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设计艺术论文

摘要:在室内设计艺术中,色彩的选择和搭配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它可以给人以直观的及时视觉冲击和长久的情绪情感影响。因此,掌握好室内设计艺术中色彩运用的方法和原则,理解和重视室内设计艺术中应用色彩的重要性,是设计师和人们设计出满意的室内空间的必备条件。
设计艺术论文

设计艺术论文:电影画面造型设计艺术探索

一、意象化的造型设计风格

“意象”的概念原本出自中国古代文论,用来表示人们在外在的现实世界中的具体物象上寄托自己内心的抽象的感觉。可以说“意象”一词既强调主观心灵的想法,又需要借助客观形象来表达。在很多情况下,意象化的造型用来塑造的是人们想象中的事物或世界。要地把握这种造型设计艺术,首先就要明白主创人员内心中想要表达的意蕴与情调。以魔幻电影为例,对于魔幻题材的电影来说,意义上的写实则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而如果滥用意象,则难以在创作者与观众之间形成沟通。这方面做得最为出色的莫过于彼得•杰克逊七年磨一剑打造的《指环王:王者归来》,从艺术上看,11项奥斯卡奖(包括与造型设计息息相关的美术、服装设计、化妆三项大奖)充分地肯定了其的艺术价值,票房方面更是揽获十亿余美元,堪称魔幻电影中的不朽之作。在《指环王》中,原作者托尔金创造的是一个架空的中土世界,其中精灵、矮人、兽人等都是现实中不存在的生物,而人类的造型也与真实历史上的造型无法找到对应点,这就需要创作人员在设计时进行充分的考虑。以正面人物精灵们的形象设计来看,设计师地把握住了精灵这一种族的特色:历史悠久,气质优雅,容貌美丽,热爱自然。在小说中,精灵是最为古老的一个种族,拥有永生的生命,他们都容貌美丽,身材高大,并且拥有凡人不具备的视力,甚至能看透人心,是托尔金最为得意的创造。为了表现出他们优雅的气质,精灵的服装都设计为轻柔的长袍和长裙,大多是用印度丝缎做成,为了使布料显得更有气质和一种古旧的质感,工作人员特意花费大量精力把布料洗过,漂白和打磨过,使服装在灯光的照射下能呈现一种银光闪闪的亮度。而其他种族的服装则没有这种效果,这就突出了精灵这一种族虚幻缥缈的一面。同时为了表现精灵的美丽,影片中的精灵是趋于中性的,无论男女都一头飘逸的长发,长袍也有助于表现这种中性的气质。精灵还是一种与自然关系密切的种族,都居住在风光优美的森林之中,因此精灵的服装大多为青苔般的绿色、树干的褐色,艾玟公主的服装则有天鹅绒清淡的绯红色,显示她高贵的地位。而莱戈拉斯•绿叶在影片中是战士的形象,长袍无疑不利于行军作战,在电影中他穿着齐膝的高筒靴,扎着腰带,衣服和箭筒上有树叶的图案,以显示他密林王子的身份,可以说莱戈拉斯的形象既有清新高贵的精灵气质,又有干练的战士英姿。而作为反面人物的半兽人是数千年前被俘虏的人类饱受折磨后变异而成的怪物,后来成了黑暗魔君用来对抗正义之士的军队。在《指环王》中,共有两百多个半兽人,但是剧组设计的每一个半兽人都有所区别。从整体上来看,由于半兽人是毫无人性之徒,为了区别他们和正常人的区别,在外形上造型师用硅胶给他们做了头套,他们有着与人类相似的五官,但是头套上的牦牛毛以及从靴子中伸出的锐利脚爪,显示了他们兽性的一面。这些脚爪上还沾有泥巴,显示出半兽人步兵的长途跋涉。体形上,为了表现半兽人相对人类在攻击和防御上的压倒性优势,他们的皮肤是类似大象的又黑又皱的皮,盔甲则是类似昆虫外壳的硬甲,设计师希望借罗马战士的形象表现出半兽人并非为正义而战,而是受恐惧驱使的亡命徒。事实证明,《指环王》的造型设计是成功的,使不仅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背景的欧美观众领悟到了电影造型中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而且也使在亚洲等地其他文化背景下的观众顺利地进入了想象中的中土世界。

二、装饰性的造型设计风格

电影的造型设计固然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然而艺术又不可避免的是激进的,富有创造力的。在某些古装片中,人物的造型设计不能仅仅根据博物馆中的考据或实物来制作,也不能单纯地往传统服装中加入一些现代元素,而是要充分考虑到人物在影片中的特殊之处。在古装片中,可以在保障造型大体上符合时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加一些装饰效果,或对某些装饰的细微之处做“变形”的方式传达出主创的匠心。以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为例,服装设计奚仲文曾多次获得香港金马奖。电影虽然设置在五代十国时期,但是故事情节取材于曹禺的《雷雨》,是一个讲述人性阴暗的家庭伦理故事,这一虚构的前提使得造型设计上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以王后的服饰来看,华贵的面料和精美的刺绣彰显了她从公主到王后的高贵身份,然而层层叠叠的刺绣也使得原本应该飘逸轻薄的绸缎变得十分沉重,这是在暗示她一生没有得到过爱情,并且时刻在忍受丈夫毒害的王后阴郁的内心,盔甲一般的刺绣则象征了她内心充满防备的一面。这是《雷雨》中不可能表现出来的。尽管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种违背历史的设计是有些难以接受的,但是从艺术的角度上看,影片无疑有其可取之处,《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造型设计被美国主流媒体交口称赞,获得了第79届奥斯卡服装设计奖提名或许就是一个证明。

三、结语

从对各种电影造型艺术的总结中不难看出,在承认角色塑造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较大限度地从现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回顾近几年来取得高票房与良好口碑的电影,在造型设计上无不极为用心,且能充分发挥想象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国产电影的造型设计如要在世界影坛取得一席之地,要将的设计师发展为协作良好的设计团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常菲 单位:平顶山教育学院

设计艺术论文:室内设计艺术的色彩应用

一、室内设计艺术应用色彩的效果概述

1.协调整体

不同人群对室内的要求各不相同,对家具、物品的款式、色彩及摆放位置各不相同。例如:年轻的女孩比较钟爱粉色系小清新的家具;而老年人群体比较倾向于沉稳复古风的家庭陈设。同时,不同的室内空间有其特殊的功能作用,在对其进行色彩搭配时,也应根据其特征和作用进行色彩的选取。例如:客厅作为待客区,应选择比较柔和沉稳的色彩,而卧室则可以选择与床罩、梳妆台颜色相搭配的色彩。室内设计艺术中,对色彩进行合理运用,能够协调室内的整体环境,凸显整体特色,为整体加分。例如,当室内光线过于明亮时,可以采用偏冷色调的墙纸或墙漆,使室内整体变得柔和,不至于因光线太刺眼使人感觉不舒适,同时,对室内家具等物品也可以选择偏冷色系,与背景色相搭配,使整个空间给人柔和明亮之感。

2.体现创意和个性

对室内空间进行不同色彩的设计和搭配,凸显主人或者设计师的个性和创意。例如:整个室内空间只应用一种色彩,如绿色。整个墙壁和天花板全部贴上淡绿色的墙纸,墨绿色沙发,湖绿色地板,粉绿色窗帘,芽绿色书柜等,整体给人一种宁静祥和之感。绿色系体现出主人或设计师平和安宁的个性;以蓝色系为主表现出主人或设计师理性沉稳的特点;以黄色为主色调呈现出轻松明快的的个性特征等。对室内色彩的不同选择和搭配方式表现出设计者不同的创新和性格特征。用一句话说便是“见其室内设计如见人”。

3.影响情感情绪

室内空间的色彩将会对居住者的情感情绪产生影响。因为人们眼睛在接收外部色彩刺激后,会在大脑内发生反应。不同颜色的光对人眼进行刺激,会触发人体不同的感觉系统。人们长时间处于某种色彩的空间中,会不自觉受到色彩所赋予的情感色彩所影响。因此,卧室的色彩应尽量柔和平静,以保障舒适的睡眠环境;而在自主火锅店,一般采用鲜艳的大红色,营造一种紧张气氛,使顾客食量变小,加速顾客的离开速度。

二、室内设计艺术对色彩运用的基本要求

1.协调室内环境

室内设计艺术对色彩进行运用时应使其与室内整体环境相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发挥色彩运用对室内设计艺术的功能和作用。不协调的色彩,将会与室内其他陈设相冲突,使整体变得杂乱无章,没有条理性。影响人们的审美享受,而且将影响居住者的情感情绪,使之变得焦躁不安、烦躁郁闷,久而久之,很可能危害居住者的身心健康。2.协调室外环境室内的整体设计,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应该与室外环境相协调,这样给人一种和谐自然、无缝过渡的美感。室内艺术设计风格应与室外环境形成一个整体,统一而和谐。例如:在室内放置一些植物,种一些花花草草,装饰和点缀室内环境,使居住者生活在室内也能与室外环境相接触。另一方面,针对室外环境的特点,如室外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室内在设计时可以尽量选择森林系的风格。

3.色彩之间搭配协调

在室内设计中,协调色彩之间的关系,正如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并不是所有的色彩都能任意组合搭配,即使是多种色彩混合搭配的色彩搭配方式,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协调的色彩搭配能够给整体一种统一感,使整个室内空间显得和谐。例如:如果背景色为深色调,则家具等陈设也应选择相应的深色款式,可以选用暗色的灯光,使整个空间呈现出沉静、平和、稳定之感。

4.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不但适用于政府和党的工作理念,也同样适用于室内设计艺术的色彩运用中。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地域,不同性格的人群应该选择适宜他们的色彩进行室内设计。例如:儿童居住的空间,可以采用一些新鲜、富有想象空间的色彩;孕妇生活的空间,应采用安宁、充满希望和爱的色彩;成功男士的居住空间,一般采用沉稳、低调的灰色系色彩。同时,对于内心易产生焦虑情绪的人群,他所居住的空间应以安定心神的绿色或蓝色为主打;对于内心沉郁的人群应采用活泼明快的黄色或红色设计其居住空间。

三、结语

在室内设计艺术中,色彩的选择和搭配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它可以给人以直观的及时视觉冲击和长久的情绪情感影响。因此,掌握好室内设计艺术中色彩运用的方法和原则,理解和重视室内设计艺术中应用色彩的重要性,是设计师和人们设计出满意的室内空间的必备条件。

作者:曾昊 谢蠡 单位: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设计艺术论文:设计艺术下艺术教育论文

一、设计艺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设计类教学涵盖的内容丰富,包括平面和立体、实体和虚拟等,如广告、动漫、多媒体艺术、流行服饰、民间艺术、景观艺术等艺术形式都可以合适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所接纳,与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传统美术教学内容进行互补。因为设计与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设计类内容在情感性、艺术性方面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感知特性。如倡导绿色设计和提倡环保等,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设计类内容也极为接近现当代艺术的内容,随着大众艺术观念的改变,无论是艺术创作手段、艺术呈现形态、艺术欣赏方式还是对艺术的评价都在发生变化。其内容组合的灵活性也适宜于“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教学,能够发挥学生的特长,充分挖掘他们的艺术天分。

二、设计艺术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现代艺术作品

设计、工艺领域的教学是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阐述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和创造性地应用一些最前沿的技术,并且能够在实操、练习、制作中培养热爱科技、勤于动手的好习惯。通过练习制作各种设计作品,学生观察、反思生活现象,然后将自己的作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体验设计的美和巧妙。1989年,丹麦设计师魏格纳设计了一把弓形椅子,这把融入了先进技术的椅子符合力学和人体工程学,材质运用巧妙,制作精良,搬运轻便,具有很好的使用功能。这些在设计艺术方面具有特质的作品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大量引用,从多个侧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体验,让学生体会设计的结构美、功能美、科技美等。

将现代设计领域的一些新的形式和内容作为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不断更新,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青年学生的艺术思路。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崭新手法,数码多媒体组合的快速发展,为视觉传达艺术带来了新的发展可能性。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的图像合成、添加滤镜等多种处理方式,使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创造出一种新颖的、前所未有的设计形式。将这些内容补充到教学中能够充分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其更好地理解现代平面作品。

三、设计教学的多元化更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感知特性

设计作品涵盖的内容很广,形态各异,因其融于日常生活,其在情感性、艺术性、娱乐性等方面更为接近学生的情感特征和智力水平,学生乐于接受,易于学习和理解。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是对“艺术”“现代设计”“工艺”等方面知识的思维整合,即从创新思维、价值观、工作方式到各种材料的体验、技术观念、情感表白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是手脑并用的学习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启发智力的有效手段。设计工艺教学是熟悉材料和工具的活动,要获得设计综合能力就需要多样的心智和技巧,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与实践能力,丰富他们的知识层次,加强其对综合技巧的掌握,锻炼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耐心、严谨、坚强,以及乐于探索、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生活态度。青少年时期是积累知识、感知人生、掌握各种技能、养成良好习惯和塑造高尚人格的关键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喜欢操作性的教学内容,他们希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展示自己的能力以获得认可。设计类教学内容为他们提供了发展兴趣和实践的机会,促使他们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探索未知,通过实际活动发现事物间的本质联系,并尝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他们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进行材料实验和动手制作,为寻求、探索以收获自己的成果而奋斗。设计类教学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其学会积极参与,与他人协作和处理人际关系,对于理解传统道德观念和传承民族文化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教育意义。罗恩菲德教授在其《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通过研究论证,为青少年开出了青春期艺术教育方略,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课程方案是设计或与设计有关的课程,包括插花、园艺、珠宝、摄影、招贴等各种各样的教学内容。这充分说明了设计教育课程对促进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它是未来基础艺术教育的主要课程。

四、国外中小学的设计艺术教育现状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基础教育阶段都有培养设计创新教育的内容,多采用独立的课程形态实现。英国是设计创新教育成功国家的典型。英国教育与科学部以及英国设计与技术协会认为,设计与技术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科技的基本知识与原理,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以及科技是如何影响社会与生活的;培养学生在日新月异的当代技术世界中保持正常的生存和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己有经验的过程中,学会设计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实践制作技能,改进学习方式,培养其创造能力。美国也非常注重中小学的设计教育,创意课始终是中小学设计教育的重要课程。

课程强调从儿童抓起,提出要创造以艺术为中心的生活学习环境,营造开放型的学习生活环境,提出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兴趣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法国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是教育的核心,几乎每堂课都有要求学生大胆地创作、设计或组合的内容。教育者注重设计文化的学习与了解,关注设计艺术的内涵,强调对设计艺术的丰富课程的学习,发展良好的人格个性,激发学生积极的创造欲望。总之,设计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求,能够为他们所接受,充分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使其在寓教于乐中掌握各种知识,因而在中小学艺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者:孔银香 单位: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论文:园林设计艺术在景观规划应用

1园林设计艺术的内涵及其指导原则思想

在此过程中,因地制宜是进行园林艺术设计所必须要遵循的原则,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建设所需的各项投资经费,并且还能够在充分利用有限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营造更多审美效果,例如,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可以根据具体的观赏效果来对园林造景因素中的假山、异地塑料树类、雕塑作品等进行美化设计,有效将园林设计中的适用性、经济性和美观性融入进去,体现更深层次上的精神文明氛围。因此,园林艺术设计者要综合考虑环境设计的各项指导性原则,在降低经济投入成本的前提下,提升园林艺术设计水平。

2景观规划中的园林设计策略

2.1创新园林设计理念,丰富园林设计思想园林设计一定要体现出审美性、真实性和观赏性,通过科学理论的指导,对景观规划中的植物造景进行设计,以体现出绿色植物的层次感与审美效果。此外,还要紧密结合城市本土化的建筑特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体现具有城市特色的树种植被和花卉,以此丰富城市的多元化设计思想和设计元素,增强景观规划设计的可供观赏性和娱乐性。2.2构建城市“零污染”的绿色生态系统大力倡导建设原生态的绿色景观园林艺术,是因为绿地群落对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完善空气质量、涵养城市地下用水水资源、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汽车尾气含量以及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通过在城市景观规划中融入较多的园林设计思想,可以起到维护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的效果,对于绿化城市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3保存和繁育种质资源依据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指导理论所倡导的原则,应当在景观规划设计中体现出保护珍贵野生植物的理念,实现提高城市景观质量与稀有植物数量的双发展。充分收集、培育和保护稀缺的野生植物资源,不仅可以丰富园林植物的栽培品种,并且还能够提高城市园林的整体艺术观赏价值、净化城市空气、绿化城市环境。2.4园林规划应坚持保护植被自然地貌的原则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很多开发商为了在较大限度上追求经济利益,在城乡结合处大力进行移山造地以及推土建设开发项目,对原生态的风水树林草地造成了严重破坏,如此以来,对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特征性植物产生了破坏性,不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研究和科学价值的提取,对实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2.5以科学标准严格要求现代园林绿地建设城市景观规划园林建设设计者应该严格遵循生态系统理论体系的指导性原则来进行,在园林建设中充分体现相关科学的综合性因素,按照五大规则性标准来执行:其一,功能标准,将保障居民身心健康、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作为园林设计的最主要功能之一;其二,体现高效率和经济实用性,提倡利用最少的资源消耗以及资金时间投入,创造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资源价值,以做到充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率;其三,资源的循环和可再生标准,充分发挥资源生态系统的循环利用以及再生功能,对园林绿地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其四,乡土与生物多样性标准,注重培育乡土植物以及多样性植物,并积极倡导外来物种引进机制建设;其五,地方与风土精神标准,突出园林规划区域的地域文化特色,并全力打造独立性较强的游赏娱乐空间。

作者:蒋壮力 张明明 单位:河南木森林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艺术论文:科学技术与设计艺术

一、科学技术与设计艺术的关系

新的科学技术将人类不断带入新的时代,然而艺术则不断使这个时代变得更加丰富。科学与艺术作为人类生活的物质与文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固然也成为当今研究者研讨的热点了。设计艺术是两大要素的对立统一,即功能合理性所依托的科学技术和审美所依托的艺术。无论哪一种设计风格或设计产品,它的最终服务对象和使用者都是人,人的需求一端连着科学技术解决实用性的问题而另一端则连着艺术创造解决审美问题,综合起来就是设计艺术。科学技术与艺术可以说是一对双胞胎,并以实践为纽带相互影响,并肩发展。科学技术是设计的基础,而设计是科学技术实现为人类服务目标的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设计水平。科学技术的进步造就了设计的大环境,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背景、环境状况的种种改变,都会影响着设计师的选用材料、设计风格、设计方法。随着方法、材料、工具的改变与变化,科学技术对设计活动产生着直接影响。

二、科学技术与设计艺术的交织展

2.1科学技术与设计艺术的交织

技术与艺术自古以来就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近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与设计都是联系紧密,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的。设计是“艺术化的造物行为”,它与科学技术一样,都需要创新,这样制作出的物品才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心理与使用需求。如西汉长信宫灯:宫灯灯体为鎏金,双手执灯静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由头部、右臂、身躯、灯罩、灯盘、灯座6个部分分别铸造组成,头部和右臂可以组装拆卸,便于对灯具进行清洗。宫灯部分的灯盘分上下两部分,刻有阴阳家的铭文,可以转动以调整灯光的方向,镶嵌于灯盘沟槽上的弧形瓦状铜板可以调整出光口开口的大小来控制灯的亮度。右手与下垂的衣袖罩于铜灯顶部。宫女铜像体内中空,其中空的右臂沉积于宫女体内,不会大量散逸到周围环境中,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可以说长信宫灯非常符合现代人体工学和以人为本的概念,在环保功能与光学照明方面的设计运用。20世纪以来,科技文明的进步,使得科学与技术、艺术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提高了。21世纪后现代艺术设计要求设计师要更科学、更理性的去创造与认识一切,这样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成为设计师设计创造的更有力的支持与保障。所以说现代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兄弟关系。比如现代一个不懂计算机技术的设计师很难展开他的设计活动,或者说不用计算机的辅助,会在速度以及效果图上落后于其他熟练操作各种辅助软件的设计师。又比如即使是在传统绘画方面,也面临着在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作为一个现代的艺术工作者,既要有返璞归真的思想也要有勇于创新的勇气,不能单一的去追求某个方面,否则就会走进思维的死胡同。

2.2科学技术推动艺术设计的发展

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的生活与生存需求,与设计的目的几乎相同,同样都是为人而设计。设计艺术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创造更新、奇、异的效果。科学技术同样也离不开艺术,因为他需要艺术的外壳来包装自己、推广自己、以最快的方式得到大众的认可。所有的艺术都离不开日益更新的科学技术,有了新技术的血液注入,传统的艺术形式才能够得到继承的同时被完善和发展,从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但是由于活动的种类与规模的不断拓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大面积自然的过度开发。所以人类开始重新思考正确的发展模式,通过创新新能源或改进原有能源技术从根本上进行治理,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等。在七十年代,格鲁斯在德国首先提高了再生循环处理设计思想,这种设计思想就是生态设计,也称为绿色设计或生命周期设计,这是一种新的设计观念,是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中,进而帮助设计决策方向。如今,人们开始进入“数字化”的时代。从前的二维设计状态不断地受到三维四维设计的冲击,设计师在不断探求新的领域,而受众也在不断尝试接受新的设计状态。由于技术的支持,艺术家的思维也延续到其他领域中去寻找突破的灵感。所以说“数字化”时代的科学技术为艺术设计创造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的造型基础,现代艺术设计也逐渐由传统设计方向向“数字化”方向转变。

三、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设计的媒介变得更加宽广了,新的科学技术能够更好的去帮助设计师将灵感转换成现实。反过来艺术设计帮助各种新的科学技术被人们快速接受,同时,艺术设计的灵感通常是超前的,那么超前的创造性思维会推动科技的更快速地发展。所以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两者之间是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

作者:姚晓晗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设计艺术论文:探索科学技术与设计艺术

1科学技术与设计艺术的交织与发展

1.1科学技术与设计艺术的交织

技术与艺术自古以来就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近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与设计都是联系紧密,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转化的。设计是“艺术化的造物行为”,它与科学技术一样,都需要创新,这样制作出的物品才能够满足使用者的心理与使用需求。如西汉长信宫灯:宫灯灯体为鎏金,双手执灯静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由头部、右臂、身躯、灯罩、灯盘、灯座6个部分分别铸造组成,头部和右臂可以组装拆卸,便于对灯具进行清洗。宫灯部分的灯盘分上下两部分,刻有阴阳家的铭文,可以转动以调整灯光的方向,镶嵌于灯盘沟槽上的弧形瓦状铜板可以调整出光口开口的大小来控制灯的亮度。右手与下垂的衣袖罩于铜灯顶部。宫女铜像体内中空,其中空的右臂沉积于宫女体内,不会大量散逸到周围环境中,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可以说长信宫灯非常符合现代人体工学和以人为本的概念,在环保功能与光学照明方面的设计运用。20世纪以来,科技文明的进步,使得科学与技术、艺术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提高了。21世纪后现代艺术设计要求设计师要更科学、更理性的去创造与认识一切,这样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成为设计师设计创造的更有力的支持与保障。所以说现代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兄弟关系。比如现代一个不懂计算机技术的设计师很难展开他的设计活动,或者说不用计算机的辅助,会在速度以及效果图上落后于其他熟练操作各种辅助软件的设计师。又比如即使是在传统绘画方面,也面临着在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作为一个现代的艺术工作者,既要有返璞归真的思想也要有勇于创新的勇气,不能单一的去追求某个方面,否则就会走进思维的死胡同。

1.2科学技术推动艺术设计的发展

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的生活与生存需求,与设计的目的几乎相同,同样都是为人而设计。设计艺术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创造更新、奇、异的效果。科学技术同样也离不开艺术,因为他需要艺术的外壳来包装自己、推广自己、以最快的方式得到大众的认可。所有的艺术都离不开日益更新的科学技术,有了新技术的血液注入,传统的艺术形式才能够得到继承的同时被完善和发展,从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但是由于活动的种类与规模的不断拓宽,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大面积自然的过度开发。所以人类开始重新思考正确的发展模式,通过创新新能源或改进原有能源技术从根本上进行治理,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等。在七十年代,格鲁斯在德国首先提高了再生循环处理设计思想,这种设计思想就是生态设计,也称为绿色设计或生命周期设计,这是一种新的设计观念,是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中,进而帮助设计决策方向。如今,人们开始进入“数字化”的时代。从前的二维设计状态不断地受到三维四维设计的冲击,设计师在不断探求新的领域,而受众也在不断尝试接受新的设计状态。由于技术的支持,艺术家的思维也延续到其他领域中去寻找突破的灵感。所以说“数字化”时代的科学技术为艺术设计创造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的造型基础,现代艺术设计也逐渐由传统设计方向向“数字化”方向转变。

2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设计的媒介变得更加宽广了,新的科学技术能够更好的去帮助设计师将灵感转换成现实。反过来艺术设计帮助各种新的科学技术被人们快速接受,同时,艺术设计的灵感通常是超前的,那么超前的创造性思维会推动科技的更快速地发展。所以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两者之间是互相推动,共同发展的。

作者:姚晓晗 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设计艺术论文:浅谈字体设计艺术的教学与实践

1课堂与社会实践互动教学与字体设计课程的理论联系

字体设计是一门艺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尤其在艺术设计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特性的当下,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与实际项目相结合,与市场需求相衔接已成为必要。其教育目标不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还要注重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和商业设计相结合的综合应用能力。课堂教与社会实践互动教学方法在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育观念、教育功能、培养目标上的变化,采用项目教学、赛事导向教学、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开展社会文化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将传统意义上讲授、辅导的课堂从单一的教学形式转为多样化、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这种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教师有方向教与学生有兴趣学的积极性,也能够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设计主角的状态中,便于学生集中精力,使学生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培养了学生能够独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设计的作品没有得到目标客户的认可,也会使他们受到难得的挫折教育,锻炼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2课堂与社会实践互动教学法在字体设计教学中思维方式的训练

在字体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讲授上,不拘泥于现成理论。比如可以强化趣味记忆显现型思维,在文字图形化的表现形式、方法与讲授的环节上,把内容枯燥、制作繁密的课堂内容用四字成语贯穿起来,每个成语都是字的谐音,如:字力更生,根据电脑字库的基本字型为基础,由浅入深地设计原创艺术字体;字成一体,组合字的设计———改汉字个体分散的特点为整体的字组形象;字由字在,将熟悉的文字或图形打散后,通过不同的角度审视并重新组合处理,主要目的是破坏其基本规律并寻求新的设计生命;字作多情,将情绪、个人情感等融入到字体的设计中。这些突破了传统讲授的创新教学方法,由于趣味性强,更容易使学生完整、系统地理解字体设计理论与方法,并易于记忆、易于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学会举一反三,大大增强了他们对字体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字作多情为主题的字体设计训练中,要求学生对指定的文字进行字体设计的情感引导,把学生个人的不同情绪,如喜悦、悲伤、哀愁、愤怒等情感融入到字体设计中并加以装饰,以恰当的相关词语作为设计主题,这种有目标的设计会让学生找到设计的方向,而设计的作品才可能会有说服力和生命力。同时,在课堂上选择的字体设计范例,通过先进的动画手段生动详细的讲解字体的诞生过程,让学生充分领会到作品的美感仅仅是设计此类物件的基础,更为关键的是从创意理念到创意过程呈现设计过程的变化,使学生从中得到启发,鉴赏能力和创意能力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市场意识是设计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并成为对课堂基础教学、人文与科学理论知识的有益协调与补充。因此,字体设计课程可以聘请知名设计公司、企业的设计师做辅导,把企业时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大大强化了字体设计能力快速提高的可操作性,丰富了学生的社会阅历。为字体设计课程引入专业比赛的项目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市场意识一个有效途径,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设计比赛,在参赛作品中注重强化学生在文字的设计、排版等方面下足功夫,以大赛促进课程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设计潜能。在学生准备参赛作品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参考一些国内外市场和设计界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到现实社会需要的设计策略和设计理念,帮助学生了解字体发展最前沿的动态,提高学习兴趣,增强信心。有了设计大赛实战教学这个平台,学生们虽然身在校园,却能及时把自己的所学所想投入到设计实践中去,通过参与大赛的主题设计、接受专家的评审,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成功与失败的滋味,增加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这样的经历锻炼了学生步社会后应对市场的能力。教学中,也可以和企业联合开发设计项目,让课堂更接近实战,在设计实务运作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专业知识,了解自己的缺陷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指明方向,这样和市场紧密结合的字体设计课程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字体设计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中的创新意识有机结合,设计出创意独特又不脱离市场的作品,这也间接锻炼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3课堂与社会实践互动教学法对字体设计以及其它专业课程教学的影响

以实践作为所有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的指导原则,是现代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当前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专业教学指导思想,是建设现代化、创新性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建立市场为主的创意思维方式,以市场为导向与科学的创意思维相结合,通过市场调查,定位分析,头脑风暴,案例研讨,互动答疑,艺术表达等训练方式,密切与市场结合,使学生对设计职业有更深入的感受,为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的教学才能真正焕发出充满生命的光辉。通过对这种互动教学法在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课程的教学取得了明显效果,首先是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还有就是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和设计方法,注重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无度的纸上谈兵式学习转变为有度的创新性学习,更早地体会到了设计为生活服务这一基本原则。教学中,注意艺术设计专业课堂与实践互动模式的几个特点:

①互动模式的科学性,认识市场,确立创意思维和表现是建立在市场和实践的基础上,合适转化为适用的设计。

②互动模式的实用性,通过多元化整合课程,对课程有针对性的学习,与大赛和社孔紫君:课堂与社会实践互动教学法在字体设计课程中的应用研究117会实践相结合,有的放矢,在实际的课程操作和有针对性的市场竞争中,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兴趣,使学生在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中不断超越自我,通过字体设计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有效地促进了教学、实践、科研和社会的互动效应,提高了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③互动模式的延展性,纵向上,建立了实践教学课堂的体系,从理论高度树立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历史观,在技术、思维和实践三个层面系统衔接,形成课堂教学的纵向延展。横向上在各专业方向,原理与实践执行手段的结合中,构成了教学的横向延展。使各专业学生都能从纵横向延展的“坐标”中,迅速找到设计与实践接轨的“关键点”,产生“创意点”,开发“价值点”。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互动教学法激发并引导了学生在学习、创作和设计中的主观能动性,在课程教学上产生有机的互动效果,为国内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并会对其它课程的实践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4小结

时代在进步,设计教学观念也在不断创新,专业的课程教学不仅仅要求教师详尽地讲解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表现技巧和制作方法,更高的要求就是要引导学生将实战经验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中。设计作品离不开实际生活,字体的设计也脱离不开实践,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只有注重字体设计的创意性、文化性及实际应用的合理性,关注受当今社会新材料、新观念等因素制约的视觉形式和特点,关注当下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才能把字体更好、合理地应用在设计中,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其它课程教学,应该在教学思想、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注重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从如何能培养应用性创新人才的高度来进行和审慎的考虑和决策,为学生快速地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作者:孔紫君 单位:安阳工学院

设计艺术论文:论城市景观的设计艺术

所谓的城市景观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活态度、审美理想和生活方式的传达,其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从城市景观的人文元素来看,可以是建筑、广场、街道、公园、广告招贴、陈列设计、家具、灯具及雕塑等;从文化与审美来看,这些元素与城市中人们日常生活相关联,无论是购物中心、展览馆、酒吧,还是广场、公园等,其设计的契合度决定了作品的成败。当然,这中间要解决人与景观之间诸多的具体技术问题,如生态性、安全性、舒适性、艺术性与民族性等。因此,城市景观艺术可谓科学与艺术的综合体,仅从城市景观形态设计方面而言就涉及城乡规划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和美术学5个一级学科,是一个泛设计与艺术的概念。在这里,艺术的概念是融入设计对象的每个环节与细部的,是多学科设计师分工合作、相互协调,业主与民众参与的结果。现针对城市景观特色的形成与设计过程中的3个基本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自由与制约

玛丽莲•梦露大厦Fig.1AbsoluteTower艺术家需要自由地创作,自由地想象,没有艺术的自由就不可能有创造性艺术的诞生。而城市景观、设计艺术不可能像画家那样感性地、随心所欲地直抒胸臆,设计的对象首先是物,它是有使用价值的;其次,设计的艺术无论是建筑景观还是室内设计等,都要受到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经济、地形、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结构技术与材料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因此,可以将设计活动理解为有条件的实用艺术创作。一方面,设计艺术的主观意图即设计思想与理念是自由的;另一方面,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等设计本身也有其内在的逻辑规律需要遵循。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使得设计的技术手段不断进步,由平面的计算机绘图到三维数字化平台的开发,为设计师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即使复杂的自由曲面形态,也可以将其内在的结构形态同时在计算机三维模型中得到直观的反映[2]。例如,由中国青年建筑师马岩松领衔的建筑事务所MAD设计的加拿大米西索加市(Mississauga)170m高的“AbsoluteTower”公寓,俗称“玛丽莲•梦露大厦”(图1),大厦椭圆形标准层平面随着楼层升高,逐层旋转着不同的角度,最终形成了三维扭曲的曲面。如果没有现代材料、结构与施工科学技术的支撑及计算机设计手段的进步,要将其艺术创意变为现实建筑作品,在30年以前将会面临结构技术与材料上的重重困难[3]。从审美体验的角度而言,当代高科技手段可以实现人机交流,满足了人们平等对话、彼此互动的心理诉求。以建筑为例,传统的建筑是以“凝固”的方式被动地等待着人们去欣赏,体验方式只限于视觉元素,而当代的高科技手段实现了建筑与人的互动对话,体验方式向视觉、听觉、触觉多元融合的方向发展[4]。在此,设计艺术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造型理念,而进入多维的综合艺术互动与体验的时代。

个性与包融

前面谈到在理论上任何一座城市都应是不同的,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融合是一种必然。巴塞罗那、巴黎、罗马等城市之所以能够成为全世界城市景观中的灿烂明星,与其城市建筑景观、人文艺术等方面的艺术特性密不可分。巴黎可以有卢浮宫,也可以有艾菲尔铁塔、拉德方斯和蓬皮杜艺术中心,这些当时标新立异代表设计艺术最前沿理念的作品,看似与巴黎古典的艺术风格迥然不同,但从文化内涵来看,这些正好体现了法兰西民族追求艺术自由、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浪漫情怀和民族性格。北京的鸟巢奥体中心、国家大剧院、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等诸多当代标志性建筑的国际方案竞赛,也显示了中国当代在设计艺术方面已经进入了开放的时代。国内外的设计师可以同台竞争,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随之空前活跃。设计思想的开放与包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千百年来56个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化,其基本特性就是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兼收并蓄”的开放、融合是其文化生命力生生不息的源泉之一[5]。另一方面,追求艺术个性与创新是设计艺术的较高境界。对于设计艺术而言,创新贵在坚持人与自然的对话,贵在地域文化精神的传承,贵在全球化视野与对人及其生活方式的尊重;艺术个性是特色,而不同文化的包融则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设计文化领域,近代中国落后了,但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与世界交流的日益广泛,以及设计艺术作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日益受到重视,设计艺术作为产业必将蓬勃发展,在21世纪涌现出世界级设计大师是有可能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设计理论也必然会尽快形成。

城市管理与设计艺术

一座城市要在个性和艺术性方面形成特色,需要一个长期的文化积淀过程;这不单单是设计师的责任,城市管理的科学性及管理者的智慧也至关重要。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的发起人是1893年时任市长的里卡多•塞瓦提,一百多年来,艺术双年展、国际建筑双年展等与艺术相关的系列展览和艺术节,已经成为威尼斯的支柱产业,并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城市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城市文化的构建、艺术特色的凝练与提高是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核心吸引力所在。为此,可以成立诸如“城市景观艺术指导委员会”的顾问机构作为专家层面对重大的规划、标志性建筑、城市色彩等进行专业的咨询。另外,重大项目增加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也是体现民主管理、大众审美取向的有效途径。2011年7月17日杭州《都市快报》根据最美妈妈吴菊萍勇敢接住坠楼女孩的故事,发起请市民一起来参与“天使之手”雕塑的设计,艺术大师韩美林也参与了雕塑的创作,经过广大市民的踊跃投票确定了雕塑的造型[6]。这件事反映出杭州市政府关注城市文化建设的积极态度和公众参与城市艺术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城市文化的积淀还需要城市管理者对于城市传统文化有清醒的认识,既需要创意设计新构筑物,也需要保护既往的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存。在几年以前,北京曾经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世界具有活力的12个城市之一,理由是北京有798艺术区。798艺术区原为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国营798厂等电子工业老厂区,为具有包豪斯风格的现代建筑,这些既是中国现代化见证的历史遗物,也是新时代社会转型的象征,是城市后工业时代改造成功的例子之一[7]。在国内,类似的还有上海新天地、杭州新天地等。

结语

现代城市景观的内涵已经拓展到文化的层面,设计艺术作为城市景观与景观文化主要构成部分,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设计产业即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已经是城市的朝阳产业,具有绿色、低碳、高附加值和高整合性的特征,是城市文化艺术构建的重心。创意设计是企业软实力的代表和生产力发展的助推剂。设计艺术的价值体现于设计的产品上,是形式与功能、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产品造型、色彩、肌理、人机交互等方面的外观设计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价值;而功能则作为设计对象的内在结构,使用的便捷性、安全性则是其必须具备的特质。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创作水平在城市景观艺术特色形成过程中,以及在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可以在汽车、房地产、服装及电子产品等领域得到验证,一个好的创意设计救活一个企业已经不是神话。同时,设计结合自然,绿色设计则是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其设计过程的每个步骤都应该充分考虑到环境与资源消耗的效益,使其设计的作品既能实现社会价值、审美价值,又能实现保护自然价值,进而促进现代城市景观文化特色鲜明、诗意宜居、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本文作者:屈德印、吕朝亚 单位: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设计艺术论文:设计艺术不断创新的必要性

本文作者:胡佳 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1.引言

人类的设计艺术活动就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灵惑的产物,设计艺术决定着人类的自身发展,也决定着环境制约生活质量的因素。设计艺术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的,而人的生存是依赖于生存环境的优劣而决定的。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屮并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传统设计艺术是现代设计艺术发展的基础,现代设计艺术不断创新才能促进设计艺术不断发展,只有不断创新,人类的社会文明才会不断进步。

2.设计艺术是时代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文化活动智慧的结晶。

人类从来没有离开过设计艺术,伴随人类文明伊始所出现的设计艺术一直没有离开过人类本身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它是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原始人类由对大自然的神秘无知而产生的宗教式的图腾与崇拜,包括不同地理环境,不同部族的不同崇拜物以及日月、山川、河流、各种生物的图形、符号,那些几何形及将生殖器凿刻在石崖或涂抹到器物上抽象的色彩或符号总是带着原始部落、部族的某种心灵意识,在不停地向现代社会的人类传递着某种信息。不同形状的图案、造型器物这一模拟大自然的产物加以不同色彩总是在烘托着原始人类的生存环境,给现代人类以某种形式的启迪。从两河流域文化的器物造型、古埃及法老的头饰及装饰,到我国“青铜文化”时期鼎的造型及“饕餮狞厉”的装饰中我们总能找出它们的使用方式及古代人类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千百年来,人类在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也在改变着人类,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就在这循环交替发展过程中飞跃、升华。人类的设计艺术活动出现本身就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灵感的产物,是组成人类典型生活环境的因素,它的历史作用早已超过了其物质本身。做为精神功能与物质功能综合一体的文化——设计艺术,不仅仅决定着人类的自身发展,同时也在决定着人类精神生活空间。人类社会如果没有由设计艺术及其产品所组成的典型环境,也就没有人类的自身发展。从祖先留给我们的无数工艺美术珍宝当中,从“远古的图腾”到“狞厉的美”;“虚幻颂歌”、“无我之境”到“市民文艺”、“明清工艺美术”屮我们总是能找到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踪迹。它们三者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推动与平衡的发展关系。

3.中国传统设计艺术是与自然环境协调的精髓。

中华民族所处的封建社会历史之久远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在这特定历史环境下所出现的设计艺术活动及其产品几千年来一直受孔子和老庄哲学思想的影响,随着佛教的传入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建筑及设计艺术作品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在长期与自然界斗争当中,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主张“身与物化”、“万物与我同一”,从中追求人类理想,达到人与自然环境,人与其所创造的产品的协调,这种与大自然共存“天人合一”、“顺乎自然”的哲学思想强烈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这种对大自然的崇尚精神是客观对设计艺术产品既要“顺乎自然”,也要超乎自然,只求“神似”不求“形似”,这种美的标准,美的法度是着意强调人的意识。追求环境与产品的创新功能与视觉美感是人类一直孜孜不卷追求的目标。在中国传统设计艺术活动中,古代设计家们的创作态度是一丝不苟的,利用大自然所赐给的材料塑造了无数“巧夺天工”、“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设计艺术活动展现于城市建筑、居室环境、日用生活用品等领域当中。从秦砖、汉瓦建筑材料到“宫墙文画,雕琢刻镂,锦绣被堂”的居室装饰;从战国的漆器到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从秦代陶雕兵马俑到南北朝的石窟艺术,直至清代的瓷器,织绣、民间泥塑,剪纸……都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明珠。几千年文化中的古代设计艺术活动中的的艺术设计家们,一直把大自然美与人的精神美,道德情操美相联系,赋予、着重把握自然美、环境美所具有人的性格,人的精神,在自然美、环境美中追求人类的崇高理想。人类艺术在古代社会虽然出现了科学的萌芽,但由于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的落后,科学技术的落后,人类对于大自然,对宇宙观的认识长期处于低级阶段,对自然环境的追求,对生活的追求往往凭借幻想,对于设计艺术活动的发展是缓慢的。

4.现代设计艺术活动是时代不断进步的产物。

设计艺术活动是时代的产物,现代艺术设计活动是在现代社会、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现代艺术设计活动要求所生产的产品应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去发展。十八世纪后所诞生的“艺术设计运动”、“青春艺术运动”以及二十世纪初叶所诞生“包浩斯”运动就是基于现代社会人们对古代传统的、落后的、个体的,手工作坊式的艺术设计活动的一种反思。现代科学表明了人的一切活动(包括设计艺术活动)都是被人的意识所左右的。一定社会的人们都有着不同的美学观,人的社会实践是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人的意识是“人化了的向然”。与古代社会相比,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迈进了数字技术、信息产业化时代、空间技术时代,古代人类对大自然对宇宙的种种幻想今天已经成为现实与可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使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与现代人类更加协调与溶通。随着大工业的拓宽、人口急剧增加所产生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城市景观污染。大自然的生态已失去平衡,人类已清醒地认识到人类最终将会面临生存的挑战,要取得生存环境就必须改善生存环境与环境对话与大自然对话。科学家及艺术设计家们,从及时次世界大战后就已经开始探讨作品的环境意识化问题,设计家所设计的产品本身就是现代人与现代环境相沟通的媒介。而且当代社会中各种艺术流派已经反映到产品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典型环境当中来,设计家想要摆脱这种空间环境的制约几乎是不可能的。“在环境意识的生活方式必须伴随新的设计方案”,“环境的认识和觉悟也是再生物品设计的出发点”。因此我们的产品如果不更新换代是不可能占有更多市场的。

应该看到现代人类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去改造自然的,而不是靠手工劳动。现代人的设计观念,而是在更新。那种单一的,竖向的一元化设计已被多元化、多层次、横向、广义的设计艺术观念所取代。在高新技术基础上所产生的技术美、造型美、材料美、环境美是一种全新的设计观念,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统一。这种统一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它们的复合构成。这种全新的环境造型、设计艺术造型观念使得设计家必须从“纯”美学意识中解放出来,借助“现代美学”、“心理学”、“人因工程学”、“传达学”、“符号学”,以及“物理学”、“地理学”、“仿生学”、材料学等学科的知识去进行产品造型设计,利用技术美、材料美、造型美来取得得与现代人们心灵上的沟通,与环境共鸣。设计艺术活动并不仅仅局限于原有的设计活动概念,它广泛地应用到“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室内环境设计”“空间装饰与陈设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服装与时装设计”、“包装装潢设计”、“展会设计”“动画产品设计”“游戏产品设计”等领域当屮。例如: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与艺术来改变烘托全景展示环境;利用3D-4D技术改变广场及室内外共享空间,利用设计艺术、利用产品造型与功能创造新思维方式,改变生存环境……。设计艺术家们想方设法利用现代创新思维模式和科学技术去设计创新型产品,在强调科学美、技术美、艺术美的同时也要赋予产品更多的智能性,趣味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代设计艺术活动必将更广泛地深入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之中,广泛地深入到由创新产品组成的人类生活环境当中,只有那时艺术设计活动才真正脱离了“纯”艺术的关系。

5.传统设计艺术与现代设计艺术不断创新是设计艺术发展的法宝。

高度发达的西方文明离不开传统艺术,新兴的、不断掘起的中国设计艺术活动发展的本身,同样也不会扔掉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也离不开传统的设计艺术。任何事物的发展是不能割断历史的,没有传统特点的设计艺术活动就没有民族性,同样也不会有世界性。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活动是从我国古代艺术设计活动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就决定了中国一方面存在着传统的设计艺术,而另一方面由于西方设计思潮,设计理论的影响,由于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下的现代设计艺术,两种活动并存的形式决定了当前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

从另一视角看,在强调现代生活意识,生活方式的同时,西方先进国家由于先进的、大量的机器程式化生产方式所生产的公式化产品充满市场、自动化生产方式、给人毫无任何感情的冷漠感,包围着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人们,使他们的心灵受到扭曲与伤害,限制了人们对人生、对大自然的自我追求,这种对人性的异化作用,已愈来愈遭到人们在情感上的抑制,引起人们的觉醒。作为时代精神的一种补偿,设计家不断到传统设计艺术作品中去吸取营养,来获取设计思维中的灵感,得到心理与视觉上的平衡。从人生的价值观及人们传统的心理作用上讲,这种文化精神上的互补关系将会永远持续下去。在两种文化交替上升的过程当中,现代设计不断从传统艺术设计中吸取营养,用创新思维模式去设计新产品,传统的艺术设计作品包括民间手工艺品也将不断吸取现代设计艺术中的精华,赋予现代审美情趣以适应现代人们审美心理的需要,为创造现代生活环境和应用产品而不断创新,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设计艺术论文:服装设计艺术风格与品牌文化内涵探索

摘要:在服装的设计工作中,加强对艺术风格与品牌文化内涵的研究,有利于设计出更为的服装作品。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服装设计艺术风格与品牌文化的相关概念,并分别从服装设计艺术风格与品牌文化的关系分析、服装设计风格的个性化特征、品牌文化的核心内容介绍以及服装设计艺术风格与品牌文化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对服装设计艺术风格与品牌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服装设计;艺术风格;品牌文化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服装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相关工作者纷纷尝试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设计个性化的服装。在这种形势下,笔者用这篇文章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技术参考。

1服装设计艺术风格与品牌文化概述

1.1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指的是艺术家以及艺术组织在艺术活动中体现出的格调、气派以及艺术风貌等,艺术风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能够充分体现出艺术家的创作特点,将艺术家的情感与艺术作品的内容、思想与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艺术作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作品是否具有艺术风格,艺术家如果能创作出具有艺术风格的艺术作品,则代表着艺术家已经走向了成熟。就服装设计来说,强化服装品牌的影响力需要借助服装设计的艺术风格,简单地说,艺术风格能够整合服装品牌的理念、文化以及艺术格调,相关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服装的艺术风格,深入了解服装品牌的文化特点。

1.2品牌文化

品牌文化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审美理念、价值理念以及经营理念。品牌文化并不是一种商品,它是商品自身具有的无形财产,如产品的人文精神、产品的文化背景等内容。品牌文化与商品的质量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品牌文化能够间接地体现出商品质量的优劣;品牌文化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服务,因为品牌文化是由服务的理念与艺术两部分组成的,包含的内容更广泛,其价值比单纯的服务高了一个等级;品牌文化更不是一种营销策略,它是为商品的经营理念、经营方法、经营计划等提供交流平台的媒介,能够有效提高商品品牌在经济市场中的知名度。企业的知名度、商标、商品质量、消费者反馈、技术服务以及商品的营销策略都是品牌文化的具体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经济观念也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传统经济观念的标准是行政,而现阶段经济观念的标准是品牌文化。的品牌文化,就如同夜空中闪闪发亮的星星,虽然每颗星星的亮度不同,但它们依旧发光发热,照亮了浩瀚夜空。总而言之,品牌文化属于无形元素的一种,它能够体现出商品的灵魂、吸引消费者的关注。

2服装设计艺术风格与品牌文化内涵的探讨

2.1服装设计艺术风格与品牌文化的关系分析

著名的想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马克思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风格就是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风格并不是指单纯的商品。设计师在设计服装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规律,用一种独特的设计理念,设计出能够体现民族特点以及时代变化、具有审美观念以及丰富内涵的服装,使人们在看到服装时,便可以体会到服装中蕴含的无形价值。服装的品牌文化,可以看作是服装品牌经营理念、审美理念以及价值理念的结合体,不论是服装设计的艺术风格,还是服装的品牌文化,都可以体现出服装的人文精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化情愫或审美情趣。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它的形成受社会发展的影响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逐渐体现出稳定性的特点,进而影响到品牌的艺术风格。众所周知,品牌需要基于具有灵魂的元素,才能得到发展与壮大,而艺术风格刚好可以赋予品牌灵魂,并逐渐发展为品牌文化。[1]品牌文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品牌形象,它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从字面上理解“文化”,其在广义层面与狭义层面中的具体含义存在一些差异。在广义层面上看,文化是指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累积的精神与物质,而从狭义层面上来说,文化是社会组织结构、社会制度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人们在理解风格内涵时,文化属于一种历史现象,具有时代性、社会性等特点,无论是哪一种品牌,都会具有与之相匹配的文化。品牌文化的存在,可以使品牌顺应时代的发展规律,扩大品牌效应。

2.2服装设计风格的个性化特征以及品牌文化的核心内容介绍

艺术的较高境界便是艺术风格,大部分艺术家会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追求艺术风格。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他们的较高目标便是设计出具有艺术风格的服装作品。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时代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服装风格的形成,因此,就具有艺术风格的服装来说,它并不仅仅是遮羞御寒的工具,它还能够体现时代的发展特点,向人们传递服装品牌的理念。当服装设计师将自身的审美、情感以及思想注入设计的服装之中,并且该服装非常符合着装者自身的气质,则表明服装的设计时是成功的,服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服装的个性化特征主要体现在服装的色彩、文化品位以及款式等各个方面,成熟的服装设计在这些方面都需要有较高的质量。文化情愫、商标以及风格特征是形成品牌文化必不可少的元素,这些元素在形成品牌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着品牌的独特优势。一般来说,品牌文化的不可替代优势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企业文化的优势,另一方面是企业文化的相对优势。其中,文化优势指的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管理观念、企业精神与信仰等内容。在当前形势下,各大企业最需要的便是文化。例如法国的皮尔卡丹公司,该公司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坚持发扬法国的传统文化,经过长期坚持,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成为了一种无可替代的品牌。[2]

2.3服装设计艺术风格与品牌文化的相互作用

服装设计艺术风格对品牌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及时,服装设计艺术风格可以展现品牌文化的内涵。设计师借助服装设计艺术风格,可以将品牌文化的内涵展示给外界受众。因此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服装并不是简单的生活用品,它还是艺术与文化的展示品。要向外界展示品牌的内涵,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就必须借助设计风格。第二,服装设计艺术风格丰富品牌文化的内容。众所周知,品牌文化内涵会受到服装设计艺术风格的影响,除此之外,设计师的思想也会对品牌文化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分析服装的风格,品牌文化的内涵可以吸收服装体现出的文化与艺术气息,丰富文化内涵。品牌文化对服装设计艺术风格的作用,也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及时,品牌文化内涵提升人们对服装设计风格的接受度。每一个品牌都有自身的文化价值,服装设计品牌也不例外,在品牌的支撑作用下,蕴含不同艺术风格的服装会因品牌而得到大众的支持。第二,品牌文化内涵促进服装设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因为品牌文化的内涵具有一定的核心价值,因此品牌文化包含多层次的文化内容,分析不同文化内容的差异之后,把相应的艺术特特征应用于不同的服装设计工作中,就会设计出风格不同的服装,促进服装设计艺术的多样化发展。

作者:陈之瑜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设计艺术论文:现代设计艺术教育模式探索

在中国现代教育当中,理论教育常常落后于实践,对于艺术设计教育而言亦是如此。一方面,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冲击着国内众多领域,现代艺术设计不得不仓促跟进,许多不足也由此暴露出来;另一方面,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量猛增,这就需要高校为当代艺术设计培养更多品质的人才。在王英奎主编的《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中,作者着重强调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艺术教育承担着美育的重要使命。因此,各个高校更应当注重设计艺术教育这一教育科目,注重理论与实践研究,使其为现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发挥效力。

《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开篇便透彻分析了当前中国的设计艺术教育领域的现状,指出了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作者认为,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着人才数量与质量无法统一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人才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并且,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缺少核心的教育方式作为教育指导。因此,当前我国的教育方式还不能适应教学实践的需要。作为一本教育类书籍,《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有着精细的分析。书中谈到,这种教育方式最早从德国传入,是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格罗皮乌斯提出的包豪斯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强调依照学生的本心进行自由发挥,反对一味模仿、重复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它将手工与机器生产结合起来,强调艺术之间的交流与结合。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往往兼具系统的理论思想和极强的动手能力。这种教育方式也直接促进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发展。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学生在作品设计选题过程中,将课题与实际项目相互结合,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完成一件艺术品创作的过程中真正做到熟悉整个程序,而且在随后的市场调研环节,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动手与研究能力。调研结束后,学生会依据调研结果展开设计,通过绘制大量的设计图纸,从中挑选方案,而最终的设计结果还要经过多轮修改才可完成。在此过程当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被学生充分应用,这不仅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更能够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有效促进了信息化社会人才的快速成长。

《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我国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有过辉煌也曾出现过波折,经历了多次探索与实践,最终确立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才是适合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发展模式,而这种模式也将被我国现代教育领域甚至是更多领域所继续沿用。《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系统探索了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内容涵盖广泛、条理清晰,框架结构完整。它不仅讲述了我国艺术教育的起源、发展,同时还具体分析了当前我国艺术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这对于我国教育方式探索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该书也是一本的教育教学参考书籍。书中谈到的教育教学方式,对于高校学生增强决策能力、市场探索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都具有重要作用,也更有利于我国培养出品质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艺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为设计艺术教育实践的展开提供了多种思路。其一是通过高校设计艺术实践基地的建设,深入推动设计与市场的对接,以基地项目活动的区域化、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程序的系统化、实践锻炼的市场化等方式发挥基地服务设计实践的独特优势。其二是用设计项目贯穿实践各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其学习自觉性。在设计项目的操作中,明确层次性与宏观调控保持连贯、实用性与理论讲授稳步结合、稳定性与灵活补充相互协调、先进性与传统精粹交互作用。同时,在遵循实践性教学的基本规律前提下,充分尊重企业的意愿,使“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的项目建设能发挥直面市场的主导性作用,取得多赢的局面,为社会带来公益性的正面影响。其三是以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使学生适应多变的社会需求,使现代艺术设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并能可持续发展。设计创新不是天马行空毫无根据的,许多中外的设计作品与案例正是教学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重要设计思维源流。符合教学规律地合理穿插教学项目内容,将更好地保持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发展。这也是该书为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

作者:范伟 孙炎

设计艺术论文:景观设计艺术与科学因素的融合发展

摘要: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融入一定的艺术要素,同时还需要运用各种的材料以及技术。要想确保景观设计获得成功,必须将艺术和科学进行有机的融合。艺术是景观设计的灵魂,科学是景观设计的动力,景观设计中艺术与科学因素的融合是必然,景观设计未来也必定向着以人为本、和自然和谐共存、个性化以及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景观设计;艺术;科学;融合

科学是通过具体语言对世界上所存在的各种客观规律加以概括,而艺术则是通过形象语言形式来表现我们对于世界的感悟,两者均是为了揭示世界上不同事物的内在规律。不过,他们之间却有着差异的特质。科学揭示的是事物所存在的客观规律,而艺术揭示的是情感世界中的一些规律。景观设计涉及内容主要是对土地和其上方的物体进行规划,使我们获得更加安全、舒适、宜居、健康环境的艺术与科学。目前,景观设计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也更加重视景观设计中的精神文化,确保景观具有较强的经济性以及实用性。现代景观所面向的对象是广大人们群众。而以往的园林景观,主要是针对个别贵族所建设的。和以往的园林景观设计比较,现代景观设计会更多的受制于城市规划以及建筑材料影响。因此,要求我们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更加善于对艺术与科学进行合理的利用,通过对有限土地资源的利用,设计出更加美观与舒适的园林景观。

一、艺术是景观设计的灵魂

在人文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艺术文明作为重要的主体,其与自然文明相辅相成,形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主流。无论是从我国的敦煌壁画以及兵马俑,还是从国外的金字塔等,均能够证明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艺术的发展是与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艺术作为人类文化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内容,其和政治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宗教的发展以及种族的发展等均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单单是对形式美原则加以运用,更重要的是景观设计过程属于涵盖非常复杂艺术因素的一个设计过程。通过对艺术的运用,能够确保景观设计更加具有内涵,能够让景观拥有更为精湛的艺术表达能力。环境和空间属于客观世界存在的事物,并且拥有极强的可塑性。在对环境以及空间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是好还是坏,最重要的是要看设计者对于“神韵”的把握与运用,而“神韵”却需要经由一些“视觉符号”才能传递至欣赏者。经过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逐步将不同类别的建筑符号体系化,同时也将不同建筑符号赋予了各自的内涵。例如,爱尼尔柱头代表的是欧式风格建筑,斗拱重檐代表的是中式风格建筑,劵拱门则是代表伊斯兰风格建筑。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应用这些视觉符号,便能够将观赏者内心的情感唤醒。由于人们对事物产生一定美感是受到心灵的影响,而通过符号的运用则能够引发美好感觉。并且,各种符号在经过不同的组合以及架构以后,同样也能够呈现更为丰富的内涵。艺术所拥有的包容性没有边界,其除了包含有和建筑艺术存在一定关联性的符号以外,同时还包含有和我们生活存在关联性的各种事物以及理念等。在进行景观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是设计人员对于景观内涵理解,然后再采用和景观存在一定联系的艺术元素加以重新创造。例如,在设计吉隆坡机场的过程中,设计师将环境以及建筑物更加紧密的融合于一体,展示出了“绿色文化”的设计理念。其将机场的选址设计在森林之中,不管是在候机厅位置还是在外部,均保留有之前的森林,在室内又专门设计出了瀑布、溪流等森林元素,还把森林之中的流水声、鸟叫声等采用一定的技术融入其中。通过这一设计我们能够得出,艺术因素之中的文化具有非常大的包容性,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能否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要看设计者有没有正确理解了艺术因素的包容性,是否将艺术因素加以合理的应用。因此,我们说艺术是景观设计的灵魂。

二、科学是景观设计的动力

艺术是景观设计的灵魂,不过,景观设计的灵魂需要依附于客观世界所存在的事物之上,而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视觉效果、触觉效果以及听觉效果等,需要借助于相应的材料以及技术才能表现出来。采用怎样的工艺以及材料,才可以更加适宜的展示出景观所拥有的灵魂?在景观设计所采用方法方面,主要体现在科学因素之中。文化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工作平台才能展示出来,其中技术便是工作平台。要是我们将艺术因素看成是人们心理方面的享受以及精神方面的愉悦,则科学因素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生理方面的享受以及功能方面的便利。所以,科学因素是景观设计不断前进的动力。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仅涉及到自然科学,同时还涉及到社会科学。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向前发展,让景观设计工作拥有了更为全新的工具以及材料,同时,还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以及发展,使得设计的理念不断革新。

三、景观设计中艺术与科学因素的融合是必然

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一般所采取的方式包含有科学方式以及艺术方式,两者具有差异性的特点,不过,在思维方面以及创作方面,两者之间却可以相互渗透,使得科学和技术之间融合拥有了非常好的基础。科学和艺术两者的出发点相同,均是为了能够寻找到真理,保障社会文明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两者之间在本源方面同样也相同,均是来自我们的实践活动。景观设计属于交叉性的学科,不仅涉及自然学科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涉及社会学科方面的内容。景观设计不是仅仅针对环境表面加以美化处理,其涵盖了结构、功能以及造型等不同方面的设计内容。要想确保不同方面内容能够得到更加科学的安排,要用到非常多的自然科学方面知识与理论,例如,工程学理论、力学理论以及数学理论等。进行造型设计过程中,我们同样要重视艺术的追求。所以,成功的景观设计必然要涉及到自然科学方面知识以及社会科学方面知识。不然,景观设计也仅仅能够达到装饰的效果。科学属于重要的资源,而我们若是想享受到科学这一资源,应当应用一定的载体,便是设计。设计也是一种艺术的延伸形式。在景观设计中,涉及有非常多的内容,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科学和艺术之间互补的趋势其实属于一种客观存在,通过对多学科发展的有效利用,能够进一步的拓宽艺术创作途径与手段。

四、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1.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

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其更加的强调人所拥有的主体地位。不管是对于景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还是在对景观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均应当站在人的角度去思考,以更加符合人们在生理方面以及心理方面的需求。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设计的经济性,不过,也不可一味的讲经济。目前,景观设计要求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人们在功能方面的需求,同时还应当有效解决人们在心理方面的需求。进行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及时,应当为人们营造一个非常理想的环境,要确保景观设计中的通风设计、采暖设计以及照明设计等均能够达到人们在功能方面的要求,并且,也要考虑卫生以及安全的因素。当这些全部达到要求后,还应当达到我们在心理上的要求,这也是开展景观设计工作中极为困难的一项工作。进行造型设计过程中,应当多采用曲线造型,要重视层次感,并且应当确保空间更加适宜人体的尺度,避免设计不合理的大体积空间。通过这样的设计,才可以引起人们的关注,让人拥有更为深刻与美好的印象,确保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舒适以及优美的环境。

2.和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趋势

自然是我们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自然中的地形、地貌以及植被等,均是景观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确保自然和人工环境能够和谐的共存,会更加有利于我们社会的发展。现阶段,城市之中到处都是钢筋混凝土建筑,在这些建筑物之间引入一定的自然景观,能够确保城市中的生态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可以极大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更加应当重视和自然和谐共存理念的应用,要追求一种人和自然的融合,不断强化景观设计中自然要素的运用,使得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保障我们能够融入自然之中,能够达到和自然共生存的目标。现阶段,因为受到了资源短缺以及能源不足问题的影响,加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导致了社会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和自然之间的矛盾不断突出。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当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始终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通过和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观设计,为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个性化发展趋势

在对景观进行设计时,需要突出一定的形象特征。不同的地域以及城市,都有自身的历史以及文化,同时还拥有不同的气候条件,人们的生活习俗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将这种个性化加以展示。尤其是在我们迈入了信息化时代以后,由于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与快速,不同地域以及城市之间的差异性逐渐减小,但是人们在生活中却越来越重视个性化的需求。景观园林设计能够充分的反映出一个城市所拥有的风采以及特征,展示出了城市中居民的精神面貌,也会彰显一个城市的整体实力。所以,景观设计是对于城市最为集中以及整体的概括,也充分体现出了城市拥有的个性。

4.系统化发展趋势

景观设计属于一项非常具有系统性的工程,其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不仅包含有社会形态方面内容、地理环境方面内容,还包含有人文精神方面内容以及历史文化方面内容等。之前进行景观设计时,仅仅依靠设计人员直接以及主观性加以设计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景观设计的要求,面对如此复杂以庞大的设计对象,要是不采用系统的设计方法,便无法更加快速以及整体的对设计加以把握,更会影响到设计的质量以及水平。系统论最为重要特征便是整个系统所拥有的功能,要较每一个构成系统因素的功能总和大。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也只有建立起了科学的系统,才可以更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通过采用系统化的设计手段,可以在总体上对设计对象本质特征加以把握,确保进行设计过程中拥有更为的参考与依据。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借助于系统性的方法,同时,这也是未来景观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五、结语虽然艺术和科学属于我们认识以及了解世界过程中所采用的两种不同方式,不过,两者在最终的目标方面却可以保持一致,两者均是为了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在思维方面以及创作方面,两者之间却可以相互渗透,使得科学和技术之间的融合拥有了非常好的基础。所以,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将艺术和科学进一步的进行融合,确保我们生活的环境空间能够更加充满活力,为景观设计开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者:蒋良艳 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视觉艺术学院

设计艺术论文:室内灯光装饰设计艺术探索

摘要:室内灯光传统的作用就是进行照明,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灯光的作用不仅仅是照明,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装饰效果,为人们营造出温馨的居住环境。本文主要对室内灯光的使用方法进行了阐述,同时就如何提高室内灯光装饰的艺术性进行了分析,以此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关键词:色调;灯光设计;居住环境

引言

在现代社会的居住环境当中,灯光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灯光设计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同时还能够营造出温馨的居住环境。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对室内灯光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室内灯光设计的艺术性,以此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设计人员应该重视的问题。

1灯光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光线较暗

部分家庭在灯光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减少电费的支出,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设计方法,每一房间里面只有一盏或者是两盏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导致了室内光线较暗。如果长期居住在这样的环境当中不仅会对居民的视力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居住者出现不良的情绪,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1.2光线太强

在室内灯光设计当中,灯光不能太暗,同时不能太强。只有达到相应的平衡,才能够将灯光的装饰作用较大程度上发挥出来。部分家庭在进行灯光设计过程中,过于强调房间的明亮,在房间灯光设计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灯光,光线太强也会对居住者的视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在室内装修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反光材料,那么就会加大灯光的反射强度,就会对居住者的视力甚至是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1.3冷光的比重较大

一般情况下,在灯光使用的过程中,将灯光分为了冷光和暖光。在室内灯光设计的过程中运用暖光不仅可以营造出温馨的居住环境,同时还能够提高居住者的审美趣味。同时在室内灯光设计的过程中以暖光为主,同时辅助少量的冷光,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满足了室内照明的需求,同时还能够营造出浪漫、温暖的居住环境。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当中,部分居住者喜欢冷色调的灯光,如果冷色调灯光过多,就会造成压抑、严肃的居住环境,影响居住者的心情以及居住的氛围。

2设计方法分析

2.1做好室内灯光设计的准备工作

做好室内灯光设计的准备工作指的是在灯光设计之前,应该对房间的用途进行确定。只有房间的用途得到了确定,室内灯光设计工作才会更加具有针对性。比如对于书房或者是办公的房间,在进行灯光设计的时候,尽量采用冷色调的灯光,这样可以提高照明的亮度,满足具体的办公需要。在对卧室进行灯光设计的时候,就应该采用暖色调的灯光,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营造出温馨、浪漫的居住环境。所以为了提高灯光设计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应该根据房间的使用功能来进行相应的设计工作。

2.2对色调进行合理设计

在室内灯光设计的过程中运用暖光不仅可以营造出温馨的居住环境,同时还能够提高居住者的审美趣味,但是部分居住者喜欢冷色调的灯光,通常情况下冷色调灯光给人一种严肃、压抑的感觉。在实际的生活当中,由于每一个人的性格、审美趣味以及工作不同,所以就造成了灯光设计的不同。比如有的人喜欢蓝色灯光,认为蓝色代表着稳重,而有的人则认为蓝色代表着冷清。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喜好以及世界观,所以在进行灯光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居住者自己的喜好对灯光的色调以及颜色进行确定。同时在对灯光的色调以及颜色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尽量与室内环境相协调,使灯光设计与室内装修风格相互配合,以此营造出适合居住者自己喜好的居住环境。

2.3与室内空间相结合

在灯光设计的过程中,与室内空间相结合不仅能够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同时通过灯光色调的搭配以及差异还可以形成奇妙的空间效果。但是部分家庭在进行灯光设计的时候却忽略了这一点,造成了房屋空间的浪费。在室内灯光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散光、隐实、动静等技术手段,对灯光的角度以及照明方式进行控制,运用这些技术手段能够对空间起到良好的渲染效果。比如在一个房间当中,为了能够突出某一件饰品或者是其他的物体,可以利用强光技术对其进行渲染突出。同时在灯光设计的过程中运用相应的灯光技术还能够对空间的比列进行改变,从而在较大的程度上增强空间的立体感以及层次感,使居住环境更加符合居住者的需要以及审美趣味。

3结语

在灯光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提高灯光设计工作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应该根据房间实际的用途以及居住者的喜好对灯光色调进行具体设计。同时在灯光设计的过程中还应该与空间相结合,从而在较大的程度上增强空间的立体感以及层次感,使居住环境更加符合居住者的需要以及审美趣味。

作者:李沁媛 牟杨 单位: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设计艺术论文:学院派毕业设计艺术展览教学模式

摘要:作为高校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一次公开性汇报,学院派教学中的毕业艺术展不仅是学生四年学业生活总结,也成为社会检验高校教学水平的试金石。它涵盖了展前的精心策划、创作及展开过程中的问题应对与展品自身所蕴含的市场价值、文化价值的评估及展览后艺术文化论坛的伴随等环节,整个“展览链”已衍生出一种新型的文化价值和教学价值。

关键词:学院派;教学;艺术展览;文化价值艺术

语言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通过特有的手段传达、展示给受众,以期引发心灵的颤动与共鸣。学院派毕业设计展览形成于高考制度恢复、学科制度建立后。以高校的艺术学院为平台,主体为教师与学生,建立在师生教与学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艺术现象。并以其特有的艺术价值丰富着高校教学建设,演奏别样的艺术风采。

一、学院派毕业设计艺术展览

展览艺术又可以称为展示艺术,展示是人类的一种生活的本能。从生物科学的角度来分析,生命发展的源头就集合着各类朴素的展示现象,比如鲜花总是通过自己美丽的花瓣,艳丽的色泽来示好飞翔的昆虫,以期借助昆虫来完成授粉;雄性的鸟类华光异彩的羽毛往往会吸引更多的同类雌性;大象、河马等动物总是在交配的季节引吭高歌,让更多更好的雌性伙伴为之倾倒。而存活于人类社会的展示现象则具有独特的精神、文化特质,这不仅仅是人类本能的行为,而且是有意识的行为和具有文化传承性的行为。“人不仅仅有动物性本能,还有人的自主意识,人的活动总是在对象中投射自己的主观愿望和目的,并通过和对象的联系或对对象的改造等实践活动发现和实现自己。”[1]艺术展览在中国的落地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而学院派毕业设计艺术展览则随着主流艺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模式。从规模上来划分,学院派毕业设计艺术展览可以归纳为师生个体独立展、群体展(全校性的如毕业设计展、班级展)两大类。展览出现的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巩固和加深课堂艺术教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独立地开展艺术自我表现或艺术创作的实践活动,扩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同时,此类艺术学院每年的毕业展览又是检测和反映学院教学水平、艺术创新程度与水平的重要体现。教育家汤宇认为:“作为大学教育的出口,向外界展示美院教学现状,其实正是彰显了一种自信和开放的态度。”[2]每年的各大艺术院校的毕业季,不仅仅成为跨院系的盛大庆典,毕业生的不眠之季,也成为了艺术院校独具一格的校园开放日,公众可以随意地出入,品析各类作品,近观美术院校的创作环境,揭开艺术的神秘面纱,让艺术真正地介入到公众的生活。学院派展览需要师生展览前的精心策划选题;创作展开过程中各种问题的应对与心态的调整;展览活动中的各个环节的安排;展览过程中产生的市场价值、文化价值的评估;展览后艺术文化论坛的伴随,整个“展览链”已衍生出一种深刻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

二、学院派毕业设计艺术展览策略

中国当代的艺术展览的形式与内容的定位大致经历两个阶段。及时个阶段属于一种近乎模仿的阶段,模仿欧美成熟的展览体制,试图把自己装扮成展览的合法身份,主要的艺术表现课题是意识形态的本地表现。第二个阶段,渐渐从模仿中找到了展览的本质意义,开始关注本土的艺术精华,艺术表现课题逐渐地从“向外输送型”发展到“自我表演型”,展览的策划与定位试图与国际展览发生链接,寻求国际大展上的位置。学院派展览是在这种大的艺术展览景观下形成的具有特质性的展览形式,既要展示出四年学院艺术的学科性、师承性、教化性,又要顺国内大的艺术展览趋势而上,呈现出一种“代谢式的展览”。在展览策划初期,学生回顾学院的艺术教育,对已学的艺术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借助一定的材料将这种归纳性的总结付诸笔端。在这种对艺术现象进行归纳的过程中往往又会开拓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局面,这种开拓的新局面会引导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与学习领域中继续探寻艺术的新境界。

(一)展前教学模式构建

任何一场展览无论开幕与场地设计得有多么的巧妙,但对观者留有印象的还是展览作品本身,可以说展览的核心就是拿作品来说话。展览前的创作准备是检验知识、锤炼自我、绽放自我的过程。学生在创作的过程就是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的原料进行能动的改造、加工,在学生的头脑中构成艺术形象,并通过物质材料的运用,使之外化为物质形态的艺术品的审美创造活动。责任感与使命感是潜藏在每个艺术家心中的一个小宇宙,学生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可以深刻地拥抱艺术,体味艺术的本质内涵。艺术是触手可及的,它存活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做的就是找到它,提炼它,表现它。“一部电影的制作要经过主题构思、组织宣传、场景布置、场地选择等基本的操作流程,采用一定的叙述手法,将图像、影像、话语呈现给观众。斯托尔、简斯•霍夫曼等人认为,艺术展与电影制作类似,等同,均作为特殊的文化仪式活动,借由空间、文本、图像、展场与语境的关系设计艺术,展示艺术,反思艺术,并将文化的价值、艺术文化的形式、话语等内化到艺术结构中并加以阐明,从而辅助观者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叙述模式。”[3]

(二)展中的文艺价值展现

瑞士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审美家爱德华•布洛曾发表过这样的言论“距离乃是一切艺术的共同因素”。的美感距离就是那种最近距离而又没有丧失距离的那种距离。展厅现场的作品的展示恰好设定了一个这样不远不近的距离,在展厅欣赏艺术的过程中,观赏者对于艺术作品所显示的事物在情感上或是心理上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种由于消除了观赏者对艺术作品的实用态度而使美感有利于情感,因而使观者对眼前的事物产生了崭新的体验[4]。创作者在展览现场观察别人对自己作品的感受时,以第三者的身份重新解构创意,认识艺术,探讨本我、自我与世界的关联。对于参展的学生来说参展不仅仅是一个过程,不仅仅是被人认知了一下,对于现场的讨论、观察、评说,以及对作品的二度解构,都会对学生的艺术生涯增添了一个触及艺术命题的深刻论证,对于个人素养的提升,专业知识的升华都有很好的“井喷”效果。著名的学者苏纳认为“图像和动态学习经验相互交叉,效果。”高校艺术展示文化既能够提供给学生图像、知识的学习经验,又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动态学习经验。据调研统计,通过接触或观摩展览,有近80%的学生能够获取自己专业以外的美术知识,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能够对自己的创作产生影响和帮助,大多数的学生希望通过展览与其他作品进行“沟通”。艺术创作力是需要鼓励的,艺术表现能力的提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点滴的艺术轨迹中不断地鼓励、呐喊,而艺术展示正是提升学生设计信心的一碗心灵的鸡汤。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5]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是爱的教育,也是人类教育生命中最被需要的一种教育,是最富有生机的人性的教育。在展览期间创作者的作品往往会与观者产生共鸣、交集。创作者在与参观者介绍与推介自己作品的时候,参观者的微笑、点头、问询都是对创作者较大的肯定与鼓励。艺术展示进行中的交流是大学艺术发展的助动力。交流中总会有两种声音相碰撞、相融合、相依存,交流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当代任何艺术发展的助燃力,互动交流可以引导艺术朝向一个积极的、健康的、正能量的、具有学术深度和品质感的方向发展。学院派的艺术发展更是离不开艺术展间的交流。艺术展示冲破了大学艺术专业培养方向的专业局限性,是一个开放、有容乃大的大课堂,可谓动画、广告、环艺、装潢、绘画、新媒体等各大专业共聚一堂。这样的大课堂打破观者与创作者间学科专业的禁地,可以引发出更多的艺术话语的讨论,观点的碰撞。在展览期间会出现一种合作的团队状态,而团队精神也是21世纪艺术人才必备的素养。因为展览这个大目标会把各个专业、各个研究方向的人员凝集在一起,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协同合作。围绕这个大目标成员之间会互助互利,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以追求目标的达成。策划一场展览,从主题的设定、作品的创作、方案的修改、展场的空间设计、作品的排列方式、展览的宣传、开幕现场气氛的设计、展期的现场维护、值班安排、展期结束现场的清理等环节都会有一个工作完成计划表,每个阶段完成工作清单都在团队主管的掌控中。团队主管要按照计划表的要求分配工作,团队成员要按照要求去完成各个时间节点中的具体工作。在整个展期,团队成员之间一定会保持良好的沟通、频繁的信息交流。

(三)展后的教学效果延伸

围绕学院展览开展的配套的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则达成美的延伸。审美教育也是高校的基本职能之一。首次提出和使用“审美教育”概念的德国美学家席勒认为美育可以把“自然的人”上升为“道德的人”。是对人的心灵的净化,对人情感的激发,对人想象力的培养[6]。荀子日:“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7]蔡元培认为美育就是:“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郭沫若也曾说过,美育是唤醒社会的警钟,是招返迷羊的圣经,是澄清河浊的阿胶,是鼓舞革命的醍醐。可见审美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历来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美学家、思想家所重视。艺术展示引领学生达到更高的人文境界、思考深入的问题。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于人类的价值、尊严等的关怀,其核心是对人类命运的一种感召,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中,正是因为有个人精神的存在,艺术才有了人性的光辉,在艺术展示过程中学生是创作的主体,学生可以通过在高校艺术学习中提高自我的人文精神,在不断的艺术实践、创作中进行自我的训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参与鉴赏艺术作品,在一次次的鉴赏与感悟中,深刻体会到艺术的魅力及人文精神。艺术展示就是用最简单的设计思维来反映更高层次的问题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到更广袤的空间中去,对社会有更深入的认识,对世界有更强烈的感触。

三、结论与展望

学院派展览就是要搭建一个平台,一个连接学院与社会的平台,让社会上的人更更具体地了解中国艺术的现状,中国艺术高校的教学成果。学院派展览是借助展览这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理顺自己的艺术情感、技法表现、意识形态的比拟,开拓新的艺术的研究与探索方向。展览的终极目标就是探求艺术与精神之间的关系,探寻个人表现的张力,给创作者、观者新的人生启迪。

作者:程瑶 单位: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

设计艺术论文:美术教育和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分析

摘要:设计艺术学科在我国是一个年轻的学科,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加快发展。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兴起逐渐受到设计学科的重视,其对设计艺术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科研等方面,可以为设计艺术学科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持。

关键词: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教育;艺术设计学;学科建设

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是用来表现民俗文化、民俗生活的造型艺术,是民间艺术、民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从其使用对象的角度看,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是相对于宫廷工艺美术而言的;从工艺美术发展历史看,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是相对于现代工艺美术而言的,它的创造者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世人关注,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也逐渐得到学界的重视,逐渐进入了很多艺术院校的课堂,不仅丰富、完善了原有的美术教育体系,对艺术设计学科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是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从文化创作的主体看,传统文化通常涵盖三个方面,即宫廷文化、文人文化和民间文化。其中,宫廷文化和文人文化一直作为所谓的“正统文化”被历代官方重视,如,在古代艺术史、美术史上,我们常见到的就是这种现象。民间文化是社会普遍文化,孕育了宫廷文化、文人文化,而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正是社会广大群众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具有实用性的造型艺术,是广大群众物质创造活动的结果、智慧的结晶。但是,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西方文化的逐步渗透,一些民间传统的工艺美术正在迅速消失。而部分缺乏传统民族民间艺术滋润的年轻人,追逐时尚的潮流和物欲的满足,对民族民间的传统工艺美术缺乏认知和认同,甚至排斥传统,其心灵状态和生存意义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鉴于此,很多有识之士提出要抢救、保护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民间文化,为民族的发展寻求文化根基。高校作为社会教育机构,在这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很多高校相继开展了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课程,而这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是远远不够的,高校还需要从专业建设方向上确立一个长远的保护机制,通过民间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为社会输送专业的保护、传承人才。设计艺术学虽然在近几年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无论是就学科建设的时间看,还是就学科发展的成熟程度看,都属于较为年轻的学科。所以,为早日成长为一门成熟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的学科,艺术设计学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加快改革发展。高校艺术设计学科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教育观念的更新、发展规划的制订、专业方向与课程结构的调整、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的改善、实践环节的加强、教学质量的提升等一系列内容。而在调整专业方向上,从现有的资源和社会需要看,民间艺术设计可以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我们通常说设计为生活服务,而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正是民间的匠师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创造出的适合社会生活的工艺品,所以,实际上,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也是设计艺术的组成部分。而且设计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关注民风、民俗和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只有以改善人们的生活为出发点、适合适用于民风民俗的设计作品,才能得到人们的青睐,也才会取得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尝试培养一部分学生从事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在相关高等院校设立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专业方向。这个方向的设立,不仅是艺术设计学科建设的重要突破,也适应了设计服务市场需要的目的,还可以为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发展、创新培育专业的人才。所以,对于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民间艺术设计专业方向的建设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而对于设计艺术学科的专业建设,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设计专业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值得探索。

二、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是设计艺术学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

在设计艺术学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可以开设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课程,以补充和完善设计艺术教育课程,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蕴含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品类极为丰富,包括传统的陶瓷工艺、金属工艺、家具工艺、雕塑雕刻工艺、剪纸工艺、年画工艺、玩具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所用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具有环保、节能的价值,其造型与装饰、色彩与材质、工艺技术、构造原理、设计与装饰原理、文化寓意与哲学理念等方面对艺术设计发挥着重要的借鉴与启迪作用。在当代的许多著名设计案例中可以看到,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是当代设计艺术的源泉,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在设计艺术教育中开设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对于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一,它是对设计教育艺术课程的有效补充和完善。首先,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为现代的设计专业教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如,中国戏曲艺术中的脸谱文化与服饰文化的象征寓意,民间宗教信仰文化中的奇异造型所体现出的想象力,等等,这些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内涵,可以为当代设计提供源头活水。其次,这些民族民间的传统工艺品为当代的设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如各民族的服饰、民间雕刻、民间玩具等设计案例,其设计思路、设计元素都可以为设计者所借鉴。但从目前的设计专业学生的作品看,很多直接运用西方的文化元素或者照搬西方的产品设计概念,可见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同时反映出部分年轻人对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缺乏认同和兴趣,与民族文化形成了心理隔膜,陷入了知彼而不知己的畸形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中国设计艺术教育中的缺失日益显现出弊端。当然,西方的设计作品应该受到肯定,但我们更应该关注本土文化、学习西方设计的方法和文化资源,西方的每一项成功设计也是艺术家在吸取本土文化资源和外来文化资源基础上的创新发展。那么,对于置身于全球化的世界文化背景之中的我们,应该怎么做?一方面,要积极、大胆地汲取国外设计的方法和经验,对其接纳、消化、吸收,从而实现洋为中用;同时,必须认知、认同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充分认识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才不会舍本逐末。因此,在设计学科中开设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课程,设计专业教育才会更具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民族特色,才能培养出具有多元化、民族化设计观念的年轻设计师。也只有将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纳入设计教育体系,挖掘和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才能提升当代设计产品的内涵。因此,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课程的开设,将会为建设更具有时代性、特色性、科学性、民族性的设计艺术学课程体系提供有效补充,是当代高校设计艺术教育的新趋向,这样才能逐渐消弭民族文化缺失的断层,建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中国设计艺术教育体系。其二,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作用。据调查,在很多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培养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有的说是人文精神)的创新型复合人才被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而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教育正是提高学生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教学通常包含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史、民间工艺美术作品欣赏和民间工艺美术设计创作等内容,涉及美学、民俗学、人类学、民族学等相关人文学科,这些学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体现出我国民间和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学生在学习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作品,认真了解每件作品背后的故事,深刻认识本民族在历史和当代所创造的伟大艺术成就,了解民族文化常识,这样,学生在学习艺术知识和提高技艺的同时,自然地丰富了文化内涵,这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实在。

三、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可以为设计艺术学科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

在学科科研方面,可以开展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方面的研究,建立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研究基地,开创艺术设计学科科学研究工作新局面。科学研究工作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可以通过开展民间工艺美术研究,将成果引入教学,为学科与课程建设奠定坚实的根基。近年来,很多高校对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进而运用于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吉林通化师范学院美术系的教师结合其所处地域的特点,分别开展了满族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萨满剪纸工艺、高句丽壁画等科学研究项目,并将相关研究成果运用于设计、美术教学,使学生逐渐体悟到民族文化、本土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产生了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创新构想,并设计出了具有民族意蕴的作品。河南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也相继成立了民俗艺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并获批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依托中心和基地的学术力量,分别开展了“以设计带动河南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研究”“河南泥玩具对现代吉祥物设计的启示研究”“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从设计艺术的角度看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途径”等专项课题,并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民间文艺家协会合作,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子课题《中国民间剪纸集成•河南卷》的调研、编撰工作。2015年,郑州轻工业学院又被遴选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试点院校,并于2016年初至今,承担了四期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普及培训工作,目前已进行了四期(木版年画工艺、剪纸工艺、陶瓷工艺、民间泥塑工艺)的培训。在培训中,依托设计艺术学科,根据培训主题,开设了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课程,把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实践,并引导设计专业学生参与,逐步加深学员、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区域文化的感悟、理解和热爱,最终达到引导学员、学生继承、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艺术,走民族化设计道路的目的。综上所述,民间传统工艺美术至少可以在课程建设、专业方向、学科科研三个方面为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持。所以,在设计艺术教育中开展民间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建设民间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加强对民间传统工艺美术的科学研究,刻不容缓,势在必行,这既是对民间传统工艺美术加以继承、发展和创新的有效途径,又是对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的补充、完善,也是时代文化、经济建设的需要。

作者:杨远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