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

摘要:幼儿教育创新的本质既是教育技术性的进步,也是现代人文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幼儿教育进行创新刻不容缓。教育者需使用科学的创新思维,兼顾教育中的实践性,提升个人教育水准,重视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人文管理,在幼儿教育事业中摸索前进,才能找到新颖、科学、先进的教育方法。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探讨新世纪幼儿教育的发展与创新的方法

在数千年世纪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人类对幼儿教育做了不懈的探索和实验,从原始和自然状态下的"母育""膝前教育"到近代的幼儿园和托儿所,幼儿教育从朦胧接近科学,并逐渐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在人类长期的探索之后,直至今日,在幼儿教育、幼儿生理、幼儿心理、幼儿智能训练、幼儿脑功能开发,以及与幼儿相关的各类研究,其成果的成熟水平和科学程度都大大高于对青少年和成年的相关研究。在人类进入20世纪之时,许多世界级的着名学者曾提醒人们,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是"教育的世纪"。在从儿童开始进行的教育中,不仅可以注入人类对新世纪的梦想和渴望,还可以更充分、更深入地开发人类的潜能。儿童代表着未来和希望,但儿童的教育却只能由成人社会来运作。因此,以怎样的目的、标准、方法、模式和途径来发展儿童教育是关乎人类前途和命运的最重大的选择之一。尽管在今日的世界上,由于国家、民族、宗教、文化、语言文字、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等等的不同,各国对教育目的的规定也千差万别,但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人类必趋于一致。在21世纪中幼儿教育仍将成为全球最关心的话题。

在谈到幼儿教育创新的问题之前,有必要回顾一下20世纪具时代意义的教育思想。在此首先应提及的便是美国的着名教育思想家杜威,他所提倡的"以儿童为中心"和"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近一个世纪以后,当人类进入21世纪之时,在知识经济和网络信息技术方兴未艾的时代,在教育创新成为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抉择的今天,我们更能体会其思想的革命性内涵,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各种实验和理论的重要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提出的《世界教育报告:教师和变革世界中的教学工作》之中,杜威的思想被作为建设新型的"学习化社会"的重要的理论依据。杜威理论的价值在于:(1)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教育单向的、灌输性的教育模式,尊重教育对象的独立人格及其成长的自发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其内在的潜能和活力得以恰如其分的激发,从而较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2)打破以往学校教育自我封闭、囿于课堂和书本教学的传统方式,使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包括虚拟的)都能成为可整合的、有机的和活化的教育因素,从而形成适宜的教育氛围,使儿童可在有意识、无意识和下意识的学习和生活中接罗到主宫的教育信息,极大地提高教育的效率。(3)有意识地将以往教、学、做割裂分离的传统教学方法整合起来,调动儿童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20世纪的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行为科学、信息科学、传播学、人类学,以及各种相关的儿童研究与实验,包括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社会的不断拓展等,都从不同的方面支持了这一思想,并得到了众多教育教学实验的证实。杜威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儿童教育的思想是在继承和学习传统,在进行大量实验研究之后提出的教育整体改革的创新思路。因此可以说,杜威的思想是20世纪初教育创新的典范,也是我们今天探求教育创新之路的重要借鉴。

20世纪教育界通过反思与研究提出了几个值得重视的问题:(1)提倡"爱的教育",要求教育者用爱心作为与教育对象沟通和与之相互理解的精神依托,有了爱则任何顽劣的儿童都会被感化,任何艰难的教育工作都会被推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矛盾与隔阂将会在"教学相当"的环境和氛围中冰释,信任、关心、理解与相互支持将成为维系良好师生关系的纽带。(2)道德教育重新引起全球范围的重视,人文精神再次确立了其重要的教育地位,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只能给人以生存的工具与方法,却不能阻止人类爆发战争、毁坏自然、实施犯罪、以至最终毁灭人类自身。只有弘扬的传统道德、确立新型的扑全公德,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3)"情商"与情感智慧的提出进一步揭示了人类学习的规律,对于智力基本相同的受教育群体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正常而丰富的人类情感、确立远大的志向、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是其学习能否成功和持续发展的关键,虽是"非智力因素",却是智力能否得到合理发展的必要条件。(4)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是人类追求自我整体完善的重要途径,就像一个巨大的坐标体系能帮助人们规范和规划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幼儿教育则是其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基础。(5)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创新的需求使得以往超凡脱俗的学校教育不得不考虑诸如资源、经营和效率等问题,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不再只是有没有钱办教育的问题,而是如何利用有限的人、财、物办更加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的问题,并使之能更有效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6)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学习化社会、学习化家庭的产生,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营造了更好的环境,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保障,其重要的变革意义不仅在于可以产生层出不穷的硬件和软件,还可以为人们思维的开拓及广泛的交流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通过现实和虚拟的学习降低教育的成本、优化教育的内容、提高教育的效率。

在人类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在新世纪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中,考虑幼儿教育发展与创新的问题,我们的思路就会更清晰,就有可能找到发展的新起点。不可否认,在以往的世纪中,由于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全民教育和义务教育的重点都被选择在中小学阶段。幼儿教育未能获取应有的重视和地位。然而,随着人类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将会日益显现出来。在国际对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 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特别强调指出:"应在促进全民基础教育成为现实的运动范围内,为在全世界增加幼儿学习的机会做出或继续做出努力。我们应对此寄予希望。"

在今天探索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关键应考虑如何创新、如何转变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念、如何改变传统的和陈旧的模式与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幼儿教育重看护、轻养成;重知识技能培训、轻道德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重甲育、轻其他诸育;重园内的阶段性教育、轻幼儿教育的终身性和对家庭及社会育资源的利用;重单项的学科实验、轻综合性及整体性改革的现状。明确呵护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原则,确立新时期幼儿教育的创新理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幼儿教育创新理念与教育行为探析

摘要:幼儿教育创新的本质既是教育技术性的进步,也是现代人文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幼儿教育进行创新刻不容缓。教育者需使用科学的创新思维,兼顾教育中的实践性,提升个人教育水准,重视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人文管理,在幼儿教育事业中摸索前进,才能找到新颖、科学、先进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教育活动;设施环境;尊重;教育水平

目前的幼儿教育事业面临着严峻的问题,许多幼儿教育机构跟不上近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幼儿是心智未成熟的“人”,因此幼儿教育比其他教育模式对细节的要求更加复杂。幼儿教育的发展应在保持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前提下,符合幼儿自身成长的规律,尊重每一个幼儿的性格特点,同时严格要求教育者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本文将选取五个重要方面,对幼儿教育创新与教育行为进行探讨。

一、注重幼儿教育的实践性

1.组织集体教育活动

幼儿无论身体还是心理都处在重要的发展阶段。科学调查显示,一定量的集体游戏有益于幼儿智力的拓展,适当的运动也会提高幼儿的抵抗力和身体素质。当下很多幼儿园对幼儿的过度保护反而会限制幼儿的成长,不符合幼儿的成长规律,与科学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适度提高幼儿集体的活动时间,同时也促进了幼儿之间的沟通,当今社会家庭仍然是独生子女居多,幼儿因缺乏交流对象产生归属感缺失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交流给幼儿心理健康的益处是巨大的。在集体活动中同样可以加入知识内容,游戏时幼儿的大脑皮层非常活跃,在游戏中添加文字和数字等元素,能让幼儿的记忆更深入、,远比传统的课堂学习效率更高。

2.定期与家长沟通

在幼儿教育中,教育机构和家长是两大组成部分。家长的教育者角色同样至关重要,如果相互产生冲突,不但教育成果功亏一篑,最可怕的是会给幼儿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因此,教育机构需要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相互交流教育方式和教育成果,达成一致,避免让幼儿处于矛盾的教育环境中。

二、注重改善幼儿教育设施环境

硬件设施决定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水平的下限,现代社会对有幼儿教育设施也有了明确的要求。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要求,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幼儿园应该积极改善自身的设施环境,不断完善基建设施,紧跟时展。新的设施配置要跟随时展和先进理念,在保障幼儿生活舒适度和活动安全性的前提下,以园内设施为媒介,让幼儿接触新生事物,培养创造性思维。

三、注重渗透人文管理思想

1.站在平等角度,尊重幼儿个体

幼儿的心智尚未成熟,但也需要人格上的尊重。教育者应站在平等的角度上去看待每一个幼儿,在幼儿有交流的意图或者提出需求时,都应该耐心聆听和悉心解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有足够的耐心和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是教育者的基本素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育者要秉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善于发现幼儿的天赋和优点,并针对每一个幼儿制订适合其发展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向。

2.善待员工,见微知著

要使幼儿园真正实现人文管理,幼儿园管理者尊重和善待员工是必不可缺的。每一个为幼儿事业服务的员工都是教育的参与者,员工的心态和状况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教育。员工是直面幼儿的镜子,也是幼儿园的中坚力量,幼儿园的教育水平从其员工身上可见一斑。因此,管理者应关心每一位员工的生活、需求以及心理状态,并适当听取意见,尊重每个教育参与者,不一意孤行。

四、注重在幼儿教育体现关爱

幼儿心智不成熟,身心都在重要的发展阶段,没有呵护感的照料、没有爱的教育都如无源之水,达不到任何有益的教育效果。教育者首先要对幼儿的衣食住行做好科学性的统筹安排,既要保障幼儿的安全问题和卫生环境,也要注意在园期间幼儿的舒适度,使幼儿有一个相对舒适、卫生、安全的成长环境。在此之上,教育者应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幼儿着想,通过观察、沟通、学习等方式理解幼儿的心理,并进行科学的引导。

五、注重提升教师素质

幼儿教师对幼儿生长的影响极为巨大,很有可能成为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应具备专业方面的高水准、人格方面的高素质。对于不适合幼儿教育的员工或者教师,应及时更换岗位人选。幼儿园之间应相互开展交流教育经验,管理者应派出的幼儿教师进行相关项目的进修,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幼儿教育的创新理念和教育行为需要对传统进行变革,力图改变的同时,也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不断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进行人文化管理,真心关爱和呵护幼儿的成长,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幼儿教育事业也将会迈出新的一步。

作者:朱丽丽 单位:绍兴市鹤池苑幼教集团长沼园区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幼儿教育学生创新能力提升

一、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

对于幼儿而言,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小伙伴和老师会喜欢自己,即使是那些淘气任性的小朋友,他们同样也是这样。比方说有一位小朋友在平时的时候非常的淘气,经常的和其他的小朋友打架,但是有24小时的早上他帮助老师搬了桌椅,于是老师在上课时,及时件事就是表扬了这一位小朋友,而且老师还对这一位小朋友说,如果一整天他都可以表现的这样好的话,老师在放学的时候就可以奖励他一朵大红花。在接下来的24小时时间里,这位平时非常调皮的小朋友都表现的非常好。从这一事例我们可以发现,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从小朋友淘气、任性这些表面上的表现进行仔细观察,发掘出幼儿内心深处蕴含着的善良本质,并对其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从而使幼儿的优点得到真正的发掘。每一个幼儿的个性特点有所不同,老师应该从幼儿的个人特点出发,为不同的幼儿创造相应的成长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不同的幼儿具有自己相应得到成长轨迹,而不是培养出像流水线生产的产品一样一模一样的学生。每一位幼儿可以说都具有非常丰富的个性特点,老师应该树立起尊重幼儿的教育观,使幼儿按照适应自身年龄特点成长的身心特征。只有建立在上述这些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探讨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为如果幼儿丧失了自己的心理色彩和个性特点,那么幼儿也就变得彼此没有任何区别,那么也就谈不上自己的创新能力。所以说,在实际的幼儿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幼儿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注重幼儿自身优点和个性的发掘,重视幼儿各种各样的想法,促进幼儿在各自不同的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为幼儿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学生的开放意识,为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帮助

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幼儿生活在一个开放性、高科技的信息时代,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教学内容要新颖独特,丰富多彩,让幼儿能够感受到世界万物所有美好的东西,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风格技巧上,教师应该将现代和传统的流派进行结合,将油画笔、水彩笔等应用到其中,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等,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从而塑造学生开放的人格,由此而知,教师的教学思路和目标直接关系着幼儿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和指引是非常重要的。及时,教师要想对幼儿进行引导,就必须细心去观察和了解幼儿,观察幼儿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幼儿透彻的了解,掌握幼儿在活动中的需求和表现,从而对幼儿进行引导,让幼儿开拓大脑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大胆设想,教师在指引过程中,还需要观察幼儿具体都做了哪些,做的过程,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认真进行记录。第二,教师需要在明确活动目标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幼儿进行不同的指导,重点指导个别的幼儿,开拓幼儿的大脑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对幼儿进行探究时,针对不同的幼儿要采取不同的手段,对于水平低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去探索做好的方法,对于水平高的幼儿,教师就需要引导幼儿向高层次方向发展,比方说,当幼儿在进行探究新材料时,指导幼儿去探索新鲜的东西,党幼儿在玩旧的材料时,需要激励幼儿探索新的花样。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指导时,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比方说,利用情感交流进行指导、利用反问的方式进行指导以及利用身体姿势和手势进行指导,等等。

三、教师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增强幼儿的求知欲

在幼儿阶段的学生,他们都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对于任何事物都很好奇,这是幼儿进行创造好的出发点,从而为幼儿的创新教育提供了最基本的有利保障,所以,在教学和活动中,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表现出耐烦和埋怨的情绪,而要号召其他幼儿也积极主动的提出问题,并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将幼儿提出的问题都记录在记录卡上。当教师组织竞赛活动时,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热情,鼓励学生多多提出问题,从而看看哪些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高,而且赋有独特新颖的特性,从而激发和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增强幼儿强烈的求知欲,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比方说,春天为什么刮大风,夏天为什么那么热,下雨天蚯蚓为什么从土里出来等等多种多样的问题,从而开拓幼儿的大脑,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营造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及时,物质环境。我们墙饰的布置、活动区的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创新教育的因素。比方说开设结构游戏区、讲述区、娃娃家、手工区、音乐区等活动区域。并可在活动区中投放大量半成品材料供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将各种联想加以具体化。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多变的活动材料,为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插上了翅膀。第二,精神环境。对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来说,精神环境比物质环境更为重要。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时,不仅要注重智力因素的开发,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要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的个性品质,要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冒险性和挑战性。教师、家长都要多给幼儿一些选择的自由,不要包办限制得太多。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创新能力得以发挥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要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愉快的精神环境,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作者:杜一菊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胜利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转型期幼儿教育创新新思维

要进行幼儿教育改革,就必须在转变观念的前提下,抛弃旧条条框框,建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地不断创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儿教育的新目标、新理念、新内涵和新模式。

(一)创建以德为先、德智体美为一体综合素质的幼儿教育新目标

由于我国考试制度、社会上的“学历热”以及“早期教育决定论”的影响,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不愿孩子输在起点上,往往竞相进行各种“智力开发”,学前学小学的课程已不是新鲜的事情,各种特长班,兴趣班也举不胜举。这往往会造成学校和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的过度重视智力,而忽视其他素质的培养。而智力开发往往过多侧重书本知识,由于书本知识只是一种间接经验,不易为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所同化和吸收,长此以往,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导致厌学情绪。人脑研究的近期成果表明:儿童大脑中的神经腱只在孩子主动用脑时才会得到锻炼,孩子只有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学习才能接受所学内容。即使有的学生不厌学,成绩好,但对身体发育也是有不良影响的,因此,过度的智力开发和书本知识的传授,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我们应提倡智力“适度”开发和面向“生活”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建立以德为重、德智体美为一体的综合素质的教学体系。提倡以德为重,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因为当今社会高学历者犯罪率也有明显上升之势,如举国震惊的马加爵杀人案,大学生杀害亲生父母案件,不能否认他们是“人才”,更不可否认他们的“业务”和“智商”水平,除了法律意识淡漠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使他们误入歧途的正是道德素质的缺失和人格的扭曲。而幼儿时期因其可塑性大,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时期,如果他们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也许就不会出现如此惨案了。其次,是当今现实生活中,有不少青少年视金钱为原动力和人生的追求,中华五千年的传统历史文化、社会公德、国格、人格等等,在一些人眼里似乎荡然无存,甚至为了金钱可以不惜放弃做人的原则和人格,这类现象令人担忧,因此,我们在幼儿教育中贯彻以德为先、综合素质教育尤显重要和意义深远。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尤其重视德育,并将以德为先,以德为重融入人生教育的全过程。从儒学一些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端倪,德已经成为重要的议题:“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现今的英雄模范、、雷锋、再到今天的好干部焦裕禄、郑培民、牛玉孺、任长霞等等,在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处处都体现着将自己有限的一生奉献给无限的为人民事业之中的崇高品质。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是应该发掘历史和当今更多可歌可颂的教育资源,将之融于幼儿教育内容中,以突显道德在幼儿教育中的经验丰富地位。,早期教育中重视道德教育是提高德育成效的关键。现在也有学者认为当前中小学德育是低效的,因而质疑德育。这种倾向是不正确的,中小学德育低效受到遗传因素、后天德育内容、模式、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幼儿阶段道德教育,从而错过道德教育的良机。曾有人夸言说:“五岁以前就完成了90%的教育”,虽然这有早期决定论之嫌,但其重视早期教育的积极意义是可取的。早期教育中重视道德教育是提高德育成效的关键。

(二)建立“人本善”的“人性”教育,赋予幼儿教育改革新理念

历史和时代教育的成功范例足以说明:要实现幼儿教育德智体美为一体的综合素质,就应将“人本善”的教育思想作为教育理念贯穿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人本善”是儒学的核心,它使中华文化得以传承,使幼儿从小就建立关爱家人、孝敬父母、帮助老人,善待他人,谦虚好学等传统美德。而这一美德为世人所景仰,享誉于世界民族之林。建国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在一段时期里以“阶级斗争”取代了“人本善”,使人们从小就养成事事提高警惕、相互猜疑的习性。尔虞我诈、违心处事、政治陷害,上下“说假话”,事事“参水份”等“伪丑恶”现象已司空见惯,反而将诚实有信用之人归为“傻子”。这不能不是社会的悲哀和教育的失败。人们常感叹五六十年代的人办事认真做人讲诚信,大概是他们所受的儒家思想影响较多的缘故吧。因为儒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等家喻户晓的经典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深刻内涵,至今仍为许多国家所敬仰。尤其在当今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发达国家如韩国、新加坡,儒学依然作为做人处事和教育子女的启蒙教育思想。至今散落在国内和世界南洋各地的“夫子庙”,就是儒学教育思想深刻影响的例证。今天,我们不仅要继承儒学“人本善”的文化,更应结合当今时代与时俱进去拓展“人本善”更深层的时代内涵。“人本善”它不仅推崇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并且时代和人类的进步更赋予社会和人类在发展中必须相互关爱共同进步、善待生命、善待他人、善待环境、善待地球等时念。人与环境应和谐相处尤其重要,这本身就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忽视甚至破坏了这种和谐,我们人类就会受到惩罚,这种理念必须融入到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的思想理念中。这也是与今天我们党和政府大力倡导的要把我国构建成为文明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相一致的。

(三)塑造以“勤劳、勇敢、独立”为先的完善人格素质是幼儿教育的新内涵

人格素质的和差异程度决定着人才未来对社会奉献的导向,更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幼儿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勤劳、勇敢、合作、毅力、人格素质,特别是勤劳、勇敢、独立尤其值得一提。因为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家长就不愿让孩子接受艰苦锻炼了,物质生活百般照顾、万般迁就、宠爱有加,孩子往往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有的学校大标语也书写“再穷不能穷孩子”,现在往往是“孩子犯事,大人挨批”,甚至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教育也成了家长“挨批”的理由。难道21世纪我们的青少年就不需要这些品格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这种做法使他们习惯过奢侈生活,从而养成他们贪图享受、自私自利、怕吃苦、意志薄弱、信赖性强、公德缺失、环保意识淡漠等现象,稍不顺心就轻生自杀。我们经常看到媒体报导有的中学生、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因生活无法自理或无法适应集体生活等原因自杀的事例,事后调查大多与家长的“娇生惯养”及幼儿园工作不重视这些品质的培养不无关系。另一方面,这些的人格品质永远不能丢,不仅要继承而且要发扬光大。更何况我国还有不少农村儿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在衣不遮体、饥不择食的状况下生存着、上进着,他们中的不少青年甚至考上了名牌大学,却苦于没有学费和路费而失去读书的机会。我们有何理由过度纵容孩子呢?更何况这是不利于幼儿未来发展的。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应重视此方面的工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这方面日本的幼儿教育值得借鉴。日本的幼儿进园后必需接受准军事化的夏令营训练,接受生活中的各种考验与磨难,从而培养幼儿勤劳、勇敢、独立的品质。当然,我们要杜绝形式主义的夏令营活动。

(四)重塑中华童谣幼儿教育新模式

众所周知,人的发展受到遗传、教育、环境的影响。遗传因素我们无法改变,环境通常也不能选择,我们只能改变教育。洛克的“白板说”与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相似,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虽然有“教育决定论”之嫌,但其肯定儿童可塑性、肯定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可取的。儿童阶段心灵的塑造是非常关键的,往往对人的一生有重要的影响。如何对儿童教育起到潜移默化而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童谣这一民族喜闻乐见的幼儿教育形式不失为一良好的选择。结合当今德、智、体、美的要求选入相关内容将《新三字经》和儒家经典中的精华改编为中华童谣篇,作为幼儿教育的必修课之一。童谣要求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于诵记,融浅显的社会人文、自然科学知识为一体,融做人公德、自救自助与相互关爱为一体。例如:跌倒了、不哭泣、爬起来、挺着胸、往前走、破点皮、没关系、擦碘酒、涂红汞,没问题;小胖胖、莫捣乱、要学习、做算术、动脑筋、做不来、莫着急、我帮你、加把油、争及时;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卫生、爱环境、爱老师、爱亲友、爱同学、爱真理、最重要。

此外,童谣还可将浅显易懂的数理、史地、生物等生活中易于接触理解的知识纳入其中,过去在儿童学习中,不少学校只重视语数外的学习,而忽视了历史地理生物等方面的内容,试想在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果不懂得历史,就不懂得现在,更不懂得未来。不懂得地理,岂能了解祖国,热爱祖国。我们不但要求青少年懂得XYZ,还要学习ABC,也要了解美元和英镑,但是他们首先要熟悉长城、黄河,了解文天祥和史可清,否则将来如何去热爱祖国为自己的民族做出贡献呢?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存在着知识面狭窄、爱国情淡薄、崇洋媚外等不良倾向,多是由于幼儿教育缺乏此内容造成的。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再做旁观者,而应行动起来,而且从幼儿就落实此方面教育显得尤其重要。这样的“人才”才能担负振兴中华的重任,才能从容应对世界经济激烈竞争中一个又一个惊涛骇浪。

作者:陈清莹 单位:景德镇商业保育院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现代教育与幼儿教育创新

把幼儿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激励幼儿积极探索思考、善于动手、敢于发言、用心创造,让幼儿在欢快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探索与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符合时展需求,有助于幼儿教学效率的相应提升,优化了整个幼儿教学过程。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来实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其中,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多样性、灵活性等特点可以进行与幼儿教育教学相关的环境创设,可以优化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使幼儿在和谐愉悦的游戏环境中积极学习。

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幼儿教育改革的策略,可以从设置电视栏目,增强幼儿自律能力;增设幼儿活动,培养幼儿自制能力;创设课堂情境,提升幼儿学习能力三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设置电视栏目,增强幼儿自律能力

设置电视栏目,增强幼儿自律能力,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幼儿教育改革的策略之一。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播放相关的电视动画教育片,引导幼儿学会自律。

2.增设幼儿活动,培养幼儿自制能力

增设幼儿活动,培养幼儿自制能力,这是针对幼儿的自制能力一般来说,教师应该多组织幼儿集体活动,通过奖励机制引导幼儿学会自制。比如说,教师可以将幼儿在各种活动中的相应情境进行录像,然后播放给他们看,幼儿在视频中发现自己的身影时会相当兴奋,此刻,教师可以借机要求幼儿争当电视小主人,谁表现好就让谁当,最终达到幼儿自制能力培养的目的。

3.创设课堂情境,提升幼儿学习能力

创设课堂情境,提升幼儿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幼儿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够弥补幼儿个性发展的教学缺陷。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关情境,有效开展个性化教学。比如说,在语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调用存放于服务器上的自制CAI课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现有的知识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图画页来进行说话练习,从而达到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的目的。

总之,幼儿教育改革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幼儿教育改革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设置电视栏目,增强幼儿自律能力;增设幼儿活动,培养幼儿自制能力;创设课堂情境,提升幼儿学习能力,不断探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幼儿教育改革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作者:风爽 单位:河南省郑州市郑州铁路局中心幼儿园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互联网+ ”时代幼儿教育的创新

摘要:“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如何加强幼儿教育创新,适应当前幼儿教育的发展需要是学界研究的新问题。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幼儿教育中,不会取代传统幼儿教育,会让传统幼儿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在解析“互联网+”的内涵基础上,剖析了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互联网+”的视角下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旨在促进幼儿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幼儿教育;创新;互联网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创新幼儿教育已成为幼儿教育适应时展要求的必然路径之一。在“互联网+”时代下,出现了SPOC课程、微课、TED演讲课程、太空课程等新课程概念,越来越多的学校有了自己的云端课程,逐步使用远程资源,进而实现数据化教学。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到国家战略,互联网正以空前的速度席卷而来。“互联网+”打破了对知识的垄断,使得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每个人都可以创造知识、共享知识、获取和使用知识,摧毁了传统守旧的教育生态,正逐步重塑一个开放的新的教育生态。

一、“互联网+”的内涵

目前,学术界针对“互联网+”的定义较多,大多停留在2.0时代,即消费互联网时代。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3.0时代)开始到来,“互联网+”实现的“跨界融合,连接一切“,使得不同产业相互融合发展,并非仅仅是互联网与消费的融合。“互联网+”时代下的融合,不再是某个具体企业结合互联网,而是各个行业的互联互通,这些经过可视化、存储处理的数据,再通过平台开放和云端共享,最终实现了整个产业结构的重组。在“互联网+”时代下,使得一些品质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将这些资源互联,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获取知识的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大大提升。“互联网+”为幼儿教师提供了移动互联网化的学习、交流和分享平台,为幼儿教师提供了工作中常用的课程元素和素材,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APP软件或平台来分享、搜索、下载、评价幼儿教育资源。

二、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1.普惠性幼儿园资源缺乏

目前,幼儿园教育资源普遍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平衡性布局问题,同时,人员流动会加剧城市核心地带与郊区幼儿教育师资力量的落差。幼儿教育市场地端和高端,都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但是,这两种均非普通民众需求量较大的幼儿教育资源。现在很多城镇公共幼儿园大多服务于具有城镇户口,倾向于国家公职人员的子女,在招生政策和行政体制学区房的倾斜使得普惠性幼儿园的规模保持衡量,受到了来自高端和低端两头的挤压,因此,使得幼儿教育呈现出病态式的发展。

2.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不足

望子成龙的理念,一直是我国家长教育子女的主导思想。近年来,幼儿教育逐步引入民办教育,在一些幼儿机构的鼓吹之下,很多家长开始被“赢在起跑线上”的思想所包裹。在这种大背景下,幼儿教育高端市场和低端市场为了生存,为了让家长看到教育成果,大多选择小学教育提前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幼儿教育被过度知识化,由于不同教学机构的差异,使得很多进入小学阶段的幼儿的知识基础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数据不能够精准掌握,使得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会更加偏向于平均水平,长此以往会倒逼幼儿教育加大过度知识化的程度,继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3.幼儿教育资源彼此独立

完善的幼儿教育资源有利于幼儿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幼儿发展,因而缺乏丰富的教育资源,难以真正提高幼儿教育的实施水平,也难以让幼儿教育改革的目标落实到实处。目前,私立幼儿园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不得不加大对硬件的投入,不同幼儿园之间不共享资源,这就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和浪费。同时,的幼儿教师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服务,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不能得到化的利用。幼儿教育资源彼此独立的现象,将每一个幼儿园切分为单独的个体,不利于各个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能有效发挥各个幼儿园的优势。

三、“互联网+”时代下幼儿教育的创新策略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下,幼儿教育要创新,目前所做的探索主要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停留于互联网1.0时代,仅仅是将幼儿教育知识复制到互联网上。而将互联网应用于幼儿教育教学中,是互联网2.0时代。而今天的创新,即突破2.0,进入产业互联网发展的3.0时代,具体而言,文章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构建互联网基础设施平台,实现幼儿教育的互联网接入

在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背景下,2014年河北省政府和阿里巴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打造“智慧河北”。2015年河北省由于腾讯集团签署了“互联网+”战略合作协议,开启“智能制造”新时代。另外,“互联网+”已经在健康医疗、教师培训、建筑业、物流等多个行业探索。目前,“互联网+”已经在幼儿教育领域施展拳脚,例如巴拉乌拉运用“互联网+”思维创建的绘本馆,可以让家长在APP上借阅图书,可以对孩子的阅读能力进行测评,一站式解决方案有助于提升幼儿的阅读兴趣,改善其阅读慢、差、难等问题,有效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在政府的主导下,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构建互联网基础设施平台,进而实现幼儿教育的互联网接入,真正打破城乡结构以及幼儿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让互联网真正服务于公众。

2.构建幼儿教育数据库,加强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构建互联网基础设施平台是硬件设施,是为幼儿教育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在平台建设基础上,要加强对幼儿教育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对幼儿的学习状况、心理特征、幼儿园教育课程等信息做好数据的录入存储,并通过技术处理实现数据的可视化。在幼儿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之前,让幼儿教育阶段的数据得到分享,使得小学对不同学生的知识状况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并对新生进行分层次地分班,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同时,加强幼儿教师的数据库建设工作,尤其是针对一些幼儿教师,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其教学内容、经验、理念等免费提供给受众,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模范作用,促进整个幼儿教师队伍水平的提升。

3.开放幼儿教育数据,实现幼儿教育资源共享

“互联网+”倡导的就是不同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要想落实到实处,达到预期效果,必然需要抱着开放的心态。开放幼儿教育数据,能够让幼儿教育资源实现共享,有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幼儿教育资源的落差。开放幼儿教育数据,鼓励社会大众利用这些开放的数据进行幼儿教育创业及相关的创新活动,进而为实现整个幼儿教育生态的创新奠定基础。在新时期,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个性化特征日益显著,对教育个性化的需求更加强烈,通过开放数据库的方式,能够为幼儿教育创新提供生存的土壤。

作者:郭晋丽 单位:山西省阳城县佳佳幼儿园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创新幼儿教育论文

一、坚持顺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幼儿教育观念

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在发展。要创新幼儿教育,教师必须坚持顺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中一改传统以来教学中的循规蹈矩、理论说教和死板的教学模式,更多坚持以幼儿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其个体性和独特性。为此,教师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学习和贯彻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多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以保护其主动去发现和探索的积极性、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在课堂上对幼儿提出问题时,要鼓励他们能够更多地深入思考,并基于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来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看法。而对于幼儿多姿多彩的想象和多样化的答案,教师一定要多给予微笑,多给予鼓掌、赞叹和赏识,以便活跃幼儿的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此外,坚持现代教育下的幼儿教育观念,还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反思,更多地注重过程和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不断的探索和反思能够更好地拓宽教师的教学思维,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提升,在自我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转变教师角色,更好地担当发展的楷模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幼儿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者、授业者,而是要在幼儿教育中担当起幼儿发展的楷模和榜样。幼儿教师不仅当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而且还要当好幼儿学习的激励者、服务者、参与者和引导者。与小学、中学各学科的教师相比较而言,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亦师亦友的作用体现得更为鲜明、真切。幼儿教师要有足够多的耐心、爱心,以给予幼儿更多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要有更强烈的责任心,把幼儿看做自己的孩子,这样一来让幼儿就会更加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更多地以教师的要求来发展自己。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好幼儿学习活动的服务者,给幼儿提供更多的发现和探索的机会,让他们能够进入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求知状态,发挥其学习上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拓展思路、进而解决问题。而在幼儿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中,教师又要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给予适时的、适度的指导和点拨,以便幼儿能够拥有更多的感性认识、亲身体验,形成探索学习的能力。

三、营造自由、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自由、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能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更容易亲近教师,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对于幼儿来讲,自由、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尤为重要。因为幼儿大都在3岁至6岁的年龄阶段,他们对于周围的世界有着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有着认知和了解世界的迫切愿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们更需要更自由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以解放幼儿的头脑、手、眼、嘴,让他们能够更多地自我思考、自我操作、自我观察和自我表达。教师要给予幼儿这种自由,让其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做自己乐于做的事,并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幼儿开展各种教学游戏,以便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手创造,以此来激发其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其学习兴趣、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此外,幼儿教育自由、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能够减少对幼儿束缚,让幼儿感觉不到有压力,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其充满童真的想象、稀奇古怪的想法和创新思维的闪光点,这样的教育无疑将有效地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以便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幼儿的活泼爱动和强烈的好奇心,也需要幼儿教师能够积极探索的教学新思路、新方法,以便在尊重幼儿的同时,引领他们在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发展的方向上更进一步。为此,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创新和反思,以便找到适合幼儿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在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尽可能地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允许幼儿犯错误。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幼儿可能会有很多新奇的想法,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他们会有更多表达的冲动。对于幼儿多样的表达,教师要有热情的态度,要在肯定和鼓励其表达勇气和探索的精神的同时,耐心地给他们讲解错误所在。二是要鼓励幼儿多进行创造和想象。幼儿是最敢于幻想的一个群体。也正是幻想才让他们有着不同于小学生、初中生的新奇的看法和见解。这种幻想是进行创造和想象的基础,教师要更多地给予幼儿以鼓励,鼓励其大胆地联想、大胆地表现自己。三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进入思考状态,并积极表达自己个性的见解。在教学活动中,幼儿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和引领,无论是思索还是表达,教师都要给幼儿创造条件和机会,以让他们更多地获取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五、正确进行幼儿课程评价

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下的幼儿教育课程,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通过课程评价回归实践的动态过程。为此,创新幼儿教育,必须注重课程评价的创新,以便让评价更好地起到检测、矫正和反馈的作用。这也就要求教师将幼儿作为具有平等人格的学习个体来进行教育,给幼儿提供创造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在保障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而且要注重给学生以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以来幼儿教育中让幼儿规规矩矩地听课、被灌输知识的狭隘的教学结果评价观念和手段,让幼儿课程评价回归到了正常的轨道上来。

六、总结

综上所述,创新幼儿教育在当今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有着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这也就要求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和能力的同时,要坚持顺应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学中的角色,做好学生发展的楷模和榜样,在教学中注重创设自由、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幼儿课程评价。唯有如此,创新幼儿教育才能切有实效,更好地给幼儿提供创新的机会、条件,培养其自信心,实现幼儿的发展。

作者:王慧 胡成河 单位:山东省微山县赵庙镇中心幼儿园 山东省微山县赵庙镇一中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创新能力培养幼儿教育论文

幼儿在父母的关注下逐渐长大,这是每个为人父母者最为值得欣喜和幸福的,但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生活上、学习上或其他方面的各种问题也纷至沓来,成为困扰幼儿父母乃至幼教者的主要问题。据生理学家研究发现,幼儿学龄前阶段是孩子语言能力和行为能力高速成长发育的阶段,孩子不听话、不爱学习、对父母的依赖性强等等问题让幼儿父母和老师感到伤透脑筋,但正是这种表象行为体现了孩子正在逐渐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求和创新欲求,正在试探性地摆脱家长、教师的严重束缚,运用自己的思维来指导行为方式,所以怎样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开拓创新的学习意识在幼儿成长的这一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必须时刻关注幼儿这一成长阶段的心理变化,对幼儿的行为方向加以正确的诱导,使其在感觉不到束缚的情境下正确地发挥自主创造力和主观能动力,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当然,这一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充分掌握幼儿在接受知识和教育时的心理特征及心理变化为前提,只有掌握了幼儿的心理变化,才能够对症下药,保持正确的施教导向。所以说,深入分析幼儿学习心理特征,并充分了解在这种心理特征下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极大的影响。

一、幼儿学习心理特征分析

在幼儿教育中,正是由于幼儿学龄前语言和行为能力成长迅速的特征,导致幼儿思维方式异常活跃,从对日常和学生的接触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对待学习和教育的态度直接反映了学习心理,这种心理的外部表现形式虽然是因人而异、千奇百怪,但所反映的学生心理特征归纳起来无非以下几点:一是盲目被动型。这一类型的学生往往是深受家庭溺爱,家长对其行为过于关注。由于幼儿时时刻刻都在家长的监视下,事无巨细全部都由家长或监护人代为完成,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就直接导致了孩子对外界事物在判断和认知上缺乏思考和处理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形成了盲目跟从的心理特性,对待新接触的事物多半等待别人给予解答或提示,逐渐形成了思维惰性。这样的孩子虽然能够对老师的话做到言听计从,但被动的接受心理导致创新能力非常欠缺,学习上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应变能力不足,学习方法和接受能力过于教条和呆板,长此以往将会成为常说的“书呆子”,可见,幼儿的这种心理状态不是学习教育的良好状态。二是玲珑乖巧型。这类学生往往是由于跟随家庭参与的各类社会社交活动较多或其他生长环境影响,在家庭小氛围或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中逐渐养成处事圆滑的行为习惯,对事物甄别判断上具备一定的能力,能够主动迎合教师的安排或听从教师的说教等,尽量以服从的乖巧行为搏取教师的欢心,但往往存在阳奉阴违的学习心理。在学习上缺乏韧劲和耐力,多注重于表面而忽略了实质,尤其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上,多停留在表层或表象上,所以导致知识要点掌握不扎实,在课堂学习中尽管表现积极,但考评测试的成绩与其平时表现产生了一定的差距,甚至有很大反差。这一类型的学生具备很大的创新潜力,如果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则会发挥巨大的创新潜能,反之则会养成敷衍趋势或被动应付的不良学习习惯。三是固执己见型。这类学生在对待事物上有一定的主见,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独立的判断,在多数时候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当自己的判断与老师的意见产生分歧的时候,多会尽力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路,并一直坚持自己是正确的。即便是争论结果明显趋于劣势或被动时,表面上或口头上会屈从于老师的强势,但内心的不服从也会表现在行动上,行动上仍然多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施。这种学习心理虽然在某种角度上分析,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相对的优势和条件,但在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上由于学生固执的心理而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同时,这一类型的学生由于性格原因,对别人的批评在内心会有很大的抵触,并会在很长时间记忆在心。外部表现多为行动孤僻、不太融入集体,在语言和行为上以自我为中心,与学生的相处不是十分融洽。四是顽皮逆反型。这类学生的思维和行动多数都非常活跃,常常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解答问题时也经常不按照正常思路,常常会给人很多意外,对老师或家长安排多数都是反其道而行之。性格特征表现为表面上粗犷,但对事情的处理条理性很强。勇于表达自己的诉求,有时会刻意违背老师和家长的意愿而特立独行,能够很好地处理自己与玩伴间的相互关系,在是非面前敢于担当。做事非常果断近乎于莽撞,对后果多数考虑不足,我行我素的性格让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但这一类型的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很强,尤其是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尤为突出,容易形成两种极端,一种是加以正确引导将会成长为的创新型人才或者团队中的骨干中坚力量。但如果放任自流,则会养成其无组织无纪律的性格特征,影响其健康成长。

二、幼儿教育学习兴趣的培养

幼儿心理特征直接影响到幼儿的为学兴趣、对学习的态度、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效果,由于幼儿所处的年龄段的特殊性,导致其感性的认知多于理性认知,对于直观事物的认识多于对于隐性事物的认识。虽然不同的性格特征导致了幼儿在对待学习上保持着不同的态度,但从学龄前儿童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上分析,其心理特征对学习的影响存在着共性。即在对知识的汲取上除了能够引发极大兴趣的事物外,都是尚处于被动式的接受阶段,因此运用怎样的教育方式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是这一阶段从事幼儿教育的关键因素。从归纳的上述四种幼儿学习心理特征上分析,对待幼儿教育的策略必须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只有采用不同的方法才能够激发心理特征存在差异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够逐步由被动式教育转化为主动式学习,才能够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同时达到良好的施教效果。经过对幼儿学习心理特征的分析,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来逐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找到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一是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发幼儿学习兴趣。幼儿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其对于直观形象事物的认识比对说理性教育更能够加深理解,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说理性教育方式往往很难在幼儿间产生共鸣,但图形符号类的事物很容易引发幼儿极大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多数将一些推理运算过程演化为某种事物的叠加或递减,通过自身的行为的改变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多数幼儿对动画片、画册等极为关注,这就是因为这些表现形式契合了幼儿的思维方式,通过对画面信息的捕捉,幼儿能够读懂其中的故事情节的变化。同时这种表现手法,通过颜色、光线、形态的变化带给幼儿一种直观的信息,从而在幼儿内心深处激发了极大的兴趣,使得他们能够沿着作者的构思集中注意力,极大地开拓了思维空间,增加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由于幼儿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局限性,所以语言和文字对幼儿的吸引就很难达到动画等直观表现载体所能达到的这种效果。二是用不断变化的新鲜事物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幼儿正处于对一切事物都怀着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年龄段,新鲜事物可以说是点燃幼儿思维火花的导火线,就如同幼儿手里的玩具一样,即便是再爱不释手,但经过很长时间后也会失去原有的兴趣,因此用不断变化的新鲜事物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寓教于乐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这种在教学上实现不断变化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例如可以从教具的颜色、形状变化上来体现新鲜感,也可以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大胆创新,将游戏教学、动画教学、图形教学、手工制作教学或体验教学等方法引入教学方案中,多为学生创造亲自动手参与的机会,并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学生参与,不断改变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用开放约束的双重措施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提倡以幼儿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和思想压力,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和想象,是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手段。但这并不等于让学生放任自流,特别是幼儿的自制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注意力相对不集中,一旦放任就很难再将思维重心引导到学习上来,因此给学生营造开放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同时,也要进行适度的约束,采取开放与约束并重的原则才能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日常教学中,提倡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活动进行的程序,正确对幼儿加以引导,将要实现的教学目标融入到幼儿活动中,紧紧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活动,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表面上放任的活动形式下有效约束引导幼儿围绕知识点来展开活动,通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三、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前提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只有具备了自主创新的主观想法,才能促使学生去亲自实践并不断探索未知领域,所以说,创新意识培养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具备了这种意识还要为学生创造必要的自主创新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创新的机会,这是实现幼儿自主创新的关键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而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亲手操作,不断鼓励学生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归根结底是在潜移默化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充分挖掘学生特有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是要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多鼓励学生去独立思考、去认真思考。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幼儿喜欢看蚂蚁搬家,于是就以此为课题,首先引导幼儿通过实地观察和认真总结,归纳蚂蚁的生活习性等特征,让幼儿探索蚂蚁在什么情况下才搬家?鼓励学生结合实际多“问”。即在积极有效的引导下适时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在学生思考中做好积极的引导启发,通过先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去解答这样的程序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多向学生即时发问,让学生思考,这样循序渐进地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拓展问题多“想”。沿着一个问题的思路走向,不断提出一些启发引导性的新问题,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青少年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的心理因素,例如在幼儿通过细心观察对蚂蚁的生活习性等有了大致了解后,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思维,把问题渐渐引向深入,适时提出“蚂蚁为什么会搬家?搬家前后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这样逐渐将问题引向深入,久而久之就会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意识。二是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宽松适度的自主活动环境,营造良好的自我发挥氛围,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才能的机会,搭建发挥自身潜力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环境的创设作为实现学生创新目标的客观载体,使学生能够普遍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的激情指数,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体验自身的价值和收获。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或多种方式,例如:要使幼儿获得对蚂蚁搬家这一兴趣课题的感知,我通过自己搜集图片、文字介绍等材料来帮助幼儿加深认识,同时号召家长积极参与进来,配合幼儿选择不同的时段和客观因素来完成实践观察活动,这就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认知平台。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有益的文娱活动、开展适当的智力竞赛、维持正常的学习秩序等等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三是要采取适当的创新举措。充分利用学生好动特性从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入手逐步培养创新能力,这是教学的关键。多鼓励和肯定学生,相信学生能够去做并能够做好,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放手去做。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发挥个体优势,彰显个性特长。为学生动手操作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同时,引发学生进行亲自动手操作的强烈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对学生的新想法、新思路进行适当的褒奖,既不使之骄傲,又能让其感到有成就感,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体验到快乐和收获,在满足和兴奋中激发创造灵感,迸发大胆创造的激情。例如在幼儿对蚂蚁搬家在有了一定认知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教师通过展示幼儿的研究成果,对观点正确的幼儿给予适当褒奖,让幼儿感受到亲自参与的成就感,进而提高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由此看来,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引入到课堂上来,做到理论与现实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才能不断拓展学生的创造空间。把握住日常教学中点滴琐事,将培养创新意识、营造创新环境和采取创新措施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基础,才能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创新能力。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幼儿教育重视四化教育创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学习是幼儿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游戏动手动脑来进行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幼儿在游戏化、故事化、生活化、操作化的活动中,感受事物的各种关系,使他们亲历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一、游戏化

游戏化是指把教育的目的、内容、要求融于有趣的游戏之中,让幼儿从中感知、体验、积累有关的知识和经验。由于幼儿认知水平低,生活经验缺乏,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是“做中学”。有关研究表明,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并且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把抽象的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结合起来,能够使幼儿自发地体验和学习,并获得相应的知识经验。如,通过搭积木游戏既可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在商店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了解怎样对商品进行分类摆放,还可以体会人际间的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

二、故事化

故事化是指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幼儿喜闻乐道的故事,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悟知识、学习知识。幼儿的书面阅读能力相对薄弱,思考问题需要借助直观的事物表达。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故事的情境和画面,这就犹如观看了一部电影。也就是说,老师的有声语言在孩子的内心深处,已经转化成了具体形象的画面,这种转化无形中增强了幼儿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讲故事还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事物更易于被幼儿理解,使幼儿能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启蒙阶段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三、生活化

生活化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引导幼儿学习知识,激发幼儿学习各种知识的兴趣,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轻松、愉快地获得必要的知识。《纲要》的总则指出,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和体验机会,不仅能使幼儿感受到知识对生活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幼儿的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我们生活中的物品都有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如皮球是圆的,手帕是方的等,儿童很早就开始按大小、颜色、形状、空间位置等特征来区分物体,认识周围世界的基本结构与秩序,体验数量、空间等概念。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在出生后几个小时内就可以迅速学会识别母亲面部的视觉待征,这说明儿童一出生就开始了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学习区分不同面孔并对母亲面孔形成依恋。既然生活能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学习机会,我们就可以抓住各种机会,展开对幼儿的教育。如,户外活动时,孩子们仰望天上的风筝,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数一数天空中有多少个风筝来学习点数。带孩子游动物园时,可以给他们讲一些动物生活习性等相关知识。

四、操作化

操作化是指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帮助幼儿在自主、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可以为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性学习提供条件。《纲要》指出,要通过“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幼儿学习知识、技能,要让“学习”成为幼儿通过操作活动的主动性构建。按照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幼儿的思维发展属于前运思阶段,儿童开始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他们的思维是单维的和不可逆的,其推理也常常是不合逻辑的。因此,对幼儿来说,在操作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是最适合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式。如,可让幼儿利用商品包装盒或喝饮料剩下的容器制作成各种卡通玩具、卡通形象、手工艺品等,这样幼儿不但能通过自己操作,获得各种物品的形状信息,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美化他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幼儿教育强调系统性、启蒙性、科学性,它需要各方面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虽然难度较大,但只要教师努力地探寻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各种活动,积极实现幼儿教育的“四化”,让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幼儿的学习兴趣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养心育情对幼儿教育创新的影响

“心”在汉语语义范围内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有形之心指心脏,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者。无形之心指心理,亦指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健康状况。本文中“心”特指积极的心理品质,这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乐观、好奇、专注、坚强、勇敢、分享等可以使个体获得积极认知和积极情感的生存智慧。“情”本义指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哀、乐等心理状态,而本文中的“真性情”则指的是积极情绪。积极情绪(positiveemotion)即正性情绪或具有正效价的情绪[2],它包括快乐、满意、兴趣、自豪、感激、爱等。罗素(Russell)曾经提出“:积极情绪就是当事情进展顺利,你想微笑时产生的那种美好感受[3]。”孟昭兰(1989)认为“:积极情绪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4]。”

综上所述“,养心育情”即在日常生活、教学游戏中培养幼儿乐观、好奇、专注、坚强、勇敢等积极的心理品质,促使幼儿获得积极的认知和情绪,为未来更好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中国传统教育思想非常重视幼儿的培养,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颜之推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人们往往把幼儿教育看作习惯的养成,希望孩子墨守成人制定的规则。虽然这种“填鸭式”教育成功塑造了一大批像“八股文”一样刻板、创造力匮乏的“人才”,但是它却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积极情感的培养,不利于幼儿的天性、心性和个性的健康发展。积极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活泼程度高、积极情绪多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外向,因此也更幸福些[5]。

事实证明,拥有积极情绪的孩子在学习和发展中会更加健康,更容易获得成功。因此,我们需要革新幼儿教育理念,在活动中重视幼儿积极心理品质和积极情感的培养。营造一个适合幼儿健康发展的氛围,从个体幼年时期就培养他们积极的心理品质,让他们获得对事件、对生活积极的认知和情绪。这样,幼儿才会形成积极的自我,更可能成为一名有价值、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个体。所以,在幼儿教育中提倡“养心育情”,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来铸造其真性情是非常必要的。

具体来说“,养心育情”原则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体现。首先,从幼儿教师、保育员等教育者方面来讲。孩子到了3岁左右会进入幼儿园,他们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发展迅速,经常会做出让人惊讶的举动。如果在此阶段培养孩子们积极的心理品质,让他们形成积极的认知,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他们以后就可以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现实生活中,有些幼儿教师并不热爱本职工作,不能真正理解“儿童及时”的含义。孩子们“听话”就笑脸相迎,不“听话”就恼羞成怒。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产生畏惧、悲观等消极心理品质。此外,保育员同幼儿教师一样每天照顾幼儿,他们同幼儿之间建立起的“依恋”关系同样是非常强烈的。目前,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特别强调保育员与幼儿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忽略了保育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如果幼儿教育可以将幼儿教师和保育员的继续教育、培训、考核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性的培养模式,重视幼儿教师、保育员、家长之间的联结和共识,那么孩子周围的人际关系会更加和谐,从而为幼儿积极品质和积极情绪的获得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从教育环境方面来讲。幼儿园是幼儿每天生活的地方,幼儿园的环境极大影响着幼儿积极品质和积极情绪的培养。

幼儿园的环境包括便于幼儿活动的场地、游戏设施和颜色搭配等等。其中,场地要适合幼儿活动,既可以满足幼儿运动的需要,又可以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到伤害,要有一定的保护措施。游戏设施要有趣味,一定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既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性,又可以培养他们对同伴、对集体的观念和意识。孩子对颜色是很敏感的,他们会意识到红色是吉祥、热情、奔放的象征,黄色是轻快、明亮、温暖的象征,绿色表示和平,安定、恬静,蓝色表示安静、凉爽、舒适,粉色代表可爱、甜美、温柔和纯真。因此,在幼儿时期,我们要多多使用积极、温暖的颜色。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积极的心理品质和积极情绪。

,从教育方式方面来讲。我们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到幼儿教学中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多多使用积极的词汇去鼓励幼儿每24小时的发展和成长。成人要采取适当的表扬策略,抓住具体的事件过程,有针对性的对幼儿使用描述性表扬。此外,还可以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团体心理游戏引入到幼儿的教育活动中。以幼儿每天在集体生活中的分享、冲突、合作、互助、友爱等具体事件作为原始材料,引入幼儿喜欢的英雄或者动画人物,编制一些以故事为背景的表演角色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体验他人的感受,从而改善自己的同伴关系,改善自己的消极认知和消极情绪,从正面理解事件的本质,获得积极的心理品质。

总之“,养心育情”可以是“积极心理学”和我国幼儿教育事业最初的连结点,也可以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的探路石。作为“三性并茂,阳光生命”幼儿教育理念之中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这个原则的提出,为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积极情绪的获得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理论基础,需要我们在幼儿教育活动和幼儿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进一步研究探讨。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中国城乡二元幼儿教育财政机制构成及创新

一、二元幼儿教育投资体制的萌芽

1.新中国成立前城市幼儿教育投资体制的实践探索

1904年清末颁布《癸卯学制》,自此幼儿教育机构在学制中占有一席之地。该学制规定:“凡各省府厅州县以及极大市镇,现在均有育婴堂及敬节堂,兹即于育婴敬节二堂内附设蒙养院。”“各处育婴堂规模大小不一,现均筹有常年经费;其规模过狭者,应设法扩充屋舍,增加额数。”…这是我国及时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要求各地方应设有常年经费,以发展幼儿教育事业。1903年,所官立省办幼儿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诞生。该园在《开办章程》中规定,“本园一切服装、图书、保育物品,均属官备,惟不备餐饭。本省小儿入园免收学费,外省小儿人园每月须纳学费洋四元。’㈦首次采用政府投入为主。个人缴纳学费的幼儿教育办同措施。此后,根据《癸卯学制》的规定,在湖北幼稚园的示范下,京师蒙养院、湖南蒙养院等一批官办的幼儿教育机构相继出现。清末这批官办幼儿教育机构,基本上是采用政府全额投资的方式。由于费用充足,这批官办幼儿教育机构的设施、师资、保教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如湖北幼稚园、湖南蒙养院等不惜重金,从日本聘请幼儿教育专家直接担任幼儿园教师,以保障最初的办园质量。中华民国成立后,立即颁布《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为蒙养园。教育部同时还在公布的《师范学校令》和《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蒙养园附设在女子师范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进一步明确蒙养园作为学制体系中的教育机构,幼儿教育的地位得到了提高。1922年,北洋政府颁布《壬戌学制》,规定在小学下设幼稚园,幼稚园正式被列入学校系统,确立了幼儿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及时阶段的独立地位。中华民国时期,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经费来源有两个特点:其一,相对于清末,进一步呈多元化发展,因而,先后创建了一批各种不同类型的幼稚园,幼儿教育在质量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其二,总体上政府公共财政缺乏对幼儿教育的支撑,因而,这一时期幼教事业发展极其缓慢。据统计,1929年至1947年,偌大的一个中国,幼教机构数量一直未能突破1400所,在园幼儿数最多时仅为13万余人。[3]在办园体制上,民国时期的幼儿教育机构有公立的、私立民办的,有附属于学校机关的,也有单独设立的。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于1919年创建幼稚园,园址设在附属小学的杜威院内。该幼儿园由学校全额出资办理,同时,也收缴学费等相关费用。规定每半年缴洋2元(用品杂费1元,点心费1元)。1920年开办的北京香山慈幼院由于主要是收容无家可归的儿童,所以,开办之初经费由督办水灾的款项开支,但一直没有得到地方财政资助。因而,其收容的儿童中,有免费的孤儿、弃儿、贫儿,也有交费的儿童。南京鼓楼试验幼稚园于1923年由陈鹤琴个人办理,后有朱深甫募款十分之八,幼稚园得以扩大改址。后历年经费由中华教育改进社、东南大学教育科补助,1928年开始,江苏省教育厅每月给与津贴266元,1929年11月开始,南京市教育局每月补助津贴60元。1927年开办的所乡村幼教机构——南京燕子矶幼稚园是在陈鹤琴资助500元的情形下开办的。’中华民国时期,由于幼儿教育机构基本分布在城市,且规模相对较小,总体上幼儿教育投入处于最初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稳定的幼儿教育财政体制。

2.老解放区二元幼儿教育投资体制的萌芽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建立起了自己的红色区域。1934年2月,中央人民内务委员部颁布了红色政权的及时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文件一托儿所组织条例》,强调采用因陋就简原则办托儿所。当时的托儿所办在农村,主要是为成年人参加革命战争和生产劳动解除后顾之忧,故投入上采取地方为主,自主办理,政府指导的方针。一般由本地妇女看护、管理小孩,托儿所的用具政府补贴一部分。这种特殊的投入方式,使得苏区的托儿所机构飞速发展。1934年,兴国县已建立托儿所227个,而瑞金县计划发展托儿所920个。…1941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发《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要求在边区实行儿童公育制度,同时将学前教育向民间推进。在这思想指导下,边区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托幼机构。一是由边区政府主办、费用由政府负担的机构,包括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资助的寄宿制的保育院和托儿所;二是经费由单位(机关、工厂、学校、部队)自理的单位日问托儿所;三是临时成立的托儿班、哺乳室、游击式托幼组织等。总体说来,当时的边区政府采用了重点包办党、政、军托幼机构,适当扶持社团托幼机构,发动群众创办多种形式的托幼机构的投资和办学思路。一方面,有比较稳定的经费保障了保育院等幼儿教育机构的保教质量;另一方面,通过调动民间力量办理托幼机构,有力地促进了边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首次将边区政府支持幼儿教育的行为制度化,是二元幼儿教育财政体制的雏形。

二、新中国成立后二元幼儿教育财政体制的形成

1.二元幼儿教育财政体制形成的社会背景

新中国二元幼儿教育财政体制形成的社会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认定解放妇女劳动力作为幼儿教育最基本的职能,并在实践中被不断强化。1952年,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及时次明确规定幼儿教育的解放妇女劳动力的任务。该《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一方面是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另一方面,则是减轻母亲对幼儿的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问参加政治生活、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1956年,教育部.卫生部、内务部《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该《通知》进一步强调,为了帮助母亲们解决照顾和教育自己孩子的问题,托儿所和幼儿园必须有相应的增加。因此可以说,在改革开放前,幼儿教育虽然在学制中作为国民教育的及时环,但在实施中却更偏重于其特有的解放妇女劳动力的这一社会职能。于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家和社会都是依据幼儿教育服务社会的经济和政治职能来思考财政投入问题。由于幼儿教育首先定位于服务妇女就业,则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市女职工、女职员,幼儿教育的这种功能定位在事实上将农村妇女排除在外。自然而然,农村幼儿教育也就没有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二是长期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完成,新中国开始步入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体制时代。于是,以国家机关单位和集体经济体为依托发展幼儿教育成为此后长期的幼儿教育财政投入政策。

2.二元幼儿教育财政体制形成过程及特征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这个条例指明了幼儿园、托儿所的基本性质——是为职工提供的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56年,教育部、卫生部和内务部的《关于托儿所幼儿园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强化了幼儿教育的分散投资体制,指出各种类型的托幼机构的经费、人事、房屋设备均由教育行政部门、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群众、私人等主办单位各自负责管理。在农村,提倡农业合作社举办托幼机构。其指导思想很显然是将幼儿园作为职工劳动保障和福利看待。1955年,国务院的《关于工矿企业自办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规定》要求,幼儿园年需一切费用由各部门列入“营业外”开支,编入财务计划。1973年,财政部财企字第4l号文规定幼儿教育成本改在营业外支付,从制度上确定了幼儿园归属后勤服务开支的准则,强化了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单位福利属性。至此,我国的二元幼儿教育财政体制形成。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二元幼儿教育财政体制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财政明拨与暗补并举。在这种体制下,我国政府一方面在人、财、物等方面直接投入教办园,即财政明拨。同时,还以职工福利间接投入国家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附属幼儿园,即财政暗补[引。其暗补的基本方式是:一是各单位在创办托幼机构中,经费从本单位基本建设费中支出;二是国营企业在所提取一定份额的福利补助金中,部分经费可用于托幼机构;三是国家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经费、企业管理费和事业费中开支补助附属托幼机构。另有工会经费等资助托幼机构。

(2)国家的职工福利政策对城市托幼机构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国家激励各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财政支持幼儿教育事业,从而使这些单位附属的托幼机构得到迅速发展。另外,由于单位附属的托幼机构的归属性和依附性,其办园条件和质量随所属单位的福利状况而起伏。

(3)对于城镇街道和农村社队,采取集体兴办的方式,保教人员的待遇,相当同等劳动力报酬。(4)幼儿教育多元发展格局形成。教育行政部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办幼儿园有着长期稳定投入积累,这类幼儿教育机构越办越好;而中小企业办园和街道办园一直未能够突破托儿功能,发展状况徘徊不前;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由于一直未获得财政投入,处于长期停滞状态。[6]

3.二元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二元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也相应发生变化。但是,通过考察发现,改革开放30年来,二元幼儿教育财政框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突破,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为新的二元体制所取代。其基本表现是,政府财政投入主要流向教办园、政府机关园及其它部门园。而原有的集体经济体办园、国有企业园大多解散,代之为私立园的大量涌现,而后者逐渐成为办园力量的主体。

(1)“两条腿走路”的财政体制内涵逐步扩大

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全国托幼工作会议纪要》,要求幼儿教育工作应继续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恢复、发展、整顿、提高各类托幼组织,继续提倡机关、部队、学校、工矿、企事业等单位积极恢复和建立哺乳室、托儿所、幼儿园。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生活服务事业逐步向社会化方向发展,托幼事业社会化也成必然趋势。这预示着幼儿教育在办园和财政体制上将突破由国家和集体基本包揽的格局。原有幼儿教育财政体制中的国家和集体经济体的“两条腿”在幼儿教育发展中将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力量,同时,还应充分调动社会民间资本发展幼儿教育。

(2)农村幼儿教育仍然处于“人民教育人民办”的状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民教育人民办”是当时中国普及义务教育的基本办法。其主要方式是地方投入为主,家庭承担一定的教育费用。1983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意见》,指出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应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可采用社(乡)统筹,生产队(村)自筹,群众集资,家长交纳少量保育费等多种办法。并指出,按照“地方为主,分级管理”的做法,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财政部1980年制定的《国家预算收支科目》的规定,在地方教育事业经费中列幼儿教育专项。教育基建投资也应包括幼儿教育项目,在有条件的地方,地方财政还应对农村幼教事业给予适当补助。从以上规定可见,对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主要采取当地为主,其经费渠道限于社(乡)、队(村)集资自筹,家长付费的办法。《国家预算收支科目》中虽然规定地方教育事业经费中列幼儿教育专项,但对于庞大的农村学前教育事业来说,则属杯水车薪。且一般情况下,所谓的“幼儿教育专项”经费基本上被投入到城市的教办园或政府机关及部门园。

(3)幼儿教育财政倾斜性投入体制…确立

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立法强制将幼儿教育经费专门列项,国拨经费的比例极小。且幼儿教育机构在行政上归各举办单位和个人管理,幼儿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分散,非教办园分布广泛和数量庞大。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幼儿教育财政投入对象主要在城市。在城市幼儿园中,又主要投入到教办园、政府机关园和部门园。尤其是各地教办园,从行政上归VI教育部门管理,由教育部门直办、直属和直管,自然备受各地教育行政机构关照。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最近几年才开始受到地方财政的关注。这样,国拨教育经费主要流向了教办园,其次是政府机关园和部门园。在得天独厚的长期关照中,它们基本上成为当地的重点园、中心园、示范园。随之我国的幼儿教育财政投入倾斜性体制被正式建立起来。显然,倾斜性投入体制人为拉大了幼儿园之间的差距,造就了部分品质幼儿园。虽然,这些品质幼儿园在当地幼儿教育中发挥了一定示范效应,但总体上看,倾斜性投入没有顾及到大部分比较落后的幼儿园,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

(4)社会资金成为发展幼儿教育经费的主渠道

2003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今后5年(2003~2007年)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从统计数据来看,从1997年开始社会力量办园数据逐年加大,2000年社会力量办园开始占据半壁江山,2005年社会力量办园占幼儿园数比例达2/3,2008年有些省份的社会力量办园数量占整个幼儿园的80%,《意见》目标实现。对于社会力量办园,国家主要采取鼓励的措施,一些地方制定相关的标准与条例予以监管,国家与地方财政均未进入社会办园。可见,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社会资金逐步成为发展幼儿教育经费的主渠道。

三、二元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改革必然性及要求

当前,二元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基本形态是政府公共财政仅负责教育部门办园和政府机关及部门幼儿园,而城市集体性幼儿园、社区幼儿园及农村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由当地负责,其结果造成不同类型和不同地区幼儿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教育部门园和政府机关及部门园的房舍、设备和师资40水平优越,教育质量较高,往往为当地示范幼儿园。而社区办幼儿园和个体办幼儿园经费主要由家长交费,这类幼儿园的办学条件简陋,缺少必要的设施,教育质量较差。农村幼儿教育长期没有得到政府财政支持,同时又形成不了市场,其办学条件和保教质量水平更是可想而知。与之相对应的是,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军队、大学工作人员的子女等享受政府财政支持,而城市普通市民家庭的儿童、农村儿童与幼儿教育财政支持无缘。幼儿教育的这种投入制度与公共财政的公平原则和教育投资的能力支付原则相违背。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促进城乡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进程中,改变二元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势在必行。

1.科学定位幼儿教育的功能

政府投入的合理性首先在于科学定位幼儿教育的职能。目前,国外认识幼儿教育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观点:儿童发展的观点、儿童人力资源开发的观点、社会发展干预观点、经济学的收益观点、宗教的观点。…归纳起来,幼儿教育事业兼具社会福利、经济和教育三重职能。从社会福利上看,幼儿教育是政府支持家庭养育下一代和减少儿童起点差异的工作部分,它对纠正社会阶层差异导致的教育不平等具有重要作用。从经济上看,幼儿教育为妇女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它对增加家庭收入和消费都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具有谋求性别平等的意义。从教育上看,幼儿教育对于儿童早期认知、情感和技能开发,作为一个人终身学习的起点。对一个人的学习和发展起到终身奠基的重要作用。从社会福利、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战略思考,幼儿教育财政应该具备广泛覆盖、基本标准、城乡统筹等基本属性。对幼儿教育社会职能的认识达成一致,是二元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改革前提。

2.化解“地方为主,分级负责”的财政投入格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体制转型,企事业单位逐渐剥离其原有的社会服务职能,其中包括幼儿教育。这样,原有的社会服务就需要新的承接者,这需要政府通过加以调控解决。而政府的财政投入状况又不平衡,一是各级财政状况的不平衡,中央、省一级政府财力较强,而市县乡镇一级政府的财政能力一般比较薄弱;二是区域财政不平衡。这样,地方财政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地方政府承担学前教育责任的主要障碍。因此,一方面,可以继续实行“地方为主,分级负责”管理体制,以增强地方对幼儿教育的责任与积极性;另一方面,鉴于市县乡镇一级政府的财政能力较弱,及各地经济财政差异较大,建议建立中央及省一级幼儿入园资助体系和转移支付制度,保障幼儿入园受教育的公平性。我国政府在财政上可以重点扶持公办园,但要规定公办园优先招收贫困儿童,规定公办园中贫困儿童所占的比例,对贫困儿童实行学费减免政策。对进入私立园中的贫困儿童实行个人及其家庭补助,保障他们最基本的入学机会和就学条件。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还可以通过设立幼儿教育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转移支付,支援贫困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

3.将所有的公办幼儿教育机构划归教育部门

进行幼儿园归属调整,改变公办幼儿园条块分割的局面。将公立幼儿教育机构统一划归教育部门管理,使现有附属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等幼儿教育机构统归地方教育部门管辖,打破托幼机构分属各级各类部门单位,因其挂靠机构的行政级别而级别不一的局面,使各托幼机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等级之分。这样,可以解决各级政府和附属单位只给其直属园拨款的幼儿教育财政经费分散安排问题,使有限的幼儿教育经费达到统一由教育部门安排使用的目标。

4.增加幼儿教育经费总量

长期以来,我国幼儿教育总投入在GDP中所占比重极其微小。我国幼儿教育始终处于政府财政结构的最边缘。从经费的角度分析,在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四级教育系统中,幼儿教育是四级学制的及时级,但其总投入占全国教育总支出的比重最小,如1998~2004年中一直维持在1.27%~1.44%之间【9。。幼儿教育从社会和政府部门所能获得的教育资源最少,其经济基础最薄弱,地位低下。从国际比较看,我国2003年幼儿教育总投入占GDP比重处于低水平,大大落后于欧洲、美洲、大洋洲,以及亚洲的一些主要国家。中国的幼儿教育总投人占GDP的比重只大约相当于这些国家平均水平的1/10。[10】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二元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其基础是参照有关国家的标准,增加政府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总量,使其达到一定的水平。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近年美英日幼儿教育课程创新对比

进入21世纪,在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美英日三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出以培养发展的人为幼儿教育课程目标、主张幼儿教育课程内容的性、强调幼儿主动学习、通过整合各种教育方法与途径实施幼儿教育课程等相同的特征,但与此同时,三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也存在着一些差异。本研究旨在从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侧重点和幼儿教育课程内容改革两个方面,探讨近10年来美英日三国在经济状况、社会变化、文化传统和教育政策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差异,以期为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美英日三国在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侧重点上的差异

虽然美英日三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都注重以促进幼儿教育的公平和幼儿的发展为宗旨,但其侧重点有所不同。如美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侧重点在于制定和实施早期学习标准,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的人学准备。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发起了以“标准”为导向的基础教育改革运动,并逐渐影响到幼儿教育领域。2000年,美国负责“开端计划”项目的部门提出了《“开端计划”儿童发展结果框架》(以下简称《结果框架》),将幼儿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语言发展”“读写”“数学”“科学”“创造性艺术”“社会性情感发展”“学习方式”“身体健康与发展”等八大学习领域,并提出了每一领域的构成要素以及3—5岁幼儿在每一要素上应当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能力与行为等。在《结果框架》的影响下,到2003年,美国已有近27个州制定了一个或多个发展领域或内容领域的早期学习标准;【ll至2009年,美国所有的50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均已拥有了成系统的早期学习标准。【:1与此同时,全美幼教协会和一些教师理事会也制定了各领域的儿童早期学习标准。例如,全美幼教协会与全美数学教师协会于2002年联合了《幼儿数学:良好开端》;美国全国数学教师理事会于2006年了《从先学前班到8年级的课程焦点:追求连贯性》,明确提出了学生从先学前班到8年级每个阶段应该学习和掌握的数学知识。131美国早期儿童学习标准制定的初衷是从专业出发保障幼儿教育的质量。近年来,各州教育部f-Jx9早期学习标准的实施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不仅加强了早期学习标准的约束力,为贯彻早期学习标准提供支持性措施,而且加强了对早期学习标准实施的监控。[41英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也在于制定早期学习目标,以指导幼儿教育实践,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英国开始了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为宗旨的基础教育改革运动,使人们日益注意到作为学校教育基础的幼儿教育质量问题。2000年,英国政府了《基础阶段课程指南》,把3—5岁确定为“基础阶段”,提出并描述了基础阶段幼儿在每个领域的“发展阶石”(即每个学习领域的早期学习目标)、“幼儿的实际表现”(即不同年龄儿童的发展过程)和“实践工作者的工作”(即如何为幼儿设计、建构和提供适宜的活动)等。1512008年,英国儿童、学校和家庭部又颁布了《早期基础阶段的法定框架》(以下简称《法定框架》),提出O一5岁儿童的早期学习目标应包括以下六大领域:个人、社会和情感的发展,交流、语言和读写,问题解决、推理和计算,有关周围世界的知识和理解,身体发展,创造性的发展,161并规定了每一领域的具体学习目标。英国政府制定的这一早期教育目标已经成为当前英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南针,对其幼儿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与美国和英国不同,日本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着重于创设适合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以培养幼儿的生存能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政府的教育改革主要是“以教育的个性化、自由化、国际化为目的进行的”,[71这一改革目标促使日本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重视儿童生存能力、情感、欲望和态度等的培养。日本1998年改订、2000年开始实施的《幼儿园教育要领》提出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幼儿园生活,培养儿童生存能力的基础”,并提出了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等五大领域的具体目标;1812007年,日本政府在新修改的《学校教育法》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的是“为幼儿提供保育,创设适合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91并再次明确了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达五大领域的具体目标。据此,日本文部科学省2008年改订、2009年开始实施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具体规定了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表现五大领域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侧重点的不同,反映了近10年来三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是三国幼儿教育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改革差异的集中表现。

二、美英日三国在幼儿教育课程内容改革上的差异

近10年来。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课程目标、实施和评价的改革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中差异较大的是课程内容方面的改革。美国幼儿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的重点在于幼儿的早期读写、数学和科学学习。由于近年来美国把儿童的读写和数学教育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同时受到基础教育改革注重教育质量这一总体发展趋势的影响,美国幼儿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虽然一如既往地重视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创造力和身体的发展,但从其2000年颁布的《结果框架》等学习标准所强调的“核心领域”来看,美国早期教育工作者更加注重幼儿的早期读写、数学和科学学习,对幼儿寄予了“雄心勃勃”的学业期望,语言和认知两个领域由此成为最受人们重视的早期学习领域。2003年,美国27个州所制定的早期学习标准都涵盖了这两个领域。对“创造性艺术”“社会性情感发展”“学习方式”“身体健康和发展”等其他学习领域,有的州将之纳入了早期学习标准,有的州则没有。【10I到2007年,已有80%以上的州的早期学习标准符合了“综合性”的要求,体现出了不同于小学学业标准的特点,但是仍有一些州仅包括了阅读、数学或少数几个学术性领域(如科罗拉多州、加利福尼亚州等)。【11I在美国,“语言”领域和“读写”领域被区分开来,例如在《结果框架》中,“语言发展”指“听与理解”“说与交流”,而“读写”则是指“语音意识”“认识并尊重图书”“文字意识和概念”“早期书写”和“字母知识”等。受基础教育改革重视教育质量的影响,英国幼儿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也注重幼儿的早期读写和数学学习。2000年,英国政府颁布的《基础阶段课程指南》把基础阶段的课程内容分成人格、社会性和情绪情感,交流、语言和读写,数学,知识和对周围世界的理解,身体发展,创造性发展等领域,提出了到基础阶段结束时每个幼儿在各个领域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它虽然强调了幼儿身心发展目标的“性”,但也很注重幼儿的早期阅读和数学能力。以读写能力为例,要求5岁幼儿能够听出词汇中的及时个和一个音,发出单词中的短元音;将语音和字母联系起来.会说和听出字母表中的每一个字母;会独立地认读一定数量的熟悉或常用的词汇以及简单的句子;会写自己的名字和标签、标题之类的东西,会使用标点符号来结构简单的句子;会运用语音知识来拼写简单的规则单词,而且努力拼读一些更复杂的单词等。【12呵见,英国的早期读写教育虽然没有像美国那样从“交流、语言和读写”领域中分离出来,但也颇受英国政府的重视。2008年,英国政府颁布的《法定框架》将O一5岁的早期学习目标分为:个人、社会和情感的发展,交流、语言和读写,问题解决、推理和计算,有关周围世界的知识和理解,身体发展和创造性的发展。It31和2000年颁布的《基础阶段课程指南》相比,《法定框架》仍然没有将读写从“交流、语言和读写”领域中分离出来,但将数学领域名称改为“问题解决、推理和计算”;从内容来看,它所提出的5岁幼儿应达到的读写和数学目标更为具体和翔实。

与美英不同,20世纪末2l世纪初,日本幼儿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更重视人际关系和健康领域。1998年改订、2000年开始实施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对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五大领域中的“目标”‘内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一些修改。其中,修改较多的是健康、人际关系和环境领域,修改较少的是语言和表现领域。例如,在人际关系领域,不仅修改了原有条目中的部分内容,而且新增加了两条内容,分别是“和同伴一起做事时,有决心做到底”和“与同伴的交往不断加深,具有同情心”,【141其注意事项也有所修改和增加。另外,环境领域的目标、内容和注意事项虽有所修改,但并没有突出数学或科学学习的内容。相比之下,语言领域的修改不多,其主要的修改在于将幼儿阅读图书、听故事的指导和语言指导分开,提出“通过图书和故事,让幼儿充分地体验到图书和故事与自己的经验相联系、尽情想像的愉快感,进而形成丰富的表象,发展语感”;在文字学习方面,指出应“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体验使用文字传递自己所思所想的快乐和喜悦,对文字产生兴趣和注意”。051总之,尽管1998年的《幼儿园教育要领》突出了语言交流的重要性,也对幼儿的早期阅读表现出了更多的重视,但和其他领域相比,修改不多,也没有突出强调早期阅读领域。2008年,文部科学省再次修订了《幼儿园教育要领》,对五大领域的幼儿教育课程内容进行了一些修改。总体而言,健康和人际关系领域的修改较多,环境、语言和表现领域的修改较少。在人际关系领域,在具体目标的第二点增加了部分内容,并在内容方面增加和修改了一些,在注意事项上分别修改和增加了两条内容。在环境领域,目标和内容都没有修改,只在注意事项方面增加了一些内容,但并未强调数学或科学学习。在语言领域,没有修改目标,只是修改了内容的第二点,并在注意事项上增加了一点,具体内容为:“让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关注教师和其他幼儿的语言,并学会倾听;逐渐培养他们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161由此可见,和1998年的《幼儿园教育要领》相比,2008年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在幼儿教育课程内容的改革上并未强调早期读写、数学和科学学习,其改革的重点仍在于人际关系和健康领域。

三、影响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差异的原因

首先是经济衰退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美英日三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的冲击,促使三国都把教育作为振兴经济、加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基本国策,开展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提高教育质量,美英等国发起了以“标准”为导向的基础教育改革运动。这一运动随着幼儿教育重要性的日益显现,在2l世纪初已经渗透到幼儿教育领域,使得美国和英国均把制定早期学习标准、提倡早期读写和数学学习作为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日本政府则于2008年颁布了新的中小学教育课程标准——《学习指导要领》,主要通过加强中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素养的学习,延长主要学科,特别是理数学科的教学时间来调整1998年中小学课程改革提倡的“宽松教育”政策,提升基础学力。然而,日本的中小学教育课程改革对基础学力的强调并没有影响到幼儿教育领域。这是因为经济衰退使得日本人对现代化和经济发展有一种消极的看法,认为“日本的现代化如此之快和彻底,赶上并超过了西方国家,但却导致了核心文化价值观受损或缺失……幼儿园有其内在的保守功能,就是使儿童远离现代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17j因此,“尽管近年来在国际教育成就测验中日本的表现有所下降,造成日本的中小学开始呼吁应跟随美国、重视学业成就和教学效能测定,但是至今为止,这样的呼声还没有蔓延至大多数日本幼儿教育机构,还没有促使幼儿教育转变重视建构主义、以游戏为中心的课程模式。”【18l也正因为如此,日本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仍坚持以游戏为中心,坚持通过环境进行教育。

其次是社会变化的影响。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贫富差距扩大、妇女就业率大幅攀升、未成年父母逐年增加,虐待儿童、低质量的幼儿教育等状况日益凸显,美国公民中40%的人不能有效阅读,甚至不能阅读,已经影响到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工作系统的正常运作。[191与此同时,英国的社会问题也比较严重,贫富差距显著、妇女就业率上升、由移民带来的社会排斥现象突出、单身母亲和少女妈妈数量跃居欧洲首位、因父母受教育水平低下和缺乏经济来源而导致儿童家庭教育的环境恶劣、越来越多的成人和儿童缺乏基本的读写和数学技能、青少年辍学率增高和犯罪现象增多等。㈣可见,美国和英国社会面临着大致相同的社会问题,由此必然引发美英两国都把强调早期阅读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作为其课程改革的着力点。进入2l世纪,日本社会虽然也存在着妇女就业率提高、未成年父母增加、青少年辍学率增高和犯罪现象增加等社会问题,但更为严峻的是,随着少子化、核心家庭化、都市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日本社会人际关系日趋淡薄,过分重视经济利益和效率,社区和家庭教育作用下降等弊端日益凸显,导致日本幼儿普遍存在生活习惯和态度差、不会与他人交往、缺乏自制力和耐性、规范意识低下和运动能力差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必然会把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心放在加强人际关系和健康领域等方面。

再次是文化传统的影响。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三国幼儿教育课程的特色,是造成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文化传统对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促使三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多样性;另一方面,三国为了保持其文化传统,也在保守和变革中力图保持平衡,从而使其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各具特色。具体而言,美国个人主义的文化传统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使其更勇于探索和创新,成为欧美国家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领头羊;英吉利民族依恋传统的性格以及崇尚经验、注重审慎试验、讲求实效的经验主义思维方式,决定了其改革的渐进性和保守性,使英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尾随美国之后;日本重视人际关系的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使其必然会将人际关系作为改革的重要领域来考虑,而不是像美国和英国那样根据时代的变化将早期读写和数学作为重要的改革领域。

第四是教育政策的影响。教育政策综合反映了美英日三国经济状况、社会变化和文化传统等因素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诉求,直接影响着三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近10年来,美国的教育政策注重应对经济衰退、社会变化、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等问题,因此一改长期以来不干预和少干预幼儿教育的政策,将制定早期学习标准,加强早期读写、数学与科学学习,强调入学准备等作为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英国将幼儿教育发展提升到事关英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终身教育体系建构与国际竞争力增强的战略高度予以思考和谋划,【2ll由此制定了早期学习目标,强调早期读写和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日本政府一方面固守重视人际关系的文化传统,在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中注重人际关系领域,另一方面也根据社会的变化,加强了健康领域的改革,并适当强调了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四、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综上所述,在经济状况、社会变化、文化传统和教育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近10年来美英日三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总体来看,美英两国和日本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差异较大,一方面美英两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侧重点均为制定早期学习标准,而日本注重通过创设适当的环境培养幼儿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美英两国幼儿教育课程内容改革都重视幼儿的早期读写和数学领域,而El本注重人际关系和健康领域的改革。其次,美英两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也存在着一些差异,一是无论是早期学习标准的制定还是强调早期读写和数学教育,美国都走在英国的前面,表现出其激进与求新的一面;二是两者在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侧重点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方面表现出了一些差异。如在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侧重点方面,美国既强调早期学习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也注重早期学习标准与中小学学习标准的衔接;英国则注重制定科学、规范的早期学习目标,并逐步将其完善和具体化。在幼儿教育课程内容改革方面,美国将“语言”领域和“读写”领域区分开来,英国则仍然将“读写”置于“交流、语言和读写”领域。从幼儿教育是否注重儿童“学什么、知道什么和必须做到什么”等“能力”方面的问题来看,可以将目前世界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分为“就学准备型”和“生活基础型”两种。[22j从上述分析可知,美英两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为“就学准备型”,而日本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则基本为“生活基础型”。我们从美英日三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差异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应在综合考虑经济状况、社会变化、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政策。近10年来,美英日三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均考虑了经济衰退、社会变化和文化传统等因素,我国也应该在明确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和政治意图的基础上,制定既符合我国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又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弘扬文化传统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政策。我国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主张“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表明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生活基础型”。此后,我国参与了联合国儿基会2002年启动的一个名为“遍及全球”的研究与发展项目,开始制定《早期学习与发展标准》,以明确成人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在各个领域发展状况的期望,促进幼儿教育课程设计的科学性,改进幼儿教育教学质量。【趋】这一新的动向反映了我国在坚持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基本方向的同时,也在积极应对来自经济发展、社会变化、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挑战。其次,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应在变与不变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从美英日三国近10年来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状况看,三国既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根据时代的发展做了一定的改变和调整。我国也应该在确立幼儿教育课程改革基本政策之后,根据较长时期的实施情况及时修订原有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如每隔lO年左右修订一次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保障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标准的稳定性与渐进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之路。

第三,应合理运用《早期学习与发展标准》。美英两国素有尊重儿童、重视儿童自主性和独立性的教育传统,因此两国政府长期以来不干预和少干预幼儿教育,进人21世纪以后才开始设立并运用早:期学习标准。在我国,“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已成遗传性因素,内化到中国人的血液当中”,[241至今保留着亲人和教师勉励儿童勤奋学习,并把学习成绩的优劣看作是儿童将来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的传统观念。这使很多家长对幼儿教育机构提出了一些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要求,导致我国的幼儿教育出现了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基于这一社会现实,我国政府应引导幼儿教育机构和家长合理运用即将出台的《早期学习与发展标准》,避免将其作为评判幼儿学习和发展水平的惟一或主要标准,从而进一步强化幼儿教育已经十分严重的“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现化教育形势下幼儿教育创新

当尚在懵懂无知的幼儿“离开”家的环境来到幼儿园所的及时天起,他们就义无反顾地加入了集体化的正规教育之中,那种个私化的家庭环境教育从此逐步远离,犹如“诗仙”李白笔下的黄鹤一去不再复返。从这一个角度来说,幼儿教育是人生走向教化和学化的及时级阶梯。这对于承负孩子启蒙教化的幼儿园所及其教师来说,接手过来之后的确是道远而任重。

作为一名从事多年幼教工作的教师,一直是心承重负、如有千钧,不断反思和总结幼教实践中的成败得失。现稍有所得,谨以呈现,希望因此能够收获抛砖引玉式的商榷和指教。首先,独立生活能力培养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快乐心境下开展养成教育能够充分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日常生活是一个人的最基本需要和及时必要因素。然而,在快速发展的独生子女社会时代里,几代人交织而成的家庭溺爱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问题似乎很不以为然。这样的社会形势对于幼儿园所及其教师来说,必须把对幼儿生活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作为幼教管理的必备环节。这项工作在刚刚入园的幼儿身上表现得最为重要、最为迫切。

众所周知,初入园的小班幼儿不会自己穿脱衣服,他们参加户外活动前的穿衣服和入户时的脱衣服都必须由老师来一一完成。这样,不仅要花费师幼双方很多的“诗外工夫”,而且不可避免地会让孩子们养成一种身心方面的依赖性,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那么,怎样才能让幼儿自觉轻快地学会这一生活中的基本技能呢?最初我尝试了多种办法,如手把手地教他们学习穿和脱一些简单的外衣,还以口头表扬和奖励小红花来不断地激励他们——“小朋友们谁做得好?谁做得最快?”但效果不很明显。因为幼儿在失去最初的刺激以后,显得无所谓而不情愿了。百般思考之下,我又想出更好的招数,就是把穿脱衣服的步骤编制成喜闻乐听的趣味儿歌,再配备相应的图解示意。其次,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掘孩子们的潜质和活泼元素,促使他们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能够健康成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和看到,有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对小宝贝在“大字不识一个”的情形下,却会表现出超人的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感觉到不可思议。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心理学研究和实验表明,人都有先天性的潜能质地,不过表现起来会有差异而已;虽然存在先天遗传的因素,后天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却非常重要,而且不可忽视。

因此,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孩子们极度依赖的“教父教母”,包括保育员在内的幼教从业人员,都应在熟悉每一个幼儿习性特征的基础上,努力实施“以爱为本”的教育管理活动。一方面对幼儿的良好潜质要进行较大程度地挖掘开发,并进行必要的保护和发扬;一方面对幼儿的不良习性要施以疏导规范和逐步消除,不要出于额外因素的太多考虑而畏手畏脚,因为幼儿就是一块浑然天成的玉璞,对其打磨的“及时手”是最关键的导向仪,所以幼教事业甚至比后来的学校教育还要显示出更多的“良心成分”。

再次,教师在加强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的同时要努力发挥非权力因素的影响,为孩子们的进步成长创设良好环境。本文认为,师幼之间要想进行正常有效的情感沟通,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要能赢得孩子们发自内心的信任和喜欢。毋庸讳言,我们有一些幼教人员因为缺乏必要的爱心和耐心,有时也会施展那种极度不雅的手段——哄、套、骗,尽管一时得逞,最终必然走向教化失败的结局:要么让孩子对你敬而远之,要么就是把他们逐步“培养”成为一个言行不一的幼儿。曾经有一个孩子,因为出生不久妈妈离家出走,虽然有爷爷奶奶的百般疼爱,但他显得很不正常:经常欺负其他幼儿,抢偷人家的东西,不服老师管教,家庭“护短“现象严重,以至于小中班期间被有些家长和老师说是“野孩子”。笔者在接手他的最初时期,也的确伤透了脑筋。有一次午睡时分,他因为腹泻把睡床和衣服全部弄脏了,显得非常得可怜。我二话没说,抱出休息室慢慢为他冲洗,并随手脱下自己的外衣把他裹起来。再后来,他躺在我怀里静静睡着的时候,嘴里不时地喊着“妈妈、妈妈”。我不禁为之动容。轻轻地拍着他,轻轻的说:睡吧,宝贝,妈妈在这儿陪着你。过了一会儿,眼睛睁开了,而且泪水连连,从中流露出期盼和少有的温情。自那以后,我与他家里经常联系。在我的影响下,孩子的爸爸对他表现得越来越温馨和关爱,爷爷奶奶也逐步地规范了“溺爱”行为。直到最终离园的时候,他终于当着许多人的面,大声地喊着我“妈妈”。让现场的所有人唏嘘不已。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什么比这一切更有成就感呢?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幼儿教育之创新能力的发展

随着国家科技的不断发展,需要人们创新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强。所以,在我国的教育中,要重点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种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获得的能力,也不是没有根据的想象,而是一个漫长且需要有知识理论性的创新。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从小为孩子灌输创新能力。在幼儿教育中主要根据幼儿们的性格特点,通过何种教育方法来提高幼儿们的创新能力,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们都比较喜欢游戏,教师可以从游戏出发,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随着我国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也正在转型阶段,我们最需要的就是要发展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所以,从幼儿阶段,就要培养孩子们创新的能力。幼儿教育是一个人的启蒙教育,对幼儿们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一个孩子创新能力的发展很重要。幼儿处于喜欢动手动脑的阶段,对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好奇的心理。所以,在教育中,我们要根据幼儿们的特性来制定教学方法来提高幼儿们的创新能力。人们处在幼儿的阶段,会有许多不同的想法,比如,问一个孩子“0”是什么?他可能说是一个蛋,可能说是球,会把它想象成为许多不同的东西,也会为它编造一个故事,而人们学会了许多知识后,便会回答:它是“数字0”,或者“字母O”。所以,教师们在培养幼儿们的创新能力时候只要保留住孩子们的童真。

一、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在幼儿阶段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都会有好奇感和兴趣感,教师可以利用孩子们这个特性制定游戏来吸引幼儿们的兴趣。根据游戏的形式来提升幼儿们的创新意识。幼儿们处于身体生长的阶段,教师可以制定促进幼儿们身体骨骼生长的游戏,要想提升孩子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可以与幼儿们一起探讨游戏的规则与奖惩制度,在想这些问题的时候,幼儿们便开拓了脑筋,创新了传统游戏的游戏方式,并与教师或其他同学们一起进行了交流,也促进了幼儿们的表达与沟通的能力。通过采取不同的游戏形式,让幼儿们的身体,心理都得到了健康的锻炼,并能够在游戏中感受到集体的重要性,让每个孩子从自身找到对游戏的不同感悟。

二、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方法、途径。

创新就是通过观察旧的事物发现新事物,发现问题新的解决方案,标新立异。在幼儿阶段,不能够要求幼儿们去利用创新解决问题,当然,我们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们用创新的角度去看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创新的环境来吸引幼儿们的眼光。教室中都会有两块黑板,教师可以在黑板中画上不同的画或者在窗台上每天摆上不同的东西,来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通过好奇心,幼儿们就会多提问题,也就激发了幼儿们想去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在幼儿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教师不要觉得问题没有意义性便对这些问题不理会,要认真的对待幼儿们所提出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培养幼儿们创新能力的前提,也是对幼儿们的尊重。

三、提供自由的空间,发挥幼儿们丰富的想象。

要想提高幼儿们的创新能力,要为他们提供自由的空间,不要让幼儿们感受到约束感。让他们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传统的幼儿教育中,教师大都教育孩子们一些基础的语文、数学知识,而并没有让孩子们发挥自己充分的想象力。所以,在当代需要创新人才的时候,同时也要创新对幼儿的教育方式。让幼儿们展开想象,不要拘泥于严格的形式,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游戏的形式,可以进行室外的游戏,也可以让孩子们表演自己的才能,让幼儿们展示自己的天性,进行天性的解放,这样,在游戏中让孩子锻炼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四、在美术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们的创新能力。

幼儿们处于喜欢动手动脑的阶段,我们教师也要根据幼儿们的特点制定教学方案。对幼儿们开展美术课程,既能够让孩子们观察多变的事物,还能够锻炼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小朋友们去幼儿园的室外观察“树”的变化,通过一年中四季的变化,树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通过让幼儿们观察不同事物的不同的变化,让幼儿们认识到事物发展的新陈代谢。在音乐的课程上,随着音乐的旋律以及歌词,幼儿们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情,开发自己的想象,比如在听“小毛驴”的时候,幼儿们会模拟小毛驴的那个画面,让每个同学以接龙的形式将小毛驴叙述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形象,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创作,在创作中,幼儿们也能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五、给予实践机会,并进行积极地鼓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要想让幼儿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创新的意识,要多给他们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学会动手动脑的去思考问题,并且要积极的鼓励幼儿们去开发自己的想象力,想出一些新的方法。教师可以给孩子们安排演一些课本剧,编排一些小故事,首先让幼儿们通过观察了解自己饰演人物或者小动物的特性,只有观察了,才能够的将自己的角色演好,通过观察,幼儿们在心理就会有一定的了解,来提升创新能力。

作者:邵正秀 单位:江苏南通如东掘港镇新苗幼儿园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幼儿教育改革创新思维

一、转型期我国幼儿教育改革新思维内涵

要进行幼儿教育改革,就必须在转变观念的前提下,抛弃旧条条框框,建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地不断创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儿教育的新目标、新理念、新内涵和新模式。

(一)创建以德为先、德智体美为一体综合素质的幼儿教育新目标

由于我国考试制度、社会上的“学历热”以及“早期教育决定论”的影响,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不愿孩子输在起点上,往往竞相进行各种“智力开发”,学前学小学的课程已不是新鲜的事情,各种特长班,兴趣班也举不胜举。这往往会造成学校和教师教学价值取向的过度重视智力,而忽视其他素质的培养。而智力开发往往过多侧重书本知识,由于书本知识只是一种间接经验,不易为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所同化和吸收,长此以往,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导致厌学情绪。人脑研究的近期成果表明:儿童大脑中的神经腱只在孩子主动用脑时才会得到锻炼,孩子只有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学习才能接受所学内容。即使有的学生不厌学,成绩好,但对身体发育也是有不良影响的,因此,过度的智力开发和书本知识的传授,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我们应提倡智力“适度”开发和面向“生活”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建立以德为重、德智体美为一体的综合素质的教学体系。提倡以德为重,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因为当今社会高学历者犯罪率也有明显上升之势,如举国震惊的马加爵杀人案,大学生杀害亲生父母案件,不能否认他们是“人才”,更不可否认他们的“业务”和“智商”水平,除了法律意识淡漠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使他们误入歧途的正是道德素质的缺失和人格的扭曲。而幼儿时期因其可塑性大,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时期,如果他们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也许就不会出现如此惨案了。其次,是当今现实生活中,有不少青少年视金钱为原动力和人生的追求,中华五千年的传统历史文化、社会公德、国格、人格等等,在一些人眼里似乎荡然无存,甚至为了金钱可以不惜放弃做人的原则和人格,这类现象令人担忧,因此,我们在幼儿教育中贯彻以德为先、综合素质教育尤显重要和意义深远。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尤其重视德育,并将以德为先,以德为重融入人生教育的全过程。从儒学一些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端倪,德已经成为重要的议题:“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现今的英雄模范、、雷锋、再到今天的好干部焦裕禄、郑培民、牛玉孺、任长霞等等,在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处处都体现着将自己有限的一生奉献给无限的为人民事业之中的崇高品质。我们教育工作者就是应该发掘历史和当今更多可歌可颂的教育资源,将之融于幼儿教育内容中,以突显道德在幼儿教育中的经验丰富地位。,早期教育中重视道德教育是提高德育成效的关键。现在也有学者认为当前中小学德育是低效的,因而质疑德育。这种倾向是不正确的,中小学德育低效受到遗传因素、后天德育内容、模式、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忽视幼儿阶段道德教育,从而错过道德教育的良机。曾有人夸言说:“五岁以前就完成了90%的教育”,虽然这有早期决定论之嫌,但其重视早期教育的积极意义是可取的。早期教育中重视道德教育是提高德育成效的关键。

(二)建立“人本善”的“人性”教育,赋予幼儿教育改革新理念

历史和时代教育的成功范例足以说明:要实现幼儿教育德智体美为一体的综合素质,就应将“人本善”的教育思想作为教育理念贯穿幼儿教育的全过程。“人本善”是儒学的核心,它使中华文化得以传承,使幼儿从小就建立关爱家人、孝敬父母、帮助老人,善待他人,谦虚好学等传统美德。而这一美德为世人所景仰,享誉于世界民族之林。建国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的特殊性,在一段时期里以“阶级斗争”取代了“人本善”,使人们从小就养成事事提高警惕、相互猜疑的习性。尔虞我诈、违心处事、政治陷害,上下“说假话”,事事“参水份”等“伪丑恶”现象已司空见惯,反而将诚实有信用之人归为“傻子”。这不能不是社会的悲哀和教育的失败。人们常感叹五六十年代的人办事认真做人讲诚信,大概是他们所受的儒家思想影响较多的缘故吧。因为儒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等家喻户晓的经典包含着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深刻内涵,至今仍为许多国家所敬仰。尤其在当今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发达国家如韩国、新加坡,儒学依然作为做人处事和教育子女的启蒙教育思想。至今散落在国内和世界南洋各地的“夫子庙”,就是儒学教育思想深刻影响的例证。今天,我们不仅要继承儒学“人本善”的文化,更应结合当今时代与时俱进去拓展“人本善”更深层的时代内涵。“人本善”它不仅推崇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并且时代和人类的进步更赋予社会和人类在发展中必须相互关爱共同进步、善待生命、善待他人、善待环境、善待地球等时念。人与环境应和谐相处尤其重要,这本身就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忽视甚至破坏了这种和谐,我们人类就会受到惩罚,这种理念必须融入到我们今天的幼儿教育的思想理念中。这也是与今天我们党和政府大力倡导的要把我国构建成为文明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相一致的。

(三)塑造以“勤劳、勇敢、独立”为先的完善人格素质是幼儿教育的新内涵

人格素质的和差异程度决定着人才未来对社会奉献的导向,更影响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幼儿教育中应重视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勤劳、勇敢、合作、毅力、人格素质,特别是勤劳、勇敢、独立尤其值得一提。因为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家长就不愿让孩子接受艰苦锻炼了,物质生活百般照顾、万般迁就、宠爱有加,孩子往往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有的学校大标语也书写“再穷不能穷孩子”,现在往往是“孩子犯事,大人挨批”,甚至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教育也成了家长“挨批”的理由。难道21世纪我们的青少年就不需要这些品格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这种做法使他们习惯过奢侈生活,从而养成他们贪图享受、自私自利、怕吃苦、意志薄弱、信赖性强、公德缺失、环保意识淡漠等现象,稍不顺心就轻生自杀。我们经常看到媒体报导有的中学生、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因生活无法自理或无法适应集体生活等原因自杀的事例,事后调查大多与家长的“娇生惯养”及幼儿园工作不重视这些品质的培养不无关系。另一方面,这些的人格品质永远不能丢,不仅要继承而且要发扬光大。更何况我国还有不少农村儿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在衣不遮体、饥不择食的状况下生存着、上进着,他们中的不少青年甚至考上了名牌大学,却苦于没有学费和路费而失去读书的机会。我们有何理由过度纵容孩子呢?更何况这是不利于幼儿未来发展的。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应重视此方面的工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这方面日本的幼儿教育值得借鉴。日本的幼儿进园后必需接受准军事化的夏令营训练,接受生活中的各种考验与磨难,从而培养幼儿勤劳、勇敢、独立的品质。当然,我们要杜绝形式主义的夏令营活动。

(四)重塑中华童谣幼儿教育新模式

众所周知,人的发展受到遗传、教育、环境的影响。遗传因素我们无法改变,环境通常也不能选择,我们只能改变教育。洛克的“白板说”与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相似,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且得出结论,天赋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虽然有“教育决定论”之嫌,但其肯定儿童可塑性、肯定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是可取的。儿童阶段心灵的塑造是非常关键的,往往对人的一生有重要的影响。如何对儿童教育起到潜移默化而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童谣这一民族喜闻乐见的幼儿教育形式不失为一良好的选择。结合当今德、智、体、美的要求选入相关内容将《新三字经》和儒家经典中的精华改编为中华童谣篇,作为幼儿教育的必修课之一。童谣要求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于诵记,融浅显的社会人文、自然科学知识为一体,融做人公德、自救自助与相互关爱为一体。例如:跌倒了、不哭泣、爬起来、挺着胸、往前走、破点皮、没关系、擦碘酒、涂红汞,没问题;小胖胖、莫捣乱、要学习、做算术、动脑筋、做不来、莫着急、我帮你、加把油、争及时;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卫生、爱环境、爱老师、爱亲友、爱同学、爱真理、最重要。

二、结语

此外,童谣还可将浅显易懂的数理、史地、生物等生活中易于接触理解的知识纳入其中,过去在儿童学习中,不少学校只重视语数外的学习,而忽视了历史地理生物等方面的内容,试想在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如果不懂得历史,就不懂得现在,更不懂得未来。不懂得地理,岂能了解祖国,热爱祖国。我们不但要求青少年懂得XYZ,还要学习ABC,也要了解美元和英镑,但是他们首先要熟悉长城、黄河,了解文天祥和史可清,否则将来如何去热爱祖国为自己的民族做出贡献呢?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存在着知识面狭窄、爱国情淡薄、崇洋媚外等不良倾向,多是由于幼儿教育缺乏此内容造成的。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再做旁观者,而应行动起来,而且从幼儿就落实此方面教育显得尤其重要。这样的“人才”才能担负振兴中华的重任,才能从容应对世界经济激烈竞争中一个又一个惊涛骇浪。

作者:陈清莹单位:景德镇商业保育院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浅析幼儿教育教学的创新与改进

摘 要 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最初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关系到人生教育的成败,为此也引起老师、家长及社会的重点关注。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使得幼儿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幼儿创新教育、提高幼儿自我调节能力和注重批评教育的艺术三方面分析幼儿教育的创新和改进。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创新

幼儿教育作为个人一生教育的最初阶段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每个家长和整个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成败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幼儿教育也要逐步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变过去的传统观念,重视幼儿的各种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为此,必须在幼儿教育中引入创新,唯有创新才能是幼儿教育取得飞跃式的发展,才能使幼儿的才智和潜力得到好的发挥和拓展,才能不断提高现代幼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教育进行创新和改进。

1 在幼儿教育中采取创新教育教学活动

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也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老师应通过师生互动的创新教育教学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创新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想,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去感受自然和社会是最重要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允许孩子犯错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幼儿好奇心很强,能频繁地提出各种问题,并会自作主张地去解决某些问题,结果也许会做错事。这时,教师和父母应主动、热情、耐心地对待幼儿的问题,对幼儿的错误,要积极分析原因,在给孩子耐心讲明道理的同时,对孩子的这种探索精神应加以肯定和鼓励。

(2)鼓励幼儿幻想。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指向于未来活动的。人类就是因为有了幻想,才有了向前走的动力,世间无数发明创造,都是有了人们所谓痴人说梦般的幻想才成为现实。因此,教师和父母要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大胆联想,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3)要多给幼儿提出问题,设置情境,启发、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思考、操作以及和他人的交往获得知识、解决问题。鼓励孩子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甚至独立做到“一问多答”。例如在“春天来了”主题活动这个情境中,我就从春天的现象、春天的人、物、花、等多方面进行引导幼儿去获得有关春天的知识。

(4)正确认识“听话”与“好孩子”之间的关系。社会对人的肯定的评价经过长期的熏陶,“听话”已经成为重要的标准之一,可以说,大部分老师和父母都喜欢听话的孩子,认为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而这个标准又大多是以他们自己的理念和是非判断为中心划定的圆。可事实上,在这个圆中活动的不少孩子,恰恰缺乏独立和创新的特征。

此外,教师理念的创新、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创新等有助于幼儿教育的不断创新和改进。

2 培养幼儿良好自我调节能力

2.1 帮助幼儿学习正确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心

(1)对幼儿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赞扬。由于幼儿年龄太小,喜欢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衡量:自己,因此老师的任何行为和语言都有可能对幼儿心理造成影响、这就要求老师真正做到爱护、尊重每个幼儿,肯定幼儿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尽可能多地用积极的态度评价幼儿,使其产生自豪感、荣誉感,重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与形象。

(2)利用暗示法引导幼儿进行自我教育。暗示法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暗示教育的魅力就在于老师不是自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是暗示诱导幼儿自己去思考和领悟,这样既不损害幼儿的自尊心,又不会使其产生抵触情绪。

(3)开展谈话话动,帮助幼儿进行正确的(下转第252页)(上接第245页)自我评价。通过开展个别或集体的谈话话动能够让幼儿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形成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提高自我调节能力。通过谈话话动,幼儿能够初步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能干,长处会越来越多,短处会越来越少,甚至将短处转变成长处。

2.2 注重情感教育,让幼儿学会用适宜的方式表达情感

(1)使幼儿对人的情绪、情感有所识别,知道与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相对应的面部表情,以及怎样会引起不同的情感。

(2)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对幼儿的行为有巨大的推动、调节作用,换言之,培养幼儿正确的是非观念,会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幼儿通过体验理解过程对事物投入主观情感后,会产生“主动、积极”的态度。在各种话动中,老师要注意利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

(4)提供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多参加集体话动井积极发挥能力,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感受到与他人之间的友谊、需要和依存关系,并从中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认同感,从而提高自信心。

3 幼儿教育过程中讲究批评教育的艺术

3.1 批评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幼儿处于成长阶段,从小尊重和培养他们的自尊心是十分重要的。有些家长和老师缺乏对幼儿心理和生理特点的了解,认为幼儿没有自尊心,其实大错特错。幼儿的自尊心十分脆弱,一旦受到伤害便要花更大的力气去平复,因此在教育幼儿时定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幼儿时要接受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这也就决定了他们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机会要比成人多得多。当幼儿犯错误时,要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再耐心地告诉他某问题好的处理方法,切不可将幼儿否定或是让所有人都知道幼儿的错误,这样反而会使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更不利于他们今后的成长。

3.2 批评时要抓住重点,有理有据

一般在四五岁时,孩子们己经有了简单的是非观念,这时候老师讲些浅显的道理,孩子们还是听得懂的。而且,他们只有学会了理解这些浅显的道理,才会更容易接受更深层的知识,这也是每个孩子健康发展的必经阶段。

此外,批评时切不可漫天撒网。正确的批评方法是针对一个错误而谈,让孩子明确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使他们知道自己今后应该改正和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教师的批评中明白自己的过失,才会更加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

3.3 批评时要语词恰当,大方得体

有些老师经常会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教学中,特别是当老师处在气头上时,说出的话也会毫无章法、不修边幅。其实教师的这种情绪和行为也会影响到孩子,特别是幼儿,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喜欢,有时调皮正是他们引起老师注意的方式。所以,教师在批评时定要注意不掺杂自己的主观情绪,做到客观、公正,尽可能在情绪冷静下来后,对幼儿进行教育。

在语词的使用上,教师应比其他人更加注意大方得体。老师的行为总是学生的参照标准,幼儿对于教师的崇拜心理又是学生整个受教育阶段较高的。教师的举动都很可能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

幼儿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起始十分关键,任何家长与老师都不能忽视。教育的意义不仅在教人更在育人。同样,作为一名幼师,在教好幼儿的同时,更要注意“育”好幼儿。在现代教育中,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有必要从多方面对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进行创新和改进。

幼儿教育创新论文:浅谈幼儿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未来是人才竞争的社会,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敢于大胆想象,独辟蹊径,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才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3~6岁的幼儿是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力丰富,是创造力发展最有潜力的时期。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与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需要成人不断启发、引导。

关键词:幼儿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是中华民族之魂。社会发展和民族的兴衰所依赖的正是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所以要把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来抓。幼儿时期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敢想、敢做,拥有着成人所少见的创造素质。创造能力潜藏在每个孩子身上,如果能够及时、科学地进行开发、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幼儿园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些我的认识和体会:

一、激发兴趣,营造宽松的环境和良好的氛围

1.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幼儿时期的思维活动十分活跃,可以说是一种最自由的毫无约束的思维。在幼儿园,无论老师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幼儿都会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踊跃发问或作答,那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问题与答案生动地表明了幼儿有着极其强烈的创造意识,也正是这种没有任何思维定式的发问与应答表现出了他们惊人的想象力,这种出色的想象力,正是一切发明者所必备的基本要素。

2.创造良好的环境,开展创新活动

创设良好的环境是创新教育的前提,环境塑造孩子。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多变的活动材料,能够为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插上了翅膀。如开设建构区、益智区、娃娃家、美工区、表演区等活动区域,并可在活动区中投放大量半成品材料供幼儿操作,引导幼儿将各种联想加以具体化。针对幼儿身心发育特点及知识积累的状况,可以选择一些能引起幼儿兴趣、激发热情的事物为支点,让那些感人的故事人物,如画的自然风光都成为幼儿脑海中美丽动人故事的“火种”,燃起想象的火花。

二、捕捉契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幼儿生活中,经常绽放出创新的火花,倘若视而不见,任这些教育机遇流逝,就会埋没幼儿的创新潜能,这是传统教育的弊端所在。在长期的幼儿教学和生活中,我始终要求自己做一个有心人,不失时机地捕捉每个契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发展他们,不去用学校里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因此,当幼儿对某一个问题表达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时,我总是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注重在游戏中培养创新能力,尊重幼儿的创新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孩子往往是通过游戏来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秘密,游戏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促进孩子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对孩子们来说游戏的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通过游戏不断思考、不断尝试、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幼儿常常会把图形想象成各种各样的物体,把积木当成楼房、汽车,能用自己的语言,动作或图画表达自己的意愿,这都是创新,需要成人给予鼓励和肯定。我们只有对他们的创新有了充分而正确的认识,并加以及时而真实地呵护,孩子创新精神的萌芽才会茁壮成长。

总之,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有意识地从一件件小事中去培养,它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因此,我们幼教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幼儿各种形式的思维尽可能地向创新思维转化,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