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纺织行业论文

摘要:纺织行业是我国国家经济发展中轻工业的代表产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纺织行业的市场发展与管理逐渐实现新时期的转型发展,结合我国纺织行业当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推进纺织行业在新时期创新管理的对策进行分析,实现我国现代社会纺织行业的技术进一步与技术创新拓展发展。
纺织行业论文

纺织行业论文:棉纺织行业经济论文

徐文英针对2014年棉纺行业运行情况,分析了影响产业发展的几个因素。

一是各项成本大幅上扬

据调查,2014年下半年与2006年下半年相比:原料成本平均上升7.9%,能源电力成本平均上升了3%,其中煤的成本上升比较快,劳动力成本平均上涨了13.96%。这些成本的上升,使全行业减少利润至少loo4L元。另外,2014年社会责任的推行和节能减排工作的政策给一些企业带来了较大影响,有的企业在这方面的成本增长了10%,且对于沿海地区做加工贸易的企业来说,加工贸易保障金空转变为实转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二是过高的棉花进口税率使企业不堪重负

2014年配额外进口棉花的滑准税率起始税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为6%~40%,进口棉花加滑准税率后与国内棉价基本持平,不能给企业带来原有的价差利润。2007年大多数月份进口棉加滑准税后价格已经高于国内棉价。而从10月份开始,相当于429级滑准税下棉花价格已经高出国内棉花价格600元/吨。近年来国内棉价比国际市场平均高1500元/吨左右,其中低等级棉比印度高4000元/吨以上,使得大量使用低等级棉的牛仔布行业受到的冲击较大,造成产品出口下降,部分中小企业出现亏损停产。三是人民币升值带来较多的汇兑损失。人民币从2007年1月到12月的累计升值6.44%,理论上计算,使棉纺织行业直接减少近20亿美元的利润。据某牛仔布企业统计,从2006年6月~12014年6月人民币升值4.63%,企业实际减少了利润874万元。四是出口退税下调直接导致利润减少。2014年棉纺织品出口退税率下调了2个百分点,减少利润3.6亿美元。2007年7月起国家下调了服装出口退税率2个百分点,直接减少了5.86亿美元棉制服装企业的利润,对上游棉纺织企业也产生了间接影响。对于2015年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徐文英从行业相关生产要素和宏观环境因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在行业面上,成本推动的压力越来越大。2015年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上游产品资源、能源环保及劳动力成本是增加的,另一方面融资利率提高,带来融资成本的提高。此外,自2015年开始,企业进口自动络筒机、喷气织机将不再予以免税,进纳关税和增殖税,使企业的进口成本分别增加了27%和25%。从宏观环境因素分析,2015年行业的社会责任体系还要继续推行,并且要逐步从试点企业扩展到各个企业;2015年还要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相关法律法规将更加完善,价格、税收、财政等激励政策将会相继出台,行业技术、装备将跟随节能减排的要求更新换代,企业将在这方面的技术、装备的投入将不断增加,但这同时也是促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2015年,人民币汇率有明显的持续升值预期,直接削弱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购买原材料等资金影响很大,在装备升级上暂缓或不能购买的装备。资金问题将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面对严峻形势,徐文英提出了四点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继续推动科技和品牌工作,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平均纱支

鼓励一部分有能力的企业尤其是会员企业适当考虑提高平均纱支,开发高支高密服装面料及家纺产品、品质色织提花产品;重视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以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减少中低档产品的生产,自觉地进行产业链的整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呼吁企业不宜再新增常规纺纱锭,要把粗放的、以规模数量型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结构优化型转变。

二、要继续坚定推进技术改造工作,支持推进使用新型、高效棉纺工艺设备

各项成本的增加,企业的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研发对企业来说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因此,可以首先从技术进步人手。继续坚持实现以提高“三无一精”比重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2olo年全行业清梳联比重提高到50%,无结纱比重提高~1J70%,无梭布比重提高~1J70%,精梳纱比重提高~J128%。

三、加大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复合纱线及新型面料的使用

当前,新纤维的开发应用创新仍然是调整产品结构的主流,棉纺业使用较为成熟的有

(1)高湿模量纤维:莫代尔、丽赛纤维、罗赛尔;

(2)再生纤维素纤维:竹浆纤维、圣麻纤维、醋酸及铜氨纤维、竹碳纤维等;

(3)蛋白纤维素复合纤维:大豆蛋白、牛奶蛋白纤维;

(4)新合纤:吸湿排汗(eoolmax)、空调纤维(OUTLASa3、聚乳酸、远红外、抗菌纤维(Amieor);阻燃、抗紫外线、防辐射纤维;超细纤维、异型纤维以及m、PBT新弹力纤维等。

目前广泛应用的除各类纯棉氨纶包芯纱以外,还有涤纶包芯纱、锦纶包芯纱、金属丝包芯纱及面料;两种及以上的有色化纤混纺或多种有色棉条混色纱线及面料;各类高支高密家纺面料、品质色织及提花面料棉麻混纺、棉花羊绒、多种纤维混纺交织面料等。紧密纺纱线的推广是纺纱技术和装备的一次革命,高支紧密纺纱线使色织衬衫面料的质量档次大大提高,目前已经应用到品质针织T恤、品质床品及服装面料,紧密纺纱线面料今后仍是品质产品开发的重

四、加强社会责任,走节约型发展之路

继续推行《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节能减排、保护资源和内部和谐。棉纺织行业的原材料占总成本70%以上,因此要把降低原材料、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放到议事日程中,制定出详细的节约计划,大力节约原材料及能源及水资源'走节约型发展之路。

作者:王翔

纺织行业论文:纺织行业碳排放论文

1我国工业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碳源是指向大气释放温室气体的过程、活动或机制。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可分为人为排放和自然排放。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能源活动,由于使用化石燃料或原料造成二氧化碳排放的过程属于人为范畴。联合国统计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针对的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能源型碳源二氧化碳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5%,是人为活动的最主要碳源。能源消费尤其是化石能源的消费是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由于统计数据缺失,我国目前没有官方统一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根据《温室气体减排的成本、路径与政策研究》一书,笔者应用单位标煤的碳排放系数(2.27t碳/t标准煤)以及《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能源消费数据,计算了历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数据,如图1所示(图中所列碳排放仅考虑能源型碳源产生的碳排放)。

2我国纺织业温室气体排放分析

近几年,随着纺织产业高速发展,能源消费也显著增长。纺织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由1995年的3531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13的6357万吨标准煤,增长了44%。纺织工业的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煤、电、热力的消耗上,占到90%左右。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构成看,纺织企业能源资源消耗占成本的比重超过70%。“十二五”时期,国家对纺织工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产品单耗值增加为新的约束性指标,并对单耗下降值提出了明确要求。纺织工业先后出台了《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两个纲领性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纺织工业节能发展目标: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比2010年降低20%;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0年降低20%。

3纺织工业的温室气体减排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在经济新常态的态势下,纺织行业也面临生产增速下降,出口形势严峻,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等情况,节能减排将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突破口。纺织行业必须改变粗放增长方式,通过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节能低碳技术来达到温室气体减排目的。纺织工业改变能源结构的方法有利用生物质能及太阳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则可以通过采用厂房节能灯的使用、新型变压器的使用、变频器的使用、新型疏水阀、锅炉过量空气系数控制技术、耗热设备的保温技术、高温废水余热回收技术、热定形机尾气余热回收技术、节能风机等方法。节能低碳技术则包括低浴比印染技术、常温染整技术、无水染整技术、机械整理技术、数码印花技术、短流程印染技术等。

4结论

在2000-2012年,纺织业由于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居全国工业行业的第八位。2012年纺织业碳排放为2000年碳排放的2.11倍。2010年我国纺织业碳排放强度为0.61万吨碳排放/亿元产值;2012年纺织业的碳排放强度为0.44万吨碳排放/亿元产值,与2010年相比,下降了27.9%。

作者:王满华李戎林琳单位:东华大学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印染行业协会

纺织行业论文:振兴规划专项建设纺织业 信息化推动行业自主创新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副主任 吴迪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历史悠久。改革开放30年来,纺织工业高速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中国已成为世界纺织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纺织工业也成为我国的重要产业之一。

曾经有段时间,一些人对纺织工业产生了误解,认为纺织工业是“夕阳产业”,存在“潜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这也影响了纺织工业信息化的热度。如今,《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重振行业信心。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副主任吴迪,从四方面对《振兴规划》进行了解读,阐述了纺织工业信息化的发展重点。

一、《振兴规划》提升行业信心

2009年2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简称《规划》),目的是积极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确保纺织工业在稳定发展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

《规划》指出:“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国家对纺织工业的重要地位进行的一次重新界定,肯定了纺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地位,以及纺织工业多年来在出口增长方面的积极作用。此外,《规划》一方面统一了社会各方面对纺织工业重要性的认识,澄清了种种对纺织工业“夕阳产业”、“潜在产能过剩”等误解,有助于保障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组织提高对纺织工业的重视程度,确保产业政策有效落实;另一方面还大大提升了全行业的发展信心,有利于恢复各界对纺织行业的投资,坚定了广大纺织企业推进结构调整、产业提升的信念。

《规划》肯定了近年来纺织工业在提高产销规模、进行结构调整、提升创新能力、解决就业和惠农等方面取得的显著发展成效;指出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形成的突出矛盾,如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结构调整有待加快、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粗放型增长方式依然存在;总结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纺织行业面临的国际市场萎缩、内需供求失衡、亏损企业增加、就业形势严峻、企业融资困难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在规划期内的发展目标,即实现生产保持平稳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产品品种质量明显提高,产业布局趋于合理,自主品牌建设取得较大突破,落后产能逐步退出,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迈出实质性步伐。

为了贯彻落实《规划》,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2月中旬组织了43个组,共110余人,由协会领导带队,对18省(市、区)的145个纺织产业集群地区有关行业情况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纺织企业2009年以来的生产运行状况和发展预期,以及国家扶持纺织行业政策的落实情况。广大纺织企业对于《规划》的出台普遍表示大为振奋,认为在当前的严峻形势下,《规划》的出台对于帮助行业走出困境,提升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都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企业对《规划》的具体实施抱有较高的期望,希望在专项资金扶持、企业融资、税费改革等多方面能够出台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使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切实解决企业的困难。

二、结构调整是重点任务

《规划》中提出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立足当前,《规划》的提出和实施有信息化背景下的纺织业期待更快发展

利于缓解纺织企业面临的压力,有利于行业生产经营的恢复和增长,有利于稳定国际市场份额。如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到15%;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鼓励担保机构向纺织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加大对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减轻纺织企业负担,加快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等。

二是着眼于长远,积极促进纺织行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推动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变强。

《规划》的实施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统筹国内外两个市场

国内市场方面:一是要积极促进纺织品服装消费,引导纺织企业开发符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优化和创新商业模式,并积极开拓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农村市场。二是结合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完善相关标准规范,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在水利、交通、建筑、农业、医疗等领域中的应用。

国际市场方面:一是要提高国际市场多元化水平,积极开拓新的出口市场,稳定国际市场国内份额。二是鼓励有实力的纺织企业“走出去”,在境外投资建厂和扩展营销渠道,提高我国纺织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

2.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品牌建设

在技术改造方面,通过推广先进的适用技术改造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传统产业,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结构,增强市场有效供给的能力。其中,纺纱织造行业技术改造以提高棉、麻、毛、丝纺织和针织行业的生产自动化程度、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为核心目标;印染行业技术改造以节能、减排、降耗以及提升产品档次为主要内容;化纤行业技术改造则侧重于提高常规化学纤维的功能性、差别化,提高清洁生产和资源再利用水平。在自主创新方面,重点是推进高新技术纤维的产业化和应用,加快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应用,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等。在自主品牌建设方面,以服装、家纺等终端产品为突破口,重点培育优势自主品牌企业,特别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企业;鼓励和支持优势品牌企业充分整合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资源,增强品牌企业竞争力。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加大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工业及设备的淘汰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程。

4.优化区域布局

一是鼓励东南沿海地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业和产品;二是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鼓励中西部地区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如在新疆建立品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继续推进和深化“东桑西移”等。

5.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包括建立健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检测制度、信息平台、预警机制等,建设和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等。

三、自主创新支撑行业未来发展

尽管《规划》的全文和实施细则还没有公布,但纺织行业加快科技进步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将是未来三年的主要任务。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将对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挥越来越大的支撑作用,国家将设立相关专项给以支持。

我国纺织工业将以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科技贡献率来化解行业发展瓶颈,引导企业推动重点科技攻关、研发成果转化和推广,推进全行业产品差异化水平,加大企业自主研发强度,提高产学研结合和产业链集成创新水平,加大技术改造规模,大力普及先进工艺和产品功能、性能创新,提升质量水平。

在纺织工业协会《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纲要》中制定的28项关键技术和10项成套装备的基础上,根据《“十一五”纺织行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指南》,自主创新的重点包括五个方面:

1.高性能、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及其产业链应用开发

化纤占我国纺织原料的65%。加强高新技术纤维及新材料、绿色再生纤维和各类差别化、功能化纤维技术的发展及其下游产品的应用,大力开发和调整化纤产品结构与下游产业链的一条龙体系建设是当务之急。主要内容包括高新技术纤维、新材料及产业链应用开发,绿色再生纤维及其产业链应用开发, 差别化、功能化纤维及其产业链应用开发等。

2.天然纤维高附加值产品及先进技术工艺开发应用

在传统天然纤维领域,加大对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投资力度,通过设备更新改造、技术工艺创新、产品开发与设计提升产品质量与附加值。主要内容包括:玉米纤维、大豆纤维、竹纤维、汉麻、黄麻、天然彩色等新型纤维加工工艺及产品开发应用;化纤、棉、毛、麻、丝等多元纤维混纺、交织、复合面料加工工艺及产品开发应用,新风格产品后整理技术开发应用;高支毛精纺面料、半精梳毛纺面料产品的开发和技术改造;真丝及麻类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应用;天然纤维的优育、品种改良优化,有机纤维(羊毛、棉、麻)的培育和种植,天然纤维功能改性技术开发应用;智能化、专业化服装生产线改造。

3.纺织机械关键设备开发与应用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的,瞄准世界先进新型纺织技术方向,结合引进技术,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纺机技术重大突破。提高国产纺织机械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大新型纺机技术装备攻关和产业化力度,加快纺织机械技术装备本地化。主要内容包括传统纺织机械制造技术升级,产业用纺织品机械的开发与产业化,纺织机械专用基础件、配套件的研发与产业化等。

4.推进节能减排,实施循环经济

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推进纺织工业节能减排工作,实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在资源能源、生产加工、纺织产品和废弃物等领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行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主要内容包括重点企业和产业集群节能减排改造工程节能减排实用技术,工艺和装备推广粘胶行业废气治理与回收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生产能力淘汰等。

5.产品技术创新与设计创意中心建设

依托骨干企业建成从原料到终端成衣、家用纺织品产业链集成创新技术中心、技术纺织品集成创新中心、服装面料设计创意中心和家用纺织品设计创意中心。

四、专项建设纺织行业信息化

企业在遭遇生产经营困难时,更应该着力于加强自身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苦练内功。《振兴规划》的自主创新专项也将带动企业对信息化的投入,加快信息技术在纺织行业的应用和推广。

未来三年,纺织行业将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持面向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资源配置和快速反应能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主要内容有:

1.研发适合纺织各个行业的ERP系统

ERP一直是纺织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作为通用软件,国内外已经有许多知名ERP产品,但成功应用于纺织企业的很少。棉纺(包括毛纺)、化纤和服装等重点行业需要适合其管理要求和生产流程的、具有行业特点的ERP产品。通过SCM、CRM等实现供应链管理,与ERP等形成配套的企业管理软件,已经引起了许多企业的关注。继续推进“e百工程”,开发出适合细分行业特点的ERP等商品化软件,是近期的主要任务。

2.服装和纺机企业数字化综合集成系统

服装行业和纺机制造行业开发和应用数字化综合集成系统要以改变企业传统的设计方式、制造方式、营销方式和经营模式为目标,建立集设计与设计信息管理、计算机辅助制造、生产过程工艺信息管理和企业管理、营销网络为一体的通用系统平台,实现企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它可以和企业管理系统、营销网络联为一体,实现协同管理,并基于Internet网络,实现与外界资源的有效共享。

3.纺织工厂MES

纺织行业的MES应用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纺织企业多年来应用的纺纱厂和织布厂自动监测系统、服装厂车间生产物流系统、印染厂生产过程集中管理系统等都属于MES的内容。近年我国纺织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设备改造,为MES应用带来契机。先进的纺纱织布设备都配置了数据在线采集装置,并大多数配有计算机监测系统。这样,不但解决了长期困扰纺织行业的生产设备数据自动采集问题,还为企业实现生产制造管理自动化提供了基础条件。另外,在棉纺织企业已经实施的自动监测系统和ERP基础上,研究和开发面向大中型棉纺织企业的智能动态调度系统,并进行应用示范。

4.纺织行业电子商务平台

按照国际流行的B-B企业电子商务模式,结合纺织行业特点,以纤维、纱线、面料和服装等产品为对象,遵循流程简洁、技术、交易规范的要求进行纺织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建立并推广符合国际惯例和通用规则的电子商务编码体系,使纺织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检索、在线交流、市场分析等。众多的解决方案需进一步完善,注重相互衔接的标准性和安全性。应用方面,将推动主要纺织品服装交易市场和重点纺织企业建设电子商务系统。

纺织行业论文:浅析纺织行业国有外贸流通企业转型发展之路

【摘 要】国有外贸纺织企业曾经是中国纺织出口的主力军,近年来由于国际经济疲软,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国内经济增长乏力,劳动力成本不断加大,制造业产业转移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以及东南亚、非洲转移,中国的外贸出口运营环境发生了更本性变化,作为传统的国有外贸流通企业面临创新不足、品牌缺乏、营销渠道的建立等困难,疲以应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坚持“五化”“战略”,充分利用国有企业优势,趋利避害,打造具有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科工贸一体化企业是转型发展必由之路。

【关键词】国有外贸;转型升级

一、中国外贸出口运行环境分析

1.整个外贸的运行环境发生了质变,使得传统的外贸增长方式的局限性和不可持续性愈发凸显

(1)前遇堵截,后有追兵。中国与发达工业国在许多领域的差距缩小,对发达工业国构成更大竞争威胁。美国等发达工业国不再情愿退出市场,采取了更严厉的防范和保护主义措施。另一方面,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学习中国经验,凭借它们成本更低的优势,承接中国优势渐失的产业,抢占中国的市场份额。(2)国内外需求和供给形势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转换。中国是世界及时大贸易国和出口国,又是第二大进口国,内需持续增长,成为全球企业越来越紧盯的一个大市场。现在外资进入中国大多是看中十三亿人口的市场潜力,要把产品和服务推销给中国。国内企业也转向进口和内销。(3)外贸市场份额拓展遇到了客观限制。中国进出口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已经提高到10%以上。劳动密集型消费类产品市场上中国产品份额甚至高达60%~70%,即使不考虑劳动力工资水平提高、人民币持续升值等不利因素,若想保持出口持续增长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2.培育外贸增长新的竞争优势迫在眉睫

(1)外贸的短板。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制造、营销、服务和供应链管理等。这些环节附加价值较高,而我国的供给能力却还跟不上。(2)外贸的出路。努力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价值链分工,在产业价值链较高增值环节上找发展空间。具有良好性价比的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等将成为未来我国出口竞争的新优势所在。

二、纺织行业国有外贸公司转型升级“五化”战略内容

1.贸易方式多元化

“出口与进口并重、内贸与外贸并重、自营与并重、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纺织和非纺织并重”。这是某大型纺织集团的战略指导思想,该企业连续三年保持全国纺织服装出口及时名。其战略思想值得借鉴。如何加大进口、如何扩大内贸业务、如何整合业务、如何发展服务贸易(物流及信息和金融等服务)。每个节点都是一片大文章,分别在这些环节的每个对应点上,进一步提升和拓展,做好任何一个点,公司转型升级就能上一个台阶。

2.细分领域专业化

“一寸宽,一里深”是对专业化的形象诠释。集中公司资源,专注于一个主营业务,一个产品,把它做到,做到细分领域的及时。专业化重在“舍得”,只有“舍去”才能“得到”;贵在“专一”,专注于一个目标,持续不断地坚守下去。贸易型公司往往经营产品多样,业态多种,资源整合效率低,亟待需要专业化理念的支撑,它将是转型的一个有效突破口。

3.竞争方式差异化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做到在产品、服务、经营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独树一帜,有别于他人,甚至能够引领和改变社会价值观。差异化源自企业内生性持续不断的创新动力。以科技创新驱动的绿色(环保)纺织将是又一场改变人们消费习惯的革命。它是以技术进步为依托在纺织纤维生产上采用有机棉,有色棉,可回收化纤;在印染加工过程中大幅度减少水的使用和废水排放;在服装后处理过程中用新技术替代原传统水洗工艺避免和减少再次污染;在能源利用方面做到低碳排放。绿色纺织的根本就是绿色民生,倡导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代表了一种高度、高效和责任。它将为我们在未来的世界贸易新规则中拔得先机。

4.全价值链一体化

“供应链优化模式”。无论是溢达集团的纵向一体化供应链模式还是利丰集团的虚拟供应链管理模式,其关键点就是要加强在供应链各节点的控制力,提高流程的效率,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能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获得供应链增值溢价。纺织服装的传统国际贸易商业模式仍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但迫切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加强对产业链的整体控制力。从提高对供应链关键环节的服务能力着手,努力培育拥有高水准生产管理及质量控制能力、极强的面辅料采购能力、生产商联系网络及协调控制能力、物流协调能力、产品设计开发能力等。这是进行供应链关键环节管理服务、加强一体化控制所不可或缺的前提。

5.组织生态扁平化

“线上业务的春天”。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推动电子商务跃上新台级。网络购物大面积普及,大型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发展。B2C、C2M模式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巨大挑战。外贸流通企业必须加大电子商务转型力度,紧跟政府倡导,在跨境进口和跨境出口两大平台上占得先机。

同时以一达通为代表的进出口流程外包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一站式为中小企业提供通关、物流、退税、外汇、融资等所有外贸交易所需的进出口环节服务,他们正在快速蚕食国有外贸公司市场份额。国有外贸公司必须尽快建立自身的标准化贸易服务平台,整合资源,规范操作,控制风险,降低运行成本、提升服务复制能力,应对外部挑战。

三、结束语

国有济占中国经济的主导地位,国有外贸流通企业虽然处于充分竞争领域,但除了完成国家出口创汇任务,还承担产业升级、去产能去库存、解决就业等社会责任。转型升级是

国家利益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共同需要,坚持“五化”战略将引领企业走向新的目标。

纺织行业论文:纺织外贸行业的ESP教学法研究

摘 要: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简称ESP)是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设计、开设的英语课程。按照课程设计理论,对纺织贸易行业的专门用途英语(ESP)的课程设计提出了合作教学与协作学习;真实任务和项目教学法;跨文化交际法;经典案例逆向解剖教学法等。

关键词:纺织外贸 ESP 教材 教学法

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是以研究为基础的(Hyland,2000),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语言学习及应用的研究从单纯的语言学层面逐渐上升到心理学、社会学、人种学等层面。也就是说,随着专门用途英语发展,ESP无论从教材还是教学方法,其内涵和外延都大大拓展了。我国目前的大部分高职院校ESP教学基本处于单纯的语言教学状态,要么语法教学法,要么专业知识英汉翻译教学法。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之所以至今在大部分高职院校沿用,首要原因是没有重视学生接受ESP教学的真实需求和充分认识ESP教学过程的特殊性,ESP课程仍然以词汇和语法为主,导致ESP教学过分注重语言内在的因素而忽视了语言的外在因素,如专业技能,跨文化知识等因素。其次,虽然ESP教材编写方向是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基础,是为了更好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种需求淡化了,取而代之的却往往囿于考试、升学等的需求。对学生考核的多元评估方式体系尚未建立。第三,ESP教师大部分是公共英语教学的师资,或是专业课的师资,没有在企业、行业里面社会实践锻炼过。要么语言技能能力不够,要么专业技能不够,在教学上显得力不从心。单单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ESP的教学工作,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探索更多的ESP的教学方法,不仅促进师资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又能进一步完善学生考核的多元化评估体系。

1 合作教学与协作学习

合作教学(team teaching 或 joint teaching)是指语言教师与行业专业人员共同担任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也叫协同教学。合作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协助语言教师更好地进行其教学。国外一直在采用这样形式,笔者认为,可以将合作教学融入到纺织行业的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教学,课程主讲教师通过语言技能的讲解,采用现场模拟,情景教学、交际法教学来实现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企业行业专家可以通过报告,座谈介绍不同案例,实战技能;也可指导学生在企业实践(参观、顶岗、咨询)开展基地现场教学。实现“学校+行业+企业”三元制培养模式。

协作学习不但为英语学习者赢得了高度互动和互助的学习气氛,而且能在较大程度上制造有意义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机会(Kagan 1995 & Kessler 1992)。协作学习目的是为了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协作学习组成员不但要共同讨论内容、协调分工,更要配合默契,还要将有关内容形成书面报告,以作为考核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协作学习是一种发挥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有效方法。协作学习与合作教学,实际上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有效教学模式的尝试。

2 真实任务和项目教学法

真实任务和项目(authentic tasks or projects)无论是课堂开展的还是企业实践开展的,都是纺织外贸行业的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的项目任务。教材主要内容需与纺行业相关的真实项目和真实情景相关,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内涵和外延都体现在纺织行业专门用途英语的真实的案例、真实的语篇与情境、真实的社会文化情景。它可以有效地建立起一种充分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

以绍兴纺织业务为例,从事贸易往来的进口商有来自中东,非洲,南美等国家,他们英文表达有着浓厚的本土发音和本土思维,通过采用录制这些商人的真实材料来训练学习者听力,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听力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真实听力中所碰到的新知识,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最终胜任职场工作服务,使学习者能更好地应对社会行业的需求。

3 跨文化交际法

纺织外贸行业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不仅要深入到职业特点,语言特点,还要将文化特点与交际技巧融入到教学中去。这里的跨文化包括专业知识与职业特点融合,专业知识与文化特点融合。最终有效实现提高学生包括跨文化能力在内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纺织外贸行业的语言教学内容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跨文化能力不能只当成是语言习得的一部分来讲解,必须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如何处理文化问题的实用性技能。

4 经典案例逆向解剖教学法

经典案例逆向解剖教学法运用于纺织行业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法中来,实际上是一种以纺织行业中经典的成功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当然,这些案例是基于工作过程中纺织外贸行业的真实个案。案例逆向解剖教学法的过程,大致可以归纳如下:(1)呈现纺织外贸行业案例中的种种问题;(2)将所有实践中可能想得到的解决途径和方法供学生讨论;(3)进行学习小组讨论;(4)学习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发言代表;(5)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可以质疑他人的想法,进而学习到独立思考并找出解决办法的能力;(6)将现实经典成功案例的实际做法公布。

5 发挥纺织行业ESP语料库的功能,更好的服务教学

纺织外贸行业的专门用途英语语料库的建立实际上是利用现达的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更好的为教学服务。在纺织行业的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编写注意的事项第四条已经有阐述。总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充分利用语料库的功能提高教学和自主学习。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去获取(用何种手段、方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应该要熟练掌握。

6 结语

上述教学方法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纺织外贸英语ESP教材特点,将教学大纲对知识点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方式予以体现的教学方法。 我国目前出版的专业英语教材并不是真正的ESP教材, 而是类似于双语课程教材的观点, 这种冠以ESP的教材加深了大学英语教师对ESP的担心, 结果阻碍了专门用途英语在我国的发展。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课程组,结合校企合作,与相关专家共同努力,自编了一套《纺织外贸英语教材》,在几轮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实施教学过程中,自编的ESP教材存在一些问题,难以更好地满足纺织外贸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教材的编撰方面,急需做进一步的改进。

作者简介:曾如刚(1975-),男,职称:副教授,学位:学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纺织行业论文:取消纺织等七大行业出口补贴对我省外贸的影响

FT中文网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在美国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申诉后,中国已经同意取消其向出口企业提供的多种补贴。两国政府为此达成了一项双边协议,结束持续一年多的一场纠纷。

美国在2015年2月针对中国在7个行业向本国出口企业提供的激励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申述,这些行业是:纺织、服装和鞋类;先进材料和金属;轻工业;特种化学品;医疗产品;五金建材;以及农业。欧盟、日本和巴西后来加入了针对中国的申诉。

一、取消出口补贴会加大我国去产能压力,但也会倒逼产业升级

据海关总署数据,2015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8.15万亿元,增长1.2%,占出口总值的57.7%,较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同期,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值2.93万亿元,下降1.7%,占出口总值的20.7%;其中,玩具、家具、箱包、塑料制品出口保持增长。

在占出口总值57.7%的机电产品中,仪器仪表、电子产品、轻工类的机械设备和重工业产品构成,其中重工业产品在2011年就已经上升到38%。占出口总值20.7%的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都在取消出口补贴额的范围内。也就是说,至少占30%~40%的出口产品今后都不能再享受出口补贴。取消7个行业出口补贴,必然会影响出口的竞争力,这部分产能的输出会受到不容程度的影响,对去产能带来新的压力。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贸易多为茶叶、i鬃、矿产品、土畜产品等初级产品以及“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产品。正因如此,中国的外贸呈现出产品数量多,劳动密集型产品多,品牌少,高科技产品少,附加值低的特点。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有60多家企业入围。但在每年公布100强制造品牌的Interbrands杂志中,尚未见中国企业身影。

2013年以来,中国在出口产品结构上作进一步的转变,即把先在国内发展起来的有竞争力的产品向外推广。国务院总理已多次扮演“超级推销员”的角色。在“总理公开课”上,说,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仅要卖鞋帽和一般加工品,也要卖制成品特别是中高端制成品。这些高端制成品大多数是重工产品,包括高铁、4G技术、核电、水电、风电、光电等。

实际上,一般制造业也在掀起创新热潮,很多行业的工厂每年拿出15%―20%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已经成为普遍做法,有的甚至高达40%。这表明我国的制造业正适应“新常态”的要求,开始进入转型升级阶段。

取消出口补贴,在带来压力的同时,会激发企业已经开始的创新,倒逼制造业乃至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对我省的影响可能更大一些

2015年我省货物出口总额141255亿元,下面是主要商品出口数量及金额。

从下面两张表中我们看到,纺织、服装、鞋类出口总值合计20934亿元,机电产品81421亿元,钢材3890亿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18.8%、57.6%、2.8%,三项合计占比达到79.2%。这里还没有包括农产品,占比应该在10%以上。在出口的主要商品中,我们没有看到大型设备等重工业产品,就是说重工业产品在我省的出口中占比很小,机电产品主要是轻工产品。

显然,与全国外贸出口结构相比,我省受到取消出口补贴影响的产品占比可能更大些,受到的影响也会更大些。

三、提升我省对外贸易水平的建议

(一)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1.加快落实税费改革,降低企业成本,特别是营改增要尽快落地。

2.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通过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制造成本,对冲取消补贴的影响;通过产品创新,满足乃至创造市场对产品的各种新需求。

3.加快推进直接影响制造业成本的主要生产要素价格改革,比如土地、能源等价格改革。在我国的制造业成本中,这部分的占比是很大的,这造成了我国出口企业利润低微,竞争力不强;其次就是上面提到的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二)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

1.做好政府职能转变的“加”“减”法。在简政放权上做好“减法”,把不应政府管的全部交给市场;在提供服务上做好“加法”,为万众创业、大众创新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和支撑。

2.引进人才、技术、和资金。政府要积极行动,这是发达国家的经验,也是国内发达地区的经验。

3.制造业与服务业相结合。电子商务、互联网+正在改变制造业的传统形态,制造业服务化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三)推动产业升级

1.推动机电产品出口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型,比如装备制造业。重工业本应是我省的优势产业,加快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是我省重工业今后的重要任务。

2.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改善外贸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局面。尽管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当前具有增加就业等作用,但是毕竟缺乏竞争力,附加值低,利润低,高科技才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

纺织行业论文:信息化如何推动纺织行业供给侧改革

纺织工业要加快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结合行业的具体情况,发挥其在供给侧改革中的推动作用,助力自主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供给系统的效率和经济增长的质量。

2016年1~11月纺织工业增加值为5.2%,较去年同期减少1.2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增速放缓,出口压力较为突出,盈利能力保持稳定,投资增速有所回落,运行质量持续改善。

面对这一形势,如何做强内功,提高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以化解行业整体经济下行的压力,成为我国纺织企业面临的关键课题,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是改革深化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重点任务,中国的信息化进程已经汇入供给侧改革的洪流,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改革的重要战场。

转型升级化解经济下行压力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和《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相继出台,立足于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明确了新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并对智能制造、“互联网+”等领域做出具体指导。2016年,纺织信息化向着智能制造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方向,取得了脚踏实地的进展。

智能装备取得进展

装备的智能化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近年来纺织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普遍进展。在纺纱设备方面,清梳联、粗细联、细络联都形成了成套设备;印染设备方面,具有优化功能的染色机、具有自适应功能的数码印花机投入应用;在其他方面也有亮点,如杭州爱科的真皮智能裁剪机,考虑到真皮面料形状不规则并有疵点的特点,先扫描面料,自动识别,再按照形状进行优化排料,并避开疵点,自动裁剪、收料,整个过程都在流水线上连续完成。

智能物流系统形成突破

化纤、棉纺企业的自动化物流输送与管理系统近年来在技术上形成突破,应用取得快速发展。如青岛赛特环球的筒纱自动包装物流系统,包括筒纱的自动识别输送、堆垛、拆垛、视觉检测、称重筛重、多方式自动成包、自动装箱、整包(箱)称重贴标、打包、码垛、入库出库等功能。可以对筒纱品种自动识别跟踪,并采用视觉识别技术全过程质量监控,自动剔除不合格筒纱。已经应用于魏桥纺、临清三和、山东华兴、浙江鸿海等企业,大大提高了纺纱生产线后道工序的自动化水平。

智能生产线有了试点

以智能生产线为代表的生产过程智能化是智能制造的核心,投入较大,最受关注。去年终于建设了山东华兴、江苏大生等纺纱生产线试点,在行业内很有影响力。如山东华兴的环锭纺智能生产线,包括在线监测信息系统、条筒AGV 输送系统、细纱接头智能导航系统、筒纱智能包装与输送系统等,实现了对国内外不同供应商的设备和系统全流程综合集成,建成了从原料投入到成品入库的连续化、自动化生产线。该项成果获得2016年纺织行业科学技术一等奖。

个性化定制多点开花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服装个性化定制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继青岛红领之后,宁波慈星、太平鸟、泉州海天2016年被工信部确定为个性化定制的示范企业。如宁波慈星开发了针织毛衫定制系统,提供可随时获取、按需使用的毛衫款式、制版软件、织造工艺单和设备改造等服务功能。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包括产品设计、订单受理、工艺制版、原料仓库、织造生产、半成品仓库、缝制生产、去污柔软、整烫定型、质量检测、成品仓库、物流配送等环节的网络化产业链。

云服务平台发挥作用

基于互联网的云服务平台是“互联网+”的重要内容,在纺织行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如福建睿能开发了针织横机网络监控云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访问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支持横机远程数据采集、数据实时跟踪、运行维护等,便于机械厂对出厂设备进行后期维护,还可以提供远程基站定位、远程锁机、远程解锁等服务。

2017年:着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纺织工业要加快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结合行业的具体情况,发挥其在供给侧改革中的推动作用,助力自主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提升供给系统的效率和经济增长的质量。

突出纺织信息化的重点领域

2017年是推进纺织工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进程中承前启后的一年。《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强调了要实现两化融合能力增强,成套智能纺织技术装备实现产业化应用,形成纺织各专业领域智能制造系统化解决方案;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在纺织行业融合应用,促进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制造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

智能制造提供纺织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重点,各级政府也将其作为做强制造业的抓手,会继续给予专项支持。在纺织行业,智能制造包括装备、产品、生产过程、制造方式的智能化,以及管理、服务的智能化。其中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生产过程智能化是整个智能制造的核心。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建设纺纱示范生产线、从纺丝到产品包装的长丝示范生产线、全流程数字化监控的印染示范生产线、新型非织造布示范生产线、经编和纬编针织示范生产线和服装家纺示范生产线。在这些生产线中,基于物联网的在线监测系统实时从设备采集数据,是生产过程智能化必不可少的基础;生产物流信息化系统是生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连接各个环节的纽带,提高了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MES与ERP的集成,提高了精细化管理水平,可以充分发挥生产线的整体效益;需要着力开发是知识获取和优化决策功能,以实现智能化的目标。

就纺织行业的现状而言,选择和培育试点示范是实施智能制造的有效途径。在基础条件好的重点细分行业,选择需求迫切的骨干企业,围绕智能化生产线、网络协同制造等主题,开展不同模式和不同技术方案的试点示范,形成有效的经验,在全行业推广。

互联网融合发展注入纺织转型升级新动能

纺织工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覆盖设计、研发、生产、管理、物流、营销和服务等全产业链业务,涉及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和倍增效应,为行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个性化定制是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趋势,也是今年纺织行业重点推广互联网技术的主要内容。通过整合加盟设计师、原料辅料供应商、小型加工生产商、物流配送、经销商等资源,建设云服务平台,在线提供服装等产品设计排版、关键工业软件、制造能力外包、供应链管理、可追溯订单交付等个性化柔性定制的全流程服务,进而发展成为云制造平台,服务中小企业智能化发展。

未来几年,服装、家纺、针织产品等终端消费品可以利用个性化定制平台与用户实现深度交互,让客户更多地参与设计开发,开展分散设计、外包设计、互动式设计,达到产品充分个性化。这一领域具创新性,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纺织行业论文:纺织行业的市场发展及管理对策探寻

【摘 要】纺织行业是我国国家经济发展中轻工业的代表产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纺织行业的市场发展与管理逐渐实现新时期的转型发展,结合我国纺织行业当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推进纺织行业在新时期创新管理的对策进行分析,实现我国现代社会纺织行业的技术进一步与技术创新拓展发展。

【关键词】纺织行业;市场发展;管理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趋势的逐步完善,社会经济结构体系也逐步实现创新探究,新型社会经济发展结构逐步打破传统单一的经济发展格局,现代经济发展结构多元化发展,纺织行业在新的发展时期,实现产业市场结构的深入探索,优化纺织行业的产业结构,实现现代经济发展结构创新发展。

二、纺织行业的市场发展现状探究

1.经营理念滞后

现代经济发展领域中,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单一结构向多元经营模式转变。纺织行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结构中的重要分支,是传统产业结构中的代表,但从纺织行业的实际经营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纺织行业的经营理念之滞后,一方面,纺织行业的经营理念,受到传统经营理念的限制,导致我国纺织行业的经营发展处于萎靡的发展状态,纺织行业的经营发展收益性低,纺织行业的销售市场开拓性低,对传统产业的新时期转型发展带来较大的发展阻力;另一方面,我国纺织业的经营思想中缺乏完善的行业发展规划指导,纺织行业中商家经营为了达到各自的利益需求,无法达成共识的销售市场,导致纺织行业的市场经营发展局面四分五裂,纺织行业发展整体水平低。

2.市场信息技术性差

纺织行业中经营的市场需求分析不,单一的纺织行业信息结构严重阻碍了纺织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和大众需求的把握,纺织行业的产品经营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和时尚性,如果纺织行业的市场信息资源的获取健全程度低,会导致纺织行业的企业经营管理结构不完善,企业的产业是否适应大众需求,是否良好的应用了当前的流行元素,要取决于现代纺织行业企业的经营结构,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完整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我国社会产业结构的完整性、灵活性复杂造成不利影响。

3.纺织行业的经营模式不健全

现代纺织行业经营发展处于转型发展阶段,纺织行业的市场探索发展的经营模式不健全,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经营模式处于不稳定的经营状。例如:纺织行业现中存在经营销售市场的开拓广阔性较大,但纺织行业的产品质量管理结构松弛,无法达到现代经营产品适应市场需求的情况;或者存在经营市场开拓完善水平低,产品质量上乘,但取得的经济利益较低的情况发生,对纺织行业的市场开拓与经营发展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出现纺织行业市场发展与产品经营的脱节情况发生。

4.经营结构不完善规模局限性

我国纺织行业市场发展中存在市场经营不完善的经营局限性,一方面,纺织行业市场发展缺乏有力的营销发展模式,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营发展的需求,使企业的市场经营优势丧失,具有特色的纺织行业在营销模式处于劣势地位,从而缩小了现代纺织行业的经营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产业经营中,产业发展的经营中,传统的纺织行业经营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由竞争模式之间存在较大的反差,造成现代纺织行业的经营发展格局处于相对劣势的市场经营趋势中,长期纺织行业的恶性循环,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甚至成为阻碍纺织行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因素。

三、实现纺织行业市场发展及管理对策的探寻

1.转变经营理念

纺织行业是我国传统经营产业的表现形式,为了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发展环境中,纺织行业的市场拓展与市场需求相吻合,必须转变现代纺织行业的产业经营理念,经营者要突破产业结构单一的经营理念,逐步开展现代纺织行业的经营发展适应企业时展的需求,例如:可以将纺织行业与产业经营实现产业相关产业的合作经营,包括纺织行业与旅游产业、装饰品产业等多方面的联合经营,进一步拓展纺织行业经营者市场销售渠道,转变纺织行业传统经营理念;另一方面,我国纺织行业结构的经营市场的开拓,实现经营理念的转变要善于建立纺织行业经营者的整体经营市场规划,善于从理念上分析当前经营的需求,同时又能够实现对未来潜在经营市场的探索分析。

2.畅通市场信息

实现我国纺织行业在新时期市场经营探索的空间结构得到发展,必须保障纺织行业的经营市场信息畅通性,我国纺织行业的经营与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渠道。例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我国纺织行业的信息开拓提供发展空间,例如:纺织行业可以形成国内纺织行业经营市场发展的信息公布空间,或者建立网络信息纺织行业的发展需求,实现我国信息技术资源在纺织行业发展转型中的综合应用。例如:为了实现我国纺织的信息应用的畅通性提高,可以结合现市场经营开拓的新模式,O2O的行业市场经营管理,或者进行纺织产业经营市场需求调查,建立企业经营谈论虚拟空间,成分发挥现代新技术在纺织行业信息资源综合化应用的作用。例如:应用微信、微博、QQ等现代沟通软件,逐步形成纺织行业市场信息畅通经营的信息获取渠道,从而保障了纺织行业市场经营管理模式的信息畅通性提高,为纺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充裕的信息渠道。

3.完善经营模式

实现纺织行业市场经营发展模式的进一步探究,完善行业经营模式,我国行业经营模式是否适应市场需求,产品质量的把握水平是否符合产业经营的需求,是纺织行业占领经营市场的重要因素,为了避免产业经营中出现纺织行业经营质与经营模式不相符合的情况,一方面,保障企业经营中产品质量的检验模式完善。例如:从纺织行产品生产的原料,加工过程,产品运输等方面的控制,保障纺织行业的市场经营质量;另一方面,注重开拓纺织行业的经营市场,市场信息的畅通为纺织行业的产品经营提供源源不断的经营市场发展信息,善于应用产品挖掘潜在的经营市场,促进我国纺织行业在新时期的市场创新的经营发展。

4.市场销售方式的创新

纺织行业的市场经营策略,需要市场营销方式的创新发展,现代产品营销模式中,产品经发展中,体验式营销是现代产品经营中主要的营销手段,纺织行业在新时期善于完善与发展,必须善于把握企业经营产品的优势,在新的营销模式中凸显纺织产品的亮点,从而紧紧抓住大众购买的核心经营理念,进而挖掘经营市场;另一方面,从产品经营市场需求入手,纺织行业的产品种类多样,要善于、分析产品在大众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将“替代品”转化为“必须品”,从而扩大产品的市场需求,较大限度发挥产品经营的价值,扩展经营的纺织行业产品需求。

5.纺织行业的生产技术进步

商品价值取决于市场需求量的多少,而影响商品市场需求的供应因素中,产品经营的个人产品生产速率大小,对企业产品经营的价值起到决定作用。为了提高个人产品经营与发展的经营速率,必须进一步开发纺织行业的产品生产技术的进步,优化纺织行业中产品经营发扎的生产技术水平创新。例如:纺织行业进行技术培训中,将现代自动化产品生产技术应用与纺织产品的生产领域,达到现代纺织行业的技术应用发展水平的创新探索。

此外,实现现代纺织行业的市场经营的创新发展,需要对我国国家轻工业发展领域相关政策的把握,善于分析我国政府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提出的产业经营创新发展的新策略,并结合国内外纺织行业技术设备、经济发展等相应的经营资源,达到纺织行业的市场经营与发展的开发。

四、结论

纺织行业的创新探究,为我国现代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提供发展新空间,结合纺织行业的发展实际,提出产业结构探索发展的整体创新发展对策,包括发展理念、发展结构,发展市场、经营模式等多方面的探索,实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综合创新,促进我国现代经济结构的科学性探索。

纺织行业论文:纺织行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分析

摘 要:市场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使纺织行业步入市场化运行的轨道,人们对纺织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纺织生产的安全,值得社会关注。在纺织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生产安全隐患,只有不断提高风险意识,强化危险因素辨识度,严格流程管理,做好设备维护保养,才能确保安全生产,避免出现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文章重点分析了纺织行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指出企业需要从安全的角度合理调配资源,通过全员教育、设备投入更新、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基础等方法与措施,保障安全生产,为员工提供良好工作环境,以此为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思路。

关键词:纺织生产;安全;管理;隐患

纺织业是轻工业生产,其发展历史悠久,是我国较为传统的行业之一。根据纺织业的流程特点,我们可以看到,纺织业整体协调性强、分工精细化、机器操作较复杂、从业人员众多、整体作业环境恶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纺织业存在安全生产管理隐患。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传统纺织业步入市场化,整体行业体制机制出现了明显变化,个体企业积极参与进来,这种从业现状导致了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难度的加大,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则会造成纺织企业安全隐患的增多,为安全生产管理增加了更多的风险。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在各行业生产中不断出现生产事故,国家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做得越来越细、管理越来越严,全社会均对安全生产重视起来。但是当前我国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数量不足,使生产企业安全监管出现漏洞,存在着较大的危险隐患,一些安全隐患不能及时被发现解决,企业生产环境恶劣,从事生产的员工健康得不到保障,只有强化安全管理,才能有效避免出现人生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保障生产的顺利推进。

1 理论及定义

我们可以通过对安全与危险概念上的把握,理解其涵义,在理论上安全主要是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具体解释为免受人员伤害、疾病、死亡或设备、财产破坏损失状态;危险主要是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2 纺织行业生产现状

在纺织行业中,危险处处存在,只有提升安全意识,才能有效避免出现事故。通过对纺织企业安全生产现状的调研,我们看到,行业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如下:

2.1 纺织企业员工劳动负荷过重,任务过多

纺织生产有其特殊性,整体流程时间长,通过多机台、多工序的流水作业,形成连续性极高的大协作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任务繁重,员工需要轮班倒班进行工作生产,而在一线的工作人员,更是需要长时间工作,特别是挡车工要随机进行运转,机器不停则需要不断劳动,劳动强度较大,基本是手工操作多,纺织操作环境恶劣,整体工作环境并不好,主要表现为:车间内的噪声大、粉尘浓、高温高湿、人员密集、设备陈旧、采光通风不理想等,如果员工长期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但影响身体健康,更会出现劳动疲劳症,极容易出现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导致人身伤害。

2.2 纺织企业员工整体安全意识不强

纺织企业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市场需求量大,则企业会扩大生产,市场萎缩企业则会减少产量,这样就会造成人员临时招聘以维持正常生产需要,当生产任务繁重时,就会大量进行社会招工,进入工厂的员工在各方面均存在巨大的差异,企业为了赶进度,来不及进行全员安全教育,新员工上岗后,没有得到良好的安全教育,为了正常生产,在技术上进行培训,而安全意识并不强,为企业生产埋下了隐患。

2.3 企业设备陈旧安全性能不好

纺织企业大多数利润较低,设备更新与换代不及时,部分设备安全防护装置遭受损坏,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一些设备带病工作,给安全生产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设备操作危害性极大。

2.4 生产环境噪声污染严重

在纺织企业的生产车间中,除染整车间外,其他的如毛条、纺纱、织造等车间均存在着严重的噪声污染,员工长时间处在这样的噪声环境下,极容易出现精神焦虑、神经紧张,最终将会造成员工头晕、胸闷、听力减弱等问题。

2.5 电气火灾及机械伤害时有发生

纺织中会使用到电能,那么电气火灾事故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在生产车间电线电路设置不合理、电线附近存放有易燃物体、电气设备检修不及时、库房货物存在自燃等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隐患大大增加了电气火灾事故几率。设备陈旧落后,会出现机械伤害事故,主要是现有的机械设备保护罩缺失、劳保防护用具不全等造成的,各类隐患极大的威胁员工人身安全。

3 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

3.1 推行领导负责制

在纺织企业中,需要调动员工积极性,更要体现领导重视,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既是部门生产责任人,又承担着安全责任人的职责,通过生产流程的更新与完善,切实承担本部门、本单位安全生产职责,保障依规生产,使各项措施制度和资金投入落实到位。各主管部门要在本部门开展不同层次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确保职能明确、强化安全意识。对违规行为坚决查处。

3.2 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

建立预警机制,确保各生产流程安全,保障安全生产常态化、 长效化,同时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认真落实各类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定期检查,消除隐患。要建立作风过硬的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强化管理能力,积极创新技术、工艺和材料,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消除事故隐患和违章现象。

3.3 改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员工利益

针对纺织行业生产的具体特点,需要不断改善生产环境。一是加强防火防爆检查,确保安全生产。抓住安全生产重点问题和突出矛盾,通过合理科学的措施,加强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与排查,员工要全员经过系统培训考核后,才能持证上岗,杜绝违章指挥作业情况的发生。二是控制噪声污染,保障员工利益。做好声源控制,通过安装先进设施,大大降低机械噪声和空气动力噪声,考虑到工厂布局情况,进一步调整声源指向,使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设置,确保切断声源来向。向员工发放耳罩,形成个人防护,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三是正确使用设备,预防机械伤害。相关人员严格操作规程,配戴劳保用具,对工作服领口和袖口要进行紧扎,避免出现卷入机械传动的现象发生,对设备定期进行保养维护,保障设备运行良好,检修时,需要在侧面挂警示牌,防止机械伤害事件发生。

3.4 预防电气火灾的发生

一定要在日常操作中,控制好设备的运行,不能超出设备规定的负荷范围,选择电气设备和导线时,按照标准规范做好型号配对;安装电气开关、熔断器或架线的时候,一定要做周边环境清理,避开易燃物品,保持适当防火间距。电气设备要想正常的使用,需要平时做好维护工作,注意线路或设备连接处的接触要正常运行,避免连接不牢或接触不良导致设备过热出现故障,安装时在通风口位置,确保设备通风良好,做好散热工作,为了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需要准备好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放在显眼位置,定期做好更换,保障及时救援。

4 结束语

纺织企业只有做好素质教育、安全培训,以人为基础,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效益与安全的关系,治理生产环境,才能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作业空间。将安全生产放到首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员工人身安全,使企业做到真正的安全生产。

纺织行业论文:我国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流动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令人担忧,许多企业面临着破产或转型的压力,流动性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引入我国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影响其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并构建相关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进而提出了实现纺织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流动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引言

我国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由于行业产能过剩,加之行业恶性竞争,许多企业面临着生存问题,其流动性作为企业能否生存的重要因素,正越来越多的受到企业管理者和学术界的重视。企业的流动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在兼顾风险及盈利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整体资产的流动性,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只有做到资产流动性的合理配置,才能确保企业稳健经营及长期健康成长。

二、文献回顾

对于企业流动性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现金流入量的测度上,国外学者Opler 等(1999)在研究中指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直接增强了企业的支付能力,是公司流动性的直接影响因素,从长远看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陈霞(2009)指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流动性的因素具有多样性,要综合分析。陈霞(2010)又通过研究企业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发现,流动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市净率等因素与公司流动性呈显著正向关系,而有息负债率、每股现金股利则相反。胡琳清,朱新龙和王虹(2013)提出:不同性质的资产流动性与可持续增长率均保持较强的线性关系。刘章胜,刘鹤翔(2015)认为,进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关键就是分析资产的流动性。

根据上述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公司流动性影响因素众多,必须判定哪些因素直接对公司流动性水平产生影响,以避免实证中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本文研究影响企业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如下的研究假设:

企业流动性高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主要指标是资产负债率,该指标高意味着企业的资金运转效率不高,会影响其流动性,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的流动性呈反向关系。

同时企业供产销环节周转速度也会影响流动性,可用存货周转率来衡量,存货周转越快,企业变现能力越强,偿债就更容易,企业的流动性更好,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存货周转率与企业的流动性呈正向关系。

通常而言,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的状况越好,其表现的流动性也越强,可用销售净利率来衡量,一般而言,企业销售净利率高了,其资金流动的速度相对较快,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销售净利率与企业的流动性呈正向关系。

企业流动性反映了企业的生存状况,流动性好意味企业运营越顺畅,表现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资产流动性与可持续增长率与企业价值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因此可提出假设4:不同性质的资产流动性指标与可持续增长率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且该相关性呈正的线性关系。

(二)研究设计

1. 检验模型和变量的选择

本文构建如下检验模型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本文的研究假说。假设企业流动性与这四个变量存在线性关系,选取这些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Lid=β0+β1Dar+β2 Ito+β3 Ttm+β4Sgr+μ

本文的研究变量包括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二大类。被解释变量选择流动性指标。其数据通过公式流动性=长期融资净额/营运资本需求量可以计算得到。企业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这四个方面着手,选择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和可持续增长率这四个变量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本文中各变量的具体定义及计算方法如表 1 所示。

2. 样本选择说明和数据来源

本研究收集了来自深沪A股纺织业上市公司2013~2015年3年的财务指标数据,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为确保研究的性,在收集过程中剔除了ST类股以及数据不全和异样的公司数据,筛选出114个样本数据。

四、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对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观察样本的数据特征。表2为模型中样本各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表2我们可知,流动性比率Lid的均值和中位数以及较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额较大,表明纺织行业的流动性水平不稳定,因此对该问题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Ito的较大值及最小值差距较大,表明存货的变动对存货周转率的大小影响较大。Sgr的均值0.030,中位数0.045,说明可持续增长率的变化幅度不是很大。

(二)多元回归分析

从多元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反应整体回归效果的 R2 为0.406、 修正的R2 为0.385以及 F 值为18.65,且在 1% 水平上显著。证明模型中的解释变量能够较好地反应被解释变量Lid的变动。同时,各主要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 VIF 均小于 10,说明各主要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资产负债率 Dar 的回归系数为-6.473,在 1% 水平上显著,说明资产负债率与企业流动性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证实了假设1。但研究结果显示:Sgr与流动性呈负相关,与本文假设相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强,企业的资金用于企业发展越多,留存的资金越少,因此,企业的流动性越低。

五、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验证了影响企业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我国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对提升企业流动性提出以下建议:

1.企业应重视资产流动性各方面影响因素对其的影响,建立各方面指标体系的评价体系,以评价公司资产流动性的合理程度,进而防范资产流动性风险。

2.企业要追求可持续发展,保持合适的资产流动性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应对资产流动性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并为其建立一个危机预警机制,为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建设现代化新型纺织企业的必由之路,必须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加快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技术、产品、营销、管理创新。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

纺织行业论文:郑州纺织服装行业快速发展的自媒体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本文以郑州地区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为研究对象,总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利用媒体互动、整合营销、线上线下联动营销和定制营销等 4 种自媒体营销策略推动郑州纺织服装行业快速发展,以期为未来我国中部地区纺织服装行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媒体营销;纺织服装行业;发展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迅速发展,同时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传统纺织产业的优势,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空间凝聚分区明显。长期以来,服装企业和纺织工厂主要聚集在广州、深圳、杭州等南方沿海地区,近年来,纺织服装行业的产业转移稍有好转,由珠江三角洲、江浙沪等逐渐向河南、江西、安徽等中部地区转移,这对于国家服装行业的产业转移及空间分布的广泛性具有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消费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郑州等中部地区的服装产业转移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4G时代的到来和市场发展的需求,人们对服装的功能和消费的便捷性要求不断增加,由此引发出各种新型的销售模式和销售手段来适应新形势下服装行业的发展。其中,自媒体营销成为当下消费环境中的一种主流营销方式。

1 自媒体营销概述

自媒体营销是对面向特定的或不特定的大众或小众群体的人性化、自主化的数字媒体进行的一种营销方式。最早的自媒体开端于博客,现已有微信、微博、自媒体平台等更多的自媒体形式(表 1)。

1.1 我国服装行业消费环境分析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和4G时代的到来,我国服装行业的消费环境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时展下的产物纷纷出现,终端应用的普及,3G、4G网络的开发,使得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移动电视等无线设备。同时网民数量仍在快速增加。截止2016年初,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6.2亿,比2014年底增加了6 303万人,占全国网民的90.1% 。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网络发展趋势。调查发现,网民访问最多的 3 个领域是社交、搜索和电子商务。

网络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纺织服装行业消费环境和营销模式的改变也是一个必然趋势。传统的服装销售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和超载的信息量,不能有效及时地接收信息,抓住商机。未来手机作为及时自媒体载体的地位不会变,而自媒体营销的出现是顺应媒体工具更新换代下的产物。

1.2 自媒体营销的特征

自媒体营销构造了一个良好发展的营销圈体,它的特征显而易见。

(1)特殊载体:它通过自媒体载体 ―― 手机软件、应用、app商城等面向大众群体,将信息流即时、共享和高容量的通过无线网络向移动终端有效传播,为个体用户及社群服务。

(2)可移动性:随时随地将营销服务落实到每个客户的手中,打破了传统的营销手段的时间、场地及空间局限性。

(3)互动性:当下,靠社群互动、群体分享,熟人网络发展营销策略的形式层出不穷,很好地利用了自媒体本身交互性和传播互动的特征,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用户体验和交流至上的原则。

(4)人性化服务:以用户为中心,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和体验是自媒体时代张扬普通大众个性的一个重要服务,也是更好迎接自媒体时代的营销特点。

2 自媒体时代下郑州纺织服装业发展成果及优势

郑州服装企业和批发市场众多,服装产业园发展成熟稳定,以交通枢纽郑州火车站为中心的批发市场近年来也层出不穷,大型批发市场有二七银基商贸城、天荣时装城、 锦荣商贸城、世贸商城、 恒泰广场等。同时,随着行业发展也有很多小型的批发市场正萌芽生长。郑州作为传统的纺织业基地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自媒体的发展对郑州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1 “免费+再收费”,开拓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双赢

营销之路

自媒体营销区别于传统营销模式的特征在于新型传播手段的时效性和免费性。自媒体营销可以随时随地的传播高容量的信息,从自媒体软件的注册、使用到推广都具有免费一条龙的服务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媒体进行服装企业推广、品牌宣传来说,大大降低了广告成本。免费的销售模式对于物价低廉的郑州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郑州纺织服装产业附加值不高,人均消费水平偏低,在品质得到保障的同时服装零售价和批发价比其他地区价格更低,配合免费的自媒体营销为郑州服装产业和品牌的宣传推广提供了一定的低成本优势。同时,推广打开市场后的“再收费”衍生服务也要容易得多,利用免费自媒体推广的影响力在后方服务获利,开拓了一条适合郑州经济效应的双赢营销之路。

2.2 整合资源,助推郑州纺织服装产业“走出去”

郑州地处我国中部,是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高速公路、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交通便捷,在进行产业的资源承接和空间分布上具有足够的优势。郑州的传统纺织服装业基础雄厚,大型服装市场、面料市场、服装企业众多,其中具有郑州特色的女裤产业发展尤为快速,在全国各地尤其是长江南、北地均有自己的销售市场。具有特色产品的产业链和强大的交通使便利,劳动力密集(2015年末郑州市常住人口956.9万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郑州发展纺织服装产业较大的缺点就是市场小,产品大多内销,面临长期走不出去的尴尬局面,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快速、时效、便捷、开放性给传统纺织业提供了“走出去”的契机。自媒体时代下打开郑州市场,无论从空间、人力、地域还是仓储物流都能够及时便捷的给全国各地提供资源,整合销售,实现产业分布均匀化。

2.3 创新品牌推广模式,打开郑州纺织服装产业的移动市场

品牌和推广的弱势是限制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时代自媒体的开放性、多平台、个性化优势催生了新的品牌推广模式,使得品牌推广更加多样化,信息传播立体化,品牌推广从渠道、受众和范围上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郑州市场和人才资源在自媒体的推动下打开了僵局,形成了广阔的市场前景,打开了郑州纺织服装行业的移动市场。

3 移动互联网下自媒体营销推动郑州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策略

3.1 媒体互动

当微信、微博作为手机用户的代表,微营销的时代已经到来,而服装企业或品牌首先及时步就是有自己的“代言人”。对于郑州服装行业的推动,博客、网站作为官方宣传平台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个性化、人性化的互动体验代言。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互动、分享、转发可以快速地将郑州中原文化、时装知识、企业公告、品牌理念、服装产品等信息通过多样化的传播形式传递给一定的人群,再由一定的群体分享互动衍生出更多不特定的人群,“强制”植入价值广告,吸引更多不同需求的群体(批发商、消费者、设计师、买手等),从而开展出一种发射的伞状商业模式。

3.2 整合营销

新媒体下的营销推广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软文推广、热点营销、事件营销、公关传媒等,对于资源丰富但需要资源整合的郑州纺织服装业,将这些营销方式整合,以不同的传播手段来降低使用成本,从而达到高效的广告宣传作用,是一项快速有效的营销策略。

3.3 线上线下联动营销

传统的线下营销和新时代的线上营销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这里所说的线上线下联动营销具有两层销售模式。

(1)淘宝线上店铺众多,其中IP地址显示城市分区最明显的是广州、杭州等地,这与其城市线下批发市场、服装企业众多有着密切联系。而郑州线下已然有着较多的批发市场和服装企业,利用移动营销手段、自媒体的力量整合郑州线下的资源,联动线上销售,不失为消除库存,发展郑州服装产业链的一种营销策略。同时,新媒体下的“线上”已经不仅仅在于淘宝、天猫、亚马逊等,微营销(微博、微店)等给具有优越地理位置和人才、设备优势以及基础资源庞大的郑州纺织服装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利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方法将郑州现有纺织资源扩大发展成伞状的发射模式,加快郑州等中部地区服装业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2)线下销售线上“购”。“团购”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提前线上查找信息、定位、预定团购,再去实体店享受服务的高效方法,可以有效自主选择服务、随时随地查询信息,并确保服务的可实施性,避免货品售空,商家关门的尴尬,还能更多更广泛地将服务提供给使用网络的所有群体。可以就郑州批发企业建立团购产品库,提前在线上预定付款,按时线下拿货也是一种很好的商业发展模式,这较大程度地利用了资源,扩大了市场和潜在客户,同时也互补了线上线下的缺陷和不足之处。

3.4 定制营销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每个人的需求更丰富化和多样化,市场已经转向买方,市场的细分发展更快,这就要求一个成熟的行业具有一定的素质要求,尤其对于纺织服装业,一对一的定制服务必不可少。就产品而言,围绕某个特定的客户来开发设计、定制价格、构建关系,为客户量身定做营销活动,以满足某一个或某一类客户的个性差异化需求,将有助于郑州的服装行业朝着智能化、自主化发展,从而提升竞争优势和产业特色。

4 结语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网络主流,未来各行各业在媒体销售方面会朝着“自主、自助、便捷、及时、个性”方向发展,针对郑州纺织服装业,应利用优越的地理、空间、人才、资源等优势,及时适应并打开移动互联网市场,进行有效的推广策略,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快速发展。

纺织行业论文:绍兴印染产业集聚提升对纺织行业的发展研究

摘 要:文章分析了绍兴印染产业生产规模大、产业链完整、工艺流程多样、装备先进,技术成熟、市场配套完善等现状,剖析了印染产业面临的环境容量压力、产业低端化、产能过剩、利润空间不大、无序竞争的压力等问题,提出了绍兴印染产业集聚、提升的措施,包括把握印染业发展市场定位、提高印染集聚水平、控制印染产业规模、加强工艺设备改造、创新企业经营管理等,努力使绍兴柯桥印染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关键词:印染产业 无序竞争 印染集聚

纺织业是浙江省绍兴市的支柱产业,而绍兴柯桥又是绍兴主要的纺织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中国较大的纺织生产基地,而印染产业上承织造业,下接服装家纺业,在整个纺织产业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绍兴的印染产业主要集中在柯桥区,也是柯桥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经过30多年发展,绍兴印染产业已经形成了从前处理到染色、印花、后整理完整的生产工艺流程。因此在转型升级的时代契机中,印染产业集聚提升是纺织业技术提升的关键环节。

一、绍兴印染产业现状分析

(一)生产规模大,产业链完整

目前,绍兴柯桥区共有印染企业238家(其中滨海工业区52家),占地面积12896亩(其中滨海工业区4998亩),总资产约460亿元;拥有一批成熟的产业工人,全行业就业人口达8万人左右,占全区大纺织就业人口1/4多,占全区全部工业就业人口的近1/5。全区印染布产能近170亿米,占全省总产能的一半以上,全国总产能的1/3左右,是福建省的3.03倍、江苏省的3.60倍、广东省的3.87倍。至2015年底,绍兴柯桥区印染业实现销售657.67亿元、利润39.52亿元、税金26.53亿元,分别占到全区工业总量的19.4%、20.7%和27.0%,其中有80%以上的印染业务来自外地,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纺织产业印染中心。绍兴柯桥区是中国较大的纺织生产基地,也是全国产量较大、设备的纺织产业集群之一,具备从前道PTA到织造、印染、服装及家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纺织产业的集聚优势产生的外部经济效应提高了印染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同时产业集聚形成的市场信息优势,增进了企业之间信息、知识和技术的传递,有利于印染业与产业链上上下游产业的分工协作,进行技术创新。

(二)工艺流程多样

绍兴柯桥的印染企业根据产品不同,也具备从印染前处理到染色、印花和后整理比较完备的印染生产工艺流程。其中工艺流程主要分四块:浸染工艺、轧染工艺、印花工艺和工业数码印花工艺,不同工艺适用于对不同面料的需求。

而50%~60%的印染企业采用以下工艺:棉织物前处理采用退――煮――漂三步工艺,高效短流程等节能减排的工艺技术逐步推广应用;化纤织物普遍采用溢流染色机加定型机简单加工工艺;多种纤维混纺的产品大多采用多浴染色工艺。随着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步伐加快,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已在不少印染企业中开始使用,印染后整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装备先进,技术成熟

绍兴柯桥区现有各种印染设备10810台(套),主要是印染缸和定型机,其中O型缸254只,J型缸6735只(其中J1为1404只,J2为5331只),气流缸423只,平缸489只,漂染线195条,印花机745台(其中平网印花机316台、圆网印花机429台),定型机1638台(其中国产393台,进口1245台)。绍兴柯桥区印染企业大部分生产装备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国际技术水平的印染设备在柯桥区印染企业均有使用。

(四)市场配套完善

绍兴柯桥拥有全国乃至亚洲较大的中国轻纺城市场和钱清原料市场。截至2015年,两大市场成交额分别达到865.83亿元和516.02亿元,其中“轻纺城网上交易市场”成交额174.7亿元。中国轻纺城已连续18年蝉联全国纺织品专业市场首位。一年两届的“中国纺织品博览会”吸引众多国内外客商踊跃参展,自“十一五”中期(2007年)成功全国及时个纺织指数――中国・柯桥纺织指数以来,我国纺织业在国际纺织品贸易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这就对全球纺织品价格形成机制和纺织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近年来,随着中国轻纺城“二次创业”快速推进,“南北中西东”五大市场区域格局已基本形成,市场总面积达到320多万平方米;市场外贸出口实绩企业达1377家,国(境)外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达到1016家,市场外商投资商业企业203家。截至2015年底,“网上轻纺城”吸引注册会员205万个,开通网上商铺62万家,网站日访问量230多万次,吸引80178家纺织企业入驻,2015年,实现在线交易额174.73亿元,同比增长55.01%。已开设轻纺城坯布市场、服装面料市场、家纺批发市场、童装批发市场、服装加工市场、库存布市场等多个网上专业市场。

与此同时,绍兴柯桥的许多印染企业及时抓住了国家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先机进入国际市场,在全国印染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中率先走出国门,出口起步早。目前已与世界上184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业务往来,积储了一大批品质客户资源,构建了完备的营销网络,柯桥纺织品在全球已颇具盛名。2015年,全区出口贸易额达104.16亿美元,其中纺织品出口额达95.11亿美元,占全区出口贸易额的91.3%,并且绝大部分是面料出口,达91.31亿美元。

二、绍兴印染产业面临的问题分析

众所周知,印染业是一个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行业,尽管绍兴印染产业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形成了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集聚优势,而且装备水平也总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其印染产业的价值链定位始终走不出中低端的困境,导致“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的发展现状难以扭转。

(一)环境容量压力

虽然近年来印染企业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但来自环境容量、资源消耗与产出效率不对等的压力依然突出。2014年,绍兴柯桥区规模以上印染行业综合能耗292.40万吨标煤(当量值),约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的49.5%;2015年,绍兴柯桥区规模以上印染行业综合能耗341.85万吨标煤(当量值),约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的55.5%;目前,绍兴柯桥区万元GDP的能耗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的90%,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是全省平均值的近三倍,印染行业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又是全区平均的2倍左右。绍兴受纺织印染产业影响,全区污染物排放强度相对较大,工业污水排放量也相对较高。再加上有些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偷排、漏排现象屡禁不止,擅自扩建、未批先建,导致印染产能无序扩张,节能减排压力更大。

(二)产业低端化

总体来看,绍兴柯桥区印染业仍然以“跑量”经营为主,对环境影响大、利润薄。2015年,印染业销利率仅为5.0%,低于全市平均和周边兄弟县市。“印染+市场”是绍兴柯桥区纺织业的独特优势,中国轻纺城市场是全球较大的纺织面料集散地,但市场产品定位基本在中低档水平。市场的需求定位一定程度上阻碍印染企业的整体提升。及时,产品档次低。中国轻纺城中底档的产品定位使柯桥区印染企业的产品也主要以中低档为主,高支高密纯棉织物、新型纤维织物以及功能性产品少,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第二,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柯桥区的印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仅有3家,大多数企业没有产品开发中心,设备配置、工艺流程、产品品种类似,花型设计能力缺乏,品质面料开发力度不够。近半数的企业仅依靠购买新设备提升水平,而35%是仿制新产品,大多数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功能性差,“来样仿制”为主,“以廉取胜,以量取胜”导致低档产品过度竞争,行业层次偏低。第三,后整理技术不高。尽管设备达到国际,但技术支撑薄弱,导致面料色牢度低、手感差,达不到国际市场对多功能、多样性需求的变化趋势,相对于韩国、日本,产品附加值较低,先进设备生产低档产品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三)产能过剩,利润空间不大

随着印染企业生产经营日益多元化和专业化,促使生产设备的专用化程度大大提高。以机缸使用为例,有的机缸专门用于印染红色产品,有的机缸专门用于印染蓝色产品,这就需要配置更多的生产设备,导致备用设备增加,产能扩张。很多设备年利用率都不高,造成了过多的固定设备的投资,从而利润缩水。

在集聚升级过程中,企业淘汰了大量落后生产设备,引进了先进生产设备和工艺。以机缸为例,2010年印染企业还在大量使用浴比1∶10的机缸(即生产1公斤织物需产生10公斤污水),2012年集聚之后,大量使用了浴比1∶4的小浴比机缸(即生产1公斤织物只需产生4公斤污水),用水量减少了60%,也就是说在同样的排污量下,产能可以增加以上。

同时,煤、汽、染化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再加上处污成本大幅上升,从每米布的0.05元提高至0.15元以上(约占加工费的5%),而加工费提高有限,虽产量翻倍,但附加值较低,利润微薄,平均每米印染布加工费在3元左右,利润仅为每米0.14元,离日韩20~30元的差距很大。有些印染企业管理模式粗放,印染企业基础计量不完善,水、电、气能做到三级计量的企业很少,大多数企业未采用ERP管理,现场管理混乱,对内挖潜增效的力度不足。

三、绍兴印染产业集聚如何提升

随着资源、环境等刚性约束不断增强,可以预见,今后印染业的发展主要来自环保和要素成本方面的压力。为此,绍兴印染业必须要集聚整合、控量提质、节能减排,加快提档升级,改善生态环境,印染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希望。

(一)要把握印染业发展市场定位

作为传统行业的纺织业,不可能没有印染业,印染业的刚性需求非常庞大,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由于目前世界上是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居多,因此,低层次的纺织品市场需求非常旺盛,导致印染业的市场需求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这个量大、中低端的市场,只有靠粗放的、低成本的生产经营模式,才会有赢利,而目前绍兴的印染业主要还是集中在这阶段。当然,这几年绍兴纺织品在欧美市场的份额逐年增加,但量还是不大。随着印染业生产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节能减排要求的日益严格,粗放的生产模式已难以为继,但这个市场需求依然巨大,就绍兴区域来说,纺织产业每年所创造出来的产值不容小觑。虽然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有印染企业,他们生产加工小批量、品质次印染面料,附加值高,环境影响小,但如果让他们也生产加工这类中低端产品,按照其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企业根本没有利润。因此,绍兴印染业发展关键是自身定位问题,也是市场定位问题。就绍兴目前实际来看,要在较短时间内转移低端市场还不太现实,只有紧紧依靠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手段相结合,逐步加大环保倒逼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企业转变发展理念,细分产品市场,才能不断推动印染业转型升级步伐。{1}

(二)要提高印染集聚水平

为提升印染业的发展水平,绍兴也大力实施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这有利于绍兴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印染业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改善区域内河水质和空气质量。但主要做到几下几点:及时,要提高集聚标准。政府和企业既然花了这么大的财力、物力和精力,集聚后的印染生产企业一定要有一个较大的提升,无论在设备硬件上、技术工艺上、还是在生产管理上都要有全新的提升。相关部门要制定集聚标准和验收标准,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集聚质量。绝不能为完成集聚家数而降低质量,成为简单的搬迁,造成新的污染源。第二,要加强配套建设。印染集聚基地要切实推进职工公寓、商贸服务、燃料煤炭、印染配件、坯布仓储等配套设施同步建设,为印染产业集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第三,要优化企业服务。作为集聚印染企业,产品设施的升级,环保的整治压力,相当于重新办一个印染企业,因此,印染集聚一定要着眼长远,加强引导,充分调动印染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政府要进一步优化服务,特别在项目报批、融资服务等方面要重点进行帮扶。每家印染集聚企业要有专人负责,帮助企业顺利完成集聚。{2}

(三)要控制印染产业规模

对印染企业规模偏小、实缴税收总额或单位排污税收贡献低于一定标准、出现环保违法的,应当不允许其集聚;对不集聚、原址升级的企业要加强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节能要求。健全完善退出机制,通过停批项目、加收排污管道和泵站成本附加费用、上浮排污费、核减排污指标和加强环保监管等措施,逐步淘汰一批设备落后、能耗高、污染重的印染企业,减少印染企业数量。在减少企业数量的同时,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档次,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3}

(四)要加强工艺设备改造

目前印染行业节能减排的新设备新工艺已层出不穷,关键是如何尽快推广应用。采用清洁能源,推广集中供能,采用蒸汽定型、天然气定型,探索开发其他清洁能源如中温中压蒸汽、天然气定型,逐步淘汰导热油锅炉定型等高耗能工艺,降低单位能耗。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淘汰一批型号落后、使用年限较长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高能耗、高水耗的落后产能。加快产业集聚,以集聚促升级,通过集聚升级,严格准入标准,优化企业内部生产线及各类生产用能管线的设计及布置,促进企业对电、蒸汽、天然气、水等能源资源的高效、阶梯利用。对不集聚企业加强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节能要求。推进节水减排,推广膜处理中水回用技术,减少排污量;加快超小浴比(气流雾化)染色新技术与装备、数码印花新技术与装备、高效短流程印染新技术与装备及少水无水化印染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纺织行业论文:从美国纺织行业的发展

据《纺织世界》的纱线市场栏目报道,美国纤维纺织市场看好,多数美企承接的订单已排起长龙(虽然多数订单量相对较小),环锭纱需求量尤其大且日趋供不应求。这就是自从2014年到2016年近期,美国市场开始出现的新变化。

美国纤纱行业的利润一度保持持续增长,可后来逐渐衰落。针对美国这个行业是如何走出低谷的呢?美国《纺织世界》记者为此采访了一位美国纺纱业退休工人,他入行近50年,亲眼见证了美国这一行业如何凤凰涅,转型成功。以下就是他的故事。

40多年前,这位年轻人受雇于世界著名纺织企业之一,曾有人告诫他尽快离开该行。受访者说:“当时那人告诉我,美国纺织业前景黯淡,行业已日趋没落,昔日的繁荣好景不长了。这家美国企业原来的市值为10亿美元,业界预言,10年内就将破产。”这是那人劝他改行的理由并建议他跳槽去一家大型烟草公司供职,但这位工人拒绝了。他继续说道:“奇怪的是,今天整个纺织服装行业竟然卷土重来,度过了最难熬的日子。我在这行干了一辈子,一直从事改进工艺、提高效率和质量的工作。我做过纺织车间工人,加工过变形纱,从事过筒子纱染色,几乎摸透了整个生产的流程。而在此期间,那人劝我加盟的企业因被指控在香烟中添加致瘾类化学物质而走上被告席。令它祸不单行的是,那家烟草公司在一片‘吸烟有害’的声讨中,走上了不归路。”

那么,纤纺行业再度崛起的原因何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它是如何做到屹立不倒,而让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一干到底呢?

这位已退休的纺纱工认为,美国纺织业之所以能再度焕发生机,让众多传统的制造公司刮目相看,原因在于:“我们不断地转变思维方式。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了解到,韩国与中国台湾能以极低成本生产纱线和织物。但他们能否保质保量快速生产交货呢?这不一定。”

美国纺织业历经一段时间探索后发现,其实韩国和中国台湾经营者的理念出了问题。“在过去,我们也一贯认为,只要产品保质保量生产出来就会有人买。然而正是这一因循守旧的观念几乎扼杀整个美国业界,即供需应大致相当,企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一股脑儿不停地纺纱,将纱织成一匹接一匹的布,推向市场,可这才发现,买家越来越少,竟销声匿迹。我们错就错在,想当然地以为,一次奏效,次次奏效。只要我们推出产品,总会有买家。可是我们大错特错了。”这一错不要紧,无数家美国纤纺企业不得不关停并转。我们当时还以为,是外国抢走了我们的饭碗!我们不得不把过去的商业法则弃之脑后,苦思冥想,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他们终于想到了,假如弄清顾客真正所需,按他们的具体要求安排生产,比其他任何人更快交货,然后跟进品质售后服务,这一点非常重要,那么,纺织企业就能在竞争中更胜一筹。不仅如此,美国纤纺企业十分善于创新开发。迄今为止,你去美纺企看看或许会深受感触。过去车间里有许多人工操作,而今天实现了全自动化,车间里几乎看不到人。我可以自豪地说,美国纤纺企业正是这么做的。关键一步在于,他们转变了观念。”就是这样,那些存活下来的企业苦日子终于熬到了头。他们转变思维不仅使行业起死回生了,而且已从传统观念中走出,要做行业及时,就必须不断地创新理念,开发多功能产品。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有时24小时几变。昨天行得通,明天未必奏效。理念不在于是否能紧跟顾客,而是能否地走在他们的前面。商家必须更懂市场所需。”这就是美国纤纺企业改变了思维模式后,重拾其竞争优势的秘诀。最重要的是,美纺企学会了如何紧跟近期技术,怎么创新研发,高瞻远瞩,奇招迭出。这样的转型成功经验才是他们无往而不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纺织行业论文:纺织印染行业的节能措施

【摘要】根据纺织印染企业的特点,介绍了一些可操作性强实用的热能节能技术和方法。分别对锅炉系统节能、供热系统节能、耗热设备节能以及余热利用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对目前企业节能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纺织印染;节能;热能;余热利用

一、锅炉系统节能

在纺织印染企业中,锅炉系统可分为蒸汽锅炉和热载体锅炉,锅炉所使用的燃料有燃煤和油类、天然气,由于成本问题,大多数是以燃煤为主,还有一部分是以木屑为燃料。

1、蒸汽多级利用

在纺织印染企业中,大多数的蒸汽都是一次,部分是两次利用的,例如,有热电联产机组的企业。使用过后蒸汽冷凝为水,蒸汽所含的余热未能得到利用,降低了蒸汽热能的利用效率。

蒸汽的多级利用可以提高热能的利用效率,尤其是一些备有热电联产机组的企业,可以多次分级利用蒸汽,提高蒸汽热焓的利用率。

在实际情况中,要做到蒸汽多级利用需要产生高品位的蒸汽,然后在分级利用过程降温降压,使到热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在蒸汽多级利用过程中应该考虑到以下因素:

(1) 供汽的距离;

(2) 热定型机设备的配置情况是否适应;

(3) 各种蒸汽的需求量和压力情况;

(4) 各种设备的场地情况。

除了以上因素外,还应该考虑人员和辅助设备的配套情况。

2、热载体锅炉的利用

热载体锅炉加热的介质是高温导热油。使用高温导热油作为导热介质具有一定的优点,即可以较好的利用介质的余热。同时,高温导热油不会冷凝,供热稳定,容易控制。有的企业同时需要蒸汽和高温导热油供热,为了减少锅炉的数量,采用热载体锅炉产生蒸汽。

3、空气系数的控制

锅炉空气系数的控制尚未能得到大多数企业的重视。大多数企业认为锅炉空气系数的控制存在着许多的技术难点。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大多数管理者未能认识到空气系数控制的意义。实践经验表明,过剩空气量减少5%,锅炉效率增加1%。

4、平衡供汽

生产车间耗汽不稳定是纺织印染企业耗汽的一个特点。但是,耗汽不均匀会导致燃烧效率下降,热能利用率降低。要彻底解决平衡供汽的问题可能不太现实。但是,通过管理,尤其是通过生产计划和调度,减少供汽的不均匀性,还是可能的。主要的方法有:

整机台的生产顺序:染整生产中,尤其是间歇式染色生产中,耗汽也是间歇式的。因此,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各个生产工序的耗汽峰错开,以平衡蒸汽的耗量。

二、供热系统节能

供热系统是指蒸汽输送管网或高温热油的输送管网。热能在传输过程会发生热散失。因此,减少热能在传送过程中的损耗就是供热系统节能的工作。

1、保温:管道的保温是防止或减少热能在传送过程中散失的主要方法。关于保温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保温部位:在纺织印染企业中,所输送的蒸汽温度在150℃以上,高温热油的温度在200-240℃,与室温相差较大。因此,供热管网的保温除了管道以外,还应该对阀门进行保温。据预算,一个阀门不保温,每年造成的热损失折合标煤为1-3吨。

(2)管道保温:大多数企业都会重视管道的保温。但是,仍有部分企业对蒸汽管道和高温导热油管道的保温重视不够,不及时维修已损坏的保温层。不对供热管道进行保温,会导致一定量的热损失。例如,100m长,直径150mm的蒸汽管道不保温,压力为8kg时,每年会浪费25000L的燃料油。

(3)保温层的外保护层:管网的保温效果不仅保温层的材料有关,还与保温层的外保护层材料有关。如果外保护层是软性的、可吸水的,那么空气中的水会被保温层吸收,并传到管道附近,所吸附的水份会导致热损失。一般情况,可使到5-10%总热量的损失。因此,可以用不锈钢、工程塑料等不吸水的材料做外保护层。

2、蒸汽管道的连接方式:蒸汽管道的连接有多种方式,见图3。不同的方式对蒸汽的有效利用有一定的影响。图3中a方式连接好。图中c的方式最简单,但是效果最不好。不可按图3中c方式连接。

3、蒸汽输送压力:蒸汽在输送过程中,会产生损失。当蒸汽的输送量一定时,蒸汽管道半径越小,输送过程中所需的压力越大,蒸汽在输送过程中的阻力增大,损耗增加。因此,适当的增大蒸汽管道的半径,减少蒸汽输送过程中的压力有利于减少输送过程中的损耗。

4、蒸汽管道的涉漏:蒸汽管道的涉漏是企业中蒸汽损耗的主要部分。部分印染企业的员工认为不可能杜绝蒸汽的涉漏,这种错误的认识一定要克服。举例,蒸汽压为7kg时,直径3mm的漏洞每年会浪费32650L的燃料油。

三、耗热设备节能

这里耗热设备是指是以蒸汽或高温热油为热源的生产设备。在实践中发现,耗热设备的热利用率常常只有30-42%。因此,耗热设备的节能对企业减少热能的消耗有着重要的意义。

1、耗热设备的保温:耗热设备,尤其是高温高压染色机的保温对减少热能的消耗具有很大的意义。以涤纶染色为例,对高温高压染色机机身进行保温可以减少约1/3的热能消耗。

目前市场供应的保温材料能够满足各种热耗设备的保温要求。例如,常温常压染色机和气流染色机的体积较大,形状变化大,可以用涂层涂料进行保温。

耗热设备的保温不仅可以直接减少热能的消耗,还可以改善生产车间的环境,减少车间降温所消耗的电能。现在,有的生产现场,一边耗热设备散发出大量的热能,另一边为了降低车间的温度,用电扇甚至用冰进行降温。结果是增大了热能的损失。

2、提高设备的热利用效率:产生热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很多。但是,一些设备没有控制进风量或排风量,导致热量的过量流失是原因之一。例如,热定型机和烘干机进风量或者排风量过大,导致了热量的大量散失。因此,要提高这类设备的热利用率就必须要控制排风量或进风量。

3、使用热利用率高的设备:目前,部分企业还在使用热利用率较低的生产设备,例如,立式圆筒干布机、开敞式的卷染机其热能利用效率是比较低的。立式圆筒干布机的热能利用率一般在30%以下。因此,在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淘汰这些热利用率低下的生产设备。

四、余热利用

对于纺织印染企业,要较大幅度的提高热能利用率就必须做好余热利用工作。一般企业中,未利用的余热所占总热耗的40-30%。

1、烟气的余热利用:对于锅炉烟气余热,许多企业通过使用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对余热进行利用。部分企业烟气余热的利用还有一定的空间。例如,对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进行保温,以提高水温和空气温度。另外,部分企业的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的热交换面积太小,烟气余热利用率太低。此外,经过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还有100-120℃,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考虑这部分余热的利用。如:进行余热制冷的。据计算,烟气温度降低22℃,锅炉效率增加1%。

2、废水的余热利用:印染过程中,部分排放的废水水温在60-95℃,含有大量的余热。废水的余热可以通过热交换器加热新鲜冷水,利用其余热。在各种热交换器中,板式热交换器的效果,回收效率较高。

纺织行业论文:对我国服装纺织行业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的研究

摘要: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新常态”,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也不例外。中国服装行业正步入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速平稳增长期过渡。近年来,中国服装纺织行业发展进入了换挡期,无形资产已经成为我国服装纺织行业提高经营绩效的有力武器。本文选择2010-2014年服装纺织行业所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方法对我国服装纺织行业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影响行业无形资产的企业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出发,提出无形资产的权益管理与经营管理能力,加大无形资产的投资力度与创新。

关键词:无形资产;服装纺织行业;经营绩效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文献综述

近年来,中国服装纺织行业受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出现了消费市场需求动力减弱、综合成本上升、内外棉价差较大等各种压力,但总体上实现了平稳运行,服装纺织行业转型升级持续稳步推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一直对无形资产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对无形资产投资比例较低,无形资产结构管理不到位和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完善等方面。无形资产作为我国服装纺织行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元素,因此研究我国服装纺织行业无形资产迫在眉睫。

1、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Aboody&Lev(1998)通过对1987-1995年163家英国软件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进行研究,发现软件行业无形资产支出的资本化成本对上市公司的股价和盈余质量产生正相关关系。

薛云奎、王志台(2001)通过对1995-199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司的股票进行研究,发现无形资产对企业生产能力、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的提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王化成、卢闯、李春玲(2005)通过对1998-2002年沪深A股3940家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状况进行研究,发现无形资产的整体价值对企业未来经营业绩产生正向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向影响越发地显著,无形资产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

邵红霞(2006)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2001-2003年152家沪深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关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盈余质量和无形资产整体价值相关性的影响不同。

2、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相关性研究的评述

以上研究结果充分地显示出无形资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应重视无形资产的作用,加大无形资产的投资力度,完善无形资产的披露制度。迄今为止,我国对于无形资产的研究还是处于停滞不前的阶段,尤其是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绩效的驱动作用、未确认无形资产的作用等,仍需要持续、深入的研究分析。

二、样本选取、数据来源

1、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我国服装纺织行业发展势头较好的五年(2010-2014年)做为研究区间,对60家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研究,为保障样本数据的有效性,剔除了被特别处理和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的上市公司。

2、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到的无形资产信息的相关数据均来自于锐思(RESSET)金融研究中文数据库、东方财富数据库、新浪财经数据库和中国证券网。数据处理采用EXCEL和SPSS 18.0版软件。

三、服装纺织行业无形资产的描述性统计

通过对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值和相对值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详见表1和表2),可以发现企业已认识到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对无形资产的投资比例。无论是无形资产的数还是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每年都是呈上升趋势。但是,这五年间,无形资产较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也在渐渐地拉大,表现在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发展不均匀,这是由于企业之音发展状况和企业规模不一的原因。

从表1无形资产的值和相对值可以看出,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投入力度加大了,无形资产值的变化趋势是逐年递增的。从2010年均值17265.54万元到2014年均值31470.77万元,增长了82.28%。从侧面可以反映出,企业意识到无形资产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加大了无形资产的投资力度。从2010年均值3.8170%到2014年均值4.4304%,上升了16.07%。这可以反映出,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重视无形资产结构的管理。

四、服装纺织行业无形资产与经营绩效相关性研究

1、研究假设

无形资产在企业生产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挖掘无形资产的潜力,是当下我国服装纺织行业无形资产发展的重中之重。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拥有无形资产含量的较量。本文提出假设: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2、研究设计

借鉴Aboody&Lev(1998)研究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和王化成、卢闯、李春玲(2005)研究无形资产对企业未来业绩的影响中的模型,本文设计以下模型验证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

模型

OPINCt=a0+a1OPINCt-1+a2PPEt+a3INTANt+a4LIABt+

a5ASSETt+?着t

其中:OPINCt为本年度营业利润;OPINCt为上年度的营业利润;PPEt为第t年度的固定资产净值;INTANt-1为本年度的无形资产净值;LIABt为本年度的总负债;ASSETt为本年度的总资产自然对数;a0,a1,a2,a3,a4,a5为回归系数;t为2010至2014年。

实证结果显示R方为0.975即拟合优度特别高,说明解释变量无形资产净值对被解释变量营业利润的解释程度非常高,由此可知,实证研究结构具有很强的可信度。从表2营业利润与各解释变量相关系数可以看出,Sig是0.084,这说明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业绩产生正向影响且比较显著。

五、研究结论、建议

1、研究结论

在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进程中,无形资产是重要的生产力元素。从上述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无形资产对提高企业经营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无形资产具有无限的潜力,挖掘其潜力,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还可以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创造力等等。

2、研究建议

(1)加大无形资产的投资力度。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是拥有无形资产含量的较量,无形资产的多寡对应着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加大无形资产投资力度,是当下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2)完善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还远远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比较松散,管理制度不完善。即使有些上市公司设置了相关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但形同虚设。加强我国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能力,必须完善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

(3)完善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制度。在搜集无形资产数据时,发现很多服装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中没有披露无形资产信息,即使有些上市公司披露了无形资产信息,但是很笼统,没有对无形资产具体项目详细地披露。鉴于此,我国财政部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应完善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制度,强制上市公司披露无形资产信息。

纺织行业论文:推进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3月26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第三届五次理事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国泰,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贺燕丽,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王伟,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陈伟康、会长助理徐迎新,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等领导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产业用纺织品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上,高勇对我国纺织工业现状以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读,并从六个方面对新常态下纺织工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未来国内棉花市场和用棉形势依然复杂;化纤产能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节能环保约束压力增大;产业布局调整面临新形势、新问题;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压力突出;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这些都更加紧迫地要求纺织行业加快变革与创新。

贺燕丽肯定了近年来产业用纺织品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并对行业的下一步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做好“十三五”行业规划,增强产业用纺织品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做实产业创新,从科技、产品、组织方式、生产方式、资本、服务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创新;三是做实产业布局,围绕资源供给、需求升级、市场转移等积极推动产业布局。

李陵申在会上总结了2014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情况和协会的重点工作,分析了2015年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2015年行业及协会重点工作进行了展望。他表示,2015年是行业“十二五”规划的盘点之年,同时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行业将向产业更高端、技术更先进、市场更广泛的目标前行,协会将以“专业和专注、深入和深耕、求新和求变”为更高要求,更好地发挥行业组织的效能,推进行业持续发展。

此外,会议还进行了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理事选举,增选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为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研发基地授牌;行业竞争力20强企业;表彰公共服务平台;颁发行业宣传推动贡献奖、产业推动贡献奖等。同时,参会嘉宾还就当前纺织工业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以及今后发展方向和新技术应用等做了发言。

无锡耀庭慈善基金会成立

3月24日,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耀庭、总裁周海江父子个人捐资1000万元的无锡耀庭慈善基金会在红豆杉庄正式成立,这不仅圆了周耀庭、周海江的夙愿,也进一步彰显了企业家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回报社会的感恩之心,诠释了红豆的大爱,而基金会的专业化运作标志着红豆集团探索的公益长效机制正在建立。

其实,周耀庭、周海江从两年前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筹划。此次无锡耀庭慈善基金会的成立,主要是向集团股东个人募集善款,目标是逐步扩大基金规模至1亿元,名誉理事长是周耀庭。通过基金会专业化独立运作,以“汇聚爱心,救助社会弱势群体,推动和谐社会构建”为宗旨,使运作、发展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促进基金会良好发展,使红豆慈善事业一直坚持下去,基业长青。

据了解,基金会将做好专业化的帮扶,重点做好帮助困难老党员的特色帮扶。帮扶范围包括资助和开展扶贫帮困、安老助孤、社会赈灾救援等活动;实施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等慈善项目;为困难群体提供物质扶助和精神抚慰;帮助困难老党员,每年七一开展帮扶活动。特别关心长期为党和农村服务的老党员、老干部,长期为红豆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职工(协作厂和配套厂的员工),以及征用和租用土地给红豆集团种植红豆杉等项目的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村民。周耀庭、周海江希望通过基金会为贫困老党员送去爱心,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们重燃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慈善事业没有句号。无锡耀庭慈善基金会的成立,是周耀庭、周海江公益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红豆集团建立公益长效机制的开始。(邵蔚)

纺织行业论文:基于对外贸易的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质量效益的度量

摘要: 本文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溢价和产品召回损失两个方面进行了效益度量。其中,在出口产品质量溢价方面,首先研究了纺织服装行业主要国家的出口情况,将中国和其他国家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状况进行比较,并度量了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溢价;在出口产品召回损失方面,首先统计了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美国和欧盟市场的召回通报情况,然后,以美国数据为例对产品的召回损失进行了度量。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得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处于高数量低质量困境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质量溢价;产品召回;质量损失

0 引言

纺织服装行业历来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传统出口创汇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进出口总额一直在增加,目前己经成为世界上较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对整个世界的纺织品服装贸易和市场都有重要影响。本文希望度量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质量高低所带来的经济收益,进而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溢价的度量

1.1 模型设定 在自由竞争市场上,信息充分的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支付的价格反映了产品的价值。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可以获得产品价值增值,产品凭借高质量比同类竞争产品卖出更高价格,称为产品的质量溢价能力。质量溢价指数是用于反映产品由于质量差异所造成的相对于同类竞争产品的市场价格的平均溢价程度。

纺织服装行业的质量溢价水平和质量溢价指数的计算是基于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单位价格。EUVt记为t年某国纺织服装出口单位价格,EUVt记为t年世界纺织服装行业出口的平均单位价格。Vt表示t年某国纺织服装出口商品的总价值,Vt表示t年纺织服装出口商品的总价值,Qt表示某国纺织服装产品的总重量。

构造一国纺织服装质量溢价水平QPt的计算公式:

QPt=(EUVt-EUVt)×Qt

构造一国纺织服装质量溢价指数QPIt的计算公式:

1.2 数据来源 在商品分类上,本文是采用《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HS)分类方法。本文所述纺织服装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和“服装及衣着附件”。①用以计算的贸易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统计网站。

1.3 纺织服装行业主要国家出口情况 从2013年来看,全球纺织服装出口总额共计6746.64亿美元,平均出口单价为9.82美元/千克。其中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占全球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41.64%,平均出口单价为10.04美元/千克。纺织服装行业中,出口排名前十位的国家或地区中,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单价较高,平均出口单价在15~26美元/千克之间;印度、美国、韩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单价较低,低于8美元/千克。(表1)

纺织服装行业又可细分为服装及衣着附件和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两大类。具体来看,2013年全球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占纺织服装出口总额近60%,平均出口单价为20.38美元/千克;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约占40%,平均出口单价为5.7美元/千克。从数量上看,中国在纺织服装的出口中占有优势;从价格上看,欧盟和日本在品质服装和面料的出口方面享有优势。(表2、表3)

1.4 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质量溢价的度量 基于前面定义的质量溢价水平QPt和质量溢价指数QPIt的计算公式,计算纺织服装行业主要出口国家的质量溢价水平和质量溢价指数。从计算结果来看,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发达纺织服装产品的质量溢价水平和质量溢价指数均较高。这些国家以出口品质服装为主,收获的溢价水平更高,而美国、印度、印尼等国以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为主,质量溢价水平和质量溢价指数相对较低。

从历史趋势来看,除中国外,纺织服装行业主要出口国家的质量溢价水平和质量溢价指数较为稳定。其中,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始终位于较高水平,而美国、印度、印尼等国家始终处在较低水平。特别注意到,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质量溢价水平和质量溢价指数的波动较大。中国服装和纺织产品在2009~2012年出口单价均遭受大幅下滑,使得纺织服装整体行业的质量溢价水平和质量溢价指数滑落到世界平均线以下,如图1和图2所示。

2 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召回损失度量

2.1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召回情况 本节采用美国、欧盟的召回数据展开研究②,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美国、欧盟的召回制度比较完善,信息公开相对充分,可实现国家间的比较;二是美国、欧盟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较高,其对外的召回信息,代表了这两大经济体对贸易国的质量评价,可以代表各国产品质量水平。

①美国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召回情况 美国是世界上较大的纺织服装进口国,年进口额约占全球纺织服装进口总额的20%。2013年,美国纺织服装产品进口中,中国贸易份额占比达38.2%。据现有数据统计,自2003年起,美国对中国召回次数一直居高不下。其中,2010年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召回28次,召回通报次数达到顶峰;2010年以后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召回次数有所下降。2013年美国共对中国发出召回通报178次,占对全球发出召回通报总数的62%。其中,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发出通报18起,占对华通报总数的10.1%。美国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召回通报的产品多为毛衫、夹克、睡衣等,主要原因是存在窒息危险(外套拉绳长度超标)、致伤危险(儿童服装的腰部抽绳长度超标、不符合易燃性标准)等。(图3)

②欧盟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召回通报情况 欧盟是世界上纺织服装行业高度发达的地区,在中国纺织服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数据统计,2012年欧盟在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总额中位居及时位,达459.28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欧盟纺织服装产品重要的来源地。在欧盟对各国纺织服装产品召回情况统计中,2006年欧盟对中国发生召回3次,到2010年对中国召回通报达285次,增长明显。一直以来,童装及一些运动服装、服饰是中国遭欧盟召回的主要产品种类。通报的原因集中在有毒有害物质限量、特殊的检验、产品的人身安全、认证、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近年来,针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通报数仍在不断攀升,2013年召回已达到304次。2013年欧盟对中国共发出召回通报1234次,占对全球发出召回通报总数的61.5%。其中,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发出通报304起,占对华通报总数的24.6%,占对全球纺织服装产品通报总数的56%。(图4)

2.2 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召回损失的度量 纺织服装业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但近年来随着欧美发达国家在质量安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使得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蒙受了巨大损失。本文希望通过对纺织服装产品的召回数据的分析,为中国出口企业和质量监管部门提供更多有用的质量安全信息,以期减少质量损失,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由于各国产品召回制度及信息公开程度不一致,所以本文以2003-2013年美国数据为例,度量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产品的召回损失。(图5)

在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的召回中,2003年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召回频数为1次,召回损失49.08万美元,中国平均出口单价为10.62美元/千克,高于世界平均单价44.3%;2010年,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召回频数达到较高,共发生召回28次,召回损失达1370.32万美元,中国平均出口单价为9.55美元/千克,低于世界平均单价7.2%;2010年以后,中国在美国市场上的召回频数有所下降,但近年来又有所回升,其中,2013年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召回损失较高,达到1555.58万美元,占当年中国出口美国纺织服装产品贸易总额的0.04%。

3 结论与建议

实证研究表明,在国际市场中,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处于高数量低质量的困境。中国仅仅成为了纺织服装贸易大国,但还未成为贸易强国,从质量溢价来看,中国与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的行业同期水平差距明显。中国在2009年以前质量溢价处于正值,但在2009年出现了一次明显的质量下滑,质量溢价在此后由正转负;从召回损失来看,近年来中国受到美国和欧盟的召回次数明显增加,2013年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到美国的消费品的召回损失占出口总额的0.04%。中国纺织服装品牌优势较差,只能依靠成本优势低价竞争,频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产品召回强度上显著高于其他国家,给中国纺织服装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召回损失。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应充分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加强产品开发,提高品质。同时,中国政府应适当提高国内纺织服装市场准入标准,引导国内生产向国际化标准发展。

纺织行业论文: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研究

摘要:在纺织制造行业的79家上市公司中,搜集到21家公司2006 ― 2012年度的社会责任报告70份,对报告中的环境绩效信息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时间额推移,样本公司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形式及内容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提高,但公司间差异显著,30项环境绩效指标中每份报告平均披露为8.77项,定性和定量环境绩效指标披露率分别为27%和30.08%,样本公司的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情况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环境绩效信息披露

目前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信息披露载体主要有 3 种,一是内嵌于由企业会计准则、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规范的强制性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中;二是包含于自愿性披露的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沪、深两市的《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编制指引》(上交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上交所)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深交所)对此做了规范;三是环保部2010年颁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强制要求16类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披露年度环境报告。

基于上述 3 种载体的上市公司环境绩效披露的研究已见于文献。从文献中不难看出,已有的研究对上市公司环境绩效信息分类尚无统一标准,而GRI的标准未必适合中国的国情,因而上市公司境绩效信息披露问题仍有研究空间。

本文拟以纺织行业上市公司历年社会责任报告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环境绩效指标分类体系,分析样本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形式、内容、质量等方面的现状,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样本选取与研究方法

1. 样本选取

本文以沪、深两市的79家纺织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2006 ― 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情况进行分析。样本公司中,来自沪市31家,来自深市48家,其中主板25家,中小企业板23家。

逐一搜索上述79家上市公司2006 ― 2012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结果如表 1 所示。

2. 研究方法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内容分析法,它是通过分析社会责任报告表述中所反映出的相应环境绩效指标项目,从而逐项鉴别和评价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在Wiseman(1982)、Patten(1992)、Darrell & Schwartz(1997)等文献中有很好的运用。

环境绩效信息体现于社会责任报告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部分,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该部分的信息表述进行内容分析。本文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考察样本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及其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形式方面的考察主要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呈报的方式、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时间、环境绩效信息占社会责任报告篇幅比重、有无定量信息、有无货币化信息等;内容方面的考察主要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1.0)》中对企业环境绩效指标的分类体系(注:该指标体系已2.0版本,3.0版本即将,考虑到已社会责任报告主要依据1.0版本,本文仍以该版本作为评价体系。)。环境绩效信息分为环境管理、节约资源能源和降污减排等 3 个方面,各体系又各分为10项定性和定量指标,共计30项环境绩效指标(表 2)。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整体披露情况

表 3 显示了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比重情况。总体披露比重为26.58%,结合表 1,在21家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中,连续 6 年的有 1 家,连续 5 年的有 9 家,连续 4 年的有 4 家,宏达高科和华纺股份从2012年度开始社会责任报告。此外,样本公司中澳洋科技2010年起改为环境报告书。可见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总体披露比重不高,2008年仅为15.19%,2012年比重较高也只有20.25%,但已呈增长趋势。

2. 披露形式分析

我们从社会责任报告的呈报方式和环境绩效信息篇幅两个方面描述披露形式状况。呈报方式分为独立式和附后式,附后式指将社会责任报告作为年报附件呈报。从表 4 可看出,2006 ― 2012年,85.71%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选择独立报告形式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且这一比重稳步上升,到2011年开始达到了。

社会责任报告及其环境绩效信息的篇幅大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内容的完整性和信息质量的高低。本文以社会责任报告的页数、环境绩效信息页数以及后者占前者的百分比来衡量该公司对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程度;以值域、均值和标准差等 3 个常用的统计指标评价它们在指定年度或指定省份的数量特征(表 5)。全体样本公司社会责任报告页数值域为[3 ~ 93],平均21.37页;环境绩效信息页数值域为[0.3 ~ 21],平均2.99页;环境绩效信息占社会责任报告篇幅比重在3.75% ~ 58.33%之间,平均为17%。因此,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环境绩效信息的篇幅及环境绩效信息的比重呈较显著的提升趋势。

3.披露内容指标分析

以文献[9]中30项环境绩效信息指标(表 2)为考核标准,通过逐一查阅每份社会责任报告的环境绩效信息内容,得到每份报告对上述指标的披露与否情况,汇总如表 6。70份报告中,较高披露了20项环境绩效指标,低为 1 项,平均每份报告披露了8.77项,不及总数的1/3。其中浙江富润披露的项为历年同类纺织公司中较高,均达20项。

这些报告的环境绩效评价总体特征如下:

(1)披露的重点指标体现了近期国家宏观经济对行业和企业环境绩效的重点要求。披露较多的环境绩效指标包括:环保技术、设备的研发与应用,降低能耗的政策、措施或技术,减少废气、废水和废渣排放的政策、措施或技术,单位产值能耗及能源节约量,环境管理体系等;

(2)多为定性指标,定量指标披露明显不够。30项环境绩效指标中定量指标12项,定性指标18项。每份报告平均披露定量指标3.24项、定性指标5.53项,两者的平均比重分别为27%和30.08%。披露较多的定量信息主要包括单位产值能耗及能耗节约量、环保总投资、废气排放量及减排量;

(3)披露的指标信息不够具体,表述的随意性较强。定性信息中“计划目标”式文字偏多,务实切点的表述欠缺;定量信息中数据的度、完整性、一致性和连续性都有待提高;

(4)某些环境绩效及其信息披露未引起公司足够重视。绿色办公绩效、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减排量、绿色采购制度、可再生能源使用量或使用率、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绩效信息披露量较少。

4. 披露质量分析

首先以环境绩效信息呈报时间对披露及时性做一初步判断。披露时间最早为次年2月,最晚为次年9月。多数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与财务年报同步。其次对定量信息的披露情况进行了分析(表 7)。含有定量环境绩效信息的报告占70%,包含货币化定量环境绩效信息的报告占57.14%,占披露定量信息的报告的81.63%。披露的定量信息主要体现在环保总投资,废气、废水和废渣的减排量和环保公益等 3 方面。总体来看,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质量较高。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形式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所提高,但披露规范性尚待提升,披露形式更倾向于独立式披露;(2)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环境绩效信息的披露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上市公司自愿性环境绩效信息披露同样需要规范指导,当务之急是制定和实施环境绩效信息披露指南。定量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前提是计量理论和手段的齐全和实行,我国目前尚未在企业实行日常环境绩效计量和测度,这是导致环境绩效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环境绩效信息披露的激励机制、动力机制和反馈机制均亟待构建,这是自愿性环境绩效信息披露自组织系统健康运行的保障。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