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医学高新技术综述

摘要:医学高新技术具有技术先进、发展迅速、适用面广、增值性强等特点,其发展和应用对于人类认识生命、治疗疾病、延长寿命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加剧了医患物化、“病、人”分离、医患不平等、医患商业化、医患目标背离等趋势,给医患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
医学高新技术综述

医学高新技术综述:医学高新技术辩证综述

正确分析医学影像高新技术诊断与某一系统疾病临床诊断的关系

某一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以泌尿系统疾病为例,在临床上,泌尿系统疾病涉及肾上腺、肾脏、前列腺、输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泌尿外科医生的临床诊断思维在形成过程中除了应具备大量的医学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备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方法。疾病是一个客观事物,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即对疾病的认识,都要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临床诊断要经历初步诊断、会诊、确诊等几个阶段,这个过程是泌尿外科医生对所获得的泌尿系统疾病信息进行临床思维,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最终将信息形成疾病诊断的过程。正确处理医学影像高新技术与临床诊断思维的关系医学影像高新技术使外科医生的视野扩大了,并克服了过去脏器诊断的模糊性。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CT、核磁共振等已成为肾脏等腹膜后器官检查的重要工具,而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在各科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水平。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进步,不但使医生得到了对疾病的深层次认识,也使其对临床思维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例如,CT、MRI在成像手段上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它集计算机、物理学、生物工程学等于一身,形成了影像数字化。其高分辨及薄层技术可以对局部较微细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对临床产生深刻的影响。事实上,诊断手段越先进,越要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越要求影像专业的各科医生具有更高的综合判断能力。所以,面对大量的影像高技术参数,临床理论思维方法要求更完善、更,就越要求各科医生具有更高的综合判断能力和临床水平。

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处理好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关系

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和高新技术对于疾病的诊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两者的辩证关系,对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各科的合理应用具有现实意义。3.1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医学影像传统技术是各项高新技术的基础,它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具有以下特点。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具有“简”、“便”、“廉”的特征例如,腹部平片(KUB)就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医学传统技术,它简单方便,易于实施,且费用低廉,因而成为最基本的技术技能。我校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门诊总人数为21062人,虽只有922人检查了腹部平片,但确诊为结石的患者有645人,其阳性率为70%,便能充分说明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具有“简”、“便”、“廉”的特征。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在适用范围上具有广泛性例如,肾绞痛患者的KUB传统技术,适用于所有的医疗卫生机构。静脉肾盂造影(IVP)可以作为泌尿外科大部分疾病的常规检查,我校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IVP检查人数为806人,阳性率为65%,这足以说明IVP等影像传统技术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影像传统技术是发挥影像高新技术的基础例如,X-CT检查是一种目前已成为临床较为普遍开展的医学影像技术,它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建立在普通X线基础之上的。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医学影像高新技术是随着传统影像的突破及工程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具有以下特点。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具有新颖性、尖端性特点例如,应用MRI波谱技术检查前列腺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来发现早期癌性结节的存在是很先进的影像检查手段。医学影像高新技术是一种综合性技术例如,CT技术就包含了X光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它是多种新技术综合应用的产物。因此,医学影像学和临床各科医生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可实现临床诊治的定量化和定位化例如,CT检查能够测定肾脏等占位性病灶的各种主要成分的密度,MRI三维图像能够判定腹膜后病灶的位置、大小及毗邻关系等。这些医学影像学高新技术均提高了临床诊断定量化和定位化的度,从而为诊断疾病提供了的依据。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在临床诊断上的无创性CT及MRI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检查基本上是无创的,取代了以往有创的腹膜后空气造影,而且这种方法能获得更的诊断信息。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运用于临床诊断疾病的相互关系在临床外科领域,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并驾齐驱,给当代临床外科提供了一个新的内容。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虽然X光片能够确诊泌尿系统的结石等疾病,但其性要比CT逊色得多,而MRI对腹膜后结构的观察更精细、更清楚。相反,CT技术尽管能定性、定量分析患者疾病的种类和部位,但在治疗时仍需参考泌尿专科影像传统技术。例如,输尿管结石即使经CT明确了诊断,但手术时仍需要检查腹部平片进行术前定位。泌尿系各项影像检查均有优缺点,两者之间可以互补。我校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泌尿系CT检查数占CT总人数的5.2%,泌尿系疾病进行MRI检查的患者数占总数的0.96%,传统X线检查占3.3%,说明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检查既运用了高新技术又把传统影像技术作为适宜技术予以保留。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并不排斥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例如,泌尿系MRI水成像技术(MRU)能无创地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但因为受尿液产生、排泄及输尿管蠕动的影响,有时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而胆道MRI水成像(MRCP)检查,影响因素较小,效果好于MRU。我校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MRU检查人数只占核磁共振总检查人数的0.25%,MRC检查人数占总人数的5.75%,所以,逆行肾盂造影仍被广泛使用,它虽是有创的传统技术,但它对泌尿系统狭窄和梗阻病因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向常规技术转化[2]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高新技术迟早要转变为影像常规技术,这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例如,CT引导下肾囊肿等的硬化治疗在治疗技术成熟后,它将成为较常规的治疗方法。

结语

CT、MRI、DSA等高新影像诊断已在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过程被广泛应用,它能使人们了解器官的细胞乃至分子水平的生理与病理变化,但一些疾病的诊断也不能离开医学影像传统技术,所以,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出现要求各科医生具有更高的综合判断能力,要正确处理好医学影像高新技术诊断和临床诊断的关系,要走在科技前沿,转变医学模式。

医学高新技术综述:医学高新技术医患关系影响

〔摘要〕

医学高新技术具有技术先进、发展迅速、适用面广、增值性强等特点,其发展和应用对于人类认识生命、治疗疾病、延长寿命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加剧了医患物化、“病、人”分离、医患不平等、医患商业化、医患目标背离等趋势,给医患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为此,应加强技术监管、坚持以人为本、增进医患沟通、鼓励技术帮扶,使医学高新技术真正服务于病患健康,以促进医患关系走向和谐。

〔关键词〕

医学高新技术;医患关系;医患沟通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并不断向医学领域快速渗透、融合和扩展,医学高新技术在临床诊断、治疗、康复和护理中的应用已日趋广泛,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方面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生命、维护生命和发展生命的能力,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福音;另一方面,也给医患双方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了较大影响,改变着原有的医患关系格局。

1医学高新技术的特点

1.1技术先进

医学高新技术是建立在近期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尖端技术,具有实时、方便、直观、、高效、微创甚至无创等优势,它不仅是在医学的原有发展道路上进行技术革新和积累,而且是在融合多学科成果的基础上,创立新的技术思路和途径,使医学的效能和潜力得到更大发挥。如工程技术与医学技术的融合渗透与互补互动,使医学正由纠正人体生命体征偏差、修复脏器失衡与缺损走向制造、安装人体的某些器官,甚至再造人体、再造生命[1]。

1.2发展迅速

在高新技术条件下,由于技术生态系统的出现,使医学技术由单一的线性发展模式转变为结构式网络发展模式,从而加大了医学技术的密集度和丛生性,而一项技术的突破,必然会带动一系列其他相应技术的诞生[1]。因此,高新技术使医学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医学知识和技术的更新周期也大大缩短。

1.3适用面广

医学高新技术在临床应用中覆盖了各个专科,对人的出生、发育、衰老、疾病、死亡等生命全过程都可进行干预和控制。尤其是在临床诊疗中,医学高新技术大有“无所不能”的趋势,如内窥镜技术的应用,使医生得以窥视空腔脏器的内部形态和功能活动;CT、核磁共振(MRI)等影像技术,使许多早期病灶变得一目了然。各种新手术、新方法、新药物的应用,不仅使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有更多的选择,且获得更好的疗效,也使某些医学难题有了新的突破。

1.4增值性强

医疗高新技术和设备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研究、开发或购买,也需要有高技术的人才去管理和使用,其高昂的投入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使得高收费成为必然;同时,它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能为研制方和使用方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因而具有很强的增值性。

2医学高新技术临床应用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2.1加剧了医患物化的趋势

高新诊断工具和“修补工具”的日益精细化、自动化和信息化,使疾病诊疗更加便捷、和高效。医生们越来越习惯于依赖各种理化设备和检查报告来诊断疾病,热衷于运用各种高新技术进行治疗,与患者直接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大大减少,甚至可以不与病人接触,通过计算机终端远程获取病人的相关信息进行诊疗。医患之间的关系从“人—人”的密切关系变成了“人—机—人”的间接关系,并加速向“人—机”关系发展———医生与病人的关系被医生与技术设备的关系取代,病人的躯体则被当成一个机械化、拆零化了的“物”,成为医生与技术交流的客体,甚至医生也成了技术的附属品,其主观思维和判断力受到一定限制。可见,对医学高新技术的过分崇拜和依赖,势必会加剧医患关系物化的趋势,双方的心理距离加大,情感交流减少,变成一种冷冰冰的操作与被操作、修补与被修补的关系,不利于信任关系的建立。

2.2加剧了“病、人”分离的趋势

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医学分科越来越细,部分医生往往只对病人主诉有“问题”的部位或自己专长的部位做出判断分析,而很少考虑患者的其他情况[2]。在他们眼里,患者不再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感情的、完整的人,而只是各种形态的标本和数据,以及由此而得出的生物学、病理学改变。他们只对“病”感兴趣,把医疗服务片面地理解为药物、手术或其他技术手段的实施,忽略了对“人”的情感、社会、环境等人文因素的关注,缺乏对病人的同情和对生命的敬畏,“治病不治人”的现象更加突出,医患关系更加淡化和疏远。

2.3加剧了医患不平等趋势

医学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本就复杂的医学变得愈加高深难懂,不仅普通患者难以明白其中的奥秘,就连一些中小医院医生也常自叹“技不如人”,这就使拥有大量高新技术资源的大医院医生更具有话语权和性,其声誉和威望在赢得社会敬仰和信任的同时,也使患者的期望值大大增加。当患者满怀期望,不管自身病症大小,病情轻重缓急,纷纷涌向大医院寻求帮助时,看到的是“人满为患”,享受到的是“处处排队”,听到的是医生的“三言两语”,感受到的是机器的“冰冷无情”……病痛的折磨、等待的焦虑、医患沟通的不足、来回检诊的奔波,使患者深感地位“弱势”,很容易滋生不满情绪。“求医”的艰难如果能换回“技到病除”,他们尚能理解这种因资源不均带来的无奈,而一旦医方出现误诊误治或其他过失,不平等的医患关系和不满情绪就很容易成为纠纷的导火索。

2.4加剧了医患商业化趋势

由于医患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患者就医通常选择“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医院,而医疗设备越先进,医疗技术越高端,成本就越高,费用也就越高。同时,为了收回成本,一方面,部分医院也会鼓励医生多开单、多应用;医生们为了完成任务或从中牟利,或为了留取证据以规避医疗风险,往往会扩大高新技术的使用范围,造成医疗费用的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在市场化经济已深入人心的今天,高质高价的理念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因此,尽管患者对高收费心存不满,但出于对高新技术的过高期望和盲目追捧,往往仍会同意甚至主动要求医生进行“高精尖”检查和治疗。这就使医患关系更多地融入了商业化色彩,医疗服务被等同于普通的消费。医生可能会更多地关注患者的支付能力而非病情是否需要,患者却认为花了高价就应得到相应的服务和疗效。一旦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人财两空”的局面,医患矛盾就难以避免。

2.5加剧了医患目标背离的趋势

曾经,医患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即治愈疾病、促进健康。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这一共同目标开始出现背离的趋势。作为患者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普及以及观念的更新,他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渴望得到医生的理解和尊重,希望自己的疾病受到重视,更希望花最少的费用,得到最有效的治疗。然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医生不得不加快追赶技术的步伐,其给医生带来的巨大声誉和,更引发了医生对技术的无限追求。医生的兴奋点开始由病人转向对各种高新技术的探索,转向自然科学基金、SCI论文以及各种奖励与荣誉,病人生命安危的理念在他们心中悄悄地淡漠了[3],很多惠及大众的廉价技术、适宜技术渐渐被冷落,病人日益增长的人文需求更被忽视了。医患目标的背离,不仅不利于疾病治疗,也使原本融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可见,医学高新技术具有两面性。科学合理的应用,才能真正造福于广大病患。而对其过分崇拜、过分依赖、过度使用和不恰当使用,均有违医学的人学本质,忽视了医学的人文特性,加大了医患的心理隔阂,增加了患者的期望值和经济负担,成为加剧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

3医学高新技术条件下改善医患关系的对策

3.1加强技术监管,使技术应用有章可循

对医学高新技术进行监管,并非设置障碍来抑制技术发展,而是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纳入社会系统之中,由社会来引导、调控与规约,确保技术在人类的恰当控制之下,以尽量发挥医疗技术的积极作用,减少其负面效应[4]。因此,政府部门要发挥引导和监管作用,从政策上、制度上、法律上对医学高新技术的研究方向、配置规划、准入条件、评估论证、使用范围、收费价格等进行宏观指导和规范,使医学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有章可循”,以制约偏离医学目的的研发、“一窝蜂”地引进以及乱用滥用现象,使其成为在当前国情下,老百姓真正“用得上、用得好、用得起”的高新、适用技术[5]。

3.2坚持以人为本,使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类健康

医学高新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本身并无对错,不代表任何价值取向,它能否成为人类的福祉,关键在于人类如何运用,如何予以指导和规范。这就告诉我们技术应用过程中的人文关怀缺失并非技术本身难以治愈的顽疾,而是人类价值取向偏差产生的诟病[6]。因此,医院各级人员在利用高新技术进行临床诊疗时,应树立“以病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坚持“技术应用必须为病人健康服务”的原则,从病人诊断、治疗的实际需要出发,切实掌握适应证范围,并根据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合理选用高新技术,坚决克服技术主义倾向和唯利是图的思想。同时,要坚持技术应用与人文关怀并重的原则,既要利用高新技术的优势,又要看到它带来的“非人性化”等负面后果,在技术应用中尽可能地融入人性的关爱与呵护,使医学高新技术切切实实服务于治病救人这一根本目的,并朝着更有利于人的生命质量方向发展。

3.3增进医患沟通,减少技术应用中的负面效应

据调查,80%以上的医患纠纷源于医患沟通不足,医疗服务过程中医生态度生硬、缺乏人文关怀[7]。因此,在高新技术条件下增进医患间的沟通交流,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意义重大。医务人员在诊疗时应尊重、理解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尽可能地说明病情和各种检查的目的、治疗方案的利弊、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所需费用等,并对患者提供较大限度地指导,以帮助患者作出恰当的选择。沟通时要注意态度和语气,以医者的专业知识解除患者的疑虑,降低其对疾病预后的过高期望值,并调动患者共同参与医疗过程。要充分利用医院网站、论坛、微博、微信等网络手段,与患者进行互动交流,以弥补当面交流时间的不足。

3.4鼓励技术帮扶,使高新资源走进基层医院

患者纷纷涌向大城市、大医院,不仅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也使大医院医生不堪重负,影响医患沟通和服务质量。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卫生管理部门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将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留在社区医院和基层医院,大医院则主要面向危急重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治;另一方面,要鼓励各大医院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采取多种模式对基层医院进行技术帮扶,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并逐步将高新技术资源带进基层医院,使患者不用到大医院,就能享受到高质低价的高新医疗技术。

作者:刘伶俐 文亚名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人文社科学院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放射科

医学高新技术综述:医学高新技术辩证综述

作者:宋清焕 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正确分析医学影像高新技术诊断与某一系统疾病临床诊断的关系

某一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以泌尿系统疾病为例,在临床上,泌尿系统疾病涉及肾上腺、肾脏、前列腺、输尿管、膀胱、尿道等部位,泌尿外科医生的临床诊断思维在形成过程中除了应具备大量的医学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备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方法。疾病是一个客观事物,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即对疾病的认识,都要通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临床诊断要经历初步诊断、会诊、确诊等几个阶段,这个过程是泌尿外科医生对所获得的泌尿系统疾病信息进行临床思维,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最终将信息形成疾病诊断的过程。正确处理医学影像高新技术与临床诊断思维的关系医学影像高新技术使外科医生的视野扩大了,并克服了过去脏器诊断的模糊性。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CT、核磁共振等已成为肾脏等腹膜后器官检查的重要工具,而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在各科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水平。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进步,不但使医生得到了对疾病的深层次认识,也使其对临床思维方式提出新的要求。例如,CT、MRI在成像手段上具有很高的创造性,它集计算机、物理学、生物工程学等于一身,形成了影像数字化。其高分辨及薄层技术可以对局部较微细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对临床产生深刻的影响。事实上,诊断手段越先进,越要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越要求影像专业的各科医生具有更高的综合判断能力。所以,面对大量的影像高技术参数,临床理论思维方法要求更完善、更,就越要求各科医生具有更高的综合判断能力和临床水平。

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处理好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关系

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和高新技术对于疾病的诊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两者的辩证关系,对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各科的合理应用具有现实意义。3.1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医学影像传统技术是各项高新技术的基础,它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具有以下特点。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具有“简”、“便”、“廉”的特征例如,腹部平片(KUB)就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医学传统技术,它简单方便,易于实施,且费用低廉,因而成为最基本的技术技能。我校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门诊总人数为21062人,虽只有922人检查了腹部平片,但确诊为结石的患者有645人,其阳性率为70%,便能充分说明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具有“简”、“便”、“廉”的特征。医学影像传统技术在适用范围上具有广泛性例如,肾绞痛患者的KUB传统技术,适用于所有的医疗卫生机构。静脉肾盂造影(IVP)可以作为泌尿外科大部分疾病的常规检查,我校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IVP检查人数为806人,阳性率为65%,这足以说明IVP等影像传统技术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影像传统技术是发挥影像高新技术的基础例如,X-CT检查是一种目前已成为临床较为普遍开展的医学影像技术,它的产生和发展也是建立在普通X线基础之上的。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医学影像高新技术是随着传统影像的突破及工程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具有以下特点。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具有新颖性、尖端性特点例如,应用MRI波谱技术检查前列腺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来发现早期癌性结节的存在是很先进的影像检查手段。医学影像高新技术是一种综合性技术例如,CT技术就包含了X光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等,它是多种新技术综合应用的产物。因此,医学影像学和临床各科医生都需要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可实现临床诊治的定量化和定位化例如,CT检查能够测定肾脏等占位性病灶的各种主要成分的密度,MRI三维图像能够判定腹膜后病灶的位置、大小及毗邻关系等。这些医学影像学高新技术均提高了临床诊断定量化和定位化的度,从而为诊断疾病提供了的依据。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在临床诊断上的无创性CT及MRI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检查基本上是无创的,取代了以往有创的腹膜后空气造影,而且这种方法能获得更的诊断信息。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运用于临床诊断疾病的相互关系在临床外科领域,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并驾齐驱,给当代临床外科提供了一个新的内容。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虽然X光片能够确诊泌尿系统的结石等疾病,但其性要比CT逊色得多,而MRI对腹膜后结构的观察更精细、更清楚。相反,CT技术尽管能定性、定量分析患者疾病的种类和部位,但在治疗时仍需参考泌尿专科影像传统技术。例如,输尿管结石即使经CT明确了诊断,但手术时仍需要检查腹部平片进行术前定位。泌尿系各项影像检查均有优缺点,两者之间可以互补。我校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泌尿系CT检查数占CT总人数的5.2%,泌尿系疾病进行MRI检查的患者数占总数的0.96%,传统X线检查占3.3%,说明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检查既运用了高新技术又把传统影像技术作为适宜技术予以保留。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并不排斥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例如,泌尿系MRI水成像技术(MRU)能无创地显示肾盂、输尿管和膀胱,但因为受尿液产生、排泄及输尿管蠕动的影响,有时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而胆道MRI水成像(MRCP)检查,影响因素较小,效果好于MRU。我校第二附属医院2007年MRU检查人数只占核磁共振总检查人数的0.25%,MRC检查人数占总人数的5.75%,所以,逆行肾盂造影仍被广泛使用,它虽是有创的传统技术,但它对泌尿系统狭窄和梗阻病因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医学影像高新技术向常规技术转化[2]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高新技术迟早要转变为影像常规技术,这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例如,CT引导下肾囊肿等的硬化治疗在治疗技术成熟后,它将成为较常规的治疗方法。

结语

CT、MRI、DSA等高新影像诊断已在临床各科疾病的诊断过程被广泛应用,它能使人们了解器官的细胞乃至分子水平的生理与病理变化,但一些疾病的诊断也不能离开医学影像传统技术,所以,要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出现要求各科医生具有更高的综合判断能力,要正确处理好医学影像高新技术诊断和临床诊断的关系,要走在科技前沿,转变医学模式。

医学高新技术综述:医学高新技术对伦理的挑战

【摘要】

本文从医学的角度出发,讨论医学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人的伦理观念的冲击。首先阐述了科技与伦理的辩证关系:二者矛盾的本质是人理智和情感的冲突造成的;二者矛盾的实质是社会革命力量和社会保守力量冲突的体现;科技发展引起伦理的变革。立法应坚持的原则:法律应重点保护科学研究的权利,不对科学研究进行干涉;法律的制定也要体现对人的伦理情感的尊重;应该把作为产品的科技成果通过知识产权渠道公之于众,让公众选择。

【关键词】

医学高新技术;伦理;挑战

一、引言

医学高新技术的发展正在引发社会伦理观念的巨大危机。例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克隆(生物复制)技术是目前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由于克隆人直接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伦理规范,直接影响人作为人的尊严,因此,尽管克隆人甚至克隆其他动物的技术还远谈不上成熟,但反对克隆人技术的呼声已经是甚嚣尘上。虽然目前从实定法角度来看,各国对于克隆人的行为还没有法律规定,但在美国、日本等国都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禁止了对人进行复制的行为。针对医学高新技术的发展对人的伦理观念的冲击,作为调整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科技立法究竟应采取什么态度呢?

二、关于克隆话题――科技与伦理的辩证关系

1、从人性角度看,二者矛盾的本质是人理智的一面和情感的一面的冲突造成的

如果我们把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伦理道德的关系放到人性角度去看,我们就会发现,事实上,作为心灵和智慧的统一体的人类,既有对未知世界无尽追求的渴望,又有无法把握命运时心灵寄托的需求。智慧的一面往往体现为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对哲学、历史以及社会现象的思考,体现为不懈的追求对自己命运的把握。而作为心灵的一面,人类又往往承认既定的现实,以求得把握自己的命运,在可预期的时间、空间,按照可预知的规范以可预知的方式活动,从而获得心灵的安慰和对自己命运的预测。从这一角度来看,科技发展和伦理变化是人自身两面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人类作为矛盾的统一体,他的心灵随着他的智慧的增长而不断调整其归宿之地。对自然界一无所知的原始人类把动物、石头作为自己的来源和寄托,而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人又把自己的心灵寄托给了上帝、佛祖和真主,一旦上帝、佛祖和真主被科技发展赶出了天堂,人类又发现了现代的唯物主义,以自己为自己的上帝。这些都表明,科技的发展和伦理的发展是在人类心智的统一体中矛盾地存在着的。

2、从社会学角度看,二者矛盾的实质是社会革命力量和社会保守力量的冲突的体现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必然带来新的生产方式。恩格斯认为:“这种技术装备,照我们的观点看来,同时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和从属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律等等。”相对于伦理规范来讲,科技不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而是活的生产力的表现,因此,科技发展不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相反,科技进步是被统治阶级的福音。科技进步能够改变生产方式,从而必然改变被统治者的地位。而伦理规范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它必然主要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并往往以法律的形式成为被统治阶级的枷锁。事实上,我国古代的礼法制度对既有秩序的维护和对新科技的压迫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讲,“奇技淫巧”的伦理判断不知断送了多少次中华民族的腾飞机会!而如果我们从哲学角度看,科技发展和伦理发展二者的矛盾是量的积累和质的界限的冲突。如前所述,既然科技发展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而伦理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那么,同样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上层建筑的变化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科技的发展必然最终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从而也必然导致伦理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科技的变化是恒常的,是生产力发展的量的积累,而伦理的变化则是生产力发展引起上层建筑质的变化的表现。

3、科技发展引起伦理的变革

科技发展和伦理发展二者统一性的基础是科学研究引起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引起上层建筑的改变,从而引起伦理的变革。在新的伦理基础上,科技和伦理二者会达到暂时的统一。因此,科学技术是人的社会伦理规范形成过程中的革命因素之一,也是社会伦理规范渐进过程中的变化的重要因素,在这个意义上说,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社会伦理的螺旋式上升。二者的矛盾和冲突会在新的社会伦理规范中达到统一。

三、立法问题

法学家一般认为,法律同其他社会秩序一样,有自己追求的价值。这些价值一般包括自由、平等、社会福利等。尽管道德标准也是法律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是,作为具有强制力的规范,法律规定的道德标准比道德标准要低得多。彼得・斯坦和约翰・香德分析基督教道德标准――“爱”与法律的关系时认为,“耶稣――表明,法律规定的道德标准,比起他(耶稣)所要求的低得多。”由于科技发展本身不具有意识形态上的价值,因此,如果我们站在科技立法的角度来考虑法律追求的价值的话,作为立法者制定规范科技行为的法律,其主要的价值取向应是加速科技发展,从而增加社会福利。我们应该也只能把社会福利作为科技立法的核心价值。以法律手段促进科技发展的可行性在于,与伦理相比,法律更具备理性思考结果的特点,因此,法律比伦理更具有导向性和超前性的一面,从而立法采取和社会伦理不同的态度,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进而促进社会伦理的革新和社会的进步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

1、法律应重点保护科学研究的权利,不对科学研究进行干涉

基于前文对立法价值取向、可行性以及科技与伦理的矛盾统一关系的论述,科技立法应采取辩证统一而又有所侧重的的立法态度。针对引发伦理观念危机的科学进步和技术开发行为,立法者首先应采取的立法态度是:法律应重点保护科学研究的权利,不对科学研究进行干涉。当然,尽管法律和道德伦理不同,道德也不是法律追求的主要价值目标,但人性尽管复杂,道德伦理在某种程度上仍然与法律具有一致性,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伦理情感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尊重人的伦理情感的行为是不人道的。并且,由于伦理情感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对社会行为和社会规范必然进行伦理价值判断,法律作为社会规范,如果“不合俗”,不顾及伦理道德,其有效性是有限的,也不利于法律的施行。

2、法律的制定也要体现对人的伦理情感的尊重

法律的制定也要体现对人的伦理情感的尊重。那么,我们从上

医学高新技术综述:生物医学高新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促进医学伦理教育的思考

[摘要]医学伦理对生物医学技术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医学伦理学教育目前存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及师资队伍建设落后的状况。随着人类器官移植、辅助生殖技术等生物医学高新技术广泛临床应用,对医学伦理教育与研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医药院校应不断深化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确立科学教育理念,创新医学伦理学课程设置,调整医学伦理学教学内容,推进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变革,建立的医学伦理学师资队伍,大力提高医学伦理教学水平,以适应当代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出适应21世纪医学发展需求的合格医学人才。

[关键词]生物医学高新技术 医学伦理学 教育

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福祉,但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基因技术、人类胚胎干细胞技术等广泛研究与应用,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道德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已远远超出了生物技术本身,需要相关人员合理运用伦理学的方法作出理性的思考和道德的判断,促进生物医学技术的健康发展。这对我国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工作来说,既是挑战又是发展机遇。适应现代生物医学高新技术发展,优化医学伦理学教育模式是医药院校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生物医学新技术发展背景下加强医学伦理教育的意义

1.当代医学伦理理念指导着生物医学技术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医学伦理能以一种理论体系、一定文化氛围作用于生物医学技术应用,在实践上对整个生命科学发展和社会卫生事业进步以伦理指导和道德控制,进而影响医疗卫生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医务人员职业行为及涉及个体的生命、死亡、器官、性别等许多方面的医学选择。通过生物医学科学技术进行伦理指引和把握,可让以呵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主要目标的生物医学科学和技术领域印映人文和哲学之光,能站在道德哲学的高度以一种无形的专业理念强有力地制约关乎人类健康的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方向和路径选择。

2.当代医学伦理原则可规范生物医学技术的正确运用。科学上某些发展应用不当而导致对人类伤害的事例不胜枚举。最显著的是原子能的开发,它为人类提供了新的能源,但也被应用于军事,成为屠杀的威慑武器。生物医学高新技术临床应用,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福祉,另一方面应用不当会带来极大伤害(如基因技术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应用)。只有遵循医学伦理原则,才能保障现代生物医学高新技术正确运用。

3.当代医学伦理学对培养医学人才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医为仁学,是直接服务于人的生命科学。高尚的医德医风是成为一个合格医生的前提,是医生职业精神的灵魂。在现代生物医学技术广泛应用临床的工作环境中,对医务工作者伦理道德素质要求提高,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医学伦理学尤其是生命伦理学,才会给医学人才提供解决医学高新技术道德难题的正确方向和思路,只有把技术与伦理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进行医学决策,充分发挥医学技术的作用和设备的潜力,不断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医学伦理教育只有适应了当代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医学发展需求的医学人才。

二、当前医学伦理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我国医学伦理学教育理念落后当前医疗实践。教育理念则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是建立在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的教育理念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前进方向。受种种因素影响,我国医药院校在相当长的时期课程设置仍停留在生物医学的模式上,虽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医学院校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但在具体的实施中,教育理念相对落后于目前的医疗实践,没有给予医学伦理学课程应有的重视。

一是课程定位模糊。早在1993年英国总医学委员会发表的《明日医生》就提出,医学伦理学应列为英国医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医学伦理学是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主干专业课程。而在我国,许多医学高校将医学伦理学课程划归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医学伦理学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专业性、特殊性、重要性认识远没确立;我国医药院校医学伦理授课学时普遍偏少,总课时一般在18~36学时之间,不及美国、日本等国家同类课程学时总数的1/5。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不大可能为学生在医德范畴、医德规范等领域作较为系统的讲解,更谈不上为他们提供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机会。二是教育目标空泛。欧美国家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均有着具体而明确的目标,如“掌握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训练解决伦理问题的技能、内化职业价值、促进沟通技能等”。而我国医学伦理学教育多以提高医学生医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为目标,教育目标较为空泛,没能体现出医学伦理学应有的课程性质及作用。三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我国医学伦理学教学多在基础课教学阶段单独开设,未能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临床课程的教材和教学中,极少涉及伦理学内容,未涉及器官移植、基因技术、辅助生殖技术等生物医学高新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学生学完课程后,最多只能了解一些医学伦学的基本理论,很难培养医学生的正确临床伦理思维理念及解决临床一系列伦理问题的能力。

2.教学内容较为抽象。西方医学伦理学教学内容广泛而针对性强,涵盖了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从业法规、生命科学、沟通技能、与卫生保健相关的社会问题以及对弱势群体的特别关注等诸多方面。课程教学内容则显得抽象和空洞,偏重医德理论说教,不能与医学很好交融,未能重点围绕医疗实践中产生的与社会公众关系密切的医学伦理学困境和难题展开,不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医学伦理学教学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3.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欧美国家医学伦理学教学多采取主动参与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灵活多样,非常重视结合医疗实践进行医学伦理学教育,如进行医学伦理临床查房、临床病房教学等。而我国此课程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手段上较单调,几乎都是大教室、大班级传统灌输知识的理论教学方法,不能紧密联系医疗实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

4.缺乏具有临床经验、医学科研实践背景的师资。医学伦理学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师资背景应为接受过医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综合训练培养。我国医学伦理学教师专业背景主要为医学专业或是哲学类专业,还有少数是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共同不足是欠缺将医学伦理的理论与医疗实践相结合教学能力。一部分医学院校至今仍无专门的教研机构,更无专职教师,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任务主要由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甚至是行政管理人员承担,虽然现在教师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越来越高,师资整体学历水平有了提高,但具有医学实践经历和伦理学知识背景的复合型教师依然匮乏。

三、改进医学伦理教育的对策

1.确立科学教育理念。医为精光之道,一个合格的医学人才,具有良好医德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伦理学应是医学专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课程,特别在当今生物高新医学技术广泛应用背景下,医学伦理学教育更为重要。医学教育主管部门、医学院校行政领导、教务部门、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医务人员、医学生应对医学伦理学教育的重要性达成共识。借鉴欧美国家做法,将该课程作为医学教育主干课程开设,加大课时、师资及其他教学条件的投入力度。根据现代生物医学技术发展,结合医学职业的内在要求,确定注重素质和能力提高的课程教学目标,即通过教育,提供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人文关爱精神;培养学生的医学伦理意识,锻炼其伦理分析、决策、评价和对临床行为的指导能力。

2.创新医学伦理学课程设置。医学伦理学是一门应用伦理学学科,研究医疗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活动乃至公共卫生活动中人们之间的道德关系及道德规范,其本身和医疗科研实践紧密相连。我国医学院校应创新医学伦理学课程设置,逐步实现医学基础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课程的有机整合,实现伦理教学的“理论-实践-理论”的良性循环。医学专业课教学中应增加相应的医学伦理学教育内容,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中隐蔽课程的应用研究。伦理学课程设置可以灵活多样,低年级医学伦理学教学主要是对医学伦理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及围绕医患关系主题安排“医学伦理学基础”“卫生法学”“医学心理学”课程,掌握医学伦理基础知识及与病人沟通的技巧。高年级可以安排“生物医学技术伦理”“医学与社会”“医疗卫生管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伦理学辅导”等医学伦理学相关课程,实习阶段结合医疗临床伦理难题进行相关“医学伦理讨论会”等。

3.调整教学内容。首先,应结合医学发展需要,及时更新调整教学内容。在保障课程体系结构完整前提下,充实对基因技术应用、现代生殖技术及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中的伦理问题以及卫生保健、公民医疗保障等社会公众密切相关的医学伦理问题内容,使课程教学内容贴近时代需要和学生思想实际。其次,要针对不同专业(临床、护理、检验等)、年级、学习阶段的学生调整授课内容的重点,使课程内容和专业紧密联系。

4.推进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变革。学习发达国家,建立新型的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努力改变大班级、大课堂满堂灌输的单一课堂讲授教学形式,在保障一定理论教学前提下,探索案例教学法、医学伦理难题讨论、医患角色扮演、医界楷模讲座等在课程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增加医学伦理学临床实践教学环节,如医患冲突原因及调适专题调研、临床医疗医学伦理查房等,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医德理论的理解、内化和践行,锻炼其实际的伦理决策能力,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5.建立的师资队伍。医学伦理学是研究将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应用于医疗实践规律的学科,是对医学领域进行道德审视的科学。应用伦理学的特点要求讲授医学伦理学课程的教师应将医学伦理学理论和临床科研实践密切结合,既具有医学知识和医疗实践训练经历,又具有较高伦理学知识背景。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医学伦理学师资队伍中复合型教师极少,建立一支学科师资队伍是保障我国医学伦理学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首先,各医药院校应建立、完善专门教学科研机构,配备具有相应专业背景的专门从事医学伦理学教育的人员,重视选拔有培养前途的博士生、硕士生,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专兼职比例适当的师资队伍;其次,发挥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教育委员会及各省医学伦理学会的作用,制度化举办全国性或本省的医学伦理学师资培训班、专题研讨班和医学伦理研讨会,进行医学伦理学临床问题研讨及教学研讨,提高师资教学科研能力;再次,鼓励医学伦理学教师兼职医疗机构成立的生物医学新技术伦理委员会,经常参与临床器官移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运用等伦理问题讨论及处理,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医药高校应制度化选派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进行国内或国外(访问学者)进修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医学伦理学师资队伍素质的目的。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