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杂志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新媒体背景下提高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摘要:新媒体视域下,高校隐性思政教育工作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不仅拓展了教育渠道与教学方法,同时也因大量不良网络信息及偏激思想,增加了隐性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亟需广大思政教师进一步地探索与研究,利用新媒体优势,提高隐性思政教育实效性。对此,本文首先阐释了隐性思政教育的内涵,分析了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隐性思政工作的机遇与挑战,进而分别从健全隐性思政教学评价机制、利用新媒体来强化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师
新媒体背景下提高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引言

现代社会中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让当代大学生成为了新媒体技术广泛应用的主要推动群体。新媒体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及趣味性应用软件的设计充分符合高校学生的心理需求,不同思想意识形态的碰撞,让广大学生也时刻面临着观念的选择。由于当前高校学生自主意识极为强烈,传统的思政教学模式也无法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而将思政教学内容与新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则能够极大程度地增强高校隐性思政教育的效果,更有利于隐性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为高校革新隐性思政教育模式及方法提供了契机,更多的思政教师开始利用新媒体进行隐性教育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也遇到了诸多挑战,还需要思政教师进一步探索与研究,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规避相关不足问题,确保隐性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隐性思政教育主要是基于显性思政教育提出的,显性与隐性思政教育共同构成了高校思政教育完整内容。但彼此之间却有着明显的差异,表现的方法与渠道也有所不同,但却是高校思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两部分。其中,显性教育是高校日常思政教育中的主要方式,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当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运用隐性教育加以补充,从而确保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与质量。高校学生的隐性思政教育具体指的是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元素并不是直接显示出来,一般是从侧面或是间接方法对大学生实施教育,并且无法在短期看到教学成效,学生会在无形中主动接受思政教师的想法,进而促使思政教学目标的逐步实现。换言之,就是通过非强制性的教育形式,在学生心中形成一种潜在且极强的说服力,将组织的意愿转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隐性思政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一)高校学生隐性思政教育的机遇

新媒体当前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他们对智能手机、电脑及相关设备有强烈地依赖感,但实际上,新媒体对高校隐性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更大。高校学生基本年龄分布在18周岁到22周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喜欢挑战新鲜事物,追求个性,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也不喜欢受到束缚,他们更加喜欢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这为高校隐性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及丰富资源。思政教师可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思政教学,通过手机向学生随时发送重要通知及思政教育内容,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时空限制,这种方式更加便捷、高效,更容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此外,学生还能通过网络平台与思政教师随时进行讨论,有利于增进师生间的距离与情感,提高隐性思政教育的效果。学生在与教师进行沟通过程中,将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容易被新媒体视域下的相关思政教学内容所感染,进而更大程度地发挥思政教学作用。

(二)高校学生隐性思政教育的挑战

在新媒体视域下,信息的更加自由,因而产生了大量不良网络信息,这为高校隐性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高了教学工作的难度。由于网络信息技术快速、便捷地传播特征,不同文化思想、价值理念同时汇入到网络空间中,多元化的文化形态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新媒体传播中的大量信息,真假难以分辨,导致心智尚未成熟的高校学生无法及时有效的对这些信息进行辨别,容易上当受骗,影响心理健康。当代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通常用虚拟的身份与人沟通,并且许多学生沉浸在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严重影响了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能力与语言表达,进而让他们迷失自我,阻碍身心健康发展,这些情况都为高校隐性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与难度。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健全隐性思政教学评价机制

在新媒体视域下,加强并健全高校隐性思政教育考察评价机制,对提高教学实效性、实现思政教学目标有着重要意义。过去的考核与评价方法主要采取的闭卷考试,将试卷的得分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及质量的指标,这样不合理的评价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良好的操作性,评价结果也能够直接体现出学生的成绩,但却无法反映出每位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情况。对此,在新媒体视域下,必须要转变传统的考核与评价方式,积极拓展思路,探索更加灵活,针对性更强,更为科学合理地评价机制。例如,教师可充分运用大学生较为常用的社交软件,通过这些网络平台向学生发送试题,学生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的在有效时间内完成测试题目,这样的方式还能让教师全程跟踪进行记录,不仅可以考察学生日常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态度,同时,还能测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最终,由教师将跟踪所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结合学生日常课堂中的表现给出最终的成绩。这样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评价,不再以试卷分数作为终极成绩,而是通过学生多方面的表现,按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给真实合理的成绩,更有利于广大学生的发展。

(二)利用新媒体来强化思政教育

高校思政教育主要目的是为培养有知识、有梦想、有文化、有素养、有纪律的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未来的建设人才,因此,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的形势下,深入挖掘有价值并能充分体现思政教育积极作用的有效资源成为了目前高校隐性思政工作的主要任务。首先,高校思政教师可根据浏览当代大学生的微博及观看他们自主拍摄的微电影来进一步掌握他们的思想发展动态,利用微博及网络电影内容传输的实时性特点充分宣传推广党的政策及方针。此外,思政教师还可通过对大学生微博留言信息的搜集来掌握他们的思想情况,并对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总结,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意见。其次,高校思政教师主动开通个人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账号,在其中增设正能量人物故事、政治时事以及好人好事等模块,让个人微信及微博账号成为隐性思政教育工作的拓展平台。,高校应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专题网站,并设立国家、社会等方面的个性化专栏,有目的、有规划的宣传党的政策及方针,使其成为校园专题网站中引领时代精神的主坐标。

(三)提高思政教师媒介综合素养

目前,新媒体已逐渐成为了广大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新媒体视域下,各大网络选秀节目、婚恋交友等混乱的娱乐性信息内容在网络媒介中随处可见,由于高校学生并未真正走入社会,个人阅历少,正处在价值观及人生观成长阶段,在面对大量复杂信息时,无法及时正确的判断、选择及有效应用,倘若长时间让学生在这些毫无营养、低俗的信息环境中,将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及价值判断,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此外,西方某些国家利用动漫及影视作品的形式,将他们国家的思想形态包装后通过开放性的网络将其传入到我国,对当代大学生的民族信仰、爱国情感都造成了不良影响。高校思政教师作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健康心理思想的引导者,承担着不断加强高校隐性思政教学实效性的重要责任,思政教师具备的媒介素养既能够帮助广大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复杂的网络信息,同时还能促使学生们自觉抵制西方国家的偏激思想。因此,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媒介素养,积极学习并掌握媒介知识,以便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增强隐性思政教育的工作效率及质量。

结语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与飞速发展,为高校学生隐性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为其教学工作提供丰富资源的同时,也因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开放性特点,导致大量不良信息涌入,增加了隐性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判断及身心健康发展。对此,就需要高校思政教师客观理性地看待新媒体,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优势,通过健全隐性思政教学评价机制、利用新媒体来强化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师媒介综合素养、培养并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等有效路径,提高隐性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发展。

在线咨询