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设备类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矿山企业为了提升行业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逐渐引进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是实现企业正常生产的基础。因此,企业要加强对设备物资的管理,从而实现矿山企业的低成本运营、高效产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设备类论文

设备类论文:电气设备接地类型及维护策略论文

[关键词]接地防雷防静电屏蔽接地电阻保护

[摘要]电气设备的任何部分与大地(土壤)间作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接地。接地是确保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和安全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电气设备接地通过接地装置实现。接地装置由接地体和接地线组成。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体称为接地体;连接电气设备与接地体之间的导线(或导体)称为接地线。

一、接地的类型

(一)工作接地

为了满足电力系统或电气设备的运行要求,而将电力系统的某一点进行接地。如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各种电路的工作地等。

(二)保护接地

为了防止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其金属外壳对地电压必须限制在安全电压内,避免造成人身电击事故,将电气设备的外露可被人接触的部分接地。如:电动机、变压器、照明器具外壳;民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如洗衣机、电冰箱等;变配电所各种电气设备的底座或支架等;架空线路的金属杆或钢筋混凝土杆塔的钢筋以及杆塔上的架空地线及装在塔上的设备的外壳及支架等。

(三)防雷接地

为了防止雷电过电压对人身或设备产生危害,而设置的过电压保护设备的接地。如避雷针、避雷器等。

(四)防静电接地

为了消除静电对人身和设备产生危害而进行的接地,如将某些液体或气体的金属输送管道或车辆的接地和计算机机房接地等。

(五)屏蔽接地

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因受电磁干扰,而影响其工作或对其它设备造成电磁干扰的设备接地。如各种高频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等。

所有电气设备必须根据国标GB14050《系统接地的形式及安全技术要求》进行保护接地。保护接地除用以实现规定的工作接地或保护接地的要求外,不应作其它用途。有特殊要求的接地,如弱电系统、计算机系统及中压系统,为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小电阻接地时,应按有关专项规定执行。

二、高山发射台站的接地问题

(一)在广播电视行业接地的主要理由

1.安全接地:使用交流电的设备必须通过黄绿色安全地线接地,否则当设备内的电源与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变小时,会导致电击伤害。

2.雷电接地:设施的雷电保护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由避雷针、下导体和与接地系统相连的接头组成。该接地系统通常与用做电源参考地及黄绿色安全地线的接地是共用的。

3.电磁兼容接地:出于电磁兼容设计而要求的接地,包括:

屏蔽接地:为了防止电路之间由于寄生电容存在产生相互干扰、电路辐射电场或对外界电场敏感,必须进行必要的隔离和屏蔽,这些隔离和屏蔽的金属必须接地。

滤波器接地:滤波器中一般都包含信号线或电源线到地的旁路电容,当滤波器不接地时,这些电容就处于悬浮状态,起不到旁路的作用。

噪声和干扰抑制:对内部噪声和外部干扰的控制需要设备或系统上的许多点与地相连,从而为干扰信号提供“低阻抗”通道。

电路参考:电路之间信号要正确传输,必须有一个公共电位参考点,这个公共电位参考点就是地。因此所有互相连接的电路必须接地。

(二)按接地的作用分类

可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过压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信号地等多种。下面结合广电技术实际作一阐述。

1.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为防止绝缘损坏造成设备带电危及人身安全而设置的保护装置,它有接地与接零两种方式。按电力规定,凡采用三相四线供电的系统,由于中性线接地,所以应采用接零方式,而把设备的金属外壳通过导体接至零线上,而不允许将设备外壳直接接地。这在广电系统的配电房中的开关设备,中央空调机、发射机等电源开关设备和大耗电设备中尤为常见。在规划设计时,应从地网中引出接地母线至各设备上,再将机器外壳用导体连至接地母线上。值得指出的是:接地线应接在设备的接地专用端子上,另一端好使用焊接。

2.屏蔽地。为防止电磁感应而对视、音频线的屏蔽金属外皮、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屏蔽罩、建筑物的金属屏蔽网(如测灵敏度、选择性等指标的屏蔽室)进行接地的一种防护措施。在所有接地中,屏蔽地最复杂,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因为屏蔽本身既可防外界干扰,又可能通过它对外界构成干扰,而在设备内各元器件之间也须防电磁干扰,如大家熟知的中周外壳、电子管屏蔽罩就是例子。屏蔽不良、接地不当会引起干扰,这些干扰主要有:

交流干扰:这主要由交流电源引起。高频干扰:这类干扰来自各类无线发射台的变频或超变频信号,它们窜入电子设备后在机内得到非正常解调而形成声频干扰。屏蔽及其正确接地是防止电磁干扰的保护方法。可将设备外壳与PE线连接;导线的屏蔽接地要求屏蔽管路两端与PE线连接;室内屏蔽也应多点与PE线连接。

3.信号地。各种电子电路,都有一个基准电位点,这个基准电位点就是信号地。它的作用是保障电路有一个统一的基准电位,不至于浮动而引起信号误差。信号地的连接是:同一设备的信号输入端地与信号输出端地不能联在一起,而应分开;前级(设备)的输出地只有与后级(设备)的输入地相连。否则,信号可能通过地线形成反馈,引起信号的浮动。这在设备的测试中,信号地的连接尤其要引起注意。不然就会造成测试结果的不。公务员之家

三、结束语

接地从字面来看是十分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经历过电磁干扰和雷电挫折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最难掌握的技术。实际上在电磁兼容设计中,接地是最难的技术。面对一个系统,没有一个人能够提出一个正确的接地方案,多少会遗留一些问题。防雷与接地是统一的,二者缺一不可。只有防雷措施而无接地,无法迅速泄流放电,反之,设备将直接遭受强大电流的冲击,无论哪种情况系统都将受到破坏甚至瘫痪。只要通过合理配置,使之融为一体,就能有效确保系统的稳定工作,从而发挥出系统防护工作的效果。

设备类论文:泵类设备在水厂安装质量的重要性论文

摘要:泵类设备在水厂安装中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生产系统的运行以及维护保养,其中,潜水泵和大功率离心泵以重量大,安装精度高显得最为重要。

关键词:质量安全

引言

200QJ32-70/5潜水泵主要参数为:流量Q=32m3/s,扬程H=70m,转速n=2850/min,配套功率P=9.2KW,电泵运行总重1433Kg(含电机82Kg),较大外径185mm。

整台设备分6大部分,其中除轴、叶轮及轴承等内部构件外,还输水管、吐出管、电机支座、轴承支座、电机等,总长度约为1749毫米。因潜水泵通常安装在室内,结合以上参数,可采用逐级起吊组对安装,即将各分段边吊上基础边逐级组对。

逐级起吊组对安装即将长达1749mm的水泵外接管放进基础孔内,这样既减小了吊装高度,也使每次起吊的重量大大降低。

一、质量

1.1质量方针:

精心安装,保障质量,科学管理,品质服务。

1.2质量目标:

1.2.1严控施工过程,确保每一个工序均达到规范及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1.2.2质量验收一次合格。

1.3质量措施

1.3.1认真做好各项施工准备:施工前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编制详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严格监督执行,施工前对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填写技术交底记录。

1.3.2进货检验:进场的设备、材料及仪表,均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等文件,杜绝不合格的产品、材料用于工程中。

1.3.3严格执行工程质量“三检”制,责任工程师随时进行技术指导,确保每个工序都达到技术要求。

1.3.4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制,落实质量责任,制定奖罚制度,使施工质量与各级管理、施工人员的薪金挂钩保障工程质量。

二、安全

2.1安全组织管理措施

2.1.1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安全保障体系的作用是明确责任,层层负责,协调配合,并在施工全过程贯彻执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的规定,实行安全施工现场达标,创建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

2.1.2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部门、各施工队(组)与项目经理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严格考核。

2.1.3安全教育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安全法规,提高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及时,预防为主”的思想;坚持对进入现场的施工工人进行入场安全教育,坚持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向职工通报前期施工安全情况,提出今后要求,讲解安全知识,落实安全隐患整改措施。

2.1.4安全检查制度实施各级安全检查制度;项目部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发现隐患,责令小组限期整改;建立安全例会制度,总结上一阶段施工情况并做出下阶段可能出现的隐患,并作好记录。

2.2安全生产措施

2.2.1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开工前,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和专职安全员应向施工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填写安全技术交底记录。施工中,专兼职安全员应按交底内容进行逐项检查、落实。

2.2.2持安全“三保”使用,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拴好安全带,做好“四口、五临边”的防护。公务员之家

2.2.3施工现场的坑、井、沟及各种孔洞必须设置的围栏、盖板、警示标识等安全设施。

2.2.4作业面高差较大的施工场所,上下要搭设牢固的脚手架,深坑、池底作业要搭设操作平台或扶梯。

2.2.5设备出库和安装中,重点做好运输、吊装作业过程中的防护。泵体和电机在吊装过程中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划分隔离区,严禁非施工人员随意进入吊装区域。

2.2.6施工机具要定期维护,起重设备、仪器仪表等使用前必须经过检查,确认安全后方能使用。

2.2.7施工用临时电源、电线要派专人维护。电动设备应符合安全用电规定,使用前应检测绝缘。泵体在装配时尽可能避免夜间施工,当不可避免夜间作业时,施工区域应有足够的照明,并设置夜间应急照明电源。严禁私拉乱移电线和用电设备。

2.2.8垫铁施焊时须将二次线拉到焊件上,严禁利用泵壳或电机作为导体进行焊接。

2.2.9合理布置灭火器材,并派人定期检查,确保有效。

2.2.10现场所有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业主的安全规定。

2.3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加强劳动纪律,施工中精力要集中,不得在施工现场打闹、开玩笑及随地乱抛工作物。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一律配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一律配戴安全带,脚手架、跳板必须搭设牢固;磨削、敲打、焊接要配戴防护镜。

设备类论文:竹类加工设备研究

本文作者:周建波1傅万四1白崇彪2作者单位:1.国家林业局北京林业机械研究所2.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

1(略)。

2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分类和发展现状

根据竹材加工技术装备的加工用途和加工方法的不同,本文将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划分为:竹材初期加工、竹单元加工、竹编制加工、成型加工、热处理及后期加工共性技术设备。同一类群具有类似的属性,具有属于本类群的共性技术。

2.1竹材初期加工共性技术设备

竹材初期加工共性技术设备主要是指在竹材形成竹单元以前的加工技术设备。它主要包括原竹采伐、锯断、去青加工和竹条坯料的初加工。这类技术设备的共性技术为采用机械的方式将原竹横向截断,或纵向锯剖,或去除竹青,其设备如横向截锯、纵向锯机、去青机等。

2.2竹单元加工共性技术设备

竹单元加工主要有纵向剖分和旋切。纵向剖分有锯剖和劈刀剖分两种方式。采用锯子,沿竹材长度方向将其剖分成两部分,谓之纵向锯剖;劈刀纵剖是利用劈刀两面形成的侧向力远大于竹材的横向强度,从而产生超前裂缝进行剖分。劈刀纵剖在竹材的横断面上,可以沿竹材的弦向和径向进行剖分。竹材的旋切是竹段作定轴回转的主运动,旋刀作匀速直线的进给运动,并使旋刀刃口平行纤维方向作横向切削[5]。此类共性技术设备主要包括竹条机械、竹片机械、双片纵锯机、定宽刨机、刨铣组合机、展开机、分片机、旋切机等。在竹单元加工中,常加工竹篾和丝篾。竹篾的横断面近似长方形,丝篾的横断面近似正方形。片篾可分为弦向竹篾和径向竹篾[5,6]。弦向竹篾可分为等宽等厚的规格竹篾和普通竹篾。竹篾的几何尺寸是根据产品的种类,长、宽规格以及竹篾的纵向与横向位置所决定的。主要包括拉丝机、剖篾机(又分为单刀、去隔、去黄、定厚、多刀剖篾机)、去青机、竹丝成型机、竹签棒成型机等。

2.3竹编制加工共性技术设备

竹编制加工共性技术设备是竹材加工中较为普遍的技术设备,主要有竹帘和竹席生产技术设备。竹帘生产技术设备是将一定数量的竹篾平行排列,并用混纺线将其联接成具有一定幅面尺寸整体的一类基础技术设备。竹帘可重组成型为板材。竹帘可为后续工序加工如干燥、施胶和组坯带来了操作上的方便,提高生产率。竹席生产技术设备是将一定规格的弦向竹篾按互相交叉搭接编织一定尺寸竹席的基础技术设备,竹席一般供家居和装饰材料使用。

2.4成型加工共性技术设备

竹材成型加工的共性技术有:(1)冷压法胶合:将干燥到含水率为一定的构成单元,进行施胶和组坯,然后在室温下加压,使胶黏剂缓慢固化的一种胶合方法。共性技术设备为竹材冷压机、冷压模压机具。(2)热压法胶合:它是将经过干燥的构成单元,在施胶或施胶干燥后,再组合成板坯,然后在热压机中加热加压的胶合方法[5]。这是竹材人造板中普遍采用的一种胶合方法。共性技术设备为多层热压机、高频热压机、热压模压机具等。

2.5热处理共性技术设备

热处理共性技术设备主要是通过对竹材进行热处理改变其物理或化学性质的技术设备。目前,涉及热处理共性技术设备主要有:(1)干燥技术设备:通过该设备排除竹材中的部分水分,改善后续加工性能。(2)软化技术设备:利用竹材的特殊物理性质,高温软化进行柔性加工。(3)炭化技术设备:国内普遍采用的竹材炭化技术是将一定规格的竹片分选后,置入炭化罐,而后向罐内输入高压饱和蒸汽,使竹材在高温高湿状态下炭化[7]。

2.6后期加工技术设备

竹产品后期加工共性技术包括裁边、砂光及包装。裁边的目的是使竹产品的幅面大小符合规定的要求,砂光的目的是使竹产品的厚度精度和光洁度达到规定的要求。裁边、砂光后的竹产品经包装和检验合格即可出厂。裁边采用纵横圆锯机;砂光采用辊式和宽带式砂光机;包装共性技术设备采用缝边机、烫印机、竹产品包装机等。

3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存在的问题

3.1共性技术设备行业落后

竹材加工技术装备基础研究不足,产品性能差,对资源节约与环保重视不够。国内竹材加工技术设备产业规模小、实力弱,使我国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的应用基础研究缺乏长期稳定支持,部件结构、性能不稳定,技术档次低下。在产品结构、制造质量、技术进步等方面与先进机械制造业差距较大,产品结构不合理,传统产品过剩,高技术产品缺乏。适应竹材加工技术装备产业结构调整的新产品开发滞后。技术含量低、量大面广的产品重复建设严重,生产能力过剩,造成市场过度竞争,企业效益下滑。产品制造水平低,性差,许多企业的技术装备落后,制造工艺水平低,难以保障产品的质量。

3.2生产企业对共性技术设备缺乏关注

企业是自主技术创新的主体。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研发的需求应来自生产企业。然而,现在我国的竹材加工机械生产企业呈现小、散及无序的状态,规模化的生产企业未形成,截止2011年,国内竹工机械比较发达的安吉地区,大型竹工机械生产企业年产值仅约为3000万元,企业的小规模制约了企业对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的关注和投入力度。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生产企业面对的消费者是南方竹产品生产企业和弱势的竹农群体,现行条件下获取的利润相当微薄,不足以支付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产业开发的高投入。另外,这种投入风险高,即使花费了大量经费研发成功很难保障不为其他企业仿造,这就极大地影响了竹工机械企业开展共性技术设备研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共性技术设备研发力量薄弱

目前,除了中国林科院竹工机械研发中心以外,国内没有专门的竹工机械科研单位及其学科建设。由于在竹材加工工业中,主要集中力量进行竹质新材料工艺的研究,忽视了竹材加工设备尤其是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及学科建设。专业人才缺乏和相关科研课题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开展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的研发活动。另外,由于企业与科研院所缺少联系,不少竹材加工设备行业缺乏的共性技术设备不能反映到科研单位的科研中来,导致科研院所的研发与当前生产实际脱钩,对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的研发缺乏针对性。

3.4政府部门缺乏对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的组织和引导

相对于其他机械行业,竹材加工技术装备行业利润较低,国家和社会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经费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竹材加工技术装备行业发展的瓶颈,同时缺乏吸引人才的环境和机制。随着改革的深入,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科研成为企业的市场行为,使其弱化了政府对竹材加工设备共性技术研发的指导作用[8-12]。

4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重点发展领域及方向

4.1精细化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

目前,竹材加工工艺的革新和新型竹质材料的开发,由传统的竹材加工机械化所需装备向新型竹材加工机械化所需装备发展。由竹材加工制造机械化向技术生产和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变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更加深度化、精度化。

4.2成套一体化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

竹材加工技术装备制造应由单一品种和初加工设备向多环节、多工序一体机、成套设备深加工设备转化,形成适合竹材特性加工的竹工机械成套加工共性技术装备。比如将锯竹、破竹、去节、开条工序融在具有共性技术的一体机设备里加工,将大大提高效率,扩大使用范围。随着竹材工业的发展和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制造各环节、各工序机械化的发展,成套一体机设备的需求将日益迫切。

4.3绿色节能化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

为了建立节约型社会和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这就要求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在加工制造过程中实现循环经济效益化、零部件可替换,在自身的使用过程中,降低电、油、水等资源消耗外,必须较少气体污染、噪声污染、粉尘污染及电磁污染等。改善竹材加工环境,实现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的绿色化生产。

4.4智能化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

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装备将广泛融入现代电气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使其智能化、标准化,同时也提高竹材加工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高生产效率及效益。

4.5模块标准化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

为进行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的组装、维修及替换,必须实现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的通用化、标准化。制订、修订与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装备相关配套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实现质量跟踪、检验与控制装备技术系统化,推动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装备普及,降低成本。

5加快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发展研究的措施

5.1政府合理引导,加强对竹材加工技术设备共性技术的研究

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将成为竹材加工机械行业的推进器,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发展研究的重视程度,加大研发投入。国家对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研发的投入,不仅要表现在科研项目的资金安排,还应重点放在建立产学研合作研发的有效制度安排上,使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研发结合实际,结合市场和具有可持续性。国家应设立专项基金,保障的资金来源,并制定相关的监督检查制度,将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纳入农机具补贴的范畴,扩大共性技术设备的应用范围[8]。

5.2突出企业的主体功能和启动作用

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合作成功的关键。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研发制造的需求主要来自企业,因此在研发过程中,应以企业为主体来开展,从研发立项,开展到应用,都要以自主创新和发展为准则,以企业参与和企业需求为中心来进行。同时,企业也要在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开发中敢于投入,善于合作。

5.3建立和完善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科研体系

目前,我国没有成形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科研体系,国家应在体系建设、基础研究投入方面加大对竹材加工技术装备科研单位的投入力度,建立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研发体系,大力培养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研发高端人才,建立产、学、研高端技术合作机制,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新产品的开发和学习国外先进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加快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研究步伐,使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研究朝着横向及高精方向发展。

6结束语

共性技术设备在竹材加工机械行业是一个新的领域。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体系的界定与构建,契合了我国竹材加工业和机械化生产实现转型升级的时代诉求,是提升我国竹材产品和加工机械化科技含量、打造现代竹产业的重要基石。本文关于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重点发展领域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做了简要分析,加大对基础性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发展和研究的关注和投入,要发挥共性技术对于竹材加工设备及竹材加工业的重要促进作用,未来尚需强化竹材加工共性技术设备发展与研究的组织管理、作进一步探索研究工作。

设备类论文:加工类机械设备管理质量策略

摘要:

机械行业是我国传统行业,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行业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实现了机械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与此同时对机械设备管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从而确保了加工零件产品的质量和精度。但是通过对机械行业的调查发现,机械设备管理中还采用了传统的时候维修管理模式,导致机械设备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不能够满足加工产品质量的需求。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提高加工类机械设备管理质量的一些策略,希望能够为加工类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

机械设备;管理质量;策略

机械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按照其所能够完成功能的不同,可以将机械设备分成加工类机械设备和施工类机械设备,其中前者主要从事零部件产品的加工,一般采用固定放置形式;后者则从事工程项目的施工,如挖掘机、粉碎机和搅拌机等工程类机械。近些年机械设备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控制技术,提高了机械设备的技术含量,但是由于设备管理人员自身知识的缺乏,导致其在先进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设备管理质量的提升。

1.加工类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

加工机械设备是指那些长期放置在车间,从而零件产品加工的机械,包括了各种类型的车床、铣床、刨床、磨床、加工中心、冲床以及镗床等等,使用过程中都通过零件材料的去除得到所需要形状和结构的零件产品。目前这些机床类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大都采用事后维修的管理模式,即机床出现问题后再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平时运行过程中很少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导致这些机械设备一直处于非运行条件下,严重影响了机械设备性能的发挥,降低了所加工零件的精度和质量。随着精益化生产理念的不断的深入,这种传统的机械设备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实现机械设备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

2.加工类机械设备管理中常见问题

对于加工类企业来说,他们非常重视产品的销售,因此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产品销售方案的制定中,忽略了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下面我们就现阶段机械设备管理中常见问题进行论述:

(1)缺乏规范性的管理制度

现阶段加工类机械设备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其机械类设备得不到及时的维护和维修。设备的管理也是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进行,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机械设备维护和保养的分析机制,导致维修和保养存质量得不到保障。加工类机械设备的零部件成本较高,其维修和保养时所需费用较多,很多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只注重眼前效益,忽略了机械设备利用的可持续性。甚至还有的企业将用于设备维护和保养的资金挪作他用,导致机械设备长久失效,影响其加工产品的精度。

(2)维修不及时

机械设备维修质量受企业管理人员思想意识水平的影响较大,如果企业管理人员不重视设备的维修,就会导致设备维修资金不到位,对维修工作质量的监督存在很多问题。为了确保加工进度,很多机械不得不带病生产,进一步加重机械设备的损坏程度,甚至造成不能维修的情况。

(3)操作人员技能水平较低

随着时代观念和国家政策的不断转变,从事机械行业的人员数量明显降低,导致企业中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呈现出较强的老龄化,而年轻员工由于缺乏足够的锻炼和经验,其设备操作水平较低,不能够及时进行机械设备的正常保养和维护。同时他们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现象,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增加了机械设备发生损害的概率,不符合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给企业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损失。

3.提高加工类机械设备管理质量的策略

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采用了精益化生产的理念,目的是消除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浪费现象,确保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加工类机械设备来说,如果其管理质量得不到提升,一方面会降低加工类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加工零件产品的质量,降低企业的生产产量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还会增加企业的维修成本,因此必须要严格贯彻精益化生产的理念,实现机械设备管理质量的不断提升。具体可以采取的措施如下:

(1)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

自动化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设备自身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而设备的维修费用在其总运营费用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因此加工类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转变其思想意识水平,使其意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才能够为机械设备的日常管理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确保维修和保养工作的正常进行。另外管理人员还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提高员工设备管理和维护的积极性。

(2)提高质量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也要不断提高其信息化管理的水平,采用各种先进的故障诊断技术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等,实现对机械设备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或者从其运行数据信息中挖掘更多的信息,为设备维修方案的制定提供可以参考的依据。如故障诊断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通过传感器实现对机械设备关键位置运行参数的采集,然后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到数据处理中心,利用计算机先进的数据处理能力,完成对机械设备运行状态的分析和故障的提前预测,将故障控制在其发生之前,较大限度降低故障对设备造成的损害。

(3)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设备管理人员直接负责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因此设备管理质量受其综合素质水平的影响较大,这就要求企业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定期对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各种技能培训,使其能够掌握的设备维修和管理方法,并且能够制定的设备维修方案,确保机械类设备能够得到及时和正确的维修。

结论

加工类设备是机械企业的重要组成,承担着企业的主要加工任务,因此必须要确保机械设备设备的正常运行。本文通过对机械设备现状的论述,探讨了现阶段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且给出了机械企业未来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的几个优化措施,为机械设备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可以参考的依据。

作者:王盼 单位:河北邢台技师学院

设备类论文: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探讨

摘要:

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安全性很重要,为了降低风险,我们通常情况下,采取一系列重要的措施,从而可以避免发生不安全的事故。对于一些发生的不安全事故,主要在于对其特种设备没有做好的检查,从而发生不安全事故的概率就会大大的增加,所以要从最基本的危害方面着手,来分析如何才能够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才是最关键的研究内容。本文对机电类特种设备的一些容易发生不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找到应对的措施,这些具体的实践经验都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内容。

关键词:

机电;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分析

0引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将有力的推动了机电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可是,现阶段,我们要站在时展的基础上给予科学化的认识,从而有效的推动整个社会经济良好态势,这对于安全建设方面也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只追求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发展背后的不安全因素的危害,只有这样才能够正确的认识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安全性对于我国经济建的重大意义。

1特种设备概述

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这些具体的特种设备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2机电类特种设备不安全事故产生分析

我们在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可以充分的认识到这几年来我国在该项管理中的漏洞,这些疏忽大意,从而酿成巨大的损失是得不偿失的,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2.1机电类特种设备没有重视生产过程

一些机电设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从而形成多种形态的意识,这对于生产的质量而言肯定会发生漏洞,所以,要从具体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进行科学化的管理,管理不好,就会严重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例如,锅炉、电梯机电类特种设备由于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严把制作质量,从而导致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举不胜举。从而有效的保护机电运行工作的安全。所以,我们重视生产设备的质量,杜绝一些生产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在具体的工作中进行使用,从而有效的避免发生不安全事故,降低损失,提高工作效率。

2.2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关键

为了有效的将机电类特种设备管理的更加科学化,我们必须从抓好具体的安装方面着手,对于一些技术人员要从严管理,提高他们的从业素质,这样一来就可以降低不安事故的发生。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必须让他们学会处理应急事件,并且让他们发挥好各自的技能,为维护管理秩序打下坚实的基础。原来我国的一些从业人员没有达到标准要求就进行实际的操作,从而严重的影响到机电特种设备安全性的保障,所以,当前,要一手抓好质量安全的保障,另一手还需要从强化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方面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推动机电特种设备安全的工作。

2.3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科学化的施工是关键

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具体工作还需要从抓好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因为要改变一些错误的做法,就得紧紧依靠当前的实际规范操作技能是关键,如果该项技术实际操作不到位,或者是由于操作不熟练将会严重影响到实际生产的工作质量,所以,要在不断的追求发展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强化按规定办事的意识,这样才能够不走弯路,少出差错。然而,在面临诸多不按照规定进行科学化管理时,将会严重制约机电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都将带来新的挑战,其损失也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只强调发展,而忽视规定和管理办法往往将成为竭泽而渔的误区。

2.4加强检测人员的管理程序是关键

为保障机电类特种设备能够沿着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工作,我们必须从重视检测人员的管理程序上下功夫。一方面要严把质量技术关,另一方面更应该着手从具体的安全运营和维护方面着手,这样才能够快速的将我国在特种设备管理进程中推向更加有序。然而,要做到这些方面不是很容易就能够完成的,这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摸索寻找新的突破口,强化检测人员的管理程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当前,我们为了进一步研究如何才能够加强检测人员的管理程序的问题,是一定要着眼于具体的改革措施,不是盲从,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如果在进行科学化的解决具体的操作误差时,还不能够及时的化解检测人员的管理程序的错误时,就会引起其他方面的不安事故发生,所以要从重视加强检测人员的管理程序方面上下功夫,才能够保障机电设备的安全运作。

3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改进措施

3.1重视机电特种设备的质量

机电特种设备的质量是关乎机电市场发展的重要课题,如果不处理好该种设备的质量,将会严重的制约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秩序稳固前进的步伐。因为,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会形成一种不仔细的麻痹大意心里,从而严重的影响到在企业品牌中的地位,所以,强化机电特种设备的质量观念已不容忽视,他将严重的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还将影响到企业的品牌效应。往往由于不重视特种设备的质量,从而发生一系列的不安全事故将会比较严重的造成机电设备管理松散的局面,因此,要从具体的强化设备意识上抓起,牢牢的把握好质量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2提高各环节操作人员综合素质

针对因操作人员综合素质因素,导致的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率高的问题,相关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在提高操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首先,根据机电类特种设备具体的使用环境,积极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不同人员的工作职责,尤其在安全操作、档案管理等方面更应进行严格的规定;其次,定期整理设备安装、运行等环节产生的数据资料并及时归档;,注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内容复杂,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且实践表明安装过程中容易给作业人员造成伤害,为此,应加强设备安装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指派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亲临现场指挥操作,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3.3严查违规作业人员

机电类特种设备本身具有较高危险性,如在安装、运行操作过程中违规操作,会大大增加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为此,除制定相关操作规范制度外,还应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即定期举行安全教育讲座活动,要求每个作业人员积极参与,认真学习,以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在工作中自觉遵守规范标准进行操作。

3.4规范技术检验人员工作流程

技术检验是机电类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相关部门应将设备技术检验当做重要工作落实,尤其应加强规范检验工作流程。首先,编制技术检验手册,要求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检验内容及检验流程操作。同时,定期进行技术检验培训,不断提高检验人员专业水平,以保障检验工作质量;其次,加强技术检验细节管理,例如,记录检验数据时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记录,确保记录内容清晰、可见,尤其应保障数据结果的性。如需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应标清楚。

4结束语

机电类特种设备的安全性重于泰山,他将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将为推动生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面临一系列的重大不安全事故面前,我们只能够总结经验教训,从强化机电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开始,这才符合发展的需要。

作者:李爱国 单位: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九龙矿

设备类论文:故障类型设备安全管理应用

摘要:

通过对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进行详细介绍,结合实例进行了对象系统分解、故障类型分析、故障原因分析、故障影响分析、故障检测和控制措施分析等内容的论证,为运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开展设备安全管理作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故障类型;影响分析;安全管理;逻辑方框图

0前言

设备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事故的发生往往与设备故障因素分不开,如何加强设备的监测、监控与管理,保障设备运行安全,系统安全分析为人们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FailureModeEffectsAnalysis,简称FMEA)是系统安全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用于系统或设备的性、安全性分析。长期以来,FMEA等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大多作为高等院校安全管理专业的教材内容来选用,也有一些安全管理研究机构在作安全评价、专题研究时使用,而在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却十分有限。因此,有必要对FMEA这一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作详细介绍,以促进该方法在企业设备安全管理实践中的有效应用。

1FMEA介绍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最早(1957年)在美国用于飞机发动机故障的分析,因为实用而且便于掌握,后在电子、机械、电气系统等领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FMEA采用系统分割的方法,将系统分解为子系统和元素,再逐个分析各种元素潜在的故障及其类型、推定引起故障的原因、查明各类故障对系统运行产生的影响,制定措施消除故障和控制风险的产生[1]。FMEA是一种归纳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不与危险度结合时,只能应用于定性分析[2][3]。FMEA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是系统安全理论与设备管理实践有机结合的又一新的重要形式,它需要设备管理、生产技术、安全监察等工程技术人员与生产一线员工的密切配合。同时,需要大家在分析过程中,认真查阅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检修规程、设备运行记录、设备事故情况等资料,详细了解设备的构造、功能、关键部件、运行和检修中出现的故障类型,以及相关原因、故障带来的影响,掌握日常检测维护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为熟练应用FMEA,提高分析质量和效果等奠定基础。

2FMEA分析

FMEA的分析程序主要有系统分解、确定分析对象、故障类型分析、故障原因分析、故障影响分析、故障检测和控制措施分析等,每一步都环环相扣,步步递进,一层深入一层,逻辑关系十分严谨。

2.1对象系统分解

2.1.1分析步骤

(1)FMEA分析的及时步是确定对象系统,这是开展FMEA分析最基础的一步。如果将一座工厂作为对象系统时,应分析组成工厂的各个生产系统的故障类型及其影响;如果把某个生产系统作为对象系统时,应分析构成该系统的设备的故障类型及其影响。对于复杂的设备可以将构成设备的某一系统作为对象系统再进行分解,对于简单的设备,可以直接将设备作为对象系统进行分解。(2)确定了对象系统后,应根据需要确定分析的详细程度和分解的等级,按设备的构成和功能,将系统分解成子系统。然后再把子系统分解成总成、部件和零件,形成系统———子系统——系列——元素的顺序分组,画出逻辑方框图,即功能分组图或系统图。逻辑方框图是表示系统组成部分之间关系的一种图示,目的是和系统地分析设备关键部件功能丧失带来的影响,分析时需从系统的较高一级出发,按层级关系依次分解到系统的最下一级,分析出设备的关键部件。通过绘制逻辑方框图,使对象系统的组成、相互关系、层次更加明晰,避免在故障类型分析时出现不必要的遗漏。

2.1.2确定分析程度

(1)根据分析的需要和对象系统的复杂程度,来合理确定分解的详细程度。如果分析程度太浅,可能会漏掉重要的故障类型,如果分析程度太深,不加取舍地分析到所有的零部件,又会造成后续分析十分繁琐和复杂,重点不突出,影响控制措施的采用。所以,一般来讲,对关键的子系统可以分析得深一些,对不重要的子系统可以分析得浅一些,对影响微弱或无实际意义的子系统可以作忽略处理。(2)设置逻辑方框图。可以企业里使用比较广泛的设备为例,设置逻辑方框图。例如,电动葫芦作为起重设备的一类,广泛应用于企业的检修、安装等作业中,且在作业中发生事故的风险较高,故以电动葫芦为例进行FMEA分析。

2.2故障类型分析

通过逻辑方框图确定了故障类型分析的对象--元素,接下来就要分析系统元素(关键部件)的故障类型和产生原因。故障是指元件、子系统或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运行时间内,达不到设计规定的功能要求,故障类型是故障呈现的状态或表现形式。故障不一定都会引起事故,但事故一定与故障因素有关。因此在开展故障类型分析时,要根据过去的运行经验、设备出现的故障或发生的事故情况,找出元素所有已出现过或可能出现的故障类型,包括设备试验时的故障。由于设备的功能和构造的复杂程度不同,分析的详细程度不同,元素的故障表现形式亦不同。一般情况下,一个元素的故障类型至少会有意外运行、不能按时运行、不能按时停止、运行中故障等4种可能。系统或设备发生故障的机理较为复杂,故障的表现形式亦多种多样,所以,故障类型的分析要尽可能与,能从繁杂的故障类型中筛选出对系统有影响的故障类型,避免遗漏。如果对一些关键故障类型的一时疏忽,可能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2.3故障原因分析

元素的故障是故障原因对元素功能影响的结果,所以,在故障类型分析清楚后,要进行逆向追溯,对产生故障的原因展开详细分析,找出导致每一种故障的各种可能原因,为后续的影响后果、故障等级及措施分析奠定基础。故障原因分析要深入挖掘出直接原因,可以从设备的日常运行、操作、维护、检修、管理、使用环境,以至设计、制造、工艺、功能、材料、质量等各环节、多方面进行分析查找。故障类型和故障原因分析是FMEA分析的一个重点环节,故障类型和故障原因分析清楚后,将所有元素的所有故障类型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故障类型表,也可以将故障产生原因一并列入表中,形成故障类型及原因推定表,故障表现与产生原因互相对照,使分析的思路更加清晰、直观,便于作进一步的排查分析。以故障类型及原因推定表举例说明。

2.4故障影响分析

故障影响分析是FMEA分析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它是在元素故障类型分析和故障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更深入一层的分析,也是在假设其他元素都正常运行或处于可以正常运行状态的前提下,系统、地研究和评价一个元素的每种故障类型对系统的影响,分别从该元素故障类型对整个系统、邻近系统、相邻元素、周围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来进行分析。通过评价系统主要参数及其变化、故障后果,来确定故障类型对系统功能的影响,不同类型的故障对系统的影响不同。通过分析,找出故障类型对系统的影响,将分析结果进行汇总,编制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一览表,。对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故障类型尽可能作故障类型、影响及致命度分析(FMECA),通过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进一步确定元素发生故障时会造成致命度影响的概率。

2.5故障检测和控制措施

只有清楚了元素的全部故障类型及其影响,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防止故障的出现或避免事故的发生。FMEA作为一种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重要的是通过分析制定、实施对策,保障人员及设备设施的安全。所以,在完成了故障原因分析、故障影响分析后,尚需对每一个元素的故障形式制定合理的检测方法和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使FMEA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为保障设备设施安全运行发挥更好的作用。检测方法可以结合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来制定,包括日检、月检、季检、年检等检查周期和不同的检测手段、具体内容、参数要求等,具体情况可视不同的设备而定。控制措施的制定对保障设备安全十分重要,要与故障原因、故障影响相对应,要结合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检修规程等内容。基于风险控制的要求,要真正做到有针对性和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如果控制措施的制定有漏洞,可能会直接导致故障的出现或事故的发生,使FMEA分析失去应有的意义。表格化是FMEA方法的特点之一,分析人员可根据相关内容设计出相应的表格来满足分析的需要。从对象系统确定开始,到故障类型分析、故障影响分析等均涉及到表格,不同阶段可通过不同的表格形式,将研究对象的相互关系进行归纳和整理,使分析内容更加系统、完善、清晰和直观,给分析和汇总工作带来了极大方便。由于表格栏目的局限性,不可能将所有的内容全部予以填充,所以,表格内的文字一定要精练、,能够高度概括,更为具体、详细的内容可以作为资料进行归档和留存。

3结语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是系统安全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也是设备安全管理的一项有效手段。通过结合实例对FMEA方法的详细论述,对应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来改进企业安全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与总结。实践证明,在员工对FMEA分析步骤、内容及技巧的掌握,促进该方法在设备安全管理的应用,加强设备管理,保障安全生产和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郭建平 单位:神华准格尔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设备类论文:矿山类企业设备物资管理研究

【摘要】

目前我国矿山类企业设备物资管理水平偏低、管理手段相对滞后,存在物资大量积压、资金周转缓慢的现象,这严重阻碍了矿山企业物资管理的有序运行。高质量的设备物资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提升矿山类企业设备物资管理效率与质量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现阶段矿山企业设备物资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保障矿山企业的高效、健康发展。

【关键词】

矿山企业;设备物资管理;现状与对策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矿山企业为了提升行业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逐渐引进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化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是实现企业正常生产的基础。因此,企业要加强对设备物资的管理,从而实现矿山企业的低成本运营、高效产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矿山企业设备物资管理现状与不足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大部分矿山企业的管理层更注重生产与销售这两个环节,往往忽略设备物资管理的重要性。设备维护管理制度不健全,设备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也没有贯彻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的设备维护管理出现了很多不足。在企业的实际管理运营中,监督管理和整体调控往往使用的是二级管理制度,设备管理部门无法对企业的资金和技术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控[1]。

(二)设备管理部门缺少专业的管理软件和技术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含量的设备以及新技术被引入矿山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中,设备和技术在不断升级,但是设备管理人员的观念和技术能力还比较落后,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使用传统设备的维护方法和管理观念。此外,设备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水平较低,在管理上存在漏洞,数据资料和技术无法共享,无法满足企业对先进技术的需求,阻碍对设备的正常维护和管理,甚至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

(三)缺少有效的维护计划编制,监控和反馈方式

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偏低,虽然每个月的设备维护计划都在实施,由于在监管、反馈这两方面缺乏科学、先进的技术支持,出现信息传播出现不规范、不和不及时的现象,从而导致维护计划无法按照预期落实,也无法对实施情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比较。此外,年度维护计划普遍缺乏性和预见性。

(四)缺少对设备使用和维护的信息反应及跟踪管理

在实际设备管理工作中,由于设备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实施力度不强,因此,对设备的移动不能进行的、有效的跟踪及信息反馈,对设备出现的故障没有进行统计、总结,所以无法进行整体的分析以及管理,不能的记录和研究设备的维护工作。

(五)管理方式滞后

传统的矿山企业设备物资管理大多是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进行设备物资的日常管理,管理人员需要对备品备件进行分级库存管理,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工作效率不高、而且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工作量大,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此外,由于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生产范围也在不断拓展、生产技术和设备在不断升级,这种人工的分级库存管理方式会使得个备品备件的库存量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严重不符,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六)缺少对设备和备品备件的基础资料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备品备件的库存量与设备维护之间的关系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导致无法确定备品备件的科学库存量。由于缺乏对基础资料的有效管理和监控,导致存在信息编码缺乏规范性、信息系统不一致等现象;而且文档资料中的CAD图、技术资料以及维修策略无法与目前的管理软件进行对接,增加了日常的维护、管理的难度。

二、矿山企业如何做好设备物资管理

(一)建立完善的成员成本核算激励制度

在实际的设备管理维护过程中,要贯彻落实维护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划分各个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建立赏罚机制,对于工作尽责的管理人员要给予相应的嘉奖,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可以建立健全的各项经济指标的相关制度,将员工的量化标准与经济效益相挂钩,通过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较大化地实现企业经济效益。

(二)采取择挑选购的方法

矿山企业的设备质量直接决定了设备运转的安全性、性,因此,在采购设备时要和有经济基础、有信誉的商人合作。推行投招标和以储代销的方式,较大限度地避免因质量、价格、能源和距离差别等因素[3],而造成采购代价大或因生产厂家停产等经济损耗。

(三)加强定额资金管理

良好的资金流通率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能够有序进行的保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因此,一定要加强对资金存储量的管理,保障企业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比如,使用季度考查的方法对资金的储存额度进行管理,对于生产经营的开支要一月一查,做好预算工作。

(四)建立科学的库存管理模式

由于矿山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所以需要的备件备品在急剧增加,对于库存管理的工作内容要进一步细化,设置登记入库、维修维护、库房监管的专项管理人员。对于刚采购回来的设备物资,要一一做好登记工作,将物资分类后放在适宜的保存位置;加强库房的监管工作,管理人员要密切关注库房的自然条件,保障设备物资在适宜的条件下保存,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企业要建立一个维护小组,由专人定期对库存内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

(五)加强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企业引进高科技的设备和技术之后要及时开展相关的培训,以确保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先进的技术和对高科技设备的维修方法,同时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技术考核,严格从业人员的从业条件。企业领导要引入适合企业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或者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一支能够自主研发、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团队,以提高矿山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目前,矿山企业的设备物资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这需要企业设备物资管理部门探究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设备物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顾厚峰 单位: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

设备类论文:关于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与物业管理专业中建筑设备管理类课程的比较研究

摘 要 在物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建筑设备管理类课程是其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的主要内容是对建筑消防与给排水、建筑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建筑燃气供应、建筑电气等建筑设备维护和管理的讲解。本人从2009年起承担了我校物业管理专业的所有建筑设备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任务。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对该类课程进行了一些研究、探讨,以期使这类课的教学更加完善。

关键词 建筑设备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1 建筑设备管理类课程在物业管理专业中的内容及其开设的必要性

建筑设备设施是附属于房屋建筑的各类设备设施的总称,它是构成房屋建筑实体的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挥物业功能和实现物业价值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一般来说,建筑设备设施包括建筑给排水与消防、采暖、通风及空调和建筑电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物业设备的种类日益增多,新型产品纷纷涌现,不断向更完备、更先进的多样化、综合化系统发展。这不仅使人们对物业设备的功能需求不断提高,也对物业设备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建筑设备管理的内容比较广泛,且渗透面广。其中心内容就是通过对建筑设备设施的管理,延长设备设施的使用年限,确保其功能的正常发挥,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及运行费用。由此可见,建筑设备管理是物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将本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熟悉建筑设备管理工作流程和常见的设备系统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水、电、气系统的维修、保养、操作的综合性技能型人才。

2 我校物业管理专业建筑设备管理类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探讨

由于物业管理专业与制冷与空调专业不同,在后期的工作中强调的是对已有建筑设备、系统的维护、保养、操作,而不是像制冷专业一样偏向于对尚未建的建筑设备系统的设计,故教学内容中显然已不需要建筑设备系统设计、计算及绘制施工图的内容。根据以上的课程教学目标,我们将教学内容按能力层次划分为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建筑设备物业管理常见故障处理和建筑设备工程施工图识读四大模块。这四大模块的能力要求呈阶梯型。以建筑给排水为例,以上四个模块的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学生需要学习基础知识,包含建筑给水方式、建筑供水的主要设备、建筑给水常用的管材及加工方法等;然后,要学习基本操作技能,包括维修工具的使用操作、主要阀门的拆装、各种管道的连接、钳工操作、管道安装等;接着,要学习建筑设备物业管理常见故障的处理,包括常见的管道堵塞、水压不够、简单设备(如阀门、过滤器)故障处理等。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物业工程水暖岗位的基本经验技术,着重训练学生的实操能力;,要学习建筑设备工程施工图的识读,包括常见的给水系统施工图、排水系统施工图、雨水系统施工图识读等。施工图识读能力是建筑设备物业工程管理人员的必备能力。只有具备这一能力,从业人员才能地理解自己所管理的建筑物各部分的功能、作用、特点,才能更、宏观地解决物业管理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

3 我校物业管理专业建筑设备管理类课程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下转第157页)(上接第116页)

3.1 充分利用电化教学

对于基本原理部分的教学,本类课程中的有些内容属于建筑中的隐蔽工程或系统工程

,从已建好的房屋中很难看出起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但这些往往是课程的重点部分和必讲内容。如建筑电气工程中的供电线路、建筑通风及空调工程中的通风管网、建筑给排水中的给排水管网等。这部分内容很难通过看实物或单纯通过教师语言讲解来使学生理解。这就需要借助图片或电脑仿真技术进行演示,将实际的工作流程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此来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当然,这也需要授课教师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相关的教学资料,以满足教学要求。笔者的教学资料主要来源于各学校国家精品课程的已上网资源。

对于更高层次的建筑设备施工图的识读、建筑设备日常的物业管理流程等教学内容,由于图形复杂、日常管理流程繁杂,简单通过粉笔的方式肯定是难以表示清楚的。为此,授课教师特别精选了时代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建筑识图一日通》教学视频(含给排水、供热、通风、空调、电气工程施工图识图)及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物业工程管理》教学视频(含给排水、供热、通风、空调、电气物业工程管理)来补充教学。通过多年的观察,通过视频教学比单纯的粉笔方式要有效很多,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3.2 书本知识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

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大体了解了建筑设备工程中的主要设备、工作过程、工作原理,对于日后所要承担的建筑设备物业管理工作也有了基本了解。但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将书本知识与实物相结合是必须的。由于我校拥有制冷与空调省级实训基地,相应的给排水、供热、通风、空调的实训设备一应俱全,故通过课程学习后,再在实验室或实训中心自己动手操作、亲自实地参观,更加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为以后的上岗打好了基础。

4 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现阶段,我校物业管理专业的生源均为文科生或中职生,学生普遍认为建筑设备管理类课程较难学。分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学生不了解该类课程与物业管理的关系,没有学习动力;二是学生缺乏基本的物理知识,当涉及到水压、真空、物体的三态变化过程、波动等知识时,学生很难理解其原理;三是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不能将书本上的系统图、平面图所表示的建筑物、建筑设备系统立体化、系统化。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以上所罗列的学生的特点,在授课过程应做好以下三点:(1)明确本课程与物业管理专业的关系,告知学生本课程在从此物业管理时所起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本类课程的重要性。本类课程所涵盖的给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等内容,任何一个环节没有管理维护好,都会影响整个物业管理的成败。只有学生明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才会自然地产生学习兴趣;(2)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如遇到需要基础物理知识时,适当增加部分高中物理及化学实验演示内容,强化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3)适当增加高中立体几何的有关知识,并加强课程的实物教学、实训教学,将书本知识与实物、实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同学们在看中学,在做中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的劳动强度。

设备类论文:浅析水厂泵类设备安装的质量与安全

摘要:泵类设备在水厂安装中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生产系统的运行以及维护保养,其中,潜水泵和大功率离心泵以重量大,安装精度高显得最为重要。

关键词:质量 安全

0 引言

200qj32-70/5潜水泵主要参数为:流量q=32m3/s,扬程h=70m,转速n=2850/min,配套功率p=9.2kw,电泵运行总重1433kg(含电机82kg),较大外径185mm。

整台设备分6大部分,其中除轴、叶轮及轴承等内部构件外,还输水管、吐出管、电机支座、轴承支座、电机等,总长度约为1749毫米。因潜水泵通常安装在室内,结合以上参数,可采用逐级起吊组对安装,即将各分段边吊上基础边逐级组对。

逐级起吊组对安装即将长达1749mm的水泵外接管放进基础孔内,这样既减小了吊装高度,也使每次起吊的重量大大降低。

1 质量

1.1 质量方针:

精心安装,保障质量, 科学 管理,品质服务。

1.2 质量目标:

1.2.1 严控施工过程,确保每一个工序均达到规范及设备技术文件要求。

1.2.2 质量验收一次合格。

1.3 质量措施

1.3.1 认真做好各项施工准备:施工前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编制详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严格监督执行,施工前对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填写技术交底记录。

1.3.2 进货检验:进场的设备、材料及仪表,均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等文件,杜绝不合格的产品、材料用于工程中。

1.3.3 严格执行工程质量“三检”制,责任工程师随时进行技术指导,确保每个工序都达到技术要求。

1.3.4 建立完善的质量责任制,落实质量责任,制定奖罚制度,使施工质量与各级管理、施工人员的薪金挂钩保障工程质量。

2 安全

2.1 安全组织管理措施

2.1.1 建立安全保障体系 建立安全保障体系的作用是明确责任,层层负责,协调配合,并在施工全过程贯彻执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的规定,实行安全施工现场达标,创建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

2.1.2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部门、各施工队(组)与项目经理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并严格考核。

2.1.3 安全 教育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安全法规,提高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意识,牢固树立“安全及时,预防为主”的思想;坚持对进入现场的施工工人进行入场安全教育,坚持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向职工通报前期施工安全情况,提出今后要求,讲解安全知识,落实安全隐患整改措施。

2.1.4 安全检查制度 实施各级安全检查制度;项目部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发现隐患,责令小组限期整改;建立安全例会制度, 总结 上一阶段施工情况并做出下阶段可能出现的隐患,并作好记录。

2.2 安全生产措施

2.2.1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开工前,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和专职安全员应向施工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填写安全技术交底记录。施工中,专兼职安全员应按交底内容进行逐项检查、落实。

2.2.2 持安全“三保”使用,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拴好安全带,做好“四口、五临边”的防护。

2.2.3 施工现场的坑、井、沟及各种孔洞必须设置的围栏、盖板、警示标识等安全设施。

2.2.4 作业面高差较大的施工场所,上下要搭设牢固的脚手架,深坑、池底作业要搭设操作平台或扶梯。

2.2.5 设备出库和安装中,重点做好运输、吊装作业过程中的防护。泵体和电机在吊装过程中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划分隔离区,严禁非施工人员随意进入吊装区域。

2.2.6 施工机具要定期维护,起重设备、仪器仪表等使用前必须经过检查,确认安全后方能使用。

2.2.7 施工用临时电源、电线要派专人维护。电动设备应符合安全用电规定,使用前应检测绝缘。泵体在装配时尽可能避免夜间施工,当不可避免夜间作业时,施工区域应有足够的照明,并设置夜间应急照明电源。严禁私拉乱移电线和用电设备。

2.2.8 垫铁施焊时须将二次线拉到焊件上,严禁利用泵壳或电机作为导体进行焊接。

2.2.9 合理布置灭火器材,并派人定期检查,确保有效。

2.2.10 现场所有施工人员,应严格遵守业主的安全规定。

2.3 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 加强劳动纪律,施工中精力要集中,不得在施工现场打闹、开玩笑及随地乱抛工作物。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一律配戴安全帽, 高空作业一律配戴安全带, 脚手架、跳板必须搭设牢固;磨削、敲打、焊接要配戴防护镜。

设备类论文:承压类特种设备系统性风险的探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承压类特种设备的使用数量在不断地增长,因此,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就变得极其重要,在传统的风险评估中,设备的失效可能性和失效后果是主要的检验内容。广东省汕尾市特种设备检验所,提出了失效事件的影响力强度(对社会的影响力的修正因素)一词,在传统的风险评估基础上,对失效后果进行修正,形成系统性风险模型。

关键词:承压类特种设备;系统性风险;网络知情人数;影响力强度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飞速发展,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其在市场上所占比例也在日益增加,这就突出了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性。系统性风险,通常情况下,是指在市场以及机构所组成的系统里,由一个事件,引起的持续损失的可能性,可能会导致系统或者市场发生崩溃,将其扩展到市场监管的范围,是指因为履行不当以及职能设置问题等而导致系统失灵,甚至会造成监管缺失以及丧失社会公信力等一些列问题,最终有可能带来全局性风险,影响到整个行业,系统性风险与市场监管部门的制度建立、职权分配有关。

1 演进模型之网络知情人数

1.1 网络知情人模型的构建

设网络知情人与时间t(单位:小时)的函数关系为f=f(t),这是一个连续可微的函数。通过对Logistic模型的借鉴,可以得出变化率和知情人数存在着正比的关系,即

式(1)中,r(f)是网络知情人数的增长率,同时,其也是网络知情人数f的函数,其较大增长率r0∈[0,1],通常情况下为定值,取决于发生事故的等级;作为知情人数上限的Nmax,是从互联网每天的基本在线人数得到的,例如腾讯QQ同时在线人数已达到一亿人。f0是网络知情人数的初始值,f0=f(t=0),由舆情监测系统的统计数据得出,一般是指在事故发生后(在十二小时以内)有关信息的阅读量。

参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可以将各类事件按照一系列的指标分为四级,包括I 级( 一般)、II 级(较大)、III级(重大)以及IV级( 特别重大)。为了能够很好的表达网络知情人数,广东省汕尾市特种设备检验所将事故等级和人数较大增长率r0相对应,如下表1所示。

对式(1)解微分方程,得:

从(2)式中可以得到,r0越大,达到Nmax的时间就越短;(3)式告诉我们,r0越大,网络知情人数的变化率达到较大值所需要的时间越短。

1.2 规律的分析

在t0时刻,d2f/dt2=0,那么(t0,Nmax/2)就是网络知情人数的变化率df/dt曲线的较高峰,即网络知情人函数曲线f(t)的拐点。当d3f/dt3=0时,方程的根设为t1、t2。拐点t0和t1、t2的关系如下:

t1和t2的关系如下:

对网络知情人数的变化率求积分,t1和t2时的网络知情人总数如(6)式和(7)式所示。从(7)式可以看出,事故发展到t2时,网络知情人总数已经达到上限Nmax的78.9%。

当r0=0.5、Nmax=100,000,000,f0=10000时,网络知情人数的变化率与网络知情人数二者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随时间的变化,网络知情人数呈指数增长;而网络知情人数的变化率同样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在逐渐增长,增长到较大值之后,又随时间的变化降低逐渐趋近于0,很好的描述了网络舆论情况的形成、高涨、波动以及淡化4个阶段。

从图一中可以看出,事故发生后,网络知情人数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展到不同的阶段,其中,事件的形成期是[0,t1],事件的扩散期为[t1,t2],事件的淡化期是[t2,+∞],其中,扩散期又可以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扩散前期[t1,t0],一种是扩散后期[t0,t2],前期知情人数呈现指数增长,后期知情人数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下降。

从(5)式中可以得知,时间扩散期的时间间隔与Nmax以及f0均无关,仅仅和知情人数增长率r0有关,其关系对应表如表2所示。

从上表中可以得知,事故等级越高,扩散间隔的时间就越短,一般事件的扩散期间隔为8.78小时,而重大事件的的扩散仅仅只需要2.93小时。这就表明,若想有效控制事态的发展,就必须在事件发生后的12小时以内,采取有效的措施。

2 系统性风险模型

传统的风险评估由失效可能性以及失效后果两部分构成,,表达式如下:

其中,R是风险;P是失效可能性;C是失效后果,通常是指失效后带来的经济损失或者影响面积。

2.1 建立影响力强度

为了得到承压类特种设备系统性风险的知情人数,广东省汕尾市特种设备检验所只能根据(2)式进行预测。网络知情人数达到Nmax的78.9%的时间越少,说明事件的影响力就愈大,定义影响力强度I,则有:

从上述表达式可以看出,影响力强度不仅与r0有关,还与Nmax和f0都有关系,这就说明影响力强度不但可以反映出发生事故的等级,而且还可以反映网络知情人数的发展与大众对于事故的关注情况。

2.2 模型的建立

通过引入影响力强度I这个因素,修正失效后果,则承压类特种设备的系统性风险的表达式如下:

上式表明,系统性风险可以由传统的风险R和影响力强度I相乘得到。

3 承压类特种设备系统性风险分析

3.1 分析影响力强度的影响

从(9)式可知,在Nmax一定的情况下,I与r0成正比,同时和f0是正相关关系。f0越大,表明事故发生时,周围的人越多,事故的U散越快,也就是说事故的影响力越大。

当r0=0.5、Nmax=100,000,000的时候,不同的f0的情况下,其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

在不同的事故等级以及不同的网络知情人数的初值f0下,t2和影响力强度I的值如下表所示。

3.2 分析系统性风险等级的结果

系统性风险矩阵图通过借鉴API的风险矩阵方法,纵坐标为传统的风险,横坐标为影响力强度I,并对矩阵进行区域划分,同时赋予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分为低、中、中高、高四个等级,根据表3的结果,将I同样也分为四个等级,形成4×4的系统风险矩阵图。

通常来说,事故后果对社会造成的冲击力要远大于事故等级对于系统性风险的影响,也就是说,考虑大众的风险心理的承受能力,承压类特种设备系统性风险的等级划分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知,通过引入影响力强度I的这一因素,使得系统的风险等级有所提高。即使某一事件的传统风险级别为低,经过修正后,使得其风险等级达到中,在影响力强度较大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达到中高级别。

结束语:

广东省汕尾市特种设备检验所创设性地引入了影响力强度,并对传统的风险评估进行修正,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承压类特种设备系统风险性模型。影响力强度和很多因素有关,包括增长率r0、知情人数上限Nmax和知情人数初值f0,而且,其不仅可以很好的反映事故等级,还可以反映出大众对事故的关注情况。当事故等级高,r0大时,社会影响力也会相应的增大,系统风险性也随之增加。如果事故发生在人群密集的区域内,事故的传播速度将会大大增加,使得大众对于事故的关注度较高,系统风险性同样也会增加。这就很好的诠释了相同类型的特种设备在不同的场所发生事故所引起的影响不同的现象。

设备类论文:农业类院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探讨

摘要:仪器设备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创新团队建设与科技平台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的物质基础。本文从仪器设备的购置和使用、维修和报废、管理人员素质以及账目等方面归纳总结了现阶段农业类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学类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对策

仪器设备是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必备工具,也是反映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当前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这些仪器设备,使其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结合宁夏大学农学院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方面的实践和经验,对农学类院校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科学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一、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重复购置情况严重。许多学院实验室的管理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缺少全局认识,一些实验室追求“小而全”的现象还存在。在购置仪器设备时教师往往只根据个人教学和科研的需求或某一个项目的需要,但学院和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在审批时,对设备购置前缺乏必要的调研工作,对本院其他实验室或本校二级学院同类设备的配置情况缺乏统筹安排,导致设备重复购置、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另外,各学院在资产管理上的相对独立状态,学院与学院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导致性能相同或相近的设备重复购置。

2.闲置率高。随着国家对实验室建设投入资金的大幅度提高,部分实验室为追求仪器设备的档次,弃用相对便宜的国产仪器设备而选用较贵的进口仪器设备,造成了国产仪器设备的闲置;有的实验室采购前论证工作不到位,导致所购置的仪器和实验室所需要的仪器不符或因空间不够等原因无法安装,使用率很低或者长时间放置不使用;仪器设备之间没有共享,各个学院之间的仪器不能相互借用,即使是同一个学院的各实验室也不能实现资源共享,这也造成仪器设备闲置现象比较严重。上述这些只注重购买和使用而忽略了管理,缺乏长远规划和统筹安排,以及重复购置而导致的仪器长期闲置,使用率低等现象,是目前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

3.仪器报废不及时。仪器设备的报废和再利用是高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学校和学院往往只注重仪器设备的采购和使用,对仪器设备报废重视度不够,有的教师还存在“个人科研经费购买的仪器属于个人所有”的观念,对待报废仪器随意处置。由于使用者对仪器设备报废的忽视、学校报废手续繁琐及学校存放报废仪器的存放地有限,对已达到报废要求的仪器设备的不能及时报废注销,造成待报废仪器随意堆放,存在安全隐患。

4.缺乏仪器设备维修专项资金。仪器设备随着使用年限延长,日常使用的损耗,零部件的老化,易发生故障和损坏。但许多学校只给学院和实验室批准仪器设备购买资金,没有配套仪器设备在使用中的维护和维修经费,也没有成立专业的维修队伍,造成仪器损坏时没有维修经费和专业人士维护和维修,造成仪器设备的闲置浪费。

5.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设备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与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故障的减少,设备利用率的提高,维修费用的降低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但现实中学院设备管理员多数是兼职,人员变更频繁不稳定,学校和学院也对设备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培养不重视,加上职称评定和工资待遇无法与专任教师相比,严重影响设备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6.账目不清。学校人员调动和学院内部实验室的调整,造成仪器设备使用保管归属变动频繁,而仪器设备账面上的信息调整不及时;退休教师使用仪器设备没有及时收回,仪器设备仍旧在其名下,造成管理脱节;有的已办过报废的仪器设备却未将仪器设备上缴学校资产部门,仍留实验室中,造成实验室仪器设备有物无账等。这些原因都造成学院仪器账目不清,账物不一致。

二、农学类实验室仪器设备规范管理的对策

1.建立和健全x器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现仪器设备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和保障,学校想要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需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办制度、仪器设备对外服务制度、仪器设备采购和验收制度、使用和维护制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使用管理等制度。使用和维护制度分为:精密和贵重设备使用制度、设备使用登记制度、维修保养制度、仪器设备报废及报废设备再利用制度、设备损坏和丢失赔偿制度等。在建立完善设备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上,要加强学校对学院、学院对实验室和实验室对使用人的监督力度,要采用多方法和多渠道的监督手法,层层对仪器设备采购、使用、报废等方面进行监督,加大仪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障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到位。

2.科学规划,合理论证。加强购买前论证规划是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的首要措施,要全校统筹安排,从全局出发,资产管理部门应切实行使其职责,充分了解学校现有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建立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严格执行审核计划,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重复购置的仪器进行删减,对价值高的,但使用方向单一、利用率不高的设备,进行统筹安排。这样既能大幅度地压缩购入量,避免资金浪费,又能促使学校仪器设备的配置更加合理。

3.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设备资产大清查,掌握好每件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对仪器设备在配置、管理、使用、处置工作中长期滞留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对实验室和使用人变更的设备仪器在学院和学校的设备账目上进行调整;对盘亏的仪器设备说明盘亏原因,责任部门要提出处理意见;对在本实验利用率低但其他实验室或学院可利用的仪器设备可进行调拨;对使用年限长,已损坏无维修价值的仪器设备可申请报废。这样才能进一步规范仪器设备配置、管理和使用程序,提升仪器设备管理水平。

4.提高对管理人员的重视。设置专职或兼职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使每件仪器设备的管理可以责任到具体使用人,这样可解决仪器多且分散不便管理的问题;加强对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通过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学习,提高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提高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待遇,可通过绩效考核等办法,对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人员可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开展。

5.设立维护维修专项资金。设立仪器设备维护、维修专项资金,有条件的学校可成立仪器设备专业维修队伍。对有故障的仪器设备可及时维修,使仪器设备发挥较大利用率,确保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可根据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定期维护维修,避免事故发生。

6.做好仪器设备报废工作。严格执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报废制度,学校每年2次进行仪器报废工作,对使用年限长、乐厮鸹滴尬修价值要及时报废。待报废的仪器设备处置要行技术检测、鉴定区分状态,对于有利用价值的仪器设备要充分挖掘待报废设备的使用价值,进行再次利用;无利用价值的仪器设备则及时处理。

7.开发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仪器设备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人多、使用地点分散等特点,这些特点造成仪器设备的管理难度较大。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开发,可通过网络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实时性、动态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系统采用集中式和分散式管理的模式,学院和实验室可过网上管理系统及时、的把本单位仪器设备的新增、变更、维护、调拨、报废等信息反馈给学校,减少仪器设备账物不符现象;学校也能更加地掌握各学院的仪器拥有情况,以便从整体上对全校的仪器设备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建立也可以克服手工对账因疲劳等方面因素出现的错误,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老师和学生也可以通过系统获取全校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实现全校仪器共享。

设备类论文:复杂类测试设备的便携式、通用化设计

摘 要本文简要描述了某个测试项目的硬件测试资源需求,通过实例介绍了某个测试项目在测试资源的集成、矩阵式切换采集、便携式机箱三个方面的便携式设计。通过设备接口定义,结构零部件,功能板卡、电器开关、接插件的选型,软件编程模式等设计实现了复杂类测试设备的通用化设计。

【关键词】复杂类测试设备 便携式设计 通用化设计

1 硬件测试资源

本测试项目硬件资源需求如下:

(1)ARINC429数字信号:输出12路,输入4路;

(2)RS422A数字信号:输出8路,输入8路;

(3)直流模拟量(0~10V):14位以上 ,输出10路;

(4)直流模拟量(0~60mV):误差小于30uV,输出2路;

(5)电流源:0~20mA电流源,输出1路;

(6)交流模拟量:400Hz正弦, 0.56V~5.6V,精度±0.4%,输出3路;

(7)交流模拟量:±10V范围内一个固定值,随着转速频率在0~100Hz变化),输出2路;

(8)LVDT传感器:有效值为3.5V±0.15%VAC,1800±2Hz,出1路;

(9)电阻信号:10.00Ω~1000.00Ω,输出11路;

(10)离散量:输出80路;

(11)离散量:输入5路;

(12)LVDS视频信号:输出6路;

(13)LVDS视频信号:输入2路;

(14)电源:直流28V DC (≥8A)1路,交流36V/400Hz (≥2A)1路,直流10V DC (≥500mA)。

2 设备的便携式设计

设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来满足便携式的要求:测试资源的集成、矩阵式切换采集、便携式机箱设计。

2.1 测试资源的集成

(1)LVDS 视频输出信号:本测试项目中要求提供6路LVDS视频输出信号,并且主控计算机能够控制6路LVDS信号的单独开启和关断。通常设计需要6路VGA视频源、6个视频转换器将VGA信号转换为LVDS信号,另外通过离散量逻辑电路板对信号进行切换,实现独立控制。而本项目中设计一块视频输出卡,通过RS232端口与主控计算机通讯,实现了6路LVDS信号的单独开启和关断,解决了需要大量测试资源的问题,板卡工作原理见图1。

(2)LVDS 视频输入信号:本测试项目中要求有4路LVDS视频输入信号,通过逻辑关系能够选择4路中的1路信号输出。通常设计需要4个LVDS视频转换器,另外通过离散量逻辑电路对信号进行切换,实现独立控制。本项目中设计一块视频输入卡通过离散量的逻辑控制实现了4路LVDS信号的逻辑输入选择,板卡工作原理见图2。

(3)电源:定制了一台4路输出电源,这4台电源相互独立,安装在同一个模块中。每一路输出电压都有独立的过流、短路保护功能,每一路都有LED指示灯显示电源是否输出;通过RS232接口能够程控每一路电源的输出,整体电源高度为2U。本项目中将4种不同种类的电源集成到一个模块中,减少电源的占用空间;

(4)对于常规类ARINC429、RS422A、直流模拟量、离散量类等信号选用多通道类板卡,减少同类信号的板卡数量,例如:选用了1块16通道的ARINC429板卡,替代了2块8通道板卡的方案。

2.2 矩阵式切换采集

对于有些要求多个通道输出,而硬件资源有限的信号,采用矩阵式开关采集或输出的方式解决。

(1)本项目要求提供11路输出电阻,每一路都要求连续可调。如果采用2通道的输出电阻卡,则共计需要6块电阻卡才能满足测试要求。本设备中采用了一块2通道的输出电阻卡和一块高密度开关卡的方式解决了此问题,节约了板卡资源。多路输出电阻工作原理图见图3。

(2)设备输出的11路电阻在输出给被测产品前,需要设备进行闭环测量,通常需要11路硬件测量资源通道,并且测量需要4线制采集方式。本设备采用了一块万用表板卡和一块4×40的2线矩阵开关卡实现11路输出电阻的采集测量。采集测量的工作原理图见图4。

2.3 便携式机箱的设计

为了方便运输,本设备定制了一体化的6U三防机箱。本机箱功能特点如下:

(1)19英寸、6U标准框架结构,适用于各种标准仪器安装,本设备选用18槽PXIe机箱和一个2U

高固定电源组件安装在标准框架结构上;

(2)一体化显示输入组件:安装于机架的前端,收起状态,可以锁定;打开以后,键盘/触摸板部分可以向下翻开,显示器可以调整一定的角度;

(3)减震性能为20~2000Hz衰减2倍;

(4)箱体两侧安装4个抬环,便于设备的搬运;

(5)箱体前后面安装有保护盖,设备使用能够轻易的拆下,设备不使用时能够轻易的盖上。

机箱内部各个硬件资源的连接关系见图5。

3 设备的通用化设计

本项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通用化设计工作:设备接口定义,结构零部件,功能板卡、电器开关、接插件的选型,软件编程模式等。

3.1 设备接口定义

对于本测试设备,采用海量接插件的接口形式,每个接插件有260个管脚,每一个接插件都是按照标准定义来定义的,例如:第1个海量接插件全部是数字量信号,其信号包括:ARINC429、RS422A等;第2个海量接插件全部是模拟量信号;第3个海量接插件上半区全是电源信号,下半区全是备份信号区域等。每一个管脚也是按照标准定义来定义的,例如:第1个海量接插件0~32管脚是ARINC429信号的输入管脚、第3个海量接插件的1~6管脚是直流28V电源输入管脚等。

3.2 结构零部件

设备内部结构模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其它多个设备验证后,其结构模式基本固定下来,例如:将显示输入组件、海量接插件、适配箱、转接箱等做为标准结构模式,从而减少结构零部件的种类和数量,降低了设计工作量。结构零部件见图6。

3.3 功能板卡、电器开关、接插件的选型

经过对多个厂家和型号的对比,另外经过长时间的其它设备验证后,确定下来以后所使用的种类和型号,从而减少这些器件的种类。

3.4 软件编程模式

使用的项目开发软件具有以下功能和特性:

(1)编程模式是固定的,通过配置接口文件或编写固定的测试程序集,就能完成测试项目;

(2)编写的程序易于后续人员维护;

(3) 底层板卡驱动是独立的,更换底层板卡型号,顶层测试程序不需要变更;

(4)符合IEEE 1641[1]和IEEE 1671[2]等对通用设备要求的标准;

(5)能够满足实时性要求高的测试项目。

4 小结

复杂类测试设备的便携式、通用化设计在以下几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方便产品的移动测试、提高设备利用率;

(2)体现测试设备标准化的统一、简化、协调、优化的理念;

(3)对促进技术成熟、降低成本、缩短研制周期、简化维修等具有重要意义。

设备类论文:现场金相检验在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在用承压类特种设备通常工况条件复杂,容易导致设备因材料问题失效。为保障设备长期、、安全地运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尤其在特定的工况条件下,现场金相检验因其检验结果直观、可比较,可记录的优点,是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就承压类特种设备现场金相z验进行相关探讨,着重介绍现场金相检验实施程序,以及工艺控制要点,便于特种设备检验和管理人员参考。

关键词:现场金相检验;承压;特种设备;手段

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在石油化工、电力、冶炼冶金、城镇燃气等行业,承压类特种设备大量服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一直贯彻从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管理、定期检验全过程的监管方式,并特别强调定期检验的重要性。而承压类特种设备失效原因绝大多数是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因此按规范要求进行定期检验,是加强特种设备监管的重要环节。在工况、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相当部分承压类的特种设备失效前主要以材质劣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材质的氢脆、球磨化、蠕变、应力腐蚀裂纹等),通过现场金相检验能直观的对失效材质组织结构进行观察,记录、分析,通过与正常组织形态进行比较,得出直观、的检验结论,因此是检验过程中的重要的检验手段。

1 金相检验的实施程序

金相检验的实施程序图1所示。

2 金相检验的实施控制要点

(1)检测部位的确定:在实施金相检验前,对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管理记录等档案资料以及设备实际结构、现场操作情况应进行详细的了解[1]。(2)打磨,抛光:现场金相检验试件打磨的原则是尽可能减少对工件材质损伤、由粗到细,尽可能一次完成。打磨抛光后,应对检验部位进行显微观察,以确定是否有凹坑等影响分析情况,如果存在则应重新打磨抛光。(3)检验部位的浸蚀:打磨抛光后的检验部位,须进行浸蚀处理。现场金相检验通常情况下选择化学浸蚀法。浸蚀剂的种类、浸蚀时间、溶液浓度须根据金属性质、显微观察倍数确定。浸蚀程度的控制对显微观察时放大倍数直接相关,因此,对检验点的浸蚀程度控制应根据放大倍数来确定,也是经验的金相检验人员应注重的。(4)显微观察:检验部位浸蚀完成后应用金相显微镜对显微组织进行观察检验,操作方法按不同结构型号的仪器说明书进行。(5)记录:现场观察记录通过照相、利用AC覆膜复型。传统的金相摄影仪需要通过底片曝光冲洗才能实现。现在,由于数码成像技术普遍应用,直接利用数码相机就能拍照获取,而且还可在显示屏上进行初步观察。(6)金相组织分析,检验人员应根据现场获取的记录数据(图像)、复型,对组织结构进行判断、识别,并进行正确的评定。(7)形成报告,报告应根据有效的记录数据如实出具[2]。

3 现场金相检验应用

3.1 原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厂检验

对于一些重要、有特殊要求的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进行进厂检验(验收)。如特殊环境下使用的高温高压法兰、阀门阀体、阀芯、弯头、三通等,临氢环境下使用的构配件(如合成塔用的透镜垫等)。其化学成分、热处理状态、理化性能都有具体技术要求,通过光谱分析、化学分析、硬度检查不能满足检验要求的,则应通过金相检验加以分析评判。在具体实施前,应进行以下方面检查:(1)首先对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原材料的质 量证明文件进行核对。(2)进行外观检查,查看有无明显超标的制造缺陷如裂纹、气孔、材质疏松等;第三光谱分析或化学分析、硬度检查结果。如果前述检查不合格,无需金相检验。

3.2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

就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而言,金相检验能有效发现和判断材料是否存在劣化倾向,对已经发生的材料劣化形式――脱碳、渗碳、石墨化、蠕变、回火脆化、高温氢腐蚀进行判断,还能对材料劣化的程度进行分析、评定。因此,金相检验不仅仅为检验报告安全状况等级的评定提供依据,也为使用单位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了技术数据支撑。

4 结语

本文通过介绍承压特种设备金相检验的应用、分析现场金相检验实施程序,以及工艺控制要点、展望未来技术发展方向,旨在能够提高现场金相检验工作的质量,保障承压类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的实施,进而保障承压类特种设备安全、的运行。

设备类论文:船舶机舱设备维修分类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间的货物贸易往来也愈加频繁。船舶作为一种主要的运输方式,我们一定要做好船舶机舱设备的维修工作,这样才能保障货运的正常运行。船舶机舱设备的维修对于船舶管理公司来说非常重要。目前船舶机舱设备的维修分类有很多种,而我国主要采用的维修分类方式是定期维修,这种维修分类方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端,所以我们应该积极探寻新的维修方式分类。因此本文就船舶机舱设备维修分类进行研究。

关键词:船舶机舱设备;维修分类;研究

1 前言

船舶机舱设备的维修包括很多的种类,在维修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进行检修。这样才能科学有效的保障船舶的正常使用。但是很多的船舶管理公司都无法认识到船舶机舱设备维修分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等船舶出现问题后才需要进行维修。而且船舶管理公司认为船舶的维修和使用是存在冲突的,因此就尽量减少船舶的维修频率。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因为只有保障船舶的正常运行,才能更好的保障公司的利益。因此船舶管理公司应该将目光放长远,积极采用科学的船舶机舱设备维修分类管理办法。

2 船舶机舱设备维修分类现状

目前我国的船舶管理公司对机舱设备维修分类管理工作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采用的方法也相对比较落后。这样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无法有效的对船舶进行有效的维修。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还在很大程度上为船舶的正常运行埋下了隐患。我国目前大多数的船舶管理公司主要采用以下四种维修分类方法。

及时种,就是定期维修分类方式。这种维修分类方式主要是根据机舱各设备的使用次数来进行分类。对每一个设备的安全使用次数进行规定,一旦使用次数达到规定的使用次说就要开始进行强制维修。这是一种非常不科学的维修方式,因为很多的机舱设备使用次数都会比规定的安全使用次数多很多。所给的次数也只是一个参考,如果按照这种维修分类方式来进行维修,就必然会造成维修过剩的情况。这不仅严重浪费了维修资源,还非常有可能引发其他的一些维修故障。

第二种,就是改进型维修分类方式。这种方法主要是在机舱设备进行升级或者有维修计划时进行的一种维修活动。这种维修方式会在设备原有性能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提高。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船舶的工作效率,同样也给船舶运行的稳定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第三种,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维修分类。这种维修分类方法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机器是否需要进行维修主要是凭借人们的经验来进行判断。虽然经验是是一个宝贵的东西,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舱内的设备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很多的问题可能出现在设备内部,凭借经验很难进行有效判断。因此这种维修分类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第四种,就是根据故障发生后的情况来进行维修分类。这种维修方法的指导思想就是只要船舶不出现问题,就不会对船舶进行维修,也不制定一个定期的维修计划。长期下来,必然会对机舱内的关键设备产生致命的影响。因为在船舶机舱内部有很多设备只要定期进行维护,就能够进行长期使用。但是如果将其中的维护保养工作省略,就会造成机械的不可逆性损伤,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3 船舶机舱设备维修分类改进措施

3.1 采用针对性维修分类方法

采用针对性维修分类方法可以有效的对各种维修作业进行分。这种分类的核心指导思想是统筹,重点维修。我们应该首先对机舱内部的每个设备进行深入的了解,熟知每种设备的维修方式和容易出问题的地方。这样才能对每一件设备有一个大致的认识,然后再将这些设备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分类。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进行重点维护保养,对不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列入日常保养计划。这样就能够充分提高维修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在这种维修分类方法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我们重点注意以下几点内容。及时,就是在检修的过程中要做到坚持经常,对于一些关键的部位,应该进行每日例行的检查,对于另外的一些设施则可以进行每周一次的检查和维护,从而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维修管理形式和体制,最终能够减少设备等费用的投入和人力的损耗。在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和检测的时候,需要检修人员定点的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的检修维护记录,从而减少故障出现的可能性,最终也能够为整体设备的安全性提供保障。第二,不同的设备都应该有不同的维修标准,这样才能更好的对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因此我们在维修方法上应该有所区别于针对。第三,设备需要经常更换的各种零部件提前进行备件,这样才能让维修工作快捷有效的进行展开。第四,对每次维修的情况进行记录,这样一旦某部分出现问题就可以查询原来的维修记录,从而更好的找到问题的所在。这些都是需要在此种维修分类方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2 采用更加灵活的定期维修分类方式

在传统维修分类的过程中也是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的,比如定期维修分类方式就是一种比较科学的维修分类方式。这种分类方式的缺点就是灵活性不够高,容易造成维修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在此种维修分类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一些调整。这样就能够更加灵活的处理各种维修问题。

首先需要我们对各个设备的维修周期进行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岁维修种类进行划分。其次需要我们在维修分类的过程中对每种设备的特性进行了解,对于经常出现问题的设备和容易出现损耗的设备进行重点维护。我们可以适当的加大对这些设备的定期维修频率,采用每日巡查的办法来实时监控这些设备的使用情况。一旦出现劣化的趋势,就要进行重点观察,随时准备好对这些设备进行维修。就是制定一些紧急维修预案,这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各种突发状况。采用灵活的定期维修分类方式是一种非常高效便捷的办法。因此我们应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断进行总结,这样才能更好的对船舶机舱设备进行维修。

4 小结

总而言之,我们的船舶机舱设备维修分类办法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必然会影响船舶的正常使用。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寻找出目前船舶机舱设备维修分类的不足,及时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船舶运输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

设备类论文:决策树分类算法在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装置可用性判断中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利用决策树分类算法技术对各厂家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装置的性指标进行自动监控统计,通过对决策树工具的深入研究得出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装置在通信、缺陷、数据有效性等方面分类计算方式,提升对各类装置厂家设备质量科学性评估。

关键词:数据可用性计算 通信故障分析 设备缺陷分析

随着国内输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的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监测数据缺乏专业的软件工具进行数据自动过滤和分析,各供电单位安装了大量的输变电设备监测装置,积累了大量的在线监测数据。在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领域的一个重要工作便是根据各种状态监测数据,实现对设备的状态评价,但是装置尤其是输电监测装置的低可用性阻碍了工作的开展。

输变电监测装置的可用性主要依赖于几个方面:一是监测装置采集量的度;二是监测参数的计算方法;三是装置与主站之间的通信情况;另外还包括电源状态、数据传输频率等其他因素。

目前,国内外在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方面主要集中于输变电监测装置性提高和监测数据应用方面。对于输电线路监测装置,由于安装位置的差异性、通信条件的差异性、环境的恶劣性方面差异较大,对于装置可用性或数据有效性环节通常关注较多的为严重偏离正常值的数据,同时监测装置数据与线路设计紧密相关、需与线路试验数据、运行数据紧密结合使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分析还需借助各类数据分析工具,目前普遍缺少关注,主要为线路运维人员根据经验主观关注。对于变电监测装置,监测装置的可用性相对较高,运维人员也主要根据经验判断设备的可用性,目前数据可用性判断主要为以下几种。

(1)输变电监测装置数据有效性问题。

此类问题的表现为:在一定时间段内“统计时间”(为了便于计算和展示默认为一个月,可以由用户手动设置修改),服务器可以接收到装置发送的数据,但是接收数据中包含无效数据,即数据库中储存的数据中包含无效数据。

(2)输变电监测装置通信问题。

此类问题的表现为:在一定时间段内“统计时间”(为了便于计算和展示默认为一个月,可以由用户手动设置修改),服务器接收数据时断时续,即数据库中储存的数据时断时续。

(3)输变电监测装置本体缺陷问题。

此类问题的表现为:在一定时间段内“本体缺陷时间”(为了便于计算和展示默认为一个月,可以由用户手动设置修改),服务器接收不到数据,即数据库中储存的数据没有此类数据。

采用决策树计算模式对以上3种类型进行分类量化,并对每种类型进行决策计算,求出该类型下评价分值。

决策树是一个预测模型;他代表的是对象属性与对象值之间的一N映射关系。树中每个节点表示某个对象,而每个分叉路径则代表的某个可能的属性值,而每个叶结点则对应从根节点到该叶节点所经历的路径所表示的对象的值。决策树仅有单一输出,若欲有复数输出,可以建立独立的决策树以处理不同输出。数据挖掘中决策树是一种经常要用到的技术,可以用于分析数据,同样也可以用来作预测。

一个决策树包含三种类型的节点:

决策树学习也是资料探勘中一个普通的方法。在这里,每个决策树都表述了一种树型结构,它由它的分支来对该类型的对象依靠属性进行分类。每个决策树可以依靠对源数据库的分割进行数据测试。这个过程可以递归式的对树进行修剪。 当不能再进行分割或一个单独的类可以被应用于某一分支时,递归过程就完成了,另外,随机森林分类器将许多决策树结合起来以提升分类的正确率。

决策树同时也可以依靠计算条件概率来构造。决策树如果依靠数学的计算方法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数据库已如下所示:(x, y) = (x1, x2, x3…, xk, y)相关的变量 Y 表示我们尝试去理解,分类或者更一般化的结果。 其他的变量x1, x2, x3 等则是帮助我们达到目的的变量。如图1所示。

1 单个装置可用性量化方法

输变电监测装置的可用性量化结果包括输变电监测装置本体缺陷量化结果、通信问题、数据有效性量化结果两种。

1.1 输变电监测装置通信问题量化方法

主要表现为在一定时间段(需要相关人员手动设置)内,根据装置的有没有上传数据来计算装置通信问题比例,即数据中出现缺值。具体方法是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实现数据的缺失数据的判断和统计,进而得到输变电监测装置通信问题量化结果:

1.2 输变电监测装置本体缺陷问题量化方法

由现场相关工作人员负责手动输入,并确认为输变电监测本体缺陷问题装置,进而组织人员维修或实施其他检修方法。

输变电监测装置本体缺陷问题量化分值只有0(缺陷)和1(正常)两种。在一定时间段(以自然月为最小时间单位)内取正常装置状态的平均值。

其中,装置正常天数是指服务器能够接收到数据的天数,通过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到。

1.3 单个输变电监测装置可用性量化方法

一个输变电监测装置的可用性量化的最终结果为前面三种量化结果的平均值。

单个输变电监测装置可用性量化结果为: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装置及具体监测数据参数表如表1:

2 总体装置可用性量化方法

同一厂家同一类型的装置可用性量化结果:

同一线路同一类型的装置可用性量化结果可参照(公式4)计算。

总结:通过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装置运行状态的研究,结合决策树分类算法工具实现了对各类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装置质量的提升,提高了对全网输变电设备有效监控,保障了电网运行安全。

设备类论文:承压类特种设备安装工程的监督管理

摘要:文章从承压类的特种设备在安装、维修、改造等工程方面,对质量的保障体系、材料在安装管理、竣工资料监管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使得监管的效果得到提升,从而减少甚至是很好地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监督管理;承压类;特种设备;安装工程;质量体系 

所谓的承压类特种设备指的就是那些能够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全、具有较大危险性的一些压力设备,其特点就是数量比较多,分布非常广泛,具有多种多样的介质,如易燃、易爆、腐蚀性、高温、高压、剧毒性等,这样的设备有的时候运行的条件特别恶劣。因此该设备在进行安装、改造以及维修等方面特别重要,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对设备在运行方面带来安全隐患,而且若是发生了事故必然会导致重大的人员伤亡以及巨额的损失,有的甚至会危害到自然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1 监督管理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装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安装单位的质量体系没有得到及时的建立

目前国家关于特种设备的管理规定等方面制定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技术的操作规范,但是很多安装设备的单位却对这些设备的质量体系等相关方面的文件没有能够及时地去修订,再加上质保的人员没有及时得到近期的培训以及技术理论教育,从而导致质保人员对设备在安装方面出现的新规范等体系文件没有很好地掌握。

最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人员的流动性特别大,使得负责质量体系的相关人员以及维护、质检的人员不太固定,从而导致设备在质量的保障方面的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有的单位还出现不按照相关要求替工作人员及时地办理变更或者聘用手续,在质保人员的名单中继续挂名不用的人员,使得质保体系的人员无法按照国家新规范的TSGZ0004-2007基本的要求。

还有的单位,从总公司一直到项目工程部这段流程里,承压类的特种设备在安装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质量保障,使得质保体系无法很好地层层运转;甚至有的单位在新招进人员后没有对新人进行系统的培训,就直接安排人员到现场进行工作,导致新人不熟悉承压类的特种设备的业务,使得承压类特种设备所建立的质保体系在进行运转方面过程中产生一定的问题。

1.2 对于材料的管理工作方面不严谨

目前在我国的建材行业里面假冒伪劣的建材还是比较多的,进而导致单位企业所购进的部分受压的元件在质量的方面出现不符合国家相关的规定以及标准等,购进这些伪劣材料会为单位或企业的工程留下一定的隐患,因此在材料购进方面要求安排专人对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验收。

管理材料的制度不健全,在对受压元件的相关材料验收的时候没有制定一套系统,如对单位所购进的材料没有严格地进行检查以及验收,而且对于材料在入库、领用以及发放等这程方面没有很好地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还有的单位对于材料购进后进行存放的方面并没有明确材料的分区,对相关的材料没有进行有效的标识,混乱地把所有材料堆放到一起,导致无法对问题材料很好地进行跟踪追溯。

管理焊材不规范。例如没有达到焊材一级库温以及湿度等相关的要求,对于焊条的烘干次数没有很好地进行控制,反复对焊条进行加热烘干甚至是还没有烘干就开始使用。

质量的证明书不符合规定。有些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字迹模糊不清,有的甚至没有标明原件的存放单位,有的还没有经办人的签字以及单位的印章,对于跟踪追溯方面的资料缺失等。

1.3 对于设备在安装过程中的监管工作不到位

有些单位在对设备进行办理的监管手续不齐全。例如在开工前没有按照规定办理施工告知的相关手续就擅自开始施工,没有经过监管检测就开始让设备投入使用等,导致监检的工作没有办法正常的开展,再加上施工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的工艺要求进行工作等。对于无损检测的工作不严谨。如没有对工艺检测的规程以及工艺卡,而且检测的比例不按照相关的规范以及要求进行检测,底片的储存室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设计。目前检测的单位开始迈向市场之后,因为还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导致一些单位对于设备的监测工作方面踩法律的红线,有的甚至弄虚作假触犯法律

法规。

1.4 对于竣工的资料监管工作方面存在一定的纰漏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有部分单位和企业在竣工资料的管理工作方面做得不到位,在检查时经常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竣工的资料不完整,有的出现大量的错漏;有的资料在设计与单位实际的工程中出现不一致的现象;在对锅炉进行安装工程的工作方面没有对设备焊接的相关记录或者是有记录没有签名,对于辅机安装的记录也出现缺失的现象,有的在对锅炉进行煮炉的记录方面所填写的内容较为敷衍等。

1.5 相关部门对单位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

在我国对于在承压类的特种设备方面所制定的相关的法规体系目前还是不太完善,再加上对其监督管理的部门的职能有所交叉,出现多部门进行管理以及执法的现象,对于承压类的特种设备在监管的工作环节方面还是比较的薄弱,进而导致对承压类的特种设备在监察等方面的工作经常做得不是很到位,使得部分企业单位承压类的特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 加强监督管理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安装

2.1 在对承压类的特种设备进行安装时的申请许可方面必须严格地把关

在单位安装承压类特种设备的时候相关部门要严格对单位的施工许可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在准入之后还应加强证后的抽查监督,以随机抽查、举报严查等方法方式进行严厉监管,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管机制,对于发现具有不符合规范操作的或者是具有违法行为的应依法给予撤销查处,使得承压类特种设备在安装方面的质量得到提高。

2.2 让监理在工程质量的控制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监理人员应该对单位的承压类特种设备在安装、施工维护等方面的特点有所掌握,而且监理人员能够及时地对承压类特种设备进行有效的跟踪监理,使得工程的质量有所保障;鼓励监理专人到现场巡视,对设浼证点以及停止点等方面的质量控制严格把握,发现问题要及时停止操作并通过检查逐道的工序交接,对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2.3 对于单位企业的开工条件方面应该加强检查

在承压类特种设备进行安装之前,单位企业要根据相关规定向当地的质监部门进行告知并办理相关的手续。在进行施工之前,单位和企业负责人还必须要去特种设备的检验部门对申请的承压类特种设备进行申请监督检验等相关业务的办理。相关部门在在受理时应该仔细、严格地检查所提交的各项资料,如相关的资格证件是否齐全,设备安装的设计是否符合、是否具备项目工作的资格等。对于开工的审查报告,质监部门应该在开工之前加强督促施工单位对相关体系的建立,必须从相关人员的资质、数量、素质以及安装设备的品种、数量等都必须严格核实审查,保障施工队伍满足相应的工程需要。

2.4 加强承压类的特种设备对安装材料的管理

监理单位必须严格对材料的购进进行严格把关,要求必须有材料证明的相关文件,另外必须特别注意证明的资料是否有效真实。加强材料的监管,对于承压类的特种设备工程所使用的材料要严格监管相应采购来的质量,一旦发现有不合格的材料必须要坚决将其清除施工的现场,保障工程的质量。

2.5 严格监检安装过程

对于施工的环节一定要严格加大监管的力度,不放过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把好工程的质量关。同时监检的部门必须加大其执法的力度,特别是对承压类的特种设备在施工现场方面要严格进行监管,对发现不落实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体制等问题的单位要严厉查处,彻底扭转承压类特种设备在安装管理方面不严厉的现象。

2.6 改善质监部门的监管方式

2.6.1 有效开展电子政务这一工作方式。现代的信息电子技术特别发达和先进,监管部门可以积极地利用好电子政务,通过网上办公的形式,使得安全检查的建设能够以网络信息的形式更加方便快捷地完成,同时多向社会提供一些相关的政务信息,特别是对承压类的特种设备,实现动态地实施安全状况的跟踪监督,另外通过电子政务能够方便个人或者是企业快捷地办理相关的行政许可并且也多渠道的开通申诉以及举报等方式。

2.6.2 要加快建立健全对于承压类的特种设备在动态式监管工作的体系。要结合实际将承压类的特种设备进行科学有效的区分,并且通过实际情况对安全监管的方式进行系统的制订,根据实际进行监管能够使得工作效率得到针对性的提高,通过网络这一个平台对实际情况中的风险状况进行探索能够很好地建立健全动态式的监管体系并且对于相应技术的应急抢险方面要有一定的保障,使得单位对承压类特种设备在事故的预防甚至是对相关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方面可以有效地得到提升。对于建立健全安全网络监理人员的工作制度方面的工作要去积极地探索,使得安全监察的网络以及相关的信息网络能够加快完善,进一步确保承压类的特种设备在进行投入使用之前能够在得到依法登记的同时还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动态式的监督与跟踪。

2.6.3 加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规范的宣传力度。相关的执法部门可以有效地利用一切合法的途径,如借助当地媒体的报道或者是开展相关的培训或者向社会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等活动,将国家对于承压类的特种设备所制定的相关法规以及标准要求进行大力宣传,使得承压类特种设备在社会层面的关注度得到有效提高。另外,可以安排专家对相关单位进行教育指导确保管理设备专人以及社会和单位对法律法规的知情权益,提高监管部门的执行法律法规的标准,切实提升单位、监管人员、专人的法律意识以及操作技能,真正做到承压类的特种设备的防患于未然。

3 结语

承压类特种设备在安装的质量方面直接对其在运行方面造成影响,对于承压类的特种设备的安装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一定要遵循“以预防为主”这一大原则,并且与单位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鼓励相关专人去不断进行探索监管的方式以及监管的技术,从而采取有效的科学的监管措施,这样才可以较大程度上避免事故发生。

设备类论文: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在升降时的防坠装置

[摘 要]在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现有的技术中,控制载车板 李兴宇在升降过程中的防坠措施尚没有一个完整、实用、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的是一种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载车板在升降过程时的电磁铁防坠装置,本文所述的防坠装置是由电磁铁防坠器和在横移框架纵梁上安装固定的载车板倾斜检测装置组成,检测装置是由激光电路控制开关组成,通过载车板上的反光板、PLC集成电路组成控制电路。

[关键词]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载车板升降、防坠装置、倾斜检测、光电开关。

1 引言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在各个城市都存在停车场地少,出现停车难的情况,尤其是在城市的老城区更是严重。为了解决城市停车难这个困境,各地开始大量使用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以解决停车位不足的问题。

目前国内运行的机械式停车设备中,大多数是钢丝绳提升的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每年还以80%的占有量在增加。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是以钢结构为设备基本框架,每个车位配有横移框架,载车板、升降电机、电器控制箱及PLC控制电路,横移框架是安放在基本框架上,可进行左右移动;载车板是承载汽车的装置,汽车停放于此,由升降电机进行牵引可进行上下移动,载车板由四根钢丝绳提升或下降;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大多数由多层组成,载车板提升到位后,有防坠器非接触钩住,防止意外坠落。

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的载车板在提升和下降过程中时,载车板是没有其它保护设施的。用钢丝绳提升是一种常用的、低成本的、的方法。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会出现以下几种隐患:

1.1 由于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常期使用,横移框架左右横移时的晃动,悬吊的载车板不断地进行上下移动,钢丝绳头长期使用如果保养不到位,易造成钢丝绳的疲劳损伤;

1.2 由于提升机构是电机、减速机和钢丝绳卷筒是一体的,在载车板提升和下放车辆时,如钢丝绳掉道,会发生载车板倾斜意外,

1.3 载车板提升到位时,如果防坠器钩住载车板的门型钩后发生电器故障,或间隙太小,在载车板下送车辆时,防坠器如果未打开,会出现载车板倾斜意外。

1.4 在长期使用机械式停车设备时,有可能造成钢丝绳断丝、固定螺丝松动、操作人员操作不到位而产生各种意外事故等,出现以上意外情况都可能发生载车板倾覆、车辆掉下损伤的事故。

在行业内现有的技术中,目前在控制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载车板在升降过程中的防坠措施尚没有一个完整、实用、有效的方法。

2 防坠装置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2.1 防坠装置的构成

该防坠装置是一种结构简单、功能、性高、安装使用方便的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的载车板在升降过程时的电磁铁防坠装置。该装置是安装在横移框架的纵梁上,一个横移框架安装四个电磁铁防坠器,由这四个电磁铁防坠器、光电感应系统等组成一个车位横移框架的防坠系统。

2.1.1 电磁防坠器是安装在横移框架上的防坠器,防坠器是由支架、电磁铁、触碰开关、防坠挂钩、回位弹簧等组成,防坠器支架形状便于防坠挂钩旋转,防坠挂钩通过联接轴相联,电磁铁推杆伸出后推动防坠挂钩进行水平方向90度角旋转;拉簧固定在支架和防坠挂钩上,不运行时收缩时将防坠挂钩定位,防坠挂钩工作完成后弹簧将其拉回,触碰开关控制防坠挂钩工作到位后起断电控制。

2.1.2 防坠装置中的检测系统是由四组激光光电开关、开关支架和反光板组成,通过电缆与PLC联接,控制系统电路。所述的检测装置激光探头是通过支架安装在横移框架底部,相对应的在载车板四个角上安装有激光反光装置,四个点形成一个平面,通过调整载车板平面保持水平,光线照射在反光装置上,反射回激光探头时电路保持畅通,即载车板保持平衡,车辆安全。载车板在提升和下降过程中,激光探头始终发射光线照射在反光装置上。检测装置工作启动是通过本车位控制系统控制的,本车位开始工作时,检测装置即启动工作,工作时间控制在载车板降到地面轨道后或提升到终点时终止。

2.1.3 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载车板在升降过程时的防坠装置,包括载车板倾斜检测装置和电磁防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坠器是由电磁铁防坠器和在横移框架上纵梁上安装固定四个载车板倾斜检测装置组成,检测装置是由激光电路控制开关组成,通过载车板上的反光板、PLC集成电路组成电路控制。

2.2 工作原理

2.2.1 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在工作时,在车位需要升降时,其它车位的横移框架需要移动,形成一个上下的垂直通道,需升降的车位就在这个通道内进行上下运行。而防坠系统起作用的,是在升降车辆的下一层的防坠系统进行安全防护:由下一层通道内相邻的两个横移框架上的电磁铁防坠器发挥作用,对升降通道中准备升降的载车板进行防坠保护的。升降的车位由激光光电开关对升降的载车板进行照射并反射,载车板正常升降时,反射光反射到接收器,电磁铁防坠器电路不通,电磁铁不工作。

2.2.2 d车板进行升降时,光电检测装置通过激光控制电路进行,当载车板因钢丝绳掉道、固定螺丝松动或钢丝绳断裂等意外造成载车板倾斜时,激光通过反射板反射不到接收探头时,光电感应装置开始工作,通过PLC控制系统接通电磁铁电路,电磁铁工作,将防坠钩进行90度旋转,防坠挂钩端部有倒钩,将欲下坠的载车板在坠落的范围内钩住,中断载车板下坠,起到防坠保护作用。

3 防坠装置的优点

3.1 该防坠装置解决了长期以来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在升降工作时无安全防护装置的现状,增加了停车设备的安全性、性。

3.2 采用光电开关系统进行对载车板倾斜的检测具有安全、性高、系统反应快的特点,能及时起到防护作用。

3.3 升降横移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安全性的提高,对于推广机械式停车设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消除人们对于机械式停车设备的一些消极看法。

设备类论文:机械类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探讨

摘 要:高校开设的机械类专业及课程已经渐趋成熟,其相应的教学设备以及实验操作设备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这对机械类专业教学是由极大的帮助的。本文则主要就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以机械类教学设备当中的药剂设备为例,就其使用和管理具体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机械专业;教学设备;使用及管理

0 引言

当前机械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操作知识即可,机械专业类的人才还要充分具备真正的实践操作能力[1]。因此,在高校机械专业类教学当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机械操作实验平台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另外,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有较好的实验平台,机械类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也应当予以重视,由此逐步保障机械类教学机械设备的应用价值,帮助提高机械类实验教学的质量。

1 机械类教学设备配备情况

机械类专业种类实际上非常多,其中包括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工程等。因此,高校相配套的机械试验设备类型也比较多样,在普通的技术操作实习室、数控技能操作室等相应的实验室当中具备一些数控车床、操作计算机模型等[2]。另外,在制药机械与设备专业当中,相应的实验室机械药剂设备包括粉碎设备、筛选设备、混合设备、物料输送设备、药品包装机械设备等等,学生通过使用这些设备,可以更加明了地清楚制药的一般过程,以及懂得这些机械设备该如何操作。

2 机械类教学设备使用和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中,机械类教学设备的配置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对其进行有效使用和管理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学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3]。就机械类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的重要性而言,具体有以下几点:

2.1 有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有效结合

在机械类专业课程当中,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实际上也是教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学生不仅仅要在理论知识上懂得如何使用相应的机械设备,如一些常用的药剂机械设备,还要懂得具体如何操作使用、维修等。而在使用机械类教学设备的过程当中,结合教师知识的讲解以及引导,学生可以具体感知如何处理机械,如何运用机械设备完成制药等。因此,高校在课程安排上要求学生来进行实验操作,对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极为有利的。

2.2 有助于学生理解机械专业知识的重点及难点

以制药机械与设备专业为例,通过使用实验室机械教学设备,针对如何使用、操作粉碎设备、过滤设备、混合设备等,以及使用的操作的难点和重点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且对这些设备的相关构成等也都有更清楚的感知[4]。再结合制药机械与设备的原理等知识,学生在学习效果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更好的提升。

3 机械类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建议

为确保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使用机械类教学设备,在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具体引导学生使用一些几点设备使用的方法,同时也实现机械类教学设备的有效管理。

3.1 教师合理科学引导学生使用机械设备

机械类实验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科学引导学生使用机械设备,首先要依据课程教学内容告知学生相应的注意事项,而后在实验教学中做好实验示范和讲解。

例如,在使用制药粉碎设备当中,教师要告知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检查机器所有紧固件是否拧紧,皮带是否张紧;(2)物料在粉碎前一定要检查纯度,不允许有金属硬杂物混入,以免打坏刀具或引起燃烧等事故。如果有必要,教师在进行机械类教学设备使用过程中,可以与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合作引导学生合理科学操作和使用。由此,在正确的使用基础上,机械设备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有效管理。

另外,教师在机械实验教学当中,也可以通过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如让学生进行小组性的实验,由此使得学生相互之间可以有效进行实验和观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械教学设备的完整性,也提高机械设备使用和实验的性[5]。

3.2 通过相应的配置实现机械设备的有效使用和管理

事实上,在教学当中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必然有相应的设施配置要求,通过机械设备的有效配置,确定机械实验教学任务标准,提高理论课程和实践实验课程的综合教学管理,以及保障机械设备实习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和价值。

例如,在实验教学中,很多情况下会使用到工量具,而工量具有r需要一个人使用,有时则需要学生进行组合使用,其重点是工量具必须有标号,由此才能顺利进行下一步关于使用工量具的方法等,这对工量具的使用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在有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和学生在进行机械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应当有相关的专业辅助人员来保障实验能够顺利,且机械设备可以得到正确的使用。

此外,高校针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管理,配备相应的使用和管理制度,也能够起到较大的作用和影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类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是机械类专业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无论是该课程理论内容的学习,还是实验操作的学习,它都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针对机械类教学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的探讨,包括机械类教学设备的配备情况、其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建议还存在许多不的地方,但仍希望能对读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未来不论是高校的机械类设备使用和管理教学和工作,还是我国机械类行业中设备的使用及管理,必定会更加专业,水平也必定会有更大的提高。

设备类论文: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探讨

[提要] 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既保障科研项目的正常运行,也是科研院所完成科研任务的基本条件。因此,科研院所必须重视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升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减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科研院所;设备;固定资产管理

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促进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

一、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

目前,部分科研院所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难以提升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影响着科研项目的正常运行。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忽视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科研院所在科研项目运行过程中,过于重视科研设备的购置工作,而忽视设备的管理工作。首先,科研院所在形成设备类固定资产之后,相关部门对于固定资产进行无偿使用,但是没有完善的考核手段评价设备类固定资产所发挥的效益,导致科研院所工作人员忽视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其次,科研院所相P部门不能分析科研院所整体需求,一味地争取经费,盲目地购置新型科研设备,在设备购置之后,很多设备已经闲置,或是出现重复购置的情况,造成严重浪费的后果;,科研院所管理人员与设备操作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设备管理观念,主观上也不重视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二)缺乏完善的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科研院所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未制定完善的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同时设备类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大,且单一种类的设备数量偏少,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导致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比较低。首先,部分科研院所没有设立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无法利用专业手段对设备类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难以提升其管理效率。同时,设备类固定资产的使用登记制度尚不完善,进而影响着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其次,部分科研院所设备管理盲目性较高,主要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部分科研院所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项目,盲目地使用设备类固定资产,不能有计划的对设备进行使用。同时,部分科研院所盲目地经营其他项目,导致科研设备固定资产流失;,部分科研院所没有制定严格的资产清查制度,无法明确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的权责,导致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质量偏低。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的随意性较强,很容易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甚至会导致一些庞大金额的设备资产无法得到有效使用,难以提升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

(三)科研院所科研设备固定资产管理手段滞后。首先,目前部分科研院所在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没有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不能应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开展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部分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的使用还是利用卡片或是纸张的形式记载,在使用之后,一旦出现保管不当的现象,就会导致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责任难以落实,无法快速跟踪设备类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其次,在购置设备之后,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并没有对设备进行验收与入库处理,在领用设备的时候,不能办理完整的手续,导致出现设备类固定资产数量不清、去向不明的现象;,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能积极应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开展管理工作,管理手段滞后,无法提升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质量,在管理过程中甚至会产生经济损失。

二、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科研院所必须要重视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逐渐提升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与质量,为科研院所的发展提供保障。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一)明确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内涵与外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物品的界定与固定资产的界定还没有统一,导致部分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面临较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管理人员必须要正确认识到设备类固定资产内涵,并且对其进行外延处理,同时财务部门还要制定完善的设备类固定资产核算制度,界定固定资产管理范围,对固定资产的明细予以精细化处理,进而提升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质量。

(二)树立全员管理观念。科研院所在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中,必须要树立全员管理观念,保障科研院所每位工作人员都能意识到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首先,科研院所领导人员必须要予以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足够重视,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监督与管理工作。领导人员要从全局考虑问题,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将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之一,加强日常检查工作,落实管理责任。同时,领导人员还要将自身作为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及时责任人,要将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与领导人员的绩效挂钩。健全组织保障体系,从管理人员到设备操作人员均应树立关心设备、爱护设备的思想,人人参与设备管理;其次,设备操作人员应严格按规程操作,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并及时更新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程。设备运行记录、维修保养记录、实验原始记录必须填写、完整。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要相互密切配合,切实提升综合管理工作的效率。

(三)制定完善的科研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必须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规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设立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要求相关部门具备专门管理设备的人员。制定责任制度,将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分为几个责任区域,明确管理部门中工作人员的责任区域,一旦责任区域内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就要对负责人进行薪资的惩罚,进而提升其工作积极性。第二,加强对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一方面科研院所要重视经营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管理;另一方面设备管理部门要制定统一的采购计划与管理计划,减少采购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财务部门还要加强相关的配套管理工作,以提升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第三,制定设备类固定资产配置制度。首先,科研院所必须要严格控制设备类固定资产的配置,科学调剂闲置的设备类固定资产;其次,科研院所要制定预算管理制度,将设备类固定资产纳入到预算管理中,进而提升设备配置的预算管理效率与质量,减少其中存在的问题。

(四)促进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设备管理模式的创新,就是要不断对设备管理的环节进行精简和优化,实现好设备从购买到使用和维护的一体化。具体来说,在设备类固定资产的购买上,不要过分注意设备的价格,而应更多地注重设备的性能指标和各项参数,要做到设备以实用为目的,以适用为基础。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等环节,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及时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同时做好设备的定期维护、检查设备的内部结构是否有异常变动、更换老化和破损的零部件、实现设备类固定资产的再生等。

三、结语

科研院所的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须纳入重点管理工作中,制定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创新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全员参与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而提升科研院所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质量。

[8]杨居生.对推进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的探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7.

[9]杨居生,孙明,刘巍.关于加强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11.5.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