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课程改革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即针对体育教学如何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作出更深层次的探讨。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鼎城区城区中学生体育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摘 要: 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鼎城区部分中学进行了调查,发现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改革的关注程度不够,影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对体育课改所投入的财力不足,致使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缓慢,等等。提出解决办法:培养与激发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提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加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培训工作;加大体育教育经费投入。

关键词: 体育课程教学 学习动机 教学改革 影响因素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在体育课程理念、体育教学内容、体育学习方法、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角色地位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它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了相应的影响。那么,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体育教师对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的变化施加了何种影响?学生目前的学习动机能够满足学校体育活动的需要吗?究竟应当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动机达到更高的水平?以上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体育课程的学习效果,关系到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的长远发展,直接关系到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成效。我们对鼎城区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目的在于了解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实施的初期对鼎城区中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影响,结合鼎城区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际,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鼎城区城区中学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调查了鼎城区及时中学、第三中学、第九中学、景新中学和江南实验中学部分班组的1000名中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互联网、中国学术期刊网,广泛收集、深入地研究相关文献资料,为本课题提供参考资料和理论指导。

1.2.2问卷调查法

利用教育实习的机会深入实地了解中学生体育课程改革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各校体育课程改革现状。发放调查表前,在体育教师的帮助下,首先进行调查表内容说明,使学生了解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和调查方式;学生在填表时采取了匿名的方式,以保障样本的代表性和结果的真实性。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850份,男生417份,女生433份,回收率85%。

1.2.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鼎城区中学生体育学习动机

2.1.1鼎城区中学生体育动机现状

2.1.1.1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主要目的

调查结果(表1)显示:绝大多数(72%)学生认为体育可以增进健康,这可能是中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主要目的;62%的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娱乐,占总人数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了提高技能水平,也有一部分人是为了结交朋友,扩大交际面。相比之下选择治疗疾病和健美的人数则相对较少,说明中学生对于健美的理解略有偏差,对于疾病有忌讳,很在意。

表1 鼎城区中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主要目的(n=850)

2.1.1.2鼎城区中学生体育课学习态度状况

从表2可以看出,中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比较积极,绝大多数人还是喜欢上体育课的,不太喜欢的只占6%,很不喜欢的只占2%。

表2 鼎城区中学生体育课学习态度状况(n=850)

2.1.1.3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从表3可以看出,鼎城区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认识较为一致,体育锻炼态度较为积极。

表3 鼎城区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n=850)

2.1.1.4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

从表4中可以看出,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主要是学习压力大,一到体育课学生就希望能够放松自己,如果上体育课时老师又安排学习内容,学生就会感到很反感,导致体育课上的学习效率很低。学校的场地和器材不足也是制约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一大因素,由于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对学校体育的影响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体育课程的社会地位和教育地位不高。加上学校体育不是高考的科目(只是中考的内容,俗称“体育中考”,只有少数初高中生为了升学选择体育作为特长),故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此的重视程度极其有限。调查结果(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学生认为老师水平较低)还提示,新的体育课程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在学生的管理难度增大。

表4 影响鼎城区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n=850)

2.1.1.5鼎城区中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

由表5可知,羽毛球、游戏、乒乓球这三种体育活动深受中学生的喜爱,而篮、足、排这三大球类中学生们更偏爱篮球。足球对抗性太强学生的喜爱度就偏低,而排球则是因为在有的学校还没有普及,所以学生的了解较少。

表5 鼎城区城区中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项目(n=850)

2.2影响鼎城区城区中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因素

通过对鼎城区城区中学生体育学习现状和体育学习动机及存在问题的研究,我们对鼎城区中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主要从客观和主观方面来分析。

2.2.1客观方面

应试教育干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的正常进行;新课标的指导性不够,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导向性;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改革关注的程度不够,影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对体育课改所投入的财力不足,导致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缓慢;教师自身素质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影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

2.2.2主观方面

学生对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学习的关注程度有所欠缺;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充分;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积极性的影响;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e 影响;中学生生理方面的变化影响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压力大,平时学生基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学生希望能够在体育课上放松自己,而不愿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

3.结论与建议

在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鼎城区城区中学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有所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学生体育学习动机还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其影响因素主要有:(1)新课标的指导性不够,影响了体育教学的导向性;(2)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程改革关注的程度还不够,影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3)对体育课改所投入的财力不足,使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缓慢;(4)教师自身素质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影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推广。建议:培养与激发鼎城区城区中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树立“健康及时”的指导思想,加强鼎城区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建设,提高鼎城区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加强鼎城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培训工作,加大鼎城区体育教育经费投入,改革鼎城区体育考试和评价方法。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在新课程改革下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研究与探讨

摘要: 本文指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创设情景,唤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关键词: 体育课堂教学 现状 创设

1.引言

审视我们的体育教学现状,我们发现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新的教育思想还有很大的距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人们头脑中还根深蒂固,课堂上重视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统一指挥、步调一致,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的现象还相当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学生知识的学习、能力培养和身心健康。这种程式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没有激情,没有灵气,只是机械地去学,学生极易产生依赖心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样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死学知识,同学之间和谐能力、互动能力、运动能力、活动能力、参与能力较差。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我国目前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向,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与本研究相关的资料及书籍。

2.2访问法。

对我市从事教学及时线的体育教学专家就本研究有关的内容进行了访问。

3.分析与讨论

3.1体育课堂教学的研究。

对衡水市中学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从体育课堂教学入手,以了解体育课堂的教学现状和改革需求。

3.2体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体育教育理论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方向都表明:转变教育观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指导教学,规范教学行为,已显得非常重要,调整自我已刻不容缓。《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不再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一些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新《课标》还未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不少教师对体育与健康教学会感到无所适从。及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的时数、对各年段的具体目标都未作明确规定和要求,其中虽然各个学龄段都是“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和六个不同层次的“水平目标”要求,但只是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已,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差别。有些教师虽然了解了课程标准,但并不知道该教什么,如何把课程的目标理念转向实践操作。第二,在五个学习领域目标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教学内容的文化性,一些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的积淀,在没有明确的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只凭借自身素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其隐性目标的所谓渗透。但学生是否已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又是怎样?尚需探讨。究其原因,过去传统的体育课程忽视了运动技能以外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未能真正发挥体育的多种功能与价值,未能最有效地实现体育课程教育和发展功能。因此,我们在实现新课程改革之中,对传统的体育内容及教学方式、方法,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能一概否认,不能一提到传统体育课程的“知识、技术、技能、教法”等,就认为陈陈相因,固步自封。否则,我们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体育教学新课改革之举也会偏离正道,走向弯道。

4.深化课程改革,创设良好的体育课堂

4.1创设成功体验,使学生树立信心。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创设情景,唤起学生对练习内容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时,让学生先了解到动作方法、动作要点、教师的直观示范或教学图片,然后进行分组练习,在练习中互相观察、讨论技术动作的难点、容易出现的错误、如何改正等。又如教学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这一技术动作在完成脚步动作、行进间运球和原地单手上投篮教学后方可完成,教师应采用递进教学方法。然后可增加难度,启发、引导学生完成体前不换手的变向运球和体前换手的变向运球,同时和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综合运用,学生的兴趣会大大提高,有一种成就感。可见这种练习方法是联系未知与已知的纽带、桥梁,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创设成功体验能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使学生树立信心。

4.2掌握好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给予教师很大的空间,在传统教学的大纲中所规定的一些技术要求高、风险大、较为枯燥的项目,现在逐渐被简单易学,趣味性、游戏性强的项目所取代。有的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有了自主权之后,在教学中对学生不感兴趣的项目弃之不教。田径项目学生相对不感兴趣,但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效果很好。如耐力练习能增强学生的心血管机能,增加学生的肺活量,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品质,可是学生不喜欢,是否我们就没有必要让学生进行耐力练习呢?再如队列练习单调、枯燥,我们就能弃之不教吗?显然是不能的。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任何教学内容的选择都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体育兴趣。体育教师只有把教学内容与本校实际和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去开拓教法与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可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导,使学生成为主体,达到教学的目标。如果一堂课仅仅让学生感受到高兴,而未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技术,提高生理功能,那又有什么价值呢?所以,我们选择教学内容时,一定要进行科学性、知识性、文化性、思想性的整合,把知识、技术、技能等转化为有一定教育意义,有一定趣味性和可接受性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3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快乐”教学。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非常活跃,如情景教学、快乐教学等新教学理念的引入,各种教学模式不断推旧出新,对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把体育课上成了“文艺表演”、音乐欣赏课,改变了体育学科的基本属性。脱离体育健身运动的本质和健康知识的传授,追求华而不实的所谓创新教学,那就偏离了体育教学改革的真正意义。因为不论怎样改革,体育始终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以科学的身体练习来使学生增强体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教育过程。相反,没有合理的运动量与运动负荷,没有一定的以促进身体健康为目的的项目,体育课就不能称为体育课,而应称为娱乐活动。为了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在体育课中让学生承载一定的运动负荷是有一定价值的。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铭记“健康三要素”,在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时,更要考虑学生的体能;在创设情景时,既要考虑学生的身心愉悦,又要考虑体育与文化的渗透关系;在考虑学生兴趣时,要注重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教育。因此,教师在创新中必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激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能自觉进行体育锻炼,从而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浅谈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路

【摘 要】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笔者就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树立“健康及时”的指导思想,以及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做了较为深入地阐述,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 运动兴趣 终身体育

一、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牢牢树立“健康及时”的指导思想

淡化“竞技运动”的教学模式,是要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竞技运动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化和正规化,将竞技运动的内容和方法移植到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倾向。运动技能的学习是体育课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其他学习领域目标的载体,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运动技能教学,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运动技能,用什么样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对运动技能的学习侧重点又是什么,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打破原来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教学体系,走向以增强学生健康为主的健身体系,牢牢树立“健康及时”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三维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终身体育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的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即从一个人的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的结束,都要从适应环境和个人的需要出发,进行身体锻炼,已取得生存、生活、学习与工作的物质基础或条件。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的开始至生命的结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使体育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划为目标,人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生活领域中参加体育活动的实践过程。

著名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他的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到:如果将学校体育的作用看作是无足轻重的事情,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阶段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体育只看成是学校这一段事,那么,体育在教育中就变成了插曲,这就明确了终身体育的观念就必须认识到,体育不能只是局限在个人发展的某个阶段的活动,而应该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活动内容。应在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身体锻炼的形势和内容,以增强体质、延缓生命衰老,将体育锻炼作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人的一生。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是激发、保持学生体育行为的初始动机和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以及最终效果的重要因素。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障。

运动兴趣有助于与学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一至两项有兴趣的、终身享用的运动技能,未来体育课程关注人的终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因为体育是与延续人的生命有密切关系的课程。

新《课标》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既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重”的思想,又体现了对学生情感与终生的关怀。把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比关注学生技能的掌握看得更为重要,把一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和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教学组织形式、内容和方法等都纳入到体育课程之中。

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

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地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两个不同的理念。前者强调的是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教师只是学生活动的“仆人”和服务者;后者强调的是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从课程的涉及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

《课标》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健康及时”的理念下建构自己的教学模式或教学体系。学校体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人人享有平等的体育权利,真正成为体育实践活动的主体;以生活为中心拓展学生的时间空间,丰富学生的实践内容,尊重学生兴趣的选择;以活动为中心,在保障学生每天有一小时活动时间前提下,把获得身体健康的实效性目的与积极的过程体验统一起来。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首先,教师应转变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成为学生学习和锻炼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伙伴。因为学生在教学中并非是消极被动的受动体,对教师所传授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只能是外部的,学生最终掌握体育知识和某一运动技能必须经过自身的内化才能实现;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不可能是知识的拥有者,不存在对知识的垄断,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来源呈多样化发展趋势,有时教师和学生是在同步接受新知识。但是,承认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否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要作用。相反,在知识经济时代因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要求的提高,教师的指导作用将进一步加强。

其次,在体育教学中英实施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性格、爱好、特长的不同,让学生有选择项目的权利和余地。当学生选择了自己所喜爱和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后,教学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也只有在因材施教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的才华施展提供应有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自由、健康的发展,个性的独特性、多样性才能形成。

再次,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自觉地营造平等、和谐、宽松的民主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练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开阔,自由探索的精神得以充分发挥。

《课标》提升了对体育教师的职能与素质要求,体育教师要从单一的课程实施者逐渐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教学的中心将由教师转向学生,教师应采用研究性学习、探究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法教育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要创设一种轻松融洽、信任的氛围,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与帮助,成为教学研究型的育人家,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有效达成体育课程目标。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体育课教学探究

摘要: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课程改革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即针对体育教学如何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作出更深层次的探讨。

关键词:新课堂;中学体育;教学研究

一、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教师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 教育。

二、加强中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一)鼓励中学生积极报考体育院校,不断充实教育队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积蓄后备力量。

(二)加强专职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提高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

(三)关心广大农村体育教师生活,稳定教师队伍,正确对的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安心工作。

(四) 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注意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具体措施是:

1.学校挤一点,上级拨一点,学生适当筹一点,争取社会赞助一点,等几方面解决。

2.土洋结合,因陋就简,因地制宜,自制为主,提供教学和业余训练的必备条件。

(五) 培养学生兴趣。常言道:“人以上百,形形色色。”我们的职业就是育人,那我们就应该兢兢业业为党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学生多,而且基础条件不一样,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摸清每一位学生的爱好与特长,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扬长避短,培养起广泛的体育兴趣,使其真正领会到体育带来的愉快。

三、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 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 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 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 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 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 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二)体育教学的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 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 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 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 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 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 、艰苦、不愿学。我们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 动中运带足球8分钟和12分钟跑。 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 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四、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 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 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 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发展。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 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 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五、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以高中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 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六、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 ,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 示、辅导、总结。

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体育竞赛。这种体育竞赛,变以前的“选手竞赛”为现在的群体竞赛,扩大竞赛参赛人员,让所有俱乐部成员都能参加。选择有组织才能、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同学担任竞 赛的组织工作,由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对待学生裁判应先培训后上岗。

体育教学如何在新一轮课改中崭露头角,必须认真实施素质教育,大胆创新,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路。但是,今后还有许多理论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待于进一步地探讨。

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职业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职业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当职业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如何进行职业中学体育课程改革问题展开论述,为当体育课程改革作了建议性意见。

关键词:职业中学 体育改革 教学目标

一、职业中学体育教学弊端

1、体育教学目标不,难操作。

近几年,由于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在身体素质、体育技能方面水平参差不齐,而且不少学生对体育缺乏基本的认识,甚至连体育课的概念都模糊不清。这种学生本身素质的差异性,导致教师在执行体育课堂教学任务时无所适从。教师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重新审视与判断学生各方面的基础水平,甚至教导学生了解体育课堂常规。而且这种差异在同一个教学班级里往往很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往往盲目地重复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教法,必然无法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要求和任务,而忽视这种现实的存在,按部就班地实施既有的教学计划和内容,却不去探索和实施符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特点的体育教学目标及任务、要求,其结果使得高职院体育课教学处在一个较低的层面。

2、过于单一教学评价。

用统一标准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竞技体育评价体系来评价学生体育课的成绩。过分强调运动技术、技能的重要性,忽略体育教育评价目标的多维性、评价内容多元性、评价方法综合性、评价主体多源性等特征。忽略教育评价具有反馈调节、展示激励、记录成长、反思总结、积极导向等发展性功能。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二、为什么要进行职业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传统体育教学的主要弊端在于“教者发令,学者响应,身顺而心违。”与现代教育提倡的“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是不一致的,教师只重视课本知识中技术动作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培养,忽视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的包揽,致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严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2、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

学校体育的功能不仅限于在学校期间身体健康状态得到改善,更重要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终身体育观念将逐步得到认同,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将处在何种环境和条件、进行何种类型的运动,都取决于创新意识的良好培养。学生将来不能总是机械地再现教师所教的动作,也不可能按照教师所传授的有限的几个运动技术去解决将来可能遇到的各种运动问题。如何使体育运动贯穿终身,这就要求学校在体育教学阶段,要注重把学生培养成能在不同的环境下具有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代新人。

三、职业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策略

1、坚持“健康及时”的教育思想。

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及道德品质等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学校体育必须坚持“健康及时”的指导思想,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来发展人的身心,确立顽强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使生命的存在向着健康、和谐、乐观、的境界发展。这一新的观念,充分体现体育文化的内涵,是推动体育教育发展的精髓。

2、设计适合于职业中学教学内容。

就专业特点来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类专业,其体育教学的内容可因专业制宜。如采用多种排课方式以解决学生多、场地少的矛盾;增加竞技性、表演性的运动项目和游戏的比重;增加室内教授的体育课程及健身内容的比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具有突出的专业特点和要求,其体育教学除了满足一般学校体育的要求外,还有着与专业特点相联系的重要特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要有目的地增加相关的内容,以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适应能力。

3、有效利用网上体育课程资源。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提升专业素养。网上体育课程资源库是以为体育课程改革服务为宗旨,形成网络化,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获取体育课程资源信息,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课程资源建设的经验交流,一些相关信息。这能够极大地拓展体育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共享渠道,提高体育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多功能的体育课程信息服务系统,成为体育工作者、大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

4、设置适合于职业中学的教学模式。

当前职业中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究者;教学过程以学生的构建为核心,通过建立教学情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协作、实践,使学生达到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通过意义构建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就是在先进的体育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适应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框架。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或者为了建立某种新的学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法。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的建立,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