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英语论文实用13篇

中学生英语论文
中学生英语论文篇1

目前,很多教师受传统教育所影响,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殊不知这样对学生学习英语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学生需要练习听与说,如果师生经常缺乏交流,那么将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如今,虽然有很多英语教师逐渐意识到课堂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但是却不知该如何调节课堂气氛,无论教师怎么与学生沟通,却丝毫点燃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如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已成为当前教师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首先,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能够有效使学生发挥课堂主体作用,并且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利用英语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在此期间教师需要扮演的是课堂的引导者,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讨论,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引导其进行自行解决。其次,教师应该懂得如何运用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而不是每堂课都是一成不变的课堂用语,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对英语课堂产生厌烦情绪。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很多教师在课堂中也无法对英语运用自如,在说英语的时候也只是在向学生教授知识,从而使学生们感到英语是非常无趣的。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气氛,在提高自身英语口语水平的基础上,经常在课堂中为学生展示出英语有趣的一面,如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一首英文歌,或流利地说出一段英语绕口令,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口语是非常有趣的,并不是沉闷死板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英语论文篇2

一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意义

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是“特定社会中成员所拥有的信仰、思想方式、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社会习惯等的总和”。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中学英语新课标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靠单纯灌输语法知识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就能有效开展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相关策略

(一)在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英语词汇的正确读音和本义,还应着重接受所教词汇的文化意义,让学生充分掌握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的不对应文化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例如,“红色”在我们汉语文化中象征“欢乐、吉祥、喜庆、热烈”,是一个褒义词,然而在英语文化中“red” 却与“危险、暴力、流血”相联系。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当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并进行归纳、总结、对比,找出这些英语词汇与汉语含义有别的特殊文化意义,在课堂上给予充分讲解。同时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在学到蕴含着成语,谚语及其典故的英语词汇时,应不失时机地将其介绍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跨文化学识,同时教会学生运用这些词句的场合,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初中学生了解外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风土人情渠道,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介绍阅读材料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对那些学生较为困惑不易理解的语言材料之外的文化因素有所涉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国的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看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从而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有效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论文提纲格式。初中英语教师在讲授某篇新课时,首先可以对该课文的相关背景进行详细介绍,由此导入新课,为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导入新课,将生动活泼的影响材料呈现给学生,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让师生都参与到阅读中来,互相提问和解答,在问答中,教师应对中西方文化有差异的地方增强敏感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阅读教学中,加强对英语语篇思维模式的介绍。例如,许多英文文章语篇的基本特征是:先概括,后细节,先开门见山言明论点,然后逐步进行论述,层次分明,组织严密,环环相扣,而许多中文的段落思维模式一般没有这么开门见山的。教师分析中英文的语篇模式差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课后教师还可以印发几篇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口语是学生进行文化交流的基础。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并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身的思想意识,在使用英语进行口语对话时,应教会学生考虑到自身扮演的角色,综合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所在语境,从对话者的反应判断出是否使用了恰当的语言,并努力使受话人明白并接受自身表达的意思,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在让学生说之前要告知其对话发生的相关背景中学英语教学论文,以及英美文化背景下的相关语用策略,让他们了解该说什么,该怎么说。例如,西方人将年龄、身高、体重和收入等个人问题视为隐私,教师告知学生这是应当避而不谈的话题。教师可以将谈话禁忌归纳为四个词: I, WARM, where, meal。其中I代表 income, W 代表 weight, A 代表 age, R 代表 religion, M 代表 marriage。就是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问对方收入、体重、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初中英语教师可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对话,构建真实的口语交流氛围,创设各种语言场景,把抽象的文化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跨文化交流的魅力,使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并进行口语交流,在真实的英语语境中进行对话,还可以在课外开设英语角活动,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口语环境,使学生在频繁地口语锻炼中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总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初中英语教师可从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和口语教学三个方面,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真正熟练、准确地掌握英语口头或书面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力非<<现代外语教学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3】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1

中学生英语论文篇3

一、农村中学英语口语的现状

(一):教师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一个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行教育的现代化。对基础教育来说,近期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就是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即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扎扎实实地提高国民素质,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师,而一方面,我国绝大部分英语教师都是在国内土生土长的,所讲的英语既不地道又不加之知识标准,没有机会和以英语为母语者对话;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也认为,课堂教学程序应逐渐摆脱有意识的、分析性的学习语言结构的倾向,而朝着交际情景发展,教师要直接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学生得到适当的语言输入又能参与创造性的交流,教师是指导者,是咨询者,是顾问。这些都无法使他们能够胜任课堂交际活动的顾问和组织者的角色。另一方面,目前我国许多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又无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对那些干扰交际的背景知识及文化因素予以足够的重视,受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严重,只能机械地将教学模式定为“刺激————反应”或“读单词——讲规则——教语法”的句型操练,搞“题海战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这些几乎完全排除了文化因素的任何考虑,抹杀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教学的共同弱点是: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简单,往往以“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读”、“用汉语教英语”的传统模式机械地进行教学。学生的种种片面认识和部分教师的简单教育教学方法,使农村中学生英语教学出现了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因此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村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难度很大。

(二):学校

目前,农村中学和城市中学在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生源基础、学校管理水平、经济待遇等各方面都可谓天差地别。近年来政府对农村学校的经费虽有投入但无异于杯水车薪,农村中学教学设施破旧、教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学校日常办公经费用仅靠收取学生杂费维持举步维艰,教职工福利待遇经济收入和城市中学或沿海地区相比,差距之大令人汗颜。前几年农村教师工资长期被拖欠、随意克扣极大地影响了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一大批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农村英语教师大量流失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想方设法调入城市中学或改行,造成农村中学英语教师队伍资源的青黄不接。农村中学平均每班有50多学生,且来自程度不齐的各村完小,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很多小学由于没有英语教师,英语课无法开设,即使有开设,师资和教学质量也无从保障。进入中学后,差异更大。

(三):学生和社会

1.家庭因素

农村中学生不同于城市的中学生,在经济、文化、意识、学习动机、自信心、知识面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和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的父母接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基本上都是英盲,家庭经济基础薄弱,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家庭的文化气氛不好。许多年轻的父母整日沉溺在麻将或牌桌上,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有些父母为了生存长期在外打工或做生意,难得有时间和孩子相处,孩子成了留守一族,教育孩子的重担落在了祖父母或亲戚家中;这些家长根本认识不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更谈不上给孩子进行英语口语会话的空间和环境,还有很多农村家庭还没有脱离贫困线,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这种种原因导致孩子在家形孤影单,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缺乏有效监督,久而久之,学生就可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放任自己随大流。近年城市大部分家长给孩子请家教,但在农村中学就算经济条件较好的家长又有几个给孩子请家教呢?不可否认在农村缺有学习好的孩子,不参加辅导照样能学得轻松、学得好,原因是这些孩子学习自觉性强。但这是从小养成的喜欢看书,勤于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他们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经验,农村中学的“尖子生”尤其突出,引人注意,但这毕竟少之又少。

2.个人与社会因素

纵观现代中学生的学习动机、目的,和八十年代中学生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八十年代农村中学生学习目的很明确“考上大学”是走出农村的唯一出路和选择,虽然走出农村的只是百万农村中学生中极少的一部分,但95%以上的农村中学生都朝着这一梦想刻苦学习,全力拼争。经过九十年代的教育体制改革,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大为改观,特别是进入新世纪的高等学校的扩招,极大地缓解了人民的日益增长的受高等教育权力与高校招生的矛盾,加上一大批民办高校的兴起,使70%以上的学生上大学不再成为难事,这种现象反映在现在的中学生身上,升学压力减小了,学习动机、目的不明了,加上农村部分目光短浅,认为学好英语没有多大用处,让孩子早早出门打工,这对同龄的上学孩子不无影响。进入新世纪后,各种中等学校借助各种媒体展开声势浩大的招生竞争,以及高中生手持录取通知书,困守“苹果园”现象都使中学生本已模糊的学习目的,更加缺乏指向性格。再分析学生本身因素,除学习目的不明,学习动机不清外,缺乏学习热情,学习意志不坚定,性格孤僻,不和老师、同学交流,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他们的共同特征。

二、提高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措施

(一)、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树立乐教、勤教,敬业奉献的思想

这是老生常谈,但又不得不谈。教育界专家认为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有几大问题亟待解决:

1、农村教师待遇偏低,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依然严重。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农村教师工资、待遇等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解决,但不少地方仍存在着旧账未了新账又添的现象。这种现象已成为直接成为制约农村教育的一个突出因素。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相当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因此进一步提高农村英语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此外,由于待遇低、工资拖欠、专业教育程度低、师资来源复杂、管理松散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一些农村教师工作责任心、职业意识淡漠。

3、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强化教师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综合适应能力培养;建立新型农村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体系,除学历补偿教育、知识技能培训外,还应承担起教师教育理论学习、价值观引导、师德培养、科研指导、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重要工作。

(二)、树立教学新理念、改革原有教学模式

1、改变教师传统地位

首先,教师必须具有驾驭课堂一切服务于学生的能力。教师要成功地组织课堂教学,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品质和个性,如耐心、幽默、亲和力等,而且要明确他与学生各自在课堂的作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传统教学决定了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学生鹦鹉学舌,依葫芦画瓢。现代教学专家认为,教师的作用毫无疑问是重要的,因为教师需要直接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里,学生得到适当的语言输入,又能参与创造性的交流。但是教师不应是课堂的中心,真正的中心应是学生,学生应是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加者。

其次,要作好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示范者、引导者、激发者、促进者,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和组织能力。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师应博文强识,具有发达的思维能力、良好的文化修养、正常的心理素质和快速应变的能力,另外还需要掌握教育科学理论,了解所教学生的能力,对所教学科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并能说一口流利的美国英语或英国英语。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教师必须首先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不正确、不恰当的语音、语调、语速和句法结构都是学生“理解”的障碍。例如,教师不自觉的“吞音”、“加音”或用其它的音来代替正确的发音,或者不恰当地使用重音、节奏、语调、句法之间的连接,以及运用不正确的句法结构,甚至不断地重复、更正自己和重新组织语句,都会干扰学生的理解、模仿和接受。例如:whatdo…中的[t]音刻意地丢掉,就造成了丢音的错误而至口齿不清。受中国声调的影响,sorry说成骚锐,goodevening变成鼓的衣屋宁,myname成了买内(二声)。由于本身的口音不地道、标准,因此教学生“吞音、不发音、失去爆破”等机械规则后,学生弄巧成拙,随意丢音,造成口齿不清。

2、端正英语教、学的思想

首先,教师要端正教学思想,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放在第一位。“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听说能力对于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是有声的,声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基础。英语学习也不例外,必须首先从听说开始。听说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读写能力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英语学习的成败。但是,英语又是升学考试中的一门主科。于是有的教师就认为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便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学好英语,积极应试则成了一些学生学习英语的努力目标。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能力培养;强调书面的练习而轻视口语的训练。所以出现“聋子英语”、“哑巴英语”也不足为奇。因此,教师应努力走出为应试而学习英语的误区,明确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其次,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思想,自觉地认识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和学生一起讨论英语尤其是口语在日常生活和今后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学好英语并不是因为对考试重要,而且因为对他们的未来会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唤起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口语的积极性。

3、融洽师生关系

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一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把英语教学和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环境,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困生,尽可能地为他们多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消除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民主、宽松、和谐、自然的课堂气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师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它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的互动过程。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尊重、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师积极地采取情感教学原则,在包容口语错误的环境中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压力,释放心理负荷,让学生轻轻松松、毫无顾忌地说英语,逐渐由“要我说”的被动状态达到“我要说”的自觉状态。

(三)加大语言输入量和实践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语言是交际工具,说是传达交流信息的手段。克拉森的语言输入假设认为,人们习得第二语言的唯一途径是通过理解信息,即接受“能理解的语言材料”。口语训练又是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学习语音、词汇和语法的重要教学手段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当代英语教学的趋势,又是提高我国英语教学的努力方向。先抓口语,使之成为教学手段,早日占领课堂,可以使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通过口语学习英语,是学习地道英语的英语语音、语调的可靠保证。学会了口语,有利于学习朗读,听说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阅读的速度。

1、利用视听材料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

口语是一种产出性技能。教师在给予学生最优化的“输入”之后,要积极鼓励“输出”。要激发学生的输出,加大实践量,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以致用的机会,通过向学生输入视听材料,让学生记下重点,在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整理笔记,把听到的信息重新组织起来,然后再发给学生书面材料,使学生得到及时的反馈并修改错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技能的综合训练。

2、口头报告

学生经过准备在课堂上作报告也是一个方法。学生可以从报刊杂志选材或是实际生活中选择合适的话题,如值日报告等,然后由学生进行评价表现。要激发学生的输出,加大实践量,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以致用的机会,教师不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课堂,让学生以自由发言、“伙伴谈话法”的方式对某个问题进行简短的交流和讨论,或根据某篇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口头改编、复述等,或在学完一至两个单元后抽出一节课专门让学生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谈谈身边的人、事、物;而且要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组织英语角、英语口语比赛、英语晚会、英语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3、角色扮演

在教室创设模拟情景,不仅灵活地将各种语言技能综合起来,而且能在整个活动中都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真正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朗读对话时,可以让学生分成两部分,一半为A,一半为B,练习完一遍后交换角色,A变成B,B变成A,再练习一遍,要求学生边说边看对方,注意面部表情和动作。或指定两位学生朗读或表演对话(OpenPairs),示范小组表演后,其余的学生也进行两两对话(ClosePairs)。

4、开展各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和钻研精神提供了重要条件。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各种英语学习活动,并从中获得乐趣。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扩大知识面,采取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并精心设计导入语(问题导入式、实际导入式、情感导入式、背景契领式等)和课堂用语。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乐观、热情、开朗、自信的性格,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伙伴谈话法”的方式对某个问题进行简短的交流和讨论,或根据某篇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口头改编、复述等,或在学完一至两个单元后抽出一节课专门让学生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谈谈身边的人、事、物;而且要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组织英语角、英语口语比赛、学唱英文歌曲、谜语、游戏、英语晚会、英语兴趣小组等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中学生英语论文篇4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这种倾向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她是一种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具体表现为对学习的好恶程度。兴趣又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两类。前者是指对事物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有的学生对英语这种语言的学习本身感兴趣,后者是指对事物本身没兴趣,而是对该事物所带来的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有的同学对英语学习本身没有直接兴趣,但是感到学好了英语对自己升学、工作和生活以及祖国的腾飞非常需要,也非常乐于学习英语,便产生了间接兴趣。这两种兴趣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不少人最初也许是为了某种目的而学习英语,对英语本身并无好感,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了一些进步,开始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间接兴趣向直接兴趣转化。这也说明了学习兴趣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

一、需要激趣法

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国家为什么把英语学科作为三大主科之一的原因,明确英语的主要性和学好英语的必要性。教师可用数字来说明英语使用的广泛性。如:全世界50%的报刊和60%的广播使用英语,最有价值的科技论文每年达500万篇,有半数以上是英语发表的。教师也可以结合时事宣传英语的重要性,如:中国加入WTO、北京成功申办奥运会、广州准备申办亚运会、教育部公布并将实施英语新课程标准、北京警察和出租汽车司机必须要拿到英语合格证、广州从明年起引进人才要提高对英语的要求等等。

二、内容激趣法

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学习愿望。因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选择图文并茂,能反映时代生活,内容新颖有趣的教材。(2)内容的深浅要适度。内容过深或过浅都会使学生丧失兴趣,要让不同学生能摘到相应的果子。(3)通过引人入胜的导入,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感兴趣。(4)讲幽默故事、个人经历、趣闻轶事融入课题中。(5)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6)经常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如:我发现学生易拼错prensent,parent,peasant,先分别划出sent,are,ant,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礼物“是”送“给别人,所以preant以sent结尾;”双亲“是复数,所以之间是are;“农民”在山地劳动,所以常见“蚂蚁(ant)”.又如hang作“挂”解,可把hang视作一物,当然将a处挂于铁钉上更牢靠,由于该物太重,a处上方开裂开了,便成u,所以hang“挂过”就是“hung”。Hang作“绞死”解,是规则动词,其过去式和过去分词是hanged,连写的ed可想象成一根绳子在颈部绕了两圈,然后,吊死梁上。(7)对有些枯燥的内容,也要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具或身势语,或者编写顺口溜等将其趣味化。如用“提出学会的打算,要求答应来帮忙;准备决定遭拒绝,敢于设法抱希望;未能做到莫假装,破釜沉舟要自强。“来帮助学生记住后面只能接不定式而不能接动名词的动词:offer(提出),learn(学会),plan,intend(打算),demand(决定),refuse(拒绝),dare(敢于),manage(设法),wish,hope,want,expect(希望),fail(未能做到),pretend(假装)等。

三、媒体激趣法

媒体指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直观教具包括实物、图画、地图、图表、卡片、模型、简笔画、教师、学生以及师生的体态语言等;电教设备包括录音机、幻灯机、投影机、电视机、影碟机、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电影机等。媒体可为教学提供各种教学情景和真实的交际场面,有助于创造英语环境,使学生直接用外语思维,并增加学识使用英语的机会,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动觉器官都可参加活动,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媒体的使用对小学、初中学生尤其重要,如:叫鸡蛋、香蕉、苹果等英语单词,若老教师从口袋里一一拿来这些实物,会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开门和关门的动作来教动词的将来时、进行时、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态,叫几个学生站起来教形容词的比较等级等都会受到较好的效果。如果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来做卡片、制挂图、制幻灯片,甚至制课件。学生在课外都兴趣盎然地制作,期待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出现,都乐于上英语课。开展这样的活动,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活动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会大大激发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四、活动激趣法

活动就是指为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的机会所开展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组织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激发兴趣。许胜三说:“实践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基本途径。”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把握中小学好新、好奇、好动、好玩、好胜、好表现的特点,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他们最大限度的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运用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课堂活动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常见的课堂活动有:三分钟freetalk、值日报告、新闻报告、问答、对话、朗读、复述、角色扮演、情景对话、专题采访、辩论、讨论、想象、讲故事、猜谜、游戏、抢答等各类比赛等。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也是激发和培养其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活动称为“第二次兴趣的发源地”常见的课外活动有:英语电影、英语歌曲、英语晚会、英语演讲比赛、阅读比赛、英语故事会、英语短剧、小品表演、英语角、英语节、交英语笔友、收集和辨认日用品上的英语等。当然,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要有新颖性,无论那一种活动都不可长期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要以能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前提。

五、兴趣迁移法

兴趣迁移法,就是以学生直接感兴趣的某项活动为基础,有意识地用“迂回包抄“的方法,使学生对英语产生间接兴趣。如可将其业余的兴趣爱好迁移到英语学习上来。感恩中学的林建新老师就曾把几个热衷于打电子游戏的同学成功地将其兴趣迁移到英语学习上来。有一次,他把几个常逃学到街上打电子游戏的同学叫到宿舍,打开电脑,让他们见识”红色警戒“、”沙丘2000“和”星际争霸“等游戏。那令人震撼的32为音效,赏心悦目的3D动画,人性化的交互式操作,让街上游戏厅的16位到8位的游戏望尘莫及。很快他们就融入游戏当中。但每每就在他们指挥着千军万马,即将解放全人类,实现心中梦想时,屏幕上却出现数行英文提示,这些学生全傻了眼,这时他就在旁边轻描淡写的给予翻译。学生顿悟:玩,也要懂英语。事后这几个学生就开始对英语感兴趣了。还有,有的同学因对某一老师的爱好和敬仰而迁移到对他所教的学科上来。因此,我们要提高自身素质,更新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做到博学多才,获得学生的敬佩与信赖;同时要热爱、尊重、关心、宽容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我们所教的英语学科上来。

【参考文献】

[1]冯克诚.《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

[2]刘善循.《快乐学习法》.

中学生英语论文篇5

所谓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处于中心位置,教学手段、教材以及教师都是为了辅助“学”而存在的,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则发挥着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学生本身是促成学生性格、品质、能力以及知识发展的根本动因,教学设备、教学内容以及教师水平等是作为外因而存在的,教师的“教”无法取代学生的“学”。

三、中职学生教学为中心进行中职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意识

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意识

教师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获得感知的乐趣。

2.教学应是教与学的良往和互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负责讲解,而学生则主要负责学习,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过程,而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原封不动地传授给学生。教师负责讲、问、写,而学生则负责听、答、抄。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着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和教学效果。但是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则要求加强教与学之间的良往和互动,要求教师和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共同进步。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知识、经验以及思想上的碰撞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双方达成共识,进而实现教学相长。

3.教学中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而轻视学习的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过程和结论同样重要,缺一不可,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所谓的教学结论,就是指在教学中需要获得的结果或者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就是指为了完成某个教学目标所经历的努力过程。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结论是教学的目的之一。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假如学生没有经历判断、质疑、选择、比较、分析、概括以及综合等一系列认知过程,那么获得结论就无从谈起。所以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必须自主探究和释疑,自己寻找真理,教师的判断和选择无法代替学生的自主感知和思考,学生只有参与到结论获得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和规律。

中学生英语论文篇6

3.自主期:“以课本为依托”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学生自己确定重点、难点,在有关的参考书中寻找答案,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释疑,相互补充,教师总结,测试预习效果。实际上,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贯穿着三个阶段的是自测,即设立学生题库。学生根据所预习的内容,以组为单位各出一份试卷,进行互测互检,教师将这些试题汇编就是他们单元复习的资料。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纠正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

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的不良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对提高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学生阅读文章时常采用的方式是唇读、指读、回视重读或遇到生词就查辞典等不良习惯,这就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影响阅读速度,容易使得学生只停留在某个词或句子上,学生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因此,我常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略读和详读)。如:消遣类的小故事,新闻类的读物,语言结构比较简单,只要知道内容大意即可,就采用略读方法;如果要寻找某个具体的资料或信息,或对材料从表层到深层进行理解,就要详读。经过一年的实验我对学生阅读习惯进行了对比调查。如下表:

阅读习惯对比调查表阅读技巧实验前(2000.9)实验后(2001.5)

是否是否

不良习惯(唇读、指读等)4061234

默读17393016

此表表明,实验前绝大多数学生有唇读、指读等不良习惯,实验中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默读习惯。

2.由段落阅读逐步过渡到简易读物、新闻、小说,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促进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充分利用课本教材,将精读与泛读统一运用。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包括Text和SupplementaryReading两个部分。Text作为精读教材,学生从中可以学到语法、词汇等,是获得英语知识的重要途径,偏重于“质”的方面。SupplementaryReading均是课文的补充和延伸,是课文背景介绍或相关知识的铺垫,学生从中可了解到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利用这一部分材料培养学生的概括、分析和综合等阅读能力。如: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回答问题等以此来培养学生把握文脉、获取信息、分析推理、深层理解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精读的基础上,进行“量”的扩充,巩固“精”中所学习的英语知识。挑选各种文体的简易英语读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的融会贯通,逐渐达到精读与泛读的协调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在实验的一年中,学生阅读英文杂志或小说平均每周一本。他们阅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主要实施途径

实施途径是教育机制的组成部分,是理论的实践形式。培养高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阅读习惯,促进自学能力形成。

1.在管理上,建立学习小组,研究初期强调每位学生认真做好预习,辅之以检查督促评比;中期以特色为主,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后期互帮互学,小组竞争。

2.在教学上,以人为本、以情为线,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3.操作上,做好各方面的调查工作。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与个案研究法。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对学生预习能力与阅读能力作调查。一是对前期水平和后期水平作对比,二是了解学生对待预习和阅读的前后不同态度作比较。

行动研究法:边行动边反馈,不断调整充实研究的内容,使研究更符合学生的实际,因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个案研究法:抓好两头带动中间,通过对好差两头个案追踪调查,有更多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带动全班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实验效果

本课题通过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改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通过指导教会学生阅读技巧及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以促进高中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形成。

1.学生积极做好预习工作,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实验中多数的学生能自觉地查找资料、辞典等途径来解决疑难问题,学生由过去的识记课本知识变为能自觉地加深知识的难度,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些原来上课不够专心,不善于发问的学生,也改变了学习态度,他们爱思考爱发问。学习态度的转变提高了听课效果、学习效果。从学生群体的变化来看,学生已由过去盲目地、被动地听课变为有目的、主动地参与教学工作。学生通过预习确定了一堂课的重点,难点。课堂上大家讨论释疑,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上用答疑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补充学生预习方面的不足。

2.变考试为复习。学生自己出试题自测或互测,可检测自己预习复习情况,而“试题汇编”是源于对学生自尊、取胜等心理机制的调动。只要好试题就可以编入班级题库中,差生担心同学说自己的题出得没水平,学习尖子担心回答不出差生出的题,于是每一位学生主动地投入已学知识的认真、全面、深入复习中,以达到变被动应考为主动复习的目的。

3.以下表格说明了学生能力的形成过程

对预习工作对比调查表(1)项目实验前(1998.11)实验后(1999.11)

好中差好中差

预习自觉程度1016915171

自学查找资料81691320

预习重点难点确定的能力5217924

解决问题的能力22471023

注:好、中、差等级的划分是研究者根据学生学习的自觉程度、自觉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等能力及学生自评综合数据划分而成。

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预习的自觉性,确定难点、重点、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有所提高,他们不但能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且能主动地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学习英语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由此导致他们的成绩进步很快。

1999~2002学年区统考成绩对比表(2)分数段人数

期中期末期中期末

QSQSQSQS

9011174376

802613572472336629

7063246214727619

6061850562561

备注:Q代表全年级的人数,S代表四班的人数。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优秀率逐渐提高,60分数段的人数由原来的8人减少到1人,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普遍有所好转,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浓厚,自信心增强。

在2001年高考中,实验班的英语平均成绩为93,高出上海市普通高中英语平均分10分,高考升学率居嘉定区普通高中前列。

五、实验论证

中学生英语论文篇7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保持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情绪,思索判断的神态,跃跃欲试的举止,使英语课堂气氛浓郁,生动活跃,而从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潜能,提高英语语言素质,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为了在英语教学中创设并保持“这种良好的气氛”,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如何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之一。  

一、师生关系的涵义  

“关系”从词议上分析,是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也表示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联系,在社会心理学中称之为“人际关系”。人们在协同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际关系”的形成包含认识、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其中情感起主导作用,制约着人际关系的亲疏、深浅和稳定程度。  

在学校,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几乎天天上课与学生接触往来,因此,“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教与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师生只有配合默契、合作愉快,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古今中外,教育家们都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并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高度的评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正如古人所云:“亲其师,信其道。”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到达这种“移情”心理效应,教师应注意做到:  

1、用“爱、勤、博、范”要求自己  

作为中学英语教师,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要突出一“爱”字,即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英语学科、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的美德。于漪曾经说过:“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我们要把热爱事业、热爱未来的强烈感情倾注到教育对象身上,对他们满腔热情满腔爱。没有爱,可以说也就谈不上教育。”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源泉。其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体现一字“勤”字。在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勤于学习,勤于探索、勤于实践,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付出自己辛勤的劳动。再次,知识上要追求一个“博”字,教师要掌握广博的知识。当今社会的发展,以突飞猛进的科技进步为显著标志,教师要不断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充实自我,交给学生一把通向新世纪科学宝库的金钥匙。最后,在道德上要树立一个“范”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周礼》中称:“师者,人之模范也。”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而且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因此,教师要恪守师德、严于律己,处处作学生的表率。  

教师要凭自己崇高的道德情操、丰富的智慧、严谨的作风,敬业的精神赢得学生真诚的敬仰和爱戴,并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威望,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2、用“真诚、理解”对待学生  

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而不是“唯我独尊”。首先,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所谓真诚,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也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消除防御机制。其次,要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分担他们的感情。同时,还要把这种理解交流给学生,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理解。只要教师能够建立这样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具有这样的情感态度,就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增强学习的信心,发挥学习潜能。  

师生关系是平等民主、尊师爱生的新型人际关系,是最高尚、最健康的人际关系,但师生关系又不同于一般人际关系的特点,从组织关系看,教师是领导者,学生是被领导者;从教学关系看,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从心理关系来看,教师是师生之间心灵桥梁的精心架设者,学生是积极响应者。由此可见,教师是师生关系的主要方面,其行为对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作用  

中学生英语论文篇8

大学英语是一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的教学大纲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法、词汇知识,还要注重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但是,传统的外语教学重视语言技能的传授却忽略了文化素养的培养。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所占比重较低,人们将大部分精力倾注在语言形式上,将课堂时间完全用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技能训练上。结果在实际交往中,学生很自然地将汉语使用习惯带人跨文化语境,常会因缺乏文化方面的知识而犯错误,轻则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沟通,重则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专家、学者意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林意新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这里所指的综合应用能力不仅包括听、说、读、叮、译的能力,还包括社会文化能力和文化素养,即能够了解母语与目标语文化的差异。王永杰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法、词汇这样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重视并加强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张萍认为,加大英美文化教学力度是深化外语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唐美莲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学习英美文化对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积极作用,阐述了大学生具备一定英美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彭晓燕分析了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认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化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提高其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张舍茹阐述了大学英语的教学“应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浑然一体,使从只注重培养语言素质和文学欣赏能力向培养文化素养过渡,使文化规则成为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重要性,而后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子的缺省,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如专题介绍法,讨论法,媒介视听法,自主阅读法等。

这些努力都对文化教学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忽视或轻视文化教学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作用

笔者在多年的英语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发现,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如下作用: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英语语言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它生动、有趣、知识性强。由于我们的母语是汉语,所以我们学习与汉文化不同的英语时感到有不小的障碍。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对英语产生了畏惧心理,但是,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和巧妙运用,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而且能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中有这样一句话:if i am late again, the boss will raise cain.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如果我再迟到,老板就把‘该隐’叫起来了”。“迟到”和“叫起该隐”有什么联系呢?原来,该隐是《圣经》中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长子,亚伯的哥哥。由于耶和华看中了亚伯的贡物,而没有看中他的,该隐为此妒忌,杀害了弟弟亚伯。该隐是个性情狂暴、容易发怒的人。在英语中,cain成为devil魔鬼)的同义词,常用raisecain表示“大发脾气”。因此,上面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我再迟到,老板就要大发雷霆了”。老师在讲解这个句子时,把相关的背景知识加以介绍,使学生增强理解的同时,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进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讲到simile(比喻)这种修辞格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些与禽兽、颜色有关的联想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中往往有不相同甚至很大差别的现象。如:在中国古时代,人们把龙( dragon)和凤(phoenix )作为皇权的象征,龙是象征吉利的动物,所以汉语中有“望子成龙”一说,而西方人则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予以消灭。再比如,“虎”在中国人眼里是百兽之王,汉语中许多带“虎”字的词语就体现了这一喻义,如:虎子、龙潭虎穴、虎踞龙盘等。但是在英语里,“虎”的地位却被“狮”所取代,众多词语如lion一heart(勇士),the 1i-on’ s share(最大或最好的份额)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等都说明了“狮”在英美等西方)、眼中的地位类似中国人眼中的“虎”。

这些文化知识的讲解,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有利于提高授课效果。

(二)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其知识面

书本知识的获得固然必不可少,而包括文化背景知识在内的课外知识的介绍和了解也同样不可缺少。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是培育英语语言环境的沃土。向学生适时、适度地引入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能开阔其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英语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是最杰出的代表,许多出自《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的成语和典故早已家喻户晓,如“wiseas solomon"(像所罗门一样地智慧过人)、" forceful as sam-son"(像参孙一样力气大)等。它们也是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英语又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语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英语又涌现出了许多新的词汇和表达,如cyberspace(网络空) , public price hearings(价格听证会)等,它们又形成了新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加深语篇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经过研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对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已经取得了共识。读者阅读时可以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去理解语篇所传递的信息,如果对语篇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就不能真正读懂英语语篇的内涵,从而导致理解困难,甚至产生误解。所以,在语篇教学前,教师除了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外,还要事先给他们提供理解语篇所需要的背景知识或提供提取这些背景知识的途径,扩大其知识面,引导他们准确地理解所读的语篇。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夏天”常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而在莎士比亚的一首十四行诗中却有这样的诗句,"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 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and more temperate. "(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作比?你啊比夏天来得可爱,和煦。)“夏天”在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中所表达的意思竟是如此迥异,这是由于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娇阳似火,炎热难熬。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又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夏天明媚温和,令人惬意。有了这种背景知识,对莎翁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中学生英语论文篇9

那么如何鼓励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上质疑多问?作为教师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摘要:

首先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营造活泼、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从自我压抑,教师的压抑和同学的压抑中解放出来。在和谐的人际互动中,让学生受到激励启发,引起思想共振,产生一系列新的设想,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始终用“爱生”这块磁铁紧紧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创设一种集温情、友情、亲情于一体的课堂气氛。微笑的面容、和善的目光、亲切生动的语气、形象活泼的手势,使学生如浴春风,不知不觉亲近老师。学生处在无拘无束、心情愉快、精神振奋的状态之中,才能闪烁聪明的火花。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树立起学生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而这种心理优势则是学好英语的第一步。有了这种心理优势,孩子的认知动机、求知欲望才能得到激发,从而为鼓励他们大胆开口创造一种情感氛围。

其次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师喜欢的是那些天赋好、学习优、升学有望的尖子生。但那种只会死读书,只知老老实实听话的学生是难以挑起时代赋予的重担。作为教师,不能因为怕“乱”了课堂,而限制学生的行为、语言。尽量做到能听的让他们听,能看的让他们看,能摸的让他们摸,能尝的让他们尝。在发挥他们多种感觉器官的同时,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二是要转变“一日所学,终生受用”的观点。有些教师不随潮流,不思进取,几年来甚至几十年来,不思充实自己,不思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因为怕被学生问倒,而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学。教师要克服这种得过且过的怠慢思想,把学生的好问作为自己不断进取的推动力,激励自己不断探索。非凡是小学教师要不断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由对英语的好奇到喜欢,由喜欢到努力,由努力到成功,由成功到快乐,从而形成良好的循环体系,而这一体系的形成,则要靠教师不断引导。

再是要拓宽英语教学空间。对于英语学科来说,要想让学生能质疑多问,还应使学生善听会说,善读会写,善思会做。要坚持课内外结合,即“课内打基础,课外增才干”的教学组织方式。否则让学生质疑多问则是一句空话。

在英语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质疑多问,我的具体做法是摘要:

一、激发学生愿问

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无论在课堂上、生活中都表现在好学好问。作为教师应因势利导,鼓励孩子们发表不同的见解,肯定胆大妄为地发问。假如教师要训斥,孩子们的聪明火花便会被扑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质疑动机,培养喜好,使他们在自觉的心理投入中享受质疑、问难的愉快。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的情趣因素,设计新奇的传媒方式并辅之以适当的背景材料使其和学生的感知联系起来,教师要有意制造学习“悬念”,诱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他们所有心理活动都有质疑问难。

如教学—Howoldareyou?—I’m……时,我先教学生1—10的读法。在练熟1—10的读法,后我捧出一个生日蛋糕,说今天是某同学的生日。要插蜡烛了,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该插几枝蜡烛,那英语中问年龄该怎么说?这时教师引出—Howoldareyou?—I’m……。就如同在学生口渴时送上一杯水,学生当然是“欣然接受”。在操练时,有学生问—Howoldareyou?我说It’sasecret。学生就犯疑了,为什么我们说出了自己的年龄,而老师则说这是个秘密呢。由此引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让学生接受英美文化的熏陶。这就形成了使学生由好奇到疑问,由疑问到不惑的过程。使他们在自觉的心理投入中享受质疑问难的愉快,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握知识。

二、指导学生善问

学生开始质疑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广开思路,不受任何思想框框的限制,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充分发问。使学生的新问题并不仅仅停留在字、词、句上,帮助学生形成有一定质量、有创造性的新问题,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新问题杂而乱的现象,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有效提问,什么是无效提问;什么是肤浅的新问题,什么是深刻的新问题。指导学生真正学会提问,把学生提问的着力点引向课文内容和表达技巧方面,引向“小而精”阶段。如练习EverdayEnglish时,把Howareyou?Howoldareyou?HowmangEnglishbooksdoyouhave?把学生引向how,howold及howmany。

学生敢问、善问后,要把学生从探究反射引向深入思索。学生在质疑多问的同时,还同时在寻求解决之道。因为学生疑是为了不疑,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

(一)在答疑过程中启发学生思索。孟子说摘要:“引而不发跃如也。”此话的意思是说善于教人射箭的人,总是引满弓;不射出去,却作出跃跃欲动的姿势。目的是教人得射箭要领,而不是代替别人去射箭。教师在答疑的过程中也要善于引而不发,即要启发学生思索,引导学生思维,拨正学生思路,不代替学生思索,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让学生自己化疑解难。这样学生的思路得以扩展,而且印象深刻。辟如说,有学生在上了Book1Unit3ALet’stalk及10种颜色后,说原来Black(布莱克)和black(黑色的),White(瓦特)和white(白色的),Green(格林)和green(绿色的),是相同的词,差别只在于大小写。原来他们觉得很难读的姓一经点破,就变得很轻易了。而事实上,这种集思广益、展开讨论、激活思维、形成共识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有效记忆的过程。

中学生英语论文篇10

二、形成性评价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在初一学生中进行了英语学习情况调查,结果如下:初一全体参试学生中只有一人在校外学习了英语;95%的学生希望在英语学习上得到更多的帮助(因为家长不懂英语,在学校不好意思问老师和同学);82%的学生觉得英语课有趣;74%的学生在单词记忆上感觉困难;16%的学生听力上感觉最吃力;91%的学生课前不预习;67%的学生感觉英语难学;但96%的学生认为通过更努力的学习可以提高英语成绩;大多数学生来自下岗工人及农民家庭,家长在教育方面的知识与精力非常匮乏。在这种情况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任务的完成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这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形成性评价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根据调查结果及课改精神我们制定了以下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评价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价相结合

2.评价内容

(1)课堂表现

a.听课效率

b.发言及表现

c.小组活动的参与

(2)学习策略

a.复习及预习情况

b.英语学习小结

(3)自主学习能力

a.课堂任务的完成

b.课后任务的完成

首先,我们在班会及家长会上宣布了新的评价方法,得到了家长及学生的一致认可。我们设立了平时成绩,从初一到初三分别占总成绩的40%、30%、20%,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平时成绩是由听课效率、发言及表现、小组活动的参与情况、复习及预习情况、课堂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后任务的完成情况等几部分构成,评分是采取自评、组评、家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法。

其次,在平时的教与学的过程中针对初中学生特点,从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入手: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巧用学习规律,激发课堂气氛;采用多样教法、增加语言实践、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喜悦,保持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越浓厚,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越强,开展自主学习的效果就越好。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无论是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还是在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现代教育观告诉我们,教师要因势利导,通过恰当的时机、途径和场合,让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作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自然会产生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诱发更为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的思维,从而使主动参与学习成为一种持久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实现自主学习。

再次,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

(1)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取。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绝不插手;凡是学生能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的,教师就积极鼓励其独自完成。在开始阶段,学生不是很习惯,特别是初一学生,有时甚至会不知所措。教师除适当给予指导外,尽可能让同学相互合作,互教互学。如,多让学生做配对练习(pairwork)或小组练习(groupwork)。这既能增加同学间交往和语言实践的机会,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协作精神,迈出自主学

习的第一步,还能扩大课堂单位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率。

(2)利用《评价手册》上的材料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任务。根据学生的程度不时地布置任务,让学生课外完成,训练学生独自计划、实施和完成一项语言任务。如准备值日生汇报、编对话、讲故事、给外国学生写信、采访碰见的外国人等。实践证明,让学生独立地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好方法。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扩大知识面,增加语言练习量,而且还能运用所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去收集材料、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学会学习。

(3)让学生记录自己的学习体会。据调查统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自己在学习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主要归咎于自己的潜能不够,很少人认为学习效果差是由于自己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要帮助学生改变这种看法,掌握有效方法,建立起“我能学”的自信心,实现“我会学”的信念。学生在“学习小记”中记下自己学习的过程、方法、体会及感受,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调整下一阶段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教师则随时了解每个学生对学习策略的实施隋况,及时进行个别指导,适时组织小组或全班的讨论和交流,让同学们互相启发,取长补短。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英语形成性教学评价的试验,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初步的英语学习策略,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明显提高。

参考书目:

1.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龚亚夫,《英语教学评估》,人民教育出版社;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编,《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研究与探索》,北京教育出版社;

4.罗少茜,《英语教学中的行为表现评价理论与实践》,北京教育出版社;

5.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英语课程标准》

7.王文静,《实施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与教师发展》,北京师范大学;

8.《关于教师发展性评价的一些思考》,中国教育报;

中学生英语论文篇11

1引言

据统计,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有近三分之一的学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1]。商务英语作为国际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主要特点是应用性强,而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是培养听说交际能力的主要形式。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视听说材料给学生带来真实具体的交流示范,再现真实的商务交际情境,从而更有效地掌握商务英语知识,培养商务英语交际能力。本文结合《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探讨如何指导高职学生学习商务英语视听说。

2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简析

商务英语视听说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技能课程,是融视、听、说于一体进行教学,通过视听输入提高说的输出能力[2]。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商务英语学习,通过专门系统的听力训练,培养和提高商务工作环境下所需要的听读说写能力以及从多种材料中获取商务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归纳、判断等方面的能力,进行有效的英语交流和商务活动。为了达到目标,选择合适教材很重要。《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直观生动、难度适中、突出应用、内容丰富,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以“听”为主的听说教学模式,构建多维度的“音”、“像”结合的互动听说教学模式[1]。让学生在商务环境中学习英语,通过英语获取商务知识,提高技能。

3高职学生商务英语视听说学习现状

3.1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

高职高专院校一般安排三年级实习,学生真正用心学习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一二年级,相对比较少。进入大学后学生受到四级考试的影响,单纯地背词汇书,盲目地做大量试题,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通过等级考试。而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的学习任务比中学轻松,对商务英语视听说课更有一种畏惧和排斥心理,学习商务英语视听说只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不愿意投入精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

3.2 专业词汇量少

词汇量少一直是很多英语学习者提高英语水平的主要障碍。词汇在学习英语和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过程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高职学生只有掌握必要的词汇才能完成听力、阅读、口语等任务,才能提高英语水平。而商务英语中存在大量专业词汇和表达,学生对此十分陌生,直接影响视听说教学效果。如:marketing,catalogue中学英语教学论文,makeenquiries,place an order,negotiate prices,demandexceeds supply。学生可能会根据已经学过的词汇“market”猜测“marketing”的意思仅仅与“市场”相关,但是想到“营销”的可能性很小;学生更不知道在商务英语中“order”是“订单”。

3.3听力理解问题

学生听力能力差,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有很多:(1)语音。缺乏语音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很难做出快速正确的反应。(2)语速。平时练习少习惯较慢语速,遇到正常的交际对话和大篇文章时就会不适应,而且喜欢将听到的材料在头脑中译成汉语再去理解,导致跟不上语速。(3)词汇及语法。词汇量不足和语法知识不牢固直接影响听力理解。有的学生词汇量大但是对单词和短语没有形成反射,导致听不懂。(4)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上的差异,给听力理解带来一些困难。(5)心理。平时练习少,加上以上四点因素的影响,一旦开始听力就无法集中注意力进入状态,造成紧张烦躁。

3.4口语问题

对高职学生而言,学习英语是为了与人交流,因此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一直存在“高分低能,哑巴英语,费时低效”的问题。教学中“重考试成绩,轻能力培养”,“重语法,轻口语”的现象普遍存在[4]论文的格式。课堂上教师以“灌输”方式为主,提供给学生训练口语的机会较少。学生习惯“看”英语,一旦要求开口“说”就表现出很不自信,课后更不会花时间练习英语口语。因此,学生具备一定读写能力,但在一些实际场合却无法用适当的话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4采用正确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商务英语视听说课

4.1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指导学生认识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交流而不是应付等级考试,学习商务英语视听说是为将来在商务环境中工作打基础而不仅仅是通过期末考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4]。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将视听说三者有机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生动再现教材中的各个商务活动场景,让学生模拟感受真实的场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际任务。

4.2 输入商务英语专业词汇和表达

语言知识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前提,没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就不可能获得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6]。掌握一定的商务英语专业词汇和表达是进行视听说活动的前提,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获得与商务活动相关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教师可以将单元关键词汇,如:formal order,articlenumber,specifications,delivery,unitprice,total amount等,让学生对所学单元摘要根据自己课堂上的吸收情况强化巩固。

4.3 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听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听者应该积极地进行预测、辨别、推断、获取有用的关键信息。传统的“听录音、对答案、再听录音”听力模式已大大影响听力教学。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不需力图听懂每一个单词,应学会把握大意抓住关键信息。如果通过词汇和语言点输入,学生仍然不能按要求完成视听说任务,教师则可以在每项任务之前列出视听说材料的关键词和表达,指导学生进行听前预测。例如Placing an Order单元的一个听力任务,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比较长而且学生不熟悉听力内容。教师在播放录音前先列出关键词和生词:large capacity,configured,automaticdocument feeder,payable cheque等。学生能根据关键词预测听力材料,获取记录信息和组织答案时有准备有参考,从而消除了焦虑,增加了信心,提高了听力理解能力。

4.4 课堂上创造真实的商务环境

视听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中学英语教学论文,多媒体视听手段所提供的信息输入方式声形并茂、形象生动[6]。商务英语视听说应注重英语听说技能在各种商务活动中的实际应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视听资源,努力创造真实的商务环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认知过程,刺激大脑并做出反应,有利于消化吸收语言知识并进入大脑长期存储,使之成为真正的语言输入。播放视频前,带领学生学习相关生词和短语,看图片了解主要角色和场景并预测视频大意。然后播放第一遍,指导学生不需完成练习任务,重点是能明白视频大意。播放第二遍前让学生快速浏览练习,观看时能准确抓住关键信息,并做一些记录。播放第三遍时,教师提供要点提示,视频关键地方给予暂停或重复让学生思考记录。最后如果有必要可以显示字幕再播放一遍,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该场景的涵义。

4.5 给学生更多机会开口“说”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该语言的能力[6]。视听说课堂教学应该注重视、听、说三个环节的连贯。让学生开口说至关重要。进行说的任务前,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背诵并反复操练以掌握教材中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表达,然后进行视听练习,这些语言输入活动大大帮助学生准备开口说。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材视频之后的Role-play所提供的场景,让学生口头练习对话或者讨论。学生经过语言要点和视听练习的输入之后,能够模仿视频将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进行语言输出。这种先输入再输出的过程将教师讲的课堂变为学生练的课堂,模拟商务交流的过程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商务英语知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明确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在教学中打破传统陈旧的教学理念,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创造真实的商务环境,重点培养听说能力,同时重视商务文化知识,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马龙海.新视野商务英语视听说[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2]郑佳生.交际法在高职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运用[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10).

[3]樊永仙.英语教学理论探讨与实践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4]杨丽华.高职商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初探[J].科教文汇,2010;(22).

[5]李培娥.在课堂教学中强化高职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35).

中学生英语论文篇12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门捷列夫为什么能发现元素周期律?就是因为他有了强烈的创新动机,甚至连做梦都渴望把元素排列成一张有规律的表格。爱德华·琴纳为什么能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就是因为他亲眼看见天花病人的痛苦,作为一名医生,他时刻想着创造一种办法预防开花。所,才从挤牛奶的农妇身上发现问题,获得成功。古往今来,哪一位有发明建树的人不是靠强烈的创新欲望而走向成功的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学生对创造力的错误认识;认为创造力只为少数“天才”拥有,普通人不具备;创造力是先天的,后天无力培养。要让学生真正懂得:人人都有创造的禀赋,只是有些人没有挖掘而已,从而树立起他的创造的信心。

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时的做法是:(1)课堂上让出点时间多让学生来讨论、来讲解,由学生向学生提问。这种功能交际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能使教师改变教学活动中知识传授者的地位,而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样的课堂,信息交流广,有利于学生创新和提高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也给他们提供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机会。(2)不直接报答案在处理单项题时,让学生给出答案,有争议的情况,就展开讨论,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比我给出答案的效果要好得多。(3)保留一些知识点给学生我们没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讲解学生,而是把某些知识点留给他们自己思考。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们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帮助他们广大知识面。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

主体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学生的个性决定了他们的主体意识,没有个性创新就失去了基础。而学生的创新个性首先要表现在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上。在复习重点句型时,我们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的。

例如:①在It’s+形容词+of/for+todosth.句型中,用for还是用of,主要取决于其中的形容词。通过教师指点,由学生进行讨论,得出两者区别点:形容词若表述人的性格、品质等用of。(a).It’sveryofyoutohelpme.形容词若只是对动作的一般性描述用for。(b)It’simportantforhimtolearnEnglishwell.讨论后,在老师的启发下,使学生找到为句(a)中的sb.与形容词之间,如果加上一个动词be的适当形式,则两者之间有逻辑上的主谓关系,而句(b)中的sb与形容词之间没逻辑上的主谓关系。即:

句(a)可以说:Youarekind.(则用of).

句(b)不能说:Heisimportant(则用for).

接着,学生兴致勃勃地找到用of的形容词还有:nice,clever,good,right等;用for的形容词还有easy,difficult,dangerous等。

又如:②HefounditveryimportanttostudysituationofRussia.向学生提示这类句型改成复合句时的要点,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得出HefoundthatitwasveryimportanttostudysituationofRussia的结论。简单句与复合句的互换规律一下子就给学生找到了,枯燥无味的句型练习一下子成了学生饶有兴趣的趣味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给学生以思维的动机和空间,处处设疑、激疑。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机能,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从而培养学生去发现问题、大胆提问,使学生由过去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1)在无疑问处设置疑问“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本无疑之处巧妙设疑、激疑,揭示问题背景,发现问题的实质,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环境和机会。例如:SEFC3Alesson18Advertising中有这样一段话:Advertisingisnowascientificbusiness.Oncemangerswouldsayjokingly,IknowthathalfofwhatIspendonadvertisingiswasted,butIdon’t,Knowwhichhalf…在此提出Whydidmangerssayso?教师再进一步提示联系第一句话,最后学生得出结论:Becausenotalltheadvertisingisgood/scientificinthepast.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更培养了学生能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2)深层次提问,挖掘其内涵学生应永不知足,勤于探索。故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深层提问,挖掘内涵,培养学生对已知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例如:SEFC2ALesson14.Howanewspaperisproduced一文教学中,我们在最后提出:TheOlympicmottoisSwifter,Higher,Stronger.Thenwhatcanbethemottoofjournalist?学生们可以分析报纸的特点,最后得出“Fastest,Newest,Last”这一结果。象这种深层次提问,不仅培养了学生勤于探索的精神,而且其回答本身就是学生具体创造性的体现。

(3)精心设疑,激发兴趣提出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是很有必要的。提问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首先,它能让教师发现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其次,它还能提醒学生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问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步骤。但提问并不容易。问题应该是精心设计过的,不能太难,否则会让学生没有兴趣回答。总之应该是结合实际的、值得讨论思考的。如教JEFCBook2A,L39时,课前可先提出

这样一些问题:Whatisalift?Doyouliketobeinalift?WhatKindofbuildinghasalift?Howdoweusealift?学生们马上会热烈响应,急于表达。然后可再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课文的最后还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Whydoesn’theusetheliftforthelastthreefloors?学生会因此而展开激烈的讨论。答案有好多,如Heisshortforthebuttomofthelift.Maybethepowerisoff.Hewantstodosports.只要是合理的答案,都应是好答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问答,学生们会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想了解这篇文章。如在学完SBIBLesson69-70《项链》后,给学生一个讨论题:HowdoyoulikeMathildeLoisel?就文章的主人公进行讨论。有的同学对主人公的悲惨遭遇表示同情,有些同学对主人公的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展开了批判,学生们各抒己见。这样一来,既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了本文的内容,又让学生们运用学过的知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对学生产生一种教学魅力,能把学生牢牢吸引在教学磁场里,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及喜欢竞争的心理,创新能力得到了发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投去一石,泛起涟猗层层。巧妙设疑,给人启迪,培养学生养成遇事好问,勤于探索的习惯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设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大提高。

四、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

创新必须求变求异,而求变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的思维过程。它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基础。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多角度考虑问题,用与众不同的方法质疑、解惑。平时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求变、求异的学习方法,知识讲解要求做到用不同的方法分析解答。通过“一题多解”“一问多答”“一词多义”等渠道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如:这本书花了我10元钱。①.Ispenttenyuaninbuyingthebook.②.Ispenttenyuanonthebook.③.Ipaidtenyuanforthebook.④.Thebookcostmetenyuan.⑤.Ittookmetenyuantobuythebook.

又如:“他参军有三年了”。

Hehasbeeninthearmyforthreeyears.

It’sthreeyearssincehejoinedthearmy.

Hejoinedthearmythreeyearsago.

中学生英语论文篇13

(一)语类分析

语类分析是篇章语言学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Thompson,1999;Hyland,1999,2004a,2005a,2005b;Paltridge,Starfield,2007)。语类是为实现某一交际目标,得到特定交际社团公认的语言交际类型(葛冬梅、杨瑞英,2005;庞继贤、叶宁,2009)。语类分析主要在语篇层面结合功能进行,目的是阐释学术文体的语篇推进结构和语言特征,体现了学术文体写作的规范要求。

语类分析学说认为,每个学科的语类都有自己的特点,都遵循该学科的写作要求,都采用相似的范式和步骤安排结构和语言形式,学术论文作者通过适当的语步构建学术空间,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得到所在交际社团的承认(Swales,1990)。当前有许多论文对期刊论文摘要的语类分析(如刘胜莲、魏万德,2009;余莉、梁永刚,2006等),但学位论文摘要和期刊论文摘要在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上不尽相同(Hyland,2005b),需要认真研究。

(二)摘要研究述评

学位论文摘要是位于学位论文正文之前对论文整体内容进行概述的独立学术语类。《MLA格式指南与学术出版准则》(1998)对论文摘要的要求是长度不超过350字,内容包括该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结论。英语摘要,在中医药研究生学位论文中,除标题外,是唯一用英语写作的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论文的整体质量,是评判研究生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

目前对学术论文体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论文引言的研究。普遍认为引言的组织结构与整个论文的结构基本一致,即Swales的CARS语篇模式(Create a Research Space),包括导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四个语步,即I-M-R-D模式(Swales,1990)。在导言部分,Swales(1990)有详尽的语步分析,如下表1(改动自黄婷婷、许明武,2003)。目前对于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三个语步的语步分析较少。

Swales的CARS语篇模式已经成为学术论文体裁研究的通用分析模式,为学术界所公认。而国内大多数对学术论文体裁的研究,也沿袭Swales的CARS语篇模式,对论文的引言部分进行体裁分析,而鲜有用此模式对学术论文的英文摘要进行分析。实际上,摘要和引言属于不同的体裁,Graetz(1985)认为论文摘要由四语步构成,即问题的提出(problem)―方法(method)―结果(result)―结论(conclusion)。Bhatia(1993)认为,摘要由以下语步构成:(1)介绍研究目的;(2)描述研究方法;(3)总结研究结果;(4)讨论研究结论。因此,学术论文英语摘要区别于引言,一则在于摘要由于字数限制,较少涉及研究领域的前期研究成果,侧重点在于提出问题和介绍研究目的;而引言部分必须从文献综述入手,否则很难建立自己的研究领域,无法开展下一步的讨论(徐有志等,2007)。二则摘要语篇较之于引言语篇,更需要有效提供研究结论,而不宜占用过多篇幅展开讨论。因此,一方面,鉴于国内对于学术论文摘要部分研究较少,而另一方面,学术论文摘要区别于引言,在第一语步和第四语步有其独特特点,所以,有必要借鉴Swales(1990),Graetz(1985),Bhatia(1993)等前人研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国际上对学位论文摘要的研究,包括对机械工程、西医外科学、应用语言学文、社会学的研究,当前对中医药英语摘要的研究,关注的焦点是偏误分析(如段平、顾维萍,2002;戈玲玲,2002;王高生,2005),没有对硕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的研究,也没有在更高层次上对中医药期刊论文摘要的语类特点进行考察。

二、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的语料是中医药硕士学位论文英语摘要(500字左右)、中医药博士论文英语摘要(500―1000字)、中医药期刊论文英语摘要(50―100字)各20篇。以上论文从中国知网期刊论文库和硕博士论文库中随机抽样。论文上传的时间在2009年、2010年及2011年。为了保证本项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结合中医药类学术论文实际,在对论文进行编号后我对语料进行预分类,分类标准如下。

(一)理论研究类

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中医药类某一专题,对中医理论进行分析梳理,或者对大量前人经验、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如文献综述、医案研究、名家经验总结。

(二)实验研究类

在实验室中,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较为严格的变量控制,观察假设中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从中探索中医药作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受试往往为实验动物。如观察某经典方对受试的治疗效果。

(三)临床研究类

在临床研究中,或在临床实际运用中,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较为严格的变量控制,观察假设中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从中探索中医药作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受试往往为患者。如观察某经典方对受试的治疗效果。

同时,根据Swales的CARS模式,并借鉴黄婷婷、许明武(2003)的研究方法。我对论文摘要进行四大语步的分类:导言(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discussion)。判断摘要的文字的语步范围,来自于该文字使用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型。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

(一)语步及体裁分类

通过对语料进行初步分类。分类结果如下:

如表2所示,中医药学术论文摘要并不完全遵循传统的论文英语摘要写作模式。首先,理论研究类是区别于其他学科领域论文的特有类型。由于中医药研究重视对传统医学知识的集成和积累,因此文献综述、医案研究、名家经验总结是不可或缺的论文体裁,而其他学科领域中,尤其在理工科和西医学术论文中,除期刊论文可以有文献综述的体裁,一般不允许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论文以纯理论研究的形式出现,因而在摘要中也不会出现理论研究的类型。

其次,通过实际分类发现,在中医药学术论文摘要中普遍存在混合研究的情况,即介绍和讨论理论背景后,通过实验室或者临床应用证明理论指导下对受试进行实验,或者对患者进行施治的情况。而期刊论文摘要由于篇幅所限,往往选择省略对理论背景的讨论,使用直接描述实验或者临床应用的写作策略。同时,在硕博士学位论文中,也存在省略背景讨论的情况,只对实验过程或者临床作用进行讨论。

最后,可以发现,在类型分布上,硕士学位论文学位摘要的种类数量比较平均,以理论研究稍多;而博士学位论文明显以理论研究加实验室研究的混合研究类较多,可以推断,博士论文在理论深度上要求更高,博士生也更多参与实验室研究工作,故而此类较多。同样,因为大多数博士论文的摘要中会包含理论背景,临床研究类的论文数量较少。期刊论文除不存在混合研究外,在其他三种类型中分布平均。这可能和期刊论文的篇幅有限有关,侧重点往往只在一方面。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二)语步分析

1.理论研究语步分析。

通过对理论研究的基本语步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理论研究类并不遵循Swales的CARS模型,往往只有导言部分(introduction)。另外,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虽然长度不同,均涵盖导言部分的三大语步,即M1:建立研究领域(Establishing a territory);M2:建立研究地位(Establishing a niche);M3:占据研究地位(Occupying the niche)。以硕士学位论文A7每段开头为例:

The virus pneumonia is a commonly significant disease in clinic (M1 S1) .

That the Chinese medicine treats virus pneumonia has the unique superiority and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M2 S4).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Xuanchangfeiqi Tang on virus pneumonia and its clinical utilization rule of ventilating lung (M3 S1).

在期刊论文全文中有相似语步,以C2为例:

Di dang Decoction, a classic prescription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remove blood stasis,was used to treat stagnated blood syndrome in ancient times (M1 S1).

Recently,physicians have found that interior stagnant-heat syndrome is manifested in many kinds of internal damage and miscellaneous diseases,so the prescription can treat diseases of different systems (M2 S4).

This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recent clinical reports of Didang Decoction (M3 S1).

2.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语步分析。

在具体语步分析中,我们发现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语步极为相似。硕博士学位论文均采用IMRC的结构,即introduction(objective)―method―results―conclusion的结构。有两点值得注意:(1)与表1进行对照,论文作者在摘要的导言(introduction)部分只阐明研究目的(Outlining purposes),达到占据研究地位的效果(Occupying the niche)。但很少有作者提及Swales的导言部分的其他语步。(2)IMRC结构与Swales(1990)的IMRD结构略有不同,讨论部分(discussion)为结论部分(conclusion)所替代,实际上印证了Graetz(1985),Bhatia(1993)的观点,可见摘要语篇篇幅所限,作者往往选择突出研究方法、步骤和结果的策略,而省略导言语步和讨论语步。

3.混合研究语步分析。

首先,在三种英语论文摘要中,在期刊论文摘要中混合研究数量为零。我认为,并非期刊论文的实验过程和临床应用没有结合理论,而是在语步中理论并没有体现。

同时,博士学位论文英语摘要的语步特点最完整,使用IMRD或IMRC的语步推进模式,对理论研究部分的描述最全面。以博士论文B9为例,有清晰的元语篇标记(meta-discourse)完成语步转换:

In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article holds that ...(第二段第一句)

In experimental research,we reproduce the mouse model of ...(第三段第一句)

然而,并非所有的元语篇标记在硕博士学位论文中都十分明显。在博士论文B19中文摘要中,然而,并非所有的元语篇标记在硕博士学位论文中都十分明显。在博士论文B19中文摘要中,原作者在首段介绍感染性肺炎的定义和分类,提到此病“一般属于中医风温、咳嗽等范畴”。第二段的元语篇结构为:

“本文分为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两个部分。理论研究方面,运用温病学理论、认识感染性肺炎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重点探讨中医与现代现代医学之感染性肺炎在病因、病理认识上的契合点。”

第四段出现对应的元语篇结构:

“临床研究方面,根据症状表现,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105例感染性肺炎住院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总结临床用药,结果显示,感染性肺炎临床常见证型为痰热壅肺与风热犯肺型;最常用具有宣降肺气以透邪的中药属解表、清热、怯湿、止咳、化痰等类。”

在英文摘要中,相对应的原作者的表述为:

Pneumonia is classified under Feng-wen,or Ke-sou (cough) categor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Literature study showed that both conventional and TCM shared similar views on causes and pathology of pneumonia.However,in terms of treatment,TCM has its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which is currently still being recognized as clinically effective.

对比后可发现,原作者的中文摘要中用第一段中对感染性肺炎的分类代替了对本文结构的阐述。而临床研究部分合并缩短至理论研究之后。我检查全文,此后的段落中,只有对研究意义的阐述,而没有对临床研究中更详细的阐述,如中文摘要中涉及的患者人数、所在医院情况,都没有再提及。由此可以判定,原作者虽然对中文摘要的语步和元语篇功能具有有效应用,然而该意识没有顺利转移到英文摘要中,导致英文摘要内容空泛,语步不清晰。

最后,我们发现,和实验研究、临床研类的语步不同的是,硕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中混合研究的语步更多出现讨论部分,或者讨论和结论并存,更符合Swales(1990)的IMRD的语步推进模式。主要原因是篇幅容量足够进行讨论,以及论文评审的要求。

四、结论与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中医药学术论文英语摘要的语类分析从两个方面体现复杂性。首先,在前人研究中(Swales,1990;黄婷婷、许明武,2003),也发现类似的语步分析。但前人研究并没有对论文进行分类,中医药论文类型复杂,除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长度不同造成内容取舍外,中医药论文本身也有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和混合研究分类,刘胜莲、魏万德(2010)指出,国外论文摘要的IMRD语步出现频率很高,而国内论文作者常省略方法语步,或者将方法语步和引言或结果语步并合,而我们发现,在中医药论文摘要中,理论研究甚至会省略方法、结果、讨论等多语步,实验研究部分有独立式的结论语步。此外,在论文抽样中没有出现混合研究的期刊论文摘要,原因可能是篇幅所限无法展开导言(introduction)部分,只能完成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的语步推进。因此,中医药学术论文英语摘要除IMRD语步推进模式,还有I及IMRC语步推进模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本文对中医药学术论文摘要的语类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和归类,对中医药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和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规范学生对论文写作语篇规范和论文分类的意识。同时,由于选取的语料数量有限,抽样样本较小,而不能和摘要作者进行交流,不能了解论文摘要建构过程。最后,论文作者可能的中医药文化背景和教育经历可能对语篇建构产生的影响。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Bhatia,V.K.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 [M].London: Longman,1993.

[2]Graetz,N.Teaching EFL Students to Extract Structural Information from Abstracts[M].In J. M. Ulijn and A. K. Pugh. Reading for Professional Purposes. Leuven: ACCO.1985:123-135.

[3]Paltridge,B.& Starfield,S.Thesis and Dissertation Writing in a Second Language:A Handbook for Supervisors[M].London: Routledge,2007.

[4]Swales,J.M.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 CUP. 1990.

[5]Thompson,P.Exploring the Contexts for Writing:Interviews within PhD supervisors[M].1999. in P. Thompson (ed.) Issues in EAP Writing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 Reading:Centre for Applied Language Studies.

[6]Hyland,K.Talking to students: Metadisourse in introductory coursebooks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9,18:3-26.

[7]Hyland,K.Disciplinary interactions: Metadiscourse in L2 postgraduate writing [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4a, 13:133-151.

[8]Hyland,K.Metadisourse:Exploring Interactions in Writing[M].London: Continuum.2005a.

[9]Hyland,K.Stance and engagement: A model of interaction in academic discourse [J].Discourse Studies, 2005b, 7:173-192.

[10]刘胜莲,魏万德.英文摘要方法语步中体裁结构及语言特点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14):197-200.

[11]段平,顾维萍.医学论文标题与摘要汉译英常见错误分析[J].中国翻译,2002,23,(4):47-55.

[12]葛冬梅,杨瑞英.学术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J].现代外语,2005,28,(2):138-146.

[13]戈玲玲.科技论文摘要英译的语用失误――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一项调查[J].中国科翻译,2002,15,(2):44-46.

[14]黄婷婷,许明武.中外经济类期刊英文摘要语步结构分析[J].外语教育,2003:34-38.

[15]庞继贤,叶宁.语类意识与英语研究论文写作.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3):34-36.

[16]王高生.论文摘要的撰写及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18,(2):9-12.

[17]徐有志,郭丽辉,徐涛.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J].中国外语,2007,4,(4):47-51.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