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医学专业就业实用13篇

医学专业就业
医学专业就业篇1

医学文秘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事业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药公司及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他们可从事的工作岗位:秘书、文书、公关、档案、宣传、管理等工作岗位和相关工作岗位。

医学专业就业篇2

2、医学相关行业就业比例较高

医药营销、药房等医学相关行业就业率达40%以上。随着国家对医药行业投入的逐年增加及投入力度的加大,使得整个医疗、医药行业快速发展,医药销售、医疗保险、医疗器械及设备营销等行业人才需求旺盛。这些行业虽然入行门槛低,但由于与业务对象交流的需要,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需要从业者除具有吃苦耐劳和较高的自律性之外,还要求其具有扎实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这些行业人员目前收入较好,从而吸引了众多的临床医学专业的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

3、学历深造者比率基本持平

近3年参加专升本考试并被录取的学生约占毕业生的10%左右。许多学生有继续深造的意愿,但录取率并不高,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近几年各大医学院校减少专升本学生录取数量,致使整体专升本考试录取率较低;二是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本科生就业也很困难,部分学生认为通过专升本不能增加就业机会。

二、我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1、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准确定位

一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培养目标和对应就业岗位,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本专业就业主要面向乡镇卫生院、社区门诊等基层医疗单位。二是引导学生转变“铁饭碗、金饭碗”就业观,目光不能停留在有财政编制的公立医疗卫生单位等,要主动了解新兴社区、民营医疗机构和医学相关衍生领域的发展与需求状况,在新的领域寻求发展空间。三是引导学生转变“进大医院、要高收入、怕工作苦”的就业观,鼓励学生到西部偏远地区、到基层乡村就业,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四是引导学生转变“高学历一定有好工作”的观念,避免盲目用升学来逃避就业压力。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认真学习、积极落实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二是优化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紧扣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提高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三是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四是鼓励学生选修多项技能,考取多种职业资格,如针灸推拿师、营养师、育婴师、美容师等,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村基层医疗单位在此方面的人才需求。

3、把握机遇,提高基层就业率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乡镇卫生院的业务量急剧增加,需要大量的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各省、市、地区相继出台优惠政策促进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如2011年,河北省实施“千名大学生村医”计划,依照当地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总和确定其工作补贴标准,并为其缴纳养老、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对于服务期满的村医,另有一系列优惠政策解决其后顾之忧。我校临床医学系在毕业生中积极宣传,组织报名学生达300多人次。

医学专业就业篇3

一、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出路分析

1.从事医学专业的工作。

目前绝大部分的医学毕业生,毕业后从事医学专业的工作。以我校毕业生为例,我校2009年共有1388名医学毕业生,共有1193名毕业生从事医学相关专业的工作,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5.95%。从我校就业的现状看,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情况,考研和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少,县一级就业的毕业生多。医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医学专业的工作,但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比较少,这是当前医学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

2.从事与医学专业相关的工作。

现代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年代,医学毕业生要适当调整就业观和期望值,与社会同步发展。要拓展就业领域,不必拘泥于专业对口,敢于到那些与医学专业相近或相邻的新兴行业工作,如保健、康复、美容、医药、家庭护理、计划生育、临终关怀、养老院等;要敢于从事相关职业,一些交叉学科的专业人才如保险公司的医药核赔师、医药公司的医药代表、专门处理医疗事故的律师;要敢于到那些新办的外资或私营的医院去。目前,在药品推销、医疗保险、医疗咨询、医疗器械推广等方面的成功人士,不乏医学毕业生。

3.响应国家号召,面向基层就业。

国家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包括“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及选聘选调生等政策。面向基层就业有许多优惠政策,如在选拔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时,优先考虑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满2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大学生志愿者,报考专升本或高校研究生,均可加10分;对于贫困生、服务达到一定年限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2009年,我区为了贯彻中央文件,出台了《广西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对自治区直属高校和民办高校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的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实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毕业学到基层就业,并不一定比在市一级医疗机构和县一级医疗机构就业差。

4.毕业生考研。

随着大量的研究生毕业,目前市级医疗机构和较好的县一级医疗机构,招聘毕业生的条件基本上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毕业后想留在好的单位工作,考研是一条较好的途径。考研既可以向上一级输送人才,又可以提高就业率。同时考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也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改善学校风气。

二、对医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指导

1.开展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许多医学生在大学生活中,没有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前途很迷茫,不知道如何规划大学生活。不少学生在初入大学时持有“大一先轻松,大二再努力,大三也不迟”的心态,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2]因此对医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紧迫性。首先,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与其他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同,一年级、二年级开设医学业基础课程,三年级、四年级开设临床专业课程,大五实习一年。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结合不同年级所学的内容不同进行。一年级为认知期,初步了解自己的职业,特别是了解自己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的医学专业对口的职业;二年级为定向期,在课余时间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去医院见习等,以检验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并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三年级、四年级为完善期,加强医学专业的学习,特别是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寻找工作和考研做准备,并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寻找各种相关信息;五年级为总结期,这一时期为自己前面四年所做的准备作一个总结,看看准备是否充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补充。其次,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实际情况,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一些家境好、成绩好、立志继续深造的医学生,毕业时可以考研。一些对销售、推销感兴趣的医学生,可以从事药品推销、医疗保险、医疗咨询、医疗器械推销等方面的工作。少部分家境比较贫寒、有志于基层就业的医学生,鼓励基层就业。根据就业方向不同,进行相关的专业技能和能力素质的培养。

2.了解国家有关医学生就业方面的方针和政策。

医学生应该正确掌握国家有关医学生就业方面的方针和政策,把现实需要和就业结合起来,让他们了解供需情况和专业发展前景,及时调整个人愿望和专业需求的关系。2009年4月6日,我国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新医改方案,完善了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新医改方案提倡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建设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今后医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将发生变化,城市重点补充社区,农村重点补充乡镇,整个就业重心将下移,因此,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也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3.提高医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曾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做过调查,即雇主最重视面试者什么。调查结果如下:实践能力26%,专业知识24%,谈吐表达22%,个性特征16%,形象气质12%。[3]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同等重要。医学生专业技能是通过在大学几年中专业学习获得的。医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文化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素质、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4]这是医学毕业生提高社会竞争力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医学院校专业性较强,课程任务较重,学校一般重视学生的专业培养,忽视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在对用人单位回访时,用人单位反映相当部分医学毕业生缺乏人际交流和沟通等方面的能力。这是平时不注意培养综合素质的表现。在毕业生应聘时,我们也发现在表达、交流等方面欠缺而失去就业机会的医学毕业生大有人在。更令人可惜的是,有一部分医学毕业生在考研笔试已经通过的情况下,因面试表达不流畅而失掉继续深造的机会。因此,提高医学生专业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要。

4.提高医学生应聘技巧。

在现在的就业机制下,医学毕业生必须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来实现就业。毕业生的应聘技巧尤为重要。在面试过程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相互了解,相互认识。面试是否成功,是毕业生能否被用人单位录取的第一关,因此提高医学生应聘技能具有重要意义。它包括简历的制作、面试过程中如何展示自己、如何回答用人单位的问题、面试后怎样跟用人单位联系等。学习和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能使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面试前了解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进行招聘会模拟,对胜利通过面试具有重要意义。

5.正确了解当前就业形势。

总的来说,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其他专业好,但形势不容乐观。目前医学毕业生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不愿意到基层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就业。每年随着大量的研究生毕业,市一级医疗机构和较好的县级医疗机构人满为患。相比之下,乡镇级医疗单位非常缺人。从我校举行的近三年的毕业生双选会的情况看,2007年和2008年到校参加双选会的单位60%以上是市级医疗机构;2009年到校参加双选会的市级医疗机构只有4家,绝大部分是县级医疗机构,还有少数的乡镇级医疗机构。在招聘会上,没有毕业生向乡镇级医疗机构投简历,许多医学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他们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同时,地区之间供需存在矛盾,经济发达地区和一些中心城市医疗机构需求量不多但要求高,想去的毕业生都符合他们条件的少;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乡镇医院需求量多,愿意去的毕业生少。在就业问题上,医学毕业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总之,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们应该正确分析医学生的就业现状,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以有利于他们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

医学专业就业篇4

二、开展医事法学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的措施

当前,法学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强化通识基础、拓宽学科平台、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5]。就医事法学专业而言,贯彻这一教育要求,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包括:

(一)大学一年级阶段———开展专业认识教育,尽早进行职业规划第一,通过专业介绍、师生交流会、毕业生交流会、走入工作现场等方式使学生熟悉医事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培养目标、培养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了解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要求,掌握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法律基础课、临床医学课、医事法学特色课之间的关系及其学习方法;了解专业就业方向、就业现状和前景。第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和性格测评、职业规划大赛等,引导学生认识法律职业的能力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和性格特征,尽早树立职业理想,有意识地进行职业选择和就业规划。第三,对新生的不同就业期望进行深入、具体、分类、分层次的引导,使其了解不同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学习和实践中能有所侧重。例如,法官、律师等传统法律职业要侧重部门法学和关注司法考试;医务管理人员、卫生行政执法人员要强化医学知识,重视医事法学特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公务员要突出组织管理能力、文字写作、统计和信息处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教师或研究人员要加强法学理论修养,对学科前沿或有争议问题应有思考力、语言表达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提高英语水平以及关注研究生考试和学位教育等;公司企业法务或管理人员要侧重相关部门法学的学习和运用,如保险法、公司法、知识产权法等,还可以利用全校性选修课、其他专业的课程或自学补充经济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知识。

医学专业就业篇5

医学大专毕业生毕业就失业的问题受到各界的普遍关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引发很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多是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清醒地分析、科学地把握其内在关系,以便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1.医学大专毕业生就业率第的原因分析

1.1 医学毕业生扩招、毕业生教育质量下降。随着国家队医学毕业生的急剧扩招及民办医学类院校的参与,毕业生的教学质量下降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扩大规模的辅政策和措施跟不上、学校教学资源和生活条件的约束、教学条件下降而导致教学质量的滑坡等因素是造成造成医学大专毕业生的就业困境的原因之一[1]。

1.2 大部分医学大专毕业生择业心理和价值观存在误区。医学大专毕业生对地域的选择中,首选的因素的经济收入,只有少部分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更加注重企业发展空间和个人发展空间。面对大城市、中心城市和沿海发达的经济条件,地区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竞争环境,只有少部分的学生愿意到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和不愿到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

1.3 用人单位对大专毕业生学历及能力的高要求。随着人才竞争的不断增强,单位用人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不仅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更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用人单位既希望毕业生有扎实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能够胜任单位安排的各项工作。

2.解决低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的策略

2.1 转变就业观念。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最关键的是就业观念的转变。市场对毕业生的要求,不是单一的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而是综合能力的高低。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2.2 政府较大对高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管控。政府应引导和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和偏远地区就业,并将各项政策切实落到实处。扩大内需,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通过各种经济杠杆,刺激国内经济发展,竟可能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医学专业就业篇6

近几年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情况非常好,社会对农业、对农业院校观念的转变。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学校自身实力、知名度提高。原来动物医学的培养模式主要是去基层的单位具体从事兽医方面的工作,现在更多的是在大城市相关的教学科研单位或者是新兴的宠物医疗保健这方面。

毕业后,跟专业挂钩的职业有很多。由于兽医学的科学研究领域很多,除了防治畜禽疾病是兽医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外,它还延伸到医学、生物学、水产生物学以及环境保护和空间医学等领域,同生物、医学科学结合得更为紧密。

动物医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医学专业就业篇7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医疗、制药、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医疗/护理/卫生;

2 制药/生物工程;

3 医疗设备/器械;

4 新能源;

5 美容/保健。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医药代表、销售代表、护士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医药代表;

2 销售代表;

3 护士;

4 内科医生;

5 产品经理。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要求 1.具备城乡基层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2.具备对危、急、重症病人进行初步判断、处理和转诊的能力;

3.掌握临床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医学专业就业篇8

一、引言

我们国家学习医学院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一个困境,医学学生就业率下降是“就业难”最直接的体现。根据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麦可思公司日前“2009大学生就业能力排行榜”,本科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占了3个。中医学失业率排在第一位,毕业半年后有30%的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传统就业较好的口腔医学就业率也不尽如人意,失业率达29%。临床医学的失业率也有24%。这种局面是否正常呢?我认为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更深入的考察。

二、医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生数量并非供大于求

综合来看造成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经济大环境不好,另一个原因就是岗位供需的差距。但是,医学专业毕业生的情况可以从其他专业当中挑出来,医学院毕业生供大于求是一个“伪命题”。至于为什么说第二个原因不能用来解释医学毕业生就业困境要用下文的一组数据在说明,我们可以先考察一下如何来否定第一个原因。

(一)从医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生的特点分析

医学院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是不同的,因为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为社会提供的服务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一般来说,社会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量是随着居民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而且是一种近似正比例的增加。但社会对其他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却不是随着人口增加正比例增加的,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比如说社会对汽车的需求增加了,但不一定成比例的反映到对相关技术人才的需求上去。因为汽车厂可以用前期的库存来满足这部分增加的需求,还可以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的需求。而人口的增加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近似正比例的增加,因为医疗服务没有那么多的可替代途径,它不能被库存也不能通过进口。也就是说,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一种刚性需求。因此我们可以说,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不好的原因中应该不包含这种经济波动的系统性影响因素。

(二)与美国比较分析

然后我们再考察一下第二个原因为什么不成立。这里主要通过我们国家和美国之间的一组数据来说明问题。在给出数据之前也很有必要对美国公民的医疗状况做一个介绍。

美国的医疗机构中,州及以下政府所办的非营利性医院仅占医院总数10%,民间非营利性医院占60%,民间营利性医院占30%,而私人诊所遍布全国所有社区,几乎都是营利性的机构。美国始终不是全民公费医疗,美国医疗保险体制是一种“雇主主导制”。即没有一个全民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保险都是由各家公司去买,鼓励各家公司买保单,不需要政府插手,美国的医疗体制是全世界作的最市场化的。但它所受到的批评也不少,由于美国保险主要是由私人保险机构提供,美国的医疗服务主要是由私人医院提供,增加了成本但是没有增加价值。在这个庞大的体制下,每个利益团体各有其经济利益的考量,全面性的体制改革将难以实现,而且成本控制仍将是首要课题。

医疗体制建设的首要目的是什么――公民患病可医!总体地看美国的医疗体制,只能说它的运行成本偏高或者过高,从医疗服务在供给是否能满足需求的角度上看,它基本不存在问题。而我们国家的医疗体制的最大问题不在于是否产生了巨大的运行成本,而是如何提供足够的、公民所需的医疗服务。因此,在对下面一组数据进行对比时,我们只着眼于对供求数量的考量,对于体制运行的成本问题先暂时不予以讨论。下面将给出一组中美两国2008年的一组数据:

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算两组数据:平均每万总人口所分配到的医学毕业生人数中国为2.7,美国为1.3,平均每万农村人口所分配到的医学毕业生人数中国为5.0,美国为6.4。这两组数据可以说明,我们的毕业生数量平均后和美国的差距并不大。可能前一组数据还不具有完全的说服力,那么后面一组按照农村人口作为标准的数据更加实际和具有说服力。因为农村医保制度缺位、生活条件相对低要低、保健设施和保健的观念更缺乏,因此他们才是医疗服务应该重视的群体。另外假设我们能够剔除教改扩招的外部影响的话,医学人才供过于求的论断就更不会成立了。

三、造成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原因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呢?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公民就医习惯

在我们国家,普通公众的就医观念就是:需要治的病就大治,无论是什么程度的疾病,小医院根本不值得相信,只要去大医院才能治好病。但根据相关统计,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有80%左右是在基层医院即可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不会上大医院就诊,社区全科医生会及时发现需要转诊去大医院的病人。大医院根本不设门诊,只有转诊。我们国家的乡镇医院、村级诊所和社区医院基本都是形同虚设,它们只发挥了药房的作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医疗水平越低,公众就越依赖大医院。据卫生部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医院。这种资源调配的错误思路在我们国家的改革过程中并不少见。比如说第一阶段的教育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只放在了高等教育层面上。医疗机构和医疗资源应该是类似于金字塔式的、有层次的配置。县级以下医院应该有对一般疾病的治疗能力,当超出其医疗能力时应该及时的建议病人转向高一级的医院。这样,金字塔底部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就需要大量的医务人员从事对常见病的处理。由于我们国家和美国的行政划分不太一样,而且国情也不一样,所以在美国没有很明显的乡镇医院、村级诊所和社区医院划分。但美国医疗体系中有一股相类似的力量――私人医生。首先美国医疗保险覆盖了大部分私人诊所,老百姓患一般的疾病必须首先看私人医生,经诊治如果认为有必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则通过私人医生联系相应的医院办理相关手续,这样在医院发生的费用才能通过保险公司支付。与我国相反,美国技术好的医生在私人诊所较多,因此私人医生和病人之间关系非常融洽,也比较容易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其实,新的医改应该学习新教改,吸引人力资源的流动,建立起这种医患的信任关系。另外,在保证和满足广大群众基本医疗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一些高档次的医院,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

(二)政府对医疗服务的垄断

私人资本在医疗行业的处境非常艰难,一直困扰私立医院的三大问题――国民待遇不平等、市场竞争实力悬殊、公私税收两条线。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医疗市场就已经引入市场机制,但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民间力量似乎“有负众望”。据卫生部统计,2008年全国医院诊疗人次总数中,私立医院部分仅占医院总数的9.5%。在我们国家的医疗行业,国家居于垄断地位。经济学理论认为,对于垄断行业,要么政府对其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实行限价或者引入竞争者来打破垄断,提高社会福利。也就是说――要垄断就监管,不垄断就竞争。反观我们国家,一方面国家没有完全开放私人资本在医疗行业的权限,另一方面有鼓励医疗行业走市场化,让公立医院转为私立医院,自负盈亏。这其实是个矛盾。国家的垄断力量使得医疗行业的规模过小,而且医疗成本偏高。在美国申办医疗机构比较自由。政府审查所办医疗机构资质的合法性,只要符合规定的办医标准和行医者的执业资格即可。因此,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在美国占据着主导地位。尽管美国政府采取的是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然而在立法和监督方面是非常严格的,任何市场行为都不能超越其法律框架之外。因此,我们国家的医改应该在做好立法和监督的前提下放开私人资本参与医疗行业的通道,将市场可以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市场没动力解决的或者没能力解决的才交给政府。政府应该创造更适合私人资本运作医疗机构的环境,释放更多的医疗服务岗位。

(三)医疗保险体制

医疗保险也具有保险的两大职能:风险转移和补偿转移。即把个体身上的由疾病风险所致的经济损失分摊给所有受同样风险威胁的成员,用集中起来的医疗保险基金来补偿由疾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虽然说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刚性的”,但它仍然也要受到价格信号的刺激,这和其他商品或者服务市场是一样的。而医疗保险体制的健全合理与否直接决定医疗服务市场的价格信号是否合理。由于我们国家没有健全的医疗保险体制,巨大的医疗成不使得患者不得不消极治疗,特别是对于收入不高的农村居民更是如此。我们应该建立全国统一标准的医保资金划拨体系,建立全国一体化的公民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在医保资金的来源方面应该发挥我国的社会主义优越性,增加医保资金在大型国企和矿产资源中的持股和分红比例。让全民共享国家福利。总之,医疗价格偏高就打消了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就相对减少了对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我国医疗保险体制仍然不健全是造成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又一个原因。

四、结论

本文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考察我们国家医学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原因,而是借助这个角度来审视我们国家医疗服务的供给面和需求面的问题所在,透过这个表象来看本质。我们国家医疗服务的供给不足,这种不足不仅仅是数据上可以说明,如果综合考虑到我们国家居民的饮食饮水卫生、生活环境、保健水平和相对庞大的农村以及城市低保人口等因素,医疗服务供给的缺口就显得更大了。医疗体制改革已不仅仅是我们国家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环,而是关乎整个民族素质和国家的竞争力,乃至是一个国家对人性的关怀。因为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跟健康连在一起。就像本文说过的一样,医疗体系存在的首要目的就是让公民患病可医!

注释:

①本文所述医学专业是指包含临床、牙医、骨科等所有能够提供医疗服务的相关专业.

②美国教育部统计的学生数是按骨科、牙医等细分后的数量,表中数字已被作者合并.

参考文献:

[1]陈伟,叶俊,沈绍武.对美国医疗服务体制的考察与思考.北京悬壶平衡针灸研究院.2005.

[2]丁林.公私结合――普通移民眼中的美国医疗制度.新华网.2005.9.22.

医学专业就业篇9

1.3体能测试的专业要求人民警察招录时的体能测试的规则非常严格,而且有视频监控,犯规者成绩归零。每年都会有部分学生的体能测试成绩不合格是因为违反了体能测试的规则,因犯规而失去了体能测试的成绩。这种情况是非常可惜的,在我们2007-2009级的毕业生中每年都有出现。出现此类问题主要学生是对体能测试程序和规则不熟悉,平时练习机会少造成的。

2辅导员提升法医学专业学生体能测试工作的路径

就业是国家的一项民生工作,同样也是每个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每所高校都把就业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做好就业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对于学生而言很可能就是增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法医学专业辅导员要认真思考提升学生体能测试成绩的路径,帮助学生顺利就业。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与学生的走访、交流,我们对于法医学专业辅导员提升学生体能测试的路径有如下建议:

2.1体能测试思想教育的日常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何使学生树立这种生活态度,让学生能够自觉去进行体育锻炼和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能测试训练,需要辅导员老师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老师可以在主题班会、就业指导、实习动员、日常工作等各项工作中不断地向学生宣传体能测试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使得学生能够在思想上主动树立加强锻炼,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了解体能测试的知识的意识,并能付之以行动。通过辅导员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们能自觉地在平时的课余生活中去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不能完全靠突击来实现,需要长期锻炼来予以维持,因此辅导员老师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要长期化。

2.2体能测试活动的常态性和激励性现在已经有部分院校法医学专业的辅导员老师开展了体能测试活动的比赛,但比赛不是常态性的。这种形式的活动多为学校的团委学生会开展的学生活动,竞争性和游戏性稍微偏多,距离正式的体能测试考试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体能储备。我们的辅导员老师可以借鉴现在非常流行的团体素质活动做法来开展体能测试工作,同时要保证严格按照公务员考试的程序来进行,并能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这样操作起来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提升体能测试能力。第一,开展体能测试活动的成本低,人数少,非常易于操作。法医学专业招生人数较少,体能测试需要的场地各高校的田径场都可以符合,1000(800)米长跑和10*4折返跑可以在跑道上进行,需要就是秒表和卷尺,操作起来也非常容易。第二,必须要按照人民警察体能测试的程序严格进行,这一点无需过多解释,只有多加练习,同时按照正式考试的要求进行才能取得此项工作的理想目标,最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体能测试的标准、要求以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他们在平时的锻炼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同时在参加正式测试时也能减少学生的紧张,帮助他们取得更为理想的成绩。第三,我们可以把这项活动作为一次团体素质拓展,并与学生的综合测评进行挂钩,作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分或者身体与心理素质项目中一个子项,并给予适当的分值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团队素质拓展活动形式可以降低学生对考试的抵触心理,有更浓厚的兴趣参与进来,同时在综合测评中予以适当的体现,促使学生能以最好的状态参与到体能测试中来。把体能测试的成绩按照每个时间段折合成相应的分数,根据成绩来予以评定相应等级,在综合测评中予以一定的体现。第四,辅导员老师需要定期开展体能测试,并能保存好相关数据,动态监控学生的体能变化。体能是需要通过长期锻炼来予以维持状态,而且利用记录下的数据可以监控到学生的体能变化情况,在开展工作时也能做到有的放矢。

医学专业就业篇1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中明确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就业”。本文就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通过更新、调整及增加必要的专业技术课程和实训实习项目,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性。

1调查研究结果

以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2015届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就业情况如下:本校2015届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共87名,统计时间截止到9月底为止,综合就业人数59,综合就业率67.81%,灵活就业率8%,实际就业率为59.81%。灵活就业主要为通过“专升本”升入本科院校就读。实际就业率中,面向三级医院比例为3.4%,乡镇、社区医院及以下比例为28.73%,未就业率32.18%。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暂缓就业毕业生较多。选择到县以上医院进修一年,等待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希望拿到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以后再到经济效益好的城市大医院就业的毕业生有近三分之一。还有近8%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因为其独特的专业特性,导致其就业渠道相对狭窄;其在校期间学习压力巨大,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较低,对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了解不足,进一步加重了其就业困境。

2应对策略

如何面对越来越沉重的毕业生就业压力,是摆在所有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学校面前的严峻挑战,如何应对压力走出困境,也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首先,加强就业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力度,扭转毕业生的择业观念,打开面向基层就业的广阔空间和重要渠道。就全国医疗卫生人才需求情况分析,虽然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大中型城市对基础人才的需求基本饱和,但从整体水平上考虑医疗机构对基础人才的需求依然存在,广阔的新型乡镇、社区及边疆地区对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依然巨大。随着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急需大量的人才,它们拥有接纳和吸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巨大潜力。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在促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方面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构建了以面向基层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一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从每年新生入校的第一堂就业指导课开始就为学生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思想,强调服务基层、服务乡村的医疗理念。针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在见习和实习阶段,打破原有班级结构,以地域和学生自主报名为基础,设置多个临床见习、实习基地,使学生的实习医院和自身拟就业的场景靠近,有利于毕业生就近了解拟就业的医疗机构服务特点。在临床医学专业班级的管理上,设置专业辅导员作为负责人,在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三年中一直负责学生的学习督促和就业指导,并将就业指导落实到系部每一位授课教师身上,在授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我定位和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其次,帮助毕业生参加并顺利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医师执业资格,合法上岗,提高用人单位使用医学专科毕业生的积极性。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培育精度,针对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提高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学校拟行在毕业生毕业后开设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课程,协助学生考取助理医师及医师资格,为学生的高质量择业再尽绵力。同时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以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蓝本,确立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应对实践技能考试和综合笔试为目标,组织编写实用型校本教材。组织青年教师亲身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从综合复习和临场应对中总结经验,将第一手的应考经历融合在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教学中;再将辅导教学中总结提炼的历年考点和知识点融汇在常规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临床专业专科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在就业和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再之,鼓励临床医学学生辅修或者参加特色专业课程培训,开设儿科、妇幼卫生、急诊急救等专业方向课程学习,有针对性地满足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在此方面的人才需求。市场化机制的不断完善,使我们认识到有特色、有个性的商品会更有市场竞争力。虽然医院对应聘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专科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但是基层医院在专长型人才方面始终都有相当稳定的需求。也就是说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不仅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全科医疗人才,还要让培养的学生具有特色,在自己喜爱的特殊学科上,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专长,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与社会的沟通和信息交流能力,从而在就业信息的获取或就业趋势的把握方面得到加强。

3结语

综上所述,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指导思路,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面向基层医疗机构就业的岗位设置相结合,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馈,征求基层医疗一线专家意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医疗卫生人才。

参考文献:

医学专业就业篇11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医疗、制药、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医疗/护理/卫生;

2 制药/生物工程;

3 医疗设备/器械;

4 新能源;

5 美容/保健。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医药代表、销售代表、护士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医药代表;

2 销售代表;

3 护士;

4 内科医生;

5 产品经理。

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要求 1.具备城乡基层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2.具备对危、急、重症病人进行初步判断、处理和转诊的能力;

3.掌握临床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医学专业就业篇12

近年来,医学生的就业模式由统包统分向自主择业、双向选择、供需见面的模式转变。这种新的模式,一方面为医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另一方面也使得医学生就业难度日益加大。许多专科毕业生宁可留在城市当“蚁族”、“漂族”甚至“啃老族”,也不愿到基层工作。山西医科大学晋中学院(以下简称“我院”)2012年毕业生1861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如何拓宽专科生基层就业渠道,引导和鼓励他们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到基层就业,更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以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

一、医学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现状

1. 调查形式

在对已就业的三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对我院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护理、助产、检验、影像、药剂、口腔工艺技术、农村医学、针灸、中医九个专业中随机抽取100名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

2. 资料收集方法

(1)文献法:借助于网络、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进行了大量的论文检索和阅读工作。

(2)问卷调查法: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内容涉及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意愿、择业要求和目标、影响基层就业的因素以及对基层就业的态度等方面。

(3)访谈法:通过对一些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等进行访谈,收集相关信息。

3. 分析

(1)意向调查。从调查结果看,我院有73.2%的毕业生倾向于到大、中医院就业,有意面向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仅占8.3%,说明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与医疗市场特别是大中医院的需求出发,来全方位地考虑就业问题。

(2)就业地域去向调查。调查显示。75%的毕业生倾向于到大城市及中小城市就业,3.5%的毕业生有去基层农村就业的意愿,愿意去中西部乡镇医院就业的毕业生仅占1.3%。总体趋势表明,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偏向大都市。

(3)基层就业问题调查。调查数据表明,由于主观原因造成毕业生不能深入基层就业的比例为51.2%。比如:不能适应、社会经验不丰富等;由于客观因素导致他们远离基层就业的比例为48.8%,比如待遇及环境差、信息接受慢等。说明学校应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为他们提供能安心在基层特别是农村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条件。

4. 医学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现实意义

由于眼高手低,造成许多毕业生“无业可就”和基层医疗岗位“有岗不上”的尴尬局面。这就需要医学毕业生改变就业观念,拥有无私奉献精神,积极投身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近几年我国社区卫生蓬勃发展,国家积极倡导老百姓要“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正在为广大的医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在人才市场化的今天,高校毕业生,特别是高职高专学生到基层就业,是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一种成熟表现,把大批高校毕业生吸引到基层就业,不仅是有效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根本出路,同时也是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科学合理配置的最佳选择。

二、影响医学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不足的原因

1. 社会原因

(1)社会传统观念制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传统的“面子”观作祟阻碍了高校毕业生选择基层单位。许多毕业生及家长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发展缺乏正确认识,选择岗位的视野比较狭窄,他们对求职的定位,考虑面子的成分很大,认为到基层就业是无能的表现,这种传统观念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积极性。

(2)基层就业配套措施不当。主要表现在:一是能真正解决毕业生后顾之忧的措施不多,如工资挂靠问题、后续发展问题等;二是部分措施因受地区差异、种种人为因素的影响难以实际执行,毕业生实际收益不多;三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待遇参差不齐,各类保险不完善,录用等手续不完备,管理不规范,①这些都影响了基层就业指导在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2. 高校原因

(1)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高校的专业很少有根据基层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设置的,其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是以城市为导向的,重理论、轻实践,所以所培养的人才在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方面都不能适应基层工作对人才的要求。

(2)基层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一是基层就业指导内容过于片面,针对性不强。大多数高校多是从政治高度对国家基层就业政策进行宣传,缺少对基层环境的客观描述,缺少对有基层就业倾向的大学生的针对性指导,忽视对大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二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宣传多停留在“喊口号”阶段,缺少对国家基层就业政策的针对性讲解。

3. 毕业生自身原因

(1)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基层意识淡薄。医学专科毕业生的就业观出现误区,许多医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就业市场形势变化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仍然以“精英”的观念去就业,把择业定位在大城市、大医院,不屑于到地处农村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工作。

(2)把基层工作作为未来工作的跳板。许多大学毕业生选择到基层就业是为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认为到基层就业可以为进入仕途或升学等作铺垫,如可享受公务员考试优先录取、研究生考试优惠、缓解就业压力政策等。

医学专业就业篇13

就业观是大学毕业生在大学学习、生活、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是在选择职业过程中对自己知识、技能、态度等进行反思和判断的过程,它反映了大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综合素质,以及由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决定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行为,就业观受社会、学校、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就业观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大学毕业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就业方面的集中体现[2]。

二、就业现状分析

本文选取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届临床医学专业的5个班共850名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各班辅导员向毕业生发送电子版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最后收回有效问卷638份,有效率为75.1%。调查内容包括就业地区的选择、对基层就业的态度、期望的薪资、对就业形势的认识等四个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在对就业地区的选择上,65.2%的毕业生想回家庭所在的地区市工作,12.4%的毕业生想去北上广江浙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工作,还有一部分毕业生觉得无所谓,在哪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去哪;在对调查的毕业生中,仅有28.7%的学生愿意去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单位就业,大部分毕业生表示不愿意去基层,而希望去市级或县级医院;关于对薪资的期望上,10.8%的被调查对象选择了1000元以下,28.6%的毕业生选择了1000-2000元,49.3%的毕业生选择了2000-3000元,11.3%的毕业生选择了3000元以上;在对就业形势的认识上,48.7%的毕业生认为就业会有难度,但可以克服,24.2%的人认为未来很悲观,不知所措,9.1%的人暂时还没有考虑过自身的就业,仅18.0%的毕业生觉得今后的就业会很顺利,充满信心。

三、影响毕业生就业观的因素

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观的形成受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影响。

1.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大步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就业观、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物质,在选择单位时,将薪资水平、工作环境、社会地位作为主要考虑因素,因此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热门职业和“供不应求”的冷门职业。

2.学校环境的影响 近几年,虽然我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做了很多改善,但大多数就业指导工作仍然表现在联系就业单位和推荐工作表面,对学生的就业观和就业指导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教育。学校虽开设有就业指导课程,但课时较少,对学生的就业观教育过短,缺乏对学生就业观的培训的就业规划,缺乏对学生潜力的挖掘,很难满足社会的需求[3]。

3.家庭方面的影响 据统计,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对子女的影响最大。在学医的学生中,有一大部分学生的父母是从事临床或卫生部门的工作。他们的父母认为自己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脉关系,若子女和自己从事相同的工作,对于以后的晋升可以提供有利的条件。另外,家庭的经济水平和地域环境对毕业生的就业时的心态影响也比较大。

4.个人方面的影响 一部分毕业生就业时比较悲观,总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在应聘和竞争时容易产生焦虑、恐慌等心理,导致自己真实的水平不能好好发挥,最终错失良机;还有一部分学生自我评价过高,自认为自己的能力强、条件优越,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对薪资待遇、工作单位比较挑剔,最后往往使得其反。

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的途径

1.政府方面 政府应该加大鼓励医学生去基层就业的力度,增加对基层卫生机构的投入,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待遇;政府应建立和完善医学生就业市场,进行毕业生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扫清毕业生就业障碍。

2.学校方面 学校应引导学生认清目前就业形势,准确给自己定位,既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要过于悲观,引导学生调整心理,养成良好的就业心态,提高面对挫折的能力;学校还应通过多种渠道全面指导学生,如开展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就业指导咨询等,对学生进行就业观、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4]。

3.家庭方面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体验生活的艰辛,社会压力和竞争,从根本上促进孩子的独立性。在对待孩子就业的问题上,应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方向,不要太强加自己的想法。

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在线咨询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工作日 8:00-24:00
7x16小时支持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银行开户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支付方式
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