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医院管理论文

摘要:医院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的不断持续努力,需要长期在实践中制定的新政策;建设医院文化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也很多,需要践行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文化建设得不到发展,医院的发展就会出现毫无目标性;医院的经济效益如果得不到医院文化建设的有效互补。
医院管理论文

医院管理论文:医院管理之对医院文化的思考

1、医院文化的内涵

1.1医院文化建设的刚性需求

随着知识大爆炸时代的到来,医院外在发展媒介发生了变化;医院内部发展需要转变体制改革和经营方式,促使医务人员的思想意识、价值方向、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也发生了大的变化。这迫使医院的发展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加强医院文化建设重视医院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新时代促进医院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不断加快医院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有力保障。

1.2什么是医院文化

医院文化是指处于一定时代背景下,在长期医疗服务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壮大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特殊的价值观和医院精神,以及以此为中心而形成的道德标准、行为准则、思想意识、医院传统等,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医院服务意识、服务理念、经营战略等。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市场竞争的持续加剧,其特殊地位和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医院核心经营者必须以“以病人为中心”为基本立足点来构建的医院文化。

1.3文化主题

医院文化建设的主题要围绕“人”来不断铺展开来,相信人、理解人、关爱人、培养人,以激发人的潜能为立足点,力求人和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的无缝衔接,实现医院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较高宗旨。本人所在医院是一所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医院,其医院文化的传承尤其独特的一面,同样也产生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济宁的及时人民医院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发挥诊大病、治大病、防大病、大康复技术优势,为病人不断提供主动服务、用心服务、细心服务、诚信服务、感动服务等多方位、全过程品质服务,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辐射主题,构建人性化、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品牌化、国际化、现代化管理制度和体系,狠抓新院建设、标准化建设、人才提升、学科建设、信息智能化、惠民服务、创品争优、健康促进和医院文化建设,积极打造鲁西南医疗技术服务新高地和区域医疗中心,努力把人民医院建设成为一所病房优雅、设备优良、人才优等、技术优异、服务品质、管理优化、文化、环境优美的医院,真正做到让社会满意、让病人满意、让职工满意,实现医院的健康、科学、跨越发展。

2、医院文化的作用

2.1医院文化是医德建设的助推手

医院医德建设的发展受医院行为的规范和控制,医德建设程度的好与坏、发展的快与慢,对外是面旗帜,是医院行为规范外在的社会反映。不断规范医院行为,提高医生职业道德水平,需要医院领导和管理者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更要以身作则,以制度和规矩来约束工作人员;明确医院范围内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劳动纪律、工作理念、操作流程、考勤制度、人事制度,以及工作制度的实施细则、奖罚办法和绩效分配方案等都要受医院行为的制约。

2.2医院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

在医院发展过程中除了需要医院内部人员的参与外,患者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患者决定着医院的经营模式、营销方式和竞争机制;面对不断发展的医疗市场,实现医院的跨越发展,医院迫切需要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不是一句口号,应该把让病人满意作为医院发展的首要工作,是医院发展过程中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医院的“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应该是从根本上摒弃了服务导向的理念,不断提高服务病人的能力和水平,周密调查、分析患者的当前要求和变动方向,提高患者的消费理念,进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把实现患者利益的较大化融人医院文化的发展之中。总之既要重视医院的正当利益,也要重视患者的合法权益收到保障,使患者来院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3、结语

医院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几代人的不断持续努力,需要长期在实践中制定的新政策;建设医院文化的主观和客观因素也很多,需要践行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文化建设得不到发展,医院的发展就会出现毫无目标性;医院的经济效益如果得不到医院文化建设的有效互补,没有医院精神的支持,医院的经济效益也得不到预期效果,医院的改革之路会变得荆棘满布。只有将医院文化建设纳入医院系统性长期发展目标之中,才能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把热情投入到到医疗服务中去;把医院文化渗透到医院的改革、发展中去,才能使医院发展目标快速实现,达到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真正做到“病人满意,职工满意”。

医院管理论文:信息化医学档案医院管理论文

一、强化医学档案信息化管理

新时期,医学档案管理应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逐步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而在医学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又分为硬件与软件建设两个方面。一方面,就硬件而言,因计算机处理过程均需借助相关指令来完成,这时为避免因档案管理员的疏忽而出现管理失误,必然就需要逐步强化对文书档案的管理,而随着文书档案资源的越来越多,不仅增加了档案资料存储的困难,而且管理效率也比较低,极易出错,故逐步实现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意义重大。为此,医院需具体结合自身经济情况,进一步加大对医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建设与投入,积极购置一些现代化、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形成便捷、可操作性强的档案信息查询、检索与共享网络系统,积极打造出一个健全的档案信息资料服务平台,从而为医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地信息资料支持。另一方面,就软件而言,医院需重点加大对现代化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医疗科研单位与相关档案界均需投入大量精力、人力用于档案人才的挖掘、培养中,积极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且具备较强档案专业知识能力的档案人才,以此来推动医院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同时,在现代化档案人才培养中,不仅需使之具备较专业的档案知识与计算机操作能力,还需引导其逐步形成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引导其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逐步提升自身档案管理水平与讷讷管理,从而医学科研人员提供更加品质的档案服务。

二、突出医学档案的开发利用

及时,明确医学档案开发利用服务方向。就我国经济建设情况来讲,医学档案要想迎合经济日渐增长的需求,就需逐步拓展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领域,即推动医学档案开发利用朝着更加制度化与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随时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更加的档案信息,并在做好医学档案归档工作的同时,对现有档案资源进行大力开发,严抓同经济建设密切联系的医学档案工作,摆脱单一业务观点,形成医学档案效益观,加强档案开发利用;第二,明确医学档案开发利用目的与范围。就医学档案而言,它具有一定综合性,不仅可为相关机关单位与部门提供有力地信息依据,而且还能在做好档案保密、严控审批手续工作的同时,强化各级医院间的信息的横向联系,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互通有无,以迎合医疗科研需求,获得更加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此,在医学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员需对医学档案利用目的与范围加以明确,积极转变工作方式,强化自身服务观念,并在具体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超前决策,抓重点,寻求突破口,实现开放化的档案信息利用,让档案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利用,为单位、个人与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更品质的服务。

三、完善医学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在医学档案管理中,医院还需具体结合工作情况,逐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出综合化管理措施,推动医学档案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而在制定相应规章制度时,就可在参照医院卫生档案管理条例与档案法的基础上,具体结合本院情况,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医学档案管理流程,并在建设管理中,逐步调整,使之更好地迎合医院现代化发展需求。同时,医院还需落实管理责任制,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加明确,加大各级人员间的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医学档案管理水平的逐步提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这个日渐现代化、科技化的知识信息时代中,医学档案管理工作要想迎合时展需求,就想与时俱进,革新档案利用服务思想,创新管理模式,规范制度建设,提升人员组织,加强信息化建设,朝着更加信息化、制度化与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为临床医疗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为有力地档案信息支持。

作者;刘景 单位:湖南省常德市西湖区人民医院

医院管理论文:多渠道人员职业化医院管理论文

1制约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1医院管理没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

医院管理还没有被视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的职业,没有具体的准入、选拔和评价标准,上升通道狭窄,即使管理人员有很强的实际管理能力,但却无法获得相应的考核资格认可,这对习惯在学术上按部就班的专家来说缺乏认同感,也缺乏激励约束机制。

1.2医院管理人员缺乏职业安全感:

在专家出身的管理者中,类似“专家是终身的,管理岗位是暂时的”的思想根深蒂固,行政职务聘任有期限,缺乏职业安全感也导致中层干部难以安心从事管理工作。

1.3薪酬上得不到合理回报:

虽然管理也是“术业有专攻”,但由于医院管理没有被列入明确的职位系列,待遇上得不到制度上的保障,岗位绩效低,导致专家不敢轻言脱离业务,以防日后想回临床的道路被堵塞.

2多渠道探索管理人员职业化之路

政府、行业协会主导推进医院管理人员职业化进程:要改变目前公立医院的管理现状,需要从顶层设计上予以改进。改进措施包括:积极灌输医院管理职业化的理念;设立医院管理职称系列,建立相对完善的准入、考核和评价体系,使医院管理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加强管理专业培训工作,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类协会主导定期举办管理专业培训项目,成立管理专业协会,举办专题研讨会、医院管理论坛等,把管理培训纳入继续教育项目中;鼓励医学院和经管学院开针对医疗行业的MBA、MPA等管理硕士课程。

2.1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管理模式:

由于产权形式和国情不同,我国公立医院不能全盘照搬职业经理人的做法,但其一些先进经验值得借鉴。例如,招聘一些具有经管、金融、法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知识和实操经验的人才来院,形成医院管理层各种知识的互补。

2.2加强对现任管理干部的培训: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对管理干部的培训。以我院为例,选派管理人员外出参观学习,邀请欧美、台湾地区等医管专家来院传授先进管理理念,启动精益管理项目,由专家团队对医院的各项流程、规划进行“会诊”,借“外脑”提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熟模式。

2.3建立一支高质素的后备管理人才队伍:

医院可通过竞争上岗从有志于从事医院管理工作的各专业的员工中选拔一批精英人才充实后备管理队伍,系统学习管理学知识,接受相关培训课程,在管理部门中轮岗位“实习”,积累管理经验。

2.4管理岗位薪酬与业绩挂钩:

案例中多数中层不再留恋管理岗位,岗位薪酬待遇低是重要原因。管理人员的职称、待遇与他们在管理岗位上做出的工作业绩没有关联,管理绩效未能体现其所承担的责任的价值。医院在薪酬设置上可与管理绩效挂钩,以吸引品质人才进入管理层,并推动其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作者:刘效仿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

医院管理论文:县级中医医院管理论文

一、县级中医院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1.流失严重,基层人才整体环境需要改善。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患者对医院的住院条件、检查设备、服务态度等方面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医生的素质要求,也逐渐提高;但是,相对来说,基层乡镇的社区服务体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是人员数量不够,后继乏人;二是质量不够,缺少骨干力量。从县级医院自身的发展来说,医务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工作压力大、医患矛盾紧张。同时,和同类型的医院相比,没有办法提供较优厚的薪酬来吸引高技能的人才,以湖北十堰市县级医院为例,新进员工在拿到医师资格证之前,工资还不到1000元。与之相对的,刚刚毕业的中医院校毕业生对工作后的待遇期望较高,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让很多毕业生的不愿意来到县级基层医院就业。人才的流失,也局限了县级基层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

2.误解重重,中医药事业同社会认知之间存在隔膜。

从西医的引进开始,中医文化就一直屡屡受到冲击。自清末太医院被废止,中医就走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鲁迅先生曾在他的作品中多次提到中医的愚昧和落后,他自己本人也是为学习西方的医疗手段而求学日本,更有现代学者中南大学的张功耀教授提出应废止中医的论调,并由此引发了全国医疗界对中医科学性的一次大讨论,打假卫士方舟子在网络上攻击中医不可信。此外,县级中医院前来就诊的多是来自农民,很多人对中医治疗的效果也是半信半疑,缺乏中医治疗的意识。其实,作为一个绵延华夏五千年的重要遗产,中医自有其可取之处,以整体观来观察病症,寻求解决之道。中医不仅是一种医学知识,它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对自然、山川的一种哲学思考,讲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内心自身的和谐相处。在尊重非物质文化的现代社会,我们应当学会用科学、、理性的眼光去分析、研究、筛选出其中的合理成分,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3.欲盖弥彰,中药市场与需求矛盾突出。

中医与中药的关系密不可分,中药市场的有序管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广大患者的就医环境。伴随全球老龄化的趋势,人们日益看重中药的养生保健功能,对中药的需求越来越多。有数据显示,2007-2014年,很多中药材价格上涨了两倍以上,中药材价格上涨过快不利于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不利于中药产业的发展。患者服用中药消费成本提高,不利于中医药在基层的推广应用。此外,对稀有药材的过分追捧和炒作,既导致了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恶化,亦导致了市场上造假行为的出现,扰乱了整个中药市场合理、正常的秩序。各种中小药店售卖的中医药材品质不一,以次充好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十分消极的社会影响,也是很多人对中医药事业产生偏见的原因。以上几点是目前县级中医医院以及当下中药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映了广大城乡中医工作存在的不少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将“中西医并重”写入,这对中医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契机。

二、基层医院促进县级中医医院服务功能的完善

1.重视人才,注重基层中医药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早先时期,中医的培养模式一直是师徒授业,这种私人性质的培养模式限制了人才队伍的扩大,也满足不了现代化医疗环境建设的需求。首先应特别重视老中医专家的作用,以新带老,发扬原有的师承传统,使原有的中医历史不致失传。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专业的积累,特别是对中医这样一个传统行业。同时,加强同相关中医药学校的合作和培养,以实习基地、进修等方式进行联合培养,吸引的年轻专业人才前来筑巢。其次,加强县级中医院中医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加强乡村和社区医生的中医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农村与社区医疗服务中的作用。为员工创造上升空间,建立良好的上升渠道,做到人尽其才、优才优用,发挥人才的较大价值。,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专业中医学院毕业生到基层县级卫生机构展开工作,加大对基层医生培养工作的经费投入,保障县级医师的工作待遇,形成相关的稳定配套政策,合理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和收入。

2.加强宣传,建立积极、健康、协调的中医文化。

中医是一门十分复杂的自然科学。在形成初期,它吸收了天文、地理和数学等自然科学,是一种经验科学,带有朴素的自然哲学的特点。由于其自身缺乏一定的参照物和行业标准,因此经常会遭受到他人的质疑。但我们应当看到其具备优势的一面,将其延续下去。在平时的工作中,鼓励医务工作人员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将政治思想工作同中医的文化内涵结合在一起,定期展开学习,通过对中医历史的了解,提高自身修养。借助多种自媒体途径,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向广大群众宣传养生保健知识,介绍中医的文化,弘扬中医尊重生命的入世情怀,提高中医事业在人们心中的可信度。

3.统筹协调,营造中医药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在2008年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曾提出“充分发挥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由此可见,国家对中医事业发展的看重,希望借助中医的治疗手段为广大群众谋福利,实现医疗系统的深化改革。县级中医医院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对中医药行业的重视和发展,如果没有优惠的政策和充足的资金投入,那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省、市、县政府要明确职责,统筹发展,完善制度建设,为改善人民的就医环境而努力。值得一提的是,各级党和政府还应当重视农村的中医事业的发展,改变农村人口看病难的问题,要做好乡镇这一级中医管理工作,必须加大对县级中医医院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以县级中医医院为龙头,带动乡镇中医药事业,为广大农民服务,让中医的现代化惠及更多的人。中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不可丢失的重要财富。县级中医医院的发展对中医文化的传播和继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另外,它也承担着保障人民健康的社会责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县级中医医院在深化医疗改革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关键作用,带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作者:范晓根 单位:安徽省无为县中医医院

医院管理论文:经济管理中医院管理论文

一、医院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及患者对医疗技术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医院的经济上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医院永远都是把医疗放在及时位,但是却疏于对医院的管理,人力物力都不能做到更有效地配置,往往出现没有过多资金去提高医疗水平,却发现医院内还闲置出很多药品及仪器等情况,无人知晓这些药品及仪器改如何处理,购置仪器及药品的环节也会出现起伏不定的差价,医疗属于民生事业,一切都应该以国家以人民为本,可现如今的局面,不必要的浪费比比皆是,如果能杜绝浪费,做到物尽其善,这笔资金节约下来作为其它相关医疗费用,数目应该也很可观。还有一种普遍的现象想必很多人都亲身经历,医院底层的普通护工的服务态度松懈懈怠,甚至出现对待病患爱理不理,这种不负责任的现象在近年来也愈发严重,怎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员工缺乏积极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是需要采用经济效果及经济责任的,应有的劳动付出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员工的护理质量每况日下,医院服务质量也随之下降。医院经济体制的不健全,导致经费不断流失,经费不存在了,旧设备的更换、新设备的引进以及医护人员的工资与奖励也就不存在了,又何谈服务质量的提升。

二、循证医院管理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对于医院的整顿,社会各界都显得尤为关注,国家经费的支持是为了让民众在病痛上得到更好的缓解以及治疗,医院对待病痛患者的服务态度也是比较重要的,如果医院能有一个健康完善的经济体系,让员工人尽其责,无论是对于国家的繁荣发展,还是到家庭的幸福美满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创新是时代的呼唤,是医疗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内在要求。将循证医院管理有效的引入到医院经济管理体制中,建立合理的奖罚制度、仪器药品买卖制度以及研究经费申请制度等等一系列的合理体质,对医院的长久发展会起到决定性作用。新政策与新时代下,要通过不断地改革摸索出的经济管理模式,让每一笔资金的动向清楚明了,争取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浪费每一笔经费,医院作为一个特殊服务行业,没有相关的市场管理会对其内部资源进行详细的分项划分,医院的资金一部分来自于国家分配,另一部分也需要靠自身来搞活经营,在控制好成本的前提下,联合相关市场做到改革整合,不再固步自封,加强城乡技术联合以及与外界的资源技术联合。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首先都需要控制好成本,不超支预付,本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来扩大医院建设以及研究项目,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有些不必要的例行公事的检查应该取消,面对引入不必要的高额药物的现象严惩不贷,将不必要的医护人员引入医院吃空饷的现象也要早发现早处理,杜绝一切不必要成本的产生。但是历史原因和政府对医疗服务价格的约束,一些医疗服务成本不能直接从收费中得到补偿,核算的结果可能出现内部交换价格高于政府定价的现象。在探索内部服务的合理定价正确反映成本的同时,力争将其对科室效益评估和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降至最小。好的方法是将成本责任制落实到个人,让每个人时刻为医院的宏观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成本核算的本质及方法与商场上的成本测算异曲同工,可是由于医院的性质又有所不同,因此不能按步照班。医疗成本核算管理办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从循证管理中得出好的经济管理方式,推行医疗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促进医院向品质、高效、低耗的目标发展,医院只有提高质量和效益才能对广大公众负责,只有具备了公众对医院的认可,医院在社会上才具有竞争性,才拥有其所存在的价值,病人对医疗质量的评价是以自身的满意程度来衡量的,这种满意不仅仅是要求诊断快、疗效好、还要环境优美,耗费少,合理地消费已逐渐成为衡量医疗服务的首要条件。降低医院开支成本才能降低病患看病就医成本,才能树立良好口碑以满足更多广大患者的需求,只有这样一个健全的商业链条才能满足医院经济的不断运转,以实现医院及病患双方互利互惠的局面。顺应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民生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民生企业得到有效发展,人民和国家的道路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作者:白佑夕 单位:西安医学院

医院管理论文:信息化医院管理论文

1改善了就医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

医院的传统看病流程是:挂号,看病,划价结账,拿药。这些都依靠医务人员手工的操作,既造成办事效率的低下,又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劳动量,使医务人员的大量精力都被消耗在处理这些琐碎的工作上。而对患者来说,每个环节都免不了长时间的排队,耽误了患者的时间。而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就诊患者挂号时就在医院办理一卡通,输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实现基础信息共享,患者直接持卡就诊,临床医师通过就诊卡直接调出病人基本信息,并通过门诊医生工作站给患者下医嘱,并打印指引条,告知患者开药情况,需做检查,对于医保患者告知自费项目。减少了医务人员反复书写的工作量,避免了重复劳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临床医师在为患者开具药品或检查单时,可以调取药品及检查的信息,避免开出的药物名称和剂量发生错误,提高了处方的书写质量。同时,医务人员可以从繁杂的病历书写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患者进行沟通,治疗。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有效解决了门诊病人看病过程中的挂号、交费、取药排队时间长,医生诊断治疗时间短的“三长一短”问题,提升了医院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减少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与隔阂。另外,我院信息系统建设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病人可持银行卡进行住院缴费或刷卡结算。计算机系统存有大量的划价收费信息,门诊大厅设有触摸查询系统,病人随时可以查询各种项目的价格,使患者对医院的收费放心,确保医院和患者之间的共同利益,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2加强经费管理,提高了经济效益

医院不仅是救死扶伤的场所,也是自主经营的企业主体。医院管理不仅包括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管理,还包括医院的医疗经费等财务管理。医疗经费的管理和医院药品的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通过医院信息化,可以实现医疗经费和药品等的更有效管理,降低成本,节约和利用医疗资源。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医生通过工作站下达医嘱后,住院收费管理系统直接记录并扣除经费消耗,这就较大程度地减少了各种原因引起的错费和漏费。同时,护士站可以为病人提供一日清单,以便于患者查看每天的医疗消费。这种医疗经费的信息化,可以减少医疗经费管理的漏洞,有效地保障医患双方的经济利益。另外,利用药品管理系统,可以时计算出各种药品的库存数量及消耗情况,控制积压药品的采购,较大限度的减少库存量,及时发现和处理积压的药品,从而达到经费和药品的使用效益的合理循环。我院是以骨科为主的综合性三甲医院,医院拥有CT、核磁共振、彩色多普勒超声、X光机、动态心电图等多种临床诊断、治疗仪器,这些医学成像技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丰富的影像学资料,是医院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医疗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医院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立潮头,就必须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计算分析各类仪器的使用率和经济效益,运用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可以对医院投资方案进行选优,提高医院的硬件实力。

3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信息化系统只有被医务工作者充分了解掌握后,才能转化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最终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的转变。需要将人才培养作为医院信息化工程的重要部分,因此,需要积极促进医务人员学习、运用计算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进行信息化系统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素质,更加适应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医生工作站的使用和电子病历的应用,便于医疗质量的管理。医生工作站医生通过各自的账户登录,可以浏览处理自己所有病人,通过网络平台,可以直接获得患者的检验和影像等辅助检查的诊断报告,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查看相关的影像和检验等辅助检查结果,从而进一步对患者进行合理诊治和科学治疗。通过工作站,医生可以了解每位患者药物应用情况,分析监测患者用药是否合理,从而避免药物比例超标并控制医保用药。电子病历帮助医生更好的完成病历书写,电子病例将病历内容框架标准化、结构化。通过方便的编辑工具、典型病历模板,可以保障病历书写的规范性,而不合格的病例则无法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有效避免出院病例不能48小时内回收的问题。电子病例极大地提高病历书写效率,将医生从繁重的医疗文书工作中解放出来,降低医护人员工作强度。而且病例医嘱一旦提交确认,经上级医生签字或护士校对执行后,则不能随意删改,符合医疗管理规范的要求,在发生医疗纠纷时,作为法律证据其效力明显增强。而且电子病例。另外,电子病例避免了由于医生的手写病历和处方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导致错认处方,取错药情况的发生。随着电子病例的积累,可以建立一个临床病例数据库,为科研交流和教学积累宝贵的数据,进而推动医学科研的进步与医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很多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但医疗信息化是当前医院管理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必须尽快把医院信息化建设推广开来,才能真正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卢楠 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医院管理论文:高校体制改革附属医院管理论文

1高校附属医院管理体制:演变、发展与模式

医学教育发展至今,一个趋同的方向逐渐显现,那就是密切高校与附属医院关系,推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有机结合。专家表示,我们应该借鉴世界大学的实践经验,遵循“附属医院是办医学教育办出来的;而现代医学教育又发源于医学院创办医疗机构的历史路径,促进我国高校附属医院的发展向国际化趋势靠拢。当前国际医学教育的趋势就是强调以高等教育为基础,强调“早临床、多临床”教学的重要性,强化附属医院的功能。就我国而言,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各种行政隶属关系的医科院校被并入综合性大学,连同其附属医院也以“陪嫁”方式进入综合性大学的管理体制中,并最终形成“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高校附属医院管理体制。具体而言,又可分为综合性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型和综合性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型。前者附属医院作为综合性大学的一个教学单位,在高校的实体组织框架内,与其形成多方位的对接和融合;对于后者,高校和医院之间根据相关协议在组织上进行“合作式交往”,其优势在于合作各方可以保持相当的独立性,从而增强交往活力。

2高校附属医院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2.1高校、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形成多头共管格局

及时,多头共管异化为无人监管。人事权和财政权是定性行政隶属关系的核心。易言之,一个单位归谁管,关键是看这个单位的人事权和财政权掌握在谁的手里。根据国务院的相关规定,附属医院的各项职能被教育部门、高校和卫生部门“肢解”分管。正所谓“官杂法乱”,管的人多了,往往会陷入“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尴尬局面,高校和卫生部门分管“人”和“财”,“权属杂”的结果就是“多人管”有可能变成“无人管”。第二,行政管理组织架构不一,导致监管无序化。由于各高校参与体制改革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因此附属医院与高校的结合方式也并非一致。具体来讲,有两种组织方式,一是原来医学院校在合并后作为高校医学部存在,直接管理原来的附属医院,其与高校之间进行的是一种整体上的“移花接木”式组合。二是将附属医院和原医学院校分离,由高校相应的职能部门直接管理,而医学院则作为普通的教学单位存在于高校组织体系内。由此可见,高校内部对医院的行政管理模式并非整齐划一,而行政管理层级的不一致也造成了现实中的监管乏力。第三,行政级别不一,高校和附属医院结合出现“借位”和“错位”现象。由于各高校和附属医院行政级别的差异,导致二者在结合过程中出现行政级别不一致现象。一是各附属医院本身行政级别不一致,导致结合过程中产生“借位”现象。在行政级别决定人事任命的体制下,这种“借位”会造成有些附属医院的人事任命由多个单位共管,人事任命的“多元化”无疑又会为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温床。二是高校和附属医院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行政级别“错位”现象,即现实中出现的“处级”高校部门管理“厅级”附属医院现象。

2.2高校与附属医院存在管理“鸿沟”

首先,目前综合类大学对附属医院的管理较弱,很多方面并无决定权。在组织上,很多学校医学院的招生就业自成体系,独立于学校整体招生就业计划;同时,高校与附属医院也缺乏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方面的知识沟通。其次,目前在学校和医院之间存在“关系上的危机”,这主要由于多年来医学院校和医院之间发展不平衡造成。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医院面向市场,获得很好的发展机会,而和医院发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学医学院发展相对滞后,这就使得原来计划经济时期的“附属”关系,变成了贫富之间的对立关系。

2.3医院经费来源渠道多引发资金监管混乱

附属医院的经费来源大致可以梳理为三类:一是行政拨款,主要包括由财政部门决定,经过卫生部门核发的附属医院卫生事业费;二是高校下拨经费,高校划拨给附属医院的经费大多数以学科建设为名,如学生实习经费以及学术课题研究经费等;三是国家科研经费。在监管上,秉持“谁出钱,谁负责管理审计”原则。我们可以看到,高校附属医院的经费虽然来自各方,但是大致可分为行政性拨款和科研经费两类,而其中科研经费又占了很大份额。然而,在当前经费监管原则下,很多“出钱”部门事实上并不懂学术研究,因此该部分经费管理肯定存在盲区。

3高校附属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去向辨析

3.1附属关系分离论

近年来,每次提出高校与医院分离几乎都会遭到反对,理由无非是维护“医教研”方式,并拿美国哈佛大学等国外名校作比较。但殊不知,哈佛大学虽与医院开展教学、科研协作,但医院并不是大学设立或为大学拥有,而是独立法人,且多为私立。并没有像国内行政等级关系森严,高校直接领导医院。实践证明,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破解高校附属医院发展困境的必由之路,而如何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有效分离,又是其中的核心与关键。高校公共性和医院市场化趋势之间的冲突以及高校校长管理医院的专业性冲突是要求必须实现管办分离的现实原因。只有最终建立管办分离的规范权责关系,实现医学、教育、教育管理、医疗管理等领域的精细化管理,才能推动高校附属医院的健康发展。

3.2理顺附属关系论

有人认为,高校和附属医院是一种唇齿相依关系,解决高校附属医院问题的关键在于理顺附属关系。一方面高校需要附属医院。临床教学是好的学习方式,而对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医学生,医院又成为其实习的平台,因此高校附属医院几乎承担了全部临床教学任务和提供实习机会的任务。另一方面医院也愿意附属高校。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高校可以为附属医院提供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对医院而言,医学院就是一个天然的人才储备库,而借着“附属”便利,便恰似掌握了这一仓库的钥匙;二是现代医学已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其学术发展要求学生的学科体系更为健全,而综合性大学的学科设置恰恰能够满足要求。

4高校附属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基本思路

4.1理顺行业主管部门关系,建立科学管理机制

德国各级政府在医院管理上“各司其职”,地方政府拥有公立医院所有权,而联邦政府则拥有和管理各种特殊类型的医院。笔者试图在借鉴外国管理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4.1.1明确权属,建立协商机制,变“多头共管为合力监管”。

目前出现多头共管的局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管办不分”。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实行“管办分开”,确立政府监管职能和地位,进而防止其不当干预医院的正常经营管理。如此,高校附属医院作为一个独立实体,拥有独立自主的各项权利,可以进行更加灵活的经营活动。

4.1.2平衡各方,理顺行政级别,实现高校和附属医院行政管理无缝对接。

附属医院和医学院校之间行政级别的“借位”和“错位”现象,直接影响相关人事任命和职称评选等组织活动,这为高校附属医院正常管理带来困难。在现实中,通常做法是由高校副校长担任附属医院院长,以此来平衡附属医院和高校之间的组织关系。这种模式优势在于便于操作,同时有利于加强学校对附属医院的管理控制,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一肩数职,在实践中不仅权属难以区分,而且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因此有待于探索建立新的结合模式。

4.2理顺“大学-医学院-附属

医院”关系,明确权责只有理顺“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关系,明确责任与权利,才能更好地加强高校对医院的科学领导,发挥高校附属医院在医教研体系中的作用。首先要建立统一招生就业计划。当然,医学院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单位,其对学生的条件可以有特殊的要求,但是在组织上必须参与到高校统一招生就业计划中来,而不能另起炉灶,游离于高校招生就业计划之外。其次,加强医学院对医院的科学管理,强化对附属医院的组织、人事和财政领导。如北大对附属医院一直坚持“两个统一”原则,一个是人事体制统一,一个是财务体制统一。

4.3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经费监管

笔者认为,医院经费监管应该内外兼顾。一方面坚持“谁出钱、谁审计”监管模式,从源头上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医院内部也要建立统一、立体的经费监管模式。其一,建立以医院党委为核心的经费监管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全院经费监管具体办法和计划,明确各部门责任。其二,规范医院内部经费运行机制,凡是涉及重大资金运行都必须通过职代会论证、审议,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确保权力阳光运行。其三,建立经费管理的科学预决算机制,特别是针对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经费审批,必须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之上。其四,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在“谁出钱谁审计”原则的基础上,同时做到“谁审计谁负责”,特别是对科研经费监管,必须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严惩腐败行为,依法监管,依法追责,将经费监管纳入法治轨道,以此杜绝腐败现象发生。

4.4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逐步实现医院等单位去行政化,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这对于高校附属医院的发展具有指明方向作用。从组织形式上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附属医院都已经成为了独立法人机构,但是在具体制度设计上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管办合一、政企不分依然萦绕在我们周围。因而,医院应仿照企业经营模式,摆脱编制束缚,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目前正在进行的医改和事业单位改革中,有些地区一方面科学地设立医院管理局等专门政府机构以强化监管职能,另一方面大胆探索建立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为医院独立自主的经营管理创造条件。当然,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找到一种适合国情的方案。

作者:邓勇 刘威 杨逢柱 郭斯伦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医院管理论文:内部控制医院管理论文

1医院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1.1控制环境

目前,在医院的管理过程中,很多医院领导仍未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其缺乏了解,控制意识不高,这导致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使医院的内部控制存在很多问题,医院缺乏一个明确的内部控制目标。由于医院内部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各个部门之间无法做好紧密高效的配合,影响到医院的整体管理。内部审计部门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部门,但很多医院甚至尚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即使设置,在管理上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医院内部管理混乱。

1.2会计系统

会计系统在医院管理中极其重要,目前很多医院在会计信息处理方面都存在失真问题,无法真实反映医院情况,阻碍了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是相关工作人员素质不达标、会计管理知识无法及时更新、观念老化等,这些因素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处理效率。不少会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够强,对会计事务的处理仅仅是过于简单,经常在日常工作中出现错误,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1.3控制程序问题

对内部程序的控制研究是医院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充分体现医院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很多医院在内部控制上不够完善,医院内部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这使得医院资金管理存在很大缺陷,比如在进行医疗器械的采购时,没有对成本进行预算,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并且由于监督力度不够,导致资金使用存在随意性、盲目性,医院内部缺乏对账目的管理,最终造成资产的流失。

2内部控制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有效运用措施

2.1加强内部环境建设

要做好医院的内部控制,首先要加强内部环境建设,主要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医院领导加强重视程度,提升对医院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内部控制作为医院的内部管理中的一种新方式,经常会被领导忽视,要想做好内部控制建设,必须加强领导重视程度,使内部控制方法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二是合理设置相应组织机构,保障其运行的稳定性以及性,加大对各个部门的管理监督,做到各个部门权责分明,明确自身目标,实现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促进医院内部工作的有序进行,提升内部控制效率。三是要提升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性以及独立性,保障医院内部控制工作得到落实。

2.2完善会计系统管理制度

目前医院内部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内部缺乏完整的会计管理制度,相关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行为无法得到约束。医院内部必须要完善相关会计系统管理制度,做好对医院会计人员的行为监督,保障其工作的严谨性,不断提升会计人员从业素质。可以建立相应的岗位轮换制度,防止出现问题的疏漏,同时可以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

2.3完善内部控制程序

其内部控制程序对医院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整个医院发展运行的关键性环节。要想完善内部控制程序,首先要能够合理地进行授权,使医院的整个财务收支得到有效监督,促使财务制度规范化。财务问题可以授权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处理,对于比较重大的问题,进行相关讨论,正确决策。另外对于重要事项的处理必须要做到公开化、透明化,避免出现内部不良操作现象。要按照正确的规章制度进行问题的处理,不断提升医院管理的经济效益,促进医院的稳定发展。

3结语

医院的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十分重要,是保障医院内部管理有序进行的一个重要条件,医院必须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保障医院内部管理的性和有效性,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完善相关会计制度以及内部控制程序,从而保障医院内部管理的高效性,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稳定发。

作者:李玲 单位:乐山市人民医院

医院管理论文:政工工作医院管理论文

1当前医院医务人员中存在的思想问题

医院医务工作者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多样复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少部分医务人员廉洁自律不够。受市场经济浪潮的影响,部分医务人员思想不坚定,不遵守医德规范和廉洁自律的规定,接受商业贿赂,医药回扣,我们政工工作者一定要防患于未然。(2)少部分医务工作者责任心淡薄。受现在医疗大环境的影响,现在医务人员对工作岗位热爱程度不够,存在畏惧心理,跟患者交流沟通不够及时,有效。(3)少部分医务工作者价值观需要改造,在新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中,有些医务工作者兹生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些是急需改正的。要树立积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政工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2.1政工师作为医院政策上传下达“纽带”作用的重要性

医院政工队伍是联系医院医务工作者与医院工作的纽带,做好上传下达,发挥政工人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是桥梁,是纽带,它把党与政府和人民群众,干部与职工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思想政治工作是贯彻执行医院规章制度的根本保障,让医院员工详细地了解制定规章制度的意图,协助院领导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又要及时地向医院决策者和上级领导及时反馈医院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任何一项政策、方案、措施的落实和实施,在医务工作者当中都会引起一定的反响,会出现这样与那样的实际问题与矛盾,政工人员必须深入基层收集真实信息反馈给决策者,从而为完善、修正方案和措施提供真实的依据。

2.2政工师作为先进思想“传播者”的重要性

医院医务工作者平时忙于工作,很难接触新的思想和政策,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政工工作者的宣传传播作用,通过我们政工工作者的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切实行动,帮助员工提高思想觉悟,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使制度的执行起来成为我院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有力的保障了医疗与管理的协调统一。只有全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更好地落实规章制度,保障医疗质量,保障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2.3政工师作为青年员工“指路人”的重要性

政工工作是一门科学,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中,就要做到了解职工的思想,医院是一个知识性和技术性密集的群体,我院青年员工特别是青年护士占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医院青年论坛,道德讲堂等各种新颖的方式吸引青年员工加入到其中来,对其教育作用很大,通过理论教育与典型教育相结合,让青年职工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和要怎么做;同时,青年医务工作者刚刚加入工作,需要尽快的融入医院这个大家庭,需要积极引导,广泛宣传,深度参与,才能培养其主人公意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为医院发展贡献力量。

2.4政工师工作作为医院发展的“守护人”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工作从其内在来说,其目的是通过对医院干部职工进行耐心说服、正确引导、使其思想觉悟提高,更好地投入到日常工作当中去。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又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内在动力,医疗技术质量的提高主要靠医务人员的精湛技术和崇高的思想道德和高度负责的担当来完成,而精湛的技术是质量的保障,崇高的思想品德和担当是医疗质量的内在动力,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3政工工作者的素质

新形势下对政工工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过硬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同时还需要广泛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丰富的感情,坚定的意志,当然广范围、高强度、精宣传的思想政治工作还需要过硬的身体素质。建立一支精干、稳定、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政工队伍,是医院做好医务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用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来说服人,感化人,好的素质条件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院的长期发展离不开政工队伍的建设,在形势下医院政工师作为“桥梁”、“传播者”、“指路人”、“守护人”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因而加强医院政工队伍的建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医院要更加重视政工工作者的作用,促进政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加强政工队伍能力建设,更好地为医院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王成 夏章彬 葛璐 单位:宣城市人民医院

医院管理论文:临床路径医院管理论文

1临床路径的定义、背景

1.1定义

2002年学者提出,临床路径是由医师、护士等人员对特定的疾病,做有顺序和时间性的计划,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减少资源浪费,使病人获得的照护。而且临床路径要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培养和提高医师和护士的技能为核心。

1.2背景

临床路径是美国杜帮公为一化工厂提出的管理技术。到了1990年,美国新英格兰医疗中心将临床路径用于健康照顾系统。研究显示:低劣的医疗服务与不合理的临床行为有关。医疗标准化,可改进医疗效果,实现预定的医疗护理计划,可达到预期效果又可节约医疗费用。后来美国医院界逐步将临床路径推广到成持续质量改进及治疗标准化模式。近几年,我国引入临床路径,并开始被国内借鉴,被我国医疗界重视。

2医疗管理

目前我国医院向大型、综合性医院发展,而临床路径为这些医院提供先进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且医疗管理人员通过临床路径可获得宝贵循证医学的资料。临床路径在医疗管理中有以下特点。

2.1临床路径的病种

路径管理的病种以外科疾病为主,多为择期手术和使用新设备的手术。据近几年文献统计,临床路径的病种有:胆囊切除术、剖腹产、起搏器植入术和急性心肌梗死、胃癌、膝关节镜术、腰椎间盘突出等40余病种,涉及新设备、新器械应用。

2.2临床路径的效果临床路径的应用后,可以使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费用下降,服务品质和满意度幅度提高。

2.3临床路径的对象

结合住院病人信息,确定临床路径适用对象,采用优化系统流程和加强管理,记录和分析变异情况,判断临床路径科学性,采用住院病例信息综合分析法,确定适用对象。

3护理管理

临床路径在护理管理中主要有健康教育、方法、疾病管理等,护理管理中采取临床路径可提高部门间协作效率,提高临床服务效率以及整体协作能力,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心态,促进整体护理的推广,发挥护士的能动作用,提高病人满意度,研究表明临床路径是培养护理专家的重要途径。

4药学及经营管理

临床路径是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服务,协作程度和能力是临床路径的关键因素,医疗、护理、医技各专业,特别是药剂师的参与,能明显提高临床路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药剂师要加强对药物知识、经济学知识的掌握,加强责任意识,使用临床路径相对清晰、项目及医疗费用统一的特点,测算病种成本和费用分摊法。

5临床路径益处及实用性

5.1临床路径益处

可以选择照顾模式,制定住院天数,减少路径中的繁琐程序,让组织成员明确自己角色,不断改进,通过对病人说明,达到预定效果,利于评价照护过程。还能按一定标准改善临床效果,从病人出发得到品质改善,有效地管理住院日数,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医院的各个岗位所有人员都是为健康需求者提供有效服务,是以最终能否为服务对象提供有效合理的服务为评价指标。管理人员应有责任意识,才能实现工作的价值,责任意识要贯穿临床路径的整个循环过程。

5.2临床路径实用性

目前医疗供求关系复杂,医护人员降低医疗成本的意识不足,研究指出加强医疗成本管理,减少浪费,减轻病人负担是医疗改革重点问题,而且保障医疗质量已成为医保制度推行的重要工程。因此管理者必须加强成本管理意识,合理使用护理资源,减少护理资源浪费。而临床路径作为管理新模式,多学科共同努力,使各专业沟通配合加强,融入了成效管理,给病人实施治疗和护理。

6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

6.1存在问题

路径关联科室没达成共识,限制临床医生的医疗判断力,而临床路径法律地位尚未确定,医疗人员害怕增加工作负担。

6.2防范措施

临床路径要得到领导的支持,科室要加强沟通,掌握路径的方法,进行路径人员培训,还要有法律意识。同行医院可以加强沟通,介绍经验,拓宽思路,利于更好地探索医疗、护理管理方法,改进医疗护理质量。

7临床路径的实际运用

7.1人员筛选和培训

实施临床路径措施的医护人员经过严格筛选,基础理论扎实,操作技能娴熟,统一培训。

7.2制定护理计划

患者入院后,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教育、基础治疗及护理和出院指导等为纵轴,制定治疗计划。

7.3入院教育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讲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和诊断方法及预后,加深患者的理解。

作者:丁玉梅 单位:新疆喀什地区及时人民医院病案管理科

医院管理论文:信息工作医院管理论文

1当前医院信息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医院信息指标不能满足医院科学管理的需要

医院的科学管理离不开科学的决策,科学的决策离不开的医疗统计数据信息,所以医院信息工作必须主动适应新时期医疗事业发展形势要求。可是目前医院信息指标体系只是局限于医疗工作,而没有反映人、财、物的经济效益情况和医疗市场的状况,单纯的医疗业务信息,在医院决策过程中是一个“缺腿的统计”,它不能满足医院科学管理的需求。现行的信息指标,还不能、真实地反映医疗质量的全部,还不能较好地反映医技科室的水平。同时信息人员在指标的掌握运用上也存在概念不明确,计算不统一等情况,人为地导致标准不能统一,致使信息指标缺失了实际的意义。

1.2基础信息系统标准程度低

新的信息工作模式要求各系统工作人员(一线人员),收集数据录入信息,对他们是一项新的工作,这些信息的程度直接关系着信息工作。但是目前没有一个系统的标准,没有明确的基本要求,工作人员还没有掌握好计算机网络操纵技术。医院信息数据大部分来源于病案首页,而它全部来源于一线的医务人员,目前主要问题就是项目漏填,项目错填,直接影响了统计信息的性。另外在统计报表的填报上,多张院内统计报表中同一数据存在不一致现象,主要表现在⑴从病人流动与治疗结果两个方面统计当月出院病人人数上,出现人数不一致现象。⑵病案编目程序统计的死亡病人数与科室通过护士站查询的死亡病人数不一致。⑶在计算占床天数时一统计占床情况中间表计算与通过对当月病人出院日期减去入院日期的天数进行求和,会发现数据不一致。造成这些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就是缺项与错填所造成的。

1.3业务素质低责任心不强

由于一线医务人员对HIS系统各项功能学习不够,理解不透,所以经常出现录入数据差错,同时不能掌握疾病分类的原则,致使各项数据填写不规范,数据不,同时不执行严格的规章制度,违规操作随意删除,修改已提交的数据,不经审批核实修改病人的信息。一些专职信息人员,缺乏医疗业务工作实践,对医院各科室的业务熟悉不够,有的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同时只忙于资料收集报表汇总,致使信息仅是单纯地提供医疗活动统计数据,仅以报表为轴心转,很少进行调查研究和综合信息的分析工作,业务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提高自身素质强化基础工作

2.1加强信息人员自身的学习

信息工作质量高低与信息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密切相关,这就需要信息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要加强信息理论的学习,深刻理解统计报表的内在关系和范畴,把握各种报表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术,学习各网点数据采集和传输程序,并对各网点数据的采集进行相应的指导和疑难解答,以保障网络的顺利运行。加强医疗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广泛熟悉医院各科室的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重视数据质量,努力成为高素质的统计人员,使信息工作在医院管理中显示出无可替代的作用。

2.2加强对一线人员的学习培训

新的信息模式,要求一线医务人员采集的数据,录入的基本信息必须及时,它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管理水平。为此从医院领导到各科室必须重视这项工作,同时要定期的组织学习和培训,讲解一线收集数据的重要性,讲解计算机网络操作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讲解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和要树立全院一盘棋的思想意识,通过培训使他们不断提高数据质量,为全院医疗信息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3加强基础工作,健全岗位责任制

为了确保数据的性,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制度,只有依照制度办事,才能确保数据录入质量。建立门诊工作量检查制度,以提高门诊工作量统计的性;建立病房工作检查制度,确保病区日报的及时;建立病历首页信息查对制度,确保存入计算机网络中病历信息数据无误;建立各种报表的审查制度,以保障每份统计报表之间数据信息一致。

3积极努力,充分发挥好信息的职能作用

3.1及时提供信息

信息人员通过收集各部门医疗过程中的相关数据,经过信息整理获取科学的数据,及时提供统计信息,及时监督医院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医院管理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揭示医院整个医疗过程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性,使管理者能够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短时间内获得各种信息,拥有更多更科学的决策依据,促进医院管理在科学,健康,快速的轨道上发展,真正体现出医院信息工作在医院管理中较大的实用性价值和作用。

3.2完善发展信息服务

随着信息服务网络系统的建立和信息职能的拓展,医院决策层需要了解的不只是医疗方面的统计,而是需要了解医院的投入与产出的有关数据和各种经济运行,收入支出,药材器材等综合统计资料和多层次、多方位的信息资料。这就需要信息工作者不断发展和完善统计服务,设置交叉组合的统计指标体系,不断拓展统计范围,实现由单纯的医疗业务统计向综合管理统计过渡,以适应新时期医疗事业发展的形势要求,为医院领导的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调查分析预测资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医院的科学管理服务,使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不断向前推进。

3.3加强数据信息分析工作

在提供及时、、科学、综合的高质量的信息数据的基础上,信息人员要坚持统计分析,从医院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用经济理论指导信息分析。通过日常分析,专题分析,定期的综合分析等分析活动,看准问题,找出差距,提出建议,为医院医疗工作正常有序的运行提供服务,为领导解决某个专项问题提供参考依据,为医院制定发展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做出有创新有发展空间的决策。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医院外部的整个医疗市场的大环境进行分析,了解近期的医疗动态医疗信息及其他医院状况,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信息预测与分析,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提供主动服务。

作者:关开慧 翟俊哲 单位:吉林市人民医院 吉林省地方病第二防治研究所

医院管理论文:综合评价综合医院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与检索策略

于2014年7月用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和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到2013年12月。维普和知网数据库以标题或关键词包含“综合评价”作为检索条件,同时限定学科领域分别为:预防医学卫生学;医药卫生科技领域下的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万方数据库以综合评价作为检索词进行基本检索,限定学科领域为预防医学卫生学下的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中文文献;(2)综合医院;(3)医院管理评价(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质量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4)有确切研究方法的文献。排除标准:(1)非中文文献,包括英文文献翻译后的中文文献;(2)非综合医院,包括儿童、肿瘤、胸科等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乡镇卫生院);(3)临床评价、卫生评价(环境卫生评价、营养卫生评价、劳动卫生评价等)等非医院管理评价;(4)单纯理论或方法学介绍;(5)重复发表文献;(6)未使用综合评价方法等其他无关文献。

1.3文献质量评价

本研究参考李幼平教授关于政策研究文献的质量分级方法,将文献质量分为5级。A:系统评价、Meta分析及卫生技术评估;B:政策文件及政府报告;C:有确切研究方法的文献;D:综述;E:专家意见。

1.4统计资料提取与分析方法

由两位研究者独立严格对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如遇分歧,则通过讨论或征求第三方意见解决。采用MicrosoftExcel2010软件建立信息采集表,对文献发表年限、管理领域、指标体系建立、权重设置、综合评价方法应用等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

2结果

2.1文献检索与分级结果

按照检索条件,初检出文献5714篇,其中维普1946篇,万方1766篇,知网2002篇。对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阅读标题与摘要后排除3896篇。通过NoteExpress软件后排除632篇。进一步阅读全文后,排除491篇,其中单纯理论或方法学介绍93篇,非综合医院199篇,未采用综合评价方法等其他不相关文献157篇,表达不明确阐述不明的18篇,卫生政策评价9篇,未找到全文9篇,重复发表文献6篇。最终纳入文献695篇,其中系统评价1篇,为医疗质量管理领域中综合评价方法应用的系统评价;综述19篇,主要是阐述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在医院管理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献分级以有确切研究方法的文献居首,占全部文献的97.1%。

2.2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2.2.1年代分布。

在本研究检索时间内,关于综合评价方法在综合医院管理中应用的发文数量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

2.2.2领域分布。

医院管理是按照医院工作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充分发挥整体运行功能,以取得综合效益的管理活动过程。参考相关资料,按照评价目的的不同,对医院管理领域进行分类。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综合评价方法在我国综合医院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其中,以在医疗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最多,占65.8%(457/695)。

2.3指标体系建立情况

综合评价方法在我国综合医院管理中应用的一般步骤为确定评价目的—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选择评判方法—评价和分析。在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29.6%(206/695)的文献直接列出指标体系和数据来源,但没有阐明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指标体系建立方法总被引频次为622次,被引频次最多的方法是文献资料分析挑选法,占77.3%(481/622),其次是专家筛选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访谈法等,占17.1%(106/622),数理统计法占5.6%(35/622)。有92篇文献联合使用2种以上方法进行指标的建立和筛选,占13.2%(92/695)。有21篇文献对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占3.0%(21/695)。

2.4权重设置情况

纳入文献中,探讨权重设置的文献占43.9%(305/695)。权重设置中使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主观定权法较多;采用主客观定权法相结合的文献占5.0%(35/695)。

2.5综合评价方法使用情况

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了一系列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是常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包括综合评分法、综合指数法、功效系数法、密切值法、秩和比法等;二是多元统计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判别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三是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四是其它一些重要综合评价方法,包括灰色系统综合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法)、人工神经网络(ANNs法)等。纳入的695篇文献中,共使用了22种综合评价方法。根据每种方法被引频次高低进行排序,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集中于秩和比法、TOPSIS法和综合指数法,这3种方法累计引用百分比达到61.2%。使用组合评价方法的文献占14.5%(101/695)。

3讨论

3.1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综合医院管理的基本情况分析

综合评价方法参与综合医院管理有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通过系统评价发现在本研究检索时间内,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综合医院管理的有关文献数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应用范围包括了医疗质量管理、医院绩效评价等十多个医院管理方面的分领域。这说明综合评价方法参与综合医院管理有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有助于对医院的管理工作进行多方位的控制和规范化管理,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综合评价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还需得到重视。虽然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在本研究检索时间内,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综合医院管理的有关文献数量增多,应用领域比较广泛,但其中不少是流于书面和理论,并且在用于医院管理决策的实例中,主要集中于医疗质量管理方面。这与医疗质量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有关,但事实上,任何一项与医院管理有关的活动,都可以进行评价。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综合评价方法在医院科教管理、感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应用的相对还较少。

3.2综合评价方法应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探讨

通过循证分析发现,综合评价方法在综合医院管理领域的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明确的指标体系建立的过程和方法,这部分文献占了29.6%(206/695)。指标的筛选方法主要有专家评估法、文献资料分析挑选法、数理统计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可根据评价资料的具体情况选用。二是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缺乏检验,这部分文献高达56.1%(390/695)。三是缺乏合理的权重设置,此部分文献占56.1%(390/695)。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每个因素在综合评判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是各不相同的,为了得到正确的评价结果,必须确定各指标合理权重。四是指标的可比性问题。部分研究未能很好地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如医院规模和条件的差异、病种分布的差异、判断标准的差异等等。可以通过选择同类别同等级的医院进行横向比较,在医疗质量管理评价时引入CD率、CMI指标等一些方法尽可能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增强指标可比性。

3.3选择合适的综合评价方法,合理分析评价结果

本次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秩和比法(25.3%)、TOPSIS法(20.9%)、综合指数法(15.0%)是被引频率较高的3种方法,这与本研究检索到的1篇循证分析文献的结果相一致。这3种方法具有易于理解、计算简便、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因此在医院管理领域被广泛应用。目前应用于医院管理的综合评价方法种类繁多,各种方法有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哪种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被评价对象本身的特性、研究目的等实际情况决定,且尽可能选择实用性强、计算方便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计算的复杂化。此外,可以考虑组合与集成的研究思想,把几种方法有机地结合,提高评价结果的性和公正性。文献分析显示,许多研究中评价结果的分析没有得到充分讨论。通过合适的评价方法,得到评判对象优劣顺序并不是综合评价的最终目标,找出潜在的原因,指导实践活动才是综合评价的最终目的。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才能够深刻地认识医院活动的发展趋势,发现存在的问题,指导医院以后的实践。同时,评价结果的分析应与人们的主观认识相吻合,与该医院的客观实际相结合。

作者:陈园园 朱滨海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及时附属医院教育处

医院管理论文:视频监控系统中医院管理论文

1医疗教学中的应用

1.1医疗教学实况转播与录制:

我院曾利用安装在手术室内的监控系统的高清1080P摄像机,对眼科大型手术提供过全程大数据远程实况转播。过程中利用多方位摄相镜头旋转、变焦、变距、抓拍图像。将手术实况,传送到观摩演示会场,通过大屏幕提供给数百与会人员实况学习观摩。我院还曾利用特殊高灵敏摄像机、拾音器实现对疼痛科微创手术过程远程教学,通过多个摄像机拍摄的监控画面、录像。在监视器和音频下,实现专家对远程手术室内的医生进行技术指导。手术的直播过程,学员能够在示教室从多个角度清晰观看,当需要讲解时,通过客户端实现专家与学员互动交流。利用我院视频监控系统,配合卫生系统远程医疗会诊平台的医学视教、诊断医疗等转播应用实践。以上教学音视频我们都已经通过IPSAN的存储功能录制成教学资料,长期保存,方便以后对医疗手术过程进行研讨与学习。

1.2远程会诊中的应用:

我院的监控系统还具备会诊功能,主任医师需远程查房时,医护人员可将医疗车推入指定病房,并将医疗车上的摄像头对准患者,通过远程查房平台将医疗车上的视频终端与主任医师办公室内终端互通,此时主任医师就可以与患者进行病情的沟通。会诊的同时患者床边呼吸机、监护仪等生命体征数据可实时被采集并传送到主任医师桌面,方便主任医师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实时状态。

1.3临床医学资料采集远程传递的应用:

通过与HIS、PACS医院信息化系统对接,将X光影像,电诊数据、病理医学影像远程传输,提供远程医学影像诊断。系统支持从标准DICOM3.0和HDMI接口获取患者的影像资料。

2医院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2.1监控系统便于领导运筹帷幄:

通过设置在院长、主管领导视频监控客户终端,指挥主控服务器导入医院平面图,可方便的将任一点摄像头所拍摄内容即时拉入屏幕;对院区内的所有监控点位,工作人员岗位情况进行监看,进行同步录制,期间并不影响所监控区域正常工作进行,便于领导运筹帷幄。

2.2人事考勤管理:

通过设置在医院各出入口的监控终端,统计职工出勤情况。根据需要制成录像保留,作为考勤依据。

2.3收费窗口及药房投药窗口的应用:

在医院的每个收费窗口及药房投药窗口安装高清摄像机,几年来化解了上百次的收费、投药过程产生的误差和误会。为工作人员和患者找回经济损失累计上万元。

2.4停车场管理子系统的应用:

医院是公共场所,人员密集流动性大,车来车往,停车场管理也是医院形象窗口。可通过非接触式卡或车牌识别来对出入此区域的车辆实施智能管理,在停车场安装高清抓拍摄像机,拾音器对进出停车场的车辆进行识别,该系统拍下车辆的外形以及车牌。一旦发生意外事件,可以立即触发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的录像并向监控中心告警。

3视频监控在平安医院建设中的作用

院区门诊、疗区是医院文明工作的窗口,是来院就诊本院人员聚集的地方,这里也是犯罪分子扒窃的重要场所。特别是急诊,经常有凶酒患者或是疑似刀枪伤来院就诊患者,智能监控系统发现哪里人员聚集或是环境有危险时都会及时时间通知医院行政管理人员或是安保人员去处理,为来院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智能监控系统在保护医护人员的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公安部门案件分析起到了辅助作用。实践中我院监控室就曾经多次视频实况扑抓到夜间进入财务室的盗窃人员,并配合公安科现场擒拿等案列。

3.1报警系统应用:

报警系统作为综合安防: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子系统之一是由前端探测、传输和控制三部分组成。发生意外时医生或财务等只需按下报警按钮,(放射源、细菌室、毒麻库等特殊区安装闯入报警探头,不需人工),报警主机就会将报警信号上传至管理平台,联动摄像机转向事发现场,进行全程记录,并在大屏幕上弹出视频图像,联动声光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提示管理人员立即处理。

3.2门禁子系统应用:

医院监控系统中包括门禁子系统,通过红外探测器、微波入侵探测器对医院无人布防的重点部位发挥作用。门禁系统是对出入口人员进行管理的重要设施,门禁系统可与视频监控系统联动,还可以与110联网,一旦发生非法入侵事件,如尾随,非法闯入、胁迫进入等,防盗报警系统、门禁系统就能立即在控制中心显示出事地点,快速报警和及时时间通知医院安保。

4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医院视频监控系统在医院综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医院视频智能监控系统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进一步完善,如视频智能监控系统对隐私上的管理、监控系统的盲区问题,都有待实践过程中不断去完善和加强。

作者:李明东 周维 单位:吉林省人民医院信息中心

医院管理论文:绩效考察医院管理论文

一、传统绩效考察的方式及缺陷

据相关资料显示,绝大多数医院的绩效考察,仅仅围绕着“德、能、勤、绩”这四个方面。这些考察方式很表面,多半流于形式,只是凭借记忆和直观感觉,并没有实现激励员工的初衷。此外,考察方式太过单调,指标也没有数据支撑,考察结束后仅用合格和不合格来作为对员工最终的认定,比较狭隘。同时身为高管层,也其绩效考察缺乏现实、数字化的方法,没有形成规范的机制标准。

二、医院管理层的绩效考察标准系统搭建途径

有关绩效的定义,在一九八八年著名学者阐释:绩效就是行为以及最终的结果。因而,对高管部门的评价也要从其工作行为和最终的结果两方面进行评价。对高管部门应该采用多样化、多层次的绩效考核方式。简言之,要运用单向性且互相关联的评判方法。

(一)绩效考察标准系统搭建依据。

平衡计分卡,是1992年由美国人及时次提出的,这种卡是以因果关系为枢纽,综合战略、过程、行为以及最终结果的共同体。涉及财政指数和非财政指数相互依存的框架,将财政、用户、内部业务、进修和发展四个方面作为评判标准。

(二)绩效考察标准机制的重要构架。

通过平衡计分卡设计出各项标准考察的根据,考察的实施方法和体系原则是绩效考量维度。行政部考察标准是由四个一级标准、九个二级标准、三十四个三级考察标准、指标权值以及评估体系构成。标准权值是指标考察系统中的重点的反馈,一个标准对应一个权值。每个权值在零到一区间,一样的标准权值相加是一,共分五级,行为和结果的分值越高,等级越突出。

三、考察指标的途径

依据医院的战略发展,选取标准的时候需要参考平衡计分卡原则,将战略开发和成本控制相融合,从而达到满意的要求。

(一)内部业务流程标准。

内部标准包含工作上的质和效两部分。质即工作质量,通过能够独立的分析处理问题、各方面得当,近于零失误,工作安全性能高,工作倦怠五个指示体现出来。本季度目标完成的实际情况、阶段性医院业务完成水平以及及时性、效率以及上级指示是否及时这四个方面体现。这一标准包括能力和素质的反映情况,尤以评价工作方式的品质以及目标开展的切合。

(二)员工认可度。

此标准包括上级认定、医疗能力认定、行政部自评与互评三个部分。上级评价注重的是责任心、是否顾全大局、是否有创新意识、服务意识等。医院评价体现在技术部门员工对行政部的能力满意度、公平满意度等方面。

(三)精神文明层次。

此标准包含精神成长与学习成长两个部分。精神上的主要是职业操守、思想作风、精神面貌以及是否有团队意识,是否遵纪守法,纪律性等五个地方体现。

(四)财务标准。

本标准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经济效益,二是成本控制。经济方面就是要控制人、财、物三部分,成本控制就是控制各个方面的费用使用,每个人的固定资产的多少,电话消费方面的增减三个部分实现。此标准重点是禁止浪费.

四、考核标准测算途径

(一)层次辨析法。

在所有标准框架中,各个框架的地位是不同的,这就充分体现出考核标准测量权重在框架中是多么的重要。层次分析法将人的思维逐层划分,将复杂的问题分化为阶梯状,有层次、有步骤的分析处理。

(二)考核权重的计算。

凭借医院行政部的标准制定问卷调查,然后让专家进行判分,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值。

五、绩效考察的落实及效果评断

(一)实施考察。

考察之前要成立由领导和专家组成的考察小组,每个季度至少要保障一次考察。每个科室自行考核,由科室长负责。在分值的定位上都是百分制,分数与权值相乘就是得分。

(二)考察结果评价。

1.标准系统评断。从社会发展、医院发展和管理部分来看,四个一级标准,九个二级标准和三十四个三级标准,其把握了三者对行政部的行为和结果,同时得到了专家的认可。。2.标准权值评价。权值在很大层次上较为客观的考察了管理部门的举动。极大减少了考察结果不满意、员工不满意、领导不认可的情况。

六、社会实践

(一)强化结果管理。

考核之后就要对考核结果进行管理,侧重强调考核与晋升的关联,并将此作为重要的奖励方法之一。考核成绩好的可以对其进行精神和物质双方面的奖励。

(二)通过即时反馈来提高核心竞争力。

即时反馈结果可以在考察中起到敦促的作用,更可以促进管理方式的优化。

(三)量化与不可量化指标。

医院的考核方法主要有两点:一是可量化,二是不可量化或不易量化。考核过程中应该突出权值而不是均等和统一。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传统绩效考察的方式及缺陷、医院管理层的绩效考察标准系统搭建途径、考察指标的途径、考核标准测算途径、绩效考察的落实及效果评断以及社会实践六部分内容进行阐释。利用科学和客观评判的方式是当下医院的绩效考核发展的趋势。管理部考察系统的搭建可以促进大多数医院提升工作效能,较大的体现医院的整体资源,对服务病患起到模范作用。

作者:高瑾 单位:西山煤电集团责任有限公司职工总医院

医院管理论文: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中医院管理论文

1共同参与式管理的背景及概念

1.1共同参与式管理的背景

共同参与式管理(sharedgover-nance)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工业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组织理论。Herzberg和McGregor认为员工是组织最重要的资产,倡导企业投资于员工成长,对员工赋权和给予自主性,激励员工参与管理及决策等。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Kanter的结构性权力模式理论,该理论强调通过赋予员工正式或非正式的权力,使员工进入工作授权组织架构,获得机会、资源、支持及信息等进而更好地完成工作。由此可见,共同参与式管理的核心理念是如何使员工主动参与组织决策与管理过程,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及自我负责精神,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将该模式及理论应用于医院的护理管理,最初是用于解决护士短缺与流失问题。因为前期的研究证实,护士不愿从事护理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工作自主性差、工资低、工作环境差,特别是官僚的组织管理架构。应用共同参与式管理,是因为管理者意识到临床一线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下降,原因并非是对护理职业本身不满,而是对所在的医疗机构不满意。鉴于此,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在专业范围内进行组织改革,克服医院的官僚管理方式,增加护士对专业的自我控制感、专业感和责任感,从护理专业的角度出发,按照轻重缓急原则进行决策等。

1.2共同参与式管理的概念

近三十年,美国护理界有关共同参与式管理的研究很多,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管理结构的设计和员工与服务对象之间关系的研究,特别强调从外部服务的角度而非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角度看待工作组织结构。护理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共同参与式管理,有的学者把它描述为一个旅程或航程,强调参与的过程而非结果本身;是到达旅程目的地的一种工具,而不是旅程结束的终点站。要求员工、管理者及组织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积极转变。有的学者认为,共同参与式管理包括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及过程,其组织参与者以组织目标为导向来指导、控制及调节其他成员的努力方向。也有学者将共同参与式管理描述为是一个以责任为基础的共同管理系统,运用临床决策的组织架构,使专业护理人员分享权力、控制及参与决策。总结起来,共同参与式管理的核心特征包括四个方面:合作伙伴关系、责任、公平公正及所有权。即在护理实践中赋予护士更多自主性、独立性及权利,使护士能主动参与护理实践相关的决策过程,特别是以前被排除在外的护理管理领域。通过参与式管理,使护士感到对自己的工作及环境有控制感和责任感,帮助护士与患者建立专业性护患关系,从而对护理实践结果、环境及团队管理产生积极影响。

2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与磁性医院的关系

磁性医院认证是美国护理协会于1990年开始的以考察医院对护士的吸引力为中心的认证项目,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与完善,其磁性认证标准及磁性文化已成为当今美国评价医疗机构整体服务质量与水平的金标准和进行医疗机构综合排名的重要参考指标,而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模式是评价磁性医院的核心要素之一。笔者在美国参访的数家医院,无论是已通过或正在准备及申报磁性医院认证的,都非常重视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以各种方式构建赋权的组织管理架构,创造团队相互尊重及合作的磁性文化环境,帮助护士增强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等。并用大量的实践案例及研究数据等来证实其在共同参与式管理方面所做的努力及成效,如赋权给护士参与各种护理实践的控制管理与决策,促进医护患关系和谐,提高护士专业技能,改善跨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有良好的临床实践结果,如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高、员工留任率高、护士流失率降低等。因此,共同参与式管理既是构建磁性医院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价磁性医院护理管理的核心要素。

3共同参与式管理的类型及实施程序

3.1共同参与式管理的类型

共同参与式管理模式的类型很多,主要归纳为四种:以病区为基础的管理模式(unitbased);议会代表形式(congressional)的管理模式;专家顾问(councillor)形式的管理模式;行政管理(administrative)模式。以病区为基础的共同参与式管理模式,是在病区建立自己的共同参与式管理系统,如病案书写管理组、感染控制组等,由护士自愿加入并担当组长。该方法便于员工间建立信任和及时沟通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密切关注护士及服务对象对各种变化的反应,有利于提高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流失率等。议会代表形式的共同参与式管理模式,护士归属于各委员会,由护士选举产生议会代表,委员会提交议题或专案至“内阁”议会,议会代表商议表决。该模式在早期的研究报道中较常见,由于参与者的责任重叠,角色定位不稳定而可能欠缺信心。专家顾问形式的参与式管理模式是以各部门委员会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在部门层级组成顾问协调委员会,其成员来自不同部门的委员会,通过顾问联席会议来协调决策各部门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该管理模式下,单元的业务及管理组织与部门委员会之间关系密切,护士作为委员会成员既为一线护士提供来自委员会的近期信息,也负责收集来自一线的反馈信息给委员会,在委员会承担重要的决策责任;各部门经理通过定期的会议沟通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建立多渠道支持、相互尊重、诚信及开放沟通的合作关系。该方式便于改善工作环境及同事关系,增强团队合作的凝聚力及护士的大局意识,以促进专业的发展。行政管理的参与式管理模式是在医院层级建立以护理临床实践及护理管理为重点的行政管理委员会,如门诊护理实践委员会、住院护理实践委员会、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委员会等。由护士和管理者共同组织策划及整合各委员会的工作,决策处理各委员会提交的各类工作问题。具体何种共同参与式管理模式有效,学者们说法不一。有的学者认为,以病区为基础的共同参与式管理模式的分权不充分,参与者仅仅分享了在该病区层面决策的过程。尽管该模式使护士参与了本区域内护理实践决策的过程,增加了护士的自我控制感,但由于其局限性所在,而不会对整个组织结构产生影响。但也有研究说,共同参与式管理在一个病区产生好的效果也可以传播给其他病区,最终它将会对整个机构的管理产生积极影响。但是,无论构建何种共同参与式管理模式,首先都要重视前期计划,通过调研获取适当的资源。例如,患者、护士、护理管理者及医院管理者和其他的健康保障人员应充分调研所涉及的时间、财力和其他资源等,设立预期目标。其次,要在医院目标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管理模式,所有的管理层及实践者应理解该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组织过程和各自应承担的角色及行为。另外,确保护士自愿加入委员会组织并承担组长或主席等,护理管理人员要转变管理理念,给委员会提供相应的辅导和资源(运行经费、时间、培训等)保障。但是,管理者要注意不可过多干预或漠视,以免打击护士积极性,致其不能畅所欲言地反馈问题及建议等。共同参与式管理的实施过程不是一次性或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灵活而持续不断地评估和评价以适应和满足环境变化要求。总之,共同参与式管理模式不是一个形式上的新组织结构图或委员会配置,重点是由谁组成而不是它的数量、名称、委员会设置计划等,核心是引导护士及委员会应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参与护理实践管理决策及实现组织目标,而不是简单地赋予护士权力;重要的是采取各种方式,为护士创造充分自由地参与护理实践及决策的工作环境,激发护士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充分释放与传播专业知识,保障高水平的护理服务质量。

3.2实施共同参与式管理的程序

共同参与式管理在医疗机构应用的状况及范围差异较大,应用范围从一个护理单元到全院不等,从仅涉及一个单元的护士到全院员工参与等,灵活地适应和满足医疗机构的不同组织需求。显著特征包括:员工与领导层的合作关系;便于达成一致的决策而非只被动等待指令;尽可能广泛听取建议、共享责任及实现团队自主;在适当范围内灵活调控等。共同参与式管理模式实施成功与否,取决于这几方面因素影响:章程清晰,决策范畴明确;委员会主席与部门管理者密切合作;所有成员以正式的会议形式沟通;委员会主席与部门管理者会前沟通议程;通过各种会议(面对面、电话、在线等方式)制定开展工作的规章制度;努力达成全员支持的、一致的决策。有学者将共同参与式管理的实施程序归纳为下述几个步骤:①建立共同参与式管理架构;②设定委员会的目的、成员、负责人及内部章程等;③组建委员会组织;④定义组织成员的角色、技能及条件等,如设定日常工作的议程,组织会议的相关规定,冲突管理的方式,团队组建及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等;⑤为委员会成员及主席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教育;⑥委员会运行稳定后,完善其组织架构、确定组织目标及职责;⑦正式彻底运行。在整个过程中,要充分参考和汲取来自基层的各种合理化建议,保障顺利实施。

4共同参与式管理的实施结果

共同参与式管理是对传统自上向下的护理管理模式的彻底颠覆,其结果可以通过四个方面衡量。①从组织机构的角度:由于工作环境改善,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它既有益于护士本身,又益于为患者提供有效及高品质的护理管理,共同参与式理管理系统通过对工作设计的形式、对组织管理过程及结构实施创新,能够有效增强团队的沟通与合作,提升团队凝聚力及改善医患关系。②从员工的角度:员工认为在工作中参与决策及具有话语权,能提升其对工作的满意度。医院采用共同参与式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护士对工作的自主性、专业性、责任感,减少员工的离职流失,有助于改善护士的待遇及增加护士晋级机会。③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共同参与式管理模式不但利于临床护理教育、个人职业规划等,还能有效提升护士个人的知识、技能、创造力及工作热情。④从经济的角度:由于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护士流失率下降,能有效地减少护士招聘及上岗培训的各种支出。由于吸引的护士留任及护士队伍的稳定,使护理质量提高,而长期照护患者的总费用降低,节约医疗卫生保健成本,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形成医院、员工及患者互利多赢的良性局面。

5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生搬硬套,作为护理管理者一定要密切结合自我实际,运用其理念指导实践。

5.1缓解护士短缺及流失的相关问题

当前,我国各级医院普遍并存着护士短缺和护士离职率较高两种现象。由于护士的福利待遇、职业发展及归属感等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导致离职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以及护理质量的提高,并埋下护理安全隐患。研究发现,消极的专业自我概念会使人倾向于采取消极的行为,最终可能导致护士离职及转行。将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理念及模式应用于医院护理管理,对构建医院的磁性文化有积极作用,能为护士提供适宜的工作及成长环境,有助于稳定护理团队,吸引更多的护士加入队伍并降低流失率。

5.2增加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及责任意识

我国护理管理者应积极转变管理理念,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模式,给一线护士授权,鼓励护士参与护理实践决策及管理,增加护士对工作环境的控制能力及信心,使管理者-护士之间被动的管与被管的关系转变为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平等双向沟通的关系,形成共同协商、共同决策、共同参与建立护理实践标准等方面的管理共同体,为护士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为患者提供的护理服务,从而提升护士职业满意度及责任意识。例如,在病区、专科护理辖区或医院层面,根据不同层级护理专业及学科的发展需求及目标建立以护士为主体的专业管理组或委员会,管理者为他们提供培训及各种支持,引导他们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参与护理流程修改与制订、反馈临床问题并发表建议等。

5.3跨层级合作拓展专业领域

共同参与式护理管理理念及模式打破了传统护理固有领域及层级的管理模式,通过贯通上下及影响左右的跨层级、跨领域的广泛沟通与合作,如护士加入各种管理委员会,邀请其他专业的专家参与咨询指导等,不断开放并拓展护理观念及视野,使护理的发展更好地融入于医院的要求、契合于社会与医学的发展及进步,拓展护理专业发展领域,丰富护理工作的内涵。

作者:辛霞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及时附属医院护理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