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做到互相补充、完善。浙江省是纺织大省,浙江纺织要走向世界,要提高纺织企业和纺织产品的竞争力,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特别是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切实提高纺织制造者的技能水平。通过继续教育和社会培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纺织工程专业对推进纤维及其制品性能、纺和织的加工工艺、纺织制品质量检测及控制、纺织设备及其自动化以及纺织品生产与管理水平具有决定作用。浙江省纺织企业能否实现纺织工业产业调整与振兴,纺织工程教育结构的合理性至关重要。

纺织工程论文: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施

摘要:我国自加入世贸以来,纺织产业快速发展。随着信息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纺织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新时代的新形势下,纺织企业和相关纺织部门机构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越来越重视,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在学校接受纺织相关学习的时候没有注意对实践的练习,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就面临失业的窘境。针对现下纺织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开展纺织工程实践教学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纺织工程;实践教学;问题;探索

1纺织工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纺织工程实践教学的及时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实践课程,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参与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首先,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接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包括可以到生产一线切身地熟悉纺织工程的工作环境,了解纺织的具体操作流程,与纺织产品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和研究。其次,实践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主要是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以后,就有信心在毕业后进入到纺织生产相关工作中,在具体操作中也不会因为缺乏经验和对专业知识体系的认识而导致工作错误。在经过实践教学之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加强,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降低了纺织企业和相关机构的人才培养成本,对今后学生在工作上的发展也有帮助。

1.2帮助学生积累社会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做铺垫

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比较简单,所处的环境也比较单纯,但是出了学校进入社会之后,由于社会发展的速度远远超出学生的想象,所以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工作上不适应,在人际关系,上下级关系上处理不当等问题。如果在校期间,适当地增加纺织工程实践教学,让学生到纺织企业去实习,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增长专业上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在与企业员工的相处中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识到团队的作用,这为将来处理人际关系铺路。此外,在实践教学中,学生也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短处,可以在这基础上取长补短,认真考虑自己的职业方向,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也为将来的人生计划做好铺垫。

1.3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纺织工程和纺织行业

学生深入到纺织工程一线,在实际的观察学习、操作练习中可以更近距离地了解纺织工程和纺织行业。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纺织工程相关知识的时候,很难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纺织行业联系起来,心里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通过实践,学生不但了解了自己的优缺点,是否能够胜利纺织相关的工作,还能在实践中理解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只有踏实学好纺织专业知识,才能为将来的纺织工程工作打好基础。这不但提高了学生对行业的认识,也提高了对学习纺织工程知识的兴趣,有利于提高纺织工程的学习效率。

2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在探索中出现的问题

2.1学校和老师对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国家对纺织产业、纺织工程教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纺织企业和相关机构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所以学校也开始创设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但是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教学体系的影响,学校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在重视程度上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相反,部分学校开设纺织实践教学课程只是一种为了应付教学检查的形式,学生并没有真正地进入到实践中去,主要时间还是在学校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对纺织工程以及纺织行业的认识止步于从课本中了解到的信息。

2.2学校和纺织企业、纺织机构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关系

学校要建立健全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要求学校制定配套完整的教学方案,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另外一方面就要求学校和纺织企业和相关机构形成合作关系。但是就目前来看,学校和纺织企业,尤其是企业下的纺织厂之间并没有建立强有力的合作关系。主要原因有:一是学校和企业方面没有在利益或者认识上达成共识,导致企业在安排学生实习的时候只是为了应学校,完成任务。二是纺织厂方面也因为没有得到上级的具体指示,或者本身就对实践教学认识不清,责任意识又不足,所以对来实践的学生缺乏热情的指导,让学生无所适从。三是也可能是客观上受到纺织企业,纺织厂规模和制度上的束缚,使得学生在实践中没有真正的学到知识。

2.3学校在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上的投入不足

学校一方面是主观上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在资金预算上出现问题,所以在对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上投入并不足。主要是:一是在对引进实践设备,引进先进技术上的投入不足,导致学生在实践中由于设备的陈旧而无法得到理想的实践学习效果。二是对实践基地建设的投入不足。学校除了谋求和纺织企业的合作,更需要自己建立实践教育基地,但是由于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学校建设的基地小而且配备不齐全。三是对人才引入和培养上的投入不足。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发展需要一批高质量的教学队伍,但是受到资金、政策等影响,学校并没有在人才选拔和培养上下功夫,实践教学团队的整体质量不高,缺乏正确的指导,导致对学生的教学方式老套传统,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3化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

3.1学校、老师以及社会各界在思想上要重视起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首先,学校要建立健全相关实践教学体系方面的制度和体制,比如要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规定老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把实践教学考虑在内,比如安排专门的管理部门,制定监督管理机制,对老师的教学工作定期展开调研,举办研讨交流会等

了解具体的工作情况,并制定相关赏罚措施。其次,老师要从思想上重视起实践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和目标。比如在刚入校的时候安排学生进行纺织常识上的教育,在大二时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和金工实习,在大三的时候进行课程设计,在大四的时候再安排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另外,老师的教育观念也要有所创新,在安排学生进行实践的时候,要注意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也在教育观念上冲破传统教育观的束缚。

3.2学校和纺织企业机构等要建立明确且稳定的合作关系

学校和纺织企业之间的合作是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必须要安排学生到纺织生产一线去学习,去操作。所以,学校和纺织企业和相关机构之间要达成利益上、认识上的共识。制定清楚的合作条约,学校为企业提供如学生毕业时优先进入该企业工作的权利,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此外,两者之间的合作好是要长期稳定,学校在寻找合作企业的时候好是选规模稍大,各项规章制度都健全的,以防后期出现企业提供的实践机会少,员工不积极配合等情况。

3.3学校要加大对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成本,培养高素质教学人才

当然,学校还要加大对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成本。这成本包括对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学校在建设实践基地时,要尽量把实践基地的规模做起来,各项设施也都配套齐全。另外,在人才队伍的投入上也要加大。比如在选拔实践教学人员的时候,要增强与其他学校、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对教学人员素质的要求;在实践教学人员正式开展工作前一定要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聘请行业内有名望的人物对学校老师开展讲座、交流会等。学校还要定期地在老师之间进行教学检验,展开调研讨论会等对教学工作做一段时期的汇报。

4结语

纺织工程教学不但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知识,还要开展实践教学,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并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在阐述实践教学意义,分析当前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后得出,纺织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学校、老师和相关部门、企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促进纺织产业有序发展提供保障。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