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德育工作经验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学校德育工作经验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学校德育工作经验

篇1

一 紧密结合日常行为规范,用制度规范学生习惯,在集体中养成统一的好习惯。

农村学生陋习、旧习、恶习诸多,要想养成良好的习惯,必须要进行制度管理,从制度管理中规范学生的习惯,从习惯变成自然,实现“无为而治”。往往从集体统一习惯开始,从集体到个体,从大到小,从上而下,一般比较容易比较取得实效性和时效性。一个好的集体肯定有好习惯,这种好习惯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力量巨大而无形。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仅仅代表个人,更是影响到集体的荣誉,以强烈的集体主义来强化自己的行为习惯。做法有:

1、在管理上坚持用制度评估量化,形成对学生的管理习惯,促成学生的好习惯统一养成,是农村习惯教育的基石。一是对整体学生每日在校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用一个根本制度-《值日管理制度》来去进行评估量化,但每日突出一个环节来重点管理。比如今天检查课堂违纪问题,明天抽查课间管理死角学生非正常不良集中问题;二是多年来定期实行重点管理区域常态化管理。比如:对学生的头发、首饰、装扮等仪容仪表每四周检查一次。“禁止学生穿拖鞋进入教学区域,每2周突击检查一次。校园内禁止使用手机,专门买了探测仪,每4周突击检查一次,违者学校统一收缴保管,期末后家长陪同取回。晚上时常到围墙下突击检查学生爬围墙情况。等等。三是在课间、自习课、晚读课等在学校没有教师统一管理和组织的时段和区域,加强了对是否有良好的遵守校纪校规习惯监管和巡查,尤其是仪容仪表、穿拖鞋、使用手机、处理学生矛盾的良好习惯问题,在周一国旗下讲话时进行了特殊主题的量化总结,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多正面牵引,把国旗下讲话变成是学生习惯成长的指挥棒。

2、坚持每4周在制度量化下得出的各班评估成绩进行“十佳文明班级”评比活动,促进班级在制度中、在原则中习惯成长,发挥班级的阵地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制度管理中,很多学校往往会习惯用扣分制,而我们发现通过检查一项工作后使用零扣分的班集体给予加奖分的办法,效果较佳。我们也正在尝试所有的项目往这方面去努力实现管理调整。

3、每一次颁奖时,对突出的班级为何取得如此好成绩的好事例好现象好习惯坚持进行类总,进行全校通报,尤其是在这个群体中学生为取得班级优秀成绩而付出努力的良好习惯表现,要加以充分肯定。让学生养成一个强烈的意识:自己的每一个行为都决定了集体的荣誉。

二 用大爱来包容学生的个体习惯,为学生的个性习惯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

学生的有些习惯可能和大人的培养意图、集体统一要求会有所偏离,甚至是格格不入。作为一个管理者的思想认识、是否用大爱来包容学生的个体习惯和用期望的目光关注其习惯发展很重要。不能盲目对待,单一处理,更不能以“另类”“异物”而一棍子打死。

1、从认识上做到牵引教师从一些科学家、成功人士、名人的成长“缺点”中入手,比如牛顿、华罗庚,善意看待学生的某些习惯,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的正视学生的习惯,正确认识到“学生的习惯形成对过去而言不存在对与错,不同的学生的成长历程会存在不同的习惯,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2、从学生的个性习惯发展出发,开启人生成才大门。我们经常在教育管理常态会上引用香港教育年会中的案例:“一学生长期关注蚂蚁的习惯,时常迟到,甚至有时忘了作业。很多学校和很多老师眼中的差生,但是后来经过某教育工作者的个性习惯牵引:鼓励他在完成学业的时候继续深入关注蚂蚁,安排专业老师专门辅导,甚至让他在学生当中组成自己的研究团队,最后变成是地区性的灭蚁专家,他的团队成员很多成为和灭蚁相关联的知识区域人才。”“一学生长期至关注科幻片,其它的一塌糊涂,经引导关注应急问题,并养成习惯,后来成为一个国家的应急专家。”作为个性习惯教育的启迪,让教师在学生的某些习惯中加以甄别,从学生的语言、读写、绘图、组织能力等方向加以培养,加以开发,创造平台,通过比赛、活动来给予肯定,并鼓励他们寻找兴趣爱好的人组成一个小集体,培养他们的好习惯,给以帮带扶。学生的成长往往从对某一问题的关注开始,引起兴趣,坚持深入变成一种习惯,最后成功。这种个体的习惯教育发展成功,远远不如一个小集体或者是大集体的个性习惯的整体成长。我们遇到过这样的案例:一学生经常赌博,而且会千术。为此也不知所措,后来我们改变策略,让他经常在特定的场合给师生表演千术,引导他关注魔术表演和军人的战术伪装,让他以后变成在文艺节目上表演魔术,时常和他交流看法,后来他参军,成为一个很优秀的侦察兵。

三 纪律教育手段,在习惯教育中可以形成更好的成效,用纪律强化学生的习惯。

坏习惯将贻害无穷,根据调查显示,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都是从不良习惯开始的,而初中阶段更是高发期。为此,要做好如下工作:

1、把法制教育变成习惯教育的一种常态教育,通过一些举措,如聘请法制副校长入校、开展法制专题教育、联合政治思想课程教育、法制班会课、法制知识宣传等,让学生懂法知法学法用法守法,教育学生在犯罪案例的反面材料中警惕、警示,从法律中养成习惯。

2、建立纪律教育制度,严格履行纪律教育程序,建立纪律教育档案,用纪律教育手段保证习惯教育。一是学生的问题教育中,形成了以“老师-班主任-年级组长-政教挂级领导-纪律处分”为主轴的纪律教育梯队,让学生有这样的习惯:谁找我谈话了,我自身的问题严重性到了哪个层次了,要学生自身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从而在潜意识上有所约束自身的行为习惯;二是对学生出现矛头和不良习惯现象由纪律教育手段进行强化,强化习惯养成。建立了相关的专项违纪制度,坚持“从重、从严、从快”的专项违纪处理制度,变成学校管理的底线管理习惯。比如:在《出勤管理制度》中虚报住址、虚报家长联系电话、无故旷课、冒充家长和老师签批请假条;重大安全违纪;七大违纪,实行个人和班级评优奖优一票否决;不尊重老师和不服从管理;打群架、打架使用器械、引入社青介入处理学生矛盾;学生发生矛盾,不报告学校又自行处理且处理不好,引发更大矛盾的等等。

处理学生突发偶发事件中,我们必须记录:什么矛盾?发生矛盾后怎样做了?后果如何?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是否喜欢打游戏?事后我们发现学生有这样的违纪习惯:常打游戏的,一般都常打架,有潜意识的暴力倾向,我们就针对游戏有哪些利弊开始教育。打架现象很多都是在小矛盾发生后,没有处理好,导致更大的矛盾。我们就针对这一习惯进行学生如何处理矛盾进行专项教育,一路坚持下来,并列入专项违纪,学生一旦有了小矛盾,就有了如何处理的好习惯,效果很好。

对受过处分的学生安排跟踪转化工作,尤其是改过自新,采用跟踪成长,使用统一做法“满一个学期后,经过全体老师、全体学生、年级组长的认可后,撤销处分”、每4周表彰一期“进步新星”等,使学生从心里阴影中解放出来,正视自我,看到进步的力量,养成改过从善,向上发展,追求进步的习惯。

在平时的不良习惯教育中很常采用反面材料,特别是因为打架造成的经济责任和被判刑的案例。让学生形成“一种因为自身的不良习惯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需要负担相应的后果责任”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四 高尚师德成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风向标。

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作用在习惯教育中作用巨大。为此,做到:

1、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格按照“紫金县教师队伍管理规定”管理教师队伍;

2、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自身文化、专业素质;

3、加强教师常规工作检查和推进工作;

4、教师不良教育教学习惯和学生的习惯教育定期不定期共同研讨,经常在会上查摆问题,诸如“学生为什么讲粗口?老师也一样。”“为什么抽烟?老师上课也抽。”……让老师深知自己的不良习惯会深深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取向,予以纠正,加以跟踪,师生协同推进、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五 榜样的力量是习惯教育的一种助推剂。

一是用教师的评优奖优来带动。在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员、优秀科组和优秀科组长评选出来后,在全校进行张榜表彰,树立典型,起到“以师带生”。老师相约坚持每天下午去锻炼身体,有时候叫上一些学生,学生产生了蝴蝶效应,很多小团体坚持锻炼身体。今期计划推出“最受欢迎的老师”和“最受老师喜爱的学生”同步评比活动,刚开始推动,预期效果都比较理想。

二是通过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干”“十佳文明学生”等评比活动,进行张榜表彰、专题汇报会等形式扩大影响,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榜样,使习惯教育变成学生内部的自发动力。

三是通过法制、制度、成长成才等德育知识竞赛,在理论上提高学生的习惯文化,达到大众统一提高和获奖者进行表彰。

六 班会习惯教育,让故事来说话。

近几年来,我们尝试通过个别班级组织班会让学生通过自我准备参加故事会的素材、演讲、讨论、形成共识和共鸣,让故事来说话,它所起到的作用比枯燥乏味的思想教育更容易使学生接受,更容易使学生受到熏陶与感染。

从《丢掉的点铁成金石》“原来习惯这么重要”“必须养成一种好的习惯,否则坏习惯可能会使我们把点铁成金石扔进海里。”从学生的发言中看出他们懂得了:从小养成一种好习惯将受益终生;

《刷厕所的邮政大臣》对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做法,既惊愕又敬佩,纷纷表示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件事;

《一个简单的甩手动作》“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只有坚持才会成功”这些看来比较深奥的道理是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的。等等。在恰当的时间讲恰当的故事,可以化呆板的机械式的说教为生动的无声的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知识,丰富了情感,更受到了震撼心灵的教育。让故事说话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不失为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以它生动形象的特点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让我切身感受到了故事在育人中的神奇魅力。同学们都在自觉坚持自己的好习惯。计划在今后推广在年级组组织年级会、全校统一组织德育习惯故事会或者比赛中来进行。

篇2

杨希文对下一步中小学德育工作作了安排部署,从4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全过程,二是要不断深化和提升“三讲两实践”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三是要以加强师德建设为重点推进全员德育,四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篇3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下各班每个月一次利用班会组织扎招抵制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活动,校园内进行学雷锋活动,利用班会,政治学习宣传公民道德的重要性。

1、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对墙报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

2、规范教室布置。各班教室的布置体现了各班的特点,营造了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3、积极做好校园文化具备与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吸引力和情感号召力,逐步形成了以“红色精神”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凝聚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精神。

4、大力推进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

1.丰富德育活动促进养成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同时深入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等。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我们要求班主任积极思考,加强班级制度建设、班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争创“文明班级”。各班的学习园地布置精美,富有教育性,各班的活动、好人好事都有记录。

3、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德育处要求各班对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措施,并比较及时地了解掌握有关情况,协助班主任做好个别学生的帮教工作。

四、做好德育教学工作计划,拓宽德育渠道,发挥“三结合”教育优势。

1、办好家长学校,增进家校联系。我们坚持定期召开家长会,丰富家长学校活动,家长参与率达70%以上。同时,坚持通过电话联系、家访、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推进家校联系,提高了家教水平。

2、我校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定期开展活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调一致。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介绍学生基本情况、学校发展规划及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家长的希望。希望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好孩子。提高家庭教育效果,转变家长中存在的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存在的问题

1、全员育人方面,教师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2、家长对学生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工作仍需加强。

3、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今后工作设想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突出全员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观。

2、加强德育科研,探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加强德育课题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把研究成果及时应用到学校教育工作中去。

篇4

第二,为了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的强大合力,我们将家访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要求在家访过程中注重宣传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三,学校通过校讯通这一信息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教育动向,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

第四,学校还创建了网站,及时和更新学校教育教学信息,让社会也及时了解学校的德育计划、措施、活动、结果,以争取广大学生家长和群众更好地配合学校搞好德育工作。

二、强化德育常规工作

我校进一步强化了德育常规管理,健全和完善了德育各项管理制度,如文明班评比、标兵评比、后进生帮教、留守儿童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制度。我校对德育工作坚持做到“五有”,即有调查研究、有计划部署、有落实措施、有督促检查、有总结评比。

三、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是班级、教育、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全班学生的发展进步、对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对学校工作的开展等都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我校重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是根据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及班级实际配备好班主任。二是加大班主任的培训力度,组织学习班主任工作的新理念、研讨班工作的新方法,互相交流经验,使班主任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三是要求班主任做好资料积累工作,写好班主任工作记录。学校每周检查一次。通过每周一次的班主任工作记录,使班主任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研究学生心理特征,掌握学生思想变化规律,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四、深入挖掘教育资源

我校充分利用当地是革命老区的优势,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是不断充实和完善学校德育展室,将祖国、家乡、学校的最新变化情况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补充进去,使我校的德育展室内容丰富、图片新颖,具有时代感。同时每学年组织新生参观德育展室,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国家的伟大、家乡的可爱、学校的美丽。二是我镇是革命老区,建立两个校外德育基地。每年清明节,我校均组织学生参观东皋公祠和瞻仰葛藤窝烈士纪念碑,重忆战争年代的光辉岁月,重温革命先烈的革命情怀,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学习先辈们顽强斗争的不朽精神,激励学生珍惜生活,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过去我们的教育方法多以说教为主,存在“远”“大”“空”“旧”的弊端,学生缺少自主的认识和情感的真实体验。近年来,我们创新了教育方法,注重寓教于乐,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形成良好的情感。如在一至三年级开展以“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为活动宗旨的校园文明礼仪活动,以校园内显性礼仪(坐、立、行、走、言)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四至六年级开展学生自主管理活动,突破传统教育中“保姆式”“警察式”管理的局限,实现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理念,探索出适合学生自主管理班集体的途径和方法,有效转变教师教育管理理念,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一定的途径使学生从“要我怎样”向“我要怎样”转变,实现由他律到自律、从自律到自觉的过渡,逐步走向成熟。这些活动寓教于乐,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争取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篇5

而在农村的德育工作中,绝大多数是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来做的,学校自己本身没有明确具体的德育教育内容。而近几年,上级教育部门特别重视的是一些法制和安全方面的教育。对其他一些德育教育并没有作出具体的安排,学校当然也就落得轻闲,不再开展如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意识、尊敬师长等教育。学校都没有相应的德育工作计划。另外,还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中学更是一片空白。

(3)德育制度不健全。学校可能对教学工作会有非常完整全面的工作制度,但对于德育教育,这方面的制度就比较少,就算有,也不健全,甚至一些制度只是为了迎接上级的检查随便制定应付的,并不适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我们现有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因为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一些内容已经不适应今天的德育教育工作了。修订《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已经成了现代德育教学的一个新的任务。另外,学校除了上面规定的德育教育制度外,还应该有自己的德育教育制度。

(4)德育内容滞后,脱离实际的社会生活。现实的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内容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例如,当前出现的留守儿童问题,虽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一些教育专家早已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要求,但在农村中学,真正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纳入实际的学校很少。一些学校甚至连留守儿童的准确数据和基本情况都没有,又如何能做到教育呢?又如手机的使用、网络的使用这些新的德育教育任务,农村中学还没有把它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来抓,而往往只采取简单粗暴的堵的形式。

篇6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发现,目前的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着一些方向的偏差:

偏差一:在学校德育管理中,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处于被管理者的位置。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教师给学生灌输一些枯燥的理论,让学生背诵和记忆,形成的结果就是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思想和行为不沾边。

偏差二:无论是学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学生,都狭隘地将德育管理工作理解为是单纯的学校的工作和任务,而忽视了应当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共同完成德育管理工作。

偏差三:作为普通高中班主任来讲,没有认清自己在学生德育管理中的重要位置,一味的只注重班级学生的成绩,造成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混淆。对于高中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的实施只有宏观上的论述,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执行的措施。

以上列举的一些现象仅是笔者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体会到的。学校经常谈德育管理重要,而实际工作中对德育管理的重视程度如何,德育管理队伍建设的如何,德育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德育管理的方法、途径、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带着一系列问题,笔者主要想通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然后进行走访调查几所普通高中学校德育教学管理的实际,以期待从现状中总结成绩、发现问题,展开思考,以探求相应的有效对策,对实践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二、高中学校德育教学管理策略

(一)注重切身体验,建立评比竞赛制度

1.注重学生的切身体验。目前学校德育“假、大、空”,教育效果甚微,在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结合本地区的现实情况,例如可以通过让学生在企业见习实习中体会职业道德,培养职业道德情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学校可以结合地区特色、本校特点,进行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体验活动。

2.建立评比竞赛制度。学生会下设文体部、生活部、礼仪部等。对学生进行日常考核,开展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同时设立礼仪示范岗、礼仪示范生培训班、在思想道德和礼仪方面为全校学生起到示范和监督的作用。在每年的五四青年节时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彰。授予其“五四表彰”或“礼仪示范标兵”等称号。这样的活动不仅在一段时间内对学生有督促管理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起到了道德教育的作用。在这样的活动和组织中,让学生自己成为德育管理的主人,让学生既是德育管理的管理者,又是德育管理的被管理者,学生是真正的主体。

(二)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德育管理网络。德育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德育管理工作应不仅仅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时时处处,它不只是一节课,一次活动,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社会、家长、学生共同合作。我们不仅重视教育的三大支柱分别在学生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而且特别强调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沟通,积极配合,形成合力,以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发展过程来看,是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人的一生发展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在学龄前,是在父母的呵护和教育下长大,上学时期更是在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下学习。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必须加强修养,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父母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影响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对于模仿性、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来说,无言的身教比什么都重要。父母的社会行为、言谈举止,就像一面镜子,对孩子产生着无言而最直接的影响。

(三)加强对职业高中教师的培养。对班主任的培训,要把固定培训和机动培训结合起来,及时从思想、政治、品德等方面提高班主任的德育素质,保证德育管理骨干队伍先受教育,增强其对德育工作的责任心、自觉性和热情;对一般教师的培养,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把育人订入教学计划,贯穿于教学活动,不允许只教书不育人现象的存在。可以采取的形式灵活多样,如“班主任岗前培训”、“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交流座谈”、“老教师带新教师”、“师德演讲”、“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通过这些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增长德育工作的经验,促进教师的德育管理工作能力的发展,使德育管理工作能切实有效进行。

学校团委和政教处两个组织机构联合起来,对班主任和青年教师进行培训管理。在学校团委的培训管理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组织青年教工德育论坛,这里讨论最多的话题是如何培养教师的师德,如何培养学生,即研究教育学生的方式和方法。另一个方面,是对班主任和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给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和渗透,进而能够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引导。在学校政教处中,要通过对班主任和教师进行管理,使整个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达到“高一合格,高二成熟,高三优秀”的水平。最终实现的是学校对班主任进行管理,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加强高中学校德育教学管理水平势在必行,笔者主要想通过本文的研究,探索出有利于提升高中德育管理水平的相关策略,希望能为提升当前高中学校对于学生德育管理的实效性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参考文献:

篇7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充分认识学习在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鼓励教师以自我学习、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积累等学习方式与日常工作对话,以学习的提高促工作水平的提升,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责任心和管理艺术水平。组织了题为“我们离生命化教育有多远”的专题培训讲座。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进行交流研讨。交流中,教师们能各抒己见,积极发言,尤其是青年教师将自己工作中的困惑和点滴经验与大家探讨,活动中多数教师表示收获颇多。

2、德育主任培训

积极组织德育主任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德育干部培训,在学习中认真记录、认真完成培训作业。各校德育主任按时参加进修校德育研修部组织的班主任培训活动,认真记录。回校后开展校本培训,组织班主任老师认真交流研讨,按时完成每次培训作业,并把作业已发表博文的形式上传到班主任“博客”上。学校定期检查班主任博客,留有检查纪实材料。对班主任“博客”完成情况进行记载。组织班主任每周例会,以会代培,在会上对班主任教师进行班主任培训;培训内容为(1)班主任工作艺术系列讲座;(2)网上研讨作业;(3)进修校班主任培训内容;通过学习、交流、研讨等,推进教育创新,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将老班主任管理班级和学生的经验与好的方法与年轻班主任一起分享。

3、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对特殊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辅导。深入家庭,掌握了解信息。本学期对特殊群体学生家访率达到了100%。学校还利用家长会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1)各校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班主任教师轮流做岗,疏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为一些有心理负担或单亲家庭的和留守儿童解决心理疑问,

(2)建立心理“情景剧”小剧团,同学们乐于参与,通过表演情景剧让他们有了正确的心理认识。

(3)利用广播站和板报宣传心理知识,加强了心育工作的力度,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心理咨询,进一步完善了省级心育课题的结题工作,准备接受省级课题组的验收。

二、开展德育常规工作

1、在开学初,能按时制定并调整学校德育工作计划,班主任能结合班级实际制定班级德育工作计划,工作目标明确,工作内容和措施具体得当,语句精炼,言简意赅,附有工作计划滚动表,可操作性强。幸福校王品、孙家校宿晓慧做得较为突出。各校德育领导能按照计划要求,开展学校各项德育工作。按期研究、检查学校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博客”建设工作,留有工作痕迹。从记录上看,德育领导作了大量工作。

2、德育工作室建设

完善德育工作室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德育工作视导机会,对基层各校德育主任手把手指导建立学校德育工作室,督导各校提高德育工作室的利用率,组织计算机教师进行班主任博客链接及相关培训,对于此项工作个别年龄大的教师有一定难度,采取副班主任一帮一协助完成地方法,逐步带动。每月份都能够根据进修校的研讨主题完成作业。

3、学科渗透

(1)各校制定了德育学科渗透工作方案,收集了德育渗透案例和教案,能结合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传统教育活动,每次活动过程材料、佐证照片非常齐全,活动后并认真总结;各校制定了学生考评制度和细则,能把德育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德育常规工作能以《守则》、《规范》为依据,加强常规管理,孙家校做的好些;能组织开展班会活动,有详细的“会案”和“简案”;按期开展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

(2)各校充分利用“学科课”主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宏伟校检查视导德育工作时,听了一年级孟庆华的一节思想品德课,感受颇深,她的幼教语言、教育方式方法、和学生互动的场面非常受学生的喜爱,教育效果明显。

(3)中心校组织各校校长、德育主任及相关班主任教师联合检查视导,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研讨活动,重点关注学科德育渗透。要求各学科教师在备课中要体现德育渗透点;组织教学时落实德育渗透点;小结时升华德育渗透点。研讨时各位教师踊跃发言,各抒己见,针对教学实际,谈学科渗透;校领导听课对德育渗透做重点指导;不仅提高了教师听评课能力,也提高了教学中学科德育渗透能力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能力。各校还组织教师每月撰写学科德育渗透典型案例。

(4)组织开展了课题课大赛,本次赛课的特点一是体现全员性;二是体现德育渗透点。学校领导及评委对德育渗透进行重点关注。通过赛课,教师们各展所长,异彩纷呈。从本学科的不同角度展现,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认知、感受。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三、工作特色和亮点

本学期,幸福中心校结合学校管理体质,对辖属四所村小德育工作,有重点地开展了月检查视导工作。在检查视导中,发现各校德育工作有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及时召开现场交流会共享,进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1、各校校长加大了重视德育工作力度,能按计划要求,定期组织班子成员研究学校德育工作,形成工作思路,对各项德育工作者培训和德育活动能够积极参与,审阅批示活动方案,并留有签字痕迹,能亲自挂帅担当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靠前指挥、亲临一线检查指导德育主任工作的做法和德育活动。德育主任在校长和班子成员的支持、鼓励、帮助下能积极大胆开展各项德育工作,在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下、各位班主任和全体德育工作者的积极配合下,德育主任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丰富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

篇8

二、进一步加强生本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一)生本德育的开展要牢牢把握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核心目标,它集中表现为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学校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转变教师观念,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打破“家长制”作风,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神秘感和畏惧感,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二是搭建学生发挥才能的主阵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德育实践活动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起发动和参谋作用;“五好”教育的实施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起指导和监控作用。三是把德育工作自评和互评的权力交给学生,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如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对学校的卫生打扫、课间纪律、学生的个人卫生等进行检查、量化、考评等,教师起调控、协助作用。四是提倡成功教育。学生渴望被人重视,渴望成功,因此,德育工作中应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运用激励的机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生本德育工作的开展要具有层次性。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阶段有梯度有层次的开展,要避免德育工作“原地走”和“齐步走”。如:小学低段:可以以小学生一日常规教育为基础,以“如何做一个小学生”教育为核心,逐步教给集体生活常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并帮助学生认识学校、班级、初步树立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小学中段:可以以必要的社会常识和社会公德教育为基础,以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继续培养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能力,使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纪律观念,知道国家有法律,学校有纪律,要遵纪守法。小学高段:可以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基础,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实践的自觉性,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社会,帮助他们进一步形成判断是非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同时应对学生进行浅显的政治法律常识教育,加强动机、情感、意志等良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初中阶段:可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为基础,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理想教育为核心,同时加强青春期教育和良好意志品格教育,培养学生情绪调控能力,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高尚情操,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二要针对学生道德差异实际确立德育目标。如自制力差的学生要加强规范教育,纪律教育;对于集体观念淡薄的学生要重点进行热爱集体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培养团结友爱的精神等。三要完善学生成长档案袋,有条件的学校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尝试建立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袋,用生动的影音、鲜活的图片记录学生成长的点滴。

(三)生本德育的推行要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推进的原则。一是学校上至校长,下至普通教职员工,要以高尚的师德示范学生,真诚的情感感化学生,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要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加强课堂主渠道的德育功能。区倡导的生本德育强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明辨是非的能力等,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个人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和思辨,寓德育于生本教学中,让德育在良好教学生态中发荣滋长。三是统筹各学科,特别是思品、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提升综合育人效果;开发有效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丰富学校德育资源、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四是加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评价育人等,努力形成人人做德育、事事有德育、时时见德育的良好局面。

(四)生本德育工作的开展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就是要结合学校实际,构筑德育工作长效机制,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来开展德育活动。贴近生活,就是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切入点,如狠抓课堂渗透,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打造德育平台,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学校生活。重视社会实践,让德育走进学生的社会生活。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家庭生活。贴近学生,就是要以学生成长需要出发,避免违背道德品质成长规律,用成人的功利性的眼光激励和评价学生;就是要贴近学生心灵,拓展自主、自由发展空间,贴近问题学生,给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贴近留守学生,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五)生本德育工作要有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一是各校要召开德育工作专题会议,认真分析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本校学生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法制观念、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真问题,认真梳理,分析原因,抓住要害,制定切合实际的德育工作方案,引导年级、班级细化、落实。不盲目跟从或照搬照抄,不贪大求多或期望一蹴而就。二是无论是课程渗透,还是活动的设计等,都要适合学生需求和心理特性,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及内心世界,重视学生的需要、学生生命的个性、学生的多样性存在等,要以学生的自主管理、主动竞争、合作互助、主动探究为主要特征,开展适合学生的各类德育活动,避免德育被知识性的范式所统摄,防止将德育演变成为“道德教育=学生必须做什么”或“道德教育=不许学生做什么”的枯燥模式。三是各中小学校要加强生本德育规律研究,从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拔高道德教育的层次,要注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和润“物”无声,把德育工作真正做到学生心坎上。要突出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客观真实记录学生行为表现情况,引导学生将道德知识内化为思想认知,转化为道德实践。要勇于改革创新,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定期开展德育研讨活动,提升教师德育专业能力。

(六)生本德育开展要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当前,世界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科学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剧各种良莠不齐的文化思潮通过互联网强烈影响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按照党的十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生本德育的主要内容。在德育中,要大处谋略,每项德育工作的开展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来思考,在实施过程中又要从小微入手,准确把握时代文化,要在“变”字上下功夫,在“乐”字上想办法,在“恒”字上系统抓。德育工作创新性,就是要以德育品牌创建为抓手,立足自身优势,从小微问题入手,确立生本德育重点,加强研究,善于总结,实现德育多元化导向、特色化呈现的科学发展。鼓励学校抓住一条主线,突出一个特色,形成一个亮点,从而推动全校、全区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进一步加强生本德育的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学习与思考。在学校领导干部和广大教师中,要着力解决为什么要学习的问题、学什么的问题和怎样学的问题。在学习目的上,努力做到“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学习基本理论,提高理论素养;着眼于学习管用,提高育人能力;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结合,解决学生思想品德的突出问题”。在学习方式上,可采取读(自读、集体读)、听(听辅导报告)、看(看录像资料)、谈(谈体会)、写(写总结、写理论文章)、讲(主讲专题发言)和研讨会等形式,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结合、个人调研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在学习效果上,坚持做到“理论精髓要悟透,实际问题要吃准,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够”。在学习内容上,始终着眼于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德育政策和德育经验等,要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篇9

(一)学校教育乏力

首另外我国国情决定了基础教育资源分布还很不平衡,山区学校在开展德育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方面也存在先天不足。

(二)家庭教育缺失

由于许多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又加上外出务工的家长越来越多,目前山区许多家庭的教育是蹩脚的,甚至是缺失的,不仅无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还给山区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但许多家长不能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却做不到,结果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大减,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还有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往往采取一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即金钱加棍棒,先哄,哄不好就打,甚至稍有不顺意就棍棒相加,极易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三)社会教育失范

青少年德育工作不只是学校与家庭的事,更是全社会的大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关心和参与,各部门要通力合作、互相配合。如利用正面的媒体、网络、图书资源为学生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但对于山区孩子来说积极正面的社会教育常常是“春风不度玉门关”,“黄”“赌”“毒”等各种不良社会现象和新的“读书无用论”却严重地影响山区孩子的健康成长。“单打独斗”式的学校德育工作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厌学早恋、脆弱自闭、心理承受力较差、暴力倾向严重等问题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三、山区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在总结近几年的德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坚持“大胆尝试、不断创新”的原则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索实践:

(一)转变观念,明确德育工作目标

学校德育工作不能没有主题和目标。立志成才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长期德育实践中的一个突出和稳定的主题。学校最根本的社会功能是培养人,通过立志成才教育,可以合理地把学生对个体自身价值的追求与社会价值的追求统一起来,从而做到以重视社会利益为特征的社会本位与关注个体发展为特征的个人本位的有机结合。同时,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德育工作的目标之一,大力实施环境育人工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确保德育目标的实施。

(二)多方联动,完善德育操作系统

德育目标明确了,还必须有相应的管理系统以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可以采取层级负责制进行德育工作管理,即主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任总指挥,政教主任负责实施,年级组长、团总支、少先队、各班主任、各班委会实行分层负责,任课教师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把德育贯穿于各项工作和活动之中,切实突出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同时,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力量的配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社会、家长、学校所担负的责任是各不相同的,但德育目标是一致的。开展德育工作的三方特别是学校与家庭只有各自明确在同一个目标之下的责任,互相配合,才能保证德育效果的均衡性、实效性及持久性。

(三)以人为本,丰富德育活动内容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兴趣爱好,施以“以活动促管理,以情感辅教育”的德育教育活动。学校在德育方面减少空洞说教,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请相关人员现身说法感染学生。学校针对山区学生实际情况,近年来通过教师送教上门进行感恩教育、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丰富学校德育的内容,组建各种兴趣小组让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获得情感熏陶。

(四)不断创新,优化德育工作措施

篇10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班主任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针对班主任年轻教师多,缺乏工作经验的现状,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坚持每周的班主任工作例会,不断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其次是以老带新,树立身边的榜样,让有经验的班主任进行经验交流,同时要求年轻班主任主动向老教师看齐,使自己日趋成熟,尽快适应北大附中的高起点办学要求;

生活老师是民办学校、住宿学校的一大特色,然而我校的生活老师绝大多数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谈不上工作经验,但他们有工作热情,朝气蓬勃,很容易被学生接受。通过每天例会让老师明白自己角色的重要性,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找出差距,认识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学生干部是学校德育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学期通过班主任推荐,学校竞聘和培训,一批品学兼优的同学被选拔为学生干部。他们在值周教师的带领下,对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进行监督检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各班成立中队委员会,协助班主任加强对班级的管理。

二、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健全和完善德育管理制度,使德育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为了使学校校风正,学风浓,真正传承北大文化精神的精髓,学校制定了校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校风:立德树人,做最好的自己;学风:勤学博闻、励志为明;教风:育人为本、正己为先工。这是学校发展的理念和方向。为了贯彻落实这些理念,是德育工作能顺利开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落到实处,制定适合我校学生发展的《北大附中武汉为明实验学校校园常规》、《文明礼仪常规》、《学生在校 “十要”“十不要”》、《班主任工作条例》、《宿舍管理规定》、《为明之星评比方案》、《班级量化评比细则》等一些列规章制度,通过制度约束和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步完善,逐步规范化。

三、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新问题、新方法,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公民道德教育主题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体验教育,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环保意识、感恩思想等,提高学生的思想品的水平。

学校工作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首先教育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和家长。

在办学的过程中,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建立家长学校,经求家长的意见,大力改进学生和家长不满意的方面,积极采纳好的建议,对于家长提出的问题,我们都要积极想办法尽量满足家长的要求,让家长满意。

其次,广泛联系社会,争取社会的鼎立支持,进行大社区教育活动。为了学生的健康,我们与东西湖中医院联系,为孩子们做全面的身体检查,让卫生防疫部门为孩子们打预防针;与95174部队战勤连进行“军民共建”,对学生进行军训,培养学生爱国、强身、励志、互助精神;与三店派出所进行“警民共建”,聘请法制副校长,给学生上法制教育课,增强学生的守法意识;请东西湖吴家山消防中队的战士为学生进行消防安全知识讲座,进行消防演练,提高了学生对消防安全的认识,更加懂得如何防火、逃生,更加真爱生命。通过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建立起地强大的德育网络,使学生时时、事事受到教育。

四、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德育评价体系,认真做好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评定,不断完善学生发展性评价制度,让学生健康成长,得到全面发展。

加强“教育教学是学校生命线”的教育。始终能够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的办学理念,培养知识全面,个性鲜明、富于创新、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群体。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科学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附《学生素质评价表》)

五、抓好学生的常规教育。从细小之处入手,进一步改进师德工作的方式方法,贯彻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以培养学生爱班级、爱同学、爱公物、爱环境入手,做到关爱自己、关爱生命。开展培养良好的文明素养和行为习惯,自觉遵守校纪、懂得与人交往的礼仪,养成良好习惯。

针对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长期开展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利用军训时间对学生进行淬励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了解军人的作风、讲究整洁的习惯等,认真组织学习《学生文明礼仪常规》、《中学生守则》、《小学生守则》、《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校学生“十要”“十不要”》、《住宿学生八不准》、《班级量化管理实施细则》、《为明之星评选方案》、《文明宿舍评比条例》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照各种条例,严格实施检查评比,每周评出纪律先进班级、卫生先进班级、文明宿舍,一月评选一次“为明之星班级”和三十名品学兼优的“为明之星”,充分发挥先进的激励和榜样作用。通过两个月的实施,收到良好效果,学生逐渐养成尊师守纪、勤奋学习、文明就餐、按时休息、阳光整洁、活动有序的好习惯。

六、加强课程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执行市教育局“教育管理年”提出的四个规范,严格执行学生在校时间、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落实好每天一小时的课外活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加强教师的“听、说、评、议”活动和“备、敎、改、导、考”的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11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三个创新主体本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合作开展技术创新与投资研发,并逐步实现从科研、产品、市场,再到科研的不断良性循环的活动。游文明等(2004)认为,由于产学研合作三方在社会职责、价值取向上存在差异甚至冲突,因而作为处于三方之上的更大系统―政府,对提倡、推动、组织、协调、激励和引导产学研合作正常、深入、有效地开展具有重要的职能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学研合作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迫于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各方在合作过程中都非常关注自身的利益。本文将产学研合作的利益主体划分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三方,并尝试分析这三方因各自利益的冲突而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困境,并就如何发挥政府功效提出政策建议。

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利益主体的行为困境

(一)资金风险承担不合理

高校和科研机构自身并不具备自我转化的资金能力和实力,因而在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中,大多数情况是企业出资金,高校和科研院所出人才与设备。正是出自这种地位的差异,高校和科研院所通常是资金风险的规避方,而企业则几乎不得不承担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由资金筹措困难、投资效益不确定所带来的风险。当企业面临承担如此高风险的巨大压力,势必对很多高新技术成果望而却步,或者只愿意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承担部分风险,而希望转嫁一部分风险给其它风险投资方。资金风险承担的不合理,不仅会挫伤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还会引发合作过程中的资金瓶颈及难以达成利益分配协议的问题。

(二)机会主义行为

新制度经济学强调人的行为具有机会主义的倾向。在产学研合作中表现为各利益主体都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促使产学研合作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原因有:第一,信息不对称。比如合作双方(企业方与学研方)对自己的情况都掌握的十分透彻,但对于对方却知之甚少,即便了解也只是表面信息,因而一方就可利用对方对自己无法准确判断的劣势而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第二,合约不完备。由于利益主体的有限理性,合作中可能产生的机会主义行为不可能在合作前就被完全预料,所以各方在签订产学研合作契约时,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合约往往是不完备的。于是一方一旦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另一方就无法对其制裁。第三,司法认证难。在产学研合作领域,要找到证明违反合约的确凿事实极其困难,致使机会主义行为很难在法庭上得到证实。因此,受到机会主义伤害的一方往往不愿诉诸于司法程序,制裁机会主义行为的途径也就更加有限。

(三)利益分配困难

通常,产、学、研三方在合作前就会对利益分配方式有各自的预期,为保证合作顺利进行,各方须在合作前就利益分配的各项细则达成协议。然而,由于合作三方各自处于不同行业、不同系统、不同领域,对待合作利益的分配所持观点迥异,因此常常产生矛盾而难以协调一致。产学研合作中的利益分配困难具体表现在:首先,科研成果转让过程中的技术价格确定难。各利益主体确定价格的出发点不同,企业主要依据技术可能带来的收益进行定价,学术机构则主要依据技术研究开发成本定价。其次,成果的归属权问题及知识产权问题。合作各方的利益诉求冲突、组织灵活度差、合作时间短、合作交流程度低等都是导致成果归属权及知识产权纠纷的重要因素。再次,共建实体的各方投资比例与利益分配问题。共建实体是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分别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人力或设备,共同建立联合研发基地的一种模式。对合作前期各方投入的要素,尤其是无形要素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到合作后期的利益分配阶段就会出现混乱。

解决产学研合作中利益主体行为困境的政府功效发挥

(一)解决资金风险承担问题的政府功效发挥

政府直接参与对产学研合作的风险投资,一方面可以减轻企业承担的资金风险,提高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动力;另一方面还能减缓产学研合作中的资金缺乏。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产学研合作基金,用来资助以技术难题攻关、新产品开发和成果应用为主的科研项目。在实践中,根据管理形式及其侧重点的不同,政府产学研合作基金目前有两种形式比较可取。第一种形式是将基金设立在高校或科研院所。其重点是引导和支持学研方的科研人员(课题组)深入到企业的第一线,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这种形式有利于调动课题组深入企业和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但要注意避免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的问题。第二种形式是将基金设立在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其重点是资助和支持企业与学研方之间已经开始或即将开始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这种形式能够调动企业和学术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以及高校申请合作基金项目的积极性,同时也强调了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主体作用,但应注意这种形式的前提是要求在企业和学研方之间已经建立起相互了解和充分交流的渠道和平台。

(二)解决机会主义问题的政府功效发挥

从当前的研究来看,为有效治理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预防应大于制裁。预防的方法就是引入一位仲裁者,使其通过聚集和传播信息,记录那些曾经在合作中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参与者,使得其他参与者能够将其识别进而驱逐出产学研合作的领域,这个角色由政府担任最为合适。政府可以构建一个信誉管理体系,对违反合同约定或者有损合作伙伴利益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给予不良记录,建立信誉档案或信誉库,并根据信誉高低进行等级划分,从而依据信誉记录结果,按等级对各利益主体进行区别管理,以确保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各方都能坚持诚信至上的合作原则,避免各方互不信任。参与者则可以自主选择信誉等级高的合作伙伴,形成自然优胜劣汰。这样既能打消合作各方对合约不完备的顾虑,又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将问题上升至司法层面。

另外,政府还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各方的沟通及知识共享,使得信息能够顺畅流通和传递,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减少交易费用。如此不但能够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效率,还能使合作者更好地把握对方需求,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三)解决利益分配问题的政府功效发挥

首先,政府应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风险防范与利益分配机制。政府需加强产学研各利益主体分担风险的意识,实现分层次、分阶段分解风险责任,并将风险责任与利益分配挂钩。因为产学研合作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将直接影响整体的利益,合作成员担任不同的任务具有不同的风险程度,为了充分体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承担风险越大的合作者,应按比例获得越多的收益。

其次,政府必须参与选择适当的利益分配支付方式。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中常用的支付方式有总额支付、按提成支付、混合支付和按股分利等。不同的支付方式,其适用范围、操作难易度和应用性都各不相同,政府应根据合作的具体情况推荐最合适的支付方式,尽量兼顾各方的利益。

再次,政府要规范技术成果的定价方法,加快无形资产评估队伍的建设,提高现有评估机构的资信;加强法制建设,将产学研合作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范畴,完善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保护产学研合作中创新成果的产权归属,以限制产学研合作中的不良行为,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产学研合作中由于参与的利益主体各自利益倾向的不同,导致其在合作过程中产生了资金风险承担不合理、机会主义行为以及利益分配困难的行为困境。通过政府对上述行为困境所能提供的政策建议来看,政府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功效不容忽视。政府的介入不仅能促使产学研结合的力度进一步加强,还有利于促进产学研合作由短期、分散和无序运行,向长期稳定、紧密和有序运作的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篇12

四、成立家长委员会,争取社会力量对德育工作的支持,搞好校外德育基地的建设,健全家长接待制度,建立家长学校。

五、学校和各职能小组有计划、措施和总结,并要单列德育条款,填写、整理、保存各类德育档案资料。

六、政教处负责确定和协调思想政治课教师、年级组、共青团的任务分工,组织协调各教研组、班主任、科任教师的德育工作,经常组织开展纪律、卫生、安全、礼仪等德育活动,积极采用现代电教手段开展德育工作,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组织班主任学习德育理论,总结交流班级工作经验,指导班主任使用德育联系手册和素质报告单。

七、办公室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贯彻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教师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思想,宣传相关法规,教育教师配合班主任进行家访,做好流失生返校的思想工作。

八、教导处依据《中学德育大纲》、《中学活动类课程要求》,将晨会、班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列入课表,并配齐教师。定期检查德育大纲,明确各课的德育要求,使各科教师注重德育渗透,不断研究、探索学科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学科德育目标落到实处,并把德育渗透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

九、教科室要结合本校实际,与政教处一道开展德育专题研究,做到有专题、有计划、有方案、有活动经费、有总结交流、有档案记载。

十、抓好体、卫、艺、美术等活动课的德育渗透,将德育与美育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十一、共青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团支部每周组织一次团员活动,上好团课,组织社会实践,每期开展一次团员评议活动,对不合格的团员要批评教育,对影响极坏的团员组织上要给予相应处分,团支部要负责征集学生通讯稿,负责学校广播室。

十二、班主任要加强班级管理,有计划地开展德育活动,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班风,协调本班教师的教学工作,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教育联系,负责做好学生品德教育,客观公正地填写学生成长手册。

十三、建立健全德育考评制度,政教处每月对班级进行一次考评,班主任每天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并建立后进生及特殊群体档案,以利于特殊群体学生的健康成长。

篇13

我们夯实学校主渠道,抓《学科德育指导纲要》的引领,抓德育课程和学科德育的建设,抓《我爱北京》、《志愿服务》、《北京精神》等地方课程教材的编写和实施,使课堂成为系统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阵地。我们强化实践育人,积极建设社会大课堂,整合社会资源1276家,初步形成类课程体系,推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深度融合。我们大力推进家长教师协会、网上家长学校的建设,搭建家长和教师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让家校协作逐步走上制度化的轨道。我们努力拓展育人新阵地,大力打造中小学数字德育平台,建设沙燕心理网、数字博物馆、班级博客联盟等网络阵地,让网络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又一空间。

2.以机制创新强化育人,增强德育工作活力

我们通过举办德育观摩交流周、校长谈德育论坛、学科教师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搭建起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我们通过“三走进”的方式,发现和推广基层好的做法和经验,宣传身边的好学校、好老师、好榜样。我们通过完善“紫禁杯”优秀班主任表彰奖励机制、举办优秀班主任事迹报告会、建设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在全社会营造愿意做班主任、做好班主任的良好氛围。我们通过持续开展全市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监测,形成年度测评报告,建成累计1200万数据的在线数据库,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有效依据。我们通过开展实施素质教育综合督导,引导区县加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与督导工作力度,使全市中小学德育有了系统的质量分析体系。

3.以教育契机抓实育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007年以来,我们先后迎来了北京奥运会召开、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国庆60周年、建党90周年、雷锋逝世5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社会活动。这些都是难得的教育契机和生动的教育课堂,为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我们大力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感受改革开放30年成就、“祖国发展我成长”、“党在我心中”、“学习雷锋,践行北京精神”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唱响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在全市中小学掀起一轮又一轮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引导全市中小学生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各种大型纪念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学做志愿者、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树立首都中小学生十个文明形象。

4.以品牌活动优化育人,凸显首都德育特色

我们整体推进,分段指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小学德育的核心内容,落实到各学段教育中。小学强化基础养成,抓文明礼仪教育;初中关注中小衔接,抓青春期教育、同伴教育;高中重视“三观”形成,抓生涯教育,形成了小学生传唱“新童谣”、中学生“寻找身边的道德榜样”、高中生“模拟联合国”等一系列层次清晰且富有特色的德育品牌活动。我们面向全体,重点关注,让每一个学生都成长成才,面向来京人员随迁子女,开展手拉手活动和融入教育,以兴趣特长强自尊、树自信,针对行为不良学生,推进专门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启动学困生帮扶项目,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5.以实事工程服务育人,助推学生健康成长

2008年开始,我们用三年时间,累计投入1亿元建设学生社会大课堂;2010年又启动了“牵手计划”,两年投入2000万元,推动农村山区学生和打工子弟走进社会大课堂;2012年又投入2个亿,保障所有中小学生每学年至少有两次外出开展社会实践和课外学习。我们采取措施将奥运会、国庆60周年、音乐史诗复兴之路等系列先进文化成果的光盘以及《“三个北京”校园读本》、《青少年党史丛书》、《感动青春》系列书籍、《北京精神新童谣》等,免费发放至中小学校,为师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先后举办德育科长、德育校长、骨干班主任、心理教师研修班,提升德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智慧和魅力。

五年来,首都中小学德育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郭金龙市长亲自启动的社会大课堂、坚持近10年的学生思想道德测评、拥有26个特色栏目的北京市网上家长学校等都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特别是2012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社会大课堂作为典型经验在会上向全国作现场展示和经验交流。

五年来,全市各区县和中小学校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了一批具有首都特色的德育品牌,如东城区的蓝天博览课、朝阳区的同伴教育、海淀区的教育资源联盟建设、丰台区的融入教育、通州区的传统美德教育、延庆县的班主任队伍建设等,以及宣师一附小的新童谣文化、中关村三小的民族团结教育、北师大实验中学的生涯教育,等等。这些鲜活的经验是推动工作发展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