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研究

摘要:森林资源管理在林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协调统一森林资源和生态林业,需要用可持续的发展实现,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真正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研究

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研究: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的发展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森林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实行可持续林业发展,才能真正保障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协调统一,同时实现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生态林业;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作为地球资源中最重要的环境资源,它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成为了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不仅能够提供宝贵的生产生活原材料,更能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消除噪音、减轻或防止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同时孕育着各种飞禽走兽和珍贵的药材等等,这种“绿色能源”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在现代社会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发展生态林业,必须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目前而言,传统的资源管理方法早已不能满足今天社会的需求,如何保障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协调统一,如何确保生态效益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的水平成为了广大林业工作者探索的重点。鉴于此,本文对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的发展进行了浅显的探讨。

l 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提出森林资源管理理念以来,我国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在这些相关管理工作上下了大功夫,制定了一系列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制度和规范,改善了森林资源监管体系,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几十年虽然为国家建设累计提供了大量的木材,耗材量达惊人数据50多亿m3,但总体上我国的森林资源仍然保持着不断增长的良好趋势,目前森林覆盖率比建国初期的森林覆盖率翻了一番,由最初的8.6%增加到现在的16.55%,这种趋势与全球森林资源总体下降的情况正好相反,显示了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美好未来。

虽然数据显示我国森林资源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但目前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我国地域辽阔,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森林资源管理不周,力度不够,局部破坏严重,超额度砍伐、毁林开荒和滥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现象仍然不断发生。严重损害国家和集体的森林资源财产,危害生态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注重眼前效益,没有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森林资源的长远发展,生态环境意识薄弱。全国很多林区经营森林都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只注意到眼前利益,对于森林资源保护及生态环境的观念不强,没有规划滥砍滥伐,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减弱地方洪涝灾害的抵抗力,这使得森林没有充分发挥其他方面的效益,保护森林资源便成了一句标语式的口号。

(2)国家森林资源管理制度、法律、规范不够完善。在制度、法律、规范方面,目前还处在“人治”状况,森林资源管理法规的不配套会给不法分子制造钻漏洞的机会,有法不依的现象无处不有;另外,没有处理好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得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分配不均、流失过多。

(3)管理手段不当,技术不高。目前仍然找不到切实可行的森林资源管理技术体系加以实施,森林资源管理集调查、统计、规划、设计、管理、监测、采伐一体化,需要建立健全的森林资源管理技术体系,使得这一系列管理信息得到共享。要实现快速的调查、统计,的规划、设计,高效的管理,有力的监测,科学的采伐仍然有长远的历程。

(4)大部分林区缺乏科学的森林经营方案。由于各种主观的、客观的原因,我国大部分林业经营单位还没编制可行的森林经营方案,这样使得确定年森林采伐限额时出现定量不准等问题。

2 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所谓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良性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正面影响,经济效益则是发展林业,把其当做生产原材料所带来的经济方面的收益。普遍来说,一般认为森林具有三方面的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生态效益的价值远超过作为原材料的经济价值。但是,林业发展所带来的三种效益中,由于经济效益能让人感受到,往往其受人关注,而生态效益则容易被人忽视。但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如今生态效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也意识到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实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效益实质上孕育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如果过分追求林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尽管在初期经济效益可能收获较大,经济增长速度在短期内迅速增长,但是到后期,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导致环境恶化,其造成的损失会使经济发展停滞或萎靡。如果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不仅能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能保持其良好的势头。因此,在森林资源管理时,要积极的注重生态林业和经济林业的协调统一,这样才能保障强有力的经济实力,从而支撑生态林业的良好发展,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林业可持续发展

要想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的协调统一,要想确保生态效益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的水平,就必须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生态支持力、经济能力和社会合力三个方面。生态支持力是指生态的承载力、自我调节力等。经济能力是指资源储量、资源使用效率、效益和增长率等。而社会合力则是指人口容量、素质和意识、文化道德、体制等方面。要想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 科学发展

协调统一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必须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改变以前粗放式发展模式(即以环境为代价),实现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的科技含量,重点要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发展为核心竞争力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从而促进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实践检验科研成果这一真理,然后将经实践检验了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林业生产实践中去,起到指导作用,从根本上解决林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严重脱节的难题。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鼓励技术人员采取技术承包、转让、服务等手段及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3)加强林业生产基础学科及应用技术的研究。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做好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加强研究良种壮苗的培养技术,充分利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提高良种壮苗的成活率,抓好树种结构、布局的调整;研究开发先进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来替代传统的木材生产技术,加快提升木材生产总体技术水平的速度,提升木材和林产品的社会经济价值,增强林业生产的市场竞争力。

3.2 实践中协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目前,林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有效协调的措施,包括有:

林农结合。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建立林农结合的多样化经营,综合开发利用的林业发展新模式,使其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如林草结合、林药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种植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生态效益也得到提高。

规模化造林。规模化发展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林地,同时快速提高经济效益、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

3.3 建立完善法律机制

法律是最有效的保障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目前建立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林业的道路上,还需要不断完善森林资源利用管理、森林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等,实行强有力的执行力度,从“人治”转变为“法治”。

实施强有力的政策、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和完善森林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林业政策、法规、法律方针,逐步由“人治”过渡到状态。

4 结束语

森林资源管理在林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协调统一森林资源和生态林业,需要用可持续的发展实现,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态服务功能的需求,真正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研究: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与生态林业建设

摘 要:林地资源保护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业,林业人责无旁贷,全社会都应该成为林地资源保护的积极倡导者和保护者。本文先简单介绍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和生态林业建设的意义,然后主要就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和生态林业建设的相关措施和对策进行深度剖析,重点强调林地资源保护的法制化、林地经营的科学化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林地资源;保护;管理;生态林;建设

经济发展提升社会对林木的需求,不仅需要实实在在的木材资源,还要有真真切切的森林生态服务资源。因为我国林地资源紧缺,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就显得刻不容缓。林地是森林的载体,没有林地,林业生态建设就无从谈起。保护林地资源就是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保护林地资源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开展保护林地资源研究和宣传,可以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1 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和生态林业建设的必要性

林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也是国土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我国地大物博,可森林覆盖率只有18.21%,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林地资源保护不仅能够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还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近年来,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进程提速,加上人口增长,消费意识发生改变,这些都对林地资源保护造成一定影响。有些地方不注重林地资源保护,盲目追求工业化进程,随意做木材加工项目,给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破坏。特别是过量采伐天然林木,导致林地生态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遭到损害,林地涵养迅速降低,水土流失不可避免。因此,加强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和生态林业建设,已经成为富民强国的重要战略。政府相关部门更要成为林地资源保护的主力军,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保护措施,把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工作落实到村到户。这样才能确保生态林业建设的顺利进行。

2 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与生态林业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林地资源保护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也是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基础。相关政策制度的制定颁布,具体措施的落实,都要从实际出发,把保护管理工作日常化长期化。这样才能确保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富有成效。

2.1 加强林地资源管理,提高生态林业保护意识

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不只是林业部门的责任,全社会全体公民都应该成为林地资源保护管理的倡导者和保护者。要加大宣传的力度,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宣传手段,让广大干部群众都能够明白保护林地资源搞好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自觉成为爱林护林的模范。宣传工作要覆盖全社会,让男女老少都能够培养林地资源保护意识,因为保护林地资源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任何人都不该置身事外。特别是各级领导更要率先垂范,把林地资源保护管理看成是自己的工作和职责,坚决不做对不起今人对不起后代的错误决策。其实,搞经济建设搞工业化城镇化建设都没有错,但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做到兼顾,就必须要搞好生态林业建设,为打造青山绿水宜居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2.2 促进林权制度改革,落实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林权改革主体内容是分山到户,确定林地的使用权、经营权和所有权。这对有效保护林地资源非常重要,在林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用承包经营的方式,确立林农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调动林农经营林地的积极性,给林农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有效保护林地资源不受侵害。特别是国家对生态效益林还有专项的补偿制度,这对提升生态林林分,保护森林资源都有决定性的意义。各地政府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相关规定,本着“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把专项补偿资金及时落实到位。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生态林补偿资金,特别是那些生态效益直接受益的单位,像旅游、矿山、水利等,从经营中抽取一点,用于生态林的保护,让林农得到实惠,这样生态效益林地就会充满生机。林农植树造林的热情就会被调动起来。这当然是双赢的局面,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2.3 增加植树造林面积,提升生态林地资源总量

林地资源保护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就是一手抓造林,一手抓保护。抓造林,就是要利用宜林荒地开展造林活动,增加森林面积总量;抓保护,就要严格执行森林限伐政策,要严格执行征林占地审批制度,严格执行相关补偿制度,“谁占用谁补偿、谁破坏谁治理”。还要大力提倡退耕还林,营造各种生态林,推广混交栽培技术,实行封山育林。另外,加强林地资源的防火灾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是生态林地资源保护的重要举措。只要多管齐下,保护与造林并行,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和生态林业建设就会获得发展良机。

2.4 提高执法管理力度,维护林地资源保护秩序

林地资源保护离不开法制建设,我国关于森林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比较健全。《森林法》、《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森林防火条例》、《林地管理暂行办法》、《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办法》等,都从法制角度给予明确规范。在森林保护管理中,相关执法部门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对无证采伐、无证收购、非法运输等破坏林地资源的行为,要坚决查处。根据相关法规,还要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强化苗木检疫程序,执行林业法律规定标准。

要建立一支过硬的林业执法队伍,进一步理顺森林公安管理体制,将森林公安编制纳入政法专项系列,提高森林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努力打造森林资源保护的钢铁长城。相关监管部门也要加大监督力度,对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给予纠正和处理。建立全覆盖的法律法规网络,林地资源保护就有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2.5 科学规划生态工程,正确处理保护利用关系

林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历来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常常会顾此失彼。林业主管部门要根据生态环境保护为先的原则,对现有林地资源加强保护,认真编制林地利用规划。要对林地开发利用进行统筹安排,要在保护的前提下,实施开发利用行为。对名胜风景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道旁树等林地,要重点加以保护。对一般用材林、经济林等商品林木,要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利用。政府部门要有长远规划,提高生态保护意识,本地区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资源为代价,坚决摒弃透支消费生态环境的做法。要采取强有力措施,制止非法改变林地用途的做法。

2.6 制定多种经营策略,提高林地生产经营效率

林地资源保护不是被动地看护管理,而应该是让林地资源生产更多的资源效益。林地经营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林地具体实际情况。幼林可以间作套种一些农作物,也可以间作药材,成林中可以搞活林下经济。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林下旅游等,都是很好的经营方式。进行林地经营,好能够按照生态林地和商品林地的不同要求进行。要依靠科学管理,用强大的科技力量做支撑,建立适合的经营运行模式。只要经营方式选择正确,林地经营就可以获得可观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结语

保护林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林政部门要建立科学管护网络体系,提升管护水平;政府部门要做长远规划,制定保护规程;林农要实施林业管理措施,搞活林地经营。只要全社会都能够建立“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的意识,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就不再是难事,建设青山绿水宜居环境就不再是梦想。

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研究:加强林业资源管理,推动林业经济与生态利益的提升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增长,在现代化社会中,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能够促进林跃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林业经济和生态利益的提升。本文通过对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的分析,对推动林业经济和生态利益的提升,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

关键词:林业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建议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增长,在现代化的社会中,要加强林业资源的管理,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理念,保障林业资源管制能够和生态林业和谐统一,保障生态利益的同时要提高经济效益,才能使这种天然绿色的能源推动林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提升。

1 我国林业资源管理的现状

根据第七次森林资源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目前为止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了20.36%,面积达到了1.95亿hm2,森林蓄积达到了137.21亿m3,活立木总蓄积达到了149.13亿m3,天然林蓄积114.02亿m3,面积为1.2亿hm2。人工林蓄积是19.61亿m3,面积是0.62亿hm2,并且人工林在世界上保持着首位。但是,随着我国人口和经济不断的增长,林业生态环境也在不断地恶化。首先,我国的森林面积和储量非常丰富。但是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世界上人均森林占有量只有21.3%,仅有世界人均储量的1/8,林业资源受到人口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影响,产生了巨大的消耗。其次,我国森林资源从整体看,西部不如全国,由于地形和气候等原因的影响,西部的林业体制和机制都不完善,并且对林业的投入也不足,水土流失严重,土地具有严重的沙漠化,并且旱涝灾害也很厉害,导致林业资源分布极为不均。,人们对林业资源的价值认识还不够强,经常会出现大肆乱砍乱伐的不良行为,很多人只看到了经济价值,从而造成了不合理的开发和保护。另外,总体上看林业资源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执法不严等等,导致管理和耗费不成比例。

2 加强林业资源管理,推动林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提升措施

2.1 加强林业资源管理,保障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科学发展

林业部门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理念,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保障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科学发展,建立以科技发展为核心的林业资源体系及创新体系。利用现代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科学理念,加快实现林业资源的现代化管理,并且采取技术承包、转让以及服务等措施,鼓励技术人员创办经济实体,联合开发,深化林业科技体制的改革,在实践中,协调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科学发展,创建林农联合运行方式,调节产业构造,提升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科学发展,建立有效地法律机制,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断的完善森林资源的利用管理。加强执法的力度,完善森林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建设,从而推动林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提升。

2.2加强林业资源管理的措施,推动林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提升

首先,林业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不但给我们的生活和生存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也严重的威胁着我国生态系统的构成,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为了加大对天然林的管理和保护,我国的林业部门要加大整治措施,确保天然林面积和储量不再锐减,采取工程性的的措施,解决天然林的休养生息,恢复天然林的发展和扩大。不断的扩大林草的面积,切实对现有资源做到管理和保护,加快林业培育的步伐。其次,要积极倡导退耕还林,提高对林业资源功能和价值的认识,加大投入,不断的扩大人工林的面积和储量,从而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的现象。,为了保护我们生命的安全,要重点建设防护林体系,保护稀有物种,保护野生动植物和自然环境。其次,生态效益孕育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影响和依存的关系。因此,为了完善管理机制,就必须要深化改革,加强林地林权的管理,防止资源的流失,进一步改进管理制度,调整林业内部的结构,利用法律法规等强制手段,加强林业管理的法律化和规范化建设。并且要加强现有林业的监测,重视林业信息化的建设,完善森林事故预警和应急系统,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系统,从而的推动林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提升,保障林业发展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再次,要提高森林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森林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保障管理队伍的稳定,加强森林管理意见的交流,加强森林执法环境,倡导团队合作精神,大力提倡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产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调整林业产业链的结构,保护林业资源,并且为了确保物质保障,要从政策上调整林业发展的方向,推动林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提升。

3总结

森林资源的破坏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因此,加强我国林业资源的管理,完成林业资源和生态林业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国民经济的前进步伐,提高我国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发展。

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研究:森林资源管理的现状与生态林业发展

【摘 要】森林资源管理贯穿于森林的培育、保护、利用的全部过程和各个环节,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行使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休现,在林业发展全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森林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实行可持续林业发展,才能真正保障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协调统一,同时实现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森林资源管理;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

1.森林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生态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产品已成为当今社会最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距已构成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最主要的差距之一。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管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任务极其艰巨。不仅要看到我国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取得的重大成效,还必须深入分析我国林业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总体上看,林业资源保护管理还远不能适应维护生态安全的需要,远不能适应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虽然数据显示我国森林资源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但目前的森林资源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我国地域辽阔,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森林资源管理不周,力度不够,局部破坏严重,超额度砍伐、毁林开荒和滥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现象仍然不断发生。严重损害国家和集体的森林资源财产,危害生态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注重眼前效益,没有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森林资源的长远发展,生态环境意识薄弱。全国很多林区经营森林都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只注意到眼前利益,对于森林资源保护及生态环境的观念不强,没有规划滥砍滥伐,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减弱地方洪涝灾害的抵抗力,这使得森林没有充分发挥其他方面的效益,保护森林资源便成了一句标语式的口号。

(2)国家森林资源管理制度、法律、规范不够完善。在制度、法律、规范方面,目前还处在“人治”状况,森林资源管理法规的不配套会给不法分子制造钻漏洞的机会,有法不依的现象无处不有;另外,没有处理好责、权、利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得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分配不均、流失过多。

(3)管理手段不当,技术不高。目前仍然找不到切实可行的森林资源管理技术体系加以实施,森林资源管理集调查、统计、规划、设计、管理、监测、采伐一体化,需要建立健全的森林资源管理技术体系,使得这一系列管理信息得到共享。要实现快速的调查、统计,的规划、设计,高效的管理,有力的监测,科学的采伐仍然有长远的历程。

(4)大部分林区缺乏科学的森林经营方案。由于各种主观的、客观的原因,我国大部分林业经营单位还没编制可行的森林经营方案,这样使得确定年森林采伐限额时出现定量不准等问题。

2.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所谓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良性发展给生态环境造成的正面影响,经济效益则是发展林业,把其当做生产原材料所带来的经济方面的收益。普遍来说,一般认为森林具有三方面的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生态效益的价值远超过作为原材料的经济价值。但是,林业发展所带来的三种效益中,由于经济效益能让人感受到,往往其受人关注,而生态效益则容易被人忽视。但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如今生态效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也意识到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实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态效益实质上孕育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如果过分追求林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尽管在初期经济效益可能收获较大,经济增长速度在短期内迅速增长,但是到后期,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导致环境恶化,其造成的损失会使经济发展停滞或萎靡。如果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不仅能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能保持其良好的势头。因此,在森林资源管理时,要积极的注重生态林业和经济林业的协调统一,这样才能保障强有力的经济实力,从而支撑生态林业的良好发展,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林业可持续发展

要想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的协调统一,要想确保生态效益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的水平,就必须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生态支持力、经济能力和社会合力三个方面。生态支持力是指生态的承载力、自我调节力等。经济能力是指资源储量、资源使用效率、效益和增长率等。而社会合力则是指人口容量、素质和意识、文化道德、体制等方面。要想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3.1科学发展

协调统一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必须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改变以前粗放式发展模式(即以环境为代价),实现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的科技含量,重点要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发展为核心竞争力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从而促进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实践检验科研成果这一真理,然后将经实践检验了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林业生产实践中去,起到指导作用,从根本上解决林业生产与科学研究严重脱节的难题。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鼓励技术人员采取技术承包、转让、服务等手段及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3)加强林业生产基础学科及应用技术的研究。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理论研究,做好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加强研究良种壮苗的培养技术,充分利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提高良种壮苗的成活率,抓好树种结构、布局的调整;研究开发先进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来替代传统的木材生产技术,加快提升木材生产总体技术水平的速度,提升木材和林产品的社会经济价值,增强林业生产的市场竞争力。

3.2实践中协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目前,林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有效协调的措施,包括有:

林农结合。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建立林农结合的多样化经营,综合开发利用的林业发展新模式,使其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如林草结合、林药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种植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生态效益也得到提高。

规模化造林。规模化发展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林地,同时快速提高经济效益、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

3.3建立完善法律机制

法律是最有效的保障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目前建立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林业的道路上,还需要不断完善森林资源利用管理、森林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等,实行强有力的执行力度,从“人治”转变为“法治”。

实施强有力的政策、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和完善森林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林业政策、法规、法律方针,逐步由“人治”过渡到状态。

4.结束语

只有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林业才能有跨越式发展,为把我国打造成林业大市提供有力的保障。加快农林牧的比例协调发展,增加林业森林资源的储蓄量,改变生态环境,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