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高校社团科学管理研究

摘要:高校社团科学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有全局的思想,又要有部分的意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创新,社团才能够持续、健康、快速、稳定的前进,各项活动才能高质量的完成,高校校园文化才能蓬勃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快速的提高。
高校社团科学管理研究

高校社团科学管理研究:有关高校社团的科学管理探索论文

(2)在日常活动的运行上形成制度化

形成制度化的核心是制定《学生社团管理条例》。条例中包含新社团成立审批办法、社团招新办法、社团负责人产生办法、社团负责人工作守则、社团活动开展办法、社团评比办法、社团负责人评比办法、社团经费管理办法等内容。通过对新社团成立审批的把关,实现学校对社团规模和类型的有机规划,调控社团结构;通过对社团招新的控制,杜绝违规招新、私自超额收取会费等行为,提高会员积极性,方便社团工作安排;通过对社团负责人的产生以及工作的考核制订量化标准,调动社团开展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活动成效;通过对社团活动具体要求,实现社团活动从策划、申请、审批、开展、监督、总结到评比有章可循,保障活动质量。通过对社团财务工作的详细规定,防止操作失范衍生的吃喝风、借社团盈利等不良现象。总之,借助《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加强对社团各项工作的监管力度,规范社团的各项行为。

2.从对社团的具体管理策略的角度讲

(1)施行三种机制,提升社团品味

在社团以及社团负责人中引进竞争机制、奖励机制、淘汰机制。实现这三种机制的载体为对社团以及负责人实行综合测评法。由社团管理委员会对社团以及负责人的各项工作制订详尽的积分细则,按照积分细则,每个月对社团以及负责人进行一次综合测评。首先,根据测评成绩,按照社团类别(公益、学术、文艺、体育四大类别)进行各类别的内部排名并予以公示,引发同类别社团之间的竞争,然后进行全校性不分类别的社团排名并予以公示,激起跨类别社团之间竞争,用良性竞争促发展。奖励是引导竞争的方法。为了使竞争的效果,社团管理委员会将对测评的社团以及个人进行政策、荣誉、物质上的奖励,鼓舞其再接再厉,同时激励其它的社团和个人不断的向的目标奋进。没有惩罚就缺少压力,除了奖励之外,淘汰机制也被引入社团管理。对于每年年终综合测评总成绩为末五位的社团,限期进行整改,整改期过以后,由社团管理委员会评估验收,验收之后将评议为确实没有活动开展能力或者不具备运行条件的社团予以淘汰,终止注册。通过以上三种机制综合实施,进一步促进社团纵向发展,增强社团存在的意义,提升社团品味。

(2)加强学习交流,促进团结协作

目前高校社团存在独立性较强,社团之间联系较少,缺乏经验交流,社团联合开展活动的机会不多,社团负责人的素质不高等问题。造成许多社团盲目发展,重复建设,长久处于自己的圈子里面,很难找到发展的突破点。针对此种现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善:

①社团管理委员会每学年组织社团述职大会。各社团负责人向大家陈述一年中本社团的管理模式、活动开展情况以及一些经验和教训。通过此种正式严肃的形式,让各社团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认清社团本身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找到改正方向,为后期的发展寻找目标,促进社团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②社团管理委员会每学年组织举行“社团交流节”。交流节的内容以轻松、愉快的形式(例如:茶话会、趣味运动会、篮球赛等)展开,参与对象不仅为本校社团,还可以联系其它高校社团。在欢乐的气氛中,社团负责人互相交流,分享经验,讨论困难,解决社团发展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也增进各社团之间的友谊,为后期联合开展活动做下铺垫。

③由学校倡导、组织开展以丰富全校学生生活为主题的社团活动月。在学校统一规划下,全校社团共同参与,不限形式、不限风格,鼓励社团联手,发挥自身特点,表现自身优势,使各项活动的开展系统化、品质化、规模化,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增强活动成效。

④社团管理委员会每学年组织举行“社团干部训练营”。通过理论知识讲解、专业训练、野外拓展、企业参观、活动实践、论文分析等形式增强社团干部的基本素质,培养一批社团活动精英。

(3)提高意识,加大投入,改革会费管理模式,扶持精品活动

学校相关部门要意识到社团活动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社团要从组织上给予重视,政策上给予支持,工作上给予关心,活动上给予指导,资金上给予倾斜,努力为社团的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特别是在场地使用、活动设计、经费支持、指导老师聘请等方面要为社团工作创造条件。

①学校应该根据情况,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学生社团的办公条件和活动条件,添置必要设备和物质,通过组织的力量帮助社团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为学生社团工作有效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②在对待指导老师的政策上面,学校一方面鼓励热心学生社团工作的老师积极地介入学生社团活动,进行分类指导,使学生社团建设的指导性力量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在制度上落实教师介入学生社团活动工作的认定与考核。比如学校可以把教师在这方面的业绩列为评选教书育人先进的重要

依据,或者把这项工作直接计入教师工作量等,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③一般学校社团活动的经费有三个渠道:学校发放经费、会员费、社会企业赞助。会员费的数量十分有限,社会企业赞助存在不确定性或者大部分为礼品赞助,学校预算的社团活动经费又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保障每个社团有足够的经费开展高质量的活动。针对此种情况,可以引入会费宏观调控机制。社团管理委员对部分会费统一收取,统一管理。按照“取之于社团,用之于社团”的原则,社团开展大型活动之前可以向社团管理委员会申请费用,然后管委会根据活动的情况发放相应的经费。这样有利于经费的合理利用,提高社团开展大型活动的积极性,扶持一批精品活动,打造部分品牌社团。以三峡大学为例,每年有8000余名会员,倘若从每个会员的会费中抽取两元作为统一经费使用,就有16000元来支持一个学年度的社团精品活动,经费十分充裕。

总之,高校社团科学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有全局的思想,又要有部分的意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创新,社团才能够持续、健康、快速、稳定的前进,各项活动才能高质量的完成,高校校园文化才能蓬勃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快速的提高。

高校社团科学管理研究:高校社团的科学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科学管理探索

[论文摘要]高校社团肩负着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模式中教育主题功能的转变以及新形势下社团发展呈现出新特点,要求社团管理走向科学化。当前高校社团管理存在管理体系不完善,社团结构不合理,资源整合不到位,社团监管力度不够,物质支持能力有限,活动指导水平不高等不足。能够采取构建“三个一结合”的管理体系,实现日常活动运行的制度化,引入竞争、奖励、淘汰机制,加强社团间学习交流,增加投入、改革会费管理机制,实现社团科学化管理。

高校学生社团是在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下,由志同道合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具有固定名称和活动范围的学生群体组织。社团组织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大学生素质的重要平台。参与社团活动成为了大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锻炼交际能力,丰富内心世界的主要方式。高校社团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教育的效果。因此,决定社团发展前景的社团管理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形势的发展要求高校社团采用科学化的管理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社团发展呈现出的特点、高校教育教学的模式都在不断变化,这些形势的变化要求与之相关的高校社团采用更科学化的管理。

1.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需要高

校对社团管理的科学化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要求高校输出的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而且要具备相当水平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在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讲话中提到的“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德才兼备、发展的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高校社团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发挥社团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首先必须对社团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2.高校教育模式的改革要求高校对社团管理走向科学化

教育模式改革以后,高校学习普遍实行学分制。这样的结果是及时课堂的主题功能将更为明确的转向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相关文化功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就不可推卸的落到了第二课堂身上。学生社团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进一步落实学生第二课堂教学工作、增强第二课堂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高校社团管理的科学化是应当首要考虑的因素。

3.新时期社团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

要求高校对社团采用科学化的管理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表现出参与性、民主性、多样性、科技性、开放性、规范性、现代性等方面的特点。学生社团发展的内在规律,要求高校必须在发展方向、活动层次、分类指导、组织建设、骨干培养等方面加强引导,鼓励进行大胆的创新和实践,探索更多更科学的方法,以确保社团能够持续、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管理中的问题

当前高校社团的管理比较零散、随意化,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系统与方法。对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经过调查分析和总结,发现比较集中的几点有:

1.社团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部分学生工作部门误以为社团只是学生因为共同的兴趣聚集在一起进行娱乐的团体,对其活动少有过问,也没有重视其管理,导致社团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方法不科学,管理效果不理想。以三峡大学为例,三峡大学现行的管理形式为校团委下设社团活动指导中心对社团统一指导,各学院团委具体管理。实际情况是,少有学院团委设立专门的社团管理部门,大部分学院团委和社团脱节严重,由社团活动指导中心宏观调控。然而,社团活动指导中心成立不久,

指导队伍人手不够,经验不足,考虑问题不够系统,在社团中的威性不够,造成社团组织性不强,管理缺乏系统和规范性。

2.社团结构不够合理

由于新社团申请注册成立的阶段,学校审核不严,只要符合相关文件规定的社团就可以批准成立,忽视对社团类型和性质的监控,造成社团的结构不科学,缺乏规划性。以三峡大学举例,学校现有84个注册社团,但是并没有84种社团。社团结构相当混乱。以同类、同名的社团来说,英语类社团全校就有4个,有3个学院下设演讲与辩论协会。这样的结果是,同类型人才分散,不能够集中力量将一种文化进行建设、传播,难以打造出品牌社团。

3.社团资源整合不够到位

相关机构在对社团进行管理的时候,没有用系统全局的思想统筹各社团的工作,缺乏对社团资源的有效整合。造成各社团独立性过强,经常只是象征性

的开展几次品种单一、内容单调的内部活动,把举办活动当作应付差事,没有树立传播社团文化的意识。社团之间缺乏交流的平台,缺少紧密合作举办大型活动的机会。总的来讲,社团活动停留于小范围内部人员“自娱自乐”的状态,尚未形成规模化效应,影响力有限,不能够真正达到丰富校园文化,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4.学校对社团工作的监管力度不够

学校并没有监督学生社团主要负责人的产生过程,这样就不能保障社团负责人有比较高的专业素质、组织能力。对于负责人的工作,缺少一个明确的量化考核的标准,难以保障社团活动的质量,不能敦促负责人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能力开展更多更精彩的活动。对于社团内部财务,学校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操作方法,导致社团费用管理不当,出现了会员费变成负责人的伙食费,负责人以社团之名谋利等一些不良现象。

学校没有将学生社团和团委学生会放在同等的地位来对待,使社团处于一个相对弱势地位。社团得到学校的资助经费非常有限,学校提供的活动场所、办公室条件也严重不足,不能够从根本上满足各种活动的需求。这些物质条件不足,严重制约着学生社团发展,影响学生社团活动的强度和质量。

6.社团活动指导水平不高

由于学校对社团作用认识不到位,对指导老师的考评奖励机制不健全,影响了高水平教师参与社团工作的意识以及积极性。虽然大部分社团拥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但在社团运作过程中,真正发挥指导作用的教师为数不多。例如,在三峡大学,大部分指导老师都是义务为社团兼职,导致指导老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够,对社团的扶持和指导不够,使得一些社团活动在低水平上徘徊。

三、加强社团科学化管理,促进社团新发展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认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社团的进一步持续、健康、快速、稳定发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现社团的科学管理。

1.从社团的整体管理架构的角度讲

(1)在管理体系上形成“三个一结合”

所谓的“三个一”,即一位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一支的管理团队,一套良好的管理模式。具体的实现方式为:①成立社团管理委员会,由学校团委分管社团工作的老师担任委员会秘书长,校级社团管理部门主席团担任委员会副秘书长,各学院团委学生会分管社团工作的负责人担任委员会委员,各社团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会理事。②建立“金字塔”型管理模式,即:“社团管理委员会——院级社团管理部门——社团”纵向一体化管理。(2)在日常活动的运行上形成制度化

形成制度化的核心是制定《学生社团管理条例》。条例中包含新社团成立审批办法、社团招新办法、社团负责人产生办法、社团负责人工作守则、社团活动开展办法、社团评比办法、社团负责人评比办法、社团经费管理办法等内容。通过对新社团成立审批的把关,实现学校对社团规模和类型的有机规划,调控社团结构;通过对社团招新的控制,杜绝违规招新、私自超额收取会费等行为,提高会员积极性,方便社团工作安排;通过对社团负责人的产生以及工作的考核制订量化标准,调动社团开展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活动成效;通过对社团活动具体要求,实现社团活动从策划、申请、审批、开展、监督、总结到评比有章可循,保障活动质量。通过对社团财务工作的详细规定,防止操作失范衍生的吃喝风、借社团盈利等不良现象。总之,借助《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加强对社团各项工作的监管力度,规范社团的各项行为。

2.从对社团的具体管理策略的角度讲

(1)施行三种机制,提升社团品味

在社团以及社团负责人中引进竞争机制、奖励机制、淘汰机制。实现这三种机制的载体为对社团以及负责人实行综合测评法。由社团管理委员会对社团以及负责人的各项工作制订详尽的积分细则,按照积分细则,每个月对社团以及负责人进行一次综合测评。首先,根据测评成绩,按照社团类别(公益、学术、文艺、体育四大类别)进行各类别的内部排名并予以公示,引发同类别社团之间的竞争,然后进行全校性不分类别的社团排名并予以公示,激起跨类别社团之间竞争,用良性竞争促发展。奖励是引导竞争的方法。为了使竞争的效果,社团管理委员会将对测评的社团以及个人进行政策、荣誉、物质上的奖励,鼓舞其再接再厉,同时激励其它的社团和个人不断的向的目标奋进。没有惩罚就缺少压力,除了奖励之外,淘汰机制也被引入社团管理。对于每年年终综合测评总成绩为末五位的社团,限期进行整改,整改期过以后,由社团管理委员会评估验收,验收之后将评议为确实没有活动开展能力或者不具备运行条件的社团予以淘汰,终止注册。通过以上三种机制

综合实施,进一步促进社团纵向发展,增强社团存在的意义,提升社团品味。

(2)加强学习交流,促进团结协作

目前高校社团存在独立性较强,社团之间联系较少,缺乏经验交流,社团联合开展活动的机会不多,社团负责人的素质不高等问题。造成许多社团盲目发展,重复建设,长久处于自己的圈子里面,很难找到发展的突破点。针对此种现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善:

①社团管理委员会每学年组织社团述职大会。各社团负责人向大家陈述一年中本社团的管理模式、活动开展情况以及一些经验和教训。通过此种正式严肃的形式,让各社团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认清社团本身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找到改正方向,为后期的发展寻找目标,促进社团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②社团管理委员会每学年组织举行“社团交流节”。交流节的内容以轻松、愉快的形式(例如:茶话会、趣味运动会、篮球赛等)展开,参与对象不仅为本校社团,还可以联系其它高校社团。在欢乐的气氛中,社团负责人互相交流,分享经验,讨论困难,解决社团发展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也增进各社团之间的友谊,为后期联合开展活动做下铺垫。

③由学校倡导、组织开展以丰富全校学生生活为主题的社团活动月。在学校统一规划下,全校社团共同参与,不限形式、不限风格,鼓励社团联手,发挥自身特点,表现自身优势,使各项活动的开展系统化、品质化、规模化,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增强活动成效。

④社团管理委员会每学年组织举行“社团干部训练营”。通过理论知识讲解、专业训练、野外拓展、企业参观、活动实践、论文分析等形式增强社团干部的基本素质,培养一批社团活动精英。

(3)提高意识,加大投入,改革会费管理模式,扶持精品活动

学校相关部门要意识到社团活动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社团要从组织上给予重视,政策上给予支持,工作上给予关心,活动上给予指导,资金上给予倾斜,努力为社团的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特别是在场地使用、活动设计、经费支持、指导老师聘请等方面要为社团工作创造条件。

①学校应该根据情况,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学生社团的办公条件和活动条件,添置必要设备和物质,通过组织的力量帮助社团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为学生社团工作有效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②在对待指导老师的政策上面,学校一方面鼓励热心学生社团工作的老师积极地介入学生社团活动,进行分类指导,使学生社团建设的指导性力量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在制度上落实教师介入学生社团活动工作的认定与考核。比如学校可以把教师在这方面的业绩列为评选教书育人先进的重要依据,或者把这项工作直接计入教师工作量等,调动老师的积极性。

③一般学校社团活动的经费有三个渠道:学校发放经费、会员费、社会企业赞助。会员费的数量十分有限,社会企业赞助存在不确定性或者大部分为礼品赞助,学校预算的社团活动经费又很少。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可能保障每个社团有足够的经费开展高质量的活动。针对此种情况,可以引入会费宏观调控机制。社团管理委员对部分会费统一收取,统一管理。按照“取之于社团,用之于社团”的原则,社团开展大型活动之前可以向社团管理委员会申请费用,然后管委会根据活动的情况发放相应的经费。这样有利于经费的合理利用,提高社团开展大型活动的积极性,扶持一批精品活动,打造部分品牌社团。以三峡大学为例,每年有8000余名会员,倘若从每个会员的会费中抽取两元作为统一经费使用,就有16000元来支持一个学年度的社团精品活动,经费十分充裕。

总之,高校社团科学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有全局的思想,又要有部分的意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创新,社团才能够持续、健康、快速、稳定的前进,各项活动才能高质量的完成,高校校园文化才能蓬勃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快速的提高。

高校社团科学管理研究:浅谈高校学生社团的科学管理

【摘要】通过平时工作中对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总结出现阶段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几方面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学生社团科学管理意见,以期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有一定指导作用,为高校学生社团的科学管理研究提供有利支持。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科学管理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完成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平台。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在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因此,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深入研究,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对学生的发展、对高校文化建设、对国家素质教育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高校大学生社团活动的作用

社团活动作为继党团活动和政治学习活动之后形成的另一种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具有一定的实效性,透过它可以真实正确的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利于高校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使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社团活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大学生在社团里会担当某个角色,负责某项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要组织协调各部门,各人员相互配合,最终使活动顺利圆满进行,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大大提升。

社团活动可以使学生缓解压力,疏导心理,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因为多数同学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社团的,因此在社团活动中,他们能够体验乐趣,缓解压力,身心得到调整和休息,从而消除疲劳,减轻心理压力,疏导心理障碍。除此之外,参加社团活动还可以认识新同学,扩大视野,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这些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帮助。

社团活动可以使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完成社会化,为就业打基础。高校社团活动满足了学生实践的需要,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创造力、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都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这为大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

由于本人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以及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一直有参与,因此就平时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阐述几点高校社团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普遍对社团有浓厚兴趣,但参加社团的盲目性大,很多学生不能清楚地把握自己的发展

大多数的大学生对加入社团有浓厚的兴趣,据调查,有83.24%的学生参加了学生社团,其中58.41%的学生参加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社团,大学生参加社团已经相当普遍,绝大部分学生都有参加社团的经历[1]。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参加的社团缺乏了解。有些学生并不知道参加的社团要做些什么,看自己的同学参加了就跟随着加入;有些学生是被动员参加的,显然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社团;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参加的学生社团越多越好,今年参加这个,明年参加那个。这种现象体现出大学生参加社团的盲目性非常大,他们不能够清楚地把握自己的发展。

(二)社团活动质量良莠不齐,社团的组织和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

目前,高校社团的组织与管理水平有高有低。[2]发展好的社团其组织结构合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积极性较高,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活动质量高,并能突出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氛围,能给同学们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活动环境。而发展较差的社团情况各不相同,但其主要表现是社团发展不规范,发展不平衡、活动影响力有限、质量差。

(三)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新颖,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

有些社团组织的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创意、没有吸引力,加上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比较丰富,他们自然不愿参与其中。有些社团开展活动缺乏持续性,不能常年坚持,甚至有部分社团有名无实,社团活动处于停滞状态,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虽然加入了社团,但对社团活动参与程度不高,甚至不参与的现象。此外,随着年级的升高,就业、考研的压力越来越逼近,也导致学生投入到社团活动中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

三、社团的科学管理

(一)健全和完善社团管理制度

任何团体都应有健全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健康的发展和壮大。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创新的实践阵地,必须要有合理的管理制度。除了一些常规制度外,在这里本文着重针对社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

针对大学生盲目加入社团,不能把握自己的发展,并严重影响了社团的正常运行这一现象,本文提出必须制定严格的“入团机制”,具体从两方面入手。及时,要做好宣传社团的工作,吸纳社团成员前必须召开宣讲会。对于那些对该社团有兴趣参加的学生通过宣讲会的形式进行介绍,把该社团过去主要搞了哪些活动,社团成员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一一介绍给同学们,使他们心中有数,了解加入该社团后会参与什么工作,是否对自己有益,或者是否对此有兴趣。学生在对所要加入的社团有了充分的认识后再决定是否加入,这样一方面尽可能的避免了学生盲目加入社团,另一方面也大大减少了盲目入团后不参与社团活动那些学生给社团带来的不便。第二,对于想加入社团的学生,社团也要有规范的入团标准来筛选新成员。每个社团都有各自的特色和特殊性,这也要求社团成员具备相应的能力,在入团前,社团按照标准来筛选成员,使适合自己社团发展的学生能够加入社团,这对社团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这也是秉承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进行的筛选,这样做既有利于社团发展,又不会因为不适合而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但对于一些娱乐性社团或公益性社团,比如体育社团、志愿者社团等等,就不需要入团标准来进行筛选了。

实行“入团机制”能够较有效的避免学生盲目入团,也能使学生更清楚的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还能使社团获得精英。

(二)加强社团干部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

针对目前社团发展水平高低不一这一现象,本文提出要大力提升社团干部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同时重视后备干部的培养。社团发展的好坏,无非是看社团活动的质量高低,这就需要社团成员从活动策划、组织到实施都有能力过硬的干部来领导,使这一系列工作能够高效进行。那么如何提升社团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呢?本文认为干部交流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一个学校有许多社团,各社团之间可以经常交换一两名社团干部来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如何更好的管理各自的社团,相互取长补短,在实践中逐步提升各社团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对于一些有能力的社团成员,社团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重点培养,这样既提升了社团的组织管理能力,使社团能够长期持久的发展下去,也避免了社团创立者在毕业后,该社团就随之销声匿迹。

(三)创新社团活动形式,丰富社团活动内容

社团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如果得不到创新和丰富,每次活动都重复从前的老路子,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大大降低学生的参与程度。有些学生认为不去参加活动都知道活动内容是什么,这样的社团怎么可能长期发展下去。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要求社团成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增长见识,充实新思想,新思路,这样才有可能策划出吸引学生们的社团活动。除此之外,社团还应利用社团以外的一切有利资源。比如向全校有奖征集最有创意活动策划,这样不仅能够获得好点子,还能够从众多的策划中受到启发,产生创意灵感,策划出更好的社团活动;或随机对学校学生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偏好,进而开发出学生喜爱的社团活动。

总之,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组织,已成为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展示自我的平台。社团发展的好坏与社团管理水平的高低密不可分,因此,有关高校社团管理的研究还需要深入细致的进行,进而为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校园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车明华,女,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财经系辅导员。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